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颅脑外科医生论文范文

颅脑外科医生论文范文

颅脑外科医生论文

颅脑外科医生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公安 法医鉴定 闭合性颅脑损伤

中图分类号:DF795.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6-0258-01

1 前言

]合性颅脑损伤是指硬脑膜完整的颅脑损伤,颅腔内容物与外界未沟通,多为交通事故、摔跌、坠落、伤害直接或间接作用头部致伤。对伤者的身心健康、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在法医临床鉴定中,医院的病程记录和临床诊断对鉴定具有重要作用。受多种主观、客观因素的影响,首诊医师对闭合性颅脑损伤的临床诊断有较大差异,尤其是在脑震荡、脑损伤后综合征诊断方面,使法医临床鉴定结论出现偏差,影响鉴定的公平性、公正性。本文收集了26例经临床确诊的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资料,分析法医鉴定和临床诊断的差异,情况如下。

2 资料、方法

2.1 资料来源

随机选取我司法鉴定中心2011年2月~2016年2月受理的26例经临床确诊为闭合性颅脑损伤的被鉴定人,男性16例,女性10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35.82±4.51)岁;受伤原因:车祸伤9例,伤害17例。

2.2 方法

26例均经外地或本地医院医生诊断、治疗后再接受法医鉴定。所有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经临床确诊后,我鉴定中心通过调查外伤史,对病历资料文证审查,与专家会诊分析,明确鉴定结论后,分析法医鉴定结论和临床诊断的差异。

2.3 观察指标

针对损伤导致的震脑荡、脑损伤后综合征、单纯颅骨骨折、脑挫裂伤、颅内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分析法医鉴定结论和临床诊断的差异。

2.4 统计与分析

记录26例被鉴定人研究所得数据,在专业统计学软件(SPSS19.0)中处理和分析数据,研究出现计量资料经(?x±s)形式描述,接受t检验;研究出现的计数数据由(n,%)形式表示,接受x?检验,差异在P

3 结果

在震脑荡、脑损伤后综合征、单纯颅骨骨折、脑挫裂伤、颅内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方面,临床诊断结果和法医鉴定结果存在差异(P

4 讨论

闭合性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指硬脑膜完整的颅脑损伤,多由伤害、交通事故等所致,表现为颅内压增高、瞳孔改变、意识障碍等,处理不及时或不当,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在临床工作中,针对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受相关因素的影响,临床诊断和法医鉴定结论往往存在一定的差异,从而影响案件处理的公平性和公正性。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对26例闭合性颅脑损伤被鉴定人进行分析,法医鉴定结论和临床诊断存在一定的差异(P

导致临床诊断和法医鉴定结论差异的原因较多,如:(1)临床辅助检查手段不全。对闭合性颅脑损伤诊断时,充分的辅助检查手段十分重要。此病例中,1例51岁患者头部钝器伤后,表现为恶心、头痛,医院确诊为脑震荡;2周后,法医鉴定时考虑患者未出现昏迷,但近期出现了体温、血压升高情况,尿蛋白检查结果异常,怀疑蛛网膜下腔出血,经脑脊液检查证实。那么在临床诊断时,实施全面、准确的辅助检查,可减少误诊事件,提高诊断准确率。(2)医生过度自信、草率。脑震荡、脑损伤综合征的诊断有时间限定,诊断应遵循“科学、严谨”的原则,切不可只凭经验判断。如头部外伤入院半个月内,表现为恶心、呕吐、头痛、头晕等,医生判定为脑损伤综合征,3个月后自觉症状消失,诊断出现误差。对于此类患者,可观察病情数月,根据具体情况诊断。(3)过分依赖主诉。目前临床对脑震荡、脑损伤综合征等疾病诊断无客观检查方法,往往需要依赖患者主诉,其中不乏有患者夸大,甚至虚假的。因被人伤害入院者,患者往往主诉时存在扩大倾向,如受轻微外伤倒地、相互撕扯时情绪激动而主诉昏迷者,若过分依赖主诉,可能被其蒙骗,难以准确诊断病情。(4)受外界社会、人为因素的影响,医师可能做出与致伤过程事实不相符的诊断,尤其是脑震荡、脑损伤综合征患者,缺乏客观的检查方法,就会出现诊断偏差,需要鉴定人认真慎重对待此类法医鉴定。

综上所述,导致法医鉴定结论与临床诊断不符的因素较多,医疗工作者应增强法律意识,提升自身综合能力,从而提高诊断准确性,为法医鉴定提供可靠支持。

参考文献

[1] 张蓉,刘海礼.实验室质量管理持续改进的几个关键点[J].职业与健康,2010,26(10):1184-1186.

[2] 王俊,徐赵平,叶肥生.疾控实验室试剂耗材的科学管理及应用[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4,20(5):373-390.

[3] 王炫征,乔春艳.浅谈疾控实验室质量管理工作[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4,24(12):1812-1813.

颅脑外科医生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神经外科; 开颅手术; 颅内感染; 留置引流; 脑室留置引流

中图分类号 R651.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22-0041-02

doi:10.14033/ki.cfmr.2016.22.020

神经外科开颅手术具有高风险性、高致死率以及高继发感染性等特征,开颅手术术后感染是最严重的医院感染病征之一,开颅手术患者一旦发生术后感染,致死率极高[1],对患者术后病情康复、抑郁恐惧心理排除都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且延长住院治疗时间、额外增加医疗费用,使病情更加恶化。笔者针对此状况,结合笔者所在医院神经外科开颅手术患者实际住院术后感染情况以及具体调查数据统计值对开颅术后感染率进行了论证分析,以便为临床预防颅内感染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住院部于2012年6月1日-2015年6月1日接受住院治疗的432例开颅患者,其中男311例,女121例;年龄≤60岁364例,年龄>60岁68例。

1.2 方法

统计分析实行开颅手术患者的具体病情、引流、手术方式,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将开颅术前与术后数据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按预先设计的表格内容,登记开颅手术患者具体资料信息及病征情况,对术后感染程度进行记录、分析[2]。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

432例开颅手术后患者发生颅内感染67例,感染率为15.51%。开颅手术术后感染危险因素中的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有无引流、手术时间长短因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不同部位置管的颅内感染率

脑室置管与切口、脑脊液引流置管是开颅手术的两种不同部位引流方式,其中,脑室置管调查病例251例,感染例数61例,感染率为24.30%;切口及脑脊液置管病例136例,感染例数5例,感染率为3.68%。神经外科开颅手术后脑室引流和其他手术部位(切口及脑脊液置管)引流的颅内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26.53,P

2.3 脑室引流管留置持续时间的颅内感染率

脑室引流管留置时间1~2 d调查患者133例,感染14例,感染率为10.53%;脑室引流管留置时间3~4 d调查患者89例,感染27例,感染率为30.34%;脑室引流管留置时间≥5 d调查患者29例,感染例数20例,感染率为68.97%,脑室引流不同留置时间的颅内感染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字2=46.93,P

3 讨论

神经外科开颅手术具有很高的颅内感染率与感染后病死率,对开颅患者术后及感染后生存健康状况造成了严重威胁,且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是神经外科手术中最常见病症,颅内感染率可高达15.51%[3-4]。

一般情况下,头皮、颅骨与脑膜是能够有效保护脑组织受损,防止病菌入侵感染的三大保护结构,再加上血脑屏障组织的作用,颅内感染率相比其他器官而言则小很多,具有较高的安全性[5]。然而,开颅手术后则要将手术野腔置管插入颅内以用来开颅术后引流渗血或残留积血的作用,会对人体脑部组织中的头皮以及血脑屏障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极易使得细菌通过置入脑组织内部的引流管侵入颅内,继而发生术后感染[6]。况且脑室组织系统是人体抵抗细菌感染、防御病毒入侵的功能薄弱区,细菌很容易在脑脊液及脑组织环境下滋生繁殖,尤其是脑脊液中缺乏相应的补体与IgM与吞噬细胞,为细菌繁衍创造了适宜环境[7]。此外,再加上开颅手术前使用的糖皮质激素,更是提升了颅内感染的概率。在这种种诱发病因症候的共同作用下,开颅术后一旦感染,病情极难控制。因此,如何有效减少神经外科开颅手术感染率,缩短颅内引流管的置入时间,日渐成为了专家学者以及临床医师的共同研讨对象[8],由本研究可得知,开颅手术后脑部引流管的置入时间与引流管在颅内的留置部位对于术后感染率具有重要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因此,围术期、术中及开颅术后感染的预防就显得极为必要。可在围术期用抗菌药物来增强患者自身的抵抗、防御能力;开颅术过程中应严格规范操作手术引流指征,严格进行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减少颅内异物刺激,放置引流管要确保位置恰当合适,使其位置略低于脑室水平,防止引流液反流入颅内引发感染;患者开颅手术后去掉引流管的时间要控制在24~48 h内,以最大程度减少感染发生率;将消毒隔离病房作为脑室外引流患者的治疗室,以减少交叉感染;可利用交换异侧脑室引流来达到减少感染的目的。

此外,开颅术后的早期诊断对于确诊患者颅内感染情况以及减少后遗症、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患者存活率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由于开颅术中抗菌药与激素的使用,颅内感染常表现为不典型症候。可通过及时培养脑脊液病原菌,脑脊液检查化脓性脑膜炎来诊断是否感染与感染程度[10]。可应用抗菌药物及时治疗开颅术后持续发热、脑脊液白细胞增高等症状,待脑脊液数值正常后即可确诊为开颅术后感染。进而要进行及时、积极治疗,立即更换被细菌侵入的脑室引流管,彻底无菌操作清除感染灶,给感染患者及时静脉注射能透过血脑屏障的抗菌药物。而临床表现为重症颅内感染患者的治疗,应采用腰穿置管持续引流脑脊液置换加鞘内注药;或脑室与腰椎蛛网膜下腔灌洗来进行及时治疗。

参考文献

[1]杨伟,石春来.右美托咪定对神经外科全麻术后躁动发生影响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2):116-118.

[2]艾玲.神经外科优质护理服务中护士执行力培训的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92-94.

[3]张海艳.手术室预防腹部手术感染的护理措施[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22):90-91.

[4]周玉英.预见性优质护理模式对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康复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36):87-88.

[5]潘敏敏.神经外科长期气管切开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定植患者的集束化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33):85-86.

[6]包娜娜.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静脉输液小组管理研究进展[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28):157-158.

[7]林萍萍,蒋云琴,卢小清,等.优质护理服务在神经外科护理中的实施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24):65-66.

[8]张俏霞,吴卫娟.聚氨酯凝胶头圈在预防小儿神经外科侧卧位手术中患儿面部皮肤急性压疮的临床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18):106-107.

颅脑外科医生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颅内压;监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

[中图分类号] R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3(a)-0001-03

Analysis of the Application of Ventricular Intracranial Pressure Monitoring to Acute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CHEN Haiping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Zhangzhou Affiliated Hospital of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Zhangzhou, Fujian Province, 363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ventricular intracranial pressure monitoring on acute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Methods 100 cases with acute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3 to September 2014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ll the 100 patients were treated by ventricular test set implantation operation. During the treatment, the intracranial pressure of the patients was monitored and observed for 4-15 days for assessing whether certain clinical effect was achieved. Results GOS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conditions of the patients. Of the 100 cases with acute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there are 50 cases with good recovery, 25 cases with moderate disability, 15 cases with severe disability, 4 cases of death, and 6 cases with vegetative state. Conclusion Ventricular intracranial pressure monitoring applied to acute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is of positive significance in improving the patient's condition.

[Key words] Intracranial pressure; Monitoring; Acute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病的致残率高,死亡率高达30%以上,要提高患者的生存几率,有效控制患者的颅内压是关键。临床采用内颅压监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情况,为医务人员提供患者病情进展情况,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为探讨脑室内颅内压监测应用于急性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临床效果,该研究对2013年5月―2014年9月该院收治的10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内颅压监测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该院收治的10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其中男55例,女45例,年龄20~76岁,平均(55.61±10.43)岁。100例患者中,造成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原因有,35例患者为车祸致伤,25例患者为高空坠落致伤,28例患者为砸伤以及22例患者诶跌伤。在患者入院时,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GCS评分与CT检查,经过CT检查发现,38例患者出现脑内血肿,22例患者出现单纯性硬膜外血肿,29例患者出现硬膜下血肿以及11例患者出现弥漫性轴索伤。颅内压>40 mmHg的患者有25例,颅内压

1.2 方法

100例患者,均使用CODMAN颅内压监护仪进行监测,该仪器由强生公司所生产。监测时,均使用脑室监护探头。根据患者的情况,对于可进行脑室穿刺的患者,需要放置脑室监护探头,目的是可进行引流脑脊液,达到降低颅内压效果的同时,可进行指导降压治疗[1]。

1.3 疗效判定标准

在患者完成手术治疗之后,进行GOS评分,患者的生存情况分为5大类,即死亡、植物生存、重残、中惨以及良好。

2 结果

所有患者均进行置入脑内压监测仪,100例患者中,有75例患者成功进行一次性穿刺,而25例患者第二次穿刺才可成功。监护仪的留置时间控制在4~15 d,平均置留(7.82±3.18) d,在置留的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患者进行脑脊液引流,平均流量为(185.27±5.12)mL/d。在治疗的过程中,发现有28例患者出现顽固性脑内压力增高,无法有效控制,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CT检查,发现19例患者为迟发性血肿,9例患者为脑肿胀,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手术治疗。对患者进行GOS评分,发现100例患者中,50例患者恢复良好,25例患者为中度残疾,以及15例患者为严重残疾,并有4例患者死亡,植物生存的患者有6例,见表1。

表1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患者临床疗效分析

3 讨论

3.1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分析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外科创伤性疾病,大部分患者是由于车祸事故,高空坠落或是严重撞击致伤,其伤情严重,而且病情发展迅速,给患者生命带来很大的威胁。因此,在患者受伤时,要第一时间进行急救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医护人员要时刻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发现异常现象时,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的发生率,在治疗的过程中,采用颅内压进行监测,为医务人员提供重要的治疗参考信息[2]。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目前理想的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中需要考虑量大因素,一个是手术所采用的方式,另外一个是手术所需的时间,急性重型脑损伤患者,脑部会出现出血现象,在出血之后的6 h左右,在脑内累积成为水肿,若是没有及时的控制,则会恶化成为细胞性水肿,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出血对患者所造成的伤害是一种不可逆的过程。微创手术是现如今临床治疗比较理想的方法,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手术所需要的时间比较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血量大,患者很难恢复[3]。为了实时掌握重型颅内损伤患者颅内压水平变化情况,临床上采用脑室内颅内压监护仪进行监测,时刻了解到患者的病情进展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信息[4]。

3.2 脑室内颅内压监测分析

随着我国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神经外科监护技术取得了新的突破,在疾病的监护上,采用了新的监护技术,时刻掌握患者疾病的变化情况,一旦出现异常现象,检测仪立马会向医务人员反馈,医务人员在第一时间里采取措施治疗。以往一直是采用脑组织氧分压法进行急性重型路脑损伤的监测,该方法进行监测,操作步骤复杂,医务人员不可在短暂的时间里对患者进行监测,所得到的监测信息准确性不高,为此,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监测中,提倡使用颅内压监测法进行监测[5]。现如今,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中,采用了颅内压监测技术,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进行严密的检测,是治疗急性颅脑损伤中一种重要的环节[6]。在急性颅脑损伤的治疗中,颅内压的有效控制是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医务人员通过颅内压的监测,掌握患者的颅内压情况,采用更适合的药物对患者展开治疗。健康人体的颅内压数值为0.67~2.0 kPa这个区域范围内,而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颅内压明显高于正常人,升高率高达40%~80%,经过手术之后,患者的颅内压会有所下降,但是,在手术也存在颅内压继续上升的可能,若是术后医务人员没法觉察到患者颅内压上升,没有在第一时间里展开治疗,患者病情即将恶化[7]。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完成手术之后,颅内压会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在顺利完成开颅减压手术之后,患者的脑血液通路,可进行循环流动,此时,脑组织出现水肿,会造成颅内压有所升高,另外一个原因是,术后患者出现进展性血肿,颅内压在此情况下会升高。在患者完成手术后,引用了颅内压监测,实时掌握患者颅内压变化情况,颅内压升高,会造成CPP显著下降,颅内压监测同样可掌握到CPP的变化情况,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监测掌握到患者脑血流量的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治疗信息。

3.3 研究结果分析

该研究对2013年5月―2014年9月该院收治的10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内颅压监测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采用GOS行评分,发现10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有50例(50.00%)患者恢复良好,25例(25.00%)患者为中度残疾,以及15例(15.00%)患者为严重残疾,并有4例(4.00%)患者死亡,植物生存的患者有6例(6.00%)。GCS评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的恢复情况越好,并且该研究中,脑内血肿患者的颅内压升高比例,和其他病灶患者的颅内压升高比例进行对比,发现脑内血肿患者颅内压升高比较较高,差异显著[8]。由此可知,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动脉压与血压存在一定的联系,血压升高,患者的颅内动脉压力也会随之升高,从而致使患者脑部组织受到不良影响,出现组织灌注现象,对患者的康复造成阻碍作用。采用颅内压监测技术,医务人员对患者的颅内血液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死亡率[9]。曾上飞、 吴惺、娄晓辉、蒋聚洪、余一骏在《脑室内颅内压监测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中指出,脑室内颅内压监测在急性重型颅内损伤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医务人员展开指导工作进行指导[10]。与该研究的结论一直,可见,该研究结论成立。

3.4 展望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救治十分紧急,医务人员需要实时监测患者病情的变化情况,采用脑室内颅内压监测法进行监测,医务人员可通过监测控制患者的颅内血液,达到降低死亡率,致残率的目的[11]。但是,我国医疗技术还比较落后,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救治中,有条件使用脑室内颅内压监测医院并不多,即便颅内压监测仪已经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远远没有达到人们的期望值,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12]。

该研究对10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内颅压监测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发现脑室内颅内压监测应用于急性重型颅脑损伤中,医务人员掌握患者的病情,在第一时间里对术后出现异常现象的患者采用有效措施治疗,降低死亡率,对治疗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 林绍鹏,林庭凯,詹锡康,等.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呼吸困难治疗体会[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2,19(12):110-112.

[2] 曾上飞,吴惺,娄晓辉,等.脑室内颅内压监测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18(14):517-518.

[3] 罗丹华,林莉珍.经口插胃管法在颅底骨折患者中的应用[J].现代医院,2011,10(13):114-115.

[4] 徐伦山,许民辉,邹咏文,等.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死亡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J].创伤外科杂志,2010,21(13):151-153.

[5] 兰荣宝.重型颅脑损伤治疗新进展[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2009,19(14):332-334.

[6] 徐敏,郑叶平,方莉萍.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持续颅内压及脑灌注压监测应用的护理干预[C]//浙江省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首届西湖重症医学论坛暨2011年浙江省重症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杭州:浙江省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2011:109-110.

[7] 李成宇,叶奇勋,吴天顺,等.脑室内颅内压监测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J]. 现代医院,2013,10(11):12-13.

[8] 高亮,周良辅,黄峰平,等.脑室内颅内压持续监测和阶梯式治疗重型颅脑外伤[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2,19(7):507-509.

[9] 余丰平. 颅内压监测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有创治疗的临床价值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1):2841-2842.

[10] 王康,孙晓川,刘科.重型颅脑损伤颅内压监测临床研究进展[J].创伤外科杂志,2014(4):370-372.

[11] 蔡冬生.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体会[J]. 吉林医学,2013, 36(18):752.

颅脑外科医生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颅脑损伤;流行病学

作者单位:352100福建省宁德市医院神经外科

颅脑损伤在全身各部位损伤中约占15%,仅次于四肢伤而居第2位。多年来尽管在颅脑损伤的临床诊治及相关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许多进展,但其死亡率和致残率仍高居身体各部位损伤之首,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和沉重的经济负担[1]。本文旨在通过对急性颅脑损伤的一般特点进行流行病学观察、分析和总结,以助于提高急性颅脑损伤的预防和救治水平。现将宁德市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537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统计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537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男394例,女143例,年龄8个月~82岁,均有明确头部外伤病史。

1.2 研究方法 由培训后的神经外科医师从病例中收集整理各项临床资料填表(参考华东六省一市的颅脑外伤流行病学调查表)。最后由专人汇总后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本组男394例,女143例,年龄8个月~82岁,其中颅脑损伤的高发年龄段为16~50岁,约占损伤总数的75%。颅脑损伤患者的职业以农民和务工人员为主,占总数的64 . 8%。文化程度以初中及以下为主,占总数的72%。

2.2 致伤原因 在损伤原因中,车祸外伤最为常见 ,占所统计所有致伤原因的66.0%,其次击打伤占17.1%,坠落伤占14.8%,其他占2.1。摩托车为最常见的肇事车辆,约占所有车祸的58.4%。

2.3 颅脑损伤的时间特点 全年颅脑损伤患者以7月份最多,其次为8月和1月。从一周来看以星期六和星期天为颅脑损伤多发,一天中发生颅脑损伤的时间比较集中于17:00~22:00。从受伤到神经外科病房的时间平均约4 h。

2.4 损伤程度 本科收治患者的颅脑损伤程度以轻、中型为主,其中轻、中、重、特重型分别约占:63%、15%、11%、9%。其中分型参照GCS评分,轻型GCS:13~15分、中型GCS:9~12分、重型GCS:5~8分、特重型GCS:3~5分。

2.5 治疗方式 本组病例以保守、综合治疗为主,其中165例采取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血肿或脑挫裂伤清除和去骨瓣减压术。

2.6 颅脑损伤的预后 出院时正常生活420例占78.2% ,轻中度残疾、生活能自理41例占7.6%,重度残疾、生活不能自理32例占6%, 植物生存20例占3.7% , 死亡24例占4.5%。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宁德地区颅脑损伤患者在性别、 年龄、 文化程度、 损伤原因及程度、 损伤时间、 预后上具有比较明显的流行病学特征。

福建省宁德市作为海峡西岸东北翼中心城市,是一座中小型的海滨城市。从本组资料来看,其颅脑损伤的致伤原因主要包括交通事故伤、 坠落伤、 跌伤和击打伤等。其中在交通事故伤中,肇事车辆以摩托车引起为主,占 48.7% ,其次是机动车引起,占27.9%。考虑可能与宁德市经济水平较低,以农村人口为主,摩托车数量众多,且安全意识淡漠,不注意自我防护,政府对摩托车管理薄弱有关。非交通伤中以高处坠落伤为主要致伤类型,因随着当地经济的发展,外地来宁务工人员逐年增多,但管理相对滞后,高空作业存在许多违规炒作,导致外伤事件的高发[2]。从本组资料看,在各种颅脑损伤患者中,男性占73.3%,年龄以 16~50岁的青壮年居多 ,占 71 . 1% 。因宁德地处闽东经济欠发达地区,以农民、渔民等小工业者为主,文化程度不高,以初中及以下为主[3]。

在评估颅脑外伤预后方面 ,Glasgow昏迷评分是最可信的单一评分体系之一[6]本研究对于颅脑损伤按照GCS评分划分为4型,其中轻型 320例,中型 71例,重型 66例,特重型 57例。本组数据重型及特重型颅脑损伤占总数的 24 。决定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最主要因素是原发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其次是能否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从本资料看,入院时病情轻重与患者的预后关系密切,以GCS划分的不同组别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

经过本次流行病学调查,认识到本市的颅脑创伤救治现状及与国内其他地区的差距,了解到本市颅脑损伤的发生有一定的内在规律,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尽快完善宁德地区自己的颅脑创伤救治体系,优化本院的院内救治体系,发挥本院作为在本地区的医疗急救中心的龙头作用,提高本市的颅脑创伤救治整体水平。

参 考 文 献

[1] Gerhart KA,Mellick DC,Weintraub AH.Violence related traumatic brain injury population-based study.J Trauma,2003,55(6):1045-1053.

[2] 麻育源,张玉海,兰青,2004年颅脑损伤住院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27(1):103-104.

颅脑外科医生论文范文第5篇

优秀科主任劳动模范事迹材料

××是××县第一人民医院脑外科创始人之一,率先开展了颅脑创伤的绝大部分手术,使死亡率和致残率很高的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救治成功率,尤其是手术成功率明显提高。随着医保覆盖扩大、老龄化来临,2008年开创性地在基层医院神经外科收治所有出血性中风,开展了小骨窗、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和脑室外引流术等脑出血的几乎所有手术,填补了××县脑溢血外科治疗的空白,成效显著。初步改变了基层医院脑外科普遍存在的病种单一、专业被动的局面。××本人在××市范围最早开展有创颅内压监护技术,独立开展了医院首例脑膜瘤、脑胶质瘤等手术。同时,还千方百计改进和提高团队的专业水平,科室业务量、收治病人和手术数量每年以10%左右的幅度增加。在××市五个县(市)级医院中,无论是技术水平还是业务总量都排到了的前列。而且在人员相对配备不齐的情况下,无论手术数量还是类别,已列浙江省中等县(市)医院前列。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曾主持、参与和指导多项切实可行的科研项目,使××县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对颅脑创伤和脑出血诊疗水平、规范程度与省市三级医院十分接近,使得本地人不出远门也能看大病、看重病,一改省市三甲神经外科中心人满为患、而县级医院神经外科普遍存在的病人本就稀少频繁转院的现状,使基层医院在医改的迷茫中看到方向、赢得生机。基层单位除了力争在可行的情况下开展新技术,拓展新业务,更重要的是紧紧抓住常见病、多发病的规范化诊治,让大部分此类病人在基层单位解决问题。

作为科主任,年专家门诊数量居同行前列,抢救危重病人、开展手术成功率和满意度均高居榜首,经常性被点名要求主持手术和抢救。多次主动处置或手术一些疑难、复杂或有争议且不满意的病人,至今从未发生医疗纠纷和事故。为了在有限的病员资源和局促的硬件空间中拓展业务,狠抓常见病诊疗质量。主持科研项目数字化预成形钛网颅骨成形术在科室推广率近100%,手术质量和稳定性明显提高,病人外流急剧减少,甚至吸引了外地病人。项目也获得县科技进步三等奖,该项目还在××县二院和海盐人民医院推广,据反映可操作性较强。尝试对慢性硬膜下血肿和颅骨修补进行临床路径管理,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进行单病种质控。近两年颅骨修补,慢性颅内血肿较往年明显增多。在人员本来就缺编的情况下,2011年坚持安排4名医师依次前往上海华山医院神经外科轮训进修。所有培训学员基本掌握了目前神经外科创伤、出血等神经重症的最新知识和技能,特别是手术水平和病人管理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救治成功率显著提高,达到了培训目的,次年即顺利开展了有创颅内压脑室内监护这一脑外科基本技术,极大地提高了专业程度,该院开展的有关病例也有幸参与由华山医院周良辅院士牵头的有创颅内压监护在中重度颅脑损伤救治的应用的多中心研究。学科在本地也声名鹊起,因此,××还多次应邀前往××县第二医院脑外科的抢救会诊及手术。

在颅脑创伤这一基层单位主要病种普遍减少的情况下,能解放思想,放手开展脑出血的外科全程干预,收治了全院绝大部分出血性中风,积极探索脑出血的外科治疗新技术和新理论,成功手术抢救大量脑出血患者,积累了一些经验,并已初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确保脑出血的医疗质量。由于对脑出血手术干预范围的扩大,在已开展了脑出血小骨窗、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和脑室外引流术等脑出血主要术式的基础上,近年又开展了软通道微创血肿引流技术,丰富了手术治疗手段,腰大池置管引流在神经外科的应用数量也增长迅速。该同志已在二级以上刊物近二十篇,全科近60篇,这在人员较少、建科较晚的脑外科算"论文高产"专科。多篇论文在全省及全国神经外科年会书面交流,甚至于2013浙江省年会分会场做专题发言。上任科主任仅两年,即将毫不起眼的神经外科这一较小的亚专科打造为××县卫生系统首批"重点学科".作为中小县城的县级神经外科,没有妄自菲薄,经几年积淀,在2011年与许多发达地区县市的三级医院大专科同场竞争中,夺得 "浙江省县级龙头学科"称号,是全××市仅有的两个临床专科之一、全省仅有的两家神经外科之一,为全县乃至整个××五县争了光,这也必将使学科水平迈上一个台阶,极大造福全县人民,也为邻近沪苏杭的基层县级神经外科生存和发展探索出一个可效模式。

××本人也连续多年荣获系统"先进个人"或"优秀党员",并于2008年获"县青年十杰",2010年又获院首批"优秀科主任"称号,在2011年创先争优活动中,荣获"浙江省卫生系统优秀党员".并于2012、2013年分别先后获得 "××县劳动模范"和"××市劳动模范"光荣称号,现担任中华医学会××市神经外科分会委员。作为××市唯一的外科系统浙江省县级龙头学科带头人,被确立为××市"第六批后备学科带头人",为广大医护人员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多年来,坚持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崇尚健康高尚的生活方式。无论在帮困助学、义工义诊,还是抗震救灾、世博安保、义务献血等社会公益活动中,都能感染和引领全科同仁争先恐后,义无反顾,科室集体和谐向上,充满朝气和凝聚力。科室三年内有两人获"十佳职工"称号,学科连续多年荣获医院先进集体,是全县卫生系统仅有的"省级青年文明号"科室,曾被评为"××市先进单位","××市先进职工小家","明礼诚信十佳文明单位".作为一个基层临床学科带头人,以实际行动为专业团队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颅脑外科医生论文范文第6篇

辽宁省本溪市本钢总医院神经外科,辽宁本溪 117000

[摘要] 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有效治疗。 方法 选择于2009年3月—2014年5月在我院因颅脑外伤行手术治疗后发生颅内感染的患者61例,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临床治疗方法。结果 通过分析总结,可见颅脑外伤术后发生颅内感染与患者术前GCS评分、颅脑损伤类型、手术持续时间、手术治疗次数、切口脑脊液漏以及低蛋白血症等因素有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性别、年龄及气管是否切开等因素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单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6项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切口脑脊液漏、手术次数、手术时间及低蛋白血症是颅脑外伤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独立高危因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痊愈49例(80.33%),治疗无效死亡12例(19.67%)。结论 颅脑外伤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高危因素众多,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性措施,及时给予合理的抗菌药物,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

关键词 ] 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相关因素;有效治疗

[中图分类号] R651.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1(a)-0024-02

ntracranial infection after craniocerebral trauma related factors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LIU Yongming

Benxi City Liaoning province general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Liaoning 117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Factors Related to traumatic brain injury and intracranial infection after effective treatment. Methods Select the 61 patients in March 2009 to May 2014 in our hospital after surgical treatment of traumatic brain injury due to intracranial infection. The clinical data were analyzed for all patients, and the clinical treatment. Results By analyzing the summary, showing the former head trauma and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in patients undergoing intracranial GCS score, brain injury type, duration of surgery, surgical treatment times, cut cerebrospinal fluid leakage and low albumin and other factors,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ce (P<0.05); but not with sex, age and other factors unrelated to the trachea are cut,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six wer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 univariate analysis, we found incision cerebrospinal fluid leakage, the number of operations, operation time and low albumin i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the occurrence of intracranial infection after traumatic brain injury,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treatment, cured 49 cases (80.33%), treatment died 12 cases (19.67%). Conclusion Traumatic brain injury occurred after a number of risk factors for intracranial infection, take positive and effective preventive measures, timely and reasonable antimicrobial drugs, is the key to improve the cure rate.

[Key words] After traumatic brain injury;Intracranial infection; Related factors; Effective treatment

颅脑外伤是神经外科常见的创伤性病症之一,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病率很高,达1.8%~12.9%,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本文选取我院61例颅脑外伤行手术治疗后发生颅内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总结分析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提出有效治疗方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病例均为我院神经外科于2009年3月—2014年5月收治的495例颅脑外伤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选取其中术后发生颅内感染者的61例作为研究对象。男32例,女29例,年龄13~75岁,平均年龄(38.7±7.6)岁,受伤至就诊时间0.5~27 h,平均就诊时间为(5.2±1.1) h。颅脑损伤类型:开放性颅脑外伤45例,闭合性颅脑外伤16例。感染部位:脑膜炎或脑炎的32例,脑内脓肿17例,硬膜外脓肿12例。

1.2 方法

1.2.1 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61例颅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性别、年龄、术前GCS评分、颅脑损伤类型、手术持续时间、手术治疗次数、切口脑脊液漏、低蛋白血症以及术后气管切开等项目进行评定,并采用统计学分析法得出结论[2]。

1.2.2 治疗方法 先予常用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用药后72 h内,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对脑脊液进行培养以及药敏测试,然后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及药敏测试结果选用合适的抗菌药[3]。外科处理方法:12例脑内脓肿患者,予以穿刺引流,并用抗生素盐水对脓腔进行灌注冲洗,待脓腔消失后拔管,余下5例,行开颅脓肿切除术;8例硬膜外脓肿者,先通过皮下置双腔管,用抗生素盐水持续灌注冲洗,并给予引流,直至患者症状消失,冲洗液细菌培养呈阴性后拔管;余下4例患者给予去除人造颅骨瓣和脑室管治疗[4]。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与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单因素分析

颅脑外伤术后发生颅内感染单因素分析,具体见表1。

2.2 多因素回归分析

对单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6项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其中4项是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独立高危因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临床疗效

经治疗,本组61例患者中,痊愈49例(80.33%),另12例(19.67%)治疗无效死亡。

3 讨论

目前颅脑外伤的临床治疗中运用最为广泛的便是手术治疗,但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发生率极高,本组患者中达到12.32%,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5]。

本次探究中,在对颅脑外伤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时发现,患者术前GCS评分、颅脑损伤类型、手术持续时间、手术治疗次数、切口脑脊液漏以及低蛋白血症等因素与术后发生颅内感染联系密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上述6项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切口有脑脊液漏、手术次数短期内超过2次、手术持续时间超过4 h以及术后发生低蛋白血症均是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论与戎建东[6]等人的研究相一致。

针对上述危险因素,要求临床医师在颅脑外伤患者的诊治过程中,应重视对开放性脑损伤患者伤口的处理,彻底清理血块和异物,仔细冲洗伤口,尤其要注意清除干净糜烂的脑组织,术中则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术后将头皮缝合到位,以免发生术后切口脑脊液漏,以上措施对于预防感染均有重要意义。经治疗,痊愈49例(80.33%),治疗无效死亡12例(19.67%),与相关文献[7]中30%左右的致死率相比,本次探究中有效的治疗措施明显降低了颅内感染患者的死亡率,两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颅脑外伤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发病率极高,手术过程中应积极控制可能诱发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术后加强监护,在发生感染后,应给予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以确保手术疗效,提高患者的预后。

[

参考文献]

[1] 谢贤生,刘胜初,张显强.47例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3,33(6):848-850.

[2] 孙虎.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65-67.

[3] 樊天禹,向鹏,李京湘,等.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诊治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2011,28(4):777-778.

[4] 郝彬,赵红果.颅脑术后颅内感染易感因素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1,8(24):145-146.

[5] 徐长岐,孟伟,张玉林.24例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2):150.

[6] 戎建东,丁方,李甲,等.开颅手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治疗方法[J].现代实用医学,2014,26(1):47-49.

颅脑外科医生论文范文第7篇

【摘要】 总结地震后92例颅脑损伤伤员入院后调整诊疗模式,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脱水及镇静治疗,必要时急诊手术清除颅内血肿的救治经验。对于批量颅脑损伤患者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颅脑损伤;地震伤

2008年5月12日~6月2日我院神经外科共收治汶川地震致伤的颅脑损伤患者92例,现将其救治措施与经验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颅脑损伤92例,男性55例,女性37例;年龄3个月~84岁,平均40.7岁。其中轻型58例(63.04%),中型20例(21.74%),重型14例(15.22%)。所有病例均行头颅CT检查:头皮挫裂伤19例,头皮下血肿7例,颅骨线性骨折13例,凹陷骨折5例,颅底骨折7例,脑挫裂伤21例,硬膜外血肿13例,脑内血肿7例。颅脑损伤合并休克8例(8.69%),合并不同程度挤压综合征21例(22.83%);合并其他部位损伤47例。

2 救治方案

2.1 维持生命体征稳定 面对大量伤情复杂的伤员,迅速评估伤情,评估可能危及生命的重要体征和临床表现。出现呼吸抑制、意识障碍、颅内压升高、脑疝等紧急情况,立即给予对症处理,保持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及鼻腔分泌物、血凝块;患者如无脊柱损伤,宜取侧卧位,有利于防止呕吐物误吸入气管;对呕吐频繁及颅底骨折后鼻腔渗血较多者现场行气管插管,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并予以氧气吸入。

2.2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合理使用脱水剂 测量血压后决定治疗方案。血压稳定且颅内高压症状明显者,立即给予20%甘露醇125ml静脉滴注,同时使用呋塞米40mg静脉推注,使用脱水剂后及时导尿,避免尿潴留加重患者躁动;对血压不稳定者,迅速建立双通道,同时快速静脉滴注止血药物,同时使用代血浆,血压

2.3 伤口清创及手术 对开放型颅脑外伤,头皮存在明显活动性出血者,及时清创,如果存在脑组织外溢者积极术前准备,急诊在手术室行清创术及颅内血肿清除术。对合并四肢骨折患者,应临时简易固定,防止移位,待颅脑损伤病情稳定后,请骨科医生会诊进行处理,手术内固定或者手法复位。双侧瞳孔散大患者直接在急救中心行锥颅钻孔侧脑室引流,同时接呼吸机行过度换气,快速静脉滴注甘露醇250ml,静脉推注呋塞米40mg;若见瞳孔回缩,直接送手术室行开颅血肿清除并去骨瓣减压术。所有地震颅脑损伤患者均先行CT扫描,在CT扫描后有手术指征者,急诊行开颅手术。有合并伤者请相关专科协助处理。

3 结果

治愈出院78例,死亡3例,继续在院治疗11例。

讨 论

1 地震中颅脑损伤的特点 地震伤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突发、伤员量大;(2)伤亡分布地域广,其半径可达数百公里甚至更远, 造成广阔地域内伤亡者星罗棋布的局面,伤类、伤势复杂[1,2];(3)震区救治困难、救治条件有限,绝大多数人员是在建筑倒塌、毁坏、物体移位时受到猛力砸击而伤亡,大批伤亡者被埋压, 灾区医疗求援能力受不同程度的破坏,自救能力受损或瘫痪, 外界营救人员短期内很难及时进人,导致数量死亡率增加。

2 批量颅脑损伤治疗 大批量的颅脑损伤患者的到来,要求临时参与急救员间密切协作,要求急诊科医师和神经外科医师密切协作,迅速果断做出对患者病情的判断与处理。在地震发生后,由神经外科派出2名资深神经外科专科医师协助急诊科医师工作,对来院颅脑损伤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并按伤情轻重分类,使来院颅脑损伤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急诊科医院和创伤外科医生应该熟练掌握钻孔引流技术和指征,以减少脑内出血对生命的危胁[3]。在地震的当晚,我科进行急诊开颅术5例,行颅内血肿清除术,有效的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在地震发生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有大批量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救治,多伴有复合伤,既要考虑到脑部又要考虑到全身情况,抓住重点,分清缓急,争分夺秒地进行抢救。我们认为,对于批量颅脑损伤患者,及时的急诊救治、药物及手术治疗、合并症的处理,对于地震中批量颅脑损伤患者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唐甫斌,浦金辉,张璧,等.地震伤员的处理原则[J].创伤外科杂志,2007,9(3):210.

颅脑外科医生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 颅脑损伤; 护理方法

暴力作用于头颅时会引起颅脑损伤(head injury),临床上常见的颅脑损伤多由于意外事故造成的,尤其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势急,病程长,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护理要求较高。除了必要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高临床护理的效率也是至关重要的,有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减少发病率[1]。本院2011年4月-2013年1月共收治颅脑损伤患者88例,对其进行对症护理,现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院2011年4月-2013年1月共收治颅脑损伤患者88例,男56例,女32例。年龄21~72岁,平均年龄39岁。临床表现有头痛45例,恶心38例,意识不清35例。其中29例患者因病情严重,在入院后立即进行开颅手术及气管切开术,并用呼吸机辅助患者呼吸,对部分不能自行排尿的患者采用留置尿管的措施。

2 护理方式

2.1 卫生护理 在生活中,护理人员应注意病房的通风与干燥,每天病房及时开窗,定期消毒,保持空气的流通和洁净。叮嘱病患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防止交叉感染[2]。患者要注意保暖,预防感冒,防止呼吸感染。严格控制探病时间,保证患者的充足睡眠,对于失眠的患者可以视情况按医嘱给予一定的安眠药治疗,并及时观察患者的睡眠症状[3]。

2.2 心理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其病程较长,病情多变,易发生并发症,且死亡率高,需复杂的护理,因此患者以及家属都容易产生焦虑心理以及紧张的情绪[4]。患者对自己的病情不了解时,多会采取消极态度,甚至对治疗失去希望,严重影响了治疗及护理的效果。首先医护人员应和患者多接触,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思想工作,时刻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取得患者的信任,使患者积极地配合医生的治疗。同时,向患者讲解颅脑损伤的基本知识以及注意事项,使患者在了解自己的病情的同时配合医护人员的护理,引导患者克服消极情绪,保持心情的舒畅,采用积极的态度应对治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增强对治疗的信心以及信念,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5]。

2.3 基本护理 饮食方面,患者应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例如水果蔬菜等,可以有效地防止患者出现便秘[6]。当患者出现便秘的症状时,可以使用开塞露、口服泻药或灌肠等方式缓解症状。对于部分出现恶心、呕吐症状或病情严重的患者应采取短时间停止进食的措施,待患者症状转好后可以给予正常进食。对于无吞吐反应或昏迷的患者可以进行鼻饲喂食,保证患者的热量[7]。

2.4 呼吸道的护理

2.4.1 合适的 患者的床头抬高20°~35°,且患者的头向一侧倾斜,促进脑内血液循环,降低颅内压,扩大肺通气量,注意防止胃内物质进入气道。

2.4.2 吸痰 颅脑损伤的患者,其舌肌相对比较松弛,咳嗽反射不明显,导致患者气道分泌物不易咳出,易造成肺炎甚至呛咳窒息,因此在临床护理中要重点注意。采用的吸痰管应表面光滑且有弹性。保证吸痰管无菌,避免感染[8-9]。根据患者的情况确定吸痰管深入的深度。密切注意患者的心跳、血压、呼吸、精神状态等症状,当患者出现不适时应停止操作。除此之外在患者病情好转后,可以协助患者翻身,帮助患者痰液的顺利咳出,保持呼吸的顺畅。

2.4.3 分泌物性状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痰液的黏稠度、气味、颜色等特点,分析患者的呼吸道的情况,当发现异常情况时,及时联系医生,快速制定应对措施[10]。

2.4.4 口腔及眼的护理 长期昏迷的患者无法进食,需要鼻饲处理,在昏迷过程中,应保持患者口腔卫生,用2%~3%硼酸做每天的清洁处理,以保持口腔的清洁、湿润。另外长期的昏迷,有些患者昏睡时不能完全将眼睛闭合,无法对空气中的杂尘产生防御作用,眼睛不受保护,而且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可造成眼球的水分流失,甚至患有结膜炎,应当用凡士林纱布或红霉素软膏来保护眼睛。

2.4.5 褥疮的护理 患者多瘫痪在床,故褥疮为多发病证,护理人员应每天适当地为患者翻身,在患者背部、骶部等骨骼突出部位防止泡沫板等为患者减少疼痛的物件,针对汗液分泌过多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当时常更换被单或褥单,保持患者床铺的干净、整洁。

2.4.6 消化道的护理 在患者昏迷3 d后考虑为患者进行鼻饲,由于患者长期没有进食,鼻饲的的营养物质应当含有以下几个特点,高热量、低脂肪、高纤维、高蛋白、容易被吸收和消化、流体等,注意食物温度不应过低或过高,刺激肠胃,导致患者胃肠疾病的发生,每4小时一次,不要过量。

2.4.7 神经功能恢复的护理 颅脑损伤患者多会出现神经功能的损伤,早期多会造成患者长期卧床不起或昏迷,用进废退,患者肌肉长期的不活动,相应部位会出现萎缩,相应关节也会出现僵硬或变形,阻碍康复治疗的进行,所以护理人员应当适当地为患者做一些被动运动,为患者做适当的按揉和推拿,让患者的肌肉和关节得到运动,维持患者的受累部位的血液循环,即营养物质的输送,防止关节出现僵硬,肌肉发生萎缩。

3 结果

88例患者,痊愈62例,好转20例,有肢体活动障碍4例,死亡2例,有效率达97.73%。患者均未发生肺部感染或痰液堵塞呼吸道而引起的导致缺氧、窒息等症状。

4 讨论

4.1 严密观察意识、瞳孔变化 颅脑损伤患者由于神经受到的损害,故随着患者病情的加重,其意识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护理人员可通过患者的呼吸、动作等各方面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同时可以通过瞳孔大小的变化来判定脑疝的发生和发展,护理人员应每隔15~30分钟检查患者瞳孔一次,做好记录。

4.2 检测体温、血压、脉搏、呼吸的异常变化 颅脑损伤可影响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造成体温升高,测量血压的高低有利于掌握颅内压的情况,表现为血压升高、呼吸加深,常为颅内水肿,脑水肿的主要症状。患者在病危时,呼吸多浅慢,出现鼾音或叹气音[12]。

4.3 呼吸道护理 患者在昏迷时,呼吸道的痰液无法清除干净,护理人员应适时地为患者进行扣背,促进痰液的咳出,患者平躺,头部抬高,注意避免误吸。气管切开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当保持呼吸道的畅通[13]。

4.4 加强营养支持,做好饮食护理 颅脑损伤患者恢复期应当有充足的营养物质,加快颅脑损伤的恢复,鼻饲应当量少,次数多,速度慢,在进食后,护理人员应当适当除去咽部残留食物,引导患者采用吞咽和重复吞咽,防止患者出现吸入性肺炎等其他疾病。

4.5 早期康复护理 颅脑损伤患者在恢复期常常会遇到强烈的心理障碍,由于肢体的活动障碍而产生悲哀、抑郁的消极情绪,时常与患者沟通,令患者对康复充满信心。护理人员应当为患者做康复训练,循序渐进为患者进行按摩,在患者不进行康复训练休息时,应当将患者的患肢放松,防止受压[16]。

综上所述,颅脑损伤的护理需要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共同配合,除有效的治疗以及用药外, 精心细致的护理也是非常必要的, 对患者生活和饮食的护理, 严格预防和控制感染, 严密观察患者的呼吸道的情况,配合医生的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缪争.气管切开病人适时吸痰的临床体会[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2):37-38.

[2]赵雅宁,王静,陈长香,等.颅脑损伤患者恢复期执行功能障碍状况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0,57(3):64-66.

[3]朱为民,俞俊杰,顾庆丰,等.选择性脑降温防治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1,17(11): 686-688.

[4]伟新.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69.

[5]韩丽.颅脑损伤外科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2,9(11):344-346.

[6]彭韩菲.试论颅脑损伤外科护理的方式方法[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2,3(11):312-313.

[7]张浩,杨丽,滕芸,等.康复训练对颅脑损伤患者睡眠颠倒的影响[C].中华护理学会第8届全国造口、伤口、失禁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全国外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全国神经内、外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2011:619-621.

[8]刘红果.脑外科护理不良事件与防范措施[J].医药前沿,2012,2(11):27-28.

[9]王瑜.颅脑损伤病人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C].中华医学会河北省神经外科分会2007年学术会议论文集,2007:375-377.

[10]鲁美蓉,李洪文.38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的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0,8(8):151-152.

[11]范志华.临床路径在神经外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33):104-105.

[12]李颖.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9):1238-1239.

[13]夏丹.73例急性颅脑损伤的急救与护理[C].第五届全国创伤外科学术研讨会暨汶川地震伤员救治经验交流会论文集,2008:130-131.

[14]孙桂琴.重度颅脑损伤病人的观察与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09,6(5):128-129.

[15]和桂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观察与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0,8(8):133-134.

颅脑外科医生论文范文第9篇

【摘要】 目的 探讨一站式(从伤病员入院到出院的全程救治模式)救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与经验。方法 对我院采用一站式救治的25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78.91%,死亡率21.09%,恢复正常生活者65.62%,抢救成功率高于国内报道,死亡率低于国内报道。结论 一站式救治重型颅脑损伤能最大限度整合基层医院医疗资源,充分发挥"绿色通道"的作用,进行争分夺秒的急救,维护好生命体征,积极术前准备,及时手术,规范术后管理及恢复期治疗,提高救治重型颅脑损伤的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

【关键词】 一站式;重型颅脑损伤;救治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he one-stop treatment mode (a special management for the whole course from admission to discharge) in rescuing cases with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made to clinical data of 256 cases with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treated in one-stop mode. Results The successful rate of rescuing reached 78.91% while the death rate was 21.09%; 65.62% of the patients recovered to normal life; the successful rate was higher and the death rate was lower than those reported in domestic literature. Conclusions One-stop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can integrate the medical resources to maximum in basic medical units and standardize the medical management so as to raise the successful rate and decease the death rate.

KEYWORDS one-stop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rescue

随着社会进步,交通运输、建筑业快速发展,创伤病人的发病率与死亡率也不断上升,急性颅脑损伤的发病率占总发病率的20%,但死亡率却是最高的。积极探索重型颅脑损伤的及时、有效救治措施是医务工作者当前的重要课题。我院从2004年8月至2009年8月共收治颅脑损伤患者492例,其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256例,我们采用一站式救治模式进行救治,有效地提高了抢救成功率,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56例患者中,男187例,女69例;年龄9~76岁,平均33.8岁。车祸伤193例,打击伤19例,坠落伤20例,摔伤24例。其中合并身体其他部位伤166例(65.0%),主要的合并伤包括骨折、脊柱损伤、血气胸、肺挫伤、腹部内脏伤等。

1.2 伤情 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入选标准GCS评分全部在8分以下,其中GCS5~8分174例(67.7%),GCS 5分以下82例(32.3%)。

1.3 伤型 所有患者均接受头部CT检查,硬膜外血肿32例,脑挫裂伤56例,脑挫裂伤合并硬膜下血肿73例,脑内血肿34例,多发血肿23例,后颅窝血肿8例;颅骨线状骨折98例;颅骨粉碎凹陷性骨折7例;颅底骨折35例;头皮血肿132例;头皮严重挫伤或撕脱2例。大多数患者同时合并两种以上上述颅脑伤。其中开放性损伤84例;闭合性损伤172例。

1.4 临床表现 浅昏迷141例,深昏迷115例,其中伴去大脑强直23例。Cushing征阳性132例,呼吸变化76例。瞳孔变化:“120”接入院时单侧瞳孔散大59例,双侧瞳孔散大37例,其余双瞳等大。

1.5 救治方法 “120”在院前发现颅脑损伤患者,急救的同时电话通知一站式重型颅脑损伤救治科室,将患者直接送入科室,由病房专科医师全程负责患者的抢救及后期的康复治疗。专科医师快速判断患者伤情后,根据患者伤情确定适宜的救治流程,包括:(1)组织急救、确定CT检查的时机、检查部位等;(2)把握手术指征、手术时机等;(3)选择手术方式、术后规范管理;(4)后期康复治疗等 。伤病员住院的全过程均由一站式救治人员负责。

2 结 果

本组256 例重型颅脑损伤康复良好,恢复正常生活者168例(65.62%),成活202人,抢救成功率为78.91%;手术142例,非手术114例。死亡54例(21.09%),其中入院1~2小时内死亡38例,术中死亡2例,术后死亡14例;植物生存4例(1.56%),重残4例(1.56%),中残26例(10.15%)。

3 讨 论

重型颅脑损伤发病迅猛、病情险恶、并发症多、病死率及致残率高,是当今颅脑损伤治疗的重点和难点。有关脑疝病死率有报道为60%~100%,GCS3~5分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在50%以上[1],近年来重型颅脑损伤的病死率有明显降低,陈华文等[2]报道总体病死率为38.7%。本组资料显示:抢救成功率为78.91%,病死率21.09%,恢复正常生活者65.62%,抢救成功率较国内报道高,病死率相对减少,表明一站式救治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较好。

重型颅脑损伤早期死亡常取决于原发性脑损伤的严重程度,虽然患者昏迷,但对急性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单纯脑挫裂伤者如及时诊治,预后较好。反之,广泛脑挫裂伤、合并弥漫性轴索损伤、合并原发性脑干伤、多发性颅内血肿预后较差[3]。但在原发病的基础上继发的二次脑损伤及并发症,也是致死的常见原因。因此,及时适当的抢救、规范的治疗、并发症防治与康复可以减轻和避免脑损伤后某些继发性病理改变及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3.1 重型颅脑损伤一站式救治组对医疗资源的整合

据资料显示成都市新都区公立医疗机构卫生人力资源低于全国和成都市平均水平[4],据此现实情况,为了满足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需要,我们对有限的医疗资源进行整合:(1)急诊科与"120"的联动;(2)成立以神经外科医师为主的专业救治小组,全程负责患者的救治及后期康复,专科医师快速判断患者伤情后,根据患者伤情确定适宜的救治流程,包括:组织急救、确定进行CT检查时机、检查部位等;把握手术指征、手术时机等;选择手术方式、术后规范管理、后期康复治疗等;(3)专人负责救治小组与检验科、CT室、手术室等科室的工作协调。

3.2 现场抢救与病区救治的无缝连接 神经创伤病人的入院前处理和急诊治疗对其最后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有重要影响,许多专家认为在病人伤后数分钟至数小时的“黄金时间”内为其提供最重要的治疗是非常必要的[5]。重型颅脑损伤的现场急救主要进行解救、气道处理、出血控制和骨折固定。心跳呼吸停止者,予以心肺复苏;呼吸不畅者,应予以气道清理、吸痰,必要时行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开放性损伤并活动性出血者,必须迅速包扎控制止血;出现颅高压和脑疝表现时,应立即给予20%甘露醇或速尿降低颅压;合并脊柱、四肢骨折者做相应固定。院前急救总的任务是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和技术,使伤员尽快得到救治和专科处理,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的痛苦,为院内救治打好基础[6]。同时现场电话通知一站式重型颅脑损伤救治科室做好继续抢救准备,充分发挥"绿色通道"的作用,抓紧"黄金时间"救治,并由专人负责协调科室与CT室、辅检科室及手术室的工作,真正做到现场与医院、各科室间的无缝连接。

3.3 规范的治疗、手术指征,手术时机把握 重型颅脑损伤的早期诊治至关重要,由于患者受伤后均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呼吸困难、休克等,难于提供病史,应尽快进行头颅CT扫描,并根据患者的GCS评分,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和CT扫描结果确定颅脑损伤的病理类型及病情程度,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若需手术治疗应迅速转入手术室,以免耽误手术的最佳时机,研究表明超早期手术清除血肿,可降低病死率及病残率[7]。颅脑损伤患者手术时机与预后关系密切,早期手术的患者预后较好,手术过晚者预后差。不管病人的GCS评分,只要急性硬膜外血肿量超过30ml,急性硬膜下血肿超过10mm厚,或中线移位超过5mm,脑实质内的团块血肿、进行性神经功能减退、难治性颅内压增高以及CT显示占位效应的病人应该及时手术治疗。GCS评分6~8的病人,CT扫描显示额叶或颞叶脑挫裂伤的血肿量超过20ml,中线移位超过5mm和/或脑池受压,以及其他部位的血肿量超过50ml者,应该手术治疗。病人出现昏迷(gcs评分

3.4 积极防治并发症 重型颅脑损伤对机体内环境影响极大,往往表现呼吸性碱中毒、代谢性酸中毒、水电解质紊乱、机体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的障碍等,随时可危及伤员生命[9],严重的并发症是重型颅脑损伤的重要死亡原因之一,重型颅脑损伤有着相对常见的并发症[10],正确处理并发症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并发症的出现与重型颅脑损伤后长期卧床、全身应激反应状态、颅内高压对下丘脑和脑垂体功能的影响及治疗过程中脱水剂、激素使用等因素有关。上消化道出血是重型颅脑损伤常见的并发症,常规护胃治疗和使用胃黏膜保护剂以及洛赛克抑制胃酸分泌对防治上消化道出血尤为重要,对于已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时予以禁食、及时输血、补液,防止休克,加强心电监护。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状况,出现水、电解质紊乱时及时纠正。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多有血糖升高,血糖水平和预后呈负相关。大量葡萄糖经无氧酵解途径,产生大量乳酸和氢离子,致细胞内酸中毒,并促发一系列病理反应,加重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早期适量应用胰岛素具有脑保护作用。肺部感染是重型颅脑损伤的常见并发症,早期气管切开,加强护理,促进肺部引流及选用敏感的抗生素,加强物理治疗能有效控制感染。

4 结 论

重型颅脑损伤发病迅猛、病情险恶、并发症多、病死率及致残率高,是当今颅脑损伤治疗的重点和难点。一站式救治重型颅脑损伤能最大限度整合基层医院医疗资源,充分发挥"绿色通道"的作用,进行争分夺秒的急救,维护好生命体征,积极术前准备,及时手术充分减压,清除血肿,规范的术后管理及恢复期治疗是成功救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的关键。一站式救治重型颅脑损伤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万金中,袁先厚,丁 斌,等.伴双侧瞳孔散大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经验[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3,8(2):115.

[2] 陈华文,祝 伟,李树生,等.重型颅脑损伤死亡危险因素的分析[J],中国急诊医学杂志,2006,15(3):216.

[3] 于春泳,胥全宏,彭顺舟,等.急诊手术救治高海拔地区重型颅脑损伤40例临床分析[J].西南军医,2008,10(06):41-42.

[4] 谭天林,贺 敏,冯光成,等.成都市新都区公立医疗机构卫生人力资源现状调查[J],西南军医,2007,9(06):110-113.

[5] 只达石,崔世民,张 赛.重型颅脑损伤救治规范[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5-70.

[6] 江基尧,朱 诚,罗其中.颅脑创伤临床救治指南[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3:34.

[7] 王勇军,杜吉祥,刘宗惠.超早期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高龄高血压脑出血[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8,5.14(3):172.

[8] 江基尧,李维平,徐 蔚,等.标准外伤大骨瓣与常规骨瓣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多中心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4,20(1):37-40.

颅脑外科医生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老年人;颅脑损伤;治疗

颅脑损伤是由于外力作用于头部所导致的颅骨、脑膜、脑血管和脑组织的机械变形。一般颅脑损伤分为局部损伤和弥漫性损伤,二者在致伤因素、损伤机制和病理表现等方面具有明显差别[1]。老年人一般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脑萎缩,机体神经功能减退以及受伤前常伴有慢性心脑血管疾病等特点,其颅脑损伤的类型、病理表现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选取我院36例老年人颅脑损伤患者的外科治疗特点进行分析和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01月——2012年08月在我院接受外科治疗的36例老年人颅脑损伤患者,其中男性21例,女性15例,年龄60-69岁的18例,70-79岁15例,>80岁的3例。致伤原因主要为车祸21例,占58.3%,其次就是跌伤10例,占27.8%,击伤3例,占8.3%,其他原因致伤2例,占5.6%。发病当天入院者25例,占69.4%,发病2-3天入院者8例,占22.2%,3天以上入院者3例,占8.3%。

1.2临床特点入院时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入院时有脑疝症状者4例,双瞳孔不等大8例,双瞳孔散大3例,眼底出血5例,脑脊液外漏5例,肢体瘫痪5例,伴有精神症状,痴呆、理解能力下降者6例。对36例患者行CT检查,发现硬膜外血肿4例,硬膜下血肿12例,脑内血肿8例,混合型血肿2例,颅骨骨折10例(凹陷型骨折2例、颅底骨折4例、颅盖骨线性骨折3例、粉碎性骨折1例)。伴有四肢骨折8例,腰椎骨4例,肋骨骨折2例,伴有糖尿病6例,高血压8例。

1.3治疗方法根据患者入院时的伤情和CT检查结果进行开颅外科手术治疗:①颅骨骨折:3例线形骨折及4例颅底骨折无颅内压增高及脑损伤症不需要手术处理,治疗重点在预防及处理患者颅内感染和脑脊外漏。2例凹陷型骨折在功能区,凹陷深度在1cm以上并有脑组织受压症状,采取颅骨整复手术进行处理治疗。1例粉碎性骨折损伤脑组织造成颅内压增高,行颅骨成型手术及碎骨摘除手术。如果患者3-6个月后无感染则进行补颅骨缺损。②颅内血肿患者:4例硬膜外血肿,根据血肿位置设计钻孔探查和骨窗开颅切口,清除血肿后,保留颅骨,共中2例因颅内压高在手术中改采用骨瓣开颅手术方式,去骨瓣减压。清降血肿,控制出血点。将硬脑膜悬吊于骨膜上。硬脑膜外常规放置引流管,在术后24-72小时拔除。对12例硬膜下血肿则采取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手术,在手术中心尽量保护功能区,清除血肿的脑组织,充分减压,硬脑膜下放置引流管,放置24-72小时后拔除。8例脑内血肿患者采取清除脑内血肿手术。多发血肿根据出血部位采取多处手术切口,尽可能在一次手术中将血肿一次性清除干净。

2结果

36例中,15例患者生活基本恢复了正常,占41.7%,中度残疾生活基本可自理者6例,占16.7%,重度残疾5例,占13.9%,死亡10例,占27.8%。9例出现了并发症,其中肺部感染3例,泌尿系统感染2例,消化道出血3例,肾功能衰竭1例。

3讨论

随着交通事故的增多,以及老年人机体功能衰退而导致的协调能力下降,易发生跌倒,老年人颅脑损伤的发生率居高不下。交通事故和跌倒是颅脑损伤产生的主要原因[2],本组36例患者中有21例是由于车祸导致的,9例是由于跌倒引起的。从患者的临床资料来看,老年人颅脑损伤后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表现为精神异常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的。从CT检查结果来看,颅内血肿发生率极高,36例患者中有24例发生了颅内血肿现象,占66.7%。老年人颅脑损伤外科治疗恢复期较长,出现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现象也较多,说明老年人身体机能衰弱对治疗的效果有一定的影响。

老年人颅脑损伤患者入院后应争取时间检查,明确诊断。检查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询问既往病史、生命特征、患者的头、颈、颌面部,还要进行全身检查及神经系统的检查及辅助检查。临床诊断必须明确三个问题:①患者颅脑损伤的类型及轻重;②有无颅内血肿现象,是否有必要采取紧急手术的指征;③有无其他部位损伤、休克及疾病。CT已经成为颅脑损伤检查的首选方法[3],此方法可以直接明确地显示颅脑内外损伤的部位、严重性、如出血肿的部位、大小、形状、范围、数量以及脑实质和脑室、脑池受损情况,可以为外科处理提供全面准确的资料,其结果也是外科医生确定患者是否需要开颅手术治疗的可靠依据。老年患者机体功能衰退,在治疗时一定要尽可能选择对全身影响最小的手术方式。手术后除常规给予脱水、抗感染、止血等治疗外,还应重视早期支持治疗,必要时给予白蛋白及血制品。

另外,并发症防治对治疗效果也是至关重要的,治疗过程中应积极防治肺部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并发症[4],减少死亡率。作者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特总结如下几点经验:①防止肺部并发症对提高老年颅脑损伤的治愈率极为重要,坠积性肺炎是老年颅脑损伤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造成死亡常见因素[5]。所以在治疗过程中应加强护理,及时反复清除口腔、鼻咽部及气管内分泌物,在病情允许时可采取半卧位或侧卧位,并定时拍背,以利痰液引流。对于昏迷者,慢支肺气肿或嗜烟者,可行气管切开术。②老年人颅脑损伤手术后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极高,上消化道出血是因为颅脑损伤后应激反应,促使胃酸及胃蛋白酶分泌增多,同时交感神经兴奋使胃黏膜处于缺血状态,使得老年患者胃黏膜糜烂,溃疡。所以在手术后应早期让患者进食,如果患者长期不能苏醒进食应鼻饲。③多器官功能衰竭也是导致老年人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临床医生应结合老年患者体质及病情行特定的手术治疗方案,减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并发率。④老年人身体抵抗力减退,颅脑外科手术的围手术期发生感染的几率非常高,临床医生及护理人员均应该做好感染的防治工作。

综上所述,老年人颅脑损伤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只有对病情作出准确的判断,采取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法,才能减少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刘伟国,赵奇煌.颅脑损伤外科治疗指南[J].中国临床医生,2006,34(11):29.

[2]陈立新.老年急性颅脑外伤的外科治疗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8):192.

[3]王林国,余秋根,陶波,等.颅脑损伤后正常颅内压脑积水的外科治疗[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0,33(17):64-66.

颅脑外科医生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 颅脑手术;脑脊液漏;治疗

颅脑术后脑脊液切口漏是神经外科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 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脑脊液切口漏将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颅脑感染, 严重者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生命危险。就目前临床而言, 如何建立有效临床管理路径, 预防和及时处理脑脊液切口漏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命题。自治区驻成都办事处医院近年来投入大量的精力于预防和处理手术后发生脑脊液切口漏导致颅内感染的现象, 从诊断、处理及结果来看, 疗效较为显著,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3年3月所收治的21例颅脑手术患者, 其中15例是重型颅脑损伤而必须接受开颅手术的患者、有3例为大量脑出血而需要进行开颅清除血肿患者, 1例三叉神经痛接受微血管减压术患者, 2例脑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神经外科常见疾病诊断标准[1]。

1. 2 治疗方法 在患者进行颅脑手术后5 d内, 安排专门的护理人员进行查房检查, 以便及时发现漏口, 如果在查房过程中发现患者出现脑脊液切口漏, 当值的护理人员应该立即通知值班医生, 并协助值班医师重新处理伤口, 帮助患者进行伤口消毒, 协助值班医生帮患者重新进行皮肤缝合, 并立即更换已经污染的敷料;如果切口漏情况较为严重, 要安排两名以上的医生打开患者皮肤重新进行硬膜缝合, 并且需要再次进行腰穿, 帮患者作CSF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 根据试验结果调整患者抗生素用药。一方面, 每日安排专门护理人员进行持续脑脊液引流, 另一方面, 向蛛网膜下腔内注入敏感抗生素, 知道患者CSF化验结果正常、无颅内感染及其他临床症状及体征为止。

1. 3 疗效观察 观察患者有无发热、头痛、呕吐等颅内感染迹象, 观察有无患者出现临床死亡情况。

2 结果

所有发现脑脊液切口漏的患者中, 有1例患者因突发心肌梗死而出现临床死亡, 有1例患者因为颅内感染情况较严重, 转ICU进行治疗, 转危为安, 其余19例患者均在发现漏口后的3 d内恢复正常, 无异常体征, 实验室检查均正常。

3 讨论

脑脊液切口漏的发生与手术结束后其皮下缝合和头皮对接不严密或者引流管漏出有直接关系, 从而导致常在术后发生脑脊液切口漏;另一重要原因是术后颅内压增高, 导致切口不愈合[2, 3]。本研究所选取的示例患者中, 有14例患者是由于引流管放置不当所导致的切口漏, 有5例患者是因为后颅窝手术术后缝合不严密或者是切口未愈而拆线所导致的切口漏, 1例患者术前一般状态差, 1例术后再出血, 颅内压增高。脑脊液漏增加会极大的增加颅内感染的概率, 而颅内感染会使得患者颅内压增高, 甚至威胁生命安全。脑脊液切口漏发生后, 会出现逆行性感染的情况, 情节严重者会导致脑膜炎的发生。脑膜炎一旦发生, 后果不堪设想。所以, 在术毕缝合过程中, 引流管可以选择相对小一点的, 以减少缝合的切口长度, 降低脑脊液漏出的发生概率。一旦发现脑脊液漏后, 立即寻找漏口, 重新缝合。而如果患者情况严重也可以立即进行腰穿, 腰穿引流脑脊液, 既能治疗脑脊液漏, 又能同时取CSF标本作化验及细菌培养, 诊治颅内感染。有相关研究结果表明, 腰穿置管一方面可以使脑脊液持续引流、注入敏感抗生素等操作更为方便, 另一方面, 也可以极大的降低患者颅内扩大感染机会[4, 5]。本研究结果显示, 21例脑脊液切口漏患者中, 只有1例患者因其他原因死亡(心肌梗死), 1例患者转ICU治疗, 其余患者均在采取积极治疗后而症状消失,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张秀卿, 孙世远.伤口旁置持续引流治疗脑脊液漏11例. 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0(5):107.

[2] 彭有鼎,郝孔志,岳邦超,等.颅脑手术后切口脑脊液漏的原因及处理.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1,23(1):55-56.

[3] 张秀卿,孙世远.伤口旁置持续引流治疗脑脊液漏11例.中国医药指南, 2012,3(5):84.

颅脑外科医生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 脑积水;颅骨缺损;脑室-腹腔分流术;颅骨修补术;同期手术;分期手术

[中图分类号] R7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6)12(b)-0076-04

Effect comparison of synchronous operation and asynchronous operation for hydrocephalus combined with skull defect

XU Caibang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Jiangbin Hospital,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Nanning 53002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and analyze the effects of synchronous operation and asynchronous operation for hydrocephalus combined with skull defect. Methods Fifty-four patients with hydrocephalus combined with skull defect admitted to Jiangbin Hospital of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from February 2012 to January 2014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synchronous operation group (27 cases) and asynchronous operation group (27 cases) by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 synchronous operation group was taken ventriculo peritoneal shunt and skull prosthesis at the same time, while the asynchronous operation group was taken skull prosthesis at 4 weeks to 7 months after ventriculo peritoneal shunt. The shunt effect, conditions of nerve function recovery,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quality of life , medical costs, conditions of reoperation i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difference of shunt effec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excellent rate of nerve function recovery in the synchronous oper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asynchronous operation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synchronous operation group was 11.11%, which of asynchronous operation group was 29.63%,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scores of psychological health and general health of 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 (SF-36) in the synchronous operation group were all higher than those of asynchronous operation group (P < 0.05); the medical cost of synchronous oper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asynchronous operation group (P < 0.05); both groups had one case of reoperation. Conclusion The shunt effect of ventriculo peritoneal shunt and skull prosthesis at the same time for hydrocephalus combined with skull defect is similar to that of asynchronous operation, but it has more advantages in nerve function recovery, complications, psychological health and medical costs, 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iority use.

[Key words] Hydrocephalus; Skull defect; Ventricle-peritoneal shunt; Skull prosthesis; Synchronous operation; Asynchronous operation

脑积水合并颅骨缺损可由颅脑外伤直接导致,也可由各种颅内手术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后继发引起,该病的发病率约占神经外科收治病种的30%[1],因此正确地处理该疾病对于患者的预后尤为重要。对于脑积水合并颅骨缺损的治疗,传统上的方法为先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期等待脑膨出消失后再行颅骨修补术,但临床研究表明,该术式可能会给患者带来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2]。随着外科学技术的进步,同期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和颅骨修补术的方法也得到业内界学者的认可,认为它的疗效并不低于分期手术,甚至还可能更高,此外,它的并发症发生率也相对更低[3]。虽然大多数报道都认为同期手术在治疗脑积水合并颅骨缺损中的效果比分期手术更具优势,但也有学者持不同看法,认为两者差异并不显著[4],另外,同期手术是否在患者住院医疗费用、住院时间、生活质量和远期预后方面也同样占有绝对优势尚未见明确报道。因此本研究旨在比较评价同期和分期手术在脑积水合并颅骨缺损中的上述指标差别,以提供充足的数据让临床医师和患者来选择更加适合患者个体的手术方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2月~2014年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脑积水合并颅骨缺损患者。将纳入的54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同期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和颅骨修补术组(同期手术组)和分期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和颅骨修补术组(分期手术组),每组各27例。两组患者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和临床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纳入标准:①经CT或MRI证实为外伤性脑积水合并颅骨缺损;②临床症状至少包括认知障碍、步态不稳及括约肌功能障碍中的一项;③具有同期或分期脑室-腹腔分流术和颅骨修补术适应证;④患者或其家属自愿加入本研究。排除标准:①术前患者死亡;②术前合并严重其他脏器功能障碍、凝血功能异常、精神异常等。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学委员会批准同意,患者或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手术方式

所有患者均于术前进行常规腰穿测压,检查脑脊液性质和颅内压具体情况,依据患者的实际颅内压及脑膜膨出设置相应的分流管压力,修补材料采用医用一次性钛网,于骨瓣中央将硬膜悬吊4针左右,术后放置皮下硬膜外引流管或引流条,并要求进行加压包扎固定,以防硬膜外血肿。

同期手术组27例患者,在全麻下选择脑室前角穿刺,术中观察脑脊液溢出的速度,评估颅内压力,缓慢放脑脊液,观察骨窗逐渐凹陷,当膨出的脑组织与原骨窗平面齐平时,置入分流管行分流术,当患者的颅内压下降,后行颅骨修补术,术中如出现硬脑膜破裂予严密修补缝合。手术时间超3 h的术中追加抗生素1次。

分期手术组27例患者,先行脑室-腹腔分流术,于术后对颅内压进行观察,若无分流过度,可于骨瓣缺损后4周~7个月后行颅骨修补术;若出现分流不足的情况,可通过调节开放压从而增加分流;若出现分流过度的情况,导致调节开放压无效时,应立即进行颅骨修补术。

若患者出现分流感染,应及时给予抗生素治疗,若感染无法控制,应拔出分流管,行脑室外引流;若证实已经硬膜外感染的患者,应一同取出分流管与修补材料,并重新置入新的分流管,同时进行抗生素静脉注射治疗。

1.3 术后处理和随访

术后患者均行常规抗感染、降颅压、神经营养等支持对症治疗,严密监测分流情况和患者病情变化,出院后嘱患者定期随访,直至所有手术完成后1年。

1.4 观察指标

1.4.1 分流效果 ①分流有效,即在术后1个月根据“脑积水评分表”[5]对患者分流手术前、后的症状进行评分,术后评分减少2分以上,患者脑室前角周围低密度区域减小或消失,复查时头颅CT显示患者脑室明显缩小。②分流过度,即出现下列三项中的两项者:患者有典型的性头痛;术后1周经CT检查显示出现硬膜下积液或血肿现象;颅内压小于70 mmHg(1 mmHg=0.133 kPa)。③分流不足,即术后脑积水评分增加1分及以上,脑室间径/头顶间径增加。④分流感染,即脑脊液细菌培养显示结果为阳性。

1.4.2 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术后6个月时,根据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6]评定神经功能恢复情况:①5分,优,患者恢复良好,能正常生活,无神经功能障碍;②4分,良,患者有轻度神经功能障碍,但生活能自理;③3分,可,中、重度病残,意识清楚,生活不能自理;④2分,差,植物生存;⑤1分,死亡。其中≥4分患者之和的构成比为优良率。

1.4.3 并发症 于术中、术后和随访期内评价并比较常见的并发症,如意识障碍、大小便失禁、脑脊液漏、积液、血肿等的发生情况。

1.4.4 生活质量 于随访第12个月时采用健康{查简表(SF-36)[7]进行生活质量评价。SF-36问卷包括8个维度,分别为心理健康、躯体角色功能、躯体健康、躯体疼痛、情绪角色功能、社会功能、精力和总体健康,每个维度分别含有2~10个条目,总计36个条目,并按照SF-36问卷评分标准对患者以上8个维度条目进行评分。为了便于比较,计算方法按以下方式转换:各维度转换得分=[(原始分-最低可能评分)/一般平均可能评分]×100,经转换后量表各维度得分为0~100分,患者分值越低说明该维度损伤越严重。

1.4.5 其他指标 观察患者医疗费用和再次手术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进行数据管理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流效果

对两组分流效果进行秩合检验,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 = -0.237,P > 0.05)。见表2。

2.2 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同期手术组神经功能恢复的优良率显著高于分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2.3 并发症

同期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分期手术组为29.6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4。

2.4 生活质量

治疗后,同期手术组心理健康和总体健康评分显著高于分期手术组(P < 0.05),两组SF-36量表其余项目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5。

2.5 医疗费用和再次手术情况

同期手术组的医疗费用为(3.38±0.47)万元,显著低于分期手术组[(4.10±1.06)万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3.227,P = 0.002)。随访期内同期手术组和分期手术组均有1例患者行再次手术。

3 讨论

外伤后颅骨缺损病情可迅速发展,合并脑积水时更加使患者的病情危急,它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也极大[8]。虽然同期或分期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和颅骨修补术来治疗该疾病的效果均已得到公认,但学术界也一直在对同期还是分期具有更好的效果和优势展开讨论[9-10]。本研究从分流效果、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和医疗费用等方面对同期或分期手术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分流效果在两种方式间并无差异,而神经功能恢复优良率在同期手术组中显著高于分期手术组,并且同期手术M中脑脊液漏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分期手术组,此外随访1年时,患者的生活质量心理健康和总体健康得分在同期手术组中也要显著高于分期手术组,并且同期手术组的医疗总费用更低。

在本研究中,同期手术展示出了较大的优势。吴进松等[11]比较了一期联合手术和分期手术治疗脑积水伴颅骨缺损的临床效果,认为一期联合手术能降低分流过度、硬膜下积液及血肿发生率,与分期手术相比,一期联合手术是治疗脑积水伴颅骨缺损患者更为理想的方法,即使它们在分流有效率上并无统计学差异。而近期何炜等[12]的研究认为同期手术不仅可以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且在分流有效率上也显著高于分期手术。而本研究却认为两种方式在分流有效率、分流过度率上的差异不显著,并且同期手术也仅具有低脑脊液漏发生的并发症方面的相关优势。研究间的差异考虑主要是由患者的基线水平和医师的操作经验不同引起。黎海滨等[13]探讨了早期(去骨瓣减压术后2个月内)同期手术治疗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病例的安全性及有效性,采用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GCS评分对患者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估,结果认为同期手术治疗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病例,手术安全而有效。本研究也同样采用了GCS评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与之结果一致,本研究也显示了同期手术患者在神经功能恢复上的显著优势。

在生活质量方面,本研究发现同期手术患者的心理健康和总体健康得分显著高于分期患者,考虑原因:一方面是分期手术需行多次手术治疗,而同期手术仅需一次完成,这样同期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心理压力和手术创伤均可能相对较小,也使患者术后恢复效果可能更加,从而直接导致了更优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另外,由于同期手术是一次性完成脑室-腹腔分流术和颅骨修补术,不仅减少了手术相关消耗,并且降低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治疗、护理等相关措施,因此也直接降低了其医疗费用。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虽然同期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和颅骨修补术在脑积水合并颅骨缺损的分流效果与分期手术无异,但它在神经功能恢复、并发症、患者心理健康和医疗费用上更具优势,值得临床优先考虑使用。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则为样本量的局限,因此下一步研究需要更多的样本纳入,提高统计检验效能,为脑积水合并颅骨缺损的治疗提供更加充足的数据参考。

[参考文献]

[1] Xu H,Niu C,Fu X,et al. Early cranioplasty vs. late cranioplasty for the treatment of cranial defect:A systematic review [J]. Clin Neurol Neurosurg,2015,136:33-40.

[2] 浦志一,李杰.早期脑室-腹腔分流术和颅骨修补术治疗脑外伤的临床效果评价[J].慢性病学杂志,2016,17(4):464-465.

[3] 李世中,赵世强,段晨冰,等.颅骨缺损伴脑积水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与效果[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 17(24):84.

[4] 张法云,刘补兴,陈晓,等.早期同期颅骨修补及脑室分流治疗颅骨缺损并脑积水临床分析[J].浙江创伤外科,2011,16(6):813-814.

[5] Poca MA,Mataró M,Matarín M,et al. Good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normal-pressure hydrocephalus and factors indicating poor prognosis [J]. J Neurosurg,2005,103(3):455-463.

[6] Wright DW,Yeatts SD,Silbergleit R,et al. Very early administration of progesterone for acut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J]. New Engl J Med,2014,371(26):2457-2466.

[7] Ware JE,Kosinski M,Dewey JE,et al. SF-36 health survey:manual and interpretation guide [M]. Quality Metric Inc,2000.

[8] 黄海,龚骞.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并发脑积水28例临床诊治体会[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2,9(4):234.

[9] 朱东,张春阳,杨文典.外伤后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同期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8):1022-1024.

[10] 刘晋军.外伤性正常压力脑积水合并颅骨缺损的治疗策略[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11):176-177,184.

[11] 吴进松,张景龙,李光.脑积水伴颅骨缺损联合手术和分期手术对比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9(27):44-45.

[12] 何炜,惠鲁生,高卫真,等.外伤后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同期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2015(22):13.

[13] 黎海滨,任燕华,徐志锋,等.早期同期手术治疗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疗效分析[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5,20(8):364-365.

[14] Carviy Nievas MN,H?illerhage HG. Early combined cranio?鄄plasty and programmable shunt in patients with skull bone defects and CSF-circulation disorders [J]. Neurol Res,2006, 28(2):139-144.

[15] 李波,w鹏来,陈永严,等.颅骨缺损伴脑积水的外科联合手术治疗[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6,3(1):35-37.

[16] 林超,吕立权,李一明,等.外伤性脑积水合并颅骨缺损的手术治疗策略[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2, 17(1):20-22.

[17] 李飞,王增亮,吉文玉,等.不同年龄阶段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分析[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5,12(6):467-469.

[18] 王文波,杜贻庆,莫万彬,等.早期同期手术治疗外伤性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7):3595-3597.

[19] 王超,韩国强,王俊,等.早期一期手术治疗术后颅骨缺损并脑积水[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3,12(1):79-81.

颅脑外科医生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针刺出血;开脑出虫;眼科;中医

唐永淳二年(683),秦鸣鹤为高宗刺头出血,成功缓解了高宗“目不能视”的症状。秦鸣鹤,这个生卒年月不详,来去不明的微小人物,连同他神奇的医术一起被载入史册,成为后人一直津津乐道的话题。新中国建立后,随着学术界对唐代中外文明交流认识的不断深入,秦鸣鹤及其医术再次成为热门问题,人们为此争议不断。

长期以来,学术界围绕秦鸣鹤其人及其为高宗治病所使用的医术,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其一,秦鸣鹤为大秦人。早在1926年,日本学者桑原骘藏在《隋唐r代来往中国之西域人》一书中,根据秦鸣鹤之医术近乎外国“穿头术”而推测其可能为大秦人。这个论断得到了国内大部分学者的支持。由于唐代景教源自大秦,一些学者如方豪等人则进而推测其为景教徒。虽然国际知名医史学者马伯英先生对这一观点有疑问,但因无法用中医解释“刺百会”治眼,所以只好将信将疑的将秦氏采用之法归结为大秦医术,进而认为秦鸣鹤可能是从大秦来的医生。其二,秦鸣鹤之医术与印度医学有紧密关系。其三,与前面两种观点不同的是,近年来有学者指出,秦鸣鹤的医术属于中医针灸范围,非域外放血疗法,与景教医术无关。

综合以上几种观点,笔者想就永淳二年秦鸣鹤为高宗诊疗一事谈谈自己的几点不成熟看法,为中古时期中外文化交流中的这一问题提供新的思路。

一、引言

唐高宗在唐代历史中往往是以赢弱的形象出现的,这种赢弱不仅反映在政治上,还反映在他的身体上。从现有史料记载来看,高宗李治还是皇太子时,在太宗皇帝驾崩时便“哀毁染疾”。从显庆五年(660)以后的20多年间,他一直被风疾困扰,“风眩头重,目不能视”,虽经多方诊治,然终究效果不佳。

在为高宗治疗风疾的众多医人中,秦鸣鹤及其医术尤为引人注目,引起了中外学者的诸多争议。永淳二年(683),高宗突然头风发作,御医秦鸣鹤为其诊治。“帝头眩不能视,侍医张文仲、秦鸣鹤曰:‘风上逆,砭头血可愈。’后内幸帝殆,得自专,怒曰:‘是可斩,帝体宁刺血处邪?’医顿首请命。帝曰:‘医议疾,乌可罪?且吾眩不可堪,听为之!’医一再刺,帝曰:‘吾目明矣!’言未毕,后帘中再拜谢,曰:‘天赐我师!’身负缯宝以赐。”类似的记载在《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及《大唐新语》中都有,虽然各书的记载在文字上略有出人,但基本意思是一致的。

二、刺颅出血还是开脑出虫

从上引史料来看,秦鸣鹤为高宗实施的治疗方法应是针刺出血法,这是一种中国传统的医学技术。但现代学者中却有人将此技术与域外医学联系起来,得出其为域外医术的结论。

现代学者认为秦鸣鹤之方法近似西方开颅法的,多是因为受到桑原氏的影响,桑原氏认为秦氏所采用之医术近乎外国“穿头术”,虽然桑原氏并没有完全肯定外国之穿颅术与秦鸣鹤之法相同,但由于他将两者联系起来,因此使得一大批学者将秦鸣鹤之医术乃至其人进一步与域外联系了起来,得出了秦鸣鹤乃异国奇医的结论。

“开脑出虫”疑即钻颅术,或称环钻术,主要是为了减轻因头骨骨折发生脑水肿或脑溢血症状产生的颅内压力。许多施行过穿颅术的头骨在其施术部位或其邻近部位,存在骨折现象。此法在新石器时代已流行于美索不达米亚、古埃及等地,世界各地几乎都有考古发现。近来年,随着中国考古活动的深入,带有病理治疗色彩的开颅术案例在中国也有不少发现,特别是2001年在山东广饶傅家村大汶口文化遗址392号墓发现的一个颅骨将我国开颅手术历史上推到5000年前,该颅骨右侧顶骨有31×25mm的椭圆形缺损,“根据体质人类学和医学X光片、CT检查结果,392号墓墓主颅骨的近圆形缺损系开颅手术所致。此缺损边缘的断面呈光滑均匀的圆弧状,应是手术后墓主长期存活、骨组织修复的结果。这是中国目前所见最早的开颅手术成功的实例。”

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和盖伦精通钻颅术,在《希波克拉底文集》中有这样的记载:“这几种形式的骨折和挫伤,不管能否看见及有无骨裂伤,都需要进行环钻术探查。若多刃器还留在骨头上,无论有无骨折或挫伤,同样需要环钻治疗。但是凹陷性骨折只有范围不大时才用环钻术。若单纯多刃器损伤而无骨折及挫伤,可不必实行环钻术。骨裂伤严重时,亦不用环钻术。”这种开颅术在唐代的医书中并无明确记载,也不清楚其是否真实使用过。

中国学者将唐代秦鸣鹤之疗法与域外医术联系起来的主要文献依据是,曾在大食等国呆过十多年的杜环在《经行纪》中提到:“大秦善医目及痢,或未病先见,或开脑出虫。”在《新唐书?拂蒜传》中也有相似记载:“有善医能开脑出虫以愈目眚。”据此可见,唐人对域外之开颅术已有所了解,但这里的开颅主要指开脑出虫,似与因头骨骨折而实施钻颅术仍有不同。

“脑中有虫”之观念在中国传统的道教文献中早有记载。道教中有三尸诸虫说,“虫有三名,伐人三命,亦号三尸。一名青姑,号上尸,伐人眼,空人泥丸。眼暗面皱,口臭齿落,鼻塞耳聋,发秃眉薄。皆青姑之作也。”上尸虫在人头中,使人头部器官发病。针对人身中潜藏的尸虫,中国古代著名医学家华佗已有相应治疗方法,他曾传授弟子漆叶青黏散,此药“久服去三虫,利五藏,轻体,使人头不白。”隋唐时期,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更指出大风病因就是由体内尸虫造成的,“凡人身中,有八万尸虫,共成人身。若无八万尸虫,人身不成不立。复有诸恶横病,诸风生害于人身,所谓五种风生五种虫,能害于人。”

这种人身体中有虫的观念在印度的佛经中亦有记载,如《佛说?木加奈女耆域因缘经》中记载了印度神医耆域具有的神奇医术,其曾为一名因长年头痛而垂死的女子治愈了头痛。“耆域便进以药王照视头中,见有刺虫,大小相生乃数百枚,钻食其脑,脑尽故死,便以金刀披破其头,悉出诸虫,封着罂中,以三种神膏涂疮。……七日晨明,女便吐气而寐,如从卧觉。”耆域用金刀为患者破头出虫,从而使患者起生回死,并解除了她长期以来难以治愈的头痛,这与开脑出虫法极其相似。

虽然人身体中有虫这一观念在古代中国和印度都有,但从治疗方法来看,两者并不一样,中国在唐代以前对于三尸诸虫往往采用服药、符咒或针刺等方法,没有开脑之说。到了唐代后期,类似祗域的“开脑出虫”疗法才在文献记载中有了一例:高骈出镇维扬时,广招名士,有一术士因家里着火,被牵连焚烧者数千家,高骈欲按律将其处以死刑,术士说自己“善医大风”,请求将这门特殊技艺传授与人,以解救后人。高骈要求术士验证,术士遂从福田院中选了一位病情最重的进行试验。具体操作方法如下:“乃置患者于密室中,饮以乳香酒数升,则懵然无知。以利刀开其脑缝,挑出虫可盈掬,长仅二寸。然以膏药封其疮,别与服之,而更节其饮食动息之候。旬余,疮尽愈,才一月,眉发已生,肌肉光净,如不患者。骈礼术士为上客。”

上述“大风”即麻风,麻风病是麻风杆菌侵犯人体皮肤、神经等引起的如眉毛脱落、塌鼻、狮面相等具有传染性的疾病。隋代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卷2“恶风候”中曾提到:“凡风病,有四百四种,总而言之,不出五种,即是五风所摄。一日黄风,二日青风,三日赤风,四日白风,五日黑风。凡人身中,有八万尸虫。共成人身,若无八万尸虫,人身不成不立,复有诸恶横病,诸风生害于人身,所谓五种风,生五种虫,能害于人。”但实际上据现代医学研究,麻风病病源并不在脑部,也不会真的挑出虫子,所以此病名可能只是一个假借。但“以利刀开其脑缝,挑出虫可盈掬”确与“开脑出虫”之术相合。

考察上述两则事例,发现祗域与维扬术士为人开脑医病之方法惊人的相似。一是两者都是在患者失去知觉的情况下施行手术。虽然祗域施治时,其患者已因头痛而死,但不排除是因头痛过甚而暂时昏厥,而维扬术士则采用了药酒麻醉法,令患者暂时失去知觉。二是两者都曾开脑出虫。三是开脑后都使用药膏涂抹创口,以促进创口早日愈合。四是治疗结束后需静养。五是治疗效果相当好,两位患者都迅速痊愈,且没有留下后遗症。据此可见,虽然中国自古也有身体有虫之观念,但开脑出虫可能是域外传人中国之医术。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虽然这是两个非常成功的医疗案例,但从其施治情况来看,这种医术不论在印度,还是在唐朝,应该都是为人所不熟悉,并很难接受的。其所以最终成功实施,是有特殊原因的。从施治对象来看,祗域所治女子长年头痛,想必各种治疗方法都曾试过,但结果是女子终因剧烈头疼而死亡,病人家属才让祗域施治。而维扬术士的施治对象是福田院中的病重者,福田院是唐代寺院创办的慈善组织,用以收养贫穷孤独患病之人,这些人生命卑微,没人会在意他们的死活。福田院虽然能给他们提供简单的生活和生存条件,但很难为其进行完备的治疗。所以术士所选择的那位病情最为危重者,当已承受了无尽的病痛之苦,因此甘愿一试。而术士此举,不过是为保命,此后虽高骈待其为座上客,但并未见到其再治愈其他病人的例子。所以开脑出虫也许并非十拿九稳。

开脑所出之“虫”到底为何物呢,迄今为止没有人给出准确答案。季羡林先生认为“出虫”,可能是幻想,甚至连“开脑”这件事,他也以为可能是针刺的夸大,不可尽信。

“出虫”到底是否幻想呢?笔者联系另一则迄今为止在民间都颇有影响的治疗方法,试大胆推测一下。譬如龋齿,又称虫牙,过去一直认为是因为牙齿被虫子啃咬而损坏了牙齿,进而导致牙疼。《诸病源候论》中记载:“齿虫是虫食于齿,齿根有孔,虫在其间,亦令齿疼痛。食一齿尽,又度食余齿。”即牙齿疼是因为有牙虫在牙齿根部吃牙,当一个牙吃光后,又会去吃其他牙齿。《验方新编》中说,当有虫牙时,“五倍子,煎浓汁,含漱数次,其虫立死,其患永除。”除此之外,民间还流传了一种用韭菜籽或大葱籽加热后通过耳朵或直接薰烤病牙的方法,据说此法可以薰出数量不等的小小牙虫,并能成功治愈牙疼。

但现代医学已经证实龋齿的产生并不是因为牙虫蛀坏了牙齿,而是牙齿被细菌及酸性物质腐蚀所致。龋齿发病开始在牙冠,如不及时治疗,病变继续发展,就会形成龋洞,最终导致牙齿完全丧失。牙疼则是因为牙齿被腐蚀,引发牙髓病变,导致牙神经剧痛。而那些坚持采用古老的烟薰法并信誓旦旦地认为真的有虫子被薰出的人,他们所看到的那些长二三毫米,形似虫子的不明物体,不过是被加热的韭菜籽或大葱籽膨胀后炸裂而形成的新芽。既然牙虫是根本没有的,那这种治疗方法是无法解决根本问题的。

此处的牙齿之虫虽然不存在,但确实是会出现一些类似物体,才造成了人们的错误判断,所以这种现象或许可以用来推测开脑出虫的情况。上文中提到的西方之开颅术,开颅后会取出骨折的颅骨,以及在《希波克拉底文集》第九卷所记载的治疗眼睛失明的一种方法:“当眼睛毫无显著病症并失明时,可以在头顶部切开,把柔软的几部分分开,穿过头骨,使液体全部流出。这是一种疗法,用此法病人便能治愈。”这种方法也可称为开颅术,只不过是开颅引流。这两种开颅方法在实施后。均有物体被取出或流出,虽然所取所流之物并非虫子。推想在古代医学不发达的情况下,开颅乃是大手术,旁观者一定不多,且开颅之术,头破血流,即使近旁有人相助,也实难直视,所以很有可能不加细究,而是通过外形来粗略判断取出之物,再加上古代印度和中国深入人心的脑中有虫之观念。将取出之物视为虫子就不难理解了。可谓心中有虫,则眼中有虫。

另外,明确记载西方开颅术的《希波克拉底文集》是被西方尊称为“医学之父”的古希腊著名医生希波克拉底亲自编写的,他医术精湛,医学理论先进,其著作中的一些古老治疗技术与心得都来自他的实践经验,作为专业人士,他更清楚开颅之后所出之物到底是什么,所以他的记载是相对真实可靠的。而不论古印度还是唐朝,关于开颅术的记载却都来自非专业人士,这些人可能是佛教徒,也可能是文人,他们可能并没有亲自到医疗现场,只是靠道听途说,再加上心中固有的一些医疗观念,才形成了开脑出虫之说,可谓以讹传讹。

虽然季羡林先生认为“‘开脑’这件事,可能是针刺的夸大,不尽可信”,但实际上根据文献的记载,印度古典医学中,外科已经较为发达,其外科主要治疗外部器官,特别是颈部以上鼻、耳、目等首部诸病。其外科鼻祖苏斯拉他,能切除肿瘤,还能穿刺囊肿及腹水等,并擅长白内障术、鼻成形术和整复骨折术、开腹术、剖腹产等。

佛教自秦汉时期传入中国以来,印度医学亦随之传人中国,对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佛经中有大量关于外科医术的记载,如上引《佛说?木奈女耆域因缘经》中记载的神医耆域,就具有神奇的医术,他除了能用金刀披破人头,取出脑中之虫,使人迅速痊愈外。还能用利刃破肠,为人治病。

由上可知。古代印度和西方可能都实行过开颅术,并且可能曾在唐代传人中国,才有了维扬术士的开脑出虫之例。这是中外医学在唐朝交汇的一个很好例证。但通过以上分析,可以断定秦鸣鹤为高宗治疗所用之术却绝非开颅术。理由如下:

首先,开颅术施行前必须要麻醉,否则剧烈的疼痛使病人无法保持安静,影响医生的准确下刀。从上述“开脑出虫”的事例中已看到,术士为病人开颅前,先让其饮乳香酒数升,达到麻醉的效果。据马伯英研究,乳香酒有阿拉伯、波斯特点,可能是中国医生运用外来药物后改良的麻醉药。

其次,像开颅这种造成大面积创伤的外科手术。术后必须有缝合或采用其他方式来弥合创口,否则不容易痊愈。所以上述两则事例中都有开颅后以膏药弥封病人创口,再加上服药、静养,使病人创口很快结疤,最终达到痊愈。

纵观所有记载秦鸣鹤为高宗诊疗事件的文献,都没有发现有以上术前准备和术后收尾工作。如果说是文献记载对这些细节有所忽略的话,那在秦鸣鹤结束治疗后,高宗能很快回答“吾目明矣!”显然说明此次治疗没有实施麻醉,否则高宗无法立刻清醒的说出治疗效果。且秦鸣鹤的治疗工具明确记载为针,并非使用利刀。且刺入部位为百会、脑户两处穴位,而非脑缝。

此外,开颅必然会大量出血,而文献中多次提到秦鸣鹤为高宗刺头只是“微出血”或“出少血”;最后,开颅之后,都会从脑中取出一些物质,不论是碎骨或不明液体还是所谓的虫子,但高宗头上并没有取出这些东西。综合以上可以看出,秦鸣鹤之疗法并非开脑出虫。

三、针刺与眼疾

秦鸣鹤为高宗实施之疗法是否与外来眼科医术密切相关呢?

季羡林先生认为古代中国医学受印度影响很大,而印度眼科尤为发达,且其眼疾治疗方法在当时之中国广为流传,高宗之病虽在头部,但兼及眼睛,所以秦鸣鹤为高宗治病之医术当与印度眼科关系密切。陈明以为需要进一步了解当时波斯、大秦眼科技术的确切内容之后,才可能对秦鸣的身份和医术做出清楚、准确的判断。

根据文献记载,针刺疗疾在印度有悠久的传统。这一点在义净的《南海寄归内法传》中介绍的非常清楚。《南海寄归内法传》介绍了印度医术的一般情况:“言八医者,一论所有诸疮,二论针刺首疾,三论身患,四论鬼瘴,五论恶揭陀药,六论童子病,七论长年方,八论足身力。”在“针刺首疾”后面,义净还加了一句:“首疾但自在头。”这就将头疾和针刺联系起来。但印度以针刺治疗头疾的方法在唐代文献中未见有明确使用的记载,而其眼科治疗方法在唐代的知名度倒是相当高的。

唐代许多名人如白居易、刘禹锡、鉴真等都曾采用外来的医学方法治疗眼疾。如白居易有诗:“案上漫铺龙树论,盒中虚捻决明丸。人间方药应无益,争得金篦试刮看。”白居易被眼病严重困扰,不得不在服用治疗眼病的药物决明丸时。还翻阅医书《龙树眼论》,希望能从中找到更好的治疗方法。在遍试诸方无效的情况下,白居易还透露出了打算用金篦术试刮眼膜,治疗眼病。这里提到的《龙树眼论》和金篦术都是来自古印度治疗眼疾的方法,其中金篦术在治疗白内障上更有独特疗效。

金篦术是指用金针刺入眼球,拨断已经成熟的混浊晶体系带,使其贴于角膜下方眼球壁内,不再阻挡光线进入。从而恢复光明。刘禹锡就曾做过这个手术。他请一位擅长治疗眼睛的婆罗门僧人为自己施行金篦术。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这种幸运的事情不是每个人都能遇到的。鉴真在扬州逗留时,患了严重的眼疾,他也请了一位胡人治疗,结果没有成功,“眼遂失明”。

颅脑外科医生论文范文第14篇

【摘要】 目的:对高血压脑出血有多种治疗方法,就其疗效各有不同,通过对脑外科手术及神经内科微创治疗的病人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找出疗效更好的治疗方法,以降低死亡及致残率。方法:现就我院2004年1月至2007年6月脑外科手术及神经内科微创治疗的病人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1、神内微创组病人的治K及好转合计为85.33%;外科手术组病人的治K及好转合计为63.41%, 明显低于神内微创组;2、颅内血肿清除率微创优于手术。3、微创病人的颅脑因治疗损伤小于手术治疗;结论: CT导引下穿刺抽吸并引流治疗脑出血是安全,有效、首选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高血压 颅内血肿 CT导引,外科手术

引言

高血压脑出血是高血压病晚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具有很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近年来,随着CT、MRI、DSA等影像技术的广泛应用,对脑出血病理过程的深入研究和临床治疗经验的不断积累,使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和生存病例的生活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目前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较多,疗效不一,如何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需要进行探讨。

材料:

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6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内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分成二组,神经微创组和脑外手术组。神经微创组:375例,年龄16―94岁,其中男205例,女170例;外科手术组82例,年龄29―83岁,其中男44例,女38例。

2 临床表现

病人术前意识状况分级Ⅰ级 意识清楚,Ⅱ级嗜睡,Ⅲ为浅昏迷,Ⅳa级中度昏迷不伴脑疝,Ⅳb中度昏迷伴脑疝。

3 颅脑CT表现

方法:神内微创组病人,备皮及常规检测出、凝血时间。采用GE1800i CT机,在CT下定位,避开脑膜、皮层大血管、重要解剖及重要功能部位,并在体表标记好穿刺点,用三棱锥在颅骨上开出5mm左右小骨窗,在有侧孔的硅胶管,内放置铜丝,以增强乳胶管的硬度,对脑组织实行钝性分离,在CT导引下置于血肿中心,对血肿进行引流、冲洗,血块不易引流出,注入尿酶激5000―10000单位,对血肿进行溶解,引流管在头皮固定,接上引流瓶,返回病房。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残留血肿可在2~3天内经多次抽吸清除,观察有无再出血发生,之后再反复多次冲洗引流,并及时复查CT,直至血肿清除。脑外手术组,采用骨瓣开颅及骨窗开颅术血神经微创组肿清除术。

讨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在出血量少于24ml,一般采取内科保守治疗,在出血量在25ml以上一般采取手术清除术,在没有开展CT定位、导引下微创治疗颅内血肿前,外科手术为首选的治疗方法,采用骨瓣开颅及骨窗开颅术血肿清除术,常规开颅手术准备时间长、创伤大,除血肿对脑组织压迫,水肿缺血,变性坏死外,手术创伤大,进一步加重脑组织的损害,而手术血肿难以一次性清除,如有残留,亦不方便引出,从而使脑出血病人的病情不能得到完全控制,因此,病人的死亡率高,生存质量下降;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及进步,微创技术成为现在治疗高血压颅内血肿很好的治疗手段,CT导引下穿刺抽吸并引流治疗脑出血方法,操作简便,定位准确,手术花费时间短,抢救迅速,留置引流管可以反复冲洗引流,并可注入尿酶激5000―10000单位,使血肿进行溶解,以便引出,疗效满意,患者存活率高,并发症少;且术后CT复查便于掌握血肿抽吸清除情况。对一些出血量大、凶险的脑出血尽早穿刺治疗,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

结论:

通过对以上二组病人治疗后效果进行比较,神内微创组病人的治K及好转合计为85.33%;外科手术组病人的治K及好转合计为63.41%明显低于神内微创组。因此,CT导引下穿刺抽吸并引流治疗脑出血是安全,有效、首选的治疗方法,这项技术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陶宏韬 胡一峰 高丽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最佳时机探讨 中华当代医学 2004:12:2:9。

[2] 吴胜才,汪峰 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2006 : 10 : 3: 10。

[3] 胡丹 雷厉 蒋尊柏 早期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附90例报告) 国中医师杂志 2004:02。

[4] 魏少伟 地智超 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治疗(附152例临床治疗体会 临床医学 2003:01。

[5] 潘天鸿 任光辉 周金方 高血压脑出血57例手术治疗体会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04:04。

[6] 孔德周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18例体会 右江医学 2004:03。

颅脑外科医生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手术;颅内感染

颅脑外伤是神经外科最常见的疾病,而颅脑外伤术后继发的颅内感染是严重的术后并发症之一,感染后致残率、死亡率很高,即使生存下来其生活质量亦下降。因此术后颅内感染关系到手术的成败并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如何降低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特别是控制医源性的感染,受到医生的普遍重视。我们总结了24例自2007年3月--2010年3月发生颅内感染病例,分析其原因及处理措施。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科自2007年3月---2010年3月共开颅手术658例,颅脑外伤289例,高血压脑出血313例,脑肿瘤及其它手术共56例。其中颅内感染24例,男性16例,女性8例,年龄21--68岁,平均45岁。术前诊断:开放性颅脑外伤18例,闭合性颅脑外伤6例。感染部位:脑膜炎或脑炎6例,硬膜外脓肿7例,脑内脓肿9例。

感染标准:术后体温增高38度以上,有脑膜刺激征。脑脊液常规检查WBC>10X106,并且中性>70%。细菌学检查阳性,符合以上2条者即为感染。临床表现:发热、寒战、嗜睡困倦、头痛、头晕、恶心、呕吐、颈项抵抗等。腰穿脑脊液呈混浊,CT或MRI检查提示脑炎或脑脓肿的影像学改变。细菌培养:本组病例中细菌培养阳性16例,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8例,表皮葡萄球菌3例,肺炎克雷伯菌2例,大肠埃希菌1例,变形菌属1例,铜绿色假单胞菌1例。有8例细菌培养阴性。

1.2 治疗

本组全部病例均进行脑脊液监测和培养,并选用有效抗生素治疗,给药途径有:静脉和腰穿。外科处理方法有:扩创,脓肿穿刺引流或切除。抗菌药物选择: 在细菌培养结果报告前或培养阴性者,先予经验性治疗选用抗菌药物(头孢唑啉钠、头孢曲松钠、头孢哌酮钠、头孢他啶等)。一般在试用抗菌药物48--72h后视病情变化决定是否更换抗菌药物。待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有结果后根据病原菌种类和药敏结果进行调整。适当延长抗菌药物疗程,在体温恢复正常,颅内感染症状好转1周后停药。

2结果

根据颅内感染的症状、体征的好转和消失,脑脊液恢复清亮,两次以上细菌培养转阴,血象、脑脊液常规生化恢复正常以及参考治疗后神经影像学改变等临床观察指标来评定疗效和效果。本组共治愈19例,死亡5例。

3讨论

完整无损的颅腔和血脑屏障是抵御病原体侵害导致颅内感染的生理解剖基础。无论颅脑外伤或开颅手术都将改变该基础。颅脑外伤开颅术后导致颅内感染的常见危险因素有多种: (1)开放性颅脑外伤是引起术后颅内感染的重要因素。本组病例中开放伤18例,占本组病例总数的75%。开放性颅脑损伤脑脊液漏容易导致脑膜炎,而且开放性脑损伤时术区严重污染。因而早期彻底的清创,逐层由外向里冲净伤口,去除污物、血块,摘除碎骨片与异物,仔细止血,吸除糜烂失活的脑组织是防止感染的重要措施。(2)颅内放置引流管:防止感染的办法为外接全封闭引流装置,且预先庆大霉素浸泡。(3)肺部感染:由于脑外伤患者多具有病情重、昏迷致正常的生理反射如吞咽、咳嗽反射不同程度减弱或消失、长期卧床等容易引起肺部感染。部分严重肺部感染引起败血症,细菌随血流入颅内导致感染。因此对昏迷病人保持调呼吸道通畅,加强翻身叩背,注意营养及合理使用肺部感染抗菌药物非常关键。(4)头皮下感染:本组有2例,由于头皮缝合不严密,致皮下出血感染,或反复脑脊液切口漏或鼻漏,引发颅内感染。(5)由于手术器械、消毒布巾、材料等不慎污染也是造成颅内感染的最常见原因之一。除针对不同的感染诱因进行有效处理外,抗菌药物的选择和使用方法尤其重要。大量研究已表明颅脑外伤后、术后、感染后血脑屏障通透性增高,故选用敏感抗菌药物是提高疗效的前提。结合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彻底清创、严密止血、手术材料确保灭菌、封闭破损窦腔可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刘窗溪.万登济.李健龙等.颅脑手术颅内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1) :4―6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