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计算机通信论文范文

计算机通信论文范文

计算机通信论文

计算机通信论文范文第1篇

1.1内部原因

1.1.1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稳定因素

计算机已经深入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很难有人可以不接触到计算机而进行工作和生活,因此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设计的稳定性是很关键的因素,计算机网络通信实际上需要面对许多安全上的隐患,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出现的如突然停电、失火或是病毒侵袭等情况,人们尚且可以处理和解决,但是计算机本身的安全问题是由于系统设计得不合理或是不规范所引起的,这就很难进行有效地解决,从而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计算机网络通信的安全问题。

1.1.2计算机硬件的设计不合理性

计算机的硬件设备是一台计算机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准,计算机在硬件设计上如果操作不当,计算机就会在运行的过程中出现安全隐患。例如驱动设计不符合规范,那么计算机在操作的过程中就很容易出现信息和数据在传输的过程中被半路截获,信息和数据的外泄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难以估计。另一方面如果是显卡出现问题,那么计算机在运行过程中就很容易出现蓝屏或者白屏的现象,进而被迫停止计算机运行,不但影响了正常的工作,还容易泄露信息,给人们生活和工作造成极大地不便。

1.1.3系统安全防范功能不强

计算机网络系统在设计之时,对其自身的安全方面往往考虑得很少,这样就造成了计算机在运行时很容易被人恶意侵袭,或者在访问系统的设计上过于简单,这样计算机的使用者的个人信息(账号和密码)就很容易被盗,不仅个人隐私无法保证,也会有财产的损失。

1.2外部原因

1.2.1突然间的断电或者线路失火

人们在日常使用计算机的时候,突然间的断电或是线路短路都会使人们措手不及,常常是计算机系统内的数据和信息还没来得及保存,这方面的情况无法避免。人们在日常是计算机的时候应该养成良好的办公习惯,数据或者信息有一点存一点,这样可以有备无患,即使出现意外情况也不会产生损失。

1.2.2黑客的攻击或威胁

计算机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人们的见识和知识都得到了提升,但是很多问题也随之而来。其中黑客攻击是比较危险的,它会使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无法正常继续。黑客的攻击可以深入到很多细微之处,可能是一封电子邮件、木马程序或是强行攻击计算机等方式,从而侵袭到计算机,导致整个计算机瘫痪,无法正常工作,内部信息和数据的泄露,造成的损失也无法避免。

1.2.3计算机网络病毒

计算机网络病毒是令人们谈虎色变的网络攻击方式,它对攻击目标没有明确性,但却像传染病似的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蔓延开来,只要上网的电脑都会遭到侵袭,无一幸免。计算机病毒具有传播范围广,速度快的特点,整个计算机网络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感染上病毒,比较轻的情况下会使整个计算机网络的网速便面。严重的情况下可能整个计算机网络都无法正常工作,系统的数据和信息都会丢失,从而使公司或者个人都蒙受经济损失和精神上的伤害。

2计算机网络通信的安全防护措施

2.1做好计算机系统技术的稳定性和安全防护工作

在设计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过程中,要全面的分析和考虑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每一个环节和容易忽略的方面,要在任何一个可能被黑客或者病毒入侵的地方做好防御和拦截工作.在计算机硬件或者软件上安装病毒拦截或病毒截获系统,在病毒还没有入侵电脑系统的时候。在电脑就把病毒截获或者消灭。还可以在计算机的网络系统中设计一个垃圾文件或者不知名文件的处理系统,使这些文件在进入网络系统之前就被消灭和分解掉。

2.2做好对计算机有关联的外部环境的影响

计算机在工作的过程中很容易遭受外在环境的不良影响,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无法正常的工作,如突然断电、线路失火、打雷闪电而造成电脑磁场破坏等等,所以,要经常检测链接电脑的线路问题,看看那些线路有问题,及时的发现或者处理掉。做好电脑防御和避雷的工作,在计算机工作的地方安装避雷针或其他强制干扰电脑磁场的防御措施,使得电脑不容易受外在自然条件的影响或侵害。

2.3做好访问加密措施

实际上无论是黑客的攻击还是病毒的侵袭有些时候都是因为人们对文件的保密和数据的加密设置的过于简单而造成的,所以很容易给黑客、计算机网络病毒或者一些不法犯罪份子提供便利条件,直接造成了信息和数据的外泄和丢失。所以,做好文件的保密工作和数据的加密措施非常有必要。密码作为计算机网络的个人资料保护的基础防线,是值得注意的问题。而很多人对密码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有些人为了方便省事直接把密码设置为一组简单的数字,比如12345。随着人们对黑客等网络安全的认识逐渐深入,有的网站已经要求人们使用字母、数字和下划线重新组织密码,但还是有人设置密码的时候过于简单,abc123这样的密码是时而常见的密码,这样就直接造成了密码盗号的情况。因此在设置密码的时候应该尽量复杂化,还可以不断更换密码,这样不会让黑客有可趁之机———破译密码,人们在使用计算机时,应该特别注意。

3结束语

计算机通信论文范文第2篇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通信网”课程的内容知识点有些零散,但可以围绕计算机网络分层体系结构将其整合。民航系统中存在大量的地—空和地—地数据传输,拥有许多类型的通信网络。如:X.25数据业务网、卫星通信系统、飞机通信寻址报告系统(ACARS)以及航空电信网(ATN)等。如果将其引入课程教学,抽象的理论知识就可以具体化、形象化,再结合实际科研项目将其实现方法与步骤展示给学生,就可以很好地实现理论教学与行业应用的无缝衔接。基于此,笔者设计的课程教学过程如图1所示。

2课程教学实例

ACARS系统是目前国际民航广泛应用的地空数据链通信系统,通常工作在甚高频波段,用机与地面之间的实时双向数据传输,可实现航空公司、空管部门等地面用户对飞机的运行管理与控制。由于ACARS系统报文中含有许多重要的数据信息,所以该系统是当前民航领域在用的重要通信系统。这里以ACARS引入课堂教学为例,阐述课程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1)基本知识点的讲述及分层归纳“数据通信与计算机通信网”课程包含数据通信基础部分的教学内容,具体包括信号传输特性、传输介质、数据编码、差错检测与控制、接口特性以及多路复用等。这些内容分布在不同的章节,比较分散,初学者不容易整体把控。如果我们将其与网络层次体系相对应,就可实现知识点分层归纳和对比讲解,如差错控制属于数据链路层实现的功能,而编码与调制、接口特性属于物理层实现的功能等。(2)引入ACARS系统学生有了数据通信基础部分相关知识之后,教师立即将ACARS系统引入课堂教学。在简单介绍ACARS系统功能及在民航中的应用之后,重点说明ACARS系统中所包括的课程所学知识点。比如,ACARS数字信号采用MSK调制方式,上下行报文按照字符形式装配,其中的接收地址与发送地址由飞机标识码表示[5],差错检测方式为循环冗余校验码(CRC),多路访问采用非坚持-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SMA)机制。为了实现数据的可靠传输,ACARS系统采用停等ARQ方式。表1给出了两者部分知识点的对应关系。结合实际民航数据通信系统,学生对于所学的抽象的理论知识不再感到遥不可及,而是实实在在存在于应用系统之中。(3)科研项目引入教学教师随后可将相关的科研项目介绍给学生。笔者曾参与完成ACARS系统仿真项目,教学过程中除了通过图片、图形或者动画等形式介绍项目背景,展示相关的研究成果外,还将部分实现方法和开发流程介绍给学生。比如,该项目仿真软件编程语言采用C#,开发平台为VisualStudio2008。模拟ACARS系统手动发送报文功能的流程以及相应的功能函数说明如图2所示。除了课堂教学外,部分小的功能模块(如CRC码的实现)可直接让学生参与实践,课后再让学生参观实验室和研究基地。通过了解科研项目,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会更加透彻,不仅明白所学知识用在哪里,如何重要,而且也知道在工程上如何实现,这很容易激发他们对科研工作的兴趣。

3结语

计算机通信论文范文第3篇

信息管理系统(MIS)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从专业的角度上来说,可以把它看做一门综合性极强的交叉学科,其以计算机作为基本操作工具,涉及的学科主要包括管理学、统计学、计算机技术、经济学、运筹学等,且其理论和方法正处于不断改进和完善的状态。建设信息管理系统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对信息进行更加全面、系统且准确的处理、存储和管理,以期为人们提供更大的便捷,并进一步形成一个高效运作的集成化系统。

2计算机通信技术的特点和优势

计算机通信技术主要以计算机为基础平台,借助计算机技术进行数据的传输、交流和后处理,相较于传统的书面、电话通信,特点突出,优势明显,经笔者总结,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2.1适用范围广传统的通信方式

受传输形式和携带方式的限制,适用范围有限,而计算机通信技术形成方式多样,可在二值信号的基础上,完成对文章、图片、声音、影像信息的高效传输和再现,适用于多种媒体形式,大大扩展了其应用范围。

2.2传输效率高

二值信号使计算机通信技术的传输速度大大提高,对模拟信号的传输由传统的每分钟1.8万个字符,提升大每分钟48万个字符,且光纤时代的到来,还将进一步提高计算机通信的传递速度。

2.3抗干扰能力强

计算机通信技术主要依靠二进制的方式实现数据的处理和传输,相较于传统的通信技术,便于实现对各种干扰和噪声的清除,有效保证信息传输的质量和效率。

2.4安全性高

借助二进制的数据处理方式,计算机通信技术可轻易实现对传输数据的加密和解密,一方面大大提高了数据的保密效果,同时也保证了通信内容的完整性,极大的加强了安全效果。

3计算机通信技术

在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计算机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工业、农业、商业及教育界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在实现着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应用,尤其是在信息管理系统中,计算机通信技术借助其有效的数据传输能力,极大的保障了信息管理工作的准确性和高效性。计算机通信技术在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对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处理的应用、在信息管理系统预测功能、计划功能、控制功能以及决策功能中的应用。无论是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哪一项功能,都必须依靠庞大的数据库作为基础,传统的通信技术无法同时兼备大容量信息和高效率数据,这时,计算机通信技术的使用就显得尤为必要。对数据的高效处理和对数据安全的有效保障可使计算机通信技术大大降低了信息管理系统中的人为工作强度,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用于信息管理的人工劳动力,从而有利于创造出更大的社会经济财富。

4信息管理系统中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计算机通信论文范文第4篇

SystemView通信仿真系统是针对现代电子通信科研和教学开放的一种专业的电子通信仿真系统,在实践应用中可以实现信号处理、滤波器设计以及复杂的通信系统数学模型建立等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设计和仿真,在电子通信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从结构设计角度来看,SystemView通信仿真系统是在Windows平台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动态仿真系统,在具象的实验应用中能够实现可视化的动态电子通信系统的动态设计、分析和仿真。在当前电子通信领域广泛存在的模拟、数字、数模混合,在各种多速率系统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仿真活动延续到各种线性、非线性控制系统领域,能够进行各种系统的时域与频域分析、谱分析,以及对各种逻辑电路、射频、模拟电路进行理论分析和失真分析等,这广泛应用于现代数字信号处理、通信系统以及控制系统的设计与仿真领域。

二、虚拟仿真实验的开展

1.软硬件实验环境的建设

虚拟仿真实验的开展是建立在对虚拟仪器技术和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的基础之上的,所以虚拟仿真实验在电子通信领域的应用一定要从电子通信的角度出发,对相应的虚拟仪器和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进行研究,并在电子通信技术的基础上以数据交换为主要手段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提升虚拟仿真实验开展的水平和质量。同时,针对电子通信领域所特有的一些现象和规律,借助计算机模拟仿真软件进行模拟仿真,将电子通信的技术和理论环境模拟做到极致,为电子通信技术的虚拟仿真实验营造一个最大限度接近真实的实验环境。

2.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的合理选择

计算机通信论文范文第5篇

在现在通信系统内,计算机设备的功能主要侧重于处理信息,通过设置能够处理不同种类的信息。例如:文本格式、影像格式、语音格式等多个方面,充分利用计算机设备性能高这一优势,能够为用户提供快捷、方便的服务。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稳步提高,用户对数据需求和需求标准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而有效利用通信技术能够有效实现资源共享。在无特殊情况下,一般通信的形式主要可以分为:有限传递、无线传递,具有稳定性强,传输速度快等特点。

2分析现代计算机通信技术的特点

2.1稳定性强、传输速度快

计算机通信技术在特定条件下可以通过有线或者无线的方式构建一个计算机网络,而在这个计算机网络内,将各终端之间有效连接起来,这样就能够实现信息交换和数据传输,其受外界因素影响小,甚至是可以忽略不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突破了传统计算机数据处理受地域时间的束缚,使得信息能够进行快速传输且其稳定性强,为创新数据传输模式提供了坚实理论依据。而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融合发展,能够在这个基础之上提供更加优质的传输服务,进而满足用户高层次需要。基带传输、频带传输、数字传输等不管采用何种传输方式都能够为终端提供大容量带宽和高速率传输服务。在光纤通信技术中表现尤为明显,其传输速率可以达到Mb甚至是更高。

2.2多媒体通信与安全通信服务

与其它数据系统想不,计算机通信技术所组建的通信系统一般情况下都可以提供多媒体数据存储与传输服务,换一种方式来说就是发送端将数据进行转换,而接收端将获取的数据信息在原有基础上还原多媒体信息,进而是实现对信息的应用与处理。值得一提的是,在进行数据处理与储存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对计算机进行加密处理的方式确保传输数据不会受外界因素干扰,确保信息的安全稳定性,也就是说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有效融合可以实现高精度和更加优质的数据通信服务。

3通信技术与现代计算机技术融合

3.1远程通信

通过有线或者无线的方式把各个终端设备连接在一起,一定程度上能够拓展信息处理及传输的性能,在无线通信技术中表现尤为明显,在特定条件下,其能够为无法创建区域网络的部分区域创建有限通信网络,进而实现远程实施通信,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将通信技术的价值最大限度发挥出来。

3.2多媒体技术通信

计算机设备应当成为核心控制设备,为创建信息体系创造条件,能够对相关信息进行处理、接受甚至于存储,信息体系的建立打破了传统建立在数据、音频间存在间隔的限制,将各个方面整合成一个整体,从而为民众提供高质量服务。目前多媒体技术通信的形式表现在很多方面:远程会议、视频教学等,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

3.3创建新信息库

以计算机通信技术为前提条件,能够构建出一个信息完整的数据库体系,用户不仅可以在这个数据库中搜索自身所需信息,还能够将数据信息输入数据库中进行有效整理,某种意义上可以提升数据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也是另一种程度上的资源共享。目前生活中使用比较常见的是:电话购票、网络购票,都是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来来完成,倘若缺乏这个前提条件,其各项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3.4新技术革新

计算机通信论文范文第6篇

信息通信技术的原理其实是将数据从源头处开始进行分析处理之后经由分流数据处理器从不同轨迹进行传输,最后汇聚于通信终点。在计算机通信技术上一般将源头称为信息源,而汇聚的点称为信宿。当计算机技术出现之后,科学家等研究人员将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进行有机结合,开发除了具有传递效率高处理信息量大等特点的计算机通信技术,大大提高了信息通讯效率,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

计算机通信术处理传呼的数据信息类型可分为两大类。一是模拟通信技术,主要传输的是模拟信号,并不具有具体的数据形式,所传输的内容较为抽象,主要是将模拟信号进行分析处理并传输,因此其传输效率更高、传输速度更快,但是也因此其传输的数据准确性较低,传输过程中模拟数据容易被噪声等外界干扰所污染,使得传输结果失真,不具有严密的信息真实性。另一种则是数字通信技术,其传递的信息数据主要是由数字信号组成名具有可翻译性的特点,较为具体,同时使用数字通信技术可以将模拟信息进行提取分析,从而得出较为准确的数字型信息,防止信息在传递过程中被噪声污染从而失真,保证了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的真实性、准确性。两种传输信号的数据种类不同,因此得出分类。其中数字信号传输技术的开发是为了解决模拟信号传输技术在进行数据传递过程时出现的一系列漏洞而进一步研究开发出来的,对模拟信号有着较强的抽样提取能力,能实现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灵活转化,从而方便进行通信交流。在进行模拟信号转化数字信号的过程中需要进行一系列的编译过程,这就要求技术人员有较强的编码处理能力,此外还需要进行信息的扩大处理,保证数字信号正常地传入终端信宿处理器。为了保证信息传输的效率,目前较常采用数字通信技术进行通信。因此,加强计算机通信技术应用设备的开发研究,促进计算机通信技术进一步发展,对于提高我国通信科技整体水平、提高居民通信便利程度都有着积极深远的影响。

2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应用设备开发研究分析

联系我国目前计算机通信技术发展实际,可以发现现阶段我国数字通信技术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具有数字通信设备造价高、应用技术要求难度较大,因此较难进行大规模普及,以至于我国现阶段尚有大部分地区使用模拟通信技术来尽心计算机通信交流。然而国际形势要求数字通信技术在计算机通信技术中占主流地位,才能实现信息数据更好、更准确地进行信息传递,将通信真正实现高效率、高还原的传输处理。这就需要加大对计算机通信数字通信技术的研究力度,从而促进计算机通信技术应用设备的开发进程,进一步提高数字信息处理能力,加强数字通信技术在计算机通信技术中的应用,提高通信数据传输效率,促进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拓展计算机通信技术中应用设备的开发渠道。

2.1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应用设备开发现状目前较为常见的生活中的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应用设备主要有手机、路由器等通信设备。手机是通过电磁波的传输从而实现网络式的交流通信,具有便于携带、轻便快捷的通信特点,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通信工具角色。近年来手机通信网络由2G走向3G,并进一步发展成为通话质量增强、上网速度增快的4G网络,使得通信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长足发展。手机通信方式由以往的电话传呼拓宽到可进行网络覆盖下的视频通话也可进行发送除文本信息之外的图像、声音信息,将数据传递的种类大大增加,实现了不同数据类型信息的相互交互,增强了通话质量的同时,大大丰富了计算机通信的方式。路由器则是通过对不同类型的信息的收集整理进行整合分析,并将不同种类形式的数据之间进行转换交互,从而实现大容量的数据集成,并在整合完成之后通过不同端口进行输出到客户端,实现网络通信的多样性的一种服务器。路由器是一种进行局域网连接的网络处理器,可以将局域网内不同的客户端的网络访问速度提升到一定程度并保证网络环境的安全。

2.2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应用设备开发分析建议相关研究人员应加强对计算机通信技术的研究开发力度,建立相关科研人员教育培训中心,增强通信技术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同时政府应加强对计算机通信技术应用设备开发的重视力度,加大对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应用设备开发的资金投入力度面积及改善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应用设备开发研究设施以及研究环境建设,鼓励相关研究人员进行开发研究。同时研究人员应将目光放远,从国际角度进行自我知识更新,及时掌握最新科技,并善于进行创新,从而开发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计算机通信技术应用设备。

3结语

计算机通信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可穿戴计算机蓝牙CPRS(通用分组无线业务)USB(通用串行总线)

近年来,可穿戴计算机(WearableComputer,WearComp)悄然成为研究热点,发展势头非常迅猛。可穿戴计算机技术打破了传统的交互模式,使人与计算机成为一体,提高了人的整体交互和计算能力。它提供了一种无处不在的计算和无时不有的交互方式。

可穿戴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在应用的促进下得到了长足发展。基于其特点,可穿戴计算机的各个组成部分(终端设备)一般都处于分置状态,即“穿戴”在人体的不同部位。传统的WearComp一般是利用线缆将各终端设备连接到主机的各种接口,使穿戴人肢体活动受到限制且主机的端口显得比较冗杂。而将以蓝牙(Bluetooth)以及GPRS技术为代表的无线通信技术引人可穿戴计算机中,可以进一步使可穿戴计算机的交互方式向移动性、可获取性、自然性和简洁性发展。相对于传统的有线接口方式,无线方式的设计则更具有人性化。其中,蓝牙技术解决了WearComp中各终端设备与主机的通信问题,除去了众多线缆对人的束缚;GPRS技术使得WearComp能够轻松地享受电信服务商提供的各项无线通信业务,且时时在线。另外,蓝牙和USB总线技术的应用使得传统可穿戴计算机过于冗杂的主机接口得以精简。在这些基础上,笔者提出了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在可穿戴计算机中的应用。

1可穿戴计算机

随着计算机及相关元器件不断超微型化的发展,可穿戴计算机应运而生,是人们追求“计算机以人为本”这一理念和市场需求的必然产物。WearComp是计算机方面具有挑战性的前沿研究领域,是继PC机、笔记本电脑和掌上电脑之后的新一代计算机,也是计算机的尖端技术产品。它拓展了计算机的功能,开辟了新的应用领域,用途广泛,市场潜力巨大。作为新一代计算机(而不是新的机型),可穿戴计算机将形成一个新的产业,并将深刻地改变计算机市场的竞争格局,其社会和经济效益不可估量。

可穿戴计算机在许多领域具有特殊用途,可广泛应用于工业、军事、情报、新闻、医疗、商业、农业、金融与证券、抢险与救灾乃至日常生活等领域。它与UC技术、智能化住宅、智能化商业、智能化交通等相结合将使未来人类的生活方式发生巨大的变革,进入一个高度数字化和自动化的时代。工业是目前最有潜力的应用领域之一,特别是在室外、野外、水下等一些特殊场合,可穿戴计算机将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大型复杂设备的安装与检修、巡视与检查、采掘、野外勘探等。军事是目前可穿戴计算机另一个最具潜力的应用领域,主要用于侦察、作战指挥、通信、复杂武器系统的操作与维护及仿真演习等。根据不同的用途,可穿戴计算机的种类也是多样化的,分别有侦察兵、炮兵、装甲兵、步兵、后勤人员及飞行员等专用的可穿戴计算机[1]。

可穿戴计算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低功耗嵌入式CPU、多种多样的便携式外设及其接口设备和能量高体积小的电源;基本外设主要有输出设备和输入设备。为了便于携带,输出设备用头盔显示器或眼镜显示器代替了传统的桌面台式显示器,输入设备用语音控制或较少按键的袖珍键盘代替了传统的键盘。另外,根据用户不同的需求,还需配备相应的外部设备,如无线通信设备、语音输入输出设备、图像采集设备、全球定位系统(GPS)以及各种各样的传感器。然而,为了将众多的外设集成在一起,必需将相应的接口电路集成在主板上。所以接口电路设计技术是可穿戴技术中关键技术之一[2]。

可穿戴计算机使人机关系变得非常紧密。同时,由于各种设备装备在人的身上,因此,安装的位置、形状、操作的便捷性等都要与人的自然属性密切结合,形成一个综合的、和谐的人机界面。这对新一代人机交互的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蓝牙技术的日渐兴起为实现人机交互方式的最大自由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

2蓝牙技术在可穿戴计算机中的应用

2.1蓝牙技术概述

蓝牙是短距离无线数据的开放性规范。它以低成本近距离无线连接为基础,为固定与移动设备通信环境建立一个特别连接。蓝牙技术最初以取消各种电器之间的连线为目标。随着研究的深入,蓝牙技术已经用于实现网络中的各种数据及语音设备之间的无缝资源共享,以及工业控制网络之中。

蓝牙体系主要由蓝牙主机和蓝牙模块两大结构组成。蓝牙模块中最下层是无线电(Radio),负责最终的物理链接,包括信号的调制、发送和接收。

基带(Baseband):负责基带链路控制器的数字信号处理规范。基带链路控制器负责处理基带协议和其它一些低层常规协议。基带链路控制器中包含三种纠错方案:1/3比例前向纠错(FEC)码、2/3比例前向纠错码、数据自动重发请求(ARQ)方案。

链路管理层(LinkManager):携带了链路的数据设置、鉴权、链路硬件配置和其它一些协议。LM能够发现其它远端的LM并通过LMP(链路管理协议)与之通信。

主机控制接口(HCl):通过主机控制接口HCI,可以方便地把蓝牙模块嵌入到各种数字设备中作为一个终端。

应用层:在蓝牙主机上,是一些应用程序。

2.2蓝牙无线个域网

无线个域网WPAN的目的就是为了在小范围内能够将个人设备互联而组成网络。蓝牙作为一种小范围无线连接技术,能够在设备间实现方便快捷、灵活安全、低成本、低功耗的数据和语音通信,是目前实现无线个域网的主流技术之一。

蓝牙个人区域网PAN有两种应用模型:一种被称为组网络GN(GroupAd-hocNetworking);另一种被称为网络访问点NAP(NetworkingAccessPoint)。这两种实现模式分别有不同的网络结构和协议模型[3]。组网被设计用来允许一个或多个蓝牙设备组成一个局域网络,而网络访问点提供蓝牙设备进入Intemet网络的能力。无论是NAP还是GN都必须提供与TCP/IP和其它网络协议的无缝实现。图1是GN在协议栈部分图示[4]。

根据可穿戴计算机将组成的个域网的特点,采用组网络模型显然是比较合适的。

2.3WearComp蓝牙个域网系统实现

2.3.1系统结构

下面以从事抢险救灾技术勘察工作人员的可穿戴计算机为例,具体介绍蓝牙技术的应用。根据工作人员的实际需求,该套可穿戴计算机应具有头戴显示器、耳机、耳麦、微型摄像机、手写输入板、腕式键盘和无线通信模块等外设。

根据蓝牙个人区域网PAN的组网络GN模式,笔者设计的可穿戴计算机系统结构组成如图2所示。其中各个终端设备和主机均内置了蓝牙模块。

2.3.2可穿戴计算机终端设备和蓝牙技术集成的实现

蓝牙协议支持点对点和点对多点的链接。每个蓝牙的微微网(piconet)中有Master和Slave两种权限,除了Slave和Master以外,各个Slave节点之间也可以通信。在这里只以单个的piconet为主干构建WearComp无线网络。Master节点为WearComp网络主控节点,实现信息的汇集处理功能;Slave节点为无线设备。考虑到各个无线设备之间是互相独立的,信息融合只在Master节点完成,所以仅实现Master点对多Slave点的通信,形成一个星型的拓扑结构。每个piconet有3位地址码,即piconet的容量最多为8个节点,各个Slave节点负责对原始数据的预处理(包括滤波、补偿、数字化等)和处理后数据的发送,上层是基于普通PC机或其他类型上位机(如嵌入式计算机)的Master节点,所有无线设备的信息在这

里进行更高一级处理。

在通用异步收发(UART)模式下,蓝牙模块依照标准接口使用,主控接口HCI已定义好,可以在RS232接口上实现。终端设备模块携带与蓝牙模块兼容的接口,如RS232。通过这个标准接口,终端设备接口模块可以与蓝牙模块连接在一起,实现对蓝牙模块的控制。这样不同厂家生产的蓝牙模块就可以与同一种终端设备衔接。

软件部分:整个系统的应用软件可分为三部分:

(1)运行在上位机上的应用程序,包括面向用户的图形用户界面、面向终端设备接口模块层的操作(主要是对终端设备的控制和通信),以及同蓝牙模块上的HCI固件(firmware)的通信程序。这部分可用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实现,把每个终端设备节点作为一个节点类的

实例对象,应用程序通过与实例对应的句柄访问控制各个终端设备节点。

(2)嵌入到终端设备模块的MCU上的程序。针对不同的MCU用汇编或是C语言写成。主要完成原始信息的采集、处理、读取、与HCI固件的通信、利用终端设备接口模块层与上位机通信。

(3)蓝牙模块上的HCI固件固化在蓝牙基带模块的Flash存储器里。通过它实现终端设备模块、上位机中软件与蓝牙硬件的通信。

硬件部分:蓝牙模块采用爱立信公司的ROK101007,由无线电、基带和闪存构成,内置支持HCI的固件,有适于高速数据传输的UART接口和USB接口,也有适于语音传输的PCM接口。功耗小,具有内置屏蔽功能。主机CPU采用嵌入式Pentium,功耗仅为

1.5W,不需要风扇即可正常使用。

3USB接口技术应用子可穿戴计算机

体积小、功能强、设备多、集成度高是可穿戴计算机的主要特点之一。由于可穿戴计算机对多媒体的要求很高,要实现的功能很多,以至于其外设种类很多,所以要求其接口种类也比较多,如串口、MCP接口、USB接口及PCMCIA接口等。若将众多接口都集成在一起,不但设计复杂,而且集成后的体积仍然较大,且其扩充性也较低。USB接口则将这些不同的接口统一起来,使用一个4针插头作为标准插头。在可穿戴计算机的设计中采用USB接口作为主要的外设接口,可弥补上述不足。

具体实现:

(1)硬件部分:在主机端采用PHILIPS公司生产的PDIUSBDl2独立USB控制器。PDIUSBDl2的突出特点是特别适用于便携式USB设备、产品的改型设计,以及需要高速数据传输的数据采集系统。

(2)软件部分:USB设备的软件设计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USB设备端的单片机软件,主要完成USB协议处理和数据交换(多数情况下是一个中断子程序)以及其它应用功能程序(例如A/D转换、MP3解码等);二是PC端的程序由USB通信程序和用户服务程序两部分组成,用户服务程序通过USB通信程序与系统USBDI(USBDeviceInterface)通信,由系统完成USB协议的处理与数据传输。PC端程序的开发难度非常大,程序员不仅要熟悉USB协议,还要熟悉WINDOWS体系结构并能熟练运用DDK工具。

USB总线驱动设计主要包括五部分,分别是向上对USB设备驱动和应用提供的函数接口USBDAPI、向下对主机控制器驱动提供的函数接口HCDAPI、USB系统资源、集线器驱动、系统配置及总线枚举器(如图3所示)。定义好这些接口之后,后三部分可并行设计和开发。

目前嵌入式系统中软硬件产品种类很多。由于本文设计的USB总线驱动与USB设备和USB主机之间通过定义的标准软件接口,对USB设备和USB主机的操作分别通过各自的驱动完成,从而避免了与硬件直接打交道,所以这部分设计与硬件和操作系统的相关性不大,适于各种不同的系统。

4GPRS技术在可穿戴计算机中的应用

4.1GPRS技术概述

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是在现有的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网络基础上叠加了一个新的网络,’它充分利用了现有移动通信网的设备,在GSM网络上增加一些硬件设备并进行软件升级,形成一个新的网络逻辑实体。它突破了GSM网只能提供电路交换的思维定式,以分组交换技术为基础,采用IP数据网络协议,能够提供比现有GSM网9.6kbps更高的数据速率,其数据速率可达170kbps;它可以给GSM用户提供移动环境下的高速数据业务,包括收发电子邮件、因特网浏览等IP业务功能[5]。

由于GPRS是分组交换技术,应用了统计复用技术,因此GPRS开通的数据通信是按用户数据的传输信息量计费,而不是按传统的按时计费方式,所以对用户而言还可以节省费用。另外,由于GPRS支持X.25协议和IP协议,因此,对于GSM网现有电路交换数据业务(CSD)和短信息业务(SMS),GPRS是补充而不是替代。

GPRS开启了大众移动数据应用的大门。采用GPRS技术,用户可以得到以下好处:只对传输数据收费(实际用量)而对连接间隙不收费;保持永久连接;通过IP的直接ISP接人更廉价;新的应用能够实现真正的插人及操作方案;用户可以即时接人多种服务,如:在上网的同时可以进行语音呼叫;手机的IP功能(互联网、遥测、电子商务等)。

基于可穿戴计算机的可移动性和灵活性,能够与外界进行良好的无线通信成为其必备的功能。因此,笔者为WearComp配备了一个基于GPRS技术的无线网卡。

4.2USB接口的GPRSModem的设计

4.2.1硬件设计

本Modem设计中用到的主要元件包括51系列单片机W77E58、独立的USB接口芯片PDIUSBD12及爱立信公司生产的GPRS模块GM47(如图4所示)。

图4

W77E58是由Winbond公司生产的与51系列兼容的单片机。它支持40MHz晶振频率且缩短了指令周期,具有与51系列兼容的指令集和与80C52兼容的引脚排列,以及32KB的FlashEPROM和1KB的片上SRAM;另外,它所提供的CMOS电平也与GM47模块所提供的CMOS电平完全兼容,无需再进行电平转换。以上这些特性都说明将单片机W77E58用于本Modem的设计是非常合适的[6]。

由PDIUSBD12和W77E58构成的USB接口电路:PDIUSBD12的8位并行数据接人W77E58的P0口,P2.6作为PDIUSBD12的命令或数据的选择线。PDIUSBD12与W77E58的数据交换采用中断方式(外部中断0)。USB设备通过四线电缆接入主机或USBHub,这四线分别是:Vbus(总线电源)、GND(地线)、D+和D-(数据线)。主机通过D+和D-上的电压变化检测设备的状态:刊。

由GM47模块和W77E58构成的GPRS接口电路:作为一种应用终端模块,GM47通过自带的UART端口与控制它的MCU或PC机联系。在UART端口引脚中,RD(串行数据输出)和TD(串行数据输入)作为数据口分别与W77E58的RXD和TXD连接,而CTS(发送清零)、TS(发送请求)、DTR(数据终端准备好)、DED(数据有效检测)作为控制口分别与W77E58的P1.0~P1.3连接。这样就完成了GM47与W77E58的通信控制连接。为了实现GPRS的功能,GM47模块还需要完成SIM卡、天线、电源等部分的连接。

4.2.2软件设计

USB部分:W77E58对PDIUSBD12的控制软件主要完成USB协议处理与数据交换以及其它应用功能程序。在本设计中,要求利用W77E58相对高的处理速度完成可穿戴计算机主机发来的较大数据量的处理(如经压缩过的视频、音频信号等)。

GPRS部分:GM47GPRS模块的软件部分对外提供了一个控制系统操作的AT指令集,通过接收来自UART的AT指令,解释并执行相应的操作,从而实现无线Modem的对应功能。所有的Modem命令都是从一个特定的指令前缀(AT)开始,到一个命令结束标志结束。以下介绍几个常用的AT指令[8]:

ATD//拨号指令:在后面接电话号码,并可通过ME、SM、LD等控制字选择号码的来源是机器、SIM卡或是最近所拨号;

ATH//挂起:提示终止通话;

ATO//返回至在线数据模式:在通话过程中从在线控制模式转换到在线数据模式;

AT+CGATr//是移动终端进入或离开GPRS服务(后接“1”为进入,“0”为离开);

AT+CGDATA//进人数据状态:利用PPP等协议完成将移动终端连接到网络上的操作;

AT+CGEREP//GPRS事件报告;

计算机通信论文范文第8篇

为避免MPU和HCU同时对双口RAM的同一个内存单元进行访问,本设计没有采用双口RAM的中断或者信号量等机制,而是采用一种基于角色的环形缓冲收发机制,将双口RAM划分为两个独立环形缓冲区:发送环形缓冲区和接收环形缓冲区。发送环形缓冲区负责将MPU数据传递给HCU,最终发送给外部设备;HCU从外部设备接收到数据,放到接收环形缓冲区,并传递给MPU。

1.1数据处理

三取二安全计算机逻辑运算模块的运行周期为600ms,该模块按照周期进行数据接收、数据处理、数据输出。在第n个周期,MPU上的控制逻辑运算模块从双口RAM接收到数据后,放到逻辑接收缓冲区;从逻辑接收缓冲区取出n-1个周期的数据并进行逻辑处理;将n-2个周期的逻辑处理结果,从逻辑发送缓冲区中取出,放到双口RAM中。MPU上的控制逻辑运算模块对安全数据进行逻辑处理的时间不超过300ms,如果超过,就会影响MPU接收或者发送数据。同样,MPU上的控制逻辑运算模块接收、发送数据超过300ms,也会影响逻辑处理功能。在接收发送处理阶段,300ms中的280ms被分为20个发送接收子周期,每一个子周期的时间为14ms。在HCU中,也是按照同样的运行节拍从双口RAM中写入或读出数据。MPU与HCU之间交互的数据,按照预先定义的双口RAM交换数据帧进行。数据帧定义略———编者注。

1.2数据接收

HCU通过网络接口接收到数据后,对数据进行预处理,按照交换数据帧进行数据组包。根据当前周期号设置“cycle”,同时确定该数据包需要被放到D、E、F三个区块中写入区块角色标志“role”,将“flag”设置为1(即为输入),并交换数据帧的其他字段,按照源网络数据包中的信息进行设置。HCU根据当前周期号确定在接收环形缓冲区中的写入区块后,将组包之后的交换数据帧放到写入区块中。MPU根据当前周期号确定在接收环形缓冲区中的读出区块后,从读出区块中获取交换数据帧,然后对数据帧进行解包,并通过“cycle”、“role”、“flag”、“safety”、“crc”等信息来验证数据帧的唯一性和正确性,正常的数据帧被放到逻辑接收缓冲区,异常的数据帧被丢弃。同时MPU根据当前周期号,确定在接收环形缓冲区中的测试区块,利用内存检测算法对测试区块进行双口RAM内存区块检测。

1.3数据发送

在当前周期的600ms内,MPU进行逻辑运算处理在300ms内完成后,MPU从逻辑发送缓冲区中读取上个周期的逻辑处理结果数据,并对结果数据进行预处理,按照交换数据帧进行数据组包。根据当前周期号设置“cycle”,同时确定该数据包需要被放到A、B、C三个区块中写入区块角色标志“role”,将“flag”设置为1(即为输入),并交换数据帧的其他字段,按照源网络数据包中的信息进行设置。MPU根据当前周期号,确定在发送环形缓冲区中的写入区块后,将组包之后的交换数据帧放到写入区块中。HCU根据当前周期号,确定在接收环形缓冲区中的读出区块后,从读出区块中获取交换数据帧,然后对数据帧进行解包,并通过“cycle”、“role”、“flag”、“safety”、“crc”等信息来验证数据帧的唯一性和正确性,验证数据帧的正确性。异常的数据帧被丢弃,正常的数据帧按照网络数据帧进行组包,并通过网络发送给轨旁设备或者车载控制器。同时HCU根据当前周期号,确定在发送环形缓冲区中的测试区块,利用内存检测算法对测试区块进行双口RAM内存区块检测。

1.4区块角色轮换

双口RAM的发送与接收环形缓冲区的3个区块,在任意一个周期都只能处于读出、写入、测试3种中的某一种角色,而且这3个角色进行周期轮换,区块角色轮换表略———编者注。MPU与HCU通过双口RAM区块角色进行数据交互的步骤略———编者注。MPU与HCU通过相同的外部时钟中断来驱动数据处理软件模块的运行,MPU与HCU在对双口RAM进行访问时可以做到同步、流水线作业。在同一个处理周期内,发送环形缓冲区或者接收环形缓冲区中任何一个区块都有明确固定的角色,MPU板和HCU板不会同时访问操作相同区块,只有一个板卡对特定区块进行访问,从而解决了双口RAM的访问冲突问题,不需要另外采取硬件仲裁、软件仲裁或者信号量交互等手段。

1.5双口RAM检测

应用在三取二安全计算机中双口RAM可能存在一些功能性缺陷。无论门级电子元件的制造缺陷,还是板卡电路级的设计错误,都可能导致双口RAM的存储功能性故障,从而降低其功能完整性和可靠性。双口RAM存储单元具有多种类型的故障略———编者注。实际项目应用中,开发人员需要关注双口RAM存储功能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可以通过存储器检测算法来对其进行检测和诊断,能够及时地发现和定位双口RAM的存储功能故障,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因双口RAM存储单元的数据错误导致的严重后果。本文采用硬件BIST架构(HBIST),在硬件电路中设计专门的硬件逻辑部件来对内存进行测试,其图形测试向量有专门的硬件电路模块生成,自动对内存的各种功能故障进行测试,硬件架构内建测试的内存故障测试覆盖率高,而且测试速度快,设计选取的图形测试向量主要用于覆盖高层次的内存故障,如NPSF、CF、DRF。HBIST利用March-TB内存测试算法对系统的内存进行测试,使用硬件HBIST电路来生成图形测试向量,并由硬件HBIST电路来进行测试,HBIST测试电路模型略———编者注。在硬件BIST处于非工作状态时,会拉低BIST的时钟信号,BIST电路进入休眠状态。当系统在夜间进入非繁忙状态,会产生BIST_MODE信号,来激活BIST电路的BIST模式控制器,并拉高时钟信号,BIST模式控制器发出控制信号,会接管对整个RAM的访问控制,并对RAM开始进行测试。BIST模式控制器控制测试向量产生器、地址与数据生成逻辑工作,产生相应的测试向量对RAM进行测试。同时,并将测试结果在BIST结果比较器中进行比较,如果发现异常,退出BIST_MODE模式,通知MPU测试异常,MPU产生相应的告警和错误处理。HBIST在进行内存检测时一共具有4种状态:idle、test、error、wait。idle表示处于等待测试数据进行测试的空闲状态;test表示获得测试向量对相应内存单元进行测试;error表示检测到内存单元出错;wait表示处于休眠状态,等待CPU模块激活HBIST。HBIST状态机的状态转移图略———编者注。HBIST状态机的VHDL程序略———编者注。在测试的过程中,通过植入内存故障,并用逻辑分析仪获取出错信号,硬件BIST模块检测内存出错图如图3所示。圆圈里面的测试结果与期望结果不一致,内存检测出错。

1.6数据交互软硬件设计

双口RAM是双端口SRAM芯片,本设计采用CY7C028V-15AXI,读写速度最高为15ns,数据容量为64K×16位。双口RAM连接HCU板的一端为MPC8247的LO-CALBUS总线,连接MPU板的一端为CPCI总线桥接芯片的LOCALBUS总线,HCU可以直接通过LOCALBUS总线访问双口RAM,而MPU板通过PCI总线访问,其中还有控制信号,如片选、读写、中断、BUSY信号等。双口RAM交互电路图略———编者注。在MPU和HCU中,通过设计的软件模块,来完成双口RAM的访问操作。双口RAM的MPU上软件交互关键代码略———编者注。

2结语

计算机通信论文范文第9篇

1设置严密的计算机密码

计算机技术发展异常迅速,使得人们开始不断的寻找和探索能够有效保护计算机内部信息安全的方式和途径,而其中密码设置就是一种保护计算机信息安全的重要手段和方式。在设置密码的过程中,必须极力的提升密码的复杂难度,以此来提高计算机方面的信息安全。很多公司或企业在对重要客户方面的信息加密程序设置得过于简单,因此就直接导致黑客能够轻而易举的进入到该企业的内部网络系统当中,从而窃取重要信息。因此设置密码必须复杂,尽可能的提高破解的难度,加强数据的安全稳定性。

2使用和安装网络安全防火墙

网络防火墙的运行原理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一是过滤技术,这项技术准确来说是一项事先的设定技术和标准,主要是针对那些在网络当中进行传播的信息加以筛选,并排除那些可疑的信息,只允许安全信息通过,以此来实现网络安全的保护功能。二是监测状态技术,这项技术主要是通过对网络当中的搜索引擎来进行系统化的监测,同时将一些动态的信息加以保存,并以此来作为网络的参考标准,如果发现其中某个网络数据真正出现异常的变化情况时,则立即终止其继续运行。

3提高网络工作者们的网络安全意识和技术

这就需要从网络工作者的方面出发,必须结合网络安全知识以及网络安全问题来进行网络安全的宣传,并通过这一系列的手段来加强网络工作者们的网络安全意识,最终促使其真正认识到由于网络攻击所带来的严重性后果,并以此来提升网络工作者们的安全警惕性,最终防治网络安全事故的发生。另外,还可以加强对网络工作者们进行严格的网络技术培训,并促使其能够接触到更多的先进性网络知识,以此来提升其通信计算机方面的技术,从而有效的减少来自工作当中的操作失误情况,最终加强了对网络计算机的管理,提高了其网络安全。

二、结语

计算机通信论文范文第10篇

数据通讯是当前十分活跃与热门的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某大型通信公司开发了其业务的主要支撑平台,在这里,我们简称之为“通信信息服务平台”,用于在全国与全球开展数据业务的需要。该平台是一个典型的Java技术应用于Internet的项目。

作为信息技术公司中的一名技术骨干,我有幸参加了该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工作,承担了相当多的Java应用开发任务。此系统中的软件部分大多由Java来实现,在全系统中我们是这样来用Java构架系统的:

(1)本系统可分为4层,分别是Browser、表示层、中间件层和数据层。

(2)表示层用Java中的Java Script来实现页面输出。

(3)中间件层用Java来实现CORBA,即实现Component(构件),主要实现业务逻辑的封装与复用。

(4)数据层主要是数据库和存储过程的实现。

我们在应用Java技术时,所采用的技术和策略可大致上归纳为以下5个方面:

(1)使Java Script尽量简单,因为Java Script在我们系统中是放在服务器端执行的,该语言是通过一个解释器解释执行的,相对速度很慢,我们采用了两台HP前置机来运行Java Script,但是其运行速度还是不理想,所以我们在设计中把Java Script仅用来显示从中间件层所得到的数据,生成动态页面。在最初的设计中表示层(Java Script)曾承担了一些业务逻辑处理操作,导致效率不理想,因此,我们不得不尽量地减少Java Script的程序量。

(2)用Java实现CORBA时,应尽量考虑共享和复用。在本系统中,最初的设计是让Java在实现Component时,只是执行一些数据库表的操作,导致表示层的负载较大。后来,我们重新设计时,总结归纳了所有的Use Case,找出了其中可供共享和复用的接口,把相同的业务逻辑操作封装到一个接口中去。因为 Java的执行效率比Java Script要高,因此提高了系统效率。

(3)在别的项目中,我们曾大量地使用过Java中的JSP技术和Servlet技术,一般人可能不能区分这两种Java技术的区别。为了得到系统的一些执行速率的数据,我们采用了一个著名的压力测试软件——Load Runner来测试这两种技术的差别。测试表明:用JSP和Servlet完成同样的一个操作,并且保证是在相同的测试环境中(相同服务器、压力测试工作站与数据库环境),得到的测试数据却有着很大差别,JSP完成一个操作的平均执行时间大致会是Servlet程序的两倍。在一个企业级应用项目中,这可能是一个很关键的瓶颈。因此,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在可能的条件下,尽量地多使用Servlet。当然,与Servlet相比,JSP编程快速,修改方便,在访问量不是很大的应用场合下也是可以接受的。

(4)使用Java作为整体解决方案时,应尽量使用相同版本的JDK。在用Java作为编程语言的项目中,几乎大多要遇到“汉字”问题,即Java在没有经过转换的情况下,在输出汉字时,很可能会出现乱码。采用不同版本的JDK,解决的方案是不一样的,比如V1.2.2版本的JDK和V1.3版本的JDK解决方法就会有一些不一样,把V1.2.2的Java程序放在V1.3的JDK中,就不能顺利输出汉字了。其根本原因在于Java使用了Unicode编码,和我们中国的国标编码不一样。所以在这个意义上一些人竭力鼓吹的“一次编写,到处运行”似乎不一定能在所有的场合都行得通。

(5)使用Java时,应尽量遵从软件规范。在Java中有一个JVM的概念,即在Java虚拟机中使用了一个垃圾收集器,专门用来回收内存。但是该垃圾收集器在给编程人员带来方便的同时,也隐埋下了隐患。在程序设计中,并不能强制执行垃圾收集器,所以,开发人员不能确定某对象是否已释放,常常让编程人员养成依赖自动收集的坏习惯,因此我们要求:在Try,Catch之后必须明确要求回收内存(当然,也只能是通知垃圾收集器来回收垃圾),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系统稳定性。

以上这些实用性的技术与策略,是我们在实践中的一些实际体会,仅供各位开发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参考。

当然,在使用Java作为解决方案时,也会遇到很多让我们头疼的问题,这些问题导致同时执行的并发性比较差,系统速度慢等等。归纳起来看,我们曾遇到过的主要具体的问题有:

(1)用Java来实现CORBA中的Component,有时效率会比较低。

(2)用Java来建立数据库连接往往会比较慢。

(3)用JSP编程时容易导致系统信息的扩散。比如,如果有黑客攻击一台运行JSP程序的服务器,他可以故意地输入一些非法字符或异常信息给JSP程序,于是程序执行将出现异常。这时,就会在页面上打印出相应的错误信息。很不幸的是,这些信息极有可能暴露出这台服务器的JDK的版本号与路径信息等内容。这往往容易让黑客们有机可乘,有可能去抓住系统的漏洞。

在发现了这些问题后,我们经过仔细研究,找出了一些解决办法。比如:

(1)既然用Java实现Component比较慢,我们就尽量减少Component所执行的业务逻辑量。争取把能够放在存储过程中实现的操作,尽可能在存储过程中加以实现。众所周知,数据库的存储过程操作,比起在Java程序中执行数据库操作要快得多。

(2)既然用Java建立数据库连接比较慢,我们就可以把数据库连接封装成连接池(Connect Pool),从而能非常有效地提高系统效率。我们也曾经用“Load Runner”作过压力测试,使用连接池比不使用连接池的速度要快上3~5倍。

(3)为了对付JSP程序与Servlet程序会打印出异常系统信息的问题。我们曾查阅了很多JSP或Servlet的资料,最终是毫无头绪。但是我们可以换另一种思路,即是不从程序下手,而从Web Server着手,我们可以把Apache配置成为使这类异常信息不再打印出来,而是使之仅出现一个通用的异常说明的页面,这样,就能十分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

在我们使用Java作为编程语言的这么多项目中,绝大多数是比较成功的。Java语言作为一种快捷、稳定的计算机语言,开发基于因特网应用的项目大多是相当稳定和比较适用的。

在我个人看来,Java的应用前景十分光明,大体上可以着眼于以下方面:

(1)在因特网上将会有更加广泛的应用。

(2)在嵌入式设备中,Java也大有用武之地。比如,在最新推出的Java技术中,Java已经进入了手机领域。

(3)Java程序大多以线程运行,占用资源少,会逐步代替ASP与CGI程序。根据第三方测试表明:JSP程序比ASP程序要快2倍以上。用JSP代替ASP应是大势所趋。

(4)Java在无线互联网中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Java支持WAP,可以方便地用Java开发WAP程序,实现WAP应用。

(5)Java与XML的无缝连接使Java在数据传输和异构网络通信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

计算机通信论文范文第11篇

通信网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系统,这个系统的核心构件是交换、传输设备,系统的末梢连接着许多地理位置不同的用户,最终目的是在各用户之间实现信息的交换。通信是一个相对简单的过程,这个过程只能实现两点之间的信息交换。大量的通信系统通过交换设备的中间介质连接在一起,形成了通信网。

2网络通信的主要内容

2.1网络通信形式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全双工通信是网络通信的主要形式。其中,遥控器是单工通信的代表,发送者和接收者是固定的,数据只能由发送者向接收者传输;对讲机是半双工通信的代表,尽管能相互传输,但不能同时相互传输;移动电话是全双工通信的代表,数据既能双向传输,又能同时传输,是网络通信发展的产物。

2.2网络通信的内容

2.2.1数据通信利用数据通信能有效地实现信号的传输。数据通信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包括自动化技术、遥感技术、航空技术、军事技术、资源探测开发等,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数据通信已经开始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普及开来,给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数据通信功能的实现离不开软件和硬件的相互配合,它的主要内容是传输媒体,接口、数据链路复用,信号传输,数据链路控制和信号编码等。

2.2.2网络连接通过连接介质以某种方式把各种通信设备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庞大的结构体系,这就是网络连接。在网络连接这个体系中,连接介质、通信设备、通信技术、连接方法等各种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关联,具有分类多功能性和协调统一性。不同的连接介质功能不同,不过它们都要具备可靠性。连接介质包括双绞线、微波、通信卫星、电缆、载波和光纤。就目前情况来看,连接介质受材质、技术的影响,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可以找到更加可靠、高效的介质。

2.2.3协议网络协议并不同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口头协议、书面协议,它专指在通信过程中采用的某种形式或方法。通过网络协议可以对不同体系的总体结构和各不同层次的分体结构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解析,从而达到各体系相互连接的目的,保证结构的开放性和融合性。作为一个分散集合体,计算机网络就是通过网络协议形成的,在计算机网络各个末端连接着不同的个体、不同位置的计算机。

3光纤通信技术

3.1光纤通信技术介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光纤通信技术已逐步应用于通信领域中。与金属或其他电缆相比,光纤传输能力更强,数据传输能力不可同日而语,比如单模光纤已有几十GHzkm的宽带。光纤产生数据具有较大的传输宽带,比如散波长窗口。光纤的通信功能是通过光纤的色散特性和光源的调制特性、调制方式实现的,不过由于终端设备的限制,光纤的优势并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在单波长光纤通信系统中,这种情况表现的更加明显。大量的实验证明,密集波分复用技术能有效地利用光纤的宽带优势,使2.5~10Gbps单波长光纤通信增加至100Gbps,也就是说,其传输容量可达单波长光纤通信的10倍。

3.2光纤材料光导纤维即我们常说的光纤,主要是由玻璃或塑料制成的,光在其中通过全反射实现传导。在生活中,我们常见的是玻璃制成的普通阶跃型光纤。而光子晶体光纤大多是由硅的合成物掺杂一些硅晶体做成的,在晶体内部有空气空洞。由于石英材质制成的光纤损耗很低,每千米不超过0.21dB,相对于其他介质结构,其产生的中继距离更远,是目前最实用的光纤。

4通信信号的衰弱和再生

4.1通讯信号的衰弱造成通讯信号衰弱的原因有很多,在通讯信号长距离传输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信号放大器来降低光波能耗损失对其造成的影响,但是,通讯信号衰弱是不可避免的。造成通讯信号衰弱的原因有:瑞立散射、物质吸收、米氏散射、连接器造成的损失,就算是性能优越的石英光纤,其内部的杂质同样会增大可比系数,造成光波能耗损失。光纤密度不均衡、接合技术不达标、光纤变形同样会使通讯信号变弱。

4.2通讯信号的再生技术由于通讯信号的衰弱,通讯信号的再生技术便应运而生。它能有效避免由通讯信号衰弱所引发的矛盾进一步酝酿和发展,保证通讯传输畅通无阻,避免严重事故的发生。通讯信号的再生技术泛指所有能弥补通讯信号衰弱的技术,再生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降低了通讯系统的运行成本。比如海底光纤,应用在再生技术之前主要是借助中继器来实现光纤传输,而中继器维护成本高,阻碍了海底光纤的普及,而再生技术的发展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5结束语

计算机通信论文范文第12篇

计算机通信网络是一种利用传输设备与数据交换设备将分布在地球上不同地区的计算机进行连接的系统,计算机通过这个系统来实现数据的传输与通信。这种通信的基本形式是实现计算机之间的点对点连接,但单独的点对点连接并不能被称为是一个网络,只有将许多这种通信连接起来,形成一个传输系统,将传输系统通过交换系统组合在一起才能称之为通信。这种组合是要按照拓扑结构来进行的,也就是说,只有有了系统的交换,让全球任意两地的两台计算机终端能够相互连接,才能称之为计算机通信网。通信网是由传输设备、交换设备以及必要的用户终端组成的。凭借着我国强大的人口基数,相信计算机通信网在我国发展的市场前景一片光明。

2通信网络的主要内容

2.1用于数据的传输共享

数据通信是依靠传输手段来进行信号的传输,这种手段要求要高效、快捷。在传输内容方面,要包含信号编码、传输媒体、信号传输、接口以及数据链路的控制。数据通信有很多种手段,目前运用的较多的是以下几种:

(1)电缆通信。

电缆通信主要是运用同轴电线、双绞线等设施,来进行市话以及长途的通信,其调试方式是SSB/FDM,是建立在通州PCM时分多路数字基带传输技术之上的。但随着通信手段的不断发展,同轴将被光纤取代。

(2)微波中继。

相对于通州而言,微波中继投资量少、建设周期短,且在设备的架设上比较容易。模拟电话微波通信主要采用SSB/FM/FDM调制,通信容量6000路/频道。数字微波能够选用QAM、QPSK以及BPSK技术来进行调制。

(3)光纤通信。

光纤通信是我国目前正在大力发展的一种通信技术,其能够利用激光的传输特性,在光纤中进行数据的传输。这种通信技术具有距离长、同两大、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在我国,光纤主要是用于本地、长途以及干线的传输。目前,在单模光纤以及长波光纤的基础上,每路的光纤通话都能够超过万门。近几年来,我国光纤通信技术飞速发展,在技术上已经有了质的飞跃,且非常广泛地应用于各项传输技术中,像是光电转换、接入、传输、交换以及网络等设备,都已经逐步使用光纤作为传输材料。数字信号处理与光转换单元共同组成了光纤通信设备。

(4)卫星设备。

卫星设备是目前国家上广泛研究的一种通信技术设备,其覆盖范围广,传输量巨大,且不受地域的限制。就目前卫星设备的发展来看,数字卫星主要采用的是时分多路、时分多址以及数字调制。

(5)移动通信。

移动通信是在上世纪80年代来逐渐兴起的一种通信技术,从2G时代到现在的4G应用,未来几年,移动通信的主要发展趋势将会把中心放在提高传输效率,实现无缝漫游上面。

2.2用于连接网络设备

网络连接的优劣直接关系着传输质量的好坏,连接指的是使用通信设备及其体系结构,通过双绞线、电缆、载波、微波、光纤或是卫星来进行信号的传输。

2.3用于协议的检测,保护网络安全

通信协议包括对各层次不同协议的具体分析以及对协议体系的研究讨论。计算机网络是将地球上独立的计算机通过网络协议的标准将它们进行相互连接的一个集合。

3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

3.1普通光纤网络

普通的光纤是最常用的一种光纤传输设备,具有造价低,传输速度快的优点,比较适合于普通家庭用网。随着光纤技术的不断发展,单一波长信道在容量上增大,光中继距离也有所增长,光纤的性能进一步得到了提升,这种提升主要表现为光纤的最低衰减系数与零色散点没有存在于同一区域,且低衰减系数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3.2核心网光缆

在我国的省级、区级的干线铺设上,都已经全面采取的光缆铺设,且传统的多模光纤已经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单模光纤。像是G.654光纤,传统在使用中很看重这种光纤的容量,但随着光纤技术的发展,这种光纤已经不能够满足与如今对光纤容量的需要,且这种型号的光纤也不能够再进行大幅度的增容,因此在近几年,这种光纤已经退出了我国陆地的光纤市场。干线光缆采用的不是光纤带,而是选用分立的光纤。干线光缆经常在室外使用,且在这些干线光缆中,以前使用过骨架式结构或是紧套层绞式的光缆,现在也已经停用了。

3.3接入网光缆

接入网中的分插较为频繁,分支多且距离较短。要想增加这种网的容量,就必须从增加光纤芯数着手。像是在市内的管道,由于其管径受到城市建筑结构的制约,一般管径比较小,管道的内径是有限的。因此,在增加光纤网络芯数的同时,要加强集装的密度,对光缆的重量与直径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尽量保证最小。

3.4室内光缆

室内的光缆主要是用于视频、数据以及话音的传输,并且还能够在传感器跟遥测方面得以应用。这里提到的室内光缆,应包含用来综合布线的光缆以及局内光缆这两个部分。3.5通信光缆光纤的铺设是属于介电质,而光缆可以作为全介质来作为通信设施。光缆是完全不含有金属的,这种不含金属的全介质是电力系统部门最愿意使用的线路。就目前电力在道路上敷设的全介质光缆来看,主要有两种结构。一是缠绕式结构,用于架空地线上;二是全介质的自承结构,通常简写为ADSS。

4光纤通信技术在通信网络中的发展趋势

4.1波分复用技术的发展

近年来,波分复用技术在我国发展迅速,光传输的距离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在提高光纤传输容量方面,除了原有技术的运用,还可以采用OTDM(光时分复用)技术,通过传输速率的提高来让传输容量也有所提高。两种技术的应用都能够有效帮助光纤网络通信提高其传输的长度与容量。波分复用技术由于其特性,能够很好地运用于未来通信中跨海光传输领域。目前的1.6Tbit/的WDM体统已经大量地应用于商业中,同时随着应用范围、行业的不断扩大,这种技术的全光传输距离也在不断发展。相信结合OTDM技术,单信道的传输速率会有效提高,传输容量也会随之加大,在现有的单信道最高速率640Gbit/s的基础上产生突破。

4.2光弧子技术通信

这是一种特殊数量级的脉冲,属于超短光的脉冲。这种通信存在于光纤网络的反常色散区域,其非线形效应与群速度色散之间相互平衡,因此在经过了长时间、长距离的传输之后,信息的速度与波长都能够保持不变。这种通信技术就是以光弧子作为载体,来实现长距离的有效通信,实现超长距离信息传输的零误码。光弧子技术具有强大的发展前景,在传输速度方面,高速通信与超长距离以及强大的脉冲控制能够有效让现行速率从传统的20Gbit/s迅速提升到100Gbit/s以上。

4.3智能化方向发展

智能化的光网络是通信网络长期发展的主要目标。随着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联系得越来越紧密,加上光网络的生存性、控制、调度、组网等方面的需求,光网络已经向着智能化系统发展了。在光网络中,可以加入自动发现的能力,提高控制连接技术。完善系统的自动恢复功能,这也是光网络今后发展的目标。

4.4全光网络化

计算机通信论文范文第13篇

计算机通信技术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在各个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应用,并且发挥着巨大作用,为人们生活提高了较大便利。

(1)在信息处理和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人们在办公时越来越依靠计算机来完成相应的工作,而信息处理和管理系统都可以很好地运用计算机通信技术。计算机通信技术应用到信息处理后,大大提高了人们信息交流的速度,同时还减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另外一方面,一些企业可以运用计算机通信技术来联系新客户、处理内部管理业务等,同时还开发了VPN技术,来办理企业的异地业务,从而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企业赢得了巨大利润。

(2)在多媒体领域中的应用

计算机通信技术运用在多媒体领域体现了很多方面。首先在传统的电视、计算机方面,计算机通信技术推动了网络电视、手机网络的发展,很多电视厂家都在运用计算机通信技术来加强自己产品的革新;其次在多媒体信息的采集、处理和传输方面,大量的计算机通信技术也运用到其中,比如远程教育、视频通话等功能开始陆续出现,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办公教学需求,还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娱乐需求。远程教育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也是发展比较成熟的一种,打破了以往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在家中就可以完成相应的文化教育,这样既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就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随着远程教育的不断开展,这种形式的教学模式也成为我国职业教育非常重要的一种模式。

(3)在即时通信中的应用

即时通信技术是目前最为常见的一种通信方式,比如手机下载的QQ、微信、微博、饿了吧等APP软件就是其中非常有代表性的一种,而计算机通信技术就是它们得以利用的主要工具,主要原理在于手机终端通过服务器和其他手机终端进行信息交换,从而实现网络通信的目的。这种即时通信的大量普及对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非常大的作用,比如人们利用QQ、微信等聊天工具可以实现远端即时对话,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人们利用淘宝、京东商城可以足不出户就可以购买自己喜欢的商品;人们利用饿了吧、美团网就可以在家中等待自己团购的快餐等。所以我们的日常生活正在慢慢被计算机通信技术而改变,从衣食住行的每一个角落都有计算机通信的介入,这样大大方便了我们的生活起居,节省了人力物力,这就是计算机通信技术的魅力。

(4)在远程控制中的应用

远程控制是计算机通信技术进一步发展的方向,也是进一步方便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趋势。比如目前苹果公司的产品就是利用计算机通信技术来实现远程控制,人们可以直接利用手机就可以对家中的设备进行指令,从而更加方便人们的生活。计算机通信技术在远程控制中应用的原理在于:家庭终端设备和电话、计算机等工具相连,从而通过后者来操纵前者的运转,达到指挥的目的。

二、总结

计算机通信论文范文第14篇

(1)计算机通信技术能保证基本功能实现。

基本功能,我们知道就是数据的搜索、传输、分类和整理以及分享,这些都必须依靠最基本的计算机通信技术。就我们日常使用的社交网络,如国外的facebook、MSN和国内知名的QQ、Wechat等,最基本的就是信息交流,然后就是网民之间的信息传输和保存。计算机通信技术保障了这些功能的实现,更是让全球化的信息互动畅通无阻。在网络发达的今日,各种新技能的出现,又在一定程度上为信息管理系统的高效运行提供了便捷的服务,从而加强了计算机通信技术在提高信息管理系统的运行方面的速度。

(2)计算机通信技术在数据处理和预测功能的应用

计算机通信技术能够满足管理信息系统对数据处理的要求,不仅能够保证数据处理的高效性和数据传输质量的优良性,而且在数据处理方面的优势无与伦比。计算机技术在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处理得到了十分广泛的推广,并且成为了数据处理的主流技术。数据处理和传送是计算机通信实现预测功能的基础,为提高和保证预测准确性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能够充分发挥计算机通信技术预测功能的优势。

(3)计算机通信技术在计划决策和控制方面的应用

信息管理主要是对数据库的数据进行整合管理,计算机通信技术可以帮助提高这方面的管理。国内使用最广泛的通信协议就是以太网,计算机通信技术在此保障下可以很高对数据库数据进行筛选梳理到最后的整合,控制和决定了哪些信息需要,哪些信息需要再加工等决策,为工作人员的工作提供给了便捷的技能。其重要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管理系统要实现有效的数据传输,必须应用计算机通信技术在信息管理系统中,数据的传输是系统运行中的重要功能,为了保证数据传输能够满足准确性和高效性的特点,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应用成为了必然。考虑到计算机通信技术的优点,可以在标准协议的指导下完成不同计算机终端之间信息的传输,所以,出于信息管理系统信息传输的目的,在信息管理系统中计算机通信技术得到了重要应用。2)计算机通信技术为信息管理提供了数据参考服务和决策服务,由于信息管理比较复杂和繁复,使得信息系统对信息管理的有效性成为了系统成功衡量的坐标。如果系统要实现有效性,就必须以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基础,利用它的优点构建整个系统管理框架,最终实现信息管理的有效性,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3)计算机通信技术之所以能提高系统信息管理的效率,主要是因为这项技术可以解决不同终端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数据传输,之间传输数据的时间在很大程度上被大大缩短,这就无意间缩短了系统的运行时间,进行提高了系统的整个运行效率。

二、计算机通信技术在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1)计算机通信技术在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之一是能够对数据进行快速处理,在这一过程中,对数据传输产生了现实的需要,而计算机通信技术的优点是能够提高数据传输效率、保证数据传输质量,基于这一优点,计算机通信技术在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处理中得到了重要应用,并成为支撑数据处理的关键技术。

(2)计算机通信技术在信息管理系统预测功能中的应用

信息管理系统预测功能的实现是以大量数据为基础的,而基础数据的获得离不开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传输。基于这一现实需要,以数据传输为特点的计算机通信技术在信息管理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了实现信息管理系统预测功能的重要技术支撑。

(3)计算机通信技术在信息管理系统计划功能中的应用

信息管理系统的计划功能,主要是基于各个管理层的基础数据而构成的,因此对数据的需求,决定了信息管理系统必须应用一种可靠的技术实现数据的传输,成为了实现信息管理系统计划功能的主要技术。

(4)计算机通信技术在信息管理系统辅助决策功能中的应用

信息管理系统辅助决策功能是整个系统功能中的重点,为了保证该功能的实现,信息管理系统积极应用了计算机通信技术,使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对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和传输,提高处理和传输效率,提高辅助决策功能的实效性。

三、结语

计算机通信论文范文第15篇

1远程控制过程中的应用

远程控制可以说是计算机通信技术的一大亮点之一,其展示出来的是当下信息时代所具备的智能化形式,简单一点而言,就是人们可以不需要在家就能够对家中的设备进行操控,而这就是借助了计算机通信技术。在家庭设备中实现智能化的远程控制既表明了当下信息时代的信息技术的进步,同时也表明了这将是计算机通信技术应用的一个重点之一。

2即时通信过程中的应用

目前,流行比较广泛的即时通信软件例如QQ、微博、微信等,这些软件之所以能够实现人与人之间即时、方面的交流,都是依靠了计算机通信技术的支持。计算机通信技术实现即时交流的简单化过程就是手机等各种移动设备——服务器——手机等各种移动设备的信息交换,特别是现在技术更加先进,利用手机等移动设备不仅是基本的交流。

3分布式任务中的应用

从字面意思上理解,就是将十分大的计算任务分成一个一个的小任务再分配到每个计算机,最后将每个计算机的计算结果统一起来,就能够在最短时间以最快的效率得到最终的结果。利用这种分布式任务的方式能够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这也是借助了计算机通信技术的优势完成的。

4多媒体技术中的应用

针对多媒体技术,由于以往的多媒体技术主要的应用就进局限在电视机中,在借助了计算机通信技术的优势之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领域变得更加广泛,其功能也得到了拓展。能够实现对多媒体信息的采集、处理以及传输,针对音频、视频、图片等都能够处理。在两者结合的情况之下推动了各种新技术的诞生。视频聊天则能够帮助两个异地的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将整个交流的横向与纵向都进行了拉伸。不管是从生活还是工作方面都大大丰富了整个内容。

5信息处理中的应用

将计算机通信技术应用到信息处理当中,能够大大降低工作中人们的工作强度。特别是近些年,我国经济的增长企业所需要处理的信息与业务量越来越大,人工已经越来越不能够承受这种工作强度。因此,将计算机通信技术应用其中既是必然也是发展的结果。计算机通信技术不仅有效的处理大部分的数据,还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然而随着应用的进一步延伸,计算机通信技术对于企业而言不仅是处理数据的工作,对于与客户进行交流、企业内部管理、各项业务处理也有着重要帮助。

6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通信技术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发展之后,其呈现出来的功能已经能够大大帮助人们更好的工作与生活。目前,在计算机通信技术领域中占据主力位置的4G业务虽然还没有3G业务那么成熟与应用广泛。特别是4G在其他发达国家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好的应用形势,都促进了我国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发展与不断完善,由此可见,我国的计算机通信技术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但是道路前景十分光明。

二、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