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医药数理统计论文范文

医药数理统计论文范文

医药数理统计论文

医药数理统计论文范文第1篇

利用现代化学习工具学习当今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知识是时代的要求,因此应转变教育思想和更新教育观念,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探索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科技及文化发展的教育观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培养适合21世纪所需要人才的教学体系.医药院校的数学应以应用为主要目的,应改变以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及基本方法为目的的方式,把教学重点转移到讲解数理统计学概念、思考方法、形成及应用背景等,引导学生思考数理统计学的思维特征,理解数理统计学思想,引导学生应用数理统计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学好和用好医药数理统计学并不需要高深的数学知识,而是要促使学生在学习数理统计学的时候改变思维模式,使学生从医药学的形象思维模式向数理统计学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断模式转变,并结合教材中例题的讲解、学生自身实例资料的分析及作业的批阅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统计符号及公式等.

2精简和更新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方面做到突出实用性,适当地减少或减弱概率论部分的理论性和难度,以直观、趣味和易于理解的方式把概率论作为数理统计的基础知识加以介绍.在假设检验部分注意阐述数理统计方法的思想、应用的背景及应用中所需的条件,重点讲解假设检验应该如何选取原假设和备择假设,如何对得出的结论进行合理的解释;在参数估计部分着重地讲解参数估计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合理性及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区间估计中置信区间的理解及单侧置信限在应用中的意义等;在方差分析部分讲清楚引进方差分析的意义、假设检验的方法对多个总体进行多次t检验时的缺点、方差分析应用的条件及合理解释检验结果等;在回归分析部分注意阐述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回归方程的理论意义及对回归方程结果在应用中的解释等.目前SPSS软件是国际医学论文中应用最广泛的统计软件[2],国内的大部分医学期刊也要求论文数据统计分析要应用统计软件处理,统计检验结果要用P值来表示,更要求学生了解统计软件的使用方法,做到正确使用统计软件.

3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知识传授型教学,即教师在课堂上灌输知识,在有限的时间内按教学大纲要求把大量的教学内容尽可能地讲授完毕,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忽视学生应用能力的发展,结果导致学生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统计计算上,很难有时间去深入分析统计结果.互动式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让学生处于教学的中心,在加强课堂讨论的同时,由教员归纳总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统计学应用能力的培养主要指可正确选择和应用统计分析方法解决医药学科学研究和医药工作中的实际问题[3].为了避免学生滥用及错用统计方法,教师要重点讲清各种方法的适用条件及特点.在考试方法上亦采用开卷考试,使学生不再花大量时间去推敲和死记那些复杂的公式,不再难于分清和理解符号及公式.通过几年来的改革实践,发现上述教学内容、方法及手段的改革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理统计学的内容在医药及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定远.医药数理统计方法[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0.

[2]王锐,陈长生,徐勇勇,等.统计软件SPSS教学的经验与体会[J].西北医学教育,2004,12(5):425.

医药数理统计论文范文第2篇

1.1高职医药数理统计课程目标

高职医药数理统计课程的知识目标为掌握x2分布、t分布及F分布的定义和正态总体的统计量的分布;掌握常用统计描述指标的计算方法、正态总体的均值和方差的置信区间的求法及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的基本方法;掌握回归分析的基本方法;掌握使用正交表设计实验的方法。熟悉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一元函数微积分及概率论的性质,运算法则;熟悉数据的统计整理方法,以及统计表与直方图的适用范围与绘制方法。高职医药数理统计课程的技能目标为能熟练运用所学知识,科学地搜集、整理、判断数据的性质,对统计数据作区间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能熟练使用Excel进行统计数据的处理,正确绘制统计表与直方图。会应用加法公式和乘法公式计算随机事件的概率;会计算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与方差;学会使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

1.2高中数学与高职医药数理统计课程目标的区别与联系

高中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是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虽然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有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抽象概括、推理论证、数据搜集处理等基本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等条文,但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为了高分通过大量的练习使学生形成“条件反射”,这样使数学的思维属性丧失殆尽,还易导致学生讨厌数学。因此数学学习能力、数学学习中的态度、意志、兴趣、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等数学素养的培养是高职医药数理统计所要具备的必要条件。高职医药数理统计虽然也有提高数学素养的目标,但更强调其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更强调课程为专业服务的工具作用,更强调课程的目标的职业导向。两门课程目标虽有所差异,但从数学研究的对象性质、所涉及的概念原理、思想方法以及逻辑思维规律几个方面来看仍然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2.高中数学与医药数理统计内容衔接现状

2.1高中阶段概率统计教学内容

在新课改下,高中数学均分必修与选修,但各地区高中数学所用版本不一,下面均以人民教育出版社A版为例《。必修3》、《选修2-3》《选修1-2》涵盖了高中概率统计内容。高中阶段主要是引导学生体会统计的基本思想,通过统计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对数据的直观感觉,认识到统计结果的随机性。基本概念,多是通过实例给出描述性说明,没有具体的定义。强调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的理解和掌握,重点培养学生的运算、作图、推理、处理数据以及使用科学计算器等基本技能。在《选修2-3》中,学生通过实例了解条件概率的概念,理解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离散型随机变量均值和方差的概念,学会计算简单的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和方差。但没有涉及条件概率的基本性质,没有明确给出概率的乘法公式,没有给出随机变量的严格定义,离散型随机变量未扩充到可列个,未涉及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定义和分布函数的概念。正态分布也仅通过直观的方法引入其密度曲线,掌握它的特点及表示的意义,并没有给出正态分布的分布函数表、没有介绍标准正态分布,也不需计算正态分布随机变量落到任意区间的概率。未涉及泊松(Poisson)分布、均匀分布与指数分布、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等内容,未要学会应用非专业统计软件如:SPSS、SAS等。

2.2高中概率统计与医药数理统计教学内容的安排

为符合学生认知螺旋式“上升”的特点,高中数学《必修3》是先教统计再教概率,在《选修2-3》中先讲概率分布再讲统计案例。因学生在初中已经具备了的一些概率常识,这些对于学习的统计一些基础理论已经够用了,且概率理论较为抽象,统计则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用统计带动概率的学习,用统计的思想理解随机变量的概念,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医药数理统计教学更注重学科的系统性与严谨性,先安排高等数学与概率论的基本知识,再进行统计的教学,并对定理给出必要的证明。

2.3高中数学与医药数理统计教学内容的重复与脱节

2.3.1教学内容重复

文理科高中生都学习频数分布表、频率分布直方图、算术均数、中位数、中位数、线性回归方程等统计学中的概念,随机事件、概率、古典概型等概率论中的概念。对于理科高中生来说,总共学习了46学时的概率统计知识,对于文科高中生来说,总共学习了34学时的概率统计知识。这些知识大约覆盖了医药数理统计课程的10%以上教学内容。

2.3.2教学内容脱节

基础知识点缺失。文科高中数学对不定积分与定积分、排列组合等知识不作要求,但它们却是医药数理统计学习所必需的前期基础知识。

3.高中数学与医药数理统计顺利衔接的措施

3.1教学内容的衔接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顺利衔接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关键作用.在医药数理统计的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启发学生用严谨科学的态度,用统计学的理论、观点、方法去分析与之相关生产、生活中的案例,使学生意识到高中数学教材中一些不能讲解“深刻”的内容,可以通过医药数理统计的学习,给予相应的解释,使这些统计案例能得到应有高度来认识。大学数学教师把教材中的抽象内容具体化的同时,要考虑到学生的理解与接受能力,使其范围、深度、速度能同学生的实际水平相适应。关于医药数理统计教材内容改革,许多数学教学工作者都作出了尝试,但医药数理统计内容的改革必须依据循序渐进原则或有序性原则,要依据科学的逻辑顺序和学生不同年龄阶段发展的顺序特点编写。改革时,必须密切联系学生学习实际,了解学生学习高中数学情况,关注高中数学教材改革动向,对教学内容的处理应建立在高中数学平台上,较好地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对于明显重复的部分,进行适当的删减,对于需要加深、扩展的内容,应加以强调和重视。对于因某些高中未教或是文理分科,或者涉及的角度和侧重点不同,应及时补充以免形成空白造成脱节,使医药数理统计教学内容与高中数学教学内容顺利衔接。

3.2教学方法的衔接

医药数理统计论文范文第3篇

传统的考核方式以“平时成绩+期末成绩”模式为主,其中,平时成绩主要依据学生出勤情况和作业给分,期末考试则主要以闭卷书面形式考查。这种考核方式对于《医药数理统计》这门课程容易出现“重理论,轻应用”、“重期末,轻平时”、“重记忆,轻理解”的现象。使得学生为应付考试,期末临阵磨枪,把精力花在概念、公式的死记硬背上,虽有可能在考试中获得高分,但在学完之后,学生依然是从“理论到理论”,不知在实际中如何应用,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以及通过探究性、研究性学习所得到的收获和在本课程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情感体验、直接经验,特别是创新精神是无法通过一张期末试卷来体现的。使得考试与社会需要的人才模式相脱离,与过程学习相脱离,无益于学生创新素质的提高和中医药类创新人才的培养。

2推行“过程式”考核方式研究

讲课中引入”探究式”教学法,从以教师为主转变成转换到以学生为主,教师设置的探究的问题可以是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统计案例,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收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有助于真正让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而为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应在“探究”的过程中进行“过程式”考核方式,通过教学过程中的一系列考核方式的改革,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对《医药数理统计》这门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与主动性;另一方面又能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灵活应用能力,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有效途径。首先,因为考核的主要依据是应使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断充实,自主学习内容和运用知识能力逐步增强,更加注重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应重点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学风与学习的主动性、创新性,增加统计软件、实际调查和文献纠错等内容考核,加强统计理论和实践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创新素质。其次,“过程式”考核的形式应该更加多样,在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对各知识点的考核,在考核过程中,根据专业和学生层次的不同,灵活采用笔试、口试、答辩式、专题报告式、论文式、实践技能操作等多种考核方式。最后除传统考核手段之外,建立统计辅助教学与考核平台,将过去仅能通过一张试卷考计算,理论推导的考核方式,改变为通过统计辅助教学与考核平台进行计算机考核的方式,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进行数据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创新素质。

3小结

医药数理统计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 医药数理统计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R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7-0246-02

在我们从事的医药研究和生产中,新药研发、药物鉴定、药政管理、医药信息等医药领域等各个方面,都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资料的整理和分析。《医药数理统计》正是以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对医药研究及生产中的研究对象的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推断,来研究其统计规律的的一门应用学科。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医药数理统计》能提高学生的数据处理和科研分析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扎实的数据统计能力。但《医药数理统计》的日常教学中遇到一个很实际的问题:学习《医药数理统计》对以后的药学工作有什么用?本文结合《医药数理统计》现状,从教学方法、实验教学及课程考核等方面的进行初步探讨,以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药学专业实用型人才。

1.《医药数理统计》教学现状

《医药数理统计》是高职药学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它包含两部分内容: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具体内容包括:概率与分布、数据的整理与统计描述、抽样分布、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正交试验设计与分析、Excel在统计分析中的应用等等。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要求学生掌握数理统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熟练运用Excel解决相关医药统计实际问题。

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我院药学类专业开始实施文理科兼招,进而造成数学基础差距较大,又由于《医药数理统计》课程理论知识抽象、思维方式独特性等特点,因此学生普遍感到难学。其次,有部分学生认为这是一门数学课,与专业无关,感觉学着没用,从而对该课程重视不够。为打消学生的畏难情绪,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应考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同时具备数据处理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针对目前高职药学类专业学生的学习基础及学习现状,应摒弃目前存在的重概率轻统计,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应结合医药应用实例,培养学生统计方法思想和统计实际医药应用技能。因此,我院药学类专业《医药数理统计》教材从2011级开始选用高祖新编写的高职专用教材[1],教学课时为64学时,从教学方法、实验教学及课程考核等方面的进行改革,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质量。

2.采用案例教学法

《医药数理统计》课程应用性强,学生普遍觉得难学,学习积极性不高。传统式教学一般是以教师讲授为主,主要重视理论和方法的教学。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2]。教师在备课时,精心准备医药应用实例,在教学中呈现案例,通过案例提出问题和教学要求,通过分析、讨论、深化案例等过程来阐述一些概率论基本知识、数理统计方法及思想等,使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让学生体会到本课程的实用性,进而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同时案例教学法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3.采用多媒体教学

目前,多媒体技术已广泛应用到在高等教育教学中,它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由于《医药数理统计》的例题内容普遍较长,适时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使抽象内容直观化、形象化,并可缩短黑板板书的时间,从而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实际案例的讲解,这不仅充实了教学内容,教学效率也相应地提高了。当然,多媒体教学的实施,还需要教师在用多媒体备课时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及时与学生互动,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调整其讲课进度, 最终做到多媒体教学既服务于教师也服务于学生,从而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教学质量。

4.开展实验课教学

随着计算机统计软件的深入发展,统计数据的处理能力大为增强,目前常用的统计软件主要有统计分析系统(SAS),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Excel等。为紧跟时代的步伐,我们将该课程的学时分配如下:理论40学时,实践20学时,选用最为普及的Excel软件进行进行实验教学,突出教学的应用性及可操作性。实验内容为教材的第八章“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的Excel应用”,授课地点为学校计算机公用机房,边操作边讲解,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同时布置上机训练题。通过实验教学,学生可以亲身体会利用Excel软件进行医药统计分析统的全过程,学习积极性普遍提高。上机训练题的布置也使学生体会数据处理、结果分析以及书写表达规范等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

5.改革考核方法

素质教育要求考试内容、方法应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根据《医药数理统计》的课程特点,我们调整了其考核方法。采取综合评定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包括:平时成绩、实验操作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具体如下:平时成绩占10%,包括学生平时的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等;实验操作成绩占30%,包括Excel的操作能力、应用Excel解决医药统计问题的能力等,采用上机操作的方式进行;期末考试成绩占60%,采用闭卷的方式考核《医药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统计方法等知识。通过改革课程考核方法,引导学生注意知识、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能力的培养。

6.结语

总之,《医药数理统计》课程改革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运用分析解决医药统计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要很好的组织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还需教师不断的研究,不断充实更新专业知识,与时俱进的更新教育理念,探讨新的教学方法,为培养具备一定医药数理统计知识和技能的高素质药学专业实用型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高祖新. 医药数理统计方法[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9年01月

[2]黄永. 清医学专科学校《医药数理统计方法》课程改革之我见[J].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1, 24(4):485-486

作者简介:

医药数理统计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方剂文献;方剂配伍;研究方法

[中图分类号] R2-0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3(b)-009-02

两千多年来,中医方剂一直为历代医家所重视。据目前南京中医药大学主编的《中医方剂大辞典》不完全统计,各种中医药文献中有方名的方剂近10万首。方剂文献研究的最终目的是揭示蕴含在方剂文献中的中医辨病、立法、组方用药的一般规律,从而寻找、筛选有研究价值的方剂。

目前,方剂现代化研究可分为以阐明方剂效用物质基础为目标的实验研究和以整理挖掘历代方药文献为目标的理论文献研究两大领域。尤其是对方药信息化和数据化的研究,为有效指导临床遣药组方和中药新药的研发提供重要依据。笔者总结了近年来方剂文献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论述如下:

1方剂文献研究内容

1.1方剂功用和方剂治法

“方从法出,法随证立”,中医证、法、方、药之间存在着高度的内在统一和密切的逻辑联系[1]。相似的组方结构反映了方剂组成的规律性,相异的方剂结构体现了方剂配伍的多样性,当这种多样性在样本达到一定数量时必然显现出内在变化的规律性。以中医治法理论为基础,对跨历史、跨地域的体现同一治法的同类方剂以及验案进行分析,总结方剂组方用药规律对类方及其证治规律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方法学意义[2]。刘向哲等[3]对收集的以通腑法为主治疗中风病的古今方剂进行统计,比较古代医家和现代医家遣药组方的异同。李大庆等[4]收集古代养肝中药方76首,统计分析药物使用频率,选择频率最高的三味药物,即枸杞子、菟丝子、生地,从而探讨三者在该类方剂中的配伍用量规律。

1.2方剂主治病证

通常治疗某一病症的处方中的用药次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该药在治疗某病症中的地位。因此,以某一主治病症为切入点,以原始病案资料为依据,收集的古今医学资料中用方案例,在对中药进行功效分类的基础上,通过统计各类中药在处方中的使用频率,发现频数最高的药物,即该类病症组方中的主要药物。或者使用关联规则挖掘方、药、证不同属性间的相关性,探讨方与证之间的对应模式及其对应变化规律。

李认书[5]基于脾胃方探讨了药物、症状、病机之间的对应关系。陈波[6]基于脾胃方对核心药物、药物之间、症状之间及药、方、症、证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挖掘试验。刘娟[7]基于脾胃方分析了药对配伍的性味、剂量、功效及主治症的特点。韩佩玉[8]基于采自《方剂学》之基本方探讨了症-证关联模式。尚景盛[9]通过对半夏泻心汤医案资料和实验数据进行挖掘试验从药味加减和剂量变化以及主治病症方面探讨半夏泻心汤方剂的配伍规律。李园白[10]对选自现代医案的治疗4种常见妇科疾病的方剂进行了高频药物、症状、证型与药组之间关系的挖掘。雍小嘉[11]对挖掘技术进行了实验性研究。陈守强[12]基于丁书文教授治疗多种心血管疾病的门诊医案从药物频率、药性、药组及药物与证型、症状及病名等多层面对丁书文教授的用药规律进行了统计分析。

1.3从医家及其著作入手

收集医家医案和医著中的载方,结合其学术思想,探讨医家的处方配伍规律。如李恩庆物对《傅青主女科》中产后病的处方用药规律进行探讨,总结出产后多虚,宜补勿攻;产后多痰,宜化勿破;产后多寒,宜温勿凉的用药规律。研究结果对妇科临床用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陈新宇[13]以蒲辅周的医案医话和相关论著为背景,从法与方、药与方、选方与制方等方面,探讨了蒲辅周先生遣方用药的独到经验。

2方剂文献研究方法

20世纪80年代,统计方法开始引入中医文献研究。最早曾大方[14]运用频数统计的方法统计分析《临证指南医案》中的处方,张春荣[15]对《伤寒论》方进行方药统计分析。这一时期,鉴于计算机性能偏低,多变量分析方法还没有普及,应用范围还比较窄,用药频数是这一时期中医文献研究运用统计学方法的主要考察对象。

20世纪80年代末期,统计软件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运算的高速度和高精度,为深入地进行中医文献信息的统计分析提供了客观条件。谢鸣[16]在系统整理中医血生成理论的基础上,对收集到的历代100首补血成方和现代名医100例补血验案处方中的药味配伍进行统计考察,总结出中医补血方的配伍结构模式及其配伍的核心药味。刘惠玲等[17]用dBASEII编程对《名医类案》中416首方刘的使用频数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出《名医类案》包括补中益气汤、四物汤、六君子汤、小柴胡汤等在内的核心方剂和甘草、人参、白术、当归、获荃等13味核心药物,提出以该书资料为背景的历代医家以温补脾肾、滋养气血为主的治疗思路,反映了这一时期方剂文献分析研究中广泛使用频数分析方法来处理较大信息量的特点。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大型统计软件的逐渐普及大大促进了病症方药规律方面的文献研究。研究者们开始通过对一定数量的验案或方剂内容进行数据分析来探讨特定病症的诊治规律。蒋永光等[18]分别收集《中医大辞典・方剂分册》和李东垣著作中的脾胃方,整理后建立脾胃方数据库,应用模糊聚类、系统聚类等方法,对脾胃方中的所有用药,根据功效及四气五味分别进行聚类。在此基础上,采用频繁项集探寻脾胃方的用药规律。根据症状、病机筛选出相应的药物,采用相应分析方法寻找病机与药物、症状与药物间的对应关系。使用关联规则挖掘方一药一症不同属性间的相关性,探讨方与证之间的对应模式及其对应变化规律,为临床准确、合理选用方剂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研究结果能得到很好的专业解释,为数理统计原理运用于方剂配伍规律的文献研究提供了一个较成功的例子。

统计软件分析功能的不断增强以及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的出现,统计和计算技术领域专家的参与推动着历代方剂配伍规律的深层挖掘。近年来己见有应用模糊数学方法、数理统计方法、数据库方法、KDD技术对方剂的配伍关系进行多层次的研究,也有采用基于语义模式进行概念及其关联获取的方法。在方剂分析中,聚类可以发现方剂间的共性、个别和特异性。针对人们往往会忽略掉方剂中的个别和特异现象,多将其视为“例外”,或“异常现象”的情况,运用粗糙集理论,对例外数据点进行了系统分析。

总之,近10年来,中医方剂文献研究在研究手段与方法上有了很大的进展,运用计算机技术和现代信息处理方法是其显著标志。诸如聚类分析、关联规则、频繁项集等方法在处方配伍规律分析中的运用促进了研究重点从分析主药和用方剂规律转向对证治规律的系统分析。

3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目前方剂文献研究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研究中方剂多来自于部分医著或期刊,资料收集不全面直接影响着分析结论的可靠性。其次,由于中医历代文献中的内容繁简不一,语词歧义突出,直接引用和处理原始信息,不是丢失大量信息,就是难以得出合理的结果。绝大部分研究对所收集的数据失于标准化处理,数据库建设中对诸如病名、证型、症状、方药名称、历代药味用量、功效表述等规范标准化的基础性工作重视不够。目前,中医数据标准化工作还处于探索性阶段,这项工作具有较大的难度,但制订适宜的数据规范标准正成为该领域研究的关键技术之一。再次,由于数据挖掘中涉及依据资料特点进行一系列算法编程,其专业化程度较高,一些研究对在整体意义上选择数据处理策略考虑不够,数据处理方法选择不当,大大削弱了研究结果的可信程度。

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在将模糊数学方法、数理统计方法、数据库方法、KDD技术等新的方法引入中医方剂的文献研究时,应充分考虑到中医药学的学理背景和临床经验特色及专业特性,否则不仅会使研究效度大大减弱,也可导致方向上的偏离。

方剂文献研究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需要具有较高中医方剂专业素养的专家和计算机及计算应用领域的专家共同参与和联手合作。而建立全面开放的方剂资源库,制订信息的规范处理标准,根据专业特点拟定适宜的目标和解决策略,选择合理的计算分析方法是方剂数据挖掘的基本要求。基于知识发现的方剂数据库的信息挖掘正成为本领域研究的前沿领域。这种依据中医药理论和信息分析技术原理,将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技术运用于中医方剂的系统研究,建立具有强大功能的中医方药数据研究平台,不仅能有效缩短研究周期,减少盲目性,大大促进新知识的发现,同时也为大量古今验方的规律发现探索出一种有价值的模式,具有广阔的运用前景,预示着该研究领域的重要突破。

[参考文献]

[1]樊巧玲,柴瑞霏.方剂配伍方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

[2]谢鸣.中医方剂现代研究[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7:22.

[3]刘向哲,王新志,杨海燕.通腑法治疗中风病用药规律探讨[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10(1):45-47.

[4]李大庆,吴巧凤,严云良.养肝中药方的数理统计分析[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3,17(5):43.

[5]李认书.“方证相应”的数据挖掘方法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2.

[6]陈波.中药复方配伍的数据挖掘系统的构建[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4.

[7]刘娟.中药药对的量化分析与知识发现[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5.

[8]韩佩玉.“症-证”关联的方证判别规则及模式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6.

[9]尚景盛.半夏泻心汤配伍规律数据挖掘方法初探[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

[10]李园白.中医妇科常见病医案数据挖掘方法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6.

[11]雍小嘉.采用知识发现技术判断方剂功效的方法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6.

[12]陈守强.丁书文教授用药规律的计算机辅助分析[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5.

[13]陈新宇.蒲辅周临床制方遣药规律初探[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0,20(3):43-44.

[14]曾大方.《临证指南医案》方药统计研究[J].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85,(1):13-17.

[15]张春荣.山方药统计分析《伤寒论》论病性质[J].北京中医药大学,1987,5:27.

[16]谢鸣.中医补血组方规律的探讨[J].中国医药学报,1991,6(4):15.

[17]刘惠玲,童光东.《名医类案》方药的计算机分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6,2(2):59.

医药数理统计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 综述了近年来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应用于中医病案的存储和检索、古籍原文的浏览和检索、方剂的组方研究、辨证论治规律的探讨以及舌脉象标准化研究等方面。由此可见,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在中医文献管理和研究中应用,是加速实现中医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数据库 文献 方剂 舌象 脉象

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在社会生活中各个方面的广泛应用,给现代人类社会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为中医文献管理和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径。近十几年来,计算机硬软件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微型计算机以其界面好、操作简单人性化,存贮信息具有宏观、系统、联系的特性,完全满足了中医文献的管理和科研需要。在中医病案管理和中医文献研究中借助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已成为中医现代化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不少对中医感兴趣的软件爱好者自行开发出了具有某种功能的中医信息管理系统,甚至有些高校、医院和软件开发商强强联合,共同研发出了功能比较强大和实用的中医文献或中医病案管理系统,这些系统虽然不是十全十美,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具有文献管理功能的数据库系统已经在中医研究的多个方面得到了应用。

1 用于中医病案的存储和检索

长期以来,纸张作为病案记载的主要载体,给医院病案管理带来了诸多问题。如库房不足,病案的查找、保护困难。另外纸张病案还存在着保存安全的问题,如水灾、火灾,人为的涂改、盗窃。医院为了保存好病案因此而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计算机硬件技术的发展使得廉价的大容量存储介质用于中医病案的存储备案,节省了大量的纸张。特别是光盘,以其价格低、容量大、安全性高、易携带性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另外计算机的易操作性和易查询检索性使得中医病案的管理比较用纸张记录,减少了出错的几率,提高了工作效率。目前,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逐步在国内各地区大医院推广普及,发达国家已开发出了实用可行的电子病案应用于病案的存储和管理,实现了无纸化管理、远程医疗和远程教学,满足了所有的医疗、法律管理的要求。电子病案是指在一个特定的系统下的电子化病人记录,该记录用电子方式来保存个人终生健康状况和保健信息,完全代替了纸质,甚至超越了纸质医案的全部功能[1]。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病案取代纸质病案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2 用于古籍原文的浏览和检索

中医药古代文献浩瀚如海,蕴藏着丰富的信息,古代医家各流派的学术思想、以及不计其数的经方、验方等待我们去发掘。多年来,中医古籍的整理发掘工作一直没有停止。将中医古籍文献数字化,建立相应的数据库,深入发掘古代医籍所含的信息,是现代中医药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目前,不少的中医古籍爱好者在这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周莲菊等[2]建立了“《黄帝内经》计算机检索数据库系统”,对该书一次文献和二次文献进行分类整理,加工重组,使原文编排、学术内容检索和有序化多途径的检索系统实现计算机化,为医学科学工作者学习、研究、查对、引证、应用和开发《黄帝内经》,提供了全新规范化的现代检索手段;南京中医学院研制出的“针灸腧穴文献资料检索系统”包含50多部在我国针灸发展史上有较大影响的针灸著作中有关的腧穴资料[3];陕西中医研究院开发出了“针灸甲乙经通检系统”;上海中医药大学研制成“《针灸大成》检索系统”;中国中医研究院研制了“ACULARS针灸文献检索系统”。这些数据库系统的研制成功为我们研究中医古籍提供了快捷的浏览和检索手段,方便了我们对中医古籍的研究。

3 用于方剂的组方研究和文献收集整理

中医药博大精深,不仅在于它的辨证论治,而且组方用药也千变万化。古今名医家遣方用药看似平淡无奇,实则蕴涵着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规律。虽然历经各朝代医家的传承和发掘,仍有许多经方、验方中的规律我们没有发现,所以摆在当代中医药者目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发掘古今名医家辨证用药规律。用数据库系统对方剂文献进行整理和收集,可以快速地分类检索、分类查询、分类统计,有助于我们发现名医组方用药规律,使方剂学向着计算机化迈进。

尝景胜(《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学位论文》)利用数据库挖掘技术对半夏泻心汤的配伍规律进行了初步探讨,发现了半夏泻心汤在临床中主治病症规律和用药的配伍规律。李爱敏等[4]分析了《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选》中的处方,并以桂枝、甘草为例得出了三个不同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进行了三个线性回归方程两两之间回归系数的比较,探索出了在六经辨证以及太阳证和太阴证的处方中,桂枝和甘草配伍用量的规律性。艾华等[5]人对《伤寒论》经方桂枝加芍药汤的症状、舌脉象和用药规律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该方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特别是手术后黏连引起的腹痛等后遗症具有很好的疗效。南京中医药大学研制的“中医方剂编码及文献数据库系统”,收录了古今方剂101903首,该系统可以进行方名、书名、处方药物、功能、主治等的检索。吴根秀等[6]人以FoxBase+ 数据库系统和UCDOS为汉字支持环境,研制成了古代中药方管理分析系统,能够准确地为用户提供按朝代、病名、病证等各种情况及用药特点、用药成分等查询和统计,为中药方分类分析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手段。“中医历代常用方剂数据库检索系统”,收录了中医历代常用方剂一万余首。该系统既可按纵向从方剂名检索异名、方源、作者、药物组成、功用、主治、药理作用和用法等,还可从根据组成考察方剂的沿革、变化、比较方剂的配伍关系,根据功用查询同类方剂,根据主治和药理查询相应的方剂[7]。

张清苓[8]收集了古今1128例应用桂枝汤类方剂的临床医案,并对这些医案加以统计,重点分析了桂枝汤类方剂临床运用的总体特点。即桂枝汤、桂枝加葛根汤、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加黄芪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桂枝加芍药汤、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黄芪桂枝五物汤等九个方证的具体临床运用特点。揭示了桂枝汤类方剂临床运用所具有的共性特点,并明确了桂枝汤等9个方剂临床运用的个性特点及某些方证之间的相互区别和联系。

陈和等[9]对古代医籍和1978年以后出版的中医期刊中治疗阳痿的方剂324首,以主要治法为主体,统计其辨证方法、治法和血肉益精药物出现的频率。认为辨证论治是阳痿辨治的最主要方法,其次是辨病论治、专病专方,最后是溯因论治。3种辨治方法各有所长,临证要根据不同情况灵活选用。

范欣生[10]对古今治疗哮喘的方剂进行药物类型、构成比、主要药物及出现频率分析后发现:治疗哮喘方剂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中药主要是化痰、解表、理气、清热、温里、祛湿、收敛、活血、泻下和熄风类药物。其中化痰药占所有方剂构成的30%以上;药物使用频率较高的有半夏、杏仁、桑皮、葶苈子、麻黄等;较之古方,今方中清热、熄风类药物比例明显增高;麻黄、五味子、细辛、地龙、苏子、黄芩等药的使用频率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临床上普遍存在的辨证用药倾向。

谢鸣[11]对补益剂中的补血方剂进行了研究,通过对中医血虚病机的认识及大量古今补血方剂的用药分析,总结出中医补血方剂配伍组方模式和5类不同补血方的配伍特征。经对补血方的统计分析发现,补血方剂以补气、养血、填精、安神、生津液和活血6大类药配伍为其基本结构,体现了益气生血、填精补血、安神养血、生津养血、活血生血5种基本模式,并分别以益气、填精、安神、生津液和活血类药在方中配伍占较大比例为特征,具有多类药伍用的倾向。此外,还提示补血方中择用补肾药应以味厚滋填之品为宜,同时须阴阳水火既济,慎防温热刚燥;活血生血不能妄用攻破以伤正;某些金石类或平肝熄风药可能是补血方中有潜力的部分。

来平凡等[12]为探讨历代益智方中常用药物及配伍用量的规律,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中国健脑益智疗法》中所收集的自唐代以来历代主要中医书籍中的健脑益智方剂共300个。结果显示常用健脑益智药物为人参、远志、茯苓、甘草、石菖蒲、茯神、当归、麦门冬。其中最常用药物人参、远志、茯苓3者之间的配伍用量有一定的规律,其关系可用二元线性回归方程表示。

4 用于中医辨证的研究

中医临床仅用四诊方法获取证候进行分型诊断,存在着较大的主观性和模糊性,影响了中医诊断的科学性,阻碍了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进程。随着分子生物学迅速发展和计算机统计分析功能、人工智能理论和技术的完善,结合中医学的理论知识和中医专家的经验,利用计算机模拟专家系统来实现辨证论治的目的已经实现。

李晓春等[13]利用计算机将西医疾病名称和其相应的中医辨证分型论治进行总结、归纳,开发出来的虚拟专家系统经过在实践中的检验,其诊断正确符合率能达90%以上,足以证明应用计算机来实现辨证论治是完全可行的方法。张风娥等[14]将基因组学融入中医学,从基因微观分子水平研究中医诊断这一课题做出合理的设想,通过对足量的同一病位或病性患者的基因表达进行分析,建立了“辨证要素的基因表达谱数据库”,进而组合成证型基因表达谱数据库,以此作为辨证的客观化和规范化标准。谢英彪[15]针对中药滋补产品生产、食用和宣传的盲目性,研制和开发了补品服用指导系统,先弄清人体气血阴阳的虚实,再进行脏腑辨证分型,将临床常用的400余种组方、合理、安全有效的新老中成药、经验方及保健品按成分、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等进行了简单介绍。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的中医、西医、生物医学工程及计算机方面的有关专家共同论证,联合研制出TCMCADS(中医临床辅助辨证系统)自动生成系统,该系统能够根据模糊的判别模式模拟建库者的临床经验进行中医辨证,报告诊断结果,包括立法方药、诊断概率等,并有能对舌脉进行客观辨证等功能。

5 用于舌脉诊的研究

舌脉诊是中医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临床辨证的重要依据。从《黄帝内经》开始,舌脉诊就已经被作为基本的诊察疾病的手段,张仲景所著《伤寒论》每病均言脉证并治,可见脉诊在中医诊断上的重要性。经历代医家的不断完善和丰富,舌脉诊已成为中医学最具有特色的诊断方法。但是由于科学技术的限制和中医学自身的特点,舌脉诊主要依靠前人的经验和口笔相传,缺乏具体的统计数据支持。因此,开发舌脉诊的数据库统计分析平台,进行大规模的临床病学调查和舌、脉、证三者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是使中医诊断学走向科学化、客观化的重要途径。

天津中医药学院2000级硕士研究生赵松雪开发的舌脉诊断综合分析系统,录入10818例病例,然后将舌脉证录入数据库,经过该系统的分析统计,可以反映出舌、脉、证三者之间的相关性:选定某一脉象,可以显示与该脉象对应的舌象和证型的分布情况,并将相关性结果按比例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可直观显示出该脉象与哪些舌象和证型的相关性最大,与哪些舌象和证型的相关性最小;选定某一舌象,可以显示与该舌象对应的脉象和证型的分布情况,并将相关性结果按比例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可以直观显示出该舌象与哪些脉象和证型的相关性最大,与哪些脉象和证型的相关性最小;选定某一证型,可以显示与该证型对应的脉象和舌象的分布情况,并将相关性结果按比例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可以直观地显示该证型与哪些脉象和舌象的相关性最大,与哪些脉象和舌象的相关性最小(《天津中医药学院1999级硕士研究生毕业暨学位论文》)。

天津中医学院99级硕士研究生刘晋平开发的“脉象软件”,将明清及现代病案3006例拆分为病名、证型、舌象、脉象和症状5项填入Execel中相应的位置,用SPSS软件作初步的处理,筛选出6种脉象,然后进行计算机程序编制,创建了“脉象软件”。该“脉象软件”可以从病名推出相关的脉象,分析出病名与各脉象之间的联系;还可从脉象推出相应的疾病,显示各疾病所占的百分比;还可从证型推出相应的脉象,显示各脉象的频度;也可从脉象推出相应的证型,显示各证型所占的百分比(《天津中医药学院2000级硕士研究生毕业暨学位论文》)。

为了辅助本课题对当代名中医案例舌脉诊规律的研究,我们开发出了中医病案OLAP系统,也是一个包含舌脉诊研究的多功能平台,可以反映出舌脉象分布和应用规律,对舌、脉、证、病等进行数据挖掘和统计分析(《北京中医药大学2003级博士研究生毕业暨学位论文》)。

6 中医文献的数据统计分析

中医药是一门高度抽象、综合的学科,它的理论基础和思维模式不同于现代西方医学,必须借助于现代物理学、数学和生物学的新方法、新技术,才能更好地进行中医药的理论研究,突出其优势和特点,使其得到健康、顺利发展。除了作为实验室或者实验后的数据处理方法,统计分析作为一种主要的研究方法在国内外的中医药研究领域均得到了一定的应用。

日本学者将多元分析方法应用于医学研究。多元分析主要包括有因子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辨别分析、聚类分析、尺度解析法、语义尺度法等,主要用于中医证的研究、方剂研究和脉证研究三方面。聚类分析用于中医文献的研究,可以避免数据处理时掺杂的主观因素,客观准确地反映研究对象,并在文献资料中发现其内在的客观规律。

周鸣心[16]采用聚类分析、相关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傅青主女科》的方药进行了分析,发现《傅青主女科》的主要特点是:选药简约、构方奇巧;善施补药,突出补血,推崇肝肾;制方量宏力专,遣药主次跌宕起伏。张启明等[17]用SAS统计软件对脏腑病辨证用药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各种证不同的用药情况;黄翌(《暨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对618例慢性乙型肝炎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证型的构成和临床用药的特点,得出逍遥散可作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基础方,治法为扶正驱邪并重,肝脾肾通调,补气解郁,兼顾活血。乔模[18]从对《金匮要略》药物的统计分析入手,采用以药测证的方法研究仲景关于杂病的病因、病机和学术思想。认为仲景之杂病病因实证主要是痰湿水饮,虚证主要是脾虚气弱,在治疗方面创造性地运用了八法,并创立了如固涩、杀虫、安神等治则。蒋永光等[19]用线性回归的方法研究了《伤寒论》中4个方剂使用芍药和茯苓的配伍用量规律,以及治疗阴阳两虚的部分方剂中的五味子、人参、覆盆子和肉苁蓉的配伍用量规律,认为这些方剂中所研究的药物的配伍用量具有严谨的规律,可作为临床处方用药的指导。

7 结语

近几十年来中医文献的整理研究工作发展迅速,广大学者在原文整理、医案中辨证论治规律、医家经验的总结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文献研究中的运用,利用数据库发掘知识和数理统计方法,对中医文献和医案中有价值的内容进行再发掘,探索其内部规律,进一步深化和发展中医理论,将是下一步中医现代化研究的工作重点。

【参考文献】

[1]杨毕辉, 姜新丽.电子病案在医院信息系统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J].中国病案,2005,6(6):29.

[2]周莲菊,赵 敏,刘绍武,等.《黄帝内经》计算机检索系统[J].天津中医,2002,19(4):77.

[3]施 诚.针灸领域中电子计算机的应用概况与展望[J].中国针灸,1994,14(增刊):353.

[4]李爱敏, 王立堂,宋丽军.对现代六经辨证中运用中药配伍用量的数理统计分析[J].中医研究,1995,8(5):9.

[5]艾 华,谭素娟.桂枝加芍药汤证证治规律的研究[J].中医函授通讯,1997,16(2):4.

[6]吴根秀,何 雁.古代中药处方管理分析系统[J].计算机与现代化,1996,46(2):34.

[7]施 诚.电子计算机在中药领域的应用[J].医学信息,2001,14(10):670.

[8]张清苓.桂枝汤类方剂临床临床运用的统计分析[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4,17(4):13,16.

[9]陈 和,陈通文.古今文献治阳痿病324方治法统计分析[J].陕西中医,2002,23(5):456.

[10]范欣生.哮喘方组方规律探析[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5,11(2):33.

[11]谢 鸣.中药补血组方规律探讨[J].中国医药学报,1991,6(4);15.

[12]来平凡,范 英.历代益智方中常用药物及其用量的数理统计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1998,11(1);46.

[13]李晓春,李有田,西村千秋,等.计算机在中医辨证中的应用[J].白求恩医科大学报,1997,27(3);328.

[14]张凤娥.关于建立证型基因表达谱数据库的设想[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2,3(3);1.

[15]谢英彪.中国补品计算机专家系统的思路与医理设计[J].时珍国医国药,2000,11(1);66.

[16]周鸣心.用计量化方法探讨《傅青主女科》方药特点及及作者真伪[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6,2(6);55.

[17]张启明,田 欣. 脏腑病辨证用药的Logistic回归分析(1)[J].辽宁中医杂志,2003,1(1);22.

医药数理统计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医药数理统计;PBL;教学改革;Minitab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8-0126-03

《医药数理统计》是我校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选修对象是药学院各专业的学生,该课程为药学、中药制药、生物制药、中药资源等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后续课程如应用药剂学、药物分析、生物药、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等课程的重要基础课和不可缺少的分析解决问题的工具,应用范围极为广泛,是中医药学专业学生必备的基本知识。显然,学好《医药数理统计》对今后开展科研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基于问题式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是一种以问题为核心,以解答问题为驱动力,以分组阐述、展示、讨论及相互交流为手段,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自学、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为主要目标的全新的教学模式。PBL的教学目标,尤其要突出学生的独立自学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资料组织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中医院校《医药数理统计》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在中医药院校以中医药为主学科的特色大学里,对医药数理统计教学重视不够,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虽然都认为《医药数理统计》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具有很强的使用性。事实上,该课程,无论是从教材、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到教学课时、教学安排等,都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学生动手能力很差,学习效果很不理想。目前使用的《医药数理统计》教材在内容和结构上过于强调自身的系统性与严谨性,偏重理论,严重缺少鲜活生动形象的例子,导致学生学完之后就逐渐将其淡忘,而造成的结果将是在他们今后从事现代医学科研中,连最基本的统计知识都忘记,严重地制约了医药科研的开展及其水平的提高。教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很少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模式单一,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虽然引入了多媒体,但教学模式变化不大,新的媒体成了满堂灌的新手段。因课时压缩,导致课堂上讲解偏重理论现象严重;上机实践几乎没有,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弱,导致学生缺少学习热情,只是为考试而学习。目前,数理统计的考核方式传统:笔试,以一张试卷考核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实考试内容多为概念理解和公式套用,学生都是考前死记硬背,过后就遗忘了。这种就是应试教育。

二、基于PBL模式的《医药数理统计》几点实践

在给药学专业学生讲授数理统计时,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其“学好数理、用好统计”。长期实践表明,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能够有效地激活学生的学习天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传统教学方法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1.问题的设计。PBL教学法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达到理解知识、应用知识的目的。所以,如何设计问题是基于PBL模式的《医药数理统计》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若设计得好,则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课题组成员调研大量资料,根据每章节的知识精心设计能启迪学生思维的问题,这些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更能引导学生积极地、主动地、自觉地探求真理,获得新知识。当然,教师在设计各个章节的高质量问题时,一定要遵循认知的规律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设计问题。而且大多数问题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可自行解决。

2.PBL模式的课堂实践。在教学实践的时候,提前一周将要讲授的章节以及这一章节的问题告诉同学,让他们带着问题做好充分的预习,当然这些问题在预习过程中不可能完全被解决,所以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根据这一特点,我们上课时尽量不以教师讲授为主,而是多让同学们参与教学,大家一起讨论,尽量能让学生思想碰出火花来。这种PBL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多让学生思考探索,能充分地调动广大学生的自主性,这种课堂教学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知识和能力的统一。

3.基于Minitab软件数据模拟上机实践。目前,PBL教学模式在医学已成功运用,将成为医学教育的主要方式。在其他学科,很多只是形式,虽然按照PBL的教学方法实施,往往最终仅仅停留在课堂实践这个环节。在课堂,学生理解了概念,掌握了基本定理,理论知识是掌握了,但对于《医药数理统计》这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不用于实际问题,不亲自使用软件解决问题,没有这些成功的体验,过不了多久就会忘记。所以,数据模拟上机操作至关重要,既可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又能掌握一门统计软件,两全其美的事。我们为学生挑选了Minitab软件,Minitab是一个集成软件系统,具有统计、作图等功能。另外,Minitab是最易学实用的数据处理软件之一,被称为非统计学家使用的统计软件。与其他统计分析软件相比,这一软件的重要特点是方便、高效、易学,同学们可以在短时间内学会操作。Minitab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操作界面极为友好,输出结果美观漂亮。Minitab使用Windows的窗口方式展示各种管理和分析数据方法的功能,使用对话框展示出各种功能选择项,使用该软件可以非常简便地为特定的科研工作服务。无需编程,只要了解统计分析的原理,无需通晓统计方法的各种算法,即可得到需要的统计分析结果。对于常见的统计方法,Minitab的命令语句、子命令及选择项的选择绝大部分由“对话框”的操作完成。因此,用户无需花大量时间记忆大量的命令、过程、选择项。Minitab具有完整的数据输入、编辑、统计编程。它在质量管理方面很有用,对中药生产、采购有很好作用。我们课题组将这一环节定义为实验课,纳入到正常教学环节中,实验前,我们制定了简明实验指导书,编写实验指导书依据PBL教学模式中的问题进行设计,并且与《医药数理统计》教材上的例题和习题保持一致。实验指导书,包含整个上课设计的问题,具体有:描述统计分析、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拟合优度检验、列联表分析、方差分析、相关与回归分析、综合练习题共八个实验。八个实验大概8个课时,分两个半天进行。根据问题设计,每一个实验分为:问题、实验目的、原理、实验内容与要求、结果解释五个部分。比如,相关与回归分析实验中,首先,介绍概念,经常要考虑两个随机变量的关系:如果随着一个变量增大,另一个变量也大体“线性增大”,则称它们“正相关”;如果随着一个变量增大,另一个大致“线性减小”,则称它们“负相关”;在这两种情形下,都称它们“相关”。为了判定两个随机变量是否相关,可以画它们样本的散点图:如果散点图接近一条斜线,就说它们相关。但是凭肉眼判断点子是否接近一条直线,不够准确。我们可以用样本相关系数(简称为相关系数)及相应假设检验来判断两个量是否“相关”。相关系数描述随机变量间相关的程度:样本容量相同时,相关系数绝对值越大,相关程度越高;如果它们相关,正相关时相关系数大于零,负相关时相关系数小于零。但是,样本容量不同时,相关程度不好用相关系数比较,因此要作假设检验:原假设H0:二变量不相关,备择假设H1:二变量相关。一般总规定:p值小于0.05,判定它们相关。有关计算和检验可用“相关”对话框实施。给一组数据,检验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否相关,就可以将上面的概念全部弄清搞懂。

4.改变考核方式。虽然大学不是为了考试而学习,但是我们的大学生是从应试中走出来的,多数人认为学习的目的就是考试,若不考试就不学习,导致大学生对待考查课与考试课的认真投入的程度有天壤之别。而《医药数理统计》大多数中医院校都是考试课,过去的考核方式多采用闭卷考试,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喜欢这种方式,因为这种考试是一种最省事的考核办法,但不是最科学的方式。一张试卷,十几题无法考查每位同学掌握情况和实际应用能力。故而,课题组在实施基于PBL模式的《医药数理统计》教学改革项目时,改变了考核方式,进行了一些大胆的创新改革。过去,我校期末总评成绩为30%的平时成绩加70%的期末成绩,现在分为平时成绩、上机考核及期末考试成绩3部分。平时成绩,主要是课堂参与讨论回答问题的表现等;上级考核是根据实验教学,重点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期末考试改变以往闭卷的方式,采取开卷考试,重点考查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这样既减少了复杂的公式推导,同时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5.教学效果。课题组实施方案以前,采取对照试验法,选取同专业同年级,一个班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另外一个班采用课题组的方案进行教学,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教学效果有明显差异。因为PBL的教学是基于实际问题而来的,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并且整个教学环节都要求学生参与,这样能使学生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关键是,这还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终身受益。

当下,中医院校的《医药数理统计》教学远远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和要求。从上面分析得知,《医药数理统计》实际教学中有些院校重点偏理论,另外有些学校过度强调实际应用而不重视数理统计基本理论的讲解,片面强调上机操作,只教给学生简单上机操作,当学生面对新问题时,不知应该采用哪种统计方法进行处理,缺乏创新思维。本文提出的基于PBL模式《医药数理统计》的教学改革弥补了以上缺陷,学生既能掌握必备的理论知识,又能解决实际问题。当然,这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老师不断“充电”,既要学习中医药的知识,又要掌握一种统计软件,还要对数理统计理论深刻理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实用型的中医药人才。

参考文献:

[1]Mc Parland M,Noble LM,Livingston G.The effectiveness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compared to traditiona teaching in under graduate psychiatry.Med Educ,2004,38:859-867.

[2]刘沛,等.医药数理统计方法的实验教学探讨.山东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9,11(1):73-74.

[3]邢海燕,王建华,谈荣梅,高向华.PBL教学法在医学统计教学中的SWOT分析.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7):124,135.

[4]邓海平,杨建国,陈晓川,等.基于Minitab验证卫星整流罩型架IGPS数据偏差的方法[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2,(10):127-129.

[5]樊慧明,孟凡娜,刘建安,等.基Minitab的苯丙乳液合成影响因素分析及方案优化[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6(2):369-374.

医药数理统计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中医药统计学;教学;改革

doi:10.3969/j.issn.1003-8914.2016.04.072 文章编号:1003-8914(2016)-04-0595-03

中医药统计学是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在中医药理论和实践中的应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如果中医药统计学的方法应用得当,则对中医药学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新药研发和师承等方面都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目前,我国中医药院校中普遍开设统计学课程,目的就是为了培养未来中医药工作者的统计学思维,提高他们的统计学素养,以更好的服务于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因此,在中医药统计学的教学中,如何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就显得至关重要。本文结合中医药院校统计学的教学实践,对统计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以期能对提高统计学的教学效果有所帮助。

1中医药统计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过分强调统计公式的推导和运算中医药统计学以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为基础,在教材中不可避免的出现大量的统计学原理和公式。不少教师在教学中,受“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思想的影响,花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讲解公式的推导和运算。而中医药院校多数专业文理科兼收,学生的数学基础本就薄弱,多数专业并不开设高等数学等统计学的基础课程。再加上学生在中医药学的学习中,更侧重于形象思维和记忆能力的锻炼,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因此,在教学中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形:教师在讲台上孜孜不倦的推导公式,学生在座位上一脸茫然、不知所云,实际教学效果较差。不仅如此,过分强调统计公式的推导和运算也会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影响统计学的进一步学习。

1.2理论知识与中医药实践脱节目前许多中医药院校用的统计教材主要是《医学统计学》或《预防医学》的统计学部分[1]。虽然这些教材中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内容都具备,但由于这些教材本来主要针对西医院校的学生,所举的例子也以西医临床和科研为主,未能结合中医各临床专业的特点、性质和服务对象,使中医院校的学生感觉到学习统计学方法与自己的专业关系不大[2],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近年来也有一些针对中医药院校学生的统计学教材出现,但多数教材中使用的都是假设性的例题,与实际的中医药临床和科研实践相距甚远,学生通过这样的例题学习往往难以体会到统计学的魅力。

1.3学时较少,缺少实习课时目前虽然中医药院校普遍开设统计学课程,但多数专业学时较少,没有实习课时或实习课学时较少。而中医药统计学的教学内容很多,包括研究设计,不同类型资料的统计描述,参数估计和各种常用的假设检验方法等。内容多,学时少,以至于很多统计学方法在教学中只能一带而过、浅尝辄止,没有足够的学时讲解其应用,更不用提常用统计软件如SAS、SPSS的讲解和操作。这样赶场式、形式化的的统计学教学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实际收效甚微,许多学生学习统计学之后只是记住了几个统计学名词如总体与样本、t检验等,面对实际的统计学问题仍然不会解决。

1.4偏重理论知识的考核,考核方式单一中医药统计学一般以闭卷考试为主,常以选择题、是非题、填空题、名词解释、计算题等传统形式对理论内容进行考核。这种考核方式对中医药统计学并不适用,因为该学科属于应用学科,如何用统计学思维看待和分析中医药领域中的实践问题,并正确运用统计学方法和技术加以解决才是学习目的,在其考核中也应体现这一点。而现有的考核方式并不能考察学生应用统计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中医药统计学教学改革的措施

针对中医药统计学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笔者提出以下措施。

2.1淡化统计公式的推导,强调统计学方法的应用在中医药统计学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始终把握该学科的性质———工具学科、应用学科,并充分结合中医药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拿来主义”的方针,强调其应用性,将其作为一门工具让学生掌握[1],淡化公式的推导和运算,把教学重点和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统计学思维的培养和统计学方法的应用上。在实际教学中,可将SPSS、SAS等统计软件与Excel软件相结合,处理例题与习题中的数据分析问题,减少课堂上的计算环节,增加分析环节,从而提高学生解决与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3]。

2.2理论联系实际,将统计学理论与中医药实践相结合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较好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在临床医学的教学中已经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中医药统计学的教学中,也可采用案例教学法,以案例为引导提出问题,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充分调动学生听课以及主动参与的积极性[4],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应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在案例的选择上,应结合学生的不同专业有所侧重,尽量选择学生熟悉的专业内容,不仅便于学生理解,也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除此之外,可指导学生查阅中医药专业期刊文献,针对文献中存在的统计学方法应用错误进行辨析,并提出改进意见,从而加深学生对统计学理论和方法的理解。对于部分有兴趣有余力的学生,还可指导他们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拟定调查方案,开展社会调查,并对调查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以更好的提高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3适当增加学时,增加统计软件的教学与实习中医药统计学对于提高中医药工作者的科研素养至关重要。应适当增加学时,使学生能有充足的时间了解与学习常用的统计学方法。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酌情增加统计软件如SPSS、SAS的实习与操作。手工运算加计算器的原始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中医药科研中大数据处理的需要。而SPSS、SAS软件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与分析功能,把它们引入教学是中医药实践发展的必然和必需。增加统计软件的教学与实习,不仅可以跳过繁复的统计学运算,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生学习和运用统计学知识的信心和能力,而且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从公式运算转移到科研的设计、结果的分析以及统计结论的评价上来[5],对于提高统计学的教学效果具有积极的意义。

2.4改革考核方式,考核形式多样化改变以往以闭卷考试为主,侧重理论知识考核的方式,采取平时成绩加终结性考核的方法,全面考察学生对于统计学方法的学习和运用情况。平时成绩可以由课堂发言、课后作业、案例分析报告和阶段测试等几部分构成,不仅可以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且可以通过这些手段督促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终结性考核中,可采取闭卷考试和开卷考试相结合的方式。闭卷考试中,在注重考查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同时,把一部分理论知识转化成实际问题去测试,以考察学生对理论的理解程度和分析应用能力[3]。开卷考试除了可选择实际科研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并撰写报告外,还可以采用上机考试的方式,考察学生运用统计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戴霞,韩晓春.中医药院校《医学统计学》教学现状及对策[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5):64-65.

[2]闫国立.中医类专业统计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光明中医,2009,24(1):160-161.

[3]罗艳侠,郭秀花,杨兴华,等.医学生医学统计学教学及考核改革探索[J].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1):3352-3353.

[4]施学忠,杨永利,李琳琳,等.“基于问题和学生参与教学模式”在医学统计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统计,2009,26(5):533-534.

医药数理统计论文范文第9篇

中医药学强调整体功能,用阴阳五行学说描述疾病性质及人体病理;视邪正交争、阴阳失调为主要的疾病观;形神合一为主流的健康观;诊断利用四诊合参;贯穿治病求本、辨证论治、防重于治等理念。而西医则强调局部微观分析,内容涉及解剖、生理、病理、卫生、药物等;主张重视实验、疾病局部定位思想;研究对象为分子、基因、蛋白、亚细胞、细胞、组织、器官、个体、公共卫生等。不论是中医学还是西医学,从二者现有的思维方式的发展趋势来看,均是走向现代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思维,故可引入“三论”,用科学的方法论指导中医药信息学学科发展[1]。

2从概念比较

中医药信息学是基于动态现象运动规律理论,遵循整体准则和动态准则,运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研究中医药学领域信息现象和信息规律,对中医药信息进行表示、管理、分析、模拟和传播,以实现中医药信息的获取、转化与共享,提示中医药信息的实质与内在联系的一门科学[2]。医学信息学是探讨生物学、医学或者更广义健康数据的采集、存储、交互和展现过程的科学,探讨如何利用信息科技来优化这些过程的科学,以及探讨如何利用这些数据实现信息和知识层次各种应用的科学[3]。

2.1研究对象不同中医药信息学以中医药信息为研究对象,强调以“人”为中心,包括健康的、疾病的及其相互转换的,并且是在时间、空间维度及背景方面的综合多维信息;医学信息学是以生物学的、医学的或者更广义的健康数据为研究对象,强调以“病”为中心,主要针对实验室疾病数据的防病抗病信息。

2.2研究内容不同中医药信息学以中医药领域信息动态现象运动规律为研究内容;医学信息学是以生物学相关领域的信息采集、存储、交互、展现及优化,实现信息和知识层次的各种应用为研究内容。中医药领域信息强调动态的天地人三才一体的整体观,说明中医药领域的信息主要反映人与自然、社会、人文及其相互关系的人体整体动态功能变化及其规律,所以中医药信息学与医学信息学研究内容有着根本的不同。

2.3研究方法不同中医药信息学与医学信息学研究对象、内容迥异,必然导致研究方法的不同。医学信息学以信息科学方法论为研究方法,运用信息观点分析和处理信息流程。中医药信息学也模仿和借鉴其研究方法,但中医药强调功能和整体准则,以中医药理论和经验作为分析和处理人体生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侧重人体解剖结构及其运动形态的改变。所以,在研究方法上需结合自身特点应用医学信息学方法并予以升华。如研究时需要中医药领域专业知识平衡语义关系存在用自然语言描述时的多义性与用形式化语言描述的确定性之间的矛盾;需要领域专家对知识的准确理解和内涵外延的精确把握;需要结合时间维度体现哲学、自然科学和社会文化背景的专业知识等。

3从知识框架比较

中医药信息学知识框架与医学信息学知识框架可概括如下。两图中从左至右分为四列,左起第一列为中医药信息或医学信息研究的对象,第二列为由基本信息转化专业应用领域的相关学科,第三列为两种信息学均由相关专业学科组成,第四列为两种信息学的知识结构,说明两者都是交叉学科,涉及到一些中间领域学科的知识门类。虽然二者构建模式相通,但研究内容不同,因此其研究领域及方向必然不同。

4研究方向比较

中医药信息学研究范畴可概括以下3个方面:一是基础领域研究,如中医药信息论、中医药知识整合论、中医药信息学原理等;二是技术领域研究,如中医药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及输出等技术;三是应用领域研究,如中医药信息标准化研究包括信息表达标准化、信息交换标准化、信息处理及流程标准化等,中医药知识体系计算机表示与模拟研究包括功能诊断信息系统、整体数据处理系统、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等、医院管理系统、电子病历、图像处理等、中药质量控制、中药药效评价、中药优化设计与研发、中药知识发现与管理等,中医药数据分析与利用研究包括利用文本挖掘方法、关联分析方法、信息计量方法等对中医药研究中获得的数据与信息及科技文献信息进行分析与利用研究等,中医药文献信息资源研究包括中医药文献信息资源的获取、保护、存储、处理、传播等,中医教育科研研究包括多媒体教育、网上教育、远程教育等[2]。医学信息学研究范畴可概括以下4个方面:一是原始健康数据,如影像、微阵列、生理数据等。涉及到的研究包括数据采集和集成,如实时的生理信号分析、语音识别、传感器采集、条形码扫描等;二是从原始健康数据中分析出来的有组织的综合数据库,如基因分类及其外在表现形态。涉及的研究主要是数据整合及数据处理,如数据仓库、数据模型、语义网络、本体论、数据储存、提取、可视化及图像处理等;三是从数据库中抽象出来的知识库,如词表、术语学、本体库、语义网等。涉及到的研究主要是推理及知识管理,如自然语言处理、信息抽取、数据挖掘、文本产生、统计处理、自动学习及知识表达、知识模型等;四是从知识库中验证出来的可直接应用的知识结晶和理论,如协议、临床实用手册、概论等,涉及到的研究主要是知识获取及知识应用,如机器学习、文本解释、知识工程、决策理论及诊断、治疗、预防等。综上,中西医在对待临床信息的观念、临床信息的放置位置、采集内容、采集方法,尤其是临床信息模型以及信息分析方法等均有很大区别。目前中医药数据库系统广为应用,用中医电子病历来保存临床中医病案,用数据挖掘技术来整理及查询电子病历等。中医医院已经普遍吸纳了现代医学的诊疗方法,如电子病历在受到中医学自身发展规律的约束之外,也必然兼容有西医学的许多内容,体现着中西医的有机结合。当然还存在一些有待提升的空间,如中医专家系统进入了低潮期,中医的四诊信息还未达到客观化、规范化,对于人工智能的研究还在起步阶段等。

5总结

医药数理统计论文范文第10篇

1 医药数理统计课程中统计部分教学存在的问题

医药数理统计课程中统计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该部分内容是学生应重点学好学懂的内容,是在科研领域用的最多的部分。然而却在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根据教学经验我们认为该部分教学存在的三个主要问题为:1)教学方法传统。由于其概念抽象、逻辑推理强、计算公式繁琐、运算量大, 给本课程的教学和应用带来一定的难度,多数教师在该门知识的传授中采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 以讲授为主的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中普遍感到内容深刻抽象, 难以理解,失去兴趣。2)教学内容陈旧。由于学生使用的教材几年才能换一个版本,使得教学内容无法及时跟上学科前沿理论,而教师在讲授中主要以书本为主,这势必影响培养新时代人才的质量。3)教学手段落后。目前计算机软件(SPSS、R)等现代技术在医学领域中已被广泛应用, 教学设备的发展也日新月异,然而部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确缺乏使用新技术新手段,这势必影响学生学习质量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以上问题的存在,使得最终课程学完后,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习,无法学以致用,合上书本,部分学生会感到没有从该课程中学到有用的内容,更无法将其应用于科研及工作中的数据分析,而碰到一些大数据信息更显的束手无策,这种状况下,该门课程开设的初衷就完全失去了。如果继续使用旧有的教学手段传授医学统计学知识,根本无法培养出新时代高素质的医学人才。

2 统计部分课程改革建议

针对存在的问题,在教学中及时有效地进行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新时代医学科研人才是迫切需要的。以下从四个方面谈谈改革建议。

2.1 改革教学方法

本课程是以应用为主要目的, 教学重点是讲解医学统计的概念、思考方法、形成及应用背景等,因此,需要改变教师讲授为主的严密推理方式,尽量用通俗的语言简单化推理内容,突出应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采用启发式及研讨式进行教学,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适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给与思考时间,小组讨论,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去想,这样可启迪学生思维,使学生在学习本课程时自始至终处于积极思维、主动探知的状态。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积极参与讨论,教师给与总结。讲解过程有效结合幻灯片及图片或Flash的使用,加深学生印象。

2.2 改革教学内容

在新知识、新内容不断涌现的今天,书本内容比较有限,为保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教师可适当地从文献资料或实际生活中找到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与时俱进的问题,反映学科前沿理论和综合化的知识在教学时引入课堂,通过学生讨论,教师讲解,去分析解决问题,这会让学生感觉到所学的统计知识应用性强,激发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的求知欲。适当地布置与学生相关且学生可以用统计知识解决的调查思考问题,可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及巩固。比如在学习卡方检验时,让同学们用卡方检验知识在本班及邻进班级调查及分析性别与左撇子是否有关系,可加强学生对卡方检验的应用能力。

2.3 改革教学手段

在教学手段改革上,我们主要谈两方面,一方面,传统教学注重知识的灌输,在教学手段上比较单调,主要采用板书及口述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极易产生疲劳和厌倦感,学习兴趣自然会受到一定影响。多媒体由于其图、文、声并茂、形象直观生动,因此适当地加入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学生耳闻其声,目睹其形,大脑皮层形成并保持广泛的兴奋点,学习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这能够加大学生信息的接受量,提高教学效率,是传统教学无可比拟的优势。二方面,对于医学生来说,统计学的学习应懂基本理论注重其应用,而不是进行大量机械的计算。在这个信息技术和生命科学快速发展的时代, 医学信息的正确收集、整理和分析对医药卫生领域的改革将起到强大的促进作用,这需要有效借助现代科学技术。近年来数理统计软件层出不穷,比如SAS、R及SPSS等,其中SPSS不需编程,只要有计算机基础知识即可操作,其操作方便,输出结果简约,并且提供的模块几乎囊括了诸如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数理统计的所有领域[2]。如果在医学统计学教学中融入SPSS软件实现统计分析过程,既可以有效解决计算量大的困难,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又能轻松解决数学原理复杂的推断统计学知识。因此,应适当地将SPSS引入统计部分的教学,这可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加强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及分析问题的信心,使培养的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4 改革考核方式

针对教学中的改革,为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就要改革考核方式, 实行科学的考核评价。1)合理设计教学大纲,平衡学时分配,确定教学内容。应在覆盖大部分知识点的情况下,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培养技能为教学重点,增加具有重要实际应用背景的统计部分的授课学时,增加学生上机软件操作分析学时,注重加强学生处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2)丰富考试内容。考试内容应体现基本理论、基本统计方法的掌握, 主要注重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察。考试方式要多样化,对于采用SPSS分析的实验课,要提交实验分析结果,作为考试的一部分成绩,学生成绩还应包括平时成绩、期末卷面成绩综合评定。考试题型应减少客观性试题比例, 多出综合性实例分析题, 以达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3 结语

时代在进步,社会所需的医药学人才的要求也在提高,如何紧跟时代步伐为新时代所需的医药学人才传授好医学统计学知识,是统计学授课教师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的体会, 提出了目前部分院校或教师在医药数理统计课程统计部分教学中存在的部分问题并给出改进建议。作为教师应该在授课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面对存在的问题,探讨系统改革的方法,并根据当今社会的发展需要,有效地利用现代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能够满足医药统计分析所需的医药工作人才。

【参考文献】

医药数理统计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云南省;民族医药文献;元数据

doi: 10.3969/j.issn.2095-5707.2014.03.008

Discussion on Metadata Schemes for Yunnan Minority Medical Literature

Bao Lijuan, Liu Hong*

(Yun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Kunming Yunnan 650500, China)

Abstract: The article overview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digitization of minority medical literature in Yunnan, and proposed that the metadata schemes for Yunnan Minority medical literature should follow the principles of simplicity and accuracy, versatility and pertinence, sharing and interoperability, scalability and user need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Yunnan Minority medical literature.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described the design ideas of Yunnan Minority medical literature metadata schemes combining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Key words: Yunnan Province; minority medical literature; metadata

云南民族医药文献资源是云南各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历史繁衍中总结并流传下来的宝贵医药文化遗产,具有珍贵的史料和实用价值。数字化建设是长期保存和有效利用这些资料的最佳手段。

1云南民族医药文献概述

近几年来,通过政府资助、基金资助、联盟资助、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等项目,我省民族医药文献数字化工作已经起步,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省内多个民族医药科研单位先后开展了云南少数民族医药文献目录的研究整理、少数民族单验方的研究整理,少数民族天然药物的调查研究以及少数民族医药文化等多方位的少数民族医药文献研究课题,如云南省药物研究所主持开发了“云南特色天然药物共享信息系统”,云南中医学院主持开发了“云南民族药物信息系统”、“云南少数民族医药单验方数据库”、“云南民族医药肝病单验方数据库”、“云南地产中草药(民族

基金项目: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QN2013057)

第一作者:保丽娟,馆员,研究方向:中医药信息管理。E-mail:

*通讯作者:刘虹,教授,研究方向:中医药文献信息。E-mail: .

药)数据库”,云南民族大学主持开发了“民族药(傣药)数据库”等信息系统。这些数据库都是在云南省各少数民族民间常用的民族药、单方、验方等民族医药信息资源进行收集整理的基础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数字化加工存储。这些数据库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检索查询功能,生动直观地反映了云南各少数民族的医药资源状况,为政府、企业、科研单位和医药工作者研究、开发、保护和利用云南省的民族医药提供比较全面、完整的信息资料。同时也为珍贵的民族医药资料提供了存储平台,对于深入研究少数民族医药理论和开发云南特色民族药物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尽管如此,云南民族医药文献数字化工程还处于初期阶段,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例如数据库功能结构单一,各数据库相互独立,有的数据库是基于C/S结构模式开发的,严重限制了民族医药文献资源的传播和共享[1];有些数据库如“云南地产中草药(民族药)数据库”和“云南少数民族医药单验方数据库”,虽然使用的是同一数字化平台,但由于缺乏统一规范的元数据方案指导,导致数据库处于各自独立的状态,数据库结构和元数据元素不尽相同,不能实现资源的整合挖掘,无法发挥数据库的最大效用。如此参差不齐的元数据规范严重限制了民族医药文献资源的传播和共享利用,不利于知识发现和创新。因而制订统一规范的云南民族医药文献数字化元数据方案是云南民族医药文献数字化建设的首要问题。

2元数据及业内研究进展

元数据(Metadata)是“关于数据的数据”[2],元数据为多种不同形态的信息资源提供了统一规范的描述方法,是文献数字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医药文献元数据就是对民族医药文献资源的内容、属性及特征进行描述,并对民族医药信息资源进行组织、定位和数据管理,以便于信息需求者进行检索和利用的一种结构化的数据。制订统一规范的云南民族医药文献数字化元数据方案,有助于实现云南各民族医药数据库系统的互操作和民族医药信息资源的共享,达到民族医药知识发现和创新以及对民族医药信息资源整合的目的。

目前国内还没有相关的民族医药文献元数据标准,但是关于中医药文献的元数据标准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的突破。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于2012年提出的“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iterature Metadata(中医文献元数据)”作为一项ISO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得到成功立项,编号为ISO/DTS 17948,经过中国、韩国、英国、美国等多国专家的多次会议讨论和反复修改,该标准的草案已于2013年完成[3],目前该标准已进入编辑出版阶段。该标准的颁布,将会对中医药及民族医药文献资源数字化规范建设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3云南民族医药文献数字化元数据方案设计原则

民族医药文献资源不同于一般的中医药文献资源,有大量不同类型的民族医药文献素材,如古籍文献、论著、民族天然药物图谱等传统文字载体文献以及各民族在从事医疗活动中的口碑经验、民间流传的歌谣和视频、录音等非文字载体文献,并且同时存在民族文字文献和汉字文献等情况[4],因此,民族医药文献元数据方案应该在中医药文献元数据标准的基础上体现出民族医药文献的特征,在设计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3.1简洁准确性原则

在元数据设计时应考虑各种层次的使用人员,设计的元数据方案应简洁,易于理解和掌握,但要保证描述元数据的准确性,能清楚明了的解释元数据所表示的含义,便于编目人员著录实践。例如Dublin Core(都柏林核心元数据)是国际通用的主要应用于网络信息资源组织的元数据标准,DC结构简单且易于掌握,许多专业领域的元数据框架都是基于DC建立的,但是民族医药文献有其特殊性,这就需要元数据设计的时候综合考量各种因素,参考DC元数据标准模式,在保证元数据简洁易用的基础上进行准确性的描述。

3.2通用性及针对性原则

由于云南民族医药文献资源类型多样,载体形式不尽相同,所以在设计元数据时应保证元数据方案的整体通用性,同时也要对不同类型不同载体的文献元数据有针对性的设计,满足特殊性资源的特征描述要求。例如DC元数据标准是国际通用的元数据标准,但是它所规定的15个元素不能完全包含民族医药文献的一些类型特征,因此有必要借鉴或复用其他类型的元数据标准,对某些元数据做针对性的设计,例如多媒体类的文献资源可以参考多媒体资源描述元数据标准MPEG-7等。

3.3共享性与互操作性原则

元数据的共享性和互操作性主要体现在对异构系统间互操作能力的支持[5],即不仅能支持本元数据标准上建立的各相关应用系统所操作,还应为其他民族医药资源应用系统所操作,便于实现民族医药资源的整合共享。因此,在设计云南民族医药文献元数据方案的时候应保证该元数据能准确表示元素数据的前提下,对其进行其他系统常用元数据的共享和转换,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元数据元素的语义定义及元数据结构等方面的内容。目前,基于语义网格技术的元数据本体模型可以很好的解决不同本体之间的互操作,跨语言、跨文化的互操作,实现数字资源的共享及知识发现等[6]。

3.4可扩展性原则

云南民族医药文献资源非常丰富,并且出版物类型和载体类型多样,整体的元数据方案只能提供比较广泛意义上的描述,对于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内容不能做到全部描述,但是云南民族医药文献元数据方案要体现出民族医药文献资源的特征,所以需要在标准元数据框架的前提下,根据不同民族医药文献资源的特点,扩展一些必备的元素或元素值,这就要求所设计的元数据方案具有较好的可扩展性。

3.5用户需求原则

民族医药文献元数据方案设计的最终目的是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用户对民族医药文献资源的信息需求,因此在制定元数据时还需要重点考虑各种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用户需求。设计时应该从用户的信息需求和应用角度出发,对元数据的结构设计、各字段的设计及元数据语义结构等方面综合考量制订,以保证系统对用户的友好性,提供用户多层次、多途径的信息检索。

4云南民族医药文献数字化元数据方案设计思路

4.1资源对象分析

在设计元数据方案之前,需要对云南民族医药文献资源以及与资源有关的对象进行详细的调查分析,界定云南民族医药文献资源的范围,分析各类型文献资源对象的特点,并调查各层次各类型使用者的需求。

4.2元数据标准规范分析

调查国内外相关领域已经完成的元数据标准,分析元数据内容,考虑可以参考借鉴或者复用的相关标准,避免资源浪费。

4.3建立元数据框架

建立云南民族医药文献元数据的整体框架,确定不同类型元数据方案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规则。

4.4属性特征提取

集合民族医学、情报学、文献学、计算机信息管理等方面的专家一起讨论,结合调研实际和实证研究,从资源利用的角度提出属性需求以及云南民族医药文献资源的特征需求,明确核心元素,以及需要复用、借鉴、扩展的元素。

4.5制定著录规则

对不同的文献资源类型制定相对应的著录规则以及对元数据元素详细的描述性著录细则,充分体现民族医药文献的特征,指导民族医药文献数字化建设。

4.6确定置标方案

确定云南民族医药文献元数据方案的置标方案。目前比较主流的置标方案是基于XML/RDF形式的,这种形式的置标方案有利于数据的长期保存,并且可以实现系统的语义互操作,有利于资源的整合和共享。

5结语

制订统一规范的云南民族医药文献数字化元数据方案是云南民族医药数字化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的基础性工作,为实现民族医药信息资源的深度挖掘、民族医药知识发现和知识创新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也为其他区域民族医药资源的数字化建设和信息资源整合提供参考和交流。

参考文献

[1]保丽娟,李永强,刘虹.云南少数民族医药文献数字化现状及思考[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3,36(5):62-64.

[2]Weibel S. The Dublin Core: A Simple Content Description Model for Electronic Resources[J]. 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1997,24(1):9-11.

[3]于彤,崔蒙,李海燕,等.中医药文献元数据标准化研究进展[J].中国数字医学,2013,8(7):66-69.

[4]刘虹,陈柏君,罗艳秋.云南少数民族医药文字文献述 略[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3,36(3):43-46,48.

[5]陈海燕.CALIS特色数据库信息资源描述与实践[J].图书情报论坛,2008(3):48-50.

医药数理统计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 中成药;退药;门诊药房;帕累托图

[中图分类号] R95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17-184-02

中成药有着悠久的历史,应用广泛,在防病治病、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随着中成药的广泛使用,西医医院门诊中成药退药问题日益突出。药品安全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卫医政发(2011)11号第28条明确规定:为保障患者用药安全,除药品质量原因外,药品一经发出,不得退换[2]。但由于涉及患者的切身利益以及实际执行中缺乏可操作性,退药情况难以避免。医疗机构出于维护患者利益,缓和医患关系,弹性执行了此项规定[3]。为减少退药情况的发生,提高诊疗质量和保证用药安全,本文利用帕累托图法(排列图,两轴线-柱图,主次因素分析图)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2月某大型三甲西医院门诊中成药退药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1 资料来源

数据来源于该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门诊中成药退药申请单和医院信息系统数据库中中成药退药数据,共计558例。

2 方法

对558例门诊中成药退药按退药原因进行分类统计。利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帕累托图进行分析[4]。

2.1 数据分类

将558例中成药退药原因分类,包括药品不良反应、不合理用药、病情变化、患者依从性、患者自身因素、医生录入错误共6类。

2.2 数据统计

退药原因统计分类表分类项目分别为:频数、累计频数、频率和累计频率[5]。

2.3 绘制帕累托图

选取退药原因统计分类表中的频数和累计频率作为2个系列的数据,制作Excel软件中的帕累托图。

3 结果

3.1 中成药退药原因分类统计

按中成药退药原因的频数由多到少排列,计算各类退药原因的频率、累计频数及累计频率。统计分类详见表1。

3.2 帕累托图分析

以中成药退药原因编号为横坐标,退药频数为左侧纵坐标,累计频率为右侧纵坐标,绘制帕累托图。见图1。

由图1可见,退药原因的第1~3项累计频率落在30%~80%区间,称为主要因素,记A类;第4~5项累计频率落在80%~95%区间,称为次要因素,记B类;第5~9项累计频率落在95%~100%区间,称为一般因素,记C类。帕累托图分析结果见表2。

4 讨论

4.1 中成药退药的主要原因分析

帕累托图分析显示,导致该院门诊中成药退药的主要因素是药物不良反应(30%)、患者依从性(24%)和不合理用药(23%)。

药物不良反应的频率为30%,占退药原因的首位。目前普遍认为中成药属于天然药物制剂,毒副作用小、疗效确切。但中医学认为是药三分毒。随着中药现代研究和临床药物监测的深入,近年来中成药特别是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案例不断涌现。据相关资料记载,中药不良反应报告数量在所有的不良反应报告总数中占13.8%,涉及的品种呈倍数增长,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低于西药中的抗感染药物[6]。

患者依从性居退药原因的第二位,占中成药退药总数的24%。由于患者对中医中药治疗理念的不了解,不了解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药物正确的服用方法,使得疗效减低或出现不良反应,影响患者对中成药的信心,造成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减低[7]。

不合理用药占中成药退药的23%,居第三位。中药不论是汤剂、丸剂还是现代的改良剂型,在临床中发挥作用的前提是在传统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辨证使用[8]。在西医院中,西医生在使用中成药时,往往只对照中成药说明书中的主治西医疾病,而不辨证用药,这非但不符合中医处方规范,而且可能会加重患者病情,造成意外不良反应,甚至导致死亡[9]。

4.2 西医院减少门诊中成药退药的措施

中成药是以中药材为原料,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按规定的处方和制法生产,有明确的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和规格的药品[10]。《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明确指出:在医疗工作中,临床医师应遵循中医基础理论,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用适宜的药物,辨证辨病施治。西医院应该加强中成药临床应用管理,提高医师中成药应用水平。药师积极开展中药药学服务,主动做好中成药用药咨询,加强处方事前干预,有效地减少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出现差错及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通过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有效减少西医医院中成药的退药现象。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Z].国中医药医政发[2010]30号,2010.

[2]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卫生部.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Z].卫医政发[2010]11号,2010.

[3] 廖银标,孙毅东,黄勇斌,等.我院2008年8月~2009年1月门、急诊退药情况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4):138-139.

[4] 曹荣桂.医院管理学(上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44-345.

[5] 刘金兰.管理统计学[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14-19.

[6] 蔡.浅析中药的不良反应[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3):89.

[7] 苏琼华,毛长青.中药药学服务对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药房,2009,20(15):1198-1200.

[8] 翁俊雄.慢性肾脏病门诊口服中成药应用现况研究与用药分析[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1-14.

[9] 孙伟,魏明刚.慢性肾脏病患者如何合理使用中成药(一)[J].中国执业药师,2009,6(10):48-51,

医药数理统计论文范文第13篇

考试科目

西藏成人高考专升本考试科目为:两门公共课为政治、外语;一门专业基础课。

根据招生专业所隶属的学科门类共分为八个科类,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考试科目分别如下:

(一)高起本:

1.文史类〔含外语(文)、艺术(文)、体育(文)〕:语文、数学(文)、外语、历史地理综合(简称史地)。

2.理工类〔含外语(理)、艺术(理)、体育(理)〕:语文、数学(理)、外语、物理化学综合(简称理化)。

(二)高起专:

1.文史类〔含外语(文)、艺术(文)、体育(文)〕:语文、数学(文)、外语。

2.理工类〔含外语(理)、艺术(理)、体育(理)〕:语文、数学(理)、外语。

(三)专升本:

各科类统考科目为政治、英语和一门专业基础课。

1.文史类:政治、英语、大学语文。

2.艺术类:政治、英语、艺术概论。

3.理工类:政治、英语、高等数学(一)。

4.经济管理类:政治、英语、高等数学(二)。

5.法学类:政治、英语、民法。

6.教育学类:政治、英语、教育理论。

7.农学类:政治、英语、生态学基础。

8.医学类:政治、英语、医学综合。

9.体育类:政治、英语、教育理论。

10.中医药类:政治、英语、大学语文。

考试形式

统招专升本:各省份的考试形式不一,分为统考和校考两种。

统考

考试科目:考试科目分文、理科,具体为:录取类别由专科阶段所学专业决定。

艺术、体育专业经省教育考试院同意,可由招生院校组织专业加试,并在报名工作开始前完成。专业加试合格考生才能填报相应院校、专业志愿。

考试科类 考试科目 录取类别 文科大学语文

大学英语

计算机文化基础文史类法学类教育类艺术类理科高等数学

大学英语

计算机文化基础理工类经管类农学类医学类校考

基础课和专业课,基础课为省统考,专业课为本科院校出题。

附件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经济数学、管理学基础);4.综合二(经济法、基础会计)

旅游管理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旅游概论、旅游心理学);4.综合二(旅游市场营销、旅游资源与开发)

法学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法理学、宪法);4.综合二(民法、刑法、经济法)

生物科学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无机化学、遗传学);4.综合二(动物学、植物学)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自控理论);4.综合二(电路、电子技术[数字、模拟电路])

电子信息工程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信息理论与编码);4.综合二(数字信号、自控原理)

服装设计与工程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服装设计、服装材料);4.综合二(服装史、美学)

工程管理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管理学、会计学);4.综合二(建筑材料、招投标与合同管理)

化学工程与工艺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有机化学、无机化学);4.综合二(分析化学、化工原理)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工程力学);4.综合二(电工学、机械设计基础)

交通运输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理论力学);4.综合二(汽车理论、汽车构造)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 高等数学;2. 英语;3.综合一(操作系统原理、微机原理与接*术);4.综合二(数据结构、C语言)

土木工程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混凝土结构);4.综合二(材料力学、结构力学)

口腔医学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解剖生理学);4.综合二(口腔内科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

临床医学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生物化学、病理解剖);4.综合二(内科学、外科学)

护理学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生理学、护理学基础);4.综合二(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

麻醉学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生理学、人体解剖学、麻醉解剖学);4.综合二(外科学、临床麻醉学、重症监测)

药学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药物化学、微生物学);4.综合二(有机化学、药物分析)

医学检验

1. 计算机; 2. 英语;3.综合一(临床检验基础、生物化学检验);4.综合二(微生物学检验、免疫学检验)

医学影像学

1. 计算机; 2. 英语;3.综合一(生理学、影像电子学基础);4.综合二(医学影像诊断学、医学影像设备学)

针灸推拿学

1. 计算机; 2. 英语;3.综合一(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4.综合二(诊断学基础、针灸临床学)

中药学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中医基础理论、中药鉴定学、药理学);4.综合二(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

中医学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中医基础理论、方剂学、中药学、);4.综合二(诊断学基础、中医内科学)

医药数理统计论文范文第14篇

考试科目

天津成人高考专升本考试科目为:两门公共课为政治、外语;一门专业基础课。

根据招生专业所隶属的学科门类共分为八个科类,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考试科目分别如下:

(一)高起本:

1.文史类〔含外语(文)、艺术(文)、体育(文)〕:语文、数学(文)、外语、历史地理综合(简称史地)。

2.理工类〔含外语(理)、艺术(理)、体育(理)〕:语文、数学(理)、外语、物理化学综合(简称理化)。

(二)高起专:

1.文史类〔含外语(文)、艺术(文)、体育(文)〕:语文、数学(文)、外语。

2.理工类〔含外语(理)、艺术(理)、体育(理)〕:语文、数学(理)、外语。

(三)专升本:

各科类统考科目为政治、英语和一门专业基础课。

1.文史类:政治、英语、大学语文。

2.艺术类:政治、英语、艺术概论。

3.理工类:政治、英语、高等数学(一)。

4.经济管理类:政治、英语、高等数学(二)。

5.法学类:政治、英语、民法。

6.教育学类:政治、英语、教育理论。

7.农学类:政治、英语、生态学基础。

8.医学类:政治、英语、医学综合。

9.体育类:政治、英语、教育理论。

10.中医药类:政治、英语、大学语文。

考试形式

统招专升本:各省份的考试形式不一,分为统考和校考两种。

统考

考试科目:考试科目分文、理科,具体为:录取类别由专科阶段所学专业决定。

艺术、体育专业经省教育考试院同意,可由招生院校组织专业加试,并在报名工作开始前完成。专业加试合格考生才能填报相应院校、专业志愿。

考试科类 考试科目 录取类别 文科大学语文

大学英语

计算机文化基础文史类法学类教育类艺术类理科高等数学

大学英语

计算机文化基础理工类经管类农学类医学类校考

基础课和专业课,基础课为省统考,专业课为本科院校出题。

附件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经济数学、管理学基础);4.综合二(经济法、基础会计)

旅游管理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旅游概论、旅游心理学);4.综合二(旅游市场营销、旅游资源与开发)

法学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法理学、宪法);4.综合二(民法、刑法、经济法)

生物科学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无机化学、遗传学);4.综合二(动物学、植物学)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自控理论);4.综合二(电路、电子技术[数字、模拟电路])

电子信息工程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信息理论与编码);4.综合二(数字信号、自控原理)

服装设计与工程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服装设计、服装材料);4.综合二(服装史、美学)

工程管理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管理学、会计学);4.综合二(建筑材料、招投标与合同管理)

化学工程与工艺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有机化学、无机化学);4.综合二(分析化学、化工原理)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工程力学);4.综合二(电工学、机械设计基础)

交通运输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理论力学);4.综合二(汽车理论、汽车构造)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 高等数学;2. 英语;3.综合一(操作系统原理、微机原理与接*术);4.综合二(数据结构、C语言)

土木工程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混凝土结构);4.综合二(材料力学、结构力学)

口腔医学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解剖生理学);4.综合二(口腔内科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

临床医学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生物化学、病理解剖);4.综合二(内科学、外科学)

护理学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生理学、护理学基础);4.综合二(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

麻醉学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生理学、人体解剖学、麻醉解剖学);4.综合二(外科学、临床麻醉学、重症监测)

药学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药物化学、微生物学);4.综合二(有机化学、药物分析)

医学检验

1. 计算机; 2. 英语;3.综合一(临床检验基础、生物化学检验);4.综合二(微生物学检验、免疫学检验)

医学影像学

1. 计算机; 2. 英语;3.综合一(生理学、影像电子学基础);4.综合二(医学影像诊断学、医学影像设备学)

针灸推拿学

1. 计算机; 2. 英语;3.综合一(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4.综合二(诊断学基础、针灸临床学)

中药学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中医基础理论、中药鉴定学、药理学);4.综合二(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

中医学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中医基础理论、方剂学、中药学、);4.综合二(诊断学基础、中医内科学)

医药数理统计论文范文第15篇

考试科目

山东成人高考专升本考试科目为:两门公共课为政治、外语;一门专业基础课。

根据招生专业所隶属的学科门类共分为八个科类,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考试科目分别如下:

(一)高起本:

1.文史类〔含外语(文)、艺术(文)、体育(文)〕:语文、数学(文)、外语、历史地理综合(简称史地)。

2.理工类〔含外语(理)、艺术(理)、体育(理)〕:语文、数学(理)、外语、物理化学综合(简称理化)。

(二)高起专:

1.文史类〔含外语(文)、艺术(文)、体育(文)〕:语文、数学(文)、外语。

2.理工类〔含外语(理)、艺术(理)、体育(理)〕:语文、数学(理)、外语。

(三)专升本:

各科类统考科目为政治、英语和一门专业基础课。

1.文史类:政治、英语、大学语文。

2.艺术类:政治、英语、艺术概论。

3.理工类:政治、英语、高等数学(一)。

4.经济管理类:政治、英语、高等数学(二)。

5.法学类:政治、英语、民法。

6.教育学类:政治、英语、教育理论。

7.农学类:政治、英语、生态学基础。

8.医学类:政治、英语、医学综合。

9.体育类:政治、英语、教育理论。

10.中医药类:政治、英语、大学语文。

考试形式

统招专升本:各省份的考试形式不一,分为统考和校考两种。

统考

考试科目:考试科目分文、理科,具体为:录取类别由专科阶段所学专业决定。

艺术、体育专业经省教育考试院同意,可由招生院校组织专业加试,并在报名工作开始前完成。专业加试合格考生才能填报相应院校、专业志愿。

考试科类 考试科目 录取类别 文科大学语文

大学英语

计算机文化基础文史类法学类教育类艺术类理科高等数学

大学英语

计算机文化基础理工类经管类农学类医学类校考

基础课和专业课,基础课为省统考,专业课为本科院校出题。

附件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经济数学、管理学基础);4.综合二(经济法、基础会计)

旅游管理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旅游概论、旅游心理学);4.综合二(旅游市场营销、旅游资源与开发)

法学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法理学、宪法);4.综合二(民法、刑法、经济法)

生物科学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无机化学、遗传学);4.综合二(动物学、植物学)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自控理论);4.综合二(电路、电子技术[数字、模拟电路])

电子信息工程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信息理论与编码);4.综合二(数字信号、自控原理)

服装设计与工程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服装设计、服装材料);4.综合二(服装史、美学)

工程管理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管理学、会计学);4.综合二(建筑材料、招投标与合同管理)

化学工程与工艺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有机化学、无机化学);4.综合二(分析化学、化工原理)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工程力学);4.综合二(电工学、机械设计基础)

交通运输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理论力学);4.综合二(汽车理论、汽车构造)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 高等数学;2. 英语;3.综合一(操作系统原理、微机原理与接*术);4.综合二(数据结构、C语言)

土木工程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混凝土结构);4.综合二(材料力学、结构力学)

口腔医学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解剖生理学);4.综合二(口腔内科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

临床医学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生物化学、病理解剖);4.综合二(内科学、外科学)

护理学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生理学、护理学基础);4.综合二(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

麻醉学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生理学、人体解剖学、麻醉解剖学);4.综合二(外科学、临床麻醉学、重症监测)

药学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药物化学、微生物学);4.综合二(有机化学、药物分析)

医学检验

1. 计算机; 2. 英语;3.综合一(临床检验基础、生物化学检验);4.综合二(微生物学检验、免疫学检验)

医学影像学

1. 计算机; 2. 英语;3.综合一(生理学、影像电子学基础);4.综合二(医学影像诊断学、医学影像设备学)

针灸推拿学

1. 计算机; 2. 英语;3.综合一(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4.综合二(诊断学基础、针灸临床学)

中药学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中医基础理论、中药鉴定学、药理学);4.综合二(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

中医学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中医基础理论、方剂学、中药学、);4.综合二(诊断学基础、中医内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