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固定资产监管论文范文

固定资产监管论文范文

固定资产监管论文

固定资产监管论文范文第1篇

一般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无法真实反应固定资产实际价值。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只能反映其购置时的历史成本,没有反映其实际净值,这样固定资产账面原值与实际净值随着时间推移差距越来越大,致使一些完全失去使用价值或早已不存在的固定资产仍保留在账面上,导致固定资产帐实不符,无法真实反应固定资产实际价值和固定资产的信息及使用情况,也不能体现设备的现有生产能力。事业单位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的多少和固定资产损耗与需求程度并不存在对应的比例关系,也就不会使固定资产以及固定基金的数额发生任何变化。固定资产的购置与修缮费用仅仅是与固定资产规模和使用状况密切相关,与单位收入没有因果关系。我们国家的事业单位行业众多,其所担负的各种职能、收入差异也比较大,这就导致不同的单位存在着收入多就多提、收入少就少提修购基金这样一种现象,进而导致修购基金的提取规模、数量不够稳定,偏差也比较大。但为了保证固定资产的更新和维护,又按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修购基金。而事业单位现在施行的会计制度对修购基金的具体规定并不完善,在实际的工作中,就很容易造成大量的修购基金得不到合理、科学的使用,导致资金的使用效率低下起不到本该有的作用。固定资产具有价值高,使用周期长、坐落地点分散、管理难度大等特点。在实际盘点过程中出现管理人员维修报损不及时,部分固定资产因调出、调入等原因出现无法查找,部分固定资产标签脱落、模糊不清、陈旧等情况,造成统计数据缺漏、混乱。

要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思想认识,设置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加强管理人员队伍建设,使管理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使其充分掌握固定资产操作技能和注意事项,避免错误操作导致的资产损坏。固定资产维护均应按操作规范进行,确保资产运转正常,对于技术落后和产能不足的固定资产,可根据情况进行更新改造,提升技术水平和扩大利用率。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保养和维护,切实消除安全隐患,从多个方面来保证固定资产效能的有效发挥。把资产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本单位工作目标。大力加强执法检查和监督力度,在履行职责中遵纪守法、廉洁奉公,加大监管力度。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目的是不断提升固定资产的使用效能,积极促进固定资产处于良好运行状态。

建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制,制定本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固定资产购建、投资、保管、使用、维护、报废、和资产清查制度,至少每年一次对固定资产全面清查,可以及时发现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清查中发现的固定资产盘盈、盘亏、毁损、丢失、被盗等情况,清查人员应当及时查明原因,追究相关部门和人员的管理责任。建立领导问责制,主要领导负全面责任、部门领导负主要责任、资产使用者负直接责任,实行层层管理、层层负责的责任制,提高资产管理能力,落实管理责任制。明确有关责任人员的职责范围,定期考核责任履行情况,加强固定资产的日常动态管理建立资产管理成效奖惩制度,并把资产管理作为组织考核领导干部政绩与相关责任人业绩的一项内容,促使各单位领导和相关责任人充分认识到国有资产的重要性,实行有效管理,促进事业单位强化内部管理,完善内控制度,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是保障资产有效利用、减少流失和浪费的重要手段。

完善固定资产的购置报批、对外投资、处置报废等流程,简化审批手续,加强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应从购置、领用到报废进行全过程帐、卡、物管理,特别要加强固定资产日常监督,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加强使用部门与管理部门的协调配合,保证固定资产审批手续及时,财务核算准确。实现固定资产存量和变量的事前、事中、事后的动态管理,以满足不同层次的管理需要。完善固定资产报表披露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从各个角度提供固定资产情况。

按照原值和使用年限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逐渐损耗而转移的价值。而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并没有要求事业单位提取折旧。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不计提折,造成固定资产账面所反映出来的价值是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通常情况下与固定资产本身所具备的真实价值相差很远,这就使得资产负债表在会计核算中资产及净资产的价值不能真实体现,只能反映出固定资产与固定基金的原始价值,给固定资产这一会计信息的有效性、真实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致使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不详实。应建立固定资产的折旧制度,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应增设“累计折旧”科目作为固定资产的备抵科目,固定资产原始价值减去已提折旧额后的差额,是固定资产的净值,反映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装备水平情况。这样就能够使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实际意义上的价值保持基本的一致,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净资产额以及自身的构成做出一个更客观、真实的反映。

固定资产监管论文范文第2篇

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思想不够明确。很多中小学的领导对于固定资产管理的认识不到位,比较重视对资金的管理,但是却不关注对物品的管理,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也没有完善的制度,责任也不够明确,固定资产浪费、闲置的现象非常的严重;很多领导甚至认为学校的主要工作是教学,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是不会有什么实际成效的,首先从思想上就不够重视。

(二)管理机构不健全,相关的管理人员素质低下。由于思想上不够重视,很多中小学根本没有设置相关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有的虽然有相关的管理部门,但是人员的配备非落后,绝大多数只是拉一些教学人员辅助管理,这些人缺乏相应的管理经验,对于如何进行管理的登记和维护完全不得要领,也基本上不会产生什么实际的管理效果。

(三)对固定资产的数额不够清楚。很多学校的管理者对于学校真实的固定资产数目事实上是认识不清的,举例来讲,很多领导对于学校的固定资产在以前有多少、现在有多少、中途报废了多少、闲置了多少都不够清楚,更不用说学校固定资产的相关规格和型号了,这主要是由于中小学绝大多数都是国家财政拨款来维持的,重钱轻物的意识非常浓烈,基本上不会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类似于《中小学会计制度》来进行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活动。

改进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建立明确的管理制度,调动内部人员的管理积极性。要在全校范围内建立起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这种责任的建立需要层层递进,不能仅有全校范围内的规章制度,小到一个年级、甚至是一个班级,必须要结合自身的情况,建立起相应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譬如说财产使用制度、赔偿制度、学校的图书管理制度等等;需要注意的另外一点是,相关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能仅仅是一纸空文,挂在墙上,而应该狠抓落实,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认真地执行相关制度,一步步落实相关责任,利用目标管理的有效方式,充分调动各个部门人员的管理积极性。

(二)积极引入互联网技术,创新管理机制。首先要对学校内部的固定资产进行一次完整而科学的清点,明确校内固定资产的具体数目,在管理过程中定人、定位、定责,除此之外,还要积极地引入互联网管理技术,改变管理方法,创新管理机制,建立起一个科学高效的管理系统。

(三)规范相关的管理程序,严格管理。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要严格地遵守相关的管理制度,首先要在采购环节下功夫,争取采购到的都是质优价廉、符合学校使用规律的物资;其次要做好入账工作,完善入账程序,确保各项资产登记的完备和数据的准确有效;最后要做好对固定资产的盘查和处置工作,要按照相关的程序进行,不能,认真地落实相关部门关于处置权限规定,通过科学高效的固定资产管理活动,来为日后可持续的、科学高效的教学活动做好物资铺垫,从而保证我国中小学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固定资产监管论文范文第3篇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country invest scale expands unceasingly for the basic construction, especially for a fixed asset investment project financial input more and more, therefore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fixed assets investment projects are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onnotation and meaning of fixed assets investment projects construction standardization management an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investment in fixed asset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project management, puts forward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fixed assets investment advice.

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

Key words: fixed asset investment;project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0-0045-02

0引言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基本建设投入规模的不断扩大,尤其是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财政投入越来越多,因此,加强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1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应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其批复的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建设资金、建设周期、安全、卫生、环保、质量等要求进行管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实行全过程责任制,即项目法人、项目评估、项目审批、项目设计、项目施工和项目工程监理等责任制。

1.1 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包括计划管理、项目管理和资金管理。

1.1.1 计划管理计划管理包括规划和计划的编制与下达等。

1.1.2 项目管理项目管理包括前期准备、项目实施、竣工验收和后评价。①前期准备。前期准备包括编制、上报和审批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等。②项目实施。项目实施包括施工设计与采购招投标、施工与管理、工程监理、人员培训等。

1.1.3 资金管理资金管理包括资金的筹措、拨付、监督与检查和各种会计信息的编报等。

1.2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实际操作程序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的操作程序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前期准备阶段(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实施阶段和竣工阶段。①前期准备阶段。建设单位根据国家规划并结合自身需求编制项目建议书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项目建议书经上级主管部门组织有关专家评审并批准后,视为立项;建设单位根据项目建议书的批复,委托有相关资质的设计院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经上级主管部门组织有关专家评审并批准后,项目方可开工。②实施阶段。建设单位根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委托有相关资质的设计院编制项目初步设计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初步设计经上级主管部门组织有关专家评审并批准后实施,项目建设由此进入实施阶段。建设单位依据批复的建设内容、建设周期等相关信息,编制项目实施计划,落实建设内容完成情况。③竣工阶段。项目建设内容完成后,由上级主管部门组织审计组对建设项目进行竣工决算审核;项目通过竣工决算审核后,由上级主管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对项目进行现场竣工验收;项目验收通过后,形成固定资产交付。至此项目建设完成。

2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投资难免会出现投资结构是否优化、投资效益是否论证充分、项目中的中央和地方投资比例是否匹配等问题。目前我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决策方式还缺乏综合、长远和战略的规划考虑,难以做到正确把握投资机会、全面进行项目比选、科学论证可行方案,造成投资重点不突出,综合效益难显现。

2.2 固定资产投资弱化了项目的规范运作和监管力度,有待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由于其资金来源主要为财政性资金,容易出现争要积极、投资无度等现象,这就决定了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管理方式不仅是外部监管,同时要建立内在的投资决策和风险约束机制。它限制了一般企业性投资主体的投资自和积极性,弱化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规范运作和监管力度,亟待加强。

2.3 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有待完善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作为我国基本建设投资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对建立投资责任约束机制、提高政府投资项目的效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项目法人责任制弹性太大,缺乏刚性约束力,二是项目法人责任制实质上是行政领导责任制。

2.4 加强监管,避免投资出现失控以及腐败的发生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多属于无收益或非盈利的公益性项目,没有增殖保值、还本付息的压力,建设单位都希望投资额越大越好,多多益善,因此极易导致投资虚增,总额失控。决策部门以完成投资量为政绩,项目设计部门以投资额的比例计取设计费,施工单位以虚增的投资额谋取更大的利润,心术不正者更是大做钱权交易文章。各自为政、分散管理的模式,极易造成决策失误或监督失效,形成投资“黑洞”并滋生腐败现象。

2.5 投资项目后评估机制有待完善目前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基本处于“重建设、轻管理,少论证,无评估”的状况。这一状况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了投资决策水平的提高、项目管理水平的提升,以及项目的事后控制和监督作用的发挥。因此,应完善投资项目后评估机制。

2.6 项目招投标有待进一步规范目前,在工程项目的招投标领域存在诸多不规范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工程项目在招标前就已确定施工单位,招投标过程只不过为了履行合法的程序,其余几家投标单位均为陪衬或由确定的施工单位组织搞假投标;建设项目的设计、监理等单位的确定未进行招投标或比选;部分工程投标报价在招投标阶段未进行严格审核,易出现不合理低价中标后高价结算的情况。

2.7 建设内容调整及设计变更频繁部分项目由于立项前期论证不够充分,致使项目建设内容不断调整,严重制约了项目的顺利实施,从而导致建设周期延长。另外,部分工程设计深度不够,或是未充分征求建设单位意见,造成事后建设单位临时更改,变更频繁,返工现象时有发生,浪费损失较大。

3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的建议

目前的固定资产投资管理与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为基本特征的现代管理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模式的优化与创新亟待解决。

3.1 提高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涉及政府投资项目的规划、组织、实施等管理职能。需设置专门机构对项目的投资进行监管。为此,政府应成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中心,对项目进行管理,参与或主持固定资产投资建设项目的立项、可行性研究等前期工作,参与施工图设计与审查,编制项目预算,负责项目的施工报建、委托招标投标和工程监理等等。

3.2 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法制化建设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法制化建设,通过对现行法律法规及地方政策文件进行规范,使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3.3 加强项目后评估工作要确立后评估的法律地位,制定后评估实施办法,建立后评估工作程序,规范后评估方法,建立后评估数据库。

3.4 加强招投标管理要严格按招投标法的规定进行招投标,对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包括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均应进行招投标,同时要聘请有相关资质的招标机构、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参与招标工作,合理控制工程成本。同时招投标业务管理部门要跟踪招投标结果的执行情况,发现有背离招投标文件内容的行为要责成纠正。尤其注重招、投标及中标过程是否体现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招标文件、投标文件、标的及投标评价等资料是否齐全;招、投标及中标程序是否按照规定运行;标的确认是否经评委综合评比打分;无标的中标程序是否有效和合理合法;是否存在感情标、黑标等情况,对其真实有效性、合理合法性进行综合评价。

3.5 严格建设项目合同管理合同是约束双方、规定双方权利与义务的书面文件。建设工程必须实行合同制管理,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设备、大宗材料采购和工程监理都要依法订立合同。要加强建设项目合同管理,从起草到签订、执行的全过程应有基建、财务、审计等相关职能部门参加,特别是工程项目建设中的重大变更,应经专家论证,杜绝随意变更合同条款和工程项目内容的情况。

3.6 建设单位应加强对工程建设全面的监督和管理从立项阶段、设计阶段到实施阶段,对工程建设进行有效控制,避免高价结算的情况。应在施工阶段对工程质量进行严格把关,尤其是对隐蔽工程及关键部位,必须协同质监部门进行验收后方可覆盖;对设计变更项目,应就工程量进行核实,验收后才能签字认可。

3.7 加大监督力度,把好工程质量关加强项目过程的监督检查。固定资产投资主管部门不但要对项目建设工程进行全过程监督管理,还要经常组织财政、审计等相关部门深入到项目单位,现场进行稽察,对项目建设中存在的违规违章问题坚决予以纠正,保证项目建设按规范化管理要求建成。同时,可以充分借助社会中介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的力量,加强对项目过程的审计力度。审计部门按照“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的原则,对每个在建及建成后的项目,都必须进行审计,以保证项目资金“专账、专款、专用”,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要依法严肃处理。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必须进行客观公正的核算,认真分析投资效益,以杜绝固定资产资金的浪费和流失。

3.8 加强预算管理固定资产投资管理部门应加强预算管理。项目预算编审要严谨,各种可能的因素都要考虑得非常充分,预算管理要严格,力争做到当年投资完成率100%和零结余资金。

3.9 转变资金支付方式由于项目前期论证不充分,致使建设内容频繁调整,项目建设进展缓慢,建设周期延长,使项目资金滞留。为此,建议由财政部直接负责工程建设资金支付,做到即时到帐,杜绝资金滞留。

3.10 建立诚信制度在我国应逐渐建立诚信制度对承包商不进行资质认定,也不进行评级和资格证书管理,承包商与业主的关系以合同来界定,以诚信来维系。例如金融业人民银行建立网上征信系统,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一旦有不良信用记录就无法向银行获得贷款。诚信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其背后的风险机制在发挥作用。对承包商而言,一旦失信,就意味着丧失市场,个人亦会失去在社会和事业上的立足之本。

4小结

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要全面落实国家重点项目投入、努力扩大内需、确保经济健康稳定增长的战略部署,应在进一步加强对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提高建设资金使用效益上,加快项目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进程。实践证明,只有全面实施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项目管理,才能使项目高标准、高质量、高速度的建成,提高投资效益,达到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1]国防科工局科工计.《国防科工局关于印发的通知》.

[2]赵晓龙.谈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中州审计,2003年3月.

固定资产监管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管理问题完善管理制度

一、目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一系列人为或客观的问题,形势比较严重,存在管理不当的问题,值得注意

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虽然固定资产不是所有部门运行的根本基础,但它也是资产的一部分,之所以说固定资产的管理现状不容乐观,是因为目前资产使用效率较低,配置不够合理化,管理与配置管理环节脱轨,使用效率又低。固定资产来源之初的购置环节中,由于个人或者符合领导、部门的意愿,不恰当的方案可能造成部分闲置资产无用武之地,引发了资产价值降低、使用价值潜在丢失。该行为不利资产管理,简单说,就是花钱买了垃圾,一无是处。

二、固定资产管理出现令人担忧的现象,追其发生因素,必定使多方面的,可能是责任制度,可能是具体管理方式

1.对固定资产的重视程度低。通常人们愿意把重心放在经营性固定资产上,而忽视了对非经营性、非盈利性的资产管理,被‘冷落’的固定资产没有了管理,自然就一团乱、一团糟,也许会出现平常不用,想用的时候找不到的情况。

2.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尚且不够健全。没有明确的责任规定,就易出现推卸责任、相互推诿,无法解决问题,很多单位的重资金而非固定资产管理,引发定性思维,认为既然已经是固定资产了,肯定跑不了,典型的‘到了手的就不珍惜’。假使固定资产已被指定由谁负责、管理不当应负怎样的责任,那还会出现这种情况吗?模糊不清的界限最容易发生情况,明确职责,防止资产丢失、损毁都没人管。健全的责任制度和落实到具体人员的责任管理是妥善管理固定资产的保障。

3.缺乏对固定资产定期盘查,不够有效的监督体系导致资产都将出现账物分离、账账不符、缺物少帐等现象,资产长期缺少专人管理、定期清点,不对帐物不对帐,帐不对物现象严重。没有严谨有效的监管体系,就不会对固定资产产生有效监督,甚至还私下交易固定资产,主动或是被动地与对方达成共识,使得很多资产无故滞留账外或不知所踪地被借用,躲过正常的监督检查,可见监督体系的不完善带来的巨大危害。

三、面对固定资产管理不当引发的种种问题,从管理制度、管理责任制、监督机制这些方面提出解决方案

1.完善资产管理制度,包括固定资产的采购、保养、利用、维修所有环节。单位经常性的对固定资产进行监督审计,有利于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保持完好率、降低维修率,使固定资产更好地为单位服务。审计查明的主要内容有:固定资产是否流失、是否得到充分利用、是否符合账物记录,有准确的数据记录固定资产的利用、借出情况。如何达到良好的管理状况呢?实行资产使用登记的制度,记录每一个资产使用者的姓名、联系方式、借还时间,每一件固定资产的名称、序列号、数量以及使用方向、借往何处等重要因素,资产登记卡最好是单位保留一份,个人保留一份,以便核对。登记卡上还要盖有印章,使用人每领用一次都要在卡上签字盖章,证明谁借用过、借用了什么,以备查用。工作人员的人事调动变化时,应办理好资产交接手续,使下一个工作人员能快速顺利上任,减少甚至杜绝发生资产丢失、破损的不良情况。

2.建立起合理的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制,规定由专人负责,落实应有责任,定期开展资产专项检查,检查资产的完好性。清查工作同样有专员负责,不会使责任与权力界限模糊不清,及时更新清查记录,保证数据真实性,亏盈都必须一一说明,详细记录,编制这类型的报告也是必不可少的,它是见证资产使用过程、追究资产盘亏责任的有利证据。

管理意识的高低决定了管理程度的深浅。没有高的管理意识,管理工作就很难得到很好的实践。因此建立固定资产的管理责任制势在必行的,明确相关人的职责范围,相关部门设专员负责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保持信息及时性。定期查看设备使用情况,尽快维修破损器材,以免下次利用的不便。固定资产的借用、损毁、盈亏、维修等各个环节以数据或文书形式记载入册,适量的考勤加大表扬与惩戒力度,对责任意识低、管理不用心、带来不便的人予以惩戒,对于管理工作到位且表现好的责任人大力表扬,无论物质或是精神层面上的,将加大员工工作积极性。

3.加速健全政府的监督管理机制,强化监督力度,实现政府、人民群众和其他工作人员享有充分监督权。要空出时间对固定资产产生的盈利亏损进行监督审计,考核固定资产利用率、破损程度、维修费用、收益情况等多方面,查明是否有人私挪共有财产、固定资产有无缺失、账物不切实际现象,发现问题后,追究管理人员、单位责任,最后解决问题,避免固定资产闲置浪费或私用、非法占有现状。促进机关单位深化管理,强化控力度,健全本单位自我约束、自我检举的诚信机制。固定资产管理不能简单地归类,有时候不仅是经济方面的问题,同时也可能也是政治问题,经济与政治难以割舍分离.

参考文献

[1] 关于进一步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2.

[2] 林荣勇.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A].2004―2005年福建省会计学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 2005.

[3] 孙绍明.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N].中国审计报,2003.

固定资产监管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事业单位;委托理论

一、委托理论的引入

委托理论是是契约理论在3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所得到的重要发展,其中心任务就是在利益互相冲突以及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对委托人如何设计出最优秀的契约激励人的研究。世界上普遍存在着委托的关系,在这些稳妥的关系中,由于委托人和人的效用行数不一致,委托人所追求的是将自己的财富扩大,而人则是追求自己的薪酬津贴以及休闲时间的变化,所以两者之间存在着利益的冲突,若是没有有效机制对双方进行约束,那么最终将会导致人损害委托人利益的情况发生。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现在企业管理中资产所有者一方面通过制定激励机制对其人进行激励;另一方面通过对人的操作过程进行监督,充分发挥经理人市场的作用。通过激励和监督来对委托人进行行为约束,使得人的效用函数不断向委托人靠近。

二、委托理论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的有效应用

(1)建立起健全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基础就是制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同时资产使用人员以及管理人员一切行动的指南,只有制定出复核单位管理现状的资产管理制度,才能够让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对其中不符合规定,有违制度的做法进行整治。(2)建立与内部组织机构相对应的责任考核体系。固定资产制度建立并不是为了建立而建立,这只是作为固定资产管理的一个起点,在建立了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之后就需要将其实行,要让每一个部门的职工都能够遵守所制定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所以,一定要建立起健全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内控制度,在制度中对每一个岗位和个人的职责都进行明确的规定,再根据这明确的规定对人员的管理以及对资产进行监督,将责任进行明确的划分不仅可以让单位的人员对资产的管理更加重视,同时也认识到自己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作用,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力度。通过建立起与内部组织机构一致的责任考核体系,能够更加明确资产管理的思路,在行政责任中体现固定资产使用管理的责任,实现责任、权利以及利益的统一。(3)设立资产管理指标体系。设立资产管理考核指标,并将这些指标作为是部门主管人员的一个指标,这需要与其他的指标一起进行考核。制度的建立,只有加上考核,才能够真正发挥其作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也是如此。固定资产管理考核指标包括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指标、制度遵循情况指标等等。事业单位本身就是在替国家的资产进行委托管理,事业单位的法人与国有资产所有者就是存在着委托与的关系,所以事业单位的法人作为者就需要对其进行监督和考核,可是这也只是外部考核机制,在事业单位内部这还只能作为一个开端,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立以及内部组织机构人员的相关考核,本质上都是在对委托关系的进一步扩展和延伸,在单位内部,将考核的指标进行细分,制定出总体目标以及局部目标,在单位内部利用局部考核目标进行管理监督,这样就可以通过实现局部目标来实现总体的目标。(4)对考评结果进行评价反馈,激励与惩罚并举。管理学中对岗位的设置具有严格地要求,需要按照责任权利统一的原则来进行设置,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单位人员的积极能动性,同时在经济学中还需要贯彻风险和收益对等的原则,这两项原则是需要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遵循的,这同时也要求资产使用管理者都能够承担起各自的责任,这样也能够获得相应合理的收益。所以,在进行了资产管理指标考核之后,需要再结合年终绩效考核,对部门中每一个员工进行综合客观的评价,并将最终的评价结果及西宁反馈,肯定其中积极的行为,给予奖励,而对于消极的行为就需要作出一定的处罚。在委托理论中,有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进行约束机制的同时还需要对人进行激励,让人能够不断改进,最终使得人的效用函数不断向委托人靠近。通过对考评结果的奖励和处罚,实际上就是对委托人进行激励和监督,从而控制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委托的风险,实现国有资产增值保值的目标。

参 考 文 献

[1]李亮华,胡兴华.浅议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北京质量.2007(1)

固定资产监管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内部控制 固定资产 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根据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1992年的《审计准则公告第78号》(SAS 78),内部控制定义为 “由一个企业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实现的过程,旨在为下列目标提供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果和效率、符合适用的法律和法规。”根据准则概念,内部控制的五要素分别为控制环境、控制活动、风险评估、信息与沟通、监督。对于固定资产这一企业的重要经济资源而言,其管理水平,使用效率对企业来说都是举足轻重的。企业内部控制设计与执行情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合理使用,通过内部控制五要素的分析,企业应找出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同时加以改进,才能实现内部控制关于资产管理的根本目的。

二、内部控制要素与固定资产管理的联系

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核心,是会计信息质量的保证。必须具有好的管理制度,约束固定资产从购置到使用、处置的全过程。企业在评估固定资产管理是否存在风险的时候,首先考虑企业是否存在以上所述可能带来风险的因素,导致固定资产的财务工作目标无法实现。如果在风险评估中发现问题,就要采取控制活动,消除预知的风险。控制活动的手段包括职责划分、实物控制、业绩评价等。无论是在整个财务控制方面还是固定资产管理,上述三种控制手段都可以加强内控管理。实物控制的活动包括实物安全控制、对数据资料的记录予以授权、定期盘点,以及将固定资产数据与实物对比。保证实物与数据资料相符。信息与沟通是整个内部控制的主线,为管理层对资产的监督、必要时采取纠正措施提供了保证。企业根据需要来制定适合企业自身需要的管理文件,对于管理资产的管理,可以制定描述固定资产授权、采购、保管、处置、记录的具体职责。在监督固定资产时,首先审查固定资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如果固定资产这方面存在问题,企业在纠正错误的同时,审查是否因为固定资产内控的缺陷而造成的错误。

三、企业固定资产内控管理现状分析

(一)缺乏完善合理的控制环境。

企业有时候没有设立管理、维护设备的专业人员,只有一个统一管理固定资产的一般保管员,保管员只负责保证固定资产的完整性,但没有能力维护、更新设备,所以很多设备处于闲置状态。又如,部分的资产没有盘点到,有些早已不知去向,这些都是人为管理不善造成的。如果设立了专业人员维护设备的话,内控成本确实是增加了,但同样设备生产能力提高了,经济效益也会相应提高。这不是损失,而是一项经济利益的流入。

(二)缺乏相关的管理制度与流程。

企业没有固定资产更新、报废的一系列流程,固定资产管理使用部门与财务部门脱节,各部门固定资产的变更仅得到部门主管同意就进行处理,处置的利益流向不明确,部分处置所得的收益没有记录于财务账上,造成流失了。关于固定资产管理的文件,如组织结构图、内控管理流程图或工作岗位说明等,企业没有文件依据可以提供或者虽有据可查但流于形式,形同虚设。

(三)风险管理认识不到位。

由于长期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松懈,企业往往确保实体的完整性,对于损毁风险、技术进步等带来的风险疏于管理与评估。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管理层,如果管理层对固定资产管理不重视,没有起到监督的作用,那么就可能会出现大量闲置的固定资产,专用设备生产能力变弱;(2)组织结构,企业各部门的权限划分不清,造成管理混乱;(3)人事政策,管理专用设备的的人员没有专业水平,需要有专业人员参与管理并给予培训;(4)授权与分配,没有明确的责任授权,工作分配不明确,可能造成同一人担任了两个不相容的职务,容易发生舞弊现象。

(四)缺乏对固定资产信息的准确把握。

固定资产在企业中一般分为可用、长期不需用和报废状态,但财务账上的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都是良好的,没有显示固定资产使用状态。如企业的某些固定资产长期处于闲置状态,或者由于技术过时不能再使用,但始终没有处理的意图。有很大一部分固定资产早已报废,或者已经处理,但该部分固定资产还是记录于财务账上,并仍旧在计提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存在盘盈的情况,购入并未入账。无论是工作人员疏忽,还是有意识为之,都是因管理漏洞造成的。

(五)缺乏对固定资产完整准确的监督。

对于固定资产没有完整准确的监督机制,如对于新购的资产没有及时入账,造成盘盈,形成账外资产为固定资产管理和使用带来不便;固定资产的报废、出售等处置控制意识薄弱,未经过适当的授权批准,处理后也未及时通知会计部门入账,造成账存实亡;或者处置收入不入账,形成账外收入,给贪污舞弊带来可乘之机;对于折旧和减值,长期不需用的资产没有根据实际情况按可回收净值计提减值准备,以上这些做法都违背了会计准则的要求。

四、企业固定资产内控管理的改进思路

(一)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环境。

对于固定资产内控,管理层需要做到的是制定适合企业的组织结构,各部门应相互独立,不得越权,互相监督。明确各部门职责后,管理者要坚决执行其制定的内部控制要求。管理层可以专门设置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引进更多管理设备的专业人才,独立于各部门,同时监督各部门有关固定资产职务执行的情况,实现技术管理和经济管理相结合。

(二)完善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活动。

固定资产不论在采购、处置或和更新上,都需要有一系列完善的流程。这样便于管理,也便于对固定资产进行有效控制,各部门互相牵制、协调配合,做到账实相符。企业应将独立于其他部门的固定资产专业管理人员,和采购、验收、保管部门一同履行职责,有助于采购部门可以购买到适合企业生产的设备;验收部门在验收时可以进行相关测试,查看固定资产是否符合企业的要求;和保管部门一同保管固定资产,甚至要比保管部门更加关心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

(三)加强固定资产的风险控制。

企业应有风险控制意识,根据固定资产管理的目标及时对企业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如由于科学的不断发展,技术上的进步等客观因素,导致设备需要及时改进,以符合市场的需求;或者由于自身内控制度存在漏洞造成管理不善而导致的风险。所以管理着必须有风险意识,若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以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

(四)注重相关信息与沟通。

在提高信息管理的同时,企业各部门对固定资产管理也需要一定的积极性,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定时将资产统计数据结果与上级沟通,若发现问题能够及时和其他相关部门沟通,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只有将信息管理和沟通相结合,才能提高固定资产内控管理水平。

(五)强化固定资产的监督检查。

在现代集团公司制结构中,集团总公司对子公司的监督可以采取内部审计制度,进一步强化监督。虽然说外部审计比起内部审计独立性比较强,但外部审计的次数是非常有限的。因此,在企业没有强而有力的监督体系和内控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总公司应设立独立的内审机构,一年进行多次审计,评价其内控制度,对特别薄弱的内控环节如固定资产内控管理需要加大审计力度,在审计过程中对其提出改进意见,这样能够提高固定资产在内控管理上的有效性。

五、结论

内部控制是为合理保证单位经营活动的效益性、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法律法规的遵循性,而自行检查、制约和调整内部业务活动的自律系统,贯穿于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内控制度五要素内容广泛、互相关联。控制环境是其他控制要素的基础,如果控制环境出现问题,企业的内部控制就不可能有效:在规划控制活动时,必须对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有细致的分析;风险评估和控制活动必须借助信息与沟通;最后,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执行必须受到有效地监督。在管理固定资产的过程中,要全面贯彻内部控制五要素,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管理不善的问题。固定资产是企业的重要资产,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企业制定的管理制度的贯彻执行;预防和控制各种错误和弊端, 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使固定资产内控管理的需要达到的目标。

(作者:成都市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财务部,会计师, 毕业于重庆(大学经济及贸易法律学院,大学文化。长期从企业会计核算工作)

参考文献:

[1]贺政辉. 略论建立企业有效内控制度的举措. 中国集体经济. 2012(09).

[2]杨雄胜.高级财务管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固定资产监管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 固定资产 问题 对策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现状

因为国家的政策性因素、以及事业单位自身管理等方面存在着不足,这些严重影响着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保值,同时管理不善还会成为国有资产流失的一大隐患。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管理中的重要部分,它的合理高效地使用,将会给事业单位带来巨大的利益,可以提高单位员工的工作效率。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第36号令《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颁布后,我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在原有的基础上已经有了大幅度的改善,其管理成效明显提高,不过仍存在着以下一些突出问题:

(一)账外资产现象仍然存在

账外资产是指并没有纳入事业单位账户的固定资产。我国的相关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需由本单位的财务部门来统一建账、进行独立核算,并由资产管理部门统一进行登记、管理。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事业单位对其购置的但价值较小的桌椅板凳、图书、陈列品等固定资产,或是上级拨付的资产,未计入本单位固定资产账簿,导致账外资产的形成,许多账外资产在管理上处于被忽视状态。

(二)固定资产管理松散

某些事业单位在工作中存在着固定资产仅注重购置、却忽视管理的问题。他们尽管能够将购入的固定资产及时入帐,但平时无人管理或是应安排专人管理的却存在着附带管理容易造成固定资产的流失,加之盘点不及时、平时也疏于查看,导致账实不符的现象时有发生。有些单位对已到报废期限或者是已无使用价值的固定资产长期堆放在库房里,甚至是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单位相关部门本应及时上报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该固定资产进行批准报废,然后根据相关制度规定调整账簿,做到账实相符。但他们却由于种种原因未对这些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及相应的账务处理。

在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中,许多单位还存在着由使用者代管的方式,这些单位疏于对固定资产进行实物管理、技术指导、财务核算、财产清查及审批等各项工作,固定资产管理质量较低。

(三)违规采购和处置固定资产

某些事业单位在新增固定资产时,由于没有政府集中采购管理部门下达的采购计划,所以不能够通过采购中心购买,这样也容易造成固定资产的有实无名,导致该批固定资产脱离了相关部门的监管。同时,还存在个别单位固定资产的报废、调拨和变卖处置不按规定的程序办理;盘盈、盘亏、出售以及坏账处理等缺乏审批工作流程,对固定资产的处置行为随意性大,不能提高固定资产综合效益。

三、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为了使固定资产被高效地使用,财税收入被得到合理地利用,我国事业单位应对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调拨、报废、出售等方面进一步进行管理,提高这些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首先在思想上,我们在对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应提高自觉性,并加大领导的重视力度

采用固定资产所在单位的单位负责人为首要责任人、分管领导作为主要责任人、使用部门负责人作为直接责任人的多级管理模式。明确各自的职权责范围,促使各单位负责人充分认识到,管好、用好国有固定资产的重要性。健全并严格执行固定资产购建、保管、使用、维护和盘存等制度。组织人员每年对固定资产进行一次全面清查,把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纳入本单位的工作目标中去,对在本项工作中有突出成绩的人员要纳入绩效考核体制中去,激发各层次人员对固定资产的合理管理。

(二)健全固定资产管理体制

事业单位要对固定资产实行统一管理,设置固定资产台账,确定专人对固定资产管理,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岗位责任制度,对本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分类编号、登记入账。不断地完善购置、进出库、保管、使用、维修、报废制度,对账簿的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或是不定期的财产清查,对调出、出售、报废和毁损的固定资产按相关的会计政策进行处理,并把责任落实到人,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同时要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教育,强调固定资产管理的部门和相关人员加强自律意识,有针对性地、经常地开展廉政自律教育,使每一位涉及固定资产管理的人员,正确对待权力和个人利益,能够经得起各种诱惑和考验。在管理体制中应坚守职责,健全相关的制度,以制度来进行完善管理行为。

(三)从监管和执法入手,加大执法检查和监督力度

首先,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固定资产的购置和验收入库应由不同的人员来负责,加强监督。每年会计年度终了前,应对盘盈、盘亏、报废、毁损的固定资产在查明原因的基础上,报批相关部门后视不同情况分别进行账务处理。要根据财产清查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其次,利用外部审计进行监督,充分发挥监察部门以及审计机关的监督作用。同时严格财务开支审批授权,建立预警机制,防范控制财务风险。社会监督,就是加大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性,杜绝暗箱操作。要建立固定资产集中采购和管理的社会举报制度和监督机制。固定资产管理执行部门要定期将固定资产采购程序、分配结果、管理情况等在全区进行公布,使固定资产管理公开化、透明化,接受社会舆论的监督。

综上所述,为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我们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明确责任,优化操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切实加强分工协作,做好固定资产全过程的管理。在财务人员自律、外部审计与社会监督体系,须时时注重管理,确保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清晰有序、资料完整。

参考文献:

固定资产监管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难点;对策

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因为具有庞大、繁琐、复杂、琐碎的特点,在管理的过程中,很难进行有效的、全面的统计,以及分类管理,这必然造成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的流失,形成国有资产经济的损失,影响到行政事业单位在日常中的工作开展。因此,建立一套全面完整的管理系统,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并且,一个合理的管理,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再增值,以及有效的循环利用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我国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难点

1、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购置前论证不严谨,购置后利用率不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如,办公设备、房屋、专业设备、家具等资产日益发展完善。[1]但管理机制未跟上固定资产的发展,存在着重大问题,多数情况下存在着买了又买的情况,没有合理详细的管理账目,在购买一项固定资产时,查找不到明细账目,不知道是否曾经购买过,或者是已经购买并拥有该固定资产,导致该项目固定资产存在多项,实际工作中用不到这么多,便成为闲置固定资产,随着时间的变化而老化,在清点固定资产时,选择报废。而购置前没有进行严谨的论证,造成了大量的固定资产浪费。也有部分固定资产购买时未进行全面的调查,造成购买后不适合日常的实际工作,导致大量固定资产闲置,利用率不高,而又根据规定不可以进行出售或拍卖,导致固定资产的巨大浪费。2、行政单位固定资产日常资产交接制度不健全在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中,资产使用人员管理意识单薄,经常出现固定资产的损坏丢失、固定资产的流失去向不明,追究不到责任人,责任分工不明确,互相推脱,造成固定资产的损失。在人事调动中,固定资产的交接手续不完整、不健全,有时固定资产随着人事调动而调动,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去向不明,直至最后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造成实物不清,账实不符。各个工作岗位之间没有相互监督、监察、制约的职能,各工作人员不关心、不关注固定资产的走向,导致行政单位固定资产在登记管理上存在巨大的漏洞,造成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的流失。3、行政单位固定资产在管理中的账实不符我国行政单位拥有庞大的固定资产,但是,却存在着非常严重的账实不符的问题,大量国有资产流离在监察管理之外,造成国有资产的损失。在这其中,行政单位在配置固定资产时,多数情况下有不记账、不报备的情况,也有在购买配置固定资产时,选择低价购买,却高价入账,造成固定资产实物与账目价格严重不符的情况。也有行政单位有关领导在没有批准或者是没有评估的情况下,将一些长期不使用的固定资产低价卖给他人,而在这种情况下被处理的固定资产又未及时销账,长期挂在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账目上,清点固定资产账目时,相关的工作人员又说不清道不明,账目上的固定资产有多少是有固定资产实物的,造成有名无实,导致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账目严重不实。[2]4、行政单位固定资产处置不严格行政单位在处置固定资产的过程中,国家制定了有关行政单位处置固定国有资产的明文金额规定。而有的事业单位,认为处置行政单位固定资产规定程序较为复杂、麻烦,故而在处置行政单位固定资产时不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处置,按照单位领导同意后,就随意处置行政单位固定资产,未经过有关部门评估申报,低价处理,甚至未进行公开拍卖,未将资产实现最大利益化。

二、加强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1、完善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监察管理普及《经济法》、《会计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普及行政事业单位相关领导在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的法律责任。[3]建立完善全面的监察制度,做到一进一出皆有账目记录,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有专业人员监管,监管人员要经过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专业培训,要求管理人员学习道德法规,做到爱岗敬业,并且在一段时间内,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考核,明确资产界定,提高管理专业知识。对于配置固定资产时,每个配置项目都要在购买时调查清楚,是否与购买后的日常实际工作相符合,在购买配置之前,在固定资产账目里详细调查,是否有多余或者不需要再次购买配置,减少固定资产的浪费,防止购置后利用率不高。在购买配置行政单位固定资产时,做到公开透明,防止账实不符。2、完善行政单位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制度在行政单位固定资产日常的管理中,要责任分工明确,健全责任制度,各个部门相互监督、监管。在人事调动中,固定资产交接手续完全清晰,才可以批准离开,减少固定资产的流向不明。各部门在一段时间内,集中清点、盘查固定资产,对损耗较大、使用年份较久的固定资产做报废或拍卖申报处置;对缺少、不够的固定资产登记配置;对流失去向不明的固定资产,追究责任到个人。建立奖罚制度,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3、建立完整的行政单位固定资产账目,加强账务部门监管力度加大账务部门监管力度,培训会计工作人员,并且要求会计工作人员持证上岗。对漏记、少记、不记的固定资产查漏补缺。对领导人员、会计工作人员进行法律培训,增强法律意识,让其明白,给人“方便”,就是给自己“不方便”。清点固定资产账目时,对有名无实的挂帐进行清理,对照固定资产账目清点固定资产,做到有名有实。

三、结语

发现和解决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难点,对日常实际工作中管理固定资产有着重要意义,而学习和管理行政单位固定资产,学习国家规定的法律法规,不怕麻烦、不怕复杂,做到固定资产处置利益最大化,是维护国有资产的重要一步。

【参考文献】

[1]杨庆华.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难点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4(22).

[2]曾燕芳.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营销,2016.56-57.

固定资产监管论文范文第9篇

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存在的主要管理问题

(一)固定资产的购置问题

固定资产的配置标准缺乏约束力与合理性,并且各行政事业单位构建固定资产来源较为单一。致使其对固定资产的购置审批懈怠;不同的行政单位所具有的固定资产资源、工作职责以及工作范围间的不协调性,在固定资产管理中这一现象也较为普遍。

(二)闲置的固定资产问题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长期依靠我国国家财政拨款来添置,部门需要是各单位添置固定资产的唯一根据,事业单位未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做出具体分析和论证。单从各单位部门的自身需求为基本出发点,在固定资产使用效益方面缺乏分析论证。而财政部门作为出资方仅关注经费预算安排,却忽略了对实物性资产的调剂与管理,无法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作用,固定资产的重复和随意购置的现象严重,这是严重的资源浪费。

(三)固定资产的使用问题

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使用过程中亦存在一定的使用问题,若建立的验收制度不够严谨,常会出现购非购需的状况,也难以追溯其责任。通常缺乏资产登记制度,则会造成资产使用状况不明增加资产管理难度。如不及时进行定期盘点,就易导致账实不符。对单位的移交和监交制度执行不严,进而导致资产流失、相关责任得不到落实。进一步增加固定资产定期维护检修的难度,资产使用寿命将会明显缩短。无严格的资产索赔制度,在进行资产的盘亏、毁损时,难以究明原因。

(四)未建立规范的资产处置制度

在资产的处置方面,国家有着明确的规定,应向国有资产管理、财政、主管部门加以报告,并履行审批手续,可在实际工作中部分事业单位却未严格遵守审批报送手续,对资产的出售和转让过于随意,资产任意核销现象严重。个别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违规和报废处理未经相关部门审批,这会从很大程度上增加国有资产流失的可能性。

二、加强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对策研究

(一)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的深层次障碍,应从其机制与体制入手

针对固定资产管理中深层次障碍,最根本的解决办法就是建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折旧制度。行政和事业单位可采用各种不同方法,对固定资产的状态加以反映,定期报送明细表,也可按照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和原值来计提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折旧,这不但能增加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净值反映的真实性,同时也加速了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

(二)确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监督管理部门

健全并完善财政部门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严格遵守资产的配置标准,进行财产清查,全面充分了解事业单位的资产使用状况和存在,并据此合理调剂事业单位任务量,对不足部分实施计划性资产配置。

(三)强化执法监督和检查力度,完善资产监管机制

经济监督与国有资产的管理部门应建立增值保值与真实完整的监督重点,做到问题的及时发现、分析,并加以解决。明确单位的固定资产采购职责和出入库职责。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单位固定资产清查。及时解决处理资产清查中的问题,不断改善固定资产内控制度。

(四)强化固定资产管理

加强事业单位的时刻监控,单位首先应从资产的购置、验收及调拨与报废相关环节管理入手。并将事业单位的财政性的资金购置列入当年或下一年的固定资产采购计划中,遵循固定的财政部门审核程序,由政府或财政部门进行闲置资产的调剂加以解决。财政部门应定期检查固定资产的增值保值和单位固定资产情况,并以固定资产的完好程度、使用效率来衡定单位负责人的业绩、政绩。

(五)完善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制度

从动态的角度对事业单位的资产构成进行观察,其总在不断发生。充分掌握资产管理现状、结构、质量和数量,而建立完备固定资产清查制度,使其逐渐经常化、制度化。建立事业单位定期清查制度,至少在每年的年终实施一次全面资产清查与核对,并分析管理现状与资产结构,并重点抽查固定资产的使用部门加以核对,以达到账、物、卡相符的目的。确定事业单位离任核查制度的准确建立,如有资产管理者或使用者离任,要根据该项制度进行严格核查,保证资产的明确划分,预防资产流失,实现人账清晰。

三、结束语

强化固定资产的管理,有利于促进国有资产的增值与保值,降低国有资产的流失现象。本文主要对事业单位中的固定资产管理问题进行探讨,从而达到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有效管理的目的,以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作用,减少国有资产价值流失隐患。

参考文献

[1]王强军,孔岩.浅谈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J].中外企业家,2009(16).

固定资产监管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固定资产 财务管理 模式 融合

从传统视角来审视财务管理的职能,其主要是针对资金监管而存在的。正是基于这一认识,诸多作者在讨论企业财务管理问题时,习惯于从会计流程方面进行优化策略选择,而忽视了财务管理与企业业务环境的融合性问题。那么着重强调后者的意义何在呢。众所周知,目前各类型企业普遍面临着严峻的市场挑战,这不仅来自于国际经济大环境,也受到我国当前实体经济发展疲软的现实所扰。从而,若要增强企业的环境适应性能力,则需要建立起财务内控模式下的关联效应,而这种关联效应之一就体现在与固定资产管理的融合下。

固定资产作为支撑企业经营的物质基础,对其的有效管理将提升企业的“产出/投入”比,这也使得企业管理层普遍重视这一事项。然而,在缺乏动态性、全面性的管理活动下,仍存在着诸多不利于生产的方面。

鉴于以上所述,笔者将就文章主题展开讨论。

一、二者融合的内在机制分析

严格来说,财务部门应承担起固定资产管理的职责,但在实践中却因企业的职能型组织结构,而存在着资产监管缺位的现象。因此,分析出二者融合下的内在机制则成为首先需要解决的事情。

具体而言,内在机制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管理对象的统一性

从经济学视角来考察二者的管理对象可知,财务管理的主要对象―资金,体现为价值层面的企业资产,并构成了企业资产类别中变现能力最强的部分。而固定资产则体现为实物层面的企业资产,其根据会计成本核算存在着折旧。这样一来,二者就因聚焦在资产这一类别上而形成了统一。这种统一性,为最终构建起二者的融合态势提供了可能。

(二)管理流程的贯通性

根据资本循环公式G―W―G`可得,企业资金在时间维度上先后经历了采购、生产、销售等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都存在着固定资产管理的要求。具体表现在固定资产的,采购、使用、成本转嫁等三个方面。这就表明,财务管理的优势在于贯穿于固定资产管理的始终,而建立起了动态和整体视阈。

(三)管理效果的控制性

将视野转换到企业管理之中可知,管理的对象最终还是人。也就是说,促进企业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关键还是要解决人的问题。从而,借助财务管理中的资金激励和约束机制,则能实现固定资产管理效果的控制性问题。

二、分析基础上的模式定位

作为具有指导性的模式构建,首先就需要满足可行性、易操作性原则。因此,这里就财务管理的模式定位进行讨论,进而为具体的模式构建提供路径指向。

(一)采购中的模式定位

企业固定资产采购成为了对其管理的第一步,也是将企业资金抽离循环领域的重要方面。因此,若固定资产采购不当既不能有效提升企业资产有机构成,还会因挤占大量资金而影响到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对此的模式定位可界定为,财务部门通过组织形式的创新而参与到采购环节中。

(二)使用中的模式定位

如何提升企业的“产出/投入”比,其中的一种方法就是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频率,从而稀释折旧成本。另外,延长通用性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也构成了提高上述比值的方法之一。这就意味着,建立起资产维护、安全管控的长效机制极为关键。从而财务管理的模式可定位于,通过绩效考核来强化部门负责制。

(三)控制中的模式定位

此时,就切入到对人的管理了。因大部分企业的组织结构呈现出直线职能型,这就导致了各业务部门在固定资产购置申请中,无法全面考虑企业的整体需求状况。因此,是否能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制定出各部门来年的资产购置计划,并前置性配比额定好的资金,则成为值得思考的问题。

三、定位驱动下的模式构建

根据以上所述并在定位驱动下,二者融合下财务管理模式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构建。

(一)资产采购方面

针对资产采购中的使用价值位于第一考虑因素,因此需要业务部门根据业务开展需要,向单位管理层提交采购申请。申请书中应详细分析该资产对未来工作的意义和使用计划,并列出资产造价的明细表。单位管理层根据该申请书组织专家给予可行性论证;然后还要组织财务部门人员进行资金配置方面的测算,以免为影响到其它工作开展的经费安排。

(二)资产使用方面

对资产使用方面的监管主要包括:使用频率、日常维护、常规保管等环节的内容。由于受资产使用专用性的影响,使得财务部门人员无法切实获得准确的信息。因此,在建立资产制度管理和人员考核的同时,还应成立由财务部门牵头、专业技术人员参与的监管小组,从而能通过不定期抽查和定期检查的方式,来督促业务部门有效开展资产使用管理工作。

(三)组织结构方面

二者契合态势的优越性还在于,通过财务管理视角为单位资产监管提供优化建议,并全面提升资产的配置效率。正因如此,还需要对二者契合模式的组织结构进行讨论。一般而言,可以设立三级组织结构:以主管单位资产监管的党委为一级,以具体落实资产监管工作的财务部门、业务部门为第二级,以实际完成资产监管的班组为第三级,实施三级责任制。这样一来,就能在组织上保证二者契合模式的运作。

综上所述,以上便构成笔者对文章主题的讨论。

四、结束语

本文认为,在模式构建上,财务部门可围绕着采购、使用、控制等三个方面开展工作。最后,文章权当抛砖引玉之用。

参考文献:

固定资产监管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资产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占有或者使用的、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就是利用价值形式,对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调拨、报废、出售等方面进行控制监督和考核,提高使用效率。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对于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效能,保证行政任务的完成和论文事业计划的实现,保护国家财产的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一、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颁布以来,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逐步规范,管理效率明显提高,但在具体工作中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资产购置存在漏洞。尤其是行政事业单位在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固定资产时仍存在一些漏洞。一些地方在谈判小组的选择、标书的撰写上不够规范,导致人为因素加大;一些单位采取“化整为零”的战术分解采购规模,刻意规避政府采购。政府采购相关人员与供应商有利害关系时应当回避,但在具体执行时力度不够。私下交易、暗箱操作、“人情采购”等不规范甚至不合法的行为依然存在。盲目采购、攀比采购、重复购置等现象在个别地方比较突出。这些问题的存在造成了固定资产违规购置、采购成本增加,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二)资产使用问题较多。由于制度不健全或执行不力,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验收制度缺失,往往出现购非所需,且无法追溯责任。登记制度不健全,造成资产使用状况不明,管理困难。定期盘点不及时,无法及时发现帐外资产、毁损资产、遗失资产等,造成帐实不符。移交、监交制度执行不严,造成部分资产流失无法追究责任。定期维护检修制度执行困难,缩短了资产的使用寿命。固定资产索赔制度执行不力,资产损毁、盘亏后,难以查明原因,追究责任。出租资产管理不规范,收入不入账或不公开,支出不规范或不合理,极易形成“小金库”,诱发腐败行为。(三)资产处置不够规范。按规定国有资产处置应向主管部门或同级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报告,并履行审批手续,但事实上仍有部分单位在处置时未办理报批手续,存在随意出售、转让,随意核销现象。个别行政事业单位擅自报废、违规处置固定资产。(四)会计核算存在滞后。1、会计核算不及时。无法及时反映资产变化,应入未入,该销未销,导致账物脱节、存量不清,个别单位建造的楼房已使用多年,工程支出仍挂在“在建工程”和往来账户中。2、会计核算不准确。购入固定资产或改扩建固定资产只按发票买价入账,实际支出的运杂、保险、安装等费用不计入固定资产,人为缩小了固定资产的价值;峻工决算之前发生的固定资产借款利息及有关费用不计入固定资产价值,而记入当期事业支出,违反了借款利息资本化原则的;接受捐赠、无偿调入、盘盈、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不进行任何账务处理和卡片登记,长期游离于账外,极易造成资产流失;已投入使用但尚未峻工决算的固定资产只使用,不记账,有的甚至一拖数年,造成严重的账实不符。应记入“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的固定资产的有偿转让和变价收入,却记入其他收入甚至记入账外账。应据实入账的报废、损毁固定资产,不进行任何账务处理,造成这些固定资产有账无物。固定资产的对外投资,本应按评估价或合同价,借记对“对外投资”科目,贷记“事业基金——投资基金”科目,同时按账面价值,借记“固定基金”科目,贷记“固定资产”科目,而有的单位对资产不作任何账务处理,将投资收益记入其他收入或列入小金库。3、不按规定提取修购基金。为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更新和维护有一个相对稳定的资金来源,有关制度规定:应按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来提取修购基金。而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为了省事,根本不提取修购基金,购置固定资产,不论何种资金来源,都是借记“事业支出”科目,支付费用时也直接列支“事业支出”科目。造成固定资产增加盲目无序,减少没有手续,资产猛增猛减,极不平衡。

二、问题的成因分析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既有体制机制的原因,也有管理过程中的缺陷,是综合因素影响的结果。1、管理机制仍不完善。资产形成和配置过程中的管理和约束机制不健全,导致人为因素过多,没有形成透明、规范、高效的政府采购制度。资产使用缺乏规范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造成管理滞后、浪费严重。资产处置缺乏规范的处置程序和监管措施,致使随意处置、随意核销的情况屡禁不止,资产流失、资产浪费的问题较为普遍。现行的会计制度漏洞较多,亟待完善,如会计制度中规定,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均不计提折旧,这使得资产负债表反映不出固定资产的磨损程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背离的程度越来越大,形成资产总量的虚增。监管制度不完善,约束力度不足,尚未形成高效的管理体系和完善的责任追究制度,既难以及时的发现问题,也难以有效的查处违规违纪。2、管理体制仍需理顺。在管理机构上,有的地方归财政部门管理,有的地方归国资部门管理;有的单位内设有管理机构或管理人员,更多的单位则采用兼职。在管理职责上,部门间条块分割、责权不清的问题比较突出,缺乏统一的管理和协调。3、管理过程亟待规范。相关部门的监管工作仍有待加强,监管内容应更加全面,监管程序应更加规范,监管过程应更加透明。社会化监督工作亟待开展,单一的垂直化部门监管存在较多弊病,社会化监督是一种有益的补充和完善。全社会的认识有待提高。必须克服重钱轻物、重购轻管的倾向,必须提高行政事业单位领导的认识程度,必须规范和强化各项内部管理制度。

三、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一)从思想认识入手,提高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自觉性加大领导重视力度,对固定资产管理衽单位主要领导为全面责任人、分管领导责任人、使用部门负责人为直接责任人的三级管理责任制。明确有关责任人的职责范围,定期考核责任履行情况。并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作为组织部门考核领导干部政绩的一项重要内容,促使各单位“一把手”充分认识到管好用好国有资产的重要性,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固定资产购建、保管、使用、维护和盘存等制度。把国有资产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本单位工作目标。(二)从体制和机制入手,消除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深层次障碍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折旧制度。由于现行总预算会计核算着重反映的是体现预算执行情况和结果的资金流入和流出。而对于财政支出所形成的资产和投资权益得不到反映,从而导致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存在薄弱环节。为此,可分别对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行政单位可采取虚拟折旧的方法反映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定期上报明细表;事业单位可采用按原值和预计使用年限计提折旧的方法,既能真实反映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净值,也有利于事业单位进行成本核算。(三)从管理制度入手,建立系统、透明、规范的管理体系加强固定资产的盘点,各单位固定资产的盘点一般采用定期盘点的形式,一年一次,这远远不够。提倡单位领导人上任时必须进行固定资产的盘点,让主要领导人对单位的固定资产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同时在调离时,也必须进行固定资产的盘点这样可以将单位领导在任职期限内的固定资产变动情况及时掌握,为领导干部考核提供一个参考数据。(四)从监管和执法入手,将问题消灭于萌芽大力加强执法检查和监督力度。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经济监督部门要把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真实完整和保值增值作为监督的重点,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强化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的内控制度,固定资产的采购和出入库应有不同的人来担任。不能出现一人兼任数职的情况。要组织专门人员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清查。对盘盈、盘亏、报废、损毁固定资产要查明原因,视不同情况分别进行处理。要依据清查中出现的问题,不断修改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的各项内控制度。(五)从人员培训入手,建立高水平的管理队伍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努力提高相关人员的业务素质、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准;坚持会计人员持证上岗,杜绝无证上岗现象;建立健全相关考核制度,并定期进行考核,奖惩分明。1.强化会计人员的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观念。会计人员应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在履行职责中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不论遇到何种情况,不丧失原则,不图谋私利。2.提高专业知识和技术业务素质。要加强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注重在职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帮助会计人员更新会计知识,熟悉会计处理程序和核算办法,精通会计法规和会计制度,准确判断会计事项,新会计制度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强调会计职业判断,恰当进行会计处理;同时加强计算机及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培训,使财会工作由单纯核算型向企业的管理型转变,使会计人员素质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与国际接轨的需要。所以提高会计人员和审计人员的从业素质是提高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的一个重要条件。(三)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结构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中具有重要作用,要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首先要提高内部审计的地位,保证其独立于其它职能部门,以确保其独立性和权威性,内部审计是否有独立性和权威性是关系到企业内部审计是否有效实施的关健因素。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责除了审核公司会计帐目外,还应包括稽核、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有效和公司内部各组织结构执行指定职能和效率,监督公司经营业务是否符合内部控制的要求,并向企业最高管理部门提出更完善的内部控制、纠正错误的建议,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正确处理企业与国家利益的关系,企业领导人要积极带头遵守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自觉服从监督,同时帮助审计人员克服困难,排除监督和干扰和压力,从而达到保护企业财产的完整,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提高经营效益的目标。(四)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先进管理手段,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网络技术在会计中的应用,以及在网络和计算机这种新环境下的会计系统设计,也会提高财务信息的质量。综上所述,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不仅严重扰乱国家经济秩序,而且挫伤了广大投资者的信心,给国家经济造成危害。我们应责无旁贷的遵循“诚信为本,遵循准则,不做假帐”的从业原则,为国家制定宏观政策,为经营者与投资者进行经营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

【参考文献】

1.苏文胜,王巧丽;会计政策选择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措施财会通讯(综合版);2007

2.刘晓北;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对策[J];财会研究;2006年03期

固定资产监管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资产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占有或者使用的、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就是利用价值形式,对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调拨、报废、出售等方面进行控制监督和考核,提高使用效率。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对于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效能,保证行政任务的完成和写作论文事业计划的实现,保护国家财产的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一、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颁布以来,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逐步规范,管理效率明显提高,但在具体工作中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资产购置存在漏洞。尤其是行政事业单位在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固定资产时仍存在一些漏洞。一些地方在谈判小组的选择、标书的撰写上不够规范,导致人为因素加大;一些单位采取“化整为零”的战术分解采购规模,刻意规避政府采购。政府采购相关人员与供应商有利害关系时应当回避,但在具体执行时力度不够。私下交易、暗箱操作、“人情采购”等不规范甚至不合法的行为依然存在。盲目采购、攀比采购、重复购置等现象在个别地方比较突出。这些问题的存在造成了固定资产违规购置、采购成本增加,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www.133229.Com(二)资产使用问题较多。由于制度不健全或执行不力,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验收制度缺失,往往出现购非所需,且无法追溯责任。登记制度不健全,造成资产使用状况不明,管理困难。定期盘点不及时,无法及时发现帐外资产、毁损资产、遗失资产等,造成帐实不符。移交、监交制度执行不严,造成部分资产流失无法追究责任。定期维护检修制度执行困难,缩短了资产的使用寿命。固定资产索赔制度执行不力,资产损毁、盘亏后,难以查明原因,追究责任。出租资产管理不规范,收入不入账或不公开,支出不规范或不合理,极易形成“小金库”,诱发腐败行为。(三)资产处置不够规范。按规定国有资产处置应向主管部门或同级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报告,并履行审批手续,但事实上仍有部分单位在处置时未办理报批手续,存在随意出售、转让,随意核销现象。个别行政事业单位擅自报废、违规处置固定资产。(四)会计核算存在滞后。1、会计核算不及时。无法及时反映资产变化,应入未入,该销未销,导致账物脱节、存量不清,个别单位建造的楼房已使用多年,工程支出仍挂在“在建工程”和往来账户中。2、会计核算不准确。购入固定资产或改扩建固定资产只按发票买价入账,实际支出的运杂、保险、安装等费用不计入固定资产,人为缩小了固定资产的价值;峻工决算之前发生的固定资产借款利息及有关费用不计入固定资产价值,而记入当期事业支出,违反了借款利息资本化原则的;接受捐赠、无偿调入、盘盈、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不进行任何账务处理和卡片登记,长期游离于账外,极易造成资产流失;已投入使用但尚未峻工决算的固定资产只使用,不记账,有的甚至一拖数年,造成严重的账实不符。应记入“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的固定资产的有偿转让和变价收入,却记入其他收入甚至记入账外账。应据实入账的报废、损毁固定资产,不进行任何账务处理,造成这些固定资产有账无物。固定资产的对外投资,本应按评估价或合同价,借记对“对外投资”科目,贷记“事业基金——投资基金”科目,同时按账面价值,借记“固定基金”科目,贷记“固定资产”科目 ,而有的单位对资产不作任何账务处理,将投资收益记入其他收入或列入小金库。3、不按规定提取修购基金。为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更新和维护有一个相对稳定的资金来源,有关制度规定:应按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来提取修购基金。而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为了省事,根本不提取修购基金,购置固定资产,不论何种资金来源,都是借记“事业支出”科目,支付费用时也直接列支“事业支出”科目。造成固定资产增加盲目无序,减少没有手续,资产猛增猛减,极不平衡。

二、问题的成因分析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既有体制机制的原因,也有管理过程中的缺陷,是综合因素影响的结果。1、管理机制仍不完善。资产形成和配置过程中的管理和约束机制不健全,导致人为因素过多,没有形成透明、规范、高效的政府采购制度。资产使用缺乏规范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造成管理滞后、浪费严重。资产处置缺乏规范的处置程序和监管措施,致使随意处置、随意核销的情况屡禁不止,资产流失、资产浪费的问题较为普遍。现行的会计制度漏洞较多,亟待完善,如会计制度中规定,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均不计提折旧,这使得资产负债表反映不出固定资产的磨损程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背离的程度越来越大,形成资产总量的虚增。监管制度不完善,约束力度不足,尚未形成高效的管理体系和完善的责任追究制度,既难以及时的发现问题,也难以有效的查处违规违纪。2、管理体制仍需理顺。在管理机构上,有的地方归财政部门管理,有的地方归国资部门管理;有的单位内设有管理机构或管理人员,更多的单位则采用兼职。在管理职责上,部门间条块分割、责权不清的问题比较突出,缺乏统一的管理和协调。3、管理过程亟待规范。相关部门的监管工作仍有待加强,监管内容应更加全面,监管程序应更加规范,监管过程应更加透明。社会化监督工作亟待开展,单一的垂直化部门监管存在较多弊病,社会化监督是一种有益的补充和完善。全社会的认识有待提高。必须克服重钱轻物、重购轻管的倾向,必须提高行政事业单位领导的认识程度, 必须规范和强化各项内部管理制度。

三、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一)从思想认识入手,提高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自觉性加大领导重视力度,对固定资产管理衽单位主要领导为全面责任人、分管领导责任人、使用部门负责人为直接责任人的三级管理责任制。明确有关责任人的职责范围,定期考核责任履行情况。并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作为组织部门考核领导干部政绩的一项重要内容,促使各单位“一把手”充分认识到管好用好国有资产的重要性,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固定资产购建、保管、使用、维护和盘存等制度。把国有资产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本单位工作目标。(二)从体制和机制入手,消除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深层次障碍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折旧制度。由于现行总预算会计核算着重反映的是体现预算执行情况和结果的资金流入和流出。而对于财政支出所形成的资产和投资权益得不到反映,从而导致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存在薄弱环节。为此,可分别对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行政单位可采取虚拟折旧的方法反映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定期上报明细表;事业单位可采用按原值和预计使用年限计提折旧的方法,既能真实反映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净值,也有利于事业单位进行成本核算。(三)从管理制度入手,建立系统、透明、规范的管理体系加强固定资产的盘点,各单位固定资产的盘点一般采用定期盘点的形式,一年一次,这远远不够。提倡单位领导人上任时必须进行固定资产的盘点,让主要领导人对单位的固定资产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同时在调离时,也必须进行固定资产的盘点这样可以将单位领导在任职期限内的固定资产变动情况及时掌握,为领导干部考核提供一个参考数据。(四)从监管和执法入手,将问题消灭于萌芽大力加强执法检查和监督力度。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经济监督部门要把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真实完整和保值增值作为监督的重点,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强化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的内控制度,固定资产的采购和出入库应有不同的人来担任。不能出现一人兼任数职的情况。要组织专门人员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清查。对盘盈、盘亏、报废、损毁固定资产要查明原因,视不同情况分别进行处理。要依据清查中出现的问题,不断修改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的各项内控制度。(五)从人员培训入手,建立高水平的管理队伍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努力提高相关人员的业务素质、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准;坚持会计人员持证上岗, 杜绝无证上岗现象;建立健全相关考核制度,并定期进行考核,奖惩分明。1.强化会计人员的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观念。会计人员应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在履行职责中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不论遇到何种情况,不丧失原则,不图谋私利。2.提高专业知识和技术业务素质。要加强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注重在职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帮助会计人员更新会计知识,熟悉会计处理程序和核算办法,精通会计法规和会计制度,准确判断会计事项,新会计制度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强调会计职业判断,恰当进行会计处理;同时加强计算机及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培训,使财会工作由单纯核算型向企业的管理型转变,使会计人员素质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与国际接轨的需要。所以提高会计人员和审计人员的从业素质是提高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的一个重要条件。(三)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结构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中具有重要作用,要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首先要提高内部审计的地位,保证其独立于其它职能部门,以确保其独立性和权威性,内部审计是否有独立性和权威性是关系到企业内部审计是否有效实施的关健因素。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责除了审核公司会计帐目外,还应包括稽核、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有效和公司内部各组织结构执行指定职能和效率,监督公司经营业务是否符合内部控制的要求,并向企业最高管理部门提出更完善的内部控制、纠正错误的建议,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正确处理企业与国家利益的关系,企业领导人要积极带头遵守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自觉服从监督,同时帮助审计人员克服困难,排除监督和干扰和压力,从而达到保护企业财产的完整,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提高经营效益的目标。(四)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先进管理手段,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网络技术在会计中的应用,以及在网络和计算机这种新环境下的会计系统设计,也会提高财务信息的质量。综上所述,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不仅严重扰乱国家经济秩序,而且挫伤了广大投资者的信心,给国家经济造成危害。我们应责无旁贷的遵循“诚信为本,遵循准则,不做假帐”的从业原则,为国家制定宏观政策,为经营者与投资者进行经营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

【参考文献】

1.苏文胜,王巧丽; 会计政策选择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措施 财会通讯(综合版);2007

2.刘晓北; 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对策 [j];财会研究; 2006年03期

固定资产监管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固定资产 财务管理 折旧

随着经济危机的大规模爆发,企业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越来越大,其中占据大量资金的固定资产财务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那么如何在当前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完善固定资产的财务管理是目前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将结合自身工作的实际工作经验,浅谈对对固定资产财务管理工作的认识,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

一、固定资产的含义及特点

固定资产通常是指使用寿命超过一年的运输工具、房屋、建筑物、机械、机器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和工具等实物生产资料。固定资产的实物形态表现在产品生产过程中用来改变或者影响劳动对象的劳动资料。固定资产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可以长期发挥作用,长期保持原有的实物形态,但固定资产的价值则随着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而逐渐地转移到产品成本中去,并构成产品价值的一个组成部分。从财务会计的角度进行分类。固定资产一般可分为生产用固定资产、非生产用固定资产、租出固定资产、未使用固定资产、不需用固定资产、融资租赁固定资产、接受捐赠固定资产等。

要进行固定资产的财务管理活动,首先应该明确固定资产的特点:第一,固定资产所占用的资金较大,一般为2000元以上;第二,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通常超过一个会计年度,而且价值分摊在各个会计期间,并且折旧方法已经确定,就不能随意更改;第三,购入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不能与销项税互相抵减,等等。

二、固定资产的财务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1、固定资产购置程序表面化

企业进行固定资产购置时,没有进行相应的调查研究、讨论等环节,而且程序化现象很严重,一般不会讨论购置固定资产方案的可行性。这使得企业在购置固定资产环节就出现了浪费资金,周转速度缓慢,固定资产价值难以体现等情形。企业盲目扩大生产环节,扩大生产规模,在没有进行论证的前提下,将大量资金转移到固定资产上,无疑加大了企业生产的风险。

2、固定资产的盘点和价值转移不规范

企业对固定资产的盘点不及时,很多企业都是在年终进行盘点,盘点的频率较小,这给企业进行有效的财务管理带来了难度。而且进行盘点时,对于毁坏、报废的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不及时,不能将会计信息有效地传递到管理层进行决策,会计信息失去了及时性。而且由于企业中的产权结构不清晰,母公司与子公司的关系非常复杂,导致盘点固定资产的单位职责不明晰,对于固定资产的金额和日期盘点仅存在于表面的程序化,没有真正体现出盘点的价值和意义。

固定资产的价值转移常常由于公司关系的复杂化和企业领导之间的关系导致失去了价值体现能力。一般来说,企业的控股人和另外一家的企业控股人为一个时,也就是关联方交易时,通常会将固定资产以低于或者高于账面价值的价格转移到另外一家企业。再者,由于迫于上下级关系,将固定资产偏离其公允价值的价格转移到上级企业,谋取一定的利益。以上种种,充分体现了固定资产财务管理的弊端。

3、财务监督不到位

负责监督管理企业固定资产项目的单位,职责不明确,迫于上级压力,只能任由领导安排。失去了监督职能部门的独立性。而且有的监督部门总共才一个人,长期的工作环境导致监督失去公正性。并没有体现第三方监督的有效性。而且对于会计监督职能的意识欠缺,固定资产的账目并不完整,资金数额和使用年限不准确,出现很多账实不符的情况,但是会计人员只负责账本,而监督部门只负责实物,两者的职能分离,一人负责一块,导致监督职能失位。一旦监督职能失位,就不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固定资产存在的问题,从而及时调整财务管理战略。

4、固定资产的预警指标利用不充分

固定资产的作用不单单体现在对企业生产环节的贡献上,同时固定资产也可以为企业提供财务风险的预警。比如,企业一味的扩大生产规模,从而加大固定资产的采购力度,如果在采购前先进行方案论证。用内部收益率法判断固定资产的采购是否能够带来高的收益率,就可以判断固定资产的采购是否可行。另外企业不重视固定产折旧数额的变化,没有及时发现固定资产的价值走势,从而失去了对当前局势的把握,就更谈不上控制企业财务管理的风险。

三、强化固定资产财务管理的措施

1、规范固定资产购置程序

固定资产的采购要事先进行实地调查研究,一方面先进行可行性论证,主要利用未来现金流量法和内部收益率法进行计算,研究项目是否可以带来比较高的收益率,换句话说,购买固定资产后是否可以实现利润的获取;另一方面,考虑购买固定资产是否有必要进行,不能一味的扩大生产规模,从而降低自身现金持有量,增加企业的生产风险。再者,实行购买固定资产之前,一定要报请相关部门审核批准。不能表面的程序化操作,应该深入落实各方的责任,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进行更大价值的挖掘。

2、完善财务核算基础工作

会计核算在固定资产的财务管理工作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新会计制度的出台,企业都应依据准则,考虑企业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固定资产折旧计提体系,进行完善固定资产账务处理的工作环节。会计人员应该重视对固定资产的记录。包括固定资产的折旧数额和使用年限,并且按季度进行实物盘点和账务核对,杜绝账实不符的情况。如果出现固定资产的毁坏、报废、转移等事项,一定要及时处理结转,并且要按照相应的会计准则进行操作,对于价值转移一定要格外注意,必须分清账面价值和公允价值,并且严防关联方交易带来的价值损失,杜绝固定资产损失带来的财务管理风险。

3、落实权责机制,加强监督管理

固定资产的监督部门一定要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在事前,一定要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方案论证,研究项目的可行性,并且进行严格审核和批复。事中及时进行盘点。并且与会计部门进行校对,建立领用、使用、报废等环节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并且及时报请上级专管部门。在事后对固定资产出现的种种问题进行反思,与历史数据进行对比,发现其中的问题,找出解决的方案。而且在监督管理的过程中,对于固定资产价值流转过程中的一系列环节建立责任落实机制,这样有利于事后总结时,划定责任,明确落实,找出固定资产赔付责任人。

4、有效利用固定资产的财务指标,降低财务风险

固定资产在企业生产环节体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它还具有防止风险的意义。我们应该加大利用固定资产财务指标的力度,来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固定资产的财务指标一般有固定资产总额、折旧数额、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等等。比如,从固定资产的总额这个财务指标可以发现,如果这个数额相对较大,就可以断定,企业有可能盲目的扩大生产规模。自身的现金持有量较少,此时的政策应该以降低风险为宜。如果这个数额相对较小,则反向操作,适宜扩大生产规模。

固定资产监管论文范文第14篇

近年来国内医疗事业发展迅猛,医院的固定资产规模不断扩大,且占医院总资产的比重也不断提升。能否做好固定资产管理相关工作对于现阶段医院综合发展影响显著。本文将对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在分析当前国内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共性问题的基础上,对于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出了具体建议。

关键词:

医院;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对策

在医院综合管理体系中,固定资产是极为关键的一环,做好固定资产管理等相关工作需要医院本身给予应有重视。但国内部分医院固定资产实际管理成效差强人意,固定资产管理的诸多问题长时间未得到解决,制约了医院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

一、医院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意义

固定资产通常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时间超过12个月的,价值达到一定标准的非货币性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医院内部的固定资产与一般性企业的固定资产构成上并无明显差异,在具体管理上,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也需要做到科学管理并与现阶段固定资产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相协调。就具体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而言,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不仅要注重固定资产总体规模的清查,同时要做好各项固定资产变动的记录以及单位会计周期内固定资产的折旧等具体管理工作。医院不仅要在新时期下继续发挥好自身“治病救人”的基本职能,更要不断提升自身综合发展水平以及综合管理能力,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能够为医院内部各项管理提供有力帮助,为医院综合发展决策提供支持。同时医院进行固定资产管理,能够准确反映自身经营情况,有利于国家掌握医疗事业发展总体情况。

二、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固定资产管理不只是一项与财务管理密切相关的管理活动,诸如固定资产清查等具体管理工作开展都需要得到医院相关科室和部门的支持。而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的背景下,固定资产管理相关工作开展往往无法得到有效支持,孤立状态下进行的固定资产管理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实际的资产数据采集上也会出现多种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医院内部缺乏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也容易造成固定资产管理权责不清等问题。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缺乏明确的责任主体也导致固定资产整体管理水平相对较低。

2.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失真现象严重

国内部分医院在核算固定资产时依然沿用较为陈旧的历史成本法,而不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这一做法本身不仅会导致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之间存在差异,而且较为严重的账面失真现象也会影响财务管理活动的有效开展。此外,部分医院在固定资产使用时并不会计提减值准备,这一做法更是加剧了医院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的失真现象。长此以往,医疗设备本身的老化程度及实际工作状态也无法得到反映,医院固定资产的实际管理状况也得不到有效改善,固定资产管理的整体风险就会持续增加。

3.固定资产管理缺乏内部监督

当前国内医院在内部控制建设中虽然进行了较多努力,但财务管理的相关活动,特别是固定资产管理方面依然并未出台相关的监督办法。固定资产管理方式方法是否科学、最终管理成果是否真实有效等缺乏监督与评价机制,导致固定资产管理问题长期存在且得不到有效解决。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与控制环境,导致固定资产管理效用低下,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也长期得不到提升。

三、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

1.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实行分级管理

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需要医院完善内部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无论医院规模大小都要结合固定资产管理实际制定管理制度。通过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确立,提升资产管理工作在单位内部的重要性。此外,医院要结合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变化对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断进行调整,增强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指导和规范作用。建议国内医院依托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将固定资产分级管理模式确立下来,在固定资产管理中明确各个层级的固定资产管理主体以及固定资产管理权责关系,降低固定资产对于实际管理资源的消耗,提升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与水平。

2.更新固定资产管理方法,加强会计核算

更新固定资产管理方法,掌握先进的固定资产管理理论,将其应用到医院内部的固定资产管理活动中,这是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选择。建议国内医院通过定期进行员工培训的方法来提升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并要求其运用最新、最科学的固定资产管理方法进行具体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此外,医院内部也应当加大固定资产管理的投入,提升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聘用高素质的信息化管理人员进行固定资产管理不仅能够确保最终账面价值的准确性,也能显著降低由于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业务能力不足等人为因素造成的固定资产管理问题。依托科学且可行的固定资产管理方法进行诸如核算等具体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更是固定资产管理规范化的基本要求。

3.确立内部固定资产管理的评价监督体系

医院内部固定资产管理评价与监督体系对于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作用显著。可行性较高的评价与监督体系能从客观上增强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对于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医院可以考虑通过聘请外部机构和人员对会计周期内医院自身的固定资产管理状况进行评价,通过这一方式能够发现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而对此类问题进行集中解决也能保障下一会计周期内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提升。此外,医院内部可以考虑成立固定资产管理监督小组定期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及时发现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四、结语

医院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十分重要也十分必要。固定资产管理作为医院总体管理的重要一环,医院不仅要考虑到固定资产管理本身效率的提升,更是要注重固定资产管理对于辅助决策的重要作用。医院内部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提升不可一蹴而就,特别是在固定资产管理资源相对紧缺的背景下,医院应当将固定资产管理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持续开展,不断发现固定资产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并有针对性地解决。

参考文献

1.吕波.医院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研究.财会学习,2016(14).

固定资产监管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高校;固定资产;科学化管理

[作者简介]吴德潘,宁德师范学院资产管理处助理研究员,福建宁德352100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1)01-0174-03

高校固定资产有其自身的特点,其组成中教学科研仪器占很大比例,为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应深入研究、积极探索高校固定资产科学化管理。

一、理顺体制,建立专门的领导机构和强化管理职能机构,建立固定资产管理责任机制

为了适应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理顺固定资产的管理体制是关键,必须改革高校原有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建立适应新形势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体制。应设立由校领导负责的专门领导机构“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和其直接领导下管理学校固定资产的职能机构“资产管理处”。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领导全校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并对国有资产管理方面的重大问题作出决策。管理委员会主任由主管校领导担任,副主任由其他校领导担任,委员由有关部门领导组成。该委员会作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专门领导机构,是管好高校固定资产的强有力保证。资产管理处作为高校固定资产的职能机构,负责国有资产和日常管理,统一对学校占有、使用的资产实施管理。

为防止高校固定资产流失,高校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和规范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使学校的固定资产形成统一计划、统一采购、统一调拨等一套管理系统。按照“国家所有,统一领导,统一政策,分级管理”的管理模式,建立固定资产管理机构,全面实行监督管理。设立固定资产管理职能机构,把价值管理、实物管理、产权管理、效益管理相结合,责、权、利三者相统一。该机构成为全校固定资产集计划、供应、调配、管理、服务于一体的管理机构,同时在各部门建立归口管理部门,从而为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可靠的、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在校内外形成一个强有力的管理体系,这是管好国有资产的基础和保证。

二、健全制度,增强资产管理调控力。以制度促管理,增进管理的灵活性和进取性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应进一步健全管理制度,不断增强固定资产管理的调控能力。固定资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很多是由于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造成的。高校资产管理部门应从实际出发,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充分发挥审计的作用,依据内部控制不相容的原则,充分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活动的效能。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特点,不断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及时修订形同虚设、效能低下的规章制度,以适应学校的发展。对资产的每个管理环节明确责任,加强资产的计划申报、论证、招标、采购、验收、保管、使用、维修、处置等每个管理节点的制度建设,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对各部门的职责及相互协调的程序在制度中要有明确的规定,以避免由于责权不清而推诿扯皮。同时加强资产的内部审计制度和落实好定期的资产清查工作,对固定资产的增减、管理、效益等方面加以监督和考核。应加强学校内部的监督和审计,学校的纪检监察和审计部门要加强监督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落实,防止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不良现象的发生。要倡导在资产管理中走制度化管理与机制创新相结合的道路,加强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创新,用新机制来约束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根治管理活动中的不良现象,促进固定资产的最优化配置,以增进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灵活性和进取性。

三、以人为本,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和科学化管理水平

科学管理的核心是人员管理,在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包括资产使用者、资产管理者和资产决策者。充分发挥工作人员的主观积极性,努力增强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业务技能,充分开发工作人员的智力和体力,发挥工作人员的自主性,是提高科学化管理水平的必要条件。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制度能否落实,措施是否到位,关系到领导和职能部门。高校分管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要进行经常性检查,了解并熟知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对学校资产管理工作做到心中有数,定期组织清查。对在清查中发现的问题,应该及时解决。要敢于坚持原则,保护国家财产不受损失,不怕得罪人。随着高校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固定资产总量不断扩大,这对资产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来只是对账簿的建立、登记、财产的保管,现在已经不适应高校的快速发展。适应当今高校发展的固定资产管理者,应有做好固定资产科学化管理工作的知识、思路和能力,具有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和较强的责任心,熟悉国家有关固定资产方面的方针、政策、法规,精通固定资产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熟悉仪器设备的结构、性能、工作原理,了解所需设备生产厂家的历史、产品信誉、售后服务情况等。

要进一步完善用人制度,以人为本,严格纪律,切实做到奖勤罚懒,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赋予管理人员一定决策权的同时,明确其所应承担的责任,并按决策效果好坏实行奖罚。具体来说,就是要对在设备投资决策过程中态度认真、责任心强、能严格把关、促进设备资源合理配置的人员给予肯定,并适当地给予物质奖励。对于因不负责任或主观臆断,造成决策性失误,从而导致设备资源低效运行和闲置浪费的人员,应追究行政及经济责任。

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力度,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造就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固定资产管理队伍,特别是懂技术、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充实到资产管理队伍中来,显得尤为重要,这是提高高校国有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基础。现在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不仅仅局限于保管,更应管好管活,让这些资产发挥更好更大的效益。

四、强化内部审计在资产管理过程中的监督作用。加强对高校固定资产内部关键节点的控制

加强审计监督职能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审计监督职能首先是对设备资产购置的整个过程进行监控,并参与采购、验收工作;其次是对资产的出租、出借、转让、变卖以及“非转经”资产进行监督,监督设备资产变价收入是否按要求入账;最后是对资产的账目进行审计,账账、账物是否相符。高校的审计监督部门要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全过程进行审计监督,以确保资产管理的效率性、安全性,防止资产的流失。

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内部审计控制是一项长期重要的管理工作,每个高校要根据自身情况,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总结,不断改进,不断提高,使学校每一项经济业务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资

产过程管理的失控往往是管理制度不落实、管理运行不流畅所造成。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的部门多,管理对象繁杂,管理对象的生命周期长。根据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特点,可以引入过程控制的管理理念,将固定资产管理过程划分为计划、预算、论证、购置、使用、转移、处置和监督等主要环节,在每个环节中设计若干个可以操作的具体控制节点,明确控制节点的具体内容、操作程序,落实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固定资产购置环节主要分购置预算、专家论证、审批、招标、验收、建账六个关键节点;固定资产使用调配环节主要分资产清查、定期巡查、资产调配、维修四个关键节点;固定资产报废环节主要分专家论证、审批备案、招标、销账四个关键节点;等等,以此类推,只要控制好每个节点的质量,就可以保证管理制度的落实和管理体制的正常运行,从而实现对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

五、以校园网络平台为依托,建立大型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数据库,实现固定资产动态化、信息化管理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校园网络的不断完善,给高校固定资产科学化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依托校园网络,建立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网络平台,实现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和各使用部门之间信息的交流和互动管理。各级管理部门可以随时了解每个部门固定资产使用现状、变动情况,以充分利用现有仪器设备,避免资产重复购置和浪费,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资产的合理利用率和效益。网络克服了地域的限制,对固定资产从购置到报废整个周期进行动态管理,及时记录固定资产增减、调配等变动情况,及时掌握固定资产的采购、使用现状、处置等具体情况。网络克服了信息滞后、信息不透明、信息流通不方便的传统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实现了能够及时、准确地提供管理者所需要的固定资产管理信息。

大型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数据库的建立和动态化、信息化管理,高校可以自行研发系统,也可购置网络版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该系统可实现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的充分沟通,保证国有资产账账相符。该系统可及时掌握高校固定资产变化的情况,为高校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该系统可实现资产信息的共享,简化工作程序,节约人力物力,大幅度地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该系统可实现固定资产信息实时、动态的管理,改变了以往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过分依赖校级管理部门,使各使用单位能最大限度地参与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发挥各使用保管部门的主观能动性。让学校的每一个教职工都能够根据自己的权限,随时从网络中查询学校的资产情况、资产使用状况、资产的构成比例等信息,对资产的管理进行有效地监督,减少资源的重复购置和浪费。

固定资产数据动态管理系统涵盖了财政部、教育部规定的固定资产类别,通过固定资产数据动态管理系统这一平台,能实现固定资产信息录入、修改、查阅、报表、统计、接口等多项功能,可以方便对固定资产进行统计汇总,根据分配的权限、实现网上登记、对账、查阅等功能。

六、构建科学的高校固定资产绩效评价体系,合理高效配置有限的教育资源。促进高校固定资产的良性循环

随着高校管理体制改革不断地深入,投资主体的多元化,高校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更加注重使用效率、合理配置。建立高校固定资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全面分析与评价,客观反映高校固定资产的全面运行状况,既符合高校自身管理的需要,也是教育主管部门为改善宏观管理提出的新要求。建立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绩效评价,目的就是要对高校国有资产的运营效果,从管理角度作出一个系统测评,综合获取资产运作的成绩和效果,进一步建立和健全国有资产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明晰产权关系,实施产权管理,保障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推动资产的合理高效配置和有效利用,对经营性资产实行有偿使用并监督其实现保值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