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初中思想品德论文范文

初中思想品德论文范文

初中思想品德论文

初中思想品德论文范文第1篇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中会涉及到较多的法律知识的学习,这对于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也是具有重要作用的。初中生对于事情的认知还不是很全面,对于一些法律知识也不是很了解,在思想品德课程中涉及的法律知识的学习,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还能够调高自身的道德素养。通过学习还能够纠正学生的一些错误认识,让学生了解到法律知识和自身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对于自身的学习和生活都是有着较大的影响的。比如:在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中学到这样一个案例,在安静的剧院中,人们都在欣赏着精彩的表演,但是在表演的过程中有人在剧院中起哄,那么这样的一种行为是不是违法行为呢,为什么?这样的一个行为可能学生在以前从没有和违法行为联系在一起过,但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习,认识到这样的行为确实是违法的,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应该受到警告处罚。这是一种道德素质低下的表现,同时也触及到了法律,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到这些,在今后的生活中也会对违法行为有所了解,同时能够提升自身的道德素质。所以说在思想道品课程中通过法律知识的学习也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道德水平,让学生成为遵纪守法,道德品质高尚的人。

二、帮助学生提升自身修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现在的家庭中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于孩子都是比较疼爱甚至有的达到了溺爱的程度,这对于学生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导致学生对家长的态度都是比较恶劣,由于物质条件的充足,使得这些学生不会为别人考虑,比较自私自利,而在面对苦难的时候,心理承受能力相当差,而且极易产生逆反心理,通常这些学生和家长还有其他学生的关系都会很紧张。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课程,在教学中学生可以学习到关于人际交往和孝道的一些知识,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心理,不知不觉间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例如:思想品德课程中常常会涉及到一些关于孝敬父母的内容,课本上生动的案例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感知父母的恩情,再加上教师可以适当的讲讲“羔羊跪乳”“乌鸦反哺”的故事,引导学生明白“百善孝为先”的道理,促进学生家庭和睦相处。通过对邻里纠纷案例的分析,学生能够更好的处理人际交往中的矛盾,合理地解决小的摩擦,促进学生之间的和睦相处,从多方面提高了学生的个人修养,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帮助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树立远大的理想

思想政治课程中少不了对我国基本国情和国家政策的学习,让学生对国家的基本状况有所了解,能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感觉到自身的行为是对国家有影响的,作为中国公民,自身的行为素质是代表着整个国家的素质的。这样的思想认知使得学生时刻注重自身的道德水平和修养,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比如:当学生出国旅游的时候,具有这样思想观念的青少年,对于自身的道德素质是有较高的要求的,从各个方面都会做好,无论是对环境的保护还是对参观的文物的爱惜程度来说,都体现着较高的素养,时刻维护着国家的想象。所以说,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对于初中生来说具有重要的德育作用,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立志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总结

初中思想品德论文范文第2篇

1.网络文化的冲击。计算机互联网的兴起在全世界形成了革命性网络文化。我国目前拥有3亿左右网民,成为世界第一网络消费大国。互联网是初中生获取资讯、了解社会、相互交流乃至表达利益诉求的重要渠道。但不可否认,网络上同时充斥着大量不健康的信息。网络的跨文化传播以其开放状态,挑战了教育工作者在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的权威地位,各种思想文化、伦理观念、道德意识对当今初中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削弱了学校思品教育的正面效应,容易使一些学生人生价值观念变异和失范。

2.价值观多元化趋势明显这种社会环境的深刻变革对青少年一代提出巨大挑战:如何应对这些思想的碰撞,如何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广大青少年如何正确处理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关系,在推动社会发展中实现自身价值,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引。以中国梦武装青少年的头脑,使他们正确看待和平问题、贫困问题、环境保护问题、教育问题、反腐败问题等。使他们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服务。积极投身进去,心理落差自然而然就消失了,使他们在得到自我认同的同时服务社会。

3.追求独立、自由的特点。在战争与革命的时代背景下形成思想;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形成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和中国梦。了解时代对青年成长、成才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使他们养成自觉、自制、坚毅的个人意志特征。

二、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在学生品德形成中的作用

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对初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初学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本质就在于它能根据初中德育工作的任务、目标及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创造一种良好的活动、交往环境和条件对学生活动交往施以正确影响,变不利为有利,化消极为积极,扶正压邪,以促使学生的思想品德沿着社会需要的方向发展,这是其他任何方面的影响不能相比的。由于社会生活非常复杂,社会影响渠道甚多,学生思想道德经常处于多种多样的内部矛盾之中,或好的影响,或坏的影响,正是这或好或坏矛盾的斗争,推动学生品德形成和发展,事实上对初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就是促进学生思想矛盾的转化过程,推动和促使他们的品德向教育者期望的方向发展。

三、当代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对策思考

1.以生为本,着眼于学生思想实际。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要从“以生为本”的新理念、新认识出发,要着眼于学生的思想实际,关心、理解、信任他们,满足他们的需求。过去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主要着眼于“管理学生”。而对于个性更加独立的当代学生而言,传统手段显然缺乏理念和思路上的创新。从“以生为本”的新理念、新认识出发,有助于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精神需求,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助于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形成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合力。在当前建设和谐社会、和谐学校的新形势下,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要紧跟形势,适应变化,贴近学生思想需求,让思想品德教育离学生更近。

2.因材施教,重视差异。当前国家发展形势的大好机会,通过深入开展国情教育激发全体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当代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同时,可以利用学生之间的价值观分歧,开展学生间的相互探讨学习,表彰愿意为祖国发展贡献的学生,对其他学生开展引导教育。

3.改变传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在以往的思想品德教育中,教师往往居高临下地进行道德宣讲、理论灌输,而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所教内容,没有选择权。当代学生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喜欢竞争,且个性独立,他们希望被尊重,不喜欢被迫接受某种理论,老师应当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将教育的主动权尽可能下放,提倡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在日常教育和管理中教师应充当指导者的角色。

4.解决实际问题,更新教学内容。一方面,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者应当将工作重点放在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上。通过真切的关怀,学生自然而然能够感受到教师的人格魅力,达到教育目的。另一方面,解决实际问题的意义还在于,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者教育的首要目的应当是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使他们能够在今后激烈的生存竞争中获得成功,避免空洞的德育教育。

初中思想品德论文范文第3篇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的要求,其中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自主学习、学与教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其意义主要在于:第一,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形成独立完善的人格。自主学习的习惯能够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意识,思想品德课对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有推动作用。第二,在思考中形成主动创新的能力。中学生正处于大脑开发最活跃的阶段,在思想品德课上的独立思考能够让学生逐渐形成主动创新的能力,保持对事物的新鲜体验,形成较强的思考和实践上的创新能力。第三,学会学习和时间管理,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能够让学生自主管理自己的学习时间,在时间安排和利用上形成更高的效率。第四,形成良好的品德,为将来的人生道路提供正确的导向。思想品德课最根本的宗旨还是让中学生形成基本的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而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能让学生在离开校园后,依然可以继续保持正确的人生方向。

二当前初中政治思品课现状和问题

当前我国的教育还处在素质教育的初期阶段,思想品德课并不是九年义务教育中的文化课主课,每周的课时也并不多,有不少学校和教师以及家长认为思想品德课只是一门辅助课程,并不能对学生的升学起到实质作用,尤其在初中,学生们面对初中升高中的压力,而思想品德课更是显得无足轻重。而在思想品德课上,也不乏老师照本宣科的现象,在课堂上难以形成互动氛围,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缺乏兴趣,在思想品德方面的学习更没有主动性。四如何在初中政治思品课教学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针对当前初中政治思想品德课中的一些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和探索出的教学体系,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方面的教学有一些感受和想法,希望能够提升初中政治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质量,对学生予以更多的关注,在学生自主学习方面有更大的空间。

1.教师应重视初中政治思想品德课

在学生认知体系中的作用,端正教学态度,认真备课初中政治思想品德课的内容涉及了广泛的国情内容以及实际社会热点的讨论,还有学习、生活、社会各方面贴近学生年龄特点的思想品德理论的学习,以及某些问题的解决方法,从更深的层次拓展学生的思想境界,这些都从理论和实际上指导了学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以更加积极正面的态度来认清世界,教育学生成为一个了解国情、讲诚信、负责任又积极乐观的人,为学生进入高中学习政治课打下了基础。教师的备课和教学态度明显影响着上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尤其是教学设计方面是否用心规划决定着思想品德课能否以更立体、丰富的形式展开。如在学习民族美德一课中,指出艰苦奋斗是我国的民族美德和光荣传统,如果只是照本宣科的内容只能让学生昏昏欲睡,而真正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这一环节时要提前设计情景让学生融入其内,在相应的故事手段中,让学生认识到艰苦朴素的具体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要艰苦奋斗。

2.借助多媒体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一般而言,当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真正产生兴趣时,其就具备了自主学习的初步条件。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学习相对轻松的课程,主要需要的是学生的理解力。在当前的教学中,最快捷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就是采用新型的多媒体教学的手段,利用更丰富的视听语言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如在学习希望人生这一章时,涉及了对理想的理解和追求。为了让学生对理想形成更为深刻的认识,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中加入关于人生梦想或人生理想的电影片段或者是歌曲,伊朗电影《小鞋子》是比较适合初中学生观摩的电影,其中人物的梦想只是一双鞋子,这个梦想源于小兄妹内心深处对爱的呵护。这部电影片段的剪辑加入能够让学生更深地体会人生的希望在何处,以及究竟理想和希望的动力源于何处。在借助多媒体的手段中,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们主动思考问题。这样的情境下,学生对思想品德课将会充满期待,既调动了学生的所有感官,集中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还提高了课程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进一步主动思考、主动学习提供了动力。

3.设置相应的活动课程及作业,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自主学习

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归根结底还是需要学生将学到的内容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中来指导自己的认识和行为。教师应当转变思路,将理论和实践活动教学相结合,避免单讲理论知识的枯燥和抽象,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践行学到的思想品德内容。如在责任一课中,学生对于责任的概念了解都比较抽象,这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责任的认识落实到自己的日常行为中,如要对自己负责是在学习和生活中不马虎,说到做到,诚信也是负责的一方面,做值日要认真,考试不能作弊等等,这些简单的小事都是负责的体现。同样,个人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也要对整个社会大环境负责。在学校内的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联合开展思想品德实践周,培养学生负责任的行为习惯,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树立自主学习的态度。

4.结合热点时事进行教学,利用课堂讨论或辩论的方式

初中思想品德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人文精神;培育策略

《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曾明确指出,新时期的思想品德教学必须重视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在教学之中融人人文精神教育内容,不仅能够净化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还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健全学生的人格。对此,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之中,老师可以从学生优质的人格、灵活思考方式、创新思维几方面着手,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一、培育学生人文精神的必要性

(一)人文精神是时代教育的需要

传统思想品德教学方式,过于重视学生知识的掌握,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会是有用的机器人,并不热爱政治学习,也没有透彻的理解知识,更无法感受其中的道德修养,对此,老师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要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为社会培养出促使其和谐发展的创新型人才。且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上述的观点也被充分的证实,充分体现了教学方式的科学化。现阶段,我国的物质生活水平较高,对人文精神的发展也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加强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已经成为新课改思想品德教学的重要内容,要以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新时期思想品德教学的根本目标。

(二)人文精神是学生发展的需要

学生是推动未来社会发展的关键,但就目前的社会方面、家庭方面与学校方面来看,社会环境鱼龙复杂,利益至上的思想较为严重;家庭方面过于追求物质财富与经济地位,学校方面过于重视分数论,这对于学生的人文精神发展非常不利,容易让学生受到不良风气的感染,对此,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之中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老师要利用好此科目的特点,为学生构建一个健康、快乐的学习氛围,在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心灵的净化与情操的陶冶,使学生的学习能力、成绩、道德修养等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育策略分析

培育学生人文精神的实质是培育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对此,在思想品德教学之中,老师要将人文精神的渗透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生理、心理、性格、习惯、意志力、情感等多角度出发,循序渐进的促使学生健康的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德育行为,使学生感受到思想品德科目学习的意义,乐于灵活运用、学以致用,从而更好的成为社会发展的储备人才。但以往的思想品德教学之中,老师没有任何的创新而言,总是按部就班的进行教学,没有重视学生的实际情况,更未将所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特点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设计,这样的思想品德课堂自然是无味的,学生学习的兴趣会较低,自然教学任务很难完成。

比如在学习教科版的《诚实的检验》时,可以从人文精神层面M行教学,考试中的公平、诚信、遵守规则、良性竞争等都属于道德修养的内容。对此,老师可以为学生多设计一些实践,让学生利用课本知识进行探究、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真正体会诚实的意义与价值,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德育行为。

三、巧设情景,激发学生自我完善的意识

情景教学是老师教学常用的方式之一,不仅能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还可以从中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价值观。新课改之后,老师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之中,老师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身份,为学生设计多元化且科学的情景,让学生设身处地的参与其中,感受价值,展示自我,使学生的人生经历更加丰富化,培养学生自我完善的意识。

四、强化教学的趣味性

初中生处于青少年阶段,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很难长时间集中精神做一件事情,加之思想品德科目有较多的理论知识,对于学生而言是比较无趣的。对此,老师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首先需要用自己的教学热情、情感去感染学生,使学生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自主的进行思考。然后还要采取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强化思想品德教学的趣味性,比如:辩论赛、演讲比赛、调查活动、角色扮演等教学形式,还可以巧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增加学生的趣味性,将原本动态的思想品德知识转化为动态的知识,促使师生间的互动与交流,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增强师生晴感,以情感为导向,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价值,完善学生的道德观念。

五、重视教学内容与活动的一致性

初中思想品德论文范文第5篇

(一)巧设导语,激发兴趣

教学设计中的导语设计能让学生快速对事件进行反应,并围绕主题在内心形成独特的情感态度,进而增强学习能力。譬如笔者在讲鲁教版九年级《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一课的教学设计中,从学生关心的实际出发,以资源、环境、人口为导语设置,并以学校、社区为范围,交流所在区域人口、资源、环境所带来的变化,随后引申到我国持续发展的大趋势之中。这样不仅让品德课回归社会,而且根据导语让学生在兴趣点上理解、掌握,促使知识内化。

(二)精心设置问题,启发思维

在思想品德教学设计中,问题的设计既要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又要服务于教学目标;既要有利于突破重点和难点,又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笔者在讲鲁教版九年级《我爱你,中国》一文时,事先播放《爱我中华》来唤起学生的参与意识,而过通过精心设置的问题激发学生思维,如从歌曲中你们能了解到我国的民族状况是怎么样么?还可以根据故事是设置问题:2009年感动中国人物中有这样一个维族的老妈妈叫阿里帕,她身前身后都是娃,温暖的关爱没有民族之分,没有偏见之心。通过故事讲解向同学们设置问题:大家来说说古今往来各族人民和睦相处的故事?还可以通过俗语“家和万事兴”,引导学生启发思维去思考如何去维护民族大家庭的团结?这些问题的设置,不仅具有开放性,而且问题紧贴教材内容,通过对问题的参与,学生思维也得到发散,知识的掌握也就娴熟通彻。

(三)精心创设情境,活跃课堂

在创设情境时,既要考虑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同时又必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让学生觉得有话说。笔者在讲鲁教版八年级《学会与父母沟通》一课时,选择学生比较喜欢看的家庭喜剧《家有儿女》的片段,创设了多个情境;用《好妈妈》歌曲的旋律进行创作表演,调动同学们的爱母情思;给妈妈画像,表达对妈妈的敬爱和感激……这样,同学们在教师创建的教学气氛中,尽情地表现着,展现出集体的互动。

(四)利用多媒体,丰富教学资源

多媒体教学资源在创设艺术情景的同时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根据多媒情景鼓起想象的风帆,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笔者在讲鲁教版九年级《走科教兴国之路》一堂课时,运用多媒体先后出示显示我国重大科技技术成果的PPT,如世界最快的列车---中国的“和谐号”CRH-380A、世界上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中国芯---开创我国未来载人潜水器破3700米深度,在南海海底插国旗…。通过这些多媒PPT的情境演示,让学生对走科教兴国之路产生强大的参与欲望,进而唤醒学生学习激情,学习主体意识得到激发。进而得出结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当今科学技术日益渗透到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给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二、初中思品课堂教学设计应注意的误区

(一)“三维”教学目标难以在教学设计中全面落实

任何一门学科的课程目标设定都具其自身科学性。由于思想品德课程的特殊性,在三维目标的设定上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首位,其次才是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往往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而忽视知识目标的落实,结果导致教学上“花样繁多”,但课本知识却没有得到巩固锻炼,究其原因就是教师对“三维目标”的认识片面。为此,笔者认为在教学设计中,应该以教材重点和学生特点,设计出课本重点内容的深讲计划,而需要记忆的内容只需让学生预留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设计要分门别类,严禁贪多的设计策略。

(二)教育资源在思想品德教学设计中不能合理利用

新课标主张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氛围。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它以极大鲜活的“图、文、声”影音视频资源为学生开拓了眼界,让学生学习主动性得到大幅度提高。但弊端在于此教学资源让教师在设计上盲目追求课件容量,以繁多的事例和材料占据了学生大部分时间,形成了以课标主导的扭曲教学,使学生自由思考的时间远远不足。为此,在教育资源的利用上,教师不能只是追求场面宏大,教育资源也只是辅助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合理运用教育资源,能用则用,并用的巧妙,才能让学生有所获,资源指导有所值。

(三)在思品教学设计中千万不能为“探究”而探究

现今的思想品德课程,由于有了课标理念作为指导,教育资源应用也广泛,教学策略也多而有效,造成有的教师认为教学简单的思想,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注重探究比例随之上涨,却很少挖掘教材,吃透教材进行探究设计,往往在思品教学设计中为“探究”而探究,设置问题多是那种“对不对”“好不好”“是不是”等思维含量低的问题。因而,在探究的教学设计中,教师的研究设计应避免形而上学做法,在考虑活动灵活性和多样化都同时,应扣紧教材,挖掘教材内主旨内容进行问题的探究,这样才能有效的开展、引导和调控探究活动。

初中思想品德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初中 思想品德课教学 人文素质教育

现代社会强调以人为本,注重人的个性发展,这种以人为本位的人文主义社会发展观,越来越明显地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和社会行为模式。因此,为培养新世纪所需要的合格人才,必须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一、人文素质及人文素质教育

人文素质,是指人之所以为人的理性觉识、理论阐述和实践规范。它包括对人的立身处世的现实规范,也包括对人的精神和价值追求的理论升华,即人身上所表现出的气质、修养,主要指一个人的思想品位、道德水准、心理素质、思维方式、人际交往、人生观、价值观等个性品格。

人文素质是关于人类认识自己的学问。做人的根本在于品德修养,人文素质的培养,注重人的心灵自悟、灵魂陶冶,着眼于情感的潜移默化。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就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目的、意义、价值,发展人性、完善人格,启发学生做一个真正的人,做一个智慧的人,做一个有修养的人。

人文素质包括四个方面:①人文知识。人文知识是人类关于人文领域的基本知识,即历史知识、文学知识、政治知识、法律知识、艺术知识、哲学知识、道德知识、语言知识等。②人文思想。人文思想是支撑人文知识的基本理论及其内在逻辑。同科学思想相比,人文思想具有很强的民族色彩、个性色彩和鲜明的意识形态特征。③人文方法。人文方法是人文思想中所蕴涵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人文方法表明了人文思想是如何产生和形成的。学会用人文的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是人文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④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产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基础,是人类文化、人类文明的真谛所在,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从根本上说都是人文精神的具体表现。人文素质是国民文化素质的集中体现。

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培养学生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人文精神,致力于用人类在漫长社会活动中所积累的智慧、精神陶冶教育学生,引导学生求真、从善、爱美,人文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学生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二、初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注意点

1.确立人文素质教育的导向性。

思想品德课教学要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最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道德品质素质,即坚持人文素质教育中的德育为首,解决培养人才的方向和立场问题。教育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是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主要内容和核心。邓小平同志曾多次指出:“要特别教育我们的下一代、下两代,一定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共产主义理想是中国人民强大的精神支柱,正是由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始终不渝地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才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辉煌胜利。当前,一些中学生虽然对中国社会的历史有所了解,但缺乏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因此,加强对初中生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2.加强针对性,突出实效性。

具体有三个方面:一要把传统美德教育放在人文素质教育的突出地位。中国的传统美德是几千年来中国人民规范行为的准则,从某种意义上讲,它至今仍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人文素质。对这些准则,初中学生在社会生活和实践中易于感受,也乐于接受。例如向英雄人物学习,通过具体剖析英雄人物的人文素质作用,从传统美德的角度加以分析,学生就会感到英雄人物可亲可敬。二要加强社会公德教育。加强社会公德教育是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社会公德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基础。在我国,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是基本的社会公德。只有自觉地以社会公德规范自己、约束自己,才有可能成为道德素质较高的人。三要大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人文素质最直接、最生动的方式。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帮助学生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增强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中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用自己所学的人文知识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就会体验到人文素质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

3.突出特殊性。

思想品德课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的目标都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具有时代特征的“四有”新人。但是,思想品德课教学更多地体现出的是政治性、阶级性、民族性、现实性等,而人文素质教育则是通过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所涉及的文学、历史、艺术等知识的传授和熏陶而发挥作用,所体现的是社会性、全民性、共同性、潜在性等。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有益补充,二者相互结合、相得益彰。当前,思想品德课教学要注重利用多种形式渗透人文素质教育。例如,结合思想品德课教学举办讲座、参观访问和社会实践活动等,以拓展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人文素质教育空间。

初中思想品德论文范文第7篇

(一)流于表面的课堂诚信教育

诚信的内涵,老师在课堂上或多或少有讲解过,学生肯定也了解到何为诚信,如何保持诚信。老师通过情境模拟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到诚信的重要性。学生在老师模拟的诚信情境中也知道如何做。但是课堂归课堂,在课后,不诚信的学生依旧撒谎欺骗他人,完全将课堂教育抛在脑后。学生诚信的丢失,学校也难辞其咎。例如江苏一带的学校,尤其重视应试教育,学校几乎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提升学生的成绩上,因此忽视了学生的道德诚信教育。因为学生成绩提升学校知名度就可以提升的原因,就将诚信抛在后面,这是极其不正确的做法。

(二)社会风气对学生的干扰

社会进步肯定会带来更加激烈的社会竞争,这就使得许多人不走正道,为了一己私欲,欺骗消费者,做出各种不诚信的事情。例如:三鹿奶粉的三聚氰胺事件就是一个经典案例。学生在学校里接受诚信教育,转而进入生活中却遇到如此的欺骗我们信任的事情,会产生极大的反差。中学生的人生观、社会观、价值观没有系统正确的形成,这会干扰他们,转而让他们为了自己而走向不诚信的道路。

(三)社会公民的三关扭曲

有多少人还能背诵出八荣八耻,其中有一条讲的就是诚信,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当前的社会,价值观极度的扭曲。例如:之前新闻报道有一个少年劝导几个成年人,不要在人行道上停车,反被责骂说读书读傻了吧?少年伤心的哭了。我看到了很不是滋味。如果正确的价值观阻碍了我们的正常生活,谁还会讲诚信树新风呢?

二、诚信教育的几点措施

(一)课堂教育和课外活动相结合

理论如果没有实践的结合,只能是空洞乏力的。我们教师的课堂诚信教学,这个缺点是一直伴随着的。因此为了能够让学生对诚信教育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我们教师一定要多搜寻资料,多创新备课,再和学生探讨的时候能够有建设性的意见,让学生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受。我们可以就课本上的内容让学生进行思考,同时通过实践得以加强这样的思考。例如:课本上有这样的一句名言,“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那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季布又是谁,为什么得到黄金一百斤都不如他一个承诺?就这一句话,我们可以充分带动学生进行探讨,并且让学生抒发感想,希望不希望做这样的一份工作。由之可以开展辩论会,可以开展情景剧等多项课外活动。学生在实践中可以加强对这句话理解程度。我们也可以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黑板报比赛活动,让学生们自主的进行黑板报的创设。我们甚至可以在学生对于诚信活动的事情充满激情的时候,进行诚信讲座,将具有号召力感染力的演讲者请到学校进行演讲。在极具渲染的演讲氛围下,学生的诚信意识可以得到化学反应,空前的加强。

(二)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

我们平时的教学实践毕竟有限,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学生所处的环境,一天之内接触最多的环境。如何理解这句话呢?例如,我们可以在教室内贴上诚信的名人名言,在学校内建设历史上诚信典范的雕塑和事迹。学生每天都在校园内生活,每时每刻都会被这些潜在的诚信教育所影响,自然而然会收到诚信教育。我们也可以让学生在背诵出《三字经》、《弟子规》的时候得到加分的奖励活动,鼓励学生背上这些诚信守则,让诚信这一美德得以一直传承。

(三)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诚心教育的根源在于意识到诚信教育的重要性。新型健康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离不开诚信,没有诚信,市场将会一片黑暗,人与人之间将不会有公平买卖可言。因此我们要加大力度,着重宣传诚信,利用媒体舆论的巨大作用力,让公民每天都能够接收到诚信的教育。例如:我们在课堂中可以宣传贯彻八荣八耻,在媒体上可以宣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只有诚信在大环境下深入人心,我们的教学才能够如虎添翼。相反,如果我们大环境没有好的导向,我们的思想品德教育也只能够是杯水车薪。

三、结语

初中思想品德论文范文第8篇

    “体验式”教学是一种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参与实践活动,通过自我体验,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精神,最终成才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

    所谓体验,就是通过实践活动来认识周围的事物,是人们通过自己的眼、耳、鼻、舌等感觉器官或自己身体行为直接感知客观“现象”,并开动思维机器认识“现象”本质的过程。思想品德课的体验式教学,就是要使学生能在体验生动的问题情境之中掌握知识、在身临其境中发展思维,增长解决问题的才干,学会从体验中认识世界、领悟做人的道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发展他们的个性、情感、意志、态度,实现“自我教育”。在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能充分体验到认识提高的快乐,道德向上的快乐,独立创造的快乐,参与合作的快乐,进而更加勤奋学习,最终成才。多年以来,我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尝试从学生个体的体验、感悟和实践三方面采用体验式教学,较好地达到上属教学效果。我的做法和感受是:

    课程内容源于生活。人教版新教材初中乃至小学各年级,思想品德课本的许多内容。都是针对学生实际生活和人生发展过程中涉及所需的道德要气而编写的。我在教学有关内容时引导学生结合个人的亲身感受和体验,通过自身举例、现身说法等来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例如新教材人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中《扬起自信的风帆》一课讲到了“自信是成功的基石”这一知识点。课前我先请同学们想一想、找一找自己和身边的同学或朋友,“由于树立了自信心取得了成功,进而增强了自信取得更大成功”和“缺乏自信失败不断或没有多少成功也就更加没有自信”的正反两方面事例,写成简要的书面材料在课上进行相互交流、当堂体验。

初中思想品德论文范文第9篇

1.重精讲,正确处理好“多练”与“精练”的关系

“多练”是让学生充分动口、动手、动脑,目的是培养学生对知识点的进一步熟悉,培养学生知识回归、运用之能力。“精练”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师在备课中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用心设计最具有典型意义的练习,力求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能做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比如九年级思想品德课课本中讲到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就的原因是什么?”“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原因是什么?”“在你看来,小青一家过上幸福生活的原因有哪些?”;又如2013年云南省大理、楚雄、保山等八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试卷第28题所问“上述材料体现了教材中的哪些观点?”等。这些类型的题,教师必须教会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在选择习题时,教师还要注意内容要精要,方法要精巧,语言要精炼。另外,要把握好适度的习题量,以免学生在过多的习题下对学习产生厌烦心理。在精练之后,教师还要注意针对学生在练习中集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合理及时的纠正和反馈。同时要求教师注意将知识整合和归类,再将归类整合后的知识点系统传授给学生。

2.重知识积累,正确处理好强记和灵活运用的关系

从2013年云南省大理、楚雄、保山等八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试卷看(选择题除外),客观性很强的是第32题分析说明题第一问“阅读材料一,请你说出目前我省小康水平所达到的状况?”,这一问要求学生必须回答出“目前我省所达到的小康水平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像这种客观性很强的题,在2013年云南省大理、楚雄、保山等八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试卷上,非选择题部分共有2个问,涉及7分分数;而在2012年云南省大理、楚雄、保山等八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试卷上,非选择题部分却涉及了“新型师生关系”“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确立的依据”“我国的分配制度”等共8个问题,16分分数。从两年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试卷对比来看(非选择题部分),客观性很强的题量有所减少,分值有所降低。对于这类客观性很强的题,学生答题主要以回忆为主,以默写出已识记的相关知识点为主要方式,这就要求我们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要求学生不厌其烦地强记,而且要适时检查落实。在客观性很强的题有所减少的同时,实际上是主观性题型题量增多,分值加大。对于主观性题型,在闭卷考检测要求下,学生答题主要还是以回忆为主,只不过评分标准相对过去的开卷考试要求稍低些。这就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师在教学中除了教会学生解题的方法,解题思路外,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做好以知识块面为单位的知识积累,让学生接触到这些知识点时能有相应的素材,防止语言匮乏现象出现。比如九年级思想品德课课本中“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部分,在历年学业水平考试试卷中出现的频率又非常高,这就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师在教学时要要求学生注意做好这些块面的知识积累,做到多读读,加深理解,方能灵活运用。当然,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同样,学无定法,贵在得法。对于我们思想品德课教师来说,自己擅长的教法并不一定是适合学生的。一些固有的经验和教法,我们要根据需要大胆改进,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对于学生来说,适合于自己的,能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一些错误观念引领下的错误学法,需要我们思想品德课教师给予指导,不断优化,才能适应我省思想品德课课程改革的要求。

作者:杨秀兴 单位:云县涌宝中学

初中思想品德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字】思想道德;一二三课堂

一、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发展,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国内经济秩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物质极大丰富,国际交流频繁,思想道德教育一直以来受到各界的关注,国外的思潮、价值观不断涌入。各种不良的社会风气冲击着校园文化,非常容易侵袭学生的精神世界,使传统的价值观逐渐被弱化,学生的思想观念也会随之改变,这对于培养我国二十一世纪的接班人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这也是思想品德教育丞需解决的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各界及成员的关注。

而学校对学生开展的相关课程则被视为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战场和主阵地,原本应该鲜活、生动、形象,然而却被看作是向学生灌输思想的工具课,枯燥乏味,使学生产生了畏惧,教师也怕教的趋势。尤其把升学率看作是衡量学校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指标的今天,学校片面追求成绩,一味的迎合考试、重视分数,轻视甚至忽视思想品德教育,学生自我意识太强,以自我为中心,参与协作能力差,造成一些学生思想素质低下。

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学生存在于社会生活中,使其通过各种喜闻乐见的活动直观的接受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仅限于学校开展的课堂教学中的四十分钟是不能达到教育目的,因为思想品德教育不仅是在课堂上的教学,也为校园活动以及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品德教育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一二三课堂的整合,让学生在积极活动中去体验,发掘生命的活力,进而不断的使道德理念得以提高升华,达到德育教育的目标。

因此,对学生进行全方面、多侧面的教育,必须梳理一二三课堂研究近况,采取综合的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教学效果,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为培养德智体美劳都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人打好坚实的基础。

二、研究近况分析及结论

从查献来看,对思品一二三课堂资源研究的资料较多,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中学思想品德课第一课堂”的研究

第一课堂的研究成果比较丰富, 学者们主要是围绕着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与过程、教学方法与途径、教学模式与效果展开研究。

关于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与教学理念的研究。范贵富在《试谈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如何有效实施素质教育》(《科海科教论坛》2010年第5期)一文谈到在实施素质教育中,不仅要对教育观念进行转变,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特别是对学生的心理、习惯的养成进行培养。他强调让学生走出书本走出课堂,注重与实践相结合,特别是要精心设计活动课,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在学习和生活中做到知行统一。戴洪才在《新视域下初中思品课中目标教学的运用》(《文科爱好者》2011年第6期)一文提到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创设情境教学目标等六个环节进行实施,有利于优化课堂结构,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提高课堂效率。郑丽红在硕士论文《初中思想品德课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研究》(2005年)中谈到从新课程改革等方面详细的阐述了其重要性,并针对如何有效的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进行阐述和论证,最后提出自身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关于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和过程的研究。吕志莲《关于思品课创境激趣教学环节的几点思考》(《教育学刊》2012年第2期)一文中提出思想品德课创境激趣环节要与其学科门类相衔接。在表现形式上要能够为学生提供展示特长的机会,注重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让学生在探知、求索的引导下享受快乐的学习生活。

关于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和途径的研究。乔铭礼《思想品德课导入法之我见》(《教育学刊》2012年第2期)一文中提到了教师应将具有创造性的导入法深刻地融进教学中,介绍了巧设疑问等六种方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具体运用。

关于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和效果的研究。毛文兰《初中思想品德课“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建构与思考》一文中提到“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源头,其实质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变被动为主动的过程,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意识,就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刘朝明《浅谈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率》(《科海科教论坛》2010年第5期)一文中提出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培养他们的独立性进而发现其身上的独特个性;教师还应在教学中充分的发挥主导。合理的运用声像,加强教学的效果,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其求知欲。

学者们对第一课堂的目标、理念、内容、方式方法、教学设计、过程步骤、模式、评价标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研究,反映出第一课堂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作用。特e是围绕第一课堂教学目标,结合学生个性特点和不同学生的需要,把握教材教学特点,提出了如情感法、创景激趣法、头脑风暴法等各种生动而有实践意义的方法途径,这为第一课堂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更好地发展提供了参考咨询,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学习成长、相互交流进步的理论依据,同时也丰富了目前对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现有研究,也启发了笔者对已有研究成果中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新标准的共鸣和渗透,为笔者在研究第一二三课堂的整合时,提供了借鉴和创新的源泉。

第二,对“中学思想品德课第二课堂”的研究

姚小丽《在活动中体现德育教育的直观有效实施》(《教育学刊》2012年第2期)一文中谈到实践活动是紧密联系学生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桥梁,也是体现他们对知识的综合利用。且对学生产生直接的经验,尤其是活动内容的三个特性。让德育教育具体融入到活动之中,达到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让学生在积极活动过程中去体验。

张雪兰《浅谈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才智》2012年第8期)一文中提出教学生活化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让教学生活化,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要结合时政热点,培养学生责任感;要使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培养学生能力,陶冶学生情操。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参与和亲身体验,更具活力和生命力。

第三,对“中学思想品德课第三课堂”的研究

蔡俊成《浅论如何上好品德与社会课》(《科海科教论坛》2012年第5期)一文中谈到以生活基础,课程也始于生活,促进学生在社会性方面的发展。提出以生活为本,在生活中向生活学习,让学生快乐的享受生活。

陈明明《环境调查活动的开展--初中政治社会调查活动初探》(《政治课教学》2004年第1期)一文中提到初中思想品德课不仅要关注学生生活,还要与社会实践的联系相结合,通过学生积极的参与各种活动,对知识结构和能力进行逐渐地完善,提升生活经验。以环境调查为对象,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活动,强调了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第四,对“中学思想品德结合一二三课堂运用”的研究

经查阅相关文献,有关中学思想品德整合一二三课堂教学的研究论文论著基本没有,只有在高校、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有相关的论文论著,但都少见。

王多明《整合一二三课堂教学资源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昌吉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一文中提到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全方位的促进全面发展。因此,我们要对思想教育的纵深度进行不断地挖掘,将第一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得到全面地发挥,大力建设第二课堂的精品文化活动,紧密结合第三课堂的实践活动,全面整合三类课堂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发挥育人的作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综上所述,学者们从各个不同的方面对思想品德课堂教学问题进行了研究,各具特色。但笔者认为,研究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表现在:研究仅仅局限于国内的经验介绍,对本文有开拓思路的作用,对国外的中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问题的研究尚未检索到相关论文,没有从根本上起到对比借鉴作用;有些理论性的研究,往往停留在教师对中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问题理论研究的表面层次和部分地方,缺乏对理论的系统和深刻的研究和剖析,对思想品德教育在实践中的意义指导不太明显;有些实证性的研究往往局限于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某几个或一个环节,如模式、内容、途径、目标、效果评价等,不能从整体上把握其规律,针对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第二三课堂的关注也比较少;已有研究往往只是停留于单一内容的描述,而对第二三课堂的重要性等问题缺乏深入的分析与论证,对于如何解决三个课堂相互联系和补充的问题缺乏系统的理论探讨。有关一二三课堂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现状的研究尚未检索到相关论文,可见加强对它的研究具有很大的必要性,同时也具有巨大的研究空间。

三、研究意义

一二三课堂资源的研究,既是全面适应社会政治、经济和教育的发展需求,也是把思想品德教育的理论付诸于实践,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开展各种各样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精品活动,在活动中体验思想品德教育的乐趣,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力和感染力,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水平,增强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有助于丰富思想品德教育理论,创新教育方式及手段。对制约本地区中学思想品德教育三类课堂质量和影响中学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提高的突出问题,深入研究并总结对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及学生成长有实质性指导意义的理论观点和操作方法,进而从发展的角度进一步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实践的影响,思品教育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有助于提高思品教育的实效性,丰富三类课堂发展的教育理论,创新教育方式,为社会教育机构、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加强思品教育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和工作参考。

初中思想品德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7-076-01

新课标实施后,初中思想品德课也发生了改革,作为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要转变思维,进而提出新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呢?针对新课标的要求,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课标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要求提高了。

新课标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要求是提高了,而不是减弱了。比如,新课标提出了初中思想品德课要增强初中学生的人文性教育。新课程标准以更加开阔的眼光和宽广的胸怀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进行了新的定位,在继承和发扬旧课程标准强调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思想性”特征之外,增强了“人文性”。强调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要“注重以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培养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从这一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用中华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陶冶学生的情操,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让中学生在鲜活的生活中感受、体验、理解国家和社会对中学生的思想品德要求,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和习惯,使初中思想品德课更贴近中学生的生活,更富有人情味,使之成为一门受初中生欢迎的课程。

另外,新课标还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任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实际出发,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引导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心理健康,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并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思想品德课教学才会因此而变得“有用”和“有效”。在以往的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较为普遍地存在着与初中生生活实际相脱离的现象,在一些有关初中思想政治课的调查中,学生反映不喜欢思想政治课,认为思想政治课离他们的生活较远,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使初中思想品德课成为受学生欢迎的课程,新课程标准将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该课程建构的基础。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初中生生活范围逐渐扩展,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日益增多。本课程正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为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与集体、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促进思想品德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

作为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师一定要理解新课标的精神内涵,才能把握好新的教育教学思路,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

二、寻找合适的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激活思维。新课标颁布之后,对初中思想品德课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样也要求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师不断开动脑筋,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创出新的教学思路来。比如,我们可能进一步提升情景教学初中思想品德课的中的份量。

作为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师要不是让学生置于特定的教学情景之中,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活思维,使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教学实效。

同时,教师可以结合新教材,在课堂上创设情景,从而进行情景教学。而情景教学中的一大亮点就是让学生能够成为新课堂的主人,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产生心理体验,创设实验情境,这样,学生在宽松的学习氛围里,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学习,体验自己的切身感受,喜忧同伴,增长见识,提高觉悟,培养能力。

2、培养兴趣,吸引学生。一个学生能否学好一门课,兴趣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他必须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的课堂产生兴趣的教师,让自己的课程吸引学生。作为一名新课后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师就应该重视学生的兴趣培养。第一堂课特别重要,抓住每一学年的第一堂课,因为第一堂课是能否激起学生对自己所学课程产生兴趣的关键,第一堂课学生往往具有好奇和期待的心理,如果教师能抓住学生这一特殊心理精心设计导言课,使学生觉得教师的讲课“有味”,学科的内容“有意思”,就会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这对以后的教学无疑会有帮助。

除了上好第一堂课外,对学生的平时兴趣的培养也非常重要,如我在平时讲课时,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做一些课初中思想品德课相关的事情,让他们查阅相关的资料,进行课堂表演。

3、重视理论,结合实际。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但是新课标实施以后,更加侧重于实际应用。所以,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将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既重视实际教学,又不脱离理论。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尽量使课程每一个知识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基本原则。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论联系社会实际、思想实际,把学习和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应用实际中去,达到理论与实际,学与用,知与行的统一,才能使学生懂的理论知识来自社会实践,而又能用它指导社会实践,去揭示事物的本质。这样才能激发学生们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热情,才能使深奥、抽象的知识变为简单化、形象化,才能使学生们主动去学。在课堂上还要多指导学生养成看报、听广播、看电视新闻和对社会热点问题关注的习惯。并对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通过问卷调查、参观访问、班级讨论会等形式,提出问题,发表自己见解等。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逐步提高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效果。

初中思想品德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思想品德课 教学效果

随着教育部颁布了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这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改革中的一件大事。新课标继承和发扬了旧课标的优点,在诸多方面有了新的创新和突破,闪现出许多新亮点。这对于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有很大帮助。对于在新课标颁布之后,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笔者经过多年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经验,再加上对新课标的学习,提出了一点自己想法与经验。

一、新课标颁布之后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要求提高了

新课标颁布以后,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要求是提高了,而不是减弱了。比如,新课提出了初中思想品德课要增强初中学生的人文性教育。新课程标准以更加开阔的眼光和宽广的胸怀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进行了新的定位,在继承和发扬旧课程标准强调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思想性”特征之外,增强了“人文件”。强调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要“注重以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培养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从这一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用中华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陶冶学生的情操,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让小学生在鲜活的中学生活中感受、体验、理解国家和社会对中学生的思想品德要求,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和习惯,使初中思想品德课更贴近中学生的生活,更富有人情味,使之成为一门受初中生欢迎的课程。

另外,新课标还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任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实际出发,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引导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心理健康,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并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思想品德课教学才会因此而变得“有用”和“有效”。

在以往的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较为普遍地存在着与初中生生活实际相脱离的现象,在一些有关初中思想政治课的调查中,学生反映不喜欢思想政治课,认为思想政治课离他们的生活较远,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使初中思想品德课成为受学生欢迎的课程,新课程标准将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该课程建构的基础。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初中生生活范围逐渐扩展,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日益增多。本课程正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为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与集体、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促进思想品德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

作为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师一定要理解新课标的精神内涵,才能把握好新的教育教学思路,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

二、新课标颁布后的教学方法

1.注重情景教学模式

新课标颁布之后,对初中思想品德课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样也要求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师不断开动脑筋,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创出新的教学思路来。比如,我们可能进一步提升情景教学初中思想品德课的中的份量。

作为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师要不是让学生置于特定的教学情景之中,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活思维,使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教学实效。

同时,教师可以结合新教材,在课堂上创设情景,从而进行情景教学。而情景教学中的一大亮点就是让学生能够成为新课堂的主人,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产生心理体验,创设实验情境,这样,学生在宽松的学习氛围里,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学习,体验自己的切身感受,喜忧同伴,增长见识,提高觉悟,培养能力。 转贴于

2.加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一个学生能否学好一门课,兴趣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他必须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的课堂产生兴趣的教师,让自己的课程吸引学生。作为一名新课后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师就应该重视学生的兴趣培养。第一堂课特别重要,抓住每一学年的第一堂课,因为第一堂课是能否激起学生对自己所学课程产生兴趣的关键,第一堂课学生往往具有好奇和期待的心理,如果教师能抓住学生这一特殊心理精心设计导言课,使学生觉得教师的讲课“有味”,学科的内容“有意思”,就会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这对以后的教学无疑会有帮助。

除了上好第一堂课外,对学生的平时兴趣的培养也非常重要,如我在平时讲课时,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做一些课初中思想品德课相关的事情,让他们查阅相关的资料,进行课堂表演。

3.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但是新课标实施以后,更加侧重于实际应用。所以,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将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既重视实际教学,又不脱离理论。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尽量使课程每一个知识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基本原则。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论联系社会实际、思想实际,把学习和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应用实际中去,达到理论与实际,学与用,知与行的统一,才能使学生懂的理论知识来自社会实践,而又能用它指导社会实践,去揭示事物的本质。这样才能激发学生们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热情,才能使深奥、抽象的知识变为简单化、形象化,才能使学生们主动去学。在课堂上还要多指导学生养成看报、听广播、看电视新闻和对社会热点问题关注的习惯。并对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通过问卷调查、参观访问、班级讨论会等形式,提出问题,发表自己见解等。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逐步提高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效果。

三、对新课标后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反思

初中思想品德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生活德育论;思想品德;德育

在新课改的潮流中,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以往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式,使得思想品德课堂生活化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提到:“德育内容应来源于生活,必须更贴近社会生活的实际,更贴近未成年人思想生活的实际,更贴近我国思想道德建设的最新发展的实际[1]。”我国著名教育家和德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德育论是中国教育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产物,其德育思想对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实践活动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结合生活德育论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的运用,探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化的方法。

1生活德育论的内涵

1939年陶行知对生活教育这样定义: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教育。他建立了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为基础的生活德育论。将生活德育论运用到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就是要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过程中,采取教学课程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联系课堂教育内容与现实生活,提高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吸纳和融合,真正做到理论与现实的无缝连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2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运用生活德育论的意义

当前我国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生活德育论强调了生活化、生本性、社会性和实践性,将其运用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能有效推动教学方式的改革,对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有重要的意义。

2.1增强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课堂为了应付应试教育的压力,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到教学评价,都突出了教师课堂讲课的控制权,学生往往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对付考试,并不能融会贯通,深刻理解其中的含义。初中生的心智发展尚不成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力欠缺,因此生活德育论的运用能帮助学生正确的把握道德教育的内涵,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加入到课堂学习中来,教学效率也能事半功倍。

2.2推动教学方式的变革

以生活德育论为指导的生活化教学模式顺应了新课改背景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改变了一成不变的传统教学方式,顺应了时展的要求,融入新鲜的教学思想与理念,推动了教学方式的改革。教师摒弃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更加关注实践发展的要求与学生的现实需求,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能联系所学知识,真正体会到所学知识的内涵,这样一种双向发展的模式,是教学实践发展的要求,推动了我国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不断向国际接轨。

2.3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初中生正是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其教育的重心并不仅仅是数学英语这种专业知识,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思想品德这种品德课程的学习。将生活德育论运用到思想品德教育活动中,主张理论与社会实践相融合,将教学活动延伸到课堂以外的家庭、社区和其他社会群体,能有效的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思想品德内涵,提升自身的修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生活德育论运用到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策略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运用生活德育论是促进教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那么如何有效的以生活德育论为指导,推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发展呢?首先,要确定生活化的教学目标。传统的课程目标的制定存在着太偏向理论化教学的缺陷,目标过于单一和形式化,导致教学活动也难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因此,转变教学方式,首先要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由单一目标变为综合目标,以学生为教学设计的主体,不断提升教学活动的生活化水平。其次,要根据学生心理特征,充实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要求教师不能仅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播,应该结合学生心理实际发展情况,结合现实热点,不断充实教学内容。例如,教师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及时捕捉重大事件、热点新闻等,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讨论,这样不仅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主体性,还能在讨论中帮助学生体会现实问题中蕴含的品德修养,与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内涵。除了课堂学习,教师也要充分挖掘学校之外的第二课堂,教师要和家长沟通,通过家长引导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学生在社会相处过程中,能亲身感悟到教师所讲的内容,更容易理解所学的知识。最后,要改善教学评价设计指标,实施生活化教学评价。通过确定生活化的教学目标,充实教学内容等环节,在进行生活德育的同时,也要关注教学的后续评价工作,才能在总结中进步。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融入生活德育的教学指导,应该建立一个能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效果的教学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生活化学习的效果。评价的指标应该综合化、多样化,重点关注学生生活中掌握的程度,而不是理论知识的记忆能力,评价的导向性要倾向于学生的内在理解,可以是争对某一情境谈谈自己的理解,或是叙述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事情。教师要结合反馈的内容,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争对学生理解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

作者:俞占山 单位:黄渠桥九年制学校

初中思想品德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 重要性 有效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056-02

初中学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因此正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与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的关键时期,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点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素质教育要求实现学生的全满发展,社会的发展也需要具有较强综合素质的人才,只有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就开展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及有效方法展开论述,希望能够更好的提升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性。

1.对初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思想品德作为一门能够有效提升学生思想品质的学科,对学生的成长产生重要影响,在初中阶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本人作为一名初中思想品德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1.1 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初中学生处于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对学生的三观进行引导,直接影响到学生是否能够形成正确的三观。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通过思想品德教育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指导,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出现多元化的现象,有些价值观念与主流价值观念相背离,对人们的发展形成的不良影响。因此教师在初中阶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理念,使学生更好的成长成才。

1.2 通过思想品德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长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在成长的道路上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只有具备了健康的心理品质,才能更好地克服成长道路上遇到的各种问题。初中阶段是学生认识世界的关键时期,学生既对生活学习中的很多现象感兴趣,又会积极主动的去认识,同时也是学生出现心理冲突比较多的时期,如果学生没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很可能会受到一些不良现象的影响,阻碍学生的发展。教师通过思想品德课对学生进行思想指导,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进而更好的去认识世界,更好的促进学生的成长。

1.3 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的需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思想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有过硬的知识水平,而且要有较高的思想道德情操,为了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就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把握好这一重要环节,使学生的思想情操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使学生更好的成长、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2.有效对初中学生开展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径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对初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意义重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对思想品德教育引起重视,同时还要将有效的方法与措施运用于思想品德教育课堂之中,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更好的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本人作为一名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在此将几种能够有效提升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与大家分享。

2.1 理论知识的教学与实际例子结合起来。思想品德课虽然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然而却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单纯的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无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以生活中与学生联系十分密切的例子为依托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这样能够使学生更好的接受知识点,也更能够引发学生进行反思,进而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更多的感悟,做到心领神会,这样不仅能够指导学生的思想,还能够达到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的目的。

2.2 思想品德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新课改对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进行了重新定位,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人翁地位,进而更好的调动学生获取知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重要。进行思想品德学科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要求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对学生的思想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学生只有在学习的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并积极的进行思考,才能在思考的过程中有更多的感悟,进而对学生的思想产生更大的影响,才能切实达到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的目的。在实际的教学中,为了发挥学生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教师不能再一味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而要将更多的课堂教学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进行思考、感悟,进而受到更多的启发。

2.3 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实际的教学中本人发现,小组讨论法是有效开展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种有效方法,对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很多问题,都可以运用思想品德学科的知识点加以分析,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然而想要发挥对学生的指导作用,就需要提升学生对知识点的实际应用能力,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就是训练学生实际应用思想品德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例如针对目前的热门话题"老人跌倒要不要扶"这一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小组讨论,使学生一方面应用学习过的知识点去分析问题,另一方面也使学生更好的认识这一社会现象。

初中思想品德论文范文第15篇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实施阅读教学法的必要性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内容具有科学性、人文性、思想性和综合性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在实施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时,无论是教还是学,接触最多的都是文科性的语言叙述,这就为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开展阅读教学提供了必要性。

1.学习过程中的必要性

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提供了大量丰富的阅读材料,正文和补充材料部分都是阅读的素材,为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搭建了平台。但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许多教师忽略了教材中的阅读材料,不重视思想品德课堂的阅读活动。据调查,在课堂上教师明确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阅读的比例仅占7%,有明确阅读要求的只占3%。这样的教学活动违背了教学的科学规律,也违背了编书者的本来意图,还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

2.考试过程中的必要性

中考要求需要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近年来,思想品德考试的题型固定在两类:一类是单项选择题,一类是非选择题。无论是单项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阅读都是其主要的考查内容。选择题的题干和选项需要学生阅读分析,非选择题的材料和问题也需要学生阅读分析而后作答。

3.实践过程中的必要性

思想品德课堂学习的知识实践性强,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学生课堂学习的知识是要与社会和自己的实践相结合,在实践过程中检验和校正的。思想品德课堂忽略阅读教学,学生就失去了感悟、体验和分析的环节,也就失去了分清是非、提高能力的机会。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实施阅读教学法的可行性

1.从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内容看可行性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内容的编排常常采用议论文的格式,即论点、论据和论证过程。一个课目就是一个大的论点,一个框题就是论据或一个小的论点,而正文部分则是论证过程(有时也包含论据),补充材料则是例证,也就是用事实说话。

2.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思维看可行性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思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一般包括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解决问题(怎么办),也就是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些能力都要在阅读中产生,在阅读中培养,在阅读中形成。

三、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实施阅读教学法

1.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加强对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的阅读指导

学习是一个人获得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的阅读活动是一种学习行为,同样也具备建构主义学习观所提出的这几个因素。为此,在对学生思想品德课堂阅读指导过程中,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可以提高思想品德课堂的阅读效益,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素养的提高。为此,我们应关注下面两个问题:

(1)关注学生阅读动机的生成

如果学生阅读的内容、形成与学生的心理需求相似,就能使学生产生共鸣,激发学生阅读的动机。

(2)要关注学生阅读成就感的生成

在学生的阅读活动中,教师适时组织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通过阅读所获得的新信息,并给予其积极评价,学生就能从中看到自己的进步,获得成功的,生成成就感,从而激发自己再去广泛阅读,使自己的认知水平达到新的高度。

2.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阅读观

所谓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品德课堂阅读观,就是在开展思想品德课堂阅读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自身的阅读兴趣,尊重学生的个性需求和认知水平,强调学生在课堂阅读中的主体作用。

教师首先要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俗语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是十分重要的,这样就会让学生读有所得。根据阅读材料的文体及特点,分别采用不同的阅读法,如阅读故事等材料一般指导学生采用略谈法,了解大体情况即可。在阅读一些理论性的论断或比较优美精彩的材料时,一般采用精读法,要对材料进行边读边想,反复推敲,理清材料结构,把握材料的实质内容。

3.注重引导学生形成并保持良好的思想品德课堂阅读习惯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引导学生形成并保持良好的思想品德课堂阅读习惯,使学生在多次的强化中逐步把课堂阅读当成自己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从而自觉地、主动地去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