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化工设备管理论文范文

化工设备管理论文范文

化工设备管理论文

化工设备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1.1企业设备陈旧老化

有些氯碱化工企业规模较小,资金的配置和流量也较为紧张,还有些企业人员为了节省开支,保证利益最大化,都选择在企业设备上“下功夫”。通常设备在被买入的时候,就属于质量差、价格低的次等产品,再长时间的进行使用,把大量的生产压力都集中在这些质量不过关的设备上,这就直接导致企业设备的陈旧老化,危险性很高。氯碱化工长期接触的都是化学产品和化学试剂,这些东西都是带有毒性的,有些甚至是剧毒,如果还坚持使用陈旧老化的设备,轻则设备受损,重则可能导致人员伤亡。

1.2企业设备管理制度不合理

管理制度松懈,很多氯碱化工企业没有严格的管理制度,把所有工作混为一谈,每个环节都比较混乱,经常出现某些工作扎堆,某些工作却没人处理的情况,而这些被忽视的环节往往就会出现问题,很容易产生安全隐患。

1.3企业工作人员水平参差不齐

技术水平。氯碱化工企业的工作人员,特别是一些年纪较大的人员,都有在专业技术方面的短板,他们在工作初期就是用“以人授人”方式,几乎没专业学习过什么理论知识,多年来都以工作经验为重,对科学的方式方法很排斥,更不会去主动学习,盲目自信,从而导致很多安全隐患没有被第一时间发现,工作效率也桎梏不前。氯氰化工企业的人员在意识上以自我享受为主导,把意识的主观能动性没用到正地方去,在工作中缺乏使命感,不能对自己的每一个行为负责任,对安全问题不够重视。日积月累下来,工作人员在能力和素质等方面都会严重不足,导致工作失误。

2氯碱化工企业设备安全管理强化方式

2.1注重设备质量管理

针对企业设备陈旧老化这一问题,企业首先要设置巡查机制,保证每天都对设备进行排查检修,把责任落实到个人,确保大到整个机器,小到某个零件都没有任何问题。每天在排查后都进行记录,建档建册,做到有证可依,有据可循。如果企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引入一些先进的、科学的设备,把陈旧设备换代更新,达到报废标准的设备也必须申请报废处理,这样更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把设备本身的风险降到最低。

2.2强化企业设备管理制度

全员参与,不走过场。让企业所有员工都参与到安全管理工作中来,把各项工作进行合理拆分,根据员工的专长,分配不同的任务,保证每一项工作都有人负责,并保证负责到底,不能走过场,做样子。这样不仅能科学有效的缩短工作时间,也能把工作由复杂变简单,不再毫无头绪的乱做,专职做好某一项,经验越来越丰富。设置监控装置,有效的对每台设备进行监控,及时进行安全排查,及时设备运行良好的时候也要定期排查,做到防患于未然。特别是某些设备出现过的问题,应该记录在册,妥善解决,并提出多项方案,保证在下次问题出现的时候不会惊慌,在强化企业管理的基础上,还能把设备的使用年限延长,确保更优渥的利润。遵守法律,严格规章。企业在遵守法律的基础上,严格规章制度,不能一味的追求利益。设备规章方面,要在企业的各个地点进行明确标识,尤其是危险化学产品的标识,防火、防毒、防爆标志缺一不可,消防设施如“灭火器”等放在显眼位置。对于放置工作设备的场所、厂房要保持空气顺畅、流通,适时进行通风。员工规章方面,则要把企业安全有关的规章制度通过纸质版或电子邮件的方式下发至每个员工手中,要求员工加强执行力,为自己安全负责,也为企业安全献力。

2.3做好企业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

针对企业工作人员水平低,意识差的问题,把“人”的问题切实解决,以人为主导,安全管理工作会更加强化,更加有保证。

总的来说,氯碱化工企业设备安全管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各个看似已经成型的步骤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安全隐患,氯碱化工所应用的化学工业,每个小的问题都可能导致无法挽回的悲剧。因此,本文提到的每一个步骤都是必不可少的,考虑问题要全面仔细,并在源头处遏制,才能保证安全,安全得到了保证,工作效率越来越高,工作质量越来越强,氯碱化工产业整体水平才能一直不断稳步发展下去。

作者:李俊 单位:中国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盐化工总厂漂粉精二分厂

参考文献:

化工设备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目前,我国化学机械设备维修和保养方面还是存在很多的不足,并且,随着我国化工行业的逐步发展,对机械设备的运行状况提出了更好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提升保养的工作,尤其是在化工设备的运行上,一定要杜绝使用质量差点油,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加强化工设备的运行状况,实现我国化学设备运行的高效率。

2如何进一步提高化工机械设备的管理和维修保养的技术措施

2.1不断实现化工机械设备的管理和保养建设制度的完善

为了能够更好地加强化工机械设备运行状态,同时,也为了能够确保各项化学工业的建设进程得到不断进行,这就必须要进一步提升我国化学工业的机械设备的制度建设,这是贯彻实施化工机械设备建设的关键环节,为此,除了要不断完善相应的机械设备的维护工作和规范相关人员的操作技术,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切除安全隐患的发生情况,也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化工机械设备的管理成本,与此同时,还应该要建立一系列科学的机械设备维修和保养工作,或者是对机械设备进行定时检测,安排相应的技术性人员进行检查,对设备的运行状况作出相应的评估报告,才能从根源上确保机械设备的运行状况,切实做到有效地对化工机械设备进行科学管理。

2.2选择高质量的油来进一步加强对化工机械设备的保养

目前,为了能够更好地加强化工机械设备的维修工作,使得化工设备的生产效率更加科学高效,这就需要我们迫切需要油进行相应的保养工作,其中,最为关键的维修保养工作,这就必须要在不同的环境下的化工设备中,选择一些高质量的油来加强化工机械设备的保养工作。2.3管理方面的策略分析化工企业领导人必须要清晰的认识到化工机械设备运行的重要性,不断提高认识,转变相应的思维,为此,化工企业必须要设立相应的管理人员,能够从设备的制度执行来入手,在进行设备操作的规程上进行遵守,可以选用不同的材料与应用等关键性环节进行着手,切实提高化工企业的管理水平。我们可以针对化工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人员的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在机械设备的工作效率方面,油管理是最为重要的,因为这项工作的质量将会直接影响到整个设备的整体性能。为此,我们就必须要针对不同的设备型号选择不一样的油,与此同时,还可以设置专门的管理人员加强对油进行科学管理,并得到妥善的保管,这样就能够有效地避免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

3结语

化工设备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设备管理功能主要针对设备运行情况,自设备入场开始工作之前,对设备进行统一编号的并且对每一件设备机那里信息表,例如对设备名称、型号规格、技术参数、安全使用期限以及每次设备运行、检修情况等等信息,并且需要对设备信息库进行动态更新,数据信息是作为分析设备故障的原始材料,有利于提升设备的管理水平。

2.设备运行状态以及故障维修管理

设备运行管理主要是对设备的日常维护、消缺处理、事故处理、故障处理和检修验收等工作的管理,对设备日常运行状态和故障信息详细记录,设备运行状态信息主要包括计划运行时间、计划停机时间、应运行时间和实际运行时间等信息的管理,而管理人员则是根据这些对设备制定合理的的维护计划,同时根据设备运行状况对设备可能的故障进行预判,当设备出现故障时,立刻组织维修对设备的故障进行分析,快速寻找出故障点,之后进行维修,同时还需要将设备故障原因信息记录到设备故障信息中,设备故障信息中主要为设备编号、设备名称、故障发生时间、维修时间、故障描述以及相关部件的性能与更换情况等等,以便下次设备故障可作为分析资料。

3.设备维护管理

设备维护通过对设备各方面进行定期检修,从而确保机器设备及其零部件安全使用,有效的预防设备故障发生,每次认真记录设备检测情况,以便对后期的设备维护计划进行做出合理的改变,这是与当前设备的工作环境有关,如果设备长期处于高负荷运行,设备维护周期比较短,反之设备维护周期较长,同时根据设备维护计划制定合理维护方案,将维护对象、维护人员以及维修工具安排好,以便在设备出现的时候对设备进行检修,防止因设备维修而给企业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

4.结束语

化工设备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是医院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管理水平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医疗质量、技术水平和社会、经济效益的高低,所以加强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是极其重要的。要根据医疗设备档案的特点,加强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多形式、多途径开发利用医疗设备档案资源。

论文关键词:医疗部门;医疗设备档案;管理

医院行业是科技含量较高的行业,在医疗实践活动中;拥有大批先进的医疗仪器设备,这些设备在疾病的诊断、治疗、科研工作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加强设备和设备档案的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设备在医疗、科研中的作用是医院管理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医院设备档案的形成

设备档案是医院在购置设备过程中形成的以纸质为载体的文字材料,它主要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各种文件:如设备申请材料、可行性论证报告、有关调查材料、批复文件;(2)各种记录:如谈判记录、招标记录、定货合同、协议等;(3)各种原始凭证:如到货通知、提货单、发票影印件;装箱清单、操作使用说明书、厂家提供的安装图纸;(4)开箱报告、安装调试记录、验收记录、验收报告;(5)设备使用操作章程、维修管理办法、制度;(b)人员培训记录、设备布置平面图、线路图纸、故障维修记录[1];(7)设备报废申请及处置结果。从设备档案的形成过程涉及到设备从立项申请到最终报废,其时间周期长,中间环节多,参与人员杂,因此,设备档案的管理是一项既耗时又耗力且工作量相当大的工作。

二、建立医疗设备档案的意义

首先,建立医疗设备档案,能为领导和专家的论证及设备的引进提供有力的证据,为同类设备的更新换代提供依据。由于一台先进的医疗设备功能多样、价格不菲,在引进时领导和专家将会进行详细的论证,包括设备的临床使用价值、资金的投入、创造的效益等。而建立医疗设备档案,就能为此工作提供证据和参考[2]。

其次,建立医疗设备档案是设备维修、检修和管理的必备条件。机器设备在运转和使用过程中,由于热力、化学原素的作用,一些零部件会磨损、腐蚀和松动,将会影响设备的精度、性能和工作效率,这就必须维护和检修,要维护和检修,设备档案是必备的条件,它能为设备的使用和维修、保养提供依据。

第三,利用设备保修期和维修期的区别,避免不必要的支出。

三、医疗设备档案的科学管理的原则

医疗设备档案的特点及其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地位,要求我们高度重视医疗设备的科学管理,使之实现制度化、规范化。

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必须坚持“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这样才能保证其完整性和利用效率。因为医疗设备档案有其特殊性:一是档案材料多,归档时间长,如一台大型医疗设备,从论证、购置到安装将会形成大量材料,并且还有以后的使用和维修直至报废,有一个很长的周期。二是多种多样,设备有国产的、进口的,档案材料势必牵涉到多种文字,如中文、英文、日文等;其载体有纸张、照片、录音带、录像带等。三是档案使用牵涉多个科室,特别是设备的构造图表、操作和维修说明书等一类材料,使用很频繁。因此,如不集中统一管理,很容易造成文件的破损和丢失,破坏档案的完整性,影响档案的利用价值。

四、如何加强医疗设备的档案管理

1、建立完善的管理网络

设备档案的管理必须坚持集中统一的原则,便于开发利用,确保设备档案完整、准确、系统和安全设备档案工作必须纳入医院设备管理工作中,与设备计划管理、设备采购、使用等工作紧密结合,保证设备文件的完整、准确、系统。建立、完善管理网络广泛深入地宣传《档案法》,强化各级管理人员依法治档的意识。我院成立由分管院长直接领导的档案管理网络小组,实行医院、科室、操作人员三级管理网络,定期召开有关人员会议,明确工作目标,修订和完善医院档案管理制度。将设备档案管理工作作为医院目标管理责任制的一部分,纳入院部对科室的目标考核,及时与有关人员的考评、职称晋级、年终评优挂钩。明确设备操作者在负责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的同时,做好日常设备记录;每次使用后,要将使用情况认真做好记录;每半年将整理好的记录上报给设备科负责人,经核查后交档案室存档,在全院形成一个有效的管理网络[3]。

2、确定医疗设备档案的归档范围

我们根据医疗设备档案的管理要求,结合医院实际,明确了医疗设备档案的归档内容由两个部分组成:设备申购过程中形成的管理性文件和设备运行过程中积累的文件。这些资料一般按年度归入设备档案。随着设备从申购到安装使用,其相应的材料由设备管理人员做好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再移交医院档案室

[3]。同时将有关材料复印下发有关使用科室,让各科的设备操作者都了解设备档案的归档内容和要求,使之配合档案部门,做好资料的归档工作。

3、建立健全归档制度。

首先要明确管理范围。对于中等以上医院,凡是1000元以上的教学、医疗、科研仪器设备,不论其资金来源、购买渠道如何,均要建立设备档案,纳入管理范围。其次要确定归档范围。上述管理范围的仪器设备,在其选购、安装、调试、运行、管理、维修、报废等全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利用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载体材料,以及随机技术资料,均应归档保存。设备档案主要形成于申购过程与运行过程。申购过程中形成的档案主要包括申购单、论证报告表、政府采购计划报批表、医疗仪器生产许可证、购销合同、协议书、发票复印件(原件保存在财务档案中)、装箱单、运输单据、安装调试及验收报告、设备安装使用说明、维修手册及其他随机技术资料等[4]。特大型的设备还包括招标的有关材料、卫生资源配置许可的有关资料。享受国家免税政策的进口设备,还有海关免税证明、质量保证书、报关单、外贸合同、发票、商检报告等。运行过程中形成的档案主要包括设备的使用情况记录、操作规程、维修保养情况记录、医疗仪器设备档案卡、使用率和完好率记录、每年的经济效益分析、最终的报废表等。这些资料一般按年度归入设备档案。

五、小结

当今医疗设备技术飞速发展,要求设备管理人员必须了解有关医疗设备的发展动态和产品现状,以主动、积极、周到的服务来保证档案资料的有效完整,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以此来促进有关工作的进行,使医院的各种医疗设备的效能得到充分发挥,投资得到良好的效益回报,促进医疗各项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史维新.医院设备档案的管理[J].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2000(6),340.

[2]郑新敏.医疗设备档案的建立和管理[J].浙江档案,1998(7),28.

化工设备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企业设备管理 信息化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6-0161-01

企业的设备管理是指企业根据经营方针和目标,从设备的调查研究人手,对有关设备的规划、设计、制造、选购、安装、调试、使用、维护、大修改造、直至报废的全过程,相应地进行一系列技术、经济组织管理活动的总称。由此可知,企业的设备管理是一门综合性技术学科,其内容涉及到多个方面。其基础理论涉及到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管理经济学,组织行为学等许多领域。企业的任何一项活动基本上都是依靠设备的力量进行操作和完成的,如果没有一个良好运作的设备系统就很难保证企业工作的顺利开展。可以说,设备的管理是企业正常运转的基础,其企业经营的前提,能够降低生产成本,也是保证企业安全卫生和环境优美的重要条件和促进企业技术进步的关键因素。

一、实现企业设备管理信息化的意义

1 实现企业设备信息化管理,能够保证企业的资产管理更加有效和形成完整的体系

企业的生产经营已经离不开科技力量的支撑,在整体运作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科技的力量对企业的设备管理实现信息化。通过对传统的管理模式的转变,提高生产率,降低风险,优化资源配置。能够保证工作人员及时、清楚的了解设备的运作情况,并在出现问题时做出正确的抉择,排除风险。

2 信息化的设备管理,对检修费用的控制更加规范

在整个企业范围内实现以项目管理为主的检修维护运营体系(如使用ERP或EAM等方式),以先进的管理手段、规范的管理方式和先进的管理思想,实现对检维修项目的费用、备品配件、进度的跟踪和控制,做到全过程管理,优化企业资产管理、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全面提升设备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3 信息化的设备管理,能够支持设备管理的持续改进与持续发展

企业设备信息化管理,能够保证各项工作的开展都能顺利和有序,提供企业效益。同时,能够为企业的各种设备的管理提供有利的借鉴,促进企业管理的改进保证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随着企业管理的发展而同步发展。另一方面,能够实现设备的良好运行和规范化操作,对设备运行情况进行及时、准确的记录和分析,保证各种考核指标的及时、准确和有效性。

4 实现企业设备管理的信息化,能够从多个方面提高工作人员的员工素质为了让工作人员掌握信息化下的设备管理技术,需要对其进行培训,转变传统的管理思想,为在企业中实现大范围的信息化建设,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我国企业设备管理信息化的现状

实现企业设备管理的信息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企业也在致力于这方面的发展和推行,但是应当看到,当前,我国企业设备管理在实现信息化的过程中还存在着问题。

1 企业设备管理信息化起步晚

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企业设备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比较晚,而且存在着发展水平不一,而且,企业对于设备管理的认识不足,相关的信息化问题不甚了解。

2 在现行的企业设备管理体系中没有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方式

由于我国企业设备管理信息化起步较晚,没有形成有效的管理模式,在企业管理运行中水平有限,而缺乏对企业设备管理特点与要求的了解与研究,难以真正提升企业设备管理的水平。

3 我国企业设备管理信息化的系统过于落后

当前,我国企业在信息化管理上所使用的系统没有形成一个完整、有效运作的整体,在每一项工作中基本上都是独自运行,难以彼此协调,这就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功能的发挥,同时,由于各管理系统缺少统一的设备编码体系、规范的数据结构,不同在多个系统之间实现数据共享。

三、构建和完善企业设备管理信息化的建议

企业设备管理信息化的意义,在上面的内容中已经进行过充分的论述,设备管理的信息化能够保证工作人员在企业设备运作过程中对设备的基本情况及时的了解,并防止出现设备运转失灵,出现危险的情况,同时也可以针对已经发生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改进。设备管理信息化使设备管理工作从静态走向动态,并向多功能方向发展同其他信息化工作一样,设备管理信息化建设也是一项较复杂的系统工程,应制定较详细的实施措施以保证其顺利建成。

1 改进企业管理的理念,重视企业设备管理的信息化构建

在构建企业设备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对管理理念进行改进,要充分认识信息化管理是时展的要求,也是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的根本途径。然后从思想的认识转变到行动上的改进,切实加强设备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总之,要从思想上、组织上、力量上、措施上给予充分重视,将其作为企业发展的重大战略来实施。

2 在构建设备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注重建设必须同与管理创新和机制转变的相结合

设备管理信息化过程中所使用的操作系统,不是将过去由人所完成的工作交给系统完成,也不是通过计算机工作替代过去的人工作业,而是,在企业设备管理中实现一种理念与科技信,息化的有机结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提升设备管理质量的目的,这种理念就是实现管理创新和机制的转变。

3 整合各企业的设备管理软件,统一业内的各类编码标准

目前我国的各使用的设备管理软件和标准大都独立运行,不够统一。对此,可在企业设备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有必要在本行业内统一各类编码标准,如组织机构编码、设备编码、资产编码、物资编码等。

参考文献

[1]彭虎、孟凡建:《基于Intranet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得开发和研究》,载《设备管理与维修》,2002年第10期

[2]瞿向东、刘勇:《对计算机辅助设备管理系统设计中几个问题的探讨》,载《计算机应用》,2010年第5期

化工设备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筑路机械设备;科学管理;提高效率;人情化;系统性

1、筑路机械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筑路设备管理机构不健全。在筑路设备管理中,目前存在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管理机构不健全,没有相应的专业人员去专门负责管理筑路设备中的某一项具体工作。没有明确在筑路设备管理中的各项责任,单凭经验处理工作问题。

设备购置和使用不合理。在筑路机械设备购置和使用过程中,存在机械品种、规格型号、数量不合理的现象,这就造成了机械设备的浪费或有些设备不能满足要求的现象。

设备保养不科学。在筑路机械设备保养管理中,由于不按照标准化的保养程序走,使得设备保养环节薄弱,筑路机械设备得不到及时保养。

设备维修效率低。由于筑路机械设备得不到及时保养,所以使得一些可能在日常保养时能解决的问题扩大化,到了设备需要维修时,又找不到专业人员负责,于是在设备维修管理中也存在浪费现象、维修效率低、报废不合理等情况。

2、筑路机械设备管理中科学管理的重要性

由于目前一些地方筑路机械设备管理还存在一定问题,所以在筑路机械设备管理中,运用科学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科学管理的目的在于提高工作效率。通过上述筑路机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可以看出,目前某些筑路机械设备管理不科学,没有相应的人员负责,以至于工作效率低下。在生产作业管理中,提高效率是非常重要的,直接关系到生产力问题。而科学管理可以帮助单位提高筑路机械设备的工作效率,促进筑路机械设备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并且可以通过更有效的保养、维修,保证筑路机械设备的完好率,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其次,有利于实现财富最大化。科学管理能够使筑路机械设备的运作达到产出最大化,发挥每个环节的最高效率,从而使得筑路机械设备的运作实现财富最大化。

3、筑路机械设备管理中的科学管理

筑路机械设备是工程项目施工中重要的物质基础和保障。筑路设备管理主要包括设备统筹规划管理、设备采购配置管理、设备使用管理、设备保养管理、设备维修管理和设备报废管理。近年来,筑路机械设备在工程建设中运用越来越广泛,工程建设施工对筑路机械设备的依赖也越来越深。所以应该对筑路机械设备进行专门管理,从而提高筑路机械设备管理的效率。纵观管理理论各个阶段的理论成果,我们会发现,科学管理理论更适合运用到筑路机械设备管理中。科学管理的定义是:“科学,不是单凭经验的方法。协调,不是不和别人合作,不是个人主义。最高的产量,取代有限的产量。发挥每个人最高的效率,实现最大的富裕。”科学管理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工作效率。

科学管理理论是由泰勒提出的,属于古典管理理论范畴。虽然科学管理理论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但至今仍然发挥着巨大作用,科学管理主要侧重于生产作业管理,目的在于提高工作效率,这一点非常适合运用在筑路机械设备管理中。但是泰勒提出的科学管理理论的局限性一是在于把人看做经济人,二是仅解决了单一工作的效率问题,而忽视了整体的效率问题。所以在筑路机械设备管理中,我们运用科学管理方法时,不能仅仅继承泰勒的科学管理方法,还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对泰勒的科学管理方法进行适当的改进。针对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两个局限点,我们在筑路机械设备的科学管理中加入人情化管理和系统性管理。

4、筑路机械设备管理中科学管理的方法

根据泰勒原有的科学管理理论,结合筑路机械设备管理的实际情况,我们构思了筑路机械设备管理中科学管理的方法,这些方法贯穿于筑路机械管理的每个环节(包括:设备统筹规划管理、设备采购配置管理、设备使用管理、设备保养管理、设备维修管理和设备报废管理)。

一是设立健全的筑路机械管理机构。健全的筑路机械管理机构有利于筑路机械管理的系统化运作,由于泰勒的科学管理只是针对单一工作,所以我们在筑路机械设备科学管理中加入了设立健全的筑路机械管理机构,来对设备管理进行统筹规划、协调设备管理中各个环节的工作,使得整个系统效益最大化。

二是通过科学的观察、记录、分析,制定出符合系统效率最大化的每日工作额度。针对筑路机械管理中的每一个工作环节,有专门的人员对这项工作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然后做相应的时间动作研究,探讨如何使效率最大化,制定出合理的每日工作额度(比如土方挖运作业中,根据挖掘机装满一台自卸车所需的时间和一辆自卸车从装车到下次装车的时间,来计算一台挖掘机需配合几台自卸车,以发挥每台设备的效率最大化)。再把每个环节的工作额度放到整个管理系统中来看,利用一些线性工程理论,制定出符合系统效率最大化的每日工作额度。

三是挑选和培养一流的工人。一流的工人就是适合某种工作并且愿意为这项工作努力的人。挑选和培养一流的工人需要有相应的招聘和培训人员,这就需要有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四是实现工具、机械、材料以及操作方法的标准化。标准化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筑路机械设备科学管理中,应该结合整个管理系统的要求,对工具、机械、材料以及操作方法做标准化规定。

五是绩效工资制度。绩效工资有利于提高工人工作的积极性。

六是实行职能工长制。这个方法就是要明确责任,一个工长只负责一方面的工作,在单一方面的工作之下,再细化工作内容,做到每个人都有明确的工作责任。此外,在筑路机械设备配置和使用过程中还要遵循定岗、定机、定人原则。

七是管理控制中实行例外原则。这个原则要求把日常事务交给相应的人员去做,但是管理人员要保留例外事件或重大事件的决策处理权,不能把所有的事情都交给工人去做。

八是满足工人们做为社会人的需求。由于泰勒的科学理论建立在经济人假设的基础上,所以我们在筑路机械设备科学管理中要实现人情化,最大程度满足公认的社会人的需求,以激发每个人的积极性与潜能。

参考文献

[1]王立志.对现代筑路机械设备管理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5:151

[2](美)泰勒.科学管理原理[S].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化工设备管理论文范文第7篇

论文摘要: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是医院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管理水平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医疗质量、技术水平和社会、经济效益的高低,所以加强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是极其重要的。要根据医疗设备档案的特点,加强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多形式、多途径开发利用医疗设备档案资源。



医院行业是科技含量较高的行业,在医疗实践活动中;拥有大批先进的医疗仪器设备,这些设备在疾病的诊断、治疗、科研工作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加强设备和设备档案的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设备在医疗、科研中的作用是医院管理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医院设备档案的形成

设备档案是医院在购置设备过程中形成的以纸质为载体的文字材料,它主要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各种文件:如设备申请材料、可行性论证报告、有关调查材料、批复文件;(2)各种记录:如谈判记录、招标记录、定货合同、协议等;(3)各种原始凭证:如到货通知、提货单、发票影印件;装箱清单、操作使用说明书、厂家提供的安装图纸;(4)开箱报告、安装调试记录、验收记录、验收报告;(5)设备使用操作章程、维修管理办法、制度;(b)人员培训记录、设备布置平面图、线路图纸、故障维修记录[1];(7)设备报废申请及处置结果。从设备档案的形成过程涉及到设备从立项申请到最终报废,其时间周期长,中间环节多,参与人员杂,因此,设备档案的管理是一项既耗时又耗力且工作量相当大的工作。

二、建立医疗设备档案的意义

首先,建立医疗设备档案,能为领导和专家的论证及设备的引进提供有力的证据,为同类设备的更新换代提供依据。由于一台先进的医疗设备功能多样、价格不菲,在引进时领导和专家将会进行详细的论证,包括设备的临床使用价值、资金的投入、创造的效益等。而建立医疗设备档案,就能为此工作提供证据和参考[2]。

其次,建立医疗设备档案是设备维修、检修和管理的必备条件。机器设备在运转和使用过程中,由于热力、化学原素的作用,一些零部件会磨损、腐蚀和松动,将会影响设备的精度、性能和工作效率,这就必须维护和检修,要维护和检修,设备档案是必备的条件,它能为设备的使用和维修、保养提供依据。

第三,利用设备保修期和维修期的区别,避免不必要的支出。

三、医疗设备档案的科学管理的原则

医疗设备档案的特点及其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地位,要求我们高度重视医疗设备的科学管理,使之实现制度化、规范化。

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必须坚持“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这样才能保证其完整性和利用效率。因为医疗设备档案有其特殊性:一是档案材料多,归档时间长,如一台大型医疗设备,从论证、购置到安装将会形成大量材料,并且还有以后的使用和维修直至报废,有一个很长的周期。二是多种多样,设备有国产的、进口的,档案材料势必牵涉到多种文字,如中文、英文、日文等;其载体有纸张、照片、录音带、录像带等。三是档案使用牵涉多个科室,特别是设备的构造图表、操作和维修说明书等一类材料,使用很频繁。因此,如不集中统一管理,很容易造成文件的破损和丢失,破坏档案的完整性,影响档案的利用价值。

四、如何加强医疗设备的档案管理

1、建立完善的管理网络

设备档案的管理必须坚持集中统一的原则,便于开发利用,确保设备档案完整、准确、系统和安全设备档案工作必须纳入医院设备管理工作中,与设备计划管理、设备采购、使用等工作紧密结合,保证设备文件的完整、准确、系统。建立、完善管理网络广泛深入地宣传《档案法》,强化各级管理人员依法治档的意识。我院成立由分管院长直接领导的档案管理网络小组,实行医院、科室、操作人员三级管理网络,定期召开有关人员会议,明确工作目标,修订和完善医院档案管理制度。将设备档案管理工作作为医院目标管理责任制的一部分,纳入院部对科室的目标考核,及时与有关人员的考评、职称晋级、年终评优挂钩。明确设备操作者在负责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的同时,做好日常设备记录;每次使用后,要将使用情况认真做好记录;每半年将整理好的记录上报给设备科负责人,经核查后交档案室存档,在全院形成一个有效的管理网络[3]。

2、确定医疗设备档案的归档范围

我们根据医疗设备档案的管理要求,结合医院实际,明确了医疗设备档案的归档内容由两个部分组成:设备申购过程中形成的管理性文件和设备运行过程中积累的文件。这些资料一般按年度归入设备档案。随着设备从申购到安装使用,其相应的材料由设备管理人员做好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再移交医院档案室

[3]。同时将有关材料复印下发有关使用科室,让各科的设备操作者都了解设备档案的归档内容和要求,使之配合档案部门,做好资料的归档工作。

3、建立健全归档制度。

首先要明确管理范围。对于中等以上医院,凡是1000元以上的教学、医疗、科研仪器设备,不论其资金来源、购买渠道如何,均要建立设备档案,纳入管理范围。其次要确定归档范围。上述管理范围的仪器设备,在其选购、安装、调试、运行、管理、维修、报废等全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利用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载体材料,以及随机技术资料,均应归档保存。设备档案主要形成于申购过程与运行过程。申购过程中形成的档案主要包括申购单、论证报告表、政府采购计划报批表、医疗仪器生产许可证、购销合同、协议书、发票复印件(原件保存在财务档案中)、装箱单、运输单据、安装调试及验收报告、设备安装使用说明、维修手册及其他随机技术资料等[4]。特大型的设备还包括招标的有关材料、卫生资源配置许可的有关资料。享受国家免税政策的进口设备,还有海关免税证明、质量保证书、报关单、外贸合同、发票、商检报告等。运行过程中形成的档案主要包括设备的使用情况记录、操作规程、维修保养情况记录、医疗仪器设备档案卡、使用率和完好率记录、每年的经济效益分析、最终的报废表等。这些资料一般按年度归入设备档案。

五、小结

当今医疗设备技术飞速发展,要求设备管理人员必须了解有关医疗设备的发展动态和产品现状,以主动、积极、周到的服务来保证档案资料的有效完整,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以此来促进有关工作的进行,使医院的各种医疗设备的效能得到充分发挥,投资得到良好的效益回报,促进医疗各项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史维新.医院设备档案的管理[J].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2000(6),340.

[2]郑新敏.医疗设备档案的建立和管理[J].浙江档案,1998(7),28.

化工设备管理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设备安装;零件质量;把控

引言:

当今社会,机械设备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广泛应用。机械设施改变了以往的生产方式,以更多样、复杂、专业的形态出现在生产运行中,而机械设备安装质量的好坏则直接关系到设备工作的可靠性,影响其相关联的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

1.设备在安装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1.1.相关人员对法规标准欠缺了解。

在机械设备安装中,会涉及专业性较强的法规和标准,如《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很多技术人员、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对类似的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的相关法律条款和规范缺乏学习和认识,从而造成了机械设备安装不合规或不合理的状况。

1.2.安装人员质量意识淡薄。

安装人员文化素质低,遵守制度意识差,质量意识差、责任心不高的实际情况。由于没有质量观念,也没有完善、科学、规范的质量管理体系。在机械设备安装实施过程中,往往没有合理配置资源,没有严格落实安装质量管理职责,没有对安装标准严格把关,管理松散。甚至一些人员随意违反安装操作规程,不按设备说明进行安装,这些势必会对整体的设备安装质量和控制产生影响。

1.3.零件质量问题。

对于机械设备安装来说,零件质量的优劣也直接影响着安装的精确度。纵观当前零部件市场,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的现象较为严重。设想,如果将质量有问题的零件装入机械设备中,不仅会对设备自身的功能和使用寿命产生影响,还会给生产埋下安全隐患,给企业的安全生产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2.设备安装关键把控措施

2.1.熟悉机械设备安装的法规与标准

加强机械设备安装规范的宣传和培训,充分发挥设备管理岗位或部门在促进规范落实工作中的作用,有序推进机械设备安装管理的良性营运,增强机械技术人员、设备操作人员、机械管理人员的法规规范意识。改变人员的观念,对增强设备管理的自律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对推进公司机械设备管理规范化建设和营造良好的环境,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2.加强工人质量意识与责任心

实行预控管理是提高人员质量意识的科学方法之一。预控管理可对预计出现的质量问题采取的事前技术和管理措施,预控管理包括预控计划、防治措施、防护计划等一系列的预防手段。

在机械设备安装过程中,人为操作占据主要因素,安装人员的责任心高低能直接影响设备的安装质量,因此我们应定期针对安装人员进行培训与指导,主要从安装设备规范、操作规程等方面入手,并结合具体实施方案,分析安装中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

设备管理人员应针对技术负责人、操作人员召开定期会议,旨在增强质量意识,明确安装过程中的“三检”制,即每道工序必须执行三次检查。如此以来,安装人员才能树立了正确质量观,尽量做到方法上的可操作性、技术上的先进性、经济上的合理性、管理上的严密性,确保安装质量的优化与合格。

2.3严保设备零件质量与安装材料

在机械设备的安装过程中,要想保证机械设备的安装质量,安装材料必须符合设计的要求和产品质量的标准。在选取零件、安装材料的过程中,要注意查看零件及材料符合要求的质保书,对将要购买的零件、材料进行严格必要的检测。对不合格的产品要严禁使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机械设备安装工程的质量,需要操作人员在安装过程中对有关机械设备安装工程制度规范的遵守,因此,对相关人员贯彻全面的质量管理理念和相关制度的内容,在安装管理过程中质量检查是必不可少的。同时,加强机械设备安装人员的培训教育和正面引导,提高质量意识、专业技术水平和责任感,让机械设备安装质量得到切实有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有色金属工业建设工程机械设备安装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2011.

[2] 张清胜,郑华新.机械设备安装过程中的控制要点[J]现代商贸工业,2010.

[3] 范晓红.Fan Xiaohong 水泵排水机械设备安装与调试[期刊论文]-建筑・建材・装饰2010,11(9).

[4] 杨成美 机械设备安装工考证据培训项目优化[期刊论文]-安装2011(4).

[5 ] 宋世军.机电安装工程管理与务实[J].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

[6] 刘庆山编.机械设备安装工程[J].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7] 于全波 浅谈机械设备安装施工工艺[期刊论文]-城市建设与商业网点2009(19).

[8] 邹远林.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技术要点浅析[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0).

[9 ] 刘伟.LIU Wei 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技术要点浅析[期刊论文]-铜业工程2007(4).

[10] 方卫斌.机械设备安装施工技术要点探讨[J].《材料与装饰》.2011(06).

[11] 刘学.浅谈机械设备安装过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J].

[12 ] 陈志 设备安装与降低机械振动[期刊论文]-科园月刊2008(5).

[13] 史建秋 浅谈机械设备安装工艺[期刊论文]-科技资讯2007(28).

[14] 欧阳桂志 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技术要点[期刊论文]-广东科技2009(2).

[15] 申爱华.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技术要点[J].《科技致富向导》.2012(12).

化工设备管理论文范文第9篇

论文摘要: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是医院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管理水平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医疗质量、技术水平和社会、经济效益的高低,所以加强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是极其重要的。要根据医疗设备档案的特点,加强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多形式、多途径开发利用医疗设备档案资源。



医院行业是科技含量较高的行业,在医疗实践活动中;拥有大批先进的医疗仪器设备,这些设备在疾病的诊断、治疗、科研工作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加强设备和设备档案的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设备在医疗、科研中的作用是医院管理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医院设备档案的形成

设备档案是医院在购置设备过程中形成的以纸质为载体的文字材料,它主要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各种文件:如设备申请材料、可行性论证报告、有关调查材料、批复文件;(2)各种记录:如谈判记录、招标记录、定货合同、协议等;(3)各种原始凭证:如到货通知、提货单、发票影印件;装箱清单、操作使用说明书、厂家提供的安装图纸;(4)开箱报告、安装调试记录、验收记录、验收报告;(5)设备使用操作章程、维修管理办法、制度;(b)人员培训记录、设备布置平面图、线路图纸、故障维修记录[1];(7)设备报废申请及处置结果。从设备档案的形成过程涉及到设备从立项申请到最终报废,其时间周期长,中间环节多,参与人员杂,因此,设备档案的管理是一项既耗时又耗力且工作量相当大的工作。

二、建立医疗设备档案的意义

首先,建立医疗设备档案,能为领导和专家的论证及设备的引进提供有力的证据,为同类设备的更新换代提供依据。由于一台先进的医疗设备功能多样、价格不菲,在引进时领导和专家将会进行详细的论证,包括设备的临床使用价值、资金的投入、创造的效益等。而建立医疗设备档案,就能为此工作提供证据和参考[2]。

其次,建立医疗设备档案是设备维修、检修和管理的必备条件。机器设备在运转和使用过程中,由于热力、化学原素的作用,一些零部件会磨损、腐蚀和松动,将会影响设备的精度、性能和工作效率,这就必须维护和检修,要维护和检修,设备档案是必备的条件,它能为设备的使用和维修、保养提供依据。

第三,利用设备保修期和维修期的区别,避免不必要的支出。

三、医疗设备档案的科学管理的原则

医疗设备档案的特点及其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地位,要求我们高度重视医疗设备的科学管理,使之实现制度化、规范化。

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必须坚持“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这样才能保证其完整性和利用效率。因为医疗设备档案有其特殊性:一是档案材料多,归档时间长,如一台大型医疗设备,从论证、购置到安装将会形成大量材料,并且还有以后的使用和维修直至报废,有一个很长的周期。二是多种多样,设备有国产的、进口的,档案材料势必牵涉到多种文字,如中文、英文、日文等;其载体有纸张、照片、录音带、录像带等。三是档案使用牵涉多个科室,特别是设备的构造图表、操作和维修说明书等一类材料,使用很频繁。因此,如不集中统一管理,很容易造成文件的破损和丢失,破坏档案的完整性,影响档案的利用价值。

四、如何加强医疗设备的档案管理

1、建立完善的管理网络

设备档案的管理必须坚持集中统一的原则,便于开发利用,确保设备档案完整、准确、系统和安全设备档案工作必须纳入医院设备管理工作中,与设备计划管理、设备采购、使用等工作紧密结合,保证设备文件的完整、准确、系统。建立、完善管理网络广泛深入地宣传《档案法》,强化各级管理人员依法治档的意识。我院成立由分管院长直接领导的档案管理网络小组,实行医院、科室、操作人员三级管理网络,定期召开有关人员会议,明确工作目标,修订和完善医院档案管理制度。将设备档案管理工作作为医院目标管理责任制的一部分,纳入院部对科室的目标考核,及时与有关人员的考评、职称晋级、年终评优挂钩。明确设备操作者在负责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的同时,做好日常设备记录;每次使用后,要将使用情况认真做好记录;每半年将整理好的记录上报给设备科负责人,经核查后交档案室存档,在全院形成一个有效的管理网络[3]。

2、确定医疗设备档案的归档范围

我们根据医疗设备档案的管理要求,结合医院实际,明确了医疗设备档案的归档内容由两个部分组成:设备申购过程中形成的管理性文件和设备运行过程中积累的文件。这些资料一般按年度归入设备档案。随着设备从申购到安装使用,其相应的材料由设备管理人员做好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再移交医院档案室[3]。同时将有关材料复印下发有关使用科室,让各科的设备操作者都了解设备档案的归档内容和要求,使之配合档案部门,做好资料的归档工作。

3、建立健全归档制度。

首先要明确管理范围。对于中等以上医院,凡是1000元以上的教学、医疗、科研仪器设备,不论其资金来源、购买渠道如何,均要建立设备档案,纳入管理范围。其次要确定归档范围。上述管理范围的仪器设备,在其选购、安装、调试、运行、管理、维修、报废等全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利用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载体材料,以及随机技术资料,均应归档保存。设备档案主要形成于申购过程与运行过程。申购过程中形成的档案主要包括申购单、论证报告表、政府采购计划报批表、医疗仪器生产许可证、购销合同、协议书、发票复印件(原件保存在财务档案中)、装箱单、运输单据、安装调试及验收报告、设备安装使用说明、维修手册及其他随机技术资料等[4]。特大型的设备还包括招标的有关材料、卫生资源配置许可的有关资料。享受国家免税政策的进口设备,还有海关免税证明、质量保证书、报关单、外贸合同、发票、商检报告等。运行过程中形成的档案主要包括设备的使用情况记录、操作规程、维修保养情况记录、医疗仪器设备档案卡、使用率和完好率记录、每年的经济效益分析、最终的报废表等。这些资料一般按年度归入设备档案。

五、小结

当今医疗设备技术飞速发展,要求设备管理人员必须了解有关医疗设备的发展动态和产品现状,以主动、积极、周到的服务来保证档案资料的有效完整,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以此来促进有关工作的进行,使医院的各种医疗设备的效能得到充分发挥,投资得到良好的效益回报,促进医疗各项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史维新.医院设备档案的管理[J].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2000(6),340.

[2]郑新敏.医疗设备档案的建立和管理[J].浙江档案,1998(7),28.

化工设备管理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企业设备;安全;管理

设备是企业内至关重要而不可缺少的施工工具,安全是企业的重中之重,不仅要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还要为企业的安全生产经营事业服务和贡献。同时提高设备的安全管理水平和有效地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抓好企业设备安全工作的管理,对企业整体形象具有重要的实现意义。

要做好企业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清楚企业设备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二是结合企业实际是做好建立、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三是持续改善工作。根据实际工作经验提出加强设备检修安全管理的一些建议,下面将会提到如何执行这些工作步骤。

一、 企业设备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由于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加之各类企业生产条件、环节的越来越复杂化,机电设备的使用种类和范围也越来越大,那么事故、风险、隐患也相之覆盖扩大。根据安全文化网和安全文化论坛等网络信息查询的全国各类生产型企业设备管理过程中发生的一些事故分析,结合本人在企业从事多年的设备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总结了目前企业设备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采用守旧的设备管理理论与方法,导致安全隐患

由于企业管理制度不规范、不完善、缺乏预防性维护检查,仅限于设备的局部或片面的管理,对设备安全管理不重视,设备陈旧、异常、老化的现象日益急剧,设备存在着极大的隐患,埋藏着引发事故的祸根。

(二)企业设备管理技术人员安全管理理念差、意识淡薄

企业内的设备管理工程技术人员的技术比较精湛,经验也非常丰富,但是严重缺乏设备检修现场的安全管理理念,安全管理意识淡薄,特别是现场组织维护保养及突发性抢修工作时,经验主义现象极为严重。

(三) 企业设备管理技术人员对安全管理理念理解不充分、不支持、不理解

一些技术比较精湛还有经验也非常丰富的企业内设备管理工程技术人员存在侥幸心理,往往会认为自己工作那么久从来都没有发生过事故、没有出生过任何问题,而且会加深厌恶安全管理。这样不仅不利于企业内的安全管理,还不利于企业的安全管理的宣传。

(四)企业未建立设备安全管理体系

一些企业的高层管理者为了追求生产效益和经济收益,淡忘了安全管理工作,从而无法建立安全管理体系,无法妥善、有效地发现、控制、管理这些安全问题,更无法去排除、改善这些安全问题。要抓好企业内的设备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好安全管理制度,须采取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人性化的管理方式,才能真正地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二、 结合企业实际是做好建立、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一)建立设备、现代化的安全管理体系、制度

设备是企业内至关重要而不可缺少的施工工具,选用功能质量优良的设备是设备综合管理的基础,使设备的故障率将大大降低,还会使突发性抢修的几率的降,同时检修维护工作量会相对减少、提高了设备的使用率等都会有利于安全生产。

(1) 在设计咨询、采购前,设备、设施管理部门应对所有设备、设施进行评价,需对设备进行风险评估,及时改善,降低风险,在试用过程中持续改善,使其的使用风险最小化,设备缺陷的管理不能松懈。

(2) 设备检修时,必须执行LOTO(挂牌上锁),锁定检修设备的能源,并释放该设备的能源能量,一般能源能量有机械重力能量,气、液压压力能量,电力能量等,要对这些能源装置进行有效地锁定,使检修人员从事检修工作时,检修设备的能源能量安全而万无一失地完成工作。

(3) 对重点、关键设备要设定定期设备检查表,加强对设备安全保护设施的监测,同时对设备操作人员进行培训,认真执行操作规程,保证设备安全运行,减少设备事故的发生。

(4) 加强对特种设备的管理,对有些设备本企业无能力或无资质修理时应送制造商修理,对有些特殊设备(起重设备,压力容器,厂内机动车等) 应交由政府管理部门批准的专业单位修理,特种设备如起重设备、压力容器、叉车等设备等应请专业单位进行维护保养,并建立记录。

(5) 制约设备运行时经常出现的故障点。通过有效的检测手段和设备设施维护活动检测出这些故障点,并排除这些故障点,同时利用停机时机采取相应的措施检修设备的各个关键点,设备设施维护活动可包括:设备设施保养,活动部分的,制动器的调试,皮带松紧度的调整,易损部件的修复或更换等,设备的联锁保护功能系统检查,不可擅自屏蔽、拆除。如需屏蔽、拆除,需提交MOC申请,经相关负责人批复后,方可屏蔽、拆除。

(6) 建立企业安全文化,要紧紧围绕“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变为行动上实践的课题,以“抓安全——文化制胜”的全新思路,创造性地开展安全文化系统推进工作 。促使全体员工遵章守纪、按章作业,形成并提高自觉行动的全员安全意识,在企业形成“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浓厚氛围。打造出了具有企业特色的安全文化模式,为矿井的安全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二)以人为本,促进企业设备安全管理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优秀人才结合先进管理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应“以人为本,重在管理”的现代企业管理理念,是设备安全管理现代化的灵魂。充分认识管理的价值和充分发挥员工的才能,建立对设备一生的全系统﹑全过程﹑全员的综合管理思想,树立经营决策观念﹑竞争观念﹑市场观念,为企业生产经营目标服务,有力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开展安全文化中,我们充分认识到结合全员参与去创建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与企业安全管理工作新的最佳结合点,员工和制度为企业忠诚地效力。

(三)持续改善工作

通过以往的管理经验,可以看出,在深入熟悉设备安全管理的有效实施后,我们也可以帮助企业做好企业设备安全管理改善的工作,但我们还需和各部门一起努力,维护稳定的设备运行状况。要持续定期设备停机检查机械设备运行状况和作业环境,及时进行维护保养,严禁设备“带病”运行,严防生产设施失灵等问题。督促企业内部强化安全管理措施,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高生产效率和企业效益。

三、结语

企业也在不断地进步,通过有效地控制管理可以为企业带来各种效益。经济效益最为显著,企业要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在企业内部建立和完善的企业设备安全管理体系,通过合理的检查和维护保养,真正做到“预防为主”,不仅可以实现为我们生产有效地服务的目的,也杜绝了重大设备事故的发生,从而使企业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自身价值。

参考文献:

化工设备管理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价值理论;工程项目管理;成本;应用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2-00-01

工程项目的施工分为工程的竞标、工程设计和工程的具体施工,价值理论既可以应用于项目工程的决策阶段,也可以应用于项目工程的实施阶段,实现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的优化,加强工程项目的运营管理。

一、价值理论概述

1.工程项目的特点。工程项目具有多样性、工期长和成本巨大的特点,工程项目也是特殊的商品,工程产品的投资巨大,施工单位需要加强对工程产品的管理,加大成本的节约力度,将价值理论逐渐应用到工程建设施工的过程中,缩短工程的建设周期,降低工程的劳动强度。因此,工程项目也是特殊的商品,项目管理人员可以加大价值理论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发挥产品的应用功能,减少成本的支出。

2.价值理论的概念。价值理论是在满足产品功能的基础上减少费用的支出,价值理论的核心是物资的采购工作,价值理论的目标是满足使用者对产品的需求。价值理论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可以保证工程产品功能的实现和成本的降低,或者是工程成本的不变和工程功能的提高。施工单位在价值理论的指导下,要加大对专业人员的组织力度,在发挥全体员工智慧的基础上实现工程建设施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工程成本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作用。工程成本是工程项目管理控制的目标,只有在保证工程质量和工期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降低工程的成本,施工单位的效益才能得到整体的提高。施工单位要在工程成本控制和管理的要求下,提高设备和材料的利用率,加快资金的周转,提高施工的效率。

二、价值理论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价值理论的核心是在发挥产品功能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成本控制是价值理论的核心和关键。施工企业在工程项目管理的过程中,可以利用价值理论来加强工程项目的管理,对工程结构、施工的条件、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进行重点分析,进行成本的控制和研究,降低工程成本的总支出。

1.工程设计阶段的价值分析。工程设计是工程施工的前提和基础,良好的设计方案可以减少材料和设备的使用,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工程的成本支出。施工单位要对设计方案进行价值分析,对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进行研究,将成本和工程功能的关系作为价值分析的重点,提高工程项目管理的价值系数。施工单位在价值分析的过程中,要将工程设计过程中工程不必要的功能去除,提高项目设计和施工的科学性,降低工程施工总成本,实现较好的设计效果和施工效果,降低整体投资。

2.减少材料和设备的支出。成本控制是价值理论的核心,工程项目管理人员要在保证工期和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降低工程的成本。首先,施工单位要加强计算机技术在物资采购中的应用,及时掌握材料和设备价格的变动,采购质优价廉的材料设备,加强对物资的仓储和使用,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其次,价值理论还要求工程质量的保证,施工单位需要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实现物资的节约,对物力、人力和财力进行合理的配置,加强余料的回收,对设备的报废进行认真的检验,降低材料设备的同时就是降低了工程的总成本支出。此外,还要实现质量、工期和成本三大工程项目管理目标的协调。

3.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施工人员是工程项目施工和管理的主体,只有提高全体施工人员的素质,减少工程施工中的资源浪费,工程的成本才能进一步的降低。项目管理人员要在价值理论的指导下,对岗位责任进行明确的界定,提高施工人员的工作效率,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减少人工费用的支出。项目管理人员要对施工人员进行不定期的教育和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安全意识和节约意识,减少施工过程中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提高设备和资源利用的效率,将施工成本控制在预期的范围之内,确保价值理论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良好应用。

三、价值理论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工作程序

1.价值分析的准备阶段。施工单位在进行价值分析的过程中,要对设计方案以及施工方案进行研究,消除设计方案中不必要的功能因素,对工作计划和成本控制的目标进行确定,加强信息的搜集和选择,选择合适的施工材料和设备。项目管理人员要加强对施工方法、人员配置、作业模式和机械设备使用等方面的研究,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支出,实现人力、财力和物力的优化配置,优化设计和施工方案。

2.价值分析的分析阶段。分析阶段是对工程项目功能和成本的分析和评价,项目管理人员要确保设计和施工方案可以满足工程使用功能的要求,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对材料和设备的采购、使用以及管理进行控制,对降低成本可行性进行重点的分析和研究。工程项目管理人员要在分析结构的基础上对各种成本控制的方法进行选择,加强具体控制措施的制定,对成本控制计划进行调整和完善,确定最终的成本控制方案。

3.价值分析结果的实施。工程项目管理中价值分析的结果和关键是价值理论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价值理论扩大了成本的可控范围,实现了工程设计和施工方案的合理性,实现了工程成本和功能的优化配置,减少了不必要功能在工程施工中的存在,实现了降低成本和投资的目的。

随着经济的进步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化建设进程逐渐加快,建筑市场日益繁荣,但是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却逐渐加剧。施工企业需要加强对工程的分析和研究,将价值理论应用到工程项目管理的过程中。价值理论的核心是工程成本的控制,工程项目管理人员要对设备材料价格进行分析,对施工人员进行优化配置,优化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刘纳兵,陈晓霞.价值工程在工程造价管理目标优化中的应用[J].珠江现代建设.2008(01).

[2]蒋国锋.国有企业物资采购管理探讨[J].铁道物资科学管理,2011(04).

[3]王炎.价值工程理论在房地产项目全寿命周期的应用探讨[J].建材世界,2010(03).

化工设备管理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色彩管理;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9-0116-03

一、前言

国际色彩联盟(Internet Color Consortium,简称ICC)在1993年提出的色彩管理技术,是现代印刷企业控制色彩质量的主要手段,色彩管理课程现已成为印刷工程学科的专业课程,是学科知识结构体系中的重要模块,具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特性。唐义祥等学者曾对色彩管理课程的教学进行过有益的研究。[1-4]本文以色彩管理本科课程为研究对象,探讨该课程教学中的相关问题。本科教学和高职高专的教学要求不同,既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同时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成为有理论、有技术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方法上不断探索,以适应培养目标的需要。

二、色彩管理的教学内容

色彩管理以颜色理论为基础,基于色度学解决色彩复制中的一致性问题,因此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在色度学理论基础上,ICC提出跨平台的色彩管理解决方法,实现了不同平台下各种色彩处理软硬件的互操作,用户可借助色彩复制过程中的软硬件,轻松实现色彩复制目标,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对于色彩管理本科课程,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应合理分配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

1. 色彩管理的理论知识

色彩管理的理论是在色彩学理论的基础上建立的。以往的教材往往把色彩学理论作为色彩管理课程中的理论内容,这样会与印刷工程专业的色彩学课程内容重复。色彩管理有自身的理论,可以分为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基础理论包括ICC色彩管理的基本原理、特性文件结构、再现意图、色彩管理模块等相关理论。ICC色彩管理的基本原理是所有理论的基础。特性文件结构、再现意图和色彩管理模块的相关理论是课程的主要理论,学习这些理论知识对于印刷工程专业的本科生是十分必要的,不仅有助于从底层理解色彩管理软件的工作原理,在今后的工作中更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而且可为参加色彩管理系统的开发工作奠定基础。

色彩管理是应用性较强的课程,有配套的软硬件来支持完成整个色彩管理的实施。在讲授实践操作的知识之前,需要对与应用相关的理论进行讲解,包括色彩管理的校准、特性化和色彩转换过程,色彩管理的前期、中间和后期流程,数码打样与屏幕软打样,以及Adobe的色彩管理框架等知识。色彩管理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是色彩管理课程的核心知识,也是进行色彩管理应用实践的基础。

2. 色彩管理的实践知识

在色彩管理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操作一系列的色彩管理软件和硬件,来达到色彩在设备间的传递和准确复制的目的。色彩管理的实践知识涉及到这些软硬件的使用。色彩管理软硬件供应商有很多,但因遵循了ICC所定义的规范,在操作上有通用之处。色彩管理的硬件包括输入设备、显示设备和输出设备和颜色测量仪器。各种设备的使用在印刷工程的其它专业课程中已经涉及,在色彩管理的实践内容中不将其作为重点。颜色测量仪器用来获取颜色样本的色彩数值,是色彩管理中使用的重要硬件,仪器工作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是实践知识的组成部分。色彩管理的软件种类较多,包括特性化软件、颜色测量软件、色彩管理应用软件、数码打样软件等。这些软件的色彩管理功能、操作步骤和使用等方法是课程实践知识的重点内容。

实践知识的掌握是在对理论知识理解的基础上建立的。在色彩管理本科课程的教学中,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课时分配建议在1:1左右,这样可以保证学生既能掌握扎实的理论,又具有灵活应用的动手能力,避免仅学会生搬硬套的实践操作。

三、色彩管理的教学条件

为支持色彩管理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需要在教学条件的配备上做较多投入。对于理论知识的教学,需要配备多媒体教室,方便教师借助图文、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展现课件。实践知识的教学需要有色彩复制流程中的相关专业设备的支持。输入设备最好、配置高端的滚筒扫描仪以及支持色彩管理的扫描软件。配备的数码相机除了在参数上满足色彩的复制要求以外,还要有专业的摄影条件,如标准照明光源、中性灰环境等。显示设备应配备具有较大色域、可调节单通道的显示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配备具有色彩管理功能的专业显示器,并购买相关的辅助设备,如遮光罩等。显示器安置的环境照明条件也应按照国标进行设置。对于输出设备,专业的数码打样机必不可少。在可能的情况下,最好有印刷机及其相关设备,如观察样张的标准灯箱等。

化工设备管理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煤矿机电设备;健康管理;BPR流程;点检法

1、概述

当前煤矿生产已经大部分实现了机械化开采,整个流程由不同类型的呈流水线作业的方式来完成。在这一过程中一旦设备出现了计划外的维修或临时故障,都会影响到整个煤炭生产线的正常运转。因此对处于工作状态的各类设备的健康状况进行跟踪评估、预防机械事故就显得尤为重要。但由于在这一过程中所涉及的设备种类和数量都非常多,单靠管理人员,往往不足以应付这一庞杂的工作,因此在多数情况下都会采取时候维修和预防性维修的策略。这种传统的检修方法尽管也能够取得较好的预防事故效果,但会造成设备停机时间过多的问题,而预防性的检修也可能造成过渡检修或检修不足的问题。

对于像煤矿机械设备管理这一复杂问题,国内外学者都曾展开过一定的研究。目前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来看,得到普遍认可的研究思路是依据预测与健康管理理论来对煤矿节点设备在未来一定时间内发生故障的可能性进行预测,并随着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显然,要对煤矿的各类机电设备都要做到状态预测和故障预防是一个非常系统的工程,所以应当以系统研究的角度,将故障检测与隔离、故障诊断、故障预测、健康管理和部件寿命追踪等能力进行整合,从而为机电设备的故障预测提供技术支持。本文将以煤矿为例,探讨机械设备对健康管理方面的问题。

2、煤矿机电设备健康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在当前煤矿机电设备管理中,主要问题来自于设备检修经费不足,专项经费在管理方面也容易遭到挪用。此外,由于存在多头管理的问题,煤矿不同部门之间所掌握的机械设备数据参差不齐,不同部门之间所掌握的数据出现矛盾的情况并不罕见。同时由于缺乏系统化的预防性检修和预测性维修制度,发生设备故障后一般都采取紧急抢修的办法,对故障缺乏预见性,经常处于被动地位。

3、设备健康管理BPR流程

煤矿机械设备承担着繁重的工作任务,从设备的采购、设备运行、再到维护与检修,都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才能最大可能的消除隐患。而从以上过程实施的步骤来看,呈现出流程化的特点。

因此本文借鉴BPR流程优化理论来研究煤矿机电设备在各个阶段的健康状况控制问题。结合煤矿的实际情况,将其分为以下若干不同的阶段来展开讨论:

1设备前期管理阶段 在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完成所需施工设备的资金预算和编制采购计划。在制定采购计划时最关键的因素是避免重复投资而造成资金浪费。应当是在对煤矿实际需要做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来合理安排资金预算。

2设备运行管理阶段 这一阶段在设备的寿命周期中所占的时间最长。因为设备出现故障一般都在设备使用的早期和末期。在中间的使用阶段发生故障的几率相对最小。因此在机械设备的运行管理阶段的关键任务是对使用中的设备做定期的健康状况检查,对不同类型的机械设备的使用、磨损、过往故障等数据做较为详实的记录,既可以有效的掌握机械设备的实际运行状况,又可为日后的检修提供必要的参考。

3设备维修管理阶段 处于维修管理阶段的机器一般都是寿命的末期,此时需要对可能发生的故障早做预防,这一阶段的工作中心已经转移到了在保证机械设备不发生安全事故的前提下,尽量降低维修管理费用上来。如果自身不具备全面维修各类机械设备的能力而需要高昂费用,维修任务外包给修理单位,应当做好故障类型的认定工作。在机械设备故障维修拆解前和拆解后都应当做好现场记录工作,对机械设备的实际故障留下书面记录,既可以为类似设备的故障预防积累经验,又可以在计算维修费用时有理有据。

4设备租赁管理

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煤矿可能需要借助特种施工工具才能展开正常的开采工作,如果单独购置此类设备,可能因为使用时间太少而造成巨大浪费。此时应首先考虑租借外单位的施工设备来完成。在需要租赁外单位设备时,应在管理部门审批和留下书面记录的前提下进行。此外,也可能存在本单位有部分闲置的机械设备,当存在外租机会时,应积极响应,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同时也可以增加经济收入。但这些活动都应当在管理部门认可的前提下进行。

5设备报废后善后管理

这一阶段的主要问题是清理设备残值,更新可用设备的登记状态,完成单位资产的清算盘点等会计工作。同时应统计同一类型设备的实际使用寿命,以及在使用过程中发生过的故障类型、频率、发生时间等因素,为类似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积累经验。

4、设备健康状况的预测方法

4.1 设备健康状态演化曲线

煤矿设备的健康预测是设备健康管理中的关键问题之一。通过实践经验,可总结出某类机械设备在发生实际故障前的一些关键性的特征,如噪音、震动、挠度变化等。在设备出现这些关键性的故障预兆后(P点),到实际发生设备的功能性故障(F点)还有一定的时间,这一时间的长短以设备类型的不同而不同。理论上通常将这一时间段称为设备性能状态变化的“P-F理论”。而机械设备的寿命一般又都满足“浴盆曲线理论”,机械故障主要发生在设备使用早期和末期,设备健康的退化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从正常状态下降至功能效的过程如图1所示:

由图1可见,可根据当前所处的健康状态及所承受的负载,预报系统出现故障的时间。可采取的有效措施为“点检法”。

4.2点检法

点检法的核心思想是一定的标准、一定周期、对设备规定的部位进行检查,也可一定程度上避免过度维修。在煤矿机械的点检中,关键是确定各类机械的点检的部位、给部位的健康状况控制参数,以及实施设备点检的周期。

一般而言,点检法都针对的是设备的关键部位,尽管不同设备监测位置不一样,但都需要做好标记,以保证测试的是同一部位,从而确保点检的有效性。在选择点检的控制参数时,主要从温度、震动、噪音这三个主要对方面来进行判断。在参照设备设计标准和使用年限的基础上合理的确定其正常范围值。点检的周期和设备的安全重要性程度有密切关系,由图1可见,点检的周期显然不应当超过设备出现早期故障的时间点(如P-F曲线的P点),而在之前安排若干次点检,一般为这一时间段应为点检周期的3~4倍,当安全要求更高时,可进一步增加点检的频率。如图1中的曲线不易得到,还可采用最小费用原则来计算点检周期,其具体数值可由事故后的平均维修费用除以点检一次的平均费用,开方后乘以系统比例系数的方法得到,可用于普通生产设备的点检周期计算。■

参考文献

[1]郑来伟.基于状态监测的煤矿设备维修管理:[学位论文].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09.

[2]牛晓磊等.基于随机波理论的剩余寿命预测[J].四川兵工学报,2008,(6):70~72.

化工设备管理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港口机械;设备管理;使用寿命

随着21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当代工业生产的要求,越来越多的科学技术成果被应用到港口机械设备管理中来,港口机械设备近些年来也向着规模化、专业化、技术化方向发展,因此正确管理好港口机械设备就显得尤为重要。

1.港口机械设备的管理特点

一是港口机械设备的管理方针。专业设备管理的科学定义是以企业生产经营目标为依据,以设备为研究对象,追求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和设备效能最高为目标,应用一系列理论、方法,通过一系列技术、经济、组织措施,对设备的物质运动和价值运动进行全过程运作的科学管理。但是,目前我国对于机械设备管理的重视程度仍然比较低下,在设备管理上没有系统性的管理模式。通常情况下都是“各自为政”,分管设备管理的部门各家自扫门前雪,只关注是否可以正常使用,而不关注其更新和改造工作,使得设备管理工作与整体经济管理严重脱节,不仅影响了机械的使用寿命,更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是港口机械设备寿命周期情况分析。机械设备存在一定的设备寿命周期,科学上给予的定义是指设备从购置规划、选型开始,经过论证、购置、安装调试、使用、维护、修理、改造直到报废所经历的全部时间。一般企业在机械设备寿命周期维护上会支付相应的寿命周期费用,而这费用主要包括购置费+维持费,也就是机械设备管理中应当重视的维护管理费用,例如耗能、人工、维修以及报废清理等费用。只有在设备具备常规功能的前提下,可以保证购置费与维持费相互均衡。

三是目前我国港口机械设备管理的常见问题。前文也介绍过,我国目前港口机械设备管理的发展尚处于基础阶段,这源于我国港口事业发展的步伐还相对比较缓慢,所以在现代化港口机械设备迅速崛起的时代,客观和主观条件上都显得有些滞后,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下面我将主要从三个方面重点阐述一下。

(1)普遍不重视港口机械设备管理。我国港口机械设备的科学管理是影响港口运输管理、物资装载的重要因素。但是目前大多数企业并没有将设备的综合经济技术指标纳入到设备管理的日常考核工作中去。在设备日常使用中,只是注重购买、使用,而不重视设备的选择、维护以及设备之间的搭配使用,导致设备管理工作与经济管理严重不协调,再加上相当一部分企业家片面注重经济效益,自身对于机械设备管理的认知浅薄,造成了错误或是不正当的管理方针。国家层面也缺少相应的引导和文件指示要求,导致目前港口机械设备管理不科学的现状发生,使港口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周期缩短。

(2)不注重对港口机械设备的维护与改造。当前我国港口重大装卸设备的规模越来越大,机械设备所承担的货物装载量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可是很多企业单位为了减轻劳动强度,而片面增加机械设备的装载压力,给设备造成严重的负荷。并且为了粗暴追求经济效益而不关注设备的科学管理,不重视对设备的维护与改造,宁可使用病态设备也不愿意斥资去购置新的设备,造成设备状态不良,同时也容易导致运输质量低劣。设备的保养周期跟不上,自然会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年限,这种不合理的做法忽视了设备本身的质量情况,导致能源消耗越来越多,经济效果也是越来越差。

(3)港口机械设备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升。如果说以上两个原因主要是客观层面的体现,那么人才的素质提高与引进则应该属于主观层面上的原因。目前我国港口机械设备管理之所以会面临非科学化管理的原因,其实主要是因为缺少这方面的管理人才。当前大多数管理设备的工作人员只是港口普通工作人员,专业专门性人才相对比较少。企业也缺少对于工人的素质和业务培养,造成工作人员在日常机械设备维护方面没有一定的敏感度和意识。

2.加强对港口机械设备管理的对策分析

上文通过对港口机械设备管理的特点几个方面做了相应的分析,也对我国目前港口机械设备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做了相应的阐述,下面我将根据实际情况以及相关参考资料提出三点加强港口机械设备管理的对策。

一是加强设备管理人员的技术以及理论培训。第一,从理论层面要对设备管理加强理论重视。不仅要关注设备的采购与维护,同时也需要了解设备管理的概念、设备寿命周期费用理论、设备可靠性工程理论等基础理论。在日常管理上要重视设备计划、设计、制造、购置、安装的管理。第二,从技术层面要加强设备管理人员的技术业务培训。在日常管理过程中,要对设备做日常的清洁与维护。

二是制定或完善港口设备管理制度条例。目前我国港口设备管理的制度条例尚不完善,使得经常出现因为设备老化不及时更新造成的工程事故。因此,我建议制定或完善港口设备管理的制度条例,明确设备日常清洁维护的使用周期与年限,并明确奖惩制度。

三是增加机械设备维修更新经费。一般企业会将大部分的费用投入到设备的采购和更替方面,但是设备维护管理方面的费用相对比较低。因此增加维修的任务,以合理的费用提供技术服务,是保证企业实现日常经营目标的基础要求。我建议,企业应该每年专门预留一部分的机械维修更新费用,这样也有利于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

3.总结

港口机械设备管理正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港口事业的发展更是离不开机械设备的科学管理。而机械设备的科学管理更是与机械的使用寿命息息相关,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未来我国的港口机械设备管理一定可以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宫春辉.浅析现代企业设备管理新思路.《理论观察》,2004 年 06 期

化工设备管理论文范文第15篇

论文关键词:标识,TPM,RCM

 

0 引言

设备房标识系统立足点为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在现行的地铁设备房标识系统的推广中,本着服务地铁运营的宗旨RCM,加强设备的管理,改善设备维护环境,提高设备维护的效率。一方面满足设备的使用与维护基本需求,重视维护、管理人员与设备之间的情感交流,提升维护、管理人员的精神品质;另一方面注重设备技术状态的变化规律,重视设备的“六源”(污染源、清扫困难源、故障源、浪费源、缺陷源、事故危险源)管理,提升设备自身技术品质论文的格式。

1 先进的设备维护和管理理念

1.1 全员生产维修TPM

TPM又称全员生产维修RCM,它是以设备综合效益为目标,以设备时间,空间全系统为载体,全员参与为基础的设备保养、维修体制。其要求设备的计划、使用、维修等所有部门都要参加,且从企业的最高管理层到第一线的职工全体参加。其与原来的生产维修相比,主要突出一个“全”字,即全效率、全系统和全员参与。

1.2 可靠性维修RCM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CM)是一种按照以最少的资源消耗保持设备固有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原则RCM,应用逻辑决断的方法确定设备预防性维修要求的过程或方法,其基本思路是:对系统进行功能与故障分析,明确系统内各故障的后果;用规范化的逻辑决断方法,确定出各故障后果的预防性对策;通过现场故障数据统计、专家评估、定量化建模等手段在保证安全性和完好性的前提下,以维修损失最小为目标优化系统的维修策略论文的格式。

2 维修理念在设备房标识系统中的运用

2.1 设备现场管理的可视化与定置化

现场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础,一切质量、成本、设备、安全、环境的管理,最终都将落实在“现场”作业上。现场管理就是将作业整体的状况以及每个人的工作RCM,都实施管理“可视化”,让企业的管理和决策部门看得见,并“一目了然”,使作业调整,可以随时进行和确认来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总目标能按期、按质、按量的顺利完成,如图1 所示。

图1 设备房标识系统中的定置化与可视化

结合TnPM/TPM设备现场管理可视化和定置化理念,本着“一切为服务运营”的宗旨RCM,在标识系统规划之初,就确定了设备维护的可视化的重要地位。

在地铁设备房标识系统的可视化和定置化管理中,应遵守5个原则:⑴ 统一:规范化和标准化;⑵简约:简明,易懂,具有约束力;⑶鲜明:色彩一致、含义定位清晰、一目了然;⑷实用:少花钱、多办事、讲实效、服务于地铁运营;⑸严肃:全员参与、醒目分明、共同遵守、有错必改、一视同仁论文的格式。

2.2 设备维护可靠性

设备房标识系统在设计之初,充分考虑设备的维护的需求,结合RCM理论RCM,制定维护管理的步骤如图2所示。

图2 基于设备维护可靠性的维护管理步骤

设备维护管理是一个不断优化的过程,如图3所示,需要根据设备维护的历史资料,不断分析、研究影响设备故障的主要因素,不断调整、优化设备维护策略,才能更好地对生产设备进行维护和管理,减少设备故障发生RCM,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提高整体生产效率。

图3 基于设备维护可靠性的关键设备标识

3 结语

设备房标识系统是本着“为运营服务”的宗旨,融合了先进的设备维护和管理理念,为创造和谐的人机交互环境,为设计者、建造者、使用者、维护者等提供信息,综合解决信息传递、识别、沟通和更新等功能的整体解决方案。它的实施和推广将有利于地铁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有利于改善设备房维护环境,提高员工的维护效率。

参考文献:

[1]瞿德智,谢忱.TPM 在设备管理中的实践[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8.

[2]李志伟.浅谈设备管理与维修[J].机械管理开发.2002.

[3]李葆文.设备管理新思维新模式[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