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副高职称论文范文

副高职称论文范文

副高职称论文

副高职称论文范文第1篇

第一条为了公平、公正地评价群众文化专业人员的水平,鼓励多出人才、多出成果,促进群众文化在全市各区、县的繁荣和发展,根据《图书资料专业职务试行条例》和《上海市实施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评定与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相分离的暂行办法》(沪人[1999]52号)及有关配套文件精神,结合本市群众文化专业队伍的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各级、各类群众文化(艺术)馆中从事群众文化的指导、辅导、培训、研究、创作,以及文化艺术活动的组织等专业技术人员。

第三条上海市群众文化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为研究馆员、副研究馆员。

第四条群众文化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审定,重点考察申报对象的专业技术(组织辅导)能力、专业理论水平、专业工作业绩,注重专业技术的创作成果。

第五条申报研究馆员、副研究馆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党的文艺方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为人民大众服务的精神,并在社会或同行中享有较高的声誉。

第二章申报条件

第六条研究馆员

一、学历、资历要求

l、大学本科毕业及以上学历,取得副研究馆员职称资格后,受聘副研究馆员职务五年以上;

2、大专学历,从事本专业工作二十五年以上,取得副研究馆员职称资格后,受聘副研究馆员职务六年以上。

二、语言考试要求

应通过全国职称外语A级考试,或通过本市职称古汉语(高级)考试。

第七条副研究馆员

一、学历、资历要求

l、博士学位,受聘馆员职务二年以上;

2、硕士学位,受聘馆员职务五年以上;

3、大学本科,受聘馆员职务五年以上;

4、大专毕业,从事本专业工作十七年以上,受聘馆员六年以上。

二、语言考试要求

应通过全国职称外语B级考试,或通过本市职称古汉语(高级)考试。

第八条不具备大学本科学历,申报副研究馆员或研究馆员任职资格的对象,需在任低一级职务期间,在年度(业务)考核中优秀获得者,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在辅导、指导、培训群众文化专业人员或业余爱好者进行专业训练工作中,成绩显著,并在省、市级群众文化比赛中获本市二等奖或全国三等奖。

(2)撰写的论文、论著或艺术作品,在省市级专业刊物上发表并获奖。

第九条继续教育要求

申报群众文化系列高级职称资格的对象,在任现专业技术职务期间,应参加继续教育的学习;并达到规定的课时要求。

第三章审定标准

第十条研究馆员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专业技术能力

1、指导、组织群众文化工作成绩卓著,有很强的科研能力和丰富的专业工作经验,在全国群众文化工作中有一定的影响,能主持和指导中级或副高级专业人员进行学术研究,并具有显著成就。

2、能很好地完成单位规定的工作任务,在副研究馆员职务期间,成绩优异,能履行研究馆员职责。

3、任副研究馆员职务期间,在组织策划大、中型(市、区级)群众文化活动等重要业务活动中,担任主要负责人或业务骨干,在辅导、指导、培训群众文化专业人员或业余爱好者进行专业训练工作中,成绩显著,并在同行中有较高的威望。

二、专业理论水平

受聘副研究馆员职务期间,对群众文化工作有系统的研究和理论论述,在重大业务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上有创见,独立撰写并在省市级以上专业刊物上发表,并经同行专家鉴定认可具有较高水平的本专业论文四篇以上或学术专著一部。

第十一条副研究馆员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专业技术能力

1、工作成绩显著,具有较广博的文化艺术理论知识,有较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科研能力和较丰富的专业工作经验,具有培养专门人才和指导中级专业人员的能力。

2、对群众文化专业有较深入的研究和理论论述,在业务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上有创见,公开出版、发表本专业较高水平的论文、著作,并取得了具有实用价值的研究成果。

3、有丰富的群众文化工作实际经验,能审定、制订业务培训计划,指导授课和审定工作,并解决专业活动中较为重大的问题。制定较为周密的大型群众文化活动方案并有效地组织实施。

二、专业理论水平

受聘馆员职务期间,独立撰写并在省市级以上刊物上发表过经同行专家鉴定认可具有较高水平的本专业论文二篇以上或学术专著一部。

第四章审定组织

第十二条群众文化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实行审定制,必须坚持标准、注重实绩、严格审定。

第十三条副研究馆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由上海市群众文化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审定委员会(简称“高审委”)审定。

第十四条研究馆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由“高审委”向文化部推荐。

第十五条申报副研究馆员任职资格的对象,由“高审委”对其进行论文答辩。

第五章附则

第十六条不符合本条例规定的申报对象,一般不接受申报。确有真才实学、成绩特别显著、有较高知名度的群众文化专业技术人员,须经各级职改部门同意后方可进入审定程序。

第十七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人员不得申报群众文化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l、任期内严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群众文化工作者职业道德的;

2、由于本人的过失,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并受到有关部门查处,或给本单位造成重大损失的。

第十八条在申报过程中,对伪造学历、资历、外语(或古汉语)、业绩、获奖、论文等弄虚作假行为的人员,视情节轻重,取消申报资格,对审定已通过的,将报请取消相应的资格。

副高职称论文范文第2篇

在告别“GDP崇拜”的大背景下,倍受国内外学者关注的“国民幸福指数”,现在终于将从纸面走人生活,成为一项考量地方民生、人文的软指标,这无疑是一种执政理念的进步。毕竟,相较于冰冷的GDP数字,这样的关注人的心理体验与情感诉求的“幸福指数”,更符合人性化的需求,更有利于创造健康的精神生活。

不过,当我看到许多地方政府都在为“幸福指数”展开排名争夺时,一种担忧油然而生。我似乎看到过去附丽于“GDP崇拜”上的那种政绩思维,又转嫁到“幸福指数”这样的软指标上了。那种“数字出官、官出数字”的畸型政绩观,曾制造了一个又一个的“注水GDP”,而现在,谁又能够保证,地方政府对“幸福指数”的排名争夺,不会制造出“注水幸福指数”这样的软指标呢?

研究“幸福指数”的专家邢占军说:“那些看起来非常抽象的感觉,现在都还原成实实在在的东西。”从这个意义看,如果地方政府追逐和最终推出的“幸福指数”,就是地方政府在民生、人文上达到怎样程度的标识,那么,这样对“幸福”的追求,无疑将是一种善治。但是,如果地方政府的“幸福狂热”终极目的,只是基于打造“形象工程”需要,那么,作为形而上的情感体验的“幸福感”,通过“幸福指数”的数字化与形式化之后,最终只能走向概念化与庸俗化,而悖离人的真正的情感体验与心灵感受。

幸福在哪里?幸福就在老百姓的心坎里。如果“幸福指数”的数字化表现,不能真正体现老百姓的幸福感,那么,这样的“幸福指数”,就只能变成一些地方官员的“幸福感”,这无疑是对幸福的最大嘲讽。如果说“注水GDP”损害的是经济发展与社会公平,那么,“注水幸福指数”同样会损害到一个地方的民生、人文发展,伤害到老百姓的情感体验。正因如此,当前许多地方政府对“幸福指数”展开了排名争夺,对此必须引起警惕。无论如何,不能再让“幸福指数”变成打造政绩的工具,不让“幸福狂热”变成“GDP崇拜”的一个翻版。

“职称”并不意味着称职

彭兴诞

根据新通过的《义务教育法》的相关规定,今后小学教师也可以参评副教授。有报道说,这让小学教师看到了自身发展提高的前景,对小学教师是个福音。

副教授是怎么评出来的?据我所知,在大学里,要成为一个副教授,最关键不是上了多少课,书教得怎么样,受不受学生欢迎,而是学历和科研成果。比如,有些高校招揽人才,博士后进来直接评为副教授。此外,拿了多少个部级、省级科研项目,在EI、SCI,以及什么CSSCI、中文核心刊物之类上发表了多少论文,这才是通往大学副教授的必由之路。大家都知道,曾经备受媒体关注的上海交通大学讲师晏才宏,尽管他的书教得很好,师风师德广受赞扬,但因为没有,临死之前,他仍然还是一个讲师。

“小学教师可以评副教授”,这看起来是好事,但若因此与大学备受争议的职称评定“殊途同归”,恐怕,这是我们基础教育所无法承受之重。

事实上,现在不少中小学已经或多或少地沾染了这种习气。据我所知,因为没有,许多小学老师的职称申请被“一票否决”,这种事并不是没有。论文,已经成了中小学职称评定中不可缺少的硬件。可以想象,一个优秀的小学老师。如果他想获得“副教授”职称,那么,他就得拼学历、发论文,而且,职称级别越高,要求的学历越高、论文数量越多、刊物越“核心”。从这里来看,“小学教师可评副教授”,难道不是在误导

如果有一天,

某小学老师真的做了“副教授”,

著作等身。

我想问的是,

他还是一个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称职的“小学老师”吗?

副高职称论文范文第3篇

(一)两个经典范例

在自然界,各种放射性元素的衰变速度千差万别,其半衰期(即放射性元素衰变掉一半所需要的时间)从几百万分之一秒到几十亿年不等,这些现象都可以通过数学模型描述其变化规律。铀原子由于不断地放射出微粒子而变成其他元素,从而铀的含量就不断减少,这种现象叫做放射性元素的衰变[1]。由原子物理学可知,铀的衰变速度与铀的现存量Mt成正比。

(二)各学科教师晋升职称的平均速度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速度是放射性物质本身的固有特性,不会随外部因素而改变。人类社会远比自然界复杂,影响到各学科教师晋升职称速度的外因有上级政策、评审专家的评判、竞争对手的情况等,其内因是各学科自身的特点和教师个人的努力程度。如果假设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外因的影响是次要的,内因的影响是主要的,那么参考上述经典范例,我们认为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是可以预测的,于是我们引入各学科近几年教师晋升职称平均速度的概念。

(三)测算各学科教师晋升职称快慢程度的直观概念

从各学科教师晋升职称速度推测各学科半数教师晋升职称所需年限,既可直观反映各学科教师晋升职称的快慢程度,又可为制订未来各年教师引进和培养规划提供理论依据。为此,我们引入“半衰期”和“教师晋升职称周期”概念。反映放射性元素衰变快慢程度的最直观的概念是“半衰期”,即半数放射性元素衰变为其他元素所需要的时间[3]。类似地,中级职称教师晋升为副教授,副高级职称教师晋升为教授,都可理解为某一层级职称人数的衰减。仿照放射性元素“半衰期”和“衰变周期”的概念,我们把某学科半数中级职称教师(或副高级职称教师)晋升高一级职称所需要的时间,称为该学科“教师晋升职称周期”。

二、判定各学科教师晋升职称快慢程度的具体操作方法

1.计算各学科前三年中级职称教师晋升副教授的平均速度。设某学科2006+t年(0≤t≤2,即前三年)有中级职称教师Mt人,当年申报并且成功晋升副教授Nt人,则该学科当年中级职称教师晋升副教授的速度为vt=Nt/Mt;计算该学科前三年中级职称教师晋升副教授的平均速度(精确到0.001),即得v=∑vt/3。

2.计算各学科前三年副高级职称教师晋升教授的平均速度。设Pt为2006+t年(0≤t≤2)原有副教授职称的教师人数,Qt为当年申报并且成功晋升教授的人数,则该学科当年副高级职称教师晋升教授的速度为ut=Qt/Pt,计算该学科前三年副高级职称教师晋升教授的平均速度(精确到0.001),即得u=∑ut/3。

3.判定各学科教师晋升职称的快慢程度。根据教师晋升职称的速度v或u的计算结果,由表1可查得相应的教师晋升职称周期T的数值。根据T值的大小,可把各学科教师晋升职称的快慢程度分为不缓慢、缓慢、较缓慢、非常缓慢四类(表2)。

三、由某些学科教师晋升职称特别困难的现象引发的思考

上述数学模型反映的教师晋升职称快慢程度的规律,为新升本科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新升本科院校不但要鼓励教师晋升职称速度快的学科,更应关注教师晋升职称速度缓慢的学科。以某本科院校为例,该校数学学科2006年有10多名讲师。但因开展科学研究、撰写和难度大,2006—2008年的三年间竟无人申报晋升副教授。该学科有3名高级讲师,其中1人2008年转评副教授,1人2010年才能转评副教授,1人直到退休也不能转评副教授。若规定非高校教师系列高级职称教师转评副教授每人折算为0.5人,按照第1步计算得v=0.0128,据公式(4)计算得T=53,理论上说明:这10多名讲师半数晋升副教授需要53年。这个现象反映了数学学科晋升职称难的现实状况。数学学科教师晋升职称非常缓慢,这是一般高校都很常见的现象。在不同的高校,同样会出现某些学科教师晋升职称非常缓慢的情况,必须引起关注。

四、改善教师职称结构的对策

教师晋升职称缓慢的学科,往往是因为教师科研业绩不多难以晋升职称。为了扭转某些学科教师晋升职称非常缓慢的颓势,要开拓新思路,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路径,寻求科研突破的新契机。以上述数学模型为依据,实施“教授(副教授)培养工程”,向晋升速度慢的学科倾斜,加大鼓励力度,鼓励科研能力强的导师指导青年教师开展科学和教学研究,鼓励青年教师获得更多科研业绩申报高级职称,尽快实现教师职称结构均衡合理。

1.审定导师资格。科研能力较强的科研人员或兼职教授,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可聘为“教授(副教授)培养工程”的导师:(1)具有正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2)近五年主持或作为前三名参与人从事部级课题的研究,或主持省部级课题的研究,并且近五年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或被四大索引收录1—3篇高水平论文或出版1部高水平专著。同等条件下,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者(部级一等奖前五名、二等奖前四名、三等奖前三名;省部级一等奖前三名、二等奖前二名、三等奖第一名)优先。

2.明确培养对象。培养对象必须是学校现有中级职称或副高级职称的在编在岗教学、教辅、管理人员,并且自签约当年起五年内符合晋升职称的资历、学历条件。

3.确定预期目标。在预约期间(理工科为4—5年,其他学科为2—3年)内,培养对象必须晋升教授或副教授。

4.明确约定任务。约定任务不得少于培养对象晋升职称所需要的最基本的科研业绩成果。

5.确定各学科鼓励力度参数e。确定方法如表3所示。其中教师晋升职称的快慢程度,按照表2划分为非常缓慢、较缓慢、缓慢、不缓慢四个等级,鼓励力度参数e的赋值可根据学校投入高级职称教师培养资金总额确定。

6.确定单项经费m。每个培养项目的经费称为单项经费,其计算方法如表4所示。

7.商定单项经费分配办法。“教授(副教授)培养工程”单项经费在导师和培养对象之间进行分配,首先要确定培养对象的业绩成果,然后按照培养对象和导师对培养对象申报晋升职称提供的业绩成果的贡献率进行分配。用以申报职称的业绩成果,主要包括任现职以来的论文、著作、艺术作品、科研项目、教改项目,以及科研获奖、教改获奖、体育获奖、艺术获奖等,这些成果,均可折算为一定的分值。可结合各类各级科研成果的特点、重要性、取得难度以及本校政策导向等因素,对各类各级科研成果赋予不同的权重。培养对象应分配的单项经费=“教授(副教授)培养工程”协议签订的立项经费总额×(非帮扶业绩成果/培养对象申报晋升职称提供的业绩成果)导师应分配的单项经费=“教授(副教授)培养工程”协议签订的立项经费总额×(帮扶业绩成果/培养对象申报晋升职称提供的业绩成果)

副高职称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 职称评审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51.5 文献标识码:A

我国高校职称评审制度自1992年实施以来,已历经十余年的积铢累寸,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评审体系。但随着这项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新的问题,已不利于人才的成长,影响了和谐校园的构建。为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高校职称评审制度亟待进一步改进。

一、职务评审中存在主要问题

(一)过分强调论文。

作为目前教师系列评职称的必要条件之一,科研论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申报人的专业理论和业务水平,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目前教师系列评审副教授资格需要至少4-6篇文章;而评审教授必须在核心刊物上发表文科8篇以上,理工等学科6篇以上,其中至少有2篇在本学科权威性刊物上发表,同时每篇文章都必须在省级以上的刊物上发表,内刊、增刊和论文集均不算。

(二)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比较严重。

作为高校教师,必须在三个方面做出相应的成绩:教学、科研和社会工作。教学应该始终居第一位。而在我国的教授、副教授和讲师资格认定中,规定了科研论文的数量和质量要求,同时又附加了科研项目的要求,而忽略了教师最应该做的事情——教书育人的基本职责。在评审条件中没有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具体的要求,只有抽象的概念来规定师德素质与工作量,没有像科研方面的要求那样量化的指标,例如对教学成绩突出的描述为“在教学过程中,能根据本学科发展前沿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改革、更新、充实教学内容,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教学态度认真严谨、经验丰富,教学观点正确、方法得当,注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开发学生智力方面成绩显著”等语句可以说任何人都能合格。

(三)破格申报困难重重,几乎成为空谈。

“破格”在教授、副教授的评审的条款中均有相关规定,但条件过于苛刻,使许多优秀的年轻教师被“拒之门外”,在学术论文、科研项目要求很高的基础上,再附加“部级、省部级”科研奖励,或者是获得省级“学术带头人”或“学术骨干”“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称号。

(四)各类附加条件苛刻。

在职称评审条例中除了论文著作、科研成果、获奖证明、工作业绩等方面的要求之外,还在学历、资历、外语和计算机考试成绩等方面附加了相关规定。例如在学历要求方面, 45岁以下的教师要取得博士学位才有资格申请教授资格,40岁以下的要取得硕士学位才有资格申请副教授资格,35岁以下评讲师也必须取得硕士学位;在资历方面,评副教授必须讲师资格满5年,去掉当年,讲师正常评审副教授需要6年,副教授到教授也是6年。在职称计算机方面,都要求参加计算机水平考试并合格。

二、相关的对策和解决方法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通过调查及走访,提出如下对策和措施:

(一)因人而异,设置不同的岗位评审细则。

虽然同是教师系列,但由于工作背景、学历层次、从事专业、年龄和心理状态等方面的差异,有的教师科研力量很强,教学水平一般;而适合教学的教师,特别是一些年龄较大且一直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要求发表科研论文或申报项目,当然也是勉为其难。可以分别设置科研岗评审和教学岗评审或“双肩挑”的不同评审系列。例如从事科研类的评审条件可以在发表学术论文或在科研项目上较高,而不必对教学过分要求;教学类的评审条件可以要求他们每年的教学工作量达到多少,发表教学改革论文的篇数、承担教改课题的档次和数量等,同时往精品课程、特色课程方向发展,而在学术论文或在科研项目上应该放低要求;对于教学科研“双肩挑” 的教师,则可以在两个方面均作适当调整。

这样的措施既可以使教师根据自身优势,发挥特长,擅长教学的教师可以在教学质量、精品课程以及教学改革等方面发展自己,而不必为科研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发愁,而科研类教师则全身心投入研究工作,不必为教学的工作量等问题担忧。

(二)适当降低破格标准,采取灵活政策,鼓励年轻教师破格申报。

年轻教师是学校教学、科研的生力军,经常因为职称低而在申报课题,科研获奖方面处于劣势地位,如果在破格的条件上适当放宽,则可以调动其积极性,评审专家、学校、学院和各基层部门应积极鼓励,支持申报。

政策可以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例如应届博士学位获得者可以直接破格为副教授,硕士学位的可以直接上讲师;对于某些方面非常优秀的副教授获讲师可以在很短时间内破格为教授和副教授。

(三)逐步推行“评聘分开”,使教师在岗位上更加称职。

教育部有关方案提出,在职称评审中要淡化“身份”评审,强化岗位聘任,将评审环节与职务聘任的关系理顺,实行真正意义上的职务聘任制。要本着“开放、竞争、创新”的原则,以岗位聘任代替指标聘任。以转换机制为核心,强化岗位聘任,由“身份管理”转向“岗位管理”,破除职务终身制,形成人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干好干坏不一样,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全面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和整体水平。在实际工作中坚持“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严格考核、合同管理”的原则。

基金项目:扬州大学2009年人文社科研究基金资助项目;扬州大学2009年干部工作和组织工作立项研究课题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党委组织部)

参考文献:

[1]车美荣,关于我国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制度的研究,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8),P67-68.

副高职称论文范文第5篇

副高职称:高级职称的一种。高级职称是职称中最高级别,分正高级和副高级。职称最初源于职务名称,理论上职称是指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能力,以及成就的等级称号,是反映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工作能力。就学术而言,它具有学衔的性质。就专业技术水平而言,它具有岗位的性质。专业技术人员拥有何种专业技术职称,表明他具有何种学术水平或从事何种工作岗位,象征着一定的身份和地位。

大学里教师的职称分为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四个级别:

1、助教:新教师在未受聘为讲师以前先从事一年或一年以上的教学辅助工作,以熟悉大学的基本教学条件和教学的组织。助教也可以由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担任。

2、讲师:能够独立开设一门或一门以上课程的大学教师。讲师也有不同的等级。优秀的讲师完全可以把他的课程开设成对本门学科有巨大贡献的基础课,而他的教学方法、实验方法和基本规范将成为学生必修的一级台阶,借以达到大学教育的基本要求。

3、副教授:副教授原则上不仅具有开课的能力,对本学科的整体情况有充分的了解,自己主持研究项目,而且能把最新的研究用学术研讨会的形式不断开设成新课。他一方面向学生传授相关的知识授业,一方面训练学生去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传道。

副高职称论文范文第6篇

尽管如此,王敏已经焦头烂额,恨不得把一天当作两天过,看看我的黑眼圈和白头发,再看看名片上的职称,查查我的银行卡如果不是还有些教育理想、育人情怀,早就另谋出路了。

王敏是北京高校青年教师群体中极为普通但又颇具代表性的一员。在网络上,他们被称作青椒二十几年寒窗苦读修成正果,在大学校园争得一席教职。可未曾料想,职称晋升、教学科研、结婚生子、赚钱养家等人生大课题让他们面临比以往更大的压力。

晋升副高出现职称拥堵 科研领域的马太效应是压力来源

根据团北京市委的调查结果,在接受调查的高校青年教师中,48.0%的受访者表示压力大,其中10.1%表示压力非常大,另外还有38.0%的受访者表示压力适中,仅有4.3%和9.7%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没有压力或压力较小。

在造成工作压力大的原因中,专业职务晋升困难成为最主要的一项。

王敏是北京一所高校新闻学院的教师。在同事眼中,他是科研和教学双丰收的年轻榜样。然而,尽管达到了学校评定副高职称的标准,可由于排队的优秀者太多,他只好着急地默默等待。

中央民族大学的徐伟也面临和王敏相同的情况。他以自己所在的管理学院为例,目前学院在岗超编的副教授已有8位,符合条件的讲师更有10余位,职称晋升的拥堵现象极其严重,很多优秀的人短时间都无法晋升。

职称晋升是大多数青年教师所面临的困境。根据团市委调研结果,北京高校青年教师以中级职称为主,初级职称为辅。

课题组称,在过去的青年教师评定中,副高级职称主要与工龄及学历相关,存在一定的论资排辈、熬年头现象。以往由副高晋升正高很难,现在不仅评上正高更加困难,由讲师晋升副高也变得越来越不容易,副高职称的评定已经成为青年教师职业生涯中的瓶颈,第二次职称拥堵或者说双职称瓶颈在青年教师群体中已经逐渐显现。

然而,青椒压力大不仅仅是因为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困难(占24.52%),工作负担太重(占17.30%)、教学科研经费不足(占13.66%)也是主要原因。

现在的青年教师早不是从前那种安安稳稳、悠闲自得的教书先生了,既要搞科研,也要抓教学。王敏说,现在不少青年教师身上都压着很重的教学任务,可绝大多数的考核都以科研为主,的数量和期刊等级、申请的课题数量和大小等等都是摆在眼前的难题。

但最大的难题在于,如徐伟所说,越有头衔的教授越能拿到高级别课题,年轻人几乎没机会。另一方面,量化的考核标准让不少急需职称改变生存状况的青年教师写了大量质量很差的文章。

值得注意的是,调查显示,从科研经费的分配和激励上来看,超过半数的受访者认为存在评定不公等问题,41.6%的人认为现行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有改进空间。

报告分析认为,从技术职务上来看,依托于掌握丰富资源的学术权威的青年教师更容易获得科研项目和发展机会,进而获得更多提升空间和展示平台,优势资源向优势青年教师集中,使其变得越来越好,而那些缺乏依附关系和相关资源的青年教师,则很难获得机会和空间。这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高校内科研资源配置强者越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

青年教师根本没有真正独立科研的机会,都得攀着老教授们。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副教授告诉记者,现在不少老师都很忙,忙着编课题申请书,炮制论文,找发票,和老教授、期刊编辑拉关系,谁还有心思好好上课?

不管怎样,青年教师还是得有板凳坐得十年冷的学者气质和耐心。徐伟说。

期望收入与实际收入反差较大 住房是最主要的困难

尽管青椒面临着职称晋升难、工作负担重等压力,但同时,调查显示,在对工作满意度的测评中,青年教师最认可工作的稳定性。在受访青年教师中,79.0%的受访者为北京非农业户籍。显然,这也为他们在京工作、生活的稳定和子女的照顾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然而,工资收入成为青年教师工作满意度测评中最不满意的因素。

副高职称论文范文第7篇

尽管如此,王敏已经焦头烂额,恨不得把一天当作两天过,看看我的黑眼圈和白头发,再看看名片上的职称,查查我的银行卡如果不是还有些教育理想、育人情怀,早就另谋出路了。

王敏是北京高校青年教师群体中极为普通但又颇具代表性的一员。在网络上,他们被称作青椒二十几年寒窗苦读修成正果,在大学校园争得一席教职。可未曾料想,职称晋升、教学科研、结婚生子、赚钱养家等人生大课题让他们面临比以往更大的压力。

晋升副高出现职称拥堵 科研领域的马太效应是压力来源

根据团北京市委的调查结果,在接受调查的高校青年教师中,48.0%的受访者表示压力大,其中10.1%表示压力非常大,另外还有38.0%的受访者表示压力适中,仅有4.3%和9.7%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没有压力或压力较小。

在造成工作压力大的原因中,专业职务晋升困难成为最主要的一项。

王敏是北京一所高校新闻学院的教师。在同事眼中,他是科研和教学双丰收的年轻榜样。然而,尽管达到了学校评定副高职称的标准,可由于排队的优秀者太多,他只好着急地默默等待。

中央民族大学的徐伟也面临和王敏相同的情况。他以自己所在的管理学院为例,目前学院在岗超编的副教授已有8位,符合条件的讲师更有10余位,职称晋升的拥堵现象极其严重,很多优秀的人短时间都无法晋升。

职称晋升是大多数青年教师所面临的困境。根据团市委调研结果,北京高校青年教师以中级职称为主,初级职称为辅。

课题组称,在过去的青年教师评定中,副高级职称主要与工龄及学历相关,存在一定的论资排辈、熬年头现象。以往由副高晋升正高很难,现在不仅评上正高更加困难,由讲师晋升副高也变得越来越不容易,副高职称的评定已经成为青年教师职业生涯中的瓶颈,第二次职称拥堵或者说双职称瓶颈在青年教师群体中已经逐渐显现。

然而,青椒压力大不仅仅是因为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困难(占24.52%),工作负担太重(占17.30%)、教学科研经费不足(占13.66%)也是主要原因。

现在的青年教师早不是从前那种安安稳稳、悠闲自得的教书先生了,既要搞科研,也要抓教学。王敏说,现在不少青年教师身上都压着很重的教学任务,可绝大多数的考核都以科研为主,的数量和期刊等级、申请的课题数量和大小等等都是摆在眼前的难题。

但最大的难题在于,如徐伟所说,越有头衔的教授越能拿到高级别课题,年轻人几乎没机会。另一方面,量化的考核标准让不少急需职称改变生存状况的青年教师写了大量质量很差的文章。

值得注意的是,调查显示,从科研经费的分配和激励上来看,超过半数的受访者认为存在评定不公等问题,41.6%的人认为现行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有改进空间。

报告分析认为,从技术职务上来看,依托于掌握丰富资源的学术权威的青年教师更容易获得科研项目和发展机会,进而获得更多提升空间和展示平台,优势资源向优势青年教师集中,使其变得越来越好,而那些缺乏依附关系和相关资源的青年教师,则很难获得机会和空间。这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高校内科研资源配置强者越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

青年教师根本没有真正独立科研的机会,都得攀着老教授们。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副教授告诉记者,现在不少老师都很忙,忙着编课题申请书,炮制论文,找发票,和老教授、期刊编辑拉关系,谁还有心思好好上课?

不管怎样,青年教师还是得有板凳坐得十年冷的学者气质和耐心。徐伟说。

期望收入与实际收入反差较大 住房是最主要的困难

尽管青椒面临着职称晋升难、工作负担重等压力,但同时,调查显示,在对工作满意度的测评中,青年教师最认可工作的稳定性。在受访青年教师中,79.0%的受访者为北京非农业户籍。显然,这也为他们在京工作、生活的稳定和子女的照顾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然而,工资收入成为青年教师工作满意度测评中最不满意的因素。

副高职称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高校教师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3)08-0017-03

近些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大批青年教师加入到高校教师队伍当中。他们中绝大部分缺少教学训练,缺少教育理论基础和教育教学实践。提高教师教学技能不仅是提高高校学生培养质量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发展的自身需求。因此,各高校纷纷通过开展教师教学比赛来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已成为高校教学改革活动中最受欢迎的活动之一。浙江大学青年教师教学比赛每两年举办一次,本文即以浙江大学2012年青年教师教学比赛的复赛成绩作为样本,为教师教学培训工作提供数据支持,同时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升途径进行了讨论。

一、浙江大学2012年青年教师教学比赛实践

(一)比赛形式

浙江大学于2012年6-10月举办浙江大学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比赛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初赛,由学院(系)自行组织,具体规定和要求由各学院(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行决定。第二阶段为复赛,由学校组织,采取专家随堂听课的形式进行。第三阶段为决赛,由学校组织。经过院系初步选拔,最终有51人参加复赛,本文即以51位教师的复赛成绩作为数据分析样本,探讨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服务对象以及途径。

(二)比赛指标分析

浙江大学2012年教学技能比赛评分指标如下:

教师参赛水平的评价是一个相对性概念,本次比赛改变以往评分细化(到5分)的情况,而采用分大类给总值的打分方法,根据复赛人数和学科特点,共分成3组进行,每组的打分专家均为5人以上,尽可能保证每组参赛教师的评价结果公平可信。

(三)备赛工作

本次备赛,突破以往院系自主辅导的传统,在全校开展了多次针对性的赛前培训和辅导。首先,特别邀请了清华大学资深青年教师指导老师为我校青年教师进行了针对性的教师教学技能培训,使得参训教师对全国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的各项比赛标准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和准确的理解;其次,我们邀请了浙江大学3位资深教师为参赛教师进行赛前的VIP辅导,过半参赛教师参加了这次辅导,近距离面对面地向老教师请教教学中的疑惑并获得帮助,使每一位教师都获益匪浅;我们还邀请了在2010年青年教师比赛中变现突出的教师以沙龙的形式同参赛教师交流比赛心得。经过这样的系列备赛活动,不仅让参赛教师对于参赛了解深入,更重要的是,在整个校园都掀起了教师教学技能交流的热潮,其影响意义是深远的。

(四)复赛结果与分析

1.参赛人员组成分析

本次复赛人员中,教授占比12%,副教授占比63%,讲师占比25%。截至2012年底,浙江大学全校在职教师队伍中教授占比39%,副教授占比43%,讲师占比11%;全校40周岁以下的教授占比11%,副教授占比57%,讲师占比17%,可看出,在参赛教师中,拥有副教授和讲师职称的人参赛积极性较高,而拥有教授职称的青年教师对参赛的关注度相对不高。

2.复赛成绩分析

复赛中,最高成绩为95分,最低成绩为77分。根据成绩,分为高分组(91分-95分)、中分组(81分-90分)和低分组(76分-80分)三组。

在高分组中(91分-95分),教授占比14%,副教授占比86%,讲师为0;而全部参赛教师中教授比例为12%,副教授比例为63%,讲师为25%。可见,拥有教授职称的教师基本发挥了应有的教学水平,而在高分组中表现突出的是拥有副教授职称的教师,他们更加注重钻研教学技术、重视教学比赛,在比赛中表现较为突出,高分组中讲师人数为零,可见,重点培养和提高讲师教学水平是未来工作重点之一。

在中分组中(81分-90分),教授占比11%,副教授比例为占比%,讲师占比26%,同全部参赛教师的职称构成比例基本一致,可见,本组中教学水平同专业技术职称有一定相关关系。

在低分组中(76分-80分),教授占比12%,副教授占比44%,讲师占比44%,全部参赛教师中教授比例为12%,副教授比例为63%,讲师为25%。可见,在复赛中整体表现不佳的职称群体是讲师。

从年龄分布来看,本次所有参赛教师的平均年龄为35周岁,高分组(91分-95分)平均年龄为38周岁,中分组(81分-90分)平均年龄为35周岁,低分组(76分-80分)平均年龄为34周岁,可见,一定的教学时间积累对于提高教学水平是必须的。

3.学科分类情况分析

根据参赛教师所在学科并结合浙江大学学部分类特点,共分为5组,见表3。

注:(1)平均分1是指组内所有参赛教师的平均分值;标准偏差1是指全组得分的标准偏差;(2)平均分2是指组内拥有高级职称(包括教授和副教授)的参赛教师的平均分值,标准偏差2是指拥有高级职称(包括教授和副教授)参赛教师的得分的标准偏差;(3)平均分3是指组内拥有讲师职称的参赛教师平均分值;(4)全体1是指组内所有教师情况;全体2是指组内拥有高级职称(包括教授和副教授)的参赛教师情况;全体3是指组内拥有讲师职称的参赛教师情况。

从表3可见,复赛中医学组参赛教师表现突出,不仅平均分最高,而且标准偏差最小,说明医学组的参赛教师水平普遍较高;表现不佳的是农学组,不仅平均分最低,而且从标准偏差来看,全组中总体表现均不佳。其他组的平均分差异性不大,但从标准偏差值来看,组内参赛教师表现差异性较大。

二、关于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途径的思考

(一)对象分析

从比赛的参与程度来看,拥有副教授职称的教师对参赛表现出较高的热情,对教学的关注度较高;从比赛成绩来看,拥有副教授职称的教师注重钻研教学、重视教学比赛,在比赛中表现突出。出于内在需求,未来在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方面仍具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拥有讲师职称的教师对教学热情度较高,但是在参赛中表现出的教学水平总体偏下,从表3和表4可以看出,讲师的平均得分比拥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平均得分少4分,因此,讲师是未来提升教学能力的重点服务对象。讲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对于推动全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杠杆意义。

从年龄分布来看,一定时间的教学实践积累是必须的,高分组的平均年龄比低分组的平均年龄大4岁,比全部参赛教师的平均年龄大3岁,可见,形成较为成熟的教学风格至少需要3-5年的时间积累,这也符合人的学习规律。

从学科分类来看,浙江大学的医学组参赛教师全体表现优异,而农学组参赛教师表现不佳,且从标准偏差值来看,全组水平均较低。医学组内讲师占比为0,这是医学组取得的好成绩的原因之一。但是比较各组内拥有高级职称参赛教师的得分情况来看,医学组仍保持最高平均分和最低标准偏差值。因此,医学组参赛教师的教学水平值得肯定和推广学习。

农学组内讲师比例为25%,文科组内的讲师占比50%,但农学组平均分比文科组平均分低2.7分;从拥有高级职称的参赛教师情况来看,农学组平均分比文科组低4分,可见,农学类组内拥有高级职称的参赛教师仍需在教学上加大培训和提升力度。

综上所述,浙江大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工作重点是初上讲台的讲师群体,为他们提供教学培训和教学发展的时间至少应该持续3年,最佳的持续时间应保持在3-5年。此外,农学类的教师群体也是浙江大学教师培训和发展的重点服务对象,学校对于提高农学类的教学水平势在必行。对于拥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在其较高教学水平的基础上,需要为他们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资源和交流平台,不断精进教学技能。

(二)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途径探讨

首先,教学是一种实践,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切实得到教学训练。但是仅有实践,没有理论指导和提升还是不能形成良性发展。浙江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长期致力于为教师提供教学训练和教学实践机会,针对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特点和规律,及时引进国际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国际知名卓越教师,企图通过构建“实践―理论―再实践”的螺旋式发展模式,促进我校教师教学技能的不断精进,提升教师教学技能。

其次,教师的个人发展离不开教师团队的建设,浙江大学正在构建以课程群或专业为依托的基层教学组织架构。要求基层教学组织有稳定的课程建设与发展方向(或专业学科发展方向),承担一定的教学工作量。在此基础上,对组织内的教师,特别是新教师进行教学实践培训,在相似知识背景下,较易学习教学技巧,提高教学技能。同时,组织内的教师定期开展相互听课和观摩教学。基层教学组织为青年教师提供了归属感和荣誉感。

再次,在当今科研压力普遍较大的前提下,让更多教师在教学中投入更多精力的有效办法是尽量拓宽理论学习渠道,尽可能方便教师获取教学理论知识。因此,浙江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信息化平台,即时跟踪国际最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建立优质教学资源库,向全校教师免费开放,方便教师网上学习和下载资料,为教师的教学理论提升提供全方位帮助。

[参考文献]

副高职称论文范文第9篇

提醒您,不要被核心期刊的名号所蒙蔽,其实,这中间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增刊和副刊。核心期刊社通常在出正刊的同时还会私下出一些副刊或增刊。这些副刊和增刊常常不标明“增刊”或“副刊”字样。却将核心期刊的字样标得很大很醒目,甚至直接用的就是正刊的封面包装,里面的内容却是其他的。即使在“增刊”或“副刊”上发表了文章,晋升职称也是不会认可的!

国内核心期刊的评选有七大体系: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以及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建设中的“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在我们国家的高级职称中,要求发表的核心期刊通常指中文核心期刊和CSSCI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一般是4年一评,最近是2008年评过。CSSCI是2年一评,最近也是2008年评过。核心期刊通常学术性要求很高,核心期刊的编辑们对作者更是挑剔,不但要求文章学术性达到一定高度,还要求作者的职称在一定资格上。比如很多核心期刊明确要求,副教授以上职称的作者才有会被录用。

增刊或副刊的最大特点就是,文章不会登陆中国知网,或者与中国知网登录的不一样。这类的杂志现在非常多。也很难区别。

副高职称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称;晋升;成果;评审

职称是教师等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能力与成就的等级称号,是反映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工作能力的标志,是教师身份、地位的象征,也是衡量教师工资待遇、收入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高级职称和中级职称教师的待遇相差较大,因而教师比较看重职称晋升。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决定了其不同于一般的高等学校,其教育教学具有特殊的要求,不仅仅要求教师有一定的理论水平,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有很强的实践操作能力,本质上对教师的要求更严格。高职院校教师既要追踪学术前沿,又要留意企业行业发展动态,而且还要能够解决实际生产岗位中的技术难题,这对高职院校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在职称晋升中并没有单独的高职院校教师职称晋升条例,他们大多数也是按照高校教师系列职称资格条例中的要求来完成职称的晋升,这与高职院校教师的实际状况存在着较大差距,而且当前教师职称比例受到严格限制,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职院校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本文旨在介绍当前高职院校教师职称晋升中的几个常见问题,希望高职院校教师职称晋升的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引导高职院校教师早日走上专业化发展的道路。

1 当前高职院校教师职称现状

目前高职院校教师主要职称系列(专业)设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助理级4个级别,基本和高校一样,即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也有部分高职院校,如卫生类职业院校参考卫生技术人员职称评审条件,分为主任医师(药师)、副主任医师(药师)、主管医师(药师)、医师(药师)、医士(药士)等,农业类高职院校可以教授级高级农艺师、高级农艺师、农艺师、助理农艺师、农业技术员等。少数特殊专业,如工艺美术专业人员一般分为高级、中级、初级三级职称。高职院校和社会行业企业大多数专业技术人员总体上对4个级别的职称级别现状还是认可的。

2 当前高职院校教师职称晋升的若干问题

2.1 教师资格缺乏统一的认定标准

1999年6月13日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将高职教育明确为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对高职教育地位和作用的认可,表明高职教育不是所谓的“二流教育”,“差生教育”,是考不上本科大学的末流教育,而是培养大批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份子,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不存在身份、地位的高低差异,只是目标定位的不同。改革开放至今,30多年来,高职院教师资格认定尚无一个统一的标准,执行的仍然是高校教师资格认定的有关条例。而事实上高职教师有其特殊的要求,尤其是高职教育是具有“高等”和“职业”双重属性的教育,其教育教学任务需要一大批 “双师型”教师来承担完成,而目前尚无相关的指导性文件。长久以往,势必造成高职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趋同化与一体化,甚至将高职教师“矮化”为低一个层次的高等教育,对高职教育自身的地位和健康发展不利,对高职院校教师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化发展不利。有悖于当前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当前高职教育顺应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时代需求,是培养“大国工匠”的呼唤。中国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需要一大批既具有一定理论学识,又追求精益求精的能工巧匠,这为高职教育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制定合理、可行、统一的高职院校教师资格认定标准(条例)也需要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尽快付诸行动。

2.2 职称晋升没有对应的评审条件

副高职称论文范文第11篇

铁道部运输局又一次被查出官员腐败案件。继原局长光、原副局长苏顺虎因腐败被调查之后,今年7月中旬,铁道部运输局车辆部副主任刘瑞扬被有关部门带走调查,其妻子、铁道部文联副秘书长陈宜涵也在同一天被带走。报道称,调查部门在刘瑞扬住处搜出现金千万和至少9件北京市房产证。

该事件导火索是相关部门调查之前铁道部天价宣传片事件时,发现陈宜涵涉嫌不明款项数额巨大,不符合其所处职位,遂将目标转移到其夫刘瑞扬身上。熟悉刘瑞扬的人士进一步向记者透露,刘瑞扬之前所任职务均为“肥差”,关于其腐败的传言内部早已有之。2008年,曾有人匿名向中纪委检举其在担任北京铁路局副局长期间利用手中权力在北京动车段工程运营设备的采购中牟取私利。该人士还称刘瑞扬平时胆大,得罪了不少人。对于刘瑞扬夫妇同日“案发”,一位接近铁道部高层的人士对记者称铁道部多年来姻亲和近亲关系相当严重,对夫妻二人共同涉案并不意外。

腐败早有传闻

对于目前从刘瑞扬家中和办公室搜出的这些财物,熟悉市场的人士对记者分析,按市场价折算,累计至少接近5000万。上述熟悉刘瑞扬人士称,刘瑞扬历任职务均实权在握,如此庞大的涉嫌金额不可能是一天两天的累积,对于其腐败,其实内部早有传闻。

刘瑞扬1984年毕业于大连铁道学院(现大连交通大学)车辆系,历任铁道部运输局装备部货车处副处长、装备部验收处处长、北京铁路局副局长等职,今年4月上调回铁道部,任运输局车辆部副主任。对于上述人士所言,记者从多位知情人士处获悉,在刘瑞扬曾任职的部门,确有关于他违规操作或腐败的传闻。

湖北省一位投资人士向记者透露,刘瑞扬在2004-2007年任运输局装备部货车处副处长、装备部验收处处长期间,曾与湖北一家涉及铁路自动化业务的公司的高层私交甚好,二人当时被同行称为“铁哥们”。在刘瑞扬的帮助下,该公司顺利拿到铁道部许多项目。

在担任北京铁路局副局长期间,刘瑞扬的“名声”似乎也不太好。据媒体报道,刘瑞扬在任北京铁路局副局长期间主要负责北京动车段建设。熟悉当时情况的人士向记者透露,由于北京动车段在整个规划中地位重要,采购量很大,而刘瑞扬正好手握采购实权。

在光和苏顺虎之后,刘瑞扬已是铁道部运输局落马的第三名官员。据记者了解,铁道部运输局是铁道部的下属司局之一。2000年,铁道部将原来的车辆局、电务局、工务局、机务局和运输局五个部门合并为一个部门,统称运输局。合并后的运输局由装备部、基础部、客运专线技术部、土地管理部组成。其中装备部负责和铁路设备有关的绝大部分业务。“7·23”事故后,铁道部运输局进行拆分,新设立的机务部、车辆部、供电部实际由原运输局的“装备部”拆分而来。

一名曾在运输局任职的知情人士对记者称,运输局实权在握,整个铁道部大半核心权利都集中在运输局,因而容易滋生腐败。“压项目,把项目给自己的外包公司,再吃回扣。基本上运输局腐败官员都是这样一个套路。利益巨大又权力集中,所以不但容易出贪官,一出还都是巨贪。”知情人士称。

人事“近亲繁殖”增加反腐难度

“夫妇同日双双被带走,这实在让人意外。但对于常年‘近亲繁殖’的铁道部来说这又不意外。”上述接近铁道部高层人士如此评论刘瑞扬夫妇事件。由于铁路系统的封闭性,常年来,“任人唯亲”这一弊端饱受诟病。业内人士称,在铁路系统,若某个“家族”有一人身居要职,则“全家”皆受益。

最先落马的原铁道部长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他任职期间,大量提拔亲戚任职铁路系统。其弟刘志祥数年内从一个普通的铁道工人做到了火车司机、人事干部、纪委书记、副站长,直至武汉铁路分局副局长、汉口火车站站长。

“7·23”动车事故后,网友在网络上晒出了铁路系统部分要职人员“家谱”,直指铁道部内部裙带关系严重。“不仅是亲戚,往往官员间还存在五花八门的裙带关系。这些都让整个人事系统存在着盘根错节、一损俱损的复杂关系。”上述接近铁道部人士称。

新部长盛光祖上任后,为努力改善铁道部公共形象,无论是在管理还是改革等方面都做了不少努力。在去年底的电视电话会议上,他强调要推进政企分开,加大反腐力度。铁道部的反腐再一次被摆在显要位置。

副高职称论文范文第12篇

教师副高职称相当于副教授级别。职称设置从正高级职称到员级5个等级,依次为正高级教师、高级教师、一级教师、二级教师、三级教师,与职称的正高、副高、中级、助理、员级相对应。

凡申报评审中、小学教师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必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完成本职工作,成绩显著;遵纪守法,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能够坚持正常工作,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来源:文章屋网 )

副高职称论文范文第13篇

李刚 1952年3月生,江苏邳县人,2001年任徐州师范大学副校长,现任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长期从事理论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和党政管理工作。为江苏省高校外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中外语言文化比较研究会理事,江苏省社科基金评审专家库成员,江苏省外语专业高级职称评审组成员。

华桂宏 1966年6月出生,江苏姜堰人,博士,教授。曾任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副院长、金融系主任,国际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学科建设办公室、“211”工程办公室主任。现任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发展经济学和金融学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持和参与省部级以上课题7项,出版个人专著《有效供给与经济发展》等2部,发表《论金融现代化的性质》等学术论文50余篇。

江苏省无锡商业学校 江苏省无锡商业学校创建于1965年,隶属于江苏省教育厅,是一所培养商贸领域应用型、技术型人才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学院占地1460亩,校舍总面积32万平方米,拥有25个多媒体教室及设备先进的试验室100余个。学院现有教职工780名,其中中高级以上职称250余人,在校学生12000余人。学院坚持职业技术教育办学方向,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办学,立足商业,突出职业,强化创业,服务就业,在全国率先创建了三条“大学生创业教育街”,建有江苏教育超市、无锡精工装饰公司、梦之岛信息技术公司等多家“教学公司”,并与50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实验实训基地。

张立今 1954年5月出生,安徽淮北人,研究生学历,副研究员、高级经济师、高级政工师、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人文科学研究所特约研究员。2000年9月到2004年12月任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2005年1月份至今任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先后获得淮北市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工作者、安徽省优秀党务工作者等二十多个荣誉称号。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是1999年7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合并成立的一所面向全国招生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是安徽省首批被教育部批准的四所高职院校之一。学院现占地550亩,建筑面积20余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工648人,各类在校生13815人。学院2003年、2005年连续两次被评为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连续五年在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名列前茅,连续四次在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介绍了经验,在省内外享有较高的社会声誉。

副高职称论文范文第14篇

学通社

新闻写作指南

——

蔡红龙 喻帅明

学校常用领导一览

学校

游俊:校党委书记 肖湘愚:校长

李宗范:校党委委员,副校长 田贵君:副校级督导 王绯:管委办主任

王晓彤:学工部副部长、校区学工办主任尚道文:校团委副书记向志文:校区学工办老师

田跃国:后勤处副处长、校区后勤办主任

外国语学院

彭正银:院长

刘宗湘:院党总支书记 张建喜:院党总支副书记 方芒:副院长谈宗凡:学工办主任

城乡资源与规划学院 庹清:院长

符铁军:党总支书记 田建林:副院长 唐纯翼:院工会主席 陈阳波:学工办主任

旅游与管理工程学院

尹华光:院长 袁正新:党总支书记 晏海清:党总支副书记 吴永江:副院长 田金霞:副院长

刘水良:教工一支部书记 刘世雄:学生一支部书记 蔡建刚:学生二支部书记

民族预科教育学院

卜爱华:院长 彭水英:党总支书记 邓万云:副院长

美术学院

舒湘汉:院长

王文广:美术学院党总支书 刘俊:副院长 贺伟:副院长 杜修望:办公室主任

彭茜: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

软件服务外包学院

周清平:院长、党委书记 徐洪志:副院长

新闻常用标题

1、单位+V+活动名称+活动形式

例:历史与文化学院举办“美国政治生活中的最高法院”主题讲座

2、单位+V+序号+活动(序号选择使用,序号即第几届,哪一年的) 例:商学院举行首届民主生活会

3、单位+序号+活动+V

例:城乡资源与规划学院2011级迎新晚会隆重举行

4、活动名+V(活动名字包含了单位以及活动内容的时候选择这种命名) 例:旅游与管理工程学院成立暨2011“天马之夜”迎新晚会隆重举行

5、职称+人物/单位+活动

例:部长刘云山来我校视察

州人大常委会主任刘路平深入我校师范学院调研

6、人物+V+地点+活动

例:张建永做客州烟草局读书沙龙

肖湘愚校长赴张家界校区检查指导工作

7、事件标题(一般为全校性的事件一般用这种标题,因为不便说单位是吉首大学) 例子:我校2011级硕士研究生正式入学报到新任校长肖湘愚到任

8、创新标题(一般双标题,大标题为创新标题,小标题命名方式可选上面七种之一) 例:1副标题:为了“家”的温馨主标题 :我校2011年迎新工作侧记2副标题:抓住机遇明确定位打造品牌再上台阶

主标题:省教育厅厅长张放平一行来我校张家界学院视察

新闻类型分析

1、例行活动:运动会、篮球赛、晚会等

2、讲座活动:名师讲座、领导讲座、来宾讲座、商业讲座(可不报道)。 3、部署活动:领导部署、汇报工作,一般为一人部署或多人讨论 4、视察活动:外界人士、校级领导视察工作

5、访问活动:来宾访问、我校领导外访

6、特殊活动:非以上活动,具有突发性、临时性、条件性。

新闻常用动词

1、标题动词

调研、视察、召开、举行、举办、落幕、做客、指导、出席、参加、谈

结束、部署、走访

2、文章动词

讲话:致辞、代表、表示、指出、强调、提到、就??、赞许、认为、提出、要求 进程:参观、评价、肯定、赞许、随同、出席、担任、担当、沟通交流

新闻常用连接词

1、段落

会上??会后;(晚会、讲座)开始??结束; 2、语句

并、还、从??到??;先后

新闻材料

1、活动名称(全名)、主题。 2、活动时间、地点

3、活动人物、人物职称、人物数量,活动中人物角色(常见角色:评委、嘉宾、主持、观众)

4、活动流程,活动进行先后顺序,活动时长。

5、活动内容,会议的主要内容,讨论主题;讲座主要内容;晚会节目数量等 6、活动结果,最终结论,最后结果,获奖结果。

7、重要讲话,原稿原话,讲话神态、表情、语气、动作、气质(慷慨激昂、肯定、赞赏等) 8、活动背景,如讲座主题背景介绍、领导视察的背景、活动举办时的实时背景等。

新闻导语行文方式

报头:(本报讯 学通社 **** ***) 时间:**月**日

介绍活动:单位+地点+V+活动名称

活动+地点+V(活动名包含了单位以及内容,见常用标题4) 人物:【职称+人名】、【职称+人名】、【职称+人名】等+V+活动;本次活动由【职称+人名】主持。(人物过多时写三个人全职称,其余人代职称如校领导领导**、**;或者***、***等老师)

结果:【职称+人名】荣获***;【单位+人名】荣获***(一般是比较大型的活动放在导语中,小活动导语中不现实结果)

新闻主体行文方式

(一般以时间为序,这是主线,以下两种为写作主线) 1、人物顺序

一般用于会议、座谈会、交流会,出席领导较多的情况下。时间为主线,按发言顺序写每个领导的讲话。每段为一个领导的发言主要内容,对【总结性】、【指导性】、【评价性】等重要发言要记录原话。 2、地点顺序 一般用于视察、参观等活动。以时间为主线,按视察顺序写每处见闻。每段为一处参观地点,

对【评论性】、【指导性】、【总结性】等重要发言要记录原话。 3、只以时间主线

按时间来写,领导发言用一段、过程用一段、结果用一段,。 结果:获奖名单、得出结论、确定政策、活动收获。

新闻最后说明用法

1、行文方式 以“据悉”、“据了解”开头,或者直接写说明内容 2、内容

A、出席领导过多,可置于最后 B、主办、承办、协办单位 C、活动背景意义 D、活动影响

E、活动后续活动

F、人物介绍(一般不写据悉字样)

新闻要注意哪些

1、重点

A、活动的意义、目的、结果; B、讲话讲座的中心、思想、指导方向 C、人物的态度、发言、评价 D、人物的职位、身份

2、特点(例行活动要发现的)

A、活动流程与以往的不同,创造性,创新性

B、额外的活动环节:如外国语学院刘宗湘葫芦丝演奏《月光下的凤尾竹》;加拿大代表与我校代表对唱本地歌曲。 C、背景不同

3、宣传性

A、要表现出我校师生良好的精神风貌 B、突出我校办学的进步与成功 C、突出我校办学成果的卓越 D、不良现象

4、真实准确

A、流程准确,顺序与事实相符

B、人物准确,名字、职称无误,无错别字

C、活动准确,活动全名、主题要分清,不丢字错字

D、结果准确:如获奖结果、比赛结果等不可任意乱写、乱猜,“也许、可能、大概”此类词不能出现在新闻中。

E、单位用全称,不可简称,用官方称呼。

如:错:旅院08信管2班,旅游与管理工程学院08信管2班,

旅游与管理工程学院2008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2班正:旅游与管理工程学院2008级信管2班

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官方简称为信管,就不必要再写全称。以官方为准。

5、用词

A、不可夸大事实,尤其是事件的影响

B、不可用模糊词语,

C、数据不可夸大尽量准确,重要会议准确计数,讲座等活动用“400余人”等样式 D、职称变化,介绍时【职称+人名】,行文中【人名、姓氏+职称】

E、职称选择,选择最高职称的前两三个,或者与活动有关职称。人物重要其余职称放到末尾或新闻导读中。(新闻导读不用于消息,起到讲述背景,提高读者兴趣的目的)

F、动词要思考,动词要符合执行人身份,如学生代表发言不可用指出、指示,应用“表示”或不用。

G、注意标点,非人物原话不可用引号 6、宣传范围问题。A、内宣稿 B、外宣稿

7、注意新闻的公益性。涉及到商业企业或个人要慎重。新闻中一般不出现商业性的内容。 8、新闻消息中忌讳主观评论太多。

9、新闻的即时性。导语中切记不可出现年。 10、出席领导嘉宾顺序。一般按职位大小。

新闻写作规范化流程

1、采稿

A、确定写作目标

B、参加活动,到达会场,寻找重点亮点、特点 C、记录主要人物、流程顺序 D、记录发言内容,重点要原话 E、记录结果 F、索要资料

G、核对记录内容筛选素材 H、整理素材

注:CE是针对活动的流程,其它新闻适当选择流程。

2、编写

A、确定主题:表现哪一方面(见宣传性) B、选择文体:重要的用通讯,简单的用消息

C、命题:重要活动,意义重大新闻用双标题,简单的用常用标题 D、确定写作顺序:根据新闻内容确定写作顺序

E、筛选材料,讲话等内容的概括,讲话的原话选择性抄录。备注说明的内容

3、审查

A、核对格式:标题、报头、导语、内容、结尾 B、核对时间地点

C、核对人物、单位、姓名、角色。 D、检查错别字和用词不当,保障行文流畅

4、核实

A、对于材料与实际采访记录有冲突处及时向活动主办单位或本人核实。 B、完稿后考虑新闻影响,造成较大或负面的要与主办单位协商。

5、发稿

jsunewszjj@163.com

新闻摄影摄像镜头选取

1、活动全景

包括标题、主要人物、观众在内的全景,正面90度拍摄一张,60度一张。大小为标题条幅左右空余0.5cm-1cm,采用横版。录像时间(30S)。标题尤为重要,不可丢失,一般以条幅或LED屏形式出现。

2、人物讲话

每位讲话人物发言中的照片,包括人物单照与全景(讲话人物以及其它人物)。选取人物讲话并有示范性动作的镜头为佳,其中要有该人物桌前的名牌,90度、60度各一张。单人照片采景大小:坐姿名牌距底线0.2cm-0.5cm;站姿膝盖为底线、头顶距顶线不小于1CM。全景以主要人物为中心,忌拍半个人头。录像时间(10-20S)

3、观众

选取领导/老师观众,同学观众各一张。能表现出气氛。

4、亮点

活动中突出的特点,如晚会特色节目,人物讲话时热烈气氛、人物讲话本人情绪高涨等

5、环境

突出环境特点,照片中心仍然为人物,即新闻主要人物。能表明人物心理、观众气氛;能代表该地特点;能表示主要活动内容。

6、合影

活动开始或者结束时领导或领导与学生之间的合影。合影包含活动标题,全部人物。大小以标题为准,一般标题条幅顶部距相片顶部0.5cm-1cm。

7、注意事项

副高职称论文范文第15篇

邓子基教授是中国财政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一向倡导、坚持与发展“国家分配论”,成为中国财政学界主流派主要代表之一。他一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立足国情、借鉴西方、刻苦勤奋、勇于实践、坚持改革、开拓创新。65年来,他研究财政、税收和国有资产管理等领域,弥补不少空白,著作等身,自成体系。出版专著、译著和教材75本(含合著),主要有:《社会主义财政学》、《财政学原理》、《财政学》、《财政理论与财政改革》、《国家财政理论思考》、《财政理论与财政实践》、《马克思恩格斯财政思想研究》、《资本论与社会主义财政理论》、《比较财政学》等;发表主要论文400多篇。他注重倡导、坚持“财政本质”研究,论证“财政本质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的著名命题;提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财政与公共财政的明确概念,阐述“国家分配论”与“公共财政论”之间的关系,从而提出“坚持+借鉴=整合+发展”的新的“国家分配论”(即“国家财政论”);提出“一体五重”、“一体两翼”,财政具有资源配置、收入分配、调节经济和管理监督的四大职能等理论;提出并论证“财政收支矛盾与平衡转化规律”;提出并论证积极动态的财政平衡观;提出并论证征税依据的政治条件与经济条件以及权力、利益、义务辨证统一的“权益说”;提出并论证流转税与所得税双主体(并重)的复税制模式;提出并论证“效率优先、注重公平”的税收原则;提出并论证“公共财政与国有资本财政的双重结构模式”和国有资产(本)管理的原则与管理方法;等等。其理论观点与政策主张受到理论界和政府部门的重视与采纳,成为制定政策的理论依据之一。

曾任国家财政部部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王丙乾同志于1992年题赠邓子基教授“加强理论研究,总结实践经验,坚持改革开放,服务四化建设”。他于1997年又誉勉邓子基教授“严谨治学,再攀高峰”。时任国家财政部部长的项怀诚同志在邓子基教授从教55周年之际,书赠“辛勤耕耘五十五年,花开桃李五湖四海”和“繁荣财政科学,指导工作实践”。

邓教授从教65年来,辛勤耕耘,坚持不渝,教书育人,甘为人梯,已为国家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杰出专门人才。其中硕士300多人,博士100多人,博士后3人,访问学者6人。他们中有国家和地方省部级领导,有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带头人、大学校院长或银行证券公司领导者:如董大胜(国家审计署副审计长)、李礼辉(中国银行总行行长)、王永利(中国银行总行副行长)、何立峰(中国天津市委副书记)、夏智华(中国人寿保险总公司监事长)、张通(财政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现任湖北省副省长)、方上浦(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潘心城(福建省原副省长,原省政协副主席)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