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语文主题阅读论文范文

语文主题阅读论文范文

语文主题阅读论文

语文主题阅读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教学策略

语文教学是发扬和传承中国汉语言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为了满足新课标的要求,现代小学语文教学应当提高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视程度,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要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除了学习课本教材外,还应该适当地结合课外阅读,帮助学生实现课堂知识在课外阅读中的灵活应用。

一、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的价值

在语文教材的每一个单元中都有一个清晰的主题,因此,在对每一个主题进行学习的时候应当配置一个相同的阅读主题。比如,在人教版的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的教材中,根据教材内容设置了八个主题,包括祖国在我心中、感受自然、心灵之歌、珍爱我们的家园、人与动物等。这样一来,就有助于教师开展以语文教材为中心的课题学习,以教材的编排为基础提炼出教材阅读的主题,然后将阅读的主题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中,并适当地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引导,最终实现将课堂知识运用到课外阅读中的目标。

二、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的教学策略

1.把握课文主题以及中心思想

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无法把握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那么就会造成学生对课文的无法理解和吸收。因此,在主题式阅读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经典文章进行分析和总结。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不同主题的课文进行归纳和总结。比如,在教材中,以亲情为主题的课文有《地震中的父与子》《我与地坛》等,以爱国为主题的课文有《我们爱祖国》《狼牙山五壮士》等。通过对不同主题的文章的分类,学生可以对文章的中心思想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在进一步的学习和分析中,学生就可以更好地把握住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2.通过融合情景挖掘文章的主要情感

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无法理解文章的主要感情和思想,主要是因为学生无法彻底掌握文章中所用的修辞手法,比如,比喻的修辞手法经常会赋予某些词抽象的意义,使其脱离了原本的意思。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营造特殊的情景帮助学生挖掘文章所表达的主要感情。例如,在《草原》这篇文章中,出现了许多描写草原的比喻句。此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草原的图片或者教学视频,通过这些教学辅助工具来描述草原的生机勃勃。再比如,当学习《扁鹊治病》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通过模拟蔡桓公与扁鹊见面的所有场景,把两千年前的故事清晰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加深学生对文章含义的理解。

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模式的运用,一方面提升了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一种高效的阅读方法,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参考文献:

语文主题阅读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自主讨论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本身就是语言、语言应用和艺术手法的集合体。小学生语文学习还处于初级阶段,这使得他们的语文知识水平难以应对综合性很强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更难以有效提升他们的小学语言阅读综合素养。受年龄阶段影响,小学生比较倾向于自主讨论教学模式,同时自主讨论教学模式有利于培育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意识,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将自主讨论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相结合,以便借助于这一教学模式最大化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

一、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强化自主讨论的必要性

一方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是其他语文教学活动的集中表现和高层阶段,它囊括着语言基础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这就决定了其内容涉猎广泛性和复杂性,其形式多样化和生动化,单一靠常规性的语文阅读教学活动难以有效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方法。另一个方面,从小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兴趣倾向来看,小学生对自由发挥余地大的自主讨论教学模式比较感兴趣,这也符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的成长天性,只有充分让小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和想法去畅所欲言,小学生才能够感受到自主学习地位得到了尊重和认可,也才会积极地参与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在语文教师的正确性引导下有效增强语文阅读学习技能。因此,这需要小学语文教师认识到自主讨论教学模式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有机引导其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相结合,那么,不仅小学生的语言应用实践技能得到有效提升,而且小学生的综合语言潜在能力也会得到有效挖掘和培养。

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强化自主讨论的途径

(一)延伸阅读教材主题以拓展自主讨论

深入对小学语文阅读教材主题进行综合性剖析,会发现小学阅读教材的编者重在通过小学语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教材内容的研读而深化字里行间隐藏着的人文价值和情感导向,从而给予小学生以一种生动又直观性的人生追求引导,这也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开展的应有之义。那么,如何有效地吸引小学生积极参与到阅读教学活动中并富有成效地实现阅读教学情感目标,这就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采用相应性的自主讨论教学模式,特别是通过延伸阅读教材主题以拓展自主讨论教学模式而展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那么,不仅小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得以培养,而且小学生内在强大的语言学习天赋会有力挖掘,最终小学生的综合语文学习能力就会得到明显提升。例如:在进行小学语文《乌鸦喝水》这一阅读教学活动时,小学语文教师并不引领学生对《乌鸦喝水》这篇阅读教材进行系统而深刻地阅读,而是在黑板上把“乌鸦为什么能够喝水,是否还有其他喝水办法”这一阅读主题标示出来并让学生进行自主性阅读和回答问题,这样的新奇问题就带动了学生想尽快理解阅读内容和寻求答案的学习积极性。当学生进行了一定熟练阅读之后,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理解和领悟对这一问题进行自由讨论和回答,学生一改以往疲沓的学习状态,积极进入热烈讨论中,而后教师让学生举手回答阅读问题,小学生争先恐后进行作答,一下子把阅读教材内容背后的作者写作意图挖掘了出来,他们认为“乌鸦之所以能够喝水就在于开动了脑筋根据问题去解决问题”。显然,通过这样的阅读教学模式,不仅有效地深化了阅读教材内容,最为重要的是开拓了学生的学习思维。

(二)拓展阅读教学第二课堂活动以提升语言应用技能

单一依靠短暂的阅读课堂时间来进行自主讨论教学模式,难以全方位地覆盖全体学生进行全面性阅读学习能力提升。因此,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拓展阅读教学第二课堂活动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技能,从而也便潜在地提升他们的阅读综合素养,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采取自主讨论教学策略,以便于学生在自主讨论中语文学习热情得以提升,进而在浓厚和激烈的学习氛围中使他们的综合阅读能力得到增强。比如:小学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开展针对某一阅读文章主题的“某一问题辩论赛、主题研讨会、阅读知识交流会等”活动,以引导学生针对阅读教材内容的某一有争议的问题和内容进行自由讨论和探索交流,从而以这种阅读教学模式满足学生的身心学习诉求而拉动他们积极参与到阅读教学活动中,激发他们学习语言的兴趣,最终在教师的不断引导下把学生的语文综合学习潜能挖掘出来。

三、结语

毋庸置疑,语文教师利用小学生倾向于自主讨论这一学习特点,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渗透自主讨论教学模式,是顺应小学生学习兴趣特点的个体性诉求,也是有利开发小学生内在语言学习潜力的高标准教育需求,更是符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环节的内在客观规律必要性要求,只有小学语文教师采用自主讨论的教学模式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小学生的综合语言学习能力和技能才能够有效地被挖掘出来,进而小学生的综合性语文学习能力才会不断得以培育。

作者:赵建霞 单位:甘肃省临洮县龙门镇中心幼儿园

参考文献:

[1]王小锋.新课标指导下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5(29):106.

[2]吴淑燕.新课标下的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学周刊(c版),2014(4):71.

语文主题阅读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语文试题 论述类文本阅读 命题趋势 解题技巧

一、引言

我国普通学校招生的主要方式是考试,这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考试制度。在中学教学中,中考、高考具有指挥棒的作用,它的考查内容、考查形式影响着中学的教学方向。语文作为高考的一部分,指导着语文教学的方向。现代文阅读是语文试题的重要部分,对现代文阅读的研究能促进语文内容与形式的科学化,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成绩,从而更好地帮助教师进行阅读教学。

笔者主要以2010年的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为例,从内容和形式、解题方法、意义等方面,对论述类文本阅读进行了分析。

二、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内容的分析

论述类文本阅读包括社会科学类和自然科学类文章。社会科学类文章是研究各种社会现象的科学文章,此类文章一般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不带有个人感情色彩,语言简洁,表达准确,涉及领域广泛。自然科学类文章是涉及自然科学及技术研究的论文,这类文章具有鲜明的时代感,但一定程度上超出了学生的知识背景,给考生阅读带来一定难度。论述类文本阅读选材最大的特点是新,即紧跟时代,关注各个领域的最新成就。

三、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形式的分析

研究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不仅要研究它的内容还要研究它的形式。从题型上来看,纵观2010年高考语文试卷,论述类文本主要以选择题为考查题型,如2010年全国卷、山东卷、辽宁卷、安徽卷等;还有一些地区的试题包括主观题,如2010年湖北卷第7题,广东卷第14、15题填空题。从题量上来看,从近十年的高考语文全国卷来看,论述类文本阅读的题量相对稳定,变化不大。

四、语文论述类文本的命题依据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不仅要测出考生已具备的现代文阅读能力,也要测出学生是否具备大学需要的阅读能力,这就决定了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必须以课程标准、考试说明、语文教材为依据。 转贴于

1.课程标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现代文阅读做了以下具体要求:1.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默读注重实效,阅读具有一定的速度(一般现代文阅读每分钟不少于600字)。2.能整体把握材料的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感情;能根据语境揣摩语句的含义,体会语言表达效果。3.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4.了解语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了解中国文化发展简况。

2.考试说明。考试说明决定了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考试的考试内容和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下面以2010年的山东考试说明和山东的语文高考试卷为例,分析考试说明与高考语文阅读的关系。2010年的考试说明中明确指出,第一卷中现代文阅读9分,第二卷中现代文阅读为选做题,18分,给出文学类和实用类两个文本,并分别在文后设置18分的试题,考生任选其中一个文本阅读,并完成后面的题目。其中第一卷中的现代文阅读为论述类文本阅读。

3.语文教材。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与语文教材有十分密切的联系。从近十年的高考语文试题全国卷来看,2001年至2004年论述类文本阅读总分为12分,从2005年到2010年全国卷的论述类文本阅读总分为9分。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在全卷中的比重与同期现代文在教科书中的比重大体一致,相对稳定,变化不大。

五、结束语

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是高考语文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都会对高考语文做出分析和研究,尤其是新课程标准颁布后,人们对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的研究越来越重视。当然,对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的研究还在摸索中前进,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命题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但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高考语文现代文命题会越来越科学,从而能更好地指导中学阅读教学。

参考文献

[1]王兆鹏 大学直通车高效复习方略[J].济南:济南出版社,2008(03)。

[2]王兆鹏 专项突破大讲堂——现代文小阅读[M].海南:海南出版社,2006。

[3]徐殿东 用理性的逻辑分析。

[4]张树强 高考社科类现代文阅读技法指津[J].新校园:学习版,2011年第三期。

[5]冯建波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现代文阅读[J].语文教学通讯,2011年第四期。

[6]刘国志 巧借题干信息,提高答题效率[J].语文教学之友,2011年3期。

语文主题阅读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英语教学;自主阅读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应该处于一个核心位置,传统的阅读越来越不能适应新课改的形势,教师必须不断探索新的阅读教学模式来顺应新课改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阅读难度和阅读速度是新课改下对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测评的一个标准,也是今后高考考核的方向。通过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自主阅读”训练对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帮助很大,培养学生的英语“自主阅读”能力必将成为今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目标。

一、新课改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问题

新课改实施以来,大多数英语教师已经认识到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也在试着对自己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大家都意识到英语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那现实情况是怎样的呢?高中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具体如何呢?

1.重语法轻阅读教学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仍存在老师先进行阅读然后详细地、透彻地讲解,尤其是对英语语法的分析可谓面面俱到,唯恐学生不能掌握。这样的课堂学生缺乏主动性,处于被灌输状态,学生的自主性阅读不能引起重视,久而久之,学生对英语阅读产生抵触心理。

2.面临升学压力时间紧

面对升学压力,很多教师对待阅读材料不是精讲细练就是简单处理答案。英语阅读教学主要以课本为主,其余的基本是试卷的阅读练习题。为数不少的教师都忽视课外阅读的练习,忽视学生阅读兴趣和能力的培养,慢慢的学生就失去阅读的能力。另外,教师在课堂占用大部分时间讲解,学生阅读时间很少,课下又有大量的练习题需要完成,学生忙于应付这些,根本没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所以,学生的阅读量都少得可怜。

二、新课改下高中英语“自主阅读”教学的必要性

1.新课改对高中英语阅读能力的要求促使“自主阅读”教学成为必然

高中英语新课标设定了英语课程目标,即以学生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阅读难度和阅读速度是新课改下对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测评的一个标准,而阅读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学生的自主阅读训练,所以,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英语“自主阅读”能力,把它作为今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目标。

2.高考方向的改变促使“自主阅读”教学成为必然

此外,笔者对2007年以来的高考试卷中阅读理解题进行了研究,发现该题型的词汇量在增加,难度也在逐渐提高。可见,高考对高中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提出了新要求,阅读速度、阅读量和阅读难度都成为高考考核的方向,这就要求高中学生要增加英语阅读量、提高阅读速度和增大难度。通过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自主阅读”训练对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帮助很大,培养学生的英语“自主阅读”能力必将成为今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目标。

三、新课改下高中英语“自主阅读”教学实践

笔者在进行高中英语“自主阅读”教学时采用了“先预读―设定问题―细读―自主解决问题―通读全文”的方法。预读就是先让学生快速浏览全文、了解大意,然后教师设定一定问题,学生自己通过一定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从而了解文章的观点、理清文章的结构关系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学习人教版高二(下)“The Merchant Of Venice”一文时,我的做法是先让学生略读,然后给学生设定疑问:“Isn’t it legal for Shylock to ask Antonio to pay for the money?”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进行再次阅读,我提示学生可以自由分成两组以辩论的形式解决问题,我给了学生一晚上查找资料的时间,再上课时我发现学生各司其职,有的从网上下载了材料,有的抓住了课文中的细节,甚至还有人把相关的法律条文翻译成英文。辩论时我让几个同学做评委。整堂课双方用英语搏杀十分惨烈,辩论状态极佳,辩论场许多“铁齿铜牙”现身,直到下课精彩辩论还让人回味。通过辩论,同学们了解了文章的观点、理清了文章的结构关系和作者的写作意图,阅读起来更卖力了。

英语“自主阅读”教学模式只是本人在新课标教学中的实践。如何完善英语“自主阅读”教学方式,有效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使之顺应新课改的要求,还有待于今后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发现。

参考文献:

[1]袁晓峰.阅读是教育的核心[J].人民教育,2009(41):577.

语文主题阅读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阅读;审题;作答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4-174-01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提出的总目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可见阅读既是学生实现自身精神成长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各种能力得到发展的基础。在阅读中,现代文阅读又占了很大的权重,在义务教育各个学段都有重要地位。对于现代文阅读教学的评价,语文中考分值达到30多分,占语文总分值的1/4,因此掌握现代文阅读的答题技巧至关重要。

中考现代文阅读部分,既是一块能提高分数的大肥肉,又是令人头疼难以下手的硬骨头,为了能吃得香,啃得妙;掌握解题技巧很关键。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纵观全文抓住题目,把握主旨

理清文章的思路,根据文章的题目抓住文中关键语句,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特别是那些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内涵丰富、形象生动的语句,尤其是文章的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的句子,比喻句、连问句、过渡句、抒情议论句,文章的主旨常常隐含其中,第一遍速读,摄取各段大概意思,建立起对文章的整体认识。考生可沿着题目的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一定要注意总说性的语段。过渡性的语段,通常在这样的语段中能找出体现说明对象特征的词语或句子,议论文的题目往往能揭示文章论述的话题或文章的中心论点,有些题目就是作者所要议论的问题,即论题,由此可见,论题包含着论点以论题为线索去分析,就能快速找到论点,抓住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就抓住了文章的灵魂。

二、认真审题,圈定范围,就地取材

现代文阅读,由略到精至少读三遍,阅读质量的高低往往取决于捕捉信息的多少,中考语文现代文的阅读语段,考生都要至少读三遍。第一遍略读,整体把握,第二遍精读,读文前认真审题,把问题读懂读透,带着问题有选择性读文,选择圈定范围,要善于寻找与题目相对应的词句或段落,找准了对应的区域,也就锁定了“取材”范围,为答题找准了方向,在梳理和整合答题时,最好用阅读材料中的语句作答,即使要求用自己的话回答,我们也要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词作答,切不可脱离本文材料胡思乱想,随意揣摩,信手胡答,以至不着边际,比如,对某个词语的理解,对某个语句含义的把握等问题,考生在回答这样的问题时,一定要牢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文。”首先找到这个词语或句子的出处,把词语或句子还原到文中,然后再思考问题,只有结合具体语境,才能准确推断词语的含义,准确了解语句在文中所占的位置。考生万不可一见到题就草率作答,这样极易断章取义,偏离文章中心。其次,遵循就近原则,议论文中经常设置这样的问题:某某文字直接证明的道理是什么?某种论证方法的作用是什么?考生在回答时,首先应关注某某文字前面或后面是否有说明性文字,如果有那很可能就是答案,如果没有,再找某某文字所在段的中心句,如果有中心句,那就是答案。如果没有那么再找文章的中心论点。再次,依靠重点词语完善采分点,有的考生做阅读题时,发现问题简单,就盲乐观,考生因此丢掉一些最基本的采分点,比如,考生在在说明文阅读时,一定要注意“又、还、也、此外、而且”等词语。因此提醒考生,越是简单的问题,越应该慎重,言简意赅,分条作答,也是提高考生现代文阅读的分值一个技巧之一,有些考生书写的文字较多答案要点,模糊不清,他们常常怀有侥幸心理,结果往往适得其反,有些考题采分点较多,如果考生把所有的内容放在一起,混成一片,不利于阅卷教师批阅,如果考生在回答此类问题时,注意条理清晰,逐条回答,标明序号。那么,阅卷的教师一目了然,这样既节省笔墨,又抓住了采分点。总的说来,考生在做现代文阅读时,一定要牢记:欲速则不达,一定要读懂文章再做题,坚决杜绝走马观花式的阅读。

三、筛选组合,定向表述,巧妙作答

语文主题阅读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问题教学法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教学是教师以阅读的教材内容和学生的阅读实际水平为基础,提出有针对性的阅读问题,并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充分交流和研讨,理解文章中心的内涵和外延,体会语文阅读的价值和意义的过程。要有效应用问题教学法,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师必须明确阅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学问题教学法的内涵和应用过程,在师生的互动和交流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爱阅读、爱思考的良好习惯。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教学法的内涵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教学法是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的一种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体系,其内涵是以问题情境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为主旨,师生双方围绕问题情境进行多向、多层次探索和思考。伴随着对问题的分析、解决,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不断深化、思维能力不断发展、人文素养不断提高。这一阅读教学方法的基本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读自探,揭示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思想情感。充分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把阅读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尽可能多地留给学生,让学生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自主阅读、交流评价。不仅重视问题答案的获取,更关注学生阅读中的自主感悟过程,使自学、自悟、自得成为学生阅读乃至其他知识学习的常态化习惯,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教学法的应用

小学语文阅读的问题教学法从教学目的到组织形式较之传统教学都有所不同,其一般步骤包括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讨论问题、解决和归纳问题等。

1.发现和提出问题。问题是阅读的主线,教师在上课伊始根据课文提供的语言材料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将这些问题构建为智力操作任务,促使学生展开主动的、富有个性的阅读活动。例如在教学《歌唱二小放牛郎》一课时,教师以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创设直观、新颖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有效注意,启发学生结合课文和课件产生联想,发现和提出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阅读和思考,提出了一系列问题: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为什么说当时情况很危急?王二小把敌人带进埋伏圈产生了什么样的后果?王二小是个什么样的孩子?我们想对睡在冰冷山间的王二小说些什么?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能够明晰学生的学习动态,教学重点与学生的疑点相吻合,强化了阅读教学的针对性。有了问题做导向,学生阅读的目的性更强,阅读效果更佳。

2.分析和讨论问题。小学生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心理发育还很不完善,分析和讨论问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心理水平,注重图文结合。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以课件和课文插图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对发现和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度思考、反复交流,学会抓住关键词语、关键句子领悟文章内涵的方法,在强化对字词与整体理解的同时,与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发生共鸣。对于《歌唱二小放牛郎》一课,学生分析和讨论如何理解“正在那十分危急的时候,”王二小不把敌人带进埋伏圈而是带到别的地方去行不行,并抓住“顺从”、“含着微笑”等关键词语理解王二小机智、勇敢的精神。问题导向打破了教师精细讲解的既有灌输模式,激励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促进了学生思维的活跃和碰撞,降低了阅读的梯度和难度,学生自主阅读的欲望和兴趣得到加强,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

3.解决和归纳问题。对问题的解决和归纳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目的,学生由此对课文形成清晰的认识,完成从生疑到解疑的思维过程,并养成带着问题阅读的良好习惯。

语文主题阅读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 高中英语报刊阅读教学 英语报刊特点 报刊阅读方式

一、引言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其熟练掌握英语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英语阅读的指导,培养其阅读兴趣,使阅读成为他们内在的需求。新课标对高中学生英语学科的阅读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它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语篇领悟能力和语言解码能力;具备语篇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逻辑理解能力;要求学生提高阅读速度,增强阅读量和扩大记词汇量等;还强调多学科知识的贯通。同时,新课标还要求达到高中英语六级水平的学生课外阅读量应达到18万词以上,七级应达到23万词以上,八级应达到30万词以上。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要达到这样一种课外阅读量光靠英语课本是很难实现的。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以外,还应该积极利用其他教学资源,例如广播影视节目、录音录像资料、网络资源以及报刊杂志等。相比较而言,英语报刊杂志以其获取便捷、成本低廉、操作使用方便而成为教科书以外的教学资源之首选。笔者在英语教学中辅助使用了《二十一世纪学生英文报―高一版》。

二、英语报刊的特点

英语报刊内容新颖、关注时事热点、紧跟时代步伐。报刊内容广泛,体裁多样,一般涉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体育、娱乐等方面,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其词汇量、丰富其语言知识。而且英语报刊语言地道,很多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紧扣学生心理,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求知欲。英语报刊语言难易适中,大多数的报刊都设立了各种版别,可供不同英语水平层次的人阅读,如《二十一世纪学生英文报》、《英语辅导报》等相应地设立了从小学到大学的各年级的版别,符合了不同层次的读者的需求。

三、报刊阅读方式

1. 课堂上集中阅读

每周利用一课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集体阅读。学生刚开始可能不习惯于用英语来获取自己关注的信息,也不熟悉英语报刊文章的写作风格和语言特色。因此,在高一起始阶段有必要采用在课堂上集中阅读英语报刊的方法来指导学生如何有效地阅读英文报刊。

以下是笔者使用《二十一世纪学生英文报》进行英语报刊教学的一些做法。在报刊阅读课上,教师应精心挑选文章,可结合当前所学课文,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内容,并认识到阅读的意义和价值。但同时,所选材料又必须作为课本内容的延伸,以弥补课本材料的不足,进而实现课内外知识的融汇和扩展。然后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则是引导者,学生在阅读能力提高的基础上促进听、说、写的全面发展。

因此,教师应首先进行报刊阅读策略指导,让学生尽早接受阅读技巧的培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应教会学生针对不同体裁的文章采用相应的阅读方法,如阅读记叙文时,要注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和结果等;阅读应用文、说明文及科普文章时,应注意找到文章各段落的主题句、文章的逻辑关系等;阅读议论文则应注意作者的观点、找到文章的论点和论据。对于一些文章,可指导学生采取整体阅读方法。指导学生只浏览文章的标题和图片,对文章进行粗略和整体的理解。阅读新闻报道时要求学生带着5个W(即,who, what, when, where和how)去阅读,边读边自己回答问题。问题弄清楚了,文章也就基本读懂了。在阅读文章时,要培养学生抓住主题思想的技能,提醒学生在快速浏览全文时,不要因为被个别词句难倒而停顿下来,应该重点关注全文的主题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进行阐述的。

其次,教师还可让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阅读指定篇目,并解答老师事先备好的阅读检测题,《二十一世纪学生英文报》网站也提供了相对应的多媒体课件。这些问题涉及到文章的主题或事实细节,一般是简答题、判断正误、选择题以及任务型阅读。目的是让学生搜索关键信息,找出文章的主题句与关键词。在这一环节,教师可介绍一些阅读技巧,如:略读、寻读、跳读、预测文章内容、找关键词句(主题句)、理解主旨大意、上下文推理、根据上下文及构词法猜测词义。

教师也可带领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篇目,形式有听原声朗读、学生朗读、老师解读、选句选段翻译、长难句分析等。总之,教师要做一个好的指导者,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大胆实践。教师的作用在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消除学生学习过程的盲目性,使学生的潜力得到很好的发挥。

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听、说、写的训练。《二十一世纪学生英文报》上的许多文章网站都配备了地道的原声朗读,教师可选择一些进行听力的训练。《二十一世纪学生英文报》第3版每期都有“Debate”或“Your words”讨论版块,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或辩论。对于一些文章,教师也可根据需要采用角色表演、采访、复述故事等其它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训练其口语表达能力。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仍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则主要是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在必要时给学生适当的帮助。

2. 学生课外自主阅读

《二十一世纪学生英文报》第7版“Quiz time”配备了和文章相对应的听、说、读、写各种类型的阅读检测,学生可自主阅读报刊并完成这些练习。

教师应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报刊阅读计划,总结分析自己目前的报刊阅读水平或状况,尤其是阅读速度和对语篇的领悟能力,并及时调整阅读计划和阅读策略。

教师要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例如摘抄精彩的词句、片段、格言和警句等。做读书笔记可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还能为后续的语言运用积累素材。

为了提高写的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把课堂讨论话题课后落实到笔头。口头表达能力强,必然有助于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要鼓励学生课上说到什么程度,课后就写到什么程度。教师也应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为所读文章写纲要或故事大意,培养语篇分析能力。写阅读体会,分析文章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和语言特点,从而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鉴赏能力。这一切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树立了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自信心,进一步端正了学生学习英语的态度。

四、结束语

总之,进行英语报刊阅读教学时应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课内外英语报刊的阅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最终,学生在阅读能力提高的基础上促进听、说、读、写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03.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戴军熔.2007.新课标下的高中英语报刊阅读教学 [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11).

语文主题阅读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阅读教材类型 存在的问题

我们看到,目前对现有教材的研究和经验总结的成果还缺乏系统的梳理和理论提炼,专门对教材进行理论研究和探讨的成果还十分有限。这有限的总结性的成果中,有一部分是就某些教材的特点、某一阶段的教材编写问题或教材编写的某一方面的问题进行考察和分析的,某些专题性的讨论相当深入,有较强的理论指导意义。

一、 对外汉语阅读教材的类型

1.配套型教材的编写现状

配套型系列教材主要提高给长期、全面、体统地学习汉语的学习者。配套型教材是指由同一家出版社出版,由初、中、高三个阶段,听、说、读、写四种教材内容构成的系列教材。

例如:由中国人民大学对外语言文化学院编写的对外汉语教材――《发展汉语》。此套教材的编写广泛邀请了国内有关专家就教材编写的理论和实践进行学术讲座,在广泛收集编写资料后形成了一系列初、中、高纵向联系和不同系列横向协调的系列教材。而其中由罗青松编写的《发展汉语・高级汉语阅读》本教材的教学对象是专为来华学习汉语的长期进修生编写的,是外国学生汉语阅读训练编写的教材,适合汉语高级水平(起点为汉语水平考试四、五级左右)的学生使用,也可以作为汉语言专业本科二、三年级的阅读课教材。

还有由周小兵、张世涛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级汉语阅读教程》也是配套型教材的典范。本教材的适用对象是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来学习的外国留学生,适合学过《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大纲(长期进修附件)・词汇等级大纲》中的初级、中级词汇的学生,汉语水平考试达到四、五级。

最后还有由彭志平、赵冬梅主编,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汉语阅读教程》就是典型的配套型系列教材,与它相配套的系列教材还有口语指导、写作指导、语法指导等多种配套教材。该教材的特点是每课课文前设计了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问答题,作为阅读提示,以便让学生做好心理准备,进入阅读过程。这些问题可以让学生猜测、预测课文的大概内容,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使他们带着问题去读。因此,要求学生在阅读课文之前,先看一下这些问答题,然而再阅读课文。该书课文选择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文章的体裁有说明文也有记叙文。学生通过阅读这些不同题材和体裁的短文,可以扩大词汇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练习的目的是检查学生对课文的阅读理解能力。练习内容包括:根据课文内容判断正误、词语、句子的理解、回答问题等。

2.实用型教材的编写现状

实用型教材主要针对生活中常遇到的交际问题而编写给现学现用者的教材。实用型教材是指在范文选取上采用与学生学习、工作联系较紧密具有规范性和代表性的实用文本,涉及公文书信、商务书信、新闻解说等多种高级应用文体。

例如由王慧玲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的《商务汉语金桥――中级阅读》属于典型的尚武汉语教程系列。该教程适用于对外汉语三年级本科留学生,以阅读主,兼顾会话与写作。在编写原则上强调知识性和实用性。教材所包含的知识点基本上覆盖了商务活动的全过程,订文选自当前的报纸杂志和网络文章,内容富于时代感,收有大量商务新词语。每个单元都配有词汇例释和语法修辞,重点讲解词语的用法以及汉语殊的语法,修辞现象,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汉语水平。配套练习丰富多样,主观题供课堂讨论之用,同时,也可以作为有关商务活动的议论文和选题;客观题的题型则参照HSK考试形式,以满足学生应试要求。

3.应试型教材的编写现状

应试型教材主要针对汉语水平考试者而编写的教材。应试型教材是指辅助各类高级汉语考试设计编写的阅读教材,其特点是针对性强、使用周期短,内容简单但实用性不强。例如由李禄兴主编,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汉语阶梯快速阅读》,这套教材一共分为5级。其目的是使不同汉语水平的留学生都有材料可读,而且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在设计上,按照不同阶段应该掌握的词汇量选材和编写课文。教材力求从结构设计、内容选择、习题的编制、课文的长短等方面,站在学习者的角度,用学习者的眼光来加以衡量和取舍。教材各环节的组织和安排,考虑了它跟以往教材的联系与区别,充分吸收以往教材编写的成功经验,认真考虑所编教材整体或局部的创新之所在,力求增强所编教材的特色和新意。

二、 对外汉语阅读教材的存在问题

现有的对外汉语阅读教材中对语体学的理论重视不够,缺乏这样的理论支撑。对外汉语阅读教材从汉语水平等级上划分,包括初级汉语阅读教材、中级汉语阅读教材和高级汉语阅读教材。对外汉语教学的初级阶段,我们对阅读还没有重视起来,教学的重点在语音、基本句型和汉字,学生阅读成段文章很吃力,因此,初级阶段的阅读教材很少。高级阶段,到目前为止都是原著阅读,高级阶段学生该阅读什么样的教材,我们还没有积累足够的经验,因此专门为高级阶段编写的阅读教材也很少,造成了教材语体不连贯的问题。

从阅读的不同目的划分,阅读教材包括培养理解能力的一般的阅读教材、培养阅读速度的快速阅读教材、报刊阅读教材。快速阅读和报刊阅读都有各自鲜明的特点,对其需要专门研究,快速阅读、报刊阅读和一般阅读教材不能一概而论。在这些教材中,“过去对这方面的研究不够系统、全面,不够深入、广泛,就事论事的多,没有从教学法理论高度,从整体去考察教材的得失。因而教材年年编,年年变,质量提高得不快。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教学法理论对教材的指导作用”。

对外汉语教学界对阅读教学和教材设计进行的研究不少,阅读教学大多是结合某种阅读理论谈阅读课的教学方法或者某种阅读技能的培养,很少有针对高级阶段的阅读教学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很少有专门谈到阅读课的教材设计及练习的编排问题。

参考文献:

[1] 赵贤州.建国以来对外汉语教材研究报告[C].第二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8.

语文主题阅读论文范文第9篇

英语综合阅读教学模式对阅读教学过程大致划分为五个步骤,每个步骤下设若干个阅读教学项目,涉及到从词汇、短语、句子、段落、篇章的教学,以阅读能力培养为主线,同时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拓宽国际视野。

第一步:文本感知

教学项目 快速阅读,整体感知

教学目标 1.训练学生快速阅读与获取信息的能力。

2.训练学生把握文章主旨与层次结构的能力。

3.自动识字(词)的能力,预测、推断能力,据上下文猜测词意的能力。

教学方法 快速阅读、讨论。

教学活动

教师 1.介绍相关文化背景知识或组织学生讨论相关背景知识。

2.介绍部分关键词汇,指导学生快速阅读。

3.帮助学生弄清文章主旨,理清文章结构层次。

学生 1.获取相关文化背景知识或讨论相关背景知识。

2.快速阅读,完成阅读练习题。

3.进行讨论,弄清文章主旨,理清文章结构层次。

练习方式与题型1.阅读理解方面的选择题(细节信息)

2.正误判断题。

3.图表与连线题。

4.有关文章主旨的问答题。

第二步:听录音与朗读

教学项目 听课文录音,朗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进一步领会文章的主旨与层次结构。

2.培养学生听的能力与语音语调的模仿能力。

3.训练学生朗读的能力。

教学方法 听录音,朗读课文。

教学活动

教师 播放录音,指导学生听录音,提醒学生注意朗读时的语音语调。

学生 1.听录音,领会文章的主旨与层次结构。

2.模仿录音中的语音与语调,练习朗读。

练习方式与题型 1.朗读。

2.图表与连线题。

3.有关文章层次结构的问答题。

第三步:语言知识点的综合学习

教学项目 1.在语境中学习词汇与短语的教学(读音、拼写、意义、词性、用法、功能、构词等)。

2.句子教学(句子的用法、语法结构与功能)。

3.段落(段落的结构与主题)。

教学目标 1.学习、运用与掌握语言语法知识。

2.在整体感知的前提下,从词汇、句子、段落三个层面对课文进行深入、细致地理解,做到融会贯通。

教学方法 讲解分析、综合归纳、模仿造句。

教学活动

教师 1.讲解分析词汇、短语、句子的用法与语法知识。

2.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造句。

3.分析段落结构。

学生 1.接受理解老师所讲的词汇、短语、句子的用法与语法知识,做好笔记。

2.运用所学知识模仿造句。

练习方式与题型 词汇运用练习,造句与翻译练习。

第四步:综合理解

教学项目 文章的深度综合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表达自己对相关问题的看法与见解。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深度综合理解能力,全面把握课文。

2.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

3.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教学方法 讨论与交流,复述课文。

教学活动

教师 1.指导学生综合深入地理解课文。

2.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复述课文。

学生 1.通过练习、讨论与交流对课文进行综合深入的理解。

2.在讨论、交流与复述课文中发展表达能力,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与交际意识,提升人文素养。

练习方式与题型 讨论与交流,完形填空练习(close test),复述课文。

第五步:读写延伸

教学项目 读写运用。

教学目标 1.运用所学的知识与阅读技巧阅读相关文章,拓展知识面,扩大词汇量,提高阅读能力。

2.运用所学的知识,以书面的形式表达相关主题,培养学生书面表达的能力。

教学方法 分析与讨论文章结构与语言特色,指导课外读写。

教学活动

教师 1.讨论分析文章结构与语言特色。

2.指导课外读写。

学生 1.领会文章结构与语言特色。

2.完成课外读写练习。

语文主题阅读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7-0112-01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形势下,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高中语文教师应真正领悟新课改理念的精神,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实施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促进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转变,确保不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因此,研究新课改下实施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此,笔者对新课改下如何实施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阅读习惯,指导有效阅读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只有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一个学生如果有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就会自主的选择阅读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文学作品学习语文。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在读书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如问题式阅读课、鉴赏品评阅读课、分组合作探究课、质疑解惑阅读课、分角色朗读课、故事表演阅读课等,给学生预留充足时间自主实践,使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阅读方法有多种,高中语文教师应结合不同题材的文章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如散文、诗歌宜大声地、有感情地诵读,诵读时让自己深深地融入作者与作品中最好。高中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时,可以通过具体教读一些散文、诗歌例作使学生掌握停顿、语气、语速的技巧,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如在阅读小说时,一般可同时使用三种阅读方法,第一步速读课文,整体感知小说情节结构,了解环境描写;第二步精读小说,赏析人物形象;第三步细读小说,由细节描写赏析入手,结合三要素把握小说艺术特色、主旨和社会意义。

二、创设情境,尊重情感体验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采用创设情境的教学手段,积极营造学生进行语文阅读的氛围,同时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有利于促进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对高中语文教师而言,教师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切忌用自己的分析取代学生的阅读时间,而应该努力创设语文阅读学习的情境,使学生进入最佳的阅读状态,便于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对学生而言,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进行语文阅读,可以用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和生活经验,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在阅读过程中获得思想启迪,积累优美语言,享受审美情趣。

创设情境激活高中语文课堂,尊重情感体验,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有以下几点,一是创设导入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目标,通过巧妙的导入设计,使学生阅读时一开始就融入到创设的情境中;二是创设音乐情境,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音乐能给人很直接很强的感染作用,运用音乐创设情境,能够营造出强烈的情感氛围;三是创设画面情境,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入画面,使学生在画面营造的氛围中,将感情倾注于审美对象,有利于使学生产生和作者情感的共鸣;四是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品质。在创设情境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师还可以通过巧妙的提问创造悬念,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三、组织讨论,强化阅读教学

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还可以通过采取组织讨论的教学手段,强化阅读教学。组织讨论,强化阅读教学,首先要精心设计议题,高中语文教师应对阅读教学环节合理的设计,其具体内容包括对阅读文本内容的解析、学生情况的分析、阅读目标的定位等,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挖掘好教学资源、设计好相关议题,从而不断引发学生多角度思考和多方面论辩。只有精心设计讨论的议题,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讨论活动中来。

其次,在学生进行讨论的过程中,还需要高中语文教师积极引导。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来解决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通过集思广益,互相合作,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可以在讨论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相互补充、启发,有利于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另外,在组织讨论完毕后,教师还要及时予以反馈评价。在高中语文课堂上,高中语文教师通过组织讨论,强化阅读教学,可以通过评价活动来激发和放大学生的参与兴趣。在对学生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评价时,教师的评价要着眼点于学生认知的正确度、深度、广度和创新度等方面,评价要以激励为主,要客观全面,评价要突出学生的参与态度、思考习惯以及相关能力成长等方面。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效果。

总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部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为适应新形势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应从教学实际出发,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创设良好的阅读情境、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式地讨论,积极探索实施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这样才能激活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从而达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冯宝媛.浅谈新课标下高中语文的教学体会[J].学周刊.2011,(30).

[2]祝仕国.浅谈新课标背景下对高中语文教学的探索[J].教师.2011,(28).

语文主题阅读论文范文第11篇

——基于阅读有效性的探究

摘要

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是新课标的要求,也对学生的个人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必须要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以提升阅读的有效性,基于此,本文对该问题进行探究。文章主要分为三部分,分别是阅读教学概述及阅读教学理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与策略以及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注意点。希望本文的探究可以为其他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教学有效性

引言

阅读教学组成了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部分,伴随着新课改的传入,在时展的今天,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已然落后,无法达到《新课标》中要求的“培养学生感受阅读乐趣”、“使学生领会作者感情”等要求,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并对阅读教学理论进行研究,提出了三种阅读教学的方法以及注意点,参照阅读教学,给初中语文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案例。

一、阅读教学概述及阅读教学理论

(一)阅读教学的特点与内涵

依照“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做出解释,即阅读教学是一种让学生理解文章语句含义、遣词造句情况、架构情况以及能够解答文章习题的一种综合性的教学模式。笔者通过深入分析,认为阅读教学最终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得意”、“得言”与“得法”。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理解文章含义,并能够明确文章的布局并获得“自我学习”的能力。

(二)阅读教学的理论依据

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遵从两个理论,即信息传播理论和阅读学理论。并让学生真正“学会阅读”“爱上阅读”。结合教学情况来看,笔者认为学生“学会阅读”,获得阅读知识的过程就是存储变换输出这一系列过程,而且是相结合于“信息传播理论”的,因此初中语文教师需要遵循这一理论对学生进行逐层教学,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阅读知识。由于互动能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所以,阅读教学理论强调阅读活动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因此初中语文在教学中也应将“互动性”摆在至关重要的地位。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与策略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在如今信息化的时代中,包括手机、电脑、Ipad等多样化的媒介的出现致使初中生阅读出现“表层化”、“随意化”以及“感性化”的特征。虽然阅读媒介愈加丰富,但基于这种情况的出现,教学阅读是时候做出调整了,目的是为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由于当前相当一部分教师仅局限于传统教学思维,不注重对学生实行单一的教学方法,不注重创新教学模式以及调整教学方法,而太过注重“考点”,导致学生对阅读无法产生兴趣,最终使阅读教学活动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另外,在教学中,部分教师未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设备,致使学生兴趣降低,影响了学生的阅读学习效率,也影响了教师自身教学的有效性。

(二)主题式教学

由于当前初中学生阅读“随意化”以及“零散化”,在笔者看来,主题式教学策略就成了一种比较适用的教学策略,学生通过对阅读知识进行系统性的掌握,“化整为零”。详细来讲,除了让学生能够对文章的内容进行了解之外,还需要对文章的语句、结构等多方面进行理解,其教学内容可谓是非常丰富的。因此被称作为完整的阅读教学。因此教师开展教学活动需要选定一个主题,并以该主题为中心进行“发散”从而丰富了阅读教学内容,加深了学生对阅读的理解。主题式教学的应用也需要教师对学生本身的水平有较多的了解,这样所提出的问题方能真正调动学生思考的兴趣,不能太难或者太过简单,否则起不到教学有效性的效果。

(三)课堂整合式提问

所谓课堂整合式提问的内涵即“提纲挈领”以及“整体化”,通过对阅读教学中的每一个问题的串联,使阅读教学整体化,从而使学生能够借助一个一个的“问题链”主动深究,最终把握文章的整体性。具体来讲,教师应当在教学中依照上文所说的“信息传播”理论,通过提问学生的方式来进行探究,使学生“存储”文章知识,再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回答,自由发挥,反馈自己所学的知识。通过以上方式,以期达到较优的教学效果。当然,课堂整合式的提问需要语文教师熟知所教学内容有整体,甚至整个初中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都要了解,这样方能更好的进行整合式提问。

(四)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策略实际上是“阅读理论”的表现形式,阅读理论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互动,与师生进行互动等,因而强调“互动性”。通过互动这种模式为学生打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并在这一氛围中主动探寻知识,加深理解阅读文章。同时,互动还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教师的教学活动起到预期效果。

三、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注意点

(一)注重整体阅读以及关键词句评析

对于初中的阅读教学需要注意的是整体阅读的把握以及关键字词句的评价赏析。通过整体阅读能够帮助学生对文章的内容、情感以及中心思想的表达有大体的了解与把握;而引导学生分析关键字词句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在思考的过程中感知文字的内涵、美感、使用艺术等,对提高他们对文字的运用能力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当然,对字词句分析时需注意到不能只倾心于华丽的辞藻,最好是对语言进行合适的运用,那些贴合实际,朴实的语言,同样需要认真品析。

(二)重视读写结合以及拓展课外阅读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当注重“读”与“写”相结合,培养学生自我思维能力,且能够在写作中很好的表达出自己的意愿,当然,在初中语文教学阶段,可以首先通过片段模仿这种简单的模式,训练学生作文表达能力进而培养其写作能力。另外,由于篇幅的限制、学生可接受的知识面窄,又考虑到教学规划,精选收入课本的课文虽然代表性很高但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考虑到教学大纲、学生学习情况以及课文内容等因素,课外阅读也是必不可少的的。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课外读物,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同时提高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结语

本文是探究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文章在论述了阅读教学的相关理论后并提出了阅读教学的三个策略,指出了阅读教学中需要注意到的地方,目的是为初中语文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同时希望有更多的教师能参与到其中一块探究,从而提升阅读教学的效果,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嵇存琴.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提高策略分析[J].

英语广场,2018(09):164-165.

[2]李家惠.

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路探讨[J].

中国校外教育,2018(05):130.

语文主题阅读论文范文第12篇

根据全语言的交际教学理论,阅读要以概念知识和背景知识为先导,读者借助于先前的知识和经验,经过预测、信息取样、验证和确认的循环往复来完成阅读的全过程。也就是说,交际导向的阅读教学要求教师在阅读前设计听说活动以激活或补充相关的概念知识和背景知识,组织预测活动以引导阅读过程中的信息取样、验证和确认活动的开展。从这个意义上讲,以听说活动为主的话题导入和读前预测阶段就成为必不可少的阅读教学环节。

根据全语言批判性阅读理论,阅读教学不是教师传递信息的过程,而是教师创造情境让学生以自己的理解方式去解读文本的过程。阅读过程注重的是阅读的体验和创造,是创造性地理解阅读文本。换句话说,学生自己创造性地解读文本意义的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

根据批判性阅读理论,学生基于自己的体验理解文本需要在阅读后有机会相互交流阅读过程中产生的批判性思维成果,因此,教师设计读后讨论、辩论、描述、叙述等语言交流活动,给学生创造条件拓宽批判性思维,展示对阅读文本的创造性理解,对阅读文本的深入理解和对写作文本创造性的建构意义重大。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阅读效率和加深阅读理解,教师应在读前和读后设计与读相关的听说活动。因此,“读”必须包括以下教学步骤,即话题导入、读前预测、快速阅读、读后讨论四个教学环节。

2 以说为主导的教学环节

根据全语言的读写观,“读写教学应该与口语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语言教师应该关注学习者对文本批判性理解能力的发展,致力于创建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者共同体,倾听所有学生的声音,让学生在真实的听说事件与读写事件的情境中发展语言与思维”。[4]因此,在读写技能整合教学过程中,在读后和写前设计“说”的教学环节,用口语活动衔接读写,贯通读写就显得十分重要。“说”是指阅读后和写作前连贯的话语活动。读后讨论是对阅读话题的进一步延伸和对阅读文本内容的批判性反思,更是对写作内容的话语关注。读后讨论为写作打开思路,为写作获取素材(观点和支撑观点的论点和积累语言材料)。写前的口头作文或句单位写作等单项训练活动又是对写作文本的口头建构。读后讨论和口头作文共同解决写什么和用什么语言写的问题。

3 以写为目的的教学过程

全语言倡导重过程的写作教学。重过程的写作教学关注写作全过程的教师指导。认为在写作前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学生收集写作素材、丰富写作内容,帮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如视听、阅读、生活体验等)获得信息,对所得信息进行批判性的综合和分析,讲解相关的文体知识,引导学生确定写作题目,明确写作要求、训练写作技巧和构思写作提纲等。在写作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在于观察学生的写作活动,关注学生草拟成文的全过程,随时发现问题,提供必要指导。重过程的写作教学还关注初稿的完善。主张学生自己或同伴的互相修改,教师则要组织和指导修改活动,对学生作品的文章结构、思想内容,遣词造句错误进行点评等。因此,在重过程的写作教学框架下,写作教学可以划分为写前学练、初稿写作和初稿评改。

4 以读写为整合的教学模式

话题导入是指在读写活动开始之前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特定语言环境的话语活动。读写前话题导入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读写动机,使学生对即将进行的读写活动产生兴趣和热情。主要教学活动有相关话题的视听活动或就某一话题的“自由”交谈。

读前预测是指学生阅读理解开始前的准备活动。读前预测的主要任务是明确阅读目的和布置阅读任务。主要教学活动有“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组织学生预测文中将要涉及的内容,提供相关话题的背景知识,在话题语境中呈现新词,扫清阅读理解上的语言障碍和文化障碍”。快速阅读指阅读活动本身,包括学生阅读课文和师生针对课文内容进行的理解性问答活动。快速阅读的主要任务是理解文本并在阅读过程中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主要学习活动有略读了解课文大意,寻读捕捉具体信息,划分课文结构,将事件排序,回答事实性问题和推理性问题,根据上下文推测词义,推测作者的深层寓意,等等。”读写技能整合教学的阅读理解一般以获取阅读文本的内容信息、训练阅写技巧和获取篇章知识为主要目的,教学活动依据阅读为写作服务的具体情况设计。

读后讨论指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师生就某一或某些话题或问题展开讨论和辩论的话语活动。读后讨论的主要任务是“口、笔头巩固阅读成果。主要学习活动有复述课文大意、讨论、辩论、讲故事、描述事物、叙述个人经历等。读后讨论是处理和转移、内化阅读获取的信息的过程,是阅读后语言输出的重要形式,它既能够检查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又能促使学生对某些相关问题进行独立思考,是阅读后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主要活动。

写前训练指为保证写作活动顺利开展而进行的准备活动。写前训练的作用是保证作者“能”写和“会”写,主要教学活动包括学习相关的篇章写作知识和训练写作技巧(如衔接、过渡手段等)的活动,师生、学生草拟写作提纲等。有时为了降低写作难度,教师也会设计句单位写作训练活动和语篇单位的口头作文。

语文主题阅读论文范文第13篇

阅读能力是英语学习中的一项重要的语言技能,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符合大学生发展的需求,也符合社会对大学生能力的要求。但是实际上,课堂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存在限制和不足,不能有效发展大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大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们试图探索大学英语阅读课堂教学的新模式,并进行相关研究。

二.、理论基础

受心理语言学的影响,阅读理论的研究关注的是阅读心理机制,以及受这种心理机制影响的信息传递和信息处理过程,并通过对阅读行为的分析,研究阅读能力的构成。阅读的三种模式包括:“自下而上”模式,又称为“信息驱动”模式,由高夫(D. B. Gough)于1972年提出,这种模式认为阅读是对文本语言的一个解码过程。“自上而下”模式,又称为“意念驱动”模式,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由顾特曼(K. S. Goodman)提出,这种模式认为阅读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积极的思考过程,需要读者运用以前的知识对文本进行预测。“交互性阅读”模式由Rumelhart于1977年提出,认为阅读不是单纯的“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过程,而是两者相互作用的处理过程。“交互”模式,是“自下而上”模式和“自上而下”模式的结合,既强调对单词、短语的解码能力,又注重背景知识、上下文预测的重要性。阅读过程是文本的表层结构和读者对文本的背景知识之间不断作用的结果。

阅读教学模式深受阅读理论的影响。三种主要的阅读教学模式包括: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以“自下而上”模式为理论基础,以语法翻译法为代表;综合的图式理论教学模式,以相互作用模型为理论基础;语篇阅读教学模式,以话语分析理论为理论基础。在教学活动中,三种阅读教学模式各有利弊,经常独立使用。但是实际上,三种模式可以互补,结合起来使用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我们采用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模式融合了以上三种模式的优点。

三、新的阅读教学模式

我们试图建立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新模式,以语篇分析为主、任务阅读为辅。教学模式强调为读者设定任务,同时强调对语篇的理解,重视语言知识和语法。此外,教学模式还强调语篇类型、语篇模式、语篇策略。阅读教学模式不仅要求读者对文本的意义进行理解和推理,还要求读者结合文本字面的词语、句型结构,以及语言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确认假设,进行推理。

1.阅读前

在阅读前,老师要调动学生的背景知识,吸引学生预测阅读材料内容。阅读的过程本身就是预测、选择和对文章内容进行确认。阅读预测指的是激发读者背景知识,在阅读前积极预测文章内容。预测活动可以减少由背景文化知识缺失而造成的阅读障碍。老师应该引导学生注意课文的标题、作者和文章的背景信息。然后,老师建立语篇阅读的概念,把单词和句子的阅读转化为语篇阅读。老师可以通过安排问答活动或者口语练习,从而确保学生预测阅读材料中的内容。

2.阅读中

在阅读过程中,老师要指导学生灵活地使用各种阅读方法,从而获得预期的阅读效果。这些阅读方法包括:合成阅读、推理阅读和整体阅读。

(1)合成阅读

合成阅读是让学生了解整个文本的大意,主要任务是浏览并且了解文章结构,通过语篇类型、语篇模式和主题结构理解文章主旨。老师要控制合成阅读时间为3到4分钟,学生通过段落的主题句判断段落及文章的大意。老师通过询问学生段落大意、文章大意或者让学生简单陈述文章内容,检查学生的阅读成果。

(2)推理阅读

推理阅读是让学生了解阅读材料的细节内容,并且理解重要的单词、句型和表达,掌握语篇特征;分析文本结构,做出正确推论及理解作者意图。推理阅读,首先要理解语言点、重要的和难理解的句型。老师可以采取语法翻译的方法解释重要的单词和表达,之后再做句型练习巩固效果。其次,学生需要分析文章的结构及语篇特点,这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要点之间的关系,以及主题和细节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老师要介绍和解释语篇模式及语篇策略,包括衔接和连贯。最后,学生要根据文本内容进行推论。老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句子的言外之意,了解什么是陈述的事实,什么是作者的看法。

(3)整体阅读

整体阅读的主要任务是了解作者的意图。老师指导学生区分文本中的事实和作者的观点,了解能够反映作者观点的句子。学生需要3到4分钟进行阅读,老师再提出问题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

3.阅读后

阅读后的主要任务是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并且强化阅读中所学的要点。老师引导学生讨论所阅读的材料,检查学生是否了解了文章大意,是否掌握了重点单词和表达方式。另外,学生还可以做一些翻译和写作的练习巩固所学。

四、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和研究工具

在汉口学院2013级本科班级中选取平行的两个班,一个做实验班,一个做对比班,人数均为37人。两班均使用《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一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教师的教学水平基本一致,授课时数相等,一共16个教学周。阅读测试均采用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阅读题型,共20道客观题,总分40分,要求学生在一个小时内完成。实验收集的数据采用社会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分析。

2.研究步骤

先进行前测,前测在开学后的第一星期进行。教学实验是安排每个星期的一节英语课为阅读课,老师对实验班采取语篇分析为主、任务教学为辅的课堂教学模式;对比班则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后测在学期的倒数第二个星期进行。实验班和对比班学生都要求在课堂内按时完成阅读测试。后测的方式和前测方式相同,只是内容上有所不同,题目难度相当。

3.研究结果

主要进行纵向比较,把实验组和对比组的前测两组数据进行比较;把实验组和对比组的后测两组数据进行比较,看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

表1:前测成绩数据

前测成绩数据,实验班平均分为22.054,对照班平均分为22.081,两个班的标准差差别不大。T值为0.426,P>0.05,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成绩没有显著性差异,也就是说,实验班和对照班在教学实验开展之前,英语阅读水平基本一致。

表2:后测成绩数据

后测成绩数据,实验班平均分为24.568,对照班平均分为22.703,实验班的平均分比对照班的高;实验班的标准差比对照班的低,说明实验班的成绩分布比对照班更集中。T值为2.084,P

语文主题阅读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高中;个性化阅读;教师;学生;建议

一、引言

阅读课作为高中语文课基础的课型,阅读教学的好坏关系着学生在整个高中语文学习的成果的成败。虽然阅读教学在高中语文课程中一直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可是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影响的封闭的语文课堂始终让学生在复杂繁多的阅读教材中阅读的效果收效甚微。经研究我国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的教学方式可以看出,以往的语文教学中长期存在着一种“要求语文阅读的统一性和同步性”的教学模式,此种模式严重地影响了学生阅读过程中个性的培养,从根本上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天赋。

新课标背景下产生的个性化阅读着重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个性化阅读教学是需要教师和学生两方共同学习和探讨阅读的活动,不仅包括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习惯的培养,同时也包含了在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习惯时以教师为主体的一系列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的教学活动。

二、现今高中学生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在对现今我国高中生课堂中的教学现状进行实际的调查和分析之后,发现现今高中生的阅读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一)偏离语文阅读的本质

经调查发现了一个主要问题,学生在高中语文课堂上的发言相当少。例如,在小组讨论中94%左右的学生基本不发言,课堂上的问题基本上都是由老师提出的,而回答这些问题的也往往集中在一个班内的个别学生身上。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存在着一些问题:教师与学生交流少,大多数情况就是老师说学生记,唯一的交流就是老师和个别学生在问题之上的交流;学生阅读的时间少,许多老师在课堂上将大部分的时间花在了对文本和例题的讲解上,给予学生的阅读时间太少,导致一些没有课前预习的学生对课文根本没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听老师讲的时候也是云里雾里;教师很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依旧是传统教学中老师说什么学生就记什么的现象。老师也是人,在教学过程中也可能会有错误出现,但是即使有少数学生有不同的正确的意见却没有质疑老师的认识和勇气,反而误以为是自己错了,导致了将错误延续下去,只有等到实际运用的时候才具体发现错误。

其实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老师在语文教学中偏离了语文的本质。语文的本质是以言语为载体的思想、文化和精神的结合体。老师过于追求学生的考试成绩的好坏,是影响老师偏离本质的主要因素。学校看重的是学生的升学率,教师看重的是教学的达标率,学生则看重分数,在这个社会现实因素的影响下,没有将语文阅读当做是一种对学生自身积累和提高的方式。为了应付考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习惯性采取题海战术,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停的去背诵大量的名言名句,然后给学生发很多的套题让学生去做去背,让学生成为了做题的机器,完全没有发挥阅读的重要作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语文的阅读教学如何不偏离语文的本质,落实这一理念和要求,需要当代语文老师不断实践、不断学习、不断改进。

(二)缺乏合适的评价

根据调查的来的资料可以看出,67%的老师反映了在课堂讨论中出现了没话说的现象。表现在只有极少一部分学生会经常回答问题,而其他大部分学生一般都不回答问题。这些出现的问题说明了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注重引导,并且对学生提出的观点做出适时的评价。在课堂上,在学生的思维没有跟上老师的步骤或者说不能进行有效的思考的时候,都需要老师做一个导向性的作用,对一些学生做出合理评价和鼓励。

(三)缺乏阅读量

许多学生没有课前阅读课文的习惯,而有的学生即使有课前阅读习惯,但是阅读的时间一般都在半小时以下。老师在下课后布置的作业也没有包含课文的阅读内容,学校也没有专门的阅读课。这样就会导致学生阅读课文的时间太少,对课文不够熟悉,预习不够充分,而老师此时已经开始了讲授,学生完全没有做好准备,对老师讲授的知识也是云里雾里。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高中课程负担过重,高中课程的科目太多,各科的课业负担很重,学生要将精力分散到各科的学习上,难免难以兼顾。因此,课堂上的时间是最为宝贵的,语文课堂的大部分的阅读工作需要学生自己在课下先完成,集中在课上解决一些学生在阅读和老师在教学中学生不理解的问题,然后在下课后布置下堂课阅读预习的作业,让学生独立完成。

(四)缺少课堂讨论

前文已经说了,语文课上其实老师都会给学生一个讨论的时间,只是一般都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大多数都是极其个别的学生在回答问题,部分学生趁着讨论的时候聊天,有更多的学生在小组讨论的时候都是不发言的。这种课堂讨论是毫无实质意义的,不仅没有达到老师想要的效果,反而浪费了大量的课堂时间。

讨论的实质含义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众多学生之间的对话,互相交流,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方法。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讨论过程中参与到与学生的讨论中去,和学生相互交流,带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形成课堂讨论的习惯。

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自己掌握学习的方法之后能自学,培养学生学习的方式。毕竟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一旦学生能够掌握了分析问题、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自然也就具有了独立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杨秋红.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初探[D].东北师范大学,2009.

[2]顾鸣凤.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英语个性化阅读教学――以普通高中阅读教学研究为例[D].上海师范大学,2012.

语文主题阅读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 阅读认知理论 英语速读 有效方法

一、引言

阅读认知理论是建立在认知心理学的基础之上的。认知心理学家雷斯尼克认为:阅读是一种构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读者的推断能力与他原来的知识起关键性作用。在他的定义中可以推断出阅读不是读者被动地接受阅读材料所给的信息,而是读者主动地将阅读材料信息在已有的知识上所进行的感知、接受、重组、理解的解码过程。可见,阅读认知理论对具体的阅读活动――英语速读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二、阅读认知理论简述

阅读认知理论的研究历史由来已久。从19世纪末期开始,阅读认知理论在认知心理学的发展过程中有了显著的研究成果,以Huey的《阅读心理学和阅读教学法》为代表。在这些研究中,心理学家们对阅读的认知过程进行了更加详细深入的研究,他们主要采用了两种方法对人类的阅读活动进行研究,即实验法和演绎法。在实验法中,心理学家们得出结论认为读者的眼跳、眼亮和视线范围等因素对阅读效果有一定的影响。而演绎法又从心理学角度推断人的阅读活动受很多心理因素的影响,如读者当时的情绪、记忆、想象力等也在阅读过程中起很大的作用。并且心理学认为,人的认识活动包括认识、理解、表达和评价这几个过程,所以在阅读这一意识活动中经过以上四个阶段才能是完整的阅读。

在阅读认知理论发展中,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人们阅读认知过程提出了不同的阅读认知模式和理论。主要有三种代表性理论:Gough(1972)提出的自下而上的模式(bottom up model)、Goodman(1967)提出的从上而下的模式(top down model)和Rumelhart(1977)提出的相互作用的模式(interactive model)。“自下而上”的模式指的是将所看到的文字信息在人脑中逐一加工由低到高、不断地整合和解码的过程,包括对字母符号、词义、句义、语篇的理解和加工及短时记忆。与“自下而上”过程相对的是“自上而下”,Goodman认为阅读是一种“心理猜测游戏”,是在已知很少信息的情况下对文章中的内容和语法结构不断地作出预测,顺着自己的思路不断地通过文章的语言知识、语义概念、结构和文字符号来验证假设。Rumelhart认为在阅读过程中“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个模式始终是不断地相互作用,读者利用头脑中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与文章所给的信息相互作用,对篇章信息进行处理、理解、记忆、概括、获得新的感知,最终促成对阅读材料篇章和内容的真正理解。而由于读者的知识以抽象的图式而存在于大脑中,所以Rumelhart又将这一相互作用模式发展成阅读“图示理论”。

到目前为止,阅读认知模式理论还没有同一的认可,但是从中可以看出的是,人们在阅读活动中采用的方式是错综的而非单一的,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

三、英语速读的主要“障碍”

在英语阅读这一具体的阅读操作过程中,根据以上阅读认知学家所作的研究和提出的理论,可以分析出有以下几点提速“障碍”。

(一)字、词、句义理解障碍。

“自下而上”模式中强调的是在正确理解文章字、词、句义进而上升到理解文章。所以在英语阅读中,读者会先注重单词,表达和句子结构的理解,再注意找篇章大意。但是很多读者由于词汇量有限,英语语法知识欠缺,在初步理解文章过程中就出现较大障碍。

(二)篇章题材、背景知识等障碍。

“从上而下”需要人们在阅读中利用自己脑海中已有的语音、句法、语意及文化社会背景知识来推测和验证篇章所给出的各种文字图式信息。这样就要求读者有一定的语篇文体及相关背景知识,包括文章体裁、语篇结构及背景文化知识等,而不是简简单单停留在对单词和语言表达上的理解。例如,英语阅读题材中选用科普文章时,读者如果对科普类的文章没有专业概念上的理解,没有相关的文法知识储备,没有相关的语篇结构知识储备,则难理解文章深层的涵义,对于细节阅读题的答案还可以在原文中找出来,对于深度理解题就勉为其难了。所以读者在对阅读篇章题材、结构及背景等深层次知识掌握有限的情况下,也就不能理解阅读材料深层的涵义,不能从总体上把握文章。因而,导致做阅读中的推理、总结和分析题就有很大的困难。

(三)读者客观的视线条件。

前面提到心理学家们通过实验法验证读者不同的眼亮、视线范围、眼跳、回视率及专心程度等客观条件对阅读速度也有一定的影响。而由于英语是重形合,要通过理解意群来理解句义,没办法达到我们看母语――汉语时“一目十行”的效果。例如:Sounds great in theory,/but/even the truest believers have a hard time/when it comes/to nailing down specifics/about how it will actually work.所以,读者在一次性能看到的单词数越多,就能够每次理解更多的意群,从而提高英语阅读速度。当然,读者的专心程度不同对英文的阅读速度亦不相同。

(四)读者主观情绪和理解能力。

当读者在字、词、句等语言基础知识积累符合阅读篇章难度时,同时具有相关的文体学知识储备时,读者可以很好地理解阅读题材。然而,如果读者脑海中已有的有关概念、思想观或专业等的知识体系是错误的,或是与原文意图相悖,那么这个阅读理解的过程可能就演变成读者与作者的一场辩论。在这种情况下,读者有可能会对文章所表达的观点产生逆反或不耐烦的心理,产生注意力下降、不良情绪滋生的反应。这些影响阅读速度的主观因素被心理学家们研究阅读的实验法和验证法证实。对于英语学习有反感情绪的人来说,想要提高英语阅读速度是很被动的。

而读者所具备的理解能力是对多层次信息立体加工的思维方式,这些信息是与篇章相关的背景知识信息或直接呈现在读者眼前的语言符号等;读者的理解能力是需要大量的语言相关训练才能提高的。Rumelhart认为阅读理解就是读者利用已有的认知结构即“知识结构的原型”和篇章所给的语言信息不断地相互作用而进行的。所以,读者理解能力的高低也是认识、理解和评价阅读材料得以进行的重要影响因素。

四、阅读认知理论对英语速读的指导意义

(一)形成“概念型”的理解思维。

雷斯尼克认为:“阅读理解研究的一个重要题目是,读者原有知识对理解文章的作用。原有知识的研究重点是‘纲要’概念,即理解文章的框架。”可见,阅读认知理论中认为读者已有的知识认知结构对阅读的影响比单纯的语言符号更大。那么,在英语阅读的过程中,理解了篇章结构、同类篇章语言特征、篇章中出现的语法现象涵义,就能够达到“高屋建瓴”的理解效果,就能大大提高理解语篇的速度。比如较高级别的英语阅读多采用科普类题材,如果读者熟知科普题材的篇章结构、语言特征及常用语法现象就有助于了解语篇框架,主要内容,主要观点的引证推理方式和作者的态度等重要信息。所以,读者在平时进行大量的阅读理解训练时就要有意识地训练自己形成“概念型”的理解思维,如找主题句、关键词等,以及找出能表达作者态度的信息等,这样就可以在skimming和scanning的过程中对语篇内容有积极主动的理解和预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语篇印刷语言符号停留在表层理解,从而提高阅读效率。

(二)养成阅读预测信息的习惯。

阅读认知理论学者们都肯定人们在阅读中利用自己的知识结构进行“积极的预测和验证”。易卜生曾说:“不仅作家在创作,而且往往读者比诗人更像诗人。”因为阅读是读者有推断能力参与的构造活动,所以我们在训练英语阅读时,利用材料所给的很少的信息如标题、出处、阅读理解题等来预测文章主要内容和其他信息,在阅读的过程中一步步验证自己的假设。这样读者可以更积极地与文章、作者互动,主动的思维活动加速阅读理解。

(三)抑制阅读中的不良习惯。

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读者在阅读中难免不将英语翻译成自己的母语来理解,这样的转换过程就相当于读者在心中滞后了一定的时间进行了英译汉的活动,而没有进行边看边理解的活动。另外,读者还习惯碰见生词就想查阅,在阅读中有较多的“回视”和“默念”等习惯亦会减速阅读。除了以上提到的不良习惯,读者眼球的移动速度和视力范围都可以通过大量英语阅读训练来提高。具体来说,可以利用朗读或听读的形式来避免眼球下意识地“回视”,可以通过跳读和快速浏览的方式来避免“默念”的习惯,读者眼球的移动速度和视力范围可以通过大量的意群、短语、句子等理解练习来改善,对于生词就尽量多练习如何结合上下文摸索大概词义。

(四)充分利用人的短时记忆。

在Rumelhart的相互作用阅读模式或图式模式中都强调人的知识认知结构和阅读材料所提供的信息是不断地相互作用的,人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地通过已知来推断未知,同时又通过未知来验证已知。从人的记忆过程来看,短时记忆容易在人脑中接受和存储,虽然时间不长,但是这些语篇信息结合人的对阅读材料的认知结构体系在人脑海中以“图式”的形式出现,可以减少阅读验证和再次确认目标信息的时间,减少“回看”次数。所以如果能充分训练和发挥人的短时记忆能力,就可以提高英语阅读的速度和效率。

五、结语

结合阅读认知理论来看,在有比较多单词量的积累基础上,如对英语语法、文体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了解越多越深,对英语文章的理解就越透彻。所以平时在读者心态较好的情况下,大量的科学性的针对性的训练对英语速读是很有帮助的。

参考文献:

[1]Goodman,K.S.Reading:A psycholinguistic guessing game[J].Journal of the Reading Specialist.College Reading Association,1967,vol.6.

[2]Gough,P.B.One Second of Reading[A].In H.Singer,& R.B.Ruddell(Eds.),Theoretical Models and Processes of Reading(Third edition).Newark,Delaware:International Reading Association,1972.

[3]Rumelhart,D.Toward an interactive model of reading[A].In H.Singer,& R.B.Ruddell(Eds.).Theoretical Models and Processes of Reading(3rd edition).Newark,Delaware:International Reading Association,1985.

[4]陈贤纯.外语阅读教学与心理学[M].北京语言文化大学,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