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音乐文化产业论文范文

音乐文化产业论文范文

音乐文化产业论文

音乐文化产业论文范文第1篇

    音乐文化产业是一种以知识作为基础的产业文化,在音乐文化中具有很强创新的理论设计,也有的是有能力的劳动者自己创建的,通常都是将音乐文化作为核心观念,聚集音乐文化、信息技术、传播方式、自动化技术等结合在一起的知识的结晶,所以自身的知识性就很强。

    二、我国音乐产业的发展情况

    目前,我国每个地区都设立了专门从事音乐产业发展的部门,也慢慢形成了比较健全的管理体制,这给现代化建设阶段里音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保证。

    1.缺少自主发展以及穿凿能力,造成竞争力低下由于音乐长时间都受制于传统体制,几乎不具备自由发展和创造的空间。虽然音乐出现了很多新产品,但是有价值的确很少,有些音乐企业只是看重生产,并不关注市场情况,一味的投入忽略产出,注重形式而忽略内容,对内容只是进行仿造,缺少接近大众的好产品。使得整个音乐市场都受到国家经济发展的约束,制约了音乐市场的前进,造成竞争力下降。

    2.缺乏高素质音乐人才,造成原动力不足音乐人才是音乐发展的主要资源,现在我国的音乐产业人才还很少。由于原有教育培训机构的影响,我国音乐产业的人才量、结构以及整体素质还不能满足音乐产业的发展速度。尤其是对于一些缺少具备音乐知识与技术、经济的综合性人才,造成创作的原动力不足,影响了音乐产业的发展。

    3.缺乏健全的法律体制音乐文化作为文化产业的主要组成,它的版权维护问题也是文化产业的问题。最近几年,虽然一些唱片公司给其做了很大的投资,也创造出了精品文化,但是却让一些盗版商偷窃了,造成唱片公司大量的经济损失。除此以外,由于网络经济的迅速发展,音乐文化也被在网络上公共使用和下载等,这些都给传统音乐市场带来了很大的影响,造成音乐投资人的合法权益受到迫害。总结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关键还是有关音乐文化产业的一些法律体制不够健全,法律制度缺乏操作性,监督管理也不好。

    三、我国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

    1.加强自主创新能力

    创造音乐品牌来提升竞争力自主创新能力能够影响国家的综合国力,也是进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更是我国音乐文化产业健康、迅速发展的基础。品牌经营是音乐产业形成的开端,最后慢慢再发展成产业经营。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在发展音乐文化的时候不但要将这个优势充分利用,还要不断创新,将时代的新元素融入到音乐当中,创建出真正属于我们的品牌。所以要将音乐创意品牌和科学技术结合在一起,创造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精品,形成的品牌。与此同时,还要做好市场的宣传,将自己的品牌推入市场,满足市场的需求,提高音乐产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2.培养专业的音乐人才

    在现在的经济条件状况下,音乐产业和其他产业的结合是一种趋势,所以在培养音乐人才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逐渐健全人才教育机构,尽量培养一些高技能人才。第一,一些高校要专建一些音乐经济、音乐管理以及音乐营销的音乐,然后再和另外的学科结合,强化对学校的教师、音乐装备以及教学技术的培养,加快音乐专业人才素质的提升。第二,音乐企业要强化对职工的培养,为员工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第三,要借助不同的方式来创建音乐文化氛围,激发音乐人的创作灵感,促进音乐人创作的积极性。

音乐文化产业论文范文第2篇

本文着重论述音乐产业各行业分析及促进民族音乐繁荣的可行性:

一、音像制品行业

1.行业描述与现状

音像制品行业是以磁带、唱片、CD、VCD\DVD等有形实体为载体制作音乐产品,经过音乐创作、录音、加工、设计、包装、批发、运输,以物流的方式到达连锁店、零售店等销售终端,最终销售给消费者。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音乐演出市场的日益红火、数字音乐狂潮的来势汹汹,使得传统唱片业受到了巨大冲击。据国际唱片工业协会(IFPI)数据指出,网上传播盗版音像制品每年给音像行业带来至少50亿美元的损失。尽管唱片业不断改进经营方式,力图降低成本、缩短周期,但效果甚微。

2.行业特点

音乐产品分类全而细,能较大范围兼顾消费需求。如根据消费人群各个欣赏喜好的欧美流行音乐、日韩流行音乐、港台流行音乐、大陆流行音乐、欧洲古典音乐、中国民族音乐(古琴、二胡、古筝等);根据生活需求(特定目的)的车载音乐、养生音乐、胎教音乐、幼儿教育音乐;这些人群在购买音像制品时,都有自己特定的目的,如作为兴趣爱好收藏、或者特定需要。消费者可能会因为对某音乐类型、音乐风格、某一明星或者某一首曲子的喜爱程度来购买,这种消费具有购买的特定性、稳定性和持续性。但是,音像业产品制作层层环节、烦琐工艺,使得产业链出现制造成本高、运作周期长、投资风险大等诸多弊端。

3.音像制品行业与传统民族音乐联系的思考

笔者认为,发行商在音像制品发行内容上多偏向城市消费人群及青年,针对镇乡消费人群的音像制品发行力度不够。在广大的镇乡村,劳动人民更需要符合他们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与娱乐的音乐音像制品。偌大的音乐产业销售市场,音像公司不能只把眼光盯向城市消费群体、年轻人消费群体。应当积极努力拓宽镇、乡、村市场,挖掘土生土长在民族民间的音乐,制造农村消费群体喜爱的音乐产品。同时,传统民族民间音乐更可通过与音像制造业的结合实现商业化生产,发挥其有效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二、音乐商业演出

1.国内市场演出

(1)行业描述与现状。国内市场的演出,主要有流行音乐演唱会、各交响乐团、民乐团的演出。据统计,上个世纪90年代初,北京音乐厅的结算演出费由1993年的12万元增至2000年超过1000万元。2007年12月22日国家大剧院的开幕国际演出季从开始到4月6日,总计演出120场,音乐类的比例独占鳌头。

(2)行业特点。音乐产品的内容具有选择性,行业运作模式不同与音像业。消费群往往具有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具派生音乐产品商品价值的延续性和可再生性。如炎黄风情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在推出《炎黄风情》交响组曲时,逐步开发《炎黄风情》系列动漫产品、新媒体绘画、雕塑、服饰、工艺品等产品;流行音乐的粉丝们也会因为钟爱某歌手或明星而购买其代言的非音乐类商品。

(3)国内演出行业与传统民族音乐联系的思考。从商业演出内容上看,每个剧场的演出内容不可能只有欧洲音乐,否则音乐产业必由单一演绎走向歧路。从观众消费角度来看,音乐文化是各民族特有的表达方式,因文化审美观的差异而呈现出不同的音乐风格,只有多领略各民族音乐,才能体会音乐世界之美。如2006年国家大剧院上映的开幕演出季中,国内剧占的比例为67%。因此,笔者认为,在现场演出和剧场演出中,民族音乐同样可以找到发展之路。民族音乐的宣传推广,应当做文化产业而不是娱乐产业,突显其文化价值,利用消费者的文化价值欣赏与认同派生其商业价值,同样可以制造追“民族风格热”,派生“民族文化”内涵的非音乐商品。

2.国际市场演出

(1)行业描述与现状。国际市场的演出是由承办和经营演出业务的专业公司组织的面对国际音乐市场的演出。如中国对外交流演出公司、中演文化娱乐公司,负责接待来华演出的外国艺术团、组和艺术家,并提供各项管理与服务。同时,更重要的是他们和经办中国表演艺术团、组和艺术家在世界各地的巡回演出。既承办官方文化交流项目,又经营商业性演出活动,通过交流为国内外演出经营者及艺术团体创造了良好经济效益。

(2)行业特点。音乐产品多具有民族性和代表性。行业定位准确,在针对国际市场挖掘利润空间的同时,旨在弘扬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内容题材选择不如音像业、数字音乐市场广泛,节目质量筛选精于国内演出市场。

(3)国际市场演出与传统民族音乐联系的思考。国际市场演出是民族音乐做大做精的巨大推动力。在海外市场,开发我国传统的民族艺术,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音乐和文化,才是在国际音乐市场演出实践中一张制胜的王牌。正如2008年“北京音乐与艺术市场现状及发展态势高层论坛”中,某一国际演出公司老总谈到其公司成功经验时指出,在国际演出市场,他们公司主推原生态民族民间剧目和中国古典文化剧目。认为只有把民族点与国际接轨,吸纳我国各民族音乐文化,才能使我国的音乐产业在世界性的独特语义系统内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当然,做好“民族化”品牌的同时,也要注重商业化运作,找到国外观众认同的文化的切入点。

三、数字音乐市场

1.行业描述与现状

数字音乐市场不同于传统音乐产业行业。它是以数字信号方式传输、以网络为载体,有电信运营商、数字音乐服务商、技术开发商加入的新兴并快速崛起的行业。如手机铃声、彩铃、MP3、无线音乐等。据易观国际的《中国唱片业年度综合报告2006》,2006年我国音乐产业市场规模达到138.2亿,无线音乐118.9亿,互联网音乐1.17亿。数字音乐市场的产值已远远超过传统音乐产业。它的出现,对于其他传统音乐产业行业,是个巨大的颠覆和挑战。

2.行业特点

音乐产品极其丰富、复制性强;消费者选择自主、消费价格低廉;消费市场多元化(用户选择音乐种类的多元、音乐资源分享的多元);发行成本低廉、销售方式高效快捷、商业反馈机制快。

3.数字音乐市场与传统民族音乐联系的思考

消费者对浩如烟海的数字音乐市场中产品的选择,除了个人喜好,也会按“新、奇、特”标准,筛选个性另类的音乐商品。而生产商和销售商为了吸引更多类型的消费者,尽力充实自己的音乐产品库,由此,以民族音乐为内容的音乐商品,在流行音乐占据半壁江山的音乐数字市场中拥有一定份额。但是,笔者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百度音乐、雅虎音乐等数十个音乐网站上搜索“民族音乐”时,给出链接的民族音乐都是由琵琶、古筝、竹笛、二胡等乐器演奏的器乐曲,各民族民歌作品甚少。即使有,也是耳熟能详的民歌,这说明开发商对民歌种类的挖掘力度不够。民族音乐的挖掘与整理、继承与发扬,保护其类型多样化,应该引起业内业外的重视。利用民族音乐多元化这样的丰富资源,开发以“各个民族音乐”为内容的音乐产品,足以实现经济效益和文化效益双赢。

参考文献:

音乐文化产业论文范文第3篇

我们都可以赞同这样的观点,即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空间集约形式。对于这样一个空间集约形式的理解,人们在不同时期、从各自不同的角度,依据城市的不同功能、要素、结构和层次等多元复杂性,对其进行界定。在中国古代,“城”和“市”是两个概念。《管子·度地》曰:“内为之城,城外为之郭”;《墨子·七患》曰:“城者,所以自守也”。由此,我们认识到,古人将“城”视为安全保护的围障之物。至于“市”,《周易·系辞》曰:“日中为市,致天下之事,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所其得。”从中我们认识到,“市”在当时是一个商品集市交易场所。“城市”在现代生活中已经远远超出了原有的军事和交易概念。如今,经济学的观点认为,城市是一个有限地域内集聚的经济实体、社会实体和物质实体的有机系统;社会学的观点认为,城市是大多数居民从事工商业和其他非农业劳动的社区,是人类居住、生活、工作的基本社区之一;地理学的观点认为,城市是发生于地球上的一种宏观现象,有一定的空间性、区域性和综合性;建筑学的观点认为,城市是空间结构与社会结构的结合,是一个复杂的建筑工程综合体,是各种工程建筑和各种管线系统的汇集地;系统学的观点认为,城市是一个以人为主,以空间利用为特点,以聚集经济为目的的一个集约人口、集约经济、集约文化、集约信息的地域系统,是一个与周边进行人、物、信息交流的动态开放系统。②而美国芝加哥学派则从人类文明的历史出发,将传统、礼俗和心理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内容,它将城市视为文明人类的自然生息地。它认为,从一定的角度上讲,世界历史也就是人类的城市历史。该学派的创始人帕克在其《城市:对于开展城市环境中人类行为研究的几点意见》一文中指出,城市决不仅仅是个人的集合体,也不是各种基础设施的聚合体,“它是一种心理状态,是各种礼俗和传统构成的整体,是这些礼俗中所包含、并随传统而流传的那些统一思想和感情所构成的整体。”③帕克的观点摆脱了人类文明历程中城市发展的物质性,他从一个更高的层次来看待城市的价值。这也验证了心理学家马斯洛所提出的人有七种心理需求在城市发展中的状况。古代社会的“城市”仅仅是物质需求和安全需求,而到了现代社会,城市已经成为了传统、文化和精神的集合体。那么,作为传统、文化和精神的重要载体之一的音乐,我们又怎么样从这一特殊的角度来看待和理解城市呢?可以这样认为,城市是一个在特定的地域、社会和经济范围内,人们将精神、思想和感情物化为声音载体,并把这个载体体现为教化的、审美的、商业的功能作为手段,通过组织化、职业化、经营化的方式,来实现对人类文明的继承和发展的实体。因此,我们的音乐在城市形式和城市化过程中具有其一定的特征和作用。

一、城市音乐文化

所谓的城市音乐文化,就是在城市这个特定的地域、社会和经济范围内,人们将精神、思想和感情物化为声音载体,并把这个载体体现为教化的、审美的、商业的功能作为手段,通过组织化、职业化、经营化的方式,来实现对人类文明的继承和发展的一个文化现象。由此,它的特征与城市的基本特征紧密相连。首先其表现在城市因素的集约性上,即城市音乐文化所涉及的范围体现为人口集约性、经济集约性和科技文化的集约性。其次体现为城市功能的综合性,即城市音乐文化发生在一个人口、经济和科技文化集约的地区,其必然反映该地区的在文化方面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的功能,同时,在这样一个社会实体和社会资源高度集中的地区,城市音乐文化的形式也体现在人们从事政治社会活动,以及智力、教育、文化中的作用。再是,城市是一个开放的实体,音乐文化在其中也同样体现出其开放性。通过在城市音乐文化中的内容和其特殊的形式,在城市“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过程中,实现经济、文化、传统、审美、感情和思想意识的交流。同时,我们也将认识到,城市音乐文化的系统性,它与整个城市构成一个有机体,在这个有机体中,音乐文化作为社会要素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和城市经济和市政要素一起形成一个完整有序的整体,从而达到城市复杂的结构、层次、多元和综合性中的音乐文化特殊的作用。

从社会结构来看,市民性是城市音乐文化特征的一个层面。一般我们将具有城市市民特点以及区域个性的文化称之为市民文化,由于各个城市在地理、经济、风俗、传统、文化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异性,因此市民文化呈现出千姿百态的特征。例如,上海近现代文化发展过程中,“海派”成为了上海文化的一种特征。这种特征也同样体现在音乐的发展过程中。20世纪30年代前后的“租界性”和“国际化”最集中地体现在上海大众文化的“海派”特征之中。由于海港城市,资本主义经济意识最先在这里滋生,西方文化从这里进入,也从这里发展和延伸,将文化作为商品,无疑对中国近代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诸如歌舞厅、音乐社团、唱片业、音乐作品的出版,以及音乐广播电台的建立和发展,我们都已经看到,它们成为了推动这个城市都市化、国际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另一方面,这些音乐文化设施、表演内容和形式也都体现了上海市民文化,或者说,“海派音乐文化”的深层心理中所隐藏的“媚俗性”和“时尚性”。事实上,“海派音乐文化”的“租界性”和“国际化”是其形式和地域现象,与之相匹配的则是“媚俗”和“时尚”的内容和人格本质。

从社会学视角来看,这种“媚俗”和“时尚”的本质和内容就是那一时期上海都市文化中基本的阶级文化,它们反映了消费这些文化的社会群体的属性。这些被消费的文化,尤其是歌舞厅、流行音乐和爵士等娱乐性文化传播到市民阶层中间之时,其主要的作用就在于表现为市民们所共有的文化价值和心理特征。换言之,这也是特定的人就是特定种类的都市文化载体的具体显现。

对市民音乐文化的概念在各个历史时期和不同文化传统中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早先欧洲中世纪市民文化是相对于贵族文化而言提出来的,而在中国古代则相对于宫廷文化。例如,欧洲中世纪贵族文化中把音乐看作为是一种科学,所有贵族子弟都必须接受良好的音乐教育,而那些供职于王公贵族门下之外的艺人们,他们以音乐作为谋生手段,而且成立行会。然而,对于这样一批市民文化的“吹鼓手”往往是受到贵族阶层的排斥的。15世纪初,英国下议院曾谴责威尔士艺人的市民音乐是“弄神弄鬼、造谣惑众”的种类。

在中国古时宋代城市商业集会场所“瓦肆”、“勾栏”里的各种音乐表演形式,也是典型的市民音乐文化,它们对于之后的曲艺、戏曲的发展起到过积极的作用。市民文化一词有时也特指城市阶层中地位较低的那些人群,将他们的社会心理、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文化现象归结为小市民文化。所以市民文化也就成为了这一阶层的人群的特点,一般表现为“庸俗、虚伪、自私、低级趣味”等。

城市音乐文化中带有区域特征的为社区音乐文化,其具有狭义和广义两种含义。狭义的社区音乐文化是指在一个社区内以学校、图书馆、文化馆、俱乐部等公共设施为阵地,创造社区的音乐文化生活环境;广义的社区音乐文化是指社区的人文环境、建筑物布局及空间、行为模式及生活方式等。不同的社区有不同特点的社区音乐文化。在一个城市内部,由于存在着不同的层次和类型,也会形成不同的社区音乐文化。同样,在不同社区的学校音乐教育、家庭音乐教育也呈现出这类差异性。

尽管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一些城市的社区结构发生了变化,社区文化的格局也在发生变化,但是,随之也同样将产生新的社区文化和新的社区音乐文化。诸如,从调查中看到,上海的徐汇区、静安区、长宁区都是经济文化发展较好的社区,在这些社区的文化馆音乐活动中就充分体现了它们各自的优势,相比其他社区文化馆来说,那里不仅业余音乐教育的层次较高,一般音乐娱乐活动开展得也非常活跃,喜闻乐见的书场、音乐教室、老年舞场以及其他活动极为频繁和丰富,从而也带动了该社区的文化活动方面的经济创收。而一些经济文化底子较差的社区,文化馆中的音乐文化活动就贫乏,管理部门将音乐活动场所出租或者用于其他商业行为,从而更是影响了音乐文化活动的培育。再者,城市居民表现出来的闲暇文化行为,也体现在城市音乐文化之中。诸如,人们在自由闲暇时间内,所安排和从事的各种文化的活动越来越大量地涉及到欣赏音乐、学习音乐和表演音乐的活动。城市社会学将娱乐闲暇文化看作为一种文化行为,由于每个居民的闲暇时间活动内容不尽相同,它会因个人的文化素养、文化追求、文化导向及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以及兴趣爱好等而各异,从而反映出居民闲暇文化程度的高低。因此,居民闲暇活动归根到底和社会物质生产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相关,随着城市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闲暇活动的时间也必然增多。⑦因而,居民闲暇文化的发展也是城市音乐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的标志,高质量的闲暇文化对城市音乐生活的改善有重要作用。

因此,综合地说,城市音乐文化是城市文化的历史和传统的积淀,城市音乐文化是城市文化新发展的体现,城市音乐文化是城市文化的社会行为、观念的反映,城市音乐文化是城市文化规划和特色的标志。将这几方面的因素集中起来,城市音乐文化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两种性质:物质性和非物质性。物质性指的是音乐文化在城市中所具有的有形的物质特征,即音乐活动所需要的设施和器具;非物质性为音乐活动中所涉及的社会心理、文化价值、审美情趣、和思想意识等。

二、音乐产业化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音乐文化呈现出一个重要特征,即不断被产业化。一般来说,城市化是指一定地域的人口规模、产业结构、经济成分、运营机制、管理手段、服务设施、环境条件、生活水平、教育状况、文化活动等要素从小到大、从粗到精、从低到高、由分散到集中、由单一到复合的一种转换或聚集的复杂过程。⑧因此,城市化是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综合作用的结果。在这个综合过程中,文化产业成为了城市化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

音乐文化产业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艺术院校;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四川音乐学院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172(2013)04004703

引言

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更加自觉、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同时,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在调整结构、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推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我国文化产业呈现出健康向上、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正在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引擎和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1]

作为培养高等艺术人才的艺术院校,拥有丰富的艺术教育工作者、表演人员、创作队伍、管理人员,拥有各种用于文化艺术展演的基础设施设备,故艺术院校在推动文化产业方面具有天然的基础和独特的优势。

四川音乐学院(后文简称:川音)是一所以音乐专业为主,涵盖美术、传播、戏剧、广播影视等各类艺术专业的综合性艺术院校,拥有丰富的艺术人才、乐团、多个音乐厅和艺术展厅等。川音充分认识到了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并结合自身特点,紧密联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实际,积极培养各类文化产业人才,充分发挥其区域文化影响力及人力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各种设施,整合资源,设置专门机构从事文化产业活动,已基本建立起了一套从各方面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机制。

一、与地方政府合作,充分发挥艺术院校的影响力

川音是四川省唯一一所综合性的高等艺术院校,其人才培养、艺术教育、学科设置、专业发展、艺术表演等方面都在该区域内具有独一无二的优势,由此,川音在四川乃至全国都有广泛的影响力。川音充分运用和发挥了这种影响力,与地方政府合作,积极采用各种方式,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音乐街区建设。川音主动与地方政府合作,将校外几个街区重新调整规划,全面进行改造,命名为“音乐街区”,明确定位为音乐文化产业集中区。[2]街道两边房屋外墙重新粉刷,配以音乐表演的图案,在街角设置多处音乐表演雕塑,大部分商户的主营业务为乐器、表演服装、艺术图书销售以及艺术培训等。得益于川音在四川省的强大影响力,乐器销售商户不断增加,销售规模不断扩大,音乐街区成为了地区的一个文化产业亮点和文化名片。[3]川音与地方政府合作创建音乐街区,不仅净化了校园周边环境,满足了消费者对文化艺术商品的需求,还为地方政府解决了部分就业问题,增加了税收,极大推动了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双赢的效果,也达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平衡。[4]

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是艺术院校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因此,川音正在与成都市新都区政府合作,积极创建“四川音乐学院文化艺术产业园”。其特点是:通过构建文化艺术从作品到商品、从资源到资本的转换平台,形成集艺术创意设计、艺术人才培训、艺术企业孵化、艺术成果展示、艺术产品转化交易、文化艺术休闲六大功能于一体,特质鲜明、功能完善的现代文化艺术产业园区。产业园将在科学规划、明确园区功能定位的基础上,依托川音学科门类齐全的艺术教育和艺术人才优势,整合校内外文化产业资源,推动相关产业、衍生产业的市场开发,在园区内逐渐形成以各类艺术设计、各类艺术品展销、艺术演出、传媒、文化旅游和影视动漫生产为重点的文化产业格局。[5]产业园立足西南、辐射全国,着力把川音的文化艺术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艺术产业优势,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实践、创业平台,形成川音强大的产业支撑,提升川音的整体办学水平和文化市场综合竞争力,使其建设成为成都乃至四川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充分发挥产业园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6]

二、提高教学水平,努力培养适应文化产业需要的各类人才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强调:“要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按照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要求,着力培养文化领域的领军人物和专业人才、掌握现代传媒技术的专门人才、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艺术院校的主要职责就是为文化产业培养创作、表演和管理人才,因此,川音采取多种举措加强学科建设,提高教学水平,从而培养各类型高素质文化艺术人才,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培养文化艺术创作表演人才。川音创建于1939年,是一所集音乐、美术、舞蹈、戏剧、传媒、工业设计及艺术管理七大学科为一体的多学科、多层次综合性高等艺术院校。建校以来,川音以优良的学风和高水平的教育质量培养了万余名优秀文化艺术专业人才:戏剧家熊佛西、陈白尘、吴茵,作曲家常苏民、何训田、贾大群、高为杰,画家张大千、张善子、李有行、吴作人、丁聪、马一平,语言学家吕叔湘,声乐教育家郎毓秀,钢琴教育家但昭义,舞蹈教育家李楠,表演艺术家刘晓庆,世界钢琴王子李云迪,青年钢琴家陈萨,世界青年小提琴家宁峰、文薇,青年歌手张迈、李宇春、何洁、谭维维、王铮亮、魏晨、秦海波、韩炜等。川音培养的各类型文化艺术专业人才大多分布在各类艺术团体、高等院校、表演机构,直接从事文化艺术创作和表演活动,极大地推动了文化产业发展。近年来,川音更是着力加强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学水平,为培养更多服务于文化艺术事业的高素质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培养文化产业管理人才。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既拥有艺术专业知识,又具备相当经营管理能力的文化产业管理人才更加紧缺,文化产业市场对这类“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正是敏锐地观察到了这种趋势,川音在2003年就设立了文化艺术事业管理专业,其培养目标为:培养文化艺术事业和文化产业方面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能够运用其掌握的现代管理及艺术专业知识,从事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组织和管理工作,并具有规划、协调、组织、实施和决策的基本能力。该专业课程设置由三大版块构成,即专业素质及修养课程、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和专业操作技能课程,使学生既熟知相关艺术知识,又能掌握经营管理的基本技能。该专业的培养特色:一是遵循艺术教育的客观规律和文化产业发展的趋势,重视艺术学与其他相邻学科的交叉性探索和艺术学内部分支学科的深入研究;二是强化案例教学,以文化产业发展中出现的前沿问题作为艺术实践的实际课题,以科研、创作带动教学。经过多年发展,川音文化艺术事业管理专业已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学科体系和教育方案。到目前为止,已培养出超过七百名文化产业管理人才,这些人才大都具有良好的艺术素质和文化视野,同时具有现代产业意识和经营思路,适应文化产业市场对复合型管理人才的需求。

三、挖掘潜能,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各种设施

川音拥有数量众多的优秀艺术教育工作者、艺术创作者、艺术表演者,还拥有各种用于艺术表演的设施设备;川音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充分利用优良设施,积极参与文化产业活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举行艺术演出活动。川音拥有高层次的艺术表演人员和高水平的艺术团体,如交响乐团、民乐团、女子合唱团、舞蹈团等,这些艺术表演人员和艺术团体在省内外均具有极高的影响力。在众多大型会议和活动中,川音都积极参与艺术演出。据不完全统计,2009~2011年间,川音教师和演出团体共举行各类演出近两百场,其中较重要的演出包括“庆祝人民政协成立六十周年暨四川省政协成立五十五周年文艺晚会”“生命大型交响音乐会”、大型舞蹈史诗《震撼》、大型音乐舞蹈诗《因为有了共产党·爱在汶川》、历次新年音乐会等。

开展文化产业发展研究。经过多年发展,川音聚集了一批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文化产业研究人员。因此,除了在年度科研项目中对文化产业相关课题进行立项研究以及在教学工作中进行研究外,川音还成立了文化产业研究院,由主管文化产业的副院长直接领导,集中优秀研究人员,充分发挥其研究能力,专门对文化产业发展问题展开研究,其中主要课题包括:高等院校与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人才培养、艺术院校演艺活动推广等。

进行艺术培训活动。川音的音乐培训活动从上世纪80年代就已开始,培训对象遍布西南各省,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川音设立艺术培训中心,专门从事业余艺术培训工作,并负责年度的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成都音乐考点考试工作,现在每年参加考级的人数已经达到九千人,影响力辐射到重庆、贵州等地。

利用各种展演设施。川音目前拥有五座设施、设备现代,能适应各类文化艺术表演的音乐厅,常年面对校内外开展演出活动,2009~2011年间共举行各类演出近六百场次,除满足学校音乐教育教学及艺术实践需要外,还特别注重校外利用演出设施的宣传推广。川音还有多个艺术展厅,近年来举办了多场高水平的艺术展览活动。另外,川音正在建设多个高标准的录音棚,计划服务于学校内直至四川地区的音乐制作。

四、整合资源,设置机构专门从事文化产业活动

目前,大多数艺术院校都设立了文化产业管理部门,但在实际工作中,产业管理部门与后勤管理、演出管理部门在文化产业方面的职责划分并不明确,造成文化产业机构主观能动性缺失,导致人、财、物资源分散,无法发挥资源的整体优势。[7]川音突破了这种管理状态,整合各种资源,成立四川省川音尚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专门从事文化产业活动。

四川省川音尚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是一个集商业演出、艺人包装、网络文化、动漫游戏、影视传媒、出版发行、工艺美术等为一体的多元化公司。公司合作伙伴包括多家电视台、国内外多个媒体、文化广告公司。公司的主要业务包括:

商业演出:全程策划执行各类庆典礼仪活动、广告策划设计制作、主持、礼仪服务、圣诞策划、文艺演出,各类启动仪式、竣工仪式,以及展览展示设计制作、活动管理。

艺人包装:艺人宣传、艺人包装。

网络文化服务:互联网文化产品的制作、复制、进口、批发、零售、出租、播放等。

动漫游戏制作与传播:制作动漫游戏产品、推广动漫文化。

影视传媒:各种广告、企业专题片、形象片、营销广告片和会务庆典拍摄制作。

出版发行:对已有作品进行深层次开发,对原作品进行编辑加工,对加工好的已有作品进行复制、传播。

工艺美术:工艺美术产品设计、展览、策划管理。

可见,这一多元化的文化产业公司的业务范围基本囊括了艺术院校与文化产业相关的各项活动,将原有分散在校内各部门与文化产业相关的业务活动集中起来加以管理,起到了整合资源、突出优势的作用。四川省川音尚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成立以来,已在整合校内文化产业资源,充分利用和发挥川音文化产业优势以及拓展文化产业市场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并在演艺产业品牌建设、营销队伍建设及营销机制建设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结语

随着我国政治、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艺术教育对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意义将更加明显。由于艺术院校与文化产业发展具有天然的联系,因此,艺术院校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适应国家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要求,自觉、主动、全面地参与各类文化产业,承担起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任务。在这一过程中,着重点在于建立起良好的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机制。尽管四川音乐学院在此过程中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果,但仍有若干不尽如人意之处,需要更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只有建立起一套完善、科学、实用的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机制,艺术院校才能真正整合各种资源,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进而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为推动我国文化建设进程和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音乐文化产业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秦皇岛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3-0286-01

地处河北省东北部的秦皇岛市,拥有上万年的人文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占据了很大比例。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古老的民间音乐文化资源逐渐脱离现代生活,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加以保护,这些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必将成为历史永远脱离人们的视野。

一、秦皇岛音乐类非物质文化资源概况

秦皇岛市丰富的民间音乐文化资源主要包括昌黎地秧歌、昌黎民歌、昌黎皮影、满族寸子秧歌、青龙猴打棒、青龙皮影戏、抚宁鼓吹乐、抚宁太平鼓、北戴河的任家班鼓吹乐、山海关喇叭等。目前,一部分民间音乐文化资源还有演出的空间,但多数都由于生存环境的变化,已经逐渐脱离人们的视线,如果不加以保护,迟早会淡出现代生活。

二、音乐类非物质文化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使音乐类非物质文化实现产业化发展,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成功的。在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现实问题需要一一解决。

(一)民间艺人缺乏产业化发展意识。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人主要是民间艺人,由于民间音乐文化多在民间传播,民间艺人多数不具备产业化发展的意识,要将民间音乐文化引上产业化发展之路,需要民间艺人扭转陈旧观念,针对现代社会人们的欣赏需求,创新传统音乐艺术的表现形式和发展思路,同时也不能失去原有的艺术精髓。

(二)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相关政策尚不完善。作为区域经济的重要方面,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内容已经引起了秦皇岛市各级政府的普遍重视,但是针对音乐类非物质文化产业化发展的相关政策还不够明确。作为民间音乐文化资源,如果缺乏政策扶持,很难顺利实现产业化。

(三)针对音乐类非物质文化的投入和开发力度不够。对于还处于产业化发展初级阶段的音乐类非物质文化来说,投入力度大小直接决定着其是否能够得到充足的发展资本,而充足的资本则是一个新兴业态顺利发展的关键。目前,秦皇岛区域的音乐类非物质文化产业发展上需要有关部门给予足够的资金和政策支持。

另外,秦皇岛区域丰富的音乐类非物质文化资源多数还没有被开发出来,这些散存在民间待开发的音乐文化资源造成了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四)音乐类非物质文化的市场空间还有待进一步拓展。虽然秦皇岛的音乐类非物质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并且具有独特的风格魅力,但是不少民间艺人仍然过着贫困的生活。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民间艺人市场意识薄弱,不会将资源转化为商机;2、缺乏系统的组织机构,没有一个带头人将本地的民间音乐文化表演组织起来,打开市场;3、政府对于民间音乐文化的市场开发不够重视;4、民间音乐文化主管部门的宣传力度不够,当地丰富的民间音乐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外界的充分认识;5、当地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协调机构,没有形成针对民间音乐文化市场的宏观调控措施;6、有文化产业经营管理经验的人才又不懂民间音乐,复合型人才相对较为匮乏。

三、与旅游业相结合是音乐类非物质文化产业化发展的捷径

音乐文化产业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少数民族戏剧;音乐文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1-0038-02

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少数民族戏剧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也在逐渐加大,它不仅促进了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也逐渐渗透到了音乐文化相关产业中,我们应该积极抓住有利时机促进少数民族戏剧加快发展。

一、少数民族戏剧发展促进了音乐文化事业的发展

旧时的戏剧主要是指戏曲艺术,当代的戏剧则包含了戏剧、话剧、歌剧、舞剧、诗剧等艺术形式。中国戏剧发展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种类丰富,各民族的戏曲剧种有三百多种,少数民族戏剧也是中国戏剧的重要组成部分。北方少数民族戏剧主要有蒙古族二人台、阜新蒙古剧、朝鲜族歌舞剧、满族新城戏等。

从音乐方面来说,少数民族戏剧的曲调多是在本民族曲调上发展而来的。满族新城戏是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流传于吉林省扶余一代的满族戏剧剧种,因为扶余镇曾是清朝新城府治所,故而定名为满族新城戏。它的唱腔是在“八角鼓”基础上,大量吸收满族民间音调、清代宫廷音乐以及宗教音乐形成的。常用板式有慢板、三眼、原板、弹颂板、行板、快四板等,曲牌以四句板、靠山调为主。朝鲜族的戏剧主要指的是歌剧,由韩国传到中国,它的曲调主要来源于朝鲜族说唱艺术盘索里,盘索里主要以唱为主,曲调也是多来源于朝鲜族的民歌。

从伴奏乐器方面来说,一般都是采用本民族的乐器,例如蒙古剧的伴奏乐器主要是马头琴、四胡等,马头琴、四胡是蒙古族最具特色的乐器,已经被列为部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

从戏剧题材来说,少数民族戏剧选用的题材都是在本民族有影响力的故事,例如满族新城戏的代表作《红罗女》就是选自于满族古代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少数民族戏剧题材最初关于宗教的内容比较多,随着社会发展,世俗化的内容越来越多,戏剧题材涉及比较广泛,充分体现了社会的变化,这是戏剧适应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体现。

戏剧另外一个重要的表演元素就是舞蹈。许多少数民族都是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的舞蹈种类繁多,能够表现不同的生活含义以及喜怒哀乐的感情,这些舞蹈不仅丰富了戏剧的表演手段,还突出了戏剧的民族性。通过这些舞蹈语言,使观众突破语言障碍,更加深刻理解戏剧表达的含义。另外,少数民族戏剧中的唱腔、对白、服饰也都有各民族的特色。

二、少数民族戏剧发展态势

少数民族戏剧的发展提升了音乐文化产业的层次和质量,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全面发展。少数民族戏剧是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精华部分,其中很多剧种都被列为国家、省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如满族新城戏被列为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列为吉林省新兴的三个地方剧种之一,成为吉林省重点扶持的地方剧种。

少数民族戏剧发展有坚实的群众基础。它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地域性,本民族、本地区的人民是它的主要受众,他们热爱自己的戏剧,并将这种热爱传承下去,因此也培养了许多剧作家、表演家,促进了本民族戏剧的进一步发展。例如蒙古族作曲家美丽其格,他是蒙古族戏剧音乐的奠基人和开拓者,这是在他的引领下,蒙古族戏剧得到了极大地发展,使得蒙古族戏剧在北方少数民族戏剧发展中处于领先地位。可以说少数民族本土艺术家就是少数民族戏剧发展的动力。

少数民族戏剧的发展丰富了少数民族人民的文化生活,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振兴民族传统文化的潮流激发了少数民族戏剧的蓬勃发展。民族文化、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社会文化多元化的发展,国家完善的法律、政策的扶持、振兴民族文化等一系列的举措促进了少数民族文化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少数民族戏剧的发展。

三、对少数民族戏剧发展的建议

(一)繁荣少数民族文艺创作

纵观戏剧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每一个发展的重要阶段,甚至是文化繁荣阶段,都会出现大量经典的作品,正是有了这些经典作品,才促进了戏剧的发展。我们不仅要求作品的“量”,更要求作品的“质”。“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在创作中,应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坚持把“中国精神”当做“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努力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一方面努力培养创作人才,给予良好的创作环境和创作条件,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投入到少数民族戏剧创作中。

(二)鼓励民间演出与交流

以前,文艺演出主要是由文艺团体承办,例如吉林省有吉剧团、朝鲜族歌舞剧团、松原满族艺术剧院等,他们肩负着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尤其是戏剧表演发展的重要责任。随着社会文化生活的发展,单纯的文艺团体演出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同时也不利于戏剧的发展,我们应该在加大支持文艺团体产业化发展的同时,积极鼓励民间演出与交流。重视培养民间演艺“达人”以及民间演艺团体;扩大喜欢少数民族戏剧观众的数量;增强专业团体与业余团体的交流以及与观众的互动。让少数民族戏剧深深地根植于人民群众的生活中,而不是成为“高岭之花”。

(三)加强少数民族戏剧的传承发展

文化传承是文化发展、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由于文化的传承是一个非常浩大的工程,而且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动态过程,在这一动态过程中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少数民族戏剧在传承过程中,除了少量的文字记载外,大多数是靠口耳相传的,人与人之间的传承往往增加了传承了难度,而且“流派”问题也增加了传承的复杂性。当然,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视、广播、网络等手段使得我们可以随时随地看到或学到一些戏剧,但是关于少数民族戏剧的内容,尤其是不出名的戏剧或戏剧流派还是比较少的。因此,我们应该多借助与现代媒体推广少数民族戏剧,让人们更加方便地通过电视、广播、网络来欣赏、了解,甚至学习它。

通过政府、民间举办演出、比赛等形式来推广提高少数民族戏剧水平,也是促进少数民族戏剧传承的重要手段。扶持少数民族剧团的创作和演出,努力挖掘优秀作品,促进少数民族戏剧的传承。

(四)强调少数民族戏剧要多元化发展并逐步形成品牌优势

文化元素多元化发展也要求戏剧发展多元化,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广大观众的不同需求。现代文化发展、传媒力量的增强使观众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快速提高,广大观众在观赏能力方面往往是“见多识广”、“兴趣各异”的,要想吸引他们,就必须编排戏剧精品、编排各种各样适于不同人群的戏剧。从少数民族戏剧的发展状况来看,也要求少数民族戏剧朝多元化方向发展,不仅要编排历史剧,还要编排反映时代潮流、贴近民族生活的戏剧,不仅要吸引“老观众”,更要吸引“新观众”包括青少年,只有拥有了观众的支持,才能促进少数民族戏剧多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田联韬.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

[2]张庚.当代中国戏曲[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4.

[3]柯琳.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概观[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3.

[4]王艳辉,曹阳.少数民族文化对当地经济发展影响作用的典型调查[J].现代经济信息,2014(2).

音乐文化产业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音乐 文化产业 现状

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反映了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精神风貌,也反映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产业的发展情况。近年来。我国的音乐文化产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为此,我们应该积极探索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并创造一些有利条件,促进音乐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一、分析音乐文化产业的内涵及特征

音乐文化产业本身是一种文化产业。更是文化产业中的艺术产业,而且在艺术产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音乐文化产业作为艺术产业中的一部分,包括着很多的内容,主要分为核心音乐产业及外延音乐产业,核心音乐产业主要包括音乐唱片产业、数字音乐产业等,而外延音乐产业主要包括音乐录音设备制造业、音乐软件开发产业等。此外,因为音乐产业也会与其他产业相融合形成混合型音乐产业,也可以将其划分到广义音乐文化产业中来,如音乐广播、音乐电视等等。

音乐文化产业具有一些鲜明的特征:第一,创新性。音乐文化产业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进行的文化生产,但这种文化生产并不是对传统文化进行简单的复制和粘贴,而是在人类的灵感和想象力的基础上对传统文化的升华和创新,因而具有较强的创新性。第二,知识性。音乐文化产业是一门依靠具有一定知识水平,且具有丰富的创意灵感设计理论平或者能力的劳动者创造出来的,一般是以音乐文化理念为核心,集音乐文化、信息技术、传播技术、自动化技术等于一体的知识、智慧、灵感的综合结晶,因而具有较高的知识性。第三,高附加值。音乐文化的生产要素是信息、知识、文化、技术等,是具有一定的附加值的产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技术和文化的附加值比一般的产品或者服务要高得多,这就使得音乐的附加值比较高。第四,强融合性。音乐文化产业是经济、技术、文化、政治、思想等相结合的产物,不仅渲染了一定的思想感情,还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特征、政治元素、文化特征和艺术特点,具有较强的融化特性。

二、分析我国音乐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的音乐文化产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在音乐产业的内容、形式、内涵上都进行了较大程度地发展和创新。也创作出了一些优秀的音乐产品。为音乐文化市场的繁荣起了助推作用。但是,在我国的音乐产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凸出的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1.缺乏自由发展和创新能力

虽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音乐市场的竞争不断加大了,但是因为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环境缺乏自由和创新的元素,竞争力明显不足。音乐产品受到传统的意识形态的影响。没有注重创新和自由的创作元素,使得音乐文化产品滥俗现象明显。当然,也有很多的音乐新作品出现,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新作品都得到了有效的推广。这主要是因为有些音乐企业在注重音乐产品的生产的同时,却忽视了音乐市场的需求,大量的投入却换来了形式单一、内容重复、很少贴近大众的文化精品。

2.高素质音乐人才不足

受到传统的音乐教育教学制度和教育培训机制的影响,我国的音乐文化产业人才的数量、结构、素质都还不能满足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的需求。在音乐人才中,要想挖掘到既懂音乐,又懂技术,还懂经济的复合型人才,简直上难上加难,这就给音乐的原动力扯上了后腿,音乐文化产业很难实现快速发展。

3.缺乏完善的法律机制

音乐文化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版权保护问题是文化产业孜孜不倦的问题。近年来,有些唱片公司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创作出了文化精品,却被盗版商侵权盗走或者抢走,使得唱片公司最终经济亏损。此外,因为网络经济的不断发展,音乐文化产品被免费使用、下载等,都给传统的音乐市场带来了较大的冲击,使得音乐投资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归结发生此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音乐文化产业的相关法律法规没有得到完善。法律制度可操作性差,监督力度不强等。

三、分析促进我国的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的策略

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在发展我国的音乐文化产业的过程中,我们要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创立音乐文化品牌,不断增强音乐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首先,在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中,要从品牌经营出发,逐渐打造属于自身的音乐文化品牌,加大创新力度,支持音乐创新,尽量避免文化产业的复制粘贴滥俗现象发生。其次,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上,要注重传统音乐文化这个基础。经济与科技这个平台,打造基于传统音乐文化创新的,满足市场需求的,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音乐文化产品,更要从音乐文化产品的策划、创作、生产、宣传、营销的各个环节中大胆创新,不断提高文化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2.培养音乐文化专门人才

在当期市场经济条件下。音乐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已经是一种必然趋势。因此在培养音乐专门人才的时候,我们要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不断调整好人才教育结构,培养高端人才、营销人才和音乐人才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首先,高校要积极开设一些音乐经济、音乐管理、音乐营销等音乐与其他学科融合的专业,并加强高校的师资、教学设备、专业技术等的培养,促进音乐专门性人才素质的提高。其次,音乐企业要加强对职工的培训力度,组织员工参加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职工的专业技术能力。最后,社会要通过各种形式培育浓厚的音乐文化氛围。激发音乐创意人才创造音乐文化产品的积极性。如音乐产业论坛等。

3.健全法律法律建设

为了促进音乐文化产业的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要加强音乐法律法规的建设,保护音乐文化产业的知识版权。拓展音乐产业的发展空间。营造一个健康积极的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环境。首先,要完善音乐知识产权的保护政策。保护音乐文化企业及原创者的合法权益。其次,要落实音乐保护产权的保护政策。加大打击盗版的力度。依法打击损害音乐市场秩序的非法网站。为合法音乐企业拓展更宽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张迎芬.我国音乐文化产业传统发展路径研究[J].人民论坛,2011,(24).

[2]王玲.中国音乐产业刍议[J].文艺争鸣,2010,(10).

[3]陈英子.强化“六大意识”优化文化产业政策环境[J].新长征,2011,(12).

音乐文化产业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音乐;文化产业;现状

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反映了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精神风貌,也反映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产业的发展情况。近年来,我国的音乐文化产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为此,我们应该积极探索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并创造一些有利条件,促进音乐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1 分析音乐文化产业的内涵及特征

音乐文化产业本身是一种文化产业,更是文化产业中的艺术产业,而且在艺术产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音乐文化产业作为艺术产业中的一部分,包括着很多的内容,主要分为核心音乐产业及外延音乐产业,核心音乐产业主要包括音乐唱片产业、数字音乐产业等,而外延音乐产业主要包括音乐录音设备制造业、音乐软件开发产业等。此外,因为音乐产业也会与其他产业相融合形成混合型音乐产业,也可以将其划分到广义音乐文化产业中来,如音乐广播、音乐电视等等。

音乐文化产业具有一些鲜明的特征:第一,创新性。音乐文化产业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进行的文化生产,但这种文化生产并不是对传统文化进行简单的复制和粘贴,而是在人类的灵感和想象力的基础上对传统文化的升华和创新,因而具有较强的创新性。第二,知识性。音乐文化产业是一门依靠具有一定知识水平,且具有丰富的创意灵感设计理论或者能力的劳动者创造出来的,一般是以音乐文化理念为核心,集音乐文化、信息技术、传播技术、自动化技术等于一体的知识、智慧、灵感的综合结晶,因而具有较高的知识性。第三,高附加值。音乐文化的生产要素是信息、知识、文化、技术等,是具有一定的附加值的产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技术和文化的附加值比一般的产品或者服务要高得多,这就使得音乐的附加值比较高。第四,强融合性。音乐文化产业是经济、技术、文化、政治、思想等相结合的产物,不仅渲染了一定的思想感情,还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特征、政治元素、文化特征和艺术特点,具有较强的融化特性。

2 分析我国音乐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的音乐文化产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在音乐产业的内容、形式、内涵上都进行了较大程度地发展和创新,也创作出了一些优秀的音乐产品,为音乐文化市场的繁荣起了助推作用。但是,在我国的音乐产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2.1 缺乏自由发展和创新能力

虽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音乐市场的竞争不断加大了,但是因为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环境缺乏自由和创新的元素,竞争力明显不足。音乐产品受到传统的意识形态的影响,没有注重创新和自由的创作元素,使得音乐文化产品滥俗现象明显。当然,也有很多的音乐新作品出现,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新作品都得到了有效的推广。这主要是因为有些音乐企业在注重音乐产品的生产的同时,却忽视了音乐市场的需求,大量的投入却换来了形式单一、内容重复、很少贴近大众的文化精品。

2.2 高素质音乐人才不足

受到传统的音乐教育教学制度和教育培训机制的影响,我国的音乐文化产业人才的数量、结构、素质都还不能满足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的需求。在音乐人才中,要想挖掘到既懂音乐,又懂技术,还懂经济的复合型人才,简直是难上加难,这就给音乐的原动力扯上了后腿,音乐文化产业很难实现快速发展。

2.3 缺乏完善的法律机制

音乐文化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版权保护问题是文化产业孜孜不倦的问题。近年来,有些唱片公司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创作出了文化精品,却被盗版商侵权盗走或者抢走,使得唱片公司最终经济亏损。此外,因为网络经济的不断发展,音乐文化产品被免费使用、下载等,都给传统的音乐市场带来了较大的冲击,使得音乐投资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归结发生此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音乐文化产业的相关法律法规没有得到完善,法律制度可操作性差,监督力度不强等。

3 分析促进我国的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的策略

3.1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在发展我国的音乐文化产业的过程中,我们要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创立音乐文化品牌,不断增强音乐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首先,在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中,要从品牌经营出发,逐渐打造属于自身的音乐文化品牌,加大创新力度,支持音乐创新,尽量避免文化产业的复制粘贴滥俗现象发生。其次,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上,要注重传统音乐文化这个基础,经济与科技这个平台,打造基于传统音乐文化创新的,满足市场需求的,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音乐文化产品,更要从音乐文化产品的策划、创作、生产、宣传、营销的各个环节中大胆创新,不断提高文化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3.2 培养音乐文化专门人才

在当期市场经济条件下,音乐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已经是一种必然趋势,因此在培养音乐专门人才的时候,我们要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不断调整好人才教育结构,培养高端人才、营销人才和音乐人才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首先,高校要积极开设一些音乐经济、音乐管理、音乐营销等音乐与其他学科融合的专业,并加强高校的师资、教学设备、专业技术等的培养,促进音乐专门性人才素质的提高。其次,音乐企业要加强对职工的培训力度,组织员工参加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职工的专业技术能力。最后,社会要通过各种形式培育浓厚的音乐文化氛围,激发音乐创意人才创造音乐文化产品的积极性,如音乐产业论坛等。

3.3 健全法律建设

为了促进音乐文化产业的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要加强音乐法律法规的建设,保护音乐文化产业的知识版权,拓展音乐产业的发展空间,营造一个健康积极的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环境。首先,要完善音乐知识产权的保护政策,保护音乐文化企业及原创者的合法权益。其次,要落实音乐保护产权的保护政策,加大打击盗版的力度,依法打击损害音乐市场秩序的非法网站,为合法音乐企业拓展更宽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张迎芬.我国音乐文化产业传统发展路径研究[J].人民论坛,2011(24).

[2] 王玲.中国音乐产业刍议[J].文艺争鸣,2010(10).

[3] 陈英子.强化“六大意识”优化文化产业政策环境[J].新长征,2011(12).

音乐文化产业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音乐 企业文化 市场运作

 

   本文拟站在音乐市场营销的角度,在现有的音乐市场的边缘,拓展出新的音乐市场营销商业空间的愿望出发,对目前音乐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根据音乐起源学说之一“音乐起源于劳动学说”,即音乐在社会生产劳动中产生,经济生产孕育了音乐艺术,反过来,音乐的艺术价值也可以传化为经济价值的理论推导,研究音乐对企业文化战略的作用,音乐为企业品牌商品所创造的经济价值,寻找音乐文化利用自身的艺术规律在信息经济时代的企业文化战略的运行规律,从而探析建立音乐在企业中运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市场营销新模式的可行性。

    音乐行业有相对独立生产的音乐商品产业,如音乐音像制品的生产、销售等。除此以外,能不能发挥想象和创造力,将音乐直接或间接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成为社会大生产的一项能动因素广泛地参与社会生产创造经济价值呢?答案是可能的。音乐到底如何转化为生产力?借助于何种形式呢?我们一边要寻找音乐与生产关系的理论根据,一边要对现有的音乐与生产的实践关系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并且根据理论指导去发现和制造更大的音乐市场空间。我们将目光转向社会生产活动,市场经济的主要社会经济实体是企业,“音乐原本是一种游离于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的艺术形态”,企业与音乐在传统经济上的关系并不密切,而现代企业却能在某些领域利用音乐文化为企业服务,如果我们找到了音乐文化与企业文化或企业战略产生必然关系的结合点,也就是使音乐文化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企业战略系统的一部分,那么音乐商品将会在国内、国际开辟一个巨大的市场,从而获得一个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空间。

一、从音乐的起源、特征与生产的关系谈起

    1.音乐的起源于劳动

    关于音乐的起源有“游戏说”、“巫术说”、“劳动说”等学术观点,至今并无定论音乐到底起源于那种学说,或许音乐的起源并非是一种,有可能超过一种以上。其中“音乐起源于劳动”的学说观点被很多的学者认同。普列汉诺夫说:“原始人在劳动时总是伴着歌唱。音调和歌词完全是次要的。主要是节奏,—音乐起源于劳动。原始社会的生产者所服从的拍子又是由什么决定的呢?这决定于生产过程的技术操作性质,决定于一定生产的技术。在原始部落那里,每种劳动都有自己的歌,歌的拍子总是十分精确地适应这种劳动所特有的生产劳作的节奏。”劳动孕育了音乐,音乐就是劳动的副产品,为什么原始人在劳动时总是伴着歌唱,而非其他的艺术形式呢,因为一方面原始人用音乐来表达劳动时愉快的心情,另一方面,“精确地适应这种劳动所特有的生产劳作的节奏”便于个体和集体劳作,从而提高了劳动的效率。从这两点来讲,音乐对生产的作用是其它任何艺术形式所无法替代的。

    2.音乐专注于表达感情

    音乐起源于劳动,是社会生产孕育的,反过来音乐对社会生产也起到了推动和促进的作用,这个作用是由音乐的特征决定的。从音乐的基本特征来讲,古人曾说,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曦叹之;曦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觉手舞足蹈之。“它说明音乐从一开始就不是纯艺的文化形式,而是言之不足的延展手段,也可以说是具有客观功能特征的社会现实和结果。一音乐在本质上是人类特有的本能,是人类语言的一种本能上的延展。”也就是说音乐实际上具有语言的属性,是艺术化、抽象化的语言,实际上含有语言功能,具有语言文化的部分特征,是言之不足的延展,从而更加说明了“以声表情”是音乐艺术的重要特征。音乐很难对客观现实进行再现和描述,但音乐是“音响的艺术”、“抒情的艺术”,通过美妙的声音极善抒发感情和情绪。三世纪时期雅典学者吉弩斯在他的名著《论祟高》中就指出,音乐有一种“惊人的力量,能表达强烈的情感”,虽然情感不是音乐所专有,而是在一切艺术中普遍存在,是音乐却特别专注于表现感情。②因此在最短的时间内能够调动和激发观众(消费群体)的感情和情绪,与企业的文化内涵宣传形成互动,认可企业的品牌和理念,音乐的“以声表情”的特征对企业文化的建立与营销战略所能起到的作用是其它艺术形式所无法比拟的。

二、企业文化的音乐化传播

音乐文化产业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艺术传播古典音乐文化产业

一、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之概念的发展,已经被西方学者如帕沃(DominicPower)、斯科特(AllenJ.Scott)、赫斯蒙达霍(DavidHesmondhalgh)、赫尔西(PaulM.Hirsch)、普莱特(AndyPratt)等人详细论述多次。①为研究其概念的发展及变革,笔者首先按年代顺序将其批判内涵分为三个阶段来讨论。第一阶段是法兰克福学派时期。“文化工业”作为一个从诞生起就饱含批判意义的概念,普遍被认为起源于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阿多诺以及霍克海默的相关论述。阿多诺和霍克海默首先把“文化工业”定义为一种与“大众文化”相关联的概念,根据他们的著名论著《启蒙辩证法》所述,其当时的批判意义在于文化的商品化以及随之造成的艺术作品原有的乌托邦价值的丧失。该书指出,文化可以在文化工业化的语境下被赋予三个批判性意义:首先,文化正在向消费品转变,其特征是标准化和制式化的形式流通市场;其次,“大众文化”通过市场推广等商业手段可以轻易掌控社会文化审美水平;第三,所有的文化产品的目的都是直接投放市场并获得利益,艺术家变成了获取经济利益的工具从而丧失其满足人类欲望与本能的能力。总而言之,这两位学者认为产业化的发展过程使得大众文化被投放到商业领域,音乐因此变成了“为大众趣味定制的产品”,观众在接受与被接受的关系中完全处于被动状态。在西方古典音乐实践中,商业介入古典音乐的经验,已在音乐公司与机构身上有所体现。其突出表现在物(艺术品、音乐作品)的产量化(唱片公司、出版公司)和人(音乐家、艺术家)的商品化(经纪公司)上。第二阶段是指文化产业的批判性概念进入20世纪70和80年代之后伴随着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而随之有所发展。米热什(BernardMiège)、甘汉(NicholasGarnham)等学者指出,早期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有所局限,并提出“文化产业作为一个概念,其意义并非只是一个商业标签,而更可以理解为一个由其他原则所主导的说辞”。①这个时期的文化产业批评家,在新的经济环境之下把“文化产业”(cultureindustry)写成代表着多元的复数形式(culturalindustries),并随之赋予其实践性的意义。米热什与甘汉的定义可以被总结为三个不同的观点。首先,他们热衷于把阿多诺和霍克海默对文化工业的孤立的定义升级为一种包含文化各个领域的范畴,这个见解把较为模糊的文化产业的概念细化为多个产业的结合。其次,新的学者们重新思考,并对阿多诺和霍克海默对艺术商业化的认知提出了适度的商榷,从偏于乐观和积极的角度把技术、科学和创新的发展归功于文化产业的出现。也就是说,他们重新审视艺术的性格,并归纳出艺术的内在规律:它虽置身于社会的结构和关系之中,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脱离这些关系而体现一些自律性。第三,这些新涌现的观点一般认为文化产业处在一个艺术与商业不断对抗的动态系统之中,他们不完全同意法兰克福学派所坚持的为艺术而艺术的那种美学制高点,而更偏向于承认在新的社会及经济环境下,艺术的资本化实际上是其满足人类精神需要的结果。第三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此时,从“文化产业”的概念中衍生出来的“创意产业”(CreativeIndustries)的概念逐渐开始为学界所接受。甘汉认为创意产业是“唯一可以被理解为在信息化社会出现”的“文化产业”的变体;霍金斯(JohnHawkins)认为创意产业可以被认知为文化经济或文化产业的衍生概念,根据他的理解,文化经济包括了广告、建筑、艺术、手工业、设计、时装、电影、音乐等行业。此时,“文化产业”与“创意产业”两个概念之间的区别还比较模糊,但已经清楚的一点是,“创意产业”更多地涉及对社会动力、社会关系的操作方面的意义,可以理解为对“文化产业”本意的一种带有策略色彩的、更有目的性的扩充,也是文化产业生存于新的信息社会中的形态。在1997年,英国工党在托尼•布莱尔的领导下,首先提出了“创意产业”的概念体系。当然,关于“创意产业”与“文化产业”的概念区别,目前仍有很多不同的解释以及争论。但是,普莱特把二者的相异之处归纳为两点。首先,“创意产业”是带有行政色彩的术语,当新工党拿下英国的管理权时,他们需要去除“旧工党价值”所解释的“文化产业”的性质。新工党建立“创意产业特别小组”(CreativeIndustriesTaskForce),以财政去支持那些“具有原创性的有转换成财富可能的个人创意、技艺和才能”。其次,英国主张,发展创意产业可以满足未来社会对知识经济的需求。普莱特对此写道:巩固知识社会的地位是最理想的缓解英国制造业下降的方式,英国需要用“知识”来获得竞争优势,在高科技技术、生命技术、制药产业的带动下,新的明星一定是“创意产业”。②

二、音乐产业

法兰克福学派起初批判文化工业,涉及音乐部分时,主要关注的是技术的发展对音乐的影响,特别是在当时刚刚出现的录音技术的应用。在阿多诺和霍克海默的理论基础上,当代学者如卡博尼、布恩内特等直接把西方音乐产业等同于录音产业加以论述,这是值得商榷的。相反,根据赫斯蒙达霍的看法,音乐产业并非独立的产业模式,而是与其他的文化产业类型紧密联系的:文化产业的组织者与拥有者正在发生巨大的改变。最大的文化公司已经不再只侧重于电影、出版、电视或录音等单一的艺术形式了,他们正在控制多元的文化产业形式。这些结合使得他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种内部错综复杂的合作形式举个例子,古典音乐产业除了录音产业之外,还包括交响乐产业、歌剧产业、乐器产业以及音乐教育产业等不同形式,这些“产业”都存在着内在的联系性,从而参与到跨全球化的商业赞助及资本运作之中。这样看来,将音乐产业等同于录音产业是略显武断的。另外一个有力的证明是,音乐产业的出现,实际上早于音乐产业的概念的出现。在意大利,作为西方古典音乐中重要形式之一的歌剧,是最早的被市场化的艺术形式,被歌剧经纪人们所用。早在18世纪(此时“文化工业”概念远未出现),意大利歌剧就已经变为一种商品,并被投放到相对成熟的市场之中。约翰•罗塞利曾经写道:歌剧是一个产业。但是歌剧也是一种可以体现意大利社会结构和统治阶层发展的艺术形式……早在1780年,横贯19世纪,有一种观点认为歌剧产业刺激了意大利的贸易、旅游、货币流通等经济领域。①这段介绍清楚地表述了意大利歌剧早在录音产业出现之前就成了一种商业模式。而到了唱片业因盗版和非法下载的问题开始衰落的21世纪初,音乐产业的其他层面如现场表演、音乐出版等也是增长的。举例来说,美国唱片的销售额从1999年的380亿美元滑落到2004年的336亿美元,数据显示这样的衰落还在持续,但是音乐产业的其他领域的相对增长了保证当时美国整体的音乐产业总量维持在490亿美元的水平。音乐产业呈现出的多元性让其概念也理所当然地复杂化了,威廉姆森(JohnWilliamson)与克鲁南(MartinCloonan)在文章《重新反思音乐产业》中,提出了对音乐产业概念之误解的质疑:首先,音乐产业常常被看成一种独立的概念,这使其多样化的形式变得模糊。(如果音乐产业就是音乐产业,那么现场演出、音乐教育、乐器生产是否属于音乐产业范畴呢?)另外,正如刚才所提,音乐产业常被与录音产业并置。最后,如他们所宣称的,现在需要把音乐产业的定义“多元化”(pluralise)了,②因为这样才可以更加全面和准确地描述音乐产业的意涵。这种对音乐产业的定义进行重新解释和表述的提法,也与米热什和甘汉的观点相符。后两者的这些观点虽然主要是指向流行音乐的,但也同样适用于当今的西方古典音乐产业。

三、西方古典音乐的产业困境及其启示

音乐文化产业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音乐产业;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6-0172-02

随着文化产业成为新兴的朝阳产业,音乐作为文化的前沿,音乐产业也迅速形成,并形成较完善的商业运作机制。因此,如何壮大我省音乐产业,如何保护我省的音乐市场,如何通过宏观调控,协调音乐产业与音乐事业的关系。这些都有待于我们对音乐经济活动的进一步认识,这不仅是经济效益问题,也是关系到音乐产业如何健康发展和民族音乐如何保护发展的问题。音乐商品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商品,它的市场运作有其自身的规律,因此,如何推动音乐产业的健康发展,建立健全音乐市场机制,都迫切需要我们对音乐经济活动展开深入的研究。下面就我省音乐产业的现状和开发做简要论述。

一、音乐区域产业化发展对策研究内涵界定和理论基础

“音乐产业”作为文化产业模式中的“艺术”这一层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以市场化方式,从事音乐产品生产和提供音乐艺术服务的活动的总称。它是围绕音乐产品的商业活动而形成的产业体系。其主要包括以下层次:音乐产业是以满足人们文化需求为目的。音乐产业必须是以市场化方式进行。音乐产业是一系列文化产业的活动总称。音乐产业中的各种活动依据各产业联系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

当音乐发展与市场经济接轨时,音乐就不再以单纯的艺术形式去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了,它已成为一种产业——音乐产业。音乐产业的理论构建,是在把音乐看作一个生产音乐产品和提供服务的产业基础上展开的,是在文化产业的大环境下把音乐当作商品,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音乐产品和服务展开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音乐产业中的不同要素以特定的方式形成相对独立的市场,以各自独特的存在形式发挥着作用;同时,它们之间又相互关联、相互制约,形成一个完整的音乐产业体系。

二、黑龙江省音乐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一)我省音乐产业发展的优势分析

1.有较好的音乐基础

我省音乐基础较好,曾出现许多优秀的音乐团体和著名的音乐人才。历史上,中国北方诸多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在黑龙江起源,金朝雅乐在汴京的宫廷奏响,古老的民歌在黑土地的上空回荡。19世纪末,这里是西方音乐传入东方的入口,最先奏响了共和国诞生的交响曲,建立了我国第一支管弦乐队。曾云集了中国众多的音乐名家,创办了蜚声海内外的“哈尔滨之夏”。黑龙江这片神奇的土地,是音乐家成长的摇篮。在这片黑土地上,出生、生活、工作过的音乐家代表人物多达200余名。

2.音乐产业发展已经初见规模

我省悠久的历史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复杂的民族构成,广阔的地域空间带来的语言、生活习惯以及情感表达的差异化,使我省的音乐呈现出了多样性、复杂性和丰富性。多种文化的融合和较早的音乐资源开发,使我省的音乐产业开发具备了一定发展基础。演出业在经历了阵痛之后,开始稳步回暖,已经从计划经济走向了市场经济,市场化运作的演出团体伴随着艺术团体的体制改革,出现了许多成功的演出案例,比如一些演出团体和企业的融合,推出了一些音乐剧的演出,哈尔滨歌剧院与哈尔滨市房产住宅局联办的“哈尔滨住宅之声合唱艺术团”,与哈药集团制药总厂联办的“哈尔滨舞蹈团”,取得了“文企双赢”的良好效果。同时,推动文艺演出市场向着政府调控、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方向发展。

3.已经具有一定的品牌优势

我省的音乐产业发展,已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些优势,构成了自己的一些品牌因素,哈尔滨之夏音乐会的盛大举行,对于繁荣黑龙江的音乐产业发展,建设音乐文化名城具有重要积极的影响。不仅为中国音乐提供了表现平台,更是给国外的音乐家提供了一个展示艺术的舞台,形成促进音乐产业发展的平台。音乐剧也以一种独特的魅力,在全国形成了一定的影响,构成了黑龙江音乐产业发展的积极因素。

(二)我省音乐产业发展的不足

1.主题性模糊

主题可以把一个空泛的文化现象串联在一起,形成一个具有显著特征的、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形态。作为音乐的产业发展同样如此,而我省的音乐产业开发虽然拥有一定的资源和基础,但却缺乏主题性的指向,没有特色、不分主次、零散混乱、区域特征不明显,把握不住整体开发的方向。这就难以形成一个具有显著特征、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形态和形成一个有机的产业发展组织体系和价值链条。

2.缺乏集群性开发

产业集群可以促进区域产业创新网络的形成,提高产业发展的区域竞争力。我省的音乐产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大都是单独的、分散的,无论是具有一定影响的音乐剧,还是一些企业和文化团体合办的音乐团体,以及其他一些音乐产业的开发,都缺乏在区域上的联合和结构上的集聚,无法形成一种集群性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3.群众的参与性不强

我省的音乐产业发展缺乏群众的参与性,即使是“哈尔滨之夏”这样的大型音乐盛会,群众的参与性也不够。而群众的参与是音乐产业发展的基础和推动力,是音乐产业开发的一个最基本的要素。这主要取决于政府的宣传和群众音乐素质的提升。因此,政府要加强音乐产业发展相关宣传和大众的音乐教育。

4.产业关联性较差

我省的音乐产业发展主要集中于音乐剧的演出、歌舞的表演,趋于一种单一的表现形式,缺乏音乐产业整体开发的关联性。比如,音像等音乐制品开发、音乐欣赏和音乐娱乐的标志性场所、音乐器材的制造和销售,以及其他相关的音乐制品的开发等等。这种单一的发展结构使我省音乐产业发展缺乏生命力,无法形成产业结构的拓展和价值的延伸。

三、黑龙江省音乐产业发展的基本对策

(一)以创新推动黑龙江省音乐产业的发展

随着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文化产业与创新内在的关联早就引起了国际上多名学者的注意。有趣的是,他们的研究都指向一个问题:什么样的地区才能成为将来世界的文化中心?同样,他们的结论也具有相似性,那就是具有创新氛围和创意能力的区域将是具有文化产业发展前景的区域,也是未来最具有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地区。作为文化产业的一部分,音乐产业也就注定了要发展就必须创新。在现代社会,人们对音乐产品的消费显得相当苛求,不但要求最新,而且要求最酷,获取更要最快。这样一种心理无疑导致了音乐产品与服务对创新的无节制的需求,也间接地反映了创新的保鲜期将有可能呈现出越来越短的趋势。同时,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使用户对音乐产品的获取也更加多元化,也更加方便简洁,这也要求音乐产品尽快地适应新技术的发展,以创新来推动音乐产业的不断进步。

(二)以机制来完善黑龙江省音乐产业的发展

机制是指一个工作系统的组织或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发挥作用的各要素以及相互间的结构关系和运行方式。一个完善的发展机制可以有效地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因而,我省音乐产业发展要拥有一个完善的发展机制。首先是政策机制。政府部门应该深入调查市场需求和自身资源的优劣势、国际环境等各方面的因素,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建立健全政策机制,为我省的音乐产业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其次是管理机制。从系统论的角度看,管理是将各种互不相关的资源组合达成一个目标的总系统的过程。现代社会作为一个有组织的社会,每个自主功能的发挥都依赖于管理。文化企业是以文化产品的生产和经营为主要内容的经济实体,是文化产业有机体的组成细胞,只有良好的管理机制,才能使产业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我省音乐产业只有形成一个良好的管理机制,形成一定的集聚性开发,建立良好的产业链条,才能形成一个好的发展态势。再次,要建立创意机制。从国际背景看,作为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内容的音乐产业正在经历技术升级、产业融合的重大转型。对优化和充实一个地区的音乐产业的创意结构,推动相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文化消费,提升地区形象,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北京音乐创意园的创建,就是北京市音乐文化产业机构优化和功能拓展的着力点和落脚点。

音乐文化产业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燕赵文化 民间音乐 资源, 开发与发展 策略

一、燕赵音乐文化资源的价值及功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今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经济转型的攻坚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中国的传统文化已在当今时代的弄潮中渐变成一种为国人于社会所用开发的资源。建设社主义文化强国,是中国民众追求自强的必然选择,是我国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

由于文化有着地域的差别和不同,所以文化资源会因产生的条件和背景不同各具地方特色。而就音乐文化而言,各地区风土民情和人文风尚的不同亦会产生色彩各异的地域音乐文化。冀地古老的历史和传统酝酿出该地丰富的音乐人文,突显冀地的艺术特色。如冀中的笙管乐、燕子古乐、承德轻音会、抚宁鼓吹乐、常山战鼓、河北梆子、昌黎三歌、冀东三枝花(评剧、皮影、鼓书)等。基此,河北省应该充分利用燕赵丰富的民间音乐资源,发展具有河北特色的文化艺术产业。因为文化产业为知识产业,属于知识经济的范畴,其本身具有无污染,高价值的特性,对于河北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故而,河北省在实施民间艺术产业化的进程中应明确开发策略,从而加快河北民间音乐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发展。

二、燕赵音乐文化资源的产业开发策略

(一)对河北音乐文化资源进行调查、统计和评估

在开发燕赵音乐文化资源之前做好对河北各地传统音乐的调查,统计和评估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省相关部门通过对河北各地民间音乐品种的调查和统计,分析出冀州各地民间音乐资源开发的经济价值。同时,根据该资源的特点和价值进行客观评价,采取评估的方法有很多,如统计报表评价、问卷评价、专家系统、文化资源的多指标综合评估等。对各地民间音乐资源的评估主要考虑该音乐品种是否具有地方特色和是不是可度量文化资源。基此,省府相关部门可根据各地市的文史和文艺发展的特点,充分挖掘具有地域特色的音乐文化资源,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冀地文艺资源产业化开发的策略,为冀地民间音乐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提供可行方案,最后根据该文艺资源的价值确定发展方向。

(二)制定河北音乐文化资源开发和发展计划

为促进河北经济的发展,我省应根据对各地音乐文化资源的调查、统计和评估结果,制定出详细的音乐文化资源开发与发展计划,从而指导燕赵音乐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发展。省府部门通过制定计划,对河北音乐文化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在突出各地的文化特色的前提下,对各地的民间音乐品种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发,并对音乐文化产业的组织、市场推广、资金和相关政策等进行重点扶持,从而推动河北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河北省经济的增长。河北作为发展中的经济大省,若想成为经济强省,必须有繁荣的文化,要让全国乃至世界了解燕赵文化,要有能走出去的文化企业和品牌。我们需要通过文化交流合作传播燕赵文化、中华文化,在合作和沟通过程中使我们的文化赢得尊重,增进理解,使外界全面、准确认识当代中国河北的真实面貌,为我省的现代化事业创造更加良好的国际环境。

(三)实行河北音乐文化资源精品开发

在产业开发的过程中,河北省可利用自身丰富的民间音乐资源优势,开发出具有地域特色的音乐文化产业,实行燕赵音乐文化精品开发,实现河北省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开发精品,能够有效的提高燕赵民间音乐的艺术欣赏性,不仅保留了河北各地音乐文化的传统,还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以冀东的音乐品种开发为例,冀东的传统音乐历史悠久,是中国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其传统音乐主要包括评剧、皮影、乐亭大鼓、唐海吹歌、丰南篓子秧歌和冀东大秧歌等。其中评剧、皮影和乐亭大鼓被誉为冀东三枝花。冀东的评剧主要源于清朝末期,在唐山地区较为兴盛,影响广泛,流派众多,目前是中国第二大剧种。皮影起源于明朝中期,是唐山地区的主要剧种,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随着皮影戏的发展,不仅在国内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和较宽的发展空间,而且还不断向国际市场拓展,推动了中外文化交流,促进了唐山经济的发展。乐亭大鼓诞生于清嘉庆年间,发源于乐亭县,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然而,冀东大秧歌作为民间歌舞,具有自娱自乐的特点,是群众性较强的文化活动形式,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因此,冀东民众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音乐文化资源,开发具有冀东特色的音乐文化品牌产业,发挥冀东文化的公益性、产业性和市场性,充分体现了冀东音乐文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冀东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所以,省府部门在文化产业的开发过程中应该根据各地音乐文化资源的特点,开发精品产业,打造精装音乐文化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推动河北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建设河北音乐文化资源基地

在开发与发展文化产业过程中,应重视燕赵音乐文化基地的建设,这样不仅能促进河北民间音乐的产业化发展,还能传承和保护音乐文化资源。以抚宁县为例,抚宁县被誉为中国吹歌之乡,2006年建立了中国吹歌基地。抚宁吹歌是冀东吹歌艺术的杰出代表,对于吹歌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抚宁吹歌历史悠久,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抚宁县通过建立中国吹歌基地,不仅将吹歌艺术传承创新,而且还促进抚宁吹歌艺术向产业化发展。抚宁县政府通过打造精品音乐,搞吹歌文化产业,使吹歌文化走向市场,积极的参与多种文化活动,参与市场竞争。这样作一方面宣传和推广了中国吹歌艺术,另一方面也加快了抚宁经济的转型,带动抚宁其他的产业的发展。所以,在开发和发展燕赵文化产业过程中,应建立具有中国燕赵特色的音乐文化基地,从而加速河北音乐文化资源产业化的步伐。

三、燕赵音乐文化资源开发与旅游业有效结合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质量有了明显的改进,民众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亦不断提高,因此,旅游作为新兴产业,尤其是文化旅游业在我国得到了蓬勃发展。故此,河北省在开发文化资源产业的过程中,尤其是音乐文化产业,应该利用音乐文化资源的优势,将民间音乐开发融入民俗文化之中,并与各地旅游业有效的结合起来,给广大游客带来极大的精神享受,不仅使音乐文化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亦带动旅游产业,促进河北经济的发展。

(一)将燕赵音乐文化融入到旅游业中

由于音乐是超越时空的艺术,故而燕赵民间音乐受到过不同社会时代和人文背景、生活方式的影响,形成了不同的风格。它作为一种文化资源,更容易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能够更好的传递文化信息,合理的开发燕赵民俗音乐(即民间音乐)资源,并嫁接于旅游文化中,能进一步拓宽旅游业的发展空间,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以张家口民俗音乐与文化旅游融合为例,张家口市音乐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都很丰富,所以张市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将民风民俗融入其中,使音乐文化产业与旅游业共同发展。例如市局部门将宣化王河湾挎鼓、康保的东路二人台、蔚县的打莲花落以及阳原的竹林寺庙音乐等民俗音乐资源与张北蒙古大营、崇礼、市区的安家沟等旅游资源有效的结合,是游域的特色亮点,游客在畅游中更加了解到张市的风土人情,感受到张市特色的音乐文化气息,从而满足了游客的心理需求,促进了张家口旅游业的发展,形成了地域特色音乐与旅游业结合的发展道路。

(二)旅游业带动燕赵音乐文化产业发展

在开发音乐文化资源过程中,应该采取旅游业带动燕赵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策略,从而实现音乐文化产业与旅游业共同发展。以秦皇岛北戴河旅游景区为例,秦市市府部门就是充分利用北戴河景点带动当地民俗音乐产业发展的。由于秦市有着丰富的音乐文化资源,其中昌黎民歌和地秧歌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故此,北戴河旅游景区充分借用秦市的民俗文化资源,大力发展音乐文化产业,将昌黎民歌和地秧歌作为北戴河景区民间文艺资源的亮点,融入当地旅游文化中,吸引广大游客的兴趣和喜好,不仅提高了景区的经济效益,而且还促进了秦市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可见,在开发燕赵文化资源过程中,应该采用旅游业带动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的策略,有效的发展冀地的音乐文化资源。

结语

本文以音乐文化为主题、以河北省为例,分析和研究了燕赵民间音乐资源产业开发的策略,从中认识到河北省府部门应该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民间艺术资源,尤其是具有地域特色的音乐文化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形成文化产业,实现文化资源产业化发展道路,并且将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紧密结合起来,共同促进冀地经济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抓住和用好全省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自觉促进文化繁荣,认真深入地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

参考文献

[1]张晓明.2009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J].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4)

[2]欧阳有权.文化产业概论[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6)

[3]祁述裕.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9)

[4]冯光钰.旅游音乐资源开发与民族传统音乐保护[J].音乐探索,2005(3)

[5]齐勇锋,季淼.“十一五”文化产业发展的趋势[J].中国经贸导刊,2006(10)

[6]卫兴华,侯为民.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改革与发展问题[J].理论探讨,2006(5)

[7]吕庆华.文化资源产业开发的若干问题[J].商业研究,2006(12)

音乐文化产业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音乐 企业文化 市场运作

 

   本文拟站在音乐市场营销的角度,在现有的音乐市场的边缘,拓展出新的音乐市场营销商业空间的愿望出发,对目前音乐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根据音乐起源学说之一“音乐起源于劳动学说”,即音乐在社会生产劳动中产生,经济生产孕育了音乐艺术,反过来,音乐的艺术价值也可以传化为经济价值的理论推导,研究音乐对企业文化战略的作用,音乐为企业品牌商品所创造的经济价值,寻找音乐文化利用自身的艺术规律在信息经济时代的企业文化战略的运行规律,从而探析建立音乐在企业中运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市场营销新模式的可行性。

    音乐行业有相对独立生产的音乐商品产业,如音乐音像制品的生产、销售等。除此以外,能不能发挥想象和创造力,将音乐直接或间接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成为社会大生产的一项能动因素广泛地参与社会生产创造经济价值呢?答案是可能的。音乐到底如何转化为生产力?借助于何种形式呢?我们一边要寻找音乐与生产关系的理论根据,一边要对现有的音乐与生产的实践关系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并且根据理论指导去发现和制造更大的音乐市场空间。我们将目光转向社会生产活动,市场经济的主要社会经济实体是企业,“音乐原本是一种游离于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的艺术形态”,企业与音乐在传统经济上的关系并不密切,而现代企业却能在某些领域利用音乐文化为企业服务,如果我们找到了音乐文化与企业文化或企业战略产生必然关系的结合点,也就是使音乐文化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企业战略系统的一部分,那么音乐商品将会在国内、国际开辟一个巨大的市场,从而获得一个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空间。

一、从音乐的起源、特征与生产的关系谈起

    1.音乐的起源于劳动

    关于音乐的起源有“游戏说”、“巫术说”、“劳动说”等学术观点,至今并无定论音乐到底起源于那种学说,或许音乐的起源并非是一种,有可能超过一种以上。其中“音乐起源于劳动”的学说观点被很多的学者认同。普列汉诺夫说:“原始人在劳动时总是伴着歌唱。音调和歌词完全是次要的。主要是节奏,—音乐起源于劳动。原始社会的生产者所服从的拍子又是由什么决定的呢?这决定于生产过程的技术操作性质,决定于一定生产的技术。在原始部落那里,每种劳动都有自己的歌,歌的拍子总是十分精确地适应这种劳动所特有的生产劳作的节奏。”劳动孕育了音乐,音乐就是劳动的副产品,为什么原始人在劳动时总是伴着歌唱,而非其他的艺术形式呢,因为一方面原始人用音乐来表达劳动时愉快的心情,另一方面,“精确地适应这种劳动所特有的生产劳作的节奏”便于个体和集体劳作,从而提高了劳动的效率。从这两点来讲,音乐对生产的作用是其它任何艺术形式所无法替代的。

    2.音乐专注于表达感情

    音乐起源于劳动,是社会生产孕育的,反过来音乐对社会生产也起到了推动和促进的作用,这个作用是由音乐的特征决定的。从音乐的基本特征来讲,古人曾说,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曦叹之;曦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觉手舞足蹈之。“它说明音乐从一开始就不是纯艺的文化形式,而是言之不足的延展手段,也可以说是具有客观功能特征的社会现实和结果。一音乐在本质上是人类特有的本能,是人类语言的一种本能上的延展。”也就是说音乐实际上具有语言的属性,是艺术化、抽象化的语言,实际上含有语言功能,具有语言文化的部分特征,是言之不足的延展,从而更加说明了“以声表情”是音乐艺术的重要特征。音乐很难对客观现实进行再现和描述,但音乐是“音响的艺术”、“抒情的艺术”,通过美妙的声音极善抒发感情和情绪。三世纪时期雅典学者吉弩斯在他的名著《论祟高》中就指出,音乐有一种“惊人的力量,能表达强烈的情感”,虽然情感不是音乐所专有,而是在一切艺术中普遍存在,是音乐却特别专注于表现感情。②因此在最短的时间内能够调动和激发观众(消费群体)的感情和情绪,与企业的文化内涵宣传形成互动,认可企业的品牌和理念,音乐的“以声表情”的特征对企业文化的建立与营销战略所能起到的作用是其它艺术形式所无法比拟的。

二、企业文化的音乐化传播

    1.企业文化与企业形象

    既然要研究音乐对现代社会生产活动的

[1] [2] [3] [4] 

作用,而市场经济的主要社会经济实体是企业,必然要了解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并且要知道音乐在企业文化中究竟能起何种作用。

    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全体员工在长期的创业和发展过程中培养形成并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及行为规范。它是企业理念形态文化,制度形态文化和物质形态文化的物质形态文化的有机复合。建设充满个性、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获取并保持形象竞争优势,创造和提升品牌价值的基本选择。

    企业形象是企业内外对企业的整体感觉,印象和认知,是企业状况的综合反映。根据接收者的范围来划分企业形象可划分为企业外部形象和企业内部形象,外部形象是员工以外的社会公众形成的对企业的认知,我们一般所说的企业形象主要就是指这种外部形象。内部形象则指该企业的全体员工对企业的整体感觉和整体认识。由于员工置身企业内部,他们不但能感觉到企业的外在属性,而且能够充分感受到企业的精神、风气等内在属性,有利于形成更丰满更深人的企业形象;但是如果缺乏内部沟通,员工往往只重局部而看不到企业的全部形象,颇有“不识庐山真面目”的感觉。内部形象的接受者范围虽小,但作用却很大,与外部形象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决不可忽视。

    而良好的企业形象是由先进的企业理念及企业文化所决定的,企业理念变成生动形象的“活”的灵魂进人人们的思想深处,必须辅之以一系列的表达技巧,如企业理念的艺术化。企业理念的艺术化是指将企业理念要素用音乐、美术等艺术手法表达出来,借助艺术的美来传播和推动。厂歌、公司之歌是企业员工歌咏最常用的音乐表达形式③(在下文将举例说明)。.企业文化的艺术化传播中音乐的不可替代性

    音乐与企业文化战略之间可以产生何种关系呢?根据“音乐起源于劳动学说”,即音乐在社会生产劳动中产生,经济生产孕育了音乐艺术,反过来,音乐的艺术价值也可以转化为经济价值的理论推导,音乐为企业文化服务,主要体现在企业文化和理念的音乐化传播,从而将音乐的艺术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主要体现在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两大方面:

    一方面,音乐活动可增强企业凝聚力。例如用厂歌、公司之歌或全体员工参与的群众歌咏在企业内部用音乐艺术的美推动企业文化内涵的建设,激发员工的自豪感和凝聚力,提高员工的劳动效率,溶人企业理念和文化精神,有效培养团队精神。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充分发扬积极向上、改革创新的企业精神。

    另外,音乐具有对员工的教育功能。音乐具有广泛的社会教育功能,古今中外的许多著名哲学家、教育家都认为音乐对人有净化的教育作用,如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音乐净化人的社会行为和人的身体”柏拉图“音乐的乐调美来源于人的心灵的聪惫和善良,……音乐的教育比其他教育都重要得多。”,文艺复兴时期德国的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认为“音乐是万德胚胎的源泉”,还有中国古代的孔子认为“移风易俗,莫善于乐”。音乐的节奏与乐调有强烈的力量侵人人的心灵最深处,浸润心灵,美化心灵,美化人的精神与情感。因此在企业中,音乐可以起到对员工提高素质、培养情商的教育作用。

    再有,音乐的美令人产生愉悦的情绪可提高劳动效率。在我国古代就有音乐能提高人们劳动效率的记载。例如(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记载“宋王与齐仇也,筑武官。讴癸倡,行者止观,筑者不倦。王闻,召而赐之。对日:臣师射稽之讴又贤于癸。王召射稽使之讴,筑者知倦。王曰:行者不止,筑者知倦,其讴不胜癸,如美,何也?对日:王试度其功。”癸四板,射稽八板;其坚,癸五寸,射稽二寸。”这段文字是先秦思想家韩非子讲的一段故事。说的意思是,癸是民间歌唱家。他唱歌时,过路的人听得人神,墙工更忘记了疲倦。宋王召见并要赏赐他。但癸说他的老师射稽比他唱得更好。于是宋王检验他们唱歌的实际功效:癸的歌声鼓舞墙工筑了丈高的墙,而老师的歌声使墙工筑了丈高的墙。而墙的坚硬度,癸是%,射稽是% 由此可见,在生产劳动的过程中音乐艺术的美对人的情绪影响非常明显,可以令人产生愉悦的情绪,调动生产劳动积极性,提高劳动效率。

    另一方面,音乐在企业营销推广中的广告作用,在企业的外部环境用音乐的美来传播企业理念、企业文化。广告音乐,是以音乐来作物质商品广告宜传。广告音乐有着古老的民间历史渊源。在现代化传播媒体条件下的广告音乐,是一种高投人、高效益的音乐商品。在今天的商品竞争时代,广告音乐成了企业竞争最重要的武器。(后面将作详细论述)

音乐文化产业论文范文第14篇

在西部地区民间音乐旅游文化产业中,要做到民间音乐文化与旅游文化产业的双重可持续性发展,就应该合理地利用双方发展的动因和支撑性因素,建构起适合于二者发展的运作(生态)系统,最终又必须落实到付诸实践、如何操作的问题上来,因此,研究二者双重可持续性发展的操作模式尤为重要。民间音乐旅游文化产业的建构涉及到诸多方面的问题,与各级政府政策策略的制定,民间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以及旅游文化产业的构建形式等等关系错综复杂,所以,民间音乐文化与旅游文化产业的双重可持续性发展的操作模式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应该包括政策策略制定、民间音乐开发与保护和建构文化产业三大块面。本文对此做一些讨论。

一、持续性发展的政策策略制定的操作模式

由政府制定颁发的政策和法令对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一般情况下,它的作用力大过于任何其它的作用力。所以,关于民间音乐旅游文化产业以及相关联的事项的政策和策略的制定,等于民间音乐旅游文化产业的生命线。如何制定民间音乐文化与旅游文化产业的双重可持续性发展的政策和策略,这就是一个首当其冲的问题。

要制定二者可持续性发展的政策和策略,必须首先作研究分析,理清各种关系,找到制定政策和策略的正确依据。对于文化产业而言,产业是一种形式,文化是它的内核,重要的在于文化,是在文化的基础上建构产业,没有文化就没有文化产业。要使其产业具有可持续性发展,首先必须是文化形态的维护和文化价值的保护,这是制定政策和策略的关键所在。然后,在此基础上,考虑产业的结构形态和运作方式,最后形成诸如法规、措施之类的政策和策略。其操作模式概括为:

旅游文化产业是文化产业的一种,文化当然是它的内核,它的产业形式是旅游产业。对于民间音乐旅游文化产业而言,它就更加具体一些,它是旅游文化产业之一种,它的内核就是民间音乐文化。因此,维护民间音乐文化的形态、保护民间音乐文化的价值,使它存活,是制定政策和策略的关键所在。其操作模式概括为:

按照上述操作模式所制定的政策和策略,是基于民间音乐文化形态和其价值的保护,并结合旅游文化产业的良性运作的,因而,它们的实施会对二者的双重可持续性发展起到政策上的推进和保证作用。

二、民间音乐开发与活态保护的操作模式

在民间音乐旅游文化产业中,民间音乐文化与旅游文化产业合二为一,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二者的有机结合决定了民间音乐文化形态和价值的维护是在合理地开发运用中的保护,同时又反过来,只有做到合理地开发运用,才能够做到民间音乐文化形态和价值的维护。这样,它们二者相辅相成,形成一个互动的过程,即:开发中保护,保护中开发。

民间音乐文化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消亡,根据现实的严峻情况,我们曾经实行过很多的保护措施,诸如保护区、文化村之类的形式,想把它们锁定在一微小的区域内,像实验室一样地让它们保持存活,事实证明:这难以做到。但是,旅游产业提供了一个展示民间音乐的场域,这就是等于提供一个生存的机会,也就是给民间音乐提供一个活态保护的机会。民间音乐旅游文化产业可以用开放的形式,重建民间音乐的生态环境,有望能在旅游这一行业中,以活态的形式保存保护民间音乐最有特色最有价值的精髓部份,所以,在“开发中保护,保护中开发”这个动态过程中,其最高级的目标是民间音乐的活态保护,民间音乐的活态保护是这个动态过程操作的中心。

在整个民间音乐开发与活态保护的过程中,原生态民间音乐,包括各种音乐的品类、音乐的结构和风格特征、音乐的地域和民族特征,音乐的操作者,乐器和乐队的构成,音乐的文化内涵、音乐赖以生存地理和人文背景等内容等等,仍然是内核,总的一句话,文化是其内核。最后落实到产业上,民间音乐旅游文化产业之产业只是一个载体,但是,这个载体也是活态的,它把上述的一切内容承载于一体,按照产业的运作方式,完成产业的功能和使命。藉此,来完成整个民间音乐开发与活态保护。

这种操作模式,用一言以蔽之,即是:以文化为内核,以活态为中心,以产业为载体;开发中保护,保护中开发,此二者形成互动的相辅相成的运作体系。我们将其概括为:

三、建构民间音乐旅游文化产业的操作模式

上文我们已经讨论过持续性发展的政策策略制定的操作模式,也讨论过民间音乐开发与活态保护的操作模式,理顺了我们的基本思路,明确了我们最基本的做法,在此基础上,我们就可以讨论如何建构民间音乐旅游文化产业的具体问题了,这就是民间音乐旅游文化产业的操作模式的构建。我们拟定从总体上的一般操作和各种类别的具体操作两个角度来阐述这个问题,并且用一般模式和具体模式分别表述之。

1.一般模式

一般模式指的是,建构双重可持续性发展的民间音乐旅游文化产业在总体上的一般性的操作模式。

根据上述的分析可知,在具有双重可持续性发展的民间音乐旅游文化产业中,文化是它的内核;民间音乐开发与活态保护、旅游产业的良性运作是中心;旅游文化产业只是一个载体,重要的是在于民间音乐的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所以,首先必须围绕保护民间音乐的文化形态的和价值做文章,这是建构民间音乐旅游文化产业的关键。接着充分考虑产业的结构形态和运作方式,保持产业这个载体的活态性,也就是能够良性运作。

这里有几个问题是必须考虑的:一个是地域性的问题,为产业选址,把产业建在哪一个地方最合适,对于这个问题,除了考虑产业以外,还必须考虑民间音乐的生态环境,要与原生态音乐的环境紧密联系,最好是不能脱离原生态环境,如果不能做到不脱离,也要做到体现出原生态的环境;一个是充分考虑到旅游的目的,即求异性,注重打造产业的特色,其特色的打造也要围绕原生态民间音乐的形态特色和风格特点,同时注重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等等,由多方面综合决定;一个是要考虑到产业的效益,要能够获得较为长久的利润。

因此,建构具有双重可持续性发展的民间音乐旅游文化产业在总体上的操作模式,就是以文化为核心,把文化性、地域性、特色性和长效性这四个大项结合在一起,做综合考虑,打造文化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长效产业。这种操作模式称为一般模式,其结构情况如下:

般模式:文化性(核心)+地域性+特色性+长效性

这个一般模式体现了民间音乐文化与旅游文化产业双重可持续性发展的最根本的思路,是最一般的表达式,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

2.具体模式

具体模式指的是,在建构双重可持续性发展的民间音乐旅游文化产业时,建构各类具体的产业所形成的操作模式。

在实际的产业建构中,一般模式结合各种具体的因素会产生各种具体的结构形式,它们形成各种类型,在此,我们把它们统一称作具体模式。从这种意义上看,也可以讲具体模式是一般模式融入其它的因素后,从另一个角度新生出来的。这时,一般模式的内容已经上升为原则性的东西了,它成为一个总的做法。在这种总的做法得以确保以后,又由具体模式决定具体的做法。具体模式的结构形式是丰富的多样的,在此我们参考目前一些分类的习惯,根据投资者、举办者和产业的外部结构形态进行分类命名,将其主要的形式概括为如下的具体模式。

(1)政府资助 主打品牌

“政府资助 主打品牌”指的是,在一般模式的理念下,由政府出资以主打品牌的形式所构建的旅游文化产业。其举办者是政府部门,由政府拨款或者采用其它的形式进行资助,政府部门组织专家团队进行调研、分析论证,挖掘某民间音乐事项的文化价值,代表性的风格特色,理清其与民族、地理环境的关系等,预计可能的经济效益,然后,决定产业的地址,再构建民间音乐的项目体系,策划出具体的表演程序,表演形式,以及与之相互配套的其它旅游项目,旅游产品和旅游环境设施等等,把其打造成代表一个地域或一个民族的旅游文化品牌。由政府部门对产业进行管理,管理的措施可以是多样化的,根据具体的情况而定。各级政府都可以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打造这种民间音乐旅游文化产业的主打品牌,政府部门可以分级管理,也可以联合管理。此种模式基本上隶属于行政部门,受行政措施和行政管理的影响较大。

(2)企业投资 商业运作

“企业投资 商业运作”指的是,在一般模式的理念下,由企业出资以商业运作的形式所构建的旅游文化产业。其发起者可以是政府,也可以是某个经济实体或者其它的团体,他们看中某地的某一民间音乐事项,组织专家团队进行调研、分析论证,发现其文化价值、代表性的风格特色,预计可能的经济效益,确认其开发价值,决定产业的地址后,进行招标,引商投资,决定承办者。然后,再由承办者理召集人马,构建民间音乐的项目体系,策划出具体的表演程序,表演形式,以及与之相互配套的其它旅游项目,旅游产品和旅游环境设施等等,以商业化运作的形式组建民间音乐旅游文化产业。这种产业受行政的控制较少,完全按照市场运作的形式进行管理,受市场规律和经济规律的影响较大,风险很大,人才的流动频繁,追逐利润的机制作用力很强,要谨防其对文化价值不是很注重的现象的发生。

在这种模式中,有由一家大企业投资的,也有由几家企业联合投资的,投资者对企业的管理拥有最高的权力,掌握着整个产业的命脉。若他们只关注获利,而不关注文化的话,这样的文化产业,最终会变异和转型,要不然就会因其失却文化价值而难以维持下去。因此,要谨防这一负面影响。

(3)民营集资 乡镇企业

“民营集资 乡镇企业”指的是,在一般模式的理念下,由当地村民集资以乡镇企业的形式所构建的旅游文化产业。某村某寨在原生态音乐的某一种类型上具有很悠久的传统,具有很高超的技艺代代传承下来,具有很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文化背景,已经成为一个地方的一大特色,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村民们认识到了这一点,他们聘请了一些专家学者进行了充分地分析论证,觉得很有开发价值,于是集资兴办民间音乐旅游文化产业。这种产业受行政和商业机制的影响相对来讲都比较薄弱,受专家观点的影响也不是很深,所以,它的内容和环境、音乐项目的结构形式,音乐表演程序和操作形态,风格特征等等,都是较为原生态的。像西部地区一些少数民族村寨的民族文化村、民俗文化村等,大多都有这样的产业项目。其运作方式具有半商业化和半行政化的性质,由村民自己组织一个专门的组织,根据居民们的统一意见实行管理。

(4)政企共建 半政半商

“政企共建 半政半商”指的是,在一般模式的理念下,由政府与企业出资联合举办的以行政与商业两种手段兼顾的形式运作的旅游文化产业。其发起者可以是政府,也可以是某个企业,他们联合一起组织专家团队对某一地域的原生态民间音乐进行实地考察,研究其文化底蕴和价值、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等,确认其开发价值,选择产业的地址。然后,多半由企业充当承办者,也可以通过招标选择承办者,由承办者具体负责民间音乐的项目体系的构建,具体表演程序,表演形式的策划,以及相关的其它项目和设施的建设等等,政府和企业双方都可以派人参与管理,政府部门的行政手段可以直接对产业起作用,同时产业也接受市场规律的影响。

(5)校企结合 半企半学

“校企结合 半企半学”指的是,在一般模式的理念下,由学校与企业联合举办的以产业与教学相结合的形式所构建的旅游文化产业。其发起者可以是企业,也可以是学校,一般由学校组织人力,也可以特邀部份专家组成团队,对某一地域的原生态民间音乐进行实地考察,研究其文化底蕴和价值、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等,确认其开发价值,选择产业的地址。然后,多半由企业充当承办者,也可以通过招标选择承办者,由学校与承办者具体负责民间音乐的项目体系的构建,具体表演程序,表演形式的策划,以及相关的其它项目和设施的建设等等,学校和企业双方都可以派人参与管理,学校的教育对产业的影响很大,产业往往是学校的实验场所,成为学校的教学课堂和实习基地。教师和学生都可以直接参加项目的策划和表演,同时充当管理者。

(6)政企学校 三位一体

“政企学校 三位一体”指的是,在一般模式的理念下,由政府、企业与学校联合举办的以产学研相结合的形式所构建的旅游文化产业。其发起者可以是政府、企业,也可以是学校,一般在政府的调控下由三方面组织人力(其中学校和研究所是专家学者集中之地,所以学校是中坚力量)组成团队,对某一地域的原生态民间音乐进行田野调查,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论证,找出最具代表性的,最有特色的民间音乐的形式,挖掘其文化价值,确认其开发价值,预计其经济效益,选择产业的地址。然后,像“校企结合半企半学”一样,多半由企业充当承办者,由学校与承办者具体负责民间音乐的项目体系的构建,具体表演程序,表演形式的策划,以及相关的其它项目和设施的组建等等,政府、企业和学校三方都派人参与管理,产业可以得到行政的强有力的支持,学校的教育和研究所的科研对产业的影响很大,产业成为学校的教学课堂和实训基地。教师和学生都可以直接参与项目的策划、表演和操作的管理。

音乐文化产业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城市音乐产业化 成就 模式

音乐是世界劳动人民智慧的艺术结晶,城市音乐文化是人们在一定的经济、政治、社会、民俗背景下通过声音音调、歌词内容等音乐文化载体展现城市区域的人文文化、人文思想、人文精神。音乐文化产业化是我国艺术文化不断丰富和多元化深入发展的表现,也是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体现。随着我国经济改革、文化改革、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城市音乐文化的产业化进程在速度上不断加快,在质量上不断提高,产业化的层次和水平也不断上新台阶。

唐山城市音乐随着文化产业化的浪潮不断深入发展,构建着唐山特色的城市音乐文化体系和城市音乐文化模式。唐山城市音乐产业化的发展不仅符合艺术发展规律,而且还具有开创性。比如,唐山评剧艺术节在社会各界的推动下初步成型,成为在全国具有相当影响力的艺术节;唐山皮影的市场化运作和推广,不仅仅为唐山旅游经济带来了商机,而且还塑造了唐山的文化形象,提升了大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乐亭大鼓以及丰南篓子秧歌在合理商业化模式运作的同时,其为企业提供的服务,促进了企业的发展。然而在取得成就的同时,唐山城市音乐产业化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模式上都不够完善和健全。本文通过分析唐山城市音乐产业化发展的成就及现状,探究其发展模式,提出对策和建议,以求促进唐山城市音乐产业化的发展、创新。

唐山城市音乐产业化发展的模式探究

音乐产业化是文化产业自身得到充足发展,并在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作用下产生的,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开放发展,音乐产业成为我国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分支。在目前缺乏相关城市音乐产业化经济理论支持的背景下,我国的音乐产业发展虽然受到一定的制约,但也在摸索中前进。城市音乐产业从无到有,逐渐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音乐产业价值链理论是城市音乐产业的新理论,唐山的传统音乐文化在价值链的衔接和传递中逐步实现着自身产业化的发展,在音乐产业给自身发展带来一定利润的同时,也在一步步科学地、客观地构建着音乐产业化的模型。唐山的学者们根据唐山城市音乐产业、艺术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对唐山传统音乐、民俗音乐、流行音乐等音乐文化进行产业价值分析,从总体上构建出唐山城市音乐产业化的价值链模型,也就是现阶段唐山城市音乐产业化发展的模式。市场化、规模化、体系化比较成功的音乐唱片制作公司是唐山城市音乐产业核心的上游企业。可以说,唐山的城市音乐产业模式是音乐本身、音乐版权和歌手三者一体的模式,唱片公司或者说服务公司通过经营这三项资产实现自身的利润,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也传播了音乐文化。

销售音乐制品是国际上现行的唱片公司收回投入成本的主要方法,它能够实现利润和音乐文化的广泛传播。此外,唱片公司将音乐版权卖给各种媒体。现阶段,媒体是唱片公司的利润来源,企业开张、奠基成为唐山民俗音乐的用武之地,从某个层面上说,唐山城市音乐产业更多地扮演着音乐产品的宣传者、推广者角色。此外,唐山城市音乐产业化的发展还有比较完善的演出音乐价值链,然而唐山地区在音乐产业化的过程中,并没有直接去塑造一个具体的明星。唱片公司或者说唐山音乐服务团体通过安排歌手和音乐团体参与各种演出、竞赛等活动,还有接拍广告、参演影视作品等活动,赚取巨大的商业利润。比如唐山的“俏夕阳”开始接拍广告,通过唐山公交汽车上的兰若传媒进行宣传,歌手和艺术家们通过参与演出不仅可以获取更多收益,还可以获得消费者的喜爱,进而刺激消费者购买更多的唱片。这是唐山城市音乐产业化自身的发展模式,就整个产业化来说,唐山城市音乐产业化的发展并没有呈现出集聚效应。这是因为音乐产业化自身存在着时间上的问题和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

影响城市音乐文化发展程度的有两个因素。首先,我国整体音乐文化发展水平是制约城市音乐文化发展的基本因素。音乐教育是体现音乐文化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唐山音乐教育的主要归口是师范类,很少有商业化的运作,因而很难形成产业化发展。其次,城市自身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和程度是影响城市音乐产业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前唐山城市音乐文化产业化模型主要以下特点:第一,唐山城市音乐文化发展的范围受唐山城市人口、社会、政治、科技、文化和经济等条件的集约性影响,其与我国各个地区的影响因素大体一致,表现出一种与全国城市音乐产业化发展的基本共性;第二,唐山城市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仅具有商业价值,同时还促进着整个唐山城市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要素系统功能性的快速发展;第三,唐山城市音乐文化产业模型因为唐山城市的地震文化、开放文化遗迹工业文化等文化要素具有自身的开放性、系统性,也有着其比较独特的区域文化特色;第四,唐山城市音乐文化产业模型虽然已经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音乐产业化系统,然而其层次还需要进一步深入开发推进,同唐山城市的经济、社会政治、城市市政、城市文化等方面构成了多元化为一体的唐山城市文化结构系统模型和体系;第五,唐山城市音乐文化有着唐山市民的精神性、地域性、思想性的新特征,由不同的市民文化造就了千姿百态的唐山城市音乐文化模型,促进了唐山城市音乐产业化的多样性发展。

以引进为基础,以创新促发展

唐山城市音乐产业化发展的问题还在于没有更好地处理好“引进来”与“走出去”。在唐山的传统音乐中,除了唐山评剧之外,像乐亭大鼓、丰南篓子秧歌这样的艺术精品,都没有更好地走出去,更不用说引进其他音乐促进其产业化发展。在中国音乐产业化领域,音乐剧的产业化值得去学习和模仿。比如,《妈妈咪呀!》中文版和家喻户晓的《三毛流浪记》等精品音乐剧在国内各大城市的巡演,开启了我国音乐产业化的新模式。我国音乐剧市场在引进原版促进其产业化的同时,中文版制作创新、原创也进行得如火如荼,我国音乐产业的创新发展,证明着我国音乐剧的产业化之路和自主化之路正在开始,表明国内音乐产业发展正在与国际接轨。音乐文化产业要以内容为胜,这是音乐产业化的基本原则,而版权也是音乐产业化的一部分,它是维系音乐产业化的纽带。与此同时,唐山音乐产业在创作音乐作品的时候,还不断地完善着音乐产业的制度建设。比如,唐山以评剧的发源地为基础,以举办中国评剧艺术节为发展平台,这不仅打造了唐山音乐文化的品牌,而且还展示了唐山音乐文化的独特魅力;不仅培育并宣传了唐山的评剧文化市场,提高了唐山文化的自主性、主动性,而且还促进了我国评剧艺术文化的互动与交流,实现了唐山音乐文化市场的繁荣与发展。

发展城市音乐文化和音乐产业的措施

发展唐山城市音乐文化,建立科学的城市音乐产业化模式,这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这首先不仅要求相关部门加强对城市音乐文化的大力宣传、体系建设,而且还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完善相关的制度和政策,加以制度规范。其次要创新音乐文化内容,比如在唐山第七届评剧艺术节为打造出精品艺术展示唐山以“评剧艺术的盛会,人民大众的节日”为主旨,达到了集艺术性、思想性、观赏性和群众性为一体艺术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