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测量实训论文范文

测量实训论文范文

测量实训论文

测量实训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指导思想、功能定位、综合实训室、制度建设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ine measurement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function orientation, according to its to achieve the function to the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its purpose is to fully realize the talents training goal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words: guiding ideology, function orientation and comprehensive practice room, the construction of system

中图分类号:TD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指导思想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所需的高端技能型应用人才,也就是企业所需的能“用得上;留得住”高级技术工人。因此对学生的实训一定要与生产企业紧密的衔接,实训室开展的实训项目要紧紧围绕企业应用的实际技能来设立。因此实训室的建设要紧紧抓住煤炭生产企业所需的矿山测量技术这一主线来展开建设。

二、功能定位

实训室应具备哪些功能,让学生熟练的掌握哪些技能,必须以煤矿生产企业的需要为根据。我们通过深入煤炭企业进行调研,与企业的技术、管理人员进行座谈,明确了煤炭企业需要矿山测量人员目前需具备井下中腰线标定、激光指向仪安装、井下导线测量、井下水准测量、一井贯通测量、一井定向、陀螺定向、矿图绘制等实际操作能力。为此矿山测量综合实训室应具备完成井下中腰线标定实训、激光指向仪安装实训、井下导线测量实训、井下水准测量实训、一井贯通测量实训、一井定向实训、陀螺定向实训、矿图绘制实训等功能。

另外每一项实训内容都需有一定的理论支撑,学生在进行实训前,教师需进行必要的讲解,同时学生也需要查阅各种资料。因此实训室具备资料查询、理论教学、技能鉴定考核等功能。

三、矿山测量综合实训室的总体布局

为完成井下中腰线标定实训、激光指向仪安装实训、井下导线测量实训、井下水准测量实训、一井贯通测量实训、一井定向实训、陀螺定向实训、矿图绘制实训和资料查询、理论教学、技能鉴定考核等内容,矿山测量综合实训室内部应包括模拟井巷、矿山测量仪器室、自动化成图实训室、多媒体教室、资料室。其建筑面积应不小于400 。

实训室平面布局

回廊建成模拟井巷。中央实训场地用

以完成仪器对中整平、水平角测量、垂直

角测量、水准测量等实训项目。见图4―1

实训室长宽各20 。内部的仪器室、

自动化成图室、资料室、多媒体室采用玻

璃半隔断式结构。

资料室承载各类矿山测绘资料的分类

储存功能。为方便学生查阅,资料室内应

有一定数量的桌椅。

自动化成图室用来支撑矿图绘制、数据

处理等专项实训项目。室内的设备包括:30

台计算机、1套交换机、30套桌椅、CAD/CASS软件、投影仪等。见表4―2

表4-2 自动化成图室

多媒体教室用来进行理论教学、实训前学生探讨和准备、实训后总结之用。室内包括:一套投影仪、40套桌椅、一台计算机、音响、耳麦等。见表4―3

表4-3多媒体教室

仪器室承载仪器的储存、检测与维护等功能。目前按两个教学班80人,以4人为一个小组进行实训计算,还需购置6台全站仪、12台水准仪、一套RTK(1+3)、2台陀螺定向仪、4套激光指向仪、2台投向仪以及水准尺、三脚架、可伸缩垂球、矿挂罗盘、钢丝等。见表4―4

表4-4 仪器室

四、 制度建设

为保证实训项目的顺利进行,必须加强和完善规章制度。包括实训室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等。

(一)实训室管理制度

(1)室内环境要明亮、整洁、有序;

(2)专人管理;

(3)严谨室内吸烟、就餐,保持室内卫生;

(4)严格执行安全用电,防火制度;

(5)实验室配备消防器材,严谨周围堆放杂物,严谨消防器材挪作他用。

(6)下班后和节假日应切断电源,管好门窗,保管好重要仪器设备。

(7)做好实验室通风和防护,保持良好的环境。

(二)测绘仪器管理岗位责任制

(1)熟悉本专业的专业知识及各项法规、规程、规范;熟悉仪器设备的基本结构和原理、操作规程、维护方法。

(2)负责实训室的日常管理工作。对仪器设备做好各项记录。

(3)对仪器设备发生的问题和故障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及时汇报给系部。

(4)做好仪器设备的检测和校核工作,并及时汇报。

(5)做好仪器的使用记录。

(6)参与本专业购置仪器设备的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

(7)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

五、测量仪器的管理与维护

(一)仪器设备要统一编号,登记造册,装箱上架。

(二)仪器外借和归还要做好登记。

(三)定期检查仪器设备。

(四)仪器存放时,要注意防潮。在有暖气、上水管的室内,要注意防水。

小 结:本文从实验室建设的指导思想、功能、实验室布局和制度建立等方面讨论了矿山测

量实验室建设的基本路径。其目的是使矿山测量实训与生产过程紧密衔接,通过模

拟实训,让学生能胜任矿山测量的各项工作。

【参考文献】

[1]傅祥儒,韩明月编.矿山测量实习指导书. 煤炭工业出版社出版1992.5.

[2]瞿俊良 编,测量仪器与检修,煤炭工业出版社出版m1984.6.

测量实训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测量;高职教育;课程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TU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5)05015803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是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类相关专业开设的一门实践技能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工程测量在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中属于必备的基本工作技能。该课程教学目的是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建筑工程测量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方法;培养学生对工程测量问题的分析和计算能力,培养学生在工程实践中提出、研究和解决建筑工程测量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1]。这门课程的教学方法是以理论教学为基础,以实践教学为重点,突出培养学生在建筑工程测量工作领域的实际操作技能。

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突出实践教学的主导地位

针对该课程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为主的特点,在教学方法上强调把理论教学与实训紧密结合,形成理实一体化的教学体系。以理论教学作为开展实训课的前提和基础,通过系统有序的实训项目的有效实施,使学生的测量操作技能和处理相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得到磨练和显著提升。

(一)理论课和实训课教学要紧密衔接

该课程理论与实训课时比一般为1∶1,比较合理的教学安排是理论课在前,实训课在后(各2课时),形成一课一练的教学模式。实践证明,当学生刚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时,对知识点的印象深刻,不容易遗忘,随即进行相应的实际动手操作,所学的理论知识能迅速在实训过程中得到理解和应用,这样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相互促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工程测量实际操作技能。另外,随着一课一练的交替进行,两者的教学时间也能得到有效整合,节约了实训课前再次对实训课的教学目的、所用仪器、操作步骤和方法以及成果整理等内容的说明时间,

提高了一定课时内的实训效果[2]。

(二) 合理取舍授课内容,适当扩充新知识与新技能

建筑工程测量

课程的授课内容主要包括:概论、平面控制测量(经纬仪水平角及竖直角观测、电子经纬仪、视距仪、激光铅垂仪及全站仪的使用、钢尺量距)、高程控制测量(水准仪的水准测量、电子水准仪的使用)以及建筑施工测量(基础施工测量和主体施工测量)。一般的授课顺序是先高程控制测量,再平面控制测量。针对北方秋季开学的特点,可先讲授平面控制测量,再讲授高程控制测量。其优点是由于平面控制测量的内容较多,对学生实践技能的掌握要求相对严格,这样做可以避免寒冷天气对操作难度较大的平面控制测量进行室外操作的不利影响,有利于学生对关键技能的熟练掌握。

该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应满足在施工现场中建筑工程测量的实际工作需要,授课时应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对需要掌握的新知识与实践技能,特别是对电子经纬仪、激光铅垂仪、全站仪等测量仪器的实际操作方法,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加以讲授并安排实训。对过时的和实际应用很少的内容,如三、四等水准测量、经纬仪方向观测法测水平角、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等,可作为学生熟悉和了解的内容进行讲授。只有这样,才能在相对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建筑工程测量的实际操作能力,为将来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三) 采取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狠抓课堂和实训教学效果

1.理论课教学方法的应用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课堂教学主要采用多媒体和板书相结合的方式来授课,多媒体课件既有理论教学的内容,也包含实践教学的具体要求。通过选取大量的相关图片,对测量仪器的操作使用方法加以图文并茂的详细说明。课件中还包含部分视频教学内容,供学生在实训前对相应测量仪器的操作方法作进一步的感性认识。对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可以板书的方式加以推导和演算,帮助学生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采取师生互动为主的设问与解答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互动方式是以教师精心设计的有针对性的知识与技能应用方面的提问、学生作答以及教师点评来实现的,相关问题的提出与解答也是对课堂教学内容最好的引领与把握。教师要在课前做好教学设计,编写好教案,并准备好相关支撑材料[3]。

2.实训课教学方法的应用

在实训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场所和建筑工程测量实训室的实训设备,培养学生在水平角和竖直角测量、距离测量、高差测量以及建筑工程定位测量的实际操作能力。该课程实训教学采用分组的方式进行,每组学生4-5人。实训教学的目的,一方面是培养学生在各个实训项目中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实训成果数据的分析和内业计算能力;另一方面是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工作态度和认真细致、勤奋敬业的职业素养。

实训教学项目与理论课的内容紧密衔接,共分为15项实训项目。每次实训学生动手操作前,先由教师进行必要的现场讲解和示范,使每位学生都能真正清楚实训的步骤、方法和所应取得的成果数据,避免走弯路。在实训过程中,教师采取巡查的方式,及时查看各组的实训做法,及时进行相应的答疑解惑。

分组实训要求组内学生相互配合而不分工,要进行必要的角色互换,目的就是让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全方位的实际训练,以提升每位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如果某组出现实训任务未完成的情况,可以由教师安排其在课余时间跟随其他班级进行实训,保证其完成相应任务。

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可以安排学生参加校外实际工程的测量实训工作以及新校区建设工程的野外实训。这种做法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在工程测量方面的实际工作能力,实现与未来工作岗位技能需求的无缝对接。

二、加强对课程教学全过程的考核,强化学生工程测量实践技能的培养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效果需要通过对教学全过程的考核来体现,学生的学习效果也需要考核来了解,因此合理地制定课程教学全过程的考核评价标准显得尤为重要。这是调动和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指挥棒[4],必须充分加以利用,实现以考核促进对学生建筑工程测量实践技能培养的目的。

(一)强化教学全过程的跟踪考核,突出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与正确信息的反馈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属于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出勤、课后作业、实训报告以及期末考试等情况全面考核了解学生对课程知识、工程测量实践操作能力的掌握程度。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按照平时出勤成绩占20%,作业实训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50%的比例来确定该课程考试的最终成绩,改革了主要由期末考试来考核的传统做法,既提高了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又强化了对学生实际应用技能的培养。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笔者严格做到对出勤情况每课一考核,并将其作为平时成绩;每次理论课后的作业以及实训课后的实训报告均按标准评分、记录,作为作业及实训成绩。对作业和实训报告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在课堂上进行专门讲解,及时把正确的信息反馈给全体学生,以帮助学生对实际问题能有深入的理解与把握。

(二) 对学习动力不足的学生进行严格考核与及时的辅导

针对少数学习动力不足的学生,笔者严格执行每课一考勤,督促学生保持较高的出勤率。在实训课教学中,对这些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逐一指导,使其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充满信心。在实际动手操作过程中,其能力水平确实也在逐渐提高,学习动力也大大增强。

三、加强与学生的课内外交流,向学生提供专业与学业方面的指导

在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教学之间建立相互理解和信任的关系。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力争得到学生的认可与理解、尊重与喜欢。除了精选授课内容、提高课程教学水平外,笔者在课余时间主动了解学生各自的特点,建立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有效渠道,帮助学生妥善解决课程学习和学业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开课前学生缺少对专业知识的必要储备,因此,

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的建筑识图能力进行必要的初步培养。对此教师应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课内外交流,主动帮助学生进行专业和学业乃至就业方面的指导。这种指导在课堂内以专业能力培养为主,在课外以学业和就业能力培养方面的咨询为主。实践证明,笔者主动服务学生能力培养的做法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影响较大。

四、 结语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通过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方式,把学生对工程测量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与动手操作的实践技能很好地结合起来,突出实践教学的效果,强化对课程教学全过程的考核,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课内外交流,实现培养学生建筑工程测量工作领域实际操作技能这一核心目标。实践表明,这些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能够有效引导学生自觉学习测量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学生的学习意愿也非常强烈,学习效果良好,较好地实现了培养学生建筑工程测量实际操作技能的核心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实践,笔者在教学方法上的几点体会是:(1)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学习首先要选好合适的实训项目,突出实训项目的实用性,使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学有所用。

(2)授课方式要灵活,针对不同的章节内容,要详略得当,使学生能把握核心知识和技能,正确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使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过程成为一种技能应用的学习和实践过程。讲授的知识和技能要尽可能地进行实际应用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和学习能力。(4)要严格要求学生,确保出勤率与课堂效率,要通过课堂内外的实际训练,使学生真正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建筑工程测量工作领域的动手操作能力。参考文献:

[1]燕志明,周显平.《工程测量》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认识[J].职教论坛,2009(6):28-29.

[2]魏静,林华.关于提高建筑工程测量实践教学质量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7(21):156-157.

测量实训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技能人才 培训体系 三坐标测量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5(b)-0234-01

2009年11月,苏州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做大做强中心城市的若干政策意见》(苏发[2009]55号),文件提出“全方位转变发展方式,高起点推进转型升级,大力度发展创新型经济,努力增创新的竞争优势,全力推动苏州科学发展跃上新水平”。为了顺应市政府提出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要求,苏州地区装备制造企业不断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技术改造和设备升级成为企业产品升级的新抓手。从“苏州思瑞测量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信息看,该公司2010年至2012年三年间,与精密加工机床配套的精密测量设备三坐标测量机持续热销,销售数量每年递增30%。随之带来的结果是有着扎实测量技术理论基础,能熟练使用三坐标测量机完成精密测量项目的高技能专门人才严重短缺,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了制约,形成了瓶颈作用。

苏州市人才市场招聘信息显示,苏州地区机械加工和制造装备企业对三坐标测量机专门人才需求量很大,单单苏州思瑞测量技术有限公司每年为客户企业培训三坐标测量机操作员的数量就达到一百多人,虽然培训规模不断扩大,但企业单独开展的三坐标测量培训仅仅停留在应用层面,没有形成科学规范的培训体系,受培人员的专业能力不能满足用人企业的高要求。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就是基于校企合作的基础,根据苏州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建立科学合理的三坐标人才培训体系,并开发培训课程标准、培训教材和教学资料,填补苏州地区无三坐标测量高技能专门人才社会培训的空白。

1 三坐标测量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设计

1.1 建设“校企合作”共同培养的组织管理体系

培养高技能人才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和特殊性。高技能人才的产生不同于学术人才、管理人才, 它要求被培养对象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很强的操作技能,以及更强的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综合职业素质。因此,人才培养过程中理论学习和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实际工作锻炼都必不可少。只有充分利用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上的各自优势,采取校企结合的培养模式,才能培养出真正满足社会要求的高技能人才。

学院与驻校企业“苏州思瑞测量有限公司”共同成立“三坐标测量技术人才培训基地”,培训师由学院专业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担任,基地制定了各种严格的规章制度,学院和企业责、权、利清晰。企业方的职责是:(1)提供设备和场地,满足培训的硬件要求(各种型号三坐标测量机10台(套),PC-dmis软件培训教室一间)。(2)企业工程师承担综合培训阶段的授课工作。

学院方职责是:(1)专业教师承担三坐标基础理论和基础技能训练的教学工作。(2)在完成培训任务的同时,专任教师有义务承担企业部分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为企业提供一定的技术服务。为了达到校企双赢的目的,学院在场地租金等方面给企业提供优惠。同时,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在参加培训工作同时,需兼任部分专业课程的兼职教师。通过“校企合作”组织管理机构的建立,理顺了学院和企业的关系,双方资源优势互补,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三坐标测量专门人才的培养提供了管理和硬件上的保证。

1.2 建设理实兼顾、创新主导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技能人才培训应以夯实理论基础,提高操作能力特别是关键能力为重点,理论知识的和精湛技艺的综合应用是高技能人才有别于一般操作员的关键,而这种能力的提高,无论是心智能力还是动手能力,都必须依赖于个人的体验。因此,在培养模式上根据三坐标测量的自身专业特点,坚持学员为主体,坚持讨论式、案例式的教学模式为主,指导学员掌握学习方法、进行研究性学习、协作学习,让学员成为学习主题。培养其终身学习的基本素质。

高技能人才培训以能力培养为主导,培训目标在对学员“干什么”和“缺什么”的深刻了解之后进行设计,将学校传统的“教学大纲―教材―教学”教学程式改变为“培训课程标准制定-培训计划―培训实施计划―培训与训练―反馈”的现代高技能人才培训新程序。在工作程序上增加了培训效果反馈环节,以便于根据教学效果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案做及时的修正。

教学内容上坚持“以三坐标测量中经常出现的实际问题”为教学项目的选择核心,到生产实践中捕捉教学目标,以目标作为确定理论内容的依据。培训教材作为确定内容的载体,以三坐标测量典型案例为单元展开,教材内容编排贯彻由简单到复查、有典型到特殊的原则,并将美标等世界上认可的标准体系编制到培训教材中去。

教学组织上充分利用现场条件组织实施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交替进行。由于培训的对象来自不同单位,受培训者的专业背景、操作技能、参加培训的述求不同,因此高技能人才的培训课程在教学组织上必须有别于传统学校教育,学习型组织的建设是技能人才培训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在不同层次、不同背景的学员间建立相对固定的学习小组,学员之间相互讨论、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分享各自学习体会和各自在企业的工作经验及资源,形成了知识共享、资源共享的培训学习氛围。在正常教学的同时,通过安排案例讨论、现场测试与教师点评、行业专家讲座等多种形式锻炼和提升学员的实战能力、解决生产实践问题的综合能力,开拓学员眼界,培养学员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适应企业不断发展的需要。

由于参加技能培训的学员大多是企业员工的特点,培训方式上采取了集中培训和学习任务布置定期达疑、定期检查相结合方式。

培训考核上除严格的理论考核之外,更加注重的是学员解决三坐标测量中关键问题的实践能力考核,考核形式灵活多样,通过培训总结、理论考核、实操考核、专题小论文等方式全面评价学员的学习效果。

2 结语

通过与思瑞公司的共同努力和探索,2012年下半年至今,面向社会上有一定三坐标测量基础的人员已开设了三期“三坐标测量高级工”培训班,从培训的反馈信息看,企业对培训学员培训后的专业能力持肯定态度。在今后的培训工作中,我们会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更深入研究,第一,如何提高三坐标高技能人才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反事故能力,二、根据成人教育的特点如何做好人才培训的心理教育,使学员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具备良好的抗压能力和心态。

参考文献

测量实训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 项目化教学 改革 探索

0 引言

《建筑工程测量》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专业基础技能型课程,课程的最大特点就是既要掌握基本专业理论知识又要熟练掌握各种测量仪器的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具备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在工程建设中实际应用的能力。在建设工程的每个阶段中实际从事技术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有大量的高职高专毕业的学生,因此在高职专业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必须对不适应现阶段建设工程特点的教学方法进行必要的改革。

1 整体课程设计

对于整体课程设计应该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实训项目为载体。因此,编制出科学、合理的课程标准才能有效提高实践教学质量。课程标准的制定必须要突出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和对学生工程测量实际问题分析、解决能力的锻炼。实训项目是实践教学内容的主体,随着测量技术的发展,新技术、新仪器不断应用于工程建设中,为了更好地适应岗位对人才的需要、密切测量技能与工程的联系,必须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内容的培养。基于这种思想,本人对课程整体设计共分为测量的基本知识及仪器操作技能、地形测绘与应用、建筑施工测量、建筑工程测量实训、建筑工程测量技能大比试五个项目。

2.改进教学方法

建筑工程测量课教学内容主要分为理论课程的讲授和实训项目的实践,本人从以下两个方面探究改进实践教学的方法。

2.1理论课部分教学方法的改革

理论课程应打破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法,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新教学方式。采用讲练结合和讨论式、自主式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思路的引导和启发,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采用分组教学法。根据已有仪器的数量,合理分组,一般每组3-4人。

(2)充分利用实训指导书。教师将测量实训中的操作细节、注意事项等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讲

解。使学生明确实训目的、实训内容;熟练掌握实训器具,熟知实训步骤,重点掌握注

意事项,并及时上交实训成果和实训报告,使老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3)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并能结合测量教学的实际积极运用。比如可把仪器构造、实训操

作步骤等制成幻灯片和课件,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演示,让学生的学习更为直观,

也使死记硬背仪器部件及实训步骤的现象大大减少,提高教学效果。

2.2实践课部分教学方法的改革

由于外借仪器,安置仪器等占用时间比较长,为能按时完成实训项目并且不耽误其他课程的学习,需要提前准备交还仪器,建议测量课程四节连上。

(1)基本技能实训,为综合实训打下基础。技能实训围绕课堂授课一般安排在讲授完特定的章节后进行,它包括测定的三项基本工作和测设的三项基本工作等实训内容,要求学生根据授课内容完成某一特定的任务,熟悉仪器的使用,掌握有关的观测方法。通过这一阶段实训,学生掌握一些测量的基本技能,既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可为测量综合实训打下坚实基础。

(2)组织综合实训,将测量的理论方法有机结合起来。要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测量综合

实训:首先,选择一个地貌特征明显的场地作为实训基地至关重要。但由于受财力所

限。其次,实训教师必须深入实训现场,确保实训教学质量。再次,学生要独立完成一份综合实训报告,报告中要提出经验教训、设想和反馈意见,以便提高实训效果。

(3)加强实践教学的考核,督促学生重视实践。在操作能力的考核过程中,不仅要考核学生对测量仪器构造的了解、测量仪器的操作能力以及测量观测方法掌握的程度等,而且在考核中提出一些测量技术在建筑施工中应用的问题,对整个课程的考核采用过程性考核,考核项目分为理论测试成绩、基本实训成绩、核心技能集训成绩、仪器操作考核成绩,面试成绩五个,成绩权重分别为20%、20%、30%、20%、10%,最终成绩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通过这样的考核大大激发了学生进行技能训练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观。测量工作是一项艰苦而细致的工作,测量数据和

成果必须保持真实、客观和原始性,这在工程建设中尤为重要,因此在平时的实践教学

过程中,就要培养学生不怕吃苦的工作作风和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测量工

作的性质决定了测量工作不是一个人能独立完成的,必须和其他人一起协作完成,这就

要求在平时的实践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

的基础。

3.加强师资培养,努力提高教师素质

要培养学生较强的实践能力,作为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丰富专业实践经验。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测量对象已由地面扩展到空间、由静态发展到动态测量仪器也日趋电子化和自动化。特别是技术的推广应用要求教师必须要有所了解。目前许多学校的测量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无太多的实践经也从未接触过现代高科技的测量设备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学校要有意识地组织教师到生产第一线考察或在不影响教学的前提下鼓励其参与工程实践,这样既积累了自身的实践经验又可使测量知识及时更新了解社会的需要。

4 建立完善实习实训基地

《建筑工程测量》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技能型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对课程实验以及测量大实习,对实践教学体系、测量实验室、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进行研究,以寻求培养实践、创新型人才的新思路。因此,应在校内实训基地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建立产、学、研结合的模式,摸索校企联合培养模式。

5 结语

高职业教育的总体方针是以实践能力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因此,只有不断开拓创新《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通过采用项目化教学的改革,才能够提高学生的测量技能水平,强化学生参与技能学习的积极性及责任心,使学生参加工作后,对一般工程的测量放线、验收等工作均能独立承担,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

【参考文献】

[1]聂志红 《工程测量》教学改革实践与思考[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

[2]陈玲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探讨[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 (31)

[3]王汉雄,王嘉慧 《土木工程测量》教学体系改革与创新[J] 矿山测量,2007,(3)

测量实训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工程施工 一线岗位群 实践教学体系 校企高度融合

1 概述

根据高职的教学特点,强化实践环节教学,突出核心能力培养,围绕能力培养核心,构建了如下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注重每门课程的案例教学,将现场的案例搬到课堂,抛出问题、带着问题讲解理论知识,并在课堂上与同学之间有互动、有讨论,始终将学生置于主动地位,让他们主动学习,各位老师对自己的课程都精心设计、精心准备。对于实践环节由于学生缺少感性认识,我们有时组织学生到现场一线进行讲解和参观,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比课堂讲授效果要好得多。在第五学期我们选择了在行业企业中有一定影响力的“北方经纬测绘”、“沈阳国源科技”、“沈阳金图测绘”、“中铁十九局”等多家企业作为岗前实训基地,由他们指派技术人员作为现场指导教师进行管理。

2 根据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进程安排表如表1。

3 测绘综合实训均在仿真的实训基地完成

综合实训在总体设计上要提供相应的任务书与指导书,布置综合实训任务,对于一项模拟测绘生产实训任务,在实施之前必须先进行技术设计,相关技术设计规定参照行业现行规范标准执行。为了更好完成综合实训任务,需要有一个仿真的实训基地作保障,在完善与建设实习基地方面,我们主要采取建立固定的校内教学实习基地与校外生产实习基地相结合的方法。现已建立多个测绘实训基地,有地形条件良好、交通便利的沈北新区帽山地形测量实训基地、虎石台控制测量实训基地、虎石台工程测量实训基地等校外实训基地,为测绘专业地形测量、控制测量、工程测量、GPS等课程服务。

4 毕业顶岗实习时间不少于半年,健全实习指导大纲、考核标准等

近几年我们推行毕业岗位实训和就业安置相结合的方法。以往的毕业论文或设计已被毕业岗前实训报告和就业安置相结合的“二合一”方式取代。毕业设计环节大都放到施工企业中去进行,同时进行上岗前的训练,企业通过这一环节,了解毕业生并作为企业接收的考察过程。在让同学们下到施工单位前,我们规定了岗前实训报告的格式及要求,每天要填写测量日志,还有施工单位的实训评价等相关资料,近几年我们一直通过这种方式完成毕业生上岗前的职业能力训练,使学生毕业后与施工单位达到无缝对接。

毕业答辩前两周指导教师开始审阅实训报告,提出修改意见,答辩环节教师严格把关,提出与其实训报告有关的内容,所提问题的应用性和针对性均较强,答辩时有严格的评分标准,能够全面考核本人的理论水平和应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施工现场测量问题的能力,这种方式是本校工程测量专业在2005年开始改革的。经过两年的试运行,取得了一定教学效果和值得总结的经验,对高职高专院校如何搞好毕业环节教学是一项有益的探索。

围绕本专业职业能力的培养,该专业学生在校期间有三次大型仿真测量实训项目,分别是地形测量、控制测量和工程测量实训,每次实训结束后都有严格的实际操作考核。

5 能够有效利用教学仪器设备创造性地开展内容先进的实训项目

由于测绘仪器的发展,传统的三角控制测量已被GPS和全站仪导线所取代,根据现场测量新技术的应用,将经典的控制测量实训变为GPS观测与数据处理、全站仪5秒导线及三角高程测量、J2经纬仪实训、精密水准测量四大块,改造后的实训方案更接近实际现场情况。同时教师在授课中也注意与施工现场的密切结合,如在工程测量课程讲授中注重了全站仪坐标测量与坐标放样、GPSRTK数据采集和数据放样的强化训练,并在课程中进行了人人过关的严格考核。为了达到实习、实训仿真,我们在虎石台地区和帽山分别建立了控制测量和地形测量永久实训基地,共埋设23个首级控制点。可满足两个班级的地形测量、控制测量实训需要。同时与省测绘院和其它路、桥、隧道施工单位合作每年由他们提供基地来满足工程测量岗前实训的需要(如省路桥总公司、沈阳市政、沈阳高等级公路工程公司、铁道部十三局、十九局等)。经过几年的运行,教师、学生、用人单位均比较满意。

6 积极探索并实践多样化的考核方式

每次测量实训结束后,同学们都要进行测量仪器有针对性的操作考核,主要涉及到DS3水准仪、DJ6经纬仪,DJ2经纬仪、全站仪。在方案中我们制定了详细的考核标准,主要是根据观测结果的精度和仪器操作是否规范及所测时间评定该项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中、及格、不及格五个档次,对于以上两项考核中精度不合格者实行一票否决,即按不及格处理。因为测量工作必须以满足精度为前提条件,又快又准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其中每项实践教学考核要求均与测绘职业相关工种相一致。

7 结语

本文的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从人才培养的需要、仿真的实训基地、顶岗实习、教学仪器设备、多样化的考核方式等方面作了详细的建设,是高职院校与企业接轨、培养应用型工程测量技术人才的基本保障与创新。是实现高职院校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242.

[2]刘春生.徐长发.职业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03.

[3]邓军、李天河等.高职工程测量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10.

[4]张晓东.工程测量专业的实践教学[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2,9.

测量实训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工程测量 实训基地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3-0075-02

一 引言

实践教学是工程测量课程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测量技术的应用能力,增强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应用能力的主要教学方式。实训场地作为实践教学最基本的保障,在高职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许多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场地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严重影响着高职实践教育的教学质量。高职教育实训场地的建设是高职教育实践教学条件建设的重要问题。

二 建立实训基地的意义

从工程测量教学的角度看,实训基地的建设是提供一种特别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手段。能否建立一个完善的实训基地是决定学生上岗后能否成为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基础和重要手段。一个好的实训基地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测量、虚拟施工,使学生不出校门便可充分感受到现代测量技术的发展,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同时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了解施工单位采用的作业方法和最先进的测量施工技术。

三 建立实训基地的必要性

1.学校发展和学生就业的需要

随着现代生产技术迅速发展,测量行业工作岗位技术含量不断增加,这就对工程测量从业者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学校能否培养出高素质的技术实用型人才,直接决定着这个学校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能否保持稳定发展地位。对学生而言,每一个用人单位都希望接收一个马上可以从事专业工作的毕业生,如果学生只有理论知识而没有从事实践工作的能力,那是无法达到这个要求的。面对人才供需矛盾的现实,能否竞争上岗不仅取决于学生对测量理论的掌握,更取决于学生职业实践能力的高低。这一切均要求高等职业学校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对于工程测量这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实践操作来完善所学课程的内容,因此,配备一个完善的实训场地势在必行。

2.有助于实施双证书培养制度

实施“双证书”培养制度既是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重要保障。测量资格证书一直是我校从事测量行业学生必考的专业资格证书,测量资格证书的考取分为两个方面:(1)理论考核;(2)实际操作。实训基地的建设,为在职业资格证的培训与考取方面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学生提供了日常训练的场所。将实训基地作为职业资格鉴定场所,使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明确了培养方向。实训基地在教学过程中也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由于每次实习承担了具体的工作,对所需岗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四 建立实训基地的内容及功能

测量实训基地的建设严格按照“仿真”的原则,同时实训基地建设必须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实训场地的构建、测量仪器的配备等都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能代表本行业技术应用发展趋势,要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学到和掌握到当时测量行业先进的技术以及对先进技术的实际应用能力。工程测量课程的实训内容可以根据教材及当前现场施工过程中需要掌握的内容来安排,因我校属高职交通土建类学校,大部分毕业生的就业去向是公路交通施工单位,因此,在实训场地建设的内容上应尽量围绕道路施工为重点来建设。

1.GPS技术实训中心

GPS测量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包括GPS实训基线网的建设和GPS内业数据处理实训中心的建设。基线网的建立,除了提供学生进行GPS静态、动态实训观测及成果检核外,还应掌握利用GPS RTK进行简单的地形测量,熟练工程放样的基本方法,在图形结构的设计及外业作业过程中,要求学生合理布网,充分利用GPS的技术,使控制点的分布具有全局性和便捷性。校内实训基地埋设四等三角点两个,作为GPS控制网的起算数据,指导老师可以根据课程的需要进行导线的加密测量。有了固定的控制点和已知数据后指导老师可以随时检查学生测量数据的正确性和精度,使学生及时纠正测量错误,保证测量实训质量和学生实训效果。

2.道路施工测量实训基地

我校一直担负着为交通系统培养公路工程施工人才的任务。为了使公路施工测量方向的学生能有仿真的实训环境,在校园内新建了长为两公里的模拟公路施工路段,能同时满足工程测量、道路施工、道路养护等公路施工相关专业的实习实训要求。实习实训基地的建成能培养学生进行道路选线、中基平测量、纵横断面的测量、道路的中线放样等测量的能力。根据仿真的要求,整个路线设置了公路的各种平面曲线和纵面的曲线,并沿线路终点和起点设置了平面与高程的控制点。

3.数字测量实训基地

主要承担地理信息系统(GIS)实训和“理实一体化教学”,进行GIS工程实践训练,完成GIS空间数据采集、处理、管理和入库的训练,进行GIS科研活动。同时承担数字化测图技术等相关课程的实训及专题实训,实现测绘外业数据采集与内业数据处理一体化,强化学生测绘数据处理、数字化成图的技能,为学生专业课程设计提供支持并可为企业服务。

数字测量实训基地是集数据采集、数据处理为一体,数字化发展必须坚持走校企联合、合作的道路。高职院校和行业、企业共建,能切实加强学校技能性和实践性教学环节,也能使高职院校成为企业继续教育的基地、员工学习与岗位培训的平台,实现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共同发展。

五 实习实训基地内涵建设

实训基地建成后需要一个统一的管理,制订一个工程测量实训基地的使用标准,并建立一套实验实训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规范测量仪器的使用、管理、维护,与企业界测量同行共同规划校内实习实训基地,联合制订施工性实习实训规划,即对学生进行实训又可以为企业进行岗位技术培训。校企合作共同建立仿真生产性实训环境设计,在企业的帮助下营造真实或仿真的职业氛围。以工学结合仿真实训为主要形式,改革实践教学体系,逐步实行实训室开放式管理,加大生产性实习实训占整个实践教学环节的比例。

六 结论

通过建立校内仿真性生产测绘实训基地,建设具有真实工作场景的实训室,将测绘企业引进学校,营造真实的职业氛围,融“教、学、做”为一体,实现仿真性施工实训达100%,充分利用现代测绘信息技术,开发虚拟测量、虚拟施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建立校企共建共管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创建校企一体化实践教学管理制度,提升实习实训管理水平,确保实践教学质量,为培养高质量测绘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建军.高等院校工程测量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探讨[J].文教与卫生,2012(10)

测量实训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2+3”教育模式 控制测量课程 工学结合 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2C-0083-02

控制测量是高职院校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主要阐述控制网的布设、控制测量技术设计、卫星定位测量技术、导线测量、高程控制测量和控制测量技术总结等内容,是一门理论知识较深、数据处理量大、仪器操作性教强的课程。在中高职衔接“2+3”教育模式下,这门课的短板较为明显,一方面中职学生没有经历3年高中阶段的学习,理论基础薄弱,理解能力欠缺;另一方面这门课理论知识深,数据处理多,需要学生具有很好的理论基础和计算能力。

为了提高控制测量课程的教学质量,在中高职衔接“2+3”教育模式下,我们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把“工学结合”作为本门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切入点,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适当弱化理论知识,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引导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相应改革,满足“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职业教育目标要求。

一、控制测量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实践教学体系运作过程中企业参与色彩不浓。工学结合的“工”强调的是实训、实践,其“精髓”就是把课堂学习和工作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可以在职业环境中强化实践技能,提高综合素质。控制测量课程的实训、实践往往只是在学校范围内进行简单的控制网模拟练习,实训的外业环境,控制点布设,控制网精度、范围和观测数据处理等方面都无法跟实际工作中的控制测量任务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学生在实训过后仍然达不到企业的要求,无法完成工作中的实际任务。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测绘企业的积极参与,学校只有与测绘企业密切合作,建立联合办学机制,由企业定期派遣技术人员到学校进行控制测量实训指导,跟校内实训教师一起完善实训指导书,在指导书中引入真实的测量任务,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严格按照企业的工作制度、规章和相应技术要求完成实训任务,达到学以致用,才能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快速适应测绘工作岗位,实现就业零距离对接。但由于目前行业、企业联合办学的体制机制还没有理顺,无法形成利益共同体,往往是学院积极想和企业联合办学,引企入校,但企I由于各种原因参与积极性不高,敷衍了事。

(二)教材内容脱离工作实际需要的现象比较普遍,理论性太强。教材是课程的记录,更应该是课程的设计,体现教学设计思想。目前高职控制测量课程的教材是在本科院校教材的基础上进行适当修改,内容以三角网理论为主,理论性强,对学生的计算能力要求很高,不利于高职学生掌握,导致这门课的教学效果很差。而且教材中介绍的测量仪器以J2型精密光学经纬仪和电磁波测距仪为主,这类仪器操作复杂,在控制测量外业中已经很少使用。随着电子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发展,常规控制测量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目前测绘企业在野外控制测量中使用的仪器以全站仪和GNSS为主,布设的常用网型是导线网和GNSS网,数据处理以电算化为主,不需要很强的理论知识,只需掌握简单的仪器操作和相应计算软件即可。但这类知识在控制测量课本中很少被详细叙述,只是作简要介绍,一笔带过。可见,教材内容没有与时俱进,脱离了工作实际需要,导致学生毕业后在控制测量岗位上不能学以致用,极大地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兼职教师数量过少,且教学时间不稳定。控制测量课程的实践性很强,内容包括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的编写、野外控制点的布设、控制网的观测、观测数据处理和控制测量技术总结等,要讲授好这些内容,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兼职教师正是最佳人选,他们都是测绘行业、企业里的技术骨干,长期在一线测绘岗位工作,对目前常用的测绘仪器和方法十分了解。通过他们的亲身讲授,学生能更好地掌握第一线的测绘技能,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引入兼职教师还可以优化师资结构,加大“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兼职教师授课的待遇不如专职教师,且无法享受学校的福利,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兼职教师的授课积极性。有的兼职教师在企业的测量任务十分繁重,并经常需要去外地测量,无法长期兼顾学校的教学任务,因此师资队伍里稳定的兼职教师数量过少,无法保证正常的实训教学,这极大地制约了控制测量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改革。

测量实训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工程测量课程;项目化;综合考核;职业考证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0-0177-03

教育部教职成2011]12号《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准确把握定位和发展方向,自觉承担起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时代责任。”这就要求各院校在制定培养方案前应充分了解本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进行大量的行业企业调研,梳理清楚每个专业每门课程的具体要求。《工程测量》课程是道路桥梁、铁道、管道、建筑、市政等多个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学生必须训练动手操作能力,具备测量的基本技能,才能胜任施工单位一线的测量工作。对《工程测量》课程的考核,目前绝大多数专业院校都存在考核形式单一化、重理论知识轻实践技能的现象。要改变现状就必须对该课程的考核内容和形式进行改革。

一、项目化综合考核方法

为了全面直接了解每个学生掌握该门课程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情况和提高《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质量,在考核上应更注重教学的过程和同学们平时的知识积累和实践操作训练,分为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两部分。对课程的考核项目进行了设计,考核成绩比例如下表:

1.过程考核。在学习《工程测量》课程中切不可单纯死记硬背,必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前三个考核项目的设计,主要强调课程学习的教学过程,严格规定学生按照《测量工程实训项目指导书》的要求逐一进行训练和考核。在仪器操作考核前要求学生认真做好预习,弄清考核目的、要求、步骤及注意事项。在实训考核中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养成良好的测量工作习惯,按照规定的仪器操作要求独立完成各实训考核项目。在课程教学内容完成后,对每个学生进行项目四和项目五的训练与考核。这两个项目也是测量工实操考核项目的内容。这种考核方法虽然大大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但对于学生来讲效果很好。通过考核教师能够直接掌握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如何,对仪器操作的熟练程度,测量精度的高低等,是再一次综合强化操作技能的好方法。同时也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课程考核内容直接和执业资格考核内容对接,为学生参加测量工的考核打下基础。课程考核项目内容及评分标准见下表。

2.终结性考核。终结性考核的目的是让学生全面复习一学期所学过的知识,进一步地熟悉和理解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并牢固地掌握。考核的形式可以是开卷、口试等灵活多样的。口试方法也有独特的优点,同时也避免了考场的舞弊现象,而且口试是通过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问答直接沟通了教与学,便于教书育人。

3.顶岗前测量综合实训。为了学生毕业后在工作中能独立胜任测量工作,仅靠测量课程一门课程的训练和考核是不够的。在毕业前安排学生进行为期两周的集中测量综合实训,以便学生进一步全面深入地掌握和应用测量知识。通过测绘一幅大比例尺地形图和施工定位、放线测量实训和数据整理,进一步巩固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提高基本操作技能。集中测量综合实训考核可依据实训态度、实训纪律、实训操作技能、熟练程度、完成测图任务的质量及测量放线的精度综合评定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实训成绩。

《工程测量》课程的项目化综合考核方法不仅改变了以住单凭一次“关键”书面考试定成绩的不合理现象,还提高了同学们平时的学习积极性和技能操作训练的兴趣,同时扭转了在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高分低能”的现象,真正把握住了学生在理论知识的学习及实际操作方面的质量关,真正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

参考文献:

[1]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Z].教职成[2011]12号.

[2]张宪丽.工程测量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职业技术,2008,(08):14.

[3]曾庆伟,张君第.谈高职院校《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改革[J].职业教育研究,2009,(11):33.

[4]刘成才,郭艳坤,等.高职土建类专业《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州大学学报,2011,28(4):123-125。

测量实训论文范文第9篇

2011年教育部明确提出“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这一方针,以增强学生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高职院校测量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外业动手能力和内业数据处理能力,在毕业后能够迅速适应生产单位的工作环境与职能。目前,我国正在开展全国的土地变更调查项目,各测量生产单位急需测量专业毕业生,并且要求毕业生具有较熟练的遥感影像与航片处理能力。为使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与生产单位所要求的职业能力和技能相对接,有必要开展对摄影测量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与变更土地调查工作过程对接的研究与实践,并将研究成果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去。

一、对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的正确解读

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对接应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这里的综合职业能力由专业技能和知识的专业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坚韧不拔和吃苦耐劳的专业素质等能力组成。高职的教学体系目前总体上分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类,前者主要通过室内教学开展,后者通过实验课以及集中生产实习、企业顶岗实习开展,所以,本文将从两大教学体系着手研究高职《摄影测量与遥感》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对接方案。

二、理论教学体系与工作过程的对接

《摄影测量与遥感》这门课程的技术目前正广泛地应用于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如果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把该课程的理论教学体系与测量生产单位中工作过程任务联系起来,就能把“对接”既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又作为一个人才培养目标,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同时又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双赢”局面。

对接的具体思路是:首先,深入测量生产单位的实际作业现场,对土地调查项目的作业过程与测量技术岗位深入调查,确定工作过程中需要哪些《摄影测量与遥感》这门课程的内容;其次,通过与企业专家深度访谈,听取他们描述与分析测量专业技术人才的职业成长历程、职业工作过程及典型工作任务和对岗位群中相关岗位人员的岗位能力的需要,确定相应岗位群实际的典型工作任务。

三、实践教学体系与工作过程能力的对接

针对《摄影测量与遥感》这门课程的特点,如果说理论教学是武装了学生的大脑,那么,实践教学就是要完成将学生大脑中抽象的专业知识武转化为动手操作,形成职业能力的过程。要实现这一过程,首先需要教师对测量生产单位进行走访调研,获取全国土地第二次调查项目中成熟的数字航空摄影测量技术手段,并搜集相应航片资料。最后根据项目实施的具体操作流程来制订相应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与实施。

1.改革实训教学体系,开设创新型实训项目

高职《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课的实训教学按单项技能实训、生产性实习实训和顶岗实习三个层次进行实训教学。单项技能实训在课程中通过学习型教学任务进行;生产性实习实训要结合测量生产单位的实际生产任务进行;顶岗实习要结合企业实际生产任务进行,即“三层次一结合”,一结合是指工学结合。

2.建立实训教学评价评分指标

高职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专业实训教学评分指标的建立,是实现实训量化考核的基础,量化评分指标共有四大项:实习表现、完成任务情况、实习报告、技能考核。每一大项再细分,涉及出勤、安全、纪律、组员协调、工作进度、技术方案、数据处理、成果精度、仪器维护、实训日志、各项操作技能等。

3.建立与工作过程情景对接的教学

针对《摄影测量与遥感》这门专业课的实践教学,可以依托在全国土地第二次调查项目中航片处理这一工作情景下,通过“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过程,采取六步教学法,即建立项目、工作计划、工作决策、项目实施、检查、评价的过程完成工作项目。

本文主要研究《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课校内专业课程教学与校外生产单位岗位技能要求的相互对接,培养了学生在全国土地第二次调查项目中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综合工作能力。有助于深化高职教育的专业课程教学理论研究,调整专业教学内容,深化教学改革,更深层次地丰富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相关理论。对提高高职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水平具有一定的意义,而且对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与更新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测量实训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能力目标 高职 工程测量技术 课程体系

[作者简介]蓝善勇(1954- ),男,广西博白人,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测量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工程测量及GPS测量。(广西 南宁 530023)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新世纪教改工程科研项目“《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实践体系构建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09c134)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2-0142-02

要进行各种工程建设,需要大量的服务于生产第一线的工程测量人才。因此,突出能力目标,改革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适应人才市场需求的高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是目前高职教育的首要任务。

一、课程体系改革的工作思路

改革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确定课程改革的工作思路是:(1)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深入各行业和基层进行行业调研与分析;(2)根据调研和分析的结果,确定专业岗位及其要求;(3)根据岗位要求分析确定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职业素质要求和职业能力要求;(4)按照职业能力要求改革课程体系,在此基础上修订各门课程教学标准(大纲);(5)确定课程体系的实施方法,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反馈信息,再适当地调整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课程改革的工作思路。

二、进行广泛的行业调研与分析工作,改革课程体系

1.培养目标。2005年5月,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成立了新的专业指导委员会,专业委员会主要由学院领导、系领导、教研室主任以及来自水利水电类、建筑类、测量类等企事业单位的高级工程师、教授等二十多位专家组成。在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下,进行广泛行业调研工作,共调研了近三十家企事业单位。调研的方式采用电话、函调、开座谈会和教师深入到企事业单位和生产第一线进行调研。调研工作内容主要有:一是毕业生就业的单位及单位性质;二是毕业生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情况;三是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能力要求和素质要求。测量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校内外专家通过对大量的调研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提出了学院测量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掌握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数字测图、控制测量和工程施工测量职业能力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2.岗位要求。通过调研,摸清了学院测量专业毕业生在各行业就业的基本情况,即在水利水电行业占50%以上,建筑行业占10%,交通行业占15%,国土测绘10%,其他行业占15%。在各类行业就业中,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工作岗位一般是在生产第一线上的测量员、测量组长和测量队负责人。测量毕业生所处的工作条件恶劣,生活条件艰苦,工程测量质量要求较高,测量工作必须有多人共同完成,各行业中对测量工作内容要求不同,对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毕业生的素质要求、能力要求也不完全相同,但是通过调研和分析得出工程测量专业岗位群对素质、技能、能力的要求:(1)职业素质要求。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毕业生必须具有遵纪守法、遵守规范、诚实守信、团队精神、协作精神、吃苦耐劳精神的思想道德素质;扎实的数学基础、良好的专业英语、计算机的熟练应用、科技写作、艺术修养的文化素质;身体健康、身心健康的身体素质;爱岗敬业、责任心强、严谨求是、竞争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的职业素质。(2)专业技能要求。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必须掌握的主要技能有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测量仪器操作技能、野外数据采集技能、数字化成图技能、控制测量技能、工程施工测量的操作技能等。(3)职业能力要求。工程测量专业应该具有的职业能力包括计算机应用能力、应用数学能力、工程制图能力、测量仪器操作能力、测量平差计算能力、数字测图能力、控制测量能力及工程施工测量能力。

3.职业能力体系。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职业能力体系包括:(1)职业通用能力,包括思想政治素质、身心素质、职业基本素质、信息交流、计算机应用;(2)职业基本能力,包括基本技术素质、仪器操作、识图与绘图、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工程测量基本技能;(3)职业核心能力,包括地形图测绘、控制测量、水电工程测量、建筑工程测量、路桥工程测量、输电线路工程测量;(4)职业扩展能力,包括公路勘测设计、工程施工管理、工程概预算、建筑资料整理、工程监理。

4.课程结构体系。根据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工程测量专业毕业生应具有的综合能力进行课程改革,尤其是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重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突出能力目标,体现实用、综合、实践的特点,不要像过去的测量专业那样,太专,知识面太窄,不适合当前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将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课程分为四大模块:职业基础课模块、职业技术课模块、职业能力课模块、职业扩展课模块。具体内容设置如下:(1)职业基础课:军事理论与军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与科学发展观、就业指导、高等数学、大学英语、体育与健康、计算机文化基础。(2)职业技术课:线性代数、测量学、AutoCAD、工程制图、房屋构造与识图、工程力学、工程地质、测量平差计算、数字测图技术、控制测量、水电工程测量、建筑工程测量、路桥工程测量、输电线路测量、房产测绘、全站仪测量、GPS原理与应用。(3)职业能力课:计算机应用实训、地形测量实训、AutoCAD实训、全站仪测量实训、数字化测图实训、工程地质实训、控制测量实训、水电工程测量实训、建筑工程测量实训、线路测量实训、房产测绘实训、GPS测量实训、毕业顶岗实训、毕业设计。(4)职业扩展课:道路勘测设计、施工技术、施工组织与管理、建筑工程概预算、水利工程概论、工程监理、建筑资料整理、道路勘测设计实训、施工实训、建筑工程概预算实训、施工组织与管理实训、建材实训、水电安装实训。

三、课程体系改革实施的建议

1.对课程实施项目化改造。能力是学生自己练出来的,所以一定要让学生进行能力训练,要用尽可能接近学生未来岗位的项目任务来训练。在实施课程改革过程中,立足于生产流程,着眼于课程知识体系的实效性,形成以专业实训大纲为教学指导,典型项目任务驱动的课程改革模式。对专业核心课程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基于工作过程对课程进行项目化改造,把专业知识渗透到项目教学内容中。这种做法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并解决了理论与实际操作互相脱节的问题。通过完成课程项目化教学任务,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得到很好的训练,并具有岗位的工作能力,解决课程教学与岗位就业的衔接问题。例如,“测量学”和“全站仪测量”这两门课程,过去是分别进行教学。学生学习这两门课程时,是先理论、后实践,学完后,学生只能掌握零星的知识和操作技能,没有形成工作能力。现在将两门课程整合为一门“数字测图”课程,对原来的课程内容进行组合优化,删去陈旧的内容,并基于工作过程进行课程项目化改造。用“数字测图”作为一个项目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在教学中按照实际岗位“数字测图”工作过程组织教学。以项目为载体,任务为驱动的理实一体教学方法,按照“做、学、教”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学生在完成具体的项目任务过程中,体验岗位工作情境,熟悉岗位工作过程、工作方法、工作手段,掌握和应用专业理论知识,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方法,按照“生手—熟手—能手—巧手”的职业能力提升路径,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2.建立科学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在课程体系改革中,建立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才能保证课程改革的质量。(1)对教师课程教学方法的评价。教师是课程实施、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主讲教师在实施课程项目化中,项目课程都必须进行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在整体设计中必须明确其实现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课程内容、项目任务、教学进度安排、教学情境设计、成果呈现方式、考核评价方法; 以完整的工作任务为单元划分教学单元,单元设计必须明确教学目标、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工作方法与步骤、相关技术理论知识、标准、规范、问题探究、拓展知识、考核评价手段与途径等。要对教师课程项目设计的内容是否先进,教学进度是否合理,是否有明确的课程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在组织教学方面是否以学生为主体、用项目任务训练学生,突出培养学生的能力目标等。对教师教学方法的评价主要由学院组织的有关教学评价机构和有关专家进行。(2)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课程教学效果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效果上,主要考核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是否达到课程项目设计中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其达到的程度如何。评价的方法不能简单用卷面考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而采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成的项目任务的质量、提交项目成果的质量以及实践能力考核来综合评价。在评价方法上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以及企业专家的评价。(3)企业对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经过课程项目化改造后,一门课程就对应于企业的一个工作岗位。通过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根据学生在岗位上的工作能力以及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与学校课程项目化设计中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的差异,来评价课程的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的质量。这是对课程教学效果最真实的评价。根据企业反馈的意见,进一步调整课程的内容和教学要求。

3.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其决定因素在于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一支具有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和高水平教学能力的专业教师队伍是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2009年,学院为了提高人才培养水平,聘请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专家戴士弘教授指导学院开展整体教学改革工作,对全体教师进行职教理念和职教能力的培训,扎实有效地推进整体教学改革工作,提高全体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为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突出能力目标,培养高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改革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课程体系,通过近几年的实践,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毕业生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较强的实践能力,适应面比较宽,就业范围广,形成就业岗位群,毕业生“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能吃苦耐劳,善于共事,工作能力强,适应工作广,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就业率都在98%以上,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被评为广西优质专业。

[参考文献]

[1]李永刚.高职课程改革的思路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1(32).

[2]孟昭学.突出能力本位加强测量专业课程体系改革[J].四川测绘,2001(4).

[3]刘小春,彭志良,金国钢.推进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课程改革的几点做法[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

[4]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测量实训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 实战化;警察院校;体能训练;现状;对策

一、前言

在公安实战化教学改革背景之下,警察院校必须在遵循普通高校教育规律的基础上突出警察教育的特色,重点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和预防、制止、制服和打击犯罪的本领。新时期治安环境日益复杂对警察执法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警察体能训练对警察院校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的,作为培养预备警官的警察院校,尤其要将体能训练放在突出位置,使学生在校期间打好体能、技能基础及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为公安一线培养、输送合格的人才。本研究以陕西警官职业学院为例,通过对学生体能训练现状的调查与对策研究,了解在校学生体能训练现状与实战化要求存在差距的成因,提出加强学生体能训练的建议,为全面提高学生体能训练水平,培养出公安机关满意的实用新型人才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陕西警官职业学院2013级和2014级在校学生730人,其中男生491人,女生239人为本文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根据论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的要求,通过中国期刊网、全国警察体育论文集及公安教育等期刊,查阅国内外警察体能训练和阅读历年出版的警察体能训练教材、文章,了解本领域研究现状和前沿动态,为本文的研究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2)专家访谈法:通过电话和邮件形式访谈浙江警官学院、南京森林警察学院、宁夏司法警官学院、西安市特警支队等单位担任体能课教学训练工作的教官,了解警察体能训练课当前教学现状及对该课程教学改革的看法和设想。

(3)测试法:按照公安机关录用人民警察体能测试项目和标准规定的测试办法对随机抽取的730名学生进行严格测量。评分标准以25岁以下标准为准。

(4)数理统计法:采用Excel软件对测试成绩录入整理后运用SPSS17.0对数据统计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1、男生体能测试成绩统计分析

根据按照《公安民警体育锻炼标准》的规定,据调查统计可以看出男生4×10m折返跑成绩得分在79-70分之间人数为33.2%;60分以下占10.6%,与其他三项比较该项目测试成绩较为理想。立定跳远测试成绩统计结果显示60分以下人数百分比为38.3%,不及格人数较多;其中90分以上的比例只达到4%。1000m测试成绩同4×10m折返跑,成绩在79-70分之间人数居多,同时不及格人数占16.9%。从数据可见,男生引体向上测试成绩相比其余三项60分以下人数最多,占总测试人数38.6%;90分以上者也仅有5%。

四项测试中,立定跳远和引体向上水平偏低。立定跳远是反映下肢力量和爆发力的项目,爆发力是指人体将体内积蓄的能力快速转变为力量的能力,是警察完成警务工作中各种技能的体能基础。由调查统计可知,男生立定跳远平均值为2.34米,属于69-60分数段,刚达到及格标准。引体向上成绩是衡量男生肌肉力量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测试结果中男生引体向上的平均成绩属于60分以下不合格分数段。

2、女生体能测试成绩统计分析

由调查统计可见,作为反映女生力量素质的指标,女生1min仰卧起坐成绩较为理想,其中89-90分数段为31.7%、60分以下不合格人数为仅占到测试总人数2%;学院女生该项目的平均值为33个,属于79-70分数段。但个人认为该项指标的合格率较高并不能代表女生力量素质的整体水平较好。仰卧起坐主要是反映腹部肌肉的力量指标,但在警务技能实战中对整体力量的要求更高,如擒拿格斗、擒拿术、手枪射击等科目,所以将仰卧起坐作为反映女生力量素质指标并不全面。800米测试女生60分以下占21.8%,100-90分之间仅占1%,平均值为3分34秒,属于79-70分数段。女生立定跳远不合格率达到13.4%,其平均值为1.8米,属于69-60分数段,同男生一样刚达到及格标准。

从测试结果可见,学生下肢爆发力水平偏低,尤其是男生整w力量素质较差,这与公安实战中警务技能对体能的要求存在很大差距。根据教学经验,力量测试达标率低不仅与体能课时安排有关,还与教师对力量素质训练内容安排不合理有关。体能课时较少、上课学生人数较多,教师在教学中很难照顾到个体差异,只能以大部分学生的体能水平为依据制定训练计划。这样就导致高水平学生“吃不饱”、低水平学生“吃不消”的现象。同时,由于受场地器材的限制,力量训练内容安排过于单一、枯燥,导致学生对力量训练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力量素质在体能训练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对于警务技能的学习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教师必须加以重视。

同时对体测成绩对照可以看出与2014级比较,2013级学生体能总体达标率和达标平均成绩不够理想,学生整体体能水平与当前高强度的公安工作不相适应。其中,对男生达标影响最大的是引体向上,女生是800米。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警官学院体能训练课时量少,训练缺乏连续性;大一、大二学生每周一次体能训练;大三学生不再开设该课程。一边是课时量缺乏,另一边是每天下午7-8节课学生在自由活动。课程安排的不合理影响学生体能水平的发展。

(2)体能训练课程缺乏科学性指导,没有指定教材;教学内容随意性较大。警体教师专业知识陈旧,教学手段单一。对体能课教学效果没有建立完整的评价体系。

(3)体能训练教师普遍缺少公安实践工作经验,教学内容以普通身体素质练习为主,没有凸显出警察体能训练的专业性。

(4)体能训练设施不足,学生对体能训练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课外训练参与人数少,开展项目单一,学生积极性难以被调动。

2、建议

(1)增加体能训练课程课时量,提高课程实施效果与质量。通过第二课堂的形式开展体能训练,以此弥补课时量不足的问题。把第二课堂训练和正常上课摆在同样重要的位置来抓;使其规范化、制度化。

(2)创立警察体能训练教学新体系,统一体能训练课程大纲和教材,科学设置课程内容,完善体能考核模式。

(3)重视警察体能训练教师继续教育。加强教师警察体能训练专业知识培训和考核,优化教师考核机制,实行优胜劣汰,使得人人有专长、人人懂专业。有效促使警体教师注重自身业务学习和钻研,始终保持不懈进取的态度。

(4)改善警体训练场馆设施条件,为教学与训练创造丰富多样的实践方式,在资源分配上加大对体能训练设备和场地的投入;不断改善教学环境,以此促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使教学与训练更加接近实战演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训练条件。

【参考文献】

[1] 陈福恒.对基于模块化理论的课程体系的探究――以某学科为例[J],当代教育科学.2009.

[2] 陈博.警察体能概念、内涵与训练[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7.

[3] 陈永辉,潘春娥等.警察体能及其训练的科学认识[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

测量实训论文范文第12篇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句容 212400)

摘要:按照高职教育要求,分析了非测绘专业高职“测量学”的理实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按照测量岗位技能要求,以学生操作为主体,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和考评体系,旨在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 :高职;测量学;实践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5-0121-03

“测量学”是农林、环境、市政、建筑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在工程项目的规划与设计、施工与管理、城乡规划与建设、土地资源调查与管理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高职院校“测量学”的教学中,因测量学具有空间的抽象性和非测绘专业的学时不足性,学生掌握测量原理的深度和广度有限,确是学生学习较为困难的一门课程。也因“测量学”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和较强的实践性,考虑高职学生特点,应改变从理论到实践的教学程序,创新实践教学方法,按照国家测量员要求,培养测量岗位技能,提升课程学习效率。

高职“测量学”的教学要求与存在问题

高职“测量学”教学要求 高职教育与普高教育在理实教学、职业能力培养要求上既有差异又有互补。高职“测量学”要面向农林、环境、市政、建筑等涉及测量一线岗位要求,侧重实践教学和技能培养,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测量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职“测量学”教学存在问题 (1)高职学生的学习问题。高职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强,学习不够投入,理解不够深入,刻苦钻研、好问求学的精神和继续学习的能力确显一般。课后思考题、实训报告类同率较高,理论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有限。而高职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较强,善于实际应用,善于分析和解决工作岗位的实际问题。教学中应针对学生特点,创新教学模式,以岗位技能为导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采用案例、理论实践一体等教学方法,显著提高“测量学”课程的学习效果。(2)高职“测量学”课程的教学问题。非测绘专业高职“测量学”的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存在学生学习问题,需要调整教学方法;另一方面教材针对性不强,教学内容繁多,教学时数严重不足,实验仪器数量和精度不足,理实学时比例和教学学时安排不妥,不符合理实教学要求,理实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均不到位。据同类院校非测绘专业“测量学”课程标准显示,“测量学”一般为90~120学时,而实际仅为60~80学时,甚至更少,实训占30%~40%。实际教学中,授课一般按2学时为一个教学单位,多数实训时间不够,实训效果较差。

创新高职“测量学”实践教学模式

经多年的高职“测量学”课程的教学实践,笔者以就业测量岗位为导向,用测量案例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理实教学安排、仪器设备认识、专项技能和综合技能的训练等方面做出改革和创新,有效提升了学习效果。

实践主导,调整学时 高职院校非测绘专业“测量学”理实结构和学时安排,应根据工程项目一线岗位技能要求,结合课程具体内容,以实践为主线,调整理实教学比例。理论占40%~50%,实践占50%~60%,学时数为100~120学时,同时考虑到部分专项技能项目时间较长,为保证实训项目的整体性和连续性,改2学时为4学时为一个教学单位,可有效提高实训效果。

实物教学,理论实践一体 测量学涉及光学经纬仪、水准仪、罗盘仪、电子经纬仪、全站仪、gps接收机、钢尺、皮尺等常用的测量仪器和工具,仪器的结构与使用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专项技能,教学上主要在室外应用实物进行教学,用案例引起学生兴趣,用原理说明功能,讲授仪器的结构、作用和使用方法。教学中,学生不断提问,教师不断演讲,大部分时间是学生操作演练,教师巡视指导与问题解答。

集思广益,研讨论证 测量操作性较强,工作原理简单的专项技能,如直线定线、距离丈量、测定坡度、测设方格等,以实训小组为单位,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展开“头脑风暴”式的实训方案研讨和方案反复应用,在教师的指导下从众多的实训方案中优选或经调整出可操作的方案。这种实训方法,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也可促使学生在工作中学会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如图1所示的测设方格网。经研讨有五种方案:(1)直角三角形固定角度,四位学生持测绳正方形放样。(2)三位学生持测绳勾股定理测角确定四边,再用标杆定距定线定点。(3)经纬仪定向测角,钢尺定距定点。(4)全站仪定向测角,全站仪定距定点。(5)对角线定边,标杆定线等距定点。方案的选定需根据设备和精度要求而定。

直观量测,递进剖析 测量原理性较强的专项技能,如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视距测量、坐标测量、土地平整测量等,可采用案例导入,从简单直观的量测到原理性较强的仪器测量方法,分解测量过程,剖析测量原理,把复杂的测量问题变成简单几个测量过程,逐渐深入,通俗易懂,可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如图2所示的水准测量原理图。先设计同样高度的三个木桩,分别用三种方法测量。首先用水准尺直接量测,其次用水准仪进行同侧二次观测,再用水准仪中间观测,分别测出木桩高度,并分析导出水准测量原理。

数字基地,实训验证 测量操作性和原理性均较强的综合技能,一般是面向职业岗位,如控制测量、平面测绘、施工放样等。仍以实训小组为单位,分工负责,合作测量。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应立足固定实训场地,并建成数字实训基地(如图3所示),科学布置测量控制网、施工放样点、简易测绘区域等,精确测定各点的平面坐标、高程、高度、点间距离、平面图等,以便评价考核学生实践水平。教学中,在教师指导下,要求学生按规定实训模式,通过现场测量和数字验证,促使学生反复测量和自评考核,直到符合精度要求。这种方法可有效监督学生的实训质量,检测学生的岗位技能。数字实训基地设有ABCD闭合导线(兼闭合水准路线)、AS1S2S3C附合导线(兼水准路线)、S2S2-1S2-2支导线(兼支水准路线)、施工放样(含所有控制点)、偏心、悬高、对边测量及测量控制网周边规定简易地物地貌等。按规定模式测量实训、施工放样和限域测绘,并主动计算、校核并与标准数字对比评价,查找原因,反复演练,逐步提高。

顶岗实习,综合锻炼 高职教育的第六学期,利用校企合作平台或教师推荐,学生到相应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在企业测绘工程师的指导下,学生到一线岗位参与工程项目规划、施工、管理等方面测量工作,全面锻炼职业岗位能力。实习期满,工程师对学生进行岗位考核,成绩纳入考评体系。

“测量学”考评体系

创新“测量学”课程考核方法 高职“测量学”课程的考评,目的是检测学生是否具有测量学基本知识,是否具备工程项目测量岗位技能。为此,考评应按高职教育要求,按高素质技能型目标,以测量岗位技能为核心,将课程基础知识学习、专项技能训练、综合技能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校内理实考核与测量岗位考核相结合的考评体系。理论考核占40%,其中,平时表现(听课态度、出勤学时、口试2次/人等)占30%,期中考试占30%,期末考试占40%;实践考核占60%,主要在校内数字实训基地进行,按照四级(中级)国家测量员标准考核。其中,专项技能占60%(各种仪器的结构和使用、三要素测定等),学生随机抽取技能项目,由校内测量教研组统一考核,并将技能考核、实训报告存档;岗位综合技能占40%,可在学校考核,也可在顶岗实习期间考核,并以企业测绘工程师为主、专业教师为辅进行现场考核,内容包括控制测量、平面图测绘、施工放样等岗位综合技能和协同工作能力。

培养四级国家测量员 经过90~120学时“测量学”的学习,按照四级国家测量员标准教学和实训,学生掌握了“测量学”的基本原理、专项技能和岗位综合技能。按照工程项目管理需要,努力培养并使学生具备四级国家测量员资格。测量教研组每学期联系省测绘技能鉴定机构,对学生技能进行鉴定,大部分学生通过鉴定并具有五级或四级国家测量员资格。

笔者经过多年的工程项目的测量实践和高职“测量学”课程的理论实践教学,紧紧围绕着测量岗位,按照高职教育要求,培养学生测量兴趣,讲授测量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突出实践教学,针对性运用多种实践教学方法,从简单知识到复杂原理,从专项技能到综合技能,将测量岗位技能密切地与实践教学联系起来,强化教学实用性,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但本文在考评岗位综合能力时仍以小组为单位,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考核个人的岗位综合技能还有待进一步研讨。

参考文献:

[1]王庆国,邹进贵,杨华.提高《测量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J].测绘工程,2007,16(2):76-78.

[2]郭宗河,于广明,郑进风.问题研讨式教学法及其在测量学教学中的应用[J].测绘科学,2013(1):186-188.

[3]马春艳,梁翠英,张文清,等.测绘工程专业“四维渗透式”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测绘通报,2013 (2):106-108.

[4]岳建平,方露.“工程测量学”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测绘通报,2011(1):91-93.

测量实训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检验检测机构;人员培训;质量管理体系

引言:

作为能够提供公正数据的机构,检验检测机构常常是以技术为依托。但实际上,想要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性,不仅需要拥有成熟的检验检测技术,还要拥有高水平的检验人员和高效率的质量管理体系。而通过加强人员培训,则能确保质量管理体系保持高效运行,继而使实验室得到科学的管理。因此,有必要对检验检测机构的人员培训与质量管理体系运行问题展开分析,以便更好的促进实验室的发展。

一、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与人员培训分析

对于检验检测机构来讲,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才能确保实验室检测质量。而想要使该体系保持良好运行状态,还要抓住ISO/IEC 17025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培训”要素,以便对体系运行的“人、机、料、法、环、测”过程中“人员”这一环节进行把控和提升。在此基础上,才能确保实验室各项管理工作能够得到落实,从而实现实验室的科学管理。

(一)人员培训与检验工作管理

在实验室开展日常检验检测工作时,想要确保出具的实验数据准确可靠,还要使人员加强检验工作管理。为达成这一目标,实验室需要按照《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质量体系文件中的管理要求,组织实验室全体人员加强对相关管理规定的学习。而通过加深对实验室质量管理问题的认识,才能使人员按照有关规定实现检测室技术工作的管理。具体来讲,就是需要使人员完成检测室的操作规程、标准文件管理规定和检验检测报告管理规定等多种规定的学习。而通过明确各种规章制度,则能够实现检验工作的定岗定责,继而确保相关的规定能够得到落实[2]。

(二)人员培训与检验设备管理

为加强实验室检测设备管理,还要对实验室的仪器和设备进行划分,从而实现设备的分类管理。而想要开展该项工作,就必须要确保设备管理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各种仪器的操作、维护和维修方法和技术。在此基础上,人员才能将设备管理工作划分成仪器日常管理工作、仪器系统管理工作和仪器技术管理工作,从而进行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落实。为达成这一目标,便要制定详细系统的培训计划,以便对仪器管理人员进行大、小仪器操作、维护和维修培训,并且对内审员、计量员等仪器操作人员定期进行质量管理体系培训。在此基础上,划分各项管理工作的职责,同时采取以岗定人的管理方式,从而确保设备管理工作能够持续和有效开展下去。

(三)人员培训与档案资料管理

在检验检测机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过程中,还要安排专人负责进行档案资料的管理。在开展该项工作时,需要进行资料管理目录的建立,以便对资料进行编号和分类管理。此外,还要确保人员能够及时完成档案建立和归档工作。比如在每完成一台设备的安装后,就需要及时进行设备档案的建立,并且将出具的报告单与原始记录一起归档,从而尽快实现设备的规范管理[3]。对相关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特定培训,使其能够基本掌握质量管理体系中档案管理的方法,清晰明确档案管理中应着重注意的要求与规定,才能确保档案管理工作能够得到落实。

二、实验室质量管理人员培训方法

(一)实施分类培训

在对检验检测机构的人员进行培养时,需要按照不同培训目的将人员划分成新入职员工、在岗员工和特种作业人员。针对新入职员工,需要开展安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政策法规教育、业务职能训练和质量管理体系教学等工作。完成入职培训后,各接收部门还要开展上岗培训,以便使人员掌握岗位需要的实验技能和设备操作技能。针对在岗人员,需要根据业务需要开展相应的岗位培训活动,以便使员工能力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得到保证。而针对特种作业人员,则需要开展特种作业技能培训,并确保人员能够获得上岗资格证书。

(二)实现多样化培训

为提升检验检测机构的人员培训效果,需要开展多样化的培训工作。一方面,可以安排老员工带新员工,从而帮助新员工掌握部门内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安排人员参与机构内外部的培训活动。再者,可以安排人员到相关机构接受实训教育,从而使检验人员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此外,机构可安排工作人员参加学位教育或到国外进修,从而使人员的理论基础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得到提升。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采取哪种培训方式,都需要预先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以确保培训工作的顺利落实。

(三)落实培训效果评估

根据培训的目标、内容和计划,检验检测结构需要对人员培训效果进行评估。根据培训效果,则可以对现有人员培训工作进行完善,从而使人员培训取得更好的效果。为达成这一目标,还要开展有效性的评价。针对新入职员工,可以通过书面考核方式评估入职培训效果,然后通过理论和实践考核对上岗培训效果进行评估。针对在岗培训和特种作业培训,则可以利用培训总结报告和现场演示进行培训效果评估[1]。此外,还要采取召开座谈会和发放调查反馈表等方式进行培训效果追踪,以确定培训对人员实际工作产生的影响。

结论:

综上所述,人员培训和质量管理是实验室需要开展的重要工作。只有确保人员培训效果,并且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才能够使检验检测结构出具准确的检验报告,从而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因此,相信本文对检验检测机构的人员培训和管理体系运行问题展开的分析,可以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1]肖镜,殷悦,李景云等.药品检验机构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内的人员管理[J].中国医药导报,2016,10:154-157.

[2]侯学文,徐凌忠,翟慎永.卫生检验机构管理体系运行效果自我评价方法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3,02:508-509.

[3]肖镜,陈F,廖斌等.药品检验机构实验室管理体系文件系统的架构及编制要点[J].中国医药导报,2014,33:151-157.

测量实训论文范文第14篇

科学性与可行性相结合的原则科学性是指仿真实训教学质量评价的内容、指标的确定、标准的制订、权重的赋予、方法的选用应符合高职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和职业教育的基本规律。可行性是指评价对象之间有可比性,评价指标体系有可测性,监控工作有可操作性。仿真实训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既要遵循高职教育教学规律和教学质量评价理论,又要突出仿真实训教学特点,符合监控与评价的目的与功能。在理论上要能被实践所检验和证明,在具体操作上,要有明确的职责分工、清晰的工作流程、规范的制度文件,有便于操作的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并被学校内部各教学部门和师生所认同。因此,仿真实训教学质量评价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是相辅相成的,应使两者有机结合,但更应注重可行性。

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原则在一定时期内,仿真实训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应相对稳定,以便于相关政策、制度的连续性和贯彻执行。但是,仿真实训教学是有针对性地模拟专业生产实际对学生进行的技能训练,随着生产技术和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变化,仿真实训教学的内容、方法、手段都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完善,因此,仿真实训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也应是动态的。只有做到静态与动态的有机结合,才能使得仿真实训教学的质量监控真正发挥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保障作用。

构建仿真实训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是选定评价指标并确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和权重。根据仿真实训教学实际情况,一般把实训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效果。因此,选择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效果作为评价指标比较合适。综合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结合仿真实训教学实际,按照评价总分为100分计算,分别选取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效果三个评价指标的权重为0.3、0.4、0.3。

教学准备(权重为0.3)教学准备包括教学文件、教学设备、指导教师三个观测点。教学文件准备主要观测实训教学的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教材或讲义、操作规程、教案、课件等资料是否齐全、完整并符合实训教学和生产实际要求,权重为0.1。教学设备准备主要观测实训设备的配备和完好率及实训教学环境,权重为0.1。指导教师配备主要观测双师型教师的结构和比例、师生比、实训指导教师教学素质等,权重为0.1。

教学实施(权重为0.4)教学实施在整个仿真实训教学过程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主要包括教学组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讲解示范、巡回指导等五个观测点。教学组织主要观测实训教学环节是否完整、实训室管理是否规范、实训分组安排是否合理、实训过程管理和考核是否严格等。本观测点的权重占0.05。教学内容主要观测实训教学内容是否符合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要求、是否突出了职业技能训练的针对性和适应性、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情况、仿真实训与生产实际结合的是否紧密、仿真实训教学内容的先进性等。本观测点的权重占0.1。教学方法主要观测教学手段的先进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实训教学特点是否突出等。本观测点的权重占0.1。讲解示范主要观测实训指导教师的讲解是否清楚、示范操作是否规范。本观测点的权重占0.05。巡回指导主要观测实训指导是否认真、回答问题是否耐心细致、是否注重培养学生的严谨务实作风等。本观测点的权重占0.1。

测量实训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 地方高校 普通话测试 工作现状 对策研究

一、地方高校普通话测试工作的现状

1.重视程度不够,管理滞后。教学、科研与招生工作是地方高校的主要精力所在,语言文字工作不影响学校大局,而非师范类高校对学生普通话水平则更不重视。同时,这类学校测试员数量严重不足,也没有测试员选拔发展机制,相关工作开展需要别的测试站予以协助,考务工作缺少专门机构,一般由学校教务处组织,管理工作相对不够规范。

2.测试站缺少专业的管理。地方高校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站一般挂靠在高校的教务处,缺乏既懂业务又有管理经验的专职人员。由于事务繁多,造成管理人员精力过于分散。测试工作仅限于临时组织学生的报名和测试,而对测试员的选拔培养、管理和考核、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宣传和推广及建档等工作缺少全面管理,普通话科研工作与研讨会议工作基本没有展开。

3.测试员队伍建设亟待加强。一是数量不足。普通话水平测试是一项要求很高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测试员要求取得相应的部级或省级资格。目前参加测试的学生逐年增多,地方高校测试员队伍数量却严重不足。以湖南城市学院为例,每年参加普通话测试的考生近3000人,而测试员仅15人。这些测试员中,真正从事汉语言教学和语言文字工作的仅有3人。二是测试员水平参差不齐。队伍中专职人员少、从事语言文字工作的少,从事相关研究的就更少。由于语音本身的模糊性及语音识别的复杂性及个体打分的操作方法等干扰项较多,评分中较多存在主观性偏差。

4.考务管理经验不足。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考务管理侧重于对考场环境和考场秩序的规范管理。特别要求考场环境相对封闭防止外来噪声干扰,还要注意测试室内的灯光明暗度和备考考生的管理,另外考试设备检查、考场巡查、出现问题时的应急处理都需要专业管理人员。在考务管理工作中,地方高校普通话水平测试站存在专业管理人员较少、经验相对不足、考场规范度不够、应急措施办法不到位等问题。

5.测试员工作量太大。普通话测试是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于一体的繁重工作,需要测试员注意力高度集中,稍有放松就会影响测试准确度。部分地方高校测试站为了节省成本,测试员每天测试量很高达到五六十人,有的还要承担一些考务工作。如果只按每位考生用时10分钟计算,那么测试员一天要工作9小时左右,中间完全没有休息时间。这样做的结果既影响了学生测试成绩,造成考试的信度降低,又伤害了测试员的健康和积极性,不利于工作长期有效地开展。

6.测试结果不尽公正。有些高校测试站为节省成本,测试组人员安排不尽合理,每组只有两名测试员,甚至还全是新手,由于个体测试的差异和经验的缺乏而造成评分的失误;因为测试工作在校内进行,监管不力,测试员主观因素及场外因素干扰较大,人情分较多,造成结果的不公正。

二、主要对策

1.普通话测试组织管理工作必须规范化。学校要出台政策性指导专门文件以加强对普通话测试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明确工作责任,形成有序的自上而下的协调机制体系。各部门必须积极配合,责任到人,处理各类相关事务。根据测试工作实际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制定工作守则,出台运作细则具体规定测试工作的组织实施及原则方式方法,明确测试人员、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的职责,以保证测试工作的顺利、有序进行。为保证测试工作的公正严明,实施问责追责制度以杜绝违规违纪行为的发生。

2.制订科学有效的测试方案。地方高校有不同的专业,学科涵盖面很宽,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具体方案要对不同专业实行不同的过级要求,培训要针对性地安排在测前。为保证测试质量,要根据测试员队伍和各专业实际情况制订培训测试的计划,如专业对象、人数、测试次数、时间等,有计划地分期分批进行。师范专业及与口语表达密切相关专业必须严格要求,多次培训,多次测试,以达到相应等级要求。非师范专业的学生可根据自身程度选择测试时间,学校须提供多次机会参加培训和测试。

3.不断提高测试员业务水平。一是要加强测试员的培训,坚持基础培训和后续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长期分阶段培训相结合原则。要实行测前复习、测中讨论、测后总结的培训三大原则,通过不定期评分训练、以老带新、专家讲座等方式促进测试员队伍水平的整体提高。二是要加强对测试员队伍管理,遴选、培训、考核和奖惩等方面需要建立一系列制度,以规范队伍。不但要注重对测试员的普通话专业水平、测试经验能力的考察,而且要对测试员的思想道德素质、作风纪律方面有严格的要求。实行定期考核制度,内容可以涉及理论水平、测评能力、口语能力、工作量、工作表现等方面,既有业务素质的考核还有综合能力考核。考核不合格即暂时取消测试员资格,在规定时间内考察合格予以再次聘用。对严重违反测试纪律或工作出现严重失误的还应给予相应的处分,对表现突出的测试员实行奖励。

4.规范考务管理。要严密组织、精心安排考务管理环节,严格报名程序、试卷管理、成绩评判、核对发证及档案管理等考试内务工作,做好考前宣传、考场安排、考场秩序、设施巡查检测、人员安排调度、应急处理等工作,做好测试过程的现场管理工作及测试后情况统计、归档、上报、核发等工作,确保整个测试工作的严肃性、准确性和科学性。

5.合理安排测试额度。为保证测试的质量,根据国家语委办有关的规定,每个测试员每天的工作量不得超过30人。各测试站应该妥善分配测试经费,严格执行国家对于测试工作量的规定,切实维护测试员的权益以吸引更多的人参加这项工作。

6.完善测试站建设工作。要尽快加强完善测试站平台建设,加大投入进行软硬件建设,充分发挥其在国家语言文字政策宣传和推普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尽量配备专职管理人员,积极加强对测试站管理工作的研究,发挥其科学研究、宣传与推广、师资培养、测试员管理、课程设置、培训的组织、测试的安排、考务管理、档案的完善等方面的多元功能,提高整个普通话培训与测试工作的质量和信度,更好地服务地方高校,满足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宋欣桥.创建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PSC)理论体系[A].第四届全国普通话培训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

[2]钟启泉.现代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