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联合教学论文范文

联合教学论文范文

联合教学论文

联合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1.强调全面实现高中语文教学目标传统高中语文教学目标仅强调学生知识的掌握,学生的知识接受过程也是被动完成的。小组联动合作探究模式不仅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更强调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尊重学生的个性,要求全面、综合地提高学生的素质,这种教学原则不仅符合我国教育改革的基本要求,更有助于全面实现教学目标。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开发传统教学模式仅仅注重教师的“教”,忽略学生自主性的“学”。小组联动合作探究模式打破这一传统教学模式,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开发。实施小组联动合作探究模式不仅能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有助于提高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在保证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同时,亦充分认识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注重和谐、全面的师生关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2.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热情与以往的高中语文教学相比,小组联动合作探究模式重视学生语文教学中的参与性,教学参与能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认识度,进而从被动的学习转为主动的学习,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还能活跃课堂气氛,两者之间是一种良性循环。学生语文学习热情的提高,为学生的思维能能力、综合能力的提高打下基础,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二、小组联动合作探究模式实施策略

1.多元化教学策略多元化教学开展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小组联动合作探究模式要求学生分组合作讨论交流,从而实现高中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在实施小组联动合作探究模式时,可以增加多媒体的教学设备的使用,综合运用声音、图像与视频,使学生的分组合作讨论结果更加具体、更加形象,但要注意的是要防止多媒体的过度使用,造成原始语言文字魅力的丧失。明确小组联动合作学习的重要性语文学科属于社会科学范畴,所学习的内容多为理论知识,培养的是学生的综合分析与评价能力,这也就导致语文学科的枯燥性。因此在现代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发挥,给予学生充分的自我学习表达能力,让学生参与高中语文教学的实践中去,注重学生发展与高中语文教学目标的重合。

2.督促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习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联动合作学习,让学生明确小组联动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讲解合作学习的方法与内容,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责任,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养成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学生还要形成集体意识,学会尊重对手,学会服从集体决策。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及学习积极性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习惯,还应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的能力,使学生明确小组联动学习的重要性,认真听取他人意见,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进行难点教学时,可以通过教学故事引入主题,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汇总各个学习小组的观点,逐一进行观点的点评。这种情景教学不仅丰富课堂内容,还能提高学生参与度,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小组联动合作探究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改变学生的阅读习惯在小组联动合作探究模式下,语文教师给出学生阅读篇目及指导意见,鼓励学生开展小组联动合作的阅读模式,交流阅读经验及阅读感悟,增强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能力,感受语文合作交流的乐趣。例如在朱自清散文《背影》中,教师可以在课前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进行视频短片的拍摄,课上展示同学所拍的短片,短片播放完毕后可以分组探讨拍摄感受。在完成相关工作后,可以进行原文阅读,这种阅读感受跟平常所获得的阅读感受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层次,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原文的理解。有助于写作素材的积累学生的写作过程就是写作素材的输出过程,对于大多数高中学生来说,写作素材的获得一直是写作的最大障碍。小组联动合作探究模式能实现不同学生之间,不同学习小组之间的及时讨论与交流,对不同环境中的不同人物、不同事件进行讨论、交流。在这种讨论与交流中,学生会不自觉养成自我分析问题、探讨问题的能力,社会中热门事件更会成为讨论的焦点,写作素材的积累就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

2.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在实际教学中,虽然学生的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但教师教得再好也不如学生自己学得好,现阶段学生写作积极性不高的根本原因是学生没有写作的欲望。在写作实际教学中,常规的文体知识、选题立意、写作模式的教授仅仅是给学生以指导作用。小组联动合作探究模式使学生在分组讨论、交流之中获得写作题目的选择,借鉴他人优秀的写作模式,取长补短,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挖掘学生的写作潜能。改变写作批改方式,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写作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文章更是学生的思想结晶。在实际写作批改中,由于教师写作批改工作量过大,不能一一指出学生写作中的问题,只能指出具有概括性的,这种看似全面的写作批改方式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小组联动合作探究模式要求学生采取匿名方式分组讨论他组成员的作文,学生自制评价标准并做好相关记录工作。这种写作批改方式不仅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还能使学生掌握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丰富写作教学形式传统的写作教学模式是教师给出写作题目,学生写作,教师批改,学生等待宣判,这种枯燥乏味的写作教学模式不仅阻碍学生写作积极性的提高,更影响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小组联动合作探究模式要求学生采取小组联动的合作模式,让学生在讨论中自由选取写作题目,放宽写作限制,使学生的写作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打破教师写作教学“一言堂”局面,让学生参与写作教学,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实现写作教学的多元化。

四、结论

联合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1.围绕调查展开的《统计学》多课程联合设计

根据工商管理系《统计学》学科内容和对学生特点的分析,考虑到与《市场营销》有关调查的需要和市场调查有关数据分析的需要,选择《统计学原理与实务教材》“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指标、统计推断、统计调查报告”五个章节作为实验,设计用于支持联合教学课程。首先,学生自由结合分组,每组5-6个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有关企业营销项目;第二步,设计调查问卷和调查方案,要求运用所学到的“统计调查”章节知识;第三步,进行问卷调查和整理,要求熟练运用“统计调查”和“统计整理”章节知识;第三步,问卷分析,要求熟练运用“统计指标”、“统计推断”以及EXCEL的知识。通过系统的课程设计,学生普遍表示这种上课方式很新颖,加深了对市场营销和市场调查各方面知识以及对Excel、Powerpoint操作软件的应用理解,收获很大。在课程设计中不仅检验了所学习的知识,而且通过小组协作,与同学分工设计,相互探讨,加深了学生对统计学作为分析工具的认识,同时也用市场调查课程的方法完成了营销课程有关调查内容的需要。联合教学在课程设计上,协调不同课程上课进度内容和进度,学生在同一实践任务下可以同时得到不同课程老师的指导,可以将自己所学多学科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在实践中理论知识得到了巩固与加强,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受到了锻炼,得以提升。更可贵的是,在调查分析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合作,学会了宽容,学会了理解,也学会了做人与处世。

2.《市场调查》课程与学生调查大赛活动有效对接

为了进一步推动学生应用能力培养,在多课程联合教学框架下,《市场调查》课程教学成功简化了简化教学内容的,重点突出了“调查”和“报告写作”,同时让每组学生制作一份PPT,要求熟练讲解、展示自己的作品,锻炼学生的说和讲。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在“能力链”教学思想指引下,《市场调查》课程与系学生会学生活动结合,开展市场调查大赛,任课教师做第一技术顾问,上届获奖部分同学做第二顾问,活动由系学生会和班委会在16周组织。学生(主要是上届获奖优秀学生)做评委,对学生PPT答辩环节评分,调查报告由任课教师(参与课程联合的教师)评分,最终评出获奖同学。这一教学模式学生参与性非常高,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真正实现了学生“愿学、会学、乐学”的教学思想。自2004年以来组织开展了十四届市场调查大赛,发放奖状150余个,参赛学生累计1000余人,活动深受师生欢迎和好评,并日益规范化、制度化。活动深化了学生对专业课程教学的认识,实现了教学活动与学生活动有效对接,学生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

3.课程联合强化毕业论文写作

通过调查将多课程联合教学思想进一步延伸到学生毕业论文。教学中鼓励学生调查与企业管理有关的项目,也就是与专业有关的项目,项目限定为邢台市的企业。通过实践调查,学生不仅学会调查技术和方法,还获得大量的第一手数据资料,在四年级撰写毕业论文时,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数据资料。这样学生写出来的论文:题目小——邢台市的企业管理中的某一方面问题,不会出现“中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问题研究”、“河北省外贸企业物流问题研究”这种大而空的题目;内容实——论文写作有大量前期调查数据作支撑,论文写作翔实;方向专——前期调查都是与企业有关的,都是专业的范围内的,不会出现论文题目超出专业范围的问题;题目新——题目都是学生自选的,围绕学生感兴趣调查项目拟定的,都是邢台市企业近年来出现的、急需解决的新情况、新问题,如古顺酒业广告效果调查、蓝驰车业顾客满意度调查等等;能力锻炼——学生论文内容解决的问题都是现实问题,学生在网上很难找到现成的东西去抄,也没必要去查,前期调查已经获得了大量的数据资料,现在要做的是如何运用专业知识和前期调查已经获得了数据资料,解决现实中存在的专业问题,学生专业能力得到很好锻炼。联合教学实施两年来,共有三名同学获得学校优秀论文,系优秀论文15名,此类论文尚未有一个检测抄袭率超标。联合教学思想也体现了市场营销专业论文写作“小”、“实”、“专”、“新”、“能”的思想和要求。

二、多课程联合教学设计带来的教学上的变化

1.突破传统上以课堂教学为主要考察对象的单一教学的局限性

锻炼了一支教学团队,构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课程模块和学生实践能力对应的“能力链”互动教学模式,最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联合教学能够促使课程组教师在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运用、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策略运用等多个方面,取长补短、互相支持,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实施联合教学更容易使教师看到自己课程的疏漏与不足,而学生的一些新奇的创意也能很好的启发教师,使得他们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在多课程老师指导下的实践教学能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促进了职业修养的提升,并且在课程组教师的指导下,不断参与社会实践,深入企业进行调查分析,把企业运营中实际问题带到课堂,上课方式深受学生欢迎;构建良好学习环境的学习系统,学生学习兴趣得到很大提高,学习风气得到改善,“乐学善思、求真尚行”深入学生群体,达到“愿学、会学、乐学”的目标。

2.从课堂教学改革入手,构建积极开放的课堂教学新格局。

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点拨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体。通过各课程课堂、课下互动可以发现教学薄弱环节,优化教学内容和环节,提高课堂效率。任课教师根据本学科教学的需求,发现课程体系之间的横向联系点及学科内的纵向联系点,合理利用其他学科资源,找准学科教学的空白点,形成不同学科知识的交汇,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素材,创设更富有时代气息的多维学习情境。尤其是校园是营销课程实践环境创设和市场调查的企业环境实践,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提升单科教材的亲和力,拓展学生探索的领域,提高课堂的效率,从而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3.丰富教学活动,构建了多维促学平台。

在教学中,对应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同时顺应教改的趋势,课程组在课程教学中构建了“四维一体”促学模式,改教师“面授”为“促学”,教师利用课堂、现代网络技术和实践活动,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全面实时指导,尤其重视学生学习目的性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更快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对统计人才和技术的需求。联合教学贯彻“能力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教师不仅改革课堂教学的手段和方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而且参与、指导学生的课下小组活动,参加网上答疑及BBS讨论等。

4.建立了多元教学评价体系。

联合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大学创新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内容,是当代国内大学教育的主题。高校图书馆在创新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应当成为创新教育的重要基地。本文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应该建设创新教育文献资源、构建创新教育文献资源体系的观点,高校图书馆领导应高度重视创新教育文献资源建设,委派专人负责,充分发挥学科馆员作用,与《创造学》课程主讲教师联合,共同推进大学创新教育。

论文关键词:大学图书馆创新教育文献资源体系构建

1大学创新教育的重要性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创新传统的民族。在16世纪之前,中华民族曾以指南针、造纸、印刷术和火药的创造发明和辉煌千古的历史文化,雄居于世界民族之林,对世界科技进步作过巨大的贡献。我国的科技曾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我国的经济曾经走在世界前列。但到了新中国成立前夕竟然沦为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

中国落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衰退。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的世界重大科学发展和重大发明,几乎没有中国人的专利,这不能不引起对我们教育的全面反思。

新中国的建立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当代中国正在实施科教兴国的宏伟战略,以使综合国力赶超发达国家水平。

大力开展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是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战略任务。中国要想赶上发达国家,只有走创新之路。要创新,就离不开人才,必须有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有创新能力的年轻人脱颖而出,必须提高整个民族的创新素质。

高等教育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教师复制、保存和传播人类已有的知识,使学生继承人类已有的知识,通过考试来检查学生掌握的程度;二是教师创造新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通过教师和学生的科研创新成果来衡量。

21世纪的中国正在大力发展教育,尤其是大众化高等教育。21世纪知识经济急需培养大批高素质创造型人才。深化教育改革,注重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培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迎接2l世纪挑战的必然选择,也是高等教育必须担负的重要历史使命。高等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高素质创造型人才。中华民族要实现复兴,就离不开我们自己的创新:开拓和创造,是时代赋予我们崇高而神圣的使命

1999年,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文件指出:“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重要动力。事实证明,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源泉,没有创新就没有新技术、新产业,经济发展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2002年9月8日,同志在庆祝北京师范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教育创新,吹响了创新教育的号角,拉开了中国创新教育的序幕。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上,同志进一步阐述了创新的重要性,号召我国人民进行理论创新、科技创新、教育创新和体制创新。同志在2006年1月9日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明确提出,要用15年的时间,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创新型的国家。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当中,高校图书馆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呢?高校是科技兴国的主力军,是我国科教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新性人才的摇篮,是认识未知世界,探求客观真理,为人类解决面临的重大课题提供科学依据的前沿,是知识创新、推动科学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力量,又是民族优秀文化与世界先进文明成果交流借鉴的桥梁。

21世纪将是一个知识、信息、创新的时代,是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时代。创新是一种能力,它依赖于知识,但仅通过传授知识来培养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构建创新教育文献资源体系,大力开展创新教育,发挥学生独立思考的主动性与探索问题的敏锐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创新教育文献资源体系

目前普通高校图书馆拥有100~300万册纸质图书,50~150万册电子图书和大量的数据库,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可以起到重要作用。例如:文献检索与;创新方案和设计更离不开吸收人类文明成果的结晶——图书;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文化的薰陶。因此,高校图书馆在创新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应当成为创新教育的重要基地。

大学创新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对高等教育的热切希望,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内容,是当代国内大学教育的主题和主旋律。

学校培养的创新人才是指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人才。创新人才不仅是全面发展的人才,还是充分发展的人才,更是在此基础上不断对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做出较大的贡献的人才。因此,高校图书馆必须从高校的实际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有力、有效地建设创新教育文献资源,推动创新人才的培养。

我国的创新教育起步较晚,真正把学生的创新教育作为问题来研究和看待是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的,比西方国家晚了近30年。要改变这种现状,高校图书馆必须进一步完善创新教育文献资源体系,重视对创新教育资源的介绍与利用,明确创新教育的任务,将培养创新人才作为高等教育的最高目标。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文献信息中心,是为全校教师和学生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提供文献信息服务的。高校图书馆在自动化、网络化、信息化建设有着长足的发展,具有良好的信息环境,拥有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拥有一批受过图书情报学、信息管理学、计算机、外语等专业教育的业务能力强、信息素质高的馆员队伍,他们在对大学生开展信息素质教育中是称职的教师。因此,高校图书馆开展创新教育具有文献信息资源优势、信息环境优势、信息素质人才优势、信息技术优势。

创新教育文献资源体系包括:《创造学》教材与专著;以爱迪生、诺贝尔等人为代表的国内外创新人物传记;知识产权教材与专著;知识产权法律与法规;文献检索与创造发明;国内外专利;专利报刊;《创造与发明》、《探索》、《奥秘》等电影电视专题片。

大学创新教育可通过课堂教育、课外教育两方面来实施。课外教育又主要通过图书馆教育、实践教育两方面来实现。图书馆的优势在于拥有丰富的文献资源,有良好的人文环境和学习氛围,学生通过阅读馆藏文献信息,既能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延伸和深化课堂教育,又能拓宽知识面,改善学科结构,培养多种兴趣,陶冶情操,更利于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3建设创新教育文献资源的举措

3.1加强领导

图书馆能否构建创新教育文献资源体系,关键在于图书馆领导的认识和决心。图书馆领导应该明确建设创新教育文献资源的重要意义,结合本校本馆实际,尽早地实施。首先要争取馆内员工的理解和支持,要在图书馆内多做宣传,让馆员们知道,这不仅有利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而且有利于特色馆藏建设。要形成制度,专人负责,长期建设。

3.2学科馆员是建设创新教育文献资源的保证

发挥学科馆员在创新教育文献资源建设中的作用。学科馆员制度是以学科为对象而建立的图书馆高级专业人员对口服务的模式。这种服务模式旨在加强图书馆与各院系之间的联系,在师生的“需求”与图书馆的资源“保障”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帮助师生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资源,为学校的院系、学科提供主动的、深层次的文献信息服务,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提供切实有效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我校已建立了学科馆员制度,他们在创新教育文献资源建设方面已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培养创新人才进行了初步的尝试和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图书馆藏书结构中,应有计划的采购一批有关创造学、创造与发明、创新思维训练等书籍和创新教育的音像、数字化资源。我校已要求供货商专门提供有关创新教育资源,采访人员已专门订购了3000余种创新教育纸质图书,初步形成了创新教育资源体系。

3.3与《创造学》课程联姻

我校已开设《创造学》课程12年。《创造学》课程需要建设一支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发明成果的教授、博士、青年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我校教师已申请和获得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186项,软件著作登记权100余项,在科学出版社、国防工业出版社等出版专著5O余部。

在《创造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点:

(1)强化创新意识的教育。对于大学生首先必须强化创新动力观教育;其次,强化创新主体观教育,冲破求稳循规的思想羁绊,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意识。因此,我国许多高校已开设《创造学》和《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在这些教学过程中,应强化创新意识的教育。创新意识是人类意识活动中一种积极的、富有成果性的表现形式,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创新意识的内容从广义来看,应该包括发现意识和发明意识两个方面。发现意识就是有意识地发现新事物新问题,发明意识是指自觉地进行创造新的事物,创造新的技术或方法的心理活动。而这两种意识活动都源于信息意识。创新意识是创新人才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只有具备了创新意识的人,才能产生新的观念和想法。

(2)着力创新人格的塑造。所谓创新人格就是创新人才的情感、意志、理想和信仰等综合内化而形成的全面发展现代人格或者叫创业者人格。在创新人格的培养和塑造过程中,我们既要引导学生在自学进取中培养自信,还要引导学生在战胜挫折中培养意志和在对待利益关系调整中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在图书馆藏书结构中,应有计划地采购一批有关科学家自传和科学家生平介绍事迹,着力宣传科学家创新人格,营造科研创新氛围。

(3)增强创新思维的训练。思维具有时空的超越特性,这种超越性正是所有创意的来源。我们对大学生创新思维的激发和启发,必须从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结合中,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必须从形象联想和表象想象的结合中,训练学生形象思维;必须从直觉体悟和灵感激发的结合中,训练学生的灵感思维。

(4)克服信息饱和障碍。对学生进行检索、获取、利用信息资源技能的培训。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一切创新工作的基础。培养大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激发他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的一项重要工作。图书馆通过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用户教育”课以及专题讲座,增强大学生的情报信息意识,培养大学生收集、处理、评价文献情报信息的技能。但是,在信息爆炸的知识经济时代,必须要注意克服信息饱和障碍,有意识地培养创造性思维。

(5)加强创新案例教学。笔者已连续性l0年担任浙江省l5所高校《创造学》课程主讲工作,已申请和获得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3O项,在科学出版社、国防工业出版社等出版专著6部,结合自己在科研工作中的创造与发明案例,现身说法,生动活泼,避免了枯燥乏味的满堂灌。例如,压电效应与逆压电效应案例教学,既讲了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又讲了基于计算机控制的压电换能器恒扭矩装配机、数控超声波铣床和超声波车削装置。由于笔者担任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馆长,结合《创造学》课程讲授的切身体会,耳闻目睹学生对创新教育文献资源的渴求,深感构建创新教育文献资源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联合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联合培养研究生 学分管理 成绩管理 信息系统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b)-0192-02

联合培养研究生是一种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要求的全新研究生教育模式,在这种双方或者多方一起参与的教育模式中,使得受教育者能接受到多方面的、知识面也更宽泛的教育。我国在这种联合培养研究生教育模式中,参与方中一般必有一方是国内高校,另一方或多方可以是国内另一高校,或国外某合作高校,或科研院所,或企业。

联合培养研究生可以更好地培养符合时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使所培养的研究生具有广阔的多元化视角、敏锐的思辨能力,不断涌现出创新思维,有利于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崛起等区域的发展[1],有利于国家经济、科技等综合竞争能力的持续提高。

本文在简介我国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历史沿革和叙述联合培养研究生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联合培养研究生管理中所面临的具体问题,提出了保证联合培养研究生质量、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的初步设想和具体解决方案。

1 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历史沿革

国外大约是20世纪40年代开始出现研究生的联合培养模式,而我国则是经济从计划模式向市场模式转型的20世纪80年代,产学研合作才开始萌芽,出现诸如“产学研结合、产学研联合、产学研联盟”等多种名称虽然不同[2],但核心内容不变的合作研发活动―― 企事业单位(“产”)、高等学校(“学”)、研究机构(“研”)在政府部门、金融机构或其他中介机构的协助下,按一定规则为达成共同目标而联合在一起进行合作研究开发活动。

1990年3月,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市高等教育研究所等17家单位由教育部高教司召集,在京举行了全国第一次合作教育研讨会。产学合作教育协会则在1991年3月于上海,同时创办了会刊《产学合作教育通讯》。自此,产学研合作教育进入正式发展阶段。

联合培养研究生担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应用型、理论型、复合型高级人才的任务。2004年,教育部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了“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3];2005年,又颁布了“关于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进一步提高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2012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下达2012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通知”中强调了对西部地区地方院校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具体政策支持。

2 我国联合培养研究生现状

联合培养研究生是两方或多方参与的研究生培养模式[4],参与方中一般必有一方是国内高校,另一方或多方可以是国内另一高校,或国外某合作高校,或科研院所,或企业。

国内高校之间联合培养研究生,使国内高校之间的师资、研究生、教学设备等资源可以得到充分的交流利用。高校可以共同承担一些大型的、有难度的课题,研究生也可以参与其中,以培养研究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增强信息收集能力和处理技巧、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国内高校与国外合作高校之间联合培养研究生,一般需要中方导师和外国导师根据研究生的情况共同制定联合培养方案,共同指导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相关研究。研究生的理论学习、基础实验和部分课题研究在国内实验室进行,课题中的难点和国内无法测试的数据则利用国外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来完成。通过课题组内定期的学术交流,不同课题阶段进展交流等,为研究生创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激发了学生的探索热情和创新精神。

国内高校与科研院所联合培养研究生,可以是学校接纳科研院所选送的人员,为科研院所培养研究生;也可以是学校统招的研究生在完成课程学习后到科研院所参加相关课题研究以完成学位论文,再回到学校进行论文答辩。目前,这种联合培养方式的特点是培养计划主要由高等学校单方面制定的。当前,国家着重鼓励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成立相关学科的培养联合体,统一命题,统一招生,统一培养,联合教学,共同指导;科研院所具有相对独立的录取权,录取的研究生可以取得高等学校的学籍。如能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双方的人力资源,提高教育资源的共享率,推动学科建设的发展。

国内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模式类似于高校―― 科研院所的联合培养模式,研究生入学后由所在学科点和企业商讨安排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学校导师负责制定培养计划,并与企业导师充分协商,为研究生选定学位论文题目。国内高校与科研院和企业联合培养研究生通常通过“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基地”实施,但并无统一的“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基地”定义。有些将与高校签订联合培养协议的企业叫做联合培养基地,也有将企业高校共同建立的实验室或联合培养平台叫做联合培养基地。

3 联合培养研究生管理方式

由前节介绍可知,目前我国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方式多种多样。从参与方的双方或多方的角度看,主导方往往是某一高校,如图1所示的高校A,依据另一方的不同,研究生联合培养的主要方式可归为三类。

(1)校校联合:这时,高校A一般是师资力量较弱的高校,如地方,西部院校,高校B则为师资力量较强的名校,研究生的招收录取由高校A负责,部分课程学习、毕业论文的关键实验在高校B完成,学位授予一般仍由高校A负责。

(2)合作交流:这时,高校A可以是任一家国内高校,一般在中国政府与相关外国政府签署文化交流协议后启动。在北京,第1期国内外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于2007年10月正式启动,目前北京已有12个国内外联合培养研究生培养基地,它们位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贸大学、首都经贸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中国石油大学、首都医科学大学。基地经费来源有四:①导师课题费;②国外院校;③联合培养经费;④研究生个人。高校A负责招生,部分课程和授予学位,国外一般提供课题参与机会和指导论文相关研究。

(3)产学研联合培养基地:高校A一般是理工科院校,另一方可能是企业,或科研院所,或两者;高校A提供课程理论学习机会,论题的选择、论题实验研究一般与企业或科研院所的实际研发问题相结合,招生可能是高校A、企业、或科研院所之一或共同协商,授予学位则由高校A负责。

从研究生录取到学位授予的整个研究生培养过程的管理工作可分为五大部分:①研究生导师的遴选,不同专业的培养方案以及其它后续管理;②研究生的录取:研究生入学前的基础数据管理,初试成绩管理,复试考试、面试与成绩管理,研究领域与推荐导师;③课程学习管理:课程与教材管理,上课管理,成绩管理;④研究进行中的小论文与毕业论文管理:论文选题,开题报告,中期检查,毕业论文;⑤学位授予管理:答辩安排,答辩过程,答辩结果,毕业论文存档与上传,毕业后首份工作去向也可归为此部分的工作。对应于这五大部分管理工作的典型研究生培养过程可用图2表示。

从图2所示的典型研究生培养过程流程图可知,联合培养研究生的两方或多方“联合”一般发生在:(1)录取入学;(2)课程学习;(3)研究与论文三个阶段之一或同时两个或三个阶段。目前我国的研究生管理还处于半人工管理状态,即一个或多个信息系统并存加人工管理,特别是对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情况,更偏向于人工管理,还存在着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

4 亟待解决问题

研究生管理工作信息系统化是今后的大势所趋,传统的单方培养研究生的管理信息系统尚在试用阶段,在现有的研究生的管理信息系统中,缺乏对联合培养研究生流程中的信息支持。为保证联合培养研究生的质量,尤其需要在联合培养可能发生的三个阶段的后两个阶段:“课程学习”和“研究与论文”规范化管理工作[5,6]。

为了规范化联合培养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和研究与论文两个阶段的管理工作,需要建立如下几类信息表。

(1)依据各专业各培养方案,建立不同专业的必修课、选修课和可能替代选修课信息表:课程名称,课程教材与参考文献,教学方式,教学时数,课程学分[8,10],任课教师。

(2)各联合培养单位的任课教师信息表:教师个人基本信息(姓名,性别,职称,学位,身份证号码等),教师声誉,教师打分习惯等。

(3)学生行为结果信息表:学生个人基本信息(姓名,性别,以前学习经历,以前学位,身份证号码等),学生业余爱好和习惯行为,学生所参与的课题,学生发表的期刊或会议论文,毕业论文,毕业后首签单位信息等。

这三类信息表的建立,就是联合培养研究生的管理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解决了该问题,我们就可以更公平更客观地评价联合培养的研究生的实际状况和培养质量。具体实现时,每类信息表可能对应于多个数据表,相关数据项中有些项目是偏主观的,需要更深入的分析和讨论。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下达2012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通知[R].

[2] 卜洁.北京地区高校国内外联合培养研究生的优化模型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

[3] 田露.北京高校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政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

[4] 高兴武,胡涌.北京市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国高校研究,2010(11):42-46.

[5] 陈闻,余勇.产学研合作培养研究生模式的探索―― 以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为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12):41-45.

[6] 李军伟,贾运锋,梁士楚,等.地方院校研究生联合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32):18.

[7] 梁子娟,赵蔚,段红.终身教育背景下“学分银行”的设立[J].远程教育,2012(1):78-80.

[8] 杨立峰,滕丽莎.终身教育学分认定与转换的对策研究[J].云南电大学报,2011,13(1):28-31.

联合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文章介绍了关联理论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于英语翻译教学的基本原理,阐述了关联理论下翻译教学的作用,即能够促进学生理解作者意图,并且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翻译视野,并提出了关联理论下大学英语翻译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关联理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

关联理论把认知与语境相结合运用到翻译教学中,使翻译成为在语境中进行推理的过程。翻译技术与推理思维并重成为关联理论视角下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基本原则。本文主要探讨关联理论如何有效地指导大学英语教学,从而有效提高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质量。

一、关联理论应用于英语翻译教学的基本原理

(一)关联理论的基本概念

关联理论最早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观点认为应当从语言的交际性出发来认识语言,要求在思维中建立不同语言的有机联系,从而达到有效翻译的目的。关联理论强调应当通过恰当的语言处理方式,艺术性地传递出原著的真实思想[1]。同时,语境的作用被关联理论摆在了重要位置,只有符合语言环境的翻译,才能实现最佳的翻译目标。

(二)关联理论与英语翻译教学

关联理论实质上提高了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要求,要求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不仅教授给学生基本的翻译技巧,而且还要提供给学生有效的认知模式。首先,关联理论把翻译看作编码、转移和解码的过程,强调发挥出翻译者认知的作用,要求翻译者更好地实现优质翻译目标。其次,关联理论强调建立起翻译的平衡性,由于两种不同语言的环境是不同的,只有实现了不同语境下的平衡,才能消除两种语言之间的障碍,从而得到最有效的翻译。

二、关联理论下翻译教学的作用

(一)促进学生理解作者意图

关联理论的翻译教学,有助于学生了解作者写作的真实意图,实现两种语言之间的真正转换,进一步缩小目标语言和英语之间存在的差异,实现精准翻译。同时,关联理论有效地解决了传统翻译教学中存在的推理不足或者推理不当的问题,教师可以帮助学生通过翻译技巧,实现翻译的最佳关联目标。

(二)有助于拓宽学生翻译视野

关联理论的英语翻译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对翻译工作的潜在兴趣,使学生结合现有知识水平,实现对文本的有效翻译。首先,在关联理论的指导下,学生更加注重在不同语境下理解作品的原意,能够运用全新的翻译理念,从以往关注技巧的方式中转移到关注作者的思维状态上来;其次,教师可以跳出词汇与语法的限制,发挥出翻译中推理的实际作用,把文化认知更好地运用到翻译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第三,实现了学生从关注技巧向关注文化方向的转变,有助于学生主动地去了解和学习英语文化,切实激发学生翻译的内在兴趣。

三、关联理论下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策略

(一)引导学生掌握交际意图

运用关联理论进行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关键在于,促进学生掌握交际的意图,有效培养大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其在上下文的关联中找出隐含的实际意图[2]。首先,引导学生在英语文本中推断出句子深层含义,透过表层文字,意识到原作要表达的真实思想内涵,从而达到准确翻译;其次,在翻译的过程中把握作品的思想情感,能够用有情感性的话语真实地表现出原作的情感特征;再次,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中的习语等语言现象,让学生了解不同作品的文化背景,展示作品中的英语文化内涵,增强翻译作品的可读性,尤其要注重体现出某些文本的文学性特征,满足读者的艺术审美需求;最后,培养学生对语境进行深刻把握的能力,不仅包括上下文的语境,还包括翻译者自己经验或思维的参与,应当以翻译者的认知语境为基础,突破文化与氛围的制约,构筑完整的译文世界。

(二)在具体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联理论在大学英语课堂翻译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几个基本策略:首先,可以根据词类来确定和选择词义。如Likechargesre-pel,unlikechargesattract.其中“Like”是“相同”的意思,运用关联理论,通过上下文的语境,能够帮助学生确定具体词汇的词性;其次,一词多义的现象十分普遍,关键在于如何联系上下文确定和选择词义,有效把握原文与译文在相同的语境中进行有效的对接;最后,对于英语中的修辞手法,可以结合学生想象力进行翻译,具体应采用意译的方法,从前后联系中推断出语句表达的含义。

四、结语

关联理论应用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能够搭建起原著与翻译者之间沟通的桥梁,实现在关注语境理念下的有效翻译的目标。关联理论的翻译教学,应当引导学生重视语境分析的重要作用,注重科学把握文本的思想主题,通过运用翻译技巧弥补不同语境下的文化差异,实现有效翻译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春柏.直接翻译:关联翻译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J].中国翻译,2003(4):15-17.

联合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Sperber和Wilson提出的关联理论是一个涉及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的明示-推理的过程。明示与推理是交际过程中的两个方面,从说话人角度来说,交际是明示的过程,即把信息意图明白地展现出来,而从听话人的角度来说,交际是一个推理过程,即依据说话人的明示行为,结合语境假设明确说话人的交际意图。而推理的关键就是寻找关联。阅读理解是一种经由语言表层推知信息产生出深层意图的认知心理过程,并且无论是信息意图的传递还是交际意图的理解,也无论传递信息是以直接或是间接的方式,信息的接受者都是以关联为原则,结合明示信息对信息发出者的意图进行推理的。由此可见,阅读是读者根据认知原则运用自己的语言知识和背景知识对文章所进行的一个积极思辨和推理的过程,是一个主观、主动的过程。而实现这种主动性的关键就是运用好关联理论,填充信息空缺,进而促进成功地理解文章。

一、文献综述

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莱斯于1967年在哈佛大学所作的演讲中提出,为了保证会话的顺利进行,谈话双方必须共同遵守一些基本原则,他将这些原则概括为“合作原则。在这段时间里,许多学者接受了Grice的观点,把会话看作一种双方合作的活动,这种活动受“合作原则”及其附属的一些准则所支配。Grice的合作原则提出来后,在语用学界引起很大反响,不少学者对他提出修正和补充。人们开始把Grice的合作原则的四准则称为古典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而把对Grice会话含义理论所作做的种种修正的理论统称为新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新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对古典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在有些方面作了补充和修正分别于1969年贝尔纳普的“关联逻辑”,1970年舒茨的“意义领域”,1977年达斯卡尔的“语用关联”和“语义关联”和1986年Sperber&Wilson的“关联论”作出修正。最终Sperber&Wilson(1986)在《关联性:交际与认知》中提出了“关联理论”:说话人不仅要表明他有某种信息要传递,更要表明他所提供的信息有某种关联;这种关联使人们对说话人的意图作出合理的推导,达到对话语的理解。

二、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

为了证明关联理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性,此次的目的的在于:关联理论能提高学生哪方面的阅读能力;关联理论能提高哪一类学生的阅读能力;关联理论能否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提高阅读效率。本次实验是在某一补课机构进行的,主要目标是初中学生。先把学生的英语成绩进行排序,选出好,中,差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班里进行关联理论指导下的英语阅读模式教学。首先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初步了解学生在阅读中最难的问题就是篇章,以及如何寻找语篇中的关联。首对学生进行阅读测验,得出具体的分数,再向学生渗透了关联理论,对阅读进行指导,之后再进行阅读测试,得出具体的分数,把两次的分数进行对比,看看学生的成绩是否得到了提高,再分析在好,中,差三个层次中学生成绩提高的程度。通过实验,可以得出在进行关联理论指导后,学生的成绩得到的提高,优秀学生成绩提高的最快,中等生和差生次之。在进行关联理论对英语阅读的教学之后,学生对文章有了更好的理解,提高了阅读效率,这一结果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不再为做阅读的题目感到乏味,吃力。

三、关联理论在英语阅读中的应用

根据传统的任务型教学法,我们可以把关联理论对英语阅读的指导分为三个步骤:1.阅读前:主要是对文章作者的意图和主要思想进行预测,激发兴趣,在准备阅读材料时,教师尽量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或者当前流行的材料。教师在这一阶段主要是向学生介绍文章的背景知识,激活文章的语境假设,让学生的认知环境中有文章的背景信息。教师也可以组织课堂讨论,让知道此话题、背景的学生讲出相关知识。2.阅读中:阅读过程就是让学生寻找关联性的过程。往往在这一过程,隐含信息很难被学生挖掘出来,所以老师在这一阶段应该根据关联理论指导学生运用上下语境来推论从而得出隐含的意思。传统的英语教学都是通过对词,语法,段落以及对中心思想的理解来得出问题的答案,这种方法恰恰脱离了语篇中的语境。所以教师应该在学生充分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利用关联理论,寻找文章中的假设,从而找出其中的最佳关联,得到最终的答案。3.阅读后:教师应启发学生去反思并用所学知识来满足阅读前制定的阅读目的。通过对设计好的问题进行测验,了解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教师通常会以口头叙述或写作练习来加强对文章的理解。

四、结论

联合教学论文范文第7篇

论文关键词:中小学教学联盟 建设策略

教学研究联盟是指打破校际界限,组成以教学研究为主要指向,以实现资源共享、互利互补、合作共赢为主要目标的合作伙伴。它有准入条件、共同目标、工作计划和总结评价等,是一个去行政化的教师研修组织。那么,如何让各校联合起来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呢?这就需要一个契合点。这个契合点就是大家都关注并充满参与热情的研究课题。一般来说,直面教学与课堂的研究课题是学校与教师都愿意参与的。于是,我们提出了“基于课题的中小学教学研究联盟建设研究”这一课题,希望从教师进修学校的层面,就中小学教学研究联盟建设问题作一些探索性研究,提出一些能提升校本研修效能、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教学联盟建设措施与策略。

一、教学联盟组建的策略

1.直面课堂,选择课题

要形成一个长期有效、囊括中小学各学科教师的教学研究联盟,确立一个大家愿意共同探索研究的课题是核心。这个核心课题确立得恰当,联盟的人员就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联盟就具有凝聚力、竞争力,联盟和身处联盟之中的教师就能在其中获得持久的成长力和支持力。为此,我们在广泛征求意见和深入探讨的基础上,以“共同关心、直击课堂、抓手明晰、指导有力”为原则,广泛征集、遴选课题,并确立了“中小学各学科学习设计的实践研究”为本联盟的核心课题。该课题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基础、需要和可能出发进行学科学习设计及实施,直接干预教师的备课、上课、辅导等各个教学环节。它为教学联盟指明了研修方向。

2.源于实际,形成课题群

“中小学各学科学习设计的实践研究”是个大课题,涉及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不同课型、不同环节。想要在联盟中体现个性、凸显风格,不同的学校、不同的教师必须围绕核心课题再作一次选择,确认符合实际、满足需求、针对问题的子课题。例如,“以学定教,提高初中课堂教学效率行动研究”、“学习任务单在小班课堂中有效运用的实践研究”、“‘学习单’在作文教学中的设计和运用的研究”、“‘数学广角’教学中,学习支架设计的案例研究”、“小学英语对话教学中学习任务单的设计与实践研究”,等等。在“中小学各学科学习设计的实践研究”课题下,联盟中有3项课题在浙江省立项,有8项课题在嘉兴市立项,有41个课题在海宁市(县级)立项。形成了在同一平台上,既指向集中又各具特色的课题群,为联盟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合作与交流基础。

3.自主加入,健全系统

在宣传发动、自主申报、严格遴选之后,一个为共同探索“学习设计”的操作策略,以实现课堂教学模式转型即变“课堂”为“学堂”为目的,以补充、改进、完善校本研修质量,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学校的办学品位,促使学生优质、自主发展为己任的教学研究团队诞生了。联盟主要由三个系统构成,即组织系统、保障系统和维持系统。在组织系统中,上海市愉快教育研究所与学习设计总课题组主要承担支持与理论指导;海宁市教师进修学校主要负责协调、研训、指导等工作;海宁市的九所基层学校主要开展互助与实践研究。在保障系统中,人员与场所是基本固定的,而经费则依据协议由三方共同分担。联盟的主持单位即海宁市教师进修学校主要承担外聘专家、资料整理汇编等费用,联盟成员单位中的基层学校主要承担课题管理、专家下校指导、教师外出培训以及承办活动的相关费用,联盟支持单位即学习设计总课题组主要承担部分活动组织、指导、培训的费用。相比之下,联盟的维持比建立更艰巨。我们从规划、研讨、培训、展示、评比等活动入手,特别加入了“文化建设”,力争营造一种独特的联盟文化,并期望在这种积极向上、不断寻求教育规律与真谛的联盟文化的浸润与熏陶下,保证“基于课题的中小学教学研究联盟”能正常运作、健康发展,进而获得不因时间、地点、人员、环境等变化而改变的持久发展力。

二、教学联盟激活的策略

1.开题论证

确立了共同的研究课题,联盟启动就从课题论证开始。教学研究联盟的开题论证主要发挥两个作用:一是统一思想、解决认识问题;二是领取任务、解决分工协作问题。由于是联盟的启动,开题论证会直接影响着联盟是否能顺利开展各项活动、是否能真正形成教学研究共同体、是否能实现预定目标等问题。开题论证如果能激活各方参与研究的热情与力量,研究的道路就会宽广而顺畅。开题论证会除了要求联盟成员单位的领导和骨干教师参加外,还要邀请总课题组专家、进修学校、教研室和教科所等部门的领导、教科研专家参加。在“中小学各科学习设计的实践研究联盟”开题论证会上,通过介绍“学习设计”作为联盟核心课题的背景、“学习设计”的基本理念、操作模式、实践抓手等,进一步明确了联盟共同的研究方向与愿景,并将“学习设计”这一总课题分解为学情分析、目标设定、任务分解、导学设计、评价反馈等

系列子课题项目,由各联盟成员单位依据学校的实际、教师的兴趣等自主选定主攻项目,做到在一致的目标下,有分有合,以期激发大家的内在需求,获得全面而有个性的研究成果。在自由讨论环节,我们将话语权交给了各位联盟成员,让联盟的参与者充分发表意见或见解,提出疑问或担忧,使他们有机会与专家零距离地交流和探讨,形成了较为坚实的认识基础,真正激活了他们的研究动力。

2.组团下校

开题论证激活的是联盟的领导层、核心层和骨干层的研究动力。然而想要触动联盟内所有成员单位的教师,激发全体教师参与研究的积极性、主动性,联盟还必须有新的举措。比较有规模与声势的活动是“组团下校”。组团本身是联盟的优势所在。将总课题组、进修学校、各联盟学校的专家学者、名师组团,形成一个既有高层次专注于教育教学研究的理论专家,又有基层中以课堂教学见长的实践行家,还有能在两者之间架起桥梁的教师进修学校的师训员、教研员和科研员的专家团队。联盟建设之初,这一团队应经常奔赴各联盟学校,与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一起开展课堂教学诊断、面对面探讨、子课题方案论证等活动。在活动中,联盟学校要敞开胸怀迎接专家团队,在组织、宣传等方面做足文章。组团下校对于联盟、学校和教师的触动及影响都比较大,是自上而下的全方位宣传发动活动,能够有效地调动各联盟学校和教师参与研究的热情。

三、教学联盟维持的策略

教学研究联盟最艰巨的任务是维持长久活力和吸引力。作为包括多层次、多学科的联盟,要想形成合力、保持热度、维系活力,进而实现联盟目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基于课题的中小学教学研究联盟”,最重要、最关键的问题不是启动而是维持。为此,联盟在发展过程中采取了五大行动策略,即规划在前、培训相随、研讨同步、适时展评、建设文化。

1.规划在前

要使一个由不同层级单位参与的联盟做到研究有目标、行动有方向,必须在共同协商的基础上,精心制订好三种规划,即联盟行动纲领、学期工作计划、具体活动方案。联盟行动纲领阐述了团队总的奋斗目标和行动步骤,具有宏观的指导作用。学期工作计划则包括两类,一类是联盟的学期工作安排,一类是联盟成员单位的学期研究计划。学期工作计划相对比较具体,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联盟组织的学校承办的各项活动都要先拿出方案,在协调各方力量和资源的基础上,做到统筹安排,确保人员和经费及时到位,进而保证活动的优质高效。

2.培训相随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教师的需求,要及时开展多种多样的培训活动。培训相随是保证联盟健康发展非常重要的保障机制。1)理念的更新要培训。我们认为观念是第一位的,没有理念支撑的实践将是盲目低效的实践。所以我们十分重视理论培训工作。由于有上海愉快教育研究所专家的支持,联盟成员总能得到及时有效的高水平理论培训。2)技术的改进要培训。“课堂”如何变“学堂”,学情分析怎么做,学习任务单怎么设计等一系列技术上的问题和一些在研究过程中产生的问题都需要通过培训来解决。对于改进实践的培训,联盟成员都十分欢迎,做到了手拉手、肩并肩,一起学习、一起研究、一起做。3)培训与联盟建设如影随形,贯穿始终。如在“推进学习设计,提升学业效能”项目负责人培训班和“学习设计”高级研修班中,培训者除了专家学者外,更多的是基层学校的普通教师。经验丰富者谈各种“学习设计备课方案”、“学习任务单的设计与使用”等操作措施与策略;实践见长者上各种“学习设计备课”和“学习任务单设计与使用”的观摩课;而联盟的成员们则学学、做做、想想、讲讲、写写。让教师告诉教师“学习设计为什么要这么做,可以怎么做”是很有说服力的。

3.研讨同步

作为肩负着联盟建设使命的课题研究,定期将联盟成员召聚在一起,就共同关注的话题、研究中遇到的困难或教学中碰到的问题等在更广阔的平台上,做更全面而深入的探讨是很有必要的。研讨主题的确立始于教师在研究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依据不同的话题,推选对此话题有思考和想法的不同层级、不同学科的教师参加(人数一般为12人左右)。文理科教师相互听取对方的想法,中小学教师介绍各自的做法,专家学者或给点建议、或将讨论引向深入、或提供更新的视角。这样小范围的研讨可以保证每人都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可使大家对主题的探讨更加深入且更有成效。一般来讲,研讨既出于一线教师的需求,又源自课题研究本身的需要。研讨常常以课例为基点展开,即联盟先确定研讨主题,各成员单位围绕主题研究“学习设计备课方案”并组织本单位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实践,然后再借助这些课例进行研讨。为了弥补研讨会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局限性,还可以借助网络进行研讨,如充分利用QQ群,可使研讨在更大范围内得以延续。像这样成系列、有主题、有例子的研讨,气氛总是热热烈烈的,总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联盟的价值也能在研讨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4.适时展评

当研究进行了一段时间后,情况要了解、研究要推进、经验要总结、成果要展示,这就需要进行一些以联盟为平台的评比展示活动。通过评比展示,联盟内可形成良性的竞争机制,使联盟学校与联盟成员能始终保持一种积极进取、充满热情的状态,也保证了联盟的生机与活力。联盟还可以组织案例评比和论文评比活动,实现以评促研、以评促思。“基于课题的中小学教学研究联盟”的一大特色是要培养善思考、会研究、擅上课的学者型教师。写作是联盟成员的重要任务。通过写作,一方面可促使教师理性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另一方面也能促使他们及时地梳理阶段性的研究成果。评比出来的优秀论文、案例很多都予以公开发表。联盟还可组织面向全地区中小学的展示活动。展示活动由联盟主办,联盟成员学校依据自己研究的情况自主申报,经批准后具体承办。展示活动有观摩课和课题研究汇报,能够全方位地展示一个学校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为了保证展示的高水准,每次活动都举全联盟之力使联盟内的各种资源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

5.建设文化

想要保持联盟持久的活力,除了上面四个任务驱动式的策略外,文化建设是一项更符合教师群体特征,且更容易满足教师内在需求的维持策略。

(1)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能让人获得团队的归属感和情感的依附感。人文关怀主要表现为宽容、理解与支持。1)宽容。任务完成时间有提前量、任务布置有弹性和可选性。尽可能地不额外加重教师与学校的不必要负担,使之与上级、学校的工作有机整合。2)理解。搭建沟通交流平台,注重倾听,让教师有抒感的地方。在组织活动的时候,尽量在时间、地点上作出合理安排。如每年一次的联盟大活动都安排在假期,在山清水秀、景色怡人的地方召开,除了参加研讨会外,还安排教师适当地进行休息。3)支持。在情感上,教师可以获得联盟的支持;在技术上,比如在论文写作、课题研究、公开课准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得到联盟成员的倾力帮助。教学研究联盟的建立,使教师的资源和信息量都得到了扩充,视野都得到了拓宽。当联盟成员感受到支持感、有力感、归属感时,表明联盟具有较高的凝聚力,联盟建设从根本上也就得到了保障,活力也就由内而外地产生了。

(2)打造联盟文化

联合教学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中小学教学联盟;建设策略

中图分类号:G472.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845(2012)12-0089-03

教学研究联盟是指打破校际界限,组成以教学研究为主要指向,以实现资源共享、互利互补、合作共赢为主要目标的合作伙伴。它有准入条件、共同目标、工作计划和总结评价等,是一个去行政化的教师研修组织。那么,如何让各校联合起来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呢?这就需要一个契合点。这个契合点就是大家都关注并充满参与热情的研究课题。一般来说,直面教学与课堂的研究课题是学校与教师都愿意参与的。于是,我们提出了“基于课题的中小学教学研究联盟建设研究”这一课题,希望从教师进修学校的层面,就中小学教学研究联盟建设问题作一些探索性研究,提出一些能提升校本研修效能、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教学联盟建设措施与策略。

一、教学联盟组建的策略

1.直面课堂,选择课题

要形成一个长期有效、囊括中小学各学科教师的教学研究联盟,确立一个大家愿意共同探索研究的课题是核心。这个核心课题确立得恰当,联盟的人员就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联盟就具有凝聚力、竞争力,联盟和身处联盟之中的教师就能在其中获得持久的成长力和支持力。为此,我们在广泛征求意见和深入探讨的基础上,以“共同关心、直击课堂、抓手明晰、指导有力”为原则,广泛征集、遴选课题,并确立了“中小学各学科学习设计的实践研究”为本联盟的核心课题。该课题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基础、需要和可能出发进行学科学习设计及实施,直接干预教师的备课、上课、辅导等各个教学环节。它为教学联盟指明了研修方向。

2.源于实际,形成课题群

“中小学各学科学习设计的实践研究”是个大课题,涉及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不同课型、不同环节。想要在联盟中体现个性、凸显风格,不同的学校、不同的教师必须围绕核心课题再作一次选择,确认符合实际、满足需求、针对问题的子课题。例如,“以学定教,提高初中课堂教学效率行动研究”、“学习任务单在小班课堂中有效运用的实践研究”、“‘学习单’在作文教学中的设计和运用的研究”、“‘数学广角’教学中,学习支架设计的案例研究”、“小学英语对话教学中学习任务单的设计与实践研究”,等等。在“中小学各学科学习设计的实践研究”课题下,联盟中有3项课题在浙江省立项,有8项课题在嘉兴市立项,有41个课题在海宁市(县级)立项。形成了在同一平台上,既指向集中又各具特色的课题群,为联盟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合作与交流基础。

3.自主加入,健全系统

在宣传发动、自主申报、严格遴选之后,一个为共同探索“学习设计”的操作策略,以实现课堂教学模式转型即变“课堂”为“学堂”为目的,以补充、改进、完善校本研修质量,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学校的办学品位,促使学生优质、自主发展为己任的教学研究团队诞生了。联盟主要由三个系统构成,即组织系统、保障系统和维持系统。在组织系统中,上海市愉快教育研究所与学习设计总课题组主要承担支持与理论指导;海宁市教师进修学校主要负责协调、研训、指导等工作;海宁市的九所基层学校主要开展互助与实践研究。在保障系统中,人员与场所是基本固定的,而经费则依据协议由三方共同分担。联盟的主持单位即海宁市教师进修学校主要承担外聘专家、资料整理汇编等费用,联盟成员单位中的基层学校主要承担课题管理、专家下校指导、教师外出培训以及承办活动的相关费用,联盟支持单位即学习设计总课题组主要承担部分活动组织、指导、培训的费用。相比之下,联盟的维持比建立更艰巨。我们从规划、研讨、培训、展示、评比等活动入手,特别加入了“文化建设”,力争营造一种独特的联盟文化,并期望在这种积极向上、不断寻求教育规律与真谛的联盟文化的浸润与熏陶下,保证“基于课题的中小学教学研究联盟”能正常运作、健康发展,进而获得不因时间、地点、人员、环境等变化而改变的持久发展力。

二、教学联盟激活的策略

1.开题论证

确立了共同的研究课题,联盟启动就从课题论证开始。教学研究联盟的开题论证主要发挥两个作用:一是统一思想、解决认识问题;二是领取任务、解决分工协作问题。由于是联盟的启动,开题论证会直接影响着联盟是否能顺利开展各项活动、是否能真正形成教学研究共同体、是否能实现预定目标等问题。开题论证如果能激活各方参与研究的热情与力量,研究的道路就会宽广而顺畅。开题论证会除了要求联盟成员单位的领导和骨干教师参加外,还要邀请总课题组专家、进修学校、教研室和教科所等部门的领导、教科研专家参加。在“中小学各科学习设计的实践研究联盟”开题论证会上,通过介绍“学习设计”作为联盟核心课题的背景、“学习设计”的基本理念、操作模式、实践抓手等,进一步明确了联盟共同的研究方向与愿景,并将“学习设计”这一总课题分解为学情分析、目标设定、任务分解、导学设计、评价反馈等系列子课题项目,由各联盟成员单位依据学校的实际、教师的兴趣等自主选定主攻项目,做到在一致的目标下,有分有合,以期激发大家的内在需求,获得全面而有个性的研究成果。在自由讨论环节,我们将话语权交给了各位联盟成员,让联盟的参与者充分发表意见或见解,提出疑问或担忧,使他们有机会与专家零距离地交流和探讨,形成了较为坚实的认识基础,真正激活了他们的研究动力。

2.组团下校

开题论证激活的是联盟的领导层、核心层和骨干层的研究动力。然而想要触动联盟内所有成员单位的教师,激发全体教师参与研究的积极性、主动性,联盟还必须有新的举措。比较有规模与声势的活动是“组团下校”。组团本身是联盟的优势所在。将总课题组、进修学校、各联盟学校的专家学者、名师组团,形成一个既有高层次专注于教育教学研究的理论专家,又有基层中以课堂教学见长的实践行家,还有能在两者之间架起桥梁的教师进修学校的师训员、教研员和科研员的专家团队。联盟建设之初,这一团队应经常奔赴各联盟学校,与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一起开展课堂教学诊断、面对面探讨、子课题方案论证等活动。在活动中,联盟学校要敞开胸怀迎接专家团队,在组织、宣传等方面做足文章。组团下校对于联盟、学校和教师的触动及影响都比较大,是自上而下的全方位宣传发动活动,能够有效地调动各联盟学校和教师参与研究的热情。

三、教学联盟维持的策略

教学研究联盟最艰巨的任务是维持长久活力和吸引力。作为包括多层次、多学科的联盟,要想形成合力、保持热度、维系活力,进而实现联盟目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基于课题的中小学教学研究联盟”,最重要、最关键的问题不是启动而是维持。为此,联盟在发展过程中采取了五大行动策略,即规划在前、培训相随、研讨同步、适时展评、建设文化。

1.规划在前

要使一个由不同层级单位参与的联盟做到研究有目标、行动有方向,必须在共同协商的基础上,精心制订好三种规划,即联盟行动纲领、学期工作计划、具体活动方案。联盟行动纲领阐述了团队总的奋斗目标和行动步骤,具有宏观的指导作用。学期工作计划则包括两类,一类是联盟的学期工作安排,一类是联盟成员单位的学期研究计划。学期工作计划相对比较具体,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联盟组织的学校承办的各项活动都要先拿出方案,在协调各方力量和资源的基础上,做到统筹安排,确保人员和经费及时到位,进而保证活动的优质高效。

2.培训相随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教师的需求,要及时开展多种多样的培训活动。培训相随是保证联盟健康发展非常重要的保障机制。1)理念的更新要培训。我们认为观念是第一位的,没有理念支撑的实践将是盲目低效的实践。所以我们十分重视理论培训工作。由于有上海愉快教育研究所专家的支持,联盟成员总能得到及时有效的高水平理论培训。2)技术的改进要培训。“课堂”如何变“学堂”,学情分析怎么做,学习任务单怎么设计等一系列技术上的问题和一些在研究过程中产生的问题都需要通过培训来解决。对于改进实践的培训,联盟成员都十分欢迎,做到了手拉手、肩并肩,一起学习、一起研究、一起做。3)培训与联盟建设如影随形,贯穿始终。如在“推进学习设计,提升学业效能”项目负责人培训班和“学习设计”高级研修班中,培训者除了专家学者外,更多的是基层学校的普通教师。经验丰富者谈各种“学习设计备课方案”、“学习任务单的设计与使用”等操作措施与策略;实践见长者上各种“学习设计备课”和“学习任务单设计与使用”的观摩课;而联盟的成员们则学学、做做、想想、讲讲、写写。让教师告诉教师“学习设计为什么要这么做,可以怎么做”是很有说服力的。

3.研讨同步

作为肩负着联盟建设使命的课题研究,定期将联盟成员召聚在一起,就共同关注的话题、研究中遇到的困难或教学中碰到的问题等在更广阔的平台上,做更全面而深入的探讨是很有必要的。研讨主题的确立始于教师在研究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依据不同的话题,推选对此话题有思考和想法的不同层级、不同学科的教师参加(人数一般为12人左右)。文理科教师相互听取对方的想法,中小学教师介绍各自的做法,专家学者或给点建议、或将讨论引向深入、或提供更新的视角。这样小范围的研讨可以保证每人都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可使大家对主题的探讨更加深入且更有成效。一般来讲,研讨既出于一线教师的需求,又源自课题研究本身的需要。研讨常常以课例为基点展开,即联盟先确定研讨主题,各成员单位围绕主题研究“学习设计备课方案”并组织本单位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实践,然后再借助这些课例进行研讨。为了弥补研讨会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局限性,还可以借助网络进行研讨,如充分利用QQ群,可使研讨在更大范围内得以延续。像这样成系列、有主题、有例子的研讨,气氛总是热热烈烈的,总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联盟的价值也能在研讨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4.适时展评

当研究进行了一段时间后,情况要了解、研究要推进、经验要总结、成果要展示,这就需要进行一些以联盟为平台的评比展示活动。通过评比展示,联盟内可形成良性的竞争机制,使联盟学校与联盟成员能始终保持一种积极进取、充满热情的状态,也保证了联盟的生机与活力。联盟还可以组织案例评比和论文评比活动,实现以评促研、以评促思。“基于课题的中小学教学研究联盟”的一大特色是要培养善思考、会研究、擅上课的学者型教师。写作是联盟成员的重要任务。通过写作,一方面可促使教师理性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另一方面也能促使他们及时地梳理阶段性的研究成果。评比出来的优秀论文、案例很多都予以公开发表。联盟还可组织面向全地区中小学的展示活动。展示活动由联盟主办,联盟成员学校依据自己研究的情况自主申报,经批准后具体承办。展示活动有观摩课和课题研究汇报,能够全方位地展示一个学校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为了保证展示的高水准,每次活动都举全联盟之力使联盟内的各种资源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

5.建设文化

想要保持联盟持久的活力,除了上面四个任务驱动式的策略外,文化建设是一项更符合教师群体特征,且更容易满足教师内在需求的维持策略。

(1)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能让人获得团队的归属感和情感的依附感。人文关怀主要表现为宽容、理解与支持。1)宽容。任务完成时间有提前量、任务布置有弹性和可选性。尽可能地不额外加重教师与学校的不必要负担,使之与上级、学校的工作有机整合。2)理解。搭建沟通交流平台,注重倾听,让教师有抒感的地方。在组织活动的时候,尽量在时间、地点上作出合理安排。如每年一次的联盟大活动都安排在假期,在山清水秀、景色怡人的地方召开,除了参加研讨会外,还安排教师适当地进行休息。3)支持。在情感上,教师可以获得联盟的支持;在技术上,比如在论文写作、课题研究、公开课准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得到联盟成员的倾力帮助。教学研究联盟的建立,使教师的资源和信息量都得到了扩充,视野都得到了拓宽。当联盟成员感受到支持感、有力感、归属感时,表明联盟具有较高的凝聚力,联盟建设从根本上也就得到了保障,活力也就由内而外地产生了。

(2)打造联盟文化

作为一个聚拢在课题下、没有行政强制性因素存在、组织比较松散的联盟,必须营造一种属于自己的独特文化。在“基于课题的中小学教学研究联盟”中,我们着力建设的是自主、做学研结合、相互支持的文化。1)自主。在联盟中,加盟是自主的,子课题申报是自主的,承办活动是自主的,参加课堂教学比武也是自主的。2)做学研结合。因为基于课题,所以要加入“科技含量”,以改善教师的工作方式。要将学习、思考、研究非常清晰地融入到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之中,并认真地去“做”。要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学习、研究,并通过学习、研究改进课堂教学。3)相互支持。这种文化是联盟建设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当研究力量、学科水平感到不足的时候,基层学校和教师就会主动寻求联盟的支持。由于联盟构建了交互的平台,成员的构成是多元的,也就逐渐形成了开放、大度的心态。所以,很多问题可以得到大家热情、无私的帮助。我们营造的不保守、不狭隘、相互认同的文化,从一个新的角度保障了联盟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基于课题的中小学教学研究联盟建设研究”是一项“有抓手,接地气”的实践研究。中小学教学研究联盟改变了学校孤军奋战、势单力薄的校本研修现状,以丰富的资源、群体的力量,满足了学校与教师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同时,也激活并提升了教研部门的多重功能,使学校、课堂发生了积极而深刻的变化。它顺应了未来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必将成为教师培训机构一种新的、重要的工作方式。

参考文献:

[1]徐承博,等. 愉快学习,有效课堂[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0(9).

[2]陈宇卿,等. 为了学习者的学而教[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8).

联合教学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高中政治 教学 原则

高中政治课自身所固有的特定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高中政治教学的理论联系实际、启发性、思想性、科学性、具体性等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所发挥的作用也是各不相同的。其中,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具有极其特殊的意义,它是高中政治教学的基本原则。可以说,它贯穿于高中政治教学的始终,并决定着高中政治教学的方向和质量。为了更好地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我们高中政治教师需要进一步探索,不断创新,采取联系实际的有效方法,这样才能使高中政治课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高中政治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重要性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既要联系实际以掌握理论基础知识,又要运用理论去分析和说明实际,达到观点和材料、理论和实际、学与用、知与行的辩证统一。由此可见,理论联系实际,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就对高中政治教学中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的重要性进行论述。

1.理论联系实际是学好高中政治知识的根本途径对学生来说,高中政治课本上的诸如马克思主义、思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常识等理论知识都是间接经验,它和学生的直接经验有很大的不同,在学生面前它并不是以实际的、具体事实的形态出现的。学生要真正理解和掌握这些抽象的理论知识,除了要认真学习外,还需要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但是由于时间、条件等的限制,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时,不可能事事亲身实践。所以,学习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时,就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2.理论联系实际对高中政治教学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

要学好高中政治课,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事实上,高中政治课的根本任务就在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而要完成这项根本任务,不可不讲理论联系实际,要求教师必须将理论知识与国内外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从各个方面联系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逐步培养学生观察社会现实、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如果理论脱离实际,那么学生学到的只是一些抽象概念,根本不可能完全掌握所学理论的精神实质,更不可能把这种科学理论成为自己行动的指南。只有认真贯彻这项基本原则,才能更好地坚持高中政治办学方向,更全面地发挥高中政治课应有的作用。

综合上述,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不仅像其他学科那样要影响到学生的知与不知,或对知识会用不会用,更重要的是,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情感、信仰、品德、行为等整个人格的塑造。可以说,理论联系实际是高中政治教学内在规律的客观要求,贯彻得好坏与否,直接关系到高中政治课的政治方向。作为高中政治教师,应该引起足够重视,在教学中采取有效的方法全面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二、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方法

1.做到理论和实际的有机统一

在联系实际的过程中,我们要切实掌握理论和实践的内在统一性和联系性,使理论和实际相吻合,做到观点统帅材料,材料说明观点。这种联系才是抽象理论和具体实际的有机结合。比如,在高二政治第二课第二节的教学中,讲了规律是客观的,人们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改变规律,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的哲学知识后,就要有机地联系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只有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才能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才能使我国的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的轨道上转移到市场经济的轨道上来。这样,才能使学生明确认识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正确性和重要性。总之,在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中,要做到理论和实际的有机统一,做到理论和实际的内在协调,这样才能逐步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给学生带来更直接的认识。

2.注意防止并克服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的倾向

经过多年的高中政治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要正确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应注意防止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倾向,并努力去克服这种倾向。具体来说,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教条主义,主要表现为罗列条文、死记硬背,既不考虑实际情况,也不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讲起来枯燥无味、空话连篇。久而久之,学生觉得厌倦,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而高中教学中的经验主义,主要表现为不注重钻研大纲和教材,教师没有深入钻研和创新的精神,忽视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思想上保守,这样学生不仅提不起兴趣,也失去了政治教学应有的功能。可以说,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其错误实质是一样的,都是犯了主观主义的错误,这种教风和学风,危害极大。所以,高中政治教学中必须防止并克服这种倾向,这就要求高中政治教师首先要解放思想,时刻留心国内外形势发展的新动态和学生思想变化的新特点,运用理论去分析和说明实际问题,更好地达到高中政治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

3.注重联系实际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联系实际,要在确定知识点后,考虑联系什么实际,需要准备什么实际材料,以及如何去联系,联系到什么程度。否则,就是盲无目的地联系实际。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要根据不同年级逐课、逐节、逐框地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安排。也就是说,在理论联系实际时,要时刻把握联系实际的目的。比如,讲授高二年级第一课第二节第三框的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这个知识点时,就要考虑我国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实际,准备好有关我国“两个文明”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和所存在的问题的事实材料,在讲授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原理时,把我国“两个文明”建设的实际及其关系融汇其中,使讲解达到相互交融的程度,使教学实现知识、能力、觉悟的统一。这样有目的、有计划地联系实际,才能循序渐进,才能更好地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另外,在联系实际过程中还要善于抓住教学中的重点和热点问题,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求实精神。通过这些,有

效地把理论知识和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学容.高中政治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探索[N].学知报,2010(03).

联合教学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教学论 文化传统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苏联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1-0016-02

教育发展总会受到一个国家或民族文化传统的影响,教学思想、教学制度、教学内容和方法上都会深深打上文化传统的印痕,教学不能完全脱离传统的文化根基而任意创新。这一点,我们完全可以从苏联教学论的发展及形成中得以验证。

一 苏联文化传统的基本特质

1.独特的二元文化结构

在苏联时代,由于文化传统主体的不易变更及有意的推动,俄罗斯的文化传统得以延续。俄罗斯民族一直面临着两大矛盾:(1)东、西方的矛盾,即地理上的文化碰撞;(2)上、下层的矛盾,即社会构成上的文化差异,这两大矛盾是俄罗斯文化整体特性的一个表征。

俄罗斯地处欧亚之间,处在东西方文化的交汇处。这种地缘政治条件,使俄罗斯文化深深地打上了东西文明结合部的烙印,使俄罗斯文化的深层结构具有独特的二元性。俄罗斯文化就像一个巨大的钟摆,沉重地来回于世界文化的两极之间。在两个文化内核之间发展的思想冲突是“文化骚乱”的强大源泉,同时又是文化多样性和文化自我发展的强大动因。俄罗斯是一个农奴制持续很久的国家,席卷欧洲的启蒙之风未能吹醒俄罗斯。但是,俄罗斯又拥有一个与欧洲任何一国相比都毫不逊色的贵族阶层和知识分子阶层。来自欧洲的西方文化具有鲜明的上层色彩,而传统的东方宗法制文化始终影响着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居民――农民。这种东西方文化冲突和渗透造成了俄罗斯近代文化发展中上层文化与下层文化的分离和对立。因此,发达的上层和相对愚昧的下层之间的差异,是俄罗斯文化发展的制约因素,也是形成俄罗斯民族特性的原因之一。

2.浓厚的集体意识

在苏联文化传统中得到广泛体现的是“集体主义”思想,它源于俄罗斯古老的村社思想,即村社文化。俄罗斯村社文化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经济上重视自给自足的宗法共同体内部的简单协作传统,价值观念上强调集体和谐,民族性格上重视邻里关系的和谐,缺乏理性精神。俄罗斯传统的古老村社文化以在生活方式、价值取向、精神依托、关系权重等方面集中指向“集体”元素为典型特征,其在历史发展中演变为一种“社会基因”,使俄罗斯人天性地带有对集体根深蒂固的信任和依赖,以及对国家的崇拜。同时被“集体”包容和包裹的个性自由和个人价值被压制和抹杀,遵从集体意志、牺牲个人利益成为俄罗斯人的普遍行为准则。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思想地位

十月革命的胜利诞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国家,它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的一种跨度极大的根本性革命,是国家和社会性质的历史性质变。政体制度上的阶级换位,决定了首先必须将观念意识形态彻底改变。因此,迫切需要在全社会各个领域确立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体系的主导地位。因此,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思想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就必然成为苏联文化传统的重要部分,一切科学研究都要以其为指导思想和方法论基础。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相比较文化传统的其他方面来说,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对苏联教学论的影响最大也最直接,因为这是教学论研究哲学基础和方法论的革命性变革。下文将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视角,着重分析探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对苏联教学论的重大影响。

二 文化传统对苏联教学论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科学地揭示了认识的来源、本质及发展的一般规律,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的方法论。苏联教育家们明确地指出:“苏维埃教学论的认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论。”从认识论角度来考察教学现象,是苏联教学论体系的显著特征和重要贡献。

1.教学价值取向

受文化传统中认识论的影响,苏联教学论的理论基础主要是“知识反映论”,认为知识是对客观事物本质的揭示,是客观事物的属性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映象。因此,苏联教学论秉持主智主义,追求学科知识的客观化或外在化的价值倾向,认为教学就是要“以有系统的科学原理的完整知识把学生们武装起来”,旨在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不难发现,苏联的教学是围绕知识学习和认识能力的发展进行组织的,注重预设知识的顺利传递,核心是有效掌握(内化)外部知识、外部技能。

2.教学过程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的认识是一个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也就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辩证发展过程。苏联学者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解释教学过程,肯定了教学过程对学生来说是一个认识过程,指出“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和人类在其历史发展中认识世界的过程具有共同点”,同时也认识到了教学过程的特殊矛盾性,表现在以间接经验为主、有教师教和有教育性。基于教学过程的特殊性,他们提出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阶段、步骤)是:诱导学习动机、感知和理解新教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这基本反映了教学过程中认识的一般规律。

3.教学目的

马克思提出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以前的认识论的根本区别在于:“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苏联教学论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理论基础,明确提出教学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新人。如凯洛夫认为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在于教师有系统地和循序渐进地把知识传达给学生和组织学生的活动,使其自觉地、积极地和坚实地学会一定的知识、技能和熟练技巧,并且在积极的教学工作的基础上,使他们每一个都养成与共产主义教养任务相适合的品格”。这样,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获得了对世界各种现象及其规律的认识,即掌握了知识;另一方面也改造了自己的主观世界,即形成一定的世界观和思想品德,提高并发展各种认识能力、身体和心理素质。

4.课程与教材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认为人的认识是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苏联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在总体上遵循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路线,但是学生这个认识主体及其认识的客体都具有特殊性。与一般认识主体不同,学生特别是中小学生,身心发展并未成熟,尚不能独立认识客观世界。学生认识的客体也主要不是直接的客观世界,他们主要是学习间接经验,掌握人类在千百年中已经积累起来的认识成果。如凯洛夫指出:“所谓教养和教学的内容,我们理解为知识、技能、熟练技巧三者的连环。教学内容具体表现于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中。”因此,课程主要是以分科课程或学科课程为主,以一门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核心内容,课程内容也由国家统一安排,通过国家制订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对全国同级同类学校提出统一的课程标准。甚至教材的编写也由国家专设机构统一进行,教科书应包含各学科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采用确定不移的、颠扑不破的原理,而不是在科学上尚无定论或正在争论的意见。

5.组织教法

苏联教学论研究者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为指导,根据教学过程特点,强调了班级授课制应是苏维埃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并借鉴赫尔巴特的教学理论,提出课的类型和结构的概念。课的类型是指根据教学任务而划分的种类,一般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两大类。另外,提出划分课的类型的根据还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每种类型的课由不同的教学环节组成,称为课的结构。他们还对上课、备课和家庭作业指导做了具体的要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主要是通过教师和教材的传授来获得知识,因此围绕知识学习,主要运用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等。

6.教学评价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社会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苏联教学论以此为哲学基础,认为教学作为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从总体上说,它的检验也是以实践为标准的。但是,教学认识的检验还有不同于人类一般认识的检验的特殊性,即教学效果的检验主要不是直接通过社会实践来进行的,而是大量通过社会实践的一种特殊形式――考试来进行的。因此,形成了以检查知识掌握情况为主要目的,以分数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检查与考核理论体系。同时他们也认识到学生自我检查的重要性,指出:“学生本人认识到检查知识对提高知识质量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从这种观点出发,极为重要的是使学生重视自我检查。”

三 对我国教学论发展的启示

由于受苏联教学论的影响,我国教学论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哲学基础。客观地说,苏联教学论比较科学客观地揭示了教学的本质,自觉将教学活动提升到认识论的高度来研究,从根本上确定了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从而为科学地揭示和把握教学规律以及为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统一奠定了理论基础。但是,以凯洛夫为代表的苏联教育学家,在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以及教学认识的理解上发生了偏差,甚至存在着一些严重的误解,进而影响了教学论的科学性。如存在哲学代替论和心理学化的简单化倾向,引经据典的教条主义及政治诠释色彩浓厚,等等。因此,仅用苏联模式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作为现代教学论的唯一哲学基础,日益显示出其局限性和不适应性。

当前,我国教学论发展面临的一大困境是本土特质缺失,或者说没有形成教学论的中国流派,其深刻根源就在于近代以来中国文化的社会断层,因此它便历史地存在着一种不加批判地盲目移植国外教学理论、与本国教学传统相脱离的状态,缺乏富有中国文化特质的教学基本概念和话语表述体系。作为后发型现代化国家,我们对国外各种教学论流派的学习和借鉴,需要从其所赖以产生的不同文化传统来重新认识、比较和研究,并在理解它们各自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教育文化传统和教育实践,建构具有中国教育文化特色的教学论,形成现代教学论的中国流派。

参考文献

[1]张男星.俄罗斯高等教育变革与传统的村社文化[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2):29~36

[2]〔苏〕达尼洛夫、叶希波夫.教学论(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1955级学生译)[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20、364

[3]〔苏〕凯洛夫.教育学(沈颖、南致善等译)[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3:15、46、93

联合教学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高校联盟 协同创新 研究生培养模式 双手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15.067

1 研究背景

我国自1981年开始招收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以来,研究生教育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尤其是1999年至今,研究生招生规模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2012年,教育部实施的“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提出转变高校研究生培养理念,开展高校与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国际知名学术机构的协同创新培养。

2 协同创新的提出

在2011年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首次提到协同创新,鼓励高校与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享,联合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努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积极贡献。2012年,教育部实施的“2011计划”是我国开展科技成果产业化和产业技术创新的全新方式,它将协同创新根据重大需求的划分,分为面向科学前沿、面向文化传承创新、面向行业产业和面向区域发展四种类型,分别以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和地方政府为主体和主导,通过高校与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国际知名学术机构的强强联合,发展一批具有代表性、有影响力和支撑力,能够推动国家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政产学研用基地。的重要讲话以及“2011计划”的实施,将协同创新理念引入高校教育领域,高校联盟的蓬勃发展正是在此背景下顺势而生。

3 我国高校联盟的发展

追溯我国教育的发展历史,因为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大学长期运行于一种高度集权的行政体制下,形成了以行政约束为主导的运作机制”。部门在高校的宏观导引、资源的配置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学校只是行政组织的隶属物,缺乏与其它大学竞争的动力,因此,建立联盟成为高校教育改革阻力较小的选择。同时,在高校的行政化管理体制环境中,实施联盟战略能有效解决重复建设、资源闲置的问题,在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促进协同发展的同时刺激和规范高校竞争,打造大学办学竞争优势,提高我国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与经济学中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全球化发展同理,高校联盟是教育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的最佳渠道。美国通过高校联盟战略走上了高等教育强国之路,我国可借鉴美国教育的有用经验,通过联盟手段创造开放和相互激励的氛围,融合各大学的核心能力,形成聚合效应,从而提高联盟内所有大学的整体实力,实现国民教育事业的复兴。

目前高校联盟开展的主要形式有综合式联盟、单一式联盟(按合作范围);同层次联盟、多层次联盟(按联盟对象);区域内联盟、跨区域联盟(按区域分布)等。我国的高校联盟起步较晚,高校在各方面的合作模式还处于初级阶段,高校联盟的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其次,联盟主体的合作重心主要在本科层面,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其核心价值未得到充分重视与利用,因此,基于联盟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极为必要。

4 研究生培养联盟战略的双手模式

研究生培养联盟战略的双手模式,是指基于高校联盟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包含可持续的合作模式和组织管理模式两部分。它要求联盟组织者既重视合作内容的开展,又重视联盟组织的管理;既加强战略优势的外延,又深化合作精神的内涵;既配置好培养模式的硬件,又调试出流畅可行的软件。

4.1 左手合作主题

合作主题是联盟战略的硬件,联盟高校应针对联盟的合作内容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寻找切实有效的合作方式,分别从课程学习、科学研究、学术实践、论文研究等研究生培养的四个主体探讨联盟主体的合作内容和可行性。

4.1.1 以课程学习为本,实现课程资源的共享

研究生课程教学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催化剂,常常不被人们重视,但是没有它却不行。优质的课程资源是研究生创新培养的引路灯,能有效促进研究生个性化发展。近几年来,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课程资源共享和知识的开放。尤其在2012年,一场由哈佛、斯坦福、麻省理工等世界顶尖名校掀起的“慕课”风暴,震动了整个高等教育界,唤起了对教学模式的重新审视。在我国,以本科生为主要服务对象的“翻转课堂”也引发了各界的密切关注,课程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而在研究生层面,中国式慕课系统虽吸引了各高校管理层的兴趣,但付出实践并形成规模还需较长一段时间。主要原因在于研究生层面的课程专业性比较强,接受面相对较窄,与共享课程开发的难度和需要投入的精力不成正比。事实上,我们可以将一些公共基础课,如工科类的数学课,通过慕课系统实现共享。对于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则在高校联盟内搭建共享平台,实现课程的公开和共享,并通过网络技术手段,对导师认可且课程相同相近的课程进行学分互认。在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上,可根据课程共享平台或者联盟组织的教师培训平台进行交流和探索。

4.1.2 以科学研究为轴,建立协同创新中心

实践证明,复杂前沿的科技,一般是由多支优势互补的队伍开展协同创新完成。协同创新是合作的高级阶段,通过联盟的建立,成立高校与高校、企业共建的协同创新中心,集成各自特色优势,为研究生开展科学研究提供实践基础。通过联盟成员长期合作建立基础,调动协同单位的积极性,联通创新链条,不仅能在科学研究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使技术向产业化迈进,而且对于研究生培养来说,这种移动课堂和导师组的实战指导,能使研究生实现与科学研究的无缝链接,真正做到以协同为途径的研究生创新教育。

4.1.3 以学术实践为径,打造联盟文化

研究生通过学术交流,一方面促进不同学科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为科学研究和论文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另一方面在实践中提高应用理论知识和科研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盟可通过开展夏令营、冬令营、暑期学校,举办期刊杂志、博士生论坛,建立研究生交流和学术研究联盟等活动加强各高校研究生的学术交流,增进彼此的了解,形成具有特色的联盟文化,激发研究生的学习动力。

4.1.4 以论文研究为根,开展全面合作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标志性表现,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科研能力的综合体现。基于联盟战略的论文研究,可以在论文撰写、论文指导、论文评阅和论文答辩等各个环节发挥合作的效益。研究生撰写论文,可利用联盟高校的共享图书馆查阅文献;联盟高校组成的导师组从不同方向指导研究生加强知识交叉融合;基于学科共识的评阅和答辩利于论文客观准确和公平的评价。联盟环境下学位论文的研究一方面需要依靠联盟成员的通力合作,另一方面会不断促进合作单位之间的深入交流。

将联盟战略思想和理念引入研究生培养的各环节,在交流中互通有无,在共享中携手共进,不仅在课程教学、科学研究、学术实践和论文研究中加强合作,并通过集团优势,为教师、研究生、管理人员建立畅通的交流渠道,开展研究生任课教师的统一培训,扩展学生在体育竞赛、生活网络等方面的交流,分享管理经验,从而开拓研究生教育事业的新思路。

4.2 右手协同管理

“相互尊重与信任、共同目标、清晰的角色和责任、频繁的沟通、充足的人力资源是大学联盟成功的主要原因。”我国联盟的发展较国际联盟相比,速度较缓、进展较慢、合作的效果不够明显等突出问题与联盟管理组织的不成熟密切相关。主要表现在联盟沟通机制松散、联盟成员积极性未得到充分调动、联盟合作的资金保障未得到落实、评价体系不完善等。

4.2.1 发挥研究生管理部门的作用,保证研究生培养的联盟组织

首先,联盟作为由多个要素组成的组织系统,需要稳定的管理机构和规章制度。可成立常设委员会或办事处,设专职总干事管理集团事务,对成员学校间的合作实行规范化、合同化、法制化的管理。从招生、培养、学位授予以及学科建设、学生工作方面制定相关的发展规划和联盟章程,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确定合作方向和相关细节。

其次,在总体框架形成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合作内容,联盟个体的二级单位的主动性有待于进一步发挥。针对研究生培养,研究生院(处)应在研究生的教学管理和评价采取主动,成立委员会下属的组织部门,加强管理人员的沟通,制定联盟可行性方案,从具体实施上促使校际联盟的合作有效、持续的发展。只有确定了稳定的合作基础,才有可能将联盟的作用发挥充分。

4.2.2 构建有力的激励机制,调动联盟成员的积极性

根据博弈论的理论,各自独立与实现联盟是研究生教育改革的两个纳什均衡。若有两个高校愿意为彼此提供各自教育资源,开展科研和学术合作,其他高校必然也不愿意落后,都希望通过分享自有的资源扩大拓展的渠道。这样看来,只要把合作在小范围内开展起来,利用“特区”优势就能激发联盟高校合作的动机。其次,明确的、具有挑战性的、可以实现而且为人所接受的目标能够带来更高的绩效,设置对联盟成员具有吸引力的共同目标,激励联盟成员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如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需要优质的教学资源,精品课程的共享是渠道之一,可由联盟负责研究生精品课程的选拔和建设,将优势资源在联盟范围内进行共享。最后,对联盟负责人和管理人员的激励可以提高联盟组织效率,通过对联盟开展效果进行内外界评价,由联盟高校为其打分,对联盟组织管理产生激励,在提高联盟效益的同时,杜绝联盟内部的利益分配产生异化。

4.3.3 争取政府财政支持,加强经费管理

联盟的运行,离不开持续稳定的财政支持。如果没有稳定充足的财政支持,高校联盟的发展也无从谈起。只有有了稳定的经费来源,联盟的活动和组织才有保障。国外大学联盟的活动经费主要来自于各成员大学的会费、校友或社会捐助。我国可借鉴国外的模式,争取政府的财政支持,同时吸引企业的捐赠,加强经费的有效管理,为联盟发展解除后顾之忧。

4.3.4 构建研究生教育评价体系,以评促建

教育评价是通过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与方法,解析教育系统的状态变量,对其社会价值进行判断,为教育决策提供反馈信息。基于联盟战略的研究生教育评价制度,一方面要求管理者在联盟范围内有针对性地构建评价体系,并进行定时评估,在评估中不断总结经验,寻找高校发展的方向和合作的主题;另一方面促进联盟成员在合作中评价自身的教育水平,利于高校从招生、培养、学位以及学生工作等各环节找到参考标准,从而进行管理方面的创新和改良,提高竞争力。

5 总结和展望

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是走向联合与共享,联盟战略已经成为当前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主流。研究生培养模式应抓住高校联盟发展的契机,建立研究生创新教育的统一战线,将各高校的优势资源集成扩散,在非线性系统下实现1+1+……+1>n*1的协同功能。我们期望:在高效高水平的高校联盟管理机制下构建创新的研究生培养模式,课程资源能够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共享,研究生可以根据科研所需选择所需要的课程,任课教师和导师水平在联盟激励和导引下得到锻炼和提升,学术交流和实践在国内和国际范围均能有序开展,科学研究合作顺畅,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得以飞跃。

参考文献:

[1]黎志华,戚业国.我国高校竞争及其竞争优势的形成[J].现代教育科学,2005,(2).

[2]吴越,李晓斌.高校联盟:美国走上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手段[J].高等理科教育,2013,(4).

[3]郭建耀.美欧高校联盟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煤炭高等教育,2012,30(6).

[4]周光礼,吴越.从竞争到合作:C9联盟组织场域的建构(上)[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4).

[5]张新培,赵文华.世界一流大学战略联盟的组织管理特征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13,(4).

[6]王金莲.我国大学战略联盟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3.

作者简介:侯彦芬,哈尔滨工程大学研究生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

易小西,哈尔滨工程大学研究生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

联合教学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关联理论 大学新生 口译教学

为了更好地适应国际一体化的新型经济环境,党的十再次强调了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扩大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就大学英语教育而言,中国是一个口译大国,口译教学的作用不容小觑。重视口译能力的培养现已成为大学英语教育的主流趋势,如何帮助大学新生提高口译能力,也已成为英语教学中的重要课题。

对大学新生进行口译教学的意义

随着口译教学的不断发展,开设口译课程的高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教学对象一般是在外语系高年级学生。但随着国际化的日益加深,用人单位越来越需要既有专业知识又具有良好英语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具有一定口译能力的毕业生备受青睐,培养非英语专业口译人才成为社会发展的需要。

此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家长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学生的英语学习甚至是从幼儿园就开始了。直到他们开始进入大学校园的那一刻起,他们已经学习了将近15年的英语。此时传统的学习内容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尤其是一些学生在高中就接触过口译,甚至还通过了中级口译考试,因此作为大一的新生他们更期望能够学好口译。虽然对大学新生的口译教学只需涉及到较浅的层次,但是这方面的能力培养尚未引起广泛关注,专题研究也略显不足。探索大学新生口译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般而言,从所掌握的词汇量以及其他百科知识来看,大一新生英文水平是有限的,还不能进行全面的口译训练。但这并不是说不能进行任何的口译教学。在此阶段教授某些口译技能可以促进英语教学尤其是听说教学。

关联理论概述

关联理论是一种语用推理(pragmatic inference),也是一种翻译指导理论,“它将认知与语用研究结合起来,将语用研究的重点从话语的产出转移到话语的理解,指出语言交际是一个认知到推理的互明过程”[1]。关联理论是由法国巴黎大学Spurber和伦敦大学Wilson共同提出的,是运用一定的知识和策略推导话语和语境的关联,并解读由此产生的语境暗含(extentual implicature)的思维过程的理论[2]。它包括明示—推理、语境效果、最佳关联等三个主要方面,这三个方面在英语口译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1.关联理论的交际观

人与人之间之所以能够进行交际、沟通思想,是因为人们能够根据对方的行为或话语进行各种推理。关联理论认为,交际能否顺利进行,主要看听话人能否使用正确的语境,即说话人意欲表达的语境。假如听话人使用了错误的语境信息,交际就无法进行下去。只有透过语言输入信息来提供线索进行推理,构建新的语言信息语境,并通过对新信息的语境认知作出准确的理解判断,才能真正实现跨文化交际。

2.关联理论与语境假设

语境关联理论认为,语境是有条不紊的,正是这种有条理的特性使得理解的过程变为一个语境推理和选择的动态过程。口译时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找出语言与语境之间的关联,特别是最佳关联。根据最佳关联理论,就可以通过构建最适合的语境,准确地理解话语。因此,从语用关联的角度探讨语境问题,为教师和学生在口译训练过程中避免误解和分歧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3.关联理论的认知语境

关联理论的语境不仅仅局限于现实环境中的情景或话语本身的语境,还包括人们对世界的一系列假设。关联理论中的语境是认知性质的,即认知语境。熊学亮给认知语境下的定义是:为了系统地分析语言的隐性内容,我们必须把所涉及的具体或抽象语境因素结构化——其结果就是认知语境。认知语境是在话语理解过程中不断选择的结果,因此可以达到有效的理解话语。[3]

4.最佳关联原则

最佳关联原则是关联理论的核心原则。最佳的关联性来自最好的语境效果。因此,人们对话语和语境的假设、思辨、推理越成功,话语内在的关联就越清楚,越能取得较好的语境效果,从而正确地理解话语,获得交际的成功。同样,在进行口译训练时,我们可以透过文字信息所反映的具体语境,借助推理找出最佳关联,从而获得理解的准确性。虽然话语的内容、语境和各种暗含,使人们对话语产生不同的理解,并且听话人不一定在任何场合下都能理解话语所表达的全部意义,但是通常情况下都是只用一个单一的、普通的标准去理解话语,并且这个标准足以使听话人认定某种唯一可行的理解,这个标准就是关联性。

如何将关联理论应用于大学新生英语口译教学中

将关联理论应用于口译教学的过程是一个认知推理的交际过程。下面就从关联理论的三个主要方面,来探讨关联理论在大学新生英语口译教学中的应用。

1.关联理论中明示、推理的应用

交际过程存在明示和推理两个过程。明示是对说话人而言的,是指“说话人能明确地向听话人表示意图的一种行为”[4]。从听者方面来讲,如果能够听明白说话人所做的明示行为,那么这种明示行为就在听者那里得到“显映”[5]。推理是听的人凭借说话人的明示,再结合自身认知的语境进行推理、理解,最终用口译表达出来的过程。

由于高校口译教学普遍只在背诵对话和练习对话上下功夫,忽视了让学生对语意、语境的揣摩,从而导致学生的口译能力停滞不前。所以,在贴近他们知识水平的同时,还要注意选择能激发其积极性的内容,比如在口译课上组织一场相遇的情境。可以将学生分大组进行讨论,每小组派出代表进行演示情景,其余人员对组员进行指导与评价。下面是发生在咖啡厅里,一位顾客向另一位顾客询问的片段。

学生甲:Excuse me,is it okey if I sit here?

学生甲明确表达出自己要坐这的意图,而乙就得在揣摩甲所做的明示意图后,结合自身的认知语境对其做出“显映”,即:

学生乙:Sure,go ahead.

其余同学也可以凭借这种明示与自身头脑的推理,感受“go ahead”在此语境中表达的是让其实施坐的行为。从而提高口译表达的准确性。

2.关联理论中语境效果的应用

除了运用明示——推理引导学生进行口译练习外,还要注重语境效果对英语口译教学的作用。语境即语言使用的环境,而语境效果,就是话语所提供的信息和语境之间的一种关系[6]。在一场口译交流的过程中,说话方随时要建立并处理和语境有关的假设。而取得语境效果的决定因素必然是一系列的语境假设中所存在的关联性。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语境效果越大,关联性就越强。如果回话方不能理解问话方的寓意,一段对话的语境效果就没有被充分表达,之间的关联性也就不复存在。这时作为教师就应引导学生结合相关的语境去体会对方所要表达的意图,彻底杜绝对答过程中前言不搭后语的现象。

例如:Every young man should have big ambition.和Hitler's ambition was failed at last.两句话中的“ambition”这个词即指“野心”也指“雄心”。对于一词多义的情形,作为回答者就要结合文化语境对其词性是“褒义”还是“贬义”、与主语的搭配合理性进行分析,使其在良好的语境效果中得以发挥正确意图。回答者也能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使对话顺利进行。

3.关联理论中最佳关联的应用

在英语口译对话过程中,语境效果是同关联性成正比的。如果说话人能够为听者创造足够的语境效果,听者轻而易举就能听懂,那么话语就具有最佳关联。最佳关联是获得最佳口译对答效果的基础,例如:

He is a good man.(他是一个好人。)

Dogs are often regarded as man's good friends.(狗经常被认为是人们的忠实朋友。)

在这两个例子中,首先,学生会认为“good”本意是“好的”。但结合到具体的语境中,如果都翻译为“好的”则不能明确表达话语所要传达的意思。所以教师要提示学生结合语境去联想“good”可能是一词多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好”一般修饰“人”,而修饰“狗”的词包括“可爱”、“忠诚”等褒义词,同时也包括“疯狂的”、“凶猛的”等贬义词。根据语境分析,和“朋友”搭配的应该是褒义词,而“忠诚”比“可爱”更符合大众心理。这样可以从一系列的语境假设中找到关联性,取得语境效果。其次,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用处理话语的努力程度来验证话语最终是否具有最佳关联。再回到话语中,用“好的”来翻译两句中的“good”,不难发现,“他是一个好人”比“狗经常被认为是人们的好朋友”更符合中国的文化,更容易为人所接受。因为后句会使人更多地联想到狗是怎么样成为人的好朋友的,是能和人谈心呢,还是一种拟人用法?所以理解“狗经常被认为是人们的好朋友”要比“狗经常被认为是人们的忠实朋友”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根据关联理论的最佳关联原则,要想获得最佳关联,教师就要指导学生如何选择只需较少努力,就能获得最大语境效果的话语。

结 语

综上所述,关联理论主要是从心理分析方面来指导口译的,而心理处理信息的过程是复杂的,多变的。它涉及文化、认知、背景以及学生自身所具备的知识等多方面因素。由于大一新生对口译材料涉及的背景知识存在不同程度的陌生感,所以以课文内容为主题来组织口译教学并不合适,而是应该以实践操练为主线。可以先选择一些专题性不强,套路相对固定的内容进行训练,如,致祝酒词、欢迎词等礼仪致辞。教师可以组织全班学生模拟一场中外学生友好联谊会,学生轮流致欢迎词,进行口译演练。然后可以逐渐过渡到一些专题的翻译。但专题材料的选择也应注意避免过于专业性和技术性,而要注重一般性和代表性。

以上用关联理论的主要概念分析了大学新生口译的教学方法,但只涉及到基本的理论和训练。实际上还有很多问题急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尤其需要尽快制订出符合大学新生特点的口译教学大纲,以满足大学新生学好口译的期望和要求。

参考文献:

[1]何自然,冉永平.《关联性:交际与认知》导读[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2]Sperber D, Wilson D.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2002.

[3]熊学亮.语用学与认知语境[J].外语学刊,1996(2).

[4]Sperber, D. & Wilson, D. 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 [M]. Oxford:Basil Blackwell.1986.

[5]叶苗.应用翻译语用观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63.

联合教学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校企合作 面向工程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12-0016-03

学校是创新人才成长的摇篮,学校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近些年我国已充分意识到创新教育的重要性,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介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创新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也广泛开展,比如学校在普遍重视知识掌握和智力开发的同时,也开始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社会实践被作为重要的教育环节引入到学校教育中。笔者认为,学校教育尤其是大学教育在重视理论教学和一般的实践教学的同时,还应重视创新实践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把创新实践作为学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来抓,使学生在进入社会时,既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又具有一定的创新实践能力。

立足工科教育实际,我们认识到中国工程教育尤其是高等工程教育中现实存在的重“学”轻“术”的倾向使得许多工科专业学生缺乏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缺乏对现代工程所必须具备的有关经济、社会方面的知识的了解,缺乏参与现代工程的领导、决策、协调、控制的初步能力和管理素质。为改善这一系列现实情况,解决工科学生不“工”的突出现象,郑州大学化工与能源学院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机制,以创新人才培养、提高工程人才教育水平为出发点和立足点,联合行业企业先进力量,成立面向工程人才培养合作联盟,开创校企合奏的育人新篇章。本文拟从我国工程人才培养现状、校企合作探索和我院具体实践为主要内容,展开创新人才培养的讨论。

一、我国工程人才培养现状

近年来,虽然工科教育伴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用人单位仍然普遍反映工科学生的工程能力太差,缺乏创新实践能力。工科学生不“工”,重“学”轻“术”现象普遍。反思工科学生工程能力培养,确实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实验、实习、实训、毕业环节以及与此相关的就业问题等,被称为工科教育的“软肋”。

1.校内实训基地被削弱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具有工科专业的院校都建有为工科专业实践教学服务的实习工厂等专业实训基地,学生可以就近、就地到这些校内实训基地进行实际操作和专业技能训练。这种院校自有的实践教学基地可以充分发挥教育职能,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种校内实训基地由于受市场经济和资金欠缺的影响,纷纷改为独立经营的企业化实体,并大都与校本部分离,改变了专门为教学服务的宗旨。这种体制性丧失固有实训基地的状况,严重地影响了工科专业的实践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成为近些年工科专业教学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2.校内实验质量及标准降低

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扩招、增加新专业等),高校学生人数激增,相对投入不足,给高校各方面的工作带来极大的压力。特别是工科类专业,需要大量的实验场地和设施投入。实验项目缩减、实验套数不足现象普遍,难以满足学生实验训练的要求。

3.校外实习效果不佳

到社会企业实习是培养合格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实践教学举措。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前工科专业的校外实习效果显著。工厂、企业热情接待和安排实习,工人和技术人员均不计报酬,给予关怀和指导实习,学生可亲自在车间或技术部门参与机器操作和技术实践,不但增长了实践工作能力,也学到了劳动人民的好品质,可谓思想、业务双丰收。当今由于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厂家怕干扰生产秩序,影响经济收益,不愿甚至拒绝接待学生实习,致使校外实习只能走马观花,学生得不到相应的专业技能训练。

4.毕业设计(论文)的工程训练内容难以保证

毕业设计是工科专业最重要的一个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但存在诸如题目脱离工程实际、题目偏小单一、题目重复、多人同题、单师(只有校内教师)指导等问题。同时由于学生多而专业教师少,教师的指导工作量过大,既有繁重的教学工作,还有众多的科研任务,不能给予学生及时的指导和检查。有些毕业设计课题缺少实践平台,只能作理论分析,正确与否无从知晓。还有的学生的选题和指导教师的研究及教学方向不一致,教师无法对学生的研究进行具体的指导,达不到综合能力、工程能力训练的目的。

5.联系就业严重冲击毕业环节

毕业环节的第八学期是学生联系就业的重要时期,学生参加各种招聘会、面试等活动,无法安心进行毕业环节的工程训练。使得培养计划设计的最重要的一个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流于形式。

6.企业选拔人才和学生找工作均具有一定的盲目性

一方面企业所急需各类专业人才,但由于企业不了解应聘大学生的实际能力与水平,难以做出选择;另一方面大学生急于找工作,又不了解企业状况,也不好下决心,一个学期过去了,工作没有找好,毕业环节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工程训练。所以就形成了学生就业难、企业招人难的局面。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成立工程人才培养合作联盟。

1.校企合作是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必经之路

开展校企合作不仅是人才培养制度的创新,也是教育制度和劳动力市场的创新。从国家经济发展大局及其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看,建立这一制度具有迫切性。校企合作是学校实现应用型教育培养目标的需要;是发挥企业信息优势,了解行业信息的需要;是扩展就业渠道的需要;也是促进专业建设,提升学院竞争力的需要。只有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紧跟时展,探索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才能既帮助学校克服自身师资、实习基地和经费不足的困难,加快发展步伐;又便于学校准确把握产业发展和人才需求趋势,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和改革教学内容,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

2.面向工程人才培养合作联盟的实践

化工与能源学院本着探索创立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新机制的宗旨,联合国内知名化工类及相关企业,成立工程人才培养合作联盟,以社会对工程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将工程人才培养的部分过程直接与用人单位结合,让用人单位参与其中,培养具有较高工程能力的毕业生。

(1)合作联盟的操作方法。合作联盟以社会对工科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将工科人才培养的部分过程(本科四年级)直接与用人单位结合,让用人单位参与,解决工科人才工程能力培养缺失问题,如校内实训基地削弱、实验质量及标准降低,校外实习效果不佳,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工程训练内容难以保证,学生联系就业严重冲击毕业环节,同时解决企业选拔人才和学生找工作的盲目性问题。创建“毕业环节与就业一体化”的实践教学基地,总结出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在化工类工科高校中具有推广价值的培养高等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有效模式。

化工与能源学院本科生在双向选择基础上,于第七学期与学院和联盟成员单位签署毕业环节联合培养协议,明确三方职责和义务,学生毕业环节课题结合联盟成员单位需要确定,实行双导师制,根据毕业环节内容需要,学生可以联盟成员单位为主进行毕业环节,也可以以学校为主进行毕业环节工作。研究生尤其是专业学位研究生于第三学期与学院和联盟成员单位签署毕业设计论文联合培养协议,明确三方职责和义务,研究生毕业论文课题结合联盟成员单位需要确定,实行双导师制,根据毕业论文内容需要,学生可以以联盟成员单位为主开展研究及论文工作也可以以学校为主开展研究及论文工作。毕业论文的教学质量要求由郑州大学化工与能源学院根据学校要求确定。

(2)校企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作为联盟成员的各企业单位有:优先招聘化工与能源学院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允许郑州大学化工与能源学院在本企业设立实习(实训)基地;允许一定数量的毕业生在企业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环节教学;以优惠条件与化工与能源学院联合开展科技创新或人才培养培训活动以及在双方同意基础上为化工与能源学院的新技术提供中试场地及条件等在内的权利与义务。

化工与能源学院需履行:优先满足合作联盟成员企业对化工与能源学院相关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在合作联盟成员企业成立专业实践教学基地,每年派遣一定数量的毕业生到盟员企业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环节或研发工作;优惠为合作联盟企业进行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提供技术服务,职工成人学历教育及岗位培训,干部、技术人员业务培训以及定向工程硕士培养;优先向合作联盟单位科研成果最新信息、优先转让科研成果;以优惠条件承接合作联盟单位技术攻关或检测检验工作等权利与义务。

(3)实践成果。化工与能源学院面向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合作联盟成立一年来,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合作已初见成效,学生实习和毕业环节设计等方面的困难得到了较好的解决,科研项目和技术培训有序开展,联盟队伍不断壮大。

一年来,我院共计有 人次到成员单位实习; 名学生在成员单位从事并完成了毕业设计环节;2007级毕业生中有 名学生到联盟成员单位就业;在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方面, 个岗位培训班已经开始; 个科研项目有序展开,合同金额达到

元。一年来的实践证明,成立合作联盟,有效的推动了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与科研成果的转化。

三、构建联盟合作长效机制

1.制约机制

合作联盟自筹备之初就建立了完整的机构章程及规章制度。内容涵盖联盟的性质、宗旨、总体任务、校企双方的权利与义务等方面,为联盟的有效运行与长效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保障。

2.互动机制

学院与企业共同参与合作联盟发展重大决议和事项的讨论和表决,就合作联盟应组织实施的项目、合作联盟的发展提出建议。合作联盟设会长一名,由参加合作联盟的企业单位轮流出任,每届一年;合作联盟设常务副会长一名,由郑州大学化工与能源学院院长出任;合作联盟设秘书长一名,由郑州大学化工与能源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书记担任,实现了校企协同管理。

3.双赢机制

面向工程人才培养合作联盟在产学研结合上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双赢。这个过程,就是企业的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过程。企业通过与学院的结合,实现生产要素新组合与互补,不仅获得经济效益,自身技术也得到提高。反过来,企业的信息优势、技术优势以及设施设备优势,一方面解决了学生毕业前的综合实习问题,另一方面也促使学院进一步提高科技水平,实现了校企双方的优势互补与共赢。

4.情感机制

每年十月份第三周的周六、日是联盟成员的集体活动日。集体活动一方面为联盟搭建信息、技术合作洽谈等交流平台,另一方面为增进行业企业友谊推波助澜。此外,充分发挥“同乡会”和“校友会”的作用,开展“优秀校友进校园”系列活动。

四、强化校企合作,推进学院与行业企业共同进步。

1.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进高水平研究型学院建设。

化工与能源学院以合作联盟为平台,进一步积极探索实践教学的方法、手段和形式,根据社会需求,增强教学过程中的技能性和实践性教育环节,以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为指导,以专业为主体,在现有教学体系的基础上,将企业实习环节纳入整个教学体系,结合就业形势,科学合理的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就业、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在与企业合作方面,注重技术交流与科研转化,从而提升学院的学术竞争能力,促进研究型学院建设目标的实现。

2.以企业需求为依据,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做好校企合作培养人才工作,既是保障人才培养规模和质量的长久之策,也是满足企业人才需求的当务之急。校企合作是教育适应经济,为经济服务的具体制度。毫无疑问,校企合作的动机、过程、成果都应该必须体现企业需求,以企业需求为依据,展开技术支持与互动,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发挥辐射效应,服务民族企业与地方经济。

中国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中,来自国际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能否尽快培养与造就一大批高质量的工程技术人才,为中国的发展和世界的工程科技进步做出新的重要贡献,就成为提高国家工业竞争力、实现强国之梦的关键,成为中国高等工程教育责无旁贷的历史任务。企业与高校进行校企合作并回报社会,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公益事业,是贯彻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有益实践和重要举措。从学院角度,希望以合作联盟为纽带,进一步加强与企业合作,并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时刻谨记回馈社会、勇于担当的社会责任,大力开展职业培训、应用研究、技术服务等活动。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辐射效应,把对接社会需求、提高服务能力作为发展核心,为国家培养大量的高素质工程人才,为民族企业、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Z].2006.11.16

2 朱春辉.当前高职院校校企介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9(30)

3 曾庆洪.蓝海林战略联盟的绩效影响因素研究:一个基于规模联盟和范围联盟的理论框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4)

4 陈解放.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高职类型特色创新的抓手[J].中国高等教育,2008(9)

联合教学论文范文第14篇

>> 部级教学成果奖:引领教育教学改革创新 首届职业教育部级教学成果奖:分布特征与培育策略 《关于做好2014年职业教育部级教学成果奖推荐工作的通知》 东北大学部级教学成果奖“《采矿学》教材建设”教学改革成果总结 国家教学成果奖简介 会见第五届高等教育部级教学成果奖获奖代表和北京市优秀教师 中国联通获部级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奖 衢州中专喜获首届职业教育部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教育教学成果奖申报的关键环节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教育教学成果奖简介 2012北京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简介 数字化透视2012年北京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 全国开展首届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 关于2015年度“纺织之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 纺织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结果的公示 部级生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高校获取科技成果奖的分析与对策 全国商务发展研究成果奖征文 “纺织之光”2014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成果巡礼(一) “纺织之光”2014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成果巡礼(二) “纺织之光”2015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成果巡礼(二)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项目来源: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成果(项目编号:10XNE033)]

(上接第69页)

参考文献:

[1] 于光荣. 让多媒体技术走进“中国古代文论”课堂[J]. 邵阳学院学报,2008(1).

[2] 李建中. 古代文论教学的当代视野[J]. 中国大学教学,2009(5).

[3] 黄毅. 新时期古代文论教材的编写与出版[J]. 昆明学院学报,2008(5).

[4] 李春青. 中国古代文论两大基本研究路向反思[J]. 思想战线,2008(1).

[5] 齐海英. 中国古代文论课程接受效果优化论[J]. 高教论坛,2010(1).

[6] 李建中主编. 中国古代文论[M].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2.

[7] 邓心强. 文艺必须虚实结合的当代阐释与文化思考[J]. 理论与现代化,2008(5).

联合教学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关联理论 阅读理解 英语教学

一、引言

大学英语阅读课是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通过英语阅读课堂,学习语法知识,增加词汇量,提高英语阅读理解水平,并获取相应的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大学英语阅读课在高校英语课程中占的比重最大,而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一直是大学英语教学关注的重点。但是在实际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在现有的词汇量以及语法知识的基础上能够抓住句子的表面信息,却很难理解文章整体蕴含的深层信息。在具体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1.阅读过程中依赖课后生词释义或字典,导致阅读速度缓慢,各个单词释义的相加往往不能正确理解整体句义;2.过分关注单词、单句,无法结合上下出有效的推测,割裂上下文联系;3.对词义生搬硬套,只理解文章的表面内容,无法理解比喻、幽默、反语等修辞格隐含的深层次含义。这些问题不仅反映在大学英语阅读课堂中的阅读理解,而且学生在英语等级考试中阅读理解部分也受到限制。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大学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为例,在关联理论的指导下,探讨大学英语阅读课堂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关联理论对阅读理解的解释

作为一种语言交际理论,关联理论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课堂开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0世纪80年代,Sperber 和Wilson 提出了关联理论,这是一种有关语言交际与话语理解的认知语用学理论。它从认知的角度来研究语言交际,揭示了信息接受者理解和推断信息发出者真实意图的心理认知过程。关联理论认为交际的本质是推理,指出语言交际是一个明示――推理的过程。说话者提供关联性最大的信息,明白无误地或含蓄地示意,听话者则挑选关联程度最大的假设作逻辑推理,从而理解说话者意图[1]。任何话语的理解过程都是在上下文当中寻求话语之间的关联性,确定最佳关联的明示――推理的过程。

从本质上来讲,阅读理解也是一种交际活动,它是作者和读者之间进行的一种交际活动。阅读理解的过程是读者在语篇上下文当中寻找最佳关联并进行推理的过程。读者一旦找到了最佳关联,进行逻辑推理,也就理解了作者的真实意图。因此,关联理论可以用来解释英语阅读这一特殊的交际活动。在阅读理解过程中,读者对篇章中明示的话语信息无须太多的努力,便可理解作者意图。但在作者创作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往往会出现信息空缺的现象。对于这些暗含的交际信息,读者往往需要付出努力,根据上下文来获取信息的最佳关联性,进行逻辑推理,从而体会作者的真实意图。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在篇章中获取作者明示的话语信息。在此基础上凭借认知语境中的三种信息即逻辑信息,百科信息和词汇信息做出语境假设,并努力选取最佳关联.从而获得相应的语境效果。关联的强弱取决于语境效果与处理努力之间的关系。关联越强,效果越大,关联越弱.努力越大[2]。由此可见,阅读理解就是一个寻求最佳关联的过程。教师在阅读理解过程中,该尽可能地帮助学生根据上下文来寻求最佳关联信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关联理论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一)关联理论与英语阅读理解中词义的理解

在大学英语阅读理解的过程中,学生过分地依赖词典,不仅造成阅读速度缓慢,而且由于英语中一词多义的现象,学生不能准确把握词义,正确理解文章。英语中的词义对语境有较强的依赖性,必须结合语境才能做出有效推导。下面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册中Unit 1 Time-conscious Americans一课中单词为例作说明。

Once the sands have run out of a person’s hourglass, it cannot be replaced. We want every minute to count.

其中的hourglass和count两词,对学生来说都不是生单词,但是学生对这两句话的理解就稍显困难。Hourglass一词本义为“计时用的沙漏”,count一词本意为“数数”,此时,只靠字典的释义就很难解释该句了。根据关联理论,话语交际过程是一个明示暗示以及推理的过程。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向读者提供关联性信息,读者则根据明示或暗含的信息,从话语中寻求最大关联性,对话语做出合理的推测和理解,正确理解作者的真实写作意图。本篇文章的主题是Time-conscious Americans――“有时间观念的美国人”。根据之前段落中的信息:“It is a precious resource. Many people have a rather acute sense of the shortness of each lifetime. ” 时间是宝贵的资源,人们深感到人生的短暂。根据之前作者提供的关联信息,结合上下文语境,读者不难推测出“run out of a person’s hourglass”以及“ We want every minute to count”两部分表达分别指的是人生一去不复返的道理;人们想要每一分钟都过得有价值。

根据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学生可以根据已有的语言知识进行阅读;另一方面,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语言知识和上下文语境,从上下文中获取有效信息,经过推理获取最佳关联,找出最佳的解释。根据字典释义,结合上下文,推测出作者真实表达的信息,实现读者与作者的交流。在传统的阅读课堂中,多数学生认为只要掌握了生词词义便能理解文章。但是关联理论对英语阅读的解释力更加明确了寻找上下文语境关联性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以后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语境去寻求最佳关联性,从而得出文章想要传达的真实信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二)填补信息空缺,增强有效理解

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文化差异的影响,中国学习者往往会出现“信息空缺”的现象。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对于一些他认为与读者共同拥有的背景文化信息,会自动进行省略。但这对于外语读者来说,缺失的上下文背景文化信息,会增加读者寻求最佳关联性的难度,造成阅读理解的困难。如《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四册Unit 2 Charlie Chaplin 一课中有一段话。

“He was born in a poor area of South London. He wore his mother’s old red stocking cut down for ankle socks. His mother was temporarily declared mad. Dickens might have created Charlie Chaplin’s childhood. But only Charlie Chaplin could have created the great comic character of ‘the Tramp’, the little man in rags who gave his creator permanent fame.”

本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Charlie Chaplin 喜剧大师的主要生平事迹。大二下学期的学生能够理解文中关于Chaplin悲惨的童年生活的描述。但对于Dickens might have created Charlie Chaplin’s childhood一句,感觉疑惑不解。其中原因便是学生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缺乏理解此句的文化信息,找不到最佳关联。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应及时填补文化空缺。Dickens 著有《雾都孤儿》一书,其中就描述了主人公Oliver Twist的悲惨童年。卓别林的童年便和书中主人公的童年一样的悲惨。通过文化信息背景的补充,学生付出一定的努力,也可以找到最佳关联,正确理解文章。

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如果缺少相应的背景文化知识,学生将会付出额外的努力来寻求最佳关联性,阅读理解的难度将大大增加。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有效地填补学生的信息空缺并增强自身的知识和经验,指导学生体会文章。

(三)关联理论对反语、比喻等修辞格的解释

在《新视野大学英语阅读教程》第二册Unit 3 Section B Rich Meeting His Future Mother-in-law一课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So what do you think of Rich?” I finally asked, holding my breath.

She tossed the garlic in the hot oil which bubbled in a loud, angry sound. “So many spots on his face.” she said.

I could feel the goose bumps rise on my back. “They're freckles. Freckles are good luck, you know.” I felt compelled to defend on his behalf, a bit too heatedly as I raised my voice above the noise of the kitchen.

“Oh?” she said innocently.

“Yes, the more spots the better. Everybody knows that.”

She considered this a moment and then smiled and spoke in a Chinese dialect: “Maybe this is true. When you were young, you got the chicken pox. So many spots, you had to stay home for ten days. So lucky, you thought.”

该段对话中生词较少,学生能够理解对话的内容。但是对于最后一句“so lucky, you thought.” 学生在理解上稍显欠缺。如果学生只是根据词典来释义,便不能真正地把握作者的笔调,达不到作者写作的预期效果。根据上下文的关联信息“I had seen her expression when she opened the door, her forced smile as she surveyed him from head to toe.” “I tried to anticipate what criticisms she would have.” 这两句话中的“forced smile” “criticism”两个表达,不难推测出母亲对于Rich 的态度是不满意的。因此,最后一句话为反语。反语就是反话,通常使用与本意相反的句子表达其本意,可以使表达具有讽刺辛辣、幽默风趣的作用。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运用反语能更加引起注意,加深印象,产生特殊效果。因此,未来中国丈母娘的挑剔与不满情绪跃然纸上。

对于反语、比喻等修辞的理解,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引下去理解话语的隐含信息。读者要想理解修辞中隐含的信息,就必须付出额外的努力,通过上下文信息来寻求最佳关联。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教师应结合课堂的教学实际向学生传达关联理论的知识,这样学生才能通过大学英语阅读的课堂,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水平。

四、结束语

阅x是我国大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方式。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联理论对大学英语阅读理解过程中的问题具有充分的解释力,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今后的教学中,关联理论能够帮助教师设计合理的课堂活动,增强学生阅读的信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