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乡村自然资源考察报告范文

乡村自然资源考察报告范文

乡村自然资源考察报告

乡村自然资源考察报告范文第1篇

主题词:国土管理基层执法监察行政执法难点及对策

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驶入快车道。经济的高速发展必然带来用地需求的急速增长,经济发展和资源保护的矛盾十分尖锐,资源国家所有和地方分级管理带来的全局和局部、长远利益和短期利益的冲突相当突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的任务十分繁重和艰巨。就目前面临的形势和特点来看,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少,造成对国土资源违法行为难以进行有效查处,严重影响了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的效果。笔者从事基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多年,拟以桃源县的情况为例,从当前基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中存在的难点入手,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对策和建议,希望对基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能有所帮助。

一、基层国土资源违法呈现新动向、新特点

近几年来,经过土地市场清理整顿,各级人民政府依法行政的意识有所提高,土地市场秩序有所好转,土地违法现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但基层国土资源违法案件仍然屡抓不绝、屡禁不止,而且出现了一些新动向,新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违法占用耕地案件数量呈现上升趋势。

主要是国土资源部门的涉农收费(包括耕地开垦费、耕地复垦费等)取消之后,农村村民建房只收取少量的工本费、服务费等。占用耕地与占用未利用地建房,国土资源部门在收费上基本相同。许多群众错误的认为,占用耕地建房收费减少了,国土资源部门在保护耕地上也放松了。而现行条件下国土资源执法的手段不硬,农村村民乱占耕地建房的违法成本普遍不高,导致违法占用耕地案件屡禁不止。仅2006年,全县就发生农村村民滥占耕地建房的违法案件近百起。

(二)乡(镇)政府及领导违法、村干部违法比例攀升。

一些乡(镇)党委政府热衷于招商引资,搞政绩工程,往往以引进项目为由,直接从农民手里非法征地;有的以租用代替征用,搞非法的“以租”;有的任意处置国有土地资产,为追求短期的经济发展,不惜浪费宝贵的土地资源。据统计,近三年来,在全县发生的土地违法案件中,除农民建房的违法案件外,90%以上的土地违法案件都与乡(镇)政府有关,如郑家驿洞天竹木非法占耕地案、桃源县三尖饲料公司非法占耕地案等大宗违法案件都与当地乡(镇)政府有关。另外,有部分的村干部法律意识淡薄,以调整产业结构为借口,自己参与或暗中支持村民占用耕地甚至基本农田发展养殖业,往往带动一片村民竞相效仿,侵占了大量的耕地。如漳江镇、青林乡、深水港乡、枫树乡等乡(镇)的部分村就有此类违法现象。

(三)非法转让集体土地违法案件数量逐年增加。

按照现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集体土地不得进入土地市场,不能进行转让,必须要依法办理征地出让手续成为国有土地后才能转让。而一宗集体办理出让手续,审批过程相当复杂,所需办证费用高。为躲避办理出让手续,违法用地单位往往与集体土地所有者私下签订转让协议,不到国土部门办理用地手续,导致非法转让集体土地违法行为发生。2004年我县立案的非法转让集体土地违法案件为3宗,2005年为5宗,2006年为6宗,成逐年增加趋势。

(四)违反规划的土地违法案件比例偏高。

从我县的情况来看,近几年来,土地违法案件主要发生在城乡结合部、公路两侧等交通较为便利的地段。其中,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违法案件占到八成以上。

二、当前基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中的难点

(一)执法环境不优。

1、群众法律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虽然群众法律意识较以前有了提高,知道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常有群众通过、电话举报等方式检举揭发国土资源违法案件。但某些群众一旦牵涉到自己的违法行为时,就百般阻挠。有的对国土部门下达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不闻不问,仍然我行我素,拒不停止违法行为,甚至抓紧时间抢修;有的不配合国土部门的工作,造成执法人员调查取证难;有的态度恶劣,公开谩骂、侮辱执法人员。

2、部分乡(镇)、村的领导认识不到位。一些乡(镇)领导不能正确处理好依法办事与发展经济两者之间的关系,一味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不注重国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认为虽然违反了土地法,但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了,功大于过。在造成违法现实后,往往给国土管理部门的正常执法活动设置障碍,替违法违纪者开脱,不同意给予处分或处理。有的乡(镇)、村干部对辖区内的违法行为视而不见,放任不管,不主动向国土部门报告情况,甚至包庇纵容、从中谋利。有些违法行为属集体违法或在某位乡(镇)、村领导的暗示和通风报信下进行,躲避了土地巡查、制止等有效遏制手段,使得错过了最佳的查处时间,造成违法案件不能及时查处到位。

3、执法监察网络不够健全。虽然县局制定并下发了动态巡查制度,要求各乡(镇)国土所定期在辖区内组织动态巡查,发现违法行为及时处理、上报。但由于乡(镇)所人员缺乏,力量薄弱(一般每个乡镇只有一名工作人员),再加上2003年以后,乡(镇)国土所收编,由县国土局实行垂直管理,乡(镇)政府对国土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降低,管理土地工作的积极性不高,而村组干部直接与村民打交道,发现违法行为后怕得罪人,对违法行为主动报告的少,更谈不上制止。因此,整个执法监察网络不够健全,动态巡查制度难以落实到实处。

4、执法容易受人际关系和行政干预的影响,基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人员往往都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在自己熟悉的区域内执法,熟人朋友很多,往往一个违法案件刚刚下达处罚告知书,甚至是在调查取证阶段,各种“关系”、“招呼”就来了。面对强大的行政干预,坚持原则只是空谈,导致行政处罚难以到位。

(二)执法手段不硬。

1、对违法行为制止难。根据土地管理法第八十三条的规定,国土资源部门对土地违法行为有制止权,但缺乏实施强制执行的有效手段。对于正在实施的土地违法行为,国土执法监察人员只能是现场宣传教育,明确责任,交待后果,并下达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虽然《湖南省土地监察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土地管理部门对正在违法修建的建筑物可以“报请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决定予以”,但由于缺乏具体性的规定,使得在实际操作中难度很大。如果违法者不听制止,仍然继续其违法行为,国土执法监察部门没有相应的措施和办法,只能是看着其继续违法,直至违章建筑形成。国土执法监察人员只能按法定程序落实处罚措施,再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时效性太差,与及时制止、拆除相矛盾,使得我们的执法活动相当被动。

2、对违法案件执行难。根据现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行政处罚法的程序规定,一般的土地违法案件查处起来少则二、三个月,多则半年一年才能结案。时间一长,自然给土地违法案件的执行带来难度,违法建筑基本上已建成。特别是需要强制执行的案件,必须依法申请人民法院执行。但实际上人民法院对强制执行的案件往往也是久拖不下,加上强制执行的费用按要求由违法者承担,实际上都是国土部门承担,所以强制执行也不可能完全解决问题,形成“法要违,房照修”的不利局面。

(三)部分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不强。

部分法律、法规的规定严、疏不一,严的过于严格,无法执行,疏的又难以操作。如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七条规定,对农村村民非法占用土地建住宅(包括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占用土地建房)的处罚措施,是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房屋。处罚措施过于严厉。实际情况是,农村村民建一幢住房,往往是举全家之力,倾其所有财产,而目前农村村民的法律意识普遍不强,违法建房时有发生,产生违法后果后,如果一旦拆除,将会给其造成巨大的损失,违法户难以承受。不拆除吧,又难以维护国土执法的权威性,不能给后继违法者以强有力的威慑力。拆与不拆之间,常常是一个两难选择。另外,土地管理法第七十六条规定,对非法占地的处罚是没收或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可以并处罚款。但是如何拆除(没收),由谁来拆除(没收),怎样拆除(没收),法律并没有做出明确性的强制规定。国土执法监察部门依法责令了,如果违法当事人拒不执行责令,国土资源部门既没有强制手段,又没有强制执行的法规依据,结果往往是以罚代法,收取罚款了之。

三、加强的对策

(一)加强法制建设。

1、完善法律法规,提高可操作性。

一是对农村村民非法占地建房的处罚措施过严,建议修改: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或超占面积不大的给予经济处罚,并责令其完善用地手续;对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或超占面积过大者,再要求拆除。

二是缩短案件查处时限,简化执法过程。按照《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等法律、法规的完整程序操作,一宗违法用地从发现、调查取证到告知、听证、决定、再到法院的强制执行最少也要二、三个月的时间,即使行政处罚决定书到期生效,违法事实往往已经形成,执行很难到位。建议缩短案件查处时限,从发现、制止、告知、处罚决定以3—4天为宜。

三是赋予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机构必要的强制执行权,包括当场拆除违法建筑、没收施工设备和材料以及查封、扣押、冻结银行帐号等方面的权力。

四是积极探索集体土地流转的方式。以法律的形式规定集体土地进入市场条件,流转方式,相关的权利和义务等。

2、切实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如发放宣传资料、举办法律讲座、在电视台设立土地宣传专栏等,广泛深入宣传国土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尤其是要强化对乡(镇)、村两级领导的土地宣传教育。对一些重大、典型的国土资源违法案件给予通报、曝光,充分发挥警示、震慑作用。

(二)加强体制建设。

1、建立独立于国土资源行政管理机关以外,向国土资源部直接负责的执法监察体系。即省、市、县都设立独立的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机构,不受同级国土资源行政管理机关领导,直接对上一级执法监察机构负责。实行“两权分离”,即以行政审批、许可、确认权为主的行政执法权与以行政处罚、处分为主的执法监察权相分离。对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机构赋予对外、对内的双重执法权,即对外有执法处罚权,对内有行政监察权。对外依法查处国土资源违法案件,保护国土资源,维护法律尊严;对内依法监督国土资源行政管理机关依法审批、许可、确认等行政行为,查处行政管理机关在行政执法中的违法行为、违法责任人。

2、设立国土公安,赋予国土资源执法监察部门以必要的强制手段。建议在县级国土资源部门设立国土公安,授予传唤、审讯、侦察、刑拘、强制执行等权力,以解决国土资源违法案件取证难、制止难、执行难等问题,有效打击国土资源违法行为。

3、认真搞好执法监察人员的培训,提高队伍素质。每年组织一次集中学习培训,并认真组织考试。通过鼓励自学、相互交流、以会代训等方式不断提高整个队伍的素质,努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强、业务水平精、思想作风正、严格执法、敢于执法的基层执法监察队伍。

(三)加强机制建设。

1、加强土地管理责任考核,实行行政一把手负责制。

把国土资源工作作为考核、提拔干部的重要参数和依据。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并层层签订责任状,让第一责任人切实担负起责任,严格责任追究,对工作不力,职责不到位的坚决不提拔,并严肃处理。对辖区内有重大土地违法案件发生的,实行年度工作一票否决。

2、进一步完善执法监察网络,坚持走预防为主,防查结合的路子。加强县、乡、村、组四级监察网络建设,聘请村、组土地监察信息员,并给予适当的经济报酬。县与乡、村、组层层签订《土地监察责任状》,实行县执法监察大队人员包片,国土所人员包乡(镇),村组人员具体负责本村组的土地监察责任制,使全县的土地都处于监察网络的控制之下,并定期组织巡查,重点区域重点巡查,把动态巡查工作切切实实落实到实处。

3、建立全程监督机制,加强土地批前、批中、批后的管理。批前管理是指执法监察机构参与建设用地的定点选址,提出执法监察选址意见,使用地选址更科学合理,防止选址后因征地难而引发的变更用地、重新报批等一系列问题;批中管理是指执法监察机构应参与重大业务的集体会审,以及时掌握本局主要业务的运行情况,使监察工作有的放矢;批后管理主要是对已批准的用地项目实行跟踪监控,防止出现批少占多、批甲占乙、非法转让等违法现象发生。

4、建立规范机制。在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机构内部建立规范的内部管理机制,主要是制定一系列工作制度,如《案件审理制度》、《重大案件集体会审制度》、《错案追究制度》、《廉政建设制度》、《群众举报制度》等,并落实到实处,以杜绝人情案,公正执法,把廉政和勤政统一起来。

参考文献:

《土地执法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初探》郭峰濂《国土资源导刊》2002年第四期

《浅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体制的改革与完善》曾昌元《中国土地》2006年第一期

乡村自然资源考察报告范文第2篇

主题词:国土管理 基层执法监察 行政执法 难点及对策

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驶入快车道。经济的高速发展必然带来用地需求的急速增长,经济发展和资源保护的矛盾十分尖锐,资源国家所有和地方分级管理带来的全局和局部、长远利益和短期利益的冲突相当突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的任务十分繁重和艰巨。就目前面临的形势和特点来看,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少,造成对国土资源违法行为难以进行有效查处,严重影响了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的效果。笔者从事基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多年,拟以桃源县的情况为例,从当前基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中存在的难点入手,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对策和建议,希望对基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能有所帮助。

一、基层国土资源违法呈现新动向、新特点

近几年来,经过土地市场清理整顿,各级人民政府依法行政的意识有所提高,土地市场秩序有所好转,土地违法现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但基层国土资源违法案件仍然屡抓不绝、屡禁不止,而且出现了一些新动向,新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违法占用耕地案件数量呈现上升趋势。

主要是国土资源部门的涉农收费(包括耕地开垦费、耕地复垦费等)取消之后,农村村民建房只收取少量的工本费、服务费等。占用耕地与占用未利用地建房,国土资源部门在收费上基本相同。许多群众错误的认为,占用耕地建房收费减少了,国土资源部门在保护耕地上也放松了。而现行条件下国土资源执法的手段不硬,农村村民乱占耕地建房的违法成本普遍不高,导致违法占用耕地案件屡禁不止。仅20__年,全县就发生农村村民滥占耕地建房的违法案件近百起。

(二)乡(镇)政府及领导违法、村干部违法比例攀升。

一些乡(镇)党委政府热衷于招商引资,搞政绩工程,往往以引进项目为由,直接从农民手里非法征地;有的以租用代替征用,搞非法的“以租”;有的任意处置国有土地资产,为追求短期的经济发展,不惜浪费宝贵的土地资源。据统计,近三年来,在全县发生的土地违法案件中,除农民建房的违法案件外,90%以上的土地违法案件都与乡(镇)政府有关,如郑家驿洞天竹木非法占耕地案、桃源县三尖饲料公司非法占耕地案等大宗违法案件都与当地乡(镇)政府有关。另外,有部分的村干部法律意识淡薄,以调整产业结构为借口,自己参与或暗中支持村民占用耕地甚至基本农田发展养殖业,往往带动一片村民竞相效仿,侵占了大量的耕地。如漳江镇、青林乡、深水港乡、枫树乡等乡(镇)的部分村就有此类违法现象。

(三)非法转让集体土地违法案件数量逐年增加。

按照现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集体土地不得进入土地市场,不能进行转让,必须要依法办理征地出让手续成为国有土地后才能转让。而一宗集体办理出让手续,审批过程相当复杂,所需办证费用高。为躲避办理出让手续,违法用地单位往往与集体土地所有者私下签订转让协议,不到国土部门办理用地手续,导致非法转让集体土地违法行为发生。20__年我县立案的非法转让集体土地违法案件为3宗,20__年为5宗,20__年为6宗,成逐年增加趋势。

(四)违反规划的土地违法案件比例偏高。

从我县的情况来看,近几年来,土地违法案件主要发生在城乡结合部、公路两侧等交通较为便利的地段。其中,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违法案件占到八成以上。

二、当前基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中的难点

(一)执法环境不优。

1、群众法律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虽然群众法律意识较以前有了提高,知道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常有群众通过、电话举报等方式检举揭发国土资源违法案件。但某些群众一旦牵涉到自己的违法行为时,就百般阻挠。有的对国土部门下达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不闻不问,仍然我行我素,拒不停止违法行为,甚至抓紧时间抢修;有的不配合国土部门的工作,造成执法人员调查取证难;有的态度恶劣,公开谩骂、侮辱执法人员。

2、部分乡(镇)、村的领导认识不到位。一些乡(镇)领导不能正确处理好依法办事与发展经济两者之间的关系,一味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不注重国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认为虽然违反了土地法,但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了,功大于过。在造成违法现实后,往往给国土管理部门的正常执法活动设置障碍,替违法违纪者开脱,不同意给予处分或处理。有的乡(镇)、村干部对辖区内的违法行为视而不见,放任不管,不主动向国土部门报告情况,甚至包庇纵容、从中谋利。有些违法行为属集体违法或在某位乡(镇)、村领导的暗示和通风报信下进行,躲避了土地巡查、制止等有效遏制手段,使得错过了最佳的查处时间,造成违法案件不能及时查处到位。

3、执法监察网络不够健全。虽然县局制定并下发了动态巡查制度,

要求各乡(镇)国土所定期在辖区内组织动态巡查,发现违法行为及时处理、上报。但由于乡(镇)所人员缺乏,力量薄弱(一般每个乡镇只有一名工作人员),再加上20__年以后,乡(镇)国土所收编,由县国土局实行垂直管理,乡(镇)政府对国土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降低,管理土地工作的积极性不高,而村组干部直接与村民打交道,发现违法行为后怕得罪人,对违法行为主动报告的少,更谈不上制止。因此,整个执法监察网络不够健全,动态巡查制度难以落实到实处。4、执法容易受人际关系和行政干预的影响,基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人员往往都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在自己熟悉的区域内执法,熟人朋友很多,往往一个违法案件刚刚下达处罚告知书,甚至是在调查取证阶段,各种“关系”、“招呼”就来了。面对强大的行政干预,坚持原则只是空谈,导致行政处罚难以到位。

(二)执法手段不硬。

1、对违法行为制止难。根据土地管理法第八十三条的规定,国土资源部门对土地违法行为有制止权,但缺乏实施强制执行的有效手段。对于正在实施的土地违法行为,国土执法监察人员只能是现场宣传教育,明确责任,交待后果,并下达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虽然《湖南省土地监察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土地管理部门对正在违法修建的建筑物可以“报请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决定予以”,但由于缺乏具体性的规定,使得在实际操作中难度很大。如果违法者不听制止,仍然继续其违法行为,国土执法监察部门没有相应的措施和办法,只能是看着其继续违法,直至违章建筑形成。国土执法监察人员只能按法定程序落实处罚措施,再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时效性太差,与及时制止、拆除相矛盾,使得我们的执法活动相当被动。

2、对违法案件执行难。根据现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行政处罚法的程序规定,一般的土地违法案件查处起来少则二、三个月,多则半年一年才能结案。时间一长,自然给土地违法案件的执行带来难度,违法建筑基本上已建成。特别是需要强制执行的案件,必须依法申请人民法院执行。但实际上人民法院对强制执行的案件往往也是久拖不下,加上强制执行的费用按要求由违法者承担,实际上都是国土部门承担,所以强制执行也不可能完全解决问题,形成“法要违,房照修”的不利局面。

(三)部分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不强。

部分法律、法规的规定严、疏不一,严的过于严格,无法执行,疏的又难以操作。如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七条规定,对农村村民非法占用土地建住宅(包括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占用土地建房)的处罚措施,是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房屋。处罚措施过于严厉。实际情况是,农村村民建一幢住房,往往是举全家之力,倾其所有财产,而目前农村村民的法律意识普遍不强,违法建房时有发生,产生违法后果后,如果一旦拆除,将会给其造成巨大的损失,违法户难以承受。不拆除吧,又难以维护国土执法的权威性,不能给后继违法者以强有力的威慑力。拆与不拆之间,常常是一个两难选择。另外,土地管理法第七十六条规定,对非法占地的处罚是没收或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可以并处罚款。但是如何拆除(没收),由谁来拆除(没收),怎样拆除(没收),法律并没有做出明确性的强制规定。国土执法监察部门依法责令了,如果违法当事人拒不执行责令,国土资源部门既没有强制手段,又没有强制执行的法规依据,结果往往是以罚代法,收取罚款了之。

三、加强的对策

(一)加强法制建设。

1、完善法律法规,提高可操作性。

一是对农村村民非法占地建房的处罚措施过严,建议修改: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或超占面积不大的给予经济处罚,并责令其完善用地手续;对 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或超占面积过大者,再要求拆除。

二是缩短案件查处时限,简化执法过程。按照《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等法律、法规的完整程序操作,一宗违法用地从发现、调查取证到告知、听证、决定、再到法院的强制执行最少也要二、三个月的时间,即使行政处罚决定书到期生效,违法事实往往已经形成,执行很难到位。建议缩短案件查处时限,从发现、制止、告知、处罚决定以3—4天为宜。

三是赋予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机构必要的强制执行权,包括当场拆除违法建筑、没收施工设备和材料以及查封、扣押、冻结银行帐号等方面的权力。

四是积极探索集体土地流转的方式。以法律的形式规定集体土地进入市场条件,流转方式,相关的权利和义务等。

2、切实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如发放宣传资料、举办法律讲座、在电视台设立土地宣传专栏等,广泛深入宣传国土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尤其是要强化对乡(镇)、村两级领导的土地宣传教育。对一些重大、典型的国土资源违法案件给予通报、曝光,充分发挥警示、震慑作用。

(二)加强体制建设。

1、建立独立于国土资源行政管理机关以外,向国土资源部直接负责的执法监察体系。即省、市、县都设立独立的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机构,不受同级国土资源行政管理机关领导,直接对上一级执法监察机构负责。实行“两权分离”,即以行政审批、许可、确认权为主的行政执法权与以行政处罚、处分为主的执法监察权相分离。对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机构赋予对外、对内的双重执法权,即对外有执法处罚权,对内有行政监察权。对外依法查处国土资源违法案件,保护国土资源,维护法律尊严;对内依法监督国土资源行政管理机关依法审批、许可、确认等行政行为,查处行政管理机关在行政执法中的违法行为、违法责任人。

2、设立国土

公安,赋予国土资源执法监察部门以必要的强制手段。建议在县级国土资源部门设立国土公安,授予传唤、审讯、侦察、刑拘、强制执行等权力,以解决国土资源违法案件取证难、制止难、执行难等问题,有效打击国土资源违法行为。 3、认真搞好执法监察人员的培训,提高队伍素质。每年组织一次集中学习培训,并认真组织考试。通过鼓励自学、相互交流、以会代训等方式不断提高整个队伍的素质,努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强、业务水平精、思想作风正、严格执法、敢于执法的基层执法监察队伍。

(三)加强机制建设。

1、加强土地管理责任考核,实行行政一把手负责制。

把国土资源工作作为考核、提拔干部的重要参数和依据。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并层层签订责任状,让第一责任人切实担负起责任,严格责任追究,对工作不力,职责不到位的坚决不提拔,并严肃处理。对辖区内有重大土地违法案件发生的,实行年度工作一票否决。

2、进一步完善执法监察网络,坚持走预防为主,防查结合的路子。加强县、乡、村、组四级监察网络建设,聘请村、组土地监察信息员,并给予适当的经济报酬。县与乡、村、组层层签订《土地监察责任状》,实行县执法监察大队人员包片,国土所人员包乡(镇),村组人员具体负责本村组的土地监察责任制,使全县的土地都处于监察网络的控制之下,并定期组织巡查,重点区域重点巡查,把动态巡查工作切切实实落实到实处。

3、建立全程监督机制,加强土地批前、批中、批后的管理。批前管理是指执法监察机构参与建设用地的定点选址,提出执法监察选址意见,使用地选址更科学合理,防止选址后因征地难而引发的变更用地、重新报批等一系列问题;批中管理是指执法监察机构应参与重大业务的集体会审,以及时掌握本局主要业务的运行情况,使监察工作有的放矢;批后管理主要是对已批准的用地项目实行跟踪监控,防止出现批少占多、批甲占乙、非法转让等违法现象发生。

4、建立规范机制。在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机构内部建立规范的内部管理机制,主要是制定一系列工作制度,如《案件审理制度》、《重大案件集体会审制度》、《错案追究制度》、《廉政建设制度》、《群众举报制度》等,并落实到实处,以杜绝人情案,公正执法,把廉政和勤政统一起来。

参考文献:

《土地执法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初探》郭峰濂 《国土资源导刊》20__年第四期

《浅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体制的改革与完善》曾昌元《中国土地》20__年第一期

乡村自然资源考察报告范文第3篇

(一)执法环境不优。

1、群众法律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虽然群众法律意识较以前有了提高,知道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常有群众通过、电话举报等方式检举揭发国土资源违法案件。但某些群众一旦牵涉到自己的违法行为时,就百般阻挠。有的对国土部门下达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不闻不问,仍然我行我素,拒不停止违法行为,甚至抓紧时间抢修;有的不配合国土部门的工作,造成执法人员调查取证难;有的态度恶劣,公开谩骂、侮辱执法人员。

2、部分乡(镇)、村的领导认识不到位。一些乡(镇)领导不能正确处理好依法办事与发展经济两者之间的关系,一味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不注重国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认为虽然违反了土地法,但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了,功大于过。在造成违法现实后,往往给国土管理部门的正常执法活动设置障碍,替违法违纪者开脱,不同意给予处分或处理。有的乡(镇)、村干部对辖区内的违法行为视而不见,放任不管,不主动向国土部门报告情况,甚至包庇纵容、从中谋利。有些违法行为属集体违法或在某位乡(镇)、村领导的暗示和通风报信下进行,躲避了土地巡查、制止等有效遏制手段,使得错过了最佳的查处时间,造成违法案件不能及时查处到位。

3、执法监察网络不够健全。虽然县局制定并下发了动态巡查制度,要求各乡(镇)国土所定期在辖区内组织动态巡查,发现违法行为及时处理、上报。但由于乡(镇)所人员缺乏,力量薄弱(一般每个乡镇只有一名工作人员),再加上2003年以后,乡(镇)国土所收编,由县国土局实行垂直管理,乡(镇)政府对国土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降低,管理土地工作的积极性不高,而村组干部直接与村民打交道,发现违法行为后怕得罪人,对违法行为主动报告的少,更谈不上制止。因此,整个执法监察网络不够健全,动态巡查制度难以落实到实处。

4、执法容易受人际关系和行政干预的影响,基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人员往往都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在自己熟悉的区域内执法,熟人朋友很多,往往一个违法案件刚刚下达处罚告知书,甚至是在调查取证阶段,各种“关系”、“招呼”就来了。面对强大的行政干预,坚持原则只是空谈,导致行政处罚难以到位。

(二)执法手段不硬。

1、对违法行为制止难。根据土地管理法第八十三条的规定,国土资源部门对土地违法行为有制止权,但缺乏实施强制执行的有效手段。对于正在实施的土地违法行为,国土执法监察人员只能是现场宣传教育,明确责任,交待后果,并下达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虽然《湖南省土地监察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土地管理部门对正在违法修建的建筑物可以“报请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决定予以”,但由于缺乏具体性的规定,使得在实际操作中难度很大。如果违法者不听制止,仍然继续其违法行为,国土执法监察部门没有相应的措施和办法,只能是看着其继续违法,直至违章建筑形成。国土执法监察人员只能按法定程序落实处罚措施,再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时效性太差,与及时制止、拆除相矛盾,使得我们的执法活动相当被动。

2、对违法案件执行难。根据现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行政处罚法的程序规定,一般的土地违法案件查处起来少则二、三个月,多则半年一年才能结案。时间一长,自然给土地违法案件的执行带来难度,违法建筑基本上已建成。特别是需要强制执行的案件,必须依法申请人民法院执行。但实际上人民法院对强制执行的案件往往也是久拖不下,加上强制执行的费用按要求由违法者承担,实际上都是国土部门承担,所以强制执行也不可能完全解决问题,形成“法要违,房照修”的不利局面。

(三)部分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不强。

部分法律、法规的规定严、疏不一,严的过于严格,无法执行,疏的又难以操作。如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七条规定,对农村村民非法占用土地建住宅(包括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占用土地建房)的处罚措施,是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房屋。处罚措施过于严厉。实际情况是,农村村民建一幢住房,往往是举全家之力,倾其所有财产,而目前农村村民的法律意识普遍不强,违法建房时有发生,产生违法后果后,如果一旦拆除,将会给其造成巨大的损失,违法户难以承受。不拆除吧,又难以维护国土执法的权威性,不能给后继违法者以强有力的威慑力。拆与不拆之间,常常是一个两难选择。另外,土地管理法第七十六条规定,对非法占地的处罚是没收或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可以并处罚款。但是如何拆除(没收),由谁来拆除(没收),怎样拆除(没收),法律并没有做出明确性的强制规定。国土执法监察部门依法责令了,如果违法当事人拒不执行责令,国土资源部门既没有强制手段,又没有强制执行的法规依据,结果往往是以罚代法,收取罚款了之。

二、基层国土资源违法呈现新动向、新特点

(一)违法占用耕地案件数量呈现上升趋势。

主要是国土资源部门的涉农收费(包括耕地开垦费、耕地复垦费等)取消之后,农村村民建房只收取少量的工本费、服务费等。占用耕地与占用未利用地建房,国土资源部门在收费上基本相同。许多群众错误的认为,占用耕地建房收费减少了,国土资源部门在保护耕地上也放松了。而现行条件下国土资源执法的手段不硬,农村村民乱占耕地建房的违法成本普遍不高,导致违法占用耕地案件屡禁不止。仅2006年,全县就发生农村村民滥占耕地建房的违法案件近百起。

(二)乡(镇)政府及领导违法、村干部违法比例攀升。

一些乡(镇)党委政府热衷于招商引资,搞政绩工程,往往以引进项目为由,直接从农民手里非法征地;有的以租用代替征用,搞非法的“以租”;有的任意处置国有土地资产,为追求短期的经济发展,不惜浪费宝贵的土地资源。据统计,近三年来,在全县发生的土地违法案件中,除农民建房的违法案件外,90%以上的土地违法案件都与乡(镇)政府有关,如郑家驿洞天竹木非法占耕地案、桃源县三尖饲料公司非法占耕地案等大宗违法案件都与当地乡(镇)政府有关。另外,有部分的村干部法律意识淡薄,以调整产业结构为借口,自己参与或暗中支持村民占用耕地甚至基本农田发展养殖业,往往带动一片村民竞相效仿,侵占了大量的耕地。如漳江镇、青林乡、深水港乡、枫树乡等乡(镇)的部分村就有此类违法现象。

(三)非法转让集体土地违法案件数量逐年增加。

按照现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集体土地不得进入土地市场,不能进行转让,必须要依法办理征地出让手续成为国有土地后才能转让。而一宗集体办理出让手续,审批过程相当复杂,所需办证费用高。为躲避办理出让手续,违法用地单位往往与集体土地所有者私下签订转让协议,不到国土部门办理用地手续,导致非法转让集体土地违法行为发生。2004年我县立案的非法转让集体土地违法案件为3宗,2005年为5宗,2006年为6宗,成逐年增加趋势。

(四)违反规划的土地违法案件比例偏高。

从我县的情况来看,近几年来,土地违法案件主要发生在城乡结合部、公路两侧等交通较为便利的地段。其中,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违法案件占到八成以上。

三、加强的对策

(一)加强法制建设。

1、完善法律法规,提高可操作性。

一是对农村村民非法占地建房的处罚措施过严,建议修改: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或超占面积不大的给予经济处罚,并责令其完善用地手续;对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或超占面积过大者,再要求拆除。

二是缩短案件查处时限,简化执法过程。按照《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等法律、法规的完整程序操作,一宗违法用地从发现、调查取证到告知、听证、决定、再到法院的强制执行最少也要二、三个月的时间,即使行政处罚决定书到期生效,违法事实往往已经形成,执行很难到位。建议缩短案件查处时限,从发现、制止、告知、处罚决定以3—4天为宜。

三是赋予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机构必要的强制执行权,包括当场拆除违法建筑、没收施工设备和材料以及查封、扣押、冻结银行帐号等方面的权力。

四是积极探索集体土地流转的方式。以法律的形式规定集体土地进入市场条件,流转方式,相关的权利和义务等。

2、切实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如发放宣传资料、举办法律讲座、在电视台设立土地宣传专栏等,广泛深入宣传国土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尤其是要强化对乡(镇)、村两级领导的土地宣传教育。对一些重大、典型的国土资源违法案件给予通报、曝光,充分发挥警示、震慑作用。

(二)加强体制建设。

1、建立独立于国土资源行政管理机关以外,向国土资源部直接负责的执法监察体系。即省、市、县都设立独立的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机构,不受同级国土资源行政管理机关领导,直接对上一级执法监察机构负责。实行“两权分离”,即以行政审批、许可、确认权为主的行政执法权与以行政处罚、处分为主的执法监察权相分离。对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机构赋予对外、对内的双重执法权,即对外有执法处罚权,对内有行政监察权。对外依法查处国土资源违法案件,保护国土资源,维护法律尊严;对内依法监督国土资源行政管理机关依法审批、许可、确认等行政行为,查处行政管理机关在行政执法中的违法行为、违法责任人。

2、设立国土公安,赋予国土资源执法监察部门以必要的强制手段。建议在县级国土资源部门设立国土公安,授予传唤、审讯、侦察、刑拘、强制执行等权力,以解决国土资源违法案件取证难、制止难、执行难等问题,有效打击国土资源违法行为。

3、认真搞好执法监察人员的培训,提高队伍素质。每年组织一次集中学习培训,并认真组织考试。通过鼓励自学、相互交流、以会代训等方式不断提高整个队伍的素质,努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强、业务水平精、思想作风正、严格执法、敢于执法的基层执法监察队伍。

(三)加强机制建设。

1、加强土地管理责任考核,实行行政一把手负责制。

把国土资源工作作为考核、提拔干部的重要参数和依据。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并层层签订责任状,让第一责任人切实担负起责任,严格责任追究,对工作不力,职责不到位的坚决不提拔,并严肃处理。对辖区内有重大土地违法案件发生的,实行年度工作一票否决。

2、进一步完善执法监察网络,坚持走预防为主,防查结合的路子。加强县、乡、村、组四级监察网络建设,聘请村、组土地监察信息员,并给予适当的经济报酬。县与乡、村、组层层签订《土地监察责任状》,实行县执法监察大队人员包片,国土所人员包乡(镇),村组人员具体负责本村组的土地监察责任制,使全县的土地都处于监察网络的控制之下,并定期组织巡查,重点区域重点巡查,把动态巡查工作切切实实落实到实处。

3、建立全程监督机制,加强土地批前、批中、批后的管理。批前管理是指执法监察机构参与建设用地的定点选址,提出执法监察选址意见,使用地选址更科学合理,防止选址后因征地难而引发的变更用地、重新报批等一系列问题;批中管理是指执法监察机构应参与重大业务的集体会审,以及时掌握本局主要业务的运行情况,使监察工作有的放矢;批后管理主要是对已批准的用地项目实行跟踪监控,防止出现批少占多、批甲占乙、非法转让等违法现象发生。

4、建立规范机制。在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机构内部建立规范的内部管理机制,主要是制定一系列工作制度,如《案件审理制度》、《重大案件集体会审制度》、《错案追究制度》、《廉政建设制度》、《群众举报制度》等,并落实到实处,以杜绝人情案,公正执法,把廉政和勤政统一起来。

参考文献:

《土地执法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初探》郭峰濂《国土资源导刊》2002年第四期

《浅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体制的改革与完善》曾昌元《中国土地》2006年第一期

《基层执法难在哪——对基层国土资源执法困境的思考》易长庚《国土资源导刊》2006年第六期

《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手册》湖南省国土资源厅执法监察局编2002年5月

摘要: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是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当前,基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中存在许多问题,如执法环境不优、执法手段不硬、执法体制不顺,部分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不强等。本文拟从桃源县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这些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对策和建议,希望对基层国土资源监察工作能有所俾益。

乡村自然资源考察报告范文第4篇

一、完善规划的编制和审批工作

(一)城市规划区内各村庄规划必须依据各分区总体规划、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组织编制。市规划办、区国土资源分局应指派专人负责协调规划的编制工作。非城市规划区的建制镇规划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各乡镇在年底全面完成规划论证审批工作。各村庄规划的编制应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各乡镇人民政府作为规划编制责任单位,督促各村委会组织委托村庄的规划编制,区建设局具体负责制定计划及上报各项规划的审批工作。

(二)没有编制规划的村委会不得进行个人建房审批。

二、杜绝零星个人住宅建设,切实推进住宅小区建设,规范审批程序

(一)迁村并点,整合土地资源,严禁单幢个人住宅的建设,切实抓好小区建设。各村应划定近期供村民建设的和地红线图,抓紧做好用地范围内修建性详细规划。严格按规划建设,拆除原有旧房屋,遵守“一户一宅”原则,逐步整理旧村庄,整合土地,严禁控制耕地,禁止占用基本农田,确保耕地总量平衡。

(二)抓好试点村建设,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全面推进村镇建设。每个乡镇至少确定1个村作为典型,全区选送2—3个村,上报市、省级示范试点小区,作为年全省村建工作会议在召开可供参观和推广的优住宅小区。区建设局作为责任单位应全面负责跟踪落实并为建设提供服务,区村镇建设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应积极配合,共同推进试点工作的展开。进入小区及试点建设的农民,经申请,可减免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

(三)因自然灾害成为危房的或经质量鉴定部门组织危房鉴定确系危旧房的必须严格按照原宅基地、原建筑层数、原结构或按规划异地翻建报区建设局审批建设。

(四)非城市规划区内村庄的个人建房建设,参照以上执行。

三、加强管理,确保各项建设按规划实施

(一)城市规划区内的规划建设已由市规划局和区建设局管理,为解决6个乡镇村建站的职能不能充分发挥问题,城市规划区内6个村建站全额拨款人员编制并入区城建监察大队,成立乡镇城建监察中队,实行双重领导和管理,由乡镇人民政府统一调派。除坝津、顶社、山、村、居委会、四新、大丘、西田、西徐、东华10个村(居)委会、新文路、疏港路、路路段两侧200米(以公路水沟为准)范围内由区城建监察大队直接执法外,其他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村镇建设执法管理,区城建监察大队定期对各乡镇村镇建设执法管理情况进行检查。

(二)建立巡查报告与处理制度。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辖区内村民个人建房巡查,对违章建筑乡镇人民政府应及时制止并报区城建监察大队依法处理。需依法拆除的,由乡镇人民政府牵头,国土资源分局、公安分局、城建部门配合,联合实施拆除。

(三)乡镇人民政府应建立村镇建设管理网络,各村(居)委会应指定一名村建协管员。

(四)加大规划建设的宣传力度。每个乡镇设立一处向群众开放的城乡规划建设展览室,及时展示城乡规划建设的成果。

四、加大执法力度,杜绝违章建筑

(一)对违章建房的钉子户应由乡镇人民政府牵头,联合国土资源、城建、公安等执法队伍,依法拆除,以期起到警示和扩大正面影响的作用。

(二)提高执法效率,对违章建筑作出处理决定必须在法定的时间内完成。

(三)在执法管理过程中,对罚款处理的应严格按照标准及实际的处罚面积进行处罚,严禁出现降低标准、少收、免收现象的产生。凡违反规定,一经查实,对经办人员及单位负责人给予调离岗位并按、弄虚作假处理。

(四)加大对执法人员的监督管理力度。对、弄虚作假、“吃、拿、卡、要”的行为,根据情节轻重给予效能告诫,组织处理或党政纪处分,构成违法的移送司法机关查处。

乡村自然资源考察报告范文第5篇

(一)全程监管,完善建设用地动态监管机制。国土、建设规划和乡镇、街道要根据各自的职能切实加强对建设项目用地和农村个人建房的全程管理,健全批前审查、批中复核、批后验收的监管制度,公共建设用地要全面公告挂牌施工,实施阳光施工,接受社会监督。实施农村个人建房由国土、建设规划和乡镇、街道人员实行“四到场”制度,即定桩放样、地基基础、地梁浇前、完工到场,在项目竣工后由相关单位组织复核验收,杜绝未批先建、少批多占等违法行为。各行政村要依法用地、依法管地,切实负起管好本村集体所有土地的责任,及时发现、制止和报告违法用地行为;国土所、城建办等基层管理人员要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努力当好参谋助手,搞好各项服务,加强日常巡查,严防未批先建、擅自加层等违法行为发生。

(二)明确职责,健全国土资源违法行为查处责任制。国土部门要切实履行土地管理职责,加大土地巡查力度,及时依法查处涉及未办理供地手续的土地违法案件和非法开采矿产资源等行为,与各乡镇、街道共同做好土地管理各项工作;乡镇、街道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做好本行政区域内土地的日常管理工作,依法查处农村村民在村庄规划区内建造住宅的违法行为,牵头组织本辖区内的违法用地拆除复耕工作;建设规划部门要依法查处涉及已供地范围内的违法建设案件;农业、林业、水利、交通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查处违法行为,涉及河道、公路等法定禁用地范围的,水利、交通等相关部门依法应先予自理,并把处置结果及时通报所在乡镇、街道。在查处案件过程中遇到不属本单位查处的案件,应以书面联系函的形式告知相关单位建议查处。法律、法规对国土资源违法案件查处职责和程序有明确规定的,按有关规定办理。对发现的违法用地、违章建筑、取土卖泥和非法开采矿产资源等行为,要采取果断措施予以制止,把问题发现在初期,解决在萌芽状态。对违法用地案件处置采取报告联系制度(报告书、处置单格式见附件1、附件2),逐级明确监管与处置责任。对乡镇、街道及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因制止不力或接报后未采取有效措施,造成违法用地现象发生的,逐级倒查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1、乡镇、街道驻村干部负责本村辖区的土地日常监管工作,发现违法用地的,要首先进行制止,并责令恢复原状,对制止无效或拒不纠正的,填报“违法用地报告书”后及时将情况报告乡镇、街道分管领导;乡镇、街道分管领导接到报告后,要在三天内牵头组织城建办、国土所等有关人员进行依法处置,对处置未果或无法处置的案件填报“违法用地报告书”及时将情况报告所在乡镇、街道主要领导。乡镇、街道主要领导在接到报告后,要在五天内牵头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依法处置,国土、建设、规划等部门要组织人员予以配合执法,对特别重大复杂疑难案件,乡镇、街道在规定时间内仍无法处置的,以书面形式报告区长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国土和建设、规划部门依据规定立案查处,监察部门启动责任追究程序。对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2、国土所工作人员负责本辖区土地巡查监管工作,发现违法用地现象,要首先进行制止,并责令恢复原状,对制止无效或拒不纠正的,填报“违法用地报告书”后及时将情况报告国土所负责人;国土所负责人接到报告后,要在三天内组织人员进行处置,对处置未果或无法处置的案件要填报“违法用地报告书”及时将情况报告当地乡镇、街道分管领导和国土局分管领导;然后按照前项规定进行依法处置。同时,国土资源局要认真落实“四必报”制度(见附件3)。

3、拆除违法用地建房时,公安、供电、供水等相关部门应予以积极配合。

(三)形成合力,健全违法用地案件联动执法机制。针对当前行政执法难的现状,各单位要加强联合执法,严厉惩处违法行为。必须严格审查审批手续,对未取得合法用地手续的建设项目,发展改革部门不得办理项目审批、核准手续,建设规划部门不得办理建设规划许可,不得发放施工许可证,电力和市政管理部门不得通电、通水、通气,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不得受理土地登记申请,房产部门不得办理房屋所有权登记手续,金融机构不得发放贷款(协助执行抄告见附件4)。未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占用农用地设立企业的,工商部门不得进行登记。具体以所在乡镇、街道出具证明为准。各有关部门要建立违法用地单位“黑名单”制度,将有违法违规用地者名称、项目列出清单,及时通报。国土、监察、公安等部门要建立联合办案制度,理顺关系,形成合力,坚持查事查人相结合,充分发挥联合办案的威力和震慑力作用,确保土地违法案件责任追究、行政处罚“两到位”。对已裁定的强制执行案件,国土、建设、规划、水利、交通等部门要及时组织力量,协同法院进行强制执行,确保执行到位。

(四)属地管理,强化受理调处督查机制。各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涉土的初信初访调处工作,尽量降低重复访、越级访的发生。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由乡镇、街道作为初信初访的受理单位,负责具体调处工作,及时做好调查处理和回复工作,国土所、城建办要协助做好调处工作。对人不服继续上访的,由区国土资源分局负责调查回复,仍不服处理决定的,由区局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做好复查复核。

二、加强领导,扎实推进国土资源长效管理

(一)建立机构、切实落实责任。区政府建立以区长为组长,分管副区长为副组长,*国土资源分局、区建设局、*规划管理处、*公安分局、区监察局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违法用地长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全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领导。各乡镇、街道要把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相应建立以行政一把手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国土资源分局、区建设局、*规划管理处、*公安分局、*工商分局等基层站所负责人为成员的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听取工作情况汇报,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切实负起辖区内国土资源管理的责任。

国土、监察、公安等单位要建立查处国土资源违法犯罪案件联席会议制度,原则上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也可根据办案需要,及时召集会议,通报情况,商讨疑难、复杂违法犯罪案件的调查取证、定性,研究案情,探讨工作,严厉打击国土资源违法违纪犯罪案件。

(二)强化考核、严格责任追究。要严格实行问责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违法用地查处考核目标管理体系,明确乡镇、街道领导、驻村联片干部、村干部、国土局领导、国土所工作人员的职责分工与责任追究。进一步落实区、乡、村三级耕地保护目标责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坚守耕地红线,区长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要采取对违法用地重点地区第一责任人约谈、失职问责等措施。必须将本年度新发生的违法占用耕地面积严格控制在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面积的10%以内;对违法占用耕地面积超过15%的,严格依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监察部、国土资源部《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监察部第15号令)等规定,依法对相关责任人作出处理。对本行政区域内发生土地违法违规案件造成严重后果的,对土地违法违规行为不制止、不组织查处的,隐瞒不报、压案不查的,追究有关领导及相关责任人员的责任。对辖区内村干部非法买卖集体土地、带头违法用地和违章建筑的,乡镇、街道要追究行政村主要领导的责任,视情节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对有关部门和乡镇、街道工作人员,因监督管理不到位,违法用地和违章建筑调处不力,失职渎职,致使越级上访,造成较大影响的,由区监察部门根据有关规定给予政纪处分。乡镇、街道和部门领导对发生上报的重大涉土调处不力和重大违法用地行为处理不到位,造成严重影响的,将视情节给予严肃处理。

乡村自然资源考察报告范文第6篇

一、实验的基本作法

调查研究表明:农村自然教学的不利因素主要是教学仪器设备少。但农村学校也有许多有利的教学条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资源为自然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活生生的教学材料;为开展自然教学提供了观察、考察、饲养、栽培等实践活动的场所;自然课中50%以上的内容都是农村学生所熟悉的事物和现象,学生对农村的自然事物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等等。所以,我们特别注意引导实验教师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

(一)因地制宜,选择适应教学需要的替代材料。

自然课中的观察、实验材料虽有一定的普遍性,但不可能覆盖所有地区和学校,对于那些当地缺乏的材料怎么办?我们采取的办法是:对教材中与自然条件结合较紧的课文进行系列梳理,列出不易得到的教学材料,选择可以达到的教学目的要求、当地易得的材料替代和补充(如用红薯藤替代天竺葵学习“扦插”,用菜青虫替代蚕学习“养蚕”等),并列成“教学材料结构表”印发给当地乡、村小学自然教师使用,以便教师课前准备和要求学生自带材料,从而使所有学生都能亲自参加观察、实验活动,直接感知各种自然事物。实践证明:这些作法是可行的,效果是好的。广大农村自然教师反映:“教学材料结构表”实用性强,易操作,便于兼职教师课前作准备,同时也改变了因缺乏教学材料,只能靠老师演示实验、学生看的状况,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自然的兴趣,增加了学生了解家乡自然事物特点的机会,培养了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

(二)利用农村土地较多的条件,师生动手建设、管理生物园。其作用是:

1.生物园能为教学提供观察实验的材料。教师指导学生在生物园按教学需要分类、分期栽培植物,饲养小动物,为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的、活生生的教学材料,解决了学生因缺乏实验材料无法亲自观察、实验的矛盾。

2.生物园是学生进行栽培、饲养等学习活动的基地。自然教学大纲要求尽可能创造条件,联系实际,让学生直接参与栽培、饲养等实践活动,学习自然知识,这一问题一直未能很好解决。有了生物园地,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引导学生在生物园地中直接参与栽培、饲养等实践活动,如嫁接、扦插、喂养小兔等,从而能更好地在实践中学知识,学技能。

3.生物园的建设能紧密结合当地生产实际,为当地发展经济服务。在生物园的建设中,教师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进行培植花木幼苗、果树、药材等经济作物的实验。例如,荆门市马河镇铁坪小学的实验教师指导学生在生物园扦插葡萄、石榴两万多株,种植香菇45蓬;新州县旧街小学的实验教师指导学生在生物园种植半枝莲、舌干等药材,还进行芽接板栗的实验;利川市黄泥坡小学的实验教师指导学生对珍贵树种“珙桐”、“水杉”进行繁育实验,他们还学习扦插大黄杨树苗,成活率达85%……学生在亲自参与栽培植物的实验活动中,学习兴趣得到了提高,增强了科学种田、科学饲养的意识,学习了一些实用技术,直接或间接地为参加当地经济建设奠定了初步基础。

总之,生物园不只是教学的基地,其功能和作用是多方面的。

(三)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开展环境考察和课外自然研究活动。

农村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进行考察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实验教师注意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带领学生到大自然这个“大课堂”去上课,自然课中凡是适合在当地自然环境中教学的内容,如水域的污染和保护、植物与环境、能源矿产、岩石、土壤等等,尽可能让学生进行实地考察,直接与大自然接触,并注意把爱科学的思想教育和改变当地自然面貌结合起来,把自然课的教学和课外自然研究活动结合起来,从而使自然课取得了综合的教学效益。

(四)结合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增补一些有利于学生了解、可以利用家乡自然条件科学致富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认识家乡的自然资源──如家乡的地形和作物、家乡的地热资源、家乡的水域、家乡的药材、家乡的茶等。

2.家乡人民对自然界的利用和改造,如柑橘的保藏。

3.科学致富的内容──如池溏的综合利用、兔的饲养、种甘蔗、种菊花、生物防治等。

在学习这些内容时,教师把学生带到田地边、池塘旁、饲养场和农村专业户中,让学生边考察、实践、边学知识,使学生对家乡了解更全面,感情更深厚,并增强了动手能力和科学致富的意识。

二、实验的成效

我省在农村自然教学方面,经过了几年的研究与实验,已初见成效。主要表现在:

(一)提高了教师素质。

教改实验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研究能力最好的培训班。在参与教改实验的过程中,需要教师钻研教育理论,了解教改信息,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据不完全统计:参与实验的260多名教师90%学习了《儿童心理学》、《探究──研讨教学法》、《小学自然教学法》、《教学论》等专著,广泛搜集了有关教改的资料,特别是农村教育、教学改革的资料。至1993年11月,实验教师在市以上公开发行的刊物发表教学论文或经验总结57篇,其中在《课程·教材·教法》、《湖北教育》、《小学自然教学》等省内外刊物上发表13篇,有2篇论文参加了全国小学自然教学研究会农村小学自然教学论文评比,分别获一、二等奖。85%的实验教师承担过省、市、县(区)的公开课、观摩课任务,共100多人次,其中3人获省优秀课奖,60多人获地、市(县)优秀课奖。通过实验,除培养了一批学科带头人外,还促进了当地农村自然教研活动的开展,发现和培养了一批青年教师。据不完全统计:实验前,骨干教师仅占本地任课自然教师的12%左右,到1993年已上升到27%,其中青年骨干自然教师,由占骨干自然教师的15%上升到65%。这样,就充实了骨干教师队伍,较好地解决了困挠学校的自然教师“断层”问题。还有一些教师因在实验中乐于奉献,成绩突出,受到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表彰,仅宜昌市就有4名教师的事迹被湖北教育杂志和小学自然教学杂志刊登。

(二)提高了自然教学质量。

随着实验的深入,这些地方自然课的实验教学、实验园地的建设与利用、课外实践活动等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从而增加了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和对家乡的资源、环境、经济的了解,增强了学生学习自然、研究自然的兴趣,提高了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热爱农村、热爱劳动、立志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这些地方的“四小”活动(小论文、小制作、小发明、小实验)空前活跃,一些学生撰写的小论文在报刊上发表,自制学具被教学仪器部门推广。仅宜昌市和荆门市的小学生就撰写考察报告、观察日记和小论文800多篇,自制学具、标本几千件,40多篇调查报告和观察日记在省、市(县)一级刊物上发表。

(三)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

实验点的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把在种植、饲养等实践活动中学到的科学知识,掌握的先进技术介绍给农民,帮助农民拓宽经济发展的路子,使庭院经济和农业生产取得良好的效益。例如:荆门市马河镇铁坪村小学地处山区,临近的8个村都有煤窑,农民的经济收入较高,生活富裕。铁坪村却一个煤窑也没有,村里虽然也挖了几口矿井,但都没有找到煤。1993年元月,实验教师在教学《能源矿产》一课时,把学生带到马河煤矿井下参观,学生对煤的形成、煤的地质环境以及开采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回校后,他们制定了考察铁坪村两座山的计划。通过三次课外考察活动,同学们发现小林湾这个地方的岩石层分布很有规律,岩石的颗粒粗糙、均匀、表面松散,一些岩石黄中带黑,夹有闪光的黑色物质,此外,还发现了大量物化石,上面有植物叶的痕迹。学生根据这些发现,联系自然课本中关于煤的形成的知识,推想小林湾可能有煤。为了进一步证实推想,学生们把采集的黑石头和黑土带到学校,做成煤块放在炉子里烧,发现重量减少了35%,进一步证实了这些黑色土石里含有煤。同学们把这次考察的情况写成《小林湾矿产资源考察报告》交给了村委,引起了高度重视。1993年3月,村里请湖北省勘测院在这个地方进行勘探,证实这里确有丰富的煤。

这个学校的实验教师还把学生带到青峰寨上《植物与环境》这一课,通过实地考察,同学们发现流传中的山青水秀、树木参天的青峰寨,如今已名不符实,水土流失非常严重。这主要是当地农民乱砍滥伐树木造成的。同学们把考察的情况和建议写成考察报告,交给村委。村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1993年修拦沙坝七座,并在山边种植了根系发达的树木,有效地防止了水土进一步流失。同学们还把这些情况向农民宣传,增强农民保护环境意识。

钟祥市张湾小学的实验教师带领学生到附近的林场,聘请技术员讲解植物怎样过冬的知识,并结合实际在生物园进行柑橘过冬的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之后,学生及时把保护柑橘过冬的方法介绍给家长,帮助家长和邻近农民用科学的办法保护柑橘过冬。1992年冬季,邻近村因没有采取措施保护柑橘,柑橘树冻死了80%,而这个村仅冻死了17%。农民们说:“娃娃们帮了我们。”

新州县旧街小学实验教师带学生到生物园进行种植药材的实验取得成功,学生掌握了种植、管理半枝莲、舌干、白钱草三种中药材的方法。实验班51名学生有45名和家长一起在自家田地种植这三种药材,都获得成功,取得了投资少、见效快的经济效益。如今,这个村家家户户都种植了舌干、半枝莲、白钱草、药用菊花等药材。

枝江县东林小学的实验教师在生物园和学生一道进行芽接板栗,扦插葡萄、大黄杨,嫁接梨树苗的实验,都获成功,直接经济收入一千余元。他们及时把这些技术介绍给农民,受到农民的欢迎。

在学习有关动物知识的课文时,一些实验点的教师还聘请当地兽医和饲养员给学生讲解家禽、家畜常见病的防治方法。学生通过实践,也能在家给家禽、家畜看病了。特别是春秋两季鸡、猪瘟发病季节,学生还主动到农民家协助农民为猪、鸡治病,宣传预防的方法,减少了经济损失,受到了农民的赞扬。

一些实验点的师生,还把在实验中总结的利用当地条件科学种植、科学饲养的经验,以及从报刊杂志上搜集的科技兴农信息,编成“信息小报”,印发给农民,为农民拓宽了经济发展的路子,增强了农民科技兴农的意识。仅荆门市马河镇铁坪村小学的同学,1993年就自办“信息小报”8期,提供科学种植、饲养的经验和信息100多则。

以上事例说明,尽管自然是小学教学中一门“小学科”,但只要我们认真从农村的需要出发,研究和改进教学,也是能为当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

三、几点体会

几年的农村自然教学研究与实验,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观念的转变只有在教改实践中方能实现。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束缚,自然课在农村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不开课或挪作它用的现象较为普遍。据各地汇总的资料表明:实验开始前,自然课开设率仅为65%左右,1993年开设率达到96%,全省90%的县市达到100%,大部分农村小学还从一年级开设了自然课。导致以上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地方的教育部门和教师,通过实验,对自然学科的“教育性”逐步有了明确的认识。我省12个地、市的调查数据表明:这些地方94 %的自然教师和学校领导,认为自然课是培养学生素质必不可少的课程,参与自然教改的热情高涨。92%的学生认为“自然课能学到许多科学知识,许多有趣的东西,学习态度由“无所谓”转变为“爱学、想学”。

总之,通过实验,教师和学生的认识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种变化表明:实验工作确实有效地促进了教育观念的转变。

(二)农村教育要在立足农村实际的基础上求发展。

基础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我国现有小学的90%以上在农村,农村教育必须改变“只抓少数,忽视多数,脱离实际”的单纯升学教育,向着素质教育转轨,从而较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要实现这种转变,必须立足于农村实际。我省的农村自然教学的研究与实验就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从农村实际出发,要把握住两点:一是农村自然教学质量的提高要依据农村实际找出路;二是对学生的培养要联系农村实际求发展。实践证明:只有立足于农村实际,充分发挥农村有利的自然条件进行自然教学,才能使广大农村小学生受到“科学启蒙教育”,使学生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得到培养;才能全面发挥自然教学的作用和功能,较好地体现“办好教育为人民”的思想;才能使自然课得到当地农民和政府部门的欢迎和有力支持,从而开创农村自然教学的新局面。

(三)持之以恒、一抓到底地开展教学研究,是自然学科的教学任务得以真正落实的重要保证。

乡村自然资源考察报告范文第7篇

空心村土地复垦整理坚持“政府推动、村民参与、整合项目、多元投资”的原则,坚持以村庄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指导,以空心村土地复垦整理为重点,科学规划,精心组织,扎实推进。通过实施空心村土地复垦整理,挖掘盘活闲置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使农民群众得到实惠。

目标任务:年完成全县11个乡镇35个自然村2974亩空心村土地复垦整理任务。完成全县实施以工代赈、移民搬迁、扶贫搬迁、灾后重建、地质灾害点搬迁等项目整村整组搬迁以后形成的空心村内废弃房屋拆除任务。

二、实施步骤

(一)项目选择与申报。

1、各乡镇对辖区内年以来实施的以工代赈、移民搬迁、扶贫搬迁、灾后重建、地质灾害点搬迁等项目整村整组搬迁以后形成的废弃旧村调查摸底,逐村、逐组、逐项目建立台帐,汇总上报县国土资源局。由存在空心村的村委会向乡镇提出复垦整理申请,编制可行性报告。经初审合格的项目,乡镇人民政府向县国土资源局提出项目立项申请。

2、由县国土资源局组织对各乡镇申报的空心村进行踏勘,将符合本年度实施的项目汇总后上报县政府审定。报市国土资源局批准立项(300亩以下由县国土局批准立项),并报请省国土资源厅备案。

(二)项目规划设计与预算。

项目批准立项后,由项目所在乡镇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搞好项目的规划设计和预算编制工作。

(三)项目区地上附着物拆迁。

项目区地上附着物清理由各乡镇负责,村组组织实施;集体房屋由所有者自行拆除,群众自有房屋由户主自行拆除;房前屋后零星树木指标由乡镇申请,县林业局及时审批,群众自行采伐;电力、电视、通讯杆线由所属单位自行拆迁。

(四)项目组织实施。

土地平整复垦由乡镇负责,项目村具体实施。县政府对工程进行补助,补助标准按项目净增耕地面积计算,30-100亩之间(不含100亩),每亩补助500元;100-500亩之间(不含500亩),每亩补助800元;500亩以上,每亩补助1000元。乡镇要建立空心村复垦补助资金专户,专款专用,不得截留、挪用和移用。根据工程形象进度拨付补助资金,完成地上附着物拆迁土地复垦开工拨付30%,全部工程竣工再拨付50%,竣工验收合格后拨付下余的20%。县国土资源局对复垦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及行业指导。县水利局对复垦项目进行技术指导,负责工程质量监理。

(五)项目工程配套。

农田水利、林网配套工程由相关部门整合支农项目统筹安排。发展计划、农发和水利部门整合项目实施水利设施配套工程;林业部门结合植树造林绿化完成林网工程。

(六)项目竣工、验收。

1、项目竣工后,由施工单位或乡镇人民政府聘请有资质的测绘单位进行竣工测量,并将测量结果和项目工程竣工报告报县国土资源局,并提出验收申请。

2、由县国土资源局牵头,组织县农业、水利、环保、财政、林业等单位,逐个对项目进行初验,填写《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表》。县农业部门对土壤肥力质量检测并出具书面检测报告。

3、初验合格的项目,报市国土资源局复验,通过市国土资源局复验的项目,报请省国土资源厅复核认定。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空心村土地复垦整理工作顺利实施,县政府成立空心村土地复垦整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常务副县长任组长,政府办主任、国土资源局局长任副组长,发展计划、财政、农业、林业、水利、环保、农发、电力、审计、监察等部门和东南镇、东风镇等有关乡镇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国土资源局,同志担任办公室主任。空心村土地复垦整理主要责任在乡镇,主体在村,各乡镇乡镇长是第一责任人,各乡镇要成立相应机构,制订详细的实施方案,组织专门班子,成立项目建设指挥部,加强领导,强化措施,落实责任;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发挥职能,配合协作,全力支持此项工作。国土资源局负责全县空心村复垦规划的编制和项目管理工作;林业局办理项目区林木采伐指标,并抓好田间林网建设;发展计划、农发、水利部门要整合项目,切实做好农田水利设施的配套建设。

乡村自然资源考察报告范文第8篇

    一、实验的基本作法

    调查研究表明:农村自然教学的不利因素主要是教学仪器设备少。但农村学校也有许多有利的教学条件: 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资源为自然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活生生的教学材料;为开展自然教学提供了观察、考察 、饲养、栽培等实践活动的场所;自然课中50%以上的内容都是农村学生所熟悉的事物和现象,学生对农村的 自然事物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等等。所以,我们特别注意引导实验教师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

    (一)因地制宜,选择适应教学需要的替代材料。

    自然课中的观察、实验材料虽有一定的普遍性,但不可能覆盖所有地区和学校,对于那些当地缺乏的材料 怎么办?我们采取的办法是:对教材中与自然条件结合较紧的课文进行系列梳理,列出不易得到的教学材料, 选择可以达到的教学目的要求、当地易得的材料替代和补充(如用红薯藤替代天竺葵学习“扦插”,用菜青虫 替代蚕学习“养蚕”等),并列成“教学材料结构表”印发给当地乡、村小学自然教师使用,以便教师课前准 备和要求学生自带材料,从而使所有学生都能亲自参加观察、实验活动,直接感知各种自然事物。实践证明: 这些作法是可行的,效果是好的。广大农村自然教师反映:“教学材料结构表”实用性强,易操作,便于兼职 教师课前作准备,同时也改变了因缺乏教学材料,只能靠老师演示实验、学生看的状况,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 习自然的兴趣,增加了学生了解家乡自然事物特点的机会,培养了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

    (二)利用农村土地较多的条件,师生动手建设、管理生物园。其作用是:

    1.生物园能为教学提供观察实验的材料。教师指导学生在生物园按教学需要分类、分期栽培植物,饲养小 动物,为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的、活生生的教学材料,解决了学生因缺乏实验材料无法亲自观察、实验的矛盾。

    2.生物园是学生进行栽培、饲养等学习活动的基地。自然教学大纲要求尽可能创造条件,联系实际,让学 生直接参与栽培、饲养等实践活动,学习自然知识,这一问题一直未能很好解决。有了生物园地,教师就可以 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引导学生在生物园地中直接参与栽培、饲养等实践活动,如嫁接、扦插、喂养小兔等 ,从而能更好地在实践中学知识,学技能。

    3.生物园的建设能紧密结合当地生产实际,为当地发展经济服务。在生物园的建设中,教师有意识地指导 学生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进行培植花木幼苗、果树、药材等经济作物的实验。例如,荆门市马河镇 铁坪小学的实验教师指导学生在生物园扦插葡萄、石榴两万多株,种植香菇45蓬;新州县旧街小学的实验教师 指导学生在生物园种植半枝莲、舌干等药材,还进行芽接板栗的实验;利川市黄泥坡小学的实验教师指导学生 对珍贵树种“珙桐”、“水杉”进行繁育实验,他们还学习扦插大黄杨树苗,成活率达85%……学生在亲自参 与栽培植物的实验活动中,学习兴趣得到了提高,增强了科学种田、科学饲养的意识,学习了一些实用技术, 直接或间接地为参加当地经济建设奠定了初步基础。

    总之,生物园不只是教学的基地,其功能和作用是多方面的。

    (三)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开展环境考察和课外自然研究活动。

    农村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进行考察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实验教 师注意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带领学生到大自然这个“大课堂”去上课,自然课中凡是适合在当地自然环境 中教学的内容,如水域的污染和保护、植物与环境、能源矿产、岩石、土壤等等,尽可能让学生进行实地考察 ,直接与大自然接触,并注意把爱科学的思想教育和改变当地自然面貌结合起来,把自然课的教学和课外自然 研究活动结合起来,从而使自然课取得了综合的教学效益。

    (四)结合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增补一些有利于学生了解、可以利用家乡自然条件科学致富的教学 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认识家乡的自然资源──如家乡的地形和作物、家乡的地热资源、家乡的水域、家乡的药材、家乡的茶 等。

    2.家乡人民对自然界的利用和改造,如柑橘的保藏。

    3.科学致富的内容──如池溏的综合利用、兔的饲养、种甘蔗、种菊花、生物防治等。

    在学习这些内容时,教师把学生带到田地边、池塘旁、饲养场和农村专业户中,让学生边考察、实践、边 学知识,使学生对家乡了解更全面,感情更深厚,并增强了动手能力和科学致富的意识。

    二、实验的成效

    我省在农村自然教学方面,经过了几年的研究与实验,已初见成效。主要表现在:

    (一)提高了教师素质。

    教改实验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研究能力最好的培训班。在参与教改实验的过程中,需要教师钻研教育理 论,了解教改信息,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据不完全统计:参与实验的260多名教师90%学习了《儿童心理学》 、《探究──研讨教学法》、《小学自然教学法》、《教学论》等专著,广泛搜集了有关教改的资料,特别是 农村教育、教学改革的资料。至1993年11月,实验教师在市以上公开发行的刊物发表教学论文或经验总结57篇 ,其中在《课程·教材·教法》、《湖北教育》、《小学自然教学》等省内外刊物上发表13篇,有2篇论文参加 了全国小学自然教学研究会农村小学自然教学论文评比,分别获一、二等奖。85%的实验教师承担过省、市、 县(区)的公开课、观摩课任务,共100多人次,其中3人获省优秀课奖,60多人获地、市(县)优秀课奖。通 过实验,除培养了一批学科带头人外,还促进了当地农村自然教研活动的开展,发现和培养了一批青年教师。 据不完全统计:实验前,骨干教师仅占本地任课自然教师的12%左右,到1993年已上升到27%,其中青年骨干 自然教师,由占骨干自然教师的15%上升到65%。这样,就充实了骨干教师队伍,较好地解决了困挠学校的自 然教师“断层”问题。还有一些教师因在实验中乐于奉献,成绩突出,受到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表彰,仅宜昌 市就有4名教师的事迹被湖北教育杂志和小学自然教学杂志刊登。

    (二)提高了自然教学质量。

    随着实验的深入,这些地方自然课的实验教学、实验园地的建设与利用、课外实践活动等都有了明显的提 高,从而增加了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和对家乡的资源、环境、经济的了解,增强了学生学习自然、研究自然的 兴趣,提高了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热爱农村、热爱劳动、立志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这 些地方的“四小”活动(小论文、小制作、小发明、小实验)空前活跃,一些学生撰写的小论文在报刊上发表 ,自制学具被教学仪器部门推广。仅宜昌市和荆门市的小学生就撰写考察报告、观察日记和小论文800多篇,自 制学具、标本几千件,40多篇调查报告和观察日记在省、市(县)一级刊物上发表。

    (三)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

    实验点的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把在种植、饲养等实践活动中学到的科学知识,掌握的先进技术介绍给农民, 帮助农民拓宽经济发展的路子,使庭院经济和农业生产取得良好的效益。例如:荆门市马河镇铁坪村小学地处 山区,临近的8个村都有煤窑,农民的经济收入较高,生活富裕。铁坪村却一个煤窑也没有,村里虽然也挖了几 口矿井,但都没有找到煤。1993年元月,实验教师在教学《能源矿产》一课时,把学生带到马河煤矿井下参观 ,学生对煤的形成、煤的地质环境以及开采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回校后,他们制定了考察铁坪村两座山的计 划。通过三次课外考察活动,同学们发现小林湾这个地方的岩石层分布很有规律,岩石的颗粒粗糙、均匀、表 面松散,一些岩石黄中带黑,夹有闪光的黑色物质,此外,还发现了大量物化石,上面有植物叶的痕迹。学生 根据这些发现,联系自然课本中关于煤的形成的知识,推想小林湾可能有煤。为了进一步证实推想,学生们把 采集的黑石头和黑土带到学校,做成煤块放在炉子里烧,发现重量减少了35%,进一步证实了这些黑色土石里 含有煤。同学们把这次考察的情况写成《小林湾矿产资源考察报告》交给了村委,引起了高度重视。1993年3月 ,村里请湖北省勘测院在这个地方进行勘探,证实这里确有丰富的煤。

    这个学校的实验教师还把学生带到青峰寨上《植物与环境》这一课,通过实地考察,同学们发现流传中的 山青水秀、树木参天的青峰寨,如今已名不符实,水土流失非常严重。这主要是当地农民乱砍滥伐树木造成的 。同学们把考察的情况和建议写成考察报告,交给村委。村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1993年修拦沙坝七座,并在 山边种植了根系发达的树木,有效地防止了水土进一步流失。同学们还把这些情况向农民宣传,增强农民保护 环境意识。

    钟祥市张湾小学的实验教师带领学生到附近的林场,聘请技术员讲解植物怎样过冬的知识,并结合实际在 生物园进行柑橘过冬的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之后,学生及时把保护柑橘过冬的方法介绍给家长,帮助家 长和邻近农民用科学的办法保护柑橘过冬。1992年冬季,邻近村因没有采取措施保护柑橘,柑橘树冻死了80% ,而这个村仅冻死了17%。农民们说:“娃娃们帮了我们。”

    新州县旧街小学实验教师带学生到生物园进行种植药材的实验取得成功,学生掌握了种植、管理半枝莲、 舌干、白钱草三种中药材的方法。实验班51名学生有45名和家长一起在自家田地种植这三种药材,都获得成功 ,取得了投资少、见效快的经济效益。如今,这个村家家户户都种植了舌干、半枝莲、白钱草、药用菊花等药 材。

    枝江县东林小学的实验教师在生物园和学生一道进行芽接板栗,扦插葡萄、大黄杨,嫁接梨树苗的实验, 都获成功,直接经济收入一千余元。他们及时把这些技术介绍给农民,受到农民的欢迎。

    在学习有关动物知识的课文时,一些实验点的教师还聘请当地兽医和饲养员给学生讲解家禽、家畜常见病 的防治方法。学生通过实践,也能在家给家禽、家畜看病了。特别是春秋两季鸡、猪瘟发病季节,学生还主动 到农民家协助农民为猪、鸡治病,宣传预防的方法,减少了经济损失,受到了农民的赞扬。

    一些实验点的师生,还把在实验中总结的利用当地条件科学种植、科学饲养的经验,以及从报刊杂志上搜 集的科技兴农信息,编成“信息小报”,印发给农民,为农民拓宽了经济发展的路子,增强了农民科技兴农的 意识。仅荆门市马河镇铁坪村小学的同学,1993年就自办“信息小报”8期,提供科学种植、饲养的经验和信息 100多则。

    以上事例说明,尽管自然是小学教学中一门“小学科”,但只要我们认真从农村的需要出发,研究和改进 教学,也是能为当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

    三、几点体会

    几年的农村自然教学研究与实验,有以下几点体会:

乡村自然资源考察报告范文第9篇

一、实验的基本作法

调查研究表明:农村自然教学的不利因素主要是教学仪器设备少。但农村学校也有许多有利的教学条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资源为自然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活生生的教学材料;为开展自然教学提供了观察、考察、饲养、栽培等实践活动的场所;自然课中50%以上的内容都是农村学生所熟悉的事物和现象,学生对农村的自然事物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等等。所以,我们特别注意引导实验教师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

(一)因地制宜,选择适应教学需要的替代材料。

自然课中的观察、实验材料虽有一定的普遍性,但不可能覆盖所有地区和学校,对于那些当地缺乏的材料怎么办?我们采取的办法是:对教材中与自然条件结合较紧的课文进行系列梳理,列出不易得到的教学材料,选择可以达到的教学目的要求、当地易得的材料替代和补充(如用红薯藤替代天竺葵学习“扦插”,用菜青虫替代蚕学习“养蚕”等),并列成“教学材料结构表”印发给当地乡、村小学自然教师使用,以便教师课前准备和要求学生自带材料,从而使所有学生都能亲自参加观察、实验活动,直接感知各种自然事物。实践证明:这些作法是可行的,效果是好的。广大农村自然教师反映:“教学材料结构表”实用性强,易操作,便于兼职教师课前作准备,同时也改变了因缺乏教学材料,只能靠老师演示实验、学生看的状况,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自然的兴趣,增加了学生了解家乡自然事物特点的机会,培养了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

(二)利用农村土地较多的条件,师生动手建设、管理生物园。其作用是:

1.生物园能为教学提供观察实验的材料。教师指导学生在生物园按教学需要分类、分期栽培植物,饲养小动物,为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的、活生生的教学材料,解决了学生因缺乏实验材料无法亲自观察、实验的矛盾。

2.生物园是学生进行栽培、饲养等学习活动的基地。自然教学大纲要求尽可能创造条件,联系实际,让学生直接参与栽培、饲养等实践活动,学习自然知识,这一问题一直未能很好解决。有了生物园地,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引导学生在生物园地中直接参与栽培、饲养等实践活动,如嫁接、扦插、喂养小兔等,从而能更好地在实践中学知识,学技能。

3.生物园的建设能紧密结合当地生产实际,为当地发展经济服务。在生物园的建设中,教师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进行培植花木幼苗、果树、药材等经济作物的实验。例如,荆门市马河镇铁坪小学的实验教师指导学生在生物园扦插葡萄、石榴两万多株,种植香菇45蓬;新州县旧街小学的实验教师指导学生在生物园种植半枝莲、舌干等药材,还进行芽接板栗的实验;利川市黄泥坡小学的实验教师指导学生对珍贵树种“珙桐”、“水杉”进行繁育实验,他们还学习扦插大黄杨树苗,成活率达85%……学生在亲自参与栽培植物的实验活动中,学习兴趣得到了提高,增强了科学种田、科学饲养的意识,学习了一些实用技术,直接或间接地为参加当地经济建设奠定了初步基础。

总之,生物园不只是教学的基地,其功能和作用是多方面的。

(三)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开展环境考察和课外自然研究活动。

农村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进行考察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实验教师注意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带领学生到大自然这个“大课堂”去上课,自然课中凡是适合在当地自然环境中教学的内容,如水域的污染和保护、植物与环境、能源矿产、岩石、土壤等等,尽可能让学生进行实地考察,直接与大自然接触,并注意把爱科学的思想教育和改变当地自然面貌结合起来,把自然课的教学和课外自然研究活动结合起来,从而使自然课取得了综合的教学效益。

(四)结合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增补一些有利于学生了解、可以利用家乡自然条件科学致富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认识家乡的自然资源──如家乡的地形和作物、家乡的地热资源、家乡的水域、家乡的药材、家乡的茶等。

2.家乡人民对自然界的利用和改造,如柑橘的保藏。

3.科学致富的内容──如池溏的综合利用、兔的饲养、种甘蔗、种菊花、生物防治等。

在学习这些内容时,教师把学生带到田地边、池塘旁、饲养场和农村专业户中,让学生边考察、实践、边学知识,使学生对家乡了解更全面,感情更深厚,并增强了动手能力和科学致富的意识。

二、实验的成效

我省在农村自然教学方面,经过了几年的研究与实验,已初见成效。主要表现在:

(一)提高了教师素质。

教改实验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研究能力最好的培训班。在参与教改实验的过程中,需要教师钻研教育理论,了解教改信息,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据不完全统计:参与实验的260多名教师90%学习了《儿童心理学》、《探究──研讨教学法》、《小学自然教学法》、《教学论》等专著,广泛搜集了有关教改的资料,特别是农村教育、教学改革的资料。至1993年11月,实验教师在市以上公开发行的刊物发表教学论文或经验总结57篇,其中在《课程·教材·教法》、《湖北教育》、《小学自然教学》等省内外刊物上发表13篇,有2篇论文参加了全国小学自然教学研究会农村小学自然教学论文评比,分别获一、二等奖。85%的实验教师承担过省、市、县(区)的公开课、观摩课任务,共100多人次,其中3人获省优秀课奖,60多人获地、市(县)优秀课奖。通过实验,除培养了一批学科带头人外,还促进了当地农村自然教研活动的开展,发现和培养了一批青年教师。据不完全统计:实验前,骨干教师仅占本地任课自然教师的12%左右,到1993年已上升到27%,其中青年骨干自然教师,由占骨干自然教师的15%上升到65%。这样,就充实了骨干教师队伍,较好地解决了困挠学校的自然教师“断层”问题。还有一些教师因在实验中乐于奉献,成绩突出,受到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表彰,仅宜昌市就有4名教师的事迹被湖北教育杂志和小学自然教学杂志刊登。

(二)提高了自然教学质量。

随着实验的深入,这些地方自然课的实验教学、实验园地的建设与利用、课外实践活动等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从而增加了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和对家乡的资源、环境、经济的了解,增强了学生学习自然、研究自然的兴趣,提高了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热爱农村、热爱劳动、立志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这些地方的“四小”活动(小论文、小制作、小发明、小实验)空前活跃,一些学生撰写的小论文在报刊上发表,自制学具被教学仪器部门推广。仅宜昌市和荆门市的小学生就撰写考察报告、观察日记和小论文800多篇,自制学具、标本几千件,40多篇调查报告和观察日记在省、市(县)一级刊物上发表。

(三)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

实验点的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把在种植、饲养等实践活动中学到的科学知识,掌握的先进技术介绍给农民,帮助农民拓宽经济发展的路子,使庭院经济和农业生产取得良好的效益。例如:荆门市马河镇铁坪村小学地处山区,临近的8个村都有煤窑,农民的经济收入较高,生活富裕。铁坪村却一个煤窑也没有,村里虽然也挖了几口矿井,但都没有找到煤。1993年元月,实验教师在教学《能源矿产》一课时,把学生带到马河煤矿井下参观,学生对煤的形成、煤的地质环境以及开采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回校后,他们制定了考察铁坪村两座山的计划。通过三次课外考察活动,同学们发现小林湾这个地方的岩石层分布很有规律,岩石的颗粒粗糙、均匀、表面松散,一些岩石黄中带黑,夹有闪光的黑色物质,此外,还发现了大量物化石,上面有植物叶的痕迹。学生根据这些发现,联系自然课本中关于煤的形成的知识,推想小林湾可能有煤。为了进一步证实推想,学生们把采集的黑石头和黑土带到学校,做成煤块放在炉子里烧,发现重量减少了35%,进一步证实了这些黑色土石里含有煤。同学们把这次考察的情况写成《小林湾矿产资源考察报告》交给了村委,引起了高度重视。1993年3月,村里请湖北省勘测院在这个地方进行勘探,证实这里确有丰富的煤。

这个学校的实验教师还把学生带到青峰寨上《植物与环境》这一课,通过实地考察,同学们发现流传中的山青水秀、树木参天的青峰寨,如今已名不符实,水土流失非常严重。这主要是当地农民乱砍滥伐树木造成的。同学们把考察的情况和建议写成考察报告,交给村委。村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1993年修拦沙坝七座,并在山边种植了根系发达的树木,有效地防止了水土进一步流失。同学们还把这些情况向农民宣传,增强农民保护环境意识。

钟祥市张湾小学的实验教师带领学生到附近的林场,聘请技术员讲解植物怎样过冬的知识,并结合实际在生物园进行柑橘过冬的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之后,学生及时把保护柑橘过冬的方法介绍给家长,帮助家长和邻近农民用科学的办法保护柑橘过冬。1992年冬季,邻近村因没有采取措施保护柑橘,柑橘树冻死了80%,而这个村仅冻死了17%。农民们说:“娃娃们帮了我们。”

新州县旧街小学实验教师带学生到生物园进行种植药材的实验取得成功,学生掌握了种植、管理半枝莲、舌干、白钱草三种中药材的方法。实验班51名学生有45名和家长一起在自家田地种植这三种药材,都获得成功,取得了投资少、见效快的经济效益。如今,这个村家家户户都种植了舌干、半枝莲、白钱草、药用菊花等药材。

枝江县东林小学的实验教师在生物园和学生一道进行芽接板栗,扦插葡萄、大黄杨,嫁接梨树苗的实验,都获成功,直接经济收入一千余元。他们及时把这些技术介绍给农民,受到农民的欢迎。

在学习有关动物知识的课文时,一些实验点的教师还聘请当地兽医和饲养员给学生讲解家禽、家畜常见病的防治方法。学生通过实践,也能在家给家禽、家畜看病了。特别是春秋两季鸡、猪瘟发病季节,学生还主动到农民家协助农民为猪、鸡治病,宣传预防的方法,减少了经济损失,受到了农民的赞扬。

一些实验点的师生,还把在实验中总结的利用当地条件科学种植、科学饲养的经验,以及从报刊杂志上搜集的科技兴农信息,编成“信息小报”,印发给农民,为农民拓宽了经济发展的路子,增强了农民科技兴农的意识。仅荆门市马河镇铁坪村小学的同学,1993年就自办“信息小报”8期,提供科学种植、饲养的经验和信息100多则。

以上事例说明,尽管自然是小学教学中一门“小学科”,但只要我们认真从农村的需要出发,研究和改进教学,也是能为当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

三、几点体会

几年的农村自然教学研究与实验,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观念的转变只有在教改实践中方能实现。

乡村自然资源考察报告范文第10篇

(一)圆满完成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根据《县委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实施方案》和统一部署,我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从今年4月初开始至8月底基本结束,历时5个月。在县委指导检查组的监督下,学习实践活动做到了“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创新,圆满地完成了学习调研、分析检查、整改落实三个阶段的各项工作任务,达到了预期效果。通过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局党员干部进一步树立了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局领导分头完成四篇调研文章,查找出了环境保护方面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5个突出问题,并将问题规定时限,逐步整改落实,把科学发展观贯彻于环保工作始终。

(二)成功处置**天化“3·23”安全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得到加强。今年3月23日,**天化合成氨装置合成塔出口管道发生断裂,导致高温高压气体外泄产生冲击波,部分生产设施和厂区及附近居民门窗受损。事发后,我局切实履行职责,积极配合市局和其他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处理,及时开展了监测、监察和救援行动,有效地阻止了事件的扩大,受到各级领导的肯定。一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事件发生后,立即启动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成立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主要领导负总责,落实具体责任人,逐级抓落实。二是迅捷反应,及时应对突发事件,严格执行事件报告和应急处置制度。应急预案启动后,领导组及时调集综合组、应急监察分队和应急监测分队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开展调查、监测、救援工作,排查确定污染因子,先后以快报和详报的方式将现场情况报告上级部门,在第一时间及时准确的提供监测数据,为事故的处理赢得时间,对稳定群众恐慌心理起到了积极作用。三是建立**天化“3·23”事件值班制度,实行24小时值班,确保信息传递的畅通。四是积极参加抢险救援和善后理赔,安抚群众,稳定民心,包片居民未出现上访现象。五是积极总结事件经验,及时更新应急处置预案,逐步提高应急反应处置能力。

(三)太平乡创建省级生态乡镇通过验收。生态乡镇创建是生态县创建的基础,也是我县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升生态文明水平,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抓手。生态乡镇的建设对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有效措施,成功创建了太平乡生态乡。一是建立组织,落实任务。按照生态乡镇建设的总体部署,及时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党组书记副局长为副组长、相关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生态乡镇建设指导领导小组,落实了“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制度,领导小组积极组织、指导创建工作,为创建工作创造良好的氛围。二是分步实施,整体推进。根据工作部署,乡政府编制了《太平乡生态乡镇建设环境规划》,制定了具体工作实施方案,分步骤、分阶段逐步实施,我局及时落实具体人员全力指导太平乡生态乡镇创建工作,致力推进生态乡镇建设工作进程。三是加强宣传,形成共识。积极开展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化知识、绿色生态文明、培育生态发展理念等形式多样的生态乡建设宣传活动,在群众中形成共识,积极投身到这一活动中来,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家园,促进全社会树立科学发展观。历经2年的建设,太平乡在经济、社会、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协调发展,村民生产生活得到改善,于今年初申报**省生态乡镇。申报材料分别于8月、10月通过市环保局、省环保厅组织有相关专家参加的考核组的考核、审查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申报文本要件齐全,经对照**生态乡镇建设的三大类20项考核指标,太平乡全部达到考核指标要求,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近三年来无重大污染事故和生态破坏事件,同意太平乡申报省级生态乡镇。太平生态乡镇的创建,为来年的生态县创建奠定了基础。

(四)严格依法行政,强化环境监管。一是严把建设项目审批关。在项目审批过程中,我局始终坚持集体审批制度、环评影响评价管理制度、环评审批承诺制度、环保审批服务制度和环保审批公众参与制度。今年,共审批建设项目44个,审批夜间施工项目8个,对省市环保局审批的6个建设项目出具了环境影响评价标准确认函和转报意见,完成了26个项目的选址工作和7个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环评和环保“三同时”执行率达到100,从源头上有效制止新污染源的产生。二是严把审核关,依法实施排污许可证发放管理。今年来,排污许可证年审换证4家。三是认真贯彻执行《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强化征收措施和力度,依法足额征收排污费,完成了26家单位排污申报工作,征收排污费1365160元,提前超额完成市局下达任务数80万元的征收任务,征收范围涵盖了辖区内所有工业企业及医院、宾馆、餐饮等第三产业。四是进一步规范环评审批程序,提高服务效率。加强县政府政务服务中心环保窗口建设,实行一次性告知制度。告知内容包括选址初步要求、审批权限、办事程序、办事时限等,让建设单位了解整个环评审批的程序和具体要求,做到审批程序和结果公开透明。成立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委员会,实行环评审批委员会集体讨论审批。

(五)环保专项行动扎实有效,整治措施到位,圆满完成了各项整治任务。一是组织开展了长江环保执法行动,摸清了全县辖区内金沙江、横江流域主要污染物的种类、总量和浓度,对各类排污口进行了拍照、定位,对照排污口设置情况进行了规范化整治。二是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扎实深入,开展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检查,对影响城区饮用水取水口安全的××县“三江河鲜”的环境违法行为进行限期整改,并安全搬离取水口,对现场监察过程中发现的太平乡复兴造纸厂(属于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明令禁止建设的“十五小”企业)未履行环保相关手续擅自建设投产的环境违法行为,已责令停止生产并报告县政府予以取缔关闭。三是采取措施防控中高考期间噪声污染。在此期间,我局组织监察人员,下发了《关于做好2009年中高考期间市区噪声污染防范和控制工作的通知》50份,加强了监管,检查走访建筑施工企业、娱乐经营场所和相关个私企业,督促各单位履行职责,防止违规经营、施工。同时,12369投诉电话实行24小时值班,确保投诉问题及时妥善处理,为中高考考生营造安宁和谐的学习考试环境。

(六)加大环境监察现场监督执法力度。一是严格查处各类环保违法违规行为。严格现场环境执法,坚决查处擅停污染治理设施或偷排污染物等违规行为,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影响群众健康、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环境问题,仅2009年就现场检查企业13家,限期整改1家,停止生产1家,查处率达到100。先后对××县朝阳混凝土搅拌站噪声、××县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排放生活污水污染农田投诉依法进行了调查处理,处理率达到100。对1处具有一定环境安全隐患的水源地进行了集中整治,确保了全县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的环境安全。二是对**天化、金明化工、××县城镇污水处理厂等重点工程、重点企业进行了污染防治设施现场检查,检查了污染防治设施42台套,先后现场检查共计43次,确保全县重点工程和重点企业污染防治工作落到实处。三是建设项目“三同时”监督检查。全年对辖区内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执行情况共进行了38批次检查,辖区内主要建设项目“三同时”执行率达100。

四是对持有排污许可证的**天化股份有限公司、××县金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县人民医院、××**天医院、**包装厂××分厂、××县富达水泥有限责任公司达标达证情况进行了30余次检查。先后配合四川、**两省环境监察总队,宜宾、昭通两市环境监察支队,联合宜宾县环境监察大队对向家坝水电站工程建设施工期开展了12次现场环境监察。五是对辖区内签订了节能减排责任书的重点企业**天化、××县金明化工公司按要求进行了每月一次现场监察,对**包装厂××分厂、××县三乘酒业有限公司、××县富达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县旅游开发公司等企业进行了每季一次现场监察,基本实现了年度节能减排目标。六是加大工作调处力度。加强环境污染事故和污染纠纷的调查处理工作,落实限时办结制度,健全环境工作责任制度,强化值班制度,努力维护群众环境权益。全年共办理了12369环保举报热线、县长热线等污染举报案件61余起、案件9件、人大建议2件。对所有举报及案件均进行了现场监察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了相应调查处理,切实做到了来信来访案件件有回音、有落实,结案率达100%。

(七)加强污染整治,改善环境质量。今年,我县的污染整治工作着重于农村环境和饮用水安全整治。一是结合新农村建设,选定太平乡太平村为整治示范点,编制完成《太平乡太平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通过实施农村改水、改灶、改厕和山、水、林、田综合治理,全面整治农村脏、乱、差环境。二是扎实做好饮用水源安全保护。饮用水安全问题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生命安全和社会的和谐稳定。继**年开展城镇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及评估工作之后,今年将向家坝镇水清坝水库列为典型乡镇饮用水水源地开展基础环境调查与评估工作,科学调查与综合评估典型乡镇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状况,完成了《水清坝水库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报告》和《水清坝水库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基础环境调查与评估报告》。通过划定和建设水源保护区、实施应急保障等措施,着力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

(八)狠抓环境监测工作,为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撑。一是做好常规性监测。完成金沙江和横江**省出境断面水质月报监测12期,县城饮用水源水质月报监测12期;5月完成川、滇两省跨界水域同步监测工作;完成县城环境空气质量周报监测42期;完成降尘、硫酸盐化速率月监测;开展降雨ph、电导率监测工作。二是完成**天化“3·23”事故应急监测任务,为事故处理提供科学技术依据。三是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保质保量完成了境内5家单位的对外委托服务监测。四是完成**天化第

一、二季度监督性监测,为环境管理提供技术依据。五是完成典型乡镇饮用水水源地——水清坝水库水质监测。

(九)以强化意识营造氛围为目标,着力开展环境宣传教育工作。一是通过印标语、宣传手册、挂横幅、发传单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结合“6.5”世界环境日活动、五月科技宣传周、科普大篷车等节日和活动在县城、学校、社区、村镇,通过广播宣传《环境保护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和环保知识,发放宣传手册1500份、环保倡议书1000份、张贴宣传标语10幅,宣传画册200份,投资1.5万元制作了42个环境保护宣传广告灯箱,大力营造环境保护宣传气氛。二是立足网络、电视、广播、报刊等宣传媒体,不断完善环境保护宣传教育网络,进一步加大了宣传力度,在群众中引起了较大反响。通过广泛宣传,使镇村及企业干部职工重视支持环保工作,保护环境的意识进一步增强,为进一步加强基层对环保的认识和重视,落实好环保各项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三是全面加强队伍建设工作。以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为目标,以学习制度、培训考试制度、激励约束制度的健全完善和严格执行为基础,以培育文化为灵魂,今年以来,我局实行了季度业务考试制度,进一步提高了干部职工的自觉学习意识。通过强化学习意识,细化培训手段,硬化激励措施等途径,真正建设一支忠于职守、业务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务实高效、清正廉洁的环保队伍。

(十)认真实施四项工作,促进环保工作健康发展。

一是认真实施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和责任政府四项制度。自今年3月实施阳光政府四项制度以来,我局高度重视,按照要求开展了相关工作,并将此项工作列入日常工作的重要位置,成立了实施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和责任政府四项制度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意见,规范了各项具体工作,加强了队伍训练,配备了硬件设施,切实保障政务信息网络查询系统和“96128”政务查询专线电话的正常工作。自5月份以来,我局共重点工作通报事项15项,重要公示事项1项,网络查询3次。未受到群众投诉,受到督查组多次表扬。

二是认真实施“七彩**××保护行动”。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及省、市关于环境保护的《决定》,牢固树立“环境优先、生态立县”意识,加快“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步伐,实现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按照市环保局总体部署,我县注重加强自然生态保护、重点饮用水源地保护和污染源监察,注重加强重点污染源监控,认真履行职责,围绕市政府20项重要工作和20类重大建设项目的相关要求,对照市政府与县政府签订的《七彩**昭通保护行动2009年工作目标责任书》,认真实施生态保护行动、环境治理行动、环境阳光行动、绿色创建行动、绿色传播行动、节能降耗等七大行动,环境质量不断改善,群众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由于工作方法创新、工作出色,在全市的《七彩**昭通保护行动2009年工作目标责任书》考核工作中评定为优秀。

三是切实抓好减排工作。2009年,减排工作是我县环保工作的一项重点工作。为达到市政府下达给我县“十一五”期间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年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目标控制在2200吨以内,**年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目标控制在1000吨以内),抓住一切宣传契机,强化节能减排宣传,倡导减排新风尚。制定了逐年削减计划,将“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指标分解落实到各排污企业,督促企业制定措施,加大污染治理力度。通过管理减排、工程减排、结构减排等多种手段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保证减排目标的实现。

四是圆满结束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在**年的工作基础上完成了373家普查对象的普查数据再审核、上报,建立了污染源档案。全县普查工业源17家,生活源109家,农业源247家,于6月通过了省市普查办检查验收。

此外,我局在扶贫、移民、保密、、预防职务犯罪、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方面加强了组织领导,落实了责任,明确了工作任务,取得了一定成绩。

二、存在问题

(一)人员不足,资金缺乏。(1)虽然环保独立后,机构能力建设得到一定加强,但目前的环保队伍人员、队伍素质都还远远不能满足环保工作的需要,特别是专业人才的缺乏;(2)监测经费未纳入财政预算,影响监测站工作机构正常运行。

(二)依法行政,执法必严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环境监察人员环境执法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对重点工程、重点建设项目的监察力度还不够强,建设项目“三同时”监管不到位的情况依然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纠以及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环保执法难的问题还未从根本上解决,差距还很大。

(三)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天化“3·23”安全事件的发生,暴露出我局应急通讯器材、安全防护设备、应急监测仪器、应急监测车严重缺乏,监测还采用传统分析仪器方法,相对便携快速测定仪为事件处置提供技术支撑较为滞后。

(四)标准化建设严重滞后,环境监察、监测能力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环境监察、监测能力建设远远滞后于当前形势发展的要求,需要进一步加强环境监察、监测标准化建设。一是在建立健全环境监察、监测机构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在落实人员编制、保障工作经费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落实。三是在配备各项技术装备方面还有待解决。如执法车辆、监测车,环境监察现场取证设备、现场监测设备、防护设备等。

(五)环境容量总量控制、节能减排任务艰巨。我县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楼坝工业园区即将启动,而××环境容量总量控制指标有限,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突显;区域内**天化排放量大,市局下达的减排任务完成起来有一定难度。

(六)明年为“七彩**××保护行动”实施的最后一年,虽然我县启动早,但对照《实施方案》,离目标任务还有一定的差距,压力较大。

(七)办公业务用房满足不了工作需要,虽已启动监测执法业务用房建设,但建设资金尚缺口200万。

三、**年工作计划

**年我县环保工作将紧紧围绕省、市“十一五”环保规划,着力抓好以下工作,促进我县环保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继续抓好干部职工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一是依托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着力解决思想认识、班子建设、工作作风、基础能力、体制机制和环境改善等方面的问题,积极构建用制度管理人、监督人、激励人的管理模式,进一步强化每名干部职工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二是加强业务培训学习,不断强化队伍建设,提高服务水平。

(二)继续抓好全县环境保护宣传工作,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环境保护,构建和谐社会。紧紧围绕“七彩**××保护行动”、“节能减排”、绿色创建等重点工作,在世界环境日、地球日、水日等节日走村入社,下企业进学校倡导和号召全民环保,组织环境摄影比赛,展板宣传,咨询服务、资料发放等宣传活动,充分利用电子屏幕、手机短信、网络、电视等媒体加大环保宣传,做到常抓不懈,重点注重对学生的宣传教育。

(三)继续抓好环境监测、环境监察执法工作,强化环境监督管理。一是加强环境监测工作,科学、全面、及时掌握我县水、气、声环境质量,为环境管理提供依据,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二是继续深入贯彻《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规范排污收费和排污申报工作,扩大征收范围。三是继续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排污口规范化整治,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及早安排和部署全县中高考期间环境噪声控制和监督管理工作。四是加大生态环境监察、污染源监察、污染治理设施现场检查、排污许可证监察和建设项目“三同时”监察等工作力度,重点放在向家坝水电站建设、绥水还建公路建设、**天化、金明化工、**包装××分厂等重点项目和企业日常监管,确保环境安全。五是积极争取投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四)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按照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加强全县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监管,进一步建立健全饮用水源水质定期监测报告制度、安全预警制度,定期水质监测信息。

(五)抓好两碗乡生态乡镇创建工作和××生态县建设规划编制,启动生态县创建工作。结合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发展生态示范点,全面整治农村脏、乱、差环境,完成两碗乡生态乡镇创建,为生态县建设奠定基础。完成生态县规划编制,启动生态县创建工作。

(六)科学谋划,确保完成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任务。一是在污染源普查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摸清全县cod(化学需氧量)、so2(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科学制定**年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计划,并分解落实责任,抓好督导落实。二是进一步发挥减排工程的作用,积极引导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督促加快**天化煤代气二期工程、××县城镇污水处理厂重点工程建设进度。三是严格管理减排。实行建设项目新增污染物总量管理,把污染物总量削减指标作为建设项目审批的前置条件,未落实污染物总量来源,建设项目不得审批。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完成水、气排污许可证发放工作。四是加强对化工、水泥等高污染企业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的监管,提高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严肃查处偷排漏排等违法排污行为。

乡村自然资源考察报告范文第11篇

一、责任制工作持续深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继续突出抓了责任分解、责任考核和责任追究三个关键环节,结合我县实际,年初,县委、县政府制定印发了《xx县2007年反腐倡廉工作责任分解表》,把全年的反腐倡廉工作任务细化为x大块x项具体任务,全部分解到各县级领导、牵头部门和相关责任单位。各乡镇、部门也能按照县委、县纪委的总体安排部署,对各自承担的反腐倡廉工作任务进一步细化分解,确保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任务的落实。先后于7月份和12月两次组织人员对各乡(镇),县直部门、驻泾单位党组织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进行检查考核;考核工作严格按照听汇报、看典型、查资料、主要领导述职述廉、民主测评等程序进行,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对被考核单位的工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县委、县政府、县纪委予以奖惩。年终x个考核组分别由县委常委带队,考核了x个乡镇、x个开发区、x个街道办事处和x个县直部门及驻泾单位,有x个乡镇和单位被综合评定为优秀等次,其中x个工作特别突出的乡镇和单位县委、县政府将进行表彰奖励;有x个乡镇和单位被综合评定为优秀等次,x个单位评定为全格等次,没有不合格等次的单位。通过对x个被考核单位及领导班子进行民主测评,其中班子测评为优秀等次的x个,合格的x个,基本合格的x个,没有不合格等次。对x名领导班子成员民主测评,履行党风廉政建设领导职责优秀的x人,占17.6%,称职的273人,占77.6%,基本称职的17人,占4.8%,没有不称职等次。遵守廉洁自律规定好等次的91人,占25.8%,较好的252人,占71.6%,一般的9人,占2.6%,没有差等次。对排名靠后的单位和领导干部,县委、县政府、县纪委将采取一定措施予以诫勉和处理。在责任追究方面,年内共对x名领导干部进行了诫勉谈话,同时给x名直接责任人给予了党政纪处分,有力地促进了干部工作作风的好转。

二、查办案件工作取得突破。在查办案件中,继续推行领导包案责任制,强化对办案工作的管理,认真落实“一案三报告”制度,深入查找发案原因,帮助整改存在问题,使办案工作综合效果进一步增强。同时,我们采取召开案件联席会议,与公、检、法、审计等部门互通案件信息,多方寻找案源,拓宽了纪检案源渠道。全年共发出各类整改监察建议书x份,落实整改问题x个。一年来,县纪委(监察局)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电话举报x件(次),其中来信来访x件(次),电话举报x件(次),已办结x件(次),办结率达到95%。初步核实各类案件线索45件,转立案36件,涉及37人(其中科级干部8人),结案36件,结案率达到100%。受党政纪处分37人(其中给予党内警告处分6人,党内严重警告处分5人;给予行政警告处分23人,行政记过处分3人),有力地维护了党纪政纪的严肃性。

三、廉洁自律规定落实到位。认真贯彻落实《廉政准则》、“四大纪律八项要求”和“五个不许”等廉洁自律有关规定,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广泛宣传,进一步增强了各级党员领导干部遵守廉洁自律规定的意识,做到了预防在先,警钟常鸣。认真落实廉政谈话制度,县委主要领导亲自参加,对x年以来新提拔的x名科级领导干部进行了集体廉政谈话,并签订了廉政承诺书。认真落实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进一步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全年共完成经济责任审计x项,查出违纪违规资金x万元。年内,对县直部门“一把手”不直接管财务情况进行了两次认真清理检查,纠正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勤政卡”制度在全县各乡镇和县直部门广泛推行,增强了基层干部的勤政廉政服务意识。

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稳步推进。将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作为重点工作之一,结合本县实际,从强化领导、加大培训、狠抓落实等方面入手,认真落实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工作任务。制定印发了《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实施意见》,健全完善了乡镇及村党支部纪检组织,明确了工作职责。x月底,县纪委在县委党校举办了为期4天的纪检监察干部业务培训班,对全县乡镇、部门的纪检监察干部进行了专门的业务培训,促进了基层纪检干部工作能力的提高。进一步完善、规范农村党务、政务、村务公开制度,6月份,县委、县政府制定印发了《xx县2007年党务、政务、村务、厂务公开工作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公开的重点及主抓部门,确保了“四公开”工作的顺利开展。部分乡镇对村组干部建立了廉政档案,年终进行了述廉测评,群众对政府和基层干部的满意率和信任度明显增加。五、执法监察和纠风工作不断强化。先后开展了土地管理、林业、教育、财政、计划生育等行业和相关法规执行情况的专项检查。对退耕还林粮款兑现、农民种粮补贴落实等情况要求乡镇、部门采取“一卡通”、银信部门直通车的方式直接发放到群众手中,减少了中间环节,防止了截留问题的发生,并且派员进行了现场监督,纠正了一些执法不到位和不规范的问题。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了建设工程招投标、经营性土地出让、政府采购工作。县纪委、监察局全部采取提前介入、现场跟踪监督等形式,做到了预防监督。对年内开工的30项各类建筑工程全部实行了公开招投标,查处各类违规违法用地5宗,进行了行政处罚。组织实施政府集中采购23次,预算采购金额708.65万元,实际支付采购金额680.3万元,节约资金27.7万元。切实治理教育乱收费,对开学初群众反映学校代收保险费等问题,县纪委及时组织相关部门进行了纠正。查处教育乱收费问题1件,向学生清退不合理收费4715元。在全县各类医院开展了民主评议行风工作,督促全县各级医院认真查找存在的问题,并深入进行整改。继续严格落实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政策措施,严肃查处农民负担案件,共查办涉农负担案(事)件13起,解决村级遗留问题4件,监督规范兑现支农惠农资金3.5万元,补记集体经济收入4笔7200元,维护了全县农村大局稳定。派员对大中专毕业生考试分配、机关事业单位招考工作人员等工作进行全程参与监督,确保了选人用人工作公开、公正、公平进行。严格按照中央、省、市纪委要求,组织全县各级领导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了《中共中央关于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认真开展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各项清理工作,及时上报了有关资料。六、“作风建设年”活动扎实开展。结合实际,在全县认真开展了“x”主题实践活动,以学习教育活动和干部作风整顿为主要内容,建立完善了x等“x项机制”,干部职工中的x的问题有了明显改变。县委先后两次拿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x多个职位开展了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在县公安局、县法院、县检察院确定x个中层岗位实施了竞争上岗,按规定对新提拔的x多名科级干部实行了任前公示制和试用期制。继续坚持“凡进必考”制度,先后x次在县委机关、政府机关和乡镇政府机关采取了报名、笔试、面试等形式,招考了x名工作人员,逐步推行了领导干部差额考察制和考察预告制,讨论制定了县委常委会、全委会票决制试行办法,对主要领导干部的任用在全委会上票决,有效地防止了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同时,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关的职能作用,加大了对干部作风问题的查处力度。对个别乡镇在计划生育工作中弄虚作假的问题进行了立案查处,对涉及的x名责任人分别进行了党政纪处理。对在上半年计划生育考核中发现有虚假节育手术的x个乡镇的党政“一把手”责令向县委、县政府写出书面检查,并由县纪委、县委组织部进行诫勉谈话;包村的x名科级领导干部各处罚金x元;包村一般干部及计生专干责令由所属乡镇党委、政府进行责任追究,有力的推动了全县干部作风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

七、廉政文化建设工作初见成效。一是加强领导,靠实责任。把廉政文化建设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与其他工作一起部署,一起检查,一起考核。制定印发了《关于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确定了牵头单位,细化分解了工作任务。全县各级党组织都把廉政文化建设列入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县纪委、宣传部门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文化、新闻媒体等部门各司其职加强配合,具体抓好各项工作落实。二是立足实际,争创特色,丰富了廉政文化建设的形式。通过采取举办廉政文艺晚会、反腐倡廉知识演讲,播放廉政教育专题片,唱廉政歌曲,创办廉政教育基地,开辟廉政宣传栏、宣传墙,张贴廉政格言警句标语等形式,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构筑抵御腐蚀的思想道德防线。x月份县纪委举办了全县廉政书画摄影作品展,展出了包括县上四大家主要领导、社会各界人士的作品x幅,在全县引起了强烈反响。三是面向基层,拓宽渠道,扩大了廉政文化的辐射面。充分利用x教育资源,结合x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参观学习,广泛讨论,弘扬“两个务必”作风,增强广大党员干部防腐拒变的能力。组织党员干部观看《内蒙古第一贪》、《马向东腐败案》等警示教育片,开展警示教育,切实提高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四是结合廉政文化“x进”活动,不断丰富廉政文化阵地建设。县x局、x局、x乡等单位在机关办公地点设立党纪条规宣传专栏,悬挂反腐倡廉挂图、书法格言警句,组织党员干部观看反腐倡廉电教片,举办知识培训、知识测试和知识竞赛活动,不断增强广大党员干部廉洁从政、勤政为民的意识。x等学校开展学唱反腐倡廉歌曲、办反腐倡廉黑板报、悬挂反腐倡廉宣传标语、举行反腐倡廉主题班会等活动,把廉政文化教育与各学科教学、校园文化活动、素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x在居民聚居区设置廉政教育宣传栏,组织老年文艺队演出廉政文化节目,将廉政文化渗透到社区每个角落。全县每个乡镇都各确定了1-2个廉政文化村,部分新农村建设项目示范村还把廉政文化建设融入到新农村整体文化建设之中,通过建办专栏、文化墙,观看戏剧影视演出,充实村图书室,使廉政文化进农村氛围逐渐浓厚。x在电子屏幕播廉政教育专题片和廉政公益广告,促使企业领导人员依法经营,廉政经营。x等单位向领导干部家属发出“争当廉内助倡议书”,定期召开“廉内助”座谈会,以良好的家风促进党风、社会风气的好转。

八、纪检监察机关建设进一步加强。一是加强了对纪检监察干部业务知识的学习,坚持个人自学和每周一集中学习相结合,定期检查学习笔记,定期交流学习心得,极大的提高了纪检监察干部的工作水平和能力。二是加强了机关硬件建设,努力改善了办公条件,更换了速印机、打印机、传真机,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三是认真开展了x主题实践活动,强化了纪检监察干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本领,纪检监察干部与群众关系进一步密切。

乡村自然资源考察报告范文第12篇

一、责任制工作持续深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继续突出抓了责任分解、责任考核和责任追究三个关键环节,结合我县实际,年初,县委、县政府制定印发了《##县XX年年反腐倡廉工作责任分解表》,把全年的反腐倡廉工作任务细化为#大块#项具体任务,全部分解到各县级领导、牵头部门和相关责任单位。各乡镇、部门也能按照县委、县纪委的总体安排部署,对各自承担的反腐倡廉工作任务进一步细化分解,确保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任务的落实。先后于7月份和12月两次组织人员对各乡(镇),县直部门、驻泾单位党组织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进行检查考核;考核工作严格按照听汇报、看典型、查资料、主要领导述职述廉、民主测评等程序进行,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对被考核单位的工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县委、县政府、县纪委予以奖惩。年终#个考核组分别由县委常委带队,考核了#个乡镇、#个开发区、#个街道办事处和#个县直部门及驻泾单位,有#个乡镇和单位被综合评定为优秀等次,其中#个工作特别突出的乡镇和单位县委、县政府将进行表彰奖励;有#个乡镇和单位被综合评定为优秀等次,#个单位评定为全格等次,没有不合格等次的单位。通过对#个被考核单位及领导班子进行民主测评,其中班子测评为优秀等次的#个,合格的#个,基本合格的#个,没有不合格等次。对#名领导班子成员民主测评,履行党风廉政建设领导职责优秀的#人,占17.6%,称职的273人,占77.6%,基本称职的17人,占4.8%,没有不称职等次。遵守廉洁自律规定好等次的91人,占25.8%,较好的252人,占71.6%,一般的9人,占2.6%,没有差等次。对排名靠后的单位和领导干部,县委、县政府、县纪委将采取一定措施予以诫勉和处理。在责任追究方面,年内共对#名领导干部进行了诫勉谈话,同时给#名直接责任人给予了党政纪处分,有力地促进了干部工作作风的好转。

二、查办案件工作取得突破。在查办案件中,继续推行领导包案责任制,强化对办案工作的管理,认真落实“一案三报告”制度,深入查找发案原因,帮助整改存在问题,使办案工作综合效果进一步增强。同时,我们采取召开案件联席会议,与公、检、法、审计等部门互通案件信息,多方寻找案源,拓宽了纪检案源渠道。全年共发出各类整改监察建议书#份,落实整改问题#个。一年来,县纪委(监察局)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电话举报#件(次),其中来信来访#件(次),电话举报#件(次),已办结#件(次),办结率达到95%。初步核实各类案件线索45件,转立案36件,涉及37人(其中科级干部8人),结案36件,结案率达到100%。受党政纪处分37人(其中给予党内警告处分6人,党内严重警告处分5人;给予行政警告处分23人,行政记过处分3人),有力地维护了党纪政纪的严肃性。

三、廉洁自律规定落实到位。认真贯彻落实《廉政准则》、“四大纪律八项要求”和“五个不许”等廉洁自律有关规定,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广泛宣传,进一步增强了各级党员领导干部遵守廉洁自律规定的意识,做到了预防在先,警钟常鸣。认真落实廉政谈话制度,县委主要领导亲自参加,对#年以来新提拔的#名科级领导干部进行了集体廉政谈话,并签订了廉政承诺书。认真落实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进一步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全年共完成经济责任审计#项,查出违纪违规资金#万元。年内,对县直部门“一把手”不直接管财务情况进行了两次认真清理检查,纠正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勤政卡”制度在全县各乡镇和县直部门广泛推行,增强了基层干部的勤政廉政服务意识。

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稳步推进。将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作为重点工作之一,结合本县实际,从强化领导、加大培训、狠抓落实等方面入手,认真落实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工作任务。制定印发了《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实施意见》,健全完善了乡镇及村党支部纪检组织,明确了工作职责。#月底,县纪委在县委党校举办了为期4天的纪检监察干部业务培训班,对全县乡镇、部门的纪检监察干部进行了专门的业务培训,促进了基层纪检干部工作能力的提高。进一步完善、规范农村党务、政务、村务公开制度,6月份,县委、县政府制定印发了《##县XX年年党务、政务、村务、厂务公开工作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公开的重点及主抓部门,确保了“四公开”工作的顺利开展。部分乡镇对村组干部建立了廉政档案,年终进行了述廉测评,群众对政府和基层干部的满意率和信任度明显增加。

五、执法监察和纠风工作不断强化。先后开展了土地管理、林业、教育、财政、计划生育等行业和相关法规执行情况的专项检查。对退耕还林粮款兑现、农民种粮补贴落实等情况要求乡镇、部门采取“一卡通”、银信部门直通车的方式直接发放到群众手中,减少了中间环节,防止了截留问题的发生,并且派员进行了现场监督,纠正了一些执法不到位和不规范的问题。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了建设工程招投标、经营性土地出让、政府采购工作。县纪委、监察局全部采取提前介入、现场跟踪监督等形式,做到了预防监督。对年内开工的30项各类建筑工程全部实行了公开招投标,查处各类违规违法用地5宗,进行了行政处罚。组织实施政府集中采购23次,预算采购金额708.65万元,实际支付采购金额680.3万元,节约资金27.7万元。切实治理教育乱收费,对开学初群众反映学校代收保险费等问题,县纪委及时组织相关部门进行了纠正。查处教育乱收费问题1件,向学生清退不合理收费4715元。在全县各类医院开展了民主评议行风工作,督促全县各级医院认真查找存在的问题,并深入进行整改。继续严格落实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政策措施,严肃查处农民负担信访案件,共查办涉农负担信访案(事)件13起,解决村级遗留问题4件,监督规范兑现支农惠农资金3.5万元,补记集体经济收入4笔7200元,维护了全县农村大局稳定。派员对大中专毕业生考试分配、机关事业单位招考工作人员等工作进行全程参与监督,确保了选人用人工作公开、公正、公平进行。严格按照中央、省、市纪委要求,组织全县各

级领导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了《中共中央关于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认真开展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各项清理工作,及时上报了有关资料。

六、“作风建设年”活动扎实开展。结合实际,在全县认真开展了“#”主题实践活动,以学习教育活动和干部作风整顿为主要内容,建立完善了#等“#项机制”,干部职工中的#的问题有了明显改变。县委先后两次拿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多个职位开展了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在县公安局、县法院、县检察院确定#个中层岗位实施了竞争上岗,按规定对新提拔的#多名科级干部实行了任前公示制和试用期制。继续坚持“凡进必考”制度,先后#次在县委机关、政府机关和乡镇政府机关采取了报名、笔试、面试等形式,招考了#名工作人员,逐步推行了领导干部差额考察制和考察预告制,讨论制定了县委常委会、全委会票决制试行办法,对主要领导干部的任用在全委会上票决,有效地防止了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同时,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关的职能作用,加大了对干部作风问题的查处力度。对个别乡镇在计划生育工作中弄虚作假的问题进行了立案查处,对涉及的#名责任人分别进行了党政纪处理。对在上半年计划生育考核中发现有虚假节育手术的#个乡镇的党政“一把手”责令向县委、县政府写出书面检查,并由县纪委、县委组织部进行诫勉谈话;包村的#名科级领导干部各处罚金#元;包村一般干部及计生专干责令由所属乡镇党委、政府进行责任追究,有力的推动了全县干部作风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

七、廉政文化建设工作初见成效。一是加强领导,靠实责任。把廉政文化建设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与其他工作一起部署,一起检查,一起考核。制定印发了《关于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确定了牵头单位,细化分解了工作任务。全县各级党组织都把廉政文化建设列入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县纪委、宣传部门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文化、新闻媒体等部门各司其职加强配合,具体抓好各项工作落实。二是立足实际,争创特色,丰富了廉政文化建设的形式。通过采取举办廉政文艺晚会、反腐倡廉知识演讲,播放廉政教育专题片,唱廉政歌曲,创办廉政教育基地,开辟廉政宣传栏、宣传墙,张贴廉政格言警句标语等形式,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构筑抵御腐蚀的思想道德防线。#月份县纪委举办了全县廉政书画摄影作品展,展出了包括县上四大家主要领导、社会各界人士的作品#幅,在全县引起了强烈反响。三是面向基层,拓宽渠道,扩大了廉政文化的辐射面。充分利用#教育资源,结合#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参观学习,广泛讨论,弘扬“两个务必”作风,增强广大党员干部防腐拒变的能力。组织党员干部观看《内蒙古第一贪》、《马向东腐败案》等警示教育片,开展警示教育,切实提高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四是结合廉政文化“#进”活动,不断丰富廉政文化阵地建设。县#局、#局、#乡等单位在机关办公地点设立党纪条规宣传专栏,悬挂反腐倡廉挂图、书法格言警句,组织党员干部观看反腐倡廉电教片,举办知识培训、知识测试和知识竞赛活动,不断增强广大党员干部廉洁从政、勤政为民的意识。#等学校开展学唱反腐倡廉歌曲、办反腐倡廉黑板报、悬挂反腐倡廉宣传标语、举行反腐倡廉主题班会等活动,把廉政文化教育与各学科教学、校园文化活动、素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在居民聚居区设置廉政教育宣传栏,组织老年文艺队演出廉政文化节目,将廉政文化渗透到社区每个角落。全县每个乡镇都各确定了1-2个廉政文化村,部分新农村建设项目示范村还把廉政文化建设融入到新农村整体文化建设之中,通过建办专栏、文化墙,观看戏剧影视演出,充实村图书室,使廉政文化进农村氛围逐渐浓厚。#在电子屏幕播廉政教育专题片和廉政公益广告,促使企业领导人员依法经营,廉政经营。#等单位向领导干部家属发出“争当廉内助倡议书”,定期召开“廉内助”座谈会,以良好的家风促进党风、社会风气的好转。

八、纪检监察机关建设进一步加强。一是加强了对纪检监察干部业务知识的学习,坚持个人自学和每周一集中学习相结合,定期检查学习笔记,定期交流学习心得,极大的提高了纪检监察干部的工作水平和能力。二是加强了机关硬件建设,努力改善了办公条件,更换了速印机、打印机、传真机,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三是认真开展了#主题实践活动,强化了纪检监察干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本领,纪检监察干部与群众关系进一步密切。

乡村自然资源考察报告范文第13篇

一、切实做好年度项目计划的编制工作

(一)明确计划编制的原则要求

计划编制总的要求是: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的原则,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以巩固温饱、加快发展、缩小差距、构建和谐为目标,以突出发展特色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科技推广和农民实用技术培训为重点,按照“产业扶贫、整村推进、连片开发、到村到户”的总体思路编制计划。在计划编制过程中,要有贫困村群众的广泛参与,要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做好充分的考查论证,保证项目计划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可靠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扶贫开发项目主要用于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手工业、乡村旅游业,修建小型公益性生产设施、小型农村饮水安全配套设施、贫困村村组道路(基础性建设投资不能超过30%),优良品种的引进、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及培训,贫困村发展互助资金等。

扶贫开发项目选择应立足地方特色,发挥资源优势。按照面向市场、效益优先、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依托合作组织、龙头企业,促进产业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逐步形成产业化机制,提高村民的组织化程度,引导低收入农户有序进入市场,有效增加收入,加快产业扶贫的实施步伐,提高扶贫效益。

(二)规范项目计划的编制内容

扶贫开发项目计划内容应包括:一是计划扶持区域内的基本情况,包括自然条件、区位环境、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贫困状况及原因;二是项目计划的任务目标,包括项目覆盖的贫困村、户的范围和数量,解决的贫困人口,社会经济效益;三是项目计划的主要建设内容及质量标准;四是项目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五是项目建设的进度安排;六是项目效益分析(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分析);七是项目实施的保障措施;八是各类相关的附件材料。

(三)严格项目计划的申报、审批程序

项目计划的申报、审批统一按照乡镇(单位)提项编制、县级审查上报、省市审核批准的程序逐级进行。各重点扶持乡镇(单位)要根据本区域扶贫规划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总体部署编制年度计划,上报县扶贫办、财政局审查。县扶贫办会同有关部门结合上级对申报扶贫项目的有关要求,提出年度扶贫项目计划草案,报经分管副县长、县长审定后由县扶贫办、财政局联合行文上报省市扶贫办、财政局审批。扶贫开发项目年度计划经省市扶贫办、财政局批准后,由县扶贫办、财政局行文下发至有关乡镇(单位)。计划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不得擅自变更;确因条件变化,需要调整变更的,要按原申报程序逐级报批。

二、认真组织项目计划的实施

扶贫开发项目计划要在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组织实施。扶贫部门负责组织协调、指导检查、监督项目实施;财政部门负责扶贫资金的核拨、会计核算和使用监督检查工作;监察、审计部门负责对项目监督和审计工作。各重点扶持乡镇(单位)是扶贫开发项目的具体实施责任单位,乡镇(单位)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项目计划下达后,县、乡镇、村要逐级签订责任书。扶贫项目实施前,各扶持乡镇(单位)要制定出项目实施方案,落实自筹资金,认真组织项目施工建设,并搜集整理项目相关资料。

扶贫开发项目实施方案内容应包括:一是题目:县乡镇村年财政专项扶贫开发项目实施方案。二是项目村基本情况:包括区域位置、户数、人口(其中贫困户、贫困人口,按照年人均纯收入低于2500元标准计算),耕地面积,经济状况、主导产业等。三是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四是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或可行性分析)。五是项目建设具体内容、质量标准及投资概算。建设内容、质量标准要翔实、具体,可操作性强;投资概算要科学合理。六是项目资金来源及各级资金的用途要明确。七是项目效益情况。八是组织实施。包括:项目实施的准备(包括公示、物资招标采购方式),项目建设进度,竣工时间,检查验收等有关事宜。九是项目实施的保障措施。十是逐户填写《年度财政专项扶贫项目受扶持贫困户登记表》。

三、加强完善项目资金和物资的管理

财政扶贫资金实行项目管理。财政扶贫资金使用管理严格执行《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实行报帐提款制度,要做到专款专用,项目、账户、资金、核算独立运作,避免账户、资金交叉管理,严禁项目之间相互挤占挪用资金。资金报帐,由项目乡镇(单位)依据项目建设进度向县扶贫办、财政局提出项目建设进度查验申请,填写项目建设进度审核表,经县扶贫办、财政局实地查验后,向财政局提出报帐提款申请,填写报帐提款申请表,提供有关报帐手续和原始报帐凭证,经县扶贫办、财政局审核后,由财政局按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办理。项目乡镇(单位)提供的凭据必须真实合法。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财政部门不予报账提款:

1、未列入年度扶贫资金项目计划擅自实施的项目;

2、不按要求提供有效报帐文件和合法凭证的;

3、扶贫、财政部门未经查验的项目;

4、未经上级批准,擅自改变上级批准项目建设内容的;

5、经查有弄虚作假、虚报冒领行为的;

6、违反国家规定,财政扶贫资金使用超出规定支出范围的;

7、经县级验收未完成计划的。

四、建立和推行扶贫资金项目公告、公示制

各重点扶持乡镇(单位),要根据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建立和推行扶贫资金项目公告、公示制的通知》的精神,本着公平、公正、公开、规范的原则,对扶贫资金项目进行严格的公告、公示。公告、公示的内容主要包括:项目审批程序,项目名称,实施地点,建设内容,实施期限,实施单位及负责人,资金来源、额度及结构,大宗物资及招标情况,质量标准及效益目标,扶贫开发项目实施完成验收后的扶贫资金使用情况和项目实施情况。要重点做好到村入户项目的公告、公示。到村入户项目应在事前公示,广泛征求意见。项目审批后,应公告接受监督。公告、公示时间均不得少于7天。

五、严格项目验收与奖惩

乡村自然资源考察报告范文第14篇

制度保障,有了“尚方宝剑”

“现在出去执法有了一把‘尚方宝剑’。” 寒暄入座之后,湘乡市国土资源局党组成员、执法监察大队队长张雄这样做了开场白。他说的“尚方宝剑”主要是指2010年湘乡市政府出台的《湘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湘乡市土地管理共同责任机制规定的通知》,在这份文件中,对国土资源的执法做出了较为清晰的权利界定。而在张雄看来,这份文件最具有杀伤力的就是“如果在卫片执法中被查出来的话最高可以免除副处级干部”,这一规定出来之后,“对乡镇一级的干部威慑很大”。

实际上,近几年湘乡市针对国土资源系统的执法制度和规定远不止于此。

早在2010年,湘乡市人民政府就下发了文件,在国土资源执法中建立了共同责任机制。文件明确规定了在国土资源执法时乡镇部门的责任和义务,同时对规划、林业、纪检监察等相关部门也有明确要求。在这份文件中,对没有做到位的作何处理都有明确要求。在共同责任制中,相关的责任最末端具体落实到了驻村干部。驻村干部有义务从查询、发现、报告和制止四个环节做好国土资源的管理工作,而他们的工作也在较大程度上能帮助市国土资源局做到及早发现、及早报告和及早制止。

后来,根据这份文件,湘乡市政府又出台了针对乡镇干部的“双月考核”(又叫“同业对标考核”),并且将国土资源管理这一块纳入到了考核范围,而且是单独考核的一项,作为年终绩效考核的一项。这一举措使相关部门和乡镇(街道办)的干部提高了对国土资源的重视,也加强了认识。

不但有新规出台,也有对已有规定的完善。湘乡市的国土资源执法网络由市、乡(镇)、村、组四级网络构成。张雄告诉我们,原来因为村、组的执法监察员奖罚不到位,导致最贴近群众的两级执法监察员并不积极,“因为他们并没有义务替你做这个工作”。为完善制度,提高最基层执法监察员的积极性,今年市长办公会上拿出了200万专项资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解决村和组执法监察员的报酬问题,目前给每个村每年2000块的通信补贴和酬劳。对典型案件、影响比较大的,同时也拿出一部分经费作为“现场制止行动”的备用金,让执法行动得到经费保障。

完善旧规的第二个措施则是和每个乡镇的党政一把手签订风险责任状,对他们进行严格考核。按照风险责任状的规定,分管领导和党政一把手需要缴纳5000元风险抵押金。“如果做得好了就奖励,做得差了就要惩罚,从风险抵押金里扣。”张雄直接明了地介绍到。据了解,这也是湘乡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变化最大的一项。

重拳出击,文明执法

制度和法规的保障是一把剑,为执法人员斩除违法违规行为提供了支持;它是尚方宝剑,但如果运用得不好,也可能成为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湘乡市国土资源局监察执法大队深谙这一点,因此他们在执法时一直秉承文明执法的理念。

非法采砂是湘乡市国土资源执法常见的问题。流经湘乡的涟水河是湘江的一大支流,让非法采砂者有了天然的条件。另外,湘乡还有另一种对环境破坏更大的采砂行为,即采“田砂”。因为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的人工造田运动中,涟水河蜿蜒曲折的河道被拉直。因拉直被裁弯的河道就被改造成了良田,同时也将千万年来淤积的河砂留在了地下,就形成了独特的“河砂”。但在如今,涟水河故道暗藏的河砂成为非法采砂者唾手可得的“香饽饽”。

“非法采砂洗砂日益严重,造成河道淤塞、良田冲毁,极大地影响了水质、破坏了生态环境。”湘乡市国土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谭向说,“去年年底是最严重的。”

为此,湘乡市国土资源局对全市的违法采(洗)砂做了“地毯式”清查。经过一番努力,终于把猖獗的风气压下去了。但是年后又顶风作案,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我们在3月一月就搞了两次行动,当场按照规定制止了十多个非法采砂洗砂点。”张雄轻轻地握了握拳头,“前天,就是4月16号我们还去了月山镇,联合了城管、水利、法制办和公安等几个部门,共有一百多号人。从早上6点就开始出发,一直到晚上10点才回来。一天就制止了10个非法采砂洗砂点。”张雄说的制止其实就是当场拆除非法采(洗)砂点的机械,这在《强制行政法》有明确的规定。

虽然出重拳清理违法行为,但是湘乡市国土资源监察执法大队始终恪守文明执法的理念,即使面对有暴力抗法的现象也会表现得十分克制。

监察执法大队的中队长张杰在去年依法查处一处违法建筑时,额头被人用锄头砸出了一个大包。但他和一起参加执法的队员都保持克制,没有还手。“如果他当时还手了,肯定会出大事的。”张雄说,“一旦发生什么事,执法人员往往处于弱势,压力很大。”

其实在查处违法违章建筑时,监察执法大队充分考虑了老百姓实际。监察执法大队的经验是低于1.5米,也就是建到第一层窗户左右高度,可以拆除。如果建得再高一些,我们很可能就不再进行强制制止了,“一是考虑到老百姓建房子不容易,因为这很可能花掉他们半辈子的积蓄。二是考虑到社会和谐稳定,这么做还是有风险,容易引起不满。”张雄告诉我们。

虽然保持克制,但是仍然可能招致群众的不理解。就在4月16日月山镇联合执法的当天,执法队伍的车队发生了八车相撞的事,万幸的是只有2个人受了轻伤。当时车队正行驶到一个拐弯处,突然一辆三轮车猛地冲出来,速度很快,也没有响喇叭,最前头的车一个急刹车,后面的车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撞在一起。后来证实,三轮车司机酒精超标,属于酒驾。“最令我们感到失望地还不是发生了这样的事故,而是当地群众的不理解。事情发生之后,很多群众围观。但是他们说得最多的不是责怪酒驾者的话,而是说‘你们不来就不会出事’。听到这样的话,心底真是凉透了。”

破解执法难,宝剑还需磨砺

今年的打击非法采砂行动中,湘乡市国土资源执法大队先后对梅桥镇、金薮乡、月山镇、泉塘镇这4个乡镇组织了打击非法采砂联合行动,强制制止非法砂场33家,分别是梅桥镇8家、泉塘镇11家、月山镇9家、金薮乡5家;通过市人民政府的大力宣传教育及各乡镇人民政府的协同配合,目前有9个非法砂场已自行拆除,分别是翻江镇1个、金石镇1个、栗山镇3个、谭市镇1个、山枣镇1个、育2个。截至2013年5月1日,全市的48家非法开山、毁田洗砂场,已取缔43家,还有5家暂未取缔,分别是金石镇长宁村洗沙场、栗山镇李根平砂场和易明春砂场、育乡龚建华砂场、金石镇谢鼎芳砂场。

为破解执法难的问题,湘乡市国土资源局首先在宣传上也做了努力。据谭向透露,在今年的土地日制作了15000份宣传标语,张贴到每个村、每个组。先从政策法规的宣传上入手,加强群众对国土资源相关法律法规的认识。另外,乡镇一级的政府成立专门的领导班子,专门狠抓此事。

乡村自然资源考察报告范文第15篇

市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努力激励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探索扩大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发展前途的有效办法,自《公务员法》实施以来首次公开选拔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乡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在全市基层干部中引起了积极广泛的影响。

明确导向,增强基层岗位吸引力

近年来,市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加强基层基础建设的要求,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的试行意见》等规范性文件,特别是对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定职责,做到有保障、有待遇、有出路。去年来,针对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普遍反映发展前途较窄的问题,市委大胆探索实践,在认真研究现有法律政策、积极借鉴外地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采取组织程序和法律程序相结合的办法,分批实施,去年11月公开选拔一批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任副乡镇长,今年6月选拔一批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针对从村(社区)干部中定向招录公务员年龄和学历要求过高的问题,市委在报考条件设置上实行“一个坚持两个放宽”,即坚持任职时间必须连续担任党支书6年以上、放宽年龄和学历限制。本次公开选拔的报考年龄为45岁以下,比定向招录乡镇公务员的标准放宽了5岁;学历要求为高中及高中以上学历。坚持任职时间就是要从源头上杜绝急功近利的投机思想,真正扎根基层干事创业,放宽年龄和学历限制就是要把工作经验丰富、适合做基层领导工作的村(社区)支部书记选拔上来。据统计,最终选拔出来的39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为42.3岁,全部获得过县级以上表彰,“干好就有发展前途”的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导向真正落到了实处。

严格程序,确保选人用人准确性

此次公开选拔设计了资格审查、述职及民主推荐、能力素质面试测评、组织考察、民主测评、党委研究和全委会票决、公示、选举等8个环节。各区县(市)按照市委规定的8个环节进行操作,确保把最优秀的人才选拔出来。

抓好推荐关,把最拥护的人推出来。在对报考人选严格进行资格审查的基础上,以乡镇(街道)为单位组织全体村党组织书记、在乡各级“两代表一委员”、乡镇机关干部、站办所负责人进行民主推荐,确定1名人选参加面试能力素质测评,确保每个乡镇(街道)推荐出来的人选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抓好测评关,把最突出的人比出来。此次公开选拔不设笔试,采取能力素质面试测评和民主测评的形式进行。为了提高选人用人的准确性,面试测评重在考察人选的实际工作能力,据统计,11个区县(市)规定的47道试题中有29道为实际操作题,涉及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处、突发事件现场处置等17个方面,参加面试测评的146名村党组织书记出场后纷纷评价考题贴近农村工作实际,“只要用心做了基层工作,不担心没话讲,但是要讲好不容易”。面试测评结束后,召开村民代表和党员大会对面试人选进行民主测评,不称职票超过三分之一或优秀和称职得票率未达到三分之二、经组织考察认定不宜提拔的不列入考察对象。

抓好考察关,把最优秀的人选出来。测评结束后,根据测评得分高低按1:3的比例确定考察对象,由区县(市)委组织部进行差额考察,着重了解考察对象的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并将考察情况和测评情况按照3:7的比例折合积分,确定拟提名人选提交常委会研究和全委会票决。然后,各相关乡镇(街道)先后召开人代会进行选举,提名人选均全票或高票当选。

阳光操作,落实党员群众知情权

坚持做到“三个公开”,把公开选拔工作的全过程纳入群众参与和广泛监督之下,落实了党员群众知情权,扩大了公开选拔工作的社会影响。

信息公开。《公开选拔工作方案》出台后,市、县、乡相继层层召开会议进行宣传发动,把公开选拔精神传达到每一名村干部,并在《xx日报》主要版面、市县电视台黄金时段刊登或滚动播出公选公告,在市县党建网站设置专栏及时选拔工作进展信息,在人流量集中的机关、车站、集镇醒目处张贴公选公告,使广大村(社区)干部关心、参与这项工作。据统计,此次公开选拔全市共有349人报名,分布于170多个乡镇(街道),占总数的84%。

过程公开。在能力素质面试测评环节,既组织面试未入围的村支部书记现场旁听,又将面试过程对公众公开,邀请部分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乡镇(街道)党委书记、村(社区)支部书记代表现场观摩,全市共有1400多人次参加了面试现场的观摩。

结果公开。对推荐、面试、考察、研究等各个环节的人选情况,采取张贴公告、网络公示、地方电视台播发新闻等形式进行即时公开,让公开选拔工作的进展情况为广大干部群众所知晓。

加强监督,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市委全面落实公开、民主、竞争、择优的选拔原则,加强对公开选拔各个环节的监督,提高了选人 用人公信度。

上级监督。由市委组织部对各区县(市)的选拔工作方案进行审查,看是否符合市委要求。在区县(市)组织面试、常委会研究、全会表决等关键环节,市纪委、市委组织部一律派员参与旁听,监督是否符合《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符合市委的工作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