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服务类毕业论文范文

服务类毕业论文范文

服务类毕业论文

服务类毕业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航海类;信息化平台

近些年与全球经济形势相关,航运市场低迷,由此导致航海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与日俱增,并且由于航运市场形势变化要滞后于经济形势的变化,故此目前航海类毕业生就业不景气的状况还要持续一段时间。这是目前对于就业不利的一面。与此同时,随着社会事业尤其信息技术的发展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更为广阔,当代就业市场和人才信息、信息处理技术以及信息利用率的关系日益紧密。利用信息技术建设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信息化平台有助于帮助学生解决就业困难,但是当前的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信息化平台还需要进一步优化。本文经浅析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信息化平台的现状问题,论述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建设的相关理论技术指导,分析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建设的功能,并探索优化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的方案。

一、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信息平台的现状

(一)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服务层次低下,还有待于提高和完善

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的招聘信息量有限,为学生提供的就业空间相对狭窄,基本上都是航运企业的招聘船员和顶岗实习的信息。对于航运企业的供求状况、福利待遇、薪资水平和实际工作状况的介绍不是非常清楚,缺少咨询服务机制,导致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出现瓶颈。

(二)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服务器维护与管理力度不足

目前,毕业生和航海企业都非常关注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的安全问题。因为,在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会涉及到毕业生的个人信息和航运企业的机密,如果不能保证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的网络安全,就会导致学生的私人信息和企业机密泄露,给学生本人和航运企业造成重大损失。

(三)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设计思路存在局限性,效果不佳

和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大多数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的设计思路都存在相对的局限性,网站缺乏特色服务和创新文化,网站模式过于单一,所提供的就业岗位不能满足广大航运企业和航海类毕业生的需求。

(四)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服务功能不足

目前负责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信息平台的工作人员大多都是从事行政工作或者网络管理工作的人员,对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设计与建设以及就业指导、咨询和管理方面缺乏足够的了解,服务意识有待提升,导致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服务功能不足。

二、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建设的相关理论技术指导

(一)利益相关者理论

1963年斯坦福研究院首次提出了利益相关者的理论,由于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服务涉及了毕业生、校方、船舶企业、船务公司、船务、等诸多元素,在进行就业信息化平台建设过程中必须参考利益相关者理论,同时,只有弄清楚@些利益相关者的问题,才可能针对不同的利益相关者进行科学管理。理论上对利益相关者类别的划分主要有以下几种:多维细分法和米切尔的评分法。米切尔评分法是由美国学者米切尔和伍德在1997年提出的,这种评分法将利益相关者的界定及其分类有机结合起来。依据这一理论,可以对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进行分析,例如航海类专业培养模式的缺陷、毕业生与船舶公司在期望值之间的错位等,但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毕业生航海类的用工市场中存在信息不完整现象,因此开发信息平台应尽可能地获得更多、更全面的信息。

(二)ASP理论

ASP理论是Active Sever Pages的简称,该理论属于一种程序设计理论和工作原理,在Microsoft中,ASP理论是一种方法技术,将其应用于Web程序可以实现程序的动态性、生成性与交互性。ASP理论可以在COM标准的组件基础上将HTML文件和脚本结合在一起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利用ASP理论编写Internet应用程序能够有效建立网络书店,规范网络聊天室和讨论区,优化网络信息管理系统。

(三)平台的数据库应用

数据库系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采用Informix、DB2、Oracle、SQEServer、Sybase等多种类型的数据库,其中包含的数据可以根据互联网请求,对数据库进行信息挖掘、在线分析和查询报表等常规功能,并将其到互联网上,以备查看;ODS单元通过数据抽取、转换组件将数据从数据库中转移,ODS能够自动处理全局联机事务处理,便于信息查询工作的开展,而且能够有效地处理网站、校方、企业和毕业生的需求。

三、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建设的功能

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的功能模块设计一般本专业毕业生登录、公共信息查询、毕业生求职、船务公司信息、船舶企业信息、网上交互功能、就业管理部门手续办理以及系统管理及维护信息。

(一)毕业生求职信息功能。求职信息是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的首要功能,能够帮助毕业生解决就业问题。

(二)用人单位招聘信息功能。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的可以帮助航海类企业与船舶企业招聘信息,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三)网络交互功能。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具有交互服务功能,能够提高咨询服务,促进毕业生和招聘企业的交流。

(四)实时就业指导功能。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能够指导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附有航海职业能力测评,可以扩展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四、优化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的方案

(一)做好软件与硬件的维护工作

软件质量是确保网络安全的基础,优化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保密性能差的重要途径,维护软件的时候应注意做好四步工作,第一步是纠错性维护,如果发现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软件系统有潜在的错误就要立刻寻找问题的根源并及时解决问题。第二步是适应性维护,也就是为软件系统编制自动升级程序,提高软件自动适应网络变化的能力;第三步是完善性维护,也就是改善软件质量,增加软件系统功能;第四步是预防性维护,要对网络平台进行动态加密处理,设置访问权限,利用密码、数字签名手段验证访问者身份,并时常更换密码,提高网络平台的安全性,而且要定期卸载不常用的软件,为电脑杀毒,避免网络平台受到病毒的侵蚀。

(二)促进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信息化建设的科学化与规范化

建立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的基本目标是实现“信息共享、政策、网上招聘、远程面试、指导咨询”五位一体,帮助航海类专业毕业生解决就业问题,实现人才资源的合理分配,满足航海类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确保信息的准确性、时效性、多样性的要求,目前,各个培训单位所实现资源共享面临的主要障碍是数据技术格式和就业服务缺乏规范性、统一性与科学性,部分之间,学校之间以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很难进行及时的互动与交流,不利于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因此,必须促进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信息化建设的科学化与规范化,降低网络建设成本,提高航海类企业招聘工作效率和就业率。

(三)建设统一的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信息平台

管理部门应注意在校内统一协调相关部门,促进各种信息的相互贯通,实现资源共享。其次,招生部门在每年应及时创建航海类专业新生的信息数据库,优化信息管理系统,输入准确无误的信息,确保航海类就业管理信息系统和新生信息系统的连接。另外,航海类业生就业信息化平台系统属于专业性毕业生就业服务管理平台,在建立该平台时应充分利用一切资源,着手建设统一的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信息平台。

服务类毕业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毕业生 就业与创业 服务体系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构建完善的高职毕业生就业与创业服务体系势在必行。

一、高职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体系研究的现状

现在对毕业生就业的研究涉及就业形势、就业制度、就业市场等方面,囊括了体系建设、课程建设、信息建设、思想教育、心理咨询、职业规划等专题。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研究中正逐步凸现出“以人为本”和“突出服务”的就业工作理念,并在毕业生就业理论研究方面有了一些积累。但是还有以下局限:

(一)研究过于零散,缺乏系统性。

从理论研究层面上,对于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创业问题,绝大多数研究不成体系;对于就业创业服务体系的研究,更是零零星星地存在于个别专题研究的某些方面。从实践研究层面上,在就实际工作中,学校、毕业生、用人单位之间也都从实践的层面上做过一些相关的探索和努力,可是这些实践性研究又缺乏系统的理论的指导,大多活动还都处于一种自发状态,而不是自觉地去对这种实践层面的问题进行有目的的、有针对性的研究和解决。

(二)研究过于浅显,缺乏实效指导。

各领域对个各个专题都有一些分析研究,但是无论是问题的挖掘还是方案提出,在针对性和实效性方面都过于粗疏。研究成果也仅限于提出问题,而如何解决问题,却始终难以找到很好的方法。

(三)研究过于理论化,和工作实践有所脱离。

现行的研究过多地是在理论层面,有的虽是依据调查研究进行的,但是却侧重于对资料的分析。大多就业创业的理论研究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并不好把握。这样对于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和完善,指导意义仅限于理念层面。

(四)研究集中于问题探究,对于服务体系建设涉猎不多。

总结归纳现有的理论研究和试验实践,多是对就业创业某一问题的探究;如何站在全局的角度研究相应的服务体系地建设和完善,目前的相关研究还非常少。

二、高职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体系研究的意义

(一)立足就业服务效度,有助于拟定就业服务的改革方向。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研究更加注重就业服务的效度,研究从不同的切入点分析对现行服务措施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从点到面地引出就业服务的改革方向,在指导就业管理和服务机构如何将机构职责定位化、岗位标准量化、服务流程细化等方面有着相当的应用价值。

(二)立足就业创业现状,有助于实现就业工作的按需服务。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研究注重就业“供方”利益,更加注重服务对象的实际需要。

(三)立足目标化就业、便捷化创业,对社会市场人才消费观进行研究,有利于帮助毕业生建立更合理的择业观、合理规划就业准备阶段,减少毕业生就业和创业的盲目性。

(四)可以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体系的完善提供理论依据,对实现“高职院校、各类用人单位、地市主管部门、社会各界”一体化的服务环境的形成有一定指导意义。

三、高职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体系研究的途径

按照就业工作要“全员、全程、全方位”实施的要求,营造“一体多维”的就业创业服务环境,探索符合实际需要的、可行的性和操作性较强的服务模式是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研究的最终目标。

途径一: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是研究对象的所在地,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应该将此作为重要的研究途径。

途径二:各类用人单位

按照“知己知彼”、供需兼顾”的原则,用人单位对大学生职业素质的要求是我们开展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创业素质拓展的重要依据,这也是面对社会培养人才的必然要求。

途径三:地市主管部门

如果说前期的教育和训练是“育苗”的工作,那么地方大高职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的政策支持和服务支持就成为大学生扎根“广阔田野”的关键所在。因此,这方面研究很必要。

途径四:社会各界

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对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研究的发展将大大推动,并成为一种补充型的后备动力。

四、高职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体系研究的内容

根据以上的途径和方法,认为应该采取分层实施的思路。

第一层次:调查研究

对高职院校就业服务机构、地市高职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基本情况、在校学生对就业创业服务的需求意向、往届学生毕业后对就业创业服务的需求等进行调查。

第二层次:归类分析

往届高职毕业生就业状况和突出问题、高职毕业生创业类别及其相关案例、高职院校就业服务和创业教育举措、地方就业主管部门就业创业服务措施等进行归类比较分析。

第三层次:体系研究

对高职院校就业创业服务体系规划、地市就业主管部门就业创业服务体系、社会相关部门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各级各类就业创业服务体系的链接模式研究。

总之,将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研究纳入高校就业工作的重点改革范畴,是需要,更是任务。探索建立和完善一套完整的就业服务机制,这不仅对于毕业生的就业大有裨益,更将大大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系统定位、规划运作、科学发展。

本文为"天津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2013年度项目:建立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和创业服务体系的研究,批准号为:XIII436。

参考文献:

服务类毕业论文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阐述了现有就业信息服务平台的不足,指出了将语义Web技术应用于就业信息平台的优势,综合分析了语义Web在就业信息服务平台中应用的整体框架,介绍了资源本体的功能、开发过程及相关操作。

一、本体模型的基本概念

本体为知识库的建立提供一个基本的结构和一套概念及术语来描述某一领域,并且获取该领域的本质概念结构,这些都是通过本体分析完成的。然后,知识库就可以运用这些术语来表达现实或者虚拟世界中的正确知识,本体分析就是明确知识的结构。知识处理较为可行的方案是Berners Lee提出的语义Web结构。

在高校就业信息系统中,由于该系统要为人才的供需双方提供服务,因此一方面系统要存储并毕业生的有关信息,以方便用人单位的检索;另一方面要存储并企业招聘信息,方便学生查询。因此,在高校就业信息系统中需要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创建本体。

二、语义网就业信息服务平台框架

就业信息服务的核心内容是存储各种人才的供需信息,并提供良好的资源访问和信息检索方式,方便企业用户或毕业生进行信息查看和检索;同时还要便于用户对资源的管理,系统能够根据用人单位的用人热点给毕业生以提示,或根据毕业生的特点推荐用人单位等。就业信息服务平台的规划如下:

毕业生通过注册可以将信息到就业信息服务平台中,在后台数据库中保存,企业也可以将企业信息和招聘信息到平台中。注册用户经过登录后即可维护自身相关的信息资源,企业用户可通过企业入口登录,管理企业信息,如企业所属行业、企业性质、员工构成、人才需求等相关信息;学生用户登录后可维护自身相关信息如所学专业、取得的行业资格、特长、对职位的期望等等。管理员主要进行系统的整体维护和用户的管理等基础维护性工作。企业和学生可以在资源本体的基础上,实现高效率的信息交互和检索。

三、本体的构建

(一)基本思路

资源本体是语义Web建设的关键,是各类资源重用和共享的桥梁,构建就业信息资源本体主要需要考虑如下问题:

1.将资源自身的信息以元数据表示。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数据,目的是提供数据的含义,元数据可包括资源名称、类别、存储位置、内容等,元数据通常用XML和RDF进行描述。

2.建立资源本体词汇表。它定义了领域知识的特定术语及其关系,在本体词汇表中,必须明确指明各术语的概念,确定术语之间的约束关系和映射关系,反映出资源的结构和它们之间的联系。

(二)本体概念设计

1.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本体的服务领域及其使用范围。该本体本校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所涉及的相关内容,成熟后可以此为基础再扩展到省内高校就业信息系统。该本体需要解决毕业生对就业的需求、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本体有哪些类、那些属性,以及供需双方的信息如何匹配的问题。

2.确定高校就业本体词汇。高校毕业生就业本体的建设在包含对人才关键观测点的同时符合相关教育部相关规范。所采用的词汇以毕业生就业所需的基本资料为基础,再结合用人单位及相关领域的需求。系统设计的毕业生就业本体中主要的类别有学生(student)、用人单位(enterprise)、高校(university)、学生所在院系(department)、专业(speciality)、企业主管部门(Authorities)、地址(address)、单位(unit)、企业单位招聘信息(employinfo)等。

3.定义领域类别及决定类别、子类别的阶层关系。系统的本体间类别的关系比较简单,类别student、speciality、address、department为毕业生就业中一般类别;另外Authorities、university、comprise为unit的子类别。

(三)创建毕业生就业本体

根据前述对建立应用领域的本体论方法和概念设计的讨论,建立高校就业领域本体,再将现实世界的内容作为实例加入到高校就业系统本体论中。该本体以RDF/XML描述逻辑为基础,利用Protege3.2应用程序作为本体的设计和开发工具,建立毕业生就业本体。其中,有关毕业生的部分本体描述过程如下:首先定义命名空间,然后对基本概念进行定义定义属性,具体代码省略。

四、本体的操作

在创建完本体之后,系统要根据本体进行信息资源的组织与查询,我们选用Jena作为本体操作的工具,它提供了丰富的API能帮助我们对本体进行创建、读写和检索等操作,具体代码省略。

五、总结

将语义web应用到就业信息服务中,能够弥补现有平台资源分散、检索结果不精确的不足,能够在现有的基础上有效的提高人才供需双方的沟通透明度。在本文的基础上我们已经完成了本体模型的构建,接下来将在现有就业信息服务平台的基础上逐步探索实施。在我们开展的小范围实验过程中发现这种方法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的,在未来必将改变就业信息系统的应用状况。

参考文献

[1]Antoniou G,van Harmelen F,陈小平.语义网基础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服务类毕业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关键词: 找

目前仍然是毕业季节,论文服务市场生意依旧火爆,许多人都会通过各种途径去寻找适合自己的服务,这种方法给许多人毕业带来了便捷。目前论文写作服务市场缺乏管理所以比较混乱,毕竟属于国家法律法规的灰色地带,所以不能大张旗鼓的宣传,那么就需要我们在选择其服务时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

 一、淘宝,众所周知,淘宝是我们最大的网络购物平台,淘宝的商品琳琅满目,所以,想要寻找服务淘宝自然是不二的选择,淘宝搜索“毕业论文”会出现许多商家,他们是都可以提供此类服务的。只要提前于商家沟通商榷论文写作要求,['']论文质量是有很大保证的,另外淘宝还有许多商家提供论文改重服务。

服务类毕业论文范文第5篇

一、当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是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专业,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目标是具有现代酒店服务技能和基层管理知识的应用型人才。通过近五年来对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毕业设计的指导,笔者认为当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设计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毕业设计模式单远远超出学生的能力。现在多数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设计仍采用毕业论文的模式,以学科为本位,沿袭普通高校毕业论文的写作方式,与专业人才目标培养大相径庭,也与其他教学环节脱节。有些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对理论知识学习缺乏兴趣,论文写作基本素养如资料检索、分析、整理等方面能力匮乏,导致不知如何撰写论文,产生畏惧心理,抄袭、拼凑、节选、剽窃现象严重。

其次,学生重视程度不够。每年的四到六月份是高职毕业生最忙碌的时刻,既要为毕业做准备又要忙于找工作。在曰趋严峻的就业压力下,就业显得尤其重要,最后一个学期往往成为毕业生择业、就业的关键时期。毕业生往往将重心放在择业上,有的忙于实习就业,有的忙于到处赶场参加招聘会,有些学生甚至已提前就业。同时毕业生通过与往届学生的交流发现,极少有人因为毕业论文不合格而拿不到毕业证。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学生对毕业论文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远远不够。有些毕业生直到毕业论文提交期限前几天才开始撰写,甚至出现个别学生答辩当天才将论文提交给指导老师的现象。还有一些学生在论文提交后就认为万事大吉,无视指导教师提出的修改意见,个别学生提交论文后就再也不与指导教师联系,直到出现在论文答辩现场。

第三,指导考核过程重形式轻内涵。由于毕业生的毕业论文质量普遍低下,毕业生学术水平的不足,导致指导教师很难就论文的内涵进行指导。无奈之下,高职院校更重视毕业设计的形式,有些高职院校甚至提出论文格式不对不能答辩的要求,因此在论文指导以及答辩过程中出现过度注重论文形式的情况,论文样式、字体、字号、行距等要求必须严格符合论文的写作格式。即便如此,有些学生的论文格式也达不到要求,指导教师只好一点一点地教,给他们补课。论文答辩过程更是流于形式,只要不出现原则性错误,基本都能够顺利通过。

笔者认为要解决好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设计的问题,必须进行毕业设计模式改革,由理论性向实践性转变,由单一模式向多元模式转变,结合高职教育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毕业设计真正起到衡量教学水平和毕业生质量的作用。

二、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设计创新模式

基于工学结合导向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设计采用多种创新模式,将学生的毕业设计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具体岗位结合起来,根据酒店服务、管理工作的实际进行选题,采用双导师制,由学校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和酒店实习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完成。采用工学结合导向的毕业设计模式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设计可进行以下几种模式的改革创新。

(一)毕业实习报告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实习是学生在完成人文素养、专业知识以及校内实训课程后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的最后的综合实习。毕业实习的目的在于深化学生对酒店的认识,让学生全面掌握酒店服务和基层管理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实现向“酒店职业人”的转化,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将毕业实习报告作为毕业设计的一种模式,不仅可以引起学生对毕业实习的重视,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在更高层面上对专业进行思考。

毕业实习报告是学生在毕业实习的基础上完成的,要求内容实事求是,有独立的见解,能够反映岗位、企业的真实情况,表达出学生的体会和感受,是对实习过程获得的经验的整理、提炼和升华。毕业实习报告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实习时间、实习单位及岗位介绍、实习情况、实习总结及体会等。

(二)案例分析报告

据北青网报道,自2008年起清华MBA要求所有毕业生写一份综合案例分析报告,以取代原来的毕业论文或报告。笔者认为该模式值得我们借鉴。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毕业顶岗实习过程中会遇到大量服务、管理和经营案例,有些案例对他们的触动和影响很大,能够引发他们深层次的思考。对学生而言,描述一件工作中亲身经历的事件并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比撰写毕业论文更具有现实性和挑战性,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他们对案例的描述可能不够生动条理,分析可能肤浅、片面,但是,他们会有自己的分析视角,可以在实践中检验所学到的专业知识,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

案例分析报告可包含案例描述、酒店采取的解决方案及取得的效果、解决方案的利弊等,同时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并与之进行比较。指导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进行案例分析,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同时,学生的案例分析报告通过教师的整理和提炼,可以成为教学中鲜活的案例,运用到课堂教学中。

(三)酒店活动策划方案

酒店活动策划方案是酒店活动策划成果的表现形式,以文字或图文为载体,对饭店活动进行全面构思和谋划,并进行持续完善,其目的是客观、清晰、生动地展现活动策划的内容和思路,并对实践行动进行有效指导。虽然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往往不会参与酒店活动的策划,但却会参与策划方案的实施过程,有特色和创意的酒店活动的实施,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可以结合自己在酒店的实习经历,针对酒店活动的不同类型或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进行策划,形成策划方案。策划方案的内容包括酒店活动类型、活动目的、策划主题、策划内容以及形式等,要求策划方案突出整体性、创新性以及可行性。针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实际情况,可以围绕酒店常见的节假曰型、庆典性、家庭活动型等活动类型进行策划和方案的撰写。

(四)酒店接待方案

酒店接待方案是酒店为保障接待服务质量,满足客人需求而为接待VIP客人、会议、团队及有特殊要求的客人所制定的综合性的接待服务方案。2012年4月在青岛酒店管理学院举办的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现代酒店服务”项目竞赛规程打破了传统的酒店技能大赛的模式,对各参赛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现了由技能大赛向服务大赛的转变。此次大赛以“客人”“需求”为核心,要求各参赛队进行接待方案的设计和阐述。接待方案要求主题明确,并设计相应的突发事件和解决方案,方案的实施要与接待方案相吻合,突出了竞赛的行业性、整体性和可操作性。此次竞赛的规程给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模式的创新提供了很好的思路。指导教师可参考竞赛规程,设计几种常见的客人类型或由学生自行设计熟悉的客人类型,要求学生从客人的年龄、性别、职业、爱好、生活习惯、禁忌及特殊需求等方面进行分析,设计一个综合接待方案,重点对前厅、客房、餐饮三个接待项目进行详细设计。通过接待方案的设计,可以使学生深入了解饭店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关系,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紧密结合,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和创新精神。

(五)合理化建议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学校进行系统学习后进入酒店实习,会发现在学校学的知识和酒店实际工作之间的矛盾、冲突和问题,部分学生会进行深入思考,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解决方案。

毕业生的合理化建议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指在实习过程中,对酒店的组织、制度、服务流程、工作标准等提出的具有改进、创新、完善、提高所采取的方法、措施和方案;另一类是指通过学生的实习,对专业教学的课程、标准、内容、授课方法等提出的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合理化建议的主要内容包括建议提出的原因或理由、建议方案或措施以及预期效果等。合理化建议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实习经历有效结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发挥学生的智慧,同时有助于改进酒店经营管理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工作。

(六)创业计划书

麦可思公司于2011年6月的《2011年大学生就业蓝皮书》显示2010年全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比例为1.5%,比2009年的比例1.2%高出0.3个百分点。其中,2010届高职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为2.2%,比本科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高出1.3个百分比。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加,越来越多的高职酒店管理毕业生青睐于自主创业。同时国家也制定了相关政策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实现灵活就业。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可以对实习单位的经营管理进行反思,为今后的创业做基础。一份完整的创业计划书,包括市场需求分析、产品定位、店面地理位置的选择、筹集及投资方式、产品设计、实施方案等,是对毕业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毕业生撰写创业计划书的过程相当于提前在理论上演练了一遍创业的过程,同时创业计划书经过校内外指导教师的指导后,往往更具有可行性,有助于增强毕业生创业的信心。对于创新性、可操作性较强的创业计划,学院还可以提供相应的扶持,帮助学生实现创业的梦想。

(七)获取省级以上职业技能竞赛奖励

目前,各高职院校参与职业技能竞赛的热情和积极性都很高,其目的在于适应社会产业结构调整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促进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的工学结合和教产结合,检验高职院校教育改革发展成果,展现高职学生规范、精准的职业风采。从近年来大赛的规程看,大赛设置的项目越来越贴近于工作实践,参赛学生不仅要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动手能力,还要有一定的工作实践经验。为激励学生参与职业技能竞赛的积极性,学校可以制定相关政策,允许获得省级以上职业竞赛奖项的学生申请不进行毕业设计。因为参加比赛的都是在学生中选拔出的佼佼者,并且其在参赛过程中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经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比赛项目进行设计、分析、论证以及操作技能的强化过程中,各项能力得到不断提升,是高职院校优秀学生的代表。

服务类毕业论文范文第6篇

对于那些读书不感兴趣却又拿学历文凭的人来说不好受,做着自己不喜欢的事,那么,当你面临毕业季,是不是要找毕业论文的问题呢?到底哪里可以找到这类型的呢?就目前的毕业情况来看,我国的论文需求还是很大的,尤其是自从大学扩招后,服务的需求量膨胀。

相对于毕业生而言,他们比较关注的是毕业论文的质量到底好不好。说实话,不是自己的劳动成果,总会以为这服务产品有着很多细节上的缺陷。找别人帮忙完成的论文服务质量是否优质,其实与很多不同元素有关。首先,我们需要找到同样的专业或者同样的研究方向的人帮忙完成毕业论文这样“艰辛”的工作。就毕业工作的处理,不同考评要求的论文发展质量当然是出于不同的水平阶段。

专业人做着专业的事,这是社会分工的期许。不管有些人愿意就哪些方面着手去夯实自身的专业知识。至少在面临毕业之季,论文成了又一个关卡。毕业论文服务的质量到底好不好呢?从总体情况的发展目标入手,论文市场之所以未完全成熟,与我国的论文考核制度多样化有关。

网站主要由专业团队组成,一直坚持着高质原创、专业靠谱、诚实信誉的论文指导服务理念。涵盖经管、法学、计算机、医学论文等各学科服务,从到后期修改,从开题报告到论文查重以及论文答辩ppt,保证毕业论文顺利通过,真诚欢迎您的光临与惠顾!

 

服务类毕业论文范文第7篇

地方本科院校多由地方上的师专升格而来,本科办学时间短,肩负着培养大量适应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所急需的高级人才的重任,通常多为传统的教学型高校。在这种高校里,理工科,特别是应用性、实践性、创新性要求均较高的计算机类专业的毕业设计问题较为集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⑴师资力量欠缺地方高校是我国高校扩招的主力军,常年的扩招,摊薄了原本就非常有限的教师力量。对于计算机类专业,重点高校培养的博士毕业生原本是地方高校师资的重要补充来源,但是由于这类专业应用性强,本就为数不多的高素质的博士毕业生经常早早被各地的高新技术企业、跨国公司高薪聘去,真正愿意到科研条件较为欠缺的地方高校任教的十分稀少。师资补充不上来,就直接导致了地方高校计算机专业师生比常年不达标。更为关键的是,不少地方高校对教师的科研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高校教师的职称晋升、评优评先主要的考核指标就是科研业绩,这种政策导向直接影响了教学工作的开展,毕业设计这种费时费力且难出成效的实践教学工作对于高校教师们而言就形同鸡肋,难以引起重视并提升其指导质量。⑵校内实践教学资源不足,经费短缺地方院校由于办学时间较短、底子薄、投入不足,可供学生展开实践教学的仪器设备、场所通常都难以满足要求,而有限的资源又经常优先提供给基础性专业课、必修课的实践教学使用。经费投入不足也是制约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以我院为例,学院拨付给工科类学生每人160元的毕业设计实验经费,连补充最基本的实验耗材都不够,为了出成果只能将经费集中于少部分尖子生使用,从另外一个角度上说则损害了大部分学生的利益,影响了教育的公平性。学生在毕业论文阶段得不到有效的训练,其毕业论文的质量可想而知。⑶与学生就业时间冲突,学生投入不足通常本科计算机类专业的毕业设计安排在大学四年的最后一个学期,这段时间正是公务员考试、考研、教师招聘考试、企事业单位招聘的关键时期。大四学生面对严峻的升学与就业压力,不得不奔忙于各类考试与各地的招聘会之间。甚至,不少企业不顾及学生学业,要求签约学生立即到岗上班。升学、就业与毕业设计在时间上出现了冲突和矛盾,学生大多只能顺从于就业压力,无法把主要精力集中于学习上,⑷部分毕业设计选题脱离研发实际毕业设计选题的科学性、新颖性、实用性关乎毕业设计质量的高低。传统上,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以高校专任教师为主,选题的范围则以教师的科研项目或教研项目为主,选题常缺少工程背景,脱离研发实际,导致学生对毕业设计兴趣骤减,敷衍了事。也有部分学生擅长利用政策,在选题时下足功夫,往往选取那些相对简单,容易完成的课题,如课程教学网站、学籍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等。从技术角度上看来,这些课题实现方法基本一致,在许多网站、教科书、毕业论文指导手册上都有类似的源码,甚至提供几近现成的论文,学生只要变更一下界面或对数据库结构稍作调整,改头换面即可称之为自己的系统、自己的论文,提交上来,对这部分学生由于其论文也基本符合要求,真奈何其不得。⑸论文审查不严,易被学生钻空子通常本科毕业设计最终成果往往反映在毕业论文上,而本科生的毕业论文一般不需要被送入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中进行“”,常以校内专家评审做为最终评价手段。这种纯人工的评价手法易被学生钻空子,少部分学风不够端正的学生到了毕业前夕,往往出尽招数以求毕业论文顺利过关,常将学术期刊网站上的硕士论文下载后稍加修改即呈交上来,或直接通过网络购买毕业设计和论文。采用人工的评价手段稍不留神就让他们浑水摸鱼获得通过,最终造成恶劣影响。

2“产学研”结合模式的指导方式

“产学研”结合模式主要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两条途径,在充分考虑企业需求前提下,以提高学生的工程素养、巩固学科基础、培育创新能力为基本目的,由高校、企业、学生三方面共同研究,明确毕业设计的课题,确定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7]。在毕业设计实施的具体过程中,由高校和企业联合派出导师,由高校教师承担对学生的理论指导,由研发一线的工程师在企业中进行实践指导。毕业设计后期,可聘请企业中经验丰富的高职称工程师或工程技术部门主要负责人与校内教师一起共同组成毕业设计答辩考评小组,共同对学生的毕业设计实施书面评价、答辩、评定成绩等毕业设计的质量审查。

3“产学研”结合模式的的关键点

3.1做好选题工作

恰当的选题是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关键,能直接体现出地方院校人才培养的特色。“产学研”结合的毕业设计选题要求密切联系生产和研发实际,有工程应用的背景和工程的实际内涵,确保其具备较强的实用性。此外,选题还应具有一定的深度,保证有足够的工作量,在某些方面还应体现出创新的成分。因此,在选题时要尽量做到以下几方面的具体要求:⑴毕业设计选题应与服务地方的人才培养定位充分结合地方性本科院校是以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为主要办学方针的高校。我院所处的广东省近十年来软件产业一日千里、欣欣向荣,业已成为全国行业的龙头老大。2011年统计数据表明,广东省共有软件企业3136家,占全国的13.7%,全年实现软件业务收入3122亿元,占全国的16.9%。其中软件产品收入1203亿元,信息系统集成服务收入471.3亿元,信息技术咨询服务收入140.1亿元,数据处理和运营服务收入583.8亿元,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663.9亿元,IC设计收入60.2亿元。我院所处的惠州地区正处于广东省软件产业发展的核心地带,因此我院计算机系的毕业设计在选题上就充分考虑了人才培养的定位,以嵌入式软件设计、大型数据处理与运营、创意文化支撑技术等方向为主,为人才培养设定了明确的目标。⑵毕业设计选题应与地方企业研发实际充分结合地方院校的计算机工科专业是为了满足适应地方信息产业发展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其是否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是决定着人才能否快速适应地方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因此毕业设计的选题应密切结合地方信息产业发展的趋势,与地方企业密切联系、共同协商、共拟课题,真题真做。由于课题贴近实际、应用性突出,学生们往往更容易地激发学习兴趣,在解决工程问题的过程中切实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与地方企业研发充分结合还有利于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加强教师们服务地方经济的意识,增进服务地方的能力。⑶毕业设计选题应与学生就业充分结合利用“产学研”结合的毕业设计模式可让学生到有就业意向的企业中完成毕业设计的课题,直接接触到今后工作中需要面对的研发项目。这样学生往往会将之视为证明自己能力和价值的一次机会,激发出了极大的工作热情,有助于高质量地完成毕业设计。同时,在此过程中学生也提前适应了工作岗位,完成了岗前培训,能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也为企业节省了培训新员工的费用与时间。⑷毕业设计选题应反映学科发展的前沿毕业设计也是学生在走向社会之前对学科发展前沿的一次眺望。因此在毕业设计的选题上,应以能使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国内外行业应用和发展的最新理论、最新技术、最新应用,如云技术、量子计算、网络信息融合与知识服务等,可在毕业设计选题中适度安排这些体现学科先进性的内容,以期学生在毕业后能尽快融入到企业的发展中。

3.2强化过程管理

对毕业设计过程有效地管理是“产学研”结合模式能否成功的关键。为此我院专门制定有《惠州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规定》,在此基础上还补充制定了与企业研发密切相关的具体措施,如教育并严格要求学生对接触到的关键技术、源代码、项目文档等履行保密义务,保障校企双方的利益都不受损害。在确定课题后,各系部组织学生与校内导师、企业导师见面,在校企双方面导师的共同指导下向学生详细介绍课题的内容、要求和任务,并要求学生按照规定完成查新、外文文献阅读、撰写开题报告、制定研发计划和工作进度,设定预期目标,确定最终的结果形式等工作。学生在企业完成毕业设计期间,还加强了对学生考勤的检查,规定学生必须按照实习单位的作息制度上下班,如遇特殊情况确需请假,应同时报告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在取得他们同意后方可离开。我院还强化对校内指导教师的管理。校内导师要与学生定期联系、在毕业设计开题、中期检查;定稿前、答辩前均需召集学生开会,检查毕业设计完成情况,收集学生意见,答疑解惑;每周不少于2次指导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考虑到此时学生大多身处企业,不在校内,可利用电话、网络(如电子邮件、QQ在线交流、网络论坛、微博)等方式远程指导,校内导师还定期访问学生所在企业,与企业导师保持密切联系,协助校外导师做好学生的日常管理,及时了解学生的工作进展、生活情况、甚至心理与情感困惑等。为保证设计及毕业论文都到达规范要求,我院专门制订有《惠州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规范》,对毕业论文的形式做出了十分具体的要求。毕业论文送审前均需由校内导师对论文进行形式审查,审核诸如论文各项内容是否齐全,格式是否规范等,确保形式符合要求。为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教务处每年还从各系部评选出来的优秀毕业设计(论文)中遴选出最优秀的典范毕业论文,编印成册,下发至毕业班级中,以这些毕业论文为示范样本,鼓励学生高质量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我院还做好毕业设计的档案管理工作,规定在毕业设计完成前需提交毕业论文审批表、任务书、开题报告、查新报告、指导记录、外文阅读文献目录、论文文本、各类不的源代码、需求分析报告、项目总结报告等十二种材料,纸版文档与电子版文档均需同时提交,双备份,对于电子文档需长期保存。

3.3适度调整考核标准与程序

“产学研”结合模式下指导的毕业设计有其特殊性,因此最终的考核——毕业论文评审、毕业论文答辩——也应有别于在校内完成的传统学术型论文,在评价上需结合实际并适度倾斜。首先在选题的评价方面应首先考察学生选题的新颖性、实用性,对于密切结合研发的具有较大实用价值且是研发过程中的重点或难点的选题,应该给予肯定;在毕业设计工作完成情况的评价上,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工作量,并对于毕业设计的原创性、真实性予以认真的考察,即毕业设计必须是学生亲自动手解决的研发过程中的若干具体问题;评审人的构成方面,可聘请企业中经验丰富的研发工程师、项目经理等人员与校内专家一起组成考评小组,企业专家的参与将增强评判的客观性、公正性,也将强化学生毕业论文中实用性的评价;学生毕业设计的考核也应包含团队协作能力的评价,在企业进行研发工作,如完成一个软件项目,本身就是一个团队作战的过程,学生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也应该进行考察,引导学生重视团队协作;最后,毕业设计的成果形式也不应仅局限于毕业论文,可将学生在“产学研”过程中实际参与或完成的智力成果都纳入评价范围,如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计算机软件登记、各类发明与实用新型专利、工程设计报告、项目需求分析报告等。

4“产学研”结合模式的实践

惠州学院计算机科学系从2004年成立起就一直非常重视与惠州市及周边地区的企业开展“产学研”结合。主动与旭日集团电脑部、用友软件有限公司等当地十多家IT企业输送实习生,充分利用以往积累下来的资源。从2005年起,每年都组织学生到上述企业开展毕业论文、生产实习等实践教学,共同开展协同创新。在校内指导教师与企业工程师的双重指导下,通过“产学研”结合模式完成毕业设计,并初具成效。从客观数据上分析,参加“产学研”结合模式的学生其毕业设计成绩得分较高,且易取得突出成果。以2005级为例,该年级学生在企业完成毕业设计的共计有30余人,占毕业生总数的近20%,其中9人的毕业设计被评为“优等”,2人的毕业论文获选校级优秀毕业论文。从学生主观感受上看,学生直接到企业参与企业的研发课题,也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自信心陡增,对学习的满意率也有大幅提高,这一点可从毕业论文的“评教”得分上得以体现。我系对参加“产学研”结合模式进行毕业设计的学生展开了调研,汇总“评教”得分,将其与不参加“产学研”结合模式的学生的“评教”的得分进行了对比,具体情况如表1。

5结论

服务类毕业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毕业生;大学生;就业服务;信息服务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2.06.023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2)06-0090-05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就业是一个引人注目的热词,该词频频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预算报告、计划报告、各类媒体的报道中,还被称之为民生之本,这都体现了对大学生就业现实问题的高度关注。大学生就业的特点是数量众多,据教育部自2009-2011年的高等教育统计数据表明,大学生毕业人数均超600万大关;时间紧逼,每年7月份之前毕业生必须离校进入社会;涉及面广,大学生就业是一项涉及到千家万户的社会系统工程,构成该系统的基本要素是政府、学校、企业、人才市场、学生及其家庭。为此,我国各级政府、高等院校以及有关组织部门、家庭和个人都积极寻求对策,采取措施,为毕业生成功就业提供各种支持和信息服务。本文以就业服务为研究切入点,分析论述我国大学生就业的信息服务模式,以期为大学生就业服务工作的完善提供理论参考价值。

1 政府服务模式

政府在大学生就业服务工作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国政府经历了从计划经济时代的“统一分配”,改革开放后的“供需见面”与“双向选择”,到如今以市场导向为主的“自主择业”3个历史时期[1]。每个时期政府所承担的责任,行为选择,服务内容,政策制订等各不相同。现阶段,我国政府紧密围绕市场经济和社会环境条件,有针对性地开展面向大学生就业的信息服务。

1.1 制订大学生就业政策法规,并以宏观调控为主,促进就业1.1.1 政策法规制订者

(1)国家相关部委

包括教育部、国务院办公厅、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人事部、财政部等中央部委政府部门,这些部门单独或多部门联合一起制订、出台与大学生就业相关的政策法规文件,如教育部制订《五类大学毕业生就业将享优惠政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七部委《关于印发三年百万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计划的通知》等文件。

(2)各级地方政府相关部门

各省级人民政府、直辖市政府等有关部门,如教育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财政厅、科技厅等,以国家相关部委的宏观就业政策文件为指导原则,根据所辖区域的实际情况,制订与本区域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就业政策法规文件,例如广东省政府2010年首次出台的《广东省高等学校学生实习与毕业生就业见习条例》,少数地级市、县区等政府机构也积极制订仅适用本地区的大学生就业政策,如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布2010年度《深圳市接收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管理办法》。

1.1.2 政策法规的主要内容分析

据统计,从2009年起至目前,国家各部委单独或联合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全国性政策文件共107份。各个地方政府出台的文件数量从十几份到几十份不等,北京市近三年出台11份,上海市13份,广东省15份,四川省20份,天津市32份[2]。解读这些毕业生就业政策文件,主要内容有:

(1)就业渠道政策

政府为了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切实加强就业服务,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制订了一系列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的就业政策。如积极鼓励发展服务外包、动漫、现代信息技术、现代服务业等产业,创造更多高校毕业生就业机会。积极支持和鼓励高校毕业生投身现代农业建设,鼓励农业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以及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就业的政策,统筹实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三支一扶”(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等基层服务项目,切实做好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积极做好征集高校毕业生入伍服义务兵役工作。鼓励中小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政策。鼓励科研项目单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等。

(2)就业服务政策

为了向高校毕业生提供方便、快捷、直接、有效的就业信息服务,创新就业信息服务内容,政府推出多项服务举措。如鼓励组织企业进校园、召开就业宣讲会、专场招聘会和供求洽谈会等活动。建立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平台,提供政策、岗位信息、网络招聘、远程面试、指导咨询等就业服务。加强人力资源市场需求预测,完善职业供求信息收集和制度。鼓励各类职业中介机构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全面落实为登记失业高校毕业生免费提供政策咨询、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和人事档案托管等服务政策。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扶持活动[3]。

(3)就业能力政策

即加强毕业生能力政策,包括就业指导服务政策,如鼓励企业与高校合作,为大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服务,帮助大学生提升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举办全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科学合理地规划大学学习与生活,提高就业技能与实践能力。高等教育改革政策(包括课程的改革及专业设置),如教育部通知要求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 促进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实习培训政策及宣传引导政策,如鼓励创建大学生科技创业见习基地,支持高校毕业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等。

服务类毕业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论文管理平台;B/S模式;三层架构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毕业论文是高等学校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运用本专业知识和技能所进行的全面的综合训练。当前不少高校对毕业论文的管理主要还是采取传统人工管理模式,在论文选题、论文指导、资料收集、报表提交等多方面存在效率低、效果差等问题。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高校尝试使用信息技术对毕业论文进行管理,也有一些软件厂商开发了相应的通用软件平台。

多数系统向管理员、教师、学生三种类型的用户提供服务,解决了导师出题、学生选题、毕业论文材料的上交与审核。有的系统还实现了师生实时交流、在线评审以及毕业统计等功能。

但是由于不同高校在毕业论文的组织和管理存在差异,开发一个适合本单位使用的毕业论文管理系统,更有利于论文管理和系统维护。为了进一步提高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效率,本平台结合某系在近些年实践教学环节中实际情况,应用软件工程的思想和方法研究了毕业论文管理平台的设计,实现了对毕业论文的网络管理,提高了效率和管理水平。

1 系统功能

根据《闽江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规定》,毕业论文写作的主要工作有:教学秘书进行毕业论文初始工作(设置参与论文写作工作的指导教师和学生,毕业论文工作计划、相关通知公告及相关表格文件等)、指导教师拟定毕业论文选题、学生选择或者自拟论文选题、师生互选、学生提交题目审批表、教师下达任务书、学生提交开题报告、论文写作与指导、中期检查、论文定稿、指导教师评阅、专家评阅、毕业论文答辩、毕业论文资料归档等工作。

2 系统功能模块

本系统的用户包括学生、教师、教学秘书、院系领导,系统设计目标是实现毕业论文管理的网络化、系统化、自动化。核心功能是教师拟出课题、学生选题、在线提交各种文档、在线论文指导。系统应满足学生、教师、教学秘书、院系领导四种类型的需要,针对不同类型,使用不同的功能模块。学生主要有选题、上传文档、提交论文等功能。教师有设定论文题目、选择学生、查看指导学生提交的文档等功能。教书秘书全程调节毕业设计进程。院系领导进行审查和审核。

2.1 教师模块

教师由教学设置用户名和账号。主要实现:课题、选择指导学生、任务书、审核开题报告、中期检查报告、修改论文、成绩评定等。

2.2 学生用户模块

学生使用平台登录,用户名和初始密码由系统给出。主要实现:选择课题、选择教师、填写题目审批表和开题报告、提交论文等功能。

2.3 教学秘书模块是毕业毕业论文管理平台的系统管理账户。主要实现:设置指导教师、设置指导学生、统计毕业论文报表、毕业论文计划。

2.4 院系领导模块

院系领导主要对毕业论文各阶段进行监督和审核。

3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根据系统功能,设计采用以Web为基础的三层架构的B/S模式,分为客户层、应用层和数据层。

客户层:实现在客户端浏览器中显示的用户界面。该层可以调用由业务逻辑层提供的业务方法,也可以直接调用由数据层提供的接口访问数据库。客户层实现了系统与用户间的接口,用户通过Web浏览器访问论文管理平台。应用层作为系统核心,封装了主要的业务逻辑。

应用层:主要是针对具体的问题的操作,也可以理解成对数据层的操作,对数据业务进行逻辑处理。在接收了用户提交的http请求后,由Web应用服务器接受请求并由处理程序解释,并进行相应处理。操作结果以HTML页面的形式返回给浏览器。

采用三层结构这种模式能较好地适应开发,对代码重用、代码分层以及对以后的软件维护等等有很大的作用。尤其考虑到本平台在运行过程中随着毕业论文流程可能的变化以及对功能扩展的需求,更应该采用三层结构。

开发工具采用Visual 2010,编程语言采用C#,前端界面使用,采用Microsoft SQL Server2008作为后台数据库管理系统。其中是创建动态Web页的服务器端技术,作为应用程序采用的数据访问模型。在服务器端运行,应用程序使用连接数据源,并进行数据操作。

4 后台数据库设计

毕业论文平台后台使用SQL SERVER数据库。设计过程中使用ER图定义实体关系模型,并根据范式理论进行优化。

根据需求分析和设计要求,毕业论文平台主要包含以下数据表:

(1)Administrator,存储教学秘书信息。

(2)Dean,存储院系领导信息。

(3)Teacher,存储教师用户相关信息,包括用户名、密码和教师基本信息等。

(4)Student,用来存储学生用户相关信息。

(5)DepartmentInfo,用来存储院系信息。

(6)Plan,用来存储毕业论文计划信息。

(7)Thesis,用来存储毕业设计课题。

(8)Task,用来存储任务书信息。

(9)TitleForm,用来存储题目审批表信息。

(10)Report,用来存储开题报告信息。

此外还有一些辅助表。

5 系统的主要特色

考虑到本单位实际需求和运行情况,平台重点突出两大特色:

师生互选。教务秘书设定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总数,教师提交课题后,学生登录平台,查看相应课题,根据自己擅长或喜欢的方向进行选择。在选题的过程中,每个导师的学生数量有限,达到上限后,学生不能选择该导师,需要从其他导师的课题中重新进行选择课题。教师可以决定是否接受该学生。教师指导人数到达上限后,不再接受学生。

审批功能。教师可以查看到所指导学生的任务书、开题报告、毕业论文等信息,并进行审核。院系领导对教师审核后的文档进行最终审批。

6 结束语

本毕业论文管理系统基于本校实际开发,充分利用了网络资源,方便管理人员对毕业论文全阶段的监督和控制;使学生选题过程公开化、合理化,解决了以往选题散乱、人工干预多的问题;促进毕业指导老师与学生互动;较好地适应毕业论文管理需要。今后可以在平台上添加答辩管理、论文检索等功能,进一步规范和扩展使用空间。

参考文献:

[1]应颂翔.基于B/S架构的毕业论文管理信息系统设计[D].浙江工业大学,2011.

[2]潘旭武.基于工作流的毕业设计管理系统[J].计算机系统应用,2013(22):54-57.

服务类毕业论文范文第10篇

不同的收入期望,会直接影响我们对专业的选择。有些专业的毕业生总体薪资待遇情况比较理想,但优势并不十分明显;而有些专业就业后薪资待遇呈两极分化,做得出色能拿高薪,做得不好甚至会被迫转行。当然,还有一些专业需要“熬出头”;毕业之初待遇一般,但坚持下去,成为这个领域的能手,待遇就非常可观。总而言之,薪资待遇是我们挑大学、选专业时的重要参考项。

一、平均月薪最高的专业

据统计,我国最新一届本科毕业生平均签约月薪为2 514元,硕士毕业生平均签约月薪为4 160元。月薪最高的本科专业为能源动力类,中外合资、外资、独资企业签约薪水高过国有企业。从专业来看,当前签约月薪最高的硕士毕业生专业类为电子信息科学类(5 373元),签约月薪最高的本科专业类为能源动力类(3 027元),高职高专则为语言文化类(2 322元)。

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的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大学生求职心态更为现实,本科学历人群中愿意接受零月薪的比例达到20%,与去年的1.2%相比大幅攀升。一方面,可见大学毕业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竞争;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大学生普遍摆正了心态,将着眼点放在三五年之后甚至更长远的未来,而不去过分计较刚毕业、还没有太多实践经验时的报酬。

本科生从事的各职业中,外语类专业、工学类技术职业收入最高,但从整个专业大类而言,工学类专业大学毕业生的平均月薪不敌经济学专业。

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的就业期待地与实际工作地点存在较大反差,毕业前大多数毕业生的就业期待都是留在直辖市和副省级城市就业,愿意留在区县就业的大学本科生仅3成左右。

但在毕业半年以后再来看,大学生就业主要集中在地级及以下城市。有52%的一般本科学生都在这里工作,而“211”本科院校的毕业生也达到44%之多。大城市虽然就业机会多,但是求职竞争也非常激烈,与其一直堵在大城市找工作,不如多在中小城市寻找就业机会。

从本科专业大类来看,经济和工学类以及管理类专业的毕业生收入最高,超过了学习小语种的毕业生。

从行业来看,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普及和运用,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相关行业的收入也水涨船高。在行业就业的毕业生半年后实际月收入水平也是同类毕业生中的佼佼者。在本科毕业生就业的行业中,半年后实际月收入较高的还有金融、保险、房地产业,电信及电子信息服务业;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的行业中,半年后实际月收入较高的还有金融、保险、房地产业,建筑业。

从性别来看,无论是本科还是高职高专毕业生,毕业前的月收入期待、半年后的实际月收入和雇主愿意提供的最高月收入,这三项指标都是男性高于女性。这种现象在高职高专中更为突出。当然,这是行业乃至整个社会的普遍现象,具体到每个人,还是要看自己的功底、努力程度以及职业规划。

志愿导航

法语专业

专业链接:接受相应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训练,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培养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工作的业务水平及较好的素质和较强的能力。

就业走向:能在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

院校推荐: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大连外语学院、南开大学、四川外语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

信息安全专业

专业链接:本专业是计算机、通信、数学、物理、法律、管理等学科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确保信息安全的科学与技术。

就业走向:毕业后从事计算机、通信、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电子金融等领域的信息安全维护工作。

院校推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邮电大学。

药物制剂专业

专业链接:学习掌握物理化学、药物化学、药用高分子材料学等基本知识;培养药物制剂的研究与开发的能力。

就业走向:能在药物制剂和与制剂技术相关联的领域从事研究、开发、工艺设计、生产技术改进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工作。

院校推荐:沈阳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广东药学院、甘肃中医学院。

医疗技术美容专业

专业链接:在传统医学的基础上,学习现代美容科技,掌握相关理论和护理方法。

就业走向:在医院、美容院和美容机构,担任美容师、培训师、美容导师或相关产品的销售人员。

院校推荐:辽宁卫生职业技术学校、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移动通信技术专业

专业链接:学习移动通信技术基础理论,掌握电话机、传真机等在内的通信工程安装、管理和维护。

就业走向:可从事移动通信公司的设备研发与调试、移动通信业得运营,相关产品得检修和营销等工作。

院校推荐: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陕西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南宁信息工程职业技术学校、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旅游日语专业

专业链接:除了学习日语、旅游业务相关知识外,还要学习团队管理、业务联络等技能。

就业走向:考取相关证书,可到旅游公司从事导游或旅游管理工作,也可当老师或翻译。

院校推荐: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西安涉外旅游职业学校、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

空中乘务专业

专业链接:立足民航业和旅游业的发展需要,以服务为宗旨,以校企合作为途径,以国际合作为特色,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较强岗位实践能力、岗位专业综合服务能力及岗位应变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从事客舱服务、民航地面服务、旅游酒店及其他管理服务等工作的高技能人才。

就业走向:毕业后可从事国内外航空公司的空乘服务、地勤服务及民航商务等工作。

院校推荐: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郑州空中乘务专业学校、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导游专业

专业链接:学习旅游概论、旅游管理、饭店管理、初级会计学、中外民俗等专业课程,进行旅游知识讲解和导游员等岗位实习,从而具备相关工作的入行基础。

就业走向:可在全国各大旅行社、旅游企业、景区景点、国家军事博物馆工作。

院校推荐: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阜新高等专科学校、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四川旅游学校。

二、月薪增长最快的专业

调查显示,本科和高职高专薪资最低的均为医学和医药卫生大类。这是否说明包括医学类在内的目前“低收入”专业的就业前景不佳呢?其实不尽然。尽管医学目前月薪偏低,但其发展潜力却很大。在月薪增长最快的前10位专业中,医学类占据半壁江山,其中中药学、药物制剂专业增长最快,增长率为46.5%。

服务类毕业论文范文第11篇

 论文摘要:阐述了现有就业信息服务平台的不足,指出了将语义web技术应用于就业信息平台的优势,综合分析了语义web在就业信息服务平台中应用的整体框架,介绍了资源本体的功能、开发过程及相关操作。 

 

 一、本体模型的基本概念 

 

 本体为知识库的建立提供一个基本的结构和一套概念及术语来描述某一领域,并且获取该领域的本质概念结构,这些都是通过本体分析完成的。然后,知识库就可以运用这些术语来表达现实或者虚拟世界中的正确知识,本体分析就是明确知识的结构。知识处理较为可行的方案是berners lee提出的语义web结构。 

 在高校就业信息系统中,由于该系统要为人才的供需双方提供服务,因此一方面系统要存储并毕业生的有关信息,以方便用人单位的检索;另一方面要存储并企业招聘信息,方便学生查询。因此,在高校就业信息系统中需要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创建本体。 

 

 二、语义网就业信息服务平台框架 

 

 就业信息服务的核心内容是存储各种人才的供需信息,并提供良好的资源访问和信息检索方式,方便企业用户或毕业生进行信息查看和检索;同时还要便于用户对资源的管理,系统能够根据用人单位的用人热点给毕业生以提示,或根据毕业生的特点推荐用人单位等。就业信息服务平台的规划如下: 

 毕业生通过注册可以将信息到就业信息服务平台中,在后台数据库中保存,企业也可以将企业信息和招聘信息到平台中。注册用户经过登录后即可维护自身相关的信息资源,企业用户可通过企业入口登录,管理企业信息,如企业所属行业、企业性质、员工构成、人才需求等相关信息;学生用户登录后可维护自身相关信息如所学专业、取得的行业资格、特长、对职位的期望等等。管理员主要进行系统的整体维护和用户的管理等基础维护性工作。企业和学生可以在资源本体的基础上,实现高效率的信息交互和检索。 

 

 三、本体的构建 

 

 (一)基本思路 

 资源本体是语义web建设的关键,是各类资源重用和共享的桥梁,构建就业信息资源本体主要需要考虑如下问题: 

 1.将资源自身的信息以元数据表示。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数据,目的是提供数据的含义,元数据可包括资源名称、类别、存储位置、内容等,元数据通常用xml和rdf进行描述。 

 2.建立资源本体词汇表。它定义了领域知识的特定术语及其关系,在本体词汇表中,必须明确指明各术语的概念,确定术语之间的约束关系和映射关系,反映出资源的结构和它们之间的联系。 

 (二)本体概念设计 

 1.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本体的服务领域及其使用范围。该本体本校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所涉及的相关内容,成熟后可以此为基础再扩展到省内高校就业信息系统。该本体需要解决毕业生对就业的需求、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本体有哪些类、那些属性,以及供需双方的信息如何匹配的问题。 

 2.确定高校就业本体词汇。高校毕业生就业本体的建设在包含对人才关键观测点的同时符合相关教育部相关规范。所采用的词汇以毕业生就业所需的基本资料为基础,再结合用人单位及相关领域的需求。系统设计的毕业生就业本体中主要的类别有学生(student)、用人单位(enterprise)、高校(university)、学生所在院系(department)、专业(speciality)、企业主管部门(authorities)、地址(address)、单位(unit)、企业单位招聘信息(employinfo)等。 

 3.定义领域类别及决定类别、子类别的阶层关系。系统的本体间类别的关系比较简单,类别student、speciality、address、department为毕业生就业中一般类别;另外authorities、university、comprise为unit的子类别。 

 (三)创建毕业生就业本体 

 根据前述对建立应用领域的本体论方法和概念设计的讨论,建立高校就业领域本体,再将现实世界的内容作为实例加入到高校就业系统本体论中。该本体以rdf/xml描述逻辑为基础,利用protege3.2应用程序作为本体的设计和开发工具,建立毕业生就业本体。其中,有关毕业生的部分本体描述过程如下:首先定义命名空间,然后对基本概念进行定义定义属性,具体代码省略。 

 

 四、本体的操作 

 

 在创建完本体之后,系统要根据本体进行信息资源的组织与查询,我们选用jena作为本体操作的工具,它提供了丰富的api能帮助我们对本体进行创建、读写和检索等操作,具体代码省略。 

 

 五、总结 

 

 将语义web应用到就业信息服务中,能够弥补现有平台资源分散、检索结果不精确的不足,能够在现有的基础上有效的提高人才供需双方的沟通透明度。在本文的基础上我们已经完成了本体模型的构建,接下来将在现有就业信息服务平台的基础上逐步探索实施。在我们开展的小范围实验过程中发现这种方法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的,在未来必将改变就业信息系统的应用状况。 

 参考文献: 

 [1]antoniou g,van harmelen f,陈小平.语义网基础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服务类毕业论文范文第12篇

[论文关键词]法律职业教育 发展困境 对策

一、法律职业教育面临的困境

1 学历层次难以跨越职业门槛。目前,我国法律职业院校大多数是由原来的政法类成人干部院校转型或是政法、司法、警察类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升格而来。办学规模、师资力量和软、硬件设施方面很难在短时间内达到高等本科院校的水平,再加上政策方面的原因,我国现有的法律职业院校基本上都是专科层次。但令人尴尬的是,法律职业的入门学历却是本科学历。严格地说,法律职业是指法官、检察官、律师和公证员这四类。要从事这四类职业必须要通过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并获得法律职业资格证书,而参加国家统一司法考试的最低学历条件则是本科,这使得法律职业院校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毕业生没有资格从事法律职业。

2 专业设置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受过去统招统分制度的影响,法律职业院校传统的专业设置大都以国家机关或事业单位的工作需求为根据,学生毕业即使专业不对口也无需担心就业问题。而现在毕业生不再统一分配工作,需要面向市场双向选择,这就出现了一个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对口衔接的问题。如刑事执行、司法鉴定、法律事务等专业就业面过窄,在就业市场上毫无竞争力,最终很多学生不得不选择了售货员、服务员、广告散发员,或者是保安、保姆、保洁等工作。此外,由于法律职业院校毕业生学历层次偏低,无法和同类本科院校毕业生相比。

3 培养模式缺乏技能性和实践性。理论水平和学术能力不是法律职业院校的主要培养目标,岗位技能和实际工作操作能力是职业院校的培养重点。因此,法律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应突出技能性和实践性。由于传统培养模式的影响,大多数法律职业院校还没有完成培养模式的转变,各专业、各学科教学仍然保持着以课堂教学和理论讲授为主的模式,实训教学和实习实践不足,工学结合不足,真正具有实践能力和经验的双师型师资不足,教学管理模式改革没有突破性进展,对学生能力和教师业绩的考核指标和方式没有走出传统的管理模式。学院领导、教学管理部门、学生管理部门等机构的办学思想转变缓慢,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就业市场的变化。因此,各类法律职业院校亟待进一步解放思想。

二、法律职业院校应对困境的几种模式

1 助考模式。就业困难是制约法律职业院校发展的第一大难题,学历层次低、专业就业面窄、生源基础较差等原因都成为学生就业的障碍,为了解决此类问题,不少法律职业院校开展了各种各样的助考辅导,甚至抽调专门的师资,组成助考辅导组织,对学生进行辅导。如新生入学后,在学习高职课程的同时接受本科自学考试辅导,以使学生在毕业时能尽快取得一个本科学历,弥补学历层次低的缺陷。与此相匹配的还有司法资格考试辅导。只要学生能拿到自学考试的本科学历证书,就可以参加国家统一司法资格考试,因此在开展本科自考辅导的同时,一些学校还对毕业班的学生进行司法考试辅导,以期学生能通过司法考试取得进入法律职业的资格证书,拓展就业范围,提高就业层次。除了自学考试外,专接本、专升本考试也是毕业生进一步提高学历层次的另一途径,有的学校在学生临近毕业时对学生进行专接本、专升本考试辅导。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不少法律职业院校还对学生进行各类技能证书和职业资格证考试辅导,如英语等级证、计算机等级、会计证、报关员证、秘书证等,在毕业班学生中开展公务员考试和政法干警招录考试辅导等。各类辅导都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但相关社会助考更具专业性和系统性,学校辅导各类考试的通过率也无法和社会助考机构相比。

2 转型模式。法律类职业院校目前的转型有两种情形:第一种转型是根据就业市场需求转为综合性职业院校:由于法律专业毕业生尤其是高职毕业生就业越来越困难,有的法律高职院校便逐步缩减法律类专业的招生,扩大非法律专业的设置,来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以北方某省一所法律类职业院校为例,从该校2010年的招生专业介绍来看,该校设有8个系共32个专业,其中与法律相关的专业有5个:法律事务、司法助理、法律文秘、应用英语(法律英语方向)、会计(司法会计方向),其他均为非法律专业。这样一来,招生针对面、生源、就业方向等大大拓宽,一所法律类职业院校实质上已经转化为一所综合类职业院校,但学校名称中的“政法”“司法”“警察”等行业特色标签也就名存实亡了。另外,法律类职业院校毕业的会计、旅游、外语等专业毕业生,与那些会计学院、旅游学院、外语学院的毕业生相比,既没有自身特色,又缺乏竞争优势。

第二种转型是依托部门政策转为政法干部或干警培训机构。此类转型通常是根据国家或部门的政策指导,学院逐步以培养政法干部或干警试点班为主,同时承担系统内在职干部的非学历培训任务,而普通高考招生逐渐缩减直至停招。学院的教职工通过转为公务员或其他分流措施妥善安排。这样一来,一所法律类高等职业院校就完成了向部门培训机构的转型。

3 升格模式。在专科学历难以发展的困境下,不少法律类职业院校开始计划进一步升格为本科学院或大学,这应该是专科层次法律职业院校最想实施的发展模式。虽然这种升格对学校的软硬件设施、师资力量、招生数量等各方面要求严格,但一旦升格为本科院校,无论招生工作和学生就业都可以发生一个质的变化。因此,不少学校正在为升格而进行着努力。但是,由于政策的原因和办学条件的要求,此种模式恐怕要有很长的路要走,而最终能否如愿也很难说。

三、法律职业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对策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使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要,法律职业教育同样必不可少。法律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不是法律人才太多,而是绝大多数毕业生未能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大部分法律高职毕业生仅仅是获得了一个毕业证,既没有学到法律知识,也没有任何岗位技能。这与学校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方式有很大关系。只要学校能够找准自身定位,搞好工学结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法律职业教育就会焕发出其勃勃生机。

1 坚持自身定位,明确培养目标。社会需要精英教育,需要通识教育,但更需要职业教育,需要技能教育。依法治国离不开法学家、法官、律师、检察官等精英法律人才,但同样也需要大批的基层法律工作者和精通实务操作技能的法律服务人员。经济社会中尚有很多法律职业有待充实,如大型公司、企业的法律顾问、法务主管和助理,中小企业法务专员,基层司法行政部门的司法调解员、法制宣传员,法院的司法书记官,各级公安干警和司法干警,以及各层次的安保人员等,所有这些岗位都需要大量的高素质、技能型的法律实务人才。因此,法律职业院校一定要坚持自身的职业教育定位,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为经济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的法律服务人才是法律职业教育的使命。

2 合理设置专业,改革培养模式。法律专业毕业生不好就业的原因不是法律人才太多,而是法律人才太少了。一方面社会需要法律人才,另一方面法律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不好。究其原因,一是学生所学专业不能适应市场需求,二是学生没有掌握法律实务工作的基本技能。因此,法律职业院校首先要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合理地设置相关专业,以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如不少学校通过调研和论证,陆续开设安全保卫、社区管理、公司法务、刑事侦查、社区矫正、法律事务等专业,实践证明这些专业的就业情况明显好于传统法律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同样应该大胆改革,敢于大幅度修订教学计划,抛弃传统的理论讲授为主的模式,突出实务技能教学和实习实训的地位。在学制上可以采用“2+1”模式,即两年在校学习实训,一年的顶岗实习。在教学上,要抛弃课堂教学为主的传统模式,以开放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工作实践或模拟的工作环境中去,以作为学,学以致用。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一出校门就可以胜任相关岗位工作。在加大实习、实训力度的同时,还要开放考试、考核方式,以技能操作和社会实践为考试、考核的主要途径,减少书面考试的比重。法律职业院校必须以培养操作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专业设置和培养模式要有鲜明的职业特色,才能打造出法律职业教育的市场品牌。

3 建好双师队伍,搞好工学结合。学院定位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的法律服务人才,就必须要具备一批具有法律实务实践经历、丰富职业经验的双师队伍。双师是指既具备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又具备相关法律服务实践经验的教学队伍。只有这样的教师队伍,才能胜任高素质、技能型法律人才的培养工作,才能脱离传统的理论讲授和课堂教学为主的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真正的岗位技能和职业素质。“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可以通过鼓励教师兼职和聘请兼职教师等两个途径来实现。鼓励教师兼职就是学院要创造条件,让一线教师到各个法律服务部门去兼职锻炼,丰富其实践经验,如做兼职律师、兼职法律顾问、兼职司法行政工作和法律援助、兼职人民调解员、兼职陪审员等。聘请兼职教师就是从法律实务部门、法律服务机构或公司企业聘请经验丰富的专家、优秀工作人员到学校教师授课,承担学生的实训指导任务等。“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只有建设好一个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足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才能保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成功。

服务类毕业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毕业设计;SQL Server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2)31-7400-02

在如今高效而又快节奏的现代社会里,学校的毕业生论文相关资料还是使用传统人工的方式来进行管理,这样不仅工作效率低还浪费时间,同时由于毕业生即将毕业,很多学生在做毕业设计时都不在学校,而在实习单位。因而毕业生要想和指导教师沟通就会显的比较困难,指导教师也不能很好地了解所指导的学生毕业设计进度状况,提供比较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相对困难。为了方便学校能够对毕业学生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相关资料进行有效地管理,同时便于指导教师与学生能够更好的交流,开发高校毕业设计管理信息系统就显得尤为必要。

1 系统设计

1.1 系统构架

本系统的服务器运行于WINDOWS 2003 Server操作系统平台,数据库管理系统使用SQL Server 2008。服务器系统考虑使用多台服务器组成的高可用性能服务器集群,以提高服务器系统性能,实现负载均衡,提高网络性能[1]。

1.2 系统总体功能

该系统总体功能主要分为4个不同功能角色模块,即:学生、指导教师、学院管理员、教务处管理员。以上4个功能模块具体功能如下:

学生模块:主要要增加选择导师、正选结果查询、上传开题报告、成绩查询(开题报告,论文)、信息维护、新闻公告、留言板、查看导师留言、上传论文初稿、上传论文定稿等。

指导教师模块:主要要增加系统公告、选择及退选学生、查看开题报告、开题报告成绩录入、学生成绩录入、留言板、查看留言、论文中期检查、查看学生论文、密码修改、论文评分等。

学院管理员模块:主要要增加添加论文题目、添加学生信息、论文题目查看、导师查看、系统公告、论文题目汇总等。

教务处管理员模块:主要要增加已审核题目、审核题目、题目汇总、学生信息维护、教师信息维护、公告、信息添加等。

1.3 系统技术指标

毕业学生注册信息参数及填报标准,要符合所属学院和大学教务处主管部门技术标准规范,所确定的论文题目需要通过所属学院和大学教务处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审核和公布;高校毕业设计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和数据库服务器应该由所属大学教务处进行集中管理,并且逐层将管理员账号和操作权限分配到各学院进行使用。

1.4 系统安全设计

在软件系统应用上建立统一认证系统,保证只有授权许可的通信才可以在用户端和服务器之间建立连接,且在传输过程中的数据不能被读取和改变;进行网络状态实时监控,建立网络日志,便于日后故障分析、明确责任,随时检查和报告本地或远程发生的事件,监视和记录网络上的活动,在软件操作行为规范方面全方位进行安全管理。

2 系统实现

服务类毕业论文范文第14篇

一、财经类硕士毕业论文指导与写作的现状

课题组对保定某高校20xx届财经类专业的硕士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达96%。通过对调查问卷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大致了解财经类硕士毕业论文指导与写作的现状。

(一)财经类硕士毕业论文的选题。

1.选题与专业的一致性。调查结果显示,83.3%的毕业论文选题与专业相符,16.7%的毕业论文选题与专业不相符。

2.选题的来源与内容。课题组统计调查问卷时,将财经类硕士毕业论文的选题来源分为几个方面:(1)对社会某个经济现象或热点进行调查分析,例如《大学生网购市场营销对策研究》《康师傅方便面大学生市场营销对策研究》等。(2)对实习单位的经营管理问题进行研究,例如《丰宁富兴大酒店内部控制问题研究》《L公司应收账款风险及防范》《XH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研究》《北京新姿服装服饰有限公司财务风险分析及建议》等。(3)对区域经济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例如《涉县花椒产业发展与对策研究》《顺平县桃林产业发展现状及应对措施》《满城县草莓产业化经营研究》《宽城满族自治县板栗产业发展问题研究》等。(4)根据统计年鉴数据或上市公司财务数据进行研究,例如《河北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及提升对策研究》《华谊兄弟融资问题研究》等。(5)泛泛地对某一经济问题进行研究,例如《我国中小型企业无形资产评估的探讨》《人力资源政策对内部控制环境的影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等。

上述调查结果表明,目前绝大多数财经类硕士毕业论文的选题与专业目标相一致,而且绝大多数毕业论文是对社会经济热点问题、区域经济发展问题或者实习单位经营管理问题进行调查研究而撰写的,这与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硕士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对硕士毕业论文的定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是相符的。

 

(二)财经类硕士毕业论文的写作。(1)实际数据资料的获得途径。调查结果显示,85.4%为互联网,44.8%为统计年鉴,39.2%为实习单位,16%通过问卷调查获得,11.5%通过政府部门获得,13.9%通过亲戚或朋友提供。(2)实际数据资料的获得难度。调查结果显示,23.3%的毕业生认为难度较大,74%认为难度不大,2.7%认为比较容易。(3)论文撰写时间的充裕情况。调查结果显示,49.7%的毕业生时间充裕,47.9%时间够用,2.4%时间不充裕。(4)撰写论文期间哪些事情耗用了毕业生的大量时间。调查结果显示,54.5%的毕业生认为是找工作,各种考试如考研、考公务员、考银行分别为24%、25%和11.8%,20.8%的毕业生选择其他。(5)对待毕业论文的态度。调查结果显示,79.5%的毕业生态度认真,17%态度一般,0.3%态度不认真,3.1%心有余而力不足。(6)论文的写作难度。调查结果显示,11.8%的毕业生认为论文写作难度很大,55.9%认为写作难度较大,31.9%认为写作难度不大,0.3%认为论文容易写。

 

上述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学生获取实际数据资料的难度不大,实际数据资料的获取过多地依赖互联网,撰写论文的时间充裕或比较充裕,对待论文的态度认真,感觉撰写论文有一定难度,找工作、参加各种考试等牵扯了毕业生的精力。

(三)财经类硕士毕业论文写作的收获。

1.撰写论文的收获。调查结果显示,28.8%的毕业生收获很大,66%收获较大,5.2%收获较小,没有收获的毕业生为0。

服务类毕业论文范文第15篇

艺术类学生是我国大学生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高校连续几年扩招,毕业生数量剧增,就业困难度越来越大,如何提高艺术类学生的就业市场竞争力,成为摆在艺术院校以及社会面前的重要议题。

一、艺术类学生就业困难原因分析

1、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与就业岗位减少的矛盾较为突出。“艺考热”使艺术类毕业生数量跳跃式增长,而社会上的人才需求增长则是缓慢或相对减少。特别是艺术类企业,类似文化传播、陶艺、装饰装潢、广告、影视动画、节目制作等公司规模小,稳定性差,对艺术类毕业生需求量较小,这加剧了艺术类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困难。

2、艺术类就业区域限制较为明显。偏远地区、农村等经济不发达地区和基层对艺术人员的需求较少,致使大部分艺术类毕业生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导致部分地区和城市的艺术类人才达到饱和状态。与其他专业相比较,艺术类毕业生就业区域选择明显集中而狭窄。

3、高校缺乏毕业生就业观念的长效机制。学院层面有专人专职负责就业工作,而专业系无专人专职负责就业工作,只有系书记、辅导员兼职负责就业。高校与社会服务机构只是在学生毕业前提供信息与服务,这种服务是阶段性的,不是长期性服务、系统性服务,这种服务只能解决燃眉之急,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5、艺术类毕业生自身缺乏就业意识。笔者曾经对本院学生进行就业意向调查,仅40%的学生关注过就业形势,而对怎样才能找到好工作,64%学生回答是学好专业知识,仅36%的学生提到既要学好理论知识,也要注重实践能力。

6、就业观念存在误差和就业期望过高。艺术类毕业生宁可成为大城市中的“漂族”和“蚁族”,也不愿意到基层就业。艺术类学生学费比普通类高,他们对就业的期望值以及就业薪酬和区域要求较高,由于专业特殊,他们对专业对口要求也比较高,这也加剧了艺术类毕业生就业面的狭窄性。

正因为有上述各方面原因存在,高职院校学院应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为打破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瓶颈”,缓和严峻的就业形势,对相应制度进行改革和完善,建立长期有效的就业工作制度措施。

二、提升艺术类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对策

1、加强就业工作领导,建立健全的就业工作制度。以湖南艺术职业学院为例,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严格实施“一把手”工程,建立由院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的管理机制。成立了由院长担任主任,主管副院长担任副主任,招生就业处、学生处、教务处、艺术实践部以及各专业系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委员会,切实加强对学院就业工作的宏观领导。以此为基础,学院各专业系又成立了就业工作指导小组,系支部书记任组长,成员由办公室行政干事、教研组长、辅导员、班主任组成,明确职责分工,强化领导,提高了效率。

学院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就业工作考评机制,并制定了《毕业生就业工作管理与考核办法》、《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细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明确院、系就业工作职责,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指标作为各系年度主要工作目标考核指标之一,把完成任务与评比部门先进、个人先进等有机结合起来。围绕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总就业率、专业对口就业率、特困生就业帮扶、就业创业指导和就业服务等方面的工作指标,综合考核院、系二级就业指导部门的工作。与此同时,就业工作部门直接参与学院教学改革、专业设置和招生计划的制定,确保这些工作稳步推进、科学发展。

2、改革培养模式、提高教育质量。传统的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所以学院坚持“围绕舞台、造就人才、依托文化、面向市场”的办学方向,加大力度进行教学改革,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艺术类专业试点“订单培养”模式,将毕业生顶岗实习与毕业后阶段性实习以及未来的职业方向有机结合。派专职就业指导人员、专业教师到用人单位实地考察,了解用人单位对员工的艺术类专业技能要求,紧跟时代脉搏,以市场的理念改造专业、强化专业内涵建设。保证行业企业按期获得“用得上、上手快、留得住”的优秀技能型人才,有效促进学校招生和就业两者之间的良性循环,使学生“入校即就业”。 学生进行艺术类专业教学汇报演出、做毕业设计时坚持以实景、实地为依托,结合实际。负责艺术类专业教学汇报演出、毕业设计的专业教师采取学院专业教师和用人单位相结合的方式,如此,艺术类毕业生也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增强了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3、培养学生正确就业观帮助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先生存,后发展,打破一步到位的旧观念。艺术类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艺术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方向应是在基层、地方。

4、进行全程化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育加强职业指导教育,将职业指导列为各专业必修课,全面开展了职业指导进教学计划、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三进”工作。把毕业生就业工作当作常规教育来抓,而不是阶段性工作,新生入学教育就要让学生对自身所面临的就业形势有一个初步的认识。通过职业规划教育,让学生考虑自己所学艺术类专业和方向,了解社会对该专业的需求状况,要根据自己的职业兴趣、专业特长、实际能力、性格气质、甚至家庭状况去确定规划。要使学生在校学习目标明确,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加强专业和文化学习,提高学生的艺术类综合素养,这是基础;假期要求学生参加艺术类社会实践,让他们多与社会接触,了解现实社会的残酷、理论与实际的差距,使学生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学生进入毕业阶段,引导学生根据就业形势,调整就业期望值,选好第一份工作,同时邀请长期合作的企业、成功人士、优秀校友等来我院开展毕业生就业知识方面的专题讲座,共同构建院团(校企)合作的就业指导工作机制。

5、重视就业市场开发、多途径广泛寻找就业机会。一是招聘活动经常化。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经常组织校园招聘活动,认真收集各系毕业生的详细资料,做精做美《毕业生资源信息》,使之成为毕业生联络用人单位最直观的大名片。定期高规格举办一年一度的大型校园招聘会,邀请百余家用人单位来学院观看毕业生汇报演出或作品展览,参加招聘会,促进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双选”。二是就业市场开放化。我们立足湖南,面向全国,积极建设和开拓就业市场,形成稳定、有序、灵活的就业渠道。主动与湖南、广东、北京、上海、浙江、江苏等省内外用人单位联系,开拓就业“订单培养”市场,年收集就业信息万余条;每年派人参加各地的毕业生招聘会,吸收经验,尽全力给学生创造就业机会。三是就业管理信息化。对就业和职业指导工作室进行信息化管理,建立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并及时更新完善网站网页内容,丰富用人单位招聘信息专栏内容,方便学生查看最新的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