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室内设计研究生论文范文

室内设计研究生论文范文

室内设计研究生论文

室内设计研究生论文范文第1篇

随着新型工艺和新型材料的不断涌现,我们设计选材将不再受到材料自身的功能和属性的束缚。我们可以重新认识建筑装饰材料的性能,挖掘其在室内空间中的表现潜力,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颠覆材料的使用概念,利用现代的装饰技术及构造方法,将其合理的利用在室内装饰设计中。例如位于瑞士波特明亘(Bottmingen)的胶合板住宅中,很少应用于现代主义建筑中的木材又重新焕发生机,普遍用于工业中的胶合板在赫尔佐格和德梅隆的手中变得生动和活跃起来。它们不仅被用来承重,分隔,还像装饰性的挂毯一样展示出自己的图像性。所以说,对于传统材料我们还要继续挖掘它们的特性与表现力,通过新的形式和工艺使其形成独特的语言。

可以说,人们的工作、生活和休息都离不开室内环境,室内环境对人的健康培养、性格塑造、气质熏陶有着重要的影响。室内设计的创新,就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及精神需求,进而顺应人们对生活品质的不断提升的需求。它延续着以往技术成就的结晶,体现着人类最新技术成果的发展,代表着新的审美倾向,并预示着人类生活前进的方向,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

室内设计创新理论的研究对于室内设计理论研究有较大的理论意义。首先,对室内设计创新理论的研究是对室内设计理论研究的充实和深化。对于室内设计方法的研究,在理论界层出不穷,而对于室内设计创新的设计方法的研究则是本文的研究重点,这将使室内设计的研究内容得到进一步丰富,使室内设计学科的研究重点得到进一步细化。其次,把创新理论引入室内设计的研究领域,也是对创新理论的丰富和拓展。通过多学科的交叉研究,不仅可以深入了解本学科领域内的知识,还可以融会贯通至各相关领域。科学是相通的,艺术是相通的,利用其他领域知识解决本领域的相关问题,是目前理论研究的热门和重点,经过实践检验也是积极可行的。

室内设计研究生论文范文第2篇

作者:张学彬 孙光瑞 单位: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目前,室内设计批评大多数还处于表面层次的批评:一般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当然尽量理解原意是最起码的要求,以描述、诠释为批评的目的。而有价值的严肃性批评不多,此类型的批评涉及到价值观的层面,探讨批评对象的社会性与哲学性思考。以判断、判别为主要目的,不是以错与对,黑与白为结果,而是过程与价值的反思。[4]当代室内设计批评者大多有感而发,随意性大,缺乏理论深度与哲学高度,基本上处于专业人员与媒体评论员的直观感受和客观描述阶段,还停留在功能与美学表象层面。十分缺乏室内设计思想价值方面的内在评价。要让室内设计批评发挥推动学科实质性发展的作用,就需要批评者根据批评对象,掌握和运用客观真实可行的批评论证方法,以增加批评的全面性和深度。

采用室内设计批评的方法,将室内设计思想、作品与设计批评理论融为一体,它们是相辅相成的互动关系。人们在长期的社会活动、生活和经验的认识和总结中,形成了特定的室内设计现象或设计作品,它们是室内设计批评的“第一文本”,人们通过室内设计批评活动,形成了对室内设计的全面认识,转变成为室内设计批评的“第二文本”。这些文本对室内设计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告诉室内设计师或公众对室内的认识、设计、欣赏和使用,起到丰富并延伸室内设计作品、设计师及其价值的作用,赋予室内作品以开放性以及附加的价值。探索性的从个人室内设计作品和个人思想等多方面进行研究,这就是一种对室内设计进行批评的过程,是一种具有开放性和实践性的活动。通过考察室内设计师或是企业的成长和发展过程,室内设计作品的实用性、舒适度以及人体工程学尺度,研究其设计的创作过程,分析其设计中所蕴含的设计符号、结构工艺、材料及设计思想来源,揭示室内设计思想与现代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用以预测并构建未来设计的前进方向。构建中国特色的室内设计批评理论体系全面而深入地对室内设计批评理论进行研究并合理运用其指导室内设计实践,有利于构建中国特色的室内设计批评理论体系。从宏观上看,对室内的认识实质上是对社会的认识。通过室内设计师的产品以及所表达的思想,能较充分的反映社会现象中的政治、经济、艺术、技术、生活和文化等多方面的要素。同时,人们对于设计作品的认同度,并设计师本人设计思想的关注,都将影响到整个业内人士及消费群体对设计师思想的认识。就像建筑理论一样,室内设计作为一种相对特殊的设计形式,也拥有着自身的设计批评理论体系。对于国外室内设计师的理论研究已经十分的系统化了,并且远超过了国内的研究进程。所以,对于国内的室内设计现状来说,主观和客观条件是同样重要的。没有室内设计师的禀赋与才华不行,缺少理论研究和对设计师思想的理解和支持亦不行。中国的室内设计师并不缺少聪明才智,而且如今有着较为宽松的设计环境,缺少的是室内设计师对专业的职责和价值理想的不懈追求,是坚持对构建中国特色的室内设计思想和批评理论进行研究的创造性活动。因此,结合室内批评学的相关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对个人设计作品的认识,对室内文化内涵的理解,以及室内设计思想的剖析等多角度、多层次的进行探究,以此来建立一种较为新颖的室内设计批评方法论研究方式。能够为国内对室内设计师的研究建立起一种评价模式,更好的与国际室内设计师的设计思想与理论分析接轨,对构建中国特色的室内设计理论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完善和加强室内设计批评理论体系,是中国室内设计事业百花齐放和走向世界的有效途径。

目前,建筑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工业设计等设计领域,已经开始倡导设计批评,并在设计实践中得到重视和大量运用。室内设计批评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实践也势在必行。因此,应提升对室内设计作品、一系列设计作品或是与建筑整体的某种价值和意义作出适当的评价和判断研究。而对于中国,当代的室内设计缺乏必要的理论指导,因而建立室内设计批评的理论是必要的工作之一。室内设计批评就是一种对室内设计进行批评的过程,是一种具有开放性和实践性的活动。从室内设计师的作品和成长经历入手,深入研究和学习,来找到关键点所在,为现阶段国内室内设计师的创作提供思想和理论依据。

室内设计研究生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室内;陈设;寓意;形式;风格

一、室内陈设设计的缘起

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伴随这建筑业的发展而不断的发展,室内设计既是建设设计高速发展的产物,同时也具有其独特性。是由多种综合的学科之间相互渗透、融合而产生的。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室内设计的重要性也不断突出,逐渐的成为了建筑设计中一个独立的分支。在这种发展背景下,室内陈设设计也开始形成,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青睐,在当今社会的多元化发展下,陈设设计也是构成室内环境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室内陈设设计的风格研究的范畴和内容

室内陈设设计的风格是运用外在的表现形式,寓意设计更多的文化内涵和底蕴,使室内陈设设计满足人们的需求,体现其价值。在室内陈设设计的风格研究的范畴和内容上,主要以下面几点为切入点,进行风格的研究。

(一)概念认知。对室内陈设设计的概念进行具体的阐述,并且在设计的过程中体现出体现出室内设计的基本原则,使室内设计与室内陈设设计相辅相成。

(二)形式美法则。在室内陈设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要充分的认识和利用这些法则,保障室内陈设设计的合理性、科学性,以满足用户对室内设计舒适度、满意度的要求,体现室内陈设设计的整体风格的协调性。

(三)文化寓意。每一个室内陈设设计都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和所表现的寓意。室内陈设设计作为人们精神寄托的一个场所,更是人们生活品质的一个具体的反映,在设计过程中,将设计与人文精神联系起来,使室内陈设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四)风格。室内陈设设计之所以运用形式美法则和表现文化寓意,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使室内陈设设计呈现出独特的风格,满足用户需求。

三、室内陈设设计的风格研究的角度和方法

本文是建立在现有的建筑学、造型学、美学、室内设计学等理论学科和对室内环境的本质及形式的研究已取得成就的基础上,将这一风格问题扩大到形式范畴和文化领域来讨论,避免就室内设计来讨论风格问题的狭隘设计观。风格是通过形式来表现的,即 采取怎样的形式,也正体现了怎样的风格。但是风格又不能脱离当时的社会文化大背景而独立存在,它们两者之间是密不可分的。艺术风格有两个基本含义:一为内容――评价风格,一为形式――描述风格。而我的这篇论文就是从形式和文化的角度来探讨室内陈设设计的风格。通过对“室内陈设艺术设计的风格”这个有一定深度的小着眼点展开探讨,涉及到多角度、多层面、多领域,展开一个横断性的广泛性、立体性研究。 本论文力图在以上所述方面作一些探索性研究,强调室内陈设设计的形式和文化寓意,并通过它们来表现风格。使人们清楚地意识到室内陈设的风格不是在一般感性意义上形成的,也是有理性的规律可以依据,有法则可以判断,是理性作用于感性的,并对这种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产生一定的认识。希望我的努力能对于今后该领域的设计实践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作为室内设计大军中的一个小卒,我希望能在以上所述的方面作一些肤浅的探索,试图在搭建室内陈设艺术设计的风格的理论框架上做出自己的努力,并期望能对后来的研究者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力求配合设计界同仁们在设计理论趋于完善、全面的方面尽自己一份微薄之力。

结 语

室内陈设设计作为一个较新的课题,还缺乏具体理论概念,在具体的研究探讨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我国的室内陈设设计应结合我国的发展特点和文化背景,以形成独特的设计风格。

参考文献:

室内设计研究生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室内;装饰设计;建筑风格;内在关联统一;人性化

引言

室内装饰设计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室内装饰设计离不开建筑的整体格调,因此,研究室内装饰设计与建筑风格的关系显得尤为必要,只有对室内装饰设计进行正确的解读,才能根据建筑的整体风格进行室内的装饰设计,下面将结合室内装饰设计的风格和传统建筑的风格设计及室内装饰设计与建筑风格的形成要素的进行分析研究。

一、室内装饰设计与建筑风格的解析

设计师或设计从业人员要想研究室内装饰设计与建筑风格的关系,我们必须要明确室内装饰设计与建筑风格的关系,室内装饰设计与建筑就像是鱼和水的关系,互相包容,在漫长的发展中不断前行,下面让我们系统的了解一下他们的发展历程。

(一)室内装饰设计风格简述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室内装饰设计在很早就出现了,早期的岩洞壁画和穴居壁画都可以算是早期人们对室内的装饰设计,只是那时候人们的还没有意识到室内装饰设计与建筑风格的关系。室内装饰设计是指对于建筑内部的空间环境的美化和艺术装饰,最终达到人们视觉和心理的满足。

(二)传统建筑设计风格

一座杰出的成功的建筑,一定离不开室内室外设计的统一和谐 。我们的先人为了避免猛兽和毒虫的侵扰,开始寻找避难的场所,从自然山洞,动物巢穴到树上的木屋的搭建到后期的石头房屋的堆砌,我们经历了漫长的建筑过程,在建筑的过程中根据用途,功能和实际需要的不同慢慢的形成了不同的建筑风格。

(三)室内装饰设计与建筑风格的形成要素

人们在基本生活需求满足的时候会要求更高层次的需求,在建筑中可以躲避怪兽,但是单单看着四面墙壁人们开始厌烦,探寻如何对室内进行装饰,为了让人看起来印象更加深刻,人们开始寻求建筑外部装饰风格与建筑内部装饰风格的统一,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精神需求。

二、室内装饰设计与建筑风格的差异与统一

在建筑学中将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统称为环境艺术设计,他们随同属于建筑的范围,但是二者确是存在很大的区别的,可以说建筑设计中包含着室内设计,而室内装饰设计又是建筑设计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室内装饰设计与建筑设计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统一。

(一)室内装饰设计与建筑风格的差异研究

一个美丽的室内装饰设计离不开一个好的建筑作为载体,而一个好的建筑物内部必然要进行美化与艺术设计,室内装饰设计既不是建筑设计,建筑设计也不是室内装饰设计,二者最为明显的差异就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室内装饰设计脱离了建筑就是无水之鱼,无木之火,建筑风格设计是建立在室内设计和室外装饰设计的基础上而存在的。

(二)室内装饰设计与建筑风格的统一性研究

在唯物主义世界观上认为整体离不开部分,部分也不能离开整体而单独存在。室内装饰设计与建筑风格的关系就像鱼跟水一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二者相辅相成,室内装饰设计与建筑风格设计只有在不断变化中需求统一才能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在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迅速,大楼幢幢,促进了装修行业的发展,但问题要比发展多的多,建筑商忽视建筑的质量,单纯的过分进行装饰,室内装饰设计的材料不符合国家的环保要求,甲醛等有害气体超标等问题都亟待解决,因此,研究室内装饰设计与建筑风格的关联显得尤为及时。

(三)室内装饰设计与建筑风格的内在联系

室内装饰设计是建筑设计风格设计的基础,而建筑风格设计又是室内装饰艺术设计的前提,室内装饰设计的前提就是必须要有一定的空间环境提供给室内设计师进行工作,而一个没有经过装饰设计的建筑物只能是一堆混泥土垃圾而已,只有美学的设计才能赋予混泥土建筑物活的文化和审美内涵。

三、室内装饰设计与建筑风格中的人性化设计之道

无论是室内装饰艺术设计还是建筑设计都离不开一个基本的设计原则,就是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在漂亮的建筑物没有人欣赏也不能具有真正的实际意义,而相反一个建筑物只重视装饰而忽略实用也只能是废纸一堆。质量是一个建筑设计的灵魂,建筑中的技术要不装饰设计更加重要,但是建筑质量的同时更多的要有生活质量,实现室内装饰设计与建筑风格的人性化设计之道。

(一)视觉上的人性化之道

在室内装饰设计的过程中,美丽的装饰图案和艺术作品往往是人们的首选,在装饰设计的过程中室内切记颜色过多,给人以眼花缭乱没有重点,看着头晕目眩之感,在选用色彩是要以单色,纯色和淡雅色调为主进行装饰,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人性化设计之道,建筑的设计风格视觉上主要是对于霓虹灯和反光玻璃的掌握,不要造成建筑物视觉污染,设计的初衷就是符合人们的视觉特点。

(二)心理上的人性化之道

在人们的生活之中,物质生活的满足属于生理需求,而精神文化和精神目标的满足则属于心理的需求,除了视觉上的人性化设计之道外,心理上的人性化更加重要,无论是室内装饰设计还是建筑设计必须要考虑人们的心理因素,建筑的外观不能设计的过分另类,除非是具有特殊行业性质和行业特色的建筑物之外,设计心理的把握是非常重要的。

(三)文化上的人性化之道

我国的建筑很大程度上是中国文化的积淀和体现,明宋元明清各个朝代都有各朝代的标志性建筑风格和室内装饰设计特色,所以在进行室内装饰艺术设计和建筑风格设计是要从人们的文化角度出发,充分考虑文化艺术上的人性化设计之道。全球化发展的今天,民族性和文化性越加被重视,建筑风格的民族话显得尤为重要,我们不能茫昧的模仿他人的设计而忽视本民族的优秀文化,要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文化,将文化系统化的融入到室内装饰设计和建筑风格之中,实现文化上的人性化设计之道。

四、结束

在建筑工程项目此起彼伏发展的今天,装修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但是随之而来的就是飞速发展带来的问题,建筑质量,环保和人性化等问题日益凸显,我们必须想出解决这些问题的行之有效办法。作为从事室内设计和建筑设计的从业人员而言,掌握室内装饰设计与建筑风格的关联是十分必要的,建筑本身就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想要做好就必须进行充分的积累,只有自己的知识积累到一定的高度才能设计出好的建筑,为建筑进行人性化的室内装饰艺术设计。希望本文的几点拙论可以为研究相关理论的学者和从业人员提供有益的理论借鉴。

室内设计研究生论文范文第5篇

    针对唐山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2009级本科生选题结果进行统计,关于调查研究的选题占82.5%,与往年基本一样。特定的选题内容决定了后面的研究方法,绝大多数学生的论文中尽管有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实际上绝大多数人仅仅使用了文献法和问卷调查法,其余方法并未真正使用,流于形式。出现以上情况有学生的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主观方面的原因的学生研究方法能力掌握极少,平时学习中教师没有教给学生一些常见研究方法,仅有极个别学生参与到任课教师课题研究项目,经历一些研究学习,掌握一些科研方法和技巧,而绝大多数学生对研究方法仅仅从体育统计学等课程中零星掌握一点,且缺乏实践训练,因此自身论文设计中只能选择文献资料法及问卷调查法,而文献资料法是学术论文研究最基本的基础性研究方法,因而学生论文主要使用的是问卷调查法,研究论文也是对调查数据做一个简单归类,进行定性描述,缺乏精确的统计分析。研究方法能力的不足反过来也限制了毕业论文的选题,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等内容很少涉及,实验法、测量法、统计法应用偏少。客观方面,地方院校体育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师本身科研能力有限,在毕业论文的选题和研究方法上缺乏有效指导,另外学校毕业论文规范中对综述性文章比例有一定限制,因此学生更多选择调查性研究论文,但本科生具备的理论水平有限,难以在拟定选题中采用各种研究方法进行深层次挖掘与分析,单一的研究方法限制了毕业论文的质量。

    2“体育科研方法”课程的局限性

    直到1991年,国家教委出台的第三套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计划》中,才在限制选修的课程模块中,设置了“体育方法学”课程,并明确规定在第8学期安排“科学研究与毕业论文”这一环节,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文字表达能力”[4]。2003年教育部出台新课程方案中“体育科研方法”规定为一般必修课程,但不硬性规定学分、学时,明确其为研究方法的入门课程,其宗旨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科研方法,培养体育科研的能力[5]。“体育科研方法”课程的学习对学生科研能力的掌握,撰写毕业论文至关重要,但目前唐山师范学院相应课程教学存在一定问题。第一点,对课程的重视度不够,体育教育专业培养大纲虽然将“体育科研方法”列为必修课,但考核性质安排为一般考察课,平时和期末考核比较松散,学生简单完成一个考核作业即完成任务,大纲修订时学分、学时的调整比较频繁,效果不理想。第二点,课程安排和“体育统计学”重合较多“,体育科研方法”课程和“体育统计学”课程学时都安排为32学时,两门课程在研究方法的章节教学中重合较多,较多内容重复教学,而且两门课程都是以课堂理论面授为主,内容枯燥,课后实践较少。第三,教师执教能力有待完善,同其他院校类似“,体育科研方法”课程教学由本专业科研能力突出的教师担任,该课程需要教师有丰富的跨学科知识,不但要掌握一定扎实的统计学知识,对本学科科研特点及学术前沿要有深入理解,但近几年教学工作以青年教师为主,教师缺乏系统的科研方法学习,只是根据自身优势科研方向对“体育科研方法”进行一定角度的阐述,而且以理论性灌输为主,与体育科研实践结合较少。结果就是授课内容与学生毕业论文需要不相符合,如教师讲授很多调查性研究方法,一旦学生选择应用实验法相关题目,论文如何撰写就将极大困扰学生,不得不求教指导教师。

    3体育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引入实验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3.1选题内容可行性分析

    体育学属于交叉性学科,各专业均涉及大量文科及理科课程。根据黄汉升[3]对2004-2009届全国优秀本科毕业论文的调查,认为运动人体科学类论文是学士论文中总体质量较高的文章,选题能够反映该学科热点问题,实验设计较严谨,仪器比较先进,学生独立操作的能力较强,优秀论文多集中在运动生理、生化方向。体育教育专业和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虽然培养方向不一样,但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方案中依然保留大量自然科学类必修课程,可以从理科方向选题去探索体育实践问题,分析动作技术特点,可以从运动生物力学方向选题,涉及人体机能评定,研究评价方法可以从运动生理等角度选题。但体育教育专业选题一大问题就是大量重复,选题困难,无新意和亮点,实验方法应用太少,唐山师范学院体育专业近几年学生毕业论文选题也存在同样问题,学生选题追求简单、易写,以学校体育调查类选题为主,运动人体科学类选题极少。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学生理论基础极为薄弱,缺乏应用多种研究方法去深度挖掘运动人体科学类论文的内容,不敢有质疑,不了解通过何种渠道去获取文献资料,因此对此类选题不敢涉及,实践访谈中有学生对大学生减肥方法感兴趣,但考虑到要进行实验设计,使用体成分仪进行测试获取数据,还要进一步统计分析,感觉困难,选择放弃。此类情况不少见,实际上对于本科毕业论文的实验设计和要求对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并不复杂,需要相关课程教师,尤其是理论课教师教学中引导学生多思考,扎实掌握理论基础。其次,教师的实验教学工作不足,学生实验课学习不够扎实,不能利用现有条件去设计实验思路,还有一个常见原因,那就是学生有良好的实验基础,但不了解此类选题而遗漏,个别地方院校教学和毕业工作思路较为保守,墨守成规,学生毕业论文工作以稳为主,很多指导教师并未引导学生在自然科学方向去选题,一届照搬一届,选题内容上无新意,没有突破。唐山师范学院体育系针对以上情况,2010年开始引导学生选择运动人体科学类选题,并进行精心指导,帮助学生充分利用实验室,进行合理实验设计,个别学生毕业论文质量明显提高,同时也带动了其他学生学习,取得不错效果,证明利用实验室,进行实验设计完成运动人体科学类毕业论文是可行的。例如,有学生对运动性疲劳评价感兴趣,设计体育课后各类恢复手段对疲劳消除影响的实验,测定不同方式恢复方式后人体心率、血压和血乳酸的水平,实验采用重复测量设计,取得良好效果,观察到了积极性恢复手段的应用起到加速心率和血压恢复的过程,学生通过论文的完成也加深了对相关理论的学习。另有学生选择应用性研究,比较不同力量训练方式对跆拳道大学生运动员下肢肌肉爆发力的影响差异,取得预期效果,论文均入选本校优秀本科毕业论文。以上表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采用实验性、测量性等方法,充分利用实验室条件,可扩大选题范围,提高毕业论文的研究价值和质量。

    3.2研究方法可行性分析

    毕业论文引入实验性工作,一个前提是必须具备相应的实验条件,教育部2005年颁布的《高等学校基础课教学实验室评估标准表》及大学实验室评估标准明确了高校实验室应具备的条件,目前我国体育类院校、师范类体育院系均不同程度建有实验室,唐山师范学院自2007年迎评以来,实验室经过扩建,添置先进设备和仪器,条件满足现有教学和师生的科研要求。实验室条件满足需要,但部分师生对实验重视不够,实验课程没有形成独立的教学体系,实验教学方法不够灵活,考核评价体系不健全,仪器利用率不高,实验教学师资队伍薄弱。这些问题影响了实验室的利用,这也是学生毕业论文利用实验室较少的原因。理论课教师和实验室相关人员要高度重视实验教学,首先思想上予以重视,不能把理论课实验边缘化,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让学生主动利用实验室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大力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师科研工作中,使其熟悉实验,喜欢实验,有能力完成运动人体科学选题论文。学院可以制定各种政策鼓励师生充分利用实验室现有的仪器设备,提高科研水平。以前学生毕业论文大部分是问卷调查类型,实验室先进仪器设备利用率不够,实质上与院系整体科研业务水平不高相关。不但实验教学人员科研业务水平要提高,其他理论教学人员也需要熟悉专业理论知识,对实验室加深了解,熟悉相关仪器的原理和用途,形成普遍能够指导学生在自然科学领域选题的能力,建议定期培训师生了解实验室具备的条件和功能定位,也可通过运动人体科学领域学术讲座给师生提供相关信息,要鼓励师生积极学习实验理论。

室内设计研究生论文范文第6篇

针对唐山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2009级本科生选题结果进行统计,关于调查研究的选题占82.5%,与往年基本一样。特定的选题内容决定了后面的研究方法,绝大多数学生的论文中尽管有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实际上绝大多数人仅仅使用了文献法和问卷调查法,其余方法并未真正使用,流于形式。出现以上情况有学生的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主观方面的原因的学生研究方法能力掌握极少,平时学习中教师没有教给学生一些常见研究方法,仅有极个别学生参与到任课教师课题研究项目,经历一些研究学习,掌握一些科研方法和技巧,而绝大多数学生对研究方法仅仅从体育统计学等课程中零星掌握一点,且缺乏实践训练,因此自身论文设计中只能选择文献资料法及问卷调查法,而文献资料法是学术论文研究最基本的基础性研究方法,因而学生论文主要使用的是问卷调查法,研究论文也是对调查数据做一个简单归类,进行定性描述,缺乏精确的统计分析。研究方法能力的不足反过来也限制了毕业论文的选题,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等内容很少涉及,实验法、测量法、统计法应用偏少。客观方面,地方院校体育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师本身科研能力有限,在毕业论文的选题和研究方法上缺乏有效指导,另外学校毕业论文规范中对综述性文章比例有一定限制,因此学生更多选择调查性研究论文,但本科生具备的理论水平有限,难以在拟定选题中采用各种研究方法进行深层次挖掘与分析,单一的研究方法限制了毕业论文的质量。

2“体育科研方法”课程的局限性

直到1991年,国家教委出台的第三套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计划》中,才在限制选修的课程模块中,设置了“体育方法学”课程,并明确规定在第8学期安排“科学研究与毕业论文”这一环节,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文字表达能力”[4]。2003年教育部出台新课程方案中“体育科研方法”规定为一般必修课程,但不硬性规定学分、学时,明确其为研究方法的入门课程,其宗旨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科研方法,培养体育科研的能力[5]。“体育科研方法”课程的学习对学生科研能力的掌握,撰写毕业论文至关重要,但目前唐山师范学院相应课程教学存在一定问题。第一点,对课程的重视度不够,体育教育专业培养大纲虽然将“体育科研方法”列为必修课,但考核性质安排为一般考察课,平时和期末考核比较松散,学生简单完成一个考核作业即完成任务,大纲修订时学分、学时的调整比较频繁,效果不理想。第二点,课程安排和“体育统计学”重合较多“,体育科研方法”课程和“体育统计学”课程学时都安排为32学时,两门课程在研究方法的章节教学中重合较多,较多内容重复教学,而且两门课程都是以课堂理论面授为主,内容枯燥,课后实践较少。第三,教师执教能力有待完善,同其他院校类似“,体育科研方法”课程教学由本专业科研能力突出的教师担任,该课程需要教师有丰富的跨学科知识,不但要掌握一定扎实的统计学知识,对本学科科研特点及学术前沿要有深入理解,但近几年教学工作以青年教师为主,教师缺乏系统的科研方法学习,只是根据自身优势科研方向对“体育科研方法”进行一定角度的阐述,而且以理论性灌输为主,与体育科研实践结合较少。结果就是授课内容与学生毕业论文需要不相符合,如教师讲授很多调查性研究方法,一旦学生选择应用实验法相关题目,论文如何撰写就将极大困扰学生,不得不求教指导教师。

3体育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引入实验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3.1选题内容可行性分析

体育学属于交叉性学科,各专业均涉及大量文科及理科课程。根据黄汉升[3]对2004-2009届全国优秀本科毕业论文的调查,认为运动人体科学类论文是学士论文中总体质量较高的文章,选题能够反映该学科热点问题,实验设计较严谨,仪器比较先进,学生独立操作的能力较强,优秀论文多集中在运动生理、生化方向。体育教育专业和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虽然培养方向不一样,但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方案中依然保留大量自然科学类必修课程,可以从理科方向选题去探索体育实践问题,分析动作技术特点,可以从运动生物力学方向选题,涉及人体机能评定,研究评价方法可以从运动生理等角度选题。但体育教育专业选题一大问题就是大量重复,选题困难,无新意和亮点,实验方法应用太少,唐山师范学院体育专业近几年学生毕业论文选题也存在同样问题,学生选题追求简单、易写,以学校体育调查类选题为主,运动人体科学类选题极少。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学生理论基础极为薄弱,缺乏应用多种研究方法去深度挖掘运动人体科学类论文的内容,不敢有质疑,不了解通过何种渠道去获取文献资料,因此对此类选题不敢涉及,实践访谈中有学生对大学生减肥方法感兴趣,但考虑到要进行实验设计,使用体成分仪进行测试获取数据,还要进一步统计分析,感觉困难,选择放弃。此类情况不少见,实际上对于本科毕业论文的实验设计和要求对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并不复杂,需要相关课程教师,尤其是理论课教师教学中引导学生多思考,扎实掌握理论基础。其次,教师的实验教学工作不足,学生实验课学习不够扎实,不能利用现有条件去设计实验思路,还有一个常见原因,那就是学生有良好的实验基础,但不了解此类选题而遗漏,个别地方院校教学和毕业工作思路较为保守,墨守成规,学生毕业论文工作以稳为主,很多指导教师并未引导学生在自然科学方向去选题,一届照搬一届,选题内容上无新意,没有突破。唐山师范学院体育系针对以上情况,2010年开始引导学生选择运动人体科学类选题,并进行精心指导,帮助学生充分利用实验室,进行合理实验设计,个别学生毕业论文质量明显提高,同时也带动了其他学生学习,取得不错效果,证明利用实验室,进行实验设计完成运动人体科学类毕业论文是可行的。例如,有学生对运动性疲劳评价感兴趣,设计体育课后各类恢复手段对疲劳消除影响的实验,测定不同方式恢复方式后人体心率、血压和血乳酸的水平,实验采用重复测量设计,取得良好效果,观察到了积极性恢复手段的应用起到加速心率和血压恢复的过程,学生通过论文的完成也加深了对相关理论的学习。另有学生选择应用性研究,比较不同力量训练方式对跆拳道大学生运动员下肢肌肉爆发力的影响差异,取得预期效果,论文均入选本校优秀本科毕业论文。以上表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采用实验性、测量性等方法,充分利用实验室条件,可扩大选题范围,提高毕业论文的研究价值和质量。

3.2研究方法可行性分析

毕业论文引入实验性工作,一个前提是必须具备相应的实验条件,教育部2005年颁布的《高等学校基础课教学实验室评估标准表》及大学实验室评估标准明确了高校实验室应具备的条件,目前我国体育类院校、师范类体育院系均不同程度建有实验室,唐山师范学院自2007年迎评以来,实验室经过扩建,添置先进设备和仪器,条件满足现有教学和师生的科研要求。实验室条件满足需要,但部分师生对实验重视不够,实验课程没有形成独立的教学体系,实验教学方法不够灵活,考核评价体系不健全,仪器利用率不高,实验教学师资队伍薄弱。这些问题影响了实验室的利用,这也是学生毕业论文利用实验室较少的原因。理论课教师和实验室相关人员要高度重视实验教学,首先思想上予以重视,不能把理论课实验边缘化,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让学生主动利用实验室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大力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师科研工作中,使其熟悉实验,喜欢实验,有能力完成运动人体科学选题论文。学院可以制定各种政策鼓励师生充分利用实验室现有的仪器设备,提高科研水平。以前学生毕业论文大部分是问卷调查类型,实验室先进仪器设备利用率不够,实质上与院系整体科研业务水平不高相关。不但实验教学人员科研业务水平要提高,其他理论教学人员也需要熟悉专业理论知识,对实验室加深了解,熟悉相关仪器的原理和用途,形成普遍能够指导学生在自然科学领域选题的能力,建议定期培训师生了解实验室具备的条件和功能定位,也可通过运动人体科学领域学术讲座给师生提供相关信息,要鼓励师生积极学习实验理论。

3.3加大“体育科研方法”课程的作用

室内设计研究生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居室空间设计;教学案例库;课程;环节;解析

一 居室空间设计教学案例库建设的实践意义

我院室内设计专业学生主要通过校内实训——校外实训——顶岗实训——就业几个环节掌握知识。对于高职院校室内设计学生来说,最为重要的就是设计经验和设计经历。设计经验的积累主要来自于课堂训练和校内、外实训,设计经历主要来自于时间的积累。设计经验的获取需要比较漫长的阶段,要靠学生在实习单位不断地碰壁获取,并且获取的信息还不一定全面。如果我们把这个环节当成是一个课题进行研究和分析,把设计经验总结成学生学习的设计师手册,学生就可以少走很多弯路,这样以来大大地缩短了校内实训和就业之间的距离,从而实现真正的零距离就业。

二 居室空间设计教学案例库建设思路及应用思考

利用教学案例库的建设促进课程资源进一步建设,加以合理利用既可以发挥资源的优势,又可以体现教学特色。通过对我院居室空间设计课程教学的发展阶段、课程设置的调查,反映出我院的设计教学模式正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教学之路;对居室空间设计教学案例中教学环节设置、教学过程体验,教学方法运用等方面问题,提出了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理论”与“实践”积极作用的重要性。

(1)设计课程教学中的相关研究

①研究课题的来源:本文将居室空间设计课程中教学案例的探索与实践作为切入点,以室内设计10-271班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研究对象。进行教学实践的研究分析,并对比本院前几年居室空间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探究此课程教学案例的探索与实践的必要性。②研究的主要内容。室内设计教育的内涵及发展概况,继而分析了本院室内设计教育中居室空间设计课程教学的发展情况及课程模式的设置;其次论述了居室空间设计课程教学案例的探索与实践的必要性。最后针对课堂教学提出个人的建议,讨论了关于引入本土文化带来的启示。

(2)居室空间设计课程教学发展概况及课程模式

①居室空间设计课程的内容:居室空间设计是一门相对独立、高度综合的整合艺术,具有多维性和动态性的特征。本院居室空间设计课程分为两个阶段,即居室空间设计一和居室空间设计二。居室空间设计一主要针对住宅的室内进行设计教学。包括住宅的空间特征、起居室设计、餐厅设计、 厨房设计、卧室设计、书房设计、卫生间设计、公共走道楼梯设计及储存空间设计等多个方面内容进行。在课程中需要学生在考量住宅室内的使用要求和精神功能及设计的实施与材料、技术和经济的制约条件上,把握比例尺度的合理性。强调材料的质感和纹理、色彩的搭配、灯光的布置和细部处理的效果,体验设计效果的表现形式和文化内涵。在此基础上更要注重住户文化状况与生活习惯、心理和生理的感觉。

居室空间设计二的教学内容包括室内环境、住宅建筑设计和室外景观的设计,是对居室空间设计一的巩固、扩展与提高。在我院居室空间设计的这两个阶段中,通过对传统及现代风格的典型设计实例的介绍、观摩、分析,对艺术手段、材料、工艺、细部做法的讲解,培养学生具备对室内外环境设计的综合判断、分析能力。②本院居室空间设计课程教学概述:教学内容既是专业教学的起点,也是专业教学成果的综合体现。具有多教师轮换制、时段长、综合实践性强的突出特点。教学成效对专业建设的成败具有举足轻重的关系。该课程建设发展和改革始终以服务和实现室内设计专业总体培养目标为宗旨,专业建设的成果也成为课程建设的重要支撑。

自2006年我院成立室内设计专业以来,居室空间设计课程一直都是教师课程教学和改革的重要对象。教师始终围绕该课程设置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及课程安排进行科学教学,并以系部为依托成立了课题组,形成了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居室空间设计,是本专业学生社会就业后参与的最为广泛的设计内容之一。在教学伊始,老师们考虑到本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本院居室空间设计课程教学发展概况及课程模式与实际相联系,在传授知识时强调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经过多年的努力尝试,这门课程开始向“以教学带实践,以实践促教学”的教学模式转变。同时教学时间也由原来教学和实践相分割的形式调整为现在的整体模块式。实践证明,这样的改革,使学生在校学习时就能体验到就业后的工作内容,受到了学生和社会用人单位的好评。③居室空间设计课程教学的发展阶段。我院居室空间设计课程从开设之日起就从未停止过对课程实践的探索和开拓,教师们始终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逐渐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有自身特色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近几年来,本课程教学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摸索实施阶段;2)初步提高阶段;3)调整发展阶段。④居室空间设计课程教学的模式: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本课程也以设计师应具备的素质、技术、能力为核心的标准来进行定位。目标定位于培养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和创新能力强、身心健康的应用型人才。课程设计的思想及课程目标。居室空间设计课程的实践课教学注重教学内容的专业化在强化专业性质的层面渗透专业教学内容的各要素。在课程教学内容上以造型艺术为主导,以专业设计要求为目的。实践课教学的基本教学内容。1)市场与基地调研。2)概念设计——包括基地的建立划分、空间环境的确立、功能流线分析、形态元素分析,平面布局初稿。3)深化设计——包括风格与形式的构思,立面设计,生活空间、交往空间、垂直空间、枢纽空间的设计,绘制住宅平立面,进行方案阶段完善。4)细部设计——包括会客、居住、储物、门窗、家具等细部节点大样。平立剖面和详图设计按照制图规范要点完成设计表达,达到施工图表现深度。5)成果展示——完成总图设计与说明,打印施工图册,成图排版布置。

实践课教学的考核方法:居室空间设计这门课程的考核内容有明确的评分标准,用来全面评价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分的标准通过项目教学法强调学生过程的学习,综观整个项目的完成情况给与评价。考核以课题项目为单元,以学生完成设计的构思、表达及实训过程中的综合表现能力等为标准。考核的目的是为了督促学生系统地学习,提高和巩固所学的知识与技能,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同时检查教学效果,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主要教学方式与手段:居室空间设计课程的主要教学方式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以现代教学理念和教育思想为指导,变单一注入式的课堂教学方法为灵活多样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教师讲授与同学讨论相结合教学法。第三,积极探索实践教学方法。第四,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教学重点应是平立剖与详图设计等部分,内容较多,学时较少,在教学中可以针对学生的接受程度做学时数的调整。在教学上主要是点评学生所创作的方案,指出方案中的不足之处。同时在不同的阶段,组织学生进行方案的沟通和讨论,开展设计演讲,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在总结中提高、完善自己的设计能力。居室空间设计课程是多学科知识综合运用的过程,如何在设计中运用住宅结构、构造、材料学等多学科知识来解决具体问题是本课程一难点。因此在设计的不同阶段组织学生不定期开展实质性的跨学科交流研究,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知识碰撞中产生新的思想火花,并在交流和合作中促进教学体系不断发展完善。教师应在坚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下,采取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外实践为辅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通过观摩和现场讲解,从感性上理解室内物理环境的设计及其重要性。通过对装饰材料的观摩学习,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材料学知识和结构常识,以便在设计当中更好的发挥材料的特性,扩展设计思路。居室空间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在循序渐进地串联起相关的居室空间设计的理论知识上,培养学生在完成课程设置目标的同时,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互动,科研与教学的互动以及设计创造力的培养。

具体教学环节:1)设计前期环节。2)专业设计环节。专业设计环节的教学时间是7周,共112个学时。如何在这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是一个比较难的课题,因此,科学而又紧凑的教学时间安排是必须的。这个课程的授课方式和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设计初稿、设计中稿、设计创意、设计定稿几个方面。这一环节需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和实践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联系理论解决实践问题。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主动地将创新能力培养渗透到教学中,将知识灌输转变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专业热情、独立思考能力,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和讨论问题的兴趣,组织学生研讨。现将设计环节每一部分的教学内容及过程分述如下:设计初稿、设计中稿、设计创意、设计定稿。3)成果展示环节:PPT课件汇报、作品展示两个方面。居室空间设计教学案例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上带有明确教学目标的能力指向性、教学方法时效性、教学环节的开放性和教学评价的综合性。其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亲自参与和体验,注重设计实践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内在联系,注重学生个性培养和团队合作精神与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整合,这些正好与课堂教学形成鲜明的互补关系。同时这门课程,在强调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下,注重研究性的学习。教学过程是一个研究过程,每个课题学生都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设计研究,其学习过程表现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运用理论和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整个学习状态表现为想做结合,理念与方法并重互动。学生也因而具有较强的实践运用能力。实践教学是通过学生在深入生活、社会实践中,体验课堂内所学知识,培养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取得能力过程,是引导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生活的重要举措。实践性教学是艺术人才培养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也是艺术教育的一个独特之处。旨在对学生已有设计基础知识和能力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更加充分激发学生设计的兴趣和潜力,它增强了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教学目的与手段的一致性和相互之间的协调性,提升设计教学效率,使每个学生形成与其专业能力强势密切相关的设计能力强势。它培养了学生关注现实、服务社会的创作观念,同时也是学生吸收民族文化精华的重要窗口,更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要途径和手段。鉴于此,我们采用以下教学方式将现有的教学形式及过程进行优化。在教学中注重知识的传输,关注学生在研究性的设计实践过程中理解、掌握和运用具体的设计原理和理论。主要是情境式教学方式、过程式教学方式、互动式教学方式。

三 结论

通过课堂的教学实践和本论文撰写过程中对设计发展走向分析得出设计教育必须与时俱进,针对本院的居室空间设计课程的发展历程提出以下几点个人建议。

(1)鼓励学生突破墨守陈规的思维定式,加强原创性设计意识

在设计教育中注重本土文化资源的利用,并不是将学生的设计思维束缚在传统居室空间设计中,而是建立科学而合理的课程结构、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上,提炼设计元素烘托设计主题,训练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解决传统住宅功能的不足。

(2)培养学生保护生态思想观念

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的设计思想观可以从两个方面体现:其一,保护生态环境,树立可持续发展观的优秀理念。如何通过设计改善环境又能有效合理的保护和利用生态资源,需要在居室空间设计课程教学中有所体现;其二,设计作品与生态环境相协调。无论多么宏伟的人造工程,都是自然环境的一部分,住宅建筑更是如此,探寻与本土生态相融合的景观、建筑等艺术表现形式是设计教育不变的审美诉求。

(3)回归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设计原则

在培养学生艺术修养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改变现在设计类高职院校教育多注重艺术的现状。现代艺术教育启蒙时就曾强调艺术与技术相结合。在我院艺术教育为前提的同时,一定要求学生亲自到建筑或室内装修工地去,了解建造过程和学习施工工艺。在此过程中,教师结合相关理论知识加以引导,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灵活的课堂。

(4)加强设计教学与社会沟通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对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学校培养的人才最终要受到社会的检阅。设计作为一门应用专业,其教育过程中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在管理规范的设计院和设计公司之间形成教学、科研和人才推荐一条龙的共同发展体系,是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重要过渡阶段。

参考文献

[1] 朱昌廉.住宅建筑设计原理(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 霍秉坤.课程与教学:研究与实践的旅程.四川: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

[3] 杭间,何洁,靳球强.岁寒三友:中国传统图形与现代视觉设计.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

[4] 来增祥、陆震纬.室内设计原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5] 张绮曼.室内设计经典集.

室内设计研究生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室内安全学生态学构建

1人类的安全健康需求企盼“室内安全生态学”诞生

1.1室内不安全不卫生因素是危害现代人类安全健康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从人类告别了洞穴学会建筑房屋算起,人类以人工建筑室内作为栖身之地的室内居家文明已有上万年的历史,有史料记载的完整的室内设计活动至少也有5000多年的历史川。这期间,室内设计与装潢技术随着人类社会科学技术(建筑力学、艺术美学、材料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十年来,随着现代建筑学、室内装饰艺术和装饰材料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室内环境日益向舒适、艺术和豪华方向发展,甚至正在形成片面追求豪华程度的现代室内文化。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使现代人类生活、工作在室内的时间越来越长。据研究,现代人一生有70%一80%的时间在是室内度过的。现代建筑室内设计与装潢技术为人们提供了宽敞、舒适、艺术的居住环境,而现代家电产品、家具及各种各样的室内工作、生活用产品为现代人类的室内生活和工作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支持和便捷手段,从而使现代人类在享受水平、舒适性、艺术性和工作与生活的效能方面有了空前的提高和飞跃。然而,高科技进入现代室内环境在给人类舒适、享受、方便、美感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隐型灾难和严重的安全、健康问题。近年来,新购买的居家室内甲醛(HCHO)、氨(NH3)和苯系物(C6Ha))等有毒有害气体严重超标,许多人、许多家庭由于人住了安全质量先天低劣的住房或因时尚的室内装修而使家人身患绝症生死难测,甚至全然不知其原因所在。

例如,20__年3月,武汉市建筑材料放射性检测中心,对武汉1400个新居住户(4.2万平方米)的装修材料进行了一次大规模实地采样检测,发现所检瓷砖、花岗岩、大理石、洗脸瓷盆、陶瓷坐便器等新型材料的放射性严重超标达24%。

北京“现代城”开发商为增进冬季施工的进度,在建筑材料和室内装饰中掺用了氨成分极强的物质,结果导致所售新房中充满氨味,致使新人住居民被迫退房退款。

20__年初春北京儿童医院血液科主任医师臧晏在问诊时进行了一次因素性调查,意外发现:90%的白血病患儿家中半年至一年内均曾有过装修,而且大部分人都曾用了豪华石材和时尚型装修材料。

无独有偶,哈尔滨第一医院血液病研究所的长期临床资料更让人们震惊:该研究所10年中收治的1000多名白血病患儿中,竟有46%的孩子是因家中半年内曾进行过室内装修而染上此症!专家结论:居室装修材料中的有害物质是引发近年来儿童白血病高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现代装修材料中开始出现含有苯系物的倾向,包括甲苯、二甲苯等毒性物质,以胶粘剂类尤为突出。而现代临床专家研究表明,暴露于低剂量甲醛中的女性,对其会造成较大危害,主要表现为妊娠综合征、染色体异常、月经不调、呼吸道疾病。长期在甲醛环境中生活的人,可诱发鼻腔、口腔、咽喉癌,还能导致皮肤和消化道癌症,女性在怀孕时还可致畸胎;苯系物除了可对人的眼睛、嗅觉系统和皮肤造成伤害外,最具毒性的是使胚胎和血液发生改变,并直接发生癌变。国外的流行病学研究和调查表明,接触建筑材料中过量的苯毒,即使浓度很低,其白血病和恶性淋巴瘤的发病率也明显高于一般人群。

氡(Rn)与氡子体能引起人呼吸道癌症,已为世界所公认。另外,氡与人的脂肪有较高的亲和力,能潜入式地影响人的神经系统,使人神态不清,昏昏欲睡。据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1982年报告,建筑材料和建筑物是室内氡及氡子体最重要的来源。目前,我国每年约5万人因氡及其子体致肺癌而死亡。美国每年有20__~5000人因在.有氡气的室内环境而患上肺癌毙命。

20__年贵州“中天宅吉大厦”因房地产商在建筑时用了大量的煤渣砖这种被称为辐射砖的材料,氡浓度超过国家安全标准的30%,结果造成居民家中养的鱼一条又一条莫名其妙地死掉,许多入住居民终日精神不振、头晕耳鸣、昏昏欲睡。

当代电子技术一日千里,计算机和现代家电设备已成为现代室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而来的室内电磁辐射污染、微波泄露污染、噪声污染和危害等问题,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据国内外有关资料报道,恶性肿瘤、白血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病原因与人们周围的环境辐射本底有很大关系,其发病潜伏期一般在15年以上。

据研究,许多室内观赏花卉、树种(18个科的52种植物)含有促癌物[4)。环境中促癌物可通过不同途径诱导人体内EB病毒对淋巴细胞的转化,促进由肿瘤病毒或化学致癌物质引起的肿瘤生长。

现代人居家生活中大量使用铝质炊具,结果造成老年痴呆症患者越来越多(痴呆症病人脑内铝的含量是一般人的4倍)。医学专家预言,老年痴呆症的流行与蔓延将是新世纪人类面临的新灾难,目前世界已有1000多万这种病人,在美国,老年痴呆症是仅次于心血管病、癌症及中风的第四杀手。

最近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全市20个区县200户家庭进行一项抽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22.8%的家用物品细菌污染严重。其中,牙刷最甚(50.5%重度污染),竟然每两支中就有一支严重污染。特别值得指出的是,有5.9%的牙刷受到可引起胃溃疡和胃癌的致病因子——幽门螺杆菌的污染;其次为卫生洁具(55.5%);洗衣机(27.5%);肥皂(27.1%)。家庭日常物品大肠杆菌菌群污染率为50.2%,其中以抹布最严重,阳性率高达61.8%。调查结果还表明,在一年中,家庭成员中曾发生与微生物感染有关疾

病的家庭占82.1%,除了呼吸道疾病的上升是与使用空调没有注意经常通风有关外,胃肠道疾病、皮肤病和口腔疾病的发生都与家庭居家生活中清洁卫生用品受污染有关。

1.2 人类的安全健康需要是“室内安全生态学”产生和发展的动力

安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需求之一,而人的安全与健康又是人类古今最关心的头等大事。当今,几乎没有任何事情能比人们关心自身的安全与健康更重要。一般的生产技术(主要是指获取物质财富的科学技术)如同一把双刃剑,通常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增加物质财富并提升人类的舒适、享受水平;另一方面也会导致环境污染、人类生存环境(包括室内环境)恶化、事故与灾害发生、危及人类健康的新疾病流行和蔓延。特别在20世纪60年代后,生产技术的这种两面性表现更是令人震惊。随着各种生产技术的发展,如何认识人类活动与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如何解决人类活动与自身安全的关系就成为现代人类必须认真思考的两大科学问题。由于人们科学地认识人类活动与人类生存环境相互作用关系的需要,导致了生态学的产生和快速发展;由于人们要解决人类活动与自身安全健康的问题,不得不在发展生产技术的同时相应发展自我保护的安全措施。20世纪90年代,人们对安全科学的研究已由零散的、部门性研究,逐渐进入到全面的、系统的、本质的研究阶段,于是一门新的学科——安全科学技术诞生,并迅速发展成为新兴的一级学科。

同其他学科的产生和发展一样,生态学和安全科学一级学科的产生和发展,再一次表明这样一个真理:人类社会由低级文明向高级文明不断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新兴学科产生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因此,今天,人类又迫切需要一门新的专门的科学技术,一门以室内环境和安全问题为研究对象,从安全科学技术(包括安全卫生学)和生态学的角度来审视建筑室内文明的发展过程,以安全科学、生态学原理、方法来研究、辨识现代室内环境对人类安全、健康的危害及其科学预防和治理难题,研究和探索现代室内环境安全化、绿色化规律,指导人们正确认识和从本质上预防和治理来自室内的各种危险、各种自然的或技术的危害,为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最终实现让每个人都能置身于安全、舒适、绿色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中,推动现代可持续文明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于是,一门新的科学——室内安全生态学,便应运而生。

2室内安全生态学的概念及主要研究内容

2.1室内安全生态学的概念

室内安全生态学,简单地讲,它是一门关于室内(包括各种载人运载工具驾驶仓室、乘客仓室)安全化、无害化、舒适化和绿色化的专门学问,是一门综合运用现代安全科学技术和生态学、环境科学的原理、方法研究人类行为与室内环境;室内环境因素对人类安全健康的影响;室内环境危险辨识、预防和本质治理;现代室内及家具、家电、设备类产品安全设计、绿色设计、安全管理的新兴的交叉学科(科学技术)。其目的旨在为人们科学地营造安全、舒适、绿色、宜人的现代室内环境,最大限度地消除室内环境对人类安全、健康的不利影响,切实提高现代人生活质量,提供科学理论和技术方法。

2.2室内安全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室内安全生态学所研究的内容非常广泛,不仅仅涉及房屋楼宇设计、室内环境设计、室内装璜设计、装饰材料等,还涉及立法、法规、技术标准、卫生、环保、人文习惯,并涉及所有家用电器、家具、用具、陈设品、用品的设计制造和在室内的贮藏、陈示、管理等问题。笔者认为在初级研究阶段,将集中于以下方面的探讨:

(1)建筑安全设计。主要研究建筑物的安全结构、安全化建筑材料、消防设计、应急安全逃生技术等。

(2)室内安全工程学。包括居室安全学和办公室安全学。主要研究室内安全的本质、规律,实现安全的基本原理、原则和一般方法;室内安全设计、安全管理方法、室内危险源自动识别与监控报警,室内安全状态评价等。

(3)室内环境卫生学。主要研究室内环境中的化学、微生物、毒物毒理学和室内环境因素致病理论、室内安全卫生和无害化设计等问题。

(4)室内安全装璜与陈设技术。主要研究如何实现安全装修、不留任何危及人安全、健康的隐患或使装修后的室内环境不超出国内外公认的标准界限。

(5)室内安全绿化学。主要研究室内绿化植物、观赏花卉等对人类生存安全和健康的影响;植物、花卉与人的相互作用关系;使人致病植物、花卉的致病机理、条件和预防问题。

(6)宠物对人类安全健康影响学。主要研究宠物可能对人类安全健康的影响,宠物与人类疾病的互相传播,宠物因素与人类因素相互作用对诱发某些疾病的可能性及其规律等。

(7)室内安全人机学。主要研究室内人性化、宜人化设计理论与方法,包括室内噪声控制和声光设计、空间布局设计、热环境和小气候处理及家具、设备人性化设计等。

(8)室内安全、卫生标准和立法研究。主要研究适用于审理、仲裁因建筑设计、施工、装修、销售失误造成的不安全、影响人健康案件的法律法规和各种有关技术标准。如室内安全、卫生设计标准,室内装饰立法与安全卫生技术标准,家用电器、家具、用具、物品的安全、卫生设计和绿色、环保设计标准等。

3室内安全生态学的学科知识构成

任何一门新学科的产生都是建立在人类整个现有科学基础之上的,其学科知识的构成主要决定于其研究内容和目的,室内安。全生态学也不例外。根

据室内安全生态学的定义、目的和主要研究内容,笔者认为,室内安全生态学主要是由“建筑室内与装饰”、“安全科学与技术”、“生态学”、“环境卫生学”、“系统科学”、“人类工效学”、“法学”、“材料科学”、“毒物毒理学”、环境艺术、动植物学等众多相关学科高度交叉、融合构成的新兴学科。其主干部分为“室内建筑与装饰”、“安全科学技术”、“生态学”、“人类工效学”和“环境卫生学”。其知识涉及建筑设计、建筑施工、建材、装饰材料、室内设计与装饰,安全设计、安全检测与评价、人机工程学、毒物毒理学、毒物检测、环境卫生学、生态学理论、环境保护、立法、人文、管理、自动识别与监控技术、家电家具安全卫生设计技术等众多领域知识,其涉及知识领域之多难以枚举,上述所列仅是其中的一部分。

4 结束语

室内安全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高度综合的交叉科学,其产生和发展,是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分化、同时又高度综合的结果;它的科学体系、知识结构和学科的发展以及课程的形成,都将是非常复杂的。

室内安全生态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它在今天的产生和发展是历史的必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当然,作为一个从前无的新兴学科,开始很可能难以被人理解,甚至有的学者可能会持不同观点,这都是正常的。笔者坚信,它一定会被承认并受到重视,因为它是人民大众安全与健康迫切需要的新的科学理论和知识。

受笔者知识和研究水平所限,仅对“室内安全生态学”作了一般性论述,对它的几个基本概念和主要研究方面谈了一些个人看法,仅是个人观点。笔者撰写的初衷是感到在我国,应进入系统地研

究“室内安全生态学”的阶段了。其目的旨在抛砖引玉,愿所有关心此项事业的人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共同研究和探讨“室内安全生态学”问题,加速其发展和建设,使其能尽快地为现代安全、绿色的室内设计,为人们能够享受安全、舒适、绿色、宜人的室内环境,为人们能够安全、健康、高效能地生存、工作和生活,发挥其科学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董 赤等.室内设计导学.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__:18.

2陈建辉,张田勘,刘静.别让新居因美丽变成杀手.妇女之友,20__(7):20一21.

3吴戈.现代家庭辐射知多少?.东西南北,20__(5):20~21.

4海东.52种植物上了促癌“黑名单”.北京晚报,1999.2.1(第8版).

5赵永碧.老年痴呆症正逼近我们.家庭生活指南,20__(6):48~49.

6曾广岩(摘自《重庆晚报》).可毁灭人类的20种灾祸.东西南北,20__(3):44—45.

室内设计研究生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文科实验室;方法创新;功能定位

高校文科实验室建设的研究开始受到关注。这些学者认为文科实验室的重要性主要针对教学的需要。在这一方面,有一部分学者进行探究,如陈晓梅(2008)、杨红伟(2006)、杨志安,吴炜,高亮(2009)、赵红,李著成(2011)等。但是这些研究观点表明,当前,文科实验教学与高校的学科建设没有挂上钩,这种倾向容易使实验教学水平降低,实验教学难以融入最新学科研究成果。本文认为应该重视文科实验室的方法论创新功能定位。

一、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创新与高校文科实验室功能定位

与理科实验室一样,文科实验室不仅仅承担教学功能,还可以承担重要的学科建设功能,可以为学科建设服务。高校在设计和规划文科实验室建设时,应该要计划让实验室为科学研究服务。学科建设与实验室建设应该相互促进,主要原因是:

一是主流的社会科学方法论有明显的变化趋势,社会科学教学必须依赖于实验学科建设与实验室建设。社会科学许多领域逐步融入了统计学、数字模拟以及其他可重复、可模拟分析技术。许多社会学科都力图在大量社会事件流、人群和各类社会主体的活动和意识中寻求某些发展规律,尤其是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以及这些学科与其他文科较差领域,都在进行大量的调查、数据收集为基础的模拟分析,力图找出各类社会现象与社会事件间的联系。这种方法论本身就是一种基于控制的实验方法,这一类研究方法所取得的令人信服的成就,不断推动着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创新,使得社会科学研究领域迅速扩展,也使使社会科学研究摆脱了过度依赖于从逻辑到逻辑的演绎方法和模糊直觉判断方法。高等学校作为社会科学实验方法的主要创造和推广的承担者,适应这一趋势是十分必要的。文科院系要拓展学科建设领域,可以从社会实验科学领域取得突破,并推动社会科学研究的可持续发展,在此基础上推动社会科学教学教育改革。

二是社会科学实验已经成为系统的方法论,社会科学实验本身演变为一门方法论学科,其本身的发展就是一门新学科的发展,这就使得实验室必须成为社会科学研究人员的研究方法论示范中心。调查方法论、统计方法论、计量经济学、仿真模拟等技术日益推广到社会科学各领域,方法论学科发展异常迅猛,并取得了学界和业界的广泛认同。文科实验已经成为一门方法论学科,并将逐渐成为社会工作、研究工作人员的必备知识与素质基础。而方法论教学必须以基础理论教学、方法应用示范等想结合,并配备大量的应用背景材料,如数据、案例以及研究方法示范材料等,让学习者反复练习和体会。文科实验室的软件材料的不断升级,是实验教学使用学科发展趋势的必要措施,因此,文科实验室建设的效率、教学使用效率的提高必须依赖于实验学科建设,依靠教学者的方法论创新、体会和研究过程中材料的补充、完善,使得实验室成为真正的创新示范中心。

三是带领学生通过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将理论与方法论教学内容嵌入到具体的科学研究过程,是传授方法论、基础理论的生动的教育教学方法,能让学生深刻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和方法。大型的社会科学研究,需要团队集体活动,组织学生在大型研究项目下开展实验工作,既可以提高研究效率,又能让学生体验研究、考察社会的具体方法与组织过程。在一些知名高校,已经尝试以实验中心为依托,组织学生团队、教师研究团队服务于大型项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累积了科研与实验教学力量。

因此,高校文科实验室应该肩负双重功能:一是实验教学功能,二是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创新示范功能与社会科学研究服务功能。大多数研究文献大多重视对于社会科学实验室的教学功能的重视,主要关注的是如何围绕教学功能的完善、实验室使用效率与教学领域的扩展问题进行考察,但是,对于研究示范、服务于社会科学研究的功能还认识不够。

二、文科实验室功能定位偏误的原因

出现对文科实验室功能定位偏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

1.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推广与创新不相称。相当一部分高校的文科院系,并不十分重视社会科学领域内研究方法的推广。体现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对于理论来源、内容的介绍,而忽视理论成果是如何取得的。体现在科研评估中,只重视研究结论,不重视方法论创新。这样的教学与科研方式,只会造成对知识的机械理解和简单迁移,不能够让研究者、学生得到方法创新的体验。方法论可以迁移,方法论的迁移与知识的迁移是有区别的,方法论的迁移有对研究背景与问题背景的控制,知识迁移只是前提的认定与演绎的结合。掌握方法论,可以掌握、控制高效率创新知识的途径。不重视方法论创新评估和推广,实际上就没有重视人们对于研究效率提高的贡献,也就无法认识实验室在研究方法创新、示范、研究方法推广中的重要意义。

2.文科实验师资薄弱。当前文科实验学科的师资的主要问题是,理论学科教学者有相当一部分在方法论创新研究上投入不够,方法滞后,不重视实验方法在自身研究活动中的运用。而实验室工作人员职责大多偏向于实验设施的技术管理,不是文科实验内容的设计者。其结果必然是实验室教学内容的确定非常随意,教学效率低下。实验室肩负的创新方法论创新功能、推广功能也就无从落实,既无法设计这种功能,也无能力承担这种功能。

三、文科实验室双重功能互动机制的建立与改善

文科实验室双重功能的重要性,尤其是方法论创新与示范功能对教学功能的驱动与促进作用,说明现有文科实验室建设理念必须更新,并有完善的机制作为新观念落实的保障。

1.加快落实教育部关于高校社会科学研究创新规划的要求。这一规划明确提出加强实验基地、中心建设,发挥这些基地与实验中心在方法论创新中的示范作用。依据这一规划精神,文科院系应当根据自身的发展规划来确定实验室在方法论创新上的功能定位,并贯彻于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中。

2.重视方法论创新在科学研究评估中的地位。理论与思想创新固然十分重要,但是,如果没有方法论创新的支持,思想来源和证明往往显得十分困难。重视方法创新在科学研究评估中的作用,就会促进高校在进行文科实验室建设规划时嵌入方法论创新实验的功能。这也是克服高校在文科实验室教学内容与要求上的随意性的重要保障措施。只有对于社会科学研究、应用方法论有了解,有需求,有体验,才有可能设计出合适的实验教学内容与要求,促进实验教学效率的提高。

3.加强师资培训。尤其要加强文科教师实验技能的培养。可以采用的方式是以实力雄厚。实验室建设成功,实验室双重功能已经发挥作用的大学实验室为平台,加强大学教师关于实验教学为主题的访学活动和师资培训活动。其次,加强方法论、实验学科学术交流。可以将方法论实验作为学科建立起来,并加强学科建设规划与建设方法交流。其三,文科教学院系要组建方法论与研究实验开发团队,进行研究方法与研究实验的创新与推广,以提高整个院系研究方法的创新能力,并负责开发试验教学课程,慎重确立教学内容。

4.加强文科实验方法、教学课题的科学研究立项与资助。加强对一实验分析、模拟分析方法为特色的实验项目、实验室建设项目的自主力度。

参考文献

[1]陈晓梅.高校文科实验室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8(12),98(4):62-64

[2]杨红伟.财经类实验室发展探索[J].科教文汇,2006, 11(上):54.

[3]杨志安,吴炜,高亮.高校文科实验室建设的实践与对策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3(28):257-259.

室内设计研究生论文范文第10篇

1.相关研究的发展现状

建筑艺术设计学院的生态与文化教研室虽然成立才4年多,但在以往的本科专业教学中就有不少课程涉及到生态与文化的研究内容。在国际上,对于生态设计、可持续设计、地域胜文化与设计等的研究与实践己经开展一段时间了,它们是人类未来必须认真面对的一个重要议题,也是对环境的一种负责;而在国内,这些研究方向已经在设计领域中得到开展研究和实践,最受瞩目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多个展馆设计,它们都力求实践和表达生态设计、可持续设计、低碳设计。这些理想目标更是受到我国政府的崖纷见,在国家及多个省市的发展敖咙中明确提出建i}T}碳社会和低碳经济、和谐社会的目标,党的十会议更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在政策方面给以指导和支持。国内的高等院校也纷纷成立相关的研究机构、组织相关的论坛和教学。清华大学成立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可持续设训研究所”,并与芬兰阿尔托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共同举力、“全球化背景下可持续艺术设计战略”论坛,产生重要的影响;广州美术学院的多个设计学科开设低碳设计研究项目。很多国内外的设计大赛,也设置与低碳、司特续及环保设计有关的主题。其中,2012年“为中国而设计一一第五届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大展”中设置“环保低碳室内设计专题”,获奖作品得到专家学者的肯定;2012年博朗国际工业设计大赛增设“可持续发展奖(SustainabilityAwards)”,获奖作品得到国际评委的认可。

2.教学与研究方向

在整合建筑艺术设计学院的科研力量基础上,生态与文化教研室着重开展以下方向的研究和教学活动:

(1)基于岭南地域的设计研究

根植于岭南,围绕地域的自然因素(气候、地理)、文化因素(广府文化)和经济因素进行研究,并在设计中得到本质的体现。当下的国际化影响非常迅速,国家的城市化建设也出现趋同的景象,这使得地域性的研究和设计成为紧迫的和重要的课题。生态与文化教研室积极开展基于岭南地域主义的设计研究,在课程及毕业设计中开展相关的课题。例如开展岭南古建筑的研究、广府文化与设计的研究等。低技术的可持续设计研究。詹姆斯沃尔本克(在其低技术宣言中宣称:“低技术是群众的技术。”低技术的可持续设计研究,将适合地域的技术、便于人们掌握的技术在设计中进行适当的运用,并体现当下的设计观念。我们在幵展低碳住宅空间设计的教学研究,考察岭南著名的低碳建筑,考察万科住宅产业化研究基地,逐步积累适合岭南地域的低碳住宅设计方法中,也得到宝贵的教学研究资料(图。风景园林设计教学开展地域性风景园林的教学研究,使之适应地域的气候、地理规律和人们的生活追求。注重地域文化的综合表达,利用地域景观元素营造空间;注重景观的实际功能运用研究,避免只注重形式和视觉审美的景观设计。在教学中,广东绿道景观的功能与美学评价体系研究就是一个突出的地域风景园林教学与科研,它也是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将科研与教学结合,实现科教融合已经三年多,取得丰厚的成果(图。城中村的研究城市的发展过于追求“新”,城市中的村落也受到破坏、拆迁和改造。我们的目标是研究广州以及珠三角的城中村,提出更温和的改造方式’用艺术介入的策略引发人们对城中村的保护和改造思考。综合来看,这些都是基于地域性所进行的设计价值研究,也是生态与文化教研室本科毕业设计和论文研究的主要方向。以下部分就是年教研室开展毕业设计与论文教学的过程记录,也是具有地域特征和价值的研究。例如对广州石牌村的研究,对广州隔山村的工作坊教学,对小洲村的工作坊教学等,都是城中村教学研究成果的积累。

(2)组织田野调查并归纳整理结果

毕业设计教学,强调设计的过程:田野调查、设计推理、概念生产和综合表达。在本选题中,由于模范村历史已经约有60-100年之久,且时间跨度较大,建筑的图纸和其它详细资料已经不能找到,于是,团队开展详细的田野调查,获得宝贵的第一手现场资料。田野调查从以下方面进行:第一,场地和建筑的测量。组织团队进行场地和建筑的详细测量,获得具体的尺寸和构造细节资料。第二,拍摄大量的照片和视频,建立图像的对比分析资料。第三,采用定量访问、调查问卷的方式,获得人们对模范村的整体看法。在这些基础上,进行归纳整理,得到以下的认识:首先,建筑虽然是砖混结构,14栋旧建筑均为山形屋顶的两层小楼房,除了较大的524号(马应彪屋)面积为355平米,523号面积为293平米,其他面积均在250cry以下;但在居住过程中已经有一些加建、改建、修缮和破坏。对于建筑的再利用,应该是持慎重态度。其次,模范村的景观资源非常丰富且宝贵,常见的植物有32种。这些植物资源应该作为重点保护的对象,它们形成独特的微气候、具有魅力的光影效果和封闭的内环境(图4)。再次,基地位于学校教工居住区与教学区的中间,东西方向是从高至低的走向,高差约有10多米。

(3)提出设计改造的整体策略

针对基地问题以及整体认识,提出设计改造的整体策略:原则是保护场地的肌理、建筑文化以及景观资源,进行保护式的改造发展;目的是建立学校面向社会的一个交流窗口,象牙塔式学术研究与社会公众建立一种良比的沟通;功能是院系研究所、对外交流与研讨中心、模范村历史博物馆与展览厅、图书馆、商业服务中心、公共沟通平台等。基于以上的研究,学生们从不同的角度切入设计改造:微公共空间的塑造—在校园中塑造微小尺度的公共空间,并具有场所的精神;游园—吮置换功能并形成新的导线,加建连接廊道,创造一种难忘的游园体验;下凹景观一一基于保护的角度,将行走路线下凹,避免影响建筑及基地特质;静谧公共空间的营造一一研究原有建筑的构造秩序,结合室内功能与室外景观资源,营造一个静谧的交流空间。

(4)表达方式

强调清晰、有效的传达手段和方式,包括专业的概念陈述部分、调研部分、图纸部分、模型部分。概念陈述部分主要是解释对场地的判断和设计改造的观点;调研部分主要是田野调查的资料、数据整理和得到的结论;图纸部分是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效果图、图表和相关的示意图;模型部分包括四个尺度的模型表达,分别是区域尺度的模型一说明所在区域的位置和整体关系,场地尺度的模型一说明场地的现状,设计方案的模型一说明设计的整体概念和重点,细节尺度的模型一说明重要的构造或具体设计手法(图。在有可能情况下,鼓励学生利用动画或其它能众参与的方式表达设计,众成为一个主动的参与者。毕业设计成果参加年中国环艺学年奖,得到专家的认可,获得不俗的成绩。其中,何苑诗同学的方案“游园——中山大学模范村整体设计改造策略”获得本次环艺学年奖的景观设计类的金奖一中山大学模范村整体设计改造”获得本次环艺学年奖景观类的银奖。

二、毕业设计教学

一中山大学(南校区)模范村的整体设计改造选题中山大学被称为中国最美的大学之一,其南校区又叫康乐园,其中有栋红砖楼和亭子,均建于年至年之间。模范村正是处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模范村建筑群建于年间,共落成栋村屋,现余栋,它们代表了教师住宅的小洋楼模式,即“屋有两层,上为宿所及露台,下则课堂、膳室、浴房、厨所、储藏室皆具。屋外留地数弓,花圃菜畦,随意开辟”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模范村已经没有人居住或办公,现在处于荒废的状态。学校也面临着一些困难:模范村应该怎么保护,模范村要采用什么样的开发模式,模范村是否可以成为学校与社会连接沟通的重要窗口?这些难题,正是生态与文化教研室的毕业设计与论文思考的重点所在。

三、建筑艺术设计毕业论文教学

室内设计研究生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环境心理学;室内设计;人本

环境心理学在十来年前并不是一个常听到的新鲜词汇。在社会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环境心理学这个词慢慢被人提及。在某些高校的建筑学专业以及开设了环境心理学的课程。但是在室内设计方向,人们还很少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它。

1.环境心理学的界定

在学术界是如何界定环境心理学的呢?直白的来说,它是“分析人与环境之间产生心理作用的学科”,也可以认为是“分析、统筹人与其相关环境之间联系的问题”。它是一个把心理学注入到空间环境的,组成一个具有两个学术范畴的研究,无可否认它也是一个新生的研究范围,目前关于它的解析还无法达成共识。在普通心理学范畴内认为它是普通心理学的分支,认为这是解析心理活动与环境影响之间互相影响的问题,或者说人与其周围环境之间,彼此的作用力的一个理论上的分析的范畴。而研究的主体在“人”,是“以人为本”的研究范畴。但是在建筑学领域却是以“环境”为主体,研究环境对人的作用力的研究。认为较之环境心理学,它与普通心理学的其他众多研究范围有着较为直白的差异,它的着力点是关于人文和科学的环境与人本之间作用的关系,分析界定环境对人的作用力范围内没有探索到的学科。要分析环境心理学,是午饭脱离普通心理学一些常识性的问题。但本文认为,环境心理学主要分析讨论的是环境对人的作用力,和分析讨论过与物理环境、思想环境对与人的心理造成的反应。

环境心理学这一门学科在中国开始的时间比较晚,大概是从80年代初,才慢慢被人们认识的。在那个年代,中央让一些国内的专家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去欧洲等一些发达国家学习、访问,是哲学科学研究人员从国外带来了环境心理学这个新的知识探索领域。而且,高校的建筑学界的专家学者秉着好学的精神也作了不同途径的学习。翻译出版了不同国家版本的专门著作,在推动学科发展工作中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近年来也有一批中青年学者从国外高等院校学习归来,也开始了国内环境心理学研究,获得了很好的成果。

但是,在环境心理学这个学科领域,美国、英国、日本起步较早,不论在研究的深度、广度,发表的专门论著,或培养教育计划和举措上都处于领先地位。我国的经济在飞速的发展着,人民的物质与精神生活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成为了环境心理学与室内装饰设计成长的良好客观环境,在学习发达国家的学科研究经验之后。在21世纪,我国的环境心理学术研究还会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2.关于环境心理学在室内设计上运用的初步认知

从90年代开始,为响应国家的号召,室内设计已经更名为环境艺术设计。它包含了室内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设计)和室外环境艺术设计(景观、园林设计)。

室内是建筑设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建筑物设计的室内空间部分的设计,它必须在统一的构思下,贯彻体现统一的建筑意愿,即统一的文化内涵。室内设计不能简单的等同于室内装修,室内设计师起于建筑设计,止于室内装修的全过程。

目前市场上装修公司遍地皆是,他们都在进行着室内外装修工程的施工,但是良莠不齐,有些人不具备装修资质和装修资格也在从事装修工程。让室内装饰变成了装修材料的杂乱堆砌拼贴,毫无艺术可言,胡乱运用材料,完全不具备审美性和合理性。

室内设计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所有建筑物的室内部分,都是室内设计的内容。若以家庭住宅装修为例,门厅、楼梯、走道、厨房、卫生间、起居室、卧室,都需要室内设计。再以公共空间装修为例,门厅、中庭、走道、楼梯、电梯、办公室、餐厅等等,无一不需要室内设计。设计过程必须着眼于使用对象体能心态特征,保证不同空间使用对象的安全、健康、方便、;舒适的使用要求。在这个前提下,科学地针对性地选择材料,以获得符合使用者要求的、投入较少、效果好的综合效果。室内装修只是体现室内设计意图的表达手段,每一种材料的选用,色彩的搭配,都是室内设计所要表达的意境的构成要素。

室内设计的受众人群就有个体差异性,所以室内设计也要做到“量身定做”。

现代室内设计已经超出依附于建筑实体的室内空间设计,还延伸到了室内空间附属物的设计,也就是室内陈设设计、家具设计、灯光照明设计、软装设计。这就要求室内设计师具有广泛的生活知识,具备综合处理上述各领域设计的能力。

室内设计最终是落实在人身上的,所以一定要依据人的意志为设计依据,因此环境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是室内设计师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室内设计师为人类塑造安全、健康、方便、舒适、富有文化情景的环境工程,它的意义是巨大的。

3.室内环境的分析

3.1 人体与环境

。人类之于于环境,是进行研究的的最终的目的,就是研究环境与人体的相互系。把这种关系仅仅单纯解释成为来自环境的作用(刺激)和与之产生反应或适应(影响)结构的模式是不够的。其他生物作为基础本能,也存在生来就具备的适应能力。忽略了人的适应能力或者超过了人的适应限度,就成了环境建设中的负面影响。

身体对环境变化的调整适应能力是有限度的,所以并不是任何变化都能够适应,不过环境变化多数情况下是反复的,长期持续不断的,得以调整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身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变化过程就是适应的过程,也可以称为调整的熟练、熟悉、习惯。

身心对环境条件变动的调整与适应是有条件的,这取决于环境方面的作用力和身心方面的调整与适应能力的平衡,当环境过度严酷;调整与适应失败就会影响健康。

身为一个室内设计师,要学会改善室内环境,创造令人满意的居住环境。把改善室内环境同提高人们的星素质联系起来的话:改善人类居住环境会提高人们的素质,会改善精神面貌,提高精神文明水平,最终提高人类心理健康素质。

3.2 色彩环境

。自然界的一切,不论是自然环境还是人工环境,都是有丰富多彩的色彩构成的;不论什么材料,也不论以什么样的形态出现,他们都是色彩的载体,共同构成了人们的居住环境。色彩是人们不可分离的环境构成因素,与人们建立了深刻的情感联系。

在室内设计中,善于应用色彩的物理感觉特征性对于室内环境效果十分重要。暖色或者冷色会直接使房间产生温暖感或寒冷感。室内空间属于三维空间,人是空间内活动的主体,构成室内空间的一切因素,不论顶面、四壁、地面,还有间距、软装、陈设等等,都是为人的需求而存在的。如何在室内空间内合理的设计色彩的运用,创造舒适和符合功能特征性的空间,是对设计师能力的考验。巧妙地运用色彩的距离感、温度感、体积感,可以巧妙的装饰室内的空间。室内设计师运用色彩,不单是单纯的美感,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是为了来创造安全、健康、便利、舒适、宜居和具有特定性的居住环境。

结语

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身为一个室内设计师在进行室内设计时应该要注意哪些方面。因为字数限制,不能铺开来详尽论述,是文章无法面面俱到。文中一定还一些可以论述的角度而笔者却没有留意到,愿日后共同学习、共同探讨。(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常怀生.环境心理学与室内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86-100

室内设计研究生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工作室 教学模式 设计教育

“工作室”是设计教育的一种教学模式,自它诞生以来,就被世界各国的设计教育所接受,至今仍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在我国上世纪80年代,中央工艺美院、无锡轻工学院、湖南大学等院校就开始采用包豪斯的工作坊教育模式,现在已经逐渐推广到近300所设有艺术设计专业的院校。由于国内外的教育在体制、学制和师资等方面存在差异,所以,工作室模式在我国的推行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最突出的就是学制形式的问题,因为相对于学群制、分段制、专业制等学制形式来说,完全学分制最能够满足工作室模式的需求,而实施完全学分制的院校在我国还不多,许多院校实行的是不完全学分制,甚至没有实施学分制。因此,在我国目前状况下直接推行工作室模式,条件尚不成熟,鉴于此,本文提出以教学工作室模式来替代工作室模式,以教学为中心,以教学团队联合施教的方式,将教学、研究、设计有机

地融为一体,不仅扩大了施用范围,同时又不必苛求外在配套条件。

一、教学工作室模式的基本内涵

“教学工作室”模式是指以教学为中心,通过优势互补的教学团队在教学活动中创设出某种实践情境,像实际工作那样展开教学过程,并在过程的展开中能够将教学、研究和设计实践有机地融为一体,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学工作室是进行施教的最基本单位,它以工作室负责人为核心,组成专业方向研究的教学团队,能够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将教学、研究和设计融为一体的新型教学模式。同时也是能将教学组织、教学管理、教学功能等组件内化为某种良性机制的一种教学管理模式。教学工作室是师生教学、实践、研究的场所,它改变了教室仅作为主要授课场所的单一功能,与工作室的内涵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二、教学工作室模式的施教机制

教学工作室模式能够弱化一般性的行政化管理,简化行政管理的形式因素,强化管理上的深层次机制,将师生的教与学由以往的被动状态转变为主动状态,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用目标制约教学的各个环节,变外在的行政干预为内在的机制制约。这种机制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竞争机制,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工作室的存在与发展,教学工作室之间就存在着内在的竞争机制;二是制约机制,教师与学生之间互相选择形成制约;三是生态机制,责任制导致教学工作室的存在与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制约教学工作室,建立工作室发展的生态系统。

三、教学工作室模式的功能

教学工作室是专业教学的基本单位,首先承担的是教学功能。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教学工作室的理论讲授不仅仅包含着学生应掌握的课程理论知识,还包括了教学工作室自身所独有的系统理论,为教学工作室后续的研究指明方向;与工作室模式相比,教学工作室模式所反映出的最大特点则体现在其教学活动的实践性和研究性均是在系统理论的框架内完成的,其课程设计体现出严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这个功能的实现是通过课题式教学来完成的。同时,教学工作室模式能够实现产学研的一体化,培养学生不仅具有系统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更要具有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就教学方面而言,既有教师对知识的系统传授,又有学生对知识、技能的亲身体验。教学活动双方相互研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就研究方面而言,教学内容、设计事务、科研课题等都可成为教学工作室的内容,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共同参与,在研究中提高学生的素质与能力;就设计实践方面而言,教学工作室就是“公司”。一方面它有完备的设施和真题真做的项目可供学生实践,另一方面,它也是对外承揽设计事务的窗口,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考核,并对其使用。不仅如此,教学工作室还有实习基地作支撑,它是一个开放的工作场所,是一个将学校与社会联系起来的大课堂。

总体来说,教学工作室模式的功能可归纳为三个方面:

第一,学习过程化。它强调认知、体验、实践三位一体,通过教学过程的展开掌握相关知识、培养创造能力、提高专业素质。课程初始,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课题内容,收集相关资料,制定结题方案,并对方案进行实施制作,最后通过各自作业的展示交流,将课题及相关知识进一步内化为自己的经验,从而达到教学目标。这一切无不体现出学习过程化的价值,在这过程的展开中,学生得到了科学思维的建构,获得了对原理知识的个人体验。

第二,实践社会化。教学工作室导师要结合社会实践的需求,进行作业设计,或通过社会承接的项目,有条件地组织学生参与,或以实题虚做的形式把实践项目融到教学中去,使学习任务与社会实践得到无缝链接。这样不仅能把教学成果直接服务于社会,而且也把教学的实践融合到实际的操作中,同时又使得学生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第三,研究实战化。教学工作室主讲教师根据课程群方向确立不同层面的研究项目,并将每个项目的课题、子课题与课题教学相结合。在此基础上,教师帮助学生根据自身能力和水平选择不同层次的研究项目,通过任务书的开立或确定立项,组织团队进行研究。项目研究要求真题真做,所以叫做研究实战化。

四、教学工作室模式的特点

由产学研一体化形成的综合性功能、由责任制形成的自我制约机制和由师生共同参与而成的团队合作是教学工作室模式的三大特点。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工作室既在理论上对传统的工作室概念赋予了新的内涵,又弱化了作为工作室模式所必需的外在机制条件,将教学组织、教学管理、教学功能等组件内化为具有管理效应的制约机制。这种制约机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抵消由不良体制带来的限制与弊端,又能以自身的内在制约机制构建出适合自身发展的良性生态环境,满足教学工作室模式可持续发展的生长需求。此外,针对一般院校难以满足工作室模式对教师所要求的高标准的条件,教学工作室模式则会因教学团队的合理组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师资的力量和水平。

综上所述,教学工作室模式与工作室模式相比,它无论在怎样的外部体制和内在条件下,都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将教学、研究、设计融为一体,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无疑,这可以成为我国设计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一条新途径。

参考文献

[1]弗兰克惠特福德.包豪斯Bauhaus[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12.

室内设计研究生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建筑学;设计;研究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社会中知识与信息的意义日益增强,世界正在演化成为一种知识经济,教育建筑的重要性已经被人们所认识。教育建筑所特有的文化和技术内涵,其建筑可代表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水准与技术发展现状。高等教育是民族复兴、

国家强盛的重要依托,科教兴国是国家现代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无疑是这一战略的一支主力军。因此,高校建筑设计“炙手可热”。

建筑学系教学楼的设计与功能

想了解建筑学系教学楼建筑设计,首先要观察这类建筑所满足的功能要求。“功能是分析和说明建筑活动最基本的工具”“人们把建筑用于专门的目的,由于他们的需求发生了变化,所以他们对该建筑的要求也随之变化,无论该建筑是他们工作、睡眠、祈祷或是游戏的场所。”作为教学活动的场所,建筑学系教学楼应起到贯彻教育思想和为教学方法的实施提供场地的功能,并在潜移默化为建筑系学生感受空间和环境的最直接的对象。

建筑学教育与其教学楼的设计

一个建筑学系的教学与其教学楼并非100%吻合,现代教育普遍遵循班级授课制的教学模式。因此,教学空间也会根据不同的班级的规模形成相对合理的教室规模。随着教育思想的转变,单纯的班级授课式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

教育的需要。现代建筑教育提倡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求建立与他人的合作精神。这些就需要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之间进行更多的交流与沟通,在交流中弥补知识结构上的不足、激发创造性思维的产生。与此同时,教学方式方法也发生了转变,更加开放和灵活了,如何规划设计好与之适应的教学建筑,塑造高校建筑学院的物质和人文环境,以适应现代建筑教育思想及教学模式的需求是现代高校建筑学院教学建筑设计的重要课题。

建筑学研究的方法

国外大学在建设投资、建设技术水平、教育方式等都与我国有一定区别,因此我国大学教学建筑的设计还需结合我国的经济状况、学科设置特点以及高教事业发展动向等,探索出符合我国国情以及现代化教育要求的教育建筑设计的新思路。本文依据现有资料和相关的理论,以社会调研与逻辑分析的方法为主,使用归纳法对建筑学系教学楼的发展做了总结,运用建筑史学、社会学、美学、心理学、逻辑学及对比研究、系统分析等相关知识,从建筑设计及建筑教育理

论的角度出发,结合实例论证和实地调查对建筑系室内外空间特征、组织方式和形象设计进行了研究,并得出结论即建筑学系教学楼的发展与建筑教育相适应的特征。具体操作方法包括以下几步:

①收集、整理、研究和消化相关的著作、文献、史料和资料;

②进行前期初步调研:了解掌握目前中国各种有特色的建筑学系教学楼设计的基本情况;

③进行深入调研与实践工作,以取得第一手资料,通过访问、观察、摄影等多种方法,总结出建筑学系教学楼的设计方法。

④虚心听取各方指导、建议和意见,修改论文不足之处。

建筑学系教学楼的主要功能内容和空间构成

1.教学楼的主要功能内容.

1.1 教学

建筑学系教学楼的教学部分根据教学的需要,以课程设置为依据,主要分为教室、实验室、资料室等。教室以专业的设计教室为核心,辅以评图室、展厅、多媒体教室、机房、美术教室等。实验室包括物理(声学、力学、光等)、模型、色彩等辅助教学的实验室。此外为了增加与外界的信息和理论等的交流活动还配有多功能报告厅。

1.2 科研

与中小学不同,大学的院系除了教学的功能外还承担科研项目,且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科研成果决定了一个系在相关领域中的位置。建筑学系通常以教授为负责人,吸收青年教师加入,以共同研究的课题为中心成立建筑师工作室或由授课和研究方向相近的教师组建成教研室,兼具课题研究、工程实践、和本科以及研究生教育的功能。

1.3 管理办公

院系都拥有独立的行政管理体系,所需用房包括办公室、会议室、接待室、设备用房等。

1.4 教学楼的空间构成

建筑空间的存在形式和分类命名具有多重性。它们分别具有自己的空间形态特征。按使用性质可将建筑学系教学楼空间大体分为:基本功能空间和公共交往空间。空间形态是建筑空间的环境基础,它决定着整个建筑空间的整体环境气氛、效果和视觉感受。建筑系教学楼属于教育建筑的一种,它既有与其它教育建筑相类似的地方,也有自己的独有特征,成为有别于其它的一类。

2.基本功能空间组成及其设计要点

基本功能空间是构成建筑学系教学楼最基本的单位,在分析教学功能与空间的关系时就是从单一教学空间入手的。空间的形态特征取决于功能需求,它的形式——包括空间的大小、形状、比例关系以及门窗等设置,都必须适合于一定的功能要求。而基本功能空间的特征具有内向性与独立性,它保证了学习、工作的效率,降低了于外界的干扰。基本功能空间按其特定的功能进行区域划分,这样便于管理和使用。建筑系教学楼功能空间按照主要教学计划的要素可分为三个方面:教室、专业教育用房、管理和资源区;按照功能对空间的私密性程度的不同要求对空间进行分类可分为公共空间、半公共半私密空间、私密空间。

3.教学功能空间的空间特征

无论在任何情况下,建筑室内外的生活都比空间和建筑本身更为根本,更有意义。高校教学楼建筑必须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基本教学的满足和教学活动的保障通过系楼内这些功能空间来实现。建筑系的教学空间所占的比重最大,是建筑的主体空间,其建筑系馆的空间特点也主要体现在教学空间上。尤其是设计教室和评图室具有与其他专业教学楼教学空间不同的特性。随着现代“开放式”建筑教育的趋势,教学功能空间要求建立更适宜建筑教育的空间需求,更适宜学生个人素质的发展的生动活泼的空间环境,让学生们,以及师生问,能在课堂“内”与“外”自由交往、平等地交谈、互相学习。

建筑教育思想的发展以及教学方式的改变势必引起对所处空间环境要求的改变,教学模式、教学体制和教学内容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了建筑系教学楼的空间设计,并形成了自己所特有的教学空间特点。作为建筑教育的物质载体,它不但要为教学活动提供所需的场地,并应体现出建筑教育思想的内涵。它所形成的环境氛围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每一个受教育者对于建筑的理解。

【参考文献】

【1】荆其敏,张丽安编著,透视建筑教育,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

【2】刘先觉.现代建筑理论史冲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室内设计研究生论文范文第14篇

1培养通信专业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研究

1.1课题研究的意义及特色本课题研究的内容主要是以吉林省和社会人才市场对通信专业技术人才需求和就业为导向,根据学院的定位确定相应的培养目标,并基于培养目标确定如何以专业培养方案拉动相关课程体系设置,达到使学生在基本理论知识够用的前提下,突出实践,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设计思维培养方面做研究,使毕业生在学校期间掌握足够的现代科技理论知识,培养较强的设备调试、装配和维护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技能及基本的生产组织与一定的管理能力,乃至较强的产品设计开发能力,培养基本的研发素质,适应社会人才需求方的要求。课题研究特色是通信工程专业如何选择所开课程及相关专业实验课内容的配置,如何开展相关电子专业相关实践环节的基础实验、实训、科研训练等活动、建设具有独立学院特点的专业。如何在加强各类实践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实质性的提高问题。如何依托专业特色实验室、创新实验室、开放实验室以及专业相关的部级、部委级权威资质认证的相关培训从根本上达到独立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的,以适应社会的需求,达到社会、学校与学生利益的双赢。如何加强具有特色较强的符合现代通信行业需求的从通信基础实验室,到光纤通信、移动通信等专业实验室建设,并建立具有实战性质的现代通信实验室,从而建立“实践-理论-实践”新模式的实验室体系。

1.2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通信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方案构建和实践探索问题。(2)建立健全该专业的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相关专业素质教育体系问题。(3)组建适合独立学院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师资队伍问题。(4)如何确立行之有效的理论课程体系,增设社会需求、紧缺的专业课问题。(5)配合理论教学的相关实验教学体系的更新调整问题。(6)结合独立学院生源的特色选择特色教材,在教学和实践基础上自编教材。(7)如何提高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联结能力问题。(8)如何基于创新实验室开设本专业的相关课程问题。(9)特色专业实验室和创新实验室的运行模式及日常管理问题。(10)如何充分利用独立学院专业特色实验室和创新实验室提高学生的电子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的含金量问题。(11)如何基于专业实验室开展专业认证及技能培训问题。

1.3课题研究的关键问题(1)培养目标,理论教学体系、实验教学体系的确立。(2)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桥梁构建问题。(3)专业特色实验室的建立及实践教学模式的确立问题;创新实验室的运行模式及日常管理问题,及创新实验内容设置问题。(4)如何充分利用独立学院专业特色实验室和创新实验室提高学生的电子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的含金量问题。

2培养通信专业应用型人才的教学实践

(1)研究人才需方的具体情况,有的放矢的确定新的通信工程专业应用性本科人才的培养方案。在2007版培养方案基础上制定了2009版培养方案。(2)建立健全该专业的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相关专业素质教育体系问题。(3)组建了适合独立学院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师资队伍。教师队伍中在年龄结构上老、中、青相结合、并实行导师制,对年轻教师配备导师,指导其成长;在职称结构上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比例适中。在学历上35岁以下青年教师具有硕士学历教师比例控制在50%以上。(4)在确立的行之有效的理论课程体系之上,增设社会需求的、紧缺的专业课。如SDH技术、CDMA网络及网络优化、多媒体通信技术等社会需求的课程。(5)配合理论教学更新调整相关实验教学体系。(6)选定适合的专业教材,在教学和事件基础上自编教材。(7)落实实验室建设资金,建立具有专业特色的现代通信实验室。加强专业基础实验室的建设。(8)实验室定位:专业基础实验室+专业特色实验室+创新实践实验室+开放式实验室。(9)明确建设目的:全面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选拔参加电子竞赛、挑战杯、机器人大赛、提高电子信息理论知识应用能力,确保毕业生学有所成,适应社会的需求。(10)针对创新实验室增设了《电子创新设计》、《电子系统设计基础》《电子系统综合设计》等课程。(11)研究和确立了特色专业实验室和创新实验室的运行模式及日常管理。(12)在课程设置方面为准备考研究生的学生开设较高层次的理论课程;而对其他同学则更注重实践环节课程的教学。(13)在教学方法上,结合教师多年在科研开发一线的经验,渗透产品运行维护、产品研发的经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1教学实践落实措施(1)专业师资力量:培养自我学科带头人,专职负责人+邀请导师+以老带新。(2)特色实验室运行模式:日常授课+图书馆式开放模式。(3)创新实验室日常管理:学生自主管理为主,老师宏观引导。(4)横向联合:与各类教育推广中心、通信企业联系,加强职业技能认识。(5)基于专业特色实验室,开展行业权威专业技能资质认证培训和考核工作。

2.2课题研究实践成果经过三年的教学研究与实践,取得一定的成绩:学生的考研率、就业率有明显的成绩,2010年119名毕业生中有15人考取了研究生,其中有2人考取了211院校的研究生;就业率达到95%,达到了学校、学生和社会三赢。2008年及2009年在学院创新实验室和开放式实验室建设基础上,探讨了学生创新思维意识培养教学模式,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主要体现在毕业设计从过去的单一论文式的形式,发展到2009年后实际设计并制作实物的学生从2007年的“无”到2008年“有”,到2010年逐渐增多,其中2010年通信工程专业119名毕业生中,有30多人实际设计并制作了设计实物;在院级优秀毕业设计2009届和2010年毕业生中,分别有5人获得了院级优秀毕业设计。

室内设计研究生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闲情偶寄》;雅致;实用;室内设计;功能;装饰

1 研究现状综述

1.1 课题有关的文献研究

(1)对《闲情偶寄》女性审美观的研究。在女性审美观方面,很多文人、学者都提出了诸多的观点。董璐写了内在美和外在美以及整体论和分解论;刘红娟写了中国古代女性美的发展以及李渔生活中的女子和文学中的女子;杜书瀛则从姿色、肌肤、眉眼、缠足、态度等几方面来阐述内在美和外在美。

(2)对《闲情偶寄》园林设计观的研究。对《闲情偶寄》园林设计观进行研究的有:李素玉从取景在借、虚实相生、因地制宜、崇尚自然等四个设计思想来介绍园林设计观;王晓俊从创新、实用和美观这三个方面介绍了园林居室美学,但这三点写得都比较简单,没有具体的分析;涂欣则从隐士与园林、祁彪佳的筑园痴癖、李渔与湖上园林等方面介绍了园林设计观。

(3)对《闲情偶寄》其他方面的研究。马草从行乐之心、世俗闲情、雅致之旨等方面介绍了李渔的生活美学思想;王园园[1]则写了戏曲要求新,结构修辞以及曲文和宾白的语言修辞。

此外,还有一些学者、文人写到了饮食文化、家具设计理念、自我矛盾等。

1.2 课题的研究方向

通过上面的研究成果,笔者得出作者王晓俊和涂欣都写到了实用和美观,但他们写得较为概括,不够深入,而且主要写的是园林方面的实用与美观;作者涂欣还写到了雅逸,但主要写的是联匾;作者董璐也写到了雅,但主要写的是服饰贵在雅。本文主要从室内设计方向进行分析,阐明雅致与实用的设计思想给现代生活所带来的影响。

2 《闲情偶寄》――居室部的设计思想

2.1 简约自然的设计思想

在《闲情偶寄・居室部》中,李渔提出“宜简不宜繁,宜自然不宜雕斫。凡事物之理,简斯可继,繁则难久,顺其性者必坚,戕其体者易坏。”他认为设计要简约、自然,简单地顺应事物属性的就可以保留很长时间,繁杂的、破坏事物本体的则很难长久。李渔之所以提出这个观点,是因为在清代,手工艺品虽做工精巧,丰富多彩,但不免过于奢华,多了几分俗气,并且缺少灵性和事物本身的自然美感,这种空有其表而没有内涵的装饰风格深受清代统治者和老百姓的拥护,并以此为美。而李渔则非常厌恶这种华而不实的装饰之风,他认为这不仅是对人力、财力、物力的一种浪费,同时也剥夺了材料的天然之美。

其实在现代,简约自然的设计风格也备受人们喜爱。以室内设计为例,这种风格的设计是以极少的色彩和质朴的生活场景来保留事物本身的自然美感,没有了奢华的外观带来的烦琐,给人一种淡雅、轻松的舒适感。

2.2 经济创新的设计思想

李渔认为“土木之事,最忌奢靡。匪特庶民之家当崇俭朴,即王公大人亦当以此为尚”。李渔最反对的就是奢靡浪费,认为不仅百姓要崇尚俭朴,王公贵族也应如此。这体现了古代学者朴素简练的设计观。他还进一步指出“盖居室之制,贵精不贵丽,贵新奇大雅,不贵纤巧烂漫”,从而引出了“创新”的设计思想。他的创新思想贯穿他的所有著作,是他最为重要的设计思想之一。

李渔的创新之处包括新式顶格、窗格三样式、梅窗、鸟笼新颖、女墙镂空、厅内养鸟、书房壁装饰、联匾的设计、山石之用、墙壁用纸之法、室内藏灯等。从他的这些创新,我们不难看出,李渔不仅追求匠心独运、创异标新的设计理念,而且还做到了价廉省工。

2.3 雅致实用的设计思想

李渔在设计中非常重视雅致与实用,并且始终把实用功能摆在第一位。他提出:“吾愿显者之居,勿太高广。夫房舍与人,欲其相称。”指出富贵人家建造房屋要忌奢靡浪费,要经济实用。房屋建得越高大,会使人显得越发矮小,若把房子建得小而精致些,则会显得人高大魁梧很多,既做到了经济实用,也使人身心愉悦;“居宅无论精粗,总以能避风雨为贵。”指出房屋不论是精美还是简陋的,最重要的是能遮风挡雨,他将实用性始终应放在第一位,如若没有了实用性,那么所有设计都将会变得没有意义;“窗棂以明透为先,栏杆以玲珑为主,然此皆属第二义;具首重者,止在一字之坚,坚而后论工拙。”同样指出了窗棂、栏杆都要以坚固实用为主,符合功能要求;“径莫便于捷,而又莫妙于迂。凡有故作迂途,以取别致者,必另开耳门一扇,以便家人之奔走,急则开之,缓则闭之,斯雅俗俱利,而理致兼收矣。”李渔主张在做迂回曲折的小路以显示别具一格时,一定要开一扇边门,以方便有急事时行走,这样便做到了雅致与实用兼备。

3 “雅俗俱利,理致兼收”的设计思想对现代室内设计的启示

“雅俗俱利,理致兼收”,即雅致与实用兼备,实用是为了满足使用功能,创造更加便利的环境;雅致即艺术性,要求空间能够满足一定的精神和审美要求。

3.1 实用对现代室内设计的启示

实用性即功能性,是室内设计的基本属性,已经成为室内设计中最基本、最起码的要求。

(1)主观上要满足人类的需求。设计要为人服务,人的需求对室内设计的功能性起着决定性作用,如橱窗部分的展示空间是为了适应商家的主观要求吸引更多顾客而产生的;餐饮空间的布置,商家则会要求尽可能多放座位来提高入座率,从而提高收益。

(2)客观上满足空间的实际条件。在室内设计的功能性的要求下,一套完整的室内设计活动是融合了人文环境与物理环境下的设计活动,并不能独立存在。例如,日本的房屋空间一般较小,所以它的设计需要节省空间,并且所用材料应考虑防震抗震,这两种设计都充分考虑了自身的地理、人文环境,这样的室内空间环境才更有实际意义,更能够体现其功能性。

3.2 雅致对现代室内设计的启示

雅致即装饰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渐渐不满足于基本的功能性需求,而要求提高精神境界,装饰性因此产生了。

(1)主观上为满足人的精神功能需求。室内设计还要满足人对精神的追求。例如,街头小吃店和高级酒店最明显的差别就在于装饰上,装饰能够满足人的精神需求。一个空间的界面布置、色彩搭配、材料选择和陈设方式都是空间装饰所必须考虑的内容,而这些内容正是人们主观意识的体现。例如,玄关空间在室内空间中起到分隔室内与室外的作用,而且它还在室内装饰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表明空间风格、色彩等偏好。

(2)客观上为满足空间的实际属性。室内设计中以装饰来营造氛围,表明空间属性已经成为室内设计的重要手段。例如,幼儿园的装饰以儿童喜爱的鲜艳的颜色为主要装饰色彩,加以卡通形象的壁纸,更增添了空间的趣味性,是装饰性体现空间属性的典型实例。

4 结语

在现代室内设计中,雅致与实用不可分割;但在室内设计活动中,实用是最基本的属性,在设计活动的进行中起到主导作用,雅致作为次要属性,从侧面影响着实用功能,雅致依附于实用功能而存在,所以在室内设计中要雅致与实用兼备。

参考文献:

[1] 王园园.《闲情偶寄》戏曲修辞理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

[2] 李渔.闲情偶寄[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

[3] 王恪松,郑培培.浅谈李渔《闲情偶寄》中的设计思想[J].大众文艺,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