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信息化系统论文范文

信息化系统论文范文

信息化系统论文

信息化系统论文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医院信息系统是借助现代的数字技术,引进现代管理概念,对落后的经营模式、僵化的组织结构,低效的管理流程等进行全面而深刻的改革,如何进一步提高医院信息系统建设的内涵和质量,逐步向以病人为中心的管理模式转变是医院信息化工作发展的关键课题。本文介绍了医院信息系统的概念,阐述了如何规划、构建医院信息系统新模式,列举了保证信息化管理系统正常运行的几个条件。

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的转轨,医疗服务市场的经济活动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医院网络化水平成为现代化医院的标志之一。网络互联,信息交流,能为临床管理和决策提供真实、可信、及时客观的理论与实践依据。医院的管理过程,实质上就是信息的收集、加工与决策过程,其目的是全面提高医院医疗、教学、科研、管理水平,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一、医院信息系统概况

医院信息系统在国际学术界已被公认为新兴的医学信息学的重要分支。美国该领域的著名教授MorrisCollen曾著文为医院信息系统定义为:利用电子计算机和通讯设备,为医院所属各部门提供患者诊疗信息和行政管理信息的收集、储存、处理、提取和数据交换的能力,并满足所有授权用户的功能需求。

在医院的实际工作中,完整的医院信息系统对信息的处理大体上可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数据的收集过程、数据的集中处理与分析过程和决策咨询与决策支持过程。一般来说,数据的收集过程与基层科室的事务处理活动相联系,数据的集中处理与分析过程与中层科室的工作任务相联系,决策支持过程则与高层领导相联系。

二、统筹规划、科学设计

医院信息系统是信息管理系统系列中较为复杂的一类,由于医院业务多,信息类型复杂,医疗过程专业性强,是一种知识型的劳动,因此对医院信息的处理要求具有专业化、知识化和智能化的特点。而且,医院信息化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在科学决策的基础上做好长远规划,为未来的发展预留一定的空间,搭建完善的发展平台,创立良好的信息工程基础。

系统的设计公司应该是拥有相当丰富经验的工程团队,我们要按医院医疗业务的需求,打造出一个以方便病人为目的,以电子健康档案为基础,以临床应用为核心,以管理与决策支持为导向,建立覆盖医院业务过程的信息系统,实现医院的全方位管理,并在构造新系统的同时,采用把已有系统整合到新系统平台上的设计方案,这样就可以即保护了医院前期的工程投资,又使现有系统的用户无需改变已经习惯的操作模式,还应该要求设计者在新系统的设计中尽量避免不能将最先进的技术与功能拓展到新系统的缺陷,以保证系统发展建设的先进性。

三、分步实施,逐步完善信息化管理系统流程

医院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涵盖面较广的系统工程,除了具体的管理思想之外,更多地基于思想管理模式和方法的创新。在实际工作中,医院管理需求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信息系统作为医院的辅助管理手段,其建设、完善和发展也有一个较长的过程,往往不能一步到位。管理者必须认识医院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规律,立足长远,抓好系统应用。医院信息系统建设重在应用,应用越活跃,需求越强烈,效益就越显著。因此,在具体实施信息化系统建设中,要从简单技术人手,迅速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管理方案则要从顶层做起,逐渐细化并向下层完善。:

四、保证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正常运行的条件

(一)院领导重视

在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中,医院领导对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是首要问题。系统实施前应该成立一个由分管副院长为信息系统工程的总指挥,信息科负责落实执行项目工程的各项具体工作,力求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能够营造一个良好的信息化建设氛围。

(二)各科室配合

医院信息系统牵扯到全院所有科室及科室之间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流程的改变和重组,它更是全医院的管理问题,因此各科室的配合也是做好此项工作的关键。高层领导和各级管理人员最了解管理上的信息需求和业务过程,所以从规划到设计实施的每一个阶段都应该而且必须有科室参加。

信息化系统论文范文第2篇

信息化是水利工程管理系统运行的最主要特点,从水利工程的整个生命周期来看,规划设计与建设运营是影响管理的核心要素。由于上述两者在不同阶段涉及到不同的利益主体,因此所涉及的信息化水平也不尽相同。对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系统而言,系统必须包括工程资金使用、工程预期效益等内容,实现跨组织、跨地域的运转与协作的基础性内容。水利工程中各个要素是相互独立但又相互影响的,信息化系统必须满足管理重点的发展趋势,涵盖组织管理、资源调配、效益分析等多方面内容。

2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设计讨论

水利工程管理围绕建设组织、社会群体(居民及企业)、政府部门三方面开展,本文以此为基点,提出基础设施层、数据资源层、业务应用层、服务层为主题的计算机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系统。

2.1基础设施层

基础设施层是信息化系统的基础,本文中基础设施层主要分为网络设备管理与公共设备管理。对其中具体功能要素进行统计。信息、远程登录管理、自动化办公、工程数据统计是基础服务层的主要功能类别,同时,为保证虚拟网络与可以将园区(施工地)网络与外部网络进行整合,在研究过程中,可以通信设备(外部网络)为中心建立通信设备与服务器、计算机设备的单向联系,在保证能接收信息的同时保证系统安全。

2.2数据资源层

数据资源层主要用于存储、管理系统中的各项数据资源,并通过数据管理系统,实现数据之间的交换、流通。数据资源层是提供数据支持、协调各项数据关系的关键,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了资源共享。在建立数据资源层中,首先要对基础设施层提供的数据(网络资源、数据库硬件资源)进行物理集中,并在数据资源层将上述两者进行逻辑集中,通过结合两者建立独立的数据层;其次,当数据层建立之后,建立数据资源储备(备份)系统与在灾难恢复机制;最后,完善建立管理系统与数据交换系统的数据接口,为数据连接奠定基础。

2.3业务应用层

业务应用层属于集合应用系统,通过向用户提供需求数据,并提供可实现水利工程信息交换流通的工作平台实现业务的功能。在建立业务应用层过程中,应根据水利工程管理的实际业务要求,动态管理、升级应用系统。本次研究中业务系统主要由多个异构平台组成,其数据流通、共享主要由数据资源层实现。从业务应用层的具体功能来看,主要应用于设计勘察、施工进度监控、基础资源调控等与水利工程建设内容相关的内容。同时,质量监督、信息管理、跟踪管理等内容也可由业务应用层实现。

2.4服务层

服务层主要包括客户登陆窗口、流动信息服务管理、信息交流等内容。服务层主要功能为对应用系统身份识别信息、流通管理信息进行剥离、重构,为客户实现单点登录、多种应用提供可能。同时,对信息集成,向组织与合作伙伴信息,提供系统远程应用。办公自动化和工程案例知识管理等功能都可以基于此平台实现。

3结语

信息化系统论文范文第3篇

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是一项需要运用多种学科知识,多专业配合,多部门协作,多环节配套的复杂系统工程,系统建设发展到目前阶段,研究探讨对系统的协调组织、加强管理和科学决策,是十分必要的。

加强对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管理的目的在于开发应用,离开推进应用水平的提高,就脱离了实际。加强管理的指导思想,一是要积极进取,开拓创新,争取条件采用先进技术;二是要充分掌握系统的综合性、系统性、统一性,统筹兼顾,全面安排,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三是要从现实出发,循序渐进。如何提高应用水平,需要深入考察与自动化系统相关的诸多方面的情况及变化趋势,分析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的途径。本文试从经常遇到的几个问题,阐述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推进自动化,必须提高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目前,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的现状是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滞后和应用软件多乱,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系统整体水平的提高。目前系统的主要矛盾不是硬件设备的缺乏,而是硬件的功能并没有充分发挥。笔者认为对这一问题取得共识是系统建设思想上的一次飞跃,它使我们的观察视野从计算机系统扩大到整个档案信息管理。这一认识上的转变给我们的启示是:档案信息自动化的内涵包括档案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其中首要的是档案业务要规范,档案标准要建立健全和真正实施。档案标准和规范本身也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推进档案自动化建设,必须抓好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掌握好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

二、自动化建设要着眼于提高系统的整体水平

根据系统论思想和集成化要求,档案信息自动化建设的着眼点应是整个系统,组成系统的纵向和横向的各个节点都应达到一定水平,并通过网络加以联通,这样才能发挥整体优势,提高系统的综合能力。部分节点甚至一个重要节点的障碍,都可能造成系统的梗阻。当然,要求每个节点的装备水平和应用能力齐头并进是不现实的,不可能“齐步走”。鼓励和支持先进单位提高水平,在一些单位进行较高水平的试点,以取得值得推广的经验,对整个系统是有利的,但其基本出发点应是为了提高系统的整体水平,只有少数先进的节点不可能组成先进的系统。

三、有重点地抓好数据库建设

目前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从总体上看仍处于由文件处理向信息管理系统的过渡阶段,完成这一步的关键在于数据库建设。开发和建设数据库系统是国家档案信息工程的核心和基础,是工程的主体。数据库的含义是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对资料进行科学的管理和方便的使用。建立数据库系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经过由低到高、由单个到群体的循序渐进过程。经过试点,数据库经验中最主要的有:领导重视,统一认识,坚持计算机技术人员同档案业务人员协同配合;面向应用,建立“活库”,以利用频率和使用效率考核数据库的“活性”;突出重点,由单一库向系统库发展等。当前若能把综合数据库的完善提高和各单位档案目录库建立起来,通过网络联接形成开放的分步式数据库群,将使自动化系统效率大大提高一步。

四、慎重选定技术路线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成为当代技术革命的主要特征。目前,对我国档案信息自动化工程影响最大的技术是微机工作站、服务器性能的提高,网络技术的成熟及数据库技术和应用软件开发工具的发展。网络技术的发展促使局域网、广域网以及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和开通。在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条件下,选择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的技术路线是十分重要的,应当推行适应的先进技术,使经济效益的合理性和技术的先进性相统一,技术路线的选择要符合我们的实际。档案部门对先进技术的潜在需求很大,但现实的需求又往往跟不上,宏观监测需要的信息量和使用频率同微观经济需求有很大差别,因此不断发生买了设备不能充分利用,建了网络而传输量很少的情况。要实事求是地分析现状,充分考虑先进技术的发展,再进行每一项具体的决策。

五、实事求是地改进管理体制

集中统一是管理任何社会化大生产所必需的方式,信息自动化这一高新技术系统也不例外。人机结合是自动化系统的建设方针,其含义为档案业务人员直接使用微机开展工作,这亦是研究自动化系统管理时必须考虑的原则之一。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的管理体制,要能使高度集中管理和方便使用相结合。目前我国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的管理体制,同时存在集中统一管理不力和使用不方便的问题,主要方面是集中统一管理不力,这同我国档案工作是在各专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和系统建设从“微机起步”有关。应下决心解决分散现象,从管理制度上保证业务技术规范、标准,硬软件的选用,上下各个层次和各专业办公自动化等都应纳入统一的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管理之中,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不能各行其是自建系统,造成信息分割和资源浪费。也要下决心解决方便使用的问题,如长期将档案部门的“硬任务”集中于一个部门,在档案部门这一信息系统之内再组建一个“档案信息系统”,就很难提高档案工作整体水平。建立集中统一管理下的分散式系统,是较理想的模式,但这种高技术结构,必须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和技术能力,不具备这些条件,从集中向分散过渡,反倒有可能退回到分散式。

六、充分发挥系统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益

档案自动化系统建设是档案部门投资最大的项目,在资金筹集和管理使用方面,较好的做法是多渠道筹措资金,实行中央拨款、地方拨款、单位自筹和争取外援相结合,资金使用上做到按项目管理,进行项目论证并跟踪考核。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没有在国家和地方财政长期建设发展计划中立项,档案信息自动化项目资金大多通过领导特批解决,为此耗费了各级档案部门领导很大精力。“九五”建设规划被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作为国家经济信息化优先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定名为“金信工程”,为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打下了良好基础,但要落到实处,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各地也应及早积极争取。存在的问题之二是在资金管理上不够科学合理,有分散和浪费现象。如有的项目因各种原因不能充分发挥应有作用,这都有待于今后注意改进。

七、重视人才管理

推进档案信息自动化的关键是人才。加强培养教育,造就一大批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性,已被广泛关注。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的骨干力量是计算机技术队伍,其素质水平直接影响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当前有些单位的队伍不稳,有人才流失现象。计算机技术人员的培养教育和管理是一个重要课题,要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培育其事业心和奉献精神;有计划组织进修,掌握信息技术的新知识;在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上给予关心和照顾,解除其后顾之忧;研究专门人才成长和流动的规律,以形成最佳人才结构等方面都需要给予重视。在管理上,还需要研究如何增强计算机机构和人员的活力,例如

引入竞争机制,对某些项目实行项目管理,在保证完成档案建设的前提下,开展对社会有偿服务等等。

信息化系统论文范文第4篇

(一)科研管理信息化系统构建方案。开发集学校行政管理、教学科研活动、学生管理等全校事务为一体的校园网络平台,依托校园网平台构建相对独立的功能应用系统:科研管理信息化系统、人事管理信息化系统、研究生管理信息化系统等。科研管理信息化系统通过校园网络平台调用人事系统中的全校科研人员数据以及研究生系统中的全校研究生数据,经过处理形成自身的人员数据库。科研管理信息化系统从科研管理的业务内容、日常流程出发,按照规范管理的要求,构造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沟通的科研信息环境,使得科研信息的收集、传递、处理、贮存、反馈、利用都能在这个系统中正常运行,并且还能适应内外环境条件的变化,充分发挥科研信息的作用。科研管理信息化系统应包括以下模块:纵/横向项目管理,经费管理,成果管理,基地管理,学术活动管理,考核管理,统计管理等。

(二)科研管理信息化系统模式。科研管理信息化系统的使用权限有以下用户:科研人员、院系科研秘书、院系科研管理人员、纵/横向科研管理人员、系统管理员。科研人员即一线科研教师,科研人员进行科研项目、科研成果、获奖成果的申报、登记、查询、统计以及相关进展维护。系统中绝大部分业务数据源是由所有科研人员的输入产生的。院系科研秘书,可以审核、查询、统计本学院的科研人员在系统中的所有科研信息。院系科研管理人员一般是二级学院院长或科研院长,主要可以查看本学院的所有科研信息。纵/横向科研管理人员是学校科技处管理人员,分别负责全校纵/横向的管理,主要有审核、维护、统计、查询等权限。系统管理员一般是科技处领导、分管科研校领导,可以查询、统计纵/横向所有数据。以校园网络为平台,建立的科研信息化管理模式(如图2所示),其核心是一个功能强大的网络科研信息化管理系统,它将成为联系校级科研管理部门、各学院或二级机构以及科研人员个人的枢纽,对各个部门、个人提供的凌乱数据进行规范、分析、归类与整合,科技处、各学院或二级机构以及科研人员都将化身为一个个与之相连、各尽其职的信息载体,均可通过科研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实时的交流并随时向系统提供、获取信息。

(三)科研管理信息化系统功能模块。系统框架采用B/S/DBMS三层模式设计,即浏览器+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的三层结构系统。系统功能由科研信息管理和科研信息服务两大部分,前者主要为科研管理人员构建网络化管理体系,实现科研管理现代化;后者主要为学校教师提供科研信息服务。1.科研信息管理部分。其主要由科研管理人员使用,帮助学校科研管理人员轻松完成科研信息的管理,并且使科研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科研信息管理部分主要包含以下模块:一是纵向项目管理:主要包括纵向项目的立项管理、变更管理、结题管理、项目过程管理、项目维护、项目查询;二是横向项目管理:主要包括横向项目的立项管理、变更管理、结题管理、项目维护、项目查询;三是经费管理:对项目经费如立项经费、到帐经费、校配套经费等基本信息进行管理,建立经费明细;四是成果管理:主要包括论文管理、著作管理、获奖管理、专利管理、软件著作权管理、成果推广管理、鉴定成果管理对各种成果进行登记、审核、维护、查询功能;五是基地管理:主要包括基地信息管理、基地申报管理;六是学术活动管理:主要包括学术交流管理、学术报告管理、学术会议管理;七是考核管理:主要包括考核方案管理、考核计算、考核结果查询、考核结果管理、考核工作量分摊;八是统计管理:提供业务部门要求的各种统计信息;九是系统管理:主要对模块查看授权、角色权限、对象属性、相关参数设置的系统本身的管理。2.科研信息服务部分。其主要由纵向项目管理、横向项目管理、成果管理、基地管理、考核管理等几个模块组成。主要由教师使用,方便教师主动参与到学校的科研管理工作中来,并为教师提供科研信息服务。

二、结语

信息化系统论文范文第5篇

为了对信息进行有力的管理和控制以及有效处理,铝矿安全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一个现代化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必须进行有效的设置。建立一个安全系统的重要意义在于对单个信息进行有效管理,进而形成一个安全信息管理中心,有助于对危险信息进行及时的监控、预防和应对。通过近几年来越来越多铝矿企业对于安全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我们看到了有力的作用。尤其是找到与自己企业相适应的安全管理系统,对于矿业集团的健康运营会有着重要的影响。不仅能够预知安全隐患,而且可以及时应对与解决所发现的安全隐患。通过这种系统的研发与运用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能够使得信息得到及时的畅通传输。因此,越来越多的铝矿企业重视和运用这种系统。

2铝矿安全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如同矿山安全标准化管理系统设计,铝矿安全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也需要包括14个元素,不仅需要安全还需要包含健康两个方面。系统的运行模式需要按照准备->组织->实行->检修->评审这样的一个流程来进行操作。任何一个矿业集团必须要遵循矿山安全标准化管理系统的14要素,从而获得大量安群信息实现统一管理,进而保证施工安全,营造有秩序的生产环境,创造经济效益。

2.1系统实现功能

铝矿企业在进行安全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构建的时候要注意系统需要实现如下功能:首先是这个系统在使用者搜索相关文献资料时能够快速的进行检索,为使用者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同时还要方便各个部门查询到其他以及本部门的奖惩以及安全排名情况,使得信息及时有效快速的传递到相应部门,为员工了解企业提供便利。其次安全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要让人容易接受,易操作,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多数员工能够自己动手操作,即系统要便于多数人。同时系统还要及时更新实时情况,能够随着各种动态信息及时更新,并时常处于一个比较活跃的状态。再次就是系统要具有存储和管理文件资料的功能,方便使用者随时随地对于文件资料的获取。并且系统的设计是与多媒体信息技术互相关联的,必须要考虑到一些潜在的安全隐患,做好漏洞处理。

2.2系统模式开发

首先是系统技术的运用,考虑到安全标准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功能的实现需要运用多想技术进行支持。第一个首先要提到的就是企业局域网内开发的web软件是基于internet技术的,从而实现比较优惠的成本运行。第二个就是运用组建开发过程,提高信息化平台开发效率及系统的稳定性和可维护性。再一个就是通过XML实现一个比较灵活多变的配置策略,使得系统和数据库的服务器可以在局域网中进行比较自由灵活的配置。其次就是系统的运行。安全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比较科学规范和系统的管理系统,主要是为了做好危险源的识别和风险的评估控制。矿业集团的安全管理就是突破传统的管理模式,加强比较整体和纵向横向的发展,运用一种全新的现代技术和原理进行管理操作。在整个系统的运行过程中部件要做好管理体系的思想和方法,还要做好风险管理。通过系统运行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在消除安全事故隐患的同时,也要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频率,提高生产效益。同时安全标准化系统将矿山错综复杂的安全管理事务融合在一起,减少了日常工作量,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系统化的管理还减少了纸质成本,在实现高效管理的同时节约了成本。在安全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这个平台基础上,系统运行中的各个环节将会更加良好,员利用也可得到有效的提高。

2.3安全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设计流程

首先,企业内部的系统使用者都需要一个独立的帐号进行系统的使用和查询,考虑到安全系统的重要性,每个用户还需要有特定的权限,这个需要系统管理员根据每个用户的职责进行授权。其次,在授权管理滞后,管理者需要运用自己的管理权限将各个相关的规划上传至系统,这样一来每个员工都可以清晰明了的看到每个时期的安全记录。再次,就是安全规划方面的计划需要在系统首页进行现实,这样每个用户可以了解到与自己先关的任务信息,通过这个在自己的工作中了解到重点在哪里。管理者也能根据此信息制定一个比较详细合理的监督时间,及时对下级工作状态进行检查,通过监察记录将相关信息记录在系统。

3进行系统研发时的注意事项

3.1加强对铝矿安全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的认识

对于整个集团的员工要加强安全系统的宣传教育,从思想上意识上重视安全生产。同时对于这一安全系统的建设做好准备,与此同时可以将铝矿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在员工的思想中重申一遍,可以使得自身对于生命安全的保障有更加充足的认识。

3.2处理好铝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工作

在进行安全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时候,做好部门分工,尤其是管理人员,一定要明确自己部门的工作,做好分管部门的日常工作和分工,从而带动下级积极建设铝矿安全标准化管理。另外,一定要合理安排经验丰富的员工进行定期的安全工作检查,并根据检查情况制定合理的解决办法,从而提高铝矿企业的运作效率。

3.3对于铝矿安全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要明确分工职责

信息化系统论文范文第6篇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已在会计领域广泛运用。会计全面实现电算化成为必然趋势,国家财政部根据经济发展和信息化进程的需求提出,到2010年要使我国80%的基层单位实现电算化会计。但随着电算化工作的普及和深入,有关电脑系统的舞弊案件时有发生,这主要是电算化对传统手工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带来了一系列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适应电算化的特点,在电算化的环境下,建立强有力的内部控制,以保证系统的安全可靠。本文主要对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和策略进行研究。

一、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内部控制包括内部管理控制和内部会计控制。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则是内部会计控制的特殊形式。计算机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用,一方面带来了巨大的效益,同时也给内部控制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由于信息处理工具、操作程序等方面的差异,电算化给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主要带来如下几点影响:内部控制的重点由原来的单纯对人的控制转变为对人、机的共同控制;内部控制的形式已经由原来的制度控制转变为制度控制和程序软件共同控制,部分交易几乎没有“痕迹”,数据保存介质是磁性介质等等。由此引起失控而造成损失的案例增加,给内部控制带来一定的难度。

二、实现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目的

内部控制是单位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和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合法和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⒈维护企业资产安全和完整。任何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资产,如果没有一定的措施加以保护,则会由于浪费、贪污盗窃等行为,而使资产蒙受损失。建立一定的内部控制制度,采取必要的措施就是要防止企业资产流失。

⒉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完整和可靠。会计信息是反应企业经济活动状况的数据资料,它包括各种会计记录、账册、会计报表等。会计信息必须准确可靠,这不仅为企业外部的有关部门所需要,而且也是企业内部改善经营管理的需要。建立适当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可靠,进而提高管理决策的正确性。

⒊有效地考核、评价各部门的工作业绩。在企业内部制定必要的控制制度,明确职责分工,不仅有利于企业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而且也为考核和评价企业、甚至每个职工的工作业绩提供了依据。

⒋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根据企业总体目标建立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制度,其最终的目的在于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合理化,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⒌保证企业财务活动的合法性。任何一个企业的财务活动都必须遵守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的规定,建立适当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保证企业财务活动的合法性,减少或杜绝企业内部各种违法违规操作。

三、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⒈领导重视程度不够。现在,不少单位开展电算化会计工作的一个重要障碍是领导对电算化的认识不足和观念陈旧。据了解,一些单位的领导视电算化会计为一种赶时髦的装饰和摆设,只是为了应付会计上等级或评什么先进的需要而装门面,完全忽视了其管理的功能和提高效益的作用;一些单位领导满足于现有的手工核算方法,对计算机和先进技术缺乏信心,认为计算机还是信不过,靠不住,不知什么时候会出问题,出了问题不好处理;还有一些单位的领导抱着先等等,再看看的心理,认为电算化会计让别人先搞,等大家都上了再跟着。这些观念和认识大大制约了我国企业电算化会计的发展。

2.会计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底。会计电算化会打破企业财务部门原有的组织格局,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担心自己会被转岗或下岗,对电算化的实施持反对态度,而不是积极学习,主动接受,使得电算化工作在财务科内部难以展开。而一旦电算化系统的运行与手工不符,或试运行中出了差错,就立即对电算化本身加以攻击,而不是帮助解决问题。

3.通用会计软件安全控制功能不完善。会计软件的质量是电算化会计工作的基础,决定着电算化工作的质量。企业目前使用的通用(商品化)会计软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不足。

⒋电算化会计基础管理工作不完善。财政部要求采用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的单位需要具有完善的电算化管理制度,但企业在实现电算化后没有按要求制定包括严格的上机操作管理制

度、硬件、软件管理制度和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等内容的明确的、成文的内部管理制度。对电算化的内部管理仍是按照手工记账的管理办法使用原来手工系统下的财务制度,从而使基础管理工作滞后。

⒌电算化会计内部审计监督不到位。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措施。内部审计人员应对电算化会计系统的管理及控制制度进行研究和评价,指出其薄弱环节,提出改善意见,促使被审单位加强电算化会计系统的管理和控制,但是,企业对于电算化会计系统缺乏有效的内部审计监督制度;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素质不足,不熟悉电算化会计系统的特点和风险,不了解电算化会计系统应有的内部控制,更不熟悉如何对电算化会计系统进行审计,从而导致电算化会计系统未能得到有效的内部审计监督。

四、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策略

针对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我认为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⒈加强领导的重视程度。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发展必需经过有关领导的认可和授权,因为领导是一个单位的决策者,没有领导的支持,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开发和发展就难以实施。只有领导亲自抓,才能统筹规划、周密部署、保证所需资金、有效的协调单位内各个方面共同做好电算化会计工作,使电算化工作能协同一致地顺利开展。

⒉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应在开发阶段就要对使用该系统的有关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使用人员对系统的认识和理解,以减少系统运行后出错的可能性。培训不仅仅是系统的操作培训,还应让其了解系统投入运行后新的内部控制制度、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运行后的新的凭证流转程序、电算化会计信息提供的高质量的会计信息的进一步利用和分析的前景等等,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超级秘书网

⒊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控制。是指使用各种方法保护数据和计算机程序,以防止数据泄密、更改或破坏,主要包括:硬件安全控制;软件安全控制;网络安全控制;病毒的防范和控制等。

⒋职能控制。是指企业建立起一整套内部控制制度,以加强和完善对会计信息系统涉及的各个部门和人员的管理和控制。职能控制包括:组织机构设置;职责划分;上机管理;档案管理;设备管理。

⒌操作控制。电算化会计系统的操作是电算化会计的主要工作,操作控制包括:业务发生控制;数据输入控制;数据通讯控制;数据处理控制;数据输出控制;数据存储和检索控制等。

⒍内部审计控制。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强单位内部控制的一个有效手段,内部审计在某种程度上可理解为对内部会计控制的再控制,对内部会计控制环节的检查、监督、评价是通过内部审计来完成的。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由于是“人机”对话的特殊形态,因而对内部审计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内部审计主要包括:对会计资料进行定期审计;审查机内数据与书面资料的一致性;监督数据保存方式的安全、合法性;对系统进行各环节的审查,防止存在漏洞;检查和监督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

总之,任何内部控制总存在一定风险,不能完全依赖。IT技术的发展,推动着会计信息系统网络化的进程,同时,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又逐渐成为企业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新形势下如何建立健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制度对我们来说将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有待我们不断地去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冯蓉蓉.会计电算化对内部控制的影响.现代会计,2005.2.

[2]王菊.浅谈会计电算化与传统会计区别.中国会计电算化,2003.2.

[3]树友林.电算化会计内部控制研究.中国会计电算化,2001.11.

[4]陆宇海.电算化会计数据的安全防护.中国会计电算化,2001.8.

[5]薛兆军.试论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机械管理开发,2002.2.

[6]叶芸芸.电算化会计系统内部控制.中国会计电算化,2000.1.

[7]应军.谈加强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南京经济学院学报,2002.4.

[8]李红,贾英.试论电算化会计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其对策.商业研究,2001.6.

信息化系统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国有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一、高职院校资产信息系统管理建设的意义

(一)客观要求

高职院校国有资产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学校资产的管理效率,资产资源的配置使用情况,直接影响学校的办学质量。随着国家对高职院校投入的不断加重,高职院校的教育资产规模不断增加,这对高职院校的国有资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全面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财政部《关于开展2016年全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清查工作的通知》(财资〔2016〕2号),对包括高职院校在内的行政事业单位进行资产清查。高职院校国有资产清查工作是资产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是开展其他资产管理工作的前提,并且对高职院校国有资产基础数据库完善,实现国有资产动态管理提出进一步要求,高职院校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势在必行。

(二)主观需要

高职院校资产是高职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四大职能的物质保障。高职院校国有资产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高职院校办学功能的实现质量。由于起步时间、投入经费和技术等方面的差别,不同的高职院校在国有资产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发展上存在很大差异。目前,大多数的高职院校都迫切需要强化国有资产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从而解决长期存在的由于历史原因、政策原因或管理技术原因等造成的传统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完整、及时、高效地实现高职院校资产数据收集工作,保证对资产管理工作的全程动态监管,切实做到资产管理过程的账表、账账、账卡、账实相符。

二、高职院校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现状

之前很多高职院校资产管理部门使用的资产管理系统用起来不方便,效率低,因此,多数职业院校研发或购买了符合校内资产管理需要的网络版资产管理系统,虽然使资产管理工作进入了新局面,但依旧存在一些问题。

(一)资产原始数据不准确、不规范

当前,资产信息管理系统中的数据是2006年、2007年全国资产清查后的资产管理存量信息,信息大而全、多而乱,不是动态的信息数据。在资产管理过程中,固定资产价值评价标准已发生变化,但原始数据更新工作滞后。同时,在工作中存在资产使用人、存放地点、使用情况等发生变更后,资产管理系统中的信息并没有随之变更现象,这些都导致资产信息管理系统数据不准确,无法体现资产的实际状态。再者,受历史原因、政策要求或技术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原始数据中没有记录固定资产的型号、规格、出厂编号、出厂日期等重要信息,致使原始资产数据不规范。

(二)资产数据增加缺少主动性、自觉性

高职院校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重购置,轻管理”的现象相当严重。资产的使用部门,注重资产的采购、使用,但对新增资产的信息数据缺乏收集、整理意识。当前,多数职业院校虽然设置了专职或兼职资产管理员,但实际管理水平仍达不到要求,尤其是责任意识薄弱。甚至出现设备到货后尚未验收,与设备相关的说明书、合格证已丢失的情况,严重影响了资产验收的工作进度和使用部门对设备资产的正常使用。工作不到位、数据不完整,导致与资产管理相关的“物”“信息”“流程”不能有效衔接,形成“资源孤岛”。

(三)资产变更无手续、无记录

实际工作中,高职院校在部门调整、人员变更时,存在物随人走、人走物留、人换物换等不同情况,固定资产的衔接管理就容易出现一系列问题,资产的使用人、管理人、存放地点、使用状况等发生了变更,但相关的资产变更手续和变更记录却没有跟进,与之相应,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在账资产数据变更也无人处理。

(四)资产报废流程不完善、不规范

资产报废处置是高职院校资产管理的一个薄弱环节。实际工作中,被淘汰的仪器、设备等,往往因不能及时办理报废手续,导致实物堆积在实验室或办公室,严重占用学校教学办公场地。同时,资产信息管理系统上废旧资产的相关信息一直留存,不能根据设备实际状况变更,导致资产数据不准确,且严重占用资产信息管理系统的空间。报废管理工作滞后加上学校管理人员轮岗变动,资产管理工作衔接不畅,最终导致资产数据信息混乱、管理效率低下,严重影响教学科研工作。

三、高职院校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探索和建议

当前,高职院校资产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已经引起了管理部门的关注。建立完整、准确的资产信息系统,实时、便捷地提供资产设备的基础数据,进一步理顺资产信息系统建设的相关工作,对确保资产管理线上信息系统和线下管理机制的有效结合,网络动态管理,确保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建立资产共享、共用制度,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实现资产保值增值,是十分必要的。建设网络版的资产管理系统,顺利发挥其优越性和实用性,需要一个过程,也需要相应的保障措施。

(一)重视制度建设和完善

规章制度是行动的准则,资产管理相关部门要严格执行国家关于资产管理的法律法规。对新的制度规定,要积极组织研学,并及时根据新的规定,出台和修订诸如《高职院校国有资产管理办法》《高职院校国有资产物资设备采购细则》《高职院校国有资产验收管理实施细则》《高职院校资产管理员制度》《高职院校资产信息系统使用手册》等相关制度文件,梳理、制定相关工作流程和指南,进一步明确相关责任主体的职能和责任,规范办事流程,使资产管理做到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为资产信息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二)加强资产管理队伍建设

制度需要人落实,高职院校要改变过去“重购置,轻管理”的思想,必须对资产管理人员的地位和作用要有足够的认识,必须对资产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业务能力和学习能力有相应的要求。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直接影响高职院校资产信息系统的建设进程,影响资产管理的效率。资产管理工作本身有一定的连续性,要求管理人员相对稳定且工作责任心强,人员调整时,要及时交接资产管理账目、实物。资产管理信息建设要求对系统软件有一定的操作能力,对管理人员学习能力有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要定期组织资产管理人员对相关政策法规、信息系统操作方法和信息系统升级发展学习的培训,加强业务交流和学习,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为资产信息化建设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三)加快资产信息系统建设

资产管理的性质要求对资产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网络版的信息系统权限要开放给二级资产管理单位(即仪器设备的使用部门),方便资产管理员及时建账、实时查询。因此,信息系统“云平台”必须具备两大功能:一是静态数据查询功能。用户能实时掌控资产的总量、存量以及变化情况,也能实时查询每一资产的状况明细或每位教职工占有和使用资产的相关信息。二是动态数据处理功能。系统涵盖资产验收、入账、调拨、变更、报废以及通知通告等业务处理模块,保证实现高职院校国有资产从配置、建账、使用到处置全过程的增减变动网格化管理、动态监控。通过信息系统“云平台”的建设,实现相关部门协同办公,实现资产保值增值,使资产管理工作更加有序、高效、安全。

(四)加强资产处置的规范建设

根据《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6号)中关于资产处置的规定,高职院校的国有资产处置必须严格履行审批手续,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对处置事项进行批复,资产处置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同时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1号)业务层面内部控制的规定上,要求强化对资产处置等关键环节的管控。当前,高职院校不同类型的固定资产,实行归口管理,如,办公通用设备归各使用单位,科研仪器专用设备归实训中心,图书杂志归图书馆,家具、用具归后勤管理处,同时设立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统一资产的综合管理。学校应当对处置资产开展定期或专项盘点,利用资产信息系统,对处置资产的相关信息进行统计、报告、分析,实现资产处置的程序完整、手续规范,确保对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做到账、卡、物相符。

(五)强化资产清查的管理落实

高职院校资产清查是指按照国家及高校关于国有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和财务工作的管理流程对学校国有资产的账目、卡片、实物及资产状况开展清查,对资产损益情况进行认定的资产管理工作。定期或专项的资产清查,能够摸清学校一定时期或一定范围的资产使用情况,便于及时合理配置资源,提高使用资产效率。当前,高职院校资产清查过程中的帐、卡、物不符,资产账目混乱,其中一项重要原因就是由于高职院校的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水平不高,导致资产清查流于形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未解决、未落实。因此,资产清查过程,可采用条形码或二维码识别技术,在每台仪器设备上粘贴条码标签,方便快捷扫描信息核实。资产清查后,必须及时将真实的资产使用情况反映到资产系统上,做到管理的动态化,同时发挥相关部门日常网络化的监管作用,对国有资产的盘盈、盘亏情况及时按照相关规定处理,保障资产信息的完整、真实。

参考文献:

[1]李健.加强与推进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创新发展的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6).

[2]赵翠芝.优化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8(7).

[3]吴平.高职院校国有资产管理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8(4).

[4]史晓仙.高职院校国有资产管理新探[j].职教通讯,2014(8).

[5]姚琴.论高职院校国有资产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

信息化系统论文范文第8篇

1.1山东建筑大学工程档案管理现状

山东建筑大学新校区于2002年9月动工兴建,占地156.72hm2,分一、二期和续建工程,包括27座单体工程,总工程量约为39.62万m2,持续建设周期为两年,续建工程根据发展需要适时推进。新校区工程档案共分为23项,500余卷,分为JJ11综合、JJ12-1设计基础、JJ12-2设计文件、JJ12-3工程管理文件、JJ12-4施工、JJ12-6竣工验收等六个类目,涵盖了所有单体工程从前期规划设计、中期施工建设及后期竣工验收和管理运行的全过程,如表1所示。山东建筑大学在新校区建设之始,就制定了系统的工程档案建设与管理方案,主动引入物联网理念,着力克服档案载体多样化、建档不及时不系统、档案数据共享差等问题,在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方面进行了颇见成效的探索和实践,有效提高了工程档案的归档准确率、完整率和使用效率。

1.2基于物联网的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功能设计

文章在研究国内外文献及实例的基础上,以工程项目建设的生命周期为依据,针对山东建筑大学新校区工程档案管理的需要,基于物联网的技术,设计了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如图1所示。(1)纸质工程档案电子化功能目前,尚有很多工程档案的管理仍为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分离,并以人工查询检索为主。基于物联网的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要求全部工程档案以电子化数据的形式存入既定的数据库系统。山东建筑大学在工程档案建档过程中,已对规划设计、管线等功能设计图在存档规划设计蓝图的同时,一并存储CAD文件;验收材料在存档验收报告及支撑材料的同时,一并存储工程建设的实时监测或记录电子数据。(2)工程档案智能识别调取功能工程项目的实施是一个动态过程,从动议报批、立项审批、勘察设计、生产准备、施工建设、监理验收、运行管理等各个阶段都会产生档案信息[9]。工程档案存在于工程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基于物联网的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要求对工程项目自始至终的全过程、各阶段、各环节和节点的档案数据进行分类处理,建立电子识别码或二维码标签,在利用档案数据时可以通过直接扫描标签的方式自动调取。山东建筑大学对各单体建筑建设全过程档案进行了数据编码,并分类登记入库,为利用物联网进行工程档案信息管理建立了坚实的基础。(3)工程档案数据全时分析功能在工程项目提出后,关于工程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综合设计和建设方案等都要进一步的科学论证。基于物联网的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通过对国内外相同性质、相近体量的工程进行对比,并运用云数据和相关算法,对工程项目数据进行基于现实环境的分析,得出工程项目建设的前期相关数据预测,从而为工程项目的稳步实施提供技术依据。这是工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核心领域[10]。目前,工程档案数据全时分析功能尚处在框架设计阶段。(4)工程档案数据实时更新功能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以及在某一单项工程的全寿命周期内,由于方案优化修改、运行维修改造、功能提升等原因,工程档案的数据处在动态变化中,前后数据的更新或实时化显现尤为重要。基于物联网的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将所有档案数据均存储于服务器中,能够根据项目进展,实时更新数据,特别是当项目复杂、分期任务繁多时,更会根据时间节点和项目进展阶段将档案数据快速调阅,并能够通过编辑插件调入文件等形式统一将同一批数据进行实时更新,有效保证了工程档案数据的即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5)工程档案业内数据交流功能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不同阶段产生的档案数据不同,但彼此间又是相互联系、互为一体的。基于物联网的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将项目进展中所涉及的不同行业的数据进行交流和转换,从而为下一步决策提供有效的资料,并辅助工程项目决策。山东建筑大学在新校区工程建设中,以综合分析工程档案为基础,对新建工程进行设计方案优化,例如运用绿色校园理念,建成了国内第一栋太阳能综合利用学生公寓;而采用B/S+C/S架构,自主设计运行了节约型校园建筑节能监管平台。不同行业和项目间的工程档案数据交流和分析,为学校绿色建筑、节能建筑及监管体系的成功案例提供了重要的支撑。(6)工程档案项目间数据共享功能如今建筑形式越来越多、建筑功能和用途愈来愈呈现多样性,特别是对于商业、办公等相对造价、出售价格比较高的建设项目,在其决策立项、规划设计等进度中,如果可以参照相似位置、类似环境下不同项目的建设情况,其设计、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类技术难题也将迎刃而解,项目造价、工程组织等也将更为有序和高效。基于物联网的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通过建立项目间的数据共享,实现数据比对,建立相同工程项目一体化的施工进度、技术方案和质量控制体系,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山东建筑大学在新校区工程建设过程中,将各项目单体或施工标段分类管理,以工程档案为支撑,提出统一的人员工作规范、技术和施工标准,实现了新校区建设“工程优质、人员优秀、投资优化”的目标。

2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对策

2.1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架构

射频识别和无线传感网WSN(WirelessSensorNetwork)是物联网的两大核心技术。射频识别技术是利用无线射频方式对实物目标进行非接触式识别,简而言之,即能够通过读取物品上的电子标签(条形码、二维码等)进行数据识别和相应的处理。而无线传感网技术是由部署在区域内的微型传感节点组成,以无线网络通信的形式,构成一个自组织网络系统,其目的是协作感知、采集和处理信息,发送给网络中枢[11]。通过将物联网的射频识别技术和无线传感网技术应用到工程档案管理中,即构成了一个由无数档案条目节点组成的在线数据库,管理者或用户可以通过远程终端登录互联网,继而实现对工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从技术架构上来看,物联网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12]。基于这种标准的层次,搭建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基本架构,如图2所示。基于物联网的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基本工作流程为:每一个工程档案都有一个电子标签,档案库房中有多个传感器节点,这些节点相互组成无线传感网。单一档案条目的插卷、修改、更新都将通过无线传感网在数据库中实时更新,并自主形成一个工程档案云数据平台。

2.2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实现策略

物联网为工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但是,为有效利用基于物联网的工程档案管理系统,仍需要从管理上进一步规范相应的管理模式与管理制度。(1)规范档案归档标准规范的档案归档标准是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为了基于物联网的射频识别技术采集到标准的数据,在新的档案入馆前,需要制定档案编目的标准,包括列别、年份、密级等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写入RFID条形码或二维码标签。当将档案信息调入系统时,需要设立规范的审核制度,保证入库信息的规范和准确。(2)规范档案使用标准规范的档案使用标准既是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也是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保障。在物联网背景下,实现档案的信息化管理,确定电子档案相关档案的查阅权限范围;当需要借出或还回实体档案时,必须扫描档案的条形码,记录档案的转移情况。(3)强化部门间协调沟通部门间的协调沟通决定了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深度。相关部门间不定时的进行业务和技术上的沟通和交流,才能扩大档案信息化的范围,全面实现工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和服务水平。(4)强化档案管理人员技术培训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决定了信息化背景下档案服务的质量[14]。要定期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技术和理念的培训,提高他们对信息技术和信息化管理理念的理解。

3结语

信息化系统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新模式核心竞争力战略

一、旅游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概念及现状

旅游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就是旅游企业为完成既定的信息化管理目标,使用的一种可重复利用、能够降低管理成本的一种标准化的系统框架或方案集合。就目前我国旅游企业的现状来看,我国的旅游企业普遍属于规模小、作坊式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尚处于初期的发展阶段。在信息革命充斥世界的今天,旅游企业如何进行体制改革、规范市场、实现产业集聚化和企业分工体系的重建等一系列问题形成了现实的内部环境。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国的旅游企业,尤其是中小型旅游企业,如果不能及时改变经营理念、更新观念,找到自己的定位,那么将无疑更加处于不利的竞争地势。

二、我国旅游企业信息化管理面临的新模式

1.企业资源规划管理模式

企业资源规划即围绕既定的管理目标,对企业所有的资源进行规划与管理。在信息时代,旅游企业的组织机构网络化、扁平化、柔性化成为发展趋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顾客多样化、个性化及社会环境的变化,使企业面临的环境日益复杂。原有的塔型组织结构转变为精良,敏捷,具有创新精神的扁平化“动态网络”的结构。这种结构,一方面计算机系统将取代中层监督和控制部门的大量职能,加强决策层与执行层的直接沟通,使中层管理的作用大为降低,从而减少了管理层次,削减了机构规模。另一方面,各种“工作小组”将成为企业的基本活动单位,管理方式从控制型转为参与型,实现了充分授权。这种组织形式通过水平、对等的信息传递来协调企业内各部门、各小组之间的活动,实现了动态管理,不仅使信息沟通畅通,及时,降低对科层的监督协调成本,更使市场和周围的信息同决策中心间的反馈更加迅速,提高了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而且极大地调动了组织成员的潜能和积极性,促进了相互间知识和经验的交流。

2.虚拟企业管理模式

虚拟企业是一种由多家独立企业通过信息技术联系起来的临时性网络,网络中各成员充分信任和相互合作,发挥各自的核心优势,共享技术,分摊费用,迅速将共同开发与制造的产品推向市场的一种企业形式。虚拟企业通过企业间的最佳动态组合,不光能迅速抓住市场,提供差别化的产品和服务,快速响应复杂多变的市场,而且通过集成各成员企业的核心能力,发挥综合效应,充分利用成员企业现有的资金、技术、设备、人力及信息资源,节约产品开发费用,降低生产成本,促进企业快速发展。在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的同时,促进企业注重专精,培养核心能力。此外,虚拟企业改变了过去企业间你死我活的输赢竞争关系,代之以竞争合作式的双赢关系。竞争则提高了企业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3.电子商务管理模式

旅游企业通过低成本和建立服务与产品的差异性来提高旅游企业的竞争力。旅游信息化服务将“食、住、行、游、购、娱”等诸多信息组合起来,形成信息产品,销售给消费者。这个过程中,信息流和资金流涉及得多,物流很少,这些特征很适合用电子商务的方式去实现。电子商务的低成本、支付电子化、信息高效传递、宣传覆盖面广等特性是传统旅游企业所不具备的。旅游电子商务中,售前旅游企业可以借助网上主页和电子邮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宣传,客户可借助网上搜索工具快速找到需要的旅游产品信息;售中可以实现网上订购、网上支付,还可以实现旅游产品模拟体验;售后的信息反馈更及时,可以对消费者的行为进行有效分析。因此,旅游电子商务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旅游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的三种发展战略选择

1.旅游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的专业化战略选择

专业化战略是指企业通过从事符合自身资源条件与能力的某一领域的生产经营业务来谋求其不断发展。专业化经营战略的优势在于:企业可集中各种资源优势于最熟悉的业务领域,从而开发培育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便于企业整合战略的运作,实现规模化生产,取得行业内的成本优势;有利于CIS战略的贯彻实施,使企业品牌与产品有机融合。从竞争的角度看,企业业务的专业化能够以更高的效率,为某一狭窄的战略对象服务,从而在较广阔的竞争范围内超过对手。波特认为这样做的结果,可使企业赢利的潜力超过行业内的普遍水平。这种战略为我国中小型旅游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提供了的借鉴。

2.旅游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的集团化战略选择

旅游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中的集团化,是一种产业集聚形式。依靠旅游业信息化、网络化基础,中小企业可以分阶段推进,实现产业集聚,逐步建成信息化管理战略联盟,构建旅游企业的战略航母。

产业集聚是产业发展演化过程中的一种非常现实的经济地理现象,它是指由一定数量的企业共同组成的产业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地理集中,它可以是某种特定产业及其相关支撑产业或属于不同类型产业的集中。在旅游产品与服务方面,其特性和生产、消费的高度同一性,使得有协作意愿的旅游企业在“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方面,在同一个经营目的下集合成为可能。从而提升区域旅游竞争力,促进区域旅游的发展。这种集聚效应的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旅游产业必将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一体化态势,并逐渐打破行政区划的界限,实现连横资源的重新整合和区域旅游功能要素的配套,向构建区域旅游圈的目标迅速跟进。

3.旅游企业与新兴旅游信息服务公司合作化经营战略选择

旅游企业与新兴的旅游信息化服务公司合作化经营,考虑与新兴旅游网站构建战略联盟。以向E-commerce中的一种B2C(BusinesstoCustomers)模式发展为目标,实现Internet与旅游企业传统资源的整合,以达到优势互补;并以此为起点,为最终实现真正的B2C模式的在线预订、网上支付和物流配送的真正的电子商务做铺垫,这样一来,旅游企业不仅要利用Internet进行E-marketing,而且,要依据自身的市场定位,考虑进行EC。选择一个实力强大、信用良好的或者发展潜力巨大的旅游网站合作,这是我国旅游企业信息化管理发展的又一战略选择。

参考文献:

[1]刘伟.尹家绪.构筑信息时代的企业竞争力.科学出版社,2004.

信息化系统论文范文第10篇

加快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建设,实现档案工作各个环节的 计算 机化,是实现档案工作 现代 化,提高档案系统整体功能的物质技术基础和重要手段。我国档案部门 应用 电子 计算机可追溯到70年代,但真正有计划地建立自己的系统是1985年。经过艰苦创业,初步建成了文书档案处理系统,使系统不断向信息管理的目标推进,其装备水平和应用水平逐步提高。“九五”规划之“金信工程”,为全面实现档案信息处理和管理的现代化做了准备。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是一项需要运用多种学科知识,多专业配合,多部门协作,多环节配套的复杂系统工程,系统建设 发展 到 目前 阶段, 研究 探讨对系统的协调组织、加强管理和 科学 决策,是十分必要的。加强对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管理的目的在于开发应用,离开推进应用水平的提高,就脱离了实际。加强管理的指导思想,一是要积极进取,开拓创新,争取条件采用先进技术;二是要充分掌握系统的综合性、系统性、统一性,统筹兼顾,全面安排,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三是要从现实出发,循序渐进。如何提高应用水平,需要深入考察与自动化系统相关的诸多方面的情况及变化趋势, 分析 存在的 问题 ,寻求解决的途径。本文试从经常遇到的几个问题,阐述个人的一些看法。一、推进自动化,必须提高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水平目前,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的现状是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滞后和应用软件多乱,这些都严重 影响 了系统整体水平的提高。目前系统的主要矛盾不是硬件设备的缺乏,而是硬件的功能并没有充分发挥。笔者认为对这一问题取得共识是系统建设思想上的一次飞跃,它使我们的观察视野从计算机系统扩大到整个档案信息管理。这一认识上的转变给我们的启示是:档案信息自动化的内涵包括档案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其中首要的是档案业务要规范,档案标准要建立健全和真正实施。档案标准和规范本身也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推进档案自动化建设,必须抓好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掌握好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二、自动化建设要着眼于提高系统的整体水平根据系统论思想和集成化要求,档案信息自动化建设的着眼点应是整个系统,组成系统的纵向和横向的各个节点都应达到一定水平,并通过 网络 加以联通,这样才能发挥整体优势,提高系统的综合能力。部分节点甚至一个重要节点的障碍,都可能造成系统的梗阻。当然,要求每个节点的装备水平和应用能力齐头并进是不现实的,不可能“齐步走”。鼓励和支持先进单位提高水平,在一些单位进行较高水平的试点,以取得值得推广的经验,对整个系统是有利的,但其基本出发点应是为了提高系统的整体水平,只有少数先进的节点不可能组成先进的系统。三、有重点地抓好数据库建设目前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从总体上看仍处于由文件处理向信息管理系统的过渡阶段,完成这一步的关键在于数据库建设。开发和建设数据库系统是国家档案信息工程的核心和基础,是工程的主体。数据库的含义是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对资料进行科学的管理和方便的使用。建立数据库系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经过由低到高、由单个到群体的循序渐进过程。经过试点,数据库经验中最主要的有:领导重视,统一认识,坚持计算机技术人员同档案业务人员协同配合;面向应用,建立“活库”,以利用频率和使用效率考核数据库的“活性”;突出重点,由单一库向系统库发展等。当前若能把综合数据库的完善提高和各单位档案目录库建立起来,通过网络联接形成开放的分步式数据库群,将使自动化系统效率大大提高一步。四、慎重选定技术路线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成为当代技术革命的主要特征。目前,对我国档案信息自动化工程影响最大的技术是微机工作站、服务器性能的提高,网络技术的成熟及数据库技术和应用软件开发工具的发展。网络技术的发展促使局域网、广域网以及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和开通。在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条件下,选择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的技术路线是十分重要的,应当推行适应的先进技术,使 经济 效益的合理性和技术的先进性相统一,技术路线的选择要符合我们的实际。档案部门对先进技术的潜在需求很大,但现实的需求又往往跟不上,宏观监测需要的信息量和使用频率同微观经济需求有很大差别,因此不断发生买了设备不能充分利用,建了网络而传输量很少的情况。要实事求是地分析现状,充分考虑先进技术的发展,再进行

信息化系统论文范文第11篇

1智能化控制系统概述以及其在工业生产中的作用

1.1智能化控制系统的概述。随着我国社会生产速度的加快,我国智能化控制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其智能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就当前而言,工业企业朝向大型化、一体化以及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而智能化生产技术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工业企业这一生产要求。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实现安全、环保、循环发展的经济发展理念。(2)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应用智能化生产技术,这有利于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信息的高度集成化与一体化。(3)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控制生产过程,通过网络技术就能控制装备的运行情况。(4)在生产过程中应用智能化技术,这有利于促进设计、生产以及经营过程都实现柔性化、虚拟化的目的。(5)实现科研、生产、工程、经营方式的数字化、自动化以及网络化。(6)促进公司供应商、合作关系以及客户之间业务之间的网络化发展。1.2智能化控制系统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实际应用。1.2.1促进生产过程自动化。社会经济在不断发展,工业化发展速度在加快,有效结合机械、电气以及自动化装置,这有利于推动我国工业实现全面自动化生产。在工业前进与发展过程中,我国出现了数控机床、自动化仓库以及智能化机器人等新生事物,这也提升了生产管理以及信息化管理的自动化水平。1.2.2促进工业生产实现自动化管理。推动工业生产实现自动化管理,这有利于推动企业人力资源、办公、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在处理信息的基础上,将计算机、通信以及相关的控制学科融合起来,并应用到实际生产过程中,这有利于创造一个速度快、配置水平高以及具有大量信息处理能力的网络终端设备。实现工业生产的自动化管理有利于帮助企业管理人员做好企业决策工作,有利于企业工作顺利进行。

2企业智能化控制系统的发展特征

企业智能化控制系统的发展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智能化。工业自动化仪表实现智能化以及模块化发展,主要是在其中应用了微处理器、集成电路以及嵌入软件等一系列高科技手段,其能有效地调控与管理工业生产过程,具备智能化的特征,最终完成对各个生产过程中的控制与处理,促进生产过程更加正确与精准。2.2虚拟化。工业智能化化仪表的虚拟化主要是借助计算机等网络平台,以工业生产的实际情况与需要为基础,设计特殊的应用软件,结合应用虚拟化仪表硬件与软件,对生产过程进行模拟,最终确保数据采集、传输以及现实等工作得到充分地发挥,最终达到自动化控制的目的,顺利地完成各项生产任务。2.3网络化。在促进生产过程自动化管理的过程中,要实现局域网,不断地提升工业仪表的应用效率。扩展性好,具有相互连接的作用,这是自动化仪表的主要优势,其能进一步丰富产品结构,最终形成一个系统性比较强、操作性比较高,具有开放性的高效网络体系。

3智能化控制系统与企业信息化管理

企业信息化管理主要是企业实行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企业信息化管理主要包括企业运作管理、信息资源管理、信息设备管理以及企业运作方式管理等。在当代社会,企业在管理过程中仍然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这显然是不合时宜的。因此,企业需要实现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实现信息化管理,将电子商务以及网络技术等应用到企业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去。在企业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作用,这有利于实现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高效性。IJRP软件属于自动化控制系统的高层管理软件,这种管理软件能为企业信息化管理提供更多基础性的数据以及信息。通过智能化系统软件,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就能详细地了解到企业的实际生产状况,并获得企业生产的重要数据信息。管理人员在掌握这些数据信息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制定出更加长期的发展规划以及战略目标,最终促使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开放性高,具有较好的扩展性,这是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主要发展优势,这能为企业信息化管理提供更多的数据信息。企业在获得更多数据的同时,有利于其建立以及丰富更加详细的信息化管理结构,这也为企业信息化管理提供更加有利的保障。企业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应用智能化系统,这有利于促进企业业务流程的自动化,为其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利的动力支持。

4结语

综上所述,在经济、科技发展的新形势下,企业在管理过程中要顺应社会发展的步伐。在实现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充分地利用智能化控制系统,充分发挥智能化控制系统的发展优势,实现企业信息管理的智能化,为企业发展与决策提供有效的借鉴意见,最终推动企业长远发展。

作者:梁晓龙 单位:四川省西南医科大学信息与统计部

参考文献

[1]徐红.浅谈智能化控制系统与企业信息化管理[J].信息系统工程,2017,24(01):120-120.

信息化系统论文范文第12篇

作者:黄欣 谷大建 杨蕊 苏乐群 李宏建 单位:山东省千佛山医院药学部

出院小结主要记录病人的诊疗经过及出院时的主要检验指标、出院医嘱、出院用药教育等,第几次住院只设置了住院信息与出院小结两项。住院信息记录病人后续的入院原因及诊疗经过,同时关注住院期间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ADRs)、药物相互作用及其处理措施。出院小结内容同第一次住院的出院小结。药学服务包括药学服务发生时间、形式(面对面、电话、网络等)、病人状态(住院、门诊、家庭)及服务内容。内容包括是否进行了用药依从性教育,是否进行了常见ADRs、用药方案、用药注意事项的宣教,对于咨询是否有答复,进行药学服务时是否发放教育材料。上述选项均为点击完成,操作方便且节约时间。此外,还设置了便于随时记录服务内容的输入框,如病人的咨询内容及答复情况。资料库包括三种药学服务材料,即药品说明书、肾移植病人药学服务手册和肾移植术后病人药学服务单。药品说明书纳入的是山东省千佛山医院的药品处方集;肾移植病人药学服务手册的内容是基于前期调查问卷的结果[3],针对肾移植术后病人最想了解的内容,以问题的方式从“您了解肾移植吗”、“您了解移植后将面临哪些挑战吗”、“您了解正在使用的药物吗”、“您了解术后生活上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吗”四个方面提出了27个问题,并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回答,兼顾了科学性、专业性与实用性,。

肾移植术后病人药学服务单重点讲述病人在使用的抗排异药物与其他药物/食物间的相互作用,及日常工作中预防感染、自我监测的重要性,旨在提高病人对用药安全性和自我监测的关注。设置资料库便于药师在接受病人咨询时给予及时、准确的答复,并对病人进行必要的教育,从而提高病人用药依从性。该部分内容采用超链接的形式实现快速查询,便于药师方便、快捷地提供咨询服务。功能为了方便药师为病人提供纸质的教育材料,以及回顾性分析、利用该系统内的资源,MIS设置了查询/打印功能。查询功能为实现不同的应用目的,此项设置了多个查询路径。按病人姓名、住院号或身份证号查询,可直接定位至某一病人,并可方便地切换查看该病人的全部内容;按手术时间段查询,可将某一时间段内的手术病人全部列出,便于比较同一时间段内手术病人的情况;按是否发生ADRs/药物相互作用查询,可将发生ADRs/药物相互作用的病人全部列出,方便地统计具体反应、处理措施及潜在风险,利于药物信息的汇总分析、评价药师在药学服务中的干预是否到位;按是否应用过抗细菌药物/抗真菌药物/抗病毒药物/抗卡氏肺孢子虫药物来查询,可将用过此类药物的病人全部列出,便于统计分析感染的发生率、预防或治疗性抗感染药物的使用率等。打印功能根据药学服务内容可选择打印病人出院用药指导单、药品说明书、药学服务手册及药学服务单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在出院小结界面下输入相关内容后,便可生成一张病人出院用药指导单,在为病人进行出院指导的同时提供纸质材料,可有效地提高药学服务的效果,同时体现出药学服务的规范性、专业性,提高病人对药师的信任度,从而提高病人的用药依从性。

病人在本院行肾移植术后,临床药师即为其建立MIS相关信息库,按照MIS中的内容记录其术前、术中、术后的病情及用药相关事项,对每次测定的环孢素浓度及时记录并分析,一旦发现异常及时与医师沟通,根据病人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提供药学服务。住院病人的监护一住院病人肾移植术后第3周时静脉滴注伏立康唑。开具此医嘱后,药师即开始介入并随时将病情变化记录于MIS中。药师首先与医师沟通,告知伏立康唑能抑制环孢素的代谢,联用时环孢素需调整剂量,此外还需增加环孢素的监测频率;然后对病人进行用药教育,告知其因存在药物相互作用,伏立康唑的用量将会调整。在后续的药学查房中,药师了解到病人出现了幻听、幻视症状,于是告知病人这些症状是伏立康唑用药初期的常见ADRs,因第一天为负荷剂量,症状会比较明显,以后随着用量的减少和耐受性的产生,ADRs会逐渐减轻。在对病人进行用药教育时提供用药教育单,并针对性地告知其药物相互作用及其监测、预防等知识。服务内容均记录在MIS相应的项目中。门诊病人的监护一门诊病人严格按医嘱用药并定期复查环孢素血药浓度,既往环孢素浓度比较稳定,在本次常规检测环孢素血药浓度时发现较前升高了30%。病人提出疑问,药师问诊后得知该病人因腹泻应用盐酸小檗碱3次。遂帮助该病人分析可能原因,并再次告知其药物相互作用的知识,建议该病人停用盐酸小檗碱5d后再来复查。病人一周后来本院复查,环孢素浓度下降至既往水平。家庭随访及咨询一肾移植术后23个月的病人电话咨询近几天来左下肢关节肿痛,最近一次查得血尿酸升高至640μmol/L,血肌酐稳定在110~120μmol/L。询问后得知病人6个月前诊断为肺结核,目前应用利福喷丁、异烟肼、吡嗪酰胺抗结核治疗。考虑关节肿痛为血尿酸升高所致,经查阅资料发现,吡嗪酰胺可引起尿酸升高,与其代谢产物吡嗪酸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排泄有关,因此建议病人咨询医师是否能停用吡嗪酰胺,或是住院治疗,必要时应用促尿酸排泄的苯溴马隆。病人住院后给予碱化尿液、服用苯溴马隆、停用吡嗪酰胺,8d后尿酸降至335.4μmol/L。综上所述,在日常工作中药师借助MIS,不仅可以动态地了解病人的病情、及时发现药物相关事件,而且能针对性地为病人提供药学服务,还可以判断病人的用药依从性,从而推断病人是否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此外,通过MIS也能量化药师的工作内容、评估药学服务效果等,这些内容将在以后的工作中慢慢探索和实践。Winsett等[4]报道,已经证实移植术后病人服药的不依从是继急性排斥反应和感染之后,导致移植物功能丧失的第3大原因,所以提高肾移植病人的用药依从性对于提高肾移植术后病人生活质量和生存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者开发的MIS可满足药师为肾移植病人提供全程化药学服务的需求,有助于提高肾移植病人的用药依从性,同时也可方便、快捷地实现病人信息管理和数据汇总分析。MIS通过设置较多的按钮和复选框来简化药师的操作,但由于病人的检验结果、血药浓度值、病程描述、出院医嘱等内容仍需手工录入,占用药师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正尝试将MIS嵌入医院信息系统,通过直接调用病例中的相关内容来实现资源共享,必将大大简化药师的工作量,更好地实现借助MIS来为病人提供全程化药学服务的目的,

信息化系统论文范文第13篇

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管理信息化平台的设计紧紧围绕“结合现状、适度超前、注重顶层、集中管理”的思路展开,通过对现有机电系统管理信息化系统进行深入调哥径于析,建立统一的机电设备管理体系,提高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管理的技术水平,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机电系统故障率,增强机电系统稳定陕及数据安全,保证高速公路机电系统完好和良好的运行状态,为高速公路安全、畅通提供坚实的不韦皮保障,确保机电系统正常、稳定运行。

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以“一条主线,两个核心,三个支撑”为建设思路指导项目建设示意图如图1:一个主线是指设备从采购、入库、使用,到处置的全生命周期。当设备有采购需求时,首先要进行采购申请,采购申请得到审批后进行采购,当设备采购到货时,需要进行入库处理,当正在使用的设备发生故障,需要调用库存中的设备时,就需要进行出库处理,当库存的设备需要维修或者需要报废处置时,也需要进行出库处理,从而笑扳戈设备的使命。这就是设备的全生命周期。

两个核心是指设备的维修及维护工作。在整个日常工作过程中,外场设备难免会发生故障,这就需要对设备进行维修维护。设备维修是指当设备发生故障时,由维修工程师进行故障诊断、维修及备件的更换,设备维修有其自己的工作流程和体系,就是当收费站可以自行维修时,由收费站自行维修;当收费站不能维修时,上报到管理处,由管理处来维修;当管理处不能维修时,需要联系第三方的维修单位维修,从而形成的三级维修体系。设备维护是指在设备运行过程中,为了保证设备正常运转,从而进行的有组织、有计划的事前设备检修。

三个支撑是指经费管理、供应商管理和项目管理。经费管理就是当运转的设备发生故障,需要维修和维护时产生费用;当设备更新或损坏时,也会产生费用,所以费用的计划、费用的执行、费用的跟踪,离不开设备的全生命周期。供应商管理是对供应商以及供应商提供的设备和服务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设备的采购、使用、日常的维修等环节都按照供应商和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产生记录,可以在这些环节中根据评价指标,对供应商进行考核和评估,这些评估数据又会再下次的设备采购和服务采购时提供依据。项目管理是对机电工程项目的启动、跟踪、评估等项目活动进行统一的管理,有力地保证了集团公司机电项目管理朝着规范化、可视化发展。

二、机电系统管理信息化应用

(一)系统架构

根据业务需求特点,应用平台采用采用J2EE十Oracle平台开发工具开发,建立基于B/S应用体系架构的机电系统管理信息化平台,实现收费站、管理处、集团公司统一访问,其中移动终端管理、数据采集管理采用客户端应用体系架构。机电系统管理信息化平台通过配置防火墙IP端口映射的方式为收费站、管理处和集团公司用户统一提供内外网访问,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使用。根据平台建设需求,本平台应用的网络拓扑结构如图2:

(二)建设关键点

机电系统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关键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机电设备唯一身份认证。通过机电设备的唯一编码,现对于机电设备从入库一使用一报废全过程的追踪和识别,在编码研究过程中需要注意识别不同设备以及大型设备中独立部件身份的区别模式,以及津方集团公司机电系统全方位的身份识别管理模式。

2、机电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以备品备件的申请采购作为生命周期的起始点,以备品备件的淘汰报废作为生命周期的终点,生命周期内包含备品备件的入库、出库、调拨、安装、拆卸、维护、维修等使用管理,实现备品备件的全生命周期的动态跟踪体系。

3、备品备件储存动态预警。管理处根据维修维护经验,设置备品备件的储存量的标准配置及闲置周期。设备不足预警:当机电设备库存中某类设备的数量小于定额下限时,产生设备不足预警。设备过多预警:当机电设备库存中某类设备的数量大于定额上限时,产生过多预警。设备长期未用提醒:机电设备储存中某个设备未使用时间大于该设备的闲置周期时,给予提醒,要求使用该机电设备或者办理转移手续。

4、机电设备剩余寿命/价值估算。依据估算的机电设备剩余寿命,为备品备件的采购、针对性的维护维修,提供信息化数据支撑。评估备品备件剩余寿命的关键点为备品备件的使用时间,同型号同批次采购的备品备件,使用时间长的,剩余寿命相对较短。根据备品备件的类型的区分,定义该类型设备的默认使用寿命;备品备件管理员可针对不同型号的设备设置不同的使用寿命和闲置折旧比例;依据已使用时间和闲置时间,结合设备的使用寿命和闲置折旧比例,计算设备的剩余使用寿命。

5、供应商服务评价体系。建立机电设备供应商基础数据库,对各供应商以及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进行集中管理,其管理信息包括产品型号、服务类型、产品服务质量、维修次数、响应时间、维修时间、服务态度等诸多参数,同时将供应商与其产品与服务建立直接关联,直观展示供应商所有产品的运行状态与历史记录,为提升集团公司对各供应商了解程度和管理力度提供数据支撑。

6、预防性维护维修体系。设备报修过程中,针对该设备的以往维修历史信息进行系统分析,为设备是否具有维修价值,提供参考依据。根据备品备件的剩余寿命、剩余使用价值、剩余使用期限,为机电设备的预防性维护,提供信息化数据支撑。根据中控室制定的维护计划,自动下发维护计划并提醒相关工作组负责人或第三方代维单位负责人。

7、维护稽查模式。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完善机电系统维护稽查模式,通过视频监控、系统操作日志将机电系统的维护过程记录下来。通过唯一身份识别技术,将维护历史记录的日志信息、视频信息以及其他相关信息与机电设备关联起来,并在统一平台中实现维护稽查管理功能,提升集团公司整体机电维护水平。

8、机电设备运行状态数据分析。具备设备运行状态查询与反馈功能的机电设备,通过对其运行状态通讯协议,解析该类协议,并在统一集中平台上展示,实现集团公司信息中心对于该类机电设备运行状态实时掌握,建立机电设备运行状态监测体系,为机电设备使用寿命的评估提供数据支撑。

9、维修经验知识库共享。建立机电运维知识的获得、利用、管理、分析、查询机制,实现根据已有知识进行推理应用,为机电系统设备的维护、维修、备品备件管理提供数据支撑。为机电系统设备的维护维修提供知识参考,为机电系统运维人员的学习提供平台,从而进一步提供机电运维的效率。

(三)可视化应用

在安徽省高速公路机电管理信息化应用中,已经具备机电设备的可视化管理能力,依托集团公司地理信息系统,在电子地图上展示机电设备的基木信息。根据设备分类在GIS图层上实现对应的分层,并根据设备的应用等级,实现对应图层的查看比例,按照集团公司一管理处一收费站(隧道、干线)的路线,通过设备所在路线桩号,落实到各种设备上,根据设备状态的不同标注为不同的颜色加以区分。实现设备信息展示、查找、定位、状态显示、故障提醒等功能。

三、机电系统管理信息化效果

在安徽省机电管理信息化应用过程中,采用敏捷开发模型及有效沟通机制的建立为项目的稳定推进提供了保障。在这个过程中,项目组遇到各类的技术的业务问题,最后都得以顺利解决,包括:

1、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繁杂,维护、维修、调换都存在管理上的混乱。为此,项目组研究制定了机电设备统一编码机制及有效的编码规则,通过机电设备的唯一编码,实现对于机电设备从入库一使用一报废全过程的追踪和识别,在编码研究过程中需要注意识别不同设备以及大型设备中独立部件身份的区别模式,以及建立集团公司机电系统全方位的身份识别管理模式。

2、与各管理处及集团公司建立业务联系的机电设备供应商服务及产品质量水平层次参差不齐,没有有效的评价体系及管理机制。为此,研究建立机电设备供应商基础数据库,对各供应商以及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进行集中管理,其管理信息包括产品型号、服务类型、产品服务质量、维修次数、响应时间、维修时间、服务态度等诸多参数,同时将供应商与其产品与服务建立直接关联,直观展示供应商所有产品的运行状态与历史记录,为提升集团公司对各供应商了解程度和管理力度提供数据支撑。并将供应商的产品和服务建立管理评价体系,对各供应商的技术能力、设备能力、管理能力、组织机构、企业资信以及价格因素进行量化分析,以求直观展现各供应商所提品与服务之间的优劣分析,为机电系统以及配套运绑及务的选着提供依据。

3、各管理处机电维护水平及技术人员配备情倪不一,为机电维修的管理带来了难度。为提升集团公司机电系统运维服务能力,在机电系统信息化管理平台下,建立运维服务商接口,适度将运维服务商引入机电设备管理环节,建立集团公司、管理处、运维服务商三方协同的无缝衔接模式。

四、结束语

信息化系统论文范文第14篇

综上所述,数据库过载是造成门户系统访问瓶颈的主要原因,因此,采取针对性的数据库优化策略,减少SharePoint对内容数据库频繁交互次数,成为解决以上问题首选手段。优化措施一:采用SharePointServer2010中的远程BLOB存储(RBS)功能,用于解决在SharePoint内容库中存储的文档越来越多,存储的媒体文档越来越大的问题,它能够将原BLOB非结构数据(文档、媒体文件)存储在内容数据库中,转移到在内容数据库外部的某个位置。使得原内容数据库大小大大减少,减少百分比在95%以上,以帮助解决由SharePoint内容库增长引起的问题。优化措施二:采用Nginx缓存技术,使用Nginx作为Web服务器,缓存一些静态文件,如css,js,htm,html,jpg,gif,png,flv,swf,这些文件都不是经常更新,便于缓存以减轻数据库服务器的压力。Nginx主要是处理静态页面效率较高,具有比较好的处理高并发性能,因它的稳定性、丰富的功能集、示例配置文件和低系统资源的消耗而闻名。优化措施三:拆分内容数据库及创建标准化的采编中心,以此拆分与网站集关联的内容数据库。在拆分内容数据库时,需将网站集移到其他内容数据库中,并将原来由多个网站集关联一个内容数据库,拆分为一个网站集关联一个内容数据库。与此同时,将现各网站采编结构,按新的网站采编结构创建,并将原频道和新闻迁移到各单位新的采编中心下(如图1、图2所示)。

2应用

2.1远程BLOB存储(RBS)应用

通过在SharePoint的PowerShell中启用RBS,并用以下的步骤实现将SharePoint中的BLOB文件存于文件系统的功能:(1)在数据库服务器上启用FILESTREA;(2)为每个内容数据库设置BLOB存储,设置数据存储的卷\目录;(3)在第一台Web服务器上安装RBS客户端库;(4)在所有其他Web服务器和应用程序服务器上安装RBS客户端库;(5)单独为每个关联的内容数据库配置RBS;(6)为每个内容数据库启用RBS;(7)迁移内容库大文件到BLOB文件存储。

2.2Nginx缓存技术应用

Nginx门户系统部署,如图3所示拟将2台服务器用于Nginx服务器,Nginx服务器运行和配置于Linux环境下。安装在Nginx服务器上,并在Nginx服务器上对Nginx进行配置,Nginx由内核和模块组成,Nginx配置就是对模块功能的配置,配置指令写在nginx.conf文件中,即以下文件路径c:\nginx\conf\nginx.conf。

2.3内容数据库拆分与迁移应用

按以下步骤完成数据库拆分及数据迁移:第一步:梳理门户系统网站集信息以及数据库实例信息;第二步:规划网站集一对一内容数据库名称、多对一内容数据库名称以及分配部署内容数据库所在实例;第三步:根据规划的内容数据库名称及其所在的实例,在SharePoint管理中心创建添加内容数据库;第四步:按规划使用SharePoint2010ManagementShell命令行拆分内容库,操作命令:Move-SPSite网站集URL-DestinationDatabase数据库名称-Confirm:¥false第五步:在现运行的各单位网站集上创建采编中心,采编中心结构按新的标准化采编结构创建;第六步:将现运行的采编中心频道及新闻,迁移至各单位新创建的采编中心;第七步:修复所有显示页面,将原采编新闻地址修改为新的采编地址;第八步:根据服务器数量重新规划数据库实例数量,并将内容库均衡分配到各实例上。

3结束语

信息化系统论文范文第15篇

(一)工程设计问题造成物资需求失真及变更频繁。

(二)项目及物资需求申报滞后与工程建设实际需要间的矛盾。

(三)突发性及临时性物资需求与常备物资库存匹配命中率平衡问题。

(四)物资规范化管理所需流程性及审批性控制特点所引发的人工操作时序和滞后性与ERP时限不同步,造成物资供应系统内及系统外两条线运行问题。

二、现代化仓库网络体系及其协同运作方式

企业现代化仓库网络体系的运作方式即由中心仓库→二级仓库→供货现场。

三、无线条码化仓储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

条码技术和无线计算机网络技术相结合,集成了先进的软硬件系统,将重点放在了数据发生的现场即仓库,从根本上保证了实际操作、物流状态和后台数据库三方面随时随地准确统一,进一步提高了作业效率,真正实现库房的科学管理。其可满足物资精细化实时化管控的要求。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困拢的需求方与物供方就物资到位时间责任问题。能有效地对仓库流程和空间进行管理,实现批次管理、快速出入库和动态盘点。以信息化手段有效落实库存定额管理,确实平衡库存与物供时效冲突问题。

四、无线条码化仓储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及结构

(一)系统功能特点

1应用二维条码集成技术实现物资

实物过程管理,避免实物与台帐的不符。系统借助二维条码技术,针对物资管理中经常出现的实物与财务帐目不符的情况,以实物管理为特点,克服了传统管理模式下依赖纸面单据或通过手工方式录入原始数据而带来的低效及错误,解决了物资产管理过程中信息流和实物流的不一致问题,同时大大降低库管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1)二维条码(PDF417)特点如下:①纠错能力强。PDF417二维条码采用了先进的数学纠错算法,如果条码破损面积不超过百分之五十,由于沾污、破损等所丢失的信息,一般都可破译出来。②容易制作且成本低。利用现有的激光、喷墨、热敏等打印技术,即可在纸张、卡片、PVC、甚至金属表面上印出PDF417二维条码。③信息容量大。根据不同的条空比例每平方英寸可以容纳二百五十到一千一百个字符。在国际标准的证卡有效面积上(相当于信用卡面积的2/3,约为76mm×25mm),,PDF417条码可以容纳1848个字母字符或2729个数字字符,约五百个汉字信息。PDF417条码可以将照片、指纹、掌纹、签字、声音、文字等凡可数字化的信息进行编码,这种二维条码比一维条码信息容量高近百倍。④译码可靠性高。普通条码的译码错误率约为百万分之二,而PDF417条码的误码率不超过千万分之一,译码可靠性极高。

(2)二维条码编码方案。订单编号、物资名称、型号规格、供应商、入库时间、工程名称保质期、存放货位等信息

(3)二维条码打印方式。系统设计有灵活的单个和批量打印模式。

2集成短信实时通知功能建立快速沟通协调机制

3采用国网公司标准物资编码体系

4实现物资管理过程控制及结果评价。

紧密结合物资管理标准及规范要求,紧扣物资管理关键节点及管理要素。

5实现物资供应全过程时限记录及考核功能。

系统功能应用全面涉及物资管理各业务部门岗位人员。6灵活的数据采集方式。系统提供了通过扫描器扫描及数据采购终端录入采集物资信息,还在所有需要进行信息录入之处提供数据导入导出功能。从而便于用户从文件、手持数据采集终端中导入数据。

(二)系统结构特点

1硬件结构

2软件结构

应用软件系统采用微软开发方案。即系统基于微软.net技术进行研发。开发工具为MsVisualStudio2008,后台数据库为MsSQLServer2008。手持数据采集终端基WindowsMobile进行应用开发。

(1)手持设备应用开发。在无线通讯手持设备实现对物资的识别,库存、档案信息、日常信息等的查询,库存盘点功能,设备巡视信息的登记。

(2)完成与现有ERP系统的无缝接口,实现信息共享和平台化集成。

(3)应用工作环境中多信息系统并行使用。

五、系统的全面应用

在完成对物资管理部门内部的局部试点并确认系统可用性后,可将本系统在公司全范围内与物资相关的部门进行推广。

六、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