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服装设计教学论文范文

服装设计教学论文范文

服装设计教学论文

服装设计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需求在不断提高,服装设计的创新要求也越来越高。此时,服装设计不只是一种服务于大众的产品设计,更体现了艺术性。在当今这个时代,对时尚和个性的追求较为明显,设计过程的多元化,也逐渐成为主要的趋势。人们在对服装进行审美的同时,人们对服装的要求也越来越多元化,这就决定了对服装设计师的要求,要求服装设计师能够有更好的素养,同时掌握更加丰富的信息,使得个性特征越来越明显。从这个层面上来看,要对服装设计的学生进行培养,应当将主要精力放在其创造性上。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需要通过服装设计环节,去凸显创新理念,使得服装设计教学,能够有着一个好的发展前景。同时,作为一名教师,应当有现实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更让自己体会到一种生命的共存感。在培养训练学生的思维创造力时,需要对师生之间进行合作,同时还要侧重于教师的培养,让教师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性。

2服装设计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方法

(1)追踪溯源法。

在服装设计相关理论中,有些理论看起来是简单。但是其实并非如此,要掌握并熟练运用这些理论,需要很深厚的艺术功底,同时还需要比较好的综合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同时也能更正其对服装设计理论的基本了解。其外在表现形式也比较明显。对于服装设计行业来说,实践背景比较浓厚,如果学生无法理解该背景,在实际操作中,便没有办法对服装设计理论进行比较实际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对文化底蕴的忽视,将会使得整个教学缺乏活力。同时,作为一个好的服装设计师,应当对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等学科都有一定的了解,在这些了解的基础之上,去激发灵感,从而不断提高服装设计的水平。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服装设计教学中,如果要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不仅要侧重于学生理论知识的引导,同时还要向学生积极介绍与艺术和设计相关的其他书刊。使学生能够了解其他艺术,为学生了解服装设计奠定相应的学科基础,与此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对美的分析能力,通过高雅艺术的接触,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在创造过程中也能够更好的激发创作灵感。日积月累,学生的综合素质就能够得到很大的提高。进而对审美艺术以及相应的设计原理有着充分的了解,使得学生有朝一日从事实践工作也能够受益良多。

(2)身临其境法。

我们知道,作为一门实践性十分强的课程,服装设计需要不少的基本功训练。在训练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基本技能的掌握。这也是服装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要求。例如,要让学生学会对面料进行识别和设计,同时还要掌握多种裁缝技能,如平裁、立裁以及缝纫等等,唯有不断地对基本功进行锻炼,才能够真正掌握服装设计的精髓,并且自如的运用起来。不同的人对服装设计的运用有不同的看法,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其运用的方式、手段以及目的也在不断地变化。但是它和自然科学有着很大的不同,自然科学的相关理论如果要运用在实践中,可能可以找到一定的标准,但是服装设计理论则没有这样的标准,在实践过程中,也无法给出一个具体的标准模式。而身临其境的教学方法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弥补这个缺陷。根据相关经验表明,鼓励学生进行想象,能够让学生对服装设计的相关理论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使得学生在很平凡的地方,都能够应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在具体实践中,要对学生进行鼓励,让学生关注一些不常为人发现之处,从而深刻体会服装设计创造性思维的内涵。使得探索精神和想象力都能够得到很好的发挥。探索精神和想象力能够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学生围绕问题,通过各种想象,不仅考虑充分考虑已知领域,更对已知领域进行突破,从而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在发散思维的基础上进行创意构思。创意可以反映在服装设计的方方面面。例如,针对题材创意,自然题材、历史题材等等都需要进行突破。针对服装造型等等,如方形轮廓、圆形轮廓等等,在色彩方面,则可以从中性色调以及对比色调等方面进行创意设想。总而言之,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在创造性思维的基础之上,去考虑服装主题以及服装造型等各方面问题,不断完善创意方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课堂还应当以学生为本,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使得课堂教学不仅使学生学习到知识,同时更加能够引起学生情感以及心理等等方面的共鸣。使得学生的眼界得以开阔,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结语

服装设计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高职教育的课程改革应从服装经济发展需要出发,树立具有时代特征的现代教育思想与观念,根据高职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与成长需要,调整才培养目标,以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为根本,教学模式多元化,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加大操作技能实践教学环节所占比例。设计教学过程中强调与市场接轨,注重实践性,强调市场性,强化工作岗位所需知识的学习和运用。体现高职服装专业特色,教学内容不断充实、优化,不断改善教学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创新思维相结合,符合团队协作的社会法则,符合时尚、个性张扬的时代需求,注重培养艺术创造力,激发创新的设计理念,注重发挥学生发散性思维,引导学生形成独特的艺术个性,形成独有的风格和主张。为造就社会真正需要的高质量服装专业人才而进行综合性、系统化教学改革。

二、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重视实践教学

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改革可以采用单元模块化的教学模式,自学辅导式的教学模式,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模式,理论加实践模式,校企合作模式等。学校要与企业接轨,落实校企合作政策。企业为高校提供学习资源、设备与教学器材等用以加强学生的实践训练,同时,校方根据企业需求,培养需求人才,方便毕业生找到更合适的工作。服装设计是兼具很强艺术性、实践性的学科。校企合作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教师要紧密联系企业,让教学走出课堂、走进企业,让学生认识企业经营模式,设计企业型服装,培养学生市场把握能力和调控能力,能通过销售信息反馈分析市场需求,格局市场趋势和需求进行设计,让设计具备市场潜力。学生只有适应市场、把握市场,才能为企业创造更多效益。企业同时对服装教育不断进行指导与培养,校企合作加快人才培养步伐,为企业培养更多真正的高技能的人才,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从而适应新时期服装市场需要,提高服装企业在国内、国际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三、高职服装教材和教学内容的更新及合理充实

服装专业的教材通常理论与实践失衡。与社会和企业的生产实践对接不足,课程与生产脱节。《服装生产现场管理》替换《服装生产管理》就很符合教学需求。现代企业服装工艺与设备一直发展、改进,工艺教材就必须与时俱进,及时进行更新。高职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改革中,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发挥着核心的作用。要合理归纳和取舍有效的教学内容,将知识面合理拓宽,让设计紧贴社会,扩大教学空间。重视并保留教材的正确、规范内容和基础理论部分,把现代企业的新知识、新工艺、新技能等等内容带进教材。实践教学要引入市场研究的内容,零距离接近市场。培养学生的市场意识,要让学生走进市场、了解市场和把握市场,使设计作品紧跟市场潮流。

四、高职服装设计课程教学方式方法的改进

在获取知识能力方面,把重点教改为重点激发式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学习能力。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全身心投入到探求知识的活动中去。锻炼思维能力角度,把给予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引导学生自我探索,发挥的无限真思维,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式。这是一个真正的思考、锻炼学生综合素质的过程,符合素质教育的目标。高职服装教学方法的改革,着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激发学生无限创造力。产、学、研结合是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办出职教特色之明确方向,是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教师进企业实地调研并实践,并将企业的有关项目和任务带回到课堂,进行教改和课改等。采用多样办法、多种途径进行教学,比如教学目标和模块可由企业师傅和学校教师共同负责承担,这样就实现了课堂贴近企业、教室贴近厂房,教学手段与工厂设备的配套,注重培养学生的技能实践,学校教师与企业工人师傅同堂,以不同的角色和角度,达到专业培养目标及要求,使学生具备市场适应能力。

五、配备综合素质较高的师资团队

高职学校应该配备综合素质较高的师资团队,来提高教学质量,顺应市场的需求。配备优秀职业教育能力,精通专业技能、熟悉服装设计行业的专业带头人,高职教育需要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才能培养学生的扎实的实践能力,可以聘请有较高职业技能水平的企业行业专家、高级技术人员来校参与实践教学,但因缺乏教学经验,往往难以达到教学目的。因而,学校应积极探索专任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的机会,建立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的长效机制,选送教师优秀学校或单位进修,提高教师素质水平,强化服装设计的先进现念,丰富教师的工作经验,提升动手实践能力,打造一个高职服装设计综合实践能力强的专业化团队。教学中要强调教师、师生、同学团队合作,根据教师、学生的特长、思维方式的不同,组织学生团队合作进行设计、实践的环节,反映全体教师向心力与凝聚力的同时也培养学生的人际关系、和谐能力。

六、注重学生艺术品位与鉴赏力的培养

对于一个成功的服装设计师来讲,品位和鉴赏力是必须具备的能力。所以,让学生熟悉和掌握艺术基本知识和规律,大量鉴赏优秀作品,并进行市场调研借鉴。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艺术情怀,激发学生独特设计理念和不凡艺术情感,教学中融入新颖设计理念、新颖审美意识形态及艺术的情感表现,针对学生个性差异进行引导、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激发学生艺术创造力和表现力。

七、高职服装设计专业考核方式的改革

目前高职服装设计专业考核偏理论,服装设计是从理论到实践、由设计思维转为实物化的应用性设计过程,所以,应该结合市场需求、根据市场走向和需求做出学校服装专业考核调整,高职服装课程考核应是理论加实践的完整性考核,从概念构思、设计、制版、工艺制作到最终的成衣,甚至是市场数据分析及运作等缺一不可。这样的考核标准能够让学生系统学习服装设计相关知识,提高自身综合能力,适应将来的企业考核方式,有利于培养出优秀的服装设计人才。

八、结论

服装设计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为了进一步了解区域人才市场的需求,在广东服装行业较为发达的东莞进行调研。为了数据的准确性,针对于服装企事业单位做了500份的问卷调查,调查包括企事业用人单位对独立院校及名牌院校的本、专学生人才的看法,企事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及对人才的满意度。经调查,87%的企业机构期望所招毕业生是专业知识过硬的复合型、抗压型、应用型人才;91%的企业要求学校培养的人才能够吃苦耐劳、虚心学习,踏实认真,工作负责讲诚信;56%的企业要求学校培养的人才具备较高专业理论素质及研究能力;93%的企业要求人才需人品道德高,职业道德良好。在不同层次的人才的满意度方面,对近10年公办院校人才每年的素质对比的评价,68%的企业持不乐观态度,表示明显下降;对近10年独立院校人才每年的素质对比的评价,83%的企业表示乐观,平稳中有发展;64%的企业认为现在的大学生普遍没有踏实的工作作风,浮躁没耐性,娇气不稳重。同时各企业强调更愿意接收专科及独立院校的毕业生,东莞地区大部分企业认为独立院校的学生更能珍惜工作机会,踏踏实实,不会苛求待遇,而且在专业技能水平方面独立院校的本、专科学生不次于公立院校。综合来看作为独立学院的专科学生只有能更快更早的融入市场体系并体现出专业技能水平及吃苦耐劳的特点才能具备竞争优势。

2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探析

据了解,多数院校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与产业市场的接轨很多只停留在形式层面。由于教学模式与学院课堂管理体制的制约,学生大部分时间仍然被限制在课堂授课。教师也会带学生赴市场及企业进行观摩,但没有过多实质性的职业接触。这样的教学无法培养出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人才,体现在教学理论与实际操作脱轨,甚至脱离社会实际。服装出现的目的是为了穿着,这就要求服装必须具有可穿性即使用功能,再则还需要观赏性即审美功能,这也就要求服装设计必然需要符合市场需求,符合流行趋势,所以服装设计从业者需具备艺术思维又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由于服装设计行业的特殊性,服装企业在招聘人员时都会要求具有“工作经验”,所谓的“工作经验”实际上就是指实践能力,可见实践教学在服装设计专业中的重要性。面对越来越严峻的专业教学难点,创新与改革实践教学模式刻不容缓。

2.1立足本土区域文化培养应用型人才

深化中国地域文化教育,服务地方文化,促进地方经济是近年来兴民强国教育的重要思路。广东地区是中国服装制造业强省,独立院校服装设计专业更应坚持依托优势行业背景,探索发展地域文化,找准定位,构建优势学科特色。一直以来,由于国外服装行业的绝对优势和服装教育的先进性,国内大多数课程教学大都照搬国外教育模式,忽略了国外优势教育模式与地域文化特点的兼容性,教育出来的学生不是眼光过“高”,就是脱离实际。再则,发扬中华民族地方服饰文化精神及发展区域服装产业是地方院校的服装专业的社会责任,同时也是服务区域文化,建设区域经济,解决就业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我们要客观全面地了解本土文化。例如,广东地区依托岭南文化,将岭南特色文化融入到教学中,将地方企业的特点及校企合作、协同创新的概念融入进人才培养模式中显得尤为重要。根据教学调研分析及依靠广东地区的行业优势,东莞独立院校的服装设计专业秉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教学方针,建立“企业化”运作的先进校内实训室,展开“开发式、体验式”的课堂教学;在专业赛事、市场调研、课堂模拟实践、专业实习及毕业设计会等平台上,促进学生进行专业角色体验、企业各环节体验、细化操作实践体验、新设备软件体验及企业运作体验。重点建设专项专题设计、工艺制作、立体裁剪、板型结构设计及CAD软件设计等实践类课程,并加大实践课程比重。服装设计专业如何形成多样化、灵活化产、学、研相结合的区域实践教学特色体系是目前服装实践教育的发展趋势。

2.2专项专题设计实践教学培养模式

服装的种类多样,较常见的是男女服装设计、民族服装设计、礼服设计、创意服装设计、编织服装设计、童装设计、内衣设计、户外运动服装设计等实践类课程。其价值通过独特性表现出来,专项专题设计培养模式是根据特定服装种类的共同特性,采取设立专题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法,设定具体情境场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思维模式,完成附有自身个性又契合实际的作品。根据课程的服装种类设立的专题有:创意服装设计技法表现专题训练;礼服设计技法表现专题训练;内衣、泳装设计技法表现专题训练;民族服装设计技法表现专题训练;童装设计技法表现专题训练;户外服装设计技法表现专题训练;编织服装设计技法表现专题训练。专项专题设计培养模式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市场敏锐性和思维创造性。主要通过“提出设计主题意义——抛出难点问题——引导问题思考——寻求自定路径——完成特定目标”的主干方法,给学生提供路径入口,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及喜好寻求各自路径出口。在寻找路径的过程中,可根据课程具体环节要求学生独立或团结完成,例如,在前期的市场调研环节,应该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避免从流或雷同设计,在后期的实物制作环节中体现团结合作。为了体现学生的韧性及突破,教师主要功能是引导学生锁定各阶段的既定目标,督促学生独立自主解决目标,并且将既定目标做到精细做到极致。这个过程中达到思考、渐进、升华的目的,从而挖掘自身潜力。

2.3“竞赛促学”的实践教学培养模式

传统的实践教学课堂讲授模式主要以学生被动接受为主,难免枯燥,久而久之学生无法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而且教学的效果取决教师的专业水平,学生无法更全面地接受专业知识。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点及竞争意识才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形成自足学习的习惯。这就要求转变学生与老师的主客体关系,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做引导进行互动授课,给学生充分的自主的思考空间及主题延伸方向,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创新能力。“竞赛促学”的实践教学培养模式是指在学生进入专业课程学习和专项专题设计阶段时,直接参与到和课程时间相符的国际与国内设计类比赛中,以参与比赛的成果作为课程结课作品或加分项目,通过硬性要求引起学生重视,在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竞赛促学”是把具体赛事直接与课程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不仅达到了教学目的,而且在过程中学生的专业水平也将得到突飞猛进,如果学生获得比赛奖项更是其就业的助力之一。“竞赛促学”的实践教学模式重点是树立了学生的市场概念,培养实践实操能力,提高设计品位和市场敏锐度,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目的。教师在课程初提出课程相关比赛事项同时,引入特定服装种类市场概念和品牌概念,给学生树立市场发展趋势导向,引导学生如果掌握风格定位、市场调研、创意方向。在第一阶段的准备中,学生要确定与自己创意相符的设计,要经过反复的市场调研,在这过程中需要根据拟定位的市场参阅各种相关资料、优秀作品,无形中提高了认知能力和审美能力,完成自我理论知识的巩固。第二个阶段是根据所收集的调研资料,进行作品方案制作,效果图和款式图的绘制,材料准备和实物制作。“竞赛促学”的教学目的重点不是结果而是过程,在市场调研与制作过程中,学生需突破传统教师教学的“拿来主义”,自主寻找设计突破口,通过自我理解品牌设计概念和市场设定,融汇基础课程的相关知识,形成自我学习模式,完成专题课程的学习,这种实践经历的收获将是终身受用的。

2.4校企合作、协同办学模式

实践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与社会链接的重要桥梁,在制定实践教学体系时更应该结合市场,体现灵活性。目前,传统校内实践教学实训室建设的目的性比较单一,不仅软件设备无法与企业同步,而且也缺乏与服装产业的沟通交流。如何能够充分与企业互惠互利、资源共享达到双赢形成有共同发展的有机结合,而不是校企合作成为空谈是实践教学的重要课题。校企合作是理论教学和生产实践融合的必然产物,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要求的。为了达到校企合作的最佳效果,独立院校服装设计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需与企业共同探讨,让实践教学基地的企事业单位参与到人才培养过程中,推动校企合作制定,深化协同办学模式,增强竞争力,让学生在学习期间就能够和企业有专业的接触,主要的合作形式为企业参与教学,师生参与生产,专业辅助培训,具体表现为:

(1)具体落实协同办学制度,邀请相关企业高级技师为本专业客座教授,在企业环境中讲授课程实践部分,另外学生可选择专题课程的实践环节、毕业设计和专业赛事在企业里共同合作。

(2)学生参与企业项目设计,根据企业的要求,向企业提供各类社会及市场调研、具体款式设计和样板,使学生尽早体验企业运作模式,协助企业完成项目开发。

(3)企业提供先进软件设备给实训室或在企业中设立研发室,专业教师可为企业提供员工培训及产品项目企划案研发。通过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建立稳固的校企合作制度,共同发展,使企业参与到教育中,改变企业被动接受专业学生实习为主动邀请。

2.5实训室“企业化”教学模式

实验室“企业化”运作是建立在“体验式”教学模式和管理理念,以学生“员工化”为核心,模拟企业化管理模式。例如,我院服装设计专业《企业产品设计》课程与实践教学基地企业合作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按照具体企业成品指标布置教学任务和作业,按照企业运转模式进行教学过程与管理,让学生在校内实训室中体验专业氛围,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自控能力。同时,教师作为教学组织者在教学结题时邀请实践基地的客座教授和企业技师作为考评员进行打分,学生进行汇报,成绩优异者企业适当给予鼓励,成品可供企业开发应用。在此过程中,师生都会提升认识,增强了学生专业兴趣和学习动力,促进教师教育和专业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改革。目前,我院服装设计专业的“企业化”教学运作模式正在不断发展中,该模式一旦成型,服装专业可进一步推出“工作室”教学培养模式与“企业化”教学模式相辅相成。“工作室”培养模式是“企业化”模式的发展,通过考核选拔优秀学员进入“工作室”,参与教师与企业之间的项目开发及设计研究。“工作室”教学是开发式教学、精英教学,将大大提高独立学院服装专业与社会的联系,提高师生专业技术能力,师生将在共同实践中不断充实自己,磨练自己。

服装设计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设计实践类课程的教学,培养和考察学生的创意实践能力是最为重要的内容。但是,此类课程的特殊性使得每次设计实践阶段开始时教室里空无一人,学生呈现各自为政、松散无序的状态,教师也无法进行指导和管理工作。为避免出现上述现象,笔者采取了课堂定课题讨论与课余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例如,在“职业服装的分类设计”这一节,教师以“餐馆”与“学校”作为课题,让学生分小组进行选择,然后依据选定的课题,再让其各自选择细分的主题,比如“咖啡馆”职业服装与“小学生”校服设计等。在课堂上小组成员讨论课题的准备工作,包括设计方案的完成时间、设计方案前期的调查与资料搜集,以及成员间的任务分配等。具体的实施工作则大部分需要学生在课余完成。这样的教学方式,一方面避免了个别散漫、自制力差的学生前期放松、后期赶作业的现象;另一方面,分小组设计的方式也比单打独斗更能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因为每个学生的设计理念可能有所不同,这就要求在探讨过程中求同存异、相互激发灵感,最后的作品必须由小组成员共同认可。

二、以与客户的实际合作为主的设计实践方式

以往的设计实践多以纸上谈兵式的方案呈现,学生把重心放在设计方案的新颖与表现效果的出色上,而忽略了最基本的实用与舒适的原则,常常导致最后的方案华而不实。所以,笔者除了设计方案以外,还要求学生寻找合作企业,在最终的设计方案中选择一套制出成衣。这就要求学生在设计时充分考虑方案的可行性与实用性,对于服装的结构与制作工艺也需要了解与掌握。例如,有一组学生是为某洗浴中心的服务员设计服装。他们在设计前期与该中心的负责人进行了多次沟通,详尽询问了设计要求,包括该职业的辨识度、工作时对于款式与面料的实用与舒适度以及美观与时尚性要求等;并且对于该中心的定位、装修风格以及现有的制服等都做了详尽的调研,搜集了大量的图文资料,最终以符合行业特点的数码印花作为设计重点,制作完成了令客户满意的样衣。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和设计成熟度无疑会有极大的提高,同时也考验和锻炼了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对于将来的就业多有裨益。而与客户的联系也能使学校真正培养学以致用的学生,而非闭门造车的空想家。

三、多媒体教学软件运用和市场调研、博物馆参观等多样化的授课方式

职业服装设计是服装设计类别中较特别的一类,其教学内容与时装及生活服装的设计相比较有点枯燥,学生在上课时容易注意力不集中。多媒体教学具有图、文、声并茂,甚至有活动影像这样的特点。因此,在充分考虑了上述因素后,笔者从以下几点进行了课件设计:

(1)采用流行的电子杂志编辑软件(ie-book)作为课件的制作工具,不需要安装其他程序,兼容各种运行平台,操作方便灵活。

(2)运用了大量的图片及视频,吸引力强,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上课变得轻松有趣。图片的来源主要有:网络及杂志、学生作业、教师作品。大量的课程资料也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

(3)注意课件排版的时尚性及美观性。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见多识广,对美及时尚有敏锐的触觉及要求,只有新颖独特有创意的布局才能使师生产生共鸣。

该课程的课件获得了全国第十届多媒体大赛高教组的三等奖。另外,在设计与制作实践阶段,笔者安排学生走出课堂,去市场了解最新鲜实用的资讯,包括职业服装面辅料市场、不同行业职业服装设计的现状,以及去著名职业服装设计与加工企业参观。值得一提的是,我校建有全国高校唯一的民间服饰传习馆,在传统服饰文化研究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在教学中,笔者安排学生对馆藏的传统服饰进行拍照、手绘整理,选取包括廓形、色彩、图案、工艺、细节与装饰等元素,再通过网络及图书馆收集与此元素有关的资料,深化对该元素的认识。然后经过简化、夸张、嫁接等设计手法与其选定课题的职业服装相结合。传统服饰文化元素在时装设计中运用的例子并不鲜见,但其在职业服装中的运用仅局限于中式餐厅等部分服务行业。如何拓展传统服饰文化元素在其他行业中的运用是一个很好的课题。以上授课方式使教学内容呈现立体化的特点。

四、设计版面宣讲与实物展示相结合的公开评价方式

设计专业类学生的评价与别的专业有很大的不同,因为设计方案没有绝对的好坏或对错标准,受众或市场的检验是参考之一。所以,笔者在设计方案的评价阶段,采用了设计版面宣讲与成衣效果展示相结合的方式。例如上节提到的分类职业服装设计方案评价中,每个小组推举一名同学作为设计方案PPT的宣讲人,通过对主题的市场调研、资料收集、设计过程和最终方案的展示,由教师和其他同学提出问题与评价,宣讲人则作出答辩。在最终方案中选择一套制作出的成衣也同时展示,由教师和其他同学进行评判。在此基础上,再由教师评定学生该课程的最终成绩。此种评价方式能够避免教师因个人喜好而对学生设计方案的评定产生偏差。在没有绝对标准的情况下,多数学生和教师的共同评定无疑是相对科学的评价方式。另外,宣讲与辩论也能够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为他们将来的毕业答辩做预热。六、以问卷调查形式为主的课程评价方式只有学生的真实感受才是对课程教学效果的真实评定,因此,课程结束前了解学生对于课程教学效果的反馈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笔者在课程结束时,以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学生对于课程学习的感受。主要问题包括:

(1)谈谈以往你接受非传统手段教学或创造性思维训练的经历。

(2)课程教学中,哪部分最吸引你,并使你投入与获益最多?为什么?

(3)课程教学中,哪部分你觉得最困难?你最担心和考虑最多的是什么?为什么?

(4)课程教学中,你感到困惑、混淆或不确定的问题还有哪些?

服装设计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服装设计;教学理念;项目教学法;反思

Abstract:Changingtheteachingprincipleandchangetheteachingmethodtospeakbytherootiswithmaximumlimitthestudent''''sstudy,thinking,practicetohandovertothestudenttheoneself,letearneststudyofstudent,truethinking,truefulfillment,thusraisetheirstudyabilityandcreativeabilities.Theitemteachingmethodistheteachingactivityofitemworkbutcarryonthattheteachersandthestudentspasstocarryoutanintegritytogether.Undertheleadingof"item",thestudentdiscoverstheproblemandasksthewrongandproblem-solvingprocessinstudy.Theitemteachingmethodbuiltupthecontactoftheclassroomandsocialactivitiesavailably,thusmakingthestudent''''sstudymoreaimatthesexandfunction.

Keywords:costumedesign;teachingprinciple;itemteachingmethod;thinking

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应体现专业教育特色,从社会实际需要出发,有针对性地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强化岗位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完善、充实教学内容;加强以操作技能、工艺实习等为主的实践环节;加大实践教学环节所占的比例。利用课堂教学这块阵地,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独立意识和创新意识。作为一名一线教师,综合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与体会,和项目教学法的学习,谈谈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一、转变教学理念,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

1.就获取知识的能力而言,在教学方式上要把重点教给学生一定知识转变为重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方式。前者主要是在教师的作用下,学生消极被动地进行学习,学生一般没有自己选择的余地,常常依赖老师从事学习活动。既没有高涨的参与热情,也没有全身心的投入。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有意无意地把学生看成一个知识的容器,不能使学生成为灵活地创造性地从事具体工作的人,这是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的。后者则是学生在教师的激发诱导下,自己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强调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全身心投入到探求知识的活动中去,学习由被动变成主动,由消极变成积极,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就思维能力而言,要把给予学生问题、给予学生思路、给予学生结论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自己得出结论的教学方式。这两种教学方式有着本质的差别。前者,学生的思维活动基本上始于他人式假思维,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没有时间、没有机会、没有能力去思考。这种教学无异于老师在表演一场木偶戏,老师怎样动作,学生就怎样活动,如此一来,一个富有潜力的生动的学生就变成了老师一个机械呆板的玩偶。诸多有个性、思想活跃的“天才”,由于不适应这种教学方式而被“扼杀”。素质教育又成为一句空话。而后者,学生的思维是自我探索的真思维。真正的思维应是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是一个真正的思考过程,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过程,符合素质教育的目的。

3.就实践能力而言,服装设计专业的实践由学生单纯的完成教师课堂布置的作业转变为创设广阔的健康向上的学校大舞台和社会大舞台,引导学生自我投入,自我选择,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进而学到更多的知识,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转变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式从根本上讲就是最大限度地把学生的学习、思维、实践交给学生自己,让学生认真学习,真思维,真实践,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开创他们的创新能力。而通过项目教学法的学习,我发现项目教学法能够很好地实现这一教学理念。

二、项目教学法的应用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项目教学法有效地建立了课堂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学到了今后就业所必须的技能,包括实践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应变能力、交流能力、合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项目教学法是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一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项目”的引导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学习,他们学到的不仅仅是新知识,还学到了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应用所学到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从中学到了处理问题的方法。项目教学的重点之一就是要让学生亲自体验这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让他们在这一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善于独立思考。通过项目教学法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社会能力及其他关键能力。

就服装设计专业而言,服装设计是一门涵盖知识量非常广泛的课程,它是理论与实践性均强的学科,而且很多理论需要在大量的实践中理解和领悟,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主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绘画能力、设计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当然还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因此,教学中的项目设计很关键。

1.精心设计项目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总是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仅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从新的角度去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想象力,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好的学习任务,首先应能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其思考,使学生产生一种解决问题的欲望。同时,提出的学习任务应该适应不同的学生,满足各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项目设计质量直接决定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各层次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因此,项目的设计至关重要。

第一,创设实践可行的问题情境。从教学方法上来看,教师设计问题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学生对问题解决活动,学习知识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以及自我反思的能力;同时,促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技能应用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实际,甚至间接或直接地参与到社会生产的各项活动中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不断结合实际生活,用“问题”来引导学生自学。

第二,掌握项目设计中的层次性。要注意学生的个体特点、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学生是知识建构过程的主体,学习的许多目标都要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学习材料来实现。在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用不同的方法完成“项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知识、思维、技能和情感得到锻炼和熏陶。因此,教师进行“项目”设计时,要以“学生为中心”,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要注意学生的特点与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充分考虑学生的现有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和兴趣等。在设计的过程中,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设计每一个模块,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来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也就是说,“项目”要有层次感,确立任务,细化到人。比如,研究连衣裙的设计中,有研究款式造型种类的,有研究面料的,有研究装饰手法的,有研究风格的,等等。

第三,项目的设计要让学生积极参与。精心组织教学内容,使学生能顺利地解决“问题”。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案。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在提出“项目”之后,不要急于讲解,让学生讨论分析,提出完成单元计划教学中的问题需要做哪些事情。提出的问题中,有些是以前学过的,这些问题由学生自己给出解决方案;另一些是没有学习过的,即隐含的新知识点,这正是这个单元计划教学中所要解决的问题。教师在提出这些问题的时候要注意一些提出的技巧,在任务中设置一些认知上的冲突,让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来,特别是在新知识的引入上,设置一些情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经过积极思考把问题提出,然后教师再将新知识介绍给学生,水到渠成,让学生自然而然建立对新知识的认识。例如,我在教连衣裙的设计时,先让同学们自己搜集各种连衣裙的式样,然后,进行分组研究连衣裙的设计,提出问题,教师给予启发和指导,最后,由每一个组派代表讲述研究结果,这样不仅让全班同学都能参与进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还能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以此来提高学生上课时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第四,“项目”的设计要适当留白。所谓留白,就是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不要面面俱到,要给学生的思考和尝试留有余地。比如,连衣裙的设计,并不事先告诉学生从造型、面料、装饰手法等方面去研究,而是在教学中想方设法启发他们亲自去尝试和探究,鼓励他们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教学内容的风格与体例应该为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素材和依据。

2.转换教师角色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综合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相对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今服装的发展十分迅猛,“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项目教学,教师必须进行角色转换。

角色转换有两重含义:一是从讲授、灌输,转变为组织、引导;二是从讲台上讲解转变为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交流、讨论,共同学习。

项目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必须明确自己所担当的角色,认识到学生的知识不是靠教师的灌输被动接受的,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主动建构起来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地位不是削弱了,而是比传统教学中的作用更加重要、更加不可缺少,任务更艰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思维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老师的引导作用在于,要把握整个教学过程的内容、进度与方向。同时,还要善于发现并抓住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启发。启发的作用在于,学生经过独立思考遇到困难时,教师要提示点拨。教师在设计单元教学计划时,准备时间应比传统的教学教案设计更长。抓住学生心理活动,充分地了解学生,精心设计好单元教学中的内容问题、单元问题。因此,不能认为只有站在讲台上讲课才是教师的本分。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做好充分的教学实施准备工作: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应该为学生搭起支架;在学生学习不够主动时,及时改进给学生提出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学生完成基本任务后,及时做好学生作品评价与交流工作,调动学生的创作欲望,进一步完善任务创作;在任务完成后及时做好评价工作,发表、推广、应用学生的成果。

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实践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被动的“填鸭”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同时,项目教学给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带来了的巨大的变化,不再是以往传统教学的教师“一言堂”局面,真正体现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具有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创新实践能力的学生。

3.确定评价内容与方式

学生在完成项目后教师要求他们进行自评、互评。学生自评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且可以改进课程或教学的设计,其作用是重视学生学习主体,重视学生的反思,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互评让学生对学习成果进行共享,从学生的角度发现问题以及提出改进意见。教师要引导学生尽量客观地从正面进行相互评价。在评价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评价能力,适时引导学生通过自我反思和相互评价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学习别人的特长和优点,以评价促进学习,让学生在互评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最后教师对各项目组的研究结果进行综合评价,这一工作是最主要的,必不可少的。教师在评价学生研究结果时不能只进行优劣评价,而应该要指出问题所在,给出具体改进及修改建议等,让学生去完善。

4.和社会接轨,提高实践能力

服装设计是活的,是多学科综合知识的集结。在具体设计中,难以确认固定的秩序和搭配关系,因此,拘泥于课堂常规教学形式,无法满足实际需要。校门洞开的今天,对外设计服务已不可逆转,以教师带领学生走向社会,使专业必修课在社会实际设计中完成,是加强教学的重要举措。为保证实践教学的落实,可与几家用人单位挂钩,建立校外实践教学产学合作基地。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采用顶岗实习方式,让学生以服装设计人员的身份到产学合作单位或工作室参与服装的设计,做到“实题实做”,即由学生动手完成实际设计课题,以实际设计成品成果来完成毕业实践、毕业设计。以实践教学促进能力的提高,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

三、项目教学法的反思

1.主要观点

(1)通过实施“项目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获得较多的成就感;

(2)项目教学能够改变专业课之间自成体系、理论知识过度、知识技能分割的现状,促进学科知识的融合,全面提高专业课教学质量;

(3)职业中学的学生同样具备自主构建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只要教学活动设计能够激发他们的兴奋点;

(4)项目教学实践的过程,既是教师教学理念转变、教学行为反思的过程,也是学生技能、能力发展的过程。

2.发展与创新

(1)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项目的解决,满足了师生共同的自主发展的需要,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的探讨;

(2)通过一个个的项目,实现了教学和生产经营的有效结合,同时,找准企业和学校的切入点;

(3)教学内容置于项目的解决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体现了教育理论研究的发展与教学实践思路的创新;

(4)通过教学改革与教学管理机制同时进行,使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目标有效落实,既是新教学模式的探索,也是一种学校特色的形成。

总之,教学改革是一项带有方向性、全局性和开创性的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必须从服装设计的实际出发,对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教学模式、课程设置体系、教学内容和教材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改革,注重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专门人才的培养,突出综合素质培养,强化岗位技术教育,建立以服装设计、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彭云乐,刘胜利.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体系改革的探讨[J].徐州工程学院,2007,(2).

服装设计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一)明确毕业设计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作用

服装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在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它是综合实践的教学环节。岗位核心能力课程“女装设计”“男装设计”重点解决学生从事服装设计师助理所需具备的单品设计能力;“服装品牌设计与企划”主要培养学生后续从事服装设计师或企划师必备的系列成衣企划与设计能力;“毕业设计”重点培养学生就业及后续发展所需的创新、创意以及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实训项目的难度和综合度逐步递增。

(二)明确毕业设计实践教学方式

对于毕业设计,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系部曾经尝试多种教学方式:一是将毕业设计课题带入企业,由学生在顶岗实习中完成,但这既影响企业生产活动,又因为学生工作任务重、时间不够,造成作品效果不佳;二是由学生在校自主完成毕业设计,容易出现学生找工作室代工、购买成衣等现象。松散式管理导致教学环节形同虚设,难以实现教学目的。目前,系部采取的是教师全程指导的教学方式,杜绝了购买和代工等现象,切实提升了作品质量和学生综合能力。

(三)明确毕业设计选题方向

选题的合理性直接影响毕业设计教学目标的实现。首先,选题要融入前续课程的所有技能点,具备综合性;其次,选题的难度要高于岗位核心能力课程的技能难度,且各选题之间的难易程度相当;再次,选题应来源于社会和企业,与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接轨。因此,系部组织教师到行业企业调研、研讨后确定选题。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选题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服装设计大赛选题。因为大赛以发掘设计师的创新思维,追求作品的创意性与实验性为目的,这与毕业设计定位一致。另一类是以创作灵感的类型为选题。在选题中引入湘绣、苗绣、织锦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既贯穿学院一直以来“承袭传承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指导思想,又鼓励学生跨专业、跨行业进行非遗文化的创新。

(四)明确毕业设计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流程

成立毕业设计工作小组,编制毕业设计工作方案,召开专题会议,统筹布置,明确毕业设计的时间、任务、责任人、工作流程等,确保毕业设计工作按质按量如期完成。

二、加强毕业设计教学过程管理

(一)组建教师团队,明确教学任务和要求

毕业设计教学前,组建教师团队,召开指导教师会议,每班由一名设计教师和一名工艺教师联合指导,既分工又合作,同时明确“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定位。学生是毕业设计的创作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教师在指导中不能结论性评价多,具体意见少,也不能指定学生的创作主题,帮学生找参照图甚至设计,全程高密度参与。鼓励教师创新教学组织设计和方法手段。通过集体研讨、头脑风暴等,解读每类选题的创作路径、方法;通过创作分享会、学生陈述点评会等开拓思路,完善作品;加强示范教学,启发学生思维;采用大学城空间、微信、QQ等方式辅导学生,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加强团队合作、精益求精等职业精神培养。毕业设计教学过程中,定期召开指导教师研讨会,及时了解教学进度与质量。

(二)召开学生动员大会,加强学风建设

召开毕业设计学生动员大会,一是讲解毕业设计整体安排以及相关要求;二是激励学生提高创作热情,争取多出好作品。在教学过程中,还会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不定期组织召开学生会议,及时解决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出现的旷课、拖沓等问题。

(三)严格进行四个环节的作品质量评审

第一环节是设计图评审。如由系主任、工学部主任、企业专家、指导教师以及学生代表制定毕业设计图纸的评价标准,集中评审,提出修改意见。第二环节是面辅料选配评审。例如,由于湖南的面辅料较单一,因此毕业设计的材料全部是在广州中、大纺织市场采购。车票购买、酒店预订、面料采购等工作全部由学生负责,教师团队随行前往,把握采购进度,做好面辅料选购评审工作。第三环节是坯样及第一套成品评审。毕业设计中期,组织对坯样及第一套成品进行评审,形式是学生展示作品,陈述设计构思及制作方法,教师团队研究问题,进行指导。其目的一是及时了解毕业设计的整体进度;二是锻炼学生陈述与表达能力,为答辩做准备;三是及时修正问题,提高毕业设计的整体质量。第四环节是毕业设计成品评审及答辩,可邀请企业专家和全体指导教师共同评分;模特穿着毕业设计作品,学生团队展示创作过程的图文资料,陈述创作灵感、设计方法、所遇问题及解决办法,畅谈收获与体会。

(四)做好资料上传和总结推广工作

组织评选优秀毕业设计作品在学院“毕业设计开放展示周”中表演展示,并安排专人检查学生的毕业设计说明书、教师的评分记录及评语等相关资料等。

三、反思

毕业设计教学管理毕业设计结束后,应及时进行教学管理反思。

(一)反思毕业设计的系统设计。如毕业设计选题、教学方式、时间进度安排、教师安排、评价标准等。

(二)反思作品质量是否有提升。广泛了解各院校同行、企业专家及家长对作品的评价,了解学生创新思维和专业技术能力的提升,由此获得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路。

服装设计教学论文范文第7篇

1.嵌条法引入装饰线设计教学

嵌条就是在时装的表面或者结构缝片中,缝制上一些用布料或丝带的装饰。当嵌条出现在时装的肩袢、腰带、公主线省等部位时,附在时装上一般以两条直边的装饰为主,它既可充实时装的构成内容,也可增强时装的活泼动感,是表现服装动态造型的原动力,对时装起到点缀作用[2]。立体裁剪是将面料由平面到符合人体曲线的立体塑造过程,其过程较少考虑装饰线的使用。“立裁入设计”的教学可引入服装的“嵌条”工艺,将其工艺简化后在面料拼缝处使用,可以帮助学生在立体裁剪过程中完成服装装饰线的设计效果,并随时调整设计构思,利用如蕾丝、皮革等多种材料进行“嵌条”线条设计。其具体操作方法可以结合服装“嵌条”缝纫方法,或用收针缝合固定。将“嵌条”工艺法带入立体裁剪中,不仅使装饰线设计成为可能,更激发了学生将平面缝纫手段与立体裁剪手段相结合,为装饰线设计教学提供了一个实操与设计相结合的新方法。

2.肌理法引入装饰线设计教学

服装肌理是指服装或面料表面的组织纹理结构,即各种纵横交错、高低不平、粗糙平滑的纹理变化,是表达人对服饰或面料表面纹理特征的感受。服装肌理的设计亦是服装设计的重要手段之一,且近年来运用多种材料的肌理效果已成为服饰前沿设计的热点。在相同色彩下,肌理是服装线构成的重要组成之一,使得线具备明显的视觉观感。引入立体裁剪中的“肌理设计”方法,引导学生将线的位置设计好后,将服饰中线设计结合“镂空”“堆叠”“抽褶”“磨毛”“编织”“晕染”等多种工艺处理手法,使得线的“肌理”感更强烈。服装上的装饰线肌理形态各异,这些线条在肌理组成的动静、疏密变化中取得和谐统一,组成优美的线条形态。对于肌理的设计需要在动手实践中找到最完美的视觉效果,亦可以在实践设计过程中获得意外之灵感。待立体裁剪完成之后,再将其成衣效果用软件或手绘方法在效果图中呈现出来。

3.分割法引入结构线设计教学

分割法是服装立体裁剪中运用较多的一种技术手法。分割法在服装立体裁剪中边裁剪边设计,边创意边改进,能直观地看到设计效果,可以产生比平面裁剪更好的服装效果[3]。由于立体裁剪能立即看到衣片通过分割缝合后形成的状态,因此完全可以在做分割法的过程中更好地完成服装线的设计。分割法引入结构线设计教学,首先要让学生绘制初步设计草图。设计草图体现学生对于服饰轮廓的基本创意及特殊设计细节。然后引导学生研究面料分割的具体方案,将服装轮廓分割成若干大块,这一过程需结合平面服装结构设计的若干方法。完成分割方案的初步设计后,使用标记带在人台上将风格边缘进行标记,然后将面料按照标记进行分块裁剪,利用立体裁剪的一般布料捏拔技法,使得每个分块的形状贴合人体,最终将布块取下并拼合。分割法是一种化繁为简的立体裁剪操作方法,适合于抽象、不规整轮廓的裁剪设计。将其引入设计教学,带入了对服饰轮廓形态横向分割、斜向分割、纵向分割等分析的思索。过去的设计教学缺乏对结构线的思索,使最终设计稿对于轮廓线设计较为模糊。而将立体裁剪中的“分割法”引入设计教学,则会引发学生对服装线分割设计的进一步思索而迸发出更多设计灵感。

4.堆褶法运用于线设计教学

堆褶法是将面料通过捏成一定宽度的规则或不规则层叠褶皱,形成纵向、横向、放射等多种方向的线条。此类方法适宜与分割、推省等基本立体裁剪工艺方法结合,形成线条感和肌理感俱强的华丽视觉感,因此特别适合礼服、婚纱、表演服装的设计,如堆褶法制作的放射状褶线就适宜礼服胸部、臀部设计等。这类服饰的制作不适宜用常规立体裁剪方式实施。在实施堆褶法的立体裁剪操作时,可先在人台上标记出褶皱的大概位置,然后将面料平铺,用手将褶皱进行捏拔,并用针固定,或者手针缝合。完成局部衣片效果后,将衣片整片取下,进行固定缝合,保留其褶皱的原貌。堆褶法最终以设计稿形式表现。由于通过立体裁剪的手工制作过程,学生对褶皱走向已了然于心,自然较好地表现线条的走向与特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手绘、Photoshop、CorelDRAW等多种绘图软件相结合,完成服装设计中褶皱线的绘制。

二、“立裁入设计”教学方案的实施

1.强调立体裁剪对服装“线”设计教学的辅

在“立裁入设计”教学方案中,“立体裁剪”是为了使设计教学更具实施性与具体性的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并不是最终教学目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与“立体裁剪”课程的授课方式和方法区分,不必过多强调立体裁剪手法和技巧的标准性,而应强调立体裁剪操作中所带来的设计指导意义,启迪学生发散性思维,引发学生思考如何通过“结构线”设计美化服装版型和如何利用“装饰线”修饰服装廓形等设计问题。

2.在“线”设计教学过程中贯穿“结构线”与“装饰线”两种概念

以往学生在完成设计效果图绘制时,“结构线”与“装饰线”线条无任何外观区分。而实际上,两种线的工艺手段不同,其压辑线的位置、线迹都会有所区别。通过立体裁剪的实施,学生对两种线有了深入了解,会在效果图绘制时体现出两者之间的区别。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提炼两种线条在制作工艺与表现技法上的区别,将两者的概念植入“立裁入设计”教学方案始终,才能达到“线”设计教学目标,使学生打下良好的设计基础。

三、结语

服装设计教学论文范文第8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成为了服装的大国,但是要是从品牌的角度出发的话,我国的品牌和其他国家的品牌相比,差距太明显了。而且一些内地的服装设计风格还不是特别的成熟,传统的思想还是控制着设计者的创新意识,比如说很多的设计师会忽视服装多工艺的要求,一说到服装马上就会想到精雕细琢,这和现代的服装意识是想抵触的,再有就是我国的大部分设计师在设计服装的时候底气不足,对一些新材料也不敢去选用,第六感觉存在盲区,整体的服装设计给人的感觉就是俗气,这一点在我国的香港地区就没有,我国香港气度的服装基本上是紧跟时尚前沿的,所涉及的服装也都非常的由创新的意识,服装中透漏着大气和自信,由于香港地区是我国对外贸易出口最为频繁的区域之一,所以这一地区的服装设计也是非常的时尚,能够体现出一个地区的朝气,所设计的服装品牌完全能够和国际顶尖的设计大师设计的服装相媲美。有的服装在设计上甚至还超过了国际大师的设计水平,在服装的设计上,香港的服装相对比较大胆,每一件服装作品都能够体现出服装的活力,而在服装的制作工艺上,香港的设计师成功的运用绣花、手绘等精美的工艺,创造出来的作品非常的时尚大气,受到了很多外国设计师的赞美。所以说好的设计师能够设计出好的服装,而新的服装设计就需要有高质量的创新型人才才能够完成。

1.1高质量的服装教师缺乏

为了进一步的适应市场的需求,外国很多的综合性大学都开设了服装设计这一专业,目的是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服装专业人才的需要,但是这样一来就会严重的分散本来就不多的高质量服装设计教师,使得高质量服装设计教师出现了缺乏的现象,与此同时,我国的各大院校由于不断的扩招,也让学生的整体素质出现了下降的情况,而有的学校还没有达到创办服装设计专业的条件和要求就开设了这一专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服装设计专业的整体教学质量。针对这一情况,我们的各大院校应该逐渐的整合专业的教学资源,科学的规划服装设计专业学科的体系,此外,学科和学科之间也要进行交叉的交流,在市场上有很多知识在书本上是学不到的,所以我们的学院设计师可以适当的邀请一些专业的设计师来到学校进行授课教学,将一些生动的案例讲给学生听,这样一来,学生在听闻新鲜事物的时候也将知识学到了。

1.2服装设计教师的教学方法落后

我国的教学手段始终是单一的填鸭式教学,这一点在服装设计专业也是相同的,我国的服装设计专业在教学方法上还是沿用着传统的教学模式,缺乏创新意识,学生只是在服装的效果图上写写画画,并没有真正的去了解服装设计的内涵,现代性的设计创新理念完全没有,而有的高校为了进一步的培养出实用性的人才,在整个教学的课程当中逐渐加大了剪裁和缝制工艺的训练,忽视了设计的教学,这样出现的结果就是,大批的新设计师所设计出来的服装都是非常的低廉,而我们的服装市场需要的是高素质的高水平的具有创新能力的服装设计师,显然目前的教学方法根本就满足不了市场的真实需求。针对这一情况,我们的各大高校要对服装设计专业课程做一个课程性质的评价,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主要的指导思想,因为服装设计师离不开创新思维和创新设计能力的,没有这两点的支持,服装设计是出不来的,此外还要全面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服装设计能力。

1.3缺乏对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逐渐的走入了教学的课程当中,而多媒体的介入,使得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逐渐的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学生可以在教室中享受丰厚的信息资源,而原先的学生手绘也变成了现在的点鼠标,虽然这是教学中的一大进步,但是从长远角度想,学生过分的依赖电脑和相关技术软件,使得自身的手绘基本功底都出现了松懈,再加上学生不去联系这些基本的训练,最终就会导致学生连握笔的姿势都不会了,再有服装设计中面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学生此时是通过电脑来选择面料的。针对这一情况,我国的各大高校服装设计专业在初级阶段还是要加大对学生的绘画基本功的练习,要先把学生的基本功练扎实了,然后再去使用网络技术,在使用网络技术的同时也不要搁置对基本功的练习,我们知道服装设计是目前变化最快的行业之一,不仅要强调实时额艺术性,还要强调实用性,因此我们的服装教学要和市场的行情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要正确的处理好艺术和技术之间的关系。

2.我国服装设计对高校服装教学的影响

服装设计教学论文范文第9篇

服装在当今的时尚潮流界,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一件商品,同时也反映了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和审美水平的提高,侧面展示了人们的文化素养和文化特质。在中等职业学校的服装设计教学中,首先,教师要指引学生了解服装设计的真正含义,以便让学生对服装设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建立良好的设计理念。还要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创造能力和艺术涵养的培养力度,使学生在学校就能够锻炼自己对时尚的洞察力和美好事物的审视力。从服装的本质出发,还要教育学生认识服装设计的结构骨架和技术技能,在设计中充分展示服装的穿着效果和品质内涵,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设计理念。

其次,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进行服装设计教学的开门砖,只有对美丽有了正确的认识,才能够为美丽的骨架填充灵魂、增添“血肉”,才能够使服装完美地展示出来。服装设计不仅包含了视觉训练、艺术造型,还应该追求服装设计带来的艺术效果。在绘制服装设计图时,每一个线条给人们带来的视觉感触,都是那么的流畅,那么的婉转,充满了韵律感。冷暖色彩的搭配,赋予了服装设计以灵魂,每一种色彩都把人们的轻快明朗或深情忧郁表现得淋漓尽致。服装设计对于色彩的发挥,充分展示了服装所带给我们的特有色彩效果。中等职业学校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应该让学生充分融入生活中,仔细观察周围的色彩,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服装设计的素材,锻炼学生对于“美”的认知力。

让学生对服装设计中的服装造型和结构剪裁相结合,就构成了中等职业学校服装设计专业的关键环节。结构是进行服装设计的准备阶段,只有对所要设计的服装有所构思,才能够进行服装设计。而剪裁是对准备阶段的延续,两点同时具备才能设计出一套理想的服装。利用学生对美的认识和独立的创造精神,再经过丰富的思维加工,就可使服装在视觉上和品质上有较好的体现。只依赖于图纸上的绘画效果图,不能够把对设计的理念和实践融入进去,这种设计只能说是“纸上谈兵”,毫无意义。因为服装设计既有艺术设计,也有技术设计,这就在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中容易产生学习的偏差,倾向于喜欢艺术设计的,可能就会忽略技术设计;倾向于技术设计的,也可能会忽略艺术设计,进而不能使两者更好地结合统一。

教学中,针对这一特点,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设计造型能力,还要结合已有的教学素材,把结构剪裁加入进去,让学生能平衡发展,让学生在现有的服装结构设计中,了解服装结构的原理、剪裁技巧,根据设计理念,灵活地对服装构造进行修饰,锻炼培养学生对服装设计的艺术性和技术性。在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完善教学方式,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让他们充分将服装设计专业的知识融入到实际操作中,展示自己的才能。

二、结语

服装设计教学论文范文第10篇

1.1如何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

服装结构设计课程作为一门知识系列性较强的课程,有较完备的理论知识内容,教学中旨在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结构设计的理论,包括人体与服装的关系,省、领、袖的结构设计原理及结构设计方法,各部件间的组合变化关系,因此习惯性教学常以理论教学为主来完成课堂授课;但结构设计课程中的知识点内容较抽象不易理解,因此常需要实践补充来加深理解知识点,另一方面理论知识最终是运用于具体的实物中,因此服装实践也是检验服装结构理论运用的最佳标准。然而究竟在什么地方运用实践、什么地方理论阐述、二者如何结合,使服装结构课程在有限的学时内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这些都是教师从事服装结构课教学长久以来一直的研究方向和目标。

1.2如何加强专业课程间的内在联系

服装结构设计课程与诸多服装专业课程有着紧密的联系,如服装设计、服装款式设计、服装造型设计课程内容是其结构设计的基础,而服装工艺学、服装工业制板、服装生产管理、服装人体工程学等课程又以服装结构为基础。因此,服装结构课程既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又是服装知识储备运用的综合课程,如果能将服装结构置之于服装系列教学的大课程中,不单纯地将其看为一门课,而是作为一个教学分支来展开教学,对服装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将是一项深化工程,因此服装结构设计课程中如何恰到好处地贯穿相关课程专业知识,加强专业课程间的内在联系,也是服装结构设计课教学模式探讨的一项重要内容。

2服装结构设计教学模式的改革

2.1增加项目式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

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是为未来进入社会的服装生产服务,因此不可避免地与服装订单及目的性生产相关联,因此在服装教学的实践中可以结合订单的实际要求进行项目式教学培养,增加实践环节。如在讲到女西装的综合制图环节时,由于女西装结构复杂,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困倦和烦燥的情绪,不能正确将结构制图的方法掌握。在这个环节中可采取项目式教学,指定客户需求,让学生为其设计款式,并根据自己设计的款式进行剖析和绘制结构图,学生们产生了兴趣,乐于实践,积极参与制图,再由教师依据学生设计的款式及结构图进行单独讲解和西装系列化款式变化及结构设计变化的综合总结,不仅使学生掌握一款西装的结构设计,还对比学习了其它的款式结构,增加了学好西装结构的兴趣,加强了款式图结构图间对应互换关系的认识。

2.2增设教学实验环节,贯穿服装工程各环节

服装如果纯以理论教学为主,会有大部分学生对抽象的结构关系的理解片面化,适时地增加服装生产环节是对结构内容学习的加强。如学生在学过裤装结构以后,很多同学对裤装中的上裆、下裆、中裆、侧缝、横裆、立裆的位置混淆不清,相互间的关联更无从理解,严重地影响了裤装结构原理的掌握,只能机械的记忆,对不同款式的变化只能照搬照用,因此,增加裤装制作的实验,让学生自己设计款式、制板并缝制裤装,复杂的结构关系通过工艺制作很容易理解,此时再讲款式结构及变化,板型的疵病修正,印象就更为深刻。在实验环节结束后,学生们感慨地说:“实验中,我开始将裤子缝反了,后来终于搞明白了哪片接哪片,通过实验我知道了裤子制作的全过程,也知道了裤子结构图中线条的意义,很开心”,“通过制作我对服装结构产生了兴趣,很期待下学期的结构课”,“我在实验中知道了认真的重要性”。通过实验教学环节的开展,使大部分同学对所学到的结构知识进行了运用和发挥,制板能力大大增强,同时,简单的裁剪、缝纫操作为以后的制作工艺做好了准备,减少了易出错的环节发生。

2.3强化制图训练体系,提高制板能力

服装结构设计的实现需用结构制图体现,因此制图水平的高低是制图优劣的体现,也是结构设计能力的体现,一张好的结构图不仅要求结构合理,还要制图清晰干净、准确表达结构意图,因此制图本领的培养尤其重要。结构课作为一门必修课,为了考核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多数高校将其设为考试课,70%~80%左右的成绩需要在试卷中体现,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督促学生认真完成结构图的绘制,除了要求学生认真记好课堂笔记还要即时做好课下练习,制图中需要耐心和细心,稍不留心就会出现制图错误,而自己经常对较大的错误“熟视无睹”,小错误如不及时纠正往往会造成更大的错误,因此课程中大量的结构图需要教师即时的纠正和检查,除此之外,对于不能时时关注的制图细节,可采取课堂互批互改的环节,取长补短,共同学习,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也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尽量避免学生带着错误进入下个环节的学习。同时教学中还可适时地将制图作业或笔记进行展示,让学生在看到别人作业的时候,看到自己的差距和位置。久而久之,在一查二批三看的强化制图训练体系制约下,达到共同进步的教学目的,只有将制图训练做好,制图的本领提高了,结构制图的原理掌握了,制板的能力也才会加强。

2.4导入立体构成教学环节,提高服装综合制板能力

众所周知,服装平面结构设计与立体结构设计同为服装制板的两个方面,二者有着极大的互补关系,随着社会上人们对服装款式求新、求异心理的迫切驱使,立体构成式服装越来越多地走入社会,立体构成服装着装效果好,成功率高、造型直观,但单一的立体构成服装成本高、效果具有随机性,且受操作者经验手法、操作中必须具有人台等的限制,常具有局限性,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才能达到扬长避短、提高工作效率、合理使用面料,达到优化设计效果的目的,如在领子的学习中,可结合花式领的设计让学生体验平面结构与立体构成结合的制板方法;再如样衣的试穿阶段,可结合立体构成的方法进行板型校正,减少了疵病,优化了设计。通过立体构成教学环节的加入,实现了平面结构与立体构成的结合,提高综合制板的能力,学生在教学中学习了方法,为高级制板水平的培养奠定基础。

3结语

服装设计教学论文范文第11篇

针织服装设计课程在针织工艺与针织服装专业第4学期开设,在此之前学生已有针织技术、针织组织纬、针织组织经等课程基础,对针织面料种类及性能具有较全面的了解,但对服装设计与制作了解甚少,因此,在课程内容安排时需兼顾服装理论知识基础、样板设计、裁剪、缝制等内容。教学中为了做到面面俱到,只能在各个知识点上浅尝辄止,导致不少学生反映进度快、跟不上;在服装理论知识讲述中,学生反映课堂教学枯燥乏味,积极性不高;样板设计教学中存在方法较多,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服装制作过程虽然有趣,但因课时安排有限,学生无法得到系统全面的锻炼,而只能靠课后独立安排的两周实训,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效果受到影响。

2课程教学改革思考

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思考,以寻求课程改革之道。

2.1课程内容的改革

课程内容的设计很大程度取决于所选用的教材,目前针对针织服装设计课程能够选择的教材比较少,也不能适应不同专业教学需要。笔者先后尝试了《针织服装设计与生产》、《针织服装设计与生产实训教程》两本教材,发现都不能完全适应针织专业课程教学的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国际上最新的针织面料、服装设计方法和流行趋势瞬息万变,现有教材的不少内容已经明显跟不上形势。因此笔者尝试跳出教材的限制,根据教学专业特点规划教学内容。针织工艺与针织服装专业侧重生产技术型人才的培养,且该专业学生也没有艺术设计基础,因此在课程内容规划上更倾向于针织服装生产技术的掌握。

2.2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我们在该课程教学中引入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在项目教学过程中扩大学生收集资料的范围,拓展学生个性化发展空间,激发和强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多,逐渐巩固其最初的求知欲,从而形成了一套比较稳固的针对学习动机的教学方案。课程教学与绍兴莱诗秀制衣有限公司合作,根据教学计划内容,结合针织工艺与针织服装专业特点,共同设计针织服装设计开发项目,以及项目实施的方法及流程。通过共同协商,制定教学的课程项目包括:(1)针织服装缝制基础练习;(2)针织内衣设计与制作;(3)针织外衣仿制设计与制作;(4)针织服装创意设计与制作。

2.3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针织服装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必须让学生熟悉相关的设备操作及整个针织服装生产的工艺流程。首先应配备必要的缝制设备,建立完善的实训基地,为实践教学创造良好学习条件。其次将原来独立的实训周融入到课程中,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将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运用任务驱动模式,在任务教学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使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学习有效地融为一体。做到在实践中教理论,在操作中学技能,不断提高职业素质。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严格按照“项目调研→项目确定→项目实施→评价→展示成果”进行实施,由浅入深,从最基本的背心短裤入手,从款式设计,到打版缝制,边学边做。使学生既能了解针织服装设计的基本原理,又能从实训项目中找到基本理论的落脚点,可以做到真正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通过一年多的努力初见成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参与热情有了明显增加。

3结语

服装设计教学论文范文第12篇

(一)交互式教学方式的必要性

只会纸上谈兵是不能够创造价值的,理论和实践是缺一不可的。中职学校在服装教学中需要秉持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的理念,让学生自己动手,加深学生的操作能力。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学生才能够熟悉和掌握所学的知识;才能够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才能够在服装企业的人才竞争中脱颖而出。交互式教学模式正好迎合了这一要求。综上所述,在中职服装设计教学中,使用交互式的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也顺应了专业知识的教学要求。

(二)交互式教学方式的基本要求

1.以人为本的要求。

具体的表现在:在教学目标上,强调个性与创造性的发展;在课程内容上,强调学生的亲身体验;在教学方法上,主张教师引导,学生是知识的探险者和追求者。交互式教学要求“以人为本”,重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既学习到理论知识,又能让他们在学习中得到放松,同时又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这种以人为本的要求中,重视学生的感受力,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2.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服装设计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只有将服装设计的理论运用到具体的实践设计中,才算是真正地将服装设计的知识领悟到。交互式的教学方式重在实践,提倡学生参与到课堂中,从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

二、实行交互式教学方式的动力

近年来,中职服装设计教学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急需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实行能够打破传统教学方式的新形式,交互式教学恰恰符合这一需求。

(一)教学方式缺乏实践性

服装设计人才应该具备综合能力,而根据现在的教学模式,多数都是采取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教学内容也多为理论性质,严重偏离了社会发展的实际,这也不利于学生今后工作中的操作。

(二)教学思路缺乏针对性

这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变化,服装行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目前服装企业的专业分工更加细化,在企业中分工分明,而在中职服装专业教学中,缺乏专业方向,没有按照服装工种的不同开展有目的的教学,使得教学目标比较笼统。

(三)教学理念的陈旧性

由于“应试教育”的观念根深蒂固,许多中职院校还是延续多年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针对现在服装市场的发展已经落后了,缺少了对市场调研的分析,所以教学体系也会陈旧,也是由于这样,对知识,教学模式都应该进行更新和转变。

三、交互式教学方式在中职服装设计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服装设计属于艺术性较强的学科,所以这种课程要营造愉悦的氛围,只有在相对轻松的环境下,学生的创作灵感才会激发出来。

(一)《服装美术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服装设计基础》是服装设计的入门课程,它在职业教育里服装设计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设计理论知识的学习中发挥着异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把互动教学模式应用到《服装设计基础》这门课程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服装设计的关注度。在第一次上课的时候,做一个“以型猜图”的互动游戏把学生带入主题。首先,教师要在课前准备一些材料,分别在纸上写画上一些著名的建筑或者人像等,如鸟巢、广州塔、明星头像等,然后把学生平均分成若干组。宣布比赛规则:各组依次给出一个同学去作为代表,以抢答的形式,猜出具体的事物,答对的加分,让学生理解几何形体组合的意义。“以型猜图”让学生在游戏课堂中锻炼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专业学习兴趣。

(二)《项目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项目设计》这门课程在中职的服装教学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让学生学习服装设计师的基本工作技能,熟悉服装企业的从设计到生产整个工作流程,训练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作才能。培养学生学会捕捉到市场流行趋势与企业产品风格的切合点;如何在设计过程中熟练运用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生产设计中;如何培养学生形成市场意识,使自己的设计商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在此情况下,推行项目教学法,通过引入企业品牌,进行品牌企划定位,服装产品自主研发的方法,将真实的产品设计项目引入课堂,真题真做,自主研发一个季节的服饰。“y-jolie”这个服装品牌是企业授权,由我校教师带领的开发团队进行品牌定位并主导设计的一个服装品牌。通过导师主持,设计团队辅导,让学生从市场调研开始,通过市场调研、面料采集、主题讨论、主题版设计制作、主题风格效果图绘制、款式图的设计及绘制、样衣试制等环节,逐个进行实践练习,学习服装设计师的基本技能,将知识和技能融入到工作任务中。

四、结语

服装设计教学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 服装设计 教学实践 创造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识码:A

Develop Creative Thinking in Fashion Design Teaching

ZHANG Jing

(College of Arts and Crafts, Kaifeng University, Kaifeng, He'nan 475004)

Abstract Costume design is different from other disciplines, the essence of repeated mastery of the practice of art, its vitality is the innovation of the apparel design. So, simply put, a clothing design education with innovative fashion design concept as the core educational competition. The innovative concept is a sense, depends on an unprecedented, ultra bondage, to break through the traditional mode of thinking. Fashion design teaching how to develop students' creative thinking, has become the key issue fashion design teaching requires careful research, investigate and resolve.

Key words fashion design; teaching practice; creative thinking

培养服装设计创新思维是一种艺术想象,它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既对已存在的形式认同,更力求探索新的形式,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是在过去的规范、传统的感觉或形式的基础上,利用一些新的手法,组合这种感觉、形式而产生的新形象。要实现创新形式,扎实的基本设计素养不可缺少,提高审美能力,加强美学修养也尤为重要。设计的基本素养包括道德素养、艺术素养、文化素养、专业知识素养、心理素养等。高尚的道德素养与全面的艺术素养是创新思维的基础。在服装设计教学中,作为“教书育人”的最直接实行者,教师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发展。正如孔子曰:“亲其师,则信其道。”服装设计教学中,教师的亲身传教就学生而言,是一种榜样的树立。为使学生能在原本枯燥的服装设计教学实践中乐于接受和理解老师的工作。实践也证明,这种教学方法学生不仅容易接受和理解、还易为学生所灵活应用,激发动手灵感。

因此,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展现服装设计理论的奥妙之所在,不失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教学质量的一条捷径。

1 在服装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意义

现代社会,源于人们的生活需求,服装设计也在日益更新,高速发展。服装设计不仅是一种产品设计,更是一种艺术创作。当今这个追求时尚,追求个性的年代,服装设计多元化的发展已经是大势所趋,在人们享受服装美的同时,也要求服装设计师有更全面的素养,更丰富的信息,更独特的创造个性。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要使服装设计专业学生适应这一以创造为本质属性的行业要求,教师必须在日常教学工作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这样才能抓住服装设计创新这一永恒主题,实现服装设计教学的可持续发展。①对于一位有现实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的教师来说,关键是如何使自己的教学活动成为教师和学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

学生思维创造能力的培养需要师生合作,探究,呼唤教师关注学生这一动态生命体,为了学生计,教师应该让学生大胆设想,充分讨论,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在服装设计教学引导,启发,归纳上下功夫,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在探索中学会探索,在创造中学会创造,以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既定目的。

2 言传身教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随着时代的发展,服装设计教学工作的内容和方式也有了变化和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因地制宜,根据学生的智能水平和接受程度,及时赋予它新的内涵和艺术化的手段,使服装设计教学工作与时俱进,顺应新时代的发展。②因此,服装设计教学工作更应该注重方式与方法。

2.1 追踪溯源法

服装设计相关理论看似简单,其实不然,需要具有扎实的艺术功底基础,较强的设计综合能力,为今后能够掌握并且灵活运用专业知识做准备,这不仅是制约学生专业角度的重要因素,也是衡量其理解服装设计的基本尺度,有着其外在的表现形式。众所周知,服装设计都有着其特定的实践背景,试问一个毫不理解实际运用之人如何能灵活在实践中运用服装设计理论?缺乏文化土壤的服装设计理论教学只能是无源之水,缺乏生命力。不可否认,一个优秀的服装设计师只有广泛接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丰富自身的文化内涵,才能激发创新灵感,不断提高设计水平。正基于此,在服装设计教学中,要从源头上培养学生服装设计创造思维。因此,在传授学生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经常鼓励学生阅读艺术和设计相关书籍,引导学生不断地涉猎各种艺术门类,并学会触类旁通,经常分析美的事物,接触高雅的艺术和环境,从而提高自己的欣赏和鉴别能力,激发创作灵感,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深刻理解审美艺术以及设计原理相关理论,从而为将来在实践中运用打下良好的基础。③

在编写教学课件时,笔者以服装设计理论所涵盖的服装历史、面料识别、设计、平裁、立裁、缝纫、服装市场营销等方面,从相关理论中选择符合这些章节的理论,追踪溯源,配备照片,现身说法,让学生领略服装设计运用的意境,鼓励学生通过创造性想象,以自己的眼、自己的脑去观察世界,思考世界,将无数形象在头脑中储存起来形成表象,设计服装时再将记忆中的表象经过分析、选择、归纳、整理,重新组合成新的形象这便是所要培养的形象思维。如:可以运用现有的服装设计工艺手段,使面料呈现凹凸的立体效果,折叠或转曲成螺旋状外形,营造新奇别致的服装效果,以迎合现代年轻人追求时尚,追求个性的需要;又或将贝壳表面的斑斓的色彩与丰富的纹路应用于服装面料图案色彩的渐变中,以迎合某些女性对于服装艳丽的要求;将具有喜羊羊等家喻户晓的动漫形象应用于服装装饰设计或零部件设计,以迎合孩子们对于某个形象喜好的需求等等。如此,学生才能真正领会服装设计教学的真谛所在,灵活运用服装设计所学理论,真正创作出优秀的服装设计作品。

2.2 身临其境法

不可否认,服装设计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基本功的训练必不可少,使学生熟练掌握相关的基本技能,这也是服装设计教学最基本的要求。如:面料识别、设计、平裁、立裁、缝纫等专业技能,学生只有通过反复训练,才能够真正融会贯通。服装设计运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一种无止境的学科追求,不同于有些自然科学,如何将服装设计理论应用于实践往往无法具体量化,缺乏可操作的具体标准模式。因此,我在服装设计教学中探索出身临其境教学法,通过发现,通过想象,鼓励学生深刻理解服装设计的相关理论,让学生于寻常之处发现出实践运用之所在。实践中,鼓励学生发现人所不能发现之处,让学生领会到服装设计学习的本质在于创造性思维的灵活运用,充分发挥探索精神和想象力,以所要解决的问题为中心,由一点向四面八方多个角度联想开去,突破已知领域,提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而在服装设计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发散思维进行创意构思。在题材中创意,如自然题材、历史题材等;在服装造型中创意,如方形轮廓、圆形轮廓等;在服装色彩中创意,如中性色调、对比色调等;在服装面料中创意,如印花面料、皮革面料等;在工艺手段中创意,如拼接、刺绣、编结等。

总而言之,要充分引导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去思考服装主题与服装造型、理解色彩搭配以及面料、工艺等的关系,创造出最佳创意方案。如:借学校举行服装设计大赛的契机,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多看,多学,多揣摩服装设计的实践基础,通过各种服装设计工艺运作过程的学习、分析,使学生敢于想、敢于做,使学生对服装设计从实践的角度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便于学生将这诸多理论和技法应用到服装设计后期的实践中去。

3 在服装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之思考

服装设计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在实践中有着广泛的运用。在教学中,角度的选择,控制的灵感,信息的技巧等,无不受老师教学理念和创作技巧的支配。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受自身智能水平,经验阅历所限,心中所想难以在服装设计中表现出来。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则情况必然大为改观。总而言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言传身教的意义在于激发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努力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服装设计工艺的把握能力、对灵感瞬间敏锐的感知能力,就服装设计的面料、工艺、设计,经过一定组合方式的组合,加强实践运用,创造出优秀的服装设计作品。唯此,才能为服装设计教学持续地、健康地、蓬勃地发展从源头上打好基础。服装设计教学不仅要考虑学科的文化背景、形式的独特个性、学生的接受水平,更重要的是赋予教学一种理念,一种文化的传达,灌注服装设计教学更多的文化含量和更高的人文关怀,以达到实用性与教育性的完美结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从学生为本的角度研究课堂设计,通过言传身教,使课堂教学更能引起学生情感、心理等方面的共鸣,开阔学生眼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期达到服装设计教学应有的目的。这不仅是素质教育对服装设计教学的外在要求,也是服装设计教学可持续发展的内在保证。

4 结语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最为重要的中心内容之一,也是服装设计教学中,最为重要的目标之一。在服装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难以从简单的书本理论中学习领会其真谛,必须依赖有效的教学活动,教师亲力亲为,言传身教与学生密切协作,在教学中灵活的转变教学方式,准确的把握教与学的地位,决定学生本身个体的发展。所以,服装设计教学中创造思维能力的形成,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其创造和思维能力。对服装设计专业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学中不仅要以学生为本处理教材,设计主题,更要注意设计的情景融合,通俗易懂。还要精心挑选语言材料,根据教学内容改编为难度恰当、生动有趣的服装设计范例,使学生爱听、爱看、爱想,为服装设计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注释

① 周丽宏.浅析服装设计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J].职业教育研究,2010(4).

服装设计教学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 教学;服装史;学习;设计

一 服装史教学应为学习者提供明确学习目标

《中外服装史》作为服装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必修的,是提高学生自身审美素养,感受中西服饰文化中所蕴含的文化艺术,加强对服装设计的人文性感悟,丰富创作思路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但常常听到一些教师反映这门课程学生都不太感兴趣,这一直困扰任课教师及学生学习兴趣,经调查,中外服装史课作为一门副科开设,课时安排少,教学设备不足,不重视的现象普遍存在,同时,在国内各大高校服装专业院校将服装史定位为理论课,教师以理论讲授为主导,学生是被动的接受信息。

然而,对于服装专业的学生来说学好服装史这门课程,是从事服装设计之前必须积淀的重要知识。才能做到“古为今用”、融会贯通,才有可能在服装设计实践中贯穿并运用这些知识,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设计潜力。使用服装史,为服装设计、服装审美、服装结构等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和实际技能。

纵观各历代服饰,有太多值得我们去思考并去创造,甚至某历史时期服饰文化就很好服装设计方法,我们可以用古人的方法加以现代审美元素,更好诠释现代服装设计,服装史可以反映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又是文化、科学、艺术宝库中的珍贵财富,并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所以,服装史课程应该成为服装专业教育的主要基础核心课程之一。

二 服装史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分析与应用

作为一名服装史教师,想要教好这门课程,除了掌握丰富理论与实践知识以外,教学方法也是很重要的。教学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扩宽学生的服饰艺术创作领域和设计能力的提高。深化服装史应用研究,真正为服装设计课程打下扎实基础,让我们的设计更具有民族性,体现时代 、弘扬中华民俗文化传统和五千年中国的服饰文化,开发学生设计思维,进行以古代历朝服装元素进行设计制作,故新的教学方法必须引入课堂当中。

(一)开展“倒序法”教学

《服装史》课程分为,中国服装史与西方服装史,但往往教学进度先讲授中国服装史,后为西方服装史,其实不然,反过来教学,改变一下教学模式,会得到意向不到的教学效果,我们知道,西方服装进入中世纪后到19世纪,服装其本的外型如现代服装样式,如女装二部式确立、男装三件套的产生、各时装设计师兴起等等,大部分学生都较熟悉,甚至很感兴趣,刚学习服装专业的学生,可以较好的学习各历史时期的设计手法、色彩、面料、审美元素的运用到设计当中,为今后服装设计打下扎实基础。然而,服装内涵的提升,则中国服装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古老的文化赋予我们无尽的设计源泉。故传授于西方服装之后,可以重点分析当时的大文化背景入手,研究中国古人的服饰审美文化,无论是战国的“清新”,汉的“凝重”,还是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无不体现出中国古人的审美设计倾向和思想内涵。古人的服饰文化反映了各民族文化的相互渗透和融合,是研究我国现代服饰文化的平台。例如讲到魏晋南北朝的服装时,由于战乱频繁,文人入仕途的抱负无法实现,所以他们有意地违背礼教,表现在人物形象上是“仙风道骨”,而表现在服饰上则是“褒衣博带”之风,所以说每个朝代流行什么样的服装式样,是与当时的大文化背景密不可分的。从大文化背景谈起,有利于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当了解西方服装史内容后,运用西方的设计形式加入中国思想理念,使今后服装设计作品更具有内涵,学生学起来轻松多,采用倒序法教学可正确的引导学生按科学的方法去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并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兴趣。

(二)构建师生共同探讨的课堂

该教学手段是由学生与教师共同完成,服装史课程内容复多如果总是以教师为主导性,学生学习起来枯燥而且没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是达不到的,当学习到熟悉的服装部分内容时,如中国的唐朝、清朝、西方的文艺复兴,各设计师风格等,改变以往单纯教师讲,在教学中我们可引导学生走上讲台,同学之间互相交流,教师并以此作为培养学生实际技能手段,学生可以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学习,成为教学的主体,从而把所学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学生通过实战训练的方式,参与到教学当中,可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某些重点章节课程结束后,举行PK比赛,以学习团队为单位,以课程内容为出题范围,由学生自己出题、自己组织、老师指导的形式进行PK比赛,从而增加了课程教学的趣味性,实践表明,这不仅使学生学到了知识,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应变能力、胆识胆量等综合能力。

我们课堂也丰富起来,课堂不是一个人,尤其是理论性课程,所以,构建教师与学生共同课堂,让课堂“热闹”起来,但不是每一个章节如此,教师要巧妙的安排教学环节,方可达到预期效果。

(三)采多元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在教学中,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学生们获得最大的信息量。并且从视觉和听觉共同入手,冲击力更强。教学完成一个单元后给学生播放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纪录片或电影,一则加深学生们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理解,并且也作为对教师教学的一个补充,课堂上没有讲到的东西希望同学通过观看纪录片或电影得到更深入地理解与消化;二则针对艺术生上理论课兴趣不高的特点,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使他们一想到理论课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多姿多彩的。如讲到中国古代服装时,给学生们播放纪录片《穿在身上的历史》,讲到中国近现代服饰时给学生们播放电影《花样年华》等。

把幻灯、录像,投影等多种手段引进教学, 不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而且给学生以美熏陶,使学生在美好的情境中增长了感受美、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并使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互为补充,综合运用,也可以使教学从形式、内容及教学效果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四)引入复原教学环节

增加实践教学内容比例,强化操作训练,采用绘制典型时期的历史服装代替理论教学,培养学生解读图片的能力,促使学生形成历史服饰的印象。

进行小组复原教学环节,是指在教师指导下,由3-5人为一小组围绕某一时期服饰进行古代服装复原再现,即先绘画、找寻面料及图案、后制作、再设计,明确学习目标和工作任务,要求团队协作完成,使学生“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学习自主性强,热情高,有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教师在该教学环节结束后作必要的点评,这样可大大激发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并使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得以提高。

(五)民族服装考察及参观历史博物馆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组织学生调研少数民族服饰,可以使学生对服装的设计内涵、表现方法、工艺及结构有直观而深刻的认识。学生通过调研不同的少数民族服装,了解以少数民族服饰为品牌服装情况,通过相互讨论理解设计中是如何体现民族元素的设计理念。另外,参观民族服饰博物馆,更为直观的了解服饰历史的变迁、经济的发展和中国文化审美意识的嬗变。

这一模式突破了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教学方式,强调实用技能,强调知识创新,有效地建立了课堂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充分展示了现代教育“以能力为本”的价值方向。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及其他关键能力。

三 服装史基础课程教学应当紧密联系服装设计

什么是中国文化呢?京剧、水墨画、飞檐翘壁、汉字……这些都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延续到我们现代生活中来,起到了传承民族文化的作用。让人不得不惊讶的发现,近两年中国文化在各种国际时装品牌中屡屡被采用,令人有一种“独树一帜”的感觉。以史论为主线,进行课程综合穿插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性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推动教师间的教学合作,解决课程之间各授各的课,互不搀和的现象,提高教学研究活动的整体水平,增强教学直观性,培养学生的对于历史服装的再认、再现和再创作的能力,促进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多维发展。

然而,在服装艺术设计中,创意服装富有创造性的意念,它反其所想、出其不意,它包含着不断地创新、创造的过程,设计的宗旨就在于“新”。它不仅体现在服装造型构成上的“新”形式、“新”款式、“新”结构、“新”造型等等,创意服装中融入传统的东西既可以完美服装的形式,又可以弘扬本民族的文化,服装作为载体,表现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是创意服装设计思路突破口,但点睛之处恰恰是传统的东西,充分的文化内涵是创意服装致胜的法宝。创意服装不但具有艺术性的展示和观赏价值,还推动服装发展的应用价值,为未来的生活穿着提供一种选择或可能。

四 结语

服装千变万化,给人们传递时尚,给人类文化构造不同风情的审美。对如何继承传统延续具有民族特色的设计元素进行创新设计,恰当的运用古代审美文化方法设计原则合理把握创新尺度,将其运用到现代服装的设计中,将在现代服装设计领域中探索一种新的设计思维方式,使服装的设计实践变得更加理性化。

[参考文献]

[1] 华梅 中国服装史[M]. 天津:天津美术出版社, 1999

[2] 黄能馥、李当岐 .中外服装史[M]. 湖北 :湖北美术出版社, 2002 [3] 胡月琴 现代服装材料基础课程的探索[J] .江西科技学院学报,2011.

[4] 李泽厚 美的历程 [M]. 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1

[5] 张晓黎.服装设计创新与实践[M].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6

[6] 霍明奎 《管理学》的教学方法探析[J] .时代教育,2010.

[7] 刘晓刚编,专项服装设计[M]. 上海: 东华大学出版社, 2008.

[8] 吴卫刚 服装美学 [M].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9

服装设计教学论文范文第15篇

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继承是创新的继承,创新是继承的必然发展。[2]优秀的民族服饰文化对现代服装教育有积极的启示作用。民族服饰在工艺思想上可谓有智,在装饰艺术上可谓大美。民族服饰作品在一定意义上表现制作者的智慧、道德和热情及真善美,体现出人类情感符号的创造。民族服饰在装饰美感中反映出来的审美价值突出体现在观者直接面对服饰外部形式时获取的愉悦感受,其中暗含着精神的力量,展现了生命的活力。民族服饰的装饰、象征和工艺美感在多元化和一体化并存的新时代中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和发展,其审美表现成为地方文化特色展现的窗口。因此,现代高等服装设计教育应该注重民族的、传统的服饰艺术文化的研究学习,通过课程开设引导学生从传统民族服饰艺术形式中寻找灵感和提取各种有用元素,实现并丰富自己的创造力。

2民族优秀服饰文化对现代服装教育的启示

如今中国服饰文化的自主意识已经觉醒,但是服饰文化几乎进入全盘西化的主流境地并没有根本改观。如何对民族概念和传统文化进行创新设计以及时尚化推广,还需要从民族优秀的服饰艺术文化中寻求理论指导和专业反思。

2.1挖掘民族服饰的装饰美感,提升专业理论课程的传统文化底蕴

目前服装院校的课程设置和理论指导都受到西方设计思潮的影响,学生的设计作品也体现出崇尚西方文化的倾向,这一切都反映出服装教育中传统文化因素的薄弱。如果教师忽视传统民族服饰文化的研究,在教学上没有引导学生关注传统,热爱传统,学生必然容易产生对传统民族文化的淡漠和轻视,其影响使学生在进行设计实践时缺乏自己的个性特色,盲目追求模仿西方设计,最终导致设计能力贫乏而被市场淘汰。因此,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首先是对民族服饰艺术价值的重新认识。理解民族服饰中装饰美感在现代视觉设计中的重要作用,由于民族服饰的装饰美感不借助任何规则或解释,纯以例证(指直觉感受)提供视觉逻辑的一种独特形式美。[3]只有通过理论课程的形式将民族服饰中的装饰视觉原理由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才能实现有效运用设计语言对优秀的民族服饰艺术进行时尚化设计。其次,从现代美学的立场出发,以合乎21世纪人类社会需求的新型服装设计人才培养模式为目标,不断加强传统民族服饰审美的学习和研究。同时在整个过程中始终不能忽视对人类当代审美心理,包括形式、功利、技术美感等价值的探索和研究。鉴于实际教学条件和师资配备,可以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发挥科学性,减少泛泛而谈、缺少针对性的授课内容,重点突出主题式讲授,以案例的形式引导学生发挥主动性寻找兴趣点对传统民族服饰艺术的某种装饰形式进行更深的梳理和细致挖掘,将专业理论课的授课价值发挥到最大。整体而言,地方院校的服装设计课程设置对民族优秀服饰文化资源的挖掘和汲取还存在明显差距和不足,还有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要做,同时也存在大有可为的广阔空间。

2.2利用地方手工艺术活态资源提高专业实践类课程的传统技术含量

我国是个手工业大国,有着手工艺术的悠久文化传统,而广西的传统手工工艺更是显现出丰富的活态特征,这些都成为服装设计作品的生命力来源。民族服饰的制作过程是追求设计美的过程,是用视觉形态与审美关系体现出来的各种抽象概念的物态组合,这也正是服装设计的精髓所在。当今的服装设计理论已经相当完善,设计的重点已经由服装款式和外轮廓形转移到服装的工艺创新上来。在服装设计教育中,服装制作工艺的实践能力和工艺文化的运用能力都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标准。但现代高等教育的教育目标不是停留在工匠的层次上,而是通过掌握服饰装饰手工艺,如镶、嵌、滚、盘、绣、包等工艺的基本制作工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传统制作工艺带动创新思维,实现技艺认识上的升华,从而寻找到贴切的设计语言对传统服饰进行设计创新。此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也有利于传统手工工艺的传承与发展,实现对服饰文化遗产的合理保护,促进高等艺术教育担负起传承人类文明和保护人类珍贵遗产的重任。由此可见,地方高等服装教育在课程构建中要体现艺术文化理论课程与手工艺实践课程承接与结合的合理性。精炼课堂教学内容,加大实践教学环节,在教学中以启发式、讨论式为主,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学生边学习边实践,在实践中验证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一方面,通过民族艺术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开阔学生的审美视野,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内涵,了解传统造型规律和传统审美意识及习惯;另一方面,通过服饰手工艺实践课程吸收、消化理论知识,让抽象空洞、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变得真实而生动、具体而深入。最终完成设计教学中“头脑—心灵—手”的密切联系。

2.3建立以传承、创新、推广民族服饰艺术为核心的产学研运行模式

以地方民族服饰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出发点,针对这种显著的地域特色与民族文化,根据所在区域对服装行业人才需求的特点,在服务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中获得支持与发展,办出自己的特色。在摸索服装专业产学研模式时,可以考虑确立“传承民族、时尚创新、营销推广”三位一体的市场化的工作室模式,充分利用现代工艺实验室的教学资源和工作室的信息资源,将民族服饰艺术理论课程以立体式结构展开,通过其他课程如服饰工艺课程、设计课程、展示课程、品牌课程等的加入,实现对民族服饰的创新和推广。在教学中产生的创新设计可以通过专利权、非专利技术转让、新设计研究与开发等形式,与企业建立人才培养联系。通过工作室的外务联系直接回馈市场的需求信息,使民族风格的自主设计作品在市场运作中不断改进创新,完善专业理论课程的更新。以服饰配件课程为例,根据工作室反馈的市场需求进行指定民族风格的设计教学,然后将设计作品以系列形式推向市场。合理安排课程学习和社会实践,让实践环节更加贴近市场发展需要,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又可以解决一些实际的技术问题,丰富并验证民族服饰理论课程的相关成果。

3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