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班级文化建设论文范文

班级文化建设论文范文

班级文化建设论文

班级文化建设论文范文第1篇

班级文化建设,是指班级成员在班主任的引导下,朝着班级目标迈进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班级文化是一种隐性的课程,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一个班级是否具有正气,是否具有良好的班风,首当其冲的是要看这个班的班级文化的建设。在一个具有浓厚文化氛围的班级中,全体学生会自发地形成一股浓郁的和谐风气,在这样的集体中,学生能融洽地与同学相处,与老师交流,友好地进行合作,彼此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在这样积极向上,温馨和睦的环境中,学生会把班级当成自己的“家”,有着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班级文化建设是形成良好班风的载体和平台,更是学生动手操作,发展个性的园地。因此,班级文化建设已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

然而,不管是过去还是实施新课改以来,多数学校的工作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升学率,而疏忽了班级文化的建设,从而影响了学生的人格成长,使班级的德育功能弱化甚至缺失。

班级文化可以在班级活动中自然形成,可能是自发的过程,但没有引导与建设,这样的班级文化很可能走向不良局面,形成不良的班级文化,从而滋生投机钻营、荣辱颠倒的价值取向,极易产生人格的扭曲。所以班级文化需要班级师生的共同努力与建设,形成良好的班级文化,使学生形成自主奋斗、刻苦进取的人格。

学生进入班级这个组织后,除了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外,还要尽自己的义务,承担对集体的责任;在集体活动中,学生要遵守各种纪律和规范,约束自己的那些与集体规范相违背的言行,学习各种为人处世的准则和道德规范,逐步形成自己的道德素质和道德人格。若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在班级中扮演适合自己个性和特长的正面的积极的社会角色,便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民主意识,逐步引导学生形成独立性、民主性和开拓性的人格,从而也推动了良好班级文化的形成。

为此,如何使班级成为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最重要的社会环境,实现教育以人为本的关键就是要针对班级具体情况,积极构建健康文明、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下面,我就结合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从班级文化建设角度谈谈自己的看法。

二.班级文化建设的途径与方法

1.确定班级文化特色与制定班级文化建设目标

新生入学后,要根据班内学生的特长、兴趣、爱好、经历,班主任的优势等,师生讨论,确定本班文化特色。如有的班级以农村学生为主,班级的文化特色就要体现农村学生的特征,突出“朴实、勤劳、立志成才”这一品质;有的班级以城镇学生为主,以“多动、活跃、任性”为特色,要着重培养学生尊重人、关心人的品质,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有的班级以体育运动的爱好者为主体,就要以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坚定的意志和团结奋斗为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涵。同时,以文化特色活动为班级文化建设的切入点,选择的活动要便于操作。

在此基础上,围绕班级文化特色,师生共同制定一个目标作为指导日后开展各项活动的依据,使班级文化建设能按照一定的方式循序渐进地进行。由于我班学生构成以城镇学生为主,于是,我把“提升和完善中学生的全面素质”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特色,制定了这样的活动目标:初一强调“检点行为的尺度”,初二突出“温文谦让的量度和不怕挫折的气度”,初三着重“彬彬有礼的风度”。近三年的工作实践中,我们始终把“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作为班级活动的主线,着重培养了学生尊重人、关心人、与人为伴、和睦共处的优秀品质,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2.从精神、制度与物质三层面全方位的推进班级文化建设。

精神层建设主要是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在班级内形成正确的舆论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一个环境中,当一个错误被大家所认同的时候,那么在他们看来这个错误就不能算错误了。但实际是这仍然是一个错误,所以只有形成正确的舆论才能形成良好的氛围。譬如,刚开学时因为我没有特别强调在课余时间也要讲普通话,导致我们班在正规场合讲闽南话现象非常严重。这也是因为在班里没有形成正确的舆论,学生觉得无所谓,他讲我也讲,也不去督促别人。发现问题后我及时进行处理。在班会与课间进行教育,并时刻提醒。要求学生之间监督,并对屡犯者给予一定处罚。这样一段时间之后我们班在正规场合讲闽南话现象明显好转。

制度是一个行为的准绳。一个班级要有良好的班级文化,跟一套完整的制度是分不开。在班级集体中,我们把那些以规章制度、公约、纪律等为内容的,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以及监督机制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形态称为班级制度文化。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评定品格行为的内在尺度,从而,使每个学生时时都在一定的准则规范下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使之朝着符合班级群体利益,符合教育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此,我班的制度文化建设根据校纪校规,根据我班的实际情况,经过大家的讨论之后主要是制定和实施了爱书公约、课间礼仪常规等标准。当然制度不仅要有,而且关键还要落实到位。

班级物质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对所在班教室环境的布置构造一种教育和学习的具有文化和教育气愤的文化环境。“学校是一种特别的环境,它用专门的设备来教育孩子”。这就要求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环境必须达到以下几点要求:(1)窗明几净。干净整洁的教室环境是我们班级文化的基础。一个班级好不好,首先是看走进这个班的教室看看卫生怎么样。正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所以我很重视我们的班级卫生。做到这一点,要求班级全体成员,必须坚持每天的轮流卫生扫除,同时要求全体成员要有公德心和文明行为,禁止乱丢乱放,要像爱护自己的脸面一样爱护教室的整洁;这是一个环保意识的培育过程,更是一个提高学生文明修养的过程。(2)具有时代特色的各种宣传材料,如:《中学生守则》、名人名言、每日絮语、班规等,特别是班级宣传栏的设计,要求学生自己设计,精选内容,常换常新,体现班级特色,体现学生特点,体现学生热点,体现教育功能,教师要在这方面作必要的指导。良好的育人环境往往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对相应的岗位都有专门的值日生负责。

3.班主任的组织引导。班主任是班级德育工作的直接管理者,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主导者,其工作方法和管理风格直接反映于班级的文化风貌。要建设良好的班级文化,班主任应关注下列策略:①规范生成与目标管理相结合。制定和落实班规及各种规章制度,要让学生明确它具有与守则、行为规范不同的可操作性、互制性及灵活性。让每位学生都成为“立法者”,参与制定班规及各种规章制度,使学生充分感受这种规范的自发和自律。同时,指导学生依据这些规范和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加强反馈,促进落实。②自主活动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班级活动由班委会根据学校要求及班级的实际需要组织全体同学参与讨论、制定方案,并自行组织实施,充分调动广大同学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班主任只给予适时、适当的创意指导和组织支持,及时反馈活动效果,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实现自我教育。

总之,一个优秀的班集体,离不开良好班级文化氛围的熏陶。学生在班级文化活动中显示个人的才华,培养了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实现班级目标的过程中,学生还懂得了合作,理解了团队精神,逐步形成了共同的价值取向,增强了责任感,学会了自我发展。班主任要注意加强调控和服务,及时纠正和解决工作中出现偏差和新问题,确保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不变形,不走样。使班级管理和活动始终沿着既定的方向前进,持之以恒,就会强化管理效果,良好的班风、学风的形成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当然,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细碎而复杂的过程,班级文化建设仅仅靠全班同学和班主任的努力是不够的,需要社会的榜样支持,学校的活动支持、家长的教育同步支持,形成教育合力才能促进班级的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杨林国《当前学校德育问题的若干思考》,载《南京师大学报(社科版)》,1997年第9期。

[2]刘芳《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中国和平出版社,2000年版。

[3]钟启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纲要>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靳世荣,郑咏梅《关于德育方法改革的几点思考》,载《中国社会科学》,1998年第2期。

班级文化建设论文范文第2篇

一、调查与分析

1.目前师生与生生关系关于师生、生生关系的调查,我们设计了三道题:“除了室友,你经常与班里其他同学交流吗?”有36%答“经常”,有28%答“有时”,还有24%答“很少”,这说明学生之间的交流偏少;关于“同学之间关系现状”的调查,有46%认为很融洽,有20%感觉关系一般,有23%认为关系不太好,有11%根本对班级同学漠不关心,这种现状不容乐观;关于“你与班主任关系”的调查,有30%选“尊敬”,有33%选“喜欢”,有29%选“一般”,显然师生、生生关系不和谐、不融洽的现象比较突出。

2.班干部选拔与培养情况这里设计了两道题:“你班中的班干部产生方式是哪一种?”有35%班级采用竞选制,有50%班级仍是班主任任命;“你的班级由谁管理?”有46%由班干部管理,有33%由班主任管理,只有21%由学生自己管理,看来还有不少班主任不愿放手。

3.班风与学风情况班风、学风是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设计了6道题:“你认为自己班级的班风属于下列哪一种?”有24%认为班级充满了和谐与竞争向上的氛围,有34%认为“团结友爱”,有32%认为“安静、有秩序”,有10%认为“人心涣散”;“你对你们班目前的学风评价”,有33%答“很好”,有36%答“较好”,有约1/3认为一般;“你班团组织工作状况如何?”认为“能团结协作、基本协作、不能协作”的各占1/3;“你认为班级自习纪律现状如何?”答案中本班级均“有管理者”,但选“能很好管理”的只是1/3多一点,有38%认为班干管理者能力不强、管理无法,有26%认为管理混乱;“关于班级卫生状况”,30%答“很好”,36%答一般,24%答“保洁不好”;关于“班级对你学习的影响”,有31%反映管理过严,有24%反映学业负担重,有25%反映班风、学风对自己有影响。

4.团队精神与集体舆论关于团队精神与集体舆论调查,我们设计了三道题:“你认为一个班级最重要的是什么?”有34%答“归属感”,看来不少学生已经把班级看作自己的“家”,有33%答“学习氛围”,这是学习型学生的答案;“你所在班级凝聚力如何?”有44%答“一般”,只有28%认为很好,更有24%认为“很差”,看来班级凝聚力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你对本班级的热爱程度如何?”有26%答“很热爱”,有35%认为无所谓,看来班级精神远没有形成。

5.团队精神与集体舆论对于学生责任感与诚信意识调查,我们设计了六道题:“你觉得个人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所起的作用是哪一种?”有45%认为是“积极作用”,还有32%认为“没什么作用”,有23%认为起消极作用;关于“建设一个优秀的班级文化主要途径”,有41%认为要靠全班同学的力量自主实施,有25%认为那是班干部的事,有34%认为要加以强制实施,班主任应加强优秀班级文化的传播;关于“你所在班级的获奖情况”,调查的三个班,有一个班不曾获过任何荣誉;谈到“班级的未来”,充满希望的占56%,还有30%表示有些希望;“你对你的班级或对你分管的工作是否有强烈的责任感?”有56%“非常有”,有42%“有一点”;“你给班级或他人承诺的事是否一定尽力办到?”有79%表示一定办到,有21%表示尽力办。通过这六道题可以看出,学生责任感与诚信意识较为薄弱。

6.团队精神与集体舆论关于教育活动开展情况调查设计了四道题:关于“班级开展文体活动的次数及学生的态度”,有1/3班级经常组织活动,但参加的人数少,只有25%热情高涨,偶尔组织的情况高达42%;在调查“部分学生不参加集体活动理由”时,选“活动质量不高,同学们不愿意参与”的占29%,说明学生中的三种意识几乎都是1/3左右,应该提高活动质量;关于“一个班级是否应积极开展活动”时,有68%同意,可见已达广泛共识;关于“班级活动开展方式”时,有34%认为老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只有1/4认为学生担任主角,还有28%认为“老师在唱独角戏”。看来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落实起来,老师还有诸多不放心。

7.简答题情况分析本次调查设计一道简答题:如果你想对班主任、班干部、班级管理提些意见或建议,请写出来。对班主任的建议大致有:要理解我们,我们已长大;不要体罚,要相互尊重;多举办一些活动;教室办一个图书角;等等。对班干部的建议有:多数挺满意的;有责任心,但方法要改变;学习委员不称职等。对班级管理的建议有:举办一次艺术节,经常调位有利于眼睛健康,班貌布置应当定期更换,黑板报最好按小组出版……可以看出,许多学生很认真,体现了对班级的关心。

二、结论与建议

1.构建民主、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师生与生生关系调查显示,多数班主任已经与学生初步构建了平等、民主与相互尊重的关系,但也有部分班主任放不下架子,高高在上,与学生存在明显的代沟,这势必影响师生关系,进而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从某种意义上说,能否建立真正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做好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

2.班级需要形成充满正气的集体舆论与集体凝聚力学生普遍认为,一个班级最重要的是归属感,这足以说明学生已认可班级是自己的班级、自己是班级的主人。但目前班级凝聚力还不够强,所以在下一阶段实验中,班主任应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来增强集体舆论导向和班级凝聚力,开展丰富多采的活动。通过组织开展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活动,提高学生的思想修养,培养他们应有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之间彼此尊重理解和协作,增进友谊,进而升华为集体感情。

班级文化建设论文范文第3篇

(一)发扬民主精神

班会放手让学生策划,由班干部主持,学生民主商议班内事务,班主任只是作为其中的一名参与者,对班会做总结发言,点评优缺点。

(二)加强组织管理,完善制度建设

制定出适合本校、本班特点的规章制度并根据实际不断修改、完善。以制度管理学生,尽可能减少随意性,使学生养成规则意识。发挥班干部的管理核心作用,并充分调动全班学生参与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功能,使学生养成民主观念。

(三)利用多种载体构建班级文化,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要使教室的每一面墙壁都具有教育作用。基于此,我们的做法有:建立图书角,用积极健康的读物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鼓励学生“比、学、赶、帮、超”,培养学生形成竞争观念。提出“人有自信心,难事都变易”,利用学生各种闪光点激励学生信心,帮助学生形成阳光自信的人生态度。提出“文明礼仪养大德,自主学习成大器”,每期进行文明礼仪演讲活动,日常抓好文明礼仪监督、检查,帮助学生提高个人修养。以“知恩、感恩”为主题,进行换位思考主题班会,让学生站在社会、学校、父母、教师、同学,乃至于学校餐厅的不同角度,理解对方,知恩、感恩,树立正确的公民心态。利用网络进行班级管理。班级博客、QQ群空间开通,利用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加强了理解和沟通,树立了学生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按照班规销售收集起来的饮料瓶、废旧作业本等,培养学生节约意识和环保观念。班长负责书写不同于上交学校的《班级日志》,记录班级成长、发展的点滴过程,给学生美好的回忆,树立珍爱友谊的思想情感。三年下来,《班级日志》成了班级丰富的生活学习缩影。比如,毕业时,住校生提出的押金问题在数额上产生了争议,最后,从《班级日志》中找到了证据,化解了矛盾。班务栏设置“风采录”“温馨提示”等板块,展示学生特长、获奖、文明风采;给学生友好温馨提示,养成良好习惯。每月进行手抄小报展览,提高学生竞争意识与审美情趣。班主任自己书写班级管理工作日记,示范、鼓励学生也坚持写成长日记,提高阅读、写作能力,同时,班主任通过查阅学生日记,发现教育契机,适时进行教育。为了锻炼学生的胆识,提高交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大方得体的言行举止,每天语文课前进行5分钟演讲。班级文化建设看似不起眼,却对学生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方方面面都在净化和陶冶着学生的心灵,鼓舞着这些学困生的信心。

二、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鉴于以上的教育实践活动,我的感受是班级文化建设不能忽视。班级文化建设确实在民办高中班级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塑造健全人格的作用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富有感染力和渗透力,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对学生人格塑造具有引导、提高的作用。

(二)培养现代公民素质的作用

班级文化把师生的共同利益、共同理想、共同追求紧紧联系在一起,形成一种共同意志。在班级组织运行过程中,班级文化为班级成员提供了某些思想与行为的规范与标准,使每个成员都受到必要的制约,自觉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所以,班级文化能够激励和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调节和控制学生的偏离行为。通过引导学生制定和完善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认真监督执行,使学生的行为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形成遵章守法,按章办事的良好舆论环境,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塑造现代公民素质的作用。

(三)凝心聚力的作用

班级文化具有很强的凝聚力量。班级文化是班级成员共同价值取向、心理意识、文化习性的体现,由此产生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把成员的个人发展与班级的群体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起到了集体教育、自我教育的作用。同时,班级文化建设又对学校文化大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优势互补,进一步增强了班级的外部形象,提高了学校的影响力。班级的这种良好外部形象反过来又会增强班级成员的自豪,正如我班口号“我为我班,骄傲自豪”。

(四)激励作用

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鼓励学生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和优点,有效地调动班级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形成了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成为班级成员自我激励的力量之源。通过不断的文化影响,班级中学生的责任心有了很大的提高。如每年五月份的校园艺术节,我班场地干干净净;植树结束后,学生自觉地将食品袋整理放到垃圾点,等等。学生行为已经成为自觉的责任习惯。

(五)引导作用

班级文化建设论文范文第4篇

一个团体小组要正常运转,必须有制度文化建设。班级有了规矩,才能约束个体,促进发展。除了要顺应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每个班应当制定自己特有的一些班规,因为班主任是不同的,各班的学生也是有差异的。制定班规,切记要细化,不要空泛。举例说“学生要遵守课堂纪律”,这是一个空泛的规定。怎么去遵守呢?要细化到学生可能会出现的各种行为上去:端正坐姿,不趴桌子;不做听课之外的任何事;非讨论时间不交头接耳;讨论时要高度参与,不接老师话茬,认真记笔记等等。而某个班规一旦制定,班主任就应从自己的课堂上开始实行并坚持实行。因为班规不是你说说就能成为学生遵守的信条的,而要始终如一紧抓才能慢慢成为他的习惯和记忆的。否则,制定班规的当时,班主任说得再严厉,之后不督促着实施,它就会流于表面,不可能成为真正的规矩。更可怕的是,时间一长,你会发现,你说的话没几个学生真正在听了。

二、精神文化建设的原则:宜实用有指导性,忌形式化成口号

初一开学,德育处会要求各班制定班级目标、精神、口号、理想等,这些就是在构建精神文化的雏形。有些老师可能会从网上搜索,挑几个好听的一写得了,但那样就流于形式,成了空洞的口号。每个老师在开学时内心都会对学生存有一些期望,期望一年后或三年后他能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自己在迈入初中后也会对自己有些未来规划,把这些汇合起来,才真正是一个班级的目标和精神,才能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有真正的指导意义和激励作用。比如此时的初二,一年前他们入学时的现状就是基础差、底子薄、思想简单。面对这样的现实,我把班级目标朴实的定为“学有所成、快乐成长”。意思是学习上能有进步更好,最重要的是快乐顺利的长大,精神健康、品行端正。班级精神定为“细节决定成败、习惯铸就未来”,希望更实用的指导着他们的日常生活学习,也表明着我的教育观念:善抓细节,爱抓习惯。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我会时刻以这几句话为准绳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并适时让学生温习,逐渐让这几句话成为他们思想的一部分,并有意识地落入行动,有一天能自主的规范自己。而我们班主任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也会无形中成为班级的精神文化。比如“聪明又认真的人才是最美”,“骂人谁都会,关键有人能不说出口,这就是修养”“,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等。通俗的说,老师有时是在做学生的洗脑工作,把消极自私黑暗的思想洗走,植入积极阳光健康的精神。一定要相信你的影响力和能力,这是教育者的责任也是良心。而小组文化建设涵盖以上文化建设的三方面,因此对一个班级来说是重中之重。

班级文化建设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班级文化;学风;班干部

当代教育学第16章第5节讲到了班级文化,关于这部分内容,作为职业学校班主任的我读了之后受益匪浅。本文就结合当代教育学班级文化的内容和我们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论述,目的在于在理论的指导下科学地建设班级文化。

一、打造10机电数控海员班班级文化,提高10机电数控海员班文化内涵

班级的文化是班级建设的重中之重,优秀的班级文化是良好学习生活环境的重要保障,是一个优秀班级的内部条件。搞好班级文化建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班级物质文化建设

班级物质文化是班级文化的基础,这是班级文化的硬件,也是班级精神文化形成的基础和外在标志。如,班级文化布置。结合我校学生处组织的感恩活动和练字活动,我要求每个学生都用统一的彩色卡片写几句对父母感恩的话语,然后贴在墙上。事实证明,这一做法能够激发学生对父母的热爱和感激。

2.班级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

思想方面的建设主要是形成正确的思想导向,只有形成正确的思想才能形成健康的班级文化。

制度是行为准绳,一个班级要有优秀的班级文化,必须有一套完整的制度。10机电数控海员班的班级制度是根据《仪征工业学校CI手册》,根据班级具体情况,经班干部商讨后决定的制度,从思想和制度方面很好地使班级文化建设落实到位。

二、凸显学风建设的核心地位,打造学习型班级

1.考勤是一种主要的监督制度,它对形成良好的班风班纪是极其有效的

为了管理好10机电数控海员班这个55人的大集体,做到不缺席,不迟到,不早退,这些都离不开考勤的监督。考勤不是一种摆设,一种敷衍的走场,为了避免沦为作秀,我们必须让每个人都树立起班级荣誉感,严肃考勤制度,层层把关,落实到位。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知识有一种追求欲,才会让学生主动地去学。所以,我们要利用各种机会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和发展前景,从而让他们了解所学专业,甚至爱上所学专业,这样,学生才会有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三、加强寝风建设,构建和谐寝室

寝室是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窗口,寝室文化建设对班级文化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学会求同存异,互相包容

我们班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他们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在相处中难免会产生摩擦和矛盾,这就需要遇事学会换位思考,懂得设身处地为其他同学着想,这样才会促进寝室的融合、和谐。理解和包容是相处的基础,更是寝室和谐的保障。

2.相互提醒,共同进步

“无规矩,不成方圆。”一个优秀的寝室与好的规章制度是分不开的,当室友做错事的时候,应该在适当的时间以适当的方式予以适当的提醒帮助,互相关心,共同进步。

3.相互配合,共同发展

学生应配合学校学生会的生活部及寝室室长的工作,抓好寝室的卫生工作,并结合学校每年一次的宿舍文化评比活动,搞好寝室的文化建设,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中专生活,而且强化了寝室内部的凝聚力。

四、提高班干部工作能力,强化班干部为班级同学服务的思想

班干部是班级的骨干力量,是班级各项工作开展的保障,班干部应如何开展工作呢?

1.应该柔性管理

如今,中专生有较强的自我意识,比较有思想和自己的主见,柔性管理可以给同学适当的自由空间和时间发挥自己的所长,让其兴趣合理健康地发展。

2.应该民主管理

民主是班级团支部开展工作的基本原则,必须充分发扬班级的内部民主,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应该起到表率作用

班干部或团干部是班级的重要核心力量,班干部要有迎难而上、不畏艰难的精神,起到表率作用。

4.应该起到和谐的作用

班干部应该努力让班主任与同学之间、同学与同学之间、班级与班级之间和谐、融洽,鼓励团队协作精神。同时,要有效积极地发现并解决班级的内部矛盾,使班级更加和谐。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本学期,10机电数控海员班多次都评为文明班级,并获得了“先进团支部”的荣誉称号。

参考文献:

[1]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2]班华,高谦民.今天,我们怎样做班主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班级文化建设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 主题班会模式 班级文化建设 实施方法

一、问题的提出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我们的教育手段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社会的需要,符合学生的心理要求,在班级管理中更是如此。

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班主任往往比较注重教学质量、班级的纪律和日常行为的管理,而忽视班级文化的建设,尤其是每周一次的班会课,大部分是一些班务活动或班主任训话时间,即便是主题班会课,也是一些围绕学习、纪律表决心、谈体会之类的旧形式、旧话题,就算是娱乐型的,学生主持,没有充分的准备,整节课乱哄哄的。久而久之,班级虽然管理有序,但死气沉沉,缺乏凝聚力,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组织能力得不到锻炼和培养。在一些大型的学校活动中,学生无法展示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和表演才华。

如何搞好主题班会来推动班级文化建设,使整个班级表现积极向上,具有凝聚力呢?我们作以下实践。

二、引入新型的主题班会模式进行班级文化建设的设计和原则

班级文化是班级成员在教育、教学的长期活动与发展演变过程中共同创造的,具有鲜明的个性班级精神风貌。它通过舆论、规范、班风、学风等方面的因素,对学生的道德水平、社会认知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主题班会就是一种最常见、最直接的教育手段。

运用新型的主题班会模式进行班级文化建设的原则: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各种形式的主题班会对学生关心的问题、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明辨是非,抵制庸俗、低级的思想情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社会活动力等综合能力,逐步形成有班级荣誉感的群体意识。

研究对象:初一(5)班学生

研究时间:利用每周班会课时间,整个研究时间跨度为一年。

三、运用新型的主题班会模式进行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的过程和实施方法

1.定好主题——选择同学们感兴趣的话题,全班同学都愿意积极参与,对学生个体身心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在选题上,班主任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发现问题,把握问题的焦点。一般选择学生关心的话题,通过对话题的讨论,让学生明白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帮助学生明辨是非。

(1)以偶发事件为主题。例如:在初一新生刚进不久,学校体育组在年级里组织了一次足球比赛,准备训练一个月后在下午第四节课进行。同学们非常兴奋,我估计到同学们兴奋得连正课都没心思上了,之前就提醒同学,上课要全身心投入,下课比赛也要全身心投入。如果课上不好,就不能去比赛。然而同学们总是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有时午饭吃好,就出去练球,多次被任课老师批评。等到那天比赛的时候,我按先前说好的不让他们参加,同学们表示强烈反对:认为应以集体荣誉为重。针对师生之间发生的冲突,让同学们搞清如何处理好学习与活动的关系,我就选定这件偶发事件为班会课的主题——《当集体活动与学习发生矛盾时》。

(2)以社会问题为主题。例如:我当时看了美国制作的新编动画片《花木兰》很受启发,古代花木兰替父从军,保家卫国,肩负重任,而如今的一代独生子女有些自私,缺乏责任心,为了使我班的学生能改变这一不良现象,健康地成长,我把班会课的主题定为——《社会呼唤责任感》。

此外,还可选择一些中学生的热点话题,如:追星族,崇拜的偶像等;也可选择青春期的困惑为主题,如:人际交往问题,异往,代沟等。总之根据中学生的特点去选择,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

2.选好形式——根据班会课的主题内容,选择具有时代感的形式,让学生耳目一新。

一个好的主题,如果没有好的形式,主题班会的预定目标就无法实现,甚至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因为青少年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更注重的是形式,而非内容。如果想让学生很好地接受正确的思想,最好选择恰当的形式表现出来,否则,同一主题选择不同的形式就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所以选择好的形式显得非常重要。

在《当集体活动与学习发生矛盾时》这个主题班会中,我选择了辩论会的形式。因为当事情发生的时候,就有两种不同的观点:①学生应以学习为主,既然违反纪律和规定,那么就按前面的规定办。②虽然同学们违反了纪律,但不能为此错过机会,而失去集体的荣誉,关键时刻,应以集体荣誉为重。这样正好分为正方和反方进行辩论。我把想法在班上一讲,马上同学积极响应,一批反对上课迟到、违反纪律的同学组成了正方,而热衷于足球的一批男生组成了反方。类似于亚洲大专辩论会的形式。

在《社会呼唤责任感》的主题班会中,我选择影评的形式。因为责任感这个话题很沉重,从正面去宣传,如今的学生恐怕很难接受。我选用影片《花木兰》作为引入,而影片《花木兰》并不完全是我国传统的《木兰辞》,而是经过改编后的一部幽默、诙谐的动画片。通过边看边谈,观众席的同学也可以随时参与,在不知不觉中去接受正确的思想,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通过评出最佳评论员和最佳观众,来锻炼同学们的各种能力和素质。类似于人生AB剧的形式。

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电视中娱乐节目的形式,来策划我们的主题班会,比如,实话实说、娱乐游戏型、心理辅导型,等等。总之,形式要新颖,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不断地更新、创新,不断地吸引学生参与。

3.做好准备——精心制作,准备充分,包括主持、道具和环境布置。

班级文化建设论文范文第7篇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国际教育改革的一种新的主流思想,广受国际关注。该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体现为以下四个要点: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实际情境;注重协作学习;注重信息资源。总体而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的主观性、社会性和情景性。实践证明,该理论对教育的诸多方面都具有正面的影响与积极的意义。

班级文化是班级的“个性”文化,它是班级的灵魂。然而现在很多班级在进行文化建设时只依靠外观装饰,注重器物摆设,忽略了精神文化和内在素质的提升。良好的班级文化除了要依靠标语、对联、班徽、墙报、班训,更多的是要在班级管理中渗透积极的价值观,形成良好的班级舆论,营造和谐民主向上的精神氛围。班级文化建设可以结合建构主义理论,这样能使班级文化更趋完善。以下是班级文化建设与建构主义理论相结合的实践:

一、以生为本,建构信息资源,设置优美学习环境

优美的外观环境设置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前提。心理学认为:自然环境主要是通过客观现实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设置优美的外观环境能使学生在繁重的课业之余消除视觉疲劳,由温馨整洁的环境对班级产生“家”的归属感,热爱班级,进而热爱生活,热爱学习。

学生是班级的主人,外观环境设置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强烈主张在教学活动中,要以学习者为中心,从学习者个体出发,以人为本。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之一是“学习者对知识主动进行选择加工”:

1.征集班名:为了营造高中文科班文雅博学和谐竞争的书香气,在起班名时征集了学生的意见,定下“博奕书苑”之名。

2.“激活”墙壁:学生自定班级生活、学习主题标语――“励志笃行,博学慎思”,用对联、励志标语为班级气质定调――“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气有浩然,学无止境”,每期墙报设计都有一个主题,但墙报主题不会偏离班级文化主题――“文雅博学和谐竞争”。

3.角落“飘香”:学生自带自己喜欢的书籍,整齐放置在班级图书架上,与班里同学分享好书。

环境的布置内容都是由学生决定,让学生在选择加工信息资源的过程中建构起自己内心的班级文化理念。

二、协作学习,建构学习模式,创设良好舆论氛围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教学是以合作学习作为主要策略,教学是与学生合作共同建构知识。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形成良好的协作关系,是创设良好舆论氛围的保证。

协作学习是建构主义理论主张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这种协作体现为“生生协作”和“师生协作”:

1.生生协作,言说自由:我班学生宿舍内部组织时事热点研讨,每个宿舍把值得研讨的议题贡献出来,在班级展开“每周热点讨论”,学生可以围绕热点自由言说,学生代表作记录,讨论热烈,观点新颖,论据充分,但不能离经叛道。

2.师生协作,舆论导航:班级需要正确积极的舆论导航,导航的风向标是班主任。在学生自由言说的时候,班主任如听闻离经叛道的言论,要及时将其往正确方向导航;班主任也要引导学生关注传播正能量的节目(《社会正能量》、《新闻周刊》、《冷暖人生》、《对话》等)和报刊时评。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学生通过协作学习,建构出一定的话语体系,逐步减少无聊的言说话题,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自主探究,建构认知过程,促进精神文化发展

学生之间需要协作,也需要独立思考,建构自我认知,促进个体发展。“认识是一个过程,决不是一个结果。”建构主义理论把学习看作是一个不断建构和永恒发展的过程。班级文化以精神文化为核心,确立班级独有的精神价值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最高目标,目标的达成不在短期,需要不断地建构与发展。

1.利用班级公约,抓好每日常规,学生人人有事做,学生自组“管理小组”、“卫生小组”、“宿管小组”、“学习小组”、“阅读小组”五个组,大体分成五个项目进行量化管理。学生在日常工作中积累经验,独立思考,建构班级管理中的自我认知,让学生养成“人人为班级”的高度责任感,从细节教育处强化班级精神文化意识。

班级文化建设论文范文第8篇

一、激励理论的主要类型

1. 内容型激励理论。它重点研究激发动机的研究,围绕如何满足人的需要进行,故称需要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的需要和激励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对个体的需要采取激励措施,可以达到激励个体行为的目标。内容型激励理论主要包括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阿德福的“ERG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和麦克莱兰的“成就需要激励理论”等。

2. 过程型激励理论。该理论重点研究从动机的产生到具体行为的心理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包括三个环节:付出努力取得成绩;取得成绩以获得奖励;获得奖励以满足需要或达到目的。强调管理者要根据这三个环节采取具体的激励措施,才能让激励过程保持下去,其中某个环节出了问题,激励的作用就会消失。过程型激励理论主要有弗洛姆的期望理论和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3. 行为改造型理论。本理论是研究如何巩固和发展人的积极行为,如何改造和转变人的消极行为,变消极行为为积极行为的系统理论。它着重研究个体外在行为的表现,强调人的行为对其行为的反作用。行为改造激励理论主要有强化理论和挫折理论。

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及其运用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人都有需要,只有满足需要才能产生动机;人的需要是有层次的,由低至高可以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把需要作为一种激励力量加以运用时,班级管理者无疑应该创造出能够让学生满足成长和个性发展需要的学习环境和人际关系,这样才能让他们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也才能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否则往往会导致学生的挫败感,出现厌学甚至逃学的现象。

班级文化建设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关键是了解学生的需要,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建设的措施和策略。首先,要尊重归属与爱的需要。当生理和安全需要得到满足后,人们希望依附一定的社会群体,被群体接纳,成为群体一员。希望与他人交往,保持与他人的融洽关系,得到他人的关注、信任和友情。尤其在初中阶段,学生的思想正处于转型期,那些被我们认为“表现差”的学生,他们对“归属和爱”的需要更为强烈、更为隐性。他们内心渴望与其他同学一起玩、一起学习,希望在班集体中得到快乐,但他们由于常有不良的行为习惯,且学习能力较差,在老师和学生眼中成为“差生”。他们的表现常常是默默在一旁观望或者作恶作剧。这些行为实际上是在向我们表明,他想引起大家的注意,希望能得到集体的接纳和肯定。其次,要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获取成功是每一个学生的愿望。如果学生在班级中经常体验失败,他们就会变得心灰意冷。因此,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要为每个学生获得成功创造机会,改变评价成功的标准。结合学生的特长和爱好,使他们在某一方面取得进步或成绩,尽最大可能满足学生的自我表现欲,享受由成功带来的乐趣。班级管理者要创造机会和平台,让学生的不足之处可相应得到弥补,不良行为可以得到纠正。让每个班级成员都能在集体中找到归属感、得到成长和发展。

三、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及其运用

麦可利兰的研究结论认为,人的成就需要不是生理性的,是社会性的,主要源于环境、经历和培养教育。不同的时代、社会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人的需要就不同,“自我实现”的标准也不同。他认为成就需要的高低对人的成长和发展起到特别重要的作用。

成就需要不是与生俱来的,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或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交往学习而来。培养成就需要,关键是培养自主意识和独立意识。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对学生的管束越多,学生的成就感越弱;对学生保护得越多,学生的依赖性越强,将来的竞争力就越差。因此,为训练学生的成就需要,可向学生提出如下要求:模仿学习成就感高的人那样思考、学习和行事;设计阶段的成就(学习)目标,然后定期检验目标的实现程度;向同伴解释分析自己的学习目标,重新审视自己的成就(学习)目标;了解同伴的期望与担忧、成功和失败,在远离学校、家庭的新环境中,经过共享一段经历,创造班级的团结精神和集体意识。

四、弗鲁姆的期望理论及其运用

弗鲁姆的期望理论认为:当人有需要,又有达到目标的可能性时,积极性才能高。激励水平取决于期望值和效价的乘积:激励水平的高低=期望值×效价。期望是指因为需要而产生的目标没实现时的心理活动。效价是指人对目标的重视程度与评价高低。班级文化建设要正确运用期望理论以提高管理实效,需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1. 设置科学、合理的激励目标。激励学生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班级的共同目标,充分发挥目标的激励作用是班级管理的重要途径。目标不是越高越好,而是要符合学生的实际,使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可行性,同时目标也要有一定的难度和创意,才能引起学生参与的兴趣。

2. 充分了解学生的内心需要。激励的核心问题是在允许的条件下满足学生的各种合理需要。因此,激励的前提是了解需要。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内心需要,才能找准激励的方向和激励因素。不同学生在不同的阶段的需要不同,有些学生可能喜欢教师的表扬,有些学生可能喜欢物质方面的奖励,有的学生可能需要满足其表现表演的机会。所以,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的内心需要选择不同的激励形式。

班级文化建设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 生命视角;小学;文化建设

一、生命视角对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

文化是人类生活、学习的真实反映和历史和积累沉淀,是人们的一种需要和要求。理想是人们生活的精神生活体现,它是人类精神的承受框架体现。任何的一种文化都要具备一种独特的思想和理论、独立的生存方式和方法。

生命视角与教育相关联,所赋予的便是更重的责任。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他是学生与教育的重要沟通桥梁,学生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来学习知识,教师可谓是他们的第二个母亲。来自不同家庭的孩子对教师的信任和依赖感是无人可以替代的,他们对生命的理解还不明确,对生活的认知还很肤浅,对未来的憧憬还刚刚构建起来。透过生命的视角可以让他们更深刻的去认识自己、看清世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通过生命视角来实现教育进步,对于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十分的重大。

二、生命视角下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

小学班级文化的建设对教室进行静态与动态的相通布置,彰显出小学学生的青春生命活力。通过加强各项特色活动的举办,让学生在参加特色活动过程中释放出生命的本意,对生命有更深刻的理解与体悟。

1、生命视角是平衡与美丽的环境殿堂

生命视角重视的是平衡、美丽和纯净,它不仅体现了对生命、对生活的重视,同时也体现了对文化的一种延伸。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在对班级管理过程中应当坚守课堂、坚守讲台、坚持自己的教育风格,为小学生们营造出一个属于他们的美丽的、纯净的学习环境,让课堂成为他们心灵流动的乐意,更加让教师的教学方式成为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智慧与知识的成果,让营造出的教学环境成为供学生学习的殿堂。

2、生命视角是诗性与灵性的相融合

生命视角推崇的是一种诗性与灵性的美丽的相融合。小学教师应当以其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文化底蘊作为其教学中诗性的支撑,以其高超的教育智慧为其教学中的灵性支撑,诗性与灵性两方面往往都来自于对教育孜孜不倦的探索、拼搏与思索所取得的。

3、生命视角是激情与生命力的体现

生命视野洋溢着充沛的激情与生命力,它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完整体。激情与生命力才是生命视角下所真正要体现的东西,将它融入到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当中,不但是对学生教育的一种加强,同时也是对教师进行教学的一种提升。

4、生命视角下小学班级文化建设

小学班级文化具有一种较为隐性的教学力量,订立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方向,引导和教育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此同时,它还体现了一个班级所特有的班级风貌和精神,而且这个班级所具有的独特风貌和精神,将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某种形式对学生的行为、意识以及思考模式造成一定的影响,并会培养出具有独特内在素养和外在表现的优秀学生。

5、生命视角所赋予教育的意义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主要是指小学班级的全体成员,营造和创新具有特色的班级文化环境、文化制度和文化关系等,通过文化气氛的影响力,对班级内部所有学生进行文化方面的熏陶和培育等一系列的影响活动。它是在小学班级成员处于多种文化相互作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中,并营造出一种相对稳定的有利于班级文化发展的一个文化过程。引导学生明确认识到应当热爱生命、热爱生活,以生命的视角为出发点,让自己的心灵永远那么纯净而美丽,这些才是一名教师在生命视角下对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诠释。

三、生命视角下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加强生命视角下小学班级文化建设是现代教育非常重要的任务之一,同时,它也是完善我国当代学校文化建设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研究、分析小学班级文化建设,把日常的学校教育工作提升到一个全新的教育理念高度,以生命的视角为出发点,对班级进行特色文化建设,彰显出学校及班级所具备的特有的教育风气和生命

张力,发掘当代小学生的个人特性、培养现代小学生的自身能力、拓展学校小学生对生命本然的理解和知识,描绘出小学生对生命感知的色彩,班级文化的建设还为学生营建了一个绿色的、充满生机的家园环境,让学生的生活更具生命力和朝气。

总而言之,在生命的关怀下,在生命的视角中,让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彰显年轻生命力,张扬现代学生个性。在学校建设的特色生命活动中,体现出生命的本质;在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中体会生命的色彩,生活的本源,构建绿色家园;在小学班级管理中融入生命力,让学生懂得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感谢生命,让生命的视角充溢到整个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之中,体现出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具有的指导和调控的双层意义,不断的探索和学习生命视角在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钟家胜.谈谈班级文化建设[j].教育科学,2007年.

[2]厉江萍.建设班级文化与提升学生品位[n].中国教育报,2005年.

班级文化建设论文范文第10篇

【关 键 词】班级;特色文化建设;学生成长;影响

中图分类号:G5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5-0150-02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1]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是当前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世界教育的主题。作为培养学生人格的阵地之一——班级文化,它对学生人格的影响可能持续一生。

一、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的方略

(一)营造“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

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全体成员的群体意识、舆论风气、价值取向、审美观念等精神风貌的反映,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良好的班级文化使人身居其中,处处感到集体的温暖,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互相鼓励、互相关怀,师生之间民主平等、爱生尊师,这种氛围使人心情舒畅,产生一股令人振奋、催人向上的力量。这种凝聚力一旦形成,会产生强烈的吸引力,把师生团结起来,共同为班级的发展而努力。这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富有意义的班级活动等措施来实现。

(二)建设“富有特色”的物质文化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实验班级把这些班级精神文化内容通过物质的形式体现了出来:教室前黑板上方张贴班风;教室后黑板上方悬挂班训、上方正中悬挂着班徽;教室右边,是学生书画作品展示;教室后边的墙壁上是同学们出的墙报,其中有一块固定版面是班歌。通过精神文化的物质化,能让同学们随时警醒自己,自己应该为班级的发展而努力。另外,我们也在班内尽量创设一种积极向上的人文气息: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相互宽容、相互鼓励。

(三)建立“自由、民主、科学”的制度文化

制度是一种行为准则。一个班级要有良好的班级文化,跟一套完整的制度是分不开。在班级集体中,我们把那些以规章制度、公约、纪律等为内容的,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形态称为班级制度文化。“自由、民主、科学”的班级制度文化建设,不仅能为学生提供评定品格行为的内在尺度,还会使每个学生时时都在一定的准则规范下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使之朝着符合班级群体利益,符合教育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

二、班级特色文化建设影响学生成长的特质

(一)持久性

班级特色文化建设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是持久的,并不只是短暂的。一种良好的班级特色文化建设在最初的阶段会直接给予学生以影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生活阅读的丰富,以及他们认知水平的提高,这种起初的影响会持久的影响学生,可能是几个学期、几年,甚至变为学生的终生兴趣与爱好,乃至发展成自己的毕生事业。这主要是因为文化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持久的,文化对一个人的影响会渗透于人的认知、情感与行为当中。当文化变成人生活的一部分时,变成人的认知、情感与行为中的素养时,这种特色文化自然会对人产生持久影响,这种持久性会以显性与隐性两种方式同时存在。

(二)渐进性

班级特色文化建设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是渐进的,并不只是即刻的。虽然班级特色文化建设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可能会产生即刻的效果,但班级特色文化建设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更是渐进的。这种渐进性主要表现为,班级特色文化建设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是需要时间积累的;也许开始班级特色文化建设对学生成长的影响不是很明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建设的班级特色文化会逐渐地影响学生,在学生身上的这种影响会逐渐地显现。因为文化对人的影响是缓慢的,这需要一个过程,需要经历时间与个人认知上的发展后,这种影响才能逐渐影响人的认知、情感与行为。

(三)启发性

班级特色文化建设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具有启发性。班级特色文化建设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具有启发性。主要是指,建设的一定班级特色文化可能会对某些学生的认知、情感或行为产生某种启发,开启他们的心智,带给他们一些点悟,进而可能会使某些学生生成深度爱好与认知,使对这些学生的影响进一步发展,变成他们的持久兴趣与特长。这是因为在学生最初幼小的心灵里,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尚未发展成熟,他们需要一定的合理、健康的文化思想引领,否则他们可能会误入歧途。建设一定的良好班级特色文化,是教师精心准备的,是符合学生发展身心需求的。当学生接触到这样的特色文化后,这些特色文化中的某些因素会影响学生,使某些学生对这些文化产生兴趣与引导,进而萌发为他们的欲望与动机,产生启发性。

三、班级特色文化建设影响学生成长的表征

(一)塑成学生“追求理想”的价值取向

学生具有个人和班级共同的理想信念是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的要求之一。中小学学生作为社会中的特定群体,其价值观念己经有所萌芽或可能初步形成,但还具有可变和不确定性因素。“在心理学中,一般认为体验是指人对情绪或情感状态的自我感受。”[2]优良的班级特色文化建设可以形成学生的体验,可以促使学生形成“追求理想”的价值取向,也可以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因此,一定合理的班级特色文化建设可以塑成学生个体和班级群体的“追求理想”的价值取向。

(二)建立“健康”班级人际关系

健康的班级人际关系,是学生个体和班集体健康成长的基础。只有在健康的班级人际关系中,学生个体才能和谐相处,健康成长,由此班集体也才能合作共同发展。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特色文化活动,能够培育健康向上、平等友爱、团结互助的班级文化氛围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康的班级人际关系,有利于发挥班级舆论功能的导向作用和班级文化的团结凝聚力。团结合作、互助友爱的健康人际关系,是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在需要和外在诉求。

(三)培养学生的个性化与特长化

一方面,班级特色文化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是有差异的。古人云:“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生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3]但学生的这些个性与差异是他们的财富,是他们发展的基点。“正是在分享别人的不同观点的基础上,自己的观点被相对化、重新审视并获得新的发展契机。”[4]另一方面,班级特色文化可以发展并生成学生的特长。“生成来源于历史的积聚和自身不断重复努力”,“生成就是习惯的不断形成与更新,这是一个秉承自持的重要过程”[5]当学生生活、学习于班级特色文化环境中,他们会与这些特色文化产生种种互动与碰撞,久而久之,这些特色文化中的某些因素会生成他们的特长。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

[2]彭耽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436-437.

[3]《国语·郑语》.

班级文化建设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会计专业;班级文化;建设

一、会计专业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的系统设计

“会计”是一项面向社会开放的经济服务活动,以培养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理念为目标的班级文化建设则不能仅仅放在“班级”这个空间当中,班级文化建设中可以模拟真实存在的“会计主体”――“企业”,以职业场景化的背景模拟企业的管理过程,帮助学生转换角色, 培养职业素养和能力。班主任老师的主要任务引导构建这样一个环境,在过程中起指导和掌控的作用,通过学生的自我组织和管理实现班级的管理,锻炼学生的能力。

1.引导转变角色

构建会计专业班级特色文化的第一步就是要引导学生实现自我角色的转变。学生要逐渐实现由“学生”到“员工”的身份转变,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勇于担当,敢于面对责任,要逐渐脱离对于家长的依赖,变得独立自主,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同时,班主任也应该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一个人都是集体管理的参与者和实践者,每一个人都对集体的兴衰荣辱负有责任,只有团结一致,才能保证集体的长盛不衰。

2.企业环境的情景创设

班级即是企业,教室即是公司或者厂房,考虑到中职毕业生就业去向一般为中小企业,结合会计知识内容的关键点,会计班级特色文化建设中可以将教室创设为一个小型加工制造企业,教室就是车间。结合“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可以将学生分小组设立,不同小组为不同“生产线”。如此,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可视化的企业环境,同时也可以让专业课程中一些遥远、难以理解的概念变得更贴近,更容易理解。

3.企业氛围的立体打造

为了全面创设企业的环境, 需要立体化打造出企业文化氛围。首先是“企业生产经营背景”的创设,“企业名称”、“企业精神、宗旨”的确立。在布置教室的时候,对“企业”的文化内容进行综合的布置和体现,同时对于专业知识中涉及到的一些场景或业务流程以图片、展板形式展示在教室四周。在企业氛围打造过程中, 可以与会计专业课程《沙盘模拟企业经营-ERP》结合起来,可以利用课余或者晚自习的时间定期进行具体的企业运作模拟。

企业氛围立体打造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进行制度的创建。结合班级组织管理,由各“生产线”全体员工组成“员工大会”;全体团员组成“员工支部委员会”。“员工支部委员会”推选“厂长”或者“总经理”经“员工大会”表决通过。由“厂长”或“总经理”牵头组织选拔成立“生产部、销售部、采购库管部、财务部”等具体负责班级学习、文化娱乐、清洁后勤、财务等各个方面的事务。同时由“员工支部委员会”推举成立“纪检部、宣传部”等部分负责相应事宜。此外,“员工大会”还必须讨论出“《员工守则》”,规范“员工”各方面行为操行。“企业制度的创建”实质上是“班级管理制度”的创建,在这个过程中与传统“班级管理制度”的主要区别在于以“实现学生自我管理”为主要目的,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和掌控主要通过相应的组织机构实现。

二、会计专业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与分析

根据上述“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系统设计”思路,笔者曾在担任重庆市立信职业教育中心2013级(2015届)会计专业特色班班主任时将具体内容付诸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根据实施过程的管理和对学生毕业后的调查反馈,具体分析如下:

1.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明显增强

在班级日常管理过程中,由于始终引导学生“自我管理”,同时在班级“综合模拟企业管理”的制约下,学生逐渐养成了思考独立,行动自觉的作风特点,行成了能相互体谅,互帮互助的班级氛围。根据过程记录,在整个特色班级管理过程的1年里,学生出勤情况极为良好,没有出现任何纠纷或者打架斗殴现象。同时,各类班级或者校级活动都由相“厂长”、“经理”牵头,由具体负责的“部门”实施,学生各司其职,效果良好。在该学年中,班级获得了校“运动会入场式优秀班级”、“动感操”评比一等奖、“艺术节优秀班级”等荣誉或者称号。

2.学生专业水平得到极大提升

班级环境“企业化”的情景创设和班级氛围的立体化打造,填补了学生专业背景知识的空白,辅助了会计理论课程和技能课程的学习。在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的系统设计下,2013级会计专业特色班的专业学习成绩非常突出。该班级有15人代表学校参加了2015年重庆市中等职业学生技能大赛会计专业的比赛,并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3.学生综合素质扎实,职业前景良好

根据专业教学标准,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坚持立德树人,面向中小企业和会计服务机构,培养从事出纳、会计核算及财经相关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因此,最终评价学生的主体是企业。通过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的系统设计,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了企业的管理要求和运作情况,逐步提高了各方面的综合素质,达到了企业的用人要求。学生在单位实习的过程中,得到了广大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在学生实习结束,绝大多数单位都选择了聘任学生为正式员工。根据2013级特色班学生的就业情况, 笔者特意向部分学生的实习就业单位情况做了调查回访。

根据笔者回访统计, 超过90%的企业对学生实习表现情况极为满意, 并且愿意在学生实习结束后聘任学生为正式员工。学生在短期的就业实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砹私细叩淖酆纤刂矢在校期间的班级氛围和管理方式息息相关。

【参考文献】

班级文化建设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墙板;美育;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黑板报、墙报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占据着重要的角色,是班级文明的窗口,体现一个班级的精神风貌,积极上进的学习、生活状态。班级黑板报、墙报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组织、动手、探索能力。在班级文化建设中,黑板报与墙报承担着向同学们传递正面的、积极的、健康的、丰富的知识。然而这个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角色常常流于形式,失去其存在的意义。原因有:(1)学校对班级黑板报或墙报的建设工作不够重视。学校往往是随机性的下达任务,缺乏相应评比标准、评价体系等。(2)班主任对黑板报、墙报在德育中的作用认识不到位。绝大多数班主任认为班级墙板对班级建设而言只起到美化作用,当把任务布置给学生自由干,后续工作则不闻不问。(3)内容缺乏,内涵低俗。在学生自由发挥时,常因为没明确的目标、要求,在黑板报或墙报工作中较多的参入个人因素。部分学生为应付了事,把整个课室后墙作为一面画布进行涂鸦;部分学生以自己的价值判断为取向,把一些低俗的笑话“搬”到黑板报或墙报中。

这些种种的原因致使墙板的功能丧失,同时失去了一个很好的教育载体。鉴于墙板在文明班级中的重要地位,本学期,笔者所在学校为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班级管理,同时结合市教育牵头开展的“养成良好日常行为习惯,争做客家古邑文明人”专题教育活动,举行了班级文化建设活动。活动方案明确了目标、班级文化建设的具体内容,评定标准、奖励办法等。活动的开展让学生积极参与并发挥自主能动性,同时班级的黑板报、墙报(即文化墙)是班级文化建设中的重中之重。笔者通过此次活动的开展以及多年班主任工作经验,深刻的认识到黑板报、墙报担任着重要的教育功能,其精简而言体现到“美·育”两字中。

一、墙报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功能

(一)美,这里指的是审美教育,或称美感教育。审美教育即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1、认识美、爱好美的教育。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墙报建设工作中,往往需要整体美好班级,这便把美丽的艺术带入班级,用艺术的形式把客观社会生活中的事物真实的再现。通过艺术的展现,让班级学生在美丽的学习环境中认识到更多更好的美的艺术,从而更爱好美。

2、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美育”教育通常是运用审美的方式实施教育,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力、审美创造力及审美情趣,以促进其学生人格的完善以及整体素质的提高。审美教育能广泛而深入地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想象、思想、意志和性格,能丰富学校的文化精神生活,激起学生的情绪体验,有助于培养高尚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黑板报、墙板的设置,需要对班级进行一次美化,从美化的过程中,让学生提高审美标准,强化学生审美意识的同时,能够开阔视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并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受到感悟和启迪。

(二)育,这里所指是德育教育。是墙报承载着德育教育的重要功能。

1、传递积极向上、正面能量的窗口。黑板报、墙板的德育教育可以从所载的内容向同学们传递积极的,正面的能量。通过里面的内容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过名言名句、成功人士的励志故事等让学生从成功人士背后得到源源不息的激励因子。

2、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指导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内容异彩纷呈,形式新颖独特的黑板报、墙壁可以营造的环境教育,浸渍着学生的心灵情操,影响着学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启发着学生用实际行动为理想奋斗。从笔者所带班级黑板报、宣传栏德育阵地,生动形象地展示着学生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团结、诚信、严肃、活泼的班风。

3、专业学习,思想交流的园地。墙报的展示往往有读书角或专业栏,在这些栏目里,学生可以遨游在专业知识海洋里。同时在中职学生中常常因为缺乏专业的职业道德被用人单位弃之,这样便强烈的需要在墙报中从学生传递专业的职业道德,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墙板的建议经常会引起同学们的强烈讨论,这一过程便让学生进行了一次有一次的思想的交汇。

二、墙报建设的可行性方案

墙报“美·育”功能的实施需要结合学生个体展开,有学生的参与方能把正确地思想深入同学们心中,进而引导同学们的行为规范,矫正同学们错误的价值观。如何将这些内容根植同学们的心中,笔者根据所带的中职班级墙板开展工作中领悟到,重在要让全体同学都积极的参与。即使黑板报、墙板的内容再精彩,再深刻积极,缺少了同学们对自己的行为的思考、对照、改变,那么这一切将是徒劳。

在班主任的引导下,让学生自主完成此项工作。通过近期笔者所在班级实践得出,下面的实施方案具有较高的操作性、可行性和较好的效果。

(一)、把全班同学分为若干组,一般5-8人为一组,可根据班级人数增减小组人数。最好每个小组在一个学期的轮换中有1-2次完成板报、墙报工作。各小组选定本组负责人,同时各小组合理分配各种人才。,制订墙板建设的学期计划,具体落实到每一组。可以实行一月一大报、两周周一小报的形式,配合学校相应的德育主题展开,也可以把社会时候融入进来。

(二)、每2周为一期,由一小组出一期板报或墙报。可根据班级学习任务的轻重程度调整适当的时期间隔。主题、内容小组自定。但需要同学们通过自己的视觉发现、思考班级、生活、社会上不规范的行为,通过学生自己的语言,去批评发生在班内的不文明言行,曝光违反纪律、不讲道德的现象,并倡导良好的行为规范。

(三)、制定规范的、合理的、可操作的评价标准。对于每个小组完成的工作,在一个学期结束后,对整个学期各小组的成功进行小组自评、小组间互评、教师评价。评比项目可以多样,可创设设最佳书法奖、最佳创意奖、最佳美文奖、最佳组织奖等,评价标准应包括美观程度、内容丰富程度、内容积极性等方面进行。

班级里优美、富有教育性的班级文化,不仅能陶冶师生的情操,沟通师生的心灵,更能激发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形成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行,塑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与精神风貌,并在学生积极健康的成长上,起着"润物细无声"的积极作用。班主任在德育教育工作中应该高度重视黑板报、墙报的工作,让它们成为班主任德育教育的重要方式。

参考文献:

[1]胡学荣.黑板报:不可忽视的教育资源.《教育广角》.2011年第22期

[2]许砚国.“小小板报,大舞台” --浅谈学生的德育教育.

班级文化建设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班级文化建设 辅导员 角色

班级文化建设是班级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班级文化建设对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辅导员,一定要重视班级文化建设。政治辅导员是班级文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对班级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然班级文化的核心还是班级成员本身,没有班级成员的探索与实践,班级文化不可能得到长久持续的发展。

一、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新内涵

班级是学校的基层单位,班级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班级文化是指班级成员在辅导员或班主任的引导下,朝着班级目标迈进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班级内部形成的具有独特的价值观念、共同理念、作风和行为准则的总和。它是一种文化传统,一种行为方式,它自觉不自觉地通过一定形式融合到班级成员的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等各个方面,形成一种自觉地行为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行为。高雅、生动、形象的班级物质文化,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力和感染力;制度文化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保障;良好的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灵魂。

班级文化的积累和积淀,对良好班风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有利于提高同学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优良学风及班风的建设。它往往能透视出一个班级的凝聚力,反映出一个班级的精神风貌。可以说,班级文化是一门隐性课程,它将有利于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应通过各种有效的形式来表现班级文化内容,丰富班级文化的内涵。在日常工作中,辅导员应有意识地加强班级文化的积累和建设。

二、辅导员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角色定位

高校辅导员是学生班集体的组织和管理者,是高校进行思政工作的有力助手,也是教师、父母、社会等各种管理因素的调节者。大学生都有自身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都能自我管理,过分地强调学生的自主作用而忽视了辅导员的核心地位,班级文化建设和发展只能是一句空话。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如何使班级文化建设有条不紊的展开,如何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是高校管理者应当深入探讨的重要问题。

辅导员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那么辅导员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究竟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呢?

首先,辅导员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引领者。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辅导员要把自己的个性特色、品位修养融入其中,而把学生摆在主置。学生是班级文化的受教育者,同时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体。辅导员要充分认识到自己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引导者,其主要作用是引进社会主流文化,而不是代替学生包揽一切。让学生成为班级文化的主体,教师要积极培养文化建设的领头雁,使班级干部成为班级文化的核心力量。

其次,辅导员是班级文化的设计师。就班级而言,辅导员无疑是一个班级文化的设计师,他设计着适合自己班级的组织机构、文化氛围、班级理念,对班级特色文化建设起着关键作用。辅导员要根据学校和院系的要求,结合本班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班级文化建设计划。要确立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要制定好每次文化活动的具体方案。辅导员要根据本班人员的特点,做到知人善任,把任务分配到人,责任落实到人,使工作样样有人管,件件有人做。

辅导员不但是班级文化的设计师, 而且辅导员师表形象也是班级文化的重要内涵。辅导员在操作班级文化建设时,尤其要注意自身形象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换句话说, 辅导员师表形象是班级文化的重要资源。一种强势的班级文化的建立往往是在辅导员的言传身教下逐渐形成的[1](P9)。班级文化建设必须要考虑到学生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班级文化建设只有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 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再次,辅导员是班级文化建设的积极倡导者。任何班级都有形成积极班级精神的可能,任何学生都有通过教育获得积极发展的需要。辅导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教育活动,充实学生的学习生活,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但是无论是近期目标,还是中期或远期目标,要真正成为班级全体学生的共同目标,不是由辅导员规定的,而是辅导员充分尊重学生,与班级学生共同“协商”的结果。

班级文化是影响学生的直接因素,辅导员是引领班级文化、与学生共同营造班级文化的第一责任人[2]。辅导员在营造学生发展环境中的主要责任有示范、保护、整合、协调等四个方面。辅导员人格引领与营造班级文化适宜的发展环境。

三、辅导员在班级文化建设中作用的发挥

辅导员在整个班级文化建设中,担任着组织者、管理者和指导者、服务者的多重角色。他们的工作方法将直接影响着班级的精神面貌、发展方向和班级的整体发展。

首先,辅导员要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辅导员要全力鼓励同学为班级争取荣誉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集体是教育的工具”。班级的向心力的形成就是一股强大的无形力量,会对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发展起着巨大的潜移默化的教育、激励和制约作用。班级凝聚力的培养。班级凝聚力是在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班级文化建设是系统工程,在现代教育中,到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作为辅导员,须在班级文化建设上进行大胆的探索,不断创新,以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辅导员是一个班集体的领头雁,他的个性、能力、知识层面、工作作风、教学热情无不影响班级文化的建设质量,因而要创建有特色的班级文化,辅导员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素质。一个具备多方面素质的辅导员,建立起班级文化既会得心应手,又会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充满朝气的班级文化氛围,能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心态得到改善,情操得到陶冶,视野得到拓宽,品位得到提升。因此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已成为辅导员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和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

其次,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是辅导员作用发挥的重要保障。一个良好班集体的形成必定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班级。由于任何班级的管理,只有把制度和要求内化为学生的需要,才能激发学生自觉的行为和创新意识。要以班干部为核心,组织开展班级各项工作,实施组织协调,达到相互合作,相互负责,并使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职责和任务,做到人人都能按班级要求自行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为实现班级目标而努力。在班干部的选拔和培养上,要提倡“贤能德”兼备,班干部要公开进 行民主选举,把那些平时非常关心集体、团结同学、积极热情、办事认真、愿意为同学服务的学生选拔到班干部的岗位上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责任心和奉献精神,使她们成为班级管理中的带头人。[3]班级管理组织的核心是班委会和团支部。班干部的配备,直接关系到班级文化建设工作的成败。只有从班干部自身出发,才能实现真正自我管理。班干部平时要承担一些日常事务的管理工作,有权独立处理相关事务。辅导员要激励和指导学生自主性的发挥,化解工作中的矛盾。通过自我管理,加强了班干部队伍的建设,培养了学生组织管理能力,也提高了全体学生的自觉性和自制力。

第三,制定班级的奋斗目标是班集体发展的源动力。作为辅导员,根据实际情况必须不断为班集体制定某一阶段的具体的奋斗目标,统一学生的认识,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自信心。制定奋斗目标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实际效果,每一阶段的奋斗目标不仅要具体、明确,而且能够切合实际。班集体的共同奋斗目标,是班集体的思想和前进的方向,班集体如果没有共同追求的奋斗目标,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班委提出全班各项具体目标,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奋斗目标但这样的任务和目标不但具体,明确,而且是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保持了同学的积极性。每方面的奋斗目标,都是通过班干部的倡议和班集体讨论后的决议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同学们对这些形式感到亲切,有号召力,愿意接受并在集体力量的作用下发挥自己的能力,而为之奋斗。当有明确的班级目标时,班级成员知道为什么工作、学习,而且自愿去学,这样就自然凝聚在一起。

第四,以班级文化建设为抓手,塑造班级精神,构建“严、细、实、活”的班级文化建设模式。班级文化建设是文化立校方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班级文化建设首先要营造班风。班风就是班级的良好风气。一个班集体的班风既有丰富的内涵,又有明显的外在表现。从内涵角度来说,班风应体现班级奋发向上的班级精神和班级奋斗目标的主要内容。但班风不是辅导员随意确定的,班风确定的过程,应该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过程。良好的班风和班级精神有利于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有利于班级目标的实现。

第五,辅导员还要加强班级文化阵地的建设。建好班级文化阵地,树立良好的班级舆论。班级文化阵地包括班级的墙报、黑板报、班级自办刊物等。辅导员要加强这些阵地的建设,可以利用墙报、黑板报培植典型、实施“标志性工程”[4](P98),要让班级自办刊物成为学生抒怀积极向上情感的阵地,而不能使其成为发泄低落情调的场所。通过阵地建设,使宏扬正气、抑制不良风气的班级舆论逐步形成,从而为班级文化的创立与发展创造条件。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辅导员要给自己一个合适的定位。辅导员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长抓不懈才能使班级文化抓出成效,为校园文化建设奠定好的基础,为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杨军.浅谈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八对关系[J].班主任,2006(10).

[2]方东林.班级文化建设[J].班主任,2007(3).

[3]路瑜宣.辅导员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J].甘肃管理,2001(3).

[4]吴云助. 高校班级文化建设刍议[J]. 交通高教研究,2003(6).

作者简介

班级文化建设论文范文第14篇

一、班级文化建设从改变自己开始

“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有什么样的学生”。虽然说得未必全面,也未必完全正确,但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班主任人格、修养、学识对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影响力。记得刚教书时,办公室的前辈给我打过一个比喻,说老师和学生相处就像放电视剧,每天一集,镜头不多,你要演,要让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都漂亮。当时听着只觉得有趣,现在想来确实是这么回事,培养教师的学校叫“师范”院校,“师范”一词早在中国奴隶社会时期就有了,指“堪为人师而模范之”,古今无异。作为组织者、教育者、指导者的班主任,对全班学生健康和谐的发展负直接责任,是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所以班级文化建设应从改变自己开始。

一次,我们班包干区出现了死老鼠,学生吓得向我求援。若在平时,我看到也要吓得乱叫了,但当时我记起班主任的身份,套了个垃圾袋就钻进灌木树下,捡起老鼠,嘴里安慰着学生:“没事,捡了就没了。”为人师表,这个表率既是要求,更是力量。

说话、做事起到模范作用,这只是“师范”的浅层次要求,“学高为人师,身正为人范”,班主任的精神品格在学生身上所起的作用看不见却更深远。“纯洁之学生,唯纯洁之教师可以训练”,朱自清先生这句话也许是说过了头,但“为师”、“为范”确实需要教师修炼自我,因为精神品格不能演,也演不了。

班主任如能做到“师范”和“慢教育”,那么我相信学生肯定能感受到你是班级文化的积极建设者。班主任用自身行动、情感推动、促进、充实班级精神,是营造良好班级文化氛围的重要一环。

二、班级文化建设从布置教室开始

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交际的主要场所,是老师授业、育人的阵地,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地方。在班级文化布置中,让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的小主人,为班级环境的美化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布置中,我们努力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都微笑、都育人,催人进步,让整个教室洋溢着文化的气息,教室的墙壁散发出孩子们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气息,创造出极具人性化的教室环境。例如:我们约定――比干劲,比认真,比落实,比毅力;做最好的自己,让优秀成为习惯。目标树――制定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实现一个就贴一面红旗,每个月总结,实现最多的给予奖励,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促进良好班风的养成。班主任寄语――没有等出来的辉煌,只有走出来的美丽。书香角――鼓励学生捐献自己家里的书籍,不断充实班级图书角,扩大学生的阅读面。

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们还开展了一系列读书竞赛活动:如交流读书心得、课外知识大擂台、评比“读书之星”等,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让学生的阅读充满生机、充满情趣。这一切使学生心灵得到净化,情操得到陶冶,品位得到提升。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

三、班级文化建设从开展课外活动开始

为使班级有自己的精神,需要通过活动来培养。每星期都开展主题班会,给学生吐槽的机会,让学生发挥群策力量解决生活中的困惑,如“成长中的烦恼”、“我有我风采”、“学会说不”、“同学间正常交往”等,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从而发展学生的个性及特长。同时开展“包饺子”、“敬老院献爱心”等活动,在组织这些活动时,我不再做“班妈妈”或“保姆”,而是放心大胆地让学生去做、去尝试,解放学生的双手,解放学生的大脑,帮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生存。活动中有意识地发现学生的长项,抓住每一个教育良机,适时表扬、鼓励、体贴后进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自尊心、自强心,建立学生综合评估档案,使学生感受到平等、民主的气氛。

四、班级文化建设从指导学习开始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某同学学习极其用功,在学校学,回家也学,不时还熬熬夜,题做得数不胜数,但成绩总提高不去。其实面对这样的情况,谁都是着急的,有付出就有回报,而且,付出的多就应该回报的多,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所以学生变得深沉、焦躁不安、不爱活动,归根到底是因为学习成绩不见提高,所以班级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是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班级文化建设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班级学生干部 寝室文化建设 作用

一、寝室文化建设的含义

高校寝室文化是一种以寝室成员为主体,以大学生寝室为空间,以寝室成员的课余生活为主要内容,以校园文化为主要特征的相对稳定的群体文化。它是在校园这个相对宏观的大环境中,在寝室成员共同生活和学习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文化现象,包括以寝室为单位进行的一切文化活动和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文化氛围,主要包括寝室内的整体布局、规章制度、卫生状况、审美情趣、道德标准、人际关系、学识智能、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等[1]。

寝室文化建设是指在寝室内的成员的自身努力和外部力量(主要指学校)的促进作用下,共同建设好所在寝室的寝室文化。加强寝室建设,营造良好、和谐的寝室氛围,有利于保障学生的全面发展,建设和谐校园。

二、班级学生干部在校园寝室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班级学生干部在校园寝室文化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班干部可很好地配合班级、学校的工作,并及时反映寝室同学的状况。以班干部的影响为突破点,建立合理、民主的制度,从而带动整个寝室的室风建设,是建设寝室、班级乃至学校的重要途径。班级学生干部在校园寝室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主要包括引领作用、骨干作用和桥梁作用等。不可否认,班干部在执行职责的时候,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一)班干部是寝室文化建设的领头羊

班干部积极主动,凭着较强的责任心、高素质和大胆的工作,能够带动其他寝室成员,共同建设良好的寝室文化氛围。但是,仍然有部分高校班干部不注重自身素质的培养。比如,有的班干部学习能力及生活习惯较差,这将大大降低自身威信,不能服众,不利于发挥班干部的带头作用。部分班干部对学习不够重视,视大学为游乐的天堂,而寝室,就成为喝酒、、玩电脑等游乐活动的阵地。有些班干部不重视寝室卫生环境,导致物品摆放凌乱,生活垃圾布满地面,寝室空气污浊。

(二)班干部是寝室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

班干部应发挥骨干作用,团结并协同寝室成员共同进步。寝室不只是一个简单的人数堆砌,而应该以一个集体的方式存在。在这个集体中,班干部在整理内务、学习等活动中,都应以集体利益为核心,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和中坚力量作用,将寝室拧成一根绳。同时,不仅仅是班干,包括寝室任何一个成员都应该加强自身素质建设,以“慎独”来要求自己。

(三)班干部是老师和寝室成员的“连心桥”

高校针对学生寝室管理的各种政令的下达,学生民意的上传,大都要通过班干部。班干部工作得当,学校工作就能顺利开展。如果在班干部的这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学校和学生之间就无法进行良好的沟通。所以班干部的桥梁工作无疑是非常重要的。而对班干部工作的调研显示,近56%都只是片面的传达文件的指示而没有与寝室同学们进行恰当的交谈沟通,同学的相关情况和意见也没有得到重视并反应,造成关系紧张,学校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三、如何发挥班级学生干部在校园寝室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一)建立民主、平等的寝室管理机制

作为一个集体,必须有一个共同遵循的准则。要用一定的规章制度去规范寝室成员的行为,并且做到民主、平等,才能凝聚成一种合力,形成良好的寝室风貌。

在制定寝室规章制度时,要注重实际情况,并有所创新。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等开展的报告显示:当代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平民意识和务实精神;个人目标比较急功近利;人文素质较为缺乏;心理健康问题不少[3]。所以,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寝室建设必须紧扣时代脉搏,紧紧把握同学们的思想状况、价值取向和心理需求等特征,进行寝室相关规章制度的制定创新。通过创新的制度,使寝室环境更加民主、宽松;通过创新制度,使寝室工作更加贴近学生实际;通过创新寝室工作的管理流程,实现班干部工作的管理信息化。

准确公平又不失人性化的寝室规章制度,使寝室管理有章可循,寝室日常生活充满人情味且有条不紊地进行。同时,可减少寝室成员之间的摩擦,形成民主、公平的寝室氛围,有利于和谐寝室的构建。如寝室班干部做好卫生值日安排,规定值日任务,集体就不会出现整理内务时的偷懒、不公平现象;寝室内部统一作息时间,成员之间能够避免相互打扰,促进寝室和谐。

(二)建立合理的班干部选拔、考核、激励机制,落实责任,明确到人

建立合理的班干部选拔、培训、激励机制,以规范化的管理机制,促使班干部以更严格的要求对待自我。“正人先正己”,现代教育理论表明,品学兼优、责任心强、细致胆大的班干部更能发挥寝室建设的带头作用,增强寝室凝聚力[2]。因此,合理的班干部管理机制,应着力引导班干部争取优异的学习成绩,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树立榜样作用;同时加大力度培养较强的责任心,一丝不苟地保证工作顺利地完成。安排工作的时候,明确每名班干部的任务和职责,使班干部对自己的工作做到心中有数。这样,班干部才能在寝室建设中起到带头作用,以服众心。

学校在开展工作时,选拔一批品学兼优、责任心强,愿意为同学服务的学生担任班干部。然后根据他们各自的性格和擅长安排相应职位,落实责任,明确到人。一般而言,在大学里的班干部任用期为一年,通过合理的考核与激励机制,对负责任、表现好的班干部给予鼓励和奖励,并以此为典型在学生中进行宣传;对个人能力较差、没有责任心、学生基础较差的班干部,应及时与其进行谈话,促进其改正、向优秀的班级干部看齐。

(四)确保适宜的寝室班干部数量。

适宜的寝室的班干部数量,对于发挥班干部在寝室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如果人数过少,在传达和执行学校相关政策规定时显得力量不足;人数过多,班干部的分工过于细致,会造成工作程序繁琐冗杂,同时,如果班干部过于泛化,就不能得到学校的充分重视。经分析,寝室班干部的数量以占总人数的1/3为宜。一方面,有利于班干部在寝室、班级以及学校活动中起到积极有效的带头作用。其他寝室成员因为从众等原因而被带动起来,有利于工作的开展,政策的贯彻执行。另一方面,各个班干部侧重的学生工作有所不同,比如有的主管生活,有的主管学习,有的又主管内务,一定数量的班干部可为同学们提供全面的可靠的信息,加强相互交流,引导寝室同学的奋斗目标,协同进步。

总之,通过建立民主、平等的寝室管理机制,建立合理的班干部培训、考核、激励制度和确保适宜的寝室班干部数量,以期克服当今班干部工作的不足之处,从而发挥高校班级学生干部在校园寝室文化建设中的各种积极作用,建设良好的寝室文化氛围,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达到促进当代大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崔宁宁.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初探[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02)

[2]芮明杰.管理学――现代的观点[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