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大学音乐鉴赏课论文范文

大学音乐鉴赏课论文范文

大学音乐鉴赏课论文

大学音乐鉴赏课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大学教学;音乐鉴赏;教学目标;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3-0268-02

音乐做为无国界的艺术形式存在于世界各个国家中,是一个国家民众综合素质的体现。在我国,音乐的鉴赏能力有助于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水平。特别是对大学生来说,音乐鉴赏教学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式,被各个高校相继采用。大学音乐鉴赏教学是对于非音乐专业大学教育的一门课程,对于提高大学生的音乐知识、音乐鉴赏能力、音乐素养及音乐感知技能都是非常重要的。同时,音乐鉴赏教学在大学生中广泛应用,还有助于提高学生们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有效地促进学生们健康、积极、向上地发展。目前的音乐鉴赏教学课程已经成为了现阶段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事项。

一、音乐鉴赏

所谓的音乐鉴赏,是一门听的学问和艺术,我们既要在听的过程中让感观得到满足,同时也要使我们的精神世界得到升华,让感性与理性形成完美的结合才是我们听的根本所在。因此,要想达到音乐鉴赏的真正目的,就不能把音乐的鉴赏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感观认知中,要在听的同时深入到音乐的内容及结构组织形式中去,要真正把握住音乐作品中所要表达的意境、内涵及思想,这样才能真正地体会到音乐鉴赏所带来的愉悦感。要想真正地融入到音乐作品中,首先要对一首音乐作品进行不断的反复聆听,培养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因为我们在听音乐的同时不仅是单单地欣赏乐曲,更多的是在聆听音乐作品又同时增强自身的创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通过对音乐的反复聆听,会使我们的听觉得到良好的发展。另外,因为音乐具有着很强的时间性,构成音乐的其他辅助设备在短时间内就会消失不见,音乐中的声音又是以单音或是多音节的组合形式展现给我们,因此只有多听才会使我们的大脑记忆把音乐慢慢综合起来,从而达到对音乐作品的熟知,提高对音乐的记忆力,进而提高人们音乐鉴赏的能力。

二、音乐鉴赏教学的必要性

音乐鉴赏指的是学生利用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听觉,获得最大理性满足、精神满足和美好享受。由此可以看出,音乐鉴赏是一个有修养的综合性的教学课程,与此同时也是一个理论联系实践的科目,故此,学生在音乐鉴赏过程中,分析和鉴赏音乐作品的时候要根据相应的音乐理论知识去评价和欣赏。非音乐专业的大学生们对音乐的专业知识概念和理论知识并不精通,这对大学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学是有一定困难的,因此,如何全面地提高非音乐专业大学生对音乐鉴赏的能力已然成为了目前教育部门所最为关注的问题。

音乐鉴赏是大学生在音乐聆听中的听觉感知、情感体验、思维能力以及想象力为一体的音乐欣赏的心理活动能力。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多数都是在这种音乐鉴赏的独特艺术活动中而逐渐形成的。现阶段的音乐鉴赏教学中,要求学生通过音乐鉴赏的能力获得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感知真实世界的能力。因此,在音乐鉴赏教学中,就要求学生们通过不断的实践来提升自身的想象力及发挥其思维创造能力,形成自己能够独立欣赏作品并能对其做出评估的能力,而老师在音乐鉴赏教学过程中只起着引导的作用。早些年,由于音乐气氛不对,使许多低级趣味的流行音乐爆走歌坛,这些格调庸俗、艺术形式低下的音乐对于正处于人生综合修养形成阶段的大学生们来说,无疑造成了很大的不良影响。对于那些曲调优美、艺术性较高的作品,大学生们又不愿意深入去了解。针对这种情况,教育部门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教育学生对美与丑做出一个正确的划分界线,掌握正确的是非观念。对一部好的音乐作品,如果学生想要对其做出正确的判断,就必须要从音乐本身出发,了解音乐的社会价值与艺术价值,从音乐内容、形式、题材等各方面判断音乐的好坏。因而,要想培养学生们这一方面的能力,只有通过音乐鉴赏这一种方式,并将研究音乐内容、形式、题材、风格等做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使学生们通过音乐的鉴赏提升对美的感知,从而掌握相关知识、技能,深化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和正确的音乐评估能力。

三、音乐鉴赏教学的方式

大学生正处于思想道德素质形成的重要阶段,对事物的分析与理解能力虽有一定的方向,但这个阶段的大学生在综合素质修养方面很容易出错。而音乐鉴赏课程的编排可以使大学生们通过对音乐的感知提升自身的素质修养,养成良好的道德规范,为以后走向工作岗位奠定一个良好的道德基础。

(一)教学前对学生们的音乐鉴赏综合水平进行调研

大学生们刚刚踏入大学校园时,一般都是以文化课的综合成绩而得以录取的。而学生们的音乐鉴赏能力与水平通常都是由自身的修养能力和小学、初中的音乐教育分不开的,因而,也就形成了大学生对于音乐鉴赏的能力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音乐鉴赏教学中,有一部分学生能够通过五线谱进行演唱、演奏等,但也有一部分同学对于音乐来说就是个乐盲,老师在教学中面对这种参差不齐的情况常常会显得无所适从。因此,教育部门做出明确规定,在上大学音乐鉴赏教学课程之前,要调查和了解每个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音乐理解能力以及其艺术修养,了解一个班级的学生,看谁有识记谱子并且演唱的能力,有谁会使用并演奏乐器,有谁爱好音乐并对音乐的学习很有兴趣,又有谁是乐盲,对音乐毫无了解和兴趣等等,而后老师可以根据调查的结果对学生学习音乐鉴赏做一个综合的分析,并做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二)教学前制订出合理的计划

在教学前,根据对学生们音乐鉴赏能力的调研,运用科学的方式方法对教学的内容制订出一个详细的计划说明,可以将教学实践过程和理论知识很好地结合起来。制定教学计划的时候,教学要遵守循序渐进、由简单到深入的原则,利用音乐作品的内涵、高低、中外、类别、古今、曲风和难易程度等因素,在教学中以由中到外、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的原则开展教学规划。这样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时听懂并理解,对音乐的鉴赏增加浓厚的兴趣。音乐鉴赏教学要用循序渐进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另外,还可以利用中外音乐作品、音响效果、多媒体音乐视频等材料来辅助课堂,并比较不同形式的音乐作品。比如:我国作品和外国作品的比较、用不同乐器演奏相应作品来进行比较、不同的指挥家对不同作品的不同指挥效果的比较以及不同地区对同一作品的不同表现形式的比较、不同风格的作品的比较等。从不同形式的对比中,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方面去比较和欣赏作品,从而来陶冶他们的情操,开阔他们的视野,逐步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在课堂上,老师还应该选取不同的作品,让学生们结合舞蹈、表演、唱歌和朗诵等艺术实践形式,通过自己的想象和联想来表现作品,从而让学生可以亲自感受音乐作品的魅力。这样不仅让学生从各个方面和各个角度了解了音乐、感受音乐,满足了他们的鉴赏需求,不知不觉还提升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运用多样灵活的教学模式

在大学课程中,音乐鉴赏是具有浓厚艺术性的一门课程。教师在音乐鉴赏教学中不能采取传统的说教式、填鸭式、灌输式讲课方法。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单一的、被动的,主要是教师在课堂上单纯性地讲课,学生们却只是被动地听课,教学课堂缺少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学形式缺乏灵活性,教学风格又很单调枯燥,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根本不存在情感的交流。若音乐鉴赏课采取这种方式教学,许多学生会厌恶音乐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被削弱。故此,在音乐鉴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革课堂教学方式,倡导学生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新型教学模式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交流为主,根据学生性格差异和特点选择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进行因材施教。让学生亲身参与到音乐课堂中去实践,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情境教学法

音乐鉴赏课程中较为常用且常见的教学方法是情境教学法,它也是学生最喜欢的、教学效果最好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学过程中充分采取辅助工具教学,以此设计出生动、具体的情境模式。例如语言描绘情境、扮演感受情境、音乐渲染情境、图画重现情境、实物表演情境等等。教师应当巧妙地将英语鉴赏课程中的情感、行为、语言融为一体,让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体验过程中,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去想象,不断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欣赏水平,让学生们养成感受音乐、聆听音乐的习惯,从而在实践中积累音乐鉴赏的经验。就像在播放《伏尔加河船夫曲》时,教师可采取多媒体辅助设备,在播放音乐时也播放俄罗斯伏尔加河上纤夫们拉纤的图片,来营造该歌曲的曲风和情绪,加强音乐的真实感受力。多媒体播放形象表现出了一群群瘦骨嶙峋、衣着褴褛的纤夫们,他们胸前挂着纤索,努力地拖着背上那沉重的货船,在那辽阔空旷的沙滩上缓慢地一步步前行,每一步都留下了纤夫们清晰的脚印。通过图片的烘托,学生们会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这样,学生们便能深刻体会到该歌曲要表达的感情与意境。

(五)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方法

音乐教学中审美的基础就是理论,要提高音乐审美必须熟练地学习和掌握音乐理论和知识。所以,对于非音乐专业学生,加大对其音乐鉴赏基础知识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学生们只要掌握了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就可以真正地理解音乐并去感受它,也就可以真正地走入到音乐世界中去。因此,在音乐鉴赏教学过程中要适当地增加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学生们能够通过音乐的欣赏和演奏,深化对音乐理论的理解,从而更近一步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

通过上述论述得知,开展大学课堂的音乐鉴赏教学对学生们的审美观念、道德修养提升以及分辨是非的能力都是十分重要的。学生们通过音乐鉴赏能力的提升,从各个方面全方位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为今后踏入社会走向工作岗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参考文献:

〔1〕初海伦.谈综合性高校音乐鉴赏类课程的教学[J].中国成人教育,2007(17):164-165.

〔2〕凌伟.音乐鉴赏教学中美学体验深化的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8(14):153-154.

〔3〕郭芳.非专业音乐鉴赏课教学的现状与分析[J].河南教育(下旬),2011(9):43-44.

大学音乐鉴赏课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音乐鉴赏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F270,G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3-177-02

在高职院校中开设音乐鉴赏课程是培养现代化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也是促进高校美育教学发展的主要途径,音乐鉴赏的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学会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从而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但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音乐鉴赏课程在开展过程中,教材体系、课程设置、鉴赏模式以及评价考核等方面均存在诸多问题,无法发挥音乐鉴赏课程在高职院校美育中的真实价值。本文将从音乐鉴赏课程的教育价值出发,结合具体的教学现状问题,对音乐鉴赏课程的改革方式进行探讨。

一、音乐鉴赏的审美教育价值

新时期的音乐课程标准中,将“以音乐审美为教学核心”放在了课程的头条位置,音乐的艺术美决定了音乐鉴赏教育对学生的审美价值提升作用,因此音乐教育的全过程应该是引导学生自觉审美的过程中,应贯穿所有主观和客观审美元素,并以鉴赏过程中产生的美感为主要内容。因此对于高职院校音乐教师而言,主要教学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

音乐属于听觉艺术,所有音乐艺术的实践均需要建立在听觉的基础上,这种特性也决定了音乐鉴赏是学习或感悟所有音乐的基础条件,也是培养学生正确审美能力的主要措施,因此音乐鉴赏课程是高校审美教育的第一步,其具体审美教育价值体现在以下方面:1.引导学生建立初步的审美认知,例如对音乐的分辨能力、感受能力和记忆能力,这也是音乐审美教育的基础;2.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例如音乐情感的辨别能力、表现能力和理解能力,这是音乐审美的进一步升华。从这两个角度来看,高职院校音乐鉴赏教学更应该将重点放在音乐审美的核心价值上,而并非只注重音乐的时代意义与韵律形式。

二、高职院校音乐鉴赏课程的现状和问题

1.高职音乐鉴赏课教学现状。音乐鉴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最早也追溯到春秋孔子时期,当时就有诗书礼乐等课程。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国内外音乐教育也逐渐趋于成熟,但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教育部门并未对音乐鉴赏课程提出指导性的教学大纲要求,各院校大多是针对学校本身情况制定音乐鉴赏教学计划。教学的主要对象一般为大一学生,内容以乐理基础、西方音乐鉴赏、民族音乐鉴赏、传统音乐鉴赏为主,对学生而言,由于在高中时期缺乏音乐教育基础,在接触音乐鉴赏课程时容易产生专业性代沟,导致学生望而生畏。此外,从教师角度来看,高职院校音乐教师大多数为科班出身,专业水平非常高,但教学水平却与专业水平不成正比,很多教师在上课时所讲的专业术语很难让学生理解,这也是目前音乐鉴赏课程的主要弊病。

2.高职鉴赏课教学存在问题。一是音乐鉴赏课程未达到应有的审美效果。音乐鉴赏课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音乐修养有重要作用,但目前教学效果却远远达不到理想的标准,其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教师安排的音乐鉴赏课程随机性太强,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和针对性的鉴赏曲目,教学进度不一致,难易程度也不相同,这就导致W生接受的音乐知识有限;其次,很多学生对音乐鉴赏课程不重视,仅仅作为一门选修课,缺乏学习热情,此外,音乐鉴赏的教学模式也缺乏吸引力,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最后,音乐鉴赏课对教学设备和教学环境有一定的要求,但大多数高职院校缺乏专业的音频和乐器设备,导致音乐鉴赏课只能局限在多媒体教室中,无法让学生真实感受现场交响乐、钢琴曲等需要现场进行细致欣赏的曲目,制约了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发展。二是鉴赏教学方法欠创新,无法适应多元文化背景。目前高职院校音乐鉴赏教学的方法仍然沿用欣赏――讲解――评价考核的传统教学模式,随着多元文化的发展,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逐渐无法适应日新月异的音乐潮流,高职院校没有针对当前的音乐文化对鉴赏课程进行改革,导致音乐鉴赏教学墨守成规,故步自封,逐渐与多元文化的时代背景脱节。

三、多元化视角下高职院校音乐鉴赏课程的改革思考

1.高职院校音乐鉴赏课程的建构分析。首先,高职院校需针对音乐鉴赏建立健全的教学体系,明确教学目标和具体方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规范教学任务,制定明确的教学计划,从而规避传统教学的疏漏;其次,需针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构建针对性强、鉴赏内容丰富、易于被学生理解接受的模式,这就要求音乐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对音乐鉴赏内容进行思考和探索,寓教于乐;最后,音乐鉴赏一定要有预计的教学效果,虽然在教师心中,教学效果的衡量标准各不相同,但良好的教学效果主要表现必定是学生对音乐鉴赏的热情和积极性,以及对音乐领域不断探索的求知欲,这也是高职院校音乐鉴赏教学改革的根本原因和最终目的。要达到这种效果,教师就要注重激发学生主动欣赏音乐的热情,培养其艺术修养,端正音乐鉴赏的学习态度。

2.结合多元化背景,丰富音乐鉴赏的内涵。首先,安排教学内容时多元化音乐并举。音乐鉴赏课程与音乐教学课程的主要差别在于,音乐鉴赏课程中的音乐作品种类各异,且时间和地理跨度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可能面面俱到,对每种音乐风格进行详细阐述,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可按照世界文化的分类,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从整体的角度引导学生进行鉴赏。传统教学中通常分为西方音乐、东方音乐、古典音乐、流行音乐等模块进行单元鉴赏教学,这种方法可让学生对不同时期的音乐风格、流派特点和作曲家有相对全面的了解,但由于个体所具备的特殊性,历史上每位作曲家不同时期的音乐作品均有较大的差异,无法一概而论,因此仅以“面”的扩展进行音乐鉴赏教学就显得内容空泛,缺乏深入。针对这种情况,可在“面”的教学基础上,通过选取音乐作品定的“点”来对具体作品进行深入鉴赏分析,例如在鉴赏20世纪初的Twelve tone(十二音)音乐时,可选取A.Schoenberg(勋伯格)的《华沙幸存者》为例,对作品片段化、急剧跳动的主旋律,不规则、出人意料的节奏以及无调性的和声等微观特征进行鉴赏,从而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曲家所描述的二战中惨遭屠杀的犹太人悲惨的心理世界。通过“面”与“点”的结合,可让学生掌握多种音乐观念,提高了对具体音乐现象和整体格局的分析和聆听能力。其次,将音乐置身于不同的文化情境。音乐是文化艺术中不可分割的部分,与世界各地的文化有直接联系,但现有的教学方式没有对文化情境的差异进行强调,缺乏对社会背景、宗教、艺术、经济等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导致学生难以理解不同的音乐文化。因此教师需将音乐置身于多元文化情境下,例如在西方中世纪音乐鉴赏过程中,对Gregory Chant(格里高利圣咏)进行鉴赏教学时,教师可从基督教的起源、发展、宗教仪式等知识的讲解入手,让学生先了解到基督教对西方音乐的广泛影响,而Gregory Chant的功能则是作为宗教礼拜仪式的背景音乐,主旋律偏平缓,以级进和三度为主,带有庄严、肃穆、超凡脱俗的宗教意味,这样学生就便于理解记忆。再如对中国民族音乐进行鉴赏时,可结合多媒体屏幕,创设对应的自然环境,例如教师在讲述二胡名曲《二泉映月》时,可将作品置身于无锡二泉池旁,月恋水、水怀月,在泉与月的相互衬托下,全曲时而沉静、时而躁动变奏、时而激昂愤懑、时而深沉忧伤,这也凸显出了阿炳一生的辛酸痛苦,以及内心对生命的豁达体验。

3.改革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学方法。一是充分运用网络音乐资源。教师可充分利用网络音乐资源,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反复聆听欣赏,并尝试着理解作品中的核心音乐元素,例如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选取《Fade》《克罗地亚狂想曲》《Intro AE 86》等流行电子音乐和钢琴曲,让学生自由选取不同的版本进行鉴赏,并要求学生对不同演奏家的版本进行比较,在课堂上邀请学生发言,并将发言情况纳入到评价考核成绩当中,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而且能让学生在熟悉音乐作品的前提下与同学进行音乐的感受与体验交流,可谓一举多得。二是由传统讲授式课堂朝讨论主导课堂转变。在进行讨论式鉴赏教学时,教师可对讨论内容进行充分准备,并提前布置给学生,例如在欣赏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时,教师可提出以下问题:维也纳派的三位作曲家在音乐创作方面有何异同?导致这种风格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三位作曲家生活境遇是怎样的?其音乐是如何被社会接受的?等等,要求学生自行查阅相关书籍和音频资料。在课堂上选取几名学生进行陈述,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学生陈述完毕后教师给予充分提示和指导,或者让学生分两组进行辩论,教师在此过程中充当裁判,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最终将促进学生音乐W习能力和思考能力的发展。

四、结语

音乐鉴赏课在高职院校美育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的高职教育呈现出各学科、专业和课程相互交叉的趋势,对音乐鉴赏课程进行改革有利于提高学生对音乐现象的认知能力和对音乐艺术的审美能力,丰富学生的校园学习生活。在具体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需从学生角度出发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设计,将音乐鉴赏教学融入到多元文化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审美感知,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袁媛.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程改革初探[J].音乐时空,2015(15)

[2] 卞红煊.职业院校音乐鉴赏课改革策略初探[J].戏剧之家,2016(21)

[3] 王文臻.高校音乐教育的现状及教学改革途径[J].黑龙江科学,2016(01)

[4] 杨楠楠.关于高职院校音乐鉴赏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北方音乐,2014(12)

[5] 马馨馨.对高职院校音乐课的教学改革与对策的探讨[J].现代职业教育,2015(03)

大学音乐鉴赏课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校;音乐鉴赏课;美育;欧洲音乐作品

一、欧洲音乐作品的特点与发展

高校音乐鉴赏课作为促进学生审美情操发展的重要课程,需要根据大学生自身独有的特点进行课程制定,保证能够在音乐鉴赏课中充分锻炼学生的欣赏点评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欧洲音乐作品作为一门涉及历史、人文、音乐史等多个专业领域的知识内容,其综合性和历史性令其能够展现出不同历史时期欧洲音乐文化的巨大变革与发展。设定欧洲音乐作品作为鉴赏课的内容,对于学生学习性、理解性和综合性的考察,对于其自我独立思考和音乐知识分析整理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在欧洲音乐发展中,从中世纪开始,无论是文艺复兴时期、维也纳古典时期还是浪漫主义时期,都有着不同历史背景和社会文化所塑造的不同音乐风格。当时涌现出来的优秀的音乐作品以及音乐家,都需要学生需要利用多种方法从多个角度去欣赏和聆听经典的音乐作品,充分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音乐风格与特点,这样才能够保证以高校的音乐赏析课为基础,在未来进一步深度探索欧洲音乐作品。

二、高校音乐鉴赏课对美育教育的作用

据上述,当前高校音乐鉴赏课中利用欧洲音乐作品来进行典型内容分析鉴赏必不可少,除了能够充分锻炼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之外,对于创造力和审美能力的美育教学也非常重要。从美育教育的角度来说,作为培养学生健康审美观念的内容,其教学需要充分对音乐中的美好事物进行辨析和探索,利用音乐分析、音乐聆听、音乐欣赏等多种方式来塑造自我健全的音乐审美观念。在音乐教育之中,对于学生的美育教育不仅仅局限于音乐领域之中,对于其未来的心理构建、趣味人生和创造力提升都有着重要的帮助。在现代化的音乐赏析课程中,以欧洲音乐作品为例来进行学生的美育教育,可以充分保证美育教学以经典文化音乐作品为例进行教育的实质化转变,以提升学生的现代美育特点为核心,充分保证欧洲文化中的经典音乐内容能够对学生的自我音乐审美和理论起到提升作用。在相关的欧洲音乐作品赏析课中,为了充分提升学生对于美学观念的认知,教师可以从著名的欧洲音乐家入手,根据当时相关的社会文化背景来引导学生聆听其一生中不同年龄层次所创作出来的不同作品,无论是曲式结构、创造手法还是作品内容,都代表着一个时代的发展和音乐家自我对于审美观念的不断转变和提升。这样的音乐赏析方式是对于学生的不同审美内涵的考验和探索,保证了其利用对比法、聆听法、参与法等多种音乐赏析方法进行探索之后能够深刻理解欧洲音乐作品中的美学特征。对于高校来说,其开设音乐赏析课,就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在音乐的聆听和了解中充分扩展自我音乐知识领域,以此来陶冶学生的情操,这样自我音乐素养和道德素养也就能够随之提升。一般来说,鉴赏和理论相结合的课程才是美育教学的美学观念传递的核心保障。所以在进行欧洲音乐作品赏析的过程中,先从理论基础上向学生传递欧洲音乐作品的特点,再通过实际的聆听和鉴赏课来塑造音乐形象。这样的结合方式不仅能够坚实学生的理论基础,还能够以美育教育为核心来提升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保证在实践和创新探索中了解和吸收多元文化,能够激发起学生性格中积极、乐观的特点,从而保证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三、总结

对于高校来说,开设音乐赏析课就是为了使学生能够从经典的音乐作品中吸取知识和文化内涵,以此来提升和丰富自我思想和内涵。欧洲音乐作品作为音乐领域中不可或缺的文化,在时代的变迁中产生了多种多样的艺术特征,设定其为基本的鉴赏内容,就是对学生美育能力的锻炼和自我创造力的丰富,这样的鉴赏课程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自我特点进行针对性的设定,保证欧洲音乐作品中的经典内涵能够充分影响学生对于美学的认知和对于自我审美能力的构建。总体来说,音乐鉴赏课中对于学生美育教育的方式和材料选择是决定其教育效果的基础,音乐未来的教育改革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够充分保证教育的综合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管建华.“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哲学批评与音乐教育的文化哲学建构[J].中国音乐,2005(04).

[2]林彦君.普通高校音乐欣赏课中的审美素质教育[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5).

大学音乐鉴赏课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大学音乐鉴赏课是大学生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如何使音乐鉴赏课更有效地发挥其作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成为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完善是十分必要的。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大学音乐鉴赏课的教学方法进行初步的探究,以求使之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随着高等教育逐渐大众化,普通高校音乐鉴赏教学作为对大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成为高校艺术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大学音乐鉴赏课是面向非音乐专业大学生的一门素质课程,对提高大学生音乐欣赏能力、音乐素养和音乐技能,提升审美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面向21世纪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音乐鉴赏是指鉴赏者通过对音乐作品的聆听和感受,获得精神的愉悦、理性的满足以及音乐美的享受活动。正像一位作曲家说的“许多人都在听,却没有听见音乐”。音乐鉴赏课程是一门大容量的综合性课程,也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学习该课程需要鉴赏者根据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对作品进行品评、鉴赏。对于非艺术专业的大学生来说,其音乐基础知识相对缺乏,课程的讲授具有一定的难度。如何全面地提升非音乐专业大学生的音乐基础素养,并科学有效地指导其进行音乐鉴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面对非音乐专业学生开设音乐鉴赏课程,不能沿用针对音乐专业学生的授课方式及内容,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审美发展规律以及音乐素养水平,分析教学形式、方法及内容。通过对学生现状的调查,合理制定教学计划,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让学生从被动地“听”音乐,到主动地学习,积极地联想,深入地理解和感受音乐,体验音乐艺术深邃的内涵和充溢的美感,让学生成为音乐审美活动中的主体,从而养成优雅的品性,高尚的气质,获得至善至真的音乐美的教育。开好音乐鉴赏课程,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授课前对学生音乐素质现状进行调查

大学生进入高校,通常以文化课作为录取的标准,而学生的音乐素质,跟中小学音乐教育水平和学生自身对音乐艺术的兴趣爱好有极大的关系。因此,大学生的音乐水平差异性较大,有些学生具有识谱视唱、甚至演唱、演奏水平,但还有一些甚至是乐盲。面对音乐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音乐鉴赏课授课前必须对学生的音乐艺术水平进行调查摸底,搞清楚有多少学生具有识谱能力,有多少学生具有演唱能力,有多少学生有音乐兴趣爱好,有多少学生不懂乐谱、不会唱歌、甚至不喜爱唱歌,有多少学生喜欢乐器,喜欢什么乐器,演奏水平有多高,学生喜欢什么样的音乐,等等。根据对学生调查的基本情况,对其进行综合分析,提出问题,并制定对应措施。

二、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根据对学生音乐素质现状的调查,科学地制定教学计划和实践内容。将教学与实践合理地结合在一起。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音乐作品的高低、雅俗、难易、中外、古今、类别等,在教学中是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中到外的原则,让学生听懂理解,初步培养学生鉴赏音乐的兴趣,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教学中还可以利用视频、音响和史料等,进行各种形式的比较,如中、外音乐比较,同一作品不同演奏乐队、不同指挥的比较,同一体裁不同地区或不同音乐风格的比较,等等。通过比较,培养学生具备从多侧面、多视角欣赏音乐作品的能力,并以此进一步扩大他们的音乐视野。此外,还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某一音乐作品,通过想象、创造,并结合音响、歌唱、舞蹈、排练、表演等各种艺术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既保持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从多侧面、多角度地进行了音乐审美感受和音乐审美体验,以适应和满足不同类型的大学生的音乐鉴赏需要。

其次,要遵循少而精的原则。古今中外的音乐作品浩瀚如海,水平再高的演唱家和演奏家,也不可能演唱、演奏完所有的音乐作品。音乐作品鉴赏教学不可能对所有的音乐作品都进行逐一鉴赏。只能根据教学课时的多少及学生的鉴赏能力,本着少而精的原则,选择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进行鉴赏教学。但是,对选准的作品就不能泛泛而谈,应当精雕细刻,讲透讲深,让学生真正能够理解作品的内容、特点及风格。对鉴赏过的每一个作品,都有不同的收获体会,真正听出作品的滋味,得到艺术的享受及美的熏陶。音乐鉴赏课程重点是教会学生鉴赏的基本方法,起到典型示范、举一反三的作用,贪多求全是教学中的大忌。

另外,教师的个人素养和研究方向各有不同,教学内容往往按照教师个人研究的深浅而准备,研究深的多讲,研究少的少讲,甚至不讲,忽略了学生自身的需求。教师应该按照学科规律的要求、学生的需要,不断学习拓展自己的知识面,通过自身的学习钻研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对自己不懂的相关领域,还可以采用集体备课的形式,请几个教师一起研究和探讨课程的内容。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学生学习更加积极、主动。同时,教学计划必须明确教学的指导原则、基本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效果的考核办法,贯彻计划的措施等。这样就可以增强教学工作计划性,减少盲目性。

三、采用科学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音乐鉴赏课是一门艺术课,不能采用灌输式、填鸭式、说教式等死板的教学方法,这些单一的教学模式,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常常是教师单纯地讲,学生被动地听,既缺乏教学形式上的灵活性和教学风格上的多样性,更缺乏教学互动及情感交流,这样的教学方法,无形中使许多学生丧失了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应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满足学生需求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个人差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形成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实践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采用预发式方法

欣赏前,不管音乐作品是声乐曲或器乐曲,也不论作品的规模有多大,授课教师一定要把所要介绍作品中的主要旋律(哪怕仅仅是片断)写出来,弹或唱给学生听,当然如果可能也可组织学生唱一唱。当他们熟悉了作品中的主题或旋律之后,再介绍这些优秀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作曲家的个性及风络、作品的形式、内容等。通过学生反复聆听,教师的引导、提问以及细致的讲解,指导学生进想和感情体验。例如,在介绍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时,首先把《梁祝》的故事讲给学生听,让他们了解故事情节。要把贯穿作品始终的爱情主题弹或唱给学生听,还可以让学生一起唱,当他们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后,开始介绍作曲家的生平、创作背景及作品的结构,以及协奏曲的形成及特点,这部协奏曲与其它协奏曲的区别等,然后再把每一乐章的结构、手法、标题及内容作一个简要的说明,之后才是逐乐章的欣赏。当学生了解了作曲家的创作意图,明确了作品的主题及各种乐器和作曲手法在作品中的应用后,再聆听作品,那音响仿佛把他们带到鸟语花香、春光明媚的乡村,感受到梁山伯与祝英台真挚感人的爱情,以及双双化成一对彩蝶,在花丛中翩翩飞舞、形影不离的动人画面。

2.采用座谈讨论式教学方法

教师根据在课堂上讲授的音乐内容,与学生一起进行讨论、分析,尽量活跃课堂气氛,使枯燥的内容充满丰富的感彩,构成一种平等的相互交流的关系。例如在欣赏相对简单的音乐作品时,教师可以先将作品的创作背景、作品风格以及作品的曲式结构简单地讲解,并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再把学生分成小组,把音乐分成几个乐章,每组学生讨论分析一个乐章,最后再由各组选派的代表将分析的内容阐述出来。讨论式教学方法能够创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在课堂上通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使他们的思想活跃起来,思维积极起来,学得主动起来。

3.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常与座谈讨论式教学方法一起使用。即教师要提出具有一定难度的或者学生质疑的关键性问题,引导学生拓宽思路,对音乐作品各抒己见。如学生聆听教师指定音乐作品,对作品的重点或难点的乐章,教师引导性地提出问题,让学生集体讨论,教师最后做总结发言。

4.采用情境式教学方法

这是音乐鉴赏课程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也是教学效果最好、学生比较喜欢的教学方法之一。即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学辅助工具,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如实物演示情境、音乐渲染情境、图画再现情境、语言描绘情境、扮演体会情境,等等,将言、行、情融为一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引发想像和联想,以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逐步养成聆听音乐、感受音乐的良好习惯,从而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例如欣赏作品《伏尔加河船夫曲》,在播放音乐的同时,用多媒体播放俄罗斯风情的图片以及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们拉纤的过程。一群衣服褴褛、骨瘦嶙峋的纤夫,胸前套着纤索拖着沉重的货船前行,空旷辽阔的沙滩上留下了一串串脚印……这一场景的播放,当时会使鉴赏者具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更能深切地体会到歌曲所表达的感情。

5.采用快乐教学方法

所谓快乐教学方法,是因乐施教的教育方法,课堂上始终充满欢乐愉快、轻松舒畅、和谐融洽、幽默喜悦的气氛,让学生感到音乐鉴赏过程是美的享受过程,以利于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乐器的特性时,可以带一些乐器让学生参与演奏,还可以让学生用身边的用品,自制一些打击乐器,像沙锤、锣、碰铃、木鱼等乐器,让学生用自制的乐器演奏,在演奏和制作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音乐的快乐。

6.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音乐理论是音乐审美的基础,掌握一定的音乐理论是学生提高审美层次的重要环节。因此,加强对非专业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具备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感受音乐,才能走入音乐世界,进入音乐艺术的殿堂。应在音乐鉴赏课中适当增加音乐理论知识的讲解,如音乐的基本特征、音乐的表现手段、音乐的音响要素、音乐作品的结构、音乐作品的内容形式、人声的分类与组合、中西乐器的种类组合、聆听音乐的方法,等等,让学生通过欣赏和演奏音乐的实践,深入地理解音乐理论,从而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

7.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随着人们音乐知识的丰富和音乐鉴赏水平的提高,音乐的推广工作也在不断出新,音乐书籍、音像制品、大大小小的音乐会、经典音乐系列片、电视台的戏曲频道、音乐频道、网络等资源,这些现代化的手段都为上好音乐鉴赏课提供了有利条件。大学开设公共音乐鉴赏课程,应充分利用这些有利资源,在大学校园网络中建立多媒体音乐教学平台,以幻灯、VCD、DVD、电脑、校园网络、宽带网、视频等现代化视听工具为媒体,制作音乐鉴赏多媒体网络课件,弥补传统教学手段单一的缺陷。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根据自身的需要及音乐水平,选择自己学习的内容。即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学习效率,还克服了音乐鉴赏课程课时少的困难,可以说是一举三得。

以上介绍的教学方法不是单一存在和使用的,应根据作品和课堂教学的需要,因地制宜,灵活使用,往往在一堂课中需要使用几种教学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和钻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样,以满足学生学习音乐的需要。

音乐欣赏能力的养成,关键是要多听、多接触与多欣赏,并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还要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只有具备这些条件,才能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才能充分体会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以及音乐作品中所蕴藏的深刻内涵。因此,音乐鉴赏课还需要不断丰富音乐鉴赏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学会鉴赏音乐,分析音乐,提高他们的审美修养,促进大学生和谐、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管建华.音乐的跨文化交流与多元文化音乐教育[J].中国音乐,2003,(1).

[2]胡君英.关于音乐鉴赏教学的一点美学思考[J].中国音乐教育,2010,(1).

[3]庞琳琳.初探我省普通高校音乐鉴赏课的教学模式[J].黄河之声,2009,(6).

[4]白陆平.音乐鉴赏[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大学音乐鉴赏课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职;音乐鉴赏;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9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2-0252-01

1.中职学校音乐鉴赏课程的开设现状和定位

1.1定位。中职学校的办学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管理、服务、建设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人才。音乐鉴赏课是实施德育教学的途径之一,对于促进中职学生全面发展有很大作用。与专业音乐学校不同,中职音乐教育是一种普及型教育,其对象是非音乐专业的学生,学生年龄小、基础差、学习能力低。因此,中职学校音乐鉴赏课程的定位是:结合中职教育目标,通过对音乐的学习、感受、理解和审美体验,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和评价能力,增进对音乐艺术的热爱,拓展音乐文化视野,丰富情感,陶冶情操,从而使其形成良好的音乐审美观,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成为具有较高人文素质的技术型、应用型人才。

1.2开设现状

目前没有出台统一的教学大纲,各中职学校根据自身情况制定教学计划。

1.2.1现有的教学体系。音乐鉴赏课程授课对象为一年级学生,授课内容主要分为四个方面:一是音乐基础知识的掌握,包括认识简谱、识别乐器等内容;二是西方音乐鉴赏,包括对西方经典曲目的鉴赏、理解等内容;三是中国音乐鉴赏,包括对经典曲目、红色经典曲目的鉴赏、理解等内容;四是戏曲鉴赏,包括区分传统戏曲类别、各戏曲代表作的鉴赏、理解等内容。

1.2.2现有的教材与师资。《音乐鉴赏》作为中职学生的选修课,没有统一的教材,更没有真正适合中职学生的教材。大部分教材内容偏重音乐理论,强调音乐理论基础知识,中职学生认为没有明显的教学目的,学生对音乐鉴赏课失去学习的兴趣。

针对师资而言,音乐教师大多毕业于音乐专业院校,接受系统的、专业的音乐教育,主修方向不同,对音乐鉴赏课的教学能力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1.2.3现有的教学设备。音乐鉴赏是对音乐作品的欣赏和鉴别。欣赏需要用眼睛观察,鉴别需要用耳朵聆听。积极利用视频的手段进行音乐鉴赏教学,是学生获取和巩固音乐知识的有效途径。音乐鉴赏需要相对较专业的音像设备,目前音乐鉴赏课和其他学科一样在多媒体教室进行。

1.2.4学生的音乐水平。中职学校学生来自各城镇,各方面差别大,音乐知识水平也良莠不齐。有些中学由于受到师资资源的影响没有开设音乐课程,导致学生缺乏音乐知识,音乐视野有限,容易接受一些相对粗俗的流行音乐和缺少艺术品味的音乐。学生们对音乐鉴赏课不感兴趣,随意性较大增加了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学难度。

2.音乐鉴赏的三个阶段

音乐艺术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有它自己独特的特点。作曲家创作的作品,只是完成了音乐艺术的一半,还必须经过“再加工”,即演奏家(演唱)、乐队和指挥,有时甚至需要听众的参与,一个音乐作品才能完整地呈现出来,达到实际作用于客观世界,并对社会产生效益。

音乐欣赏有三个阶段,即官能、感情和理智阶段。仅追求优美的旋律,生动的节奏,悦耳的和声,这是官能的;体会到音乐的喜怒哀乐,节奏与句法、音的高低、强弱在音乐中的作用,和声的表现形式,各种乐器音色的区别及应用是第二阶段;第三阶段,即真正的欣赏,是进入理智与情感相结合的阶段,达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欣赏者能熟知音乐起承转合的曲式结构,及名曲的风格、流派的特点,才能与作曲家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到达这个阶段,才算真正进入神奇的音乐世界。

3.提高教学效果的几种途径

3.1选择适合中职学生特点的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授课对象对教材内容进行增减,例如取消难懂的乐理理论和曲式分析,适当增加具有时代特色、雅俗共赏的音乐和歌曲,重在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和艺术思维能力。应选择体系完整、简明扼要、便于自学、内容丰富的公共选修教材。

3.2建设多功能音乐教室。音乐鉴赏课程是以欣赏为主的“综合课”, 欣赏内容包括中外优秀声乐曲、器乐曲,中外歌剧、舞剧及中国传统戏曲,这些音乐的欣赏,要有一个适合音乐鉴赏教学专用的多功能音乐教室,除了多媒体设备外,还需配备钢琴和高级的音响设备。以达到音乐鉴赏课应有的教学效果。

3.3鼓励学生参加课外音乐实践。仅靠课堂教学达到提高学生音乐鉴赏的能力是不够的,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各种音乐活动,如观看各种文艺演出,参加校内外组织的文艺晚会或演出,激起学生歌唱的兴趣,到艺术中心(剧院)观看专业的演出。只有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把课本知识与课外实践结合,不断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通过亲身参与,亲身实践、学生才能进一步体验到音乐的艺术魅力,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和美感。这对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十分有效。

3.4营造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音乐兴趣的激发者、音乐活动的组织者、学习过程的交流者、音乐生活的指导者、音乐表现的欣赏者。教师作为教学的指导者和组织者,是沟通学生与音乐的桥梁,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交流互动关系。民主的教学氛围,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前提。所以,激发学生课堂互动的重要因素是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增进教学民主和平等。从根本上说,在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之后,音乐鉴赏教学中民主平等氛围的营造才可能真正实现。

参考文献

大学音乐鉴赏课论文范文第6篇

自1996年7月29日国家教委《关于加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意见》通知后,全国各类大学增设了越来越多的音乐选修课程。公共选修音乐课的开设旨在提高非艺术类大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陶冶情操,提升其艺术素养,进而达到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目标。随着经济、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的不断进步,现行的音乐鉴赏教材部分内容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当代大学生的需求。我国高职类院校办学宗旨主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更强调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容易忽视学生的音乐素质教育,学生自身也有轻视此类公共选修课的趋势。这一现象不利于青年一代综合素质的提高,怎样解决这一问题,探寻合理的解决对策则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以影视剧音乐鉴赏为音乐欣赏课的切入点,因其综合性更强,更加贴近学生,会让学生更乐于接受,更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教学互动,有利于开展分层教学,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充分发挥其育人的功能。

一、目前音乐鉴赏课的现状

1.目前各高校公共音乐选修课几乎无一例外将《音乐鉴赏》作为开课首选,旨在通过欣赏音乐提高大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特别是一些规模大的学校,公共选修开设课程较为细致、多元,即使很小众类的音乐课程也能形成一定规模的学生群体;而相对于一些起步较晚的高职院校,因处于办学初级阶段,师资、学生数量有限,加之学生之间的音乐感知能力差距并不是很大,这在客观上也决定了音乐公共选修课的开设类别不可能很细致,承担着美育重任的《音乐鉴赏》课程的质量在这类学校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现行《音乐鉴赏》课程教材的内容主要是中外优秀经典曲目、人物及一些音乐基础性知识,试图通过音乐美的特殊魅力和育人因素感染学生,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施以高尚的道德情操教育,但是特别是学生们喜欢的现代流行音乐的内容分量很少,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其次,如果学生不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的话,这类传统教材会让学生有高高在上的距离感,从心理上就会产生排斥。如果以《影视剧音乐鉴赏》为切入点会让学生从心理上更易接受,产生共鸣。因为影视剧是一种比较大众化的娱乐类型,其音乐既有古典音乐的深刻,又有流行音乐的通俗,二者与一定的剧情、画面结合更具亲民特质,更贴近现实生活,况且结合剧情欣赏也不易造成听不懂的现象。内容选取得科学、合理的话,可以将《音乐鉴赏》教材的大部分内容巧妙的渗透进去,潜移默化间就完成了教学目标。随着课程的改革和体制的逐步完善,公共选修音乐教育的视野也需要与时俱进。目前《影视剧音乐鉴赏》我国只有极少数的传媒及影视类院校已经开设,大部分高校公选音乐课仍然以传统教材《音乐鉴赏》为主。

2.自笔者任教高职类学生的音乐公共选修课以来,发现选修学生中大概三分之一学生是抱着混学分的态度,觉得这类选修课又不是专业课,对就业又没有什么明显的益处,只要轻松拿到学分就万事大吉了。另外,大部分学生的音乐审美倾向比较单一,基本只对流行音乐有兴趣,对于音乐其他类别,特别是古典音乐、民间音乐、戏曲基本没有什么兴趣,课堂上也很难产生共鸣。而影视剧音乐结合一定的故事、情节、内容的表达等,并融合了一定的画面,视听的结合赋予了音乐更加直观、立体的特质。课堂教学应该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影视剧音乐鉴赏作为音乐欣赏课的切入点,首先从心理上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消除了距离感。

二、开设影视音乐鉴赏课的理论支撑

鉴于上述现状,如何让高校公共艺术类的欣赏课更加趋于合理、规范、人性化?这个问题也早已进入学界同仁们的理论研究视野,国内学界对这一课题的探索为《影视剧音乐鉴赏》课的开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持。如曾宏华《高校音乐公共课中渗透影视音乐教学的意义》、陈晨《浅谈影视音乐如何辅助大学音乐教学》杨佳君《论大学生影视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郭婧《古典+流行=时尚――从影视音乐谈起》韦民《浅谈影视音乐的价值与魅力》、张红颖《浅谈影视音乐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积极作用》、郭强《影视音乐在大学音乐欣赏课中的作用》、左建新、张译文《音乐欣赏课中的影视作品应用》、吴跃华、闫辉《论影视音乐在学校教育中美育功能的实现条件》、张达生《让大学生在电影中体验音乐的美》、温洪青《谈影视音乐的德育功能》、石延春《浅谈影视音乐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等众多学术论文充分肯定了影视剧音乐在大学生音乐艺术素质教育中的迫切性、不容忽视的积极作用以及现实意义;另外,钟春明的学位论文《普通高校音乐欣赏教学内容调查研究》、吴晓燕的学位论文《选取电影音乐在普通高校开展音乐欣赏教学微探》、沙欣的学位论文《独立学院音乐欣赏公选课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西南大学育才学院为个案》中除肯定了影视音乐在大学生音乐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并对此课程的必要性、前瞻性、可行性以及课程的实施等方面进行了可行性探讨,这些都为本课题的实际操作奠定了学理基础。

三、影视剧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学内容优化、整合

1.将传统音乐鉴赏课的内容渗透在影视音乐中开展教学,首先课程名称使学生从心理上会乐于接受,可以有效解决学生对古典音乐、戏曲、中国传统音乐的距离感和心理上的排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其次,鉴于大多数学生音乐审美趣味狭隘、单一,只对流行歌曲有兴趣,不利于从人文素养的角度得以综合提升,使课程的育人功能大打折扣。而优秀的影视剧音乐包含有我国优秀的民间音乐及西方的经典音乐,内容丰富多样,雅俗共赏,更容易产生共鸣,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学生的审美水平。著名作曲家谭盾的电影音乐将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结合西方现代作曲技术,使作品既有东方神韵,又不失现代感,巧妙地诠释了中国式东方哲学,在国际乐坛赢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在电影《卧虎藏龙》中,谭盾将丝竹与戏曲的元素发挥得恰到好处,音乐在配器上选用二胡、竹笛、琵琶、鼓、巴乌与钟类、西洋管弦乐器等,中西音乐相得益彰,作品具有浓浓的中国风,将中国音乐元素展示于国际舞台,效果震撼;在电影《夜宴》中因为台词较一般电影偏少,音乐的分量显得尤其重要,许多部分是靠音乐渲染气场和情绪,这对于作曲家来说也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特别是其中的《越人歌》想必一定让人过耳难忘了,作曲家除了运用民族乐器,还将这首壮族古老民歌经重新编曲和配器,焕发出新的生机。歌曲仅有短短的六个乐句,根据剧情通过变奏、配器、男女声的演唱等使其有了丰富的层次与表情,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充分向听众展示了中国音乐的独特魅力。如果离开电影这个媒介,特别是目前的90后大学生,对于中国的传统民族民间音乐和戏曲尤为疏离,对这类音乐作品,学生会从心理上就排斥。而借力电影,不知不觉间学生就随着电影音乐走入其间,受到感染,会突然发现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戏曲等还是蛮好听的,有着其独特的魅力。陈凯歌执导的电影《和你在一起》,片中主人公为证明自己学有所成而苦练柴可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定会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若离开了剧情纯粹让学生欣赏这个作品,就没有这样好的鉴赏效果了。影视剧音乐的综合性很强,融合了听觉、视觉、文学、戏剧、诗歌等艺术,优秀的影视音乐更是情感、道德、价值观的体现,更直观地体现了音乐艺术的育人功能,拓展了音乐的内涵和外延。对此,早在2008年就有学者张红颖撰文《浅谈影视音乐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积极作用》指出:“影视音乐具有较高艺术审美价值和广泛社会学价值,对提高大学生们的综合素质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另外,“影视音乐不仅对人们的心灵、性格、情感、意志、思想有所陶冶,而且使美的艺术感受力得到升华,使他们在精神上、心理上、行为上处于和谐的健康状态,拥有平衡的心境和开阔的胸怀,从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①

2.将传统公共选修音乐课的音乐鉴赏课授课内容优化、整合,增加现代轻音乐、流行音乐以及近年来热播的部分影视剧音乐的内容,并将传统教材中的大部分内容渗透在雅俗共赏的影视剧音乐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教学学生都有收获,进而提升学生们的音乐鉴赏能力。“普通的大众往往不具备专业的音乐知识,欣赏起大部头的交响乐、歌剧等往往有困难,但是电影的画面、故事为大众欣赏电影中的音乐提供了理解的条件。”②只有理解了,才会在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其实,影视剧音乐中不乏交响乐这种配乐形式,如《指环王》《乱世佳人》《阿拉伯的劳伦斯》《泰坦尼克号》……依托影视剧为媒介,结合特定的剧情,学生们会有听懂了的感觉。动画片《猫和老鼠》里面的配乐甚至还有肖邦的圆舞曲,灵动的音乐与令人忍俊不禁的幽默剧情交织在一起,定会在学生心里留下难忘的印象。音乐鉴赏课程里通过感性的对比聆听而理性分析中西方在音乐观念、音乐审美、音乐思维方面的异同,这部分内容如果没有很好的媒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思考,学生要么被动地依赖老师的讲解,要么根本就没兴趣思考,不利于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如果以影视剧音乐为媒介,学生体验到中国音乐较为含蓄细腻的审美与西方音乐强调矛盾、冲突,注重音乐的戏剧效果,进而才能更好地理解中、西方的音乐审美和音乐观念。近年热播的电视剧《甄?执?》第13集中出现的《惊鸿舞》具有浓厚的中国宫廷音乐风格,音乐主要的演奏乐器为古琴、古筝与笛子,歌词是曹植的《洛神赋》,舞蹈是水袖舞,音画结合,古韵浓郁,可以令学生感受到浓浓的中国古典音乐的神韵,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古琴的文化意义,深化、拓展音乐鉴赏的内涵。只有激起了学生的兴趣,才有了引导他们进一步深入思考的可能性,才能将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在不知不觉间逐渐提高,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感性、娱乐的较浅的审美层次上,真正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境界。

四、结语

伴随着时展,经济、教育改革的推进,高职类公共音乐鉴赏课程也需要顺应时代潮流,根据新时代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结构的需求做相应的调整。当今社会更加需要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青年一代是国家、社会新的希望,肩负着国家富强、文明的重任。高等教育担负着培养青年一代的历史使命,怎样更有效地提高青年一代综合素养,是教育界永恒的主题,对此,本文探讨了高职类音乐鉴赏课程在新形势下,根据当代大学生的特点,以雅俗共赏的影视音乐鉴赏为切入点,在教学中更好地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育人效果事半功倍。

注释:

大学音乐鉴赏课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普通高校;音乐鉴赏;教育方针;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1)35-0057-03

随着高等教育逐渐大众化,普通高校音乐鉴赏教学作为对大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成为高校艺术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大学音乐鉴赏课是面向非音乐专业大学生的一门素质课程,对提高大学生音乐欣赏能力、音乐素养和音乐技能,提升审美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面向21世纪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音乐鉴赏是指鉴赏者通过对音乐作品的聆听和感受,获得精神的愉悦、理性的满足以及音乐美的享受活动。正像一位作曲家说的“许多人都在听,却没有听见音乐”。音乐鉴赏课程是一门大容量的综合性课程,也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学习该课程需要鉴赏者根据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对作品进行品评、鉴赏。对于非艺术专业的大学生来说,其音乐基础知识相对缺乏,课程的讲授具有一定的难度。如何全面地提升非音乐专业大学生的音乐基础素养,并科学有效地指导其进行音乐鉴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面对非音乐专业学生开设音乐鉴赏课程,不能沿用针对音乐专业学生的授课方式及内容,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审美发展规律以及音乐素养水平,分析教学形式、方法及内容。通过对学生现状的调查,合理制定教学计划,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让学生从被动地“听”音乐,到主动地学习,积极地联想,深入地理解和感受音乐,体验音乐艺术深邃的内涵和充溢的美感,让学生成为音乐审美活动中的主体,从而养成优雅的品性,高尚的气质,获得至善至真的音乐美的教育。开好音乐鉴赏课程,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授课前对学生音乐素质现状进行调查

大学生进入高校,通常以文化课作为录取的标准,而学生的音乐素质,跟中小学音乐教育水平和学生自身对音乐艺术的兴趣爱好有极大的关系。因此,大学生的音乐水平差异性较大,有些学生具有识谱视唱、甚至演唱、演奏水平,但还有一些甚至是乐盲。面对音乐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音乐鉴赏课授课前必须对学生的音乐艺术水平进行调查摸底,搞清楚有多少学生具有识谱能力,有多少学生具有演唱能力,有多少学生有音乐兴趣爱好,有多少学生不懂乐谱、不会唱歌、甚至不喜爱唱歌,有多少学生喜欢乐器,喜欢什么乐器,演奏水平有多高,学生喜欢什么样的音乐,等等。根据对学生调查的基本情况,对其进行综合分析,提出问题,并制定对应措施。

二、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根据对学生音乐素质现状的调查,科学地制定教学计划和实践内容。将教学与实践合理地结合在一起。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音乐作品的高低、雅俗、难易、中外、古今、类别等,在教学中是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中到外的原则,让学生听懂理解,初步培养学生鉴赏音乐的兴趣,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教学中还可以利用视频、音响和史料等,进行各种形式的比较,如中、外音乐比较,同一作品不同演奏乐队、不同指挥的比较,同一体裁不同地区或不同音乐风格的比较,等等。通过比较,培养学生具备从多侧面、多视角欣赏音乐作品的能力,并以此进一步扩大他们的音乐视野。此外,还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某一音乐作品,通过想象、创造,并结合音响、歌唱、舞蹈、排练、表演等各种艺术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既保持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从多侧面、多角度地进行了音乐审美感受和音乐审美体验,以适应和满足不同类型的大学生的音乐鉴赏需要。

其次,要遵循少而精的原则。古今中外的音乐作品浩瀚如海,水平再高的演唱家和演奏家,也不可能演唱、演奏完所有的音乐作品。音乐作品鉴赏教学不可能对所有的音乐作品都进行逐一鉴赏。只能根据教学课时的多少及学生的鉴赏能力,本着少而精的原则,选择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进行鉴赏教学。但是,对选准的作品就不能泛泛而谈,应当精雕细刻,讲透讲深,让学生真正能够理解作品的内容、特点及风格。对鉴赏过的每一个作品,都有不同的收获体会,真正听出作品的滋味,得到艺术的享受及美的熏陶。音乐鉴赏课程重点是教会学生鉴赏的基本方法,起到典型示范、举一反三的作用,贪多求全是教学中的大忌。

另外,教师的个人素养和研究方向各有不同,教学内容往往按照教师个人研究的深浅而准备,研究深的多讲,研究少的少讲,甚至不讲,忽略了学生自身的需求。教师应该按照学科规律的要求、学生的需要,不断学习拓展自己的知识面,通过自身的学习钻研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对自己不懂的相关领域,还可以采用集体备课的形式,请几个教师一起研究和探讨课程的内容。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学生学习更加积极、主动。同时,教学计划必须明确教学的指导原则、基本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效果的考核办法,贯彻计划的措施等。这样就可以增强教学工作计划性,减少盲目性。

三、采用科学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音乐鉴赏课是一门艺术课,不能采用灌输式、填鸭式、说教式等死板的教学方法,这些单一的教学模式,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常常是教师单纯地讲,学生被动地听,既缺乏教学形式上的灵活性和教学风格上的多样性,更缺乏教学互动及情感交流,这样的教学方法,无形中使许多学生丧失了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应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满足学生需求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个人差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形成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实践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采用预发式方法

欣赏前,不管音乐作品是声乐曲或器乐曲,也不论作品的规模有多大,授课教师一定要把所要介绍作品中的主要旋律(哪怕仅仅是片断)写出来,弹或唱给学生听,当然如果可能也可组织学生唱一唱。当他们熟悉了作品中的主题或旋律之后,再介绍这些优秀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作曲家的个性及风络、作品的形式、内容等。通过学生反复聆听,教师的引导、提问以及细致的讲解,指导学生进想和感情体验。例如,在介绍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时,首先把《梁祝》的故事讲给学生听,让他们了解故事情节。要把贯穿作品始终的爱情主题弹或唱给学生听,还可以让学生一起唱,当他们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后,开始介绍作曲家的生平、创作背景及作品的结构,以及协奏曲的形成及特点,这部协奏曲与其它协奏曲的区别等,然后再把每一乐章的结构、手法、标题及内容作一个简要的说明,之后才是逐乐章的欣赏。当学生了解了作曲家的创作意图,明确了作品的主题及各种乐器和作曲手法在作品中的应用后,再聆听作品,那音响仿佛把他们带到鸟语花香、春光明媚的乡村,感受到梁山伯与祝英台真挚感人的爱情,以及双双化成一对彩蝶,在花丛中翩翩飞舞、形影不离的动人画面。

2.采用座谈讨论式教学方法

教师根据在课堂上讲授的音乐内容,与学生一起进行讨论、分析,尽量活跃课堂气氛,使枯燥的内容充满丰富的感彩,构成一种平等的相互交流的关系。例如在欣赏相对简单的音乐作品时,教师可以先将作品的创作背景、作品风格以及作品的曲式结构简单地讲解,并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再把学生分成小组,把音乐分成几个乐章,每组学生讨论分析一个乐章,最后再由各组选派的代表将分析的内容阐述出来。讨论式教学方法能够创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在课堂上通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使他们的思想活跃起来,思维积极起来,学得主动起来。

3.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常与座谈讨论式教学方法一起使用。即教师要提出具有一定难度的或者学生质疑的关键性问题,引导学生拓宽思路,对音乐作品各抒己见。如学生聆听教师指定音乐作品,对作品的重点或难点的乐章,教师引导性地提出问题,让学生集体讨论,教师最后做总结发言。

4.采用情境式教学方法

这是音乐鉴赏课程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也是教学效果最好、学生比较喜欢的教学方法之一。即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学辅助工具,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如实物演示情境、音乐渲染情境、图画再现情境、语言描绘情境、扮演体会情境,等等,将言、行、情融为一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引发想像和联想,以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逐步养成聆听音乐、感受音乐的良好习惯,从而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例如欣赏作品《伏尔加河船夫曲》,在播放音乐的同时,用多媒体播放俄罗斯风情的图片以及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们拉纤的过程。一群衣服褴褛、骨瘦嶙峋的纤夫,胸前套着纤索拖着沉重的货船前行,空旷辽阔的沙滩上留下了一串串脚印……这一场景的播放,当时会使鉴赏者具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更能深切地体会到歌曲所表达的感情。

5.采用快乐教学方法

所谓快乐教学方法,是因乐施教的教育方法,课堂上始终充满欢乐愉快、轻松舒畅、和谐融洽、幽默喜悦的气氛,让学生感到音乐鉴赏过程是美的享受过程,以利于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乐器的特性时,可以带一些乐器让学生参与演奏,还可以让学生用身边的用品,自制一些打击乐器,像沙锤、锣、碰铃、木鱼等乐器,让学生用自制的乐器演奏,在演奏和制作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音乐的快乐。

6.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音乐理论是音乐审美的基础,掌握一定的音乐理论是学生提高审美层次的重要环节。因此,加强对非专业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具备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感受音乐,才能走入音乐世界,进入音乐艺术的殿堂。应在音乐鉴赏课中适当增加音乐理论知识的讲解,如音乐的基本特征、音乐的表现手段、音乐的音响要素、音乐作品的结构、音乐作品的内容形式、人声的分类与组合、中西乐器的种类组合、聆听音乐的方法,等等,让学生通过欣赏和演奏音乐的实践,深入地理解音乐理论,从而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

7.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随着人们音乐知识的丰富和音乐鉴赏水平的提高,音乐的推广工作也在不断出新,音乐书籍、音像制品、大大小小的音乐会、经典音乐系列片、电视台的戏曲频道、音乐频道、网络等资源,这些现代化的手段都为上好音乐鉴赏课提供了有利条件。大学开设公共音乐鉴赏课程,应充分利用这些有利资源,在大学校园网络中建立多媒体音乐教学平台,以幻灯、VCD、DVD、电脑、校园网络、宽带网、视频等现代化视听工具为媒体,制作音乐鉴赏多媒体网络课件,弥补传统教学手段单一的缺陷。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根据自身的需要及音乐水平,选择自己学习的内容。即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学习效率,还克服了音乐鉴赏课程课时少的困难,可以说是一举三得。

以上介绍的教学方法不是单一存在和使用的,应根据作品和课堂教学的需要,因地制宜,灵活使用,往往在一堂课中需要使用几种教学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和钻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样,以满足学生学习音乐的需要。

音乐欣赏能力的养成,关键是要多听、多接触与多欣赏,并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还要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只有具备这些条件,才能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才能充分体会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以及音乐作品中所蕴藏的深刻内涵。因此,音乐鉴赏课还需要不断丰富音乐鉴赏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学会鉴赏音乐,分析音乐,提高他们的审美修养,促进大学生和谐、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管建华.音乐的跨文化交流与多元文化音乐教育[J].中国音乐,2003,(1).

[2]胡君英.关于音乐鉴赏教学的一点美学思考[J].中国音乐教育,2010,(1).

[3]庞琳琳.初探我省普通高校音乐鉴赏课的教学模式[J].黄河之声,2009,(6).

[4]白陆平.音乐鉴赏[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大学音乐鉴赏课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 : 高校;音乐鉴赏;教学策略;

音乐鉴赏课是高校艺术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是美育的主要内容和有效实施途径之一,也是实现提高音乐鉴赏能力的素质教育的关键。所以开设音乐鉴赏课既能提高艺术教学质量,又能实现音乐教育目的。为此, 我们要十分重视大学生音乐鉴赏课的开设问题。

一、高校音乐鉴赏的现状

“高等学校应要求学生选修一定学时的包括艺术在内的人文学科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所以,高校开设音乐鉴赏课就是通过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体验和理解来达到感受力、审美力的提高,从而提高音乐修养。在教学中,学生对中外优秀音乐作品的欣赏,深刻体验,理解感受,形成良好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实现美育的教育功能。

音乐鉴赏,可以使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深刻体验,引发自身情感,体味、表现、创造。但是,音乐鉴赏课很容易被教师上成音乐欣赏课,这就背离了音乐教学的初衷。那么欣赏和鉴赏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一是主动程度不同。欣赏只是有意或无意地倾听音乐,而鉴赏是更加主动,深层次地倾听和赏析;二是初衷不同。欣赏只是为了放松心情而鉴赏是为了达到一定的音乐目的而进行的欣赏过程;三是感受不同。欣赏不必了解音乐背后的方面,而鉴赏就会了解音乐作品出处、作者、时代,从而深层次地理解和感受音乐内涵。所以,音乐鉴赏是深层次的音乐欣赏,对情感和体验要求很高。

音乐教育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完整,有利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有利于学会团结交流与合作。所以音乐鉴赏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美感意识,也要提高学生的艺术感受力,还要重构对艺术的认知。

二、高校音乐鉴赏的问题分析

高校音乐鉴赏是高校艺术培养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所以很多高校把音乐鉴赏课开设成选修课。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音乐鉴赏课面临着一些问题,影响着课程的有效开设。

(一)音乐基础教育差,体系不完整

一直以来,我们的教育是应试教育。所以,学生为了应试在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基础教育体系中放弃了音乐的学习,而学校更是为了应试直接不开设音乐课程。这就造成我国音乐教育基础差,体系不完整。后来开始提倡素质教育情况稍微改观。但是,结构上的缺陷和内容上的重复使得学生的音乐知识体系不协调,为高校音乐鉴赏的教学带来很大困难。

(二)高校学生音乐素质各有差异

由于高校面对全国招生,所以来自不同地区和不同教育资源的学生的音乐素养各不相同。这使得高校音乐鉴赏教学不能实行统一的教学计划,影响课程进度。

(三)学生的身心不成熟,易受外界影响

高校学生是一群年龄、生理和心理状况还不是很成熟的青少年。这时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不稳定易受外界影响。对于社会上商业气息浓厚的流行音乐不能正确判断。

(四)传统和高雅音乐作品束之高阁

很多学生对于流行音乐的快餐消遣,对传统音乐和高雅音乐望乐兴叹,不再花时间学习。

三、高校音乐鉴赏的教学策略研究

高校音乐鉴赏的教学策略研究,是要以兴趣来导入改革教学手段,整合教学资源,同时丰富音乐知识体系,培养各种音乐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达到音乐审美的教育目的。因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音乐兴趣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教师要从学生熟悉或容易接受的音乐知识介绍,由浅入深,不断扩大学生音乐视野,培养学生热爱音乐的兴趣,逐渐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能力和信心。这样对音乐兴趣的培养,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让音乐来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与鉴赏力,发现美,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二)合理安排教学计划

教师在上音乐鉴赏课时,合理安排教学计划,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运用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这是讲好音乐课的基础。面对不是音乐专业的学生,选择的教学内容既要有理论体系的支撑,又要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易于接受和掌握,由熟悉内容引入陌生内容,由浅入深,循循善诱,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教学活动中,教与学是双向互动过程。

(三)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启发式教学

时代进步,现代化教学手段日渐丰富,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教学效果得到很大提高。同时,利用现代化手段来弥补教师讲述的不足,同时,还可以启发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真正理解音乐的内涵,在鉴赏的基础上形成理性审美素养。

(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音乐鉴赏,既要贯穿音乐理论知识的教育,更要在掌握一定理论时结合具体音乐作品,将抽象化为具象分析。这样循序渐进地实践,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也提高了审美能力。

教师也要不断“充电”,提高自身素质。音乐鉴赏课程中,除了学生要具有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外,主要靠教师的引导。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就要求教师更要提高自身素质,提高专业技能,增强语言表达能力、自我调节能力,使各方面素质得到提高,才能为音乐鉴赏的好的教学效果打下坚实基础。

音乐鉴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还可以增强审美情趣的体验,从而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另外,音乐教育活动,要求学生集体合作,配合默契,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团结合作,在合作中发挥自身优势。所以,对于高校音乐鉴赏的教学策略研究,对于提高学生审美和实现高校素质教育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大学音乐鉴赏课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音乐鉴赏 人文素养

在现代高等教育教学中,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未来人才战略储备的重要内容,为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把他们培育成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各高校越来越重视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而通过艺术形象(意境)去认识客观世界的音乐鉴赏课,自然就成了培养、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

一、音乐鉴赏本身可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音乐鉴赏是一项音乐审美实践活动,集情感体验、想象与联想、创造性思维于一体,让学生通过聆听音乐作品,感受音乐的思想、情感、形象及反映的社会生活,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爱好,从而培养学生对音乐美的感受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进而促进学生思想上的变化,教会学生如何认识生活、感受生活并在一定意义上创造生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音乐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丰富的创造力,许多音乐作品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通过音乐知识的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对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和健康个性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音乐不是简单的表现音程、音阶,而是要表现出音乐的内在涵义,音乐鉴赏的过程是倾听的过程,是在倾听演奏家、演唱家们的表演时将自己的情绪与情感添加进去,加入自己对于音乐作品感想的“第三度创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能让学生的歌唱与鉴赏被机械地束缚在音符上,而是要启发他们根据音乐的各种要素展开丰富而又合理的想象,理解并表现作曲家的创作意图。鉴赏既是学生学习音乐的起点,又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动力和重要手段。鉴赏在音乐教学各种课程形式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也是音乐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更是音乐教育的终极目标。就音乐鉴赏来说,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并不是音乐直接赋予的,而是通过聆听、欣赏、评价、体会得到的。也就是说,音乐鉴赏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推动力量,对促进学生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人文知识在音乐鉴赏课授课时的重要性

受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教育内部和社会方方面面对开设音乐课认识不足显而易见,初中阶段音乐课教学内容被随意改动,高中阶段几乎没有开设。在非音乐专业的音乐教育体系上出现了一个空白,无法形成完整衔接的教育体系,学生的音乐素养参差不齐,音乐鉴赏课只是作为一门选修课存在。面对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学生,在授课过程中如果过多的涉及音乐本体方面的知识,无论深入的探讨音乐本身内容,或是浅显的传授音乐基本知识,都会使大部分的学生无法接受,并且产生倦怠情绪。面对这样的现状,在音乐鉴赏课的教育教学中,加入丰富的人文知识,并将这些知识转化为学生的一种内涵和修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鉴赏课程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和人文素养。

在学习每堂课内容、欣赏每一首曲目的时候,都不能忽视人文知识,都应该强调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在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所要鉴赏的音乐作品的人文背景,了解作者处于什么样的社会时期,什么样的历史背景,想要通过旋律表达出什么样的情感,是非常重要的。如在二胡曲《二泉映月》的鉴赏中,如果学生仅凭对乐曲名称的理解或只借由直观的聆听乐曲,就很容易把这首乐曲理解为一首描写景观的作品。而如果在授课过程中使用递进的方法,一层层抽丝剥茧,从华彦钧(瞎子阿炳)的生平简介说起,进一步谈及其道教音乐的教育背景,再让学生聆听这首乐曲,让学生一步步慢慢理解乐曲里蕴含的从悲伤中透露出的释怀以及最终表现出的对生命的热爱,让学生感悟作曲家在乐曲中流露出的道家音乐思想,体会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所说的“不能说这首曲子本身是悲凉的,它有着积极的精神,却流露着哀婉的情怀”,“这种音乐应当跪下去听,坐着和站着听,都是极不恭敬”的情感,最终实现精神的升华和理性的领悟。

三、授课中应认识到音乐学科与人文学科相互之间的紧密联系

由于音乐鉴赏课教学的特殊性,音乐鉴赏课不仅要同其他课程教学一样,课前认真做好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准备工作,还要求教师不断的加强学习,更新知识结构,与时俱进,提升个人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以及教学能力。音乐鉴赏课的主要任务就是教师要熟练的运用古今中外的音乐经典作品,让学生掌握如何鉴赏一个好的音乐作品,并从鉴赏中体会音乐的美,达到陶冶身心,完善人格的目的。因此,要求音乐鉴赏课教师不仅要掌握丰富的音乐知识,熟悉音乐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的关系,还要认识到音乐学科与人文学科相互之间的紧密联系。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上针对不同的音乐作品,熟练、精准的运用自己所掌握的音乐、人文学科的知识,结合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去给学生创建一个与音乐作品内涵相一致的场景,让学生在正确的引导下鉴赏音乐、提升人文素养。

音乐对于大学生情感体验的培养是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大学生作为即将进入社会的一个群体,良好的人文素养是必须具备的。而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喜好和热情,更能使他们通过音乐来培养性情、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提升文化品位和艺术修养,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海.大学音乐鉴赏教学的理性与审美探析[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2005,(02).

[2]董丽.论高校“音乐鉴赏”公共课教学困境及突围[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3,(03).

[3]罗钧桓.论音乐鉴赏教学与大学生审美素质培养[J].法制与经济,2011,(02).

大学音乐鉴赏课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高校 音乐鉴赏 教学 建议

音乐鉴赏是音乐文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音乐鉴赏这门课程是高校选修课中开设最多的课程,如何利用这门课程去提高学生们的欣赏艺术的能力正是音乐教育者所要认真思考和总结的,当今社会中,我国教育方针中“美德教育”的核心就是艺术教育,而在艺术教育的教育体系中,音乐鉴赏课被认为是培养大学生艺术修养、艺术鉴赏能力的一门普及课程,音乐能够推动人们的身心发展、陶冶人们的情操、还能够有助于人们的创造能力,高校中的音乐鉴赏课的目标就是培养当代大学生的艺术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在很多高校里面,音乐鉴赏课已经被列为所有学音乐专业生的必修课程,非专业学生的选修科目。音乐鉴赏课的主要目标就是让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一种感受事物的方式和能力,学习是一种表达自我的方式,对于现阶段各大高校音乐鉴赏课的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导致很多学生对这门课程积极性不高、甚至感觉内容枯燥、乏味,所以对现阶段的高校音乐鉴赏课程进行改革显得很重要。

一、高校音乐鉴赏课对学生发展的意义

音乐有利于促进学生们的智力的发展,这点是有科学依据的,音乐的作用是全世界人们所公认的,它能够激发出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推动社会文明的发展,开设音乐鉴赏课的主要目标就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包括音乐艺术的基本知识,音乐的发展历程等,还涉及到文学、历史、美术、地理等相关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们的鉴赏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去欣赏并评价一部作品,培养出学生审美能力提高鉴赏水平,能够培养出学生们的人文情怀,培养出学生们的审美情趣,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开设音乐鉴赏课程也是日常需要,因为音乐鉴赏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必须的一种文化方式,学习了音乐鉴赏课,能够加强学生们的与人交流的能力,更好地去满足生活的需要。

音乐鉴赏课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因为音乐是最主要的艺术形式之一,在音乐的世界里,我们可以反观社会,体会到社会的日新月异的变化,能够更好去适应这个社会。

二、高校音乐鉴赏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因为在各个高校里面音乐鉴赏课作为一门课外选修课,所以整个学校对其的教学目标设定不明确,教师在备课时,往往只是选取一段中外的乐曲作为整个课堂的讲解内容,让学们只是生硬的去接受经典音乐,教师们在授课时仅仅考虑了对音乐基础知识的教授,并没有从学生的感知和体验上来进行教学活动。

教学的内容单调枯燥一直以来就是各大高校音乐鉴赏课中无法回避的问题,音乐鉴赏有着与其他科目本质上的区别,它需要学生调动起学生的每个器官去接受新知识,教师们的上课内容就决定了学生们的听课效率,现在大部分教师的采用欧洲古典音乐来进行教学活动,其他地区的特色音乐却涉及比较少,导致学生对其失去兴趣,禁锢了学生们的视野。

高校的音乐鉴赏还存在着另一个比较突出问题就是教学方法的单一,过去的那种教学模式就是教师们先给学生们对即将要聆听的音乐做一个基本的介绍,然后运用多媒体将乐曲进行播放,往往教师在学生们听完之后也没有很好地去进一步讲解音乐作品,导致学生们根本没有培养出很好的音乐素养。

教学设施的缺乏也是目前高校音乐鉴赏课程教学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之一,音乐鉴赏课受到学校资源的限制,通常很难将每一件音乐器件的真实地展现给每位学生,所以教师在上课时,大多是从理论的角度去讲解每件乐器的性能、构造以及所表现的风格性能,由于平时在课堂上缺少对这些乐器的感性的认识,学生们不能够通过音色准确的去判断乐器的种类,所以达不到音乐鉴赏课的收效。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学生和教师对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自从教育部将这门课程设为教学课程以来,虽然我国的很多高校的不同情况的开设了这门课程,但是真实的课堂效果却不如预期的好,有些学院人为学生自发组织起来的音乐社团就可以代替音乐鉴赏这门课程的开设。

三、提高音乐鉴赏课程教学效果的对策

首先各个高校应该明确音乐鉴赏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要讲究技艺方法,还要融合哲学、美学、文学和历史等艺术理论,通过展现中外不同的艺术形式,让学生全方位立体式的感受音乐带来的魅力,提升其自身对音乐的品味、品鉴的能力,进而更好地去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开拓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

教师们应该及时的更新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学内容,比如让学生自主的去选择下节课的上课内容,教师们挑选学生们比较喜欢的中外作品,这样就可以充分的调动起学生们的课堂积极性,使得课堂氛围变得民主轻松,更加的有利于教师们和学生们的沟通交流,教师们可以选择我国近现代优秀的音乐作品,让学生们进行鉴赏,体会出我国音乐的魅力,提高学生对本国音乐文化的认同感。

在高校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学中要积极的借鉴先进的教学方法,比如国外比较流行的DBME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从创作、历史、美学等角度去评价一部音乐作品,这种教学模式要求学生从很多角度去研究音乐作品,增强学生的音乐洞察力,促进学生们进行积极地思考和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更能够调动起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

一个良好的音乐氛围对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提高也是有着非常大的作用,教师们应该积极地去拓展音乐教学渠道,在整个校园产生浓厚的音乐氛围,只有学生们处于一个浓厚的音乐氛围中才能够更好的去吸收音乐知识,提高自身的音乐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杨春林.浅谈高校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学[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2,(07).

大学音乐鉴赏课论文范文第11篇

传统文化音乐文化形成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是民族精神的凝聚、民族思想的沉淀,这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是国家发展的希望,身上有着传承民族音乐的责任。在进行音乐鉴赏课的教学时,要体现出儒家思想的精髓,将其思想与教育理论相结合,建立适合职业院校音乐鉴赏课程的新型教学方式,这些都对社会的和谐与素质人才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所以在进行音乐鉴赏课时,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基本的音乐知识,也要重视民族文化与精神的传承,可以与将有关民族精神、智慧、传统美德等内容融入到音乐课堂教学中去。例如:《黄河大合唱》,主要是歌颂英勇抗击外来侵略者的中华民族,学生在演唱这首歌曲的时候,会受到音乐的感染,激发出强烈的爱国精神。再如《梁山伯与祝英台》,这首小提琴协奏曲有着浓厚的民族气息,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总而言之,在音乐鉴赏课中,要吸收音乐中的民族精神,使音乐教育与传统文化相结合,进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拓展学生的素质。

二、音乐鉴赏课程要结合思想政治

在教学中融入历史革命题材的音乐,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感受时代的气息,这有利于对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我国历史文化悠久,并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例如:《春江花月夜》、《茉莉花》、《二泉映月》等等。让学生经常听这些音乐,能使学生体会到我国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职业院校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在课堂教学中展开的,以课外活动为辅助。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学生自我意识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要具有多样性。音乐鉴赏课程是一种比较普遍,并且感染力较强的艺术形式,能起到陶冶情操和净化心灵的作用,有利于学生性格和品格的塑造。所以,开展音乐鉴赏课程,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思想道德品质以及审美。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路径就是学生艺术团,它对继承与发扬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一些学生艺术团发展较好的职业院校中,艺术团的活动已经从原本单一的内容发展到联欢晚会为主的活动上,并将其发展为音乐教育与思想政治相结合的素质教育。此外,许多学生的作品还参加了学校的展演活动,这无疑提升了校园的文化氛围,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大学音乐鉴赏课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 普通高校 音乐鉴赏课 现状分析 发展对策

当代高校教育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审美教育必不可缺。在综合类大学中,艺术公选课作为审美教育的主要载体成为在校大学生的必修课程,而音乐鉴赏课在所有艺术类公选课中最受学生欢迎。

高校音乐鉴赏公选课开设对象为非音乐专业的在校本科生,旨在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提高自身的音乐审美能力、增强音乐素养、形成良好的人文素质。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授课方法、课目设置多元化、加强课程改革对推动高校美育教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普通高校音乐鉴赏课的现状分析

1.开设音乐鉴赏公选课符合当前高校培养综合素质大学生的教育要求。

伴随我国经济文化建设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综合性程度要求越来越高,即使高精尖人才也需具有广博的人文素养,一专多能成为选择的标准。从学校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培养能够在某一领域有所建树的人才,提高学校整体教学水平是高校发展的基础。但培养能够适应现代社会需要,软硬实力兼备,既有优秀的专业素养又可通过良好的人文素养彰显个人魅力的综合性人才则是高校谋求自身发展的重点。因此,音乐鉴赏课成为人文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课程之一。

2.开设音乐鉴赏公选课符合当代大学生求知的基本需要。

学生渴望成才,渴望获得社会的认可,渴望自我展示的机会,对自身综合素质的要求亦随着社会的需求不断提升,对进一步提高自己的音乐审美素养有主观愿望。这种愿望从追求个性张扬,正向积淀成熟魅力而迈进,这一发展的观念使得学生不再满足本专业学科知识的默默学习,而是希望通过广泛涉猎人文艺术、体育等学科培养自身多才多艺的综合能力。“高雅音乐”在社会发展中也正由少数人的纯粹的“艺术”逐渐成为人们日常交流的平台,成为人们证明自己个人修养的标尺之一;大学生愿意通过音乐鉴赏课提高自己的音乐艺术修养。

3.目前音乐鉴赏课内容的基本设置及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校开设的音乐鉴赏课大多以名作赏析为主体,古今中外名曲兼容并包。按历史时期、地域特点、风格流派划分单元,以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授课。各单元的名作赏析均选择有代表性的经典作品,并贯穿相关音乐常识、人文知识,将知识点融入具体作品并延伸到课外审美实践中。

存在问题:通过与学生日常的沟通交流和专题问卷调查,结合实际教学效果发现虽然课程内容的设置将音乐的发展重要阶段、主要流派、代表人物、典型作品基本包括,符合“主流”及“传统”;学生对有关曲目都有耳闻,也能够认同这些名曲的欣赏意义;但缺少学生喜爱的流行音乐、拉美音乐、潮流人物等,与时代贴近不够,内容设置呆板,缺少“时尚”及“雅趣”。虽然学生喜爱的未必是高雅音乐的代表,但它们贴近生活、贴近心灵、贴近情感容易引起共鸣的特点,成为当代大学生喜爱的理由,自然也就成为音乐美育教育不可回避的内容。在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中,明显反映出学生想要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想要了解音乐知识,但传统的内容专业性太强,不容易理解,而学生自身又对流行音乐缺少甄别能力,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

4.目前音乐鉴赏课教学的基本方式及存在问题。

针对非艺术专业的学生,为了上好音乐鉴赏课,任课教师都会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多元化的视听展现,每一个专题都想办法从学生的兴趣点入手进行导入(如中国民歌赏析之前播放姜昆的相声《劳动号子》),力求课堂教学简洁直观。在赏析音乐作品过程中,浅音乐技法分析、重音乐人文交流,即尽可能地把每一首音乐作品作为散文、抒情诗赏析,使学生通过情感共鸣认识到音乐的美,实现心灵的升华。

存在问题:音乐作品本身虽然有其主题,有其表现的思想内涵,但它又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抽象艺术。费尔巴哈在《基督教的本质》中指出:“如果你对音乐没有欣赏力,没有感情,那么你听到最美的音乐,也只是像听到耳边吹过的风,或者脚下流过的水一样。”所以,对音乐作品的欣赏应该是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欣赏方法,从官能欣赏、情感欣赏到理性欣赏的不断升华,然后感受一首音乐作品对自我的心灵冲击与灵魂净化。据问卷调查统计(以西安在校大学生为例):在高中上过正规音乐课的学生不足10%,在初中上过正规音乐课的学生不足50%,大多数学生没有乐理知识基础、不识谱,听觉上没有音高概念等。因此教师仅凭借课堂讲授、知识点的灌输只能完成知识和方法的引导。实际的音乐鉴赏课堂不同于音乐会,不同于CD播放,一是课堂上只欣赏片段,二是学生以前未必听过,感官刺激不足、情感体验无法得到共鸣,教学效果无法达到预期,所以赏析课其实是无赏浅析。也有些教师为了迎合学生而降低知识标准,在课堂上随意播放一些不经甄选的流行音乐、影视音乐或通俗的音乐剧等,如此种种均与陶冶情操、提高素养的音乐美育的初衷相去甚远。

二、对音乐鉴赏课进一步改进的设想

1.课程内容改进的设想。

首先,以往总是基于学生没有音乐基础等思想,对所有曲目的赏析过程都是浅尝辄止,学生不懂之处永远不懂。由于不懂之处太多教师讲授的部分也不易理解,最终收获甚微。其次,课程涉及曲目内容过多,仅一个学期就要学习古今中外各时期、各流派的代表曲目,内容庞杂,学生不易疏理。再次,为了吸引学生,引入过多逸闻趣事,影响学生对音乐本质的关注。故在以后的课程内容设置方面设想做以下改进:第一,在音乐作品赏析之前深入浅出,以实例对照学习基础乐理知识。第二,曲目数量减缩,着重分析重点作品且分析透彻反复聆听,让学生在真正理解一首作品的基础上学会聆听音乐。第三,将音乐与文化、音乐与科学有机结合,并针对工科、理科、文科学生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

2.课程教学方式改进的设想。

(1)加强课堂讨论环节。结合知识点,组织学生进行作品赏析及讨论。讨论学习是一种习惯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是习惯就需要培养。在以往的教学中虽然也设置这样的环节,但由于学生不习惯讨论或对作品一无所知、言之无物而很少有人参与,没有气氛此环节形同虚设,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也无法调动。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使用技巧调动学生积极性,如设置预听环节、让学生课前准备交流资料等以保证课堂讨论环节的顺利实施。

(2)搭建网络教学交流平台。一是教师与学生网络教学沟通,二是学生专项课目的心得交流平台。网络交流学习可以使学生纵向延伸既有知识,横向拓宽未知领域;同时,教师可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的不同问题进行解答,使学习更具实效性;再者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一个人知识技能的提高更多地来自于同伴之间的获取,这一点教师望尘莫及。

(3)改进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在教学中设置学生自主学习环节,即由学生自己完成课堂讲授。有这样一节课:教师课前与学生进行沟通,让学生在课堂上与大家分享自己喜欢的音乐。这堂课效果非常好,老师的导语一结束立即就有学生要求上讲台,上台的学生大多精心准备了PPT。有一位女生介绍的是巴赫的《G弦咏叹调》,她是在电影《七宗罪》中听到的这首旋律,非常喜欢,随后查找乐曲出处再截好视频,粘贴乐曲相关资料,最后在课堂上与大家分享。很多学生口才很好、讲述条理清晰,能充分展示大学生的风采,不时赢得在座听讲同学的掌声及喝彩。这正体现出教与学互动的实效性,历来教学互长,教与学的角色互换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成效。

三、对音乐鉴赏课的多元化课目设置的探讨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总结得出:音乐鉴赏课是以“学生所熟悉的”为媒介实施“教师所要讲授的”,最终使学生经历“深入了解自身所喜爱的”这样一个艺术实践过程。因此音乐鉴赏课应拓展延伸设置多元化的课目。可开设以音乐基础知识为主的“音乐入门”综合课,亦可开设针对学生兴趣的“欧美流行音乐”鉴赏课,还可开设时尚的“影视音乐赏析”课及崇尚传统的“戏曲音乐”鉴赏课、突显地方文化特色的“地方音乐志”,也可将“中外名曲赏析”分成“中国音乐作品赏析”及“西方音乐鉴赏”两门课程,等等。

音乐的美好可以带给更多的人以欢乐。正如古罗马美学家朗吉弩斯所说:“和谐的乐调不仅对于人是一种很自然的工具,能说服人,使人愉快,而且有一种惊人的力量,能表达强烈的情感。例如笛音就能把情感传给听众,使他们如醉如狂地欢欣鼓舞。”(《论崇高》)因此通过公共音乐鉴赏课程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美的听觉;以杰出音乐作品中对美好事物的赞颂、内心情感的表述引发学生精神上的愉悦和情感上的共鸣,从而陶冶情操、提升审美情趣,最终达到普通高校产出“专业素质过硬”、“人文素质优异”的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廖家骅.音乐审美教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8.

[2]卓菲娅·丽莎著,于润洋译.论音乐的特殊性[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10.

大学音乐鉴赏课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高中音乐 鉴赏课 教学

从1996年国家统一在普通高中开设艺术欣赏课以来,音乐鉴赏教学作为其必修模块,它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作为高中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教育政策制定者,还是立足于教学一线的广大普通高中音乐教师,都从各自的角度进行了解读和审视,为我们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提供了许多实践依据。

一、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概述

首先,审美作为《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版)》所强调的音乐教育的核心内容,一直在高中音乐教育中居于首要地位。审美价值具有客观性,而这一客观性则是建立在对所要欣赏的音乐作品的背景了解的前提之上的,审美价值的客观性并不排斥主体感受在审美现象上的多样性。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主动反思自己在审美过程中的主观性成分,做到审美的主客观统一性。其次,情感体验是高中音乐鉴赏的重要方面,也是学生进行审美体验的前提。只有通过不断的情感体验,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学生才能真正对所欣赏的音乐有所理解。

二、我国音乐鉴赏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我国音乐鉴赏教学存在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音乐教育发展迅速。特别实行新课程改革以后,高中音乐教育在课程价值、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上,都进行了根本性的改变。但是,受我国礼乐文化思想和西方音乐教育的影响,没有结合我国高中音乐教育的实际情况,导致我国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在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方面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

第一,过度依赖视觉艺术。在高中音乐鉴赏课堂上,教师总是先展示一幅相关的绘画或摄影作品,有时,下载一个与之相关的动态视频让学生欣赏。如《第六交响曲》是柴可夫斯基创作的最后一部交响曲,有些教师在讲授本课时,总是先导入视频,画面中是:在沙皇亚历山大三世血腥统治的时期,人民生活极端贫困,社会黑暗、动荡不安,每个乐章都配合着相应的画面。这样一堂课下来,音乐反而成了衬托视频画面的“绿叶”。

第二,过度依赖语言艺术。这种现象更为普遍,音乐不能传达语义概念,不能写景绘形,这不仅不是音乐的弱点,反而应是音乐艺术的优势。它造成了理解上的多义性和模糊性,正好给欣赏者提供了更广阔的想象和创新空间。如果生搬硬套地与其他艺术形式扯到一块,那是对学生个性化理解音乐的束缚和压抑。如欣赏纯乐器音乐时,如果教师能适度的运用语言艺术,就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但不顾风格、体裁,过度的用语言去渲染气氛,忽视了音乐艺术自身的魅力对学生的感染,那就是滥用。

第三,坚持形而上学,割裂主客关系。在音乐鉴赏教学中,一些教师将音乐作品视为一种认识的对象,当成一种知识体系,运用抽象思维进行推理、学习和识记。我们认为这种做法是“坚持形而上学”。不重视音乐审美感性体验的艺术审美特点和音乐审美的情感性、形象性和创造性,离开生动具体的听赏实践,空谈音乐鉴赏理论,是一种抽象思辨的研究方式。但是,音乐作品作为一种艺术品,它是客观的感性存在物,需要我们的感觉、情感和想象等多种心理因素的共同参与。有些音乐教师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教学行为与“形而上学”之间有什么联系,但传统教学模式的惯性和西方文化的长期影响几乎体现在我们精神生活的所有领域,这种惯性和影响是无形的,主观上也是难以拒绝的。

(2)音乐鉴赏课教学上述问题的原因分析。深入分析高中音乐鉴赏课中出现的问题,对于我们提高鉴赏课的质量和正确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究其根源,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第一,受传统音乐教育观念的影响,忽视音乐材料的特殊性。改革开放前,我国音乐教学强调其政治功能和道德功能,将音乐艺术和其他艺术混为一谈,殊不知音乐艺术有它自身的特殊性,我们片面的将艺术的普遍共性强加于音乐艺术之上,导致改革开放前的音乐艺术丧失了自己的特殊性。新中国成立后,受片面艺术观的影响,我们对音乐教育的特殊性也认识不足。在实践中,一些音乐鉴赏课忽略自身的特点,各种艺术登台上演,而音乐反倒沦为配角。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机械反映论和传统礼乐思想根深蒂固的影响。

第二,受专业教育观影响,忽视音乐存在的特殊性。我国是从借鉴外国音乐教育模式起步的。新中国成立后,许多师范类高校陆续开设音乐系(科),逐步承担起音乐师资培养的重任。但从一开始到现在,对音乐师资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开设等方面,基本上都是机械地仿效专业音乐院校。然而,音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专业院校高度重视技艺传授,这本身没有问题。而普通音乐教育自身没有明确的办学目标,片面地强调技能技巧,不重视甚至忽视了学生素质的培养和理论课程的教授,导致部分音乐教师只强调音乐的本体价值,而忽视了音乐背后的文化内涵;单纯地强调学科结构,而忽视了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

大学音乐鉴赏课论文范文第14篇

1.树立以人为本的音乐鉴赏理念

新课标强调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所有教学活动都围绕学生开展,体现依靠人、解放人、尊重人的教学理念。只有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才能够培养学生的个性,增强学生对社会生活的感知能力。以人为本的音乐鉴赏理念,要求教师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由传统的课堂的统治者转变为课堂的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音乐鉴赏。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开展音乐鉴赏的前提,教师只有了解学生,才能够品读学生的真实想法,让音乐鉴赏更加具有活力。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并不是降低了教师的地位,教师依旧是课堂的重要引导者,用平等的地位,让学生发挥音乐鉴赏的潜力。

2.合理设计音乐鉴赏教学内容

虽然在新的音乐教学标准中淡化了音乐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强调了音乐中的感受和理解,但作为音乐鉴赏的基础,必须要求学生掌握一定音乐基础知识和技巧,提倡将音乐基础知识和技巧与音乐鉴赏有机结合起来,在轻松愉快的学习音乐基础知识和技巧的过程中,能感受到音乐的启发,达到开启智慧、陶冶情操的目的。要做到内容合理,就要以人为本,以提高音乐素质为目的,要实现音乐鉴赏教育与人文关怀的结合,就要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音乐鉴赏,这就要求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更加形象。要以学生为主体制定音乐鉴赏课程的内容,这就要求内容要迎合学生心理,具有一定内涵,不仅受到学生的欢迎,还符合正确的价值观。老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及时掌握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反馈,了解不同阶段年龄的学生的音乐基本能力和音乐综合素质,分析不同学生的音乐经历、音乐兴趣、音乐性格等,充分挖掘学生的音乐潜能,努力营造自主体验音乐和自行探索音乐的良好气氛,促进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和人文素质的全面发展。在制定内容的同时,要将音乐鉴赏教学的内容细化、简明化、可操作化,这样才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在制定音乐鉴赏目标和音乐鉴赏内容时,一定要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音乐教育的研究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切记不可脱离实际,建造音乐鉴赏课的空中楼阁。一定要在实践中探索理论,完善理论,找到真正适合学生,符合实际情况的音乐鉴赏教育目标和内容,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音乐鉴赏课的实际价值和意义。

3.教师课前要钻研教材

要想上好一节课,音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对教材进行准确、合理把握,对教材进行准确、创造性的灵活使用,因为这些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和音乐新课程的顺利实施。笔者认为对教材进行准确、合理的把握,首先要钻研教材,从整体上了解、理清教材的知识体系,构筑起对教材的宏观认识。如高中《音乐鉴赏》教材(人音版)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中国传统音乐,世界民族民间音乐,中国音乐发展的主要线索和成就,西方音乐的简要历史。这四个部分共有十八个单元、三十四节,每部分内容大致在三十四节中分别依次占为十节、五节、九节、十节,这样就清晰地了解了教材的框架结构,为我们深入研究教材、具体审视课程内容提供了依据。其次要深入分析教材中的作品。要想到达深层次的音乐审美情境,为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打好基础,教师要吃透作品,获得对作品的直接体验和感悟,真正理解音乐,这样在教学中才能把握重点,引导学生欣赏音乐,真正运用音乐的情感力量进行教学。

4.音乐鉴赏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论动画作品对高中音乐鉴赏课的教学启示》,作者吴少敏,对动画与音乐的结合进行了论述,在音乐鉴赏课堂上为了吸引学生的眼球,可引入配乐动画,通过动画效果,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感兴趣,并愿意主动学习、了解,形象的音乐作品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生动的动画效果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助于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提高。在《浅谈美术知识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中的贯穿和运用》中,作者包巍峰阐述了音乐与美术的结合,音乐与美术都是高中美育培养的两个重要的课程,二者都是学生感兴趣的科目,联系在一起,更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两者在创作方面也有紧密的联系。因此,将音乐鉴赏与美术相结合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体验、欣赏音乐作品的艺术美。

5.高中音乐教师要充分挖掘有效的教学资源

在高中音乐教学活动中.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网络教学。众多学校的音乐资料相对丰富,同时,部分学校配备了各种乐器,如钢琴和手风琴、西洋乐器和风琴等。高中学校的音乐部和图书馆给教师提供了非常多的备课资料。同时,学校可以在阅览室等学生所到之处,配备可以观看的影像资料和各种音乐杂质供学生观看,尽可能地给学生营造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另外,学校可以积极开展关于鉴赏音乐的课外活动,有助于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进而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于挖掘高质量的音乐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6.采用教师引导式教学

大学音乐鉴赏课论文范文第15篇

动性。

关键词:音乐鉴赏;教学方法;创新

高中音乐鉴赏作为高中音乐基础教育的重要版块,同时也是能够有效提高高中生音乐欣赏水平和音乐素养的有效途径。高中的音乐教师除了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之外,也要不断地创新音乐鉴赏教学方法,使得学生能够通过音乐鉴赏陶冶情操、丰富自身情感,让音乐缓解高中生的课业压力。以下就一些方面提出音乐鉴赏教学的创新方法。

一、针对高中生的个体差异性进行音乐鉴赏教学

高中音乐鉴赏的关键在于让高中生能够对一个优秀的音乐作品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和有创新的进行赏析,而这就需要音乐教师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对音乐的不同理解。例如,不同的学生感兴趣的音乐类型是不同的,有的学生喜欢民族音乐,有的学生喜欢中国古典音乐,还有一部分学生喜欢通俗音乐。音乐鉴赏课程的以人为本还体现在教师在教学时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高中音乐鉴赏课不能只是教师一个人高谈阔论,应该多与学生进行互动,教师在音乐鉴赏课程中主要是起到一个引导作用,让学生大致了解音乐作品的背景,让学生独立地去感受音乐中的情感。

二、教师个人音乐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音乐教师不仅仅只是会演奏音乐,更重要的是能够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对音乐的理解要很深刻,除了音乐作品本身,教师还要对其他的艺术形式,例如,美术、戏剧等有所了解,还要注意不同学科的融合,比方说,音乐鉴赏课程和历史课程会有很多方面的联系,教师对历史方面也要有一定的理解,高中音乐教师也要有一定的文学素养,这样才能更好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抒发自己的观点。

通过以上的阐述,高中音乐鉴赏课的教学方法的创新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的多样化,加深对音乐作品的全面了解和教师本身素质的提高这三个方面。当然,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方法的创新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教师要在日后的工作中,继续总结经验,提高自身水平,努力让高中音乐鉴赏课程变得充实和有意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