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室内设计毕业论文总结范文

室内设计毕业论文总结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室内设计毕业论文总结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室内设计毕业论文总结

第1篇

汽车文化沐餐厅空间设计

20届经济管理系

专业建筑室内设计

学号1731024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9年4 月 27 日

毕业设计(论文)评语及成绩

学生姓名

班级

高职二班

学号

毕业设计

(论文)题目

汽车文化沐餐厅空间设计

指导教师姓名

指导教师职称

指导教师评语:

答辩小组意见:

答辩小组组长签字:年月日

成绩:

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题目

汽车文化沐餐厅空间设计

专业

建筑室内设计

班级

高职二班

学生姓名

所在系

经济管理系

导师姓名

导师职称

一、设计(论文)内容

汽车不单单只有冰冷的,我们可以通过颜色与材质的改变与添加来拉近汽车与人的关系,使得他汽车的用途被最大的发掘,使得汽车不单单是只能在马路上驾驶那么简单,我们也可以在餐厅中,坐在温暖的汽车中吃着美味的事物,看着节目享受着悠闲的时光,这就是我们进行这项设计的想法和出发点。

二、基本要求

1. 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毕业论文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坚持理论研究的现实性。

2. 在进行实地考察的同时运用所学进行分析。

3. 保证论文质量,同时运用多种方法,写作规范。

三、主要技术指标(或研究方法)

1. 文件研究法。

2. 案例研究法。

3. 通过网络查找资料,和对相关经验进行综合分析。

四、应收集的资料及参考文献

[1]梁佳驰.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J].工程技术研究,2016(5):118~119.

[2]段杰.室内设计中灯光的艺术设计分析[J].科技与创新,2018(13):122-123.

[3]谭慧婵.人性化室内设计理论探讨[J].建筑知识,2016(7).

[4]黄媛媛,吴章康.主题性餐饮空间的设计.现代装饰,2017(04):20~22.

[5]孔祥骏.从营销角度探析主题性餐饮文化空间室内设计.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2012.

[6]余晓宝.氛围设计[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五、进度计划

4月 10日-4月 17日 确定论文题目、收集资料、完成开题报告;

4月 17日- 4月 27日 通过实地考察来制作平面布置图等 CAD图纸

4 月 27日-5月 7日 制作效果图与排版

5 月 7日-5月 14日 完成设计内容与报告和论文全文、审核并装订。

5月 14日-5月 24日 进行答辩并最终提交报 4月 30

教研室主任签字

时间

年月日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

汽车文化沐餐厅空间设计

专业

建筑室内设计

班级

学生姓名

000

一、文献综述(立论依据)

汽车的文化可以追溯到 1867年的往复活塞式发动机,从 1867年到现在,人们也越来越离不来汽车这种代步工具了,而汽车餐厅就是在这样的一个社会背景中的产物,通过对汽车的延展设计,开展关于以汽车为主题的餐厅,在对汽车再定义的基础上,拉近人与汽车的关系!

二、研究内容及预期目标

通过在汽车中添加不同的材质,使得汽车拥有温暖的感觉,通过汽车出现的不同场合和不同颜色的搭配来改变汽车的格调,给人眼前一亮的新鲜感,使得冰冷的全金属空间汽车变成一个温暖的饮食空间。

三、研究方案(研究方法)

1. 通过在线上线下进行关于大家对于汽车主题餐厅的需求进行调查问卷分析。

2. 通过对现有的汽车主题餐厅进行实地考察,提炼出不足和优点,并进行优化设计。

3. 通过大量的文献汇总,研究并敲定最终的设计方案。

四、参考文献

[1]梁佳驰.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J].工程技术研究,2016(5):118~119.[2]段杰.室内设计中灯光的艺术设计分析[J].科技与创新,2018(13):122-123.[3]谭慧婵.人性化室内设计理论探讨[J].建筑知识,2016(7).

[4]黄媛媛,吴章康.主题性餐饮空间的设计.现代装饰,2017(04):20~22. [5]孔祥骏.从营销角度探析主题性餐饮文化空间室内设计.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2012.

[6]余晓宝.氛围设计[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五、进度计划

4月 10日-4月 17日 确定论文题目、收集资料、完成开题报告;

4月 17日- 4月 27日 通过实地考察来制作平面布置图等 CAD图纸

4 月 27日-5月 7日 制作效果图与排版

5 月 7日-5月 14日 完成设计内容与报告和论文全文、审核并装订。

5月 14日-5月 24日 进行答辩并最终提交报 4月 30

指导教师签字

时间

年月日

汽车可以说是我们日常交通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了,大家也几乎人人使用过汽车,而对于汽车的概念可能还停留在冰冷,没有温度的阶段,但是他有没有办法通过一些材质的更换或者是出现环境的改变,使得他能够从大众视野中的冰冷的属性中走过来那?

我想是肯定的,在我们设计中就是要把不可能改变成可能,而改变物体的感知这个部分的处理,我们通常会通过灯光的处理和颜色和材质的处理来进行,进行一些视觉和感知上的改变,比如在灯光的采用中我们可以使用相对柔和的软光灯,而在材质上可以选择大自然的木质等一些亲近自然的材质,在颜色的选择上也可以尽量避免采用冷色调的颜色处理,以此来达到“沐”的感觉。

关键词:色彩应用;灯光应用;人体工程学;汽车元素

第一章前言1

1.1 、主题餐厅的目的与意义1

1.2 、主题餐厅的发展现状1

1.3 主题餐厅的发展趋势1

第二章形体训练内容概括2

2.1 汽车元素在主题餐厅中的应用2

2.2 人体工程学在主题餐厅中的应用2

2.3 色彩在主题餐厅中的应用2

2.4 灯光在主题餐厅中的应用2

第三章汽车主题餐厅设计空间的设计方案4

3.1 设计主题概况4

3.1.1 设计艺术层次的概括4

3.1.2 市场结合概括4

3.2 功能分区与动线分析4

3.2.1 功能分区5

3.2.2 动线分析5

3.3 汽车主题餐厅的色彩设计5

3.3.1 心理学角度分析5

3.3.1艺术角度分析5

3.4 汽车主题餐厅的灯光设计5

3.4.1 心理学角度分析6

3.4.1艺术角度分析6

第四章汽车主题餐厅空间设计的展示表达7

4.1 CAD绘制图展示7

4.2 3D绘制图展示7

总结8

参考文献9

致谢10

致谢

在写到最后的时候我一边写一边想到了教育我的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是他给了我一个学习的平台,一个学习知识的机会,我真的很感谢,并且我也很感谢辛辛苦苦给我帮助,辅导我,给我帮助的老师,没有你们的帮助我寸步难行,感谢老师,是你传授了我知识,我感谢您,是您帮助我选定的论文的框架还细心的指导我,感谢您的教育之恩。

第2篇

【关键词】乡土元素,新地方主义,时代性,地域性,表达手法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1.概述

由于历史背景的时代性及地理气候的地域性的差异,各地方民居具有强烈的时代风格与地方文化特征,反映了当地人们的居住观念、社会意识和价值取向。这些差异也导致了各地方民居住宅的地方建筑形式以及室内传统元素不同。地方元素或着说地域文化在人们的生活过程中,是源自特定地域生产构成社会以及文化的元素与符号。也是地域文化在室内设计中表达和营造过程中的基本素材,它们遍布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生活的角角落落,种类非常复杂,如何通过合理的表达方法,将这些乡土元素以室内设计作品的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使其更具有艺术感染力,成为室内地域文化研究领域中的一个课题。本文对西安地区近年来新建的地域文化与室内设计作品深入调研分析,并通过访谈和文献研究,探索被大众喜闻乐见,且能很好的突出地域特色、传承历史文脉的室内设计表现手法,以期待能对室内设计的地域性人文精神的设计与营造提供参考。

2.研究内容与方法

2.1调查对象

1)西安瓦库茶语。位于西安市雁塔区曲江大唐通易坊36号。

2)西安左右客酒店。酒店位于科技路与高新四路十字向南100米路西。

3)西安唐华宾馆。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大雁塔雁引路40号。

4)西安大唐芙蓉园芳林苑酒店。隶属西安大唐芙蓉园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位于西安城南10公里处。

2.2研究内容

通过实地考察、群众访谈的形式对调查对象的设计指导思路、所引用的地域文化元素、地域人文精神表达手法和营造效果等方面做出分析评价;再结合大量的文献调查研究,总结地域文化元素表达的常用手法并对其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做出分析。

2.3研究方法

实地考察调研和文献研究相结合是本文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由于室内设计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使用者的评价与认可度,因此本文还在实地考察的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访谈调查,这样有助于获得更为全面和准确的研究结果。

3.调查结果与分析

经过对调查对象的深入考察、访谈,认真分析了上述案例作品的表现手法,并通过文献查阅和归纳总结,得出地域性景观元素有以下几种常用的表达手法,它们各有特色,并被消费者喜欢。

3.1陈列——最原汁原味的室内元素表现手法

陈列简单理解就是把地域元素通过陈列的形式直接展示出来。本文所谈的陈列是指经过周密策划后对地域元素、地域文化以具象的手法表现出来。依据笔者的实地调研,大多数陈列只是简单的展示,还谈不上设计。一个优秀的陈列设计必须做到以下3点。

1)重视与周边环境的融合,强化地域性元素的视觉效果。陈列是一门创造性的视觉与空间艺术,是艺术性、思想性和真实性的集合。一个能给人震撼的陈列设计,除了陈列元素本身,周边的环境、室内光的运用、背景、色彩的对比、肌理的对比等,均可以提升陈列元素的视觉效果。以西安瓦库茶语为例(图1,图2)

(图1) (图2)

在抹灰横行的时代,瓦库的设计者却运用了做让关中人民自豪的青砖以及和青砖有着同样材质的瓦片设计而成。创新、绿色、生态、可持续怀旧与追梦的情感融入了它质朴的语言符号,在瓦库当中得到了完美的诠释。

2)选择合理的陈列“叙述”方式。地方元素的陈列设计要有节奏、有重点、有,而且整体气氛的烘托十分重要,无论是“开门见山”还是“渐入佳境”,目的在于元素表现统一。真正做到“不高、不大、不突出”,从而达到和谐。

3)拉近使用者与元素之间的亲和力。人天生就有想触摸的倾向,一是为了实验并证实他们所看到的,二是为了加强记忆。在设计中拉近元素与使用者之间的距离使其产生亲和力,使人清楚乡土符号的质感、沧桑与质朴,更容易达到触景生情的效果。“瓦库”就是这样一个案例“秦砖汉瓦”是用来形容秦汉时期建筑装饰的辉煌与鼎盛的。秦砖汉瓦已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具有永恒的艺术生命力。

3.2引借——“源于乡土,高于乡土”的地域文化表达手法

引借是指从乡土元素原型中截取某一个片段或者部分,它可以是元素中的图案纹样、可以是材质、可以是色彩、可以是装饰,进行重新组合,创造出新的室内空间。

西安唐华宾馆是以“唐文化”为主题文化,它是我国古典建筑设计大师张锦秋女士的唐风建筑代表作,其建筑风格是典型的盛唐风格,彰显唐代建筑典雅、雄壮的气势。是唐代传统建筑样式,侧重建筑风格、样式的一种继承与延续,并不忘积极吸取借鉴传统的形式与符号。它是古城西安城市文化和地域特色的体现。(图3)

(图3)西安唐华宾馆

不仅在建筑形式上表现了主题文化内涵,选取最富地域性代表的建筑符号来表现地域性文化。内外兼修,酒店室内装饰风格与建筑外观风格都是“新唐风”的体现,给旅客在心里造成很强的震撼。

引借的优点就在于,其素材(材料、家具、装饰界面等)原型源自乡土,但在创作的过程中并不是具象直接表达,而是通过截取其中最传神、最精华的部分,经过艺术的加工与创新,达到“源于乡土,高于乡土”的效果,通过引借的手法在室内六个面表达过程中,既保留了地域元素原型的乡土气息,又通过重新组合和艺术加工使表现手法上有所创新。

3.3凝练——主题性项目最常用的表达手法

凝练是根据一定的设计主题,通过对地域元素中有关联、有关系、有共性的元素进行提取、概括,形成最能突出主题的设计手法。

西安左右客酒店中,将所有与本土材质相关的乡土元素,集合起来进行空间、立面设计,如(图4)

(图4)来自网络

形成了以方言、乡土材质等为主的室内文化空间这在“瓦库”中也体现的很突出,建筑的最廉价制造方法就是就地取材,瓦库室内用的关中青砖、瓦片以及室内用于调节空气流动的小窗,以及天花的梁结构都是借鉴了关中乡土文化和风俗习惯的元素集合在一起,形成了极具主题性质的乡土特色。

凝练手法的优点在于,能够清理众多乡土元素之间的关系,寻求联系个元素之间的线索,形成带有主题和一定主题思想的乡土味道。这种手法在带有主体性质的地域设计中比较常用。

3.4融合——延续历史文脉的元素表达手法

融合原意是两种或多种不同的事物合成一体,在这里指将乡土元素和现代元素结合起来,创造出超越乡土元素和现代元素的,更强大、更具感染力的新室内环境。融合就是让地域人文元素的精彩片段融入现代室内环境中,从而成为一个新的表现效果。融合包括造型的融合、色彩的融合、材料的融合、文化的融合以及设计形式的融合。

在这里有必要提出来“新地方主义”这个概念,这对我们现在地域性文化缺失的大环境下很有指导作用。

新地方主义这个设计思潮在功能上、构造上按照现代建筑的标准要求仅仅在形式上部分地吸收了传统营养的。当我们将眼光再次投向新地方主义这个新生事物上,我们不难发现,新地方主义强调的是地方特色和民俗风格的设计,这其中也包含了乡土和民族趣味的。这些将传统的东西用现代的语言来表达设计思想正是这个时代最重要的体现。新地方主义的概念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在设计中尽量的使用地方材料和做法,表现出因地制宜的特色,这就使得整体风格上与当地的风土环境相融合,具有浓郁的地域风味。

2)从建筑及室内设计的角度来讲,建筑和环境要相协调,室内设备的现代化与功能上的使用舒适要求,局部的在室内陈设品上则是强调地方特色与民俗特色,这些都是表达民族文化的特征。

4.结束语

在经济快速发展、交流日益广泛、资讯传播迅捷的今天,大量“舶来”的室内设计,带给人们新鲜感和视觉上的前所未有的冲击,大量的室内设计方案争相模仿,试图通过这些“洋气”来提升城市的档次与品位,打造所谓的“国际”的形象。然而在短暂的新鲜感和欣喜之余,人们也逐渐开始困惑,那些看似现代和时髦的室内作品,正在悄悄的吞噬着城市的特色,那些曾经代表不同文化的本土元素和符号正在逐渐悄悄地消失,我们的城市正在变得失去自我,大量的城市还有城市的房子变得似曾相识。

在这种情况下,地域文化逐渐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充分了解乡土文化,挖掘最能体现地域特色的元素,在尊重地域文化的前提下,通过恰当的设计表现手法,营建出符合当地生活习惯,为广大人民喜闻乐见且能体现地域特色的地域室内作品,传承历史文脉。应该成为每一个设计从业者应该具有的自觉意识。

参考文献

郑曙旸.室内设计思维与方法 [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 [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安藤忠雄研究室.建筑师的20岁 [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李泽厚.美的历程 [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

胡群霞. 由“瓦库”论及室内设计的人文精神[J].美与时代,(4)35-36.

许振中. 地域文化在室内设计领域的应用研究[J].合肥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5-28.

第3篇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 设计教育 实践教学 教学方法 创新

一.环境艺术设计学科的特点

环境艺术设计是介于科学和艺术边缘的综合性学科,合格的毕业生应既具备艺术素养,又要有理性的思维与具体的科学技术知识。[1]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所涉及的内容包括以室内空间,界面,内含物等要素进行的室内设计方面的内容,还有室外空间,街道,广场,建筑,雕塑等要素进行的景观设计方面的内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所涉及的内容如此庞大,以致与其相关的学科有:建筑学,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家具设计,风景园林设计,景观规划设计,景观学,城市规划,城市设计,艺术学,美学,设计心理学,计算机图形学以及其他相关的艺术设计专业等。而现在诸如展示设计、舞台设计、公共空间设计、大型交通工具的内部空间设计等跨界设计领域也属于环境艺术设计的范畴。因此,我们从环境艺术设计的范畴与内容中可以看出,环境艺术是科学与艺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环境艺术专业又具有交叉性,综合性,技术性和实践性等特点。

二.课程设置及其问题

国内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一般都设置在艺术类院校或者是建筑类院校与其他综合性大学的艺术学院里,也有些在设计学院或者建筑学院里,但总体国内环境艺术设计的课程设置和教育模式大致相同,一般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公共基础课学习阶段,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性教育,一般在大一进行,所设课程基本有素描,色彩,速写,三大构成,美术史类等基础课。第二部分是在大二期间,进而进入专业基础课学习阶段。主要的课程有设计原理,设计概论,表现技法,建筑制图,室内设计原理,世界建筑史等,还有相应的设计软件课程,如Photoshop,AutoCAD,3DMax,Sketch up等。第三部主要以专业设计课程为主,以室内设计,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为主干课程,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设计训练,将之前学到的理论知识贯穿于设计案例的实训之中,循序渐进的让学生掌握项目设计过程与方法。第四部分基本是毕业设计创作与毕业论文写作这两个阶段,这个阶段可以看做是学生四年学习效果的检验与总结。[2]

笔者从自身在环境艺术领域的学习与教学过程中的思考认为,国内环境艺术设计的课程设置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是课时整体安排的前松后紧。在学生四年的学习期间里,大一主要是一些基本的理论课,具体的设计专业课和相应的技法培养都集中在大三期间,并延至到大四上半学年。因此,可以尝试将大二的一部分设计史论课调到大一,例如设计概论,设计原理,现代设计史,世界建筑史等。这样以来,重要的专业课在大二期间会有更多的课时来完成,让大四的学生将所有的时间放在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写作,毕业实习与就业等问题上,使得在大学四年里学生的专业课学习时间得到平衡。其二是理论联系实践的问题。笔者认为大一时期的素描与色彩基础课占据了较多的课时,因为有很多学生在高中的时候已经具备了很好的造型基础,那么他们更需要的是从美术的思维向设计的思维转换,以及开始接触自己未来要从事行业的特点。因此,我们可以相应的调整造型基础课的教学内容,把重心放在设计素描,设计色彩,设计速写的课程上,同时在保留美术史论课的同时,增加设计史论的课时,并可以尝试开设有关艺术市场与设计管理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为学生的努力指出方向。再者对于三大构成,雕塑基础,美学概论等设计基础课与理论课也是个难点,这些课程在教学的时候容易停留于表面,很难将其理论知识与具体的设计实践运用联系起来,比如雕塑基础课程,其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学生掌握熟练的雕塑技法,但对于环境艺术设计的学生来说,他们更应该从整个环境艺术设计系统中去理解和认识雕塑在其中的地位与作用,他们应该学会怎样运用雕塑的元素去做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一个需要与实践密切相结合的专业,而现阶段我们的学生大部分都只停留在学校,而学校能提供的实践机会是远远不够的,有些学生边做兼职边上课,结果会耽误学校正常的理论学习,这对学生来说也是得不偿失的。因此,对于环境艺术教育,我们应该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找到平衡点,就目前来说,我们应该增加实践的环节,多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针对以上问题,除了国内院校设置环境艺术课程的基本模式,各个院校应结合自身的特点对其进行补充和调整,例如综合类大学在科学与艺术结合方面会有优势,各个院校应结合自己的强项开设有关特色课程。

三.实践与创新的关系

国内大多数院校里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主要突出培养学生的艺术与人文素养,对于学生的艺术创作和设计思维与表现方法和相应的理论基础的教育也非常全面,但其中缺乏技术层面的内容,比如:建筑技术与施工,建筑构造,材料与力学,生态学等方面的课程。由于环境艺术学科与建筑学方面的学科紧密相关,学生未来也主要是进行设计实践活动,因此,环境艺术专业也需要学生具有很高的技术层面知识和实践作业能力,但我们的环境艺术教育在着重从理论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时候忽略了实践与创新的关系。比如在对学生的创意思维进行训练的时候,我们会充分的告知学生什么是创意,创新的概念,创新的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学生的知识,但是某种程度上也算本末倒置的,因为更好的驾驭技术才能有更广阔的创新性思路。此外,新技术的出现也极大地丰富了环境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刺激设计师创造出新的艺术形式。

因此,当我们明白了实践与创新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时,一定要加重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这样不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反而会让他们的设计更为合理而不乏新意。反之,如果我们只重视创意思维的培养,不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那即便是有了很多好的创意,但是与实践不合拍,无法实现,那就会失去创意的价值。[3]就目前中国大多数院校的环境艺术教育体系来看,环境艺术教育依然只注视艺术教育,而缺乏技术知识的培养,环境艺术设计的学生在大学期间甚至不学习数学,物理等理科课程,并且对于建筑学方面知识的了解也很缺乏。虽然环境艺术专业从表面来看归为艺术类文科,但其学科的特点证明了技术性层面的知识对于环境艺术这个学科是举足轻重的。

设计学科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性,设计学科是一种在技术和生产基础上的,具有明确市场需求的发展模式。[4]因此,我们需要根据社会的发展变化来调整目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加大其中技术层面的教育的比重,将技术知识的培养与设计的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该贯穿学生学习的始终。在加大实践的广度和深度的同时,我们还可以开设有研究性质的实践课,例如对新装饰材料的认识和运用,对专门的施工工艺的了解,对家具设计中工匠们手工艺的学习,这样学生们毕业后就会更好的适应社会并能走在行业的前沿。

综上所述,通过对环境艺术设计学科的论述中我们可以得知环境艺术专业具有交叉性,综合性,技术性和实践性等特点。从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课设置中我们可以看到国内大多数院校还存在着不足之处,本论文主要强调其中的两点,提出现阶段国内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普遍存在前松后紧,理论与实践没有很好的相结合的现象。我们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比较重视理论教育而忽略实践的教育,通过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实践与创新关系的讨论,我们得知创新与实践是紧密相连的,我们在现有的基础上,应加大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的进行设计创新而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李沙.透视中国环境艺术设计教育[C].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273-274.

[2]李瑞君.艺术向度与技术向度的结合[C].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15-17.

[3]李朝阳.也论室内设计教育之“隐形的翅膀”[C].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217-218.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学术顾问

免费咨询 学术咨询 期刊投稿 文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