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国画艺术论文范文

国画艺术论文范文

国画艺术论文

国画艺术论文范文第1篇

很长一段时间来,在中国美术界,有关国画的笔墨与色彩,形式与构图,传统与现代,风格与流派,气势与意象方面的讨论言人言殊,高见纷呈。与此同时,一些人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讨伐追迫也是紧锣密鼓,誓言不获全胜决不收兵。有鉴于此,我想从另一宏观的思想层面来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我认为任何文艺的复兴、文化的繁荣,都是以自由活跃、百家争鸣的思想为前奏,以政治文明宽松下的和谐社会为条件,以对人类本性深处之美的激发为基点,并以社会良性变革进程为必然。艺术家的敏感心灵极容易体会到人生的苦涩和欢乐,又时时受到真理的感召和被激情所驱使,因而,任何伟大的艺术作品都挟带着浓烈的时代气息,反映着时代的精神。为此,只有在那些人为设置的限制学术自由的禁忌都得到突破,各种创新思维的艺术实践都能得到包容和尊重的情况下,中国的传统绘画艺术才能畅顺地吸收新时代的基因,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并真正得到振兴和发展。

就此而论,真正的艺术决不可能是政治和经济权贵的恭顺奴仆。有的人在美术界或政府里有个不大不小的官位,经常亮相于媒体,主席台上坐前排,作起报告哗啦啦,身边吹捧抬轿的人一大帮,巍巍乎以为自己在艺术领域的成就也真的很大了,甚至是画坛扛鼎之辈可以号令群纶了,那是自欺欺人的笑话。同样,急功近利的商业推动也只能生产出更多的艺术次品。有些对艺术一知半解、低端视境的“暴发户大款”偏偏以为金钱可以凌驾在文化、道德、精神之上,认为手中的大把钞票就能论定作品的艺术价值。妄为撒野,神气活现地在中国美术界东奔西走,身后竟跟着一大串唯唯诺诺的画人,以炒房炒股的手段在艺术品市场翻江倒海般的折腾。他们不是在投资艺术品,而是在劣性投机,败坏画坛的风气。金钱的力量使他们自觉不自觉地成为精神罂粟的种植者,销蚀着艺术的本质。这伙人有时也扮扮高雅,但和真正的艺术家、收藏家根本是两回事,完全不在同一文化、精神档次上。当然,他们也根本无法明白艺术家收藏家的优雅是一种气质,是一个人由内向外自然而然扩散出的一种精神高贵、知识内涵和真挚情感,不是用金钱就可以买到一切的。

然而,在当前思想迷惘,权威飘摇,人心浮躁,诚信游离,炒作频频,巿场虚热的中国画坛也隐藏着不少真正的艺术大家。他们囊萤映雪,数十寒窗,痴守着岁月的寂寞辛勤耕耘。那些始终坚持对良知、正义、人道、博爱、民主、法制、自由、平等这些人类文明主流价值的认同与体现、追求真善美的艺术家以及他们笔酣墨饱、凝炼苍劲、生气郁勃的诗章般的作品,犹如沙土中的金子,将被我们的后代所珍视;而一切甜俗媚世、投机取巧、恭颂争宠、精神苍白、没有创造力量的作品都将在短暂年月的灰尘中速朽,这类画家也好像是寄生在江边的一堆泡沫浮萍,很快就会被时间的流水冲得杳无踪影。

灾难重重而脊梁挺拔的中华民族,在百转千回中从封闭迈向开放,走进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时期。人们在向一切西方强国学习先进科学技术的同时,也要学习优秀的西方文化和人文精神。只有兼容并蓄,才能取长补短,全面发挥,振我中华。如果我们能以历史的敏锐认识到社会变革前进的必然,那么,我们还能从东西方文化碰撞所迸发出的火光中,得到加速社会列车前进的驱动能量。另外,在现代化进程的摸索中,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中国传统文人范畴的艺术家们也必然向着现代知识分子转型。随着社会的发展,对旧的文化价值观势必出现新的反思和针砭,并带动社会审美品味的异变。所以,对那些挑战传统、离经叛道、冲击固有艺术观念的艺术理念及作品,我想也应该有存在空间,不必视为洪水猛兽。在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在一个文明开放的社会里,艺术思想不可能定于一尊,要允许每一个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上都享有“异端的权利”,而不是象“”横行的“极左”时期那样,整个神州大地上,只用一个脑袋来主宰思考。我们看到,思想专制和文化独裁曾给任何独立思考及敢于直言的艺术家带来过死亡的灾难,整个美术界舞台上,只见得几个狐假虎威的政治打手和艺术骗子在四处充当锤杀思想的行刑者。回过头去看看,米开朗基罗塑造的《戴维》,罗丹创作的《巴尔扎克》,马奈早期的女性《奥林匹亚》以及印象画派的最初阶段,还有傅抱石突破传统的自创非中锋非侧锋的"乱锋皱"笔法,都莫不是在铺天盖地的攻击、嘲笑、漫骂与“异端”、“怪乱”、“没有传统”、是“东洋画”等等的责难声中成为艺术的经典。

冷静观察当今美术界,浮华背后,浊世百态,洁白与卑污的心灵等级相差何至百丈。那些人生观油滑投机的艺徒们蝇头小利就暴露出虚伪贪婪的人性底色;又有许多人在玩世不恭的低俗趣味中自鸣得意。真正的艺术天才们面对嘈杂的人世时,是无法随俗而歌的。一个走在时代前端的艺术家,与世俗价值体系的观念冲突是不可避免的,社会应予多多的宽容。如果用政治指令去直接干预艺术创作更是愚蠢的行为,记得赵丹早在1980年10月去世前夕,曾感叹地呼吁:“层层把关,审查审不出好作品,古往今来没有一个有生命力的好作品是审查出来的!”巴金在同年10月14日就回应:“赵丹说出了我们一些人心里的话,想说而说不出来的话。”希望智者们语重心长的忠告不会重复空转。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体现是尊重多元选择和价值多元化。再说,一切生命体都有它自身的运展规律,让它们都能自然地呈现着本来的

生命能量时,整个社会才能在活跃的良性循环中,变得真正的平衡、和谐与繁荣,文化艺术才能豪情如涛,绽放出千姿百态之美。无需讳言,这也是检验一个民族文明程度高低的主要标准。

中国文化艺术要坚持自己的主体性,但既不能全盘西化,也不能全盘国粹化。

尽管西方文化也夹杂着一些邋遢之处,但从目前实情来说,在整体上它是属于人类比较先进的文化。我不能同意对与西方文化艺术的交融作“政治阴谋论”的解读。中国从打破禁锢思想的桎梏以来,改革开放进行了多年,在经济建设取得可观成就的今天,人们也期盼出现更灿烂的文化艺术,艺术家们有理由对那些扼杀艺术探索精神的话语霸权保持警惕。美术界的某些“愤青愤老同志”们把不同文化艺术观点的争论、把“茶杯里的风波”,骤然上升到国与国之间的政治斗争层面,好象不把“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认定是“帝国主义依托政治经济的霸权主义在全世界纵横扩张”、正在“向中国渗透”,然后再加以灭绝、再骂臭,中国艺术家们的政治立场就有问题了,就不是爱国主义了,就“心中有鬼”了,惊恐疑惧,草木皆兵,任意弥漫敌视气氛,煞是骇人。如此轻妄无知的推论和“极左”的嗜斗思维只会在中国美术界造成思想混乱,只会阻碍中国绘画艺术的多方面探索。奇怪的是有的画家、理论家及美术官员连“后现代主义”究竟是怎么回事还没有完全弄明白,就纷纷在媒体上气势凌厉地对其加以痛斥,狠扣"反人类、、反人性"这种牵强附会、莫明其妙的政治大帽子,义愤填膺地把“后现代主义”艺术的重要人物杜尚拖出来大骂一通,热情有余地对50年代盛行的苏俄写实理论顶礼膜拜一番,包括把一些表态式的“语言”都用上了,把那些俄国人民和政府都已抛弃的含有“唯此独大、打杀异己”这类致命缺点的文艺观念当作经验之谈。个个意气峥嵘,言论骄横,可惜学术精神式微,曲解浅读,只是跋扈而过。

事实不可罔顾,西方现代主义当初作为一大片重要的思想朝霞,在19世纪至20世纪前叶,它那种极为鲜明的挑战旧传统挑战古典主义的启蒙姿态,对理性、体系、科学、真理和人的个人价值的不懈追求,对于冲破西方保守的宗教政治对人类自由思想的禁锢,对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都起到过十分积极的作用。它那种艺术必须不断发展、创新和超越的观点,对因循摹古风气甚浓的中国画坛,仍有启迪意义。

脱胎于西方现代主义的“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概念,它首先由西班牙著名作家德·奥尼斯于1934年在一部文学评论著作中提出,上世纪70年代法国著名哲学家利奥德出版了《后现代状态》一书,才在西方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热烈的讨论。作为西方上世纪70年代能源危机、环境生态危机后产生出来的一种文化倾向,一种新的美学概念,它的主要观点是︰非中心化、反对单一性、主张多元性、包容性;提倡个人思维超前卫、新具象;强调科学的局限性,劝说人类服从自然规律而并非去改造自然;同时,它还认为现代主义绘画也已经过时,在它反统一性、反理性主义的语境中,对任何来自发达国家的“权威”“潮流”都极端排斥,寻求感性上的快乐主义,呼吁民族意识、传统文化意识的普遍回归。

需要剺清的是中国和海外有的人进行一些类似“自残身体”、“虐杀动物”式的行为,其实这些并不属于真正的“后现代主义”艺术。一些评论家不知是有意还是无知,总想把这些在西方是属于犯罪行为的举动,都坐赃给“后现代主义”。这在学术上是极不严肃的。

必须说明,我本人的艺术观并不认同“后现代主义”,对它的某些虚无主义倾向,我也同相关人士进行过激烈的争论,但我尊重并支持“后现代主义”的存在和艺术实践,这是每一个具有现代观念的艺术家应有的正确态度。由于不同文明所构成的知识背景不同,对美学价值的取向也会有所不同。“后现代主义”可能在意识上与中国这个发展中国家的国情有些差异,但不必少见多怪,更不能在政治立场上轻易划线,谎报军情,随意到处树敌,动不动以“阴谋论”、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老思想来认识它,夸张地认为这是某个西方政治集团在有计划地向中国进行“政治渗透,实施文化霸权”、“把手伸进了中国美术界”、进行“和平演变”。

我把话说重些,我真担心这些论客们是不是有些走火入魔了,几张画就能把一个国家政权画掉不成?说明白了,画坛上的事,艺术上的事,要尽量宽松一些,不要小家子气,不必振臂高喊︰“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短命的﹗”这样自己累不累呀﹖现在很多人喜欢穿西装结领带,很多人喜欢把住房装修成欧式及美式,很多人参与买想发财,很多人把孩子送到外国去受教育,你总不能以上世纪50、60、70、80年代的思想观点,以“五子登科”式的学阀作风,去批判这是“资产阶级的自由化”,说这些人都被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所毒化了吧?狭隘的民族主义不能强国,我认为任何文化艺术上的自我保守、束茧自缚,对振兴中华文化艺术都是有害的,并且是十分愚蠢的。作为一个堂堂中国人,我们必须要有这样一种气魄:优秀的民族一定是一个开放的民族,优秀的文化一定是一种开放的文化。没有这点自信,我们怎能打开国门,海纳百川,昂首走向世界?!一些颇有来头的美术评论家总是要让画家们相信,艺术创作必须服从于某种共性,甚至用权力美学的冷酷表情,警告画家们不能冲破某些清规戒律,否则有前景之虞。我的经验提醒我,这很可能又是一种虚伪的政治说教。事实已多次证明,极“左”的那些文艺理论貌似正统,又威势很大,咄咄逼人,实际上只会令中华文化艺术走向衰落。试想一个艺术家如果磨平了桀傲不驯的性格,没有了自由张扬的精神,失去了肆无忌惮的想象力,他的艺术生命还能旺盛燃烧吗?独立不羁的人格是艺术家的本能气质,艺术天才们的心灵常常是孤寂和疯狂的,独特的艺术灵感有时会产生在某种忧郁的情绪里;艺术家有点颓废或狂放狷介,有点神经质也是正常的事,不要看不懂、看不顺眼就想去踩扁它。要知道我国大画家唐伯虎、徐文长、等人在后人看来都是不同程度的精神病患者,大诗人李白率性不羁、斗酒诗百篇的故事总听说过吧。

圆滑精明、八面玲珑的书画家不可能是天才的艺术家。思绪不断在时空云霄与大地之边徘徊的画家、音乐家、哲学家、诗人们犹如凤毛麟角。当他(她)们为人类文明的发展用自己滴滴心血去点燃艺术之灯时,往往承受着比常人大得多的精神痛苦。所以,如果还要缰绳索拘,硬用政治钢鞭把他们的思想囚进一个固

定的囹圄内,这实际上是对艺术人才的残酷摧残。

在此,我毫不含糊地阐明自己的建言:在中国美术界,要坚持自由创作的激荡思想,要尊重多种文化艺术形态的存在。根据国情,现实主义值得提倡;但现代主义并不可怕,后现代主义要允许存在,对行为艺术多一点理解。在成熟的和谐宽容的人性社会里,人们对表达现实生活中美好一面的、令人痛惜一面的、包括沾带着卑污一面的艺术作品,都能抱有含着敬意的尊重。特别是美术创作上,我锺意香港海鲜,你喜欢湖南辣味,他爱好淮扬小炒,满汉全席、广东小吃、山西老醋,都可以根据不同的审美偏好各取所需。各种观点的争论也要平等理性,即使是不同的文化与社会学立场之间的激烈交锋,在法律范围内,都可以各抒己见和各持己见,锦上添花的赞颂和忧国忧民的铮言都值得大家听听,赞颂可以鼓舞斗志,铮言可以警示问题。人们要小心提防的却是那些敢于指鹿为马的马屁精,他们中的一些人的心灵已被撒旦所拓殖,暗藏杀机,只要得到一点端倪,什么缺德捐阴、伤天害理、祸国殃民的坏事都干得出来。

我反对把某一种美术理论绝对正确化,把某一位人物的讲话及其思想偶像化、教条化。历史的记忆是沉重痛苦的,中国文艺界所遭劫难还不够多吗?教训还不够深刻吗?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从批判电影《武训传》开始到逮捕胡风到反""到""人祸浩劫,时不时国运蹭蹬,动不动阴风怒号,久不久浊浪排空。多少权力的罪孽!多少谎言的欺骗!多少沉重的荒诞!多少人生的梦魇!多少屈死的冤魂!多少精神的奴役!多少无奈的悲鸣!多少无从忍受的不堪!在“左”棍乱飞的年代里,莺歌燕舞的表像下是天南地北的辛酸悲怆,正直的艺术家们个个被焚心煮骨,那令人窒息的状况举世共知。因此,高调重复50年代那种美术理论并不能说服现在的艺术家。已经是21世纪了,人类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迈向一个新的科学文明时代,而且现代摄影技术和计算机制作水平都已到达了形似神似随意变形的高级阶段,期望这些评论家们的观念能有所更新,拿出适应21世纪的新思维来!

自大和自卑都不足取,当代中国画家们也要挺起胸膛步出传统大树的阴影,与时俱进,敢于接受现代艺术思潮的洗礼,不怕碰撞、廓清精伪,博采众长、击破困惑,跃出中世纪绘画艺术的窠臼。蜕变绝对是痛苦的、有希望的;而不变绝对是平庸的、无望的。可以用一万个论说来证明传统的伟大,但如果墨守陈规,不敢去超越它,只是一味模仿,拼命克隆再克隆,描绘出的东西艺术价值甚低,甚至一文不值。

我自认不是那种循规蹈矩的画家,对明末大官僚董其昌和他的老师莫是龙、师兄陈继儒为代表的一些人的绘画论也不敢苟同,他们倡导推崇南北二宗的理论,以朝廷重臣和画坛领袖的身份,用宗派门阀来框定艺术的规范,提倡画家对社会现实要淡漠远离,宣扬出世的禅学为绘画的最终境界。这种画论貌似有理,也使得那些失意于现实社会、无缘于黉门、又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雅士有了自我安抚的生存心态和远景期许。实际上,它是完全迎合了当时腐朽没落、狼烟犯阙、日暮途穷的明王朝封建君主专制文化统治的需要。他们颂扬精神上与世无争,忌触时弊,视民间疾苦而不见,肉体上隐遁自乐,纵情酒色;在绘画艺术上又陈陈相因,故步自封,大力主张师法古人,反对变革创新,反对艺术多元,反对画家既出世又入世,使绘画沦为笔墨之技,玩赏之物。这些绘画思想,对中国传统绘画的超越和发展所产生的作用实际上都是十分负面的,对清代、对民国、以至对当代中国几十年政治狂热之后的许多画家、美术评论家仍影响不小,导致单薄、浅陋的思想和精神在美术界不断蔓延。荒芜的思想使有些人的良心、人格、画格悄然失落,基本的人文精神荡然无存。从过去一切依附无产阶级政治、为革命服务的“极左”和“伪崇高”、“负文化”,到一切为了争名争利、要钱要性的“极右”和“极自私”、“假艺术”。一些沐猴而冠的“革命画家”“人民画家”,也很快变成了没有心灵故乡的孤魂野鬼,丑态百出;那些活脱脱的鲜活卖艺者,趋炎附势、亟求利禄,鼠肚鸡肠,同行间心存嫉妒,彼此似芒棘在眼;有的人满身市侩气还死活都要把“大师”的招牌扛在肩上,装腔作势,四处吆喝,真是滑稽可笑,又可悲可叹!有的美术评论家竟裸地实行“红包制”,信口雌黄,斯文扫地,每字3元就写出3元钱一字的吹捧文章;每字5元就写出5元钱一字的赞美宏文,荒唐到如此境界,真是今古奇观,比晚明才子凌蒙初《拍案惊奇》书中所闻,更令人咋舌!在这里,我还要不无遗憾地指出许多人不愿接受的一个事实:从认真深思的角度来审视,历来在中国画坛具有重要地位的浙派、海派,也显现出创新与后劲的不足,有的人甚至把自己的艺术生命葬进了"敛财癖"的死胡同还酸气十足,真是辱没袓宗门楣,糟蹋前辈名声。

严肃讲,我无意否定董其昌作为一位古代重要画家的地位,画坛浊流也不能都归咎他,他本人的笔墨技艺也值得肯定,作为一家之言立在一隅也好,但把他及同道们的某些画学理论贡上高台、奉为圭臬,我实在不以为然。事实上连深受董其昌画风影响的王石谷到晚年也嗟叹:“画道至今日而衰也!”石涛对这也曾给于尖刻的嘲讽:“公问南北宗,我宗耶?宗我耶?一时捧腹曰:‘我自用我法!’”

我决无意鄙薄先人,探本寻源,更视孔、老、庄、墨诸子为星宿下凡的东方大哲,他们的思想智慧充实过传统绘画的理念;东晋顾恺之的“形神兼备”、南齐谢赫的“六法”、北宋文同的“胸有成竹”和坡的“诗画一律”等许多历史上杰出画家的重要美术理论;包括西周时形成的礼、乐、射、御、书、数六艺;还有汉声唐乐、佛道儒文化,都绝大的丰富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思想宝库。

然而,我们必须正视和坦言,在几千年枭雄韬略、卿士博弈、京畿权变、喋血霸业、焚书坑儒、毫无民主思想与人本主义的历史土壤里,中国传统绘画有其薄弱的一面,痼疾不少。揭开逝去岁月的厚重幔幕,朱元璋、永乐帝这些雄才大略又愚昧野蛮的农民君皇对儒士的残酷杀戮;满清十三朝遍布全国的恐怖文字狱;戊戌六君子身亡菜市口的殷红鲜血;刀光剑影、强权高压,把许多文化人吓得双腿发软、跪倒在地。有的人甚至骨头变贱,心态畸裂,为虎作伥,坏事做极;再加上大众消费文化对暴力、心计、权谋、厚黑学、潜规则意识无节度的弘扬;那些专制帝皇“再活五百年”的热闹香火供奉;那些骨质疏松病日益严重的们剖假璞造假玉的胡乱篡编,社会上那些某种自我催眠、自我膨胀、阿Q式的唬谑,——诸般精神残疾的后遗症,种种愚昧的神经毒雾,使得民族性疼痛特别容易敏感发作。我们对专制文化也根本无法认真清算,而犬儒主义却得以加剧泛滥。因此,21世纪的中国

艺术家们更需要以反省、批判的精神,以面对现实的创作态度,以一份混沌年代中难得的清醒,以横刀立马对决世俗的气概,在对传统绘画的理智梳理和不断挑战中,实现承前启后的超越和创新。我不完全同意吴冠中等前辈形式至上和中国画“笔墨等于零”的轻率否定,也认为康有为、陈独秀、鲁迅诸位良苦用心下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猛烈抨击仍有可商榷之处。但我始终认为,已成熟的中国传统绘画里,同时也紧紧地裹挟着大量的滞后因素和封建文化的糟粕,阻碍着艺术观念上的自我革新,因此我才多次强调“艺术创作上的反叛精神是艺术生命的基本动力”,这也就是我一直主张的“走进传统、务必反出传统”。走进传统就是深入地了解传统,反出传统就是不淹没在传统里,思想精神上和艺术实践中绝不囿于成法,仍能以独立的学术视野,自由大胆地吸收一切外来文化艺术的精髓,不断演进,充满生命神气。我希望比我们年轻一代的有志气的中国画家、评论家们,朝气蓬勃,生命色彩亮丽,基础坚实,博古厚今,以良知的焦虑,以拥抱一切人类先进文化思想的胸襟,完全跳出中国乡村农耕文化中那种夜郎自大、闭关自守的狭隘惰性,并超脱于艺术门派、圈子之外,站在更高的起点上,明德格物,寒霜一剑,在与旧传统压力的顽强搏斗中,象春笋般破土而出,茁壮地成长起来。人不媚世、画不随俗,更不要惧怕众多的非议和误解,在崇高艺术理想异常匮乏的世界里,毁誉参半总是一切艺术开拓者天生注定的命运。当理想和现实越来越远时,要敢于捧出自己艺术家的赤诚良心。

中国绘画上千年来,形成了一套固有的造型概念及程序,每个画家都有他自已的审美范畴和人生局限,要有所突破谈何容易,成就的高低要看他们自己的颖悟造化。我记得雨果说过:“衡量伟大的唯一尺度是他的精神发展和道德水平。”贫瘠的思想之地永远长不出伟大的艺术之果,正因为如此,我特别要向年青的画家朋友们忠告:一个新时代的杰出的中国画家,必定是对社会发展极为认真的观察者和思考者,必定是社会良知方阵中坚定的一员。文化艺术的最高天职就是培养人类高贵的、包含着真善美的文化品格。因而,画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仅仅娴熟于骨法用笔、皱擦点染、肌理效果、线条运行、墨分五色、取象造境及平、留、圆、重、变等技巧,顶多也只能成为一个高明的画匠。艺术的不朽,在于其内在的生命力。没有内蕴深邃的文化哲理、思想精神,不能满怀善良、纯真和悲悯,不重视画品和人格的修炼,艺术境界是不会高的,是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名家大师的!

对一个民族和国家来说,开放、活跃、进步的文化艺术观实际上象征着它正在自信地走向昌盛繁荣,大唐“贞观之治”在政治、文化、宗教上坚持普遍的宽容政策,并大胆地实施对内对外开放政策,促成它在文化艺术的繁荣和政治经济的强盛上都达到了君主时代的高峰;而保守、教条、落后的文化艺术观则意味着它失去自信并步向败落、灭亡。我爬梳剔抉清代260多年的官方绘画,包括被康熙命为首席宫廷画师、“娄东派”鼻祖、“正宗四王画派”领袖王原祁等人,大都挶于成法,远离现实,没有大格局。更可悲的是在王朝上下遗老遗少一片肉麻的吹捧声中,其干笔焦墨、层层皱擦的“金刚杵”画法,至今还被众多人奉为阵序化的死板教条,这和清统治者越到后来越畏惧外来文化的影响不无关系。幸亏有“在野四僧”(弘仁、髡残、石涛和)能“笔墨当随时代”,并“搜尽奇峰打草稿”,为其时代留下了艺术的钻石光点。

过去,承载着中华文明浑厚历史积淀的中华文化,其优秀精华部份,铸就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然而,文化是需要传承的,更需要不断变革突破,不息奋斗,推陈出新,才能永葆活力。反之,将呈末路狂花之势,甚至会僵变成毫无墒情的板结死土。思想观念上的陈旧落伍以至颓薾,是事物从旺盛逐步走向衰败的可怕征兆。我强烈地认为:保守和道德堕落又缺乏崇高精神信仰、灵魂烦躁昏茫且不会自我反省的思想上的癌症病毒,才是真正导致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空壳化的致命危险,艺术也不例外!所以,今天的艺术家们决不能成为传统文化中封建腐朽、僵化落后等消极因素的承受者和传播者。每一个时代的艺术家都肩负着创新与发展的使命,而我们这一代艺术家的使命更为艰难,道路更为坎坷。行笔至此,仰对暝黄的天际,我扪心自问︰一个当代中国画家,置身在这个急剧变革的大时代,如果我不能把支持开放进步,反对保守落后作为我最基本的道义选择;如果我忧谗畏议、曲学阿世,不能把自己推向更广博的思想空间;不敢提笔去和旧习惯势力的大刀长枪阵对峙,我有何颜面奢谈我在追求真理,追求真、善、美?有何资格以自己的艺术去参与道德信仰的重塑和呼应崇高民族精神的召唤?又有何价值和意义把自己的画作传于后世?

《易经》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我没有丝毫“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自负与浪漫,感到的却是心灵的负重。在这个利欲熏天,学术滑坡,精神空虚,人心不古,红尘滚滚社会里,我惭愧做不了思想的盗火者,去剔骨为石、精卫填海,只想鞭策自己能成为思想者群伍中的一员,力求自己一腔热血不冷,在有多少画人都躲进画室书斋乐玩其中时,仍能站在烈日烧地的广场上倾听理想清风中悠扬的笛声,在艺术创作中永远怀着对生命、人类与国家命运的思考和眷恋。我始终警惕着自己必须坚守自身灵魂的不屈和崇高,惜名节于慎独。一个画家如果精神缺钙,热衷于在铜钱眼里打滚,基本的道德信念被功利主义击溃,就会在现实世界唯利是图的诱惑里迷失方向,思想上很难达到生命存在的更高层次。没有了那份对人类社会普世价值观的坚定信仰,灵魂就会滑向猥琐的低洼。那么,立身如败、百事瓦裂,这个画家的艺术在绘画史上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只是一个匆匆来去的时尚过客。生前一画炒成万金,身后成为废纸一堆。

国画艺术论文范文第2篇

在当代艺术国际语境中,陕西高校中国画教学率先展开了教学改革。主要方式是在传统文化基础上,以传承中华文化精神为核心,让学生学习国学、培养中国哲学精神和审美风格、审美趣味,建立传统国画评价体系,进行高校中国画的系统性教育。首先陕西高校的中国画教学在课程设置上重视传统艺术和国学内容的融入,保障了传统艺术的技法和形式传承。国学对于中国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可以说是母子的关系。国学包括传统文学、传统艺学等类别,诗书画印的统一性是在元代就形成的成熟绘画思想,历代中国画家尤为强调“书画同源”。而更早的“气韵说”更是强调了虚无缥缈的“气韵”高于骨骼、色彩的准确性,而“气韵”从何而来,就是传统文艺带给画者的深厚的品格底蕴。所以重视国学、研习国学是进行中国画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条件。陕西高校的中国画教学在大一设置了“国学基础”和通识课程“大学语文”一起强调了传统艺术中文学的重要性,更设置了“先秦文学”、“唐宋散文家”等选修课。此外在大二、大三的课程中,亦设置了与传统艺术相关的选修课,如“古画艺术鉴赏”、“传统绘画装裱艺术”等课程,通过学分的掌控让学生主动地进行传统艺术技能和知识的学习。而在专业课程中,设置有“陕西剪纸”、“陕西风情国画创作”等课程,很好的将地域性的传统艺术融入到教学体系中。在具体教学体系中,亦设置了讲座课程,聘请陕西传统艺术大师、工艺大师进入高校校园,开办讲座,与学生进行互动。通过课程的设置,陕西高校中国画教学主要成分为国学教学、地域传统艺术教学、传统中国绘画教学三部分,这些都具有传统艺术极为活态的、持续的传承力度。如陕西高校中国画教学的专修课学习主要从学习经典画谱如《梅花喜神谱》、《高松画谱》等入手,不再单纯沿用西方素描色彩训练作为绘画基础,而是以传统绘画艺术作品、经典作品为主步入中国画的学习程序中。这样能够让学生学习到纯粹的中国画作品的精髓,更好地以传统哲学思维看待国画创作,进行笔墨的传承和形式的传承,更好地传承了传统艺术精神。其次陕西高校中国画教学通过教学实践基地的教学活动,传承了传统艺术的基本艺术语言和形式。实践基地的教学在绘画专业中是主要的一种教学形式,通常在教学实践基地以自然风景写生为主,如河南的太行山历来是河南高校国画山水科目的主要教学实践基地。但在陕西高校中国画教学中,则常以石窟寺、博物馆、民俗馆等人文资源集中区域为教学实践基地,让学生前往这些地方,临摹前人精美的石窟壁画,体会经典的传统艺术雕塑形象,摹写经典的传统画作。这样不仅充分利用了陕西传统艺术资源,更在高校国画教学中传承了传统艺术,使学生通过临摹和体验将传统艺术的形象和语言融入到自己的国画创作中。最后陕西高校的中国画教学通过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传承了传统艺术的精髓。如前文所述,传统艺术是有着与西方迥异的哲学思维作为背景的,单纯以写实性来评价当代中国画创作与教学是有局限的,片面的。陕西高校的国画教学在整体教学理念中转变了这一单一片面的评价体系,转而以传统艺术中的笔墨趣味、情感抒发为主建立的评价体系,如中国传统南宗画派认为好的画作需要“气韵为上”,不以形似为主,但讲究整体画面的协调和独特的笔墨意趣,讲求水墨恰当的比例和墨分五色的精妙,更重视留白、全景式构图和散点式的透视效果等。这些评价准则都是与西方古典写实原则迥异的。通过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陕西高校中国画教学传承了传统艺术的品评标准,更进一步地传承了传统艺术内在的哲学精神和艺术形式语言。在教师普遍建立的传统艺术评价思维的大背景中,学生更对传统艺术所需的技法、意趣和文艺功底感兴趣,产生了主动学习的动力,从而促使了传统艺术的现当展。

二、陕西高校中国画教学对传统艺术的发展

当代高校艺术教育并不局限于对某一艺术的完全传承复制,更多的是为了其适应新时代的新发展,以及把握未来的发展趋向。传承是为了创新和发展,传统艺术在高校中国画教学中扮演的是手段和方式的角色。陕西高校中国画教学通过研习国学、学习经典传统绘画作品、体验品味传统艺术文化形式如建筑、雕塑、壁画,以及建立完善的传统艺术评价体系很好地传承了传统艺术,但其目的并非是复制传统艺术,而是在高校国画教学中发展传统艺术。陕西高校中国画教学对传统艺术的发展主要有三点:第一是促进传统艺术的原态发展。陕西高校中国画教学以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和教学评价等形式融入了传统艺术,对其进行了有益有效的传承发展。如陕西传统的剪纸艺术在高校教学和科研研究的体系中得到了保存,使一度濒于失传的剪纸艺术以及刺绣艺术等民间其他小众艺术种类得到了保存式的发展。再如陕西的窑洞建筑艺术审美风格在高校国画教学中融入了教学创作内容中,对窑洞建筑的原态发展具有一定的保障。我们还通过课程、实践活动等形式促使学生对传统经典艺术作品展开主动研习临摹,是传统经典艺术作品赖以原态保存发展的外在条件,这些形式都促进了传统艺术的原态保存和发展。第二是促成传统艺术的创新发展。陕西高校中国画教学以临摹经典作品为手段展开创新式的创作型教学,在学习传统艺术的独特艺术语言和形式基础上,融合时代主题进行创新发展:如以陕西黄土高原的地理风貌色调为色彩创新水墨类别创作;以陕特建筑艺术为创作主题运用传统皴法、线描技法进行新型国画形式创作;以传统界画艺术为形式进行新城市题材国画创作等。这些都是在传承传统艺术的基础上进行的融合式创新发展。正如传统国画画论中所言:“可从者从之,宗也,不可从者违之,亦宗也”,它从原态传承和创新式发展两方面论述了两者都属于传承发展的途径。陕西高校中国画教学通过各种形式丰富了传统艺术的艺术表现语言,扩充了传统艺术的创作母题,促进了传统艺术在新时代的新发展。第三促进传统艺术的材料发展。陕西高校中国画教学在课程教学内容中融入了地域民俗元素,将中国画传统的笔墨纸砚的物质材料融入剪纸、刺绣、泥沙等新型材料,创新发展了中国画创作中的形式材料语言,以实验性国画创作为手段进行了国画的创新发展。这种创新型的材料发展不仅表现在用具种类的丰富上,更表现为画面材料和形式的发展上,是陕西高校国画教学对传统艺术在新时代的创新探索发展。

三、结语

国画艺术论文范文第3篇

中国水墨动画的艺术风格,来自于中国文人脱俗的审美观,中国文人画家的审美观则都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强调“中和”“中庸”,而这种思想在绘画上面就是一种平和的创作心态。中国古代水墨画的作品则都呈现出一种和谐、宁静、淡薄的意境,给人一种“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的艺术境界。水墨动画继承了中国水墨画中的儒家思想,如《山水情》作品中,影片中的一景一物都蕴含着儒家文化的特质,凸显出“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同时通过巧妙的故事情节,从艺术和道德两方面揭示中国文人身上的气质,展现出中国道家文化的精髓。道家强调无为而治,顺其自然。中国文人的性格狂放不羁或愤世嫉俗,或游憩山林,参禅论道,或仕途坎坷,不得志,所以所画之物表达的多是慵懒疏淡的气象,逍遥自在的心境,清真灵现的景观,以及闲愁无尽的情趣,都与道家思想联系密切。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一切情语皆景语”都是真实的写照。中国水墨动画在运用中国水墨画技法的同时,也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孕育其中,借助于幻想、想象和象征,反映人们的生活、理想和愿望,净化人心。

二、中国水墨动画的艺术审美特征

近些年来,伴随着中国动画文化产业的高速发展,其形成的影响力度也常常超乎人们的意料,较之其他种类的影视作品,动画影响力更加具有延续性。而这种动画观赏延续性的背后,往往是传统的审美情趣的默化。

(一)虚实相生,素净典雅

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在审美趣味上有根本的不同,中国的哲学思想是“天人合一、顺乎自然”,中国绘画也受这种思想的影响,多采用散点透视的方法,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视野开阔豪壮,笔调充满诗意,构图灵活,山水画素净典雅,人物画传神风韵,空间留白,局部渲染,为观赏者留下无限的遐想空间,表现出“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效果,形成虚虚实实的艺术格调。中国传统水墨动画也采用中国水墨画的技法,运用墨色代替各种颜色,把实景化为虚境,虚实相生。例如中国水墨动画《牧笛》牧童骑牛过河一景,以虚当实,画面大量空白除了水牛和几条游动的小鱼别无他物,就把小溪流的湍急真切的表现了出来。牧童寻牛时展现出的江南的景色,飞流直下的瀑布,用虚表现出水势的浩大,烟波的遥远,用实表现出山的豪迈,引发出人们对自然力量的神秘敬畏与对宇宙空间人生幻想的哲学思叹。

(二)气韵超乎其表

气韵是指文学或艺术上独特的风格,文章或书法绘画的意境或韵味。中国水墨动画也一直在追求气韵生动的美学原则。《艺苑卮言》所说的“人物以形模为先,气韵超乎其表;山水以气韵为主,形模寓乎其中”正是对水墨动画气韵写照。中国传统水墨动画中延续中国水墨画的美学原则,并不断的进行高度的概括,运用独特的线条与视角对动画化造型和画面进行设定,使得我国动画发展有了自己独有的艺术风格。中国水墨动画把画家笔下的崇山峻岭、溪水流泉的气韵,都表现在了银屏之上,咫尺山水引人入胜,意味无穷。中国水墨动画《山水情》中,整片都展现出了宁静、淡泊、清新、脱俗的格调,中国水墨诗情画意的独特风格被展现无遗。影片中雅士形象虽然只简单地勾勒几笔,却完美的表现除了仙风道骨的形象,淡雅、清傲的性格跃然与银幕之上。这部动画把绘画、音乐等多种中国艺术完美的揉合在一起,达到了洒脱、空灵、飘逸的风格。

(三)节奏灵动自然

节奏不仅可以表示音乐的韵律,也可以指水墨画中的运笔技法,在水墨画中,运笔用墨讲究要有节奏韵律,具体指笔墨的强弱、浓淡、干湿、疏密、轻重变化。在水墨动画中,运用水墨画运笔的转折起伏,抑扬顿挫,将一幅幅苍劲有力、豪放洒脱的水墨效果呈现于银幕。水墨动画《牧笛》中,用焦墨塑造的通体乌黑的水牛,和白描勾勒出的牧童,无不体现出水墨画的运笔节奏,运笔的快慢徐疾、实重虚轻的节奏和用墨浓淡的节奏,在片中运用的恰到好处。中国水墨动画中的另一个节奏就是音乐,水墨动画中大量运用民族音乐,丰富变换的民族音乐也在折射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在水墨动画中,音乐响起之时,音乐描述的是水生、风声,是山的声音、树木的声音,都有观赏者自己去定义。《牧笛》中牧童信口吹出的笛声,正是欧阳修认为的“凡乐,达天地之和,而与人之气相接”的意境。

(四)形神兼备

中国水墨画在创作上讲究形神兼备,齐白石说:“我画实物,并不一味地刻意求似,能在不求似中得似,方得显出神韵”。“形”是所画事物的典型特征,“神”则是指事物的内在特征。中国水墨动画在造型艺术上延续了水墨画的造型方式,运用简练的线条对动物造型进行设定,高度概括,达到了“离形得似,惟心所出”。《小蝌蚪找妈妈》中小蝌蚪的形象出自国画大师齐白石笔下的写意花鸟画,体现出了我国水墨画的造型艺术。片中墨点似得小蝌蚪,没有任何表情,却通过优美灵动的动作,表现出小蝌蚪寻找妈妈时的急切心情。同时也使影片产生了魅力和诗意。

三、数字水墨动画对水墨艺术文化传承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进入数字化时代,数字时代下的水墨动画拓展了传统水墨的效果语言,通过对水墨画的研究,提取出水墨画的笔墨技法、轮廓线及组织结构等独特特征,之后构造出相应的解算方法,以解算方法为基础对水墨画进行模拟,从而更好地模拟中国水墨画艺术效果。创作者通过计算机操作平台创造新形势的水墨动画,与现代技术相结合,既节约成本,又省去繁复的工作,可以说是水墨动画的一个新趋势。

(一)三维数字技术为水墨动画注入新的活力

数字水墨动画是在继承了中国传统水墨文化的基础上不停的尝试,它以其优良的多线程运算能力,丰富的建模和动画能力,出色的材质编辑系统等优点使更多人得心应手,使每幅作品形成新的思路和形式,拓宽了表现的领域。如2003年三维数字水墨动画《夏》,除了融合传统水墨画的意境外,还体现出更真实的空间效果。数字时代下的水墨动画不仅继承了传统水墨动画意境悠远、诗情画意、清新淡雅的写意风格,而且在视觉上具有纵深变化和转场,传承和发展了中国水墨动画的表现形式。数字水墨动画更多的是把主题与背景运用数字技术结合在一起的,加上水墨效果的运用结合,使镜头语言更加具有视觉冲击力。三维水墨动画是中国传统水墨画精髓与现代数字技术相结合的创举,突破了传统水墨动画制作成本和语言上的局限,使笔墨从有形的实在物体转变成为虚拟的影像,唯一不变的是水墨画的意境与韵味。

(二)三维水墨动画的空间艺术

三维水墨动画继承了传统水墨动画风格,结合高科技数字技术,创作出令世人瞩目的动画。三维动画与传统动画不同的是它可以创造出虚拟的三维影像空间,三维水墨动画不仅拓展了三维动画的表现语言,而且可以表现出水墨画所不能创建的虚像空间,在三维动画领域中,这无疑是一次突破性的成功。三维水墨动画更多表现的是水墨的背景虚拟,利用了更多的贴图材质,滤镜效果和镜头的多重角度渲染,实现了更多三维水墨动画的强大视觉效果。三维的水墨语言是通过不断对传统水墨文化的继承,加大了原水墨动画所参与的元素,更多的主题被表达出来。三维所表现出的视觉空间,在不同程度上扩大了创作者的思想境界,表现手法和制作方式。数字时代下的水墨动画给水墨动画带来了新的生机和看点,不但可以把中国的传统文化无限的继承下去,也对水墨动画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四、水墨动画对艺术文化发展的指导意义

国画艺术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关键词:中国当代水彩画的取向

 

(一)文化本土化、道路民族化

1.立足本土文化

古语云“只有本土的才是世界的”,因为以小观大,世界文明是由各具特色的本土文明组成的;但还应该懂得“只有世界的才是本土的”,因为以大观小,没有跨文明的全球意识,就不能筛选、优化、提升本土文明。所以当今的本土文明应该是“全球背景的新‘再本土’”。[1]艺术本土化要建立在了解世界的跨文化的全球意识之上结合积累在个体身上的文化心理和审美心理创造出来。

笔墨当随时代,中国水彩当从世界的角度来表现中国文化精神。他绝对不是水彩相貌的“中国画”,而是独有中国气派的、开放的、贯通中西当代文化的产物。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古典文化中讲变化,在变化中求创造。要把主导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与主导当代中国的现实价值观和理想有机结合起来。

2.体现民族性特征

民族性在《辞海》中是这样解释的:“民族性,指作家,艺术家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本民族的独特的艺术思维方式、艺术形式、艺术手法来反映现实生活,表现本民族特有的思想感情,使文化作品具有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

中国当代水彩画只有具备了民族性,才能从世界性范围内的水彩行列中获得一席地位。水彩画无论走到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都要强调民族文化的发扬、发挥语言特色的。水彩的魅力在于它既有象油画一样的色彩表现力又具备中国水墨画的自然韵味。这是任何画种都无法取代的。

(二)语言创新化、风格多样化

风格越是独特,艺术观点也就越是显得明确。水彩画的语言包含了情感的交融、松动的用笔、把主观的意念融入到客观的思想中。各种不同薄厚的水彩纸所产生的变幻的效果有所不同,带有创新性的水彩作品使水彩画语言带来生动美,节奏美文学艺术论文,流动美。画面中诸多因素都要综合起来应用,有造型、气韵、力度和情感等。应去尝试新的材料、符号语汇,充分关注色彩、材质、造型自身的表现性和直观性。梵高就是利用他的艺术天赋,运用轻快的色彩语言,抒发着灵魂最深处的伤痛感情,由此引起共鸣震撼人心。他自己曾经表明“‘画画不是画物体的原状……而是根据画家对事物的感受来画论文提纲格式。’又说:‘是的’,‘不真实’但比死板的事实更加真实。”

(三)观念更新化、题材变革化

重复自己不经意,否定自己不容易。观念更新化的水彩绝不是中国画式的水彩,是构成,是取舍,是绘画的型与型的关系。要画出别人所没有见过和超越大众的普通视觉和手法。观念更新化的水彩是表现基本的显著的特征,比实物所表现的更完全更清楚。[2]中国当代水彩破茧而出需要观念的变化来进行推动。现代艺术是革新美学,当代艺术是革新思想观念。只有各式不同形态的风格能体现不同的思想观念带来的不同社会反映。水彩的题材选择十分广泛,最至关重要的乃是功力和眼力不够。像王肇民老先生说过:“我认为创作有三个起码的标准:(1)在内容上有自己独到的见解;(2)在形式上有时代气息和自己的风格;(3)画得比现实更高、更美、更有社会意义。[3]

(四)理论体系化、思维时代化

1.理论体系化

当任何一种艺术门类的实践从自然地状态逐渐走向自觉的状态时,就到了立论的时候了,这就必须要有相应支持的理论作为支撑,历史上很多文艺高峰期总是有正确先进的理论为之做奠基。

“宗白华看来,作为审美对象的‘美’,其所具有的客观存在特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主观动机或目的为转移的;审美活动的主体绝不可能仅只在自己心里去寻找这个‘美’的对象‘事实’,因为‘如果没有客观存在着美,人们做梦也不想研究美学,国家也不能提倡美育,设立美术馆。”,[4]艺术家所持有的美的感受和美的取向不单来自于本身主观意识,也来自于理论的支撑和导航,当代水彩画之所以没有一个完善的体系,停滞不前,理论体系不够健全是重要原因。

2.思维时代化

一位具有时代思维的艺术家,除了要有深刻而真实的个性体验以及独特的艺术语言外,也必定能通过某种过人的艺术敏感捕捉到个人与时代,传统与变化,主体语言和个性表达之间的深刻而微妙的关系。杜威认为“思维,作为人类特有的一种认识世界与反映世界的能力,它是人类在长期劳动实践中获得的。从艺术形成学角度来看文学艺术论文,劳动既创造了人类,也创造了艺术。”[5]

结论

小境界只能娱人耳目,大境界能够震撼心灵。虽然中国水彩画起步较晚,但是中国独有的得天独厚的民族文化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灵感和空间。需要我们去粗取精,西画中用,站在时代语境下,发挥我们长处和创造潜能,创造出符合时代性、地域性、民族性多元化的艺术佳作。

[1] 翟墨著,《融创时代·当代艺术手记》,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第1页。

[2]《艺术的历程》贡布里希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2月版,第7页[3]王肇民著,《画语拾零》,湖南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年,第6页

[4] 葛路、克地《中国艺术神韵》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8

[5] 戴维.杜威《当代艺术家水彩画材料与技法》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IPg

国画艺术论文范文第5篇

论文关键词:中国当代水彩画的取向

 

(一)文化本土化、道路民族化

1.立足本土文化

古语云“只有本土的才是世界的”,因为以小观大,世界文明是由各具特色的本土文明组成的;但还应该懂得“只有世界的才是本土的”,因为以大观小,没有跨文明的全球意识,就不能筛选、优化、提升本土文明。所以当今的本土文明应该是“全球背景的新‘再本土’”。[1]艺术本土化要建立在了解世界的跨文化的全球意识之上结合积累在个体身上的文化心理和审美心理创造出来。

笔墨当随时代,中国水彩当从世界的角度来表现中国文化精神。他绝对不是水彩相貌的“中国画”,而是独有中国气派的、开放的、贯通中西当代文化的产物。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古典文化中讲变化,在变化中求创造。要把主导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与主导当代中国的现实价值观和理想有机结合起来。

2.体现民族性特征

民族性在《辞海》中是这样解释的:“民族性,指作家,艺术家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本民族的独特的艺术思维方式、艺术形式、艺术手法来反映现实生活,表现本民族特有的思想感情,使文化作品具有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

中国当代水彩画只有具备了民族性,才能从世界性范围内的水彩行列中获得一席地位。水彩画无论走到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都要强调民族文化的发扬、发挥语言特色的。水彩的魅力在于它既有象油画一样的色彩表现力又具备中国水墨画的自然韵味。这是任何画种都无法取代的。

(二)语言创新化、风格多样化

风格越是独特,艺术观点也就越是显得明确。水彩画的语言包含了情感的交融、松动的用笔、把主观的意念融入到客观的思想中。各种不同薄厚的水彩纸所产生的变幻的效果有所不同,带有创新性的水彩作品使水彩画语言带来生动美,节奏美文学艺术论文,流动美。画面中诸多因素都要综合起来应用,有造型、气韵、力度和情感等。应去尝试新的材料、符号语汇,充分关注色彩、材质、造型自身的表现性和直观性。梵高就是利用他的艺术天赋,运用轻快的色彩语言,抒发着灵魂最深处的伤痛感情,由此引起共鸣震撼人心。他自己曾经表明“‘画画不是画物体的原状……而是根据画家对事物的感受来画论文提纲格式。’又说:‘是的’,‘不真实’但比死板的事实更加真实。”

(三)观念更新化、题材变革化

重复自己不经意,否定自己不容易。观念更新化的水彩绝不是中国画式的水彩,是构成,是取舍,是绘画的型与型的关系。要画出别人所没有见过和超越大众的普通视觉和手法。观念更新化的水彩是表现基本的显著的特征,比实物所表现的更完全更清楚。[2]中国当代水彩破茧而出需要观念的变化来进行推动。现代艺术是革新美学,当代艺术是革新思想观念。只有各式不同形态的风格能体现不同的思想观念带来的不同社会反映。水彩的题材选择十分广泛,最至关重要的乃是功力和眼力不够。像王肇民老先生说过:“我认为创作有三个起码的标准:(1)在内容上有自己独到的见解;(2)在形式上有时代气息和自己的风格;(3)画得比现实更高、更美、更有社会意义。[3]

(四)理论体系化、思维时代化

1.理论体系化

当任何一种艺术门类的实践从自然地状态逐渐走向自觉的状态时,就到了立论的时候了,这就必须要有相应支持的理论作为支撑,历史上很多文艺高峰期总是有正确先进的理论为之做奠基。

“宗白华看来,作为审美对象的‘美’,其所具有的客观存在特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主观动机或目的为转移的;审美活动的主体绝不可能仅只在自己心里去寻找这个‘美’的对象‘事实’,因为‘如果没有客观存在着美,人们做梦也不想研究美学,国家也不能提倡美育,设立美术馆。”,[4]艺术家所持有的美的感受和美的取向不单来自于本身主观意识,也来自于理论的支撑和导航,当代水彩画之所以没有一个完善的体系,停滞不前,理论体系不够健全是重要原因。

2.思维时代化

一位具有时代思维的艺术家,除了要有深刻而真实的个性体验以及独特的艺术语言外,也必定能通过某种过人的艺术敏感捕捉到个人与时代,传统与变化,主体语言和个性表达之间的深刻而微妙的关系。杜威认为“思维,作为人类特有的一种认识世界与反映世界的能力,它是人类在长期劳动实践中获得的。从艺术形成学角度来看文学艺术论文,劳动既创造了人类,也创造了艺术。”[5]

结论

小境界只能娱人耳目,大境界能够震撼心灵。虽然中国水彩画起步较晚,但是中国独有的得天独厚的民族文化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灵感和空间。需要我们去粗取精,西画中用,站在时代语境下,发挥我们长处和创造潜能,创造出符合时代性、地域性、民族性多元化的艺术佳作。

[1] 翟墨著,《融创时代·当代艺术手记》,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第1页。

[2]《艺术的历程》贡布里希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2月版,第7页[3]王肇民著,《画语拾零》,湖南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年,第6页

[4] 葛路、克地《中国艺术神韵》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8

[5] 戴维.杜威《当代艺术家水彩画材料与技法》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IPg

国画艺术论文范文第6篇

中国画以其独特的造型特征和表现方法,体现了我国传统的审美观和社会哲学,在对客观事物的观察认识过程中,往往采取以小见大、以大观小的表现方法来观察认识客观事物,甚至直接参与到客观事物中去,全面的加深认识。在这个过程中贯穿着人们的社会意识,使得绘画不仅起到认识客观事物的作用,还能够起到告诫、教育的作用。在对山水、花鸟等自然事物的观察、认识过程中,将人的社会意识和审美情趣联系起来,借景抒情,以物言志,充分体现出了天人合一的观念。中国画的创作十分注重构思,讲究形象思维和意识形态,将艺术形象的主客观统一起来,在造型方面不拘于表面形式,讲究神似与形似的结合,能够清楚的表现事物的神态情感,传达画家的主观感情和所要表达的主旨。中国画在构图上注重整体经营,以灵活的方式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将不同时间、空间中的事物按照主观感受和艺术创作的手法,进行新的布置,然后构造出画家想要表现出来的时空意境。中国画通过特有的笔墨技巧来表现事物和传达情感,以点、线、面的形式来描绘事物的形态、质地、光暗等。在文人画的创作中,十分重视书画同源,对画家自身的道德品质和艺术素养要求较高,讲究诗、书、画、印的相互结合,通过将诗文跋语题写在画面上的方式,来表达画家对艺术、人生、社会的认识。

2、中国画在群众艺术领域中的作用与发展

中国画作为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其集中体现了画家对人文、社会的一种价值判断,作为画家,艺术从事者,对当代社会和文化的基本现象或者人的精神追求有着自身的一种判断和思考。画家不能够从当代社会和文化中脱离出来,否则就不会对当代文化的建设起到作用。因此,画家进行艺术创作的时候,要与当代文化联系起来,充分体现作品的精神价值。画家要参与到社会的发展中来,关注社会现实,通过作品的创作,传达自身对社会的认识和想要表达的情感。在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诸多具有忧国忧民情怀的画家,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丈夫情怀是诸多文人的一种情结,其在创作的时候,不仅仅是为了赏心悦目,还可能想着干预社会,通过自己的方式来发挥出对社会、人类有用的作用。对社会现实关注、对美好理想追求、对人文精神关怀是诸多文人、画家贯穿于中国文化之中的精神寄托。群众艺术不同于文学艺术,其是以得到最多群众的接受与欣赏为主,这就使得群众艺术在艺术的形式上种类十分的多,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群众艺术在满足群众需求的同时,也要具备一定的艺术扩展性,对人们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国画在审美形态和精神意识上是有高低之分的,由于对文人、画家的人品有着限制,有着仁、义、礼、智、信,就如我们所熟知的“八荣八耻”一样,这种限制使得中国画的品类、审美形态都向着良好的方面发展,在画作中很难看到低俗、丑恶等,这是非常好的现象,引领群众艺术向着正确的、良好的方向发展。从年代久远的彩陶、岩画中可以看出绘画具有很强的表现性,是原始人类一种直觉上的绘画方式,不是自觉地,缺乏理性的支撑。绘画的表现性是经过中间再现过程后一种理性的把握,对人的精神有着引领作用。这种表现性对当时的人来说是感受不到的,直到魏晋时期,这种对绘画语言的自觉才出现。到了今天,绘画语言的作用还是十分的重要,人文精神是通过语言来传达的,在群众艺术领域中,绘画语言就显得更为重要了,是人文精神的承载体,通过自身的因素来传达精神情感,传达一种情绪。在现代社会,我们可以从绘画中看到表达人们生活状态的丑恶的东西,一些比较前卫的中国画里就有这些东西,如邵波画等。这些画作以直接的方式描绘了都市年轻人的生活状态,人们能够从中感受到都市人对生存状态的质疑,感受到彷徨与无奈,虽然有所感受,但是这种直接进入的方式没有很强的针对性或缺乏批判意识。相对于这种直接进入的方式看来说,林风眠采用了逃避的方式来表现其对文化批判的意识,对现实十分的失望,通过画作来寻求心灵上的安慰,有着一种田园牧歌、世外桃源的情结。无论是直接进入的方式还是逃避的方式都反映出了都市人对当代文化的一种批判。从相反的方向来说,也恰是这种批判,反映出了都市人对当代文化的需求与渴望,体现出了群众艺术领域中,人们对美好理想、精神文明的追求。目前,中国画在群众艺术领域还缺乏理性的把握与分析。因此,要重视中国画在群众领域中的作用与发展,特别是绘画语言方面的开发。

3、结语

国画艺术论文范文第7篇

提到同是平面艺术的摄影和中国画艺术,不少人会这样认为:摄影继承和发扬中国画艺术就是竭力去模仿中国画的特点,在摄影的基础上再追求中国画艺术的外在表现形式。这种想法,无疑是肤浅和不负责任的,模仿出来的东西永远都是二流的附属品,继承尚做不到,又岂能还指望去发扬。更有者认为,因为两者所使用的工具和载体的不同,所运用的技术手段和表现方法的不同,决定了这种继承的困难和不可能性。有人可能还会这样质疑:我国的泰斗级摄影大师郎静山、陈复礼先生的“集锦摄影”和“影画合壁”作品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充满了浓厚的中国画特色,摄影和中国画的艺术魅力都兼而有之,并在国际上屡获殊荣,因此这便是摄影继承和发扬中国画艺术的最好榜样。无疑,这两位大师的“集锦摄影”和“影画合壁”在摄影史上是一种史无前例的创新,所以,正是这种创新精神和作者的高雅情操决定了他们作品的价值,而不是他们作品的形式决定其价值。

我们否定形式上的模仿是一种创新,但是并没有否定在形式上的模仿,一切创造居于模仿,所以,有些模仿是必要的。摄影在中国能够从新生儿发展到具有中国特色的现在阶段,少不了对中国画艺术的模仿。但是,摄影不可能永远在中国画艺术的影子下成长,大树底下长不出好草,所以,艺术摄影要长成一颗好草,甚至大树,就必须如林路说的:“摄影应该彰显其独特的本质特征,不应该跟在绘画的后面亦步亦趋,这才可能独立行于传煤世界峰巅,以其不可替代的魅力,赢来人类精神领域的喝彩。”⑴。

摄影大致可分为记实摄影和艺术摄影。所以就有人认为,有资格去继承和发扬中国画艺术的便只有艺术摄影这部分了,为什么说记实摄影没有资格,因为记实摄影过于被动去记录现实,永远处于被动的位置,而且记实摄影就算可以继承中国画也只能是继承作为记事绘画部分,而这部分在便捷的现在绘画工具出现时就已经宣告没落了,所以无须继承了。这种说法在乍听之下好似颇具说服力,其实不然,因为这里所讨论的只是两者在形式上的内容,只是作为艺术表面的东西。透着这种表面,每一位艺人或学者应该都有这种共识:艺术除了表面的形式美,还有最为可贵的部分,我们称之为艺术的灵魂。

所以,摄影继承和发扬中国画艺术,应是去传承和再塑造中国画艺术的灵魂。具体来说:首先是继承和发扬中国画对中华民族的精神、品质、风俗民情和优良传统的讴歌;其次是继承和发扬中国画艺术作品对艺术家本人的艺术修养和文化涵养的肯定;再次,是继承和发扬中国画艺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承载;最后是继承和发扬中国画艺术的感染力。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民族,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可贵的民族品质、多姿多彩的风俗民情和种种优良传统,给历代的中国画家提供了丰富的艺术创作题材和广阔的创作空间。换一个说法,中国画艺术作为一种传煤、一种载体,及时有效地将这种精神文明传达出来,鼓舞着、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所以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历代的繁荣昌盛有功不可没的作用。在这一点上,摄影应义不容辞地肩负起这个重任,并将之发扬光大。

摄影的大众化,少不了现代文化的支撑,同样,也必不可少传统文化的支撑,否则,摄影就会走向平庸化,就会走向舍本逐末的歧路,这是中国艺术摄影应该重视的问题。大众化的东西,在某种意义上意味着平庸,这是摄影的命运。改变走向这种命运的使命,必须由每一个摄影人来所肩负,所以,每一个摄影人的对艺术追求的态度及其艺术修养和文化涵养,决定了这种肩负的成败。现代的摄影人,几乎手里拿着的都是数码器材,拍摄一张照片的成本比之传统相机大大降低,所以现在社会上就出现了一种“有空就射门”的现象。所以说:“那些对周围事物没有感受也没有见解的人轻率地拿起相机就拍个没完,这样做也在一定程度上贬低了摄影中选取瞬间的意义。”⑵这种做法完全和中国画里面的“意在笔先”相违背了,这样获得的作品,充其量只能算是侥幸之作。还有一些摄影人,技术水平相当出色,然而艺术修养和人文素养却相当薄弱,所以在其作品上只有形式而没有更深刻的内容去打动观赏者。“对摄影艺术形式美的追求,应该是力求题材内容和形式结合得天衣无缝,单纯追求技法的完善,简单地追求线、形的视觉表现力和感情冲击力,就会沦落到纯形式而无法透出思想的深度。”⑶所以,我们希望摄影继承和发扬中国画艺术作品对艺术家本人的艺术修养和文化涵养的肯定,实质上是希望摄影人继承和发扬中国画家的艺术修养和文化涵养。

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是世所公认的,在浩瀚的传统文化中,中国画艺术可以说占了重要的一席之地。中国画艺术之所以可以站在这么殊胜的位置,最重要的原因是因其本身构成传统文化的同时还作为载体承载起其它传统文化,起到传煤的重要作用。作为同样是传煤艺术的摄影,在这点上比之中国画,绝对有过之而无不及了,所以不用去担心这方面的继承和发扬问题。

中国画作为静态平面艺术,可以打动从古到今、从中到西的观赏者,靠的是什么,无非是艺术感染力。很多人都有这种同感,站在一幅好的艺术作品前,你会情不自禁地产生丰富的联想,可以感受到作者创作这幅作品时的种种情感。中国画艺术正是靠这种感染力打动无数的观赏者。同样是静态平面艺术的摄影,它的感染力同样至关重要,甚至决定了它的成败。“一幅摄影画面是有限的,画面的形象如果能够引起丰富的联想,所表现的领域就必定深远、宽阔,欣赏者就可以领会到画外之意,受到感染,这就是艺术感染力。”⑷可见,有感染力的摄影作品才可以感染他人,才更容易被他人读懂,才更能体现出艺术的魅力和价值。摄影如何去营造这种艺术感染力,摄影者除了和中国画艺术家那样独具匠心去营造画面气氛之外,应该抓住摄影的瞬间决取性这一绘画所没有的优点,去超越绘画的时效延迟性。“做一个摄影家,除应该像画家、诗人那样善于发现客观事物的美,主要的是应该具备敏锐的视觉反映的机能,摄影家的眼睛应该比画家、诗人敏锐的多,他们能够立刻判断事物的在运动中的典型形态。”⑸步勒松大师的抓拍作品就是这一点的最好例子,在他的作品中,由于对现实瞬间的截取,所以画面的生动性和逼真性是中国画不能比拟的,同时显得这种感染力远远地超过了中国画艺术。

综上所述,摄影继承和发扬中国画艺术是一项艰巨而漫长的任务,需要今后的中国摄影学者不懈地努力、勇于追求和探索。

注释:

⑴林路:《摄影艺术十二讲》,第9页。

⑵《摄影的特性与美学》,中国摄影出版社1999年版,第21页。

⑶《当代中国摄影艺术思潮》,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9年版,第156页。

⑷《美术摄影》,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第30页。

⑸《画家谈摄影》中国摄影出版社1984年版,第7页。

参考文献:《摄影艺术十二讲》,林路著。

《摄影的特性与美学》,中国摄影出版社1999年版。

《当代中国摄影艺术思潮》,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9年版。

《美术摄影》,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朱羽君:《摄影美学漫笔》。

国画艺术论文范文第8篇

手绘动画是动画艺术中重要的一个部门,即具有商业价值,使动画达到预期效果,提高动画的视觉感染力和表现力,促进消费,同时,手绘动画也具有艺术价值,它作为当前思想的一个缩影,是一种对个性解放的追求和向往。后现代影响思潮中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反省的表现方式充分的展示出动画的高度融合性和统一性,将空间、视觉、图像等化为一体,提高了绘画的整体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是一种新式影像手法。伴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社会经济体制的改革,以知识型和科技型为代表的产品不断地冲击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在社会改革中,对个性化、自由和人性化的产品追求越来越突出。手工绘画作为绘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时展的潮流中其表现手法不断地发生改变,在新媒体时期,手工绘画开始追求和展示个人体验的成果,更人性化和鲜明化。艺术产品的最终价值就是为人服务的,新媒体动画把握时展下的思想形态,为手工绘画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满足时展下对手工绘画的要求,提高其艺术表现力。新媒体手工绘画从早期的手工绘画的形式和内容上加以创新和突破,从印象派到风格派、达达艺术、超现实主义、部落文化等,都丰富了手工绘画的表现形式,使手工绘画更加具有创造力。思想的开放性、语言的多元化、内容的丰富化、结构的多样化等,使手工绘画形成一种全方位的格局。充分的展示手工绘画的魅力和特色,体现在新媒体时期人们的思想,张扬个性色彩,使手工绘画作品更加吸引人和打动人,加强情感与思想的结合,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加强手工绘画的创新,从而提高手工绘画的艺术价值。深圳原创动画《卖猪》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格赢得了无数的好评。该动画充分的把握好特色抓住焦点,以陕北黄土高坡风情为背景展开,讲述兄弟二人卖猪的故事。以原生态展示出别具一格的地方特色,展示出原汁原味的“中国风”。

2新媒体时代手绘动画个性化的实践

在新媒体时代,加强新媒体与手绘的结合,是动画发展的必然选择。手绘动画一直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在动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加强新媒体与手绘的结合,运用现代化的技术设备和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手绘绘画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手绘绘画更加的生动,更具有个性。手绘作为三维动画的基础,在手绘的基础上不断地完善和发展,通过结合手绘绘画的绘画性和动作规律使三维动画更觉有表现力和感染力,而且,加强二维手绘动画与三维动画技术的结合,可以有效地改善手绘动画中存在的一些不利的因素,使动画更具有空间感,充分展示动画的艺术性。而在新媒体时代手绘动画个性化的实践主要是表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

2.1手绘绘画与三维技术结合。

手绘动画的绘画性使动画更具有表现力和亲切感,艺术质感强烈,而二维技术又具有多层次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方法,具有规律性。在新媒体时代,加强二维技术和三维技术的结合成了动画发展的一个新的方向,技术与工艺的结合使动画具备了艺术感和空间,更立体,更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手绘绘画的表现方法与三维技术的融合,同时加入一些音乐元素,使整个绘画充满了生机,画面改变了以往的呆板和单调,生动而形象,并且改变了空间对画面的约束,使整个画面具有了动感,将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的结合,丰富动画内容,提高动画的保表现力。同时,在动作和夸张程度方面,手工绘画也做出很大的改变,动作流程自然、规律,使整个动画风格灵动、活泼。

2.2手绘动画与网络传播结合。

手绘动画与网络传播结合,提高了手绘动画的传播力度。而Flash作为一种典型的网络语言,简单易学,能够自然地展示出个性特色和抒感,通过Flash语言将艺术通过网络与大众分享,提高大众对艺术的认可度。

2.3手绘动画与本土文化的结合。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而本土的就是民族的。本土文化象征一个地区的特色。它既是对历史的一种传承,同时也是现代化文化发展的一种诠释。加强手工绘画与本土文化的结合,能够有效地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同时,结合现代化的发展,在传统文化基础上不断地创新和改革,使手工绘画具有独特的艺术个性魅力。

3结语

国画艺术论文范文第9篇

[论文摘要]现代绘画的各种艺术观念融入了欧美国家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其创作精神、技法、原则对现代服装设计的创作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和积扳推动的作用。

19世纪末是整个西方历史上最大胆、最富冒险精神的时代。现代绘画在这个时期初露端倪.绘画史上出现了一个空前的裂变繁衍的阶段,这种裂变对艺术史所造成的分割,大于文艺复兴以来上所有风格的变迁;各种艺术思潮在这个时期萌芽、蔓延,未来主义、立体主义、表现主义以及与艺术传统彻底决裂的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等艺术流派交相辉映,绘画到达了一个空前的激荡人心的高度。同时,现代服装开始从服装的普通含义中脱蛹,在法国巴黎——当时世界艺术家的活动中心.开始出现了高级时装店,标志着服装进人了一个新的纪元,这无疑是与当时的现代艺术活动有着紧密的联系的。20世纪初,在英美出现的POP艺术等更为新潮的艺术现象,在这些艺术思想和表象里已经宣告20世纪现代美术不同方向的特征成熟起来.与此同时,现代时装的概念也被C?F?沃斯的设计轰动初步定义。

绘画与时装虽不是一回事,但两者之间的联系已经历了很长的时间,而现在则愈发地深人和复杂,现代绘画的一颦一笑都影响着服装设计师的灵感动机。艺术家们将自己全新的艺术观念通过全新的艺术语言表达出来,推向社会,这些来源于现代绘画的艺术观念溶人欧美国家的各个社会阶层,并在社会道德方面、生活方式乃至言行举止都有着深刻的烙痕.服装在此方面更是有着明显的追随、呼应。

服装是人们生活状态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状态,作为人们生存的一个基本前提之一.它具有实用性、科学性和艺术性,因而服装本身是一门造型艺术.是区别于绘画、雕塑等造型艺术类别的一门新的艺术。同时,它与这些艺术类别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包括其他艺术的各种特征甚至美学原理.如比例、节奏、平衡、对比等.因而服装设计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创作活动。

每年在巴黎时装节会上的新艺术服装样式.就是从立体派、黑人雕刻、古埃及美术等艺术形式中汲取营养.其特征是多采用直线的、几何纹样的形式,新艺术样式本是来源于巴黎的装饰美术博览会.脱离新美术的趣味和装饰过多的倾向而产生的。它把艺术和产业融合在一起,深受大众的青睐,它给服装带来的影响.使女性们脱掉紧身胸衣,开始穿着机能实用的筒状服装;追求由于身体活动而展开现服装魅力;强调衣服的动感.这无疑是现代画艺术对服装所带来的一种积极的影响。但是.绘画毕竟是以画面表现为目的,而服装则是通过服装表现人.过份注意绘画的表现方式.往往会赞成喧宾夺主,追求形式的新奇也应有节制、分寸,如超出限度,就有可能流于怪诞,如崩克(Punk)服装.着装的颜色令人毛骨悚然,有给人以不快之感的攻击性。

抽象广义绘画一度是现代绘画的主流,它的色彩及构图、造型都给服装以巨大的影响.毕加索、马蒂斯、布拉克、蒙德里安等现代绘画大师还曾亲自参予过戏剧服装设计。他们的绘画作品也给时装设计师们以启迪,曾是他们设计时装的灵感源泉.如法国Y?S罗朗设计的蒙德里安式套装。另外,POP艺术也给罗朗以创作的灵感而发表了著名的一系列POP艺术之唇、之躯等裙装。

现代绘画的创作精神、技法、原则更是对服装有着巨大的影响与指导。这些技法在时装设计中屡用不鲜。最典型的莫如超现实主义对服装的影响了超现实主义(Surrealisn)的哲学定义是纯精神的、不受正规意识支配的行动。另一种解释是指摆脱理性的控制和审美及道德上的偏见,结合象征主义、浪漫主义思想。用夸张和反常的语言形式来追求神奇的艺术效果它在服装领域里的影响相当广泛,如曾经出现了西欧的夏帕瑞丽(Schiaparelli)及其影响下的K?拉加菲尔德,Y?S?罗朗等设计大师,他们都曾熟练地运用超现实主义的精神和技法设计作品倒置设计——将人们固有的视觉习惯或使用、欣赏习惯打翻,倒置而进行设计是超现实主义绘画的观念在服装设计中的典型表现形式之一。例如夏帕瑞丽受画家东根?达利等人的启迪,于l973年设计的一套上衣,前后反转的款式及倒置于头顶的高跟鞋帽子等。设计效果十分出人意料,从哲学意义上来讲,正是这种非理性精神的选择。使服装设计中渗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东西,使之面目一新。

夏帕瑞丽有很高的艺术修养,他与超现实主义画家的交往。使他对超现实主义绘画有着深刻的理解。因而能设计出一系列优秀的时装作品。对服装设计师来说,研究绘画是为能设计出独特而美观的款式。意大利的R.吉利注意文艺复兴的艺术。更注重R?劳森柏等现代绘画大师的作品。留恋于泰菲(Tate)现代绘画画廊.搜集艺术灵感。绘画艺术的素养是时装设计的根本素质。许多时装设计师本人就曾从事绘画艺术或别的造型艺术的。如P?拉邦奴、D?基旺什等.他们设计的时装较现代绘画更容易被人们接受和理解,同样对人们的审美情趣起引导作用在此时,人们对服装的精神性表现出更大的兴趣.更注重服装的审美的艺术性和象征性了。

国画艺术论文范文第10篇

关 键 词:徐渭 书法艺术 绘画艺术 大写意 创作激情

在高师的花鸟画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技法课还是欣赏课都无法绕过艺术奇人——徐渭。他无与伦比的艺术个性和创作激情给当下莘莘学子及其他创作者留下弥足珍贵的启迪与思考。

徐渭(1512—1593),字文长,号天池山人,又号青藤道士,浙江山阴(今绍兴市)人,是我国16世纪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出生于败落的官吏家庭,年少时成为孤儿。他天资聪颖、多才多艺、读书刻苦,想通过自己努力以求取功名来改变自己的苦难生活,然却屡遭不幸。早年屡试不第,后受到牵连险些入狱,精神一度失常,前后自杀达9次之多,皆未死,此后便时疯时醒。后在精神错乱中误杀妻子,因而入狱,7年后经朋友相助保释出狱。晚年住绍兴前观巷的两间小屋里,以卖画为生,穷困潦倒。他在《青藤书屋图》上题有“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这是他贫穷孤苦、颠沛流离的生活写照。最终,徐渭于1593年抱愤而逝,年73岁,死前身边唯有一条狗与之相伴,床上连一条席子也没有,可谓凄惨悲凉。

然而,命运的坎坷却激发他的抑郁之气,生活的激烈波动,在他内心深处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烙印,这在他的书画中都有着强烈反映,也是形成他个性风格的最重要的因素,加上他天生不羁的艺术秉性,造就出一代“旷世奇才”。wWw.133229.coM他在文学、诗歌、戏曲和绘画上无不精通,且都取得了巨大成就,这里仅就书法和绘画方面感受一下他的艺术魅力与激情。

一、书法艺术

徐渭酷爱书法,他的书法虽采各家之长,却又有取舍,他主张学习古人,但坚持书法中一定有自己的笔意,“时时露己笔意者始称高手”,又曾言“笔态人净媚、天下无书也”“高书不入俗眼、入俗眼必非高书”等等,都体现了他习古的态度及个人的艺术主张。

徐渭书法作品主要以行草为主,或行书中夹杂草书,或草书中夹杂行书,较为纯粹的草书或行书不多见,这也反映徐渭潇洒脱俗的审美追求。他留下的书法作品不少,其中《淮阴侯祠诗翰卷》《草书杜甫诗卷》《咏墨祠轴》等作品集中徐渭的书法风格。行草书又以立轴居多,他的大立轴行草大都茂密郁拔,字与字之间往往距离很小,几乎没有,行于行之间穿插得当,险象环生,但总能避让自如、井然有序。作品中点画圆润遒劲、跌宕善变,运笔超脱、狂放不羁,章法潇洒纵横、气势雄健,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令人震撼。

《淮阴侯祠诗翰卷》是徐渭书法中的代表作品。这篇作品是他豪迈磊落的性格及博学多识天赋的写照。此诗轴神采骇人,似有一股磊落不平之气咄咄逼人而来,这种在书法中表现得如狂风骤雨般的气势,可以说是前无古人。通篇点画如急风暴雨中的残花败柳、支离破碎、满纸狼藉,给人一种要打破整个世界的愤恨感觉。笔力雄强,虽狂走乱舞,笔走如飞,却点画分明、散而不乱、穿插得当、收放自如。

他曾自评道:“吾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可以看得出他对自己书法成就的自信。“不论书法,而论书神。”(袁宏道)就是徐渭着意追求的一种自我释放,一种激情飞扬的大写意。

二、绘画艺术

徐渭是继陈淳之后从根本上完成水墨大写意画变革的一代大家。他的绘画以水墨为主,重神韵,重笔墨情趣。他虽受到许多大家影响,但绝不为传统所囿,他曾自信地说自己“从来不见梅花谱,信手拈来自有神”。《墨葡萄图》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此图画水墨葡萄一枝,串串果实倒挂枝头,茂盛的叶子以大块水墨点成。画家不求形似,其意不在画葡萄,而在发泄积郁。画中题诗曰:“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在这里作者自比是无处可卖的“明珠”,可以鲜明地感受到他怀才不遇、不为人识的抑郁怨愤之情。《杂花图卷》是徐渭的另一件代表作品,画卷中有牡丹、石榴、荷花、秋菊、梅花、竹叶、梧桐、南瓜、扁豆、紫薇、葡萄、水仙、芭蕉等组成长卷,连题跋在内有十多米长。运用泼墨、破墨、积墨等多种技法,疏疏密密、虚虚实实、浓浓淡淡、轻轻重重形成了墨的旋律,笔势挥洒、泼墨淋漓、气势奔放、一气呵成,激动人心。他尽管提倡“不求形似”,但由于他对写生的对象曾有过认真的观察和深刻体会,并亲自种竹,修整葡萄,因此,又与那些脱离现实生活的一味狂涂乱抹者不同,他是用简单明快的笔墨,把形象概括简约地表现出来。他留下的作品很多,如《菊竹图》《榴实图》《牡丹蕉石图》《竹石图》等无不气势磅礴、惊世骇俗。

总之,徐渭绘画在内容上具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在笔墨上挥洒放纵、大刀阔斧、纵横跌宕,从而把水墨大写意花鸟画推向能书写内心情感的最高境界,把水墨大写意推向巅峰,开创了近代大写意的这一体派。徐渭的画风,对清代的朱耷、石涛、扬州八怪及近现代的吴昌硕、齐白石等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如郑板桥推崇他的绘画,甘愿为“青藤门下走狗”;现写作意画大家齐白石亦曾说:“青藤、雪个(朱耷)、大涤子(石涛)之画,能纵横涂抹,余心服之。恨不生三百年前,为诸君磨墨理纸。诸君不纳,余于门外饿而不去,亦快事也。”从这里,我们能深深感受到郑板桥、齐白石等名家对徐渭艺术的肯定和尊崇。

徐渭一生曲折,诗文书画无不张扬着鲜明的个性,戏曲亦风格清奇,不落窠臼,对后世影响很大,可以说,徐渭在文学艺术史上占有继往开来、推陈出新的重要地位。

今天,我们感受徐渭,欣赏其艺术,不是为了简单地学习他已经定式、已成风格的用笔用墨技法或领悟他的艺术感受,我们应善于师古不泥,善于研究和发现,做到古为今用。我们身处丰富多彩、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之中,生活在鲜活真实的自然环境之中,也不太可能有徐渭的坎坷经历,但是他的激情、见解、胆识、悟性都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的。我们也只有用真情去感受生活,用慧心去感悟生活,用胆识去挑战生活,才会有灵感升腾, 才会有创作欲望产生,由此而生发的创作,才会有感而发,激情飞扬。

参考文献:

[1]罗宗真,秦浩.中华文物鉴赏.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8.

[2]戴伯乐.中国美术欣赏.浙江摄影出版社,1999.5.

国画艺术论文范文第11篇

很长一段时间来,在中国美术界,有关国画的笔墨与色彩,形式与构图,传统与现代,风格与流派,气势与意象方面的讨论言人言殊,高见纷呈。与此同时,一些人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讨伐追迫也是紧锣密鼓,誓言不获全胜决不收兵。有鉴于此,我想从另一宏观的思想层面来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我认为任何文艺的复兴、文化的繁荣,都是以自由活跃、百家争鸣的思想为前奏,以政治文明宽松下的和谐社会为条件,以对人类本性深处之美的激发为基点,并以社会良性变革进程为必然。Www.133229.coM艺术家的敏感心灵极容易体会到人生的苦涩和欢乐,又时时受到真理的感召和被激情所驱使,因而,任何伟大的艺术作品都挟带着浓烈的时代气息,反映着时代的精神。为此,只有在那些人为设置的限制学术自由的禁忌都得到突破,各种创新思维的艺术实践都能得到包容和尊重的情况下,中国的传统绘画艺术才能畅顺地吸收新时代的基因,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并真正得到振兴和发展。

就此而论,真正的艺术决不可能是政治和经济权贵的恭顺奴仆。有的人在美术界或政府里有个不大不小的官位,经常亮相于媒体,主席台上坐前排,作起报告哗啦啦,身边吹捧抬轿的人一大帮,巍巍乎以为自己在艺术领域的成就也真的很大了,甚至是画坛扛鼎之辈可以号令群纶了,那是自欺欺人的笑话。同样,急功近利的商业推动也只能生产出更多的艺术次品。有些对艺术一知半解、低端视境的“暴发户大款”偏偏以为金钱可以凌驾在文化、道德、精神之上,认为手中的大把钞票就能论定作品的艺术价值。妄为撒野,神气活现地在中国美术界东奔西走,身后竟跟着一大串唯唯诺诺的画人,以炒房炒股的手段在艺术品市场翻江倒海般的折腾。他们不是在投资艺术品,而是在劣性投机,败坏画坛的风气。金钱的力量使他们自觉不自觉地成为精神罂粟的种植者,销蚀着艺术的本质。这伙人有时也扮扮高雅,但和真正的艺术家、收藏家根本是两回事,完全不在同一文化、精神档次上。当然,他们也根本无法明白艺术家收藏家的优雅是一种气质,是一个人由内向外自然而然扩散出的一种精神高贵、知识内涵和真挚情感,不是用金钱就可以买到一切的。

然而,在当前思想迷惘,权威飘摇,人心浮躁,诚信游离,炒作频频,巿场虚热的中国画坛也隐藏着不少真正的艺术大家。他们囊萤映雪,数十寒窗,痴守着岁月的寂寞辛勤耕耘。那些始终坚持对良知、正义、人道、博爱、民主、法制、自由、平等这些人类文明主流价值的认同与体现、追求真善美的艺术家以及他们笔酣墨饱、凝炼苍劲、生气郁勃的诗章般的作品,犹如沙土中的金子,将被我们的后代所珍视;而一切甜俗媚世、投机取巧、恭颂争宠、精神苍白、没有创造力量的作品都将在短暂年月的灰尘中速朽,这类画家也好像是寄生在江边的一堆泡沫浮萍,很快就会被时间的流水冲得杳无踪影。

灾难重重而脊梁挺拔的中华民族,在百转千回中从封闭迈向开放,走进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时期。人们在向一切西方强国学习先进科学技术的同时,也要学习优秀的西方文化和人文精神。只有兼容并蓄,才能取长补短,全面发挥,振我中华。如果我们能以历史的敏锐认识到社会变革前进的必然,那么,我们还能从东西方文化碰撞所迸发出的火光中,得到加速社会列车前进的驱动能量。另外,在现代化进程的摸索中,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中国传统文人范畴的艺术家们也必然向着现代知识分子转型。随着社会的发展,对旧的文化价值观势必出现新的反思和针砭,并带动社会审美品味的异变。所以,对那些挑战传统、离经叛道、冲击固有艺术观念的艺术理念及作品,我想也应该有存在空间,不必视为洪水猛兽。在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在一个文明开放的社会里,艺术思想不可能定于一尊,要允许每一个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上都享有“异端的权利”,而不是象“四人帮”横行的“极左”时期那样,整个神州大地上,只用一个脑袋来主宰思考。我们看到,思想专制和文化独裁曾给任何独立思考及敢于直言的艺术家带来过死亡的灾难,整个美术界舞台上,只见得几个狐假虎威的政治打手和艺术骗子在四处充当锤杀思想的行刑者。回过头去看看,米开朗基罗塑造的《戴维》,罗丹创作的《巴尔扎克》,马奈早期的女性裸体《奥林匹亚》以及印象画派的最初阶段,还有傅抱石突破传统的自创非中锋非侧锋的"乱锋皱"笔法,都莫不是在铺天盖地的攻击、嘲笑、漫骂与“异端”、“怪乱”、“没有传统”、是“东洋画”等等的责难声中成为艺术的经典。

冷静观察当今美术界,浮华背后,浊世百态,洁白与卑污的心灵等级相差何至百丈。那些人生观油滑投机的艺徒们蝇头小利就暴露出虚伪贪婪的人性底色;又有许多人在玩世不恭的低俗趣味中自鸣得意。真正的艺术天才们面对嘈杂的人世时,是无法随俗而歌的。一个走在时代前端的艺术家,与世俗价值体系的观念冲突是不可避免的,社会应予多多的宽容。如果用政治指令去直接干预艺术创作更是愚蠢的行为,记得赵丹早在1980年10月去世前夕,曾感叹地呼吁:“层层把关,审查审不出好作品,古往今来没有一个有生命力的好作品是审查出来的!”巴金在同年10月14日就回应:“赵丹说出了我们一些人心里的话,想说而说不出来的话。”希望智者们语重心长的忠告不会重复空转。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体现是尊重多元选择和价值多元化。再说,一切生命体都有它自身的运展规律,让它们都能自然地呈现着本来的生命能量时,整个社会才能在活跃的良性循环中,变得真正的平衡、和谐与繁荣,文化艺术才能豪情如涛,绽放出千姿百态之美。无需讳言,这也是检验一个民族文明程度高低的主要标准。

中国文化艺术要坚持自己的主体性,但既不能全盘西化,也不能全盘国粹化。

尽管西方文化也夹杂着一些邋遢之处,但从目前实情来说,在整体上它是属于人类比较先进的文化。我不能同意对与西方文化艺术的交融作“政治阴谋论”的解读。中国从打破禁锢思想的桎梏以来,改革开放进行了多年,在经济建设取得可观成就的今天,人们也期盼出现更灿烂的文化艺术,艺术家们有理由对那些扼杀艺术探索精神的话语霸权保持警惕。美术界的某些“愤青愤老同志”们把不同文化艺术观点的争论、把“茶杯里的风波”,骤然上升到国与国之间的政治斗争层面,好象不把“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认定是“帝国主义依托政治经济的霸权主义在全世界纵横扩张”、正在“向中国渗透”,然后再加以灭绝、再骂臭,中国艺术家们的政治立场就有问题了,就不是爱国主义了,就“心中有鬼”了,惊恐疑惧,草木皆兵,任意弥漫敌视气氛,煞是骇人。如此轻妄无知的推论和“极左”的嗜斗思维只会在中国美术界造成思想混乱,只会阻碍中国绘画艺术的多方面探索。奇怪的是有的画家、理论家及美术官员连“后现代主义”究竟是怎么回事还没有完全弄明白,就纷纷在媒体上气势凌厉地对其加以痛斥,狠扣"反人类、反社会、反人性"这种牵强附会、莫明其妙的政治大帽子,义愤填膺地把“后现代主义”艺术的重要人物杜尚拖出来大骂一通,热情有余地对50年代盛行的苏俄写实理论顶礼膜拜一番,包括把一些表态式的“文革语言”都用上了,把那些俄国人民和政府都已抛弃的含有“唯此独大、打杀异己”这类致命缺点的文艺观念当作经验之谈。个个意气峥嵘,言论骄横,可惜学术精神式微,曲解浅读,只是跋扈而过。

事实不可罔顾,西方现代主义当初作为一大片重要的思想朝霞,在19世纪至20世纪前叶,它那种极为鲜明的挑战旧传统挑战古典主义的启蒙姿态,对理性、体系、科学、真理和人的个人价值的不懈追求,对于冲破西方保守的宗教政治对人类自由思想的禁锢,对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都起到过十分积极的作用。它那种艺术必须不断发展、创新和超越的观点,对因循摹古风气甚浓的中国画坛,仍有启迪意义。

脱胎于西方现代主义的“后现代主义"(post-moder nism)概念,它首先由西班牙著名作家德·奥尼斯于1934年在一部文学评论著作中提出,上世纪70年代法国著名哲学家利奥德出版了《后现代状态》一书,才在西方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热烈的讨论。作为西方上世纪70年代能源危机、环境生态危机后产生出来的一种文化倾向,一种新的美学概念,它的主要观点是︰非中心化、反对单一性、主张多元性、包容性;提倡个人思维超前卫、新具象;强调科学的局限性,劝说人类服从自然规律而并非去改造自然;同时,它还认为现代主义绘画也已经过时,在它反统一性、反理性主义的语境中,对任何来自发达国家的“权威”“潮流”都极端排斥,寻求感性上的快乐主义,呼吁民族意识、传统文化意识的普遍回归。

需要剺清的是中国和海外有的人进行一些类似“自残身体”、“虐杀动物”式的行为,其实这些并不属于真正的“后现代主义”艺术。一些评论家不知是有意还是无知,总想把这些在西方是属于犯罪行为的举动,都坐赃给“后现代主义”。这在学术上是极不严肃的。

必须说明,我本人的艺术观并不认同“后现代主义”,对它的某些虚无主义倾向,我也同相关人士进行过激烈的争论,但我尊重并支持“后现代主义”的存在和艺术实践,这是每一个具有现代观念的艺术家应有的正确态度。由于不同文明所构成的知识背景不同,对美学价值的取向也会有所不同。“后现代主义”可能在意识上与中国这个发展中国家的国情有些差异,但不必少见多怪,更不能在政治立场上轻易划线,谎报军情,随意到处树敌,动不动以“阴谋论”、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老思想来认识它,夸张地认为这是某个西方政治集团在有计划地向中国进行“政治渗透,实施文化霸权”、“把手伸进了中国美术界”、进行“和平演变”。

我把话说重些,我真担心这些论客们是不是有些走火入魔了,几张画就能把一个国家政权画掉不成?说明白了,画坛上的事,艺术上的事,要尽量宽松一些,不要小家子气,不必振臂高喊︰“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短命的﹗”这样自己累不累呀﹖现在很多人喜欢穿西装结领带,很多人喜欢把住房装修成欧式及美式,很多人参与买想发财,很多人把孩子送到外国去受教育,你总不能以上世纪50、60、70、80年代的思想观点,以“五子登科”式的党棍学阀作风,去批判这是“资产阶级的自由化”,说这些人都被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所毒化了吧?狭隘的民族主义不能强国,我认为任何文化艺术上的自我保守、束茧自缚,对振兴中华文化艺术都是有害的,并且是十分愚蠢的。作为一个堂堂中国人,我们必须要有这样一种气魄:优秀的民族一定是一个开放的民族,优秀的文化一定是一种开放的文化。没有这点自信,我们怎能打开国门,海纳百川,昂首走向世界?!

一些颇有来头的美术评论家总是要让画家们相信,艺术创作必须服从于某种共性,甚至用权力美学的冷酷表情,警告画家们不能冲破某些清规戒律,否则有前景之虞。我的经验提醒我,这很可能又是一种虚伪的政治说教。事实已多次证明,极“左”的那些文艺理论貌似正统,又威势很大,咄咄逼人,实际上只会令中华文化艺术走向衰落。试想一个艺术家如果磨平了桀傲不驯的性格,没有了自由张扬的精神,失去了肆无忌惮的想象力,他的艺术生命还能旺盛燃烧吗?独立不羁的人格是艺术家的本能气质,艺术天才们的心灵常常是孤寂和疯狂的,独特的艺术灵感有时会产生在某种忧郁的情绪里;艺术家有点颓废或狂放狷介,有点神经质也是正常的事,不要看不懂、看不顺眼就想去踩扁它。要知道我国大画家唐伯虎、徐文长、八大等人在后人看来都是不同程度的精神病患者,大诗人李白率性不羁、斗酒诗百篇的故事总听说过吧。

圆滑精明、八面玲珑的书画家不可能是天才的艺术家。思绪不断在时空云霄与大地之边徘徊的画家、音乐家、哲学家、诗人们犹如凤毛麟角。当他(她)们为人类文明的发展用自己滴滴心血去点燃艺术之灯时,往往承受着比常人大得多的精神痛苦。所以,如果还要缰绳索拘,硬用政治钢鞭把他们的思想囚进一个固定的囹圄内,这实际上是对艺术人才的残酷摧残。

在此,我毫不含糊地阐明自己的建言:在中国美术界,要坚持自由创作的激荡思想,要尊重多种文化艺术形态的存在。根据国情,现实主义值得提倡;但现代主义并不可怕,后现代主义要允许存在,对行为艺术多一点理解。在成熟的和谐宽容的人性社会里,人们对表达现实生活中美好一面的、令人痛惜一面的、包括沾带着卑污一面的艺术作品,都能抱有含着敬意的尊重。特别是美术创作上,我锺意香港海鲜,你喜欢湖南辣味,他爱好淮扬小炒,满汉全席、广东小吃、山西老醋,都可以根据不同的审美偏好各取所需。各种观点的争论也要平等理性,即使是不同的文化与社会学立场之间的激烈交锋,在法律范围内,都可以各抒己见和各持己见,锦上添花的赞颂和忧国忧民的铮言都值得大家听听,赞颂可以鼓舞斗志,铮言可以警示问题。人们要小心提防的却是那些敢于指鹿为马的马屁精,他们中的一些人的心灵已被撒旦所拓殖,暗藏杀机,只要得到一点端倪,什么缺德捐阴、伤天害理、祸国殃民的坏事都干得出来。

我反对把某一种美术理论绝对正确化,把某一位人物的讲话及其思想偶像化、教条化。历史的记忆是沉重痛苦的,中国文艺界所遭劫难还不够多吗?教训还不够深刻吗?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从批判电影《武训传》开始到逮捕胡风到反"右派"到"文革"人祸浩劫,时不时国运蹭蹬,动不动阴风怒号,久不久浊浪排空。多少权力的罪孽!多少谎言的欺骗!多少沉重的荒诞!多少人生的梦魇!多少屈死的冤魂!多少精神的奴役!多少无奈的悲鸣!多少无从忍受的不堪!在“左”棍乱飞的年代里,莺歌燕舞的表像下是天南地北的辛酸悲怆,正直的艺术家们个个被焚心煮骨,那令人窒息的状况举世共知。因此,高调重复50年代那种美术理论并不能说服现在的艺术家。已经是21世纪了,人类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迈向一个新的科学文明时代,而且现代摄影技术和计算机制作水平都已到达了形似神似随意变形的高级阶段,期望这些评论家们的观念能有所更新,拿出适应21世纪的新思维来!

自大和自卑都不足取,当代中国画家们也要挺起胸膛步出传统大树的阴影,与时俱进,敢于接受现代艺术思潮的洗礼,不怕碰撞、廓清精伪,博采众长、击破困惑,跃出中世纪绘画艺术的窠臼。蜕变绝对是痛苦的、有希望的;而不变绝对是平庸的、无望的。可以用一万个论说来证明传统的伟大,但如果墨守陈规,不敢去超越它,只是一味模仿,拼命克隆再克隆,描绘出的东西艺术价值甚低,甚至一文不值。

三 我自认不是那种循规蹈矩的画家,对明末大官僚董其昌和他的老师莫是龙、师兄陈继儒为代表的一些人的绘画论也不敢苟同,他们倡导推崇南北二宗的理论,以朝廷重臣和画坛领袖的身份,用宗派门阀来框定艺术的规范,提倡画家对社会现实要淡漠远离,宣扬出世的禅学为绘画的最终境界。这种画论貌似有理,也使得那些失意于现实社会、无缘于黉门、又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雅士有了自我安抚的生存心态和远景期许。实际上,它是完全迎合了当时腐朽没落、狼烟犯阙、日暮途穷的明王朝封建君主专制文化统治的需要。他们颂扬精神上与世无争,忌触时弊,视民间疾苦而不见,肉体上隐遁自乐,纵情酒色;在绘画艺术上又陈陈相因,故步自封,大力主张师法古人,反对变革创新,反对艺术多元,反对画家既出世又入世,使绘画沦为笔墨之技,玩赏之物。这些绘画思想,对中国传统绘画的超越和发展所产生的作用实际上都是十分负面的,对清代、对民国、以至对当代中国几十年政治狂热之后的许多画家、美术评论家仍影响不小,导致单薄、浅陋的思想和精神在美术界不断蔓延。荒芜的思想使有些人的良心、人格、画格悄然失落,基本的人文精神荡然无存。从过去一切依附无产阶级政治、为革命服务的“极左”和“伪崇高”、“负文化”,到一切为了争名争利、要钱要性的“极右”和“极自私”、“假艺术”。一些沐猴而冠的“革命画家”“人民画家”,也很快变成了没有心灵故乡的孤魂野鬼,丑态百出;那些活脱脱的鲜活卖艺者,趋炎附势、亟求利禄,鼠肚鸡肠,同行间心存嫉妒,彼此似芒棘在眼;有的人满身市侩气还死活都要把“大师”的招牌扛在肩上,装腔作势,四处吆喝,真是滑稽可笑,又可悲可叹!有的美术评论家竟赤裸裸地实行“红包制”,信口雌黄,斯文扫地,每字3元就写出3元钱一字的吹捧文章;每字5元就写出5元钱一字的赞美宏文,荒唐到如此境界,真是今古奇观,比晚明才子凌蒙初《拍案惊奇》书中所闻,更令人咋舌!在这里,我还要不无遗憾地指出许多人不愿接受的一个事实:从认真深思的角度来审视,历来在中国画坛具有重要地位的浙派、海派,也显现出创新与后劲的不足,有的人甚至把自己的艺术生命葬进了"敛财癖"的死胡同还酸气十足,真是辱没袓宗门楣,糟蹋前辈名声。

严肃讲,我无意否定董其昌作为一位古代重要画家的地位,画坛浊流也不能都归咎他,他本人的笔墨技艺也值得肯定,作为一家之言立在一隅也好,但把他及同道们的某些画学理论贡上高台、奉为圭臬,我实在不以为然。事实上连深受董其昌画风影响的王石谷到晚年也嗟叹:“画道至今日而衰也!”石涛对这也曾给于尖刻的嘲讽:“公问南北宗,我宗耶?宗我耶?一时捧腹曰:‘我自用我法!’”

我决无意鄙薄先人,探本寻源,更视孔、老、庄、墨诸子为星宿下凡的东方大哲,他们的思想智慧充实过传统绘画的理念;东晋顾恺之的“形神兼备”、南齐谢赫的“六法”、北宋文同的“胸有成竹”和苏东坡的“诗画一律”等许多历史上杰出画家的重要美术理论;包括西周时形成的礼、乐、射、御、书、数六艺;还有汉声唐乐、佛道儒文化,都绝大的丰富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思想宝库。

然而,我们必须正视和坦言,在几千年枭雄韬略、卿士博弈、京畿权变、喋血霸业、焚书坑儒、毫无民主思想与人本主义的历史土壤里,中国传统绘画有其薄弱的一面,痼疾不少。揭开逝去岁月的厚重幔幕,朱元璋、永乐帝这些雄才大略又愚昧野蛮的农民君皇对儒士的残酷杀戮;满清十三朝遍布全国的恐怖文字狱;戊戌六君子身亡菜市口的殷红鲜血;刀光剑影、强权高压,把许多文化人吓得双腿发软、跪倒在地。有的人甚至骨头变贱,心态畸裂,为虎作伥,坏事做极;再加上大众消费文化对暴力、心计、权谋、厚黑学、潜规则意识无节度的弘扬;那些专制帝皇“再活五百年”的热闹香火供奉;那些骨质疏松病日益严重的们剖假璞造假玉的胡乱篡编,社会上那些某种自我催眠、自我膨胀、阿q式的唬谑,——诸般精神残疾的后遗症,种种愚昧的神经毒雾,使得民族性疼痛特别容易敏感发作。我们对专制文化也根本无法认真清算,而犬儒主义却得以加剧泛滥。因此, 21世纪的中国艺术家们更需要以反省、批判的精神,以面对现实的创作态度,以一份混沌年代中难得的清醒,以横刀立马对决世俗的气概,在对传统绘画的理智梳理和不断挑战中,实现承前启后的超越和创新。我不完全同意吴冠中等前辈形式至上和中国画“笔墨等于零”的轻率否定,也认为康有为、陈独秀、鲁迅诸位良苦用心下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猛烈抨击仍有可商榷之处。但我始终认为,已成熟的中国传统绘画里,同时也紧紧地裹挟着大量的滞后因素和封建文化的糟粕,阻碍着艺术观念上的自我革新,因此我才多次强调“艺术创作上的反叛精神是艺术生命的基本动力”,这也就是我一直主张的“走进传统、务必反出传统”。走进传统就是深入地了解传统,反出传统就是不淹没在传统里,思想精神上和艺术实践中绝不囿于成法,仍能以独立的学术视野,自由大胆地吸收一切外来文化艺术的精髓,不断演进,充满生命神气。我希望比我们年轻一代的有志气的中国画家、评论家们,朝气蓬勃,生命色彩亮丽,基础坚实,博古厚今,以良知的焦虑,以拥抱一切人类先进文化思想的胸襟,完全跳出中国乡村农耕文化中那种夜郎自大、闭关自守的狭隘惰性,并超脱于艺术门派、圈子之外,站在更高的起点上,明德格物,寒霜一剑,在与旧传统压力的顽强搏斗中,象春笋般破土而出,茁壮地成长起来。人不媚世、画不随俗,更不要惧怕众多的非议和误解,在崇高艺术理想异常匮乏的世界里,毁誉参半总是一切艺术开拓者天生注定的命运。当理想和现实越来越远时,要敢于捧出自己艺术家的赤诚良心。

中国绘画上千年来,形成了一套固有的造型概念及程序,每个画家都有他自已的审美范畴和人生局限,要有所突破谈何容易,成就的高低要看他们自己的颖悟造化。我记得雨果说过:“衡量伟大的唯一尺度是他的精神发展和道德水平。”贫瘠的思想之地永远长不出伟大的艺术之果,正因为如此,我特别要向年青的画家朋友们忠告:一个新时代的杰出的中国画家,必定是对社会发展极为认真的观察者和思考者,必定是社会良知方阵中坚定的一员。文化艺术的最高天职就是培养人类高贵的、包含着真善美的文化品格。因而,画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仅仅娴熟于骨法用笔、皱擦点染、肌理效果、线条运行、墨分五色、取象造境及平、留、圆、重、变等技巧,顶多也只能成为一个高明的画匠。艺术的不朽,在于其内在的生命力。没有内蕴深邃的文化哲理、思想精神,不能满怀善良、纯真和悲悯,不重视画品和人格的修炼,艺术境界是不会高的,是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名家大师的!

对一个民族和国家来说,开放、活跃、进步的文化艺术观实际上象征着它正在自信地走向昌盛繁荣,大唐“贞观之治”在政治、文化、宗教上坚持普遍的宽容政策,并大胆地实施对内对外开放政策,促成它在文化艺术的繁荣和政治经济的强盛上都达到了君主时代的高峰;而保守、教条、落后的文化艺术观则意味着它失去自信并步向败落、灭亡。我爬梳剔抉清代260多年的官方绘画,包括被康熙命为首席宫廷画师、“娄东派”鼻祖、“正宗四王画派”领袖王原祁等人,大都挶于成法,远离现实,没有大格局。更可悲的是在王朝上下遗老遗少一片肉麻的吹捧声中,其干笔焦墨、层层皱擦的“金刚杵”画法,至今还被众多人奉为阵序化的死板教条,这和清统治者越到后来越畏惧外来文化的影响不无关系。幸亏有“在野四僧”(弘仁、髡残、石涛和八大)能“笔墨当随时代”,并“搜尽奇峰打草稿”,为其时代留下了艺术的钻石光点。

过去,承载着中华文明浑厚历史积淀的中华文化,其优秀精华部份,铸就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然而,文化是需要传承的,更需要不断变革突破,不息奋斗,推陈出新,才能永葆活力。反之,将呈末路狂花之势,甚至会僵变成毫无墒情的板结死土。思想观念上的陈旧落伍以至颓薾,是事物从旺盛逐步走向衰败的可怕征兆。我强烈地认为:保守和道德堕落又缺乏崇高精神信仰、灵魂烦躁昏茫且不会自我反省的思想上的癌症病毒,才是真正导致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空壳化的致命危险,艺术也不例外!所以,今天的艺术家们决不能成为传统文化中封建腐朽、僵化落后等消极因素的承受者和传播者。每一个时代的艺术家都肩负着创新与发展的使命,而我们这一代艺术家的使命更为艰难,道路更为坎坷。行笔至此,仰对暝黄的天际,我扪心自问︰一个当代中国画家,置身在这个急剧变革的大时代,如果我不能把支持开放进步,反对保守落后作为我最基本的道义选择;如果我忧谗畏议、曲学阿世,不能把自己推向更广博的思想空间;不敢提笔去和旧习惯势力的大刀长枪阵对峙,我有何颜面奢谈我在追求真理,追求真、善、美?有何资格以自己的艺术去参与道德信仰的重塑和呼应崇高民族精神的召唤?又有何价值和意义把自己的画作传于后世?

《易经》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我没有丝毫“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自负与浪漫,感到的却是心灵的负重。在这个利欲熏天,学术滑坡,精神空虚,人心不古,红尘滚滚社会里,我惭愧做不了思想的盗火者,去剔骨为石、精卫填海,只想鞭策自己能成为思想者群伍中的一员,力求自己一腔热血不冷,在有多少画人都躲进画室书斋乐玩其中时,仍能站在烈日烧地的广场上倾听理想清风中悠扬的笛声,在艺术创作中永远怀着对生命、人类与国家命运的思考和眷恋。我始终警惕着自己必须坚守自身灵魂的不屈和崇高,惜名节于慎独。一个画家如果精神缺钙,热衷于在铜钱眼里打滚,基本的道德信念被功利主义击溃,就会在现实世界唯利是图的诱惑里迷失方向,思想上很难达到生命存在的更高层次。没有了那份对人类社会普世价值观的坚定信仰,灵魂就会滑向猥琐的低洼。那么,立身如败、百事瓦裂,这个画家的艺术在绘画史上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只是一个匆匆来去的时尚过客。生前一画炒成万金,身后成为废纸一堆。

国画艺术论文范文第12篇

中国古典文学在中国传统书画体系中始终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中国传统的文学不仅仅是语言的符号,更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无不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学的内容。也正因为中国古典文学所具有的特质和传统文化元素,才使其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可以说古典传统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浓缩,中国文化的各个领域无不映论文联盟照着中国传统古典文学的影子。中国古典文学在传统书画艺术中的渗透首先就表现在审美价值取向和创作理念的影响中。中国传统书画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传统精神和独特的表现技法,其中无不渗透着古典文学的美学思想。这种渗透有其特有的文化意义。

一 中国古典文学与传统绘画艺术

中国传统绘画作品中文人绘画始终是作为主要的方向。文人常与画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画家的学识、文化品质与文人的内涵构成了书画创作的内在底蕴。文学与绘画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传统绘画与文学却是紧密相连、相互影响的。文学性的主旨要求在绘画创作中首先要得以表现。文学与绘画,追其根本都是人类的物质生产和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因适应人类物质生产和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出现的精神现象。两者都属于精神和意识形态的范畴。

中国古典文学和传统绘画首先表现在传统绘画的创作主题常来源于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人物和事件,是绘画创作的重要题材和源泉,成为文学与绘画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主要现象。中国传统绘画作品取材于古典文学由来已久。我们现在所能看到最早取自文学作品的绘画当是近代顾恺之的《洛神赋图》,此画完全取材于曹植的《洛神赋》。曹植的《洛神赋》用诗的语言描绘出了想象中洛神的神韵,表现出了作者寄托的情愫。画家顾恺之用绘画语言将洛神赋所表现出的语言画面展现在纸卷上,突出了人物关系,准确表现出了诗赋中描绘的梦幻般柔情,使《洛神赋图》与曹植的《洛神赋》相得益彰。此后,历代取材以文学作品的绘画不胜枚举,成为中国文学与绘画有机结合、相互渗透所独有的特征。

以文学作品作画几乎成为历代画家创作的必修课。宋代翰林画院的考试,就是依诗作画。历代众多诗画结合的经典之作已载入中国绘画的艺术史,并传送后世,对传统绘画“尚意”、“尚情”的艺术追求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尤其受到文人士大夫的推崇。中国传统文人形象也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经常表现的另一题材。寒山是中国传统的诗僧,他的诗所表现出的风格十分丰富,风格各异。寒山和天台国清寺僧人拾得为友,寒山和拾得一直是历代画家们经常表现的人物形象。南宋著名山水人物画家梁楷和元代著名禅僧画家因陀罗等人都曾创作过寒山和拾得的人物像。《禅机图》后传到日本后,成为日本国宝级文物。以战国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精神风貌和品格所创作的《屈子行吟图》是明末画家陈洪媛杰出的版画作品。《苏轼回翰林院图》是明代画家张路的作品,表现了宋代文学家坡的神韵。中国古代文人以其与众不同的文人品格,独特的精神风貌,成为画家创作追求的对象。

中国古典文学不仅蕴含于传统书画的艺术当中,还表现在创作者的身份表现上。中国古典文人大多具备书画家的身份。以中国古典文化艺术辉煌时期的唐宋来看,前面讲到的王维不仅会作诗,还擅长绘画与演奏,多方面的艺术修养使王维的艺术作品显示出独特的内涵和情趣。王维曾说绘画:“乃无声之箴颂,亦何贱于丹青”。宋代苏轼不仅在诗、词、散文、文艺理论等多方面有较大成就,其书法和绘画也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他的书法代表之作《黄州寒食诗帖》、《黄几道祭文帖》、《新岁展庆帖》等都表现出

转贴于论文联盟

了雄浑奇崛的气势。苏轼的绘画作品《古木怪石图》集中凸显了厌世疾俗的孤傲与寂寞心灵。

中国古典文学中所表现出的色彩也是传统书画作品蕴涵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欣赏中国传统绘画作品的同时,不仅仅沉醉于笔墨技法论文联盟之间,更是在品味作品所表现的文学内涵,以及自己对作品独有的理解,畅游于书画与文学相互交织所表现出的意境之中。古典书画所表现的神韵与古典文学所表现出的意蕴,融会成新的艺术境界,使人产生更多新的感受。在对传统书画欣赏时得到更深层次的审美享受与意趣的感悟,书画作品的艺术生命熠熠而生。

二 绘画中的“诗境”

中国传统绘画与文学不仅仅表现在题材的选择,还体现在整体艺术价值取向的追求上。意境的追求,是中国传统绘画的审美基本取向。从审美心理而言,意境是一种既蕴含艺术真实之境,又包含深层次意义所呈现的艺术虚境的审美范畴。其本质特征就是由实变虚,由定向不定,然后循环反复地虚实相生。诗和绘画中的艺术形象、符号就是“实”,这种“实”在诗、画中是一种媒介或载体,它起着导向作用;而“虚”则是“象外之象”,是一种由原表象触发的联想。艺术的意境就是这种虚实结合、虚实相生的复杂形态。在中国传统绘画中,要超越事物表象之外,深入事物本质之中,既要重视作品的形象艺术,又要注重艺术形象的联想性;既不脱离艺术形象,又不执著于艺术形象。中国绘画是客观之“境”与主体之“意”的融合。清代孙联奎曾说,“人画山水亭屋,未画山水主人,然知亭屋中之必有主人也,是谓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文学作品是语言艺术的表现,诗词则是用艺术语言描述艺术画面。情动于中,必行于声。关于文学与绘画两者的相互融合和渗透,石涛曾有精辟的论述:“诗中有画,性情中来者也,则画不是拟张拟李而后作诗。画中诗,乃境趣时生者也,则诗不是使生吞活剥而后成画。”传统绘画和古典诗词更加注重意境的创造。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叶燮曾说:“昔人评王维之画,曰‘画中有诗’,又评王维之诗,曰‘诗中有画’,由是言之,则画与诗初无二道也……故画者,天地无声之诗;诗者,天地无色之画。”充分阐释了诗与画的相互辉映、互为表里、血脉关联的依存关系。王维既是著名的诗人,也是一名画家。真正将诗与画结合的完美境界表现的淋漓尽致。王维的田园诗,情中含景,景中有意。《辋川集》就是为他的《辋川二十景》所题写的诗。从富有诗意的话题中,我们仍然能想象得出画中诗一般的境界。从此之后,诗与画的结合便成为了中国写意画追求的最高审美境界,甚至影响到了中国今后中国画的发展去向。诗与画都是对自然情态的抒发与描摹,不同之处是两者的表现手法不同。但两者都有层次上意境的相近。在我国的文学艺术领域中,中国画中的诗画结合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其独特魅力就在于她不仅仅只满足感官的审美价值,更加满足的是精神上的价值需求。绘画与诗词结合形式是多样的,表面的形式是依诗作画、依画作诗,诗题画上,诗词与绘画相互描述与传达,而两者结合的核心就在于意境、情趣上的统一。意境是中国诗书画所共同的表现境界,她是一种只可意会的东西。这种表现主要来源于主观性创造,创造者与欣赏者可能会产生理解的差异,正像欧阳修所言:“画者得之,览者未必识也”。因此,只有在超越景象的束缚和理性认识的局限,艺术家才能寻找出精神发挥的自由空间,然后有理性的回归,真正达到诗画结合、天然超俗的境界。明代徐渭的作品《墨葡萄图轴》所蕴涵的诗意,正如画面诗所云“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从画家所作的诗文和墨葡萄形象中,画家悲愤无奈的心境由此而发。转贴于论文联盟

诗写情,画写景,二者相通,言情状态,都是心声之写照。画为可见之艺术,然诗则为可“感”之艺术。诗中情,画中意,其创作均由意象而获取。纵观古今诗画艺术无不弥漫着幽深淡雅的氛围,从而形成中国传统诗画特有的审美特征。画的诗境依靠画家对审美对象的洞察、体验和感悟而得以产生。诗境入画是中论文联盟国画艺术较高层次的美学追求。诗境由物境而来,更由心造而得,故画境非画境,它得之于画着与览者诗心的共鸣。

三 中国古典文学与书法艺术

纵观中国书法艺术的历史,可以看出,古代的书法名家,多为成就较高的诗人或饱学之士。从艺术构思的角度来看,任何艺术创作都是作者一时的产物,是艺术家技法、感受、意态情绪的映照,无论是逻辑思维,还是形象思维,首先要建立在丰富的知识积累和生活历练上。古人曾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不仅仅指文学创作,书画的创作亦然。清代方董在《山静居画论》中曾说:“惟多书卷以发之,广见闻以廓之”,足见渊博的知识与创作的关系。苏轼,是书法名家和诗人、学者的典型代表。在书法方面被誉为 “宋四家”之一,是宋代尚意书风的开拓者。文学方面成就更高,诗、词、赋、散文,均留下了千古名篇。其文洋洋洒洒、明快畅达;其诗隽永清新、豪迈大气;其散文成为唐宋家之一;其词更是宋词的代表人物,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还有元代著名书法家赵孟 ,被称为古代楷书四大家之一,著有《松雪斋文集》;明代的书法家徐渭,是明代著名剧作家,著有名剧《四声猿》等。还有像“书圣”王羲之那样的书法家,虽称不上是文学家,但也同样有着深厚的文学功底,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称的《兰亭序》不仅成为书法极品,文章也令人赞不绝口。由此可见,可以说历代名家大都有着较高的文学修养和文学成就。书法艺术是作者理想追求、学识修养、气质情感的载体。书法家对古典文学的表现不仅仅停留在传统名篇上。书写独立创作的诗词、文章,或为绘画作品题款、题诗,应是抒发胸臆,直接表达作者的情趣。中国书法是一门综合艺术,它具备与绘画审美价值相同的取向。中国书法与中国传统绘画同属一族,被称之为“书画同源”,总体讲都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核心。古人曾讲:“书为诗之余”,书法是诗情才能外溢的表现。书法大家大都具备除线条笔墨技法之外的深厚文化底蕴的学者。中国传统书法艺术与传统古典文学的确有着紧密的姻缘关系。正因为有二者的完美结合,中国传统古典文学才如此丰富多彩,中国书法艺术才能如此旺盛发展。二者相互渗透,彼此都能显示出鲜活强劲的生命力。

国画艺术论文范文第13篇

一个国家传统艺术的先进与优秀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对外来文化的消化能力,国画作为我国最具代表性的艺术之一,应主动迎接时代挑战,坚持民族性与开放性并存,不断地创新自身的艺术形式。只有着眼时代精神,准确抓住时代机遇勇于探索和创新,才能带领现代国画艺术走向辉煌。

2现代国画艺术形式的创新途径

2.1放眼世界,创造国画形式美的极致

在我国传统文化,对国画始终比较重“意”轻“形”,“大象无形”及“象外之旨”等是国画几千年来一直的推崇。与西方画作相比,国画很少将传递视觉感受当成第一要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国画只是一种文化符号,虽然国画对形式美也有一定讲究,但不管是在画面视觉形式还是在点线面的整体结构上都缺乏深刻的形式。大部分的国画在内容表达方面比较单一,物象总类过少,常见的都是人物画、山水画及花鸟画等,很容易使人们产生审美疲劳。传统国画长期的物象单一,容易使作家拘囿于固有的模式,缺乏创造极致形式的创新意识。另外,国画大部分都不善于细致刻画,留白艺术虽然是国画最著名的特点,但现代审美往往趋向于细致刻画,时代要求艺术普及化。因此,国画应将眼光放诸世界,对西方写实主义形式观念适当引进,对国画传统构图和视觉模式加以改造和调整,创造国画形式美的极致。

2.2立足时代需求,强化国画色彩表现深广度

美术艺术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其能将自然惟妙惟肖地表现出,世界本来就是五彩斑斓的,在选色上也应该对接近原色的色彩加以选用,而如果想要色彩表达更加典型性,则需要对强化色彩的各种措施。以春天的绿色来说,树叶和小草的颜色如果只是单纯的绿色,表现力是远远不够的,叶子的绿一定要能够像真实的树叶一样会反光,绿草则应表现得更加鲜嫩。这种修饰其实就是对色彩表现广度和深度的开拓,能促进作品艺术性和观赏性的大大提高。国画在唐以前一直都很致力于对色彩的表达,纯水墨画并不多见,《洛神赋图》即是彩色的。只是历史发展到后来,文人开始追求淡色素雅,色彩表达逐渐被淡化,从深层次上看这种淡色素雅与盛唐辉煌过后整个民族不复强盛的灰暗心理是紧密联系的。而如今,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灿然辉煌的时代,追求生机与活力,传统的国画已经不适应时代需求。所以,现代国画应重拾唐人的色彩表达,强化国画色彩表现深度,通过灿烂的色彩增强国画的表现力,以更深刻地打动欣赏者。

2.3明确创新目标,游走于艺术边缘

国画艺术论文范文第14篇

近年来,人们已经全面进入了全球化经济时代,世界各个国家的贸易、文化往来也呈现出一种趋同性发展趋势,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移动终端的发展之下,人们只需要借助网络就可以获取到自己感兴趣的文化与艺术,文化与艺术的交流不再是特定人群的专属,但是,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之下,文化艺术也出现了严重的模仿与参照,其个性语言也逐渐地丧失。中国油画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为了体现出其正确的文化价值与审美价值,就需要有其特定的文化艺术策略以及话语方式。从某种层面而言,如果中国油画艺术失去了文化的支持,那么就会变得浅薄与粗俗。而中国油画艺术的创作中,艺术家的文化自觉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深入地体现出中国油画艺术的内涵与精髓,艺术家需要自觉地将文化自觉性贯穿到创作过程中,这就要求艺术家具有深厚的文化修养与深远的文化远见。

2当代中国油画艺术的文化自觉性

当代中国油画,即近二三十年的油画作品,这一阶段的油画作品关注的重点主要为世俗精神面貌与社会生活形态,同时,艺术家们也十分注意当代人生存状态的呈现,重视油画的符号性与个性化表达,追求创新。可以说,当代中国油画艺术是当代社会的一个缩影,油画艺术与当代的生活状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油画艺术要想取得进步,必须要紧跟时代的发展,体现出深刻的时代感。当代中国油画艺术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艺术特征的当代性。中国油画艺术特征有着当代性的特征,艺术家的创作也主要是反映当代人们的生活气息与精神状态,而这种当代性也是中国文化的深刻表现,这种当代性超越了后现代性与现代性,是对中国社会道德、制度与文化的思考。第二,艺术特征的情感性。艺术强调真情实感,油画艺术作品也不例外,油画艺术的创作包含着艺术家对事物分析与判断的过程,是其对生活态度的一种表现,具有丰富的情感性。虽然当代中华油画艺术有各种各样的学派,但是从整体的脉络来分析,当代中国油画艺术特征并无显著的差异。

3当代中国油画中文化自觉性的表达

艺术秉承文化内涵的核心就是其品格,艺术家需要自觉地将文化精神与文化体系作为艺术实践动力,并深刻地审视现代社会的问题,用活跃的思维模式来拓展中国优化艺术作品的内涵与主题内容。同时,当代中国油画艺术还需要对文化自觉性进行反思与回归,在融合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丰富中国油画艺术的实践性,关注当代人们的生活,利用油画创作来表现现代人的生活姿态,寻求到文化价值与民族精神的趋同性,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3.1追溯传统文化的来源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积累了灿烂的文化,这些文化都是民族发展的代表,当代中国油画艺术的发展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艺术家需要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深入地分析和研究,把握好民族文化的整体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优秀的部分,建立起中华民族油画艺术的文化自觉性。油画艺术有着时代性与当代性的特征,世界各个国家的油画都强调自身文化的继承,如果油画艺术与自身文化相脱离,那么就会变成无本之木、无水之源;如果油画艺术不注重人性与文化的表现,那么油画艺术就成了一具失去了灵魂的行尸走肉;如果油画艺术为了追求一时的经济利益取决人类的低级需求,那么油画艺术必然是难以实现长期发展的,也难以满足人类的审美需求。考虑到以上的因素,艺术家必须要重视对人行的表达,建立起正确的艺术观与文化观,自觉地将油画艺术与中国传统民族艺术相融合,自觉地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此外,中国当代艺术是传统文化艺术的一种延伸与表达。因此,中国当代艺术有着深刻的民族文化基础,近年来,对我国传统民族文化自觉性的传承已经到了一个关键阶段,艺术家应该深入地分析民族文化的内涵与特征,深入地挖掘出其中蕴含的思想,把握好民族文化的变动,自觉地将民族文化与人们的生活融入油画作品的创作过程中,深入地反映出社会的变革情况,突出文化人物的内涵与精神,这是每一个油画艺术家都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3.2遵循油画艺术的本质规律

当代中国油画的创作十分重视技巧的表达、表现形式以及题材的呈现,部分艺术家的专业技能不扎实,往往急于模仿他人的风格,这就会导致油画艺术的创作沦为一种外在形式,变得低级趣味。要注意到,艺术的发展是需要多元化表达方式的,当代中国油画艺术也不例外。因此,艺术家就需要积极主动的革新自身的艺术思维观念,突出油画艺术创作的实践性与可能性,在油画艺术作品生发、思辨、酝酿与创作的过程中,艺术家需要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将艺术上升到精神层面,对油画艺术的艺术价值与审美价值做出正确、科学、合理的判断,拓展其艺术本质规律,同时,积极地汲取生活中的艺术,将其融入油画创作过程中,遵循油画艺术贴近生活的本质规律,这样才能够真正地实现优化艺术文化的传承。

4结语

国画艺术论文范文第15篇

油画的起源要追溯到欧洲。据史书记载,中国的油画技术最早出现在清康熙年间,是欧洲的使节将油画带到了中国。但是中国油画的发展还是要从民国时期说起,在民族资产阶级兴起时,中国的美术家也在探索适合中国人审美意识的油画发展之路。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进步,中国的当代油画也在不断创新。放眼现今的中国油画事业,油画的内容更为优美,表达的情感更为丰富,表现的技法更为多样。中国的油画已经具有自己的风格。尤其是中国油画更多地融入了中国民间艺术,并结合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使中国油画风格独树一帜,受到国际画坛的赞赏。

二、我国油画艺术与民间艺术融合的探究

1.民间艺术成为中国油画创新的基础

油画艺术进入我国民众的视野才几百年,我国的油画事业发展还不够成熟。用艺术术语来说,油画属于境外艺术,是一种国外理念较强的西洋画种。而中国油画想要深入发展,必须结合我国的民族文化精神,维护好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特征。中国油画要想不断创新,就要融合中国的民间艺术,汲取民间艺术的优秀元素,使中华民族的审美观念充分展示出来,成为我国油画事业创新的基础。

2.我国油画艺术和民间艺术融合应注意的问题

我国油画家都十分注重用油画艺术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而作为炎黄子孙,他们又提倡将油画的风格与中国传统文化、民间艺术相结合。在中国油画的创作中,油画艺术和民间艺术的结合应注意两点:一是不能把民间艺术强制性地带入我国油画创作中,要在尊重油画语言的基础上融入民间艺术之素,才能创作出新的油画风格。二是要认识到民间艺术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要把这种精华融入我国的油画创作中,才能创作出优秀的油画作品。

3.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国之间的文化都在互相交流和融合。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交流和传承的过程中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中国有56个民族,民间艺术的种类繁多,形式也丰富多彩,像民间绘画中的彩画、农民画、年画,民间编织中的竹草藤柳编织品、剪刻艺术品、印染制品等。这些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成为我国油画发展的最大创作动力。民间文化是民族的智慧结晶,是各民族人民在生产生活活动中创造出来的,所以民间艺术品都是贴近人们生活实际的,画家就是要将这些具有文化底蕴的民间艺术以不同的形式融入油画的创作中。

三、民间艺术对中国油画的影响

1.我国油画融入民间艺术的意义

在中国油画的发展中,较早的时候就有人提出了油画创作的民族化问题。如徐悲鸿、吴冠中等油画艺术家对油画艺术发展的民族之路作了积极的探索,从形式及语言表达方面展示出民族性和审美性,推动了油画艺术的发展。此后,中国的民间艺术便不断渗透中国的油画创作中,为中国油画的创作带来了更广阔的视野,从而逐渐形成中国油画自己的独特风格。我国的民间艺术在西部地区保护和继承得最为完好,这部分地区的民族文化淳朴,保留着原有的文化韵味。中国的油画创作如能从西部地区民间艺术中汲取营养,或者以那里的民族生活为题材,可以增加油画作品的民族性。再如,中国民间艺术从作画的角度来看,大多是用图腾等具有浓烈民族气息的图案表现出来。这类民间艺术很大程度上表现出历史的沧桑感,这对于现代油画家创作也有很大的帮助。

2.民间艺术和我国油画艺术融合的表现

(1)中国油画可将民间艺术内涵更好地表达

由于我国民间艺术表现形式非常丰富,油画对民间艺术的选择也很宽泛。民间艺术往往是原始的艺术表现形式,而油画可以将民间艺术立体地表现出来,并保留民间艺术原有的视觉冲击力。目前,在中国的油画市场中,油画是否表达出中国的文化特色是其价值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中国的民间艺术往往与中国历史事件或寓言故事相联系,民间艺术的作者借这些故事并通过艺术形式来表达自身的情感。因此民间艺术的各种表达形式反映出作者自身的主观意念。我国的许多油画家借鉴这种独有的思维方式将自己的主观意念融入了油画创作之中。如有一幅油画,画面展现优美的山中风景,而山中自由飞翔的候鸟却是画家向往自由的象征。以这种客观的画面来表现画家主观的意念,就是将民间文化的内涵融入油画创作的一个例子。

(2)中国油画可将传统哲学观念更好地传承

民间艺术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成果,也是中国传统哲学观念传承的载体。中国传统哲学观念的典型就是阴阳学说,并且这种观念已经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中国人的思想中。其中最被油画家所乐于表现的就是太阳与月亮,他们用日月来表现阴阳两极,在色彩上以黑白两色象征阴阳,将传统的哲学理念与现代的油画理念相结合,实现油画民族化。

(3)中国油画可将民间艺术原始理念更好地发挥

民间艺术充分展示了人类最初的本性,崇拜生命和生殖的力量,这些原始理念是一直被保留并传承下来的。而在油画的创作中融入民间艺术,画家们往往会选择表现人类自然本性的主题,如童年的纯真、母爱的伟大、生存繁衍的愿望等。还有,许多画家都开始对现代社会的弊端进行批评,表现爱护环境、回归自然的主题,强调人类与自然的和谐,以引起人们的深度反思。这是将民间艺术的原始理念斌予现实的意义和时代的特征。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