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小学高效课堂论文范文

小学高效课堂论文范文

小学高效课堂论文

小学高效课堂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高效课堂 实施措施

一直以来,对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有效实施措施研究缺乏应有的重视,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实施措施的落实方面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因此,开展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有效实施措施研究,极具现实意义。

一、要以多维的教学目标落实促进高效课堂的实现

在以往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确立过程中,教学目标的确立是比较单一的,单一的教学目标确立集中表现在教学目标主要是以知识性的教学目标为主,这样的教学目标对于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实现是非常不利的,与新课程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确立的理念也是不相适应的,同时也对小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新课程所倡导的小学语文教学目标与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传统语文教学目标把目光只是关注到学生的知识掌握上,而新课程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选择,倾向于多维的教学目标确立,在新课程确立的小学语文教学目标中,既包含以往知识性的教学目标,同时也包含有学生语文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除此之外还有情感方面的教学目标,以及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教学目标,这种多维教学目标对于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实现大有助益。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多维教学目标是一种综合性的教学目标,尽管这种多维的教学目标于传统的单一教学目标相比较,有其自身的优势,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这样的教学目标确立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其突出的表现在多维教学目标在实施过程中,目标的确立过多,目标过于分散,情感和态度等教学目标难以量化等问题比较突出,在实际的教学目标落实过程中,难以有效地落实,不利于不同教学目标的更好兼顾,这也在客观上影响了小学语文教学的高效开展。面对教学目标的落实现状,我们深深的认识到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施中,只是有了多维教学目标还是不够的,要想让多维教学目标在教学的实践中能够有效的落实,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找到教学目标落实的突破口,不能够鼻子眉毛全来抓,要在教学目标的落实中以点带面,在一种教学目标的落实中渗透和兼顾其他教学目标的实现。如在落实知识性教学目标的同时,教师也要兼顾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同时也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人文素养的培养,以一种教学目标的实现,带动整体教学目标的全部实现,以此促进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更好实现。

二、要以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高效课堂的实现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师生关系是否和谐直接会影响到小学语文整体教学效率的提升,只有一个充满和谐气氛的小学语文课堂才能是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的根本保证。但是,我们要看到,在一些小学语文的课堂上,师生关系并不是那么和谐,有的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比较紧张的,在压抑的教学氛围中,教学效率也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分析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秉承着师本论的观念,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活动开展都要围绕教师的教学活动而进行,在教学中教师很少为学生提供自主表达思想、独立思考的机会,学生只能够被动地接受,主体意识被严重地压抑了,这是造成师生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要改变这一局面,就要求教师要重视师生关系的构建,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时间交给学生,以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平等交流与合作,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师生关系也变得更加融洽,这是提升课堂效率的重要途径。

三、要重视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小学生对于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如果这件事情小学生感兴趣,那么他们就会充满热情的去做好这件事情,相反,如果小学生对其所从事的事情不感兴趣,那么,他就很难全身心的投入进去,那么做这件事情的效率也就会大打折扣。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相对比较单一,教学的实施总是以教师的机械讲述为主,在教学中教师很少关注到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需要,这样的课堂教学让学生逐渐的失去了语文学习的兴趣,语文学习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学习的热情不高,这极大地影响了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实现。要改变这一教学状况,就要求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富有创新性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可以采用诸如竞赛活动、游戏活动、启发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以教学方式的创新激发学生对小学语文学习的兴趣,这对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实现大有助益。

四、结论

开展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有效实施措施研究,对促进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目前针对相关问题的研究还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因此,本文开展相关问题的研究极具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小学高效课堂论文范文第2篇

为了创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更好的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笔者认为首先应该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目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便更准确的采取具体措施来创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笔者根据调查研究,分析总结了几下几点:

1.对新课改教育理念的理解不够深入

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主要是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追求的是教会学生如何积极自主的学习。然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由于部分教师缺乏相关教育理念的培训且自身也很少主动补充关于新课改的理论知识,导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并没有结合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没有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另外,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下,很多老师对学生仍然采取的是填鸭式的教育方式,虽然部分老师在新课改的带动下在教学环节上增加了诸如分层教学法的教学形式,但是由于老师对新课改的相关理论知识理解不够深入,所以并没有带来突破性的提高,学生甚至开始厌烦小学数学的学习,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2.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成果低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通过构建高效课堂来提高教学质量,进而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思维。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没有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方式,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在课堂上讲解的也是单一枯燥的教学内容,严重缺乏创新性,导致没有创建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氛围,并且由于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老师也没有及时的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最终导致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成果低下,长此以往,导致学生失去了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3.学生的数学基础参差不齐

对于小学生而言,小学数学是他们系统的接受数学知识的开端,但是关于数学的一些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状态,甚至一些高年级的同学对于低年级的基础知识还没有完全掌握。通过调查研究,笔者发现一些老师并没有对这一现象给予足够的重视,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没有认识清楚,即便一些老师认识到学生的数学基础良莠不齐会影响到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也采取了分层教学的形式,但是由于没有深入理解分层教学的实践意义,导致在实践过程中生搬硬套,学生处于一种似懂非懂的状态,数学学习也变得索然无味,最终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

二、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具体措施

新课改教学理念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思想,力求为学生创建平等、自由、民主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主动的探索数学知识。所以,在分析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以后,应该采取科学高效的具体措施来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对此,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1.创新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老师起到了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的作用,在课堂开始前,老师的导入环节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决定了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关于小学数学课堂的导入形式一定要注意趣味性,主要有以下两种导入形式:其一,利用故事进行导入。小学生由于还是处于孩童阶段,故事对他们有着很大的吸引力,老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用小故事的形式把数学知识展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二,利用游戏进行导入。小学生的另一个特点就是爱动,老师可以在讲解知识的同时给学生设计一些游戏,让学生参与其中。比如,在学习圆的知识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测量圆的半径,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2.利用现代化技术进行教学

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学生常常认为这是一门既枯燥又难以理解的学科。但是,事实上,数学知识是来源于生活的,生活中有很多的具体事例都可以作为教学素材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多多利用现代化技术进行教学,如利用多媒体教学,将数学知识通过声音、文字、图像等不同的表现形式呈现出来,将抽象的数学具象化,从而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另外,老师还以将生活中的实例制作成动态的多媒体教学课件,通过生动形象的呈现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探究其中蕴含的数学知识,争取实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最后再应用于生活,让学生深入体会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

3.建立反馈机制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与老师之间应该建立反馈机制,老师在课堂教学之前、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及课堂教学之后都应该及时了解学生的思路,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对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同学更要及时纠正。同样,这样的反馈机制有利于方便学生讲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老师,以便老师给予指导,有针对性的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反馈机制是老师和学生双方实现整合和生化的基础,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障。

三、结束语

小学高效课堂论文范文第3篇

所谓高效课堂,就是指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在愉快的课堂环境中学习知识,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对所学知识能够灵活运用,能够做到举一反三,并在此基础上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小学语文写作课上,教师习惯于先讲解基本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再让学生进行实际练习,在反复的练习中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然而这并不能使学生真正地掌握写作技巧,更不能让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新的教学理念倡导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与互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在写作课上先让学生观看一段电影或视频,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引发学生的兴趣,然后让学生写观后感,利用影视作品启发学生的思维,这样既营造了愉快的课堂氛围,也使学生有了写作兴趣,并且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策略

2.1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缺乏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很难整堂课都集中注意力,因此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听课状态,看学生是否有注意力分散现象。观察学生可从两个方面着眼:一是观察学生的情绪。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的注意力会非常集中,情绪一定饱满、兴奋,此时学生会聚精会神地听课并真正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否则,说明教师的讲课方式有问题。二是观察学生是否有强烈的求知欲。通过课堂提问,观察学生的思路是否和教师的讲解一致,能否对教师的提问立刻做出反应并积极主动地思考、回答。

2.2倾听学生的想法。小学语文新课标倡导构建开放有活力的教学课堂,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想法以及对教学的反馈,并对学生的反馈和疑问及时做出回答。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灌输式教学方式,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知识,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来,感受学习带来的快乐,激发学习潜能。如通过开展小组讨论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经过思考和小组讨论后进行回答,老师对于正确的回答要给予鼓励和认可,对不正确的回答也不能批评,要引导学生按正确的思路思考,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2.3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在教学的同时,教师要不断地进行学习,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在学习时,不但要学习语文方面的专业知识,也要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以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同时还要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使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等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适应新课改的发展要求。

2.4创新教学模式。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教师的教学模式以灌输式教学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不能发挥学习主体作用。因此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转变教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知识有更深的印象。

三、结语

小学高效课堂论文范文第4篇

一般来说,传统的语文教学是老师教授一些一般写作技巧,然后让学生自己练习,在反复的练习中提升写作水平,如此的教学方法真的可以让学生写出生动的文章吗?现实是如此的教学模式很难让学生真正掌握写作技巧,同时也不能引起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我们应该倡导的是让老师和学生积极地互动,比如让学生观看一些电影,带着观影感受写文章,利用影视资源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方式中学习课本上枯燥的知识。如此以来,课堂的氛围也不再死板,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拓展,可谓是一举两得,一箭双雕。

二、创造快乐高效课堂的途径

(一)实现角色转变,融入学生当中,共同寻找学习的乐趣

要想让学生爱上课堂,教育工作者就必须做好学生的功课,首先要善于观察,抓住学生平日里在课堂上的状态,根据每节课的课堂反应,找到学生的兴趣点,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其次,在平时的课堂上要注意倾听学生们的发言,同时引导他们正确思维,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知识,还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内心感受,及时获取学生对课堂情况的反应,了解学生课后的一些反馈,同时多与学生交流,对他们的反馈做出回应,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他们才会爱上课堂。

1.善于观察,抓住学生的“状态”

善于观察是指:观察他们上课时听课的状态,注意力是否集中于课堂。小学生由于年纪小,缺乏一定的控制力,一节课下来很难全部精力都集中在课堂上,这时候教育工作者需要做的

就是观察他们何时会出现注意力分散的情况,思考学生为何会集中不起注意力。观察的内容又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1)观察学生上课时的情绪状态,欢快的课堂气氛,一定是学生们都处于一种情绪饱满、兴奋的状态之中的。因此,教育工作者在教授知识的同时,要注意你讲课的方式是否真的引起了学生们的兴趣,他们是否真的投入到了课堂学习之中,以此来创新授课方式。

(2)观察学生在课堂学习时,是否对你教授的知识有着一种求知欲。可以利用课堂提问的方式,观察学生的思维是否在与你的思路一起走,是否在积极主动地去思考你提出的问题,传统的语文学习观念是死记硬背,这种想法在如今已经过时。语文是一门综合型的课程,是一种基础入门教学,教会我们听、说、读、写等各种技能,而这些技能的获得不是被动性地接受,而是在积极思考过后吸收并且内化。

(3)观察学生参与小组活动的状态,学生是否有兴趣参与老师组织开展的课堂小组讨论,是否有高涨的情绪参与小组学习,这些都是教育工作者需要观察的,以此来判断学生对你的课堂的喜爱程度,以及他们是否真正学进去了,注意力是否集中在你的课堂上。

2.善于倾听,回应学生的想法。倾听是指倾听学生在课堂上的声音,课后的反馈,掌握他们的学习情况的同时,对他们的疑问等做出回应解答。新课标指出要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中应尽量作为一个引导者。因此也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在传授课本知识的时候,不可以采用灌输的方式,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课堂,变原来被动式的接受知识为学生服务主动式的获取知识,让他们自己主动学习,找到学习的乐趣,激发语文学习的潜能。可以创新一些教学模式,丰富语文课堂的学习方式,比如,可以多组织一些小组讨论,老师在提出问题的同时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在小组讨论中表达自己的想法,此时老师需要做的就是倾听孩子们的想法,对于那些精彩的发言,老师需要多去鼓励,表示自己的认可,不对的地方,老师要引导学生向对的方向去思考。如此的教学方式轻松愉悦,让学生能够在欢快的氛围中主动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从此爱上语文课。

(二)从教师自身出发,提升教学技能,改善教学方式

1.提升教学技能

教育工作者也应该和学生一样处于不断地自我学习、自我提高中,当然教师学习的是教学技能,教学技能提升了才能改变课堂氛围,才能更好地为学生传授知识。教学语言学习,是教育工作者不能忽视的,生动活泼的语言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反之,枯燥无味的语言,只能导致学生厌学。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因此必要的风趣幽默还是被学生所喜爱的,换个角度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是学生,也不想听到那些乏味的演讲。适时的课堂娱乐能够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更能让学生进入学习的状态。

2.改善教学方式

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已经淘汰,如何创新新的教学模式,是现在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首先,我们需要更新教学理念,应以学生为主,变被动接受为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其次,建立互动式课堂。比如在学习《草船借箭》的时候,可以学生先读一遍,再让学生对文章进行复述,让学生学会讲故事,如果可以,让学生分组将故事以讲演的形式演绎出来。如此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对知识有更深刻的了解。

三、结语

小学高效课堂论文范文第5篇

作者:徐列慈

课堂讨论,作为教学的一般方法,符合课改要求,它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彼此沟通与交流的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相互启发,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尝试表达的习惯,便于教师把握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认知水平,从而调整教学策略,灵活施教。但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讨论,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时机是具有时间性的机会,是事物发展的连接点和转化的关节点。所以,要搞好课堂讨论,还需善于捕捉讨论的最佳时机。常见的最佳时机有:

课堂教学必须集中精力解决主要问题,做到重点突出,而组织课堂讨论,则是突出重点的方法之一。这样不仅解决了这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而且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学习中产生的认识偏差(或错误),来源于学生学习活动本身,利用它引发讨论,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纠正学生的错误具有特殊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受认知结构等智力因素的制约和注意、兴趣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出现“卡壳”的现象并不少见。遇到这种情况,教师既不能一手包揽,也不能“穷追猛打”,更不能冷言相讥,可组织学生展开讨论,通过发挥学生集体的智慧,达到使“卡壳”学生茅塞顿开的目的。

课堂教学的构思和组织,要以启迪学生思维为中心。一节课40分钟,学生的思维并非时刻都处于亢奋状态,而是有张有弛,高低起伏的,一旦发现学生的思维处于“低谷”时,可及时组织讨论,将学生的思维重新推向高潮,以形成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教学节奏。

讨论的形式应根据教学实际变化,可以是指导式讨论,就是教师结合教学目的、内容提出一些问题,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围坐在一起,就教师提出的问题各抒己见,教师则不时地参与讨论,或作一些提示、释疑;也可以是自主式讨论,就是教师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后,让学生自学教材,发现问题,并进行自由式的讨论,寻找答案。在组织学生讨论时,教师应指定学生担任组长,负责记录、归纳本组学生的意见,分组讨论后,还应让各组进行交流。

小学高效课堂论文范文第6篇

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往往采取的是“教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这严重限制了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极大程度地影响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要打破这种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将“问讲式的主体课堂”向“研讨交流式的自主学习课堂”转变,让学生进行独立探索和质疑问难,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教师在教授《坐井观天》时,可以给学生设计“青蛙说的话是真的吗?”等相关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进行阅读,再用纸折一个青蛙进行试验,给学生留下充分的独立思考时间,并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如此一来,教师便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大大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引导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

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巧妙的留白,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创新空间,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放飞思绪。如此不但对教师的主动授业有所帮助,还能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大大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望,进而提高教学艺术的水平和成果,也让学生得到独特的审美体验和语文素养的提高。例如,教师在教授老舍先生的优美散文――《草原》时,可以先让学生将这篇语言朴实、感情真挚的散文进行朗读,然后引导学生走进文中的草原,欣赏草原美景并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等。在讲解“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这一句话时,教师可以设计“老舍先生会低吟什么呢?”等相关问题,让学生发表各自的观点,如此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还给学生提供了想象的空间,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提高了整堂课的质量,进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要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要始终遵循“教师占主导地位、学生占主体地位”的原则,努力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只有如此,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高效课堂论文范文第7篇

新课改的目标之一就是建立“高效课堂”。“高效课堂”,顾名思义就是提高单位时间内的课堂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最大的学习效益。有效地构建“高效课堂”,并不是简单以学生为主体,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够了。还必须体现在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问题并发现问题,通过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体验过程,如何促进学生对知识和能力进行自发、主动的构建。因此,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应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思考的问题。接下来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几点看法与同行交流。

二、如何实施高效课堂策略

(一)提出问题,引导预习,为高效课堂做准备

带着问题进行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最有效的一种学习方式。学生通过有针对性的预习,可以了解新知识的大致轮廓内容,对知识点有一个宏观的视野,对所提出的问题有一个事先的思考,这样在课堂的学习、探究以及思考过程中才能表现的游刃有余,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其中需要注意的是教师所提的问题要贴近生活,要能够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刘良华教授的“校本教学研究”一书中说,在学生学习中真正建构和生成的角度谈到的关于有效教学的三个关键词就可以很好的说明预习以及提问角度的重要性,三个关键词为:1.主动探究:强调了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以及结论,强调让学生在发现与探究过程中领会学习的方法并体验到探索的快乐。2.情感的意志:强调“热切求知”———作为“学习兴趣”的情感意志,强调“先立其大者”———标识“人生幸福”的情感意志。3.生活实践:强调学生学习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背景与积累;强调将所学新知识引向生活实践,所谓“沟通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让教学充满活性特质”。

(二)精心准备,合理引导,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说:“与其把学生当作天津鸭儿填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地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的宝藏。”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曾说过:“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多学。”我想这种方法就是:主动探究、自主学习。教师通过课前的精心准备,合理引导,就是为了解决“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参与、自主学习为主体地位的问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问题。在课堂上,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促使学生不断发现新问题,勇于质疑,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知与不知的矛盾中探索,获得新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以及自主创新能力。另外,要尽可能多地安排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如果学生不能亲自操作只是单凭教师的讲解,获得的知识会比较肤浅,只有不断地参加实践操作,并运用多种感官来参加学习活动,学生才能获得比较充分的感知。由此可见,关于在学习中通过具体的动手操作,主动探究问题,充分调动脑、手、眼、口等多感官表征对于高效学习的重要性,并可以针对不同智力的学生对学习方式的不同需求,将学生所擅长的智力都能充分的运用到学习中,从而获得最佳学习效果。

(三)注意衔接,巧用方法,让学生自己构建知识体系

在高效课堂中,知识连续性的建构尤为重要,因为任何的知识点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散落在庞大的知识体系中,所以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知识点之间的衔接,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有逻辑性地进行记忆和学习。呈现逻辑与认知规律的脑科学研究表明,那些生动有意义的和体验相结合的信息先被大脑记忆,没有价值和意义的信息,大脑找不到任何宏观世界的理由就会抛弃它。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更倾向学习有趣或是和自己有紧密相联的知识。除此之外,科学的思维方法也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手段,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未来的发展。科学的思维方法具有形式化的逻辑规则,在观察、思考、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主要包括几个方面,比较、抽象、分析、分类、综合、演绎、归纳、联想等几种思维方法和流程。在学生的课堂教学中必须重视科学的思维能力,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解决和获取能力、并具备完善的思考问题的方式、做到严谨细致的科学作风,并且可以让学生自己构建适合自己的知识体系,全面的掌握知识脉络,做到活学活用。

三、结论

小学高效课堂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 课堂小组讨论 教学效果 语文

美国教育学家B.S.布卢姆曾研究过不同教学方法所激起的学生思维过程,他指出在小组讨论期间,学生的思维比单纯教师用整节课教学要活跃,会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笔者在十余年的职高教学中,深刻体会到组织课堂小组讨论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所起到的作用,它可以调动全班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挖掘和发挥了每位学生的潜能。本文从语文教学的角度出发,谈谈自己在语文教学中是如何组织课堂小组讨论的。

一、教师要设置好课堂小组讨论的内容和问题,组织学生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进行讨论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知道,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用来整节课堂小组讨论的。我自实施以来,一般都对学生进行分组,通常六人围成一小圈,班级三十几个人就可以分成五到六个组,这样团花簇锦似的分布在教室里。每当课前要求同学把六张桌搬成一块上课时,同学就知道这又是一节课堂小组讨论为主的语文课。一般地,那些朴实无华中心观点比较明确的文章往往会吸引学生,而且同学讨论起来也觉得有话可讲。学生只有经过认真自学,充分思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如在教学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中,我把事先准备好的几个讨论题目在多媒体的屏幕上放出来:第一大题是指出课文里的特殊的文言现象,如一词多用的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特殊句式等;第二大题是指出哪句话是文中作者的观点即心得所在,并联系自我实际进行讨论。结果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这句话感受颇为深刻,各组同学都结合了自身的实际谈。在教学茨威格的《世间最美的坟墓》时,我设置了三个大题目让学生讨论:托尔斯泰的坟墓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说托尔期泰坟墓是世间最美的坟墓?作者用什么手法描写的?结果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讨论得头头是道。通过讨论,学生充分领会了托尔斯泰坟墓的朴素美和其崇高的人格美。

二、课堂小组讨论要在一种师生共同参与的积极和谐气氛中进行

在课堂讨论中,教师要用亲切和蔼的态度,优美流畅的语言来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促使学生广泛参与。同时要创造和谐、动人的讨论情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出一种生动的场景和氛围,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参与讨论。如在讲授舒婷的《致橡树》这首抒情诗时,采用多媒体用大屏幕展放有关诗的图片,并配以音乐朗读,引起学生讨论欣赏的兴趣。然后提出讨论的问题“从诗中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句,品味赏析一下,说说你喜欢的理由”。事实证明在上这节课时,学生的思维空前的活跃,说到爱情这话题,学生本身就感到莫名的兴奋。组织六人小组同时讨论,发言时展开小组竞赛,比比哪个小组思考的最深刻、最有意义。在教学中我利用音乐来配合讨论,创设情境,充分发挥音乐美感作用,通过学生进行审美、创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这样于无形之中,培养了学生的协调能力。因为小组讨论要求学生首先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集思广益,形成自己的观点。完成讨论题目时必须全组成员团结一心,群策群力,能力协作。在与他人的观点相冲突时,又学会客观评判事实,协调化解矛盾。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整体协调能力都得到了加强。

三、可以在小组内讨论的基础上组织组与组之间进行讨论

论题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可由教师出,也可由学生提出,让学生自由发言,讨论、争论、谈自己对作者的观点的理解和评价。比如,让一二组讨论,你喜欢林黛玉还是贾探春?为什么?三四组讨论:王熙凤值得学习吗?为什么?第五六组讨论:在现今,你是娶林黛玉为妻还是娶薛宝钗为妻?各组书记员要记下同学们的观点理由,看谁理由多且有价值,课后整理成文章张贴墙报。又比如,老师设置论题“阿Q精神好不好”?通过同学举手确定正、反方组织课堂辩论,进行摄像录音,过后再播放出来,让同学自我欣赏。整个过程,教师不把自己当作居高临下的权威者,而是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和独特理解,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的心理氛围。学生可以摸索,可以怀疑,可以批判,也可以标新立异,这种自主的精神孕育出了创新的火花,使语文对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四、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调控

小组活动时,教师在各组间巡回指导,充分运用表扬、警告、鼓励等手段监督、指导学生完成任务。小组活动顺利时,教师应适当地给予表扬。小组活动出现问题时,教师应进行干预和指导,为学生提供及时的点拨,使小组讨论顺利开展。评价时,一定要总结与反馈。教师挑选部分活动开展得较好的小组进行汇报表演。有必要时,我还把学生的表演摄录下来。在回放给全班同学看时,教师加以点评,指出学生在讨论时的各个优缺点。尽量以表扬激励为主。

当然,在教学实践中,尽管教师事前做了精心准备,但有时仍会出现一些问题,如分组欠合理,造成各组间实力不均衡,学生积极性受到影响;还有,在小组汇报时,往往是口头表达好一些的同学发言,其他同学发言较少等。这些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解决。总之,运用课堂小组讨论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永.来自教改实践的报告.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小学高效课堂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7-0320-045

审视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仍然有教师忽视高效课堂的构建,而机械地采用给学生大量留作业的方式巩固课堂的教学效果,这种做法无疑会使小学生今后的学习兴趣的培养产生消极影响,也导致他们感受不到语文学习的乐趣,难以培养他们对阅读和写作等的自信心。因此,我们要立足小学语文课程自身特点,努力打造高效课堂,让学生有更多自由选择,让他们保持对语文学习的热爱和好奇。

一、高效课堂的涵义及其特点

高效课堂是指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较高的教学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关于如何打造高效课堂的问题已经有了大量的研究和论述。总体来看,高效课堂要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体现:一是效率的最大化,也就是在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受益量,主要表现在课堂容量、课内外学业负担等。二是效益的最优化,也就是学生受教育教学影响的积极程度,主要表现在兴趣培养、习惯养成、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与品质等诸多方面。只有效率的最大化或只有效益的最优化的课堂,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二者的和谐统一,“高效课堂”才能形成。简言之,“高效课堂”至少在教学时间、教学任务量、教学效果等三个要素方面有突破,概括为轻负担、低消耗、全维度、高质量。因此,我们可以认为高效课堂是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学习效益的课堂,它的基本特征是“自主建构,互动激发,高效生成,愉悦共享”。

二、打造高效小学语文课堂的方法和建议

基于以上对构建高效课堂涵义和特点的理解和把握,我们要立足小学语文的课程特点,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做好高效课堂的构建工作,真正让小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并保持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首先,教师要明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的界定,以此作为教学内容的确定和教学设计生成的总依据。新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及综合性学习等教学目标都做了分阶段的、明确的界定,而且,新课程标准重视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带领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使他们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另外,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培养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合作精神,使其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应通过语文教学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也要让他们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从这些目标要求中我们会发现,小学语文课堂是一个需要师生双方都要“走心”的课堂,这样才可能有情感共鸣,才可能使学生吸取丰富的民族文化的精神财富。其次,教师要根据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科学施教。以识字为例,中国汉字是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由笔画构成的方块形符号,它由象形文字(表形文字)演变成兼表音义的意音文字,但总的体系仍属表意文字,所以,汉字具有集形象、声音和辞义三者于一体的特性。所以,在识字的教学中,教师就需要让学生明白汉字的形象意义,配合以字音的刺激,使之形成联接,反复诵读,达到识字的效果,而这种重复可以在课堂和课外结合起来完成,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对字的认识和学习。最后,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寓教于乐,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同样的内容用不同的形式呈现,效果会相距甚远,而什么样的形式会让小学语文课堂成为更加高效的课堂呢?研究发现,小学阶段的时间跨度约六年之久,儿童的成长过程在不同的年级及年龄阶段具有明显的差异,如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是三个具有相对独立特征的阶段。一二年级的低年级小学生还保留着“口语时代”自我中心的特征,倾听或与别人对话时,会急于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而忽视别人讲话的内容,思维不够集中,喜欢游戏的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角色扮演等方式往往会收到较好的效果。三四年级的中年级小学生对周围人、事、物开始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因此,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多了解学生对课文、对时事的看法,在融洽的氛围中做好教学和教育工作。五六年级的高年级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逐渐增强,判断力开始向理性发展,也基本形成一定的兴趣偏好,因此,这一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尤其要建立在对学生更多了解的基础之上,着重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开展多样化的教学。

总之,要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我们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科学有效、有条不紊地开展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小学高效课堂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魅力;效率

在小学阶段,主要的教学任务和重点是激发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归宿和成就感,这也是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对课堂教学的具体要求。作为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和贯彻,积极转变教学思维,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把培养小学生全面的、多层次素质教育放在最突出位置,这就要作为教师在转变的过程中树立全方位的思维,积极组织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其形成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或教学模式学习。在此,根据我从事小学语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浅谈一下就如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主要概括如下几点:

一、积极塑造教师在学生中的个人魅力

教师在小学生心中应该是积极向上、素质高尚、具有个人魅力的形象,在教学中、学习中是指导老师,在生活中是人生的导师。

1.深厚的知识和过硬的教育理念、方法是教师有效教学必备的素质

教师只有具备教学必备的素质,才能在教学中发挥指导作用,以及去促进教学的进步。

2.慈爱之心永存在教师心中是教师应有的素质

教师的天职就是教好每一名学生,对于小学生的差异性,要拥有像大海一样的胸怀,去包容、去理解、去关心性格与品性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中积极鼓励他们。

3.适应社会的发展去实施教学方式和方法是对教师的要求

在课堂教学改变传统像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把学生放在第一位,转变教学思想和思维,根据时代要求去实施有效的教学。

4.对教育工作事业的极其热爱作为教师的天职

对于教学事业,要把其放在心中的位置,对教学积极奋斗,努力钻研,把其看成天职一样对待这个事业。

二、激发和培养小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高效课堂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小组讨论;有效性;科学分组;独立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1-0143-01

新课程改革催生高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则是高效课堂最有力的助推器,而小组讨论又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核心,决定着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然而,纵观当前小学语文实施导学案教学的课堂现状,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却常常不尽人意。究其实质,在小组讨论这一环节烙下病根,小组讨论"流于形式,缺乏实效"。那么,如何切实提高小组讨论的有效性呢?经过不断的探索,潜心的反思,在艰难的教学实践中我逐渐摸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1.科学分组,合理分工是前提

为了促使学生有效进行小组讨论学习,首先应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水平、性格特征等等。通过认真分析,把学生分成高、中、低三个不同的层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以 6人一组为例,分别编为A1A2B1B2C1C2。组内成员分工明确,让每一位学生都明确自己在小组内所要承担的任务。职责明,动机纯,则热情高,凝聚力强。

每次小组讨论的基本顺序是:C层同学发言质疑,B层同学补充解疑,A层同学进一步总结。依此类推,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在交流中学到知识,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刚开始可逐步安排,有序地开展讨论,建立讨论规则。在学生形成良好的讨论学习习惯的基础上,小组内各种角色可实行定期轮换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尊重学生,独立思考是基础

小组合作学习经常会忽略学生的独立思考,在小组合作中需不需要独立思考?当然需要,且是必须的。要达到小组讨论的有效性,小组成员独立思考是必不可少的,比如独立完成预习案、小组讨论中说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不受小组长"一言堂"影响等,只有课前、课中独立思考了,学生才能兴致勃勃地向小组其他成员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才能迅速从别人的发言中获取与讨论问题相关的信息,并与自己原有的认识进行比较,或吸收,或摒弃,建构新的想法。

3.策略指导,小组培训是关键

分好小组后,教师对小组进行讨论策略指导及培训尤为关键。可以从小组长和讨论常规两方面着手。

3.1 组长职责

3.1.1 组长带头遵守执行小组内的各项制度,时时处处带头维护小组、班级的荣誉,起榜样、示范作用。

3.1.2 组织组员快速、有序地开展课内外的小组讨论活动,分配小组讨论学习任务,组长应对组员进行明确分工,以便更好地完成任务,应注意让组员轮流完成查资料、画图、板书、讲解、质疑等各项任务,使每个组员得到锻炼。

3.2 小组讨论活动常规

3.2.1 组员应服从组长安排,遵守纪律,不喧哗,不干扰他人,围绕要讨论的问题开展讨论,不讲题外话。

3.2.2 组员积极参与课堂小组讨论交流,要求陈述有条理,层次清晰,声音适当,充满自信。积极参与组员之间互帮互学活动,帮助后进同学进行更多的锻炼,充分体现学习自主性与互。

3.2.3 尊重他人,认真倾听。别人发言的时候不插话,有不同意见,等他人说完再说。

3.2.4 当小组讨论交流产生分歧无力解决时,可派代表邀请老师参与本组讨论或整理好没有达成共识的意见并及时准确地向全班汇报。

3.2.5 组员之间要学会欣赏与激励。同学的发言有创见时,既要充分肯定,表示赞赏,又要诚恳委婉地指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3.2.6 中心发言人将本组讨论情况进行整理、提炼作好总结性发言。

4.留足讨论时间是保障

要保障小组讨论的时间,让学生把问题讨论透彻,没有充足的讨论时间,学生不会有思维碰撞的火花,提高学生素养就会大打折扣,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更是一句空话。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讨论交流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都发挥得淋漓尽致。

5.多元评价机制是动力

有效的小组评价机制是推动小组讨论有效性的动力。在评价过程中,要注重两个方面的评价,一是对小组的评价,考查小组成员间是否能运用互学、互帮、互补、互促的方式完成讨论任务,提高讨论效率;二是对个体的评价,根据讨论任务对学生的诸如态度、情感、方式等进行综合性的评价。评价主体多元化,由小组内成员的自评、互评和师评构成。表现好的小组给予奖励,小组成绩组员共享。事实证明,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有助于小组内部进行反思和组间的学习交流,有利于各小组不断改进和发展。

总之,小组讨论质量的高低直接反映和决定合作学习效果的优劣。只有让小组讨论从"形式"走向"实质",课堂才能真正达到高效。

参考文献

小学高效课堂论文范文第12篇

一、目前小学语文课堂讨论的缺陷

1、讨论的问题深度不够,讨论的价值不大

讨论的问题要有艺术性、科学性,不是每个问题都需要开展讨论,要有的放矢,要为提高课堂活动的效率服务,但在平时的听课评课活动中,部分教师的课堂讨论成了求热闹的摆设。例如,第十一册《詹天佑》一课的教学。教师在个别学生示范讨论后,随即要求学生两人一组进行讨论,于是,学生甲问:“詹天佑你听说过吗?”学生乙回答“没有。”①原来这样简单的问题,看似热闹,其实意义不大。

2、讨论的时间不够,留于形式主义

有价值的问题讨论,往往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在讨论中明辨是非,是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得到唤醒和发展,但有些教师只是把讨论作为课堂教学点缀。学生讨论刚刚开始不久,有时甚至才发表了一个意见,其他同学还没来得及发言,教师就匆匆收场。这时,学生的思维尚未碰撞、激活,讨论尚未进入实质性阶段,而且一些重点问题的讨论学生未完全弄懂,在学生“讨论”正浓时突然打断,往往使听课者和学生大惑不解。

3、讨论只涉及少数学生,多数学生并无来往

不知是什么原因,普遍的语文课上小组合作大多即使安排了,由于事先缺乏合理的分工,只有少数学生参与,侃侃而谈,其他人无所事事甚至说闲话,不参与问题的讨论。《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是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这种课堂讨论是不利于提高所有学生的语文素养,只会形成“话语”、“霸权”。因此,在课堂讨论时应该有意识地、尽量多地为每一位学生创造机会。

二、呼唤有效的课堂讨论

(一)讨论内容的精心组织

小学课堂讨论通常只是教师有意识地安排几分钟而已,对讨论效果如何,不作探究,讨论内容的组织更是随心所欲地进行的,而不去探讨组织什么样的内容,进行讨论才有价值,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不管什么样的内容能引起学生极大关注并能展开讨论,这是值得教师们细细探究的。

1、精心选择有价值的内容进行讨论

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可以引起学生大脑皮层的高度兴奋,并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受这种欲望的驱动,学习过程往往会变得主动而富有生气,学生的积极性也被调动了。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教师必须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越是教材的核心问题越需要学生去理解,会积极参与,进入角色,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

2、精心选择能展开的内容进行讨论

课堂讨论组织的好坏,产生的成效也迥然不同。组织的不好会出现冷场现象或偏离中心议题,变成拉瓜杂谈,貌似热闹,但无成效,讨论的议题必须富有知识结构和思维内涵,而且难度适中。讨论题的设计从以下各方面去展开

(1)从学生认知情感方面展开

要使课堂讨论能够展开,教师要善于寻找疑点,巧设问题,使学生形成认知冲突。特别是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点,然而学生的认知过程还伴有情感因素,只有以情感为动力,以认知为依托,做到情理交融,才能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得到和谐发展,巧设的问题也能学生的认知水平,这也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以培养学生的情趣,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使课堂讨论能在充满情趣而且热烈的氛围中进行。如:《跳水》中“孩子听到下边的叫声才醒悟过来。”有些学生问:“为什么孩子才醒悟过来?他悟到了什么?”学生你一句我一句,课堂气氛趋向高潮。通过讨论学生们感受到了情况的危急。因为这一问题学生都有各自的见解。因此不管是优等生还是后进生,都给予了自由表达见解的机会,并且从中给予了表扬或中肯的建议,使学生感到自己是被尊重的,而产生成功的喜悦感,使他们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讨论中。

(2)从议题的难易度方面展开

把握好议题的难易度应从学生知识的基础和认识水平为主要依据,提出问题的难易度应略高于全班的中等平均水平,因为太高和太低会导致多数学生坐冷板凳、兴味索然或对答如流,无法做深层次的展开而进行讨论,就不能达到教师的预定目标,不同的难易度所采用的方法也是不同的。

(二)讨论时机的把握

俗话说得好:“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关键是要我们抓住机遇。时机把握的好坏产生的作用也不同。

1、当学生产生“愤悱”的心理状态时

由于这种心理状态的作用学生往往对自己的想法产生怀疑,希望从别人的发言和交流中得到启发。所以,恰如其分地组织讨论,效果往往非常良好,这种心态教师完全可以从学生课堂的回答和情绪反馈中察觉到。教师不能只是简单地告诉学生答案,应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把他们的能动性调动起来并且通过讨论,让学生不仅进一步理解了课文,而且很好地把握了文章的中心,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也得到了磨练。

2、当学生产生认知冲突的状态时

小学高效课堂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实效性 途径

引言

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好坏会对学生接受知识水平的深度造成直接的影响,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质性目标中属于核心部分。所以,应根据我国当前的国情,加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这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本文主要对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具体途径进行一番深入的分析与研究,旨在为同行们提供一定的借鉴。

1.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和谐的学习情境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情境的创设占有重要地位,因为其不仅能将学生们的感情与激情全面的调动和点燃,而且一定程度上还促进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性思维的形成。那么,创设什么样的情境才会体现出时效性呢?笔者认为,应从三方面着手进行:一,有针对性的创设情境;在创设情境时,必须时刻围绕着学生较感兴趣的故事以及事件,以此作为背景创设问题情境,从而将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全面激发出来。二,趣味性的创设情境;创设情境过程中,应让每位学生都能够获得探究、知识以及创造的乐趣。三,创设情境时,应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知识背景为切入点,不仅要让每位学生清楚的认识到自己所面临的问题和已有知识间存在的联系,同时,还要认识到新知识所带来的挑战性。比如,教育者在上《长相思》一课时,首先是从充满激情的导语开始,教育者问学生:“乡愁在诗人王安石眼中是吹绿了家乡的春风;而在张籍的眼中,又将乡愁比作了一封家书。那么,同学们说说,乡愁在纳兰性德眼中又是什么?”然后让同学们打开书本,自己仔细的对《长相思》进行一番诵读,要注意文中出现的生字以及多音字,念词时必须字音准确,腔调圆润,读到两遍时,应念通顺,并注意词句中的停顿。这样学生在一种诗意的语言中,开始了和文本的对话,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再如,教育者在上《蜗牛的奖杯》一课时,开展了课外拓展环节:老蜗牛与小蜗牛在草地上慢慢的爬行,当老蜗牛看到天空中自由飞行的蝴蝶时,不禁叹了一口气,它会告诉小蜗牛什么?如果天空中自由飞行的蝴蝶是你,你又会说什么呢?这时发现学生们充满了激情,积极主动的参与,并主动上台进行表演,这样一来,学生对于课文的内容与含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真正地懂得了人要谦逊,并时时感觉到自己的不足,只有这样,才会因此而得益这一道理。

2.加强生成与预设间的关系

新课程改革对课中的动态生成十分的重视,这主要是因为教学这一过程自身就属于一个动态式的结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有着诸多的不确定因素存在,所以,创设出了师生共同参与创造的空间,使得课堂教学过程中形成了一种因动态而形成的美。所以,动态生成的课堂必须是真实的,是全面激发学生思维的课堂。而要想实现这些目标,教育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必须时刻的观察学生们的实际学习状态以及反应,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加以重视,不要一味的拘泥于预案,应通过自己的教育经验以及智慧,结合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有创造性的实施,将教学思路与方法进行必要的调整,与学生的思路进行动态式的连接,在双方的对话中生成,在生成中加以引导,在引导中加以体会。比如教育者在上《小木偶的故事》一课时,读到:“当穿警服的熊望着小红狐时,小红狐表现出了愤怒,而当它看到小木偶时,小木偶笑嘻嘻的,于是,熊就将小木偶拎起来扔到了远处……”这时,有位学生举手说:“老师,我觉得这是假的。”笔者:“你是怎么看出来是假的呢?”学生回答:“要是把小木偶仍得很远,它早就摔碎了。”笔者:“你是位喜欢思考的好孩子。那么,我们再来看看童话故事都有什么特征?”这时,有位学生举手说:“童话不是真实的,全部都是编出来的,存在着很多夸张的地方。”笔者:“你讲得非常好,我们又重新知道了童话这一文体具有的特征。”由此可以看出,由课堂生成的教学不仅充分的体现出了教育者教学的机智,同时还全面的体现出了较高的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不过,动态生成对于预设的重要性也不否定,彼此间并不是互相排斥的。反之,课堂中的精心预设是确保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这主要是因为教学本身属于一个目标、计划、组织明确的过程,教育者必须在准备上课之前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及策略。并且,由于课堂有着不确定性与可变性特征,中间有诸多的教学细节是教育者无法提前预测到的。所以,教育者备课时,必须预设一份具有较强操纵性的教学方案,以确保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的互动共振,生成一定的空间。所以,我们不能一味的强调生成,而对预设所具有的价值忽视了,必须同时将这两者间的作用进行全面的发挥。

3.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时效性的提高不是短时间就能够实现的,必须持之以恒,时刻保持着一种艺术性与智慧性。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育者,必须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各种教育教学方式,通过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理论积极的指导学生,这样,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时效性才会有所提高。课堂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始终坚定自己的信念,勇敢的向前进,从而丰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时效性的途径还有很多,本文所述只是笔者根据自己平时的工作经验而提出的,不完善之处,望专业人士提出宝贵的意见或建议。

【参考文献】

[1]杜稳定. 小学语文自学习惯的养成.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0(12).

[2]徐龙年. 让学生尽早养成勤查工具书的好习惯. 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10(7).

小学高效课堂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教师;学生;教材;教法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围绕这个问题,我试着从课堂教学的组成要件方面入手,谈谈自己肤浅的看法。

教师:学习?摇思考

小语教学二十年,我们对小学语文的认识从浑沌走向清晰,从表象深入内核,经历过拨乱反正,正本清源的过程,终于有了“拨开云雾见日出”的清丽景象。广大教师在这场宏大的课改浪潮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正是有了他们的艰苦跋涉、勇于探索,小语教学才焕发出勃勃生机,构建有效的小语教学课堂才有了可能。教师的成长催生着小语课堂的成熟与理智。教师成长的难点又在于观念的转变以及加强学习、思考,不断提高自身素养的能力。做一个会学习、善思考的教师是时代的需要,是新课程的需要,更是自身成长的迫切要求。

一、时代需要教师的学习、思考

当今世界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各种思潮碰撞激烈,知识更新飞速的时代,教育的发展变革置身于这个大的社会环境中,必须加快自身的发展,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作为从事教育的广大教师就应自觉加强学习与思考,在纷纷扰扰的表象中去探寻教育教学的本原,不断充实自己的文化内涵,增强自身语文素养,提高课堂教学艺术,积极构建有效的小语课堂教学。

二、新课程理念需要教师的学习、思考

当学习、思考成为教师的生活方式,成为一种习惯,新课程理念才会由眼入脑,由脑入心,扎根教师的心底;新课程理念才会变为教师的自觉行动,进而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新课程理念才会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从“教师本体观”向“学生主体观”转变,教师才会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太阳”,积极发挥组织、引导的作用;才会认识到“教学活动是一种文化现象”;教材的解读要站在文化的高度去挖掘、思考;才会有小语教学从追求形式到本质的回归。

三、教师的自身成长需要学习、思考

特级教师、名教师都是从广大普通教师中成长起来的,他们有不同的成长历程,但我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无一不是会学习、善思考的人。学习、思考能缩短一个人成长的周期,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虞大明,23岁就获得全国首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比赛一等奖就是例证。我们广大教师要想在自己的领域有所建树,做出一番成就,成为受人尊敬的教师,也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成为会学习、善思考的人。学会读人、读书、思考,成为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扎实的教学技艺、有自己的教育思想的人。通过学习、思考,我们才会有淡定从容的教学心态,才会多一些教育的闲适,少一些忙碌;多一些思索,少一些莽撞;多一些享受,少一些埋怨;多一些爱心、责任,少一些冷漠、放任。

只有教师真正拥有了学习、思考,我们有效的小语课堂才会变为可能。

学生:儿童?摇文化

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实质上是一种儿童文化现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发展的人,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我们的课堂教学就应该着力于学生的知识积累、技能的提高、情感的熏陶上,既要注意学生的当下发展,更要注重学生的终身发展,可持续发展。用生命影响生命,一心想着儿童,构建儿童语文课堂:①与儿童的天性合作,满足儿童的语文学习需要;②让儿童有效地自主学习;③让课堂成为与儿童分享自由与成长的快乐时空。教师要“据学定教,顺学而导”,要读懂学生的心情和想法,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关注每个学生,察言观色,与学生心心相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犯错的地方”,要知道学生的需要,把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收获,促进学生课堂动态生成,充分运用学生的生成资源,把它作为课堂教学的生长点。课堂的精彩在学生,我们要把课堂的亮点留给学生,帮助他们生发和习得,从而不断成长。

只有正确把握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质,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小语课堂教学才会卓有成效。

教材:文本?摇解读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的材料。教材讲的什么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教材是怎样讲的。我们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教材就是教科书,对教材的使用,有三个层次:①尊重教材。教师细细地研读文本,潜心会文把握教材重难点,领悟作者情感、

[1] [2] 

编者意图,必要时还应对比读读作者的原文,这样,才会准确把握教材,驾轻就熟,深入浅出;②活用教材。教师在充分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情况,大胆取舍,甚至可以调整教材内容的教学顺序,确定教学重难点;③创编教材。在充分使用教材的同时,教师还可以将优秀的地方文化适当补充进来,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拓展学生视野,促进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提升。

要想课堂教学简约有效,教师充分尊重文本,研读文本,解读作者写作思路及编者意图十分重要,俗话说:“功夫在课外”就是这个道理。观摩名师的课堂教学,无不是充分钻研教材,独特地解读文本,挖掘内涵,精心预设,花大功夫备课的。

教法:有效?摇舒服

有道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无论选择何种教法,都要切实有效,让师生都感到舒服。纵观名师的课堂,以下作法值得借鉴:

.简约明确的教学形态,简简单单教语文。读学生该读的,写学生该写的,练学生该练的,想学生该想的。课堂教学不是太满,有留白,虚实结合,给学生留有读书的时间,思考的空间。

.求真务实的教学常态,扎扎实实抓训练。要一改课程改革初期的浮躁之心、浮夸之风、浮华之像;摒弃了非语文的东西充斥课堂的现象,着力于学生语文基本知识的掌握、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和语文技能的强化训练。

.轻松活泼的教学生态,民主和谐有交流。教师宽容有度,耐心等待;学生无拘无束,敢哭敢笑,敢说敢争。教师对课堂节奏调控有力,因势利导,收放自如,开合有度,动静结合,快慢有制。把“对话”作为了一种理念,搭建了自主互动的教学对话平台,与文本对话、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堂具有了交互性,互动性,学生的言语、心灵、情感在交流中得以提升。

只要我们密切关注课堂教学的组成要件,多管齐下,共同努力,正确定位,就有望构建有效的小语教学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高效课堂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教师;学生;教材;教法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围绕这个问题,我试着从课堂教学的组成要件方面入手,谈谈自己肤浅的看法。

教师:学习?摇思考

小语教学二十年,我们对小学语文的认识从浑沌走向清晰,从表象深入内核,经历过拨乱反正,正本清源的过程,终于有了“拨开云雾见日出”的清丽景象。广大教师在这场宏大的课改浪潮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正是有了他们的艰苦跋涉、勇于探索,小语教学才焕发出勃勃生机,构建有效的小语教学课堂才有了可能。教师的成长催生着小语课堂的成熟与理智。教师成长的难点又在于观念的转变以及加强学习、思考,不断提高自身素养的能力。做一个会学习、善思考的教师是时代的需要,是新课程的需要,更是自身成长的迫切要求。

一、时代需要教师的学习、思考

当今世界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各种思潮碰撞激烈,知识更新飞速的时代,教育的发展变革置身于这个大的社会环境中,必须加快自身的发展,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作为从事教育的广大教师就应自觉加强学习与思考,在纷纷扰扰的表象中去探寻教育教学的本原,不断充实自己的文化内涵,增强自身语文素养,提高课堂教学艺术,积极构建有效的小语课堂教学。

二、新课程理念需要教师的学习、思考

当学习、思考成为教师的生活方式,成为一种习惯,新课程理念才会由眼入脑,由脑入心,扎根教师的心底;新课程理念才会变为教师的自觉行动,进而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新课程理念才会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从“教师本体观”向“学生主体观”转变,教师才会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太阳”,积极发挥组织、引导的作用;才会认识到“教学活动是一种文化现象”;教材的解读要站在文化的高度去挖掘、思考;才会有小语教学从追求形式到本质的回归。

三、教师的自身成长需要学习、思考

特级教师、名教师都是从广大普通教师中成长起来的,他们有不同的成长历程,但我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无一不是会学习、善思考的人。学习、思考能缩短一个人成长的周期,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虞大明,23岁就获得全国首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比赛一等奖就是例证。我们广大教师要想在自己的领域有所建树,做出一番成就,成为受人尊敬的教师,也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成为会学习、善思考的人。学会读人、读书、思考,成为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扎实的教学技艺、有自己的教育思想的人。通过学习、思考,我们才会有淡定从容的教学心态,才会多一些教育的闲适,少一些忙碌;多一些思索,少一些莽撞;多一些享受,少一些埋怨;多一些爱心、责任,少一些冷漠、放任。

只有教师真正拥有了学习、思考,我们有效的小语课堂才会变为可能。

学生:儿童?摇文化

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实质上是一种儿童文化现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发展的人,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我们的课堂教学就应该着力于学生的知识积累、技能的提高、情感的熏陶上,既要注意学生的当下发展,更要注重学生的终身发展,可持续发展。用生命影响生命,一心想着儿童,构建儿童语文课堂:①与儿童的天性合作,满足儿童的语文学习需要;②让儿童有效地自主学习;③让课堂成为与儿童分享自由与成长的快乐时空。教师要“据学定教,顺学而导”,要读懂学生的心情和想法,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关注每个学生,察言观色,与学生心心相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犯错的地方”,要知道学生的需要,把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收获,促进学生课堂动态生成,充分运用学生的生成资源,把它作为课堂教学的生长点。课堂的精彩在学生,我们要把课堂的亮点留给学生,帮助他们生发和习得,从而不断成长。

只有正确把握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质,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小语课堂教学才会卓有成效。

教材:文本?摇解读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的材料。教材讲的什么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教材是怎样讲的。我们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教材就是教科书,对教材的使用,有三个层次:①尊重教材。教师细细地研读文本,潜心会文把握教材重难点,领悟作者情感、

编者意图,必要时还应对比读读作者的原文,这样,才会准确把握教材,驾轻就熟,深入浅出;②活用教材。教师在充分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情况,大胆取舍,甚至可以调整教材内容的教学顺序,确定教学重难点;③创编教材。在充分使用教材的同时,教师还可以将优秀的地方文化适当补充进来,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拓展学生视野,促进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提升。

要想课堂教学简约有效,教师充分尊重文本,研读文本,解读作者写作思路及编者意图十分重要,俗话说:“功夫在课外”就是这个道理。观摩名师的课堂教学,无不是充分钻研教材,独特地解读文本,挖掘内涵,精心预设,花大功夫备课的。

教法:有效?摇舒服

有道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无论选择何种教法,都要切实有效,让师生都感到舒服。纵观名师的课堂,以下作法值得借鉴:

1.简约明确的教学形态,简简单单教语文。读学生该读的,写学生该写的,练学生该练的,想学生该想的。课堂教学不是太满,有留白,虚实结合,给学生留有读书的时间,思考的空间。

2.求真务实的教学常态,扎扎实实抓训练。要一改课程改革初期的浮躁之心、浮夸之风、浮华之像;摒弃了非语文的东西充斥课堂的现象,着力于学生语文基本知识的掌握、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和语文技能的强化训练。

3.轻松活泼的教学生态,民主和谐有交流。教师宽容有度,耐心等待;学生无拘无束,敢哭敢笑,敢说敢争。教师对课堂节奏调控有力,因势利导,收放自如,开合有度,动静结合,快慢有制。把“对话”作为了一种理念,搭建了自主互动的教学对话平台,与文本对话、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堂具有了交互性,互动性,学生的言语、心灵、情感在交流中得以提升。

只要我们密切关注课堂教学的组成要件,多管齐下,共同努力,正确定位,就有望构建有效的小语教学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