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高中英语文化论文范文

高中英语文化论文范文

高中英语文化论文

高中英语文化论文范文第1篇

1.不同社会风俗和礼仪对高校英语跨文化教育的影响

社会习俗在英语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影响人们的言语和行动。对于不同的社会风俗,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将有不同的表达。与人交谈时,对于年龄和薪水等方面的隐私中国人与西方人是有差别的。中国人会问别人的年龄、收入、婚姻状况等,来表达对对方的关心。西方人通常认为这样的问题会暴露他们自己的隐私,这些问题使西方人感到不舒服。对待时间这个问题,中西方也有不同的观点。西方人比较注重时间观念,他们认为这是对别人的尊重,这是一种生活态度。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人不守时,这只是一种生活方式。中国人大多认为应该给别人做充分准备的时间,可以原谅别人迟到几分钟。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西方人喜欢看别人,因为他们认为这是一种尊重和眼神的交流。然而,作为一个中国女孩,并不习惯长时间看着别人的眼睛,与他人交谈时,当别人盯着自己看时会感到不自在。中国人的热情好客闻名于世。当一个朋友来家里做客,主人做很多好吃的食物,将有助于他们感情的加深。所以当外国人来到中国,如果主人没有意识到中国和西方国家之间的差异,会说“多吃点”。主人甚至给客人盛相对较多的饭,使外国人感觉尴尬。对于西方国家的人来说,当客人来家里吃饭,主人通常会说“Helpyourself”,希望客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还要适时地向学生介绍文化背景知识,扫清由于中西文化差异带来的障碍,帮助学生理解深层的文化内涵。

2.不同价值观和道德标准对高校英语跨文化教育的影响

大家都知道,谦虚在中国是传统美德,即使知道自己是优秀的,但在别人赞扬自己时,也要说:“你过奖了。”当别人赞美西方人时,他们会说“谢谢”。中国人提倡谦虚而西方人更喜欢自信。对于西方人来说,他们认为这是一种确认和尊重他人,而对于中国人而言,他们认为应该保持谦虚。在英语学习中,教师表扬学生并要求同学们为他鼓掌,学生会感到害羞,然后教师希望学生不要骄傲而加倍努力。这体现了“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思想。但在说英语的国家,学生从来不会隐藏他们的自信和快乐。人们会说“congratulation”来代表他们的祝愿。中国人崇尚集体主义,而西方人崇尚个人主义,所以不同的价值观必然影响英语学习观念。西方的独立意识强,每个人的生存方式和平等取决于自己的能力,个人的利益是第一位的,不关心其他人的事务。而中国人推崇集体主义,关注自己的利益,又满足他人的利益。所以在西方国家,人们更加关注自身利益,父母和教师不会给学生太多的干扰。在中国,教师要先教学生爱祖国,爱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最后是自己。中国的孩子总是会说“我爱我的国家,我爱我的父母”。在中国有一句话:团结就是力量。然而很少有讲英语的人有这样的想法。针对这些现象,教师要引导学生以外语为工具,对异文化进行探究,以达到对异文化更深的了解。随着外语水平的提高,跨文化教育的深入,人们将更好地理解文化的多元性,逐渐对异文化采取平等、开放的态度。在大学里,英语教学的课时非常有限,但学生在课余有充分的可支配时间,因此不能仅仅依靠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来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广泛阅读西方英语文学作品、报纸杂志和时事评论等材料,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电影、投影仪、互联网等)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加强高校英语跨文化教育的途径

1.提高英语教师的跨文化教学意识和教学质量

教师作为跨文化教育中的主导因素,应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如果教师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他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实现跨文化的培养教育目标。由于教师的跨文化教育意识较弱,缺乏一定的跨文化价值观,因此教师除了应当具备专业知识素养外,还应具备跨文化教育的基本文化素养和技能。从事高校跨文化教育的教师应该加强对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地理知识的学习。通过对比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了解其他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了解东方与西方世界之间的差异,以帮助教师认识和了解外国文化和多元文化,开阔跨文化视野。在教育和学习过程中,要强调培养文化意识,增强解决文化多样性问题的专业技能,加强跨文化意识和教育心理学研究。跨文化教育、跨文化比较等方面的学习也需得到相应的加强。在课堂中,教师要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高欣赏文化多样性的能力,并帮助他们建立处理文化差异的能力。教师文化视野的扩大,能帮助学生形成公平的文化意识和世界观。在语言和文化的密切结合中,教师可帮助学生体验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此外,英语教师也应该丰富英语语言学的基础知识,掌握大量如教育学、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他们应善于认识和了解英语学习规则,学习新的教育理论、思想和观点,选择和使用的教学方法应符合语言学习规律。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应该知道在外语教学史上的一些关键的教育学学派,适当借鉴前人的一些外语教学经验,了解教学改革的新趋势,以便他们能找到适合的教学方法,在外语教学中达到跨文化教育的要求。

2.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跨文化学习态度

如何让学生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是提高英语教学效果的一个关键。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语言和文化的比较,教师应明智地看待文化差异。一方面,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境使学生能够真正体验到文化的差异;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阅读书籍或杂志、实践交流,来体验到文化的多样性。根据文化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教师可以研究不同文化并且在跨文化教学中运用相关理论。教师应努力将教学重点从教师“教”转向学生“学”不能只传授知识,要从主题、文化研究的范围和方法等方面引导学生。他们可以定义跨文化交际的类型和范围,帮助学生学习语言表达的话语和通过话语内容学习文化。教师应鼓励学生培养文化平等和语言平等观念。在文化研究中,教师应克服文化偏见,消除从自己的价值观出发的限制。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文化策略和训练文化策略的机会。跨文化教育应贯穿于英语教学的全过程,通过文化内涵的继承来体现,教师要发展各种教法,将跨文化教育贯穿于阅读、口语、语法和词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扩大文化教育的内涵和外延,把整个英语教学看作是一种文化;可以改变一些旧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改变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和课堂教学模式,使教师和学生均扩大他们的思维方式。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内容不应局限于英语国家文化。跨文化意识有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它要求人们认识到从全球的角度考虑问题。它包括英语国家的文化以及非英语国家的文化,从而了解整个世界。因此,教师应帮助学生在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时有一个开放的心态,鼓励他们把英语作为语言工具来认识世界,形成全球和国际意识。

三、结语

高中英语文化论文范文第2篇

一英美文化的特点

文化是一个社会或民族的风俗习惯、社会道德伦理制度、科学技术水平、信仰、宗教的总和,文化集中反映了社会或民族的物质文化水平和精神文化水平,也包括了人类生活中的生活习惯、风俗礼仪等。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学习英语是现代社会复合型人才的必备素质,从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角度来看,英语教学中融入英语语言国家的文化是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科技、文化、政治、历史和风俗的最佳手段,同时也是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增进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最佳手段。

1中国文化同英美文化的差异

英国作为英语的发源国,受英国绅士文化的影响,英语中最典型的特点就是礼貌用语的广泛使用,可以说只要人与人之间有交流几乎都存在使用礼貌用语的现象。而在中国文化中“谢谢”、“请”通常表现为对外的交际场合,如在公共场所或餐厅等,在家庭环境中或比较亲密的朋友之间说“请”、“谢谢”等词语很少见,在中国文化里如果在家庭环境或亲密朋友之间说这些礼貌用语反而显得不恰当,通常会被受者认为“见外”了。

2英美文化的个性特点

英语国家比较尊重人的隐私,即使是很亲密的朋友也不宜询问和交谈,这是由于英美文化中崇尚独立的个性和人格自由的文化决定的。如在英美国家的文化中,打听别人的工资收入、年龄、家庭住址和其它个人隐私都属于侵犯他人隐私的不当行为,是被语言文化和道德文化所不能容纳的。

二高职英语教学中切入英美文化与素质培养

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加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如果不懂其起源国家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却希望很好地利用语言进行沟通是不切实际的。美国语言学家Hamels总结学生外语的学习背景时表示: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应包括五种要素,即听、说、读、写以及社会交往能力,也就是能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和谐交往的能力[1]。我国传统的英语教学中,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师和学生都比较重视英语的读写训练,但针对英美文化的学习和切入却通常被忽略。这是因为传统英语教育没有真正意识到文化对于语言的重要性,尤其是英语,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许多语言在不同的场景通常表达出不同的涵义,这与中国文化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演变成多样化的含义是一样的。许多初次踏入异国他乡的学生,发现自己学习了十几年的英语却无法同英语国家的人们哪怕进行最简单的沟通,这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对英美文化的不了解、不熟悉。曾经一名中国官员在美国考察时,受邀出席欢迎party,美国官员用礼貌性的问候对中国官员的夫人表示了问候,通常他们说:Your wife is so beautiful!中国官员在听随从翻译人员的翻译后,也用中国式的客气回答道:“哪里!哪里!”,随从翻译人员正是出于对英美文化同中国文化差异的不了解,随口翻译成“where!where!”另一则笑话是一位外企员工对上级领导交代一项任务表示胸有成足,当外籍领导问他:“Are you certain of that?”,员工本想表达对此事“胸有成竹”,而译者却直译成了“There is a bambu in my chest!”,领导听说下属胸里有一根竹子大为惊讶。

由于英语的重要性和国际交流合作的不断深入,学生们普遍对英语学习的热情高涨,但对英美文化的认识不足影响了学生们学习英语的效率和学习的成果,缺乏对英美文化的认知导致了我国学生学了十几年的英语,在开口与英语国家的人沟通时就表现出词不达意,甚至引起误会和对方的反感。许多出国留学的学生,虽然能在托福考试或GRE考试中获得高分,但一旦踏上国外的土地上的时候,仍难以理解国外文化的冲击,出现沟通困难的情况,使自己表现得无所适从。教师在教授英语时,也不应过分关注背诵词汇和做语法训练、考试训练,而应当积极引导学生提高学习英美文化的自觉性和从英美文化中体会英语魅力和学习英语沟通的能力[2]。高校英语老师要不断向学生阐明学习英美文化对学习英语的重要性,要阐明英美文化的引入对英语学习的作用,在讲授英语时,要通过文化的深入研究,可以将西方文化中好的东西借鉴引用,不好的东西要通过对中国文化的比较对其摈弃,通过对比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提高学生对中西文化差异的认识,提高学习英语的热情和技巧。

三高职英语教学中英美文化切入的方式

中国著名的英语教育学者胡文忠是较早研究跨文化意识交流在英语教育中的作用的,他通过举行英语讲座、开设英美文化展览、可设英美文化课程、开展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加深对英美文化的认识,并在日常英语教学中,通过文化对比的方式在英语教学课堂上切入英美文化,他的教学尝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由此可见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切入英美文化知识教育对教学是大有裨益的,以下是在高职英语中切入英美文化的方式:

1引导学生参与英美文化的调查、讨论

英美文化的切入既需要教师的因势利导,更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生参与英美文化的调查讨论是在教学中切入英美文化的重要途径。在进行课本教学前,教师一般都要求学生预习,在进行英语教学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针对将课本中提出的话题,让学生们自行收集相应的英美文化背景,调查相关话题中英美文化的相关知识,并在课堂上对此进行分析、讨论,以此带动学生提高学习英美文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在前期调查和收集文献中,既加深了对课文中的词语、词句和中心的了解,又加深了对相关文化知识和文化背景的了解。在《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册第四单元“Five Famous Symbols of American Culture”一文中,教师在课程开讲之前,要求学生主动调查美国标志性的文化背景,并延伸到美国标志性建筑、标志性语言、标志性物品上。学生们通过对这些主题的调查,不仅收获了对美国文化的深刻认识,也通过调查理解了文章的主题。同时在课程讲解的讨论中,学生们各抒己见,提高了课堂的参与程度,也提高了学生们学习英语的热情,更为学生们学习英语打开了一个自由、广阔的思路。

2通过教材渗透英美文化

通过教材渗透英美文化是高职英语教学中切入英美文化的重要途径,高职英语教材都是精选的英语中的优秀文章,文章中包含着深刻的英美文化背景,教师在讲授课文时,不应照本宣科,机械地讲解文章的中文意思,讲授文章中的生词,而应当结合文中表述的主题,发掘文章的文化背景,通过文化背景的讲解,进一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加深对英语语言和语感的学习[3]。例如高职英语教材中第4学期第三单元以讨论美国福利制度为主题,讲述一位接受政府救济的残疾人通过努力改变被救济现状的故事,表达了对新的福利制度的渴望之情。教师可以以文章的主题为中心,借题发挥,讲述英美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和欧洲各国的社会福利制度,并通过与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比较,让学生参与讨论各国福利制度的利弊和待改进的地方,通过渗透英美文化达到了学生深刻理解文章主题的目的。

3对比中外文化差异,体验英美文化特点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教材的许多内容都涉及中美文化、中英文化之间的差异。教师应当通过文化对比的方式使学生们了解中美文化、中英文化之间的异同,让同学们在理解中国文化的同时,了解英美文化同我们文化的区别。在对比中外文化的差异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辩证的观念理解和了解异国文化,给学生辩证思考的时间,让学生明确学习和了解异国文化并不是崇洋,并不是放弃自身文化而学习他国文化,而是要用包容的眼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尊重彼此文化的同时达到文化交流和交融的目的。在比较中外文化的同时,要学生注意英美文化的特点,以及由文化催生语言特点,要通过故事体会英语中的俚语、谚语的形成和用法,并通过英美文化特点分析英美各国相互之间交流的特点和注意事项,比如英美文化中忌讳询问讨论个人隐私如年龄、体重、收入等问题,为今后学生在同英美国家人员交流时打下一定的文化基础。

4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渗透英美文化

多媒体教学技术在高校中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英语作为一门实用课程,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渗透英美文化。英语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技术手段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与课文主题相关的文字、图片、影像、声音等,全方位地展现英美文化。学生对采用多媒体技术的欢迎程度和知识接受程度远大于传统的说、教、描述等教学方式。如在进行英文教学时,教师将一堂读写课程变成了播放影片《特洛伊》,影片中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和唯美壮观的战斗场面让同学们十分享受,同时影片中的西方神话色彩和地道的西方语言文化使学生从中也得到了熏陶。在观看完影片后,教师组织学生们通过讨论剧中的人物形象和历史背景,使同学们加深了对特洛伊木马这一历史背景的认识,加深了西方神话文化的认识,更重要地是培养了学生关注西方文化的兴趣,学生课后也会参与讨论和在网络上差异相关西方文化。通过多媒体技术的渗透,掀起了同学们对西方文化的学习热潮。

5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穿插对比切入英美文化

教师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学需要和教学大纲的安排,将中西文化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穿插对比,由此引入英美文化的学习[4]。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方、学生参与讨论法、提问法、自我调研法学习教材中的相关题材,同时教师还可以适当地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法对文章中的故事情节进行再现,通过穿插对比加深学生对英美文化的理解。

参考文献

[1]韩远飞.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与英美文化的输入[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06)。

[2]陈蕾.试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J].校园英语,2012(9).

高中英语文化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中英语 文化教育 文化意识 文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5.163

1 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现状

我国文化教学起步较晚,文化教学真正受到广泛关注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英语教学受传统英语教法影响很深,传统教法主要强调知识的系统讲解,包括单词、短语、句型、语法,课文中的阅读是讲解的重中之重,之后做大量的习题,老师认为学习了这些之后学生自然会掌握实际的语言应用,忽视了语言的交际作用。那段时期,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没有得到重视,文化教育也没有同英语的听说读写四项技能放在同等的位置,以至于学生在现实的交际中经常犯文化错误,不能够顺利完成交际目的。我国在《英语课程标准》中第一次把“文化意识”作为教学目标之一,要求实现7―8级文化教育目标,主要了解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科学、文化及在行为举止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情况。英语教学中应加入文化教学,这一点已得到英语教育界的广泛关注。然而,目前英语教学受到应试教育和教材内容的限制,老师和学生对文化教育不重视,高中英语课堂老师是主导者,学生仅是接受者,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差,在这样的情况下,文化教学不可能有大的发展。众所周知,语言和文化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二者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华的载体,学习英语的过程也是掌握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知识的过程。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不断,文化在交流中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应把文化教育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上。

2 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是21世纪世界经济全球化时展的要求。中国再加入世界经济贸易组织之后经济发展迅速,在世界经济大环境里也占有一席之地,面对经济全球化的竞争,更需要高级人才的支持。英语已经是世界通用语言,因此,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以适应21世纪的历史发展趋势。

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是学习一门语言的内在要求。语言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在英语教学中,只学习语言而不学习文化,语言学习就会变成无源之水。学习一种外语不仅要学习语音、词汇和语法,还要掌握目标语国家人的思想、情感、价值观念、行为等。因此,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认真学习语言背后所蕴含文化的意义,理解其语言中正真所表达的含义,以便于更好地跨文化交流,高中外语教学应包括文化教育。

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要求。21世纪跨文化的交流已成为主流,为了适应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不可避免要与世界其他国家进行文化之间的交流,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就更为重要。高中英语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助于英语的应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应结合课本和学生的认知,逐步向学生介绍文化知识,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使他们提高对异国的敏感性和鉴赏能力,为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打下基础。

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有利于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英语阅读教学一直以来都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点,但同时又是学生最难翻越的高山之一。对于大多数中国的学生来说,阅读是学习英语的主要手段。在高考的卷子中阅读的分值占的比较大,阅读理解是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而高考中的阅读题往往加入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文化,这就给学生阅读理解增加了难度,学生如果不了解文章中的文化背景知识,就很难理解整篇文章,做题就容易做错。教师在教英语阅读时,要向学生讲解文章所涉及的文化知识,文化背景知识的导入,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文化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3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如何进行文化教育

加强教师的文化知识能力。现代的教师在专业知识和基本理论有了一定的提升,但大多数教师的文化知识不足,对英语国家的文化了解的不够深入,这将直接影响学生的文化意识。有的教师由于自身和高考的压力,也不愿意花太多时间教文化知识上,怕耽误正常的教学。为了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目标,教师应加强自身的文化知识储备,教学过程中将文化教育和英语教学结合起来。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热情。高中英语教学中,大多数老师还是主导地位,我们应转换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毕竟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有关英语国家文化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增加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兴趣。

高中英语文化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文化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5-109-01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文化渗透扮演着重要角色。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生活方式的集中体现包含了传统观念、风俗习惯、社会习性、价值趋向、和社会语言。阅读作为我们学习一种新语言的有效方式,它不仅仅只是积累单词和语法,更是一种积累阅读过程中文章中更深层次的文化。一般而言,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文化渗透能够丰富语言的内涵,促进语言的发展。学生能够充分了解国外文化知识,能够有助于学生的英语语音的学习,从而更好地使用语言。接下来,笔者从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实施文化渗透的意义和策略两方面阐释主题。

一、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实施文化渗透的意义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全球化趋势下,国际间的交流越来越大地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因而只有熟悉自身文化,在此基础上更多地了解其它国家的文化,才能更好地发展我国经济,这就需要更多了解我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人才,所以我们应该重视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文化渗透。

1、文化渗透影响着民族精神、国民素质

我们都知道,语言是依存特定文化背景而产生的,只有深入了解语言所处地的文化才能正确理解语言所要表达的深层含义。能够全方位地帮助我们认识世界、认识自身文化,从而更加全面了解英语。能够在高中英语课堂中,有效地渗透文化,能够更深地理解所学语言的深层含义,能够准确把握具体话语的潜在内涵,增进文化的了解,有助于学生对民族精神的深层体会。

2、实施文化渗透是语言教学目的的关键

教师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因此,通过介绍英语所在国的文化背景,让学生对英语文化有着更深层次的了解,从而帮助学生更恰当、有效地运用语言。这就需要教师在传授基本的词汇和语法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渗透英语语言与文化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这种文化渗透方式可以强化学生直接理解和记忆英语,更好地完成英语的学习。教师在高中英语课堂上,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经常使用成语、谚语、典故、传说等等,并且给学生详细解释来由和原委,引导学生通过透彻领悟英语所处国的文化内涵之后,通过比较与评价中西方文化,发现中西文化的融合与差异。在逐步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的前提下,让学生在吸收西方文化的过程中能够发现英语课堂的魅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英语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二、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文化渗透策略分析

1、图式理论法

图式理论一般被用来解释阅读理解的心理机制,基本上没有直接用于文化渗透课堂之中。本文笔者提出的图式理论法指的是,通过多姿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激活学生掌握的背景知识,不断丰富新的文化背景知识,指导的英语课堂教学,从而达到理解的最终目的一种教学方法。

高中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语言知识,文化的差异会阻碍他们在阅读过程中进一步学习新知识。所以笔者认为,以图式理论方法给学生指导,经常使用图式理论让学生接触更多国外的文化背景知识,这种方式有助于高中英语课堂阅读教学。在一定的积累之后,越来越多的文化背景知识能够被学生所认识,掌握,知识就会在学生大脑中形成无数个图式,这些图式令读者在遇到类似的文化时起到帮助理解的作用。

2、文化渗透法

文化渗透法指的是将文化因素渗透到语言教学的过程中,用文化讲解保证语言教学的顺利进行。在英语课堂教学时阅读材料中,包含词义(包括习语和典故)挖掘法、语法语篇提示法和翻译对比法。例如,翻译对比法指的是在对阅读材料中的某些句子进行翻译时,可以讲那些突出反映英语语言国家文化特征的词汇、习语、典故、句式、篇章结构和文体风格等语言项目提取出来,与母语进行比较,选出最佳的翻译方式。英语中常使用含有形式主语和形式宾语的句式,这种句式可以表示一种客观性,充分表示了英美人注重形式思维的特征。学生如果了解了英语语言国家的这些思维特征,语言交际中就会使用更地道的英语与人交流。

综上所述,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文化渗透,通过文化渗透法和图式理论法进行教学,主要是在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教学,以图式理论方法来指导英语阅读,运用语言、内容和形式等不同的图式来实现高中英语课堂阅读教学目标。对阅读教学细节的深度把握,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振环.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实施文化教学的案例研究[D].2013.

[2] 肖仕琼.跨文化视域下的外语教学[M]. 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2010.

高中英语文化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高中英语教学 文化教学 跨文化意识

语言用于认识和描写世界,是文化信息的载体。人们在与自然的共存与抗争过程中积累经验、认识世界,然后通过语言描述、存储和交流。语言的基本单位词汇,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各个国家历史发展、居住环境和价值观念的不同,其文化也存在着一些差异[1]。学习语言就必须了解这些差异,丰富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需渗透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一、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跨文化意识的必要性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新课标》)对跨文化意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指出文化意识包括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新课标》在课程目标结构图中,把文化意识列为学生综合行为表现的一个方面,在高中六级到九级的具体课程目标描述中也分别涉及了文化学习目标,如:六级要求学生能体会交际中所使用语言的文化内涵和背景;七级要求学生理解交际中的文化差异,初步形成跨文化交际意识;八级要求学生了解交际中的文化内涵和背景,对异国文化采取尊重和包容的态度;九级要求学生能关注时事,具有较强的世界意识[2]。

随着中国政治经济的发展,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中国走向世界,世界了解中国的机会越来越多,而中国学生较早选择出国留学趋势也日益明显,期间会出现很多的文化碰撞和冲突,他们都需要学习、掌握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时的实际技能。这些都要求我们在教学时要时刻关注文化意识的培养。

二、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跨文化意识培养的策略

1.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在阅读教学中强调文化意识。

不论何种教材,始终以阅读为每个单元的主线,但阅读绝不仅仅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目的,而是在阅读中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根据《新课标》编写的各套高中英语教材中都设计了文化知识内容,为实现《新课标》中提出的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学目标准备了素材。如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的“English around the world”、“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Canada――The True North”、“Cultural relics”、“A taste of English humour”、“The United Kingdom”、“Art”、“Poems”等,介绍了英语国家或者我国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等。北师大版和外研版在学生用书的各个单元设计了Culture Corner板块,专门介绍与本单元话题相关的文化主题内容。在教师教学用书中设计了专门的文化意识目标,这些都是以知识本文教学模式(knowledge-based approach)为主,把文化作为一种显性的知识融于语言教学之中,使文化内容在教材中凸显,直观地向学生展示了跨文化意识的培养目标。

在阅读中的文化意识培养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如融合法和附加法。融合法就是在教材和教学方法中适当地将文化知识融合到课文教学中去。让学生在学习语言中不知不觉地得到文化教育。例如:人教版模块一,Unit 3 “Travel Journal”,在“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英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中,其文化意识目标定为:了解我国的旅游资源,以及旅游与文化的密切关系,了解出境旅游应注意的文化差异,以及对异国文化的欣赏和尊重。但在本单元中,并没有过多涉及旅游与文化及出境旅游应注意的文化差异,故教师在教学时,应有目的、有系统地融合文化目标意识,并加入相关国家的文化风俗介绍,如本单元提到的湄公河沿岸国家Thailand,Laos,Cambodia,and Vietnam,让学生欣赏和尊重这些异国文化,为今后可能的出行减少文化冲突。

对比分析法和讨论法也是跨文化语言教学中的极为重要的方法,有“比较才能有鉴别”。例如:模块四Unit 4 “Body Language”教学中利用图表分析对比表明:相同的body language在不同的国家意思不同(表一),而不同的国家在相同的场景下body language也会有所不同(表二)。

读后组织学生讨论:Why should we be careful of our own body language?

讨论的目的并不一定是让学生达成共识,而是让每个学生都能表达自己的想法,使学生在讨论中学会了解、尊重异国文化;使他们在了解异国文化的同时,也不断地汲取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在语言教学中有意识地结合文化习俗进行讨论,目的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一种容纳异国文化的宽容心态。通过对比分析和讨论,可以培养学生对异国文化的敏感性,以及尊重、正视异国文化的态度。

2.在词汇教学中融入文化意识。

新课标对跨文化意识的要求,除了泛指的文化意识之外,七级目标中明确地提到了“理解英语中的常用成语和俗语及其文化内涵;理解英语交际中用典故和传说;初步了解英语语言与英语国家文化的关系”[2]。例如:You are the apple of my eye.许多学生误解为“你是我眼中的苹果”,实际含义是“你是我的掌上明珠或最珍贵的人”。“Apple of one’s eye”来源于《圣经》故事,寓意:瞳孔,比喻掌上明珠或最珍贵的人或物”。十字架(cross)是基督教最显著的标志之一。在基督教徒心中,cross代表“神圣”,当遇上危险,就要用右手在胸前画十字,表示祈求上帝的保佑。把中指和食指交叉搭住这个动作,可以用来表示祈求上天保佑,使一切得以顺利进行。“I will keep my fingers crossed for you.”就是“祝你好运”的意思,“Keep your fingers crossed for me.”就是“请为我祈祷”的意思。张国扬在《外语教育语言学》中指出:“在外语教学中若不结合目的语的文化背景因素来进行教授,是很难达到使学生正确地理解和恰当的使用这些词汇的目的的[3]。”

在词汇教学中,教师还需关注相同词在中西方文化内涵的差异。如我们常说“望子成龙”,直译就是“I want my son to become a dragon.”。在我们中国人看来,“龙”是神圣、帝王的象征,但在英美人眼中却是凶猛邪恶的象征。我们常见的颜色也各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如:red在汉语中是喜庆,在英语中却是表达愤怒;green在汉语中是表示希望和春天,在英语中有时却表达缺乏经验的green hand,以及羡慕嫉妒的green-eyed……不仅动物和颜色词汇所表达的文化内涵不同,而且有很多实际意义与字面意义并不相符的英语词汇,还有丰富的词根词缀,所以英语词汇教学不仅关乎语音和语意,词汇承载的文化蕴涵也是不可忽视的。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到在高中阶段的英语词汇教学中要重视词汇的文化背景,理解词汇背后的文化内涵。英语教学中引入文化背景知识,既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3.在日常交际用语和实际生活中关注跨文化差异。

在高中英语教材中有许多的交际功能项目,如招呼、问候、致谢、致歉、告别、打电话、请求、邀请等交际用语,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其用法也不相同。中国人含蓄、谦虚、礼让,西方人也彬彬有礼,但其交际语言却大不相同。例如:

――I’m sorry.That wasn’t of much help...

――Oh,?摇?摇?摇?摇.As a matter of fact,it was most helpful.

大多数中国学生会选择“It doesn’t matter.”(字面意思“不要紧,没关系”),而西方人则会说“Thanks anyway.”。大部分中餐馆在外国客人离开时有礼貌的员工都会用最好的英语说“Welcome again”,字面翻译“欢迎再来”。外国客人可能诧异,我还没离开,怎么能欢迎我的到来呢?实际应该说:“Thank you.Please come again.”曾经有一则笑话:一外国友人对一中国朋友说:“Your wife is very beautiful.”中国朋友答:“Where,where.(哪里哪里)”外国友人迟疑答道:“Her eyes,eyebrows,nose,mouth,and...”笑话归笑话,但其中包含的交际文化差异却值得我们在英语教学中给予关注。

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少不了旅游,旅游景点少不了提示牌。提示牌语言中文简洁明了,但翻译成英语有时候就要谨慎。如某处有一块警示牌“小心滑落水中”。其意思中国人一看就知道是要你小心一点,不要滑落水中。结果英语的翻译是“Careful slip into water.”变成了“小心翼翼地滑落水中”,初来咋到的老外看了肯定愕然,了解中国文化的老外则可能哈哈大笑。还有某处路旁的一个不起眼的厕所边一个提示牌上写着:“臭味不留,心情自然好”,翻译是“If it does not remain,mood nature good.”这个翻译估计老外看了以后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某地还有一条醒目标语:“思进思变思发展”,概括为“三思”,其翻译为“Think thinking thought development”,这只有在本国的政治文化环境下,我们才能明白。语言离不开其置身的文化环境,只有充分了解其文化背景,才能真正理解并得体地运用语言。从跨文化角度来看,文化教学的目标就是提高跨文化意识,即中外文化差异的敏感性、鉴别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

4.利用媒体网络等资源引导学生间接或直接体验文化。

现代电子技术为英语学习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教师要利用多种媒体渠道指导学生上网阅读,可选择纯正、地道的英语,大量的英语学习软件也是学习英语的好途径。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听外国文化专题讲座,观赏外国原声电影、看英语电视节目等,让学生在相对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能够较直观地学习体验目的语国家文化,丰富文化知识内涵。如果学生没有机会面对面和外国人接触和交流,那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取更便捷的网络交往形式,学生通过网上直接与外国人聊天并接触实际生活中的英文信件,有更多机会了解目的语国家的方方面面,在交往的过程中形成合理的文化意识和能力。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高中英语教学对学生跨文化意识培养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不仅要有足够的语言知识,而且要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具备良好的跨文化意识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进行文化导入,不仅要将有关的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更要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了解西方文化,提高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采取相互尊重、互相包容的态度,从而更准确、更得体地使用语言,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以实现外语教学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宋德龙.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与测试策略的研究[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8,(8).

[2]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张国杨,朱亚夫.外语教育语言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4]沈银珍.多元文化与当代英语教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5]汪榕培,王之江.英语词汇学高级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6]王笃琴.英语教学策略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7]王鑫.大话单词――你不可不知的词源故事(第二版).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

[8]商三英.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导入文化知识的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8.

[9]曹洁.高中英语教材中文化内容设计的问题及改进建议[J].英语教师,2009.

[10]Kirk Kenny.笑死我的英文书.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

高中英语文化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语言 文化背景知识 文化意识 文化缺失 文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143-01

《英语课堂标准》提出,要“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是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考、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但目前我国高中英语教学中,受到应试教育和结构主义理论的冲击,教师过多地强调语言知识的传授忽视了文化知识的导入和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我们要端正英语教学思想,使英语教学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和需要。

1 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有些社会学家认为,语言是文化的基石――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从另一个方面看,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可以说,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文化是形形的,语言也是多种多样的。由于文化和语言上的差别。互相了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常常遇到困难。学习一种外语不仅要掌握语音、语法、词汇和习语,而且还要知道择这种语言的人如何看待事物,如何观察世界;要了解他们如何用他们的语言来反映他们社会的思想、习惯、行为;要懂得他们的“心灵之语言”,即了解他们社会的文化。实际上,学习语言与了解语言所反映的文化是分不开的。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有些社会学家认为,语言是文化的基石――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从另一个方面看,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

英国语言学家多拉(R.Lado)指出:“我们不掌握文化背景

知识,就不可能教好语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到语言。”海母思(D.H.Hymes)指出,仅仅学习某种语言进行交际是不够的,还必须具备使用那种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必须懂得什么时候使用何种得体的语言形式,怎样以适当的方式表示客气或是不客气,友好或是不友好等等。可以说,“语言的 使用规则实际上是基于这种语言所属文化的各种因素。”

因此,语言不仅仅是一套符号系统,人们的语言表现形式更受语言赖以存在的社会文化的制约和影响。文化内涵是语言交际的具体内容,文化意识是语言交际的思维基础不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只是形式,而不注意语言的内涵,就不可能真正掌握这种语言。

2 英语教学中文化渗透的重要性

2.1文化教学有助于避免在今后的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文化错误”

为什么西方的笑话,在中国笑不起来?为什么在中国广为传颂的传统美德“谦虚”,在西方则被认为是无能的表现?在东方,更强调集体表现和集体主义精神,在西方,则强调个人表现和个性张扬,他们认为,不愿显露自己才华的人,是不可思议的和奇怪的。以上问题的症结,归根到底是文化差异问题。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经常出现的文化错误主要表现在称呼方面、问候语方面、对赞扬的反应方面、谈论的话题、词语以及文化内涵方面的差异等。如:用How much money can you earn a month?来表示对外国人的关心,殊不知这是一句冒犯的问话,侵犯了别人隐私,会激起对方的反感。中国人以谦逊为美德,如当外国人称赞中国人某一方面的特长时,中国人通常会用You are overpraising me (过奖)或Where,Where(哪里,哪里)来应酬,这往往会让说话者感到你在怀疑他的判断力;中西文化的差异还有很多,如熟人,朋友间见面打招呼时的差异,中国人见面多问“你吃了没有?”“你到哪里去?”而外国人则说“Hello”。在英语教学中,可以将日常生活交往中的中西文化差异进行总结归纳,中国人与英语国家人士初交时谈话的禁忌可归纳为四个词:I, WARM, where, meal。I代表income;第二个词中W代表 weight ,A代表age,R 代表religion,M代表 marriage。由此而引出“七不问”:不问对方收入,不问体重,不问年龄,不问,不问婚姻状况,不问“去哪儿”,不问“吃了吗”。这样可使学生对与英语国家人士交谈的禁忌有更清楚的了解。

2.2文化教学有助于实施情感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英语知识的学习

美国教育家斯宾赛提倡“快乐教育”,要尽量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带着快乐的情绪去学习知识变求知为一件快乐的事。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师生情感的融合,就能激励起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学生获得情感的满足,从而更好的完成学习目标。因此,适时适量渗透文化知识教育,尤其是跨文化交际中需要注意的知识 ,恰是调动气氛的良好工具。

2.3文化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形成正确得体的交际,培养学生的世界文化意识

高中英语文化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文化背景 文化导入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教学方式普遍存在着教学模式程序化、教学思想形式化的弊病,教师只着重对单词与文本概念的灌输,以死记硬背作为主导教学模式,配合单一枯燥的口语训练,在降低高中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造就了学生呆板的学习思路。高中阶段是培养学生英语素养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的职责不仅是渗透教材知识,更要进一步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宽学生的视野,强化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基于这样的认识,我现针对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文化的导入展开论述,以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英语素养,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一、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的导入原则

1.关联原则

语言是一门艺术,在当前世界上已知的五千多种语言中,在现代文明的影响下虽然各种语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但却始终保持着本质的差异。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有限的教学时间很难将中英文化的差异全部呈现出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遵循文化导入与教材之间的关联性原则,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2.适度原则

高中英语教学的任务和目标是建立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的基础上的,文化导入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导入文化背景需遵循适度原则,以确保通过教学使学生各项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3.批判原则

牛津高中英语教材取材于各种英文原著,原著中的英语篇章是带有浓郁文化气息的,而编者在选择和编辑英文课文时以中华民族的价值观为导向,因此教师在导入文化背景过程中,需遵循对教材的批判性原则,使学生客观公正地对待文化差异。

二、课前营造文化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在课前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是融入人文思想,加强学生对英语背景文化认识的重要举措。首先,教师可利用固有的环境资源,如教室一角、黑板报、学习园地等教学场地,针对课题营造文化氛围,使学生在进入课堂的那一刻即提起对本课的学习兴趣,深化学生对英语文化的认识。

例如:牛津高中英语模块9 Unit 1中出现单词:country,而在学生已学过的知识里,nation、state、power虽用法不同,但都具有国家的含义,因此在这一课中,教师可将这些单词在不同文本中的应用制作成标语在课室中展示出来,或以纯文本的形式展现,或配以图片,以加强学生对英语文化背景的认识。

此外,教师还可在课前设计对话情境,如在学习新课前,提取几分钟采用师生、生生互动的形式,对话的内容取材于上节课所学过的知识,在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的同时,也有利于学习氛围的形成,使学生在对话语境下感受其与母语文化的不同,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

三、课中揭示文化内涵

在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心,而在阅读教学中,阅读与思考又是密不可分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揭示英语的文化内涵需以阅读教学为切入点,主要体现在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同一个英语词汇存在着不同的含义,并由此形成认识,从而起到启发与教育的作用。

例如在新学期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第一课上,笔者首先在黑板上写下这样一句话:

Please say a few of you have learned the English words?

看到有的学生不太理解,笔者释义:请说出几个你所学过的英语单词?这时有的学生回答:White.笔者迅速抓住这一契机,对学生进行引导:

师:White是什么意思?

生:白色。

师:还有其他含义吗?

学生默然。

师:在西方国家,White又是一个姓氏。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还需注意这个单词的不同用法。此外,白色在我国是一种肃穆的象征,是葬礼上的主要色调,而白色在西方却代表着纯洁与坚贞,同时还是权力的象征。

对于学生而言,这是一种积极的引导方式。这可以让学生在以后的阅读过程中注意不同词汇的不同用法,培养学生在英文写作中能够灵活运用不同词汇的能力,加深学生对英语文化的认识。

此外,对照学习中英语过程中的差异,从语法的角度加强学生对英语文化的认识,也是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例如,牛津高中英语模块8 unit1的work book中首次出现了由14个字母所组成的英语单词:characteristic,结合每个汉字都有其单独音标这一特征,通过对照这一英语单词,使学生更直观、深刻的了解中、英语之间的文化差异。笔者在授课时尝试采用音标法让学生记住characteristic这一单词,即:Kæ;rikt’ristik,根据音标,可帮助学生发现该单词中每个字母的发音规律,从而更牢固地记住单词的发音。

四、课后拓宽文化视野

高中英语教材并非学生学习英语的唯一资料,长期而反复地在课堂上渗透文化背景是极其枯燥的,因此,教师可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更多地开展课外阅读,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英语文化背景的知识。首先,教师可在课堂总结时为学生推荐一些如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法律、习俗等方面的相关文献,并在课堂开篇让学生以此为题开展交流活动,或让学生在课余自制有关方面的幻灯片、视频等,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进一步了解中外文化的差异,加强学生对英语文化的认识。其次,教师还可从高中生感兴趣的方面入手,如让学生在课后学习英文歌,看英文电影并用英文写出自己的心得,或用英文给同学、教师、远方的亲友写一封信,学习一些有关英文办公软件的基础知识,等等。通过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性学习,可提高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应用能力,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中外文化差异,从而强化英语教学的效果。

高中英语文化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文化意识;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文化导入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31-0035-01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不能孤立在文化背景之外而进行单纯的词汇、语法等的讲解。因此,教师在提高学生词汇量、培养语法能力的同时,还要注重对文化意识的渗透。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仍然不够理想。本文探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一、精选信息,培养文化意识

教师在进行英语词汇教学的时候,对于文化信息要加以甄别。要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思想水平对文化信息进行筛选,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英语理解能力。首先,教材是英语教学的基础,也是学生学习英语文化信息的源头,在进行文化意识教学的时候不能脱离教材。其次,教师要留意一些时事和生活中的文化信息,因为这些信息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和社会性。经过精心选择,结合教材内容呈现给学生的时候,学生会更感兴趣,学习也会更积极主动。例如,教学“Earthquake、Erupt、Tsunami、Typhoon”等与自然事件相关的词语时,教师可以选择地震、火山、海啸、台风等照片展示给学生。然后解释这些自然现象的产生原因,让学生在记忆单词的同时对这些自然现象的产生和背景有所了解,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探讨用法,感受文化语境

对于英语词汇学习,除了需要记忆它的写法,还需要探讨英语词汇的用法,因为不同的词所表达的含义也是有所差别的。像介词“on、at、in”一样,有些英语单词要在特定的语境下才可以使用。因此,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对词汇进行深入分析与对比,分析它的使用环境和使用方法,让学生在学会词汇用法的同时,感受其文化语境。例如,牛津版教材模块7中介绍了单词“command”的具体用法和文化背景。这个单词的含义是“要求、请求”,在英语中可以用于祈使句。教学这个词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其引申讲解,与学生一起探讨英语文化中的“祈使语气”,建立“以点带面”的英语知识网络,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需要注意的是,在运用一些词语进行文化知识的讲解时,教师要注意语境的区分。课本内的单词一般都应用于比较大众化的语境,其针对性不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特点,对词汇的含义有选择地进行讲解。

三、追根溯源,体验文化背景

对于英语俚语、熟语和习语的教学,不能只为学生单纯地讲解单词的结构和意义,还要为学生深入讲解文化背景。这些词,与西方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以及地理位置等相关。教师要从词汇的来源入手,为学生讲解词汇的深刻含义,帮助学生加深记忆和理解。例如,2016年江苏高考英语单项选择第35题:―Jack still can’t help being anxious about his job interview.―Lack of self-confidence is his( ),I am afraid:A. Achilles’heel,B. child’s play,C. green fingers,D. last straw。这是典型的对于习语的考查,答案A如果按照字面翻译是“阿基里斯的脚踵”,很显然这样的翻译与题目所给的意思不相符。事实上,这个俚语源于一个希腊神话里的典故。Achilles 是希腊联军的战将,传说他的母亲是海神的女儿,母亲生下他后,想让他健壮永生,就把他放在火里锻炼,又捏着他的脚踵在冥河圣水中浸泡。因此,Achilles身体的其他部分刀枪不入,只有母亲捏住的脚踵因为没沾到冥河圣水而变成他的唯一要害。在特洛伊战争中,Achilles 英勇无敌,而后来太阳神阿波罗把Achilles的弱点告诉特洛伊王子,Achilles就这样被杀死。了解这一词语的来源,这道题的答案就很明显。

四、比较差异,促进文化交流

学生的母语是汉语,而英语在文化背景、表达方式等很多方面与汉语是有一定差异的,这也是学生学习英语比较难以解决的一个难题。开展英语教学,不仅是让学生掌握英语交流能力,而且还要让学生在了解西方文化的同时,将中华文化传播出去。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一些单词与汉语的读写和表达方式进行比较,帮助学生从母语的角度去理解英文,进而提高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效性。具体来说,英语教师在教学时要为学生多创造交流途径,加强对英汉词语的比较学习。通过文化背景和表达习惯的比较,帮助学生有效地进行英语词汇学习。比如“perfect”表示“极好的”,教师可以设计多个不同的语境,将这个词应用到其中,再让学生比较“Excellent、Wonderful、Great”等,实现英语词汇的比较与理解。

五、结束语

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关键,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要想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更深入地理解英语词汇,教师要深入挖掘英语词汇的文化内涵,让学生从源头去学习英语,并在此基础上对英语的语言背景、语言文化和地域文化有充分了解。只有这样,学习英语才可以成竹在胸,英语教学效率才能切实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董辉.浅议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J].辽宁师专学报.2014(02).

高中英语文化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高职英语;文化教学

一、以英语文化为话题进行课前讨论

所谓英语课前讨论是指在正式上课之前教师选取与课堂相关的话题,利用三五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讨论。对于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来说,由于教材中没有单独地对英美文化进行介绍,所以教师要想进行文化教学,就必须将文化教学穿插到每个单元的话题当中。英语课前的话题讨论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而且《大学英语》中有不少课文就是介绍不同国家的习俗、礼仪、地理概况和风土人情等。把这些文化知识点当成课前讨论的话题,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在讨论中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英语语言背后的文化,从而对英语语言有一个完整系统的了解和认识,增加了学生学习课文知识点的兴趣,提高了学生进行英语自主学习的能力。比如,在大学英语第二册的第二单元Western Manners,School Manners,Table Manners中,教材介绍了关于西方礼节的一些学校、餐桌等礼节,教师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可以围绕课文的内容增添更多、更广关于社交场合应注意的其他一系列事项,如如何写请柬,在不同的场合该如何着装,与陌生人见面应该如何打招呼,宴会中途离开应该注意的事项,怎么向别人介绍自己等等。通过这样的话题讨论,学生不仅增强了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加深了对英语文化、英美国家的认识和了解,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

二、在课堂上进行英语文化教学

课堂是进行英语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英语文化渗透的重要场所。高职英语教师要抓住课堂教学的机会,扮演好“文化交流使者”的角色,将文化教学纳入语言教学的各个环节,在传授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等语言知识时加强文化教学,为学生创造学习外语所必须的“文化语境”,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加深对英语文化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一)讲解中英文化的异同,在比较中进行文化教学

语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如果学生对于语言背后的文化不甚了解,那么,很多特定语境下的语言就不能有正确的理解。比如,I’m not exactly a Rockefeller myself. How about McDonalds?很多同学对这句话不是很理解,主要是因为这里涉及了两个具有特指性的专有名词――Rockefeller和McDonalds。如果学生对美国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就会知道Rockefeller是指一个人――洛克菲勒,他是美国大财团的垄断资本家,McDonalds就是麦当劳,在这里指美国的经济便餐馆。有了这样的文化背景,学生就很好翻译这句话了。“我也不是富翁,去经济便餐馆如何?”如果学生不知道这样的文化背景知识,那么就很难正确理解语意。所以,英语教师在高职课堂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多讲解一些英语文化的背景知识和英美国家的历史文化,可以与中国文化习俗进行比较讲解,在这样的比较中让学生体会语言文化的不同,加深对英语文化的了解,避免望文生义。例如,sweet water(淡水),white coffee(加了牛奶的咖啡),sit at somebody's feet(做某人的追随者),这样的词语学生很容易做出错误的理解,因此,教师在讲解时,不仅要讲解词义,而且必要时可以讲解与此相关的文化背景,让学生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在巩固了知识点的同时,也增加了学习兴趣。

(二)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手段进行文化教学

多媒体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于英语课堂教学中,高职英语教师也可以多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加强对英语文化的教学。

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学习英语文化

高职英语教师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可以多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向学生介绍英语国家的文化,如用图片、教学录像、经典影视作品等,不仅使学生了解外国的地理状况和风土人情,对英语文化获得直观的感性认识,而且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师可以利用教学录像带和电影的播放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英语国家社会文化的各方面,在这样的观看中让学生自觉地学习到相关知识,如在吃穿住行、日常交往中的各种细节等。

2.利用多媒体多听一些英语文化素材

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单靠课本上的几篇文章是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的,因此,需要教师拓展多种途径,增加学生学习的机会,而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多听一些原汁原味的英语节目,就是进行英语文化学习的好途径之一。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收听VOA、BBC的广播节目,这些节目中经常有关于本国或世界历史文化的内容,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利用课外活动进行英语文化教学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想对英语文化有所了解,还需要教师组织有效的课外活动,在课下进行英语文化的渗透,给学生创造了解英语文化、培养交际能力的机会。比如,教师可以举办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辩论赛,在竞争中加深学生对英语文化的了解;也可以创办英语角和英语沙龙、举办英语晚会等。这些活动都可以使学生通过多渠道、多方位了解英语文化,增强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进而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英语文化。

综上所述,英语学习属于第二语言学习,而语言的表达必须要建立在一定的文化基础上,学习第二语言必然要输入第二文化,以便提高学习者对第二语言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因此文化教学是高职英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此,在高职英语课堂中,教师要通过课前、课上、课下等不同途径进行文化知识的教学,把文化教学融入到英语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通过学习文化更好地学习语言、应用语言。

参考文献:

1.卢敏,《高职英语文化教学初探》,《考试周刊》,2009

2.鞠桂红、李春红、夏德习,《英语文化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引进》,《现代企业教育》,2010

高中英语文化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文化意识;英语文化;英语教育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不仅仅是一套符号系统,人们的言语表现形式更要受语言赖以存在的社会习俗、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所谓文化,它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包括各种各样外显和内隐的行为模式。故英语教育中的教学目的决不只在于文化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文化意识的培养。

1文化意识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现代语言学创始人索绪尔提出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主要由语音、语法、词汇、句法等组成。对于语言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种是把语言看成语音、语法、词汇的总和,或者仅仅看作一种符号系统;另一种是认为语言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认为语言的使用脱离不开社会环境。语言是在人类社会的交际活动中约定俗成的,其最主要的功能就是交际功能。

长期以来,在英语教学中培养文化意识一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在教学实践中,似乎认为掌握了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就能理解英语和用英语进行交际。然而由于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不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英语学习和英语交际中失误迭出,歧义误解频繁乃至造成更大的损失。如freeze这个词的基本含义是冰冻、结冰,而在一个私人拥有枪支的美国社会中,一位留学生因听不懂美国人口语中的“freeze”(站住、不许动)而被警察误杀。在美国社会中,“freeze”是人人皆知的日常用语,假如这位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这点文化知识,就不至于付出生命的代价。这是由英美的文化所触发的定向思维,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2对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认识不足的分析

语言教学是以文化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为目标。为什么高中英语教学却只停留在语言形式的表层,而不能培养文化意识,挖掘其深层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呢?笔者认为有两方面的原因。1)考试内容所起的决定作用。长期以来,无论是大考还是小考,涉及的基本都是对语言形式本身的考查:辨别单词的发音,改写单词的语法形式,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等,很少涉及语言背后所附带的文化内容,学生也就得不到应有的知识。2)高中的英语教学很少为学生提供真正与外国人进行交际的机会。如中国人见面常问“您去哪儿”,这本是极其平常的寒暄用语。

不了解西方人士的隐私观念,在和他们打招呼时,会自然而然地运用“whereareyougoing”这样的句子,势必会引起对方不必要的误解,以为问者图谋不轨,有意探询隐私。

3高中英语文化意识的培养方法

首先,教师必须做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结合语言材料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如在中国称上年纪的人为“老”,表示尊敬,可在西方,“老”却意味着衰朽残年,去目无多,因此西方人都忌讳“老”,都不服“老”。美国的老人都不喜欢别人称其为老人(old people)。一位美国老太在中国旅游,艰难地爬山时,有人上前去搀扶她,却遭到老人的拒绝。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呢?因为在美国,老人养成不服老、坚持独立的习惯。所以,在美国都用“年长的公民”(senior citizens)这一委婉语来指代老人。这样,就在学生的头脑里形成“文化差异”及“文化差异所导致的语言差异”这样两个概念,使其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其次,从英语教师本身来说,在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的同时,教师也应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教师应具有对文化的洞察力、理解力,才能给学生提供教学文化意识的氛围,并树立一个学习的榜样。

4教学过程中如何将文化意识与教学相结合

在英语教学中应树立文化意识,应在传授语言的同时同步传授文化知识。以下分别从词汇、语篇教学两个方面分析高中英语文化导入的课堂教学策略。

4.1揭示词汇的文化内涵

词汇教学的难点是某些词语的文化内涵。即使如helio、pardon等形式上极为简单的表达,困扰学生的并不是如何准确发音和正确拼写,而是如何得体运用。对此,教师应着重介绍或补充与之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使学生不但知道它们的表层词义,更能了解其文化内涵。例如,英语中的亲属称谓词比汉语少得多,一个cousin涵盖了堂/表兄弟、堂/表姐妹等几种关系;农民这个词在汉语里统一泛指农业劳动者,英语中却以经济状况、文化教育的不同,分别用farmer和peasant来表示。上述词汇指代范畴上的差别,表现了中西方民族在人际关系上不同的传统观念和社会风俗。

4.2挖掘课文的文化信息

行的高中英语教材选材广泛。在语篇教学中,教师不但要让学生把握文章的内容主旨,学习语言知识,提高语言技能,还要引导他们随时随地挖掘其中的文化信息。

例如,sefcbook3unit1“madame curie”,结合课文中先后出现的madame curie、marie curie、mr.pierre curie和the curies,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有关英语国家姓名和称谓的知识。

1)姓名。①名+姓,~john wilson;②名+第二名字(常是父、母等长辈的名或姓)+姓,phedwardadamdavis;③名字常有昵称,如称david为dave;④妇女婚后常随夫姓,~hmariecurie。

2)称谓。①mr./ms/mrs./miss+姓(或加姓名),如mr.wilson(或mr.johnwilson);②除dr/prof/captain等少数词外,一般表职务、职业的词不用于称谓,如不说teacher wang;③亲朋好友之间,常直呼其名或昵称,~davidrdave,但对亲戚长辈常用称呼+名,如uncle tom。

5结论

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培养文化意识,使他们能主动地、自觉地吸收并融入新的文化环境中。1)加强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将中西文化在称呼、招呼语、感谢、谦虚、谈话题材等方面的差异自然而然地渗透到英语教学中。2)利用多种渠道、多种手段,吸收和体验异国文化。可以收集一些英语国家的物品和图片,让学生了解外国历史和风土人情;运用英语电影、电视、录像等资料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使学生对英语的实际使用耳濡目染。

高中英语文化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英语交际教学法 跨文化 必要性 内容 方法

文化背景不同,操不同语言的人在交谈时,常常会发生下列情况:由于文化上的不同,即使语言准确无误,也会产生误会。对于不同的人们,同一个词或同一种表达方式可以具有不同的意义。由于文化上的差异,谈一个严肃的问题时,由于一句话说得不得体,可以使听者发笑,甚至捧腹大笑,一句毫无恶意的话可以使对方不快或气愤。在国外演讲的人经常发现听众对他讲的某个笑话毫无反应,面无表情,鸦雀无声;然而,在国内,同一个笑话会使听众笑得前仰后合。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因为文化是形形的,语言也是多种多样的。由于文化和语言上的差别,互相了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常常遇到困难。但是语言与文化又是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因此,在职高英语教学中进行跨文化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不容忽视。

一、职高英语跨文化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对职高英语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

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人类社会进步文明的全部成果。语言与文化又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交流的工具,它记录着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反映着社会文明的进步成果;语言同时也是跨文化交流的桥梁,在沟通交流、促进文化趋同和融合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语言是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语言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

语言和文化二者之间,是鱼和水的关系。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比较重视语言的外在形式和语法结构,即培养学生造出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而忽视了语言的社会环境,特别是语言的文化差异,致使学生难以知道什么场合该说什么话,从而忽视了学生的语言运用的效率。尤其对即将走向就业的职高学生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在学校里学了很多的英语,到工作场合运用不好,甚至还会闹出笑话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英语跨文化教育可以提高职高学生自身文化素养

跨文化教育是外语教育的本质之一,《新课程标准》坚持了全面体现跨文化教育思想。英语教学要使学生学会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各国人民友好相处,养成开放和合理的跨文化意识。所以要把平时的英语教学与介绍外国文化结合起来,努力让学生放眼世界,扩大视野。要从介绍英语国家人民的日常生活开始,逐渐更多地涉及他们的文化背景、历史传统、人文地理等。让学生学习外语的过程,也是了解和掌握目的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的过程。这直接影响到学生运用该门语言的能力和自身文化素养性的加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有效形式,注重文化教学,做到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的有机结合。

因此,职高英语教学,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意味着让两种文化相互碰撞和融合,或者说是在业已形成的中国语言文化环境中的注重对英语语言文化的移入,并引导学生吸收和消化,进而在他们身上生成双文化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自身文化素养性。这就要求我们在英语教学中重视跨文化教育。

3.跨文化教育有助于提高职高学生实际工作的能力

现代化的进程加速了精神和物质产品的流通,将各个民族纳入到一个共同的“地球村”中,跨文化交际成为每个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然而,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交际障碍已经成为整个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例如:一个企业若想让自己的产品畅销国际市场,不仅需要高超的经济和技术手段,而且需要深入了解别国的文化,使该产品在包装设计和实用性方面符合对象国民众的心理需求。如,在中国,“龙(dragon)”是我们的精神图腾,是吉祥和权力的象征,中国人也以作为龙的传人而倍感自豪。然而在西方人眼里,对“龙”就没有这份特殊的情感,甚至将“龙”理解为一种张牙舞爪的可怕的怪物。如果外贸专业的学生在工作当中对此不甚了解,将印有“龙”图案的产品推向国际市场,试想这种产品能否刺激西方人的购买欲?能否给企业创造高效益?我们可想而知。所以,加强职高英语跨文化教育的必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二、职高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

《新课程标准》所涉及的文化教学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有关社会准则方面,如干扰言语交际的文化因素,包括招呼、问候、致谢、致歉、告别、打电话、请求、邀请等用语的规范作用,话题的选择,禁忌语、委婉语,社交习俗和礼仪等等。例如:“Thank you”是英、汉两种语言普遍使用的词语。“Thank you” 表示对别人的礼物、邀请、善意的提醒或对主动提供帮助等表示感谢。

在中国,家庭成员、亲密朋友之间不大习惯用“谢谢”,如果用了,这种亲密关系反而显得生疏。而在英语中,不管是陌生人还是亲密朋友,几乎一切情况下都用“Thank you”。

在英语中,“Thank you ”除了表示感谢之外,还可以纯粹表示礼貌,当一样东西从一个人手里传到另一个人手里时,那个人会习以为常地说“Thank you”;打电话时,当一方感谢另一方打来电话,即使彼此没有特别的帮助也要讲这句话。

2.非语言交际的表达方式,如手势、体态、衣饰、对时间和空间的不同观念等等。

如在时间、地点的表达法方面,英语是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而汉语则由大到小;姓名的表达法,中英两种文化也有差别。英语中,名在前,姓在后。刚好与中国的姓名表达法相反。

3.词语的文化内涵,包括词语的指代范畴、情感色彩和联想意义,某些具有一些文化背景的成语、谚语和惯用语的运用。比如red一词,无论在英语国家还 是在中国,红色往往与庆祝活动或喜庆日子有关,英语里也有“red-letter days”(节假日)。尤其在中国,红色象征革命和社会主义等积极意义,但英语中的“red”还意味着危险状态或使人生气,如“red flag”既可表示象征革命的“红旗”,也可以表示提示危险的“示警红旗”,还可表示引起愤怒的事物。还有当看到商业英语中的“in the red”,别以为是盈利,相反,是表示亏损、负债。

4.通过对课文学习,接触和了解相关的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史地、文学及当代社会概况。例如:中国和英语国家的文化差异还显著地表现在社会节日方面。除中国和英语国家共同的节日(如New Year’s Day)外,双方还各有自己独特的节日,中国有the Spring Festival, the Dragon Festival, Mid-Autumn Day等;英语国家有Valentine’s Day(情人节),Easter(复活节), April Fool’s Day(愚人节),Mother’s Day(母亲节),Thanksgiving Day(感恩节)和Christmas Day(圣诞节)等。中西方节日的风俗习惯也很不相同,这在教材的课文中有充分体现。对于别人送来的礼物,中国人和讲英语国家的人也表现出不同的态度。中国人往往要推辞一番, 表现得无可奈何地接受,接受后一般也当面不打开。如果当面打开并喜形于色,可能招致“ 贪财”的嫌疑。而在英语文化中,人们对别人送的礼品,一般都要当面打开称赞一番,并且欣然道谢。

5.了解和体会中西方价值观念和思维习惯上的差异,包括人生观、宇宙观、人际关系、道德准则以及语言的表达方式等等。英汉两种文化对事物的价值观念上存在差异。如:讲英语的人对年龄、收入、体重、婚姻状况等问题都要回避,对英美国家人士来说这些是属“个人隐私”问题,而中国人对这些事情都是公开的。

三、职高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的方法和手段

1. 交际教学法在跨文化教育中的运用

近十几年来在我国开始流行的交际法教学也强调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和使用功能,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思想和实践上都进行相应的转变。《大纲》也指出:“外国语是学习文化科学知识、获取世界各方面信息与进行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外语教学目的最终应是培养语言应用能力,交际能力离不开对所学语言国家文化的了解,学习一种语言必然要学习这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

交际法的教学特点是:①让学生在逼真的情景中接触包含各种语言形式的自然对话;②模拟范例,使用自然问答方式练习语法内容;③提供情景,让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的语言形式自由表达思想。

如何进行交际法教学?交际法教学注重语言功能训练。具体语言形式的功能要随语境而变化,使用中相关因素较多,只有逐步介绍、训练,循环往复,学生才能体会到不同语境中语义的差异并逐步掌握,进而形成语言能力。文化因素存在于最简单的交际活动中,文化教学也应存在于最基本的日常教学中。尽管这种学习可能是零散、不系统的,但只要长期让学生沿着正确的语言学习道路前进,他们的文化素养就会在这样的课堂实践中学得、发展起来。

交际的进行还要在一定的情景中进行。克鲁姆指出:“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在课内创造更多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运用自己学到的语言材料。”克鲁姆还指出交际活动存在于外语教学的每个步骤,语言应作为技能培养。大量的交际活动有助于语言知识向语用能力的转化,实现从操练到真实交际的过渡,为此他提出了课堂内开展交际活动的几个环节:“假设交际”,指在课内围绕教学内容展开的各种操练,包括机械操练和教师讲解等;“教学交际”,指课堂内进行的再表达练习,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后,根据教师提供的语境开展模仿性对话或书面练习;“针对际”,指学生根据情景和语用考虑,做出反应;“谈论性真实交际”,指学生不受限制地自由交谈。通过以上几个环节使学生运用的语言具有真实性和社会性,言语符合语用及文化规范。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当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创造语言交际情景,并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成更适合学生自己的交流情景,让学生在学习语言中,自然地把文化知识融入到日常的对外交际当中。

2. 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的多种手段

文化教育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培养文化意识,使他们能主动地、自觉地吸收并融入新的文化环境中。

比较手法的运用。“有比较才会有鉴别”,只有通过对比才能发现母语与目的语之间语言结构与文化之间不同,从而获得一种跨文化交际的敏感性。所以要加强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将中西文化在称呼、招呼语、感谢、谦虚、赞扬、表示关心 、谈话题材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自觉自然地渗透到英语教学中。

如:在教学生姓名的表达法时,可在黑板上做如下图示,对中、英文的姓名进行对比:

(First name)名

姓(last name)

Xiaoming

Wang

Sue

White

通过对比,学生认识了这一文化差异现象,在交际运用中,对姓名的回答不会发生错位。

专题介绍法。对教材中虽未出现,但在英语国家中是很重要的文化知识,考虑到其重要性,可由教师组织专题讲座。对英国国家的盛大而隆重的传统节日“圣诞节”,教师可对圣诞节的由来,圣诞老人、节日前的准备、圣诞大菜、圣诞礼物等进行生动的描述,并结合当时各酒店、商场在圣诞前夕所做的各种宣传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节日气氛,体会异域文化风情;或在学校的英语园地,定期选登由学生收集的有关英语国家的节日、服饰、娱乐活动等。邀请中外“英语通”作中外文化差异方面的专题报告,组织英语角,英语晚会等,创设形式多样的语言环境,加深对文化知识的实际运用。 还可以请外籍教师到校任教, 鼓励学生与native speaker面对面交谈, 让外籍教师把自己在中国亲身体会到的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告诉学生。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 又丰富了学习形式。

课外活动。学校课外活动的形式很多,如:听歌曲、游戏、组织看VCD等,其中最受学生欢迎的莫过于表演。表演可分为课文表演和童话剧表演。新课结束后,给学生派定角色,进行角色模仿表演,然后学生可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加以发挥,进行任务、年龄、口音、服饰等的改头换面,活学活用;童话剧的表演主要选编英语国家的经典名剧,先让学生看有关的影像资料,再让学生模仿表演,并对学生进行专门排练,在反复排练、演出当中,让学生切身体会外来文化表达思想感情的行为和方式,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影像资料的运用。要想充分利用多种渠道、多种手段,吸收和体验异国文化,我们可以收集一些英语国家的物品和图片,让学生了解外国艺术、历史和风土人情。运用英语电影、电视、幻灯、VCD等资料给学生直观的文化感受,让学生对英语文化的实际使用耳濡目染。向学生推荐阅读体现外国文化的简易读本, 以增加对英语文化的了解。另外,还可依据学生自身条件,有选择地进行课外阅读,收听、收看有关英语的广播电视节目,提高对英语国家文化的认识。

随着国际社会交往不断扩大,英语作为国际交流通用的语言就有更重要的地位。既然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的社会功能之一就是传播文化。然而文化因素又在很多方面成为跨文化交际中的主要障碍之一。如果想让职高学生在毕业后的工作当中,迅速、顺利地适应与外语打交道的社会场景,那么我们就应当在教学中自觉、系统、更好地完善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找出影响语言有效传递的文化部分,并让它融于平时的教学中,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文化差异,同时在英语教学中注重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提高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从而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就是为了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大面积地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大幅度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既是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职高学生积极适应将来职业的需要,因此这必然也是职高英语教学的一项紧迫任务。

参考文献:

[1]王才仁,胡春洞.英语教学交际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3月.

[2]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外语教育与语言研究出版社,1989年3月.

[3]陈申.语言文化教学策略研究.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1年5月.

高中英语文化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文化意识;英语文化;英语教育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不仅仅是一套符号系统,人们的言语表现形式更要受语言赖以存在的社会习俗、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所谓文化,它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包括各种各样外显和内隐的行为模式。故英语教育中的教学目的决不只在于文化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文化意识的培养。

1文化意识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现代语言学创始人索绪尔提出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主要由语音、语法、词汇、句法等组成。对于语言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种是把语言看成语音、语法、词汇的总和,或者仅仅看作一种符号系统;另一种是认为语言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认为语言的使用脱离不开社会环境。语言是在人类社会的交际活动中约定俗成的,其最主要的功能就是交际功能。

长期以来,在英语教学中培养文化意识一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在教学实践中,似乎认为掌握了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就能理解英语和用英语进行交际。然而由于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不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英语学习和英语交际中失误迭出,歧义误解频繁乃至造成更大的损失。如freeze这个词的基本含义是冰冻、结冰,而在一个私人拥有枪支的美国社会中,一位留学生因听不懂美国人口语中的“FreeZe”(站住、不许动)而被警察误杀。在美国社会中,“FreeZe”是人人皆知的日常用语,假如这位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这点文化知识,就不至于付出生命的代价。这是由英美的文化所触发的定向思维,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2对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认识不足的分析

语言教学是以文化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为目标。为什么高中英语教学却只停留在语言形式的表层,而不能培养文化意识,挖掘其深层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呢?笔者认为有两方面的原因。1)考试内容所起的决定作用。长期以来,无论是大考还是小考,涉及的基本都是对语言形式本身的考查:辨别单词的发音,改写单词的语法形式,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等,很少涉及语言背后所附带的文化内容,学生也就得不到应有的知识。2)高中的英语教学很少为学生提供真正与外国人进行交际的机会。如中国人见面常问“您去哪儿”,这本是极其平常的寒暄用语。

不了解西方人士的隐私观念,在和他们打招呼时,会自然而然地运用“Whereareyougoing”这样的句子,势必会引起对方不必要的误解,以为问者图谋不轨,有意探询隐私。

3高中英语文化意识的培养方法

首先,教师必须做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结合语言材料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如在中国称上年纪的人为“老”,表示尊敬,可在西方,“老”却意味着衰朽残年,去目无多,因此西方人都忌讳“老”,都不服“老”。美国的老人都不喜欢别人称其为老人(old people)。一位美国老太在中国旅游,艰难地爬山时,有人上前去搀扶她,却遭到老人的拒绝。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呢?因为在美国,老人养成不服老、坚持独立的习惯。所以,在美国都用“年长的公民”(senior citizens)这一委婉语来指代老人。这样,就在学生的头脑里形成“文化差异”及“文化差异所导致的语言差异”这样两个概念,使其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其次,从英语教师本身来说,在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的同时,教师也应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教师应具有对文化的洞察力、理解力,才能给学生提供教学文化意识的氛围,并树立一个学习的榜样。

4教学过程中如何将文化意识与教学相结合

在英语教学中应树立文化意识,应在传授语言的同时同步传授文化知识。以下分别从词汇、语篇教学两个方面分析高中英语文化导入的课堂教学策略。

4.1揭示词汇的文化内涵

词汇教学的难点是某些词语的文化内涵。即使如HelIo、Pardon等形式上极为简单的表达,困扰学生的并不是如何准确发音和正确拼写,而是如何得体运用。对此,教师应着重介绍或补充与之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使学生不但知道它们的表层词义,更能了解其文化内涵。例如,英语中的亲属称谓词比汉语少得多,一个COUSin涵盖了堂/表兄弟、堂/表姐妹等几种关系;农民这个词在汉语里统一泛指农业劳动者,英语中却以经济状况、文化教育的不同,分别用farmer和peasant来表示。上述词汇指代范畴上的差别,表现了中西方民族在人际关系上不同的传统观念和社会风俗。

4.2挖掘课文的文化信息

[1] [2] 

行的高中英语教材选材广泛。在语篇教学中,教师不但要让学生把握文章的内容主旨,学习语言知识,提高语言技能,还要引导他们随时随地挖掘其中的文化信息。

例如,SEFCBookUnit“Madame Curie”,结合课文中先后出现的Madame Curie、Marie Curie、Mr.Pierre Curie和The Curies,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有关英语国家姓名和称谓的知识。

)姓名。①名姓,~John Wilson;②名第二名字(常是父、母等长辈的名或姓)姓,PHEdwardAdamDavis;③名字常有昵称,如称David为Dave;④妇女婚后常随夫姓,~HMarieCurie。

)称谓。①Mr./MS/MrS./MiSS姓(或加姓名),如Mr.wilson(或Mr.JohnWilson);②除Dr/Prof/Captain等少数词外,一般表职务、职业的词不用于称谓,如不说Teacher Wang;③亲朋好友之间,常直呼其名或昵称,~DavidRDave,但对亲戚长辈常用称呼名,如Uncle Tom。

结论

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培养文化意识,使他们能主动地、自觉地吸收并融入新的文化环境中。)加强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将中西文化在称呼、招呼语、感谢、谦虚、谈话题材等方面的差异自然而然地渗透到英语教学中。)利用多种渠道、多种手段,吸收和体验异国文化。可以收集一些英语国家的物品和图片,让学生了解外国历史和风土人情;运用英语电影、电视、录像等资料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使学生对英语的实际使用耳濡目染。

高中英语文化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文化意识 英语教学 高中阶段

引言: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传播文化的一种媒介,一个民族的语言与文化之间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正如美国杰出的语言学家Edward Sapir所论述的:“语言不能脱离文化存在。”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因此它也是反映文化的一面镜子。第三,语言与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①语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英语学习中有许多跨文化交际的因素,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习者对英语的学习和使用。

文化教学是语言教学的一部分,是要为语言教学服务的。文化教学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为主要目的。《英语课程标准》把“文化意识”作为基础英语教育阶段的目标内容之一,并在目标描述标准中详细描述了文化意识的具体内容。那么,什么是文化意识呢?文化意识指对目标语文化的社会规约、价值观、信念的知晓。②那么,又如何培养高中生的文化意识呢?教师应注重跨文化研究,以便在讲授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能恰到好处地介绍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材料,给学生营造一个利于语言学习的氛围。在课堂上实施文化意识的导入,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让学生掌握与词汇有关的文化内容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要素之一,是语言系统赖以生存的支柱。英国著名语言学家Wilkins说过,没有语法不能很好地表达,而没有词汇则什么也不能表达。③词汇又是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词汇常能反映该语言群体的思维方式和社会生活的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新词会大量地涌现,而一些旧词又会被淘汰。词汇反映文化,是文化的载体。

词汇的理解涉及有关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英语中的许多词汇与中国的文化有着截然不同的含义。因此,在词汇教学中应该适当地给学生文化信息的输入。例如:“peacock(孔雀)”在中国文化中是喜庆的象征,人们认为孔雀开屏是大吉大利的事,而“peacock”在英语中的意义表示一个洋洋得意、炫耀自己的人,如“the young peacock(年轻狂妄的家伙)”“as proud as a peacock(骄傲的人)”等。再如,英语中的green指“嫉妒”一义,通常用green-eyed,而中国人则用“红眼”或“眼红”来表达这一意义。在中国文化中,“龙”被认为是一种图腾,是权力和尊严的象征,而西方国家的dragon不同于中国传统形象上的龙,被认为是邪恶的化身,因此在翻译相关“龙”的词语要注意避免引起本族语的歧义,例如:“亚洲四小龙”我们应该译成“Four Asian Tigers”。

英语中的许多词汇,尤其是习语、典故等,也承载着一定的文化意义。如:Achilles’ Heels(阿基里斯的脚后跟—表示某人唯一致命的弱点)、Pandora’s Box(潘多拉的盒子—指一切灾难之源)等。同时,还需广泛学习谚语。谚语是各个民族智慧的结晶和经验的总结。比如:A fall into a pit, a gain in your wit(吃一堑,长一智);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患难见真情);A good medicine tastes bitter(良药苦口);All rivers run into sea(海纳百川);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一天一苹果,医生远离我)等。学习谚语,不但有助于增强对不同民族文化的了解,从中受到教益和启示,而且精炼的语言对学习者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二、要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课文的文化背景知识

文化背景知识是指在英语教学中出现的与阅读教学内容密切联系的一些历史背景、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所选的阅读教材大多会涉及到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有的课文选自英美原著,带有浓厚的英美文化色彩。有些阅读文章的主题范畴生疏,文化跨度较大会对学生的阅读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如果仅仅就语言本身进行教学,往往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高中英语文化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 语言与文化 文化导入

语言与文化之间的辩证关系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一方面,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文化的载体,反映了文化的需要;另一方面,语言不能超越文化而独立存在,不能脱离一个民族流传下来的、决定这一民族生活面貌和风俗习惯的信念体系。因此,联系文化教授语言对于正确得体地使用语言是十分重要的。

一、高职学生英语文化知识现状调查

为了更好地了解高职院校学生文化的知识现状,做到因材施教对高职学生导入文化知识,笔者对任教的班级学生进行了文化知识问卷调查。调查表如下:

1.Dragon(龙)在中国是一种吉祥的动物,蕴含着成功和杰出之意,而在西方人对龙的理解是( )

A.邪恶的象征 B.友善的象征 C.权力的象征

2.Inpidualism一词在美国文化里的内涵是( )

A.个人主义 B.个性主义 C.自由主义

3.西方感恩节是在( )

A.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B. 10月的第四个星期四 C. 12月的第四个星期四

4.在上海的APEC会议上,各国领导人穿中国唐装,在挑颜色时中国领导人选的是( ),西方领导人选的是( )

A.红色 B.蓝色 C.黑色

5.在西方文化中,听到他人的赞赏,此时正确的应答为( )

A.Thank you B.No,no C You are welcome

6.在西方,接电话时应回答( )

A.I am xxxB. Hello,who are you? C. This is xxx speaking

7.英美人,特别是同性之间,喜欢在公众场合手拉手,肩并肩表示亲密吗?( )

A.喜欢 B.不喜欢

8.在西方,妇女喜欢别人摸摸或是亲亲她们的孩子吗?()

A.喜欢 B.不喜欢

发放问卷调查表115份,收回有效问卷115份,有效率达100%。依据调查表结果可知,学生对词汇文化,社交文化,背景文化和非语言文化知识的认知和理解存在问题。从单个题目看,统计结果显示,其准确率分别为30%、23%、35%、28%和43%、50%、38%、23%。

二、提高学生英语文化知识的有效策略

1.改变陈旧的英语教学模式,强化教师的文化教学意识

目前,大部分高职英语教师都不重视语言的文化教学,认为只要完成课文内容的讲授、语法、语言点的教学,再加上大量机械性的模仿练习,教学任务就算完成了。因此,应强化教师的文化教学意识。

2.高职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具体方法

(1)词汇文化层面

文化对语言的影响首先体现在词汇上。词汇是文化信息的缩影,既包括单词也包括习语和成语。要准确把握外语词汇的确切含义,需要对外族文化有深刻的理解,因为一种语言其词汇的形成会不可避免地留下该民族的文化特征。同一个词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反映出的联想是不同的。笔者从教几年情况看,高职学生在基础知识学习上热情不高,接受能力较差,通过文化的传授,可以丰富他们的词汇知识,加深词汇记忆。高职英语教学中对词汇文化的教授应聚焦于如下词汇:

表示英语中特有的事物与概念的词汇。例如:英语中的American Dream(美国梦),指美国标榜的立国精神,人人自由和机会均等。

体现英语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文化沉积的习语、成语、典故、谚语、俗语等。例如:红茶“red tea”,黑眼珠“dark brown eye”。

(2)背景文化层面

基础背景文化指某种语言产生和使用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大学英语教学中对背景文化的导入应包括:地理常识,历史背景,文学艺术、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例如:《21世纪大学实用英语》第二册第二单元Text B讲述的是一位男售货员和一位贫穷的老太太在7-11便利店发生的故事。这篇课文中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首先,故事发生的地点是7-Eleven store。7-Eleven便利店的前身是1927年成立的美国南方公司,主要业务是零售冰品、牛奶、鸡蛋。营业时间从早上7点延续至晚上11点,这就是7-11传奇名字的由来。其次,教师还可以介绍一下西方人的社会生活及生活模式。作者的经历使我们看到了在“繁荣”的西方社会的背后,孤独的老人生活的苦闷。通过本课文的学习,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西方的老人问题,在英美,老人们似乎已成为无用的代名词,像这样的背景知识每个单元都有,关键在于教师要有强烈的意识,要善于发掘,精心备课,设计课堂内容。

(3)社交文化层面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推行文化导入的目的是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跨文化交际最终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直接与间接的接触。因此,英语中的社交规约也是文化教学不可或缺的部分。如:在送礼物时,中国人常谦虚说“Here’s something little for you.it’s not good”不太了解中国文化的外籍人士自然不知道这是“谦虚”的说法,他们会很纳闷为什么要送一件自己认为“not very good”的小礼物给别人。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应教会学生给英美人送礼物时,可以说:“This is a nice present, I hope you will like it .”

(4)非语言文化层面

非语言文化知识包括手势、姿势、仪态、触摸、表情、眼神、体距、音量、沉默以及对时间和空间的利用等。英美人士不习惯彼此之间靠得太近,特别是同性之间。而中国人特别是女性朋友之间,喜欢手拉手,肩并肩表示亲密。但在西方人看来,这种举动难免有同性恋之嫌。在讲解shrug(耸肩)这个单词时,教师应该使学生了解耸肩是英语国家和许多西方国家常见的身势动作。表示“我不知道”,“我有什么办法呢?”等。

三、结语

简言之,学习英语不应只停留在语言形式与结构的水平上,国外文化的学习同样是外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由于文化的不同导致语言和思维的差异,使得外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有鉴于此,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背景知识导入问题应当引起广大英语教师的重视,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培养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成功交际人才”之目的。

参考文献

[1]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高中英语文化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文化意识 英语教学 高中阶段

Abstract:The cultivation of cultural awareness is an important part for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It is also an indispensible part for comprehensive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of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t makes positive contribution to English teaching.

Key words:cultural awareness;English teaching and learning

引言: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传播文化的一种媒介,一个民族的语言与文化之间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正如美国杰出的语言学家Edward Sapir所论述的:“语言不能脱离文化存在。”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因此它也是反映文化的一面镜子。第三,语言与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①语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英语学习中有许多跨文化交际的因素,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习者对英语的学习和使用。

文化教学是语言教学的一部分,是要为语言教学服务的。文化教学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为主要目的。《英语课程标准》把“文化意识”作为基础英语教育阶段的目标内容之一,并在目标描述标准中详细描述了文化意识的具体内容。那么,什么是文化意识呢?文化意识指对目标语文化的社会规约、价值观、信念的知晓。②那么,又如何培养高中生的文化意识呢?教师应注重跨文化研究,以便在讲授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能恰到好处地介绍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材料,给学生营造一个利于语言学习的氛围。在课堂上实施文化意识的导入,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让学生掌握与词汇有关的文化内容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要素之一,是语言系统赖以生存的支柱。英国著名语言学家Wilkins说过,没有语法不能很好地表达,而没有词汇则什么也不能表达。③词汇又是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词汇常能反映该语言群体的思维方式和社会生活的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新词会大量地涌现,而一些旧词又会被淘汰。词汇反映文化,是文化的载体。

词汇的理解涉及有关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英语中的许多词汇与中国的文化有着截然不同的含义。因此,在词汇教学中应该适当地给学生文化信息的输入。例如:“peacock(孔雀)”在中国文化中是喜庆的象征,人们认为孔雀开屏是大吉大利的事,而“peacock”在英语中的意义表示一个洋洋得意、炫耀自己的人,如“the young peacock(年轻狂妄的家伙)”“as proud as a peacock(骄傲的人)”等。再如,英语中的green指“嫉妒”一义,通常用green-eyed,而中国人则用“红眼”或“眼红”来表达这一意义。在中国文化中,“龙”被认为是一种图腾,是权力和尊严的象征,而西方国家的dragon不同于中国传统形象上的龙,被认为是邪恶的化身,因此在翻译相关“龙”的词语要注意避免引起本族语的歧义,例如:“亚洲四小龙”我们应该译成“Four Asian Tigers”。

英语中的许多词汇,尤其是习语、典故等,也承载着一定的文化意义。如:Achilles’ Heels(阿基里斯的脚后跟―表示某人唯一致命的弱点)、Pandora’s Box(潘多拉的盒子―指一切灾难之源)等。同时,还需广泛学习谚语。谚语是各个民族智慧的结晶和经验的总结。比如:A fall into a pit, a gain in your wit(吃一堑,长一智);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患难见真情);A good medicine tastes bitter(良药苦口);All rivers run into sea(海纳百川);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一天一苹果,医生远离我)等。学习谚语,不但有助于增强对不同民族文化的了解,从中受到教益和启示,而且精炼的语言对学习者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二、要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课文的文化背景知识

文化背景知识是指在英语教学中出现的与阅读教学内容密切联系的一些历史背景、风俗习惯、等。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所选的阅读教材大多会涉及到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有的课文选自英美原著,带有浓厚的英美文化色彩。有些阅读文章的主题范畴生疏,文化跨度较大会对学生的阅读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如果仅仅就语言本身进行教学,往往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在课文中涉及到关于历史背景、地理知识的文章,例如:在高一阅读教材 My First Ride on a Train这个单元中,涉及到了澳大利亚这一文化背景知识。因此,老师在授课时可以通过一些辅助材料对澳大利亚的历史、地理和人文知识做稍微详细的补充说明。在增加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内容。

宗教问题对中国学生而言是一个难点,也是个重点。在教学时,教师有必要让学生了解英美国家所信仰的宗教及其宗教文化,否则学生在阅读中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④例如:在阅读课文中出现的“He can be relied on. He eats no fish and plays the game.” 在缺乏宗教文化知识的情况下,这句常使一些学生感到困惑,为什么他不吃鱼经常玩游戏就可靠呢?实际上,“to eat no fish”出自一个典故,在英国伊丽莎白女王时代,基督教为了表示对政府的真诚,拒绝遵守反政府的罗马天主教在星期五只吃鱼的习俗。因此,此短语表示忠诚,而“to play the game”和“to play fair”同义,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是“他为人忠诚,而值得信赖”。西方有许多国家都信奉基督教,因此《圣经》的许多典故都会被应用到文章中。教师应该给学生介绍诸如典故的来源以及暗含意思,以帮助学生理解。如:Judas kiss(犹大之吻),Garden of Eden(伊甸园),Covenant with Noah(不可背弃的盟约)等。

文学方面,比如在英诗西风颂中,著名诗人雪莱用优美而蓬勃的想象描写出了西风的形象,赞美了西风。而谈到西风时,我们不禁会联想到的是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却不是那温暖的、令万物复苏的春风。因此,学生会对原诗的理解产生一定影响。

三、要让学生将中西方文化差异应运于跨文化交际中

跨文化交际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因此跨文化交际能力除具备一般的交际能力要求外,还必须具有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⑤学习外语的最终目的在于运用外语进行交际,而学生缺乏文化意识会影响跨文化交际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课堂上应尽可能地让中学生多的用外语进行交流,并让学生将文化意识应用于跨文化交际中。

在汉语中日常交际说:“老师好!”“老师早!”在这里“老师”不仅是称呼语,还是尊称。但是,在英语中teacher却绝不可以作为称呼语,也不是尊称。在英语国家,中小学里一般是在姓前冠以Mr,Mrs或Miss,称呼教师。⑥中国人见面就喜欢问“吃饭了吗(Have you had lunch)”或者“去哪里(Where are you going)”之类的话。这并非是问句,只是寒暄语而已。而英语国家见面打招呼是会说“hello”,“How are you”,“What good weather”之类。要让学生明白中国人与英语国家人士初交时谈话时禁忌的一些话题有:对方收入、年龄、和婚姻状况等。

另外,由于汉英文化的思维方式存在很大差异。汉语文化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讲究克己谦和;而英美国家的人则不同,他们很乐意接受对方的赞许。这种思维方式的差异会在交际中产生误会。如:

Foreigner: Your watch is so nice!

Chinese student: No, it’s just so-so.

Foreigner:…(at a loss)

由此可见,在语言交际中,学生懂得中西方文化差异对日常交际的重要性。如果学生不能准确地把握其差异,不仅会造成交际双方尴尬、无法正常交谈下去,而且会使双方产生成误解。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善于总结一些交际中的语言和方法,并且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进行外语交流。

结语

文化意识的培养是外语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关于高中生英语文化意识的培养,有很多方法,诸如:异同比较法、角色扮演法、文学赏析法、大众媒介法和情景渗透法等。当然,在文化意识的培养过程中,教师应当把好一些文化教学原则。在外语教学过程中,可以使学生既学习语言知识,又学习社会文化知识;即培养语言能力,又培养社会文化能力;既要注重国外文化意识的培养,也要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让学生通过学习,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崔刚,孔宪遂。英语教学十六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2]鲁子问,王笃勤.新编英语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朱家科.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