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林业硕士论文范文

林业硕士论文范文

林业硕士论文

林业硕士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全日制农业推广(林业领域)硕士 专业学位 研究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3.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10.003

Discussion on the Postgraduate Education for Full-time Professional

Master Degree of Agricultural Extension Forestry Area

HU Zenghui, LI Hejuan, LENG Pingsheng, ZHANG Kezhong, ZHENG Jian

Abstract The postgraduate education for full-time professional master degree of agricultural extension forestry area is an important education mode to cultivate high-level and application-oriented forestry talents, but many problem exist yet. In this paper, the problems in the cultivation of full-time master of agricultural extension forestry area wer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were also proposed, to achieve the cultivation goal and provide the required talent fo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of our country.

Key words full-time master of agricultural extension forestry area; professional master degree; postgraduate education

党的十报告首次把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章,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2015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任务、目标和具体措施。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林业肩负着重要职责。而林业已从主要以木材生产为主的传统林业,转向以生态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中心的现代林业,对林业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林业人才调查和需求预测,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全国林业从业人员和人才需求量将保持持续增长的势头,据预测,到2020年林业人才需求总量将达到100万,目前的林业专业人才培养远不能满足林业建设的需求,特别是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林业专业人才十分缺乏。据统计,我国县级以上林业管理部门、林业规划设计单位、森工企业、国营林场、国营苗圃、中等林业专业学校的技术管理岗位和教师岗位目前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人员不足1%,①因此需要更多的高层次人才充实这些岗位,提高森林经营管理水平,以满足林业行业对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需要。全日制农业推广(林业领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的旨在培养适应现代林业和生态建设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但目前在教育理念和培养方式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与培养目的存在偏差。

1 全日制农业推广(林业领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双导师制没能真正实施。为了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和提升,教育部在2009年的《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要努立健全校内外双导师制。除校内导师外,林业专业学位研究生须由在林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具有丰富专业生产或管理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校外导师,共同指导完成硕士阶段的学习,但经过几年的实践,目前校内外双导师制并未真正实施。以北京农学院为例,林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导师配置基本还是在沿用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导师配置模式,只有校内一位导师,没有校外导师,不利于学生接触实际工作,以及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

(2)课程体系不合理。学术型硕士以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主的研究生教育,侧重于理论及其应用教育,以大学教师,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为主要目标。而专业学位硕士则侧重时间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强调动手操作能力。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学制一般为3年,而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学制仅为2年,但目前专业学位硕士的课程体系的设置不尽合理,课程缺乏针对性,与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差别不大,基本上仍在沿用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课程体系,或者存在换汤不换药的情况。以北京农学院林业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课程体系为例,专业必修课包括森林生态系统理论与应用、林木遗传改良与良种工程、现代森林培育理论与技术,专业选修课包括生态环境建设与管理、森林灾害防控技术及应用、现代林业信息技术、森林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等,虽然在课程名称上突出了技术、应用等,但在实际讲授过程中仍以理论教学为主,在案例研究和实践教学等方面依然较为薄弱,背离了专业学位硕士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的目标。

(3)论文选题和评审标准有待改善。从目前林业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论文选题来看,与学术型研究生没有区别,仅是做论文的时间缩短,大部分还是在实验室里做实验,选题没有体现出应用性和实践性,以基础研究为主。并且由于仅有两年时间,有的导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要求更严格。在论文评审程序和标准以及答上基本上照搬学术型研究生,按照学术型研究生的标准去要求,缺乏针对性,没有因材施教。在答辩过程中,答辩委员没有林业相关企事业单位的行业专家,通常与学术型研究生一起答辩,答辩要求学术型研究生没有区别。

2 加强全日制农业推广(林业领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对策

(1)不断完善双导师制。基于社会对林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林业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研究生招生中的比例越来越大,基本与学术型研究生持平。因此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以及完善“双导师制”对于实现其培养目标也显得尤为重要,必须将校外导师的作用真正发挥出来,让校外导师参与课题教学、实践教学、项目研究等各个环节的指导。除此之外,还应提升校内导师实践能力。林学作为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的科学研究应该接地气,不能脱离实践,导师本身也应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经验。由于近些年引进的年轻教师层次越来越高,多为博士和博士后,具备较强的理论基础和科研能力,但是专业实践能力较为薄弱,如以修剪树木为例,林学专业的年轻教师很少有人能够修剪好,因此有必要加强传帮带,以及到基层进行相应的锻炼和培训。建立和完善林业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双导师制”,将高校和林业基层用人单位联系在一起,一方面实现高层次应用行人才的培养目标,另一方面能够有效地促进研究生就业。

(2)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林业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体系应和其培养目标相一致,而不是简单的照搬学术型研究生的课程体系,要突出实践性和应用性,并且应该具有明确的职业指向。特别是针对目前和今后长时期开展的生态建设,强化生态类课程的建设。并且在授课过程中,增加案例教学,增加讨论内容,引导学生对生产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增强专业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强化校外林业企事业单位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利用实践基地,针对林业领域的实际问题,采用调查分析、实践模拟、计划制定、项目评估、技术或产品研发等实践训练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目前北京农学院园林学院已和百花山部级自然保护区、北京植物园、北京小龙门森林公园、北京大东流苗圃、通州园林绿化局、北京市园林科研所等林业企事业单位开展了长期的合作,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搭建了产学结合平台。在林业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利用实践基地条件,进行教学或顶岗实习,针对专业领域的实际问题,由基地导师指导,采用具有符合职业需求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多样化实践训练方法,培养研究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以及研究生探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制定合理的毕业设计选题及评价制度。林业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毕业设计的选题也应符合其培养目标,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有所区别。学位论文的选题须紧密联系现代林业生产实践和生态建设,针对生产、管理、规划设计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或在科学技术观点、试验材料和方法上有一定特色或新意,应体现出作者具有独立从事林业和生态建设科技工作的能力,以及解决林业实际问题的能力。论文可采取多种形式,包括试验研究、调研分析、林业生产项目规划与设计、产品与技术研发、案例分析、项目管理、分析评估等。同时,在论文的评审以及答辩环节中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论文不同,要求至少应有1/3以上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参与,以突出培养目标。

除此之外,还应加强宣传和引导,提高社会对林业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认知度,改变对专业学位的接受程度不高的现状,通过国家相关政策和规定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国家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重视程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林业硕士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综合艺术院校 艺术硕士 教育改革

积极发展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国家基于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优化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结构和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采取的重要战略性举措。此举对于以技能培养要求较高著称的高级艺术专门人才培养而言,无疑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改革思路和广阔的实施空间。

一、艺术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启动与发展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作为我国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重视。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加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国家研究生教育体系中的作用进一步凸显。2013年7月印发的《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1号),再次加大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力度,提出一系列指导性意见:“基本稳定学术学位授予单位和学位授权学科总体规模,积极发展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分类考试。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考试办法。”“建立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面向特定职业领域,培养适应专业岗位的综合素质。”“改革质量评价机制,按照一级学科和专业学位类别分别制定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学术学位注重学术创新能力评价,专业学位注重职业胜任能力评价,人才培养质量评价要坚持在学培养质量与职业发展质量并重”。同年11月,《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对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提出更明确、更具体、更有操作性的指导意见。艺术硕士学位从一起步就显出很强的生命力。2005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相继颁布了《艺术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学位[2005]9号)和《关于申报开展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试点工作和推荐全国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人选的通知》(学位办[2005]13号),批准北京大学等32所研究生培养单位为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试点,同时对艺术硕士的招生对象、学习方式与年限、培养方式与培养要求等提出具体的指导性意见,开启了我国艺术学科特别是艺术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新纪元。

艺术硕士,英文名称为Master of Fine Arts,简称MFA。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区别于艺术理论、学术研究的学术型研究生教育,招生对象一般为具有艺术实践经历的学士学位获得者,在培养过程中突出专业特点,注重创作表演技能的提高并兼顾艺术理论及内在素质的培养。艺术硕士培养目标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艺术专门人才,学科领域包括音乐、美术、艺术设计、舞蹈、戏剧、戏曲、电影、广播电视等。

吉林艺术学院于2009年6月,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成为第二批艺术硕士培养院校。当年获批的专业领域为音乐、美术,专业方向为管弦乐器演奏、中国乐器演奏、声乐演唱和油画。2010年,艺术硕士招生和培养的专业领域进一步拓展到设计和戏剧。随后,吉林艺术学院紧密围绕国家特别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全国艺术硕士教指委的要求,注重发挥综合艺术院校的特色与优势,积极开展综合艺术院校全日制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的探索与实践。仅五年时间,学院艺术硕士研究生教育就得到长足的发展,目前研究生导师为132人,累计招收艺术硕士研究生536人,其中已获得学位105人,在读431人。

二、构建符合艺术硕士特点的创新理念和课程体系

“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我国要在科技创新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必须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培养创新思维,挖掘创新潜能,提高创新能力,在继承前人基础上不断超越”。这是新时期党和国家对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新阐述,不仅为高等院校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也对以创新实践为主要特征的创新型艺术人才培养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为此,吉林艺术学院在艺术硕士培养过程中紧紧围绕创造力和创新力这一目标,在课程体系、导师队伍、实践基地、评价体系建设等方面大力推进改革,构建了特色鲜明、科学合理的培养体系,收到了很好的实效。

区别于学术型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定位,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掌握某一专业领域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其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教学内容要强调理论性与应用性课程的有机结合,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

吉林艺术学院的艺术硕士课程体系既有以培养文化艺术涵养和掌握现代艺术理念的艺术基础理论类课程,也有以培养扎实深厚的创作技能和创新思维为核心的艺术创作类课程,突破了偏重创作技法的单一培养思路,提升对艺术内涵的理解。明确区别艺术硕士和学术型硕士的培养计划,增加艺术硕士的创作实践类课程的学分,使创作实践类学分占比达到60%,将高层次、应用型这一目标理念贯穿实践教学之中,从而大幅度提升艺术硕士的创作实践能力。

三、构建具有较高创新实践素质的“双师型”和“双导师”团队

“双师型”导师队伍建设既是艺术硕士培养理念的需要,也是实施课程体系的保障。近年来,在“双师型”导师团队的建设中,吉林艺术学院进行了深入有效的探索和尝试,在校内建起一批“双师型”导师工作室,坚持以创作和项目的实践带动教学,让学生直接参与到导师工作室的创作和项目中,通过实战积累经验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同时还采取了“请进来、走出去”的双轨并行机制,建立健全校内外“双导师”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立起一支结构优化、艺术水准高超、实践经验丰富的导师团队,达到了理论和实践的有机融合,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艺术水准和创作能力。

“请进来”是指把业界德高望重的音乐家、美术家、书法家、剧作家、舞蹈家、知名导演等专家请进学校,特聘为硕士研究生导师,吉林艺术学院制定了详尽的聘任条例并履行相关聘任程序,通过这种方式共聘请了许占志、董亚春、王晓燕等30余位省内外艺术家来校建立工作室和创作室,对艺术硕士实施培养。此外,吉林艺术学院还聘请了刘云志、方力钧、岳敏君、范福安、王举等10余位国内艺术家。“走出去”就是让艺术硕士进入到这些校外专家导师的工作室和创作室,充分融入和利用其创作实践环境,真正在创作实践及项目研究中培养。对于此类校外特聘导师,学校在政策和经费上给予相应支持,形成产学研用一体的艺术硕士校内外“双导师”培养机制。

四、构建融教学与创作实践为一体的实训基地

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胜任能力是艺术硕士培养的关键,按照艺术硕士高层次、应用型的培养目标要求。近年来,吉林艺术学院通过多种方式与吉林省交响乐团、长影乐团、吉林省民乐团、吉林电视台、吉林教育电视台、长春广播电视台以及画廊、经纪公司等企事业单位结成长期合作关系,还与拥有“中国好声音”“中国好歌曲”和“中国好舞蹈”三大王牌娱乐节目的灿星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成为该公司在国内唯一的流行音乐人才培训基地。通过这一系列的合作建设了一批具有提高创作能力、激发创新潜能融教学和创作实践为一体的艺术硕士实践实训基地,这些基地充分体现了艺术创作、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三位一体的功能,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果和社会效益。

五、构建符合艺术创作规律和艺术人才特征的评价体系

针对艺术硕士的教学成果强调作品创作与表演实践,其学位论文要求主要对作品创作与表演实践的专业分析和理论阐述,旨在突出培养艺术创作、表演领域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这一特征。吉林艺术学院明确区分了艺术硕士和学术型硕士的考核评价标准,以艺术硕士的作品创作与表演实践质量为主要评估考核依据,论文需结合创作或表演作品来阐述自身创作、表演的体会与感受,以及创作、表演理念与技法或技巧创新等。完善毕业音乐会、毕业画展、毕业设计展、毕业剧目的相关要求,毕业论文的答辩形式也在探索创新,可以在表演或展览现场对其作品创作与实践展开答辩。

开展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就是深化改革、确保质量、突出特色,学习国外高层次艺术专门人才培养的先进经验,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制度,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尤其是文化发展繁荣的需要,提高我国艺术教育的整体水平,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做出贡献。

(注:本文为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研究重点课题“综合艺术院校全日制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的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陈其和,.“双导师”视阈下高校艺术硕士生培养质量保障策略――以中国画方向为研究个案[J].美术大观,2012(5).

[2]江河.关于在我院开展艺术硕士专业学位试点工作的思考[J].新美术,2005(4).

林业硕士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卓越计划 材料工程 专业

研究生培养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2C-

0048-03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国家决定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促进工程教育改革和创新,全面提高我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卓越计划”实施的专业包括传统的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专业,遵循“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分类实施、形式多样”的原则,重视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战略性新型产业的人才需求。实施的层次包括工科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三个层次,培养现场工程师、设计开发工程师和研究型工程师等多种类型工程师后备人才。同时,作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形势的新举措,教育部决定自2009年起扩大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范围和规模。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属同一层次的不同类型,它主要培养有特定职业背景的高级专门人才,其中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因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教学理念与评价标准等方面均紧密契合教育部推进的“卓越计划”,因此被纳入计划之中。

桂林理工大学近年来对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2012年被教育部列入“卓越计划”。全校共有3个本科专业和4个工程硕士专业领域(含材料工程)获批开展“卓越计划”,成为了广西唯一获得研究生层次“卓越计划”的高校。本文以桂林理工大学材料工程专业为例,探讨在实施“卓越计划”的情况下,如何结合广西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改革材料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

一、广西实施“卓越计划”材料工程专业硕士的环境与条件

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是研究生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由于工程硕士教育培养的是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因此必须在教育、科技、经济紧密结合的框架内开展,亦即需要大学、企业、职业界、社会以及政府之间的良好合作与互动才能实现。目前高等教育依然沿习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教育模式,高等教育仍是一个相对封闭的体系,对外部需求的了解不够,因此人才培养难以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设立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就是为了改变工科研究生培养规格单一的局面,通过明确不同于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制度(如双导师制、企业参与、社会评价、与职业资格挂钩等)实现培养制度的变革。但目前这一宏观管理体制改革尚未完成,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制度环境仍然存在诸如产学研机制不健全、市场调节机制不完善、质量保证机制不科学和缺乏专业认证制度等问题,这些情况在经济尚不发达的广西更为严重。因此,需要广泛借鉴发达国家、国内发达地区的经验,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事实上,工程硕士教育在西方发达国家也经历了曲折和探索过程。美国的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其蓬勃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美国的工程硕士计划实质是四年本科计划的拓展,其宗旨是为工业界培养高水平的实践型专业人才,它注重工程设计和学生在工程实践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能力的培养。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工程硕士的教学计划和教材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完全一致,这表明实践经验与较高的学术水平并重是工程硕士在美国获得认可的重要因素。欧洲大学和企业在培养工程师的工程能力方面有比较成熟的合作运行机制。来自企业的工程师能够实质性地参与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的设置,其中一般包括不少于3个月的职业实习以及3个月以上的实战性研究论文或设计项目。此外,发达经济体还普遍将专业认证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与高等工程教育挂钩,如在美国未经ABET认证的工程专业学生很难获得注册工程师资格;在欧洲,进入FEANI认可的工程专业学习是获得工程师资格的基本条件;在日本,JABEE认可的工程专业毕业生可以免试通过技术士资格考试的初试;在英国,工程教育更是以取得专业资格作为培养的主要目标。由此可见,工程硕士教育在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其突出应用性的定位,并与各类专业资格挂钩。

国内一些首批加入“卓越计划”的高校在工程硕士培养方面也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如南京大学实施了分级课程体制,突出讲座、沙龙、实战模拟、案例教学等内容的比重,学位论文则强调以案例研究为主;还通过自我评价体系,对“卓越计划”实施情况进行经常性的研讨与测评。河海大学对其特色专业—水利工程专业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进行全面的探索。他们提出了“重理论,强实践”的理念,在课程内容上强调与学术型有所区别,注重案例和研讨式教学,通过“顶岗实践”获得工程实践能力,其学位论文的可以是规划、勘探、设计、施工、项目管理、产品研发和应用研究等。

虽然广西属于西部欠发达地区,但已经提出了“14+4”千亿元产业发展计划,力争包括食品、汽车、石化、电力、有色金属、冶金、机械、建材等14个产业的产值达千亿元,同时培育包括新材料、新能源、节能与环保、海洋等4个新兴产业。材料学科是实现该计划不可或缺的技术支撑,而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材料工程专业硕士则是最为急需的高级人才。虽然目前广西有能力持续支持实施“卓越计划”的大型企业不多,但亟待技术升级的企业则比比皆是。

二、桂林理工大学材料学科发展现状与材料工程专业硕士培养存在的问题

桂林理工大学材料工程专业,其前身可追溯到1992年桂林冶金地质学院的地质专业,以后逐步增设了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金属材料工程、冶金工程和材料科学与工程等专业,基本上涵盖了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主要学科。该学科目前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和冶金工程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二级学科硕士点,同时招收材料工程专业硕士。其中,材料学为省级重点学科,并于2009年成为教育部批准的博士点授权建设学科。

通过多年建设,桂林理工大学材料学科已经形成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举的格局,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合成与制备新技术、高性能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新型电、磁功能材料及能源功能材料、绿色建材及生态环境材料等,密切结合广西优势有色金属、矿物和植物资源等设立和发展起来的,具有较为鲜明的地方特色。学科目前拥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还与广西10多家大型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科研成果应用获得直接经济效益10亿余元,并获得包括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广西科技进步一等奖、广西自然科学二等奖等重要研究成果。

但是,材料工程硕士培养仍然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表现为:第一,现行的材料工程专业硕士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虽设置了实践环节,却缺少相应的强化训练内容,在课程设置上与学术型研究生差别不大;第二,材料工程硕士自身的认可程度不高,所录取的学生一般是成绩未达到学术型研究生要求的,学生容易产生自卑情况,而且自费上学的比例偏高;第三,研究生导师对培养工程硕士的积极性也不高,因为学生在完成一年的理论课学习后就要到企业去实习,对导师的实验室研究作用甚小;第四,近年来追求学科全面发展成为普遍的趋向,使得桂林理工大学原来的有色金属行业背景明显淡化,在材料学科上表现为涉及领域宽,科研工作大多集中在功能材料、复合材料或纳米材料等新材料领域,而传统的金属材料和冶金工程反而成了弱项;第五,缺乏必要的“行业指导”,为“卓越计划”工程硕士的培养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三、创新材料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全程互动实施“卓越计划”

“卓越计划”为全面提升材料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提供了最佳的契机,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要切合广西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为此,我们提出了培养工艺设计与新产品研发两类材料工程专业硕士的新思路。广西工业技术落后,主要依靠资源生产初级产品,生产过程高消耗、高污染。工艺设计类工程硕士的培养则针对这些问题发展,将相关的技术改造与工艺设计作为工程硕士的毕业论文(或设计)内容,依托产学研基地和重点实验室的研究平台,为企业解难题、创效益,进而提高社会对工程硕士的认可程度,强化高校与企业的联系;而新产品研发类工程硕士的研发工作主要是服务于落户在广西的新材料、新能源、节能与环保和海洋等新兴产业的需求,开展新产品研发或进行扩大实验,实现研究成果的转化。根据论文工作的内容和要求的不同,灵活安排实习时间和毕业论文的形式。如以工艺或流程设计为主的工程硕士要在企业实习至少半年,其毕业论文以工艺或流程设计为主;而以新产品研发为主的工程硕士则留在实验室,借助本学科的仪器设备完成相关研发工作。

在培养标准上,我们提出要围绕工程基础教育(技术基础和专业基础)和工程专业教育(工程实践和设计创新)两个中心环节层层递进,培养具有较强技术知识、推理能力、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项目与工程管理能力和有效沟通与交流能力,同时具备较高职业道德、职业素养与社会责任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充分利用双导师制,把高校研究生教学中的专业基础教育优势与企业导师在工程设计与实践方面的经验相结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工艺设计和新产品开发,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技术开发过程的组织能力,有效促进“卓越计划”在材料工程硕士层面的贯彻与实施。基于材料学科的特点,材料工程专业硕士在材料学基础理论方面同样需要扎实的基础。因此,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要与学术型硕士相同,但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教学内容则要突出材料加工与工程设计等方面,这部分教学任务可优先安排给有“双师证”(即教师证和工程师证)或有过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此外,还专门开设了实践环节,用于实验技能实训及现场实习等。

在考核标准与评价体系方面,材料工程专业硕士也与学术型硕士有所不同。材料工程专业硕士毕业不要求在省级以上正式学术期刊,考核主要集中在毕业论文(或设计)所体现的工作量、创新性和实施效果等方面。在研究生评优和奖学金评比中,主要考核工程硕士自主知识产权、专利申报或方案实施所取得的经济效益等情况,并使之与学术型硕士所发表的学术论文有可比性,创建公平竞争的环境。

在校企合作办学方面,桂林理工大学与桂林地质矿产研究院、广西三环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广西鱼峰集团有限公司、广西金山铟锗冶金化工有限公司和广西新未来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具有实力的企业建立了稳定(下转第54页)(上接第49页)的产学研基地。学生在企业进行实习实践时,要求企业要以“准员工”的标准对待,严格要求且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而相关企业也有优先挑选毕业生的权利。桂林理工大学经过资格和能力评审,第一批共聘请了15位企业导师,均为企业高层或具有高级职称人员。企业导师要对在企业进行的工程实践培养内容和培训标准,如企业高级技术人员授课、生产现场学习与安全培训、参与新产品研发和工程设计等提出了较为详细的要求,企业教学完成后相关企业应为学生提供培养质量鉴定。

为了确保材料工程专业硕士的培养能够符合“卓越计划”的要求,桂林理工大学提出了校企合作、全程互动的理念,并成立了“卓越计划”领导小组,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校级专家小组及二级学院教学工作小组等组织机构,并为每个试点专业提供专项经费。学校在鼓励相关试点专业大胆改革、积极探索的同时,特别强调教学质量。为此,材料工程专业也建立了教学质量监控与信息反馈机制,对现行的材料工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并征求学生的反馈意见。此外,还通过校内导师定期与相关企业保持沟通,了解材料工程硕士研究生在课题执行方面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向对方企业通报,真正做到“全程互动”。

总之,实施“卓越计划”对创新材料工程专业硕士的培养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桂林理工大学将依照校企合作、全程互动的理念,扎实做好“卓越计划”材料工程专业硕士试点工作,努力实现高校与企业的双向共赢,更好地服务广西经济的新发展。

【参考文献】

[1]于福莹等.以实施“卓越计划”为契机探索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途径[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2)

[2]姜尔林,宋恭华.工程硕士教育制度环境的不足及对策[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1)

[3]陈兴德,王翠娥,王晟.美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历史、现状与反思[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6)

[4]顾建民.美国工程专业学位的现状分析与前景展望[J].机械工业高教研究,1999(3)

[5]陈乐,王沛民.课程重建:欧洲工程教育改革的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5)

[6]汪辉.美欧日高等工程教育质量评估机制的比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2)

【基金项目】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改工程项目(2011JGA050,2010JGA031);桂林理工大学教改工程项目(2010B06)

林业硕士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全日制专业学位 培养质量 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

一、问卷设计与调查

(一)问卷设计

本问卷主要围绕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过程监控和论文把关展开,过程监控包括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实践基地建设、导师队伍配备、导师指导情况、教师实践基础,论文把关包括论文选题、论文形式、论文撰写、论文答辩、论文审核。

(二)问卷调研与基本信息统计

本次调查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定量为针对学生的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抽样调查,定性为针对专任教师和导师的专家深度访谈;调查对象为全日制专业型硕士、专任教师以及全日制专业型硕士导师;调查时间为2015年10月7日至11月5号,历时30天,回收有效问卷539份。

二、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满意度定量分析

(一)总体满意度调查结果与分析

全日制专业型硕士与全日制学术性硕士在教育方向定位上有明确的的区别,但在我们的调查过程中发现,仍然有329人认为全日制专业型硕士与全日制学术性硕士并无区别,这个比例占到了总人数的61%。

(二)过程监控满意度调查结果与分析

过程监控对全日制专业型硕士至关重要,但从满意度调查来看,满意程度偏低。从图1中得以得出,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实践基地建设、导师队伍配备、导师指导情况、教师实践基础的不满意比重(包括不满意与很不满意)分别占59%、28%、54%、26%、31%、48%。

(三)论文把关满意度调查结果与分析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的最后关口,是研究生的代表性学习结果,是培养质量的主要标志。从调查结果来看(图2),论文选题、论文形式、论文撰写、论文答辩、论文审核的不满意比重(包括不满意与很不满意)分别占36%、39%、16%、9%、43%,其中论文选题、论文形式和论文审核不满意程度较高。

三、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满意度定性分析

(一)应用性目标被弱化,未与学术型硕士区分开来

从全日制专业型硕士培养目标来看,培养过程中要把学生职业化能力培养作为重点,向专门化、职业化和应用性方向发展。但在实践过程中,专门化、职业化和应用性的目标并没有得到落实,培养单位实际执行过程中,模仿学术型硕士人才培养方式,偏离和模糊了培养目标,弱化了应用型目标。其中培养方案的设置是以科学研究为导向的,学位点设置具有鲜明的学科性,偏重理论研究和科学探索,与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基本相同,唯一的差别就是要求宽松些。我国大多数高校在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设置等环节仍然存在“偏理论,轻应用”的情况。

(二)双导师制形同虚设,教学实践未落实

师资队伍作为教育质量保障的重要部分,其作用毋庸置疑。全日制专业型硕士采用双导师制度,校内导师主要沿用已有学术型导师,校外导师主要聘任专业领域相关工作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沿用的学术型导师队伍长期居于理论研究前沿,在指导过程中还是注重理论研究,远离实践。

实践教学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核心内容,国家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要求实践教学的时间原则上不少于一年,但实际教学过程中,专业实践只是流于形式。

(三)论文选题实践性不足,缺乏论文审核标准体系

目前,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时间短,不少学生选题准备时间仓促,并且很多导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还是按照学术型模式进行,导致他们学位论文仍然较大程度上地遵循学术型研究生的传统形式,毕业设计内容及方法难以体现应有的实践能力。

此外,在论文审核上也缺乏区别于学术性硕士的论文审核体系。学生无法精确获取专业型硕士论文的具体要求,教育部也无相应的规范,只能沿用W术性硕士论文的模式,这导致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论文无法体现出应该具备的实践性和职业性。

四、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满意度提升的建议

(一)制订实践诉求的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专业学位培养方案制订中既要考虑与学术性学位之间的知识结构与能力标准的显著差异,又要结合其全日制教学方式的特点,突出其多元参与性与实践性,尤其要加大实践环节的比重,合理安排课程学习、科研训练、专业实践、论文撰写的时间比例与内容衔接。

(二)培养实践型师资队伍,加大实践教学投入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关键在教师队伍,这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全日制专业学位导师遴选标准,使得校内导师具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校外导师能够充分深入学校指导学生实践。为了培养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实践性,加强实践课程建设势在必行高校应制定适用于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业考核标准,稳打稳抓学生的实践学习,鼓励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积极创新,将学生的学业考核焦点应放在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培养过程上,从而来培养学生的实践性和职业性。

(三)提倡论文形式多样化,健全论文审核机制

高校应倡导专业学位的论文以应用为导向,论文选题必须来源于专业实践或者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研究成果要有明显的实际应用价值,论文的选题与在学期间的实践学习相结合,并且在校内导师和校外老师的共同指导下定题。针对全日制专业型硕士论文标准尚不明确的问题,相关部分应制定详细的专业型硕士论文审核标准,使得导师在指导论文时有据可依,放心大胆的将专业型硕士论文往实践性和职业性方向引导。

参考文献:

[1]王健,曲鲁平.我国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10).

[2]万安.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4.

[3]李秀坤,李琪,高明生,孙凤义,宋瑞琳.影响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因素及对策研究――以哈尔滨工程大学水声工程学院电子通信工程学科为例[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05).

[4]马永红,赵世奎,李晔.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跟踪研究思考[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01).

林业硕士论文范文第5篇

说实话,非常搞不明白,林丹要这个硕士文凭干吗使?我想,这也一定是很多人的同感。

林丹拿这个硕士文凭,既不是要就业递交简历,也不是升职涨工资,更不可能是为了找对象添加筹码,那么他成为硕士究竟是要给谁看呢?!反之,通过上述这些话,我倒是觉得能解释“林丹硕士”争议热潮的荒诞一面,那就是长久以来一直没能消除相反更加深重的“唯文凭主义”。这个倾向的实质不在学识上,而是与之相关的利益上。因此,我们今天才会这么注意林丹获得硕士学位这个问题,也才会时于“硕士”这个词如此敏感。但是,这个敏感里却隐含着非常荒诞的意味,那就是我们想当然地把学位的价值用利益来衡量一番之后,在举高学位和放低学位这两个选择中举棋不定,为了掩饰尴尬,于是我们就不妨己所不被、却施于人,来质疑林丹的学习程度和质量就成了最好的消遣。反正这种避重就轻、借题发挥的事儿,怎么争论也争不出个所以然来。

林丹要这个硕士文凭干吗呢?不妨听听人家本人怎么说。

据媒体报道,林丹等多名现役运动员之所以能够顺利毕业,是由于华侨大学提供了“教师上门授课”这一便捷、灵活的教学方式。在这些运动员整个的学习过程中,也没有“故意放水”的情况发生。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林丹对此事的反应比较平淡,他对记者说道:“我觉得网友质疑此事,可以理解。华侨大学的领导、教师对我都很好,另外我的论文选题紧贴自己所从事的事业,题目是《羽毛球世界战略论》。我经历了12年职业生涯,凭借对这项运动了解,在这项运动如何走上世界顶级舞台等方面,我想我还是有些发言权的。”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这个硕士的产生过程非常寻常,有过大学经验的人都应该明了。而且,《羽毛球世界战略论》这个论文,且不说无法出自我们这些挣扎在亚健康边缘的人之手,就算是出自其他在校、甚至体校学生之手,论文的信服程度和价值会比林丹大吗?当然,这种事情也是有可能的,问题是我们没去写。林丹写了,而且符合该校的程序,那么学位也就没什么可质疑的了。如果非要说质疑,我们不妨拿来他的论文看看,然后试着驳倒他,那才是真正的质疑,而非只是质疑个头衔。至于说外语四、六级考试,彼时我们还曾质疑过外语考级,也曾列举出古今中外很多没学历、没考级证的大学者、大教授、大科学家,怎么如今又盾改长矛、长矛改盾了呢?!

林业硕士论文范文第6篇

一、招生规模:

2014年我校拟招收博士学位研究生1500名左右(包括直接攻博生、本校硕-博连读生和公开招考生)。

二、报考条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三)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四)考生必须符合下列学历等条件之一:

1. 应届毕业硕士生(最迟须在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

2. 已获硕士学位的人员。

3. 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的考生(只有硕士学位证书而无硕士毕业证书的), 报名时必须已获得硕士学位证书。

(五)在校硕士研究生非应届毕业生一律不准报考,一经发现,立即取消考试资格和录取资格。

(六)须有两名与报考学科专业相关的副教授或以上职称的专家书面推荐意见。

(七)在境外获得的硕士学位证书必须通过“国家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资格

审查时提交认证材料的原件及复印件。

三、报名时间及方式:

(一)报考我校2014年博士生的所有考生均须在2013年12月10日至12月30日期间登陆吉林大学招生网博士报名网址gim.jlu.edu.cn/zsb/wsbm_u/。

(二)考生按网上报名要求填报相关信息之后,再下载有关表格。

(三)考生在网报前应认真阅读吉林大学2014年博士生招生简章和专业目录,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报考条件。凡不按要求报名、网报信息误填、错填或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四、关于现场确认:

(一) 现认时间:2014年3月1日(周六)— 3月2日(周日)。

(二) 现场确认地点:吉林大学中心校区体育馆 (长春市高新区前进大街2699号,公交

315路吉大南区终点站往南走大约500米)。可乘车线路:315路、13路、222路、154路、193路、 轻轨。

(三) 符合报名条件的考生进行现场确认时,需提交下列材料:

1. 所有考生(含军人)本人第二代居民身份证件原件及复印件。

2. 本科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复印件。

3. 应届毕业硕士生(含硕博连读生)需持研究生证原件及复印件;还需持有所在学校研究生主管部门开具的应届硕士毕业生证明。(应届毕业硕士生若被录取,在入学报到时还须补交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及学位证书原件和复印件。)

4. 已获硕士学位人员需持硕士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5. 报考临床医学博士的考生还需提交国家颁发的临床医师资格证书原件及复印件(七年制应届硕士生除外)。

6. 考生通过网上报名系统打印并由本人签字的“报名信息表”一份 。

7. 考生通过网上报名系统打印的“报考博士生登记表”一份 ( “本人自述”栏之前的内容均由考生本人填写)。

8. 考生通过网上报名系统打印的“专家推荐书”两份。

9. 考生通过网上报名系统打印并签字的“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书”一份。

10. 每人交纳报名费人民币200元。

因现场确认时需采集考生本人图像信息,故此项工作不能由他人代替。

五.关于函报:

外地考生网上报名后可以通过函报(不需进行现场确认)进行资格审查,并需提交下列材料:

1. 上述四(三)中所要求的现场确认需提交的所有材料;

2. 近期2寸免冠近照一张;

3. 每人交纳报名费人民币200元,并请通过邮局汇款。考生应在汇款单备注栏内注明“×××2014年博士生考试函报费”及网上报名编号。请于2013年12月30日前汇到吉林大学招生办公室研究生招生科。

注:以上材料须通过中国邮政特快专递(EMS)于2013年12月30日前寄到或直接送到吉林大学招生办公室研究生招生科。逾期邮寄或有缺项的材料恕不受理。

六、准考证的发放:

(一)在吉林大学进行过现场确认的考生,请持本人二代身份证件原件到所报考学院的研究生办公室自取。

(二)凡是函报的考生,必须持本人二代身份证件原件及硕士学位证书原件(应届毕业硕士生持研究生证原件);报考临床医学博士的考生还需持国家颁发的临床医师资格证书原件(七年制应届硕士生除外)到吉林大学招生办公室研究生招生科领取准考证;请考生保存好《准考证》 ,以备复试时使用。

(三)“准考证”具体发放时间将在吉林大学招生网(zsb.jlu.edu.cn)另行通知。

七、初试:

(一)考试时间:2014年3月22日 —3月23日。

(二)考试地点:吉林大学(具体地点另行通知)

(三)考试科目:

1. 外国语(不含听力)。由学校统一组织考试。

2. 两门专业课(具体科目请详见“吉林大学2014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

目录”)。 复试时由各招生学院(所)组织考试。

3. 以上考试均为笔试,每科考试时间为3小时,满分为100分。外语初试后择优进行复

试。

八、复试

(一)复试工作具体安排,由各招生学院(所)确定。复试内容包括两门初试专业课、外国语听说能力、学术水平考查、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等。复试形式采取笔试、口试或两者相兼的方式进行。

(二)所有被录取考生均需参加复试。

(三)跨学科、专业考生,复试时应加试(笔试)所报学科、专业两门硕士生必修课程。若学院(所)在招生专业目录备注栏中未注明加试科目,则不需要加试。

九、录取:

(一)根据考生初试、复试成绩,综合评估各方面的表现,从中择优确定拟录取名单并进行公示。复试不合格考生不予录取。学校统一将所有拟录取的考生报教育部进行录取检查。录取检查合格后,发放录取通知书。

(二)“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招生名额由教育部单独下达。凡招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博士生导师,2014年仅限招收一名该计划考生。

(三)博士生录取类别分为非定向就业和定向就业二种。

定向就业博士生须在被录取前与招生单位、用人单位分别签订定向就业合同。定向就业博士生毕业后回定向单位就业。

非定向就业博士生毕业时采取毕业研究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方式,落实就业去向。

(四)新生应按时报到。不能按时报到者,须有正当理由和有关证明,并向招生学院(所)请假。无故逾期两周不报到者,取消入学资格。

十、各类专项计划:

1. 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

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博士生考生,报考资格的确认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民族教育处负责,未设民族教育处的由高教处负责。

请考生参考《吉林大学2014年招收攻读“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及专业目录》(另发),并结合本人定向省份教育行政部门的具体要求确定专业。

凡取得“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博士研究生”报考资格的考生,必须在2013年12月30日之前,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民族教育处确认的 《报考2014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博士研究生考生登记表》一份 ,以中国邮政特快专递(EMS)方式邮至或直接送至吉林大学招生办公室研究生招生科。所有信息均以报名时填报的为准,不得更改。

2.南方研究院

我校南方研究院只招收珠三角地区的考生,且网上报名前需经我校研究生院珠海分院进行资格审查备案,招生简章及目录另发。

3.吉林大学廉政研究与教育中心

吉林大学廉政研究与教育中心只招收纪检监察系统考生,招生简章及目录另发。考生在网上报名之前必须经过廉政研究与教育中心进行资格审查备案。

吉林大学廉政研究与教育中心联系电话:0431-85166119,联系人:连永超 13689817978。

4.“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

招生简章及目录另发。考生在网上报名之前必须经过“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进行资格审查备案。

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理论法学中心研究生办公室(匡亚明楼529房间)联系人:钟鸣,联系电话:0431-85166329。

5.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职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专项计划

报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职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专项计划”的考生,请依照教育部《关于做好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职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学位”专项计划招生工作的通知》的要求,进行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招生简章及目录另发。

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办公室联系人:王丽欣,联系电话:0431-85151056。

6.中国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只招收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推荐考生,招生简章及目录另发。

7.吉林省长吉图开发开放研究中心

吉林省长吉图开发开放研究中心只招收中共吉林省委组织部推荐考生,招生简章及目录另发。

8.工程博士

招生简章及目录另发。

十一、学费和奖助学金:

(一)学费

按照国家规定,我校从2014年秋季起,全面实行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具体收费标准详见吉林大学研究生院主页(yjsy.jlu.edu.cn) “研究生管理”。

(二)奖助学金

1. 国家助学金、学业奖学金、国家奖学金等评定办法详见吉林大学研究生院主页(yjsy.jlu.edu.cn) “研究生管理”奖助学金具体规定。

2. 学校根据实际需要将设立部分助研、助教和助管岗位,按岗位工作发放津贴。

十二、体检:

体检在新生入学报到时由招生学院(所)统一组织,具体时间另行通知。体检医院为吉林大学校医院。体检标准按照学校有关规定执行,体检不合格者我校不予录取。

十三、其它:

(一)博士研究生的基本学习年限为3—4年。

(二)专业代码后带“”者为学校自设专业。

(三)我校不举办任何形式的考前辅导班。研究生招生科不提供往年考研试题,不出售

或办理邮购书籍等业务,敬请谅解。

(四)请各位考生及时登陆吉林大学招生网,以获取我校2014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相关信息。

通讯地址: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 吉林大学中心校区行政楼420室

吉林大学招生办公室研究生招生科

邮 政 编 码:130012

咨 询 电 话:0431-85166371

传 真 号 码:0431-85166371

各博士生招生学院(所)研究生办公室联系电话:

学院(所)名称

联系电话

学院(所)名称

联系电话

哲学社会学院

85168215

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

88502362

文学院

85166006

建设工程学院

88502353

外国语学院

85168427

环境与资源学院

88502284

经济学院

85167027

综合信息矿产预测研究所

88502410

法学院

85166105

基础医学院

85619495

行政学院

85159032

公共卫生学院

85619431

管理学院

85095009

临床医学院第一学院

88782768

商学院

85166139

临床医学院第二学院

88796362

数学学院

85166425

临床医学院第三学院

84995168

物理学院

85167955

口腔医学院

85579355

化学学院

85168438

药学院

85619289

生命科学学院

85155459

护理学院

85619595

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85095764

马克思主义学院

85151056

汽车工程学院

85094027

动物医学学院

87836126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85094434

植物科学学院

85166390

交通学院

85094048

军需科技学院

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

85095255

动物科学学院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85168416

东北亚研究院

通信工程学院

85152046

古籍研究所

85166193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85166495

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所

85168816

仪器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

88502084

理论化学研究所

88498961

地球科学学院

林业硕士论文范文第7篇

吉林大学2018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热烈欢迎广大考生报考吉林大学博士研究生!

吉林大学坐落在吉林省长春市,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17年9月,入选由教育部、财政部、发改委公布的世界一流大学(A类)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

学校学科门类齐全,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2大学科门类;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91个,博士学位授权点24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2个;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覆盖17个二级学科),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5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4个,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项目47个。11个学科(领域)的ESI排名进入全球前1%,其中2个学科排名进入全球前1‰。

学校已建立起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报考条件

(一)报考以公开招考方式招收的博士研究生的条件是: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2.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

3.考生必须符合下列学历条件之一:

(1)应届毕业硕士研究生(最迟须在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

(2)已获硕士学位的人员。

4.现役军人报考博士研究生的要求及办法,按部队相关部门的规定办理。

(二)报考以“申请考核制”方式招收的博士研究生的条件是:

1.符合上述(一)中的报考条件,学生入学时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5周岁。

2.外语水平符合以下任意一项

(1)国家六级英语考试成绩达到425分或国家四级英语考试成绩达到550分;

(2)新托福(TOEFL)考试成绩达到90分;

(3)雅思(IELTS)考试成绩达到6分;

(4)新GRE成绩达到260分;

(5)在英语国家或地区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日语、俄语等语种做到熟练运用,并能提供相关证明。

3.学术成果标准由相关招生单位自行制定。

4.各招生单位可根据本单位具体情况提出其他要求,但不得低于学校基本要求。

三、网报事宜

(一)报考我校2018年博士研究生的所有考生(包括本校(本)硕博贯通式培养研究生、硕博连读生、公开招考生和“申请考核制”考生),均须在2017年12月10日至12月30日期间登陆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进行网上报名(网址yz.chsi.com.cn/)。网上交纳报名费人民币200元,报名费一经缴纳,均不办理退还。

(二)考生在网报前应认真阅读《吉林大学2018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及招生专业目录》,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报考条件。凡不按要求报名、网报信息误填、错填或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四、选拔方式

(一)(本)硕博贯通式培养和硕博连读

本校在读生申请(本)硕博贯通式培养和硕博连读,按照研究生院的规定和各招生学院(所、中心)的考核办法进行。

(二)“申请考核制”

以下学院(学科)实行“申请考核制”:

1.10个学院(所、中心):

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古籍研究所、物理学院、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所、化学学院、理论化学研究所、生命科学学院、汽车工程学院、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仪器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等;

2.13个学科(所在学院):

0101哲学、0303社会学(哲学社会学院);0305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学院);0701数学(数学学院);0802机械工程(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0805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0810信息与通信工程、0811控制科学与工程(通信工程学院);0818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地球科学学院、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建设工程学院、环境与资源学院);0828农业工程(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0906兽医学(动物医学院);1001基础医学(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1002临床医学(第一医院、第二医院、中日联谊医院)。

申请以上学院(所、中心)的考生根据各学院(所、中心)“申请考核制”选拔办法的要求提交申请材料。各学院(所、中心)对申请材料组织评审后确认是否给予申请者考核资格,按学院(所、中心)“申请考核制”办法和日程对取得资格的考生进行考核,重点考核基础能力、专业知识、学习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等,最终确定拟录取名单。

(三)公开招考

除已通过(本)硕博贯通式培养、硕博连读和申请考核制等三种选拔方式拟录取的考生以外,2018年我校仍延续以往公开招考方式招收博士研究生。公开招考方式下的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分为初试、复试两阶段。

1.初试

初试时间:2018年3月24日---25日。

初试地点:吉林大学中心校区(具体地点详见准考证)。

初试科目:外国语(不含听力),由学校统一组织命题考试。考试时间为3小时,满分为100分。外语初试后择优进行复试。

2.复试

(1)复试工作具体安排,由各招生学院(所、中心)确定。复试内容包括两门业务课、外国语听说能力、学术水平考查、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等。其中两门业务课考核方式为笔试,每科考试时间为3小时,满分为100分,具体科目请详见《吉林大学2018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2)初试合格考生均需参加复试。

(3)跨学科、专业考生,复试时应加试(笔试)所报学科、专业两门硕士生必修课程。若学院(所、中心)在招生专业目录备注栏中未注明加试科目,则不需要加试。

五、现场确认

(一) 现场确认时间:2018年2月24日(周六)—2月25日(周日)。

(二) 现场确认地点:吉林大学中心校区体育馆

(三) 符合报名条件的考生进行现场确认时,需提交下列材料:

1.所有考生(含军人)本人居民身份证件原件及复印件。

2.本科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3.应届毕业硕士生需持研究生证原件及复印件(应届毕业硕士生若被录取,在入学报到时还须补交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及学位证书原件和复印件)。

4.已获硕士学位人员需持硕士毕业证、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5.报考临床医学博士的考生还需提交国家颁发的临床医师资格证书原件及复印件(七年制应届硕士生除外)。

6.在国内获得硕士学位者,须提供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cdgdc.edu.cn/)出具的学位认证报告原件及复印件;在国(境)外获得硕士学位者,应提供由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cscse.edu.cn/publish/portal0/)出具的学位认证报告原件及复印件。

7.“报考博士生登记表”一份(“本人自述”栏之前的内容均由考生本人填写)。

8.须有两名与报考学科专业相关的副教授或以上职称的“专家推荐书”两份。

六、函报事宜

外地考生网上报名后如果无法参加现场确认,可以通过函报方式进行资格审查,并需提交下列材料:

上述五(三)中所要求的现场确认需提交的所有材料(身份证及各类证书只需寄复印件);

须通过中国邮政特快专递(EMS)于2017年12月30日前寄到吉林大学招生办公室研究生招生科,逾期邮寄或有缺项的材料恕不受理。

七、准考证发放

(一)“准考证”发放时间:2018年3月21日—3月23日。

(二)在吉林大学进行过现场确认的考生,应在规定时间内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居民身份证参加考试。

(三)凡是函报的考生,必须持本人身份证件原件及硕士学位证书原件(应届毕业硕士生持研究生证原件);报考临床医学博士的考生还需持国家颁发的临床医师资格证书原件(七年制应届硕士生除外)到吉林大学招生办公室研究生招生科领取准考证。

(四)请考生保存好《准考证》,以备复试时使用。

八、体检

考生体检工作由各招生学院(所、中心)组织进行。各招生学院(所、中心)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联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 号)要求,按照《教育部办公厅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 号)规定,结合招生专业实际情况,提出体检要求。

九、录取

(一)根据考生初试、复试成绩,综合评估各方面的表现,从中择优确定拟录取名单并进行公示。复试不合格考生不予录取。学校统一将所有拟录取的考生数据报教育部进行录取检查,录取检查合格后,发放录取通知书。

(二)博士生录取全部为全日制非定向,考生须调入人事档案并脱产学习(“专项计划”除外);我校在编教职工录取按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三)考生考试诚信状况是思想品德考核的重要内容和录取的重要依据,对于思想品德考核不合格者,我校将不予录取。

(四)新生应按时报到。不能按时报到者,须有正当理由和有关证明,并向招生学院(所、中心)请假。无故逾期两周不报到者,取消入学资格。

十、关于“专项计划”

1.“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

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博士生考生,报考资格的确认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民族教育处负责,未设民族教育处的由高教处负责。

请考生参考《吉林大学2018年招收攻读“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办法及专业目录》(另发),并结合本人定向省份教育行政部门的具体要求确定专业。

凡取得“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博士研究生”报考资格的考生,必须在2017年12月25日之前,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民族教育处确认的《报考2018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博士研究生考生登记表》一份送达到吉林大学招生办公室研究生招生科。

2.吉林大学创新发展研究院(北京)

我校创新发展研究院(北京)只招收北京地区的考生。考生在网上报名之前必须经过创新发展研究院(北京)进行资格审查备案。招生简章及专业目录另发。

吉林大学创新发展研究院(北京)联系人:何锴琦,0431-85166862。

3.吉林大学南方研究院

我校南方研究院只招收珠三角地区的考生,且网上报名前需经我校研究生院珠海分院进行资格审查备案。招生简章及专业目录另发。

吉林大学南方研究院联系人:于志泳,0756-7626385。

4.吉林大学廉政研究与教育中心

吉林大学廉政研究与教育中心招收的考生须为纪检监察机关公职人员,或其他党政机关中有志于廉政理论研究与实务工作的公职人员。考生在网上报名之前必须经过廉政研究与教育中心进行资格审查备案。招生简章及专业目录另发。

吉林大学廉政研究与教育中心联系人:密佳音,0431-85166801。

5.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职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专项计划

报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职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专项计划”的考生,请依照教育部《关于做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职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学位”专项计划招生工作的通知》的要求,考生在网上报名之前必须经过马克思主义学院进行资格审查备案。

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办公室联系人:王丽欣,0431-85151056。

6.中国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只招收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推荐考生,考生在网上报名之前必须经过东北亚研究院进行资格审查备案。招生简章及专业目录另发。

东北亚研究院研究生办公室联系人:赵毅博,0431-85166379。

7.吉林省长吉图开发开放研究中心

吉林省长吉图开发开放研究中心只招收中共吉林省委组织部推荐考生,考生在网上报名之前必须经过东北亚研究院进行资格审查备案。招生简章及专业目录另发。

东北亚研究院研究生办公室联系人:赵毅博,0431-85166379。

8.吉林大学劳动关系研究中心

吉林大学劳动关系研究中心只招收吉林省总工会推荐考生,考生在网上报名之前必须经过马克思主义学院进行资格审查备案。招生简章及专业目录另发。

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办公室联系人:王丽欣,0431-85151056。

十一、学费和奖助学金

(一)学费

按照国家规定,我校全面实行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具体收费标准详见吉林大学研究生院主页(yjsy.jlu.edu.cn)“研究生管理”收费标准具体规定。

(二)奖助学金

1.国家助学金、学业奖学金、国家奖学金等评定办法详见吉林大学研究生院主页(yjsy.jlu.edu.cn)“研究生管理”奖助学金具体规定。

2.学校根据实际需要将设立部分助研、助教和助管岗位,按岗位工作发放津贴。

十二、其它事项

(一)博士研究生的基本学习年限为3年。

(二)专业代码后带“”者为学校自设专业。

(三)我校不举办任何形式的考前辅导班,不提供往年考研试题,不出售或办理邮购书籍等业务。

(四)凡与吉林大学教职员工为直系亲属和主要旁系亲属关系的考生,必须在报名表“本人自述”中填写清楚,并承诺内容真实准确。与考生有以上关系的人员在相关工作中应主动提出并全程回避。

(五)请考生及时登录“吉林大学招生网”(zsb.jlu.edu.cn),以获取我校博士研究生招生最新信息。

十三、本简章由吉林大学招生办公室负责解释,且以教育部当年的最新文件规定为准。

十四、对招生工作中存在疑义者应在当年内通过咨询或者信访提出,过期不受理。

通讯地址: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吉林大学鼎新楼A414室

邮政编码:130012

咨询电话:0431-85166371

林业硕士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风景园林专业硕士人才培养河南农业大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09-0088-03在美丽中国和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建设背景下,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风景园林学在人居环境和自然环境改善方面的作用愈发重要。为了适应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的社会环境发展需求,风景园林人应充分认识到自己承担的社会责任,在对自然资源和生态平衡充分认知的基础上进行设计规划。风景园林事业发展任重道远,人才培养更要以市场为导向,加大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培养力度,采取合理的用人机制,推动我国风景园林事业的健康发展。目前,风景园林专业已成为许多高校的热门专业,要把培养具有文化使命感和生态良知感的人才作为专业教育的责任,这也给风景园林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风景园林专业硕士教育不同于侧重理论、技术研究的学术型研究生教育,要针对我国风景园林行业发展现状,培养复合型、实践型人才。

风景园林学科是河南农业大学的优势学科之一,为河南省重点学科,目前已形成以风景园林学为主导,融合林学、建筑学、城乡规划学、生态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多位一体”的人居环境学科群。如何构建多元化、复合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为风景园林事业和中原经济区建设培养高层次的人才,以满足符合国家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对风景园林学人才的旺盛需求,就成为该学科面临的重要课题。河南农业大学作为全国首批风景园林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于2011年开始招收风景园林专业硕士,在培养过程中,根据农业院校风景园林专业特色和区域发展形势,进行了合理化、规范化培养机制的探索。

一、严格的培养与管理制度

河南农业大学在风景园林硕士招生、培养与管理、学位授予等主要环节上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制定了《河南农业大学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方案》、《河南农业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和《河南农业大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工作暂行规定》等文件,对研究生招生机制进行改革,提出破除教育资源平均分配模式,向风景园林专业等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专业和重点学科倾斜。在研究生创新培优机制方面,为鼓励研究生积极参加科学研究,培育创新成果,学校设立创新培优专项基金;在研究生资助方面,积极推进“助教”、“助管”、“助研”三助工作,大幅度提高硕士研究生的资助力度。

学校设有研究生处和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研究生实行校、院、导师组三级管理。攻读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的研究生须完成课程学习和必修环节,总学分不少于28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10学分,专业必修课6学分,选修课不少于8学分,专业实践4学分。每门课程均制订了详细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必修课程和选修课成绩分别达到70分与80分才算通过;必修环节的培养计划、开题报告、中期考核以及校外实践研究均须有相应的审核通过意见,并提交培养计划、开题报告与实结。学校建立有校外风景园林推广实践基地,鼓励学生采用顶岗实践的方式进行实践研究,累计不少于6个月。学位论文实行双导师负责制,鼓励由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并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校内外导师联合指导。

二、高素质导师队伍的建设

河南农业大学拥有一支知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较为合理的风景园林导师队伍,现有导师26人,其中教授6人,高级工程师11人,副教授9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导师13人,硕士学位9人,学士学位4人;平均年龄41岁。导师分别来自于河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每所高校的风景园林专业特色独具,有助于学生博采众长、兼收并蓄。

学校规定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遴选条件,并在招生培养过程中,赋予导师更多的自。导师遴选坚持“明确标准、严格程序、公平公正、宁缺毋滥”的原则,打破导师终身制,实行优胜劣汰的聘用制。在遴选中, 既坚持学术标准,又重视教书育人;既坚持对科研水平及其成果的要求,又重视对教学工作及效果的评价。以科研项目、学科平台建设为纽带,推动研究生导师队伍向适应性强、易于联合、互相渗透的方向发展。在导师队伍的建设中还采取“请进来”的办法,多渠道吸纳优秀导师资源。从其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及相关企业聘请知名教授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担任专业学位的兼职导师,提高研究生的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河南农大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院、河南省城乡规划设计院、郑州市园林规划设计院等10余个单位的专家已受聘为我校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

在实施导师负责制的同时,积极探索导师组指导制。首先跨专业、跨方向构建导师组,打破二级学科界限,在专业、研究方向上形成互补;其次探索本校与其他院校风景园林专业之间的融合,与日本香川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南林学院等10余所高校开展了合作交流。双导师制是针对专业学位教育提出的一种研究生培养方式,为了让研究生不仅仅掌握理论知识,更能够在专业实践中提高能力,从而拓宽就业渠道,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针对风景园林专业的特点,倡导以校内导师负责课程安排、选题、论文撰写、论文质量与答辩等环节,校外导师参与业务实践、项目研究等环节的指导工作,这种模式可以充分发挥企事业单位专家实践经验丰富和学校导师理论较强的联合优势。另外在双导师制度实施中逐步细化责、权、利关系,进行科学监控,建立责、权、利相统一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考核和激励机制,保障双导师制得以顺利实施。

三、特色化的课程体系设置

课程体系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风景园林专业硕士要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问题,就要非常重视实践技术和操作能力的培养,课程体系设置也区别于风景园林学科学硕士。河南农业大学属于农业院校,拥有河南省唯一的风景园林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专业硕士课程体系重点体现了农业院校特色和中原地域特色。在基础理论学习方面,开设了植物资源利用与生物多样性、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生态学等理论课程;风景园林专业具有覆盖范围广、实践操作能力强的特点,为了适应人才市场需求,设置了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风景园林造景与种植设计、风景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3S技术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等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为了了解学科研究动态和最新科研成果,开设了风景园林科技进展分析、风景园林技术科学与生态工程、专业讨论与专家课堂等创新课程。在课程设置和授课内容方面,突出了植物造景、生态工程与中原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内容,理论课具有宽泛性和融合性,实践课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创新课具有前瞻性和探索性。风景园林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既要使学生掌握生产中的设计技能和工程技术,又要培养他们的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又能对学科的前沿动态有所认知。

四、校企联合的实践性培养思路

风景园林专业硕士教育十分重视利用社会资源办学,坚持走“政、产、学、研、用”协同培养人才的道路。注重与研究所及大型企业开展研究生培养方面的合作,采用联合培养的方式,聘请实践基地单位理论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为指导教师,请园林企业单位技术专家来校进行专题讲座。目前已与郑州市园林规划设计院、河南农大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院等多家企业以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共建形式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并使之成为风景园林专业硕士的联合培养单位;与省内各地、市级园林管理部门建立了风景园林实践基地,积极推进社会各界与我校风景园林专业教育间的交流与合作。联合培养单位还承担了部分研究生的论文指导工作,为研究生的培养和实践提供了诸多便利条件,对培养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科研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五、优良的学术交流和社会服务意识

本专业研究生曾先后和清华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的师生在寒暑假期间进行学术交流,与日本香川大学、信州大学等学校进行研究生的互换学习,并鼓励学生到国外大学去读学位。通过聘请国内外本专业的大师举行讲座,使学生们开阔了眼界,增加了学识,为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提供了很好的实践经验。研究生能够主动结合导师课题研究与绿地规划设计项目,进行实践性锻炼和社会服务。到目前为止,参与完成了洛阳等23个市、县的城市绿地系统的数字化动态管理规划和包括郑州森林城在内的省内外有重大影响的规划与设计项目30余项,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每年举办“风景园林与中原经济区人居环境建设”系列报告会,聘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进行学术报告,并与青年教师交流座谈,此外还积极参与行业领域竞赛。这些学术交流活动进一步提升了我校风景园林学专业的社会认可度,加速了风景园林学学科的发展。

六、进一步改进措施

1.加强与设有风景园林专业硕士点的兄弟院校的交流和合作,结合河南农业大学的人才和教学条件方面的实际情况,对培养目标进行细化,对研究生培养课程体系进行优化,使“风景园林与中原经济区人居环境建设”系列报告会规范化和制度化。

2.加强本学科青年教师培养,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向青年教师倾斜,鼓励青年教师读学位和到国内外知名高校研修,加强学院青年教师科研项目资助,为申报高层次科研项目打基础,提升青年教师对风景园林文化的认知和利用能力,使其尽快成长。

3.在进一步巩固学科在城市绿地系统和植物种植设计方面的优势的同时,鼓励教师到设计院、设计所及大型风景园林企业兼职,通过实际项目提升教师对规划设计的认识理解,并在科研中提倡跨学科、跨院系的合作,为理论和思想的创新创造适宜的环境。

在建设美丽中国,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下,农业院校风景园林专业面临着重大机遇和挑战。河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学位教育将在风景园林学科成为国家“一级学科”的新形势下,以中原经济区建设为契机,面向城乡规划和建设市场,科学谋划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的人才培养机制,走出一条复合实践型人才培养的风景园林专业教育的特色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包志毅,邵锋,宁惠娟.风景园林专业园林植物类课程教学的思考[J].中国林业教育,2012(2):58-60.

[2]高翅,吴雪飞,杜雁等.华中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园林,2013(6):23-25.

[3]林世平.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构建[J].高等建筑教育,2012(5):46-50.

[4]闫慧,毕翼飞,赵普天等.地方本科院校风景园林专业模块化教学体系的构建[J].大学教育,2013(14):100-101.

林业硕士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广西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作者简介:段明广(1983-),男,河南新乡人,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辅导员,助教;王丽娟(1983-),女,河南新乡人,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广西桂林541004)

中图分类号:G64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4-0011-03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日新月异,职业分化越来越细,职业的技术含量和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迫切需要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创业力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十几年的建设和发展,广西的研究生教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面临的形势和挑战依然十分严峻,整体水平相比全国相对滞后,无法满足自治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要。在广西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培养模式以学术型研究生为主,应用型人才培养重视不够,规模较小,比例偏低。

一、广西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基本情况

目前,广西已基本形成了以硕士学位为主,具有专业博士学位两个层次并存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体系,初步完善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体系。

1.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规模

(1)广西现有的招生单位和专业学位类型。广西自1996年获得一个专业学位培养单位和一个专业硕士点以来,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成为广西高等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并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广西的专业学位体系不断完善。截至2009年,广西共有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12个,包括专业学位培养单位9个,其中专业学位点26个,但桂林空军学院、广西工学院、桂林医学院三个研究生培养单位还没有设置专业学位点,如表1。

(2)广西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目前,广西全日制研究生规模为18996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8406人,博士研究生590人。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校生4899人,其中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947人。广西的专业学位教育的培养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截至2009年,广西招生的专业学位类型有教育硕士、法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临床医学硕士、口腔医学硕士、工程硕士、兽医硕士、农业推广硕士9种,在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数达到3224人,历年的招生数在不断增加,从2004年到2008年历年的招生数是837人、930人、1012人、1041人、1010人;从1996年开始招生到2009年广西累计招收专业学位研究生6466人,广西共培养硕士研究生共29803人,其中专业学位研究生5462人,占硕士研究生培养总数的18.33%。根据《2010―2015年广西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发展规划(审议稿)》,到2015年,广西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目标是:全日制在校研究生达到31500人,其士研究生1500人,学术型研究生15000人,硕士专业学位在学研究生15000人,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册人员20000人。另外,根据规划,广西将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三个,分别是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民族大学、桂林理工大学;新增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6种以上,使全区硕士学位专业学位类别增加到30种以上。

据悉,2010年广西申请新增的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51个,涉及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等院校。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包括保险硕士、金融硕士、教育硕士、新闻与传播硕士等领域。

2.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结构

(1)层次结构。广西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包括硕士和博士两个层次,包括14种专业硕士学位,一种专业博士学位,即临床医学博士。

(2)科类结构。目前,广西研究生教育涉及我国12个学科门类,广西已有的14种专业学位类型,涵盖了我国12个学科门类的7个,包括法学、教育学、文学、工学、农学、医学和管理学,其中,教育学、法学、文学、农学管理学各设2种专业硕士学位,医学设3个专业硕士学位和1个专业博士学位,而工学仅设一个,如表2所示。

(3)布局结构。广西共有南宁、柳州、桂林、梧州、北海、防城港、钦州、贵港、玉林、百色、贺州、河池、来宾、崇左13个地区,目前,广西的专业学位培养单位只分布在南宁和桂林两个地区,有9个培养单位;其他地区没有专业学位培养单位,其中南宁包括广西大学、广西医科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师范学院、广西艺术学院、广西中医学院6个培养单位,桂林包括广西师范大学、桂林理工大学和桂林电子科技大学3个培养单位,而其他11个地区没有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

(4)生源结构。根据现行的招生政策,广西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在读的专业学位研究生以在职生为主,主要生源是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往届本科毕业生,而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规模比较小,招收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比例小。

(5)导师结构。导师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导师既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知识结构的实施者和设计者,也是研究生课程学习、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训练的指导者,还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监控者。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的数量、质量和结构直接影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的质量与规模。[2]以广西大学为例,如表3所示,目前广西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导师结构状况。

二、广西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广西的专业学位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相比全国发展水平,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特别是适应广西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机制改革方面,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

1.培养规模偏小

专业学位种类少,招生规模小。广西的专业硕士学位种类较少,办学规模较小。全国共有专业学位授权单位476个,广西仅有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单位和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单位;全国现设的38种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广西只获得14种。虽然广西已有的14种硕士专业学位涵盖26个授权点,而全国同类别的14种专业学位共涵盖1104个授权点。其中2009年之前,只有9种专业学位,体育硕士、艺术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社会工作硕士、公共卫生硕士是2009年新获得的专业学位类型。与全国相比,风景园林硕士、军事硕士、会计硕士、翻译硕士、建筑学硕士专业学位广西还没有授权点。

从培养单位看,广西的研究生培养单位有12个,专业硕士授权单位加上2010年新增的3个才只有9个。广西的各专业学位类型的招生单位数量与全国相比也存在很大的差距。如工商管理硕士2010年全国有127个招生单位,广西只有3个;法律硕士全国有115个招生单位,广西也只有3个;全国工程硕士38个,广西有3个,详见表4。

以2008年的法律硕士、教育硕士、工商管理硕士、农业推广硕士、公共管理硕士的招生情况为依据,广西与全国其他省份相比在招生规模上有很大差距,广西这五种专业学位2008年共招生433人,只占全国这五种专业学位总招生人数38294人的1.1%。除此之外,广西研究生教育重点发展学术型研究生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招生数所占比例小,2007年广西专业硕士学位在读研究生也只有2100多人,与学位在读研究生数之比是1比7,而发达国家的比例一般是1比1。2008年广西录取的专业学位总人数为845人,广西师范大学录取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数是190多人,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录取人数是1300多人,比例是1比7。并且专业学位研究生中在职攻读的比例较大,而全日制的比例较少,如广西师范大学2009年共招收专业学位研究生数为237人,而全日制的只有74人。由此可见,广西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在整个广西研究生规模小、数量少,与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性比,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在发展规模和结构上不均衡,因此,广西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在规模上还需要进一步扩大和发展。

2.生源相对短缺

广西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虽然在培养单位数量、累计招生人数在逐年增多,但是从生源上分析,广西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存在着生源短缺的问题。第一,从生源结构上看,是由于招生制度的原因。第二,部分专业学位招生数量在减少,或者是招生规模不稳定的现象。如在2006、2007、2008三年中,工程硕士的每年的招生数为177人、171人、96人;工商管理硕士每年的招生数为127人、78人、108人;而兽医硕士在这三年中平均每年的招生数为8人;口腔医学硕士平均每年的招生数为3人。第三,从报考人数来看,2007年、2008年、2009年非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广西考区报考人数分别为3723人、3815人、4161人,而2007年、2008年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录取人数人1043人和1012人;全日制研究生报考人数分别为14482人、13405人、14022人,而录取人数为5418人、5953人、6700人。综上分析,广西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生源问题相对比较短缺,影响广西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模的发展。

3.师资结构不够合理

由于受我国对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重视的影响,广西的研究生导师数量基本能够满足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需要。但是在研究生导师队伍中,以学术型导师为主,注重理论的学习和科研的指导;而实践型导师比较少,不能满足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需要。如广西大学招生的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工程硕士、农业推广硕士、兽医硕士五个专业学位领域内,只有工程硕士和农业推广硕士有实践型的导师,而且实践型导师队伍比例较小。工程硕士导师共有217个,实践型导师仅有23个,占所有导师总数的19.7%;农业推广硕士共有导师82个,实践型导师4个,仅占所有导师总数的5%。总之,广西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是多数以相应学科的学术型研究生教育发展为基础,师资结构多数以学术型教师为主,偏重理论教学、科研指导,缺乏来自实践领域有丰富经验的高层次专业人员,尚未形成“双师型”的师资结构。

4.培养特色不突出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多数是在学术型研究生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还没有完全形成符合自身的办学特色,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不明确。培养目标决定了教育过程,教育过程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3]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目标是为了培养大批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应用型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应明确其培养方向是具体职业部门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广西许多专业学位制订培养目标就没有很好地突出其培养特色,培养目标中没有充分突出显示是培养什么样高层次应用人才的要求,因此显得比较模糊,没有准确回答的培养的人才“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

(2)课程设置没有体现职业需求的目标。广西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规模和种类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在培养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如课程设置问题。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开设的课程很少体现其以职业需求为导向,而是与学术学位研究生课程开设的形式是相同或相似的。课程设置有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以及选修课四部分。课程设置没有结合受教育者的职业背景和工作实际,以及相关职业部门的职业需求。

5.质量保障体系不够完善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是指为了保障和提高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由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机构,有关质量保障单位和相关机构在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培养、管理等所有过程中形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运作机制。综合分析,广西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保障体系主要问题表现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意识不强,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自身的内部保障体系不完善。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中,高校的质量意识和质量保障体系发挥着关键作用。高校重视质量与否,是否建立了质量保障体系,直接决定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高低。总之,广西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建立一套专业学位教育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多数沿用学术型研究生的教学管理机制,缺乏质量保障措施,培养质量有待提高。

三、广西专业学位研究生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针对广西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必须分析其存在的原因,找出问题的根源,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提出相应的策略。经过分析,其问题存在的根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生教育的规模相对偏小,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缓慢

众所周知,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有共同的学科发展基础,且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比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起步晚,发展历程短。因此,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相应学科的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为基础的;而广西的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能力相当落后,研究生培养单位少。根据2010年研究生招生单位数量统计显示,广西目前只有12个研究生招生单位,与北京、上海、辽宁等一些城市比研究生单位数量比较少,占全国总招生单位的1.9%。

2.社会认可程度不够

由于专业学位研究生一般是拿单证,并且是在职学习,没有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过程,这就很容易形成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学历教育,造成用人单位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偏见,依然注重挑选有“双证”的学术学位研究生。社会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偏见也造成学校本身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重视不够,尤其是导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指导和培养不够重视,在整个培养过程对其降低要求,从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因此,在广西研究生教育改革中,必须调整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定位,优化硕士研究生教育结构,积极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增加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比例,抢抓国家“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历史机遇,以促进广西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贺祖斌.高等教育大众化与质量保障[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薛天祥.研究生教育管理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薛天祥.研究生教育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赵文华.高等教育系统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贺祖斌.高等教育生态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6]王伟廉.高等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

[7]梁景和.学位与研究生教育[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7.

[8]饶燕婷.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质量调查[J].大学(学术版),2009,

(11).

[9]贺祖斌.“后评估”时期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保障长效机制的建立[J].中国大学教学,2009,(3).

[10]戴雪飞.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就业困境与出路[J].继续教育研究,2009,(12).

[11]曹瑞红,包水梅.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9,(6).

[12]杨院.由专业学位硕士扩招引发的思考[J].中国考试(研究版),

2009,(12).

[13]王磊,沈长朋,郑国生.山东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现状与发展规划分析[J].高等农业教育,2009,(10).

[14]张洪清.专业学位研究生制度化管理的困境与对策[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11).

林业硕士论文范文第10篇

我校2014 年将按照以下四种方式招收博士研究生:①在在学优秀硕士生中选拔硕博连读

生;②在优秀本科毕业生中选拔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直博生);③通过普通招考方式招

收社会考生;④部分导师通过自主选拔方式招收博士研究生。

一、 博士招生规模

博士招生规模约240 余人,包含硕博连读生、直博生以及自主选拔招收的博士生。我校

2014 年博士招生专业目录中各学科招生人数录取时将根据国家下达的招生指标及生源情况有

所调整。

二、 硕博连读生和直博生招收办法

硕博连读生的招收按照《北京林业大学关于在读硕士研究生硕博连读选拔办法》执行,直

博生的招收按照《北京林业大学2014 年接收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的办法》

执行。

三、 报名考试

(一) 报考条件

凡符合教育部公布的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中报考条件的已获硕士学位的在职人员、应届硕

士研究生均可报考。达到与硕士毕业研究生同等学力的考生,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方可报考:

1、大学本科(国民教育序列)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后在与报考专业相近岗位工作至少6

年以上(含6 年);

2、已取得所要报考专业的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所要求的所有课程的合格成绩证明(须由

研究生培养部门出具成绩证明),并在国家核心期刊以第一作者发表过2 篇以上与所报考专业

相近的学术论文,或获得省、部级以上且与所报的专业相关科技成果奖励;

3、对尚未取得高级职称(含副高职)的同等学力考生,必须通过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

外语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并取得合格证书。

(二) 报名办法

1、采取网上报名。报名网址:graduate.bjfu.edu.cn/newbsbm/

2、报名时间:2013 年11 月10 日—12 月9 日,具体要求将于10 月在我校博士生入学报

名系统中公布。

单位代码:10022 单位名称:北京林业大学 联系人:王老师

电话:010-62338380 或62338214 地址:北京海淀区清华东路35 号 邮政编码:100083

2

3、网上缴纳报名费:200 元

(三) 报名及提交材料要求

报考信息填写完毕后需按要求上传本人近期证件照电子版,报考信息一旦确认将不能更

改,系统将自动生成《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登记表中的自述部分需下载打印后

方可生成,要求考生手写并签名。

已获得硕士学位的考生需提交下列材料明细中的1-6 项(无硕士毕业证的则提交本科毕业

证书复印件);硕士应届毕业生需提交1-3、6、11 项;硕博连读生需提交1、6、11 项;同等

学力考生需提交1-9 项;少数民族骨干计划考生除按照以上各种类别考生要求提交材料外,还

需提交第12 项。

1. 《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1 份;

2. 两封专家推荐信。推荐专家从事学科专业必须与考生报考学科相同或相近,职称为副

教授(含)以上(网报后下载,推荐内容可以打印,签字处必须手签,不能由报考导

师本人推荐,两份推荐信内容不得雷同);

3. 硕士课程学习成绩单(应届硕士要求加盖研究生培养部门公章;已获得硕士学位考生

可在个人档案中复印,需加盖单位档案管理部门公章);

4. 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决议书复印件(要求加盖研究生培养部门公章或加盖单位档案管理

部门公章);

5. 硕士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复印件(要求加盖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公章,不加盖公章者必

须提供原件进行验证);

6. 身份证复印件(正反两面);

7. 获得境外院校学位者,需提交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认证证明;

8. 或者获奖证书复印件(加盖单位人事部门公章);

9. 本科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复印件(加盖单位人事部门公章,要求加盖所在单位人

事部门公章,不加盖公章者必须提供原件进行验证);

10. 副高级以上职称证书复印件或同等学力外语考试合格证书;

11. 研究生证复印件(含注册页);

12. 《报考2014 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博士研究生考生登记表》。

(四) 资格审查

考前招生处将根据报考信息和考生提供报名材料进行资格审查,考生可以在报名系统中查

单位代码:10022 单位名称:北京林业大学 联系人:王老师

电话:010-62338380 或62338214 地址:北京海淀区清华东路35 号 邮政编码:100083

3

看资格审查结果。通过审查获得考试资格的考生需按要求在规定时间内持相关证书、材料(含

成绩单、发表文章等)原件,到学校进行查验,发现弄虚作假者,将取消考试资格。

(五) 考试时间及地点

2014 年3 月中旬(具体时间将在网报时公布),考试地点:北京林业大学第二教学楼。

(六) 体检安排

复试结束后,统一安排体检。提交二级甲等以上医院出具的体检合格证明(半年内有效)

可不参加体检。

(七) 考试和复试要求

1、初试包括外语(不含听力)和两门业务课;同等学力考生加试包含自然辩证法(3 小

时)和两门所报考专业硕士学位课程(各2 小时)。

2、复试采取笔试与口试相结合的方式,含外语听力及口语、专业外语水平考查和综合素

质考核。复试安排在初试成绩公布后一周内进行,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八) 录取原则

1、根据初试及复试成绩,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2、外聘导师(专业为目录中带*者)仅限录取1 名博士生。

3、严格控制委培生的录取比例,全校人文社科类学科不超过25%,自然科学类学科不超

过10%。所在单位人事处出具“在读期间全脱产在校学习”的高校专职教师或科研院所研究人

员以及国家下达专项计划招收的人员除外。

4、少数民族骨干计划考生中汉族生的录取比例不超过10%。

(九) 录取类别

博士生录取类别分为非定向就业(非在职)和定向就业(委培生)两种。

定向就业的博士研究生在录取前必须与学校、用人单位分别签订定向就业合同。

四、 自主选拔

专业目录中带“”的导师(院士、“973”首席、、长江学者、杰出青年计划、

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和我校“杰出青年人才培育计划人选”)可通过自主选拔方式各招

收1 名博士研究生。2014 年招生规模为18 人,计划单列。报名办法和具体要求详见我校2014

年北京林业大学博士生自主选拔招生简章。

五、 学制、修业年限及奖助待遇

1、我校博士生学制为3 年,直博生/硕博连读生为5 年,实行弹性修业年限,达到毕业条

单位代码:10022 单位名称:北京林业大学 联系人:王老师

电话:010-62338380 或62338214 地址:北京海淀区清华东路35 号 邮政编码:100083

4

件的研究生经导师批准可申请提前毕业,博士生最长学习年限为8 年。

2、学费为10000 元/年,按年度缴纳。

3、凡是录取为非在职的博士研究生均可享受:①10000 元/年的学业奖学金;②12000 元/

年的国家助学金;③4000 元/年的学校助学金;④导师提供的相应助研岗位津贴(标准分别为

400 元/月、600 元/月或1200 元/月,按10 月发放),优秀的博士生还可以申请国家奖学金、校

长奖学金以及专项奖学金。

4、非在职博士研究生、直博生和硕博连读生在正常学制内未能完成学业的,享受住宿安

排和16000 元/年助学金的待遇可延长一年。

六、 住宿安排

非在职博士由学校统一安排住宿,京外委托培养博士仅安排第一年住宿,需按不同住宿条

件缴纳住宿费,具体由宿教科负责。

七、 各学院研究生管理办公室联系电话及电子邮箱

001 林学院:62336354

zhangyifei@bjfu.edu.cn

002 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62336013

yangdi@bjfu.edu.cn

003 工学院:62337050

gongban@bjfu.edu.cn

004 信息学院:62338147

zhangping@bjfu.edu.com

005 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62338358

cailiaoyjs@bjfu.edu.cn

006 园林学院:62336634

lyon1981@163.com

007 经济管理学院:62338109

xiachfbj@163.com

008 水土保持学院:62336324

lichunping@bjfu.edu.cn

009 自然保护区学院:62336724

gaojujuan996@bjfu.edu.cn

010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62338383

dongm99@bjfu.edu.cn

013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62336615

wuqiong017@163.com

八、 违纪处罚

对出现弄虚作假、考试作弊以及其他违反考试纪律行为的考生,我校将按照教育部《国家

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严肃处理,绝不姑息。

九、 其他说明

1、研究生院招生处咨询电话:010-62338214 或62338380;

传真:010-62337873 ;邮箱:yzb@bjfu.edu.cn

2、导师信息可在研究生院或报考学院网页查询。研究生院网页查询导师信息网址:

林业硕士论文范文第11篇

我校2014 年将按照以下四种方式招收博士研究生:①在在学优秀硕士生中选拔硕博连读

生;②在优秀本科毕业生中选拔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直博生);③通过普通招考方式招

收社会考生;④部分导师通过自主选拔方式招收博士研究生。

一、 博士招生规模

博士招生规模约240 余人,包含硕博连读生、直博生以及自主选拔招收的博士生。我校

2014 年博士招生专业目录中各学科招生人数录取时将根据国家下达的招生指标及生源情况有

所调整。

二、 硕博连读生和直博生招收办法

硕博连读生的招收按照《北京林业大学关于在读硕士研究生硕博连读选拔办法》执行,直

博生的招收按照《北京林业大学2014 年接收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的办法》

执行。

三、 报名考试

(一) 报考条件

凡符合教育部公布的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中报考条件的已获硕士学位的在职人员、应届硕

士研究生均可报考。达到与硕士毕业研究生同等学力的考生,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方可报考:

1、大学本科(国民教育序列)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后在与报考专业相近岗位工作至少6

年以上(含6 年);

2、已取得所要报考专业的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所要求的所有课程的合格成绩证明(须由

研究生培养部门出具成绩证明),并在国家核心期刊以第一作者发表过2 篇以上与所报考专业

相近的学术论文,或获得省、部级以上且与所报的专业相关科技成果奖励;

3、对尚未取得高级职称(含副高职)的同等学力考生,必须通过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

外语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并取得合格证书。

(二) 报名办法

1、采取网上报名。报名网址:graduate.bjfu.edu.cn/newbsbm/

2、报名时间:2013 年11 月10 日—12 月9 日,具体要求将于10 月在我校博士生入学报

名系统中公布。

单位代码:10022 单位名称:北京林业大学 联系人:王老师

电话:010-62338380 或62338214 地址:北京海淀区清华东路35 号 邮政编码:100083

2

3、网上缴纳报名费:200 元

(三) 报名及提交材料要求

报考信息填写完毕后需按要求上传本人近期证件照电子版,报考信息一旦确认将不能更

改,系统将自动生成《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登记表中的自述部分需下载打印后

方可生成,要求考生手写并签名。

已获得硕士学位的考生需提交下列材料明细中的1-6 项(无硕士毕业证的则提交本科毕业

证书复印件);硕士应届毕业生需提交1-3、6、11 项;硕博连读生需提交1、6、11 项;同等

学力考生需提交1-9 项;少数民族骨干计划考生除按照以上各种类别考生要求提交材料外,还

需提交第12 项。

1. 《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1 份;

2. 两封专家推荐信。推荐专家从事学科专业必须与考生报考学科相同或相近,职称为副

教授(含)以上(网报后下载,推荐内容可以打印,签字处必须手签,不能由报考导

师本人推荐,两份推荐信内容不得雷同);

3. 硕士课程学习成绩单(应届硕士要求加盖研究生培养部门公章;已获得硕士学位考生

可在个人档案中复印,需加盖单位档案管理部门公章);

4. 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决议书复印件(要求加盖研究生培养部门公章或加盖单位档案管理

部门公章);

5. 硕士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复印件(要求加盖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公章,不加盖公章者必

须提供原件进行验证);

6. 身份证复印件(正反两面);

7. 获得境外院校学位者,需提交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认证证明;

8. 或者获奖证书复印件(加盖单位人事部门公章);

9. 本科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复印件(加盖单位人事部门公章,要求加盖所在单位人

事部门公章,不加盖公章者必须提供原件进行验证);

10. 副高级以上职称证书复印件或同等学力外语考试合格证书;

11. 研究生证复印件(含注册页);

12. 《报考2014 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博士研究生考生登记表》。

(四) 资格审查

考前招生处将根据报考信息和考生提供报名材料进行资格审查,考生可以在报名系统中查

单位代码:10022 单位名称:北京林业大学 联系人:王老师

电话:010-62338380 或62338214 地址:北京海淀区清华东路35 号 邮政编码:100083

3

看资格审查结果。通过审查获得考试资格的考生需按要求在规定时间内持相关证书、材料(含

成绩单、发表文章等)原件,到学校进行查验,发现弄虚作假者,将取消考试资格。

(五) 考试时间及地点

2014 年3 月中旬(具体时间将在网报时公布),考试地点:北京林业大学第二教学楼。

(六) 体检安排

复试结束后,统一安排体检。提交二级甲等以上医院出具的体检合格证明(半年内有效)

可不参加体检。

(七) 考试和复试要求

1、初试包括外语(不含听力)和两门业务课;同等学力考生加试包含自然辩证法(3 小

时)和两门所报考专业硕士学位课程(各2 小时)。

2、复试采取笔试与口试相结合的方式,含外语听力及口语、专业外语水平考查和综合素

质考核。复试安排在初试成绩公布后一周内进行,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八) 录取原则

1、根据初试及复试成绩,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2、外聘导师(专业为目录中带*者)仅限录取1 名博士生。

3、严格控制委培生的录取比例,全校人文社科类学科不超过25%,自然科学类学科不超

过10%。所在单位人事处出具“在读期间全脱产在校学习”的高校专职教师或科研院所研究人

员以及国家下达专项计划招收的人员除外。

4、少数民族骨干计划考生中汉族生的录取比例不超过10%。

(九) 录取类别

博士生录取类别分为非定向就业(非在职)和定向就业(委培生)两种。

定向就业的博士研究生在录取前必须与学校、用人单位分别签订定向就业合同。

四、 自主选拔

专业目录中带“”的导师(院士、“973”首席、、长江学者、杰出青年计划、

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和我校“杰出青年人才培育计划人选”)可通过自主选拔方式各招

收1 名博士研究生。2014 年招生规模为18 人,计划单列。报名办法和具体要求详见我校2014

年北京林业大学博士生自主选拔招生简章。

五、 学制、修业年限及奖助待遇

1、我校博士生学制为3 年,直博生/硕博连读生为5 年,实行弹性修业年限,达到毕业条

单位代码:10022 单位名称:北京林业大学 联系人:王老师

电话:010-62338380 或62338214 地址:北京海淀区清华东路35 号 邮政编码:100083

4

件的研究生经导师批准可申请提前毕业,博士生最长学习年限为8 年。

2、学费为10000 元/年,按年度缴纳。

3、凡是录取为非在职的博士研究生均可享受:①10000 元/年的学业奖学金;②12000 元/

年的国家助学金;③4000 元/年的学校助学金;④导师提供的相应助研岗位津贴(标准分别为

400 元/月、600 元/月或1200 元/月,按10 月发放),优秀的博士生还可以申请国家奖学金、校

长奖学金以及专项奖学金。

4、非在职博士研究生、直博生和硕博连读生在正常学制内未能完成学业的,享受住宿安

排和16000 元/年助学金的待遇可延长一年。

六、 住宿安排

非在职博士由学校统一安排住宿,京外委托培养博士仅安排第一年住宿,需按不同住宿条

件缴纳住宿费,具体由宿教科负责。

七、 各学院研究生管理办公室联系电话及电子邮箱

001 林学院:62336354

zhangyifei@bjfu.edu.cn

002 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62336013

yangdi@bjfu.edu.cn

003 工学院:62337050

gongban@bjfu.edu.cn

004 信息学院:62338147

zhangping@bjfu.edu.com

005 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62338358

cailiaoyjs@bjfu.edu.cn

006 园林学院:62336634

lyon1981@163.com

007 经济管理学院:62338109

xiachfbj@163.com

008 水土保持学院:62336324

lichunping@bjfu.edu.cn

009 自然保护区学院:62336724

gaojujuan996@bjfu.edu.cn

010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62338383

dongm99@bjfu.edu.cn

013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62336615

wuqiong017@163.com

八、 违纪处罚

对出现弄虚作假、考试作弊以及其他违反考试纪律行为的考生,我校将按照教育部《国家

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严肃处理,绝不姑息。

九、 其他说明

1、研究生院招生处咨询电话:010-62338214 或62338380;

传真:010-62337873 ;邮箱:yzb@bjfu.edu.cn

2、导师信息可在研究生院或报考学院网页查询。研究生院网页查询导师信息网址:

单位代码:10022 单位名称:北京林业大学 联系人:王老师

电话:010-62338380 或62338214 地址:北京海淀区清华东路35 号 邮政编码:100083

5

林业硕士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农业推广硕士;培养;专业学位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6-0245-02

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急需大量高层次高学历的专业型、应用型、务实型、复合型农科人才。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作为我国研究生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就是改善我国农业高级人才匮乏的现状。自2000年开始招生至今,农业推广硕士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应用人才。但作为一门开设仅十余年的年轻学科,它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培养质量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如何提高农业推广硕士培养质量迫在眉睫。

一、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特点

1.学生来源广,个体差异大。从我校招收的生源来看,农业推广硕士学员大部分来自农渔业或者其他涉农企事业单位,其中来自农业管理一线的人员达到一半以上,其他学员有来自高校、科研和政府管理部门以及金融等服务部门。从就学年龄层来看,最小的二十几岁,最大的四十来岁,存在比较明显的个体差异。因此,学员在工作经历、知识结构、专业基础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目前教学课程在体系设置上存在着特色不突出、针对性不强、学生自主选择性较差等问题。

2.实践能力强,基础理论弱。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绝大部分是大学毕业后已有多年工作经验的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且多在农渔业管理及相关服务一线工作,有着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工作能力和基础。但农业推广硕士学员由于已离开学校多年,在理论知识、外语、计算机等方面基础相对薄弱,接受新知识速度较慢,学习过程中存在着记忆力差、注意力集中不够等问题。

3.在职读学位,时间交叉难。一方面,由于农业推广硕士学员绝大多数来自生产和管理一线,由于工作性质、时间和地点等因素限制,很难找到统一的实践和地点进行系统学习[1]。另一方面,虽然一手资料和实践内容充分,但在文献查找、辅导资料等方面存在严重不足[2],加之与导师面对面的交流机会较少、繁琐的工作又牵扯过多精力,使得毕业论文的质量往往较低,学术素养较差。

二、国外农科专业学位的基本做法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不同国家的教育体系中具有不同的发展模式。在日本,专业学位被称为“专门职学位”。法国专业学位教育分为本科和研究生两个阶段,学生必须获得本科层次的专业学位教育学位,才能进行研究生教育,“LMD新学制”颁布前实施“高等专业学习文凭”教育,之后逐渐向“职业硕士”(Master Professional)教育过渡[3]。

1.以培养目标为核心的课程设置。美国农科专业学位硕士生培养各学校没有统一标准,各大学的农科专业学位硕士生课程体系往往根据自身实际安排,甚至有些专业差别相对较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内容,灵活性较大。以林业硕士为例,耶鲁大学、加州大学和俄勒冈州立大学的培养目标各不相同。耶鲁大学主要培养林业经营及管理人员;加州大学的方向是林业管理与林业环境;而俄勒冈州立大学更多的是对学员农业技能的培养。

2.以培养目标为导向的培养模式。美国不同的学校对农科类专业学位硕士生有不同的毕业考核要求。主要包括:完成毕业论文;不做论文但要完成相关实践活动;教案加口试;完成学术报告;修满相应学分即可等等。

3.以职业为方向的发展路径。国外学位制度中,职业学位有的归属于研究生教育层面,有的归属于职业性工作的服务学位,可见其归属的学位体系并不一致。例如,加拿大把农业教育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以系统理论知识学习和研究为重点的代表国家农业科技教育水平的学历教育;第二类是以职业技能培养和训练为重点的职业教育;第三类是以证书培训为重点的农场工人、农民的绿色证书培训。而后两种类型是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

4.以工作经验为重点的师资构成。日本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没有设立导师制,却强调必须单独设置专任教师岗位。专任教师的人数应该多于普通的研究生教育的专任教师,通常一个专业要求在11名以上,原则上不允许其他课程的老师兼任。并且要求专任教师中设置一定比例的有特定职业经验的工作者(一般要求5年以上的职业经验),比如教职大学院要达到教员中的4成以上。

三、我国农业推广硕士培养的建议

1.课程设置。课程学习在培养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农业推广硕士培养的重要环节。课程设置一方面要考虑农业推广专业硕士学生基础较差,加强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以及农业科技最新进展的传授,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发挥学生来自一线的特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时数偏少、教材不特定是农业推广硕士的两大特点,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及课程特点,突出重点,降低难点[4,5],加大实践应用方面的内容,增加案例分析的教学课时。

2.教学方式。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的多数课程教学,基本采用利用双休日集中授课的方式进行。这样既解决了学生平常无法上课的问题,又可使学习内容具有连贯性。由于大部分学生在集中授课后的其他时间不在学校本地,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尝试采用远程视频,对某一办学点学生进行教学[6];网络、电子邮件、专门网站为授课提供了技术保障[7],使处于不同地域的师生可以进行交流探讨,教师及时解答学生的各种问题。

3.管理方法。根据专业学位研究生边工作边学习的特点,其培养管理方式不能完全按照全日制研究生的方式进行[8],需要导师和管理人员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最佳的培养模式。针对农业推广硕士生“在职”这一特点,可以采取集中与分散、学校与单位、研究型导师与实务型导师指导相结合的原则进行管理。既可以区别农推广学生与学术型学生培养之间的不同,适应和满足学生理论与实际的指导,也可以实现以实践为核心的教学和研究的指导,使得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并可以为提高学生研究水平、确保论文质量提供保障。

4.导师队伍。导师队伍建设是研究生教育和培养的关键[9]。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的涉及面较广,学科交叉多。因此,导师队伍需要多学科结合,可以采用以学校导师为主、一线专家为辅的双导师培养制度,导师之间能够相互配合、共同指导、优势互补,形成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导师队伍,以便培养合格的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使农业推广硕士尽快在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茜,张晖,张大勇等.“应用型”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再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2,(06):45-49.

[2]张远英,田维波,张萍.农业推广硕士培养质量的探讨[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01):92-93.

[3]朱媛.中外比较视野下农科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思考——以农业推广硕士专业为中心的讨论[J].农业教育研究,2011,(04):8-10.

[4]张君.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培养浅议[J].高等农业教育,2001,(S1):87-88.

[5]张立,胡新喜,李阿利,等.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探讨[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2,(02):49-50.

[6]罗兴录.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特点与培养对策[J].高教论坛,2006,(01):111-113.

[7]金宝莲,周剑锋,杨宇,等.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思考[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5,7(3):325-327

[8]李春英.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招生和培养问题的探讨[J].中国林业教育,2004,(03):41-43.

林业硕士论文范文第13篇

【各科满分】

第三十二条硕士研究生招生初试一般设置四个单元考试科目,即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业务课一和业务课二,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150分、150分。

第三十三条教育学、历史学、医学门类初试设置三个单元考试科目,即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专业基础综合,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300分。

体育、应用心理、文物与博物馆、药学、中药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公共卫生、护理等专业学位硕士初试设置三个单元考试科目,即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专业基础综合,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300分。

会计、图书情报、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工程管理和审计等专业学位硕士初试设置两个单元考试科目,即外国语、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满分分别为100分、200分。

金融、应用统计、税务、国际商务、保险、资产评估等专业学位硕士初试第三单元业务课一设置经济类综合能力考试科目,供试点学校选考,满分为150分。

第三十四条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全国统考科目为思想政治理论、英语一、英语二、俄语、日语、数学一、数学二、数学三、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历史学基础、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临床医学综合能力(西医);全国联考科目为数学(农)、化学(农)、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法硕联考专业基础(非法学)、法硕联考综合(非法学)、法硕联考专业基础(法学)、法硕联考综合(法学)。其中,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历史学基础、数学(农)、化学(农)、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试题由招生单位自主选择使用;口腔医学专业学位既可选用统一命题的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也可由招生单位自主命题。

医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初试业务课科目由招生单位按一级学科自主命题。

第三十五条招生单位必须按教育部的有关规定确定考试科目并使用相关试题。

【吉林考研初试科目】

第三十六条初试方式均为笔试。

12月22日上午思想政治理论、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

12月22日下午外国语

12月23日上午业务课一

12月23日下午业务课二

12月24日考试时间超过3小时的考试科目

每科考试时间一般为3小时;建筑设计等特殊科目考试时间最长不超过6小时。详细考试时间、考试科目及有关要求等由考点和招生单位予以公布。

第三十七条初试的组织工作和考务工作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及各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按照相关文件规定执行。

第三十八条单独考试须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考点组织进行。

第三十九条因试卷错寄、漏寄、邮递故障等非考生本人原因而无法正常考试的考生可参加补考。

补考程序为:招生单位将初步审查同意补考的考生姓名、报考单位、补考科目及补考原因一一写明,报所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审核批准后,自行安排或协商有关考点在规定时间内组织补考。

各补考科目均由招生单位命题。补考试题的形式和难易程度应与原试题相一致。

补考一般安排在考试结束后1个月内进行,具体时间由相关招生单位确定。

【吉林考研初试时间】

2019年吉林考研初试时间为2018年12月22日至12月23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超过3小时的考试科目在12月24日进行(起始时间8:30,截止时间由招生单位确定,不超过14:30)。

考试时间以北.京时间为准。不在规定日期举行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国家一律不予承认。

附:

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

林业硕士论文范文第14篇

【榆林考研初试科目】

第三十六条初试方式均为笔试。

12月22日上午思想政治理论、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

12月22日下午外国语

12月23日上午业务课一

12月23日下午业务课二

12月24日考试时间超过3小时的考试科目

每科考试时间一般为3小时;建筑设计等特殊科目考试时间最长不超过6小时。详细考试时间、考试科目及有关要求等由考点和招生单位予以公布。

第三十七条初试的组织工作和考务工作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及各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按照相关文件规定执行。

第三十八条单独考试须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考点组织进行。

第三十九条因试卷错寄、漏寄、邮递故障等非考生本人原因而无法正常考试的考生可参加补考。

补考程序为:招生单位将初步审查同意补考的考生姓名、报考单位、补考科目及补考原因一一写明,报所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审核批准后,自行安排或协商有关考点在规定时间内组织补考。

各补考科目均由招生单位命题。补考试题的形式和难易程度应与原试题相一致。

补考一般安排在考试结束后1个月内进行,具体时间由相关招生单位确定。

【各科满分】

第三十二条硕士研究生招生初试一般设置四个单元考试科目,即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业务课一和业务课二,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150分、150分。

第三十三条教育学、历史学、医学门类初试设置三个单元考试科目,即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专业基础综合,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300分。

体育、应用心理、文物与博物馆、药学、中药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公共卫生、护理等专业学位硕士初试设置三个单元考试科目,即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专业基础综合,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300分。

会计、图书情报、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工程管理和审计等专业学位硕士初试设置两个单元考试科目,即外国语、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满分分别为100分、200分。

金融、应用统计、税务、国际商务、保险、资产评估等专业学位硕士初试第三单元业务课一设置经济类综合能力考试科目,供试点学校选考,满分为150分。

第三十四条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全国统考科目为思想政治理论、英语一、英语二、俄语、日语、数学一、数学二、数学三、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历史学基础、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临床医学综合能力(西医);全国联考科目为数学(农)、化学(农)、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法硕联考专业基础(非法学)、法硕联考综合(非法学)、法硕联考专业基础(法学)、法硕联考综合(法学)。其中,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历史学基础、数学(农)、化学(农)、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试题由招生单位自主选择使用;口腔医学专业学位既可选用统一命题的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也可由招生单位自主命题。

医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初试业务课科目由招生单位按一级学科自主命题。

第三十五条招生单位必须按教育部的有关规定确定考试科目并使用相关试题。

【榆林考研初试时间】

2019年榆林考研初试时间为2018年12月22日至12月23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超过3小时的考试科目在12月24日进行(起始时间8:30,截止时间由招生单位确定,不超过14:30)。

考试时间以北京时间为准。不在规定日期举行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国家一律不予承认。

附:

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

林业硕士论文范文第15篇

【桂林考研初试科目】

第三十六条初试方式均为笔试。

12月22日上午思想政治理论、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

12月22日下午外国语

12月23日上午业务课一

12月23日下午业务课二

12月24日考试时间超过3小时的考试科目

每科考试时间一般为3小时;建筑设计等特殊科目考试时间最长不超过6小时。详细考试时间、考试科目及有关要求等由考点和招生单位予以公布。

第三十七条初试的组织工作和考务工作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及各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按照相关文件规定执行。

第三十八条单独考试须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考点组织进行。

第三十九条因试卷错寄、漏寄、邮递故障等非考生本人原因而无法正常考试的考生可参加补考。

补考程序为:招生单位将初步审查同意补考的考生姓名、报考单位、补考科目及补考原因一一写明,报所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审核批准后,自行安排或协商有关考点在规定时间内组织补考。

各补考科目均由招生单位命题。补考试题的形式和难易程度应与原试题相一致。

补考一般安排在考试结束后1个月内进行,具体时间由相关招生单位确定。

【各科满分】

第三十二条硕士研究生招生初试一般设置四个单元考试科目,即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业务课一和业务课二,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150分、150分。

第三十三条教育学、历史学、医学门类初试设置三个单元考试科目,即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专业基础综合,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300分。

体育、应用心理、文物与博物馆、药学、中药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公共卫生、护理等专业学位硕士初试设置三个单元考试科目,即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专业基础综合,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300分。

会计、图书情报、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工程管理和审计等专业学位硕士初试设置两个单元考试科目,即外国语、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满分分别为100分、200分。

金融、应用统计、税务、国际商务、保险、资产评估等专业学位硕士初试第三单元业务课一设置经济类综合能力考试科目,供试点学校选考,满分为150分。

第三十四条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全国统考科目为思想政治理论、英语一、英语二、俄语、日语、数学一、数学二、数学三、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历史学基础、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临床医学综合能力(西医);全国联考科目为数学(农)、化学(农)、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法硕联考专业基础(非法学)、法硕联考综合(非法学)、法硕联考专业基础(法学)、法硕联考综合(法学)。其中,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历史学基础、数学(农)、化学(农)、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试题由招生单位自主选择使用;口腔医学专业学位既可选用统一命题的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也可由招生单位自主命题。

医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初试业务课科目由招生单位按一级学科自主命题。

第三十五条招生单位必须按教育部的有关规定确定考试科目并使用相关试题。

【桂林考研初试时间】

2019年桂林考研初试时间为2018年12月22日至12月23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超过3小时的考试科目在12月24日进行(起始时间8:30,截止时间由招生单位确定,不超过14:30)。

考试时间以北京时间为准。不在规定日期举行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国家一律不予承认。

附:

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