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学习小论文范文

学习小论文范文

学习小论文

学习小论文范文第1篇

要求小学生大量地背诵,在积累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记忆力。学习过程中有很多知识,只有记住了才会对自己有用。一定要想方设法地去记忆知识。要养成从小就精读字典的习惯,《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成语词典》,要求小学生每天精读一页,学习过程中,对不懂的字词要养成当即查字典的好习惯。

二、培养小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语文产生了兴趣,才能心甘情愿地、全身心地投入。要利用各种形式和途径培养小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兴趣的形成和巩固,要建立在明确的目标基础上。要利用各种形式,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懂得学习语文的重要意义,进使他们明确学习目的,把语文与个人前途、家庭利益、国家建设联系起来,从而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动机,使消极情绪转变为积极因素。以语文魅力激发起小学生的共鸣,逐步养成学习语文的兴趣。例如,教师和蔼可亲的教态,善于控制和表达自己的情感,主动创造民主、融洽的课堂气氛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使小学生有美感享受的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引发学生的注意,在其乐融融的气氛中获得知识,陶冶情操。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本身的情感和美感作用,并辅之以教师得当的教材处理和动情的朗读引导,恰当和富于启发性的提问,清晰还美观的板书等等。久而久之,小学生就会喜欢语文课,学习语文的兴趣也会日益形成和加深。让每个小学生都有发挥的机会,从而激发对语文的兴趣。例如,组织学生出小组墙报、班级黑板报、办手抄报、讲故事、成语接龙等。因为每一位学生的特长优势不同,有的字写得漂亮,有的语言表达能力强,要让他们尽情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教师也要及时发现学生的进步,及时评价,并给予鼓励,与大家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给予小学生成就感与自信。在小学生学习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要及时地给予帮助。避免小学生知难而退。让小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这是学习语文的关键。所以在语文课堂上的教学中,教师要启发学生思考,以平等对话的形式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重点培养小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其主观能动性得以更充分的发挥,使其学习变为爱学乐学主动学。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课堂效率才能提高。

三、让小学生养成多观察的习惯

小学生不光要随时要求说和写,表达意思要明白,还要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例如,教师要求小学生仔细观察图画,小学生从浅蓝的天空知道是早晨,从倾斜的树冠、天上漂浮的白云知道有风等等。养成了仔细观察的习惯,就会学到学多知识,多观察也会丰富自己的阅历,为写作积攒素材。所以,仔细观察这一学习习惯尤为重要。

四、让小学生养成积极参加课堂学习活动的习惯

教师要多了解小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小学生所喜欢的学习方式和语文课堂,了解小学生不喜欢学习语文和不积极参与语文学习活动的主要原因。根据获取到的信息,从实际出发,消除小学生对语文学科的乏味性,让小学生对课堂学习活动产生兴趣。在课堂活动中,教师应该给小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还应该给小学生人文熏陶和情感体验,还要给小学生自由思维空间。通过研究让更多小学生喜欢参与的语文课堂学习活动,在课堂上大胆表现自己,把课堂当成自己表现的天地,让语文课堂学习更有效果。让小学生参与到语文课堂活动中去,教师能根据语文学习的特点,学会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小学生积极地参加课堂学习活动,一方面,能很好地锻炼自己,另一方面,还可以学到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

五、让小学生养成大胆发言的习惯

有的小学生胆子很小,上课不敢发言,怕说错。可是,要想学好语文,敢开口讲是必不可少的。在平时的课堂上,教师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为小学生的大胆发言做好心理上的准备,教师要笑对课堂,笑对学生,使小学生在心理上不惧怕教师。对于回答错误或者回答不上来的学生,也不打骂不责怪,而是要鼓励他,给他信心。对于不作声的学生,要鼓励他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让同桌间或者前后桌间进行讨论,也有助于锻炼发言的胆量。还有教师要多组织小学生进行发言的活动。例如,教师可以每节课都叫学生去讲台上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或者讲解一道题。要求讲解时要声音洪亮,吐字清晰,保证教室里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听到能听清,如果能加上肢体动作那就更好了。教师要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上课发言情况,然后及时作出总结,平时发言比较积极的,要鼓励他继续保持,平时不怎么爱发言的,要多让他发言,并多鼓励他,帮他树立自信心。教师要以学生为主,尽量让学生来想,让学生来提出问题,让学生来讲解问题,这样就能很好地锻炼小学生,有助于小学生养成大胆发言的好习惯。

六、让小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三年级的教学主要就是教学生如何写作文,的确,作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必须重视它,正视它。但想要写好作文,就要增加课外阅读。希望小学生要多读书,在保证课内学习的基础上多读课外书,慢慢地,在写作上,就会语言优美、生动、妙语连珠、信手拈来。这些都是因为阅读面广,知识渊博。也希望家长可以重视阅读,给孩子多准备几本课外读物,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七、让小学生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学习小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训练培养;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技能

Abstract:Thecooperationlearnskillinstructionandthetrainingareintheelementaryschoolmathematicsclassroominstructionanimportantlink,mustenhance“thegroupcooperationstudy”thevalidity,mustmasterthecooperationruleskilled,theacademicsocietylistensattentivelyto,thediscussion,toexpressownviewpoint,theacademicsocietyorganizationandtheappraisal,guidesthestudenttograspthecooperationstudyrelentlesslythemethod,formstheessentialcooperationskill.

keyword:Trainingraise;Elementaryschoolmathematics;Groupcooperation;Learnskill

前言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是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应当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合作学习技能指导与训练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重要的一环。技能是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活动方式,学习活动由学习技能构成,每一种学习活动往往包含一系列的具体技能。如果不具备一定的学习技能,学习是难以进行的。要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必须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技能。

在小学数学小组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合作规则,学会倾听,学会讨论,学会表达与交流意见,学会组织和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技能与方法,要坚持不懈地引导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并形成必要的合作学习技能。下面浅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熟练掌握合作规则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组合作也不例外。一般情况下的小组讨论,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未等其他学生发言,就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这样一来,那些学困生相当于走了个形式,没有经过大脑思考便得到了现成的答案,结果,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这时就需要教师事先作好安排,讲清合作规则,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合作技能:包括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在小组中如何开展讨论,如何表达自己的见解,如何纠正他人的错误,如何汲取他人的长处,如何归纳众人的意见等。

因此,可在小组合作前这样规定: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记下来,再由小组长安排,各个成员各自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后由记录员将其整理出来。这样,每个人都有了思考的机会和时间。

二、在合作中学会倾听

在开始合作时,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具有个人心理优势,一节课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过短,对于自己的发言比较认真,不容易接纳别人的意见,而对于同学的发言,却不重视。为此,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学会三听:一是认真听每位同学的发言,眼睛看着对方,要听完整,认真思辨,不插嘴;二是要听别人的发言要点,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三是听后须作思考,并做出判断,提出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反思、评价的能力。在这样要求下训练,引导学生学会反复琢磨、体会,善于倾听同学意见,不随意打断别人发言,提供学生发表不同见解的空间,以达到相互启迪、帮助的功效,学生不但养成了专心听的习惯,调动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尊重的品质,能体会他人的情感,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三、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

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交往的基础,也是自己实际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教师重点要对不会表达的学生有意识进行示范指导,而全班汇报展示成果时,让更多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让别人听懂你的见解,不光是优生要会表达、善表达,那些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学生也要学会表达,整体提高学生的表达技能。为此,教师要深入到小组中,调动这些学生的参与欲望,培养他们敢说的勇气,把一些基础较差、思维能力弱、不善言谈的学生也有表现自我和获得成功的机会。

因此,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提供机会让学生多表达自己的观点,给学生的讨论提供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敢说、会说,培养学生善于倾听、思考、判断、选择和补充别人意见的好习惯,一旦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点,使学生逐渐学会用语言准确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四、在合作中学会讨论

讨论交流是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关键。每个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意见不统一、理解不一致时,这就需要通过讨论、争辩,达成共识,解决问题。教师指导时,按一定的步骤和方法进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逐步学会讨论交流问题的技能。合作学习中,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通过共同讨论、相互启发,从而达到合作的目的。学生讨论问题后,各组由一人汇报自学或独立思考的内容,其他成员必须认真听,并且有自己的补充和见解。最后,还应将各自遇到的问题提供给全组成员讨论,对达成共识和未能解决的问题分别归纳整理,得出正确的结论。通过这样的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判断和表达能力。

五、在合作中学会组织

听、说技能是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组织技能就是合作学习的重要技能。组织技能是听、说技能和独立思考的前提。合作讨论的成败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组内的组织者,具体做法是:指导组织者进行组内分工、归纳组内意见、帮助别人评价等,另外,为了体现小组内的主体性,可定期培训、及时更换组织者。通过训练不但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效率,而且为学生今后立足于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六、在合作中学会评价

合作学习活动中评价不只是教师对学生做出的简单的评价,其中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评价能力的培养也很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也要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既要对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价,也要对每个同学的情感表现进行评价。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师的范评引导学生互评,如让学生倾听他人发言后,用手势表示对或错,用准确流畅的语言评价,以增强评价的能力勇气、提高评价的水平。通过正确地评价让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进取心得到保护,激发了发展的功力和创新的活力。

学习小论文范文第3篇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一定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现已成为当前教育中的先进教学理念,在实际应用中也已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关键词:

新课标;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探究

在新教育理念下,合作学习己是广大教职员工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但事实上,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多数合作学习背后也隐藏着忧虑———流于形式成效甚微,如何建立套“活而有序”的合作学习方案,是广大教职员工苦苦追寻的目标。接下来,笔者将从合作学习中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分组、教师有效调节控制主导以及合作学习成果多元评价三方面入手,谈一些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有关合作学习实施方面的心得与体会。

1异质分组,人尽其才

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将学生们分成多个小组的方式,调动每个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每个学生真正发挥自己才能,进而提升实际教学效率。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辅助于大家分工明确、通力合作,才能保证每一个学生在合作中高质量、高成效的完成学习任务。通过长期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我认为合作学习分组人数不宜多,应控制在四到六人之间,根据每个学生的特长和能力分工,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管理、组织和实施,才可以有效保证合作学习的学习效果。比如,我在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际教学过程中,经常将学生们分成小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具体分组情况为:我任教的班集全班六十个学生,男生有三十一个人,女生有二十九个人。小组合作学习时,一般每组分配四个人即四人组,其中有一组组员为三个男同学和一个女同学外,其余每组组员均为二个男同学和二个女同学,每组男女搭配分组方式主要用意在于利用女同学文静乖巧的性格能够制约男同学好动不专心的毛病,同时也可以促进男女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根据每个同学的知识和能力强弱,每个小组内能力强的学生、能力弱的学生以及个性活泼的学生、个性文静的学生交叉参差分配,促使每个组员都能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才能。通过根据学生性格、知识和能力分配的学习小组,知识丰富的学生带动知识相对薄弱的学生,能力强的学生带动能力弱的学生,文静的学生影响活泼好动的学生,才能不断缩小学生间的整体差距,促进学生整体水平的不断提升。因此,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合理的分组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是教学的关键,也是小组合作学习是否能够高效率进行的前题和关键因素之一。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多多采用这种方式来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2有效调控,教师主导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不能只是站在一旁看学生们讨论,而是要充当一个引导者,将整个讨论过程调节在一定的学习氛围中,进而保证学生们通过合作学习,高效完成学习目标。前提是教师必须明确合作学习目标,提出一个具有探究性的合作学习主题,营造一个相应的学习氛围,在自己的主导地位中引导学生们主动思考,探究学习新方法。比如,我在讲授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课文《钓鱼的启示》一课时,没有将课文中想要表达的主题思想直接灌输给学生们,而是根据课文内容,提问学生们:如果你是作者面对又大又肥的“鲈鱼”之类的诱惑会如何选择?在现实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类似的事的情况?你是如何面对和处理的?假如现在的社会没有道德约束,将会是怎样?这些问题,都需学生仔细去探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我又将持不同观点的小组划分成正反两个大组,两个组通过“赞同———不赞同”的辨论形式,将以上问题争辨的明白透彻。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展开辨论是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通过辩论可以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起到一个思想与另一个思想交换贏得两个思想的效果。通过引导学生们思考问题,学生们很快明白了“道德虽然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对与错的问题,但实践起来却是非常困难的”这一道理。因此,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参与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只有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有效调节控制,提出学生感兴趣的、值得探究的话题,营造良好的学配氛围,选取适当的合作学习方式,正确引导,小组合作学习的教育效果将会越来越显著。

3多元评价,正面激励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正面评价和激励是促进小组合作学习持续发展主要方法。只有在每一次小组合作学习后,针对合作学习情况通过组内自我评价、组间相互评价以及教师综合评价几个方面的多元评价,查漏补缺,终结学习过程中好的学习经验继续发扬,摒弃学习过程中不好的东西,持续改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才能越办越好。比如,每一次小组合作过程中,要善于捕捉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每个小组及组员参与教学的亮点充分肯定,如:资料收集全面充分、组长协调组织得当、资料总结归纳恰当、总结演讲员表达清楚、辨论员口齿伶俐等等都可算作合作学习的亮点。对于小学生给于肯定的评价和鼓励的暗示非常必要,常常一个鼓励的眼神,肯定的手势以及口头的表扬,并配备适当时必要的物质奖励,都可以成为学生们学习的动力源泉。针对每一次的不足也必须认真总结,如:(1)小组合作不足,有的小组表达建议仍然是“我觉得……”、“我认为……”没有小组合作概念;(2)资料准备不足,有的组员趁机偷懒、不作为,没有认真去做收集资料这件事或者收集资料方向跑偏的问题,进行问题原因查找,扬长避短,持续改进,不断完善,不断提升小组合作学习效果。因此,小组合作学习后,对小组及各个组员参与情况的多方面评价是非常必要,只有合理评价,充分肯定,正面激励,小组合作学习的教育方式才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新教育理念下的新型教育方式。这种新型的教育方式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锻炼组内每个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分工合作、人尽其长,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实现合作共嬴、共同成长的目标,也有利于学生自信心和成就感的不断增强。合理的推行及运用合作学习,可以极大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作者:崔光汇 单位:云南省会泽县水城小学

参考文献

[1]胡冬梅.新课改下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合作探究学习[J].新课程(上),2011(03).

学习小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小学数学

小组合作学习具有一定的优点,但也不完全适用于每门学科。

1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

所谓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具有共同学习任务,明确任务分工的情况下进行的合作性的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的分工合作,是小组成员间互动交流的过程,个人的任务是小组整体任务的一部分。

2小组合作学习涉及的基础理论

小组合作学习涉及的基础理论有: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让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新知识的时候是人脑在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构建联系的过程,所有的新知识都不可能从空白学起,必定是建立在以前旧有认知的基础上进行的,更加注重的是知识结构的构建。[2]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引导学生进行旧知识和新知识的联系,让学生能通过自己的认知能力构建出符合自己思维逻辑的知识体系。让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教育的本质是发展人。[3]从认知发展的角度讲,注重的是儿童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比如思考能力,分析能力,认知能力,判断能力等等。所以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应该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全方面的综合发展。

3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注重的要点

小组合作学习有一定的好处,它能促进学生间的互动交流,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同时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也有一定的提高,但这并不是说小组合作学习就适用于所有的学习课程。在这里我把学习内容划分成2个种类,第一种是必须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第二种是采用和不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都可以的。本文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注重的要点进行了讨论。

学习小论文范文第5篇

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创设认知冲突,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学习内驱力,引导学生加入知识生产的动态过程,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吸收与内化。在德育教学中,我们应将教学的余光扫向学生的日常生活,从生活中寻找与德育教学相悖的冲突、矛盾,并将情境进行有意的对比,通过比较式的情境体验,引发学生们对道德现象的自觉关注,调动学生们德育学习的求知欲望。那么,我们如何创设认知冲突呢?我觉得最好的素材就是学生们熟悉不过的生活情境。生活情境是最生动活泼的“活教材”,是教材的“真人秀”。我们要做到的,就是将“真人秀”与“教材版”放在一起,通过这种认知冲突,让学生们自己去感知,自己去明辨。如,在三年级“诚信为本”的教学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已经明白“诚信为本”的重要性,但是不少学生认为只要在大事情上诚实就可以了,在一些小事上,如没有写作业、放学晚回家、偷吃零食等,是没有关系的。为此,我利用隔壁班同学因放学路上偷买零食,导致肚子疼,却因为害怕父母知其真相,不敢告知缘由,而住进医院的真实案例,引导学生们以角色扮演的情境呈现出来,其他同学则扮演教科书里的小老师,说一说小玲哪里做错了,为什么她会“自讨苦吃”。由此,将“诚信”由大缩小,引导学生们真正养成诚实守信的良好道德品质。

二、营造探究时空,放飞学生个性之翼

信息大爆炸,不仅影响着我们这些师者,更直接地影响着我们的教学对象———这些接受能力更强、想象空间更丰富、实践行动更积极的小学生们。可见,在德育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的耳朵“竖起来”,还要致力于打造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兴趣爱好的探究活动。这些活动不仅要凸显我们德育的教学宗旨,“精神抖擞”地向学生传输“正能量”,同时,还要符合学生们的“口味”,充分彰显他们的主体性,让他们真正成为德育教学的主人。我在德育教学中,就时常取材生活,通过一些“时髦”的生活元素创设探究任务。如以微信平台创设“集赞接力”活动、以校园生活实例开展道德讲堂、在雷锋月等主题活动月开展“红领巾在行动”活动、在循环利用教学中开展“变废为宝”的智力大比拼等。如,在培养六年级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的阅读习惯时,我利用班级的计算机,设置了一个班级微信号,由班长进行账号管理,班级学生包括教师,都可以在微信号的朋友圈上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也可以介绍自己读过的好书。通过这样的方式,将学生们头疼的读后感转换为三言两语的朋友圈,学生不仅乐意读,更加乐意写了。

三、提供展示平台,倡导学生成功体验

小学生天真无邪,无惧无畏,这个时候的他们,更加愿意站在各种“教学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才华与风采,即便支支吾吾、手舞足蹈,他们也乐在其中。在德育教学中,我们要抓住学生们这样的心理特征,在鼓励他们尝试、实践、探究的同时,还应该尊重他们的活动成果,肯定他们的创新实践,为他们搭建活动展示的平台,为德育教学打造最真实的宣传窗口,达到“一箭双雕”的教学目的。另外,我们还要建立健全的德育活动激励性评价体系,鼓励学生踊跃地展示自己或者小组的实践成果,吸引学生们积极地加入到“讲文明,树新风”、“争做道德小卫士”等德育活动中,并在体验的过程中获得学有所得的成就感,强化他们践行良好道德品质的信念。如,在元宵佳节来临之际,我就布置了一道“不一样”的作业,组织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制作元宵花灯,并在元宵当日,举行班级花灯会,选出“花旦灯”“创意灯”“传统灯”“环保灯”等最佳作品,在闹元宵后挂于班级学习园地。在这个实践活动中,我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书籍、电视、网络、请教他人等方式,收集资料,制作出风格各异、造型多变的花灯,并在每个花灯下都挂上一个灯谜。同学们积极响应,有的小组结合剪纸这项民间艺术,制作出精美的剪纸花灯,造型有窗花、生肖、灯笼等;有的小组则将传统与动画相结合,制作出了喜羊羊、机器猫、奥特曼等卡通花灯,俏皮可爱;有的小组则以生活材料为原型,制作出了书本中的小桔灯、南瓜灯等,创意无限。随后,我组织学生们利用少先队课时间,举行“展花灯,猜灯谜”的班队活动,在这个活动前,我拉上班级窗帘,让同学们的灯瞬间亮起来,为班队活动的顺利开展,渲染浓浓的元宵气氛。在气氛的烘托下,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趁机插入元宵佳节这个传统民俗节日的介绍,并引导学生们就元宵节的意义、庆祝方式展开热烈讨论,以此弘扬传统文化。在这个展示活动中,我围绕“花灯”这一实践成果,通过“话元宵(民俗知识大考验),吃汤圆(学唱童谣《卖汤圆》),赏花灯(花灯投票大比拼),猜灯谜(智力全开猜灯谜)”的活动主线,带领学生们度过了一个别开生面、印象深刻的元宵节。

四、结语

学习小论文范文第6篇

论文关键词:论小学生数学预习的重要性

 

预习是最传统的学习方式,一直深受教育界的广泛重视。那么为什么要组织学生预习?怎样组织学生预习呢?其实预习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也就是自学的过程。经过预习,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锻炼,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正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同时,预习是数学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之一,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预习是组织教学中的必要组成部分,其意义在于:

1、预习给学生一个自由探索的活动空间。预习从形式上看也就是在没有教师的具体指导下学生感受、学习新知识的过程,能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独立性。预习时学生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兴趣与能力进行活动,有选择地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如在预习“认识乘法”时,基础不同的学生选择方法也就不同,基础好的学生很快就能明白书中的意思,直接就用乘法算式做题,而基础不好的学生刚开始肯定是运用加法慢慢过渡到乘法,导致做题的方法也就大不一样,但通过预习让学生都能认识了乘法。预习新知识时学生是作为活动的独立主体小学数学论文,自由地探索新内容。使学生学会边看书边思考,并把自学的发现用语言表述出来。

2、预习给学生一个锻炼自学能力的舞台。预习从功能上看有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小学数学教材编写具有简炼性、概括性、逻辑性强的特点。如在预习“认识多边形”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前让学生先找一找各种不同的图形,找一找日常的生活用品中都有哪些图形,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概念,然后学生试着用语句来概括不同的图形,增强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又能深层次了解数学的概括性,而不同图形之间实质上也有一定的相同之处,这些知识学生在预习时都会搜集,都会去理解、分析,这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锻炼。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经常预习的学生自学的能力明显增强,学习主动高效。

3、预习是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的前奏。学生预习过后,对要学的

摘要细心讲解,预习过程中常常看到学生思维的碰撞,创造的火花。课堂教学充满生活的情趣和生命的活力。

二、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是一个长期复杂过程。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呢?

第一、能正常开设好预习指导课

老师在每节课上都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内容,创设在家里预习的情境,一步一步地指导学生预习。例如:小学数学第六册“年、月、日”一课时,我是让学生从以下四个步骤由浅入深预习这一内容:

1、初读课本内容后,了解其主要内容。再读课本内容,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把不理解的句子划上线。

2、想一想,新知识新在什么地方?与旧知识有什么关系?

3、试一试,课本上的练习会不会做,这样做的道理是什么?先留20分钟给学生自学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学生预习完后,教师必需及时组织集体交流每一步预习的结果:

(1)、主要内容是关于时间单位年、月、日的知识和相互之间的联系。细读课本内容,教师带领学生一句一句边读边理解

关键词语。如“常用的时间单位,除了时、分、秒以外,还有年、月、日。”中的“除了……以外,还有……”;“二月,平年是28天,闰年是29天。”中的“平年”、闰年”;“通常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中的“通常”;“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中的“公历年份”、“一般”;“1993年是平年,所以1993年二月有28天。”师:1993年是平年怎么判断的?你能不能判断任意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吗?

(2)、思考新旧知识的联系:年、月、日是较大的时间单位。

(3)、集体订正学生完成的练习,教师及时的给予评价。

第二、教师注重评价,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

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对学生积极阅读、主动思考的表现及时给予评价。检查“疑问”的数量与质量小学数学论文,了解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观察学生课堂发言的积极性与流畅性,从而对学生的预习作出评价。如在预习“位置也方向”这部分内容时,不同的学生预习的效果就截然不同,有同学提出的问题就很有针对性,试着问自己在教室中的座位,也有些同学问自己的家在镇政府的哪个方位,像这样的问题提出时让预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这些学生我们应该很好表扬,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要试着让学生说说问这些问题时的想法,让其他同学也去借鉴借鉴,对没有认真预习的学生及时与家长联系,了解情况,共同帮助每一位孩子,让他们都养成勤于预习的习惯。

第三、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合理利用学生的预习成果

现在的课堂教学过程就作如下的变革:(1)学生提出问题,师生集体讨论,从点入手。(2)教师穿针引线,师生共同讨论,以点带面。(3)师生共同小结,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引深提高。(4)巩固练习,教师个别辅导(时间不少于20分钟)。现在评价一节课好坏的标准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育界有成功人士曾这样评价一节课:看一节课是不是真正的好课主要就是看老师讲有没有超过五分钟,这也就是说现在的课堂是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这样高标准的课堂更是?粗不易,这就更需要学生课前能认真的预习,熟悉所要讲的内容,能让预习时的问题贯穿整节课堂,这样教υ诳翁蒙喜拍芮崴傻慕行引导,这也就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三个方面的特点:让学生多说,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Γ蝗醚生多交流,培养学生合作的能Γ蝗醚生多体验,培养学生感知的能Α?

第四、自主学习,集中攻克课本中的思考题

自主学习是现在教学大力倡导的小学数学论文,而预习思考题也集中反映了学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有利于提高学生预习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可以有效地防止预习中“走马观花”、“信马游缰”的倾向。如:预习笔算“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时,让学生思考:(1)乘数是二位数的乘法法则是怎样的?先让学生回忆计算的方法,达到温故而知新,并比较一下与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法则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2)你认为怎样才能比较准确地计算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还试着让学生写一写你能列出几种方法来?

第五、鼓励课外阅读,拓展学生知识面

学习不能只局限于课内知识,其实课内外知识是相辅相成的。比如在预习“厘米和米”时,学生可参考的课外知识就很多,而真正书本上的却很少,课外各种测量工具多少是书本上都没见过的,这样对学生真正认识长度单位有很大帮助,而且学生在遇到疑问时,不急于提示,帮助释疑,而是指导学生看书,自己尝试解决。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是很有益处的。

事实证明预习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减轻学习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也只有让学生从小养成自觉、主动预习的良好学习习惯,才能让每一位学生真正地学会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小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习惯;培养;实践

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有利于学习有条不紊的进行,有利于学生学习独立性的养成。反之,许多看似平常的事做起来就会显得手忙脚乱。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论述教育的根本宗旨时指出:“教育的本旨原来如此,养成能力,养成习惯,使学生终生以之。以为教育可以把学生所需要的全部给他们,学生出了学校再不用自己探讨追求了。这种认识是根本不对的。”叶老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教育学生在学校期间养成“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

一、语文学习应着力培养的学习习惯

(一)提前预习的习惯。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生学习课程知识,课前的预习,既是心理准备,也是具体内容的准备,对即将学习的课程进行预习: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思考内容重点,发现学习难点,做好听讲的准备。教师讲课时自己能有的放矢地突破重点、难点,有利于新知识地接受。

(二)细心观察的习惯。观察习惯的培养,首先生活中处处留心,“处处留心皆学问”。遇到新奇的事物,比如去动物园看动物、出去旅游看风景等,大人在学生欢呼兴奋、情绪盎然的时候,恰到好处提醒、引导他,仔细地观察细部,审视细节,不要只笼统地看大概。引导学生与相邻的或者相似的事物进行对比。

(三)勤于动笔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就是告诉我们无论课内课外,无论看书听课都要勤于动笔。

(四)质疑的习惯。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说的就是质疑问难的重要性。向老师质疑、发问。没有弄懂问题时,不要得过且过、羞于开口,要善于发问、大胆地问。如果学生平时有不敢问、不善问的缺点,就鼓励他去问,一旦有些问题是通过问询教师、同学得来的答案,我们要给予鼓励。

(五)勤查工具书的习惯。工具书是不说话的老师,能帮助学生扫除学习中的障碍,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如果遇到生疏疑难的字词,教师不要马上说出答案,要让学生自己动手查工具书,以逐步形成习惯。

(六) 背诵的习惯。南宋杰出的教育家朱熹说的:“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首著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我们赞成死记硬背,但是记诵确实是青少年在记忆的黄金时期的一个良好的不可忽略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七)认真书写文字的习惯。养成这一习惯可以从最基本处着手,让学生从刚开始学着写字时,就把每个字的笔划、笔顺写准确。

(八)广泛阅读的习惯。我们要不断挑选、推荐各种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养成他广泛阅读的习惯,这将使学生终生受益。

二、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的形成要经过反复的训练。狄慈根说:“重复是学习之母”。而在不断“重复”养成习惯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这种困难来自主客观两个方面,如学习中的松懈、疲沓、漫不经心、索然。寡味、教材难度大等。

(一)耐心发动,逐渐加速。一个人培养习惯要循序渐进。一开始先朝着理想目标动起来。一次行动的价值要超过一百句口号,一千次决心。一个学生,在前进的道路上,如果能说到做到,便很了不起。久而久之,便习惯成自然了。

(二)培养意志,激发兴趣。一是人的意志可以在习惯养成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学习习惯的养成必须强化对自己意志的培养和锻炼。二是兴趣是学习自觉性的起点,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份。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有一定的兴趣来辅助和支撑。积极的情绪体验能增强对学习的兴趣。一个学生如果懒于学习,不愿思考,就难以养成好学深思的习惯。

(三)偶有偏离,及时调整。学生多数自制力比较差,在好习惯形成过程中,或者在克服坏习惯过程中,容易出现反复、拖拉、敷衍、放任等现象,容易出现跟着感觉走的现象。这就要求自己要严格监督自己,发现偶有偏离,立即作出调整。比如,发现自己的字写得不规范了,发现上课时自己注意力不集中了,发现自己没有执行或没有完成学习计划了……立即作出调整。培养习惯,就像走路一样,发现走的路线不对,及时调整到对的轨道上去,久而久之,一条小路便踩出来了。

学习小论文范文第8篇

教师是否知道运用“自我”进行教学,是否会在教学中扬长避短,形成自己的风格?作为一名师范生,教育实践活动中充满着各种挑战,自己能否应对这些挑战或是否对这些挑战充满了信心,都是一种对自我的评估,也正是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因为自己要面对教育群体并完成一个个完整的教学单元,这种挑战的真实性可以使师范生科学地评估自己。实习中还可以不断地得到来自搭班合作伙伴、来自指导教师和实习学校其他同事的评价,这种评价也可以使师范生更加全面地认识自己,为自己成为合格教师找到努力的方向。总之,顶岗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的习得既来自学生在真正的实践环境中个人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领悟,同时也来自与实习伙伴、指导教师、学校同事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更来自对“理论性知识”的理解、应用和扩展。

二、顶岗实习是师范生专业技能的检验机会

专业知识转化为专业行为的过程依赖于教师专业技能的支持,教师专业技能的构成包括教育教学能力与教师的教学技巧两个方面。顶岗师范生在教学实践中,分别独立承担各知识单元的教学,必经教学的各个环节。在进行教学设计,完成教学准备的过程中,师范生要结合教学内容与教学参考资料独立思考,根据指导教师曾经给予的指导自主设计教学。走进课堂后,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能力是教师有效实施教学计划,并根据与学生的互动、学习效果和教学情境来控制和调整教学节奏的能力。师范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认为自己最能够胜任的是课堂教学环节,但同时也认为自己的课堂管理能力非常欠缺,可见,师范生的教学能力还不是非常完善,课堂教学中只能够做好教学设计的一步步实现,但却无法控制教学设计实现过程中学生的有效学习。学生学业检查评价的能力,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评价方法判定自身是否完成预订教学目标、是否达到预订学习目标,从而根据反馈的信息来补救或改进教学工作的能力。顶岗实习时,师范生经常反映每天批改与订正作业很辛苦,其实这正是检查教学效果的大好时机。

三、顶岗实习过程中师范生专业情意的影响与培育

师范生专业认同的教育、对教师职业生涯的规划,都是师范生专业情意形成的影响因素,包括所形成的专业理想、专业性向、专业自我等。顶岗实习,师范生第一次投入复杂的教育实践活动,全面体验教师的专业生活,是否对教育活动充满激情、对学生充满热情、对未来正式从事教师工作充满期待?还是逐渐对教师职业的艰辛有所惧怕、对教育工作的意义有所质疑、对自身要从事教师职业的信念有所动摇?全方位的实习活动给予师范生一次重构自我职业规划的机会,也是师范生形成专业理想的最初阶段。在对顶岗师范生的访谈中,有的学生直接给自己定下结论,说自己不适合从事教师职业,在回校后的学习中要开始重新规划自己的未来走向。也有学生反应:觉得自己很适合做教师,身边的合作伙伴、指导教师等不同程度的给予自己信心,评价自己“是做教师的料”。这种适合做教师的人格特质在顶岗实习中可以得到强化,或许他以前在校的专业学习成绩并不是很显著,但在教育实践中却有很强的驾驭能力和丰富的教育智慧,这种在实践中得以验证的教师素养给予学生更多做教师的信心。师范生参与顶岗实习、从事教育实践活动,一方面是在积累自己的教师实践性知识,为做一名称职、合格的教师而努力;另一方面也是在将自己的现有“实力”和“潜质”放在“教师的资格与标准”尺寸中做一个考量,从而对自己的专业素养做一次评估,找到自身的长处与不足,为今后的专业追求明确方向。

四、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局限与反思

在顶岗实习的师范生课堂中,经常可以看到苦心竭力的教师依循着逻辑缜密的教学设计、操作着精美的课件、漂亮的板书、流利的普通话,面对闹嚷嚷的课堂无奈地继续着教学内容,沮丧地看着学生练习时自己强调了一遍却没有掌握的知识点,继续一个又一个的讲解、订正……合理的教学设计、充分的教学准备为什么不能带来有效的课堂教学?师范生最欠缺的就是课堂上综合调控的能力,它的养成依赖于对儿童、对学生群体的深度了解和自身教学情境知识的积累。

1.师范生需要缩短与“儿童世界”的距离。如何促进师范生对儿童的了解?一本《儿童发展心理学》或一门《儿童教育哲学》课程就可以将师范生带入儿童的世界吗?对儿童的特征、小学生群体特征的了解是主要依靠课堂学习还是依靠与儿童的实际交往?如何创造师范生与儿童交往的机会?“走进儿童”的课程无需用学时加以规定和限制,有关于儿童的理论知识,可以通过课堂学习所获得,但没有与儿童交往的经验,这些理论知识永远外在于师范生,只有主动创造与儿童交往的机会,才会了解儿童、了解这个群体的共性、真正理解关于儿童的知识。“走进儿童”需要实践的课程,如小学生兴趣小组的参与和辅导、小学生课外活动的指导、小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小学生夏令营、冬令营的跟踪服务等。现在的小学校园到处洋溢着素质教育的气息,这种兴趣活动和第二课堂几乎在每所学校开设,教师教育机构可以通过与小学的“正式牵线”,积极介入这类活动的组织与开展,为师范生提供与儿童交往的实践机会,在与儿童的交往中走进了“小学生”这一将来要与自己朝夕相处的群体。对儿童特征的了解、对儿童个性的充分感知、对小学生群体的熟识,使得师范生在今后的教学准备中做出更加适合学生、吸引学生的教学设计。同时,在指导与服务儿童活动的过程中增强师范生的组织引导能力、做好活动场景与活动任务之间的调控。

2.师范生需要多渠道积累教学情境知识。教学情境知识的积累依赖于师范生沉入教学场景中的机会,是微格教学和说课等实践教学环节也无法实现的教学场景,教师教育机构所组织的见习活动就非常有利于师范生习得教学情景知识。但见习的间断性、短暂性,使得师范生无法沉入这个教学场景。松散的、自主的、日常的与小学教师的“跟踪学习”便可以实现与教学场景的持续性接触。号召师范生通过学校介绍信自主联系一位小学教师,每周都抽出固定的时间来到这位教师的课堂或其他工作场景中,观摩、交流、协助这位教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事务,借助自己的谦逊好学与端正诚恳的态度,与这位教师结为“师徒”,从而在职前课程学习的同时充分参与教育实践。

学习小论文范文第9篇

互动模式是最新课程标准和教学改革理念的具体要求,结合新的教学目标,只有不断优化教学结构,更新教学内容,才能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但在这一过程中,最重要的问题是课堂教学模式问题,传统教学过程往往不重视互动模式的作用,教学效果低下,不可避免。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一系列互动模式的改革和演变,不仅能够适应小学语文新课改的要求,同时还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二、小学语文合作学习理论应用过程中的存在问题

1.班级人数众多,合作学习开展难度大

现阶段,由于教学资源分布的极不均匀和严重短缺,大多数学校存在班级人数众多的现象。由于班级人数较多,整个教学空间就较为狭小、封闭,从而导致先进的教学理念实践难度大。合作学习,一定程度上需要学生有一定自觉性,同时也需要教师能够对班级教学有较强的把控能力。而班级人数过多,在分组方面也存在一定困难,而组内人数也较多,合作学习开展难度大,问题较多。而如何在这一形势下,选择适合我国教学活动开展的合作学习模式就显得较为重要。

2.缺乏有效指导,评判依据不明晰

合作学习的语文教学,在课堂教学上要采取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多边互动教学模式。然而,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未能对合作学习和互动模式有准确的认识和了解,由于误解了合作学习、生生互动的具体要求,就使得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过分夸大了学生的作用,而不能正确认识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指导地位。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小学生由于年龄和自律性的不足,如果整个合作教学完全放手,就容易导致课堂混乱,且不利于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另一方面是具体的指导缺乏一定依据,由于受到师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和认识问题的程度不同,往往导致评价标准不一。评判依据的不明晰将不利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有效开展。

3.合作学习方法单一,缺乏有效更新

在新的课程改革标准下,对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合作学习方法。而针对这一新的教学理念,如何有效利用成为教学理念有效推行的核心和关键。事实上,由于缺乏有效理解,在新的教学方法利用上,往往出现过多依赖和基本不用两种使用情况。但合作学习方法也并不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科学定理,其实现和发挥有自身基础和条件。首先实施合作学习对班级人数有一定要求,当人数超过一定数量时,合作学习方法使用就会效率低下,且并不能改善教学效果。其次,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使用合作学习方式。当教学内容较为简单时,就不需要进行小组合作。只有遇到具有一定难度、有探索性的复杂题目时,才适合使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最后,合作学习对参与学生的基本素质要求较高,同时也对组内成员的搭配情况有一定要求,并非所有小学生都适合使用合作学习。在教学检验中,不难发现,合作学习方法也有自身缺点和不足。因此,需要我们针对教学具体情况,对合作方法进行有效补充,确保使用最新教学方法指导教学活动开展。

三、合作学习和互动教学开展的有效策略

1.做好人文关怀,重视情感交流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们要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重视情感投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使用鼓励、表扬等一系列方法对学生进行“鼓励教学”。不仅要有效消除学生对学习的恐惧,还要增强学生对学习的信心和热爱。教师要在教学开展过程中,做好关怀,及时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师生充分互动,拉近师生感情。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也实现了“教学相长”这一目的。

2.改革教学模式,重视发挥学生主导、教师指导作用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启发学生的探究意识。想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地位,有效启迪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就需要结合现代教学理念和教学工具,实现更好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储备状况和能力结构,提出符合学生实际的学习问题。开展多样化、个性化的合作式学习模式。通过各种小组的搭配组合,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和交流,从而提升学习质量。在这一过程中,则是充分发挥了学生主导地位的过程。

3.提升学生、家长对合作学习和互动教学的认识,构建完整教学体系

要想高效开展语文教学活动,离不开学生、家长、教师的支持,三者缺一不可。很多学生并没有认识到新的教学模式的作用和意义,从而对合作学习和互动教学的执行力差。要想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合理引导。教师的解释和讲解往往能够对学生产生直接引导作用。家庭也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另一重要场所,家长要充分发挥自身补充作用,积极与孩子沟通,熟悉和了解学习情况,及时做好教学反馈。通过教师、学生、家长的多方参与,最终形成完整、高效的教学体系。

4.有效提升教师自身素养,构建完善教学体系

合作学习是一种新颖的、先进的教学方式,想要将这一教学模式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就需要教师对合作学习有认识、有了解、能接受,并且积极应用所学知识和理论进行教学。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合作学习课堂中的引导者、参与者,对整个课堂有极大把控能力。教师应该有效了解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需要,从学生的实际特点来完善教学。这就证明,教师不再是传统的知识灌输者,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效提高理论水平,还要将实际理论操作与变化发展的教学实际紧密结合,对自己的合作教学时常反思。只有这样,合作学习才有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四、结语

学习小论文范文第10篇

小学语文互动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虽然强调体现学生的教学主体性,以学生为教学中心,但这并不意味着削弱了教师的作用,反而更是强调教师的主导性,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文学习。在课前教师要做好备课工作,多搜集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与课文内容相符合的资料,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承认学生的差异性,与学生保持平等的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的时候,要以学生的学习状况和个性特点为依据,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言论;在课后,教师可以为学生设定教学任务,或是以作文等形式来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例如,教师在讲解《少年闰土》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在课前可以进行课前导入,让学生自己来讲述记忆中的儿时伙伴,并描绘其样貌、性格及其之间的故事等,通过学生的回忆,教师可以引出所要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从课文中寻找蛛丝马迹来探究作者与闰土的关系,并进一步了解作者对闰土的感情;在上课的时候,教师应当针对教材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然后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可以让学生寻找文中的句子以描述闰土的外貌特征和性格特点,并可让学生进行讨论,以此活跃课堂气氛。也可以让学生从文章中寻找所描写的闰土和作者发生的事情,并从中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在下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读后感的形式来分析这篇课文,叙述自己对这篇课文的感受,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应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创设情景教学

在小学语文互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技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加深学生的理解,从而更好地进行学习。例如,在学习《雪地里的小画家》时,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设备来向学生展示雪地的景象,以此吸引学生的眼球,之后可让学生细读课文,让学生以仿写或是扩写的形式来描述文中的雪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其更好地感受作者的喜悦之情。在此之后,教师还可以利用投影仪将学生的仿写展现出来,让学生进行评论,以促使学生自行发现自己仿写过程中的问题,并对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而加以改善,对于仿写效果好的学生则可以让其表达自己的感受,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更好地理解这篇课文。语文课程是小学阶段教育中的重点课程,是其他课程学习的基础,占有重要的地位。

学习小论文范文第11篇

从本质上来讲,学生本来就是学习的主体。在传统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将课堂的主动权从学生手中抢走,严格、严厉的控制了整个课堂的教学程序。经过新课程改革,教师要将课堂学习的主置归还给学生,让学生敢于表达出自己的思想,进而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动力。例如,在学习《沉香救母》这一课时,教师应当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进而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自己为妈妈做过哪些事呢?”提出问题:沉香为什么苦练功夫并不顾一切地前往华山?让学生分小组讨论,结合自己对母亲的爱来探究沉香救母的心理活动,进一步阐述沉香对母亲的爱,逐步激发出小学生们的主体思想。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参与模式能够充分让学生了解到新课程改革的意义所在,激发出学生的主体思想,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能学、会学、乐学,以便于更全面的来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起语文技能。

二、锻炼学生的主体能力

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们重视起主体地位的重要性,进而锻炼其自身的主体能力。课堂上教师应该为学生们提供条件,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让学生们在自身参与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锻炼自身的主体意识及主体能力。第一,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语文学习的动机,以本身的需要为出发点来学习语文知识。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激发起对于语文的兴趣,有了对于语文活动的兴趣,学生们才能逐步去钻研语文学习的技巧以及方法。

例如,在学习《第一次抱母亲》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导概括总结能力强的学生,总结文章的重点问题;引导擅长朗读的学生来探究课文中作者所要抒发的思想情感,进而更好的体会文章的神韵;引导不理解文章内涵的学生相互讨论,探究文章的主题。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就某一问题进行探究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分组,然后合作讨论,使学生每堂课都与不同的伙伴进行交流,进而更好的实现优势的互补,逐步培养起小学生们的主体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课外自主探究,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自选主题进行小组探究,为了达到更高效率的目的,教师可以安排同学分小组进行配合,但是,与此同时教师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合作伙伴的权力。

学生的学习主动参与性与学生的学习兴趣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之时,以班级内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对教学内容与形式进行调整,使学生的积极性受到刺激,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语文学习之中。从学生的实际语文学习水平及其学习需求出发,制定出合理的教学计划。教师在进行实践教学之时,也可以利用情境的创设以及问题的引入来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好奇心,引导学生入境。

三、注重自主式学习方式的运用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是组成语文思维逻辑能力的关键要素,亦是推动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重要因素。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为终极目标,对问题进行设置,然后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问题设置时,不可一次性暴露出所有的重点,反而需要引导学生自己逐步探究。学生对通过自身独立思考与自主学习所获得的知识,自然会有更为深刻的印象。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要让学生基本了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在课堂的最后与学生就本节课的授课进行交流,并告知学生下节课的学习内容。

例如,在学习《好学的爸爸》这一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先与学生进行相关内容的交流。“在你们的心里,爸爸是什么样的人呢?”学生们可能会同时大声回答“坚强”“伟大”“勇敢”,等等,然后教师就可以以阅读内容为方向进行引导,“那么,你们的爸爸是否好学吗?”学生可能会回答“好学”“不好学”,之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你们觉得课文里的爸爸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在这样一个和谐的氛围内,学生很容易投入到自主学习中去,并将文章内容与现实相联系。此外,从环境氛围来讲,教室的有效位置最好有自主学习及自主阅读相关的名人名言的悬挂,便于随时提醒学生自主阅读的重要性。

自主式学习方式应用于语文教学中,就意味着要把学生的主置归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小学语文课堂的主人,将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热情激发出来,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同时学会同学之间的通力合作,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并在主动的学习过程中发现快乐,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塑造自信心,在持续的体验中感受知识的力量。

四、结语

学习小论文范文第12篇

1.师生地位的平等性。

创新型语文新课堂教学必须打破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的不平等的师生关系,课堂上教师再不能只按照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要心中有学生,要懂得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的学习服好务,要正确对待学生那些基本正确但不大规范、甚至是错误的观点,不能一味地按照自己的要求去“格式化”,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参与者。师生交往意味着要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原先那种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的首席”。

2.教学成果的多样性。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习主体的改变,其中就包括教学成果的变化。教师是主体,学生就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在课堂上所传授的一切,包括正确的和错误的,学生感兴趣的和不感兴趣的,学生需要的和不需要的……总之,这样的教学成果就成了教师所希望的那种模式。但是,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学业基础是有差异的,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也是千差万别的,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是不拘一格的。

二、语文新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

1.对话式。

对话式语文教学就是以言语对话作为最基本的教学形式。将对话主体各方面视界的融洽、精神的相遇、理性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作为教学过程,实现对话主体各自向对方的“精神敞开”和“彼此接纳”。它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①师生对话。是指师生之间相互交流思想和看法等,不再是以前传统的教师一个人包办替代学生的思考权和话语权,学生没有主动权和自,完全被物化和客体化了。②文生对话。通过人对课文的理解和批判展开,真正实现对话式课堂教学的目标。③生生对话。将传统语文教学很少涉及的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横向联系重新建立起来,使学生在相互对话、相互影响过程中实现教育教学的目标。

2.探究式。

学生为满足自身的精神和心灵的渴望,必须采取接收式的学习方式学习人类文化遗产中的大量精华,但是同时又充满了探究的渴望,而不希望被人简单地告知。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学生学习的突出特点之一是他们对学习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布鲁纳提醒我们,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去主动发现真知的过程。为此,语文教师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①课前准备。如开列书目———中外文学名著、现当代文化名人的小说散文、优秀报刊、主要网站和网页,并给时间促成学生阅读。②整合教材。教材为学习者提供了典型材料,创新型课堂的教学过程需要灵活地使用这些材料,创造性地运用这些教材。③选定探究对象。例如抓住热点问题,教师以敏锐而深邃的思想,对社会生活深切感悟,打破语文和生活之间的“厚障壁”,让语文课堂教学和社会生活相接壤。在课堂上引进时代的活水,吸引着青少年学生去关注社会、关注人生,融入社会、交汇人生。④设计生动活泼探究方式。⑤引导学生质疑。教师要经常注重启发和鼓励学生自己主动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假以时日,学生不仅能有效地获取知识,还能潜移默化地形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和批判性思维,培养自身良好的问题意识。⑥鼓励学生发表探究成果。传统教学中的关心答案对错的做法是没有什么创新意义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独抒己见、不囿于定论。

3.讨论式。

学习小论文范文第13篇

寓教于乐,是一个科学且现代化的教学观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体验式教学,对于课堂教学活动趣味性的提高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对学科知识进行有效转化,让学习活动像娱乐活动一样具有吸引力,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师更要对学生的情绪进行调动,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动者,自主获得语文学科学习方面的乐趣。学生在体验中获得快乐,在快乐中学习,更能促进其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二、小学语文体验性学习的策略与途径分析

加强体验性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的实施,需要学校的重视、支持和教师的努力。教学创新的实现需要得到体验性学习方法落实的支持,下面我们就对小学语文教学中体验性学习的实施策略进行分析。

1.创设体验情境,激发学生热情

传统枯燥的语文课堂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光看课本学习,对于小学生来讲可谓是一种折磨。在过去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部分小学生会出现走神与思维停滞的情况,没有在教师的引导下成功进入语文学习活动。这样的课堂教学效率是可想而知的。在教学改革的今天,加强体验式教学活动的实施,增强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真实化与情境化,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小学语文课堂枯燥的现状。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通过有效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小学生营造灵活生动的氛围,调动小学生的多个感官,促进小学生积极融入。比如在讲解《蜜蜂》时,教师可以将课本中的文字转变为图片信息,通过图文的配合和蜜蜂声音音频的播放,让小学生置身于蜜蜂的世界中,在蜂语花香中体验小学语文课本内容的魅力。一个有效课堂情境的创设,可以让学生融入学习活动中,亲自感受课本内容,与文字进行有效互动,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心灵上的愉悦之感。加强情境的创设,是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体验感及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

2.给小学生独立实践的机会

在长期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是课堂中的喂食者,小学生则像一个个嗷嗷待哺的幼崽,教师强制性地进行灌输,学生完全服从式地接受,让小学语文教学死气沉沉。只有小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的状态,才具有学习与掌握新知识的积极性。在实施体验式教学的今天,教师应当让学生加入到知识的开发与学习中去,给小学生机会在课堂中表达见解。教师要正确引导,引导学生感受课堂氛围的开放性与轻松性,从而促进和谐人文学习氛围的形成,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可以利用角色扮演的活动组织学生参与新课文的学习。比如教学《孔子拜师》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本剧的排练,让学生自主安排台词,给学生时间背诵台词,让小学生成为课堂活动中的活跃分子,在讨论与思考中进行语文学习。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成果时,会通过自己的实践参与体验到语文学习的快乐,也会从体验活动中获得语文学习的成就感。科学合理的课堂实践活动是实施体验性教学的必要环节,有利于小学生感性认知学习内容,自然消化课堂教学重难点。

3.加强体验式写作教学活动的开展

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但是一些小学生对于写作学习并没有明确的概念,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写作,也不了解写作目的,更不知道写作的正确方法。在小学语文教育阶段,教师要引导小学生认识写作,通过写作学习,爱上写作,乐于通过文字表达观点。小学生之所以对写作一筹莫展,是因为他们的写作素材不足,没有充足的生活经验支持情感表达。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通过合理的体验活动开展,增加小学生的个人体验经历,促进小学生有事可写,有情可以表达。如在教学了有关母爱的阅读文章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留一个实践性的作业,让学生回家帮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可以做家务,可以帮妈妈洗脚,可以陪妈妈聊天。当学生完成了作业,教师让学生利用文字将自己经历的事情记录下来。通过真实体验而得到的写作素材更具有真实性,也饱含小学生的真情实感,不仅降低写作练习的难度,更让小学生体会写作的意义。将体验活动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各个部分进行有效结合,能够促进体验教学手段积极作用的发挥。

三、结语

学习小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探究学习;积极;独立

小学语文作为培养学生独立性的一门重要学科,在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习兴趣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通过课程的学习,不仅可以增长知识,还可以锻炼能力,体验学习的成功感,明白学习的真谛。

一、探究性学习的概要

1.一个核心:自主学习

探究性学习主要依靠学生自学。通过研究一些课题,理解科学研究所需要的方法和理论基础。探究性学习可以采取分组讨论的方法,通过科学的态度,对现有的问题进行讨论,让学生自己理解探究过程中所需要的品质,着重培养实践精神。在具体课题的探讨中明白科学研究的方法。

2.启发思维

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在探索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并且,在探讨过程中,明白自己扮演的角色和所处的位置,从而增进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具体措施

1.合理引导,发现问题

问题总是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问题,发现问题以后,需要及时地进行引导,解决问题,不能在出现问题以后将责任全部推到学生头上。其次,在探究性学习中,引导要适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能够把学生当做被动接受的对象。现实教学中,很多情况都是这样,老师往往过度引导,将问题和盘托出,既不利于启发学生思维,又不能够使学生明白问题的全部,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格,所以,老师在这一方面应该特别注意。

2.联系实际,积极引导

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学习,通过身边能够见到的例子进行讨论。在讲解过程中,可以通过身边发生的事情,对课程进行讲解。

综上所述,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切合实际的方法对课程教学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课程设计中,应该多使用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赵枫.关于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03):61

学习小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教学模式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是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运用的教学方法,与传统单一的灌输式教育教学活动相比,合作学习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合作,在轻松、民主、活跃的教学氛围中获取语文知识,并培养相关技能。教师作为合作学习教学的指导者和引导者,需要对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新时期小学生发展的特点等进行分析,做好合作学习的相关准备工作,提高小学语文合作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一、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

很多教师认识到开展合作学习的重要意义,并且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开展合作教学工作,但是受传统教学理念、教学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仍然有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升的地方。首先,教师没有做好合作学习教学实践的把控工作。合作学习是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不同的教师由于教学理念和教学思维不同,对合作学习的应用程度也不同。在教学过程中,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不论教学内容是否合适,不管学生的实际情况如何,一味强制地开展合作学习,导致教学中过分使用的现象比较突出。其次,合作学习活动的设计和方案落实不到位,教师没有认真领会合作学习模式的内涵和意义,导致小学语文合作教学活动流于形式,很多教师都将学习小组活动与合作学习画上等号,对合作学习存在认识误区。另外,有的教师认为合作学习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合作,在教学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没有扮演好引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合作学习活动开展不科学,质量不高。

二、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有效策略和途径

1.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是关系合作学习教学活动科学性、有效性和实践发挥的关键。从某种程度上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对合作教学活动的成功起决定性影响。因此,教师必须对自身的教学素质能力进行提高,不断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能力,科学地认识、了解和掌握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内涵,加强学习,注重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

2.科学准备合作学习工作

首先,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材内容,结合新课改教学的要求和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语文合作学习开展要达到的教学目的。选择的内容要具有价值和趣味性,从而刺激学生的探索欲望。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某个主题开展合作学习。例如,在人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材中的《学弈》文言文教学的时候,由于这是小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学习,因此简单的教学可能无法实现教学目的,并且这篇课文的教学目的就是要学生对这篇寓理故事进行体会,因此这篇课文的学习可以采用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先明确自己能够读懂的句子,将学习困难的句子作为小组讨论交流的主题,实在解决不了的要记录下来开展全班讨论。其次,科学分组是合作学习组织活动的重要基础,根据“组内成员各有特色,学习小组整体水平相当”的要求划分合作学习小组,对小组成员的兴趣、性格、学习能力等因素进行科学配比。

3.组织实施合作学习活动

教师和学生要认识到合作学习活动开展的重要性,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除了要对学生的语文知识进行传授以外,还要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对学生的合作能力、团队精神、竞争意识等进行培养。此外,组织实施合作学习活动要求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营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组织学生开展合作交流。例如,在《学弈》这篇课文的合作学习过程中,这是小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学习,由于每一个学生的能力不同,对文章中句子的理解能力也是有所差别的。在开展合作交流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交流,通过互帮互助,提高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4.建立科学、完善的合作教学评价工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