美章网 精品范文 食堂准备工作计划范文

食堂准备工作计划范文

食堂准备工作计划

食堂准备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4月14日,湖南日报要闻版刊发一张新闻图片,画面上,几位戴着红领巾的小学生面带笑容,喜滋滋地享受着营养午餐。这是安化县羊角塘镇中心小学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中的一个镜头。

4月18日,在省委讲师团组织的“稳中求进促发展”座谈会上,省教育厅副厅长杨定中向与会代表介绍了我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情况。他透露,湖南实施这项计划的试点县共37个,涉及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165万人。截至目前,已有23个县正式实施了营养改善计划,另外14个县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之中。

决策:一项面向未来的宏伟计划

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是提高学生营养健康水平,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专项行动”,是一项面向未来的宏伟计划。

去年10月26日,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中央财政将每年拔款160亿元,率先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680个县(市)启动国家试点,惠及这些地区所有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约2600万名在校学生。

其实,这项为孩子终身幸福的奠基工程,一直以来都得到领导们的高度关注。1992年,全国爱委会、卫生部和教育部联合颁布《全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将营养不良列为重点防治的六大学生常见病之首。1997年12月5日,国务院颁布了我国有史以来第一个有关营养工作的部级文件《中国营养改善计划》。为了改善贫困地区农村学生的营养状况,2008年10月,中共中央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善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改善农村学生营养状况”。2010年,“逐步改善贫困地区农村学生营养状况”首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在2月28日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中,也明确提出“改善学生营养状况,提高贫困地区农村学生营养水平”。

党中央、国务院着力解决学生营养膳食的措施和力度不断加大。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农村义务教育学生“一补”政策范围逐步扩大,补助标准不断提高。2003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提出“两免一补”政策时,就包括逐步建立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政策。2006年启动实施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将“一补”政策作为机制的一项重要内容。2007年,中央出台了中西部地区基本补助标准,小学每生每天2元,初中每生每天3元。从2010年秋季学期开始,补助标准每生每天提高1元,达到小学生每生每年750元,初中生每生每年1000元。2007年至2011年,仅中西部地区“一补”资金就落实了300多亿元。2010年,中西部有1228万名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享受“一补”,占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寄宿生的47%。二是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生活设施改造力度逐步加大,膳食条件得到不断改善。针对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后,大量学生需在校住宿,食堂等生活设施短缺的情况,国家在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时,明确将食堂建设作为工程建设重要内容,由地方政府负责实施,寄宿制工程共新增食堂159.2万平方米,占工程建设面积总数的10.6%。2007年启动的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同样把食堂作为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120亿元投资中有31.7亿元用于学生食堂建设。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新鲜“出炉”,还来自深入调研发现的三个问题:一是一些贫困地区农村学生营养不良问题比较突出。据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对青海、云南、广西、宁夏等西部4省(区)的一项抽样调查显示,农村学生生长迟缓率近12%,低体重率达9%;身高和体重均明显低于同龄段儿童正常值。二是现行“一补”政策覆盖面偏小、标准偏低。2010年,中西部有1228万名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享受“一补”,只占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在校生的13%。有的地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补助没有完全落实,吃饭费用没有完全解决。据初步调查,校外寄宿的义务教育学生还有1239万人,受现有“一补”政策的局限,往往产生“因为不能住宿,所以没补助”的现象。三是中西部地区一些学校食堂、宿舍等生活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一些中西部贫困地区的学生课间自己生火做饭,有的学生甚至需要自带做饭的炊具、调料、柴火等。这些孩子的饮食、营养现状确实令人心疼。

由此可见,在农村地区主要还是要先解决吃饭问题,尚谈不上营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国家贫困县有,在其他地区也有;西部地区农村学生营养不良问题重于中部,民族县、贫困县、边境县重于其他县。农村学校普遍食堂不足,需创新供餐机制,仅靠地方现有的投入水平,难以解决此问题。因此,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切实改善学生营养状况,是一件重大的民生工程。

这项面向未来的《计划》做得很实在。国务委员刘延东2011年11月24日在国务院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计划》的实施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去“着力”:

第一,国家试点“点”在了特困区。印发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明确提出,把六盘山区、秦巴山区等12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和等3个已经明确实施特殊政策的地区作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中央财政扶贫资金的新增部分主要用于这些地区。此次营养改善计划的国家试点首选这些地区,总计680个县(市),其中民族县有368个,占54%;国贫县有431个,占64%;边境县有54个,占8%。

第二,完善“一补”,“补”在了面上。为解决现有“一补”政策覆盖范围小,补助标准低等问题,54号文件提出,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从2011年秋季学期起,将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费标准每生每天提高1元,达到每生每天小学4元、全年1000元,初中5元、全年1250元。

第三,在硬件上专门安排了改善就餐条件的资金。中央财政在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中专门安排食堂建设资金,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学校改善就餐条件进行补助,并向国家试点地区适当倾斜。

第四,在软件上加强制度建设和营养教育。通过加强专业指导、普及营养知识,严格落实国家教学计划规定的营养健康教育时间,使广大学生能够利用营养知识终身受益。

困惑:“小餐桌”面临的难堪

据走访调查,民族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现实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困难一:食堂设备比较简陋。在被调查的许多民族贫困地区,不少农村中小学食堂存在设备简陋的问题,普遍现象集中表现在厨房较小。调查中我们了解到,绝大部分寄宿制学校食堂条件非常简陋,近四成学校厨房面积只有10~20平米,有的甚至不足10平米。有的学校是教室兼做厨房、食堂和宿舍的功能,有些更贫困地区的学校,校长的宿舍就是厨房,前面半间是给孩子们做饭的地方,后面半间就是校长晚上睡觉的地方。再加上年代久远,墙壁瓷砖没有全部覆盖,地面水磨石破损严重,学校厨房中最常见的设备就是炉灶、蒸笼和锅,学生伙食一日三餐全是一锅饭。由于厨房面积过小,不少学校食堂无更衣间、配菜间、面点间等与厨房相配套的功能间。学校食堂从粗加工、洗涮、制作面点到炒菜做饭都在一间厨房里进行。由于人流物流不分,生熟用具不分,生熟食品混装混放,很容易造成食品交叉污染,给学生饮食卫生安全带来隐患。

困难二:从业人员素质比较低下。目前,不少农村地区学生食堂里的服务人员大多数是当地村民,他们对于家常食物的制作驾轻就熟,但是缺乏必要的营养知识,对于饮食搭配没有清晰的概念,平时制作饭菜只是依靠多年来家庭的生活经验,这制约学生饮食营养搭配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困难三:营养知识比较匮乏。一是教育体系中缺乏基础营养学内容,学生所掌握的极为有限和浅显的营养知识无法引导他们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二是在学生饮食方面占有主导地位的学校和家庭在饮食营养知识方面的掌握情况也同样无法让人放心。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学校教师对于营养知识的掌握不足,大部分厨房工作人员对饮食营养搭配概念模糊,家长则以让孩子吃饱为目标。此外,学校没有条件和能力对师生进行饮食营养知识方面的培训,也制约了学生的健康饮食。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很多偏远农村学校没有对厨房工作人员进行营养知识方面的培训,食堂工作人员对饮食营养的搭配还处在一个初级和盲目的阶段,一切跟着感觉走的现象比较普遍。

困难四:安全卫生工作比较滞后。调研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学校学生的饮食卫生意识还很薄弱,部分学校,特别是村片小一级学校在硬件配备上无法保障学生基本卫生(如洗手),部分学校厨房环境较为恶劣,饭菜和原材料在运输、储存、生产环节还有待加强卫生监管工作。在被走访的近100所边远学校里,有近一半的从业人员没有统一着装,有部分从业人员的个人卫生习惯还有待加强。

困难五:边远地区食品配送困难。在大宗物品落实定点采购困难的同时,我们调查发现,不少偏远地区学校特别是教学点上的山区学堂受到学校规模和交通闭塞等方面的制约,鲜菜、鲜奶、鲜蛋等营养品的及时配送难以保证。

困难六:教学点教师积极性不高。走访中,我们发现,在不少边远山区教学点上除了无食堂的实际困难外,普遍还存在的一个困难是无人对学生提供后勤保障。特别是一人一校的教学延伸点,教师本来教学任务就非常繁重了,还要负责学生营养改善方面的事情,在无任何食堂设施设备的条件下,老师们对改善学生营养计划的实施积极性不高,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普遍存在。

让改善计划遍及三湘的几点思考

面对营养改善计划具体实施过程中面临的诸多实际困难,如何全速推开此项工作,打造成“民生工程”、“放心工程”和“阳光工程”,让它遍及三湘,并真正把好事做好,实事做实,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1.改善一个条件。目前,农村中小学生活设施总体不足,食堂缺口较大。改善供餐条件是加快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的前提和保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科学制定食堂建设规划,统筹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校安工程和农村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等资金,将食堂列为重点建设内容。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弥补食堂建设缺口,改善食堂工作人员工资待遇。学校食堂建设要本着“节俭、安全、卫生、实用”的原则,严禁超标准建设。规模较小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改造、配备伙房等相关设施。

2.确保“两个安全”。安全是营养改善计划的关键词,营养改善必须确保“两个安全”:一个是食品安全,一个是资金安全。在食品安全上面要做好三个方面的事情:第一,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对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工作的指导和协调。对食用农产品原料生产、收购环节要加强监督检查,对学校食堂以及供餐单位、个人要严格准入,对学校食品生产、加工中的质量问题及违法行为要加大监督、查处力度,对食品安全事故要严肃处理、决不姑息。第二,严格食品安全管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主动配合食品安全主管部门,切实做好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学校食堂要办理餐饮服务许可证,食堂工作人员要持有健康合格证明;食堂布局要符合相关规定,对原料存放、加工操作、备餐、食品出售、就餐等场所进行合理设置,保持食堂内外环境整洁;食品加工要严格执行有关卫生操作规定;建立食品原材料采购索证票、进货查验和采购记录制度,确保采购、加工等各个环节的食品安全。地方各级政府要建立工作机制,成立专人负责的专门机构,开展设备安全风险评估,建立食品安全保障体制,制定食品安全应急预案,确保采购、储存、加工、配送、分餐等环节的食品安全。第三,计划参与各方责任要落到实处。各地食品安全、教育、农业等监管部门要与学校、供餐单位或个人签订责任书,同时建立健全留样检测制度、从业体检制度、岗位职责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将责任具体化,保证各个环节的食品安全。要严格执行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特别是建立起学生营养改善状况监测评估机制,跟踪监测、及时改进,要让学生吃得放心、吃得安全,吃出健康、吃出营养。

在资金安全上,一定要制定经费管理办法,明确资金使用范围和支出标准,确保专款专用;进一步加强学校财务管理,依法健全财务机构,加强食堂会计核算,健全内控制度,确保资金使用安全、规范和有效。要以县为单位,定期公开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资金总量、学校名单及受益学生人数等信息,建立实名制学生及用餐情况的信息管理系统,严防套取冒领资金行为。要进一步加强学校财务管理,加强食堂会计核算和内控制度建设,防止滋生腐败行为。要实行“谁使用、谁负责”的责任追究制度,发现问题一经查实,必须依法严肃处理。

食堂准备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10-223-02

山西省高校新区于2011年9月开始奠基动工,其中太原理工大学新校区占地2228亩,计划入驻3万学生,规划有3个食堂。

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清韵轩、静雅轩、宁馨轩三座现代化的学生食堂已投入使用,食堂规划合理、设备先进、管理规范,深受广大师生的赞誉,开业至今,先后接待了省内外100多所高校饮食同行的参观考察,并多次接待社会各届参观,得到一致好评。

一、食堂建设中规划设计的重要性

如今知识经济时代引导和推动着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大学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和知识创新的基地,被推到了社会发展的先导和基础地位。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阶段,“民以食为天”,“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很多大学的食堂已无法满足学生数量的增长与服务需求的提高,新建食堂或者对现有食堂进行改造的情况越来越多。

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失败的例子,就在2001年,笔者担任副主任期间,学校新建了两座学生餐厅,因为种种原因,饮食就没有参与这两座餐厅的建设,导致两个崭新的餐厅一交到我们手里,根本无法正常使用,首先开始适应性改造。据笔者所知,这也是我们饮食人普遍面对的尴尬局面。

在我们新校区建设过程中,基建处处长最头疼的也是食堂的建设,结构复杂,管网众多,我们还提出了众多的要求,更是让他头疼不已。

1.食堂设计的好坏,首先关系到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是否符合《食品安全法》的要求,能否顺利地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

2.食堂设计的好坏,影响到食品加工的流程,决定着将来所加工食品的品种数量与风味,对食堂生产规模和产品结构调整还会产生长远的影响。

3.食堂的规划设计是否合理,流程是否顺畅,直接影响着食品加工的效率与质量。合理的设计加上先进的设备,可以节约加工场地,操作使用方便,厨师操作既节省劳动,又得心应手,食品加工的质量和速度便有了保障。

二、在食堂建设中,顶层设计是关键

1.食品安全是必须坚守的红线。食堂的基础功能就是食品的加工与销售,而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我想在这里不需要做太多的解释。食堂的规划设计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就是食品安全问题,食品的加工流程要符合安全要求,应该按一定的动线来设计,最大地减少食物交叉污染的时间和空间,按照从生到熟、从污到净单向流动的规则来设计,而且在设计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其功能的完整性。只有做到厨房设计布局合理性才能给食品安全提供第一道保垒。

2.规划设计要为经营模式服务。随着后勤服务改革的不断推进,学生食堂早已不是过去那种全部由学校经营管理、以大锅菜为主的办伙模式,而是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模式。例如经营模式可以分为:高校主体型、社会合作型、校际联办型等。不同的经营模式,有着不同的经营思路与管理体系,也就需要不同的食堂设计。所以食堂设计之初,就必须明确未来的经营模式,有针对性地进行规划设计。我校明向校区三个餐厅,经营各有侧重。基本大伙餐厅、接待餐厅、火锅厅、西餐厅、教工餐厅、智盘自选餐厅等。还要考虑风味餐厅、清真餐厅等。

3.规划设计要功能齐全。作为大学食堂,其场所主要由营业部分、加工及辅助部分和内部管理办公部分组成。营业部分是指就餐的餐厅、出入口、楼梯间以及其它服务间等,经营模式对营业部分的影响最大。食堂加工及辅助部分包括:各类库房、粗加工间、操作间、预进间、备餐间、洗消间、留样间、快检室、更衣间等。内部管理办公部分包括:办公室、值班室、监控室等。

4.规划设计要以服务师生为导向。传统意义上的学生食堂的功能非常单一,仅仅是就餐的场所。而现在,随着师生服务需求的不断提高,大学食堂的功能逐渐多样化,除了就餐外,还包括超市、休闲娱乐、学习阅览的功能。过去仅仅是在就餐时开放,现在也往往是全天候地开放。

今天的大学食堂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区社区化的中心建筑,这就需要我们在设计规划阶段,更多地考虑为学生服务,设立小吧台、水果饮料、金融服务、一卡通服务等服务区域,同时要努力营造温馨舒适的环境,打造健康向上的餐饮文化。对装修风格与装修材料的选择也要非常用心。餐?d内还应该有电视、电子屏、音响等设施设备,宣传饮食服务,营造和谐环境,服务师生员工。

5.规划设计要充分进行调研论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食堂的规划设计阶段,先进院校的考察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每一个成功食堂的建设过程,都有着很多很多的故事,有着很多宝贵的经验值得借鉴,也有着一些走过的弯路值得去交流。

在我校三个食堂的建设过程中,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中南大学、南京大学、吉林大学、哈工大等很多的同行,都给予了我们极大的支持与帮助。可以负责任地说,我们的新食堂,就是由各个先进院校学到的知识,再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进行一些二次开发,最终形成的。

6.规划设计要考虑现代化设备。随着食品原材料和人工成本的不断上涨,学校餐饮工作中,机械化、自动化生产成为了一种趋势。关注国内外厨房设备发展动态,适时引进现代化集中加工设备,成为我国各大高校餐饮事业改变的途径之一。通过一些新型现代化设备的使用,可以降低人工成本,保证加工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在我校新食堂建设过程中,我们所使用的米饭生产线、包子生产线、蒸气发生器、热风消毒库、送新风设备、大型中央空调,都充分发挥了作用,极大地提高了饮食服务水平。同时,由于多种原因,地暖在三食堂才得以实施,而太阳能节能设备一直没有实施,这也是我们食堂建设过程中的一些遗憾。但现代化设备的使用,也要有着严谨的态度,市场上各种打着节能降耗、现代化自动化旗号的新产品非常多,我们应该用科学理性的眼光分析,尽量选用成熟的、经过市场检验的产品。

7.地面防水、下水管网、排油烟是厨房设计的难点。

8.规划设计要考虑智慧饮食。明厨亮灶、LED电子屏、智能门禁、WIFI全覆盖、智盘售饭系统、机器人炒菜机、自动售饭机等。

三、饮食部门要积极介入食堂建设

并不是所有的校领导与建设部门,都了解食堂规划设计的重要性,饮食部门作为使用方,在建设阶段往往缺少话语权。利用同行、食药局等部门说服学校及设计公司。厨房设备布局早做准备。位置图、水路图、电路图等,不能交给厨具公司做。

食堂准备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8 521.74万元,省级补助资金3 847.97万元,州级承担资金1 082.97万元,县级承担资金1 482.34万元。在实施“营改计划”中,全州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为认真贯彻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根据国务院以及省委、省政府的决定和要求,楚雄州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州长任组长、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州教育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楚雄州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并认真组织实施。2月10日至29日,州教育局组织副处以上领导带队对“营改计划”前期准备工作情况进行了督查,实现了3月1日顺利开餐,同时,州教育局建立了处级领导干部及科室挂点包县制度,对“营改计划”实施情况进行持续指导;4月9日至11日,州人大常委会组织驻楚雄部分全国、省、州人大代表对全州食品安全工作和抗旱保民生工作情况进行了视察,“营改计划”列入了视察重点;3月底至4月上旬,10个州级成员单位也分别对10县市“营改计划”进行了专项检查,共抽查30个乡镇61所中小学校,同时,州政府领导也对“营改计划”实施情况进行了抽查,州委书记张太原和州政府李红民州长就“营改计划”作出两次重要批示。

全州10县市也分别于2012年3月1日前成立了以县市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教育的副县市长为副组长,县市政府办、发展和改革、教育、监察、食品药品监管、妇联等部门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教育部门,负责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的日常工作,教育局主要领导兼任办公室主任,工作人员从有关部门抽调。各县市和各学校结合自身情况分别制定了具体的实施细则和实施计划。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在此基础上,各县市教育部门还与卫生部门成立了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营养专家组,制定营养膳食配餐标准。

二、加大投入,积极保障

1.认真开展学校食堂硬件设施排查。全州涉及“营改计划”的学校有食堂面积196 135平方米。642所学校有勤工俭学基地4 891亩。但是楚雄州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寄宿制学生占学生总数的56.26%,生均拥有食堂建筑面积0.64平方米。目前,楚雄州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整体供餐能力偏低,食堂面积不能满足需要,食堂中A级完好房所占比例偏低,餐厅严重不足,多数完小只有伙房没有餐厅,标准化食堂少。勤工俭学基地少,不能满足学校基本的蔬菜供给。为保障“营改计划”顺利实施,各县市采取积极措施对不能满足提供营养餐条件的学校食堂,利用假期进行了维修改造,对设备进行了更新完善。

2.科学编制新建、改扩建食堂(伙房)建设规划。

(1)建设规模。楚雄州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食堂建设规划,参照《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寄宿制中小学生均使用面积1.2平方米,按0.7的建筑平面系数换算建筑面积,生均建筑面积为1.71平方米。按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实施营养改善计划来计算,楚雄州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需规划新建食堂面积237 206平方米,用富余校舍改造8 627平方米,确保于2012年春季学期实施“计划”需搭建临时用房11 423平方米。购置、配备食堂必需的炊具、灶具等设备。按州政府相关文件规定,尚有679所学校需新落实和补充勤工俭学基地2 606亩。

(2)资金需求。总投资为43 254万元(其中:新建投资40 620万元,改造富余校舍投资573万元,搭建临时用房投资2 060万元)。

(3)资金来源。实施“计划”,全州规划总投资43 254万元,请求中央和省通过实施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中西部农村初级中学工程、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中西部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工程等项目,并按中央和省1∶1比例对楚雄州食堂(伙房)改造资金进行补助,确保楚雄州“计划”的顺利实施。其中:请求中央补助资金21 627万元,请求省级补助资金21 627万元。

(4)建设年度。2012年,重点建设中学和中心完小,规划完成投资17 301.6万元(占总投资的40%);2013年,建设规模较大的完小,规划完成投资1 297.62万元(占总投资的30%);2014年,规划完成投资8 650.8万元(占总投资的20%);2015年,规划完成投资4 325.4万元(占总投资的10%)。

针对以上情况,楚雄州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及时转下达省补助全州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食堂建设工程省级专项资金985万元,用于食堂缺少的学校建设,做到远近结合,并整合各种项目资金,优先解决学校伙房建设,又考虑新建食堂与长期保留学校统筹安排,确保春季学期所有实施“计划”的学校正常开餐。

食堂准备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一、工作目标

以农村贫困地区和家庭困难学生为重点,稳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全面改善学生营养状况,进一步提高学生营养健康水平,不断促进教育公平和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二、工作内容

按照“政府主导、试点先行、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的原则,推进“营养计划”稳步实施。

(一)认真做好国家试点工作。周至县为国家“营养计划”试点县。从2012年春季学期起,在周至县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校全面推行以提供午餐为主要形式的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营养计划”膳食补助标准为每生每天3元,每学年按200天计算。试点工作所需资金主要由中央财政承担,市、县财政继续安排资金投入且总额均不低于原“蛋奶工程”,不再收取学生家长费用。市、县财政投入主要用于实现“营养计划”试点工作全覆盖和提高补助标准。

(二)进一步实施“蛋奶工程”,逐步推行“营养计划”。从2012年春季学期起,进一步实施“蛋奶工程”,并与“营养计划”并轨实施。实施范围为:除周至县以外的全市所有义务教育段寄宿制学校、涉山乡镇学校、城乡家庭困难学生,户县、高陵县、蓝田县等3个县按照义务教育段学生总数的5%增加家庭困难学生享受补助的人数。

在尚未具备“营养计划”实施条件的区县、区域、学校,进一步实施“蛋奶工程”,实施内容以鸡蛋、牛奶为主,在目前补助标准提高的情况下,可适当提供水果、肉类、蔬菜等营养食品。对于已具备就餐、供餐条件的区县、区域、学校,经区县政府提出,市政府备案,即可实施“营养计划”。

“蛋奶工程”原则上继续实行全市统一采购牛奶,并提升牛奶的供应规格和品质标准,鸡蛋等其他营养食品由各区县负责提供。

(三)启动实施我市“营养计划”试点工作。从2013年春季学期起,在全市农村义务教育标准化寄宿制学校中启动实施“营养计划”试点工作。各区县负责制定具体实施办法,认真组织实施。到2014年底,“营养计划”实现全市覆盖。

(四)确定供餐模式。实施“营养计划”,要因地制宜,适时推进,确定合适的供餐内容和模式。

“营养计划”供餐包括完整的午餐,提供蛋、奶、肉、蔬菜、主食、水果等加餐或课间餐,以及其他营养补充、干预等供餐形式。供餐食品必须符合食品卫生安全标准和要求,确保食品原料新鲜洁净。有条件的农村学校可适度开展勤工俭学,补充食品原料供应。可参照有关营养标准,结合学生体质状况、当地饮食习惯和物产特点,科学制定供餐食谱,做到搭配合理、营养均衡、质量合格。

各区县可依据各学校的不同情况,合理选择、确定供餐模式。主要模式有:

1.学校食堂供餐。学校食堂每天制作荤素搭配的营养午餐(必须确保每天对学生供应鸡蛋、牛奶),由学生凭餐券领取。

2.课间加餐。目前不具备供餐条件的学校,统一向学生提供鸡蛋、牛奶为主,水果或其他营养食品为辅的加餐或课间餐。

3.向具备资质的餐饮企业(单位)或者周边学校食堂购买供餐服务。

(五)积极改善就餐条件。各区县要按照时间要求,结合实施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等工程,统筹资金,将学生食堂列为重点建设内容,逐步改善学校食堂设施,使其达到餐饮服务许可的标准和要求。规模较小的农村学校,可根据实际改造、配备伙房和相关设施,为学生在校就餐提供基本条件。各区县要根据实际,为农村学校食堂配备合格的工作人员并妥善解决待遇和专业培训等问题。

三、经费安排

我市实施“蛋奶工程”和“营养计划”的经费补助标准为每生每天3元,每学年按200天计算,所需资金除省财政补助外,其余资金由市、区县财政按照7∶3的比例分担,学生家长不再承担。鼓励各区县结合实际扩大实施范围,扩大实施范围的经费由各区县财政承担,不得向家长收取费用。各区县用于实施“蛋奶工程”和“营养计划”的经费总额不得低于原“蛋奶工程”。

完善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费政策。根据我市及区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力实际,对补助发放范围和标准等进行动态调整。从2012年春季学期起,将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费补助标准每生每天提高1元,达到小学每生每天4元、初中每生每天5元。所需资金由中省、市、区县财政按5∶4∶1比例分担(周至县、蓝田县地方负担部分全部由市级财政负担)。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市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部署“营养计划”实施工作。由常务副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市级有关部门和单位主要负责同志组成。

市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教育局,办公室主任由市教育局主要负责同志兼任,副主任由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食品药监局分管负责同志兼任。

(二)明确工作职责。各区县人民政府是实施“营养计划”的行动主体和责任主体,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工作,政府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各区县要结合实际,科学制定实施方案。要把食品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切实加强食品卫生安全和监督检查,确保“营养计划”和“蛋奶工程”安全顺利实施。

教育部门牵头负责“营养计划”的实施、指导、日常管理和监督检查,并配合相关部门对学校食堂、供餐服务企业进行食品安全检查,做好学生健康教育工作。

财政部门负责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落实补助资金,加强资金监管,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将“营养计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物价部门负责建立价格监测、预警机制以及收费公示制度。

农业部门负责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督检查。

工商部门负责供餐企业主体资格的监管,供餐企业应依法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或食品生产许可证并持有合法有效营业执照。

质监部门负责所涉及的食品生产企业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查,按照有关规定配合相关部门制定奶制品生产经营监管制度。

卫生部门负责对学校食品卫生安全事故实施医疗救助,对事故现场进行卫生处理,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指导学校卫生防疫和学生营养健康状况的监测评估,制定学生营养状况检测评估标准及制度,对学生营养食谱和营养改善提出指导意见。

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学校食堂及供餐餐饮服务单位的食品安全监管,负责学校食堂及供餐餐饮服务单位的准入管理和监督检查,查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事故。

监察、审计部门依法对“营养计划”实施工作及项目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确保“营养计划”实施公开、透明。

宣传部门负责对“营养计划”实施工作进行广泛宣传,向媒体及社会各界解读省、市“营养计划”的有关政策。

各学校要认真负责地做好“营养计划”的落实工作。“营养计划”实行校长负责制,学校承担具体组织实施和相关安全管理责任。各学校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保证各个环节的食品卫生安全,妥善组织和管理好学生就餐,确保“营养计划”安全、顺利实施。

鼓励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有关基层组织,以及企业、基金会、慈善机构,积极参与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工作,在改善就餐条件、创新供餐方式、加强社会监督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各区县、各部门、学校和有关企业(个人)之间要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职责,落实任务,责任到人。

(三)加强食品卫生安全。各区县要提高对校园食品卫生安全重要性的认识,以健全制度、落实责任为核心,切实加强对校园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工作的领导。市、区县食品卫生安全监管部门以及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等,要明确安排专人负责“营养计划”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食品卫生安全监管制度和应急机制,及时、妥善做好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

(四)确保资金安全、规范运行。市、区县财政要将财政补助资金纳入专项资金转移支付特设账户,实行动态管理,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挤占、挪用。补助资金应足额用于为学生提供食品,不得直接发放到学生或家长手中。要督促供餐单位定期公布配餐食谱、数量和价格,严禁克扣和浪费。要建立实名制学生信息管理系统,防止套取和冒领补助资金的行为。要加强学校食堂的会计核算,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定期全面公开经费账目,确保资金安全、规范和有效。

食堂准备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餐饮9月份的工作计划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国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进一步加强学校食堂卫生管理,根据《食品卫生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联合我校食堂实际情况,使全部师生有一个干净、美白祛斑产品推荐舒适的工作环境,保证就餐任务的顺利进行,保持____堂的荣誉。特制定食堂工作美白产品排行榜如下:

 

一、要持续进一步加强食堂工作管理,加强技巧培训,进步食堂员工的业务水温和服务质量。

 

二、在干好食堂工作的前提下。全部食堂人员要积极参加政治学习,不断进步为师生服务的自觉性,做到礼貌待人,文明服务、热情主动。

 

三、严格履行食品卫生法,工作人员必须做到持健康证上岗,严防卫生事故。

 

四、搞好食品采购、运输、保管、卫生工作,凡是创造已经变质和腐烂和食品,果断不预采购,以防食品中毒。

 

五、搞好学校食堂卫生,食具要做到天天消毒,生熟离开,预防沾染病的产生。

 

六、食品要洗尽,饭不夹生,尽量做到现吃现做。

 

七、食品要保持干净,夏季要加大防蝇措施,冬季做好保温工作。

 

八、必须搞好粮、油、菜等各种食品的采购,抓好月底的各种库存盘点及有关事宜。

 

九、各种物质、食品、蔬菜的采购要保证质量,供给必须及时,少采勤购,器重价格本钱合算。

 

十、正确处理伙房人员之间的工作关系,要相互支撑,友爱相处、协同工作。

 

十一、所采购的食品必须有张惠明、浦静华两人验收,合格后在发票上签字方能交给会计报销。

 

十二、采购伙房需用物质(餐具、炊具)及其它物质,必须由总务主任批准后方可采购。动用大的资金应由校长批准。

 

十三、要自觉做好本职工作,工作中吃苦耐劳,不断进步饭菜质量,保证无毛病,安全无事故。

 

十四、对各种要下锅的食品,包含:面食类、油盐类、调料类、蔬菜类、肉食类等要认真做好本钱合算,以保证食堂经济的正常运转。

 

十五、个人方面要注意:上班时间要穿戴好工作服,不要在食堂会客,工作时间严禁吸烟以及与工作无关的其他事宜。要定期洗澡。理发,不得留过长指甲。对于分给个人的卫生区,要保持及时收拾干净,保证饮用餐具、地面、库房的整洁。对食堂大的清算任务周五由班长负责全面清算,使食堂始终保持干净、卫生、有序。

 

十六、以转变报务方法,进步服务意识为突破口,把改良食堂饮食、强化饭菜质量为重点,抓真抓实。

 

十七、充分发挥膳委会的职能,定期召开会议,及时听取及反馈师生中的信息。

 

十八,新学期开端,食堂全部职工要以新的姿势接收新的寻衅,为了保证食堂工作的全面开展,我们有信心遵守好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不迟到不早退,爱护公共设施,注意节俭,把工作落到实处,为建立良好的学校整体形象作出应有的努力。

 

餐饮9月份的工作计划

 

1.在部门经理/主任的领导下,检查落实部门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和各项工作的完成情况。

 

2.安排、带领、督促、检查员工做好营业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及时、如实地向经理反映部门情况,向部门经理/主任汇报各员工的工作表现。

 

3.加强现场管理意识,及时处理突发事件。掌握客人心态,带领员工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4.加强公关意识,广交朋友,树立本部门良好的形象,有一定客源。

 

5.熟悉业务,在工作中发扬吃苦耐劳,兢兢业业的精神,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协助部门经理/主任增强本部门员工的凝聚力。

 

6.检查当班服务员的工作着装及个人仪态仪表。

 

7.作好每位员工的考勤排休工作,严格把关,不徇私情。

 

8.合理安排餐厅服务人员的工作,督促服务员做好服务和清洁卫生工作。

 

9.随时注意餐厅就餐人员动态和服务情况,要在现场进行指挥,遇有VIP客人或举行重要会议,要认真检查餐前准备工作和餐桌摆放是否符合标准,并亲自上台服务,以确保服务的高水准。

 

10.加强与客人的沟通,了解客人对饭菜的意见,了解客人情绪,妥善处理客人的投诉,并及时向部门经理/主任反映。

 

11.检查餐厅的电掣、空调掣、音响情况,做好安全和节电工作。

 

12.定期检查设施和清点餐具,制定使用保管制度,有问题及时向部门经理/主任汇报。

 

13.负责餐厅的清洁卫生工作,保持环境卫生,负责餐厅美化工作,抓好餐具、用具的清洁消毒。

 

14.召开班前班后会议,落实每天工作计划。

 

15.注意服务员的表现,随时纠正他们在服务中的失误、偏差,做好工作成绩记录,作为评选每季优秀员工的依据。

 

16.积极完成上级经理交派的其他任务。

食堂准备工作计划范文第6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以人为本,努力促进教育公平,切实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的饮食营养水平,保障农村孩子健康成长,为加快实现“富民强县、幸福和谐”目标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二、工作目标及任务

(一)在年春季全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范围内启动实施“计划”工程。

(二)严格执行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保证每一个学生吃得放心、吃得安全。

(三)建立实名制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保证每一个学生吃到嘴里、吃到肚里。

(四)开展学生营养改善状况监测评估,保证每一个学生吃出健康、吃出营养。

(五)制定出中长期全县新建、改扩建食堂(伙房)建设(建设规模、资金需求、解决渠道)、食堂厨具的配备、食堂从业人员及食品原料采购地等规划。

(六)建立县、乡、校三级实施“计划”食品安全应急预案,确保“计划”顺利实施。

三、主要内容

(一)中央财政按每生每天3元的标准,承担全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膳食补助(全年按照学生在校时间200天计算)。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费补助。

(二)从年秋季学期起,将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费标准每生每天提高1元,达到每生每天小学4元、初中5元(全年按照学生在校时间250天计算),中央、省、县财政按湘财预〔〕146号文件规定比例分担。

(三)在营养食谱、原料供应、供餐模式、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等方面积极探索,为稳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积累经验。

(四)做好营养餐专项资金与“一补”专项资金的统筹衔接工作。按照各自的资金管理要求,分户运行,独立核算,严禁产生挤出效应,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

(五)改善就餐条件。将学生食堂列为重点建设内容,使其达到餐饮服务许可的标准和要求。规模较小的农村学校,可根据实际改造、配备伙房和相关设施,为学生在校就餐提供基本条件。

四、实施对象

全县农村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不含县城)。

五、实施原则

(一)实事求是原则。实施营养餐工作,要考虑学校布局调整、城镇化进程、农村人口转移等因素,切实掌握本地学校和学生实际情况,完善工作机制,确保各项数据准确,资金管理到位。

(二)安全营养原则。实施营养餐工作,要严把安全关,认真检查食品供给定点企业证件,做好食品安全卫生监控,确保食品生产、流通、食用的安全卫生。

(三)学生自愿原则。实施营养餐工作,要广泛做好政策的宣传、解释、引导工作,确保学生在自愿原则下,接受营养餐工作实施。

六、工作措施

学生营养改善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安全风险高,同时农村学校现有基础条件和管理力量还很薄弱,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工作,情况复杂,任务繁重。各相关部门和有关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周密部署,统筹安排,扎扎实实把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一)成立工作机构,明确工作责任。成立由县长为组长,常务副县长、分管教育副县长为副组长,县教育、财政、发改、农业、工商、卫生、食品药品监督、质监、物价、监察、审计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教育局,由县教育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各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教育部门要把学生营养改善工作的实施作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重要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实施方案;牵头负责该工作的实施、指导和监督检查;负责学校食品安全日常管理;配合相关部门对学校食堂、供餐服务企业、托餐家庭(个人)进行食品安全检查。财政部门要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职能,制订和完善相关政策,切实加大投入,落实专项资金,加强资金监管,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发改部门要把此项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物价部门应建立价格监测和预警机制,开展生产成本调查,组织对食品价格进行监督检查。农业部门负责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督检查。工商部门负责供餐企业主体资格的登记和管理。质监部门负责对供餐企业食品生产进行监管,查处食品加工中的质量问题及违法行为。卫生部门负责组织处置学校食品卫生安全事故,指导学校卫生防疫和学生营养健康状况的监测评估,对学生营养食谱和营养改善提出指导意见。食品药品监督部门负责学校食堂以及供餐单位(个人)食品安全监管,制定不同供餐模式的准入办法,切实做好日常综合监督检查工作,组织查处食品安全事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构及监管部门,负责制定具体的食品安全培训方案和教材,对中小学校长、食堂负责人、工作人员以及供餐企业、托餐点相关人员进行食品安全相关法规制度和行业规范培训,深入开展“食品安全进校园”活动。监察、审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法对实施工作进行监督,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确保公开、透明。宣传部门负责整个实施工作的宣传报道。有关学校要结合本校实际,制订好学生营养改善工作方案和推进计划,把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要实行校长负责制,切实承担起具体组织实施和相关管理责任。要充分发挥学生家长在本学校确定供餐模式、配餐食谱和日常管理等方面的作用。

(二)创新供餐机制,规范操作流程。从实际出发,多途径、多形式地开展学生营养改善工作。供餐模式包括学校食堂供餐,向具备资质的餐饮企业、单位集体食堂购买供餐服务,偏远地区在严格规范准入的前提下可实行个人或家庭托餐等。

学校食堂供餐的管理。学校食堂应以服务师生为宗旨,坚持“公益性”原则,按照“非营利”要求,合理控制伙食价格,实行成本独立核算,切实维护师生的合法权益。学校不得在食堂提取任何费用;学校食堂实行三种供餐方式:

一是包餐制,即全体学生统一伙食费标准,由学校食堂提供统一饭菜,一般适用于小学。

二是自购制,即饭菜品种、数量由学生自由选购,学校食堂凭充值卡或饭菜票结算,一般适用于小学高年级和初中。

三是蒸饭制,即由学生自备米菜,由学校统一蒸饭,主要适用于一些条件艰苦的山区学校。实行蒸饭制的学校食堂不得收取费用。实行学校负责人陪餐制度。学校校长或学校管理人员要轮流陪餐(餐费自理),做好陪餐记录,严把质量和安全关口,及时发现和解决食堂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总结和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

购买供餐服务的管理。各校要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校外供餐的基本条件和评审办法,形成轮流更替和优胜劣汰机制。要根据实际情况,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评估审定,并向社会公布评审结果;对提供学生用餐的供餐企业、单位集体食堂等,相关职能部门先期要进行严格的资格(资质)审查,通过筛选,最终确定校外供餐推荐名单,指导学校做好选择。采取校外供餐模式的学校,要将食品卫生安全保障作为确定供餐模式的首要条件,原则上应优先选择最安全的供餐模式;采取校外供餐模式的学校,每学期要组织家长、学生和教师代表,对校外供餐者进行两次测评,测评结果上报县教育局备案。未经资格(资质)审查、不在县级校外供餐推荐名单之列的企业和单位集体食堂严禁从事学生供餐和原辅材料供应业务。

托餐机构的管理。学校对托餐机构应进行认真筛选,通过综合评价,确认其达到规定的标准和要求,经学生家长委员会同意,报县教育局复核、备案,并予以公示后,方可允许办理相关手续。托餐机构须向餐饮服务监督管理部门申请办理餐饮服务许可证(或其他有关证件),并在工商管理部门进行登记,取得工商营业执照或相关证件,同时办齐有关手续后,方可提供托餐服务;学校、家长委员会、托餐机构三方应签订协议,明确各方责任义务。托餐机构必须严格遵照有关操作规范,确保学生食品卫生安全。学校和家长委员会有权对托餐机构运行情况进行监督。

校外供餐退出机制。校外供餐名单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学校要及时上报,停止其供餐资格并将其清退出供餐名单。

一是供餐企业、供餐家庭(个人)签约人无故更换的。

二是出现违反供餐合同(协议)的行为,包括严重降低供餐质量标准、随意变更供餐食谱、供餐期间严重缺失食品卫生安全保障条件等。

三是供餐期间发生重大食品卫生安全事故者,包括已进入名单但尚未实施供餐的企业、家庭和个人。四是供餐期间对就餐学生进行克扣、延时、减量、拒绝供餐或服务态度恶劣、有打骂(体罚)学生等行为,情节较为严重者。五是在协议供餐时间内连续停止供餐3天以上者,或频繁发生停止供餐情况者。六是在学校组织的测评中连续两次不合格的。

(三)建立学生实名制管理,严防套取冒领资金行为。结合现有学籍管理平台,建立营养餐实名制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对学生人数、补助标准、受益人次等情况进行动态监控,建立实名制学生及用餐情况的信息管理系统,严防套取冒领资金行为。督促有关学校、供餐单位或个人全面公开学生营养改善工作经费账目、配餐标准、营养食谱以及用餐学生名单等信息,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监督。

(四)建立学生营养健康监评制度,关注学生健康成长。

一是成立青少年营养指导专家组,负责对学校(企业和个人)开展营养知识宣传教育,组织营养状况调查分析,制定营养餐实施标准和供餐内容,统计分析营养餐实施成效,指导学校做好营养供餐等工作。

二是建立学生营养状况监测制度。以校为单位,开展学生营养改善状况调查,包括学生的家庭情况、学习成绩、体质、体能等指标及膳食营养摄入状况,并建立学生身体健康档案,密切跟踪调查学生营养改善状况,为营养改善工作绩效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三是在解决“吃得饱”的基础上,各学校应结合学生的营养状况,根据本地专家组制定的营养标准,选择蛋、奶、肉和其他营养价值较高的食品作为主要(或必须)供餐内容,建立定时、定量供给制度,保证学生每餐的营养摄入量,提高学生营养水平。

(五)完善安全机制,确保饮食安全。

一是学校食堂管理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建立校园食品安全保障岗位责任制,强化食品采购、贮存、加工、配送、就餐等各环节的食品安全管理,任务到位,责任到人。

二是食堂从业人员(包括临时性的工作人员)应取得有效的健康合格证明,每年进行健康检查。食堂工作人员实行持证上岗,必须具备相关资质,定期参加业务培训,掌握有关营养知识,严格遵守食品卫生有关法规要求和行业规范。

三是严禁非食堂工作人员随意进入学校食堂的食品加工区和食品原料存放区,防止投毒事件的发生,确保学生食品卫生安全。四是学校应当建立食物中毒或者其他食源性疾患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发生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事故后,应采取下列措施:1、立即停止供餐活动,并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报告。2、协助卫生机构救治病人。3、保留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4、配合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调查,按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5、根据卫生行政部门要求,采取必要措施,把事态控制在最小范围。

(六)加大财政投入,改善就餐条件。目前我县农村学校食堂设施严重缺乏、老化严重,卫生条件差。缺乏保障卫生的消毒和清洗设备,即便有,也大多已经损坏,不能正常使用;教师和孩子们营养知识普遍匮乏,厨房工作人员营养膳食观念落后,孩子们的饮食习惯和营养搭配不合理。今后对学校食堂新建、改扩建过程中要本着“节俭、安全、卫生、实用”的原则,严禁超标准建设。规模较小学校,可以根据实际,利用现有闲置校舍,改造、配备伙房等相关设施,为学生在校就餐提供基本条件。统筹好农村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和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等各种义务教育工程项目资金,将学生食堂列为重点,优先建设。并以合格学校建设为依托,逐步实施学校食堂新建、改扩建。

(七)加强部门协调,强化监督检查。建立问责制度,制定专门的监督检查办法,对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工作的实施进行全程监督。县监察局、审计局要切实履行职责,促进工作实施公开透明、廉洁运作。教育督导部门要把工作实施情况作为重要工作内容定期督导。要主动将计划实施情况向县人大、政协报告,接受法律监督和民主监督。督促各有关学校成立家长、学生、教师代表共同参加的营养改善工作监督小组。同时学校、县教育局、食安办、工商局都要设立监督检查举报电话、信箱和电子邮箱等,自觉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监督。

七、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成立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工作实施方案;制定《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县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食堂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县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家庭(个人)托餐机构管理暂行办法》;召开各相关部门协调会,部署有关工作;做好学生营养食品从生食到熟食的相关费用的测算;摸清符合政策的农村义务学校学生的总人数,完成对有关校长的业务培训。

食堂准备工作计划范文第7篇

一、事业单位食堂成本的基本组成

(一)从会计核算角度划分

根据我国成本管理的相关规定,基本成本主要包含直接成本及期间成本。其中,直接成本指营业期间涉及到的具体活动而产生的成本,即事业单位食堂制作一道菜品所需的成本,包括原料、制作辅料及菜品制作中耗费的人工费用等。期间成本不涉及具体的成本对象的制作过程,侧重期间的非制造成本支出。事业单位食堂工作人员及管理人员的薪资、食堂营业及财务费用、食堂固定资产出现的价值减值及相关浮动等都属于期间成本范畴。

(二)从食堂资源角度划分事业单位食堂成本按照食堂资源来划分,分为弹性成本及产能相关成本。弹性成本指与事业单位食堂成本相关联的各类直接资源的耗费状况,具有一定的浮动区间。产能相关成本是指在具体成本发生之前就已支出的各类资源耗费,需要事业单位食堂做好相应的规划,如正常上班时间,职工就餐人次较多,此时应确保充足的备餐,以达到食堂餐饮供应与食堂经济效益的同步提高;如涉及到部门人员外出培训或周末时段,就餐人次会缩减,此时食堂饮食应进行适量制作,避免资源的浪费。

二、现阶段事业单位食堂成本管理中凸显的问题

首先,在食堂成本管理控制意识上,事业单位食堂管理人员缺乏对成本控制重要性的深入理解,在食堂日常采购、制作及售卖环节并未采取成本全员控制及全过程控制的理念及方法,导致食堂各个环节工作人员的成本管理意识淡薄,由此造成浪费。其次,在食堂成本管理机制上,受制于事业单位的独特属性,事业单位食堂受市场经营及计划管理两种运营模式的综合影响,市场化经营管理模式难以深入到事业单位食堂成本管理各个流程,食堂成本控制上主动性较差。成本管理机制的不明确化,已成为影响事业单位食堂成本管理的重要因素。此外,事业单位食堂成本管理还欠缺有效的考核、监督机制,在具体的成本管控流程中并未对各个成本产生节点进行严格监督,相应的管理考核责任制度不健全,管理收效甚微。

三、事业单位食堂成本管理的原则及措施

(一)建立事业单位食堂成本标准,开展全程成本控制

首先,要对食堂菜品的毛利率加以明确,以此为基准,对食堂的主要菜品及附属菜品的售价合理定价,可针对性地运用固定利率及成本加成等方法定价。其次,对事业单位食堂采购、经营及售卖过程成本控制管理,在食料的采购环节,要对采购原料的数量加以合理设定,制定科学的采购标准,避免因浪费及不足而导致成本增加;在食品的烹制及加工制作环节,要对相关配料的使用、烹制的时间等加以控制,在保障菜品质量合格的基础上,提高制作环节的资源利用率。第三,要注重食堂服务质量的提高,对售卖环节中的资金收入进行规范管理,避免出现收入流失现象,同时,事业单位食堂财务人员要做好每日的成本核算工作,并以月为单位,对食堂的成本管理状况加以汇总评价,及时找出成本上升较大的环节,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

(二)强化事业单位食堂关键环节的成本管理水平

1.原料的采购环节

首先,要对食品原料的采购计划加以科学制定,在食品原料的采购上,应由厨师长根据食堂菜品制作及销售情况先行拟定采购清单,然后形成采购申请,上报食堂的管理部门审批。在采购计划中,应明确食品原料的采购数量,质量标准,以提高采购的准确性。其次,要对食品原料采购申请进行严格审批。食堂管理部门应对食品原料的采购申请单进行复核,采购数量符合本食堂实际情况后再予批准,交付食堂采购部门开展采购活动。第三,实行食品原料采购招标,建立并完善食品原料的报价问价机制。对于食堂常用的原料及配料,如油米等,食堂要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对其成本及市场价格的平均水平加以了解,挑选社会信誉好、产品质量高、价格合理的供货商,与之签订相应的原料采购合同。涉及到原料的大宗采购合同,应报食堂管理部门领导及单位其他主要领导联签采购合同。此外,还要着重建立并完善食品原料的报价及问价机制,每月进行不少于2次的市场询价及物价局信息咨询,保持对食品原料市场价格的敏感度;另一方面要成立由食堂管理人员、单位财务人员、单位纪检人员组成的监督组,对食品原料采购的数量及质量进行检查,确保原料数量、质量与采购申请单相符时再入库。

2.食品原料加工环节

在食堂食品原料加工环节,如食品烹调,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将食堂的各项资源加以统筹,形成制作加工的集中化、规模化,从而实现食品原料切配的统一化,使食品加工及制作环节保持较高的运作效率。对食品材料的出品率加以科学掌控,充分利用原料,尤其是食品原料中的边角料,要对其进行综合利用,例如果蔬的皮可以用于泡菜的制作。在食品烹调中,一是要严格参照相应的烹调标准,对烹调用具、烹调时间、烹调方法加以优化,提高原料利用率;二是要对食堂用餐人员的基本情况及就餐规律加以调查,根据就餐人员的实际情况确定烹调及出锅数量。

3.事业单位食堂人力、物力环节

首先,要结合食堂的实际情况,确定出相应的食堂人员岗位编制,优化人力工资成本,完善相应的食堂用工管理规定,对食堂职工人员的行为加以规范,并及时跟进奖惩措施,以调动职工参与成本控制的主动性。其次,要注重对食堂职工开展技能培训,提高职工食品制作工艺水平,深化成本节约观念,促进食堂成本管理效果。最后,要对食堂的相关设备,如水电气设备、物资储存设备等,加以规范管理,提高其使用效率和寿命。

四、结语

食堂准备工作计划范文第8篇

一、工作目标

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纳入民生重点工程,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长效机制,确保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全覆盖。通过计划的实施,不断改善农村学生营养状况,提高农村学生健康水平,加快农村教育发展,促进教育公平。

二、实施时间、范围、标准及经费来源

(一)实施时间和范围。从2012年春季开始,在继续实施好“蛋奶工程”的基础上,在全县所有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中全面启动实施营养改善计划。从2012年秋季开始,“蛋奶工程”和营养改善计划并轨实施。

(二)实施标准及经费来源。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所需资金,由中央财政按每生每天3元标准承担,其它资金由地方财政配套,全年按照学生在校时间200天计算。

三、供餐方式、操作流程及工作重点

(一)供餐方式。在学校后勤条件还不均衡的情况下,主要采取以下供餐方式:一是对后勤条件较好的农村寄宿制学校采取餐劵制,学校食堂分别按3元和4元的标准准备荤素搭配的营养午餐,以班为单位统一向学生配发,学生可自选标准凭餐劵领取;二是对目前尚无厨房的村小,选择在学校周边符合条件的农户家进行托餐,学校协助农户做好每日学生用餐登记;三是对目前尚无厨房且无家庭托餐条件的村小,则按3元标准每天以蛋奶形式或中心小学统一送餐配发给学生。

(二)操作流程。1、学校供餐方式主要操作流程。首先由卫生局、教体局、食药局等职能部门对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供餐条件进行食品卫生安全风险评估,对符合供餐条件的学校,由县教体局负责监督供餐学校对实施“计划”所需原材料大宗物品实行公开招标采购,由中标供货企业或供货商按时统一配送到校,学校确定专人接收验货和登记上账入库,每天按时按量出库,由食堂按照提前制定的食谱加工成营养熟食,按规定试尝留样后,安排学生食用。2、家庭托餐方式主要操作流程。卫生局配合教体局、食药局等职能部门提前研究制定家庭托餐的基本条件和评审办法,按照“一年一审、好中选优”的基本原则,由卫生局等职能部门先期进行资质审查、筛选,面向社会公布全县符合校外托餐条件的家庭名单,指导学校做好托餐家庭选择,并由所在镇中心小学统一制定营养膳食原材料采购标准,指导托餐家庭做好营养膳食原材料定点采购或配送工作,由托餐家庭按时按量加工成营养熟食,按规定试尝留样后,安排学生食用。

(三)工作重点。一是加强学校食堂基础能力建设。把学校食堂尤其是村小食堂建设作为农村校安工程、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项目的实施重点,加大学校食堂和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力度,保证学校基本具备提供营养午餐的硬件条件;由人社局和财政局统筹解决学校食堂工作人员配备和工资问题,力争用三年时间逐步实现学校供餐方式全覆盖目标。二是强化资金监管。县财政局要制定“计划”资金专项管理办法,将中央财政专项资金纳入国库管理,实行分账核算,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挤占和挪用。县教体局要建立“计划”资金专项管理制度,设立“计划”资金专账,由县教育经费支付中心统一监管使用;要建立实名制学生信息管理系统,防止套取和冒领国家补助资金的行为发生;要督促供餐学校和托餐家庭定期公布配餐食谱、数量和价格,严禁克扣和浪费。各实施学校要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定期公开学生营养改善经费账目,确保资金使用安全、规范和有效。三是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县政府与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签订专项食品安全责任书,由县食药局牵头制定实施“计划”的食品安全管理办法,进一步健全中小学食品安全保障机制和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夯实各级各职能部门的安全工作职责,建立健全覆盖各级各部门及各实施学校的食品安全责任追究机制。

四、主要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管理体系。为确保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顺利实施,成立由县政府县长任组长,协管教育副县长任副组长,县政府办、监察局、发改局、财政局、教体局、审计局、文广局、卫生局、农业局、工商局、食药局、食药局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教体局,由县教体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县教体局分管副局长和县财政局分管副局长任副主任。办公室负责定期联系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计划”实施的相关事宜。同时,在县教体局增设营养改善计划办公室,具体负责“计划”的实施及日常管理工作。各镇、各学校也要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并确定专职人员负责此项工作,层层签订专项工作责任书,切实建立健全县、镇(部门)、学校三级组织管理体系。

(二)明确部门职责,夯实工作责任。教体局要把“计划”的实施作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重要内容,会同有关部门牵头负责“计划”的实施、指导和督查;负责学校食品安全日常管理,配合相关部门对学校食堂、托餐家庭进行食品安全检查;联合食药、质监等部门共同研究制定食品安全培训方案和教材编写,对实施“计划”的中小学校长、食堂负责人、从业人员以及供餐企业、托餐家庭相关人员定期进行食品安全法规制度和行业规范培训,深入开展“食品安全进校园”活动。财政局负责制订和完善相关政策,落实补助资金,加强资金监管,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发改局负责将“营养计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支持农村学校改善就餐条件;建立价格监测和预警机制,组织对食品价格进行监督检查,研究制定“计划”实施及流通环节费用减免政策。农业局负责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督检查。工商局负责对供货企业(含工商户)、供餐学校和托餐家庭主体资格注册的登记和管理。质监局负责监管供餐学校和托餐家庭的食品生产和加工,查处食品加工中的质量问题及违法行为。卫生局负责组织处置学校食品卫生安全事故,指导学校卫生防疫和学生营养健康状况的监测评估工作,制订学生营养状况监测评估标准及制度,对学生营养食谱和营养改善提出指导意见。食药局负责制定实施“计划”的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负责学校食堂以及供餐单位(家庭)食品安全监管,制定不同供餐方式的准入办法、食品安全管理及监督制度,切实做好日常综合监督检查工作,组织查处食品安全事故。监察局、审计局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法对“计划”实施工作及项目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确保“计划”实施公开、透明。宣传、文广部门负责制订宣传工作方案,对“计划”实施工作进行广泛宣传,向媒体及社会各界解读国家实施“计划”的有关政策。各实施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承担“计划”的组织实施及相关管理责任,抓好食堂建设和设施设备配备,严格管理,规范操作,保证各个环节的食品卫生安全,妥善组织和管理好学生就餐;各镇中心小学负责对托餐家庭的日常监管,充分发挥学生家长在确定供餐模式、配餐食谱和日常管理等方面的作用。

食堂准备工作计划范文第9篇

一、基本情况

目前,我县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45所,其中单设初级中学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8所,小学36所(含教学点),在校学生15563名,其中初中生4619名,小学生8944名。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我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以加强领导、强化宣传、健全制度、规范管理为重点,科学制定营养食谱,合理选择供餐模式,努力改善学生食堂设施,不断提高学校后勤保障水平,使这一民心工程得到了较好的实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是加强领导,确保职责任务落实到位。成立了平安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明确了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及办公室的职责任务,加强了对营养改善计划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工作指导。各学校也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实行了校长负责制。县政府与各成员单位、县教育局与各学校、学校与相关责任人均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层层落实了责任。二是建立健全制度,确保营养改善计划顺利实施。制定印发了《平安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方案》、《平安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管理办法》,建立健全了资金管理、食品安全、企业准入、绩效考核、责任追究等方面的工作制度,为营养改善计划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制度保障。三是大力宣传,确保惠民政策深入人心。采取悬挂横幅、张贴宣传画、发放宣传单、召开家长会等多种方式,广泛开展营养改善计划这一惠民政策的宣传,在全县初步营造了全民参与、共同推进的良好氛围。四是认真调研,科学制定供餐方式。针对我县目前农村非寄宿制学校数量多、分布广和教学点学生人数少、大多数学校暂时无学生食堂、炊事员编制短时间内难以解决、食品卫生监管难度大等实际,在供餐方式上实行了两种方式,即县第三中学、县职业技术学校特教班实行了学校食堂供餐模式,其他学校实行了企业配餐模式。五是公开招标,严格配送企业准入制度。将全县44所学校营养餐配送任务分为两个标段,以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了供货商,并以中心学校为甲方、供货商为乙方、县营改办为监督方,签订了《营养食品供货协议书》,县营改办与供货商签订了《营养食品质量安全保证协议书》,保证了供货质量和食品安全。六是专人负责,严把营养食品验收关。各学校均设立了配餐室,安排专人负责营养食品的验收、保管、加工和发放工作。同时,建立和实行了索证索票、食品留样、台账管理制度和工作人员健康检查、持证上岗制度,严防食品安全事故发生。七是统一核算,规范了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将学生营养膳食补助专项资金纳入国库管理,实行分账核算、集中支付的办法,做到了不克扣、不截留、不挤占、不挪用,专款专用,有效保证了资金使用的安全、规范。八是跟踪监测,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各实施学校在对每名学生身高、体重等健康状况进行监测的基础上,建立了学生身体健康档案,为营养改善计划绩效评估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教育、工商、卫生、监察等部门加强了对各学校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

三、存在的问题

我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虽然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缺编缺人的问题。各学校没有工勤人员编制,未配备专门负责营养餐的工勤人员,使营养餐的验收、保管、加工到分发等各项工作任务都由授课教师承担,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影响了教师正常的教学工作。

二是食堂(伙房)不规范的问题。大多数学校无学生食堂(伙房),营养餐只能临时凑合,不能满足实际需求。有的学校学生在操场或教室进行加餐,既不卫生,又不文明。

三是食品仓储设施简陋的问题。全县几乎所有的学校配餐室只有简单的几张课桌和书柜,设施简陋,没有必要的食品仓储保鲜设施,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隐患。

四是营养餐品种比较单一的问题。目前,我县所提供的营养餐只限于牛奶、鸡蛋、苹果、花生和火腿肠等,品种比较单一,有少部分学生出现厌食现象。

五是一些工作制度落实不到位的问题。虽然从资金管理、食品安全、企业准入、绩效考核、责任追究等方面建立了比较齐全的工作制度,但在有的方面还存在落实不到位的问题。

四、几点建议

(二)注重学校食堂(伙房)建设。把学校食堂(伙房)建设当做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的重点来抓,加大力度,争取项目,在大力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建设学校教室、学生宿舍的同时,同步考虑、同步建设学校食堂(伙房)。落实好《平安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方案》中提出的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学校食堂(伙房)建设规划,尽快完成6所寄宿制学校食堂的改扩建和规模较小的学校(教学点)利用布局调整闲置校舍改造成食堂(伙房)或配餐室,并配备清洗、消毒、冷冻(藏)、蒸煮等设备,为学生在校就餐提供基本条件。

食堂准备工作计划范文第10篇

一、基层食堂有关食品安全问题

1.基层食堂餐饮服务人员现状

河口采油厂基层职工食堂从事餐饮服务的工作人员有437人,这些炊管人员大多是从采油队等基层班组抽调,普遍存在人员年轻化、转岗人员多、企业员工多、操作技能偏低的现象。采油厂于2000年在公共事业中心职工食堂成立厨师培训基地,对全厂的炊管人员每年分批次进行培训,为提高基层炊管人员的操作技能,提高员工生活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通过后期对培训人员进行的跟踪调查发现,部分培训过的炊管人员因各种原因调离炊事员岗位,新补充人员又需要进行培训,造成了培训资源的浪费。部分单位炊事员紧张,只好临时抽调人员,这又会出现临时人员没有经过体检和培训,存在潜在的人员病原传染隐患的问题。

2.食堂物资采购上存在隐患

基层食堂的物质采购除了少部分大食堂的部分物品实行定点采购,大部分食堂的物资采购基本上来自自由市场。针对这种情况,公共事业中心从员工切身利益出发,确定从盛大超市定点采购,既保障了就餐员工的身体健康,又使基层享受到定点统一采购的优惠价格。

3.炊事灶具配备及硬件建设上不能完全满足需要

近年来,河口采油厂逐年加大对基层食堂的投入力度,炊事灶具已全部实现不锈钢化,但仍没有完全达到卫生防疫部门的检查要求,部分单位的硬件配备还不能达到食品卫生量化等级评定的要求。同时部分食堂自行在市场购买的塑制品如塑料盆、水罐等不符合卫生等级,对食品安全构成了一定隐患。2012年开展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等级公示和示范单位(食堂)创建活动中,我厂有6个基层食堂评定为A级,26个基层食堂评定为B级,19个基层食堂评定为C级,从中可以看出基层食堂食品安全等级管理水平仍需持续提升。

4.制度建设、资料管理、日常管理上各单位水平参差不齐

在对基层食堂的日常检查和调研中发现各单位在食堂制度建设上不规范,资料内容上标准化、规范化程度不高,质量上参差不齐,造成在日常管理中,操作人员没有一个统一的执行标准。结合采油厂精细管理深化年等活动的开展,查找管理漏洞,强化节点控制,采油厂于2013年整理、汇总、出版了《河口采油厂基层职工食堂管理规范手册》,确保每一项漏洞,每一个节点,都能受到制度的监督和约束,对提升基层食堂精细化管理水平起到了指导作用。该手册用图表等形式说明职工食堂的主要业务流程、职工食堂的分级目标、职工食堂管理的基本要求、职工食堂的有关管理规范和制度以及基层食堂在日常工作中用到的相关标准、知识等。该管理规范手册的出版,是我厂食堂管理的一个里程碑。

二、加强基层食堂食品安全的有效途径

1.大力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基层餐饮服务人员整体素质

(1)劳资部门要对基层从事餐饮服务人员的岗位加以固定,不得随意调换。这一点非常重要,尤其是炊事员岗位技术性较强,不是一般的体力劳动者,非一般人员能胜任,否则基层餐饮服务人员将一直处于不稳定状态。

(2)每年制订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计划并加以实施,组织学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加工操作规程和其他食品安全知识,并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赛等活动,打造一支作风硬、素质高、业务精的厨师队伍。同时探索一条通过培训既能全面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又能使培训过的员工在评定职称等方面有所帮助,使培训工作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

(3)对炊管人员的培训在培训方式可由主要集中培训改为集中培训和基层点培训相结合,在培训内容上逐步实现从技术方面向营养方面发展,在师资力量上采取由内部培训结合外部引进的形式。

(4)对健康查体患有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员及时调整到不影响食品安全的工作岗位,并对临时抽调人员从事餐饮服务要查体合格后才能上岗。

2.逐步实现基层食堂全部物资的统一采购

在实现了基层食堂食用油、面食定点统一采购的基础上,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逐步探索对基层职工食堂其他物品实行集中采购和配送,以此减轻基层负担,减少流通环节,增强采购透明度,保证食品质优价廉。

3.强化食堂标准化建设,提高食堂管理水平

在基层基础设施设备的配备上一方面加大投入,一方面要进行标准化配备,做到物品配套统一,摆放整齐划一、建立健全设备档案,对基层食堂基础设施进行普查,重新建立健全设备档案,统一编制设备保养计划,并实行跟踪检查制度,保持较好的基础设施运行标准。根据各基层人员变化情况随时对基层各食堂实施设备进行调拨,可以节省购置新设备资金。对于没有更衣室、粗加工车间等硬件建设问题,各单位可依据规定,因地制宜地制定切合单位实际的创建方案,没有条件扩建的,可按照要求分割改造,要考虑长期有效性,要做扎实工作,逐步发展提高,最终达到整体上水平、上层次的目标,使所有基层食堂逐步实现标准化、范化管理。

食堂准备工作计划范文第11篇

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矛盾对策一、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1.充分认识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义务教育阶段是青少年身体发育和心智发展的关键时期,营养是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要保障。青少年的营养状况,不仅关系着个人的成长发育和全面发展,也关系着整个民族素质的提升。“在我国,由于地域和经济发展的诸多原因,学生营养问题比较突出,尤其在低收入地区寄宿制中小学生人群中,营养不足的问题尤为突出”。“中西部地区一些学校食堂、宿舍等生活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一些中西部贫困地区的学生课间自己生火做饭,有的学生甚至需要自带做饭的炊具、调料、柴火等。这些孩子的饮食、营养现状确实令人心疼”。以边远贫困地区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重点,启动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对学生营养进行科学干预,是提高学生营养健康水平的一个有效途径,是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加快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对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巩固率,提高民族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必将产生深远影响。

2.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内容

一是开展试点。试点范围包括680个县市、2600万学生,国家投资试点地区的资金为每年160多亿,按每个学生每天3元的标准执行。

二是鼓励贫困地区、边疆地区以及革命老区因地制宜开展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工作,国家给以奖励和补助。

三是切实改善学生的就餐条件,把学生食堂的建设作为广大农村地区中小学校校舍改造和重建的重点内容。

四是提高困难家庭学生尤其是寄宿生的生活费补贴标准,每个学生提高1元,达到小学生4元、中学生5元的标准,国家按照贫困学生的比例给以奖励和补助。

3.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意义

当前,我国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具有诸多重要意义。一是有利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自身健康与智力的健康发育,促进农村学生健康成长;二是有利于提升农村地区学生的营养水平,缩小城乡差距,防止贫困代际传递,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三是有利于提升义务阶段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智力水平,提高整个国民的素质,进一步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

二、广西环江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情况及存在的矛盾

1.广西环江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开展情况

广西环江县于2011年年底列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县,该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膳食补助标准为每生每天3元,全年按照学生在校时间200天计算。自2012年秋季学期起,对农村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给予生活费补助(以下简称“一补”),以及开展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学生营养改善试点工作,农村学生营养状况显著改善。

2.广西环江县农村义务教育与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存在的矛盾

一是补助额偏低。与当前的物价水平比较,每生每人3元的早餐费水平确实偏低,再加上广西环江县多特有的情况,如果学校不管中午饭,家长就不会送学生来这个学就学,学校面临生源不足的问题;同时,学校为了吸引生源,管学生中午饭,无形中就把营养早餐的3元拆分为两部分来用,影响了营养早餐的质量,长期实施对正处生长发育的学生而言带来极大的健康危害。

二是教学质量无法保证。广西环江县大多数的学校没有财力雇用做饭师傅,就把这一部分活就交给了教师来做,教师每天在食物采购、做饭上花费了很大一部分时间没有备课时间,不利于教师技能的提升,学校教学质量也就无从谈起。

三是教师身体健康存在很大隐患。广西环江县周边学校为例,教师要在6点钟起床上街购物,然后运回学校,给学生准备早餐,学生吃完早餐后,教师还要对碗筷进行洗刷、消毒,之后就是准备中午的食材;接着就是上午课,课间没有休息,还是为学生中午饭做准备,中午饭之后还要洗刷消毒,午休时间还要填写营养表格、购物清单、入库清单、出库清单以及日报月报表。没有休息时间,对教师身体健康是个巨大的考验,也给教师身体健康带来很大的隐患。

三、解决矛盾和完善广西环江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对策建议

1.完善相关政策制度

一是国家应该动态地调整3元的营养餐标准,根据物价水平、消费水平的不同,因地制宜的实施营养餐补贴标准,不能“一刀切”。

二是除了政府拨款,还要多渠道争取各方资金。比如,增设营养餐配套资金,争取各种基金会、民间公益组织、企业和个人的资金支持。

三是建立健全学校食堂的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加强对食堂工作人员的技能和职业道德培训,从而确保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和卫生能够与国家相关的食品安全、卫生标准相适应。

四是加强政策宣传力度,要是广大广西环江县大部分家长都能充分了解营养改善计划的政策内容,提高其对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认同度。

五是完善营养改善计划政策的监督机制。“全面公开学校食堂和学生营养经费账目及配餐标准,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监督”。

六是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过程中,要建立起相关信息反馈机制,就食品原材料的采购和饭菜质量要广泛征求广大师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纠正营养改善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七是完善政策执行的问责机制。首先,是要加大问责力度,就学校发生的食物中毒以及学生营养改善资金被侵占的问题,要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其次,是扩大问责范围,不仅要追究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者学校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还要追求教育局、食品安全监管局等相关部门的责任。

2.充分认识加强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性

食堂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广大师生的健康安全,关系社会秩序安定有序,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广西环江县作为学生食品营养改善计划的试点县,政府和学校要高度重视,投入资金改变教师既授课又当厨师的现状,雇用专门人员从事学校食堂工作。这样既有利于进行科学管理、明确了责任,又解放了教师,让教师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中,有利于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3.关心关注教职工的身心健康

义务教育与营养改善政策在实施上并不矛盾,只要明确责任,分工明确,教师只负责教学内容,这样就能提高教学质量,能让教师得到充分的休息,对身体健康意义重大。最为重要的是,教师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对学生关心、关爱、关注更多,对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同样具有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中国贫困地区寄宿制学校学生营养改善政策研究\[EB/OL\].2009-08-24.

食堂准备工作计划范文第12篇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2011〕54号),进一步改善我省农村学生营养状况,提高农村学生健康水平,加快农村教育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结合我省实际,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提高对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重要性的认识

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是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维护社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提高民族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自2006年起,国务院决定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以来,我省全面免除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书本费,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费,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水平不断提高。但是,由于我省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农村中小学学生营养不良问题仍然存在,贫困地区尤为突出。

全省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工作,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上来,扎实做好我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

二、全面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

按照“政府主导、试点先行、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的原则,全面推进我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为改善民生办好事、实事。

(一)认真做好国家试点工作。从2011年秋季学期起,国家确定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工作,我省85个县在列。中央财政为试点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不含县城所在地学校的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标准为每生每天3元(全年按照学生在校时间200天计算,每生每年补助资金600元),所需资金全部由中央财政承担。各试点地区和学校要按照国家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好国家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实施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工作,积极探索营养食谱、原料供应、供餐模式、食品安全和监管体系等好方法新路子,为全省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积累经验。国家试点县要按照一县一方案的要求,尽快制定试点工作方案,报省教育厅、财政厅备案后实施。

(二)全面实施省级试点工作。在国家确定我省85个试点县的基础上,我省其余44个县(市、区)作为省级试点县,从2012年春季学期开始,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省级试点的营养膳食补助标准与国家标准一致,为每生每天3元(全年按照学生在校时间200天计算,每生每年补助资金600元),所需资金由省与州(市)共同分担,具体分担比例为:昆明市、玉溪市由同级财政全额承担;曲靖市、红河州按照5∶5分担;楚雄州、大理州、西双版纳州按照6∶4分担;保山市、丽江市、普洱市按照8∶2分担;昭通市、文山州、德宏州全部由省财政承担。

(三)积极改善就餐条件。各地要统筹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和薄弱学校改造工程、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和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资金,将中小学学生食堂列为重点建设内容,使其达到餐饮服务许可的标准和要求。要坚持节俭、安全、卫生、实用的原则,严禁搞超标准、豪华建设,加强建设改造工程监管。规模较小的农村学校和没有学生寄宿的学校,可根据实际改造、配备伙房和相关设施,为学生在校就餐提供基本条件。

(四)加强工勤人员和管理人员的配备。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根据当地实际农村学校食堂配合格工作人员并妥善解决从业人员的工资待遇和专业培训等问题。一是利用中小学区域局调整后的富余教师,通过培训,充实进学校食堂作为后勤人员。二是对外聘用食堂临时工勤人员,支付聘用人员工资,经费由当政府自行解决。三是依法加强对营养改善计划的资金管理,纳入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范围的学校要健全财务机构,配备专(兼)职财会人员。要切实加强食堂会计核算,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定期全面公开学生营养改善经费账目,确保资金使用安全、规范和有效。

(五)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充分发挥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基层组织的作用,鼓励企业、基金会、慈善机构积极参与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工作,努力在改善就餐条件、创新供餐方式、加强社会监督等方面作贡献。

(六)建立完善寄宿学生生活费补助政策。从2011年秋季学期开始,国家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费补助标准,达到每生每天小学4元、初中5元(全年按照250天计算)。我省从2012年春季学期开始,将补助范围扩大到全省农村义务教育所有寄宿学生,所需资金按照农村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费分担办法由中央、省、州(市)共同分担。

三、切实加强对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的领导

(一)建立组织机构。成立由省人民政府领导任组长、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领导小组。各州(市)、县(市、区)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负责本地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

食堂准备工作计划范文第13篇

一、合理计划开支、进行成本核算,做到心中有数

进行成本核算。根据就餐劳教人员总人数乘以每人每月伙食费,得出月预算总金额,按总体金额严格计划、合理开支,把支出限定在预算总额内,同时注意平时略有节余,以备重大节日改善生活,使劳教人员生活安排体现人性化和科学化。

加强项目成本核算。把每名劳教人员的日均伙食费用细分为主食、副食、大米、面粉、油、蔬菜类、肉类、调料类和水电等类开支,再根据劳教人员实物量标准,计算出每名劳教人员每天各项目的理论支出金额,根据劳教人员身体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为每日采购提供科学合理的理论依据。

制定原材料每日消耗定额度。根据项目成本核算和劳教人员实物量标准,制定出相对应的原材料耗用定额,计算出(早、中、晚)每餐饭需要多少主副食、大米或面粉、蔬菜、油、肉、调料等,对照标准领取原材料进行加工制作。这样就能正确核算成本,保证饭菜质量,保证劳教人员身体需要,从而提高劳教人员生活费的合理利用率,搞好劳教人员生活,为劳教场所的安全稳定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严格制度、严格监督,把握好采购、验收、加工和保管等环节

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实行公开招标和透明采购,加强各项监督,对劳教人员的生活账目做到日清月结,来去清楚,帐物一致,并且坚持每周定期公布周食谱和每月生活开支情况,让劳教人员了解伙食费的使用情况,主动接受各方面的监督。

把好采购环节。制定物资采购计划,要全盘考虑伙食经费、就餐人数、劳教人员饮食需求、市场价格情况、库存情况、季节变化等因素,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精打细算,增加采购品种、数量,提高采购的质量,避免采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坚持验收制度。实物验收是对采购物资的数量、质量等情况的验收,是防止腐败,加强监督的有效途径之一。只有坚持验收制度,才能保证劳教人员生活费的合理使用,让劳教人员吃够标准,保证劳教人员的身体需要。

做好保管环节。就是对保管的物资做到心中有数,根据就餐人数和库存实际情况合理计划,对先后购进的原材料实行先进先出、后进后出的原则。保证原材料合理使用,防止腐烂变质,提高使用率,避免浪费。

三、加强卫生管理,保证食品安全

防止食物中毒是食堂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压到一切的硬指标,工作中必须认真执行《食品卫生法》规定的食品质量标准,严格遵守《饮食卫生五四制》,保证食品质量和卫生。

严把用人关。对新调入人员实行健康准入制,合格人员办理健康证持证上岗;食堂全体人员开展定期体检(每年不少于二次),对不合格人员及时调离,保证所有食堂工作人员身体健康。

实行质量管理。对采购、验收、保管和加工等环节进行全程质量管理,各岗位人员各负其责,严防腐烂变质、假冒伪劣、过期等不合格原材料流入,做到人人严把食品质量关,确保提供优质食品。

建立食品留样制度。对劳教人员当天食用的食品实行24小时留样制。留样食品必须放在特制或单独的容器内,容器要放置在冷藏室内,以确保万一发生食物中毒时,能及时查明原因,为抢救提供正确的依据。

四、科学调剂,尊重风俗

考核食堂工作的标准之一就是查看膳食安排是否合理,品种是否多样花,劳教人员摄入的营养是否充足等。

在食谱的制定上,要根据男女劳教人员的生理特点,充分考虑本地传统风俗、生活习惯、营养平衡、花色品种需要、季节变化等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和计划,制定出月计划和周食谱,并严格按计划实施。

合理烹制,注重营养。进行食品加工时,要尽量保持原材料的营养成分,科学合理烹制,达到减少养分损失的目的。

粗菜细作,细菜精作。根据不同的季节进行相应的膳食安排,只要方法得当,廉价的蔬菜也能做出不同的花样。

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要充分体现民族特点,尊重其饮食习惯。如对信奉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劳教人员,要单设专用菜板、菜刀、炒锅,单独备菜,绝不能提供猪肉制品。

食堂准备工作计划范文第14篇

一、主要内容

(一)试点范围和时间。从年秋季学期起,国家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工作。省从2012年3月起启动试点工作,我州8个县市均被纳入试点范围,涉及学生29万多人。

(二)补助标准。中央财政为试点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标准为每生每天3元(全年按照学生在校时间200天计算),所需资金全部由中央财政承担。

(三)改善就餐条件。各县市要结合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统筹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和农村薄弱学校改造等义务教育工程项目资金,认真制定农村中小学学生食堂建设规划,加强农村中小学食堂建设,使其达到餐饮服务许可的标准和要求。对规模较小的农村边远学校,要安排专项资金,改造、配备伙房和相关设施,为学生在校就餐提供基本条件;要配备合格的食堂工作人员,并妥善解决待遇和专业培训等问题。

二、重点工作

(一)科学制定实施方案。各县市要深入开展调查摸底工作,充分听取各方意见,综合考虑本县市农村中小学食堂现状、饮食习惯、物产资源特点、交通运输条件等因素,合理确定供餐内容和方式。按照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研究制定试点实施方案。

(二)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保障机制。各县市要根据国家有关食品卫生安全标准,结合本地实际,建立食品供应准入制度,制定和完善食品采购制度。学校要统一建立食品采购登记台账,严禁采购“三无”产品。中小学校食堂严禁制作冷荤凉菜,严禁违规加工制作豆角,严禁采购、储存和使用亚硝酸盐。中小学食堂一律不得对外承包。各县市和学校必须建立和完善校园食品卫生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三)严格管理财政补助资金。各县市应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经费管理办法,将财政补助资金纳入国库管理,实行分账核算,集中支付,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挤占和挪用。补助资金应足额用于为学生提供食品,不得直接发放给学生个人和家长。建立实名制学生信息管理系统,防止套取和冒领国家补助资金的行为。切实加强食堂会计核算,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定期全面公开学生营养改善经费账目,确保资金使用安全、规范和有效。

(四)提高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费标准。从年秋季学期起,将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费标准每生每天提高1元,达到每生每天小学4元、初中5元。提标后,全州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费补助标准为初中每生每年1250元,小学每生每年1000元。

(五)强化监督检查。各县市要制定专门的监督检查办法,对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进行全过程监督。监察、审计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促进计划实施公开透明、廉洁运作。教育督导部门要把计划实施情况作为重要工作内容定期督导。各县市要主动将计划实施情况向同级人大、政协报告,接受法律监督和民主监督。要将工作方案、进展情况、运行结果向社会公示,督促农村学校成立家长、学生、教师代表共同参加的营养改善计划监督小组。要设置监督举报电话和公众意见箱,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

(六)加强营养教育。要积极向广大学生、家长、教师普及营养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的营养观念和饮食习惯。学校要将营养健康教育纳入课堂教学,使广大学生能够利用营养知识终身受益。

(七)做好宣传工作。各县市和州直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向社会准确、深入宣传这项惠民政策,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要认真总结、宣传推广典型经验,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支持、共同监督和共同推进的良好氛围,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真正成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和阳光工程。

三、组织领导

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工作实行地方为主,分级负责,各部门、各方面协作工作的管理体制。各县市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主要负责人负总责,分管负责人分工负责,各有关部门和有关学校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扎扎实实把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一)明确工作责任。县市人民政府是学生营养改善工作的行动主体和责任主体,负责制订本地区学生营养改善工作实施方案和配餐指南,确定供餐模式和供餐内容,对本地区的学生食品安全和资金安全负总责。各有关部门要发挥职能作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承担具体落实和相关管理责任。

食堂准备工作计划范文第15篇

以前,在贵州农村,不少学生是早上饿肚子,中午啃点自带干粮,如今,他们有了好吃又丰盛的营养午餐。

以“校校有食堂、人人吃午餐”为基本特征的贵州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启动实施近5年来,目前已实现全省87个县全覆盖(贵阳市云岩区因无农村学校未实施),1.25万所学校近400万农村学生吃上了营养午餐。

全覆盖――

“校校有食堂、人人吃午餐”

中午11点半,下课铃响后,思南县塘头小学的学生排着队到学校食堂用餐。他们的午餐有芹菜炒牛肉、花菜炒肉片、清炒白菜以及紫菜蛋花汤,“两荤一素一汤”,饭后还有水果。

陈宇浩是塘头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他读二年级时开始吃到学校供应的营养午餐。之前,他的午饭大多在学校门口的小摊解决。

“现在能在学校吃午饭,饭菜不够时,还可以再添,下午也不饿了。”对于学校供应的午饭,陈宇浩觉得挺满意,“很好吃”。

陈宇浩是贵州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受益者之一。

贵州地理环境恶劣,尤其是农村校点分散,很多孩子来自周边村寨,吃午饭一度是农村学生求学中的大问题。

早在2011年,贵州就下发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方案》及配套文件,因地制宜建设了1.3万个农村中小学食堂,全部回收对外承包的3000余个学校食堂,按照公益性、零利润的原则,由学校自办自管,为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打下了良好基础。

2012年3月,贵州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正式开展营养改善计划国家试点,同时鼓励其他县(市)进行地方试点。

此后,贵州连年将营养改善计划纳入重大民生工程,并建立了“省级负总体责任、市级负管理责任、县级负具体责任”的组织领导体系和责任体系,对于工作不力的地区,严肃问责。

根据当时的标准,学生午餐由中央财政按照每名学生每天3元钱的标准进行补贴,而其他成本开支如工勤人员工资、水电费等,则全部纳入县级财政预算解决。

“营养改善计划得以顺利实施,与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分不开。”省教育厅厅长王凤友在全省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推进会上说,自2015年起,贵州膳食补助标准已提高到每生每天4元钱(全年800元)。5年来,全省累计下达营养膳食补助专项资金121.2亿元,其中中央补助资金117.3亿元,省级地方试点奖补资金3.9亿元。

铜仁市第十一小学校长万国礼深有感触。“以前大多数农村学生的午餐就是吃一点从家里带的干粮,营养不良现象普遍。”万国礼说,根据学校的体质检测报告,学生营养状况、身高、体重、爆发力和耐力等五项指标都有了巨大变化,“学生上课的精神明显好多了”。

“云”监督――

食品重安全、资金要透明

走进瓮安县永和镇永和小学学生食堂,只见食堂干净整洁,食材干净新鲜,学校还配有专门的消毒设备为餐具消毒。

“学校严格按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的有关要求,随时保持食堂的干净、卫生、清爽、明亮、整洁,保障正常运行,最大限度消除食品安全隐患。”永和小学校长陈绍武说。

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贵州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而“营养午餐”的安全,食材安全是关键。贵州在各县区实行“四统”采购、报账制,从制度管理上保证食品安全和资金安全。

贵州省学生资助办主任罗忠勇解释说,所有食品原材料都实行统一招标、统一采购、统一配备、统一送货。招标企业负责食材采购、运输,学校只负责接收、验货,企业配送后拿着学校开具的收货单,到县营养办对账、县财政局核算。

“报账则实行‘校财局管’,费用由供应公司和学校按月到县教育局报账,做到校长‘见账不见钱’。”罗忠勇说。

贵州还创新管理方式,广泛运用大数据手段对营养餐实行全程监控,食品安全和资金使用得以更加公开透明。

铜仁市与贵州山久长青智慧云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发了学生营养餐智慧云管理平台,重点针对学生营养餐食品安全、资金安全、科学营养分析等管理技术提供解决方案。

公司董事长杨伶说,系统采用“六线互通”的大数据分析模式,监管范围覆盖教育局、学校、服务商以及生产配送商,全方位保障营养餐的食品和资金安全。

在思南县唐乔初级中学,记者点开学生营养餐智慧云管理平台系统,学校享用营养餐人数、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专项资金的数额、“四统”采购的基础数据等都一目了然。

点开子栏目,还能看到学校制定的营养带量食谱,秋冬季的22套带量食谱每周一套不重复。杨伶介绍,系统还会根据全国中小学生每日摄入营养值的标准给出合理科学的食谱,绑定的配送商通过手机查看食谱来配送原材料。

而在思南县教育综合服务指挥中心,除了墙上清晰可见的分工表、流程图、各类规章制度之外,最吸引眼球的是由40块大屏拼凑成整体的视频监控区。监管人员可以将视频随意切换至各个学校,甚至各个角落,从工作日常的每一个细节严格把关,使整个配餐过程在阳光下运行,保证学生用餐安全。

罗忠勇表示,贵州各级教育、卫生、食药监等相关部门每年还要对学校食品安全进行监督检查,通过办理餐饮服务许可证,规范学校食品采购、贮存、加工、供应、留样、消毒等各个环节,加强人员培训,规范学校食堂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的安全隐患。

再升级――

向学前教育儿童延伸

小小营养餐,其实不简单。它关系的是一代人成长乃至国家和民族未来,教育公平是题中应有之义。

为确保每名农村学生都能吃上营养餐,贵州率先提出农村学前教育儿童营养改善计划。

2016年10月12日,贵州省政府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实施农村学前教育儿童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提出,在家庭承担基本生活费用的基础上,为农村学前教育儿童提供每生每天3元、每年补助600元的营养膳食补助。

2016年11月,省财政厅下达全省农村学前教育儿童营养改善计划营养膳食补助预算资金3196万元,按照4:3:3的比例,省级财政承担1278万元,市(州)和县级财政各承担959万元。

目前贵州已有31个县(市、区)启动实施农村学前教育儿童营养改善计划,惠及2079所学前教育机构16.89万名农村儿童。

荔波县是第一批实施农村学前教育儿童营养改善计划的县区之一。陆丽琴的女儿今年四岁半,在荔波瑶山幼儿园读中班。从2016年秋季学期开始,女儿告诉她,在幼儿园可以吃午饭,饭后还有水果和牛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