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科学课教学论文范文

科学课教学论文范文

科学课教学论文

科学课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素质教育是一首壮歌。从空间上看,它不受区域、地形、环境的限制,神州大地处处高唱这首歌;从时间上看,它是当代中国教育改革的—首赞歌,同时也是世纪之歌;从强度上看,全国各地大中小学无不参与,它是人数最多、规模最大、声音最洪亮的一首大合唱。那末,究竟怎样唱好这个大合唱呢?作为大环境、大背景,并形成大气候,这得靠政府的行为、社会的关注、人民的支持;作为教育内部,应该是向内使劲,全力以赴、各施其职、各只所能;作为教育改革的细胞工程——课堂教学改革’,更是首当其冲、激流勇进,并不断深化、不断发展。因为课堂教学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主阵地,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主渠,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主旋律。’要想真正在学科课堂教学中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必须明确一个目标,体观两个特点,处理好三个关系,树立四个观念,优化五个控制。一、明确一个目标按照国家对义务教育的要求,小学和初中对儿童、少年实施全面的基础教育,使他们在德、智、体诸多方面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级各类人才奠定基础。这是原国家教委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提出的培养目标。而二十——世纪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目标是:在知识结构方面要具有“博”.与“新”的特征;要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和技能,要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审美、学会健体、学会创造、学会关心、学会负责、学会交友,学会管理等归根结底是理学会生存;要具有批判精神,能尊重不同的思想观念;要乐于接受新的经验,善于接受社会的变革;要拥有足够的信息,有主动选择与运用信息手段的基本能力;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方法,能够辨别真伪,追求真理:要有竞争意、选择意识、创造意识、环境意识、国际合作意识、社会适应意识及其相应的各种能力;具有丰富的文化素质和高尚的道德水准。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要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在学科课堂教学中付诸实施。二、体现两个特点一是学科特点。,义务教育阶段涉及到的学科比较多,但各学科都有其自身的特点,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很好的把握。诸如小学语文教学要强化语言文字训练,数学教学要注重概念和思维品质训练,思想品德教学要重视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训练,自然教学则要注重探究科学奥秘兴趣的培养,体育、音乐、美术、劳动、社会等学科和综合实践活动课要突出兴趣、爱好、特长诸方面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只要我们能抓住这些特点,就能使素质教育在学科课堂教学中落到实处。二是学段特点。不同的学段有不同的特点,同时也有不同的要求,因此教学方法和教学结构也就不同。中低年级重在趣味性、直观性、基础性方面下功夫,高年级则重在教方法、教规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鼓励学今大胆质疑问难,并学会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教学内容的安排以及训练的内容各有其侧重点,如语文低年级侧重词句训练,中年级侧重段的训练,高年级侧重篇章训练。三、处理好三个关系I。处理好“讲”与“练”的关系。在“讲”与“练”这个问题上,我们的教师很难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往往我们在听课中发现,教师在台上口若悬河、振振有词、滔滔不绝地讲了不少“正确的废话”而学生在台下却是无精打采、无动于衷、漫无边际地说了不少“正确的废话”。教师的讲是必要的,但什么时候讲、讲什么、怎么讲、讲多少?这就值得研究了。就这些问题,我国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就作了精辟的回答,他说教师的任务主要是在学生见不到处给他们点明、容易忽略处给他们指出,需要订正比较处给他们提出,当然遇到实在搞不明白处,还要给他们讲解。这就是说我们要找准讲的位置,抓住讲的时机,优选讲的方法,注重讲的效果。一般说,在—节课中,教师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宏观指导的讲,不能超过15分钟,要把大量的时间交给学今去读书练习。以训练为主线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这就要求我们要重视训练计划的设计、训练活动的组织、训练方法的指导、训练结果的检查、训练情况的反馈。在教学中真正做到:课堂书声琅琅,学生频频质疑,问题议论纷纷,训练扎扎实实。2、处理好“知”与‘‘能”的关系。在学科教学中,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训练,又要重视基本技能的培养。就语文教学来说,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从内容方面包括:宇词句段篇;从能力方面包括:听说读写书;从操作方面包括:读划批写查:从非智力方面包括:性情兴意习。我们在教学中要从整体出发,进行系统训练,并着眼整体,着手部分,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值得一提的是,各学科教学要注重思维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因为小学生认识事物是从感性到理性的,感性认识是启发他们独立思考和发展抽象思维能力的基础。思维训练要贯穿各学科整个教学的始终。换句话说,整个课堂要有兴趣的激发、学法的指导、思维的碰撞、思想的启迪、知识的迁移、情感的体验,使课堂变成求知的宫殿、思维的王国、智慧的明灯。3、处理好“文”与“道”的关系。朱鎔基总理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发展教育事业要处理好三个关系,即在数量和质量的关系上,要更加重视质量;在德育与智育的关系上,要更加重视德育;在发展和改革的关系上要更加重视改革。由此可见,处理好“文”与“道”的关系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学科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其思想性的作用。就语文学科,它涉及政治、哲学、历史、社会、生活、道德修养、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等包罗万象,无所不有,并且课文大都是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其构思精巧、语言优美、形象生动,文中有道、道中学文、文道统一,二者水融。其他学科也是一样,教材内容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思想教育因素。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不失时机地点点滴滴相机渗透。四、树立四个观念1、树立全面发展观念。素质教育是一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全面性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之一。素质教育的全面性要求,既体现在课程设置方面,又体现在各门学科的教学目标之中。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其目标都应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个性即完成本学科特有的教学目标;共性即素质教育提出的思想教育、审美教育、心理教育、健康教育等各门学科共有的教学目标。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树立全面发展和全面实现教育目标的意识。2、树立学生主体观念。主体性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应试教育的最大弊端就是目中无人,使学生沦为考试的奴隶。素质教育则是一种尊重人的教育,它要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才能,促使学生生动活泼的成长。从学科课堂教学来说,学生主体观念集中反映在课堂教学的结构上。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结构应具有“六让、五主、四自、三有”等特点。所谓“六让”就是目标让学生明确,新知让学生探索,过程让学生参与,问题让学生提出,学法让学生归纳,结论让学生得出。所谓“五主”是指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材为主源,训练为主线,思维为主旨。“四自“是指的让学生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自己分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三有”指的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尽可能让学生育所争论,有所发现,有所创造。3、树立面向全体观念。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还是面向少数学生,这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分界线之一。义务教育是基础教育、是全民教育,而不是选拔教育、英才教育。它的目的是提高全民族的基本素质。因此,课堂教学必须面向每一个学生。课堂教学是否面向全体学生,其衡量标准可以考虑这样“三看”:—看难度。看起点的引起、难点的突破、重点的突出、特点的体现、终点的延伸等是不是难易适度。二看广度。看学生的受训面,看学生用心学习面,看学生主动发言面,看学生积极性高不高等。三看梯度。看学生的个别差异,主要反映在优生和学有困难的学生两极,在教学中匝两头兼顾,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搞“齐步走”和“一刀切”。我们提倡:教学目标要分层,课堂提问要分档,作业设计要分类,评价反馈要分度。尤其是对学困生要做到’‘八多”即检查多演板,讲授多提问,练习多指点,解难多引导,平时多接触,意见多征求,成绩多表扬,方便多提供。4、树立提高效率观念。所谓“效率’’就是指在单位的间内完成数学任务的好坏,它是效果与时间的比率。而优化教学提高效率,就是指教师选择的教学过程的方法,可以使师生耗费少的必要时间和精力而收到的优质效果。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高效率的课堂教学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时间耗费少,即课堂教学效益高,课外作业分量少:二是精力耗费少,学生能做到轻松、愉快、活泼、主动,过重精神负担少;三是教学效果佳,知识网络讲得清,技能技巧水平高。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走出“山重水复疑无路”,走向“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五、优化五个控制I、教学目标的优化控制。教学目标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依照课程的具体内容,把每个学科由课标所规定的结业总目标划分成若干个小目标,以化整为零、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笼统为具体,对教材的每个局部的基础训练和能力培养都提出明确的要求,作出严格的规定,理出分明的序列。它是师生课堂教学活动所追求的预期效果。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关键,它对师生有着启发、导向、激励、聚合的功能。所以优化课堂教学就必须抓住教学目标这个关键。这就要求我们每个教师做到:①目标的确定,必须准确适度、明确具体:②目标的展示,必须适时恰当、灵活自然;③目标的达成,必须扣标是施教、突出重点;④目标的检测,必须按标测试、及时反馈。2、课堂结构的优化控制。优化教学过程最根本的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学会学习,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要上好一节课,必须要有一个科学的教学过程和合理的教学结构。只有通过总体结构的优化,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质量。要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不越位,学生的学要到位,总的原则是:“六精”、“四自”,即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做到:引趣要精妙、提问要精当、点拨要精巧、讲解要精辟、训练要精实、评价要精确;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做到:自学(学有目标、学育方法、学育重点)——自探(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练(练要分层、练要灵活、练要创造)——自悟(领悟知识、领悟方法、领悟情感)。如语文阅读教学可以根据“四导”来设计课堂教学结构,即“引导读——诱导思———指导议————辅导练”并在这个结构的宏观控制下,辅之阅读教学的“十个三”的操作细目,即(①体现三全:全体、全面、全程;②打通三路:文路、教路、学路③突出三点:重点、难点、特点;④强调三自:自学、自间、自答。⑤谋求三精:精讲、精练、精结。⑥加强三读:通读、精读、熟读。⑦增强三感:语感、情感、美感。⑧力求三思:多思、敏思、深思。⑨促进三动:动脑、动口、动手。⑩达到三会:会读、会说、会写。3、教学方法的优化控制。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目前,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就是方法陈旧、手段落后,尤其是语文的阅读教学存在着“四多四少”的弊端。“四多”主要是①重点不突出、讲解内容多;②上课满堂灌,问题提得多;③抱着学生走,应酬问题多;④阅读归阅读,读写脱节多。“四少”指的是:①突出重点训练项目以训练为主的方法少;②有价值、有思维容量的课堂提问少;③读书时间、思考时间、练习时间少:④讲练结合、读写结合的教学契机少。其他学科也存在着教师导不得法,学生学不到位的现象,主要表现在教师照本宣科“讲”几遍,点缀性地向学生“问”几声,结论性地在黑板上“抄”几条,随意性地让学生照着课本“练”几题等。如此这样的教学怎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呢?然而,要实观教学方法的优化控制,必须做到“四变”即善于诱导,变苦学为乐学;巧于引导,变死学为活学;妙于疏导,变难学为易学;精于指导,变学会为会学。4、课堂提问的优化控制。课堂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问题提得恰到好处,可以一石激起千重浪。提问也可以说是一门艺术,这就需要我们讲究提问的方法和遵循提问的原则。提问的原则主要有:整体性原则、自发性原则、针对性原则、灵活性原则和情趣性原则等。提问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首先,要注意提问的对象,一是要看年龄、年级:二是要面向全面学生。其次,要选择提问的角度:①抓住重要点提问;②抓住疑难点提问;⑶抓住兴趣点提问;④抓住关键点提问;⑤抓住模糊点提问;⑥抓住想象点提问;⑦抓住联系点提问。第三:,要锤炼提问的语言,使之做到:激疑启思、深浅适度、变换语式、环环相扣。5、教学手段的优化控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当今现代教育研究的热点课题。现代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越来越丰富了,从最老式的教学媒体黑板到五光十色的图片、琳琅满目的标本、栩栩如生的模型,到现代化的视盼教学媒体,如投影、幻灯、录音、录像以及电脑等都频繁地在课堂教学中被使用着。所有的教学媒体,无论是老式的,还是新式的,都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辅助手段。尤其是多媒体进入课堂教学以后,更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它的显著特点是一方面有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凸现教学特点;另一方面使课堂教学变得有声有色、有静有动、生动活泼、情趣盎然。因为小学生的学习,要求觉察到现象、看见事物、听见声响、闻到气味、触摸到形状、观察到过程和行为,在非常具体和非常现实的体验中获得知识和经验。如实验小学的朱红老师在教学《耳朵的科学》—课时,为了让学生把耳朵的内部构造弄明白,教者把耳朵的解剖模型设计制作成电脑课件,在教学中通过大屏幕显示,让学生直观的认识和感卸耳朵的各个部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一教学研究成果得到很多专家的高度评价。总之,我们既要锐意改革,只要脚.踏实地,做到改革意识要强,教学观念要新,教学方法要活,训练效果要实。我们要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要以老老实实的态度、朴朴实实的教学风格、扎扎实实的教学效果,谱写在学科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的新篇章,真正唱好素质教育这首壮丽的赞歌!

科学课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在妇产科学专家指导下设计问卷调查表,对昆明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2009级临床医学专业30名学生进行预调查,根据结果对问卷进行修改完善,于学期末再对班级共250名学生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29份。利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并进行双录入,导入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开放性问题进行文字总结。

二、结果

(一)一般情况

调查对象年龄分布在20-23岁之间;女生占65.5%;74.4%的同学来自农村;74.7%、17.5%的同学分别通过大学英语四级、六级。

(二)课堂教学效果

1.学生对妇产科学感兴趣的程度及对妇产科学难易程度的评价

98.3%的同学对妇产科学感兴趣,其中最感兴趣内容所占比例排序为:生理产科学(32.8%)、不孕症与辅助生殖、妇科疾病、妇产科学基础,病理产科学、计划生育;最难掌握内容中以病理产科学所占比例最大,为30.6%。

2.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情况

学生不同能力得到提高,认为专业外语得到提高的人数最少。

3.妇产科课堂教学方法的优缺点

99.6%的学生认为妇产科课程内容安排合理;85.7%的学生认为课时过少;与内、外、儿科对比,72%(165/229)的同学认为妇产科课堂教学有以下优点:教师采用典型案例式教学;采用动画、视频等多媒体技术,将抽象内容具体化;大部分老师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讲解,提高学生兴趣;教学态度严谨,条理清楚,富有激情;同时75%(172/229)的同学指出妇产科教学存在以下不足:个别教师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师生互动不足,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三)教学需求的调查结果

1.对推荐课外书籍的看法

57.2%的学生认为需要推荐关于妇产科学新进展、妇产科学临床病例分析的书籍及教学视频。

2.对课程中适当增加专业英语授课比例的看法

58.1%的学生认为不需要增加专业英语在教学中所占的比例,主要原因是学习时间紧、外语基础不好。

(四)学生对教学方法的看法

1.教学方法重要性排序

更多学生认为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视频、动画等)、教学模型及授课教师结合临床经验或科研经验,讲述经典案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为重要。

2.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建议或意见

88%(202/229)的同学对改进妇产科教学提出了以下建议:

(1)增加学生讨论及进入临床观摩的机会;

(2)增加课时,提高部分教师的教学效果;

(3)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师生互动。

三、对策初探

(一)提高师资队伍的实力,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由调查可知,学生最感兴趣内容是生理产科学,学生也指出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将分娩过程等抽象内容具体化。可见,良好的教学方法和高质量的授课技巧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动力和源泉。教研室集体备课,教师们相互交流,针对每个疾病制定一个更好、更符合教学实际的系统授课方案,提高每一位授课教师的授课技巧,为改善教学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二)改进教学方式,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从多方面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率

多元化教学是21世纪教学改革的核心理念,指教师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方法,结合授课内容与学科特点进行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的调整与转换,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在妇产科教学中实行多元化教学,就是要立足于妇产科学的特点,在深入分析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条件的基础上,考虑学生的理解程度与吸收状况,采用并变换多种教学方法来实施教学的过程。在教学需求的调查中,部分学生希望教师推荐关于妇产科新进展的书籍及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增加新知识新的讲解,利于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及创新意识;多媒体、模型等教学工具有助于将抽象内容形象化,还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结合调查对象中有25.3%的学生未通过四级、专业外语能力提升较少及医学信息全球化的现状,教学中应加大专业外语授课比例。此外,课间增加病案讨论内容、小组讨论与教师指导等多形式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实践中可适当运用并推广开来。

(三)活跃课堂气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科学课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我认为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自己制作实验器材有以下几点好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课前,我认真研究课上所需实验器材,做出一个制作实验器材所需材料清单,拟定制作实验器材的合理步骤,用于指导学生自己制作实验器材。课上,我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反复研究实验器材的制作。在沟通交流中,趁机对学生做制作指导。把制作器材安排为当天的家庭作业,为第二天的实验课做准备。在同学们对制作器材的好奇中,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比如学习《日晷》一课,要求大家制作一个简单的日晷。我指导学生完成材料清单、制作步骤后,安排学生回家后自己动手制作。同学们都很好奇,都很有兴趣。

第二天,同学们兴致勃勃地带着自己制作的日晷来了,还互相讨论着日晷的作用。我一看,他们制作的日晷精美极了,大小不一。包括制作的材料,刻度线的划分,晷针的形状也各式各样。我夸奖了同学们后,同学们就缠着我问制作这个日晷起什么作用,希望我能给他们一个正确的答案。我就给学生仔细地讲解了日晷的作用以及日晷的演化,还有现存的几个著名日晷。同学们学到知识后,都争先恐后的想用自己制作的日晷去太阳下试试。我又指导学生在太阳下测试日晷与时间的关系,晷针影子与太阳位置、高矮的关系。至此,《日晷》一课基本完成,同学们兴致都很高,基本上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通过自己制作实验器材,不少学生还能自觉地用所学知识在课后作实验,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疑问。

迁移能力是学生发展的一项基本能力,学生在制作器材的过程中,会更加深刻理会器材本身所代表的科学含义,更多的迁移到生活中的一些科学现象上。

比如《正电与负电》一课中,我让学生从家中找废旧的丝绸、毛皮以及小巧的橡胶、玻璃制品等。课上让学生动手实验,学生同样兴致高昂,都说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以前就没有去发现其中的奥秘,没有用心去想事情的原委。有同学说:“我身上总会粘上一些草屑,挥之不去,却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原来是在干活时衣服和草屑摩擦而带电,吸住了草屑。”有同学说,平时梳头时头发总是会被梳子带走,原来也是摩擦带电啊!我问他们为什么会想到这些,他们说是从他们制作的器材摩擦中带电想到的。可见,正是因为他们亲手准备的、他们熟悉的材料启发了他们,让他们去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科学。激发了他们对生活中科学的热情,他们能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只要他们用心观察,细心体会,专心研究,就能体会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科学就能服务生活,从小养成学科学/用科学的好习惯。

学生通过制作大量的实验器材,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这是显而易见的。在开始的一段时间里,有的同学不知所措,眼睛看着别的同学,笨手笨脚的亦步亦趋,常常弄翻了水杯,弄坏了器材。但是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后,同学们基本上都能自觉、自主、顺利完成实验。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特别是通过大量的自制实验器材的制作,让他们手上的技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做什么事都不再毛手毛脚。

实验教学的关键是学生动手进行实验操作的过程,而不是教师讲解的过程。学生通过自制的实验器材,能够清楚地对器材进行操作,也能清晰地了解器材的特征、作用等。能够更加明白实验的内容与目的。在实验中也会更加注重一些微小的细节,去发现一些器材的不足与改进之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如在教学《植物的根》一课中,我让学生尽量的多带一些植物的根,有的同学带来了生姜。于是同学们就此提出了问题,有的说生姜不是根,有的说生姜是根。这引发了同学们的争论。我决心让他们探究一下植物根的特点,就引导他们,让他们仔细观察各种根的特点,最后由老师点拨说明生姜是茎,是地下茎。在争论中,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同学们明白,只有认真观察、总结,才能得出科学的答案,而不是死记硬背老师的结论。在实验中学到了真正的科学知识,学会了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了学习的兴趣。这些都是对他们来说是受益匪浅的,对他们今后的发展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科学课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科学课活动生活化

小学科学是门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无法像知识那样直接“教”给学生,教师必须组织一个个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感受、体验并内化。作为科学课程学习主体的小学生,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科学世界时,会产生激情和兴趣。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意愿,以开放的观念和心态,为他们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融洽的学习环境,引领他们到校园、家庭、社会、大自然中去学科学用科学。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太小的空间里,教室外才是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

一、挖掘生活化活动内容

1.1从教材中挖掘生活化学习活动资料。科学课是由观察、研究、认识周围事物和环境的探究活动组成的。学习科学,就是去参加、经历一个个的观察、研究、认识活动。在科学学科中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科学内容和材料。例如:观察身体,比较水的多少,米饭的观察等。注重使学生能联系结合已有经验和生活实际,在对问题的探索、尝试、调整和解决的自主性活动中获得积极的创造性的人格发展学得具体、学得积极、学得有用。让学生知道科学源于身边生活,了解科学应用于现实生活中的形态。

1.2在学生周围实际生活中寻找内容。面对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教材中那“面向生活”的内容就显得十分有限。为了进一步加强科学和生活的联系,我们挖掘学生周围生活的事件、现象、情境等转化为一个个具有探索性和操作性的课堂探究问题。让学生在探究生活问题中亲身感受到科学来自于生活,生活处处是科学。

1.2.1关注校园生活中的科学资源。校园生活是学生们最熟悉、最感兴趣的内容,因此教师要特别关注他们的校园生活,要善于发现校园内的科学素材,把校园中的科学问题搬进课堂,使学生感到真实有趣,感到科学就在身边。

1.2.2留心社会生活中的科学资源。社会生活是学习科学的大课堂,学生可以从报纸、杂志、电视等新闻媒体上了解到很多信息,还可以与家长聊天谈话中捕捉到有用的信息,甚至小伙伴之间的游戏有时也会成为科学学习的第一手资料。

1.2.3了解家庭生活中的科学资源。学生生活在不同的家庭环境中,有着不同的生活条件和生活经历。这就是很好的可用课程资源。例如,在做比较不同蔬菜或水果的实验时,要求学生自备实验材料,同学们带来了几十种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材料,有的甚至把比较昂贵的热带水果也带来了,学生在课堂上互相交换材料进行实验,兴趣盎然。如果是学校统一购买,就只能是几种价钱便宜的普通材料了。

在教学中有些观察实验周期长,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观察和实验时间,如果在实验室里做,不利于学生随时随地观察。例如观察种子的萌发、生长、开花、结果,可采取让学生回家与家长共同实验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很少有这样的机会:亲眼看着一颗小小的种子从土壤中悄然萌发,开始了它神奇的生命历程。

1.3加强科学和其它学科的联系。打破传统格局和学科限制,构建一个开放的大课堂,允许在科学课中选择与科学有关的其它学科的现实问题,不人为地设置学科壁垒,让学生在这些问题中找到应用的广阔途径,理解科学的丰富内涵,吸收更为丰富的营养。

二、构建活动生活化模式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科学教学应该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出发,将科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中,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科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科学活动经验。根据这一理念我们努力让学生经历“生活——科学——生活”这样一个科学学习过程。课前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凭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做好课前尝试探究,课堂创设生活情景组织开展活动探究。课后延伸探究生活内容,创设大课堂情境。鼓动学生到日常生活中去运用科学解决实际问题,使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紧密结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教学基本流程是:课前自行探究准备——课堂创设生活情境,提出问题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小组交流,合作学组汇报,相互补充运用科学,解决问题——课后延伸探究。

2.1课前准备生活化的探究材料尝试活动。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必然要借助一定的探究材料,这是实现儿童科学探究过程的必要条件。小学科学课的探究材料包括可供观察、探究的所有信息材料和实物材料。如课本、图册、课外读物、媒体信息、儿童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和熟悉的物品、周围的环境、实验仪器、电教媒体材料等等。提供学生科学的实验仪器有的时候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实验室的仪器容易使学生产生陌生感,同时也不利于学生课后继续进行科学探究。在教学中,教师尽量采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验材料,如牛奶盒、可乐瓶、生日蛋糕的泡沫盒等。在教学《声音的产生》的时候,课前让学生准备生活中一些材料,比如学生的塑料直尺,纸张,小刀,可乐瓶,弹珠等常见的材料,要求学生想各种办法使它们发出声音来。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会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来,使直尺,弹珠等物体发出声音来。又如,在教学“热胀冷缩”实验的时候,课前教师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热胀冷缩的现象,看谁知道得多。教学中如果一味使用专门的实验器材会制约了学生课外的科学探究活动。提供学生随处可见的生活化的实验材料,有兴趣的学生就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作进一步的科学探究了。时间是探究的保证,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教师应引导学生合理安排课前生活探究时间。课前准备探究时间可分为长时探究,短时探究和即时探究。针对一些需经过一定时间发展变化或需要一段时间观察,不能马上知道结果的内容,一般采用长时课前探究(大约需要一、二周)。针对一些学生生活较熟悉,而平时又没有有意观察的编排内容,一般采取短时探究,针对一些课前探究有难度,学生不宜探究的内容,教师可课前创设兴趣性较强的情景,引导学生即时探究。

2.2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科学教学应以探究为核心,注重让学生亲身经历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科学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景,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激发思维,使课堂情境趋于生活化。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情境化的,它被应用于其中的活动背景和文化的产物,学习就是学习者利用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经验去同化和顺应新知识从而建构新知识的意义和过程。因此,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给思维以方向和动力。

2.2.1创设直观性生活情境。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课堂上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用看得见,摸得着的身边事物创设教学情境,使科学知识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展开想象。例如:在教学《了解空气》的时候,教师通过创设生活中用漏斗倒酱油倒不进去的情境,让学生说说其中的原因,进而引出空气占据空间的概念。用漏斗倒某种液体时,一下子倒不进去是生活中常有的现象,很多学生都碰到过类似的事情,但学生并没有认真的去思考其中的原因,把它“搬”到课堂上以后,一下子成为了学生关注的焦点。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

2.2.2创设描述性生活情境。所谓描述性情境,主要是指以文字描述、语言表达的方法,为学生描述一段新鲜而熟悉的生活事例,来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例如:在《溶解》一课教学中,老师提出:“现在很口渴,想泡一杯果珍来解解渴。你们能不能帮老师想一个好办法,让教师快一点喝到这杯糖水啊?”泡果珍对学生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一听到能够为老师献计献策更是来劲了,学生马上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给教师献上了计策来:“用筷子不停的搅拌能够使果珍快一点溶解在水里。”“用热水来泡溶解起来也很快的。”“把果珍放进水里,然后再用两个杯子倒来倒去。”……从这样的生活情景出发然后再引入到新课的教学中,学生有了前面生活化情境的引导,并没有感到科学是那么深不可测而是和他们非常的亲近,对实验设计也就非常的感兴趣了。

2.2.3创设欣赏性生活情境。欣赏性生活情境是指在课堂上通过录像或多媒体课件,展示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素材,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科学美,从而引发学生用科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科学问题,分析思考科学知识的发生过程。例如:三上第一单元《植物》,用摄像机录制天天陪伴他学习生活的校园花草树木。让学生欣赏熟悉的花草树木后,说说你知道的,你还想知道什么?

2.2.4创设体验性生活情境。在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走进社会,变“小课堂”为“大课堂”,通过学生身临其境的现场体验,再变“大课堂”为“小课堂”。例如:《植物的一生》、《动物的生命周期》等,让学生进行种植养殖,写下观察记录,课堂汇报。学生把自己调查了解到的信息作为课堂教学的资源,学生热情高涨,既学会了知识又增长了才干。

三、课后延伸生活化探究活动

课堂教学是学生探究科学真理的主要途径,但不是唯一的途径,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科学现象也不能被束缚在教室这个狭小的空间里,教室外才是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大有作为的广阔的天地。课堂以外的家庭、社区乃至整个社会,使课内、课外、生活、社会互相结合,让学生获得最大程度的满足与发展。为了进一步加强科学和生活的联系,我们课后还可以利用课堂知识能力将周围生活的事件、现象、情境等转化为一个个具有探索性和操作性的科学问题,让学生用科学的眼光去看待生活,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使学生获得问题解决方法,更可以使每个学生的自我价值在实践中获得不同程度的实现。例如,在学习了《物体的热胀冷缩》,知道水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后,教师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设计实验继续去探究生活中的植物油、酱油等是不是同样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有了前面生活化的实验材料的铺垫,这样的课外探究对学生来说并不困难。:

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是科学,科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学好科学的用处是那么的广泛,从而对周围世界充满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产生对科学探究的浓厚兴趣,形成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习惯,获得真正的发展。

参考文献

科学课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根据中小学语文教师的现状和需要,侧重于语文课程与教学的设计和实施,对语文教学的五个领域――识字与写字教学、语文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综合学习,进行了具体阐述和示例。根据本学科实践性强的特点,本教材提供了较多的教学案例,从理论和实践上努力凸现课程与教学理论在语文教育实践中的作用,希望能给语文教师提供直接的、具体的帮助。“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培养小学语文教师的一个必修的科目,在进行改革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语文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指出对教师的新要求,进而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一、教学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教师是构成课程的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也是影响教育教学行为的一个直接原因。在“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学科建设的背景之下,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需要具备以下素质。

1.具有明确的课程观念

课程是教师、教材、环境与学生等四项相互交流的平台,在一些教学情境中,可能因为师生的体验感的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文本,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理解学生的个性上的差异以及学生学习方式上面的差异,构建一种和谐开放的课程体系,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能够从整体上去把握住自己的学习内容,形成相应的创新型的思维能力,掌握住扎实的基本的语文学科的知识,选择和组织课本内容的能力,解决语文教学困难的能力,能够对不同的文章?M行深度的理解,树立学生自己的语文观。

2.具有教育教学的基本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充分的了解语文课程的发展现状,关注语文教育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新问题和所取得的新成果,了解其他的专业教师所提出的新经验、新观点,充分的掌握住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和特点,了解到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掌握教学评价的方式和意义,能够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对学生进行一系列的评价。同时,教师也需要具有语文教学所必须的一些基本的能力,能够根据一些相关的理论,针对学生所遇到的不同的情况进行一些独立而又有创意的教学设计,满足学生的兴趣要求,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也要拥有良好的计算机的掌握能力,在信息技术发展到今天,多媒体课堂和微课堂的制作已经成为了小学课堂上的一些亮点,教师们通过制作精美的课件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果。同时,教师也要具有语文教育教学的研究能力,把理论知识能够充分的运用到教师的教学中去,促进教学的健康发展。

二、“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改革策略

1.合理设计课堂

教师应该根据语文课程的要求来展开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根据新课标所提倡的新理念,语文教师也应该及时的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教师应该根据新课程所要求的新的导向和概念,从多个层面去计划和设计,包括以下价值观、方式和能力等方面的要求。但是,教师所展开的一切的设计必须应该扎根在语文教材的基础之上。语文课本是根据大纲的要求所编写的,而语文课堂的教学目标也需要在每一节课的实际内容之上去体现。因而,只有依据教科书分化教学的环节,才能够拟定出符合当前教学课程的教学方案,同时这也是教师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保障。当然,教师不应该单方面的根据自己的要求去设计教学方案,还应该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考虑学生们的要求。教学是一个双向的任务,而学生作为学习中的主角,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地位不可或缺。教学设计应该根据学生们的情况随机应变,做出不同的设计。小学生的身心发展都相对的不够成熟,各种思维模式都没有定性,教师更要因材施教,综合考虑学生们的兴趣爱好。教案是教学设计中的最重要的一部分,进行有效的教案设计需要教学次序安排够妥当,教学程序计划合理,教学方式分类妥善,教学形式和教学媒体的应用恰当。实际上改善怎么教学和怎么学习的问题,采用了恰当的教学方案,就能够解决一部分的难题,达成教学目标。

2.丰富教学语言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门工具的掌握是呈面状扩展式的,它是通过对新语言的不断理解,不断积累,不断运用,逐步扩展,渐进提高的。语文教学中,应通过学习课文语言,熟练语言交际的特点,在语言实践中扩展、丰富自己的语言,增进语言的素质。首先是扩展词语,促进语言的发展。学生语言的发展,与语言的的丰富程度有很大的关系,词汇量丰富,就能促进语言的发展。教学中,教师机械地一成不变地要求学生掌握课文中的词句,一点也不敢扩展,不仅压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限制了学生思维、语言的发展。教学中可以用课文内容,借助文中的内容让学生进行扩展性的语言训练。

3.鼓励学生多提问

科学课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生理学是现代医学重要的基础理论学科之一,在医学教育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它是研究正常人体机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沟通基础课程与后继课程和临床课程的桥梁,不论西医专业还是中医药专业都将其作为主干课程列入计划。双语教学是指“Theuseofasecondorforeignlanguageinschoolfortheteachingofcontentsubjects”[1]。即通过采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两种语言中有一种是自己的母语,另一种是学生要掌握的外语(目的语),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两种语言的能力[2]。由于英语日渐处于主导地位,因此我国双语教学模式是以“中文与英文”为主导的“双语教学”模式[3]。笔者从事中医药专业生理学教学十余年,在教学中颇多感触,下面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双语教学的心得体会,以期通过与同仁探讨,在生理学双语教学方面取得更好的效果。

1双语教学的目标和优势

中医是中国的国粹,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中医院校是培养中医师的摇篮。双语教学的目标是全面提高中医药学生的外语能力,提高终生学习、获取信息与知识的能力,使他们能很好地学习专业知识、了解本领域的发展,将中医药事业发扬光大。从宏观和长远的角度看,是要培养对国际医学教育和学科发展具有战略眼光的医学精英人才。从人才战略的高度看,双语教学追求的是人才素质和长期效应,绝不仅仅是学习英语医学术语,更重要是建立一个有利于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与热情以及英语应用能力的良好环境。

双语教学这种新型教学方式已被多数学生接受并支持。由于双语教学不同于以往的单语种教学方式,无论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改革还是对学生的学习方法都是一个创新过程。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双语教学为学生增创了一个良好的听说环境,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有意无意间进行了英语听、说、读、写训练,增加了学生对外语的应用、沟通与交际能力,对学生日后顺利走入现代化社会,走向世界打下良好基础。

双语教学强调师生间的互动,强调教学资源,教学环境等全方位的第二语言的交互,而不仅仅是在英语课堂上听英语教师从头到尾用英语授课。国灰即使教师在一堂课上完全采用英语进行教学,那也只能是一堂英语使用频率较高的课,包括英语课在内的整个语言教学都不能被称为“双语”教学。简言之,“双语教学”是进行素质教育探索的一个新的突破口。

2中医院校中生理学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中医院校采用生理学双语教学主要存在下列问题:①生理学科本身属于过渡学科,增加了双语教学的难度。生理学是从形态学科过渡到机能学科的第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如果学生的思维方式及学习方式还来不及转换,就一下子被灌输大量抽象复杂的理论知识,势必很容易丧失信心和失去兴趣。而生理学的重要性也只有到学习后继课程和临床课程时,学生才有体会。另外由于中医院校文理科兼收,大多数学生数理化基础知识欠缺,对生理学科的理解能力水平较差,同时又非母语讲授,无形中增加了教学难度。②大部分学生的专业外语基础较差,影响专业知识的理解。③任课教师大多来自非师范类专业,外语水平有限,英语口语及发音与学生有差异。④英文原版教材对学生来说价位高,内容多,较难理解,学生尚无合适的教材,无法对双语教学内容进行预习与复习。⑤中医院校生理课的课时相对较少,而专业课的内容原本就较多,要在相同的时间内,用双语教学讲授与中文授课相同多的内容,时间就显得比较紧张,授课速度难以放慢。

3提高生理学双语教学质量的策略和方法

3.1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双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不仅专业要精深,英语好,还要求用英语表述专业知识、解析专业词汇。教学本身也是一种语言的艺术,无论是生理课还是其他课的教学,教师若用外语授课,其授课的艺术性将受到影响。教师素质和使用“双语”的能力是开展双语教学的先决条件,一定要用教师的英文水平、教学技巧及人格魅力来引起学生对双语学习的兴趣。

3.2保证专业教学水平教师在讲课中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引导学生思维、发现问题、激发兴趣,培养能力。如果应用双语,一味考虑某一术语用英语怎么说,语法会不会出错,对学生来说是不是新单词,通观整个教学过程,老师和学生都没有放开,积极的课堂思维和师生互动没有了,学生充其量是多记了几个专业方面的英语单词和学习了一些课本上已经写明了的知识。所以,双语教学绝不能将专业学科上成了外语教学的辅助课,各个学科有其自身的知识点,这才是学生所必须学习掌握的,双语教学课不是外语课。千万要避免为了用英文而降低专业教学水平,那样就舍本逐末了[4]。

3.3合理进行教材和课件准备引进英文原版教材,并在此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大纲的目的要求,重新进行节选原版教材,改写和编辑出合适的双语教学教材[5]。在双语教学的过程中均采用PowerPoint和Flash制备的幻灯片和动画,要求有大量的和高质量的图表、动画,尽量减少将课堂内容以条幅文字形式投影出来。采用这种课件和教学方法可以减轻教师英文授课和学生听课负担。

3.4定期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举行学生座谈会,根据反馈意见,采取相应的“弥补”措施,包括开设阶段性的小结和串讲、在实践课程(如实验和讨论课)上对英语教学进行补充强化。鼓励学生质疑,大胆地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3.5创造良好外语学习条件学校应鼓励师生在校园内尽可能地多用外语进行会话交流。对外语水平较差的学生,学校可组织课外辅导,同时再开设专业外语讲座或培训计划;举办一些班、校级比赛活动,如用外语表演小故事、有趣的医学小知识、小品、短剧等,以增加学生对医学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专业外语水平。

3.6借鉴成熟双语教学经验双语教学是先进的教育思想模式。积极推进双语教学需借鉴国内外双语教学经验,加强各院校间双语教学的交流活动,编制出合适的双语教学教材或讲义,根据院校自身的条件和特点,制定出适合本校双语教学的发展计划。

【参考文献】

[1]罗敏华,姚孟晖,文质,等.医学双语教学的初探[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3,13(24):156.

[2]卢丹怀.双语教学面临新挑战[J].全球教育展望,2001,10:55.

[3]张谦.关于建立双语教学型大学的论证与思考[J].教育科学,2001,17(4):57.

科学课教学论文范文第7篇

小学新课改教学课程是培养小学生新课改教学素养的关键一环,进人高等教育之前的小学生,小学新课改教学是他们走向社会之前的基础课程,要做好小学新课改教学的教学对培养小学生的新课改教学能力有很关键的作用。这就要求将新课改教学中的科学小学教育的作用做出最好的体现。也就是说每一节课都要有一个任务贯穿到小学新课改教学的教学中,让小学新课改教学的课程目标明确,每一节课都可以解决一些特定的教学问题。让学生收获到一些知识。通过老师同学的共同努力,将科学小学教育融人到新课改教学之中。

2、新课改教学中的科学小学教育的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2.1存在教学方法不当的问题

教学的方法是教育的关键,很多教学机构并没有行之有效的科学的教学办法,填鸭式教育,体罚等现象依然存在,学生没有更多的兴趣进行学习,这无法使教学任务得到完成,也无法使学生自身得到提高。为了更好的将新课改教学中的科学小学教育结合到课堂中来,教师在安排教学任务的同时,要深人调查准备教学的内容,并要调查学生的基本情况,做好实现的准备工作,然后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大纲。教师要把自己作为课程学习的参与者和策划者,既要了解学生们的需求,还有了解学生们的兴趣所在,在设定教学任务和教学模式的时候,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将学生们感兴趣的东西作为传授知识点的切人口,通过启发兴趣,提升学生们学习上的主动性;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教师要找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无论是自己本身的原因,还是学生的原因,教师一定要找出阻碍教学目标顺利完成的障碍是什么,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2.2师资力量有待提高

很多情况下教师本身存在一定的作者简介:杜广余,吉林省四平市伊通县前桥小学。问题,如讲课内容不生动,不易理解等问题,教师应该多查阅资料,调查学生们感兴趣的东西,通过改善教课是的语言和教课的任务安排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多提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合作回答问题。如果是学生们出现的问题,教师应该进行充分的调查,找出学生出问题的原因,是对课程不感兴趣,还是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在进行新课改教学的同时也必须要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这包括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成长,只有找出学生存在的问题,才能提出相应的对策。教师还可以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锻炼学生们的合作学习能力,新课改教学的实践活动应通过搜集资料、小组合作、交流展示、总结评价等步骤进行,学生们围绕活动主题开始准备,在这期间一定会用到有关的英文知识的一些技能,这样不但可以提高新课改教学的应用能力,培养职业理想和职业情感。还能培养对新课改教学的学习兴趣。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之中,学生都能够根据各自的能力特点具体分工,小组协作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参与讨论时思维撞击,优势互补,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以求得到更佳的答案。这样的分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都可以互相取长补短,这样每个学生都发挥了特长,小组每个成员都会为完成小组的任务而努力的搜集资料,这样小组的每一位成员都参与其中并乐在其中。这样不仅提高了自身的知识水平也增强了自身的责任心。这就是新课改教学中的科学小学教育的最好表现。

2.3在新课改教学中的贯彻落实

科学小学教育方法对教师的要求。首先,教师必须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在传统填鸭式教学手法和理念的渗透下,需要教师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开拓精神,冲破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将自己的行动来带动感染自己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激情;其次,教师在课堂中的参与性增强了,需要教师和学生有良好的交流能力和互动能力,以前传统的教学模式,知识老师一位的灌输知识给学生,课堂上也没有互动,学生学习起来毫无激情,提不起兴趣;第三,教师需要有很强的理论知识素养,只有理论基础知识到位,才能更好的将新课改教学中的科学小学教育的方法进行下去。

3、结语

科学课教学论文范文第8篇

布鲁纳是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杰出代表人物。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现实世界的模式,该模式储存了大量系统的信息,学生通过与周围环境的接触来获得这些信息,并利用该模式解决生活中存在的所有问题。学生学习任何一门学科,都从学习片断开始的,而每一片断(或一个事件)总包括获得、转换、评价三个过程。布鲁纳强调知识结构的重要性。认为知识结构不仅包括知识原理,还包括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学生不应被动的接受知识,而应积极的加工信息,获得学习知识的能力。他还特别强调通过培养直觉思维能力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直觉思维是根据学生的已知知识领域使其实现思维上的跃进和越级。此外,学生应主动配合参与学习,因此,教师应付出更多的努力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通过自身的经验积累来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2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科技英语课堂教学

2.1科技英语的特点及教学难点科技英语的内容大多涉及不同类型的科普文章,专业涉及面广,内容层次深浅不一。每篇课文课后的词汇量大、不乏生词、难词、长词,往往造成学生学习时的焦虑感。科技文体语篇内往往句式冗长、句型复杂,既不便于理解,又对英汉互译造成比较大的困难。科技文章往往涉及许多远离生活的抽象科学,学生缺乏背景知识很难理解,造成许多学生的排斥心理。

2.2科技英语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首先,教材的选择应难易适中,最好选择有针对性的、由浅入深、有层级性的专业教材。文章内容最好涉及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包容性较强、且字数不宜过长、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可适用不同专业的学生。实施教学过程中,应根据科技文献的具体特征,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包括:专业术语、句型分析、英汉句式对比、英汉互译技巧等几个大的方面。课堂教学时,应科学分配几个部分的时间、合理安排教学步骤,通过讲授、实践、发现等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课堂教学应兼具知识性和趣味性,增加练习、提问、活动等多个环节来增强课堂的互动性,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2.3科技英语课堂教学的具体方法

⑴利用讨论法和演示法来结合现实导入课文相关内容:教师应根据课文内容,提炼易于学生接受的导入内容,越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越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先进的技术,通过图片、故事、视频、音频的介绍和展示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并激励学生积极思考生活中的相关案例,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不断对比课文与真实生活的重合性,从而发现学习的价值和意义,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这种发现学习的教学方式,不仅提高学生的自我应用能力,而且转变了学生探索新情境的态度,使学生自己能够发现新事物、解决新问题。

⑵利用讲授法,对文章内的陈述性知识进行详细、生动的口头讲解,让学生了解学习重点、内化新知识。讲授内容应设计合理,应能够与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发生关联,从而便于实现学生思维上的跃进和越级。科技英语的讲授内容主要包括:文内专业术语、长句难句解释、英汉句式对比、英汉互译技巧等。讲授时应注意运用通俗易懂、生动形象、且及富感染力的语言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并不间断的质疑发问,提出各种启发性较强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⑶利用练习法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把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从而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实现学以致用。课堂练习切忌单一、老套,不应只局限于书本上的课后练习。练习内容应具备一定的延展性,包括:口头表达练习、英汉句子和语篇翻译练习、作文练习和听力练习等。布置练习的方式也应多样化,包括:选择、填空、问答、角色扮演、主题演讲与辩论等。

⑷利用自主学习法敦促学生学会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布置课堂阅读任务,让学生找出文章的难词、难句,然后分别给予指导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也可通过提前给学生留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也可通过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指导学生收集和阅读相关参考书,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

4总结

科学课教学论文范文第9篇

论文提要:通过对我校东莞校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行生理科学实验课教学的问调查,对如何选择实验内容及设置实验项目;创新实验教学内容;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如何合理使用实验资源,改大班教学为小班教学的必要性等进行了论述,以鳃决生理科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提高生理科学实验教学质量。

为了加强医学生科学素养和基础研究能力的培养,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基础教育内容的结合,我校东莞校区自2003年以来对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课程进行了改革,将生理学、药理学和病理学三门学科的实验课合并,组建了独立的生理科学实验室,开设了新课程——生理科学实验。5年来,我们紧扣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积极学习国内各高等院校实践教学的经验,结合我校的具体实际,初步形成符合我校教学要求的生理科学实验课程体系,该课程已成为我校深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关注学生对我室教学工作的意见和要求,从中发现我们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我们对已经完成我科课程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就调查的结果作一分析和思考。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我校东莞校区第二临床学院05和06级临床专业学生,共1603人。

1.2方法

2008年11月,我们同时对05和06级临床专业学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从实验内容的设置,实验课时的安排,实验前准备情况,教师授课,课堂辅导情况,课后批改实验报告情况等方面,把调查内容设计为6个方面19项,分为好、较好、一般、差、很差5个评价等级,并就以上6个方面发表自己的意见。

2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调查表250份,回收223份,有效率为89.2%。经统计,涉及调查内容19项中,学生评价好的有6项,评价较好的有10项,评价一般的有3项。

2.1学生对生理科学实验课教学的评价(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学生对生理科学实验教学的总体评价比较好,特别是实验准备和实验报告批改两方面评价好,有200名学生认为教师实验前准备细致,试剂和器材准备充分,实验过程中损坏能得到及时更换;189名学生认为课后教师批改实验报告及时,工作认真细致;有164名学生认为实验内容设置较好,教师授课水平较高;90%的学生都认为老师在课堂上态度和蔼,工作认真,遇到问题愿意询问老师,与老师沟通;而课堂辅导方面学生的评价相对较差,评价较好的仅占8.1%,评价一般为70.3%,评价差和很差的分别占15.2%和6.4%;197人反映一位辅导老师太少,课堂辅导不及时,应加强实验辅导。

2.2学生对生理科学实验教学的意见

通过对学生意见的收集,反映我室实验教学主要集中在以下问题:(1)实验内容设置没有突出专业特点;(2)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项目所占比例偏少;(3)教师授课理论讲述时间过长,实验操作时间不够;(4)大班教学实验组人数及实验组数多,致使实验资源相对不足,每个学生的操作机会减少,而教师的课堂辅导亦跟不匕。

3讨论与分析

从调查结果来看,我校东莞校区生理科学实验课教学质量较好,各项教学工作的开展都能得到学生的认同。但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带教老师在课堂辅导方面跟不上,离学生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这主要是由于实验场地和实验资源有限,使东莞校区的生理科学实验课均采取大班教学,一个实验室两个小班同时上课实验组数及人数均很多,带教教师的工作量大大增加,实验中很难兼顾到每个组。且东莞校区生理科学实验课带教老师以年轻老师为主,年轻老师的带教经验不足,部分非生科专职教师对实验的熟练程度也有待提高,这些都是导致课堂辅导达不到学生要求的原因,也是我们今后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实验资源和师资力量有限,5年来,不同专业的实验课内容变化不大,使学生对部分陈旧实验内容兴趣降低,再加上越来越多的学生对科研产生浓厚兴趣,使他们对实验课内容的设置有了新的要求。如何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合理选择实验内容,是我们应该认真考虑及解决的问题。

4建议和措施

4.1结合不同专业特点,精心选择实验内容,在实验项目设置上突出专业特性

在实验内容的选择上,应根据不同专业的不同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设计难度不一的实验项目。以临床医学专业为例,教师在选择实验内容时应突出临床思维,着重培养和训练学生利用生理、药理和病理生理基础理论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设置实验项目时可突出临床医学专业特点,联系临床医生的工作,开展职业岗位工作能力的仿真训练,如可在实验中设置制定用药方案的教学内容。总之,对不同专业的实验课程设置要有侧重点,实行分类教学。

4.2减少验证性实验的比例,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内容

我们在不增加课时,保证生理、药理、病理生理学所必需的实验操作技术的情况下,减少一些枯燥乏味的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如在临床医学专业的实验课中多安排如“失血性休克及抢救”这类综合性实验。它们的特点是内容丰富,操作步骤多,操作时间长。学生可以在实验中用动物复制临床上常见病例的相关病理模型,并可运用学过的知识对动物进行抢救和治疗,通过实验既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又训练了他们用基础理论解决I临床诊疗问题的能力。设计性实验旨在通过学生自己选题,自己设计和实施实验方案,验证实验结果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学生了解医学科研实验的基本原则和一般过程,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对于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以上几种能力尤为重要,可在教学安排中适当增加设计性实验的比重。

4.3精心做好实验准备,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实验准备包括实验器材的准备和预实验。实验课前技术人员应将设备和仪器调试好,试剂和实验器材应准备充分,课堂中发生差错或损坏要及时更换或维护,以保证学生的实验顺利完成。带教老师和技术人员必须在课前认真完成预实验,及时发现问题和实验中的难点,并讨论、分析和解决问题,避免学生在实验中出现同样的问题,一旦出现可给予正确的指导。

在课堂上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在教学方法上可开展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除必要的交代和注意事项的强调外,尽量避免讲小课,给予学生足够多的动手时间。可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利用网络上的视频资源配合实验教学,可起到指导学生规范操作,提高动手能力的良好作用。

在实验中教师要加强课堂巡视,多走动,多观察,及时发现学生在实验中的错误操作,给予正确的指导。对于学生在实验中提出的问题要认真对待,耐心解答。尽量用启发性的方法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并着重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课后讨论,利用学生重视实验结果的心理,以实验结果为基点加强课后讨论,教会学生质疑,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学会从多角度思考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继续探索的兴趣。

科学课教学论文范文第10篇

论文摘要: 本文分析了理工科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缺乏的现状、原因,论证了将人文教育寓于理工科专业课教学中的可行性,并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提出了一些在理工科专业课课堂上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方法。

蔡元培先生说:“教育是成就人格的事业。”他告诉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人,是培养和谐的人——与他人和谐、与社会和谐、与自然和谐。现今,我国高校在理工科学生的培养上,过多地强调专业知识的传授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而人文素质的培养则相对薄弱,往往由学校划定专门的机构或开设专门的课程来培养学生的相关素质。其实,人文素质教育不是单凭某一门课、某一个机构或某个老师就能完成的,它应该渗透在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中。而专业课程作为学生学习的重点,主观上师生都很重视,客观上这些课程有相对较多的课时量,因此,把专业课的课堂作为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阵地,其优势毋庸置疑。

1.在理工科专业课课堂上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可行性

人文素质教育就是要将人文知识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及自身实践内化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和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人文素质的广泛性和综合性给理工科的自然科学教学中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带来了一定难度。但“科学和艺术是相通的”,科学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创造着精神文明,自然科学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资源。自然科学知识的教学不仅仅在于传授科学知识本身,还在于让学生了解这种结晶当中蕴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可以说,离开人文素质教育的“科学教育”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教育,而离开科学教育的人文素质教育造就的同样也只能算是一种并不丰满的人文素质[1]。自然科学与人文素质的紧密联系告诉我们,在理工科自然科学的教学中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是完全可行的。

2.在理工科专业课程教学中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方式

笔者从2005年开始尝试在课堂上渗透人文素质教育,取得了一些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是如何将专业课教学和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的。

2.1就地取材,挖掘学科中的人文内涵。

任何一门科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都离不开一代代学科人的不懈努力,他们的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记住的。在讲授《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时,笔者谈到微电子技术的日新月异,谈到微电子技术不断发展的背后是无数科学家和工程师们的辛勤付出,并针对一些学生急功近利的思想,谈了这样一个观点:这些科学家和工程师中有一些是知名的,但更多的是默默无闻的,知名的科学家、工程师身上往往有着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而更多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们也同样值得我们敬仰。从专业学科中挖掘出的人文内涵,使人文素质教育尤为深刻具体。

2.2博览群书,找学科间的交叉点。

现代社会资讯发达,学生的知识面十分广博。教师如果仅仅只是加强专业知识的钻研,就可能很难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适当涉足其他学科领域会对教学甚至科研大有裨益。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一些人文学科和本学科的交叉点,教师适当引申,不仅可以使课堂更生动,更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熏陶。

例如:在广泛的阅读中,笔者发现《周易》中蕴涵二进制思想,然后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该问题有了较深的认识和一些自己的看法,后来很自然地将其引用到《数字电子线路》课程“数制与编码”章节的教学中,使课堂增色不少,并不失时机地加以引申,和学生谈起《周易》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人文精神。

2.3关注时事,找时事和专业知识的交叉点。

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在现实社会中发生的事情,或多或少地会给我们一些人文方面的启示。因此,教师应关注时事,找到时事和专业知识的交叉点,在课堂上自然引出并加以引申,这样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

例如:在《电子测量与仪器》的课程教学中,谈到“深空探测技术”,笔者很自然地引出我国神舟系列飞船的成功发射、嫦娥探月工程的阶段性成果,这些举世瞩目成绩的取得是我国科技进步与发展的象征,这无疑会增加我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谈到“传感技术”时,举例引出“汶川”地震中使用的“生命探测仪”等救援设备,然后给学生谈在抗震救灾中的英雄事迹、谈人民子弟兵的无私奉献、谈“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社会责任感。

2.4注重实践,在实践中加强引导。

在专业课教学中,实验教学是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的主要方式,也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高地,因为学生亲身的体验所获得的感性认识更有利于其认识上的内化,促进理解力和判断力的发展,进而上升为理性认识。在试验教学中,笔者在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注重学生挫败感教育、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2.4.1加强学生挫败感教育

很多学生没有经历过生活的历练,心理比较脆弱,这对他们的发展不利。在实践中经历挫败,在挫败后感受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和顽强的毅力。在实验教学中,除了利用实验本身对学生进行挫败历练外,笔者有时会在实验准备阶段随机地给一些组的实验设备配上若干接触不良的导线或信号线,让学生在反复的测试、调试中经历挫折和失败后再体会成功后的喜悦,从而磨砺学生的心性,培养其健康的心理素质和顽强的毅力。

2.4.2注重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培养

在社会中,人不可避免要与他人接触,在工作中,更是需要有较强的合作协调能力。在实验教学中一般采取分组实验,一是实验的需要,二是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进而在今后的工作中能更好地处理好和他人合作的关系。

2.4.3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培养

通过综合设计性实验的开设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结语

将人文教育寓于理工科专业课教学中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任务,教师要注重把握实质,不拘泥于形式,不急功近利,针对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的实际情况见缝插针。在这整个过程中,理工科老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是关键。

科学课教学论文范文第11篇

1.1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各高校大多都开设了本课程,但重视程度普遍不够,几乎都将其定位为选修课,课时数偏少,多为24-32个课时左右,使得老师讲授时无法向学生进行深入、详尽的讲解和演示,造成理论课讲不深,实践课又太少,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同时,现在的学生往往很早就接触网络,对网络上的Google、百度等公共搜索引擎并不陌生,很多人认为现在查找资料通过搜索引擎即可实现,没有必要专门安排这门课程来学习检索技巧和知识。

1.2教材内容不尽合理

目前各高校选用的教材尽管版本繁多,但编排内容却基本雷同,多为通识性内容,缺乏明确专业属性。如数据库部分,主要介绍国内的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超星电子图书馆和国外的施普林格(Springerlink)、科学引文索引(SCI)、工程索引(EI)、化学文摘(CA)等通用数据库,缺乏专业数据库的相关内容和检索方法,专业性不突出,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吸引力不够。

1.3教学硬件设施不完善

由于各院校条件不同,教学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教学设施不完善的问题,如图书馆是本门课程必须的实习场所,但部分院校目前往往缺乏专用于进行科技文献检索课程的实习室,检索实习一般都安排在开放阅览室进行,因此,为不影响其他正在查阅资料和学习的老师或学生,授课老师往往无法随时向学生进行讲解;其次,由于数据库版权费用高昂,部分院校受经费所限往往只能购买较少的检索资源,无法有效地支撑课程的学习及实践,老师只能是纸上谈兵;更有甚者,有些高校尽管购买了为数不少的数据库资源,但校园网却不对学生开放,学生即使自备电脑也无法连接校内网,更不能有效利用校内数据库资源。

1.4实践课时占比过低

目前各院校在实践课的安排上普遍存在着课时数少、占总课时比较低等现象,洛阳理工学院目前开设的该门课程总课时数仅有24学时,其中实践学时8个,占比不足40%,这样的课时分配既难以让学生通过上机消化理解所学的大量理论知识并掌握检索技能,也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强调的实践性、可操作性明显脱节。

2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及建议

2.1提高重视程度

由于种种原因,很多院校在本科阶段对本课程重视程度较低,学生也对课程在毕业学位论文撰写及今后的工作和科研中的重要性缺乏必要的了解。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应采取多种措施,切实加强对本课程重要性的宣传普及,以引起学校职能部门及教学单位的重视,使学生了解信息意识和信息素质的高低将会对每个人的工作就业及成才发挥长期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2优化教材内容,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

为突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应在总结多年教学成果的基础上,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课程教学改革:

2.2.1教材及授课内容的选择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结合自身人才培养目标,遵循“实用”原则,结合不同专业的特色和学生的专业方向及实际需求,选择难易程度相当、专业特色鲜明、内容新颖、能反映最新学科前沿动态及最新研究成果的教材或专题,增强课程的专业性和实用性。必要时,可根据专业设置情况和特色自行组织力量编写相应的教材和配套习题集、实习指导书等资料,实现本门课程与专业课的紧密结合。此外,在科技文献检索与利用过程中必然涉及到知识产权保护等前沿问题,而学生们往往对该领域不甚了了,因此,授课时应结合具体案例向学生灌输一些知识产权方面的基本内容,培养学生知识产权意识,做到既尊重他人知识产权,又具备必要的维权意识。

2.2.2教学方式及教学方法的改进和优化本门课程以课堂讲授和上机实践为主要形式。在理论授课过程中,既要以学生为主体,灵活安排授课内容,发挥多媒体教学图形、图像、声音、文字形式多样、快捷、直观的优势,将教学内容生动地呈现给学生,还要注意利用小组讨论、案例教学等形式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

2.3加强实践部分的教学

科技文献检索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为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在完成一个专题的理论授课后,应及时和图书馆或计算中心提前约好实习实践的时间、地点,并编写内容相适应的上机实习(践)指导书,让学生按照指导书的要求进行上机实践练习,锻炼学生检索能力,熟练掌握相关检索方法与技巧。在条件适宜时,可向学校建议调整该课程的实践学时数及校园网开放,增加学生上机实践和使用校内资源的机会。

2.4完善考核方式

科学课教学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 理工科专业课教学人文素质教育可行性方式

蔡元培先生说:“教育是成就人格的事业。”他告诉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人,是培养和谐的人――与他人和谐、与社会和谐、与自然和谐。现今,我国高校在理工科学生的培养上,过多地强调专业知识的传授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而人文素质的培养则相对薄弱,往往由学校划定专门的机构或开设专门的课程来培养学生的相关素质。其实,人文素质教育不是单凭某一门课、某一个机构或某个老师就能完成的,它应该渗透在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中。而专业课程作为学生学习的重点,主观上师生都很重视,客观上这些课程有相对较多的课时量,因此,把专业课的课堂作为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阵地,其优势毋庸置疑。

1.在理工科专业课课堂上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可行性

人文素质教育就是要将人文知识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及自身实践内化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和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人文素质的广泛性和综合性给理工科的自然科学教学中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带来了一定难度。但“科学和艺术是相通的”,科学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创造着精神文明,自然科学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资源。自然科学知识的教学不仅仅在于传授科学知识本身,还在于让学生了解这种结晶当中蕴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可以说,离开人文素质教育的“科学教育”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教育,而离开科学教育的人文素质教育造就的同样也只能算是一种并不丰满的人文素质[1]。自然科学与人文素质的紧密联系告诉我们,在理工科自然科学的教学中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是完全可行的。

2.在理工科专业课程教学中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方式

笔者从2005年开始尝试在课堂上渗透人文素质教育,取得了一些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是如何将专业课教学和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的。

2.1就地取材,挖掘学科中的人文内涵。

任何一门科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都离不开一代代学科人的不懈努力,他们的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记住的。在讲授《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时,笔者谈到微电子技术的日新月异,谈到微电子技术不断发展的背后是无数科学家和工程师们的辛勤付出,并针对一些学生急功近利的思想,谈了这样一个观点:这些科学家和工程师中有一些是知名的,但更多的是默默无闻的,知名的科学家、工程师身上往往有着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而更多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们也同样值得我们敬仰。从专业学科中挖掘出的人文内涵,使人文素质教育尤为深刻具体。

2.2博览群书,找学科间的交叉点。

现代社会资讯发达,学生的知识面十分广博。教师如果仅仅只是加强专业知识的钻研,就可能很难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适当涉足其他学科领域会对教学甚至科研大有裨益。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一些人文学科和本学科的交叉点,教师适当引申,不仅可以使课堂更生动,更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熏陶。

例如:在广泛的阅读中,笔者发现《周易》中蕴涵二进制思想,然后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该问题有了较深的认识和一些自己的看法,后来很自然地将其引用到《数字电子线路》课程“数制与编码”章节的教学中,使课堂增色不少,并不失时机地加以引申,和学生谈起《周易》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人文精神。

2.3关注时事,找时事和专业知识的交叉点。

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在现实社会中发生的事情,或多或少地会给我们一些人文方面的启示。因此,教师应关注时事,找到时事和专业知识的交叉点,在课堂上自然引出并加以引申,这样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

例如:在《电子测量与仪器》的课程教学中,谈到“深空探测技术”,笔者很自然地引出我国神舟系列飞船的成功发射、嫦娥探月工程的阶段性成果,这些举世瞩目成绩的取得是我国科技进步与发展的象征,这无疑会增加我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谈到“传感技术”时,举例引出“汶川”地震中使用的“生命探测仪”等救援设备,然后给学生谈在抗震救灾中的英雄事迹、谈人民子弟兵的无私奉献、谈“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社会责任感。

2.4注重实践,在实践中加强引导。

在专业课教学中,实验教学是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的主要方式,也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高地,因为学生亲身的体验所获得的感性认识更有利于其认识上的内化,促进理解力和判断力的发展,进而上升为理性认识。在试验教学中,笔者在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注重学生挫败感教育、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2.4.1加强学生挫败感教育

很多学生没有经历过生活的历练,心理比较脆弱,这对他们的发展不利。在实践中经历挫败,在挫败后感受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和顽强的毅力。在实验教学中,除了利用实验本身对学生进行挫败历练外,笔者有时会在实验准备阶段随机地给一些组的实验设备配上若干接触不良的导线或信号线,让学生在反复的测试、调试中经历挫折和失败后再体会成功后的喜悦,从而磨砺学生的心性,培养其健康的心理素质和顽强的毅力。

2.4.2注重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培养

在社会中,人不可避免要与他人接触,在工作中,更是需要有较强的合作协调能力。在实验教学中一般采取分组实验,一是实验的需要,二是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进而在今后的工作中能更好地处理好和他人合作的关系。

2.4.3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培养

通过综合设计性实验的开设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结语

将人文教育寓于理工科专业课教学中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任务,教师要注重把握实质,不拘泥于形式,不急功近利,针对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的实际情况见缝插针。在这整个过程中,理工科老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是关键。

科学课教学论文范文第13篇

1.传统医学教学的特点与缺陷。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从事医疗事业专业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近些年来各大医学院校都在大量的扩招,多数的医学专科院校仍然沿用传统的以教师、课堂和教材为中心学生被动参与的方式,不利于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因此传统的医学教学模式已经渐渐的不适应目前的医疗环境。总结当今医学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大大落后于当前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当前的医疗模式不能同步;不能达到培养当前所需的医疗人才的标准。因此医学教育需要寻找更多更新更好的教育方法来改善和提高教学质量以适应当前的医疗环境。

2.传统妇产科教学所面临的问题。

妇产科学是涉及到女性生殖系统的专业学科,不仅要求医护人员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娴熟的临床技能,更要具备专业的人文素养,因而对于妇产科学这种专业性相对较强的学科仅靠教师讲解教材的内容是远远达不到预期效果的,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内容的讲授更加需要创新型教学方式的引入。随着社会法治的不断健全,患者的自我隐私保护意识也越来越强,对于见习生、实习生参与他们诊疗过程很多患者抱着一种排斥的心理,尤其对于妇产科学这种涉及到了女私部位的专科,大多数的患者及家属对于实习生的观摩或者检查都是有抵触情绪的,这使得初出茅庐的妇产科临床见习及实习医生很难得到锻炼的机会,能否通过理论课的教学帮助医学生缓解这些问题也将是教师在妇产科学教学过程中需要解决的。

二、微课堂简介及其优势

1.微课堂的产生背景。

新的时期国家对于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高校要致力于建设多样化的培养模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更加广泛的应用探究式、讨论式及参与式教学,在充分尊重学生兴趣爱好及能力的趋向下,为他们创造更适合其发展的个性空间。这为我们的医学教育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提出新的适应当代医学教育的模式方法。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微时代”,由于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一些“小”而“微”的东西更能引起大家的关注,譬如微小说、微电影、微故事、微评论等,它们的传播速度更快、传播的内容更具冲击力和震撼力,因此教育也逐渐烙上“微时代”的印迹,微课堂正逐渐走入当代教学当中。

2.微课堂的简介。

微课堂是当今教育方法中的一个比较热门的一个新生事物,2009年起源于美国,以其互动性和参与性强、信息传播速度快的特点而闻名。在国内微课堂的概念是由佛山市教育局的胡铁生率先提出来的,他认为微课程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微课程”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微课堂即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传统课程一般为45分钟,讲一个课时的内容,而微课则是5~10分钟左右,只围绕一个知识点重点突破的讲解。教师可以在传统教学课堂中穿插使用微课堂,也可以将微课堂上传到网站上供学生下载学习,同时教师可以在微课堂下面设置留言板,让同学们将不理解或有疑问的部分进行留言,方便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通过在医学教育中使用微课堂教学可以更加完善教学内容,将重点难点疑点制作成微视频的形式不仅可以避免过多的重复教学,还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自身不足的地方,有针对性的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这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对于微课堂的重复利用可以从一定程度上缓解教育资源紧缺的问题,微课堂可以进行时时更新,方便授课内容与当今医学医疗最新进展相同步。

三、微课堂在妇产科教学中的应用

1.在传统妇产科课堂教育中使用微课堂。

在传统的妇产科教学中教师一般按照疾病定义、病理、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这样固定模式授课,教材内容的顺序是从疾病到症状,这使得学生容易形成一种固定思维,然而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医生首先面对的并不是已知的疾病而是患者所描述的症状,因而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医学生的临床分析与鉴别能力。通过使用微课堂,可以点对点的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将要学习的疾病制作成一个临床案例或者视频的形式:由一名患者对医生描述她所患的疾病产生的症状,医生与患者相互交流该疾病所表现的内容,在授课开始的时候先播放该案例,让学生们对可能产生该症状的疾病进行探讨,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以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及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的能力,教师通过对学生们讨论的内容进行点评总结,进而对该疾病的临床表现鉴别诊断等内容进行详细讲解,这不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并且能让学生更加深刻的掌握所学内容。通过使用微课堂可以让传统妇产科课堂变得生动,更利于教师的授课和学生对相关内容的准确掌握。

2.使用微课堂解决妇产科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内容。

对于妇产科教学中的一些重点难点,仅靠教师单纯对课本内容的描述是很难让学生形成深刻印象的,我们可以利用临床微视频的形式进行教学,例如在重点内容异位妊娠的教学中将异位妊娠可能发生的部位及其病情的发生发展过程制作成Flash的形式并配以语音阐述,这种以声像形式的动画教学更利于学生的理解记忆;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难点内容例如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这样的疾病,设置相应病变的图文介绍的简短微课程不仅短小精悍逐点击破难点也利于学生对该疾病的掌握,而且学生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对于不理解的知识点可以通过重复微课堂的内容进行复习巩固,对于有疑问的地方可以写在课堂下面的留言板上,方便老师与学生的及时交流沟通。教师在微课堂的制作中注意联系临床实际应用,与时俱进,使基础教学不脱离实际临床工作,注重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为将来的临床工作埋好伏笔。

3.微课堂在妇产科教学中应用的其他意义。

妇产科学理论的学习归根结底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工作,通过将临床工作中的一些理论方式方法融入到微课堂的教学中可以使学生在理论学习的过行程中逐渐培养临床思维。微课堂密切了教材内容与临床实际工作的联系,凸显培养有能力的未来临床医生的意义,微型课程既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恰到好处“补缺”,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与时俱进地学习目前最新的临床理论、技能知识。微课堂的使用打破传统的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死板备课形式,提升教师的主动开发课程的能力。微课堂易于设计与实施,迅速可见成效,增强教师对课程开发的自信心和主动性,不断提升课程的教学质量。微课堂的使用不仅带动了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并且能够提升授课教师的临床工作能力。微课堂其实也是对一线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技能训练的一种培训方法,通过对最新医学进展的查找备课,可以帮助教师加强、改进教学及临床的技能和方法,减少失误,对教师教学能力工作能力的提高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四、微课堂在医学教育中应用的展望

科学课教学论文范文第14篇

铁路公安院校由高职高专升格为本科,是铁路公安教育的重大进步。不论是专科还是本科,培养合格的人民警察的要求并没有发生改变,人才规格都定位为应用型人才,强调能力培养和以就业为导向。但是,办学层次和人才培养规格的提高对专业课程体系、课程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应用型本科培养的人才应当满足公安工作发展的需求,既能完成实际公安工作的基本操作,又能应用新技术、执行新方案,还能利用所学的知识、理论积极主动地解决所面临的问题。这就要求学员具有较宽专业知识面,技术知识有一定系统性,具备理论知识运用能力、综合操作能力,学习能力较强、有一定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铁路消防管理课程教学模式构建

(一)应用型本科教学模式的确定必须满足教学任务、教学目标的实际需求。从根本上来讲,应用型本科教学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或理论应具有系统性、完整性和应用性,在实践教学中要求实用、实际、实效、综合。因此,应用型本科教学模式的构建要着眼于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使学生有较强的适应性、应变性和竞争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必须经过理论学习、模拟训练、实践探索逐步实现,这是一个实践、自我反思和再实践的复杂过程。在此过程中,完善的专业知识与理论是基础,教师的循循善诱是前提,学生的亲身实践是关键。

(二)铁路消防管理课程教学模式构建铁路消防管理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主要是根据应用型本科教学理论,从课程特性、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实现条件、教学评价等几个方面结合铁路消防管理自身的特点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

1.课程的特性。在治安学专业课程体系中,不同的课程具有差异性,每门课程都有自己的教学特点和要求。如果要塑造学生的应用能力,就应构建相应的符合课程内在规律的教学模式。铁路消防管理课程的教学模式的构建必须依据其理论丰富、专业技术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教学模式中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理论性和实践性不强,不符合公安机关的要求;实践性强,而理论欠缺,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发展就会受到限制。

2.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目标的确定要依据铁路消防管理的内在规律以及铁路公安机关对消防监督管理人才的需求。随着我国铁路的快速发展,铁路消防安全工作面临着更高的挑战和要求。铁路公安机关对铁路交通运输系统的消防监督检查和消防审核具有较高的专业性、技术性。铁路消防管理课程教学目标为,通过学习理论、指导实践、训练思维、培养能力,使得学习本课程的学生掌握铁路消防安全的一般规律、原则和方法,具备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能够出色完成铁路消防监督管理工作,并且在今后的工作中具有可持续发展性。

3.教学设计。铁路公安机关消防监督管理工作具体来说主要包括建筑消防审核(铁路消防机构承担)、消防监督检查、火灾应急处置、火灾事故调查和消防宣传教育等方面。作为治安学专业的学员,他们在进入公安机关后大多在一般治安管理岗位任职,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的重点应该是监督检查、火灾事故应急处置、宣传教育等。随着岗位的转变他们会进一步接触更为复杂的消防监督工作。不同的工作内容对理论需求的广度、深度及专业技术技能的要求也有不同。因此,课程教学设计采用模块化和系统化相结合的方式,同时又要突出实践性。

(1)模块化根据课程特点,铁路消防管理课程可以采用模块化教学。每个模块根据教学内容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手段设计,体现出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2)系统化系统、完整、应用性强是应用型本科教学的一个特点。铁路消防管理课程的教学设计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都必须能够体现这一点。这也是由铁路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决定的。完成消防监督管理工作需要理论基础。如燃烧学理论解释了燃烧发生、发展、熄灭的规律,是消防管理工作的依据。燃烧条件决定了防火、灭火措施。火灾发生、发展规律直接影响建(构)筑的防火设计、电气设计、消防设施器材的配置。各类消防技术规范、标准又是建筑消防审核、监督检查的依据。课程教学虽然采用了模块化的框架,但各个模块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有着内在的联系。实践教学中,对实际建筑消防设计的分析和消防设施设备操作是为了使学员加深对消防技术标准规范的理解,同时也是为学员明确了消防监督检查的内容与标准。消防监督检查实训分为建筑、电气、消防设施设备检查和法律程序等多个环节,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实训。不同场所如列车、站、场、段的灭火、疏散、逃生则是由该场所火灾规律、防火设计决定的。因此在理论教学中还应强调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4.实现条件。教学设计的实现还需要各种条件来满足。首先,在总课时确定的情况下既要进行理论教学又要有充分的实践,必须合理分配时间,实践学时占总学时应不低于25%。理论教学时间并不能完全满足学生掌握全部理论知识的需求,需要课堂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通过构建“学习包”的形式,形成文字教材、电子教材、辅助教材和参考资料相配套的系列教学用书和教学软件,以适应多样化的教学需要。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实践中能够根据实际需求在“学习包”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各类信息。要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条件。除对现有实验、实训室(场)改造、完善外,还要新建消防设施设备实训室。铁路环境复杂、多样,无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必须在校内建立模拟实景。因此还需要设计制作与铁路实际环境相同的虚拟真实模型系统(VRML),以弥补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铁路针对性不足的缺点。

5.教学评价。考核方式与内容对学员学习行为具有导向作用,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效果。应用型本科以“应用能力”为主要培养目标,应充分考虑学生基础知识、思维能力、应用能力三个方面的考核。在学生学业成绩构成中,应用能力的考核必须占有较高的比例。整个教学过程采用模块化教学的框架,且每个模块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手段,相应地,教学评价就不能单纯用期末试卷考试而应多元化。教师对不同的教学模块应采用不同方法进行评价,如试卷测验、论文评价、实践评价、口头问答等,最终给出综合评定。

三、实践教学设计与实施

一方面,根据培养铁路公安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学生应具备较强的实战能力、规范执法的能力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也是实践教学的设计与实施的依据。另一方面,应用型本科学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非智力因素如学习努力程度、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特点对学习效果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具体到铁路消防管理课程可采取以下做法。

(一)实践任务选定在实训中选择的对象、环境应该是在实际消防监督工作中普遍存在的并具有一定典型性,而且规模不宜过大、过于复杂。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一定数量的目标,使不同实训小组的任务有自己的独特性。

(二)实践过程教师根据课程教学要求在课前提出相应实践任务,然后在课堂上讲授相关基础知识,并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训任务需求搜集必要的资料信息。这种任务导向能够明显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和自学的积极性。实训任务的完成并不集中在上课的几个课时之内,而是需要一段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关注和指导,以便及时解决学生的疑问,避免学生因为困难而失去积极性。

(三)实践结果实训结果除制作实训报告外,可要求学生制作成PPT在课堂演示,然后进行讨论以及教师点评。这种方式能既够给学生压力也能够增加认真对待实训的动力。学生通过老师的点评能更清楚自己的不足,进一步理解消防监督管理实际工作的要求。

四、结束语

科学课教学论文范文第15篇

1课程教学的目标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和《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0〕2号)等文件精神,高职高专院校正积极进行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践行工学结合的教育思想。高职高专工科课程大多数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课程,采用使用模块化案例教学法,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4]。1)促进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模块化案例教学法,以生动形象的案例代替枯燥无味的理论,具有真实性。其教学内容是实例,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案例中的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提高学生实际设计和应用开发能力。2)使学生牢固掌握课程知识。以“单片机原理与应用”为例,让学生掌握单片机各个功能模块的工作原理,学会绘制硬件原理图,掌握仿真单片机及其程序以及外部接口电路,掌握单片机仿真软件KeilC51,Wave6000,ProteusISIS的使用,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以适应社会的需求。3)进一步深化理论教学改革,使理论与实践更有效地结合。模块化案例教学法以案例为媒介,先把课程分成若干模块,在每个模块中加入若干生动案例,再通过仿真软件Proteus把运行结果直观地展示给学生。以理论为分析基础,模块化学习,项目化考核。通过案例的探讨和剖析,学习和应用理论知识。4)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通过该方案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让学生通过设计模块和案例,轻松掌握知识,具有一技之长。结合高职高专院校开展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在工科课程教学上尤其是“学”和“做”环节,深入推进该方案,是非常有意义的。

2教学方案的实施

模块化案例教学法在高职高专工科类课程中的实施,需要结合学校的重点专业群和综合实训室建设,利用先进的实训室条件,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重点环节包括如何进行课程体系的模块化,如何精心设计和选取案例,案例和模块相关知识点的吻合度,案例的实现等,具体细节如下:1)课程模块的划分。模块化的单片机案例教学,首先,把单片机系统分成若干个具有独立功能又可以互相衔接的简单模块,然后,将案例教学法融合其中,将复杂难懂的指令、语法、编程及其电路分解,使编程简单化、电路透明化。通过对各个模块案例的学习,使学生牢固掌握相关电路原理设计及编程方法,达到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的目的。2)模块案例的设计。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兴趣着手,每个模块中的案例难度适中,把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联系到一起,用最短的时间和最有效的方法,使学生掌握抽象的理论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3)案例的实施和优化。教师根据模块知识点选取案例进行课程教学,同时,依据具体情况综合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在各个模块的案例安排及选择上,教师要引导学生由发现模式的研究性学习向探究模式的研究性学习过渡,采用自主探究模式的研究性学习。在每一模块的学习中,确定要解决的问题,并给出能实现某一目标的参考程序代码,让学生进行模仿和实际操作,同时不断对模块的案例进行扩充和优化。本教学方案的实施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分为教师和学生2条主线,分层次、分阶段研究。教师主线是从模块划分、案例设计与实施到模块案例库的建立;学生主线是从产生兴趣、明确学习目的、自主学习到参与评价教学。本教学方案的实施过程如图1所示。以“单片机原理与应用”为例[5],首先,把该课程分成单片机入门、单片机硬件结构模块、软件模块、内部资源模块(含定时/计数器、串行通信、中断系统)、外部扩展模块(含存储器扩展、I/O,A/D,D/A,人机接口)、综合应用模块,如图2所示。每个模块根据内容设计若干个知识点的案例,并设计1个综合案例,或几个模块设计1个综合案例。这样就把一本书的重点、难点分解开了,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便于学生掌握。同时,又可以融合形成一些综合案例,提高学生的对知识综合运用的理解。如在教授异步通信的类型时,针对学生不易掌握全双工方式通信,设计一个案例[6],如图3所示,1,2号机把P1口的开关状态通过TXD,RXD进行互传,把状态信息送到P2口,并经过2片7447驱动BCD码数码管显示,1号机显示信息反映的是2号机的开关状态,2号机显示的是1号机的开关状态,还可以通过示波器VT观察波形。有了例子,学生对全双工含义的理解更容易了,再通过自己动手设计、连线,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学习兴趣更高了。

3教学方案的创新点

高职高专类工科课程大多数是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穿插运用CBE(Compe-tency-BasedEducation)模式,即能力本位教育,它以掌握某一种职业的从业技能为教学目标,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模块化案例教学以能力作为教学的基础,强调社会的择业需求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形式灵活多样,探究式学习,强调学生的自我学习和评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1)融合模块化教学和案例教学,扩充了高职高专工科课程的教学体系,进一步深化了高职高专应用型课程的教学改革,符合相关文件所提的提高高职高专课堂教学质量的要求和“教学做”一体化的要求,创新了教师教育教学方法。2)把模块化教学和案例教学法有机融合,丰富了教学手段,提高了生动性,进而提高了教学效率。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直观的案例仿真,使教师在课堂上有东西可授,学生有知识可学,同时,可以让学生直接看到形象的运行结果,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3)该方法重点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技能和技巧、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以及与他人合作共事的能力。每位学生均可参与实验操作和仿真案例,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协调能力、知识迁移能力、设计和创新能力。

4实践意义

随着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尤其是工科类课程的教学改革,已经从单纯的“教和学”转变为“教学做”,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势在必行,需注意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的双重把握。若采用理论课与实验课教学分开进行的传统教学模式,就会使该课程枯燥乏味,学生只是被动机械地去记忆基本原理。模块化案例教学,在项目的实践中完成课程知识的学习,利于学生对硬件结构和基本原理融会贯通。不断研究和探索,可进一步完善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使教学模式更加科学合理,为培养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1)对教学的意义。不仅对工科课程教学模式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而且对其他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起着重要的借鉴和指导作用。2)对教师的意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必须熟练掌握教学内容,及时更新知识,善于反思,及时总结,用以指导自己的实践。案例教学在单片机教学中的运用研究有利于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和教学水平。3)对学生的意义。案例教学重视学生的参与性与主动性,结合能力本位教育和分模块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群体思考和主动学习,能把枯燥的学习变成生动的学习,提高教学效率。4)对培养目标的意义。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培养,提高就业竞争能力,实现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目标。目前,技术日新月异,高校采用传统封闭型的课程教学培养的学生已难以满足社会对专业型人才的迫切需求。采用模块化案例教学是培养单片机技术人才的一条有效途径。

5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