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电力技术创新范文

电力技术创新范文

电力技术创新

电力技术创新范文第1篇

从我国各大电力公司所统计出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在1998年时煤电的平均利用效率仅有30%左右,比一些发达国家中煤电的平均利用效率少了十个百分点。最近几年,丹麦国家所运行的四百兆的超临界机组热已经将使用效率提高到了47%,而欧洲国家也在进行着相应的技术研究,准备将热效率提升到55%。在中国,近年来各大地区所使用的火电机组中热效率最高的也只有42%,并且火电机组的相关设备是引用国外设备与技术来进行建造的,大部分125MW和200MW以及300MW和600MW的机组所能达到的热效率一般只有33~38%,这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1)电厂污染的相关处理技术较为落后,环境污染较严重。我国目前的发电装机容量之中有大约75%是煤电,国内每年的燃煤总量都在4亿t以上,并且还有继续增加的趋势。燃煤过程中产生的尘埃和二氧化碳以及氮氧化物也对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近年我国因为燃煤而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频出,这给我国的环保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目前,酸雨面积已经达到了国土面积的30%。同时,在电厂生产中的废水处理与灰渣污染控制相关方面也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虽然我国对火电机组的除尘和脱硫以及脱销等方面都制定了相关的技术规范与统一要求,各大电厂也都对此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但是整体的标准环保的要求还相差甚远,目前只有很少一部分机组使用了电除尘这一装置,而脱硫装置的使用实例更是少之又少。

(2)水轮发电机组中主要设备的制造能力较低。在我国,水电建设相关技术已经达到了世界的先进水平,尤其是大坝建设方面已经具有世界一流的水平,但关键技术和设备仍为国外进口。葛洲坝水电站由国内的技术人员自行设计并且自行制造,在直流换流站中,其相关的设备全部都是从外国的公司引进的,而受到世界关注的长江三峡水电站同样也是如此,其中的关键性设备也是由国外公司来制造的。广州的抽水蓄能电站作为我国国内第一座抽水蓄能式的电站,其设备却也是全套引进的国外公司所开发的软件。由此也能看出我国的电力制造行业所具有的制造水平还需要提高。

(3)电网信息技术的系统发展偏快,而企业自主开发偏少。随着我国电力工业相关改革的不断深入,电力行业逐渐地向分离发电和输电以及配电三者的方向发展。目前我国的电力公司准备着手将发电、输电和配电三者分散,形成三个独立的市场。想要将这三者进行分离,不光需要对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同时还需要将相应的技术进行改革。其中最为关键的中心技术就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将现代计算机和测控以及通信等技术进行高度地集成,它给电力市场的高效合理地运作提供了相关的信息和技术。所以没有信息技术系统加以支持,是无法实现三者分离这一目标的。我国现在基本实现了大区联网和调度自动化这一技术,但是这些系统中有很多都不是由电力企业独立开发的,一般都是利用国外较为成熟的系统改进的,而有些则是作为课题,由一些信息软件公司或者是大学中的研究人员来开发的。我国的电力企业还没有从产业革命这一角度来对信息技术进行审视,在电力信息的技术创新这一方面没有足够的重视。

2国内电力技术发展落后的原因

我国的电力技术相对落后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其中,缺少技术创新的外在条件与机制是最为主要的一方面原因,其主要的表现有:(1)技术创新的管理较为分散。因为火电和水电、核电以及环保中相关的科研、设计以及制造安装和运行管理等都是由国家经贸委和国家电力公司以及水利部来各自管理的,这样就会导致这些单位各自为政,没有一个主要的部门对电力创新相关工作进行总体规划和协调管理,所以不能组织出一个大规模的电力技术研究机构,进而导致我国电力相关技术与设备无法国产化和产业化。电力行业中制造企业和发电企业以及电网经营企业也各自独立,这就导致了电网经营企业虽然实力雄厚,但也不愿出资进行相关的自有技术研发。(2)电力技术研究方面的投资偏低。按照我国对国内500多家大型企业规定的要求,在2005年之前,我国每个企业每年在技术创新方面所投资的费用都要达到年度总销售额度的5%。但是实际上在电力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还不到年度销售总额的1%。并且,这些费用还被分配到了教育、科研以及设计制造等多个专业的不同部门中,对电力技术方面的投资非常少。(3)缺乏创新型人才。现在使用的教育体制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自身的能力培养,从而导致大多数毕业生都没有足够的创新能力,使得目前我国创新型的人才极度缺乏。加上现在电力行业过度依赖进口技术与设备的这种特点,造成了我国的电力行业中技术开发和研究的相关工作进程缓慢的现象。

3对我国的电力技术进行创新的相关措施

3.1制定出全面的电力技术创新相关体系电力技术的创新会涉及到核能、发配电和热能动力以及水能、电子能等多个行业,对我国经济发展也产生着巨大的影响。所以,电力行业的工作人员应该建立起一套创新体系,通过国家重要机构的组织和领导对电力技术的相关创新策略进行制定和施行,彻底地改变目前我国电力技术方面散乱无序的状况。

3.2建立相关的创新基金与投资风险基金①相关部门应该增加电力技术创新方面的投资,确保电力行业在技术创新研究的工作中有足够的资助。②相关部门还应该吸引其他的企业进行投资,可以通过税收政策和其他相关政策让企业成为整个电力技术创新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创新的成果第一时间转化成生产力。同时,相关部门也可以将金融界引入创新策略中,从而进一步拓展电力技术创新工作的资金来源。

4结语

电力技术创新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电力工程;施工技术;创新

一、概述

电力工程施工项目主要指和电能的生产、输送和分配等电力配套设施的建设工程和电能使用相关的工程。随着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电力工程建设项目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项目规模也也愈发庞大。电力工程施工中所涉及的施工技术较多,电力工程的施工管理关系着项目的质量和项目的整体效益,做好电力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参考以往的工作经验,对电力工程的施工技术进行了介绍,并对电力工程施工的技术管理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希望对电力工程施工的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进而提升电力工程项目的质量和经济效益。

二、电力工程施工的相关技术

1电缆桥架和线槽的施工在电缆桥架和线槽施工过程中,要将托线施工的支吊架在同一条直线上固定。桥架的连接采用方径螺栓,并在桥架的外侧设置螺母,支架固定部位的间距应部超过两米,水平槽架在架设过程中要采取必要的防震措施。永久固定的桥架和支架要尽量兼顾牢固和美观。[1]2.电缆敷设施工在进行电缆敷设施工工作前,施工人员要仔细核对电缆的规格和型号是否正确,其外观、截面积以及绝缘等性能是够符合相关规定。尤其是在敷设低压电缆前要对其绝缘水平进行测量,通常可以采用500V的摇表进行测量,而高压电缆在敷设前则须进行耐压和泄漏试验。电缆接线头和中间接头的制作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操作规程进行,电缆头子的制作应一次性完成,电缆剥切时应注意不要损伤绝缘层和内部芯线,在进行包缠时还应注意采取必要的防尘防潮措施,避免电缆的污损。电力敷设施工应尽量避免在恶劣气象条件下进行。3.电缆穿线施工在电缆穿线之前,施工人员要对所有关口的户门进行仔细检测,避免遗漏、破损的情况出现。在穿线过程中,在转弯处或者距离较长的管道内增加适量滑石粉进行,对于弯度较大的部位可以加设滑轮,避免电缆绝缘皮的磨损。电压等级不同、回路不同以及交直流导线不应在相同的管道内贯穿,同一交流回路的导线应在相同管道内穿过。[2]4.电缆接线以及照明设备的施工往往在土建施工完成以后就会进行照明设备的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单股导线和照明设备可以直接进行连接,而多股导线则需进行搪锡或者压接线鼻子之后才可和照明设备连接。插座的相序通常为左零右火,上部为接地线,照明开关应设置在火线上。另外,对于有特殊要求的灯具要做好减震、接地等保护措施。

三、电力工程管理工作的创新思路

1.电力工程前期的管理工作在施工开始前,现场施工人员要提前熟悉设计图纸,现场施工严格按照图纸进行,在施工中需要对图纸进行修改的,应和设计单位进行协商,意见达成一致以后,在对工程项目的施工特点、项目需求以及现场环境等信息进行充分了解的前提下,对设计方案进行合理改动,并做好归档。同时,设备的准备管理工作也要做好,应根据项目的行业特点,考虑其经济性,尽可能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3]其具体做法包括如下几点。(1)电力工程的合同管理。项目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根据客户的项目需求,对具体的施工方法、施工设备、施工材料、项目工期、施工人员配置以及资金消耗等合同约定条件进行评审,从而制定合理的施工预算方案,预估项目的费用支出。(2)施工设备和材料管理。施工设备和施工材料是工程建设的物质保障,其中主要包括设备和材料的购买、质量检测、存储、使用以及余料回收等。在设备和材料选择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厂家的生产资质和能力,去报施工所需的设备和材料保质保量的供应,设备和材料在进入施工现场前,应检查产品的合格证明等资料,并组织专人检查设备和材料的技术参数和质量,对不符合施工要求的设备和材料坚决不用,对有疑问的设备材料进要行复检。2.电力工程施工工作的管理(1)组织的协调管理。内部和外部组织管理是电力施工项目组织管理的主要内容。在施工过程中需要编制完善的组织管理计划,对现场施工的相关人员进行合理调配和安排,尽量避免额外的管理成本消耗。没人人员的责任和分工,加强项目的进度管理,密切配合施工单位的工作,构建快速顺畅的沟通通道,对施工管理中的各种矛盾和分歧要及时有效的解决,保证施工项目的工期和质量。[4](2)工程进度管理要加强。施工设备和施工人员的调配以及工序配合都要配合进度管理进行调配和协调。施工方要根据工程工期计划分解整个工程施工,按照日、周、月,根据时间断编制工程进度计划。明确施工班组和项目负责人的责任,定制合理的奖惩制度,奖励保质保量提前完工的人员,对拖延工期的人员进行适当处罚,从而确保项目按时完工。(3)施工界面的管理。电力施工的界面管理主要包括电气工程施工项目在界面的协调分配。如电力设备在智能管理系统中应用时,由于存在较多的接口界面,项目的协调管理工程通常由子系统工程负责人员组织召开调度会议进行统一协调,最终通过文字方式进行下发和存档。(4)施工人员的调配管理。电力施工质量的优劣决定了整个项目的使用效果和经济效益。在项目质量管理过程中,施工单位要紧抓施工人员的素质监督和培训工作,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明确项目的质量目标和人员的责任,落实项目质量责任制。(5)加强项目施工质量监督。电力项目的施工设备的选取要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进行。制定相关的质量监督体系和制度规范,坚决避免劣质原料、偷工减料以及不安规范施工的情况出现。3.项目竣工后的管理(1)项目验收。根据国家相关标准规范,施工项目必须经过验收之后并达到标准之后才能进行资料存档。施工项目应经过施工方自检、监理部门的复检以及业主方的最终竣工验收。(2)项目的竣工结算。电力工程竣工后应根据法律规定进行验收和资料交接,并由项目负责人进行签字验收,然后根据合同的支付细则,向施工单位支付项目余款。

四、结论

电力工程建设施工管理决定了项目的质量和效果,关系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随着可续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电力工程建设正朝着自动化、智能化以及电气化等方面发展,人们对电力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要求也逐渐升高,因此,电力施工单位必须对施工技术和管理工作进行不断的创新,不断加强工程项目的管理,确保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樊东风.浅议电气安装工程施工技术及施工措施[J].中华民居,2011(01):315-315.

[2]张宣.浅谈电气工程施工质量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2009(29):255-255.

[3]孙宝成.建筑电气分项工程施工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06):260-260.

电力技术创新范文第3篇

综合性开放式实验平台的结构与设计方法

结合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基于现代电力电子器件的电能变换与控制实验平台一方面与现有电力电子技术及电机实验装置进行对接,实现对现有实验装置的升级和改进,挖掘现有实验平台的资源潜力;另一方面作为独立的电能变换与控制系统,将现代电力电子器件应用于电力电子新技术中,从广度和深度两方面扩充实验内容,比如从全控型器件的应用扩展到复合型器件、智能型器件的应用,从器件特性和工作原理的验证性实验扩展到电动机驱动、电阻网络控制以及电能回馈设计等探究性实验。基于现代电力电子器件的电能变换与控制实验平台的设计如图1所示。其设计思想遵循三个方面的原则:一是综合性,可以融合自动控制原理、可编程控制器以及电机学等课程教学资源。在实验平台中不仅要体现单一学科的实践和应用,而是要树立学生系统的观念,将多门学科的专业知识综合应用;二是开放式,留有兼容与升级的接口。如其中的实验平台中电能变换模块的控制器单元,在设计时考虑平台的扩容与升级,为今后功能扩展以及更换预留接口;三是模块化,分级模块化,不仅能够在器件的驱动使用上更加方便,而且有利于维修。

项目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选用多种现代电力电子器件开发一种电能变换与控制实验平台。该实验平台由电力电子器件、驱动模块、保护模块、脉冲宽度调制模块以及电能输入和输出接口模块等组成,通过对输出电能参数的控制,可以改变电动机等运动负荷或电阻网络等静止负荷的工作特性,如图1所示。电能变换与控制平台在电力电子应用系统(如图1)中,起着衔接原始的供电电源与最终负载之间的桥梁作用,把电源提供的粗电(coarsepower)转换成符合负载要求的精电(refinedpower)。其中,精电的电能质量指标主要取决于电能变换与控制平台的特性。研究成果的具体指标为:选用现代电力电子器件的覆盖范围,包括全控型、复合型与智能型电力电子器件的典型代表,如MOSFET、IGBT、MCT、IGCT和IEGT等。电力电子器件的驱动电路和保护电路的功能。由于电力电子器件是以弱电信号控制强电能量的形式,驱动电路和保护电路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实验平台需对每一电力电子器件设计驱动电路和保护电路。能够实现电能的变换与控制。本实验平台的重要应用领域是对电能进行变换和控制。作为基本功能实现与否的评价标准,是检测该实验平台可否实现电能的变换与控制。电力电子器件的控制方法是通过PWM脉冲序列控制。作为普遍适用的一种重要控制方法,PWM脉冲序列发生电路为各器件提供控制信号。与现有实验平台的兼容性。拟开发的实验平台具备与有源负荷及无源负荷的接口,能够驱动无源负荷及有源负荷,体现出在负荷匹配方面的灵活性与开放性。

实验平台采用模块化的设计,不仅可以适应现有的实验装置,实现对现有实验装置的升级改进,而且有利于在今后的进一步技术升级。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针对所选用的多种现代电力电子器件,包括电力MOSFET、IGBT、MCT、IGCT和IEGT等,分别设计每种器件相应的驱动电路和保护电路。由脉冲宽度调制(PulseWidthModulation,PWM)控制芯片SG3525为核心设计PWM波形发生单元,为各驱动电路提供驱动波形。设计电能的输入、测试与输出接口电路。不仅实现与外部电源和负载接口的匹配,而且可以对变换及控制过程中电能的形式进行检测。电能输出接口的兼容性设计。经过变换与控制的电能,所连接负荷包括有源负载,如电网,及无源负载,如电动机等电动设备或阻抗元件等。实验平台的电磁兼容设计和安全保护设计。一方面满足实验室环境下电磁兼容的需要,另一方面保证在操作过程中的人身、设备安全保护。

以实验平台为基础的教学改革

以现代电力电子器件的电能变换与控制实验平台为基础所进行的实验教学体系改革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等三个方面进行。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的商业开发实验教学平台可实现的教学内容包括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及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实验、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及单相桥式全控整流及有源逆变电路实验、三相桥式全控整流及有源逆变电路实验、三相交流调压电路实验、直流斩波电路原理实验、GTO和GTR驱动与保护电路实验等,这些实验内容多属验证性实验。而现代电力电子器件的电能变换与控制实验平台不仅能够对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现代电力电子器件特性、主要电路拓扑结构的工作过程以及新型控制技术的原理性验证,还能够实现从器件、到结构直至整个系统的整合,给学生提供一个从下到上,包含各个层次的电力电子系统。此外,该实验平台还可以综合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网络和可编程控制器等课程内容,实现以电力电子技术为主的综合性探究实验,体现学科交叉及课程体系间的联系。

在传统的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教学过程中是以教师讲授为中心,力图对实验平台上的每一个元件或者按钮都讲得很细,力求在实验课上的有限时间内解决所有问题,实际上学生总是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极大地妨碍了其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不利于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与此同时,实验课时压缩客观上迫使实验教学方法进行必要改革。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在保持实验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的同时,力求突出实验内容的重点和难点;革新实验室管理方法,保持实验平台的开放与正常运行,使得学生可以在更大的时间范围内自由选择进行实验操作的可能性。此外,大胆引入学生自学方法,即精心选择一部分内容让学生课外去自学。例如,在讲解电能质量控制装置时,课堂上可以重点介绍并联型电力有源滤波器这一典型装置的工作原理、控制方法和应用设计,而将其他类型的有源滤波器(包括串联型和混合型)等装置技术留给学生去自学[5]。为了督促学生重视实验,除了在实验时教师严格管理、多方教育外,我们在期末考试的试题中引入与实验相关的内容,平时对每位学生的每个实验进行评分,并将实验成绩按一定比例记入课程总成绩。电子实习和课程设计均为独立考核、计算学分,并计入总学分。为使成绩评定公平合理,把学生实习和设计时的表现、成果、测试按照一定比例算得成绩。经实践证明,这些手段和方法确实对教学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以实验平台为基础的教学改革的意义

#p#分页标题#e# 把握电力电子器件发展的方向,并适时将电力电子器件及其相应的应用技术引入实践教学环节,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始终站在科学发展前沿的自觉精神,有利于提高学生在专业成长历程中的适应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强化教师在知识吸纳与传授过程中的前瞻意识,提高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现代电力电子器件,由于出现时间较短,尚存在许多从原理、特性到应用、创新的空间。因此,可以提高探究性实验作为现有实验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实验内容中所占的比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而且有助于改进现有实验教学方式和考核方法,促进实验教学的整体改革。通过本实验平台的研究开发,可以实现对现有实验装置中电能变换与控制平台的升级,保留现有实验装置中的电源输出接口以及有源负载和无源负载的输入接口。只需在实验平台中分别对输出接口和输入接口进行兼容性设计,即可替换现有实验装置中的电能变换与控制平台。通过对现有实验装置的改进与升级,可以在原有实验内容的基础上,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扩充实验内容,充分发掘现有装置在实验教学中的潜力。

自制实验平台与商业实验平台相比具有先进性,可以更好融合最新的电能变换与控制技术,避免商业开发过程中复杂环节导致的技术相对滞后问题,体现实验平台的先进性,并能更及时跟踪技术发展的趋势。与商业实验平台相比,自行研制的实验平台不仅能够显著降低开发成本,而且由于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方法,把现代电力电子器件对应的保护电路和驱动电路,与接口电路、变换电路分别作为独立的模块进行设计和制作,还有利于降低应用过程中的维修成本,并可以避免在今后由于大规模更换带来的升级成本。进行实验平台开发的成员长期从事电力电子技术领域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对于电力电子技术实验平台和应用项目的开发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部分教师长期担任电力电子技术的实验指导教师,在实验教学第一线总结了许多学生实验的教学规律。通过实验平台研制与开发,不仅能够将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经验融入实验平台的开发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与效果,而且能够给这一支实验教学队伍提供又一次重要的演练与合作的机会,为今后在更高层次上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电力电子技术是电气工程学科中的一个最为活跃的分支[6],在保持现有实验设备稳定的基础上,进行适度的技术更新和改造以跟上学科演进的步伐,对于促进新、老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电力技术创新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技术;火力发电;创新;应用

一直以来,火力发电就是我国发电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其所占的比例随着时间的增长而不断的提高。现如今,大容量的发电机组开始在国内电力行业的主力机组占据重要的地位,而我们也实现了电气自动化技术对火力发电的自动化监控,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火力发电中进一步得到了应用。在实际的火力发电中,电气自动化的引入一方面可以提高发电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还可以降低了造价成本,有效的增强了发电的安全性。所以,浅谈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火力发电中的创新与应用对于火力发电来说有重要的作用。火力发电原理图如图一所示。

一、电气自动化与火力发电

(一)电气自动化及火力发电概述近些年来学术界对于火力发电系统中的电气自动化系统研究越来越深入,其实说到底,研究的最主要的课题就是如何将自动化的监控技术运用于火力发电的系统中。近些年来随着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应用,在火力发电系统中自动化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因为自动化技术的引进,火力发电更加的安全稳定。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以及火力发电这一过程中,监视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目前火力发电厂的运作模式就是电子自动化系统的数据交换,集中对测量的设备实行数据的手机以及分析,再用图表和曲线的方式加以传输,及时的在数据传输线路上对防治不当和危险信号加以警告。最重要的是电气自动化系统要对包括在测控装置对自身的电量进行统计及对主站系统的设备管理等特殊的数据加以分析和反馈等。(二)电气自动化在火力发电的优势目前我们在火力发电中应用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可以说是成功的将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技术进行了有机的结合,以便可以在火力发电中充分发挥了电气自动化技术所具有的优势,进而推进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火力发电系统中的应用。而电气自动化在火力发电的优势主要集中到两点,一是使发电效率明显得到提升,二是使发电成本显著降低。近些年来社会的经济水平与发展水平持续的增长,我们对于用电的需求也慢慢的增加,一方面这种需求极大的刺激了发电事业,而另一方面也给发电厂带来了很多的挑战与压力。为了更好的适应人们对于电力的需求,在火力发电中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发电厂的发电效率也得到了广泛的提高。在很多的火力发电厂都采用煤作为主要的原材料。但是由于发电技术比较落后,大多数的发电厂不能够将煤进行完全的燃烧,无法将原材料的价值得以充分的发挥,而这样的情况使得发电厂的发电成本在无形中加大了。但是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使得原材料可以得到更加广泛的提高,有效的降低了浪费,使得原材料的价值可以进一步的得到应用,同时有效的降低了火力发电的成本。

二、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火力发电中的应用创新

1.电气自动化电子全通信等控制手段的创新在火力发电过程中如果进一步的加强对于计算机的控制保护技术的使用,就可以有效的增强对系统更加全方位的检测与判断,对于安全隐患也可以得到更加有效的控制。2.电气自动化系统的网络结构创新对于火力发电而言,拥有较为良好的网络结构有重要的积极作用。网络通讯设备基于整个网络结构,对于各种系统间的信息传输有重要的保证,以此形成整个系统的自动化进行。但是,现有的火力发电电气自动化系统的通信功能还不完善,为此,我们需要对火力发电厂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加以更好地创新,广泛的使用通用网络系统,加强对现场设备的监控,实现电厂控制设备、管理系统以及计算机监督系统之间的信息传递。3.电气自动化单元炉机组一体化的创新发展由于火力发电涉及的工作比较多,我们很难去更加完善的对整个发电的过程进行掌控,这时候一个控制系统就显得尤为必要。我们加强对于单元炉机组的统一规范和创新可以很大程度上加强对于电气自动化的简化,加强对火力发电的运行。除此之外,建立一个统一的单元炉机组一方面可以加强信息系统对信息的选用,而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强对电网的管理,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目前,大部分电厂通过DCS对全厂的电气厂用电系统、热控设备进行控制;部分电厂通过ECMS对电气厂用电系统进行监控;通过网控NCS系统对电厂高压电气部分及升压站进行控制监控,并通过光纤与各级电网调度进行状态和数据共享,能够极大的提高各级部门之间的效率。

三、结束语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火力发电都将成为我国发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们积极的推进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火力发电厂中的应用显得尤为必要。实践证明对于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积极创新,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火力发电的效率,大幅度的提高电能产量,同时也可以减低劳动者使用率,降低造价成本,进一步增强火电企业的竞争力,为火电企业提供强有力的经济效益,进而增强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周亚峰.浅谈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6).

[2]韩璞,董泽,张倩.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火电厂中的应用[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6).

[3]王亚云.小议我国工业电气自动化的现状和发展――以火力发电厂为例[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0(4).

[4]马彦平,周健.电力系统电气自动化在火力发电中的应用与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21).

[5]马文学,钟汉枢,闰天军.基于工业以太网的火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应用研究[J].机电工程技术,2005.

[6]邢菲.基于人工智能的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实现与应用[J].自动化博览,2009.

电力技术创新范文第5篇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power system protection technology, power technology continues to develop with innovation. This paper reviews several stages of development of the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technology and describe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 details of relay, which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future progress.

关键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创新

Key words: power system; relay protection; technology 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TM7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6-0198-01

1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史

随着电力系统的出现,继电保护技术就相伴而生。以数字式计算机为基础而构成的继电保护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末即已开始了计算机继电保护的研究,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起着先导的作用。

从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上看,到21世纪20年代末普遍应用的继电保护原理基本上都已建立,迄今在保护原理方面没有出现突破性发展。从实现保护装置的硬件看,从1901年出现的感应型继电器至今大体上经历了机电式、整流式、晶体管式、集成电路式、微型计算机式等发展阶段。纵观继电保护将近100年的技术发展史可以看出,虽然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早已提出,但它总是根据电力系统发展的需要,不断地从相关的科学技术中取得的最新成果中发展和完善自身。

2继电保护技术创新

2.1 机电技术网络化创新在计算机领域,发展速度最快的当属计算机硬件,按照著名的摩尔定律,芯片上的集成度每隔18~24个月翻一番。其结果是不仅计算机硬件的性能成倍增加,价格也在迅速降低。微处理机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单片化及相关功能的极大增强,片内硬件资源得到很大扩充,单片机DSP芯片二者技术上的融合,运算能力的显著提高以及嵌入式网络通信芯片的出现及应用等方面。这些发展使硬件设计更加方便,高性价比使冗余设计成为可能,为实现灵活化、高可靠性和模块化的通用软硬件平台创造了条件。硬件技术的不断更新,使微机保护对技术升级的开放性有了迫切要求。网络特别是现场总线的发展及其在实时控制系统中的成功应用充分说明,网络是模块化分布式系统中相互联系和通信的理想方式。如基于网络技术的集中式微机保护,大量的传统导线将被光纤取代,传统的繁琐调试维护工作将转变为检查网络通信是否正常,这是继电保护发展的必然趋势。微机保护设计网络化,将为继电保护的设计和发展带来一种全新的理念和创新,它会大大简化硬件设计、增强硬件的可靠性,使装置真正具有了局部或整体升级的可能。继电保护的作用不只限于切除故障元件和限制事故影响范围(这是首要任务),还要保证全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这就要求每个保护单元都能共享全系统的运行和故障信息的数据,各个保护单元与重合闸装置在分析这些信息和数据的基础上协调动作,实现微机保护装置的网络化。

2.2 机电技术智能化创新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工智能技术如神经网络、遗传算法、进化规划、模糊逻辑等在电力系统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应用,电力系统保护领域内的一些研究工作也转向人工智能的研究。专家系统、人工神经网络(ANN)和模糊控制理论逐步应用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为继电保护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人工神经网络(ANN)具有分布式存储信息、并行处理、自组织、自学习等特点,其应用研究发展十分迅速,目前主要集中在人工智能、信息处理、自动控制和非线性优化等问题。近年来,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领域内出现了用人工神经网络(ANN)来实现故障类型的判别、故障距离的测定、方向保护、主设备保护等。例如在输电线两侧系统电势角度摆开情况下发生经过渡电阻的短路就是一非线性问题,距离保护很难正确作出故障位置的判别,从而造成误动或拒动;如果用神经网络方法,经过大量故障样本的训练,只要样本集中充分考虑了各种情况,则在发生任何故障时都可正确判别。其它如遗传算法、进化规划等也都有其独特的求解复杂问题的能力。将这些人工智能方法适当结合可使求解速度更快。可以预见,人工智能技术在继电保护领域必会得到应用,以解决用常规方法难以解决的问题。

2.3 继电保护中自适应控制技术创新自适应继电保护的概念始于20世纪80年代,它可定义为能根据电力系统运行方式和故障状态的变化而实时改变保护性能、特性或定值的新型继电保护。自适应继电保护的基本思想是使保护能尽可能地适应电力系统的各种变化,进一步改善保护的性能。这种新型保护原理的出现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和兴趣,是微机保护具有生命力和不断发展的重要内容。自适应继电保护具有改善系统的响应、增强可靠性和提高经济效益等优点,在输电线路的距离保护、变压器保护、发电机保护、自动重合闸等领域内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针对电力系统频率变化的影响、单相接地短路时过渡电阻的影响、电力系统振荡的影响以及故障发展问题,采用自适应控制技术,从而提高保护的性能。对自适应保护原理的研究已经过很长的时间,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要真正实现保护对系统运行方式和故障状态的自适应,必须获得更多的系统运行和故障信息,只有实现保护的计算机网络化,才能做到这一点。

2.4 继电保护中自动化技术创新现代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改变变电站目前监视、控制、保护和计量装置及系统分割的状态提供了优化组合和系统集成的技术基础。高压、超高压变电站正面临着一场技术创新。实现继电保护和综合自动化的紧密结合,它表现在集成与资源共享、远方控制与信息共享。以远方终端单元(RTU)、微机保护装置为核心,将变电所的控制、信号、测量、计费等回路纳入计算机系统,取代传统的控制保护屏,能够降低变电所的占地面积和设备投资,提高二次系统的可靠性。综合自动化技术相对于常规变电所二次系统,主要有以下特点:①设备、操作、监视微机化;②通信局域网络化、光缆化;③运行管理智能化。

参考文献:

[1]杨奇逊.微型机继电保护基础[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2008.

[2]张宇辉.电力系统微型计算机继电保护[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0.

[3]葛耀中.自适应继电保护及其前景展望[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7,21(9):42-46.

[4]吴斌,刘沛,陈德树.继电保护中的人工智能及其应用[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5(4).

[5]杨晓敏.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及应用[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电力技术创新范文第6篇

利用这些电路,根据应用对象的不同组成各种用途的整机称为电力电子装置。这些装置常与负载、配套设备等组成一个系统。电子学、电工学、自动控制、信号检测处理等技术常在这些装置及其系统中大量应用。由此,“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对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以弱电为主要学习对象的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该专业的学生学习“电力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总觉得索然无味,一堂课学下来迷茫如初。笔者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多年的“电力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教学探讨与改革,对其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了研究和实验。

一、“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也是实验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其实验环节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目前的实验教学存在很多问题。

1.教学内容模式化,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缺乏

目前,“电力电子技术”所开实验都为验证理论课程中的一些原理电路,例如: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的验证;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的验证。[3]即80%的实验都为验证性实验,是为验证理论书中的某个原理电路图而开设,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设计的欲望,只为实验而实验,从而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极低,没有达到综合运用知识的目的,导致毕业生“原始创新活动少,模仿性创新不多,高水平的创新成果更少”。[4]

2.综合性实验平台缺乏

“电力电子技术”实验室一般采用的实验设备比较陈旧,目前所使用的元件大部分为半控型器件晶闸管,很少用到全控型器件,同时缺乏综合性实验平台,这就导致教学工作与工程实践脱节,很多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感觉课堂上学的内容不能服务于工作。基于以上分析,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只为实验而实验,没有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创新性,不利于他们的就业。因此,为了提高“电力电子技术”实验课程的学习效率,该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结合电力电子技术基础的课堂教学内容以及“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特点,实验教学内容必须包括电力电子器件工作原理、基本电力电子电路原理、典型电力电子系统应用等,在每个实验内容选择、设计以及实验指导等环节上,必须坚持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宗旨的实验教学理念,使学生既动手又动脑,能充分调动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课程知识的积极性,同时丰富工程实践知识,并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提高他们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平台的改革

由于电力电子技术是一门弱电控制强电的技术,对于初次接触该门实验课程的学生来说操作起来具有很大难度,操作不当对元器件的影响也是可想而知的,特别是弱电和强电的接口部分。现在大部分的电力电子实验室设备基本能够满足验证性实验的需要,但是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就有待提高了。所以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室中不仅可以做基本原理实验,同时也能开设综合、设计性实验,在电力电子实验台中可以配置电脑,对于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可以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对电力电子技术实验进行仿真。MATLAB是矩阵(Matrix)和实验室(Laboratory)两个英文单词的前三个字母的组合,它是一种以矩阵运算为基础的交互式程序语言,着重针对科学计算、工程计算和绘图的要求,现已成为大学教学和科研中最常用且必不可少的工具。[5]目前MATLAB已推出了MATLAB6.5及以上版本。MATLAB提供的动态仿真工具Simulink可以有效地对系统进行建模,由于仿真过程是交互式的,可以灵活改变仿真参数,并且可以立即得到修改参数后的仿真结果。[6]在电力电子领域通常利用Simulink建立电力电子装置的简化模型并连接成系统,即可直接进行控制器的设计和仿真,这样可以弥补模拟实验设备的不足,同时又能在基础实验台中开设综合性、创新性实验,降低了实验成本,减少实验室的投入,同时又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在“电力电子技术”实验中开展研究性教学

自1916年美国教育家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创立了“问题教学法”之后,他的学生克伯屈依据其“从做中学”的教育思想创建了“设计教学法”,研究性教学法遂成为欧美国家综合性实践类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在我国,为落实《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教育部于2005年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4]要求高等学校在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为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增加综合性与创新性实验,积极推进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和合作式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的能力。[7]研究性教学以来自实践的真实问题为基础,让学生在接近真实的情境中学习。研究性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这些能力的培养能增强学生对未来工作的适应能力。其核心问题是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但其着力点却是变革教师的教学思想、观念、策略和方法,使教师由普通意义上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因此,可以说研究性大学开展研究性教学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电力电子技术”实验中为了突破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的实验教学模式,可以将实验划分为由易到难的三个层次:基本实验、课程设计、创新研究课题。学生在理解和实践基本实验的同时参与课程设计、创新研究课题,在设计和创新中发现问题,促使学生需要自学一些内容才能理解和自主设计课题的方案,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设计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在某一个课题中可能跨一门课内容或多门课的相关内容,使学生将所学课程有机整合起来,使他们的知识结构更加系统化,这样有利于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3“.电力电子技术”实验实行开放性教学

由于“电力电子技术”传统实验内容确定,方法单一,实验过程程序化,在某种程度上学生只能机械地按图索骥,这样的实验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8]而开放性教学可以让学生自己拟订实验方案、制订实验步骤,独立地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去探索研究。但是由于“电力电子技术”实验课程的特点,电力电子技术实验室开放存在很多困难,因为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有限,如果任何一个实验都作为开放实验放手让他们操作,仪器、元件故障发生率会比较频繁,同时由于学生仪表操作不规范,仪器、元件设备烧损也不可避免,这使得实验正常开放困难重重,同时对实验经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问题对开放实验是不利的。[9]同时开放实验主要是为有探索要求的学生而开设,所以实验室为了避免在开放实验中上述问题的发生,实验可以采取由易到难的模式:首先是每个学生都必须参与的传统实验模式,其次是对有兴趣想做设计性、探索性实验的学生提供模拟实验环境,最后是对有极强实践要求的学生,在其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仿真实验成功之后提供实验室,在实验台上完成他们仿真成功的设计方案。[10]这样一套循序渐进三级模式实验可以满足不同需求学生的学习需要,对“电力电子技术”实验室开放也提供了可行性方案,在提高实验室实验台利用率的同时也能提高实验室的教学效率。

电力技术创新范文第7篇

陶行知教育家曾提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与其把学生当天津鸭儿填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锁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该方法根本点就是以启发学生智能,引导学生自学为主。传统演示教学法则只限于把实物、教具呈示给学生,或者教师简单地做示范实验,虽然也有直观的作用,但仅有实物直观的效果,只能导致学生冷冰冰的智力操作,而不能引起学生的火热之情,不能发挥情感的作用。

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让学生的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法,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一切教育的影响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积极性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善于学习,同时学校教育应着眼于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夯实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根据学科、教材和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

2改进考核方法,建立新的考核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过程和培养目标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二是强调课程体系的针对性,课程设置从职业岗位群需要出发:三是突出实践环节教学,主动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建设发展要求。因此,要全面、系统、公正地评价教学效果,就要从考核内容、形式、管理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系统规划,制定相对完整、切实可行的能充分发挥考试功能和实现高职教育教学目的的考核制度。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考核模式存在着弊端:一是考试内容重理论,轻应用;二是考核方式单一,评价方法片面;三是缺乏考试的反馈机制。考核要做到全面、具体、科学,不能单考察学生的理论水平,以卷面成绩为主,而是要兼顾学生课堂考勤、课堂表现、理论考试、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这五大方面的综合素质。经过多年的教学探索,制定了一套切实可行的考核机制,主要遵循以下三方面原则:(1)坚持能力本位的原则。考核过程要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考核,以职业能力作为学生考核成绩的标准(。2)过程化考核的原则。课程考核采用教学情境单独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的过程评价方式,以学习情境的工作任务为单元,从理论知识书面考核、实验能力考核和社会能力考核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方位考核,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及小组成员间互评,再结合老师评价,最终确定学生的评定成绩(。3)遵循考核规律的原则。在试题的难易程度上保证均衡,使学生的学业考核成绩呈现“正态”现象,反映学生对知识点、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掌握情况,并能反应个别学生的能力差异。具体见下表1所示。

3总结

电力技术创新范文第8篇

【关键词】创新;电力;发展;技术;创新

电力行业与其它行业相比,技术化程度比较高,操作也相对复杂,对电力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的也比较高。因此如何使电力从业人员的素质得到提高,打造一支过硬的电力技术队伍,以更好地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服务。是我国现阶段电力行业中的管理人员应该认真考虑的问题。希望通过本文对电力技术发展的情况的论述,以及提出的相关建议,能够促进我国电力技术的发展。

1 国内电力技术发展存在问题

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电力技术发展还存在很大的差距。电力技术的创新程度还远远的不够。电网运行虽然实现了自动化,但运行的安全性得不到有效地保障。对环境方面的不利因素也没有完全地排除。我国国内电力技术发展存在问题主要体现于以下几点;

1.1 煤电中平均能源的利用率不高

从对我国一些较大的电力公司所作的调查中能够看出,我国煤电的平均利用率不高,在2000年左右还不到30%,而当时世界先进国家这一比率已经达到了40%以上。尤其在2007年芬兰国家所使用的四百兆的火电机组使平均能源的利用率得到进一步的提升。随着对电力相关技术的研究力度逐渐加大,芬兰等国准备朝着60%利用率这一目标推进。在中国,现阶段所使用的火电机组设备大多都是旧设备,许多设备由于多年的运行自身产生了不少隐患,落后的设备严重影响了火电机组的能源利用率。据统计,我国近年来各大企业的火电机组平均能源的利用率低于40%,这与发达国家的能源的利用率相比是落后的。

1.2 对环保不够重视

电力企业不重视对环境的保护工作,使周围环境受到破坏。现在煤电是我国进行电力发电的主要能源,约占总能源的3/4左右,每年国内所消耗煤的数量都有数亿吨,并且这一数值还在持续地增长。煤在燃烧时所释放出的一些废气会对环境造成破坏。另外,电力企业生产时所产生的废渣也会破坏环境,为避免环境受到破坏,需做好环保方面的工作。尽管目前对火电机组的脱硫等方面都在规范上做出了严格的技术规定,但是只有为数不多的机组装上了脱硫的装置,大多数的机组并没有使用这一装置。总之,各大电力企业尽管在环保方面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但是没有达到标准环保的要求,

1.3 水轮发电机组中所用设备的制造水平低

改革以来,我国水电建设相关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特别是在水电大坝的建设方面以具有了很高的技术能力,但一些主要设备的制造水平却不高。例如国内首座抽水蓄能式的电站――广州的抽水蓄能电站,其主要设备是由国外购买的。而长江三峡水电站的主要应用设备也是由国外购买的。葛洲坝水电站是由国内的专家所设计的,但其直流换流站中的主要设备都是由国外购买的。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我国在水电设备制造方面的水平是不高的。

2 国内电力技术发展落后的原因

国内电力技术发展落后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既有人才方面的原因,也有管理方面的原因,还有资金方面的原因,其具体情况如下:

2.1 电力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较少

根据我国针对国内大型电力企业制定的要求,我国大型电力企业每年用于技术创新方面的资金数量须达到总销售额的一定比例,即不低于总销售额的6%。但是实际上各电力企业在技术创新上的投入都没有达到这一比例,有的企业甚至还没有达到1%。本应用在技术创新上的资金,大部分被生产、教育、销售等方面占用了,资金被分散使用于多个业务的不同部门中,从而影响了电力技术创新的进行。

2.2 创新型人才数量少

由于教育体制方面的原因,许多学生习惯了在学校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以致在离开学校走向工作岗位后,容易满足于现有的技术水平,创新能力低,不能主动地进行技术创新。这样一来使得我国创新型的人才数量减少。从事电力行业技术创新的人才更少,使我国的电力行业中技术创新工作不能深入开展,落后与世界发达的国家。

2.3 技术创新的管理不集中

由于国内各个不同电力企业中项目的设计以及调试管理等都是由国家的相关部门各自管理的。这样的管理模式使电力技术创新的管理工作缺乏一个总的部署,每个电力企业都各行其是,在技术创新上势必会出现步调不一致的情况。此外,没有一个总的电力技术创新指导部门,会使我国电力技术标准不统一,不利于电力设备制造水平的提高。由于对各个电力企业没有实行集中管理,在一些领导不重视技术创新的电力企业,虽然有雄厚的实力,也不愿意为技术创新营造出一个好的环境。

3 对我国的电力技术创新的建议

3.1 完善电力技术创新的有关制度

电力技术的创新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包括热能、核能等多个方面,其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国家应统一领导电力行业的技术创新工作,完善电力行业技术创新方面的有关制度,将目前我国电力技术创新方面管理混乱的局面改善,提高电力技术人员的创新意识。

3.2 加大对电力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

为增加对电力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一方面国家应从财政收入中拨出一定比例的资金来支持电力行业的技术创新。另一方面国家还应采取鼓励措施来吸引社会上有实力的集团进行电力技术创新投资,此举可充分利用社会闲散资金,让社会资金成为整个电力技术创新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还可成立电力技术创新的基金,从而在金融领域吸纳电力技术创新的资金。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我国电力技术创新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电力事业的发展。之所以会出现这些问题,与领导重视不够,投入少有一定的关系。只有加强对电力技术创新工作的重视,为其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才能使我国的电力行业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1]刘海涛,赵志成,周小芳.智能电网在电力技术及电力系统规划中的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1(07).

电力技术创新范文第9篇

关键词:SWOT 中原电气谷 科技创新能力

一、中原电气谷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的现状

中原电气谷〔Central Plain Electronic Valley(CPEV)〕核心区位于许昌至长葛集群经济产业带,是以电力装备制造业为主体的省级重点产业集聚区,包括风力发电、继电保护自动化、民用机电生产、核电控制设备产业等。高新技术企业主要是指技术密集、人才密集、资金密集,建立在最新科学技术成就之上的,以知识为基础、科技人员为主体的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研究和开发的企业。

目前,区域内拥有许继集团、森源电器、阳光电缆、西继电梯、爱迪德电力设备公司等50多家规模以上的电力装备制造企业,是我国最大的电力二次设备和高压开关研发制造基地。目前,该区域企业生产的电力二次设备在国内市场上占有率达到20%,综合实力居国内同行业第一位。

区域内电力装备行业拥有两个部级企业技术中心,一个博士后工作站和两个电气研究所,与德国西门子、日本东芝、法国施耐德等世界著名电气企业保持着长期技术合作关系。许继集团累计申请国家专利107项,已获授权57项;森源电气累计申请专利259项,已获授权160项,在全国同行业中名列前茅,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压直流输电控制保护系统。

尽管中原电气谷在科技创新上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然而与把中原电气谷打造成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创新型产业聚集区的目标还具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区内创新意识不强导致的创新动力不足;区内创新成果不足导致的核心竞争力不强;区内创新体系建设不完善导致的创新能力培育的可持续能力不强等。要想把中原电气谷打造成世界一流的创新型产业集聚区,以上问题的解决刻不容缓。

二、中原电气谷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方法是一种企业内部分析方法,即根据企业自身的既定内在条件进行分析,找出企业的优势、劣势及核心竞争力之所在,进而制定出能够使自身条件和所处环境相适应的企业发展战略,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内部优势和外部机会,同时把企业劣势和环境威胁的影响程度降至最低。

(一)优势(Strength)

1、产业基础优势

许昌市是我国重要的输变电装备生产基地。近年来,通过积极扩大开放,着力加强自主创新,推进重大项目建设,输变电行业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具备了加速发展的基础和条件。目前,区域内拥有许继集团、森源电气、阳光电缆、西继电梯、爱迪德电力设备公司等50多家规模以上电力装备制造企业,是我国最大的电力二次设备和高压开关研发制造基地,电力二次设备国内市场占有率20%以上,综合实力居国内行业第1位。40.5kV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5.6%,居国内行业第2位;12kV真空断路器、隔离开关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3.02%和26.06%,居国内行业第7位和第1位。

2、技术优势

许昌市电力装备行业拥有2个部级企业技术中心、4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企业博士后工作站,2个部级检验中心和2个电气研究所,与德国西门子、日本东芝、法国施耐德等世界著名电气企业保持着长期技术合作关系。许继集团累计申请国家专利107项,已获授权的达57项;森源集团累计申请专利259项,已获授权的达160项,在全国同行业名列前茅,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DPS―2000高压直流输电控制保护系统、KYNS80―40.5kV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VS系列真空断路器、GN系列隔离开关。

3、人才支撑优势

现有从事输变电装备的专业技术人员6000多人,其中硕士以上高级技术人员200多人,博士60多人,博士后10余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6人,具有国家突出贡献专家30人左右,省市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和学术带头人20多人,形成了实力雄厚、独具特色的完备技术人才体系,是国内输变电专业人才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

4、区位优势

许昌市位于河南省中心位置,有“中原之中”之称。电气谷环500公里范围涉及7个省,总人口4.8亿,是我国能源和电网建设的重点区域。电气谷核心区位于许昌――长葛产业带,与京广铁路、禹郸地方铁路、京珠高速、京深、徐西国道相邻,许郑快速通道和规划建设的京广客运专线在此经过,交通运输十分便利。

5、产业集聚优势

中原电气谷内产业配套能力强,区域内具备特高压800kV直流输电控制保护和换流阀、750kV交流输变电控制保护、220kV及以下变压器、中低压开关成套设备及元器件、电能质量等产品研发和制造技术,产品覆盖电力系统输变电、配电和用电的各个环节,横跨一次及二次装备、交流及直流装备领域,是中国输变电装备行业中品种最多、规格最全、综合成套能力最强的产业聚集区,具有电网建设工程的总承包能力。

(二)劣势(Weakness)

1、人才结构有待完善,创新动力不足

创新的载体是高素质的科技型人才。中原电气谷人才结构不太合理,尤其是缺少高层次人才。就创新成果而言,企业人才的创新需求不旺、创新动力不足,企业文化中的创新意识不足,企业科技创新激励机制有待完善。

2、企业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成本高

在后金融风暴国际背景下,政府为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信贷规模收紧,导致企业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成本高。

3、法律保障劣势

新兴的产业集聚区发展迅速,尽管先后出台了各项法规,但对产业集聚区内高新技术企业的立法还不完善,这样抑制了产业集聚区内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

(三)机会(Opportunity)

电力装备制造业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今后一个时期,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电力消费呈加速增长态势,电网建设将进入持续高速增长期,为电力装备制造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1、市场空间

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为电力装备工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目前,我国已进入工业化、城市化加速推进时期,在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的拉动下,电力先行策略仍将长期实行,电力弹性系数中长期水平将维持在1.0以上。根据我国“十一五”电网规划及2020年远景报告,仅“十一五”期间,国家就投资1.36万亿元,新增33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6万公里、变电容量3亿千伏安。因此,在未来较长一个时期,为保证电力输送和分配需要,我国电网建设将加速推进,电力装备制造业面临难得的发展契机。

2、政策环境

国民经济“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提高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水平,特别是高效清洁发电和输变电装备。《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重点开发安全可靠的先进电力输配技术,实现大容量、远距离、高效率的电力输配。《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将特高压输电关键设备研究作为重点扶持的16个重大专项之一。国务院出台的《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把中部地区建成全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为电力装备制造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四)威胁(Threat)

1、科技创新的风险较高

从创新技术的获取并形成样品到创新产品的维护,这一系列过程都存有较大的风险。自主创新较之模仿创新具有更大的技术风险、市场风险以及资金风险。由于技术的不确定、市场范围的不确定、顾客需求的不确定,还有新产品竞争优势的不确定,产品被接受时间的不确定、资金是否会断裂以及其他不确定因素,创新都有可能导致失败。

2、竞争格局的改变

现代企业的竞争是产业链之间的竞争,在产业链上各企业间要保持高度的协作和融合,只有掌握其关键环节的核心技术,才能保证产业链的竞争优势。而中原电气谷内企业集聚效应的发挥还需要资源的优化整合和协同管理水平的提高。

3、全球经济发展不景气

目前,全球经济正经历着一个低速发展的时期,行业市场也步入了低谷。如何尽快走出的困境,是摆在企业面前的一大难题。

三、提升中原电气谷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的发展策略

综上分析,可将中原电气谷高新技术企业所具有的内部优势和劣势、所面临的外部机遇和威胁构造成SWOT矩阵,并依据“发挥优势因素、克服劣势因素、把握机遇因素、化解威胁因素”的原则,制定相应的创新发展策略。

SO策略:充分利用中原腹地辐射八方的区域优势,借助成熟的产业集群,在政策的引导下,打造自己的创新团队,实现向自主技术和自有品牌的飞跃;WO策略:利用不断完善的资本市场,拓宽融资渠道,不断增加中原电气谷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投入和改善企业内部的创新环境,引进高层次的技术人才和先进的技术,与产业集群内部企业以及主导产业企业形成经常性互动,获取有关技术信息、享受技术外溢效应,增加企业活力;ST策略:调动包括政府、企业在内的多方力量,不断完善以产业聚集区内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为企业的科技创新行为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和有效的保障机制;WT策略: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策略,及时了解市场信息,把握市场机遇;更新管理理念,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提高企业员工素质,不断培养自主创新精神、强化自主创新意识。

四、结语

利用SWOT定性分析了中原电气谷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情形,明确了重点发展方向。但是由于企业所处行业及发展时期的不同,自身条件和受外部环境影响程度的不同,本文认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应在考虑以上因素的基础上,再结合彼此的实际情况,扬长避短,开拓、把握环境变化所带来的机遇,减少环境变化所引起的冲击,为科技创新做出正确的战略决策。

参考文献:

①迈克尔.波特著.竞争战略[M].华夏出版社,1997

②王丽洁. 自主创新使许继集团插上腾飞的翅膀[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2)

③王纪年. 许继创新岗位职业化,创出六个世界第一[J].电器工业,2009(03)

④冯志卿. 许继电气 如何战胜跨国公司[J]. 中国投资,2007(09)

⑤孙岚,纪建悦,张志亮.LG自主创新SWOT[J]. 科学管理研究,2007(02)

电力技术创新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电力技术 监督管理 创新实践 举措

要进一步提升电力公司生产精益化管理水平,加快实现本质安全,企业必须以提升设备健康水平为目标,充分发挥技术监督支撑安全生产的作用。加强对主设备的设计选型、制造、安装调试、运行检修和退役环节的全过程进行技术监督,加强设备运行分析。健全电网设备技术监督异常预警、告警制度。而这些措施的顺利实践需要企业对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重视,才能从本质上对其管理、技术水平得到提升。

一、电力企业技术监督管理工作概述

技术监督是企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管理中不可忽视的方面。所以作为国家重要战略资源管理的电力企业,其技术监督管理更是面临着相对更严的要求。电力企业在不断重视企业技术监督管理工作电力企业作为生产电能的重要产业,所以在电力企业不断重视技术监督管理发展的背景下,企业技术监督管理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并且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相适应安全生产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只有在安全生产的前提下才能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电力技术监督管理的创新实践的举措

(一)专业团队一体化运作,提高保障与支撑能力

专业团队一体化运作即地市级公司专责与基层单位专责一体化协同工作机制。各专业主导本专业的技术监督工作,细化、分解、下达本专业技术监督各项工作任务,全过程指导、督促、检查、评价本专业各项工作任务落实情况。市公司各专业技术监督专责负责组建该专业团队,完善三级技术监督工作网络,充实专业团队技术监督力量。通过月度协商制度,加强工作网络间的沟通与交流,及时掌握各专业技术监督工作动态。

(二)深化管控,提升设备安全监督能力

一要继续升华周计划对生产作业的管控,将设备带电检测、专业化巡检要求纳入周计划管控,并及时跟踪考核计划执行情况,做到全过程监督好设备。二是要求各专业上报年度、月度工作计划,具体到责任人、完成时间。市公司将利用月度会议实时跟踪各单位完成情况,同时开展不定期PMS中数据抽查,对发现上报数据不真实的将给予通报。三是强调对关键指标的上报,如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主变跳闸、断路器运行损坏、线路跳闸等重要指标,要求发生故障应第一时间上报市公司,对发现主设备故障未及时上报的单位给予严厉考核。

(三)坚持全过程技术监督,确保监督不留死角

在电网规划设计阶段,要参与规划设计,变电工程重点审查设计图纸,设备选型等工作,落实“十八项”反措和家族缺陷治理等要求。线路工程重点审查防雷、防污、防冰等技术措施落实,加强对线路路径选择、地线保护角选取、外绝缘配置、防雷辅助措施选择等环节审查。要加强设备安装调试和验收阶段技术监督,隐蔽工程必须提前进行跟班验收。运维检修阶段,对新投运设备一个月内应开展、三个月内应完成带电检测和首次状态评价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将隐患消除在设备试运行期间。

(四)细化指标,提升技术监督管理

各专业加强监督基础管理,细化日常工作开展,对PMS帐数据准确性、缺陷消除率、设备反措执行情况等应给予日常督察整改,市公司将结合技术监督检查、月度协商会、不定期下现场督查等分析收集相关数据作为评比考核参考。要求班组建立健全的基础管理制度,按要求落实人员至具体设备,档案管理、原始记录要建立规范的记录本和归档流程。对各单位设备试验报告录入及时性、报告准确性、报告审核率、异常报告分析正确性和及时性进行检查和考核,特别是对试验缺项、漏项的要加大考核力度。

(五)深化状态检修,提高技术监督设备管理

深入开展设备状态检修工作。设备状态检修严格按照要求做到定期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全面实现状态检修工作常态化管理。结合状态检修工作,提高技术监督设备管理,加大状态检修复查提出问题的整改力度,实现状态检修工作常态化,做到有计划、有整改、有落实、能闭环。全面清理绝缘、化学、保护试验计划,与检修计划管理人员密切配合,确保年度试验计划完成。全面提高技术监督设备的健康水平。

(六)加强现场监管力度,实现人员设备可控

一是加强检修现场监管力度,各检修单位加强管理人员管控现场力度,各专业技术监督专责加强下现场督查、督导,提升设备检修、试验质量,确保人员设备可控。二是加强现场作业总结和分析,对现场出现各种设备、人员异常现象组织相关人员专题分析和交流,提高班组人员现场处理和故障分析能力。严格执行设备异常分析和跟踪制度,坚持故障设备7个工作日完成设备分析,异常设备跳闸等做好每月分析,严格执行技术监督异常设备跟踪制度,确保异常设备跟踪不超周期。

(七)健全工作考评机制,提升技术监督工作质量

结合公司精益生产年活动要求,完善技术监督考核办法,建立协同考核机制,各专业工作情况直接与各专责考评挂钩,每季度就工作完成情况进行通报考核;定期开展指标考评,以“小指标”管理,促工作质量整体提升。将技术监督与专业工作紧密结合,以各专业月度计划与年度计划的完成情况进行考评,评价结果纳入电网运行管理考核。

三、总结

对于电力技术管理日后的创新和实践工作中,实践和创新应该处于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而对于管理模式上容易出现的问题应该及时找出并采取措施解决,积极吸收国内外典型的优秀经验和教训,取其精华而去其糟粕。在此基础上,针对本公司电力技术监督管理现状,合理地进行创新和实践,才能从根本出发让电力技术监督管理工作的工作水平和效率得到整体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学宏. 国华电力技术监督管理创新与实践[J]. 电力技术,2009,12:15-17+29.

电力技术创新范文第11篇

“天骥”全网直播系统首次亮相

齐鲁台的展位设在展览中心3号馆,一台摄像机和一台四分屏监视器便足以呈现其主推产品“天骥”全网直播系统的功能及应用。从外观上看,它是一个比摄像机电池稍大,上方有四个USB插口的长方形装置,将其外挂在摄像机后部,显得小巧、轻便。

“‘天骥’全网直播系统与摄像机联接,借助3G网络,便可实现音、视频信号的实时回传。对电视台来讲,它能更好地服务于新闻及大型节目的现场直播。”齐鲁台台长助理、技术部主任邓晓燕介绍说。

此时,展位背板上的监视器更加引人注目,正在播出的3路画面直观地展示了这个“小装置”的“大用处”。其中,一路是济南市泉城广场的直播信号,是通过3G上网卡传输过来的;一路是济南市区街景的直播画面,信号由“天骥” 全网直播系统通过宽带网络无线传输到主控台;还有一路是展位里这台摄像机拍摄到的现场画面,是通过wifi传输的。“导播可以随时调用‘天骥’传回的新闻现场画面,呈现在正在播出的电视节目中,突发事件下,也可中断节目,直接插播。”齐鲁台副台长黄宝书讲解道,“‘天骥’很符合记者单兵作战的报道方式,特别是在重大突发事件下,记者可携带一台装备‘天骥’的摄像机,深入到新闻事件的第一现场,并发回实时报道。这样,观众就可在第一时间,甚至与事件发生同步的情况下收看新闻。”

“‘天骥’全网直播系统是基于多种数据传输方式,将电信网、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网三网融于一体,借助各网优势,灵活调配资源研发出的一套音视频直播系统,可单机远程直播、多机组合直播、移动直播,也可完成远程信号传输等工作要求,适用于电视新闻及网络媒体现场直播,以及监控设备的远程控制。”邓晓燕进一步解释了该产品的设计原理和工作方式。

电视媒体的属性决定了电视新闻的优势在于速度和真实,而实现这一优势最大化的方式就是现场直播报道。齐鲁台新闻创新的方向之一,就是利用更为完善便捷的直播技术提升新闻报道的时效性,优化传播效率,最大可能地缩短观众与新闻现场的时空距离。齐鲁台自建台以来,素以大型新闻直播见长,面对大规模的直播节目,除了对新闻节目本身的锤炼之外,传输手段作为技术支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人的需求是创新的原动力,电视直播的发展趋势便是齐鲁台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因。“当前传播技术和媒介形态的创新日新月异,只是站在原地观望,等待新产品、新技术的推出,对一个以创新为生产力的电视媒体来说,无疑是一种资源的浪费。电视媒体对技术层面的依赖性极强。但是,还有谁比自己更了解自己?与其被动观望,不如主动出击。”此前,3G的概念一出,齐鲁台就已经开始关注该领域,并与济南果壳视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多次接洽,最终双方就致力于合作开发、订制相关3G技术设备,服务于新闻报道和传播实践达成共识。济南果壳视界公司总经理傅磊介绍说:“今天参展的是‘天骥’第一代产品,目前,第二代产品的研发阶段已经结束,进入了生产阶段。第二代‘天骥’的体积更小,传输效果更清晰。”

“直播常态化”助力“新闻立台”

“新闻”自大众媒体出现以来,就是其安身立命之本。齐鲁台一直秉承“新闻立台”的精神,打造了旗下众多创新性的全国“标杆性”新闻节目。如全国首档曲艺式新闻栏目《拉呱》,成功地实现了新闻的真实性与曲艺的娱乐性两极嫁接,创造了崭新的节目形态。不仅如此,齐鲁台2009年推出的夜新闻栏目《一天零一夜》,开播一个月收视率就稳居山东省网所有频道新闻类节目之首,开创了晚间新闻的收视新高峰。此外,在新闻评论节目方面,齐鲁台2003年6月首创了全国第一档时事辩论式谈话节目《齐鲁开讲》,节目大胆采用现场直播方式和CallIn技术(实时电话投票系统),《齐鲁开讲》于2004年、2006年两度名列全国十佳电视谈话节目。如今,《齐鲁开讲》已发展为《开讲天下》,改为日播。

直播方面,早在2005年,齐鲁台就实现了自办栏目全部直播。2008年10月,齐鲁台在全国率先提出了“break新闻”的概念,并推出了打断式新闻直播节目《独家!》,掀起了国内电视传播模式的革命。今年,有了“天骥”全网直播系统的助力,齐鲁台又在《森骥行动》、《独家!》两个栏目中实现了“3G直播常态化”。在山东,“有大事,看齐鲁”已经成为观众的一种收视常识。2010年1月15日,齐鲁台应用“天骥”全网直播系统成功完成了千年一遇的“日环食”多点直播。电视机前的观众收看到了从济南黄河大桥、千佛山、大明湖三个不同拍摄点传送的、与日食发生同步的画面。2月23日上午,中国足协召开新闻会,正式通报对反赌风暴中涉假球队的处罚决定。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上海东方卫视和齐鲁台进行了现场直播。“天骥”全网直播系统再次顺利完成了直播任务。这也是 “天骥”第一次在全国同行面前亮相。“山东齐鲁通过小小的‘天骥’就实现了本次会的现场直播,让我们这些开着卫星车,还把线拽到8楼去的电视记者大开眼界。”参与报道的央视记者这样描述当时的感受。

提到“天骥”在齐鲁台应用的效果,黄宝书认为,“现在我们的‘天骥’与卫星直播车联合互补,以最快的速度保证了新闻的时效性,而且极大地提高了采编团队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如此高效、高质的工作方式迎合了当前媒介融合的发展趋势,进一步促进了新闻生产力的解放。这是齐鲁台在“新闻立台”理念下,与新媒体竞合的自觉选择。

当前,三网融合的背景下,除了“海量”和“易得”之外,各种新型媒介越来越多地在功能选择以及用户体验上融入了人性化的元素。传统电视媒体要想赢得一席之地,就必须有全局化的思路和视野,必须拥有先进的广播电视运作观念和操作方法,为电视节目增加更多新鲜的体验、更多的传播载体和更具创意的应用模式。“在新闻传播模式逐渐走向融合的过程中,‘天骥’全网直播系统是广电技术与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融合的生动体现。它让摄像机、无线网络、电视三类媒介在技术层面上实现了互联互通,利用多媒体技术高效快速完成电视报道。对于传统电视媒体而言,这不仅只是一次技术上的革新,也预示着,齐鲁台开始由单一内容提供者向多元化技术提供者的角色转变。”黄宝书如是说。

“系统创新”成为领跑秘笈

中国有2000多家电视台,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是关乎生机的严峻问题。加之,广播电视、电信、互联网又开始了崭新一轮的渗透与兼容,“全业务”时代即将到来。作为承载着一定政治使命、大众接受信息的首选媒介,电视媒体有着显著优势的同时,也面临着极其严峻的挑战。在融合的浪潮中,电视媒体究竟如何才能抢占先机,做强做大?

“勇往直前,唯有创新。齐鲁台要想迎接挑战,继续担当领跑者的角色,必须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黄宝书回答记者提问时说,“齐鲁台一直秉承‘或者第一,或者唯一’的办台理念,创新的脚步从未停止过。”2010年初,齐鲁台台长闫爱华明确提出了“系统创新”的概念,这个提法包括内容创新、营销创新、推广创新和技术创新。其中,技术创新是各项创新工作的物质基础,也是齐鲁台本年度的主打品牌。

技术创新是电视媒介构建核心竞争力的物质基础。不论是新节目的诞生、新营销模式的打造还是推广渠道的拓展,无一不是基于技术的进步和革新。同时,技术的装备质量与运用水平决定了电视媒体的整体实力。在技术革新的浪潮中,齐鲁台锐意创新,勇于实践,积极地迈出每一步。年初,齐鲁台“5D拼图”实现了电视屏幕的“扩版增刊”,而此次“天骥”全网直播系统的参展,又是齐鲁台向内容产品、技术产品双运营转变的有益尝试。

电力技术创新范文第12篇

关键词:低碳电力;电力技术;创新体系;构建

一、引言

目前,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联合国给出的全球气象报告中指出,气候变化所导致的总代价将会引起全世界GDP损失在5%左右。而在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众多因素之中,人类活动所排放的温室气体的不断增加是最主要的原因,而在这些问题气体中,的作用达到77%,由此可见,减少的排放,对于控制温室效应、减缓全球变暖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是全球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之一,实施低碳经济的发展战略,是未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而就目前我国碳排放的结构来看,主要来源是能源部门,电力企业的排放量就十分惊人,因此,加强低碳电力技术创新,有助于减少的排放量,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对整个环境的保护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低碳电力技术的构成

(一)高效洁净的发电技术

采用高效洁净的发电技术,有助于电力企业提升其发电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量,例如超临界发电技术、天然气联合循环技术、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技术、地热联产发电技术等等。

(二)可再生发电技术

利用自然界中不断再生并且有一定规律的得到补充或重复利用的能源来发电,这些所利用的能源一般具有自我复原及持续利用的特性。目前,已被发现且被用来发电的常见的可再生能源,有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等等,但是,由于这些能源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一直没有进行大力推广,因而加大对这些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的研究尤其重要。

(三)碳捕集、利用、封存技术

该技术能够将工业与能源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排放的碳进行有效分离,然后通过碳储存手段,把其输送并封存到海底或地下,进而有效减少对大气的污染。

(四)高效储能技术

将太阳能、风能发电和储能装置相结合,能够有效解决并网问题。目前,较为成熟的储能技术主要是抽水蓄能电站,由于常常会受到自然条件的约束,难以大规模的发展。而有望进行大规模实际应用的主要包括超导储能、蓄电池、超级电容器储能、氢储能等等。近些年来,大容量、大功率、长寿命的蓄电池技术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例如钒电池的充放电状态切换只需0.02s,响应速度为1ms。目前正进行商业化运行的钒电池,功率已经高达6MW,能够很好地配合新能源来发电。在新能源分布式利用的背景之下,还可以和蓄热、蓄冷技术相结合。

(五)高效用能技术

该技术是指通过用户能效分析管理和需求响应提高用能效率,主要用于家庭能源管理、楼宇用能管理等方面。对于家庭用户,可以借助智能电表、智能家电及其他智能用电终端,通过能源管理节能支持系统及相关服务网站,对家庭耗能的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并且获取相应的用能建议。对于楼宇用能管理,可以通过用能管理系统,对整个楼宇的各类用能系统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控制。目前,美国加州的爱迪生、太平洋天然气与电力公司所实施的需求响应项目能够降低系统1.4%-4.1%的高峰负荷。

三、低碳电力技术创新体系的构建

(一)保障电力供应的安全可靠

安全可靠的电力供应,不仅能够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经济的发展,还对低碳发展有着正贡献。当电力系统对电网扰动能够安全、平稳地处理时,系统所要求的备用电厂就更少,同时也就意味着更低的碳排放。尤其是在“智能电网”全面建设时期,存在特高压直、交流的混联接入、输、变电设备的老化、可再生能源的并网、极端恶劣天气的影响及其他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都会让整个电网的运行机理更加复杂。电力企业不得不提前配置大量的备用电厂,以便在故障出现时,一方面能够保障正常供电,另一方面能够为故障的处理争取更多的时间,而这最终也就会导致更多的碳排放。

(二)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及提高能源效率

目前,已经有多个国家项目对配用电集成、配网自愈、用电互动等关键性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但是,现有的研究从智能电网怎样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发展清洁能源、提高能源效率等方面的还不多,特别是对整合需求及分布式能源的主动配电网技术的研究还处于初期。主动配电网能够让分布式电源和主动配电系统相整合,并非只是和电网连接,实现分布式电源的优化运行,进而通过改变网络拓扑来实现对网内潮流的控制,使得分布式电源不仅是电网的附属品,而成为扮演虚拟电厂的角色,在适当的并网协议和监管之下为诶点系统提供电力支持,最终实现对清洁能源的充分利用、能源效率的提升。因此,非常有必要开展低碳电力规划、优化调度、低碳效益评估验证等,面向低碳发展的能效优化技术的相关研究及应用。

(三)构建低碳电力技术创新团队

低碳电力是一个新兴研究领域,采用产学研用合作模式,培养所需要的高端人才。低碳电力技术创新团队需要的是一个知识结构搭配得当、合作协同、专业互补性强的梯队组织架构,因此,需要结合经济、公共管理、化学工程、热能动力工程、电力工程等研究方向,构建输变电设备故障分析与诊断、安全事故风险评估、能效优化等技术创新团队。在构建团队过程中,可以依托省级以上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加强低碳电力工程研究中心及低碳电力技术实验室建设,为构建低碳电力技术创新团队做出重要的正贡献。

参考文献:

[1]康重庆,陈启鑫,夏清.低碳电力技术的研究展望[J].电网技术,2009,02:1-7.

[2]杨博.我国电力企业低碳经济之路[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14-18.

[3]鲁刚,李云峰,王明明.我国低碳电力发展战略分析[J].能源技术与管理,2011,05:31-33+43.

[4]曾鸣,吕春泉,田廓,董军.智能电网对低碳电力系统的支撑作用[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23:6-10.

电力技术创新范文第13篇

一、低碳电力技术的构成

(一)高效洁净的发电技术采用高效洁净的发电技术,有助于电力企业提升其发电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量,例如超临界发电技术、天然气联合循环技术、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技术、地热联产发电技术等等。

(二)可再生发电技术利用自然界中不断再生并且有一定规律的得到补充或重复利用的能源来发电,这些所利用的能源一般具有自我复原及持续利用的特性。目前,已被发现且被用来发电的常见的可再生能源,有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等等,但是,由于这些能源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一直没有进行大力推广,因而加大对这些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的研究尤其重要。

(三)碳捕集、利用、封存技术该技术能够将工业与能源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排放的碳进行有效分离,然后通过碳储存手段,把其输送并封存到海底或地下,进而有效减少对大气的污染。

(四)高效储能技术将太阳能、风能发电和储能装置相结合,能够有效解决并网问题。目前,较为成熟的储能技术主要是抽水蓄能电站,由于常常会受到自然条件的约束,难以大规模的发展。而有望进行大规模实际应用的主要包括超导储能、蓄电池、超级电容器储能、氢储能等等。近些年来,大容量、大功率、长寿命的蓄电池技术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例如钒电池的充放电状态切换只需0.02s,响应速度为1ms。目前正进行商业化运行的钒电池,功率已经高达6MW,能够很好地配合新能源来发电。在新能源分布式利用的背景之下,还可以和蓄热、蓄冷技术相结合。

(五)高效用能技术该技术是指通过用户能效分析管理和需求响应提高用能效率,主要用于家庭能源管理、楼宇用能管理等方面。对于家庭用户,可以借助智能电表、智能家电及其他智能用电终端,通过能源管理节能支持系统及相关服务网站,对家庭耗能的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并且获取相应的用能建议。对于楼宇用能管理,可以通过用能管理系统,对整个楼宇的各类用能系统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控制。目前,美国加州的爱迪生、太平洋天然气与电力公司所实施的需求响应项目能够降低系统1.4%-4.1%的高峰负荷。

二、低碳电力技术创新体系的构建

(一)保障电力供应的安全可靠安全可靠的电力供应,不仅能够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经济的发展,还对低碳发展有着正贡献。当电力系统对电网扰动能够安全、平稳地处理时,系统所要求的备用电厂就更少,同时也就意味着更低的碳排放。尤其是在“智能电网”全面建设时期,存在特高压直、交流的混联接入、输、变电设备的老化、可再生能源的并网、极端恶劣天气的影响及其他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都会让整个电网的运行机理更加复杂。电力企业不得不提前配置大量的备用电厂,以便在故障出现时,一方面能够保障正常供电,另一方面能够为故障的处理争取更多的时间,而这最终也就会导致更多的碳排放。

(二)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及提高能源效率目前,已经有多个国家项目对配用电集成、配网自愈、用电互动等关键性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但是,现有的研究从智能电网怎样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发展清洁能源、提高能源效率等方面的还不多,特别是对整合需求及分布式能源的主动配电网技术的研究还处于初期。主动配电网能够让分布式电源和主动配电系统相整合,并非只是和电网连接,实现分布式电源的优化运行,进而通过改变网络拓扑来实现对网内潮流的控制,使得分布式电源不仅是电网的附属品,而成为扮演虚拟电厂的角色,在适当的并网协议和监管之下为诶点系统提供电力支持,最终实现对清洁能源的充分利用、能源效率的提升。因此,非常有必要开展低碳电力规划、优化调度、低碳效益评估验证等,面向低碳发展的能效优化技术的相关研究及应用。

电力技术创新范文第14篇

关键词:电力系统;通信网络;网络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TTM7 文献标识码:A

层出不穷的新产品造成了电力信息通信网络中的设备逐渐复杂化,计算机网络技术与通信技术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使得技术中的某些旧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并将逐渐排斥。电力通信技术已经以多种形式发展成今天的网状的网络,以保证为日益增长的电力信息传输的需求服务。因此,增强技术创新是现在刻不容缓的任务。

1电力通信网络管理的设计原则

电力通信网是为了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而应运而生的。它与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控制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被人们合称为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三大支柱。目前,它更是电网调度自动化、网络运营市场化和管理现代化的基础;是确保电网安全、稳定、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是电力系统的重要基础设施。由于电力通信网对通信的可靠性、保护控制信息传送的快速性和准确性具有及严格的要求,并且电力部门拥有发展通信的特殊资源优势,因此,对电力通信网络的建设有着严格的要求。

随着电力通信网络的发展,网元管理系统也应运而生,并且随着通信设备水平的提高和通信业务需求的增长,通信网的规模和灵活性越来越大。网元管理系统有监控和对设备性能及安全的管理,在通信网的运行管理过程中已随处可见。

1.1采用TMN的体系结构

TMN主要是为了适应通信网厂商,解决网管系统可持续建设问题专门为电信网络管理而制定的,它的主要功能包括功能体系结构、信息体系结构等多项内容。国际上的许多大公司都开发出TMN的应用开发平台,国内的许多厂商也利用TMN来建设网络管理系统。TMN的体系结构如图1—1所示。

1.2兼容其他网络管理系统标准

在强调经济效益的今天,接受TMN的同时兼容其他的网管系统对电力通信的建设是有好处的。现在越来越多的通信设备制造厂商和计算机网络产品的厂商都支持SNMP的标准。因此,电力通信网管系统将SNMP作为网络管理的标准之一的效益是显而易见的。

1.3网络化网管系统

异构互联网是不同层次、不同结构之间的互联,组成一个范围极大的具有广泛容纳性的网络管理系统。一种或者是几种标准互联网接口作为系统互联的限制约定是目前网管系统之间互联的最可行的方法,当然随着技术的发展这种限制可能会有所改变。

1.4综合性接入

网络管理系统必须满足各种要求。由于TMN网络管理系统的接口有限,所以,通信设备并不多,网管系统通过各种网管部件将通信设备转换成标准接口,实现网管对通信设备的接入。对于层次多、智能水平低的电力通信网络,整个网络管理系统就会变得不经济。因此,要用接入能力强的网管系统,将通信设备集中转换,再接入高层次网管。建立综合性的网管系统完成任务,对于中等以下的网络完全可以依靠综合接入网管系统,这是一种经济的方案,既可以综合接入又建立了分层管理,而且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对于大量的网元系统来说,可以改造成综合接入网管系统再接入高层TMN网管。

1.5应用功能不断完善和客户应用接口的开放性

如今,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网管系统应用功能的完善是否满足客户的要求和得到客户的认可是网管系统能否成功的关键。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网管系统的开放性,应该要满足第三方应用程序,不断的推出新的功能,以满足用户的要求。由于管理方式和管理功能不一样,开放性更加显得尤为重要。

1.6网络管理系统的一体化和独立性

网管系统的各种功能的应用程序要统一设计,采用统一的风格和一致的名词术语,并且要用统一的管理操作界面控制同类功能设备,在同一平台上控制网络的运行。网络系统应该不依赖于某个制造厂商,而应该具备独立性。为了保证通信系统的发展,确保网管系统的选择不受限制,网管系统要保证公平和有效,这一点在电力通信系统中尤为重要。

1.7网管系统的人机界面

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电力系统已成为主要的组成部分,并且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网管界面的设计中要把对象化的思想贯穿其中,将图形上的元素组合在一起,并将它所表达的数据对象联合起来,实现数据及其界面的统一。这种设计方法保证了网管数据与界面的统一,保证了系统的适应能力。因界面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人们对系统的第一印象,因此,网管系统应采用新技术对其改造,提高其界面的可观赏性。GIS是一种支持地理信息数据并采用矢量图的方法,是一种可视性较强的信息技术。Web为人们提供了可接受并且使用方便的数据浏览界面,支持图片、视频等,并且支持数据库的浏览和各种数据格式。因此,利用web的优势作为信息的媒介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如例,江门电力系统综合数据网采用网管系统人机界面设计思想,将它所表达的数据对象联合起来,实现数据及其界面的统一。江门电力系统综合数据网网管优化后,人机界面如图1—2所示。

2电力通信网络运行技术的创新

2.1电力通信网络技术步入正轨

电力通信专业应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准确把握其发展的规律,努力改变经营方式,使其管理基础不断增强,发展质量和社会形象不断提升,进而走健康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2.2探索电网发展的新途径

要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电网的选择方式要满足社会的需求,并加快电网的发展,适应能源资源分布的基本国情,平衡的发展电力,以满足水电和风电等的需求。要坚持技术方面的研究,使其技术的发展能适应当前电网运行和未来的发展。推进技术的创新,研究出节源型、环境友好型和可持续发展型的变电新技术。

电力技术创新范文第15篇

[关键词] 自主创新 信息技术 竞争力 教育改革

1.我国的科技实力处于发展中国家中上水平,面临着严峻挑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不论是按照国际发展管理学院,世界经济论坛和哈佛大学科技国际竞争力的排序,还是按照中科院有关科技能力的排序,我国都位于多数发达国家之后,处于发展中国家的中上水平。主要的问题是:关键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能力比较弱,原创性科学成就较少,领衔的科技人才短缺,企业还没有完全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机制和效力还需要提高,科技创新的投入仍然不足,促进科技创新产业化的法律、政策、文化环境需要进一步完善。因此,科技创新体系和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是当今十分迫切的任务,全面提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

2.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包括两个方面的基本内涵:一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物质力、第一经济力;二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精神力、第一文化力。由于人们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具有内在的联系,包括互为因果、相互影响、具备条件时的相互转换等原因,这两个方面是交互作用、密切配合、相辅相成的。任何将其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的看法与做法、都是不对的。近代以来的科技史和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已经证明,科学技术的这两个方面,即物质力与精神力、经济力与文化力的辩证统一,是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决定性因素的内在根据。特别是当代新科技革命兴起之后,这两个方面功能与作用的交互影响、促进更加明显,并且合

二为一,从而使得科学技术由工业经济时代只是生产力中的一个基本要素,上升为现代社会生产力中第一位的、根本性的决定因素。科学技术对人们确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着巨大的作用:与此同时,科学技术还不断拓展和丰富精神文明的内涵。回顾近代以来的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文化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科学技术作用于人类心灵的教育、启迪作用也是极其巨大的。人类社会近代以来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成就,都是与科学技术的物质、经济功能与精神、文化功能的共同作用密不可分的。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有利于科技实力的提升,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3.加强产、学、研的结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实现互动、互补、互利、互惠合作,有利于快速攻克企业的关键技术,有利于快速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利于自主创新成果快速转化为生产力。高校与科研机构希望提高自己的创新水平,追求原始性创新,以自主创新成果服务于社会和企业为目标,为企业解决关键技术问题;企业则是自主创新成果的接受者,创新成果能否快速转化为生产力,关键在于组织、管理层次,技术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的有效整合,产学研合作的价值得以实现,企业的核心技术得以攻克。最终,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增强。前者是自主创新的源头,.后者则是自主创新成果的接受者,自主创新价值最终实现者,两者互补、互动、互利、互惠,紧密合作,实现从自主创新到实际应用。在产学研结合中企业使自主创新价值得以最终实现,因此,企业处于核心地位。而高校和科研机构在产学研结合中应当甘当配角,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服务,一切围绕企业的需求转。这方面,身处美国硅谷中心、支撑硅谷创新发展的斯坦福大学堪称楷模。斯坦福对硅谷的贡献举世闻名,它从不直接经商办企业,而是以先进的创新理念传播和优秀人才培育去促进硅谷的繁荣。我国大量的产学研合作大多遭受失败,其主要原因是高校和科研机构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不把企业放在核心地位,不够关心企业的需求,产学研脱节,甚至凌驾于企业之上。因此,。失败在所难免。我国亟待建立以企业为主导、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机制,在产学研结合中充分发挥科高校和研机构的作用,高校和科研机构必须在自主创新中准确定位,要发展研究型和研究教学结合型大学;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坚持市场导向,重视技术衔接,在优势领域进行原始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在落后领域进行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创造超过引进水平的技术,源源不断地获取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成为原始创新的源头,为实施自主创新战略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4.深化教育改革,改革教育内容,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指出,中国科学院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不仅要创造一流的成果、一流的效益、一流的管理:更要造就一流的人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实行教育优先和人才强国战略。大力提高国民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进二步加强我国人力资源开发,‘将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无可比拟的创新人力资源,这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工程。.提高创新能力,必须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注重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加强创新人才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他们创新、创业和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环境和舞台。帮助优秀人才树立敢为天下先,敢创大业的自主创新、创业的勇气和信心。当今科技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可谓突飞猛进、日新月异。因此,如何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增强rr业国际竞争力就成为我们从事IT教育的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课题。我认为要培养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IT人才,课程设置需要针对IT产业的发展进行动态调整。

5.结束语

加入WTO后,我国面临更加开放的国际环境。使我国IT业面临严峻的挑战和冲击。作为一个信息技术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国家,我们必须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在许多技术领域,特别是在信息技术领域,我国的创新能力相对较弱,许多关键技术受到国外制约。因此,要突破国外在信息技术领域关键技术的封锁,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根本改变受制于人的局面,增强我国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国际竞争力,必须加强IT人才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有快速培养更多、更好的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IT人才,才能使我们能够从容面对这种挑战和冲击,从容面对信息技术领域中的国际竞争。而要培养自主创新能力的IT人才,必须进行教育改革。只要各行业都能注重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我们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就一定能够得到增强,我国的科技实力一定能得到提升,也一定能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在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我们一定能取得胜利;中华民族复兴的伟业。定能够实现。

参考文献:

[1] 丁洪伟,赵东风,余江.教育改革是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光学技术,2002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