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神经解剖学论文范文

神经解剖学论文范文

神经解剖学论文

神经解剖学论文范文第1篇

教学效果评价包括两方面,调查问卷和考试成绩,考试内容只包括神经系统部分,为了保证试题的客观性,由未参加此次研究的教师来命题。题型包括客观题(A1型:单选题;A2型:多项选择题)和主观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统计分析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结果

2.1问卷调查结果

我们对实验班的班级学生发放调查问卷,一共发放61份,实际收回61份,收回率为100%。根据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认为PBL结合多媒体技术教学法有助于神经系统解剖学教学。

2.2成绩比较及分析

在简答题、论述题和总成绩的得分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名词解释题的得分两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965、0.602、0.448)。实验班中,总成绩不及格者仅占9.84%(6/61),总成绩优秀者(≥80分)占4.92%(3/61)。而在对照班中,总成绩不及格者占29.03%(18/62),总成绩优秀者(≥80分)占0.00%(0/62)。

3.讨论

通过对2013级临床医学专业部分班级的系统解剖学的神经系统部分采用PBL结合多媒体技术教学法表明,PBL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的教学法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法。因此我们认为在神经系统解剖学教学中积极开展PBL结合多媒体技术教学法具有积极意义。

3.1PBL教学法的优点

PBL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核心,通过启发式、自学式和交互讨论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同时这种教学模式既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和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课堂的发言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学生积极思维,大胆发言,互相提问,除了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友爱,相互学习和相互合作的精神,从而使学生综合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教学过程中,不但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作为教师在整个过程中也得到提高。教师在课前充分准备,查阅各种文献、书籍以及相关的临床资料,精心挑选有讨论价值的病案,教师的理论水平得到提高。在组织学生讨论的过程中,通过总结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的程度,对日后的教学工作有借鉴作用,同时教师驾驭课堂能力也得到提高。

3.2多媒体技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优点

神经解剖学论文范文第2篇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计量数据以珋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百分比表示,数据资料对比使用χ2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资料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腕管正中神经横截面积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正中神经横截面积桡尺关节平面分别为(0.10±0.02)、(0.06±0.01)cm2,豌豆骨平面分别为(0.15±0.03)、(0.08±0.02)cm2,钩骨钩平面分别为(0.12±0.02)、(0.06±0.02)cm2,两组比较,P均<0.01。

2.2不同病情程度腕管综合征患者腕横韧带厚度、正中神经扁平率比较轻、中、重度腕管综合征患者钩骨钩平面腕横韧带厚度分别为(0.40±0.02)、(0.43±0.03)、(0.46±0.03)cm,正中神经扁平率分别为3.32%±0.43%、3.47%±0.23%、3.69%±0.12%,轻、中、重度间比较,P均<0.05;轻、中、重度腕管综合征患者豌豆骨平面腕横韧带厚度分别为(0.30±0.02)、(0.36±0.06)、(0.40±0.03)cm,正中神经扁平率分别为2.87%±0.34%、3.12%±0.43%、3.33%±0.11%,轻、中、重度间比较,P均<0.05。

3讨论

腕管是一个狭窄坚韧的骨纤维性隧道,位于腕部腹侧腕横韧带与背侧腕骨间的一个解剖间隙,缺乏伸展性和对压力的缓冲作用。正中神经在管道位置表浅,故腕管容积的减少或内容物体积的增大均可致正中神经卡压,造成腕管综合征。腕管综合征是外周神经病变之一,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压是引起该病的主要原因[3]。传统腕管综合征的诊断主要通过电生理检查患者肢感觉、运动功能等,但电生理检查的局限性是只能评价正中神经功能状况,不能反映正中神经的形态学变化,且电生理检查存在有创性、无法提示神经卡压的原因等缺点[4]。因此可能造成假阴性结果,使患者不能得到有效治疗,病情加重;另外,由于在进行电生理检查时实际操作测量过程中的误差、解剖变异及患者自身生理学因素的影响,常出现诊断结果与临床检查不一致。临床要求采用更精确、更方便、更无创性的技术来确诊腕管综合征[5],且临床医生希望在术前能了解正中神经的形态学变化。超声诊断仪的发展及使用,为腕管综合征诊断提供了直观的声像图,有利于制定合适的手术方案[6]。

目前,有关超声定量分析腕管综合征患者腕横韧带改变的报道很少,超声诊断腕管综合征主要测量参数有正中神经在腕管入口和出口平面横截面积、膨胀率和屈肌支持带厚度等[7]。本研究通过对比腕管综合征患者与健康者在超声诊断中正中神经横截面积变化,发现腕管综合征患者正中神经在桡尺关节、豌豆骨、钩骨钩平面的横截面积均明显增大,说明正中神经肿胀增粗。已有研究[8]证实,腕管综合征高频超声最特异的声像图改变是正中神经在腕部呈弥漫或局限性肿胀、回声减低,在腕屈肌支持带的近端明显增宽。研究[9]认为,腕管综合征正中神经肿胀在超声声像图上表现为神经厚度增加,面积增大,定量评价神经卡压综合征患者神经干的粗细变化,横截面积更加可靠。均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进一步说明腕管综合征患者在正中神经横截面积有明显异常。因正中神经是紧贴腕横韧带深面通过,通过测定腕横韧带增厚程度可间接反映正中神经受压程度。通过测算正中神经扁平率可反映正中神经变形程度。本研究结果还显示,重度腕管综合征患者在钩骨钩平面与豌豆骨平面的腕横韧带厚度和正中神经扁平率均明显高于中度和轻度者,中度腕管综合征患者在钩骨钩平面与豌豆骨平面的腕横韧带厚度和正中神经扁平率均明显高于轻度者,说明随着病情加重,正中神经受压变形严重。

神经解剖学论文范文第3篇

人体解剖学作为一门传统的医学基础课,但是在授课过程很多还是以理论知识的讲解为主要的教学形式,教师尤为注重培养医学生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因而一味对其灌输,在教学考核标准上还是沿用以往的方式,考核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能力。虽然部分学校已经注意到这一点,在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上的进行探索性的尝试,改进传统灌输式或是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适当对应试教育给予淡化等,然而依旧忽视了授课过程中融入人文精神的重要性[4]。人体解剖学作为医学生步入医学殿堂来接触到的第一门医学专业基础课程,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性。因而于解剖学教学中融入医学人文精神的教育,让学生们在学习中感受人文精神的熏陶,提升个人人文素养,体现人文关怀,形成良好的医学职业道德,进而促进医学教育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2人体解剖学教学中融入人文教育的探索

针对现代解剖学实际教学的具体特点,结合医学人文精神,我们正在尝试着进行以下的探索,希望与同道共同研究。

2.1在解剖学教学中培养人文素质

2.1.1解剖学课堂教学中融入医学史医学史是研究社会政治、经济、哲学、科学、文化和医学的相互关系来揭示其发展过程和规律的科学,是医学与人文的一门交叉学科,在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在人体解剖学课堂教学中,适当融入医学史的讲授,用医学发展历史和解剖学科的发展有密切相关的一些经典的内容。例如西班牙医学家、神学家米凯尔•塞尔维特,通过解剖观察,提出了肺循环学说,为血液循环学说的确立奠定了基础,却因为违反了教义,还没有来得及完成这项工作,就被反动教会活活烧死[5]。在解剖学课堂教学中,通过生动的医学史的讲授,来培养医学生追求真理、不断创新的人文情怀。

2.1.2解剖学实践教学中强化人文精神在解剖学实践教学中,密切融合人文精神、伦理观和职业道德的教育。中国传统文化中讲究“死者为大”,尸体虽然不存在物质生命,但我们在教学中适当的融入医学伦理观,爱惜尸体,杜绝任何不尊重甚至亵渎尸体的行为,教育学生不能把尸体看成仅供解剖操作的“物”,深刻认识“尸体”同“教具”间的区别,明白尊重尸体就是尊重人性[4],进而更加热爱生命、敬畏生命,从中深切感悟自己将来作为一名医护人员的责任所在,在将来岗位上才能关心患者、尊重患者。因此,解剖学不仅是一门医学课程,更是一门人文课程,通过解剖学教学过程中的医学人文精神的点滴浸润,培养形成学生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和良好医德医风。

2.2注重教学人文建设,改善教学条件

2.2.1注重教学环境的人文建设在办公楼楼道、校园展示栏、教室墙壁上悬挂医学名家名言名句和解剖学大事记,使学生耳濡目染,发挥人文景观的育人作用,加强历史文化沉淀。

2.2.2改善解剖实验室环境在实验室内完善排气系统,减少甲醛的刺激气味;在实验室周围种植花草植被,吸附甲醛,净化空气,以减轻有害气体损害师生的健康[4],改善解剖实验室教学环境,体现人文关怀。

2.2.3建立数字化及网络人体解剖教学平台建立“虚拟数字人体解剖馆”和人体解剖学网络课程,在解剖学教学中充分利用虚拟数字化解剖学教学系统、现代多媒体互动影像技术和网络教学平台等高新技术教学辅助手段,化繁为简,改变“以教为主”的传统教学结构,以逼真、直观且形象方便的方式,让学生对所学内容多层次多角度的理解并有效掌握,也调动学生学习解剖学的兴趣,克服厌恶恐惧情绪,营造温馨和谐的学习氛围。

2.2.4发扬红十字的奉献精神、建立红十字人道与生命教育基地解剖学的教学过程中离不开“大体老师”———尸体的帮助,如今尸体的重要来源是遗体捐献者的无私奉献。因此,我校建立红十字人道与生命教育基地(包括人体生命科学馆、医学伦理教育馆和遗体捐献站等),树立“红十字运动之父———让•亨利•杜南”的雕像,弘扬红十字的“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用捐献者“逝而不已、留爱人间”的献身精神,来培养学生敬爱生命、救死扶伤的职业精神。通过教学环境的建设、教学环境的改善,使人体解剖学教学和医学人文精神相互融合统一,陶冶学生心灵。

2.3举办人文教育活动,歌颂遗体捐献者奉献精神

现代解剖学的发展和遗体捐献者伟大的贡献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他们把自己的身体奉献给素未谋面的医学生,他们就是对学生进行医学人文教育的最好的老师。我们在解剖学课程开课初期,举办人文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参观校内的红十字人道与生命教育基地,向学生讲解众多遗体捐献者的感人事迹,如一位遗体捐献的革命红军老干部在遗嘱这样写到:“我是唯物主义者,我是共产党人。自入伍以来,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我一生的宗旨;尤其是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我就把我的一生包括生命交给了党的事业;活着一生是为了党和人民服务的一生,死后也属于人民!在我生命结束后,不搞遗体告别,不开追悼会;当心脏停止跳动后,穿上军服,盖上党旗,即把遗体交给人民,由医务系统进行医学病理学研究。”还有位遗体捐献的老党员留下一句话“活着为党做标兵,死后给党做标本!”我们用每位遗体捐献者的生前点滴的记忆来作为陶冶学生心灵的教材,这个时候医学人文精神的教育不再是空中楼阁,一具具“大体老师”用他们崇高道德精神和对医学所作的无私的奉献来教育学生,让学生理解、敬畏生命的真谛,营造浓郁向上的人文氛围。

2.4加强解剖学教师人文素养的建设

在解剖学教学中要充分融入医学人文精神教育,培养一支经验丰富、素质高、兼备人文与科学素养的专业教师队伍是必不可少。当前医学高等院校解剖学教学都是由解剖学教研室教师担任,局限于医学专业背景,大多数的教师对人文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是比较缺乏的,在授课过程中要融入人文教育有时候是有心无力。首先,学校应加大解剖学师资的建设,应充分培养并提高其人文素养,调动人文教育中教师的积极性,为学生人文素质的塑造树立榜样。其次,学校有计划组织解剖学教师与人文学科教师交叉性进行业务知识交流,促进解剖学教师人文知识的更新、储备;还有,学校定期聘请专业人士或知名学者来校讲学,既讲解解剖学学科前沿知识,又讲为人处世,踏实做人,进一步对加强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其使命感与责任感,也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以身作则,对待学生以全心的感情投入,建立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调动师生之间互动性与交往性。因此,在整个人体解剖学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人文精神教育,通过人性化的教学态度提高学生对人体解剖学的理解与认识。

3结语

神经解剖学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关键词】 腮腺良性肿瘤;腮腺浅叶切除术;解剖方式;面神经功能

近年来, 腮腺良性肿瘤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 已引起临床高度重视[1]。临床多采取手术治疗该病, 而手术方式的选择是关键, 不同的解剖方式对患者的面神经功能影响较大, 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有助于患者手术顺利完成、更快康复[2]。本文研究50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行不同解剖方式对患者面神经功能的影响, 取得一定成果,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2月~2015年1月收治的50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进行本次实验研究, 所有患者均符合腮腺良性肿瘤临床诊断标准[3], 患者知情并同意加入实验。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 每组25例。对照组男15例, 女10例, 年龄19~66岁, 平均年龄(44.6±7.2)岁;研究组男14例, 女11例, 年龄18~69岁, 平均年龄(44.8±8.1)岁。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手术方法 患者行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 根据肿瘤的直径以及位置选择合适的切口, 于患者腮腺咬肌筋膜浅面行常规锐性翻瓣以后, 改为钝性分离, 切开腮腺咬肌筋膜, 分离至腮腺边缘位置, 采取末梢至主干逆行解剖术式, 先将面神经颊支解剖分离, 对于下颌角区域肿瘤, 解剖分离下颌缘支并进行分离后, 进行常规分离到颞面干与颈面干位置。对照组患者于颞面干与颈面干解剖各分支进行腮腺浅叶切除术, 研究组患者进行颞面干、颈面干以及腮腺边缘腺体内末端分支间向内部解剖其他分支型腮腺浅叶切除术, 术后引流, 包扎切口, 抗感染治疗。

1. 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面神经损伤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学前教育论文网 随访10个月, 观察两组患者复发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术后面神经损伤及并发症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术后面神经损伤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术后随访 随访10个月, 两组患者术后均未见复发。

3 讨论

腮腺肿瘤为口腔颌面外科较为常见的疾病, 目前临床治疗腮腺良性肿瘤的主要手术方式有腮腺浅叶切除与腮腺部分切除术, 无论哪一种手术方法均需解剖患者面神经并保留[4]。而解剖面神经危险性较大, 患者面神经易受损伤, 直接影响患者生存质量, 因而手术方法的选择十分重要。

常规从颞面干与颈面干解剖, 在解剖面神经同时切除患者腮腺浅叶, 从而切除肿瘤, 达到治疗目的, 而该方法弊端较多[5]:①若施术者在分离过程中无法把握好分离深度, 极容易切断患者面神经, 影响患者神经功能;②解剖位置变异增加了手术难度, 从不同位置分离切除肿瘤组织的同时可能切断或者灼伤患者面神经;③手术视野不佳, 增大了手术危险, 实施者容易切断患者面神经。而腮腺肿瘤浅叶切除术中采取相互分离优势较多[6]:①位置清晰可见, 实施者可于边缘腺体内寻找末端面神经分支;②手术中视野清晰, 操作方法安全可行;③将患者颞面干及颈面干、腮腺边缘分支解剖分离以后, 使得面神经和腮腺边缘位置相对表浅, 切除时可避免单方向分离, 未将面神经末端分支分离, 降低了患者面神经损伤率。本文研究发现, 研究组面神经损伤率为4.00%, 术后并发症率为0, 对照组患者分别为24.00%、4.00%, 研究组并发症率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患者面神经损伤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提示两种解剖术式术后并发症均少, 而于颞面干、颈面干及腮腺边缘腺体内末端分支间向内部解剖其他分支型腮腺浅叶切除术治疗降低了患者面神经损伤率, 更为安全。

综上所述, 于颞面干、颈面干及腮腺边缘腺体内末端分支间向内部解剖其他分支型腮腺浅叶切除术治疗良性腮腺肿瘤手术效果好, 患者面神经损伤少, 复发率低, 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神经解剖学论文范文第5篇

1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1.1理论教学

在解剖学理论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讲解解剖学发展史的内容,组织学生观看宣传教育片,或聘请解剖学专家开展讲座等,潜移默化地将人文教育融入到理论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解剖学家的思想和业绩,旨在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病人、追求真理、求知创新的精神[3].PBL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基础,以小组讨论为形式,在辅导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某一案例进行自主学习.我们在解剖学教学中也开设了PBL课程.教案选用临床的真实案例,并结合社会、伦理、心理以及医患关系等问题,在探讨案例时,引导学生从医生的角度展开思考,旨在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荣誉感.

1.2实验教学

1.2.1改善实验室环境解剖学实验课主要是解剖尸体及触摸观察器官结构.尸体常用防腐剂福尔马林,杀菌效果好,防腐作用强,对各组织的固定硬化效果也好,但对人体的皮肤、感官、呼吸系统及神经系统等均有严重的毒害.我们在建设解剖实验室时,注重优化实验室环境,营造人文教育氛围.比如在实验室摆放了具有吸附甲醛功能的花草;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虚拟实验系统、通风系统等先进的教学设备;用无色、无味、无刺激性、不易腐烂的塑化标本替代传统的解剖学标本教学.以上措施最大限度的降低了福尔马林的毒副作用,为学生营造了一种温馨和谐的学习氛围和课堂环境.1.2.2心理疏导医学新生初次接触尸体标本会有恐惧心理,刺鼻的甲醛气味会使他们产生厌恶心理.我们在实验课教学中加强对初学解剖学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解剖学实验教学的特殊性,逐渐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1.2.3宣誓仪式“是谁告诉了我们真实的人体结构,是谁在默默的为我们传承着医学知识,这就是我们的无语体师.”虽然尸体已经没有了物质生命,但是其无私奉献的精神,很好的阐释了人文精神的内涵[4].因此,在每学期开学初,学生第一次进入解剖学实验室接触人体标本之际,我们解剖实验室要求:所有教师和学生均必须身穿白大褂,整齐肃立,向这些为医学解剖教育献身的遗体致哀,并进行课前宣誓.通过举行宣誓仪式,引导学生对尸体标本有了正确科学的认识,也真正的能够带着感恩的心去理解和掌握人体的正常结构,为今后的临床实践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学生也更深切感悟“健康所系,生命相托”的内涵[5],从而更加尊重生命,敬畏生命.1.2.4磨难教育我们要求每次实验课结束后,学生在实验教师的指导下参与清理尸体及残件的工作,并定期参加从尸体池内取送、搬运尸体等劳动,鼓励学生克服娇气,勇敢面对甲醛的刺鼻气味和尸体臭味,引导学生将来在临床一线工作时,不能因为怕脏、怕累、怕麻烦而贻误患者的病情.1.2.5临床医生参与带教我们定期邀请临床医生参与实验课的教学,临床医生在尸体标本上模拟手术操作,耐心讲解重点步骤,并指导学生具体操作,引导学生明确医务工作者应肩负的职责和义务,树立以人为本,患者为本,呵护生命,尊重患者人格和权利的理念,培养其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1.2.6小组尸体解剖在分组解剖和观察标本的过程中,我们采取“小组尸体解剖”形式,要求学生“以实验室为手术室”,对待尸体像对待具有鲜活生命的人,模拟手术操作和讲解时务必科学严谨,在解剖操作过程发生失误时,小组成员集体讨论,查找分析失误的原因以及失误可能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后果,引导学生熟练掌握实验基本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服从意识、团队意识、大局意识和奉献精神.1.2.7实验室开放我们注重解剖实验室的有效利用,不断挖掘解剖实验室的可利用资源,增加实验室开放项目,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既满足学生继续学习课堂上未掌握的内容,又让学生有机会在实验室里设计和开发自己感兴趣的创新性实验项目,从而引导学生勇于实践,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及创新意识.

2构建人文素质考核体系

我们按照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的要求,把人文教育纳入到人才培养的整体规划,构建人文素质的考核评估标准.即在对学生进行课程考核时,除了理论成绩、实验成绩占比重以外,也加入了人文素养方面的考核,从而形成人人讲人文,处处讲人文的新局面.

3培养“社会—学校—社团”三位一体的人文精神

校园文化的社会性、广泛性、大众性、互动性,有重要的价值引导和行为驱动作用.我们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暑假“三下乡”医疗卫生服务活动,鼓励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进民族地区.近年来,学生积极参与老师的科研活动,先后前往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临夏回族自治州广河县乡镇卫生院、自治区拉萨市、日喀则市、青海乐都县、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县等民族地区.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健康知识宣传、医疗服务等方式,积极参与医疗实践,培养科研和专业兴趣,在实践中不断提高人文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从实践中我们深切体会到,教师们通过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既教书又育人,既传业又传道,课堂教学效果显著提高.学生通过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既陶冶了情操,又培养了良好的职业素养.总之,解剖学处处体现了丰富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我们将继续挖掘解剖学课程在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素养中所起到的作用,为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作出努力.

作者:白静雅 海向军 汪玉堂 何进全 何烨 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参考文献:

[1]张天宝,李方,张宏等.解剖学教学中的医学人文教育[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24):3692-3693.

[2]赵振富,金哲,谢苗等.解剖学教学中培养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J].解剖学研究,2012,34(5):376-378.

[3]王守安,车艳,钟震亚等.解剖学教学中加强医学生素质培育的体会[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3):260-262.

神经解剖学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科技名词,英语术语,名词单数

中图分类号:N04;H31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3-8578.2017.01.013

Abstract:Based on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onfusion use of single and plural nouns, different plural/singular form of the same term in different disciplines,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i.e., using singular form of English nouns in scientific terms, English notes, and EnglishChinese indexes.

Keywords:scientific words, English terms, singular nouns

在规范使用科技术语的过程中笔者发现,英语术语――包括等价术语和同义术语单、复数混用的现象比较普遍,表现为绝大多数英语术语用单数,少部分用复数,单、复数使用不统一。用复数的英语术语并不都是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可数名词,也不都是一组现象或症状,与该术语数量无明显相关。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医学人体解剖学中12对脑神经的英语等价术语曾有11对脑神经用单数,唯嗅神经用复数olfactory nerves[1]227,但动物学中的嗅神经英语等价术语却是用单数olfactory nerve[2]。对于这些现象,本文进行归纳分析,并提出建议如下。

一相近学科的同一术语英语等价术语单、复数形式应统一

不同学科,甚至不同学者使用英语术语单、复数的习惯不同,可导致同一术语在相近学科间的英语等价术语单、复数形式不一,例如:

掌心动脉:人体解剖学用单数palmar metacarpal artery,显微外科学用复数palmar metacarpal arteries。

脑神经:生理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用单数cranial nerve,人体解剖学用复数cranial nerves。

颈神经:动物学用单数cervical nerve,人体解剖学用复数cervical nerves。

脊神经:组织学与胚胎学、动物学用单数spinal nerve,人体解剖学用复数spinal nerves。

腰神经:动物学用单数lumber nerve,人体解剖学用复数lumber nerves。

动物学中的荐神经用单数sacral nerve,人体解剖学中的骶神经用复数sacral nerves。

显然,人体解剖学名词遵循“外文名的单、复数均按国际解剖学名词(NA),未予变动”的原则[1]V,但在学科渗透交叉日益深入乃至不断融合的当下,单、复数形式如此不一致显然不利于科技名词的使用和推广,也影响科技名词审定工作的严谨性和权威性。建议国内按照“英语名词一般用单数”的原则[3]将此类英语名词统一为单数①。

二对应术语的英语名词单、复数形式应统一

人类和其他脊椎动物的动脉、静脉、神经常成对或对称分布,多以上下、左右、前后、内外、大小、深浅等定位命名,是最常用的医学英语术语,其对应术语的英语名词单、复数形式也应统一。

例如,丘纹上静脉是 superior thalamostriate vein,丘纹下静脉就应为 inferior thalamostriate vein,而不是inferior thalamostriate veins;鼻腭长神经是 long nasopalatine nerve,鼻腭短神经就应为short nasopalatine nerve,而不是short nasopalatine nerves;下牙槽神是 inferior alveolar nerve,上牙槽神经就应为 superior alveolar nerve, 而不是superior alveolar nerves(值得提出的是:人体解剖学术语“牙槽”和医学美学与美容医学的“齿槽”亦应统一)。

与英语科技论文撰写时名词多采用复数形式[4]不同,科技术语中的英语名词是独立的专有名词,除必须用复数者,应用单数形式[5]。从单词记忆的角度出发,这些英语名词单、复数形式的不一致也不利于对应记忆。作为审定后的规范科技术语,建议将此类英语单词也统一为单数。

汉英名词并存,尤其正文中关键术语的英语括注与文后汉英名词对照索引是高校教科书和学术著作的两大特色,目的是方便读者查找,强化记忆。因此,无论是文中术语的英语括注,还是文后汉英名词的对照索引,均应该采用像英语辞典那样通用的单数形式。值得提出的是,为数不少的汉语版高校教材和学术著作常称“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和(或)“英中文名词对照索引”是不恰当、欠准确的,应规范为“汉英名词对照索引” 和(或)“英汉名词对照索引”。此外,编校工作中经常见到英语术语首字母大小写不一的情况,例如脊神经英语括注一词常有spinal nerve、Spinal nerve和Spinal Nerve三种表示形式。作为独立释义的科技名词,应强调英语术语首字母均不大写[6],而统一采用首字母小写的形式。

注释

① 《人体解剖学名词》(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14)上述英语名词均已采用单数形式。

参考文献

[1] 解剖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人体解剖学名词[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

[2] 动物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人体解剖学名词[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

[3] 医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医学名词:医学遗传学 免疫学 病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Ⅴ.

[4] 杨开英,于洪杰,吕小红,等.英文科技论文中名词单、复数的正确使用与编辑[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6):1117-1119.

神经解剖学论文范文第7篇

【论文关键词】 腮腺良性肿瘤;腮腺浅叶切除术;解剖方式;面神经功能

近年来, 腮腺良性肿瘤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 已引起临床高度重视[1]。临床多采取手术治疗该病, 而手术方式的选择是关键, 不同的解剖方式对患者的面神经功能影响较大, 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有助于患者手术顺利完成、更快康复[2]。本文研究50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行不同解剖方式对患者面神经功能的影响, 取得一定成果,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2月~2015年1月收治的50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进行本次实验研究, 所有患者均符合腮腺良性肿瘤临床诊断标准[3], 患者知情并同意加入实验。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 每组25例。对照组男15例, 女10例, 年龄19~66岁, 平均年龄(44.6±7.2)岁;研究组男14例, 女11例, 年龄18~69岁, 平均年龄(44.8±8.1)岁。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手术方法 患者行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 根据肿瘤的直径以及位置选择合适的切口, 于患者腮腺咬肌筋膜浅面行常规锐性翻瓣以后, 改为钝性分离, 切开腮腺咬肌筋膜, 分离至腮腺边缘位置, 采取末梢至主干逆行解剖术式, 先将面神经颊支解剖分离, 对于下颌角区域肿瘤, 解剖分离下颌缘支并进行分离后, 进行常规分离到颞面干与颈面干位置。对照组患者于颞面干与颈面干解剖各分支进行腮腺浅叶切除术, 研究组患者进行颞面干、颈面干以及腮腺边缘腺体内末端分支间向内部解剖其他分支型腮腺浅叶切除术, 术后引流, 包扎切口, 抗感染治疗。

1. 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面神经损伤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学前教育 随访10个月, 观察两组患者复发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术后面神经损伤及并发症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术后面神经损伤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术后随访 随访10个月, 两组患者术后均未见复发。

3 讨论

腮腺肿瘤为口腔颌面外科较为常见的疾病, 目前临床治疗腮腺良性肿瘤的主要手术方式有腮腺浅叶切除与腮腺部分切除术, 无论哪一种手术方法均需解剖患者面神经并保留[4]。而解剖面神经危险性较大, 患者面神经易受损伤, 直接影响患者生存质量, 因而手术方法的选择十分重要。

常规从颞面干与颈面干解剖, 在解剖面神经同时切除患者腮腺浅叶, 从而切除肿瘤, 达到治疗目的, 而该方法弊端较多[5]:①若施术者在分离过程中无法把握好分离深度, 极容易切断患者面神经, 影响患者神经功能;②解剖位置变异增加了手术难度, 从不同位置分离切除肿瘤组织的同时可能切断或者灼伤患者面神经;③手术视野不佳, 增大了手术危险, 实施者容易切断患者面神经。而腮腺肿瘤浅叶切除术中采取相互分离优势较多[6]:①位置清晰可见, 实施者可于边缘腺体内寻找末端面神经分支;②手术中视野清晰, 操作方法安全可行;③将患者颞面干及颈面干、腮腺边缘分支解剖分离以后, 使得面神经和腮腺边缘位置相对表浅, 切除时可避免单方向分离, 未将面神经末端分支分离, 降低了患者面神经损伤率。本文研究发现, 研究组面神经损伤率为4.00%, 术后并发症率为0, 对照组患者分别为24.00%、4.00%, 研究组并发症率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患者面神经损伤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提示两种解剖术式术后并发症均少, 而于颞面干、颈面干及腮腺边缘腺体内末端分支间向内部解剖其他分支型腮腺浅叶切除术治疗降低了患者面神经损伤率, 更为安全。

综上所述, 于颞面干、颈面干及腮腺边缘腺体内末端分支间向内部解剖其他分支型腮腺浅叶切除术治疗良性腮腺肿瘤手术效果好, 患者面神经损伤少, 复发率低, 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神经解剖学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人文教育;护理;人体解剖课

现代医学模式已经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这一转变促使我们更加重视医学人文教育。护理学也在此模式指导下,更加重视生物-心理-社会三方面的综合因素。护理的本质在于关怀。现代护理教育的核心亦是人文关怀教育。目前,各大医学院校为了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专门开设了人文课程(多以选修课形式出现),还有不少医学院校已经开始重视在护理专业课的教授中融入人文关怀理念。专门开设人文课程和在专业课上下工夫固然重要,但往往忽视了医学基础课在此方面的潜在作用。护生进校学习的第1年,首先接触到的恰恰是医学基础课程, 其中《人体解剖学》,作为每个护生步入医学殿堂后接触到的第一门课程,其实有着重要意义。刚刚进入医学院校的护生们,大多年龄较小,思想单纯,积极向上,解剖课无疑是实施护生人文教育启蒙,培养人文关怀精神的理想场所。

1 目前医学高等院校护理专业解剖课现状

1.1教学形式和教学设施 目前,各高等医学院校护理专业的人体解剖课教学形式基本相同,多为理论课结合实验课教学,实验课又因学校的不同而略有差异,有的学校为护生专门安排有尸体解剖实验课,有的学校则没有。老师在理论课上教授解剖学专业知识,然后在实验课中帮助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巩固。实验课上,护生被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通常4~6人,组内成员共享一个实验台和一组人体标本,老师结合标本实物对理论课上讲到的人体器官和部位再次讲解,使学生能够形象感知,加深理解和记忆。教学的目的要求也不涉及人文精神培养方面的内容。同时,各高等医学院校人体解剖实验课硬件设施完善,配有多媒体和各种标本实物。

1.2护生对待人体标本的态度 护生在解剖实验课上接触到的人体标本,一般是经过防腐处理后的实物和少量人造标本。解剖实验室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神秘、新奇、而又恐怖的,因此,初到实验室的学生对待标本的态度通常是谨慎小心、甚至诚惶诚恐。随着上课次数的增加,绝大多数学生开始对实验室里的一切习以为常,对人体标本产生了麻木感。学生常常会和自己"喜欢"的人体标本合影,并在拍照时做各种搞怪动作,仿佛是在旅游景点留念;不少同学对待标本动作轻浮,对尸体肆意评论、取笑;甚至有学生拿人体头骨当木鱼敲击取乐,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严重性。由于防腐剂福尔马林有一种特殊的刺激性气味,使得一些初到实验室的同学对人体标本以及实验室的环境有一种不舒适感,甚至是厌恶感,这可能会对他们今后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人文精神的塑造产生一定负面影响。

2 不良现象原因分析

2.1忽视第一堂课 很多高等医学院校的护生表示,在第一节解剖理论课以及第一次解剖实验课上,老师们都是"直奔主题",在简单介绍完自己的姓名后,就开始教授专业知识,没有任何启发或教育护生缅怀逝者的行动。这实际上错过了进行人文关怀教育的宝贵时机。老师们对于逝者乃至生命所表现出的漠然态度,或许会在学生的思想中产生消极作用,而这种作用可能是长远的,可能会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面对患者时体现出来。

2.2教师在课堂上不提人文教育 据笔者了解,除了在第一堂课上缺乏缅怀逝者的行动,在之后的人体解剖学课堂上,很少有老师能在讲解专业知识的同时,为学生播撒人文关怀的"种子",仍旧是"就事论事",只讲知识,不提人文。这不仅使得课堂上缺少了生气,也忽略了一个进行人文教育的便利机会。人体解剖学在课程内容上具有一定特殊性,学生在面对人体器官和尸体时,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伦理方面的思考,如果教师能抓住时机,在这样一个充满着有关人性和生命思考的课堂上向学生灌输人文关怀思想,一定会产生不错的教学效果。

2.3部分老师的职业倦怠和麻木感 "由于解剖学科相对其他基础学科环境恶劣、内容枯燥,相对临床学科待遇较低,大多数解剖学教师或多或少会出现教学倦怠情绪,出现对教学冷漠、刻意地在自己和工作对象间保持距离"[1]。有些老师可能在上课时无意间将自己的消极情绪(比如,他们面对人体标本时表现出的冷漠和不敬)传递给了学生。"如在教学过程中言语不严肃, 有时拿尸体的形态开玩笑, 对尸体评头论足,不按操作程序,心不在焉,甚至动作粗鲁或轻佻等。"[2]不少年轻教师对于学生不尊重人体标本和逝者的表现过于宽容,多采取视而不见的态度,甚至有个别教师加入到学生的"胡闹"行列。神圣的医学生誓言和南丁格尔誓词在那一刻被严重践踏。

2.4大一护生年龄普遍较小 刚入校的护生由于年纪轻,大多思想单纯幼稚,好奇心强,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同时又喜欢标新立异和与众不同。因此,当他们见到人体尸体和器官标本时,会很自然地想去"搞怪",他们的行为可能并没有恶意,但是长此以往就会在他们心里埋下漠视生命,将患者物化的种子。 学校在此方面需要对他们加以正确引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5学校缺乏人文氛围 人文理念不仅要在课堂上传播,更要随时随地渗透,在大环境里营造人文气氛,使人文精神深入人心。

3 将人文关怀教育融入人体解剖学

以上种种不良现象不容忽视,必须加以遏制和纠正。护理专业的解剖课教学内容和理念有待改进,为此,笔者提出了几点不成熟的建议。

3.1重视第一堂课 "人体解剖学作为早期的、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 使医学生在解剖教学中受到医学人文教育的熏陶, 则是责无旁贷的。"[1]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第一堂解剖课对于护生人文关怀精神的塑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老师们可以在护生的第一节解剖实验课上,举行一个缅怀死者的仪式。其实,早在上世纪60、70年代国内的人体解剖课上,就有着向器官、遗体捐献者或逝者表达敬意的传统,比如在开始上课前举行简朴的默哀仪式。如今,这一传统却被我们丢弃、遗忘。老师可以在进行教学之前,先向学生讲述人体尸体和器官标本的来源,尤其突出器官、遗体捐献者的无私与高尚,让学生们明白自己(包括老师在内)都是这些逝者的受益人,正是由于他们的贡献,才有了宝贵的学习机会。随后,老师带领全体同学起立默哀三分钟,以示对"无语良师"的感恩和敬意。为了避免学生将人体标本和尸体物化,在每一组摆放人体尸体的实验台上和每一组人体标本上,都贴上死者的年龄以及一句对其人生闪光点的赞美之辞,让护生们能深刻感受到这些标本都曾具有鲜活的生命力,每一具尸体都曾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使学生从心底里产生敬畏之情。

3.2在课堂上传播人文理念 解剖课实际上是对护生传播"以人为本,尊重生命"理念、进行人文关怀情境式教学的一个理想场所。在理论课上,老师们可以在讲解枯燥专业知识的同时,加入与之相关的医学史内容,医学史与人体解剖学的发展密切相关,"医学史作为一门医学科学和人文科学的交叉学科, 在人文素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1]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对专业知识的记忆,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即时进行人文教育。在实验课上,老师要言传身教。无论从言语还是行动上,都要表现出对逝者的感恩和敬畏。在进行解剖操作前,老师带领护生集体默哀,然后严格按照手术的操作手法实施解剖,动作轻柔,态度严肃认真,营造出一种庄严的气氛。同时,及时制止和严厉批评学生的各种不敬行为。

3.3营造人文氛围 好的教学氛围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比专门的说教更有感染力,更有利于思想和精神的传播。在各方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不妨建立一座解剖馆或者在校史馆里开辟一块区域专门用来表达对逝者和遗体捐献者的敬意。

3.3.1建立人体解剖学馆 对此,可以借鉴佳木斯大学基础医学院的做法,该校经过7年努力筹建出一座解剖学馆,旨在向学生传授人体解剖专业知识的同时,进行医学人文教育。"在馆前右侧草坪中有华陀像,在馆前左侧的松林之中有为捐献遗体者建立的石碑,誉为"敬遗石",碑座用花岗岩筑成,上面雕刻着捐献遗体者的姓名。在馆内的庭中设有医学生的'誓言墙'、'图谱墙'、'传统墙'、'创业墙'和 '题词墙'。"[3]在护生刚刚进校还未开始接触人体解剖学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护生以班为单位参观解剖学馆,为护生讲述遗体捐献者的事迹,带领护生庄严宣读"医学生誓词"和"南丁格尔誓言"。随后,在第一节人体解剖实验课结束时,要求每一个学生结合自己之前的参观感悟,完成一个小手工制作来表达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并将优秀的小制作展示在解剖学馆或解剖学实验室的专门橱窗里,供学生们欣赏和相互交流心得。

3.3.2在校史馆内开辟人体解剖学展区。在该区域呈现各种敬畏生命的名言警句并辅以优秀医者的图片,重点呈现器官、遗体捐献者的事迹。教师或解说员深情并茂地讲解捐献者事迹的同时,可以播放感人肺腑的音乐,渲染神圣庄严的氛围。

3.3.3改善解剖实验室教学环境,让实验室不再难闻。有不少教师认为解剖实验室里的"醛辣尸臭"气味有助于学生克服怕脏怕臭怕吃苦的心理。实际上据笔者了解,国内解剖实验室里特有的难闻气味使得一些护生(女生是护理专业学生的绝大多数)一开始就从感官上产生了对人体尸体和器官标本的厌恶和恐惧,甚至不愿触碰,这些逝者在他们头脑中的最突出印象可能就只剩下"难闻"二字,那么尊重逝者、敬畏生命的感恩教育之效果或许就会被大大削弱,这对其今后医学人文关怀精神的塑造可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在美国医学院校的解剖实验室里,"学生在做解剖时, 尸体标本需暂时保存, 所用的防腐保存液可向公司购买或自行配制,保存液中有香料、不含福尔马林。教学环境整洁卫生, 中央空调调节室温, 实验室没有刺鼻激的福尔马林气味。"在此,为何不效仿美国医学院校的做法,在防腐剂中添加香料,让人体标本不再难闻、改善解剖实验室的环境呢?这不仅有助于护生更好地感知生命的美好和神圣,也更有助于感恩、敬畏和缅怀逝者。

3.4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 人文素质主要包括情感,意志和认识三个方面。人文关怀能力是人文素质的一个重要体现。"关怀是护理的本质,是护理的核心思想,是护士必须具备的执业能力,也是护理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素质。"[5]"美国学者Beck 进行Meta分析得出,学生受教育期间,对其关怀能力的培养影响最大的是教师的关怀榜样作用。"[6]因此,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人文素养。一方面,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医学院校可以为解剖学教师开设人文教育培训班或定期讲座;另一方面,则需要教师平时注重加强个人修养,在教学中运用自己的情感、意志、认识等方面的人格魅力去引导、激发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

3.5增加教学目标 将"护生学会感恩逝者,敬畏生命"作为一项人体解剖课教学目标,可以使教师们更加重视课堂上的人文关怀教育。同时,在人体解剖学的期末考题中加入一道新的简答题,要求护生结合护理的本质内涵和人体解剖学,阐述自己对于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总之,人体解剖学可以说是每一个护生步入医学殿堂后接触到的第一门医学课程。人体解剖学课堂是一个对护生进行人文关怀教育的绝佳平台,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思考人性,理解和感悟生命的生动场所。重视第一堂课、播撒人文理念、营造人文氛围、提高教师素质、改善教学质量、增加教学目标,所有的举措都是为了更好地传播人文关怀精神,培育出更多优秀护理人员。护理人文教育任重道远,仅凭一门解剖课的改善是远远不够的,在不久的将来人文教育势必会很好地渗透到每一门医学课程中,使人文关怀理念真正深植于每一名护生的心中,并在其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张胜昌, 钟震亚 , 黄秀峰, 等.浅论解剖学教师应具有的"非专业素质"[J].四川解剖学杂志,2009,17(2):67.

[2]金红,李伦,刘铭,杨智.尊重人体尸体: 人体解剖教学的伦理原则[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6,27(3):33.

[3]王凤臣,王维峰,钟震亚,等. 解剖学教学中融入医德教育的探索[J]. 解剖科学进展,2010,16(6):582.

[4]张炎.中美长学制医学生解剖学课程的比较与思考[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81.

神经解剖学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臂丛;尺神经;正中神经;臂内侧皮神经;解剖

【中图分类号】R3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11-185-01

1材料与方法

在解剖一具1.48m少年男性尸体时,发现臂丛中尺神经和正中神经分支间有交通支,以及臂内侧皮神经发起自后束变异等标本,使用定位针,用游标卡尺(0.02mm)测量神经外径及长度,用米尺测量身高。

2 观察与测量结果

观测到左侧臂丛有“三干六股三束”,该臂丛的上、中、下干均在锁骨的后上方分为前、后股,上干的前股形成外侧束,下干的前股形成内侧束,三干后股汇成后束。

2.1 外侧束发出正中神经外侧根和肌皮神经两支,肌皮神经又发出肌支,穿入并支配肱二头肌短头和肱肌,内侧束发出两大分支,一支为正中神经内侧根,一支延续为尺神经,另有一小分支(起始处外径1.2mm)起自正中神经内侧根起始处,与尺神经发出的一小分支(起始处外径2.02mm)相连形成“V”形,后束汇成后除向后延续为腋神经外,另向前上方又发出一束,并有三个分支,第一支与前述“V”形神经支形成两交通支(长交通支长度为13.78mm,短交通支长度为13.78mm),并与第二支交汇后形成正中神经第三根,第三支汇入正中神经外侧根。

2.2 距下干后股起始处15.88mm,有臂内侧皮神经发出,起始处外径2.78mm,经腋动、静脉之间下行至腋静脉的内侧,继沿肱静脉的内侧达臂中部,于贵要静脉内侧浅出深筋膜,查相关文献[1],臂内侧皮神经起自下干后股概率为2.38±1.36,非常少见。

2.3 另有胸肩峰动脉穿行与正中神经外侧根与肌皮神经间穿入三角肌内,走行异常。

3 讨论

可见本例标本臂丛尺神经与正中神经分支变异,并臂内侧皮神经变异,尺神经与正中神经交通支已有相关报道[2,5],经查询国内文献[2-4]等,未见报道,臂丛交通支广泛存在,其分型变异可为颈腋部手术时避免臂丛损伤提供解剖学资料。

参考文献

[1] 黄瀛,吴晋宝等.中国人解剖学数值[K].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290.

[2] 朱家恺.正中神经与尺神经的异常交通支[J].广东医学,2005,26(12).

[3] 宋占锋等.臂丛交通支的观测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8,26(4).

神经解剖学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心理学;神经解剖学;生理学;教学方法

人体神经解剖学和人体神经生理学是人体神经解剖生理学的两部分内容,而神经生理学是心理学专业所要学习的重要部分。解剖学关注的是正常人体神经系统的形态结构,生理学部分则侧重研究神经系统的活动规律及其产生原理。一个是“骨架”,一个是“血肉”,二者紧密联系、相辅相成[1]。心理学专业缺乏医学背景,如何有针对性地选择本专业的神经生理学教学内容,让这部分课程内容变得通俗易懂;怎么变革教学方式,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神经生理学教学过程中常常思考的问题,也是教学改革的目的。本文就这些内容说一点肤浅的体会。

1应用心理学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应用心理学为本校新开设的专业,其人体神经解剖生理学与人体神经生理学这两门课程整合为神经解剖生理学,该必修课程教学任务由生理学教研室和解剖学教研室教师共同完成,无教材,安排理论课20学时,实验课26学时。目前,学校应用心理学专业的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学生兴趣不够。教师常常讲授比较难的结构书本知识,缺乏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学生感觉这些内容比较枯燥单调,很容易出现厌学,没有意愿去了解掌握这些知识。(2)学生重视程度不够。心理学和神经科学是紧密相连,很难分割的。部分学生未能意识到该课程的重要性,认为与专业课没有太多联系,上课考试仅为拿学分,不够重视。(3)不同教研室分别教学。教学任务由解剖和生理两个教研室的教师一起承担,很容易出现教学内容重复,从而影响教学效果。(4)课程内容安排不合理。心理学研究人类的心理现象、精神功能和行为,既是一门理论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学科。神经科学和“应用革命”的飞速发展,使社会心理学向认知神经科学和经济管理科学发展。如何看待心理学本身的研究主题[2],就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而言,应该更多侧重于精神、情绪、精神疾病等方面[3-5],而非神经结构本身。

2对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所做的一些实践

2.1针对应用心理学专业特色,调整教学内容

本校应用心理学专业不仅具有一般院校应用心理学的专业特点,同时还具有医药院校的特色,毕业生将掌握一定的医学知识,在心理咨询与治疗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将获得更为宽广的就业前景[6]。目前本课程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对神经系统的解剖结构及功能有一个系统的了解,但无法突出心理学专业特色,授课教师对心理学专业知识也知之甚少。因此,针对这个问题,遵义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结合心理学专业特色[7-8],适当压缩了解剖学及生理学基础知识的学时,在不影响教学效果的前提下,拓展了一些新的学习内容,如增加了情绪的脑机制、脑的节律、性与脑、学习记忆、语言和注意等几大模块,既是神经系统研究比较热门的地方,也与心理学的专业特点紧密相连,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相关的医学背景,为后续心理学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2调整授课方式

针对容易出现教学内容重复或遗漏,授课教师无法把控学生究竟学过哪些理论知识,以及由于解剖学知识较为直观,易于理解,而生理学知识较为复杂、抽象,学生往往难以理解记忆,教学效果不佳等问题,建议解剖学及生理学教研室教师共同备课,将解剖学知识点及生理学知识点串联起来,以先后顺序授课,先上解剖学,让学生对神经系统的形态结构有一个直观的概念后再上生理学,帮助学生对生理学内容的理解记忆,并且可适当压缩解剖学课时而延长生理学授课学时,有利于学生消化吸收知识点。

2.3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针对学生对本课程重视程度不够,兴趣不高的问题,遵义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采取了课后谈话的方法,加强授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及时了解学生在本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迷茫,并针对性地实施了解决方案[9]。学生认为本课程没有教材,全部知识点由教师通过口述及PPT的方式传授,知识点又相对抽象复杂,因此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兴趣。通过课前列举与学生自身息息相关的例子及分组讨论的方式,引出本节课知识点,效果显著。如在讲视觉、听觉章节前,通过一段有趣的影片调动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启发式提问[10]:为什么我们能看到、听到东西?从而引出视觉听觉的知识点。在讲授性与脑章节中,首先跟学生聊聊最近的明星恋爱、“出柜”等娱乐新闻,询问学生中有没有在谈恋爱的,然后询问学生:为什么相同性别的人有的喜欢男生,有的却喜欢女生?为什么热恋中的人会有强烈的幸福感,失恋又会让人无比悲伤?这些感受在我们的大脑中是怎样的机制?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在授课过程中大胆删减和心理学专业不太相关不必要的章节,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学习质量。

3小结

神经解剖学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解剖学;新大纲;教学思路

解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是中职卫校各专业学生入学后都要学习的医学基础课程,对学生能否产生浓厚的医学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解剖学教学强调系统性和完整性,后续医学课程的学习都将涉及人体的形态结构与功能,因此教学中不应过多删减内容。解剖学是典型的形态学学科,在完成好理论教学的同时还要保证一定的实践教学任务和质量。针对新教材和新大纲的要求,结合我校教学资源和学生实际,本文着重探讨了新形势下解剖学的一些教学思路,并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旨在提高教学设计的实用性和有效性,现介绍如下。

1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

在新大纲规划的教学计划中,部分章节的规划与我校实际不能有机融合。如运动系统章节理论教学规划为2学时、实践教学规划为8学时,由于我校解剖实验室资源远不能满足众多班级的实践教学需求,加之学生普遍存在基础薄弱、自学能力低下、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等特点,本章节难以采用以实践教学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因此在制订教学计划时通过教研组讨论后决定仍以理论教学为主导。新大纲的绪论只规划了1学时的理论教学,教师在完成好章节教学内容的同时,想要在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科特色等方面进行延伸,难免过于仓促。再如泌尿系统、生殖系统、感觉器官、内分泌系统等章节,如果分章节独立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由于实践教学资源有限与教学班级众多的矛盾,实验室难以统一有序地安排实践教学活动,因此将部分章节整合后统一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较为合理。在制订教学计划时,既要保证学科的完整性和应有的教学质量,又要充分结合学校资源和学生实际,并确保教学计划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在实践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为了完成学校规定的实验教学任务,将显微镜使用也作为单独的实践学习项目开展,不考虑与其他科目教学的重复性,既造成资源的浪费,又加重了解剖学学时少而教学任务繁重的矛盾和负担。

2新教材特点浅析

目前解剖学所使用的新教材是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任晖、袁耀华主编的第三版中等职业卫生学校全国规划教材[1]。与往年解剖学教材相比,为了缓解教学学时缩减而教学任务繁重的矛盾,许多教学内容已经进行了大幅度精简和压缩,新教材的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删除了胚胎学概要内容。第二,各章节设置了“解剖应用”内容,加强了解剖学与临床的联系,体现了学以致用的理念。第三,删减了繁琐的部分章节内容,体现了从“十二五”到“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立项教材的“基本、必需、够用”的原则。如颅底的内面观和外面观,只要求做到指认部分结构名称,删减了过多的文字叙述;多数骨骼肌只交待了大置和功能;脑神经以表格形式概括性质、分布及损伤表现;内脏运动神经仅以表格形式进行比较说明;脑和脊髓的传导通路仅以流程图的形式表示,强调了各级神经元的位置。但笔者认为,部分章节内容仍未能充分坚持“基本、必需、够用”的原则,教材内容仍显繁多,如脉管系统、感觉器、生殖系统、脊神经等,需要任课教师结合教学实际进一步精简和提炼。

3教学思路探讨

3.1进行分层教学,有效降低学习难度

在保证解剖学教学基本框架和教学内容不变的前提下,教与学的任务都十分繁重。针对目前中职学生基础差和自学能力低下的特点,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进行了两个层面的调整:一是需掌握的理论知识,即需要识记的学习内容,如重要的名词、与临床联系紧密的知识点、解剖学常考知识点等;二是实践能力要求,即在课堂学习过程中重在看图,在实训室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指认的一些结构名称,该部分知识对于学生学习的要求可相应放低。通过两年来的教学尝试,课堂教与学的压力和难度均有所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同时学习目标也更加明确,特别适用于教学任务繁重的运动系统和脉管系统等章节。解剖学许多教学内容都可以按此开展分层教学,但需要注意某些知识点既是理论掌握的重点,也是实践学习的重点,需要教师着重进行讲授。

3.2将一些解剖学内容放在生理学中进行补充和强化

解剖学与生理学关系密切,解剖学重在形态结构的学习,而生理学重在生理功能的学习,通常中职卫生学校两门课程的教师为同一教研组的任课教师。由于在第一学期开设的解剖学具有教学时间紧而教学任务重的特点,加之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没有适应从中学到中职学习特点的转换,学生往往在第一学期医学课程的学习中表现出接受能力低下的特点。因此,解剖学的一些教学内容应该放在第二学期开设的生理学课程中进行补充、加强和完善。如对肌组织的学习,解剖学和生理学都将讲授骨骼肌的微细结构,若在第一学期开设的解剖学中设置过高的教学要求,将很难实现教学目标。将部分对于学生而言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放到第二学期开设的生理学中进行讲授是更加科学合理的选择。解剖学和生理学两门课程重复性教学内容较多,虽然在学习要求方面有所侧重,但许多解剖学内容完全可以放在生理学中进行补充和强化。如血细胞、血液循环、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胃液、胸膜腔、肾单位、感觉器官、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生殖等。如何加强两门课程的纵横联系,使其相辅相成,从而形成清晰的教学思路并科学合理地开展教学活动,是教研组及任课教师需要不断总结、提炼和反思的问题。

3.3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联系

目前我校解剖学教学资源仍无法满足以实践教学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因此所开展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应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这样才能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如运动系统骨骼肌的教学内容,理论教学应侧重于重要骨骼肌的功能、形成的特殊结构以及临床联系,而骨骼肌的起止、位置和形态应在实践教学中有所侧重和完善。如体循环的动脉和静脉,由于血管的走行、毗邻、分支分布、临床联系等内容繁多,倘若全部进行理论教学,学生很快就会产生畏难和厌学情绪。该部分内容的理论教学应侧重于实用性和临床联系,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需要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对比、编制记忆口诀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再如教学内容繁多的脊神经和脑神经,教学特点也是如此,需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辅相成,从而保障教学质量和实现教学目标。

3.4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提高学生课堂学习质量

教学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如某些前后联系紧密的教学内容,可以采取“先放一放”的原则,在后续相应章节的教学中进行补充和完善。如开学第一周要讲授的四大基本组织、各组织的分布特点及功能会涉及后期要陆续学习的器官和结构,教师可以先采取“勾勾书、放一放”的原则,待后期学习相关内容时再进行补充和强化。再如解剖学涉及许多临床疾病,检查和操作,其他学科知识如酶、动作电位、激素、受体、神经递质等,深入浅出地讲授和解释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针对解剖学教学内容繁多的特点,学生的课堂学习应遵循“多看、多听、少写”的原则,即多看教材图例及教学用图、多听教师讲解,不应设置大量要求学生书写的内容。此外,教师所讲授的教学内容及制作的课件应尽量依据教材,在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从而提高课堂教与学的效率和质量。

4讨论

4.1关于教考分离

我校近年来逐步开始用教考分离制度对教学进行量化测评,各项管理制度和奖惩制度也不断完善。但就目前中职学校而言,想让畏学、厌学和滞学多年的“双差生”在短期的校内学习过程中迅速成长为勤学好问的好学生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特别是第一学期学生正处于学习生活和身心发展的转型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漫长的教育引导过程,学校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4.2关于解剖学与生理学

由于解剖学与生理学两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联系紧密,若由同一名教师承担相同班级的解剖学与生理学教学任务,那么两门课程相辅相成、补充加强的教学工作将会做得更好,学生也能更好更快地适应教师的教学特点和要求。

4.3关于有效开展解剖学实践教学

实践学习的多数内容已经由任课教师在课堂进行了讲授,实践教学应重在指导学生如何学、学什么,通过实践教学来加强和巩固课堂所学。实验课教师及任课教师不应在实践教学中占用学生过多时间再进行重复的理论讲解,应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开展学习活动。同时,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做好解答和指导工作,每次实践课应安排相应时间进行检查提问,以检测学生的实践学习情况。

4.4关于解剖学课件

目前我校解剖学课堂教学已经完全淘汰了以往的挂图讲授形式,多媒体课堂已经全面普及,充分利用课件和教学图片开展教学活动已经成为主要的教学形式。由于解剖学课堂教学涉及大量图片、视频,制作高质量的教学课件将会大幅度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现阶段教学课件已成为解剖学教学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需要收集大量高质量的教学用图,制作精良的教学课件。

作者:周建文 单位:临沧卫生学校

神经解剖学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 人体解剖学有效教学教学研究

源于20世纪西方教学科学化运动的有效教学理念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1],激发、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促进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是该理念的实质和核心[2]。人体解剖学是医学专业的一门基础学科,也是医学生入学后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具有内容复杂、名词多、难记易忘等特点,学生学习起来非常吃力。虽然有的学生死记硬背,在考试时能取得比较好的成绩,但时间稍久便会遗忘,不利于临床实践。因此,实施有效教学,使学生在规定的学习时间内,牢固掌握人体解剖学的知识并能在此后的临床实践中灵活运用,显得尤为重要。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如何实施人体解剖学的有效教学提出自己的建议。

1.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俗语说:“好笋出好竹,好师出好徒。”对于初入医学殿堂的学生而言,人体解剖学是其入学后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因此可以说,人体解剖学教师是医学生漫漫求学途中的第一位领路人。这样的领路人,其综合素质,不但直接影响学生本门课的学习效果,而且关系到学生对医学兴趣的培养,甚至影响到其今后的从医历程。因此,人体解剖学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只有用丰富的专业知识吸引学生,用高尚优良的品格感化学生,用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关爱学生,学生才会在学术和情感上与教师产生共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在尊敬、爱戴教师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因此,教师综合素质的高低,是决定能否顺利进行有效教学的首要因素。而教师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在平时的工作、学习及生活中要时时注意,持之以恒。

2.设立明确的教学目标

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本杰明·布卢姆[3]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目标教学法,布卢姆认为,预期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和具体,直接影响到教学成效的优劣,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学生在学习中有无目标,学习效果的差异会很大。具体、明确而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自从上世纪末我国高等医学院校扩招以来,多层次、多样化的教学体系逐渐形成。不同层次的学生,其接受和运用解剖学知识的能力不同;不同专业的学生,其对解剖学各部分的重视程度也不同。因此,教师必须对所要教授的学生有明确的了解,根据他们的需要和接受能力,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比如,对于临床专业的学生,教学目标设定为掌握人体各系统的主要特点;对于口腔专业的学生,教学目标则应侧重于口腔解剖学,而人体其他系统的解剖学知识则可大概了解。再比如,对于本一、本二层次的学生,要求能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临床应用中遇到的问题;对于本三层次的学生,则要求熟练掌握课本知识即可。但无论制定什么样的教学目标,我们的最终目的都是培养合格的医疗卫生工作者。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需要独自面对日新月异的医学知识,这就要求他们在大学期间学会学习。因此,人体解剖学教师作为医学生的第一位领路人,在实现本门课程教学目标的同时,还应当将教会学生学习纳入教学目标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这能让医学生受用终身,也才是真正的有效教学。

3.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指导老师,学生只有对人体解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其学习积极性才会被激发出来。那么学习兴趣如何培养呢?笔者认为,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保持好奇心,好奇心是产生兴趣的强烈的动机。比如在讲解循环系统时,笔者这样设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治疗肺炎的病人,从手背静脉网输液,药物如何抵达病灶区域吗?”学生立即就对这个问题产生好奇心:“是啊,输液是生活中常遇到的事儿,药物是怎么到达病灶部位的呢?”于是学生带着这个疑问,认真听老师讲解,甚至一些同学会迫不及待地自己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带着问题去学习,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够使学生不断产生好奇心。当循环系统讲完时,学生的问题迎刃而解,心中往往产生豁然开朗的感觉:“啊,原来如此,解剖学还是挺有趣的。”此时,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就转化为主动探求知识,学习兴趣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出来,学习的效率自然明显提高。

4.重视实验课的授课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直观性强、理论描述抽象、十分注重实践的医学基础课。教师要想在教学中达到教学目的,除了上好理论课外,实验课的教学也不可忽视。在实验课的授课过程中,教师通常尽职尽责地把标本或模型上所能看到的结构一一给学生看,但这种模式往往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课上能懂,课后就忘,不能对所学知识产生很深刻的印象。因此,教师需要改进这种教学方式,变“示”教为“导”教,在上课过程中侧重于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寻找结构,教师在旁提示即可。比如,在观察脑干内部结构的模型时,教师可以提示,舌下神经核位于舌下神经三角中,发出的舌下神经在锥体和橄榄之间出脑,学生就会根据提示,寻找舌下神经三角、舌下神经核,并发现舌下神经果真从锥体和橄榄之间出脑。再比如,教师提示,副神经核在脊髓的上六个节段,发出神经纤维构成副神经脊髓根,疑核在副神经核上端,其下部发出纤维构成副神经颅根,学生根据这些提示去寻找,会发现副神经确实由两个根构成,这就把脑神经和脑神经核两部分的知识相互贯通起来。当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找到结构时,他们往往会产生小小的成就感,而这种成就感则极大地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促使他们继续动脑、动手,于是本来的被动学习自然而然地转变成主动学习,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以上是笔者在实践人体解剖学有效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经验,笔者认为,有效教学是一个繁杂、系统而又多变的工程,教师因时、因人制宜,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人体解剖学的教学质量,培养出更为优秀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杨晓晖,郑玉中,吴晓华.试论基础医学课程的有效教学[J].西部医学,2012,24(1):202-203.

[2]巴哈提·哈立亚,艾尔肯·阿布力孜.医学影像学有效教学策略初探[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8,31(6):774-775.

神经解剖学论文范文第13篇

目前医学高职院校注重培养学生护理专业知识与技能,学生都希望今后能够成为一名有用的医护工作者,因此,教师要强调解剖学在医学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与其他医学课程的紧密联系,还应强调与临床实践密切相关的知识点,与护理临床应用相结合,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解剖学的重要性,提高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体现系统解剖学的特点,全面了解人体的结构,掌握主要器官的形态特征、功能及其相互作用,还要增加与护理操作、治疗、病情观察、抢救知识、护理诊断和生活护理等需要的应用解剖学内容。例如,在运动系统中,要重点讲解易骨折的四肢骨、常用注射的肌肉、易脱位的关节;在内脏系统中,重点掌握与常见疾病护理相关的内脏知识,如插胃管、导尿管等各种护理操作;脉管系统中,重点掌握与注射和急救有关的血管,如表浅静脉注射、动脉注射等。对涉外护理专业,则要求老师们应把常用的解剖专业英语词汇在上课时重点介绍给学生们。

2.重视体表标志教学

人体解剖学学习的是正常人体的结构,护理人员面对的是活的标本,掌握常用的体表标志及深部结构在体表的投影,对以后掌握规范的护理操作具有重要意义。学习时要求学生对照自身和相互对照,进行体表标志的观察和触摸,并给学生讲解—些重要的标志在临床上的应用,使学生十分直观地理解和掌握书本中抽象的描述。如在讲骨学和肌学时,可以触摸一些重要的骨性和肌性标志,例如胸骨角、髂前上棘、髂嵴、坐骨结节等;如学习臀大肌时就结合临床护理,讲解与肌肉注射有关的体表标志;学习关节时,讲解并表演关节的运动和脱位表现;讲解呼吸系统时讲解如何触摸甲状软骨、环状软骨和颈段气管;讲解脉管系统时,让学生找准并触摸心尖搏动点的位置、全身主要动脉的体表搏动点及急救时压迫止血点的位置;讲解视器时请同学互看对方的双眸,辨认角膜、虹膜、瞳孔、结膜和巩膜等结构。

3.重视解剖与其它基础医学学科的联系

系统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生理、病理和药理等其它基础医学有紧密的联系。教师不能仅在自己的学科领域进行深入的钻研,还要对其他学科加强了解,在备课和讲授中提高融会贯通性。例如通过了解胚胎学,联系胚胎发生,让学生理解器官的不对称分布。消化管在发生时逆时针方向旋转使得胰、脾、胃与肝分别处于的消化管左右两侧;横结肠和升、降结肠反折向上,位于十二指肠前方的冠状面内;与此同时支配食管与胃的左右迷走神经成为前后的位置关系。心在发生时顺时针方向旋转,导致心的2/3位于人体正中矢状面左侧,1/3在右侧。例如通过联系药理知识,讲解药物在体内的循行,有助于消化系统和血液系统的掌握。

4.病例式教学法的应用,将临床病例与解剖知识结合起来在教学中

基础课的学习目的就是为了临床各科的理论教学及临床实践打基础,解剖学除了是基础医学课,更渗透到了内、外、妇产、儿科学、神经病学、影像等几乎临床的各个学科。在讲解解剖学知识的同时,联系临床,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解肝门静脉侧支循环,解释肝硬化出现呕血、便血原因;讲解眼的结构,解释一些青光眼、白内障的眼部疾病;讲解神经系统病例有核上瘫与核下瘫,脊髓半横断损伤、内囊出血、脊髓灰质炎、桡神经损伤等。

5.重视画图

画图在系统解剖学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多媒体无可比拟的,不但老师要自己画图,还要让学生也动手画图.画图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兴趣,还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有利于开发学生的观察、想象和形象思维能力等。例如在讲述最复杂的脊髓内部结构或者脑干内部结构过程中,画图可以促进学生的理解,在讲解眼球壁、女性生殖器等,可以随讲随画,吸引学生注意。

6.重视标本模型考试

标本模型考试是检验实验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督促学生掌握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高职学校培养的学生,要求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在解剖知识方面,更要重视人体解剖学的实验教学。认识解剖模型和标本是人体解剖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可逐渐培养学生的空间形象思维能力。要认真地对待标本考试,并将分数计入期末总评中。

参考文献

[1]崔怀瑞,孙臣友.解剖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J].现代医药卫生,2007(9).

神经解剖学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系统解剖学;学习;重要环节

系统解剖学主要描述人体宏观形态结构的一门学科[1],只有清楚的了解人体形态的结构才能很好的把握结构功能;并且只有清楚的了解器官的具置也才能够对疾病进行正确诊断。系统解剖学不仅是医学生接触医学最早的启蒙课,同时也是必修课,对学生熟练掌握局部解剖学、外科学、妇产科学有着重要影响。然而,系统解剖学需要记忆的知识点较多,内容大多较抽象,结构繁琐及复杂,难以理解,这使得对于刚解除医学的学生来说,感觉学习系统解剖学非常的困难。为此,应掌握系统解剖学学习的重要环节,提高学习效率。

1系统解剖学的特点

1.1系统解剖学是以记忆为主的医学学科。由于系统解剖学中的专业术语众多,特别是上和下、上端和下端;前和后、背侧与腹侧等,这些专业术语都需要在学习中熟记,进而在临床中达到应用。加上其内容大多较抽象及难懂,较为繁琐复杂。若从微观上看中枢神经系统对十二对神经由细胞核团组成,并且每一个细胞核团都具有特定的位置,不可更改;若从宏观上看,伸进系统中对十二对脑神经的起止点,所支配的肌肉及其范围都有着自己一定的位置,每一条神经也有着支配范围,错综复杂,只有对这些知识乱熟于心,才能在临床中不出错误[2]。为以后的外科学、妇产科学及局部解剖学奠定一定基础。

1.2系统解剖学的名词术语较多。鉴于系统解剖学有着很多相似及相近的术语,如:枕骨大孔、卵圆孔、孔有圆孔、颈静脉孔、梨状隐窝、咽隐窝、项韧带黄韧带、椎弓间的棘上韧带等。同时,系统解剖学中也有大量表面含义与实际含义相差较大的名词,如:危险三角、胸骨角等。无论是相似的还是难记忆的,对于医学生来说都需要掌握的。

1.3系统解剖学具有形象性。系统解剖学课堂中所讲的人体结构都能够具体到实际实物的形状及结构,让学生能够更接近现实。如:十二指肠整体上呈现出"C"形,上肢的四边孔,肾似蚕豆;乙状结肠全长呈现出乙字形。

2学习系统解剖学的重要环节

2.1联想学习 所谓联想学习也是通过自己的想象,将不同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如在学习翼点的过程中,看到"H"形可联想到系统解剖学中有很多类似"H"形的结构,像脊髓灰质、肝的形状等;还如在学习颈外动脉时,较为特殊,与其同名的颈内静脉没有相伴行,进而简称为"同名不伴行";还有一些"伴行不同名"的结构,及神经与内动脉之间的不同名。通过此种联想方法能够较好的将各种相似的知识点联系起来,进而加强记忆。

2.2形象比喻学习 由于系统解剖学是一门较宏观的形态学,其结构较为复杂,难以记忆,加上内容较枯燥乏味,很多学生学习时没有兴趣。为此,可采用形象比喻的方式来学习,通过该方式能够将抽象化的知识形象化,复杂知识简单化、具体化。如学习女性成人子宫的形态时,其直肠与膀胱之间呈现屈状,类似深鞠躬的姿势,膝关节半月也显示为"C"状,肝门部位的三条沟形成一个"H"形,通过该形状都可联想成具体的事物来加强记忆。

2.3全面学习重点突出 系统解剖学的课程内容较多,加上学习经历有限,若全部将书本上的知识都掌握以及记忆,也是不现实的,为此,应学会全面学习,重点突出,学会舍弃。首先对课本所讲内容进行认识,弄清楚课本所讲的重点,整体把握课本所讲的知识主线;其次,对于大纲所要求了解的内容只需要弄清楚讲的是什么就行,没有必要对其进行内在研究。最后,采取不同层次的学习方法,这样不仅能够减轻学习的压力,同时还能够增强学习的兴趣。

2.4前瞻后联学习 所谓前瞻后联学习就是以问题为中心,将前后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对其进行综合分类,将不同章节不同性质的问题,归纳在一起,加深对问题的全面理解。例如:在学习胃这一节内容时,可将胃的形态结构、位置、神经支配以及血液供应等知识点,应将其归纳在一起,最终对胃内部有一个全面及清晰的了解。

3结论

总而言之,系统解剖学是医学生在上学期间必须学习的一门课程,是今后所学生物学、外科学及妇产科学的基础。由于这一部分知识较为枯燥及复杂,针对知识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最终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神经解剖学论文范文第15篇

1 解剖实验课的教学方法

1.1利用素材讲活解剖知识 学好解剖学首先要记住人体各部位的特点、结构,记是为了理解,例如记了骨与骨连接,是为理解肌学打基础;学好运动和内脏学就打下理解脉管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基础;学好系统解剖学就为了学习局部解剖学开路;学好学好解剖及组织胚胎学就为进一步理解生理学、病理学及临床学科奠定了基础。人体的形态存在许多物理的、化学的、数学的、生物学的道理,可供人们研究和理解,就是形态结构的命名也都有其含义,你若能去理解它,便变得主动、活泼、有趣、易记,若孤立地看待,就觉得枯燥、乏味、难记。所以,我在上实验课时,利用模型、图片、多媒体等来诱导学生去理解人体的奥秘,既形象又生动,让学生能看得清、听得懂、记得牢。例如在某些标本上不易观察和辨认的内容象腹膜的配布、网膜孔等除了在模型、标本上指导观察外,还辅以课件、幻灯及腹膜电影的教学,学生见后感到真切并能帮助理解。

1.2强化理解、记忆,夯实每一节课 教育的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因材施教,根据我校中职学生的情况和层次,在上解剖实验课时我设计了一套教学方案,包括预习、提示、操作、验收、小结这样几个环节的教学方法。①预习:提前布置本次课的内容,要求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同时复习有关的系统解剖知识,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在课前写操作提纲,其内容包括:解剖程序、寻找结构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等,为独立操作打下基础,同时认真检查其提纲并加强指导。②提示:在每次课前结合理论课的学习,将本次课的重点内容、操作难点及注意事项等结合挂图、幻灯及板书作一简要说明,使学生对本次课所学的内容有比较深刻的了解。③操作:在实验室里,讲解相应的重点、难点后,要求学生要按照自己书写的操作提纲进行操作,老师对其在操作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要求不操作的学生观察操作者的操作,评判操作同学的对错,双重强化相应知识点,或观察以前解剖过的标本,进一步巩固相应的解剖知识。④验收:在每节解剖实验课基本结束后,我找一些本节课的难点、重点结构让同学进行辨认,以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掌握情况,以便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这一环节不仅有利于检查教学效果,保证教学了质量,还对学生的学习有更进一步的促进。⑤小结:每次课的最后,再将本次课的重点内容结合临床应用进行讲解。目的是加深学生们对重点内容的印象,了解其临床意义,不仅使死的解剖知识变活,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为今后临床课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未来的医疗卫生人员不仅要求技术精湛,还要有优秀的医学素养,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要有灵活运用的能力,这样才是合格的优秀的医疗卫生人员,所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很重要。

2 提高学生的医学素养的能力

2.1重视科学态度的培养 医学是神圣的,也是科学的,所以需要严谨的科学态度。解剖实验课不仅是验证理论,更是增强学生感性认识的一种手段,也是培养良好科学作风,提高工作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实验课中必须对学生严格要求,我首先从课堂纪律上保证实验课的正常进行,要求学生在每次实验过程中要作好记录,在认真观察中学会辨认、分析、综合、描述和记忆,提倡一丝不苟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而且每一节课都要强化学生对人的尊重,对生命的尊重。

2.2重视学生口才培养 在以往的课堂提问中,我们经常发现一些学生显得过于拘谨声音怯弱,语无伦次,这固然有语文修养有关,但也于平时不注重语言训练,锻炼机会太少也有关。因此在实验课上,我们可以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我们除要求学生们回答问题语言要通顺,声音要洪亮外,而且要学会语言的逻辑性、交流性,尽量让每一位同学都有上台演讲的机会,在每次下课之前,都要随机点名一到两名学生登台讲解本次课的重点内容,在模型上寻找相应的知识点,并邀请部分同学和老师对学生的表达是否准确,声音是否洪亮,语言是否通顺进行评比打分。以上措施,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们既掌握了知识,又提高了语言能力,为日后进入临床能够同患者、同事进行科学、有效的沟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的能力

解剖学中的许多内容,存在着相互依赖或互为因果的关系,要引导学生在在记忆过程中注意反映这种联系。把那些时空上接近,性质上类同的内容,让学生在实验课上已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会产生良好的记忆效果。如由髋关节的稳固性想到髋关节囊坚厚、髋臼较深;讲了右心的结构,可让学生们联系已学过的知识自学左心的结构。有的内容可用对立理想来记忆,如由交感神经的结构、功能特点想到副交感神经,这样正反对比形成联想,记忆必然深刻。

4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验课上,让学生们通过课堂讨论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出好讨论题是搞好课堂讨论的关键,讨论的题型主要是具有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及临床联联系的综合分析题。例如在循环系统的一题为:肝硬化患者晚期为什么发生呕血、便血、脾大、脐周静脉怒张等表现?通过讨论既分析了门静脉与上、下腔静脉侧枝循环途径,又简单地介绍了临床肝硬化的症状和体征,克服了那种不明道理、死记硬背的习惯,从而从基础课开始探讨临床知识、有利于体现基础的重要,更增加了学生学习医学的兴趣。再如,在上完中枢神经系统之后,再让学生们讨论“中风”患者应出现哪些症状和体征等。把这些综合性很强的分析题,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通过讨论,增强了学生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近年来,通过对解剖实验课的研究和探索,利用科学方法让各专业学生不仅爱上解剖课,而且提高了学生学习医学的兴趣。通过学习,学生们解剖技能综合考试成绩都有大幅度的提高,为临床课课程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在实验课上,利用学校的资源还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了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将来向社会输送优秀的医疗卫生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解剖学是医学的基础课之一,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恩格斯说过:没有解剖学,就没有医学。精辟的论述了解剖学在医学中的重要地位。各层次的医学生只有学好了解剖学,才能为后面所学的各门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但解剖学是一门以形态描述为主的学科,学习解剖学的主要方法是通过对人体形态结构的观察,这种方法的确定是通过实验课来实现的,所以上好实验课是提高解剖教学质量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同时还可以利用解剖实验课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1 解剖实验课的教学方法

1.1利用素材讲活解剖知识 学好解剖学首先要记住人体各部位的特点、结构,记是为了理解,例如记了骨与骨连接,是为理解肌学打基础;学好运动和内脏学就打下理解脉管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基础;学好系统解剖学就为了学习局部解剖学开路;学好学好解剖及组织胚胎学就为进一步理解生理学、病理学及临床学科奠定了基础。人体的形态存在许多物理的、化学的、数学的、生物学的道理,可供人们研究和理解,就是形态结构的命名也都有其含义,你若能去理解它,便变得主动、活泼、有趣、易记,若孤立地看待,就觉得枯燥、乏味、难记。所以,我在上实验课时,利用模型、图片、多媒体等来诱导学生去理解人体的奥秘,既形象又生动,让学生能看得清、听得懂、记得牢。例如在某些标本上不易观察和辨认的内容象腹膜的配布、网膜孔等除了在模型、标本上指导观察外,还辅以课件、幻灯及腹膜电影的教学,学生见后感到真切并能帮助理解。

1.2强化理解、记忆,夯实每一节课 教育的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因材施教,根据我校中职学生的情况和层次,在上解剖实验课时我设计了一套教学方案,包括预习、提示、操作、验收、小结这样几个环节的教学方法。①预习:提前布置本次课的内容,要求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同时复习有关的系统解剖知识,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在课前写操作提纲,其内容包括:解剖程序、寻找结构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等,为独立操作打下基础,同时认真检查其提纲并加强指导。②提示:在每次课前结合理论课的学习,将本次课的重点内容、操作难点及注意事项等结合挂图、幻灯及板书作一简要说明,使学生对本次课所学的内容有比较深刻的了解。③操作:在实验室里,讲解相应的重点、难点后,要求学生要按照自己书写的操作提纲进行操作,老师对其在操作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要求不操作的学生观察操作者的操作,评判操作同学的对错,双重强化相应知识点,或观察以前解剖过的标本,进一步巩固相应的解剖知识。④验收:在每节解剖实验课基本结束后,我找一些本节课的难点、重点结构让同学进行辨认,以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掌握情况,以便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这一环节不仅有利于检查教学效果,保证教学了质量,还对学生的学习有更进一步的促进。⑤小结:每次课的最后,再将本次课的重点内容结合临床应用进行讲解。目的是加深学生们对重点内容的印象,了解其临床意义,不仅使死的解剖知识变活,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为今后临床课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未来的医疗卫生人员不仅要求技术精湛,还要有优秀的医学素养,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要有灵活运用的能力,这样才是合格的优秀的医疗卫生人员,所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很重要。

2 提高学生的医学素养的能力

2.1重视科学态度的培养 医学是神圣的,也是科学的,所以需要严谨的科学态度。解剖实验课不仅是验证理论,更是增强学生感性认识的一种手段,也是培养良好科学作风,提高工作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实验课中必须对学生严格要求,我首先从课堂纪律上保证实验课的正常进行,要求学生在每次实验过程中要作好记录,在认真观察中学会辨认、分析、综合、描述和记忆,提倡一丝不苟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而且每一节课都要强化学生对人的尊重,对生命的尊重。

2.2重视学生口才培养 在以往的课堂提问中,我们经常发现一些学生显得过于拘谨声音怯弱,语无伦次,这固然有语文修养有关,但也于平时不注重语言训练,锻炼机会太少也有关。因此在实验课上,我们可以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我们除要求学生们回答问题语言要通顺,声音要洪亮外,而且要学会语言的逻辑性、交流性,尽量让每一位同学都有上台演讲的机会,在每次下课之前,都要随机点名一到两名学生登台讲解本次课的重点内容,在模型上寻找相应的知识点,并邀请部分同学和老师对学生的表达是否准确,声音是否洪亮,语言是否通顺进行评比打分。以上措施,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们既掌握了知识,又提高了语言能力,为日后进入临床能够同患者、同事进行科学、有效的沟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的能力

解剖学中的许多内容,存在着相互依赖或互为因果的关系,要引导学生在在记忆过程中注意反映这种联系。把那些时空上接近,性质上类同的内容,让学生在实验课上已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会产生良好的记忆效果。如由髋关节的稳固性想到髋关节囊坚厚、髋臼较深;讲了右心的结构,可让学生们联系已学过的知识自学左心的结构。有的内容可用对立理想来记忆,如由交感神经的结构、功能特点想到副交感神经,这样正反对比形成联想,记忆必然深刻。

4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