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大学课堂教学论文范文

大学课堂教学论文范文

大学课堂教学论文

大学课堂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1.1教学质量因素的显著性检验根据调查问卷得到273份有效问卷,对每个应答选项的“毫无影响”“有点影响”“一般”“比较有影响”“有很大影响”等5级量表,分别赋予“1、2、3、4、5分”测量指标分值,各测量指标的分值按简单加权平均进行汇总。利用SPSS19.0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运用方差分析方法,检验样本中各教学因素对课堂质量的统计显著性(见表1)。1)S1的单因素方差的概率P远小于显著性水平α(α=0.05),说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了解程度是课堂教学质量的显著性因素。问卷统计结果中,95%以上的同学对该观点持赞成态度,经相关性分析显示,学生对专业知识了解程度越深,对该门课程的课堂效果的满意度越高,即课程教学质量越高。2)S2对课堂教学质量的分析概率P小于显著性水平(0.05),说明越是学生感兴趣的课程,该课程的课堂效果满意度越高,并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课堂教学效果。3)S6的单因素方差分析概率P(P=0.03)小于显著性水平,故课堂考勤是课堂教学质量的比较显著影响,并且调查结果表明,持不同观点的学生占有的比例比较均匀,该结果符合实际情况。4)S8、S9、S10的单因素方差分析概率P分别为0.003、0.000、0.007,均小于显著性水平(0.05),说明课程的课堂规模大小、课堂互动频率、课程考核方式均对课程教学质量具有显著性影响。问卷相关性分析显示,课堂规模越小的课程教学质量越高,课堂互动越频繁,课程的教学质量越高,这也与实际调查情况相吻合;接近90%的学生对课堂考核方式非常关心,调查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吻合,且接近70%的学生希望采用大作业加论文式的考核方式。5)S3、S7、S4、S5的P值均大于显著性水平α(0.05),说明基础知识、课堂到课率、教师职称、学科动态这类因素在课堂教学满意度上无显著性差异,对课堂教学质量没有显著影响。

1.2教学质量因素的影响作用分析调研和分析发现,影响教学质量各因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与影响。为了排除这种相关性对各因素分析结果的影响,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重新划分,进一步分析各教学质量因素与课堂教学效果满意度之间的相关关系和影响程度,对各教学质量因素按重要程度排序,进行显著性因素的进一步验证。

1.2.1KMO和Bartlett检验主成分分析的前提是各因素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虽然这种相关性是客观存在的,但要对其进行验证,验证的方式是对各因素进行KMO和Bartlett检验,根据检验的结果,判断主成分分析(或者因子分析)是否适用。对问卷数据进行KMO和Bartlett检验,KMO度量值为0.72,p值小于0.05,表明检验的结果与实际吻合,适宜进行主成分分析。

1.2.2因素的主成分分析对各因素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各因素的特征值的碎石图,根据碎石图中的特征值,提取出4个主成分,研究各因素对每一个主成分的贡献度。研究获得了第一个主因子主要由教师职称、到课率及课堂规模三个因素贡献,这三个因素都是反映课程或教师等课程实体的某些属性的因素,将之命名为实体属性主因子a;第二个主因子主要由学生基础知识和学科动态两个因素贡献,将其命名为知识主因子b;第三个主因子主要由对专业知识体系的了解程度、学习兴趣贡献,将其命名为兴趣主因子c;第四个主因子要由课堂考勤、考核方式和课堂互动三个因素贡献,将其命名为考核-互动主因子d。

1.2.3主因素的影响程度由主成份分析得到教学质量影响的4个主因子,由于剔除了各个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因此,可以利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依据回归系数来判断4个主因子对课堂教学效果满意度(S11)的重要性程度,得出各因素的影响重要程度次序。统计分析结果可知,兴趣主因子c对课堂教学质量影响最大,然后依次是实体属性主因子a、考核-互动主因子d及知识主因子b。结合教学质量因素的显著性检验的结论,需剔除学生的基础知识、教师职称、学科动态、课堂到课率4个因素,再对剔除后的各因素的主因子系数乘以因素的贡献度,则得出各课堂教学显著性影响因素的重要性次序如表2所示:综合单因素方差分析、层次分析法线性模型结果:学习兴趣是课堂教学质量的首要因素,符合当前“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学习兴趣、课堂互动、课堂考勤、对专业知识体系的了解程度对课堂教学质量具有较高的正向相关性;课堂规模、考核方式对课堂教学质量具有较高的负相关性。

2结论与建议

大学课堂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一)大学物理教材大学物理教材是学生了解物理知识最为直接和方便的手段,对于学生的自学和更好地提高上课效率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现在大学物理教材更关注于系统理论知识的讲解,文字基本覆盖了整个教材,很少有插图,因而不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更为直观形象的了解。

(二)大学课堂大学物理课堂是学生获取物理知识最基础的方式,真正的大学课堂应该不同于初中及高中的课堂,因为大学生的思维具有了一定的开拓性及灵活性,其实践经验也得到了不断的增长,因而教师上课就不应该是初中和高中时那种“填鸭式”教学,而应起到开拓学生思维,激发其创新能力的作用。

二、大学课堂物理教学中应采取的改革措施

(一)提高大学物理老师的素质老师在学生一生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曾经有一位著名的老师培养了多位科学家,当老师八十华诞同学们赶来为老师庆祝生日时,记者问了同学们一个问题“你对老师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答案意外的惊人,同学们都说是眼神,足见要想成为一个对同学们有切实帮助的老师,就需要热爱学生,要慈于父母,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成长。

(二)在教学中注重因材施教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注重提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对于具有不同特质的学生,要注重发挥他们的独特优势,对于不同的学科,要根据学科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首先,对于层次较低的学生,要帮助其补充更多的基础知识;其次,如果有些同学擅长于理论的研究,要加强对其理论知识的传输,使之形成完整系统的理论体系,有些同学动手能力较强,就要提供实验器材及方法,促使其从实验中发现真理;再次,大学课程有很多学科,其中物理学科作为一门理科学科,要求学生掌握更深的物理知识,因此在课堂上,老师要有目的地将学生往高深物理知识方面引导,使学生更深刻明白物理学习的目的,从而增强其提高专业水平的动力。

(三)注重趣味教学的方法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因此要使学生很好地掌握一门学科,就必须培养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对于物理知识的学习也是如此。首先,教师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其次,要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更好地展示物理知识的机理,加深学生的印象,促进学生的理解。再次,要利用多种教学方式,可以采用小组合作讨论、角色表演等方法来进行物理知识的教学,最重要的是要走出课堂,带领学生去实验室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最后,要将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很好地联结起来,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相结合,同学们只有在实践中发现物理知识的重要性,才会去努力学习它,因此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三、小结

大学课堂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大学俄语教学经历数年的研究和探索,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但目前仍存在多方面的困扰,首先,因初高中俄语教学不注重听力和语言表达的训练,导致大部分俄语学生进入大学以后,俄语听说能力及差,而听说技能是语言实践应用的重中之重。其次,目前高校普遍使用的大学俄语公共教材知识内容与普通高校学生现有知识水平严重不相称。据调查,许多学生感到教材词汇生涩,需要大学俄语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和语言水平选择合适的教学材料。大学俄语课程在多数院校中只开设四个学期,大三年级不再有俄语课,学生大四毕业时,俄语语言技能很难在就业时发挥作用。如何把大学俄语课堂语言教学延伸到校外实践学习,摆脱教学困境,提高学生俄语应用能力是本文要着重探讨的问题。

二、重视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提高课外语言实践能力的策略

1.注重教师自身的因素

综合素质高的教师是培养优秀俄语人才的首要因素。教师作为课堂教学向课外语言实践活动拓展这一教学的引导者,应在具备扎实教学功底的前提下,具有非凡的敬业精神,随时随地准备无条件为学生解决包括双休日、寒暑假时间所遇到的困惑。为确保学生在课外俄语语言实践活动中真正受益,俄语教师要肯牺牲休息时间,亲自到学生实践活动环境中去体验和调研。俄语教师不仅能在教学岗位上从业,同时也要关注与俄语相关的其他企业岗位对人才的需求标准,能胜任实践型的俄语翻译工作,成为既能够教学又能在企业工作的双师型俄语教师,会更加有的放矢地向学生传授俄语理论和实践知识。

2.选择恰当的教学材料

俄语教师应摆脱教材难易度与学生现有水平不相称的问题,站在未来要应用俄语的学生角度为学生选择教学材料,甚至要花一定精力和时间去揣摩学生实践应用时需要哪方面的知识,将趣味性、实用性融入教学材料中,为学生选择适合未来语言实践和应用的教学内容,使之能够在俄语课外语言实践中学以致用。

3.设置合理的课堂教学方法

教学实践表明,大学俄语课堂教学内容材料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直接会影响到学生的兴趣。学生学习俄语的兴趣有无决定了教学效果。大学俄语课堂时间有限,在课堂上教师应有效利用融趣味性为一体的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要点知识,把部分语言实践性教学任务延伸到课外。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大学俄语教学改变以往传统填鸭式的教学理念,正处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中,不妨引入任务型教学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语言实践能力。教师按照学生现阶段俄语水平和接受知识的能力,将实用的语言材料纳入为学生设计的俄语实践场景,以学生为俄语交际任务的主体,让学生在课外组成小组演练教师布置的商务对话、日常对话等语言交际任务,学生完成模拟课外语言实践任务后,回到课堂上验收语言任务的质量,教师点评优缺点,以利于今后语言水平的改进和提高。俄语教师可在课堂上布置学生去利用课外时间搜集一些教师指定的知识内容,学生自己在课外加工处理、分析后,利用课堂时间共同分享自己在课外时间整理的学习材料,适当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自主学习,形成教学双方主体的良性互动。这样,教师对大学俄语课堂与学生课外的学习做了良好的融合。

4.为学生创造充分的课外语言实践条件

教师除了在课堂上做好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有效融合,布置模拟的引导性语言演练任务外,还需为学生不断创造真实的课外俄语语言实践条件,想方设法为学生搭建课外俄语实践的平台,才能真正地使学生更有效地实践语言。随着中俄两国友好关系的不断深入,两国高校之间的往来也日益频繁,进行课外语言实践的方式有许多。中国-俄罗斯博览会、广交会等大型国际活动是俄语学生参加课外语言实践的好机会,教师可利用此契机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参与类似的语言实践活动,与俄罗斯人进行语言交流。假期中俄高校互换留学生项目可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应用俄语。俄语学生也可在暑期参加俄罗斯举办的夏令营活动。校外语言实践活动对学生了知自身的语言能力水平和对未来工作的定位起到一定的明确作用。学生在真实课外俄语交流实践中逐步了解自己课堂所学知识的不足之处,在返回课堂时会有侧重点地向老师提出自己在课外实践时遇到的问题,教师对学生课外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给予一定的理论指导,给以后的语言实践打下一定的基础。教师则根据学生反馈给老师在实践中遇到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教学材料的汇编,再教授给学生,实现教与学的有效互动,使老师和学生之间实现教学相长的良好效果。需要注意的问题:在把课堂教学向课外拓展的同时,不可忽略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引导。由于来自不同的高中俄语学生在进入大学时难免存在知识水平方面的差异,基础薄弱的学生在从课堂向课外语言实践过度过程中,面对俄语语言实践应用任务时常常会有自卑受挫的心态。这时,作为教师应对学生给予一定的鼓励和善巧引导,使其不至于对语言实践及俄语学习产生厌烦情绪而中途放弃俄语学习。心理引导在教学过程中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教师在参与学生课外俄语语言实践活动时,还应重视对学生在其与人协作、诚实守信等综合素质方面的引导,培养学生终生学习和自我完善意识。从某种意义讲,这种课堂教学向课外语言实践的转移,不仅提高学生的俄语语言应用能力,也是一种综合素质不断改善的教育过程。

三、大学俄语课堂教学向课外实践延伸的意义

大学课堂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一)人本主义教育观

人本主义教育观是现代西方一种重要的教育理念,以A.H.Maslow及C.R.Rogers为主要代表人物。人本主义教育观重视人的价值,把学习者的情感、动机摆在了突出的位置上,在教学活动中更加注重教学的人文化和对学生全人发展的关注,形成一种以学生的“自我”完善为核心、以情感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动力、以良好师生关系为基础的,把教学活动的重心从教师引向学生,把学生的思想、情感、体验和行为看成是教学主体的教学新模式。Rogers和Freiberg指出要解决学习的问题,首先要解决人的问题,学习者首先是人,然后才是受教育者。人本主义理论强调的是语言学习中的情感因素而不是认知因素,注重为语言学习提供安全环境而不是增加焦虑,是促进个体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语言能力的发展。人本主义教育观符合教育部2007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提到的“因材施教”及“个性化”等理念,这也与大学英语教学兼具人文性与工具性的价值取向一致。根据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教师的关键作用就在于为学生提供一种良好的促进学习和成长的环境,教师应以“学生乐学、教师乐教”为切入点,在课程设置、教材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评价和教学管理等方面融入情感因素进行设计,与学生建立一种亦师亦友的新型关系,使师生共同体验教与学的乐趣,乐在其中,自然教学相长。

(二)体验式教学理论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明确倡导以学习者为中心、注重培养语言学习者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习者的终身学习能力。因此,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要以学生的心理特征为基础,倡导释放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个性化、互动性的英语教学环境,构建以学生为中心、功能完备、内容丰富的网络学习平台,有效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使外语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良好的跨文化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体验式大学英语教学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体验式大学英语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主学习,强调在实践中学,使学生在自我体验中学习有关知识内容,实现自我教育,是一种新的语言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体验式教学在建立学生主体课堂,创设接近真实自然的语言学习环境,加大信息输入,促进语言产出,为学习者提供交流互动、意义协商机会,培养自主性、用语言做事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的潜能和价值进一步受到大学英语教师的关注和首肯。

二、大学英语新模式下的情感因素分析

大学英语新模式下的情感因素具体可以分为个体因素和交互因素两类,个体因素包括焦虑、自我抑制、自尊、语言学习动机等,而交互因素包括课堂交流、合作学习、跨文化交际意识等。

(一)个体因素

语言学习是一个受许多复杂因素影响的心理过程。作为影响语言学习的一个不可避免的心理因素,外语焦虑与外语学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下,随着网络教育的学习格式(教学方法、学习过程、著作工具、学习环境、评价策略等)越来越统一,学习者,尤其是性格外向的学习者兴趣降低,学习动机减弱。此外,面对网络学习这种高结构化、统一的学习形式,许多学习者感到茫然,不知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容易产生不安、沮丧、自我怀疑、忧虑、紧张等焦虑情绪。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下英语学习者的焦虑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课堂教学焦虑和网络自主学习焦虑。课堂教学焦虑涉及教师提问、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演讲过程中出现的焦虑。网络自主学习焦虑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本身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学习者自我控制力不够,又缺乏外在的监督和约束,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就很难得到发挥,网络信息甄别困难,在线测试设计人性化不足,师生互动交流缺失等问题都会导致学习者产生焦虑、自我抑制、学习动机缺失等情感。

(二)交互因素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过程,学习参与者进行人际交流的社会环境需要师生双方经过“教师输入—学生理解—学生输出—教师指导”等环节来完成,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导致一方或双方不满。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师生和生生之间复杂的人际关系无时不在影响着语言学习课堂的氛围、课堂活动的模式和学习的效果。作为教师,如何利用庞大而丰富的互联网资源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已成为每位教师面临的难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合当今大学生的学习心理需求。结合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教师要探索更为现代化的教学思路,引领学生培养独立思考、相互协作又敢于竞争的能力。教师可利用学习者的电子档案对影响学习者语言学习的情感因素进行评估,对学习者自主学习管理能力、心理和行为展开干预,通过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创造更多的师生间的沟通机会,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创造轻松、和谐的网络课堂环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此外,教师可采取鼓励小组讨论、自我评估等方式,避免过多使用测试或公开问答等传统语言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更有意义和实用的指导,鼓励和支持有利于网络学习的积极情感因素,以提高学生的自信,消除孤独和焦虑心理,使师生关系融洽和谐。

三、情感因素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启示

自20世纪后期以来,信息技术已越来越深地融入到日常教学与学习中,使外语教学与学习的手段和方式都发生了相当程度的变化。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教学深度融合的个性需求与目标,就是以学习者为中心构建知识整合的环境来帮助学习者构建新的理解。教师将要承担一种新型的更进步的更具挑战性的角色,教育信息化关键在教师。从社会建构主义视角看,课堂自主学习是学习者在师生和生生互动教学环境中积极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师不可或缺的中介作用在大学英语情感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得到了体现,教师可以通过反思、换位思考、调节课程设置等措施来满足学生情感和智力两方面的需求,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反思课堂教学,激活课堂活跃因子

在当前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教学理念层出不穷、学生个性张扬、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不断提高的背景下,教师如果不反思自己的教学,不重视教学研究,改变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就很容易跟不上时代步伐。反思是一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反思教学要求教师在做好课堂教学工作的同时,还要关注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把自己的教学实践同教学研究结合起来,形成教学理论,形成的教学理论反过来又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此外,教师还应该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情感因素,通过优化教学互动,调节师生关系及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产生教学共振,提高教学效果。因此,优秀教师总是通过反思课堂教学和情感因素,想办法创建与优化教学环境和课堂心理气氛,使课堂成为师生共享知识的乐园,并把外语确实当作一种交流的工具,而不至于当作一种焦虑和负担。教师不单单要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到精彩的求知世界,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出自己的见解,夯实他们的理论基础和人文修养。

(二)换位思考,适时纠错与提问

换位思考是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情感调节方法。师生在新的教学模式中多重身份的建构使得双方深刻体验到“教师的辛苦和学生的不易”,从而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双方的人际交往更加和谐。新的教学模式多鼓励学生采用多媒体网络来展示个人或小组的学习成果,然而由于性格、情感以及学习习惯等多方面的因素,每位学生对自己展示的实践无法做到精准预期,这就需要教师及时提醒、纠正,做出合理干预,适时纠错。在教学过程中,学习者以自尊为前提,满足自尊成为学习动力的第一源泉。如果学习者的动力是单向的,语言学习也很难成功,还需要教师外在动力的配合。新的模式下,交际恐惧、负面评价恐惧和测试恐惧等传统因素仍然会使学生感到焦虑。教师如果不能忍受学习者的少量语言错误而立即给予消极的评价,学习者就会在语言输出时产生焦虑感。过高的焦虑使学习者瞻前顾后,出现行为失常和思维混乱的状况,极大束缚其认知能力的发挥。学生在课堂上害怕他人批评或者由于出错而自责时就会回避没有把握的语言运用。学生没有足够的操练时,其语言发展会因此严重受阻。不管是正面反馈还是负面反馈,都具有情感的特征,教师必须鼓励学生,不能使学生产生胁迫感和疏远感。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也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准确、恰当、有效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必须是展示性提问和参考性提问的有机结合。参考性提问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学生需要做出更长且更复杂的回答,而过多依赖于课本的展示性提问会影响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甚至使其产生厌烦情绪。作为处于中高级阶段的大学英语课堂,课堂提问比重应向参考性提问倾斜,同时又适度保留展示性提问,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

(三)研究学生心理,创新课程教学设计

大学英语教师往往被认为是教学型教师,其主要任务是从事与大学英语教学相关的人才培养工作,但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已经成为教学的主导。针对教学如何服务于学校办学目标、服务于专业建设需要、服务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的前提下,教师应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研究所教学生的心理,调整课程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与学习者一起协商教学方案,共同设计教学任务与活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潜能,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新的课程设计应为学习者提供自然的语言使用环境。当学习者试图完成任务时,他们有充分的互动机会、合作机会和独立探究机会。由于学习者必须设法理解对方和表达自我,这种互动、合作和探究能够促使他们验证假设,修正假设,建立新假设,修订或重组原有的语言系统,进而促进了第二语言习得。有效的课堂互动可以将课堂变成师生、生生之间在语言、情感、行为和认知等方面进行相互影响和交际的场所,使课堂教学成为真正的意义建构。此外,教师还可利用网络互动平台,建立英语QQ群,定期解答学生疑问,通过书写英语EMAIL,关注学生的情感要求等方式,延伸出英语教学的第二课堂。

四、结语

大学课堂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一)课堂节奏难控制,课前准备须细致

在多媒体课堂上,教师可从繁重的书写中获得“解放”,但教师必须进行细致的课前准备,对大量资料筛选,精心准备课件。随着课堂信息量的增多,教师还要掌握好课堂节奏,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课堂讲授的同时突出重点。

(二)课后归纳要求高

多媒体课堂上,学生面对较大的信息量,必须快速找出重点,做好笔记,以便日后复习。由于多媒体资源形式的多样性,课件中的大量图片和视频内容无法记录,加上课件的播放速度较快,学生对很多内容来不及记录,必须在课后及时对课堂内容进行回忆、归纳,对笔记进行整理补充。

二、多媒体教学模式下记笔记的必要性

相对传统教学模式,多媒体课件大大减轻了教师和学生的课堂压力,使课堂上的“教”和“学”变得轻松,但对教师和学生的课下投入度却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需要花费更多精力进行课前准备,学生需要花费更多时间进行课后的笔记整理。记笔记是一个对知识主动接收、理解、记忆、归纳和再输出的过程,从感官方面来讲,它是一个经耳朵听、眼睛看、大脑理解、记忆、加工后由手再输出的过程。记笔记是学生学习最有效的辅助工具,但是随着教学模式的转变,这种“必要性”的内涵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着变化。

(一)传统教学模式下记笔记的特点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以板书的形式向学生讲授知识,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记笔记,课后借助笔记进行复习,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教学模式。板书授课具有即时性,学生能在第一时间内理解课堂讲授知识,但课后容易遗忘,必须通过记笔记来“刻录”课堂内容,以便日后复习,这是笔记的第一个基本功能,即外部贮存功能。根据我们的调查,传统课堂上只听不记的学生只能记忆教师讲述内容的50%—70%,尤其是对知识的细节记忆不清,而且由于没有笔记辅助,课后复习感觉无从下手,而记笔记的学生几乎可以完整地记录课堂讲授内容。因此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笔记的外部贮存功能尤为突出,可以认为记笔记是一种“刚性要求”,若不记笔记就无法学到全部知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二)多媒体教学模式下记笔记的特点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笔记的作用被默认为外部贮存功能,实际上笔记还有着编码功能和增强课堂专注度的功能,只是由于外部贮存功能太过重要,笔记的后两个功能被忽视了,而在多媒体教学模式下,这两个功能则突显。由于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性、复杂性和高要求等特点,因此多媒体教学对教师和学生的课堂行为均产生一系列的影响。直观性和复杂性有着一体两面的关系,直观性会造成课堂信息量的增大,从而增加多媒体教学的复杂性,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但是反映在记笔记的方式上,又呈现出了两面性。

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和复杂性特点,决定了笔记的外部贮存功能难以发挥,因为多媒体课件演示的信息量超过了学生的记录能力,学生的书写速度远不及课件的演示速度,而且图片、声音、视频等演示资料也无法记录。但是从笔记外部贮存功能考虑,课件和笔记同样具有可保存性,学生通过拷贝教师的多媒体课件,借助课件进行课后复习,同样可实现课堂知识的再现。因此,在多媒体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通过拷贝教师的课件来取记的外部贮存功能。随着笔记外部贮存功能的弱化,笔记的编码功能突显。编码功能是将记笔记作为一个动态过程进行分析。

这一理论认为:记笔记行为本身可以引起学习中的积极活动,提高注意力,促使发展精细思维,组织记忆和形成迁移,从而较好地对知识进行理解。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编码功能与外部贮存功能是同步实现的,只是外部贮存功能太过重要,学生往往意识不到编码功能的存在。而在多媒体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从繁重的课堂记录中“解放”出来,但课后要花更多时间对知识进行横向和纵向的联系,构建整体性的知识网络,然后以笔记的形式将知识归纳后再输出,从而使笔记的编码功能得以发挥。一方面,对知识重新组织和理解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将课堂内容理解、消化;另一方面,多媒体课堂中较多的信息量也要求学生必须在课后进行梳理,否则难以将繁杂的知识全部理解记忆。由此看来,在多媒体教学模式下,笔记的功能由外部贮存向编码转移,角色由记录工具向再输出工具转变,但是“记笔记”仍然是学生学习不可或缺的部分,甚至其重要性进一步提升。

(三)多媒体教学模式下记笔记的要求与问题

随着笔记的功能和角色的转变,学生在记笔记时应有意识地突出笔记的编码功能。书写是将意识中凌乱的知识有序表达出来的过程,亦是将知识加深理解的过程,因此在记笔记时如果能有一定的策略,会更好地对知识进行梳理。通过有策略的记录,可以勾画出知识的整体结构,使学生脱离“管中窥豹”的尴尬局面。线性策略和矩阵策略是两种常用的记笔记策略,但根据笔者平时对学生的观察,时下大学生对记笔记策略的认知并不熟稔,甚至可以用“生涩”来形容,在记笔记过程中存在各种问题,笔记仍停留在简单记录水平,对笔记的利用不能与课件有机结合。

三、多媒体教学模式下大学生记笔记问题的调查分析

为了详细了解多媒体教学模式下,大学生的记笔记现状和对记笔记策略的认知程度,笔者设计了一套调查问卷。问卷以传统教学模式为对比,了解了时下大学生记笔记的现状,分析了多媒体教学对大学生记笔记行为的影响,总结了大学生记笔记的策略以及存在问题,问卷还调查了大学生对笔记和课件的利用率等问题,并对性别因素的影响进行了考量。本次调查,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理学、农学和水建四个学院发放问卷280份,收回270份,选取234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参与调查的学生以一至三年级居多;各学院被调查人数被控制在总人数的1/4;男女比例基本上为1:1。

(一)大学生记笔记和课件拷贝情况

表1列出了大学生在板书和多媒体课堂上记笔记情况的调查结果。在板书课堂上,记笔记的学生约占总人数的79%;在多媒体课堂上,记笔记的学生约占总人数的60%。总体上,无论采用何种授课方式,记笔记的学生均占多数,只是在采用多媒体授课时,有19%的学生放弃了记笔记。表1的调查结果还显示了男、女生记笔记情况的差异,不论采用何种授课方式,不记笔记的男生均多于女生。这一方面与女生天性细心的特点有关;另一方面,从学科特点和对学习不同要求方面考虑,男生较多分布的理工科需要更多的逻辑思维,而女生分布较多的文科则需要更多的记忆,因此表1的分布情况也符合常理。大多数学生对笔记的重要性持肯定态度,仅少数学生认为课件可完全替记。随着多媒体课件地位的日渐突显,所有学生都会在课后拷贝教师的课件,少数学生是向教师直接拷贝,多数学生是向同学间接拷贝。这组数据表明,时下大学生对多媒体课件有相当的依赖性,学生会把课件作为必不可少的学习资料。远小于表1统计的多媒体课堂上不记笔记的94人,这表明即便不记笔记的学生也认为笔记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有158人认为课件可部分替记,这部分学生认为虽然课件中包含了笔记的内容,但笔记能帮助加深对课件内容的理解,这部分学生对课件的作用有着辩证的认知。另外,男、女生在拷贝课件方面无太大差异,但由于女生记笔记的比例高、笔记质量好等因素,使得一些男生“被迫”认为课件可以完全替记。

(二)大学生记笔记的内容和策略

大学课堂讲授的知识体系复杂,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知识的脉络变得清晰,但增加了课堂知识量。而课堂上学生能够接收的知识量是有限的,必须配合课件和笔记的外部贮存功能,才能更好地掌握课堂知识,因此笔记的记录效率要高,记录内容要讲究,记录方式很重要。表3列出了大学生记笔记内容和方式的调查结果。在采用板书授课时,记笔记的186人当中,有86%的学生记录全部或重点内容,仅有14%的学生只记录不懂的内容。而在采用多媒体授课时,由于课件中包含了课堂讲授的全部内容,课堂上即便不记笔记也可拷贝教师的课件来弥补,故在记笔记的140人当中,仅有43%的学生记录全部或重点内容,其余57%的学生只记录不懂的内容,此时的笔记只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其外部贮存功能基本上被课件取代。另外,由于男、女生在思维方式和性格方面的差异,不论采用何种授课方式,女生的笔记都较男生更加详细,表3的数据有所体现。除了外部贮存功能,编码是笔记的另一个重要功能,记笔记过程可促进学生对课堂信息进行编码,而不同的记笔记策略会产生不同的外部贮存和编码功能,因此记笔记的策略是记笔记时不容忽视的问题。表4列出了大学生记笔记策略的调查结果。线性技术和矩阵技术是我们常用的两种记笔记策略,从表4的数据来看,在记笔记的186人当中,只有20%的学生在记笔记时会注意策略,其余80%的学生在记笔记时根本没有策略可言。由此看出,时下大学生虽然对记笔记的重要性有充分认识,但对于“如何记,用何种策略记”没有认知,而且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根本就不知道记笔记还有策略可言。过与学生交谈发现,造成表4结果的原因有两方面。主观原因是学生缺少主动思考的精神,懒于对课堂内容进行梳理和再加工,这是时下大学生记笔记的一个通病。客观原因是多数学生对“记笔记策略”的概念浑然不知,认为记笔记就是照搬教师的板书或课件,相当一部分学生反映从来不知道记笔记还有策略可言。这一点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失误,平时只注意向学生讲授知识,却忽略了向学生传授学习方法。

(三)大学生课后利用笔记情况

大学课堂讲授的知识量较多,学生在课堂上来不及细化思考,对知识的学习主要放在课后进行,因此笔记的课后整理是大学学习必不可少的环节。这一环节不仅是对课堂知识的复习,更是通过前后知识的联系,对知识梳理、细化和再编码的过程。表5列出了大学生课后对笔记利用情况的调查结果。在采用板书授课时,在记笔记的186人当中,只有8人课后对笔记进行复习和整理,有32人只复习但不整理,这两项占总人数的21%,其余77%的学生只在考前复习时才用到笔记,另外有4名男生虽然记了笔记但从来不用,占总人数的2%。在采用多媒体授课时,在记笔记的140人当中,同样只有8人在课后复习并整理笔记,有38人只复习但不整理,这两项占总人数的33%,其余67%的学生只在考前复习时才用到笔记。根据表5的数据,不论采用何种授课方式,多数学生都能认识到笔记的重要性,但这种“认识”更多偏重于方便考前复习,笔记在记录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被翻阅,笔记的辅助梳理知识点和联系前后知识等编码功能化为虚无,更别说是帮助学生进一步思考和发现问题了。另外,女生课后主动复习、整理笔记的人数明显高于男生,但只在考前才复习笔记的男、女生人数持平。在采用多媒体课件授课时,由于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作用,记笔记的总人数有所降低,而对笔记的利用率有所提高,不过多数学生仍是将笔记当成应付考试的工具。表5的调查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时下大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有不少学生认为大学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这一点应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

四、结论

本次调查结果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偶然性,但总体上能够反映出多媒体教学对时下大学生课堂笔记的影响。

第一,大学生对笔记重要性的认知是足够的,认为记笔记是有必要的,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记笔记。学生对多媒体课件有很高的依赖性,认为课件是一种方便贮存知识的工具,通过拷贝课件可大大减少记笔记的工作量,代替笔记的外部贮存功能,因此在采用多媒体授课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放弃了记笔记。

第二,大学生能根据授课方式和自身特点选择合适的记笔记方式,在采用多媒体授课时,学生记笔记的方式有较大变化,更多学生倾向于记录重点和不懂的内容,但对记笔记的策略仍缺乏认知,多是随意记录。

第三,大学生对笔记的课后整理和利用率很低,仅有少数学生会在课后对笔记进行复习和整理,多数学生只是将笔记作为考前的复习资料,因此笔记的编码功能基本不存在,尤其是在拷贝了教师的多媒体课件后更是这样。

第四,女生在笔记的课后复习、整理方面更加主动,其他方面男、女生之间差异不大,但仍显示出女生记笔记比男生更全面、细致的特点。

第五,大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有不少学生认为大学学习是为了应付考试,这一点要引起高校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

五、建议

时下高校教学模式正由传统教学向多媒体教学转变,而“教”和“学”的转变脚步滞后,尤其是学生的学习方式与多媒体教学模式不符,在记笔记的重要性得到共识的基础上,建议以抓好学生记笔记为突破口,加强学风建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第一,对刚入学的大一新生进行“记笔记重要性”方面的宣传,让学生在进入课堂前就对记笔记的重要性有一个充分认识。每学期以学院为单位定期开展优秀笔记评选活动,将学生记笔记情况列入平时成绩考核内容,让学生充分意识到记笔记的重要性。第二,学校开设关于“记笔记方法和策略”方面的选修课,让学生学习不同的记笔记方法,充分了解各种记笔记的策略,让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找到合适的记笔记策略,鼓励学生采用更科学的矩阵记录法。

第三,采用多媒体上课的教师在讲到重点、难点时,提醒学生记笔记,并给出适当的记录时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记笔记的意识。鼓励学生作两本笔记,一本是随堂笔记,用于即时记录教师课堂讲授内容,另一本是课后笔记,是学生在课后复习时结合随堂笔记和教师的课件归纳、整理的。

第四,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尽量少用静态的文字内容,不要把讲稿直接打到屏幕上,更不能照着讲稿读。对重点、难点,讲义上讲述不清、学生容易误解的,或者教师有更好讲述方法的内容,在课件上进行标注,予以详述,并给学生留出一定的理解和记录时间。

第五,虽然男生记笔记情况较差可视为符合其性格特征的结果,但男生特有的自信、勇敢、思维敏捷等特点却是女生缺乏的,因此平时多鼓励男、女生之间取长补短,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女生可在听课、记笔记和完成作业方面帮助男生,男生则在实验、实习和创新方面帮助女生。

大学课堂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大学文科案例教学 思变 实践

一.案例教学的定义

案例教学源于哈佛大学法学院的学生职业训练中,后推广至世界各个国家并进入了各学科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成为当今教育成功面向未来的一个热点问题。那么具体的定义是什么呢?

王千任《案例教学法》一书中认为案例教学的思想源于基本问题的学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合作学习,注意到学生合作学习的重要性。而杨小英归结为:“案例教学,或(教学的)案例方法,简而言之,是指引导学生对特定案例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除以上所说两种观点,案例教学的定义还较多,总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故事叙述说。案例教学中故事叙述方式多样,展示的内容不固定,内含教师和学生的一些典型故事。

(二)情景描述说。一般的观点认为情景描述说是特定情景的描述,这种观点主旨偏向所围绕的教学目的亦或选择的问题,编写而成的某一特殊情景的详细描述,这种观点一般存在中小学的课堂教学中。

(三)模拟和重现说。这种观点认为案例教学是一种模拟或重现生活场景,学生自己亲身体验这种现实的场景,同学之间相互讨论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方式,主要用于法学中。

以上观点从不同角度剖析、阐释案例教学。而笔者认为大学文科案例教学就要追本溯源,以史为鉴,依据具体的实例(如文学作品,史书所记等)来论证相关理论,在教学中思变,更要改革。

二.大学文科案例教学特点

大学文科案例教学是对实际内容作出相关引导和分析,促使知识内化,使学生更易掌握和理解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是文科教师思维创新的思变,又是转型时期课堂教学的新转变,其特点可归纳如下:

(一)教学目的清晰明了。教学的每个环节都围绕教学任务来进行,选择特定案例来讲述。如在课前选择典型事例覆盖的知识面,最终所要达到的目的,问题实施过程中目的性引导等。

(二)客观真实的案例选择。文科也有真实客观的案例,如史书中有关人物事件记载,考古新发现,作家作品等都可以为案例教学提供可靠的材料。这种真实的所见所记确切而有实证性,立足事实利于学生了解知识,并作历史客观评判,符合当下学生需求。

(三)综合力强。典型的案例教学,要有较强的说服力,知识的链接也较广,综合各学科、各领域知识在教学中整体渐进。既解决了教学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摆脱了传统教学中思维的局限性。

(四)有启发性。启发式教学是我国一贯主张的教学模式,一堂课的重要作用就是对学生的启发,运用案例去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打破死记硬背的教学规范,构建学生整体思维观。

(五)理论结合实践。教学结合案例,作出应有的判断,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接触,弥补了文科理论的实践不足。

(六)学生为主体,结果动态多元。案例教学满足了学生求证的需求,打破了文科教学无实证支撑的局面,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积极参与进来,独立思考,对案例进行分析,形成自己的审美理念。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以其蓬勃的生命力感染着大学课堂教学,既促进了师生合作交流,又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可以说是有意义的教学方式。那么案例教学具体实践过程是怎样的呢?

三.大学文科课堂教学实施

1.案例引入。课堂开始首先展示案例,让学生阅读材料,介绍本次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有目的可循。

2.创设案例情境。案例教学以问题为中心,在展示案例时教师要把教学目标呈现给学生,让他们有目标可循。

3.呈现案例给学生。呈现案例的方式多样,既可以是纸质的材料,也可以是视音频资料,教师可根据时间进行安排。

4.全班讨论和小组讨论结合。讨论是整个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整个课堂是否成功的关键所在。讨论最主要的目的是吸引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师要力求完整记录学生的学习、讨论过程以备总结。

5.教师收集相关观点方案。如对小组讨论中作家与作品关系的认识材料收集,最终回归到主题定义特征上来。例如《红与黑》小说与作者自身经历联系,对应的现实主义思想和艺术特征为:(1)文学作为分析与研究社会的手段,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画卷。(2)发扬人道主义精神,揭露社会的黑暗,下层人民的痛苦,提倡自由,博爱。(3)关心社会进程中的人生存处境问题。

6.诠释想法(总结)。通过全班大范围的讨论和小面积的商榷,总结各类观点尤为重要。通过整个课堂的学习和反思,发现不足,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改变完全讲授式的课堂模式,为学新知识做准备。

四.大学文科案例教学的可行性

大学文科案例教学是有针对性的教学,笔者认为有利于解除现今学生厌学理论知识的情绪,在故事或小说的讨论中受到相关启发,故文科教学实施案例课堂是可行的。

(一)理论研究上。主体意识的苏醒,教学不可能只停留在以讲授为主,而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潜能,不凝滞于现今知识的接受,要有新想法,理论结合实际,促发新思维。同时,文科教学作为中国主导教学,长期以来只注意理论研究,造成学生学习上被动,只有让学生亲自动手找寻资料和案例并结合讨论教学模式,学生才能在实践中得以体悟。

(二)教学实践上。案例教学法弥补了文科教学实践性不足的缺点,在特定小范围目标的实践中集思广益,把学生导入自己能够把握的课题,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见,案例教学的优点是显见的,在学生思维能力的开发上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在实践教学中,能适当地穿插案例教学模式,开发学生思维拓展能力的内在潜能,并使学生收获新知识。

五.大学文科案例教学的利弊

(一)案例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案例教学采用以例服人的教学手段,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中学习相应知识,教学效果更佳。

(二)理论联系实际,加强了文科实践的能力。案例教学以具体的实际案例出发,注重对相关知识的链接,学习过程不再是简单的概括和抽象的阐释,解决了理论与知识脱节的问题。

(三)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提升。案例教学树立了学生主体观的教学理念,教师的角色发生转变,成为多元思维的引导者和整理者。

(四)案例教学也有不足的地方。例如案例教学在教学中只能作为个案来研究,在教学中没有连续性的脉络,教学过程只能作为小目标来传授,在信息的搜索和整理中,只局限在小专题探讨上,要与下一专题链接的话还有待进一步的思考和研究。

总之,大学案例教学法是建立在知性与实践开发基础上的,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打破了单纯的传授模式,与其它教学方法相比不失为好的教学方法。

六.结语

“师古”的同时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能“思变”,力求新,力求高效率、高质量的教学。大学文科案例教学已经成为教育界探讨的热点,大学文科实行案例教学不能只停留在简单的举例子上,更要从深度上来挖掘,注重主体精神的培养。然而,文科案例教学要落实到实处,对文科教师是一种挑战,也是一个不断思变的过程,因此,大学文科案例教学应从根源上来把握,注重对知识与实践的结合,以思变的创新思维把文科教学提升到审美的高度。

参考文献:

[1]李德林.案例教学[M].青岛市:青岛出版社,2006.09.

[2]魏薇等.中外教育经典案例评析[M].济南市: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05.

[3]曹长德.教育学案例教学[M].合肥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8.07.

[4]孙军业.案例教学[M].天津市:天津教育出版社,2004.

大学课堂教学论文范文第7篇

大学课堂教学活动的构成要素,即教学行为的实施者———教师、教师所教授的对象———学生、教学所必须借助的教学设备(诸如教材、多媒体工具等)等,离开了这些要素,大学课堂教学便无法正常进行。由此可以推出评估的各类要素。

(一)评估客体

课堂教学质量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包括教师、学生(生源)、课程设置、使用教材、教学设施等。

1.教师教师作为评估对象,即评估课堂教师授课过程中的各类行为。在课堂上,主讲教师起着输出知识、传递知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培养学生学会“明白事理”的方法和技术的作用。评价的核心内容当属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效果等。

2.学生这里主要指生源问题,各类大学录取的分数线不尽相同,总体而言,得高分的学生相对更愿意认真听课,更愿意与教师在课堂中互动,并在互动中启迪自己。对于垄断型生产的大学来讲,毕业生就业相对容易一些,因而更容易引发学生学习懈怠。

3.各类教学辅助工具与设备等该类因素包括教材的选用质量、多媒体等设备的质量等等。这些多属客观指标,比如教材的选用是否国际或国内最好最新的版本。多媒体设备等只能说是辅助工具,但对同一位教师来讲,有辅助工具其授课可能会更加精细、省时乃至精彩。

4.大学的学习环境与氛围该因素也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变量。

(二)评估主体

大学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估主体不外乎其利益相关者,即直接益损者———学生及其家长、用人单位、各级管理者(主管部门、大学各级领导及督导团成员)、同行(尤其是校外教师)、专业认证机构、自评者等。这些评估主体都有自己的利益立场及其评估价值,实施评估主体多元化,方可形成均衡的结果。

1.利害关系最为密切的评估者学生是课堂教学的直接益损者。他们对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最有发言权,当然,如果利益关系再直接一点,就应该是学生的家长,因此家长自然希望课堂教学质量优良。

2.深受大学产品影响的用人单位大学的主要产品之一就是毕业生。学生毕业后是要就业的,因此用人单位当属重要的评估者。诚然,在市场选择就业的领域中,一般单位只是通过招聘中的测试———结果评估来检验各个大学的学生质量,它们自然不愿意在日常培养中付出过多的成本。但在非市场领域中,因为用人单位处在非竞争遴选中,所以学生质量的高低就显得并非特别重要。

3.与生产过程相关联的利益相关者这里主要是指大学产品生产的监管者、生产者以及服务者等,具体包括行政主管部门、大学的领导者、教务处或院系部的领导者、校内督导团成员、校内教师等。这是一个大学的生产流程,即行政主管部门出台部门规章或行政规范性文件,大学领导班子设定校级课堂教学规章制度,教务处出台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标准和指标体系,校内督导团成员和校内教师同行听课评估。从大学公共资源配置权力的视角看,除了最后一类评估人员之外,其他的评估主体所做出的大学制度安排及其实施听课评估的结果,可谓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4.相对比较超然的评估者这类评估者包括专业评估团体或独立认证机构、校外专家(或督导团)或同行。之所以说它们相对超然,是因为它(他)们与某一被评估学校的产品———学生质量———利益关系不大,因此,如果能够采取公开透明的方式以避免合谋现象,那么它(他)们容易站在相对公正的、超然的、更加专业的立场上看问题,并评估出相对客观的结果。

5.自我评估者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尽管其被视为课堂教学评估的客体,但对自己的教学质量评估也是一种权利。当然,教师的自我评估还可能是一种自省的过程。正是通过自我评价,可能会督促教师本人发现自己授课中的优势而继续发扬光大,同时发现自己授课中的缺陷并及时改正。

(三)大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的规章要求与设置原则

1.大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的规章要求我国教学评价始于20世纪80年代,“1990年国家教委了《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评估暂行规定》,1994年开始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普通高等学校评估工作。2004年,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正式成立”[2]。同时,我国的《高等教育法》、《教育法》对评估也作了原则性规定。教育部于2010年7月制定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调研方案(试行)》,2011年教育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通知》(教高厅〔20112〕号)文件,以及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教高〔2011〕9号)。至此,我国的教学评估工作有了一定的制度保证和要求,并且教学评估工作已经引起各个大学及其相关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但遗憾的是,目前这些文件中对大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标准和要求,尚未提出普遍性的具体指导意见,也未将教学质量与大学的相关管理制度、服务制度关联起来加以考虑。

2.建立课堂教学评估指标体系的原则在管理学界流行着一个确定绩效指标的SMART原则。其中,S表示具体(Specific)的且易被理解、接受与执行;M表示可度量(Measurable),即绩效指标是可数量化或者行为化的;A表示可达到的(Attainable),即绩效指标在付出努力的情况下可以达到;R表示现实性(Realistic),即绩效指标是客观存在的;T表示时限性(Timebound),即是指目标是有时间限制的。显然,这一原则也可以应用在课堂教学质量指标体系的设计中。

(四)建立大学课堂教学评估指标体系

指标是指一类指示器,它显示某一事物在某一方面的信息。所谓客观指标,主要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能够显示某事物客观存在的一种指示器或某种属性的客观存在。这类指标作为一种基本事实的存在,一般不容易受评估主体偏好的影响。所谓主观指标,主要是指依据评估主体的感受,或曰以评估者满意度为基准测度出来的某一产品或事物在某一方面的基本属性。它会受到评估主体偏好的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指标则是指检验教师在课堂上的授课行为以及师生互动行为及其结果的基本属性的指示器,它显示的是教师的授课行为以及师生互动行为符合教育规律的诸多信息,它可以被理解为对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产出质量的规范化了的量的显示。

1.对教师的评估指标(1)对教师评估的客观指标第一,教师的专业和学历(毕业学校)。一般情形下,一位教师的毕业学校、专业和学历等因素决定其接受教育水平的高低,也基本上体现其专业知识存量的大小,以及所受教育的年限。在教育部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通知》(教高厅〔2011〕2号)中,有一条就是关于专职教师的学历学位的要求,即“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的比例≥50%”。这种硬性规定是有其一定道理的。第二,授课专业年限。一般情形下,授课年限即为教学经验,它意味着授课年限多要比授课年限少的教师的教学经验更丰富。它当属一个客观指标。第三,授课选用教材。选取这一客观指标的直接意图,主要是鼓励教师选用国内或国际一流教材,同时也是为了避免个别教师为了评聘职称,放着一流教材不用,而用自编教材的行为(国内无此教材的情形除外)。第四,教师公开发表的期刊文献的数量与质量(如一般期刊和核心期刊发表的文章数量)。它所反映的是教师的知识存量、知识创造量及其质量。第五,教师主持或参与科研课题的数量与级别。它反映一个教师的科研能力,并且此能力实际上也是对教师知识存量的一个客观反映。但考虑到人情世故的影响,应当仔细甄别科研质量。此处虽说讨论的是课堂教学质量,但不能不提及课堂教学质量与科研的关系。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和高等教育家雅斯贝尔斯曾说:“最好的研究者才是最优良的教师。只有这样的研究者才能带领人们接触真正的求知过程,乃至于科学的精神。只有他才是活学问的本身,跟他来往之后,科学的本来面目才得以呈现。通过他的循循善诱,在学生心中引发出同样的动机。只有自己从事研究的人才有东西教别人,而一般教书匠只能传授僵硬的东西。”[3]钱伟长院士也指出:“做科研的教师和不做科研的教师的差别就在于,做科研的教师能时时处处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所以我是强调教师要进行科研的。”[4]大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客观指标见表1。表1中的各项指标可以设立分值,然后相加,所得分数最高者,应该是其客观分数。这里的客观因素基本上都是客观事实,不以评估者个人的意志为转移。之所以强调这些客观因素,是因为这些因素是做好学术的重要素养,更是构成教学能力的基础。(2)对教师评估的主观指标评估主体的不同可能会导致测度结果不尽相同,甚至出现较大的差异。在本文中,课堂教学质量指标体系包括8个一级指标(见表2)。

2.学生评教的主观指标除了上述情形,还可以通过学生评教获得教师授课质量的相关信息,以此判断学生学习的效果如何(见表3)。

这组指标测度的是教师课堂讲课质量的一个侧面。通过这组指标可以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收获,进而了解教师的课堂授课质量。

3.对教学设备的评估指标教学设备指标与授课教师无关,该组指标属于大学课堂教学质量的非关键指标,但与学校相关部门有关,当属一个辅助指标。但不可小觑这组指标,它更多、更直接地反映的是师生互动场所中设备与条件的优劣,在更深层次上反映了教学工作在大学诸多工作中的地位及受重视的程度(见表4)。

4.用人单位②对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估指标用人单位作为大学的最终顾客,对大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满意度当属最为重要的评估指标和标准。考虑到一般大学的用人单位的非针对性,这里主要是针对专业(职业)性较强的大学而言的,比如,公安院校、政法院校等单位(见表5)。

二、大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机制构建

(一)大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的要素机制

将上述要素予以组合,生成大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机制。

1.硬件系统这里谈及的硬件系统,主要是指评估机制中所涵盖的人财物信息等要素。2.软件系统这里谈及的软件系统,主要是指评估机制运行所必须遵从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以及评估的方法、技术与程序等规定。

(二)大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的流程机制

1.建立大学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估指标体系大学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指标作为评判教学质量状况的指标,必须具有全面性、客观性、可测度性、针对性等特性。课堂教学质量的指标设计得越是科学合理,就越是有利于真实地评估出授课教师的知识存量与授课水平,越是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就越有利于剥离“假大空”之类的课堂敷衍现象。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方面面,尚存各类二级、三级甚至四级指标的细分等。

2.确定大学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估主体大学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估主体主要包括:学生及其家长、用人单位、教师、同行、学校管理者、专家、独立的社会评价或认证机构、行政主管部门等。多元化的评估主体利于从多个层次、多个方位、多个视角去评估大学课堂教学质量,防止片面化结果的产生与形成。

3.评估主体根据相关规定与指标评价体系进行评估一是随机抽样听课的方法。一次性请全体评估主体共同参与,将所有教师的课评估(听)一遍,并公开被评估者的信息,公开评估结果。为了避免在一些工作环节出现不必要的差错,聘请的评估人员最好是与被评教师没有利益关系的校外专家或独立评估机构。二是授课录像抽查的方法。有条件的大学可以考虑将每个教室安装摄像仪,将所有教师上课的音像全部录下来,然后随机抽取一次录像,请全体评估主体共同参与评估测度,并公开评估结果。需要注意的是,一定是针对常态下的客观的教学信息资料(现场、录像皆可),请各类评估主体依据各自的评价指标予以评价。

4.大学课堂教学质量的主观指标的评估技术与方法评价信息的收集分为纸式问卷调查表的收集和电子网络式问卷调查表的收集。纸式问卷调查表的收集常见于每堂课后的学生评价和专家或领导干部的随堂听课(或观看课堂教学音像等)评价,电子网络式问卷调查表的收集多用于学期中期或末期的网上评教。当主观指标数据获取后,可以采用常用数学模型(加权平均法量化模型)方法求值[5]。

5.分析评价结果并公开加以利用评估结果应及时公布,一般可在公告栏张贴通知或在网上予以公布,以便使学生、教师和学校管理者能够方便、及时获取。(1)利用评估结果激励教师教学和科研的积极性根据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得分,加上科研数量与质量的得分,排出名次后,直接进入晋职晋级环节。使用该评估结果应该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应该成为教师职称评定的核心依据。因为这里既有教师科研数量和质量的评估依据,也有其教学质量的评估依据,应该说是一个比较全面的评价。这当属对教师最大的激励。二是应该成为教师评聘晋级的基本依据。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这是第二激励。三是应该及时公布评估结果,作为学生选课参考的依据。(2)利用评估结果督促差评教师整改评估结果有优劣、好坏之分,在对评估好的教师实施激励的同时,并非一定要对评估差的教师实施处罚。从大学发展的视角来看,查找成因,对症下药,促使广大教师提升科研和教学水平则是必然的。当然,如果差评教师的工作意愿没有问题,则意味着其能力存在不足,此时就有必要审视其师资问题。解决的办法是鼓励进修、攻读高学位,鼓励其增加知识存量和提升教学水平。针对水平低、又不愿改进的教师在做工作无效后,只能取消其教师资格,实施转岗了。这个过程如图3所示。图3 大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的核心流程机制

这种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估仅仅是一个在纵向层级中的终端产出质量评估,尚有诸多的甚至是关键条件也需要进行评估。

大学课堂教学论文范文第8篇

要求古筝教师要把乐曲所含有的情感教育放在首位,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所谓德育,即对学生进行道德规范的教育,是教师“运用道德倡议形式激励学生的高尚行为”。因此,作为古筝教师要在教授乐曲时,要“德”与“技”并施,统筹兼顾。既要注重对乐曲指法和谱面音准等问题的指导,同时也要将乐曲内在的思想感情,作为音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指导学生正确地表达、体会和理解,以陶冶和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与道德行为。如筝曲《战台风》,这首乐曲以其丰富多样的技法,热烈奔放的旋律,成为学生学筝考级的必弹曲目,全曲五个段落,而每一个段落都有其深刻地思想内涵,在乐曲开始时,所表现出的是繁忙的码头景象,以及台风阵阵袭来时的情境,全曲的中心段落表现了码头工人顽强不屈的与台风搏斗的情景,到最后雨过天晴,码头又恢复了一片欢腾场面。所以,当代学院道德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和道德敏感性,因而需要教师运用一定的道德标准,对一定的事件(诸如码头工人顽强不屈的与台风搏斗的情景)或行为,进行对与错、爱与憎的判断能力的熏陶和感知,提高学生的明辨是非的能力。作为本文作者在讲授这首筝曲时,除讲解示范乐曲基本技巧外,重点向学生讲述码头工人与台风搏斗的奋斗精神;讲述码头工人不畏艰难、勇敢豪迈的气魄;讲述码头工人对未来必胜的信念,使学生在学习本曲之前,对码头工人大无畏的精神和压倒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有所了解,也使学生更深刻地掌握本曲目的思想内涵,寓“道德教育”与学习曲目之中,从而激发起更高的学习信心和热情,为圆满完成古筝技能课堂教学计划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总之在大学古筝技能课堂教学上,应该技术性与思想性并重,应该把思想教育与专业技能教学有机地统一起来,一举两得,实现“双益”,不仅要求学生勤学苦练,提高演奏水平,而且还要结合曲目情节,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对学生起到积极的“教化”作用,也为学生将来从事教师职业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所以,古筝教学必须教之有型,言之成理,论之有情,由浅人深,由简到繁,有效渗透,才能取得丰硕的教学效果。

二、“学之有思”与“学以致用”

在当今古筝教学领域,长期以来,存在一个约定俗成的定式,即:模仿,更具体来说,就是教者要求学生仿声、仿动作,每位弹筝者弹琴的一招一式,古筝行内人一眼就能看出他是谁的学生。本人在古筝教学中,不是一味地要求学生简单地模仿,而是要求学生在古筝专业学习中做到“三思”,即:一要“学有所思”;二要“学后再思”;三要“课后多思”,尤其是对古筝专业术语的理解,要求学生多加记忆和学习,定会使学生学有所成,圆满地完成学业。孔子曾言道“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学有所思”,这是本人对学生课堂学习提出的要求,其目的是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心智,发挥主观能动性,在遇到难解的演奏指法问题时,能够自主处理。沈阳音乐学院南校区古筝教师王莹认为,“学有所思”,“就是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做到学后要思,要能够从教师教学语言中思考相应的关系,以及能够为之受用的道理。思而后进,进以学之,把学到的教学语言艺术精华,凝练出具有自己特色并能够为之所用的新语言形态”。从本人学习古筝曲目的实践规律得知,学习任何一首古筝曲目,哪怕是一首练习曲,都要注重对思维的启动,在弹奏和练习时,多动脑子,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曾记得画家齐白石有一句名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学画如此,他道出了技能教学的真谛。他告诉人们:任何一种器乐演奏学习,都是一种技艺才能的学习和掌握,只有多思、多想,才会少走许多弯路,才会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受到启迪,不断提高创新与创造能力。笔者也曾学习过大量传统筝曲,也曾得到古筝老艺人传授技艺,如在大学期间,作为我国客家筝派传承人饶宁新教授的学生,对于古筝技艺学习也曾有过亲身体验和教诲,从而得知,早期的老艺人在教受乐曲时,往往教授的是乐曲的骨干音,要求学生在骨干音的基础上,进行自由的加花或变奏。资深的老艺人强调演奏者在原始谱基础上创造旋律的重要性,强调旋律的优美与否,取决于演奏者的音乐素养与自身气质,而且,还要求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发挥自主创作能力和技巧,以充分体现和地方风韵。

本人在古筝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课堂上“学之有思”,而且,还要做到“学以致用”,以检验学生的而接受能力.”学有所思”这一环节,检验的是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解决的是兴趣问题,“学以致用”则是解决学生的接受能力,将学习内容化为演奏实践.所以,为了提高学生演奏实践能力水平,本人在教授各流派筝曲时,通常以乐曲的“骨干音”为基础,将“颤”、“按”、“滑”、“揉”等技巧、各筝派不同的演奏风格和“加花”、“变奏”特点,以及“古筝摇指的点、面、角、速、力、气等所构成的不同音色的几个要素”,作为重点进行讲解和示范,使学生能够基本掌握各筝派的演奏特点和技巧,在基本的乐曲框架内,让学生能动的自由发挥,使演奏的乐曲不仅具有地方性的风韵,同时也具有演奏者自身独具的特色,特别是古筝的“摇指”,技法和种类很多,不仅有“摇指”,还有“轮指”,仅就摇指古筝“摇指”而言,就有“大指摇”、“食指摇”、“中指摇”等技法[6],由此看来,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能够从教师教学语言中思考相应的关系,以及能够为之受用的道理。思而后进,进以学之,进而将知识融会贯通,理解透彻。“学以致用”,是师者的期望,也是学者的追求.每一位学生在课堂学习过后,以至能够登台演奏,这是学习古筝曲目的最终结果。学习最终目的是能够学有所用,学以致用,而谈到学以致用,则必然要提及教学实践的过程,古筝也是一门专业艺术,学生学筝是为了有“用武之地”,以便日后言传身授,为己所用,为社会服务,这是每位高等院校教学工作者所期望的。

三、“音乐之美”与“欣赏之美”

一般来说,音乐教育的核心是以审美体验为尺度,衡量音乐所带来的美的感受,古筝课堂教学也是如此。在古筝艺术教学中,作为民族器乐专业学习,本人通常也将美感教育,放在技能教学的突出位置,而使得学生能够在古筝的学习和演奏中,尽情滴享受旋律之美、音色之美。为了让学生对古筝演奏的姿态之美有一个深刻的了解,感受古筝这一古老乐器的艺术魅力,从而提高学生习筝的兴趣,本人通常是将美育教育注入古筝曲目学习的全过程,从而使学生能够真切地感受美,欣赏美。比如在古筝独奏曲《渔舟唱晚》的教学中,就是如此。《渔舟唱晚》是一首颇具古典风格的筝曲。乐曲描绘了夕阳映照万顷碧波,渔民悠然自得,渔船随波渐远的优美景象。这是一首在中国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筝独奏曲。乐曲以优美典雅的曲调、舒缓的节奏,描绘出一幅夕阳映万顷碧波的画面,十分优美动听,确有“唱晚”之趣,《渔舟唱晚》以歌唱性的旋律,形象地描绘了夕阳西下,晚霞斑斓,渔歌四起,渔夫满载丰收的喜悦欢乐情景,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美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全曲分为三段,而每一段都表现出了独特魅力的音乐之美。如:第一段的慢板,深刻滴表现了柔情似水音乐之美,悠扬如歌,平稳流畅,极富有抒情性。在右手弹奏时,配合左手的揉、吟等演奏技巧,整段音乐展示了优美的湖光山色,展现了迷人的景象:渐渐西沉的夕阳,缓缓移动的帆影,轻轻歌唱的渔民,它带给人以“唱晚”之意,抒发了人们对美的感受和对景色的赞赏。乐曲第二段的音乐,虽然速度有所加快,但仍描绘出幽美美的意境。这段音乐形象地表现了渔夫荡桨归舟、乘风波浪前进的欢乐情绪,以及进入第三段快板以后,音乐旋律虽有变化,但在演奏过程中,运用了一连串的音型模进和变奏手法,形象地刻画了荡桨声、摇橹声和浪花飞溅声,加之突出运用了古筝特有的各种按滑叠用的催板奏法,展现出渔舟近岸、渔歌飞扬的热烈美好景象。在乐曲进入高潮突然切住之后,乐曲尾声缓缓流出,所展现的出人意外的音乐之美,使人沉浸在美丽的景象里,流连忘返,回味无穷。笔者认为,在对学生讲授古筝演奏基本技能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传授乐曲中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将会使得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古筝演奏美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古筝的兴趣,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音乐审美能力,更有助于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从而提高学生创造美和表现美的能力,这是古筝艺术教育要达到的一个教学目标。

四、“导入教学”与“交流互动”

在古筝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的导入,能触动学生心弦;采用交流互动教学方式,能唤起学习动机。一般情况下,学生都喜欢学习新曲子,它类似于工科开设新学科,或进入新单元和新段落的教学过程。在学生寻求新鲜感之前,有目的地进行课堂教学的导入,定会使学生产生“欲罢不能”的求知渴望。而古筝课堂教学导入的方法,有别于其他学科的在黑板上书写文字符号、绘图或列表,以辅助知识信息传输等形式,因此讲授是十分必要的。在古筝课堂教学中,讲授是以语言为载体,向学生传输知识的信息、表达思想感情、启迪学生心智、指导学生学习和调控课堂活动的一类教学行为。导入教学与交流互动,是技能课堂教学取得成效的有效途径之一。目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少注重学习方法,更缺乏学习的目的性。我们都本能的知道,有些学生用一种方法会学的很好,而有些学生则用另一种方法可能会更有效。一方面,教师教学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因为每个教师在教学中,都需要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断拓展新思维与新的教学观,都需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组织能力,才能够给学生提供源源不断地理论依据和专业技能的新成果,在理论上,即是“教学相长”。倘若教师只停留在现有的某一阶段,那么,若干时间以后,你的教学语言就必将会失色,缺乏生动和激情,缺失教学语言最基本的艺术魅力和潜在的教化作用;另一方面,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实践教学体验的过程。

在课堂上,在教师导入、启发性语言,使学生激发灵感,敢于评论,敢于表明自己的想法和认识,学生只有在教师面前积极的进行语言锻炼,积极参与教学,彼此观摩,互相评价,交流互动,才能够更大的进步,形成“在学中教、在教中学”的良性循环,实现“教与学”的真正统一。以筝曲《浏阳河》为例,《浏阳河》原本是根据湖南民歌旋律创作于1951年的一首歌曲,后由古筝演奏家高燕老师讲其改编为古筝独奏曲,乐曲在原有旋律的基础上,进行加花变奏的处理,并加入了双手快速演奏和左手快速琶音等技巧,增加了乐曲的难度,使之成为一首经久不衰的经典曲目。旋律中有浓郁的湘西风格,演奏这首筝曲是由于大量旋律音是由左手滑出来的,所以对于左手上下滑音音准的准确掌握是演奏好这首筝曲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学习乐曲之前,首先以《浏阳河》这首歌曲导入,让学生细细体会旋律线条中百转千回的韵味,并要求学生学习演唱这首歌曲,感受歌曲中每个字的拖腔及地方性的音乐特点,然后再开始学习演奏乐曲,由于对乐曲旋律的前期准备,因此避免左手滑音音不准的问题,有助于更好的表达音乐,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讲授必须运用语言,通过教师讲授能与古筝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发生衔接,并相互作用,与之相连的就是课堂提问。在古筝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是教师与学生交流互动的一个最好方式。古筝课堂教学离不开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它的最常用的行为方式,就是师生之间的问与答。从教学的实践看,课堂中的问答大致表现为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比如:学习各古筝流派曲目,教师应该向学生提问:古筝流派有几种?古筝各流派乐曲的特点?某一古筝流派曲目表现的意境等等。还有就是学生自发地提问,由老师予以解答。“导入教学”与“交流互动”,是当前大学课堂技能教学常见的一种模式,其特点就是人们常说的“启发式”教育。作为大学教师,必须学习和掌握这种教学方法,不断地培养和提高课堂提问的技巧和水平,也就是提问的技能水平。而提问技能作为启发式教学的一个方面,是指教师提出问题,或诱导学生质疑发问而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促进学生参与学习、理解和应用知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的一类教学行为方式。它是课堂教学中师生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的最常用的方法和手段之一。本人古筝教学的实践证明,提问式教学不仅能推进教学过程的发展,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还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通过提问,达到了理解,思维也得到开拓,激发想象与联想,培养创造性或灵感,在古筝教学上,定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只有这样,才能为国家培养出高素质的古筝艺术教育人才。

五、结语

大学课堂教学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课堂提问;主动性;有效性

I.引言

问与答是人类最基本的交际方式,也是大学英语课堂中最主要的教学活动。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外语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师生双边活动的桥梁。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思考,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同时教师能从中了解学生的理解能力,检验教学效果,及时改进教学方法。但是目前的大学英语课堂提问存在着一些问题。下面笔者将就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谈几点认识。

II.目前大学英语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1.问题设计不合理

调查表明一些老师的提问过于简单。学生的回答只不过是“yes”或"no"或是单个字。比如“Doyoulikeit”。这些问题不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学习兴趣。提问收不到效果

2.不能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

老师提问之后,不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就叫学生回答,造成了学生回答不出的情况。这样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减弱了学生的自信心。

3.提问机会不平等

有些老师总是叫少数人回答问题。为了答案的正确性或活跃气氛,有些老师总是叫少数学习好的学生回答,忽视了其他学生,从而造成了两极分化。1.忌偏食不少教师只喜欢向成绩好的学生提问,不愿意向成绩中差的学生提问——既担心答不出影响教学进度,又害怕他们不愿意答问。根据调查,各种基础的学生都有答问的愿望,特别是基础差的学生,对教师是否提问特别敏感,认为提问是教师信任的表现,对教师提问时忽视他们的存在很有意见,他们强烈要求一视同仁。偏爱使提问艺术失去魅力。

III.解决方法

1.设计合理有效的课堂提问

教师应该思考提问什么样的问题,对学生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教师所提的问题要能激发学生思考和回应,启迪学生思维。要能引起学生对文章的兴趣。LongandSato将教师提问分成两类:displayquestions(展示问题)和referentialquestions(参考问题)。Displayquestions(展示问题)是那种提问者知道答案的问题。(例如提问者拿本书问“Isthisabook?”或者Teacher:?CanyouspeakJapanese?Student:?Yes,Ican.Teacher:?Canyoutype?Student:?Yes,Ican.)Referentialquestions(参考问题)是那些提问者不知道回答者如何回答的问题。(例如Howdoyouspendyourfreetime?或者Supposeyouwin$50,000.Whatareyougoingtodowithit?)Displayquestions(展示问题)是在引出答案,而referentialquestions(参考问题)是在寻求答案。如果我们比较两种问题就会发现两种之间的区别。对displayquestions(展示问题)的回答相对来说多为短句,只是“Yes,itis”或“No,itisn’t”。而对referentialquestions(参考问题)的回答多为长句。如“Ienjoyreading/listeningtomusic/dancing/etc.inmyfreetime.”。当学生面对referentialquestions(参考问题)时,他们要思考,并组织语言句子结构,做出相对复杂的答案,就产生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因此教师应增加referentialquestions(参考问题)的数量。

2.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

教师提出问题后应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这称为等待时间(waitingtime)。Rowe发现,教师一般只给学生一秒钟的时间思考问题就会叫学生回答。而给予学生回答的时间也只有一秒钟。如果学生回答不出教师想要的答案,教师就会叫另外一位学生回答。实际上对于一个学习第二外语的学生来说,等待时间是非常重要的。学生需要时间用第二外语来理解问题和组织答案。一般情况下,发问时应给学生留3-5秒组织答案的时间。时间不能太短,但最多不要超过20秒。

3.给所有学生平等的机会均匀分布提问对象。

研究表明教师总是倾向于让固定的学生来回答问题。而学习好的学生比学习差的学生得到提问的机会更多。教师要给所有的学生平等的机会,提问的对象应面向整个教室的全体学生。教师应对问题的难易及学生的水平高低做到事先心中有底,让问题的难易与学生的语言能力强弱成正比,这样就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IV.教学实施

1.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回答问题可以建立评估机制

以往纯粹以考试成绩如期末的学业考试成绩作为评估学生学习情况的做法,仅仅局限于终结性的评估。缺乏全面性,难以有效、客观、公正的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不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教师应取消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估学生学习情况的做法,制定新的评估机制,从学习者在小组中完成学习任务过程的表现、课堂互动情况、作业成绩等多方面对学习者学习情况进行评估。为了调动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课堂活动中提问的积极性,将学生提问次数和问题质量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善于思考、爱提问题而且所提问题质量较高的学生,除了口头表扬外,拟提高学期末总评成绩;对因基础差而回避提问的学生,教师应激发、引导、鼓励他们多问答;对惰性强、不思考、惯于依赖他人,帮助、教育无效的学生,平时成绩为零2.组建学习小组

组建学习小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课堂教学。建立相对稳定的8个学习小组,每组5人。分组后,建立各小组以及个体学习档案。内容包括各小组共同信息和组员个人信息,如提问次数和问题质量、教师评定等级等。教师课前布置自主学习任务,然后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再由小组代表在课上回答老师的问题。教师要注意的是每个小组的学生应轮流回答问题,得到的成绩应作为小组成员的共同分数。而课上独立思考回答问题的分数应作为学生的个人分数。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真正“动”起来了。主动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行为。

V.需要解决的问题

1.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教师向学生提问,54.2%的学生因害怕发言犯错误丢面子,担心会受到教师的责备或遭到同学的讥笑而不能主动回答问题。为了保全面子,他们往往一言不发。有的学生说:“当老师开始点名提问时,我害怕点到我的名字,我尽量把头埋在课桌底下,不让老师看见。当老师点到我名字时,我真希望钻到地洞里去。”就我们了解,学生极其渴望回答和提出问题,以展现自我。因此老师应多鼓励,引导学生。不要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就否定他的答案。可以与学生进行探讨,找出学生回答的不足。

2.学生口语能力亟待提高

虽然建立了评估机制,有的学生仍不能主动回答问题。主要原因是他们的语言基础薄弱,勉勉强强可以用英语表达,甚至无法用英语回答问题。但是如果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用汉语问答,英语教学就失去了意义。提问时,表述不清,提问的积极性就会受挫。让学生真正成为大学英语课堂提问的主体,关键要解决好这一问题。值得欣慰的是90.2%的学生渴望用英语回答问题和提问。因此亟待提高大学生的口语水平。

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习者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不是单纯的知识积累。大学英语教师应顺应时展的要求,在有限的课时内竭力为学生创造条件,多让学生进行语言输出活动,如小组讨论、对话、复述课文、扮演角色、情景对话等,以加强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同时,要求学生尽可能地主动发言和提问,克服他们害羞以及害怕说错而被笑话的心理障碍。

总之,提问是一门艺术,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交流方式,具有一定的技巧性。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在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外语教师要充分认识提问的功能,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充分了解并掌握这门技巧,才会极大地推动英语课堂教学,提高英语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和谐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夏纪梅.现代外语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大学课堂教学论文范文第10篇

1 应用型特色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现状

英语作为一种国际性的通用语言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政治和经济资源。在全球一体化高度发展的当今社会,外语在国际交往中发挥着战略性作用,国民的外语能力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核心竟争力和软实力的重要标准之一。(王守仁,2014)作为公共基础必修课程的大学英语教学,教育部1985年制定了《大学英语教学大纲》,1999年进一步修汀,2004年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2015年公布了《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征求意见稿)。新的《指南》在课程价值、教学目标、课程体系、教学评价、教学方法与手段和教师发展等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指南》把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分为基础、提高、发展三个等级,对应不同的教学要求,各有侧重,相互衔接,着力培养大学生听、说、读、写、译等五个方面的语言技能。

很多学校,尤其是应用型特色大学的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发展比较成熟。但是我们的分级教学只是简单地把程度好的学生分了出去,其他的学生还是要放到80人左右的普通大班中去教学,这些学生在英语基础、学习能力、认知水平、学习策略使用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特别是藏族、维族等少数民族同学或边远地区同学的基础较薄弱,基本跟不上进度,而外国留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水平都很高,汉语却又很差,根本应付不了翻译训练或测试。因此,学生英语水平的巨大差异常常导致了教师滔滔不绝、津津乐道,而学生却云里雾里、一窍不通的尴尬局面。同时,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偏多,而学校对课时又总是不断地压缩,从而给教学带来很大的困境,课堂教学的气氛难以活跃起来,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2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最佳调控的探讨

(1)系统控制论和大学英语课堂教学

在全球化和“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文秋芳,2012)系统是由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体,所以一个系统应该具有整体性、关联性和目的性三个最基本的特征。当然,一个系统还常常具有其他特征,如系统的动态性、环境适应J陛、层次性等。必须注意的是,系统的概念是相对的。从某种功能来说一个系统是一个独立的系统,从更为广泛的功能来说,它可以是另一个系统的子系统。而控制是为了改善系统的某些功能、特性或为使系统完成某些预定目标而对系统的一种外部作用。在控制论中,将作用者称为“控制器”,被作用者称为“被控装置”或“被控系统”。被控系统与控制器组成一个总系统,称为“控制系统”。(金观涛、华国凡,1983)通常,将外部对系统的作用称为控制系统的“输人”,将控制系统对输人作用的特定反应称为系统的“输出”。对于一个控制系统,我们总是假定一定的输人会有一定的输出,反之,任何输出都对应于一定的输人。在这种前提下,一个控制系统可以理解为输人和输出变量间的映射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是一个活的灵敏的反馈系统,具有整体性、相关J陛、有序性及动态性。大学英语教师是“控制器”,而大学生相对来说就是“被控装置”。大学英语教师和学生在课堂里就组成一个控制系统。有关英语语言的听、说、读、写、译等知识和技能通过教师“输人”给学生,学生相对地作为“被控系统”对“输人”的特定反应就是系统的“输出”。听、说、读、写、译等的“输出”即是大学英语教学质量。这一系统要实现有效的控制离不开不断的反馈,而控制和反馈都要依赖教师和学生对英语语言知识和信息的不断交换。(束定芳、庄智象,1996)只有有效地协调好诸方面的关系才能组成一个高效率的整体,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系统控制论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在中国作为外语的英语教学(TEFL)中,通过对我国应用型特色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现状的分析,在十余年的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基础上,依据2015年教育部的新《指南》,系统控制论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和思想教育的有效结合

中国有着重视思想教育的优良传统,“教书育人,育人为本,德智体美,以德为先”是中国大学和教师教育活动的宗旨和根本,我们要始终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2016年11月在深化教育督导改革暨第十届国家督学聘任工作会上指出,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勇于担当、肩负历史责任。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内容主体是语言,而语言是人类的文明标志、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指南》在前言中明确指出,高校开设大学英语课程的目的,一是“满足国家战略需要”,即“为国家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二是满足学生个人学习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即“满足学生专业学习、国际交流、继续深造、工作就业等方面的需要”。由于科技的迅速发展,世界变得愈来愈小,国家之间、个人之间的距离变得愈来愈近,英语成为了社会和个人发展的基石。

掌握作为国际交往工具的英语,不断吸收世界各国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的先进经验,并最终全面提高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从而充分调动大学生参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积极性。开放的环境是一个竟争的环境。英语不仅仅是人们交流和沟通的工具,更是竟争的“武器”。在全球化的时代下,只有掌握了英语,我们才能更加有效地在国际舞台上参与竟争。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应该融合思想性、知识性、工具性和发展智力等几个方面,并不是四者择一的关系。作为“控制器”的大学英语教师要把思想性、智力发展、知识性和工具性有机地统一起来,使学生在获取听、说、读、写、译等语言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受到思想情感教育和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十分注重英汉语言与文化的双向交流,通过教材中的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日常生活和风土人情来开拓视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素养,同时对比我国相应的文化知识,加深对外国历史文化的理解,增强我们的民族文化认同感。

比如,在学习《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二版)第四册第五单元Never Judge by Appearances时,我们对比了美国新任总统当选人特朗普和中国的颜回,讲述对一个人评判的复杂性。漫画家布莱克(Michael工anBlack)执笔的讽刺绘本《孩子第一本有关特朗普的书》(A Child's First Book of Trump)中,把特朗普讽刺为一只大土豆,描绘成嗜财如命、自吹自擂的商人,再配以一头凌乱金发的形象。书中写道:“他的名字叫美国佬特朗普,皮肤是亮橘色,身形胖嘟嘟的。”2016年西方盛典万圣节期间,各种特朗普造型的南瓜灯极其流行。人们不仅使用传统的雕刻方法还运用夸张的想象设计特朗普造型的南瓜灯。这种雕有特朗普头像的南瓜甚至还有个特殊的名字,叫Trumpkin,即英文“特朗普”(Trump)和“南瓜”(pumpkin)结合而成的新词。这位言行不羁、常爆粗口、观点极端的大嘴“土豪”,原本在共和党大佬眼中,只是美国大选中陪跑“打酱油”的角色。但出人意料,特朗普异军突起,在民调中一路领先,一举拿下共和党候选人提名,并最终成为美国新任总统当选人。而在中国,《吕氏春秋》中记载的“颜回攫食”的故事,就是孔子和子贡误认为颜回在煮饭的时候偷吃。而实际情况是,颜回见有块熏黑的灰土掉到饭中,他想如果留在饭中则不干净;假如扔掉,又很可惜,就把它吃了。孔子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

②营造快乐和谐的课堂气氛

著名心理学家赞可夫说:“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给学生创设一种愉悦、民主的课堂氛围。”良好的课堂气氛能够吸引学生进人知识的殿堂,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的最佳调控就是营造快乐和谐的课堂气氛,构建活泼生动上进的师生学习共同体,将课内课外、线下线上等多种学习方式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尽情享受轻松活泼的课堂,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古人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最佳的课堂教学一定是在愉快有趣的氛围中进行的。当然,层层递进的启发式教学也是打开学生快乐学习大门的金钥匙。学生在问答的过程中获得了成功的快乐,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特别是,我们的大学英语学习和英语交际活动始终和社会语言环境紧密相关。在“互联网十”时代,面对2000年前后出生的新一代大学生,我们应该充分调控线上线下资源,融人移动学习和网络学习中的精华,营造积极主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注意力,强调教学效果。比如,我们在学习《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二版)第四册第二单元Smart Cars时,教师把学生分成十个小组,如果有汽车工程学院的同学就以他们为负责人,一起探讨智能汽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以及中国人汽车生活的十年变迁。每个小组派一名同学做汇报。最后,教师再把自己搜集的各种图片、视频和最新智能汽车有关的科技新闻分享给大家。对此话题,大多同学都比较感兴趣,从而心理上得到极大的满足,能以良好的、愉快的心态来进行课堂学习。

③扎实打好基础,掌握英语交际能力

运用语言的能力建立在语言知识基础之上,只有通过掌握扎实的语言知识和灵活运用语言知识才能完成。《指南》指出,“输人为基础,输出为驱动”。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语言知识是语言交际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同时,语言知识也只有通过言语交际活动才能获得巩固。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调控好语言能力和语言知识之间的平衡,使其成为相辅相成的统一体。(王胜利,2003)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要重点关注基本功操练,但更需要反复运用语言知识的交际活动才能掌握。《指南》中的教学目标都是以学生“能做什么”的形式来描述的,有关语言知识部分的描述也是有关具体能力的描述。《指南》引导大学英语教学由应试型向应用型转变,引导学生由“学英语”向“用英语学习”转变。所以,教师应该是课堂教学的最佳调控手。比如,在学习《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二版)第四册第一单元Fighting with the Forcesof Natur。时,教师把学生按照兴趣分成两个大组,一组代表拿破仑,另一组代表希特勒,每组再分为五个小组。教师首先解释分析第1一12段的语言点和重点词汇以及第一部分的结构,然后两个大组一个负责第二部分(13一62段)(有关Napoleon的部分),另一组负责第三部分(63一113段)(有关Hitle:的部分)。每个小组分别对该部分的语言点和重点词汇进行解释分析,并对该历史人物进行分析评价。最后,教师进行点评,并分析文章的最后一部分。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掌握语言知识的基础上创造性地综合运用语言,使双基训练和交际性操练有机结合在一起。

④视听说领先,读写译及时跟上

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大系统,听、说、读、写、译等又构成了一个个独立的系统,都是大学英语教学综合应用能力系统下的子系统。在我们整体的大学英语教学体系中,听的能力有专门的大学英语听力课程来培养,而说的能力有专门的大学英语口语课程来培养,各自形成各具课程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但是在处于主体地位的大学英语综合课程中教师还是要注重听、说、读、写、译等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当然要特别体现读、写、译方面的培养,从而实现对整个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最佳调控。

辩论是对语言最佳的综合性学习,但是课堂教学中的辩论不同于辩论赛,他们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虽然二者都是为了说服对方接受自己观点,但是课堂辩论就像好友对战,重点是交换观点、沟通交流、增进友谊、追求共识和真理,而辩论赛犹如竟技场比赛,是纯粹的竟争,目的是取胜,其他一切均为此服务。我们在大学英语综合课程中灵活使用辩论的方式进行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比如,我们在学习《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二版)第四册第四单元Globalization时,提前一节课把学生分成匕八个小组,每个小组十人左右,每个小组分为正反两方,对全球化进行辩论。同学们课前准备了大量的资料,大多谈及英国脱欧、美国总统竟选、希拉里和特朗普的反全球化观点,以及我国正在积极推进的一带一路建设。语言承载文化,而文化影响思维。对一门外语的学习是一个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不断得到提高的过程,也应该是一个对目的语的文化和思维的认识不断加深的过程。在教师的调控下,辩论不仅使课堂教学活跃起来,也使教学的质量得到最大化地提升,因为辩论使学生进行立体式的、交互式的积极学习,即通过交流、合作和探讨等活动来实现学习目标。

⑤多信息、高密度、快节奏原则

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改革已实施多年,但“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模式依然是主流,仍然停留在以书本为中心、满堂灌的传统教学状态。虽然教师现在使用PPT等多媒体辅助教学,但是学生学习依然消极被动,缺乏动力,兴趣不高。要使大学英语课堂教学高效运转,我们认为关键之一还在于教师贯彻多信息、高密度、快节奏的原则。因为学生课下英语实践量相对较小,知识面又窄,如果教师的信息量小,知识传输少,上课节奏缓慢,就很容易使学生注意力分散,从而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多信息就是要加大学生在课堂上接触的语言材料和信息量,促进他们积极思维,激励其智力活动。比如,在学习《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二版)第四册第匕单元The 9/11 Terrorist Attacks时,我们利用英美主流的英文网站和英语视频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有关恐怖活动和国际反恐的信息,从而使学生为这些丰富的知识所深深吸引,提高学习兴趣。这些知识的补充仿佛给同学们打开了一扇崭新的窗口,使新鲜的空气不断注人,扩大了视野,也为课堂学习注人了一股活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会大大提高,从而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高密度指的是,在学生活动之后,教师主讲的环节中,教师必须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展开语言基础知识和能力的训练,加大语言点的操练密度,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掌握所学的知识,促使学生积极思考,锻炼其反应能力,全面提高其综合应用英语的能力。快节奏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节奏明快,交替紧凑,让课堂演奏出欢快活泼的交响曲,从而避免学生不自觉地翻看手机或打磕睡,有意识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对课堂教学进行多信息、高密度、快节奏的调控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水平。高水平的教师是师生学习共同体的主导,是影响和决定课堂教学质量的主导力量。只有任课教师学识渊博、知识面广、拥有饱满的信息量、备课充分,才能使课堂教学有声有色,才能让大学生大呼过瘾。这一原则也符合新《指南》的要求:“各高校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积极创建多元的教学与学习环境”,要“使学生朝着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方向发展”;并且要“使课堂教学与基于网络的学习无缝对接,融为一体”。因为2000年前后出生的大学生群体思想活跃、自信达观,有着强烈的学习兴趣、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而且,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信息技术已全面嵌人了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对他们的学习生活、思维方式、人际交往产生了重大影响,这对大学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大学课堂教学论文范文第11篇

论文关键词:校园网,网络课堂,教学模式

 

一、网络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

网络教学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建构学习,是基于多媒体技术的网络技术下的新的学习理论。这种理论是将学生看成是知识学习的主动建构者,外界信息环境经过教师的组织、引导,学生主动建构,转变成为自身的知识。这种开放性、创新性的教育思想和模式,有利于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基于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网络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支持互动式教学。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时,可将教师机的屏幕(图像、动画、文字)语音(音乐等)实时广播给任意指定的个别、部分或全体学生。也可对学生机实现个别、部分或全体的轮流监看、监听。随时与学生机共用键盘和鼠标,进行对话和可视化辅导,实现交互式教学需要时可指定学生机为教学实例。

(二)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多媒体技术,能够促进教师改进教育方式,使有创造性的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更为出色。把教师的教学与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上的难点。

(三)有利于大班教学。传统的大班教学的效果一般可能不如小班。但如何上好大班课,这是很值得我们考虑的因素远程教育论文,学校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社会对信息技术人材的需求),大班教学成了事实。多媒体网络的教学平台为教师上好大班的课提供了一个新的教学环境。随着教学班规模的增大,了解学生个人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但在多媒体网络教室,由于可以实现互动的教学活动,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这些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可以做到的在这里都可做得更好。在多媒体网络教室里,教师再也不需要扩大自己的嗓音和加强手势及脸部表情,或者如何书写大字以使坐在后面的学生看得清,因为大屏幕的投影机及网络的广播功能,教师再不需忧虑传统的大班教学的烦脑,可专心一意地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己的教学设计。

(四)充分整合教学资源。教师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水平,选择或编制CAI 课件,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注意收集各种的多媒体素材。在提出某个课件的需求时,即注意课件的科学性,又注意它的教育性和艺术性。最后在计算机专家、教育心理学家,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制作出MCAI课件精品cssci期刊目录。这些MCAI的精品放在网络上,供师生们共享。

(五)提供科学的教学测量手段。在多媒体网络教学中,教师可利用系统提供课堂教学信息系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科学的测试和评定,以提供确切的学生学习数据供教师教学决策作为依据。例如,学习过程的测试,包括课堂上实时反馈的学生信息,学生对问题的态度、反应和回答问题的用时等。以及使用网上标准题库测试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然而对学生建构性、创造性学习的测评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二、网络课堂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网络教学不同的教学模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成为认识的主体,这就要了解网上教学的教学模式、特点、问题以及应对办法,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实践与创新。调研发现,在现有的网络发展水平之上远程教育论文,已经实现且初具规模的网络教学模式有以下几种:

(一)讲授式教学模式。讲授式教学模式的特点是:以教师为中心,系统授课。这种教学模式是传统的班级授课教学在网络教学中的新发展。由于它沿袭了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的教学方式,因而实际上是传统授课方式的新发展。目前,常见的基于网络的讲授式教学广域网的讲授式教学和基于局域网的讲授式教学,在大学网络教学模式中,主要研究建立在大学校园网基础上的网络教学模式。这种基因据欲望的讲授式教学模式是利用多媒体电子教室的视频和音频广播、电子举手等功能实现的一种非常类似于传统班级授课制教学的形式。利用多媒体电子教室的优势,教师可以很轻松地进行教学。这种模式可以实现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的紧密结合。除传统的教学活动外,用网络还能完成作业的批改、模拟练习、小组讨论、合作解答问题等任务。该种学习模式充分利用了传统教学的优势和网络教学的特点,使二者有机结合,它可以作为向完全网络化教学过渡的一种模式。

(二)个别化教学模式

个别化教学模式的特点是:学生为中心,自学加辅导。个别化教学模式主要是运用编制的基于网络的CAI课件或者利用嵌有VBScript、JavaScript、Java等编程语言的网页进行的个别化教学方式。主要通过设计出支持网络多用户使用的CAI课件,学生通过运行CAI课件完成个别化教学过程,利用软件进行自定步调的学习,同时课件根据学生不同的反馈和要求提供针对性的教学,从而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常用的CAI课件编辑软件有Macromedia的Authorware、Director、Flash等课件,这些课件基于一种叫做shockwave的技术,该技术不仅可以解决网络速度的限制,而且还可以实现CAI软件的流式传输,减少了网络占有量的问题。例如,Disney网站上众多使用Director和Flash等制作的CAI软件,学生可以运行这些软件或浏览嵌有这些软件的网页,同软件交互,学习有知识。另一类是使用嵌入web页面的编程语言如Vbscript、JavaScript和Java等,通过编写一些具有交互作用的教学页面实现个别化教学,大大增强教学材料的交互性和实时性。

(三)协作学习模式。协作学习模式的特点是:互教互学,合作教育。经验告诉我们,教育需要一个必要的教学环境,对于学生而言,同学共处的环境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十分有益的。同学之间互相不服气的好胜性和互助性可以促进学习,竞争性环境则有益于学习和获取知识。协作学习模式是一种在讲授式学习模式和个别化学习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对于培养研究能力和合作品质有重要的价值。同个别化教学模式相比较远程教育论文,由于协作学习更能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道德品质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是目前教育界比较看重的一种网络教学模式。在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过程中,基本的协作模式有三种方式:竞赛、协同与互教互学。在竞赛方式下,教师通过网络组织学生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展开竞赛。在求胜心理的驱动下,学生通过利用网络学习教师提供的解决问题的相关信息,可以使得学习效率变得更高,更有利于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教师可以通过设定特定的评价方法,评定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引入竞争机制,能够很容易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为完成任务,学生会在学习过程中全神贯注,使学习效果比较显著。在协同方式下,学生为完成某个共同的学习任务而组成特定的小组,通过利用E-mail或者BBS的方式下不断进行针对学习任务的讨论,相互指点或者对学习任务进行分工合作,不断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协作学习模式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建立学习小组,以小组协商、讨论的方式进行学习。当人们在一个真实的活动中协作工作时,他们将共享各自的观点和认知结构。他们可以从不同的观点中发现问题,能够与他人磋商,并产生新观点和想法。学生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cssci期刊目录。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手段,网络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集中式教学的不足,使教学材料得以灵活、形象、生动地展示,成为支持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式学习方式的有力工具。网络教学应用的好坏,教育观念与教学组织策略是非常关键的。 如果没有一个有效的教学组织策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表现出许多弊病。比如学生自制力差、在学习方法上比较迷茫等。这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教学达不到预期效果。

(四)发现式教学模式。发现式教学模式是根据杜威的“从做中学”的理论,利用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和易获取性,通过利用教师或其他机构提供的有关资料,学生用一段时间收集资料、分析与总结远程教育论文,得出一定的结论。这种教学模式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归纳、总结与概括能力。通过利用发现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能够极大地加深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与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研究与探索能力。在校园网较小的范围内,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提供基于网络的交互性CAI课件,学生通过使用课件,发现某些原理或抽象思想。这种模式彻底改变了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而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因而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在发现式教学模式中,影响教学效果的四个基本要素:即问题、资料、提示和反馈。将这四个要素组织与衔接好,便能够在简单的技术背景下,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要有比较敏感的反馈系统,以便及时给予学生帮助。

三、网络课堂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

在网络课堂教学环境中,教师的角色已经发生变化,从传统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帮助者、促进者、启发者。采用传统模式培养的教师以及沿用旧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都不再适应网络教学,而一切新的教学思想、新的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都离不开教师。离开了教师的作用,一切先进的技术和设备都不会真正发挥作用。教师素质的提高是新技术发挥应有作用的前提条件。但是面对以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广大的教师还缺乏准备。任课教师缺乏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技能,对计算机技术对教育深刻影响的认识和技术应用还很薄弱。实施网络教学,教师应该掌握多媒体、网络教学应该具有的基本知识和教学技能,主要包括:教学设计知识和技能、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多媒体课件应用及软件制作技能、网络教学的知识和技能。

参考文献:

[1]金升灿,韩英:《基于网络的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

2010年1月10日第1期

大学课堂教学论文范文第12篇

论文关键词:校园网,网络课堂,教学模式

 

一、网络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

网络教学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建构学习,是基于多媒体技术的网络技术下的新的学习理论。这种理论是将学生看成是知识学习的主动建构者,外界信息环境经过教师的组织、引导,学生主动建构,转变成为自身的知识。这种开放性、创新性的教育思想和模式,有利于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基于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网络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支持互动式教学。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时,可将教师机的屏幕(图像、动画、文字)语音(音乐等)实时广播给任意指定的个别、部分或全体学生。也可对学生机实现个别、部分或全体的轮流监看、监听。随时与学生机共用键盘和鼠标,进行对话和可视化辅导,实现交互式教学需要时可指定学生机为教学实例。

(二)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多媒体技术,能够促进教师改进教育方式,使有创造性的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更为出色。把教师的教学与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上的难点。

(三)有利于大班教学。传统的大班教学的效果一般可能不如小班。但如何上好大班课,这是很值得我们考虑的因素远程教育论文,学校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社会对信息技术人材的需求),大班教学成了事实。多媒体网络的教学平台为教师上好大班的课提供了一个新的教学环境。随着教学班规模的增大,了解学生个人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但在多媒体网络教室,由于可以实现互动的教学活动,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这些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可以做到的在这里都可做得更好。在多媒体网络教室里,教师再也不需要扩大自己的嗓音和加强手势及脸部表情,或者如何书写大字以使坐在后面的学生看得清,因为大屏幕的投影机及网络的广播功能,教师再不需忧虑传统的大班教学的烦脑,可专心一意地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己的教学设计。

(四)充分整合教学资源。教师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水平,选择或编制CAI 课件,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注意收集各种的多媒体素材。在提出某个课件的需求时,即注意课件的科学性,又注意它的教育性和艺术性。最后在计算机专家、教育心理学家,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制作出MCAI课件精品cssci期刊目录。这些MCAI的精品放在网络上,供师生们共享。

(五)提供科学的教学测量手段。在多媒体网络教学中,教师可利用系统提供课堂教学信息系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科学的测试和评定,以提供确切的学生学习数据供教师教学决策作为依据。例如,学习过程的测试,包括课堂上实时反馈的学生信息,学生对问题的态度、反应和回答问题的用时等。以及使用网上标准题库测试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然而对学生建构性、创造性学习的测评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二、网络课堂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网络教学不同的教学模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成为认识的主体,这就要了解网上教学的教学模式、特点、问题以及应对办法,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实践与创新。调研发现,在现有的网络发展水平之上远程教育论文,已经实现且初具规模的网络教学模式有以下几种:

(一)讲授式教学模式。讲授式教学模式的特点是:以教师为中心,系统授课。这种教学模式是传统的班级授课教学在网络教学中的新发展。由于它沿袭了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的教学方式,因而实际上是传统授课方式的新发展。目前,常见的基于网络的讲授式教学广域网的讲授式教学和基于局域网的讲授式教学,在大学网络教学模式中,主要研究建立在大学校园网基础上的网络教学模式。这种基因据欲望的讲授式教学模式是利用多媒体电子教室的视频和音频广播、电子举手等功能实现的一种非常类似于传统班级授课制教学的形式。利用多媒体电子教室的优势,教师可以很轻松地进行教学。这种模式可以实现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的紧密结合。除传统的教学活动外,用网络还能完成作业的批改、模拟练习、小组讨论、合作解答问题等任务。该种学习模式充分利用了传统教学的优势和网络教学的特点,使二者有机结合,它可以作为向完全网络化教学过渡的一种模式。

(二)个别化教学模式

个别化教学模式的特点是:学生为中心,自学加辅导。个别化教学模式主要是运用编制的基于网络的CAI课件或者利用嵌有VBScript、JavaScript、Java等编程语言的网页进行的个别化教学方式。主要通过设计出支持网络多用户使用的CAI课件,学生通过运行CAI课件完成个别化教学过程,利用软件进行自定步调的学习,同时课件根据学生不同的反馈和要求提供针对性的教学,从而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常用的CAI课件编辑软件有Macromedia的Authorware、Director、Flash等课件,这些课件基于一种叫做shockwave的技术,该技术不仅可以解决网络速度的限制,而且还可以实现CAI软件的流式传输,减少了网络占有量的问题。例如,Disney网站上众多使用Director和Flash等制作的CAI软件,学生可以运行这些软件或浏览嵌有这些软件的网页,同软件交互,学习有知识。另一类是使用嵌入web页面的编程语言如Vbscript、JavaScript和Java等,通过编写一些具有交互作用的教学页面实现个别化教学,大大增强教学材料的交互性和实时性。

(三)协作学习模式。协作学习模式的特点是:互教互学,合作教育。经验告诉我们,教育需要一个必要的教学环境,对于学生而言,同学共处的环境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十分有益的。同学之间互相不服气的好胜性和互助性可以促进学习,竞争性环境则有益于学习和获取知识。协作学习模式是一种在讲授式学习模式和个别化学习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对于培养研究能力和合作品质有重要的价值。同个别化教学模式相比较远程教育论文,由于协作学习更能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道德品质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是目前教育界比较看重的一种网络教学模式。在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过程中,基本的协作模式有三种方式:竞赛、协同与互教互学。在竞赛方式下,教师通过网络组织学生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展开竞赛。在求胜心理的驱动下,学生通过利用网络学习教师提供的解决问题的相关信息,可以使得学习效率变得更高,更有利于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教师可以通过设定特定的评价方法,评定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引入竞争机制,能够很容易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为完成任务,学生会在学习过程中全神贯注,使学习效果比较显著。在协同方式下,学生为完成某个共同的学习任务而组成特定的小组,通过利用E-mail或者BBS的方式下不断进行针对学习任务的讨论,相互指点或者对学习任务进行分工合作,不断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协作学习模式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建立学习小组,以小组协商、讨论的方式进行学习。当人们在一个真实的活动中协作工作时,他们将共享各自的观点和认知结构。他们可以从不同的观点中发现问题,能够与他人磋商,并产生新观点和想法。学生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cssci期刊目录。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手段,网络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集中式教学的不足,使教学材料得以灵活、形象、生动地展示,成为支持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式学习方式的有力工具。网络教学应用的好坏,教育观念与教学组织策略是非常关键的。 如果没有一个有效的教学组织策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表现出许多弊病。比如学生自制力差、在学习方法上比较迷茫等。这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教学达不到预期效果。

(四)发现式教学模式。发现式教学模式是根据杜威的“从做中学”的理论,利用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和易获取性,通过利用教师或其他机构提供的有关资料,学生用一段时间收集资料、分析与总结远程教育论文,得出一定的结论。这种教学模式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归纳、总结与概括能力。通过利用发现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能够极大地加深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与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研究与探索能力。在校园网较小的范围内,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提供基于网络的交互性CAI课件,学生通过使用课件,发现某些原理或抽象思想。这种模式彻底改变了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而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因而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在发现式教学模式中,影响教学效果的四个基本要素:即问题、资料、提示和反馈。将这四个要素组织与衔接好,便能够在简单的技术背景下,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要有比较敏感的反馈系统,以便及时给予学生帮助。

三、网络课堂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

在网络课堂教学环境中,教师的角色已经发生变化,从传统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帮助者、促进者、启发者。采用传统模式培养的教师以及沿用旧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都不再适应网络教学,而一切新的教学思想、新的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都离不开教师。离开了教师的作用,一切先进的技术和设备都不会真正发挥作用。教师素质的提高是新技术发挥应有作用的前提条件。但是面对以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广大的教师还缺乏准备。任课教师缺乏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技能,对计算机技术对教育深刻影响的认识和技术应用还很薄弱。实施网络教学,教师应该掌握多媒体、网络教学应该具有的基本知识和教学技能,主要包括:教学设计知识和技能、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多媒体课件应用及软件制作技能、网络教学的知识和技能。

参考文献:

[1]金升灿,韩英:《基于网络的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

2010年1月10日第1期

大学课堂教学论文范文第13篇

(一)案例教学法

在大学篮球教学课堂中运用案例教学法,指的是教师通过一定的精心策划与指导,通过对特殊场景的描述,把学生带到案例“现场”,促使学生能够深入角色,并且通过特定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行自主学习。案例教学法能够改变传统的大学篮球教学模式,在这一教学形式下,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根据教学任务,把典型的案例为教学载体,通过创设请将引导学生自主参加篮球运动,并且通过在篮球训练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教师给予帮助,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篮球技术。另外,案例教学法具有互动性强、典型性好、针对性强与实用性好等特点,可以将篮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可以解决大学篮球教学课堂中不少实际问题。同时,也能够让教师与学生共同参加到篮球技术学习中,可以有效增加师生互动,构建师生和谐关系。

(二)对比教学法

在大学篮球教学课堂中,对比教学法指的是教师运用各种对比方法提升篮球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篮球技术能力的有效方法,包括正误对比法、横向对比法、纵向对比法等。正误对比法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大学篮球教学方法,指的是将正确与错误的动作示范给予对比,正确的动作示范是学生获得清晰直观的表象,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篮球动作要领,而教师可以适当的给学生展示部分错误动作,与正确的形成鲜明对比,然后让学生发现错误,进行纠正;横向对比法主要指的是针对不同篮球运动技巧通过对比,找出内在联系与相似之处,从而掌握相关的篮球技术要领;纵向对比法指的是将新旧篮球技术进行对比,包括动作要领与结构形式等,以此为基础开展有重点的针对性教学,以此来提升教学效率。

(三)游戏教学法

游戏教学法在大学篮球教学课堂中的运用,指的是教师通过一系列具有辅的特定游戏,来激发学生参加篮球运动的热情与兴趣,从而帮助学生掌握篮球运动技巧。由于篮球运动的运球、接球、传球、突破、进攻、防守、移动、投篮等基本动作的要求都比较严格规范。所以,每一个基础动作都应该进行充分的练习,然后才能够熟练准确的掌握,为了提升篮球教学的趣味性,增加新鲜感,教师就可以运用游戏教学法。而且篮球运动自身本来就带有一定的游戏性与娱乐性,教师更加应该充分运用这一特点,根据学生的身心情况,使篮球运动游戏教学成为课堂练习方法之一。在大学篮球教学课堂中,常见的游戏教学法有运球投篮、传球捉人、运球过障碍、传球接力与运球追逐等。

(四)想象训练法

在大学篮球教学课堂中,想象训练属于心理训练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与练习篮球基础技术时,通过有效的心理训练,对篮球的各个基本技术进行想象,通过对动作的想象,促使思维与身体运动相结合,从而强化动作训练,完善篮球动作技术要领。教师在篮球教学中使用想象训练的初始阶段,应该明确想象训练的含义、目的、要求与方法,并且如何进行想象训练,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明确想象训练的意义与目的,积极主动参与到想象训练篮球教学活动中。运用想象训练的篮球教学方法,能够将学生的思维想象与具体的篮球练习相结合,促使其积极思考,对学习篮球运动技术,提升动作质量十分有利,能够产生事半功效的教学效果,是大学篮球课堂教学方法的有效创新。

二、总结

大学课堂教学论文范文第14篇

1.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更是学习成功的先决条件。学生学有兴趣,快乐参与,主动探究,教学效果才能事半功倍。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只是单纯地讲,照本宣科,理论性过强,教学枯燥无味,无法激起学生参与地理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相反还会让学生逐渐对地理学科失去兴趣。在地理教学中引入生活这股活水,才能避免枯燥而机械的理论讲述,而是将那些看似抽象而枯燥的地理知识点寓于直观而形象的生活之中,这样的教学更具真实性与亲切感,更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参与动机,从而使学生展开主动学习。如地图一节的教学,如果只是单纯地进行知识的讲解,教学枯燥无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率自然也不尽如人意。众所周知,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承载着重要的地理信息,同时也是学习地理的重要方法。足见此节内容在整个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为此,我们要重视此节内容的教学,要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展开快乐而主动的学习,提高学生读图识图能力,这样才能为学生今后的地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学生所熟悉的平面图来导入新知。我们可以给学生展示学校的平面图,有学生所熟悉的操场、教室、实验室、花坛等,这样可以让学生将实际位置与平面图形结合起来。这样引入地图的学习,原本枯燥而机械的教学变得更加富有生机与活力,从而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与积极的探究行为。

2.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由形象思维过渡阶段,其思维特点决定了要想让学生达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与牢固掌握,就必须要让学生从中获取直观认知,再由此上升为理性认知。引入生活素材,可以让学生从丰富的现实生活中获取大量感性认知,从而能够为上升为理性认知打下坚实的基础,自然也更加利于学生对抽象深奥的地理知识点的深刻理解。如浑江是内流河还是外流河?教材中对此概念的界定是:流入海洋的河流就是外流河。如果只是让学生机械记忆,这几个字记起来非常容易,但是学生并没有理解。为了让学生加深对此概念的理解,教师就可以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实例入手,让学生将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学生自然就会想到浑江注入哪里。此时,教师可以此为线索让学生接触到鸭绿江、黄海、太平洋,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我们身边的这些河流最终都会投入太平洋的怀抱。这样,学生对于概念就不再是死记硬背与机械运用,而是具正的理解与灵活的运用。

3.提高学生实践运用水平

学以致用是重要的教学目标。在地理教学中要将学习与运用结合起来,学用结合,知行统一,让学生运用课堂所学来解决现实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地理应用意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实践运用水平。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提出走向生活的教学理念。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突破传统的时空限制,将学生的学习视野引向宽广的现实生活空间,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设计现实生活问题,让学生用所学来解决生活问题,更好地为生活服务。这样的学习不再是简单的死记硬背,而是用创造性地运用所学解决现实问题,这样更加利于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利于学生实际运用水平的提高。如购买不同质地的服装如何来准确选择产地?购买羊绒制品选择内蒙古,纯棉制品选择山东、河北等华北地区,丝织制品选择江浙、珠三角地区,这是因为特定的自然环境必然会形成不同的农业区域与工业分布。这样,学生运用所学能够更好地为生活服务,可以在实际运用中达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可以深入地体会地理学科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地理的影子,从而更加利于学生对地理形成科学的认识,形成浓厚而稳定的学习兴趣。

二、如何实现有效的生活化教学

1.处理好生活与教材的关系

地理学科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我们要将地理教学的视野延伸到宽广的现实生活空间,实现教学生活化,突破传统的以教材为中心,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大课堂。这首先就需要处理好生活与教材的关系。教材是中心,是教学的主要依据,我们要立足于教材,实现对教材的全面解读,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元素以及生活中的地理素材,在生活与教材之间找到最佳的结合点,以真正实现对教材的二次开发与利用。这样才能发挥教材的作用,将地理教学置于宽广的生活空间中,从而丰富教学内容,开发地理课程教学资源。这需要教师做一个有心人,不是直接地将生活搬入教学,而是要围绕着具体的教学内容来进行合理重组,选取最为有效的地理素材,这样才能使整个教学围绕着特定内容有效展开。

2.处理好学生与生活的关系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实现师生教学到生本教学的转变,真正实现以学为中心,以学定教。因此,在引入生活素材时,同样也要以学生为中心,要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事物与生产现象入手来引入新知的学习。这样才能够唤起学生相关的生活经验与情感体验,让地理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才能够引发学生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在主动探究中得到全面的发展与提高。为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采用主观臆断,而是要深入地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站在学生的立场,以学生的角度来审视生活,审视地理教学,才能选取学生所熟悉而感兴趣的生活话题,才能让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探究热情,从而使整个教学围绕着学生的学来有效展开。

三、总结

大学课堂教学论文范文第15篇

所谓的班级模式,也叫做“班额”,主要指的是“在某一位特定的指导老师前提下的一个特定班级或者团体的学生人数”,也可以指大规模、人数较多的班级。在中国,班级规模往往只是针对班级的人数。“大班”这一个概念其实很难界定,因此其中的“大”只是相对而言的。国外,很多学者都认为50左右的人数就称为大班,但是中国,很多学校的大班人数甚至达到了100人。

二、高中英语大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一)难以因材施教、水平参差不齐

在英语的大班教学中,学生的人数很多,特别是在高中,学生的能力水平有很大程度的差异。由于班级过大,教师根本不能够因材施教,针对每一位学生进行教学。高中英语课堂上,老师根本不可能顾及到每一位学生的感受,而每一位学生也不可能都接受老师的教学风格。某些同学“吃不饱”,但是有些同学“消化不了”。结果导致学生反而对老师的教学感到不满,从而产生厌学情绪。学生得不到提高,教学效果也会大大的受影响。

(二)缺少必要互动

由于是大班教学,学生基本上处于被动的状态,不能发挥出学生的主体性以及主动性。随着大班中人数的增加,使得每一位学生的关注份额相对减少了。老师那种填鸭式的教学,给学生造成了压抑的感觉,也让学生感觉课堂的冷淡。

(三)难以掌控课堂

大班制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是顾前顾不了后,学生就难免会出现精力不集中、说话、睡觉等等情况。长此下去,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的积极性都会减少,教学质量根本得不到保障。

(四)问题无法及时解决

在大班教学中,另一重要问题是学生的作业以及问题得不到及时的处理。学生人数的增加,老师的工作量也随之增大,保证作业量,批改不及;控制作业量,学生得不到锻炼。学生难以在教师那里得到及时的反馈,不能及时的解决问题,学生也就掌握不了自己在作业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在作业中发现不了主要问题,掌握不了实际情况,也不利于教学方式的改进。

三、改善大班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发挥学生主动性

大班教学中,存在个体性差异,学习水平、能够参差不齐,作为教学顾及不到每一位学生的学生情况,学生往往使用的都是自己一贯的思维、学习方式,老师在这一点上,就应当强调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合理的规划,找到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方式。

1、善用构词记忆法

英语的词汇大约有120万左右,但是多数都是由构词发来组成的。构词法中包含了派生、合成以及转化。在教学中,学生一般使用的是前缀和后缀的含义用法,就能够依据已经了解的词汇来猜出相应的派生词,也能够达到扩充词汇的目的。

2、善用联想记忆法

联想发就是由一个词联想到一些与之相关连或者无关联的词汇,例如:livevi生活,就能够联想到直播、活、享受人生等词义。

3、善用广泛阅读记忆法

想要让自己的阅读能够流利,就需要大量的阅读来丰富自身词汇量。

作为老师,主要的是教授学生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真正的在学习中产生自主性,将被动转换为主动。学生通过自己的方式,也能够更好的在大班教学中,找到自己的学习方式。

(二)加强师生交流

大班教学的条件,就注定了老师不能经常与学生进行交流,学生容易形成心理障碍,缺少归属感。作为老师,需要多多走入学生的世界,虽然不能关心到具体的细节,但是也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没有忘记自己。

(三)制定“课堂制度”

在高中英语的大班教学中,教师不能以常规的方式去关注到每一位学生,很多学生都会走神、看小说、听音乐等等。在这里,就可以指定出一套简要的“课堂制度”。例如:一个很简单的方法,虽然所很一般,但是通过实践,效果却相当明显。在英语的试题讲解,绝大多数都是选择题,老师就可以在大班教学中,采用轮流的方式来让每一位学生回答一题。但是在45分钟的课堂中,要注意时间,在每一次都随机抽取一到两列学生回答。学生因为考虑到自己要回答问题,自然也会留意前面同学的回答,逐渐的也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促进思想转变,改善教学方法

在大班教学中,往往是教师的“一言堂”。老师运用填鸭式的方式,学生只是一个存储器。在教学的改革后,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作为老师应不断的改变思想、改进教学方法。作为高中生,已有英语对话的能力,想让课堂变为学生的“天地”,在这里,笔者提出了一个辩论赛的思路,辩论赛不一定必须要课程中的内容,可以牵涉到课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