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项目经理论文范文

项目经理论文范文

项目经理论文

项目经理论文范文第1篇

(1)以科学的管理理念为指导,从根本上提升项目管理水平

运用精细化管理的理念科学管理项目。精细化管理理念亦称为管理技术,即通过系统化和细化,运用程序化、标准化和数据化的手段,促进管理工作精确、高效、协调发展。它是相对于常规粗放式管理而言,在管理中更讲究专业性、细节性和量化性,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加效益,促进企业发展为目的。实践证明精细化管理是一种先进管理理念,也是一种高效、可行的科学管理方法,它是现代企业竞争力与生命力的基本保障。在公路施工管理中施行精细化管理模式,能有效整合资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加效益,促进公路施工项目管理科学化。从意识形态层面,要让精细化理念深入人心;从建章立制层面,要让精细化管理有据可依从管理角色层面,要让精细化管理专业高效;从管理行动层面,要让精细化管理落到实处,做到精细化管理员工、精细化管理材料、精细化管理质量、精细化管理进度、精细化管理成本、精细化管理安全。

(2)建章立制,为项目管理保驾护航

只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按照制度开展管理工作,才能让管理做到规范化、程序化和数据量化。要完善工程项目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通过规章制度对人、财、物进行科学管理。要注重各项规章制度的可操作性,不使制度流于形式。在所制订的管理制度中,应包括质量手册、工作程序、操作手册、考核标准、问责制度、奖惩制度等,让各项管理工作的实施都有据可依。

(3)打造卓越高效的项目管理班子并对成员科学管理以提升项目执行能力

卓越高效的项目管理班子是提升项目管理水平的组织保证,打造一个能完成管理任务、令项目经理指挥灵便、运转自如、工作高效的项目管理班子是项目经理的首要任务。用对人。善于与班子成员沟通交流、交朋友,充分了解班子成员的个性及特长,配备合适的人员到适合的管理岗位,扬其长,避其短,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使班子成员最大程度的发挥其自身优势。管好人。明确成员的职责、权限和个人业绩测量标准,通过管理,鼓励员工取得更好的成绩。细化岗位责任制,将每项任务都具体落实到人,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同时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与评估体系,每月考核与效益工资挂钩;贯彻激励原则搞好工资分配,论功行赏,因过处罚。注重团队建设,形成合适的团队机制。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沟通和解决冲突的渠道,及时沟通、协商、解决各种矛盾,创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工作氛围,以提高项目团队工作效率;搞好工地文化建设,切实解决员工困难,以提高项目团队的工作热情。

(4)经营管理出效益

把节约成本创效益确定为经营管理的着力点,在保证工期和满足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利用组织措施、经济措施、技术措施、合同措施把成本控制在计划范围内,并进一步寻求最大程度的成本节约,通过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提高成本管理水平。重合同,以合同为成本管理的依据。吃透合同,将合同的每一条款认真细读、透彻理解,并以此确定成本控制目标。纵览全盘,周密策划,制定达成目标的分步实施方案;通过实实在在的成本核算,确保成本控制达到预期目标;加强跟踪检查,定期分析评估,找出成本管理上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堵漏洞;高度重视合同变更索赔工作,加大变更索赔力度,提高变更索赔技巧。遇有发生合同变更的情况,主动与工程管理和合同主管部门沟通,取得}:级部门的帮助;另一方面,指派本单位经营部门收集相关资料,有理有据的提出理赔请求,确保合同变更得到相应补偿。求效益是对项目经理的必然要求。首先是抓技术,优化施工技术方案,加强现场施工管理,做到工期前赶、成本下压,质量达要求,安全无故事;其次是狠抓材设管理,降耗创效。加强材料的采购、收发、使用、保管等方面的工作,减少各个环节的损耗。合理使用资源,根据生产需要调配设备和人力,尽量减少协调不利带来的成本增加;三是开展建设节约型企业活动,采取修I~Iil废、革新挖潜等多项措施尽可能的降低成本,教育员工在材料使用上本着“优材不劣用、长材不短用”的原则,降低材料消耗,增加周转材料的周转次数。

(5)质量管理创声誉

利用科学手段加强施工质量管理,创建精品工程,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制定质量管理方案。制定好施工过程的管理程序,明确质量标准及施工操作规程。通过技术交底形式,明确提出该工程的质量目标,并确定出确保质量而又经济的施工方案,开工前,对施工过程中用到的材料、机械、设备、施工人员、施工方法等进行调查研究,根据实际情况,绘制出工程质量程序管理图。工作质量的控制。在项目质量控制中,人、机、料、法、环这五大要素,人是决定性的因素。

管理、施工及操作人员自身素质的高低对工程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员素质高低对工程质量影响的表现形式就是工作质量,因此对工作质量必须进行严格管理。推行全面质量管理,要对施工管理人员进行思想教育和技术培训,提高对质量管理的认识,提高技术水平,建立质量管理小组后,针对施工队伍中文化素质低、质量意识淡薄、技术素质差的实际情况,编制了一系列的学习资料,以各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这样才能提高工作质量,达到保证工程质量的目的。工程所用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工程所用原材料是形成工程实体的原料,也是工程质量形成的基本要素。保证原材料按质、按量供应和使用是项目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应采用“三把关,四检验”的制度,杜绝不合格的原材料进场。加强对工地试验室的重视程度,试验室一定要按标准建设,完善试验室的房屋建设,配备齐全的试验仪器,要提高试验人员的素质。试验要及时,数据要准确、可靠,一切应以数据说话。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最基本的内容是工序质量的控制,是过程控制的基本点。控制好工序质量,就要做到对每道工序,每个工作全面实施监督操作、检验把关、预防和检测检验相结合的管理控制方法。

在公路工程质量的形成过程中包括多个工序过程,其定义分为三类:一般工序:对产品形成质量起一般作用的工序;关键工序:对产品形成质量,特别是可靠性质量起重要关键作用的工序;特殊工序:其结果不能通过后面的检验和试验,而只能通过使用后才能完全验证的工序。建立工序质量控制点,即在加强一般工序质量控制的同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方法,对关键工序和特殊工序进行重点控制,保证工序经常处于受控状态对关键部位和重要工序加强管理,对各类质量问题的处理要形成闭环。根据一线技术人员反映的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将各个质量控制环节落实到施工队伍的基层班组、作业面。为确保实施过程各工序紧密相扣各专业同步交叉作业,工程项目部应加强协调力度,合理安排各工序之间的衔接,实施交叉作业,一环紧扣一环,使工程建设呈现出紧张有序、质量进度协调、各分项工程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

项目经理作为施工企业项目的管理责任人,要善于运用科学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通过组织、合同、经济、技术等一系列措施对施工项目进行科学管理,努力打造精品工程,以提高经济效益、创造良好的社会声誉,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结论

项目经理论文范文第2篇

项目管理主要是针对建筑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而实行的监督与管理。在进行项目管理工作时,必须首先得到建筑企业的认可与委托,然后再通过专业的管理人员对工程项目的各个阶段的施工情况进行监督与检查,并对工程造价的数据进行验证,并且对相关设计进行改进后对项目进行招标。项目管理的特点与建筑工程一致,建筑工程的施工时间影响着项目管理的时间,这两者的时间应该是统一的,项目经管需要一直持续到工程完结。项目管理可以调控建筑工程的施工人员,有建筑工程的在施工量比较大,需要的施工人员很多,有的建筑工程工作比较复杂,需要的人员不但包括力工,还需要很多的技术人员,例如电工、设备操作员等,而施工人员的素质与能力具有差异性,项目经管可以有效的调控这些人员的工作,建立完善的组织制度,保证工作的有效展开。上述内容可以看出,项目经管涉及的工作量很多,内容比较广,所以项目经管中的管理人员,必须加强团队内工作人员的素质与能力水平的提升,必须保证涉及的方方面面工作都有专业的人才去管理与监督,团队内的人员必须本身具备专业知识,这样才能保证管理工作的有效展开,才能保证建筑工程效率与效益的提升。

2建筑项目经管存在的问题

(1)预算执行力不够。工程项目的预算工作在工程施工前已经完成了,是项目施工的前提与保证,在建筑工程中影响着工程的质量与效益,但是,我国目前的建筑工程的预算工作存在很多的问题,很多建筑企业虽然做出了预算设计,但是缺乏预算管理的制度,预算过程没有考虑投资回报率,也没有考虑工程的变动与更改,缺乏变通性,缺乏有效的误差范围,而且预算中没有加入土地征用的资金数目,这样的预算准确率不高,而且没有实际价值,没有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而预算的管理工作也缺乏执行力,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使得建筑工程的整体管理水平大大降低了,管理的效率也被削弱了。

(2)资金管理效率不高。我国大部分建筑企业都存在资金管理效率不高的情况,一方面是管理水平不高,建筑工程的投资金额、融资金额以及利益分配等工作都缺乏有效的管理与利用,很多资金的利用缺乏有效的监管与控制,很容易出现制度管理漏洞,企业资金受到损失等现象。出现这类问题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企业的项目经管人员素质不高,缺乏相关的法律知识与专业的管理水平,思想觉悟不高,没有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没有看到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竞争的激烈情况,资金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使得企业的发展速度很慢,而且增加了企业的成本,甚至会使企业的债务增加,出现经济危机。

(3)没有有效的控制成本。建筑管理的项目经管涉及的内容广泛,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运行过程,有效控制项目资金,可以增加工程的效益。项目资金可以控制的方面很多,比如工程造价、员工工资、材料成本、开发设计费用、工程设备机器等等,但是我国目前很多建筑企业,常常出现铺张浪费的行为,没有有效的控制资源的浪费,这样既增加了建筑工程的成本,也降低了建筑工程的收益。

3强化建筑工程项目经管的措施

3.2加强成本控制成本的控制管理是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与重点。为此,企业应注重自身成本的控制,通过合理的对项目各阶段成本的有效控制和管理,实现提高企业市场竞争优势和经济效益的目的。成本控制需要做到:合理使用外部造价咨询单位;建立完善的资料管理;使用信息化系统和台帐月报对工程项目动态进行成本监控;做好材料以及设备的核价;做好工程预结算方面的管理。

3.2优化资金结构建筑施工企业只有通过不断优化资金结构和完善自身资金管理,才能提高对资金的使用效率,以创造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建筑企业应制定科学合理的现金使用计划,并严格执行企业相关收款责任制度,以延迟现金的流出并加快资金的回流,使企业能够实现在收支上的平衡。资金的风险主要体现在建筑企业投资方面的风险。为此需加强在工程项目投资初期的控制,并对投资项目进行科学化、专业化的调查论证,使项目资金的投资风险能降到最低。

4结语

项目经理论文范文第3篇

管理体系是指建立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体系。工程经济管理体系是集经济学、管理学、工程技术学等学科为一体的综合管理体系,如何完善、发挥工程经济管理体系,首先要做好各个分支体系间的相互完善及整合。

1)组织机构的建立和完善。良好的组织机构是实现政令畅通,落实到位的前提保障。强有力的组织机构应该责权利明晰,分工明确,协调到位。目前铁路项目的主要特点是:管理跨度大,层次多,尤其是随着企业规模的日益扩张,联合体中标的综合型大项目已经取代了以前的单一型小项目,成为目前铁路市场的主流,有的甚至是总公司中标,随之而来的便是管理机构繁多,职责不明确,落实不到位,因此,集团公司应该根据不同模式的项目建立职责明确,协调到位,高效运营的管理体制。

2)责任成本管理体系的完善及进一步强化落实。一个项目的经济效益和责任成本管理有着直接的必然的联系,责任成本管理体系是否完善,责权利是否明晰,决定着责任成本管理工作成果的好坏,而责任成本管理工作的成果将关系到一个项目乃至整个企业的最终经营成果。建立健全、完善的项目责任成本集约化管理体系应继续强化以下方面:一是进一步明确成本费用发生的部门、班组和岗位,以及其应负的成本效益责任,使成本与经济活动紧密挂钩。二是分段对成本的发生进行预测、决策、计划、预算,制定成本费用管理标准。三是综合运用强制或弹性纠偏手段,围绕增效及时发现和解决偏离管理标准的问题。四是认真加工处理成本会计信息,以期改善管理、降本增效。五是按期进行成本偏差和效益责任的分析评价,严格业绩考核和奖惩兑现。即在实际工作中,堵住工程盲目分包、材料采供、设备采购管理和非生产性开支等效益流失渠道,在管理中实行工程二次预算制、材料采供质价对比制、购置设备开支计划制以及管理费用开支定额制,从而有效降低成本费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完善合同管理体系。合同管理,就是对合同策划、谈判、评审、订立、交底、履行、变更、解除终止活动的合法性、经济性、安全性(风险性)、时效性进行评价,并因之而采取权宜之策,施以控制措施,以实现合同利益最大化的一系列对合同当事人具有法律效力的活动。完善、健全合同管理体系可以有效防范、规避项目在执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而风险和效益是共存的,根据追求项目风险最小化、效益最大化原则,在项目一接到手,应该召集计经、财务、技术、物资、机电等部门相关人员对项目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评估预测,进而拟定风险回避、转移、转嫁等预案,以尽可能地降低潜在损失。因此,完善的合同管理体系应不光是合同签定和执行过程,也不光是项目上的合约部门的工作,而是各个相关部门密切配合,从合同策划开始,对合同进行全过程管理。

4)完善劳务管理体系。随着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不断发展,国家大力提倡构建和谐社会、提高农民工待遇,在此背景下,企业大力推进构建和谐企业已经是提升自身管理水平、适应市场机制要求的首要任务。构建和谐企业从很大程度上讲是要做好外部和谐,而劳务管理将是外部和谐的重中之重。完善、健全的管理体系将关系到决策的执行力度和效果,完善、健全的管理体系就要明晰职责、明确准则,也就是说一件事情由谁去做、怎样去做、以何等的尺度去把好关,有了完善、健全的管理体系也就形成不约而同、政通人和的局面,大家都按照同样的准则去执行,各守其土,才能作好精细化管理,才能把好关,才有效益可谈。结合目前铁路市场的劳务管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局(处)等集约型管理机构要对外部协力队伍持欢迎、扶持态度,积极引进,对外部劳务队伍出台相关的有利政策,例如提供年审、颁发合格证书等,随着国家基础设施的大力开展,劳动力紧缺已成为遏制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而只有相对有利的环境才能吸引更多、更好的劳务队伍。二是项目部对劳务队伍的使用要经过集体研究审批,杜绝拖人情、走关系,只有选用了合格的、优秀的外部劳务队伍,才能实现风险规避、降低成本,实现效益,因此,施工一线的项目部在劳务管理体系中要贯彻执行劳务队伍的选用关。三是严格按照合同支付相关费用,防止超付、多付、支付不到位的现象,企业经过一系列复杂、艰苦的经营活动,最终才获得效益,如果在劳务队伍结算或者支付问题上出了差错,导致企业效益流失,那等于是白忙一场。另外,在对劳务人员工资支付的监督上也应引起高度重视,因协力队伍负责人拖欠劳务人员工资而引发的纠纷时有发生,这样的纠纷一旦发生,企业方将承担连带责任,并且处于被动位置。四是重视对劳务队伍的培养,增加感情,建立长效机制。五是强化制度的执行力,营造廉洁勤政的内部环境。

二、工程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1)做好投标人员与现场经济管理人员的交底脱节问题。企业从事一系列的经营活动,首先是开发市场,也就是投标,只有拿到了标,才有可能经过精心的经营管理从中取得赢利。在投标的过程中,为了中标可能采取不平衡报价法、先亏后赢法、突然降价法等非常手段,因此,此举将为项目的后期经营埋下了伏笔,也就是中标后要重点经营的环节,而目前对项目的投标和管理没有达到有机结合,投标人员在投标后将项目交付与其他人员进行管理经营,这将有可能对我们投标时的有利因素和重点经营环节造成信息丢失,没有达到或者没有理想达到投标的期望值。

2)高度重视项目成本管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从工程项目一上手,就应牢固树立“企业管理以项目管理为中心,项目管理以成本管理为中心”,集约经营、精细耕作和挖潜增效的经营理念,努力在企业内部营造出整体重视、全员参与、生产全过程控制成本费用的良好氛围。在生产实际工作中,应该首先从制度入手,制定在管理中便于实施、可操作性强、有针对性的管理制度。在部分自购材料采购中,严把质量价格关。通过货比三家、利用时间差来降低采购成本。同时材料的入库验收,一律采用严格检尺的办法进行,绝不能让进库材料出现亏空;领用材料一律按施工设计要求提前算好用量,用多少领多少,有效控制成本支出。如果一个项目已经开工,甚至接近尾声,但依然没有对责任成本进行核定,那么将有可能导致大量资源流失,责任成本没有起到指导性、约束性的作用。

项目经理论文范文第4篇

一、真正理解项目经理的角色

对项目经理角色的理解一定要避免两个极端,一种过分强调项目经理的技术能力,认为项目经理应该是团队中技术最强的人,项目实施中的任何疑难问题最终归集到项目经理,项目经理必须说“Yes”或“No”,否则就无以服众。另一种则过分强调项目经理的领导能力,认为项目经理首要任务是给他的组员端咖啡,协调大家之间的关系等。我认为项目经理首先应是有过类似本项目的项目实施经验,对ERP项目有一个清醒地认识,同时对该行业的相关知识有扎实的基础;对该ERP项目能够做出一个科学的、切合实际情况的实施方案,在必要的时候能够帮助自己的组员解决问题,但并不是说项目经理必须是任何技术问题都非常精通,比如对于项目的网络构架,项目经理可以咨询相关专业人员。但无论如何,项目经理都应该熟悉和了解项目中的每一项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掌握项目。其次项目经理应具有协调、组织的能力,能够调节整个项目团队的气氛,在遇到挫折时“升温”,在过分乐观时“降温”;同时应具有同项目单位进行沟通、协调的能力,为自己组员的项目实施做好环境的准备;在遇到关键或疑难问题时,能够通过各种途径找到问题的答案。

项目经理跟一般的职业经理人不同,它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一个不懂技术的人是绝对不能做项目经理的,项目经理应该是技术和管理的结合。

二、重视对项目组的管理,奖罚分明。

在ERP项目的实施中,必须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项目管理制度,特别是多方组成的项目团队,更是如此。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整个项目实施的有序进行。规范化而且切实可行的项目管理制度,必须因企业、因项目而异。一般而言,应是项目管理原理、企业/行业特点和项目规模/性质、企业开发文化/素质等各种因素综合的产物。同时要严格执行制度,做到奖罚及时、分明。在制度建设上一定要避免两种情况:一是无项目管理制度,仅凭个人经验实施项目管理;二是书生制度,照搬教条,纸上谈兵,束之高阁。

项目管理的核心是‘三角平衡’,即规格、成本、进度三个方面,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保持平衡。在大部分项目实施中,往往无法确立和实现项目成本的指标、考核和控制,资金的支配权往往不归项目经理,而由公司决定,这样导致公司与项目经理之间的责任不清,对于某些制度也无法贯彻执行,不能很好地实现项目经理负责制。

为了组建一个和谐的团队,项目经理必须充当队员的激励者、教练、活跃气氛者、维和人员和冲突裁决人。

另外,项目经理还必须注重不同岗位的后备人员的开发。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一旦出现队员辞职的现象,项目经理能够合理安排人员调动和接替;同时,便于队员在工作过程中形成竞争,以及合理安排期间性休假。

三、计划、计划、计划

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项目的实施需要制定计划。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还是存在以下几种现象:一是项目计划的制定不够严谨,随意性大,可操作性差,因而实施中无法遵循(如项目计划过于粗略,落实不足),没有做到任务、进度、资源三落实。二是缺乏贯穿项目全程的详细项目计划,甚至采取每周制定下周工作计划的逐周项目计划方式,其实质是“项目失控合法化”。三是项目进度的检查(与进度计划比对)和控制不足,不能维护项目计划的严肃性。

再完美的计划也会时常遭遇不测,但并不表明我们不需要制定计划了。如果没有计划我们就失去了参照物。项目经理应该能够预测变化并且能够适应变化。经常做一些“如果——那么”的假设,避免安于项目现状,在项目发生变化时能够及时作出调整。计划总在变化,计划没有变化快,关键是计划能够跟上变化。

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经常会将整个项目分成若干个小的项目,项目经理应有效的利用好时间,做到各个项目之间的有效、合理衔接,保持整体计划的合理性和连贯性。

项目计划粗细程度,是一个需要小心把握平衡的问题。越细则控制力度越大,但项目管理的成本越高;反之亦然。以国内目前的状况,个人看法,3个月以下的项目应细到人天,至少2~3人天;半年以上的项目,至少应到人周。

四、真正理解“一把手工程”

ERP项目的实施是一把手工程,这是公认的准则。很多项目在实施前期都强调“一把手工程”,并且运用的特别好,比如:由总经理召开会议、成立项目小组等等,但是往往在实施开始之后就不能很好地发挥“一把手”的作用,使得一把手工程变成了撒手工程。项目经理应该自始至终地发挥“一把手”的作用,应该定期地(一般为一个月)或在某项小的项目结束时将阶段总结呈递给“一把手”,并且进行简短的交流,听取“一把手”对于项目的看法,在必要时提议“一把手”召开会议。同时,对于项目经理所在公司的“一把手”也要定期进行汇报和交流,以获取支持、理解和资源的调配。

五、不要吝惜在培训上花的时间,进行二次、三次培训都不为过。

培训是项目实施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国内单位(特别是大型国营单位)的人员素质比较低,对于信息化的理解几乎等于零。所以我们在进行培训时,应该分层次、分阶段的进行培训,不能期望一次培训就能使单位的人员理解和掌握软件的操作。培训应贯穿于项目的始终,并且应做好适合用户水平的操作手册,必要时在单位内部网页上做“常见问题问答”的栏目。一定要避免“客户理解太慢、太笨了,我帮他做了吧”等想法和行为的出现。ERP项目是自己单位的项目,任何人都代替不了。

六、进行原型测试,做好一个理论和实践都可行的实施方案。

不管是培训还是计划都必须建立在一个可行的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否则即使你的方法再好,也不可能达到良好的效果。所以在实施之前,应该进行充分的系统分析和调研,充分听取各个层次人员的意见,多方搜集资料,并且进行多角度的原型测试,在项目小组(包括ERP单位方)同意的基础上,才进行实施和培训等计划的制定和执行。尽量避免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方案改变等情况的发生。

七、合理的降低客户的需求

任何软件都不是万能的,都不可能百分之百地解决客户地所有问题。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应该实事求是地、明确地告诉用户那些是软件做不到的。一些软件公司和实施人员不愿意和害怕把真象告诉用户,只想把企业原本正确的业务流程转变成本公司软件所规定的业务流程,结果造成双方僵持。特别是一些软件程序上的毛病,更是不愿接受用户的指责。其实,这完全没有必要。在不可能解决的问题上跟用户兜圈子,其结果只能是使用户对你造成误解,和对公司的不信任。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总会有一些具有自己特色的东西,但是,企业难于在短时间改变现有的做法,这就需要软件的灵活性和实施的变通。当然,应,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该尽可能地使企业的行为合符有关的法规和惯例,这是最好的结果。

项目经理论文范文第5篇

在经过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我国经济增长正逐步进入“新常态”的运行轨迹。在这一时期,经济发展态势的“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等特征更加明显。因此,既要看到党的十所确立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为建筑业发展带来的机遇,更要关注经济新常态环境对建筑业和工程项目管理创新未来发展走势的挑战。

1.1增速下行的压力加大

建筑业的规模增速与经济增长状况密切相关。当GDP从过去持续多年10%左右的高速增长换挡、回落为7%~8%左右的中高速增长时,建筑业的规模增速也必然会随之下行。这一变化趋势已经显现在“十二五”前4年的增幅变动曲线上,2011年建筑业的增长率为22.6%,2012年为17.8%,2013年为16.1%,2014年为10.2%。增速下行趋势迫使建筑业企业改变片面追求高增长的规模扩张思路,转向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集约发展方式。

1.2结构面临强制调整

在产业结构方面,第三产业逐步成为主体和支柱产业;需求结构方面,消费需求逐步成为需求的主导力量;城乡区域结构方面,城乡差距将逐步缩小;收入分配结构方面,居民收入所占比重上升。国民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以投资结构的变动为基本导向,投资结构的变动方向必然会反映出对建筑业结构的强制性调整。

1.3创新驱动能力较弱

在较长时间内,建筑业的高速增长依赖于高强度的固定资产投资驱动。由于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将从投资驱动和要素驱动逐步转向创新驱动,这就意味着建筑业规模增长的原有主要推动力将会逐步减小。对于以劳动密集型为特征的建筑业而言,本身所具有的依靠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较弱,在短期内培育出创新能力并以此驱动建筑业持续稳定发展,具有一定的难度。

1.4多重风险更加显性化

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积累的一些不确定性风险,特别是楼市风险、地方债风险、金融风险等与建筑业关联度较大的多重潜在风险可能会渐渐浮出水面,一旦这些风险因素演变成为实际的危机事实,对建筑企业市场营销、施工生产的正常运行以及资金链将造成致命的影响。

2工程项目管理创新的基本原则

随着知识、经济、信息的全球化,现代项目管理正在世界范围内逐步普及。中国正处于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大变革时代,项目遍布每一个领域,项目管理正在成为驱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型生产力。中国特色项目管理的生命力在于国际化、本土化、专业化的“三化融合”所迸发出的智慧和能量。在经济新常态发展背景下,“三化融合”应成为工程项目管理创新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2.1坚持国际化方向

以PMI、IPMA、ISO等为代表的国际组织先后了国际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国际项目管理专业资格认证标准、项目管理指南等重要文献,这些文献是建立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和管理实践的基础上,代表着国际项目管理的发展趋势,对于推动国际项目管理的实践应用和项目管理人才培养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工程项目管理创新只有坚持国际化方向,才能更好地学习先进的项目管理技术和方法,顺应现代项目管理的发展潮流,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2.2基于本土化国情

现代项目管理的体系构架来自于大量项目实践的理论提炼,具有基本原理的普遍适用性。因此,在面向国际化加快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实践应用、理论研究时,应当立足于我国国情,充分考虑民族文化、思维模式、行为惯性等本土化的适应问题,紧密结合本国发展水平和实际情况,特别要注意总结多年来国内项目管理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只有将项目管理基本原理与本土化国情相结合,工程项目管理创新才能产生建筑行业发展的实际效果。

2.3反映专业化特色

在现代社会,从各种不同专业的角度,项目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且项目的范围、经历的时间、难易程度、涉及的资源要素等差别很大,从而出现了专业化的项目管理。由于不同行业的专业技术要求不同,也使得项目管理的专业化特征存在差异。因此,能够反映出专业化特色的工程项目管理创新才具有现实的竞争力。

3工程项目管理创新的思路

工程项目有两大基本特征:一是一次性;二是独特性。项目的一次性特征从基本概念上界定了项目管理区别于长期性组织的运营管理;项目独特性特征则表明,人们不可能面对两个完全相同的项目。在工程建设领域中的工程项目都是不一样的,因而都必须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和难点,制定最佳的、不同于以往实践经验的项目管理计划并付诸实施,从而实现项目目标。这个过程必然伴随着创新活动,工程项目管理活动必然是创新活动的管理过程。基于经济新常态对工程建设领域挑战的思考,应从以下几个角度着力推进工程项目管理创新。

3.1以项目生产力理论创新指导项目管理实践

项目生产力理论是我国工程项目管理创新的理论基础,其本身也需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工程项目管理创新更需要项目生产力理论的基石作用。近年来广大建筑业企业工程项目管理的创新经验,为项目生产力理论创新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基础。因此,要从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的角度,系统研究项目生产力理论对于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新内涵,深入探讨项目生产力理论对实现绿色建筑产品全寿命期管理的指导作用,着力探索项目生产力理论促进工程项目生产组织方式变革的范围、目标和路径。

3.2以项目管理模式创新推动企业发展提质增效

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创新要高度重视先进的工程建设管理模式的引进和应用,在EPC、PMC、BOT三大系列模式的基础上,不断创造新型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发展动态和工程建设规律的表明,业主方更加青睐能够提供更全面、更高效、更广泛服务内容的工程承包商。因此,工程承包商必须适应建筑业与金融业、服务业相融合的趋势,建立项目策划、可行性研究、融资、工程设计、采购、施工、竣工、试运行的一体化集成服务体系,着力提升面向工程项目全寿命期的综合创新能力,赢得更加有利的市场竞争地位。通过加快转型升级,实现企业提质增效。

3.3以项目资源组合方式创新提高产业竞争力

建筑产品的形成需要经过概念、规划、实施、结束等多个阶段,每一阶段有其对应的市场主体,每一阶段都需要对技术、人才、资金、设备等多种生产要素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组合。在一个开放的、全球化的市场空间中,资源的取得途径和组合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方式会创造不同的效率和价值。因此,要从提高建筑产业国际化竞争力的角度,在全球范围内整合优势资源,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积极引入生产要素与生产条件的最新组合方式、最佳配置方式,推动工程项目管理组织方式和过程控制的精益化。在建筑产品全产业链上进行上下游企业间的协同创新,以新型产业链形态打造新的产业竞争力,有效应对新常态的挑战。

3.4以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提升项目管理效率

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技术是提升项目管理效率强有力的助推器。近年来,以BIM、云计算、虚拟现实、移动技术、协同环境、大数据为代表的各种新兴的信息技术不断涌现,这些信息技术的应用对工程项目全寿命期管理的影响程度日益加剧,能够大幅度提高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优化、集成效益、可施工性、安全性、专业协同性、目标动态控制精度和“智慧管理”程度。因此,要加大项目管理层面信息化技术应用的力度,通过工程项目管理的数字化、可视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加快推进传统建筑业走向现代建筑业的步伐。

3.5以利益形成机制创新构建合作共赢新范式

评价现代项目管理成功的标志是利益相关者的满意程度。对于现代工程项目,特别是日益涌现的大型复杂项目、项目群,项目全寿命期内具有不同价值取向的利益主体增多,利益关系十分复杂。在一定条件下,这些利益相关者之间会产生较大的冲突和内耗,统筹兼顾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之间利益的难度进一步加大,从而影响项目的实施效率和绩效,甚至导致项目失败。因此,要创造性地应用制度经济学、现代组织理论、合作竞争理论的原理,促进工程项目管理合作共赢、和谐发展新机制的形成,积极探索新常态下多种形式的利益共享、分配公平的实现方式。

3.6以项目人才管理创新夯实产业发展根基

为适应现代建筑业发展的需要,要不断改善建筑产业从业人员的整体智力结构,努力推动项目经理职业化、管理人员专业化、产业工人技能化。要结合建筑业工人队伍的实际情况,改进多元化的劳务用工方式,加强劳务分包作业层管理,创新劳务人员培养的长效机制,提高操作工人技能,打造适应新常态发展的建筑产业工人队伍。

3.7以文化建设创新支撑项目管理软实力

项目文化是除人、财、物等生产要素之外重要的项目管理资源。工程项目管理的创新应通过项目文化建设创新,使项目文化成为新常态下驱动工程项目管理引领时展潮流的软实力。首先,要注重用共同的企业价值观、愿景和行为准则凝聚员工的心智;其次,要注重培育员工的敬业精神、进取精神、创新精神、奉献精神,融入项目团队建设之中;再次,要凸显劳动文化、安全文化、绿色文化的特质,使之融入项目的日常管理;最后,要把文化基因融入项目制度建设,强化项目部管理层与操作层两个层次以项目文化为纽带的一体化管理。

4结语

项目经理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物流高级人才物流项目经理职业能力能力模型

物流业是兼有知识密集、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和劳动密集特点的外向型和服务型行业,物流运作链、商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贯穿其中。伴随着我国物流产业启航,多年来的蓬勃发展,对系统的物流知识、成功的物流经验、成熟的物流技术的呼声越来越响,对高层次的物流人才也更为渴求。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调查统计,预计到2010年大专以上物流人才的需求量约为30-40万人,且预测其每年需求量还将以15%的速度增长。

物流项目与物流项目经理的内涵诠释

现代物流企业已认识到物流项目是其当前和潜在的业务利润源。所谓物流项目是指融入先进的项目管理理论,借助成熟的项目管理技术,实施企业物流高效运作和管理的具体项目。通过成功的物流项目实施,可以实现企业一站式、贴身、延伸、增值服务,充分满足企业自身或他人的物流需求。物流项目运作借鉴了先进的项目管理理论,必然继承了项目管理的主要研究成果,其中包括对项目经理职责、权限等方面的研究。

服务于物流行业的物流项目经理是一种高级管理人才,他们在整个物流项目团队中居于核心地位,对物流项目全权负责,是关系物流项目成败的关键人物。然而,物流项目经理与传统的工程项目经理仍存在不同,主要有:职业特点不同,物流行业不像传统的工程项目源于单一的学科(工民建或相关学科),它涉及多方面交叉学科,由此也决定了物流项目经理这一职业具有面广、业博、技精的复合性特点。个人条件不同,我国物流项目经理所处的是新兴快速发展的行业,新行业和其职业的具体工作内容,均要求物流项目经理必须具备一些特殊背景和个人条件,也较传统工程项目经理有特殊要求和实质内涵。

职业能力相关研究概述

从文献检索结果来看,当前对职业能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职业技术类院校对学生职业能力及其培养方面的研究(包括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于1998年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对职业核心能力的分类),除此之外的其他研究甚少。从实践调查结果来看,对职业能力测验或职业能力倾向测验的研究占职业能力研究的八成以上。其中被大家广泛熟知的就是我国公务员选拔考试中的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

通常,职业能力与职业活动相联系,包括个体身心素质、思想品质、职业道德、创业精神和知识、经验及技能等在内,是完成职业活动任务所需,并在特定的生产、技术、管理和服务等职业活动中具体体现出的个性心理特征。职业能力直接影响工作效率,对职业活动的效果、质量、速度等起决定性作用。本文研究的物流项目经理职业能力是特指在物流行业从事项目管理职业活动的项目经理所具有的职业能力。

需要指出的是,本文所界定的职业能力与其他学者研究的岗位胜任力,虽都以心理学及相关学科的理论为部分基础,并与职业岗位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还可能在某些研究中采用相似的研究分析方法,但二者仍有一些显著区别:职业能力与职业相联系,岗位胜任力与岗位相联系;职业能力不仅涉及当前静态的职业能力,还涉及动态的职业发展,岗位胜任力通常仅从当前岗位出发展开相应研究。

物流项目经理职业能力模型研究设计

(一)选取典型研究对象

本文选取第三方物流的货运企业的物流项目经理为研究对象,选取上海8家货代企业,它们在2007年中国货代物流百强企业评比中均榜上有名,其中有的已位于前20强。这些货代企业大都有较广的经营范围,包括进出口业务、项目与咨询服务,仓储与储运、供应链整合,涉及海运、空运、陆运、多式联运等,为国内外许多行业的诸多厂家提供服务,因此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典型性。

(二)确定研究方法

本文对物流项目经理职业能力分三个阶段研究,对应不同的研究方法。第一阶段:信息资料收集,采用个别访谈的方法,即通过对被调查企业的权威人士进行访谈,了解物流项目经理应当具备哪些职业能力。第二阶段:信息分析与整理,采用文献资料与综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项目经理的相关资料研究,结合上一阶段的调查结果,形成本文的最初研究成果。第三阶段:反馈与修正,采用专家评价的方法,即将最初研究成果反馈给权威人士,请其逐项提出个人观点,在过半数权威人士的意见或建议下,做合理修正,最终形成本文的研究结果。

-

(三)研究结果描述

在与8家企业、12位专家的沟通和积极配合下,耗时3个多月完成了前述三个阶段的工作,形成了由6大项能力模块、19个能力单元、61个细分的能力要素组成的3级物流项目经理的职业能力模型体系(见图1,只绘制能力模快和能力单元),其能力模块(一级)、能力单元(二级)、能力要素(三级)及能力层级对应关系见表1。

在物流项目经理的职业能力模型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向专家近一步请教,按照分级培养物流项目经理的思路以及当前物流项目经理的具体情况,将每个能力要素细分为3~6级不等的级别,并通过相应的组合,构建了6级物流项目经理的能力模型,并依据物流项目经理职业能力,由高到低排列为A、B、C、D、E、F级。例如:表2为能力要素“需求满足”的分级情况,其中级别序号“1”-“6”依次对应A、B、C、D、E、F级的物流项目经理职业能力。表3为能力要素“关键节点把握”的分级情况,其中级别序号“1”对应A、B级物流项目经理职业能力,级别序号“2”对应C、D、E级物流项目经理职业能力,级别序号“3”对应F级物流项目经理职业能力。

结论

本文构建的物流项目经理职业能力要素和能力单元较多,如何借助科学的统计方法(如相关分析或独立性分析、主成份分析或聚类分析等)归类、合并、简化模型体系值得进一步研究。第三方物流的货运企业能否较好地适用本职业能力模型,还有待于做更大范围的实证研究。同时,该模型与第三方物流的非货运企业,以及物流行业的其他企业(非第三方物流)的项目经理职业能力模型存在哪些共性和个性,也有待做相关的对比研究。在本文的基础上,确立物流项目经理培养目标、建立和完善其职业能力培养体系和培养或培训效果评估等课题,是有效缓解物流高级人才短缺的基础和途径,同样也值得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丁俊发.展望“十一五”中国物流业的发展.中国市场,2006(15)

2.张晓燕.长三角物流人才需求及培养.经济师,2008(3)

项目经理论文范文第7篇

一、工程项目经济管理工作的内涵

有管理,即有控制。控制有两个维度,一个是空间,对应的是某具体经营活动产生的各种数据;一个是时间,对应的是过程。也就是说,健全的管理,是在每个时间过程中,都有相应的控制标准,并且通过管理制度,工作流程等现代管理手段使项目经济指标在各个时间点始终在控制标准内,最终达到我们的管理预期目的。工程项目经济管理工作可以分为两大步骤,一是经济数据采集、整理,二是经济数据处理、分析。工程项目经营管理的实质是把施工各个过程抽象成一个个生产经营数据,并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收集、整理、比对等一系列技术处理,找出当前阶段项目隐藏的问题及问题未来发展的趋势,并提出下一步合理分配与安排项目生产资源的建议,以确保项目达到各项既定目标。因此,收集数据及分析处理数据能力水平的高低,某种意义上来看也反映了项目经济管理的水平的高低。

二、当前工程项目经济管理面临的困难

1.数据维度不完整导致经济管理存漏洞。由于工程项目每个施工过程产生的每个数据具有多个维度的复杂性,粗放的经济管理很难将数据的各个维度采集完整。例如浇筑混凝土这样简单的工序可以描述为:2017年2月8日,由某高速公路项目部3分部2工区下属A分包队伍负责施工的1号大桥桩基工程第3排架左幅1号桩成孔完毕,成孔过程无异常,当天在施工员刘某的监督下,由1号拌合站的3号混凝土搅拌车浇筑10方C30混凝土、4号混凝土搅拌车浇筑10方C30混凝土、7号混凝土搅拌车浇筑8方C30混凝土,共计浇筑28方C30混凝土,浇筑过程无异常,而该桩的设计混凝土用量为25方,分包合同约定桩基工程混凝土的合理损耗为5%(无异常状况下),超出部分在分包进度款中扣除。从上述描述可以看出,仅一个灌注桩混凝土用量数据,就包含了:实施单位(项目分部、工区、分包单位、施工员、拌合站、混凝土搅拌车)、实施部位(桥梁名称、排架号、桩号)实施过程(成孔、浇筑有无异常)、实施时间(成孔、浇筑时间)、标准(标号、设计量、分包合同条款)等多个维度。如果数据某个维度统计不全,就无法分析这个维度的管理过程,就容易出现管理漏洞。如:在实施单位这个维度遗漏了混凝土搅拌车,就分析不出罐车的使用效率。2.数据标准不统一导致经济管理效率低。现阶段,工程项目数据的采集集与数据的分析是各个管理部门独立进行,对采集数据、分析数据的标准也是按各个部门的管理需求来制定的,往往未从整个项目的经济管理需求来考虑,经常出现数据相互衔接不上,各个部门不得不做大量重复工作。仍以混凝土浇筑为例,物资部门在分析混凝土节超时,以设计量为标准、工程结构部位为对象;而合约部在分析同样问题时,却以分包合同约定为标准、分包队伍为对象,两个部门都必须各自把当月的混凝土数据梳理一遍,才能达到各自的经济管理要求,无形中造成了人力资源浪费,降低了经济管理效率。3.人员配置与经济管理要求不匹配。现阶段,项目经济管理工作量十分巨大,又要负责各种数十种统计报表、又要负责对业主计量、又要负责对分包计价、还要负责变更索赔、签证计价等。若人员配置不合理,事多人少,经验不足,精力都用于疲于对付各种数据大山,要么出现数据造假,时间来不及,就编数据;要么数据缺失,时间不够用,就简化数据维度,造成管理空白。4.管理制度与经济管理要求不匹配。一种管理制度是对经济数据分析不作要求,或要求很少,按项目经济管理水平能分析出什么就分析什么。这种制度过粗易造成某个时间阶段或空间维度上经济数据缺失,导致经济管理不够细化。如物资管理制度只要求对混凝土使用总量节超的分析,那么各个结构部位的混凝土超耗情况就无从得知,如果长时间内这些数据缺失,企业对自身各个部位的混凝土施工水平就无法精确判断,在新工程投标竞争中,就不能根据自身水平进行准确报价,从而影响企业健康发展;另一种管理制度是对经济数据分析要求非常细致全面,什么数据分析都要,但是不告诉项目具体应该怎么采集数据。这种管理制度对各个维度的数据分析要求很全面,但没有规范的数据采集、归类的操作流程及方法作支撑,每个经济管理人员的数据采集、归类水平有限,达不到分析要求,只能凑数据、造数据从而使经济数据分析失真。

三、工程项目经济管理工作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1.应加强标后预算编制工作的重视。标后预算作为项目最全面的总收入、总成本及效益情况的预计,对下达项目经济责任指标、编制总成本预控方案等经济管理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应避免出现:①标后预算编制办法与项目部实际人员配备、管理水平不符,导致标后预算编制时间过长,边施工边编制标后预算,项目预算控制有空白期;②标后预算与项目预计总成本、总收入息息相关,但实际情况与项目预计总成本、总收入发生变化,财务不做调整,导致账面收入、成本与确认利润不准确。2.应加大项目开工阶段的策划精度。工程开工阶段,项目要在最短的时间里,做好一切施工的准备工作,迅速进入全面施工状态,时间紧、事务多,常常会出现忙乱的现象,也容易出现管理控制空白,需要重点对各项工作进行梳理。应避免出现:①前期策划中无实施性施工方案,导致便道、便桥及大小临无预算控制,签单价分包合同,施工后按实际施工工程量结算;②前期调查不准确,实际签订合同单价高于策划单价,导致标后预算指标受影响,需进一步制定完成指标补救措施;③实际分包方案不合理,导致工序交叉,工序衔接段合同约定不明确、不细致,导致分包队伍间推诿扯皮较多,产生大量合同外工作,直接影响分包结算。3.应加大分包合同风险防范。在当前工程项目施工,承包人往往扮演组织、管理者的角色,而分包商领用项目物资、使用项目机械,是真正具体实施者,而承包人通过分包合同对其进行管理、约束,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完成,因此,控制分包合同风险是项目经济管理的重中之重。应避免出现:①无统一制定合同授权委托书格式导致授权委托书授权范围不全、分包商、供应商负责人无授权委托书;②审批制度不完善,无相关重要职能部门审批签字、分包合同未按审批意见修改;③先签合同后审批、先施工后签合同、未签合同施工;④未制定统一合同范本,导致合同条款过于简单,存在较大合同风险;⑤无履约保证金、风险保证金、甲供材料及机械的约定、无超用甲供料扣款约定、无清工签证结算约定、无分包进度节点及履约奖惩约定4.应加强物资基础管理工作。材料物资在整个工程造价中,占了半数以上成本,房建、桥梁等结构工程甚至能达到70%,因此,材料物资成本的把控,对一个项目是否达到预期的经济目标,起着确定性的作用。应避免出现:①甲供物资采购申请、发放流程设计不合理、不完善,与物资采购台账未形成统一、匹配的系统,不利于数据提取,不利于开展精细化物资采购管理工作;②无物资采购中期结算或结算不规范,无法按分包合同约定扣除由分包承担的材料超耗量、水电费等;③分包人甲供材料领用人无授权书,或有授权书但签认管理不规范存在代签现象;④未按期整理物资采购台账及物资采购中期结算数据,形成分析数据。

四、工程项目经济管理工作未来发展趋势

项目经理论文范文第8篇

施工企业项目经理业绩的优劣不是用单一的指标就能够衡量的,例如:不能单独以收入或利润的高低来评价,也不能单独以安全或质量管理的状况来评价。对于施工企业来讲,项目经理的业绩与市场承揽的多少、利润率的高低、收入完成的比率、回款比率、安全、质量管理是否达标、顾客满意度好坏、参与单位的满意度等多项结果有关。这些数据在考核时缺一不可,少了任何一项,都会导致项目经理对该项目管理的忽视。因此,为了通过绩效考核管理,达到调动项目经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必须建立全方位的绩效考核体系,并尽可能实现量化考核。

二、对项目经理的量化考核中,存在多方面的困难

1.来自时间方面的困难。一般来讲,施工企业对项目经理进行绩效考核的周期不宜大于一年,而且至少在每年年末要进行一次考核兑现,否则会使项目经理对企业所实施的考核兑现制度产生“遥远”“疲惫”之感。然而一个项目的执行周期往往多达2~4年,有的甚至更长。对于一个正在执行中的项目,其经营数据的不确定因素很多,导致考核数据不易核实。为了在年末考核时能够过关,项目经理设法将部分尚未完成的工程作为已完收入向企业报出,“寅吃卯粮”的现象会经常出现。或者因超额部分太多,担心企业不能如约兑现,同时也为明年能够更容易完成指标,项目经理故意隐藏部分已完成的收入而不向企业报出,留待明年再报出,“卯吃寅粮”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企业若想得到准确数据,只有等到项目执行结束之后,项目撤销审计完成之时,这些真实的数据才会显现出来,然而项目撤销的时间又很难与年末考核的时间相重合,给年末考核带来很大的困难。

2.来自交叉执行方面的困难。项目经理对一个工程项目的执行还没有最终完成,由于工作的需要又承接了另外一个新的项目,若项目经理为了使老项目达到或超过企业所要求的利润率,使项目团队获得很高的兑现,故意将其中的一部分成本转移到正在执行的新项目当中,就会使实际利润率很低的项目“摇身一变”而成为利润率很高的项目。这种人为将项目成本转移的过程,往往不被考核部门所察觉。

3.来自不同的考核数据所占权重方面的困难。各种考核数据所占的权重不同,最终汇总后的总分数必然差异很大。收入高而利润率低的项目团队,一定会主张收入指标占有较大的权重;利润率高而收入低的项目团队一定会主张利润率指标占有较大的权重;市场承揽高而其他考核项完成率低的项目团队一定会主张市场承揽率指标占有较大的权重……这些考核指标各占多大的权重才较为合适?这也是各施工企业考核部门难以确定的问题。

4.兼顾“利润完成率”和“利润完成量”方面的困难。“利润完成率”是各企业必然关注的指标,但如果一个团队所执行项目的利润完成率很低,但其利润量很大时,说明该项目经理所代表的团队创造的产值更高、付出的辛苦也更多、支撑企业总利润的力度也大。如何在考核“完成率”的同时,再兼顾“完成量”对企业的贡献,同样是考核部门不好拿捏的问题。

三、针对各种困难采取的措施

如何从主观上制止项目经理在考核时“寅吃卯粮”?我们采取了“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对于在建的工程项目,尚未经过撤销审计,在每个考核期对其利润完成率、市场承揽完成率、收入完成率、回款比率等各项指标进行的较粗略的评价,我们将其定义为“过程评价”。项目撤销后,根据撤销审计或离任审计的结果,对该项目的利润完成率、市场承揽完成率、收入完成率、回款比率……等各项指标进行的最终评价,我们将其定义为“终结评价”。由于撤销审计后的数据是不可更改的最终数据,因此上文所提到的“寅吃卯粮”现象不会存在于“终结评价”过程中,只有对在建项目进行“过程评价”时,才可能会出现。企业在每年进行绩效考核时,对于不具备终结评价条件的项目,可以暂时参考较粗略的过程评价数据进行考核,但兑现奖只能支付其中的一部分,待该项目撤销审计后,终结评价数据产生时,再以终结评价数据为准对该项目进行重新考核,兑现奖多退少补,则被考核者就会认为没有必要再虚报收入,进而从主观上打消其“寅吃卯粮”的念头。若企业持续地把项目经理所执行的每个项目的评价数据加权平均起来作为最终评价数据,给每个项目经理设立一个每年都进行公开的“积分表”,使其所经手的每个项目的评价数据都成为“永不磨灭的业绩”,则项目经理必然觉得每个项目的数据都是重要的,没有在不同的项目之间转移成本或利润的必要。施工企业的考核部门依据项目不同的执行阶段,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积累项目经理的评价数据。对于没有完工项目,只有在建项目的项目经理,企业可采用每个年度、所有过程评价分数的加权平均值来作为其最终评价的数据。对于只有一个或多个经过撤销审计项目的项目经理,企业可在每个年度,采用所有终结评价分数的加权平均值来作为最终评价的数据。对于既有撤销审计数据的项目,又有未经审计的在建项目的项目经理,企业可采用所有终结评价分数和过程评价分数的加权平均值来作为最终评价数据。

四、公司持续量化项目经理绩效考核的具体做法

项目经理论文范文第9篇

1管理工作存在脱节现象工程项目经济管理是一项贯穿整个项目始末的管理工作,因此,在对工程项目的经济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对整个工程项目进展的所有环节进行跟踪和监督管理,避免脱节现象的出现,影响经济管理的工作效率。但是,在当前地勘单位的管理过程中,每个环节都是由单独的单位或者是机构负责,各个单位、机构各自为政,彼此之间没有过多的沟通和交流,存在比较严重的脱节现象,影响工程项目经济管理的工作效率。

2管理工作人员专业素质较低,能力有限现有管理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低下,管理能力有限是导致地质勘探单位工程项目经济管理工作效率得不到有效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导致该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两点:①由于之前地质勘探单位的经营管理模式还没有改革,没有实现业务的多样性和专业性,所以培训市场上还没有专门针对地质勘探单位工程项目经济管理的培训专业,进而导致素质高,能力强的管理人员数量比较少,无法满足转型之后,多样性和专业性都比较强的地质勘探单位工程项目经济管理的工作需求。②因为地质勘探单位刚刚开始转型,房屋地基勘探以及边坡治理等外拓业务刚刚发展起来,所以人们没有看清行业的发展空间,导致有能力的人不愿意从事该工作,而从事该工作的人又没有太高的能力,进而致使管理工作效率一直得不到有效提升。

3管理力度不够当前,虽然地质勘探单位已经意识到加强工程项目经济管理所具有的重要发展意义,但是,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却没有加强工程项目经济管理的工作力度,导致经济管理工作流于形式,没有起到实际作用。比如,在对工程项目的成本进行管理的工作中,工作人员就没有对项目形成有效管理,所有环节的进展都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依旧延续着以往惯有的浪费和大手大脚的工作作风,根本就没有对工程项目的成本形成有效控制,影响着转型之后的地质勘探单位的经济效益的提升。

4对自身的产业结构不了解在新的市场经济形式的影响下,转型之后的地质勘探单位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取一席之地,就要对自身的产业结构拥有一个透彻的了解,然后根据市场的具体需求生产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提升单位的经济效益,保证单位的稳定、持续发展,不会被市场所淘汰。但是,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很多地质勘探单位对自身的产业结构并不了解,尤其是对房屋地基勘探以及边坡治理等行业务的发展趋向没有形成正确认识,也没有对市场的具体需求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深入的研究,导致所生产的产品根本就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进而影响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阻碍了企业的持续发展。

5各层管理工作效率低下导致各层管理工作效率低下的原因主要有两点:①因为各层没有明确自身管理责任和工程项目经济管理的要求,导致在工程项目的经济管理工作中出现责任分工不明确等问题。②因为各层没有协调好彼此之间的关系,导致在管理工作中各层之间相互制约,严重影响了工程项目经济管理的工作效率;比如,我国地质勘探单位应该归属国土资源部门统辖,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地方的财政、工商、税务以及农业、林业等管理部门也会参与管理,而其彼此之间又处理不好彼此之间的关系,进而导致管理工作进展混乱,影响管理效率。

二、加强地质勘探单位工程项目经济管理的有效措施

1成立专项管理部门管理工作脱节是当前地质勘探单位工程项目经济管理工作中最主要的问题,而想要有效解决该问题,就要从两方面入手。①要完善工程项目经济管理体制,为管理人员提供定性的参考标准,进而让管理人员科学、合理、规范的对工程项目的经济进行管理,避免因为没有参考依据而影响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②应该成立专项管理部门,组建具有高素质、高水平、高能力的专业化管理队伍,并有针对性的对工程项目进展的各个环节进行综合管理,并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系,使经济管理工作真正能够贯穿整个工程项目的始末,避免出现脱节。

2提高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地质勘探单位工程项目经济管理是一项对技术性和实践性要求都比较高的管理工作,并且,由于地质勘探单位刚实现转型,类似房屋地基勘探以及边坡治理等业务刚刚拓展,所以对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要求都比较高。因此,地址勘探单位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组建一支高素质、高水平、高能力的管理队伍。①国家应该提供大力支持,对教育体系进行适当的调整,在大学和高职中开始相关专业,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才;②地质勘探单位和培训机构应该做好沟通,让管理人员在接受培训的同时能够进行管理实践,不断丰富自身的管理经验。通过以上方法,尽快培养出合理的管理人才,以满足地质勘探单位对工程项目经济管理的需要。

3加强管理力度,更新管理方法加强管理力度,加强对工程项目各个环节的监督,使管理工作能够真正的发挥其管理作用,对工程项目的成本进行有效控制,使企业的经济效益能够得到有效提升。除此之外,还应该保证管理方法的及时更新,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等现代化科学技术,确保管理设备和管理手段的先进化,使地质勘探单位工程项目的经济管理效率能够伴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不断提升。

4了解自身的产业结构以往,地址勘探单位运营资金的主要来源是依靠政府拨款和市场运营所得,但是,随着地质勘探单位经营的转型,其企业的发展对于资金的要求就会越来越高,因此,想要解决资金上困扰,企业就要通过自我经营来获取更大的经济利润。而想要获取更多的经济利润,就要先了解自身的产业结构,然后根据市场需求生产相应的产品,比如,除了做地质勘查之外,少针对不同的市场化产业,还可以承担房屋地基勘探以及边坡治理等工作,并提供专业服务和专业知识传授的新型产品,尽快占据市场,进而帮助企业获取更大的经济利润,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发展。

5对各层管理部门进行协调对各层管理部门的管理责任进行明确,对其管理工作进行协调,避免因交叉影响而导致的对管理混乱现象的出现。除此之外,还要提升基层地质勘探单位的发展能力,并对其权利和责任进行统一,尽可能解决转型之后的地质勘探单位与政府之间的纠纷,使企业能够脱离政府的影响和主导自行发展。

三、结束语

项目经理论文范文第10篇

(一)加大工程造价管理工程造价管理跟工程的建设以及工程的经济效益有着直接的关系,整个工程管理的核心就是工程造价管理。现代施工企业往往在确保工程合同价格的前提下,通过加强和合理的进行工程造价管理这一措施来提高工程利润。这就要求建筑企业在投标的时,要对工程的造价进行合理的判断。

(二)强化工程施工索赔能力现代建筑企业规避风险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施工索赔,它是合同法赋予施工企业的权利。施工企业因招标单位或其他方面的原因付出的额外费用或损失,可以通过启动索赔程序来弥补损失。它是承包建筑企业保护自己并获取利益的一个有效手段。要求施工人员具有丰富的施工管理经验,能全面掌握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并且熟悉相关的建筑法规与合约。能够全方位捕捉存在的工程索赔机会,根据相应的法律法规,提出合法的施工索赔。

二、完善建筑标准

在研究、实践和检验的基础上制定出合理的指标即得到所谓的建筑标准,建筑标准在颁发的时候往往呈现出不同的形式,如专业标准、国建标准、地方标准等。同时以不同的划分标准,可将建筑标准划分为:产品标准、超前标准、超前标准、控制标准等等。建筑业之所以能为社会产出符合市场的要求且能满足人们对生活基本需求的建筑商品,关键是在于各项建筑标准的制定。同时在控制建筑成本以及保障建筑质量过程中也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做好建筑节能的优化

提高建筑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提高建筑经济效益的一个大的方向,而建筑的节能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建筑商品的使用价值,建筑行业为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方向就是节能环保。因此必须做好优化建筑商品的节能性,进而将建筑经济效益发挥出来。措施如下。

项目经理论文范文第11篇

(一)经济管理意识淡薄

之所以当前很多的工程项目管理中都存在较多的经济管理问题最为根本的原因就是相关工程经济管理人员对于工程经济的认识程度不够,没有充分认识到工程经济的重要性,对于工程经济存在疏忽的念头,这种意识层次上的淡薄最终影响到管理人员对于工程经济的管理。

(二)制度体系不够完善

制度体系是我们进行任何一项工程项目管理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在管理之前预先设置好完善的制度体系才能够在后期的管理执行中得到很好地贯彻,相反,如果不具备完善的制度体系的话就会给管理带来极大的麻烦,尤其是对于工程经济管理来说更是如此,经济管理需要更为严格的制度体系去约束,一旦缺乏制度体系的约束的话就很容易出现管理人员失职甚至是的现象,因此,缺乏完善的制度体系也是当前工程经济管理的一大主要问题。

(三)对于工期成本不够重视

工期成本也就是在我们工程施工过程中所有的支出总和,它是整个工程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当前很多工程管理人员对于工期成本的管理存在极为严重的忽视现象,尤其是对于工期的变更存在较大的随意性,这种随意性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工期成本的混乱,最终影响到工程经济。(四)忽视工程施工质量。加强工程经济的重视程度并不意味着忽视工程的施工质量,相反,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工程经济同样重要,当前很多的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因为过于重视工程的经济而忽视了工程的质量保证,这种做法是极不可取的,一旦工程施工质量出现问题那么也就标志着工程的失败,这不仅仅不会对工程经济有所帮助,相反还会产生反作用,甚至会导致工程施工企业血本无归。

二、加强工程项目中工程经济管理的措施

针对当前工程项目管理中工程经济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尽可能的解决问题,提高工程经济管理的水平。

(一)建立健全管理机构体系和管理制度

提高工程项目管理和工程经济管理的一个首要前提就是需要完善当前混乱的管理机构体系和管理制度,进而为建筑工程项目的经济管理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一套完善的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组织机构的设置,需要我们根据工程项目中经济的相关内容管理安置关门的工作人员进行负责,要具体责任到人,避免出现组织结构的混乱;另一方面则是关于约束制度和激励制度的确定,只有具备完善的约束和激励制度才能充分调动相关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促使工作人员加强对于工程经济的重视,最终提高工程经济的管理水平。

(二)加强经济合同管理

合同是我们进行工程项目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依据,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出现任何的经济纠纷我们都可以按照相关合同进行处理,因此,加强对于工程项目中经济合同的管理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工程经济的管理水平,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三)注重工程质量的管理和控制

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工程经济同样重要,并且这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辩证关系,做好了工程质量管理也就相当于规避了工程经济中的一些不必要的损失,从另一方面提高了工程经济的管理水平。

(四)加强对于工程工期的控制

项目经理论文范文第12篇

1.1施工阶段

1)组建强有力的管理班子。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如果发现计划与实际偏差过大,首先就要查找“组织措施”是否出现了问题,与其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去花成本查找、弥补问题,倒不如事先就加强组织管理。在组建项目管理班子的过程中重点考虑。建立项目部主要目的是落实项目管理机构中的人员,具体任务和管理职责分工。一个臃肿的项目部不但难以管理、效率低下,更重要的问题就是开销大,对项目成本控制极为不利。故,在项目部组建过程中要抓精兵、掳强将,使用一专多能手,在保证项目管理水平的前提下,尽量降低项目部人数。必要时可采取经济刺激措施提高项目部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2)科学施工组织。施工阶段成本控制是整个项目成本控制的核心,施工是项目成果形成的过程,严把施工过程关键环节,避免重复、避免因质量问题的返工是关键。科学组织施工要加强施工人员的管理,提高施工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合理组织施工程序,合理分配作业面人员数量,避免窝工。项目施工人员采用计件工资制,以激励工人多劳多得,快劳多得,在保证项目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加快项目进度。科学组织施工要加强施工过程管理,强化施工质量,避免工程质量不合格导致的返工现象,尤其是隐蔽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提高需要在施工人员自检、下道工序交接检、质检员巡检等基本检验环节都完善的前提下才能得以保证,树立科学质量关,发现问题严查、严罚。科学组织施工要加强用料管理,对于施工过程中的设备、材料消耗量要按工程进度有序领用,杜绝超限、超量领料,杜绝剩余材料不回收,工人私自处理现象。同时避免库存过低导致供料不及时,这就要求项目经理经常对材料员的工作进行监督,定期、不定期进行检查。科学组织施工要加强施工机械设备管理,机械设备是工程进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基本工具,大部分工作没有机械设备的配合使用将无法完成。项目部对于常用机械设备配备是有数量要求的,根据施工人员数量、作业面数量、施工进度科学配备,多余配备会导致项目成本增加,配备数量不足或者损坏数量超过预期,将导致窝工现象。所以加强机械设备管理十分重要,要例行每天下班后进行机械设备检查、保养和简单维修工作,备足配件,对于不能处理的故障及时修理,保证次日机械设备使用要求。

3)进度款控制。在智能化工程施工过程中,分包单位常常将劳务部分分包给专业的劳务分包公司承担,以提高施工效率,降低自身风险。然而在进度款拨付过程中分包单位的项目经理拨付施工队的工程进度款往往会出现两个极端:一是超前拨付进度款,占用企业资金,降低投资效益,或者进度款超过结算款,劳务分包单位不愿返还或拖延返还超前付款额,引起企业的经济损失甚至坏账损失。二是拖欠工程进度款,这种情况往往会打消劳务分包单位的施工积极性,对工程进度和质量产生较大影响。如何能够在两者中找到平衡是项目经理应该考虑的问题,在实际项目管理中,为加快工程进度,应按劳务分包合同及时、足额支付工程进度款,保证后续工程顺利进行,当在阶段性验收过程中发现劳务分包单位存在质量问题或者工程施工进度推迟问题时应按分包合同的约定做出相应处罚,避免分包单位因劳务分包方质量不合格导致的损失。

4)索赔管理。索赔作为工程建设中常见的项目管理问题,应引起项目经理的足够重视,索赔是建筑法赋予发包单位和承包单位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方式。索赔管理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避免因自身失误、质量或进度问题被索赔,另一方面是及时向建设单位提出自己的索赔要求。在避免被索赔方面,首先加强“三控”管理,尤其是质量和进度控制,这两个方面最容易发生被索赔现象。同时,当出现甲方原因导致的工期拖延、设计变更、增加工程量等情况时,项目经理要及时组织相关人员提交工程索赔材料,尤其要注意时限。再者,当出现劳务分包单位原因导致被索赔时,应及时向劳务分包单位索赔,及时转嫁风险。

1.2竣工结算阶段

竣工结算作为工程建设的收尾环节,对工程成本回收,赚取工程利润具有实际意义。所谓竣工结算,是指施工企业完成合同规定的所有施工内容,通过工程验收环节确认工程质量合格之后,向发包企业申请工程价款的最终结算。竣工结算必须以工程竣工为前提,只有顺利通过竣工验收环节才能处理结算问题。工程施工完毕后,做好安装调试和试运行工作,在满足竣工验收条件的情况下及时向发包单位申请竣工验收,这样有利于尽早结算工程价款。对于验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按照修改意见进行整改,对于不影响验收的质量缺陷可先申请验收,在维修环节中加以解决。

1.3工程保修阶段

工程保修作为施工单位提供的售后服务环节,同样也需要加强管理。在建筑工程合同中明确规定需要滞留工程价款的5%作为质保金,待质保期结束后予以退还。退还的前提是质保期内施工单位能够及时、保质保量解决质保期内的质量问题。所以在保修阶段要及时对客户进行回访,了解系统运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结语

项目经理论文范文第13篇

1.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人力资源配置是将资源配置的概念应用于人力资源,是社会发展对人所起重要作用认识的深化。人力资源配置是否合理,无论是对企业的短期绩效还是长远发展都有重大影响,因此应予以足够的重视。企业在完成人才招聘后,还应遵循人力资源配置的有关理论与方法,使人才达到人岗匹配,尽量做到事适其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事相配,这样才能减少内耗,最大限度的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人力资源管理。对项目而言,人力资源就是所有与项目有关的人员的能力。项目人力资源管理就是根据项目目标,项目活动进展情况和项目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获得到的项目所需人员,采用科学的方法,将其融合到项目团队之中,或使其同项目团队紧密配合,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激励并保持其对项目的热情,实现项目目标。在项目运行的过程中,要完成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必须要做出相应调整,通过培训最大限度地挖掘项目人力资源的潜能。

人力资源运用配置问题在有些企业运用的非常出色,但是在项目管理人力资源配置上还存在相当多的不足,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外部环境和员工结构不稳定的内部压力,企业决策者越来越感受到进行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配置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因此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配置系统是十分有效的。所以基于本人所在企业的人力资源配置形式以及当前理论研究与实际操作仍不紧密的这一现状,本文通过对当前理论成果研究的吸收以及借鉴成功企业的各种配置经验、方法、理论,从创新,优化配置等方面出发,对XYZ公司的人力资源配置过程具体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提出具体的方案,方法以及策略。

2.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文献综述)

美国项目管理学会认为项目管理就是为了满足甚至超越项目涉及人员对项目的需求和期望而将理论知识、技能、工具和技巧应用到项目的活动中去。要想满足或超过项目涉及人员的需求和期望,需要在下面这些相互间有冲突的要求中寻求平衡:范围、时间、成本和质量;有不同需求和期望的项目涉及人员;明确表示出来的要求(需求)和未明确表达的要求。

项目管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发展起来的重大管理新技术之一,在此之前项目管理己广泛应用于许多事业领域,如工程建设项目和新产品开发,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以及战后,它作为管理技术复杂的活动,以及需要多学科协作的活动的一种特殊工具的价值才完全被认识,其结果使项目管理作为一种相对较新但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得到迅速发展和不断完善。

1957年,美国杜邦公司发明了关键路径法,使项目节省时间达到38%,经济效益显著。1958年,美国海军研制北极星导弹时,在关键路径法的技术基础上发明计划评审技术。它采用悲观工期、乐观工期和最可能工期三种情况估算不确定性较大的任务时间。这两种计划方法在基本原理上是一致的,用网络图来表达项目中各项活动之间的进度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计算网络中各项活动时间,确定关键活动与关键路线,优化网络,确定最短工期。

进入上世纪七十年代,世界各国大力开展新型网络计划技术的研究。人们把概率论引入到计划评审技术中,产生了图示评审技术。80年代初,人们将风险决策理论引入计划评审技术,产生了风险评审技术。其他的还有搭接网络、分级网络,模糊网络等,扩大了网络计划技术的应用功能和范围。一方面随着各种新型的网络计划技术方法的提出,计算的精确性大大的提高了,但另一方面方法的复杂性也增加了。

近几年来,国外兴起了一种新的进度计划方法-----关键链法。它将资源依赖提高到与任务前置、后继逻辑依赖同等的地位,同时在网络计划制定和实施阶段考虑项目组织及人的心理、行为以及时间缓冲区等。关键链法作为一种新的项目管理方法,从诞生至今只有几年的时间,但发展却很快。然而关键链法某些地方还不成熟、不完善,目前在大型项目管理中用的也不多。

与项目管理发展的同时,随着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速度的加快,人力资源素质在项目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已经成为项目管理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这里所说的人力资源素质是指人力所具备的一切有利于经济产出的因素,包括政治素质、文化素质、技术熟练程度、业务素质水平及观念、思想成熟度等等一切有利于项目经济产出的因素。在21世纪,世界资源开发的重心已经由物质资源开发向人力资源开发转移,物质资源的竞争已让位于人才的竞争,智力的竞争。在此背景下,提高人力资源素质是在项目管理中面临的新挑战。

3.参考文献

资料来源主要有书籍、期刊杂志和网络,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项目管理中人力资源运用配置的认识也在提高和加深。国内外许多学者先后对其开展了研究,本文的主要参考文献有一以下一些:

[1]刘希珍.王梅.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

[2]姚裕群.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3]毕星.项目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4]项目管理协会PMI.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项目管理协会有限公司,2000

[5]小赛缪尔.J.曼特尔,杰克.R.梅瑞狄斯,斯科特.M.谢弗等,项目管理实践,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6]陈文晖.项目管理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

[7]戚安邦.项目管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8]J.H.M.TAH,CARR,Aproposalforconstructionprojectriskassessmentusing

fuzzylogic,ConstructionManagementandEconomics,2000

[9]唐坤,卢玲玲,建筑工程项目风险与全面风险管理,建筑经济,2004

[10]詹姆斯.P.刘易斯,项目经理案头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11]DavidBaccarini,RichardArcher,Theriskrankingofprojects:amethodology,InternationJournalofProjectManagement,2001

[12]王卓甫,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理论、方法与应用,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

社,2002

[13]程莉莉,项目管理仿真与软件应用,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

[14]DizaCF,Hadipnono,Nondeterministicnetworkingmethods,JournalConstructionEngineeringandManagement,1993

[15]LasloZ,Activitytime-costtradeoffsundertimeandcostchanceconstraints,

Computers&IndustrialEngineering,2003

[16]WilliamsTM,CriticalityinStochasticNetworks,JournalofOperational

ResearchSociety,1992

[17]DimitriGolenkoGinzburg,AharonGonil,Stochasticnetworkprojectschedulingwithnon-consumablelimitedresources,ProductionEconomics,1997

[18]赵曙明.国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M]第三版.南京:南京大学出版,2005

[19]张文.人力资源总监[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0]韦恩F.卡肖著,王重鸣译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1]任淑美.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22]郑小明.人力资源管理导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3]Barney,J.&Wright,P.OnBecomingAStrategicPartner:TheRoleofHumanResourcesinGainingCompetitiveAdvantage[J].HumanResourceManagement,1998

[24]Lepak,D.P.&Snell,S.A.VirtualHR:StrategicHumanResourceManagementinthe21stCentury[J].HumanResourceManagementReview,1998

[25]骆珣,王晓庆.项目风险评估的应用与展望[J].现代管理科学,2006

[26]李曙光,李建云.风险排序矩阵的项目风险管理[J].管理现代化,2005

[27]陈万明.张晔林.项目管理中的人力资源管理.现代管理科学.2004.8

[28]郑谦.国际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国际经济合作.2004.7

[29]张德.主编.组织行为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0][美]斯蒂芬.罗宾斯.著.孙健敏.李原等译.组织行为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二、研究内容

1.研究目标和解决的关键问题

论文主要从项目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分析、国内企业项目管理中人力资源运用配置现状分析和案例分析,并由此引申出一些对XYZ企业项目管理中人力资源配置普遍存在的问题的思考和对解决途径的探索,最后给出了对XYZ企业项目管理中人力资源运用和配置的一些建议。

1.分析项目管理中人力资源的运用---理论回顾

2.分析XYZ企业中项目管理人力资源运用配置的存在的问题

3.结合XYZ企业项目管理人力资源运用配置分析

4.给出XYZ企业项目管理人力资源运用配置的对策和建议

2.写作的基本思路

序言

一、项目管理中人力资源的运用---理论回顾

2.1项目管理的向管理理论

2.2人力资源运用配置问题

二、XYZ企业中项目管理人力资源运用配置的存在的问题

2.1XYZ企业的简介及现有人力资源运用配置的概况

2.2XYZ企业现有人力资源运用配置存在的问题分析

2.3XYZ企业项目管理中人力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三、XYZ企业项目管理人力资源运用配置分析

3.1项目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分析

3.2项目对人力资源的岗位要求

四、XYZ企业项目管理人力资源运用配置的对策和建议

4.1XYZ企业项目管理中人力资源岗位的优化配置

4.2XYZ企业项目管理中人力资源招聘方案

4.3XYZ企业项目管理中人力资源激励机制

结论

三、研究方案设计

1.完成论文(设计)的条件和优势

前期学者和专家们对项目管理和人力资源运用配置问题的研究,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具有相当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人对项目管理问题已经做了大量的前期资料搜索分析和铺垫性研究工作;同时本人在劳动人事科工作,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也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

2.研究思路和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研究体系,重在应用部分。主要是运用项目管理的有关理论知识,针对本人在劳动人事科项目管理中人力资源运用配置出现的实际问题,应用现代项目管理的理论及方法,在项目进度管理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四、论文工作进度安排;

20**年xx月xx日前完成开题报告

20**年xx月xx日前完成论文(设计)细纲的写作,并开始论文初稿

20**年xx月xx日前完成论文初稿,并开始对论文进行装订

项目经理论文范文第14篇

重庆工商大学“宏观经济分析综合实训”课程大致经过了4年时间筹建就获得正常运转,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取得了较大的成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如实验题目实行项目团队制,学生对该类实验项目兴趣都比较高,积极性也比较强,学生在实验报告的写作过程中,对宏观经济现实问题某些方面的分析表现出了较为深刻的思维分析能力,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有效提升,但在运行过程中,也存在着如下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1.学生经济学素养不足、实际分析能力不够

经济学课程一般在大学本科的一年级下半学期或二年级上半学期开设,这些低年级学生长期习惯于应试教育,学习主动性不强,更缺乏对社会和企业的深入了解,缺乏经济学基本素养。尽管学生能够记住所学的理论知识,但由于缺乏对现实经济现象的感性认识和实际经验,甚至少数学生对国家的基本经济方针都知之甚少,因此不少学生在学习经济学的过程中对经济原理理解不够透彻,无法将书本理论与现实经济现象有效联系起来。[2]

2.学生文献阅读能力不高

通过实训课程近几年的运行,发现大多数学生文献阅读能力欠缺,不能对项目所涉及的相关文献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也不能通过对文献的分析,找到对项目工作完成有益的启发点,不能对文献进行有效借鉴。由于对相关文献未做深入学习,因此在实训项目的完成过程中,方向性不够明确,对项目所涉及问题的分析也不够深入。

3.前期知识准备不足

“宏观经济分析综合实训”课程的运行流程一般是:周一上午学生确定研究题目,接着由小组长与组员进行工作分工,各成员按分析完成各自工作,由组长汇总。整个过程中,指导教师未能系统地对各个小组所涉及的计量经济学理论知识、经济学基本理论和统计学理论知识等学生所学相关课程进行复习回顾,造成学生后期学习和先期知识脱钩现象,在运行相关工具分析实际问题时显得办不从心。

4.对学生学习引导不充分

由于学生实训时间一般只有五天,即一般从周一上午接受工作任务,周五上午口头汇报,实际工作时间只有四天半,时间较短,学生很难对相关的宏观经济学基本理论、计量经济学知识和统计学知识进行深入复习,从而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不够。

5.学生写作能力训练不足,模仿能力有待提升

尽管学生在参加宏观经济分析综合实训之前就已经完成过学年论文的写作,但由于学生不认真、指导教师不强调等诸多原因导致学生的文献学习吸收能力、报告写作能力没有得到有效训练。在“宏观经济分析综合实训”实践课程中发现,本科学生的文献学习能力和中文写作能力不足的问题尤其突出。

6.考核方法不尽合理

综合实训成绩分为三种,一是原始成绩,二是学生自评分,三是最终成绩。最终成绩是在原始成绩基础上通过学生自评分修正而成。原始成绩一般由实验报告和实验汇报两部分组成,由于实验汇报只能随机抽取一位学生来进行口头汇报(而以该生的汇报成绩作为全组的汇报成绩),因此汇报成绩带有一定随机性。

二、“宏观经济分析综合实训”创新教学法思考

通过对当前“宏观经济分析综合实训”课程存在问题的分析,结合学生大四学习的特点,在以后的实训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明确课程训练目标,明晰课程改革思路,优化教学创新环节,不断提高“宏观经济分析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效果。当务之急是要进一步完善项目驱动实训法。项目驱动教学法是一种生动、灵活、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它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概念,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探索。[3]“宏观经济分析综合实训”课程在运行过程中,要进一步完善项目驱动实训法,项目任务要具体、可操作。在实训过程中,要做到:以一个完整的实验项目贯穿整个实训过程;以实验项目的理论工具为线索安排教学重点;实训过程由实验项目任务驱动。学生团队在学习过程中要主动参与项目设计、理论与应用工具复习、统计分析数据收集等过程,这样就能在实训过程中将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就是积极的参与者。为了提高实训效果,整个实训过程应做如下改革。

1.实训项目准备阶段

本阶段是在实训项目开展以前,要对实训用到的计量经济学基本理论、统计学基本理论进行简要复习。经管类专业计量经济学课程本科教学内容,应以经典计量经济学基本理论为主。统计学基本理论要以计量经济学当中用到的假设检验和区间估计为主。经济学理论主要以实训项目所涉及到的为主。在学生团队确实实训项目以后,实训教师就可以按照这三个层次针对学生项目所涉及的相关知识进行重点复习指导。这一环节是目前实训过程中的一个薄弱环节。

2.实训项目牵引阶段

本阶段对整个实训项目的顺利完成非常重要,既要使学生实训项目有思考切入点,又要使学生理解实训项目各个部分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还要让学生最终完成一个实训报告。在此阶段,指导教师以“导师”的身份出现,引导学生参与到实训项目中,为学生提供技术支持,侧重检查项目子任务完成情况,并适时为学生归纳总结写作技巧和理论知识。对学生参与项目的引导不是简单说教,而是通过一些理论讲解、上机演示等形式,如计量经济学参数估计、统计检验等的演示,使学生能够动手实现,从而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复习和应用。

3.实训项目完成阶段

本阶段是指实训项目的初步完成阶段,主要工作是通过完整实训报告的写作和汇报PPT的制作对整个一周的实训内容进行总结。这一阶段的工作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查找资料,借鉴各种现成的资料,按一定格式完成项目文档,并制作汇报PPT。指导教师在学生口头汇报之前,对学生完成的实训报告内容和汇报PPT的制作进行初步检查,及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4.实训项目汇报阶段

本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检验学生对实训报告内容的口头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一般由团队小组组长先进行汇报,主要介绍实训项目的组织策划、项目分工、项目研究的技术路线及项目时间安排。在此基础上,再随机抽取两位学生来对实训报告内容进行陈述,指导教师再做进一步的点评。这一阶段能对学生文字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进行有效训练。

三、小结与展望

项目经理论文范文第15篇

重庆工商大学“宏观经济分析综合实训”课程大致经过了4年时间筹建就获得正常运转,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取得了较大的成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如实验题目实行项目团队制,学生对该类实验项目兴趣都比较高,积极性也比较强,学生在实验报告的写作过程中,对宏观经济现实问题某些方面的分析表现出了较为深刻的思维分析能力,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有效提升,但在运行过程中,也存在着如下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1.学生经济学素养不足、实际分析能力不够

经济学课程一般在大学本科的一年级下半学期或二年级上半学期开设,这些低年级学生长期习惯于应试教育,学习主动性不强,更缺乏对社会和企业的深入了解,缺乏经济学基本素养。尽管学生能够记住所学的理论知识,但由于缺乏对现实经济现象的感性认识和实际经验,甚至少数学生对国家的基本经济方针都知之甚少,因此不少学生在学习经济学的过程中对经济原理理解不够透彻,无法将书本理论与现实经济现象有效联系起来。[2]

2.学生文献阅读能力不高

通过实训课程近几年的运行,发现大多数学生文献阅读能力欠缺,不能对项目所涉及的相关文献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也不能通过对文献的分析,找到对项目工作完成有益的启发点,不能对文献进行有效借鉴。由于对相关文献未做深入学习,因此在实训项目的完成过程中,方向性不够明确,对项目所涉及问题的分析也不够深入。

3.前期知识准备不足

“宏观经济分析综合实训”课程的运行流程一般是:周一上午学生确定研究题目,接着由小组长与组员进行工作分工,各成员按分析完成各自工作,由组长汇总。整个过程中,指导教师未能系统地对各个小组所涉及的计量经济学理论知识、经济学基本理论和统计学理论知识等学生所学相关课程进行复习回顾,造成学生后期学习和先期知识脱钩现象,在运行相关工具分析实际问题时显得办不从心。

4.对学生学习引导不充分

由于学生实训时间一般只有五天,即一般从周一上午接受工作任务,周五上午口头汇报,实际工作时间只有四天半,时间较短,学生很难对相关的宏观经济学基本理论、计量经济学知识和统计学知识进行深入复习,从而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不够。

5.学生写作能力训练不足,模仿能力有待提升

尽管学生在参加宏观经济分析综合实训之前就已经完成过学年论文的写作,但由于学生不认真、指导教师不强调等诸多原因导致学生的文献学习吸收能力、报告写作能力没有得到有效训练。在“宏观经济分析综合实训”实践课程中发现,本科学生的文献学习能力和中文写作能力不足的问题尤其突出。

6.考核方法不尽合理

综合实训成绩分为三种,一是原始成绩,二是学生自评分,三是最终成绩。最终成绩是在原始成绩基础上通过学生自评分修正而成。原始成绩一般由实验报告和实验汇报两部分组成,由于实验汇报只能随机抽取一位学生来进行口头汇报(而以该生的汇报成绩作为全组的汇报成绩),因此汇报成绩带有一定随机性。

二、“宏观经济分析综合实训”创新教学法思考

通过对当前“宏观经济分析综合实训”课程存在问题的分析,结合学生大四学习的特点,在以后的实训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明确课程训练目标,明晰课程改革思路,优化教学创新环节,不断提高“宏观经济分析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效果。当务之急是要进一步完善项目驱动实训法。项目驱动教学法是一种生动、灵活、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它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概念,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探索。[3]“宏观经济分析综合实训”课程在运行过程中,要进一步完善项目驱动实训法,项目任务要具体、可操作。在实训过程中,要做到:以一个完整的实验项目贯穿整个实训过程;以实验项目的理论工具为线索安排教学重点;实训过程由实验项目任务驱动。学生团队在学习过程中要主动参与项目设计、理论与应用工具复习、统计分析数据收集等过程,这样就能在实训过程中将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就是积极的参与者。为了提高实训效果,整个实训过程应做如下改革。

1.实训项目准备阶段

本阶段是在实训项目开展以前,要对实训用到的计量经济学基本理论、统计学基本理论进行简要复习。经管类专业计量经济学课程本科教学内容,应以经典计量经济学基本理论为主。统计学基本理论要以计量经济学当中用到的假设检验和区间估计为主。经济学理论主要以实训项目所涉及到的为主。在学生团队确实实训项目以后,实训教师就可以按照这三个层次针对学生项目所涉及的相关知识进行重点复习指导。这一环节是目前实训过程中的一个薄弱环节。

2.实训项目牵引阶段

本阶段对整个实训项目的顺利完成非常重要,既要使学生实训项目有思考切入点,又要使学生理解实训项目各个部分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还要让学生最终完成一个实训报告。在此阶段,指导教师以“导师”的身份出现,引导学生参与到实训项目中,为学生提供技术支持,侧重检查项目子任务完成情况,并适时为学生归纳总结写作技巧和理论知识。对学生参与项目的引导不是简单说教,而是通过一些理论讲解、上机演示等形式,如计量经济学参数估计、统计检验等的演示,使学生能够动手实现,从而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复习和应用。

3.实训项目完成阶段

本阶段是指实训项目的初步完成阶段,主要工作是通过完整实训报告的写作和汇报PPT的制作对整个一周的实训内容进行总结。这一阶段的工作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查找资料,借鉴各种现成的资料,按一定格式完成项目文档,并制作汇报PPT。指导教师在学生口头汇报之前,对学生完成的实训报告内容和汇报PPT的制作进行初步检查,及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4.实训项目汇报阶段

本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检验学生对实训报告内容的口头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一般由团队小组组长先进行汇报,主要介绍实训项目的组织策划、项目分工、项目研究的技术路线及项目时间安排。在此基础上,再随机抽取两位学生来对实训报告内容进行陈述,指导教师再做进一步的点评。这一阶段能对学生文字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进行有效训练。

三、小结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