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测量土地方法范文

测量土地方法范文

测量土地方法

测量土地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土地调查 地籍测量 质量控制 GNSS

[中图分类号] P27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2-127-2

1土地调查回顾

新中国成立后,为查清我国土地资源家底,国务院于1984年以国发〔1984〕70号文件批转了原农牧渔业部等五个部门的《关于进一步开展土地资源调查工作的报告》,部署在全国开展了土地详查,即第一次全国土地调查。

这次调查历时12年,基本查清了当时我国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分布、权属和利用状况。

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于2007年7月1日全面启动,于2009年完成。

调查的主要任务包括农村土地调查、城镇土地调查、基本农田调查及土地利用数据库和地籍信息系统建设。

第二次土地调查作为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全面查清了全国土地利用状况,掌握了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并对调查成果实行信息化、网络化管理,建立和完善了土地调查、统计制度和登记制度,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土地宏观调控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和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1]60号),最近几年在全国开展了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

2质量控制方法探讨

在土地调查和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中,地籍测量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

地籍测量一般包括地籍控制测量、地籍图根测量、地籍图测绘、面积量算四部分工作。

地籍测量的质量就直接影响到土地调查或者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质量,下面从这四个方面探讨地籍测量质量控制的方法。

2.1地籍控制测量

随着各地卫星定位连续运行综合应用服务系统(简称CORS)的建设与应用,现今大多土地调查项目不再要求开展地籍控制测量,而是利用当地CORS和已有的高等级GPS控制点(如C、D级)直接布设图根点。

地籍控制测量的质量控制方法在此不再赘述,一般严格按照GB/T 18314-2009《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或CJJ/T 73-2010《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或CJJ/T 8-2011《城市测量规范》执行就可。

2.2地籍图根测量

(1)测量方法:

地籍图根测量可采用动态全球定位系统定位方法、快速静态全球定位系统定位方法或导线测量方法。

目前,作业单位大多在满足GNSS接收机观测条件的区域采用GNSS RTK方法,在不满足的区域采用电磁波测距图根导线方法。

(2)精度要求:

TD/T 1001―2012《地籍调查规程》要求四等网或E级以下网相对于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超过±5cm。

(3)常见问题:

① GNSS接收机的性能不符合要求;

② 图根点的位置不满足GNSS接收机的观测条件;

③ 图根点的标志不合格,不易查找;

④ 图根点的编号不清晰,容易混淆;

⑤ 用于求解转换参数的控制点不合格;

⑥ GNSS接收机手簿参数设置错误;

⑦ GNSS接收机天线架设不合格;

⑧ GNSS接收机观测时间、测回数不合格;

⑨ 图根点的密度不满足地籍图测绘。

(4)质量控制方法:

①使用的GNSS接收机应通过国家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的检定,并在有效期内。

②使用的GNSS接收机固定误差不宜超过10mm,比例误差系数不宜超过2mm/km。

③图根点的位置应满足GNSS接收机的观测条件,标志应规范、易找,编号应统一、清晰。

④计算转换参数的控制点等级不应低于三级,数量不应少于3个,且应均匀分布在测区及周边。平面坐标转换的残差绝对值不应超过2cm。

⑤GNSS RTK测量时,GNSS卫星的状况应符合表1的规定。

⑥GNSS RTK测量前,GNSS接收机宜进行下列检验:

(a)基准站与流动站的数据链连通检验;

(b)数据采集器与接收机的通信连通检验。

⑦GNSS RTK观测前设置的平面收敛阈值不应超过2cm,垂直收敛阈值不应超过3cm。

⑧GNSS RTK测量时必须严格对中、整平,对中误差不应大于3mm,严禁采用手扶跟踪杆。

⑨GNSS RTK观测测回数不应少于2,测回的自动观测个数不应少于10个观测值,并应取平均值作为定位结果。测回间的平面坐标分量较差不应超过2cm,垂直坐标分量不应超过3cm(TD/T 1001―2012《地籍调查规程》要求两次测量结果的平面坐标较差不得大于±3cm,高程的较差不得大于±5cm),在限差内取各测回结果的平均值作为图根点的平面坐标和高程。

⑩图根点布设应有必要的密度。它既是保证地籍图测绘精度的前提,又能提高地籍图测绘的效率。

例如CJJ/T 8-2011《城市测量规范》6.3.3要求全野外测量法测绘1:500 DLG平坦开阔地区图根点的密度不小于64点/km2;10.2.4要求宗地界址点坐标宜采用二、三、四等和一、二、三级控制点施测,少数隐蔽的二类界址点可采用图根级控制点施测,并应做好注记说明。

当局部地区图根点密度不足时,可在等级控制点或一次附合图根点上,采用电磁波测距极坐标法布点加密。测量方法应符合CJJ/T 8-2011《城市测量规范》6.3.7。

图根点应采用常规方法进行边长、角度或导线联测检核,导线联测应按低一个等级的常规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执行。图根点检核测量技术要求应符合表2的规定。

2.3地籍图测绘

(1)测绘方法:

现今地籍图测绘大多采用全野外数字测图方法,且以全站仪极坐标法为主。

对于全站仪测量困难的点位配合直角坐标法、截距法、距离交会法、角度交会法等。

(2)精度要求:

①依据TD/T 1001-2012《地籍调查规程》,解析法获取界址点坐标和界址点间距的精度要求见表3。

②依据TD/T 1001-2012《地籍调查规程》,地籍图的基本精度应符合表4的规定。

(3)常见问题:

①全站仪的性能不符合要求;

②全站仪的参数设置错误;

③全站仪测量时未做棱镜对准误差改正;

④界址点标志设置不清晰;

⑤跟踪杆未垂直立在测量点位;

⑥未进行必要的检核或者检核不合格;

⑦采用无棱镜测距超出仪器规定测程;

⑧钢尺丈量不规范、缺少必要的检核或者钢尺刻划不清;

(4)质量控制方法:

①全站仪、钢尺应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

有些同志认为刚购买的检测设备具有合格证书,不需要送国家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检定,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合格证书不能等同于检定证书。

②定期对全站仪进行检验,如圆水准器、长水准器、十字丝、视准误差、指标差、对中器、三轴平行性、三角架等。

③每天观测前,应首先检核仪器性能是否正常、参数(棱镜常数、仪器加乘常数、气温气压值)是否正确。

一般全站仪配套棱镜常数为0或者-30mm。检核棱镜常数可简单采用全站仪照准棱镜测距(棱镜也须架设三角架,距离不需太长),并与钢尺在地面测量的两点间距离比较。

④全站仪测量时应严格对中、整平,并用较远的控制点定向。

为了减少跟踪杆倾斜的影响,可以将小棱镜放在地面控制点标志上。

⑤每测站应进行必要的检查。检查点可以是定向点、邻近控制点和已测设的界址点。检查可以安排在本测站定向后任何时候。检查相邻RTK图根点时,检测边长的水平距离的相对误差不得大于1/3000。

⑥尽可能采用全站仪测量全部界址点。

对于实在困难的,应用钢尺截距法、距离交会法等方法。

钢尺量距宜丈量两次并进行尺长改正,两次较差的绝对值应小于5cm,并应有多余测量值用于检核。

⑦全站仪测量时应采取距离(纵向)和角度(横向)偏心等技术消除或减弱棱镜中心到界址点偏差(棱镜对准误差)的影响。

目前,作业单位大多采用小棱镜及全站仪的偏心测量功能。

⑧测量时如果界址点的标志不清晰,应及时和土地权属调查员联系。

⑨测量时很多墙体不垂直,如墙基突出、风雨冲蚀的土墙等,应确保棱镜和要测量的界址点位于同一铅垂线。

⑩现在,很多型号的全站仪都具有无棱镜测距的功能,这样不仅使作业强度和危险性大大降低,而且对被测量目标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不过不同的全站仪无棱镜测距的测程不同,测量时应清楚使用的全站仪无棱镜测距的测程,超出测程,精度将无法保证。

3面积量算

目前,绝大多数土地调查项目面积量算采用解析法,即利用解析法获取的界址点坐标或界址点间距计算面积。实际工作中,由于采用的地籍图成图软件或者建立的地籍信息系统均具有自动统计面积的功能,所以面积量算的质量很容易控制。在具体工作中应把握好“从整体到局部,层层控制,分级量算,块块检核”的面积控制与量算的原则,在此不再赘述。

参考文献

[1] GB/T 18314-2009《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2]CJJ/T 73-2010《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

[3]CJJ/T 8-2011《城市测量规范》.

测量土地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复杂地形;土方测量;质量控制

建设用地原始的地形类别较为复杂,有田地、荷塘、山地等等,就以往的测量经验来看,该类用地对于土方测量的质量有着较高的要求。然而到目前为止,我国依然没有一个标准科学的土石方量精度的评定标准。因此,如何就复杂地形土石方量进行科学的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1 前期的准备工作

1.1 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

当前,较为常用的土方测量仪器包括RTK及全站仪两种,对于地形条件较为复杂的测区来说,如果存在树木、河、山等通视情况较差的地区,则采用全站仪进行测量,如果测量工作并不十分紧张,采用这种测量方法往往可以实现测量的需求,但效率相对较低,且会导致测量成本增加;若单独使用RTK进行测量,虽然能取得很高的效率,但如果存在树木的话,则会对GPS的信号产生影响。[1]因此,对于复杂地形土方测量工作,如何联合使用RTK与全站仪,则往往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卫星信号良好的地区采用RTK对数据进行采集,可以大大提升测量工作的效率;而在信号较差的地区使用全站仪进行数据采集,则能够有效弥补了RTK的缺陷,从而能够更加真实可靠地对所有地形点的数据资料进行采集。

1.2 科学验证控制点

通常来说,城镇测量控制点一般都是甲方从当地测绘部门购买或进行实测引点,最为安全可靠的是要求有三个控制点。[2]在土方测量工作开展之前,必须校验甲方的控制点,主要对控制点的高程误差及平面误差进行校验,防止因控制点错误造成测量报废。

1.3 计算方法的确定

在土方测量工作中,常用的计算方法包括三角网、方格网法、断面网法,依据地形条件的不同选择的计算方法也是不相同的。通常来说,带状的地形选择的计算方法都是断面法,平坦的地形选择的计算方法都为三角网、方格网等方法,复杂地形则倾向于选择三角网法进行计算。但总的来说,对于复杂地形进行土方测量的时候,最为科学的方法就是选择三角网法进行计算。如果工程的性质是较为不规则的地貌,如高尔夫球场等等,则可以选择三角网法中国的两期土方进行计算。

2 采集外业数据的方法

土方测量外业数据的采集基本上和地形图测量保持着一致的状态,都是根据甲方要求情况选择方格网对方格网点及地形离散点的三维坐标相关数据进行采集,在对复杂地形土方测量来说,进行外业工作时应当充分注意以下几点。

2.1 要求仪器内高与杆高保持统一

在进行RTK测量的过程中,可以固定住移动站的杆高,但当错误发生后可以在后期处理数据的过程中给予改正。然而在全站仪测量的整个过程中,因透视的原因,使得棱镜杆一直是处于变化的状态之中,此时就要求跑尺员与观测员需要进行有效的交流,从而保证棱镜高和仪器内高的输入保持统一,不但就会造成测量的点位高程有失偏颇,最终导致土方量的计算结果发生错误。[3]

2.2 要求采集的数据点合理而清晰

对于复杂的地形条件采用三角网法是最为合适的方法,因而在进行数据点采集的时候应当充分考虑到地形的特征点,例如当陡坎地形的坎下高程点、勘上高程点密度不相匹配的时候,或者坎下或坎上出现漏测的时候,则就会导致三角网构网缺乏合理性,导致网形失真,最终造成计算结果的错误。[4]因此,跑尺人员在采点时应当尽可能做到调理清晰,以便于业内清晰成图。多数的测量工作者都认为土方测量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提供科学准确的挖方量及填方量等资料,而外业仅仅需要对所有特征点进行记录便可。但这样一来,就可能导致发生漏点等问题,并且对内部计算机检查产生不利影响,以及最终影响到判断点的点位高程。

4 业内数据处理的相关方法

4.1 图面查询

要想对整个测区采集到的高程点进行查看,以便于对整个高程点的遗漏与重复情况进行检查,从而实现错误高程点的删除与改进。如果是比较大的测区,往往是若干组工作人员进行共同测量,这就可能会导致发生测量结合区域的遗漏或重复的现象。由于仪器内高与棱镜高并不保持一致,所以可能导致错误高程值的出现。因仪器或信号的问题,或者受到外界因素等的干扰后,就会发生一些偶然的“飞点”现象,这些问的存在都会导致测区高程结果有所偏差。[5]因此,最为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进行等高线生成,一旦测区点高程发生异常情况时,就会在等高线图上明显体现出来,见图1。当等高线圈较为密集时,则说明该地区出现了地形的突变现象,所以采用测区地形就能够科学判断出该地的高程是否存在问题。

4.2 采用不同的计算机软件进行核对与计算

对于建筑工程来说,土方测量意义重大,不仅牵涉到规划设计方面的内容,更加关系到工程量计算等问题,从而对二者之间的利益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在计算的过程中应当应用计算的最终结果在使用多种软件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检验。笔者认为,采用南方CASS软件中的三角网法,能够将计算出来的复杂地形的土方测量误差较小,甲乙双方均能够接受

结语:

在土方测量工作开开展过程中,从前期的准备工作到后期的数据处理,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错误,都可能造成突发土方计算结果发生差异。但只要严格依据测量错做的相关准则要求就行,并且要保证采集的数据更加合理,选择使用的计算方法更加合适,最终为测量成果质量奠定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王国现,鲁玉芬.断面法在河堤土方测量计算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0,18:354-355.

[2]陈黎阳.土方测量计算方法比较研究[J].现代测绘,2010,05:36-38.

[3]刘富民.土地整治中土方量测量及计算方法比较研究[J].科技信息,2012,03:67-69.

测量土地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土地测量方法;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 C35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时代的发展带动着技术的进步,我国的土地测量项目也因技术的发展而遇到了重大的发展机遇。随着土地资源的勘测市场的发展,我国土地测量项目发展比较迅速,但是不同的土地测量方法和技术,导致土地测量的质量是不同的。本文就土地测量实施的方法和技术分别作一介绍。

一、土地测量技术的发展

土地测量是测绘科学技术在社会建设发展中的直接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现代土地测量技术已经突破了原有的局限性,除了涉及建设工程的几何及物理量测定,还包括了对测量结果的快速分析和对物态发展变化作初步预报。现代土地测量技术的发展是由传统的测量技术向数字化测量技术转化,逐步实现土地测量内外业一体化、数据获取及处理自动化,测量过程控制智能化以及测量成果的数字化等。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测绘工程中就已经出现了一些比较先进的地面测量仪器并发展成为工程测量的技术工具和方法手段。如电子经纬仪、全站仪、电子水准仪、精密测距仪、光电测距仪、激光扫平仪和激光准直仪等一系列相对比较先进的工程测量仪器都不同程度的为现代工程测量技术的数字化发展提供了便利和基础,其发展主要改变了传统工程测量中的工程控制网布置、地形测量、道路测量和施工测量等繁杂的作业方法。

二、土地测量工作范围

1、边界测量

边界测量是指对非人工设置的自然边界线进行的测量,地籍行政边界及地籍区与地籍子区的部分边界通常以天然地物,地块为界线,如河流、山脊等,构成这些地物的边界线,不外乎是折线和曲线,折线的转折点和曲线的拐弯点,对构成地物的轮廓具有决定作用。

2、地块测量

地块测量是指以地块为单位,对其位置(所处的地籍区域地籍子区)、权属界线、界址点、面积、建筑物与构筑物等为内容,所进行的测绘工作,最终获得地块平面图以及权属界址点坐标、地块面积等数据和资料。

3、建筑物测量

为新建、改建输泄水渠道、人工航道而进行的测量工作。新建大型灌溉和供水工程的干、支渠道测量工作。通常按下列程序进行:选线测量、定线测量、施工放样和竣工测量。选线测量一般在规划阶段进行,在已有地形图进行灌区规划及沿线建筑物概略位置的布置,估算工程量和编制概算,进行渠线方案比较。

三、土地的测量方法介绍

所谓的土地测量主要是指根据遥感技术和测量学上的方法对各种土地资源的数量、地形、分布等特点进行绘图和测量的工作活动。土地测量的内容主要是地籍测量、土地平整测量、荒山荒地等土地资源调查、地形测量、土地利用状况测量等。土地测量的方法主要有普通测量、遥感技术测量、大地测量、地图编制等方法。在我国的土地测量主要是指针对地形测量之外的所有测量内容,在土地资源测量的过程中主要是根据我国的基本地形图进行实际的测量。下面分别介绍我国土地测量的方法。

1、大地测量方法

所谓的大地测量主要是对地球形状的大小、地球重力场、地面点位等进行精密的测量,这种测量方法所进行测量的主要是天文测量、水准测量、卫星大地测量、大地测量计算、精密导线测量、重力测量、三角测量等。进行大地测量主要的作用是为了空间科学以及国防建设提供更加准确的点位距离、地球重力场、方位角、坐标等数据;同时为研究地球的形状大小、地震预报、地壳运动等活动提供最佳的资料;也能够为大型的工程测量以及地形测图等提供最基本的高程和平面控制。应用大地测量的土地测量方法主要是在我国广大地区范围内为建立高程和平面控制网而进行的土地精密测量,在进行大地测量时,测量中遇到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地球的大小、形状以及重力场,大地测量主要是解决一些大地测量学学科的问题。利用国家和区域内的大地控制网等信息,可以很精确地进行地形的测量以及其他有关土地工程的测量工作,这样就能够为地球大小、重力场、形状等精确测量提供一定的信息,并能够准确掌握空间方位和目标坐标以及相关的地壳变形等信息数据。大地测量所用到的高程控制网主要是建立水准测量,根据这个水准进行点位的正常高测定,然后把这个点位设置为高程控制网的基本控制基点;所谓的平面控制网,主要是与重力测量、天文测量相配合,利用三遍测量、三角测量、精密导线测量、边角测量以及空间大地测量等将所测量的数据计算到地球的椭球面上,然后利用数据计算出各个点位的大地坐标,然后根据地图投影的换算方式将数据换算成平面直角坐标,进而成为平面控制网的基本控制基点。

2、航空摄影测量方法

所谓的航空摄影测量方法,主要是利用飞机上面的航空摄影仪器对地面进行拍摄,然后根据摄取的相片来进行地面的测量,主要是对地面的控制点进行调绘、测量以及立体测绘,这样就能够绘制出一幅完整的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方法主要是根据中心投影透视进行变换,将投影过程中的几何图形进行反转,然后进行立体测图。航空摄影测量方法在实际的工作中主要是分内业和外业。所谓的内业主要是包括:测量和绘制地形原图,利用空中的三角测量方式进行加密测量图形控制点,一般是以摄影的像片上的控制点为基点,然后以此推测出测量图形的控制点,并且还要检查地形图的平面坐标以及高程。所谓的外业主要是包括:利用像片进行调绘,通过像片进行判读,掌握基本的地形图符号,然后绘制和标注出土地的形状、地貌等要素;标清楚调查得到的地名等信息;利用综合法进行测图,这样就能够利用平板仪在单张的像片图或像片上进行等高线的测绘;测绘过程中还要测量新加的或者是没有影像的一些非常重要的地形;像片控制点主要是在航空摄影之前进行地面点位标志,这样利用像片控制点进行联测,可以明显看到地面物体的方位,进而利用测距导线、高程导线、等外水准、测角交会等一些普通测量的方法进行平面坐标和高程的测量。

3、遥感技术测量方法

遥感技术主要是指远距离的、非接触性的探测技术,利用遥感技术和传感器来探测物体的电磁波反射、辐射等特征,并且根据这些特征来分析物体的特点、状态以及性质,进而总结出相关的方法、理论、应用等科学技术。遥感技术主要是以航空摄影技术为基础,最开始是航空进行遥感,然后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目前遥感技术不仅是应用于卫星发射,同时还广泛应用于地质地理、资源环境等各个领域,在各个领域中遥感技术发挥着先进、实用的空间探测技术。

四、土地测量技术

1、GPS在土地测量中的应用

GPS测量系统是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安全可靠,具有高定位精度的测量系统,由于其在测量过程中不需要通视,可以在各种不利因素下进行作业。具有传统测量技术无法比拟的优势。由于GPS系统在作业时对环境和条件要求较低,而且通信方便,可以实现灵活布点,全天侯进行作业,所以在我国地籍控制测量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在利用GPS技术进行测量时,没有常规三角网面布设时诸多繁琐的要求,只需要符合其控制点位选择取要求,仪器精度和等级控制精度相互匹配即可满足地籍规程的要求。

2、CORS技术在土地测量中的应用

CORS系统是在GPS技术上发展起来的,其不仅可以提供远程服务,而且实现了数据上的共享,在动态领域中具有更广阔的应用范围。特别是在地形测图中,这种测图是为了满足城市及矿区工各种工程中比例尺地形图而进行的,以利于城市进行规划。利用常规方面进行测图时,首先需要对控制网点进行布设,即在国家高等级控制网点的基础上进行加密次级控制网点,然后利用这些控制网点和图根控制点来对地物点及地形点进行测定。而利用CORS技术来进行测量,不仅可以快速的对各级控制点的坐标进行测定,而且可以确保测量的高精度。而且在测量中可以不布设各级控制点,直接利用流动站即可实现高精度的测量,而且在野外测绘中,一次测绘即可实现电子地图的绘制,然后输出所需要的比例尺的图件来。

结束语

总之,土地测量是一项细致的工作,并且贯穿于土地利用管理规划的全过程。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土地测量技术和方法也快速的发展着,现代测量技术在土地测量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使土地测量实现精确测量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龙.土地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分析.科技视界.2013,(15)

测量土地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不均匀土壤 水平分层 镜像法 接地电阻 测量

一、引言

随着防雷工作的不断发展,很多接地电阻值的测量方法被大量使用,诸如两点法、三点法、三极法、四极法、大电流法、倒相法、变频法和钳测法等。以三极法为基础衍生出的各种检测方法可以有效的消除接地引线的互感、地电流、电磁场等多方面的影响,但是这些测量方法都是建立在均匀土壤的基础上进行测量。文献[1]明确提出,如果土壤是非同质的或接地极电流极为复杂形状,则函数难于计算,此时要用计算机计算。因此在山地、河边等土壤电阻率不均匀的情况下,用常规检测方法进行测量,肯定会给测量结果带来很大的误差。按照土壤电阻率的大小不同,一般可将不均匀土壤视为为水平分层和垂直分层两种情况[2]。本文采用镜像法就水平分层情况下三角形布电极法和三极法布线法进行分析。

二、镜像法原理

在接地极接地电阻的测量过程中,当土壤分层界面时,用三角形布电极法或直线布电极法测量困难,且误差较大,需要对辅助接地极的位置进行调整以减小测量误差。镜像法是建立在唯一性定理的基础上的一种不均匀土壤电阻求解方法,适用于解决导体或者介质边界存在点电源或线电源的问题。本文就是通过镜像法把水平分层不均匀土壤情况简化成均匀土壤模型来确定辅助接地极的位置。

三、三角形布电极法在水平分层土壤中的应用

3.1计算方法

如图2所示,根据2.3式可得出待测接地极在电压极P上产生的电压UGP为:

参 考 文 献

[1] GB/T 17949.1-2000.接地系统土壤电阻率、接地阻抗和地面电位测量导则. 第一部分:常规测量[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

[2] 冯志伟,影响接地电阻测量的因素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

[3] 李中新,袁建生,张丽平.变电站接地网模拟计算[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1995(5):76-80

[4] 吕昆坤,周延洲,王心中.三极法测量接地电阻时电压极补偿点位置探讨[J].通讯世界,2015(3上):183-184

[5] 许聪颖,接地网接地电阻近距离测试原理及测试装置的研究[D].西安交通大学,2007

[6] 孟刚、于宝和,防雷接地电阻偏离真值的探讨[J].吉林气象,2008(2):26-27

测量土地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探地雷达;土壤水;测量深度;尺度特征;遥感

中图分类号:P641.7;S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683(2017)02-0037-08

土壤水,分布在地面以下、地下水面以上的土壤层中,也被称作土壤中的非饱和带水分,是一种重要的水资源(在农田水利中也被称作土壤墒情或土壤湿度)。土壤水的时空分布与变化对土壤一植被一大气间水分、能量平衡具有显著影响,准确测量土壤含水量,对研究区域水循环、观测干旱的发生及发展过程、指导当地农业生产实践、合理进行水资源调控等工作均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多种土壤含水量测量技术,按测量的空间尺度可大体划分为三种:一是点尺度,主要包括烘干称重法、中子法、时域反射仪法(TDR)、频域反射仪法(FDR)等,这些方法测定的数据能较准确地反映观测点的土壤含水量,但都存在耗时费力并对土壤具有一定破坏性等问题;二是区域尺度,主要包括探地雷达(GPR)技术和近地面环境宇宙射线中子法等,是无危害,非接触,不破坏土壤,不受土壤质地、密度、盐分等影响的土壤含水量测量方法,适合几十公顷等较大面积的土壤墒情观测,这些技术在快速发展;三是卫星像元尺度,卫星遥感反演土壤含水量是通过测量土壤表面反射或发射的电磁能量,建立遥感信息与土壤含水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反演出地表土壤含水量的过程,按遥感波段划分主要有可见光-近红外法(反射率法、植被指数法),热红外法(热惯量法、作物缺水指数法、温度状态指数法)和微波遥感法(主动微波法、被动微波法)等,具有快速、覆盖范围大和定期重复观测等优势,但遥感方法只能对表层土壤进行观测(一般小于20cm),尤其是反演结果的地面同尺度验证一直是该方法推广应用的瓶颈。

探地雷达(ground penetration radar,简称GPR)是一种快捷高效测量中、小尺度土壤水的方法,具有探测深度大、便捷快速、测量精度高、分辨率高、无损测量等优点,可以弥补传统方法和遥感方法在土壤含水量监测中的不足。对探地雷达测量土壤含水量的主要测量方法、测量原理、测量精度及各种方法的优缺点等进行介绍,对探地雷达地面直达波和反射波的测量深度,及探地雷达在多尺度土壤墒情协同观测与遥感反演、田间尺度土壤水运动模拟验证等研究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将对丰富土壤含水量的监测手段及水资源监测评估和田间尺度的灌溉管理等具有积极意义。

1探地雷达技术及其测量土壤水的原理、方法

1.1探地雷达技术及发展

探地雷达是采用中心频率10 MHz~3 GHz范围的高频电磁波探测地下或建筑物内部结构与特征的电磁探测技术,主要由发射天线、接收天线和控制单元构成,它的原理与反射地震学和声呐技术相似,发射天线向地下发射高频短脉冲的电磁波,当电磁波遇到电性差异大的分界面或目标体时反射回地面被接收天线接收,根据接收天线记录的电磁波双程走时、振幅、波形等信息可以确定地层结构或目标体的埋深、位置等。接收天线接收的电磁波根据传播路径主要分为空气波、地面直达波、反射波和折射波,根据研究需要选取不同雷达波进行分析计算,图1为雷达波在双层土壤中的传播路径。GPR常以脉冲反射波波形的形式记录接收到的雷达波,一条测线上不同测点的记录道构成完整的雷达记录剖面图。波形的正负峰分别以灰阶或不同颜色显示,等灰线或等色线即表示反射层或目标体。

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商用探地雷达投入市场以来,探地雷达技术逐渐完善,应用领域不断扩展,涉及冰川、考古、地质、水文、勘探、土壤等研究方向。20世纪90年代,探地雷达技术的提高实现了波速的精确测量,探地雷达在土壤含水量测量方面的应用成为了研究热点。Basson等发表了探地雷达在以色列测量土壤含水量的比较结果;Du和Rum-mel提出用GPR的地面直达波测量土壤含水量,并且不需要已知土壤的深度和反射层;Chanzy等、Weiler等、Dannowski等和Lunt等采用反射波y量得到反射层至土壤表面间的平均含水量,但该方法需要已知反射层的深度;Huisman等研究了单偏移距法的测量精度,为GPR快速测量大面积的土壤含水量奠定了理论基础;Huis-man等通过在3 600 m2区域的GPR与TDR对比实验,表明GPR单偏移距法比TDR测量空间土壤含水量变化的效果更好;Lambot提出基于离地探地雷达的全波形反演法。近十年间,国内外学者对探地雷达测量土壤含水量的研究日趋深入,在与TDR、蒸渗仪、中子探测器、称重法等方法的对比分析、不同GPR测量方法的比较、不同土壤质地的应用等方面都有相关研究,Deiana等、Steelman等、M angel等在渗透实验观测、非饱和带土壤水流动模型验证等方面推广了GPR的应用。

1.2探地雷达测量土壤水的原理

因为干地质材料、水和空气的介电常数值存在明显差异,使得土壤孔隙中含水量的变化极大地改变了土壤介电常数。雷达波在非饱和带土壤中的传播速度取决于土壤介电常数,利用GPR提取出地面直达波或反射波的速度,计算土壤介电常数,再根据土壤介电常数与土壤含水量关系即可求得土壤含水量。在低损介质中,电磁波波速v与介电常数ε的关系为

(1)式中:c为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即0.3×109m/s。

土壤介电常数与土壤含水量θ关系可以用经验公式、半理论公式描述,见表1。

Topp公式由TDR技术得到,用于将介电常数转化成体积含水量,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经验公式。它只有一个参数,计算简单、效果较好,尤其适用于粗质地土壤,但过高地估计了干土和湿土的土壤含水量,对湿土尤其明显。经过校正的Herkerlrah公式比Topp公式有更高的精度,但是Herkelrath公式需要确定参数a、b,工作量大。当土壤含水量很低时,GPR所测介电常数较TDR明显偏低使土壤含水量误差大,此时需要对介电常数一土壤含水量关系式进行校正。

GPR可以用不同频率对土壤含水量进行监测,高频天线能够获取更高的空间分辨率但由于电磁波衰减快使得探测深度较小,低频天线由于电磁波衰减较慢使得探测深度比高频天线大,但空间分辨率比高频天线低。

1.3探地雷达测量土壤水的方法

探地雷达通过提取雷达波信息获得土壤介电常数,进而反演土壤含水量。根据GPR的不同测量方式,有以下5种方法测量土壤含水量,即多偏移距法、单偏移距法、透射零偏移距法和透射多偏移距法、地表反射法和全波形反演法。

1.3.1多偏移距法(Multi Offset Reffection Method)

多偏移距法是通过等距地改变收发天线间的距离进行监测的一种方法,多偏移距法划分为两种,分别为共中心点法和宽角法。共中心点法(CMP)是天线间的中心点固定,收发天线同时向相反方向等距移动的测量方法(图2(a))。宽角法(WARR)是发射天线保持不动,接收天线移动使天线间距离等距增大的测量方法(图2(b))。这两种测量方式可以直接获取雷达波在土壤中的传播速度,利用地面直达波或反射波的波速推求介电常数从而得到土壤含水量。

尽管多偏移距法应用广泛,该理论仍存在一些不足。它无法控制测量深度,单次测量对非均质土壤的土壤含水量的反映不充分,操作费时耗力,空间分辨率低,不适用于大范围土壤含水量的监测和土壤含水量空间变化的绘制。

1.3.2

单偏移距法(contoon/single offsetreflection method)

单偏移距法是收发天线间距保持不变,以相同间隔水平移动的测量方法。用这种方法提取地面波信息可以获取土壤含水量空间变化,绘制空间土壤含水量分布图。通过单偏移距法地面波估计土壤含水量的精确度受零时刻(tGw)校正和地面直达波传播时间(taw)提取精度的影响。为准确提取tGW、taw,在测量前需要用CMP或WARR法确定合适的天线间距使tGW、tAW能明显区分开。

Galagedara等用WARR研究发现当天线间距为1.5~2 m时测量效果更好。Huisman等给出225 MHz GPR单偏移距法地面波测量土壤含水量,相对于TDR结果的均方根误差为Q 018 m3/m3。Grote等人与烘干法含水量对比研究得出450MHz GPR的均方根误差为0.017 m3/m3,900 MHzGPR测量结果的均方根误差为0.011 m3/m3。Weihermller等将450 MHz GPR和TDR土壤含水量测量结果对比得到GPR的均方根`差为0.076 m3/m3。

单偏移距法具有高分辨率和快速、实时监测功能,适用于大范围的土壤水分时空分布监测,但用反射波求含水量时需要确定反射面深度。CMP和WARR法可直接确定反射点(面)的深度,但耗时长,不适合较大范围的动态监测。可先用CMP法或WARR法确定最佳天线间距与反射界面深度,再采用FO法进行大范围的土壤剖面含水量测定。

1.3.3透射零偏移距法(Trans ZOG)和透射多偏移距法(Trans MOP)

透射零偏移距法和透射多偏移距法是由钻孔雷达探测地下介质的雷达波波速发展而来的测量方法。钻孔雷达是将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分别放入平行钻孔中测量的一种探地雷达,可以探测比地表探地雷达更深的目标。透射零偏移距法(Trans ZOG)是收发天线保持同一水平面对不同深度进行测量的方法(见图4),可以得到土壤含水量的垂向变化。透射多偏移距法(Trans MOP)是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分别在不同深度进行测量的方法(图4),能得出两钻空间剖面土壤含水量变化图。Alumbaugh等用钻孔雷达所得含水量的均方根误差为2.0%~3.0%,但用钻孔雷达测量时钻孔间距不能超过10cm,因此只能用于小尺度监测,而且钻孔破坏土壤结构在农田实施较为困难。

透射零偏移距法(Ttans MOG)和透射多偏移距法(Trans ZOP)不仅适用于钻孔雷达,而且能应用在地表探地雷达中,并绘制土壤含水量变化的二维图。Wiiew ardana和Galagedara基于该理论用200 MH zGPR通过地面直达波测量土壤水,研究显示测量值与烘干法结果相关系数达0.87,均方根误差为0.0184m3/m3。

透射多偏移距法较耗时,但能提供二维土壤水信息。透射零偏移距法空间分辨率高,采样体积大,操作简单,测量速度快,更重要的是在钻孔中它可以根据研究目的直接控制测量深度。

1.3.4地表反射法(surface reflection methodl

地表反射法是用离地探地雷达系统(off-grunnd GPR/air-launched GPR)测定空气与地面界面反射系数从而推求土壤含水量的测量方式。离地探地雷达系统是用轮子或低空飞行平台将探地雷达架离地面测量的探地雷达系统,测量速度快,运移方便,在区域土壤水监测方面占有明显优势。

与遥感像元尺度反演方法相比,遥感反演法通过植被指数、地表温度、微波后向散射系数等遥感参数建立统计模型反演土壤含水量,遥感反演结果存在空间分辨率低、探测深度浅等瓶颈问题,并需要大量实测土壤水数据校正反演模型、验证反演结果精度。由于遥感影像覆盖范围广、下垫面变化多样等因素,验证数据采用烘干法、TDR测量法等得到土壤水数据,存在尺度不匹配、投入大、费时费力等问题。蒋金豹等基于MIMICS模型联合光学和微波数据反演麦田的地表土壤含水量,在研究区内选取49个试验点用于验证,并在10 m×10 m的区域内均匀选择10个点利用TDR测量土壤含水量,取10个点的平均值作为该试验点的土壤含水量。陈长红等用分辨率为25 m的RADARSAT-2数据反演风沙滩地区地表土壤水,根据野外35个采样点烘干法的实测数据进行精度验证。虞文丹等联合TVDI和气象因子构建表层土壤相对含水量估算模型,并用研究区内均匀分布的28个土壤湿度测站数据对模型结果进行了验证。上述遥感反演模型的验证方法均是在实验区内均匀选取适量试验点,用该点土壤含水量作为所在像元的实测土壤含水量,模拟数据与实测数据尺度不同,可能导致验证结果不准确,这种验证方法存在一定问题。而探地雷达比遥感反演法测量精度更高、机动灵活、空间分辨率更高且可控、测量深度更大、测量结果具有空间分布特征等优势,可在遥感反演结果验证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有益于模拟结果与野外实测数据的尺度匹配问题。

除此之外,对于粗粒土,探地雷达能提供连续、高分辨率的地下水位记录,该应用减少了用于测量潜水面和确定地下水流动的观测井数量,降低观测成本。用上述方法GPR可以绘制潜水面深度时空分布,推断地下水运移的时空变化情况,确定地下水补给和排泄区域、井的位置,估计水力梯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帮助提高、调整和验证水文土壤模型。

4展望

探地雷达测量土壤水具有不破坏土壤层、精度较高、速度快、适合中、小尺度监测等优点,随着探地雷达技术的发展和测量方法的完善,它在测定土壤含水量方面的应用值得关注。

(1)探地雷达将作为观测中小尺度土壤含水量信息的重要途经。单偏移距法能提供更高的空间分辨率和更少的测量时间,对不同灌溉结构的识别效果好,更适于中尺度观测;利用透射多偏移距法在地表GPR的应用虽能提供小尺度二维土壤水空间变化,该方法地面直达波的土壤水测量不确定性和采样深度有待进一步研究;特e是GPR的全波反演法近年来成为GPR测量土壤水的研究热点。

测量土地方法范文第6篇

现状调查、勘界资料制作等,在现状图测绘及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中与常规测量进行比较,论述

了其基本要求、内容和特点,针对其特殊性采用和常规测量不同方法;在勘界资料制作过程中,

应用编制的勘测定界测量系统,自动化编辑基本数据,生成各类勘界成果,通过采用这些方法

和技巧,确保了测绘成果正确性。

关键词:土地整理项目; 前期立项测量; 现状图测绘;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勘界资料制作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引言

土地整理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确定的目标和用途,通过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和工程技术手段,对土地利用现状进行调查、改造、综合治理,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过程。土地整理测量由于其服务对象是土地整理,属于一种专题测量,它贯穿于整个土地整理过程,分为前期立项测量、中期施工测量、后期竣工测量,其中前期立项测量尤为重要,它关系到工程项目设计、概(预)算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在科学决策、节约投资、规范工程行为等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其具体内容包括现状图测绘、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勘界资料制作等三大方面。它源于常规测量,又不同于常规测量,下面就其内容和方法不同之处具体阐述。

2、现状图测绘

2.1准备工作

(1)收集测区及附近高等级控制成果资料,分析其系统和精度,确定其可利用程度。

(2)到国土管理部门收集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利用规划图、土地利用分类面积汇总台账、项目可研资料、1:10000航测地形图等资料。

(3)测量技术人员在作业前,应与国土部门、镇(乡)、村、组等相关人员一道,到实地进行踏勘,根据项目拟总投资额度和当地的具体情况,将需要整理、新建道路、水渠、山坪塘、水田、坡改梯等内容初步确定下来,以便在测量过程中按不同要求和精度,采用不同的测量方法,为下一步工作提供满足要求的优质测量成果资料。

(4)收集当地的气象、水文、地质、民风民俗等资料,以便在测量过程中测量人员入乡随俗,不触犯当地百姓的禁忌,确保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

2.2控制测量

(1)平面控制采用1980年西安坐标系,高程控制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2)在个别较困难地区,无法联测国家系统,则可以在1:10000航测图上量取近似系统,但要保证同一个项目区内系统基准相同,采用这一方法要报项目区国土管理部门批准,在测量技术方案中要加以说明。

(3)项目区首级控制:平面采用E级GPS控制以上等级布设,高程采用四等水准以上精度观测。

(4)作业方法及技术要求和常规测量相同,在此不作详述。

2.3精度要求

(1)项目区普遍采用1:2000比例尺测绘,规划的土地整理区提高到1:1000(500);点状工程,如塘、堰、提灌、新村建设地址提高到1:500,个别特殊要求地方以1:200测绘;线状工程按带状地形图测绘,测图比例尺以1:200(500)为宜,也可以测量线状工程的纵横断面图来代替带状地形图。

(2)测图等高距:平原1米,山区和丘陵2米;高程注记至分米。

(3)测绘重点是项目区与建设整治有关的区域,与整治建设方案度不紧密的区域可降低测绘要求,如林地不是目前土地整理的重点,则只绘林地地类边界线,加注林地植被,形成林地图斑即可。

2.4碎部测绘内容

(1)按1:500(200)比例尺测绘部分

a、渠(含水沟)的位置、长度、宽度按实际测绘并标注,当宽度无法用双线表示时,则用单线表示,但需在其旁边注明宽度值,每隔30米应至少测注一个沟渠底的高程,转弯处必须测注高程,当材料不是土质时,要加注材料名称,同时调查水流方向,如k为材料,a为宽度,b为底度。

b、道路包括贯穿整个项目区的各等级道路,项目区内的田间道、生产路、支路等,大于或等于1米的道路用双线表示,小于1米的道路用单线表示,道路中央及相关特征点应测注高程,其周围20米内的地形地貌应详测,以满足设计的需要,标注道路名称和路面材料。双线道路边线和房屋、围墙等建筑物重合时,用建筑物外边线代替路边线,道路和建筑物的接头处应间隔0.2mm。

c、在经济发展地区,对于需要整治的居民房,应逐栋测绘,区分楼层,调查房屋所有权人姓名和建成年代,对于居民房旁边的空闲宅基地应重点测绘其范围线并标注清楚。

d、水库、堰塘等要测绘其周围坝和水涯线,并标高程,调查其名称,当四周为陡坝时,无法用水涯线表示时,则画出四周坝子并测注塘底的高程,对于其坝建筑,按实际测绘,坝顶底应详细测注高程。排水涉及的沟道,需测注堤顶高程、水位、宽度等;水源涉及到的塘、坝、水库等,需测注蓄水工程的特征水质,如堤项顶高程、溢洪水后、灌溉渠道水位等,各级堤灌站实测绘图,对于工程的水闸应测注闸顶高程和高度A孔数口和宽度B,用n×A米×B米样式标注,所有涵洞均应测注洞底高程、高度A和宽度B,用A米×B米表示。

e、电线杆、电塔、地下光缆、输度电、供排水、天然气、输油管等各类管线,按实际位置和走向进行测量,电线不连线,只标注其走向即可。

(2)按1:2000比例尺测绘部分

a、农村居民点只测轮廓、内部标注村名、居民点内与相项目区有关的沟渠、路、桥、水系均应测绘。

b、项目区内坟地、沟渠、空地、菜地、荒草地、双线田埂等应按实际测绘,不能取舍,梯田坎过宽时,间距小于图上5mm可舍去,水田、旱地内的人行路及主要田坝必须测绘。田土坎在图上投影宽度≥1mm时,逐条测绘其长度和宽度,陡坎、斜坡的源头,从表示的高程开始测绘,等高线不能直穿陡坝、斜坡,要错位相接,与高程相符。

c、在(1)中未提及的其他地形、地物均按1:2000比例尺精度测绘。

(3)不详测部分

a、国有建设土地范围内;

b、经济欠发达地区不整治的农村居民点,项目区内镇乡所在区域;

c、林地;

d、坡度大于25度的区域;

e、项目区外的一般区域,与项目区相连接的沟渠、道路、水系等相关地物应测绘上图。

3、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主要内容包括:行政界线、权属界线、地类、地名等。

3.1行政、权属界线调查

行政界线主要有省、县(区)、镇(乡)、村界、组界,包括插花地和飞地界,权属界线主要是工矿、机关团体、学校等单位的土地权属界。

以实测的现状图作为工作图,本权属单位和相邻权属单位的指界人员,共同到现场确定界线,双方对指定界线无异议后,实测指定界线,并由双方指界人签字盖章确认。

对于项目边界的主要界址点,均应埋设混凝桩标志,并采用全站仪或GPS RTK测绘界桩坐标和高程。

3.2地类调查

地类就是土地表面的植被类型和用途,地类调查可在现状地形测绘时一并进行,也可在完成现状图后,打印工作底图再到实地调查,这两种方法各有优劣,在具体的工作时,一般是将两方法相结合,即在测现状地形时,同时调查地类,待现状图内外业完成后,打印一份工作图,到实地进行地类核查和补充完善,同时核对地形和调查地名,地类测至二级,地类成图最小面积居民点4平方毫米、旱地、林地等其它地类是6平方毫米,对不够最小上图面积的零星地类进行合理归并,不作打点注记。对于无法准确确定、模棱两可的地类,参照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资料进行实测。

对于水库、堰塘的堤坝,面积够上图的则单独标绘,而面积不够最小上图面积的并入水面,对于堤坝上有道路的,将道路按实际测绘出来。

4、勘界资料制作

以现状图为基础图,编制勘测定界图,土地分类面积统计表,图斑碎部面积量算表,勘测定界报告等资料(具体流程见图01),由于这一流程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我单位根据流程特点,利用VB语言编制了一套勘测定界测量系统,它由数据编辑和成果提取两部分组成,数据编辑部分由面积属性、村组编号、定义图斑地类、地类检查、图斑编号等内容组成,成果提取部分由土地分类面积统计表、图斑碎部面积量算表,地类号和地类编码组合体等内容组成。

4.1划定图斑

(1)划定原则:同一图斑内只能有一种地类;同一图斑不能跨越行政和权属界线;图斑面积不宜过大。

(2)划定方法:

a、项目区内行政界线、权属界线、项目边界直接作为图斑线;

b、居民点图斑包括房屋及周围的竹林盘地和空闲地;

c、图斑线尽量沿沟、道路等线状地物划分;

d、旱地、水田划分以田土坎和地类界等为界,个别图斑过大时,应沿地形变化或特征线划分,并确保图斑形状协调一致。

e、斜坡作为图斑时,直接利用坎上边线和坎脚线作为图斑线。

4.2 面积拓普

(1)将图斑线文件导入MIPGIS软件中,进行断线、多余线、重复线等编辑处理,生成封闭的图斑线和图斑面积文件。

(2)将(1)生成的文件嵌套入现状图,检查图斑线的正确性和合理性,对不合理的进行调整,对不正确进行修改后,再将文件分别依次转入MIPGIS,重复(1)操作。

(1)由4.2生成的图斑线和图斑面积文件,分别依次调用勘测定界系统中的面积属性和村组编号两个功能程序,生成过渡图斑图。

(2)将过渡图斑图嵌套入现状图,运行定义图斑地类功能程序,依次定义每一个图斑的地类。

(3)运行地类检查功能程序,检查图斑地类的正确性,如有错误则重复(2)操作。

4.4 提取勘界资料成果

利用勘测定界系统的成果提取部分中的功能程序,计算机就自动生成土地分类面积统计表、图斑碎部面积量算表、地类号和地类编码组合体、勘测定界图。

利用勘测定界测量系统,在整个勘界资料制作过程中,只是在各个程序衔接时才进行人工干涉,其余部分均是计算机根据提供的基础数据,自动编辑、统计、生成所需勘界资料,从而使整个过程基本实现了自动化,确保了数据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当然,各个单位使用软件不同,原理和理论依据是相同的,因此即便作业方法和过程不一样,其成果资料同样满足规范要求。

5、结束语

土地整理自2003年开展近十年时间,土地整测量这项专题测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形式上看它是地形测量和地籍测量的结合,由于它的服务对象、用途和目的不同,说明不是简单的结合,它有自己的具体内容和特点。各个从事土地整理测量单位根据自身的设备和技术水平,制定了相应的技术方案和作业方法。

参考文献:

[1] 李丹,刘庆元. 土地整理中问题及对策 [J]. 矿山测量,2011(02).

[2] 古志新等.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J]. 国土资源信息化,2007(02).

[3] 闻恭俊,苏炳华,朱玟,夏宗勤. 土地整理与权属调整 [N]. 中国国土资源报,(2001).

[4] TD/T1014-2007.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

测量土地方法范文第7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水土流失量;测定和分析

1.水利工程的工程概述

某城市在最近几年内大兴修建水利工程,并在新修的同时对原有的、运行多年的故障水利工程进行整改。鉴于原有的水利工程病险问题严重,运行安全堪忧,所以在处理时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加固处理,而在加固处理时难免会大面积的扰动地表,引起水土流失,给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所以如何在建设或维修之前准确测量出工程的水土流失量,随后采用有效措施减少水土流失便在此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某水库是该城市的一座大型病险水库,由两个库区共同组成,库区之间由联通渠连接。在对该库区进行改造和维修时,对地表的扰动面积比较大,施工周期也相对较长,所以由施工所造成的水土流失量也较大,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略微严重。为此,在进行水库改造和施工建设时,工程的水土流失量测定工作将成为施工重点,尤其是对工程渣"料场的水土流失量检测!由于该水库所处地区的取土场和弃渣场较多,所以实际施工时施工人员采用了钢钎法和简易坡面量测法来测定施工项目的水土流失量,并通过测定所得的数据来分析工程中布设的水土保护措施是否到位。

2.水利工程的水土流失监测方法

对于该工程水土流失量的监测,该工程在实际计算测量中采用了调查监测法、地面定位观测法和巡查法。下面对实际检测中所采用的两种监测方法作详细介绍。

2.1 调查监测法

所谓调查监测法是指定期对现场监测情况作全面的调查。调查时可通过实地勘察和借助 GPS 定位仪器、数码相机、测距仪、标杆、尺子等测量工具来对现场情况进行监测,以测定出工程不同分区地表所扰动的不同类型的面积。

2.2地面定位监测

本工程主要使用钢钎法和简易坡面量测法。

钢钎法:在汛前,将直径0.5―1.0cm、长30cm的钢钎,根据坡面面积,按照横3行,竖4列的布局布设于监测区域,每条钢钎前后左右各相隔2m,样方面积为80m2。钢钎沿铅垂方向打入坡面,距坡面均留5cm,编号登记入册。当暴雨和洪汛结束之后,分析钉帽和地表之间的高度,进而得出土壤的侵蚀尺寸等。

简易坡面量测法:对于挖掘的边坡中出现严重侵蚀现象的区域,经由选择,分析侵蚀沟的总数和规模,而且记载导致侵蚀沟的雨水水量,所有降水沟的规模,进而得知各个时期的沟蚀总数,而且经由其比例等得出流失总数。

2.3巡查法

积极的开展线路的勘察活动,假如得知有比较严重的流失问题或是其他变动的话,要积极的记载。

3.监测工作的实施

3.1 监测前期准备工作

该工程实际监测时主要采用巡查法和调查监测法来对水土流失量进行测定和计量。监测前期:主要采用巡查、调查监测法。组建

工作组,调查该工程地理位置、气候水文、地形地貌、土壤类型、原地貌各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植物种类及覆盖度、项目区所属的水土流失类型区、水土流失形式、土壤侵蚀模数背景值。

3.2 施工期

依据监测方案对项目区进行全线踏勘调查,选定典型地块设立水土流失观测场,对工程建设的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措施的拦渣保土状况进行定期定位观测;同时开展面上的调查、巡查监测,及时掌握工程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及其防治的动态变化情况,记录工程进展状况、损坏水保设施量、土石方量、弃渣量、水土流失量、流失强度,以及对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和危害情况。

3.3 植被恢复期

采用样地调查及巡查等方法,监测项目区水土保持措施落实情况(数量和质量);工程措施的数量、完好程度和运行情况;植物措施的生长情况、成活率和覆盖度;各项防治措施的拦渣、保土效益等。

4.监测数据分析

利用钢钎法和简易坡面量测法测得广东省高州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工期共产生土壤流失总量为1.8万吨,平均土壤侵蚀强度为8416吨/km2。其中主体工程区产生的水土流失量为1.04万吨,其是导致流失的关键点,平均侵蚀强度为7266吨/km2;其次是取土场区,水土流失量为0.56万吨,平均侵蚀强度为12500/km2;弃渣场产生的土壤流失为0.10万吨,平均侵蚀强度为10800吨/km2,施工(营)场地产生的水土流失量为0.05万吨,平均侵蚀强度为4800吨/km2;临时道路产生的水土流失量为0.04万吨,平均侵蚀强度为8000吨/km2

在复原期间,结合项目的地形状态以及植被的覆盖情况和降水特征等,对工程的地表种类做了一定的划分,其植被的覆盖指数为58.7%,其中建筑物及固化面积为24.96hm3,该地区不存在水土流失现象.平地面积为35.50 hm3,该地区出现的流失是非常轻微的;坡度为5-8的面积为12.33 hm3,该区域的问题的是轻度的;坡度为8-15的面积为5.05hm3,该区域的问题的是轻度的。项目区多年的平均降雨量为1938.8mm,施工期项目区的年平均降雨量为1787mm.结合植被的覆盖情况和地形以及降水等的特点可知,植被恢复期的土壤侵蚀强度小于500吨/km2。

建设时期的水土流失总数的监测使用的是桩钉措施和坡面测量措施,其分别对不一样的区域开展了监测工作,批复的方案的防止责任范围是95.81 hm3(扣除淹没区面积),预测的水土流失量为5.13万吨,项目区的土壤侵蚀模数为52990吨/km2,对于侵蚀强度来讲,是强烈的级别。具体的防治区域是77.84 hm3,实测的水土流失量为1.8万吨;施工期实测水土流失量比方案预测值减少了3.33万吨。

植被恢复期项目区的土壤侵蚀强度低于500吨/km2。通过分析相关的信息得知,扰动制后的区域经由整治,布局更为优秀,环境得以有效的完善。

5.结束语:

目前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举步维艰、监测手段相对落后、监测成果数据系列性差。针对存在的问题,需增强监督管理,改进监测方法、提高监测水平和监测成果质量。只有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广泛度增加,监测成果质量的提高,类比工程选择域度的加大,才能提高其相似性、可比性和代表性,为类比修正系数取得提供条件,从而实现准确预测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量、奠定水土保持方案设计基础的初衷。利用类比法进行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量预测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现在所论述的只是一个探索的思路和方法,距实现应用还有较大的距离,也需要深入探索和研究及实践验证其客观合理与可行性。希望大家齐心协力,增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量预测方面的认知。

参考文献:

测量土地方法范文第8篇

关键词:土地测量;面积;高斯投影;计算方法;准确性;应用;分析

土地测量是工程施工与规划建设中,需要开展进行的必要工作项目,进行土地测量面积的计算,也是土地测量工作中的重要组成内容和部分。土地测量面积的计算准确性,直接影响着土地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对于工程施工以及规划建设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因此,进行土地测量面积计算的分析,具有很大的必要性和价值意义。

通常情况下,在进行土地测量开展实施中,对于土地测量面积的计算,多是采用边界点法,通过对于投影平面上封闭区域的土地面积的计算,实现对于土地测量面积的计算并应用。而在我国边界点法进行土地投影区域面积计算中,主要是通过高斯投影面,实现对于测量土地区域的投影与计算实现,这种土地测量面积计算方式,在实际计算应用中虽然有着简单、实用的特征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着较大的面积计算误差。本文主要通过对于高斯投影土地测量面积计算的影响分析,同时结合其它土地测量面积计算方法,以实例对于土地测量的面积计算进行分析。

1、高斯投影土地测量面积计算影响分析

高斯投影土地测量面积计算方法,是我国土地测量面积计算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它主要是通过边界点法,将需要进行测量计算的土地面积区域映射在高斯投影面上,通过对于投影平面上封闭土地区域面积的计算,实现对于测量土地面积的计算与应用。这种土地测量面积计算方法,在实际计算应用中存在着较大的计算误差。

首先,通过高斯投影方式进行测量土地区域投影实现中,会造成测量土地区域面积在长度上发生一定的变形,对于这种土地区域长度变形情况,可以通过下列公式(1)进行计算表示。

(1)

在上示土地投影长度变形计算公式中,Hm表示的是归算边高出投影面的平均高度值,而RA表示的是归算边方向以椭圆球形土地计算为参考的截弧曲率半径大小,此外,S表示的是归算边的长度值。而已椭圆形球面土地为例,在高斯投影平面上的长度变形情况,则可以通过下列计算公式(2)进行计算表示。

(2)

在计算公式(2)中,Rm表示的是参考椭圆球面的平均曲率半径大小,Ym表示的是归算边横坐标的平均值。在上示计算公式(1)和计算公式(2)中,其中ΔS1的计算结果为负值,表示土地测量面积计算中,投影面的高度值会对于土地测量面积计算中的归算边造成变小影响;而ΔS2的计算结果是正值,表示的是在进行土地测量面积计算中,椭圆球面的投影到高斯平面之间的距离,会对于土地测量面积计算中归算边的长短造成增长变化。根据上述计算分析结果,在实际土地测量面积计算中,为了方便对于测量土地的面积计算,假设高斯投影土地测量面积计算中的参数值RA、Rm与R是相等的,那么,对于高斯投影土地测量面积计算中,由于高斯投影变形引起的土地测量综合面积变形比,则可以通过下列计算公式(3)进行计算表示。

(3)

根据这一高斯投影变形造成的土地测量综合面积变形比计算结果,在实际土地测量面积计算中,进行带入应用,就可以对于该方式下土地测量面积的计算误差进行计算得出,从而计算出较为准确性的土地测量面积情况。

2、土地测量面积的计算方法分析

在进行土地测量面积的实际计算应用中,尤其是对于土地测量面积计算结果准确性要求比较高的土地测量中,如果进行测量实施的土地在投影计算中,投影变形超过相关的规范要求范围时,对于这种土地测量面积的计算,则可以结合土地测量面积的具体计算要求,分别采用椭球表面面积计算方法以及局部高斯投影坐标系建立的面积计算方法、面积改正计算方法等多种方法,对于需要进行计算的土地测量面积进行计算应用。

2.1 椭球表面面积计算法

椭球表面面积计算法,主要是针对所测量的土地投影计算中,投影区域形状以椭球为主,针对于这类土地测量面积的计算,则可以通过相关的梯形椭球表面面积计算公式,如下所示公式(4),进行土地测量面积的计算。

(4)

在上示梯形椭球表面面积计算公式中,M与N分别表示的是椭球子午圈曲率半径大小以及卯酉圈曲率半径的大小情况。其中M可以通过下列公式(5)进行计算求得,而N则可以通过下列计算公式(6)进行计算求得。

(5)

(6)

根据上述计算公式(4)以及计算公式(5)和(6),经推算可以对于某一经度以及纬度范围内组成的梯形椭球表面面积进行计算求得。在进行实际测量土地面积的计算中,考虑到进行测量的土地地形通常为不规则形体,因此,直接采用梯形椭球表面面积计算公式进行测量土地面积大小的计算,计算结果合理性存在争议,所以,在进行某一经纬度范围内梯形椭球表面面积的计算中,就可以通过在假设包围土地的梯形椭球面投影到高斯投影面上的变形比与土地投影到高斯面之间产生的变形比值是相同的,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通过下列计算公式(7)对于任意地块的椭球表面面积进行计算求得。

(7)

在上示计算公式(7)中, 表示的是包围地块梯形在高斯投影平面上的投影面积大小。

2.2 建立局部高斯投影坐标系的面积计算法

通过建立局部高斯投影坐标系的方法,进行测量土地面积的计算,主要就是指通过使用抵偿投影面的高度值,或者是任意带的高斯投影方法,进行以测量土地为中心的临时局部高斯投影坐标系的建立,并通过在建立坐标系中选取适当的中央子午线以及高程面,通过上述的计算公式(3)所计算的综合面积变形比情况,对于测量土地的面积进行计算求得。

2.3 面积改正计算方法

所谓的面积改正计算方法,就是指通过上述对于高斯投影变形引起的综合面积变形比计算求出的情况下,根据具体的面积变形比大小,对于测量土地面积的计算结果进行改正的计算方法,在使用这种方法进行测量土地面积计算中,需要注意的是测量计算土地的面积变形比与原高斯平面上的土地测量面积之间是正比关系。如下计算公式(8)所示。

(8)

3、土地测量的面积计算

根据上述的高斯投影土地测量面积计算影响,以及进行土地测量面积计算的方法分析,以中央子午线距离98千米处的一块土地的测量面积计算为例,假设在特定坐标系测量下的土地面积大小以及平均高程值已知,且经过相关计算得知这一特定坐标计算中的长度变形比值,那么就可以根据这些已知参数与关系,对于测量土地面积大小以及相对椭球的面积的变形情况进行计算得出。假设特定坐标系下的土地测量面积为约514万平方米,且平均高程值为21米,那么该坐标系计算下的长度变形为每千米有12厘米的变形,根据这些已知参数因素,就可以计算求得特定坐标系下土地测量面积的计算增加了月1200平方米,并且相对椭球面产生了约6000平方米的变形变化。

4、结束语

总之,土地测量面积计算,是土地测量中的重要工作内容,在实际中应用比较多。进行土地测量面积计算的分析,不仅有利于提高土地测量面积的计算准确性,从而提高土地测量工作的准确性,同时还对于土地测量的实际应用以及测量计算的提高进步等,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参考文献

[1]龚有亮,蒋理兴,曹歆宏.AutoCAD在土地测量中的应用[J].地矿测绘.2006(1).

测量土地方法范文第9篇

【关键词】土木地基工程;质量检测;技术;要求;要点;措施

一、土木地基工程的质量检测要求分析

1、地基工程样品采集要求。(1)样品取样方法及操作规程。土木工程地基基础岩土试验检测的样品是由现场采取的,可分为原状土样采取和岩石样品采取,其中原状土样采取方法有:钻孔、孔内用取土器以打入法切取土样品;钻孔、孔内用取土器以压入法切取土样品;基坑内直接切取原状土样样品;钻孔,孔内泥浆护壁,以回转钻进法切取样品岩石样品的采取方法有:钻孔在孔内钻出的岩芯或钻芯中采取岩石样品;基坑内直接采取基岩层岩石样品。(2)加强和重视样品的质量及代表性。进行土木地基工程试验检测,其目的在于为土木工程设计提供不可或缺的参数,是土木工程的重要依据,因此地基岩土的试验检测是土木工程的第一环节,直接决定了土木工程的设计与规模。在地基岩土层的试验检测中需进行定量定性的分析,分析的前提是岩土样品,其质量及代表性直接影响着试验检测结果的误差,错误的试验结果会影响土木工程的设计与施工,给土木工程带来不可估量的破坏与损失,这样的个例层出不穷。因此,选择有代表性、有效性和适应性的岩土样品是准确进行地基基础岩土试验检测的首要条件,特别是岩土样品的代表性至为关键。

2、地基工程样品储存要求。土壤样品:采取好的样品,不论是原状土还是扰动土,都应立即密封取土筒并附上标签;取土筒所有的缝隙均应以胶布封严并涂上融蜡;若原状土取样时不满取土筒应以扰动土充填土与筒壁之间的缝隙,扰动土应选择近似天然湿度的扰动土;土壤样品应认真填写送样单,应填明取土图纸资料的符号以及标签说明;取好的土壤样品应及时送往实验室。岩石样品:为保持岩石样品原有的天然湿度状态,取好的岩石试件应立即包装封闭处理,其中硅质硬岩样可不作处理,泥质岩样品可用纱布包裹后全部以融蜡浇注;岩石样品标注岩石的上下记号;无论是硅质硬岩样其岩样品还是泥质岩样品均应附上标签;取好的岩石样品试件应与送样单一起及时运往实验室。

3、地基工程样品试验检测要求。随着土木工程地基基础岩土试验检测技术的进步,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规程和制度,样品的试验检测一定要按照规程完成,以提高试验检测的可靠度和可信度。目前相关的国家标准主要有GB50007-2011《土木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以及各省市出台的地方标准如广东省标准DBJ15-60-2008土木地基基础检测规范等。

二、土木地基工程质量的检测要点分析

土木地基工程质量的检测要点包括:(1)天然地基质量检测要点。天然地基质量检测需要结合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对天然地基进行检测,然后按照天然地基的土层结构、岩土的类别、色度、深度等对勘察报告的数据进行核对。比如在基坑检测过程中存在软地基时,如果对于该基坑实际情况不了解,就可能会出现意外事故。并且要详细了解地质变动的历史情况,检测人员需要重点检测地层的含水量、土层的均匀性、流塑性,以便于让地基的顺利施工具有准确的参考。(2)人工地基质量检测要点。通常人工开挖的地基工程,一般地质情况比较复杂,比如在河流高低和丘陵地带会出现人工挖孔桩基础地基。是因为在这种地带可以对基岩和覆土可以清楚的分辨,在对其进行检测的过程中,不仅要对地基的复杂性进行考虑,还要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地质。以便找到合适的检测方法。对于这种比较复杂条件的检测,检测工作要进行反复的核查和监督。(3)复合地基质量检测要点。建筑复合地基工程中对土体进行加固的方式多种多样,所以在进行检测时,需要要针对不同加固方法采用不同的检测技术。比如利用空动力触探法检测经过强夯法和换土法处理过的基坑,采用荷载试验法检测经过深层搅拌桩、砂桩和碎石桩等处理过的基坑。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基坑检测结果表明基坑土地加固处理工作不合格,那么施工企业要根据检测结果重新进行基坑处理,直至检测结果达到设计要求。

三、加强土木地基工程质量检测的措施

1健全地基工程质量检测制度。土木地基工程质量检测过程中,必须建立健全检测制度,才能提高检测工作水平,减少检测工作失误。检测单位要努力健全相关内部工作制度体系,规范检测工作的流程步骤,并要求检测人员严格按照每一个检测步骤工作,同时,检测单位制定的检测方案要符合工程施工方案要求,确保具有较高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2、保障地基工程|量检测仪器的精确。土木地基工程质量检测时,检测仪器非常重要,专业的检测仪器是检测工作的前提,检测设备的先进性和精密度直接关系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检测工作的质量,并且关系到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随着机械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地基检测工作中所采用的经纬仪、水准仪和GPS等设备也在不断更新发展,因此,检测单位要实时关注检测设备市场的发展动态,及时更新工作设备,提高地基检测工作的硬件水平。另外,检测单位在日常中还要做好设备的维护工作,降低设备故障发生率,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从而提高地基检测工作的质量。

3、提高检测人员的综合素质。检测人员是决定地基工程质量检测质量好坏的关键因素,所以,必须加强相关人员的管理与培训。并根据人员特点合理安排岗位,做到人尽其才。同时,检测单位还要定期组织人员参与学习培训,提高检测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先进设备操作能力,从而保障检测质量。

结束语

地基工程质量检测工作是建筑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其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稳定、安全,影响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了保障建筑工程的顺利实施,必须加强对土木地基工程质量检测。

参考文献:

[1]张俊华.土木建筑地基检测技术[J].现代商贸工业,2014(9)

测量土地方法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土地测绘技术;变迁;影响因素;质量控制

1、引 言

土地测绘是土地利用的前提,只有土地测绘工作高质量的开展起来,才能确保土地利用合理而高效。从目前土地测绘的实际情况分析,我国现存的土地测绘技术种类繁多,且不同的测绘技术应用在不同的测绘工作中,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局限性。

2、土地测绘技术提升的必要性

2.1土地传统测绘技术

(1)钢尺与比例尺结合的测量方法

将钢尺和比例尺结合使用是一种较为常规的测量方法。通过将不同规则和类型的土地,分割为若干个可规则的土地块形来进行计算,并最终对各个土地面积进行加总。钢尺和比例尺结合的测量方法有时可能有较大的误差,且人为因素干扰较多,遇到较为规则的土地还好处理,但若是遇到折线或呈弧形的土地则不好进行处理,就很容易引发争议,引起土地纠纷和浪费。由此可见,这种测量方法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

(2)经纬仪+钢尺

如果遇到形状不规则的土地,则可以使用经纬仪与钢尺结合的测量方法。该

方法还是需要以钢尺与比例尺结合的方法为基础,通过把经纬仪架设在不规则土地上的各个拐点处进行适当的角度测量,然后再与钢尺所测量的长度相结合,综合计算出土地的面积。

(3)全站仪测量法

全站仪的测量方式不需要将任何仪器架设在土地各个拐点进行测量,与此同时还可以实现较大面积区域以及整个区域的测量。测量者可以通过在各个目标点位置架设全站仪,然后将全站仪附件棱镜按照顺时针顺序放置到目标位置点上。

不足:土地测绘工作中观测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同,其进行土地测绘所得到的结果就会差生差异。首先,观测者在感觉器官的鉴别能力,如视力等方面存在差异,在仪器的安置、照准、读数等方面,可能会差生误差。其次,土地测绘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对土地测绘的质量也有重要影响,不同的测绘工作者有不同的态度、习惯、责任心、经验和技术水平,而这些因素都将影响到测绘结果。例如:是否严格遵循土地测绘的规章制度;估读是否准确、瞄准目标是否精谁;是否会利用互联网地图和地理信息服务网络;对地形图、控制点、水准点等基本概念似懂非懂等等,这些问题处理不当,都将产生观测误差。

2.2现代测绘技术与方法应用

(1)坐标及极坐标测绘方法

在平面内取一个定点O,叫极点,引一条射线Ox,叫做极轴,再选定一个长度单位和角度的正方向(通常取逆时针方向)。对于平面内任何一点M,用ρ表示线段OM的长度,θ表示从Ox到OM的角度,ρ叫做点M的极径,θ叫做点M的极角,有序数对 (ρ,θ)就叫点M的极坐标,这样建立的坐标系叫做极坐标系。用极坐标系所进行的测量方法称做极坐标测量法。此方法与全站仪方法基本相似,须将测区附近的城市基础控制点引测至测区内,然后再采集各地物、地貌的拐点或特征点以及土地面积计算的界址点坐标。将全站仪架设在城市基础控制点GE01坐标(X0,YO,HO)的位置上,可以直接快速测定出目标点的坐标和高程。缺点则是对于偏远地区施测时,将基础控制点引测至测区内须设置过渡点、引测点,耗时较长,还有根据误差原理,其设置的过渡点越多,精度越不能保证。

(2)GPS技术应用

GPS称为全球定位系统,卫星定位技术的迅速发展,尤其是全球动态定位系统(GPS-RTK)的技术尤为迅速。其优点在于精确定位测量,及时快速提供土地测绘区域内的精确坐标数据,是采集土地测绘中相关坐标数据的一种现代化手段。在地籍控制测量方面,GPS技术具有全天候、精度均匀等优点,且选点埋石方面比常规方法更具灵活性,不像常规三角网那样要求网型及点位通视,大大提高了土地测绘首级控制网的精度和效率。因此使GPS技术在国内各省市的城镇地籍控制测量和土地调查、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建设用地勘测定界等方面得以广泛应用。现在GPS技术已是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数据来源。

(3)3D技术

新一代3D激光扫描系统结合测量GPCAD软件。目前已经存在许多土地测绘方法很多,但是从以上测绘方法来看,野外作业是最大难点,其工作时间长,且比较费体力,工人很难坚持下来,而且其输出的结果仅能从专业角度描述宗地的地形、地貌和地理位置,对非专业人员来说,看起来会有点困难。

不足:仪器设备是测绘工作的主要工具,仪器设备因其自身质量优劣,也会影响到土地测绘结果的准确性和精确度。由于现实生活中土地测绘仪器设备生产工艺的局限性,我们在测量中使用的仪器和工具不可能百分之绊完善,因此也会使测量结果产生误差。所有的测量仪器,没有哪一个是百分之百精确无误的,最精密的仪器也会有一定的误差,因而,因仪器设备产生的土地测绘结果误差是可

以接受的,也是无法避免的。仪器设备的类型能否达到土地测绘的精度需要,使用性能与客户要求是否一致,操作方式是否方便快捷等,这些也是影响测绘质量的重要因素。

3、质量问题影响因素及相关控制要点

3.1土地测绘质量主要影响因素

(1)环境因素

土地测绘作业时,影响测绘质量的环境因素主要有测绘生产管理、测绘作业以及测绘技术等。在外界环境因素出现变化时,测绘的工作难度会加大,进而给最终测绘质量带来影响。为此,在测绘作业时应当尽可能的完善环境管理工作,借助先进的测绘技术改善测绘工作条件,配合相关措施来规避环境因素可能对测绘质量带来的影响。

(2)测绘方法

土地测绘的方法有很多,好的测绘方法不但能降低测量工作量,而且能获得良好的效果。操作方法的正确与否,是否按照要求进行操作等都会直接影响测绘质量。同时,应该认识到测绘作业的工序有很多,包括界址点测量、地形测量以及控制测量等,任何一道工序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土地测绘质量。由于不同的测绘方法有着自己的特点,而不同的测绘项目又有着自己的特点,这就需要测量人员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测绘方法。

(3)人为因素

作为测绘实践活动的执行者,人为因素会影响测绘质量。土地测绘的绝大多数工作都需要人的参与,如测绘报告的编写、测绘数据处理、测绘方案制定以及实地测量等,测量人员自身的道德和技术水平、自身素质等都会给测绘质量带来影响。一些测绘单位为了降低测绘成本,雇佣非专业人员进行测绘作业,这些人普遍缺乏测绘作业的基本知识,没有谨慎的工作观念和强烈的责任心,这就无法保证测绘作业成果的质量。

(4)仪器设备

测绘仪器质量高低、合适与否也会给测量质量带来影响,例如所选用的测量仪器的性能是否与实际工作相匹配,仪器精度是否满足测绘精度的需求,是否按照仪器说明书中的步骤使用仪器等。

3.2加强质量控制

(1)土地测绘质量控制的原则

为了保证土地测绘的质量,在进行土地测绘质量控制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预防性原则;包括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两个环节,要求加强对测绘工序、工作、设备仪器的检查,确保测绘作业质量;质量第一的原则;它要求测绘作业人员将测绘要求作为测绘作业的指导思想,重视客户对测绘作业的建议和意见,严格按照客户要求的精度进行测量;数据真实性的原则;土地测绘的直接成果就是测绘数据,实际测绘作业时应当始终坚持“一切用数据说话”的原则,用真实的数据评价测绘质量,这些都需要测绘人员保证测绘数据的真实性。测绘作业时要注意对测量数据的核查,前后数据比较判定数据是否真实。

(2)改善测绘环境, 优化仪器设备

测绘作业时要重视测绘场地的环境,关注周围场地的变化情况,依据周围环境变化适当调整测量方法,以规避周围环境对测量工作的影响。此外应当综合考虑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以求能够尽可能的排除不利因素。测绘作业所使用的仪器设备要注重日常检查维护,定期对其进行检验和维护,检测仪器设备的组装是否正确、零件是否有缺损情况,若发现损坏要及时更换。此外,应当关注测量仪器的更新,尽可能的选用先进的测量仪器,并优化当前的测绘方法。

(3)优化测绘方法

在进行土地测绘作业前,应当认真分析测绘项目的特点,科学、合理的确定测绘方案,施工组织设计以及技术设计应当做到操作便捷、工艺优良、经济适当、切实可行,同时选用多种技术措施以提升测绘工作质量。

(4)综合开展土地测绘检查

测绘现场综合检查是土地测绘作业不可缺少的工作。测绘工作的检查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和错误,并将其消灭在初级阶段。测量工作检查应贯穿整个项目的始终,指派专人负责项目的检查,每完成一部分测绘后测绘人员应先自行检查,无误后再请专职检查员检查,在确定没有问题后方允许进行下一部分的测绘。

测量土地方法范文第11篇

【关键词】土地测绘;质量控制;方法技术;分析研究

从目前实际运用情况看,土地测绘主要是保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能够充分运用土地测绘得到精确的数据信息。测绘工作也是较为复杂的过程,其主要包括了:地籍图测绘、日常土地测绘、建设用地测绘内容。测绘工作的效果高低,关系着百姓土地资源的使用效率,也会直接影响政府为民办事的外在形象。因而,在测绘过程中保证质量、提高效率、定期完成等都是很重要的。我国土地测绘单位在土地测绘方法与技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在实际的土地测绘技术实施过程中,很多问题仍然存在。本文主要研究我国目前土地测绘方法与技术,探讨土地测绘质量控制策略,为土地测绘单位在土地测绘方法与技术方面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借鉴。

一、我国主要土地测绘技术分析

目前我国土地测绘部门最常用最有效的土地测绘技术主要包括GPS遥感测量技术以及航空摄影测量技术两种。下面对这两种技术进行相应的分析与介绍。

1、GPS遥感测量技术

GPS遥感测量技术测量原理是将物理原理和化学实验方法相结合,通过地面接收装置和卫星传输系统传输的信息对所要测量的土地综合定位,测试,计算。目前,GPS遥感测量技术主要有静态相对测量和实时相对测量。静态相对测量是将所有的接收装置排成一条线,对所要观测的土地进行同步观测。实时动态定位的原理和工作方法相对就比较复杂,可操作性也偏低,所以一般的数据测量和定位都选择静态定位系统。随着GPS遥感测量技术和设备的不断完善、发展,GPS应运范围不断扩大,功能更加的齐全,测量所用到的一起(仪器?)和设备的性价比也在逐步的降低,使得操作更加的便利、自动化。

GPS遥感测量技术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解译标志的建立,二是利用遥感影像进行解译。首先,解译标志的建立。利用遥感技术对土地进行相应的测量,其中的关键在于确定土地利用变化的具置,其中的主要遥感动态测量方法包括影响对比判读、影响矢量地图对比判读以及影响叠加分析等。在实际的土地测绘过程中,测绘人员应该根据具体的情况以及具体的土地测绘特点进行相应的测绘技术与方式选择。有时需要将好几种技术与方法进行相应的整合,这样才可以准去(准确?)的发现变化的区域,达到动态监测的目的。其次,利用遥感影像进行解译。测绘人员在对土地进行相应的测绘时,应该对相应的段波进行选择,进而提高土地测绘的准确度。不同遥感影像的组合方式不同,其所得到的结果也是不同的,选择合适的融合方式可以提高土地测绘的质量与效益。遥感影像的融合方式主要有:基于贝叶斯法则的分类融合、基于小波理论的特征融合;以像元为基础的加权融合、HSI变换,比值变换等。

2、航空摄影测量技术

航空摄影测量技术是另一种极为重要的土地测绘技术,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可以做到对于地形、地类以及权属界进行精确的分析。在进行航空摄影测量技术时,测绘人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准备资料。在进行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实施时,测绘人员需要进行相应的资料准备,做到全面、具体以及高利用价值,保证土地测绘工作的科学合理性,对近期的土地利用状况以及存在争议土地信息进行搜集与处理。第二、地形调绘。地形调绘工作可以将航片放大之后再进行,一般情况下比例尺在1比4000左右也就比较合适。值得测绘人员注意的是,对于各类新增的土地数据,有关人员要努力做到进行极为详尽地调绘,为下面的土地利用提供精确的参考数值。第三,地类调绘。对于地类调绘,往往采用两种方式进行,包括室内判读以及外业调查两种。对于有些土地,测绘人员完全可以通过两种形式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同时合理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室内判读尽可能全面具体,外业调查依据室内判读进行,提高土地测绘的科学性。第四,获取土地变化调查矢量线划图。有关人员在进行土地变化调查矢量线划图获取过程中,应该根据每个土地测绘项目的具体要求进行,对于扫描矢量化法以及立测法进行选择。扫描矢量化法指的是对航空摄影正射影像图件进行扫描,经过角度纠正对外业土地更新调查线划图进行矢量化的过程。立测法指的是在数字模型上进行地形测绘的同时,转绘中心投影放大航片的调绘图形。

二、土地测绘质量影响因素以及控制策略

无论是采用何种土地测绘方式,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的因素,影响着土地测绘质量。总体来讲,土地测绘质量影响因素以及控制策略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入手。首先,人的因素。人是土地测绘质量的关键以及重点,毕竟整个土地测绘工作主要是由人员来完成的,人员的技术水平以及专业能力高低,直接影响着土地测绘质量。为此,如果要想提高土地测绘质量,有关部门需要对测绘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以及考核,提高测绘人员的整体团队质量。其次,方法因素。测绘方法以及测绘工艺是影响土地测绘质量的重要因素,为此,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测绘方案,保持测绘工艺的科学合理性,对于降低测绘成本以及加快测绘速度有着重要的作用。再次,仪器因素。在实际的测绘工作中,测绘人员应该根据需求进行测绘仪器的选择与控制,选择出合适的测绘仪器以及设备。同时保障测绘仪器的质量,最好从固定厂家进行仪器的引进,对于引进的仪器设备,有关人员还需要做好设备的检查以及养护工作,仔细排除仪器设备的各种障碍,提高仪器的使用寿命。最后,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也是影响土地测绘的重要因素,在实际的测绘中,有关人员需要对主要环境影响因素以及次要环境影响因素尽心区分,做好对于不同环境因素数值的对比工作,同时确定科学的测绘方案,尽量将不利影响因素控制在最低,进而提高土地测绘质量,为土地测绘单位提供科学合理以及准确的参考。

总结:

综上所述,土地测绘工作技术选择是前提,质量控制是关键,保证土地测绘水平,必须合理选择测绘技术,并进行严格有序的质量控制,坚决打击一切违规操作行为,为土地测绘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空间和环境。尽管我国土地测绘单位在土地测绘方法与技术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在实际的土地测绘技术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影响着土地测绘质量以及土地测绘单位进行下一步的土地规划工作,在此前提下,加强土地测绘方法与技术的研究意义尤为重大。为此,深入研究土地测绘技术以及方法现状,创新土地测绘技术以及方法,是目前及以后土地测绘单位进行土地测绘工作的主要目标和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杨存建、徐育建、冯亮. 基于遥感和GIS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10(04)

[2]曹贽昀,葛利平. 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在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上数据采集的思考[J].浙江测绘2011(02)

[3]康倩. 浅析数字化测量技术在城镇地籍调查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与商业网点,2011(08)

测量土地方法范文第12篇

关键词:浅谈;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土地测量;应用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raditional land monitoring technology malpractice, introduces the application advantage and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he global satellite positioning system in land survey, for your reference.

Key words: talk simply;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land survey;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S29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的日益发展,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需求对新时期的土地管理工作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土地测量作为土地管理工作的一大关键分支,在整个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过程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简称GPS)作为当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土地测量现代化技术,对其实施全方位的研究与发展,有着极为深远的现实意义。只有不断加强对 GPS 土地测量技术的研究力度,才能不断推动土地测量和整个土地管理行业的快速发展。

1 传统土地监测技术在土地测量中的弊端

一般来说,简易补测法与平板仪补测法是土地监测在野外环境进行过程中的一般性监测技术。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一种新型遥感技术在土地测量中应用日益广泛。这种土地监测技术对土地测量区域宏观变化呈现出良好的适用性,但受到遥感技术在成像条件与监测区域地形环境变化不规则等因素的影响,这种遥感监测技术还无法在精度要求较高的土地测量作业中得到有效利用。传统的简易补测法在对各项土地实施数据进行测量的过程中所掺杂的人为因素过多,只能在较小规模土地测量区域或是测量区域周围有明显地标的测量作业中实施。在土地测量范围较大或是测量区域地质结构极不稳定的情况下,传统土地监测技术仅采用平板仪补测技术对测量作业加以完善,其测量速度慢、效率低下、测量数据稳定性差,是传统监测技术在土地测量中无法全面应用的制约因素。

2 GPS 在土地测量中的应用优势

首先,GPS 在土地测量作业中的测量作业效率比较高。一般来说,GPS 控制下的设站监测在较为稳定的地形条件下能够完成 5 km 半径范围内的实时数据测量分析,减少了人工测量时消耗极大的劳动力与搬站费用开支;其次,对于GPS应用系统及其相关技术支持下的土地测量作业,无论是测量精度、数据真实性还是定位准确性,均对传统的测量技术作出了改进,再加上 RTK 技术极强的适应性,使整个GPS在土地测量中受外部环境因素影响发生性能改变的可能性降到最低;最后,GPS 技术所具备的高度自动化控制系统,使整个土地监测作业受人为因素的干预较少,整个监测过程对辅助测量作业的依赖程度也比较小,进一步提升土地测量数据的测量精度与数据变化稳定性。

3 GPS 在土地测量中的实际应用

基于 GPS 在土地测量中的优势,要认识到现代化、自动化、高精度化的 GPS 土地测量技术在土地测量乃至整个土地管理作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果在土地测量中研究好、利用好这一技术,整个土地测量工作势必会迎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笔者就 GPS 在土地测量中的实际应用进行分析。

3.1 GPS 土地测量中引入了地籍细部测量系统

地籍细部测量作为对规定测量土地区域内土地权属问题、线状位置、土地形状等问题进行详细测量的技术之一,是构成整个土地地籍调查工作的关键部分之一。国家有关土地测量管理规范性文件明确指出:在地籍细部测量工作中,城镇街坊界址点与街坊内明显界址点之间间距距离的误差应严格控制在 10cm 以内,同时城镇街坊内部隐蔽界址点与村庄内部界址点的间距距离则需要以 15cm 范围内为宜。笔者认为,未来还能够通过地籍细部测量系统技术与解析交会法、图解交会法的测量技术的集合,不断提升整个地籍细部测量系统技术的测量效率,进而实现对 GPS土地测量技术的持续优化与整合。

3.2 GPS 在土地测量中的外业实施系统

合理的测量点选择是外业实施系统的最关键构成方式。一般来说,土地测量在进行监测站点选址过程中有着图形选址与点位选择 2 种方式。而 GPS 技术较好的适应性对各监测站点间的通视条件并未作出明确规定,点位选择也由此成为 GPS 在土地测量中的最佳测量站点选择方式。与此同时,点位选择下的 GPS 土地测量技术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控制:各个 GPS 监测站点周围高度角 15°范围内不应存在阻挡卫星信号接收与传输的障碍物;测量站点要尽可能避免与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高压电线建设位置向重合,避免这种大功率无线设备的地磁场对 GPS 信号产生干扰。

从本质上来说,土地测绘是整个土地管理作业下的一大关键分支,它是由地籍管理、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整理以及土地开发利用这几大部分共同构成的。土地管理将土地测量定义为围绕土地权属问题所开展的各项确认并设置界桩的测量工作。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剧与城市化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作用下,一方面城区的高密度建筑类型使得该区域内的土地利用状况比较复杂,传统的土地测绘技术无法精确的对各种土地参照因素进行详细测量,另一方面农村土地利用受土地权属问题的影响程度比较大,作业区域内的地质条件比较复杂且面积宽广。因此,传统的土地测绘技术也无法较好地满足农村用地土地测绘需求。笔者认为 GPS 作为一种以空中卫星传输为载体,为土地测量工作所提供的各项监测数据均能够得到持续性、实时性、精确性方面的保障,因而在土地测量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聚方,郝亚东,于富全.传统测量技术在黄河灌区规划治理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0(20):10913-10915.

[2] 詹长根,鲍家伟,黄德霖.全站仪棱镜常数未改正引起的测量误差分析[J].北京测绘,2005(3):30-33.

[3] 赵宝锋 ,焦明连.连云港市地籍测量坐标系统的选择 [J].北京测绘 ,2005(4):23-25.

[4] 赵宝锋 ,董春来.房产地籍中房屋面积测算方法及精度分析[J].北京测绘,2006(3):41-43.

[5] 王霞.浅谈 GPS 实时动态技术在土地测量中的应用 [J]. 价值工程 ,2011,30(7):156.

[6] 白文杰 ,李红宇.GPS 在国家公益林管护经营中的应用[J].防护林科技,2011(6):118-119..

[7] 叶捍东.浅谈土地地形测量中 GPS 技术的应用分析[J].建筑知识:学术刊,2011(6):349,351.

测量土地方法范文第13篇

1土地测绘的影响因素

土地测绘会直接影响到土地的利用效率,据研究表明,影响土地测绘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1环境因素的影响。在进行土地质量测绘的过程中,影响土地测绘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测绘技术环境因素、测绘作业因素和测绘生产管理环境因素,以及其他不同的环境因素。这些环境因素产生变化时,都会加大土地测绘工作进行的难度,最终会影响测绘的结果不准确,使土地不能得到合理的利用。所以,要优化环境的管理,用先进的测绘技术提高测绘工作效率,按照相关的策略规定展开土地测绘工作,减少环境因素给测绘工作带来的影响。

1.2测绘方法的影响。土地测绘的方法有很多,操作方法是否得当,操作的每个步骤,都会影响到土地测绘的结果,因此,正确的土地测绘方法对测绘工作来说很重要。一个完整的测绘项目是由不同的工作程序组成,每道工序都会影响土地测绘的结果,要提升土地测绘质量,就要引进先进的测绘技术,学习新的工艺,不断创新完善测绘方法,提高综合水平,通过有效的方法,才能完善土地测绘工作。

1.3人为因素的影响。人为因素对土地测绘工作具有一定的影响,人作为一切生产活动的主导者,也是土地测绘工作的实施者,要做好对自身的管理,严格按照执行规范进行测绘工作。在土地测绘工作中,主观上的决定因素都来自于人类的决定,不管是数据处理还是测绘报告,都需要人来进行造作控制。测绘工作者的技术和综合素质,都会影响测绘工作的质量。测绘单位应该雇用专业的技术人员,严格把关技术人员的招聘,要求聘用技术水平高、经验丰富和综合素质高的工作人员,这样对单位来说提高了工作效率,有利于促进公司的发展。同时,也改善了人为因素对土地测绘工作的影响。

1.4仪器设备方面的影响。仪器设备是保证土地测绘工作顺利进行的主要工具,设备的先进与否,会影响人的主观判断,造成测绘结果不精确。另外,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是否便捷,设备类型是否适合工程测量需要,能否达到客户要求的效果等原因,都会影响到土地测绘的结果。所以,在选择仪器设备时,要选择质量好的、精确度高的和性能好的,最大限度保证测绘质量。

为了切实保护耕地、缓解土地供需矛盾、保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我国不同程度地尝试着开展开发区土地利用现状与潜力调查工作,然而,该项目是建立在完成城镇地籍调查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说需要提前运用测绘手段完成城镇地籍调查工作,方能提高精度,形成准确的基础图件、数据,从而为保质保量完成开发区土地利用现状与潜力调查工作做好技术保障。

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路线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流程有现场踏勘、平面控制测量、变化地物的修测补测、图形编辑、权属调查、建筑物状况调查、地籍调查表的填写、建立和完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等。其中控制测量内容有权属界址点、界址线、地类界线、建筑物和构筑物、道路和与权属界线关联的线状地物;水系和植被,同时调查房屋结构与层数、门牌号码、地理名称和单位名称等;测量方法是利用城镇1:500地籍调查数据,对变化地物进行修测、补测,采用全站仪解析法测绘,测点的位置标注在草图上,坐标信息由全站仪自动记录,并通过软件传输至计算机,通过绘图软件进行编辑处理。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是采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城乡一体化软件,按照有关要求,以开发区内土地调查过程中所形成的电子地籍图形、土地权属调查中形成的地籍调查表、调查过程中收集的权属证明材料等非图形资料为数据源,利用GIS技术、数据库技术及网络技术为手段,建立以城镇土地调查数据管理为目的的现代化土地管理体系。

2.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技术路线

利用统计分析得出开发区土地利用现状的数量分布,利用空间叠加分析、统计分析等方法分析开发区土地利用现状的空间分布,合理地表示土地利用现状的分布情况,可通过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强度、土地利用效益等方面对开发区土地利用现状进行评价。其中土地利用强度指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土地开发利用程度,是一个具有时间和空间意义的相对比较概念,其空间意义指特定时期某一区域土地利用强度大小,是和其它类似区域比较的结果,或单元区域之间比较的结果;其时间意义指随着时间的演变,人类对土地资源利用的能力和利用程度不断增强,现在的土地利用强度是过去动态变化的结果,又是未来土地利用的开始。从理论上说土地利用强度具有时间上的可度量性,空间上的可比较性。

土地对于人类的效益有多种,主要有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是指土地开发利用过程中所获得的纯利润;土地利用的社会效益是指土地生产的产品对社会需要的满足程度;土地利用的生态环境效益是指土地的开发利用对生态平衡做出的贡献。

3.土地利用潜力分析技术路线

测量土地方法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土地测绘;质量控制;影响因素;加强措施

现阶段,我国土地资源管理部门在运行过程中,对家土地数据信息的掌握,需要经过大量的土地测绘工作来实现,由此可见,土地测绘工作对国家土地资源利用率是较大的。然而,现阶段,我国在积极开展土地测绘工作的过程中,测绘质量会受到环境、设备、技术以及人为等因素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积极加强土地测绘质量控制的措施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 土地测绘质量影响因素

1.1 环境因素。影响土地测绘工作质量的因素较多,由于土地测绘工作通常都是在露天的环境下开展的,因此当地的湿度、温度、阳光等因素都将对土地测绘工作造成影响。例如,当测绘过程中温差较大,将导致钢尺发生伸缩变化,这样一来,测量的精度将受到影响;而在阴雨天气环境下,会对测绘工作人员的视线造成影响,那么测量中经确定就会降低;同时,在对测量设备进行安放的过程中,如果地质条件松软,那么测量设备就会发生下沉现象,最终同样会影响土地测绘质量[1]。值得注意的是,在展开土地测绘工作的过程中,自然环境因素无法完全杜绝,要想提升土地测绘工作质量,测绘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就应当努力将测绘环境管理工作进行完善。

1.2 测绘方法与设备因素。第一,测绘方法对土地测绘质量控制的影响。在展开土地测绘工作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多个环节,每一个环节测绘的精确度都将对土地测绘整体质量造成影响。工作人员在测绘过程中,必须做到对每一个操作步骤进行精确的掌握,同时,还必须在长期的工作中积累测绘经验,而国家方面,还必须对土地测绘的规范和制度等进行完善,才能够提升土地测绘工作质量。第二,土地测绘设备方面。在土地测绘过程中,必须科学应用先进的测绘设备,才能够完成测绘工作,并提升测绘质量。而测绘设备的精确度、质量以及精度等因素都将对土地测绘工作质量造成影响。例如,在实际土地测绘工作开展过程中,如果测绘作业精度同设备精度之间存在不符的现象,那么就将导致测绘结果无法同客户需求相符,最终影响土地测绘质量。

1.3 人为因素。土地测绘工作的实施主体是人,因此测绘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水平直接影响着土地测绘工作质量。如果在实际土地测绘过程中,工作人员没有对测绘工作内容、测绘流程等进行全面的掌握,同时在处理测绘数据的过程中,也缺乏精确性和深度,这就将导致土地测绘工作质量受到影响。由此可见,土地测绘工作人员的技术能力以及专业素养对土地测绘工作质量的影响是较大的[2]。然而,在实际土地测绘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部分单位为了节约经营成本,在日常运行过程中忽视了对工作人员的定期培养,也没有及时引进先进的测绘技术和设备,长此以往,导致测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素养无法同实际测绘工作要求相符,最终影响了土地测绘工作质量。

2 加强土地测绘质量控制的措施

2.1 改善测绘环境。要想提升土地测绘工作质量,工作人员在展开测绘工作前,必须首先加大对测绘地点环境、地质条件等因素的全面了解,对当地环境变化的规律进行总结,并将影响土地测绘工作的因素统计出来并展开深入的分析,最后,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对其进行解决,努力构建良好的环境,为提升土地测绘工作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2.2 应用科学的测绘设备与方法。现阶段,应用于土地测绘工作中的设备较多,要想从根本上提升土地测绘工作质量,国家相关部门在经营过程中必须首先对各种测绘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使用范围等进行明确的规定,根据具体测绘工作开展环境需求,有针对性的选择测绘设备,科学的确定测绘设备参数,同时还需要定期的维护测绘设备,检验设备的性能,才能够确保测绘设备在土地测绘工作中有效发挥自身功能[3]。在测绘方法选择和应用方面,测绘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加大对先进测绘技术以及工艺的学习力度,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测绘经验,努力在测绘技术方面实现创新,最终为提升我国土地测绘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2.3 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土地测绘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水平直接影响着土地测绘工作质量,新时期,在积极加强土地测绘质量控制力度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在运行过程中,应首先加大对土地测绘专业人员的培训力度,在这一过程中,我国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在经营过程中,其次应意识到加强土地测绘质量控制工作的重要性,将这项工作同人民的利益和国家之间的关系捋顺,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日常工作中加大对测绘工作的重视,为我国重大工程建设质量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相关测绘工作部门必须注重对测绘工作人员质量意识的培养,促使其在自身的工作岗位中更加尽职尽责,为加大土地测绘工作质量控制力度做出贡献。

同时,国家相关土地测绘部门还应当积极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土地测绘经验和方法,并将其引入国内,加大对土地测绘人员的培养,努力从根本上提升我国土地测绘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促使其合理的应用专业技能提升土地测绘工作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土地测绘是我国积极开展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工作之一,土地测绘工作质量,直接影响着城市建设的速度以及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然而影响土地测绘质量的因素较多,我国相关领域工作人员必须从环境、测绘方法与设备以及专业人才培养三个角度出发努力控制土地测绘质量,为我国相关领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宋永桂.土地测绘技术手段的变迁与测绘质量控制探讨[J].广东科技,2014,22(3):101-102.

[2]宝音德力根.试谈土地测绘技术在土地测绘中的质量控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5(6):34-35.

测量土地方法范文第15篇

[关键词]土地测量 土地规划 土地资源利用

[中图分类号] S29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9-248-1

0前言

土地是有限的,一个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土地资源。当前,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多,加上资源紧缺,土地资源的珍贵程度变得更加突出,科学规划和利用土地资源才能够确保我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这是践行我国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对保护我国现有资源和保证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笔者从事相关工作,对此有着较为深刻的认识,就土地规划中土地测量的应用,谈谈自身一些看法。

1土地测量的涵义和发展历程

1.1土地测量技术涵义

现代的土地测量技术是指使用以计算机技术、光电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空间科学、信息科学为基础,以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为技术核心,将地面已有的特征点和界线,通过测量手段获得反映地面现状的图形和位子信息,供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和行政管理之用,在国民生产的很多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土地测量是一项工作周期长、基础性强并且技术含量高的运用测量学和遥感技术方法对各类土地的数量、分布、地形等特征进行测量、绘图的工作。包括地形测量、地籍测量、土地平整测量、土地利用现状测量、荒山荒地等后备资源调查等内容。

1.2土地测量技术特点及发展趋势

土地测量内外作业一体、数据获取及处理的自动化、测量过程控制可系统行为的智能性、测量成果和产品的数字化、信息共享和传播网络化、测量信息管理的可视化是土地测量技术的六大主要特点,精确、快速、可靠、实时、遥测、集成、简便和安全是土地测量在土地规划应用中的主要优势。未来现代测量技术的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八个方面:

(1)以测量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和自动化系统的广泛应用;(2)基于知识和数据挖掘的工程信息系统;(3)从土木工程测量和三维工业到人体医学测量;(4)多传感器的集成和混合系统;(5)GPS、GIS、RS、TPS和激光扫描系统等多技术集成融合;(6)大面积空间数据的快速采集及处理;(7)精密数据处理和海量数据处理方面的数学物理建模;(8)信息服务的网络化和可视化。

2土地测量在土地规划中的应用分析

2.1在土地利用调查中的应用

土地利用调查亦称土地资源数量调查。即通过勘测调查手段,查清一个国家、地区各种土地利用分类面积、土地利用状况及其空间分布特点,编制土地利用现状图,了解土地利用存在问题,总结开发利用经验教训,提出合理利用土地的意见,为进行土地利用分类和研究,制订国民经济计划和土地政策,开展国土整治、土地规划、科学管理土地等工作服务。是一项政策性、科学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如今,RS、GIS、GPS等土地测量技术为土地利用调查提供了近乎完美的技术支撑,实现了对土地利用调查的数据采集、处理、分析、输出以及更新的系统的建设。RS快捷、实时、高效地获取土地利用变化信息;GPS快速准确采集土地利用变化图斑的空间位置;GIS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编辑实现数据管理自动化, 这些技术使土地调查中工作量大、工序多、工作效益低、精度底、数据分析难度大、成果输出不方便等问题迎刃而解。

2.2在土地勘测定界中的应用

土地测量技术在土地勘测定界中的运用可以更为合理的对土地进行开发、复垦和转让。首先,勘测土地的使用范围来获取准确的土地使用情况信息和土地的实际面积等可以作为我国国有土地在审批和相关地籍情况方面的有效的数据。其次,土地测量技术在勘测定界方面的运用也将为我们土地的测绘和勘测报告的编写方面提供有力的支持。最重要的是,可以随时了解我国国有土地资源的情况,方便国土行政主管部门及时调整不合理的方面。在勘测定界的过程中有两种方法。第一种先使用GPS―RTK技术定位,然后通过相关的基站将捕捉到的信息反馈给流动站,最后由流动站对信息进行采集、分析和计算。第二种是利用GIS技术和数据库完成对土地的勘测界定测量、或对土地征收数据进行管理。不论何种方法,我们都应该确保数据的真实性,保证土地勘测定界能真实高效的进行。

2.3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目的是准确快速的发现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并收集变化的数据。在以往,我们在真实了解一个土地的具体利用现状的时候还是十分被动的,而且收集到的数据较为粗糙,真实性也低,在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后得到的结果与现实差异较大。目前,我们利用土地测量技术进行相关土地利用的动态监测,充分发挥遥感卫星中对矢量数据处理和GPS数据精确定位的优势,最终通过GIS实现土地的可视化管理,大大提高了土地相关信息的时效性和数据的准确性。

2.4在土地执法监察中的应用

土地测量技术还简化了土地执法部门的流程:首先将遥感监测技术和土地执法动态巡查相结合,对土地利用进行排查,尽可能的发现土地违法行为,再通过便携式GPS接收设备和GIS提供的电子地图,快速准确的发现并到达疑似违法用地的现场。近些年来,土地测量技术已经成功的运用于土地执法监察中,科技与人力相结合,使土地违法利用的行为显著减少。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土地测量技术在我国已经有了一段时间的发展历程,土地规划和管理的工作更具科学性、真实性和可操作性,为提高我国土地规划与管理的 效率提供了有益的措施,为我国土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不过,土地测量技术还有待完善,我们还应该加大在科技领域的投入,完善或创新测量技术,为土地的规划和管理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石利军.GPSRTK技术在土地勘测定界中的应用[ J]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26(1):102, 104.

[2]丁莉东.测绘新技术在土地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