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erp管理系统论文范文

erp管理系统论文范文

erp管理系统论文

erp管理系统论文范文第1篇

一、ERP状态下现代成本管理的特征

在典型的ERP系统中,所有的成本管理应用程序都共用同样的数据源并且使用一个标准化的报告系统,用户界面的同一结构使这个系统具有容易操作的特点,成本与收入的监控可贯穿企业所有职能部门,也实现了企业业务处理的一体化。

(一)成本信息的即时性。在信息化社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及时把握企业内部各项信息,了解企业外部市场信息及现状变化,不仅要知己知彼,还要贵在“即时”。在ERP系统中,企业生产中的各项业务数据是联动的且能实时更新,各职能部门业务人员与管理者能随时掌握即时的成本信息,有利于科学决策、及时合理分配资源、加强产品成本的控制。

(二)成本信息的集成性。在ERP状态下,各种信息的集成将为决策的科学化提供必要条件。在ERP系统实施前,成本信息资讯依赖于人工计算,它的及时性与准确性难以保障,且很可能是过时的、片面的、局部的甚至是失真的。信息的集成机制不完善,无疑是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另外,以往的AIS在面临组织增减变化时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去修改与串联。而在ERP系统实施后,面对上述变化,便可以很快很轻松地进行衔接,使预算规划更为精确,控制更为落实,也使得实际发生的数据与预算间的差异分析、管理控制更为容易与快速。

(三)成本信息的远见性。ERP系统中的会计子系统与其他子系统融合在一起。会计子系统又集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于一体,充分发挥其集成优势,实现对业务数据的记录与计量,并转向对信息的加工、再加工、深加工,将当代管理会计的各种理论很好地付诸实施。这种系统整合及其系统的信息加工与供给,有利于财务进行前瞻性分析与预测。

二、ERP系统下的成本项目分类与成本类型

ERP系统的核心就是通过计算机管理降低企业对资源的消耗,而企业资源主要反映在厂房、设备、原料、在产品等诸多方面,这些方面正是成本的构成。成本项目是要根据管理上的要求来确定,一般可分为直接材料费、直接人工费和制造费用。直接材料费是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料、主要材料、外购半成品以及有助于产品形成的辅助材料和其他直接材料所发生的费用。对于直接材料费的计算一般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FIFO)或个别认定法。直接人工费是指直接参加生产的工人工资以及按生产工人工资总额和规定比例计算提取的职工福利费。制造费用是指企业各生产单位为组织和管理生产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包括管理人员工资和福利费、车间房屋建筑和机器设备的折旧费、租赁费、修理费、办公费、水电费、燃料费、动力费、机物料消耗费、劳动保护费等。在制造费用中,与产量有直接关系的称为可变制造费用,如燃料与动力消耗、机物料消耗等;与产量无直接关系的称为固定制造费用,如管理人员工资、办公费、修理费、折旧费、采暖费、照明费等。

直接材料费和直接人工费都是直接成本,它们可以根据材料费用和人工费用发生的原始凭证加以汇总和分配后直接计入各成本对象中。而制造费用是一种间接成本,当制造成本发生时,一般无法直接判定它所属的成本计算对象,因而不能直接计入所生产的产品成本中。通常的做法是先按费用发生的地点进行归集,再采用一定的方法在各成本计算对象间进行分配,然后才能计入各成本计算对象的成本中。

在ERP系统中,为了便于计划、监控、分析和维护产品成本,对于成本核算一般设置四种成本类型:一是标准成本,它经过反复认真的分析、模拟和测算后才确定的,是成本管理中的计划成本,是经营的目标和评价的尺度,反映了在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成本水平,有其科学性和客观性,在确定的同时应确定成本差异的允许误差。二是实际成本,即在生产过程中实际发生的成本,主要来自各部门的反馈信息,如工资单、领料单、采购发票等。三是模拟成本,指用于计划或决策的近似成本,是为了在成本模拟或预定过程中不影响现行数据而设置的,对于产品设计过程中进行价值分析很有帮助。四是现行标准成本,也称现行成本,类似于常说的定额成本,是一种当前使用的标准成本,或者将其看作标准成本的执行成本,反映的是生产计划期内某一时期的成本标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产品结构、加工工艺、采购费用和劳动生产率等因素会发生变化,因而也会导致成本数据发生变化,为了使标准成本数据尽量接近实际,可对现行标准成本定期(如3~6个月)进行调整,而标准成本保持不变。三、ERP中的作业成本法(ABC法)

作业成本法(ABC法)是在新的制造环境下产生的,最早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卡普兰和库柏提出来的。ABC法是以作业为核心,确认和计量耗用企业资源的所有作业,将耗用的资源成本准确地计入作业,然后选择成本动因,把所有的作业成本分配给作业成本对象,通过这样的微观分析和详细分配,使计算出来的成本更能真实地反映产品经济特征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ABC法遵循两个基本原则:一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二是生产导致作业的产生,作业导致成本的发生。应当说ABC法的理论本身并不复杂,但是由于企业的内部流程是千变万化的,成本动因也无法标准化,因此理论的实践变得比理论本身复杂多了。随着企业IT技术的广泛应用,ERP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所使用,ERP的集成性使得ABC法完全融入整个系统中,成本动因数据可以自动从ERP其他模块中获得,比如销售、采购、生产、人力、财务等,使ABC法能在企业中得到很好的应用。

四、ERP系统中的成本计算

在ERP系统中,成本计算的基本数据包括采购成本、材料定额、工时定额以及各种费用率等,它们分别记录在物料主文件、物料清单、工作中心和工艺路线等文件中。这些基本数据有些是数量性数据,如工时定额、材料定额;有些是价格性数据,如材料价格、各种费用率,它们的准确性决定着成本计算的准确性。产品成本的计算大致要经过以下几项工作:确定计算对象;确定成本计算期;核算材料实际成本;归集与分配各项生产费用;在产品和在制品之间分配产品成本。

erp管理系统论文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ERP的基本思想是把企业的业务流程看作是——个紧密联接的供应链,然后以现代计算机和网络通讯为工具,采用先进的管理思想与方法,整合优化企业所有的资源,实现准确生产,加速资金周转,减少库存,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顾客满意度,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的。ERP是企业管理创新的平台.实施ERP系统,将会促进企业管理思想和方法的变革;促进企业商业运营模式的革命;促进企业业务流程重组、组织结构与管理过程的整合;促进决策的科学化. 【论文关键词】ERP;企业资源计划;管理信息系统;企业管理 [中图分类号] F4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875x(2003)03-0010-04 进入二十一世纪,世界经济社会有两大发展趋势:一是经济全球化,企业处于全球化竞争环境之中,要求企业面向国际市场竞争,必须具备国际化经营的头脑,重新构建企业发展战略,重组与优化企业的资源;二是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网络与通讯普及,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并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电子商务的出现和应用,将逐步改变商业运作模式,人类社会正从工业经济时代迈向知识经济时代,顾客需求多样化与瞬息万变,技术创新不断加速,产品生产周期和寿命周期不断缩短,市场竞争不断加剧,所有这些都成为影响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约束条件和重要力量。在传统工业经济时代建立的商业经济规则,金字塔式的企业组织结构及管理模式难以适应新经济时代的发展要求.因此,企业要适应经济全球化竞争和管理信息化的要求,必须进行管理创新.ERP系统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思想的集成工具,能为企业管理创新提供平台.本文将着重论述ERP系统的特点,ERP系统在企业管理创新中的作用。 一、ERP系统是体现现代管理思想的一种先进的集成化的管理工具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即企业资源计划,它是由MRPII(Manufacturing ResourcePlanning,制造资源计划)发展而来的。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美国Cartner Group公司根据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发展和企业对供应链、价值链管理的需要,在MRPII的基础上提出ERP概念。它用一系列功能标准来界定ERP,其定义如下:。超越了MRPII的范围和集成功能;。支持混合方式的制造环境;。支持动态的监控能力、提高业务绩效;。支持开放的客户机/服务器计算环境。 ERP是以对整个企业的资源进行规划与控制的信息管理软件系统,它是一种基于企业供应链的管理思想,在MRPII的基础上扩展了管理范围的现代化管理软件工具。ERP的基本思想是把企业的业务流程看做是一个紧密联接的供应链,包括供应商、制造工厂、分销商、制造工厂、分销网络和客户等,并将企业内部划分成几个相互协同作业的支持了系统,如财务,巾场营销、生产制造,服务维护,工程技术等,然后以现代计算机和网络通讯为工具,采用先进的管理思想与方法,整合优化企业所有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资金,物资、设备,信息、时间和方法等),实现准确生产,加速资金周转,减少库存,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顾客满意度,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ERP作为现代企业管理思想与先进管理工具的集成,其核心管理思想就是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I.体现对整个供应链资源进行管理的思想。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要有效地参与市场竞争,就需要最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不仅要运用企业自身的资源,还必须把经营过程中的有关各方如供应商、制造工厂、分销网络、客户等纳入一个紧密的供应链中,才能有效地安排企业的产、供,销活动,满足企业利用全社会一切市场资源快速高效进行生产经营的需求,以期进一步提高效率和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总而言之,现代企业竞争不再是限于单一企业与单一企业问的竞争,而是一个企业供应链与另一个企业供应链之间的竞争.ERP系统能够实现对整个企业供应链的有效管理,适应了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市场竞争的需

erp管理系统论文范文第3篇

作业成本法和ERP(企业资源计划)都是20世纪80年代末后发展起来的新兴的管理方法。作业成本法,着眼于“作业”,依据作业资源的消耗情况(资源动因)将资源成本分配到作业,再依据作业对最终成本的贡献方式(作业动因)将作业成本追踪归集到产品,由此得出最终产品的成本。ERP系统是一个集合企业内部的所有资源来进行有效的计划和控制,以达到最大效益的集成系统。它是以实现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价值流和业务流的有机集成和提高客户满意度为目标,以计划与控制为主线,以网络和信息技术为平台,集客户、市场、销售、采购、计划和业务流程重组等功能模块为一体,面向供应链管理的现代企业管理方法。本文就针对作业成本法和ERP系统展开讨论,论文频道的管理学论文有更多内容提供。 探作业成本法与ERP系统的整合 一、问题的提出 在作业成本法发展的进程中遇到的最大挑战之一是ERP系统的实施。ERP系统及其软件的应用使企业的注意力从作业成本法转向基本资源(如人力、财务、生产、后勤资源等)的有效利用。ERP系统的应用也使公司怀疑作业成本法体系能否和耗资巨大的ERP系统相适应。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有:①观念偏差。有些企业可能认为ERP系统功能如此强大,没有必要再实施作业成本法,甚至认为ERP系统中已经包含了作业成本法。②精力有限。有些企业正在引入ERP系统,这可能要求企业进行观念、机构设置等多方面的转变,耗费企业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去磨合,因而会推迟或放弃作业成本法。③资金和风险。由于ERP系统从引入到实施要耗费大量的资金,此时,企业可能不会再考虑实施作业成本法,以免投入更多的资金和承担更大的风险。④其他原因,如技术上无法整合或企业规模和实力不允许等。目前的ERP系统绝大部分采用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并没有采用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与ERP系统有各自不同的立足点和功能,因而不应该由于ERP系统的实施而放弃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如果能将作业成本法的概念和方法整合到ERP系统中,并且能够从ERP系统获得作业成本法的数据,将会使企业的管理和决策更加合理,形成整体的最优化。 二、整合作业成本法与ERP系统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目的是以顾客链为导向,以作业链—价值链为中心,对企业的“作业流程”进行根本、彻底的改造,强调协调企业与顾客的关系,从企业整体出发,协调各部门、各环节的关系,消除作业链中一切不能增加价值的作业,促进企业整体价值链的优化,确立企业竞争优势。ERP系统的核心管理思想是供应链管理,即将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都看成是供应链上的环节,并将这些活动之间的关系转化为一种信息流。它把企业和客户、供应商有机联系起来,将企业内部的采购、计划、生产、销售整合起来,使得企业能对人、财、物、信息等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提高资源运作效率。ERP系统的最终目标也是通过对企业资源的优化,提高企业的市场效率和核心竞争力。可见,作业成本法和ERP系统的核心管理思想都是基于供应链管理,最终目标都是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因而两者并无原则上的差异。 采用作业成本法会得到比传统的成本法更精确的成本信息,因而作业成本法动摇了原有决策方法的基础,扩展了许多原有决策方法与模式的用途。在实践中,作业成本法应用于生产决策、定价决策、长期投资决策,可以提供更为准确、及时、相关的决策信息。所有这些都将影响到企业的预算、计划、生产制造、销售及盈利分析等管理活动,而这些活动都是ERP系统中重要的子系统。采用作业成本法的ERP系统与采用传统成本计算法的ERP系统相比,会提供更准确的信息,让企业进行更有效的计划和控制,以确立企业的竞争优势。通过分析不难看出,对一个具备相应条件的企业来说,同时实施作业成本法和ERP系统是很有必要的。 作业成本法和ERP(企业资源计划)都是20世纪80年代末后发展起来的新兴的管理方法。作业成本法,着眼于“作业”,依据作业资源的消耗情况(资源动因)将资源成本分配到作业,再依据作业对最终成本的贡献方式(作业动因)将作业成本追踪归集到产品,由此得出最终产品的成本。ERP系统是一个集合企业内部的所有资源来进行有效的计划和控制,以达到最大效益的集成系统。它是以实现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价值流和业

erp管理系统论文范文第4篇

(一)资金投入不足

目前,虽然一些经济效益良好以及规模较大的煤矿企业在信息化方面已经达到了先进水平,但还有很多企业由于资金投入的不足在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方面如交换器和服务器等水平不足,导致不能充分发挥ERP系统的作用。

(二)专业人才匮乏

在引进新技术的时候,必须要相应的专业人员才可以将这项技术的所有优势发挥出来,但由于在煤矿企业中管理方法是企业的主导者使用的,因此主导者在专业技术方面必须要有一定的能力,但很多煤矿企业在这方面都做得不够好,影响到了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

(三)相关软件成本过高

对于ERP系统,相关软件的培训费、购买以及后期维护升级的费用非常高。因此,也造成了煤炭企业应用ERP系统的成本很高,对应第一条,需要资金投入足够的煤炭企业才可以充分应用ERP系统的所有部分,发挥出其全部作用。

(四)相应技术支持人员变化大

在ERP系统的应用当中,相应的技术支持人员变化非常大,很容易对管理工作的连续性造成影响。一个大型的应用系统必须要有系统提供上的技术支持才能够让系统顺利运行,但目前ERP系统的技术人员流动非常频繁,这样就会很容易破坏煤矿企业管理工作的连续性,影响工作效率,延长工程周期。

二、ERP系统在煤矿经营管理中的应用

(一)财务管理系统

只有让ERP系统的正常运行得到保证,才能够让矿井的经营业绩真正得到体现。目前煤炭企业的集团化的管理模式,促进了其财务管理的不断发展,通过应用ERP系统从原来的财务核算型向分析管理型顺利转变。分析管理型跟财务核算型不同的是,以往在进行管理的时候只重视账务管理的观念,而分析管理型对企业投资者的利益进行了充分的考虑,能够让投资者财富的最大化得到实现,从而让企业的平稳发展得到有效的保证。在煤矿ERP系统当中,可以以报表管理以及财务核算系统作为基础,以经济运行评价以及财务指标分析作为提高点,充分参考各种不同数据,充分利用各种不同的分析模型,让每个子公司和分公司的经营特点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在生产、经营、资本运营以及管理核算中发现问题的时候,要及时解决,让生产管理、经营管理以及财务管理三者有效的结合在一起,让煤炭ERP系统各个部分的正常运行以及平稳发展得到了保证。

(二)供应物流管理模块

跟大多数企业不同的是,煤炭企业并不存在供应链。因此,在煤炭ERP系统的系统当中,必须考虑将企业自身需求和内部的制造活动以及供应商的制造资源有效的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完善的供应链,并通过有效的管理手段去管理供应链上的全部环节。在煤炭ERP管理系统当中,供应物流管理模块的重要性非常大,能够有效衔接预算管理系统以及供应链,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行。在煤炭企业当中,应用供应物流管理系统,能够有效让收发存信息自动化管理、物资统一比价采购管理以及物料零库存管理得到实现。具体步骤如下:第一,物料使用单位提出物料领用申请;第二,矿审批部门在收到申请并批准之后,在网上对申请信息进行录入;第三,采购部门进行比价,通过最优方案进行采购,并开始送货;第四,在使用单位确认收到货物之后,财务部门通过发表对结算手续进行办理,审批部门对当初拟定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批。通过这样的一系列流程,让财务系统和供应物流系统的数据得到了统一,在供应系统进行审批之后的数据可以直接给财务核算系统使用,有效降低了人力、时间成本以及物流管理劳动强度,让物流管理中的库存积压最大程度的减少甚至不再出现。

(三)营销管理模块

在企业的销售管理方面,煤炭企业也跟制造业有很大的不同。在很多煤炭企业当中,都是直接通过销售系统来对企业中的订单、结算情况以及客户档案进行存储和管理,定期通过财务核算来比较预算数据和报表管理系统中的实际完成数据,找出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尽快解决,这样,就可以在以后的经营中避免同样的问题再次发生。对于煤炭企业来说,营销管理的思想也是以客户的需求为重点,在这基础上对企业的生产进行活动进行规划。在煤炭企业中,可以通过客户档案的信息将每一个客户的大大小小的信息记录下来,通过客户档案来对客户的类型进行有效的区分,并提供最适合客户的产品和服务。同时,也要让客户能够方便并快速的能够查询到订单的交款、物流以及结算情况等,提升客户体验。在煤炭企业当中,销售分析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对企业的实际销售效果进行综合的评价。可以通过ERP系统来对各种必要的统计数据进行搜集,比较统计报表提供的信息。统计数据在面对不同目标的时候也要对口径进行改变,可以按照客户分类统计、按照销售产品分类统计、按照销售分类统计以及按照市场领域分类统计等等。这样做可以让统计数据的横向对比更加方便,让企业的决策可以更加顺利的进行。在煤炭企业ERP系统当中,为了能够让营销管理模块得到实现,必须要与其它模块相结合,进行各种信息的输入输出工作,尤其是财务核算中的收入核算以及资金结算模块,可以让客户交款和结算情况非常清楚的显示出来,这样就可以让营销管理模块的功能变得更加完善,效率也更高。

(四)人力资源管理模块

在煤炭企业当中,工薪成本占据产品成本的份额非常大,特别是在开采难度较大以及气候、地质环境复杂的矿井中,工薪成本更是不容小视。在煤矿ERP管理系统当中,应用人力资源管理模块,可以有效的对企业的薪酬、绩效、人事档案、教育培训以及保险保障进行管理,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效率,让企业的平稳发展得到保证。首先,对于绩效考核和薪酬计算。煤炭企业中的各个部门要定期在系统中录入每个员工的绩效考核结果,这样在月末薪酬结算的时候,就可以利用系统中的绩效考核数据,对每一个的员工的薪酬进行计算。通过这种薪酬计算的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也可以让每个员工清楚自己的薪酬组成部分,减少不必要的纠纷。其次,对于煤炭的人事档案,可以通过计算机等技术对所有员工的人事档案进行电子化,这样在有需要对员工人事档案中的某些信息进行查询和统计的时候就可以非常方便,让企业的整体工作效率得到了不小的提高。第三,对于煤炭企业员工的教育培训工作,可以先建立职工的在职职业电子培训档案,再根据每个职工所在职位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培训教育,取得上岗证书之后才可以上岗工作,满足煤炭企业的相关规定以及安全生产的需要。同时,在进行人员调配时,也要对接任者的上岗资格进行考虑,如果接任者不满足上岗要求的话,也要先让其接受对应的培训教育,在取得上岗证书之后才能接任。通过应用ERP系统,可以更好的让煤炭企业内部的工作人员进行交流,岗位之间的人员流动也变得更加方便。第四,对于员工的保险保障,也要建立一份对应的档案,对每位员工的保险保障信息进行记录,让每一位员工应扣缴的保险费、企业年金以及公积金等一目了然,如果出现了欠缴情况,可以及时发现并提醒员工,让不必要的纠纷大幅减少。同时,对于员工劳动保护用品的发放,也要建立对应的系统,保证每位员工都能够及时领取劳动保护用品,并对其进行记录,让劳动保护用品的浪费以及发放不及现象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控制。

三、结语

erp管理系统论文范文第5篇

物资供应管理系统,通过信息化平台,引入供应链思想,与材料、设备提供厂商建立双赢模式,可以代储供应商物资,在实际消耗后,通知供应商进行结算。根据历年的经验数据,建立物资的最佳库存数,设置安全库存界限和超储界限,有效控制库存,既要保证连续生产的需要,又要最大限度的降低库存,通过实际发生数与建立的规则进行对比,不断的修订优化。通过不同物品的分类管理,达到抓大放小,资金占压较大的物品必须达到矿区统一管理,根据8:2法则,控制住了20%的大物品,可以生产80%的效益。以企业生产计划为核心,通过综合分析企业物资消耗情况和以历年的数据为依据生产企业物资需求情况经验数据,制定合理的物资采购计划、物资供应计划,支持多维订货和物资供应过程的控制;支持按物料自定义审批流程;系统支持多类型、多地点的仓库管理,通过对物资库存的科学管理和物资信息的动态跟踪,实现物资的合理配送与发放控制,从物料消耗管理实现成本的控制。保证整个物资供应活动按质、按量、按期、和按计划的进行。确保企业的经营活动有条不紊,从而有效降低库存资金占压,使企业获得史大的经济效益。

二、带来的效益

ERP系统的应用,不仅方便了材料的审核、统计,更是在成本管理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计划编制:编制年度成本计划,将年度生产作业计划录入系统,通过计算,可以得出采煤、掘进、巷修、安装的材料费成本。编制月度成本计划,每月录入月度计划,利用成本系统可测算当月成本费用。

2.成本考核。每天下班前,我们都会对系统作一次日清日结,对各生产单位“考核”一次,结算出当天各单位的成本耗费情况,对于成本节超异常情况,及时查找原因,对症下药。月底,将“月度生产验收表”录入系统,从成本系统中计算各队材料消耗,核算出各队材料费用。通过实际材料费与定额材料费的对比,可以分析出材料费的节超原因,通过实际材料费与计划材料费的对比,可以分析出月度生产计划的执行情况。

三、ERP常用模块的构成:

1.供应基础数据。主要功能查询材料、配件的信息及单价。

2.使用计划管理:主要功能是制定、审批与查询年度计划;制定、审批与查询月度计划。每月20-25号各生产单位根据各队当月生产作业计划,编制材料需求计划,按统一格式(分材料、配件)报送。审核后导入ERP系统,送审至供应部,审核后,生成正式月度物资需求计划。ERP系统可导入年度、月度材料计划。计划的导入减少考核员手工录入的工作量。

3.入库管理。主要功能是开物资到货单;审核入库单;办理物资到货入库。

4.出库管理。每日各队根据当班生产需要,在网上填制“领料单”,并发送至经营办,经营办根据调度日报、生产计划及现场情况审批当日料单,供应计划员及库房管理员根据审批后的“领料单”,结合库存量办理“物资出库单”,材料超市根据物资出库单编制“物资配送单”,运输区根据“物资配送单”,将材料装车并配送至井下各施工地点。材料的网上制单、网上审批、网上配送,实现物资的快速配送,既满足了生产需要,又降低了企业材料库存资金占用。

5.物资信息查询。主要功能是查询库房信息;查询物资收、发、存信息;查询物资台账;查询领料单明细。

6.物资综合报表。主要功能是物资收、发、存明细表;物资收、发、存汇总表。

四、成本系统常用功能模块。

1.企业档案信息维护。此模块用于维护组织机构信息,成本系统所使用的组织机构与ERP系统使用的组织机构相同,不需要在成本系统中进行维护,如果组织机构有变动,通过ERP系统来进行维护;

2.月结记录维护,月结记录维护模块主要功能是确定相应的会计周期,每年年初自动生成。

3.部门属性维护,部门属性维护模块主要功能是维护成本考核的基本单位,在物资出库数据导入、成本计算都需要使用到。

4.计量单位转换维护,计量单位转换维护模块的主要功能是维护定额中的统计单位与物资信息中计量单位不统一时,需要进行相应的计量单位的转换,保证成本系统中计量的定额单价的准确性。计量单位转换信息可以导出为EXCEL文档。

5.物资信息维护,物资信息维护模块中的物资信息与ERP中物资信息是同步的,在成本系统不需要维护,主要是提供物资信息的查询功能。

6.物资出库数据导入,物资出库数据导入模块主要功能是对已经维护的考核单位的物资出库数据导入到成本系统中。

7.生产计划导入。生产计划导入模块主要是导入各矿月度生产计划数据,为成本计算提供计划成本计算数据。

8.成本计算,成本计算模块是对已经导入的生产计划数据、物资出库和生产系统中的验收数据根据成本材料消耗定额进行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保存,在此模块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对计算结果进行查询,可以帮助我们校对数据。

9.定额查询、定额查询模块主要是提供定额信息的查询,并可以导出为EXCEL文档保存。首先定额查询条件。有如下的查询条件。定额编号、费用明细编号、定额名称、巷道断面上限、巷道断面下限、煤层编号、煤岩类别、定额类型、工作类型支护型式、工作面斜长上限、工作面斜长下限、计划价、年份、计量单位、坡度上限、坡度下限、喷厚上限、喷厚下限定额量、支架型号、上下山、走向长度上限、走向长度下限。根据这些条件我可以查询出我们需要的定额信息

10.报表设定,报表设定模块主要提供我们一个自定义报表设定功能,可以根据我们实际需要来定额报表,报表每个单元格取数方法由我们自已来确定,灵活性很强。目前根据需要我们将报表定义为三类报表,掘进报表、采煤报表和安拆报表

11.报表打印。报表表印模块主要功能是对已经定义好的报表进行计算,显示计算结果。计算可以选择要计算的考核单位。

12.生产经营统计表生产经营统计表模块主要功能是提供一个固定格式的各矿生产经营统计查询功能。查询条件可以自己选择,可以按生产单位查询、也可以按工程项目查询、也可以按工程项目类别查询,查询日期可以自己选择,查询结果可以导出EXCEL文档,并且可以进行数据挖掘,查询相对应的明细信息。

13.成本预算。成本计算模块主要功能是按年度生产计算和月度生产计划进行成本测算。测算有年度测算和月度测算两种,测算的依据是生产计划、成本定额、定额平均单价,目前提供采煤、掘进、安拆三种项目类型进行测算,结果可以导出EXCEL文档。

erp管理系统论文范文第6篇

在现代企业中,应用ERP系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首先,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现代企业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在最大限度地追求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如何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企业管理人员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在ERP系统中,可以实现对人力、物力、设备、资金等资源的协调运作,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其次,有利于促进学习型企业的形成。ERP系统的应用,能够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各类信息进行相应的整理,确保信息的有效传输,为学习型企业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于企业员工而言,在扁平化、网络化的企业中,更容易实现相互之间的交流和学习,增强对于企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为员工个人的长远发展提供有效的实施平台。然后,有利于改善企业的财务状况。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企业的财务状况相对较差,其中最为关键的原因,是资源的运作效率差,成本控制力差。对此,ERP系统的应用,为企业提供了一体化、多层化的财务管理支撑,实现了不同业务部门信息的交汇,实现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有效统一,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改善。最后,有利于客户满意度的提高。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人和客户是管理的中心。ERP系统的应用,为企业提供了一套新的商业运营模式,能够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而ERP的核心思想之一“敏捷制造”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二、ERP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ERP系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采购、生产、库存、销售以及财务等方面,这里主要针对其在企业会计和财务管理中的应用进行简要分析。

1.ERP在企业会计中的应用

对于现代企业管理而言,会计核算的作用,主要是对资金在企业各项经济活动中的变动过程和结果进行记录、核算、反映和分析,包括了总账、应收帐、应付账款、固定资产等。因此,从物理层面分析,ERP系统中的会计核算模块,涉及上述各种功能模块,对于企业会计核算整体水平的提升有着不同忽视的作用。

2.ERP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财务管理的功能,主要是基于会计核算数据信息的分析,进行相应的预测、管理和控制活动,其主要侧重于财务计划、控制、分析和预测,强调事前计划、事中控制和事后反馈。在ERP系统中,财务管理模块实现了从事后财会信息反映到财务管理信息处理,再到多层次、一体化的财务管理支持,吸收并嵌入了先进企业的财务管理实践,对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业务流程进行了改善。不仅如此,ERP系统为企业各地的分支机构提供了一个相对统一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平台,同时也可以支持世界各国当地的财务法规及报表要求。

3.ERP在成本控制中的应用

对于现代企业而言,成本管理需要一个能够对企业各种成本发生进行计划、监控和管理的全面集成化系统的支撑,协助企业的各项业务活动的有效运作,迎合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典型的ERP系统中,所有的成本管理应用程序都能够共用相应的数据源及标准化的报告系统,同时,相同的用户界面使得系统的操作非常简单,使得对于成本的收入和监控能够有效贯穿企业所有的职能部门。具体来讲,在成本管理中,ERP系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成本控制和利润实现两个环节。

(1)成本控制

ERP系统的应用,能够对企业的生产成本及管理成本等进行控制,降低采购费用和库存成本。对于企业管理人员而言,应用ERP系统,可以对采购材料的价格、名称、质量等进行查询,为后续采购的采购提供指导和参考,对物资采购人员可能存在的腐败行为进行监督,也可以对各种型号的物资和供应商进行对应,对于出现质量问题的物资,可以追究采购人员和供应商的责任。在生产环境,通过全面质量管理,能够对员工的工作效率进行控制,将成本核算细化到每一天,提升成本核算的精确度。不仅如此,结合ERP系统的相关记录,能够减少盘点人员的工作量,降低库存水平过早带来的资金占用,减少将库存成本。

(2)利润实现

通常来讲,在ERP财务系统中,主要包括三个模块,即报表分析子模块、预算管理子模块以及资金管理子模块。系统中的总账系统实现了其他子系统的无缝集成,不仅能够减少数据的重复录入,还可以实现数据的自动收集,提升财务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会计相关模块则实现了上级部门列账处理,能够有效加快资金审批和拨付的速度,减少其中存在的往来误差,同时实现了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在ERP系统中,能够自动生成相关凭证,保证会计信息的规范性和可靠性,系统自带的实时跟踪功能,可以保证企业财务管理的及时性,确保企业利润的有效实现。

三、ERP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前景

在我国,企业应用ERP的趋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向,一是量的扩张,二是质的提升。量的扩张是指ERP在企业中的应用不仅体现在制造业,也逐渐向着服务业及其他领域扩展,尤其是最近几年,流通领域的企业应用ERP的比例显著增加;质的提升是指在我国,企业数量庞大,每一个企业的发展阶段、技术水平以及市场结构等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此,在应用ERP系统时,一般都是遵循“量身定制”的原则。从整体方面分析,企业在对ERP的应用方面,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企业之间的差距非常巨大,能够真正保证ERP成功实施的企业并不多。而且,ERP管理系统的应用多集中在财务和供应链方面,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许多企业缺乏对于ERP的全面认识,片面重视信息流而忽视物流,对于物流的控制不足;二是企业领导参与程度不足,ERP的应用缺乏有力支持;三是对于资讯服务缺乏科学认识,在软件选型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企业在应用ERP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四、结语

erp管理系统论文范文第7篇

Abstract: The system of ERP improves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among enterprises is paid extensive attention to. Furthermore, basic data is the key of the implement of ERP system. Otherwise basic troubled management, functional organization and low management efficiency etc. make difficult collection and transfer of data and information, and so the implement of the ERP system needs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in the details of our enterprise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in the implement of ERP system, and analyses the actions of improving the use of basic data in order to give directions to the implement of ERP system in our enterprises.

关键词: ERP系统;业务流程再造;基础数据

Key words: ERP System;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asic data

中图分类号:TP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2-0197-02

0引言

ERP系统是由物料需求计划(MRP)和制造资源计划(MRPII)发展而来的,1990年,Gartner Group率先提出了ERP的概念[1]。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Gartner Group于2000年在ERP概念中引入协同商务(CPC)的概念提出了ERPII的全新概念,对ERP的流程以及外部因素提出了更多的要求。ERP系统是为企业提供一个统一的、共享的管理框架和数据库共享平台,不仅能够将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的管理信息集成,打破了职能分工造成的信息化孤岛,而且提供了各个部门需求信息服务。ERP系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改变了企业信息传递方式,提高了企业运作效率,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然而,实施ERP是个系统工程,涉及到企业的各个部门,从最高的领导层到最底层的操作人员。而对于这样一项耗资巨大、费时费力的系统工程,很多企业没有采用过MRP或MRPII系统,企业运作是职能化分工式管理,在生产过程中机器也是功能机群布置;采用实施ERP系统之后,企业未对管理方式做出根本性变革,即没有实施BPR,导致了企业只是利用计算机代替原来的手工操作,在业务效率方面有时没有提高,反而降低了,造成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同样需要在企业里实施ERP系统,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必须与ERP系统共存,ERP系统是实施业务流程重组的技术手段。

在BPR与ERP的结合方面,国内学者也做了不少研究。李震、张惠民在《企业信息化中BPR和ERP系统的整合研究》在理论上论述了ERP实施中进行业务流程重组的必要性[1]。梁育玮、隋春明在《流程再造在企业ERP建设中的作用和意义》中明确指出,BPR是成功实施ERP并达到预期应用效果的关键[2]。周小明等在《BPR和ERP的理性整合》一文中指出,BPR和ERP在现代企业建设中互相依赖、互相促进,只有把两者理性整合起来,才能取得预期的良好效果,在理论上详细地分析了BPR和ERP的关系[3]。张凤兰在《ERP环境下企业会计业务流程重组策略》一文中提出了,利用ERP系统提供的信息资源设计出一套会计业务流程重组体系[4]。然而,在BPR与ERP的结合方面研究,多数停留在理论分析它们两者之间的关系,只有少数文章在面向ERP系统提出了一些会计体系的业务重组。而基础数据收集与传递、使用,是成功实施ERP系统的基础,基础数据的建立和维护是ERP系统赖以生存的环境。在实施ERP系统进行业务流程再造时,应充分考虑数据收集的便利性、传递的效率、减少数据差错的措施,以保障ERP系统的实施效果。

1业务流程再造

1993年,迈克尔・哈默与咨询专家詹姆斯・钱皮在《企业重组一经营管理革命的宣言书》一书中阐述了BPR的基本概念[5]。BPR的基本内涵就是以作业过程为中心,摆脱传统组织分工理论的束缚,提倡顾客导向、组织变通、员工授权及正确的应用信息ERP系统少有成功的案例。

实施ERP系统需要进行业务流程再造,ERP系统与BPR两者互为条件,两者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才能显著地改善企业管理绩效。ERP系统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需要树立先进的管理思想,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而且ERP系统能否达到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的目的,也需要企业实施BPR来保障。BPR技术,达到适应“3C”(Customer,Competition Change)的目的。

BPR的基本思想是突出流程,理顺并简化流程,强调以流程为导向的组织模式再造,集成从订单到交货或提供服务的一连串作业活动,跨越不同职能与部门分界线,追求企业组织的简单化和高效化。

BPR打破旧的管理规范,摆脱现行系统,从零开始,展开功能分析,将企业系统所欲达到的理论功能,逐一列出,再经过综合评价和统筹考虑筛选出最基本的、关键的功能并将其优化组合,形成了企业新的运行系统,获取管理理论的重大突破和管理方式的革命性变化。BPR的实施过程如图1所示。

BPR曾被称作是“恢复美国竞争力的唯一途径”,彻底改变企业业务流程,建立流程管理方式,也是成功实施ERP的基础。

2面向ERP的业务流程再造

企业管理就是对资源和数据信息的管理,ERP正是为企业提供了这样的数据管理平台,其涉及的数据很多。而面向ERP的业务流程再造,不仅要进行业务流程的优化,而且要根据ERP实施目标,针对ERP对数据的要求进行业务流程重组与优化,使数据更容易获取、传递、共享以及能够更好地为企业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2.1 ERP在我国企业中实施的目标ERP是在西方发达国家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孕育、发展和壮大的,在我国实施过程中,必须与我国的国情以及企业状况相结合。

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的基础数据管理混乱,管理组织设计是面向职能分工的,实行分散、独立的企业管理方式,效率及效益低下、缺乏核心竞争力。这就需要我国企业在实施ERP之时必须进行有效的业务流程重组,把实施BPR的目标与ERP的目标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改造现有业务流程,打破职能分工的组织形式,建立面向业务流程的组织机构和管理方式,以便于ERP系统进行基础数据收集与传递,提高企业管理效率与效益。

职能分工型企业开始采用ERP系统时,初期的目标是准确计划、及时交付、提高企业管理效率;随着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ERP系统的目标逐步转向企业决策层,以支持企业决策,实行商务智能管理为目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供应链上企业的协同管理与合作伙伴协同商务管理,不仅提升单个企业的管理水平,而要最终提升整体供应链的运作效率。

2.2 面向ERP的业务流程再造根据企业战略以及ERP系统实施目标,我国企业在实施BPR时,在企业业务层面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化业务流程,提高数据的可获得性,并将数据进行标准化管理,开展有效的数据使用管理;在企业的管理层面,改变企业的组织结构形式,转换数据传递的方式,在企业部门内形成水平沟通,提高数据应用的效率;在企业的战略层面,形成持续改进的企业文化,以提高顾客满意度为目标,注重顾客的信息反馈,及时确定、调整企业BPR的方向,最终实现ERP系统的供应链协同目标。面向ERP的业务流程再造过程如图2所示。

我国企业在具体实施BPR时须遵循以下原则:注重整体流程优化,组织依流程定,而不是流程依组织定,充分发挥每个人在整体流程中的作用,利用信息技术协调分散与集中的矛盾,实现从职能管理到面向业务流程管理转变。

2.2.1 企业业务层再造收集完整而准确的基础数据,是ERP成功实施的必要条件。这些基础数据包括:物料与产品信息、仓储数据、能力信息、需求信息、供应方信息以及财务信息等。而这些基础数据来自于企业的业务层,对企业业务层再造时,不仅要进行有效地业务优化与重组,还需要面向ERP信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数据的可获得性。

2.2.1.1 业务层业务优化在企业业务层进行业务再造时,需要对所有的业务流程进行认真的审视,区分增值业务流与非增值业务流,利用“5W1H”提问技术以及“ECRS”原则进行详细分析流程有无效率、是否合理,逐步形成规范的、标准的业务流程。

2.2.1.2 面向数据收集改造业务流程业务层是产生企业数据的作业层面,在进行业务再造时,应充分考虑数据收集的便利性。标准化数据与业务流程、消除非增值业务流以及实现一个物流等,可以大大提高业务层面数据的可获得性,能够为实施ERP系统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业务流程规范后,企业在利用ERP系统进行计划、调度的工作量也大大减少,更能体现ERP系统的效果。

在企业业务层进行流程再造时,应注意使用信息技术,应用条形码、数据采集器等数据收集的使用,尽量减少、代替手工操作,保证数据获得的效率与准确性,减少人为差错。

2.2.2 管理层再造以业务为导向,根据企业情况以及产品或服务特点,打破企业职能分工的组织结构,建立扁平化组织,彻底改变数据的传递方式,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加强企业管理效果。

在扁平化组织模型中,原来中层领导的职能、作用发生了变化,由业务负责人转化为:监督、训导、行政管理角色,并对企业的业务全局平衡。而各个流程控制点、负责人实际是对企业的最终流程业务负责,也就是对企业最高领导负责。

在管理层再造过程中,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在追求企业组织的简单化和高效化的过程中,冗余环节的删除、层次结构的压缩,信息通道的畅通等方面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信息技术的出现形成和促进了BPR,BPR也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持。BPR是企业适应环境变化,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发展壮大的途径,企业信息化可以说是企业BPR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工具和手段。

扁平化组织的构建,保证了ERP能够顺畅地传递信息和数据,减少了信息流转的中间环节,降低了信息的差错率,可以极大地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

2.2.3 战略层面再造在战略层面上的再造,主要是更新员工的观念,建立、建设企业文化,将持续改善的思想在企业内部进行贯彻和实施,实现企业的总体战略目标,更好满足顾客要求,提高企业的顾客满意度。

BPR的实施,对员工的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在实施组织革新的BPR过程中员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员工认同流程,接受并发挥主观积极性,对流程再造形成持续不断地改进,从而有效地保障BPR的效果,及形成持续改进的过程,进而形成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同样,再造必须以顾客为出发点,顾客的评价就是原则。在BPR中利用柔性制造的思想,并注重顾客的信息反馈,及时确定、调整企业BPR的方向,最终实现ERP系统的供应链协同目标。

基础数据收集的目的最终要体现在支持企业的战略决策上,企业各层面通过数据的收集、传递与使用有效的结合在一起。 在战略层面上,更应注意企业内部与外部数据的接口,内部数据与外部数据形成统一规范,同时加强信息技术如自动订货系统、分销资源计划等的应用。

3结论

许多企业实施ERP系统的经验失败经验已经证明,在职能分工型企业中实施ERP系统,需要实施BPR,建立面向ERP的业务流程。而基础数据作为成功实施ERP系统的基础,企业在进行业务流程再造时不仅仅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对业务流程进行化,还应该利用信息技术充分考虑数据收集、传递与使用情况。在充分考虑数据管理的基础上,面向ERP系统进行业务流程再造,保证了数据收集的便利性,提高了数据传递与使用效率,进一步保障了ERP系统的实施效果。

参考文献:

[1]李震,张惠民.企业信息化中BPR和ERP系统的整合研究[J].当代经济,2005,(10):81-82.

[2]梁育玮,隋春明.流程再造在企业ERP建设中的作用和意义[J].吉林电力,2009,10(5):55-56.

[3]周小明,高晓兴,牛孟渔.BPR和ERP的理性整合[J].微计算机信息,2006,(22):119-121.

erp管理系统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ERP;质量管理系统;集成;DBLINK

0 引言

随着某大型制造企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已经成功实施了ERP、MES、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等多个应用系统,系统的业务量和业务的复杂度都在不断增加,数据集成、功能集成、业务流程集成等要求也在不断的升级。

ERP系统金属检验模块与质量系统的集成对于促进企业业务拓展,降低信息系统运作和管理成本,信息数据统一管理,提高数据处理效率等都具有积极作用。作者在综述企业金属进货检验流程的基础上, 着重原流程与集成后流程的区别以及系统相关业务集成、数据结构的设计和功能实现。

1 需求分析

企业为强化质量过程控制,实现质量管理闭环归零的要求,实现全过程质量追溯、需要将质量活动纳入一体化管控,这就要求同ERP、MES等系统进行集成,将其他系统中的质量信息纳入质量系统,消除信息孤岛。

其中金属进货检验部分目前在ERP系统检验模块内进行,为了实现企业质量信息统一管理,全面搭建质量管理系统,进货检验信息必须在公司质量管理系统内进行管理,而金属进货检验信息在ERP系统内也是库房的必要信息,造成此部分数据业务人员两套管理系统需要重复录入的局面,这样势必增加业务人员的工作量,同时难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所以为了满足实际业务需求,减少业务人员的工作量,使操作更加便捷,同时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一致性,ERP系统与质量管理系统集成就显得尤为重要且迫在眉睫。

2 功能设计

2.1 ERP系统金属进货检验流程

1)金属库存保管员接到采购员通知后进行入库,且在ERP系统内进行入库接收,接收到待检库,且在系统内打印“入库单”,传递到金属质量检验员处;

2)金属质量检验员进行入库检验,且在ERP系统内进行金属入库质量检验结果的录入,将检验结果单号传递回金属库存保管员;

3)金属库存保管员根据质量检验结果单号,合格如生产库,不合格入不合格库。

2.2 ERP系统与质量系统集成设计

2.2.1 ERP系统形规划与设计成检验任务信息中间表

ERP系统将采购物料数据信息通过向质量系统开放的中间表的形式同步至质量系统;ERP系统开发质量检验信息包括:物料名称,批次号,合同号,物品单位,计量单位,状态(未读取为0,已读取为1)等;以检验任务ID为唯一标识。

2.2.2 质量管理系统读取检验任务信息

质量管理系统1~2分钟读取一次;

2.2.3 进行检验

质量管理系统根据检验任务,提交检验结果且可以多次提交,质量系统检验结果实现动态增加行;提交检验结果按合格和不合格分为两条记录保存到检验结果中间表,多次提交生成多条记录;质量管理系统实现可修改检验结果数量,ERP需要同步,ERP系统新增记录或修改记录。

2.2.4 ERP系统接收质量管理系统检验结果

ERP系统读取中间表信息。信息包括:检验结果,数量,人员,是否修改,处理结论。唯一标识为检验任务数据库ID; ERP系统将生成的质量检验标号保存到质量系统提供的质量检验结果中间表中,字段包括:检验任务ID,质检编号。

2.2.5 质量管理系统接收ERP系统生成的质检编号

质量管理系统读取中间表,读取后修改状态为1,数据在检验记录中显示。

3 数据结构设计

3.1 向质量管理系统开放用户权限

3.2 创建DBlink

3.3 ERP中采购物料数据信息同步至质量系统

将ERP中需要检验的任务写入中间表中,开放给质量管理系统。 ERP向质量系统传质量检验任务数据通过中间表,QA_STATE字段标识质量系统是否对数据处理过,“0 ”为 未处理;“1”为已处理 质量系统接收状态;QA_ID字段标识检验任务ID,为表的唯一标识;授予质量系统对表的查询、更新权限,具体字段如下:合同号、物料编码、物料说明、批号、采购数量、计量单位、质量系统接收状态、检验任务ID

3.4 质量系统将采集的质量检验结果信息传入ERP系统

质量系统将质量系统检验结论写入此中间表中,QA_RESULT_STATE字段代表ERP系统接收状态,ERP更改QA_RESULT_STATE字段,“0 ”为 未处理;“1”为已处理 (其他状态如报错状态等具体与质量系统待定);

质量系统传入的质量结果,同一种物料,可以分别形成多个批次,每个批次可以进行多次检验,形成多条检验结论,qa_tran_id字段做为唯一标识,QA_ID字段对应ERP检验任务ID,一个QA_ID可以对应多条事物。且针对每条检验结论,可以进行修改,且修改记录INSERT_TYPE=2,sequence1 ERP生成的质量检验结果;质量系统将针对批次生成的检验结论传入ERP系统, 具体字段如下:质量检验编号、创建人、批次、计量单位、数据更新类型、检验数量、检验结果、检验任务ID、ERP系统接收状态、事物ID。

3.5 ERP将生成的质量检验编号回传给质量系统

将ERP生成的质量检验编号回写到sequence1字段处,且将QA_RESULT_STATE字段值修改。

3.6 关键技术

3.6.1 两次数据交互

ERP质量系统与质量管理系统集成设计需要进行两个系统间的2次数据交互,第一次是将ERP内需要检验的数据传递给质量系统,质量系统在内部进行检验操作,之后将结果回传到ERP系统内,第二次是ERP系统将通过质量系统传递出的结论生成的检验单号再次传给质量管理系统,以便检验人员可以不用登录ERP系统而得到ERP系统内的质量检验单号,传递给库房管理人员,进行 ERP系统内根据质量检验单号的下一步转库操作。

3.6.2 同一批次物料可以进行分批检验和修改

ERP系统内可以对同一批入库的物料进行分批检验和修改操作,这就要求集成程序设计成每个检验任务要对应多个检验结果,且每次操作必须要可以唯一标识,以便回传质量检验编号。

4 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ERP系统内金属进货检验业务、质量(下转第320页)(上接第294页)管理系统金属进货检验业务的分析和研究,设计实现了一种基于DBLINK连接的集成方式,集成的实现可以较好的解决业务人员数据两次录入的问题,既能满足企业目前ERP系统金属进货检验入库业务的连通要求,同时又能满足企业对供应商质量、进货检验、过程检验、理化试验过程质量一体化管理的需要,也为今后企业内其他集成业务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启申.ERP_从内部集成起步[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erp管理系统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ERP;会计教学;教学实效

ERP是企业资源规划系统的英文缩写,该理论于上世纪90年代由著名的高德纳咨询公司首次提出,作为当今最为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之一,该理论一经面世就获得了企业管理者的青睐,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有效策工具。ERP系统对于企业管理的影响是颠覆性的,这尤其体现在会计领域,ERP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倒逼着基础会计的教学模式发生相应的变化以适应这种趋势。在此背景下,本文就ERP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一番探讨。

一、ERP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应用

ERP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宏观以及微观两个层面,宏观层面是指ERP的架构在不断扩展,而微观层面则是指管理模块的细化,宏观以及微观层面的互动导致了基础会计教学模式的改变。

1. 宏观层面。

企业传统的会计工作一般仅局限在数据的收集以及事后的反馈层面,其在进行辅助管理策方面的功能较弱,无论是在实效性方面,还是在针对性方面都存在很多的不足。而企业会计工作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来确保企业在资本层面具有可持续发展性,这要求会计工作应具有一定的预见性,而引入ERP系统后,则可大大改变这一现状,因为依托ERP这一系统平台,会计数据的实时性以及有效性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同时在会计工作的框架层面其所覆盖的范围也更加广泛了,这不仅涉及到企业自身,还包括企业的供应商以及销售商等上下游环节。上述情况的出现使得基础会计教学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整体会计理念,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能更充分地将会计工作的辅助策功能发挥出来。

2. 微观层面。

伴随着ERP系统的逐步深入,企业管理模块呈现出愈加细分的态势,体现在会计教学领域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会计课程教学中应用ERP系统,会计工作主要内容是通过记录资金在企业各个经营环节的流动来进行管理的策,完整的会计核算系统一般主要包括总账、应收账、应付账、现金、固定资产等几个模块。二是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财务管理作为基础会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侧重点更多的在于管理层面,通过ERP的运用可以快速地搜集到供企业管理策所需的数据。那么,正确使用企业的ERP系统可实现以下几点目的:一是实时性,借助ERP系统软件,数据的更新以及传递速度基本上可以做到实时更新,而若没有ERP系统的协助,这种实时性是无法实现的。在企业之间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企业要想树立竞争优势,必须要对企业内外部的各种信息有一个良好的把握,而在此基础上还要提升信息的及时性。二是整体性,在企业尚未引入ERP系统时,各种会计信息基本上处于一个条块分割状态,而这种分散的信息已不能满足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ERP系统的引入可有效解这个问题,在导入ERP后,企业可以很方便地将各种信息进行整合,从而使得预算规划更为精确,也使得实际发生的数字与预算之间的差异分析、管理控制更为容易与快速。三是预见性,通过引入企业ERP系统,可有效地将会计子系统,例如成本会计、管理会计以及财务会计等内容与ERP的其它子系统进行融合,进而提升基础会计的预见性。

二、ERP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主客观条件,ERP在基础会计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那么ERP在教学中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下文就基础会计ERP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 教学目的不明确。

教学目的统领着ERP教学活动的开展,目前ERP教学在我国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尽管企业层面ERP系统的应用已广泛展开,但在基础会计的教学中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对于ERP教学活动的内涵以及意义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尤其是在教学目的层面,这导致教师在教学中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来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依据,很多时候会造成教学活动效果出现一定程度的偏差。

2. 教材内容滞后。

教材内容是否恰当影响着ERP教学的效果,而目前我国基础会计中有关ERP的教材内容还远远不能满足ERP教学实践的需要,突出的问题有两点:一是现有的教材内容单一,专业性过强,教材内容基本上局限在ERP会计系统这一领域,而对于相关领域的涉及并不多,事实上ERP系统涉及内容较多,如果无法有效进行相关知识的融合,很容易将ERP系统的教学等同于会计电算化,ERP系统的教学也就沦为了形式。二是教材内容更偏向于操作而忽视了基础理论的介绍,这就导致学生很多问题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一旦面对新的会计问题就会因为理论的不足而找不到解的办法。

3. 教师的实践经验不足。

ERP系统引入国内的实践并不长,该系统虽然正在得到不断的普及,但是无论是普及的广度还是深度方面都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强化,与此同时,ERP授课教师很少有机会在企业中参与ERP的具体运用,这就导致教师在某些问题上,不能够给学生一个透彻的解释,在此背景下,学生学习ERP系统时遇到一些难题也只能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理解。事实上,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其实践经验丰富与否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

4. 学生实践机会不多。

ERP系统是对实践性要求很强的教学内容,然而目前ERP的实践环境并不太好,一方面是学生的教学实践机会不多,这与目前ERP系统的应用范围还不太普遍有关;另一方面就是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不太紧密,这也制约了学生进行实践的机会。学生实践机会的有限将会影响到ERP系统的学习效果,尽管一些学校已开始意识到此问题的严重性,并开始在学校建设ERP的实训基地,但是在学生人数不断增多的背景下,实训资源的有限性也制约了ERP实践活动的开展,同时学校虚拟的ERP实践环境与企业中ERP的实际情况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ERP教学的效果。

三、提升基础会计ERP教学效果对策

1. 明确ERP教学目的。

明确的教学目的将会给教学活动的开展、教材内容的确定提供一个基本的依据,有利于ERP教学效果的提升。教育部门应联合已经开设此专业的学校在分析企业ERP人才胜任特质的前提下制定明确的ERP教学目标,且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做到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这一基本原则。教学目标立足当前是指教学目标应与教学实际相适应,不能脱离教学实际制定过于超前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着眼长远是指教学目标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以及引领性,这样才不至于在不断变化的教学环境以及企业实际要求不断提高的背景下显得被动,进而提升ERP的教学效果。

2. 完善ERP教材内容。

针对目前ERP教材内容过于注重实务而导致的完整性不够的缺点,笔者认为ERP教材内容的完善需要注重理论知识的阐述,学生只有掌握了扎实的理论知识才能够做到“以不变应万变”。ERP的具体环境虽然是不断变化的但是其所依据的理论知识却是相对不变的,因此,学生学习的重点不仅仅在于对于ERP的某一功能有一个深入的掌握,更为重要的是对于方法以及理论的掌握,只有通过理论的学习才能不断提升学生在运用ERP系统时解新问题的能力。当然在注重理论教学内容设置的同时,还应注重案例的教学,通过案例的分析与阐述能够加深学生对ERP理论的理解。

3. 提升教师的实践经验。

在ERP系统教学中,教师不能够仅是“理论上的巨人,实践上的矮子”,教师只有自己做到对ERP系统的深入了解,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游刃有余,“以己之昏昏,使人之昭昭”是不可能实现的。鉴于此,教授ERP系统的教师应经常深入到企业中去进行ERP的调研与实践,这样才能充分了解ERP的最新发展趋势,也使其在今后具体的教学中能更加具有针对性。

4. 增加学生的实训机会。

在ERP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训机会,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大对校内实训设备的投入力度,通过建立完善的实验室,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进行案例的收集,这样能够大大提升ERP的实训效果。二是加强与企业之间的联系,通过给学生提供大量在企业的实训机会,更加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及学习的方向,进而提升ERP在基础会计中的教学实效。

(作者单位:肇庆市工程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汪伟.ERP系统会计教学与实践问题探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5).

[2]王文铭.ERP实验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综合版),2007,(11).

[3]李媚.ERP实验教学的实践与创新[J].中国电力教育,2008,(21).

erp管理系统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ERP技术采纳TAM模型计划行为理论

一、引言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信息化的建设,但是大量资金的投入,却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尤其是ERP系统的实施,失败的例子非常多。以往的研究忽略了系统运用者――内部人员的行为与态度,因此文章主要从组织行为学角度进行研究。文章基于技术采纳理论,建立ERP环境下的TAM 模型,通过对模型变量及变量之间的关系分析,对ERP技术采纳进行研究。

计划行为理论是由Ajzen提出的,是被广泛接受的研究人类行为意愿的理论,该理论分析了行为意图的决定因素以及行为形成的过程。基于计划行为理论,Davis提出技术接受模型(TAM),模型从个人认知角度出发应用于技术采纳问题中。

二、ERP环境下的技术采纳模型研究

针对ERP技术的特点以及ERP实施环境,文章在原TAM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技术保障、主观规范、咨询引入、ERP培训、ERP交流和对ERP好处的共同信念,以及绩效和未来使用几个变量。模型结合计划行为理论,将理论中提出的信念和主观规范纳入该模型中。模型还提出技术采纳应该是没有终点的不断采纳的过程,技术采纳情况经过绩效的考核,影响下一步技术采纳的决策。模型如下图所示:

ERP环境下的拓展TAM模型图

1.外部变量

(1)咨询引入。咨询为ERP的实施提供规划和指导。咨询人员熟悉各种软件的功能模块、技术参数、适用行业及成功案例,在系统选型、软硬件架构的规划方面影响企业领导和员工对系统的易用认知。咨询通过对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调研访谈,分析出企业信息化需求,将上级领导的愿景和企业的一些基层管理人员和员工进行交流,保证ERP系统的设计可以为企业员工所用,增强了员工对ERP系统的有用认知。

(2)ERP培训。ERP培训对行为意图的作用主要通过信念来影响有用认知和易用认知,在培训中管理者把信息化的好处与ERP系统的有用性进行扩散,使员工树立对ERP好处的共同信念,ERP培训影响对ERP好处的共同信念。同时ERP培训直接提高用户对计算机和系统应用的能力,提供ERP系统如何与现有系统、业务结合的方法,为ERP系统的使用和开发提供了参考,增加用户对ERP的易用认知。

(3)ERP交流。ERP系统是在团队中使用的,团队交流可以通过对ERP好处的共同信念影响行为意图。高层管理者是ERP系统实施的决策者,员工是ERP系统的使用者,交流可以把高层管理者对ERP的看法传给员工。同时,交流保证了信息的不断更新以及及时准确。交流的目的就是通过影响易用认知和有用认知来影响态度和行为,最终导致ERP技术的采纳。

(4)主观规范。主观规范是人们对准则的认知。TAM模型假设对信息技术的采用都是自愿的,但ERP的实施是由上级领导基于企业战略而决定的,员工只是对上级命令的执行。高层领导对基层管理者和员工的影响非常大,同时在企业内部周围同事等的社会因素对个人采用ERP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本模型考虑了主观规范对行为意图的作用。

(5)对ERP好处的共同信念。根据Ajzen I的计划行为理论,信念也是影响行为意图的因素,是认知的前因。ERP是团队中高层领导和管理者要求实施的技术,高层领导者需要让员工明确信息化的价值和好处,使不同层面的员工产生对ERP好处的共同信念。因此,文章考虑了ERP好处的共同信念对易用认知和有用认知的影响。

2.对ERP的易用认知、有用认知

(1)对ERP系统的易用认知。易用认知和行为意图之间存在正相关,计划行为理论也指出认知是行为意图的前导变量。在ERP实施中,用户易用认知不仅受操作系统的易用性影响,还需要理解ERP对目前业务的改进之处,明白ERP的作用。咨询的引入,ERP培训都会影响对ERP的易用认知。

(2)对ERP系统的有用认知。有用认知也和行为意图之间存在正相关,员工要感知到ERP的有用之处,明确ERP系统的可用性,当员工意识到ERP系统可以帮助自己处理一些业务,使自己的工作绩效提高,就增强了使用ERP的行为意图。同时,对ERP系统的易用认知也对有用认知产生作用。

3.行为意图

TAM模型研究了态度对行为意图的作用,以及有用认知直接对行为意图有正面的作用。Ajzen的计划行为理论认为行为意图受到三方面因素的影响:态度、主观规范、认知的影响,行为意图对使用行为有直接的作用。结合上述分析,在本模型中对行为意图产生影响的变量有:易用认知、有用认知和主观规范。

4.ERP使用绩效、未来使用

该模型还增加了ERP使用绩效和未来使用两个变量。对ERP的实际采纳影响ERP使用产生的绩效,组织成员只有对技术真正接受才会提高ERP使用绩效。同时,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和企业的发展战略结合在一起的,ERP系统需要不断建设,以满足企业长远发展的要求。目前对ERP的采纳直接影响ERP使用绩效和未来对信息技术的采纳,只有信息技术目前成功的被组织吸收,促进企业绩效提高,才会影响下一步的技术采用,支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erp管理系统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 erp技术采纳tam模型计划行为理论

一、引言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信息化的建设,但是大量资金的投入,却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尤其是erp系统的实施,失败的例子非常多。以往的研究忽略了系统运用者——内部人员的行为与态度,因此文章主要从组织行为学角度进行研究。文章基于技术采纳理论,建立erp环境下的tam 模型,通过对模型变量及变量之间的关系分析,对erp技术采纳进行研究。

计划行为理论是由ajzen提出的,是被广泛接受的研究人类行为意愿的理论,该理论分析了行为意图的决定因素以及行为形成的过程。基于计划行为理论,davis提出技术接受模型(tam),模型从个人认知角度出发应用于技术采纳问题中。

二、erp环境下的技术采纳模型研究

针对erp技术的特点以及erp实施环境,文章在原tam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技术保障、主观规范、咨询引入、erp培训、erp交流和对erp好处的共同信念,以及绩效和未来使用几个变量。模型结合计划行为理论,将理论中提出的信念和主观规范纳入该模型中。模型还提出技术采纳应该是没有终点的不断采纳的过程,技术采纳情况经过绩效的考核,影响下一步技术采纳的决策。模型如下图所示:

 

erp环境下的拓展tam模型图

1.外部变量

(1)咨询引入。咨询为erp的实施提供规划和指导。咨询人员熟悉各种软件的功能模块、技术参数、适用行业及成功案例,在系统选型、软硬件架构的规划方面影响企业领导和员工对系统的易用认知。咨询通过对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调研访谈,分析出企业信息化需求,将上级领导的愿景和企业的一些基层管理人员和员工进行交流,保证erp系统的设计可以为企业员工所用,增强了员工对erp系统的有用认知。

(2)erp培训。erp培训对行为意图的作用主要通过信念来影响有用认知和易用认知,在培训中管理者把信息化的好处与erp系统的有用性进行扩散,使员工树立对erp好处的共同信念,erp培训影响对erp好处的共同信念。同时erp培训直接提高用户对计算机和系统应用的能力,提供erp系统如何与现有系统、业务结合的方法,为erp系统的使用和开发提供了参考,增加用户对erp的易用认知。

(3)erp交流。erp系统是在团队中使用的,团队交流可以通过对erp好处的共同信念影响行为意图。高层管理者是erp系统实施的决策者,员工是erp系统的使用者,交流可以把高层管理者对erp的看法传给员工。同时,交流保证了信息的不断更新以及及时准确。交流的目的就是通过影响易用认知和有用认知来影响态度和行为,最终导致erp技术的采纳。

(4)主观规范。主观规范是人们对准则的认知。tam模型假设对信息技术的采用都是自愿的,但erp的实施是由上级领导基于企业战略而决定的,员工只是对上级命令的执行。高层领导对基层管理者和员工的影响非常大,同时在企业内部周围同事等的社会因素对个人采用erp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本模型考虑了主观规范对行为意图的作用。

(5)对erp好处的共同信念。根据ajzen i的计划行为理论,信念也是影响行为意图的因素,是认知的前因。erp是团队中高层领导和管理者要求实施的技术,高层领导者需要让员工明确信息化的价值和好处,使不同层面的员工产生对erp好处的共同信念。因此,文章考虑了erp好处的共同信念对易用认知和有用认知的影响。

2.对erp的易用认知、有用认知

(1)对erp系统的易用认知。易用认知和行为意图之间存在正相关,计划行为理论也指出认知是行为意图的前导变量。在erp实施中,用户易用认知不仅受操作系统的易用性影响,还需要理解erp对目前业务的改进之处,明白erp的作用。咨询的引入,erp培训都会影响对erp的易用认知。

(2)对erp系统的有用认知。有用认知也和行为意图之间存在正相关,员工要感知到erp的有用之处,明确erp系统的可用性,当员工意识到erp系统可以帮助自己处理一些业务,使自己的工作绩效提高,就增强了使用erp的行为意图。同时,对erp系统的易用认知也对有用认知产生作用。

3.行为意图

tam模型研究了态度对行为意图的作用,以及有用认知直接对行为意图有正面的作用。ajzen的计划行为理论认为行为意图受到三方面因素的影响:态度、主观规范、认知的影响,行为意图对使用行为有直接的作用。结合上述分析,在本模型中对行为意图产生影响的变量有:易用认知、有用认知和主观规范。

4.erp使用绩效、未来使用

该模型还增加了erp使用绩效和未来使用两个变量。对erp的实际采纳影响erp使用产生的绩效,组织成员只有对技术真正接受才会提高erp使用绩效。同时,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和企业的发展战略结合在一起的,erp系统需要不断建设,以满足企业长远发展的要求。目前对erp的采纳直接影响erp使用绩效和未来对信息技术的采纳,只有信息技术目前成功的被组织吸收,促进企业绩效提高,才会影响下一步的技术采用,支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erp管理系统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ERP教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6-0242-02

一、引言

ERP是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的缩写,中文含义是企业资源计划,它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利用现代管理理念,全面地集成企业所有资源信息,并为企业提供决策、计划、控制与业绩评估的全方位、系统化平台。[1]ERP能够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效率和市场竞争力,是现代企业在信息时代生存和发展的基石。随着企业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中国已经进入了ERP的普及应用时代,通过ERP系统提升管理水平已经成为众多企业自发的需求。但与此同时,ERP人才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为了培养ERP专业人才,我国的高校陆续开设了ERP课程,由于设置时间短,各高校的教学体系都不相同,授课模式和教学手段也不成熟。ERP是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对于硬件条件和软件条件要求较高,教学难度较大。ERP实验室要求的计算机、软件投资较大,还要配备精通企业管理、财务和计算机知识的专业教师。为了培养出具备一定实际工作能力和决策分析能力,符合企业要求的实用型ERP人才,建立规范的ERP应用人才培养体系,解决ERP教学中的问题已经成为当前高校ERP教学工作中的首要任务。

二、ERP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ERP教学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ERP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当前,很多院校设立了ERP课程,但是只有部分院校构建了比较完整的ERP教学体系,包括ERP的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体系。有些院校在课程设置时,出于ERP实践操作性较强而只设置了实验课,忽视了ERP理论的学习,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导致学生无法全面正确地理解ERP。ERP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它的各个发展阶段和子系统之间的密切联系只有在学习了理论知识后才能够全面理解。ERP实验必须建立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之上,不然就是沙地建楼,学生即使学会了实验操作,也难以真正地掌握ERP的精髓。

2.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缺乏创新。ERP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系统是一个庞大的有机整体,业务流程和软件功能纷繁。ERP软件由很多子系统构成,而各个子系统之间数据的实时传输正是ERP系统的精华所在,只有各模块协调工作,才能体现出ERP的优越性。[2]针对这种情况,仅仅通过传统的理论教学和上机操作,无法使学生明白ERP在企业运营中所发挥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上机实验操作按照各个环节按部就班,学生完成了实验操作却无法真正认识到本环节的操作在ERP整体系统中的作用。ERP最重要的作用之一就是把整个企业的生产、销售、库存及财务等各个系统结合成一个有机整体,实现企业内部各个系统间的对接。

3.ERP教学师资力量不足。教学师资力量的不足是高校ERP教学发展的一个瓶颈,也是培养ERP人才的一个制约。ERP课程是一门新兴学科,涵盖的知识面广、实践性强,对教师要求较高,教师既要具备系统的、丰富的ERP理论知识,又要具备熟练的计算机实践操作和系统管理技能,还要懂企业管理、物流管理、财务等相关知识。而目前从事ERP的教师多数是从相关专业转行过来的,在教学中更偏重于自己专业领域的知识,具备ERP所需要的全面知识的教师少之又少。师资力量的不足严重影响了ERP在高校的发展,ERP课程的教学质量的提高受到了限制。

4.学生实践能力较差。由于ERP的实施对企业规模、管理水平都有一定的要求,能够提供到ERP实施企业实习的机会不多,学生缺乏实践经验,无法在工作后尽快熟悉企业的ERP流程,不能完全达到用人企业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由于缺乏对企业实际生产经营过程的了解,虽然完成了ERP各个模块和环节的操作,但是对于各个相应模块在整个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有限,对于ERP系统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也很难真正理解。这就造成学生在学习了ERP之后,虽按要求完成了实验步骤的操作,但是无法真正学到ERP系统集成性、系统性的精髓,ERP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应用也仍然只是抽象的概念,教学实践效果不够理想。学生对ERP实际工作流程了解较少,到企业真正进行ERP操作时实践能力不足,需要较长时间才能熟悉企业的ERP流程,无法及时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

三、ERP教学问题的对策分析

为了能更好地培养出企业需要的ERP人才,可以采取以下对策解决高校ERP教学中的问题。

1.开设ERP理论课程,保证ERP课程设置的系统性。ERP理论课程是实验课的基础,可以解决学生实验目的不明确、实验基础不扎实等问题。ERP系统包含了许多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术语,ERP理论对于ERP的发展、应用以及各个模块的作用和各个模块之间的有机结合都有着系统详细的讲解,这是单靠在实验课时简要介绍几个ERP专有名词所达不到的效果。在实践应用中,ERP系统需要随着企业的发展而调整,只有具备了理论和实验的全面知识,才能使学生适应企业的发展变化,具备真正应用ERP的能力。

2.采用沙盘教学,创新实验教学模式。实验教学方法的引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理论教学脱离实践的问题,但实验本身仍存在着和实际工作情况相脱节的问题。当前按照教材对各个模块进行实验操作的教学方式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知道按着书本步骤操作,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在ERP实验部分,可以借助具备实验室的优势条件,组织学生进行沙盘模拟仿真实验,这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有着积极的意义。各个小组之间可以进行竞赛,以经营结果论输赢。在模拟企业实战时会遇到企业经营中经常出现的各种典型问题,学生必须利用团队力量共同分析问题、寻找对策、制订解决方案,从而提升对ERP系统的实际应用能力。

3.通过教师整合、开放式教学等手段保证优良师资。ERP实验课程对授课教师的要求较高,既要懂得经济管理的知识,又要熟悉计算机技术,这种复合型教师很少。一方面,可以通过加强教师培训,让教师到ERP软件公司或ERP沙盘教学做得较好的学校去进修学习,达到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目的。另一方面,学校也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在组织ERP教学时,同时配备经济管理专业和计算机信息专业教师,将学校经管、计算机等学院的ERP专业教师整合,建立拟的ERP教研室,共同承担ERP教学任务,ERP教学团队的建立可以使教师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4.设计仿真实验,加强校企合作,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高校可以依托ERP实验室,通过实验、实训和实习等各种实践形式使学生感受企业生产过程的运作流程,体会各种经营管理思想在解决经营问题时发挥的作用,掌握信息化工具及专业软件的使用方法。[3]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两个途径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第一,用创新模式设计ERP实验中的市场和公司,设计一个完全仿真公司业务的虚拟环境,详细设计公司业务流程,完全复制企业的实际工作内容和程序。ERP沙盘教学可以仿真市场和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学生在模拟的企业生产经营中承担各种职务,对生产制造、财务链、供应链、人力资源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等模块进行学习和操作,最终对经营结果进行考核。沙盘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不出校门就了解各类企业的运作过程,解决缺少实践经验的问题。第二,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接触企业实际,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需要积极加强校企合作,寻找可以开展ERP实习的合作企业,建立实习基地。学生通过在企业ERP岗位的实习,可以熟悉企业的实操业务,全面了解ERP系统的实际操作流程,进一步提高对ERP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对实验知识的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宫立新.基于ERP环境的财务管理研究[J].中国总会计师,2010,(09):104-106.

erp管理系统论文范文第13篇

论文关键词:中小企业,ERP,应用Key,words:Small,and,Medium-sized,Enterprises,ERP,Application

0 引言

迄今为止,在工商行政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已超1000万家,占全部注册企业的99.3%,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5.6%,创造的税收收入占全国税收的46.2%,提供出口62.3%,解决了全国75%以上的就业问题。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ERP作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许多中小企业已经开始了艰难的探索与应用。

1 ERP概述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即企业资源计划,是一种新的管理模式,是先进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思想和方法。该信息管理系统将企业内部所有资源整合在一起,对采购、生产、成本、库存、分销、运输、财务、人力资源进行规划,从而达到最佳资源组合,取得最佳效益。

ERP系统的优势在于可协助控制业务活动并促进各业务单位之间的沟通,比如:更高效地处理订单和制定生产排程;在互动的环境中管理和分析业务流程;根据生产单位的需求和生产情况,同步各部门的活动;监控、共享和跟踪企业内部的信息等等。ERP的本质是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其宗旨是以市场为导向,对企业所拥有的资源(人、财、物、信息等)进行综合平衡和优化管理,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全方位地发挥自身潜能,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ERP理论的形成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①MIS系统阶段( ManagementInformation SystemEnterprises,管理信息系统)

该信息管理系统主要是记录大量原始数据、支持查询、汇总等方面的工作。

②MRP阶段(Material RequirePlanning,物料需求计划)

MRP是ERP不可缺少的核心功能。基本MRP的功能是实现物料信息的集成,保证及时供应物料,降低库存,提高生产效率。闭环MRP是在基本MRP基础上增加了能力需求计划,形成了“计划-执行-反馈-计划”的闭环系统,使系统具有生产计划与生产能力的平衡。MRP是一种保证既不出现短缺,又不积压库存的计划方法,解决了企业所关心的缺件与超储的矛盾。

③MRPⅡ阶段(Manufacture Resource Planning,制造资源计划)

MRPⅡ是在MRP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反映企业生产计划和企业经济效益的信息集成系统。MRPⅡ的基本思想就是把企业作为有机的整体,从整体最优的角度出发,通过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各种制造资源和产、供、销、财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和控制,使其协调发展,并充分的发挥作用。MRPII的核心是物流,主线是计划,伴随着物流的过程,同时存在着资金流和信息流论文格式。

④ERP阶段(Enterprise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

ERP是在MRP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利用现代企业的先进管理思想,全面地集成了企业的所有资源信息,成为企业决策、计划、控制与经营业绩评估的全方位和系统化的管理及决策的平台工具。ERP打破了MRPⅡ只局限于传统制造业的旧的观念和格局,把触角伸向各个行业,特别是金融业、通信业、高科技产业、零售业等,大大扩展了应用范围。

⑤电子商务时代的ERP

电子商务所带来的丰富的企业竞争手段和工具,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运用ERP将广阔的网络商机和传统信息系统中的企业资源信息有效地结合起来,使客户或供应商实现信息共享和直接的数据交换,强化了企业间的联系,使决策者及业务部门实现跨企业的联合作战。

可见,ERP的应用可以有效地促进现有企业管理手段的现代化、科学化,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要求,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条捷径。

2中小企业ERP运用现状分析

(1)企业对ERP的认识不全面,领导的支持与重视不够。中小企业ERP市场的软件行业门槛比较低,ERP软件开发商的技术良莠不齐,如一些功能单一的财务软件、进销存软件、MIS系统都被称为ERP,因而大部分中小企业所实施的ERP技术都停留在基础应用的层面,未充分开发ERP系统的高级管理应用。加之企业最高领导认为ERP的开发与应用属于信息主管之职,没有作为项目实施的统筹协调者参与其中,致使企业一些部门出于自身考虑会对ERP的实施会产生抵触[1]。另外企业会对软件商提出一些个性化要求,而这些要求有时与ERP系统的原理和逻辑相矛盾,种种因素影响企业ERP进程。

(2)ERP软件对企业的管理及组织架构要求较严格,使应用中理想与现实产生差距。软件商在ERP系统演示时由于不考虑每个企业的管理差异Enterprises,按照其软件产品理想的设计运作,因而应用流程很流畅。而中小企业大部分是典型的生产经营型企业,一般都有独特的管理模式和不同的业务流程,企业的管理行为规范性欠缺,整个商务环境、商务规则欠明晰,日常活动中个性化成分比较高。而ERP产品大部分都是商品化软件,不针对特定行业,且ERP系统在设计上规定了比较严格的处理要求,企业的日常管理通常都达不到这个要求,使ERP实际应用中出现很多难点,甚至产生风险。

(3)企业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不扎实影响ERP的成功实施。基础数据库的建立对ERP的成功运行有着绝对影响,中小企业管理中普遍存在业务核算能力有限,在原始记录、定额管理以及核算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缺陷,而数据资料方面的工作往往占到ERP系统实施初期工作量的70%左右,数据资料的准确性、及时性等问题直接影响ERP系统的顺利实施。

(4) ERP系统的教育培训不彻底、不深入。正确操作和运用ERP系统功能是企业实施ERP项目的关键问题。ERP系统的使用者涉及企业各部门,包括各层次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这些人员知识层次不同,新知识的接受能力不同,原先对ERP系统知识不了解。通常企业会交由ERP软件商或者是专业的咨询顾问公司来对企业的员工进行ERP系统的教育培训。这种教育培训计划性差、时间短、要求不严格,并且没有的考核制度,使得培训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效果。另外,中小企业没有健全的激励机制和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导致人员流动率较高,ERP项目操作人员的变动频繁,对ERP系统的实施及后期的培训都带来不良的后果。

3 中小企业ERP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1)企业自身诊断,合理进行ERP产品的选型[2]。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对信息化管理的需求各不一样,在ERP项目立项之时,要从企业的需求出发对项目及其模块做一个明确和精准的定位,要清楚地认识自己行业的特点、目前存在的问题、急需解决的问题、期望达到的目标,然后去评估和选择一套真正适合于自己业务特色的ERP产品。ERP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企业的问题一定有很多,同时企业与企业之间也一定存在很多共性的问题。所以,ERP的选择首先考虑能够解决共性问题的产品,通过ERP把具有共性的问题解决后,再二次开发去解决企业个性的问题,这是国外企业的经验,也是国内外企业实施ERP的一个较大区别。国内企业通常是要么不上,要么就想用ERP解决所有问题的观念,造成了ERP的成本非常高昂的现状。因而,企业必须明白,ERP是一个渐进的项目Enterprises,应一步步完善ERP系统,由主到次逐个解决问题。

(2)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优化企业的业务流程。引入ERP系统,实施是一个极其关键的环节,在ERP实施中厂商和用户永远存在一个矛盾:厂商希望越标准越好,企业希望越个性越好。国摘要想确保ERP顺利实施,企业应借助先进科技手段,引进ERP系统的现代管理理念,对落后的经营方式、僵化的组织结构、低效的管理流程等进行深刻的变革,优化企业业务流程,解决企业流程标准化的问题,各级业务部门也应根据完全优化后的流程重新构建。通过ERP系统的建设,改革传统的管理模式,让ERP的先进思想渗透到企业管理的各个层面,这是保证ERP成功率的有效手段[3]论文格式。

(3)加强企业内部的“三大核算”,做好信息化基础工作。ERP是一个信息系统,该系统具有内在集成性,某个环节的错误将导致一系列连锁错误。因而,在ERP信息化建设过程,要确保ERP实施的成功,中小企业应建立健全会计核算、统计核算、业务核算三大核算体系,做好原始记录的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定额管理制度和计划、实施、控制制度。在实施ERP之前,组织调动各部门人员,对企业的业务数据进行梳理与核对,最大程度地确保数据的全面与准确。在ERP实施过程中,对系统中的基础性数据进行实时维护,从而为ERP系统的成功应用奠定了坚实数据基础。

(4)建立ERP实施团队,培养企业信息化建设人才。ERP的实施需要复合型人才,建立实施团队,通过教育培训使团队成员建立ERP的现代管理理念,了解企业管理知识,熟悉ERP的管理原理、管理机制和ERP各子系统的功能,掌握计算机原理和ERP系统的操作方法。同时,树立团队精神,培养团队的协作与协调能力。企业要建立长效的继续教育制度,不断提升员工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技能。

(5)做好ERP项目的风险与预防,确保系统安全运行。无论运行环境多么优越,ERP项目各过程都潜在着风险。引起风险的主要因素有:项目规划不够合理,软硬件选型不当,项目准备不充分、实施过程控制不严,业务流程重组不科学,系统安全设计不合理Enterprises,实施效果未评估或评估不合理等等。因而,要有效地管理和控制风险就应对ERP系统进行长远的战略规划,明确ERP系统的实施范围和实施内容,设立ERP实施的组织机构,实施业务流程的控制与监督 ,建立科学的ERP实施评价标准与评价体系,确定硬件及网络方案,设置操作系统授权和系统安全的权限,为防止意外灾害对系统的破坏还可建立远程备份和恢复机制,在计算机系统不能正常工作的情况下,恢复手工处理业务等步骤和措施,以达到预防和控制风险的目的。

总之,在这个信息化时代,在国民经济中占举足轻重的中小企业,当务之急是要学习ERP的先进的管理思想,加强信息化基础建设和深化ERP研究。抓住机遇,将企业信息化作为摆脱自身劣势,提高竞争优势,增强竞争力与发展能力的一种重要依托,结合企业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充分认识ERP的风险,量力而行,循序渐进,逐步利用ERP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生产力,并将其作为企业发展的长远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韩承双,吴海峰.ERP风险分析与实施策略[J].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7,4:11-14.

erp管理系统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信息管理系统;ERP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6-01-15

ERP全称企业资源规划,是社会发展阶段的一种新的产物,属于新型的企业管理系统。运用该系统可以将企业内部的信息进行系统分析,可以作为管理者对企业进行抉择时的参考资料,使管理者做出正确的抉择,更好地对企业进行管理。

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很多高校信息系统以及信息管理专业都设置了ERP课程,但是由于ERP课程教学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需要进行改革。

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ERP课程教学现状

1.缺乏实践教学经验

ERP本身就是企业的管理手段之一,这门课程的学习和企业的管理具有紧密的联系。但是目前本科院校ERP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很少能接触真正的企业,所以对企业的管理模式不能深入了解,也就不能充分理解ERP的原理和方法。[1]

2.实践教学规划不合理

在ERP课程的实践教学中,设置的实践教学主要有ERP软件操作练习和企业沙盘模拟实训,其中与实际的企业相关的为企业沙盘模拟实训。[2]在企业沙盘模拟实训过程中,模拟各种决策带来的经营结果,虽然涉及企业中的很多职位,让学生对企业的基本操作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但是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学生通常是“依葫芦画瓢”,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自主思考。

随着人们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很多本科学校对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关于ERP课程的实践教学已经开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其虽然改变了理论和实践脱节的情况,取得的教学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很多学生掌握的ERP管理理论和方法普遍不足,并不具备直接上岗的能力,与用人单位的要求不符合,最终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3.教师本身存在的问题

ERP课程的实践性非常强,但是在很多本科院校中,从事ERP课程教学的教师队伍的企业实践经验非常少,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教师只有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但是实际上,本科院校的很多教师都没有在企业工作的实际经验,而是从学校毕业之后就直接走上了教学工作岗位。

一些教师虽然具有一定的企业工作经验,但是其中参加过企业实际ERP项目的却是少之又少。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向学生讲解的ERP的理论知识和方法也大多是从书本上得来的,并没有经过实践的考验。学生学习到的知识很少是由教师的亲身实践的体会或者思考中得来的,不仅缺乏说服力,也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因为从教师口中得来的知识基本都能从书本中找到。

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ERP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1.构建合理的ERP课程体系

ERP课程以培养学生的ERP管理能力为主,ERP管理能力的培养并不是单纯进行课程改革就能得到加强,还要求高校完善ERP课程的课程体系。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学校建立复合式的实践课程体系。学校在构建ERP课程体系的时候,应该以市场的人才需求为导向。

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的人才,因此学校在建立实践教学的课程体系的时候,应该建立复合式的课程体系,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掌握比较全面的实践知识,培养实践能力。一个科学合理的ERP课程体系应包括知识模块、能力模块和发展模块三方面内容。

知识模块就是要求学生掌握ERP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ERP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原理和流程等。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知识模块的学习中应该使用讲解和实践穿插的方式进行。这部分理论知识是专业知识,一般在大二开始学习,这也是实践教学的基本内容。能力模块主要指基础层面,主要介绍一些ERP开发软件涉及的计算机技术以及工具,并要求学生基本掌握这些软件和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模块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的综合实践,也就是ERP实践过程。ERP实践过程主要包括流程实训和开发实训。流程实训就是学生模拟ERP流程的过程。开发实训则可以当成选修课程,为一些以后参与ERP软件开发的学生设定。

2.改进ERP课程实践教学体系

ERP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强化ERP课程的实践教学。教师应该改变过去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通过视频教学、多媒体教学等现代教育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直观生动地展现ERP管理的过程和特点,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组织ERP实践教学的时候,应该循序渐进,要进行企业认知实践,让学生走进现实生活中的企业,深入了解企业经营管理的目标、体系和流程等,让学生知道企业是如何运行的。企业认知实践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开展活动:一个就是企业经验沙盘模拟实训,这也是目前很多高校对企业进行认知的一种教学方式,创建一个仿真的企业经营情境,让学生通过角色的扮演进行企业的运营管理。这个过程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与真正的企业管理相比,两者之间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另一个是安排学生深入生产一线,让学生在企业中进行学习和调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商业竞争的环境,真正地了解企业经营管理的整个过程。

3.建立具有特色的ERP实训基地

目前高校建设ERP实训课程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校企合作模式,另一种是建立一套独立的ERP教学实验系统,通过模拟真实的企业管理环境来加强对学生的ERP实践训练。如果学校依靠自身的力量建立一套完善的ERP教学实验系统,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所以目前一般高校都是通过校企合作的模式来实现学生的实践教学。校企合作是指学校根据人才培养的方向和相关企业进行合作,构建校外实践教学平台,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安排学生到相关的企业实践岗位进行实践学习,从而培养应用型人才,最终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在校企实践教学过程中,学校应该和一些知名的ERP软件公司建立长期合作的关系,建立共同的ERP实验室,让学生可以在仿真企业环境或者仿真企业流程中分角色模拟职能岗位,共享专家资源,开展各项实习活动。

在改进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专业的ERP课程时,应该以市场人才需求为导向,构建更加合理的ERP课程体系,使学生学习到系统完善的ERP理论知识。同时,改进ERP课程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提高企业认知和企业信息化认知,并不断提高学生对ERP软件的认识和操作水平。最后,应该建立具有特色的ERP实训基地,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erp管理系统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ERP;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20-0000-02

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以下简称信管专业)提出于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它是由科技信息与管理专业、管理信息系统专业、经济信息管理专业和林业信息管理专业与信息学专业5个专业整合而成,作为“管理学”门类的二级类目“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下的一个专业。信管专业是信息技术与管理科学的交叉学科,其学科基础由三部分组成:现代管理科学、现代信息科学与信息技术、现代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其培养出的人才应当能够承担各级各类的信息管理工作,从事各种类型的信息系统建设与管理。因此,国内院校在设计课程时,一般是在传统的经济管理课程的基础上,结合统计、运筹和计算机软件及部分硬件课程,再辅以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课程之间缺乏紧密配合,远没有达到融合的程度。

信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存在如下几方面的问题:(1)课程体系与技术发展脱节。信息技术发展十分迅速,技术更新周期短,在很多院校中,信管专业的课程设置跟不上信息技术的更新,一些与信息技术发展密切相关的体现现代管理思想的信息技术课程并未开设,并且没有辅以配套的实验、实践、实习课程,而这类课程对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增强学生就业自信心起着重要作用。(2)实验教学应考化。实验教学更多的围绕教师的“教”而非学生的主动分析和思考来展开,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3)忽视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实验教学偏重于传统的验证性实验,缺乏综合型、设计型以及创新型实验课程的开设,忽视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研究设计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在分析信管专业课程设置问题的基础上,许多学者针对本校实际情况提出了符合本校专业特色的信管专业课程设置方案。如,张劲松在分析了信管专业培养目标以及学科定位,并给出信管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的基础上,提出面向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构建基本思路和课程体系创新重构方法以及教学模式基本流程[1]。吴伟根据信管专业设置背景、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提出适合本校的特色鲜明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培养应用型人才需要的实践教学体系[2]。张洁在分析社会需求与课程设置调查结果的基础上,指出信管专业课程设置与学科发展方向和社会需求之间的背离之处,提出了优化课程的建议[3]。

二、以ERP为核心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的提出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既懂经济管理知识,具有管理思维,又掌握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可从事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开发和进行信息管理的跨学科复合型人才。ERP系统集信息技术与管理思想于一身,是现代企业的运行模式,信管专业课程系统建设所面临的问题与企业ERP所要解决的问题具有相似性,信管专业课程与ERP系统之间具有紧密的关联[4]。以ERP构建信管专业课程体系可以有效解决长期以来信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ERP为核心构建专业课程体系的想法基于以下两点:(1)综合性。ERP是综合学科,它的理论基础来源于管理理论、计算机技术等相关知识。它要求学生要学习相关的管理知识,还要学习相关的计算机技术。这一要求也是与本专业的培养目标相一致的。(2)实践性。ERP对应用性和实践性要求非常强。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ERP的原理,还要通过具体的ERP平台掌握企业运作的全流程,学生通过接受ERP培训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理论知识,增强实践能力。而且,ERP试验本身是一项综合性实验,包括ERP软件实验和ERP企业管理沙盘模拟实验等。与传统的课程设计等形式的实验相比,ERP实验更接近企业现实,让学生能够熟悉企业的运作流程。在熟悉业务的基础上搭建出的系统平台才真正具有可用性。

三、以ERP为核心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

按照信管专业培养目标及规格要求,进行信管专业课程设置,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基础与学科的交叉与融合,保证专业主干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完整性,利用专业选修课拓宽学生知识面,同时尽量减少课堂讲授时数,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整个课程体系包括三大部分:基础知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形成了“基础+理论+实践”的课程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基础类课程主要打造学生的英语、数学、思想政治和计算机学科基础,为学习其他课程做好准备。理论课程包括信息科学类课程、系统科学类课程、经济管理类课程以及交叉融合课程。信息课程类和系统科学类课程主要阐述计算机软件、系统科学方面的专业知识。经济管理类课程主要围绕经济、管理基础和特色课程,使学生掌握经管类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交叉融合类课程为商务、管理与技术相结合的特色课。在实践课程体系中,搭建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如企业运营管理沙盘模拟、ERP系统操作实习等,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本课程体系的特色主要体现在ERP专业方向人才的培养方面。通过这样的课程体系,使学生成为既懂经济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系统知识的专业人才。这些素质正是ERP专业人才所须具备的职业素质。

本课程体系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构建出分阶段的理论实践教学体系。

(一)利用MIS专业知识分析ERP设计原理阶段

该阶段所对应的课程为ERP设计原理相关课程,例如管理信息系统、生产运作与管理、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等。在这一阶段重点培养学生利用所学过的MIS知识,如数据流程分析(DFD)、数据字典的编写(DD)以及数据库的设计等,掌握ERP系统的设计原理。通过剖析ERP的数据组织,从而掌握先进的ERP设计理念。在教学中,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

(二)ERP软件的应用阶段

在传统的信管专业教学过程中,往往是通过课程设计等方式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处理和利用信息辅助决策的能力。然而,这样的教学方式是不够的。主要原因是,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学生因为对企业中的业务知识了解不够,所开发出来的系统往往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构建出来的,因此可用性较差。但是,学生实践过程中能够接触到的企业业务毕竟是有限的,为了使学生对成熟的管理信息系统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在该阶段,就应该引入ERP软件这样的实验教学环节,例如用友U8系统。一个成熟的ERP软件系统依据供应链等先进的管理思想,几乎涵盖了企业中各个方面的业务流程,通过对该软件系统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很好的了解一个真正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在这一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侧重于对ERP软件设计所体现的现代管理思想理念的讲解,对ERP软件功能模块的介绍,以及在软件的应用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重点问题,而不是具体的讲解操作过程。具体的操作过程应由学生根据ERP软件的应用手册自主学习来完成。

(三)沙盘模拟阶段

ERP企业管理沙盘模拟不同于ERP软件模拟实验,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式交互学习方式。ERP沙盘对企业运营过程进行了适当的概括和简化,沙盘模拟过程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组6-8名同学,模拟一个企业在6-8年中的经营;小组的每位成员分别担任CEO、财务总监、营销总监、生产运营总监、采购总监等职务角色;各组分别代表不同的企业,作为同一行业中的竞争对手,各自根据市场需求预测和竞争对手的动向,决定本企业的产品、市场、销售、融资、生产等方面的长、中、短期策略[5]。沙盘运用独特、直观的教具展示企业流程的操作,结合职位扮演、运营模拟、教师点评,将企业发展战略、生产规划与设备投资、物料需求计划、融资、市场与销售、财务经济指标分析、企业信息化建设等全部展现在沙盘上[5]。通过沙盘模拟实验,学生能够真正了解到企业所处的复杂的内外部环境,深入了解企业中各种管理方法和规律,以及信息管理是如何帮助企业更加准确的定位市场,赢得战略优势。

(四)结合毕业论文的ERP软件开发或ERP实战实训阶段

该阶段的教学内容可以采取选修的方式,用以巩固和提升前面三个阶段的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把所学到的ERP专业知识真正用于实践当中。在该阶段,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具体的专业方向,以及与该生今后的就业相结合,可以选择不同的选修内容。对于信管专业的学生,培养目标之一是培养具有一定开发能力的综合性人才。因此在这个阶段应重点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结合学生毕业论文,让学生分析ERP中存在的不足或不完善的地方,按照MIS系统的要求,完成相应模块的分析设计和编程工作;另外,信管专业的另外一个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具有一定ERP系统操作能力的企业综合性管理人才,对于这样一类人才的培养,可以选择ERP实战实训课程,通过竞技的方式,学生分组对抗,小组的成员根据企业运作的实际业务流程,模拟企业不同部门岗位、不同的工作角色,并运用在ERP软件课中学习的ERP软件,处理各种报表与业务数据,真正地把ERP软件运用起来。

四、总结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信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也应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作为独立学院的应用型本科专业,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将其与社会需求紧密联系,不断重构课程体系,培养出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应用复合型专业人才将是一项长期的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1]张劲松.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创新研究[J].情报杂志,2008.

[2]吴伟,叶潮流.应用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建设[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

[3]张洁.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