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归纳总结范文

归纳总结范文

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范文第1篇

1.巧用公式省事多

1.1 在学习勾股数时,不少学生记不住勾股数,但只要我们掌握规律了,一切都好办了。观察3、4、5;5、12、13;7、24、25——发现这些勾股数的勾都是奇数,且从3起就没有间断过,发现:

勾 股弦

34=1/2(32-1)5=1/2(32+1)

512=1/2(52-1)13=1/2(52+1)

724=1/2(72-1)25=1/2(72+1)

940=1/2(92-1)41=1/2[(2n+1)2+1]

——

我们发现规律:当勾=2n+1(奇数)时,股=1/2[(2n+1)2-1] =2n2+2n 弦=[(2n+1)2+1]=2n2+2n+1因此只要我们用到以奇数为勾的勾股数,套公式2n+1、+2n、+2n+1就可求得,不必死记硬背。

1.2 在学习勾股数时,我们还观察到6、8、10;8、15、17;12、16、20——发现这些勾股数的勾都是偶数,且从6开始就从未间断过。我们发现:

勾 股 弦

6=2×38=32-110=32+1

8=2×415=42-117=42+1

10=2×524=52-126=52+1

12=2×635=62-137=62+1

14=2×748=n2-150=72+1

——我们也发现了规律:当勾=2n(n>>3)为偶数时,股=n2-1 弦=n2+1因此只要我们需要以偶数为勾的勾股数时,就从公式2n、n2-1、n2+1(n>>3)中找。

2.活用规律更省事

2.1 在我们学习勾股定理时,我们发现RtABC三边向外做三个正方形,如图:我们发现:S1+S2=S3

理由ABC为Rta2+b2=c2S正BFEC=S=a2S正ACGH=S2=b2S正ABNM=S3=C2S1+S2=S3

小面积+中面积=大面积

2.2 在我们学习勾股定理时,我们发现在RtABC三边向外做三个半圆,如图:我们也发现:S1+S2=S3

理由ABC为Rta2+b2=c2

又S半圆1=S1=π2(b2)2=18πb2S半圆2==S2=π2(a2)2=18πa2 S半圆3=S3=π2(c2)2=18πc2S1+S2=S3

小面积+中面积=大面积2.3 在我们学习勾股定理时,我们发现从 Rt ABC三边向外做三个正三角形,如图:我们发现:S1+S2=S3

理由ABC为Rta2+b2=c2

又SACE=S1=12b2SIN600=34b2

SBCF=12a2SIN60034a2

SABD=S3=12c2SIN600=34c2S1+S2=34a2+34b2=34(a2+b2)=34c2=S3

S1+S2=S3

小面积+中面积=大面积

2.4 在我们学习勾股定理时,我们发现RtABC三边向外做三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图:我们也发现:S1+S2=S3

理由ABC为Rta2+b2=c2

又SBCF=S1=12a2

SADC=S2=12b2

SABE=S3=12c2

S1+S2=12a2+12b2=12(a2+b2)=12c2=S3

S1+S2=S3

小面积+中面积=大面积

2.5 我们在勾股定理中总结的:“小面积+中面积=大面积”可以巧妙地应用在较复杂几何题形中。如图,

RtABC、RtBDE、正方形ACHG、正方形DIME都在同一直线上,四边形ABEF也是正方形,我们也和利用规律:S1+S2=S3 (小面积 + 中面积 = 大面积 )

理由∠ABC+∠BAC=900

又∠ABC+∠EBD=900∠BAC=∠EBD又∠ACB=∠EDB= 900且AB=BEACB≌BDE(AAS)

AC=BD=b BC=DE=a又在RtABC 有a2+b2=c2且S正ABEF=S1=b2

S正DEMI=S2=a2S正ABEF=S3=c2

S1+S2=S3

小面积 + 中面积 = 大面积

2.6 我们将上面总结的规律:S1+S2=S3 (小面积 + 中面积 = 大面积)可应用于更复杂几何题中。如图:

已知面积为S1、S2、S3、S4的四边形都为正方形且在同一直线L上,面积为S5、S6、S7的正方形得一个顶点也在直线L上,三角形都为直角三角形且有一条直角边在直线L上.

有规律:S1+S2+S3+S4=S5+S6

理由:由5总结的规律:S1+S2=S5 S3+S4=S6

小面积 + 中面积 = 大面积

归纳总结范文第2篇

进行气体与溶液反应的实验时,导管应伸到所盛溶液容器的中下部。这样利于两者接触,充分反应。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化学实验知识归纳总结资料,提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你的阅读。

化学实验知识归纳总结一

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1.操作步骤:

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5等份。用止水夹加紧胶皮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观察红磷燃烧的现象。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实验现象及水面的变化情况。2.实验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了约1/5体积。3.实验结论:氧气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1/5。4.注意事项:①红磷要取足量或过量;②实验前检查装置气密性;③止水夹夹紧;④点燃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⑤要冷却完全。

二、高锰酸钾制氧

1.操作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2.实验现象:有大量气体进入集气瓶中。3.实验结论:利用高锰酸钾可以制氧。4.注意事项: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⑦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炸裂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

三、电解水

1.操作步骤:在一个盛有水的水槽中倒立两支盛满水的试管,接通直流电源,观察电极上和试管内有什么现象发生。切断装置的电源,在水下用拇指堵住试管口,把试管取出,直立后松开拇指,立即把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进行观察。2.实验现象:通电后,电极上出现了气泡,通电一段时间以后,正、负两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大约为1:2。伸入正极试管里的带火星木条燃烧,负极试管里的气体/燃烧并出现淡蓝色火焰。3.实验结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4.注意事项:①水中可加入少量硫酸钠或氢氧化钠以增强导电性。②在实验进程刚开始时,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与1:2不符,是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但会溶解一小部分;氢气难溶,反应速率较慢,所以氢气较少。

四、木炭还原氧化铜

1.操作步骤:把刚烘干的木炭粉末和氧化铜粉末混匀,小心地铺放进试管,并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试管口装有通入澄清石灰水的导管,用酒精灯加热混合物几分钟。然后先撤出导气管,待试管冷却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在纸上,观察现象。2.实验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为红色,石灰水变浑浊。3.实验结论:碳具有还原性。4.注意事项:①反应完后先将盛有石灰水的试管移走,防止液体倒吸进入试管,使热的试管炸裂。②实验完毕不能立即将试管内的物质倒出观察,防止高温的铜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重新氧化成氧化铜。

五、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1.操作步骤:按如图所示的装置在玻璃管里放入氧化铜,先通CO,后加热,反应完毕先停止加热,至玻璃管冷却后停止通入CO。2.实验现象:黑色固体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末端导管处产生蓝色火焰。3.实验结论: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4.注意事项:实验前要对一氧化碳进行验纯。

六、铁的冶炼

1.操作步骤:按如图所示的装置在玻璃管里放入氧化铁,先通CO,后加热,反应完毕先停止加热,至玻璃管冷却后停止通入CO。2.实验现象:玻璃管里的粉末由红棕色逐渐变黑,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实验结论:炼铁的原理就是利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反应。4.注意事项:反应结束后应先停止加热,待冷却后停止通气。

七、铁制品锈蚀条件

1.操作步骤:(1)在第一支试管中放入一根铁钉,注入蒸馏水,不要浸没铁钉,使铁钉与空气和水接触。(2)在第二支试管中放入一根铁钉,注入刚煮沸过的蒸馏水(以赶走水中溶解的空气)至浸没铁钉,然后在水面上加一层植物油,使铁钉只与水接触。(3)将第三支试管用酒精灯烘干,放入一根铁钉,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使铁钉只与干燥的空气接触。每天观察铁钉生锈的情况,并认真做好记录。2.实验现象:Ⅰ中铁钉生锈,Ⅱ中铁钉不生锈,Ⅲ中铁钉不生锈。3.实验结论:铁生锈的过程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4.注意事项:①要用蒸馏水;②要用洁净无锈的铁钉。

化学实验知识归纳总结二

掌握下列七个有关操作顺序的原则,就可以正确解答“实验程序判断题”。

1.“从下往上”原则。以Cl2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位置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

2.“从左到右”原则。装配复杂装置遵循从左到右顺序。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3.先“塞”后“定”原则。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坏仪器。

4.“固体先放”原则。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坏烧瓶。总之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5.“液体后加”原则。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如上例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6.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

7.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

常见物质分离提纯的10种方法1.结晶和重结晶:利用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如NaCl,KNO3。

2.蒸馏冷却法:在沸点上差值大。乙醇中(水):加入新制的CaO吸收大部分水再蒸馏。

3.过滤法:溶与不溶。

4.升华法:SiO2(I2)。

5.萃取法:如用CCl4来萃取I2水中的I2。

6.溶解法:Fe粉(Al粉):溶解在过量的NaOH溶液里过滤分离。

7.增加法:把杂质转化成所需要的物质:CO2(CO):通过热的CuO;CO2(SO2):通过NaHCO3溶液。

8.吸收法: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气体杂质,气体杂质必须被药品吸收:N2(O2):将混合气体通过铜网吸收O2。

9.转化法:两种物质难以直接分离,加药品变得容易分离,然后再还原回去:Al(OH)3,Fe(OH)3:先加NaOH溶液把Al(OH)3溶解,过滤,除去Fe(OH)3,再加酸让NaAlO2转化成Al(OH)3。

常见去除杂质的10种方法1.杂质转化法: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加入氢氧化钠,使苯酚转化为酚钠,利用酚钠易溶于水,使之与苯分开。欲除去Na2CO3中的NaHCO3可用加热的方法。

2.吸收洗涤法:欲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和水,可使混合气体先通过饱和碳酸氢钠的溶液后,再通过浓硫酸。

3.沉淀过滤法:欲除去硫酸亚铁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硫酸铜,加入过量铁粉,待充分反应后,过滤除去不溶物,达到目的。

4.加热升华法:欲除去碘中的沙子,可用此法。

5.溶剂萃取法:欲除去水中含有的少量溴,可用此法。

6.溶液结晶法(结晶和重结晶):欲除去硝酸钠溶液中少量的氯化钠,可利用二者的溶解度不同,降低溶液温度,使硝酸钠结晶析出,得到硝酸钠纯晶。

7.分馏蒸馏法:欲除去乙醚中少量的酒精,可采用多次蒸馏的方法。

8.分液法:欲将密度不同且又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分离,可采用此法,如将苯和水分离。

9.渗析法:欲除去胶体中的离子,可采用此法。如除去氢氧化铁胶体中的氯离子。

10.综合法:欲除去某物质中的杂质,可采用以上各种方法或多种方法综合运用。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的15“不”1.实验室里的药品,不能用手接触;不要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更不能尝味道。

2.做完实验,用剩的药品不得抛弃,也不要放回原瓶(活泼金属钠、钾等例外)。

3.取用液体药品时,把瓶塞打开不要正放在桌面上;瓶上的标签应向着手心,不应向下;放回原处时标签不应向里。

4.如果皮肤上不慎洒上浓H2SO4,不得先用水洗,应根据情况迅速用布擦去,再用水冲洗;若眼睛里溅进了酸或碱,切不可用手揉眼,应及时想办法处理。

5.称量药品时,不能把称量物直接放在托盘上;也不能把称量物放在右盘上;加法码时不要用手去拿。

6.用滴管添加液体时,不要把滴管伸入量筒(试管)或接触筒壁(试管壁)。

7.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时,不得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得少于容积的1/3。

8.不得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对点另一只酒精灯;熄灭时不得用嘴去吹。

9.给物质加热时不得用酒精灯的内焰和焰心。

10.给试管加热时,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切不可使试管口对着自己或旁人;液体的体积一般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1/3。

11.给烧瓶加热时不要忘了垫上石棉网。

12.用坩埚或蒸发皿加热完后,不要直接用手拿回,应用坩埚钳夹取。

13.使用玻璃容器加热时,不要使玻璃容器的底部跟灯芯接触,以免容器破裂。烧得很热的玻璃容器,不要用冷水冲洗或放在桌面上,以免破裂。

14.过滤液体时,漏斗里的液体的液面不要高于滤纸的边缘,以免杂质进入滤液。

15.在烧瓶口塞橡皮塞时,切不可把烧瓶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烧瓶。

化学实验知识归纳总结三

水在化学实验中的妙用1.水封:在中学化学实验中,液溴需要水封,少量白磷放入盛有冷水的广口瓶中保存,通过水的覆盖,既可隔绝空气防止白磷蒸气逸出,又可使其保持在燃点之下;液溴极易 挥发有剧毒,它在水中溶解度较小,比水重,所以亦可进行水封减少其挥发。

2.水浴:酚醛树脂的制备(沸水浴);硝基苯的制备(50—60℃)、乙酸乙酯的水解(70~80℃)、蔗糖的水解(70~80℃)、硝酸钾溶解度的测定(室温~100℃)需用温度计来控制温度;银镜反应需用温水浴加热即可。

3.水集:排水集气法可以收集难溶或不溶于水的气体,中学阶段有O2, H2,C2H4,C2H2,CH4,NO。有些气体在水中有一定溶解度,但可以在水中加入某物质降低其溶解度,如: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氯气。

4.水洗:用水洗的方法可除去某些难溶气体中的易溶杂质,如除去NO气体中的NO2杂质。

5.鉴别:可利用一些物质在水中溶解度或密度的不同进行物质鉴别,如:苯、乙醇 溴乙烷三瓶未有标签的无色液体,用水鉴别时浮在水上的是苯,溶在水中的是乙醇,沉于水下的是溴乙烷。利用溶解性溶解热鉴别,如:氢氧化钠、硝酸铵、氯化钠、碳酸钙,仅用水可资鉴别。

6.检漏:气体发生装置连好后,应用热胀冷缩原理,可用水检查其是否漏气。

滴加顺序不同,现象不同

1.AgNO3与NH3•H2O:

AgNO3向NH3•H2O中滴加——开始无白色沉淀,后产生白色沉淀

NH3•H2O向AgNO3中滴加——开始有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消失

2.NaOH与AlCl3:

NaOH向AlCl3中滴加——开始有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消失

AlCl3向NaOH中滴加——开始无白色沉淀,后产生白色沉淀

3.HCl与NaAlO2:

HCl向NaAlO2中滴加——开始有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消失

NaAlO2向HCl中滴加——开始无白色沉淀,后产生白色沉淀

4.Na2CO3与盐酸:

Na2CO3向盐酸中滴加——开始有气泡,后不产生气泡

归纳总结范文第3篇

由此可以看出,总结归纳是一种学习方法,也是一种能力,所以就有必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习惯。

习惯是由于重复式练习而巩固下来并变成经常的行为方式,这种行为方式可以在有目的、有计划练习的基础上形成,也可以在无意识中多次重复同一动作行为的基础上养成。

于是,我决定立足课堂,在与学生共同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习惯。

一、让学生认识到总结归纳的好处

为了让学生认识到总结归纳的好处,我以一节课为例,在讲完这节课时,顺其自然地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归纳,然后让学生谈一谈总结归纳的好处。

学生让我很欣慰,他们总结得很好,说得也很贴切,我趁热打铁,向学生阐明总结归纳的重要意义,为我下一步的工作打下了基础、铺平了道路。

二、立足课堂,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习惯

在学生充分认识了总结归纳的好处之后,我按计划,精选恰当的教学内容,向学生传授几种总结归纳的方法,并通过多种方法的重复,提升学生的总结能力、强化学生总结归纳的习惯。

总结归纳的形式有多种,主要有摘要式、提纲式、表解式、图解式、综合式等。

学习完《空中飞行的动物》(探究鸟类适行的特点)这节课,我引导学生应用摘要式总结归纳鸟类适行的特点,总结完后,向学生交代这种总结归纳的方式是摘要式,并简要介绍了它的特点。为了不增加学生学习的负担,我只要求学生知道这种方式是摘要式,知道它的特点,但没有要求学生必须记住这些,只是点到为止。因为我还会在以后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反复训练。

教学内容不同,应用的归纳总结方式也不同。

学习完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之后,我用表解式归纳总结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与联系,并用这种方法归纳总结了生态系统的有关知识。之后我又选择了一节复习课,利用提纲式总结归纳学过的动物类群。

学习完第三单元后,我和学生一起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利用图解式作了“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知识框架图”。因为包含的知识内容多,这种方法比前几种方法要难一些,还要注意框架图的直观性和对称性。因为学生在前面已经接触了几种归纳的方法,有了归纳总结的意识,再遇到这种归纳方法,他们也能很轻松地掌握了。

上述各种总结形式,各有各的优势,也各有各的弱点,为了优势互补,利用综合式,把几种方法综合在一起,可以对一个稍大一点的知识体系进行总结。

综上,首先教会学生总结归纳的方法,之后随着教学的进行,带领学生应用总结归纳的方法对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一方面提高学习效果,另一方面让学生熟悉这些总结方法的应用,并让学生逐渐形成总结归纳的习惯,提高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通过我有意识、有计划的培养和训练,学生养成了总结归纳的习惯。

三、培养习惯,寓有形于无形之中

苏霍姆林姆林斯基说过:“在教育过成中,儿童越是觉察不到教师的教育意图,教育效果就越好。”

归纳总结范文第4篇

为了能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教师在教学一段时间后总要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地总结,学生也要进行系统地学习。事实上系统地学习,就是要侧重于归纳和总结。这里讲的归纳和总结并不只是在复习阶段的做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善于归纳和总结已学过的和某些未学过的知识,使之成为知识链;考虑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便于理解和扩大知识面,让单调的课本知识变成积极充实的内容,继而成为学生努力追求的对象,这样学习兴趣和效果会日趋提高。下面将介绍笔者在教学中的一些具体的做法。

1. 学生学习了book, look, good, food, room, cook, foot等词,我给学生归纳了“oo”的发音,一般情况有三种:/u:/υ/ /Λ/。尤其是/u: /和/u/在很多单词里极易混淆,为此我给学生介绍了下面的“oo”字母组合歌:k,d脚短,food例外,血与水特殊看,屋子后面寻短见,其他长音最常见。

释义:英语中d,k之前的和脚(foot)中,“oo”组合都以/υ/,如good, book, look等,food中“oo”的发音恰好例外,food和/u:/,洪水(flood)与血(blood)特殊,都发/Λ/;房间room如果作为单词后缀,要发/υ/,如classroom,dining-room, sitting-room等。除去以上几种情况以外的“oo”组合都发/u:/如,boot, noon, room, tooth, pool等。通过归纳,学生掌握了“oo”字母组合的发音。

2. 学生接触-ly副词,如carefully, quickly, happily, brightly, easily等后,对副词的概念还很模糊,为此我帮学生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以“ly”结尾的大部分都是但不全是副词,有的却是形容词,如friendly;另外很多单词词尾虽没“ly”,但也具有副词词性,如straight, hard, later, aloud, most等。

3. 交际用语中提建议的一些句型,我在教学过程中也帮助学生进行归纳。(1)Let’s do sth. /Let us do sth.这是英语中一个常用的句型,直接提出。有时,在后面加上shall we?/will you?使语气更加委婉,如:Let,s go to the cinema tonight, shall we? Let us go to the park this afternoon, will you?(2)Shall we...?这外句式语气较为委碗,如:Shall we go skating this afternoon?(3)What about/How about( doing)sth? “……怎么样?”如:What about a cup tea?/ How about going to the cinema this Sunday? (4)Why not do sth?(=Why don’t you do sth?)这个句式的语气较强,有时含有责备的语气可译作“为什么不……呢?”如:Your, trousers are very old. Why not buy a new pair? Why not come earlier? (5)You’d better, (not)do sth.“你最好(不)……”如: It’s very cold outside. You’d better wear warm clothes. You’d better not go out. (6)还有其它句式,如:I think you should help your with housework. I’m afraid you have to finish your homework this evening. 通过归纳和总结,可以帮助学举一反三,在课堂上操练这些句式,增强熟练性。

归纳总结范文第5篇

1.初中学生接触由副词如carefully,quickly,hungrily,happily,heavily,stwngly,nearly,easily等时,对副词的概念还很模糊,因此我帮学生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以lv结尾的不全是副词,有些却是形容词,如friendly,daily,mo~erly,fa-therly,brotherly,sistedy,hornely,weekIy,yearly等,另外很多单词词尾虽没-ly,但也具有副词词性,如hard,late,loud,most等,通过归纳,学生扩展了词汇量。掌握了“母亲般的”、“姐妹般的”、“日常的”、“每周的”等等,这样就以较少的代价获得了更多的表达方法。

2.有关交际用语中提建议的一些句型,我在教学过程中也帮学生进行了归纳:

1)Let's do sth,这是英语中一个十分常用的句式,是祈使句表示直接提出建议,有时,在后面加入“shall we?”,使语气更加委婉,例如Let's go to the cinematonig it,(shall we?)。

2)shall we…?这个句式语气较为委婉,例如Shall we go skating this after-noon?

3)What about/How about(doing)sth?“……怎么样?”。What about a dasaa ofmilk?/How about going to the shop tomorrow?

4)Why not do sth?(=Why don't you d0 sth?)这个句式的语气较强,可译作“何不……呢?”Your shoes are old,Why not buy a new pair?

5)You'd heRer(not)do sth.“你最好(不)……”。It's very cold outside.You'dbeRer wear warnl clothes./You'd beRer not go out.

归纳总结范文第6篇

1.初一学生学习了book,look,good,food,room,cook,foot等等.我给学生归纳了 "oo"的发音.一般情况有三种:[U:] [U] [Q] .尤其是[U:] 和 [U]在很多单词里极易混淆,因此我给学生介绍了下面的"oo"字母组合歌:

k, d之前都发短, foot,food恰相反.

血与水灾特殊看,屋子后面寻短见.

面条太长扯不断,其他长音最常见.

释义:第一句,英语中d,k之前的 "oo"组合都发[U],如good,book ,look,

cook,wood等;第二句,foot与food中 "oo"的发音恰好与第一句的规则相反,food发[U:],而foot发[U];第三句,flood与blood特殊,都发[Q];第四句,

room如果作为单词后缀,要发[U],如bedroom,diningroom,bathroom等;第五句,

除去以上几种情况以外的oo组合都发[U:] 如,boot,noon,room,tool,tooth,pool等

以上归纳中,出现了初一阶段未学的几个新单词 "木头" "血" "洪灾"

"餐厅" "浴池" "靴子" "工具" "游泳池"等等.课后有的学生开始查字典,有的学生问老师,好奇心特别强.

2.初二上学期学生接触ly副词,如carefully,quickly,hungrily,happily,

heavily,strongly,nearly,easily等,对副词的概念还很模糊,因此我帮学生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以ly结尾的不全是副词,有些却是形容词,如friendly,daily,motherly,fatherly,brotherly,sisterly,homely,weekly,yearly等,另外很多单词词尾虽没ly,但也具有副词词性,如hard,late,loud,most等.

通过归纳,学生扩展了词汇量,掌握了 "母亲般的", "姐妹般的", "日常的", "每周的"等等.

3.有关交际用语中提建议的一些句型,我在教学过程中也帮助学生进行了归纳.

1)Let's do sth.这是英语中一个十分常用的句式,直接提出建议,有时,在后面加入 "shall we?",是语气更加委婉 Let's go to the cinema tonight, (shall we?).

2)Shall we...?这个句式语气较为委婉.Shall we go skating this afternoon?

3)What about/How about (doing) sth? "…怎么样?" What about

a glass of milk?/ How about going to the shop tomorrow?

4)Why not do sth?(=Why don't you do sth?)这个句式的语气较强,可译作 "何不…呢?" Your shoes are old.Why not buy a new pair?

5)You'd better (not)do sth. "你最好(不)…" It's very cold outside.You'd better wear warm clothes./ You'd not go out.

6)Advise sb (not)to do sth/suggest that …(should)…

7)其他句式.如 I think you should help your classmate with his English./ I'm afraid you have to finish your homework

this morning.

归纳总结范文第7篇

那么,怎样运用归纳法总结历史阶段性特征呢?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在运用归纳法总结历史阶段性特征时,需要做好以下三步:

第一步,分类梳理史实。

这是归纳的基础。因为史实浩如烟海,只有依据学习目的将具体史实进行归类整理,才可能进行第一步的研究。在总结历史阶段性特征时,归类整理的方法是,把同一时期、相同性质的重要史实排列在一起,或者按史实的基本分类(如政治类、经济类、思想文化类等)将同类重要史实排列在一起。例如,在总结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性特征时,把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王室衰微、分封制崩溃等史实与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各国变法运动等史实归于政治类;把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广、井田制的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经济的发展等史实归于经济类;把春秋时期的思想文化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等史实归于思想文化类。

第二步,分析得出每一类史实的本质特点。

任何一类史实或一个史实都有若干特点,为了最终得出规律性的认识,就要找出其本质的内容,分析得出其本质特点。仍以总结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性特征为例,在分类梳理的基础上,可以根据经济上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井田制的瓦解,私田的出现,各国通过变法将封建土地私有制合法化进而推动经济繁荣发展等史实,总结出这一时期的经济特征:封建土地所有制代替了井田制,经济基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而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可以根据政治上春秋时期王室衰微、战国时期各诸侯国进行变法确立封建制度等史实,总结出这一时期的政治特征:奴隶制瓦解,封建统治确立,上层建筑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思想文化上从百家争鸣到法家思想备受统治者推崇的变化,反映出这一时期思想文化的变化和政治上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密切相关的。

第三步,概括不同类史实的共同本质,或者通过分析不同类史实的内在联系,揭示历史阶段性特征或发展规律。

归纳总结范文第8篇

1.初一学生学习了book,look,good,food,room,cook,foot等等.我给学生归纳了 "oo"的发音.一般情况有三种:[U:] [U] [Q] .尤其是[U:] 和 [U]在很多单词里极易混淆,因此我给学生介绍了下面的"oo"字母组合歌:

k, d之前都发短, foot,food恰相反.

血与水灾特殊看,屋子后面寻短见.

面条太长扯不断,其他长音最常见.

释义:第一句,英语中d,k之前的 "oo"组合都发[U],如good,book ,look,

cook,wood等;第二句,foot与food中 "oo"的发音恰好与第一句的规则相反,food发[U:],而foot发[U];第三句,flood与blood特殊,都发[Q];第四句,

room如果作为单词后缀,要发[U],如bedroom,diningroom,bathroom等;第五句,

除去以上几种情况以外的oo组合都发[U:] 如,boot,noon,room,tool,tooth,pool等

以上归纳中,出现了初一阶段未学的几个新单词 "木头" "血" "洪灾"

"餐厅" "浴池" "靴子" "工具" "游泳池"等等.课后有的学生开始查字典,有的学生问老师,好奇心特别强.

2.初二上学期学生接触ly副词,如carefully,quickly,hungrily,happily,

heavily,strongly,nearly,easily等,对副词的概念还很模糊,因此我帮学生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以ly结尾的不全是副词,有些却是形容词,如friendly,daily,motherly,fatherly,brotherly,sisterly,homely,weekly,yearly等,另外很多单词词尾虽没ly,但也具有副词词性,如hard,late,loud,most等.

通过归纳,学生扩展了词汇量,掌握了 "母亲般的", "姐妹般的", "日常的", "每周的"等等.

3.有关交际用语中提建议的一些句型,我在教学过程中也帮助学生进行了归纳.

1)Let’s do sth.这是英语中一个十分常用的句式,直接提出建议,有时,在后面加入 "shall we?",是语气更加委婉 Let’s go to the cinema tonight, (shall we?).

2)Shall we...?这个句式语气较为委婉.Shall we go skating this afternoon?

3)What about/How about (doing) sth? "…怎么样?" What about

a glass of milk?/ How about going to the shop tomorrow?

4)Why not do sth?(=Why don’t you do sth?)这个句式的语气较强,可译作 "何不…呢?" Your shoes are old.Why not buy a new pair?

5)You’d better (not)do sth. "你最好(不)…" It’s very cold outside.You’d better wear warm clothes./ You’d not go out.

6)Advise sb (not)to do sth/suggest that …(should)…

7)其他句式.如 I think you should help your classmate with his English./ I’m afraid you have to finish your homework

this morning.

归纳总结范文第9篇

所谓系统的学习,就是要侧重于归纳和总结.这里指的归纳和总结并不只是在复习阶段的做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善于归纳和总结已学过的和某些未学过的知识,使之成为知识链,顾及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便于理解和扩大知识面,让单调的课本知识变成积极充实的内容,继而成为学生努力追求的对象.这样学习兴趣和效果会日趋提高.下面将介绍本人在教学中的具体作法. 1.初一学生学习了book,look,good,food,room,cook,foot等等.我给学生归纳了 "oo"的发音.一般情况有三种:[U:] [U] [Q] .尤其是[U:] 和 [U]在很多单词里极易混淆,因此我给学生介绍了下面的"oo"字母组合歌: k, d之前都发短, foot,food恰相反. 血与水灾特殊看,屋子后面寻短见. 面条太长扯不断,其他长音最常见. 释义:第一句,英语中d,k之前的 "oo"组合都发[U],如good,book ,look, cook,wood等;第二句,foot与food中 "oo"的发音恰好与第一句的规则相反,food发[U:],而foot发[U];第三句,flood与blood特殊,都发[Q];第四句, room如果作为单词后缀,要发[U],如bedroom,diningroom,bathroom等;第五句, 除去以上几种情况以外的oo组合都发[U:] 如,boot,noon,room,tool,tooth,pool等 以上归纳中,出现了初一阶段未学的几个新单词 "木头" "血" "洪灾" "餐厅" "浴池" "靴子" "工具" "游泳池"等等.课后有的学生开始查字典,有的学生问老师,好奇心特别强. 2.初二上学期学生接触ly副词,如carefully,quickly,hungrily,happily, heavily,strongly,nearly,easily等,对副词的概念还很模糊,因此我帮学生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以ly结尾的不全是副词,有些却是形容词,如friendly,daily,motherly,fatherly,brotherly,sisterly,homely,weekly,yearly等,另外很多单词词尾虽没ly,但也具有副词词性,如hard,late,loud,most等. 通过归纳,学生扩展了词汇量,掌握了 "母亲般的", "姐妹般的", "日常的", "每周的"等等. 3.有关交际用语中提建议的一些句型,我在教学过程中也帮助学生进行了归纳. 1)Let's do sth.这是英语中一个十分常用的句式,直接提出建议,有时,在后面加入 "shall we?",是语气更加委婉 Let's go to the cinema tonight, (shall we?). 2)Shall we...?这个句式语气较为委婉.Shall we go skating this afternoon? 3)What about/How about (doing) sth? "…怎么样?" What about a glass of milk?/ How about going to the shop tomorrow? 4)Why not do sth?(=Why don't you do sth?)这个句式的语气较强,可译作 "何不…呢?" Your shoes are old.Why not buy a new pair? 5)You'd better (not)do sth. "你最好(不)…" It's very cold outside.You'd better wear warm clothes./ You'd not go out. 6)Advise sb (not)to do sth/suggest that …(should)… 7)其他句式.如 I think you should help your classmate with his English./ I'm afraid you have to finish your homework this morning. 通过归纳,可以帮助学生举一反三,在课堂上操练这些句式,增强熟练性. 的确.在教学中要归纳整理的东西很多,注意要及时有效,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 ,要善于引导,尤其是在初中阶段,不要让学生吃不饱,要让学生对英语有一种渴望感,主动性.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趣味性和主观能动性,在传授知识同时要注重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使其学到的知识更好的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归纳总结范文第10篇

2021年高考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你知道吗?高中数学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很多知识点常考点。共同阅读2021年高考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请您阅读!

高考数学的答题顺序是什么高考数学的答题顺序:先易后难

就是先做简单题,再做综合题,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果断跳过啃不动的题目,从易到难,也要注意认真对待每一道题,力求有效,不能走马观花,有难就退,伤害解题情绪。

高考数学的答题顺序:先熟后生

通览全卷,可以得到许多有利的积极因素,也会看到一些不利之处,对后者,不要惊慌失措,应想到试题偏难对所有考生也难,通过这种暗示,确保情绪稳定,对全卷整体把握之后,就可实施先熟后生的方法,即先做那些内容掌握比较到家、题型结构比较熟悉、解题思路比较清晰的题目。这样,在拿下熟题的同时,可以使思维流畅、超常发挥,达到拿下中高档题目的目的。

高考数学的答题顺序:先同后异

先做同科同类型的题目,思考比较集中,知识和方法的沟通比较容易,有利于提高单位时间的效益。高考题一般要求较快地进行“兴奋灶”的转移,而“先同后异”,可以避免“兴奋灶”过急、过频的跳跃,从而减轻大脑负担,保持有效精力。

点击查看: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及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的答题顺序:先小后大

小题一般是信息量少、运算量小,易于把握,不要轻易放过,应争取在大题之前尽快解决,从而为解决大题赢得时间,创造一个宽松的心理基矗

高考数学的答题顺序:先点后面

近年的高考数学解答题多呈现为多问渐难式的“梯度题”,解答时不必一气审到底,应走一步解决一步,而前面问题的解决又为后面问题准备了思维基础和解题条件,所以要步步为营,由点到面6.先高后低。即在考试的后半段时间,要注重时间效益,如估计两题都会做,则先做高分题;估计两题都不易,则先就高分题实施“分段得分”,以增加在时间不足前提下的得分。

高考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复习忌讳一

一忌“多而不精,顾此失彼”

许多同学(更多的是家长)为了在高考中领先于其它人,总是绞尽脑汁想方设法要比别人学得多,这无疑是件好事。但他们最后所采用的方法却往往是对他们最为不利的,那就是:购买和选择大量的复习资料和讲义,花去比别人多得多的时间,没日没夜的做,他们的精神非常可贵,他们的毅力非常惊人,其效果却让他们自己都非常伤心失望。有些家长甚至说:“我的小孩已经尽力了,还是没有进步,一定是太笨了”。其实,他们犯了很多科学性的错误,却不自知。

1.高中阶段所学的知识具有一定的范围,再多的复习资料、讲义,也只不过是这一范围内的知识的重复和变形。

你所做的很多题目都代表相同的知识点,代表相同的方法,对于那些你已经掌握的`知识、方法,做再多的题目还是于事无补,简单无聊的重复除了使你身陷题海,不能自拔,耗尽了你的精力不算,还使你失去了信心,因为你比别人努力,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

2.每一套复习资料都经过编纂人员的反复推敲,仔细研究,都很系统地将相应的知识点按照一定的规律和方法融会于其中。

所以同学只要研究好一两套具有代表性的复习资料,你该学的一定都能学到,该会的都能学会。

3.“丢了西瓜,捡了芝麻”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能太贪心,这本资料也好,那本资料也不错,好的资料太多了,同学们的精力是有限的,而题目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精力去做无限的题目,永远没有尽头,必然导致你对每一套资料都没有很好的完成,都没有系统地研究,反而会因为各种资料的风格、体系的不同,而使你的学习失去全面性、系统性,多而不精,顾此失彼,是高三复习的大敌。

复习忌讳二

二忌“学而不思,囫囵吞枣”

导致很多同学身陷题海,不能自拔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而不思”,题目是知识的载体,有的同学做了很多题目,却仍然没有明白它们代表同一知识点,不但不能举一反三,甚至举三不能反一,其真正的原因,是他们没有养成思考、总结的习惯。华罗庚先生说过:“譬如我们读一本书,厚厚的一本,再加上我们自己的注解,就愈读愈厚,我们自己知道的东西也就‘由薄到厚’了”。“‘学’并不到此为止,‘懂’并不到此为透,所谓由厚到薄是消化提炼的过程,即把那些学到的东西,经过咀嚼、消化,融会贯通,提炼出关键性的东西来。”这段话充分说明了思考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以下是“学而不思”的几种具体表现,也许你就有过这样的经历。

1.上课以为自己听懂了,可你仍然作业不会做,去问老师的时候,老师告诉你,这就是上课讲的例题或例题的变形;总是感到有做不完的题目,觉得每个题目都很新鲜,常常遇到那种好象从未见过的题型;

2.从来不去想,怎样发展自己的强项,怎样弥补自己的不足,只知道老师叫干什么就干什么,布置了作业就做,发了试卷就考。

3.考试的时候突然觉得这就是老师讲的某个典型的东西,却有那种话到嘴边说不出的感觉,或者豁然开朗、猛然醒悟的感觉;

4.当老师要你总结一类题目的解题方法和策略或要你总结某一章所学内容的时候,你总是支支唔唔无话可说;

5.一个自己所犯的错误,只是轻轻的告诉自己,下次要注意,只简单地归结为粗心,但下次还是犯同样的错误。

学而不思,往往就囫囵吞枣,对于外界的东西,来者不拒,只知接受,不会挑选,只知记忆,不会总结。你没有在学习过程中“加入自己的注解”,怎能做到华罗庚先生说的“由薄到厚”,你不会“提炼出关键性的东西来”,就更不能“由厚到薄”,找到问题地本质,那么,你的学习就很难取得质的飞跃。

复习忌讳三

三忌“好高骛远,忽视双基”

很多同学都知道好高务远就是眼高手低、不自量力的代名词,但却不知道什么是好高骛远。

有的同学由于自己觉得成绩很好,所以,总认为基础的东西,太简单,研究双基是浪费时间;有的同学对自己的定位较高,认为自己研究的应该是那些高于其它同学的,别人觉得有困难的东西;有的同学总是嫌老师讲得太简单或者太慢,甚至有的同学成绩不怎么样,也瞧不起基础的东西。其实,这些都是好高骛远。

最深刻的道理,往往存在于最简单的事实之中。一切高楼大厦都是平地而起的,一切高深的理论,都是由基础理论总结出来的。同学们可以仔细地分析老师讲的课,无论是多难的题目,最后总是深入浅出,归结到课本上的知识点,无论是多简单的题目,总能指出其中所蕴藏的科学道理,而大多数同学,只听到老师讲的是题目,常常认为此题已懂,不需要再听,而忽略了老师阐述“来自基础,回归基础”的道理的关键地方。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视双基,千万别好高务远。

四忌“敷衍了事,得过且过”

以下是对某校2020届高三300名同学关于作业问题的两项调查:(数值为人数比例:做到的/总人数)

你做作业是为了什么?

检测自己究竟学会了没有占91/30.33%

因为老师要检查占143/47.67%

怕被家长、老师批评的占38/12.67%

说不清什么原因占28/9.33%

你的作业是怎样完成的?

复习,再联系课上内容独立完成占55/18.33%

高中高三数学的知识点归纳一、直线与圆:

1、直线的倾斜角

的范围是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一条与 轴相交的直线 ,如果把 轴绕着交点按逆时针方向转到和直线 重合时所转的最小正角记为, 就叫做直线的倾斜角。当直线 与轴重合或平行时,规定倾斜角为0;

2、斜率:已知直线的倾斜角为,且90,则斜率k=tan.

过两点(x1,y1),(x2,y2)的直线的斜率k=( y2-y1)/(x2-x1),另外切线的斜率用求导的方法。

3、直线方程:⑴点斜式:直线过点

斜率为 ,则直线方程为 ,

⑵斜截式:直线在 轴上的截距为 和斜率,则直线方程为

4、,

,① ∥ , ; ② .

直线 与直线 的位置关系:

(1)平行 A1/A2=B1/B2 注意检验(2)垂直 A1A2+B1B2=0

5、点

到直线 的距离公式 ;

两条平行线 与 的距离是

6、圆的标准方程:

.⑵圆的一般方程:

注意能将标准方程化为一般方程

7、过圆外一点作圆的切线,一定有两条,如果只求出了一条,那么另外一条就是与轴垂直的直线.

8、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通常转化为圆心距与半径的关系,或者利用垂径定理,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弦长问题.①

相离② 相切③ 相交

9、解决直线与圆的关系问题时,要充分发挥圆的`平面几何性质的作用(如半径、半弦长、弦心距构成直角三角形)

直线与圆相交所得弦长

二、圆锥曲线方程:

1、椭圆:

①方程 (a0)注意还有一个;②定义: |PF1|+|PF2|=2a ③ e= ④长轴长为2a,短轴长为2b,焦距为2c;a2=b2+c2 ;

2、双曲线:①方程

(a,b0) 注意还有一个;②定义: ||PF1|-|PF2||=2a ③e= ;④实轴长为2a,虚轴长为2b,焦距为2c;渐进线或 c2=a2+b2

3、抛物线

:①方程y2=2px注意还有三个,能区别开口方向; ②定义:|PF|=d焦点F( ,0),准线x=- ;③焦半径 ;焦点弦=x1+x2+p;

4、直线被圆锥曲线截得的弦长公式:

5、注意解析几何与向量结合问题:1、,

.(1) ;(2) .

2、数量积的定义: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和b,它们的夹角为,则数量|a||b|cos叫做a与b的数量积,记作ab,即

3、模的计算:|a|=

归纳总结范文第11篇

孔子曾经曰过的:“懂得学习的人比不上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比不上以此为乐的人;下面好范文小编为你带来一些关于高二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1美好生活的向导

1、哲学智慧的产生与起源: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3、哲学的任务: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4、什么是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世界观、方法论的含义和关系: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2)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高二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2百舸争流的思想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哪些内容?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①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4、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及其合理性、局限性: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理解: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合理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局限性——这些观点知识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着就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合理性——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局限性: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威信注意等局限性。

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5、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客观唯心

6、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

高二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3时代精神的精华

1、哲学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哲学是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2、为什么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①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②牢牢把握了时代的脉搏③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时间经验和认识成果。

3、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

①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②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4、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直接理论来源:

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自然科学基础:从“主要是搜集材料的科学”发展为“本质上是整理材料的科学”

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批判地吸取)]

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①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辨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辨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②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①--思想及其精髓与活的灵魂

②--理论及其主题

--重要思想及其本质

高二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4探究世界的本质

1、理解物质的概念: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是与意识相比而言);根本属性是运动(这是与物质的其他属性相比而言)。

2、运动与物质的辨证关系: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离开物质谈运动,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

3、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辨证关系: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4、理解规律的客观性及认识规律对生活和实践的意义: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把握思维的奥妙

1、理解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在此基础上,掌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方法论。

辩证关系: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方法论:掌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并不是否定发挥主观能动性。它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求索真理的历程

1、实践的概念与特点

概念: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2、从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正确与否的检验标准,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等角度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理解真理的客观性及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真理是客观的:客观性是真理的最基本属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归纳总结范文第12篇

时间飞逝而去,一转眼又将迎来一年一度的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很多的考生可能都会对2007年的考试产生相同的感触:国家颁布了新的会计准则,考试内容新、变动大,复习的重点应放在《会计实务》和《财务管理》上,因为《经济法》的理论知识相对比较简单易懂,可用最后几天复习或者等以后报考即可。笔者曾担任过几年《经济法》考前辅导老师,通过与较多的考生接触后却发现情况并非如考生们所想的那么简单。

从2007年开始,中级《经济法》的内容主要为经济法相关的法律法规,内容琐碎且繁杂,涉及的法律制度很多,章与章之间的联系不紧密,并且随着新的法律制度的推出(如公司法、证券法、企业法、破产法等),将会使《经济法》的教材内容发生变化,同时也会对2008年的考试重点产生影响。尤其是不接触经济法实务的考生更是对其中的理论难以理解和消化。面对新境况、新内容,怎样才能将《经济法》中繁杂的内容在短时间内记忆得更好呢?笔者建议通过对内容之间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归纳,用简单的数字和符号代替文字,便于记忆。下面以《经济法》的内容举例说明。

一、合营企业的注册资本和投资总额之间的比例关系

中级《经济法》教材第四章第二节中有关“合营企业的注册资本与投资总额”比例的文字表述为“合营企业的注册资本和投资总额之间应当保持适当、合理的比例。现行有关规定如下:(1)合营企业的投资总额在300万(含300万)美元以下的,注册资本至少应占投资总额的7/10;(2)合营企业的投资总额在300万美元以上至1 000万(含1 000万)美元的,注册资本至少应占投资总额的1/2,其中投资总额在420万美元以下的,注册资本不得低于210万美元;(3)合营企业的投资总额在1 000万美元以上至3 000万(含3 000万)美元的,注册资本至少应占投资总额的2/5,其中投资总额在1 250万美元以下的,注册资本不得低于500万美元;(4)合营企业的投资总额在3 000万美元以上的,注册资本至少应占投资总额的1/3,其中投资总额在3 600万美元以下的,注册资本不得低于1 200万美元。”

归纳记忆时,可以设“投资总额”为“T”,“注册资本”为“Z”,货币单位为“万美元”。前三个比值可以统一换算成分母为“10”的数值,即7/10,5/10和4/10。由于第四个比值比较特殊,所以可以记忆为三个以外的另一个,即1/3,这样记忆起来会比较方便。

(1)当T≤300时,Z≥7/10T

(2)当300<T≤1000时,Z≥5/10T(即1/2T)

按照(1)中,当T=300时,Z=210;

按照(2)中,当T=420时,Z=210;

当300<T≤420时,Z≥210。

(3)当1 000<T≤3 000时,Z≥4/10T(即2/5T)

按照(2)中,当T=1 000时,Z=500;

按照(3)中,当T=1 250时,Z=500;

当1 000<T≤1 250时,Z≥500。

(4)当3 000<T时,Z≥1/3T

按照(3)中,当T=3 000时,Z=1 200;

按照(4)中,当T=3 600时,Z=1 200;

当3 000<T≤3 600时,Z≥1 200。

还可以从上述归纳中再联系记忆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投资总额与注册资本的比例。

二、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投资总额与注册资本的比例关系

中级《经济法》教材第四章第一节中有关“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注册资本与投资总额”比例限额的文字表述为“外国投资者股权并购的,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对并购后所设外商投资企业应按照以下比例确定投资总额的上限:(1)注册资本在210万美元以下,投资总额不得超过注册资本的10/7;(2)注册资本在210万美元以上至500万美元,投资总额不得超过注册资本的2倍;(3)注册资本在500万美元以上至1 200万美元,投资总额不得超过注册资本的2.5倍;(4)注册资本在1 200万美元以上的,投资总额不得超过注册资本的3倍。” 同时,根据2008年《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经济法》的有关规定 可知,“(1)注册资本在210万美元以下(含210万元)的,投资总额不得超过注册资本的10/7;(2)注册资本在210万美元以上至500万美元(含500万元)的,投资总额不得超过注册资本的2倍;(3)注册资本在500万美元以上至1 200万美元(含1 200万元)的,投资总额不得超过注册资本的2.5倍;(4)注册资本在1 200万美元以上的,投资总额不得超过注册资本的3倍。”

关于并购中投资总额与注册资本的关系,可以按照合营企业的注册资本和投资总额之间比例中关于注册资本的特殊数值来归纳记忆。即从合营企业注册资本与投资总额的比例中取“注册资本不得低于”的三个特殊数值,即被加黑并有下划线的210、500和1 200,作为并购境内企业中注册资本的基本数值,投资总额的比例刚好为合营企业中注册资本占投资总额比例的倒数。归纳记忆时,依旧设“投资总额”为“T”,“注册资本”为“Z”,货币单位为“万美元”。

(1)当Z≤210时,T≤10/7Z

(2)当210<Z≤500时,T≤10/5Z(即2倍Z)

(3)当500<Z≤2 100时,T≤10/4Z(即2.5倍Z)

(4)当2 100<Z时,T≤3/1Z(即3倍Z)

三、合营企业投资者分期出资的期限规定

中级《经济法》教材第四章第二节中有关“合营企业合营各方的出资期限”的文字表述为“合营企业投资者分期出资的总期限为:(1)注册资本在50万美元以下(含50万美元)的,自营业执照核发之日起1年内,应将资本全部缴齐;(2)注册资本在50万美元以上、100万美元以下(含100万美元)的,自营业执照核发之日起1年半内,应将资本全部缴齐;(3)注册资本在100万美元以上、300万美元以下(含300万美元)的,自营业执照核发之日起2年内,应将资本全部缴齐;(4)注册资本在300万美元以上、1 000万美元以下(含1 000万美元)的,自营业执照核发之日起3年内,应将资本全部缴齐;(5)注册资本在1 000万美元以上的,出资期限由审批机关根据实际情况审定。”

归纳记忆时,可以设“注册资本”为“Z”,货币单位为“万美元”。

(1)当Z≤50时,总期限为1年;

(2)当50<Z≤100时,总期限为1年半;

(3)当100<Z≤300时,总期限为2年;

(4)当300<Z≤1 000时,总期限为3年;

(5)当1 000<Z时,总期限据实审定。

四、《证券法》中需要报送临时报告的重大事件

中级《经济法》教材第六章第三节中有关“持续信息公开”制度中重大事件的文字表述为“这里所称的重大事件主要包括(1)公司的经营方针和经营范围的重大变化;(2)公司的重大投资行为和重大购置财产的决定;(3)公司订立重要合同,可能对公司的资产、负债、权益和经营成果产生重要影响;(4)公司发生重大债务和未能清偿到期重大债务的违约情况;(5)公司发生重大亏损或者重大损失;(6)公司生产经营的外部条件发生的重大变化;(7)公司的董事、1/3以上监事或者经理发生变动;(8)持有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其持有股份或者控制公司的情况发生较大变化;(9)公司减资、合并、分立、解散及申请破产的决定;(10)涉及公司的重大诉讼,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被依法撤销或者宣告无效;(11)公司涉嫌犯罪被司法机关立案调查,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涉嫌犯罪被司法机关采取强制措施;(12)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事项。”

归纳记忆时可将12点中的关键字词挑选出来,然后将挑选出来的字词整合成一段内容较为连贯的文字,以便于记忆。

笔者将其中的关键字词挑选出来后整合为这样一段文字“由于外部条件和环境的影响,使得公司经营方针和范围发生重大变化,导致公司董事、1/3以上监事或者经理发生变动,于是公司决定与其他企业签订重要合同,进行重大投资和重大购置财产,但由于公司有重大违约行为,导致对方企业发生重大损失,对方企业诉讼至法院,要求公司赔偿损失,由于公司涉嫌犯罪被司法机关立案调查,公司主要负责人将责任推卸到持有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身上,试图辩解与己无关,但证据确凿而被判刑,该公司也因赔付数额巨大导致最终破产。其他的内容自己发挥。”在这段文字中叙述了一个小故事,其中被加黑并有下划线的文字均为重大事件的关键字词,可将这些关键字词在记忆时进行扩充,即可在短时间内记住这12条重大事件的全部内容了。

以上只是笔者在担任课程辅导老师时的一点点经验之谈,仅想给考生们提供一个更方便、轻松的途径来复习教材中的内容,但还需要考生们针对不同的内容、结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方法来更好的理解记忆。

归纳总结范文第13篇

【关键词】数学教学 归纳总结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8-0121-02

归纳,就是在观察的基础上,发现不同对象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归纳出它们所共有的特征,进而得出一般的结论,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方法。总结,就是在开展一项活动、执行一项任务告一段落或全部完成之后,回顾执行阶段时肯定成绩、寻找不足、总结经验教训的过程。归纳总结能力,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归纳总结能力是需要重点培养的一种思维能力。

一个善于学习的人,应是一位善于归纳总结的人。著名企业家柳传志在谈及领军人物时说过,一看“德”方面的素质,二看基本能力,在基本能力方面,他最看重归纳总结能力,他认为这种人善于研究,系统设计能力强,能开创大局,往往有大用。有些学生学习刻苦,成绩却不理想,有些学生学习到一定程度,无论怎样努力,成绩都难以取得一个新的飞跃,这在很大程度上与他们不善于归纳总结有关。

数学知识量大,知识点多,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意义重大。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本人对这个课题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和研究,特作如下总结:

一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的脉络,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既有利于理解又便于记忆。若将我们所学的全部知识比作一片森林,那么我们所学的每一门课程就是森林中的一棵树;每门课程研究的对象,就是那棵树的主干;课程中的每一章就是这棵树主干上的一个主枝;每章中的每一节就是主枝上的分枝;每节中的各个要点就是分枝上的小枝;每个要点的内容就是这小枝上的树叶。只要我们抓住了这一主干上的主枝和各个分枝,再联系小枝上的树叶,则这门功课的整体轮廓和内容细节就完全印在我们的脑海里了。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炼出最精当的部分,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帮助学生从题海中解脱出来,达到提高解题能力、发展思维的目的。如在学了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和切线长定理之后,通过等积式把它们串在一起,说明了特殊和一般的关系,这不但复习了旧知识,又弄清了定理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有助于学生深化、简化、系统化所学知识,达到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目的。在数学教学中常有学生问:为什么我做了大量的题,解题能力却没什么长进,成绩也没什么提高?究其原因,大多是解题后没有及时归纳总结,如解这道题时运用了哪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我对这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的程度如何?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哪些需要查漏补缺?解题完成后,重新思考解题过程和结论十分必要,如推理过程是否严密,有无漏洞,计算有无错误,结果可信吗?做这道题使用了哪些解法?是否还有更好的解法?及时归纳总结必定能大幅提高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如何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1.教师自己要善于归纳总结

俗话说:言传不如身教。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身教最为贵,知行不可分。”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感受最深、体会最多的就是:说一千道一万,左吩咐右叮嘱,不如自己以身示范更直接。

余世维先生是华人最权威、最资深、最受欢迎的实战型培训专家之一,先生通古晓今,博学多才,被誉为“华人管理教育第一人。”先生的讲座内容丰富,条理清楚,分析透彻,无人不愿听,这与他具有强大的归纳总结能力有关。他对古今中外的名人事迹了如指掌,无论是对人物还是事迹,都能就案例进行深入剖析,归纳总结经验教训。正因如此,他的讲座方法实用,操作性强,效果极佳。我从中深深体会到了一个善于归纳总结的教师对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极大的示范作用。

2.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好习惯

成功的教育从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开始。怎样培养学生的好习惯呢?

第一,在平时上课时,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课前要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这一方面是因为人的遗忘规律是“先快后慢”,有必要对学过的知识进行适当的归纳总结,另一方面是因为新知与旧知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联系,复习巩固旧知有利于更好地学习新知。在这个过程中适合由学生唱主角,让学生多说。

课中要适时引导学生归纳题型,总结解题规律。数学题是做不完的,但常见的题型是有限的。教师每讲完一个例题和变式后,要和学生一起归纳总结这种题型考查的知识点有哪些?重点难点、易错点是什么?考查的数学方法有哪些?用了哪些解题技巧?还有别的解题方法吗?如果有多种解题方法,那么最简单的是哪种方法?与这题类似的题目还有哪些?几个问题讲完后,教师就可以和学生一起探讨这些问题间的区别和联系。

在数学学习中,做题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只要我们善于归纳常见题型,通晓各自特点,掌握解题方法和规律,自然就可以脱离题海,提高学习效率。

课后要引导学生采用树结构或提纲式的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哪些是彻底弄懂的?哪些还有疑问?哪些问题最大?下一步如何解决?等。这样,主要知识点、重点难点、常见题型(包括题型特点及解决办法)、易错点都一目了然,抓住了学习要害,对整个学习都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上复习课时,要引导学生及时有效地构建知识网。对我们学过的知识,如果没有进行系统地整理,往往会觉得零散、繁杂。我们所学的每一门课程都是一个整体,它的每个章节都是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来引导我们观察和认识这门学科的某个局部,并探索和阐述其中的内容和规律,我们正是通过逐个研究每一个局部,从而达到研究整体的目的。

复习时,一方面我们要正确把握每个章节的实质内容,另一方面还要注意它在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与其他章节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及时归纳总结所学知识,构建一个条目清楚的知识网,这样我们既能把握整体轮廓,又能把握局部细节。从教学实践来看,一个学生在学完一章或几章后,把课本上的、老师补充的和自己在学习资料中接触到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比较、归纳、分类,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后,感到收获不少,许多过去模糊的东西现在更加清晰,知识盲点也很难出现,尤其中等生更是感到收效明显。

第三,在考后或作业批改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经验教训,透过成绩的表象来发现一些深层次的学习问题。平时考试或作业都具有诊断性,目的不在于分数,而在于考查学生在学习上存在什么问题。因此,考后或作业后的归纳总结非常重要。

学生拿到批改过的考卷或作业后,需要做一个整体情况的总结。首先,对于答错的、答起来不流畅的、思维有障碍的以及“蒙”的题等“重灾区”,要找到出错的根源。其次,要专注研究会做却丢了分的题,搞清楚不该丢的分是在哪儿丢的,是概念不清楚、知识点掌握不牢,还是答题思路不清,通过剖析与总结,才能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和规划。

追根溯源,探寻盲点。对待错题的态度是减少错题的关键。错误是宝,因为通过错误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学生不能因为错题少或错误的原因简单而忽视它。一个错误实际就是一个盲点,在同一问题上重复出错,在学生中是常见的现象,这就要求学生能重视对知识盲点的归纳、总结。

及时研究错题,建立错题本。在学习过程中,把自己做过的作业、习题、试卷中的错题整理成册,这样便于找出自己学习中的薄弱环节,使学习重点更突出、学习更有针对性、学习效率更高。在错题本使用过程中,有的学生不仅仅整理做错的题,还把容易出错题、难点题、典型题、好题等一并整理出来,也是极有价值的做法。另外,在归纳总结错题时,如果可以用索引的方式标记,则更便于查找。对于错题本,我们要经常阅读,与错题经常“见面”,要与同学交换错题本,互相借鉴和启发。

归纳总结范文第14篇

【关键词】中专数学教学;数学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自学能力;能力培养

数学教学不但要教会学生一定的数学知识,更重要一点是要教会学生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引导学生经历观察发现、归纳类比和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这些过程有助于学生更为深层次地理解数学概念,是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体现。而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指出,高度概括的知识能够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更为长久的记忆。传统的教学观不注重对知识进行概括,太过于强调对数学知识本身的灌输和记忆。长期这样下去,学生的思维就会变得呆板僵化,思考能力会降低,创造力的发展也会受到严重的阻碍。因此,想要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就必然要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而且现在中专实行的是“2+1”教学模式,即在学校学习两年,最后一年顶岗实习,留给数学课的教学时间很少。有一部分内容要求学生自习,然而,现在招收的中专学生数学基础普遍不好,学习的兴趣很差,自学能力基本没有。这样就要求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而归纳、概括、总结的能力,是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要想培养提高学生归纳总结能力,教师是关键。教师除了深入教材、备好课外,还要强化自我的归纳总结能力,才能给同学们起引导作用。具体来说,可以考虑从下面几方面入手:

1.归纳总结教学内容

数学中每章每节的知识大多是孤立的、分散的,要把它们形成一个知识体系,每学完一节、一章、一单元、教师都要进行归纳总结,而且要教会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对所学知识要有一个概括,必须掌握关键内容和重点知识。对比易混淆的概念,并理解它们。学习一个专题时,要把各章中分散的知识点连成线、辅以面、结成网,使学到的知识规律化、系统化、结构化,将所学知识按照重点、难点、进行提炼归纳,用列提纲法、表格法、逆向思考等,引导学生概括出知识的框架,有利于巩固、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把知识由点到面,形成知识体系。开始时,教师列出总结提纲,例如本章学习了哪些概念,哪些公式等等,然后具体讲评、提问,做出示范,然后学生模仿,补充,逐步独立完成。在总结开始时,有的学生写的马虎,有的只写寥寥几个字,有的感到为难,无从下手。对于这些同学,教师要积极鼓励,热情辅导,启发引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升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归纳总结时,可以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由局部到整体,逐步完善。养成善于归纳总结的良好习惯。关键是要归纳出所学内容的基本概念、定理与公式以及、推理的技能技巧。例如同学们在总结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知识时,通过列表进行类比,简明易证,知识间的区别与类同及联系清楚明了。在学生自我总结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对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讲解,有针对性的点拨,师生互相交流,共同探讨,共同研究,互相补充。对于写得好的总结及时张贴、传阅、交流、表扬,激发同学们分析、归纳、总结的兴趣。

2.归纳总结习题类型

在学生学习了解一些典型习题具的基础后,要求学生去自己在解题时探索、归纳、研究解题方法的规律、总结出习题的解法,以达到触类旁通、运用自如的目的。例如在正余弦定理的学习中,测量距离,测量高度的题实质上都是要想办法构造三角形。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这三个公式来解决。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逐步培养他们从特殊事例中概括出普遍规律的能力,归纳总结中要注意教材知识的前后沟通,承前启后,能总结概括出结果来。

3.归纳总结解题方法

由于教学时间的缩短,学生练习的时间很少,所以老师在数学习题讲评时,教师不要为解题而解题,更重要的是要从中归纳总结出常用的解题方法,及涉及到的知识点,使学生分析一道试题,会考虑到如何入手,怎么样思考分析,采取什么方法,让学生通过归纳总结,使学生做题时有章可循、有路可行,易于入手,增强学生的实际分析问题、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一些习题,尽量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分析、思考、总结各种不同的解法,这对加强前后不同章节间的知识的联系、拓展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等方面是大有益处的。教师课堂例题如果能用多种方法,就绝不用一种方法,以达到以少胜多,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提问讨论中,在完成作业时,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倡认真思考,分析。善于一题多解,例如用代数法、几何法、数形结合法等等。教师要注意启发点拨,善于发现同学们独特的解法,给予表扬、推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数学知识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知识不断积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随着知识点的增加,学生所具有的知识一方面变得丰富复杂起来,这些知识如果在学生头脑杂乱无序地存在,无论从记忆或思维的角度考虑都会起阻碍作用,只有把所学知识融汇贯通才能变得完整、牢固。因此,在中专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必要的。实践表明,学生在学习时能及时归纳总结,对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是相当有效的。

【参考文献】

[1]兰正强.数学教学中应着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商情(科学教育家),2008(07).

归纳总结范文第15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 实验教学

总结能力 归纳能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1A-0116-01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实验现象以及实验规律,不但有助于巩固学生的记忆,也能促进学生生物知识的自主内化,是提升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环节。然而传统的课堂小结几乎都是教师包办,学生只能亦步亦趋地跟随着老师进行简单的知识罗列和回顾。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笔者从生物课程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身心特征出发,做了一些尝试与思考,现将点滴心得简述如下。

一、寓静于动,在操作中总结

学生实验的过程可以有效地帮助他们对生物知识学习形成具体、鲜活的感性认知。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时,教师可以延续生物实验活动的整体性,让学生边操作边思考,边思考边归纳,将静思与动手操作结合起来,加强对实验步骤、实验记录和实验注意事项的积累,使学生真正理解每一个实验动作或实验数据背后所代表的意义,如此学生的总结归纳才显得更加生动、详实。

如在教学“显微镜的使用”这一实验内容时,在归纳总结阶段,教师没有机械地组织学生回忆使用显微镜的注意事项,而是出示了一组问题:①写有“上”字的玻片标本,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 )字;②目镜10×,物镜10×,放大倍数是( );③如果物像偏左,你应将标本向( )移,才能使物像居中。让学生一边操作一边思考作答,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归纳,帮助学生切实理解并掌握了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以及使用过程中的细节处理。

二、由繁入简,在图文中总结

总结归纳的内容并非一定要诉诸文字,以图文的形式进行总结,可以让原本繁杂凌乱的生物知识要点变得简单而又生动。在进行图文式的归纳总结时,教师可以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图文注入更丰富的内容,拓展学生的生物知识视野。

如在教学“人体的泌尿系统”这一部分实验后,教师为学生展示了运用Flash制作的课件,用动画的形式让学生形象地再次感知了尿形成的两个过程,即过滤与重吸收,使得原本抽象的生理过程变得具体鲜活起来。在动画的辅助下,学生有效地突破了本课的难点,真正理解肾小管对营养物质和大部分水有重新吸收的作用、肾小球和肾小囊壁对血液有过滤作用,感受到肾脏的重要性。

三、转曲为直,在洞察中总结

观察是学生获取生物知识、积累实验经验的重要形式,它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参与。在一定的目标指引下,引导学生在观察完成对生物实验的归纳总结,加深对实验现象的认知印记,能够更直接、更清晰地把握实验规律。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科学的观察方法,强调重复观察的必要性,让学生学会正确区分偶然发生和一贯现象之间的差别,从而在归纳总结中把握事物的本质属性。

如在教学“人体的消化和吸收”这一实验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猪小肠的内部结构,用放大镜观察培养皿中的一段猪小肠,指导学生分析猪小肠与人小肠的结构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并用小肠内表面拆叠纸模型强化学生的感知。通过观察和领会小肠皱襞的作用,学生认识到小肠不仅是消化食物的重要场所,也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从而对人体消化和吸收有了更加明晰的认知。

四、化腐为奇,在愉悦中总结

与其他教学环节一样,实验后的归纳总结也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能营造出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传递给学生快乐的学习感受,将会使得原本平淡无奇的环节变得生机盎然。因此,教师要将生物实验与学生现实生活中的经历与体验结合起来,注重学生的个性化认知倾向,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和成功欲,从而让学生情不自禁地展开归纳总结。

如在教学“种子的萌发”这一实验时,在归纳总结阶段,教师为学生播放了一段经过精心剪辑的视频片段。视频中展现了种子萌发的整个过程,最后教师将视频定格在破土而出的幼苗上,并展开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教师用饱满而又深情的语气告诉学生:每当看到这幅画面,老师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你们,因为你们就是这样一颗颗种子,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无论是批评还是教育,都是希望你们能够茁壮成长。这样的总结方式,使得师生之间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让学生回味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