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血透院感工作计划范文

血透院感工作计划范文

血透院感工作计划

血透院感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血液透析 医院感染 预防 控制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1-192-02

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发展,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已成为世界性的问题,研究表明,感染导致透析患者死亡占第二位[1]。我院从2008年8月开始对血液透析科的感染情况进行监控,并对监控前后医院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5月-2010年5月在我院血液透析患者共119例,其中男性65例,女性54例;年龄(76.5±15.3)岁。原发病为高血压性肾损害21例,糖尿病性肾病45例,慢性肾小球肾炎30例,二氧化碳中毒性肾损害2例,多囊肾6例,不明原因肾衰竭6例,梗阻性肾病9例。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按照卫生部2001年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资料收集与统计。加强并规范血液透析科工作人员无菌技术操作的监督及环境、工作流程的管理,每月对空气、操作台物体表面、透析液入出口进行采样监测,并加强透析患者的管理,同时利用统计学方法中的x2检验,计算不同部位的感染例数计算构成比。

2 结果

2.1 监控前后感染率的比较 2年监控前后感染率见表1。

表1 监控前后感染率(%)

2.2 部位感染分布 血液透析患者各部位感染例数和构成比见表2

表2 2年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分布及构成比(%)

3 讨论

血液透析科是医院感染监控的重要科室,因此要不断加强血液透析科医院感染监控工作,科室建立院感质量控制小组,并设小组长由其负责科内感染监控工作,由科室护士长实施监督管理。各项监测要有目标有实施,通过常规监测和随机监测,找出血液透析科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确定监测目标,制定可行的目标监测计划,不断完善消毒隔离制度和监测制度及考核细则。

要不断加强科室医护人员感染知识的培训 预防医院感染,首先要求医院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和高度重视,将医院感染知识宣教当成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由于血液透析患者易感因素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所以要求医务人员认真学习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熟悉血液透析感染的相关因素,积极参加院内组织的各种学习班、专题讲座,提高控制感染意识,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

注重环境管理及监测 透析区环境应达到医院规定的Ⅲ类环境要求。严格执行我院已通过的ISO9001质量管理认证标准,血液透析科应合理布局,严格区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感染患者应分区透析,各区标志明显,医护人员与患者通道分开,透析区应每日定时开窗通风并进行紫外线空气消毒2~3次,治疗台面和地面每日用1000mg/L健之素消毒液擦拭。每月进行1次环境监测。

加强血液透析系统的消毒和监测 每次透析治疗结束后,透析工作人员将使用后的穿刺针、血液透析器等一次性医疗用品分类按规定包装处理,被体液、血液污染的再生医疗器械及物品应先用1000mg/L健之素初步消毒30min后再送洗衣房洗涤消毒。透析机应进行有效的透析机水路消毒,避免在消毒不彻底的情况下重复使用[2]。正确封袋、焚烧医疗废物,防止血源性疾病的播散。

注重透析人员和透析室的消毒隔离及监测 对医务人员及卫生员进行有关病房卫生清扫和消毒隔离工作的培训,使用中的消毒液,每月进行生物监测一次。对透析病房及治疗室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的手污染细菌,每月细菌监测一次。对接触血、脓液的器械或物品,每月监测残留学HBsAg。对使用中的无菌物品,每季度做一次无菌检验。

进一步规范透析患者的管理 要不断增加透析患者的营养,增强机体抗病力,每日摄入蛋白质1.5g/kg,并补充维生素、钙、镁等,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并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杜绝由于血红蛋白低和糖尿病两个高危因素引起的医院感染。医务人员应合理使用免疫抑制剂,加强对血液透析患者的管理,认真执行消毒灭菌制度。

总之,我们通过强化血液透析科医院感染控制制度、加强科室医护人员感染知识的培训、注重科室环境及血液透析系统的感染控制、正确处理医疗废物,加强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以制度为目标,以监测为依据,做好院内感染控制工作,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了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减少了不必要的医疗护理负担。

参考文献

血透院感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质量控制;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管理;应用效果

血液是人类体内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当前很多医学技术均是针对血液进行,其中血液净化技术直接关系到患者生存质量以及临床治疗效果。血液净化技术不但相关设备庞杂,且操作技术要求较高,本身存在有较大的风险,所以质量严格控制显得特别重要,其中对于质量控制的重点在于反渗水处理系统、感染控制系统以及复用系统。本院自2010年始对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管理应用质量控制,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院自2010年是对血液透析室应用质量控制管理措施,当前血液透析室中存在有28台血液透析仪器,血滤机有3台,有血透护士共12名,血透医生3名。对本院2010年――2012年的血液透析工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更具有针对性的应用质量控制管理措施,并与2009年本院的常规的血液透析室安全性质量控制措施进行对比。

1.2质量控制的方法

1.2.1健全相关制度本院对于血液透析室的相关安全制度以《医院消毒卫生标准》(2010年)、《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范》(2010年)为参考依据,再与本院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内容主要是加强对血液透析室关于卫生的监督力度,与此同时对于专职人员的教育也需要更加重视,对其进行定时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相关理论知识还有操作水准,树立血液透析室的安全性意识。根据本院的相关规章制度还有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定期进行考核监督工作,对于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出并改正。

1.2.2加大血液透析室环境质量管理力度具体操作如下:①对血液透析室的区域有合理的划分。血透室里面一般存在有清洁区、半污染区以及污染区等,在每个不同的区域里面加入显眼的文字或者图片,以方便人们的识别,防止因为人流还有物流等交叉导致患者出现医院感染;②加强消毒工作。血液透析室里面每天都需要进行机械通气工作,在对患者进行治疗后使用紫外线进行消毒;血透室的地面如果被血液污染,使用含有0.1%的含氯消毒液进行处理;③对血液透析仪器系统的维护力度需要加强。本院使用专人负责以及登记的制度,对血液透析机各项内容做好相关的登记工作,对于故障还有相对应配件进行更换;④对于水处理系统质量需要加强。本院对透析用水的标准主要是以美国1981年先进医疗设备提出的内容作为标准,通过各个方面对透析水的质量有清楚深入的了解,如果透析液疑被污染的则立即应用对应措施保证透析水的质量,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

1.2.3对血源性疾病预防控制力度具体如下:①医生以及护理人员对于个人的防护意识需要有所加强,进出血透室的时候要保证戴好帽子、口罩以及工作服装等,如有必要可以穿上隔离衣服;②为了避免出现院内患者交叉感染状况,所有透析器以及穿刺针等都使用一次性物品;③如果皮肤接触到患者血液或者体液等具有污染性的液体之后,使用肥皂或者清水对其进行彻底清洗,如有必要可以使用消毒液进行消毒处理;如果污染性液体进入患者眼睛里面则使用大量的生理盐水或者流动清水进行冲洗;如果是因为划伤或者刺伤的需要将污染血液挤出之后使用清水对伤口进行冲洗,之后再应用消毒处理,等到伤口干燥之后进行包扎。

1.3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χ±s),计数资料用X2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

2结果

对比实施质量控制管理措施前后的各项环境采样细菌培养合格率,两者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

3讨论

在医院感染控制中,最为关注的对象之一就是血液透析患者,此类患者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当前而言透析技术很多方面都非常复杂,操作的专业性相对较高,对血液净化中心的工作人员,其专业要求也很高。如果在操作过程中仪器出现问题会有很严重的影响,仪器出现感染会导致患者在接受血液透析过程中发生感染,甚至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

对于医院来说,如何控制血液透析室的医院感染,是需要面对的问题。在本次研究中,本院通过各种措施诸如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对血液透析室的环境管理力度以及血源性疾病预防等,来让血液透析室的安全性得到全面保障,对患者的生命负责。血液透析本身是一个需要复杂操作的多环节过程,在进行透析的过程中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会对患者还有医护人员的安全性造成威胁,所以需要对其定期进行采样检查,排查任何有可能出现问题的细节,找到问题的所在并对其及时纠正[2]。

从本次研究中我们可以知道,应用了质量控制管理之后的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管理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相对于应用相关质量控制措施之前,血液透析室细菌培养合格率更具有优越性,两者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对血液透析室应用质量控制管理能够有效减少其发生医院感染事件概率,极大程度提高血液透析室的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血透院感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⒉非工作人员未经允许禁止入内,患者进血透室前***,换托鞋。

⒊血透室内禁止吸烟,禁止随地吐痰,保持室内整洁、肃静。

⒋严格区分清洁区、污染区、无菌区严格执行血透室消毒隔离的原则,坚持传染病人专机透析,分池复用原则。

⒌爱护血透室内物品,并禁止外借,特殊情况必须经护士长同意,科主任批准。外出抢救所带仪器,由出诊医护人员负责,保管。

⒍做好患者的宣教工作,及健康指导文明礼貌热情周到的为患者服务。

⒎合理安排患者透析时间,并通知患者本人所在科室,对透析病人做详细登记。择期透析的患者若想更改透析日期,提前一天联系,需急诊透析患者所在科室值班医师与血透室联系,血透室工作人员做好透析安排。

⒏准备好透析物品,透析机,血透室药品、物品、仪器放在固定位置,透析机设专人保管维修,并做好维修登记。以保证透析顺利进行。

⒐透析结束后,即进行透析器、血管路的复用。整理用物,清洁消毒透析机,每日紫外线消毒透析室、治疗室,透析治疗准备室,每次两小时并登记。

⒑每周彻底清扫,每月大消毒透析机及管路,定期消毒反渗机,每月做细菌培养一次(包括空气、反渗水、透析器、血管路等)。

中心采血室工作制度

⒈采血室护理人员在护理部、门诊部的领导下,按岗位责任制工作,并应掌握岗位职责内容。

⒉熟练各实验室的采血要求及标准,严格按其规范采血,以保证化验结果的准确性。

⒊负责全院各实验室门诊病人的采血,报告单的管理与发放。

⒋采血后的标本、申请单、收据按各实验室分类,由各实验室派专人到采血室领取标本,并行严格接收核对。

⒌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正确评估,做好健康教育。

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及消毒隔离制度,防止差错及交叉感染的发生。

⒎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岗位遵守本室采血时间,保证标本及时采集。

血透室护理工作计划范文二20xx年血透室护理工作要以优质护理服务为核心,本着“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围绕医院的发展规划,不断提高病人满意度及社会满意度。现制定20xx年工作计划如下:

一.进一步规范规章制度

1、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工作流程、操作流程,确保护理安全。

2、加强演练透析透析室各项应急预案,必须做到人人都能熟练掌握。

3、建立科室内质控小组,加大自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定期查找护理隐患并进行分析反馈。

二、血透室将全面开展优质护理,并将优质护理落实到实处

1、加强患者的健康宣教,针对患者的文化程度、接受能力采取不同的宣教方式。如:图片、书面、口头等等。

2、加强随访工作,要求责任护士应对自己负责的病人每月必须进行一次电话随访,了解患者的病情动态,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3.加强急救药品及抢救仪器的管理工作,每周认真核对发现问题及时维修,保证抢救物品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发现问题及时维修,护士长每周检查并记录。

三、加强院内感染管理,认真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1、每月定期监测透析用水,每季度定期监测透析用水内毒素。并根据每月监测结果,提出持续改进措施。并每月进行小结、每半年进

行一次总结。减少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保证患者的安全。

2、加强手卫生规范的培训,对护理人员将进行手卫生的操作培训,并使其转换成一种意识,杜绝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

3、加强医疗垃圾废物的管理,严格遵照医疗垃圾废物管理条例对医疗垃圾废物进行分类、毁形及转运。

四、加强护理人员专科知识学习,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1、加强护理人员考试考核,要求理论考试合格率95%、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95%。

2、加强和落实血液透析规范操作流程,严格按流程进行各项技术操作。

血透院感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资料与方法

我中心在本次地震灾害中先后接收了16名挤压综合征以及多脏器衰竭患者,连续性血液净化23例次,其中有4次在48小时以上,同时还接收了两所因地震瘫痪的透析中心病员近30人,加上我中心的病员50余人,近1个月总共透析860多人次。在工作量剧增,工作人员短缺,设备紧张(12台血透机,2台CBP机)、环境等诸因素的情况下,我中心面临了一次巨大的考验。

组织救援工作的实施:

⑴组建本中心的专业救援队伍:由院指挥中心统一领导,建立突发事件的应急领导小组,开辟绿色急救通道。由科室主任、护士长统一部署工作安排,所有医护组成员保持24小时通讯通畅。此次参加救援工作医疗组8人,我护理组18人(5月17日以后得到上海医疗队两批总共12人支援)。志愿者家属医护团结协作,最大程度的减少了伤亡率。

⑵实施紧急预案:①安全措施:我院地处地震边缘,经常余震不断,而这组病员是靠机器维持生命,不能等待,为了保证他们的治疗安全,以及工作人员的安全,保持通道畅通,将本中心平时关闭的通道全部打开,同时准备了一定数量的轮椅担架,随时应急启用。同时给家属及病员讲解安全疏散的路径知识,使患者安心的在本中心接受治疗。②人员部署:在血液净化人员严重紧缺的情况下,合理分配资源,用最少的人力发挥最大的工作效率。根据血液净化工作的特点,将护理组分成两部分,一是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组,用于保证抢救地震伤员的救治,深入各临床科室,解决地震挤压综合征以及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的床旁持续治疗。二是血液透析组,完成肾衰竭患者的替代治疗,每人每天持续工作10多小时,病员分3班治疗,连续工作至深夜。③制定检诊和分流计划:在保障病员治疗安全有效的情况下,为了节省人力、时间,简化工作流程。我中心同时接收这样多的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和慢性维持性透析患者,尚属首次。血液净化中心派出经验丰富的专科医师,每日深入到伤员病区进行巡诊,使用床旁连续性血液净化新技术,解决了高钾血症、心功能不全和酸中毒[1]。同时制定了检诊和分流计划,将重症患者转至华西医院继续治疗,病情稳定后再转向其他省市医院治疗。

⑶物资准备:急救物资储备和管理,由护士长专门负责此项工作,以保证应急时物资能及时到位。做好充分的急救物资储备,包括血液净化设备、材料和药品、医护人员防护用品等。血液净化设备包括血液透析机、血浆分离器、血液灌流器、高通量透析器、血液透析器、血液透析导管及相关配件。

⑷专业支援的调集和运用:针对此次地震灾害中收治的93例急性和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凭借四川省肾脏病专委会和德阳市肾脏病专委会的网络平台,从血液净化设备、物资、专业医护人员有序的调集和运用,让宝贵的医疗资源用于抢救危重伤员。

⑸感染的控制:血液净化中心由于其治疗方式的特殊性,必须规范操作,严格管理,加强感染控制、预防医院交叉感染,特别是预防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如乙型、丙型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等感染。在人力、设备、时间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完全按感染流程进行。严格执行室内消毒制度,加强病区床单位的管理,分区治疗。严格无菌操作:止血带“一人一带”;氧气瓶应做到“一人一瓶一管”操作者操作时应做到“一人一巾一手套”,操作前后及时洗手,抗凝剂、抽血针头用后放入专用锐器盒内,锐器盒表面注明使用日期,血透机器做到“一人一台一管路一透析器”,用后消毒,封存、包装后送医疗焚烧中心做无害化处理,完全达到常规感染控制流程和标准。

结 果

血液净化中心在此次抗震救灾历时1个月(5月12日~6月12日)的救援工作中,制定出了有序、有效及有力的治疗计划,并实施有效的救援治疗方案,我中心14名医护人员,在上海医疗队先后派遣的12名救援专职血透护士有机协作下,全力以赴,夜以继日的工作,完成了23人次的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和860多人次的常规血液透析治疗。为11例患者转上级医院的救治赢得了最宝贵的第一时间,保证了三所透析区域93人急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地震期间的治疗,为他们提供了安全保障,无1例患者死亡,为取得抗震救灾工作中阶段性的胜利我中心发挥了重要作用。

讨 论

血液净化中心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发挥得是否有效,有力,其救援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抢救队伍成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更取决于参与人员的团结协作精神,为了适应现代医学的发展和突发事件的应对性,更好地发挥血液净化中心的作用,对突发事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①建立应急组织管理体系:在各种突发灾害中,在院指挥中心统一领导下,成立血液净化应急管理体系与医院应急救援中心有机联系起来,加强医疗资源的配置,快速组建医疗救助队伍,对急救人员进行优化组合,职责明确,并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②建立协调和调配专业人力和物力的信息网络:由于床位、设备、物质和人员的配备均以日常的就医规模而储备,面对突发事件中超常量的病员,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调集专业的人力和物质,这就要求在日常工作中应建立综合的专业信息网络平台,加强专科知识技术的培训,才能应对各种突发事件,达到综合实力的集中调集和使用的目的。③制订可执行的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的制订应基于灾难事件的损害程度,伤病员的数量和疾病特点,让宝贵的医疗资源用于抢救危重病员,并及时发现和给予必须的抢救。制定出快速、科学的突发重大事件的应急处理预案,包括集体食物中毒、生物化学中毒事件、集体毒菌中毒以及火灾、水灾、地震灾害等突发重大事件的应急处理预案,防范于未然。④培训和组建血液净化救援医疗队:血液净化专科技术性强,要求救灾医务人员平时训练有术,除有精湛的医疗救护技术外,还应懂得灾难医学知识,并具备抢救队伍的团结协作精神,在大灾事故发生的时候,后者显得更为重要。同时做好人员的储备,对突发事故才能迅速组建专业救援医疗队。

作为现代化的综合性医院的血液净化中心,在保证日常工作正常运行的同时,思考如何在灾害事件中保障群众的生命安全,如何建立有效的院内灾害管理体系,制定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更好的发挥综合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的作用。应急机制的科学性是灾难医学领域中较新的课题[2],探索血液净化中心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机制和应急方法,指导和规范血液净化中心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策略,对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制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血透院感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护理干预;首次血液透析;焦虑

由于血液净化技术的不断提高和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老年血液透析患者所占比例明显增加,而老年血液透析患者一旦确定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时,会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的心理应激反应,这种反应将会影响患者首次透析的进行,甚至对今后的透析依从性产生影响。笔者对老年首次透析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降低患者的焦虑情绪,使患者的透析依从性明显提高。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82例患者均来自我院2006年1月—2008年2月住院患者,年龄60~82岁,平均年龄(68±8.6)岁。文化程度:大专以上9例,高中15例,初中24例,小学26例,文盲8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经统计学检验,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情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提示组间均衡性良好,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首次透析前进行一般的健康教育,口头告之透析过程,透析前注意事项及透析中、透析后并发症的预防。

1.2.2干预组在与对照组相同的透析前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化的护理干预。护理干预如下。

1.2.2.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深入病房全面了解患者的情况,察看患者的入院记录、各项检查、化验指标,主动做自我介绍,耐心与患者交谈,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正确评估。其中对患者进行评估的内容为:患者文化水平,生活习惯,家庭背景,对疾病的认识情况,接受程度,心理上是否接受了靠血液透析维持生命的生活,生理上是否满足因治疗带来的不同需求,如血管的保护,血压的控制,贫血纠正,饮食结构的调整,残余肾功能的保护,透析的充分性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加强与患者的交流,了解患者的生活起居情况,以后来治疗使用的交通工具,询问患者的目前需求,有无自行不能解决的问题。

1.2.2.2认知干预躯体疾病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但并非躯体因素决定患者的全部情感状态,可以通过改变患者的认识,使他们能在愉快的心境下生活[1]。干预者应以相关医学知识,讲解血液透析的实施方法、原理,目前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治疗新进展,告知其具体的实施步骤,怎样配合以及进行透析的病人并不象民间传言的那样可怕。明确而肯定地告诉患者:慢性肾功能不全以现在的科学手段,是可以用人工肾来替代的,只要自己好好的调整心态,配合合理饮食,规律的透析治疗,就能有效的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以此来消除患者的恐惧。

1.2.2.3情绪干预通过与病人交谈,找出引起病人负性情绪的潜在心理诱因:如直接穿刺的病人担心透析穿刺时疼痛,可告诉他:只有动脉穿刺时有一点胀痛的感觉,今后可通过动-静脉吻合术来解决此问题。自费病人担心费用的问题,可给其提供现在国家的一些新的医疗政策。担心家人会扔下自己不管或怕拖累家人的患者,可与其家属交流,让其多给患者一些情感的支持与信心。

1.2.2.4行为干预指导患者采取积极的方式,应对血液透析时的不适,教会其缓解焦虑的放松方法:视觉分散法,如看电视。听力分散法,如听优美的轻音乐,多用语言与患者沟通,给患者讲幽默故事等。调整呼吸法:指导患者穿刺疼痛时深呼吸,慢节律呼吸放松训练。

1.2.2.5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良好的心理及精神状况,离不开来自家庭及社会的支持帮助。除了医护人员给予患者各方面支持外,应告之患者的家属、同事,社会支持系统对患者疾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建议他们除了给予物质上的支持外,应给予精神上的关心和照顾,让患者感觉到大家都在关心、关注他,让其感受到他的健康和存在对大家的重要性。

1.3评价方法患者入院第1天及透析前进行血压、心率监测,同时进行焦虑评分,焦虑评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2]进行。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5.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检验,P

2结果

见表1、表2。结果显示两组患者血压较入院时升高,心率增快,但干预组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对照组患者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差异十分显著(P

3讨论

3.1透析前护理干预可降低焦虑程度焦虑是一种情绪反应,表现为对某一事件过分担忧、紧张、恐惧或者担心某一不良事件即将发生。老年透析患者因慢性肾功能衰竭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尿少等症状,经治疗上述症状多能暂时改善。但多数老年人因知识缺乏或者对血液透析一知半解,会对血液透析产生种种顾虑。本组结果显示,干预组进行护理干预后,透析前焦虑明显低于对照组。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对首次进行血液透析的老年人,透析人员应从病人的认知、行为、心理等多方面考虑,有计划、有步骤的对每个病人进行护理干预,深入浅出地介绍透析的有关知识,宣传坚持透析对晚期尿毒症患者的必要性,合理解释透析中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让已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病人现身说法,消除病人对透析的顾虑。可使患者对疾病、透析、透析方式、今后的疾病发展及自我护理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减轻其透析前焦虑。

3.2透析前护理干预可稳定情绪首次透析的老年患者情绪多数都不稳定,如:紧张、恐惧、担心、烦躁等。这些负性情绪可导致体内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引发体内儿茶酚胺大量分泌,血管活性物质释放,血压升高,心率加快[3]。观察结果显示,干预组透析前心率、血压较入院时无明显变化,而对照组透析前血压、心率较入院时有明显增高。透析前护理干预使患者对透析有充分的认识,对护理人员有充分的信任和安全感,有效缓解了患者的心理压力,减轻了紧张、焦虑的心理。

3.3透析前护理干预要突出个性化干预过程要注意患者个性化。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家庭背景给予个性化的干预,往往能获得患者更大程度上的依从[4],并要发挥家属的督促、指导作用,帮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生活观,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3.4随着专科护理的发展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血液透析室的护理人员也应改变护理模式,从常规的血液透析患者护理要点扩展到对患者全面的、系统化的护理,对于首次透析的老年患者,可制定详细标准的健康教育计划及护理干预措施,并有计划地进行实施及效果评价。通过临床护理研究表明:系统的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能较好地转变患者的认知态度、信念,使患者对应激的适应能力增强,减轻焦虑情绪,有利于治疗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王质刚.血液净化学.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384.

2王兴虹,丛中.临床心理治疗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550-557.

血透院感工作计划范文第6篇

摘要:目的探讨追踪方法对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和临床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实施追踪法前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116例和2015年7月-2016年7月我院实施追踪法后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11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感染分布、医院感染管理质量得分和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施后8例(6.88%)患者发生医院感染,低于实施前19例(1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医院感染的主要发生部位分别为呼吸道和皮肤。实施后医院感染管理质量得分、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追踪方法能够降低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率,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得分和患者满意度,可作为血液透析病区常规的感染控制方法推广运用。

关键词:追踪方法;血液透析;医院感染;护理管理

血液透析是临床中广泛应用的血液净化技术,但由于血液透析患者的免疫功能较差,身体在发生炎症反应时免疫能力和应激能力较弱,因此血液透析治疗患者易发生医院感染,有效的医院感染控制方法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1]。追踪方法是近年来在医院感染控制评审中广泛使用的新方法,其核心是以患者为中心,对患者就医过程进行系统评价,分析各专业和各部位之间的合作是否满足患者的就医需求,以期能为患者提供高标准、高质量的医疗服务,确保医院评价的公正、客观和公平,并不断改进医疗质量[2]。笔者就追踪方法对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即临床护理的影响进行探讨,以期能为后续临床研究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116例给予常规医院感染管理方法的血液透析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5年7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116例血液透析患者设为观察组,实施追踪方法。观察组116例患者中,男性69例,女性47例;年龄为18~79岁,平均年龄(43.85±9.56)岁;长期置管54例,置管时间为1~5年,平均(2.80±0.42)年;透析时间为2~10年,平均(6.03±0.12)年。对照组116例患者中,男性65例,女性51例;年龄为19~81岁,平均(44.76±9.16)岁;长期置管56例,置管时间为1~5年,平均(2.65±0.78)年;透析时间为1~10年,平均(6.42±0.47)年。纳入标准:(1)年龄≥18周岁的患者。(2)全身各处均未合并医院感染的患者。(3)自愿参加就本项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的免疫抑制的患者。(2)哺乳或妊娠期患者。(4)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常规医院感染管理方法

按照三级医院感染控制常规管理办法进行质量评价、知识培训、物品消毒和质量评估。

1.2.2追踪法医院感染管理方法

1.2.2.1成立质量评价小组

由3名科护士长和2名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组成追踪方法质量评价小组,所有小组成员均接受过追踪防范基本原理和应用的培训及学习,并参加省级医院或国家培训获得评审员资格。

1.2.2.2制定医院感染质量评价要点

依据“三级医院评审标准”和“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制定评价要点。(1)手卫生:手卫生依从性调查和相关知识考核。(2)医院感染管理质量:包括物品管理、人员管理、环境管理、消毒隔离、监测等。(3)多重耐药菌管理:包括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微生物送检、患者隔离、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手卫生、患者物品管理、医疗用品管理、医疗废物管理、环境管理、相关知识考核等。(4)医院感染知识培训:人员包括护士、医生和技师,内容包括法规、法律、应急预案、医院感染相关知识、本院流程和相关制度等。(5)医疗废物管理:包括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暂存、转移、处置、交接、职业防护等。

1.2.2.3追踪检查

采用查看现场、查阅资料、考核医院感染知识、访谈人员、追踪患者、系统追踪等方法进行评价,同时将系统追踪和个案追踪结合使用。

(1)个案追踪:选择血液透析时间超过1年;沟通能力正常;深静脉置管时间超过1个月;伴有贫血、糖尿病等疾病的病情复杂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

(2)路线:以患者进入血液透析科室为起点,以完成血液透析返回肾病科为终点,流程为:入科接待-评估-血液透析准备-血液透析-血液透析结束后处理-与输血科和肾内科等科室进行交接和沟通。

(3)内容:追踪并了解患者的就医体验和感受,需求和满足情况。医院感染制度流程的执行情况;患者的隔离管理情况;医疗用品、环境、患者用品的消毒情况和监测情况;水处理设备、透析机的消毒、维护和监测情况;透析器材的监测和使用情况;透析粉、透析液、透析用水的检测情况,透析液的配制情况;医疗废物处理情况;手卫生执行和无菌操作情况;多重耐药菌管理情况。

(4)方式:由1名医院管理专职人员对患者的病理和资料进行查阅,了解医院感染控制与预防的开展情况,系统性感染风险管理情况。其余4名小组成员分为两组对患者进行追踪。方法:由1人按照患者进行血液透析的整个过程进行追踪,包括询问患者的主观感受,查看透析现场,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患者在透析过程中所承受的医院风险;另1名人员考核相关医护人员,查看血液透析过程中医院感染控制和预防措施的执行情况,查看各计划的落实程度,医护人员对感染知识的掌握情况。追踪过程中2名追踪人员及时进行讨论和交流,对存在疑问的环节转入系统追踪。

(5)系统追踪:通过系统追踪追查系统的薄弱点和漏洞,或者选取当前工作的主要流程和主题进行系统追踪。如将深静脉置管作为医院感染高危因素的重点追踪内容,流程为:深静脉评估-建立深静脉置管-维护深静脉导管-判定和处理医院感染-深静脉置管穿刺的资质准入制度-护士技能的培训和考核。寻找该流程中医院感染控制和预防方面所存在的问题、需改善的环节和应对措施,如透析水监测、透析液配置监测、管道消毒监测、透析机、医疗废物处置、患者隔离措施等。

1.2.2.4质量评价和反馈

质量评价小组针对各科室、各环节内存在的问题进行现场指导,结合追踪的结果进行讨论和分析,并通过PPT等形式反馈和给出整改建议。各科室确定整改目标后提出整改措施,拟定整改计划,然后质量评价小组对改进效果进行再次复查。同时,对追踪过程中的不足进行讨论和反馈,不断提高追踪检查的水平,及时拟定下次追踪的内容和线路。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感染分布、医院感染管理质量得分、临床护理效果。(1)记录两组患者医院感染分布情况,包括皮肤、呼吸道、泌尿、消化道、血液。(2)医院感染管理质量得分:①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包括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资料、医院相关制度和流程、应急预案等方面,共5个条目,满分100分;②手卫生:包括手卫生设施用品、手卫生知识考核、手卫生依从性调查,共12个条目,满分100分;③医疗废物管理:包括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暂存、转运、处置、交接、职业防护,共18个条目,满分100分;④多重耐药菌管理:包括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微生物送检、医院感染控制和预防措施、知识考核和医疗废物管理,共20个条目,满分100分;⑤消毒隔离质量:包括消毒隔离、无菌物品管理、无菌操作,共7个条目,满分100分。(3)临床护理效果: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临床护理效果进行评估,信度为0.963,效度为0.917,包括积极配合率、自护方法掌握率、护理有效率和护理满意率,每项100分,得分≥90分视为达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比较分别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讨论

血液透析对于毒物中毒、各类肾病、电解质紊乱的患者均有较佳的临床疗效,但是近年来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逐年升高,从而对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产生了影响[3]。已有研究[4-5]指出,年龄>60岁、血液透析时间>1年、住院时间>20d、血白蛋白<30g/L、血红蛋白<60g/L、伴有糖尿疾病等是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这是由于高龄、血液透析时间长的患者机体防御屏障较差,免疫系统和应激能力降低,因而感染率较高。且血红蛋白、血白蛋白水平低、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蛋白质极易被快速分解,因而机体内免疫球蛋白功能下降[6]。同时静脉插管和心力衰竭会对患者的循环系统产生影响,因而感染率较高。如何检测和控制医院感染成为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课题[7]。本研究为了降低血液透析患者的医院感染率,对追踪方法对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即临床护理的影响进行了探讨。本研究结果显示,追踪法实施后多重耐药菌管理、手卫生、医院感染知识、医疗废物管理、消毒隔离质量的医院感染管理质量得分均高于实施前;实施追踪法后患者的积极配合率、自护方法掌握率、护理有效率和护理满意率均高于实施追踪法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这是由于追踪方法是对医疗护理服务的全过程进行检查,且检查过程深入、全面,检查方法灵活,每次追踪方法检查结束后,与医院感染科的医师进行认真讨论和分析,针对存在的各项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分阶段进行改进和落实,经质量检查小组进行再次复查后对整改效果进行评价。同时,追踪方法中的评审员均经过系统的培养和训练,将自我检查变成例行工作,能够全面提高医院的安全和质量,并不断改进。这种评审方式能够增强科室负责人的责任心,将追踪检查常态化,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其次能够帮助医护人员提高质量意识,树立追踪理念,自觉落实医院感染的控制和预防措施。追踪方法通过随机提问,以一个流程作为起点的方式,对医院每一个感染流程的实施进行全过程追踪,能够有效的分析出医院感染控制和预防系统内感染防控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进行针对性分析,不断完善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系统,优化管理流程,进而提高了医院感染管理质量[9]。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追踪法后8(6.88%)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实施前19(16.36%)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医院感染的主要发生部位分别为呼吸道和皮肤。这提示我们应当重点加强对血液透析患者皮肤和呼吸道的监控和预防力度,由科室负责人认真解读每一条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的标准,将每一条标准转化为可行的操作流程,并向科室人员进行细致、认真、扎实和深入的培训,直至科室人员掌握和了解,进而降低医院感染。

参考文献:

[2]刘芳印.追踪方法学在迎接新一轮医院评审护理自查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医药导刊,2013,11(增刊):339-340.

[5]丁飞霞.血液透析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环节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1):2703-2704.

[7]尹俊辉,李晓红,杨俐.综合性ICU患者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及护理干预[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8):1665-1667.

血透院感工作计划范文第7篇

【关键词】 健康教育;并发症;腹膜透析

effect of pd health education on the complication of dialysis

zhu hui-hui.

chengdu fifth peoples hospital,chengdu 61113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peritoneal dialysis (pd) health education on the complication of 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 treatment,and look for effective or alternative ways of reducing complication of capd.methods 72 pd cases were chosen for the survey.patients were categorized into trained or untrained group for observation.follow-up observation of trained and untrained group from july 2002 to june 2004.results there was a remarkable difference of the incidence rate(p<0.05) of side effects between the untrained and trained patient groups.conclusion the hospital personnel health education for pd patients may reduce the side effects and improve the pextcents live conditions.

【key words】 health education;side effects;peritoneal dialysis

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疗法(capd)是终末期肾衰病人的第一线治疗方法,具有透析效率高、生活质量高、治疗费用低、保持残存肾功能(肌酐清除率、尿量)比血透好且最接近生理状态等优点,并且它设备简单、操作易掌握又安全有效,病人可在家中自行操作,不影响工作,故近十年来采用者与日俱增[1]。wWw.133229.cOm然而,尽管capd的装置和操作近年来已有很大改进,但是引流不畅、感染所造成的腹膜炎、出口处感染等并发症往往是capd病人最终拔管的重要原因,况且中晚期发生腹膜炎常常是威胁病人生命的重要因素,我国腹膜透析病人经济条件大多不好,家庭卫生状况不容乐观,从而使病人存在着对腹膜透析的不顺从性。因此,为了提高腹膜透析的疗效,帮助病人实施居家腹膜透析,从而减少腹膜透析并发症的发生,我科室组织人员专人负责,对肾衰病人实施腹膜透析健康教育工作,不断地规范和完善透析教育计划,并对肾衰病人腹膜透析后并发症发生发展状况做了相应的调查。现将腹膜透析健康教育对肾衰病人腹膜透析后并发症发生状况的影响分析总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择我院2003年7月~2004年6月肾病内科实施腹膜透析的终末期肾衰病人32例,根据病人及家属接受系统培训的能力作为培训组,平均年龄(49±7.6)岁,capd持续时间1~6个月;2002年7月~2003年6月在我院肾病内科常规腹膜透析的40例作为对照组,平均年龄(47±6.3)岁,capd持续时间1~6个月。入院时两组病人在腹膜透析前血生化指标包括血尿素氮、血肌酐、血清钾等差异均无显著性。

1.2 方法及内容

采用院内培训和院外随访的方法:在透析前向病人及其家属讲解肾衰竭的病情及各种替代疗法,使其认识腹膜透析的原理、适应性及重要性;插管后给予相关的理论及操作指导。设立专门的透析培训点,寻找最适合病人自身具体情况的教学方法[2],设定固定的7天培训计划,组织病人及其家属参加,具体见表1。表1 我院肾病内科腹膜透析教育计划(略)

1.3 并发症的诊断标准[7]

1.3.1 腹膜炎的诊断标准

以下3个条件中符合2项,即可诊断为腹膜炎:(1)腹痛;(2)透出液混浊,白细胞计数>100/mm3,且其中至少50%为多形核中性粒细胞;(3)革兰染色或细菌培养发现透析液中存在致病菌。

1.3.2 出口处感染的诊断标准

有以下症状即可诊断为有出口处感染:(1)出口处有脓性分泌物;(2)出口处有持续发红;(3)出口处有疼痛、压痛或隧道部有触痛。

1.4 统计学方法

实验数据采取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病人腹膜透析后腹膜炎发生情况的结果 见表2。表2 腹膜透析后腹膜炎发生率的比较 (略)

结果显示,培训组的腹膜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χ2=10.4779,p<0.05)。

2.2 两组病人腹膜透析后出口处感染情况的结果 见表3。表3 腹膜透析后出口处感染率的比较 (略)

结果显示,培训组的出口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χ2=7.0793,p<0.05)。

2.3 两组病人腹膜透析后引流不畅情况的结果 见表4。表4 腹膜透析后引流不畅发生率的比较 (略)

结果显示,培训组引流不畅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χ2=7.0563,p<0.05)。

2.4 培训组病人对基本的透析护理知识掌握情况

病人对无菌观念的认识有所提高,90%的病人已知道透析前应注意环境的整洁,并在家中备有紫外线光管或泡腾片消毒液消毒房间;88%的病人能口述腹膜炎的征象;85%的病人能掌握并发症及引流不畅的简单处理方法,例如:用胶布固定腹膜透析管和短管,以防导管扭曲,腹痛时采用电话咨询或到医院及时就医,保留浑浊透析液培养及冲洗腹腔等;94%的病人了解蛋白质的重要性及认识高蛋白食物;同时,对于轻度水肿有65%的病人能自行增加高渗透析液,从而使水肿的发生率降低;81%的病人能在出院前备齐居家透析所需物品(如:透析液、磅秤、血压计、透析液加温装置等)。

3 讨论

对于终末期肾衰病人来说,腹膜透析是一种终生维持的治疗手段,capd作为一种长期的、家庭的治疗方法,对病人今后的生活质量影响深远。经过腹膜透析健康教育工作,病人在治疗中增强评判、参与能力,能及时向医护人员反映自我感觉,及时发现不良反应,及早配合临床用药,使肾衰症状得以改善,bun、cr水平恒定,加强了疗效,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出院后病人能将这些知识应用于家庭护理中,使自我保健能力得以提高,培训后的病人能根据所掌握的知识,避免许多对疾病的不利因素,进而减少和延续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使病人更理智地对待疾病,情绪稳定、精神好转,减轻了因病痛引起的心理障碍,加强了医护人员与病人之间的沟通,同时使病人得到了来自他人的关心和援助,来自社会的支持和力量,因此对生活充满信心,从而提高了生活质量。因此,对进行capd治疗的肾衰病人进行腹膜透析健康教育工作,是医护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护士做好病人的培训工作,向病人及其家属宣传有关透析、预防感染和合理饮食的重要性,从而减少腹膜透析的并发症,改善病人营养,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致谢:林筱玲副主任护师及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肾病内科各位医生护士对本文给予了大力支持、指导与帮助,特表示诚挚的谢意。)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578-579.

2 隋晓青.腹膜透析病人的健康教育体会.护士进修杂志,1999,14(2):15.

3 周艳萍.腹膜透析致腹腔感染病人的护理.护理研究,2002,16(1):41.

4 孙玉平,林维庄.腹膜透析的营养不良与饮食健康制导.护士进修杂志,1999,14(8):46-47.

血透院感工作计划范文第8篇

【关键词】 健康教育;并发症;腹膜透析

effect of pd health education on the complication of dialysis

zhu hui-hui.

chengdu fifth peoples hospital,chengdu 61113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peritoneal dialysis (pd) health education on the complication of 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 treatment,and look for effective or alternative ways of reducing complication of capd.methods 72 pd cases were chosen for the survey.patients were categorized into trained or untrained group for observation.follow-up observation of trained and untrained group from july 2002 to june 2004.results there was a remarkable difference of the incidence rate(p<0.05) of side effects between the untrained and trained patient groups.conclusion the hospital personnel health education for pd patients may reduce the side effects and improve the pextcents live conditions.

【key words】 health education;side effects;peritoneal dialysis

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疗法(capd)是终末期肾衰病人的第一线治疗方法,具有透析效率高、生活质量高、治疗费用低、保持残存肾功能(肌酐清除率、尿量)比血透好且最接近生理状态等优点,并且它设备简单、操作易掌握又安全有效,病人可在家中自行操作,不影响工作,故近十年来采用者与日俱增[1]。然而,尽管capd的装置和操作近年来已有很大改进,但是引流不畅、感染所造成的腹膜炎、出口处感染等并发症往往是capd病人最终拔管的重要原因,况且中晚期发生腹膜炎常常是威胁病人生命的重要因素,我国腹膜透析病人经济条件大多不好,家庭卫生状况不容乐观,从而使病人存在着对腹膜透析的不顺从性。因此,为了提高腹膜透析的疗效,帮助病人实施居家腹膜透析,从而减少腹膜透析并发症的发生,我科室组织人员专人负责,对肾衰病人实施腹膜透析健康教育工作,不断地规范和完善透析教育计划,并对肾衰病人腹膜透析后并发症发生发展状况做了相应的调查。现将腹膜透析健康教育对肾衰病人腹膜透析后并发症发生状况的影响分析总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择我院2003年7月~2004年6月肾病内科实施腹膜透析的终末期肾衰病人32例,根据病人及家属接受系统培训的能力作为培训组,平均年龄(49±7.6)岁,capd持续时间1~6个月;2002年7月~2003年6月在我院肾病内科常规腹膜透析的40例作为对照组,平均年龄(47±6.3)岁,capd持续时间1~6个月。入院时两组病人在腹膜透析前血生化指标包括血尿素氮、血肌酐、血清钾等差异均无显著性。

1.2 方法及内容

采用院内培训和院外随访的方法:在透析前向病人及其家属讲解肾衰竭的病情及各种替代疗法,使其认识腹膜透析的原理、适应性及重要性;插管后给予相关的理论及操作指导。设立专门的透析培训点,寻找最适合病人自身具体情况的教学方法[2],设定固定的7天培训计划,组织病人及其家属参加,具体见表1。表1 我院肾病内科腹膜透析教育计划(略)

1.3 并发症的诊断标准[7]

1.3.1 腹膜炎的诊断标准

以下3个条件中符合2项,即可诊断为腹膜炎:(1)腹痛;(2)透出液混浊,白细胞计数>100/mm3,且其中至少50%为多形核中性粒细胞;(3)革兰染色或细菌培养发现透析液中存在致病菌。

1.3.2 出口处感染的诊断标准

有以下症状即可诊断为有出口处感染:(1)出口处有脓性分泌物;(2)出口处有持续发红;(3)出口处有疼痛、压痛或隧道部有触痛。

1.4 统计学方法

实验数据采取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病人腹膜透析后腹膜炎发生情况的结果 见表2。表2 腹膜透析后腹膜炎发生率的比较 (略)

结果显示,培训组的腹膜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χ2=10.4779,p<0.05)。

2.2 两组病人腹膜透析后出口处感染情况的结果 见表3。表3 腹膜透析后出口处感染率的比较 (略)

结果显示,培训组的出口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χ2=7.0793,p<0.05)。

2.3 两组病人腹膜透析后引流不畅情况的结果 见表4。表4 腹膜透析后引流不畅发生率的比较 (略)

结果显示,培训组引流不畅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χ2=7.0563,p<0.05)。

2.4 培训组病人对基本的透析护理知识掌握情况

病人对无菌观念的认识有所提高,90%的病人已知道透析前应注意环境的整洁,并在家中备有紫外线光管或泡腾片消毒液消毒房间;88%的病人能口述腹膜炎的征象;85%的病人能掌握并发症及引流不畅的简单处理方法,例如:用胶布固定腹膜透析管和短管,以防导管扭曲,腹痛时采用电话咨询或到医院及时就医,保留浑浊透析液培养及冲洗腹腔等;94%的病人了解蛋白质的重要性及认识高蛋白食物;同时,对于轻度水肿有65%的病人能自行增加高渗透析液,从而使水肿的发生率降低;81%的病人能在出院前备齐居家透析所需物品(如:透析液、磅秤、血压计、透析液加温装置等)。

3 讨论

对于终末期肾衰病人来说,腹膜透析是一种终生维持的治疗手段,capd作为一种长期的、家庭的治疗方法,对病人今后的生活质量影响深远。经过腹膜透析健康教育工作,病人在治疗中增强评判、参与能力,能及时向医护人员反映自我感觉,及时发现不良反应,及早配合临床用药,使肾衰症状得以改善,bun、cr水平恒定,加强了疗效,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出院后病人能将这些知识应用于家庭护理中,使自我保健能力得以提高,培训后的病人能根据所掌握的知识,避免许多对疾病的不利因素,进而减少和延续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使病人更理智地对待疾病,情绪稳定、精神好转,减轻了因病痛引起的心理障碍,加强了医护人员与病人之间的沟通,同时使病人得到了来自他人的关心和援助,来自社会的支持和力量,因此对生活充满信心,从而提高了生活质量。因此,对进行capd治疗的肾衰病人进行腹膜透析健康教育工作,是医护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护士做好病人的培训工作,向病人及其家属宣传有关透析、预防感染和合理饮食的重要性,从而减少腹膜透析的并发症,改善病人营养,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致谢:林筱玲副主任护师及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肾病内科各位医生护士对本文给予了大力支持、指导与帮助,特表示诚挚的谢意。)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578-579.

2 隋晓青.腹膜透析病人的健康教育体会.护士进修杂志,1999,14(2):15.

3 周艳萍.腹膜透析致腹腔感染病人的护理.护理研究,2002,16(1):41.

4 孙玉平,林维庄.腹膜透析的营养不良与饮食健康制导.护士进修杂志,1999,14(8):46-47.

血透院感工作计划范文第9篇

【关键词】 质量控制;血液透析;安全性

作者单位:516001广东省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血液净化室

近年来血液净化技术呈迅猛发展,且血液净化技术有着其本身的专业特性,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辅助设备繁多,操作复杂,技术性强。为了保证血液净化技术质量和安全,质量控制和安全防范显得尤其重要,而血液净化室质量控制的重点是感染控制、反渗水处理系统、复用系统[1]。我院血液净化室于2006年1月起针对血液净化室的专科特点把质量控制不断改进并持续贯穿整个日常医疗过程中,对提高血液透析患者在血液透析过程中的安全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我院血液净化室现有固定血液透析机16台,床边血滤机3台,目前固定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06人,每月血液净化治疗达800余例次。血透护士14名,血透医生2名,选择统计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所有环境采样细菌培养结果报告,包括本院质控中心每季度的抽样检查,并统计6年中血透患者的热原反应发生率、血管通路感染发生率。

2 质量控制实施方法

2.1 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 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确保患者治疗安全,是血液净化工作的重点和根本,为使血液净化各项工作良性运行,使工作规范化、操作常规化、管理制度化,血液净化必须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机制。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医疗机构血液净化管理办法》规定、结合实际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内容包括:血液净化工作制度、血液净化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工作制度、消毒隔离工作检查制度、血液透析技术操作程序、业务学习制度、记录和保管资料制度、乙肝病毒和丙肝病毒阳性患者登记制度、工作人员培训制度、设备保养维修与清洗制度、透析用水定期消毒和消毒效果检测记录等。每月对各项制度和质量控制的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对存在的问题给予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并不断完善。

2.2 环境质量控制

2.2.1 血液净化室设置在清洁、安静较独立的区域。划分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对乙肝病毒和丙肝病毒阳性患者要与一般患者隔离。医务人员、透析患者进入血液净化室应有各自的通道,治疗室、办公室、更衣室、水处理室、储藏室、清洗消毒室(复用间)、处置室、接诊室、卫生间等分开设置。

2.2.2 血液净化区空气要求 环境卫生学监测及卫生标准应符合《医院消毒卫生标准》规定的Ⅲ类环境,有空气消毒装置、空调等,保持室内恒温,湿度适宜,空气清新,光线充足。每日定时对血液净化室进行空气消毒,早晚两次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安静、清洁、整齐,预防呼吸道疾病交叉感染的发生。每月做一次空气、物表、医务人员手等细菌培养,血液净化区空气细菌菌落总数≤500 cfu/cm3、物表细菌菌落总数≤5 cfu/cm2、医护人员手细菌菌落总数≤5 cfu/cm2。

2.3 消毒隔离管理

2.3.1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操作,进入血液净化室必须更换专用工作服、戴帽子、口罩、穿专用鞋,为患者操作治疗前后应严格洗手,为患者穿刺时必须戴手套,并要求一人一更换。

2.3.2 一次性物品 透析器、血液管路、内瘘穿刺针使用后应毁形分类,透析器、血液管路置于黄色塑料袋内,塑料袋内容物量不得超过3/4满,双层封扎。内瘘穿刺针放置于锐器盒内,3/4满时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由专人负责回收,密闭运送,并做好交接登记,严禁复用和回流社会。

2.3.3 复用透析器 按卫生部关于《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要求,严格按照复用程序进行冲洗、清洁、检测、消毒等处理。透析器消毒后,上机前每月定期对透析器血室内容物进行随机细菌培养,细菌菌落总数=0 cfu/ml。复用透析器使用前必须达到最短消毒时间消毒后方可使用,放置时间过长超过要求的,必须重新消毒后方可使用,并使用特定的清洁剂和消毒剂,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复用透析器必须专人专用,在连接患者引血前必须充分闭路循环透析器,并用生理盐水1000 ml预冲,使透析器血室无消毒液残留。乙肝患者一次性使用透析器、血液管路,严禁内瘘穿刺针复用。

2.3.4 消毒液、透析液的管理 注意各种消毒液、透析液的有效浓度和存放方式,避免存放时间过长,消毒液须现配现用并严格掌握有效浓度。各种消毒液、透析液使用后及时加盖避免暴露于空气中,防止被污染及有效浓度的下降。每月定期做一次细菌培养,伦那灵细菌菌落总数=0 cfu/ml,茂康碘细菌菌落总数≤100 cfu/ml,透析液A、B原液≤200 cfu/ml。

2.3.5 血液透析治疗结束后 血液透析机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冲洗、消毒。对治疗时溅到机器版面上的液体、血迹和污渍及时清洁擦拭,并用含有效氯消毒剂擦拭消毒,显示屏用75%乙醇擦拭。床单、被套、枕套一人一用一换洗消毒,物体表面及时擦拭干净,地面保持清洁无污物,并做好终末清洁消毒工作。

2.4 水处理系统的质量控制

2.4.1 透析用水应符合美国先进医疗设备协会1981年提出的透析用水标准。为确保透析患者的安全,对透析用水有严格和特殊的要求,必须清除所有对人体有害、影响透析液浓度、对透析设备造成损害的物质,降低透析相关溶液中的内毒素水平,减少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微炎症反应等相关并发症,提高血液透析患者安全和生活质量。

2.4.2 加强对透析用水及透析液制备输入过程的质量检测,每月定期对水处理系统、透析液出入口等进行细菌培养,每3个月对反渗水、透析液进行内毒素及污染物检测。取样口要选择合适的地方,既易于取样又能代表水处理或透析液的污染情况,当水处理停止使用一段时间、水路不正常的情况下,检测的频率要大一些[2],当疑有水处理系统和透析液污染或有严重感染病例时,应增加采样点,并及时进行检测,当检测的结果超出规定标准时,查找每个配置环节,分析原因采取处理措施后,须经再复查,直至符合标准要求。各采样点细菌菌落总数应:透析用水≤200 cfu/ml,透析液入口≤200 cfu/ml,透析液出口≤2000 cfu/ml ,内毒素≤1EU/ml。

2.4.3 建立维护保养制度,制定合理的管理程序和规范具体措施,实行专人负责,专人登记,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处理。对水处理系统各项数据、故障发生、更换配件,做好登记并保留原始记录。

3 结果

3.1 质量控制管理全面实施前(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后(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各项环境卫生学采样监测合格率比较,九项环境卫生学采样监测在质量控制管理全面实施后合格率有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2 质量控制管理全面实施前后热原反应发生率比较,结果见表2。

3.3 质量控制管理全面实施前后血管通路感染发生率比较,结果见表3。

表1

2003年至2008年各项环境采样细菌培养合格率比较(份,%)

采样项目

实施前实施后

采样份数合格份数合格率(%)采样分数合格份数合格率(%)P值

透析A、B原液969295.898981000.041

透析液入口1039592.210710598.10.045

透析液出口1039695.110710699.10.027

反渗水676191.1717098.50.043

使用中消毒剂867991.9848398.80.032

物体表面625487.1676597.00.048

工作人员手413585.4434297.70.041

净化室空气362877.8363494.40.041

复用室空气383078.9373594.60.046

表2

热原反应发生率比较(%)

采样项目

实施前实施后

透析例次发生例次发生率(%)透析例次发生例次发生率(%)P值

热原反应226572361.04245861650.670.000

表3

血管通路感染发生率比较(%)

血管通路

实施前实施后

例数感染例数发生率(%)例数感染例数发生率(%)P值

内瘘21683.7023420.850.041

股静脉插管13796.5714221.410.027

颈内静脉插管4249.526711.490.050

4 结论

血液透析治疗技术复杂,影响效果的环节多,设备依赖性高,有一定的特殊性,容易发生医疗问题,故笔者从2006年1月起对本血液净化室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如进一步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改善透析环境,促进透析环境质量的提高,通过对透析用水系统、透析过程、透析仪器设备等的质量控制,收集、记录每年的质量控制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改进质量,不断提高质量。笔者并对每个医务人员要求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分清职责,加强岗位责任制,不断改进透析方式、方法,提高透析效果。从而有效的降低热原反应、血管通路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透析安全性、舒适度和患者的生活质量,这也是透析质量控制的具体表现。

质量管理是通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使其具体管理措施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改进质量,不断提高质量的过程。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采取有效的工作方法与对策,是每个医务人员面临和探讨的重要课题[3],血液净化室是医院的重点科室,血液透析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而血液透析又是一个及其复杂的非生理过程,每个环节都是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4],因此,必须加强血液净化室的质量控制管理,严格检测和质控,并把监控与预防始终贯穿在整个日常的医疗过程中,全面提升医疗质量,确保患者医疗安全,促进现代血液净化事业及技术的持续发展。要使血液净化工作及管理与国际接轨,需要血液净化专业工作者共同建立血液透析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的监督评价和改进机制,不断规范血液净化室的临床实践行为,是广大血液净化专业工作者面临的迫切任务。

参 考 文 献

[1] 林惠凤.实用血液净化护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18-220.

[2] 王质刚.血液净化学.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60-75.

血透院感工作计划范文第10篇

护理工作是医院工作的基础平台。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 加强护理质量管理, 不断改善服务, 使患者满意是护理管理的中心任务。对于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 需要长期进行血液透析治疗以延长生命, 提高护理质量, 确保患者得到高品质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1] 。

1 血透室的制度管理

1.1 血透室的各项规章制度,是血透室规范化管理的基础。包括:医疗护理工作制度,医院感染控制及消毒隔离制度等。

1.2 规章制度制定完善,关键还在于护理人员能自觉遵守,为了保证所定规章制度能贯彻执行,在此基础上,我科每月开质量控制会,有针对性的一一列举,根据具体情况,做出相应的奖惩,以此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行为加以约束。

2 血透室的环境管理

2.1 血透室的环境应整洁、舒适、安全、安静,光线充足,通风良好,备有空气消毒装置、空调等。物品摆放有序,按实际需要,合理布局。严格区分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设置双通道。每日常规清洁,湿式清扫,物品表面每日用消毒液擦拭。每日自然通风两次,每次30min,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日治疗结束,行空气消毒,每次30min。

2.2 血透室的工作人员应由工作人员专用通道进入血透室,在更衣室更换工作服,专用鞋,戴口罩、帽子。非血透室的工作人员不得随意进入。患者在休息室换鞋后,由病人专用通道进入透析室。

2.3 清洁物品表面、环境表面、医务人员的手,以及室内空气的消毒标准应达到《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中规定的三类环境的要求。每月应进行一次卫生学监测,当检查结果超过标准值时,必须进行复查,并采取相应措施。

3 血透室的消毒隔离制度

血透室因其工作的特殊性,极易发生交叉感染,因此,血透室的消毒隔离工作尤为重要。

3.1 工作人员进入工作区后,应先洗手,按要求戴手套、口罩、眼罩,穿防护服。操作中严格遵循手卫生的要求,处理污物及医疗废物时戴手套,处理后洗手。时刻注意加强个人防护。

3.2 患者透析前常规检测肝炎病毒、梅毒、艾滋病病毒等,透析期间每隔六个月复查一次,加强对各种血源性传播疾病患者的管理,以预防交叉感染。乙肝、丙肝患者应分区分机进行隔离透析,并配备专门的操作用品车,护理人员相对固定。机器消毒严格按照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10版执行.

4 血透室的药品、仪器管理

4.1 血透室的药品分为三类:常备药品、急救药品及病人自备药品。科室药品应配有一定基数,分类存放,建立账目,有专人管理,做好明确标记,定期检查,做到账务相符。急救药品存放于抢救车内,必须走到“五定一及时”(定品种数量,定点放置,定人管理,定时检查,定时消毒灭菌,及时补充维修),做到班班交接、查对,专管人员每周检查,护士长每周检查,确保随时供应急救时使用。病人的自备药品妥善保管,用后有登记,保证数量准确。

4.2 血透室的透析机应分工到人,专人负责维护、保养,定期检查,及时维修,保持性能良好。抢救仪器应班班检查,保持清洁,功能良好,随时供应急救使用。

5 规律血液透析 由专人根据患者病情、透析次数及体重等预先排好患者两周的透析时间。长期透析者需严格按照表格上的规定时间按时透析, 无医生批准不得随意改动透析时间或减少透析次数,以保证患者接受系统的透析治疗, 同时也避免了管理的混乱。

6 饮食管理 饮食疗法是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活率的关键, 为此, 我们制订了5透析患者饮食需知6, 要求患者及家属认真学习, 了解及时补充营养与控制饮食的重要。1 严格控制液体的摄入透析患者多为无尿或少尿, 摄入过多水分会使患者出现高血压、心衰等症状, 影响患者生命, 故应严格限制进水量, 摄入的水分为残余尿量为700 m,l两次透析之间的体重增加以2~ 3 kg 为度, 每次透析脱水不应超过基础体重的5% , 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2] 。选择性地摄入电解质。由于透析患者没有排泄代谢废物的功能, 易致电解质紊乱, 引起低血钙、高血磷、高血钾。患者必须避免进食含钾高的食物,如冬菇、海产品、香蕉、柑橙等, 多吃含钙高、维生素丰富的食物。o 补充适量的蛋白质 由于透析造成氨基酸的丢失, 且患者造血功能差, 常引起低蛋白血症, 故指导患者应多食优质动物蛋白, 如牛奶、瘦肉等, 每天进食蛋白质应为1~ 115 g /kg[3] 。根据健康教育需求,制订健康教育计划, 按计划每月发放各种内容的宣传单和出专栏及召开患者工体会。

7 护理人员的分组 护士按患者情况分组, 新老搭配, 并定出主管护士及责任护士,以便掌握患者病情, 透析过程的特点, 如肝素量、脱水量、内瘘穿刺情况、透析器的使用情况和患者的心理状况。

血透院感工作计划范文第11篇

近年来,降低医院感染,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加强消毒监测管理已成为医院工作的重要内容 。血透室是医院感染重点监测科室。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医疗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来我科进行血液透析的病人日益增多,透析人群从十几岁到八十几岁不等。医院感染已成为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第二大原因。为此,国家卫生部、省卫生厅已先后出台《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和《四川省血液透析质量控制规范》,《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对血液透析工作进行了规范管理。其中,如何控制血液透析病人的医院感染是其重要环节。因此,血透室的医院感染防控工作质量是直接影响血透病人预后和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只有有效地采取一系列措施防控医院感染的发生,才能更好地提高医疗质量,从而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

1 血透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1.1 患者自身因素

1.1.1 患者年龄大,感染风险高。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多伴有慢性疾病,加上各种器官功能老化,机体抵抗力降低,是并发感染的基础[1]。

1.1.2 患者伴有原发病及贫血者发生感染率高。透析不充分致透析患者食欲不佳、营养不良,易致患者消瘦、体力不佳,贫血逐渐加重。特别是尿毒症患者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功能普遍低下,透析时易丢失营养成分,易于感染。有报道10%~70%血液透析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这也是易于感染的原因之一[2]。

1.2 医源性因素

1.2.1 血透室环境

由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提高,大量终末期肾脏病人的增加,而肾脏移植由于肾源、费用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并不是每个肾脏终末期病人都能马上进行肾移植。能够延长其生命,提高其生存质量的血液透析治疗就成为重要的治疗手段。基层医院由于资金、设备等很多原因,血透室的规模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求。透析治疗的高成本和国家规定的低收费的矛盾医院领导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取舍,其结果是人员、设备方面投入受限。血透室不得不大量加床,造成了血透室布局不合理,床间距不足,辅助用房不够,室内设计不规范,连台时消毒时间不够,室内空气质量难达标等。

1.2.2 空气污染

血透室空气消毒后,空气的菌落数能够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但是,在开窗通风后,加之区域之间的门不能随时保持关闭良好(工作人员进出门后没有及时关闭好),造成空气菌落计数超标的事情时有发生。

l.2.3 医疗用具污染

血透室使用的监护仪器、导联线等容易被污染,在病人之间造成交叉感染。

1.2.4 非医疗用具的污染

患者床单元设施,如被套、床单、枕套等,遇到患者呕吐物、血液等体液污染时,我们只更换被套、床单、枕套,而呕吐物已经污染了棉胎、枕芯,只换外壳后附着在棉胎、枕芯上的污物,造成细菌在其滋生,是血透室重要的感染隐患之一。

1.2.5 医务人员手的污染

在临床检查中发现,由于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执行差,洗手依从性低,两个病人检查、治疗、护理之间不常规洗手或手消毒。众所周知,血透病人普遍抵抗力低,正常人的皮肤上存在着大量的暂居菌,不严格执行手卫生就容易在工作中将A处的细菌带到B处在条件适宜时引起医院感染的发生。

1.2.6 进出血透室人员控制不严

血透室原则上不留陪伴, 但实际中血透病人家属往往不听劝告,趁工作人员忙于治疗、护理时不换鞋偷偷就进入了透析间。

1.2.7 制度落实不到位

比如说透析器复用制度、医院感染及监测制度、透析用水监测制度、一次性耗材使用制度、血源性感染病人管理制度等.

2 血透室医院感染控制对策

2.1 饮食调理

血液透析患者应适当增加营养,每日摄入蛋白质1.0~1.2 g/kg,以优质蛋白如鸡蛋、牛奶、鱼、瘦肉为主,另外需补充维生素、钙、铁制剂和促红细胞生成素,尽量减少输血。

2.2 建立完善的管理与监督体系组成

由院长、感管科长、科室负责人的三级网络,分工明确,各司其责。院长重视,院感科科长督促、监管科室负责人,把血透室院感工作提高到重要的议事日程,每月进行一次空气(包括透析室、治疗室、配液室)采样、透析用水、透析液、消毒液、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的微生物监测,落实消毒隔离制度,监管一次性医疗垃圾,定时检查并就发生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

2.3 加强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的培训

人人参与、人人把关,是做好院感工作的基本条件。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学习卫生部制订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以及各项规章制度,全面普及医院感染知识,提高执行规章制度的自觉性、执行力。使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理念贯彻到实际工作中。

2.4 环境的管理

2.4.1 合理布局利用医院现有条件,最大可能让布局、流程、功能符合《四川省血液透析质量规范》要求。明确划分出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设置医务人员通道、病员通道、污物通道。做到区域不交叉、不逆流。每个透析单元面积不少于3.2m2,床间距不少于0.8m。从而避免医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乙肝、丙肝标志物阳性患者分区分机透析、专人负责并采取相应消毒隔离措施。

2.4.2 严格控制陪护 血透室内原则上不准探视病人,除危重病人、老年人经医护人员特许外一般不准家属陪护。尽量减少血透室人员流动量,减少空气中的浮尘。因为消毒后的室内一经使用,空气细菌数量随着人员进出数量、频率和时间推移在增多,切断外源性细菌污染的途径,降低感染率。

2.4.3 空气的消毒 每日夜间定时使用空气消毒机静态消毒。

2.4.4 卫生清扫的要求 清洁区、半清洁区、污染区的拖把分别用蓝、黄、红三色标志区分使用,用后分开消毒、清洗、悬挂、晾干;湿式清扫透析区。

2.5 严格消毒隔离,预防血源性感染

2.5.1 工作人员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换拖鞋,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操作前洗手、戴手套、口罩,复用透析器时做好职业防护(系围裙、戴护目镜、口罩)。 医护人员的手是医院感染重要的传播途径。洗手是预防院感最简单、最有效的措施。医护人员接触每个透析患者前后须严格洗手。每月院感科专人来做手培养。细菌菌落总数≤10 cfu/c。操作或接触血液时戴手套, 一副手套只能护理一位病人并只能从清洁区移向污染区。治疗车上备快速手消毒剂以应急需要。牢固树立无菌观念,无菌与非无菌物品严格分开。严格无菌操作,防止院内感染发生。

2.5.2 新入血透患者进行输血前系列的检查,长期透析的患者每6个月复查,透析病人之间不共用物品(监护仪、血压计)。有严格的隔离措施,防止交叉感染。

2.5.3 预防职业暴露

是指医务人员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了皮肤或粘膜,或被医疗锐器刺伤皮肤的状况。要求医务人员小心使用医疗锐器,操作熟练,注意力集中,诊疗操作时光照度要好,医疗废物要按规定严格处理,发生职业暴露时,立即进行处理和报告,及时注射相应的抗病毒疫苗或免疫球蛋白预防,降低血液性传播疾病的危害程度。

2.6 透析液管理

透析液的细菌污染是血液净化疗法中经常遇见的问题。细菌污染透析液后,尽管细菌无法通过透析膜,但细菌碎片及内毒素可通过透析液进入透析患者体内,发生致热原反应,从而影响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反渗水应每月定期消毒,细菌培养监测。目前常用的碳酸氢盐透析液易被革兰阴性菌污染,因此必须加强透析液配制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对配液时间、保存时间、操作过程、容器消毒等进行质量控制配制人员专业培训,必须严格无菌操作,B液必须现用现配,而且24小时用完,B液桶需要严格的消毒及消毒液残留检测。

2.7 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

透析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液、排泄液是医院感染的主要传染源。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之一,即采用一次性医疗用品,从而有效地控制医源性感染。为了防止一次性医疗用品重复使用及流入社会,减少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产生危害,应严格落实一次性物品的回收制度。医疗垃圾、生活垃圾严格分开。

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要靠有效的监测、监控来保障。严格落实监测制度是保证血透室医院感染制度措施落实到位的重要手段。血透室准备间、配液间、透析室每月进行空气、物表监测一次;使用中消毒液浓度随时监测,消毒灭菌效果每月监测一次;工作人员手、透析液 、水处理系统每月进行细菌培养一次;透析液配制专人负责,2人核对,每月进行一次透析液的浓度监测。科室建立各种消毒隔离措施落实情况登记本,做好血透室消毒隔离措施落实记录备查。

医院感染与医护质量息息相关,医院感染管理水平直接反应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3]。希望通过对血透室持续的改进和规范,让血透室工作人员提高医院感染防控意识,重视血液透析室感染管理的控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及消毒隔离制度。

参考文献

[1] 陈桂华.血液透析患者发生相关感染的原因分析与护理[J].当代护士,2010.

血透院感工作计划范文第12篇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护理管理;血液透析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33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479-02

慢性肾衰竭期可以引起全身各个脏器不同程度的损伤,为了延长患者的生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规律的血液透析是可行可靠的出路[1]。笔者现将透析前慢性肾脏病护理管理对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血液透析的换98例进行分析研究,其中男性患者62例,女性患者36例,年龄在45-88岁,平均年龄为64.93±4.85岁,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管理措施,两组患者情况、护士情况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透析前实施有效的护理管理具体方法如下:

1.2.1 环境管理 血透室应保持室内环境清洁,血透室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血液透析治疗室一部分是血液透析准备室。①空气消毒,血透准备室一般备用UV照射,每天一次,每次照射时间约为一个半小时;血液透析治疗室则是采用的空气消毒仪,每次早晚各消毒一次,每次消毒时间为一个半小时。②物体表面消毒:血透室内的座、椅、床等物体表面以及地面用1:100的含氯的消毒液进行擦拭消毒,如有体液、血液以及分泌物是用1:50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保持物体表面进行随时消毒。透析的床上用品要保证每人一套,一人一换。

1.2.2 血透机的管理 在患者进行血液透析完毕后,对血液透析机进行严格的消毒,主要包括血液透析机的外部有污染,甚至有不能被肉眼所看到的污染,可以采取1:100的含氯消毒液进行擦拭。如被血迹或者体液污染时则用1:50的含氯消毒液进行擦拭。血液透析机内部消毒按说明书上的方法进行保养及处理。

1.2.3 患者的管理 对于血液透析的患者,要在透析前测量患者的体温并了解患者的病情。对于第一次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要在血液透析治疗前进行各项传染性疾病的检查,例如肝功五项、梅毒、艾滋病等全方面的检查。将检查的结果告知家属及患者。告知患者及家属关于血液透析的相关知识,嘱其遵循血液透析室的相关规定,是患者自觉地对疾病感染进行控制[1]。对于患者出现阳性检查报告的患者实施分区分机专人透析治疗。

1.2.4 各种检测标准的管理 对于血液透析所用的水要每个月进行细菌培养一次,感染监控规定,透析用水和透析液之间的细菌数不能超过250cfu/m3;每个月进行治疗时环境的空气细菌培养,检查细菌数不得超过500cfu/m3,每月进行物体表面细菌培养,指数不能超过10cfu/cm2,医护人员要注意手卫生,双手的细菌指数不得超过10cfu/cm2,一旦发生问题及时寻找原因,及时将感染因素控制或消除。

1.2.5 加强护士管理 在血透科室制定详细的风险学习的培训计划,定期进行学习,在临床上加以实施,加强重点环节重点人群的培训和考核,对新职工实施一对一的培训与指导,将本科室的各种工作细节和注意事项告知新来员工,尤其是各种容易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逐一传授给他们[2]。

1.2.6 培训护士的安全意识 加强护士的安全意识要从加强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入手,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感,首先要加强护理人员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培训。要对新工作的护士进行严格的岗前培训,有上岗资格才能正式工作。熟练各种透析方式、操作方法以及透析的原理;对于常见的透析出现的并发症要有预见性,并能及时有效的处理并发症的发生。熟知透析工作的每一项操作中的风险,加强每一项操作的安全意识[3]。

1.3 效果评定 由本院护理部制定的护理质量调查表以及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分别对两组时间段抽取100例病例进行比较,满分为100分。

1.4 数据处理 经数据统计进行数据分析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l3.0进行统计。

2 结 果

观察组在2012年度开展护理流程管理后护理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儿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

3 讨 论

慢性肾脏病的血液透析的护理管理与医院内感染息息相关,加强血透室的护理流程管理,严格制定规范的医院感染管理措施,凡进入血透室的工作人员都应执行血透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完善的管理措施以及工作人员的感染意识能有效地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能有效的提高血透室的护理质量。经过采取有效的护理流程管理措施,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对人员培训、操作流程的规范、加强物品管理及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控制血透室的护理质量提高有重要意义[4]。开展血透室护理流程管理是至关重要的,能够明显的降低院内感染率,提高血透室护理工作质量,并且使患者满意度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 李岩.血也净化风险管理[J].现代护理杂志,2009,6(5):635.

[2] 何爱贞.医院血透感染风险因素分析与护理管理对策[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1,6(5):739.

血透院感工作计划范文第13篇

关键词:持续质量改进;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应用

持续质量改进是一套综合性的质量管理体系,该种体系强调电子病历的自动监控,注重护理管理质量的评价,实现了数据采集、监控以及分析的一体化,近年来,我院将持续质量改进体系应用在维持性血液透析导管感染护理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现总结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于2009年1月~2013年7月收治的80例(男51例,女29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29~72岁,平均(53.2±2.1)岁;其中慢性肾小球肾炎32例,糖尿病肾病25例,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23例。我院在2011年8月实施质量改进管理模式,按照实施时间将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实施后)与对照组(实施前),两组患者从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方面来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 对照组 对于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管理。

1.2.2 观察组 对于观察组40例患者,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管理模式。

1.2.2.1收集分析问题 由医护人员共同收集与透析导管感染相关的问题,科室负责人负责反馈,近年来,我科室与导管感染相关的问题包括宣传工作不到位、无菌操作工作部严格、患者保护意识薄弱等。

1.2.2.2健康培训教育 采取考核、宣传教育等模式,为医护人员传达与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相关的知识,鼓励他们自学,定期在科室中召开研讨会,分析护理改进措施,根据护理工作中的漏洞制定好完善的导管感染管理办法与管理质量改进计划表。同时,在科室内部开展三级管理模式,各个部分负责人要做好教育工作,规范护理人员的操作人员,并采取相应的方法提升医护人员的危机处理意识与风险防范意识[1]。

1.2.2.3改善操作环境 从以往的被动管理模式转化为主动管理模式,注重护理环节的控制,降低感染率,同时,严格控制医护人员的操作,实施持证上岗制度。维护好病房环境,做好消毒工作,防止感染。在插管前后、换药前后都要严格遵循规范消毒流程[2]。

1.2.2.4完善培训、严格制度 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实施帮带模式,提升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与责任意识。严格管理制度,加强对交接班的管理,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实时监控,护理人员一旦发现患者出现异常,需立即向医师汇报。

1.3统计学方法 本文中的所有实验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经t检验,期间比较以χ2检验并以P

2 结果

观察组中心静脉导管感染与局部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近年来,应用维持性血液透析导管的患者数量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静脉直观有着简便、快捷、创伤小等优点,但是也容易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其中常见的问题就是感染,如果未处理好甚至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因此,此类问题也成为临床中关注的重点问题[3]。

临床研究显示,导管感染的发生与患者体质、年龄、病情、护理管理等因素直接相关,护理工作中的宣传、教育、封管、无菌操作都会影响感染发生率[4],本组研究结果也显示,观察组在实施了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模式之后,中心静脉导管感染与局部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

总而言之,持续质量改进模式能够有效降低血液透析导管感染的发生率,该种模式是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和使用的。

参考文献:

[1]蔡惠群,陈恒燕,曹惠玲,等.持续质量改进减少维持性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感染的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3,02(18):322-323.

[2]谷晓岚,潘宜,陈文君,等.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因素分析与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07(23):932-933.

血透院感工作计划范文第14篇

血液透析(hemadialysis,HD,简称血透),是当肾脏不能发挥其正常功能时,用以除去体内代谢废物和不纯物的装置[1]。据中国医师协会血液净化管理中心统计,2007年底,27个省和地区透析患者患病率51.7/百万人口,2008年终末期肾病透析患者患病率增加到79.1/百万人口[2]。而血透作为终末期肾病透析患者最主要的治疗手段,延长了患者生命。近年来,我国血透患者心理障碍总患病率达85.11%,其中以抑郁和焦虑最常见[3]。因此,释惑其心理障碍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研究日益重要,现就本科收治HD患者的心理护理作一探讨。

1 终末期肾病透析患者在血透过程中最主要的心理障碍

1.1 焦虑心理 终末期肾病透析患者刚接受血透时,由于对血透的技术原理、治疗作用等信息不甚了解,被动接受治理,害怕失去正常的生活能力。在接受治疗过程中,患者了解到血透只是身体生理机能的替代,肾功能无法恢复,产生了生活没有希望,拒绝与人交往,对生活和自己的未来感到消极失望。血透时间长了后,逐渐过渡到心境低落,做事缺乏动力,没有兴趣也感受不到其中的乐趣,缺乏自信,此外,患者在住院接受治疗过程中,医院环境的刺激、医护人员的不良语言、室友病逝等更易使患者产生恐惧和焦虑。因此,过渡的焦虑,极易导致情绪低落、心理不平衡,妨碍疾病的治疗。

1.2 抑郁心理 抑郁障碍是人类最多见的心理疾患,抑郁引起的绝望、无助等痛苦体验是绝无仅有的,由于对治疗的绝望、职业影响、经济困难等诸多原因,多数血透患者表现为悲观、伤感、沮丧、绝望和失助感,把生活看得灰暗,认为自己的未来没有过去充实,失去未来的希望,产生自暴自弃,消极接受治疗,严重者可出现自杀行为。

1.3 孤独与怪僻心理 血透患者由于受到抑郁、焦虑等消极情绪的长期折磨,扭曲了原来的心理。他们患病后,由于病痛的折磨,丧失了部分劳动、生活能力、家庭经济收入、个人生活质量下降。认为连累了家人,想得到家人和朋友的帮助又不敢与他们走得太近,自我孤立,这种心理变化长期持续存在会导致行为上的怪癖。在医院,常常责怪医护人员没有精心治疗,指责医护人员语言尖刻、治疗没有同等对待;在家庭关系中,埋怨家人没有尽心照顾,提出的要求超过家庭承受能力。患者无论在医院、家庭,平时很容易处理的日常小事,也会让他们情绪激动,大发雷霆,任性挑剔,伤害他人感情。

1.4 依赖心理 血透患者大都存在一种依赖的心理状态,对自己的日常行为、生活自理能力失去信心,自己有能力做的事情也不愿去做,等待别人服侍,行为变得被动顺从,感情脆弱。一向独立,意志坚强的人也变得犹豫不决,一向自负好胜得人也变得畏缩不前。透析患者的这种被动依赖心理,不利于疾病的控制,如一味迁就他们的依赖心理,则难以培养他们与疾病斗争的信念。

1.5 悲观与绝望的心理 对于刚被确诊为尿毒症的患者,悲观是常见的心理反应,在那些临床症状越来越明显,尤其是经过一段透析治疗,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患者身上表现的更为突出,他们对透析治疗由希望到失望再到绝望,痛苦心情难以言表。作为医生及家属要同情,知晓他(她)们的精神、心理状态,给予物质、精神的安抚、理解与待遇。

2 心理护理相关措施

针对透析患者表现的各种心理障碍,医护人员要关心和尊重他们,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得到较好的治疗待遇,释缓心理压力,同时还需做到如下几点:

2.1 教育患者重视生命,正视现实,重燃生命期望 产生积极生命的期望是对血透患者实施心理治疗的基础与前提,同时,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需要程度与接受能力,提供适当的信息,解除其不必要的恐惧与焦虑。告诉患者真实病情,虽然肾不能恢复,但是充分血透可以长期存活;交代患者如何配合治疗,让患者知晓个人习惯与血透治疗过程及疾病关系。信息的沟通将有利于坚定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依从性也会得到增强。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让患者懂得,只有大胆地面对现实,重新认识危及他们生命的病魔,坚决与它进行殊死地抗争,才能有机会继续生存下去。

2.2 激励患者坚定生活的信念 患了尿毒症,特别是那些即将进入透析治疗阶段的患者产生一系列复杂的心理反应是难免的。因此,患者在透析治疗或住院期间,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应通过各种形式给予他们精神上的适当安慰,鼓励他们坚定生活的信心,激发起拼搏精神,产生顽强的意志,保持坦然的心境,培养乐观的态度挖掘自身抗病的潜在能力,从而战胜疾病。

2.3 指导患者适当的锻炼 运动可有效降低血压、血糖和血脂,增加关节的柔韧性,促进肌力,增强机体免疫力,从而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血透患者应勇敢地走出家门,因地制宜地投入到各种运动方式中,重拾生活的信心。有研究也证实[4]:锻炼改善了体能,抑郁程度减低,生活质量提高。因此,我们医护人员对血透患者病情,按照科学性、针对性、循序渐进和个体化的原则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患者自感精神上和生活质量上改善效果明显。

2.4 帮助患者“社会回归” 血透医护人员的目的是帮助患者恢复活动能力及恢复独立的生活方式,即社会回归。为了实现这种社会角色的转变,提高生活质量,医护人员应积极与患者的家庭、单位进行沟通,及时通报患者病情,让家庭、单位在其病情稳定情况下允许继续工作,发挥专业特长。一方面有助于保持血透患者积极向上的心态,提高身体的耐力和免疫力;另一方面,这也是血透患者对社会的贡献和回馈。目前,我们鼓励城镇中未达到退休年龄、农村青壮年患者,重返岗位后,酌情调整就业方向,寻找适合自己的新工作岗位;对年老患者,鼓励他们或承担家务劳动,或帮助子女抚养下一代。通过一系列活动,让患者体现其自身价值,促进身心健康。

2.5 建立定期康复评估机制 根据每个透析患者的自身特点,为其制定个体化的治疗康复计划,并指导、督促他们完成,对他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对工作状态、业余时间的活动、健康评估问卷等适时评估,每季度为患者制定适合其自身特点的饮食起居和康复计划,如能坚持下去,一定受益匪浅。

总之,心理康复与治疗处于同等重要的位置,通过医患双方的努力,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让所有的透析患者在工作环境和社会生活中能泰然处之,继续实现他们的生活目标和人生理想。

参考文献

[1] 李秋萍,范秀珍,高丽红.内科护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44-248.

[2] 中国医院协会血液净化中心管理分会.我国面临快速增长的终末期肾病治疗负担[J].中国血液净化,2010,9(1):47-49.

[3] 周安琪,季建林,徐俊冕.终末期肾衰竭透析患者的心理问题的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3,2(2):73-75.

血透院感工作计划范文第15篇

【关键词】 双向情感障碍; 长期服用锂剂; 血尿渗透压; 电解质浓度

中图分类号 R749.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7-0055-03

doi:10.14033/ki.cfmr.2016.7.030

现阶段,双向情感障碍属于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从专业化角度出发,它是心境障碍类型之一,具体来说就是既存在躁狂发作症状又存在抑郁发作症状的疾病[1]。根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患者在躁狂发作之前通常情况下会出现轻微或者是短暂性的抑郁症状,因此,部分患者认为只要存在躁狂发作症状就属于双向情感障碍,而仅仅存在抑郁发作症状的才属于单相情感障碍[2]。目前,DSM-IV中把双向情感障碍划分成两种亚型,双向情感障碍Ⅰ型主要是指存在躁狂或者是混合发作与重性抑郁发作症状,而双向情感障碍Ⅱ型则是指存在轻躁狂与重性抑郁发作症状,而没有躁狂发作症状。从治疗角度出发,长期服用锂剂在双向情感障碍治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患者的血尿渗透压以及电解质浓度会出现一定程度上的变化。为了探讨双向情感障碍患者长期服用锂剂后血尿渗透压及电解质浓度的改变情况,本文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长期服用锂剂的双向情感障碍患者40例以及健康者40例,并将对其进行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自于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月-2015年7月收治的长期服用锂剂的双向情感障碍患者40例以及健康者40例,将其分别作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且研究中的所有人员对于本研究都知情同意,并已经签署了相关的知情同意书,经医院有关委员会审核批准通过。其中,观察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19~64岁,平均(42.1±2.2)岁;病程3个月~2年,平均(5.3±0.2)个月;从患者疾病类型上来看,属于双向情感障碍Ⅰ型12例,属于双向情感障碍Ⅱ型28例;对照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18~63岁,平均(42.0±3.0)岁。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研究中所有人员的血液及尿液标本实施血浆检测、尿液渗透压检测、电解质浓度检测(主要包括钾离子浓度、钠离子浓度、钙离子浓度以及锂离子浓度检测)。在血浆渗透压的实际测定中,需要采用专业化的肝素抗凝真空管有效抽取被检人员3 ml静脉血,对其进行颠倒混匀3~4次后送检,并有效分离血浆。然后留取被检人员的新鲜晨尿标本进行送检,采用上海依达医疗器械公司所生产的BS-100冰点的渗透压检测仪器进行检测。在对被检人员实施血清电解质检测过程中,需要采用无添加剂的真空试管合理选取2 ml血,当血液凝固之后再有效分离出血清,对血清中钾钠锂浓度的测定需要采用上海迅达医疗仪器公司所生产的SC-50电解质分析仪完成,对血清中钙离子浓度的检测需要采用迈瑞 BS-420全自动化的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

1.3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人员的血尿渗透压、尿血渗比以及尿比重情况,做好记录与对比比较。(2)观察两组人员的电解质测定情况,包括血清中的钠离子浓度、锂离子浓度、钾离子浓度以及钙离子浓度检测。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尿血渗比、血尿渗透压与尿比重比较

观察组尿渗透压、尿/血渗比以及尿比重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血清中钾离子、钠离子、钙离子以及锂离子浓度电解质检测结果比较

两组血清中锂离子浓度、钾离子浓度、钙离子浓度以及钠离子浓度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现阶段,双向情感障碍属于临床常见疾病,一旦发病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与学习都会有严重影响[3]。从治疗角度出发,锂盐在双向情感障碍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相对较好的治疗效果,具体来说,锂盐在双向情感障碍中的有效治疗浓度大约在0.6~1.0 mmol/L[4]。当进入患者体内之后,经胃肠道完全吸收,而不被代谢,并且几乎完全是以游离的形式经肾排泄以及肾小球滤过后,80%都会通过被动扩散被近端肾小管重吸收,还有一部分会由远端肾小管直接进入到皮质集合管,最终借助上皮细胞中的钠通道间接进入到肾小管上皮细胞中进行聚集[5]。患者细胞内部的锂离子能够抑制环磷腺苷的不断生成,并下调水通道的实际表达情况[6]。双向情感障碍患者在长时间服用锂剂治疗后,能够因肾间质的纤维化引起肾功能进行性恶化。

从专业化角度出发,肾脏属于调节人体体液的重要器官,具有维持体内水、电解质以及酸碱平衡的功能,确保内环境相对恒定[7]。尿液渗透压以及血浆渗透压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关系,利用尿/血渗比有效评价肾脏的实际尿浓缩以及稀释功能是比较合理以及全面的。通常情况下,健康人的尿/血渗比都会大于1,若等于1,则表明肾脏的尿浓缩功能已经出现下降,属于肾功能异常的临床表现。本研究中,双向情感障碍患者在长时间服用锂盐之后,对患者的肾脏毒害程度逐渐显现出来,具体表现为尿/血渗比下降,可能会导致尿失禁。因此,双向情感障碍患者在服用锂剂之后,应对自身的血浆渗透压、尿液渗透压以及尿/血渗比等进行定期检测,进一步判断肾功能损伤情况。此外,还应定期检测血清中的锂离子与钙离子等电解质浓度,密切关注钙离子上升对患者的不良影响,从而做到尽早发现以及尽早处理,最大限度减小锂剂对人体的危害[8]。

本研究中,两组人员在尿渗透压水平、血渗透压水平、尿/血渗比、尿比重指标水平、钾离子浓度情况、钠离子浓度情况、钙离子浓度情况以及锂离子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潘永刚,侯爱莲.26例双向情感障碍患者长期服用锂剂后血尿渗透压及电解质浓度的改变[J].中国民康医学,2013,25(5):63-64.

[2]倪苏琳,孙静,尚晓芳,等.女性难治性抑郁症的共病情况与患病风险[J].中外医学研究,2011,9(34):6-8.

[3]维纳・艾山拜.碳酸锂联合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双向情感障碍躁狂发作100例[J].工企医刊,2014,27(2):635-636.

[4]郭小兵.双向情感障碍患者其精神科及躯体疾病的共病率及相关因素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3,10(12):1607-1608.

[5]吴仁华,Silverstone P H,林艳,等.稳定期双向情感障碍病人经丙戊酸钠治疗脑肌醇无显著意义的变化:在体磁共振频谱分析[J].磁共振成像,2010,1(3):177-183.

[6]庄宁,朱宏日,唐学珍,等.MECT治疗双向情感障碍合并病窦综合征1例[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3):504.

[7]张晓刚,李跃平,龙振昌,等.三贴近在医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7):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