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设备维修管理论文范文

设备维修管理论文范文

设备维修管理论文

设备维修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众所周知,地铁机电设备的维修并不是仅仅依赖于维修管理人员的理论素养或者专业素养就可以解决的,它需要的是全方位的技术型人才。而这些人才当中,除了必须得具备很强的专业素质以及理论素质外,维修管理工作人员的职业精神、团队精神等等都是十分需要的。这就需要地铁机电设备维修管理工作人员必须得全方位的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处理技术问题,也能够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

2地铁机电设备维修管理工作的问题与改进方法

在中国,常见的关于地铁机电设备维修管理工作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个是:计划性的维修工作,这种工作又被人们称为是强制性的维修。对于这种维修方式,它所体现出来的特色是无论地铁机电设备是否出现了问题,只要到达了起始规定的维修时间,就必须得对其进行维修管理。这种维修管理工作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无法检测出地铁机电设备真正出问题的原因,不能够及时的对地铁机电设备的一些故障进行维修,一旦耽误了其维修就必然会影响人们的出行,造成一定的损失。而另一种则与第一类不同,这种工作方式是当地铁机电设备出现了问题后对该设备进行维修,这种维修方式也被称之为被动维修。虽然这种维修方式能够及时的对出现故障的部分作出维修,但仍有其不足之处。比如:这种传统的维修与管理方式很难做到从根本上解决设备出现的故障,只能从表面去进行维修维护。那么究竟如何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增大经济效益呢?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讨论。1)不定时的展开地铁机电设备的检查工作。这样一来就能够从根本上杜绝存在的安全隐患,能够很好的保障地铁机电设备的完整性从而保证地铁的正常运行。2)对于技术的监督体系要逐步完善。因为在保证地铁机电设备维修工作的质量的同时,技术的监督体系占据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的地位。对于技术监督来说,它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因为它不仅仅能够对于维修管理工作人员的实际能力的提升有着督促作用,还能够根据以往的经验确定出地铁机电设备出现问题的原因,并找出对应的解决方法,使得地铁机电设备问题变得简单有序,包装地铁的正常运行。3)可以开展关于预防的维修工作。在平常的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应该常常注重在地铁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工作中,要着重的把预防性修养维护理论用于其中,并且工作人员还要重视总结和归纳出将理论付诸于实践所产生的一些影响以及分析出这种做法的优劣之处。通过对实践结果的分析和总结,工作人员可以得到相当多的经验,并且能够根据实际中出现的某种状况,确定出小范围的需要维修的地方。这样一来,不仅仅大大的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更不会耽误地铁的正常工作,而且还能够极大的降低维修管理工作对地铁自身产生的一些影响。通过提前做好的预防工作,针对地铁机电设备会出现的一些情况进行预测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这样一来,当地铁的机电设备出现故障的时候,工作人员能够在第一时间内解决这些故障,从而保证了地铁的出行情况。在地铁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工作的设计,更多的是要考虑实际情况的运用。工作人员只有在不断地提高对地铁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的预防性,才能够提高地铁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工作,从而地铁机电维修管理工作才能够得到相应的发展。4)提高维修工人的工作热情。工人心情的好坏自然也会影响着他的工作效率,因此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将会大大的改善工人的工作热情,工作效率自然也会提高,这就保证了地铁机电设备维修的高效性。

3结束语

设备维修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农业机电设备;维修;管理

农业机电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工作环境不符或人为操作不当,会出现设备变形、腐蚀、老化等故障,降低设备工作效率,对农业生产的进行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应重视农业机电设备的维修与管理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1新时期农业机电设备现状

目前,在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通过结构优化、专业技术推广等方式使农民通过科学技术手段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同时,使用先进的农业机电设备,能够大大减少劳动力的需求,提高农业生产率。农业机械化能够解放劳动生产力、提高劳动效率、增加农业科技含量、促进环保型效益农业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新时期农业可持续发展。随着信息自动化的广泛普及,农业机电设备被越来越多的农民使用并认可。在农业生产应用中,农业机电设备虽然有省时省力等优点;但由于机电设备的种类较多,结构相对复杂,每个生产厂家的生产方式存在差异,造成同类机电设备在使用时,所产生的运行状态也不尽相同。因此,对机电设备进行维修与管理时,需要根据不同类型设备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宜的维修方式,确保农业机电设备排除故障后能够迅速展开工作。对于不同的机电设备,在管理前均应建立专业高效的管理维修方案,以应对不同形式的故障维修。一般来说,农业机电设备的运行维修管理主要包括:周期性维修检测、科学性维修处理、事后维修处理和使用环境管理、设备备件应急库存管理、维修计划预测管理、维修后质量管理等。只有对农业机电设备运行维修相关因素实施有效管理,才能够实现对机电设备运行维修整体的全面管理,从而保证农业机电设备在农业生产中的正常应用。

2农业机电设备的维修

2.1周期性维修检查。在农业机电设备生产时进行维护检查,系统化排除设备中存在的故障和问题,减少对农业生产造成的不必要影响;无论在设备销售前还是销售后,都应周期性对设备进行维修检查,一般对设备进行运行测试,观察检测设备当前运行状态,判断当前运行是否正常,并在设备运行结束后,检测与运行前是否一致无误,经过综合的考察,确保设备的安全和无损。2.2维修设备要严谨。运用先进技术,提升设备质量,开发高效率的维修设备,改良现有维修方式的不足,用专业维修技术进行维修;正确对待设备检查时发现的小问题,对其进行正确处理,防患于未然。2.3设备故障处理。设备运行时出现故障,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对仍在运行的设备进行停止,分析故障根源,用专业维修方法彻底解决故障;如果使用者不能自行维修,则应该送到专业修理场进行修复,如果设备难以转移,则要请专业人员前来维修。

3农业机电设备的管理

3.1设备使用环境管理。对设备使用者需要进行农业机电设备使用的专业性指导,应有专业人员在农业机电设备使用中,检查运行环境是否符合设备环境标准,避免环境因素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在设备运行过程中,对运行状态和操作方法提出应该改进的意见和建议,确保机电设备的有序进行,确保农业机电设备安全、高效生产。3.2设备备件应急库存管理。在农业机电设备需要维修时,提前做好设备备件的库存,减少在维修过程中需要故障部件的额外准备工作,提升维修效率保证设备及时投入农业生产。农业机电设备库存备件的管理者应权衡好所需的备件采购,确保备件库存充足。3.3设备维修计划管理。在农业机电设备维修前,根据具体的维修情况制订所需备件、所需人力和时间等计划,确保机电设备维修有序开展。合理安排好人力、物力、财力能够减少机电设备维修耗费的时间,提高维修效率,使机电设备迅速投入生产运行。提前维修计划是一种预防性维修表现,能够从容应对故障,对设备迅速修复具有一定积极性。3.4设备维修质量管理。在农业生产中,设备维修的质量是后续工作能否顺利进行的保障。只有确保农业机电设备维修工作的全面、彻底,避免纰漏,才能确保设备在农业生产中的稳定性,由此可见,对设备维修后的质量管理,是不可忽视的。

4结语

综上所述,先进的农业机电设备为农民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收益,对农业发展起着重要促进作用。但若确保农业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转,则应建立科学的维修与管理方案,提高农业机电设备的运行效率,从而促进农业生产事业的健康发展。

作者:余德权 单位:龙陵县勐糯镇人民政府

参考文献

[1]张茂华.农业机电设备的维修与管理对策.乡村科技,2016,(20)

设备维修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煤矿生产设备的维修工作中存在的诸多薄弱环节在很大程度上对煤炭生产企业的设备效能产生影响,根据实际工作情况,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大问题。

1.1维修效率低煤炭企业有专门的维修部门,如设备管理中心、设备租赁站等,这些部门负责生产设备的日常管理工作和设备维修协调工作。企业内部的设备维修厂主要负责设备的大型维修,各大生产单位主要负责设备的中型维修,日常的小型维修则是由生产矿区队来负责。由于这层层分工不够明确,维修工作分工不明确,同时缺乏相应的工作激励政策,当设备出现故障时,各部门之间往往会出现推诿等现象,造成维修效率低下。

1.2维修方式的选择存在问题上文我们谈到维修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关于设备的计划维修和事后维修。思想的完善对于工作的完善必不可少,然而实际情况中,如果我们缺少对于设备的维修记录,很难对设备进行周期性维护。同时,数据的缺失会导致我们对设备的错误维修、过度维修。这都有可能导致设备的使用寿命缩短,甚至使设备丧失使用价值。

1.3维修过程设备检测手段不足设备的状态检测可以为维修管理提供必要的数据,其目的是降低维修成本。当前工作中,我们对设备故障的诊断主要靠传统手段结合工作经验来进行。靠这些手段得到的诊断结果不能准确客观反映设备的实际工作情况,这有可能造成设备问题的漏检,可能造成设备工作状况的恶化,从而导致故障、事故的发生。对设备维修完成后,往往仅根据外部修复情况,查看零件的更换,同时对设备进行尝试性运转,根据设备的声音、温度及密封状态来确定设备是否达到维修标准。并没有通过相应的仪器来检测设备维修后的指标,近而来判断设备维修后性能能否达到正常生产工作要求,这就可能造成维修后再次出现各种问题,同时带来安全隐患。

1.4维修原材料不足生产设备在工作中损坏是正常情况,所以在维修过程中更换零件就必不可少。通过设备备件管理可以看出一个企业技术管理的水平高低。目前,煤炭生产企业在日常管理中缺乏备件的历史统计数据。在采购备件过程中,主要依靠采购人员的经验来断定,没有准确数据的支持,这就可能造成备件的准备不足或者采购备件过剩情况。另外,当紧急故障发生时,备件采购的流程复杂,也不利于快速反应,及时对备件进行采购,这就造成了由于停机造成的生产效率降低。

1.5维修专业化程度低现在煤矿生产设备正在快速更新换代,向着现代化、大型化和专业化的方向发展。虽然设备在不断的更新,工作生产效率在不断提高,然而企业并没有对作为保障设备正常运行的维修人员进行相应的设备维修培训,也没有在检测监测设备方面进行相应的投入。同时由于各生产单位都有大量的重复性的维修工作,造成维修工作人员的分部较为分散,检修力量分布不均匀。种种原因最终导致设备的总体维修水平不高,并不能满足和适应现代化大型煤炭生产企业对设备维修程度的要求。

1.6维修质量不高首先,由于煤矿设备所在的工作环境限制,维修时检修场所设备设施比较简单,有时甚至连最基本的零部件清洗工序也达不到要求。同时,由于检修行业中缺少相应的工艺标准,都会影响到检修质量。个别维修技术人员素质较低,在检修过程中粗暴操作,盲目更换零部件,不检查备件质量等,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检修质量,诸如之类情况,在实际工作中不胜枚举,薄弱环节不排除,是难以提高维修的经济性和有效性的。

2煤炭企业做好维修管理的对策

2.1坚决提高维修效率以往的组织架构弊端明显,我们要打破过去传统企业的维修资源配置方式,按照工作中的实际需求,从专业化角度、设备维修需求来分配人员和资源。对设备维修工作进行集中化、写作化、市场化和扁平化的管理,形成专业的优秀的设备维修团队,提高维修效率,降低资源浪费,从而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2.2科学选择维修方式煤炭生产企业拥有各种生产设备,不同的设备和部件对可靠性和安全性的要求不同,故障后形成的后果不同。所以,针对不同的设备,维修工作应该有特定的维修方式。举个例子来讲,对于拥有备用泵的工作水泵,在系统可靠性要求不是很高的情况下,对水泵实施故障后维修或计划维修,比实行根据运行情况维修可能具有更高的投入产出比。

2.3采用先进检测技术生产设备的现代化提高了生产效率,现代化的检修检测仪器则是这些现代化生产设备能够高效安全运行必不可少的工具。由于煤矿生产设备的特殊性,设备不同的部位磨损程度有交大差距,为了做好故障的防范工作,在维修前,有必要利用先进的检修检测仪器,准确的探测出设备的故障部位和程度,在做好这个防范工作的情况下,当故障发生后,我们才能根据之前制定的检修计划,有条不紊的做好维修工作。所以,作为企业,必定要做好先进探测仪器诸如探伤仪、测振仪、测温仪的引进工作,并正确时候这些仪器,以便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在设备维修结束后,我们不仅要从内部外部观察维修结果,更重要的是使用仪器对维修后的结果进行相应的指标检测工作,并且对检测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最终对检测结果进行评估,看是否达到维修标准,是否达到设备正常工作的标准。

2.4合理储备备件合理的储备备件对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如果储备的备件过多,会造成企业的资金积压,影响企业现金流;如果储备的备件太少,也可能会影响到正常生产过程中的使用。由于煤矿生产设备备件的多样化,采购流程复杂,一定要做好备件的管理工作。在工作中,可以通过机建立备件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对所需的配件进行分类管理,完善备件管理过程中的计划、采购、储备等工作,只有通过信息化管理平台,才能对备件进行合理的储备,才能对备件进行合理的调配配置。

2.5加强检修人员培训现代化检修工作同样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检修工作同样是由人来完成,所以高质量的检修人员有利于更好的完成设备的检修工作。企业应根据工作需要,针对不同专业检修人员进行针对性培训。要求检修人员不仅仅要掌握一般只是和修理工艺,同时要重点培养故障的诊断能力和处理能力。要求检修人员系统的补充和学习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建立全面的知识结构,进而适应现代化设备管理工作的要求。

3结语

设备维修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1.1 煤矿机电设备维修技术管理现状

随着煤炭开采的发展,不光煤炭开采管理发生了变化,而且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技术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首先,在煤炭开采方面,制定了一些机电设备维修管理制度,并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有效实施。其次,在维修管理方面,采用了一些可靠性概念,故障检测技术及维修技术,从而加强了机电设备的管理强度。再次,虽然在设备上进行了大力革新及引进,并制定了相关维修制度,但并没有从根本上将维修管理提高,在大多数时候,还是采用传统的维修方式,对机器出现的故障只能当面修复,并没有将维修和维护结合在一起,严重影响了设备使用寿命及安全系数。

2 煤矿机电设备维修技术管理策略

2.2 设置维修技术管理机构

机电设备管理标准制订出来之后,就要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以保证管理标准有效的实施。另外,通过管理机构的合理调节,采煤工作才能正常运行。所以各基层单位就要及时构建维修管理机构,对设备运作过程及维修工作实施全方位监测,使管理机构真正发挥实际作用。另外,在开展维修管理工作的同时,对故障维修情况进行全面记录,以备份维修档案。还有,在管理机构严格的要求下,设备使用人员也要对设备进行维护和检查,以确保安全高效运作。

2.3 采用绿色维修方式

不同种类的机电设备维修方案,这些方案在应用中,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绿色维修方式作为这众多方案中的一种,在维修中的优势更加明显,已被广大机电设备管理人员所重视。绿色维修方式作为现阶段一种新型的维修方式,在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提高环境质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它在注重机电设备规定状态的同时,也满足了煤炭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就绿色维修的本意来讲,其更注重环境的保护,最终目的是:在减少机电设备运行故障的基础上,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量,解决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

2.4 将多种设备维修方式有效结合

设备维修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1.1煤矿机械设备陈旧,维修不及时

一些煤矿企业为了节约成本,不愿意投入资金更换新的机械设备,于是就继续使用一些已经超过使用寿命或者存在故障的机械设备。还有一些煤矿企业对煤矿机械设备维修的重视程度不足,只是单纯注重经济效益,为了赶生产,缺乏对煤矿机械设备进行定时检测,让机械超负荷运转。另外,大部分煤矿企业都采用定期对煤矿机械设备进行检测和维修的方式,但是煤矿机械设备的磨损周期并不都一样,而是会随着生产环境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的,容易造成维修不及时等情况出现。

1.2对人员的管理不到位

一些地方的煤矿技术人员严重不足,不能进行很好的技术培训与管理,造成了机械设备的不规范使。还有些地方由于采矿环境条件比较复杂,受资金约束,煤矿设备数量不足,再加上工人在使用机械设备时不注意保护,就导致了设备频繁出现故障,维修人员的工作量就相对较大,但待遇却很低,这就导致企业高水平的设备检修人才流失,机械设备的维修不能保质保量的进行,从而降低了煤矿企业生产的安全性。

2.煤矿机械设备维修管理办法

2.1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为了保障煤矿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最基础的工作就是机械设备使用、维修和管理过程中的技术培训。只有拥有了专业技术过硬的操作使用队伍,才能让设备最好地发挥使用效果,创造最大的经济利益,所以平时应加强技术岗位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机械设备操作、维修和管理人员技术水平,从而提高有关人员的维修水平和整体素质。其次,还要提高机械检修人员的薪资待遇,定期给予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使其在团队中能够实现自身的价值,安心工作而不随意跳槽,从而保证维修团队工作的稳定、高效,更好地为煤矿机械设备的维修和管理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保障采矿工程的顺利进行。

2.2对不同机械设备选取不同的维修方法

针对不同类型和用途的设备,可根据设备在生产中的作用、结构特点、故障情况等因素进行分类,对于不同类型的机械设备采取性匹配的维修方法。比如,对于作业性质固定不变,但是一旦发生故障会给整个生产过程和安全带来严重后果的关键设备,可采用标准修理法;对于一些比较重要的设备可根据实际的需求,定期进行预防性维修;对已掌握其修理结构和修理间隔期的设备,可采用定期修理法。

2.3加强对设备的预测性检修

预测性检修是指,在煤矿机械设备正常工作的条件下,通过一系列的现代化技术手段对各种工作状况下的设备进行监测,判断其是否正常运行。预测性维修对设备的工作状态进行实时监控,一旦监测出现异常,能及时发现设备存在的故障并进行维修,很大程度上节省了时间,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能节省大量的维修费用,保障煤矿工作的顺利进行。

2.4推行绿色检修,加强设备检修后的验收

当前社会提倡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环境、人口和资源的相互协调。为了保障生态环境不因为资源的大量消耗而受到破坏,必须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观,尤其在煤矿开采这样的对环境危害较大的工程当中,更要提倡绿色生产。比如在煤矿机械设备的维修中,实行绿色检修,其目的除了要使机械设备恢复正常功能以外,还要满足我国可持续发展观的要求,在保持被维修设备正常运行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利用资源,还能够减少设备使用、维修过程当中排放的有害物质,以求将对环境、维修人员和设备使用人员的危害降到最低。

2.5完善煤矿机械设备维修制度

任何行业要想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都离不开完善的管理制度。在煤矿产业当中,为了保障采矿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加强对煤矿机械设备的使用和维修管理,最根本的措施就是完善相关制度的建设。企业可以根据不同设备的详细信息和使用情况,建立一整套企业设备档案,并根据设备档案信息制定相应的维修制度,从而强化设备管理。

3.结语

设备维修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现阶段,我国煤矿机械设备工作的环境和工作条件都较为恶劣,而且煤矿井下空间狭小,井下空气十分潮湿,更不用说充斥着大量的粉尘和很多有害气体了,再加上煤矿机械设备通常是超负荷运转,这就导致相关机械设备容易损坏,损坏之后又无法得到及时的修理及专业的维护,煤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由此大打折扣。我国煤矿机械设备的整体平均水平跟发达国家比尚且存在显著的差距,而且我国煤矿机械设备的质量参差不齐,这些问题均亟需改进。但是也有部分煤矿企业逐步引进了一些较为先进的煤矿机械设备,机械化程度大大提高。因此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煤矿机械设备方面存在一定的层次性,与之相对应的维修技术也具有较强的层次性特点。不仅如此,在煤矿机械设备的研发方面也不尽完善,对煤矿机械设备的研究投入过少,并且也没有实时更新机械设备维修技术。

2.现阶段我国煤矿机械设备的维修方式

2.1预防维修

所谓预防维修指的是为了防止机械设备精度、性能劣化或者为了降低故障率,按照事先规定的计划和相应的技术要求所进行的维修活动。预防维修一般来讲主要有两种方式:定期维修与状态维修。预防维修弥补了事后维修的明显缺点,并且以时间为基础。预防维修因采取的是一定时间和不同程度的维修方式,因而能够有效地保证设备正常工作,达到减少或者避免因机械零件寿命超期所带来的失效问题的目标。

2.2事后维修

事后维修具体指的是当设备发生故障后,亦或是设备的性能以及精度降低到一定水平以下时所采取修理措施的非计划性修理。事后维修又称为故障修理,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修理方式。当煤矿机械设备发生故障之后,往往会给煤矿企业的正常生产带来较大的损失,也让修理工作变得被动,修理难度由此大大增加,这正是事后维修的缺陷所在。但是这种维修方式适合故障停机后对生产不会造成损失的机械设备,并且不会导致维修费用的增多。

2.3改善维修

改善维修是为了消除设备的频发问题和本身先天性缺陷,改进机械的零件的设计和设备的局部结构,并且结合修理方法实现改装,以提高机械设备的可靠性及维修性。实际上,改善维修是预防维修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该方式与预防维修存在一定的差异。改善维修相对于预防维修和事后维修来说是比较适合现代化生产需要的一种方式,但是很多企业普遍采用的仍然是预防维修和改善维修。

3.煤矿机械维修性设计的提高

3.1模件化设计

模件是设计机械设备的智能结构之一,是从机电设备中单独分离出来的结构整体,例如压力油泵、电子设备的模块等。模件化设计的优势在于维修工作可以不单纯在一个元件上,模件化设计是采用原位更换而不是传统的维修现场原位拆修的修理方法,这样不仅操作简单,同时也有利于节省时间。模件化设计可以调动机械维修人员自主维修,当然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更换频繁度高的模件的尺寸及重量,也应考虑模件尽量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原理,以便人员操作。当模件重量超过维修人员的提重能力时,要及时安装辅助设施。

3.2冗余性设计

冗余性设计有三种形式,即工作设备设计、非工作储备设计以及表决储备设计。工作储备设计中,对于较为关键的部件,需要采用两个以上与其相同的单元的形式,串联、并联、串并联等是常见的形式,例如有些进口采煤机运用两个阀同时工作。非工作储备设计是当设备的分系统出现故障之后,另一个未工作的分系统通过故障检测装置及其转换工作装置进入工作状态的设计。非工作储备设计的优点在于具有可靠的系统,缺点是在转换工作时,手动转换和自动转换各有利弊,如果进行手动转换,可能会引起短暂的停机,如果采用自动转换,制造成本就会增加,所以这就对平衡生产成本和高质量、高性能的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表决储备设计意思是在N个不同的系统或者单元中,只要有K个以上的单元没有出现故障,整个系统就能正常运转,这种设计的优点是有利于保障整个系统顺利工作。

3.3易识别性设计

易识别性是维修工人在维修机械的某个部位能够很快找到准确位置,这在煤矿井下照明光线不足的地方能够发挥很大的作用。针对这些容易损坏的部位在设计时可以用不同的颜色、醒目的标牌或者符号、字母来凸显。但是在设计的时候应当注意同一类型的设备应该有统一的标记形式,这样才能方便统一管理,而且标记要能够达到抗腐蚀和耐用的标准。

3.4可操作性设计

可操作性是指在维修设备时,维修技术人员能够有效地接近维修位置并进行维修工作。良好的可操作性能够减少维修的差错,以便提高维修作业的效率和舒适度。首先可操作性设计表现在安装场所的可操作性。在对设备进行维修拆装时,安装场所是十分重要的一大因素,维修人员用最舒适的姿势予以维修,各个方向所需的尺寸就组成了维修空间,在设计的过程中,应当最大限度地满足维修标准的要求。对于内部可操作性,内部的部件的空间设计和留出位置,从维修设计的角度出发,既大又重的部件,放置设计要合理,如果以后出现损坏问题,在更换时不会涉及到其他部件,而且经常维修的部件应当放在最容易到达的位置,还应留出拆装部件所需的手和工具的空间,内部部件还应注意不要放在接近高温或者高压的位置。

3.5方案设计

现如今所需求的机械设备,一方面要适合生产要求,另一方面也要在日常的安装、使用以及维修时候更加方便。所以在方案设计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尽量把产品设计到投入使用过程中包含的诸多因素均综合性加以考虑。设计者在设计建模的时候,要考虑到机械产品的安装、拆卸、维修、保养等的工艺性,整个机械设备切勿出现死角部位,各个部件也应采用容易解脱装置,以方便检查和维修工作的展开。

3.6故障检测性设计

故障检测对于整个机械设备的寿命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在设计时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对于中小型但又是重要的机械,可以按照检查故障的逻辑要求,来设置一些必要的方便的检测点。对于大型重要设备,应当进行自动故障检测设计,并实现自动诊断,从而保障机械正常工作。对于需要持续工作的设备,在设计的时候可以事先留出可检测处,这样在出故障的时候可以用铁铺或者光谱技术进行检测和排查,以便提高维修工作的效率。

3.7机械设备的简化设计

复杂的机械设备功能强大的同时,维修难度系数也会相对较高,因而机械设备要进行简化设计,在保障功能的基础上尽量简化机械的结构,以降低煤矿维修人员的工作量和难度。当然简化设计也要满足标准化要求、通用化要求和其他要求,这也是开展快速维修工作以及改善煤矿机械维修性的重要方法。

4.结语

设备维修管理论文范文第7篇

论文关键词:设备维修管理、TPM&,RCM、设备房标识系统

 

0 引言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的深入发展,地铁设备维护管理工作所面临的挑战也日益加剧,一方面作为大运量的公共客运设施,对设备安全性可靠性提出更高的要求,设备维修作为其重要保障手段受到关注;另一方面交通论文,设备管理与维修费用已经不再是一项辅助性投入,而是构成企业成本的重要成分。

为确保设备的可靠运行,减少和预防设备的故障,设备维护通常有两个目标:一是确定设备的维护策略;二是如何经济有效的落实完成现场设备的维护活动[1]论文服务。本文提出TPM&RCM相融合的设备维护策略,正是用来实现这两个目标,并将其灵活地应用到设备房标识系统中,从而有利于提高该系统维修管理水平。

1 TPM&RCM相融性分析

RCM(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护(Reliability CenteredMaintenance)是以最少的资源消耗保持设备固有可靠性和安全性为目标,优化设备维修策略的过程和方法,即回答了哪些设备该修、修什么以及怎么修(维修周期)等问题。TPM(全员生产维护: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是以提高设备综合效率为目标,以全系统的预防维护为过程,全体人员参与为基础的设备维护体系,确保维修活动的落实。

虽然RCM与TPM作为两种不同的维修管理模式具有不同的关注点,但是二者如果能够协同运作,可以达到拥有更精确、更全面的维护数据,突出更重要的维修计划交通论文,明确更明晰的设备维护责任论文服务。简单而言,通过两者协同,一方面,RCM通过数据收集及理论分析确定最经济可靠的维修策略,并依据故障后果的轻重缓急进行分类,将设备房现场设备管理中可能会影响行车安全、影响运营服务质量的故障进行根本原因分析,并将其故障现象、原因、后果、处理方法等部分的摘要。

2 TPM&RCM相融的设备维护管理策略

针对设备维护的基本目标以及TPM和RCM相融合的基本原理,TPM&RCM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实施主要步骤包括:设备关键性分级分类、设备FMEA分析、维修周期优化决策、TPM可视化维修指导、规范化点巡检等,其中前三者利用RCM分析手段为TPM落实维修活动提供切实可靠的设备维修策略,而后两者则通过可视化规范化等手段实现这些维修策略的经济有效执行,且为持续的RCM分析提供数据支持。具体关系流程如图1所示。

3 TPM&RCM在设备房标识系统中的应用

3.1 设备分类分级

为提高设备维护的检修效率交通论文,节约维修成本,实现重点设备重点维护,TPM&RCM相融的维修管理策略首先依据巴累托最优的管理分析法对设备进行关键性分析,确定哪些设备需要进行维修策略优化,考虑到设备的关键性主要由设备的安全性、失效频率以及维护成本决定,因此,选择这三者作为关键性影响指标,按照下式判断设备的关键性得分:

(1)

其中,为某一设备的关键性,为指标的权重,可分别设为5、4、3交通论文,为指标的关键程度得分,可依据实际情况1-9打分评判论文服务。当时,判断该设备属于K类设备,时,属于I类设备,时,为O类设备,这里的KIO分类分别代表Key、Important、Ordinary。

3.2 可视化现场管理

在进行设备的维护维修时,维修人员常常会遇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困难:无法准确的判断故障的原因;没有规范的维修作业流程;缺乏可视化的操作指导,容易导致错修漏修,维修工作效率低交通论文,也不利于设备的维护和数据信息的积累,因此,为实现维修活动经济有效的落实这一目标,有必要将RCM优化的维修策略等信息与TPM有机融合,采用特定的可视化标牌等手段指导现场维修活动,具体内容见下表所示:

表1 设备可视化维修内容

 

项目

可视化内容

维修操作流程图

设备关键性

K--红牌

I--黄牌

O--蓝牌

操作关键点

红色标

黄色标

蓝色标

作业方式

仪器检测

手动检查

目测

检修周期

双周

设备维修管理论文范文第8篇

论文关键词:设备维修管理、TPM&,RCM、设备房标识系统

 

0 引言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的深入发展,地铁设备维护管理工作所面临的挑战也日益加剧,一方面作为大运量的公共客运设施,对设备安全性可靠性提出更高的要求,设备维修作为其重要保障手段受到关注;另一方面交通论文,设备管理与维修费用已经不再是一项辅助性投入,而是构成企业成本的重要成分。

为确保设备的可靠运行,减少和预防设备的故障,设备维护通常有两个目标:一是确定设备的维护策略;二是如何经济有效的落实完成现场设备的维护活动[1]论文服务。本文提出TPM&RCM相融合的设备维护策略,正是用来实现这两个目标,并将其灵活地应用到设备房标识系统中,从而有利于提高该系统维修管理水平。

1 TPM&RCM相融性分析

RCM(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护(Reliability CenteredMaintenance)是以最少的资源消耗保持设备固有可靠性和安全性为目标,优化设备维修策略的过程和方法,即回答了哪些设备该修、修什么以及怎么修(维修周期)等问题。TPM(全员生产维护: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是以提高设备综合效率为目标,以全系统的预防维护为过程,全体人员参与为基础的设备维护体系,确保维修活动的落实。

虽然RCM与TPM作为两种不同的维修管理模式具有不同的关注点,但是二者如果能够协同运作,可以达到拥有更精确、更全面的维护数据,突出更重要的维修计划交通论文,明确更明晰的设备维护责任论文服务。简单而言,通过两者协同,一方面,RCM通过数据收集及理论分析确定最经济可靠的维修策略,并依据故障后果的轻重缓急进行分类,将设备房现场设备管理中可能会影响行车安全、影响运营服务质量的故障进行根本原因分析,并将其故障现象、原因、后果、处理方法等部分的摘要。

2 TPM&RCM相融的设备维护管理策略

针对设备维护的基本目标以及TPM和RCM相融合的基本原理,TPM&RCM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实施主要步骤包括:设备关键性分级分类、设备FMEA分析、维修周期优化决策、TPM可视化维修指导、规范化点巡检等,其中前三者利用RCM分析手段为TPM落实维修活动提供切实可靠的设备维修策略,而后两者则通过可视化规范化等手段实现这些维修策略的经济有效执行,且为持续的RCM分析提供数据支持。具体关系流程如图1所示。

3 TPM&RCM在设备房标识系统中的应用

3.1 设备分类分级

为提高设备维护的检修效率交通论文,节约维修成本,实现重点设备重点维护,TPM&RCM相融的维修管理策略首先依据巴累托最优的管理分析法对设备进行关键性分析,确定哪些设备需要进行维修策略优化,考虑到设备的关键性主要由设备的安全性、失效频率以及维护成本决定,因此,选择这三者作为关键性影响指标,按照下式判断设备的关键性得分:

(1)

其中,为某一设备的关键性,为指标的权重,可分别设为5、4、3交通论文,为指标的关键程度得分,可依据实际情况1-9打分评判论文服务。当时,判断该设备属于K类设备,时,属于I类设备,时,为O类设备,这里的KIO分类分别代表Key、Important、Ordinary。

3.2 可视化现场管理

在进行设备的维护维修时,维修人员常常会遇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困难:无法准确的判断故障的原因;没有规范的维修作业流程;缺乏可视化的操作指导,容易导致错修漏修,维修工作效率低交通论文,也不利于设备的维护和数据信息的积累,因此,为实现维修活动经济有效的落实这一目标,有必要将RCM优化的维修策略等信息与TPM有机融合,采用特定的可视化标牌等手段指导现场维修活动,具体内容见下表所示:

表1 设备可视化维修内容

 

项目

可视化内容

维修操作流程图

设备关键性

K--红牌

I--黄牌

O--蓝牌

操作关键点

红色标

黄色标

蓝色标

作业方式

仪器检测

手动检查

目测

检修周期

双周

设备维修管理论文范文第9篇

本论文的主要目的,是为企业设备管理部门实现一个简单的企业设备维修管理系统。基于此目的,在咨询了企业设备维修人员的基础上,从企业的实际出发,结合了现代管理理论,运用 MIS 开发的方法和工具完成了设备维修管理系统,即:设备维修 NMIS的总体设计。

论文阐述了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原理,展望了信息系统理论和技术的发展趋势,并紧紧跟踪世界网络管理信息系统的动态,采用最新信息技术,结合企业设备维修管理的业务要求和管理需要,从技术实际和科学管理两个方面入手,对企业设备维修的目标系统进行系统规划,系统分析和系统统计,从实际出发,完成了分布式网络结构的建立,编写了完整的系统应用软件。

关键词:设备维修;管理信息系统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写作的目的及意义

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其零部件,在磨擦、外力、及化学反应的作用下,总会逐渐磨损和腐蚀、断裂从而导致设备故障甚至停机。此时的设备就需要维修,但对于不同的设备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 、方法进行维修,就需要合理衡量、选择。而企业设备的正常运转与否将直接影响定单的完成情况,危及企业的经济效益。所以,加强设备保养维修,对设备的维修信息进行整理,及时掌握零部件磨损情况,就可以在设备的零部件进入剧烈磨损或损坏的阶段前,对其进行修理或更换,避免因故障停机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因此,设备维修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和工作。

设备维修管理如此重要是不言而喻的,但是由于管理手段的落后,经常出现许多漏洞和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企业设备的种类众多,而设备故障的突发性较强,导致维修的盲目和慌乱 致使维修工作不能及时完成,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2)维修中,备件供应的不及时和缺少,导致维修完成时间的不必要延长。造成企业的经济损失。

(3)企业设备状态的不明确,使工序能力判断失实,最终影响定单的按时完成,为企业造成经济损失。

(4)由于对设备的管理不细致,致使保修期内设备的损坏,被错误拆修。无故为企业浪费人力、物力、资金。

:16000多字

有中英文摘要、目录、参考文献及主界面的源代码

300元

备注:此文版权归本站所有;。

设备维修管理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模式;设备维修;煤炭企业;安全事故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D407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22-0166-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5.22.082

1 概述

设备维修是任何一个行业在确保整个行业能够正常运行的最为重要的手段之一,同时也是煤炭企业管理中最为重要的一项管理工作,在煤炭企业中每年企业的最高支出都花费在煤炭机电设备的维修和管理上。根据调查显示,在我国煤矿的固定资产中,约为60%以上都是煤炭机电设备,其中煤炭机电系统的费用已经占取了生产成本的40%以上,与此同时,在有关煤炭的事故中,如井下煤尘、重大火灾、瓦斯事故等大型事故多半都是由于机电设备出现了问题而导致的事故的出现。为了减少事故的发生,同时为了减少经济的损失,在我国很多的企业都开始借助于计算机或者请专家来对相关的问题进行预防和维修,同时尽可能地使一个设备在寿命周期之内更好的被利用,在保证工作顺利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少无效维修。

2 我国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的现状

在我国的煤矿机电设备上,有关维修管理模式的演变过程与煤矿机电设备在生产方式与其使用的生产手段有着十分紧密的发展联系,根据目前的调查显示来看,在我国已经逐渐建立有关煤矿机电设备在维修管理上的一系列的相关规章制度和组织机构,并且开始逐渐引入了有关维修设备在故障上的诊断方法和机器在状态上的监控技术,但是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在煤矿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上依旧选用的是以计划预修为主的定期维护和检查的管理模式。

现阶段来看,煤矿机电设备的维修与管理模式在我国煤炭企业使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一个煤炭企业在日常的安全以及正常的生产中,起到一个有效的积极作用。但是,我国目前在煤矿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模式是一整套有关维修管理的定额标准,同时由于这一管理模式在缺少现代化管理模式应该拥有的重要基本理论,如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等,所以这一管理模式实质上还是以泰勒管理制度作为最基本的原理来进行维修管理的使用和体现。随着我国在煤矿机电设备上的应用,采煤机械化与采煤自动化的飞速发展,在我国采煤设备的集成程度也越来越高,由于煤矿机电设备在某一局部位置上的缺失或者失效而造成的整个采煤机电系统的全部停工,在经济损失的消耗上也越来越大,这个企业的经济效益也随之降低,与此同时,整个维修管理模式的缺点也随时间的流逝暴露得越来越多:

2.1 缺乏沟通

这一问题主要是由于在传统的煤矿机电设备维修和管理中,经常会出现由于设备设计制造的过程和设备在维修的过程中的管理分开进行,彼此独立不进行沟通,缺乏在信息上的交流和反馈,同时设备在使用的时候有关技术、质量、费用、能耗等相关问题的出现和反馈都不能实时地进行,这就导致了煤矿机电设备在出现问题的时候无法第一时间进行改进和修改,进而帮助煤矿机电设备改变性能。

2.2 过多地注重经济效益

随着我国目前的发展和煤矿企业的增加,我国很多的企业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从而忘记了如何去保证企业自身的生产。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已经把煤矿机电设备从保证设备安全以便于企业进行安全生产为目的的维修管理模式,逐渐转变为以企业的经济效益为生产中心的模式。然而传统的维修管理设备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了,而过于追求经济效益的模式也会导致无法保证产品自身的质量。

2.3 将技术与经济效益进行分离

目前我国所使用的传统的煤矿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方式,是将经济技术管理与设备自身技术管理相互分离的,并且偏重于技术管理忽视经济管理,这与目前的我国的经济体制,即以企业自身效益为中心,保证产品质量为目的的管理体制相互矛盾。一个设备在寿命使用完毕之前,只存在着两种运动方式:一种是制造试验使用维修修缮改造报废;另一种运动方式指的是资金的运动方式。这两种运动方式必须同时存在,也同样分别地受到技术规律和价值规律的支配,因此想要一个设备达到最高的使用价值,就需要一个企业的管理人员掌握好两种规律,对这两种规律进行有效的分化,进而使经济效应达到最佳化。

3 我国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思考

根据我国目前的发展状态与煤矿机电设备在维修管理上的现状进行分析和考量,对于其相关的缺点和不足可以得出以下四个措施和改善的方法:

第一,改进我国目前在煤炭机电设备上的维修管理的方式:需要我国的煤炭企业根据现代化的维修理论,结合自身的行业特点、自身的工作环境以及机电设备在煤炭生产中所出现的作用等多种因素,来对煤炭机电设备进行相关的维修管理策略的决策。同时在维修管理中也需要选择多种方式,如包括设备的事后维修、设备的预防维修、设备的计划预修和设备的状态维修等不同的适合自身企业的机电设备的维修方式,逐渐形成具有煤矿特色的、有效的新型维修管理模式。

第二,加强企业自身煤矿机电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的管理。

第三,在自身的企业中建立并且完善煤矿机电设备在维修管理这项工作中的标准,如各项技术的管理标准、设备在经济管理上的标准、设备的相关管理人员在工作标准上以及维修管理上的定额标准等。

第四,对煤矿机电设备在可靠性、维修性等基础性能上进行研究。

4 结语

在有关煤炭设备的维修管理中,要求必须从一个企业的基础工作做起,以便于提高整个企业的煤炭机电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时要坚持不懈地对一个煤炭企业的机电设备进行管理,确保矿井中的机电设备安全、可靠,同时可以高效地运行。

参考文献

[1] 时均龙,王伟,赵慧杰.浅谈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及发展趋势[J].中国煤炭,2008,(5).

[2] 梁军军.探究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及发展趋势[J].能源与节能,2013,(11).

[3] 袁兴禄.浅谈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及发展趋势[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4).

[4] 秦勇.浅谈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及发展趋势

[J].机电信息,2014,(21).

设备维修管理论文范文第11篇

论文摘要: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是医院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管理水平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医疗质量、技术水平和社会、经济效益的高低,所以加强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是极其重要的。要根据医疗设备档案的特点,加强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多形式、多途径开发利用医疗设备档案资源。

论文关键词:医疗部门;医疗设备档案;管理

医院行业是科技含量较高的行业,在医疗实践活动中;拥有大批先进的医疗仪器设备,这些设备在疾病的诊断、治疗、科研工作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加强设备和设备档案的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设备在医疗、科研中的作用是医院管理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医院设备档案的形成

设备档案是医院在购置设备过程中形成的以纸质为载体的文字材料,它主要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各种文件:如设备申请材料、可行性论证报告、有关调查材料、批复文件;(2)各种记录:如谈判记录、招标记录、定货合同、协议等;(3)各种原始凭证:如到货通知、提货单、发票影印件;装箱清单、操作使用说明书、厂家提供的安装图纸;(4)开箱报告、安装调试记录、验收记录、验收报告;(5)设备使用操作章程、维修管理办法、制度;(b)人员培训记录、设备布置平面图、线路图纸、故障维修记录[1];(7)设备报废申请及处置结果。从设备档案的形成过程涉及到设备从立项申请到最终报废,其时间周期长,中间环节多,参与人员杂,因此,设备档案的管理是一项既耗时又耗力且工作量相当大的工作。

二、建立医疗设备档案的意义

首先,建立医疗设备档案,能为领导和专家的论证及设备的引进提供有力的证据,为同类设备的更新换代提供依据。由于一台先进的医疗设备功能多样、价格不菲,在引进时领导和专家将会进行详细的论证,包括设备的临床使用价值、资金的投入、创造的效益等。而建立医疗设备档案,就能为此工作提供证据和参考[2]。

其次,建立医疗设备档案是设备维修、检修和管理的必备条件。机器设备在运转和使用过程中,由于热力、化学原素的作用,一些零部件会磨损、腐蚀和松动,将会影响设备的精度、性能和工作效率,这就必须维护和检修,要维护和检修,设备档案是必备的条件,它能为设备的使用和维修、保养提供依据。

第三,利用设备保修期和维修期的区别,避免不必要的支出。

三、医疗设备档案的科学管理的原则

医疗设备档案的特点及其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地位,要求我们高度重视医疗设备的科学管理,使之实现制度化、规范化。

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必须坚持“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这样才能保证其完整性和利用效率。因为医疗设备档案有其特殊性:一是档案材料多,归档时间长,如一台大型医疗设备,从论证、购置到安装将会形成大量材料,并且还有以后的使用和维修直至报废,有一个很长的周期。二是多种多样,设备有国产的、进口的,档案材料势必牵涉到多种文字,如中文、英文、日文等;其载体有纸张、照片、录音带、录像带等。三是档案使用牵涉多个科室,特别是设备的构造图表、操作和维修说明书等一类材料,使用很频繁。因此,如不集中统一管理,很容易造成文件的破损和丢失,破坏档案的完整性,影响档案的利用价值。

四、如何加强医疗设备的档案管理

1、建立完善的管理网络

设备档案的管理必须坚持集中统一的原则,便于开发利用,确保设备档案完整、准确、系统和安全设备档案工作必须纳入医院设备管理工作中,与设备计划管理、设备采购、使用等工作紧密结合,保证设备文件的完整、准确、系统。建立、完善管理网络广泛深入地宣传《档案法》,强化各级管理人员依法治档的意识。我院成立由分管院长直接领导的档案管理网络小组,实行医院、科室、操作人员三级管理网络,定期召开有关人员会议,明确工作目标,修订和完善医院档案管理制度。将设备档案管理工作作为医院目标管理责任制的一部分,纳入院部对科室的目标考核,及时与有关人员的考评、职称晋级、年终评优挂钩。明确设备操作者在负责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的同时,做好日常设备记录;每次使用后,要将使用情况认真做好记录;每半年将整理好的记录上报给设备科负责人,经核查后交档案室存档,在全院形成一个有效的管理网络[3]。

2、确定医疗设备档案的归档范围

我们根据医疗设备档案的管理要求,结合医院实际,明确了医疗设备档案的归档内容由两个部分组成:设备申购过程中形成的管理性文件和设备运行过程中积累的文件。这些资料一般按年度归入设备档案。随着设备从申购到安装使用,其相应的材料由设备管理人员做好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再移交医院档案室

[3]。同时将有关材料复印下发有关使用科室,让各科的设备操作者都了解设备档案的归档内容和要求,使之配合档案部门,做好资料的归档工作。

3、建立健全归档制度。

首先要明确管理范围。对于中等以上医院,凡是1000元以上的教学、医疗、科研仪器设备,不论其资金来源、购买渠道如何,均要建立设备档案,纳入管理范围。其次要确定归档范围。上述管理范围的仪器设备,在其选购、安装、调试、运行、管理、维修、报废等全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利用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载体材料,以及随机技术资料,均应归档保存。设备档案主要形成于申购过程与运行过程。申购过程中形成的档案主要包括申购单、论证报告表、政府采购计划报批表、医疗仪器生产许可证、购销合同、协议书、发票复印件(原件保存在财务档案中)、装箱单、运输单据、安装调试及验收报告、设备安装使用说明、维修手册及其他随机技术资料等[4]。特大型的设备还包括招标的有关材料、卫生资源配置许可的有关资料。享受国家免税政策的进口设备,还有海关免税证明、质量保证书、报关单、外贸合同、发票、商检报告等。运行过程中形成的档案主要包括设备的使用情况记录、操作规程、维修保养情况记录、医疗仪器设备档案卡、使用率和完好率记录、每年的经济效益分析、最终的报废表等。这些资料一般按年度归入设备档案。

五、小结

当今医疗设备技术飞速发展,要求设备管理人员必须了解有关医疗设备的发展动态和产品现状,以主动、积极、周到的服务来保证档案资料的有效完整,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以此来促进有关工作的进行,使医院的各种医疗设备的效能得到充分发挥,投资得到良好的效益回报,促进医疗各项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史维新.医院设备档案的管理[J].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2000(6),340.

[2]郑新敏.医疗设备档案的建立和管理[J].浙江档案,1998(7),28.

设备维修管理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机电维修 管理 煤矿

为了实现煤矿机电设备的最经济寿命周期费用以及最佳综合效益,煤矿企业有必要对煤矿机电设备在设备寿命周期内实施全程管理。

1我国煤矿企业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现状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煤矿企业已经逐步引进了状态监测技术和设备故障诊断,但生产手段和生产方式与我国煤矿企业的机电维修模式的演进紧密相关,从整体来说,煤矿企业的机电设备维修管理还较为落后,存在较多的问题,目前机电设备管理模式还是以预修为主的检修管理和定期维护。这种传统的维修管理模式是以时间为基础,以时间为基础的维修模式容易因时机不准而造成无效维修,维修时间长、开机率低,对企业安全生产的正常运行构成威胁。

与西方发达相比,我们煤企引入设备可靠性管理时间较晚,在上个世纪,我国的煤矿生产系统和矿山供电系统才开始引入可靠性管理,这个时期的模型也较为简单,随着时间的推移,可靠性维修管理的研究推进到机电设备的某些部件,就总体而言,对煤矿机电设备维修性、可靠性进行深入系统分析研究好还较少,煤矿机电以及机电设备部件维修性、可靠性基础数据非常缺乏,对煤矿机电的维修策略、管理模式更多来自历史经验缺乏理论上的指导,管理模式理论的缺乏,带来了煤矿机电维修管理上的一定盲目性。

2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模式的发展

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这门学科在不断地演进,概况起来,其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事后维修;第二个阶段是计划维修;第三个阶段是预防维修;第四个阶段是应用故障检测以及诊断技术和可靠性维修理论的主动维修。

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促进了工业领域的发展,工业领域的机电设备开始向自动化、大型化、智能化以及精密化方向发展,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但以此同时也给设备的管理、使用以及维修带来了一些问题。非计划、随机的维修停机会减少设备的生产率以及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益,新生产体制下的零库存表明微小的设备故障会致使整个生产线的瘫痪。

煤矿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模式必须以可靠性为中心,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是预防维修管理模式的发展和完善,是一种用于确定机电设备在运行状态下的维修需求。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通过应用维修管理计划软件可以跟踪记录分析机电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而确定维修计划,维修管理计划软件会自动提示修养的维修事项,这种管理模式将主要精力集中在机电设备故障模式、故障预防、故障原因以及故障影响等方面,这是一种主动维修,而不是过去等设备出问题了采取维修的被动维修,这样可以基本消除故障,有效控制故障对生产的影响和减少维修费用,确保机电设备在寿命周期内高效、安全运行,提高机电设备的可靠性。

传统机电设备维修技术手段的不足以及对预知故障的实际需求,促进了先进故障诊断以及状态监测以及故障预防技术的发展,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水平也得到相应提高。依托逐渐成熟的故障诊断和状态监测技术、专家系统、人工智能等先进方法和理论,建立先进的视情维修或预知维修管理模式将是未来先进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

在现行的机电维修管理模式下,一旦机电设备发生故障,还必需通过维修人员对设备进行维修恢复,维修人员的工作态度和技术水平会影响到设备维修的进度和质量,为了减少这种人为因素的影响,现在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免维修机电设备,这种设备可以进行自我修复,这一般是通过预设的修复程序来完成。

3提高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水平的方法

3.1加强煤矿机电设备使用和维护技术进步与管理。在现有条件下,煤炭生产企业应当高度重视对设备使用、维护修理人员技能和素质的培养,进一步完善包括三级保养、点检、班检、定期维护和巡回检查以及交接等日常维护和文明生产的制度。煤炭企业应根据现代维修理论、行业特点、设备特性、工作环境及设备在煤炭生产中的作用等因素来进行维修决策,健全设备管理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选择包括事后维修、预防维修、计划预修和状态维修等合适的维修方式,逐步形成具有煤矿特色的科学的新型维修管理模式。

3.2建立和完善煤矿机电设备维修技术与管理工作标准,积极开展煤矿机电设备可靠性、维修性的基础研究。包括各种技术管理标准、经济管理标准、维修技术标准、设备管理人员的工作标准以及维护修理的各种定额标准等,逐步形成科学的现代化维修管理制度。系统研究煤矿机电设备的可靠性、维修性,找出设备的薄弱环节,不断改善和提高煤矿机电设备的可靠性和维修性,提高设备的开机率和可用度,大力推广无维修设计。

3.3借助监测仪器等硬件技术,大力开展视情维修。视情维修是一种非常好的维修管理模式,运用得当会带来非常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应结合我国国情,对煤矿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从时间维修逐步过渡到状态维修模式,保证设备在寿命周期内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最经济的设备周期费用。

3.4建立和完善煤矿机电设备维修技术与管理系统,实现计算机辅助维修管理。由计算机完成维修数据的收集、分析、处理,并对维修计划做出预测和决策。应做到数据规范准确、传递及时、决策可靠、反馈畅通,并向可视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维修管理系统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朱茂明.运用故障诊断技术进行矿山机电设备维修.煤炭技术,2009(2).

设备维修管理论文范文第13篇

论文关键词:医疗部门;医疗设备档案;管理

论文摘要: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是医院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管理水平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医疗质量、技术水平和社会、经济效益的高低,所以加强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是极其重要的。要根据医疗设备档案的特点,加强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多形式、多途径开发利用医疗设备档案资源。

医院行业是科技含量较高的行业,在医疗实践活动中;拥有大批先进的医疗仪器设备,这些设备在疾病的诊断、治疗、科研工作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加强设备和设备档案的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设备在医疗、科研中的作用是医院管理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医院设备档案的形成

设备档案是医院在购置设备过程中形成的以纸质为载体的文字材料,它主要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各种文件:如设备申请材料、可行性论证报告、有关调查材料、批复文件;(2)各种记录:如谈判记录、招标记录、定货合同、协议等;(3)各种原始凭证:如到货通知、提货单、发票影印件;装箱清单、操作使用说明书、厂家提供的安装图纸;(4)开箱报告、安装调试记录、验收记录、验收报告;(5)设备使用操作章程、维修管理办法、制度;(b)人员培训记录、设备布置平面图、线路图纸、故障维修记录;(7)设备报废申请及处置结果。从设备档案的形成过程涉及到设备从立项申请到最终报废,其时间周期长,中间环节多,参与人员杂,因此,设备档案的管理是一项既耗时又耗力且工作量相当大的工作。

二、建立医疗设备档案的意义

首先,建立医疗设备档案,能为领导和专家的论证及设备的引进提供有力的证据,为同类设备的更新换代提供依据。由于一台先进的医疗设备功能多样、价格不菲,在引进时领导和专家将会进行详细的论证,包括设备的临床使用价值、资金的投入、创造的效益等。而建立医疗设备档案,就能为此工作提供证据和参考。

其次,建立医疗设备档案是设备维修、检修和管理的必备条件。机器设备在运转和使用过程中,由于热力、化学原素的作用,一些零部件会磨损、腐蚀和松动,将会影响设备的精度、性能和工作效率,这就必须维护和检修,要维护和检修,设备档案是必备的条件,它能为设备的使用和维修、保养提供依据。

第三,利用设备保修期和维修期的区别,避免不必要的支出。

三、医疗设备档案的科学管理的原则

医疗设备档案的特点及其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地位,要求我们高度重视医疗设备的科学管理,使之实现制度化、规范化。

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必须坚持“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这样才能保证其完整性和利用效率。因为医疗设备档案有其特殊性:一是档案材料多,归档时间长,如一台大型医疗设备,从论证、购置到安装将会形成大量材料,并且还有以后的使用和维修直至报废,有一个很长的周期。二是多种多样,设备有国产的、进口的,档案材料势必牵涉到多种文字,如中文、英文、日文等;其载体有纸张、照片、录音带、录像带等。三是档案使用牵涉多个科室,特别是设备的构造图表、操作和维修说明书等一类材料,使用很频繁。因此,如不集中统一管理,很容易造成文件的破损和丢失,破坏档案的完整性,影响档案的利用价值。

四、如何加强医疗设备的档案管理

1、建立完善的管理网络

设备档案的管理必须坚持集中统一的原则,便于开发利用,确保设备档案完整、准确、系统和安全设备档案工作必须纳入医院设备管理工作中,与设备计划管理、设备采购、使用等工作紧密结合,保证设备文件的完整、准确、系统。建立、完善管理网络广泛深入地宣传《档案法》,强化各级管理人员依法治档的意识。我院成立由分管院长直接领导的档案管理网络小组,实行医院、科室、操作人员三级管理网络,定期召开有关人员会议,明确工作目标,修订和完善医院档案管理制度。将设备档案管理工作作为医院目标管理责任制的一部分,纳入院部对科室的目标考核,及时与有关人员的考评、职称晋级、年终评优挂钩。明确设备操作者在负责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的同时,做好日常设备记录;每次使用后,要将使用情况认真做好记录;每半年将整理好的记录上报给设备科负责人,经核查后交档案室存档,在全院形成一个有效的管理网络[3]。

2、确定医疗设备档案的归档范围

我们根据医疗设备档案的管理要求,结合医院实际,明确了医疗设备档案的归档内容由两个部分组成:设备申购过程中形成的管理性文件和设备运行过程中积累的文件。这些资料一般按年度归入设备档案。随着设备从申购到安装使用,其相应的材料由设备管理人员做好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再移交医院档案室。同时将有关材料复印下发有关使用科室,让各科的设备操作者都了解设备档案的归档内容和要求,使之配合档案部门,做好资料的归档工作。

3、建立健全归档制度。

首先要明确管理范围。对于中等以上医院,凡是1000元以上的教学、医疗、科研仪器设备,不论其资金来源、购买渠道如何,均要建立设备档案,纳入管理范围。其次要确定归档范围。上述管理范围的仪器设备,在其选购、安装、调试、运行、管理、维修、报废等全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利用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载体材料,以及随机技术资料,均应归档保存。设备档案主要形成于申购过程与运行过程。申购过程中形成的档案主要包括申购单、论证报告表、政府采购计划报批表、医疗仪器生产许可证、购销合同、协议书、发票复印件(原件保存在财务档案中)、装箱单、运输单据、安装调试及验收报告、设备安装使用说明、维修手册及其他随机技术资料等。特大型的设备还包括招标的有关材料、卫生资源配置许可的有关资料。享受国家免税政策的进口设备,还有海关免税证明、质量保证书、报关单、外贸合同、发票、商检报告等。运行过程中形成的档案主要包括设备的使用情况记录、操作规程、维修保养情况记录、医疗仪器设备档案卡、使用率和完好率记录、每年的经济效益分析、最终的报废表等。这些资料一般按年度归入设备档案。

设备维修管理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机电设备;维修;管理

一、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设备维修是确保设备正常运行的主要手段,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管理工作,是生产费用支出的主要部分。以往机电维修管理模式的演变是与生产方式和生产手段的发展紧密相联的,目前已建立了设备维修管理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组织机构,并逐步引入了设备故障诊断与状态监测技术;但从整体上,机电设备维修管理仍然采用计划预修为主的定期维护和检修管理模式;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仍然主要是以时间为基础的传统计划维修管理模式,致使约1/3的工作量由于时机不准而做无效维修,设备开机率低、维修时间长,有时严重影响了安全生产的正常运行。

现阶段我们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水平和企业生产的特点决定要对设备寿命周期实施全过程管理,追求设备最佳综合效益和最经济的寿命周期费用。应建立健全设备维修管理的信息反馈和处理的机构和系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设备维修管理决策服务,并应通过组织企业各部门全员全过程参与设备的维修管理。同时,应用现代化方法,如:可靠性工程、维修性工程、系统论、信息论、决策论等;以及先进的技术,如: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等,经济合理地组织设备的维修管理,将是今后我们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的努力方向和发展趋势。

二、设备维修管理基本模式的发展

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是随着生产发展而形成的一门学科,其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即事后维修、计划维修、预防维修、以及处于发展中的运用可靠性维修理论和故障监测及诊断技术的主动维修或视情维修。

进入工业社会后就产生了设备的维修问题。最初由于设备简单,维修费用少,设备维修管理主要是实行事后维修管理模式,即设备坏了才修。事后维修的结果,致使停机时间增加且无法保证机器的正常和及时使用,影响到生产任务的完成。随着生产技术和工艺的不断发展,出现了流程生产和简单的流水作业,生产越来越强烈地依赖于设备,事后维修管理所造成的非计划停机就成为突出问题。这使人们认识到应该积极地设法预防设备的故障。

由于设备故障造成的停机影响了成品的交货期,以及因紧急排除故障所需支付的突击加班费用等,使我们不得不考虑如何有效地组织设备的修理和维护工作。研究和实践发现,采用有计划的预防维修可以减少设备的故障,节约大量维修时间和费用,结果逐步形成了预防性维修的概念。之后在生产实践中,我们又针对预防维修存在着既有过剩维修又有维修不足的问题,将预防维修制度发展成为生产维修。生产维修除了坚持日常保养外,还包含以下4种主要维修方式:事后维修、预防维修、改善维修和维修预防。针对不同的设备及使用情况,分别采取不同的维修方式。预防性维修和计划预修是以时间为基础定期对设备进行的大规模检查与修理。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管理模式已成为目前最受人们重视的维修管理模式之一。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是一种用于确定设备在其运行环境下维修需求的方法,是预防维修管理模式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它更多地将注意力集中在设备的故障原因、故障模式、故障影响、故障预防等方面,通过使用维修计划软件对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跟踪记录并加以分析,从而制定出维修计划,并自动提示所需要的维修事宜。这种模式改变了原来设备损坏后才进行的被动维修,而逐步过渡到基本消除故障,进而控制维修费用和对生产的影响。这种维修方法采用计算机辅助可靠性维修技术,对提高设备的可靠性,确保设备在要求的寿命周期内安全、高效地运行具有重要的作用。

应当看到,设备维修管理模式无论多么完美,一旦发生故障,还必须由人来完成设备的修理、恢复工作。而这就无法排除人为因素,如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工作态度、情绪、心理等影响。因此未来的设备将更多地依靠自己的能力按既定的程序来进行自我修复,从而出现免维修的机电设备。

三、改进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的建议

(1)改进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的方式,加强机电设备使用和维护的管理。在现有条件下,生产企业应当高度重视对设备使用、维护、修理人员技能和素质的培养,进一步完善包括三级保养、点检、班检、定期维护和巡回检查以及交接等日常维护和文明生产的制度。企业应根据现代维修理论、行业特点、设备特性、工作环境及设备在生产中的作用等因素来进行维修决策,健全设备管理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选择包括事后维修、预防维修、计划预修和状态维修等合适的维修方式,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科学的新型维修管理模式。

(2)建立和完善机电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标准,积极开展机电设备可靠性、维修性的基础研究。包括各种技术管理标准、经济管理标准、维修技术标准、设备管理人员的工作标准以及维护修理的各种定额标准等,逐步形成科学的现代化维修管理制度。系统研究机电设备的可靠性、维修性,找出设备的薄弱环节,不断改善和提高机电设备的可靠性和维修性,提高设备的开机率和可用度,大力推广无维修设计。

(3)借助于监测仪器等硬件大力开展视情维修。视情维修是一种非常好的维修管理模式,运用得当会带来非常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应结合实际,对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从时间维修逐步过渡到状态维修模式,保证设备在寿命周期内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最经济的设备周期费用。

(4)建立和完善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系统,实现计算机辅助维修管理。由计算机完成维修数据的收集、分析、处理,并对维修计划做出预测和决策。应做到数据规范准确、传递及时、决策可靠、反馈畅通,并向可视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维修管理系统方向发展。

四、总结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自动化技术也随之发展起来,很多领域都引入了机电设备的应用,通过机电设备的应用来减少人工,并且机电设备的应用已经成了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机电设备的维修工作影响着企业生产的正常进行,所以企业对于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上要加以重视。

参考文献:

[1]李晖.浅谈机电设备日常管理[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21)

设备维修管理论文范文第15篇

论文关键词:标识,TPM,RCM

 

0 引言

设备房标识系统立足点为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在现行的地铁设备房标识系统的推广中,本着服务地铁运营的宗旨RCM,加强设备的管理,改善设备维护环境,提高设备维护的效率。一方面满足设备的使用与维护基本需求,重视维护、管理人员与设备之间的情感交流,提升维护、管理人员的精神品质;另一方面注重设备技术状态的变化规律,重视设备的“六源”(污染源、清扫困难源、故障源、浪费源、缺陷源、事故危险源)管理,提升设备自身技术品质论文的格式。

1 先进的设备维护和管理理念

1.1 全员生产维修TPM

TPM又称全员生产维修RCM,它是以设备综合效益为目标,以设备时间,空间全系统为载体,全员参与为基础的设备保养、维修体制。其要求设备的计划、使用、维修等所有部门都要参加,且从企业的最高管理层到第一线的职工全体参加。其与原来的生产维修相比,主要突出一个“全”字,即全效率、全系统和全员参与。

1.2 可靠性维修RCM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CM)是一种按照以最少的资源消耗保持设备固有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原则RCM,应用逻辑决断的方法确定设备预防性维修要求的过程或方法,其基本思路是:对系统进行功能与故障分析,明确系统内各故障的后果;用规范化的逻辑决断方法,确定出各故障后果的预防性对策;通过现场故障数据统计、专家评估、定量化建模等手段在保证安全性和完好性的前提下,以维修损失最小为目标优化系统的维修策略论文的格式。

2 维修理念在设备房标识系统中的运用

2.1 设备现场管理的可视化与定置化

现场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础,一切质量、成本、设备、安全、环境的管理,最终都将落实在“现场”作业上。现场管理就是将作业整体的状况以及每个人的工作RCM,都实施管理“可视化”,让企业的管理和决策部门看得见,并“一目了然”,使作业调整,可以随时进行和确认来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总目标能按期、按质、按量的顺利完成,如图1 所示。

图1 设备房标识系统中的定置化与可视化

结合TnPM/TPM设备现场管理可视化和定置化理念,本着“一切为服务运营”的宗旨RCM,在标识系统规划之初,就确定了设备维护的可视化的重要地位。

在地铁设备房标识系统的可视化和定置化管理中,应遵守5个原则:⑴ 统一:规范化和标准化;⑵简约:简明,易懂,具有约束力;⑶鲜明:色彩一致、含义定位清晰、一目了然;⑷实用:少花钱、多办事、讲实效、服务于地铁运营;⑸严肃:全员参与、醒目分明、共同遵守、有错必改、一视同仁论文的格式。

2.2 设备维护可靠性

设备房标识系统在设计之初,充分考虑设备的维护的需求,结合RCM理论RCM,制定维护管理的步骤如图2所示。

图2 基于设备维护可靠性的维护管理步骤

设备维护管理是一个不断优化的过程,如图3所示,需要根据设备维护的历史资料,不断分析、研究影响设备故障的主要因素,不断调整、优化设备维护策略,才能更好地对生产设备进行维护和管理,减少设备故障发生RCM,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提高整体生产效率。

图3 基于设备维护可靠性的关键设备标识

3 结语

设备房标识系统是本着“为运营服务”的宗旨,融合了先进的设备维护和管理理念,为创造和谐的人机交互环境,为设计者、建造者、使用者、维护者等提供信息,综合解决信息传递、识别、沟通和更新等功能的整体解决方案。它的实施和推广将有利于地铁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有利于改善设备房维护环境,提高员工的维护效率。

参考文献:

[1]瞿德智,谢忱.TPM 在设备管理中的实践[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8.

[2]李志伟.浅谈设备管理与维修[J].机械管理开发.2002.

[3]李葆文.设备管理新思维新模式[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