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教学方案设计范文

教学方案设计范文

教学方案设计

教学方案设计范文第1篇

摘要教学方案虽然不是教学的具体实施,但是对教材精心研习,对程序慎重选择,并考虑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实际情况,的教学设计能为为教学的具体实施提供很好的前置性参考方案,对教学实施有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要认真地钻研,积极地实践,不断地总结反思教学,认真设计教学方案,为教学的实施做好充分的准备。

关键词设计;数学;教学方案

教学方案是上好课的前提,如何提高数学课的课堂效率,使学生知识能力得到最大限度地提升,提高数学教学成果,是每个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 教学是一门艺术。不管平时上课还是上公开课,都必须经过周密思考,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充分做好准备工作,才能提高有限的40分钟的教学效率。部分教师上课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语言不准确,都是没有充分搞好教学设计的结果。那么,要怎样才能更好地设计数学教学方案呢?以下几个方面是必须考虑的。

一、教材的研习

教材是教学的范本和参考依据。只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可能精心设计出教学方案,才能使教材的普遍性同本地区和本人教学实践的特殊性实现有机结合,也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学习内容、教学方法的需求,充分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1.钻研大纲,明确目的

教学目的是一切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也是教学评价的依据。评价一堂课,首先要看的就是这堂课目的是否明确,教学措施是否得当,教学目的完成情况等。这就是说,小学数学老师备课时,要学习并钻研教学大纲然后才能明确教学目的,之后才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2.整体考虑,系统分析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和逻辑性都很强的学科。数学老师要遵循系统性和逻辑性原则认真设计教学方案,吃透教材。这就要求教师掌握小学数学教材的整体结构和编排体系,掌握“部分”在“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各部分知识的相互关联,明确重点、难点和关键,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不仅要全面,而且要深刻,要深刻领会编者意图,并且及时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对教材创造性的使用。

3.明确重点,突破难点

有没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没有达到教学目标,都是衡量一节课成功与否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准。重点往往是新知识的起点和主体部分。备课时要突出重点。一节课内,首先要在时间上保证重点内容重点讲,要紧紧围绕重点,以它为中心,引导启发学生加强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做到心中有重点,课中出重点,才能使整个一堂课有个灵魂。重点明确了,还需要有效突破难点,这就要求精心设计和选择方案突破难点。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完美统一,使教材的普遍性同本地区和本人教学实践的特殊性实现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学习内容、教学方法的需求,充分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二、程序的选择

1.遵循认知学习规律,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学习的规律是由已知到未知,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不断向前的循序渐进过程。在设计数学教学方案时,我们必须遵循这一规律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并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基础灵活安排各个环节的程序。

2.开启学生思维大门,精心设计教学问题

思维是课堂教学的灵魂,而问题与思维是形影不离的。因此,设计教学方案时,要重视创设问题情境。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启发性的问题,以启发学生思维,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把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设计成让学生进行创造和思维训练的过程。

3.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恰当选择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专家的方法不一定适合我们的具体教学,要结合多方面实际来选择方法。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以传授知识为主,新课改中陆续出现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注意采用富启发性的有助于发展学生智力的教学方法,如发现法、探索问题法、研讨法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很多,每一种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设计选择方法时,切不可脱离学生实际,一定要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水平选择。

三、主体的考虑

教学方案设计范文第2篇

本文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结合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初次专业课方案设计的引导方法进行的探索和思考。针对景观设计的发展现状以及艺术生的学习特点,提出基于景观设计专业初次方案设计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景观设计;方案设计;初次引导;教学方法

景观规划概念产生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景观建筑学领域现代景观建筑学之父FrederickLawOlmsted基于纽约城中心公园的设计,于1858年首先提出“景观建筑师”一词。 景观设计主要服务于城市景观设计、居住区景观设计、城市公园规划与设计、滨水绿地规划设计、旅游度假与风景区规划设计等。在我国景观设计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中,西方有很多经验值得我们思考。西方现代景观的产生和发展,有深刻的社会经济原因,涉及绘画、雕塑、建筑等其他艺术领域,范围也相当广泛。景观设计专业也是近年来越来越热门的专业之一,对于国内的学生来讲还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艺术类院校的招生在学生入学前通过高考专业测试,包括素描、色彩、速写,学生对绘画有一定的功底,这也对将来的专业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在大一学年中,主要是对于绘画基础的扎实训练,开设设计素描、色彩、三大构成、透视、写生等专业课程,并且从理论上对景观设计原理、景观设计概论进行系统的讲授,逐渐渗透景观设计思想。直至大二开设景观设计专业课,接触设计方案及项目。但在最初阶段,怎样引导学生开启设计思路则是专业课教师最为棘手的问题所在。

一、教学过程中初次引导遇到的问题

1.不知如何构思

绘画到设计的转变是思维模式的转变,从大一开始,学生对专业的认知仅仅局限于素描、色彩、三大构成的理解,不少学生认为画好画表现好构图就是学习的全部,其实并非如此。对于设计专业的学习,好构思好创意才赢得一个精彩的开始,方案的设计是重中之重,表现固然重要,但设计思维的养成却需要从最初逐渐锻炼形成,这也需要专业课老师的正确引导与设计流程的准确渗透。通常第一门景观设计专业课是广场设计,地段不会太大,以长方或三角地带为主。在接触过草图大师、CAD的软件学习后,虽对软件的操作较为知晓,但当把地段图下发后学生仍然束手无措,不知如何构思。往往在这个阶段的教学是最难的,要把学生的思维从单纯的绘画中带到一个更加丰富的领域,绘画是基础,对美的认知是基础,如何构思则是需要突破的新领域。作为专业课老师,接触过大量的方案设计,对于设计有较为丰富的经验,而初次接触设计的学生从生活中提炼设计经验无疑是仅有的捷径。这就要求教师多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感受设计,带领学生去实地体验、调研考察,逐渐形成设计思维。

2.不知道要画哪些从哪开始着手

从思考到落实纸面经常是同时的,方案初期的草图阶段就是大脑思考过程在现实中的体现。不知如何下笔,往往是初次参与设计者的疑问,其实最简单的比喻就是画素描,从整体到局部。教师在这一阶段的引导是尤为重要,好的设计构思要从想法转变到实际,必须要有图纸表现,这时候就需要准确的告诉学生要画什么怎样画,例如起初要确定轴线、入口、功能分区、景观节点、道路等等,这些都是思考过后首先要确定到纸上的。

3.设计顺序的混乱

谈到从思维转变到纸面,就要谈谈学生设计习惯的养成问题。不少学生开始就直接思考平面图要怎么布置,填鸦一样的完成一幅形式美观功能分区齐全的平面图后就确定方案,当需要完成分析图作业时反过来在平面图上找景观轴线,为自己的平面图设计编造一个设计思路,这些设计顺序是完全错误的。其实这与教师的教学引导密不可分,尤其是在第一门专业设计课的方案过程中,一定要树立正确的设计顺序。

4.为完成作业而绘制图纸

这个问题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遇到的问题,学生对设计的认识度不够,经常是为了完成作业而绘制某些图纸,满足作业中图量的要求。设计图应该是为了方案的表达而存在的。

5.效果表现影响设计思路的表达

效果表现分为两大方面,一方面是手绘效果表现,一方面是软件的应用。而对于初学者来说,软件基础的学习后需要大量的案例操作才能熟练掌握。第一门专业设计课,软件即是新学的,设计方法也是生疏的,因此在效果表现上或多或少的会对设计思路的表达产生负面的影响。

6.脱离实际实际是指真实的情况,客观存在、现实存在的事物。学生的设计往往表现在表面,例如提到水景观就想到做水池,并没有去充分考虑现实的可实施性和可操作性。

7.现状调研抓不住重点

地块的现状调研是开始切入设计、体验尺度、观察地形的主要手段。但是对于初次接触景观设计的学生来说,外出考察无非就是走走看看拍拍照,甚至觉得去不去无所谓单纯的停留在纸上谈兵。教师要强调考察调研的重点,是对地形的了解,尺度的感知,气候的感受,植物的认知,周边环境的调查等等,只有清楚地掌握了这些才能进入下一步的改造或者设计阶段,才能符合实际,融入当地景观环境。

二、教学方法的研究过程

1.从临摹再到设计

如开始学画一样,教师的示范、讲解都不如落实到纸张,多画多想,同样临摹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从优秀的案例中体会设计构思设计思路以及它的表现方法,能够最快速度的让学生理解设计的过程,体会设计师的设计思路。

2.给定主题进行设计

通过确定主题,给设计思路一个框架,平面图设计形式化、图形化。丹麦著名设计师安德松认为,景观设计是视觉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设计最基本的事情就是确定一个空间,这种空间是人们能够更好地使用的空间,是一个舞台,而不是一种布景。

3.功能分区与平面图形结合改进

在设计初期功能分区要首要确定,服务的对象服务的人群以及功能划分对布局的影响要统一考虑,平面图形式化的同时要考虑实际空间功能。

4.三维整体构思

草图阶段平面图与立面图、透视图结合设计,整体把握空间尺度,层次感。重视草图阶段的课程安排。

5.课时安排上构思大于效果表现课时

通常一门专业课程在开课之初便把作业地块确定下来,之后进行设计绘制,多数学生拿到地块就开始动笔,忽略了思考的过程,那么就需要专业教师在课时安排上尽可能多的安排构思草图的时间。当草图方案定稿后,软件或者手绘仅仅作为效果表现而安排,而并非边做边修改,让前期构思充分到位。

6.重构思轻表现提高学生创作热情

对于初次接触方案设计的学生来说,表现技法上还处于生疏的程度,尤其是对于软件的应用,手绘亦是,所以注重构思,放松对效果表现的要求才能使学生对设计产生更为深厚的创作热情,避免被软件应用遇到的困难影响设计兴趣的培养,这种学生学习的心理是老师需要更多关注的。

7.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相互交流促进完善构思

艺术类学科对于图形艺术总是敏感直接的,但语言表达上往往是弱势,方案的好坏不仅取决于设计图的表现同样也体现在对方案的推销,语言组织能力是不容忽视的,讲方案也是一种锻炼,设计说明的编写同样是对设计图的总结和概括,师生的交流互动对方案进行推敲是学生快速掌握设计方法的一种锻炼方式。

8.大量现场图片讲解以及现场考察的结合

天赋也是需要培养的,需要好的引导,对于这一点专业老师应在平时就积累大量相关案例、图片并在课堂进行讲解分析。掌握行业动态及设计前沿,这对学生进入设计者角色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现场考察也是不可或缺的,针对现状进行分析归纳,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本身就是设计的过程。因此,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理论知识还是对带领学生走入景观设计之中的领路人。

三、结语

教学方案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学习方式

教学设计,亦称教学系统设计,是面向教学系统、解决教学问题的一种特殊的设计活动,是运用现代学习与教学心理学、传播学、教学媒体论等相关的理论与技术,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设计解决方法,试行解决方法,评价试行结果并在评价基础上改进设计的一个系统过程。它是课堂教学的蓝本,是落实教学理念和指导教学行为的方案,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和保证。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是一门科学,必须遵循一定的教育教学规律,依据课程内容、学生特征和环境条件,运用教与学的原理,策划师生的学习互动活动;它是一门艺术,必须融入设计者的丰富经验,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生成的可能,设计出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

一、优化教学内容设计,找准教学设计的基本点

优化教学内容,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对教材进行整合、开发、创新处理,降低教材的难度,减缓知识的坡度,使教学内容更趋于合理,让教材的教育教学功能得到充分体现,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1.处理好四维目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结合数学教育的特点,确立了“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情感与态度”等四维目标,体现了数学教学不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应用技能,体会数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加深对数学的了解,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设计好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既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又是努力的方向。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不仅包括知识和技能,还包括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对目标的不同理解会形成不同的教学设计,从而形成不同水平的课堂教学。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时,要紧紧围绕“三维教学目标”,即“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设计教学内容。在设计中要做到既重“知识”又重“技能”;既重“过程”又重“方法”;还要重“情感、态度、价值观”,注意“三维教学目标”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3.组织好教学内容。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一种依据,是学生从事数学活动、实现学习目标的重要资源。教材内容是一个静止的知识库,与学生接受知识的动态过程不可能完全吻合。有效地组织教学内容是教学设计的一项重要工作。设计前教者要分析教材的编写特点,领会编者的意图,把握教学内容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注意知识的呈现顺序,即先出现什么,再出现什么,要分析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设计相应的练习时,要加强练习题的针对性、有层次性,真正达到知识形成、巩固与应用的目的。所以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大胆取舍教材内容,打破章节顺序,进行有选择的、科学的再创造、再加工,合理优化教材结构。

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标准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即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

学贵有疑,主动学习的核心是探索,探索活动始于提出问题,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具体实践操作活动中独立思考,踊跃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让学生敢于提问和善于提问。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所运用的知识和技能是前人所总结和积累的,而提出一个新问题则需要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一个善于提出问题的学生往往是一个有主见的人,一个思维活跃的人,可以说善于提出问题就意味着迈出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三、优化学生学习方式,找准教学设计的关键点

教学目标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的选择是否恰当。教师要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的学习方法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究”,逐步改变教师讲、学生听、不停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1.动手实践。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用外显的动作驱动内在的思维活动,从中感悟、理解知识的形成,体会数学学习的方法与过程。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结合教材特点、学生年龄特征,恰当地运用直观操作,师生互动,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学习。

2.自主探究。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探究性学习应成为课堂教学实施创新学习的重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应是主动地构建知识的过程。创设有效的探索场,是学生进行有效探索的前提和保证,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开发,勇于创新,在吃透教材、吃透学生的情况下,不断创设行之有效的探索场。

教学方案设计范文第4篇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一、设计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指导思想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学生在教学中探索和教师点拨相结合,达到探究性学习的最大成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采取探究、讨论、答疑、实践等手段,始终贯穿探究性协作学习的精神,使得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辅相成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与知识、技能。

理论依据

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以教师启发式学习和探究性协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思想,教师作为主导者的身份引导学生有所启迪,并协助学生顺利开展探究性协作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发现问题,体现探究性协作学习在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以及在实践中获得真实情感体验的优势。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个体学习的主动性,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合作。

语文课程既要注重语文知识的积累,也要注重学生的实践和情感体验对语文素养的提高,在鼓励学生探究性协作学习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以此收获一定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自学与合作学习并重,根据教授教学内容及学生特征分析和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式及学生学习方式。

二、教学内容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

依据新课标以及培养信息化新型人才的要求,我们将根据以下四个维度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

知识与技能

1、在朗读中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

2、让学生带着现代思辨的观念审读作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3、增加学生的文言积累,提高学生阅读和赏析文言文的能力

1、熟悉掌握字词句,归纳。

(1)通假字属、凭

(2)一词多义:固、适、逝、苛、虽;

(3)词类适用:东、西、侣、友、舞、泣;

(4)特殊句式:客有吹洞箫者(定语后置)、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

2、学会理清文章的思路,扣住每段的写景主体或叙事、议论内容来归纳整合,写出每一段段落大意。

过程与方法

1、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课文学习,通过朗读、讨论等手段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2、小组团队合作探究,培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教学过程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调动学生的情绪,增加情感体验,提高理性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体验作者情感;

2、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3、通过课堂协作、讨论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能力。

4、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从而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处世观。

信息素养

通过利用互联网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信息检索、识别和运用的能力。

三、利用教学环境与资源分析

四、设计师生活动,确定教学模式与教学过程

五、教学设计过程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怎么写

一、 学科领域

本教学设计方案所适用的学科领域是:语文、自然、地理、思想品德、美术、音乐,突出主要学科语文。

二、 学习目标任务

1、 情感目标

(1)、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认知目标

(1)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 了解五彩池神奇、美丽的特点。

(3) 了解五彩池神奇的原因,培养唯物主义精神。

2、 技能目标

(1) 培养学生分析、感悟和积累语言的能力。

(2) 熟悉电脑网络操作,培养学生高级思维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团结协作、自我表现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想象能力。

(4) 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三、 教学难点分析

1、 了解五彩池的特点以及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

2、 理解最后一自然段的含义,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四、 设计思想:

在网络环境下进行个别化教学,让学生运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兴趣,提高阅读分析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习能力等。

五、 设计思路:

1. 情景揭题,资料收集。(激发学习兴趣)

2、讨论交流,质疑问难.(培养质疑能力)

3、 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培养阅读分析、语言积累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4、交流评价,获得真知。(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5、拓展学习,升华感情。(培养高级思维能力、知识积累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6、练习巩固,大胆创新。(培养自我表现能力和创新能力)

7、作品展示,体会成功。(培养赏析、评价能力)

8、总结评价,谈谈感受。(培养自我总结、自我评价能力)

六、课件设计思路

1、学习区

(1)、知识窗(有丰富的图片、文字、视频、动画、录音等与课文相吻合的静动态资料,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A、:五彩池的音像画面。B、媒体显示:大大小小的水池及文字C、。媒体显示视频宝石般的水池及文字 :五彩池的各种形状,近景、远景、全景、特写。D、媒体显示:各种形状的水池。E、媒体显示:视频五彩池,徜徉在这神奇的大自然中,聆听着美妙的音乐让我们美美地读好课文,再来一起欣赏美丽的画卷。F、媒体显示:流动的水池:明明是清水,为什么在水池里会显出不同的颜色来呢?G、媒体显示:高低不平的石笋、细腻透明的石粉再加上水池周围的树木花草长得很茂盛,倒影使池水更加瑰丽的景象。H、视频三棱镜演示光的色散及文字讲述光的折射原理。I、中国地图,九寨黄龙的地理、环境背景材料、在世界上的历史地位和景区介绍以及

风土人情、民间传说;五彩池的景区介绍以及在旅游方面的地位。J、

(2)、小字典(有生字的读音、书写笔顺、部首、近反义词、同音词、组词,以及相关成语等资料。学生在自学生字时,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信息,进行自学。)资料来源于第七册教参书及《字词句段篇》

(3)、小导师(对课文的重点段句进行导学。,帮助学生进行深入探究。)

3、 展示区(网上学生作品)

4、 赏析区A、写景美文集锦B、有关九寨黄龙的美术、摄影、音乐作品。C、九寨、黄龙、五彩池的图文介绍。D、九寨、黄龙的导游图。

5、网上探索区(给学生提供相关网站)

七、学习过程

(一)、 情景揭题,资料收集

1、在悠扬的乐曲声中,课件播放五彩池 风光,师指引学生细看池水的斑斓色彩和水池奇特的形状,揭示课题,让学生提出问题:这是什么地方?它为什么这样美丽,这样神奇? (课件:五彩池的音像画面。)

2、那就让我们通过生活,通过网络走进五彩池,去收集有关五彩池的资料吧。 分析:自学能力是独立学习的能力,是观察、理解、综合概括等多方面能力的统一表现。学生在预习、自学中确定学习目标,提出自学要求,养成良好自学习惯,而学校开发的网络平台为他们进行课前预习质疑提供了极大方便。预习的目的是了解学习内容。但切实达到先学再教则应首先解决学生预习中的困难和盲目性。教师精心设计自学提纲,有助于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自学。这样为理解领悟课文较深刻的内容奠定了基矗自己能读书,不待老师讲,先学后教的模式在网络环境中充分得到体现。网络平台已成为课上、课下学生学习的伙伴。

(二)、讨论交流,质疑问难

分析:在学生收集到充分的资料以后,我们看到了他们内心的激动与自信,于是我们组织他们进行交流讨论。只见他们就像一个个小专家,利用多媒体平台,展示自己的成果,提出自己的疑惑。他们或侃侃而谈,或争得面红耳赤,或洗耳恭听,或静静欣赏。我们惊叹于他们的博学,同时也惊叹于现代信息技术对促进学生学习的强大功能。

(三)、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让学生在集体环境下充分利用网络环境自主学习,探究解决问题。可网上交流、小组协作等方式。)

1、课文围绕五彩池的美丽、神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方面?(板书:数量、形状、颜色、成因)

2、检查交流预习情况。

(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找出容易出错的字,查阅小字典,帮助记忆。

教学方案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课程改革;教学方式;教学设计;比例尺;导学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3-351-01

姓名: 班级:六年级一班 上课日期:

课题: 比例尺

执行思路: 学案内容

学习目标: 1、认识数值比例尺、线段比例尺,理解比例尺的含义。会求一副图的比例尺。

2、通过小组合作学会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培养我们合作学习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

重点、难点 能认识比例尺,理解比例尺的含义,会求一副图的比例尺。

预习提纲

或自学题目 1、化简比

1千米:100米 1000厘米:20米

1米:5厘米 5千米:20厘米

1千米:50厘米3000000厘米:3千米

2、自学课本30页内容,了解什么是比例尺。

探究与

展示内容 1、 同学们在生活中是否见到过“1:20000”或“”类似的数字和标记?如果见过,在什么地方见过? 表示什么意思?看看你们手中的地图,告诉我为什么大小不一样?

什么是比例尺?和同桌尝试说一说。

比如: 1:200表示

①图上1厘米长的线段表示实际距离()厘米。

②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

③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倍。

1:300000呢?你能说说它在图上的意思吗?

你认为比例尺的概念应该是:

求比例尺的方法:

一张地图上,用3厘米表示实际距离600米,求这张地图的比例尺。(要求先尝试独立完成,然后与同桌交流讨论自己的想法。)

练习

巩固 基础 1、如果一幅图上的1厘米距离,表示实际距离300米,那么这张图的比例尺是()。

2、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50000倍,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3、一幅地图用6厘米表示实际距离9千米,求这副图的比例尺。

拓展 判断

(1)一幅图上的比例尺1:20000cm()

(2)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100千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1:100.())

(3)某机器零件设计图纸所用的比例尺为1:1,说明了该零件的实际长度与图上是一样的。()

教学方案设计范文第6篇

(本教材的设计是以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为指导,认真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加强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尤其是信息技术与体育学科之间的整合.本节课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为重点,以信息技术为载体,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以达到学有所得的目的,进而养成终身体育意识.)二,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体育的设计

本课内容是在开发校本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新课标要求和学生活动兴趣开发的一项新的,学生乐于参与的教学内容,是校本教材与课外辅助资料的有机整合.通过对学生参与过的游戏,活动进行总结,并结合学生生活环境,进行体育与健康教育,同时要求学生在学会创编体育的同时向家庭和社区积极宣传,运用课程知识,使教材内容向社会纵深辐射.

三,学生分析

参与本课的学生为七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水平与创造能力以及收集信息能力和计算机操作能力,他们有很丰富的想象力,对新鲜事物有很大的好奇心,对体育活动有浓厚的兴趣与参与意识.所以本课非常适合学生的学习.

四,教学设计

(一)校本课程的有效开发

本课教学内容是《体育的设计》课题中的一次阶段性理论课,属于教材的开发与创新,是根据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兴趣趋向以及通过对学生课后体育锻炼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和综合,并结合新课标精神在突出培养学生运动参与和心理健康方面的积极尝试.由于课的内容上让学生从平时喜欢参与的游戏活动和体育活动中提取精华,设计更新的适宜参与的内容.因此,无论从设计活动本身,还是设计出的都是学生乐于参与的,也是易于向家庭,社区的纵深辐射进行推广的.同时其成果,!将成为我校校本教材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

(二)采用合作性,探究性,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

本课是单元教学计划中的第二次理论课,通过师生相互构建课程内容,共同完成研究内容的选择,组织和编排.提出,分析问题后充分利用校园网和国际互连网来解决问题.即要为那些受时间,场地,器材影响的人们设计体育锻炼方案,学生通过上网查阅,收集,整理资料,最后设计制作,都体现了探究性和研究性的一个学习过程.将课堂学习和创作成果通过相互的交流及课后的实践来不断完善,并且其成果可以为家庭,社区或者自己体育锻炼带来方便和好处,并为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奠定基础.通过整个研究学习过程的实践,使学生了解并学会学习,学会研究,学会创造.

(三)采用了新颖的组织形式和新的教学手段

本课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一节交互式体育理论课.本课采用人机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等方式突破了固定的,死板的教学格局和单一评价机制.教师收集了大量的素材,制作了校园内部网,设立了健康知识,我的健身活动,体育集,友情连接等8个栏目,让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具有选择化,多元化,自主化.教学过程中一组一机(一组两人),采用随机分组,自由组合,自创,自由选择来体验,自主评价等形式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主体性,合作性.而教师只是一名引导者,以导为主.同时对各组设计的方案设立了评价机制,让学生在网络评价表上进行自评和互评.在活动体验和评价阶段将课推向高潮,激发了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为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奠定了基础.

五教学内容:

年级:七年级人数:50人授课教师:张泽民

教材体育的设计

课的类型体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学习内容掌握体育游戏方案的设计方法与途径

六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体育游戏的设计方法与途径.

2.促进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养成充分运用信息资源进行学习的好习惯.

3.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创新能力,为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学会信息综合与创新

难点:创造新的体育

七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一,导入(2分钟)通过音乐舞蹈调动学习情绪,引出对主题的理解及问卷调查表带领学生随《健康歌》音乐跳起来

二,现场做体育锻炼的问卷调查并分析结果(4分钟)通过学生将所做的调查结果的选择,师生共同分析:目前人们体育锻炼的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现状的方案,让学生在任务驱动下进入下一阶段的自主学习

三,明确学习任务(2分钟)了解查阅资料的方法与途径,以及制作方案的原则与途径,小组进行分工,明确任务:为四种人群设计

四,合作,探究性学习(8分钟)让学生带着任务上网查阅相关资料,收集,整理信息,进行自主合作学习

五,研究,创造性学习(10分钟)加工信息,创设方案通过对信息的加工,进行的设计或者结合实践进行自创.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六,展示,体验体育(10分钟)学生展示小组后,邀请现场的师生共同参 与,体验该组设计的,为评价奠定基础

七,评价(3分钟)通过现场的展示与体验后,全体同学或老师在网上对该小组的设计的方案进行评价八,小结(1分钟)教师对本课进行小结,点题.欢迎学生进入留言簿交流

以提问的方式引出对主题的理解及问卷调查与老师一起同跳健康歌舞蹈

告诉学生主页地址及如何填问卷调查表,教师进行简单说明,引导学生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讨论,然后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为那些受时间,场地,器材等影响的人设计进行体育锻炼的方案

进入教师制作的课件主页(校园内部网)进行相应讲解,教学生怎样去查资料,怎样做方案.布置任务:先为自己身边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老师,同学设计体育锻炼方案

告诉学生整个活动流程查看学生活动情况(包括小组分工合作落实情况),鼓励学生大胆交流,结合已有实践经验进行讨论

让各小组为选择的设计对象制作方案.鼓励学生边设计边讨论,走近学生了解小组的设计情况,帮助解决学生遇到的难题

通过投影仪将学生设计的投放在大屏幕上,鼓励学生进行的解说与演示并邀请老师共同参与活动,协助学生组织活动.准备,播放现场活动的背景音乐

鼓励展示小组的学生对本组方案进行自评,全班同学在网上对该组方案做出评价(评价表和一般网络评价表一样)

小结全课,鼓励学生大胆交流,留言.布置课后作业:继续设计方案并且鼓励学生将方案推广

积极思考

畅所欲言

现场每组(注:2人一组一机)替本组所调查的对象填问卷调查表3~5份,分析问卷,积极讨论,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全民健身活动尽一份心,出一份力

掌握查阅,制作方案的方法与原则(原则表现在不同人群的最佳运动心率与强度不同).小组分工情况汇报,小组讨论自由选择设计对象.明确目的和任务体育活动

上网(到体育游戏馆或者友情连接里)查阅资料,收集,整理资料小组学习,讨论相关,对资料进行记录和整理

进入体育活动设计室开始的设计与制作,热烈讨论达成一致结合场地器材积极创新边设计边演示

解说并演示小组设计的,鼓动同学参与本小组的体验.学生现场组织,体验,邀请在场老师参与活动,师生共同感受学生的设计成果.同时也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快乐

自评,互评邀请现场的老师做出评价

课后继续设计体育,力争将方案推广

(演示性课件让学生了解本课内容)

(上校园网,利用老师的经验开展活动)

链接相关网站寻找有用的参考资料)

(通过投影仪将学生设计的投放在大屏幕上,让学生互相学习)

八教学评价:具体见教学过程中.

九流程图:

释疑调控

辅导评价指正

反馈

总结归纳

观摩课件导入

合作探究

协作学习

交流评价

概括总结

体育游戏资源

站外相关链接

技术支持

校园网

其它游戏资源

学生

教师

教学方案设计范文第7篇

关键词:教育学;课程设计;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做一体化;项目负责人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6C-0052-02

一、课程整体设计方案

(一)教学条件的准备

教育学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实训环境:校内应配置投影仪、计算机、网络工具等接近真实的现代化小学环境;校外还要有经常性的小学见习、实习、进行教育教学的环境。“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老师需要较高实践操作能力。

(二)课程管理

教育学课程“教学做一体化”应采用项目负责人制,并明确规范项目负责人职责及成员间的关系。项目负责人在教学过程中检查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三)课程性质

小学教育学是师范教育专业的基础课,以培养学生拥有先进教育理念和能够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为目标,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并举的基础课。

一要充分体现师范教育专业的先进教育理念;

二要体现出“专业知识+现代化技能+职业素养”的办学理念;

三要突出师范教育专业培养“素质全面、特长突出的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小学教育学是一门综合性强、特色鲜明的课程。心理学和教育学对突出师范特征起重要作用。

(四) 课程目标

教育学课程是高职师范院校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属于基本素质教育模块,为各师范类专业公共必修课。

该课程针对师范教育过去“培养合格教师”的滞后目标定位问题,根据当代“优秀教师期待”的实际诉求和国家“卓越教师教育”的政策导向,确立了培养卓越型小学教师的高端目标定位,引领师生投入教与学的创新,切实提升学生的高级创造思维、交往、关爱孩子和自主学习探究能力。本课程要求所有学生达到必达目标以及要求部分学生达到的目标主要有:

(一)必达目标

1.认真而系统地阅读、学习和探究教育学教材。

2.增强教育学学科的理论素养。

3.训练并提升教育学应用与开发的意识、知识和能力。

(二)发展目标

1.开展一定形式的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

2.初步养成提出、研究与解决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的习惯、技能与能力。

二、小学学生单元方案设计

教育学课堂以项目为单位进行单元方案设计,教学内容以项目或任务为载体,精心设计实践环节,明确实训任务及案例,在注重实践的同时,每个课程单元设计还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教学过程体现“教学做一体化”。在能力训练任务的要求下,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的实现是一一对应的。

授课内容:第三单元 小学学生课时 4课时。

(一)能力训练项目

任务一:会通过观察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判断小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表现。

任务二:会运用正确的学生观。

任务三:会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让小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快乐、高效完成学习任务。

(二)能力(技能)目标

1.用“一句简短的话”表述案例中蕴含的学生观。

2.通过案例找出其中蕴含的学生观。

3.会从教育学角度理解良好的儿童观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意义。

4.会运用正确的学生观有效组织课堂教学。

5.会运用学术理论形态的儿童观让学生在有目的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愉快工作。

6.会运用小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表现,摸索、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7.从学习习惯的一般特点着手,了解学习习惯的具体特点。

(三)知识目标

1.理解学生观。

2.了解学生观。

3.了解正确的学生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4.识记并理解多维视野中的儿童观。

5.遗传、环境、辐合论儿童观的关系。

6.了解学习习惯的一般特点。

7.了解10种好的学习习惯。

三、小学学生课堂教学活动方案设计

教育学“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主要采用视频教学法+情景再现法+任务驱动法+分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小学学生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四、课程考核方案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课程考核改变以前以理论考核为主模式,坚持以实践操作考核为主,理论考核为辅的原则进行课程考核。

(一)实践操作考核

根据课程单元的设计方案,建立每个项目实践操作考核表,学生根据考核表的内容提前做好准备和操作训练。课程分为10个实训项目进行考核,每个项目100分。

1.过程评价(30%)结合提问、教学参与程度和学习态度等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2.知识评价(30%)结合职业技能鉴定对知识要求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3.实际操作评价(40%)根据学生对职业能力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价。

每个项目学完后按照项目考核要求进行考核,教师根据学生操作和口述的结果,依据项目考核表规定的分值,给出本项目的实践考核成绩,课程结束时计算出每个学生该课程实践操作的考核成绩。

(二) 理论知识考核

在重视实践环节考核的同时,进行理论考核。考核题型以判断题、选择题为主,尽力避免需要学生死记硬背题型,理论测试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积累知识,促进实践能力的提高。

五、收获与反思

收获:“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以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合理精简整合、序化教学内容为核心。“教学做一体化”旨在改变传统的学科体系和课堂内静态教学模式,体现能力本位的特点,通过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任务(或项目)的实施一气呵成,从而逐步让学生感受情景教学的氛围,在课题(或案例)教学中学习技能、获得能力,使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学习有效地融为一体,做到在实践中教理论,在运用中学技术,提高职业素质。

反思:理论课教材与实习课教材构成一体;教学组织形式由理论教室、实习车间、实训基地构成一体;学生由“被动接受的模仿型”向“主动实践、手脑并用的创新型”转变,教师由“主讲型”向“指导型”转变,实现教育客体主体化和学习主体客体化……要改进的仍有很多。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符合高职高专教育的要求,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有效手段。作为高职高专教师将其灵活应用到教学中,为国家和企业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 黄甫全.小学教育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张晓乐.框架理论视野下的道德叙事[J].全球教育展望,2005,(4).

教学方案设计范文第8篇

一、课程整体设计方案

(一)教学条件的准备

教育学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实训环境:校内应配置投影仪、计算机、网络工具等接近真实的现代化小学环境;校外还要有经常性的小学见习、实习、进行教育教学的环境。“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老师需要较高实践操作能力。

(二)课程管理

教育学课程“教学做一体化”应采用项目负责人制,并明确规范项目负责人职责及成员间的关系。项目负责人在教学过程中检查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三)课程性质

小学教育学是师范教育专业的基础课,以培养学生拥有先进教育理念和能够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为目标,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并举的基础课。

一要充分体现师范教育专业的先进教育理念;

二要体现出“专业知识+现代化技能+职业素养”的办学理念;

三要突出师范教育专业培养“素质全面、特长突出的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小学教育学是一门综合性强、特色鲜明的课程。心理学和教育学对突出师范特征起重要作用。

(四) 课程目标

教育学课程是高职师范院校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属于基本素质教育模块,为各师范类专业公共必修课。

该课程针对师范教育过去“培养合格教师”的滞后目标定位问题,根据当代“优秀教师期待”的实际诉求和国家“卓越教师教育”的政策导向,确立了培养卓越型小学教师的高端目标定位,引领师生投入教与学的创新,切实提升学生的高级创造思维、交往、关爱孩子和自主学习探究能力。本课程要求所有学生达到必达目标以及要求部分学生达到的目标主要有:

(一)必达目标

1.认真而系统地阅读、学习和探究教育学教材。

2.增强教育学学科的理论素养。

3.训练并提升教育学应用与开发的意识、知识和能力。

(二)发展目标

1.开展一定形式的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

2.初步养成提出、研究与解决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的习惯、技能与能力。

二、小学学生单元方案设计

教育学课堂以项目为单位进行单元方案设计,教学内容以项目或任务为载体,精心设计实践环节,明确实训任务及案例,在注重实践的同时,每个课程单元设计还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教学过程体现“教学做一体化”。在能力训练任务的要求下,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的实现是一一对应的。

授课内容:第三单元 小学学生课时 4课时。

(一)能力训练项目

任务一:会通过观察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判断小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表现。

任务二:会运用正确的学生观。

任务三:会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让小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快乐、高效完成学习任务。

(二)能力(技能)目标

1.用“一句简短的话”表述案例中蕴含的学生观。

2.通过案例找出其中蕴含的学生观。

3.会从教育学角度理解良好的儿童观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意义。

4.会运用正确的学生观有效组织课堂教学。

5.会运用学术理论形态的儿童观让学生在有目的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愉快工作。

6.会运用小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表现,摸索、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7.从学习习惯的一般特点着手,了解学习习惯的具体特点。

(三)知识目标

1.理解学生观。

2.了解学生观。

3.了解正确的学生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4.识记并理解多维视野中的儿童观。

5.遗传、环境、辐合论儿童观的关系。

6.了解学习习惯的一般特点。

7.了解10种好的学习习惯。

三、小学学生课堂教学活动方案设计

教育学“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主要采用视频教学法+情景再现法+任务驱动法+分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小学学生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四、课程考核方案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课程考核改变以前以理论考核为主模式,坚持以实践操作考核为主,理论考核为辅的原则进行课程考核。

(一)实践操作考核

根据课程单元的设计方案,建立每个项目实践操作考核表,学生根据考核表的内容提前做好准备和操作训练。课程分为10个实训项目进行考核,每个项目100分。

1.过程评价(30%)结合提问、教学参与程度和学习态度等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2.知识评价(30%)结合职业技能鉴定对知识要求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3.实际操作评价(40%)根据学生对职业能力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价。

每个项目学完后按照项目考核要求进行考核,教师根据学生操作和口述的结果,依据项目考核表规定的分值,给出本项目的实践考核成绩,课程结束时计算出每个学生该课程实践操作的考核成绩。

(二) 理论知识考核

在重视实践环节考核的同时,进行理论考核。考核题型以判断题、选择题为主,尽力避免需要学生死记硬背题型,理论测试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积累知识,促进实践能力的提高。

五、收获与反思

收获:“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以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合理精简整合、序化教学内容为核心。“教学做一体化”旨在改变传统的学科体系和课堂内静态教学模式,体现能力本位的特点,通过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任务(或项目)的实施一气呵成,从而逐步让学生感受情景教学的氛围,在课题(或案例)教学中学习技能、获得能力,使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学习有效地融为一体,做到在实践中教理论,在运用中学技术,提高职业素质。

教学方案设计范文第9篇

【关键词】 英语 设计 环境

一节成功的英语课要有设计精美的游戏方案,要有精彩的操练环节,但要让精心设计的教案达到预期的效果,还要考虑任教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考虑教案实施的可行性。另外教师能否掌控课堂氛围,收放自如,也是提高活动实效的一个重要方面。

1. 课堂上要保持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

1.1利用课件吸引学生注意力

直观、生动的动画可以牢牢抓住学生的眼球。比如我在设计“学师课堂”那节课的课件的时候,让狗一只一只跑出来,学生跟着动画数数来复习数字,这是非常符合实际需要的,学生自然就明白他们要做的事,也乐此不疲;在引出新的数字时,又将PPT改为数一只只挥动手臂的招财猫,后又改成数戴着圣诞帽的小猫,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动展示方法都是为了避免学生审美疲劳,产生厌烦情绪。

1.2控制信息差和难度

小组讨论的时间长短要根据讨论内容的难易程度和班级学生情况来掌握。时间不能太短,如果大部分学生没有讨论出结果或意犹未尽,那么尽管教师强行结束了此流程,但学生的思维还在刚才的问题上,对于下面再进行的环节必定不能全身心的投入,既没有达到上一流程的预期效果,也影响了下一流程的继续;相反,为了照顾几个学困生而把时间拖得过长,就会使其他学生讲题外话,做题外事,还会影响正常的教学课时。以上两种情况都会引起课堂纪律难以控制,课堂活动难以顺利进行。因此,我们应该张驰有度,尽量满足大部分学生的需要。

1.3事先调整好小组间的实力,使其均衡,做到同组异质,异组同质

如果小组间实力悬殊,胜负没有悬念,肯定会大大抑制学生的参与热情。同时,在活动竞赛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微调得分标准,使小组间的得分差距不要太大,这样即使暂时落后的一方也会全力以赴,继续争取,使竞赛始终有看点。活动过程中教师还要适时鼓气和带动,并要注意分析各组的强项和弱项,并将其在几个活动中交叉进行,尽量避免优劣立判的情况发生。

2. 持续地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的途径有千条万条,但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这一条堪称是教育的金科玉律。积极情感(高兴、愉快、欢乐、满意)的体验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自信。目前比较可行的激励机制有档案袋和Score window。教师在黑板旁边固定一个Score window,将每节课学生个体或在小组活动中的优胜得分用五星计算,累计五星数达到一定数目的,再盖一个特制的荣誉印章,以此类推,并辅以一些精巧的小礼物(如贴纸、教师自案)。每月和每学期的总体情况则以档案袋方式进行汇总,这样,学生能得到及时而制的小教具等)作为阶段性奖励(具体方法可以由每个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个性方持续的反馈和激励,也可以非常客观地反映每一位学生成长的轨迹。

3. 实行有效的课堂约束机制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约束需要艺术,如果太紧太呆板,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学生到台上当小教师时,他们要会简单的操作PPT、大胆地提问、大方地主持游戏,这些都不是一日之功,需要教师在平时一点一滴的渗透,耐心地培养和积累。那么,教师除了常规的组织教学方法外,还可以在组织活动和游戏时借助简明的规则语言(如:每位小朋友一次机会;谁犯规就取消此次游戏资格;谁提醒就扣该组一分)和肢体语言(如:用食指轻遮嘴唇“嘘……”;教师双臂交叉做端坐姿势,眼神暗示)来实现有序的组织。当然,偶尔也可以直接批评屡教不改的学生,但一定要抓住这个学生表现不错的机会及时表扬和鼓励。

课堂教学的约束是为了有一个很好的教学环境,而不是约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教学4A What’s the matter?这一课为例,这一课的重点句型是:What’s the matter? I’m hungry / thirsty / ill / hot / tired/. Here’s a ... for you. Thank you. Not at all.我把学生分成六大组,每组自己自选演唱调子,准备好后,登台表演。有的组用的是传统儿歌《两只老虎》的调子。他们演唱的时候,边唱边学老虎的动作,让下面的学生捧腹大笑。有的用的是周杰伦的《双节棍》调子,还用纸卷成双节棍的样子,边唱边舞。最绝的是有一个组,居然用的是去年最流行的《江南style》调子。看到这些可爱的杰作,你会突然发现孩子的模仿力和创造力是如此惟妙惟肖和丰富。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的情绪不能约束,而是要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在学习和游戏中发挥了学生爱表演的天性,展示了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孩子集体合作的精神,让学生愉悦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

[1] 岳蔚. 新课标小学英语任务型教学设计与实例[M]. 宁波:宁波出版社, 2004.

教学方案设计范文第10篇

 

最新小学数学的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内容】:

 

版本、章、节

 

【教材分析】:

 

1.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后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

 

2.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为什么学本节内容),

 

【学情分析】:

 

1.教师主观分析、师生访谈、学生作业或试题分析反馈、问卷调查等是比较有效的学习者分析的测量手段。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主要分析学生现在的认知基础(包括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要形成本节内容应该要走的认知发展线。

 

3.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点。

 

【设计思路】:

 

现本节课的教法学法及体现的理念支撑。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应注意按照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进行分析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主要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很清楚地再现。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设计评价方案,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另外,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xxx行评价。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

 

1.反思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内容、教学理论、学习方法的认知变化。

 

2.反思教学设计的落实情况,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等,避免空谈出现的问题而不思考出现的原因,也不思考解决方案。

 

3.对教学设计中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尤其是对以前教学方式进行的改进,通过设计教学反馈,实际的改进效果如何。

 

4.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怎样上?有什么新想法吗?或当时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对你这节课有什么评价?对你有什么启发?

 

最新小学数学的教学设计方案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记录数量,了解负数的价值;

 

⑴要求:听清信息,独立思考;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信息准确简洁的表示出来。

 

⑵师叙述,生记录。

 

师:客车到达A站,有8人上车,有6人下车。

 

我校本学期转进学生68人,转出5人。

 

老师8月5日在上个月的基础上续存2000元,8月24日取出1500元。

 

⑶反馈交流。

 

展示学生的记录情况:文字、+、、

 

师:哪种方法能让人很容易看明白其中的数据变化?统一到+、

 

师: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可以将+称为正号,将称为负号。

 

⑷介绍你知道吗?

 

说明:数学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其实大家的这种记录思想,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了记载。

 

投影出示,教材第9页的一段话。

 

⑸点明意义。

 

师:其实,在客车到达A站时,有人上车,有人下车,其间数量的变化是相反的,出仓粮食的数量和入仓的数量的变化也是相反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与此相关的数学知识认识负数。

 

二、联系生活,理解负数的意义。

 

1.教学例1

 

⑴每天7:30,中央电视一台都有天气预报。在2006元月的某一天,南京市的气温是零下3度到5度。

 

师:这一天的最高温度是多少度?最低温度呢?

 

出示教具(一个自制的温度计),提问:怎样在这个温度计上表示出这天的最高温度是5度?

 

请学生操作,追问:你是从哪儿数到哪儿表示出5度的?零下3度,在温度计上怎样表示呢?

 

让学生意识到表示表示零以下的温度有困难,引出 0。

 

确定0度以后,请学生重新表示出零上5度,零下3度。

 

师:你是怎样数刻度的?

 

⑵说明:2006元月的某一天,最高温度我们是从零开始往上数,因此这个温度是零上5摄氏度记作+5℃。最低温度是从零开始往下数的,这个温度是零下3摄氏度记作-3℃。

 

⑶正、负数的读写法。

 

说明:+5读作正五,在写的时候只要在5的前面加一个+正号。也可以省略正号直接写5。-3读作负三,书写时先写负号,再写3,符号不可以省略。

 

2.教学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利用香港的图片介绍摄氏度和华氏温度。学生读出温度,说说是怎样读的。

 

其余的温度让学生自己读,反馈交流读写的方法是否正确。

 

小结:用+5、19和-3、-11、-7区分了0摄氏度以上的温度和0摄氏度以下的温度。

 

3.教学例2

 

⑴教学例题

 

出示例题与图片,师: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

 

师:这里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海平面,什么是海平面呢?介绍相关的知识。

 

说明:比海平面高8844米,通常称为海拔8844米。比海平面低155米,通常称为海拔负155米。⑵提问:你会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表示这两个地方的海拔高度吗?

 

学生尝试写数,反馈交流。

 

小结:用8844和-155区分了海平面以上的海拔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海拔高度。

 

⑶提问:你能把我们刚才学过的这些数分分类吗?

 

小结板书:像+4、19、+8844这样的数都是正数。

 

像-4、-11、-7、-155这样的数都是负数。

 

师:0是正数吗?是不是负数?为什么?结合例1和例2的图片理解0与正负数的关系?

 

板书: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三、巩固练习。

 

1. 练一练1

 

学生读数,在将相应的数填入圈里。

 

反馈交流,教师:8是正数吗?0该写到哪个圈里?为什么?

 

2. 练一练2

 

学生独立完成,反馈交流。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对负数有了什么样的认识?

 

五、课堂作业。

 

1. 读一读。

 

⑴水沸腾的温度是100℃。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掌握正负数表达方法。

 

2、能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如温度、收支、海拔高度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在现实情景中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

教学方案设计范文第11篇

“考”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评价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其作用不可或缺,高职教育也不例外。所以,一体化教学模式,应将“考”纳入其中,即“教、学、做、考”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这种新的模式,不仅要体现职业岗位的工作内容和岗位职责,还应将考核职业岗位工作成效的标准引入其中。这样,在培养学生综合职业岗位能力的过程中,才能使教师完整地接受以综合职业岗位能力为驱动的培养理念。

一、“教、学、做、考”一体化教学模式

1.“教、学、做、考”一体化教学模式中的“做与教”、“做与学”

在“教、学、做、考”的教学模式中,同样强调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但是,教师不仅要在“做”中指导学生操作的关键点,即考察要点,还要指导学生的职业精神。因此,教师要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不仅是态度和蔼、技术熟练的技师,也是要求苛刻的领导,要将普通的课堂变为职工与同事共事、与领导相处的工作单位。

2.“教、学、做、考”一体化教学模式中的“做与考”

“考”有其内容的双重性,即考察学生的职业操作能力,考评学生的职业精神,还要有其时间的延续性,即贯穿在整个“做”的过程中。学生掌握职业操作的技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他们要从事的工作,往往是由若干个步骤或部分组成,因而学生阶段性的学习成果鉴定至关重要,只有把每一步工作都落实到位,才能让学生学有成效。“考”应该体现在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上,“教、学、做、考”一体化教学模式也就成为必然的选择。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有技术,还要有道德素质。学生的职业精神同样需要考核,且职业精神的考核同样是在工作过程中完成的。考的手段,应以该工作的行业标准为准绳。教师应对相应的行业标准进行处理,将每个工作环节的行业标准、规范处理成不同的考察点来约束学生,并将核心职业能力,如与人合作的能力、与人交流的能力等,融入

其中。

二、“教、学、做、考”一体化教学方案设计

1.一体化课程的模块化

一体化课程来源于目标岗位的职业核心能力,其表现形式是学习领域,针对的是一个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一体化课程可由若干分部能力模块组成。分部能力模块,既是独立的,又是联系的,即单个分部能力模块可以完成一项工作任务,各分部能力模块之间可以存在如操作步骤和操作要求上的相同之处。例如,将建筑工程测量一体化课程分为土石方工程测量、基础工程测量和主体工程测量三个独立模块。每个模块采用若干典型的建筑测量项目的数据进行测量放样,这三个模块既可以独立操作,又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

2.能力模块构成

能力模块构成包括理论教学单元、实践教学项目、考核认证标准和操作规范。每完成一个能力模块的教学,每个学生都应当拿出一个有实际价值的作品或成果,体现其做事能力的形成。教师则按照考核标准,分别予以评价。这样一门一体化课程的教学方案,不再是若干知识章节的“超市”型组合,而是若干与做事能力相对应的能力教学模块的应用型组合,即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教与学成果考核三位一体化。例如,建筑工程测量一体化课程,以《工程测量规范》作为考核的主要依据。

3.考核方案

(1)考核标准的来源。一体化课程按模块设计考核标准。考核标准应该全面且有代表性,包括工作任务行业标准(60%)、用人单位评价(25%)、小组评价(10%)和个人评价(5%)。工作任务行业标准包括《工程测量规范》等文件;如果是真实的项目数据,还应包括实际的成果数据、用人单位评价(用人单位对测量放样成果,从专业角度作出的针对性意见)、小组评价(各小组互相检查并作出评价)和个人评价(自查)。

(2)考核内容。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决定了考核的内容不仅包括学生职业操作能力,同时还应注重职业精神。在课程考核时,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课程教学与职业资格鉴定相结合(测量员考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技能与工作态度相结合,校内老师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学生之间自评与互评相结合。

教学方案设计范文第12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方案;研究

当今社会,在这个需要新型人才的大环境中,学校应该培养创新思维型人才,在初中生活中学生的学习压力是很大的,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要构建创新型学习,对初中数学知识系统性的探索,设计合理的初中数学教学方案,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乐趣。

一、设计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案

1.教师要及时分析在教学内容方面课程的标准要求,教师要做好对教材和初中数学教学目标的分析工作。

2.分析学生的学习态度。在数学教学中,成绩好或者坏的学生学习程度不同,要求老师既能照顾好成绩稍微差的同学,也要赶近成绩优异学生的教学进程。

3.对教学的目标要求。要正确理解教学课程,对初中数学知识的技能,教学方法要做有计划性的教学,把设计的教学计划逐个突破,提高学生的总体成绩。

4.在教学进度方面。初中数学的课程分为单元和课时,在设计教学任务时,要包括课堂学习,课堂交流,课后分析,书写作业和进行有计划性的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由数学老师和学校相结合统一设计教学计划。

二、活跃课堂气氛

1.教师要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有趣的数学知识结合多媒体进行生动、形象的授课。在授课过程中,把学生放在主置,而不仅仅是让学生做旁听者的角色,要让他们融入数学教学情景中来。比如,通过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自行车的轮胎联系古人祖冲之的圆周率最后引导学生的思维回到数学课本中关于圆的教学。只有这样才可以很好地调动课堂的学习气氛。

2.课堂是学生的,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多给学生自由发言的时间。在课堂上,教师应该营造积极的思维状态,关注学生思维想象的过程。教师要积极倾听学生的想法,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也为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要营造和谐积极的课堂氛围,做好课前准备,授课过程中运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课后进行及时有效的教学反思,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更可以让学生对初中数学的学习充满兴趣,充满信心。

教学方案设计范文第13篇

关键字 新课程;高中美术;教学

【中图分类号】G61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1-0063-02

《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在发展学生的视知觉,获得以视觉为主的审美体验,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如何抓住美术课改的关键所在;如何把握美术新课程的定位、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目标设计、评价指标的特点和要求。如何实现以学生为本,有效开展普通高中美术新课程实验教学工作,构建有特色的高中美术课程体系是美术教学的重中之重。

1高中美术课现存的弊端

然而在长期的教育环境或基于传统教育模式下,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现状并不乐观.教师创新意识不强,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大多高中美术教师在学院中接受的专业技能训练多,美术史论、教学理论等的掌握则比较薄弱,而对其它相关学科的了解也非常缺乏,因此在教学中只能照本宣科,就教材论教材;此外,由于高中美术欣赏课开设时间不长,对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探索尚处于摸索阶段,可借鉴的成功经验较少,因此,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较多,比较普遍的“一言堂”现象,就是只重知识传授,忽视对教学技能和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索的结果。

学生对美术课的重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在当前仍然是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由于非统考科目,高中美术欣赏课自然也得不到学生的重视。因此有的课堂上,就出现学生做其它学科的作业或打瞌睡等的情况。

教学课时量少。目前,艺术课程虽走在“必修”的普及路上,但仍然是“调味”课。大部分高中美术课的开设安排,一般都为每班两周一课时,即隔周上课,由于所隔时间较长,知识得不到系统的识记和理解,也就不利于学生把知识整体化。

纵观以上种种现状,高中美术教师应该面对现实,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入手,转变教学观念,挖掘学科潜能,努力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想方设法改变不良现状。

2把握高中美术课程改革的基本特征与要求

通过深入学习《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理解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目的和价值追求;比较高中新课程与原高中美术欣赏课、义务教育课程的区别,抓住普高美术课改的关键所在;把握美术新课程的定位、课程的性质、以及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设计、评价指标的特点和要求,以学生为本、以学校为本,有效开展普通高中美术新课程实验教学工作,构建有特色的高中美术课程体系。

课程的定位:普通高中课程属于基础教育的范畴,是义务教育的延续。高中美术课程既要体现基础教育的特征,又要与义务教育美术课程和专业院校的美术课程相区别。与义务教育的区别在于,它适度地向美术本体回归,在美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方面要求更高,相对学习面可能更窄,不必像义务教育阶段那样面面俱到,然而又是蜻蜓点水般的学习;与专业院校的区别在于,它在美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要求方面必须与学生的兴趣、时间和条件相适应,学习的难度,尤其是技能学习的难度要相对低。

课程的性质:强调了课程的人文学科的特征,通过课程学习传承美术文化,形素养;调节心理状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通过美术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拓展发展空间,有助于更好地规划人生。因此,高中美术课程不是单纯的美术技能课程,而是通过学习美术知识,形成美术的意识和多种能力,从而提高“美术素养”。

课程的基本理念:高中美术课程要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特点,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通过美术课程理解祖国优秀艺术,尊重多元文化;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提高美术素养;强调创新精神,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倡质性评价,促进个性发展。选择性是此次高中课程改革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学生有权根据自己的经验、兴趣和发展需要选择课程内容,学校和教师可根据美术教学设施的条件、美术教师的特长等因素来选择开设的模块。

课程结构设计:首次采用模块化的课程结构,实行选修制和学分管理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了自主选择和个性发展的可能性。新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设置了5个内容系列和9个学习模块供学生自主选择,体现了课程的灵活性、开放性和个性化特点。

课程目标设计: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突破,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制定课程目标,教师实施课程更具可操作性。美术课程各内容系列的“成就标准”,各模块及每课的“教学目标”也应该按照三个维度来设计。

课程的评价:建立了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要求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实际和学生的情况,制订具有开放性的、能促进学生发展,改进教师教学以及推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指标。并要求教师转变在教学评价活动中的角色,能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及时记录教学体会、教学成果及需要改进之处。

3设计有学校特色的美术课程开设模式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由9个学习模块构成,在9个模块中,选一个模块,修习18个学时可获得1个学分,每个高中学生在三年内必须修习3个学分。鉴于“美术鉴赏”对高中生形成美术鉴赏能力、提高美术素养具有主导性和基础性的作用,因此建议在3个学分中采取“1+2”的选择策略,即鼓励学生先选修“美术鉴赏”,以获得1个学分,再在其他内容系列中任意选修两个模块获得另外2个学分。

当前学校开设模块教学的情况是:多数学校选择在高一开课,也有个别计划在高二才开课,每周一课时。都开设了“美术鉴赏”模块,有两个以上美术教师的学校则开设了二至三个模块,最多教师选择开设的模块有“绘画”,累计排序下去的有“电脑绘画o电脑设计”、“设计”、“书法”,从调查情况也看到,教师较擅长传统美术技法及现代媒体技术。选课方案由学校制订,学生基本没有选课的。因此,在推进高中美术课程实施过程中,必须加强学生选课指导。

3.1各学校建立选课指导制度,学校在学生选课前应该及时提供课程设置说明和选课指导说明。美术教师通过举办作品展、讲座、座谈等活动与学生沟通、交流,让学生认识不同美术模块的特点,增强模块选择的兴趣和积极性。

3.2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进行选择,也可通过一些调查、小测试等方式,发现学生的特长,指导学生选择适合他们学习和发展的模块。

教学方案设计范文第14篇

关键词: 高职护理专业 ESP 多元评价 实施方案

一、背景

1.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目标实现难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对高职英语教学的要求是“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实用为主,够用为度,以应用为目的”[1]。高职英语教指委的刘黛琳老师指出:高等职业教育的英语教学既要保证高等教育的属性,使学生达到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规格,又要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使学生的英语能力能够满足未来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2]。这些都表明高职英语教学目标与本科院校是不一样的,更注重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但当前较多的高职院校英语课程一直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单一的课程考核体系,特别是一试定终身的考核形式让学生和部分教师对分数过度关注,而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应用漠不关心,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高职英语教学重结果轻过程;重考试轻教学;重书本知识轻实践操作能力,学生学习动机下降,教学目标难以实现。

2.高职ESP课程评价体系急需改进

ESP(专门用途英语)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学科或目的相关的英语。它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国际科学、技术、经济和文化交往日益扩大化而发展起来的。它是针对特定专业与职业对英语的特殊需求而产生的,并随着教学实践与研究的不断深入逐渐形成了英语教学的一个独特领域。ESP教学是一种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强调实用性的教学体系,重点培养学生习得与专业相关的职场听说、阅读、报告撰写等基本技能,尤其是学生在将来职场的目标情境中使用英语书面及口头的交际能力。这些特征决定了ESP教学方法必须区别于EGP教学,其评价方式应侧重于语言的应用,一两次书面测试是无法全面考查学生学习状况,也无法准确给出学生合理评价的。但是,当前高职院校ESP教学由于课程安排、教材、师资等原因,教学方法简单,教学评价单一,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改变教学方法,改进评价方式是当务之急。

二、ESP教学多元评价体系

1.多元评价理论的概念

多元评价是采用多种途径,在非结构化的情境中评价学生学习结果的一系列方法,其实质是全面真实地评价学生的潜能、学业成就,以提供改进教学的信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多元评价理论的特点

徐小贞教授在“中国高职英语专业教育理论研究”中指出,多元化教学评估体系包括评估标准的多元化、评估目标的多元化、评估内容的多元化、评估方式和方法的多元化、评估主体的多元化、评估过程的多元化。评估的主要目的在于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获得的语言交际能力、专业技能与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进行评估,促进和激励学生持续学习,保证学生就业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3]。

3.ESP多元评价体系

ESP教学强调的是把语言技能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培养学生目标情景下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其评价应该把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多元评价实现了评价标准、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及评价手段的多样性。因此,在ESP教学中应采用多元评价体系。

三、高职护理专业ESP多元评价的设计方案

1.考核目标:基本知识―护理英语词汇、护理英语句型、护理英语应用文

基本技能―护理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综合能力―护理服务能力、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2.考核对象:南京卫生学习高职护理专业三年级学生

3.多元考核方案:形成性考核+终结性考核

四、高职护理专业ESP多元评价实施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1.教师对多元化评价方式的把握度不准确,在给分过程中,学生的水平不一,给评价标准带来复杂性。这需要教师加强培训掌握多元评价理论和方法,并根据班级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多元化标准。

2.过程性评价的涉及面广且主观因素较多,评价的有效性有待关注。教师要把握好评价度,并监督学生评价时的客观性。

3.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评可能流于形式,或因私人感情影响评价。教师要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并给出评价细节要求和标准。

五、结语

构建在多元智能理论下的高职ESP教学评价体系,能充分发挥教学评价对英语教与学的促进作用,它不仅给学生一个展现自我强项的平台,调动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而且帮助教师在多主体的过程性评价中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真正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本文中的设计方案在今后的教学中将不断论证、改进、完善,希望能推动我校高职护理专业ESP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教学方案设计范文第15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教学误区;试验设计方法;硕士研究生

一、引言

理工科的研究生经常需要做试验。如何做试验,这里面有很大的学问。《试验设计方法》课程就是为笔者所在学院硕士研究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它是专门研究合理地制定试验方案和科学的分析试验结果的方法的一门应用工具学科。试验设计的任务是以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为理论依据,结合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经济、科学、合理地安排试验,有效地控制试验的干扰,充分利用和科学地分析所获取的试验信息,达到尽快获得最优试验方案的目的。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认识到案例教学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要性,积极倡导以案例教学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改革。案例教学可以使教师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组织学生针对及具体相关专业的案例内容,用所学知识进行充分的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对具体问题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这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提升教师教学技巧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本文在分析《试验设计方法》案例教学中的几个误区的基础上,提出适用于本门课程的案例教学模式。

二、认为案例教学就是举例教学

《试验设计方法》是一门应用工具学科,学生要想根据具体的专业背景,熟练掌握各种试验设计方法,对其进行正确的数据处理,得到一个可靠的结论,一定要进行大量的练习。案例教学不是举例教学。之前采用的教学方式是理论教学+大量练习的方式,如讲正交试验设计这部分内容时,有无交互、单因素、多因素、有无混合水平等不同情况下数据如何处理。通过大量的练习,同学们可以灵活掌握不同情况下如何进行正交试验设计。但是通过三年的传统教学方式的实践,笔者发现很多研三同学答辩时试验步骤说得很清楚,而试验目的和方案就不是很清楚。一般情况下试验目的是导师指定的,同学们根据试验目的来设计试验方案时,经常人云亦云,反映了同学们对具体问题分析时对不同试验设计方法的理解不透彻,缺乏深层的思考。案例教学是以一个具体的案例为载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启发同学们独立思考“根据课题需要做几个试验,为什么要做几个试验”“为什么选这几个因素、因素水平怎么选取”“如何保证其他试验条件一致”“正交试验设计、均匀设计、回归正交试验设计应用有什么不同”等问题,让同学们对具体的背景材料进行分析研究,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案例教学将之前的注重知识变为注重能力的培养。

三、认为案例越多越好

有些教师认为案例越多越好,见多识广。但是学时有限,36学时的课程,每个案例最少要45分钟,时间太短效果不好,导致每个案例分析的不通彻,使同学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开展自主探索和独立思考。案例教学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在上课前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精心编制几个案例,设计好案例的呈现方式,初步确定好案例的焦点和争论的主题,培养同学们正向思维和反向思维,使同学们灵活应用所学知识。

四、教师的角色没有转变

有的教师将案例呈现给同学后,就进行分析、推理,剥夺了同学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同学们会顺着教师的思路回答问题,做巩固练习。这是以教师为中心,没有争论、没有讨论,把案例教学变成了举例教学,不能起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是一场基于教学理念的改革,教师的职责是启发和引导的作用。课堂的中心是学生而不是教师,之前教师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性和发散思维。一个题目不一定只有一个答案,一个试验目的不一定只有一种试验设计方案。教师要培养同学们的发散思维,让同学们根据所学的试验设计方法和专业知识相结合,自己进行分析、归纳、判断、决策,培养同学们发现问题能力、归纳总结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