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文献计量论文范文

文献计量论文范文

文献计量论文

文献计量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医疗质量;监管;文献计量学

[中图分类号] R197.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08(c)-0164-03

A literatures review of medical quality management and regulation based on Bibliometrics methods

AN Yanfang

The Affiliated People′s Hospital of Hubei Medicine University, Hubei Province, Shiyan 442000, China

[Abstract] A long time the medical quality management and regulation has been a weak link in medical management system. In this study, Bibliometric analysis is employed to review the research status, topics, medical quality management and regulatory theory of medical quality regul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as the literature number, the medical quality management and regulation is one of the international main research areas, but the number of closely literature in china is fewer; as the research topic, in the international main research focuses on terms of quality, service, costs, standards, but domestic mainly concentrates in the necessity, importance and concepts, and the regulatory mechanisms, the regulatory system, regulatory content are still a lack of systematic and empirical research. This Bibliometric analysis is helpful for scanning the topics of medical quality control system in-depth study.

[Key words] Medical quality; Management and regulation; Bibliometrics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医疗服务供给主体、医疗保障、融资机制、付费方式、治理以及监管体制等领域都开展了重要改革和探索,推动和促进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但是对医疗服务的监管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医疗管理体制的一个薄弱环节,主要表现中医疗体制不协调、改革措施不配套、医疗市场扭曲、医疗机构治理失灵、政府职能“缺位、错位、越位”等各种弊端,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十分突出。政府相关部门医疗服务缺少有效监管手段,医疗行业整体监管滞后,医疗政策决策规制化程度低、医疗服务监督制度缺位[1]。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需要全面推进医疗服务治理机制、供给筹资机制、竞争机制、监管体制等方面的改革[2]。考虑到目前我国医改工作的现实需要,在系统比较和深刻理解各国基本医疗服务监管体系的基础上,完善和创新我国基本医疗服务监管机构的设置,基本医疗服务监管的工具,以及重要监管内容(如基本医疗服务质量和收费)如何监管,是一个现实而迫切的重大课题。医疗质量监管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本研究基于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对医疗质量监管的研究背景、意义、研究现状及主要概念等方面进行文献内容分析,对目前已经形成的监管理论进行归纳,为深入研究我国医疗质量监管体系提供理论基础。

1 文献数量分析

1.1 中文检索

选择《CNKI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博士学位论文库》、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检索1989~2009年的数据。文献检索具体情况及结果见表1。

表1 医疗质量监管文献检索结果

注:检索式中“+”表示逻辑或(.or.),“*”表示逻辑与(.and.)

从表1可以看出,中国医疗服务监管研究密切相关总体数量偏少,密切相关文献只有39篇;从文献发表时间来看,重要文献主要集中在近5年内。

文献计量论文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对于对外贸易迅猛发展的中国而言,人民币汇率波动的贸易效应受到了学术界广泛关注和思考,本文将对相关文献按照总体和区际分类的角度的进行评述。

1.人民币汇率波动与中国总体贸易效应研究评述

近年来,由于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关于人民币币值汇率波动对我国总体贸易影响的讨论一直十分激烈。纵观这些成果的研究结论,大致可以分为三种观点:人民币汇率波动对贸易有着正面影响;人民币汇率波动对贸易有着负面影响;人民币汇率波动对贸易影响不大。

1.1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国总体贸易有正面影响

魏巍贤早在1997年发表于《统计研究》的《中国出口与有效汇率的关系分析》一文对此有比较详细具体的实证分析研究,最终笔者得出结论:从长期来看,改革开放以来出口总量的不断增大与有效汇率的持续贬值密切相关,因此这意味着两方面内容,一是我国以促进出口增长为目标的汇率政策是长期有效的,改革以来的汇率贬值确实起到促进出口长期增长的作用;二是我国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不尽人意,长期的出口增长过分依赖于汇率的贬值。临时眭政策因素在短期内也百弱f起出口总量的变化使之脱离它与有效汇率的均衡关系水平。

另外,李海菠2003年在《世界经济研究》发表的一文《人民币实际汇率与中国对外贸易的关系》根据1973—2001年的年度统计数据,采用与魏巍贤相类似的方法.即用单方程协整分析检验调整后的实际汇率arer、中国外贸进出口总额、出口额和进口额的协整关系。加之eg两法估计它们之间的长期关系,最后使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实证分析方法,研究了人民币实际汇率与中国对外贸易之间的关系,也得出了相类似的结论,即人民币实际汇率与中国对外贸易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并且笔者还证实了实际汇率可以改善短期内中国的对外贸易状况。

通过检索文献发现.该类文献的数量相对而言比较少,原因应该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事实与该理论有所不一致。

1.2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国总体贸易有负面影响

郑恺2006年发表于《财贸经济》的一文《实际汇率波动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基于sitc比较》对“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国总体贸易有负面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简要综述如下:

根据有关的国际贸易理论,决定对外贸易通常有3个变量。第一是外国收人大小,第二是相对于外国商品的贸易条件,第三是货币比价即汇率大小。由此,为了度量汇率波动对贸易的影响,必须控制以上3个变量。但由于gni不存在月度统计数据,笔者采用美国的工业生产指数来代替gni或gdp数据,此外由于我国不存在进出口价格的完整时间序列数据,因此可以利用实际汇率进行替代。在构造实证模型时,笔者将波动率作为外生变量,在存在协整的情况下,相应采用var的扩展vec模型来估计估计短期内波动率对贸易波动的影响。其构造的模型为:

其中,ex为中国对美国的出口数量的自然对数值,i表示为不同的行业,ipf为美国工业,生产指数的大小,r表示人民币兑美元的实际汇率的自然对数值,v表示实际汇率的波动率,ecm为误差修正项,反映了贸易变化的长期趋势。j表示变量滞后阶数。

笔者运用了以上var的扩展模型进行分析,由于var可以解决不平稳数据造成的不稳定性以及内生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因此可以更好的估算出汇率波动对贸易的影响,他研究了自1994年以来中国对美国按sitc出口贸易与实际汇率波动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的一些行业受汇率波动的负面影响较大。

此外,李建伟、余明2003年在《世界经济》发表的《人民币有效汇率的波动及其对中同经济增长的影响》一文也对“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围总体贸易有负而影响”这-fq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笔者利用的是1995年1月一2003年6月的季度数据,与郑恺使用的方法不同.李建伟、余明两位学者运用的是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进出口贸易和利用外资的十日关关系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是影响中国进出口贸易和利用外资的重要因素,从而他们认为人民币有效汇率大幅度波动会对中国经济增长形成巨大负面冲击。

1.3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国总体贸易影响不大

曹阳、李剑武于2006年在《世界经济研究》发表的《人民币实际汇率水平与波动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一文基于1980—2004年的年度数据,首先用ak—garch模型测算出人民币实际汇率的波动率。最后采用engle—grnager两步法,进行了协整分析,从而对“实际汇率波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进行研究,笔者发现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增加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的影响不显着。

强永昌等2004年于《世界经济研究》发表《有关人民币汇率问题的对外贸易分析》一文.笔者通过对我国1990—2001年各种价格研究了1990年以后的人民币汇率和中国对外贸易的关系。首先分别构建了出口方程以及进口方程,根据1990—2001年的样本数据,用eviews软件进行回归分析,最终得出了中国对外贸易出口额、进口额与人民币实际汇率之间存在的弹性关系不大,相关性较弱的结论。

综上所述,以上三类文献分别从人民币汇率波动对贸易的正面影响、负面影响和影响不大三个方面进行了实证研究。

2.人民币汇率波动与中国区际贸易效应研究评述

刘巍、郭友群2003在《国际经贸探索》发表了《对人民币汇率与广东省进出口额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一文,笔者运用广东省1987-2001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指出人民币牌价汇率变动1个单位,广东省的出口额就同方向变动o.15亿美元.人民币牌价变动1%,广东省出口额就同方向变动29%。这个结论说明,人民币贬值有利于广东省出口的增长。得出同样结论的有关研究文献是戴世宏2006年发表于《上海金融》的《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上海市贸易收支的影响》一文,笔者采用adf检验,对上海1993—2004年度的gdp、进口额及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进行研究.发现人民币汇率贬值有力地促进了上海市出口贸易的增长,这种促进作用随着贸易自由化程度的提高而不断增强;进口方面,人民币贬值对上海市进口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

以上两篇文献主要是基于实际汇率与进出口量的关系分析,而陈志昂2001年发表于《商业经济与管理》的《人民币汇率与浙江出口变动的实证研究》一文则是分别考虑了实际汇率和名义汇率对贸易的影响,在泰米姆·贝佑米估计的贸易方程的基础上,利用浙江省1990-1998年的相关数据,建立了以汇率和贸易国国内生产总值为变量的长期和短期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分析得出结论:人民币名义汇率对浙江出口正相关,实际有效汇率对浙江出口负相关,但汇率弹性较低。

所以,结合以上文献总的来看,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各省对外贸易的影响的不同结果符合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以来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中国制造”和“世界加工厂”逐渐形成的事实,并且市场规模的出口效应大都分布在中国的沿海发达地区,基本与经验判断一致。

文献计量论文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对于对外贸易迅猛发展的中国而言,人民币汇率波动的贸易效应受到了学术界广泛关注和思考,本文将对相关文献按照总体和区际分类的角度的进行评述。

1.人民币汇率波动与中国总体贸易效应研究评述

近年来,由于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关于人民币币值汇率波动对我国总体贸易影响的讨论一直十分激烈。纵观这些成果的研究结论,大致可以分为三种观点:人民币汇率波动对贸易有着正面影响;人民币汇率波动对贸易有着负面影响;人民币汇率波动对贸易影响不大。

1.1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国总体贸易有正面影响

魏巍贤早在1997年发表于《统计研究》的《中国出口与有效汇率的关系分析》一文对此有比较详细具体的实证分析研究,最终笔者得出结论:从长期来看,改革开放以来出口总量的不断增大与有效汇率的持续贬值密切相关,因此这意味着两方面内容,一是我国以促进出口增长为目标的汇率政策是长期有效的,改革以来的汇率贬值确实起到促进出口长期增长的作用;二是我国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不尽人意,长期的出口增长过分依赖于汇率的贬值。临时眭政策因素在短期内也百弱f起出口总量的变化使之脱离它与有效汇率的均衡关系水平。

另外,李海菠2003年在《世界经济研究》发表的一文《人民币实际汇率与中国对外贸易的关系》根据1973—2001年的年度统计数据,采用与魏巍贤相类似的方法.即用单方程协整分析检验调整后的实际汇率arer、中国外贸进出口总额、出口额和进口额的协整关系。加之eg两法估计它们之间的长期关系,最后使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实证分析方法,研究了人民币实际汇率与中国对外贸易之间的关系,也得出了相类似的结论,即人民币实际汇率与中国对外贸易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并且笔者还证实了实际汇率可以改善短期内中国的对外贸易状况。

通过检索文献发现.该类文献的数量相对而言比较少,原因应该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事实与该理论有所不一致。

1.2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国总体贸易有负面影响

郑恺2006年发表于《财贸经济》的一文《实际汇率波动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基于sitc比较》对“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国总体贸易有负面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简要综述如下:

根据有关的国际贸易理论,决定对外贸易通常有3个变量。第一是外国收人大小,第二是相对于外国商品的贸易条件,第三是货币比价即汇率大小。由此,为了度量汇率波动对贸易的影响,必须控制以上3个变量。但由于gni不存在月度统计数据,笔者采用美国的工业生产指数来代替gni或gdp数据,此外由于我国不存在进出口价格的完整时间序列数据,因此可以利用实际汇率进行替代。在构造实证模型时,笔者将波动率作为外生变量,在存在协整的情况下,相应采用var的扩展vec模型来估计估计短期内波动率对贸易波动的影响。其构造的模型为:

其中,ex为中国对美国的出口数量的自然对数值,i表示为不同的行业,ipf为美国工业,生产指数的大小,r表示人民币兑美元的实际汇率的自然对数值,v表示实际汇率的波动率,ecm为误差修正项,反映了贸易变化的长期趋势。j表示变量滞后阶数。

笔者运用了以上var的扩展模型进行分析,由于var可以解决不平稳数据造成的不稳定性以及内生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因此可以更好的估算出汇率波动对贸易的影响,他研究了自1994年以来中国对美国按sitc出口贸易与实际汇率波动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的一些行业受汇率波动的负面影响较大。

此外,李建伟、余明2003年在《世界经济》发表的《人民币有效汇率的波动及其对中同经济增长的影响》一文也对“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围总体贸易有负而影响”这-fq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笔者利用的是1995年1月一2003年6月的季度数据,与郑恺使用的方法不同.李建伟、余明两位学者运用的是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进出口贸易和利用外资的十日关关系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是影响中国进出口贸易和利用外资的重要因素,从而他们认为人民币有效汇率大幅度波动会对中国经济增长形成巨大负面冲击。

1.3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国总体贸易影响不大

曹阳、李剑武于2006年在《世界经济研究》发表的《人民币实际汇率水平与波动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一文基于1980—2004年的年度数据,首先用ak—garch模型测算出人民币实际汇率的波动率。最后采用engle—grnager两步法,进行了协整分析,从而对“实际汇率波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进行研究,笔者发现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增加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的影响不显着。

强永昌等2004年于《世界经济研究》发表《有关人民币汇率问题的对外贸易分析》一文.笔者通过对我国1990—2001年各种价格研究了1990年以后的人民币汇率和中国对外贸易的关系。首先分别构建了出口方程以及进口方程,根据1990—2001年的样本数据,用eviews软件进行回归分析,最终得出了中国对外贸易出口额、进口额与人民币实际汇率之间存在的弹性关系不大,相关性较弱的结论。

综上所述,以上三类文献分别从人民币汇率波动对贸易的正面影响、负面影响和影响不大三个方面进行了实证研究。

2.人民币汇率波动与中国区际贸易效应研究评述

刘巍、郭友群2003在《国际经贸探索》发表了《对人民币汇率与广东省进出口额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一文,笔者运用广东省1987-2001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指出人民币牌价汇率变动1个单位,广东省的出口额就同方向变动o.15亿美元.人民币牌价变动1%,广东省出口额就同方向变动29%。这个结论说明,人民币贬值有利于广东省出口的增长。得出同样结论的有关研究文献是戴世宏2006年发表于《上海金融》的《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上海市贸易收支的影响》一文,笔者采用adf检验,对上海1993—2004年度的gdp、进口额及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进行研究.发现人民币汇率贬值有力地促进了上海市出口贸易的增长,这种促进作用随着贸易自由化程度的提高而不断增强;进口方面,人民币贬值对上海市进口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

以上两篇文献主要是基于实际汇率与进出口量的关系分析,而陈志昂2001年发表于《商业经济与管理》的《人民币汇率与浙江出口变动的实证研究》一文则是分别考虑了实际汇率和名义汇率对贸易的影响,在泰米姆·贝佑米估计的贸易方程的基础上,利用浙江省1990-1998年的相关数据,建立了以汇率和贸易国国内生产总值为变量的长期和短期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分析得出结论:人民币名义汇率对浙江出口正相关,实际有效汇率对浙江出口负相关,但汇率弹性较低。

所以,结合以上文献总的来看,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各省对外贸易的影响的不同结果符合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以来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中国制造”和“世界加工厂”逐渐形成的事实,并且市场规模的出口效应大都分布在中国的沿海发达地区,基本与经验判断一致。

文献计量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  题】专题探讨

【关  键  词】文献计量学/发展阶段/现状/趋势

目前可获得的文献资料表明,中国大陆文献计量学相关论文最早出现在1964年,张琪玉、王恩光分别在《综合科技动态(第二分册)情报工作》的第5期上发表文章,介绍了美国编辑出版的“科学引文索引”。但文献计量学在我国的真正兴起和传播是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才开始的。经过20多年的艰苦努力,我国文献计量学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基本上形成了研究、教育和实际应用全面发展的良好局面,并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已成为图书情报与科学评价领域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学科。

1 我国文献计量学的发展历程

我们根据统计资料[1][2][3],编制了表1(不含港、澳、台的文献数)。根据文献数量的增长变化、研究的成果和进展,以及发展的实际情况,我们将我国大陆文献计量学的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即起步阶段、发展初期阶段和全面发展阶段。

表1 中国文献计量学文献数量分期统计表

附图

1979-1982年是我国文献计量学的起步阶段。这一阶段的发展特点主要是论文数量较少,而且异常分散。这一时期只发表了149篇论文,年均文献量只有37.3篇。从内容来看,主要是翻译、介绍、吸收和引进国外的研究成果,缺乏自主性的系统研究。与国外相比,我国文献计量学的起步阶段很短,只经历短暂的4年之后便迅速进入了相对集中的发展阶段。这是我国文献计量学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

1983-1987年的五年,我国文献计量学处于发展初期阶段,其主要的标志是将文献计量学搬上了大学的讲坛,开始了正式的专门教育。1983年,武汉大学为本科生、专科生开设了文献计量学课程,并编写出《文献计量学》教材。同时,这一时期的研究比较活跃,发表的论文数量增长很快,达到353篇,年均文献量为70.6篇,比上一时期增长89.3%;在内容上,既有国外研究成果的介绍和评述,又有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开展的应用性研究,或者验证文献计量学的理论和方法在中文文献方面的适用性等。

1988年以来,我国文献计量学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其主要特点是理论与应用并重,特别是在科学评价和科技管理方面的应用开始大规模地开展起来,取得了许多标志性的成果。一是在1987年,赵红州等人利用美国的SCI进行统计分析,排出了我国主要大学的名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二是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承担国家科技部的资助课题,建立“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进行更大范围、更系统的文献计量统计分析,对我国科技水平在世界上所处的地位以及主要大学、科研院所的科学生产能力和学术水平作出客观评价;三是《文献计量学》等几部专著或教材相继出版,“把文献计量学的有关知识体系化了,使文献计量学的研究由局部知识的创造进入系统知识体系的形成阶段”[4]。这一进展已经成为我国文献计量学研究和发展历程的重要标志。同时,从表1来看,1988-2000年发表的论著数大幅上升,总数达到2032件,年均文献量为156.3件,是发展初期阶段的2.21倍。这些都表明我国文献计量学正处于理论研究、实际应用和专业教育全面发展的新阶段。

2 我国文献计量学的发展现状和成就

2.1 每年发表的文献数量基本稳定,并形成了本学科的核心情报源

根据统计资料[2][3],我们编制了表2。从表2中可以看出,我国文献计量学的论文数增长较快,而且具有明显的阶段性。1983年比1982年增长31%,进入发展初期阶段;1988年首次突破100篇,达到118篇,比1987年增长37.2%,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1979-2000年的22年间,我国大陆共发表文献计量学论著2534篇/部(含著作),每年平均文献量达到115.2篇/部,而且1988年以来基本上处于稳定,最高的是1991年达到227篇。这表明我国文献计量学的发展已初具规模,并达到了一定水平。同时,这些论文在期刊中的分布呈现出明显的集中与离散规律,的期刊达到225种,图书28种,涉及的作者达1783人(含合作者)[2]。初步分析表明,我国文献计量学研究与应用的文献增长和核心作者、核心期刊的分布基本上符合文献计量学的基本规律,即文献增长按指数曲线上升;80%的论文集中分布在20%的核心期刊中,而20%的论文又高度分散在80%的一般期刊中,等等。其中,发文量在10篇以上的有39种期刊,发文数量占论文总数的70%左右;而发文50篇以上的重要核心期刊只有10种,它们依次是:图书情报工作、情报科学、情报理论与实践、情报学报、世界图书(B辑)*、情报学刊*、情报杂志、农业图书情报学刊、情报业务研究*、中国科技期刊研究(*为已停刊)。这些核心期刊都是文献计量学研究的重要园地,在文献计量学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有的还设有“文献计量学”专栏,如《情报学报》,发表的相关论文数量还有逐年增长的趋势。以上事实不仅说明了我国文献计量学的发展,同时也反映出它在情报科学体系中的地位不断加强。

表2 中国文献计量学文献数量的年代分布

附图

*含《世界图书》核心期刊测定专辑中的论文

2.2 确立并提高了文献计量学的学科地位

目前,文献计量学已被公认为国际图书情报领域内最活跃的一个分支学科,成为情报科学研究的主流,体现了当代学科定量化的趋势。1981年,White和Griffith[5]指出:“包括引文分析在内,文献计量学几乎构成了整个情报科学的一半,而且是生气勃勃的一半。”这说明国际情报学术界对文献计量学的高度重视。在这种国际背景下,随着我国文献计量学知识的普及和研究的不断深入,文献计量学也得到了国内图书情报界的普遍承认和重视,作为情报科学一个分支学科的地位已经确立,并不断得到加强,同时还逐步被社会所接受。这是一个很大的进展,标志着我国文献计量学的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关于这一点,可以从许多方面得到佐证:①1992年,由国家技术监督局、国家科委等单位联合制定的《学科分类与代码》(GB/T  13745-92)的国家标准中,正式确认了文献计量学、情报计量学、科学计量学的三级学科地位;②在最近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卷》的情报学部分,在“信息”、“情报”等大条目之后,紧接着列出的第一个分支学科就是“文献计量学”,并安排11个词条作了较详细的介绍;③一些学术刊物或检索工具开辟专栏,报道文献计量学的研究成果和国外进展,例如《全国报刊索引》(哲社版)从1989年起不定期增设了“文献计量学”栏目,《情报学报》也从1988年起不定期设立了“文献计量学”专栏;④在情报学图书馆学专业教育中,文献计量学早在1983年就被正式列入了教学计划,成为本专业教学的必修课程,武汉大学还设立了文献计量学与情报计量学研究生方向,招收和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⑤提高了认识,成立了学术组织。通过多方面的宣传、讲授和深入研究,现在人们对文献计量学的认识有了明显提高。在中国科学院的支持下,于1991年成立的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科学计量学与情报计量学专业委员会,其工作范围包括:文献计量学、科学计量学和情报计量学;其基本任务是:确立学科发展目标和策略,制定研究规划、提供研究选题指导,组织研究分工和协作,开展学术和信息交流,宣传和推广研究成果等,这标志着我国文献计量学的发展有了学术组织保证,由分散的个体的研究逐步过渡到有组织有计划的大规模研究阶段;⑥最近几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连续资助了10多项文献计量学和科学计量学方面的研究课题,促进其研究上规模、上水平,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文献计量学的深入发展。

2.3 研究范围拓宽,几个主要领域的研究取得进展

我国文献计量学研究的选题范围不断拓宽,既有理论、方法探讨,又有广泛的应用研究,以及国外研究进展的评介等。特别是其应用的范围很广,远远超出了情报学、文献学、图书馆学的范围,涉及到科学学、科技管理、科技史、人才学、预测学、未来学、历史学、社会学等许多学科领域。在具体专业学科领域的应用更广,至少有化学化工、农业科学、采矿冶金、建筑科学等50多个专业,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开展过应用研究。具体来说,我国文献计量学研究基本上包括八大主题,这些主题的重点次序是:引文分析与核心期刊、集中与分散定律、文献统计与应用、文献计量学总论、引文分析方法、在科技预测与管理中的应用、在人才评价等方面的应用、文献增长与老化率等。特别值得指出的是,文献计量学的应用研究是其内容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广大研究者的重视。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除了图书情报领域的各个方面之外,还广泛应用于科学学、科技管理、预测学甚至科学技术领域当中。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将文献计量学指针用于评价科学生产率、评价科技人才、成果质量、科研机构(包括大学、研究所、科技产业公司等)乃至整个国家的科技水平与影响力等,从而使决策者能够进行有效的定量化管理。这方面的进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文献计量学冲破传统的局限,增强其渗透力和辐射力,大步进入“科技圈”;“管理圈”、“决策圈”,在更大的范围内充分发挥其作用,从而进一步得到社会各界的承认和重视。

2.4 文献计量工具和研究手段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

文献计量学是一门定量性、实用性很强的学科,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际应用都必须要有一定规模的资料支持。因此,我们必须建立系统化、规范化的资料来源工具和原始资料的获取渠道。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就开始编制《科学引文索引》(SCI)。这一大型索引的出版和发行,为文献计量学研究提供了一种多功能的有力工具,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引文分析所必需的大量资料,有效地推动了文献计量学的全面发展,被誉为文献计量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研究成果。可以说,没有SCI就没有现代的文献计量学。对于国内的情况来说也是如此。我们早就认识到,如果不利用计算机等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解决文献计量工具问题,我国的文献计量学就不可能提高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此,笔者特别强调“开展我国文献计量工具和手段现代化的研究是我们面临的十分紧迫的任务,应当引起国内情报学界的高度重视”[1],并提出从三个方面进行:①引进和开发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②自编《中文科学引文索引》;③开展计算机辅助的文献计量分析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这些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取得了一些进展。兰州大学图书馆靖钦恕、钱家秀研究馆员经过艰苦努力,在国内首次编制了《中文自然科学引文索引》。尽管这部索引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但它仍然不失为“我国自编中文科学引文索引的可贵的先例”。计算机辅助的文献计量研究是在新的形势下实现文献计量学突破的重要途径,可用计算机辅助文献计量研究来实现文献计量学研究的规模化、模型化和现代化。特别是从1988年开始,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建立于“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同时利用美国的SCI、EI和ISTP等工具对中国学者发表的论文和被引情况进行全面的统计分析,每年发表一本统计分析报告,召开一次新闻会,公布其统计分析结果,在社会各界都引起了很大反响。此后,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研制了“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南京大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出版了“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光盘和网络版;清华大学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数据库也具有一定的文献统计分析功能。这些都为我国文献计量学的大规模研究和应用提供了现代化工具,大大推动了我国文献计量学的全面发展。这是我国文献计量学发展的主要标志和重要成就之一。

2.5 文献计量学教育起步很快,并获得了迅速发展

我国文献计量学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在文献计量学研究开始后不久就很快将其搬上了大学的讲坛,正式开始了我国文献计量学的教学活动。早在1983年,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院就率先把“文献计量学”列入了教学计划,为情报学、图书馆学专业的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等各个层次的学生开设了“文献计量学”、“情报计量学研究”(硕士学位课)课程,并出版了有关的教材。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23所大学开设了这一课程。武汉大学等单位还招收了这方面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教学规模和合理的层次结构。通过课程教学,既宣讲、普及了文献计量学知识和定量分析方法,又为这一学科培养了专门人才,从而推动了我国文献计量学的发展。

2.6 基本形成了一支骨干研究力量

在我国文献计量学的发展过程中,来自不同学科的作者人数一直呈增长趋势。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文献计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一大批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加入到研究队伍中来,相继涌现出许多核心作者,为我国文献计量学的研究和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目前,一个以中青年为主的文献计量学研究队伍已经基本形成。从作者群的构成来看,他们来自许多不同的专业领域,在知识结构上各具特色和优势,其队伍的整体素质是比较好的。令人可喜的是,这些核心著者以中青年居多数。他们以其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情报意识,从不同角度对文献计量学的许多问题进行着各个方面的探索,其研究十分活跃,这是我国文献计量学研究和发展的中坚力量。据统计,在1964-2001年间,我国共有1783位作者在225种期刊上发表过文献计量学论文。这是一支人数不算少的作者队伍,且呈逐步上升的趋势,说明我国文献计量学的研究队伍已初具规模,并基本形成了一支骨干研究力量[2]。

2.7 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日益加强

文献计量学与其他学科一样,其研究是一种国际性的科学活动。因此,要发展我国的文献计量学就必须重视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事实上,我国学者早就与国际学术界建立了交流关系,与国外著名的文献计量学专家Garfield、Braun、Egghe、Rousseau等都有通讯联系;每两年召开一次的国际文献计量学、科学计量学、情报计量学研讨会从第一届起就有国内学者赴会、参与国际交流;第9届国际信息计量学与科学计量学年会将于2003年在北京举行;在国内举办的有关国际研讨会也是两年一次,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三届,每次会议都有国外代表参加研讨和交流。国际刊物Scientometrics是发表国际文献计量学研究成果的重要学术园地,1993年我国著名科学计量学家赵红州教授被聘为该刊国际编委;《国外情报科学》、《国外图书情报工作》等刊物发表了不少文献计量学方面的译文,正式出版了《科学计量学指针》、《情报计量学引论》等译著,我国学者与美国、德国、比利时等的合作研究有的已经开始,有的正在筹划中。这些都促进了我国学者与国外专家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有利于我们吸收、借鉴国外的成果和经验,从而推动了我国文献计量学的全面发展。

3 我国文献计量学的发展趋势

文献计量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文章探讨高校图书馆开展文献计量服务的基础、内容、模式及业务框架,提出文献计量服务作为拓展延伸图书馆服务的新生长点,能够很好地适应当前高校及其科研工作者的需求,是图书馆转变其职能角色,构建主导型服务模式的重要途径,是实现高校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中图分类号:G25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5)03-0113-03

服务是图书馆永恒的主题,程焕文提出图书馆精神为“智慧与服务”[1]。2008年孙浩在论文《关于文献计量服务的研究》首次提出文献计量服务(Bibliometric Service)的概念以及相关理论。文献计量服务工作是促进知识生产的配套措施,是采用数学分析工具和计算机技术对各类文献计量特征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发现文献情报规律、文献管理方法以及学科发展趋势的情报服务工作,向读者和社会提供全方位的文献分布蓝图[2]。文献计量服务理念恰好符合图书馆智慧服务的精神,迎合了图书馆深层次、学科化服务的理念,作为拓展延伸高校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的新生长点,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很好地适应当前高校及其科研工作者的信息需求,为图书馆转变职能角色以及深化学科服务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理论、方法和途径。

1开展文献计量服务工作的基础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全面的数据库资源的开发,分析型数据库也随之出现,其中比较著名的有SCI、SSCI、ESI、CSSCI、EI、Scopus、Incites等,这些数据库可以为文献计量服务提供全面而可靠的统计源,即硬件条件。文献计量服务要求图书馆员掌握一定量的数学分析工具和计算机技术方法来对各种类型的文献计量特征进行统计分析,这项工作具有很强的知识性与技术性。高校图书馆近年来引进大量高素质高水平人才,其中包含一批既具有学科背景又有图书情报专业知识的全能型馆员,虽然目前他们暂时分布在各个业务部门,但经过专业训练,就会形成一支能够开展文献计量服务的队伍,因此目前高校图书馆已经具备开展文献计量服务的技术保障与人员力量,这为文献计量服务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文献计量服务的内容

文献计量服务是使用文献计量(信息计量)分析方法和工具,通过一定的情报分析和文献数据挖掘技巧,对文献进行深层次的加工,技术含量较高,属于高层次的知识服务工作。在高校开展文献计量服务,通过对各类文献计量特征进行统计与分析,从而发现文献情报规律、文献管理方法以及学科发展趋势,达到对研究机构、科研工作者或学科科研竞争力以及学科发展态势发展状况等进行客观评估及分析[3],以评估科研绩效和检测科研发展态势,从而辅助科研管理者进行科研决策,包括学校人才的整体状况分析以及各学科师资力量的分布、科研课题的申报与奖励,科研基金分配、成果奖励、人才选拔与引进等。辅助研究者的科学研究包括分析本学科的发展态势、个人的科研业绩以及在同行中的竞争优势、研究前沿、趋势、引领学科发展等。具体可以通过对学术期刊、文献的统计分析,了解研究机构分布、学科的成长阶段判断、发展趋势预测等,以此作为评价学科发展的依据。通过对科研能力、优势学科分布、发展状况、人力资源状况、科研效率等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对学术机构进行评价。还可以通过某一著者的科研论文及专著发表情况、研究领域与专长、学术贡献、科研潜在能力等进行著者评价。文献计量服务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大型分析数据库作为依据,主要以科研论文作为学科分析与评价统计源,具体的基于论文数据平台的学科分析见表1。表1学科分析常用论文数据库平台

数据库名称评价指标评价内容评价维度ESI数据库国际论文总量排名总体科研表现国际论文总被引排名总体学科影响力学科综合实力Incites数据库WOS数据平台论文占全球的比例科研活跃度论文总被引占全球的比例科研影响力学科H指数学术综合实力学术影响力Incites数据库ESI数据库WOS数据平台篇均被引的全球均值比科研平均质量ESI高被引论文或热点论文比例科研前沿性顶级期刊论文的国际份额同行认可度基金项目的论文质量项目完成质量学术质量Incites数据库国际合作论文占全球的比例国际科研合作国际会议论文占全球的比例国际学术交流国际合作与交流WOS数据平台跨院系的合作论文比例学科交叉活跃度跨院系的合作论文的学科分布学科交叉的聚度跨院系的合作论文的期刊及被引学科交叉的质量学科交叉王芳,庞德盛,杨错:高校图书馆开展文献计量服务的探索与思考王芳,庞德盛,杨错:高校图书馆开展文献计量服务的探索与思考学校的职能部门即科研管理者和科研机构及科研工作者对文献计量服务的关注侧重点各有不同,因此文献计量服务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服务内容,这样服务才更合理、更具针对性。

3文献计量服务的模式

根据文献计量服务的特点,将服务模式分为两种,主动推送和用户个性化定制。主动推送就是定期通过微博、微信、图书馆主页、简报等平台主动推送服务产品,或通过培训讲座、问卷调查、读者沙龙等形式让大家充分了解图书馆馆员所做的工作及其价值,特别是工作开展初期,在用户对文献计量服务不了解的情况下,这种模式可以让用户了解文献计量服务人员所能做的科研服务内容及服务价值。图书馆可以提供个性化服务,年龄在40岁以上的副教授和教授由于在业界已经有了一定名誉和地位,可以对他们进行团队学术影响力的分析(包括团队科研成果的产出情况、被引用情况及影响力、H指数以及与其他团队合作情况进行分析),同时也关注教授个人在全球、国内、同行中的位置,如某教授本人的科研状况分析,某教授科研论文发文量和被引情况分析。而对于刚进入科研领域的年轻教师,文献计量服务就要重点关注学者个人学术影响力的分析和所在学科领域的发展态势,还可以对教师本人在本学科领域的成就和影响力进行分析评价。文献计量服务的个性化科研分析,不仅有利于挖掘学科领域中坚力量和有潜力的科研人才,还可以挖掘某一领域的知识渊源、演进脉络、热点研究等内容。通过对高校及其内部的各种计量对象进行统计分析,可以为高校管理者的科研决策提供参考。

4文献计量服务的业务框架

通过分析文献计量服务的对象、模式及核心业务流程,并将这些流程与服务业务框架有机融合在一起,初步建立起文献计量服务的业务框架。文献计量服务工作首先要确定服务对象的层次进而选择相应的服务模式,然后找出与之相匹配的服务方法,再根据文献计量服务的核心业务流程进行有效文献计量产品的创造,最后综合反馈的结果,进行数据的综合分析,形成最终的文献计量服务报告。

5讨论

5.1文献计量服务是图书馆构建主导型服务模式的途径

近年来,随着图书情报事业外部发展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图书情报学新理论、新思想的不断呈现,图情专家开始从广义的服务视角,思索探讨发挥图书情报机构的文献计量功能。高校图书馆新时期提升工作水平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就是着力强化决策服务功能,显著提升参考咨询工作水平。高校图书馆特别是研究型高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优势,又集合了专业学科馆员力量,大多具有调研课题的成功经验,完全有条件建立文献计量服务部门。图书馆应加快情报服务水平的提升,提供与教学科研相关的信息和情报研究产品,构建主导型服务模式。

5.2文献计量服务是实现高校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选择

将文献计量服务理念引入高校图书馆,更好地实现智慧服务,不仅可以提高图书馆对高校教学和科研的影响力,而且可以为图书馆寻求和发展服务新的生长点提供有力支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图书馆情报学的技术含量也相应地提高,赋予其全新内涵,可以说,加强并大力发展图书情报领域学科化服务必然成为高校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文献计量服务为高校图书馆在大学中的角色转变打开一扇新的大门,使图书馆参与到高校的科研发展、政策制定和学科引领之中,转变其在高校发展中的边缘角色。通过创新服务,真正迎合用户科研支持服务需求,探索有效的文献计量服务模式,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服务机制,真正实现图书馆服务的不可替代性,实现高校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5]。

5.3文献计量服务是高校发展的需要

学科建设是高等院校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重要基础,而学科发展策略的制定首先需要对自身的学科发展情况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估和分析,进而合理地完善自身的学科体系、加强重点学科的优势。国内外高校也越来越重视通过各种类型的学科评估把握自身的学科发展态势、本学科的优势和劣势、重点研究方向、资源分配方案等,从而对高校的学科发展战略提供重要依据和指导意义。通过文献计量和相关统计数据的分析能帮助科研人员很好地判断出某一学科的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及潜力,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判断出科研人员的科研能力、学术水平及影响力。随着文献计量理论研究和应用的不断深入,适时在高校图书馆推出文献计量服务模式是一种必然趋势。在信息化大环境下,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图书馆必须积极分析自己的优势并加以充分利用与发挥,提升图书馆的软实力。

参考文献:

[1]程焕文.实在的图书馆精神与图书馆精神的实在――《图书馆精神》自序[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6(4):2-14.

[2]孙浩.关于文献计量服务的研究[J].现代情报,2008(6):64-66.

[3]孙玉伟,刘昌荣,朱玉强.大学图书馆文献计量服务实践探索[J].图书馆杂志,2014(1):56-61.

[4]孙玉伟.面向科研决策的信息服务框架探析[J].情报杂志,2013(6):167-171.

文献计量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文章以CNKI所收录的文献为依据,利用文献计量方法,对我国中小学图

>> 我国中小学图书馆研究:基于文献计量学的统计分析 2006年―2015年我国中小学图书馆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基于共词分析的我国文献计量学研究主题分析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梨研究动态 档案管理体制研究的文献计量统计分析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我国化学学科半衰期分析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世界苹果研究态势分析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栀子研究领域全景分析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图书馆资源建设 我国中小学图书馆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我国中小学图书馆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统计分析法与文献计量法在档案学研究中的应用分析 《科技与经济》文献计量与研究热点统计分析 基于文献管理软件NoteExpress的文献计量学研究的探讨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我国心理学学科半衰期分析 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的我国酸枣研究现状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国内知识竞争力研究现状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管理学学科半衰期研究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无人驾驶汽车技术研究 浅谈我国中小学校图书馆员应具备的素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 邱均平.信息计量学(二)第二讲 文献信息增长规律及应用[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0(2):153-157.

[3] 于斌斌.学校图书馆利用对中学生学业表现的影响研究[D].天津:南开大学,2012:7.

[4] 邱均平.信息计量学(三)第三讲 文献信息老化规律及应用[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0(3):237-240,192.

[5] 吕红,马海群.近8年我国信息构建论文的文献计量统计分析与评价[J].情报科学,2010(10):1526-1531.

[6] 邱均平.信息计量学(四)第四讲 文献信息离散分布规律[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0(4):315-320.

[7] 全浮.中学图书馆建设现状调查:以烟台市为例[D].烟台:鲁东大学,2013:3.

[8] 邱均平.信息计量学(五)第五讲 文献信息词频分布规律:齐普夫定律[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0(5):396-400.

[9] 杨海花.近5年我国中小学图书馆理论研究综述[J].图书馆学刊,2012(6):137-139.

文献计量论文范文第7篇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评分表说明:1.毕业设计(论文)成绩按三个部分评定,即:学生毕业环节进行情况分(总计40分),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确定,并必须在学生参加答辩前给出;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分(总计30分),由毕业设计(论文)评阅教师在学生参加答辩前给出;学生答辩情况分(总计30分),由答辩小组根据学生答辩情况给出。2.毕业设计(论文)评分一律按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级评分。评分时,先按100分制计算,然后把各小项所得分数全部加起来,再按100-90分为“优”、89-80分为“良”、79-70分为“中”、69-60分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及格”的标准折合成五级分制。3.本评分表各项目提供了四种选项(即A、B、C、D)及其对应的评分标准,教师在评分时,可借鉴这四种选项的评分标准,给出分数,该分数不一定是这四种选项中的一项,但给出分数不得超过该项目的最高分。例如:在评阅“文献检索、阅读及综述能力分”时,如学生文献查阅、翻译、阅读能力较差,但进行了文献查阅总结,可给2分。第一部分:学生毕业环节进行情况分(总计40分),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确定。课题名称 学生姓名 评分1.文献检索、阅读及综述能力分(计5分)A 文献查阅、翻译、阅读能力很强,有完整的文献综述报告 (5分)B 文献查阅、翻译、阅读能力较强,有文献综述报告 (4分)C 文献查阅、翻译、阅读能力一般,进行了文献查阅总结 (3分)D 文献查阅、翻译、阅读能力较差,没有进行文献查阅总结 (1分) 2.实验(设计)方案、研究方案及软硬件方案设计能力分(计6分)A 能独立地提出可行方案 (6分)B 能独立地提出部分可行方案 (5分)C 只有在指导教师的多次指导下,才能确定方案 (4分) D 在指导教师的多次指导下,还提不出方案 (0分) 3.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自学能力分(计6分)A 基本概念清楚、基本理论扎实、广泛,并有很强的自学能力 (6分)B 基本概念较清楚、基本理论较扎实,有较强的自学能力 (5分)C 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掌握程度一般,自学能力一般 (4分)D 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掌握程度较差,自学能力较差 (2分) 4.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计算机运用能力分(计8分)A 能正确地分析毕业设计(论文)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与建议,同时具有很强的计算机运用技能 (8分) B 能分析毕业设计(论文)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提出一些想法与建议,同时计算机运用技能较强 (6.5分)C 能部分分析毕业设计(论文)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有一些想法与建议,同时计算机运用技能一般 (5分)D 分析问题能力较差,提不出什么解决问题的想法与建议,同时计算机运用技能较差 (2分) 5.数据记录、数据处理及理论计算能力分(计6分)A 平时进行了详细准确的原始实验记录或工作记录,能正确分析,取舍所掌握的数据,能根据已有数据对过程进行描述,能正确分析数据形成的各种原因,正确选择设计方法、计算结果正确 (6分) B 数据记录、数据处理及理论计算能力较好 (5分) C 数据记录、数据处理及理论计算能力一般, (4分) D 数据记录、数据处理及理论计算能力较差 (2分) 6.科学素养、学习态度、纪律表现分(计5分)A 工作严谨、认真、诚实,学习努力、勤奋,严格遵守校纪 (5分)B 工作较严谨、认真、诚实,学习较努力、勤奋,能遵守校纪 (4分)C 工作不够严谨、认真,学习不够努力、勤奋,不能自觉遵守校纪 (2分)D 工作不严谨、认真,学习不努力,违反学籍管理或毕业环节等有关规定(0分) 7.工作量及毕业设计(论文)进度分(计4分)A 学生对自己的工作量要求很饱满,能很好地完成规定的进度 (4分)B 学生对自己的工作量要求较饱满,基本上能完成规定的进度 (3分)C 学生对自己的工作量要求一般,勉强完成进度 (2分)D 学生对自己的工作量要求不饱满,也没有完成进度 (1分) 指导教师签字: 日期: 年 月 日 第二部分: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分(总计30分),由毕业设计(论文)评阅教师给出课题名称 学生姓名 评分1.毕业设计(论文)书写规范分(计4分)A 全部用教材科印发的毕业设计(论文)用纸或用计算机打印的B5复印纸,格式规范,符合学校规定的毕业设计(论文)撰写格式要求。(1.封面、2.任务书、3. 中文摘要、4. 英文摘要、5. 目录、6.前言、7.正文、8.结论、9. 参考文献、10. 符号说明11.致谢、12.附录、13.. 文献综述、13. 外文原稿及译文) (4分)B A中所列项目中有1项或2项不合格者 (3分)C A中所列项目中有3项到4项不合格者 (2分)D A中所列项目中超过四项不合格者 (1分) 2.毕业设计(论文)文字书写基本要求分(计5分)A 采用计算机打印;语句通顺、流畅;标点符号、语法正确;叙述简明扼要;思路层次清晰,概括全面准确;重点突出 (5分)B 基本达到选项“A”的要求 (4分) C 尚能达到选项“A”的要求 (3分) D 未采用计算机打印,文字潦草;语句不通;有多处标点符号和语法错误;思路不够清楚 (1分) 3.毕业设计(论文)正文或设计图面质量分(计15分)A 对于研究课题能熟练运用本专业所必须的基础理论和基本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理论、公式正确;概念清楚,应用合理;层次清晰;逻辑性强;论证严密,计算准确全面;图表质量好。对于设计课题制图符合国家标准,图面质量好,无表达错误,图内文字工整,图纸数量达到要求 (15分)B 毕业设计(论文)正文质量较好,或制图符合标准,图面质量较好,无原则性表达错误,图纸数量达到基本要求 (12分) C 毕业设计(论文)正文质量一般,或制图符合标准,图面质量较好,非原则性表达错误较多,图纸数量达到基本要求 (9分)D 毕业设计(论文)正文质量很差,或设计图面质量较差,有不符合国家制图标准之处,出现个别原则性表达错误,图纸数量基本达到要求 (5分) 4.毕业设计(论文)创造性分(计6分)A 研究成果具有一定水平,得出创造性结论,在某些领域获得初步进展。同行阅读毕业设计(论文)后能感到作者的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学术和实用价值,体现出很好水平 (6分)B 提出了创新性设想,但具体思路尚有待完善或有考虑不周之处 (5分) C 提出了创新性设想,但尚有未解决的问题 (4分)D 基本没有创新性 (2分) 评阅教师签字: 日期: 年 月 日 [注]该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评阅教师不能由指导该学生的教师担任。第三部分:学生答辩情况分(总计30分),由答辩小组根据学生答辩情况给出课题名称 学生姓名 评分评分评分评分评分评分1.毕业设计(论文)水平和工作量评价分(计10分)A 有创新性结果,全面完成了任务书所规定的各项要求 (10分)B 有创新性结果,完成了任务书所规定的各项要求 (8分) C 有一定的创新性结果,基本完成了任务书所规定的各项要求 (6分)D 基本没有创新性结果,没有完成任务书所规定的各项要求 (1分) 1.答辩准备情况分(计5分)A 很好 (5分)B 较好 (4分)C 一般 (3分)D 很差 (1分) 2.毕业设计(论文)介绍表达情况(计10分)A 简洁,流利,清楚,重点突出,表现出对所从事的工作掌握的很透彻 (10分)B 较好 (8分)C 一般 (6分)D 很差 (1分) 3.抽签回答和即席回答表现分(计5分)A 回答问题表现全部正确,概念清楚,理论知识掌握扎实,简明扼要 (5分)B 回答问题表现较好 (4分)C 回答问题表现一般 (2分)D 回答问题表现很差 (1分) 总平均分: 答辩小组负责人 年 月 日答辩教师签字

文献计量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网络信息计量学,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应用

 

网络信息计量学是采用数学、统计学等各种定量研究方法,对网上信息的组织、存贮、分布、传递、相互引证和开发利用等进行定量描述和统计分析,以便揭示其数量特征和内在规律的一门新兴分支学科。它主要是由网络技术、网络管理、信息资源管理与信息计量学等相互结合、交叉、渗透而形成的一门交叉性边缘学科,也是信息计量学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和重要的研究领域。

与文献计量学和信息计量学相类似,网络信息计量学的内容体系是由它的理论、方法和应用3个部分构成的,其理论是基础,方法是手段,应用是目的, 3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免费论文。

一、网络信息计量学的理论研究

丹麦皇家图书情报学院的研究团队在网络信息计量方面的研究贡献巨大。1997年,该学院的T.C.Almind和Peter Ingwersen首先提出了“Webometrics”的概念,标志着网络信息计量学的诞生。1998年,Peter Ingwersen受文献计量学中的期刊“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的概念启发提出了网络影响因子(Web Impact Factor,WIF)的概念,用来分析一定时期内相对关注的网站或网页平均被引情况,以此来评价网站在网上的影响力。这篇论文开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此后众多学者从概念定义、测度方法、实证分析、应用实践等众多方面对网络影响因子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使其成为网络信息计量学的前沿热点和重要内容。更为重要的是开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证明了文献计量学的经典概念和研究方法可以被成功地应用到网络信息的研究中,此后更多的概念和方法被引入,明确了网络信息计量学作为情报学分支学科的性质。

二、网络信息计量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网络信息计量学并不仅仅是文献计量学方法在网络上的简单应用,它的研究对象涉及诸多方面的问题。

2.1网络信息的直接计量问题。

如对集文字、图像、声音为一体的多媒体数字信息的计量方法研究,对以字节为单位的信息量和流量的计量研究等。在第63届国际图联大会上,美国计算机联机图书馆中心奥尼尔提交的《万维网可存取之信息的特点》一文对万维网信息的统计指标、统计类型及其它问题进行了讨论。奥尼尔认为,目前可以讨论的内容包括:站点的数量、静止的网页数、静止网页的平均规模、交互式网页的数量等;其它的统计内容还包括语言的分布、出版地、网页的平均寿命等。

2.2网上文献、文献信息及其相关特征信息的计量问题。

如网上电子期刊、论文、图书、报告等各种类型的文献,以及文献的分布、学科主题、关键词、著者信息、出版信息等的计量,既涉及一次文献的计量,又涉及网上二、三次文献的计量问题。

对网上文献增长规律的研究,有助于对科学知识增长规律的认识。对文献老化规律的研究,对网络文献半衰期进行更加细致和完善的界定与探索,使网络文献管理趋于合理化。利用传统的引文分析指标——同被引和引文耦等来表明文献之间的定量化关系,可以反映出科学研究的理论方法的演变过程,也可以勾勒出科学研究的足迹与脉络。

2.3网络结构单元的信息计量问题。

如网络站点的文献信息增长、学科分布、信息传递,以及各单元之间的相互引证和联系等的计量研究。

网站作为网络时代的”知识地图”成为网络计量学家所关注的问题,不仅仅是网络文献保持着聚类关系,网站之间也有着独特的引用关系。网络文献之间不仅是参考文献的标注方式,更多的是使用了超级链接的方式;不仅仅是参考文献条目,也可能是通过点击得到引用文献的全文。网络计量学研究的正是万维网(引文网)中的web网页(引文)之间的引用关系,同被引与引文耦仍然可以用于揭示站点之间的相关性。

三、网络信息计量学的研究方法和工具

网络信息计量学可借鉴传统的文献计量学、情报计量学的文献信息统计方法、数学模型分析方法等方法。但又不能将是文献计量方法简单地套。目前,网络信息计量中主要适用的方法和工具包括:

3.1链接分析法

链接分析法是在引文分析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引文分析可以用于研究文献资源分布、确定核心期刊、研究科学交流和信息传递规律等。在网络环境中,文献以网页的形式显示在网站上,站点、网页之间通过超链接相关联,因而,网络中的链接就可以看做印刷型文献中的引文。在数据的收集过程中,搜索引擎为网络信息计量研究提供数据来源。McKeman于1996年首先提出了sitation这一新术语,用以研究网页之间的引用关系。Rousseau认为,对网页链接关系的研究与对发表文章的引文研究相似,但又不尽相同,他对网址的分布模式和进人网页的链接作了分析,发现在他所研究的343个网址中最高层域名服从洛特卡分布,而且对这些网址的引用也符合格特卡分布,自引比例约为30%。

3.2统计分析法

运用统计分析方法进行研究是网络信息定量研究的基础,网络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都离不开统计学的方法。在传统的文献计量学中,对文献信息的统计分析业已形成相对完整的体系;而由于网络结构的分散和复杂,以及网络信息的丰富,网络计量学需要重新构建针对网络信息测度的统计指标体系,并在实际应用中将指标与各因素建立起对应关系,从而构建出数学模型,再不断地进行修正,使之趋于合理。

运用统计分析进行研究,最重要的就是如何收集和分析数据。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绝大多数的印刷版和光盘版数据库已经实现了网上联机查询和检索,为不同领域人员深入研究网络信息的有关问题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已有的数据库中,影响力最大的是美国科学技术情报所推出的三大索引数据库,即《科学引文索引》、《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和《艺术和人文科学引文索引》。随着期刊电子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可以通过有偿和无偿的方式很快捷地使用各类大型全文电子期刊数据库,如Elsevier,SDOS,Kluweronline,IEEE/IEE等,这些数据库都是进行网络信息计量学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除了必备的网络数据库之外,网络信息计量学研究还必须借助于强大的搜索引擎。

3.3图论分析法

在图论中,图是网络的一种数学表达。网络是由结点和边所组成的,结点之间通过边相连接。在有向图中,边表示结点之间的定向联系,Web就是有向图的一个例子,其中的网页对应于结点,而超链接则表示边。

近些年来,网络计量学的许多研究工作已经开始从图形的角度来对网络进行研究,分析网页间超链接的拓扑结构,以直观反映网页之间的连接关系。A.Broder等人利用搜索引擎Altavista收集了200兆的网页和15亿个链接,并采用图形分析法对本地和全球网络图形结构进行分析,得出了看起来像“领结”形状的网络结构图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网络图的数据库模型。

四、网络信息计量学的应用前景

网络信息计量学的应用领域是十分广泛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网络信息资源的评价

网络信息计量学可应用于网站信息资源评价及网站评价,就像引文分析可以用于确定网络信息资源的权威性和可靠性。利用网站的链接和被链接情况,可以确定网站的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通过统计网站、网页的点击率,可以确定类似于核心期刊的“核心网站”和“核心网页”。“核心网站”和“核心网页”的确定有助于用户快速查找和选择利用网络信息,增强上网的目的性,提高获取所需信息的准确度和快捷度。免费论文。

4.2网络信息计量学在网络信息资源建设中的应用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资源信息必将逐渐成为数字图书馆的馆藏主体。网络信息计量学可以提供定量依据和科学方法,在探明各类型信息数量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其增长和老化规律,判断信息的价值和时效性,从而指导数字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建设,使有价值的信息更充分地发挥作用,使信息空间得到更有效的利用。文献信息规律反映出的学术动态和信息利用规律反映出的读者需求,可以指导数字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建设。例如,分析著者信息,可以发现具有不同数量论文的作者的分布规律,进而揭示科学工作者生产科学文献的能力,并可以据此预测科学家数量的增长和科学发展的趋势等。

4.3网络信息计量学对搜索引擎检索功能的改进

文献信息规律的研究将使计算机信息检索系统走向科学化、规范化,从而更方便用户查寻。例如,面对网上海量的信息资源,且同一类信息分散在网络的很多地方,使信息查准和查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免费论文。通过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确定出某一信息相对集中的网站,就会指导用户进行有目的地查找。

4.4从网络信息的交流研究各门学科的发展趋势,实现对网络信息的预测

在万维网上,一个网页或网站可能随时增加新内容而成为新网页、新网站;也可能因过时而从网上消失;个人主页和网站也可因内容长期未更新而被主页空间提供者关闭;一些网站也可能因不善经营而关闭,加上一些网站不时更新,使得网络信息资源变化迅速。这同样也带来了信息老化的加速,甚至可能其速度还高于信息增长速度。通过分析某一领域网络资源增长、老化、引证情况,可以直接或间接把握该领域的学科发展趋势及其热点问题。研究网络环境下的科学信息交流,探讨各学科发展趋势,分析建立新的科学发展指标,为有关科技决策提供参考,这是网络计量学的重要应用领域。

参考文献

1.邱均平,张洋.网络信息计量学的应用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7(9)

2.鞠延玲.我国网络计量学研究热点分析[J].科技信息,2008(9)

3.张洋.国内外网络信息计量学研究现状分析[J].情报杂志,2008(5)

4.赵启民.网络计量学的应用研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6(2)

文献计量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网络信息计量学,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应用

 

网络信息计量学是采用数学、统计学等各种定量研究方法,对网上信息的组织、存贮、分布、传递、相互引证和开发利用等进行定量描述和统计分析,以便揭示其数量特征和内在规律的一门新兴分支学科。它主要是由网络技术、网络管理、信息资源管理与信息计量学等相互结合、交叉、渗透而形成的一门交叉性边缘学科,也是信息计量学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和重要的研究领域。

与文献计量学和信息计量学相类似,网络信息计量学的内容体系是由它的理论、方法和应用3个部分构成的,其理论是基础,方法是手段,应用是目的, 3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免费论文。

一、网络信息计量学的理论研究

丹麦皇家图书情报学院的研究团队在网络信息计量方面的研究贡献巨大。1997年,该学院的T.C.Almind和Peter Ingwersen首先提出了“Webometrics”的概念,标志着网络信息计量学的诞生。1998年,Peter Ingwersen受文献计量学中的期刊“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的概念启发提出了网络影响因子(Web Impact Factor,WIF)的概念,用来分析一定时期内相对关注的网站或网页平均被引情况,以此来评价网站在网上的影响力。这篇论文开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此后众多学者从概念定义、测度方法、实证分析、应用实践等众多方面对网络影响因子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使其成为网络信息计量学的前沿热点和重要内容。更为重要的是开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证明了文献计量学的经典概念和研究方法可以被成功地应用到网络信息的研究中,此后更多的概念和方法被引入,明确了网络信息计量学作为情报学分支学科的性质。

二、网络信息计量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网络信息计量学并不仅仅是文献计量学方法在网络上的简单应用,它的研究对象涉及诸多方面的问题。

2.1网络信息的直接计量问题。

如对集文字、图像、声音为一体的多媒体数字信息的计量方法研究,对以字节为单位的信息量和流量的计量研究等。在第63届国际图联大会上,美国计算机联机图书馆中心奥尼尔提交的《万维网可存取之信息的特点》一文对万维网信息的统计指标、统计类型及其它问题进行了讨论。奥尼尔认为,目前可以讨论的内容包括:站点的数量、静止的网页数、静止网页的平均规模、交互式网页的数量等;其它的统计内容还包括语言的分布、出版地、网页的平均寿命等。

2.2网上文献、文献信息及其相关特征信息的计量问题。

如网上电子期刊、论文、图书、报告等各种类型的文献,以及文献的分布、学科主题、关键词、著者信息、出版信息等的计量,既涉及一次文献的计量,又涉及网上二、三次文献的计量问题。

对网上文献增长规律的研究,有助于对科学知识增长规律的认识。对文献老化规律的研究,对网络文献半衰期进行更加细致和完善的界定与探索,使网络文献管理趋于合理化。利用传统的引文分析指标——同被引和引文耦等来表明文献之间的定量化关系,可以反映出科学研究的理论方法的演变过程,也可以勾勒出科学研究的足迹与脉络。

2.3网络结构单元的信息计量问题。

如网络站点的文献信息增长、学科分布、信息传递,以及各单元之间的相互引证和联系等的计量研究。

网站作为网络时代的”知识地图”成为网络计量学家所关注的问题,不仅仅是网络文献保持着聚类关系,网站之间也有着独特的引用关系。网络文献之间不仅是参考文献的标注方式,更多的是使用了超级链接的方式;不仅仅是参考文献条目,也可能是通过点击得到引用文献的全文。网络计量学研究的正是万维网(引文网)中的web网页(引文)之间的引用关系,同被引与引文耦仍然可以用于揭示站点之间的相关性。

三、网络信息计量学的研究方法和工具

网络信息计量学可借鉴传统的文献计量学、情报计量学的文献信息统计方法、数学模型分析方法等方法。但又不能将是文献计量方法简单地套。目前,网络信息计量中主要适用的方法和工具包括:

3.1链接分析法

链接分析法是在引文分析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引文分析可以用于研究文献资源分布、确定核心期刊、研究科学交流和信息传递规律等。在网络环境中,文献以网页的形式显示在网站上,站点、网页之间通过超链接相关联,因而,网络中的链接就可以看做印刷型文献中的引文。在数据的收集过程中,搜索引擎为网络信息计量研究提供数据来源。McKeman于1996年首先提出了sitation这一新术语,用以研究网页之间的引用关系。Rousseau认为,对网页链接关系的研究与对发表文章的引文研究相似,但又不尽相同,他对网址的分布模式和进人网页的链接作了分析,发现在他所研究的343个网址中最高层域名服从洛特卡分布,而且对这些网址的引用也符合格特卡分布,自引比例约为30%。

3.2统计分析法

运用统计分析方法进行研究是网络信息定量研究的基础,网络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都离不开统计学的方法。在传统的文献计量学中,对文献信息的统计分析业已形成相对完整的体系;而由于网络结构的分散和复杂,以及网络信息的丰富,网络计量学需要重新构建针对网络信息测度的统计指标体系,并在实际应用中将指标与各因素建立起对应关系,从而构建出数学模型,再不断地进行修正,使之趋于合理。

运用统计分析进行研究,最重要的就是如何收集和分析数据。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绝大多数的印刷版和光盘版数据库已经实现了网上联机查询和检索,为不同领域人员深入研究网络信息的有关问题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已有的数据库中,影响力最大的是美国科学技术情报所推出的三大索引数据库,即《科学引文索引》、《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和《艺术和人文科学引文索引》。随着期刊电子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可以通过有偿和无偿的方式很快捷地使用各类大型全文电子期刊数据库,如Elsevier,SDOS,Kluweronline,IEEE/IEE等,这些数据库都是进行网络信息计量学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除了必备的网络数据库之外,网络信息计量学研究还必须借助于强大的搜索引擎。

3.3图论分析法

在图论中,图是网络的一种数学表达。网络是由结点和边所组成的,结点之间通过边相连接。在有向图中,边表示结点之间的定向联系,Web就是有向图的一个例子,其中的网页对应于结点,而超链接则表示边。

近些年来,网络计量学的许多研究工作已经开始从图形的角度来对网络进行研究,分析网页间超链接的拓扑结构,以直观反映网页之间的连接关系。A.Broder等人利用搜索引擎Altavista收集了200兆的网页和15亿个链接,并采用图形分析法对本地和全球网络图形结构进行分析,得出了看起来像“领结”形状的网络结构图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网络图的数据库模型。

四、网络信息计量学的应用前景

网络信息计量学的应用领域是十分广泛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网络信息资源的评价

网络信息计量学可应用于网站信息资源评价及网站评价,就像引文分析可以用于确定网络信息资源的权威性和可靠性。利用网站的链接和被链接情况,可以确定网站的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通过统计网站、网页的点击率,可以确定类似于核心期刊的“核心网站”和“核心网页”。“核心网站”和“核心网页”的确定有助于用户快速查找和选择利用网络信息,增强上网的目的性,提高获取所需信息的准确度和快捷度。免费论文。

4.2网络信息计量学在网络信息资源建设中的应用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资源信息必将逐渐成为数字图书馆的馆藏主体。网络信息计量学可以提供定量依据和科学方法,在探明各类型信息数量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其增长和老化规律,判断信息的价值和时效性,从而指导数字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建设,使有价值的信息更充分地发挥作用,使信息空间得到更有效的利用。文献信息规律反映出的学术动态和信息利用规律反映出的读者需求,可以指导数字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建设。例如,分析著者信息,可以发现具有不同数量论文的作者的分布规律,进而揭示科学工作者生产科学文献的能力,并可以据此预测科学家数量的增长和科学发展的趋势等。

4.3网络信息计量学对搜索引擎检索功能的改进

文献信息规律的研究将使计算机信息检索系统走向科学化、规范化,从而更方便用户查寻。例如,面对网上海量的信息资源,且同一类信息分散在网络的很多地方,使信息查准和查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免费论文。通过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确定出某一信息相对集中的网站,就会指导用户进行有目的地查找。

4.4从网络信息的交流研究各门学科的发展趋势,实现对网络信息的预测

在万维网上,一个网页或网站可能随时增加新内容而成为新网页、新网站;也可能因过时而从网上消失;个人主页和网站也可因内容长期未更新而被主页空间提供者关闭;一些网站也可能因不善经营而关闭,加上一些网站不时更新,使得网络信息资源变化迅速。这同样也带来了信息老化的加速,甚至可能其速度还高于信息增长速度。通过分析某一领域网络资源增长、老化、引证情况,可以直接或间接把握该领域的学科发展趋势及其热点问题。研究网络环境下的科学信息交流,探讨各学科发展趋势,分析建立新的科学发展指标,为有关科技决策提供参考,这是网络计量学的重要应用领域。

参考文献

1.邱均平,张洋.网络信息计量学的应用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7(9)

2.鞠延玲.我国网络计量学研究热点分析[J].科技信息,2008(9)

3.张洋.国内外网络信息计量学研究现状分析[J].情报杂志,2008(5)

4.赵启民.网络计量学的应用研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6(2)

文献计量论文范文第10篇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university scientific research data in nearly ten years, the factor analysis and cluster analysis statistical methods in the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 are used to carry out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analysis of the college scientific research status and put forward a method for evaluating the state of the research. Research shows that, in some colleges, the first factor is very high, indicating that these colleges in cutting-edge academ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 third factor is low, indicating that these colleges and enterprises to contact the lack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 other colleges, the second factor is very high, indicating that these colleges in the per capita contribution rate, C class paper per capita contribution rate and other aspects to do better. In addition, some of the college's third factor is very high, indicating that these college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enterprise's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cooperation. The results of the subsequent cluster analysis also confirmed the rationality of the conclusion of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analysis. Through the study of this paper, it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scientific management system and evaluation system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关键词: 高校;科研状况;因子分析;聚类分析;评价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research status;factor analysis;cluster analysis;evaluate

中图分类号:G4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1-0015-04

0 引言

科研能力是衡量一所高校科教水平的重要标志。某高校作为省重点高校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科研水平在省内也是名列前茅,本文针对该高校20个学院的各项科研指标进行多元统计分析,建立了描述科研水平的各类变量,包括各类科研项目的经费总额、各类论文的发表数量、论著发表数量,投入科研人员数量等。但由于各学院规模不一,各学院科研性质也不尽相同,为了保证研究结果的平衡性,本文采用对科研成果人均贡献率的方式进行研究。然而进行统计分析时,并非变量收集的越多越有利,变量间信息的高度相关、高度重叠会给统计方法的应用带来许多困难,因此本文借助SPSS统计分析软件,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在众多变量中提取影响各学院科研状况的主要因子对问题进行分析,最后通过因子变量的聚类分析对评价结果进行验证。国内学者目前主要集中对我国体育事业进行科研状况分析,如贾志强、郑岩平对我国1995-2000年篮球科研状况作了分析。张金、夏秀荣对我国1994-2003年排球科研状况作了分析。在高校科研状况分析方面,孟学英、陈春华利用调查问卷方式对我国部分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状况做了调查分析。同时国内对多元统计方法的应用也主要集中在医疗、经济方面,如孟莹、谢守祥等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江苏省经济差异化做了分析。王曦、宋剑南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影响中医症候的主要因素做了研究。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结合高效科研状况评价分析还鲜有研究。本文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分析方法对某高校科学地建立高校科研业绩的管理体系及评价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1 因子分析方法简介

因子分析是利用降维的思想,由研究原始变量相关矩阵内部的依赖关系出发,把一些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变量归结为少数几个综合因子的一种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因子分析的基本思想是根据相关性大小把原始变量分组,使得同组内的变量之间相关性较高,而不同组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则较低。每组变量代表一个基本结构,并用一个不可观测的综合变量表示,这个基本结构就称为公共因子。对于所研究问题的某一具体问题,原始变量可以分解成两部分之和的形式,一部分是少数几个不可测的所谓公共因子的线性函数,另一部分是与公共因子无关的特殊因子。进行因子分析的步骤如下:①根据研究问题选取原始变量。②对原始变量进行标准化并求其相关阵,分析变量之间的相关性。③求解初始公共因子及因子载荷矩阵。④因子旋转。⑤因子得分。⑥根据因子得分值进行进一步分析。

2 各学院科研状况的因子分析

2.1 数据分析和指标选取

本文选用的数据来源于某高校2006年至2015年的统计数据。设定数据中8个指标变量分别是X1:2006-2015年横向项目金额人均贡献率(万元/人);X2:2006-2015年市校级项目金额人均贡献率(万元/人);X3:2006-2015年省部级项目金额人均贡献率(万元/人);X4:2006-2015年部级项目金额人均贡献率(万元/人);X5:A类论文人均贡献率(篇/人);X6:B类论文人均贡献率(篇/人);X7:C类论文人均贡献率(篇/人);X8:论著数量人均贡献率(项/人)。数据详情见表1。

在进行数据分析前,进行KMO检验,P值为0.000,检验结果是显著的,同时KMO值达到0.577,结果见表2,表明数据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进行因子分析。

从表3变量共同度表中可以看出因子分析的变量共同度均较高,表明变量中的大部分信息均被因子所提取,说明因子分析的结果是有效的。

2.2 因子提取和因子解释

现应用主成分分析法来进行因子提取和因子个数的确定,从表4中可以看出只有前三个因子特征根大于1,并且前三个因子特征值之和接近80%,故提取前三个因子基本包含了全部测评指标的绝大部分信息,因子分析效果较理想。

由于初始载荷阵结构不够清晰,不便于对因子进行解释,因此对因子载荷矩阵实行旋转,达到简化结构的目的,使各变量在某些因子上有较高载荷,而在其余因子上只有小到中等的载荷。这里采用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法进行因子旋转。结果见表5。

从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来看,第一个主因子在省部级项目金额人均贡献率、部级项目金额人均贡献率、A类论文人均贡献率、B类论文人均贡献率上具有较高载荷,第二个主因子在C类论文人均贡献率、论著数量人均贡献率上具有较高载荷,第三个主因子在横向项目金额人均贡献率、市校级项目金额人均贡献率上具有较高载荷。

2.3 因子得分和因子变量

本文采用回归法估计因子得分系数,并输出因子得分系数矩阵见表6。

根据表6可写出以下因子得分函数:F1=-0.014横向项目金额人均贡献率-0.078市校级项目金额人均贡献率+0.263省部级项目金额人均贡献率+0.293部级项目金额人均贡献率+0.178A类论文人均贡献率+0.508B类论文人均贡献率+0.021C类论文人均贡献率+0.174论著人均贡献率(1);F2=-0.159横向项目金额人均贡献率+0.065市校级项目金额人均贡献率+0.00省部级项目金额人均贡献率-0.057部级项目金额人均贡献率-0.235A类论文人均贡献率+0.393B类论文人均贡献率+0.328C类论文人均贡献率+0.570论著人均贡献率(2);F3=0.442横向项目金额人均贡献率+0.582市校级项目金额人均贡献率+0.123省部级项目金额人均贡献率+0.010部级项目金额人均贡献率-0.076A类论文人均贡献率-0.219B类论文人均贡献率+0.384C类论文人均贡献率-0.010论著人均贡献率(3)

通过上述公式(1)、公式(2)和公式(3)可得到各个学院的因子得分。从而获得三个因子变量,由于这三个因子变量是线性无关的。因此,可以利用它们对各个学院的科研状况做统计分析。

3 各学院科研状况的综合评价分析

下面利用三个因子变量对2006年-2015年该高校各学院科研状况做多元统计分析,并对各学院近10年来科研状况进行综合评价。

首先画出三因子变量的散点图,对各学院近10年来科研状况做对比分析。以第一因子变量为横坐标,第二因子变量为纵坐标,第三因子变量为竖坐标的三维散点图如图1所示。

从图1中可以看出P学院、O学院、M学院等的第一因子很高。说明这些学院在部级项目人均贡献率、省部级项目人均贡献率、A类论文人均贡献率、B类论文人均贡献率上成绩突出,但在横向项目人均贡献率上稍显不足,这些学院应该在保持尖端学术科研的前提下,多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创造更多产业应用成果。L学院、R学院、N学院等的第二因子很高,说明这些学院在论著人均贡献率、C类论文人均贡献率上成绩突出,这与这些学院的科研性质是密不可分的,第二因子很高的学院可以在保持自己科研特色的前提下,多关注学术前沿的相关信息,争取在尖端科研中有更大的突破。如B学院、I学院等的第三因子很高,说明这些学院在横向项目人均贡献率上成绩突出,这些学院可以在紧密保持与企业的科研联系的基础上,加强自己在学科特色科研中的研究,多出一些基础研究方面的尖端科研学术成果,增强学院在科研创新中的能力。

最后利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对各学院科研状况进行聚类分析,即利用三因子变量对20个学院进行聚类,结果如表7所示,M学院、P学院、O学院和J学院为一类,B学院、I学院为一类,其它学院为一类。这个结果与散点图分析的情况基本类似。

4 结束语

本文针对某高校各学院科研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分析,通过对高校近十年科研指标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将八个指标变量分为三个科研因子,分别是高端科研因子、校企合作科研因子、基础科研因子,并给出了因子得分模型,对各学院近十年的科研状况给出了分析,最终的聚类分析结果也对各学院科研状况做了验证说明。论文的研究成果为科学地建立高校科研业绩的管理体系及评价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从分析结果来看,因学院科研特色不同,导致各个学院在学术科研这个万花筒中所扮演的角色也各不相同,但各学院之间还是应当加强科研合作,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这样才能为该高校向科研大校、科研强校的进军道路上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薛薇.SPSS 统计分析方法及应用[M].二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303-349.

[2]张文彤.SPSS11统计分析教程―高级篇[M].北京: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2:166-210.

[3]李卫东.应用多元统计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226-240.

[4]阎慈琳.关于主成分分析做综合评价的若干问题[J].数理统计与管理,1998(2):22-24.

[5]胡永宏,贺思辉.综合评价方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0.

[6]何晓群.现代统计分析方法与应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8:15-18.

文献计量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文献计量学;引用;资源建设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se of study bibliometric to evaluate the use of Universities’ library resources with method of study bibliometrics for Library to select special resource and use of limited funds and space rationally.

【Key words】Universities’ library;Bibliometrics;Cite;Resource construction

0 前言

英著名情报学家阿兰・普理卡德(Alan Pritchard)对文献计量学(Bibliometrics)是这样定义的:文献计量学是数学和统计学方法在图书和媒体中的应用[1]。当前文献计量学已被广泛应用,有用来科学预测的,有用来学科评估的,有用来人力资源评估的。在国内很多高校的人才引进、专业设置、以及学校战略规划都使用了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同样,文献计量学的研究对图书馆建设的决策,资源选择,资源开发,资源共享与数据清洗与评估等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献计量学结合信息技术手段的研究已经成为图书馆建设与决策的一个重要科学方法。

1 文献计量学方法论

文献研究者把当前的文献资料分成16类,即图书、杂志、论文与学位论文、会议论文、字典、手册、报告、网页、指南、词汇、指导书、宣传册、书目、报纸、简报、其他(年鉴、摘要、信件、索引、公报)。当然在其他研究领域还有不同归类形式,大同小异。科学研究者的工作离不开各种类型的文献资源,如图书、杂志、网页、手册、报告等,文献计量学已经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应用于科学研究者选择研究资源的行为研究,以确定科学研究者的论文引用中各类文献有什么样的侧重点?同一类文献资料类型中又怎么样去确定某一个具体文献的引用比重?文献计量学的研究成果可以用来评估不同文献在不同研究领域的权重,以利于资源提供者即图书馆对科学研究者即用户提供更精准的服务。

用研究生学位论文进行文献计量学的研究是一种切实可行且具有说服力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确定在特定领域里不同文献的特征及使用情况,它有助于确定在某一区域内的出版物中发表的论文最大被引用数量,可以了解核心期刊的使用情况,可以确定某一学科通常使用的参考书目形式,可以了解图书的使用情况以及图书的使用期限等。

对高校图书馆来说,这种研究方法也能够为图书馆制定资源采购政策,确定每年图书采购的方向,确定是否继续或者中止订阅某些期刊杂志,确定数据库资源的采购数量和种类等,同时帮助图书馆有效处理他们的收藏,帮助他们避免接受不必要的图书资料的捐赠,以节省空间资源。

2 文献计量学研究的案例分析

斯里兰卡大学的高级馆员Angammana和克拉尼亚大学的馆员Jayatissa两位研究者做了如下研究:

首先,针对某一学科分析文献引用类的情况

他们选取了1999年到2009年11年的图书情报学硕士论文70篇,这70篇论文总共有引用4901次,他们把每种引用用上述的16种文献类型分类。在这4901种引用之中,应用最多的是图书,达到39.2%;第二是杂志,达到34%;第三是网页,达到6.33%。上述三种材料的引用接近80%,其余的13种文献资料的引用每个都不到5%。

其次,分析同一类文献资料引用中的具体文献

在同一类的文献中再进行具体文献的分析,这些引用中有相同的图书和杂志引用,得出引用最多的图书名称和杂志名称。在70篇论文中总共1921处图书引用,有10种书被引用10次以上;有485种杂志被被研究者引用1664次,这485篇杂志中引用最多的30本杂志可以确定为图书馆重点订阅的杂志,这种研究方法所取得的成果也可作为图书馆为某一学科或者专业采购图书和订阅杂志的依据。

最后,分析参考资料的使用周期

参考材料的出版年限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参数,为了揭示这个研究过程,研究者引入了“半衰期”的概念。文献引用的半衰期是指论文引用中50%引用出版物所发表的年代。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论文引用半衰期都会有差异。文献研究表明大约有50%的论文引用平均出版年限是9年内的文献,即文献的平均半衰期是9年。但是各类文献的半衰期在不同研究领域或者学科中也不尽相同,如在图书情报领域中图书的半衰期是13年,杂志的半衰期是7年。事实上在多数研究领域图书和杂志仍然是使用最多的文献资源,超过其他所有的文献类型。从表1分析中可以看出,图书、期刊杂志、网页三者引用之和已经超过80%,因此,科学研究者最优选的文献资源是图书,紧随其后的是期刊杂志。

3 对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的启示

3.1 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

文献计量论文范文第12篇

(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太原030031;2山西省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太原030001)摘要:全面了解中国访花传粉昆虫领域的研究现状,客观地进行分析,为访花传粉昆虫科研工作者与决策者提供数据参考。以《中国知网》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数据源,运用文献计量学的原理和方法,对访花传粉昆虫研究的年代、作者、机构、载文期刊、研究内容及基金资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检索出1980—2013 年国内访花传粉昆虫研究专题256 名作者在133 种刊物上发表的308 篇文献,揭示了30 多年间国内该领域研究的动态变化和基本态势。中国访花传粉昆虫研究发文量逐年增加;机构分布广,高产机构较少;研究者众多,高产活跃作者队伍不够强大,核心作者数量及所发论文质量不是很高;研究内容广泛丰富,不同研究方向成果数量不均衡。

关键词 :访花昆虫;传粉昆虫;文献学特征;研究动态;中国

中图分类号:S899.9 文献标志码:A 论文编号:2014-0639

基金项目: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蜜蜂授粉增产技术集成与示范”(201203080);国家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项资金“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蜜蜂)建设”(CARS-45-KXJ5)。

第一作者简介:武文卿,女,1984 年出生,山西祁县人,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蜜蜂授粉与昆虫生态研究。通信地址:030031 山西省太原市许坦东街21号山西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E-mail:wenqing1226@126.com。通讯作者:邵有全,男,1956 年出生,山西运城人,研究员,主要从事蜜蜂授粉与昆虫生态研究。通信地址:030031 山西省太原市许坦东街21 号山西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E-mail:shaoyouquan@163.com。

收稿日期:2014-09-05,修回日期:2014-09-25。

Analysis on Bibliometrics of Researches of Flower-visiting and Pollinating Insects in China

Wu Wenqing1, Li Chuan2, Shao Youquan1(1Institution of Horticulture, Shan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Taiyuan 030031, Shanxi, China;2Technology Market Management Office of Shanxi Province, Taiyuan 030001, Shanxi, China)Abstract: To understand the status quo of flower- visiting and pollinating insects in China, the currentsituation was analyzed and data reference for researchers and deciders were provided. By the principles andmethods of bibliometrics,‘China periodical full- text database’of CNKI as data source, years, authors,institutions, journals, research content and foundations of published papers were analyzed. The specialdocuments on the researches of flower-visiting insects and pollinating insects in China from 1980 to 2013 werecounted and analyzed. 308 papers on 133 journals by 256 authors were searched. The dynamic changes andbasic states on the researches of this field during 30 years were revealed. Papers of flower-visiting insects andpollinating insects in China increased year by year. Research institutions were widespread, the institutionswhich can publish plenty papers were not enough. Research authors were numerous, the team of authors whohave published a great number of papers was not strong enough, the number of core authors was small and thequality of papers was low. Research content was plentiful and the number of papers in different researchdirections was uneven.

Key words: Flower-visiting Insects; Pollinating Insects; Philology Characteristics; Research Dynamics; China

0 引言

昆虫具有经济、生态、观赏、科研等多方面价值,在农业生产中,人们常常注重对害虫进行的大量研究,而忽视了对访花和传粉昆虫的保护和利用。事实上,昆基金虫因为授粉给人类带来的经济效益相当于所有农业害虫所造成的损失。昆虫访花传粉可以使植物得到充分选择授精的机会,提高杂交优势,提高果实和种子的产量和质量。全世界被子植物有80%为虫媒传粉,被人食用的植物种类约有3000 种,绝大多数为显花植物,传粉昆虫为这些植物授粉创造的价值之大难以估量[1],同时,访花传粉昆虫在生态系统中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不可取代的地位。

文献计量学是以文献或文献的某些特征的数量为基础,来论述与预测科学技术现象与规律的情报学分支[2]。在微观上可应用于确定核心文献,考察文献利用率,进行图书情报的科学管理;宏观上可应用于量化评价科研以及预测学科前沿的发展方向与趋势等[3-5]。文献计量学基于文献事实,揭示新理论发展的方向和解决的问题,有利于促使新理论的萌芽和发展,促进学科内容的发展[6]。通过对学科研究产出进行科学计量分析和比较,有助于从一个侧面了解相关机构的学科布局、整体科研实力和学科优势[7]。

近年来,学者们分别对森林培育[8]、林业科学[9]、龙眼[10]、生物入侵[11]、马尾藻[12]、生物学保护[13]超级稻[14]、鳞翅目蝶类昆虫[15]、冷杉[16]、蜜蜂授粉[17]、茶学[18]等专题文献进行了统计分析。

基于历史以及地理分布等原因,国内对访花传粉昆虫研究起步较晚。1980 年以来,国内学者对访花传粉昆虫进行了全方位研究,取得了一批成果。对国内访花传粉昆虫研究现状的分析仅见于一些综述性文章,对于中国访花传粉昆虫研究领域的成果发表、研究力量分布、研究对象、内容等缺乏量化的认识。特定领域的专题文献是该领域科研成果的重要载体,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领域研究的水平和实力。基于此观点,本研究检索了中国作者发表在国内期刊上的访花传粉昆虫研究文献,运用文献计量学的原理和方法,对1980—2013 年国内访花传粉昆虫研究专题文献的文献学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国内访花传粉昆虫的现状,在揭示30 多年间国内该领域研究的动态变化和基本态势的同时,对该领域研究的今后发展提出建议。旨在为访花传粉昆虫研究的科研工作者与决策者提供数据参考,促进访花传粉昆虫研究健康持续发展。

1 文献采集和信息处理

以《中国知网》系列数据库之一《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数据源,采用“高级检索”,“选择项”定为“摘要”,将2 个“检索项”的逻辑关系设为“或者”,分别输入“检索词”“访花昆虫”和“传粉昆虫”进行检索,检索数据为1980 年1 月—2013 年12 月的数据,利用NoteExpress 统计相关数据信息,结合人工检查核对,剔除重复文献、新闻报道以及与访花传粉昆虫研究无直接关联的文献,统计时均以第一作者、第一研究机构、第一基金资助为标准,将得到的1980—2013 年相关专题文献共计308 篇汇总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专题文献量及年代分布

蒲蛰龙[19]在人民教育上公开发表《开展昆虫学的研究》,这是检索到的首次提及通过蜜蜂及其他传粉昆虫传授花粉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的文献。林惠端等[20]在广西热作科技上公开发表《芒果花的采粉昆虫及其活动规律观察》,确认芒果花的传粉昆虫主要是蝇类,10:00—12:00 时是蝇类传粉活动的高峰。自此学者对访花传粉昆虫的研究拓展至各类作物的主要传粉昆虫种类与活动规律。杨龙龙等[21]在生态学报上公开发表《凹唇壁蜂和紫壁蜂筑巢、访花行为和传粉生态学的比较研究》,对壁蜂的筑巢、访花的行为和传粉生态学进行了观察研究,传粉昆虫由单纯的种类调查拓展至昆虫行为及生态方面的研究。

特定时期特定领域专题文献的数量和年代分布反映了此期间该领域研究的规模和动态变化。选定的308 篇专题文献的年代分布见表1 与图1。由表1 和图1 可知,在3 个10 年段中,国内访花传粉昆虫研究专题文献量分别为8、39 和140 篇,2010 年后的4 年已达到121 篇。2002 年后访花传粉昆虫的研究进入了大幅增长阶段。尤其是在2006—2013 年,发表的专题文献为215 篇,占总文献量的69.8%,研究进入高潮期,在2012年达到顶峰,2013 年有所回落,这可能是由于2013 年的部分文献还未能检索到。30 多年间国内该领域的研究虽有所起伏,但总体呈上升的趋势。说明中国访花传粉昆虫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正处于快速增长期,并将继续保持增长趋势。

2.2 专题文献的作者特征

2.2.1 第一作者分布特定领域专题文献第一作者分布是确定此领域核心作者群的依据。由表2 可知,选定的308 篇专题文献中,国内访花传粉昆虫研究的第一作者合计256 人。其中,发表1 篇论文的作者218 人,发表2 篇论文的作者27 人,发表3 篇论文的作者10人,发表6 篇论文的作者仅1 人。发表1 篇文章的作者所占比例最大,为85.16%,该数据远高于洛特卡定律中的“发表1 篇论文的作者为作者总数的60%”的比例[22]。根据普赖斯定律,4 篇以上者才能看作是核心作者,即高产活跃作者[23]。统计表明,4 篇以上的作者仅1 人,说明文献作者分布的集中程度低,不符合普赖斯定律中对文献作者分布的描述:少数作者发表了大部分文献,而大多数作者只发表了少部分文献。表明从事访花传粉昆虫的研究人员较为分散,尚未形成稳定、聚集的研究群体。

2.2.2 作者合著率大科学时代科学研究活动的重要特征是学科间交叉渗透日趋加剧和科研课题规模与难度不断加大[24],这导致特定领域专题文献的作者合著率日渐提高。合著率是合著论文与发表总论文的百分比[25]。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统计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数据中作者合著率的平均值为83.38%[26]。而30 多年来国内访花传粉昆虫专题文献的作者合著率是92.21%,超过了上述平均值(见表3)。这表明国内该领域研究学科间交叉渗透程度较高,课题研究具有了一定的广度与深度。

2.3 专题文献的期刊源分布特定领域所发表文献的期刊源分布可以确定此领域的核心期刊。选定的308 篇专题文献分别刊载于133 种期刊中,发表文献量在5 篇及以上的期刊分布见图2。由图2 可知,发文量最高的期刊是生物多样性,共刊发18 篇访花传粉昆虫研究的文章,其次是中国蜂业与应用昆虫学报,刊发该主题的文章为14 篇和13篇。发文量在5 篇及以上的15 种期刊中,与生态有关的期刊占4 种,有关昆虫的期刊占4 种,有关植物的期刊占4 种,其余3 种为综合研究类期刊,这15 种期刊的发文量占总文献量的54.22%,一半以上的论文刊发在少数期刊中,表明文献的分布存在一定程度的集中性,这些期刊也成为国内访花传粉昆虫研究课题申报和课题实施的重要情报源。

2.4 专题文献的研究方向分布

特定领域专题文献所涉及的研究方向反映了该领域研究的侧重点。通过对访花传粉昆虫研究内容的分布情况统计,可以反映该领域中各方向的进展情况,利于了解与掌握领域研究和构成特点及其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认识现存的优势和弱点,明确未来的研究重点和方向。选定的308 篇专题文献的研究方向分布见图3与图4。

由图3 可知:30 多年间国内访花传粉昆虫研究文献中,12.01%是综述性文章,涉及植物与昆虫的协同进化、传粉昆虫行为的研究方法、传粉昆虫的研究现状、传粉昆虫的物种多样性监测、评估和保护等。10.39%是直接以访花传粉昆虫为研究对象的文章,涉及了蜜蜂、熊蜂、切叶蜂、无刺蜂、火红拟孔蜂、沙漠石蜂、食蚜蝇、寄蝇、黄猄蚁、宽瓣头细蛾等各地优势访花传粉昆虫的研究。植物类研究主题发表的文献最多,占到文献总量的77.60%,分布结果见图4。由图4 可知,研究药用类植物访花传粉昆虫的文章最多,研究量为86 篇,其次是观赏类植物访花传粉昆虫文章40 篇,其他依次为水果类植物访花传粉昆虫文章33 篇、濒危类植物访花传粉昆虫文章31 篇、油料类植物访花传粉昆虫文章19 篇、牧草类植物访花传粉昆虫文章17 篇,入侵类、作物类、蔬果类、坚果类4 大类植物访花传粉昆虫文章共计13 篇。说明药用类、观赏类、水果类和濒危类是研究的热点,这可能是由于药用类和濒危类的大部分植物是未被人类驯化的野生种,只有靠野生的访花传粉昆虫才可进行繁衍;观赏类植物可为人类带来美感,水果类植物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膳食纤维和维生素,人工栽培面积大,但大部分必须通过昆虫授粉才可结实,因此成为研究的热点。

2.5 专题文献的研究机构分布

参与特定领域研究的机构所发表的专题文献反映该机构在此领域研究中所处的地位,也可以确定该领域研究的核心机构。选定308 篇专题文献第一作者所属机构的类型分布见表4、第一作者文献量5 篇及以上的机构分布,见表5。

由表4 可知:高等院校发文量167 篇,科研部门发文量125 篇,管理部门发文量13 篇,其他类型单位3篇,分别占文献总量的54.22% 、40.58% 、4.22% 和0.97%。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是中国从事访花传粉昆虫研究的主体。由表5 可知:第一作者发文量5 篇及以上的12 个机构中,5 个科研机构、7 个高等院校,12 个机构合计发文量为37.66%,这些机构成为引领中国访花传粉昆虫研究发展的核心和中坚力量。从单个机构的发文量来看,发文量最多的是中国科学院(44 篇),其次是中国农业科学院(10 篇)、新疆农业大学(9 篇)、南京农业大学(8 篇)、吉林省农业科学院(8 篇)等。中国科学院下属的研究机构在该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发文量占总文献量的14.29%。说明中国科学院作为全国最大的研究机构,科研力量相对优势突出,在访花传粉昆虫学研究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表明30多年间国内该领域研究工作比较分散,但是已经形成了以少数研究单位为主的分布格局。

2.6 专题文献的基金资助分布

特定领域中受基金项目资助的论文往往代表某个研究领域的学术新动向和新趋势,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学术水平[27]。选定的308 篇专题文献的科研基金资助分布见表6、表7。

由表6 可知:国内访花传粉昆虫研究专题文献中共计218 篇获得各类科学基金资助,占文献总量的70.78%,其中部级(包括自然科学、攻关专题、重大基础研究、科技支撑、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基金)所占的比例最大,为40.91%,省部级基金(包括高等院校基金、各部委基金以及各省市自治区等地方政府设立的科研基金)所占比例为28.57%。由表7 可知:国内访花传粉昆虫研究基金的支持来源广泛,尤其是高级别科研基金的资助较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比例达到25.65%。云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吉林省、黑龙江省、上海市6 个沿海沿边省市自治区资助比例较大,这可能是由于这些地区的物种丰富,生物多样性较好,因此学者对此类研究也较为关注,也证明国内访花传粉昆虫研究已得到国家和部分地方政府的重视。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对访花传粉昆虫进行检索,基于文献计量学的观点对研究年代、研究者、出版刊物、研究内容、研究机构、基金资助等做了全面的计量比较分析。我国访花传粉昆虫研究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发文量逐年增加;机构分布广,高产机构较少;研究者众多,高产活跃作者群的队伍不够强大,核心作者数量及所发论文质量不是很高;研究内容广泛丰富,不同研究方向的成果数量不均衡。特定领域专题文献的核心作者群、核心期刊和核心机构的形成是该领域研究趋于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30 年间国内访花传粉昆虫领域专题文献并未显现这种积聚效应,整个领域研究略显零散,仍处于成长期。

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中国访花传粉昆虫学领域文章的期刊分布和研究力量分布也形成了自然科学文献本身所共有的特点:离散性与集中性[28]。本学科也与其他许多学科一样交叉性比较显著[29-30],昆虫学、植物学、生态学等生物学各个研究领域都可以进行相关研究,由此导致了研究力量的分散。学科的交叉也意味着研究成果可以在多种学科的专业期刊上发表。分散在各种不同类型期刊上的文献很难被研究者关注到,不利于研究者之间信息的交流。对于研究人员而言,应加强对中国科学院等研究机构的关注,它们在该领域成绩卓越,值得学者们作跟踪研究。在研究内容方面,访花传粉昆虫种类资源调查的文献数量非常多,在资源调查的同时一些学者还对优势传粉昆虫的出勤高峰、访花行为、访花频率等进行了研究。由此可见,物种多样性的研究是访花传粉昆虫研究的主要领域,这与保护生物学的主旨:研究人类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是一致的[31]。生物多样性的调查能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策略制定和方案实施起到指导作用,但其本身并不能代替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行动。调查的文献中涉及保护方法和措施等研究领域的文献所占的比例较小。蒋志刚等[32]指出,有时保护实践比获得数据更重要。在发展理论研究和生物多样性信息调查的同时更应该关注保护策略的制定和实施。

目前,学者们在访花传粉昆虫研究上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和突破,得到部级基金项目资助的文献达到126 篇,表明访花传粉昆虫研究的力度在不断加大。为促进国内访花传粉昆虫研究深入发展,作为国内该研究领域的学者,尤其是各研究团队的领军者应迎势而上,在保持研究连续性的同时,加大研究的合作力度,消除学科和门户壁垒,鼓励多学科和多机构联合攻关,以拓宽研究视野、提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在不断拓展研究规模,扩充研究力量的同时,培育核心作者群,以确保该领域不断向前推进。鼓励专题文献向高层次刊物聚集发表,借此提高该研究领域的知名度,促进国内该领域研究尽快成熟起来。

本研究利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提供的文献检索功能收集中国学者发表在国内期刊上的文献,以期最大限度地搜索到与访花传粉昆虫研究领域相关的文献,但是仍然可能会有部分文献未被检索到,未列入统计范围内。此外,检索出的文献数量庞大,对检索出的文献进行了人工筛选,文献学科归属的判断也可能带入了主观因素。

参考文献

[1] 郭柏寿,杨继民,许育彬.传粉昆虫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西南农业学报,2001,14(4):102-108.

[2] 王崇德.文献计量学引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20.[3] 丁学东.文献计量学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2-10.[4] 魏洪善,何荣利.农业综述文献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1999,(6):54-56.

[5] 丁麟.文献信息分析方法的实践与体会——以文献计量学为例[J].农业网络信息,2009(7):133-135.

[6] 邱均平,王宏鑫.20 世纪文献计量学发展的层次分析[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0,20(80):1-8.

[7] 谭宗颖,龚旭.十二国科学产出影响及学科优势的国际比较——基于引文计量的分析[J].中国基础科学,2006(2):32-36.

[8] 李吉跃,贾黎明,赵世华,等.从科技文献看中国森林培育学50 年之发展[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9,21(5):64-78.

[9] 赵世华.中国林业科学发展计量研究[J].林业科技管理,2002(3):32-36.

[10] 叶济蓉.龙眼文献计量学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07:3-7.[11] 贺萍,路文如,骆有庆.生物入侵文献计量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9(3):77-83.

[12] 方良,李纯厚,贾晓平,等.马尾藻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9(7):93-96.

[13] 陈静,张保卫,马克平,等.中国生物学保护研究现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生物多样性,2009,17(4):423-429.

[14] 李晓,陈春燕,郑家奎,等.基于文献计量学的超级稻研究动态[J].中国农业科学,2009,42(12):4197-4208.

[15] 郭丽,秦峰,杨小华,等.国内鳞翅目蝶类昆虫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4):376-380

[16] 秦峰,兰希,杨小华.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国内冷杉研究专题文献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0-482.

[17] 宋怀磊,邵有全.我国蜜蜂授粉研究文献分析[J].中国蜂业,2012,63:50-54.

[18] 史成颖,周逸辛,陈华.基于Webofscience 的茶学研究文献计量学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2,39(4):1-7.

[19] 蒲蛰龙.开展昆虫学的研究[J].人民教育,1980,10:19-21.

[20] 张太清,林惠端,黄道明.芒果花的采粉昆虫及其活动规律观察[J].广西热作科技,1995,1:18-21.

[21] 杨龙龙,徐环李,吴燕如.凹唇壁蜂和紫壁蜂筑巢、访花行为和传粉生态学的比较研究[J].生态学报,1997,17(1):3-8.[22] 邱均平.信息计量学(六):文献信息作者分布规律——洛特卡定律[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0,23(6):475-478.

[23] 刘婧.文献作者分布规律研究——对近十五年来国内洛特卡定律、普赖斯定律研究成果综述[J].情报科学,2004,22(1):123-128.[24] 钟动旭,黄晖,薛健.中国社会科学期刊论文合著率指标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J].情报学报,2000,19(3):280-288.

[25] 张娟.基于文献计量分析我国水稻稻瘟病的研究现状[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9):9284-9285,9307.

[26]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2 年度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年度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2:55.

[27] 韩玲.2003—2005 年《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论文统计分析[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2007,26(3):235-240.

[28] 袁玉凤,郭汝丽.当代自然科学文献的特点[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23(1):84-87.

[29] 季维智,朱建国,何远辉.保护生物学概述[J].动物学研究,1995,16(3):289-300.

[30] Meine C, Soulé M, Noss R F.“A mission- driven discipline”: thegrowth of conservation biology[J].Conservation Biology,2006,20:631-651.

[31] Soulé M E. What is conservation biology?[J]BioScience,1985,35:727-734.

文献计量论文范文第13篇

目前,我校对学生已开设了科技文献检索、科技论文写作等课程及讲座,但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时缺乏相应的专业化和学术化的语言,很多同学东拼西凑,书写格式不规范已成普遍现象,主要表现在对文献的引用、标点符号的使用、数据分析、图表绘制的说明等方面。指导教师和学生需投入大量的精力对论文格式进行修改,导致老师对学生分析问题和工程创新能力的培养训练时间相应减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措施与实践

为了能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建立完善、量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毕业设计实施方案,针对我院过控专业的毕业设计,我们尝试从选题、过程质量控制、设计完成的内容、评价标准等方面人手,全程监控。

(一)加强对毕业设计重要性的认识

毕业设计开始前,我们通过开办讲座、毕业设计动员、从就业重要性,以及毕业资格和学位认定等方面来宣传毕业设计的重要性;指导老师应对自己的学生提出严格要求,从开始就要在学生心中树立毕业设计的严肃性和规范性。

(二)科学规范选题,严格把好选题关

选题要与专业相关。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是以过程工业中的装备及其控制技术为研究对象,确保过程装备高效运行的一个专业,是一个融“过程”“机械”和“控制”于一体的多学科交叉型专业。1.所选课题要与过程装备的设计、制造、检验、控制、使用、安全等的技术开发、科学研究等有关;2.可以选择结合生产和科研单位的实际任务或者教师科研或研究生课题的一部分;部分学生可以在设计院和研究所完成,体现毕业环节教学工作的真实性,完成培养创新意识与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3.可以是同本专业、学科内容密切相关,符合教学要求的自拟课题;4.读书报告型、文献综述型论文是不允许的;5.所选课题工作量、深度、广度和难度要适当,学生经过努力都能按时完成任务;6.可以结合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现有师资和社会资源,对毕业设计尝试双导师制,由两名具有互补性的教师来共同指导毕业设计,以保证设计题目的综合性、新颖性和深广度。另外,指导教师要制订合理的任务书和时间安排,拟题过程中要设计好该题目的设计思路、框架、节点、难点等。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中明确任务和制订合理的时间安排。避免时紧时松,导致学生和指导教师都很疲惫的情况。

(三)查阅文献

查阅文献是完成毕业课题第一步,指导教师要指导学生搜集并查阅有关文献,根据课题的研究的内涵确定课题的中英文关键词,根据中英文关键词检索该课题领域的期刊、学位论文、专利、国际会议、经典著作或专职部门的研究报告,对获取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并结合设计题目,写出中文文献综述和英文文献翻译。检索文献建议从以下几条途径入手:1.通过检索学校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如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超星数字图书馆、Elsevier数据库等,一般能查到较新的文献;2.必要时进一步跟踪文献中的参考文献。质量较高的学术文章,通常是不会忽略该领域的主流、经典文献的。3.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的阅览室、利用国家或省市图书馆或一些科技情报检索机构,查阅一些相关文献。4.利用互联网,从一些专门的网站上也能获取信息。

(四)强化毕业设计的“过程控制”

毕业设计过程中制订各阶段的工作内容和检查方式,确定“过程控制”节点,是做好“过程控制”行之有效的方式。1.毕业设计过程整个毕业设计的过程包括设计前的专题讲座、课题的确定、中文文献综述、英文文献翻译、设计、中期检查、评审、答辩等阶段。组织审定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初期检查;中期检查;答辩检查;审查答辩小组对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评定;评选、推荐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可以作为“过程控制”的主要节点。2.过程控制措施毕业设计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实现有效的“过程控制”,应着重做以下工作:(1)指导老师要在确定选题、总体方案、工作计划和进度、设计质量及平时的检查时把好关,每周对学生指导不少于2次。(2)要成立毕业设计工作小组,具体负责毕业设计的日常组织和管理工作,做好“过程控制”和节点检查。(3)提高管理水平,落实督导检查按照学校《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手册》,对毕业设计的过程进行量化管理,对平时表现、评阅成绩、答辩成绩按指标体系细化,做到科学地评判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4)成绩管理学生毕业设计成绩的评定由三部分组成。一是由指导教师按照设计方案、设计任务完成情况、外文翻译能力、学习态度和纪律等方面给出成绩:二是由评阅教师就学生毕业设计的规范性、内容及翻译的质量、设计或论文的创新点等方面给出成绩;三是由答辩委员会各小组根据答辩情况就毕业设计水平及工作量、课题内容、答辩准备、毕业设计介绍表达、回答问题等方面综合评价给出答辩成绩。最后,由答辩小组按照规定的权重比例综合评定出学生毕业设计总成绩,该成绩必须经答辩委员会严格审核最终确定。确定毕业设计成绩时,要做到真实客观,所推荐的优秀毕业设计能起到有效是示范作用。

三、结语

文献计量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文献计量学;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2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3)02-0162-04

目前信息的分析与预测活动已越来越深入到社会发展、经济生活、科技进步等各个领域,成为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标志[1]。针对某一学科专业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与预测,不仅可以揭示该学科研究的特点和发展规律,而且为今后的研究和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如今,无论是情报学还是文献学的发展都与文献计量学息息相关,文献计量学也是情报学等相关学科的重要研究方法。对文献计量学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不仅可以预测出未来文献计量学的发展趋势,而且可为其他学科尤其是图书馆学、情报学领域的理论研究提供了参考和借鉴[2]。

本文以文献计量学为实例,通过定量的方法分析其论文数量的变化情况,应用回归分析模型和时间序列分析模型,对文献计量学的发展趋势进行拟合和预测,并针对两种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3]。

1统计数据的来源与统计结果

利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检索系统,以文献计量学为关键词,统计时间为1996.01.01-2010.12.31进行模糊检索,对所检索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后共得到论文2 100篇,按发表年份排列的论文篇数2.1回归分析模型介绍

回归分析法,是从各种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出发,通过对与预测对象有联系的事物或现象的变动趋势进行分析,进而推算出对象的未来数量状态的一种预测方法。根据散布的数据点求出理想的回归直线或曲线,建立起确定的回归方程进行预测[4]。

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一般形式:

时间序列分析是以研究对象的历史数据为基础,将研究对象的发展变化过程表述成时间序列,首先要识别时间序列的特征,进而分析它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建立相应的时间序列分析模型,并通过一定的时间序列预测方法,推测出研究对象的未来变化趋势。

通过分析统计数据,应用时间序列分析法中的移动平均法(M法)对文献计量学的发展趋势进行拟合和预测。其基本方法是每次在时间序列上移动一步求平均值。这样的处理可对原始的无规则数据进行“修匀”,消除样本中的随机干扰成分,形成平滑的趋势线,突出序列本身的固有规律,从而为进一步的建模和参数估计做好基础[5]。

为进一步提高预测值和实际值的吻合度,可以采用在一次移动平均的基础上再进行一次移动平均法,称为二次移动平均法。二次移动平均是在一次移动平均的基础上,对具有线性趋势的数据再进行一次移动平均。其计算公式为:

在利用时间序列模型进行预测时,可将对应的T值代入式(7)中,通过线性时间关系模型求出i+T即为所要预测年份的论文篇数。

3文献计量学研究发展趋势的预测

3.1回归分析预测模型

以文献计量学的年份为自变量,各年份的论文篇数为因变量。通过散布的数据点绘制出散点图,发现两变量的关系近似于一条直线。为了方便计算,设1996-2010年时间t的取值分别为-7,-根据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计算公式计算相关数据结果如下:

由此可知,回归方程的拟合程度很好,可以应用回归分析预测模型对未来的文献计量学相关文献量进行预测。

通过回归分析预测模型可预测2011年文献计量学的相关论文篇为2011=140+22.78t=322.24。

3.2时间序列分析预测模型

根据公式(4),分别取移平跨度n=3和n=5进行一次移动平均,如表3。

通常采用均方误差(MSE)来检验n值选择的效果。表3一次平均移动数据表

年份11论文篇数依据上述两种预测模型,分别计算两种模型1996-2010年的模拟值以及2011年、2012年的预测值,如表5。其中,

两种预测模型的相关系数比较得:r1

5结语

以文献计量学为例,采用两种预测模型对其发展趋势进行拟合及预测,克服了单一模型拟合和预测的局限性。预测结果表明,文献计量学研究的论文篇数在未来3年将超过500篇,并且增长趋势较快。通过对两种预测模型相关系数的比较,得出时间序列模型对文献计量学研究发展的预测效果相对较好。时间序列模型在预测时不必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仅从实际变动的数值序列自身出发建立相应的模型进行预测,避免了寻找影响因素及识别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的困难。回归分析模型是从各种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着手,通过对与预测现象有联系的事物或现象的变动趋势进行分析。时间序列模型适用于某一领域的短期预测,而回归分析方法是经济预测的常用数学方法,利用统计数据确定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并参考这种函数关系来预测未来发展趋势,适用于某一领域的长期趋势预测。两种预测模型不仅适用于文献计量学的发展研究,对于其他领域也同样适用。针对不同领域的学科发展趋势,在进行数据模拟和分析预测时要根据数据的多少和分布情况,选取一种相对效果更好并且方便可行的预测方法。

参考文献

[1]查先进.信息分析与预测[M].武昌: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2,193-201,205-208.

[2]郑怀国,赵静娟,谭翠萍.基于文献计量学的科技情报分析与服务[J].情报杂志,2010,(12):39-40.

[3]吴淑玲.两种数字图书馆发展趋势预测模型的比较[J].情报科学,2004,(11):1317-1320.

[4]王筠.专业研究发展趋势的预测模型——以竞争情报研究为例[J].情报杂志,2010,(7):12-14.

[5]江三宝,毛振鹏.信息分预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56-63,77-90.

文献计量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建设;社会网络研究;计量分析;共词分析;主题分析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3.05.017

〔中图分类号〕G250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3)05-0070-04

数字图书馆建设是一门高技术含量的科学技术,也是一项公益的社会事业。数字图书馆是用数字技术处理和存储各种图文并茂文献的图书馆,实质上也是一种多媒体制作的分布式信息系统。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起步较其他国家略晚,从1995年开始,我国开始着眼于国际数字图书馆发展事业,经过多年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正在逐步形成“以国家和行业为核心的、行业内部树型格局,呈现出国家和行业中心横向联合更深入、行业纵向覆盖更广泛的发展趋势”。从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发展过程来看,本文侧重于对数字图书馆建设相关文献的外部特征和内容进行综合分析,从中反映出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现状和最新进展。

1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全文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以1984-2012期间的数字图书馆建设研究论文为样本的。在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中以“主题”为检索字段,用“数字图书馆建设”作为检索词,检索数据库中自1984-2012年间的所有期刊论文,总共检索到4 278篇。从中排除报道类文章共有4 244篇数字图书馆建设期刊文章,其中也有一些文献定量分析研究论文,这些论文主要对频次进行统计描述,缺少对数字图书馆建设深层次的发展和最新的研究情况的研究。本文以上述研究为基础,运用文献计量方法、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引文分析法,关注数字图书馆建设研究论文的作者、研究单位、期刊分布等规律,验证布拉德福定律在此领域的适用性,利用EXCEL2003、SPSS130、UNCINET60等软件绘制拟合曲线。此外,通过对所有论文的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和共词分析,得出该领域的研究主题和变化方向。

2文献年度分析

按照文献年代统计从1986-2012年的各年数字图书馆建设期刊论文数量,见图1。

3文献单位与著者分析

通过对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研究论文著者及单位进行统计分析,能够了解该领域内著者的发文整体情况,确定该领域的核心著者、区域合作等情况,进一步实现对数字图书馆建设领域的跟踪研究。对数字图书馆建设的论文进行单位及作者统计,单位发文频次大于6的单位列表见表1。通过构建矩阵,导入UCINET绘制社会关系网路图,进一步研究发文单位的合作关系,见图2。

5研究结论

51论文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