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栽培管理论文范文

栽培管理论文范文

栽培管理论文

栽培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从栽培方法、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收获加工等方面介绍了石斛的栽培技术,以期为石斛的人工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石斛为兰科属附生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以茎入药,有滋阴清热、生津止渴作用。具气生根,茎直立丛生,肉质、黄绿色,有多节和沟槽。喜阴凉湿润的环境,生长以背阴避光、通风处为宜。现将石斛的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栽培方法

1.1大田荫棚栽种法

选较阴凉潮湿的地方,用石头砌成高9cm的长方形高畦,以防雨水冲刷畦土壤。用腐殖质填入畦内,将土壤弄细整平,在畦上搭2m高的棚,棚南面挂草帘,以防烈日曝晒,然后将石斛分株栽于畦内,再盖上2cm厚的细土。用小卵石压紧即可。为了加速繁殖,将石斛按行株距15cm×20cm直栽,只将尖端露出土面,当茎切上萌发新芽及白色气生根后,挖出横排畦上,用小石块压于土面,上盖细土0.5cm厚,待新植株长出5cm高时便可分割移栽。

1.2岩石栽种法

选较阴湿、生长有苔藓植物的岩石,将1.5m宽的厢面挖深18cm,将岩石放好,再将石斛分株后放在岩石凹处或固定在石缝里,用苔藓中泥土、牛粪、豆渣糊在根部,保证石斛生长有足够的养分。

1.3贴树法

早春或秋季贴栽,选树干粗、水分较多的阔叶树,如梓树、楠木、枫杨、银杏、梨树等贴栽。选择生长健壮、根多、茎色青绿的石斛株丛,剪去枯茎、断枝、老茎,将过长须根切短至1.5cm长,大株石斛分切,每丛留5株带叶嫩茎,选树干平处或凹处用刀砍一浅裂口将石斛株丛基部紧贴在砍口处,用竹钉钉牢。若贴树干较凸部位,则先用刀砍平再钉,用竹蔑或绳索捆牢。枯朽树枝及皮处不能贴栽。固定后,用牛粪、豆渣及其他肥料拌成肥泥涂株在石斛根部及根周围树皮上(切忌糊在石斛茎基),以供生长需要,贴植数量可视树干的大小及树枝的多少而定。每株树可栽数丛至数百丛不等。

2田间管理

2.1浇水

石斛栽后应保持湿润,植株才能生长良好,遇天旱要适当浇水;但不宜浇水过多,以免积水烂根,导致植株死亡。荫棚栽培的遇冬季晴天要揭开荫棚,若有霜雪或大雨要盖上。

2.2追肥

栽后第2年开始追肥,每年2次。第1次在4月份,由油饼、油脚、猪毛、豆渣、人发等与牛粪、肥泥、钙镁磷肥和少量氮肥调匀发酵后,薄薄地敷在石斛根际周围,促进其幼芽生长。第2次在11月上旬,同样用上述稀泥肥敷在石斛根的周围,使其能保温过冬。荫棚栽培的可分次施用水粪,每次30t/hm2。追肥前要拆掉枯干、断茎和气生根。

2.3中耕除草

石斛种植后,每年要进行2次除草工序,种在树上的石斛,很少有杂草生长;种在石头上的常杂草丛生,应随时拔除,遇有枯枝落叶也应清除。栽后2~3年的石斛要将周围的泥土、枯枝、落叶清除干净,确保根的透气和养分的吸收,同时要对附生树进行整枝修剪,调整郁闭度。

2.4修剪

春季发芽前,应剪去部分老枝、枯枝和过密的茎,以促进萌发出健壮的新茎。种在树上的,还要剪去过密的树枝,以达到适度透光。

3病虫害防治

3.1病害防治

石斛主要病害有石斛黑斑病、石斛煤污病、石斛炭疽病等,石斛黑斑病一般在3~5月发生,可用50%多菌灵1000倍液喷施1~2次防治;石斛煤污病通常在3~5月或梅雨较长的多雨天气发病,可用50%多菌灵或石硫合剂500倍液喷施1~2次防治;石斛炭疽病在1~5月均有发生,可用50%多菌灵或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喷施2~3次防治。

3.2虫害防治

石斛虫害主要有石斛菲盾蚧、蜗牛等,石斛菲盾蚧的孵化盛期在5月下旬,可用除虫菊酯、Bt杀虫剂、40%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或剪除有盾壳老枝集中烧毁;蜗牛1年可多次发生,可选用蜗克星、密达等杀蜗剂在日落到天黑前撒施,必要时可于2周后追加1次,也可采取人工捕捉方法进行防治。

栽培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从苗木繁育、选地建园、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新技术应用等方面介绍中华寿桃的高产栽培技术,为其在当地的推广种植提供技术支持。

中华寿桃是新选育出的优质特晚熟桃品种,表现开花结果早、生长旺、喜光、抗旱、耐寒等特性。果树专家认为,中华寿桃是国内晚熟桃中最优良的品系,宜在适合栽培的地区推广种植。

1苗木繁育

中华寿桃属北方桃品种,通过南方引种栽培,再加以苗木培育驯化,可增强其适应性和抗逆性,提高栽培的成功率。中华寿桃的苗木繁育主要采用嫁接育苗方法: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疏松透气、排灌方便的地块,用毛桃核在冬春季播种,培育实生苗。嫁接前注意做好苗地施肥、除草和防病工作,促进实生苗的健壮快长。嫁接时间一般在夏季5~7月或春季2月下旬至4月上旬。夏季采用单芽腹接,半个月成活后解绑、平茬。如果适当早接,加强管理,当年即可培育出合格大苗;春季枝接,多采用单芽切接或劈接方法,2a出圃,可培育出健壮大苗。

2选地建园

中华寿桃喜光、耐旱,根系需氧量大,适宜在土层深厚、排水性能好、日照充足的山丘地上建园,若在平原、滩地建园,要求地下水位在1m以下、不积水、不内涝的砂壤土地。在土壤粘重、地下水位高、涝洼、盐碱地和山丘风口处则不宜建园。定植时期一般在春季发芽前,山丘地株行距以3m×4m、平地以4m×5m为宜。定植穴要求深度和宽度至少在80cm以上。将表土与腐熟有机肥混合填入穴内,上层为心土进行栽植。

3土肥水管理

中华寿桃栽培后1~2a,行间可套种一些豆类、菜类、块根类、块茎类经济作物,以短养长,但不能间作高杆作物。在间作过程中及时中耕或利用化学药剂防除杂草,使土壤保持疏松通气,减少杂草对养分的争夺。施肥上要根据树龄、树势、产量、土壤肥力等综合情况决定。对幼旺树,应少施氮肥,多施复合肥,控制旺长;对结果大树和土壤瘠薄的山地、滩地栽植的桃树,应增加施肥量。一般每生产100kg果实,需氮、磷、钾分别为250g、100g、350g。产量在37.5t/hm2的施肥量为基肥75t/hm2,追施纯氮肥240~300kg/hm2,纯磷180~225kg/hm2,纯钾375kg/hm2。

4整形修剪

中华寿桃生长势强,树姿直立,对修剪反应敏感,易抽生长枝。整形时,对主枝角度要注意适当开张,利用其长势强的特点,对主枝延伸不要强制性控制,可迅速扩大树冠;利用其短截发长枝多的特点,修剪宜轻,多疏少截,特别多疏长枝,适当短截内膛枝,调节内外长势、光照,减少小枝自疏现象。生产上一般采用自然开心形,即定干高度60~70cm,选留3个主枝,主枝与主干垂直夹角约45°。每个主枝选配2~3个侧枝,要互相平衡,避免上下交叉重叠;幼树期修剪以轻为主,主侧枝剪留长度70~80cm,充分利用二次枝,加速树冠形成;结果期修剪要注意调节生长与结果的关系,维持树势,延长结果年限。

5花果管理

中华寿桃的自然座果率较高,花果管理上常采取“先保后疏、分期进行”的原则,先保花,再分次疏果。防止落花的措施是在开花盛期喷0.1%~0.2%硼砂,并及时摘心,减少旺长新梢的养分消耗。坐果后分次在5月中旬和6月中旬生理落果期,疏除多余果,留足生产果。为了减少病虫和药液为害,防止裂果,保持果实色泽美观,提高果实品质和商品价值,应进行果实套袋,时间在第二次疏果定果结束时,对果实喷好杀菌剂,立即套袋。脱袋时间在10月中下旬果实成熟采摘前13~15d,脱袋后使果实转色,达到商品外观要求。

6病虫害防治

中华寿桃休眠期的防治对象是细菌性穿孔病、潜叶蛾等,防治上要做好清园工作,对穿孔病较重的桃园喷1次高浓度等量式波尔多液;萌芽期的防治对象是缩叶病、细菌性穿孔病、冠心病和介壳虫等,防治药剂可用5°Bè石硫合剂加80%五氯酚钠250倍液,消除各种越冬菌源;花前花后的防治对象是蚜虫、红蜘蛛和红颈天牛等,防治可用灭扫利、蚜虱净或功夫乳油喷杀;展叶抽梢期的防治对象是细菌性穿孔病、蚜虫、潜叶蛾、梨小食心虫和介壳虫,可用代森锌、功夫和灭幼脲3号的混合农药防治;新梢及果实生长期的防治对象是细菌性穿孔病、白粉病和茶翅蝽等,防治上采用甲基托布津+灭多威或代森锌+功夫等混合农药防治。

栽培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介绍了保护地甜椒抗疫病的为害症状及发病规律,并提出通过科学的栽培技术以有效控制疫病发生。

疫病是甜椒保护地栽培中重要的真菌病害。该病一旦发生,发展很快,几天内可使成片或整个温室大棚植株枯死,损失惨重。笔者根据多年生产实践发现,利用科学的栽培技术可有效控制疫病发生,并且辣椒产量高、效益好。但在已发病的情况下,必须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防冶。

1为害症状

甜椒的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疫病,尤以现蕾、坐果期最易感染和发病,茎、叶、花、果各部位都可染病。植株茎部受害,近地表茎基部和分枝交界处形成黑褐色病斑,并迅速扩展环绕茎1圈,病部表皮腐烂,容易剥除,仅病部维管束变褐,病健分界明显,病部以上部分迅速凋萎青枯,极易落叶,直至光杆。叶上病斑圆形,边缘黄绿色,中央暗绿色水渍状,气候干燥时,病叶似茶叶。果实多从蒂部或果缝开始发病,初生暗绿色水渍状斑,病部迅速变褐软腐,有时病果上有深褐色同心轮纹,湿度大时,病斑表面产生稀疏白色霉层,气候干燥时,病果干缩不易脱落。

2发病规律

辣椒疫病病菌以卵孢子在土壤中越冬,气温高于10℃就能形成发病中心,早春保护地栽培高温、高湿条件下极易发病。当田间温度28~30℃、相对湿度90%以上时,病害发展很快,植株从发病到枯死只需3~5d,果实从感染到整个果实腐烂一般只需2~3d。一般棚膜破漏处、低洼积水处以及排水不畅的田块都会加重发病,保护地浇水后,若不及时通风,病害会迅速扩展蔓延。

3栽培控制措施

3.1选用抗、耐病品种

可选用苏椒4号、中椒5号、甜杂6号等。这些品种生长势强,株型紧凑,不仅适宜保护地栽培,而且对疫病具有一定抗性。

3.2轮作换茬

选择前茬为非茄果类、非瓜类作物的田块,发病重的地块应尽量与豆科或十字花科蔬菜轮作,非专业蔬菜区可与水稻轮作,效果最好。

3.3穴盘基质苗

选用4~5cm大孔径的50~70孔穴盘以缓和苗期的争光矛盾,培育壮苗;选用“美士杰”牌或“田粮”牌蔬菜专用育苗基质;播前晒种1~2d,然后进行温汤浸种以降低病原基数,实现无病育苗。

3.4棚膜选择

选择高保温、高透光性、防流滴、防雾的新型多功能棚膜,以保证温室、大棚内透光率高、膜面无水滴、防雾性好,利于辣椒生长;同时,也可降低温室、大棚内空气湿度,有效减少或避免病害发生。

3.5合理密植

商丘地区根据品种和栽培方式不同,一般种植4.50~5.25万株/hm2为宜。

3.6改畦作为垄作

采用抬高畦面式垄作,挖好田间排水沟系,降低土壤含水量。根据温室、大棚跨度的不同,垄面净宽1.8~2.0m为宜,以方便田间管理操作。

3.7地膜覆盖

垄面覆盖地膜,膜下铺设微滴灌管道,通过膜下灌水解决浇水与保护地内降湿的矛盾。

3.8加强田间管理

3.8.1合理施肥。结合深耕(深20cm)施用优质腐熟有机肥30t/hm2、45%硫酸钾复合肥375kg/hm2,耕后细耙1~2遍,使肥土混匀;定植前和花期分别喷施0.1%~0.2%硫酸锌,以补充微量元素;门椒膨大前应控制肥水防徒长;门椒收获后根据长势,采收1~2次果实后追1次肥,追施有机肥1500kg/hm2(不提倡用化肥),全面补充养分,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抗逆能力。

3.8.2植株调整。始花期及时去除门椒以下部位的侧枝和腋芽,结果盛期去除基部老叶,并适当疏去一些内膛枝,以增加透光率,减少养分消耗,稳定植株长势。

3.8.3清洁田园。田间开始发病时,要及时清除病株、病枝和病叶,并带到田外深埋或烧毁,控制侵染源,减少病菌在田间传播。

3.8.4温、湿度管理。温、湿度管理应以适温、排湿,兼顾甜椒正常生长和防病控病为原则。根据天气情况及发病情况灵活掌握揭膜、通风时间及通风量大小,生长中后期当田间发现病株后,上午温室、大棚内温度达到18℃即要开始放风,下午降到20℃时闭棚,白天温度控制在20~25℃,夜间15~17℃,相对湿度控制在80%以下,应防止昼夜温差过大,叶面结露而引发病害流行。

3.8.5适当推迟撤棚。5月中旬后,昼夜通风,如遇高温在棚膜上加盖遮阳网,适当推迟撤棚时间,以防雨水飞溅,控制土壤湿度,抑制病害蔓延,延长采收期,提高产量和品质。

栽培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阐述了黄姜的形态特征,并总结了黄姜人工栽培技术,包括地块和栽培种的选择、繁殖方法、藤架的搭法与管理、病虫杂草综合防治以及根状种茎的采挖与贮运,以期为黄姜人工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1黄姜形态特征

黄姜,学名盾叶薯蓣,也叫火头根,是薯蓣科薯蓣属的一种多年生草质藤本作物[1]。地上茎左旋,光滑无毛,有时分枝或叶柄基部两侧微突起或有刺。单叶互生,盾形、三角状卵形、心形或箭形,叶片厚纸质,两侧裂片圆耳状或长圆形,两面光滑无毛,表面绿色,常有不规则的斑块,叶柄盾状着生。花单性,雌雄异株少有同株。雄花无梗,常2~6朵簇生,再排列成重穗状,花序单一或分枝,1~2个簇生于叶腋,通常每簇花仅1~2朵发育,基部常有膜质,苞片3~4枚,花被片6,长1.2~1.5mm,宽0.8~1.0mm,开放时平展,紫红色,干后黑色,雄蕊6枚,着生于花托的边缘,花丝极短,与花药近等长。雌花序与雄花序相近似,雌花具花丝状退化雄蕊。蒴果三棱形。每棱翅状,长1.2~2.0cm,宽1.0~1.5cm,干后紫黑色,表面常有白粉;种子通常每室2枚,着生于中轴中部,四周围有薄膜状翅。花期5~8月,果期6~9月。地下根状茎横生,近圆柱形,指状或不规则分枝,直径1.5~3.0cm;新鲜时外皮棕褐色,粗糙,有明显皱纹和白色圆点状根痕。断面桔黄色,质地细而嫩,干后粉质,维管束明显。根状茎薯蓣皂苷配基含量高,最高达16.15%,是合成甾体激素药物的重要原料[2]。

2人工栽培黄姜地块和栽培种的选择

2.1栽培地块的选择

人工栽培黄姜地块,要求土壤疏松、土质肥沃,土层厚度15cm以上、土壤有机质含量1%以上、全氮含量0.1%以上、pH值6~7。栽培黄姜的地块应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不能过砂过粘或过酸过碱。

栽培黄姜的地块,应进行深翻细整,并结合整地施足底肥。一般早春种植的,头年冬整地,整地时,铺施45~60t/hm2腐熟的农家肥,均匀翻入土中,种植前进行1次深翻细耙;秋末冬初种植的,栽前应深翻,打碎土块,拣净石头、杂草。

2.2栽培种的选择

作种的黄姜,根状茎应粗细均匀,生命力强,无病虫害和损伤,粒度饱满,无霉变,千粒重达10g以上,需种子45kg/hm2左右,并尽量选用一年生根基做种茎。

3繁殖方法

3.1种子繁殖

黄姜的种子发芽较慢,繁殖倍数高,实用价值较大。播种前需将种子晾晒并将周围翅壳搓去,用25℃的温水浸泡12h捞出晾干,然后拌细沙或肥土进行播种。露地育苗方法,播种期一般在3月中旬前后,苗床应选在靠近水源和较肥沃的地块,施腐熟农家肥60t/hm2左右及黄姜专用肥1500kg/hm2左右,翻耕后作成1m宽的床,床面要平整、绵软、疏松,苗床作好后,将处理好的种子均匀撒播或开沟撒播上去,种上覆盖细肥土2~3cm,床面覆盖作物秸秆,经常喷水,保持土壤处于湿润状态,土壤温度处于20~25℃。播后25~30d后发芽率可达50%~60%,40~50d左右即可出苗,有条件的地方,可先将黄姜种子放在培养皿或营养钵内,置于20~25℃的湿润条件下发芽,发芽率可达80%~90%,然后播入湿润、遮荫的苗床里培育,当年可形成小根状茎种。

3.2根状茎繁殖

根状茎繁殖时将根状茎掰成5~10cm长的茎段,每段根茎上保留2~3个健状的潜伏芽。实行起垄种植,播种时间一般在11月至来年3月以前为佳。将选好的种子按25cm×30cm的株行距,开深13cm左右的沟下种,芽向上,覆土6~8cm,保持土壤处于湿润状态。待苗长到15cm左右,移栽于大田。

4藤架的搭法与管理

薯蓣的藤架一般可采用竹棍或木条绑缚搭成。山坡或不成行的稀林地,藤架高度宜在1.5m。平川地带或成行的稀林地,藤架可顺行搭成长方体或长弓形,藤架高度宜在1.5m左右。垄作的,可2垄合搭1道藤架;沟植的,可3行搭1道藤架。

薯蓣种植后,应使土壤处于湿润状态,干旱季节,应灌几次水;有条件的地方可结合灌水追施适量速效肥。当黄姜的地上茎攀上藤架到地下根状茎增生膨大期间,应适时松土,除去杂草,尤其是每次雨过天晴,应待土不粘锄时进行1次松土,松土深度5~6cm。松土除草时,勿伤藤茎。

5病虫杂草综合防治

5.1农业防治

(1)选用无病虫、无霉变种薯,防治病虫传播,保证苗全苗壮。种姜1年为佳,要求大小一致,1kg种子150~200个芽头,每个芽头有2~3个芽眼,用种2250~3000kg/hm2。

(2)采用高畦垄作种植,改善土壤通气性,促进地下根茎生长。按1m宽作垄,垄高20cm,株行距25cm×25cm,每垄种4行,种10.5~13.5万株/hm2,以冬播为好。

(3)合理轮作倒茬,采用与禾本科作物2年以上轮作倒茬,防灾避害。

(4)施用腐熟农家肥,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重施磷钾肥,增强植株抗病性。一般施农家肥30~45t/hm2、磷肥750kg/hm2、钾肥375kg/hm2、黄姜专用肥1125~1500kg/hm2,以基肥为主。

(5)搭架栽培。当苗高30cm以后,按每平方米4根竹杆搭成”人”字架,促进通风透光和湿气流动,促进叶片光合作用和根茎生长,能有效提高产量和防病控害。

5.2药剂防治

(1)土壤消毒。在病害发生严重地块,整地时选用70%甲基托布津、50%多菌灵、50%福美双4500~6000g/hm2拌细土撒施土中;在酸性土壤中施用石灰消毒,预防土传病害。防治地下害虫,采用50%辛硫磷、48%乐斯本乳油2250~3000g/hm2,或3%呋喃丹45kg/hm2,拌细土300~450kg/hm2均匀撒施。

(2)病害防治。在病害发生地块,当达到防治指标时,选用75%百菌清1000倍液,50%多菌灵、50%溶菌灵、70%托布津或86.2%铜大师500~800倍液,在发病部喷雾或灌根,每株灌50~100mL。

(3)虫害防治。在叶面害虫发生地块,选用55%一遍净225~300g/hm2、50%辛硫磷1500mL/hm2、20%菊脂农药450~600mL/hm2或Bt乳剂2250~3000g/hm2对水450~600kg/hm2,在幼虫3龄始盛期喷雾防治。

5.3化学除草

(1)土壤封闭处理。在黄姜播后苗前,选用50%姜草净750~900g/hm2、90%禾耐斯600~750g/hm2、50%乙草胺2250~2700g/hm2或72%拉索1500~2250g/hm2,对水900kg/hm2喷雾。

(2)茎叶喷雾。当田间杂草生长在3~5片叶时,选用5%精禾草克、5%旱草枯或10.8%高效盖草能乳油675~750mL/hm2,对水450kg/hm2作茎叶喷雾。

(3)定向喷雾。对局部地块多年生恶性杂草,选用74.7%农民乐1500~2250g/hm2或20%克无踪2250~3000g/hm2,对水450~600kg/hm2定向喷雾,切记不要喷洒在黄姜茎叶上。

施药后因降雨等原因影响防治效果时,应及时补治;土壤处理除草,要抢雨后天晴,土壤湿时喷药,施药后禁止在田间操作和人畜践踏,以免破坏药土层影响防除效果。

6根状种茎的采挖与贮运

薯蓣根状茎入土较深,采挖比较费力。采挖时,先剪去地上茎,拆除藤架,然后沿两行正中间开挖20cm深的沟,分别向两边小心抱出根状茎。陕南一般在11月左右采挖。

根状茎采挖后,应将潜伏芽较多无病虫的上部茎段连同芦头一起截下作种田,晾干水气贮藏。贮藏的方法是:①地下沙藏:选地下水位低、土质较黏的地方挖深70cm、宽50cm的方坑,坑低和四周铺1层稻草或麦草,然后1层干砂1层种茎层放在距地面15cm处,上盖40cm的潮土,作成高出地面的土垄,垄边开两条排水沟。②窖藏:将地窖用来苏儿消毒后,将种茎堆入,堆高40~50cm,窖口留1个通风口。贮藏期间的温度最好保持在5~7℃范围内,不宜高于9℃,以免发芽。

长途调用新鲜种茎时,应将种茎与锯末层放在木箱或较硬的纸箱内,上加盖封紧。若运输时间过长,应避免种茎过冷受冻或过热发芽。

7参考文献

栽培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冬春苦瓜在海南的南部地区一般于9月至翌年2月播种,北部地区多在11月至翌年2月播种,宜采取苗床或营养钵育苗移栽的方式进行。由于冬春季播种,常处于低温天气条件下,故要注意做好防寒、保温工作。夏秋季播种,一般采取催芽后直播的方式进行。由于苦瓜种子壳厚,表皮还有蜡质,吸水较慢,因此要注意催芽方法。具体做法是:用50~60℃温水浸种10~15min,边浸边搅拌,待水温降至室温后再继续浸10~12h;然后再置于25~30℃下催芽,经过约48h后,即可发芽。若温度低,则发芽较慢。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尚未发芽之前的种子,必须每天用清水擦洗1次,以除去种子表面粘液,防止种子发霉腐烂,促进种子早发芽。种子发芽后,将其播到苗床或育苗钵中,并注意淋水,直至幼苗出土为止。

2定植

当苗长3~4片真叶时,再进行定植。定植应在气温稳定后进行,以避免在移植过程中,受到低温的影响而降低成

活率。冬春苦瓜由于生长期较长,一般植1.2~1.5万株/hm2即可,密度过大中后期反而生长不好,但也不宜植得太疏。如琼海和万宁等地方的部分瓜农,只植3750~4500株/hm2,这样的密度虽然使开花结果期延长,但前期产量却很低,效益同样也不高。因此,冬春苦瓜的种植规格,平棚架栽培以行距120~130cm,株距50~60cm为宜;“人”字架栽培一般畦宽200~240cm(包沟),双行植,株距60~70cm。夏秋季栽培,由于生育期短,株距宜密些,一般株距40~50cm,植1.8万株/hm2左右。

3田间管理

3.1中耕除草培土

苦瓜从苗期开始,即应及时进行中耕、除草和培土,以防瓜头土壤板结。一般在定植浇过缓苗水之后,待表土稍干不发黏时进行第1次中耕,如果遇大风或土壤过干旱,则可重浇1次水后再中耕。第2次中耕,可在第1次中耕后10~15d进行,这次中耕要注意保护新根,宜浅不宜深。每次中耕可结合施一些优质农家肥,如饼肥、各类禽毛和腐熟鸡粪、猪粪等。搭架后,当瓜蔓伸长达50cm以上时,根系基本布满全行间,一般不宜再中耕。但要注意及时拔除杂草,防止野草丛生,以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和减轻病虫危害。在第1次中耕时,若发现缺苗或弱病苗,要及时补栽,以保全苗。

3.2搭架与整枝

当幼苗长到20cm左右时,需进行搭架引蔓。搭架的方式有平棚架和“人”字架2种。平棚架通风透气好,结瓜多,产量高。平棚架又分连栋平棚架和分栋平棚架。连栋平棚架一般是在瓜行中,每隔3~4m竖一木桩,上面用小竹子、小木棍或尼龙网等将整块田的木桩连成一片,棚顶离地面2m左右;分栋平棚架一般是以每2行瓜为1个棚,棚高1.5~2.0m。分栋平棚架植株受光面大,通风透气良好,方便管理,比连栋平棚架好。不管是连栋平棚架,或是分栋平棚架,还是“人”字架,搭架都要力求牢固,以避免风吹倒塌,而损伤瓜苗,影响产量。苦瓜的分枝力很强,主蔓与侧蔓均可结瓜,在一般情况下,不必进行整枝。但冬春苦瓜由于生长势强,侧蔓较多,距离地面50cm以下的侧蔓及过密的和衰老的枝叶应及时摘除,以利于通风透光,提高光能利用率。在生长中期如果瓜蔓过于疯长,则要及时摘心打顶,以抑制其生长,促进结瓜。苦瓜的引蔓,在瓜苗未上棚前要勤,每隔2~3d引绑1次。引蔓方法一般是引主蔓沿厘竹直上,侧蔓向支架左右方向横引,引蔓时间以晴天的下午进行为宜,以免折断。

3.3肥水管理

苦瓜结瓜轮次多,收获时间长,一生消耗水肥量大。因此,加强肥水管理是夺取高产的重要保证。除施足基肥外,一般在抽蔓、开花、结果时重施追肥,苗期追肥可少些。第1次追肥是在定植后7d左右(直播地瓜苗长出2片真叶时),可施用10%浓度的腐熟人粪尿或0.5%复合肥水,以后每隔5~7d施1次,其浓度逐渐加大,待至开花结果时,人粪尿浓度可增加到30%左右。开花结果期间,要追2~3次重肥,以延长其收获期。一般在初花时,用饼肥375~450kg/hm2、复合肥225~300kg/hm2、尿素150kg/hm2,结合培土追施;第1次采收后,继续用饼肥300~375kg/hm2、复合肥300kg/hm2再追施1次,以后每采收1~2次,就要追施30%~40%的人粪尿或复合肥150~225kg/hm2。追肥还要看天气和叶色的情况,灵活掌握,酌情增减。苦瓜虽喜潮湿,但又忌积水,如果根部受浸后,叶片萎黄,果实就会腐烂,还可能引起根腐而致枯萎。冬春苦瓜生长前期气温较低,应适当控制水分,以增强抗寒能力。开花至采收前的晴天,应适当浇水,一般每隔2~3d浇1次水。采收期间的需水量较大,应每天浇水1~2次。浇水应在日出后或日落前进行,浇水不能使土壤过湿。夏秋苦瓜处在气温高、蒸发量大的环境中,应加强浇水或灌水,予以调节温度、湿度。前期以浇为主,即以清净之水,浇足淋透。瓜蔓满架后,可采取沟灌的方法,以保持土壤湿润,但沟灌应以半沟水为宜,做到润而不渍。在雨季则要及时做好排水工作,以免积水使畦面过湿而引起烂根发病。

4病虫害防治

苦瓜病虫害主要有白粉病、霜霉病、枯萎病、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和瓜实蝇等。防治白粉病除注意选用抗病品种外,喷药一定要及时,一般要求在发现田间有零星小粉斑时即可喷药防治,每5~6d喷1次。可选用40%灭病威700倍液,或20%粉锈宁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25%敌力脱1000倍液或采用粉锈星或绿乳铜喷药防治,叶面、叶背均需喷到,尤其是叶背。霜霉病在发病初,可选用53%雷多米尔600倍液或甲霜灵锰锌500倍液或杀毒矾600倍液或克露或霜炭清喷雾防治。防治枯萎病选用10%双效灵水剂200倍液,或30%DT杀菌剂350倍液,或50%多菌灵300倍液灌根,每株灌药0.5kg,隔6d灌1次,连续防治2~3次。斜纹夜蛾、甜菜夜蛾近期危害普遍,防治上可诱杀成幼虫。取胡萝卜、红薯、豆饼的发酵液加少许糖和敌百虫诱杀成虫;用花生麸或黄豆粉炒熟作饵料,每2.5kg饵料加入90%敌百虫约50g再混万灵粉25g,傍晚将毒饵放入田中,每隔1m左右用2汤匙毒饵放一小堆,幼虫爬出取食中毒倒毙。加强田间管理,人工摘除卵块和捕捉群集幼虫,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用抑太保1500倍液混高效灭百可2000倍液,或阿维菌素混高效灭百可再混Bt,或功夫75mL/hm2混库龙150mL/hm2对水225kg喷雾防治。瓜实蝇最有效的防治方法是诱杀成虫,可将香蕉皮用敌百虫浸后悬挂在瓜棚下,也可用番薯煮熟发酵加敌百虫和少许香精用容器盛装悬挂棚内,1hm2放300个点,每点约放25g,可诱杀成虫。清除烂瓜,深埋或投入水塘。虫害发生重时,采用纸袋套瓜保护,防止成虫刺瓜产卵。采用药剂中午或傍晚喷杀成虫,可选用40%农斯特2000倍液或4.5%阿锐宝1500倍液,4d喷1次,连喷3~4次。

参考文献

[1]董红霞.长江流域大棚苦瓜提早栽培技术[J].中国果菜,2009(11):20.

[2]李祖亮,陈阳,张玉灿.如玉5号苦瓜高产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科技,2009(1):34-35.

[3]刘静,金彦文.温棚苦瓜春茬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上海蔬菜,2009(1):24-25.

栽培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论文摘要从播种前准备、施足基肥、合理密植、覆膜栽培、施肥管理、水分管理、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方面介绍了仲恺花1号的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仲恺花1号的推广栽培提供指导。

仲恺花1号是仲恺农业技术学院新选育的花生新品种,2005年春季参加省区试,平均产干荚果3916.8kg/hm2,比对照汕油523增产7.91%,增产达极显著水平;产仁量为2598.75kg/hm2,比对照种增产7.34%,增产达极显著水平。2006年春季复试,产干荚果3818.4kg/hm2,比对照种增产4.51%,增产达显著水平;产仁量为2647.5kg/hm2,比对照种增产4.94%,增产达显著水平。仲恺花1号为珍珠豆型花生品种,春植全生育期126~129d,与汕油523相当。株高中等、生势强。主茎高47.9~52.7cm,分枝长52.3~57.6cm,总分枝数6.7~7.6条,有效分枝5.3~5.8条。主茎叶数17.2~19.1片,收获时主茎青叶数6.9~8.8片,叶片大小中等,叶色绿。单株果数14.8~16.2个,饱果率79.0%~80.0%,双仁果率77.8%~82.4%,百果重157.0~177.2g,斤果数345.4~387.9个,出仁率为66.3%~69.3%。含油率为49.7%~51.4%,蛋白质25.82%~26.31%。中抗青枯病,田间表现中抗叶斑病(2.5~3.1级),高抗锈病(2.4级);抗倒性、耐旱性强,耐涝性中等。2006~2007年罗坑引进仲恺花1号,并进行试验、示范,取得了成功,通过摸索、探讨,总结出一套花生高产栽培技术措施,现将其介绍如下。

1播种前准备

1.1选地

花生为圆椎根系,地上开花,地下结果。要求深、活、松的土体构造和上松下实的土层结构。应选择耕作层深厚、土壤疏松、通透气性良好、排灌方便、保水保肥能力强的砂壤土,并经2年轮作、隔年犁冬晒白的中上肥田。

1.2深翻晒田

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进行冬耕,深耕20~23cm,熟化耕作层。早春浅耕,及时耙匀耙细,达到土壤细碎,地面平整。

1.3土壤消毒

播种前进行土壤消毒,施生石灰375kg/hm2,于犁地前撒施。土壤深翻后,石灰与土壤充分接触,既可消毒土壤,又可中和土壤的酸性。

1.4种子处理

仲恺花1号花生剥壳前在阳光下晒2d,种植前1d或当天再剥壳,以提高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选饱满的籽粒作种子,每1kg仲恺花1号花生种仁用2g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

1.5适时早播

适时早播是高产的关键。春播要根据当地春季的气候条件,以5cm土温连续5d稳定通过12℃(昼夜平均温度)为标准。一般在4月底播完。立秋至处暑是秋花生的播种适宜期。旱坡地种植要适当提早播种,可在大暑前后播种,减少秋旱影响。若过早播种,容易引起徒长,病虫害又较多,不利于开花结荚;若过迟播种,由于后期低温干旱,荚果结实发育不良,空果多,产量低。

2施足基肥

土壤消毒3~5d后,采用一次性施肥方法,施腐熟农家肥15t/hm2、花生专用复合肥750kg/hm2或国产复合肥1125kg/hm2,加过磷酸钙600~750kg/hm2、氯化钾150kg/hm2、硼砂15kg/hm2,于犁翻前全层均匀施下;并耙碎耙平,使土壤全层熟化,然后起畦播种。

3合理密植

采用小畦深沟,宽行窄株密植的播种方法,可以发挥边行优势,充分利用光能,为仲恺花1号花生建立一个优良的丰产群体结构。即每畦1.6m包沟,沟宽30cm,每畦种植5行,每穴播2粒种仁,行距25cm、株距18cm。播种密度为28.5~34.5万粒/hm2。

4覆膜栽培

春植仲恺花1号花生采用覆膜栽培不仅可使花生的播种期提早10~15d,而且可以达到保温保湿以及保肥的目的。经覆膜的地块,可保持整个生长期土层疏松,有利于花生根系的生长,促进养分的吸收和运转;而且覆膜地对太阳的反射光,能增加花生叶背对光能的吸收利用,从而提高花生的结实率和饱满率。在播种完毕,覆膜前,应淋1次薄水后即行盖膜,畦边地膜用泥土压紧,使其密封;畦面应在适当位置用泥块压好,以免地膜被风吹开、撕裂。当花生幼苗长出显绿时,应及时进行人工打孔助苗长出。秋植仲恺花1号花生可露地栽培。

5施肥管理

仲恺花1号花生苗期根瘤菌尚未形成,植株生长所需的氮素需要土壤供应,因此必须早施速效氮肥,促进早生快发,早分枝,保证苗期生长良好,一般在齐苗后主茎具3~4片叶时施尿素60~75kg/hm2。具体用量视植株生长情况而定。花针期不用追施氮肥,以免引起徒长。应结合培土撒施草木灰300kg/hm2和氯化钾375kg/hm2。每次施肥后要即时扫落粘附在叶片上的肥料颗粒,以免灼伤叶片。施肥时间一般于晴天下午4时后。硼是花生一生中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之一,它能促进花生对钙素的吸收,使花生正常生长发育,加速花粉萌发,有利于受精和种子的形成,提高产量,而且能促进根瘤菌的发育形成,加快花生的生长速度。因此,在花生的始花期或充实期喷施效果最好。一般于无风的晴天下午3时后喷施,用硼砂1.50~2.25kg/hm2对水1050~1200kg喷施1次。还可于结荚期以后进行根外追肥,叶面喷施0.5%的尿素溶液和0.2%~0.3%的磷酸二氢钾1~2次。

6水分管理

仲恺花1号花生是比较耐旱的作物,需水规律是“两头少,中间多”,苗期要保持土壤干爽,一般播种后至盛花前中午如大部分植株不出现因旱反叶就不需要灌水,即采取不旱不灌的原则,通过制水来促苗矮生节密;盛花期要保持土壤湿润,有利于开花结荚;后期要注意清沟排水,防止雨后渍水。但各生育阶段遇到干旱,对产量均有影响,以结荚期干旱影响最大。因此,应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确定灌溉水平或浇水的程度,确保取得高产。

7田间管理

仲恺花1号高产花生田的管理工作,首先要抓好清棵蹲苗,在播后10~12d,当大部分幼苗有2片真叶展开时,及时把埋在土壤中的2片肥大子叶清出,促进1~2对侧枝早发、快发,实现多花、多针、多果的目的;其次是注意做好中耕培土,中耕能防除杂草,疏松表面土壤,增加土壤通气性;再次是要科学控苗,花生始花后40~50d即花生结荚前期,当植株长至30cm时,应及时叶面喷施70~100mg/LPP333水溶液,用液750~1125L/hm2,可使花生植株矮化,防止徒长倒伏。喷后若生长仍过于旺盛,可隔10d左右再喷施1次,确保植株高度控制在30~40cm。

8病虫害的防治

延长仲恺花1号花生生育期,保持收获期有一定数量的青叶数,是达到高产的关键。而要达到青棵活熟,防治病虫害是十分重要的措施之一。①病害。仲恺花1号花生有零星发生茎腐病、根腐病、青枯病、黑霉病、白绢病及叶斑病、病毒病,但对产量影响不是很大。防治的药剂及时间是花针期后用1∶1∶100倍波尔多液,75%百菌清500倍液,隔10d使用1次,轮换使用,共喷施2~3次。②虫害。仲恺花1号花生全生育期都有虫害,苗期一般以小地老虎、蓟马、蚜虫为多,中后期以斜纹夜蛾、菜青虫为主。防治小地老虎等地下害虫,可采取诱杀,方法是用青菜叶75kg/hm2切成碎片,加入醋精1.5kg/hm2,敌百虫1.5kg/hm2混匀于傍晚放在畦面,每1m放一小堆。也可喷杀,方法是用辛硫磷800倍液或用52.25%农地乐1000倍液于傍晚全畦喷杀;防治蓟马、蚜虫可分别用20%好年冬1500倍液、10%吡虫啉1500倍液喷杀;菜青虫、斜纹夜蛾可用48%的乐斯本1000倍液、2.5%功夫菊酯2500倍液、5%锐劲特3000倍液等农药傍晚时喷杀。

9适时收获

仲恺花1号春秋植的生育期都在110~115d,顶端2~3片复叶明显变小,茎叶转黄,中部逐渐枯黄脱落,地下荚果果壳变硬,内果皮极度干缩变薄,中果皮由黄褐转黑褐,此期即可收获。在完熟期及时收获,可避免营养物质倒流损失和产量损失,获得最大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栽培管理论文范文第7篇

论文摘要介绍了蚕豆—中稻稳粮增效模式栽培技术,包括蚕豆栽培技术和优质中稻栽培技术,以期为该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近几年,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入,我市沿海粮食主产区(店下、秦屿、点头)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决策实施的前提下,利用冬春季大力推广种植各种高效经济作物,增加经济收入,取得了可喜成绩。“蚕豆—优质中稻”水旱轮作模式经济效益高,是稳粮增效模式中比较成功的范例。该模式以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播种蚕豆至翌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收获鲜荚,6月上中旬插值优质杂交中稻组合至10月下旬收获,前作一般产蚕豆鲜荚18t/hm2,以鲜荚5元/kg计,产值可达9万元/hm2;优质中稻产量9000kg/hm2,每100kg价格180元,产值1.62万元/hm2,全年总产值10.62万元/hm2,扣除成本2.25万元/hm2,纯收入可达8.25万元/hm2,比其他种植模式如“蔬菜—中稻—蔬菜、早稻—晚稻—蔬菜”经济效益高,是稳粮增效模式中较成功的范例。此外,水旱轮作大大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加强土壤通透性,提高土壤保水保肥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使土壤的生态环境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机制。

1蚕豆栽培技术

1.1土壤选择与整地

种植蚕豆的田块应选择通风向阳、土质疏松、土层深厚、肥力中等、排灌方便,土壤pH值在5.5~6.5的地块。精细整地做成畦宽80cm,沟宽25cm,挖双行穴植,株距30~35cm。

1.2品种选择与合理密植

我市选择种植的蚕豆良种有旱生615、慈溪大粒1号等,播前晒种6~8h,去除病粒、虫蛀粒,浸种10~15h,待种子吸足水分后播种。播种时间一般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播种时种胚倾斜向下,每穴播1粒,播种深度3~4cm,基本苗2.7~3.0万株/hm2,用种量60~75kg/hm2。

1.3水分管理

蚕豆是需水较多的植物,对水分敏感,缺水或涝渍对生长均不利,因此要开好田间排灌沟,做到灌排方便。播种时,如果土壤干燥,要浇水或灌浅水,以促进萌芽。苗期一般不灌水以利根系深扎,现蕾期和初花期天气干旱时要及时灌水,保持土壤湿润。早春阴雨天多,宜做好清沟排水防止渍害。

1.4合理施肥

结合整地施足基肥,一般用优质有机肥2250kg/hm2,优质复合肥225~450kg/hm2;苗期根据长相用优质复合肥150~225kg/hm2,以促进单株分枝;花期用优质复合肥75kg/hm2;花后初荚期用0.2%磷酸二氢钾根外追肥,一般不用尿素。

1.5摘心整枝保花果

在主茎长出5~6叶时,选择晴天摘掉顶芽1~2个叶节(打顶),促进分枝生长;整个生育期每株保留5~7个结果枝,摘除其余无效分枝;至盛花期,各结果分枝高度达80~90cm时,选择晴天摘除分枝顶芽,通过打顶控制分枝高度,抑制高位开花(无效花),促进低位开花(有效花)。结合喷施保花剂爱多收300g/hm2对水150kg喷施枝叶部,达到保花保果,防止开花不结果。

1.6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害有锈病、赤斑病、炭疽病,可选用20%代森锰锌600倍液或甲基托布津100倍液喷施。害虫主要为蚜虫、豆象等,用90%敌百虫800倍液、10%吡虫啉1000倍液喷施。

1.7适时采收

蚕豆全生育期180d,一般在播种160d、花后40d左右,鲜荚外观浓绿、荚型略朝下倾斜,籽粒饱满时可分批采收上市。

2优质中稻栽培技术

2.1品种选择与处理

中稻品种一般选择米质松软适中、香味浓、适口性佳、市场销路好的优质杂交稻组合,如宜优673、甬优6号、扬两优6号等。播前晒种6~10h,浸种12~16h(其间用强氯精浸种4h,倒掉药水洗净再浸入清水中),出水后按常规方法催芽至种子破胸露白85%即可。

2.2育秧与适时移栽

育秧地可选择地面平坦排灌方便的菜园地等,采用肥床旱育法,秧龄25~30d。播前3~5d,苗床施尿素50g/m2、过磷酸钙150g/m2、氯化钾40g/m2,结合施用草甘膦0.4g/m2灭草;播后一叶一心期施多效唑300mg/kg。整个苗期看苗情施速效氮肥,大苗期酌情施用1%尿素水溶液,移栽前施好送嫁肥,撒施尿素5g/m2,做到苗壮苗齐,单株带蘖3~5个。

2.3大田移栽与合理密植

5月下旬至6月上旬移栽,移栽前用克无踪3kg/hm2加水喷洒大田除草。结合整地施基肥(占全部用肥50%~60%):优质有机肥11.25~15.00t/hm2、碳铵375~450kg/hm2、过钙

225~300kg/hm2、氯化钾75.0~112.5kg/hm2,上水耙平1~2d后插秧。插秧做到宽行窄株,合理密植规格:一般行距30~

33cm,株距13~17cm,丛插2粒谷,插24~27万丛/hm2,基本苗120~150万根/hm2,有效穗240~270万穗/hm2。

2.4田间管理

2.4.1移栽至拔节。以促早发为主,浅水护苗,浅灌勤灌,晴天插后3~5d保浅水层,自然落干再灌水,促进低位分蘖成穗;分蘖肥在插后5~6d,用尿素225kg/hm2,氯化钾112.5kg/hm2,或优质复合肥450kg/hm2,拌入除草剂25%移栽一次净450g/hm2适加细土撒施。

2.4.2拔节至见穗期。及时控制苗峰,够苗控水轻搁酌施穗肥,一般用优质复合肥225kg/hm2,灌水施肥,自然落干,以浅水层为主。

2.4.3见穗至成熟期。重点以提高千粒重和减少空秕为主,为防止脱肥早衰,可根外追肥用尿素7.5kg/hm2加磷酸二氢钾1.5kg/hm2对水750kg喷施叶面1~2次。期间加强水分管理,养根保叶,抽穗扬花期保持浅水层,齐穗后干湿交替,常灌跑马水,收割前5~7d断水干田。

栽培管理论文范文第8篇

论文摘要简述了徐豆13号的特征特性,同时从增施底肥、适期早播、足墒播种、合理密植、生育期管理等方面介绍了徐豆13号的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指导。

徐豆13号是江苏省徐州农科所1993年用徐豆139号作母本,徐豆8618-4品系(徐豆7号×泗豆11)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杂交后代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2005年经全国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2006年涡阳县引进该品种试验示范,2007年大面积推广。

1特征特性

该品种属亚有限结荚习性。生育期102d,株高85cm,株型直立,主茎节数17节左右,有效分枝1~2个。叶片卵圆形、绿色,白花,棕毛。每荚粒数2粒,荚棕黄色,底荚高12cm左右。籽粒扁椭圆形,种皮黄色,有光泽,脐褐色,百粒重21.5g左右。

(1)产量高。在品比试验中徐豆13号平均产量为2739kg/hm2,比徐豆10号增产7.8%,2007年在涡阳县大面积种植,平均产量为2673kg/hm2,其中牌坊镇333.3hm2种植基地,平均产量为2800.5kg/hm2,最高田块达4288.5kg/hm2。

(2)抗性强。植株生长繁茂,开花早,花期长,抗旱耐涝性较强,落叶性好,不裂荚,高产稳产,较抗倒伏,抗大豆花叶毒病。

(3)品质优。蛋白质含量40%,脂肪含量21.3%,异黄酮含量4.66mg/g,为高蛋白兼高异黄酮品种。商品性好,籽粒整齐,完全粒98%以上。

(4)适用范围。适宜皖苏淮北地区、山东南部、河南等麦豆一年两熟地区种植。要做好轮作换茬,避免夏大豆连作。

2高产栽培技术

2.1增施底肥

大豆是需肥较多的作物,每生产100kg大豆籽粒及相应的茎、叶、荚、壳等,需要吸收氮5.3~9.5kg,五氧化二磷1.0~2.6kg,氧化钾1.3~4.9kg。大豆根系发达,并有根瘤,对土壤条件要求较高。实践证明,大豆高产地块的有机质含量大都在2%~4%以上,土壤结构良好,土质疏松,水、肥、气、热协调。要做到大豆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均衡发展,保证前期有粗壮的营养体,在后期生长不过于繁茂、不徒长、不倒伏,花荚不脱落,结实率高,高产稳产,增施底肥显得特别重要。底肥要施用充分腐熟的优质土杂肥,一般30~45t/hm2,标准氮105~150kg/hm2,过磷酸钙300~450kg/hm2,氯化肥75~150kg/hm2,随整地掺合入土。板茬播种豆田,用优质腐熟人畜粪肥加氮磷钾单元肥或复合肥作种肥,做到种肥分离,也有很好效果。因农活紧张,不能给大豆施底肥的地方,可加大前茬作物的施肥量,使大豆利用残肥,效果也较好。

2.2适期早播

夏播大豆短光性强、生育期短,如播种过晚,营养生长期短、生长差、发育快,不能充分利用当地有效生长期的温度、光照和水分,同化率低、产量不高。

2.3足墒播种

夏大豆播种时期正值湿度高,水分蒸发量大,对土壤墒情差田块,要灌溉造墒播种或遇雨抢种,以达足墒下种,一播全苗。对于比较平整的地块,可板茬灌1次“跑马水”;对地块不平,可采用田灌、沟灌、喷灌,做到受水均匀,防止漏水和灌水过多,灌溉后及时整地抢种,播后耙平保墒。播种方式上可采用机械条播,进度快,而且播种均匀,深浅一致,有利于一播全苗。

2.4合理密植

“不可太稀,也不可太密”,要根据土壤肥力、栽培条件、播期早晚,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以充分利用地力,合理利用光能,发挥大豆增产潜力,提高大豆产量。据试验徐豆13号,在6月上中旬适播期内最佳播量为75~90kg/hm2,行距40cm,株距12~14cm,密度18.0~19.5万株/hm2,既能保证单株有足够的营养面积增加单株结荚数、粒数和粒重;又能达到单位面积有足够的株数,达到增产的目的。

2.5生育期的管理

(1)间苗。对大豆田间植株分布均匀度进行试验,其产量增幅达7%~22%。大豆苗分布越均匀,产量越高。提高大豆田间植株分布均匀度一是适当加大播量,减少缺苗断垄、确保全苗。二是实行人工间苗,大豆人工间苗可在齐苗后立即进行,宜早不宜迟,间苗株距按设定密度来确定,一般12~14cm。间苗时拔除弱苗、病苗、小苗、疙瘩苗,留壮苗、好苗,保证苗全、苗齐、苗匀、苗壮。

(2)追肥。开花鼓粒期是大豆的需肥高峰期,在分枝期追肥可以满足大豆需肥高峰的养分需求。

大豆追施氮肥,应根据土壤肥沃程度、基肥中氮肥种类和数量、大豆生育阶段及其长势强弱综合考虑是否追施。在高肥力土壤,前期肥料充足,大豆生长良好的情况下,不要追施氮肥。土壤基肥不足,大豆苗生长不良的豆田,在苗期追施氮素45~75kg/hm2。初花期一般用30~45t/hm2有机肥加三元复合肥150~225kg/hm2进行开沟追施。

(3)叶面喷肥。叶面喷肥可以减少肥料流失和土壤对肥料的固定,提高养分利用率。在大豆生长发育中后期可进行叶面喷肥。根据大豆生长情况和土壤养分状况,在初花期至盛花期可用尿素7.5~15.0kg/hm2,磷酸二氢钾1.5~4.5kg/hm2,钼酸铵225~450kg/hm2,对水450~750kg喷施1次。在初花期和终花期喷施2次效果更好,也可加锌、锰、硼肥喷施。

(4)生长调节剂。大豆栽培应用生长调节剂有增花、矮化、壮杆和促进早熟的作用,比打顶省工省时。如运用得当,增产效果明显。当大豆盛花末期植株在60~65cm,生长仍然旺盛时,可使用多效唑、增产灵、矮壮素等大豆生长调节剂。如果田间生长特别旺盛,可在盛花期、结荚期喷洒2次。

(5)综合防治病虫草害。大豆病毒病、霜霉病、食心虫、豆荚螟、蚜虫、豆天蛾是大豆主要病虫害,对大豆病虫害防治必须采取合理轮作、栽培措施、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在化学防治上,要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为科学用药提供依据。可选用代森锰锌、百菌清、三唑酮防治大豆病害,选用敌百虫、乐果、吡虫啉、菊酯类农药防治大豆虫害。也可在病虫发生盛期多种病虫总体防治,做到一药兼治。

杂草对大豆生长影响较大,大豆生长期间是高温高湿季节,田间杂草量大,萌发集中,生长迅速,若防除不力,易造成草荒。大豆田杂草发生具有种类多、密度大、防除困难的特点,防治上采用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化学防除为重点,人工防除为辅助的综合防除措施,达到经济有效的控制大豆田草害的目的。适期使用安全、高效除草剂是除草的关键。可选用乙草胺、广灭灵、恶草灵于大豆播后苗前均匀喷施土表进行土壤处理,也可于大豆苗后3片复叶前,杂草三至五叶期,选用禾草克、高效盖草能、拿捕净等防除以禾本科杂草为主的豆田杂草,选用杂草焚、虎威、苯达松等防除阔叶杂草。也可将2类药低限量混用,防除禾本科杂草与阔叶杂草混生的豆田。

参考文献

[1]马金芳.大豆高产栽培技术[J].农村科技,2008(8):12-13.

[2]何见,刘文秀.夏大豆高产栽培技术[J].农技服务,2008(7):33.

栽培管理论文范文第9篇

论文摘要杜仲为我国特有经济林树种之一。从播种繁育、造林、抚育管理、皮叶的采收与贮藏等方面介绍了杜仲的栽培管理技术,以期促进杜仲的栽植生产。

杜仲为落叶乔木,是我国特有经济林树种之一。杜仲皮具有补肝肾、强筋骨、益腰膝、除酸痛、降血压等功效;杜仲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和胡萝卜素及人体需要的10余种元素;杜仲除木质部外均含有重要的工业原料杜仲胶,其具有良好的绝缘性和粘着性,广泛应用于电器工业、化学工业和电讯器材工业;杜仲干直,枝叶茂密,根系发达,树姿优美,适应性强;既是优良园林绿化树种,又是丘陵山地和平原造林的重要经济林树种。现将杜仲育苗、栽培管理及采收技术总结如下。

1播种繁育

杜仲播种育苗一般春、秋播均可,但以春播为多。播种的圃地应选择地势平坦、土壤疏松肥沃、排水性能良好、微酸性至中性的砂壤土。播种前要对圃地进行翻耕冻垡,并做成宽1m、高15~25cm的苗床。同时,结合翻耕,施腐熟有机肥30t/hm2。为了减少地下害虫,还可适量施生石灰、福尔马林等对圃地进行消毒。为保证种子纯度和质量,提高发芽率,播种前要精选种子,并对种子进行催芽处理。将种用30℃左右的温水浸泡2~3d,每天换水2次,待种子吸水膨大时,捞出晾干,即可播种。杜仲播种常采用条播方法,播种沟深3cm,行距20~25cm,用种量一般为150~225kg/hm2。播种后覆1~2cm细土,并浇水盖草保墒。种子出芽后,要趁阴天或傍晚揭草,幼苗在生长过程中要及时进行除草。当幼苗长出2~4片真叶时,要进行间苗,并进行第1次追肥,施用尿素22.5~30.0kg/hm2,此后每月结合除草追肥1次,并逐渐增加施肥量,最后1次追肥应在立秋前进行,以钾肥为主。当幼苗形成5~6片真叶时,结合间苗进行移稠补稀,保留30~45万株/hm2左右。

2造林

2.1造林地选择和造林密度

杜种造林地应选择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或中性土壤上。杜仲造林密度主要根据作业方式和立地条件来确定,一般株行距为2m×2m或2m×3m,栽植1500~2400株/hm2。

2.2整地

杜仲为深根性树种,主根明显,深达1m以上,所以杜仲造林要实行大穴。对缓坡和平地造林,要力求做到全面整地或带状整地;对坡度超过15°的造林地,除局部可以全垦外,一般应进行带状整地;对坡度25°以上的地,禁止全垦,应进行带状或穴状整地。带状整地必须沿等高线进行,带间保留2~3m原有植被;穴状整地要求规格为60cm×60cm×60cm,挖穴时,表土与心土应分开放穴旁备用。

2.3栽植

栽植宜在3月上旬进行。在栽植前,要修整好根系,浸沾泥浆。栽植时,先将表土与基肥混合后垫入穴底,然后放入苗木,埋入细土,轻轻提苗,让根系舒展,再填土至穴满,踏实,上覆心土。栽植深度稍深于苗木原土痕处即可,切勿深栽。

3抚育管理

3.1中耕除草

中耕除草每年进行2次,第1次在4~5月份,第2次在7~8月份,中耕除草宜浅。对土壤粘重、板结林地,从栽植后第2年开始,必须进行深翻,以后每隔1年进行1次。同时,提倡间种豆科作物或绿肥,增强土壤肥力。

3.2追肥

结合中耕除草,每年追肥2次。追肥以腐熟有机肥加尿素混施为好,每株每次施入0.3~0.5kg。

3.3病虫害防治

杜仲在苗期易发生立枯病,在幼苗出土后1个月内,用0.5%等量式波尔多液每10d喷洒1次,1个月后用1.0%等量式波尔多液每15d喷洒1次,2~3次即可。地老虎、蝼蛄等害虫用毒饵诱杀。地下水位高或排水不良的林地,杜仲易发生根腐病,导致整株死亡。因此,要加强排水。同时挖出病株烧毁,对树穴用5%福尔马林进行消毒;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150g/株,施入树冠土壤中防治根腐病。猝倒病和叶枯病在发病初期喷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喷雾

4采收与贮藏

4.1叶的采收和贮藏

4.1.1采叶时间。一般采叶时间可在7~10月,8月是采叶最佳时期。选择无病虫害和没有喷洒过农药的树木,要采绿叶,忌采发黄的叶,因绿叶有效成分含量高,发黄叶含量少。

4.1.2树叶采集后的处理。为防止腐烂,杜仲叶采收后要先摊放在室内,并及时进行杀青处理。常见杀青方法是以普通铁锅作为炒锅,翻炒至叶面失去光泽、叶色暗绿、叶质柔软、手握叶不粘手、失重30%左右即可。

4.1.3贮藏。杀青处理后的杜仲叶要及时烘烤或晾干,去杂质装袋。制胶用的杜仲叶也要晾干装袋,存放于干燥、通风的仓库里,注意防潮、防晒、防虫、防鼠害。

4.2皮的采收和贮藏

4.2.1剥皮时间。杜仲在生长季节的5~7月剥皮效果最好。剥皮宜选择气温25~35℃、相对湿度80%以上的阴天或晴天16时后进行。注意不要在下雨天剥皮。

4.2.2剥皮方法。在水利条件好的地方,可在剥皮前7d将杜仲树浇透1次水;不能浇水的地方,最好在下透1次雨以后抢时剥皮。要选长势旺盛、枝叶茂密、树径6cm以上的中龄树为剥皮对象。剥皮时先在主干分枝以下5cm处横割1圈,深达木质部,再从地面上10cm处同样横割1圈,然后从上下两刀口之间纵割1刀,深达形成层,注意不要损伤木质部表面的幼嫩木质部的细胞。轻轻将树皮全部剥掉,再对树杆木质部喷施杜仲“增皮灵”或杜仲“促生剂”,最后用地膜将部位包扎好,上部包扎要紧,下部稍松,剥皮40~45d后揭开地膜。

栽培管理论文范文第10篇

新疆兵团农二师三十团位于新疆库尔勒市西郊,天山支脉马扎山前洪积扇平原的中下部,属暖温带大陆性干旱区,降水稀少,蒸发强烈,呈现出典型的绿洲灌溉农业的特点。该地区土壤为冲积扇淤泥质土,结构复杂,透水性差,排水不畅,多年的农业地表灌溉,使得场区内地下水位居高不下,土壤次生盐碱化蔓延,农业生态环境处于压盐—种植—灌溉—地下水位升高—盐分积累—再压盐的不良循环之中,严重的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2000年开始引进棉花膜下地面滴灌技术,2002年引进棉花地下滴灌技术,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地下滴灌棉花基本情况

2.1土壤和播种情况

地下滴灌棉花栽培实验区选择在三十团四连214+农,条田面积9.6hm2,土壤为壤土,肥力中等,盐碱重,播前总盐含量0.65%。棉花播种时间于4月21日,播种行距为60cm-16cm-60cm,株距9.6cm,理论株数18275株/亩,棉花品种为抗9。

2.2设计说明

1)滴灌管选用以色列耐特菲姆公司生产的内嵌式滴灌管,内径16mm,壁厚0.63mm,滴头流量1.3L/h,滴头间距0.4m。滴灌管铺设间距1.52m,埋于地下0.35m处,详见图1。

图1地下滴灌棉花试验区布置图(单位:cm)

2)个灌溉试验区面积设计为5个轮灌组,10个轮灌小区,每个轮灌组设计流量73.4m3/h。

2.3.滴水与施肥

地下滴灌棉花栽培试验区,在棉花全生育期共滴水13次,共计用水1094.4m3/hm2,6月13日开始滴头遍水,以后参考棉田小气候和棉花的生育特点以及需水规律,每间隔6-10天滴水一次,每次滴水90-180m3/hm2,以满足棉花各个生育期对水分的需求。9月9日停水,有利于棉花早熟而不早衰,增加铃重,提高衣分。棉花全生育期随水滴施尿素7次,共施肥307.5kg/hm2,每次滴施30-60kg/hm2,;花铃期(7月上旬)需肥量大,每次滴施60kg/hm2,,滴施两次。

3地下滴灌棉花与沟灌棉花的各项指标对照比较

3.1灌溉水量

对照地下滴灌棉花栽培实验区214+农相邻的沟灌棉花214-农,(条田面积相同)棉花全生育期灌溉水量情况见表1。

表1地下滴灌棉花与沟灌棉花灌溉水量情况表

地下滴灌(214+农)

沟灌(214-农)

灌水次数

灌水量(m3/hm2)

灌溉定额(m3)

灌水次数

灌水量(m3/hm2)

灌溉定额(m3)

13

84.2

1094.4

4

1200

4800

地下滴灌灌水器(毛管)埋在耕作层以下,灌水均匀,并且都集中在棉花根系30-40cm周围,不会产生地表径流,也降低了棵间蒸发损失。对照表2可以看出地下滴灌棉花较沟灌棉花节水50%以上。

3.2生育期变化

地下滴灌棉花(条田214+农)与沟灌棉花(条田214-农)从表2可以看出,出苗、显蕾期时间基本一致,灌水后在现蕾-开花期之间,地下滴灌比沟灌棉花晚2d;花铃-吐絮期之间,地下滴灌比沟灌棉花早5d,吐絮盛期早4d,全生育期提前5d。这样,地下滴灌方式有利于棉花早结铃、吐絮,生长期提前。

表2地下滴灌与沟灌棉花生育期变化对比一览表

灌水方式

播种期(月-日)

出苗期(月-日)

显蕾期(月-日)

现蕾期(月-日)

开花期(月-日)

花铃期(月-日)

铃期(月-日)

吐絮期(月-日)

吐絮盛期(月-日)

生育期d

全生育期d

地下滴灌

4.21

5.4

5.23

6.3

6.28

7.11

7.29

9.3

9.13

131

144

沟灌

4.21

5.3

5.23

6.1

6.26

7.16

8.3

9.5

9.16

134

147

3.3成铃特点和产量情况

地下滴灌棉花平均单株成铃5个,比对照沟灌高1个,1-3果枝成铃2.5个,成铃率51%,,比对照沟灌高3.8%,第4-6果枝成铃1.9个,成铃率37.5%,比对照沟灌低6.7%,第7-9果枝成铃0.6个,比对照沟灌高3%。由此可见,地下滴灌棉花1-3果枝中下部内围铃和上部盖顶桃成铃率高,是提高棉花产量的重要途径。此外,相同品种,地下滴灌铃重为5.0g,比对照沟灌高0.2g,这也显示了地下滴灌棉花肥水供应均匀有利于保铃的优势。

表3地下滴灌与沟灌棉花成铃特点和产量情况对比一览表

条田(编号)

面积(hm2)

收获密度(万株/hm2)

铃数(万个/hm2)

单株铃数(个)

单株铃重(g)

测产皮棉单产(kg/hm2)

实际皮棉单产(kg/hm2)

收获率(%)

214+

9.6

22.35

111.75

5

5

2123.1

1932

91

214-

9.6

19.2

80.64

4..2

4.8

1748.6

1486.35

85

4.经济效益分析

4.1直接经济效益

①根据棉花地下滴灌与沟灌的实际收获产量调查表可知,地下滴灌平均单产皮棉1932kg/hm2,沟灌地平均单产皮棉1486.35kg/hm2,平均增产达23.1%,皮棉单价按13元/kg计算,既增加产值5793.45元/hm2(不含衣分的提高)。

②采用地下滴灌棉花能节约人工、节省机力、肥料等各种费用。根据实地调查,节约人工锄草、节省机力、肥料等费用达到761.7元/hm2,提高人均棉田管理定额(由3hm2/人增加到5hm2/人)降低管理费用(人工工资)达到1167元/hm2。

4.2间接经济效益

棉花地下滴灌技术节水率达到50%以上,所节约的水量可扩大农场灌溉面积,或提高农场现有农田的灌溉保证率,缓解农场农业用水不足,农作物受旱减产的现状,同时也带动了农场其他相关产业如(塑料、机械、建筑等)的发展,其间接经济效益也是十分明显和可观的。

5结语

棉花地下滴灌技术具有节水、省肥、增产、增效的作用,地下滴灌技术的运用,提高了劳动管理定额,降低了农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了农场职工的经济收入水平,并且,有效地提高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增强了农场农业的竞争力,也使农场职工在农业技术、管理等观念方面发生了转变和创新。同时,它是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的一次转折,对实现农场农业走可持续性发展之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狄美良地下滴灌技术[J].节水灌溉,2002,(5)

[2]李道西,罗金耀.地下滴灌技术的研究及发展[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3,(7)

栽培管理论文范文第11篇

论文摘要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利用固态肥料代替传统无土栽培营养液,具有节水、节肥、省工、高产优质、不受地域限制和产品洁净卫生等特点。特介绍黄瓜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主要包括设施构造、无土育苗、定植、日常管理等内容,以期为黄瓜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的推广种植提供技术支撑。

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是由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无土栽培研究组郑光华等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研究,到1993年北京海淀区农科所有关科技人员加入研究,经多次试验总结制定出完整的技术方案,于1996年正式定名为“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该技术利用农业副产品及废弃物,将其转化为植物所需营养源及栽培基质,是我国首创的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新技术。

1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特点

(1)栽培的植物营养源大部分或全部来自农业副产品及废弃有机物质,资源丰富,能再生,为传统无土栽培从无机化走向有机化开辟了道路,不仅可解决土壤障碍问题及非农耕地开发农业生产,更是生产绿色食品的市场需要。

(2)有机基质是重要营养源,需加添的营养元素,可施用固态肥料,可省去营养液的配制及供应系统,故设备大为简化,较无机营养液无土栽培投资节省70%以上,在经济上为大量推广应用创造了有利条件。

(3)营养供应可根据所需生产的农产品等级,施用不同类型的肥料,如生产绿色AA级农产品可全部施用有机肥,生产绿色A级农产品可施用有机肥加部分无机化肥。

(4)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设施的商品化,可加速推广该项技术,可使得该栽培技术更简明,施肥配方化,管理规格化。宜发展成工厂化、产业化生产,增加规模效益。

(5)该项技术应用于设施园艺栽培,可有效克服土壤连作障碍,生产特种、珍贵的花、果、菜,产品质优、高产,可达绿色食品标准,在瓜、果、叶菜类上均表现味浓纯正,外观形正色亮,仅用眼、鼻感官就可鉴别,产量一般比土壤栽培高50%左右,有些超过1倍以上。

2黄瓜无土栽培技术

2.1无土栽培的设施构造

利用日光温室,室内安装无土栽培系统,包括栽培槽、灌水设施、栽培基质。

(1)栽培槽。温室内北面留70~90cm作为走道,南面余30cm,用砖砌成南北走向的栽培槽,槽内内径50cm,槽连框高24cm(平放4块砖),槽间作业道40~60cm。也可直接在地上挖半地下式栽培槽,深12cm,两边再用2层砖垒起,在槽的基部铺一层厚0.1mm的塑料膜,膜上铺一层持水层,多用河沙,约3cm,河沙上再铺一层编织袋,上面填栽培基质。

(2)灌水设施。用自来水或建水位差的蓄水池,也可以用水泵加压的灌水系统,棚内主管道和栽培槽内的滴灌带均用塑料管,槽内的滴灌带2根。

(3)栽培基质。栽培基质在生产过程中较为重要。有机质可根据当地易得的有机材料,如玉米秸、锯末、菇渣等;无机质可用河沙、煤碴等。有机和无机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如河沙∶锯末∶玉米蕊粉∶豆秸粉为1∶2∶1∶1,基质使用前必须进行消毒处理,可使用药剂消毒或蒸汽消毒,每立方米加入3kg有机无土栽培专用肥、12kg腐熟的鸡粪,混合均匀后可填入栽培槽内,每茬作物收获后对基质进行消毒处理。

2.2栽培管理

(1)无土育苗。根据栽培计划与当地条件选择适当的播种期,采用优良的品种。无土育苗可采用育苗盘,也可采用营养钵育苗,按草碳∶蛭石为3∶1的比例配好基质,每立方米混入5.0kg的腐熟鸡粪和0.5kg的蛭石复合肥,混匀后填入穴盘或装入营养钵内,用穴盘的每穴1粒种子,用营养钵的可根据营养钵的大小多放几粒种子,盘或钵下面要铺一层塑料与地面隔开。播种到出苗期,白天应保持28~30℃,夜间保持18~20℃。子叶出土后应降低温度,以白天24~26℃、夜间保持15~16℃为宜。定植前应进行低温炼苗,以白天20~24℃、夜间10~12℃为宜,整个育苗过程中地温应保持在15~20℃为宜,苗盘应保持湿润。

栽培管理论文范文第12篇

论文摘要从菌种分离与选育、栽培季节安排、菌袋生产与发菌、出菇管理、采收与加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秀珍菇的栽培技术。

秀珍菇,又称环柄侧耳、白环柄侧耳,秀珍菇肉质脆嫩、纤维含量少,口感特佳,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味道鲜美,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珍稀食用菌。人工栽培秀珍菇原料来源广泛,栽培工艺易操作。笔者将秀珍菇的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菌种分离与选育

生产的秀珍菇菌种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从子实体分离获取纯菌丝;二是直接向科研单位和菌种生产单位引进。科研单位一般从子实体分离提纯复壮获取。一般栽培者因不具备分离制种条件,建议从菌种生产单位直接引进。

2栽培季节安排

根据秀珍菇出菇温度安排生产,春栽安排在2~3月制袋,秋栽安排在5~8月制袋,高海拔地区可提前安排。

3栽培方法

秀珍菇栽培方法与平菇、凤尾菇熟料栽培基本相同,但不能用生料栽培。可室内栽培,亦可室外搭阴棚栽培。

4菌袋生产与发菌

栽培秀珍菇的原料配方:①杂木屑50%,玉米芯26%,麦皮15%,玉米粉5%,蔗糖1%,石膏粉1%,石灰2%,磷酸二氢钾100g,硫酸镁25g。②棉籽壳92%,麦皮5%,蔗糖1%,石膏粉1%,石灰1%。③甘蔗渣50%,木屑32%,麦皮15%,石膏粉1%,石灰2%,尿素100g。④棉籽壳90%,谷壳4%,葡萄糖1%,蛋白胨0.5%,谷氨酸0.5%,麦皮4%,石灰少量。玉米秆、花生秆、花生壳、稻麦秆等都可做为培养料,以上原材料都应加工粉碎后用。

备好的材料应加水拌匀,含水量60%~65%。高温季节把料堆积发酵4~5d后再装袋灭菌。选高密度聚丙烯或聚乙烯塑料袋,规格17cm×33cm×0.05cm或20cm×35cm×0.05cm。装料要求松紧适度,以培养料紧贴袋壁为准,在100℃温度下灭菌15~16h,待料温降至70℃时开锅出灶。出灶的料袋移到经消毒过清洁的接菌室内,袋温降到30℃以下时关闭门窗,每立方米空间用气雾消毒盒或或菇保1号灭菌剂灭菌5~6h即可进室接种。每瓶(袋)栽培种可接20~30袋。接完置于常温20~28℃的场所培养,经30~40d菌丝长满袋后可出菇。

5出菇管理

秀珍菇菌丝长满袋后再继续培养5~7d,使菌丝达到生理成熟,积累养分就可运到出菇场菇房产菇。出菇房的选择要求:便于管理,要求能通风、保温、保湿、干净卫生,菇场边无垃圾,无粪便、无臭水沟。菌袋还未搬进前要先用敌敌畏和乐果对整个菇房进行喷雾灭虫,而后再用5%甲醛水溶液喷施灭菌。5d后就可把成熟的菌袋搬进排场管理出菇,排场方法有层架堆垛式、落地堆垛、畦床立袋排放、畦床脱袋埋土等。无论何种,菌袋搬进前,都要对已清毒灭虫过的菇房(棚)进行先预湿,在床架、墙壁、地面应大量喷水,增加整个菇房(棚)的湿度。在菇房(棚)中布置2~3个杀虫灯,以便控制虫口密度。菌袋进房后养菌2d,沿颈圈将塑料袋割掉,刮去原生老的菌种或肥大的原基,菇房的相对空气湿度保持90%,连续3~5d,温度保持在23~25℃,每天给予一定的漫射光。此时菇房应该勤喷水,小通风。3~5d后可见料面上原基开始分化,并形成大量的菇蕾时,要增强小通风和光照时间,保持适宜的二氧化碳浓度,湿度保持在85%~90%,此时,切忌向菇蕾直接喷水,否则菇蕾易变黄萎缩死亡。待菌盖渐平展时,可用细喷雾器勤喷雾。干燥的天气条件下,1~2d后即可采菇。第1潮菇全部采完后,最好当天能全部刮净表面干老根与枯死的菇及菇蕾,菇房的湿度只能维持在70%~80%,让培养料表面干燥一点,以防止新鲜料面霉菌病害及防止部分虫卵的孵化,料面太干时可用喷雾器稍喷一点细雾,在此条件下养菌6~10d。经养菌后的菌袋第2潮菇出前需对菌袋的补水,使每个袋增重30~50g。畦栽覆土的土面要保持不干不湿。补水后有条件的把菇房的菌袋给予10℃以下的低温刺激1~2d,或昼夜10℃左右的温差刺激3d,同时抑制杂菌生长。这时管理同第1潮菇,此时通风保湿尤为重要。第3、4潮及第5、6潮菇的管理同第2潮菇类似,关键是养菌与增水的处理上要合适,才能达到稳产高产。

6采收与加工

成熟的秀珍菇子实体标志为菌盖长至2~3cm,菌盖边缘内卷,孢子尚未弹射时采收为宜。采下的鲜菇先排湿,然后放入冷藏库中,待货量有够时再搬出修去菇脚,按采纫分检,包装,运出。鲜菇一时销不出也可渍菇或加工成干菇。

7病虫害防治

虫害要选用高效低毒、残留期短的广谱杀虫药喷施,如除虫菊、鱼藤、烟草叶、氯氰菊酯、菇虫净等,一般在采收后喷药。绿霉菌、黄霉菌、黑根霉菌用0.1%克霉灵水剂连续喷施2~3次防治;链孢霉菌,又名红霉菌,用800倍多菌灵加柴油消毒局部感染处;毛霉菌,又名长毛菌,要即时拾出处理。

参考文献

栽培管理论文范文第13篇

论文摘要:介绍了用玉米芯和工业下脚料废棉袋装平菇的高产技术,包括栽培原料的选择、栽培料的配比、栽培料的配制和堆积发酵、装袋接种、发菌、出菇管理及生物转化率高等特点。

多年来,阳泉地区食用菌生产以玉米芯为主料配比小麦麸和米糠,不仅产量低而且原料麦麸成本大、效益低;阳泉有2家大型的纺织企业,每年的工业下脚料废棉产量很大,而且还在逐年增加:因此利用本地的下游资源玉米芯和工业废棉为原料栽培平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经过多年的实践,总结试验和生产经验,得出了一套利用玉米芯和工业废棉袋装平菇的高产技术。并成功地在阳泉地区进行了大面积推广,有效地带动了阳泉地区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现将有关技术介绍如下。

1主要栽培原料的选择

玉米芯要求是干燥新鲜、无霉变。粉碎成玉米粒大小的颗粒状,原料废棉从纺织工业购置干净、无雨淋霉变的工业下脚料废棉。

2栽培料的配比

据有关资料,玉米芯的碳氮比在100:1左右,而适合平菇生长的碳氮比约为60:1,这就需要加入工业废棉和尿素来提高栽培料的营养及含氮量;栽培料的最佳配比为:玉米芯(粉碎成玉米粒大小)1000kg、工业废棉100kg、尿素3.5kg、磷酸二氢钾1kg、生石灰50kg、50%的多菌灵0.1%、石膏1%。

3栽培料的配制和堆积发酵

将以上配比的玉米芯和工业废棉干拌均匀,再将尿素、磷酸二氢钾、多菌灵、石膏溶于水中后均匀洒到栽培料中,最后用石灰水将栽培料拌湿,注意废棉不易吸水,加水时要踩踏使其充分吸水,栽培料总加水量为65%~70%。栽培料含水量以用手紧握栽培料指缝间有水珠渗出但不滴下为最佳,拌好的栽培料要堆积发酵,料堆高lm,一般堆积24h后栽培料就会升温到60℃~70℃,保持12h后进行第1次翻堆,将表面和四周工业废棉翻到料中,堆积24h后再第2次翻堆,此时腐化的料中可见有大量白色放线菌:栽培料一般翻堆3次、翻堆间隔24h、发酵时间7d为宜,注意翻堆间隔时间、发酵天数不宜过长和过短,时间过长则发酵温度高,营养消耗大;时间过短则发酵温度低,栽培料未腐熟平菇菌吃料差而且易滋生杂菌。

4装袋接种、发菌

在装袋前应先挑选菌丝粗壮且无杂菌的栽培种,用0.1%高锰酸钾液将栽培种外部全部消毒,再用手把栽培种扳成枣粒大小的颗粒,避免菌丝损伤太厉害而影响萌发。将发酵好的栽培料装入规格为22cm×24cm×45cm的高密度聚乙烯塑料袋中,装袋过程中要在袋的两端接种栽培种,接种量尽量大些(10%),使菌丝能尽快布满栽培袋两端料面,以杜绝杂菌侵染。装袋用手工或螺旋推进式简易装袋机把栽培料装入事先裁好的塑料袋中。若用手操作,要边装边用手指压,手压时只沿袋壁周围压紧,中央稍压,形成周围紧中央松、两端紧中段松。松紧合适,有利于平姑菌丝的生长。若装得过紧,氧气不易进入袋内,发菌慢:装得过松,难以出菇。把接种好的菌袋移入消过毒的培养室中并以“井”字形堆放,一般堆4层。培养室的温度要求保持在(25±2)℃,空气的相对湿度70%左右,接种2d~3d,菌种开始萌发,四周长出白色菌丝,并逐日扩展连接,此时要特别注意料温不得超过30℃,若温度升高达30℃,必须开窗降温;接种4d~5d菌丝开始吃料,8d~10d菌丝布满栽培袋两端料,此时要注意杂菌的污染情况,一旦发现,应及时拣出处理。此后菌丝开始向深层蔓延生长,菌丝代谢旺盛、生长加快、呼吸作用加强,需氧量日益增大,产生的CO2增多,因此每天需开窗更换新鲜空气,接种30d左右菌丝长满全部栽培袋,继续促进菌丝生长,使菌丝累积充足营养,准备出菇。

5出菇管理

将发好菌的栽培袋移入出菇室内,将菌袋口打开并将其反卷,放在垫有砖的上面垒成高1m左右的菌墙,菌墙间行距不小于80cm,便于出菇、操作管理。料温不得超过22℃,菇房的温度要控制在20℃以下,一般以13℃~17℃最为适宜,要拉大昼夜温差,其变动幅度为5℃~8℃左右:提高菇房空气的相对湿度,保持在90%左右;要给予充足的空气和一定的散射光,一般3d~4d菌丝即可形成原基并分化成菇蕾,当菇蕾转化发育为子实体后开始喷水保湿,喷水要按照轻喷、勤喷、细喷的原则,不宜在菇体上多喷水。当子实体长到菌盖大小不变,边缘展开,孢子尚未弹射时,及时采收。采收完第一茬菇后,要及时清除菌墙上的死菇、烂菇、病虫菇等,用干净的粗铁丝在料面上来回拉动几下稍加压实,停止喷水2d~3d,让菌丝充分恢复并积累养分,再出第二茬菇。当采收完二茬菇后,栽培袋中料的营养、水分多半丧失,为提高产量、品质和栽培袋料的生物转化率,采用脱袋抹土泥垒菌墙的方法,先在干净的黄土中加入一些生石灰,用水搅拌成稀泥,把脱袋的菌料用稀泥垒成菌墙,层与层之间要用泥粘结充实,菌墙的两个侧面也要抹上1层稀泥,在菌墙的上端用泥抹成1个水槽,水槽中放人营养水,让营养水从上向下渗入到培袋料中。用此方法处理的第三茬菇的产量、品质往往不亚于第一茬菇,由于可以一直加营养水,所以能采收四茬一五茬菇,使得生物学转化率高达200%。

栽培管理论文范文第14篇

论文摘要从品种选择、播种育苗、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杂交油菜稻田免耕育苗移栽高产栽培技术。

稻田移栽油菜。在贵州省开展以来,推广面积不大,甚至在气候不好的年份育好苗后无法移栽。为了解决这一矛盾,笔者经过多次示范试验,总结出了适宜稻田油菜免耕移栽的方法,应用这一方法。可以省工、省时、不受气候变化和墒情的限制,能适时移栽、保水防渍、抗灾性好、方便管理、提高单产等。为此。笔者现将多年来推广杂交油菜稻田免耕育苗移栽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选择优良品种

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和栽培管理水平,主要选择甘蓝型新品种最为理想,如黔油10号、黔油11号、黔油14号等品种。

2播种及苗床管理

2.1苗床的选择及播种选择2年未种植过十字花科作物、土壤肥沃、背风向阳、排灌较好沙壤土作苗床,播种量7.5kg/hm2,苗床地与移栽本田比为1:5,9月上中旬播种。

2.2苗床的管理播前7d按30000kg/hm2标准施足腐熟有机肥后翻耕,播种时按30g/m2的施肥量将三元复合肥与适量硼肥混合后均匀撒施。碎土整地做到上粗下细、疏松平整后做厢,厢宽1.5m、厢沟0.6m。播种时应分厢定量均匀撤播.播后可用厩肥或细土盖籽,再盖稻草保温。出苗后及时检查苗床的水分及疏通拥挤苗,1叶1心时间苗及3片真叶时定苗(定苗时应去弱留强、去小留大、去密留稀、去杂留纯),定苗后用尿素120kg/hm2对水追肥并喷施多效唑促苗矮壮。同时加强苗期蚜虫、菜青虫等的防治,用乐果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5~25g对水50kg喷雾。移栽前1d用水浇透苗床,防止取苗时伤根。

3大田管理及施肥技术

3.1大田准备水稻“勾头”后立即开沟排水,特别是容易积水的田块,要注意开好田间围沟、腰沟,做到沟沟相通,排除积水,以保移栽大田干爽透气,为油菜正常生长发育提供有利的环境。防止油菜移栽因渍水造成僵苗、死苗等现象。

3.2移栽①移栽时间:当苗龄30~40d。幼苗5叶1心时选壮苗移栽。②移栽密度:移栽按12万~13.5万株/hm2的密度进行。③移栽方法:做到移栽不伤叶,少断根、多带土。边起苗边移栽,不栽隔夜苗;采用宽窄行移栽,便于田间通风透光及施肥管理;株行距要均匀,大小苗分级移栽;移栽后要浇足定根水,用7500kg/hm2清粪水淋施。以促进油菜根、土壤和肥料三者紧密结合及时供给植株养分,促进油菜苗早发根、早活棵。

3.3大田施肥①施肥量:根据多年对杂交油菜示范,施肥量为尿素300~450kg/hm2为宜。②施肥时间及施肥管理:过磷酸钙及氯化钾作底肥,在油菜移栽时一次性混合施用;根据杂交油菜对氮素的需肥规律,将尿素的施用分4个时期施用,其中20%作底肥,30%作苗肥。40%作蕾薹肥,10%作初花肥。苗期施肥结合中耕除草,促进油菜冬前的根系生长和营养体生长,达到“冬壮春发”的高产苗势。1月中旬追施蕾薹肥,并培肥垄根,将油菜根颈和肥料埋入土中,让油菜安全越冬,防止后期植株倒伏,确保高产。初花期,根据田间长势施肥,在花角期可结合喷施速效叶面肥,用0.3%磷酸二氢钾液与硼肥一起喷施。

4病虫害防治

4.1病毒病杂交油菜抗病毒病及菌核病的能力较强,一般不容易感病。若出现该病状,一般自盛花期叶病株率达10%、茎病株率达1%左右时开始用药,随后每隔7~10d用1次,用药1~3次,每次喷药量1050~1800kg/hm2,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粉剂500~800倍液喷雾防治。

4.2霜霉病杂交油菜不易感霜霉病,当苗床湿度大及油菜进入初花期时可能会感染霜霉病。可选用90%三乙磷酸铝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乙锰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于发病初期喷雾防治,每隔7~10d喷1次,连续防治2~3次。

4.3蚜虫、菜青虫蚜虫、菜青虫是危害油菜的主要虫害。蚜虫以成蚜和若蚜为主,常群集油菜顶端或嫩叶背面刺吸汁液,使受害叶变黄卷缩。植株生长发育不良。甚至枯死,对油菜产量威胁较大,还可传播病毒病。可采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防治。菜粉蝶幼虫通称菜青虫,当菜青虫出现时可采用90%敌百虫晶体1000~1500倍液,或80%敌敌畏1500~2000倍液喷雾防治。喷药时间以早上露水干后和下午16:00以后为宜。要抢在雨前喷施,顺风喷施。如遇连续阴雨,也可抓住雨停间隙喷。只要喷后药液干燥,即便再遇雨淋,仍可达到一定疗效。要按比例配药液,喷洒均匀。喷头与油菜应隔30~40mm,以叶面充分湿润为宜。

栽培管理论文范文第15篇

论文摘要介绍了光皮桦引种栽培地的情况,同时从采种及种子处理、播种及管理、整地栽植、抚育、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光皮桦的引种栽培技术,以期为光皮桦的引种栽培提供参考。

光皮桦(Betulaluminifera),又称亮叶桦,为优良速生乡土阔叶树种,具有适应性强、生长快、材质优良、用途广、栽培容易、病虫害少等一系列优良性状,可单独造林,也可与杉木、马尾松等树种营造混交林。主要分布在安徽黄山、浙江天目山、河南西峡、蒿县及江西、福建、湖南、湖北、甘肃、四川等地。喜温暖湿润气候及酸性、微酸性土壤,耐干旱瘠薄,深根性,根系发达,具固氮作用,在其自然分布区主要生长在低山丘陵的向阳山坡上。滁州市地处江淮之间,宜林地多为缓坡丘陵及岗地,但造林树种比较单一,丘陵低山多为松类、平原圩区多为杨树。单一树种的造林不利于营造良性的森林生态系统,容易导致病虫害的发生,不仅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给我市的林业工作带来了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和损失。因此,开展光皮桦引种栽培试验工作,对于改变我市“一棵松”、“一棵杨”的单一造林模式、调整我市林分结构、开展多树种造林有着重要意义。

1引种栽培地情况

2004年4月,从安徽黄山地区引种进行育苗试验,育苗地选在滁州市林科所试验苗圃,并分别在滁州市林科所试验苗圃、凤阳县白云山林场、沙河集林业总场白米山林场等地选择不同立地条件的地块作为造林地。几处造林地的共同特点是冬季多风,降水偏少,夏季降水较多,气候、植被、物种有明显的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特色。选择地块类型有岗地、山坡地、平地;土壤为黄棕壤,包括普通黄棕壤、黏盘黄棕壤、黄棕壤性土3种,厚度一般为20~100cm,合计栽植试验林面积4hm2。

2栽培技术

2.1采种及种子处理

选二十年生以上的健壮母树,于4月底及时观察种子的成熟度,光皮桦种子成熟期早,且不一致,当果序由绿转为黄褐色时,为最佳采种时间。种子不耐贮藏,采后随即用1%福尔马林溶液浸种30min,取出后密闭2h,然后阴干,处理后应及时播种。因光皮桦播种季节较迟,当年苗木生长期较短,幼苗期大多处在晴热高温天气中,所以应选择土壤肥沃、疏松、排水条件好的阴湿圃地作为育苗地。育苗地于前一年冬季或当年早春提前整地,并根据土壤情况施足基肥和进行土壤消毒,育苗地施磷肥500kg/hm2、尿素500kg/hm2、复合肥1000kg/hm2,撒硫酸亚铁250kg/hm2,呋喃丹50kg/hm2。

2.2播种及管理

采用条播法,播种后覆上细沙土,覆土厚度以刚好盖住种子为宜,然后覆盖稻草,盖上遮荫网并浇透水。播后6~7d出苗,13~15d基本出齐,出苗后,分2~3次揭除稻草。幼苗期间根据需要,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以后每月1次。在阴天、晴天夜晚揭开遮荫网,让苗木滋润露水,早上8~9时盖上遮荫网。6月下旬揭去遮荫网炼苗,雨季应及时清沟排水。幼苗长出3~5片真叶时进行追肥,每15d追肥1次,以氮肥为主,磷肥为辅,8月底施复合肥。当幼苗长出7~8片真叶时,进行间苗、移苗。8月中下旬定苗,定苗密度为30万株/hm2。

2.3整地栽植

采用全垦整地,大穴栽植的方法。穴的规格为0.6m×0.6m×0.4m,株行距为2m×3m,栽植密度1650株/hm2。栽植前施有机肥和复合肥作为基肥,并用呋喃丹进行土壤消毒。选择二年生壮苗于立春至雨水期间进行栽植,做到“深栽,根舒,栽直,压实”,栽后浇透水。

2.4抚育

第1年要加强对幼林的抚育管理。苗木成活后,追肥3次,分别为5月、6月底各追尿素1次,8月上旬追复合肥1次;块状松土并培土1次,每月锄草1次,干旱时需灌溉,雨季要及时排水,冬季要进行1次修枝;第2年和第3年各锄草3~5次,松土1次;第4年以后造林地基本郁蔽,采用劈草抚育,并进行1次间伐,保留密度为500~600株/hm2。

2.5病虫害防治

光皮桦病害发生较少,虫害主要为疖蝙蝠蛾,以卵在土表落叶层或以幼虫在树干髓部越冬,4月中旬至8月下旬为幼虫期,9月上旬至10月上旬为成虫期。幼虫钻蛀枝干,在韧皮部和髓部形成坑道,致使树势衰弱、断干、甚至枯死。人工防治主要是清理造林地,消灭幼虫于栖息场地;化学防治可用氧化乐果3000倍液注入虫孔内,或于幼虫刚蛀入树干基部出现粪屑时,立即于土中施3%呋喃丹颗粒剂。

参考文献

[1]冯建民,何贵平,骆文坚,等.光皮桦采种育苗技术[J].浙江林业科技,2006,26(1):59-61.

[2]章迎春.光皮桦播种育苗及造林技术[J].安徽林业,2004(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