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网络金融论文范文

网络金融论文范文

网络金融论文

网络金融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网络金融;特征一、网络金融概述

一)网络金融内涵所谓网络金融,又称电子金融(e-finance),从狭义上讲是指在国际互联网(Internet)上开展论文的金融业务,包括网络银行、网络证券、网络保险等金融服务及相关内容;从广义上讲,网络金融就是以网络技术为支撑,在全球范围内的所有金融活动的总称,它不仅包括狭义的内容,还包括网络金融安全、网络金融监管等诸多方面。它不同于传统的以物理形态存在的金融活动,是存在于电子空间中的金融活动,其存在形态是虚拟化的、运行方式是网络化的。它是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产物,是适应电子商务(e-commerce)发展需要而产生的网络时代的金融运行模式。

二)网络金融的特征1、业务创新。网络金融以客户为中心的性质决定了它的创新性特征。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扩大市场份额和增强竞争实力,网络金融必须进行业务创新。2、管理创新。管理创新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金融机构放弃过去那种以单个机构的实力去拓展业务的战略管理思想,充分重视与其他金融机构、信息技术服务商、资讯服务提供商、电子商务网站等的业务合作,达到在市场竞争中实现双赢的局面。另一方面,网络金融机构的内部管理也趋于网络化,传统商业模式下的垂直官僚式管理模式将被一种网络化的扁平的组织结构所取代。3、市场创新。由于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金融市场本身也开始出现创新。一方面,为了满足客户全球交易的需求和网络世界的竞争新格局,金融市场开始走向国际联合。另一方面,迫于竞争压力一些证券交易所都在制定向上市公司转变的战略。4、监管创新。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网络金融监管呈现自由化和国际合作两方面的特点:一方面过去分业经营和防止垄断传统金融监管政策被市场开放、业务融合和机构集团化的新模式所取代。另一方面,随着在网络上进行的跨国界金融交易量越发巨大,一国的金融监管部门已经不能完全控制本国的金融市场活动了。

二、网络金融的风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网络金融的兴起使得金融业变得更加脆弱,网络金融所带来的风险大致可分为两类:基于网络信息技术导致的技术风险和基于网络金融业务特征导致的经济风险。首先,从技术风险来看,网络金融的发展使得金融业的安全程度越来越受制于信息技术和相应的安全技术的发展状况。第一,信息技术的发展如果难以适应金融业网络化需求的迅速膨胀,网络金融的运行无法达到预想的高效率,发生运转困难、数据丢失甚至非法获取等,就会给金融业带来安全隐患。第二,技术解决方案的选择在客观上造成了技术选择失误风险,该风险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所选择的技术系统与客户终端软件不兼容,这将会降低信息传输效率;二是所选择的技术方案很快被技术革新所淘汰,技术落后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其次,从经济风险来说,网络金融在两个层面加剧了金融业的潜在风险:其一,网络金融的出现推动了混业经营、金融创新和全球金融一体化的发展,在金融运行效率提高,金融行业融合程度加强的同时,实际上也加大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其二,由于网络金融具有高效性、一体化的特点,因而一旦出现危机,即使只是极小的问题都很容易通过网络迅速在整个金融体系中引发连锁反应,并迅速扩散。

三、网络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务规模有限,收入水平不高,基本上处于亏损状况。第二,网上金融业务具有明显的初级特征。我国的网络金融产品和服务大多是将传统业务简单地“搬”上网,更多地把网络看成是一种销售方式或渠道,忽视了网络金融产品及服务的创新潜力。在主观方面,主要存在两点问题:第一,未能进行有效的统一规划。我国网络金融的发展因缺乏宏观统筹,各融机构在发展模式选择、电子设备投入、网络建设诸方面不仅各行其道,甚至还相互保密、相互设防,造成信息、技术、资金的浪费和内部结构的畸形,不仅不利于形成网络金融的发展,还有可能埋下金融业不稳定的因素。第二,立法滞后。一方面与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网络金融立法滞后。我国此类法律极为有限,只有《网上证券委托暂行管理办法》、《证券公司网上委托业务核准程序》等几部法规,并且涉及的仅是网上证券业务的一小部分。另一方面与传统金融业务健全的法律体系相比,网络金融立法同样滞后。面对网络金融的发展和电子货币时代的到来,需要进一步研究对现行金融立法框架进行修改和完善,适当调整金融业现有的监管和调控方式,以发挥其规范和保障作用,促进网络金融积极稳妥地发展。

四、建议应采取的对策针对上述风险和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对策。(1)确立传统金融与网络金融并行发展的战略。(2)建立专门的指导和管理机构。(3)加快网络金融立法。(4)造就复合型金融人才。(5)改革分业管理体制。(6)加快电子商务和网络银行的立法进程。(7)银监会应提高对网络银行的监管水平。(8)大力发展先进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技术,建立网络安全防护体系。(9)建立大型共享型网络银行数据库。(10)建立网络金融统一的技术标准。

【参考文献】

网络金融论文范文第2篇

现状对大学生们来说,网络到底意味着什么?大家可能会脱口而出:游戏、聊天、看电影等等。网络的普及和便利性能快速、有效地实现每个人对娱乐的不同需求。当然除了娱乐,人们还可利用网络进行办公、联络和学习。网络中丰富的学习资源包括多媒体素材、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电子期刊、教育教学网站、专业论坛等等,这些相对于传统的印刷品来说覆盖面更宽、视觉冲击力更强。大学生们完全可以根据喜好自由选择个人感兴趣的领域来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但实际情况是青年学生们对网络学习资源的使用频率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高。导致这个现状的原因有二:一是“不想”。网络中丰富的娱乐工具分散了学生们的注意力,轻松有趣的娱乐氛围使他们不愿意“浪费”时间在学习上;二是“不会”。有些大学生的潜意识里还是很渴望了解各方面的资源和知识的,但其对网络信息的获取和使用方法还不了解和熟悉,导致他们使用网络进行学习的频率不高。第一种情况是主观上的,第二种情况是客观上的。第二种情况比较容易解决,只需要教会学生一种方法,一种如何利用网络进行搜索和使用资源的方法,这些在《计算机引论》等相关课程里都有介绍;第一种情况就相对复杂,需要社会、家庭、高校等各个主体的氛围营造和途径引导,也需要学生自己的配合。下面以金融专业为例,选取若干门专业主干课程为载体来探讨教师如何更新教育教学方法来实现途径引导。

二、教师应结合各课程的特征进行有效引导

1《货币银行学》课程

《货币银行学》是教育部确定的21世纪高等学校经济学、管理学各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金融学最重要的统帅性专业基础理论课之一。在讲授这门课程中的《货币与货币制度》一章时,我们可使用网络播放《世界货币集锦》的视频短片给学生们观看,让学生们更直观地了解世界各国的货币(包括面额、图案、颜色等);同时可登陆到“中国人民银行”官方网站浏览图文说明以及播放《第五套人民币的防伪指南》的短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使用该方法时,学生们饶有兴趣的拿出第五套人民币,对照视频里的防伪方法仔细进行辨认,还时不时地相互交流防伪的细节。从中既了解了人民币这种货币本身,同时也教会了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辨别货币真伪的方法。在讲到《金融机构》相关章节时,可布置类似于“查阅任意一家商业银行的发展历程,并了解其资产、负债、中间及表外业务发展现状,根据自己的理解对该银行今后发展的方向提出几点建议”这样的课后思考题。学生们要去完成这样的思考就必须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在查阅的过程中:也许有些学生就会发现和比较不同银行在开展同类业务时的不同情况;也许有些学生会锁定一家银行,深入了解和分析其业务开展的现状及原因,存在的制约和今后发展的方向等。这样的安排都是为了能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更宽、更深的方向发散。

2《国际金融学》课程

《国际金融学》课程具有很强的时代性,是金融专业的主干课程。其教学不能完全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必须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及内容。如在讲授《外汇与汇率》、《国际收支》、《国际储备》等相关章节时,在介绍了部分理论知识以后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多媒体教室或实验室登录“中国外汇管理局”官方网站,浏览和下载其中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国历年外汇储备统计表”、“中国外债数据”、“中国国际投资头寸表”等统计图表。这些图表一般都是当年最新的统计数据,比教材中的历年金融统计数据更具说服力。教师可引导学生比较教材中的历年数据和网络中的最新数据间的联系和区别,结合当前中国、国际经济形势和政策来讨论其变化的原因,并预测今后变动的方向。可以以分小组讨论的形式,也可以以撰写课程小论文的形式。这种教学方法的改革能增强学生们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提升他们总结、分析、表达等各方面的水平,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3《证券投资学》课程

《证券投资学》也是金融专业的主干课程,该门课程研究证券投资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型的学科。该门课程中的《证券投资实务》部分实践性更强,在进行这一部分教学时必须充分利用实验室中的证券教学软件。完成多媒体教学、证券行情实时同步解析、模拟操盘、讨论、答疑等实践教学环节都离不开网络。

4《会计学原理》课程

会计工作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学原理》课程也是金融学、工商管理、物流管理、市场营销等财经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课程主要介绍会计要素和科目、会计凭证的编制、会计报表的编制及会计账务的处理等内容。在涉及到《记账凭证编制》、《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内容时教师们可引导学生采用手工记账和借助专业财务会计软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演练。在学校软硬件设备允许的前提下,还可由专业指导老师进行专业讲解,学生参与会计模拟实训,进行仿真实验,对学生熟悉和掌握具体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程序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三、总结

网络金融论文范文第3篇

企业网上银行功能也无比丰厚,还有质押贷款业务等等。如果是你自己的存单,你可以不需要审批,就能够由网银自动办理质押以及贷款手续。

网络银行近年,主要是以工商银行以及招商银行动首的,获得了无比大的成就,在国际上取得了良多大的奖项。其中最大的成就就是实现了数据大集中,构成了南北数据中心,完成灾备建设。此外,网络银行平台上,业务全能化。产品开发能力加强,品种愈来愈丰厚。银行总行打破了之前的科技人员配备法子,直接将科技人员下放到业务部门,人事属于业务部门。但其科技业务水祥和能力的评价,科技部门有侧重要话语权。这类改革使业务系统的保护能力、业务部门提出需求的能力迅速上升,晋升了银行技术实力,在第1线培育了金融以及计算机复合型人材。

网络证券的巨大进步是在阅历二00五年、二00六年证券业务量飙升的考验以后树立起来的。当时出了不少事情,如交易系统崩溃,客户证券公司等。这致使证券公司不能不花鼎力气进行证券交易系统的进级与改造,交易技术因此有了很大的提高,胜利实现了网络证券的逾越。现在的主要问题是,银行以及证券接口标准不统1,影响了设计与保护工作量。如果有N家银行、M家证券公司,如果没有统1标准,至多需要NM种接口。然而,如果银行以及证券公司的接口统1的话,只需要1种模式。交易本钱患上到极大的节俭,这里面就存在轨制立异的经济价值。然而,这类轨制立异如果不是由证监会来推进的话,是很难完成的。这就需要规划手腕,需要行政权利,来完成市场难以完成的任务。

网络证券获得了最大的成就也是全国大集中,实现C/S业务模式。客户从网站下载客户端,在本安装后,就能够查看行情,也能够网上交易。在C/S模式而不是B/S模式下进行网上证券交易是证券行业的特色。证券公司后台、前台实现了1体化,管理信息以及前台实现集成,工作流、CRM、ERP功能都早就已经经实现了。网上证券交易也比较不乱,基本不出过失。

网络保险是中国金融电子商务做患上最后进的1个。首先区域大集中已经经实现了,然而离全国大集中还有1段的距离。保监会正在推进这项工作,人保、人寿都在做这项工作。保监会首先请求保险公司实现财务方面的大集中,以节制财务风险。保险公司已经经呈现省级领导人物携巨款逃出国外的事例,原先存在的财务体制风险巨大。在没有实现全国财务大集中以前,分公司到底有多少保费收入、都存在哪儿了,这些首要信息总部都不知道。结果,巨额资金成为了1把手的小金库,风险巨大。所以,这类财务轨制必需扭转,借助于银行全国数据大集中改善了总部节制基层能力的经验,保险公司财务全国大集中就势在必行。

第2,保险电子商务过于简单,网络上投保的主要是意外险。意外险不需要体检,也不需要像团险那样讨价还价,简单易行。国外还有车险,然而国内网上做不了。国内车销售主要通过是电话保险营销来实现,保险公司有大量的合同工,兼职或者者专职,年青或者者年迈,工资很低,1般只有1千多,高的不超过3千。这些车队员依据客户在电话里留下的信息上门服务,签合同。车险合同必需面签,网签无效。

第3,医疗、寿险、团险、财险、年金大多不是通过保险电子商务来完成的。

第4,保监会愈来愈注重保险电子商务。保险电子商务可以改良保险公司的管理能力,晋升竞争力,保险公司内部核保、理赔、档案影印化。 2、我国网络金融的不足

我国网络金融获得了良多成就是有目共睹的。然而也确切存在良多不足。解决这些问题可能遭到良多轨制方面的制约。

网络银行方面的不足:

第1,技术方面的制约。如银行的核心业务遭到零售业务量的冲击,网上基金业务曾经经致使银行核心系统的瘫痪,后果很严重。

第2,咱们的主要成绩局限在产品级别的,对于于技术以及标准咱们做患上不多。软件设计随需应变的能力离现实的需求仍是有很大的差距。

第3,咱们的人材流失影响核心能力的培育。对于中国来讲是轨制的问题,短时间内很难解决。由于金融机构有个设法,他觉患上人材不是很注重,来不来都没瓜葛。这类理念致使了高水平人材的流失,终究影响的是核心能力。大型金融机构的能力是有的,然而能力降落了。

网络证券遭到金融轨制的制约。我国证券业在金融行业中是最后进的,企业债券、2板市场、基金的国外交易等等,都需要改革。中国的基金软件交易自动化、智能化交易方面正在做出有利的探索,但较成熟的国外技术还略逊1筹。此外,网络证券还遭到资本范围的限制,立异活气也不如银行。电子钱包因为公交卡等非银行机构的参与,正在释放巨大的潜能。

网络保险的不足。首先没有实现全国大集中。然而,

最不足之处是中国的保险精算需要的数据发掘的基础前提不具备,新产品设计能力不强,行业产品立异同质化,模仿风行。 3、网络金融的未来发展方向

银行未来的核心业务系统正在谋划。同时,1些新的技术,包含通讯能力、生物特征辨认技术、存贮技术、金融工程、商务智能、SOA架构技术、银行标准制订与执行能力等,将极大地提高网络金融系统的机能。

银行新产品随开发能力的目标是随需应变。此外,跟着contact center等最新技术的发展,将来咱们的网上银行使客户不需要到银行网点就能够办业务,包含开户。

网络证券吸收国外经验,发展证券交易智能化、自动化技术,统1银证通标准。

网络保险未来的发展方向。跟银行要联网,保险公司要实现参加保险的全国大集中,保险公司数据发掘能力要提高等等。

网络金融的发展有1些共同的特征,如标准化、国际化等。网络金融现在愈来愈成为核心金融的组成部份,很首要。

网络金融的发展遭到了良多因素的影响,尤其是监管。国家立异体系这块,目前咱们国家的立异体系还不是很完美。

还有企业立异文化对于立异是有很大增进作用的。我有个同窗在台资公司工作。他们说企业文化对于创造力的影响是很大的。他们的公司原本是很小的公司,然而企业文化是激励立异的。企业家的立异故事以及精神鼓励了每一1位技术人员,后来他们创造了1个奇迹。在密码技术方面,到达了1个突破,国际水平重大战略性突破。公司发展也就实现了质的突破。

还有其他因素,如信誉、安全等等,都很首要。

4、政策建议

网络金融论文范文第4篇

网络金融是指在因特网上实现的金融流动,它不同于传统的依赖于物资形态存在的金融流动,是存在于虚拟空间的金融流动,其存在形态是虚拟化的、运行方式是网络化。它是信息技术,尤其是因特网技术与金融理论、金融管理以及金融实务相结合的产物,是适应网络经济以及电子商务发展需要而发生的网络时期的金融运行模式。网络金融的内容不但包含网络银行、网络证券、网络保险、网络支付与结算等网络金融实务,还包含网络金融理论、网络金融管理以及网络金融监管等。

网络金融的经济性是指网络金融流动效益显着,投入少而产出高,这是网络经济自身的特色抉择的。网络技术利用于金融业后,采取了开放技术而同享软件,极大地降低了金融产品的开发费用以及金融系统的保护费用,经营本钱较传统金融企业降低许多。网络金融的科技性是指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广泛运用于金融业的实践,并对于现代金融业发生深远的影响。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信息传递以及资源同享突破了原本的时间概念以及空间界线,将原来的2维市场变成没有地舆束缚以及空间限制的3维市场。金融电子化、网络化既是现代科技发展的结果,也是金融业“e”化的意味。网络金融的信息性是指网络金融是金融信息搜集、收拾、加工、传输、反馈的载体,同时也是金融信息化的产物。货泉流通、资金清理、股市行情、保险、投资信托等金融信息的发生以及变化都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网络金融的人为性是指网络金融以人为本。在网络金融流动中,虽然强调网络信息技术的作用,但归根到底起症结作用的仍是人。网络技术的制造发明、网络金融的利用、效果的实现都是靠人来完成的,所以,必需强调人在网络金融中的抉择性作用。网络金融的立异性,为了知足网络经济前提下客户新的需求,增强其竞争实力,网络金融必需进行业务立异。网络机构的内部管理也必然履行管理立异,走向网络化管理,网络金融机构必需调剂其战略管理思想,注重与其它金融机构、信息技术服务站、资讯服务提供商、电子商务网站等的业务合作,以实现多赢的目的。网络金融前提下,金融监管必然走自由化以及国际合作与调和的道路。

2、网络金融与传统金融的比较

网络金融是传统金融与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紧密结合而构成的1种新的金融形态,是网络技术革命推进下所产生的最首要的经济变革之1。传统金融市场的发展及金融理论的成熟是网络金融发生以及发展的基础,而网络金融在推进了金融立异的同时,也了传统金融的运作模式,对于传统金融服务提出了挑战。

一、网络金融比传统金融更能吸引客户。首先,互联网打破了金融服务的时间以及空间的局限,扭转了交易的方式,使在任什么时候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的成为可能。通过互联网,金融机构还可以联络到更多的交易对于象,找到更多的交易机会。网络金融拉近了金融机构与客户的距离。其次互联网动态双向沟通的特性,使动态的交易互动成为可能。1方面,金融机构可以自动即时生成客户信息数据库,通过及时的客户需求分析,有效的细分客户,为顾客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同时依据目标客户群的特色制订本身的发展战略;另外一方面,客户可以1改在传统金融下被动接受服务的模式,依照自己的需求在互联网上轻松地货比3家,寻觅到适合的金融机构以及金融服务,而且还可以随时向金融机构反馈意见以及建议。再次,互联网加重了资本以及信息的活动速度,为寻觅资源最优化配置及动态均衡提供有效途径。通过互联网快速的、散布式的处理,人们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搜寻、传递金融信息,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远距离资金的划拨。最后,网络金融施展信息技术的同时,提供了比传统金融更利便、更快捷、更便宜的服务。

二、网络金融更能知足金融服务提供者的逐利原则。第1,如前面所述,网络金融更能吸引客户,因而可取得更多的销售收入。第2,金融企业应用信息网络技术实现网络金融,可大大降低其经营本钱。在网络金融前提下,金融企业不管自有资本是不是雄厚,在互联网都是同等的,因而庞大物理网点的优势将消失,金融企业的经营本钱将大大降低。应用信息网络技术,金融企业可以改善企业的内部管理,增进企业树立更公道科学的组织机构。此外,信息网络技术促使金融企业重组传统的工作流程,从而进1步提高效力,降低经营本钱。

总之,网络金融立异了金融企业的管理模式以及组织结构模式,降低了运营本钱,提高了金融服务的质量,提高了收入。任何1个以营利为目的的金融服务企业都将被潜伏的高额利润驱动,融入并推进网络金融。长远来看,网络金融的首要性将超过传统金融。

3、国内外网络金融发展概况

网络金融论文范文第5篇

从广义的程度上来讲,金融网络安全主要是指金融网络体系中包括的软件、硬件等设备不会因为偶然或者故意等原因而遭到破坏、泄露,保证系统可以连续的运行,网络服务也可以持续的进行,从而有效的实现网络金融交易。一般情况下,金融网络安全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的安全,即系统安全与信息安全。系统安全主要就是指系统网络中存在的硬件、应用软件等方面的安全;信息安全则主要是指保证系统中信息的存储、访问的安全。此外,信息安全最基本的目标就是有效的实现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以及合法可用性,通过这些方面可以看出金融网络的安全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泄露。信息泄露主要是指信息被泄露给规定机构意外的人员使用。导致信息出现泄露的原因可能是信息访问的过程中被窃听或是对信息进行探测等。

2)信息伪造。伪造主要是指不相关人员或机构对真实的信息进行伪造,从而获取合法用户的使用权利,使得信息的真实性遭到破坏。

3)信息篡改。篡改主要是指不相关的人员或机构对系统内的资源进行篡改,使得信息的完整以及真实性遭到损坏。

4)参与者对所作的行为进行否认。这主要是指参与者否认自己的行为,而从中获取非法利益。

5)非法访问。这主要是指无权对信息进行访问的人员对系统内的信息资源进行非法使用,从而使得信息可能被滥用,而对金融网络交易造成不利的影响。

2金融网络安全服务的内容

通过以上对金融网络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了分析,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在保障网络金融安全体系中必须做到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实现机密性保护。机密性主要是指对系统内的数据进行某种特定形式的转换而保护真实的信息。要实现机密性保护,一般情况下是采用密码防控技术,即对系统内的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对真实的信息进行隐藏,并转换为密文。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外部使用者获取到了数据也无法得到相关的信息;此外还要对数据流进行保护,做到对传输的数据源、频率等情况进行加密,从而有效的避免外部使用者通过截取数据流而获取信息内容。

2)对数据来源进行认证。这主要是指根据传输过来的数据中所包含的的信息进行验证,从而确定所传输的数据是来自于发起方。而对数据来源进行认证,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确定所传输数据与发起方之间的不可破坏的联系。

3)对参与者的人身份进行认证。这主要是指保证参与者身份正确,一般情况下,对参与者的身份进行认证是在协商阶段,一旦参与者的身份确认无误,系统中的应用程序就会赋予参与者相应的权利,从而实现参与者的操作,而且对参与者的身份进行了认证科研作为以后系统访问的控制提供设计依据。

4)确保数据的完整性与真实性。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与真实性主要就是指数据在传输的过程中没有被攻击者修改。在金融网络交易中,这两个方面主要用于对数据流的处理过程中,充分的保证数据在传输的过程中没有被修改等,从而确保收到的信息内容与发出时保持一致,一旦发现数据不完整或不真实,则说明该数据不可进行使用。

5)不可否认。这主要是为了有效的避免发收双方对所传输的数据进行否认。在这种情况下,当数据进行传输时,必须对数据进行相应的处理,保证接收方所受到的信息是从特定的发送方所发出的,同时,当接收方对是、传输的数据进行接受后,也应进行相应的处理并告知发送方信息已被接受。

6)对访问进行控制。访问控制最主要的目标就是有效的防止外部使用者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对信息进行访问,从而保证信息的保密,同时进行访问控制好可以有效的保证敏感信息在安全的环境中进行传输。对于金融网络安全服务内容与安全风险的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

3金融网络的安全体系设计的防护原则

从计算机的特性上来讲,网络安全包含了网络中的所有层次,所有对于金融网络的安全防护只单一的从一个层次去进行安全的保护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必须从多个方面进行金融网络安全的实施,根据对计算机的层次结构分析,金融网络安全主要包括网络安全、链路安全以及应用安全这三个部分。网络安全的原则就是将需要进行保护的网络独立出来,从而成为一个可以进行独立管理以及控制的内部网络系统,而在此所以采用的就是防火墙来实现对内外部网络的隔离与控制,进而保证金融网络的安全。在这个方面,运用的技术设备主要是入侵检测系统,通过对网络中的漏洞进行扫描并进行正确的分析,实现网络的安全。链路安全主要是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安全,在这个方面主要是通过对链路进行加密,同时对参与者的身份进行验证,有效的将内外部区域进性划分,从而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而应用安全则是三者中最高层次,主要是采用密码技术来对参与者的身份进行验证,并同时进行访问的控制,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由于网络的开发性以及资源的共享,使得信息极易被窃取,篡改,从而造成信息的的不安全,所以为了有效的保证信息的安全,必须采取有效的技术策略,进而充分的实现对金融网络的安全防范。

4金融网络安全体系的设计

对于金融网络安全体系的设计,从技术层面上讲,金融网络安全体系中的组成部分主要有软件系统、网络监控、防火墙、信息加密,安全扫描等多个方面。而这些安全部分由于只能完成自己所要完成的功能,只有当所有的安全组件都有效的完成自己的任务,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金融网络安全系统,而要真正实现安全保护这些构成组件缺一不可。从这里也可以看出金融网络安全是一个系统整体的工程,要想真正的实现金融网络交易的安全,就必须保证所涉及的网络设备以及这些组件的安全。对金融网络安全体系进行设计研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对金融网络的整个交易过程进行全程保护,这就使得对于金融网络安全的保护并不只是某些安全设备就可以独立完成的,必须充分的采用各种安全防范技术,设计出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网络安全体系,在上面提出的安全防护原则的基础上,以及通过采用防火墙、个人安全平台等多种安全技术来金融网络安全体系进行了设计,金融网络安全体系图如下图所示:在这个设计图中,金融网络安全体系所采用的安全设备主要有以下几种:

1)防火墙。在入口的地方进行防火墙的设置,可以有效的控制外界对资源的访问,从而有效的实现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上的相隔离以及资源的访问控制,从而有效的保障系统内信息资源的安全性、完整性以及真实性。

2)外部入侵检测系统。这种系统主要是及时的对违规信息进行识别并进行处理,它存在与任何存在数据风险的地方,通过及时的截取网络数据流,对入侵的数据进行识别、记录并破坏截取信息的代码,从而额准确的判断出未经授权的信息访问,一旦发现存在这类情况,入侵检测系统可以及时的根据系统内所设定的安全策略进行处理,从而阻止未经授权者对信息的继续访问。

3)虚拟专用网。虚拟专用网可以在各网络连接点之间建立一个安全加密隧道,从而实现数据在传输的过程中不会被窃取或者篡改,从而及时,准确的将信息传达给所需用户,进而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4)个人安全平台。个人安全平台主要是为了实现对系统内的资源以及计算机进行保护,而在一些关键的设备上设置个人安全平台可以有效的实现对系统内资源信息的访问,从而有效的防止数据被窃取或者被篡改。对于这个金融网络安全体系的设计与研究,可以对金融网络安全中存在的内外部风险同时进行有效的防范,从而最大程度上保障金融网络的安全。

5结束语

网络金融论文范文第6篇

1.1金融机构所带来的网络安全问题

通过网络技术来提升金融服务的水平,以此防水来逐渐实现网络安全金融服务,在当前环境下来说是金融部门有效进行金融业务的重要渠道。所以,当前国外的很多网络金融服务商都开始对网络这一个多元化的空间展开研究和开发,希望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而信息技术在我国应用的最早的和最好的行业便是金融行业,各个金融行业都具备自己的网络服务特色。而各个银行的网络服务器和储存对国家的金融安全问题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导致银行和客户之间因为交互所产生的金融信息成为了金融机构网络安全当中最为薄弱的环节。通常而言,客户无论是在银行缴纳各种费用还是在银行开户,对于客户的历史数据和资料,银行都能够查出相关的信息。然而,最近这些年在民间金融业务不断的展开的前提下,很多客户的信息便开始被非法搜索并综合起来。举例来说,近段时间,很多报道都披露,某某银行的用户信息和资料都出现了泄露,当然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也很简单,主要是银行内部人员的非法倒卖和高技术网络黑手利用漏洞进行非法盗取。所以,在金融机构内部管理一日规范化和严格的今天,网络漏洞为金融客户带来了重大的威胁。

1.2钓鱼网站为金融信息的安全带来较大风险

随着互联网信息的不断发展,各种网络技术都在不断成熟。在这种背景下,通过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就可以了解到一定的用户信息,因为在当前的环境下,很多人都习惯于借助各种搜索引擎来对各种特定的金融信息加以了解。因此也就有人利用这些系统当中存在的漏洞来对客户的一些金融信息和金融资料加以盗取,或者是做成钓鱼网站。所谓的钓鱼网站是通过互联网技术以某种特定的方式在互联网上进行信息的,通过某些具有吸引力的信息来诱导用户加以访问,以此方式来对用户重要的个人信息逐条盗取,最后再对客户进行各项敲诈活动,这为广大网民的安全上网和个人利益造成了非常严重的损害。虽然说钓鱼网站的技术含量很低,但是其门槛也很低,通常而言也很难识别,这对金融行业产生了很严重的影响。从我国反钓鱼网站联盟在2014年6月的钓鱼网站处理简报上看,截止到2014年6月份,联盟共计处理了钓鱼网站8186个,累计认定并处理钓鱼网站192914个。从中分析可以得出,电子商务和金融证券类的通信安全问题依然是主要问题,随着“网银”的不断普及,金融信息泄露等事件而造成的用户财产损失将会成为威胁网络金融体系的主要问题。

2网络经济环境下的金融安全防范探究

2.1金融机构信息安全保障机制的构建

在当前,我们将政策性银行、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作为银行业的金融信息集散中心,防范金融机构信息泄露是金融安全防范的重点问题,其根本在于对其安全保障机制加以完善。对金融信息的安全保障机制做出完善,需要建立在金融信息安全政策和安全标准的前提之下,对金融机构内部的信息安全管理机制做出规范和调整,在此基础上创新信息安全技术和信息安全运行机制。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很多中小型的金融机构在在金融安全管理方面一直都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所以对于中小型金融机构而言,需要构建出一个合理的管理手段和技术手段相结合的度层次、全方位信息安全防范体系。这样才能够为金融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信息化基础保障。所以在对中小型金融机构信息安全保障机构进行构建的时候需要对金融机构的相关做法加以参考,要重视从联合结构和外包服务等层面来对相关问题做出思考。

2.2健全金融机构的信息安全服务体系

总管金融信息网络的传播途径,信息安全隐患主要是因为交互过程中对信息的非法索取有关,此外通过客户端进行身份识别、通过数字签名、密钥管理、终端病毒和访问权限等也能够在技术层面上对相关客户的信息资料加以盗取。所以在这些方面进行有效的保障是弥补网络安全技术缺陷的主要环节。按照人们的常规思维来讲,只有开发出先进的金融安全技术才能够更好地对金融风险做出防范,而现阶段对于网络信息安全的防范技术主要是通过相关的技术隔离和技术加密来实现数字签名的相关内容。所以金融服务济公应该重视在技术上对相关的网络安全服务体系做出防范,适当的时候需要提供相关的软件升级服务,进行更为严格保密的加密和相关的数字签名服务。只有这样才能够通过信息备份和信息回复来使相关的安全技术得到认证,这对于客户本人而诺言,具有很高的保护效果,能够帮助客户提供对金融信息风险防范的识别,进而更好地杜绝可能造成用户信息泄露的风险源为用户带来的危害。

3结语

网络金融论文范文第7篇

1.网络金融安全分析

网络金融一般而言包括网络银行、证券、期货以及支付结算等业务,总体而言因为借助互联网作为平台进行金融业务,因而被称为网络金融。网络金融的进行都是依靠互联网上的电子数据进行传输,因此具有结构简单和快捷方便的优点,而依靠电子信息传输这个特点,也成为了风险高发的原因之一。金融业本身就是高风险的行业,由于本身的变幻不定以及需要足够的信用作为保证,再加上一般各个方面之间的资金网络互相连通,一个方面出现问题往往牵扯到整个资金链,从而导致风险爆发的严重后果。而网络金融除了上述的一般特点之外,还有自身的弱点,那就是其通道和联系都是建立在电子数据方面的,这方面相对于一般的资金融通,更容易出现信用危机(因为不容易追责),而更加快速的资金流动和不稳定的网络状况,也进一步给了破坏者可乘之机。高技术条件下的网络金融一方面提高了技术门槛,另一方面也给了更有技术的人进行投机行为的空间。而金融活动本身就是有一定的债务风险,一旦连续出现断裂和坏账的情况(网络金融环境下更容易出现,由于违法成本更低),也必然的会给操作者难以承受的后果[1]。

2.网络金融风险的主要类别

2.1计算机硬件方面的风险。硬件方面是指一般性的计算机硬件性能,现阶段由于网络信息化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硬件的更新换代也非常的频繁,往往为了能够运转新开发的软件导致不过几年前的硬件淘汰过时。而现在进行网络金融操作的计算机理论上基本合理运转的比较多,但是比较陈旧的也不少,硬件的不过关可能导致金融软件的运行不畅,从而增加危险。而且当计算机一旦发生故障,就可以导致正在进行的网络金融活动瞬间中断,乃至于出现可能被他人利用的可乘之机,而且突然地中断对于业务而言可以说是非常大的损失了,因此也是不可能不谨慎对待的问题。

2.2计算机软件方面的风险。网络金融也是需要依靠一定的金融软件进行操作的,而软件本身就是存在可能被利用的漏洞的(这个是天然缺陷,不可能完全避免,只不过或多或少而已)。对于金融软件而言,一方面对于操作者的技术要求有了一定的限定,另一方面,对于信息技术的高手来说,对其进行攻击和破坏也总能找到相应的方法。而其所依托的计算机系统,本身也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系统一旦受到攻击,那么就非常容易导致所有的软件的损坏[2]。更何况运行过程之中本身就处于一个不断的克服软件风险的过程中,一旦运行中发生数据错误,那么也会带来不可估量的伤害。对于网络金融而言,软件方面可能的风险,还要更大。

2.3网络情况方面的风险。网络金融需要依靠互联网,而互联网本身是全球联通的,也就是说这样的数据即使经过加密,也完全可能被有心人搞得到,更何况全球性也注定了危险可能来自四面八方,是注定的防不胜防。在交易和结算方面,因为完全依靠电子数据传输,其覆盖面和风险比较大,而正因为网络环境的不稳定性和安全脆弱性,也容易由于范围过于广泛而受到损害,而这样的结果必然是牵一发而动全身,造成大片区域的问题。对于网络风险而言,传染性的网络病毒和特定的网络攻击都是很难完全抵挡得住的,对于这些东西而言,网络安全措施往往只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被动得难以完全抗衡。因此,在网络金融风险方面,网络风险为其中最容易出现状况的一环。

2.4交易操作的风险。由于网络金融的交易和操作都在网上进行,因而其本身的存在具有一定程度的虚拟性。虚拟下的操作不容易进行更好的追责,从而降低了信用违法的成本。在网络金融中的许多风险案例中,信用危机都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对于金融业而言,信用环节一旦有问题就是全面的崩盘。网络虚拟环境下双方身份不够透明,信息交换程度更不对称,因此优势方一旦出现信用问题,对方往往根本没有反应和追究的机会,即使能够做到,也一般只能承受更大的损失(敢于信用违约,自然是看到了违约的损失小于其收益而已)。

3.针对网络金融安全进行风险控制

3.1完善立法,加强政策调控。网络金融风险之所以屡屡出现人为因素,主要还是钻法律的空子,针对在这方面没有明确的规定,而地方有部分规定又不能统一的状况。所以必须要完善法律对于网络金融安全的规定,制定健全和统一的法律规范,来完善网络金融参与者们明确的权力和义务,保证对于责任的判定能够切实的执行。同时应当适当的引入政策的调控,固然政策多变,而且政治调控多了也影响正常运行。但是在规范化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的阶段下,适当的进行政策调控,对于网络金融秩序的保障,也未必没有好处。

3.2改进技术,防控信息技术漏洞。同样针对网络和软件方面的风险,则是需要进行比较完善的技术改造,来避免过于频繁的遭受侵害。而硬件方面,则是需要尽快的进行更新换代,保证技术的及时更新,虽然不一定能够完全避免网络风险的发生,但是对于风险的控制和抵御还是有很大的作用的。对于技术漏洞的填补一般而言都是亡羊补牢,但是补上总比不补强,完善已经出现问题防御,自然就是为了避免在已有的风险上再次出错,能够有这样的弥补,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远离大部分问题了[3]。

3.3建立完善的内部监控体系,增强自身责任意识。很多企业出现网络金融风险问题都是由于自身的内部风险管理方式不稳定,也没有很好的防控措施。因此在进行针对建议的时候,必须要考虑操作者自身的问题,只有自己用心去避免,才能够最大程度的规避风险。而在企业内部显然需要有针对网络金融风险的管理和监控,需要自身专门的针对,然后配合外部的监控防治体系,才能够在其中取得比较明显的效果。对于操作人员需要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来避免问题,也需要培养和强化他们的专业水平,落实责任问题,进而建立起完善的监管体系,才是从自身做起的最好方式。

4.结语

网络金融论文范文第8篇

网络金融的业务以及大量风险控制工作都是由电脑程序和软件系统完成,所以,电子信息系统的技术性和管理性安全就成为网络金融运行的最为重要的技术风险。

1、网络金融技术风险

各类黑客的侵犯和破坏。存储和工作在银行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信息、数据代表着资金的运动,还从反映出企业、国家的经济运行情况。在如今经济竞争激烈的情况下,银行网络系统非常容易遭到各类黑客攻击。他们通过各种手段,对金融安全造成不同形式的破坏、利用。有的是窃取银行信息,从事经济方面的违法活动;有的是恶意对计算机系统的功能进行修改恶意破坏,还有的是诈骗和盗用资金;我国的金融电子商务工作屡屡遭受寒流,很大原因就是黑客的攻击,如2000年金融CA认证中心试发证书的消息公布不到1小时,认证中心就遭到黑客的攻击。现今网上黑客的攻击活动正以每年10倍的速度增长,其可利用网上的任何漏洞和缺陷非法进入主机进行各种危害活动等。这方面的防范就显得极为迫切和重要。

各类名目繁多的计算机病毒的威胁。计算机网络病毒通过网络进行扩散与传染,传播速度是单机的几十倍,导致计算机系统瘫痪,程序和数据严重破坏则整台机器、破坏力极大。在传统金融中,安全风险可能只带来局部损失,但在网络金融中,安全风险会导致整个网络的瘫痪,是一种系统性风险。

2、网络金融业务风险

(1)网络金融信用风险。在网络金融服务中,网络金融业务和服务机构都具有非常明显的虚拟特点。网络金融服务方式的虚拟性可以使交易、支付的双方在不见面的情况下,就可通过网络银行发生交易,这对交易双方的身份、真实性验证有了很大的难度,这就增大了网络信用风险,这些不仅包括技术层面的因素,还包含有制度层面的因素。这也是许多企业对此左右徘徊的问题。

(2)网络支付和结算风险。因为网络金融服务方式的虚拟性,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向客户提供服务。网络金融的用户可通过各自电脑就能可与在各地金融机构办理各种金融业务。这样一来一旦某个地区金融网络发生故障,就会影响全国乃至全球金融网络的正常运行和支付结算,造极大的经济损失。20世纪80年代美国财政证券交易系统就出现了只能买入、不能卖出的情况,一夜就形成200多亿美元的债务。我国也曾发生类似情况。

3、网络金融制度风险

这些是由内部人员利用网络实施金融犯罪导致,据资料显示,在破获的采用计算机技术进行金融犯罪的人员中,银行内部人员达到近百分之八十。银行内部人员可以方便地利用所授的权利,轻而易举地对网络中的数据进行修改、删除等,转移一些帐户的资金。还有的是银行内部人员在自己的授权范围外,通过银行的隐秘通道出入系统,不仅造成极坏的影响,而且还会成为黑客入侵系统的突破口危及整个系统的安全性和数据的安全性。

二.银行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防范工作

从网络金融是基于网络信息技术,这些让网络金融在延续、融合传统金融风险的同时,同时也更新、扩充了传统金融风险的内涵和外延。这最先表现在网络金融的技术支持系统的安全风险是网络金融最为基础性的风险,它不仅关系到网络运行的安全问题,还关乎其它金融业务风险;其次,网络金融还有有以往金融所没有的特殊风险形式,如技术选择风险;因此在现今网络金融风险越来越严峻的情况下,网络金融风险的安全监管防范和控制就需要新的创新方式,防患于未然,进行技防与制度相结合的金融防范方案。

1、计算机网络系统技术防范

(1)加大力度发展先进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技术

当前我国在金融电子化系统操作与业务中使用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大都由国外引进而来,而且电子信息技术相对落后,这就增大了我国网络金融发展的安全风险和技术选择风险。因此,应大力发展我国自身先进的信息技术,提高计算机系统的关键技术水平,提高关键设备的安全防御能力。如我国目前的加密技术、密钥管理技术及数字签名技术都落后于网络金融发展的要求,在这方面更应加大力度,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技术,这是防范和减少金融安全风险和技术选择风险,提高网络安全性能的根本性措施。

(2)、构造全面的计算机系统防御机制

一个金融网络系统的安全,基本上要能保证其系统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可使用性及可审计性等。要达到以上要求,就应采用一些实质有效的防御机制:保证处于联机状态中的数据文件系统以及网络中传输的保密信息不会非法地或被动地提供给非授权人员,系统资源能鉴别访问用户身份,保证授权用户对系统资源的访问和使用。其具体防御机制是:除了对计算机关键数据进高级别加密外,还要建立与之相配套的访问控制体系,在系统安全域之间用安全保密设备(加密机、防火墙、保密网关等),通过存取矩阵来限制用户使用方式,如只读、只写、可读写、可修改、可完全控制等。其次,构建全面的银行计算机系统防御机制,就要保障银行计算机系统信息的安全性、精确性、有效性,避免存储在数据库中以及在网络中传输的数据遭受任何形式的插入、删除、修改或重发,能保证合法用户读取、接收或使用的数据的真实性。其防御机制首先要安装“防火墙”和计算机病毒防治措施,其次要建立良好的备份和恢复机制,形成多层防线。对主要硬软件设备、数据、电源等都要有备份,而且能在短时间内恢复系统运行的能力,不会因系统的某些故障或误操作而使资源丢失。

(3).采用先进的技术和产品要构造上述的防御机制,保证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性,

采用防御机制,具体实施少不了采用一些先进的技术和产品。目前主要采用的相关技术和产品有以下几种。

加密型网络安全技术

它利用数据加密技术来保护网络系统中的所有数据流,只有在指定的用户或网络设备前提下才能够解开加密数据,在无要求环境的前提下从根本上保证网络信息的完整性和可用性。此种需数据和用户确认为基础的安全保障技术是非常实用的,可成为网络安全问题的最终的一体化解决途径。

“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是是电脑网络之间的一种特殊装置,主要用来接收数据,确认其来源及去处,检查数据的格式及内容,并依照用户的规则传送或阻止数据,可按不同要求组成配置功能各异的防火墙。

漏洞扫描技术

漏洞扫描是自动检测远端或本地主机安全忽略点的技术,它通过执行某些脚本文件对系统进行攻击并随时记录它的反应,以此发现其中的漏洞。它查询TCP/IP端口,并记录目标的响应,收集关于某些特定项目的有用信息,用来为审计收集初步的数据。

入侵检测技术

入侵检测可是针对计算机和网络资源上的恶意使用行为进行识别和响应的处理过程的一种技术。它主要通过分析入侵过程的特征、条件以及事件间的关系,可描述入侵行为的迹象,这些迹象可对分析已经发生的入侵行为提供依据,也可对即将发生的入侵也有警戒作用。

它可检测来自外部的入侵行为,与此同时也能检测内部用户的未授权活动,发现合法用户滥用特权,提供追究入侵者法律责任的有效证据。

2、加强安全制度的建立和落实工作健全金融系统计算机安全管理体系

从金融系统内部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建设上防范和消除网络金融安全风险,建立专职管理和专门从事防范计算机犯罪的技术队伍,落实相应的专职组织机构。对现有的计算机安全制度进行全面清理,建立健全各项计算机安全管理和防范制度;完善业务的操作规程;加强要害岗位管理,健全内部制约机制。安全制度的建立一定要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所采用的技术条件,参照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条例,制定出切实可行又比较全面的各类安全管理制度。

制度的建立落实和监督要落实到具体细节上。如系统管理员应定期及时审查系统日志和记录。重要岗位人员调离时进行注销,并随即更换业务系统的口令和密钥,移交相关全部技术资料。还有防病毒制度规定,规定严格使用国家批准的正版查毒杀毒软件适时查毒杀毒。

最后要强化网络金融安全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从思想上、行为上认识到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的重要性和解决这一问题的长期性、艰巨性及复杂性,决不能单单依赖于先进技术和先进产品,技术的先进永远是相对的,人的安全意识和主观能动性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障网络金融计算机系统安全防范。

网络金融论文范文第9篇

(一)网络金融的技术风险

1.安全风险。

网络金融业务通常以因特网、通信网络为载体,以计算机软件为平台实现各种业务活动,但由于网络的开放性、一体性等特征使得网络金融活动经常出现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计算机系统出现漏洞、磁盘列阵被破坏、系统被病毒入侵或网络外部受到数字攻击等。网络金融交易过程中网络银行与客户将所有信息资料都存储在计算机中,若在互联网环境下传递信息时,计算机就很容易受到黑客入侵,这就造成客户信息的泄露和恶意篡改。根据某项调查显示,目前我国黑客攻击活动量已达到每年10倍的增速,且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这种黑客攻击活动能量会越来越多。由于目前我国网络系统还不够完善,存在诸多缺陷和漏洞,导致网络黑客通过非法途径进入计算机系统盗取或修改客户信息,甚至利用黑客软件发送虚假邮件,使网络银行和客户的财产安全受到了损害。此外,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速度快、传播途径广,可达单机状态的几十倍以上。在整个计算机系统中若有其中一个程序感染了病毒,则会迅速波及整个系统并造成大范围的破坏,甚至导致系统瘫痪。

2.技术选择和支持风险。

网络金融业务的开展离不开有效、合理的网络金融技术,而网络金融技术的选取则通过传统的金融机构进行。在选取过程中,由于传统的金融机构无法适应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可能造成选取方案存在设计缺陷或操作错误等问题,导致网络金融业务因网络过时或技术陈旧而造成技术机会损失,这就形成了网络金融业务的技术选择风险。此外,网络技术具有的专业性使得网络技术问题只能通过外部市场的技术服务来解决,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金融行业的工作效率,满足了当代网络金融发展的需要,但也使传统的金融机构陷入了操作风险中,形成了网络金融行业的技术支持风险。

(二)网络金融的业务风险

1.金融制度风险。

在金融行业中,对于金融系统和计算机中存储资料最为熟悉的无疑是银行内部人员,这就为某些有所图谋的人创造了进行金融犯罪的条件。在过去已经破获的网络金融犯罪中,有近80%的犯罪人员都为银行内部人员,因为他们可以利用职权之便进行数据的操作、修改和删除,以达到私吞资金或是其他非法目的。此外,还有人利用银行中网络系统的漏洞和缺陷进行犯罪。

2.信誉风险。

金融机构的信誉风险往往是长期的、消极的,一旦某银行发生信誉风险,就会面临丧失资金来源和客户的风险,因为这种风险不仅会使银行失去公众的信任,还会损害客户与银行建立的友好关系。网络金融较之于传统的金融经营模式,有着更强的虚拟性,因为交易双方是在不见面的情况下进行网络交易活动,双方的真实性以及身份在进行验证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在无形之中又增加了信誉风险。信誉风险的出现既是技术问题,也是制度的不完善所造成的,没有任何技术手段可以解决信誉风险,因此信誉风险成为金融机构面临的一大问题。

3.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基于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的重大缺陷而引起的潜在损失的可能性,可能来自于银行客户的疏忽大意,也可能由网络银行内部系统和设计缺陷、系统错误或操作错误而引起。任何一家网络机构或电子银行都会面临因选择的计算机系统出现的问题而导致的操作风险,而快速发展的电子信息技术也会为银行带来因技术过时导致的风险,因为银行职员无法完全掌握该种技术,增加了在电子银行运行时的操作风险。目前我国网络银行对于银行账户的管理变得越来越复杂,一方面是因为客户的地理位置变得分散,也有可能是因为使用不同的通讯工具而导致不同的地理位置,另一方面是因为计算机系统的处理能力得到改善。此外,银行职员的疏于职守也可能导致银行产生巨大的操作风险,从而引起网络银行的重大安全危机。由于顾客对于网络安全知识的欠缺可能会使网络银行面临严重的操作风险,在交易过程中,顾客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的操作错误都会带来操作风险,尤其是在银行未向客户普及安全防范措施时,这种风险出现的可能性更大。由于银行还未形成能够核实顾客授权给银行进行交易的方法,只能承受顾客由于缺少网络安全知识而进行的某些操作所带来的损失,例如在没有安全防护措施的地点使用银行卡号、银行账号、进行身份鉴定等,极易被有些不法分子盗取账号进行非法交易,造成客户和银行的双方损失。

4.市场选择风险。

客户信息与银行信息不对称时会导致网络银行产生因选择不利而造成的市场选择风险,例如当客户利用自己的隐蔽行动和信息做出有损银行利益却利于自己的行为时,就会将网络银行置于因无法鉴别客户网络风险水平而选择不利的境地,并且会出现因公众评价而丧失资金来源和客户的风险。在网络金融市场中,客户对于网络商家提供的服务质量持怀疑态度,不敢确信质量和价钱的合理性,因此他们会将网络商家所提供服务的平均质量作为购买的预期价格。然而,有些网络银行提供的高质量服务的价格往往高于该预期价格,此时这些网络银行将会受到排挤,而低于预期价格的网络银行才会受到大众认可。由于网络市场中客户与银行间存在严重的不对称性,客户会大量利用这种信息优势进行不利于网络银行的非道德行为。

5.法律风险。

法律风险是指在网络市场中,客户和网络银行发生纠纷时,双方的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目前网络银行涉及到的法律有隐私保护法、财务披露制度、知识产权保护法等,而这些法律更多地适用于传统的金融经营模式,在网络金融还未完全渗透到大众生活的今天,国家还未能制定出有关网上交易权利和义务的法律法规,缺乏相应的试行条例和管理制度。缺乏相关制度的后果表现如下:要么法官放弃受理这类案件,要么使用传统的金融制度进行案例分析。由于网络纠纷存在更多的不确定因素和复杂因素,很难用传统的规则来解决此类问题;而拒绝受理该类案件同样对问题的解决毫无帮助,因此法律法规的欠缺成为网络金融发展和创新的一大绊脚石。其次,在网络交易过程中必然要涉及到客户的隐私保护问题,一旦出现客户隐私泄露等涉及隐私权的问题时,客户可能追究网络银行的责任。再次,若网络银行在主页上与客户形成相关链接可能会使银行陷入各种官司纠纷中,黑客也可能通过此类连接入侵客户网站,此时客户也有可能对银行提出诉讼。

二、网络金融风险产生的影响

网络金融风险与传统的金融风险从本质上看来并无多大区别,然而对于网络银行和传统商业银行,网络金融风险和传统商业风险的产生因素和带来的后果都是大不相同的。对于传统的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的产生只是一时的、局部的,而网络金融风险却是持续性的、系统性的,网络金融安全风险甚至会造成整个网络金融系统的崩溃。所以,网络金融风险将是放大化的传统金融风险。首先,传统金融市场中银行办理业务都是通过实质性的货币,而在网络金融市场中都是以数字化信息代表真实货币进行业务活动,活动的形式已不仅仅局限于货币的流动,而且数字化信息所代表的货币量远远超过了真实的货币流动。其次,网络金融活动不仅能够为金融活动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还具有特殊的远程控制功能,扩大了清算风险的速度和范围,使得风险快速聚集从而加大了预防风险的困难。相比于网络金融,传统的金融商业活动能够及时处理偶然出现的失误,纠正余地比较大,补救成本也相对较小。在虚拟的网络金融中,由于交易双方和交易过程都具有隐蔽性,加剧了金融风险的多样化。最后,网络金融风险的出现和集中将加剧网络金融危机的爆发。一些大规模金融集团通过国际交易平台进行一些规模大、范围大的投机活动和国际投资活动,并从中获取利益,这种做法加大了网络金融危机的破坏性和突发性。在传统金融活动中,某些风险可通过强制手段进行隔离,而在网络金融中,由于互联网特有的开放性无法彻底地隔离此类风险,而且隔离的可行性大大降低。此外,世界上的国与国之间都有密切联系,其网络相关性也日渐增强,网络金融危机一旦形成,则会迅速扩展到世界各国甚至造成整个网络系统的崩溃。

三、网络金融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完善网络金融系统的基础建设

与世界上其他世界相比,我国的电子化信息技术发展较慢,在计算机系统方面存在很多缺陷,有相当一部分软硬件系统都是从国外引进,导致我国网络金融系统基础建设不够完善,影响网络金融防范措施的正常进行。因此,我国应格外注重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创新,大量开建电子信息产业,研发出具有我国特点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子信息技术,不断完善我国网络金融系统的基础建设。此外,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只有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和防御能力才能从根本上减小网络安全风险,在此基础上需加强网络金融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水平,避免产生技术选择和支持风险。

(二)加强网络金融系统的安全措施

在金融业务活动中,安全问题一直是不可避免的。网络金融系统以传统的金融机构为主体进行各种业务活动,因此要想保证网络金融的安全性,就需对金融机构进行最有效的防范措施。首先,应对传统金融机构内部进行控制管理,建立全面、有效的计算机防护方法并加强科技力量,例如,可以应用防火墙或乱码技术加密所有信息资料,确保金融资料不会被泄露;还可以建立可信赖的交易系统保证该系统不会被入侵。其次,应形成有一定效应的风险防范制度,并建立相应的防范小组进行监督,确保网络金融的安全性。

(三)建立网络金融系统的社会信用制度

在我国各项银行业务中,逾期应收账款总额达到了5%,而在发达国家的贸易总额中,逾期应收账款仅为0.25%~0.5%左右,该项数据调查证明我国信用体系的建设相对落后,而且没有相关的制度规章,基本上为空白页,这就导致造成我国网络金融出现了严重的信用风险。为了我国网络金融行业能顺利发展,首先应建立完整的信用制度,不断健全信用体系,确保能为我国网络金融的风险提供信誉保障。其次,我国应将传统的纸质结算方式转变为建立网络信用数据库的方法,将个人信息尽可能全面的存储于数据库中,以便进行个人信用咨询、个人信用报告查询、信用资信验证等网络服务,为网络银行鉴别网络安全提供重要依据。

(四)积极引入现代金融体系建设

近年来我国现代金融行业的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现代金融体系的建设。因此要想维持网络金融的长期发展和有效地防范网络金融风险,就应将现代金融体系与网络金融风险防范进行完美结合,建立网络金融发展的唯一体系和总体规划,将其防范措施作为长期目标。由于目前我国还未形成完整的信息技术规划而导致网络金融系统存在诸多漏洞,只有建立统一的技术规范才能加强对网络金融的进一步监督和管理,使其内部控制达到协调一致,这不仅减少了网络支付结算风险,还可对其他网络金融风险进行监测和预防。

(五)加强网络金融系统的法制体系建设

目前我国已相继出台一些如《中国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方法》等关于计算机安全方面的相关法律,在刑法中也明确规定了对于计算机犯罪的一些罪名,为我国网络金融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却仍然改变不了网络金融风险防范体系比较落后的局面。我国应充分借鉴国外先进防范体系,结合我国金融风险的实际问题,尽快制定《电子商务法》确保网络交易的合法性和安全性,其中要明确划分网络银行与客户的权利和业务,保证数字签名和电子凭证的有效性。其次,监管部门应加大对网络金融的监管力度,对于网络金融犯罪行为应按照相关法律进行严惩。

(六)调整网络金融系统的监管策略

首先,我国金融行业要不断完善网络金融风险的监管体制和监管法规,对风险管理中的各项工作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和改进,同时要加强国际间的金融风险监管组织的合作,根据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加强对监督人员的训练。其次,要对网络金融的内容监察体系进行调整,建立合理、有效的信息披露制度,不断推动网络金融行业的现代化建设。信息披露制度要以公开、公平、公正为原则,对的内容及各类信息进行整合和分类,对财务报表中的网络信息公开公示,对各种网络业务的更新情况以及相关信息进行公示,以此来不断完善网络金融风险的监管方式。

(七)加强网络金融系统的国际合作

网络金融风险传播速度快、范围广,该风险的防范工作不仅仅是某个国家的任务,而是世界各国共同的任务。相对于世界上其他发达国家我国目前的技术水平比较落后,信息技术型人才匮乏,因此应持开放态度与拥有较强风险防范能力的机构和国家合作,以对方成熟有效的技术为基础,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网络金融中出现的系统难题进行分析解决。例如,全球已建成由多个国家合作成立的金融机构认证中心,可为全球133个国家进行网络机构认证服务。通过这些开放的国际认证中心,我国就能快速实现跨境网络银行业务。同时,还可借鉴其他国家和机构进行网络安全防范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使我国的网络金融防范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结语

网络金融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网络金融 业务创新 经营模式创新 盈利模式创新

与互联网的交叉融合,日益成为金融业发展的重点。这种趋势不仅给金融业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挑战的方面表现在:监管力度不足、监管制度不完善、法律法规缺失,业务模式缺乏创新等。理论研究的匮乏使得这些挑战日益突出。金融机构、消费者、投资者和政府这四个主体对网络金融的迅猛发展既满心期盼,又心存疑虑。因此,对网络金融发展趋势的研究不仅必要,而且紧迫。

网络金融内涵相关文献综述

根据已经发表的学术论文,网络金融时至今日尚未有一个业界公认的定义。王雷(2003)指出网络金融作为信息网络技术与现代金融相结合的产物,是对以网络技术为支撑的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展开的金融活动的总称。孔繁强(2010)认为网络金融指基于金融电子化建设成果在国际因特网上开展的金融业务。吴晓光(2011)提出网络金融是网络技术和金融的相互结合,是以网络等新技术手段为基础的一种金融创新形式。笔者认为,网络金融是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各种金融业务的有机结合,具有高度交互性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是一种在网络虚拟空间进行金融活动的一种新型金融形式。

网络金融发展现状分析

(一) 网络金融现实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网络发展过程当中存在着很多有待解决的问题。首先,狄卫平、梁洪泽(2000),舒志军(2000),尹龙(2002)都提到了网络安全问题,这关系到消费者信心以及网络金融的发展前景。网络空间数据量庞大,数据容易泄漏,对消费者隐私的保护是很重要的一环,这对金融网站的技术有很高的要求,同时也不能忽视网站管理的力度。近些年,由于数据的泄漏导致网站以及用户损失重大的案例时有发生,加强网络安全管理是各个国家网络金融机构长期的课题。其次,相关法律法规问题。网络金融业务的种类和规模的发展速度十分惊人,但是却缺少相关的法律法规。一旦发生纠纷,很难确定相关责任。而网络用户量庞大也使这种纠纷发生的几率增加,这不仅有损于网络金融消费者权益,也减缓了网络金融的发展速度。同时,由于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网络金融的监管出现了很多漏洞,监管体系也急需完善。最后,还有网络金融服务方面的问题。网络金融业务发展较快,但网站配套的服务却没有跟上,无论是流程中的服务还是售后服务。很多国外的网站,如BeatThat 的服务流程十分人性化,流畅、清晰,并且提供了专家帮助消费者分析,服务周到。这方面我国的很多金融网站还做得远远不够。

(二) 网络金融理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国内目前关于网络金融的理论研究不多,而在这些网络金融理论研究中,又以研究国内网络金融发展现状和未来大体趋势的居多,研究网上银行的也有很多,而通过研究单个金融网站并以其作为案例探索网络金融发展趋势的理论研究几乎没有。其次,国内对于国外网络金融的研究和借鉴也很少,但其实对比国内和国外的网络金融发展轨迹有助于发现国内网络金融发展存在的缺陷。另外,参考各国不同的法律法规和不同的国情以及不同的发展理念有助于建立我国网络金融发展策略的基本框架。最后,我国学者对国外网络金融发展案例关注较少,对于国外典型金融网站的业务、模式的关注不够,借鉴国外典型案例分析国内网络金融发展方向、趋势的研究不多。

国外网络金融发展趋势研究

(一)案例分析:

国外发达国家的网络金融起步较早,并迅速的成为了供应商和客户所推崇的主流。这主要归功于它快捷方便的操作和灵活的自由度,使人足不出户也可以接受金融服务,也省去了传统银行业务办理的繁琐程序。相对于实体银行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金融网站的建立大大节省了成本,这也是网络金融成为大势所趋的原因之一。据瑞典互联网市场研究公司报告统计,到2011年底,全球互联网用户已经达到21亿人。先进的网络技术、人们对于资金和金融的观念、与时俱进的法律法规政策促进了网络金融的蓬勃发展。而BeatThat 作为国外一个成功的金融网站,其经营的业务和模式都值得国内的网络金融机构进行参考和借鉴。BeatThat 是约翰·帕里奥梅莱斯在2005年2月推出上线的,网站的总部设在伦敦。这是一个金融价格服务的B2C网站,是国外网络金融创新的突出代表。其主要经营业务如表1所示。

表1说明:首先,该网站经营业务丰富,但是债券和投资业务类型却不多,只是按照风险程度的不同分成了高中低风险三种投资。同时,不同的风险程度对应了不同的回报率,具体的投资则是由专门的资金管理者操作,类似于基金。但其中还有一种特殊的投资方式:ISA,也是英国独特的金融产品,一种特殊的储蓄账户。当年满16岁的人持有这张ISA卡之后便可以对其进行投资,方式类似于存款,但与其他投资不同的是,投资所得的收益是免缴所得税的,并且没有投资金额和取款时间的限制。其次,虽然该网站抵押贷款的抵押品只有不动产,但是抵押贷款业务的种类细分了很多种。住房抵押贷款、购买转让贷款、转抵押贷款、政府廉租房购买贷款、资本释放房产抵押贷款、商务抵押贷款。这种情况的出现可能有如下原因:住房问题是长久以来困扰英国的一个民生问题,1985年英国房价每套平均31000英镑,而到了2006年涨到了每套平均18万到22万英镑。所以政府非常重视住房问题,使用了很多行政手段以及经济手段,例如购买转让贷款的推行(鼓励市民住私人出租房)、政府廉租房购买贷款(鼓励市民住公租房)。同时,作为一个金融电子商务网站,该网站提供价格比较服务,最大的特点就是优惠、节省,因此网站的业务项目更贴合实际,该网站所有的业务项目都是和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这也是该网站为何能成功吸引大量用户并拥有很高的客户忠诚度的原因。除了传统的网上银行和保险业务,该网站引入的公共事业业务更加体现了这一点。最后,从盈利模式上来看,该网站也与一般的金融网站有很大的不同,传统的金融咨询网站是靠流量、访问量和点击率来吸引广告投资,金融信息数据服务类型的网站则依赖信息、数据、客户端的服务费。作为价格比较金融网站不同于其他类型,其盈利模式主要依靠佣金收入,当用户通过该网站提供的数据中选择了相应公司提供的金融服务后,该公司会付给网站相应的推荐佣金。另外,当用户通过网站的推荐接受了专家顾问的服务后,网站也会从专家顾问处抽取佣金。

以往的金融服务平台包括第三方支付平台、P2P网络借贷平台、金融信息服务机构, 现在,丰富了金融服务平台的内容。作为价格比较平台,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把各类产品按照价格、利率等重要项目的大小、高低等方法排列,性价比的排名可以很直观的看到,方便用户做比较。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出现是基于消费者对于网络支付环节的便捷和信用的需求,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出现则是由于消费者对于融资便捷和高利率回报的需求,金融信息服务机构看中了用户对特定领域信息的需求,而价格比较平台则满足了用户对于快捷性、参考排名的需求。在数据量庞大的网络时代,这种平台的出现具有跨时代的意义。

(二)网络金融发展趋势分析

1.网络金融业务创新。网络时代的金融业务不同于以往任何时代的发展规律,由于信息技术的应用,很多传统金融业中并不存在的业务显露出了冰山一角,而通过技术应用探索和挖掘这些潜在的业务可以说是目前业务创新的一个趋势。最初的网络金融业务只是应用了网络信息技术在虚拟的网络空间模拟传统金融业务的流程,如网上银行、网上证券、网上保险等。但信息技术的应用并不仅限于此,网络金融服务中存在大量的交易和结算,由此滋生了网上支付结算业务。网络中存在着大量的金融信息,对此进行整合和筛选推出的网络金融信息服务平台。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网络金融业务新领域的探索将是各个金融服务提供商长期的课题之一。从来看,其业务创新的表现在于:第一,重视个人金融信息服务。如今网络使用者与日剧增,而这其中大部分用户属于个人用户,在今后网络金融的发展当中,个人网络金融业务将会更加丰富、多样化,同时更加细化、更加贴近日常生活。第二,加强关联业务发展。该网站提供公共事业服务这类贴近生活的服务是难能可贵的。而由于生活中的需要用户更可能去关注与日常生活相关的金融服务,这类业务将在未来得到更好的发展。第三,业务流程更加人性化。该网站版面清晰,所有业务一目了然。用户在享受业务的时候十分方便,需要填的资料提示清楚,步骤明确。这种人性化的流程带来了很好的用户体验,有利于提高客户忠诚度。

2.网络金融的经营模式创新。网络金融的经营模式创新离不开网络时代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同时也和金融业务的变化密不可分,但是真正决定其经营模式发展方向的是金融业的经营导向。最初国外很多国家都是以金融机构的盈利及便利为经营导向,实行金融业混业经营模式,商业银行从事多种业务,如投资银行业务,为了盈利进行内幕交易、股市操纵,最终不可避免的导致金融危机爆发,残局难以收拾。一些国家通过分业经营的模式作为过渡并最终转变为以消费者需求和便利为经营导向的混业经营模式。这对于网络金融时代的金融服务提供商尤其重要,因为在网络时代,网络金融服务提供商的成本大大降低,导致行业进入门槛下降,竞争更加激烈,客户的可选择性大大增加,所以只有更好地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为消费者谋求便利才能给金融服务提供商带来盈利和发展。以为例,该网站提供的所有业务都体现了以消费者需求和便利为经营导向的混业经营模式;除了银行业务、保险业务,还增加了公共服务,方便了普通人群对电费、煤气费、网费、电话费的缴纳,并且这些业务都提供价格比较服务。这也是该网站能够成为英国发展最快的价格比较服务网站的原因。由此可见,以消费者需求和便利为经营导向的混业经营模式是我国网络金融经营模式未来可行的发展方向。

3.网络金融盈利模式创新。网络金融盈利模式的发展与各国传统金融盈利模式的发展息息相关却又迥然相异。传统金融的业务大致可以分成对公业务、对私业务,盈利模式又有利息收入,保险金,以及各种中介费、费等。国外采用混业经营模式,经营多种互相渗透的业务,商业银行存贷利差收入在盈利中的比例逐渐下降,个人金融服务盈利增加。这也正是国外网络金融盈利模式的发展方向,由于网络金融面向的是所有人群,其主要服务对象是个人,导致了个人服务费和中介费为主的盈利模式成为主流。以为例,该网站主要盈利模式为个人金融服务的佣金收入,而采用这种盈利模式的网站不在少数。可以预见,在今后的发展中将会出现各种形式的中介费用。

我国与国外的传统金融盈利模式则有很大的差别。首先在传统的银行业我国盈利来源主要靠存贷利差,利息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很大,中介费和费的盈利比重很少。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存贷款利率差别大,储蓄规模大,实行严格的分业经营制度导致的。在网络金融发展方面,国内外服务对象相同,主要面向个人金融服务,所以以服务费和中介费为主的盈利模式也是国内网站的发展趋势。

(三)国内外网络金融发展比较

1.个人文化观念差异与网络金融服务宣传。国外文化观念相对开放,对财富的认识更加深刻,会主动购买理财和投资产品,对网络金融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这同时也得益于国外比较完善的信用机制。而我国大部分人受传统文化观念影响,对财富的认识还停留在现金和储蓄的概念上,对投资和理财的观念还未转变。由于普通群众对于投资理财以及网络金融的认知程度不够,各类金融网站才应该做出更好的服务和宣传,但和国外相比我国的金融网站在这一点上做的还不到位。登录页面上可以很清楚的看到该网站的所有业务,同时还会有接受本网站金融服务后节省的金额。接受服务时需要填写和选择的项目也清楚明了,结束还会有专家给出参考建议。而国内的很多金融门户网站则页面信息过多,版面混乱,重点不突出,例如金融界、中国金融网等。

2.金融业经营体制区别。西方发达国家经过长期发展,经历了从混业经营到分业经营再到综合性更强的混业经营体制的转变,目前已形成比较完善的金融体制,出现了很多创新金融产品以及金融衍生品,尤其网络个人金融服务产品的开发更加多样化、细化、人性化。我国金融业则是采用严格的分业经营体制,虽然对每个独立金融领域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环境,但不利于更多品种丰富的创新金融产品的推出。以为例,该网站同时经营网上银行、网上证券、网上保险业务,甚至还有公共事业服务,这不仅使其盈利点增加,同时也方便了客户对各种产品的需求。而我国很多金融网站经营业务种类单一,经营风险集中,客户范围受限。

纵观全球,混业经营的经营模式是大势所趋,现阶段我国很多金融机构通过金融控股公司的形式实现其混业经营的目的,这对于处在过渡阶段的我国金融业而言是最合适的选择,这种模式具有协同效应、风险分散和业务多元化的特点。而对于网络金融来说则应该逐步放开,从传统的网上银行、网上证券、网络保险到更具综合性的网络金融服务平台。

3.金融监管体制差距。面对国外已经成熟的金融监管体系,我国发展中的金融体制和监管体系存在较大差距。国外采用混业经营体制已久,金融监管体制日趋成熟,而我国则处于发展期,正在从传统的分业经营逐步过渡到混业经营,监管体制能否跟上还是疑问,加上网络金融和微型金融等新兴金融类型的不断发展,国内监管以及金融立法等问题亟待解决。目前我国金融机构大多通过控股其下设子公司来实现混业经营的目的,针对这种情况,金融监管体制的发展道路主要有两种模式:第一种是在现有的严格的分业经营体制下加强对每个独立金融领域的监管,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之间加强交流与协调,在需要的情况下加设分化职能部门,加大对各个部门之间的监管力度。第二种则是建立一个大型综合监管体系进行统一监管,其监管类型和国外监管发展趋势相接轨,从“机构监管型”转向“功能监管型”,其关注的是金融产品所实现的基本功能,并依此确定相应的监管机构和监管规则。而其最大的优势是可以明确混业经营体制下金融创新产品的监管归属问题,从而避免监管不到位和重复监管等问题。从长远方向来看,第二种模式无疑是我国监管体制发展的大方向。但就短期过渡而言,第一种方式是我国目前的金融经营体制适合的模式。除此之外,随着金融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各个国家之间的金融联系不断加强,为了保障各个国家之间的共同利益,金融监管也逐渐趋向于区域化、国际化。

我国网络金融的发展建议

培养网络金融服务品牌化。目前我国采用严格的金融业分业经营模式,虽然存在金融控股公司类型的混业经营,但是单个金融主体的经营业务仍然比较单一。这也导致了我国很多金融网站都以其在某个金融业务领域的声誉为人们所熟知,现阶段国内多数用户都倾向于接受品牌公司的金融服务。这些公司建立起来的信誉基础将是带动我国网络金融进步发展的重要力量。

加快网络营销模式多样化。作为网络金融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网络营销的好坏往往决定了一个金融网站盈利能力的强弱。而国内缺少多种业务并存的金融网站,也缺乏价格比较类的网络平台,所以网络营销的手段和方法对金融网站的发展显得更加重要。我国目前除了常见的搜索引擎营销、许可Email营销,还有病毒性营销、博客营销、社区营销等营销方式。而现在的社交网络包含了大量的网络信息,客户对于用户体验的要求大大增加,针对网站交互性以及用户体验而创新的网络营销模式将对网络金融的发展起到推进作用。

改善我国网络金融信息服务理念。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信息量越来越庞大,客户的可选择范围不断扩大,对网络信息服务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各网络金融服务提供商应更加重视以客户为主的服务理念,加强对网站的设计、业务流程的设计以及对售后服务等环节的重视,使版面更加清晰,流程更加流畅和人性化,这些方面会在激烈的竞争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结论

本文在有关网络金融内涵和表现形式的文献基础上,以国外网站为具体案例,研究并分析了国外网络金融发展的模式及趋势。同时和我国网络金融的发展做了对比,说明我国网络金融潜在的问题,并据此对我国网络金融发展提出建议和意见。本文的研究首先对于国内网络金融服务提供商具有借鉴意义。国外典型案例的分析可以作为国内网络金融业务、经营模式、盈利模式发展的参考。其次,本文为消费者在网上进行合理消费决策提供了理论借鉴。本文中网络金融的一些新的消费形式、新的业务类型可以帮助消费者更好了解网络金融并做出更加正确的消费决策。最后,在国内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的制订中,本文可作为参考。通过分析国外网络金融和政策的结合,发现我国网络金融发展中一些法律法规及政策的限制和不足,本文对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制订提供了未来可能的网络金融发展方向的理论指导。除此之外,本文的研究还存在一定的限制,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继续对这些方面进行深入。选用的案例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对国内外网络金融对比分析仍可继续挖掘。由于国内的一些网络金融发展条件限制,对国内网络金融发展建议可行性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

参考文献:

1.狄卫平,梁洪泽.网络金融研究[J].金融研究,2000(11)

2.舒志军.全球网络金融超市的崛起[J].国际金融研究,2000(6)

3.尹龙.网络银行与电子货币—网络金融理论初探[D].西南财经大学,2002

4.王雷.网络金融的国际比较和借鉴[D].东北财经大学,2003

网络金融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金融信息,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服务

 

1金融信息系统安全保障体系的总体构架

金融信息系统安全保障体系的总体构架有系统安全、物理安全、应用安全、网络安全、和管理安全。毕业论文,网络安全。

1.1金融信息系统的安全

系统安全指的就是网络结构的安全和操作系统的安全,应用系统安全等等。毕业论文,网络安全。网络结构的安全就是指网络拓扑没有冗余的环路产生,线路比较畅通,结构合理。操作系统的安全就是指要采用较高的网络操作系统,删除一些不常用却存在安全隐患的应用,对一些用户的信息和口令要进行严格的把关和限制。应用系统的安全就是指只保留一些常用的端口号和协议,要严格的控制使用者的操作权限。在系统中要对系统有一些必要的备份和恢复,它是为了保护金融系统出现问题时,能够快速的恢复,在金融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要对其内容进行备份。

1.2金融信息系统的物理安全

物理安全就是要保证整个网络体系与信息结构都是安全的。物理安全主要涉及的就是环境的安全和设备的安全,环境安全主要就是防雷、防火、防水、等等,而设备的安全指的就是防盗、放干扰等等。

1.3金融信息系统的应用安全

金融信息系统的应用安全主要就是指金融信息系统访问控制的需要,对访问的控制采用不同的级别,对用户级别的访问授权也是不同。收集验证数据和安全传输的数据都是对目前使用者的身份识别和验证的重要步骤。而对于金融系统中数据资源的备份和恢复的机制也要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在故障发生后第一时间恢复系统。

1.4金融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

金融信息都是通过才能向外界的,而通过采取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的加密来实现通信的保护,对网络中重要信息进行保护。而对网络进行入侵检测也是必要的,通过信息代码对进出的网段进行监控,来确保信息的安全性。毕业论文,网络安全。对系统也要进行不定期的部件检测,所是发现有漏洞要及时的进行补救。

1.5金融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

金融系统是一个涵盖多方面的网络,也运行着很多的网络,对金融系统进行信息管理,就应该设置安全的管理中心,要集中的管理,严格的规定和确定明确的责任和控制,确保金融系统可靠的运行。

2金融信息系统安全保障的措施

2.1设置安全保障的措施

对于任何未经允许的策略都严格的禁止,系统允许访问的都要经过眼的认证才能进入下一步,重要的金融信息要经加密的措施进行传输。要通过网络安全策略对金融信息系统的网络设置防火墙,用来保护各个金融节点的信息安全,允许授权用户访问局域网,允许授权用户访问该局域网内的特定资源;按业务和行政归属,在横向和纵向网络上通过采用MPLSVPN技术进行VPN划分。

2.2使用安全技术和安全产品的措施

为了金融系统有个安全可靠运行环境,遵循金融系统的安全保障体系策略,要在金融信息系统中安装一些安全技术和安全的产品。将金融信息系统划分为不同的安全区域,每个区域都不同的责任和任务,对不同的区域要有不同的保护措施,即方便又增强了安全性。在金融想呕吐中安装一道防火墙,用来防止不可预见的事故,若是有潜在的破坏性的攻击者,防火墙会起到一定的作用,对外部屏蔽内部的消息,以实现网络的安全防护。应该在金融信息系统中设置入侵检测系统,要对网络的安全状态进行定期的检测,对入侵的事件进行检测,对网络进行全方位的保护。在金融信息系统中安装防病毒的系统,对有可能产生的病源或是路径进行相对应的配置防病毒的软件,对金融信息系统提供一个集中式的管理,对反病毒的程序进行安装、扫描、更新和共享等,将日常的金融信息系统的维护工作简单化,对有可能侵入金融信息系统的病毒进行24小时监控,使得网络免遭病毒的危害。定期的对金融信息系统进行安全评估,对系统中的工作站、服务器、交换机、数据库一一的进行检测评估,根据评估的结果,向系统提供报告。安全的评估与防火墙的入侵检测是相互配合的,够使网络提供更高性能的服务。毕业论文,网络安全。

2.3金融信息管理的安全措施

在管理的技术手段上,也要提高安全管理的水平。金融信息系统是相对比较封闭的,金融信息系统的安全是最重要的,业务逻辑与操作规范的严密是重中之重。因此对于金融信息系统的内部管理,加强领导班子对安全管理的体系,强化日常的管理制度吗、,提升根本的管理层次。

2.3.1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

如今我国更加重视信息安全的发展,它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的稳定。在金融信息系统的内部要建立安全管理小组,安全管理小组的任务就是要制定出符合金融发展的安全策略。管理小组由责任和义务维护好系统的安全和稳定。

2.3.2制定一系列的安全管理办法和法规,主要就是抓住内网的管理,行为、应用等管理,进行内容控制和存储管理。对每个设施都要有一套预案,并定期进行测试。毕业论文,网络安全。

2.3.3 加强严格管理,加强登陆身份的认证,严格控制用户的使用权限,对每个用户都要进行信息跟踪,为系统的审核提供保障。毕业论文,网络安全。

2.3.4加强重视信息保护的等级,对金融信息系统中信息重点保护,对重要信息实施强制保护和强制性认证,以确保金融业务信息的安全。也要不断的加强信息管理人才与安全队伍的建设,加大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通过各种会议、网站、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加大信息安全普法和守法宣传力度,提高全民信息安全意识,尤其是加强企业内部人员的信息安全知识培训与教育,提高员工的信息安全自律水平。

3结语

随着金融信息化的快速发展,金融信息系统的规模逐步扩大,金融信息资产的数量急剧增加,对网络与信息系统实施安全保护已势在必行。目前互联网的应用还缺乏一定的安全措施,这样就严重的影响和限制了金融系统通过网络向外界提供服务的质量和种类。因此,各个金融信息系统都必须要采取一定的安全防护措施,构建一个安全的合理的金融信息系统。

参考文献:

[1]卢新德.构建信息安全保障新体系:全球信息战的新形势与我国的信息安全战略[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2]李改成.金融信息安全工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3]方德英,黄飞鸣.金融业信息化战略——理论与实践[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4.

网络金融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金融信息,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服务

 

1金融信息系统安全保障体系的总体构架

金融信息系统安全保障体系的总体构架有系统安全、物理安全、应用安全、网络安全、和管理安全。毕业论文,网络安全。

1.1金融信息系统的安全

系统安全指的就是网络结构的安全和操作系统的安全,应用系统安全等等。毕业论文,网络安全。网络结构的安全就是指网络拓扑没有冗余的环路产生,线路比较畅通,结构合理。操作系统的安全就是指要采用较高的网络操作系统,删除一些不常用却存在安全隐患的应用,对一些用户的信息和口令要进行严格的把关和限制。应用系统的安全就是指只保留一些常用的端口号和协议,要严格的控制使用者的操作权限。在系统中要对系统有一些必要的备份和恢复,它是为了保护金融系统出现问题时,能够快速的恢复,在金融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要对其内容进行备份。

1.2金融信息系统的物理安全

物理安全就是要保证整个网络体系与信息结构都是安全的。物理安全主要涉及的就是环境的安全和设备的安全,环境安全主要就是防雷、防火、防水、等等,而设备的安全指的就是防盗、放干扰等等。

1.3金融信息系统的应用安全

金融信息系统的应用安全主要就是指金融信息系统访问控制的需要,对访问的控制采用不同的级别,对用户级别的访问授权也是不同。收集验证数据和安全传输的数据都是对目前使用者的身份识别和验证的重要步骤。而对于金融系统中数据资源的备份和恢复的机制也要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在故障发生后第一时间恢复系统。

1.4金融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

金融信息都是通过才能向外界的,而通过采取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的加密来实现通信的保护,对网络中重要信息进行保护。而对网络进行入侵检测也是必要的,通过信息代码对进出的网段进行监控,来确保信息的安全性。毕业论文,网络安全。对系统也要进行不定期的部件检测,所是发现有漏洞要及时的进行补救。

1.5金融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

金融系统是一个涵盖多方面的网络,也运行着很多的网络,对金融系统进行信息管理,就应该设置安全的管理中心,要集中的管理,严格的规定和确定明确的责任和控制,确保金融系统可靠的运行。

2金融信息系统安全保障的措施

2.1设置安全保障的措施

对于任何未经允许的策略都严格的禁止,系统允许访问的都要经过眼的认证才能进入下一步,重要的金融信息要经加密的措施进行传输。要通过网络安全策略对金融信息系统的网络设置防火墙,用来保护各个金融节点的信息安全,允许授权用户访问局域网,允许授权用户访问该局域网内的特定资源;按业务和行政归属,在横向和纵向网络上通过采用MPLSVPN技术进行VPN划分。

2.2使用安全技术和安全产品的措施

为了金融系统有个安全可靠运行环境,遵循金融系统的安全保障体系策略,要在金融信息系统中安装一些安全技术和安全的产品。将金融信息系统划分为不同的安全区域,每个区域都不同的责任和任务,对不同的区域要有不同的保护措施,即方便又增强了安全性。在金融想呕吐中安装一道防火墙,用来防止不可预见的事故,若是有潜在的破坏性的攻击者,防火墙会起到一定的作用,对外部屏蔽内部的消息,以实现网络的安全防护。应该在金融信息系统中设置入侵检测系统,要对网络的安全状态进行定期的检测,对入侵的事件进行检测,对网络进行全方位的保护。在金融信息系统中安装防病毒的系统,对有可能产生的病源或是路径进行相对应的配置防病毒的软件,对金融信息系统提供一个集中式的管理,对反病毒的程序进行安装、扫描、更新和共享等,将日常的金融信息系统的维护工作简单化,对有可能侵入金融信息系统的病毒进行24小时监控,使得网络免遭病毒的危害。定期的对金融信息系统进行安全评估,对系统中的工作站、服务器、交换机、数据库一一的进行检测评估,根据评估的结果,向系统提供报告。安全的评估与防火墙的入侵检测是相互配合的,够使网络提供更高性能的服务。毕业论文,网络安全。

2.3金融信息管理的安全措施

在管理的技术手段上,也要提高安全管理的水平。金融信息系统是相对比较封闭的,金融信息系统的安全是最重要的,业务逻辑与操作规范的严密是重中之重。因此对于金融信息系统的内部管理,加强领导班子对安全管理的体系,强化日常的管理制度吗、,提升根本的管理层次。

2.3.1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

如今我国更加重视信息安全的发展,它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的稳定。在金融信息系统的内部要建立安全管理小组,安全管理小组的任务就是要制定出符合金融发展的安全策略。管理小组由责任和义务维护好系统的安全和稳定。

2.3.2制定一系列的安全管理办法和法规,主要就是抓住内网的管理,行为、应用等管理,进行内容控制和存储管理。对每个设施都要有一套预案,并定期进行测试。毕业论文,网络安全。

2.3.3 加强严格管理,加强登陆身份的认证,严格控制用户的使用权限,对每个用户都要进行信息跟踪,为系统的审核提供保障。毕业论文,网络安全。

2.3.4加强重视信息保护的等级,对金融信息系统中信息重点保护,对重要信息实施强制保护和强制性认证,以确保金融业务信息的安全。也要不断的加强信息管理人才与安全队伍的建设,加大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通过各种会议、网站、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加大信息安全普法和守法宣传力度,提高全民信息安全意识,尤其是加强企业内部人员的信息安全知识培训与教育,提高员工的信息安全自律水平。

3结语

随着金融信息化的快速发展,金融信息系统的规模逐步扩大,金融信息资产的数量急剧增加,对网络与信息系统实施安全保护已势在必行。目前互联网的应用还缺乏一定的安全措施,这样就严重的影响和限制了金融系统通过网络向外界提供服务的质量和种类。因此,各个金融信息系统都必须要采取一定的安全防护措施,构建一个安全的合理的金融信息系统。

参考文献:

[1]卢新德.构建信息安全保障新体系:全球信息战的新形势与我国的信息安全战略[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2]李改成.金融信息安全工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3]方德英,黄飞鸣.金融业信息化战略——理论与实践[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4.

网络金融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 网络金融 监管状况 防范措施

一、研究背景

当下我国网络金融行业已处于全面快速发展阶段,它引发了改变我们生活方式的技术革命,对于这一新兴业态,我们当然是持鼓励创新的态度。但是,如何提升网络金融的安全性和规范性,确保整个网络金融行业平稳有序前进已经成为摆在监管当局面前的迫切使命。2016年8月4-7日,第二届中国国际互联网+金融博览会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开幕,这是互联网金融行业展示和交流的重要平台,他包含网络金融博览会和高峰论坛会两部分。此次在供给侧改革下的网络金融发展的高峰论坛,邀请到了政府主管机构、知名媒体、财经专家、行业企业人等相关行内人士,共同讨论供给侧改革下的网络金融的发展,以及在全新的监管环境下,网络金融公司的生存与进步之法。新华网常务副总裁魏紫川在开幕致辞中表示,浙江省网络金融产业排名数一数二,杭州也因此成为全国网络金融的三大中心之一,在这样一个对网络金融敞开怀抱的地区举办这样一个论坛,展现了网络金融蓬勃的生机,但是由于过快的发展,随之而来的定是各个方面存在的矛盾与问题,监管制度落后,风险难以控制等种种缺陷成为了当下网络金融业发展的绊脚石。

其实早在2015年,网络金融行业就在国内呈现指数式的增长。2016年8月,《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颁布,对平台之前常见的一些缺陷不足都做了详细的规定,鼓励发展守法公正的企业,强烈打击违规营私企业。聚宝珠市场总监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网络金融行业仍在快速发展中,即使是在越来越规范的监管保障下,金融平台也要约束自身,规范行为,这一点毋庸置疑。而我国现存的法律规章制度以及其监管体系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不足之处,对此,本文从全方面探讨了我国网络金融监管状况并且对于某些缺陷提出了相对应的防范措施。

二、现状分析

本文认为,我国网络金融监管的现状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网络金融监管的法制体系亟待完善与规范;网络金融在一定程度上监管过度;网络金融监管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

(一)网络金融监管的法制体系亟待完善与规范

我国的网络金融行业各式各样,但是它的立法工作又比较落后,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对监管的决策产生影响。第一,我国还未出台特地针对网络金融管制的法律条令,现行的《公司法》、《物权法》、《担保法》、《合同法》等均对像P2P及众筹等网络业务设计的相关领域有所约束与禁止,但是现有的这些法律并没有针对网络金融的执行标准。第二,网络金融确立的是分类监管,而我国的《商业银行法》、《证券法》、《保险法》、《票据法》等金融法律条令未对网络信用风险管理、市场交易主体、网络金融的交易边界、主体的准入退出等做出相应法律规章,这就使得在现实的网络金融监管操作中缺少应有的明文条款。第三,我国金融安全监管立法主要是质量较低的条例或者规章以下的文件,高等级的立法十分少,一些重要领域不符合要求,金融安全面临巨大挑战;一些立法质量不高,制定后完全无法使用,更有甚者立法完全是一个摆设;一些立法更多在意的是如何维护秩序、管理等方面,未能它的监管给予同等考虑,不利于提升国家整体,不利于构建新型网络金融;一些法律拟定周期较长,耗费时间大,大部分明显已经不适应网络社会快速发展的现实;金融安全监管执法部门职责权限边界模糊,普遍看中事发前的审查与审批工作、轻视事件当中的监管,随意滥用现存社会管理方法,拥有的权利过大,而其制约能力匮乏,大大增加了守法成本,执法威严及有效性不足,违法犯罪行为难以及时遏制;对于金融安全监管有关争议以及各种新劣势,现存法律制度在实施上面临条文制约,法律条文主体功能得不到重视。

(二)网络金融在一定程度上监管过度

监管当局面临的一个十分具有考验性的难题在于如何控制好网络金融监管和改革创新之间的相互关系。《意见》明确了不同类管理的基本结构,确定了适度监管的基础,但从目前央行、保监会最新制定的相关法制体系来看,它仅仅拘泥于监管,为了监管而监管,以至于我国网络金融圈在某些方面监管过于严格。就拿第三方支付来说,7月31日,央行《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从开设账户、限额规定、密码验证,密码修改等方面全盘否定了之前第三方支付程序,转账的条件过分严格,金额更是加上了限制条件。而这,在我看来,在一定程度上会损害网络金融改革创新,更有可能影响整个网络金融业的前程。

(三)网络金融监管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

网络金融带来的新型技术为监管当局现行的监管手段带来了巨大的难题,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网络金融在现有的交易程序设计、交易产品设计等方面实际具有较高的技术,现有的监管体系很难进行的从真正意义上下手监管。其次是网络金融以网络作为交易的平台,一般是是远程式和虚拟化交易,这就使得监管当局在获取证据方面面临技术性窘境。再次,网络金融实质上形成的是混合经营的模式,而目前对于网络金融的监管仍旧是单独监管的体系,因而上形成了监管模式与经营模式的不协调,无法相互配合,监管难度大大增加。此外,在网络金融热中,互联网公司利用平台优势对消费者进行地毯式宣传,宣传时金融产品的风险向来被减弱甚至是遗忘。一位消费者谈到,互联网公司擅长饥饿营销,在这种状况下,大部分消费者已经不关心不在乎购买的产品是否具有风险,而是只要拥有了就好。例如,前段时间百度和华夏基金合作发行的百发,其盈利额远高于其他理财产品,而且还高呼其只赚不赔。不用说无疑是百度公司自掏腰包对消费者的补贴,而这恰是法律所禁止的。然而在现有的监管法令下,证监会监测该类理财产品销售的环节均由销售公司完成,网络公司只负责流量导入,认为该理财产品的销售并未出现违规行为。交银施罗德副总经理谢卫表示,目前存在非常多的网络金融公司严重缺乏网络金融风险管理意识,在宣传时隐藏风险、违规虚增收益,通过红包、补贴、返现等方式虚增收益,或采取抽奖、送实物等形式诱导消费者,扰乱了市场的秩序,引发无序竞争。而通过这种打球的方式,网络金融产品避开了监管,并且线上线下统一规则不同。

三、防范措施

在防范措施方面,我国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一些监管方法。譬如美国,他们根据网络银行的特点,补充了新的法律条令,使得原有的监管规则适用于网络化的电子环境。在执照申请、监管政策以及金融消费者保护的方面,网络金融与传统的金融规则相似,但在监管措施方面采取审慎宽松的政策,强调网络和交易安全,维护网络金融经营稳健和对银行客户的保护。对此,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尽快建立健全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法制体系;优化互联网金融交易环境;开拓创新监管手段,与信息技术融为一体;把握监管力度同时提升消费者的安全意识。

(一)尽快建立健全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法制体系

(1)加快制定网络金融监管基本法律的步伐。从整个网络金融系统的规章制度建设上入手,加快制定相关的法律条文,实现和其他各行业一样的有法可依。同时,加速对现存不适用于网络金融发展的法制体系的修改与废止,建立高等级的网络金融法立法,结合网络金融的不透明以及不存在实物交易的特点,积极启动相关的立法工作,明确网络金融的主要行为,推动网络金融立法的不断完善。与此同时,更要加快对网络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立法工作,建立一套完整的保护机制,从根本上保障消费者应有的利益。

(2)优化网络金融执法体制与机制。改革与完善网络金融执法体制,建立专门从事以及专门管理防范信息化犯罪的相关队伍,落实相应的特别组织机构。对于现存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全盘的更改,建立健全各项网络安全监管制度;完善各类业务的实施流程;加强要害部门的管理,健全内部制约机制。有效利用市场各种各样的执法方式,提高执法效果;最重要的是形成网络金融使用者自觉自律等社会治理机制,开创网络社会多种治理格局。调整执法程序,使其规范化,明确裁量准则,强化执法监督监管,并通过严格的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切实解决执法不公等现象。

(二)优化网络金融交易环境

由于网络金融交易极易出现信用缺失和道德风险,因此,必须优化互联网金融交易环境。一是监管当局要重视整个网络金融的市场诚信建设,在其系统内要形成自觉守法经营的交易环境;二是要依靠大数据技术建立和健全个人以及企业的信用体系,为互联网金融交易的双方提供信息及技术支持,确保交易的可信度;三是要依照法律大力打击网络金融的欺诈犯罪行为,建造一个良好的、透明的网络金融交易的环境。

(三)开拓创新监管手段,与信息技术融为一体

从某种意义上讲,网络金融在监管层面上应该充分发挥现代网络技术优势,充分发挥网络技术在监管层面所具有的作用。一是运用大数据、云处理等网络技术整个跟踪互联网金融系统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以及新风险,并建立特别的与之相关的金融管理体系;二是要逐步建立和健全网络金融产品评估体系,监管部门现应深挖和分析网络金融数据,针对网络金融产品使用者的信用形成特有的信用评价体系,并针对产品本身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建立预防机制,充分保护网络金融消费者的权益;三是要逐步解决现存的"内忧外患"问题,设置纠纷解决前期程序、投诉处理制度,一定要做好赔偿和善后工作。同时也要优化个人征信体系、个人信用体系、电子签名等相关领域的基础法律,加快互联网金融技术部门规章和国家标准制定,如支付技术、客户识别技术、身份验证技术等,为网络金融系统的使用者提供指导以及为网络金融监管提供技术支持。加强现有法律在网络化环境下的实用效果,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充分利用好现存立法资源;通过执法方式的改革与技术创新,建立实时监测,推动过程的监管,加强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合作交流,做到里应外合。

(四)把握监管力度同时提升消费者的安全意识

银监会、保监会、央行等相关的监管部门在出台相关的监管细则时,建议牢牢把握适度监管的原则,并且我认为应该着重达到以下几点目标:一是支持和鼓励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和理念开展各种各样满足人们需求,并且依法合法的金融创新活动,充分发挥人人受惠的益处,激发整个网络金融市场活力;二是要防范高风险,完善信息披露,建立健全自律组织,充分发挥好市场主体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作用,并坚决打击以网络金融为名的非法集资等违法违规行为;三是应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特别注重保护消费者的金钱以及资料安全。同时,加强网络社会自觉守法意识的宣传与教育。以多种形式开展信息化法律宣传教育,提倡诚信上网、文明上网、合法经营、规范执法,规避选择性执法现象。最后,应该要尽快启动制定《网络安全与信息化法制建设实施纲要》这个条文。网络金融安全法制的建设覆盖范围广、涉及部门多、相关问题复杂,需要看重大局,细致规划,适应时展的需求,一步一步实施,切不可急求结果。

【参考文献】

[1] 赖娟.我国金融系统性风险及其防范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1.

[2] 商瑾.金融风险及防范对策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

[3] 李响玲.论新趋势下的证券交易所自律监管[D].华东政法大学,2012.

网络金融论文范文第14篇

【论文摘要】网络金融是传统金融与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紧密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的金融形态,是网络技术革命推动下所发生的最重要的经济变革之一。?

?

一、网络金融的含义与特性?

网络金融是指在因特网上实现的金融活动,它不同于传统的依赖于物质形态存在的金融活动,是存在于虚拟空间的金融活动,其存在形态是虚拟化的、运行方式是网络化。它是信息技术,特别是因特网技术与金融理论、金融管理和金融实务相结合的产物,是适应网络经济和电子商务发展需要而产生的网络时代的金融运行模式。网络金融的内容不仅包括网络银行、网络证券、网络保险、网络支付与结算等网络金融实务,还包括网络金融理论、网络金融管理和网络金融监管等。?

网络金融的经济性是指网络金融活动效益显著,投入少而产出高,这是网络经济本身的特点决定的。网络技术应用于金融业后,采用了开放技术而共享软件,极大地降低了金融产品的开发费用和金融系统的维护费用,经营成本较传统金融企业降低许多。网络金融的科技性是指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广泛运用于金融业的实践,并对现代金融业产生深远的影响。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信息传递和资源共享突破了原有的时间概念和空间界限,将原来的二维市场变为没有地理约束和空间限制的三维市场。金融电子化、网络化既是现代科技发展的结果,也是金融业“e”化的象征。网络金融的信息性是指网络金融是金融信息收集、整理、加工、传输、反馈的载体,同时也是金融信息化的产物。货币流通、资金清算、股市行情、保险、投资信托等金融信息的产生和变化都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网络金融的人为性是指网络金融以人为本。在网络金融活动中,尽管强调网络信息技术的作用,但归根到底起关键作用的还是人。网络技术的制造发明、网络金融的应用、效果的实现都是靠人来完成的,所以,必须强调人在网络金融中的决定性作用。网络金融的创新性,为了满足网络经济条件下客户新的需求,增强其竞争实力,网络金融必须进行业务创新。网络机构的内部管理也必然实行管理创新,走向网络化管理,网络金融机构必须调整其战略管理思想,重视与其它金融机构、信息技术服务站、资讯服务提供商、电子商务网站等的业务合作,以实现多赢的目的。网络金融条件下,金融监管必然走自由化和国际合作与协调的道路。?

二、网络金融与传统金融的比较?

网络金融是传统金融与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紧密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的金融形态,是网络技术革命推动下所发生的最重要的经济变革之一。传统金融市场的发展及金融理论的成熟是网络金融产生和发展的基础,而网络金融在推动了金融创新的同时,也颠覆了传统金融的运作模式,对传统金融服务提出了挑战。?

1、网络金融比传统金融更能吸引客户。首先,互联网打破了金融服务的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改变了交易的方式,使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的成为可能。通过互联网,金融机构还可以联系到更多的交易对象,找到更多的交易机会。网络金融拉近了金融机构与客户的距离。其次互联网动态双向沟通的特性,使动态的交易互动成为可能。一方面,金融机构可以自动即时生成客户信息数据库,通过及时的客户需求分析,有效的细分客户,为顾客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同时根据目标客户群的特点制定自身的发展战略;另一方面,客户可以一改在传统金融下被动接受服务的模式,按照自己的需求在互联网上轻松地货比三家,寻找到合适的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而且还可以随时向金融机构反馈意见和建议。再次,互联网加剧了资本和信息的流动速度,为寻找资源最优化配置及动态均衡提供有效途径。通过互联网快速的、分布式的处理,人们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搜索、传递金融信息,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远距离资金的划拨。最后,网络金融发挥信息技术的同时,提供了比传统金融更方便、更快捷、更廉价的服务。?

2、网络金融更能满足金融服务提供者的逐利原则。第一,如前面所述,网络金融更能吸引客户,因此可获得更多的销售收入。第二,金融企业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实现网络金融,可大大降低其经营成本。在网络金融条件下,金融企业无论自有资本是否雄厚,在互联网都是平等的,因此庞大物理网点的优势将消失,金融企业的经营成本将大大降低。利用信息网络技术,金融企业可以改善企业的内部管理,促进企业建立更合理科学的组织机构。另外,信息网络技术促使金融企业重组传统的工作流程,从而进一步提高效率,降低经营成本。?

总之,网络金融创新了金融企业的管理模式和组织结构模式,降低了运营成本,提高了金融服务的质量,提高了收入。任何一个以营利为目的的金融服务企业都将被潜在的高额利润驱动,融入并推动网络金融。长远来看,网络金融的重要性将超过传统金融。?

三、国内外网络金融发展概况?

美国于1971年创立的nasdap系统,标志着网络金融这一全新的经营方式从构想进入到实际运营。1995年10月18日美国3家银行联合在互联网上成立了全球第一家网络银行“安全第一网上银行”,预示着网络金融已进入迅速发展的新阶段。2000年7月3日,西班牙uno-e公司同爱尔兰互联网银行第一集团正式签约,组建业务范围覆盖全球的第一家互联网金融服务企业uno first group。两家公司跨洋重组的最终目标是建立全球最大的网络金融服务体系。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网络金融发展非常迅速,出现了从网络银行到网络保险,从网络个人理财到网络企业理财,从网络证券交易到网络金融信息服务的全方位、多元化的网络金融服务。网络银行走向成熟,网络证券和网络保险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电子货币和网络支付开始受到青睐。网络金融已相对成熟、完善、并初具规模;网络金融的服务多元化、全能化、综合化,内容集成度相当高而且创新频繁;网络金融业之间竞争激烈,消费者可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服务;网络金融业的参与主体多样化,除了传统的商业银行外,还有信用卡公司、纯网络银行等。?

20世纪80年代,中国银行业开始全面使用计算机,金融电子化时代来临。90年代初,我国金融专用网络体系建设获得了较大发展。1993年,中国政府宣布将金卡等一系列“金”字工程作为重要的国民经济信息化工程后,我国金融电子化建设进程加快,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国建成了金融卫星通讯网络和中国国家金融数据通信网等金融骨干网络。基于这些主干网,中国人民银行和各个商业银行先后建立起中国国家现代化支付系统和网络联行系统。国内大部分城市中,本地清算系统、储蓄通存通兑系统、对公业务系统、银行卡自动处理系统等应用系统也先后投入运行。一个集国家宏观金融管理和监控、金融机构内部经营管理和对外提供金融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网络金融体系已经初步形成。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我国正逐步跨入网络金融时代。目前,工、农、中、建四大商业银行都建立了较完善的通信网络系统。中国银行于1996年10月率先开始网络银行服务。2000年6月29日,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组织国内12家商业银行联合共建的中国金融认证中心全面开通,正式开始对外提供发证服务。我国的网络保险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总体而言,网络硬件条件不错,软件开发方面也有一定发展,但是由于大多数公司经营管理的标 准化程度不高,随意性较大,使得应用效率偏低。但少数公司对网络化建设和应用的比较好。1997年11月“中国保险信息网”开始运行,成为中国网络保险发展的里程碑。自1997年以来,网络交易方式在我国券商中得到迅速的推广。1997年3月,“中国华融信托投资公司”湛江营业部推出多媒体公众信息网网上交易系统,揭开了我国网络证券的帷幕。网上银行、网上证券、网上保险、网上理财等网络金融业务渗透到了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网络金融的发展逐步成为我国金融业务的主流形态,对我国金融产业的发展方向、现代化水平以及国际竞争力的提高起着决定性作用。?

网络金融改变了传统金融机构的结构和运作模式,极大地降低了金融交易成本,提高了金融服务的效率,使金融非中介化加剧,使金融机构的信息获取和传递能力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参考文献】?

[1] 黄孝武.网络银行.武汉出版社.?

网络金融论文范文第15篇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金融已经成为我国金融发展的“新常态”,其中第三方支付平台与电子货币是网络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网络金融形式使人们的日常交易更加便利,也给市场中货币的流通速度带来很大影响。本文从网络金融特征与发展情况入手,实证探讨网络金融发展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以期为我国货币政策调控提供参考。

关键词:

网络金融;货币流通速度;影响;实证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今,很多互联网公司、网络运营商也开始对金融服务进行跨界探索,拥有新型运行模式与行业理念的网络金融随之在我国快速发展。从艾瑞咨询统计数据来看,我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在2014年突破了8万亿元,比2013年同比上涨50.3%。可见,网络金融在我国已经形成一股强劲的金融创新力量。相比传统金融,网络金融有其独特的特征与运行方式,网络金融的发展为我国经济注入活力的同时,也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我国社会各个方面,比较明显的是其给央行货币政策调控带来挑战。网络金融发展之所以会冲击到央行货币政策,主要在于其对货币流通速度产生影响。因此,在对网络金融发展给予重视的同时,应深入分析网络金融发展在货币流通速度方面的影响,并针对可能发生的问题研究相应的防范对策,以推动我国网络金融的健康发展。而在分析网络金融发展在货币流通速度方面的影响前,首先应对网络金融的概念、特征及运行方式进行全面了解。因此,本文从网络金融特征与发展情况入手,实证探讨网络金融发展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以期为我国货币政策调控提供参考。

一、网络金融概念、特征与运行模式

(一)网络金融定义作为网络技术与金融两者结合的产物,网络金融是金融机构或互联网企业在对现代化信息技术加以运用的基础上,提供给用户的一种新型金融服务。在狭义理解下,网络金融的基础为提供金融服务者的主机,媒介为因特网或通信网络,其发展则是在包含金融数据和业务流程的软件平台上展开的。在广义理解下,网络金融除了包括其工作模式外,同时包含着与其相关的网络金融机构、市场及监管等外部环境。

(二)网络金融的特征第一,网络金融具有虚拟性。网络金融市场是一个由各种信息组成的虚拟化市场:在服务机构上,网络金融的金融服务活动主要依赖电子银行等来展开,而这种网络金融机构均为虚拟机构;在金融业务上,网络金融的处理主要依托于非物理性的网络平台;在交易媒介货币上,其支付方式并非传统的现金形式,而是以电子支付为主,通过这些虚拟媒介对金融服务活动等加以反映。第二,网络金融具有开放性。这种开放性主要体现在网络金融打破了时空限制,在经济环境方面具有无界性。相比传统金融活动必须在分支机构或业务网点才能实现对客户的吸纳,网络金融只需要开通网络金融业务即可吸收世界各地客户。在业务提供上,可以选择任何时间、地点和更多样化的方式来展开。这种开放性,还体现在网络金融摆脱了各国货币形式的束缚,提供了更多便利给国际化的市场主体行为,能够推动金融业务全面地走向国际。第三,网络金融同时具有透明性与加密性。透明性主要指网络金融市场运行中的信息、交易指令及价格形成等都处于公开化,促使整个金融市场运行透明性得到了极大提高。加密性则主要指脱离物理设置和现场办公的网络金融,交易过程中可采取技术水平更高的加密算法,使整个过程更加隐秘。第四,网络金融具有对称性。相比传统融资模式,网络金融模式可通过互联网平台更加充分地进行信息沟通,且交易更加透明化,在定价方面也比较市场化,在风险管理和信任评级方面具有完全数据化的优势。通过交易数据库,即可对一个企业或个人的财力与信用状况有更加全面地了解,有利于提高信息对称性。互联网金融企业面对违约贷款对象,可通过对其违约信息的公开以及评级信息的降低等,促进其违约成品的增加。第五,网络金融具有直接性。资金供求双方在网络金融模式下可以不再经过银行或交易中介机构的撮合步骤,即可对信息甄别、匹配、定价和交易等过程自行完成,具有明显的去中介化特征。网络金融这种直接性的交易过程,能够促进其服务效率的提高,进一步降低网络金融交易成本。

(三)网络金融的运行方式网络金融在支付方式上,与传统金融有很大不同,主要以移动支付为主。在中央银行的支付中心,个人和机构都可以开通账户,即网络金融下的商业银行掌握的体系均为一级。与此同时,网络金融在支付和转移证券、现金等金融资产时,也是在移动网络平台上实施的,网络金融用电子化的支付清算方式代替了现金流通。网络金融在信息处理方式上,信息生成和传播主要依靠社交网络;信息组织、排序和检索主要通过搜索引擎完成,从而促进信息超载问题的缓解,使信息需求得到针对性的满足;对海量信息进行高速处理则依靠云计算来保障,即网络金融环境下,资金供需双方信息在云计算的保障下进行传播,通过搜索引擎实现组织和标准化,进而促进时间连续、动态变化的信息序列形成。网络金融在资源配置上,主要通过在网上资金供求信息,由供需双方通过直接联系和交易的方式来实现资源匹配。个体之间的金融交易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形成了资源“充分交易可能性集合”,这种打破了传统商业可行性边界的资源配置,能够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等问题。

二、网络金融发展下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现状

货币流通速度,顾名思义是一定时期内单位货币周转的平均次数。比如,1个月内如果1元货币实施了4次流通手段职能,其所起到的作用就是4元货币的作用。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随着货币流通速度的加快而减少,反过来则随货币流通速度降低而增多。在货币数量论中,货币流通速度这一常数是相对固定的,所以国民收入对货币需求有决定作用。对货币流通速度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比较常见的除制度因素、预期通货膨胀、利率外,还包括交易技术、金融创新等。一般来说,货币流通速度的计算根据当前常用的交易方程式来推断,即Vi=GDP/Mi。其中,Vi代表货币流通速度,GDP=P×Y,P与Y分别代表物价水平和交易的社会商品总量,Mi代表着货币数量。在网络金融发展背景下,电子货币正在逐渐取代金融流通中的现金。电子货币比现金具有更高的流通性,且更加方便携带,导致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转变持有现金的动机。虽然网络金融下电子支付使得货币流通的一些因素发生了改变,但用户收入实际上并没有任何风险变化。在这种形势下,人们往往会对货币与网络金融中的电子财务进行比较,使得其名义收入中货币需求不再是一种固定比例。在此影响下,货币流通速度Vi也就随之不再是一个常数,那么国家在控制物价水平时就不再那么容易通过发行适当的货币量来实现了。所以,对网络金融发展在货币流通速度方面的影响进行研究就变得十分重要。虽然很多学者都表示,货币流通速度会受到网络金融发展的影响,但这种观点很多时候都是在理论层面上展开分析,并没有太多的实证支撑。与此同时,资本市场在网络金融不断发展的今天,也实现了较大发展。居民的财务观念在经济虚拟化形势下逐渐改变,不再像过去那样重视实物财富,开始加强对虚拟财务的重视。实物资产容易被成本和定价所影响,虚拟资产则主要受资本化定价影响,因影响实物资产和虚拟资产价格变动的因素属于不同因素,所以实物资产与虚拟资产对货币需求的影响也不同,这种不同也会影响到货币流通速度。资产成本及预期利润水平,是决定实物资产对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收入是其最终反映,相对来说这些变化量是比较平稳的,所以实物资产在变化方面也表现出一定的平稳性。而虚拟资产对货币的需求量会受到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如贴现率、市场情绪等,因这些因素变化较大,所以虚拟资产对货币的需求量也会在较短的时期内发生反复变化,从这点即可看出虚拟资产具有较大的波动性。在获取资本利得的机会上,投资者有很大不同,加之网络金融能够促使这种不同的实现,所以形成了货币流通速度的差异性。在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时,在联通各个市场的环节和因素中,利率无疑是十分关键的。

三、 网络金融发展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的实证分析

(一)理论依据作为现代经济学中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凯恩斯认为货币流通速度会受到利率的影响。在其理论中,凯恩斯指出货币的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利率的变动对投机需求来说十分敏感。在凯恩斯理论下,货币余额的交易需求+预防需求=M,Y则代表着名义收入。在此基础上,假设M=M(Y),其中M与Y呈正比。再对货币的收入流通速度即比率(Y/M)加以考虑,从该理论中即可得出V=Y/L(I,Y),即货币流通收入的函数主要与国民收入(Y)和利率(I)有关。在这一理论中,投机需求会根据将来利率预期的不同而不同。人们持有货币余额的总量,会被投机性货币余额的变动而影响,在此基础上货币流通速度的大小自然也会受到影响。在对货币流通速度减慢的解释上,凯恩斯采用的是“流动性陷阱”理论。在凯恩斯理论的基础上,后来的研究者们对其货币需求理论进行了扩展。在人们的持币行为方面,鲍莫尔和托宾计算出了著名的平方根公式,对利率变动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交易性货币需求进行了论证。在对人们持有预防性货币机会成本研究的基础上,惠伦对预防性货币需求中利率的影响进行了证明。从各个学者的研究可以看出,货币流通速度理论上与波动剧烈的利率因素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因此货币流通速度也会呈现出剧烈的变化。

(二)数据来源与变量选择本文在货币需求理论和计算公式的支持下,对货币流通速度与利率模式加以建立。货币收入速度V=(GDP+PF)/M,因M=F(i),所以V=(GDP+PF)/F(i)。根据以上公式可得出货币流通速度V2=(Vγ+AVf)/(1+A);其中Vγ与Vf分别表示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前者为GDP/Mγ,后者为PF/Mf。只要对实体经济或虚拟经济中进入的货币量进行测算,就可以将实体经济的货币流通速度以及虚拟经济的货币流通速度分别计算出来。因为网络金融的出现和发展,使得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能够得以实现资金的瞬时流通,而要对每个时段Mγ、Mf进行精确测算就变得相对困难。从网络金融发展来看,股市基本可以代替我国虚拟经济的发展状况。非现金占比F=(M1-M0)/M2,网络金融的发展状况即可由该比值反映出来。文章对中国同业拆借120天利润数据加以选择,作为利率R数据的代表。相比隔夜利率与其他期限,120天利润数据波动较小,能够较大程度地反映市场的完整性,对市场情况的反映也更加全面。我国放开同业拆借市场,始于1996年6月,从放开市场起银行间拆借日益活跃,我国市场化利率基本可以由其代表。同年12月,我国对股市采取了涨停限制。我国网络金融的发展即由此开始,在股市和利率的关系上呈现出明显的负相关性。作为资金价格,利率一方面可以对实体经济的资金价格状况进行反映,另一方面又可以对虚拟经济中进入的机会成本进行反映。作为拆借市场的资金价格,同业拆借利率不仅代表着货币市场的核心利率,同时在整个金融市场上属于比较有代表性的利率。同业拆借利率除了在货币市场供求关系方面的反映比较及时、灵敏和准确外,同时在整个金融市场短期资金供求关系方面的反映也比较及时、灵敏和准确,可以说同业拆借率是一种在整个经济市场中都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在对利率与货币流通速度的关系进行研究时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在货币流通速度研究方面,可对同业拆借利率加以应用,本文即根据模型选择中国人民银行网站所统计的2000-2014年我国期限120天数据为对象(见表1),对其实施年度加总平均化处理,以使个别波动较大影响得以避免。

(三)单位根检验结果文章通过单位根检验货币流通速度(V2)、拆借利率120天R(R)、非现金占比(F),一阶差分后平稳,得到结果如表2所示。检验通过后,进行回归,得到结果如表3所示。根据以上检验结果,可以得出货币流通速度(V2)=-42.8434+48.1103F+0.1889R。且这一结果通过残差检验,得出货币流通速度与金融发展程度有长期稳定关系,也与拆借利率呈现出长期稳定关系。

四、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根据以上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结果,可以一定程度地解释我国货币流通速度趋势问题。网络金融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导致我国实体经济流通速度随之下降,而相对应的是不断加快的虚拟经济流通速度,而虚拟经济流通速度给我国资金价格带来了显著影响,同时显著地影响着我国货币供给结构、政策制定等,表明我国货币流通速度较大程度地被虚拟经济货币流通速度所影响。实体经济流通速度与虚拟经济之间呈现出相对的比例函数,且这一函数与它们之间的货币量占比有关。本文通过构建模型,对反映货币流通速度各变量的关系加以探寻。通过对变量的检验,以及构建的误差修正模型,证明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即货币流通速度不仅与金融发展程度呈现出长期稳定关系,同时与拆借利率呈现出长期稳定关系,且单纯地从货币流通速度与利率本身来看,两者之间的关系为正相关。

(二)相关建议网络金融的迅速发展是当今时代快速发展的必然趋势,网络金融一方面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多机遇,另一方面又隐藏着一定的问题。基于网络金融发展与货币流通速度的关系,只有正确引导网络金融发展,才能处理好其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参考上述结论,我国货币当局在货币政策执行中要想达到预期效果,就应将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中利率、资金等综合因素加以考虑。在网络金融快速发展的今天,央行应进一步加强对货币流通的监测,促进市场化利率调控机制的完善,使货币政策调控效果得到保证,从而推动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从网络金融开始在我国发展以来,到目前为止在实体经济中虚拟经济已经不再是完全的附庸,并且逐渐成为趋向独立的经济领域。我国大量货币在虚拟经济中沉淀,导致货币流通速度不断减缓,使货币效率在此影响下有所降低。货币总需求的规模以及货币政策效果,受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供给量的共同决定。在对货币政策进行制定与执行的过程中,我国货币当局不仅要考虑实体货币流通给货币流通速度带来的影响,同时应对货币量分流中虚拟经济的作用加以考虑。所以,为了维持经济运行正常,保障经济的稳步发展,我国货币当局必须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规律加以掌握,使货币流通速度维持在一个适当的水平,对货币供给的度量进行把握。在网络金融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从同业拆借利率与货币流通速度之间的方程关系可以看出,货币流通速度必然会被利率变化所影响。面对利率市场化,首先应确定一个与市场需求相符合的基准利率,对市场化基准利率机制进行完善,为市场化调控目标的达到提供保证。在市场利率中,基准利率能够发挥明确的指导作用。当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时,利率会随之上升,在这一影响下货币资本会大量流动到借贷市场中,这一过程会加快货币流通速度。当借贷市场中不再大量流入货币资本,则会导致货币速度的波动。所以,面对即将到来的利率市场化,我国央行应对基准利率调控机制进行完善,从而促进货币市场、资本市场的完善,大力建设同业拆借市场和股票市场等,促进传递价格信息机制的健全,保证其能够及时、有效地传递信息,使货币供求状况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出来。

参考文献:

1.何源.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因素研究综述[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3,31(1)

2.侯英,陈家宁.货币流通速度修正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VEC的实证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2(2)

3.王亮,吴浜源.我国电子货币的通货膨胀效应——基于2003-2011年季度数据的实证分析[J].财经科学,2013,35(4)

4.王勇.中国金融发展对货币流通速度影响研究——基于银行及非银行金融部门的实证分析[J].金融经济学研究,2015(5)

5.蒋智陶.基于货币流通速度的电子货币度量指标实证分析[J].经济视角(旬刊),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