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初中化学实验论文范文

初中化学实验论文范文

初中化学实验论文

初中化学实验论文范文第1篇

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是化学教学的基础,是不可替代的学习方法,是创新的基础。因此,作为新世纪的化学教师应该克服一切困难,做好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做好学生实验,鼓励并指导学生做一些课外小实验,合理布置研究性课题。作为一名教师还要勇于创新,根据教学需要和学校具体情况,大胆尝试化学实验改革,为在化学教学中实现课程标准的学生培养目标服务。

长期以来,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验往往是理论知识的“副产品”,基本上处于“照方抓药”、“验证前人已经得到的结果”的状况,操作也基本停留在“不敢越雷池半步”的规范上。这样的实验仅仅为了达到学科教学目标而进行实验,教师心中没有课程意识,没有把实验教学与学生的发展需要联系起来。这样的实验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发现和解决化学中的问题,更不利于创新思维方式的形成,不利于学生智力发展,因而改革实验势在必行。

教育、创造教育、个性教育。其目标都包含一个共同点:培养创新人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使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依照新课标理念,我们在教学过程别要注意纠正一些学生不爱动手、喜欢背实验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使实验教学成为他们质疑、信息收集和处理、探究的实践活动。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将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科学探究。

二、改进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1.转变教育思想,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教育功能

《新课标》明确指出了化学课程改革的重点:“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传统的实验教学强调讲清原理,演示好实验,尽管也注意学生能力的训练与培养,但训练的重点也是放在学生能否看清实验现象,能否明白实验原理,实验的难点在何处等等。站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高度看,化学实验教学的重点不应只是传授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的训练和培养,既要强调实验在训练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方面的功能和作用,更要强调实验在培养学生动脑、启迪思维、开发潜能等方面的功能和作用,这也是化学实验教学所要达到的更高目标。

2.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标》指出,自主性学习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特征,教师要帮助学生尽快步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可以让学生独立地进行实验准备,自拟实验步骤,搞清实验原理;独立操作实验仪器,完成实验观察任务;独立处理实验数据;独立分析推证实验结果;独立想办法解决实验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这一过程,就是要让学生不停地动手、动脑,以此激活他们的思维,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和创造性,全面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3、改演示实验为协同实验,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师的演示实验往往因为可见度不够而影响了教学效果,使看不清楚的学生失去了兴趣和热情。为了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增强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意识,适应《新课标》实施合作学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应最大限度地将教师单独操作的演示实验改为师生共同参与操作的协同实验,或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合作共同完成,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参与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实验能力。

4、改验证实验为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实验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教学中必须鼓励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充分发挥每个学生创造性的潜在能力。每个问题的提出及整个教学过程,都必须是再现式思维和创造思维有机结合,尽可能的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模式,着力营造“情感共鸣沟通,信息反馈畅通,思维流畅,创造精神涌动”的最佳意境。

传统学生实验多半是验证性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是被动地参与,我们的实验改革应充分利用一切手段,改验证实验为探究实验,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想、假设,然后为验证自己的猜想和假设进行实验。学生对实验过程的敏锐观察,丰富想象,有效类比的周密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而形成的,既达到了开拓思维,交流合作的目的,又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在实验中得到加强、训练,充分体现了科学探究的乐趣,领悟了科学的思想和精神。

5、开展课外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课标》要求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及科学精神的培养,这一点应反映在化学教学的全部过程之中。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教育功能,不仅仅是停留在课堂上。化学课外活动是化学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超越的科学精神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要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多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发动和组织学生积极开展课外和家庭小实验,让学生自己发现和寻找身边的化学,使其成为自己实验的研究内容,动手、动脑,长知识、长能力。学校可以创造条件全面开放实验室,使学生随时随地能进行各种实验。特别是对一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要鼓励他们敢于提出新的问题,并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进行一些小实验,独立地或与他人合作解决这些问题,同时还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在学习中的一些疑问,以此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和个性特长,使他们养成用实验来探究未知,大胆质疑,勇于超越的创新精神。

初中化学实验论文范文第2篇

在经过对海门地区多所城乡初中调研的情况下,笔者对目前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普遍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整理,总结出以下四个问题。

1.1教师缺乏主动研究的意识

重点中学对优等生“白热化”的争夺,导致了优质生源的两极化,留在农村初中的基本上是一些基础差、学习习惯差的学生,而这些学生接受和领悟能力也相对较弱,由此导致了农村初中教师大多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①没有时间去研究实验,由于我市教育部门重点扶持市区学校,对农村教育很不重视,在农村初中普遍存在化学教师不足的现象,有些学校化学老师甚至教三、四个班级,这样就造成了化学教师每天都忙着备课、上课,教师根本就没有时间去主动研究实验。②不想去研究实验,觉得研究实验就是浪费时间,对于教材中的实验,教师已经习惯了照本宣科。③想去研究实验,但找不到研究的方向和方法。④有了研究的方向和方法,但学校的硬件设施跟不上,拖了研究的后腿。如何转变上述局面呢?首先,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如果教师年年都在重复那些教材中相同的实验,缺乏创新意识,那么,他的教学生活就注定是枯燥无味的。正如一位学者说过:“如果一位教师刚毕业的时候教学生小猫钓鱼的故事,快退休了还在教小猫钓鱼的故事,没有创新意识,那么,那位教师的教学生涯注定是失败的”。其次,教师平时要多看一些与化学相关的核心期刊,如订阅化学类的三大核心期刊《化学教育》、《中学化学教学参考》、《化学教学》是必须的,这样就可以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最后可以选取初中化学实验中值得去研究的方向,重点研究,力争有所突破。

1.2实验仪器与药品使用不便利

导致仪器与药品不够用的很大原因是教师怕麻烦,这里说的怕麻烦就是教师怕由于做实验的原因而影响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此外,在实验室里的有些仪器甚至连教师自己都不会使用,因此就造成了这些仪器常年放在实验室里“睡大觉”。要避免以上情况的出现,首先要解决教师的思想观念。其次,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应对教师进行培训,教会教师使用一些先进仪器。最后,教师要学会统筹规划,尽一切可能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实施。例如,凡是涉及到化学实验的课,争取让学生都在化学实验室里完成,有些班级多的市区学校,可以与其他学科通过换课的形式来完善实验教学。

1.3教师自身实验基本技能不过关

今年9月份海门市曾经组织一次初中化学教师实验技能大赛,每位教师都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初中化学中的四个主要实验。最后,教研员胡裕新老师做了如下总结:①有些老师在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由于采用了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氧气不纯,最后导致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很不明显。②在做粗盐提纯实验时,有些老师甚至还在蒸发皿的底部垫石棉网。③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时候,个别老师居然先用手握住实验研究试管,再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以上问题,尽管是从我市的一次实验技能大赛中暴露出来,但也从另一方面反映了目前我市化学教师实验基本功不够。要提高教师实验技能,方法有三种:①化学教师本身要把实验技能摆在与备课、磨课、评课、批改作业等更高的位置上去,积极而又主动地去练习实验基本操作。②在备课期间,遇到本节课相关的实验,教师都应该在实验室里把该实验预做一遍,必要的时候可以多次演练,反复操作,争取将课堂上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事先解决掉。③教研部门要经常组织各个学校参加与实验比赛相关的各类教学活动,就如前面所说到的我市举行的初中化学教师实验技能大赛。

2关于教材中的实验教学问题

关于教材中实验的教学,通常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如何做好教材中的实验

这个问题包含几个方面:如何确保实验成功?实验中万一遇上突况,如何处理?如何改进实验的装置或者操作方法?等等。如人教版对于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一直认为是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但是,通过研究发现,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以及与水反应的速率比二氧化碳产生的速率要小的多,因此,沪教版已经开始采纳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了。又如对于探究二氧化碳密度实验,由于CO2密度比空气大,如果将CO2倒入过快很有可能出现上面的的蜡烛先熄灭或两支蜡烛同时熄灭等现象。为了确保下面的蜡烛先熄灭,笔者做了略微修改。如图1所示:在一只大烧杯里放置上下两支燃着的蜡烛,打开弹簧夹,移开集气瓶上的玻璃片,可以看到烧杯里面的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形象而生动。2密度实验

2.2如何正确处理教材中的实验内容

正确处理实验内容需要教师在原有实验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加工、整合、完善。方法通常有以下几种。

2.2.1运用层层深入法

这种方法就是将整个实验内容分成几个小块,各个小块之间紧密相连,层层深入。这种处理方法,很符合学生的逻辑思维。例如在探究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时,教师可以进行如下设计:[相信你还记得]实验室制取CO2的时候反应物是什么?反应条件是什么?选取发生装置应该考虑哪些因素?[相信你能行]从给出的实验装置中,选择一套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图略)。[相信你能灵活运用]长颈漏斗可以由哪些仪器代替(给出分液漏斗、注射器等仪器),锥形瓶可以用哪些仪器代替(给出大试管、圆底烧瓶等)。[相信你能成为科学家]例题展示:实验室常用硫化亚铁(FeS)固体与稀硫酸(H2SO4)在常温下反应制硫化氢气体和硫酸亚铁(FeSO4),请选择合适的发生装置(给出相关仪器)。以上几个教学环节是经过笔者认真思考的结果。“相信你还记得”考查了学生原有学过的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相信你能行”要求学生能根据已有的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来选择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相信你能灵活运用”要求学生对仪器的使用能够灵活变通;“相信你能成为科学家”把中考中常见的例题让学生做,使得学生能够提前适应中考要求。四个步骤采用的是层层深入法,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由易到难、由表及里,最终达到举一反三。

2.2.2增强实验的趣味性

教学实践表明,切实加强实验的趣味性,往往能给教师的教学效果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如人教版初三《化学》教材中设计的分子运动实验,氨水挥发出来的刺激性气味很大,而且药品的用量也较大,笔者做了如下改进(如图2):在小试管中放入用酚酞溶液润湿的滤纸,在大试管的底部放一小团棉花,把小试管倒插入大试管中,分别向两大试管中倒入等量的浓氨水,塞上橡皮塞,另外一组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现象。最后,笔者惊喜地发现:滤纸条从下往上逐渐变红,而且温度越高颜色变化越快。这种处理方式,药品用量少,对环境无污染,操作简单、现象明显,且能说明温度对分子运动的影响,增强了实验的趣味性,又达到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目的,妙不可言。

2.2.3化“繁”为“简”

无论是2001年的人教版,还是2012年的人教版,教材中都在教材后面的附录中列举了初中化学常用仪器,以及仪器的用途和注意点,教师也往往要求学生对教材中的内容死记硬背。其实,笔者认为这种做法过于机械化、过于繁琐,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例如,新老教材中一直规定不可直接去闻气体的味道,笔者认为这种观点过分中规中矩,过分强调了化学实验的危险性,让学生产生对化学实验的恐惧感,毕竟在初中化学实验中产生的有害物质还是比较少的。再如实验室以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简易装置,很多教师总认为一定要按照教材中所要求的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其实只需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即可,简洁明了。

2.2.4做好现象不明显的实验

教材中讲到碱的化学性质的时候,学生都知道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是因为产生了明显的白色沉淀现象,但是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吗?如果能反应,那么如何判断反应的发生呢?由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在教学大纲中也没有要求做这个实验,教师往往让学生把它和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的反应做对比,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这样也就造成了学生对该反应的认识模棱两可、似懂非懂,时间一长,学生就没多大印象了。为此,笔者设计了如图3所示的方案:2与NaOH反应实验装置取两只相同的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分别向两只集气瓶中加入相同体积的水和氢氧化钠溶液,立即塞紧带有U形管(U形管中装有品红溶液)的橡皮塞,放在水平桌面上,观察现象。此方案的优点是:都是采用的实验室常见仪器,操作简单、方便,绿色环保,现象非常明显,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对于压强知识的理解。

2.2.5发挥问题在实验教学中的引领作用

初中化学实验论文范文第3篇

一、化学实验的作用

1.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最好载体,在化学实验课上,做“演示实验或分组实验”,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循善诱,适时点拨,逐步培养具体、全面、深入地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和内在的规律,使学生的思维从表面到本质,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以趣味实验开头,是动机产生的重要主观原因,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是思维的动力。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实验在探究性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增强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催化剂。实验现象是千变万化的,是唤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初中学生刚刚接触化学,可以用千变万化的实验现象来激发学生。

二、如何优化初中化学实验

实践证明,增加实验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方法之一。教师要通过实验现象把学生带入全新的科学世界,就要精心设计实验,做好课前准备。增加演示实验设计时要遵循以下原则。其一要对学生有启发作用,对突破重难点有帮助;其二是不要离学生的认知太远;其三要最大程度地让学生感受化学的奥妙。例如,演示“瓶吞鸡蛋”的实验时,在集满CO2的集气瓶中,注入NaOH溶液,迅速将一个煮熟去壳的鸡蛋放在瓶口,可看到鸡蛋会被逐渐“吞”进瓶内。演示“魔棒点灯”的实验时,在蒸发器中倒入少量的KMnO4,再滴几滴浓H2SO4,用玻璃棒搅拌后蘸取少量接触酒精灯的灯芯,酒精灯立刻被点着。这样既增添了课堂效果,又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以及对化学学习的兴趣。1.调整教学结构。通常情况下,化学教学在上课第一周就开始一些实验基本操作,而此刻学生只停留在对仪器的认识阶段,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现阶段特点,调整教学结构,而不急于转入理论知识的学习。如在教学中,可将下册教材中碱式碳酸铜的加热实验进行演示。先提示学生复习解答一组问题:怎样取用固态粉末?怎样固定试管?为什么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怎样使用酒精灯?再出示事先准备好的装置图,观察后解决第二组问题:整个装置有何特点?如何将它们组装起来?第三步:提出具体要求,记录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果,并指导学生做实验结束工作。2.转变学习方式。新课程理念要求各学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化学学科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氢气的燃烧实验,常把氢气通过玻璃管然后点燃,燃烧时只观察到淡淡的黄色火焰而看不到淡蓝色,因为玻璃中含钠元素所影响的,可向学生如实相告。为了观察氢气燃烧的真实现象,可以设计出不用玻璃管,改用注射用的大号针头代替玻璃管,这样就可以观察的燃烧的真实现象,实验更直观、更富有吸引力,最重要的是训练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又如,氢气的燃烧爆炸创新演示实验:利用废弃的饮料塑料袋,把塑料袋的一角撕开装满水,用排水法收集约三分之二体积的氢气,然后把剩下的水倒出,用长的导线插入塑料袋内,导线的另一端与打火机相连。老师按动打火机,塑料袋内的氢气被点燃而发生爆炸,声音响亮又没有危险,现象非常明显。3.走教学结合之路。根据学校实验室条件可以把实验所用仪器分类陈列好。在仪器陈列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实验的重要程度和有利于学生实验两方面提出主导性意见,帮助仪器管理员把仪器陈列得合理和科学。利用课余时间定期开放实验室,开放时要在教师的组织下,以班级为单位,每人带足学习用具集体到实验室,然后根据各人的复习计划,选好复习内容对照实验仪器,复习实验原理、方法步骤,有必要时可以自己动手做实验。4.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初中化学实验内容比较多,为了实现全面复习,可以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唤起学生对具体实验的回忆和再认识。为此,可采取两种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一是从网上搜集一些初中化学实验实况,根据复习需要进行剪辑、组合,用一定时间组织学生集中观看;另一方面,集中平时教学中的实验内容的幻灯片,针对复习内容适时集中播放。在播放过程中,教师可以对某些画面定格讲解或组织学生讨论。这样就防止了“看热闹“”走过场”等消极被动复习的局面,加深了全体学生对化学实验知识的认识和理解。5.指导学生实践。兴趣的激发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结合教学实际情况,指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以上优化实验教学的几点策略只是笔者在实际教学中总结的经验,有不足之处还需要我们教师进行探索。作为化学工作者,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实验活动,使化学实验在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学过程中展示其应有的魅力。

本文作者:易亮宏工作单位:江西省寻乌县第三中学

初中化学实验论文范文第4篇

1.初中化学实验设计类型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实验设计进行不同的划分。根据初中化学实验内容的不同,可以将初中化学实验设计分成以下类型:制备实验、性质实验、化学原理的验证、混合物成分的分析、浓度测定、定性与定量结合的实验等。

2.化学实验方案的内容实验设计的成果就是实验方案。虽然具体的实验设计的目的、内容和形式不尽相同,但就一个相对完整的实验方案来说,一般包括:实验名称(课题);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用品(试剂、仪器、装置设备)及规格;实验装置图、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实验现象及结果处理;问题和讨论等。

3.实验方案选择的基本标准同一个实验课题,每个人的设计和操作过程可能不一样,结果自然也不会完全相同。根据初中化学实验设计原则和教学实际,实验方案选择的基本标准是:原理正确有科学依据;装置简单,在实际中具有可操作性且操作方便;实验步骤少,需要时间短;药品用量少、无毒且廉价易得;实验现象要明显;反应条件要简单(最好在常温下进行);尽量不用也不产生污染环境的物质,即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制备实验产率高;性质实验误差小;实验安全无危险;设计要严谨等。

二、中学化学实验设计与创新的一般原则

无论哪一类中学化学实验设计与创新,一般都应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性原则科学性是指实验原理、实验程序和操作方法必须与科学理论和实验方法论相一致。科学性是化学实验设计与创新的首要原则。例如:实验室制取氢气,就不能选用硝酸与金属锌反应,因为这个反应很难制得纯净的氢气。

2.目标性原则目标性是指实验设计或创新要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有所侧重与突破。同一个实验,教学目标(如教师演示与学生操作,为了突出环保或趣味性)不同,设计所用的原理、用品、方法、装置、步骤等是有一定区别的。

3.安全性原则安全性是指化学实验设计时尽量避免使用有毒、有害的化学试剂,以及反应产生有毒害的物质,或者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实验装置与操作。“如果必须使用的,应该在所设计的实验方案中详细写明注意事项,以防止造成环境污染和人身伤害。”[4]安全是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第一要务,设计时必须要特别引起重视!

4.新颖性原则新颖性是指实验设计时在思路、操作方法、器材用品、装置等方面要有新的突破,使新设计的实验对教学与研究更加适用或具有指导的意义。

5.可行性原则可行性是指设计实验时所运用的实验原理在实施时切实可行,所选用的化学试剂、实验仪器、设备和方法在现有的条件下能够得到满足。例如:实验室大量制取二氧化碳,不能为了创新而选用碳酸钠代替碳酸钙(或石灰石)与盐酸反应,或者用硫酸替代盐酸与碳酸钙(或石灰石)反应。因为前者反应太剧烈,后者反应不完全,很快就停止了。

6.简约性原则简约性是指尽量采用简单的实验装置、较少的实验步骤和试剂,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实验。复杂的装置与步骤以及时间太长的实验都会转移中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导致他们产生畏难情绪和疲劳感,影响对实验过程的观察、分析与思考。

7.绿色化原则绿色化是指从化学反应的原料、反应的条件、反应的产物和实验的操作等化学实验的全过程上进行控制,尽可能地减少甚至消除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对环境的影响。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科学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8.启迪性原则启迪性是指实验设计与创新对学生的学习起开导作用,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对化学原理及知识的探讨和认识,优化学习过程,从而提高教学效益。这是中学化学实验设计与创新的出发点和归宿。

三、实验创新设计的视角

初中化学实验创新设计是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对现行教材中所涉及的实验进行改进、优化、增设或创新等,以提高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效益。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进行实验创新设计是提高化学教学有效性的需要,也是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化学实验创新设计要与时俱进,必须符合现代化学教育发展的理念,在满足探究性的条件下,可以从以下视角进行:

1.实验过程绿色化“绿色化学的理念是在化学反应过程以及化工生产中,不再使用有毒有害物质,不再产生废物,不再处理废物,它是一门从源头上阻止污染的化学。”[5]化学实验在设计上要体现绿色化,尽可能做到原料(反应物)的绿色化,化学反应的绿色化(采用原子经济性反应),生成物的绿色化以及催化剂、溶剂的绿色化。例如:在涉及氧气的制取实验时采用双氧水分解来制取,二氧化锰要回收等。

2.实验装置微型化“所谓微型化学实验,就是以尽可能少的化学试剂来获取所需化学信息的实验方法与技术。”[6]虽然它的化学试剂用量一般只为常规实验用量的几十分之一乃至几千分之一,却可以达到准确、明显、安全、方便和防止环境污染等目的。例如:在“探究微粒的运动实验”中,可以用试管代替烧杯进行微型化实验。在一个单孔橡皮塞上插入一根玻璃导管接近试管底,试管内壁贴一张滴加无色酚酞试液的滤纸,从导管口滴上两滴浓氨水到试管底部,用透明胶封导管口,可以看到,试管里滴有无色酚酞试液的滤纸由下往上慢慢变红了。

3.实验设计环保化“最佳的环境保护方法是在源头上防止污染的产生,而不是污染产生后再去处理。”[7]实验设计中我们应该采取一些有效措施使化学实验对实验场所和环境的污染降低到最低限度。这些措施主要是:实验装置密闭化,避免敞口操作,防止有关物质散佚到周围环境中;采取收集办法,回收有关物质;对有毒物质进行无毒害处理;加强实验场所的通风或采取其他的防护措施等。例如:一氧化碳还原性实验,对多余的一氧化碳可以回收,也可以燃烧进行无毒害处理等。

4.实验操作安全化保证实验安全,是化学实验教学的原则要求。有一些实验,由于物质化学性质的特殊性,给实验增加了难度甚至危险性。在点燃氢气的导管和氢气发生器之间,用一个小塑料瓶装上大约四分之三的水制成一个“安全装置”连接起来,这样,即使点燃不纯净的氢气,爆炸也只是在“安全装置”中发生,氢气很少威力小,氢气发生装置不会发生爆炸,因此不会发生安全事故。

5.实验趣味化化学实验具有动机功能,增加化学实验的趣味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例如:在研究燃烧与灭火的条件时,增加演示“烧不坏的手帕”[8]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继续进行实验,探讨手帕烧坏的条件,则能够使学生深化对有关知识的认识。

6.利用仪器功能转化仪器本身没有限定它只能用于什么而不能用于什么,只是主要适用于什么。“反思仪器的别样用途,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实验仪器和实验原理的认识,进行化学实验的创新。”[9]例如:漏斗可以充当集气与尾气吸收装置,在钠与水反应气体产物的验证实验中,将漏斗置于水中,倒扣在钠块上,产生的少量气体可顺利地富集到试管中。

7.利用学科知识迁移我们往往习惯于使用教材的实验仪器和装置,很少重视仪器的笨拙和实验时的效率,这种视经典为权威的思想往往就是教师缺乏创新的症结所在。实际上,科学的实验方法就是应该不断地发现问题,传统装置的不当之处无疑给我们提供了实验创新的课题。例如:学习“质量守恒定律”内容时,在使用托盘天平称量氢氧化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的质量时,在18×200的中型试管里装入大约1mL稀盐酸与酚酞的混合溶液,球形滴管吸入NaOH溶液后,将球形滴管放在试管口,把上述带有球形滴管的试管放入盛水的100mL量筒中,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反应前后试管浸在液面中的高度即可(试管作上标记)。改进后的实验操作起来方便有趣,不用天平而是利用物理上的浮力知识,体现了学科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迁移。

8.实验装置简单化教材所选用的实验方案未必都是最好的,有时候会产生现象不明显、实验不容易成功、结果不准确等问题,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效果。例如: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由于教材提供的实验装置密封性和燃烧匙放入不易控制,加上导气管内尚留有空气导致误差因素较多,有时氧气显示超过五分之一,让教师无法自圆其说。可做如下改进:将小颗白磷放在1.5cm×2.5cm的薄铜片上,置于硬质大试管中部,塞紧橡皮塞,用酒精灯对准铜片加热使白磷充分燃烧,待试管冷却后浸入水中,在水面下拿掉橡皮塞,待液面上升稳定后再塞上橡皮塞,拿出水面观察。改进后的实验所用仪器少,误差因素少,结果比较准确。

9.仪器、药品生活化采用学生熟悉的身边物品或一些废品作为化学实验的药品,就会使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觉得化学并不神秘,就在自己身边,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进行实验探究的兴趣。例如:用蛋壳代替碳酸钙制取二氧化碳;测试肥皂水、食盐水、泥水、蔗糖水、洗发水、食醋、苏打水的pH值等。许多生活用品甚至废弃物品也可以用做化学实验的仪器,这种“物尽其用”的实验活动能够充分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他们更加关注身边的化学现象,增强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更好地学以致用。例如:用小气球收集气体,矿泉水瓶做容器,废弃的医用注射器做量筒、集气瓶等。

初中化学实验论文范文第5篇

(一)实验室不足

地处农村的乡镇初中,远远比不上城里的初中,无论从校容校貌,还是从学校的各项配套设施,两者相差甚远。很多乡镇学校只有一间实验室,所有的实验课都只能在那间实验室进行。因为场所不够,因而极少安排实验课,又因为不是专用的化学实验室,教学效果也大打折扣。

(二)基础设施配套不充分

这里所说的设施配套不充分,不是前面所说的化学仪器短缺或化学药品稀少,而是一些基础设施配套不足。就笔者所在学校来说,学校的用水是靠镇里的自来水厂来供水的,如遇到停电、水厂设备出现故障等,就会出现无法供水,甚至连续几天停水的问题。短时停水的情况,有时一天也出现好几次。如果遇上供水不畅的那天同时几个班级上实验课,那简直就是大灾难。一个班级实验完了,遇到停水时仪器不能及时清洗,势必造成对下一个实验的影响,直接打乱了教师的教学计划,无法按计划完成教学工作。

(三)学生缺乏实验兴趣

对农村学生来说,做不做实验,对他们的考试成绩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又因为学生平时动手操作少,从安全的角度来考虑,教师往往不是很愿意让学生自主探究实验的方案和途径,而是把实验步骤定好,让学生按部就班地做实验,其目的就是让学生验证课本中的结论而已。这样的学生实验,少了探究的乐趣,也没有太大的价值,实验效果会大打折扣。久而久之,学生对实验也就提不起兴趣来。在笔者学校,发现有教师在讲解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时,许多学生在下面闹腾,如任意摆弄仪器、药品,同学之间聊天、打闹嬉戏,用手机听歌、玩游戏等。出现这些情况,均因为学生对化学实验不感兴趣所致。

(四)教师重视不够

现在的教师由于种种原因,比如自认为绩效工资分配不公平和不合理、评选优秀不透明等,因而产生抵触情绪和怠工行为。现在很多乡镇初中的化学教师基本不安排学生实验,有条件的不安排,没条件的就更不用说了。更为严重的是,在初中化学教科书里有50多个演示实验,大部分乡镇初中的任课教师只做几个与中考有关的演示实验而已。

(五)领导监督不力

做任何事情,只要上下齐心协力,就一定能把事情做好。化学教师不上学生实验课,若是校长过问,教导处督促,相信怠课情况会有改观的。但是,实际的情况是,有的学校最近几年从来没有上过学生实验课,学校领导却充耳不闻,熟视无睹,听之任之。笔者认为,领导监督不力是实验课流失的重要原因。

二、改进乡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的思考与对策

(一)领导重视,配齐教师及设备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只要上级领导重视,教学质量就必然得到提高。对实验员、化学教师力量不足的问题,教育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各校的情况配足配齐。对于化学仪器短缺、化学药品稀少的问题,教育主管部门可以要求各级学校每个学期结束时,实行列册汇报,由主管部门统一统计,统一汇总,统一采购,统一配发。领导重视,供给保障,就能顺利开展实验课的教学工作。

(二)启发教学,培养兴趣

针对学生对实验课不感兴趣,不愿做化学实验的情况,首先,教师要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验教学中,注意启发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其次,教师要严格要求,对不做实验的学生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力求从评价上促使学生参与实验活动。再次,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验开始,培养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如制取汽水的实验等。

(三)教师主动,尽心尽职

都说教师“是天底下最神圣的职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一支燃烧自己的蜡烛”。要让这些灵魂工程师充分燃烧自己,体现神圣职业的人生价值,领导就得多关心教师,设法提高教师的待遇和地位,帮助教师解决一些实际困难,这样才能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教师工作主动了,就会尽心尽职,努力搞好教学工作。

(四)创造条件,社会支持

初中化学实验论文范文第6篇

通过化学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一些化学反应和化学原理,如果教师只是进行口头上的讲解,学生通常会左耳听,右耳冒,不会对此印象深刻。但如果,教师将所要讲解的化学原理以化学实验方式呈现在课堂上,学生就会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注意力很快就会集中到化学实验上。并且当学生处在对化学实验的观察状态时,还会发现一些此前从未见过的现象,学生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和对知识的渴求便会油然而生。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化学实验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教师可以在做化学实验之前,向学生提出几个问题,待完成化学实验,便让学生一一作答。又或是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亲身参与化学实验的整个过程。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活动了脑筋,并且学生还会因为通过自身努力学到知识而感到愉悦。比如:当教师讲到木炭遇到硝酸钾,木炭自身会发生什么改变时,教师便可以要求学生准备适量的木炭、适量的硝酸钾以及试管、酒精灯等工具,然后按照实验的既定步骤行动起来。在实验中,学生不仅要注意观察木炭和硝酸钾产生了哪些变化,还要用心做好记录,并思考木炭和硝酸钾发生改变的原因。当实验结束后,学生的心理也会充满疑惑,这时教师展开对此化学反应的讲解再合适不过了。教师在动员学生参与化学实验时,最为要紧的便是教师所说的话语了,如果教师的话语平淡无奇,学生的情绪将很难被调动起来,因此,教师在动员学生参与化学实验时,不妨巧用动词,捕捉动态,进而让言语变得生动、形象。比如:教师可以说:“大家想不想看木炭跳舞呀,木炭跳舞可是美极了。”除此之外,还要注意的一点是:当学生回答木炭遇到硝酸钾为什么会翩翩起舞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而不要给学生的思维设限,也不要急着打断学生的发言。

通过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记得有位哲人曾将世界划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已知的,一部分是未知的,未知的总是比已知的大。由此可见,知识总是学不完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也就是说:优秀的教师不仅懂得教会学生知识,还懂得教会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教师带领学生参与化学实验的目的不仅在于巩固学生原有知识,更在于培养学生利用原有知识举一反三,利用原有知识去发现未知世界的能力。为此,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并对学生进行循循善诱,因势利导,从而促使学生可以得出意想不到的答案。比如:对于大家都熟知的如何点燃酒精灯的问题,教师便可以向学生提问,如果学生的回答是用火柴可以办到,教师便可以说:老师今天要告诉同学们能点燃酒精灯的不只是火柴,还有其它物品,大家想不想知道是什么,想不想知道为什么?当教师看到学生对此充满好奇心时,便可以让学生回顾下老师平常讲过的火柴能点燃酒精灯的原理,当学生回答回顾完,教师便可以说:其实能点燃酒精灯的不只是火柴,玻璃棒也可以。接下来,如果学生问教师玻璃棒如何能够点燃酒精灯,教师便可以告诉学生只需要完成一个实验,便可以明白玻璃棒为什么能够点燃酒精灯。这时,教师要做的是:取出之前准备用于做实验的物品以及器具,然后带领学生展开实验。在开展实验的过程中,我首先选取少量的高锰酸钾晶体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随后,在高锰酸钾晶体上滴2~3滴浓硫酸,用玻璃棒蘸取后,去接触酒精灯的灯芯,这时候我问学生看到了什么,学生说:酒精灯被点着了。接下来,我又问:有哪位同学能站起来说说它的原理和利用它的原理还能做什么?就这样,学生再次陷入了对问题的思考之中。虽然,在这堂课上,我讲的知识点不多,但学生所学到的东西却一点也不少,反而在一问一答中,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的能力。

通过化学实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化学试验不仅给了学生对客观事物进行观察、思考的机会,还有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当学生在陈述化学试验过程时,语言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锤炼,由此可见,采用化学试验方式教学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体的说:化学实验能给学生提供主动探求知识的宽松环境,让学生在成功的设计和实验操作的愉悦情绪下,潜力得到充分发挥,思维更加活跃。在对未知领域的探索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实验操作和验证,积极地去思考去探索,从中就会迸发出更多的智慧和灵感。为此,教师不仅可以通过在课堂上对化学试验进行演示,还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后做一些简单、安全、易操作的家庭小实验,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教师可以问学生如果鸡蛋遇到醋酸会发生什么改变,当学生对此表现出好奇时,教师便可以借此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并将试验步骤一一告知学生。当学生意识到试验本身难度不高、又安全,并且还能通过试验实现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学生很难不会跃跃欲试。当学生将新鲜鸡蛋放入醋酸仲,看到鸡蛋时而沉底,时而漂浮,心理便会对此产生好奇,进而在心里自发的对此产生疑问。由此可见,化学试验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有必要对化学教学学科教学进行精心设计,根据化学学科教学的实际需要巧妙安插化学试验,从而让化学试验可以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作者:付波单位:辽宁省鞍山市华育外国语实验学校

初中化学实验论文范文第7篇

中学化学课程标准强调,新课程要面向所有学生.在实验教学环节中,当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应当给予指导,尤其要对实验方法进行指导,如假设、问题、推论、预测、实验、调查、观察等,有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与思维的发展.

2.降低对学生的要求

若教师没有对学生是否能够完成实验探究任务进行关注,而统一规定每个学生都应完成,最终可能达不到提高能力的目标,反而将学生实验探究的兴趣挫伤了,化学实验的教学功能就丧失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课程标准的知识内容进行把握.如碳的化学性质、铁的化学性质、氢气的化学性质和制法等,已从掌握降低到不要求,在实验探究中,也降低要求.这样,使学生学得更快乐、更自在.

3.关注实验探究环节

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能够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获得技能与化学知识的同时,学会科学的训练方法,体验探究乐趣,促进探究能力的发展与形成.例如,在做“CO2通入石蕊溶液”实验时,对化学实验探究过程的设计为:“情境创设,问题提出”(CO2通入石蕊溶液,变成红色的原因是什么),“提出假设,对实验进行设计”(①是CO2使它变色?②是H2O使它变色?③紫色石蕊溶液和HCl变色情况;④是CO2和H2O反应产生的新物质使它变色),“实验操作,对实验进行观察”(①把CO2气体通入放有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的容器中;②把紫色石蕊溶液滴入用蒸馏方法得到的纯水中;③把9.5%~10.5%HCl滴入紫色石蕊溶液中;④把CO2气体通入放有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的容器中;⑤补充实验:用电吹风把实验④中的试纸吹干),“学生讨论,启发学生思考,沟通交流,迁移拓展”(结论:CO2与H2O反应生成了H2CO3,H2CO3可以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正是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使得探究性实验教学获得成功,将学生的思路打开,学生通过探究性问题的实验、分析、思考,进而将CO2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色的本质得出.

4.提供能够沟通的平台

初中化学实验论文范文第8篇

毋容置疑,初中实验渗透是至关重要的,化学概念和化学规律的建立也都离不开实验,但限于篇幅原因,教材上又不可能编制所有的实验。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实际需要,适当补充一些实验,既能给学生增加动手的机会,又能通过丰富神奇的实验探究,引导学生走进化学世界的内部,培养他们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提升学生的探究本领,从而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例如,在教学金属与盐的置换反应时,笔者通过在课堂上补充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实验现象非常明显,演示的效果也很好,充分说明了金属与盐溶液置换反应的条件,学生也在直观真实的现象中记忆深刻。在教学中适当拓展补充一些实验,既可加深学生对新知的认识,深化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更可让化学课堂变得丰富多彩,让学生感受化学课堂的奇妙。

二、借助实验改革,转变学习方式,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初中实验渗透化学现象对学生来说是奇妙神奇的,化学实验对学生也具有天然的吸引力。很多学生甚至期望每天都能上化学实验课,我们所有的同行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在一节实验课后,总有部分学生围着老师问下节课还是否在实验室上,可见他们对化学实验的期待。实验可谓是最能触动学生神经的活动,也是最能激发学生的兴奋点的手段,就连那些平时腼腆害羞的学生,在实验时也总是全神贯注,可以说,化学课上,没有哪一种教学活动能如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这样一种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我们求之不得的,也为我们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奠定了基础。我们在教学中,要以实验教学为切入点,给学生组织探究实验,让学生自主探究,相互讨论,从而极大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实践证明,在化学教学中,坚持通过“探究式”实验教学,让学生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能够唤醒学生的内在潜能,扭转以往学生被动学习的习惯,只要我们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学生就会养成主动思考,积极质疑,善于观察,对事物做出分析评价的习惯,从而养成他们良好的思维习惯,不甘落后,勇于探索的进取精神。这样的教学,才会真正实现教育的最终目的,实现学生的健康发展。

三、巧用现代媒体,创设直观情境,优化实验教学效果

情境教学是当前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借助情境创设,可将学生置于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情境之中,让学生去理解感受知识,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现代媒体和各种直观教具已成为课堂教学中常用手段,我们的大多数老师也都能自如的运用,这为化学情境的创设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有些实验,通过以往的教学方法,学生往往不明就里,雾里看花,而通过多媒体手段,将那些平时学生看不见,摸不到的实验进行直观的模拟,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实验教学的效果得以极大的优化,学生也能够充分的感知,效果可谓事半功倍。如对于原子结构的知识,以往的教学,要么是借助模型或图片,要么是教师费尽口舌的讲解,但是效果总差强人意,学生稀里糊涂,而如果借助多媒体的动画演示功能,将原子的结构组成由内到外依次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去感知,去体会,学生则在图声并茂,静动适当,直观生动的氛围中达到获取知识的明显效果,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接受能力,更让学生真正走进化学世界的内在,感悟化学的本质。

四、注重学科渗透,丰富展示联系,拓展学生知识视野

化学是一门综合性强,富含知识性和趣味性的学科,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与初中其他学科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生物与物理,更与化学学科可谓水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在实验教学中要适当将化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的知识联系起来,从不同角度,让学生交叉和综合的感受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本领。如在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通过给学生编制一些跨学科的综合题,让学生去分析解答,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分析判断的本领。如笔者曾经给学生编制了这样一道习题:为测定种子的呼吸作用,小明设计了以下实验,广口瓶内盛有一颗正在萌发的种子及一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小烧杯。经过一段时间后,与广口瓶相连的U形管的a,b端液面有什么变化?请运用化学、生物、物理等知识解释原因并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这是一道典型的学科综合题,它将物理、化学、生物等几个学科的知识综合在一起,考查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安排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前期准备,然后进行观察,然后在结合相关学科的知识去分析,只要我们教师科学引导,学生一定会在观察的基础上圆满解决问题。

初中化学实验论文范文第9篇

一、领会大纲精神,充分认识实验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新大纲从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出发,面向大多数学校和大多数学生,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与原教学大纲相比,新大纲在“初中化学教学目的”中除了规定学生需要学习一些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特别突出强调要重视情感领域的教学和对学生能力及创新精神的培养。在教学内容方面,从义务教育实际出发,新大纲适当降低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要求,较大幅度降低化学计算的要求,在适当拓宽元素化合物知识面的同时,加强了化学实验,把演示实验列入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新大纲列出的31项演示实验要求教师必须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很好完成(一定要做,不是可做可不做),学生分组实验19个(必做10个,选做9个),要求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完成,使每个学生都有动手做实验的机会”。在教学要求中除了“使用仪器的技能”?(13种仪器)和“实验操作的技能”(8项)外,还把“要求学生初步学会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得出初步的结论,并如实书写实验报告”。以及“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安全操作”,也规定为实验的教学要求,体现了实验教学的整体功能,其目的在于转变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真正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改变以往只重讲授,轻视实验的倾向,纠正为了应付中考用讲实验、背实验代替做实验的错误做法,以及比较普遍存在的只满足于完成规定的实验教学任务而忽视通过实验教学养成学生良好实验习惯,训练观察思维能力和培养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等问题。深刻领会新大纲精神,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和积极,把化学实验的教学与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情感、能力、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达到全面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目的。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和积极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初中学生年龄孝好奇心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动机往往是以满足好奇心和感兴趣为主的。化学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使这种“短暂”的兴趣能够稳定地保持并得以发展,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主动和积极。我在教学中主要抓以下三点。(一)强化演示实验教学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最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人教版新教材按照义务教育新大纲规定的31项演示实验内容,在各章节中共安排了85个课堂演示实验。这些实验有的是对化学概念、原理的阐述,有的是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分析、验证,有的则属于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对这些演示实验,我全部安排在45分钟课堂教学中完成,并力求做到演示操作规范、实验现象明显、分析表述准确简练。对部分演示实验装置或实验操作还作了适当的补充和改进,以增强实验效果。例如,在§2-1分子这一节教学中,补充了氨的挥发、碘在酒精中扩散(溶散)的实验,加深了学生对分子运动的感认识,在§1-4燃烧和缓慢氧化的教学中,对白磷的燃烧演示实验进行改进,用球胆向烧杯的热水中缓缓通入O2,可看到热水中的白磷与O2接触后,也开始燃烧,产生火光。演示结束后,我请学生思考3个问题:1.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红磷不能燃烧?2.水中的白磷需要什么条件才能燃烧?3.红磷能不能燃烧?接着再补充演示红磷燃烧的实验,将少量红磷放在铁纱网上,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请学生观察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最后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归纳总结出燃烧的条件。学生反映这样学既能理解,又记得牢。又如,在讲述氢氧化纳化学质时,我补充了氢氧化钠与CO2、SO2反应的两个演示实验,然后提出两个问题:1.为什么烧瓶中的小气球会自动胀大?2.大试管中红色的喷泉是如何形成的?由于实验现象饶有趣味,所提出的问题富有思考,既使学生认识氢氧化钠与酸氧化物反应的质,又与所学的物理知识联系起来,启迪了学生的思维,收到明显的教学效果。我在初三化学课堂教学中补充和改进的演示实验约占全部演示实验的五分之一。(二)开发家庭小实验新教材配合教学内容,共设置了13个家庭小实验。教学实践表明,家庭小实验的引入使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它对激发学习兴趣、巩固知识技能、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起到一定作用。当我第一次向学生布置绪言课的家庭小实验--观察蜡烛色态、构造及点燃时的现象,并与课本第5页习题3配合作为家庭作业时,学生感到很新奇。而第二次布置家庭小实验——用玻璃杯、饭碗和小蜡烛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第7页演示实验1-1的改进),学生开始产生兴趣,大多数学生在家里动手做了这个实验,有的成功,也有的不成功。第二天到课堂上七嘴八舌询问老师,经过简要解释和指导后,有的同学回家又重复做了这个实验,一旦做成功了,其兴奋之情自不必说,学习化学的兴趣也随之激发出来。后来,每逢做演示实验时,学生往往会问老师:“我自己在家里能不能做?”配合课堂教学内容,我们除了布置学生完成新教材中设计的13个家庭小实验外,还另外补充了十几个既有浓厚生活气息,又与所学化学知识密切相关,同时学生在家庭中又能够找到材料,独立完成的小实验,作为家庭作业。这些实验按教学进度陆续布置给学生完成。并要求每一位学生准备一个家庭小实验记录本,把所完成的实验项目、日期、观察到的现象、得出的结论与所学知识的联系等详细记录下来,半学期检查一次。多数学生都能达到老师提出的要求。二十几个家庭小实验的开发,不仅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使学生扩大了视野,培养了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而且由于它们与课堂教学内容同步,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起到促进作用。例如,我把教材第118页铁钉生锈演示实验中的(1)当作家庭小实验,提前一周布置给学生在家里做。到了上铁的质这节课时,将实验室预先做好的铁钉生锈实验(第118页实验6-1)的三支试管展示给学生看,并请他们与自己所做的家庭小实验结果对照,学生很自然就接受了“铁在潮湿的空气中能跟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铁锈”这一事实。进而再请学生思考:“一半浸在水中的铁钉,哪一部分锈斑最明显,为什么?”启迪学生对教材第119页讨论题“你认为铁在什么条件下最容易生锈?”进行探究,从而对铁生锈的原因和防止铁生锈的方法有较深入的了解。(三)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实验活动组织化学兴趣小组是开展课外活动的很好方式,兴趣小组活动除了举办扩展课内所学过的知识内容的专题讲座外,还以做化学趣味实验,制作实验教具、组织参观、进行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展开。在小组活动中我尽量发挥学生的特长,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实验。我们学校每年都要举办一次科技节,化学晚会列为专项内容之一。在晚会上表演节目(趣味化学实验、化学小魔术、小游戏等)的都是化学兴趣小组的成员,而观众大多是初中学生。丰富多采的晚会把他们带入五光十色的化学世界,听到“爆竹声声”,学生自然联系到不纯氢气点燃时的爆鸣,看到“空瓶生烟”、“清水变色”,就急着想了解“这是什么变化?”……兴趣的激发大大提高了学习的主动和积极。我还结合教学实际,指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如学习§3-1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时,要求学生调查了解“你家附近的河水清澈吗?请问你们父母,在他们当学生时,这条河是不是像现在这样脏?”学习§1-4燃烧和缓慢氧化时,课后布置学生到汽车加油站、仓库观察“严禁烟火”标志,到车站了解哪些物品严禁带上火车。还开辟了“厨房中的化学”实验课题,让学生利用家庭厨房里现有的物品进行实验、观察,如观察没擦干净的铁锅、菜刀表面留下的锈斑;用久的热水瓶胆和烧水壶内沉积的水垢;比较食盐和白糖溶解的大小;将鸡蛋放入盛食醋的茶杯中观察蛋壳表面产生的气泡以及限用厨房内的用品来鉴别精盐和碱面(NaHCO3)等。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自己身边,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他们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三、养成良好实验习惯,指导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1][2][3]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注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的重要措施。良好的实验习惯应包括:正确使用仪器、规范的实验操作、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如实完成实验报告、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节约药品和实验安全等。我在教学中注意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上给学生进行示范,对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提出严格要求,对如何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填写实验报告则加以具体指导。例如,学生在做“实验八:酸的质”分组实验时,对盐酸与带锈铁钉的反应,在实验过程中不仅可看到铁钉表面的锈斑被盐酸所溶解,铁钉表面变得光亮,而且由于使用的盐酸过量,过量的盐酸和铁会继续发生反应,还可以看到铁钉表面有气泡冒出的现象。因此,在填写实验报告时,我要求学生将实验所观察到的所有现象如实填出并对所产生的现象作出相应的解释,以此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每次实验结束,我都要留出3-5分钟,让学生清洗实验仪器、整理药品,保持桌面整洁,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1][2][3]科学的学习方法的训练和培养,对初中学生来说,需要有教师的指导。学生初学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时,我除了在课堂上演示规范的实

初中化学实验论文范文第10篇

对于初中生来说,自我意识已经逐渐形成,在学习和操作的过程中具备了一定的严谨性,可以充分的意识到操作时应该注意的地方,内心已经有比较清晰的实验步骤,完全可以独立完成实验.然而在测试中,学生的违规情况却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学生对这次实验进行了自我反思,针对自己的违规操作细致地分析了当时的心理活动。从表中可以看出,“紧张”、“好奇”占有了很大的比例,学生对实验充满了期待,对实验的操作毫无畏惧,实验考完后,有一个学生一脸兴奋的说:“我抽到的实验很简单,几分钟就做完了.”然而在反思中,却出现了许多细节性的错误.有的学生敢于违规、大胆违规,例如有的学生直接把石灰石放入试管中,看到加入的盐酸太多了,就直接再加入石灰石;还有的学生在蒸发氯化钠溶液时,觉得剩余的水有点多,就接着进行加热,结果造成了液体飞溅;有的学生表现的很紧张,在操作时手有些抖动,不时将药品洒落在实验台上;还有些学生自己做得很快,看到别人没有做完就开始重新做一遍,在别人离开时也慌忙离开了,没有收拾实验桌.由学生的反思和现场的现象分析,初中生刚刚接触化学,其认知水平和动手能力还不是很强,面对实验室的瓶瓶罐罐充满了好奇,任何的东西都想“试一试”、“摸一摸”,这种“猎奇”的心理导致操作的违规.学生的好奇、兴奋、紧张、害怕和游戏心理干扰了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也有的学生故意不规范操作,使得这次实验操作的合格率偏低.

二、学生实验违规行为应对策略

1.面对错误,分析原因教师要能够正确地面对学生的违规,贵在“疏”而不在于“堵”,在一定的范围内激励学生的这种违规,使学生的违规能够得到充分的暴露;然后通过学生的反思评价,在正误交锋中,让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讨论、思考探究,使学生能够从本质上知错、改错,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从而得到正确、规范的操作.例如在对“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实验时,在取用药品时,有的学生将有少量的氯化钠固体洒落实验桌;在过滤时,有的学生嫌太慢不时的用玻璃棒搅拌一下;在加热蒸发时,有的学生会停止加热看看以后再继续加热,学生的动手经验不足、惧怕紧张的心理,使学生不能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的操作相联系起来;加上有的学生就想看看违规操作后的结果如何.教师要能够“包容”学生的这些违规操作,及时地建立小组来讨论其中的原因,提出改进的措施建立规范、正确的操作.通过这样的反思,加深了学生对违规操作的认识,增加了学生对实验的掌控能力,帮助学生总结了整个实验操作过程,做到了心中有数,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因紧张出现的错误.

2.规范操作,走向科学违规操作中很大一部分出于学生的好奇.学生在实验操作时,都想对课本上的一些实验现象进行验证,其颜色、气味和味道都想逐一实验一遍.教师要能够灵活地调控学生的这种“贪玩”心理,引导学生在体验探究的过程中,帮助其建立知识的形成、相互联系和应用的过程,同时收获其中的实验方法和科学的态度,规范学生的操作,使实验真正地走向科学.例如对“酸、碱的化学性质”实验时,学生对石蕊试液有很大的好奇心,尝试着在试管中加点酸、加点碱、再加点石蕊看看到底变成了什么颜色,有的学生发现同样的操作却得到了不同的颜色,于是两个同学进行讨论,一时找不到原因.教师要能够及时地捕捉学生的这种生成,而不要一味指责,鼓励学生对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进行猜想,比较两个同学在操作过程中仅仅是药品的相同吗?有什么不同?学生就会从实验的规范性、药品的用量上进行分析,就是形成了一个探究性的小实验,在学生的反复对比和操作的过程中,学生最终得出了量的不同引起了颜色的不同:如果酸过量则显红色,如果碱过量则显蓝色,如果恰好完全反应则显紫色.通过这样的探究,学生不仅理解了其中的实质,更懂得了规范操作的重要性,学生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了理性,发现了科学的魅力.

初中化学实验论文范文第11篇

但教学实践表明,多数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的能力还较差,包括一些成绩较好学生(考分较高),他们只能在纸上或者在试卷上做实验,但当进入实验室自己动手做实验时,情况就很不理想了。为改变这种情况,在教学中可采取如下措施。

一、首先做好教学讲授的配套工作

课堂演示实验是配合讲授、课堂讨论的重要环节,好的实验能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注意力集中。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特别重视常规演示实验,在每次的演示中保证做到: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实验要规范,保证让全班同学看清、看懂;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列写在小黑板或纸上,演示完后让学生解答,然后共同分析讨论得出实验结论,并将讨论结果写在课本演示实验旁,同时提出1——2道课后实验习题。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同学们注意观察演示实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演示实验不流于形式,改变按课本背实验的不良做法。

二、为学生多创造动手参与的条件

教师应多为学生创造一个动手参与、动脑思考的课堂气氛,尽可能地将一些演示实验变为学生的小组实验。还可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提出改进实验的思路和方法,变被动为主动,充分调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化学课的兴趣。

例如,给初三学生讲铁的性质,做铁钉生锈这个演示实验时,可先让学生自己找材料,每人在实验前10天准备三支干净的医用针剂小药瓶。按装满水、少量水、干燥三个不同条件各放入铁钉一枚。让学生每天观察一次并做好记录。等到讲这部分内容时,让学生带来“成果”。教师讲解与学生讨论结合;直到得出正确结论,效果就比较好。又如碱金属钠的性质演示实验,若教师用刀切去钠外皮给同学们展示银白色时,只有前排同学能看清楚,而后排的就不容易看清,也没有可能拿大块的金属钠去切割演示。所以我将这个演示实验同钠受热、钠与水反应等三个演示实验相合并,让前后桌4人一组进行学生实验。实验中老师讲学生操作,做一个实验,填写一个实验的笔记和结论。三个实验做完了,三个结论也整理好了。这种措施,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促进了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学生不但理解得既快又深刻,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避免了教师一人讲解或演示,学生被动听看的局面。

三、充分调动学生的实验积极性

为进一步调动学生化学实验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让学生根据已学知识来自己设计实验,完成实验。例如,将高中化学(必修)第三册复习题6、7习题改为由学生自己设计动手的实验。原来学生只在作业本上完成乙醇和苯、甲醛和乙酸等物质的鉴别、分离,现在改为由他们先设计合理方案,自己选择仪器,然后独立在实验室完成自己设计自己动手的实验。这样安排,老师虽然费时费力,但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增强了。他们千方百计翻书查资料,设计出最好、最合理的方案来,甚至有的同学还能找到连老师都没想到的简单易行的好方案来。

初中化学实验论文范文第12篇

解释学是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论,是教师为自己的行为说出道理的行为,是提供理由的行为,也就是使教学行为有意义的赋义过程。教学是一种复杂的、具有高度目的性的行动,教师在这个行动中每一个有意愿的行为几乎都暗含着对这种行为的理解和解答。设计对比实验是常见的研究问题的方法,也是教师教学行为中一类特殊的实验行为。为什么要设计对比实验呢?设计对比实验这个教学行为必然存在教师对自己为什么要采取如此这般行为的解释。所谓“教学解释”就是指教师说出道理的行为,是提供理由的行为,也就是使教学行为有意义的赋义过程。“教学解释”的实质就是建立行为手段与目的之间的联结,就是遵循某个规范或者完成某个规范陈述。有时单一的实验不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不足以说明问题,这时就需要设计一组或几组对比实验。

二、从解释学角度设计对比实验的策略

我们知道对比实验是教师的一种教学行为,设计对比实验是创设一种教学情境,如探究燃烧的条件时,教师设计了3组对比实验。实验1:将分别蘸有酒精、水的小棉花球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蘸有酒精的小棉球燃烧起来,而蘸有水的小棉球没有燃烧。实验2:取两根燃着的小蜡烛,一根放在空气中,一根用透明的玻璃杯罩住,玻璃杯罩住的小蜡烛很快熄灭。实验3:分别点燃一根小木条和一块小煤块,小木条容易被点燃,小煤块不易被点燃。3组对比实验的目的就是为了说明物质燃烧必须具有可燃性;物质燃烧需要氧气;物质燃烧温度必须达到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的不同。在这种教学情境中,教师将话语行为,实验行为与所要达到的目的、知识技能、方法规范、情感与价值等关联起来。分析教师设计对比实验的教学行为时,容易看到这样的行为,实际上蕴含了教师的教学思想,即应当通过对比实验这种教学情境,使学生更真切地理解燃烧的概念。可见从教学解释角度看,设计对比实验是教师研究教材,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发挥教师主导地位,开展有效师生对话的一种创造性的教育行为,是教学的理性的体现。

1.师生主体角色定位是设计对比实验的前提条件。

对比实验是师生交流的一个教学情境,教学情境总是在一个规范引导下的行为流转,有了规范的陈述和引导、教学行为就呈现出目的。在教师这种“目的—手段”的行为结构中体现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教师由知识管理者成为经验建构者,学生从“空的容器”到具有不同经验的经验者,从经验拥有者到经验建构者。例如,在学氧化碳实验室制取时,如果只是照本宣科,讲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的是稀盐酸和石灰石,那么,教师只是传授知识,只是知识的管理者。其实,学生已经知道了在化学变化中元素守恒的观点,不再是“空的容器”,教师可以设计对比实验使学生从经验拥有者到经验建构者并开展经验建构。例如,同时设计两组实验:第一组:石灰石+稀盐酸,石灰石+稀硫酸;第二组:石灰石+稀盐酸,碳酸钠+稀盐酸。通过对比实验的观察分析,既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思考能力,使其形成正确的感性认识。如果教师不从以学生为不同经验拥有者角色出发,教师不以经验建构者的角色定位,教师是不会设计出这样巧妙的对比实验的。所以师生的角色定位是设计对比实验的前提条件。

2.师生团结一致的生活世界是设计对比实验的情境源泉。

生活世界是不同经验共同存在的世界,学校的教学生活应该和日常生活世界紧密联系一起。学校教育情境为师生提供了相互了解和自我理解的可能性和限定性。兼顾生活世界的教育情境,师生必须有相同的机会表达态度、感情、意图等,有相同的机会指挥、反对、允许和禁止等,这种教育情境是充满信任的道德共同体。基于这种共同体中师生的言行打开了个人视界,创设基于个人视界的教育情境,使个人视界有一定程度的发展,这里的师生之间彼此相互促进,师生之间在一定程度上达成知识共有、理解共享。设计对比实验这一教育情境要兼顾师生的生活世界或日常生活,不是某些人的生活或日常生活,而是所有学生的生活或日常生活。教学若想成功,就必须对师生观点给予应有的尊重。如果学生的个人观点没有得到尊重,就会出现“设计得再好的对比实验情境和再好的激发学生的措施都不会引起学习”。只要基于师生一致的生活世界创设的对比实验情境打开了师生的个人视界,就可以在师生之间达成历时性和共时性的知识共有、理解共享。

3.师生平等的对话关系为激发灵感设计对比实验创设了契机。

对话关系是师生之间的最重要的关系。在传统教育学中,“教”是以教师为主体的行为,“学”又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另一种行为。其实,教学过程不是单主体教和学在同一个活动中相互依存的两方面,而是不仅包括学生而且包括教师的双主体活动,师生通过对话即言说情境这个中介,达成了参与交往的共同体,在教育中认知过程和交往过程通过师生对话关系实现了统一。对话关系是人与人关系中的最高类型,对话是一个持续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异中求同、同中求异的双向运动过程。师生在平等的对话关系中发生变化,使课堂教学在动态生成中不断前进,充分利用对话中的灵感创设对比实验设计,使师生的化学逻辑思维可以在实验探究中升华。

4.基于文本展开师生富有想像力的教育行为是设计对比实验的不竭动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教材版本的问世使教师的教材观发生了很大转变。目前,教师普遍认识到教材文本是课程标准的载体,教学也不再是一味地教教材,师生通过打破课程文本抽象、僵死的边界,将科学世界和学科知识进行有机联系成为我们教学努力的方向,基于此教师要有创新意识,不惟文本,要实事求是。我们知道在化学发展史上,无论是原子的各种模型还是著名的苯分子蛇形环绕结构的提出都是化学家想像力的智慧结晶。在教学中师生开展富有想像力的教学行动,如在元素周期律的早期发现的过程中,“多个发现”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教师要引导学生揭示这种逻辑联系,使其认识到“后人的发现是建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的。基于科学认识基础展开富有想像力的假说是人们在认识未知事物与现象、研究问题与矛盾、事物本质与规律时常采用的思维操作方式,它为设计对比实验展开了思维的翅膀。

三、结语

初中化学实验论文范文第13篇

生物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1]刘冬.关于做好初高中生物教学衔接的思考[J].新课程(教师版),2011(1).

[2]杨茜.浅谈高中生物与初中生物教学的衔接[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4(8).

[3]马淑霞.浅谈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4(14).

[4]刘闯,陈娟.交互式电子白板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优势[J].教学仪器与实验,2010(10).

[5]邵永刚,赵林川.构建互动生物课堂———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16:54-56.

[6]杨滨,任新英.基础教育阶段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应用现状及发展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4,06:71-77.

生物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1]蒋丽丽.浅议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说”[J].新课程导学,2014(20).

[2]张俊梅.新课标下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1(11).

[3]赵晓君.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之我见[J].关爱明天,2015,(1):161-161.

[4]赵秀娟.浅谈目前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15):343-343.

[5]钱顺虎.对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3(5):173.

[6]郭荣满.关于初中生物概念教学的现状与有效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12):60-61.

[7]田庆森.初中生物实验教学面临的困难及对策浅析[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5,(11):285-285.

[8]杨美晶.边疆地区初中生物学实验面临的困难及对策[J].生物学教学,2009,34(8):53-54.

[9]刘宏.初中生物实验课教学初探[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1.

[10]黄胜.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0.

[11]孙炳军.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对策研究[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5(12).

[12]曾瑞清.初中生物实验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3(83).

[13]刘欣.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2(57):148-149.

[14]谭启鹏.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生物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J].学周刊:b,2011(12):28-29.

生物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1]徐芳英.初中生物分层教学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1):69.

[2]黄敏.初中生物分层教学策略探究[J].新课程研究旬刊,2016(1).

[3]黄鹤.初中生物学科探究教学现状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2.

[4]王飞.初中生物教学现状研究与对策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3(43).

[5]黄月欢.当前初中生物教学现状分析及建议[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3(2).

[6]谢小荣.重视初中生物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5):9-10,17.

初中化学实验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探究活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自然基础学科,在初中化学课堂上以科学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和化学实验的兴趣,通过引导性的探究和必要的点拨,学生在实验中答疑,在讨论中合作,在探究中寻求答案。探究活动的运用,不仅增强了初中化学课堂的趣味性,强化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而且培养了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究意识、探索精神和采用科学方法进行思考化学问题、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人教版初中化学中涉及了大量的探究活动,通过研究分析这些活动,有助于为探究活动的开展提供必要的方法指导。

一、初中化学教科书中探究活动设置基本情况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改革以“科学探究活动”为突破口。通过对人教版、沪教版、粤教版化学教材的对比统计,可以发现,不同版本对探究活动栏目设置有所不同。如人教版的“讨论”,在沪教版中称之为“交流和讨论”,在粤教版中称之为“讨论和交流”;虽然名字不同,但在所有教材的编写中,都十分重视对探究活动的设置。人教版上册设有探究活动42个,下册有43个,栏目设置主要有探究、讨论、调查与研究、课外实验四类;活动设计时注重简洁性和概括性,且富有课外小实验。沪教版上下册共有探究活动116个,且在每一章节中都设置有“活动与探究”、“交流与讨论”、“观察与思考”等内容;粤科版上下册共有探究活动88个,以“探究活动”、“讨论与交流”、“观察活动”、“实践活动”、“网上查”、“调查活动”等形式为主。

二、化学探究活动的设计分析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获得实验探究的体验,发现化学中的乐趣,新的化学人教版教科书中新增了八个基础性的实验,包括:氧气的制取、二氧化碳的制取、燃烧条件、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氯化钠溶液的配制、酸碱的化学性质、溶液酸碱性的检验和粗盐提纯。

1.探究

在“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实验中,以“探究”为栏目名称,要求学生将按照步骤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过程中木条和二氧化锰的变化并做记录和分析,最后得出二氧化锰是催化剂的结论。首先是进行试验,通过图、文介绍详细介绍实验的步骤,使学生对于实验整体过程有一个大概认识;第二是分析与讨论,针对实验现象和实验目的,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这个一个以实验过程和实验数据为基础、加入分析等环节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在探究活动过程中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同时,特殊提示栏的加入,提醒学生注意到实验过程中的要点和注意的事项。例如在氧气制取实验中增加的“注意”栏,就是提醒学生注意观察二氧化锰在实验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引导学生得出实验结论。这是一个“观察―发问―分析―得出结论”的过程,抓住学生的认知规律,以文字加以引导,使学生真正体验探究活动的过程、享受探究活动的乐趣。

2.讨论

在“燃烧条件”的探究活动中,虽然选择“讨论”为探究活动栏目名称,但仍是采取实验类型的探究方式。设置两个对比实验,一个是在热水上方的空气中放置红磷和白磷的对比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达到物体着火点;另一个是将白磷分别放置于空气中和水中的对比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二是需要氧气。实验最后,进行总结性的论述,强调燃烧的三个条件,并借助三角形的图示进行诠释说明,使学生意识中形成燃烧的概念。对比试验的探究活动设置深入,活动目的明确,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进行观察、思考和讨论,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对化学知识的理解程度。

3.调查与研究

调查与研究类的探究活动,主要强调培养学生通过网络、报刊、图书等渠道获取课外信息的能力。在“温室效应”的探究活动,要求学生借助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收集与温室效应增强的影响、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应采取的措施等相关议题的资料,将其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制作成黑板报、宣传栏或写成小论文进行交流。调查研究类型的探究活动,对学生要求比较高,但也锻炼了学生收集、整理、归纳、学习的综合能力和对科学探究的理解能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在强化学习能力、获取化学知识的同时获得学习科学的情感体验。

三、结语

初中化学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探究活动可以根据活动的要求和层次设置到教科书的各个章节之中。但是在具体设计时,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各章节的特点和重难点水平分布。从对学生要求较低的探究活动开始,循序渐进,依次递增。

初中化学实验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 化学实验 初中化学教学 应用体会

促使初中化学教学实效性提高,努力提高初中生的科学素养,是初中高效课堂的具体表现,同时是化学教师能力考核的重要标准,若想实现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则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充分把握化学实验在整个初中化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努力让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教学中提高自己的成绩。主要通过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述,将更多权利交给学生,确保学生在化学实验课上敢想、敢说、敢做,最终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化学课堂学习中。以下笔者将结合自身多年工作经验,针对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体会进行阐述。

一、强化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化学实验教学应该首先培养学生对于化学实验的浓厚兴趣。唯有使学生对化学实验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在兴趣的作用下产生学生化学的动力,最终促进学生积极完成化学实验过程,提高化学实验的教学效率。基于此,化学教师应用化学实验时必须通过多样化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兴趣,为学生创造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使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充分体会到化学实验的知识性与趣味性。现今,初中化学教师比较常用的方法就是设计生动有趣的化学实验,让学生自行完成整个化学实验过程。实践证明,这样的方法具有极显著的效果。

二、认真完成化学实验预习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需要高度重视预习的重要性,通过预习化学实验有效保证学生顺利完成化学实验。教师设计化学实验时,必须合理安排化学实验教学时间及操作时间,同时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和实验掌握程度,布置一些符合学生特点的实验预习任务。强化实验预习时,教师应该尤其注意以下几点:首先,确保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完成实验预习,唯有如此才确保学生完成实验预习,充分掌握实验中的重要原理及方法,并对实验方法与目的有明确的认知;其次,充分开放化学实验室,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学生对于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和试剂的认知,同时使他们掌握化学设备与药品的合理用法,并进一步明确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此一来,便能有效调动学生参与化学实验教学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参与到整个实验过程中,从而从根本上改变被动接受知识的情况,有效克服过去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盲目依靠化学实验报告带来的诸多问题,营造出相对活跃的化学教学气氛。

三、进一步强化师生间的交流与配合

强化师生间的交流与配合是深入开展化学自主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首先,师生间合作的化学实验教学应该切实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在学生自主完成实验时积极引导他们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索。必要时还可以协助学生理清思路,锻炼他们敢于提出疑问的精神。其次,营造开放的实验交流气氛。开展化学实验教学时,教师与学生除了分析、讨论实验之外,还应该强化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讨论,从而体现化学实验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后,总结化学实验时,应该先对学生的实验过程进行鼓励,然后认真总结他们在这一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接着教师在学生自我总结的基础上予以补充,顺利完成化学实验教学任务。

总而言之,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化学实验不可或缺,对学生化学兴趣激发及自主实验能力培养至关重要。基于此,初中化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运用实验手段,一定要时刻把握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化学实验,不断培养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并将其作为化学教学重要目标。此外,化学实验中还要培养学生积极探索、主动求知的意识,从而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董健.注目主阵地――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A].《新时代的脚步声》之八――追寻的旋律[C].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