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引导文教学法论文范文

引导文教学法论文范文

引导文教学法论文

引导文教学法论文范文第1篇

1.增强动画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跨学科综合能力

项目引导教学法以项目的完成为目标,立足于社会,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通过小组的形式深入社会展开调查,分析新产品动画设计的优劣,并且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教师全程都不参与。这改善了以往的教学模式,改为学生自己动手、自己思考的方式,也就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调查期间,学生需要具备各种能力,如市场营销、采访等,不仅仅是动画设计那么简单,其跨学科综合能力也会得到改善。

2.使学生多接触社会,为毕业打下基础

项目的立足点在于社会和市场,这是以往的教学模式所不具备的,学生将深入社会探索动画设计给当今的文化产业带来了什么,学习动画究竟有什么意义,理论如何联系实际,这些在以往的学习中学生很难理解,甚至教师也似懂非懂。项目引导教学法让学生亲身经历这一切,无疑是要求学生向社会需求看齐,提早为毕业做准备。

二、项目引导教学法在高职院校动画教育中的实际应用

1.教师分配并指导项目任务

教师在分配项目任务时,首先要慎重选取项目,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分配项目,考虑学生的有利条件进行项目的实施。如要考察某地影视公司的动画设计情况,最好把这个任务分配给当地的学生,这样更方便。除此之外,项目的设计要根据动画行业的技能与目标设定,要时刻把握项目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从而真正锻炼学生的能力与思维。如“Flas设计”就是一个大的项目,适宜安排在期末进行,也算平时成绩的一部分,其中一些小的知识点也在项目的考查范围内,不仅能锻炼学生接触社会,也能使其巩固知识并有所创新。教师应该在项目开始之前,对于如何开展项目进行简单引导,让学生明白自己的方向。

2.启动小组讨论模式

小组讨论是项目引导教学法中的一项重要程序。教师应将全班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5到8个人,分别实施不同的项目。分组应该按照项目的便利条件来分,如地域、感兴趣的领域、擅长的方面等,总之要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分组之后,每个小组设置一名组长、汇报员、调查员、记录员。汇报员将本组的成果汇报给教师、同学,记录员将调研的信息记录下来,调查员是进行实地考察的学生,每位学生各司其职。在实际教学中,每位组员都应该去企业考察,并且一同思考讨论,找出创新点,这样才能有效实现项目引导教学的目标。

3.制订计划,实施项目

计划要靠学生讨论得来。如在“调查某影视公司的新产品Flas设计”这个项目中,学生要了解Flas设计中的知识点,如动画设计的原理、思路、制作要点和ActionScript脚本语言编程等,从而学习公司新产品动画设计的优点和特色,并善于发现不足,找到创新之处。计划应包括联系企业、确定采访时间、讨论动画设计、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讨论设计方案等。接着便是实施项目,应将重点放在讨论动画设计与提出设计方案上,因为这体现着教学内容与思维能力。学生应严格按照理论知识进行实践技能的操作,通过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必要时教师加以点拨。

4.汇报项目成果,认真反馈

在项目完成后,每组的汇报员应将结果汇报给教师和同学,说明本组的计划、思路,实际执行的步骤、遇到的困难,以及本组设计方案的创新点。各小组应该认真听取别组的汇报,并且做好记录,以备借鉴。教师听取完所有学生的汇报之后,应该分别予以点评,对于表现好的小组给予奖励,并且要求各组将改正后的方案重新整理一份交上来。教师需要对改正后的方案仔细批阅,因为最后一步的成功与否决定了学生能否将能力锻炼落到实处。认真反馈过后,教师布置下一轮项目。项目引导教学法每学期不宜进行太多,以2~3次为宜。

三、结语

引导文教学法论文范文第2篇

问题引导式教学法中“问题”是关键,好的“问题”紧扣专业需求,并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好“问题”的提出必然满足以下条件:一是人才培养的需求,也就是岗位能力需求,即反应教学的必要性;二是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学生的基础水平,使学生有能力处理,即反应教学的可行性;三是实用性和趣味性,有用就能引起关注,兴趣则是最好的教师,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兴趣,则是教学成功的第一步。这样就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的调研调整、充分的认识学生,再通过趣味性及实用性处理,才能提出较好的“问题”。

1.1充分调研调整预防医学教学内容

改变以前“费力不讨好”的面面俱到的全套内容,进行精简调整。既体现高职高专教学内容的必需够用,又要适应当前岗位需求,还要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为更好地适应国家当前公共卫生服务发展的需求,预防医学教育内容则从传统教学内容转向以包括社会公共卫生问题、常见病防控、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公共卫生防护监管等当前关注热点为主。

1.2分析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学习效率直接决定教学效率。高职高专医学生普遍基础较差,自学能力不强;加之文理兼收,致使注重逻辑理性思维能力的医学教育对部分文科生来说有了相当的难度。学生基础不同,对相同知识的理解就有差异,容易出现不能理解甚至理解偏差。然而高等医药院校医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动力,合理引导,充分挖掘其潜质,学习效率定会提升。这就要求教学过程中创设较好的学习情境,给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式。“问题”就在学习情境中自然提出,顺势引导,学生则可从中个性化理解。然而“问题”的难易程度则要适合学生能力范围,难易适中,让学生既有能力解决,也要通过适当的知识积累才能得出答案。

1.3“问题”的趣味性及实用性处理

问题可以通过适当的载体提出,体现其实用性及趣味性,以吸引学生兴趣。如通过“模拟岗位情境”、“政策法规”、“公共卫生事件”、“科学研究”、“媒体新闻”等形式提出敏感“问题”,吸引眼球,因势利导,学生就像是身临其境完成了任务,让学生即完成了学习任务,又好像完成了实际发生的一个事件,即可部分达到“学中做、做中学”的目的,又提升了教学效果。如在社区预防服务与社区健康促进章节,以国家关于社区卫生服务相关政策、制度及目前的现状为背景,抓住核心内容,通过处理成“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是什么”、“人人享有怎样的卫生保健”、“如果你是一名社区医生,你怎样让社区居民享有健全的卫生保健”等问题进行教学,让学生既了解相关政策制度,也明确了自己的使命,学习变得主动而积极。

2教学环节的把握

2.1提出问题

“问题引导教学法”最重要的是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所以,课前首先给学生布置问题情境及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或主动提出问题解决。给学生广阔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自由学习,变传统的被动地接受式学习为积极、主动探究式学习。

2.2解决问题

提出问题后还必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多步骤充分发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潜能。首先是学生通过自学,收集资料,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初步答案,鼓励学生多渠道、多途径、多方式解决;其次课堂上教师组织小组讨论,通过小组成员头脑风暴法的讨论、总结,互相补充完善;还有就是向教师及其他专家请教。这样,学生自主式个性化的学习,既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又使其对教学内容也有了初步的认知,提升其认知能力及学习成就感。

2.3归纳概括

通过学生自主的解决问题后,课堂上教师再及时归纳概括,组织和指导学生进行提炼、归纳,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特别是对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理顺纷乱的头绪,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教师及时归纳概括可以使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逐渐向正确的结果及方向靠近,尤其是容易出现理解偏差的学生。

2.4拓展与创新

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概括归纳的基础上,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临床问题,使学生不仅巩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还把知识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使问题进一步升华,在完善认知结构中,进行拓展应用。医学知识博大精深,预防医学联系深远,所以,课后问题则要求学生课外时间围绕相关问题,查阅相关资料,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后续学习、巩固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3教学评价模式的健全

传统的期末考试单一的评价模式已不能适应当代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分数不能代表能力。所以,教学评价和考核中应贯彻能力本位的理念。首先,变单向教学评价为多元评价,教学效果不单看分数,而应多因素考核;将静态教学评价变为动态评价,不是分数论英雄,学习重在过程,包括明确的学习目标、良好的学习习惯、严格的纪律要求、勤奋的学习毅力、团结的协作精神等才能在过程中体现出来;变学生被动应对考试为主动参与考核,学习的结果就是要让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才能发挥出来;将结果式考核变为分阶段分层次的过程考核,教学过程是分阶段进行的,所以,从过程的考核角度就应该分阶段分层次进行。其次,“问题引导式教学法”是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因为采用了自主学习策略,除了掌握知识的多少可以通过传统考核评价出来,然而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协作学习的精神等无法得到评价。所以评价体系中应增加个人自我评价,评价的内容,不是掌握知识数量的多少,而是学习动机、自主学习的能力、协作学习的精神、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这样会更客观确切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情况。

4结语

引导文教学法论文范文第3篇

行为引导教学法

行为引导是指以行为或工作任务为主导方向的职业教育教学策略。行为引导教学法在实际应用中关注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综合职业行为能力与全面素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逐渐成为职业教育教学论中的一种新思潮,日益被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界与劳动界的专家所推崇。

行为引导教学法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其培养目标立足于学生思维方式与关键能力的培养,整个教学过程包括信息收集、计划制定、方案选择、目标实施、信息反馈、成果评价等环节。它一改往日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学习的传统教学形式,让学生通过运用已有知识和技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并在整个过程中对新问题进行研究探讨,从而使其在遇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到新的知识和技能,达到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综合职业行为能力与全面素质的教学目的。

行为引导教学法的特点与实施方法

行为引导教学法的特点(1)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整个教学过程。行为引导教学法强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在信息收集、计划制定、方案选择、目标实施、信息反馈、成果评价这些教学环节中,学生全程参与,从而使其亲历问题解决的整个过程。这样,学生既了解了整体,又清楚问题解决的每一个细节。(2)学生相互协作主动解决实际问题。行为引导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即学生共同参与、共同讨论,分别承担不同的任务,在相互协作的过程中使问题得到解决,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到知识和技能,同时培养团队意识与协作能力。(3)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行为引导教学法由于需要学生全程参与,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同时教师的鼓励、同学间的合作以及取得成果之后的喜悦,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使学生由传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4)教师在教学中角色与作用发生变化。在行为引导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咨询者,教师要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监控,并要进行及时的行为引导。虽然从教学过程主要承担者的角色中淡出,但并不影响教师发挥主导作用,这反而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

行为引导教学法的实施方法在实施行为引导教学法时,为了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通常以分小组与独立工作相结合的形式组织教学,即分组教学。首先由教师提出教学的项目课题,然后每个学习小组进行组内讨论,让每个小组成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工作计划,在这一过程中,每组学生相互启发、相互学习,个人的知识欠缺可以通过共同讨论、集思广益加以弥补。经过讨论,每个学习小组最终确定较好的项目课题方案,并进行独立的工作任务分配,这期间指导教师应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按照确定的最优解决方案,学员独自或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在各自独立制定的工作计划指导下完成工作。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按照预定的目标对工作结果进行自我评价与相互检查,并判断项目完成得效果如何。概括起来,行为引导教学法在教学中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提出问题或任务阶段、收集信息阶段、制定工作计划阶段、决定阶段、实施阶段、检查阶段、评估阶段。在各个阶段都应确定相应的学习目标,学生经过十几个项目课题的不断强化,完成一门专业课程的学习,通过教师的不断启发与引导,在完成课题的活动中使学生懂得遵循行为科学原理,形成自觉的行为意识,培养完整的职业行为方式。

在项目教学中应用行为引导教学法

高职教育的实训单元教学常采用项目教学法。所谓项目教学是指教师在传授某一部分知识时,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相结合,通过理论、实验、实际动手操作与学生独立完成,构成能够使学生从中得到理论与操作的完整知识结构的一体化教学,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教学模式。项目教学的指导思想是将一个相对独立的任务项目交给学生独立完成,从信息收集、方案设计与实施到完成后的评价,都由学生具体负责,教师只是起咨询、指导与解答疑难的作用。通过一个个项目的实际进行,可以使所有学生了解和掌握完成项目的每一个环节的基本要求与整个过程的重点、难点。

行为引导教学法正是以项目教学为实践教学形式,扩充了项目教学的单方面能力培养。在项目教学中应用行为引导教学法主要有以下几个工作阶段:

第一阶段:项目教学任务的制定。教师制定项目教学的工作任务,明确项目教学的目的与计划。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提出问题,并描述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及时准确地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第二阶段:项目相关信息的收集整理。教师将项目所要完成的任务布置给学生后,由学生了解该项目工作的要求与目的,独立收集、分析和整理信息。

第三阶段:项目教学中学生工作计划与工艺的制定。学生应根据教师对项目的说明及有关要求,独立或分组制定项目的具体工作计划与制作工艺。制定计划的同时,应对各环节所需时间做出计划,以提高和增强学生对工作效率的认识。

第四阶段:项目教学的具体实施。教师组织学生依据项目教学的计划指导学生按步进行操作。学生在工作的同时,应进行有关数据的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填写测试报告,进行记录、分析和总结。在学生完成项目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引导式提问,以促进学生对项目原理知识的认识及对实际工作中有关疑难问题的解决,必要时可对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引导。

第五阶段:制定项目教学的评分标准和方式,对项目进行检查。在教师评分之前,可让学生自检、自评、互检、互评,或由小组共同评估检查。教师在学生完成项目任务后应给出准确的评分,并应当面指出学员项目中所出现的错误及扣分的原因。在教师检测之后,可对项目设置一定的故障,组织学生调试,或让学生自行排除。教师在学生调试完成后,应对故障原因进行分析、提问、讨论和解答,以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在整个项目教学完成之后,应将全体学生召集起来开展必要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让学生各抒己见,相互交流,培养学生在工作中采纳最佳方案的思想。

我校从2003年起在CNC、模具、机电一体化、机电工程、CAD技术等专业的课堂教学中使用了行为引导式项目教学,实践证明,该方法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超级秘书网

参考文献:

[1]李大卫.行为引导教学法在高职实践课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J].研究与实践,2006,(9).

引导文教学法论文范文第4篇

随着对高效课堂研究的逐渐深入,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教育不是为了教育者的发挥,而是要使学习者获得成就。“高效”绝不代表一位教师在课堂上的言语实践机会大于学生,“减负”更不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少说话。作为教师,课堂上的最佳表现,不是对文本解读得多么高深,不是多么擅长机敏巧妙地串讲串问、旁生枝节,而是能忘掉自己,专心当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要看教师置身于学生的语文实践组织调控是否得当、欣赏期待是否真诚、叫好称赞是否准确、提供帮助是否管用。那么教师在课堂中应该什么时候“说话”才最有效?下面就从我们阅读教学课堂最常遇到的情况出发,谈一谈教师“出手的时机”。

一、“宜将身在此山中”——抓住学生交流思考的时机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正是基于以上思考,语文阅读教学课堂越来越重视对整体实践性问题的交付。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备课过程中按部就班,预设做好了学生从第二自然段开始汇报的相应练习设计。汇报过程中,学生却“不按常理出牌”,交流直奔倒数第二自然段。这种情况,我们要么打断学生,牵引到教师安排好的段落,要么在学生汇报之前就明确“让我们先从第二段开始汇报”,这样学生就沿着您心中建立起来的“教案”顺畅地进行汇报了。岂不知,学生心中对文章的理解,虽然聚焦于倒数第二自然段,但却是集合个体对通篇文本的思考,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回头路,这样的学习又怎谈“高效”呢?

堵不如疏。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进行班级交流前往往会有默读思考或小组交流的环节,这是教师参与个别研究、摸清学情的最佳时机。在这个宝贵的时间里,教师要充分“动起来”,力争和尽可能多的学生进行交流:学生对文本哪个地方感兴趣;准备就哪段文字为出发点进行汇报;哪些段落语句是学生争议较大的地方。这些信息都需要教师在这段时间内进行采集、整理。那么,在进行全班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自然就能够针对所了解的情况选择汇报,做到有的放矢。

二、“且信春来草自生”——调控学生言语交锋的时机

学生就文本的某一词、句、段展开“交锋”,作为教师,我们调控的时机应把握以下几点:第一,不做“决策者”告诉词、句是否抓得准;第二,不做“评判者”宣布讨论过程对与错;第三,要做“鼓励者”,肢体语言增强学生发言信心;第四,要做“引导者”,随时关注“激辩”方向控大局。

我们以一段课堂实录为例:

生:我不同意你的意见,那个云它怎么把树给压住呢?

生:就是那个云你感觉它往下把树给压住了。

生:就是看见乌云压着树,不是乌云真正地压着树,是人们的一个错觉。

生:他说的乌云压下来压到树那儿,不是说的乌云肯定碰到树,而是说的一种美,压压压,压下来慢慢地。

生:难道你不觉得压下来很恐怖吗?

生:怎么恐怖呢?

师:所以说觉得课文这部分写的有意思。

学生的六次发言讨论“乌云压着树”带给自己的感觉,前五次,教师并没有在每个学生发言后显示自己的“引导”作用,这是智慧。教育的始点“教”和终点“会”之间有一个永恒的中介,那就是“学”。在这样的过程中,学习的基本过程就是“悟”,无论是学习从先前的知识或智慧出发的逻辑可达的地方,还是逻辑不可达的地方,缺少了这样的过程,所有的教育都是低效或无效的。

第六次,学生反问“恐怖”的时候,教师“出手”了,因为他清楚地认识到学生极有可能转向“恐怖”感觉的讨论,这偏离了文本解读的方向,“所以说觉得课文这部分写得有意思”,既肯定了学生讨论内容的丰富,又提醒了大家研读文本的方向。“试从静处闲听耳,便有冲然道气生”说的正是教师此刻应该具有的心态。

三、“始悟此中有真意”——切中学生实践评价的时机

引导文教学法论文范文第5篇

1.1引导自学教学法的构成要素

1)自学。大学阶段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学生自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自学是创新型教学法的主要构成要素。但是如果教师不加引导,让学生完全放羊式地自学,要么无的放矢、要么由于自学内容难度过大而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所以,自学是在教师引导下的自学。

2)授课。该模式下授课不是传统教学中的满堂灌,而是教师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点的梳理,为知识点建立关联,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讲解知识点不求面面俱到,关键知识点要讲深讲透。

3)讨论。围绕重要的知识点和容易引起误解的问题,需要加入讨论环节,讨论既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也可以在课后进行,可以采取学生事先制作课件汇报交流、教师组织课堂问题的讨论、学生课后小组协作学习讨论等形式。

1.2引导自学教学法的教学过程

在课前引导自学阶段,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选择一些难度适中的自学内容,给学生提供阅读材料,给出学生自学要达到的阶段目标。在这个阶段,可以加入讨论环节,将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小组组长可将自学内容划分为更细的知识点分配给不同组员自学,然后定时讨论交流各自自学的内容。在有针对性自学的基础上,进入课堂授课阶段。教师按照提出问题、找出相关基础性原理、解决问题的思路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全面梳理,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由于课时有限,课堂上讲解的知识点不求面面俱到,对关键重要的知识点讲深讲透,为学生课后开拓学习其他知识点提供指引。在这个阶段,也可以加入讨论环节,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和容易引起误解的问题,以主题形式组织若干问题让学生讨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在课后开拓自学阶段,学生除了复习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对课堂上未深入或未涉及的知识点进行开拓自学,通过自行查阅相关资料、向高年级学长请教、成立学习小组展开合作学习等方式,深入学习相关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将部分学生开拓自学的学习成果制成课件,在下次课上向全班同学展示交流。

1.3引导自学教学法的教学监督

为了更好地实施引导自学教学法,需要在各个环节中做好监督检查。在课前引导自学阶段,教师可以参与学生的小组自学讨论,初步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在课堂授课阶段,教师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提问和主题讨论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掌握情况;在课后开拓自学阶段,教师可以参与学习小组的开拓自学交流,查看学生制作的交流课件,了解学生的学习深入程度。根据检查得到的反馈,教师可以更好地调整教学,因材施教。

2引导自学教学法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1)教师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进行优化设计,将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个论题,为每个论题建立自学目标,设计课堂授课的知识点,设计讲解知识点的教学主线,设计知识点的讲解深度,设计课堂讨论的主题,设计开拓自学知识点。

(2)教师布置自学内容、自学目标。此时进入引导自学阶段,教师将计算机硬件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个教学论题:计算机硬件体系结构、CPU、存储系统、总线、输入输出系统,并将这些论题布置给学生自学,同时给出通过自学要达到的目标。

(3)教师参与学生自学讨论,学生可以采取灵活的自学方式。例如学生可以自由组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小组成员分别自学表1中的1~2个论题,并约定在课前的某个时间进行自学交流。教师旁听学生的讨论,了解学生的自学深度,为下一阶段的课堂授课做准备。

(4)教师组织课堂授课。此时进入课堂授课阶段,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课前参与学生自学讨论所了解的情况,对论题的知识点进行梳理,深度讲解关键知识点及易混淆的知识点(如表2所示)。教师在讲解这些知识点时,以建立关联、构建知识体系为教学实施主线。例如讲解冯•诺依曼体系结构时,以人的信息处理过程作为引入,将人的各个信息处理器官类比体系结构中的五大功能部件。教师对知识点讲解的深度要恰当,例如,对存储系统的层次结构,不仅要讲清各层设备有哪些,还要讲解为什么计算机要分层存储。而对指令系统,只需讲清组成指令结构的操作码、操作数的含义并举一两个例子加以说明即可,不必深入讲解有哪些指令类型。教师还要适时选择一些易混淆的知识点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例如ROM与RAM有什么区别,计算机中只有ROM或只有RAM行不行。通过讨论,进一步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5)教师布置课后开拓自学知识点。此时进入课后开拓自学阶段,教师将课堂上未展开讲解的知识点及一些具有启发性质的知识点列举出来,布置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展开深入学习。其中有些知识点学生容易自学,由于课时有限,教师在课堂上不做深入讲解。例如课堂上介绍了3种打印机:点阵打印机、喷墨打印机、激光打印机,它们的工作原理完全可以课后自学。

3引导自学教学法的优势分析

采用引导自学教学法,能够很好地解决以往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该教学法的实施明显改变了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的情况。通过引入课前引导自学和课后开拓自学环节,让学生通过自学了解自己的薄弱环节,尽可能迎头赶上。

(2)该教学法的实施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引入学习小组,相互交流学习收获,可以促进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为了向小组成员更好地展示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收获,学生的学习动力被大大激发了。

(3)该教学法的实施很好地解决了课程教学知识点多与授课学时数有限的矛盾。教师在课堂上深入讲解主要和关键的知识点并为学生构建知识体系,而课程的一部分知识点被分流到学生的自学环节中。

4结语

引导文教学法论文范文第6篇

一、概念教学中的引导

小学数学概念较多,教师应该采用切实有效的方法进行教学,引导得法。例如在教学质数和合数的概念时,教师可采取以下步骤进行:

1、写出1、5、9、11、12的约数;

2、分类找出1只有一个约数;5和11两个数各有2个约数;9和12两个数,各有两个以上的约数。确定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5和11是质数;9和12是合数。

3、分析5和11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是质数;9和12除3、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是合数。

4、总结,根据什么判断质数和合数。质数和合数的联系点是“约数”;“1”只有一个约数,所以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二、计算教学中的引导

计算题教学先让学生试做,教师再加以引导,如教学“利用商不变的性质进行有余数除法的简便计算”时,教师将例题“3600÷500”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计算,结果大部分学生答案是“3600÷500=7……1,由于学生受到有余数除法竖式计算的影响,产生了负迁移,所以大多认为正确,教师让学生验算,引出疑团。

于是教师从现象上分析,余数所处数位是百位,应是100而不是1。把3600划去后面两个0,是表示36个百,余1即是100。从本质上看,被除数和除数都划去两个0,表示它们都缩小100倍,商不变,余数也随着缩小100倍,所以1应该扩大100倍。

三、应用题教学中的引导

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例如教学求平均数的应用题,可这样引导:1、先出准备题:一座钢厂在一个星期里,前3天共炼钢0.48万吨,后4天共炼钢0.78万吨,这一星期平均每天炼多少万吨?直接让学习回答。

2、再出示例题:一座钢厂在一个星期里,前3天平均每天炼钢0.16万吨,后4天平均每天炼钢0.195万吨,这一星期平均每天炼钢多少万吨?

3、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

引导文教学法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导启论、引导、讨论、追问、练一练。

所谓“导启论”式是从“教”的角度出发。俗话说:“教贵引导,点拨方向,讨论出真知和实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学习的主导,也就是导演。虽然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角,但不能忽略老师对学生的引导,点拔的作用,点拔就是启发教育。老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好,学生的主体才能够充分的体现。讨论发现思维,辨明真理,发现真知的讨论式。讨论是一种交流。经常讨论对于人的成长和发展大有益。“设问”是一种较好有效的手段,通过驱动设问“可以把学生学习状态调节到最佳境界,能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著名理学学朱熹曾说过:读书,始读,来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方始是学。”清代陈也曾说:“学贵有疑”。只有问题的引领下,学生的认识才能深入地探究,学生思维才能不断地历炼,学生的智慧才可以得到超越自我。追问是设问的升华,在设问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促使学到知识升华和迁移。互动是师生之间的互动。教程是静态,师生互动生成中酝酿出语言味。我认为老师要有灵敏的观察力和捕捉互动和练习的话头。穷追尽索,巧妙酝酿语文味。因此,论式课堂教学模式“引导――设问――讨论――追问――练一练”。这五个环节在语文课堂上环环相扣,而又环环相互。这种课堂教学模式,是学生的语文学习和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开拓学生的思维。

一、每课一引导。所谓“引导”就是引导学生走入课堂,又是老师设计课堂的关键环节。引导的目的又是让学生轻松地走进文本,体验和感受文本的语言魅力。这种教学手段克服了传统“课前预习”的盲目性,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思路和问题。具体包括:“重点词读音和解释、作者简介和预习思考、文本的写作思路,文本的主线和副线。”因此,引导的宗旨在培养学生自我学习,主动求解,合作探究能力的学习方案。引导的运用包含传统的学习流程,将学生获得新知识的前提,实施先学后教的策略。这样有利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习惯和创造性。因而受到许多学生青睐。同时,引导要有目标,内容的问题,教学手段的多样性,也要根据教学对象、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教学内容而定的。内容问题要先易后难,逐渐加深,能符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因此,引导的设计应当本着“教书育人”的原则,培养适应现实社会的多方位人才。整体设计有利发散学生思维,加强老师,学生与社会的联系,促使学生形成自主求导,积极探索的敏锐观察,大胆想象的良好习惯是教学的目的。

二、每课一设问。设问是每节语文课的关键环节和问题。关键设问既是贯穿全文,以是统领全文。清代的陈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是,大疑则大进。”我认为“无疑则无进”。海森堡也说过:“提出正确的问题,往往等于解决问题的大半。”可见,教师设问是教书过程的关键。教学的过程:“质疑――解释――再生疑”的过程。只有老师的设问引领下,学生的思维才能不断历练,学生的智慧才可以得到不断地超越与升华同时,设问根据课堂学习目标而设问,这样学生在课堂学习才会有的放矢。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中,教者设计问题: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原因是什么?花儿呈红有哪些因素?这样设问既扣住了文章的主题,又能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增强主题意识,激发发学生的思维,驱动学生全身心地参与课堂学习活动中来,从而轻松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进入最高学习境界,同时,又能让学生理解文中重点,突破难点,达到教学目标。

三、每课一讨论。讨论是一种交流方式,即就某一问题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讨论种类较多。讨论分为:小组讨论,全班讨论,三五几个讨论出问题,学生思考及讨论,师生共同解决问题。整个环节的模式:“问题――思考――讨论――解决”。这个情境模式促使学生形成强烈外部刺激,这不仅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而且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更能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会倾听,表达、理解和包容。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种方法能创造语文教学情趣。情趣是由情调所激起的趣味。老师在课堂出示讨论题,学生分组讨论和互评,老师点拔、指导、总结。如《勇气》一文中讨论1:文章中讲到两种”勇气,你赞同那一种“勇气”?讨论2:你如何理解法国妇女也是一个幸福的女人?如何理解她懂得什么信仰?老师不只按照教参书的答案准则,而是学生要深入层理解,只要言之有理,自圆其说,各抒己见都是正确。整个教学过程老师善于发现学思维与动向,紧密追踪,点拔弹弦;学生集思广益,在讨论中明辨是非,辨别曲直,辩论中受益,起一举多得的效果。同时,讨论要有批判性,高度性,热情性倾听。谦虚、民主、平等原则。因此,经常讨论对于人的成长与发展大有益。

四、每课一追问。追问是点拔的一种方式和方法。点拔内容是指“点其要害,拔其迷障。”最终目的“相机诱导,适时点拔”。点书问题所在,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层上重新建构。实际上是我们教学目的,而追问是点拔的方法之一,也是有效的教学手段。语文课堂上由主问题展开讨论,在讨论后进行全面的交流和汇报,纠正。这可以使语文课堂更具深度,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如《春》一文,春天有哪些美丽的景色?课文只为了写春天的美景吗?这样追问学生能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就清晰明了,追问是老师的一种智慧和教学手段,它需老师对文本有深入的认识和深刻的见解才可以做到。学生自然而然地喜欢上这环节。同时产生“学习语文兴趣,打开学生学知识的大门,轻松地度过了美好的课堂时光,学到许多知识,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五、每课一练一练。语文阅读的训练形式是多样化。口头的,书面的,小活动,小比赛,对话演讲。对答等。这些者是“练一练“的范围。它的目的是强化学生体验和感受文本。练一练”这教学过无需列出来。因为它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有的有意识地给学生学习的空间和舞台,教师从学生的练中反馈教学效果的信息。例如,要示学生回答一个问题,可以要他们写出来,写成一句,或在黑板上展示,或在讲台上表达出来。提醒他们:“大胆地把自己见解说给同学听。”如《选举风波》中,贾里的做法到底是对还是错进行简单辩论。这样辩论有利学生把外在知识转化自己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具有独特认识能力。

这五个环节在语文课堂上是环环相扣,而又环环相生。“引导”带出“设问”,以“设问”产生“讨论共鸣”,讨论中带有“追问”又是讨论的升华。练一练“融入课堂的每个环节中,整个课堂以学生的体验和感受为主体。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符合学生学习语文和自身发展的需要。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以上对导启论式教学方法的思考和实践,都是为教学目的服务。我们应该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来选择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引导文教学法论文范文第8篇

一、共同合作,确定目标,初步阅读

在阅读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学生将不再是单独的个体,而是成为小组这个整体的一部分,在共同目标的驱使下,小组成员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来达成目标,从而促进个体对文本的理解。共同目标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小组学习有别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目标不再是教师自定的“教学目标”,而是小组成员在教师引导下共同制定的“学习目标”。

以《童年的朋友》为例,学生制定的小组学习目标为:1.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2.理解“童年的朋友”的含义;3.体会文中外祖母的形象,根据文章中的词句了解人物描写的方法。因该组学生基础一般,在教师的指导下,目标修改为:1.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生字词;2.了解作家、作品的写作背景;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体会外祖母的形象和对高尔基的影响;5.掌握文章中人物描写的方法,学会品味文章语言的优美。在“了解作家、作品的写作背景”的目标达成过程中,小组成员先根据教材中的注释、借助工具书和其他资料单独进行了解,然后汇总,再进行识记。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导学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检测,这样做的好处,一是能让学生初步了解作品并进行识记,二是有助于教师把握学生的阅读情况,予以指导。

二、教师主导,教给方法,再次阅读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内涵,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还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方法上给予小组引导,引导学生再次阅读文章,阅读后体会和感悟。

在初中语文阅读中,这个过程是从“小组初步阅读”进入“交流讨论”的过渡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教师要注重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然后再次对文本进行阅读。以《人的高贵在于灵魂》的教学为例,八年级下学期学生开始初步接触议论文,虽然学生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而对议论文如何论证不太了解,为此,在课堂中教师先提出问题: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提出中心论点的?2.作者是如何论证中心论点的?小组在教师的问题引导下阅读后交流总结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并指出作者是通过列举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论点的基本结论后,教师归纳总结:阅读议论文首先要找到中心论点,然后寻找论证方法,再结合具体的论证方法来思考作者是如何展开论证的。小组在这一方法的引导下再次阅读,深入剖析。如文中列举阿基米德、第欧根尼、王尔德的事例,主要是为了论证“一切贤哲”都十分珍惜内在的精神生活。这样,小组在方法的引导下再次阅读时,目标更加明确,理解会更加深入。

三、学生合作,交流讨论,巩固练习

合作交流是小组学习的核心环节,其中又包括三个基本步骤,首先是小组内学生自主阅读后的交流,其次是小组间的交流,最后是教师引导下的师生互动。小组内交流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文本形成共同认知,而组间交流的目的则是让学生从多个层面来理解文本,师生互动则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帮助学生答疑解惑,让学生系统地把握文章的内涵。

引导文教学法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引导文教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方法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真正体现了职业教育的本质,就是产教结合、校企合作,主要通过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表述事物的能力。引导文教学法是德国行为导向教学理念下采取的一种教学方法,旨在提升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倍受国内外职业教育界推崇。以笔者所就职的学院为例,学院在创建部级示范性高职院校过程中,大力推进课程改革,综合运用国内外各类先进的教学方法,重点推行引导文教学法,收到较好的效果。笔者将结合具体的教学经验以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教学实例进行详细介绍。

1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现状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已逐步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应用能力也成为当代大学生知识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高等职业院校普遍开设了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各专业的公共必修课。计算机基础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word、excel、演示文稿(ppt)、internet应用、多媒体软件应用等六个模块的基本操作技能。在高职院校里,大多数专业理论课程和实践操作课程采取的是传统式的教授法。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的思考、分析。真正的学习应重在学习者的主动与交流。而引导文教学法正是这样将理论与实践的互补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可以让学生带着工作任务去学习,在学习中获得工作技能,真正体现了职业技术教育的本质与特点,应该是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上大力推广的优秀教学方法。

2 引导文教学法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引导文教学法是借助教师准备好的引导文文件,以完成预设任务为主线,引导学生独立分析、准备、检查、评估的教学方法。引导文教学法的关键是提出引导问题,通过任务式的问题引导,让学生自已学会分析教师制定的引导文中的重要信息。引导文教学法着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自我检查的能力,让学生在学到工作方法的同时,还提升了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文教学的工作程序分为六个步骤,包括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引导文教学法将课内知识与课外工作任务相结合,将单一性知识组合成综合性任务,建立一条阶梯式的技能训练链。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具体模式方面,笔者在实践引导文教学法的过程中采用了“引导训练——案例展示——确定任务目标要求——案例分析——操作示范知识讲解——同步实践——效果评价——总结答疑——课外拓展”为串联的九步教学模式,以具体工作任务作为教学驱动,以案例开展课堂教学,全面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收到较好的效果。引导文教学法的应用不仅让学生学会了专业基础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非常适合于如计算机基础知识类的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

3 引导文教学方法的实施

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际操作性非常强,需要一定的计算机理论知识支持,需要学生独立完成一个完整作品,非常适合运用引导文教学法来实施教学。下面笔者结合课堂讲述演示文稿(ppt文件)制作时所采用的“三阶段、六步法”式的引导文教学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3.1 准备阶段

首先教师开发设计好本课程的引导文,这是引导文教学法的核心。准备工作包括明确教学目标、确定工作任务、提供专业知识查询渠道。其次,结合演示文稿的制作所涉及的知识与技能,确定整个引导文教学法的各项组织形式。第三,课堂上依据班级学生人数情况,划分成若干小组,组内推荐一名学生作为组长,统一协调和分配任务。

3.2 实施阶段

引导文教学法在应用过程中,具体分为六个步骤。每一个步骤既是一个独立的行为或活动,又是一个互为连接的完整的行为单元。

(1)资讯阶段。教师在布置任务前,可以安排学生观看一些设计美观、功能强大的ppt样表,然后利用头脑风暴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制作一份漂亮而又实用的演示文稿需要掌握哪些基本要素和基本原则,进一步启发学生思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好奇心,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然后布置一个模拟任务如参加某

公司举行的干部公开选拔会请制作一份竞聘演示文稿,再下发引导文材料,组织学生阅读。

在布置任务后,要让学生明白需要做什么,要达成怎么样的效果。要借助引导问题和引导文让学生在正式开始之前独立获得完成任务所需要的知识。引导文上所提供的专业性书籍或专业性网站可以作为学生知识信息的来源。资讯阶段重要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充分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和快速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计划阶段。工作计划是工作前的思考,要考虑完成任务相关工作步骤和所需的工具、素材等条件。各组在组长的组织下,进

行任务细化和分工,确定本组ppt的设计方案包括模版样式、色彩、创意、设计方式和动作设计方案。组长可邀请教师共同参与交流,明确工作流程,制订工作计划,填写分工工作计划表,以确保团员有着不同的分工,如工作内容可分为模版设计、文稿内容设计、动画动作设计等,每项工作的承担者可以是1个人,也可以是多人协同担任。

这一过程就是让学生确定自已应该怎么做的过程。通过小组内的讨论,一方面组织学生参与到课堂的知识学习中来,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思考组织能力、协调管理能力、交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决策阶段。决策过程是小组计划的延续,决策的结果是小组任务讨论完成的方案。决策过程中教师要参与其中,听取学生讨论结果,并让学生自主陈述方案缘由,选择性地帮助其改善或修订任务完成方案。

(4)实施阶段。工作任务方案的实施过程应由学生独立完成。学生通过具体的实际操作熟悉掌握专业知识,逐步完成各项任务,进而检验、讨论方案的可行性。通过具体操作、发现问题、完善计划、思考结论的过程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掌握课堂知识。这期间有个人的独立工作活动,如收集整理资料,回答引导文问题;也有双方商议活动,如ppt的模版样式设计方案、突出重点等,也有多方商议活动,如各角色成员讨论模版设计主题和重点部分。团队组长主要设计演示文稿的整体设计方案,其他人则协助提出修改意见,这既是对演示文稿制作技能的展示,也是对小组团队协作的体现。

(5)检查阶段。根据引导文中拟定的评价标准,学生比较清楚为了实现即定的学习目标,需要哪些具体的操作,需要达到怎样的标准。这将使他们学会独立评价自己的工作成果,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进行检查,并及时纠正错误和改善质量。一般情况下,教学过程应先由学生自检,然后由教师或其他学生检查,并相互之间交换检查工作成果。

(6)评估阶段。工作任务评估是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的评价。评价形式主要包括自我评价、团队评价和主讲教师评价。评价内容可以包括参与态度,收集信息是否具有真实性、全面性和可行性,提出的建议是否具有新意等。自我评价主要是小组代表阐述本组的学习态度以及利用课堂所学知识完成项目情况进行评价;团队评价主要是和教师评价在每组自评后进行,主要是共同探讨对该组作品的意见和建设,教师评价则是带领同学回顾整个教学活动。

评估不是单纯地给学生或小组打出一个成绩,而是要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评估的过程也是经验的交流过程。引导文评价表罗列出针对演示文稿的各项评价标准,这不仅是对制作ppt演示文稿技巧的评价,也是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评价,更是对小组集体工作和智慧的评价。

3.3 总结阶段

引导文教学法的是通过模拟任务完成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其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计划、实施和评估的能力,让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更能掌握学习方法,并能用这些方法独立解决今后职业中遇到的问题。以任务或项目作为课堂教学引导,将会大大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4 引导文教学法的思考

4.1 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传统式的教学方法是以课堂传授为主,教师主导着课堂教学节奏,学生则是被动接受即定的知识,学生缺少主动学习的动力。在引导文教学法中,教师只是起到引导作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过程都是由学生通过实践而获得的。相信这种学习方法将会是我国职业教育的正确方向。

4.2 与其他方法相结合,必将相得益彰

引导文教学法是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一种教学方法,是教师尝试将工作情境转换为学习情境的一种有效途径。但任何一种方法都不是固定不变的,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而做相应的调整。在具体的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灵活引入其他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角色扮演法、头脑风暴法等,结合不同的教学方法,必将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成效。

&nbs

p;

参考文献:

[1] 冯国祥,曹青.浅谈引导文教学法在化妆技能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1).

[2] 姚和芳,首珩.基于工作过程数控技术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方案开发与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 郑舟杰.引导文教学法教学实践探析.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

引导文教学法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引导文教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方法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真正体现了职业教育的本质,就是产教结合、校企合作,主要通过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表述事物的能力。引导文教学法是德国行为导向教学理念下采取的一种教学方法,旨在提升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倍受国内外职业教育界推崇。以笔者所就职的学院为例,学院在创建部级示范性高职院校过程中,大力推进课程改革,综合运用国内外各类先进的教学方法,重点推行引导文教学法,收到较好的效果。笔者将结合具体的教学经验以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教学实例进行详细介绍。 

1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现状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已逐步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应用能力也成为当代大学生知识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高等职业院校普遍开设了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各专业的公共必修课。计算机基础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word、excel、演示文稿(ppt)、internet应用、多媒体软件应用等六个模块的基本操作技能。在高职院校里,大多数专业理论课程和实践操作课程采取的是传统式的教授法。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的思考、分析。真正的学习应重在学习者的主动与交流。而引导文教学法正是这样将理论与实践的互补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可以让学生带着工作任务去学习,在学习中获得工作技能,真正体现了职业技术教育的本质与特点,应该是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上大力推广的优秀教学方法。 

 

2 引导文教学法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引导文教学法是借助教师准备好的引导文文件,以完成预设任务为主线,引导学生独立分析、准备、检查、评估的教学方法。引导文教学法的关键是提出引导问题,通过任务式的问题引导,让学生自已学会分析教师制定的引导文中的重要信息。引导文教学法着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自我检查的能力,让学生在学到工作方法的同时,还提升了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文教学的工作程序分为六个步骤,包括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引导文教学法将课内知识与课外工作任务相结合,将单一性知识组合成综合性任务,建立一条阶梯式的技能训练链。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具体模式方面,笔者在实践引导文教学法的过程中采用了“引导训练——案例展示——确定任务目标要求——案例分析——操作示范知识讲解——同步实践——效果评价——总结答疑——课外拓展”为串联的九步教学模式,以具体工作任务作为教学驱动,以案例开展课堂教学,全面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收到较好的效果。引导文教学法的应用不仅让学生学会了专业基础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非常适合于如计算机基础知识类的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 

 

3 引导文教学方法的实施 

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际操作性非常强,需要一定的计算机理论知识支持,需要学生独立完成一个完整作品,非常适合运用引导文教学法来实施教学。下面笔者结合课堂讲述演示文稿(ppt文件)制作时所采用的“三阶段、六步法”式的引导文教学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3.1 准备阶段 

首先教师开发设计好本课程的引导文,这是引导文教学法的核心。准备工作包括明确教学目标、确定工作任务、提供专业知识查询渠道。其次,结合演示文稿的制作所涉及的知识与技能,确定整个引导文教学法的各项组织形式。第三,课堂上依据班级学生人数情况,划分成若干小组,组内推荐一名学生作为组长,统一协调和分配任务。 

3.2 实施阶段 

引导文教学法在应用过程中,具体分为六个步骤。每一个步骤既是一个独立的行为或活动,又是一个互为连接的完整的行为单元。 

(1)资讯阶段。教师在布置任务前,可以安排学生观看一些设计美观、功能强大的ppt样表,然后利用头脑风暴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制作一份漂亮而又实用的演示文稿需要掌握哪些基本要素和基本原则,进一步启发学生思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好奇心,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然后布置一个模拟任务如参加某

公司举行的干部公开选拔会请制作一份竞聘演示文稿,再下发引导文材料,组织学生阅读。 

在布置任务后,要让学生明白需要做什么,要达成怎么样的效果。要借助引导问题和引导文让学生在正式开始之前独立获得完成任务所需要的知识。引导文上所提供的专业性书籍或专业性网站可以作为学生知识信息的来源。资讯阶段重要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充分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和快速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计划阶段。工作计划是工作前的思考,要考虑完成任务相关工作步骤和所需的工具、素材等条件。各组在组长的组织下,进

行任务细化和分工,确定本组ppt的设计方案包括模版样式、色彩、创意、设计方式和动作设计方案。组长可邀请教师共同参与交流,明确工作流程,制订工作计划,填写分工工作计划表,以确保团员有着不同的分工,如工作内容可分为模版设计、文稿内容设计、动画动作设计等,每项工作的承担者可以是1个人,也可以是多人协同担任。 

这一过程就是让学生确定自已应该怎么做的过程。通过小组内的讨论,一方面组织学生参与到课堂的知识学习中来,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思考组织能力、协调管理能力、交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决策阶段。决策过程是小组计划的延续,决策的结果是小组任务讨论完成的方案。决策过程中教师要参与其中,听取学生讨论结果,并让学生自主陈述方案缘由,选择性地帮助其改善或修订任务完成方案。 

(4)实施阶段。工作任务方案的实施过程应由学生独立完成。学生通过具体的实际操作熟悉掌握专业知识,逐步完成各项任务,进而检验、讨论方案的可行性。通过具体操作、发现问题、完善计划、思考结论的过程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掌握课堂知识。这期间有个人的独立工作活动,如收集整理资料,回答引导文问题;也有双方商议活动,如ppt的模版样式设计方案、突出重点等,也有多方商议活动,如各角色成员讨论模版设计主题和重点部分。团队组长主要设计演示文稿的整体设计方案,其他人则协助提出修改意见,这既是对演示文稿制作技能的展示,也是对小组团队协作的体现。 

(5)检查阶段。根据引导文中拟定的评价标准,学生比较清楚为了实现即定的学习目标,需要哪些具体的操作,需要达到怎样的标准。这将使他们学会独立评价自己的工作成果,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进行检查,并及时纠正错误和改善质量。一般情况下,教学过程应先由学生自检,然后由教师或其他学生检查,并相互之间交换检查工作成果。 

(6)评估阶段。工作任务评估是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的评价。评价形式主要包括自我评价、团队评价和主讲教师评价。评价内容可以包括参与态度,收集信息是否具有真实性、全面性和可行性,提出的建议是否具有新意等。自我评价主要是小组代表阐述本组的学习态度以及利用课堂所学知识完成项目情况进行评价;团队评价主要是和教师评价在每组自评后进行,主要是共同探讨对该组作品的意见和建设,教师评价则是带领同学回顾整个教学活动。 

评估不是单纯地给学生或小组打出一个成绩,而是要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评估的过程也是经验的交流过程。引导文评价表罗列出针对演示文稿的各项评价标准,这不仅是对制作ppt演示文稿技巧的评价,也是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评价,更是对小组集体工作和智慧的评价。 

3.3 总结阶段 

引导文教学法的是通过模拟任务完成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其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计划、实施和评估的能力,让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更能掌握学习方法,并能用这些方法独立解决今后职业中遇到的问题。以任务或项目作为课堂教学引导,将会大大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4 引导文教学法的思考 

4.1 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传统式的教学方法是以课堂传授为主,教师主导着课堂教学节奏,学生则是被动接受即定的知识,学生缺少主动学习的动力。在引导文教学法中,教师只是起到引导作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过程都是由学生通过实践而获得的。相信这种学习方法将会是我国职业教育的正确方向。 

4.2 与其他方法相结合,必将相得益彰 

引导文教学法是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一种教学方法,是教师尝试将工作情境转换为学习情境的一种有效途径。但任何一种方法都不是固定不变的,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而做相应的调整。在具体的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灵活引入其他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角色扮演法、头脑风暴法等,结合不同的教学方法,必将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成效。 

&nbs

p;

参考文献: 

[1] 冯国祥,曹青.浅谈引导文教学法在化妆技能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1). 

[2] 姚和芳,首珩.基于工作过程数控技术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方案开发与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 郑舟杰.引导文教学法教学实践探析.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 

引导文教学法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引导文教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方法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真正体现了职业教育的本质,就是产教结合、校企合作,主要通过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表述事物的能力。引导文教学法是德国行为导向教学理念下采取的一种教学方法,旨在提升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倍受国内外职业教育界推崇。以笔者所就职的学院为例,学院在创建部级示范性高职院校过程中,大力推进课程改革,综合运用国内外各类先进的教学方法,重点推行引导文教学法,收到较好的效果。笔者将结合具体的教学经验以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教学实例进行详细介绍。 

1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现状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已逐步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应用能力也成为当代大学生知识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高等职业院校普遍开设了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各专业的公共必修课。计算机基础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word、excel、演示文稿(ppt)、internet应用、多媒体软件应用等六个模块的基本操作技能。在高职院校里,大多数专业理论课程和实践操作课程采取的是传统式的教授法。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的思考、分析。真正的学习应重在学习者的主动与交流。而引导文教学法正是这样将理论与实践的互补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可以让学生带着工作任务去学习,在学习中获得工作技能,真正体现了职业技术教育的本质与特点,应该是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上大力推广的优秀教学方法。 

 

2 引导文教学法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引导文教学法是借助教师准备好的引导文文件,以完成预设任务为主线,引导学生独立分析、准备、检查、评估的教学方法。引导文教学法的关键是提出引导问题,通过任务式的问题引导,让学生自已学会分析教师制定的引导文中的重要信息。引导文教学法着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自我检查的能力,让学生在学到工作方法的同时,还提升了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文教学的工作程序分为六个步骤,包括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引导文教学法将课内知识与课外工作任务相结合,将单一性知识组合成综合性任务,建立一条阶梯式的技能训练链。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具体模式方面,笔者在实践引导文教学法的过程中采用了“引导训练——案例展示——确定任务目标要求——案例分析——操作示范知识讲解——同步实践——效果评价——总结答疑——课外拓展”为串联的九步教学模式,以具体工作任务作为教学驱动,以案例开展课堂教学,全面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收到较好的效果。引导文教学法的应用不仅让学生学会了专业基础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非常适合于如计算机基础知识类的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 

 

3 引导文教学方法的实施 

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际操作性非常强,需要一定的计算机理论知识支持,需要学生独立完成一个完整作品,非常适合运用引导文教学法来实施教学。下面笔者结合课堂讲述演示文稿(ppt文件)制作时所采用的“三阶段、六步法”式的引导文教学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3.1 准备阶段 

首先教师开发设计好本课程的引导文,这是引导文教学法的核心。准备工作包括明确教学目标、确定工作任务、提供专业知识查询渠道。其次,结合演示文稿的制作所涉及的知识与技能,确定整个引导文教学法的各项组织形式。第三,课堂上依据班级学生人数情况,划分成若干小组,组内推荐一名学生作为组长,统一协调和分配任务。 

3.2 实施阶段 

引导文教学法在应用过程中,具体分为六个步骤。每一个步骤既是一个独立的行为或活动,又是一个互为连接的完整的行为单元。 

(1)资讯阶段。教师在布置任务前,可以安排学生观看一些设计美观、功能强大的ppt样表,然后利用头脑风暴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制作一份漂亮而又实用的演示文稿需要掌握哪些基本要素和基本原则,进一步启发学生思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好奇心,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然后布置一个模拟任务如参加某

公司举行的干部公开选拔会请制作一份竞聘演示文稿,再下发引导文材料,组织学生阅读。 

在布置任务后,要让学生明白需要做什么,要达成怎么样的效果。要借助引导问题和引导文让学生在正式开始之前独立获得完成任务所需要的知识。引导文上所提供的专业性书籍或专业性网站可以作为学生知识信息的来源。资讯阶段重要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充分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和快速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计划阶段。工作计划是工作前的思考,要考虑完成任务相关工作步骤和所需的工具、素材等条件。各组在组长的组织下,进

行任务细化和分工,确定本组ppt的设计方案包括模版样式、色彩、创意、设计方式和动作设计方案。组长可邀请教师共同参与交流,明确工作流程,制订工作计划,填写分工工作计划表,以确保团员有着不同的分工,如工作内容可分为模版设计、文稿内容设计、动画动作设计等,每项工作的承担者可以是1个人,也可以是多人协同担任。 

这一过程就是让学生确定自已应该怎么做的过程。通过小组内的讨论,一方面组织学生参与到课堂的知识学习中来,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思考组织能力、协调管理能力、交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决策阶段。决策过程是小组计划的延续,决策的结果是小组任务讨论完成的方案。决策过程中教师要参与其中,听取学生讨论结果,并让学生自主陈述方案缘由,选择性地帮助其改善或修订任务完成方案。 

(4)实施阶段。工作任务方案的实施过程应由学生独立完成。学生通过具体的实际操作熟悉掌握专业知识,逐步完成各项任务,进而检验、讨论方案的可行性。通过具体操作、发现问题、完善计划、思考结论的过程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掌握课堂知识。这期间有个人的独立工作活动,如收集整理资料,回答引导文问题;也有双方商议活动,如ppt的模版样式设计方案、突出重点等,也有多方商议活动,如各角色成员讨论模版设计主题和重点部分。团队组长主要设计演示文稿的整体设计方案,其他人则协助提出修改意见,这既是对演示文稿制作技能的展示,也是对小组团队协作的体现。 

(5)检查阶段。根据引导文中拟定的评价标准,学生比较清楚为了实现即定的学习目标,需要哪些具体的操作,需要达到怎样的标准。这将使他们学会独立评价自己的工作成果,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进行检查,并及时纠正错误和改善质量。一般情况下,教学过程应先由学生自检,然后由教师或其他学生检查,并相互之间交换检查工作成果。 

(6)评估阶段。工作任务评估是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的评价。评价形式主要包括自我评价、团队评价和主讲教师评价。评价内容可以包括参与态度,收集信息是否具有真实性、全面性和可行性,提出的建议是否具有新意等。自我评价主要是小组代表阐述本组的学习态度以及利用课堂所学知识完成项目情况进行评价;团队评价主要是和教师评价在每组自评后进行,主要是共同探讨对该组作品的意见和建设,教师评价则是带领同学回顾整个教学活动。 

评估不是单纯地给学生或小组打出一个成绩,而是要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评估的过程也是经验的交流过程。引导文评价表罗列出针对演示文稿的各项评价标准,这不仅是对制作ppt演示文稿技巧的评价,也是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评价,更是对小组集体工作和智慧的评价。 

3.3 总结阶段 

引导文教学法的是通过模拟任务完成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其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计划、实施和评估的能力,让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更能掌握学习方法,并能用这些方法独立解决今后职业中遇到的问题。以任务或项目作为课堂教学引导,将会大大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4 引导文教学法的思考 

4.1 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传统式的教学方法是以课堂传授为主,教师主导着课堂教学节奏,学生则是被动接受即定的知识,学生缺少主动学习的动力。在引导文教学法中,教师只是起到引导作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过程都是由学生通过实践而获得的。相信这种学习方法将会是我国职业教育的正确方向。 

4.2 与其他方法相结合,必将相得益彰 

引导文教学法是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一种教学方法,是教师尝试将工作情境转换为学习情境的一种有效途径。但任何一种方法都不是固定不变的,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而做相应的调整。在具体的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灵活引入其他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角色扮演法、头脑风暴法等,结合不同的教学方法,必将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成效。 

&nb

sp;

参考文献: 

[1] 冯国祥,曹青.浅谈引导文教学法在化妆技能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1). 

[2] 姚和芳,首珩.基于工作过程数控技术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方案开发与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 郑舟杰.引导文教学法教学实践探析.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 

引导文教学法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引导文教学法;物流教学;综合素质;物流管理概论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49-0108-02

1“引导文教学法”的介绍

1.1起源和简介

由德国职教引入的“引导文教学法”是一种行动导向,即根据行动引导文完成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法的要素主要包括引导文和引导问题。引导文是由教师总结的文字,包含了在学习工作中所必须的信息,如文献、资料、总结等,教师通过引导材料完成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以期实现教学中“导学为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目的;引导问题由教师提出,学生可从引导文中得到信息和提示来回答这些问题,通过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来达到自主学习、自我思考的学习目的。

具体来说,“引导文教学法”的元素包括:

(1)引导文。是由教师提供的学习工作资料,可根据学生的程度来确定其难易程度。

(2)引导问题(或称引导步骤)。由教师根据讲授内容和所给材料提出,可从引导文中得到信息,借助其回答这些问题。引导问题的设计应当注意:一是要与工作技能有关,体现职业教育的特征;二是要有一定难度,要能激发学生思考;三是要能推动学习;四是问题应该清楚具体,学生不能看不懂;五是应是学生能根据问题进行独立加工和完成的任务;六是在解答中能考虑工作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因素。

(3)制订学习工作计划。根据引导文和引导问题,由学生自己去制订一份完成教师在引导文材料和引导问题中布置的学习工作任务,培养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完成自主学习。

(4)控制表。学生自主学习后,由教师做控制表来检查学生掌握情况。控制表可以是书面考核,也可以是实际工作检测。其作用在于对学生的学习进度进行掌控,并及时根据学习的进度和效果进行教学难易程度的修正,给出适当的教学引导。

根据上述要素,“引导文教学法”可分为六个步骤来实施:收集信息—制订计划—讨论—执行—控制—评价,通过引导文的信息去寻找引导问题的答案,使学生掌握工作过程和规划来完成任务。

第一,收集信息:学生通过阅读引导文材料,去收集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或其他信息;

第二,制订计划:根据学习和工作任务,在教师的协助下,学生个人或者以小组为单位制定出学习工作计划表,对整个工作任务的完成进行合理规划;

第三,讨论:围绕学习工作任务,学生进行自主讨论,寻找问题的答案和解决办法;

第四,执行:根据工作计划和讨论结果,进行任务和问题的实施;

第五,控制:一方面,学生对工作任务的执行进行检查,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控制表对学生的任务完成和进度进行掌控;

第六,评价:包括学生自评和教师对任务完成的评价。

“引导文教学法”能够使学生明确工作过程中应当承担的责任;学会把握工作节奏;掌握独立处理信息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小组中团队合作能力;学会对工作结果的控制。因此,它是一种注重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

1.2“引导文教学法”的优点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引导文教学法”通过对影响教学效果和学生积极性的教学相关要素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为教师在遵循教育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大胆进行启发式、研讨式、小组式、问题式、案例式的教学改革,切实转变以“课堂为中心、课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强化课堂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以及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相结合,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互动性,使学生在过程中获取知识、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解决问题,真正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提供有效的教学途径。

通过该教学方法,可以实现的学习目标有:

一是使学生掌握工作过程中的责任;二是把握工作节奏;三是独立处理信息的能力;四是对工作基本性和创新性的规划能力;五是执行规划的内容;六是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七是增强小组中团队写作能力;八是对工作结果的控制;(既包括学生,也包括老师);九是对任务完成的成果或失败的预期;十是引导学生对完成结果的原因分析。

2引导文为何适用于物流教学

2.1“引导文教学法”在物流学科中具有广泛适用性

物流是一个跨行业、跨部门的复合产业,同时它又是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产业。在运输、储存、包装、流通加工、装卸搬运、信息处理、配送等方面都是物流功能作业,物流现象具有普遍性。因此在物流管理学科中引入“引导文教学法”具有:

(1)教学资料获得的广泛性:物流现象广泛存在于生活中,有大量的素材可作为引导文的资料和信息提供给学生进行学习;

(2)教学实施的可行性:大量的行业素材可进行教学设计,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从而发挥“引导文教学法”的优势。

2.2“引导文教学法”顺应了物流行业工作的认知规律

物流工作的完成需要大量实践经验或体验,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培养从业人员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引导文教学法”能够顺应这种认知要求,设置跟专业知识有关的引导问题,提供有关的资料或者查找信息的途径,培养学生的观察、发现,收集、整理,分析、总结物流的有关现象和工作要求,达到对物流行业和具体工作的认知。“引导文教学法”在物流行业工作的认知规律中具有科学性和针对性。

2.3“引导文教学法”有助于提升物流从业人员的综合职业素质

物流人才主要包括仓库管理、运输配送管理、报关报检、单证操作、客户服务等综合型、技能型的管理和操作物流人才。物流行业的复杂性和专业性,使得其对从业人员职业素质要求表现为:

(1)具备跨学科的行业知识,如不仅需要掌握物流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对国际贸易、统筹规划、生产制造等了解或者精通;

(2)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具备优秀的服务理念是现代物流行业对从业人员的重要考量指标,此外,还包括安全意识、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可见,培养具有良好综合素质,掌握现代物流、外贸物流等基本知识,具备物流运输、仓储、信息处理、港口物流等操作技能,能从事操作与管理企业物流、配送中心、供应链、货运等岗位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是我们的教学培养目标。为此,通过“引导文教学法”,在教师的指导下,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对引导问题的思考和寻找答案的过程,对物流运营中需要考虑的问题有切身体验和思考,具备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多种能力,才能够胜任物流工作的需要。原有的单纯理论讲授或是纯粹的简单技能训练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物流行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3“引导文教学法”在《物流管理概论》中应用举例——以课题“第三方物流与物流企业”为例

3.1教学设计思路

根据“第三方物流与物流企业”这一课题的教学目标,设计出学生的学习目标,根据大纲和教材给出相应的可获取学习资料的引导文,并设计相关的问题以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实现学生在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中达到自主学习,自我思考的学习目的。

3.2教学设计内容

引导文:第三方物流与物流企业

导言:

第三方物流是物流专业化的一种形式,越来越受到企业的关注;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第三方物流的含义、特点、分类、优势和发展模式等。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第三方物流的定义、产生的背景;

(2)第三方物流的形式和专业优势。

2.能力目标:

(1)能够结合物流的功能要素等知识对物流公司的服务项目进行识别;

(2)初步掌握筛选物流公司的步骤和影响要素。

3.素质目标:

(1)良好的语言表达;

(2)能够收集物流业务开展所需的信息;

(3)树立良好的客户服务意识。

信息资料:

1.定义:书本××页;产生背景:书本××页;

2.第三方物流提供商的选择步骤:书本××页;

3.网络收集:如百度搜索“物流公司百强”,然后登陆这些公司的网站查看有关企业信息。

学生任务:

1.怎么认识第三方物流?判断哪些活动为第三方物流活动?(给出例子)

2.为什么要引入第三方物流?对生产企业有什么好处?

3.第三方物流的提供者可由谁充当?共有几种类型?主要提供哪些物流服务?

4.从物流服务的供需双方看物流外包,能给供需双方带来哪些好处?哪些是供方的需求,哪些是需方的需求?(看图连线)

5.课外调查一家物流企业的有关资料。了解和熟悉公司的以下内容:

(1)公司的简介:名称、规模、理念;

(2)公司的服务内容:物流项目、服务领域;

(3)公司的优势:如何招揽客户和吸引人才。

6.第三方物流提供商的选择过程:通过案例分析第三方物流引入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各项条件。

3.3应用说明

第一,引导文要尽可能表达清楚,任务明确;

第二,尽量不要设置不符合要求的引导问题:

①不要涉及只用对或错判定的问题;②不要过于简单的问题,问题不应包含答案;③问题不宜太概括,使得学生无法下手;④不宜过于复杂,一个问题对应一个任务;⑤不能无法理解,避免令学生不能理解的概念,如果需要这些概念,则应解释;⑥不要引导学生走向错误方向。

第三,教师在整个教学实施过程中,尽量只起到引导的作用,注意观察和掌控学生的学习情绪与进度,并对工作结果作出正确的积极的评价。

3.4实施条件

该教学法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

(1)要求学生有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教师要按照六个步骤,每一步与学生一块实施,做好引导者。

(2)要求学生有专业基础,有收集信息(如书刊、网络)的能力来解决问题,学生必须事前具备一定的知识面,教师可以给学生做一些针对性的前期知识储备。

(3)学生在思考时,教师只起咨询和辅导作用,给学生布置任务后,教师以观察者身份出现在课堂上,只在学生需要的时候出现,对教师的课堂掌控能力和专业指导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4)教师要准备好主题、引导文和问题的具体材料,提前设计很多材料,并做好有关计划。

4结论

引导文教学法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引导文教学法;英语教学;建议

一、引导文教学法概述

1.引导文教学法的来源

20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逐步加快,与此密切相关的职业教育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近二十年,许多国家开发并推广一些新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或教学思想,如模块化教学和国际劳工组织的MES,北美和澳大利亚的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CBE)。[1] 德国作为现代职业教育的摇篮对教育方法的研究独树一帜,其中的主流模式是基于建构主义的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有效的学习是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从旁指导的学习,其本质是强调学习者的认识主体作用,同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围绕特定的项目进行讨论、合作学习,最后以项目完成的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3] 而引导文教学法就是这种模式里的一种常用方法。引导文教学法是一个面向实践操作、全面整体的教学方法。 [4] 该方法有利于学习者发展自我组织和自身责任,提高成员间互相交流的社会能力,是高职教育的一种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

2.引导文教学法的师生角色

(1)教师角色。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担任主角,占据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引导文教学法里,教师的作用主要在引导。教师以书面形式提出项目任务并列出一系列引导性问题,引导问题和引导句包含了解决任务所需的所有信息。它引导学生独立获取所需信息,并对整个工作过程的执行提供帮助。在整个任务完成过程中,教师只是在解释说明工作任务和在学生需要提供意见的时候才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其余大部分时间教师作为监控者关注学生小组的活动情况。

(2)学生角色。学生在引导文教学法里是学习主体。学生在接到任务后进行的步骤有信息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控制检测与评估反馈。因此,学生从传统教学的被动接受者变成主动获取者,极大地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的能力获得提高,如独立工作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以及社会(团队工作)能力等。

二、引导文教学法教学实践

1.实验对象与项目

笔者选取本校一年级一个班的学生为实验受试。选取的实验项目名称是招聘广告。原因是笔者所在学校的英语写作课采用的教材是《走进过程写作——实用英语写作教程》,而且笔者当时教授的内容是如何找工作。为了让学生以更形象生动的方式学习如何找工作,笔者认为先学会制作招聘广告是关键,因此决定采用引导文教学法完成本次教学。

2.实验过程

实验开始。笔者给学生下达任务——招聘广告,同时把写招聘广告的背景、学习目标以及完成的时间以书面的形式告知学生。然后全班讨论出评价标准,展现在黑板上并告知学生任务完成后要进行作品讲解展示。之后,笔者要求学生按要求完成任务并把成果展示在下发的白纸上。接下来是学生分组活动,老师在旁边观察并在学生求助时与学生进行讨论,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作品展示与评估。每个小组把作品按照完成的先后顺序摆放并在规定时间内进行讲解展示。讲解结束后各小组以投票的方式选出心目中的理想作品,并说明投票的理由。

三、引导文教学法教学效果

1.教师观察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监控学生的表现。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表现积极。小组成员在接到任务后,先对任务内容与要求进行热烈的讨论,整个课堂马上活跃起来。然后各小组内部进行人员分工,有的查资料、有的画图、有的制作等。在活动过程中不时有学生举手提问,教师会与其进行专业谈话,提供参考意见。最后小组成员汇总各自的成果,共同在白纸上制作招聘广告,并把作品张贴在黑板上。

作品展示环节,学生各有特点。有的学生突出自己组的图案设计新颖,有的学生强调自己组的文字表达优美,有的学生着重介绍自己组的广告外形设计独特,等等。随后各小组用两分钟的时间讨论理想的作品并以贴花的形式进行投票。投票结束后,各小组阐明投票的缘由并对某些作品提出建议。

总体而言,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投入度高,学习积极性得到有效调动,并敢于就专业性问题与教师探讨;同学之间相互学习,形成一种良性竞争的学习氛围。

2.学生访谈

实验结束后,与部分学生就这次教学活动的效果进行交流,学生都对此活动持肯定态度。概括起来有以下效果:①这次教学活动有利于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以前都是教师讲一步,学生跟着做一步。而在这次活动中,学生必须靠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必要时与教师沟通,甚至要让教师信服自己的想法。②通过这次活动能有效提高学习积极性。以前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比较被动。这次学生积极投入活动中,小组内热烈讨论,并按时完成各自的任务。③这次教学活动学习效率高。先有讨论,然后完成各自任务,最后是全班评价,学生对学习任务的内容与要求理解更深刻,学生学习效果好。

四、引导文教学法在高职英语课的实施建议

笔者通过本次实验证明引导文教学法对教学效果有明显促进作用,可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推广应用。结合高职英语课以及高职学生的特点,笔者提出实施引导文教学法的建议:

(1)合理把握教学内容难度。由于引导文教学法是新引入的教学方法,很多学生可能在中学阶段没有接触过,而且引导文教学法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即要求学生独立学习新的专业知识。这对于高职学生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因此,老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以及已有的知识,进行合理的设计。

(2)注意任务目标的语言表达。由于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个别学生中学阶段几乎没认真学习英语,因此笔者建议任务目标的语言表达尽可能地少使用专业术语,必要时给出对应的中文翻译。

(3)合理设定任务完成时间。根据教学任务的难度以及学生的能力水平设定完成任务的时间长度。由于引导文教学法除了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以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工作能力,所以老师应尽可能多地把任务安排在上课时间完成。这样做既可以保证老师能全程观察监督学生,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又能让每个学习小组同场同时学习,形成一个竞争的氛围,从而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吕忠宝.项目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比较[J]. 科技信息, 2007(9):41.

[2]赵玲洁.项目教学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46—49.

引导文教学法论文范文第14篇

一般教学的程序是从因到果,循序渐进,而引导文教学法,则是从果到因的教学方式。它先用引导性文字,给出教学目的,就是所谓的“果”,有目的引导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寻求产生“果”的“因”,引导学生主动解决实际问题”[1]。它的任务就是建立项目工作(教学目的)所需要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主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能力。该方法最早由德国的一些大型工业企业开发完善,以提高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为目的。该法因为能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在职业教育中大受教师推崇[2]。

1.1引导文教学法的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一般包括六个步骤,环环相扣,逐步推进,不可或缺。

1.1.1明确教学任务,收集知识信息

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地知道章节的教学目的是什么,要掌握什么技能,达到什么程度。正确设计引导问题是引导文教学法实施中的最重要的环节。在引导文(基础文和信息资料)以及引导问题的指引下,促使学生在正式学习开始之前主动去独立获取完成任务目标所必需的知识点,并按照目标要求多渠道收集信息。网络、图书、图片、专业书籍、视频等都可以作为信息来源。

1.1.2组织学生讨论计划对教师来讲,这个环节很具有挑战性。教师既要维持讨论环节的活跃,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避免气氛沉闷使学生失去兴趣;又要及时引导纠偏,避免陷入讨论的误区,使整场讨论围绕主题。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1.1.3指导老师要引导和参与决策

指导老师会听取讨论结果,帮助选择方案。教师要询问并查看引导问题的答案,并指出其中的知识缺陷。对于那些专业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教师还要对他们提出特别的要求,让他们陈述方案相关的问题,以此来促使他们主动地去寻求答案。避免他们简单地从引导文上抄取答案应付或由别人代替完成。

1.1.4方案组织实施

方案的组织实施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通常只需要监控过程。如果遇到新的技能问题,教师可随时提供帮助。在实施过程中,引导学生相互对比,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修正、完善己方的计划方案,最后归纳得出较为理想的结论。

1.1.5对照检查

每个任务都会有单独的对照检查表(有的是考核评分表),这个是预先设计的考核方案。每个学生能在对照检查表上知道,为了实现学习目标,要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一般情况下,首先由学生个人或组内预检查他们的作品质量,最后由指导教师(或教师指定学生)检查。

1.1.6评估总结

最后的评估是由指导教师和各小组推出的学生代表共同进行考核评价,不仅仅要给出成绩,重点还是针对方案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让每个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应该注意。

1.2实施引导文教学法的条件

1.2.1优秀的师资队伍

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是成功实施引导文教学的首要条件。教师的理论和实践功底要深厚,既可以是讲师,也可以是工程师、技师。优秀的教师才能在教学中做好一名“导演”,引导学生做好“演员”去主动发挥。

1.2.2可行的教学政策

目前,我国已明确提出部分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型,高职院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和企业根据自身情况,产学研相结合,通过广泛接触,制定互惠双赢的政策,双方合作办学。

1.2.3新的教材体例及教具

每门专业课程都要专门设计、有针对性地开发新的教材体例。和普通的教学法相比,引导文教学法课前还要准备大量的素材。比如要收集编写最新、丰富、实用的教学材料与课件等各种教具。像多种颜色和样式的卡片、笔、图钉、白纸、白板、幻灯片等多种教具都是必不可少的。这些教具能够帮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

1.2.4投入足够的教学资金

应用型职业教育比普通的教育成本高,在职业教育中采用引导文教学法的资金投入比传统教学法要高。除了开发新教材体例外,还需各种相关教学设施、实习实验设备,在教学过程中的投入也很高。

2《果树栽培学》课程教学现状

《果树栽培学》是林学、经济林、果树等农业类专业的主干课程,该课程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应用性和灵活性等特点,它的课程教学要求学生有很强的的实践能力。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走上社会的适应能力。要达到教学要求,我们无论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都必须走出教室,面向生产实践搞教学,把果树栽培的技能培养贯穿于学习过程的始终[3]。但在实际教学中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影响教学质量的现实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掌握基本理论和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专门人才,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和生产实践联系起来。而很多高职院校的任课教师教学中习惯于沿袭过去那种“课本上栽树,黑板上管理”的教学模式,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重视还不够。教学方式单一,教材内容笼统、陈旧,课时安排不太合理,不能有效地突出实践教学。考核方式过于单一,重视笔试,忽视了实践技能的考核,成绩的计算组成也不够科学,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

3引导文教学法在《果树栽培学》教学中的实施

引导文教学法论文范文第15篇

在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将更多时间放在文本教学上,在作文教学中多是提出要求让学生自主写作,学生因素材缺失,体验不丰富,写起作文来也就感觉困难重重。改革小学高段学生作文教学模式,就是要从这种以教师为主的“指令性作文”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作文”,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让学生多讨论,丰富其写作素材。在写作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提出讨论任务引导学生讨论,以此来明确当次作文的要去,而不宜以布置要求的形式进行。如在五年级上册“秋天的树叶”的教学中,教师以秋天的美景主题图导入主题后,提出了如下任务引导学生讨论:1.你见过秋天的哪些树叶?2.秋天的树叶在颜色、形状等方面有什么特点?3.秋天的树叶给你什么感受?学生根据任务展开讨论交流活动,从而更好地认识秋天的树叶。

二、加强写作方法引导,让学生多操练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高段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要求后学生写作,教师将更多精力放在对学生作文批阅和讲评过程中,而对学生写作方法的指导却较少。其实,写作不仅需要有丰富的写作素材,写作方法也是关键。在写作中,只有写作方法得当,才能让作文质量更上一层楼。而从小学高段学生的写作状况来看,很多学生的写作都较为“主观”,多是凭借经验写作,方法不到位。在小学高段作文教学实践中,首先要注重在作文结构方法进行引导。作文结构是作文的骨架,少了结构,内容再丰富的作文也会显得零散。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以提纲式的方法来进行写作,即先构思好如何开头、如何过渡和结尾,然后再丰富内容。其次,要针对具体的作文进行方法引导。如六年级上写作一的“假期生活”的教学为例,本次作文是记叙文,而记叙文以写人记事为主,就写人而言,要将人物融入到事件中,且要借助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来进行刻画。如动作描写,写作中可学生根据事件而多采用动词来表现。

三、读写结合拓展应用,丰富学生体验

阅读和写作是密不可分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必须将阅读和写作有机的整合起来,在阅读中引导学生以写作方式来拓展,以此来丰富学生的体验。首先,注重在阅读后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性写作。采用这种方式在形式上要讲究多样化,如拓写、缩写、读后感等。如引导学生写读后感,可围绕文本中的人物或主题或事件而谈自己的感受。如有的学生在《变色龙》的读后感中就写出了变色龙变色是环境所需,也是变色龙适应环境的一种手段。其次,注重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多去体验。如根据阅读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根据观察而写作。但无论采用上述哪种方式,都要注重根据学生的实际而进行,要求不宜太难,要让学生有兴趣参与,能获得独特的体验,这样才会有效。

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