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战略性新兴产业资源整合论文范文

战略性新兴产业资源整合论文范文

时间:2022-01-29 10:01:57

战略性新兴产业资源整合论文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规律和集群发展内生需求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的一般规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初期应属于幼稚产业,其发展的常规路径应该是“基础研究及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与专利申请—产业化与商业化”。从国内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实践来看,战略性新兴产业之所以能够萌芽、成长和发展成熟,起因在于前沿科技领域的重大突破和广阔市场前景的诱导。[13]但是,处于起步阶段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非常脆弱,从技术研发成功到产品试制成功,再到实现规模化量产,最终为市场广泛接受,每个环节都是惊险的一跃,都存在极大的风险。但是,基于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领域的重大技术创新和突破,并在此基础上成功开发并为市场普遍认可的战略性新兴产品,其一旦迅速发展并逐步产业化、商业化,形成知识和技术高度密集的一类新兴产业,将对国民经济发展起重要的战略性支撑作用,对人类生产生活的进步起着决定性作用,对人类文明进步也将具有极大的贡献。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律,国内学者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集中于产业发展的动力机制。王新新(2011)[14]提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三大动力:技术进步带来消费需求结构和产业结构分化的直接动力、产业结构高级化提升整体产业现代化水平的基础动力、改造传统产业推动产业升级的的现实动力。包海波(2012)从技术、市场与制度的协调互动方面归纳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三大培育机制。[15]桂黄宝(2012)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长动力机制进一步研究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主要靠创新驱动、政策推动、需求拉动和市场竞争“四轮驱动”。[16]笔者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律,从产业生命周期理论视角来看,其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初创期,产业技术上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产品设计、市场营销和产品服务等均尚未成熟,行业进入壁垒较低,但从业者对产业特点、产业竞争状况、市场需求等方面的信息掌握不多,产品市场开拓比较困难,行业利润率也比较低,对政府采购、产品消费补贴、土地价格优惠等扶持政策依赖性很强。第二,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成长期,战略性新兴产品的市场增长率很高,产品市场需求渐趋增加,产品技术渐趋稳定,规模化生产有效降低产品成本,但同时行业进入壁垒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渐趋激烈,整个产业的竞争格局、市场需求状况及购买群体特点已比较明朗,政府扶持政策逐渐被银行信贷资金所取代。第三,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成熟期,这一时期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上已经成熟,行业平均利润逐步下降,行业进入壁垒很高,通过开发新产品或者开发产品的新用途变得更为困难,或者通过新工艺降低产品成本也很不容易,面临自主创新突破和为消费者创造价值的巨大挑战。这里的价值创造不仅指为消费者提供新产品,也包括为消费者所消费的产品降低成本和价格。第四,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衰退期,新一轮的科技创新催生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步取代先前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或者和传统产业逐步发展融合,或者成长为区域的传统优势产业,或者成为区域传统优势产业链条上重要一环。因此,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加强政府扶持、政策引导,以激励和促进企业的价值创造行为,从政府和企业两方面降低消费成本,引导消费和创造消费,引导消费市场的形成和成熟,不断拓展战略性新兴产品的市场空间,促进科技创新成果的利润实现,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成熟。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的内生需求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从多角度研究了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间关系,研究重点放在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发展方面。[18]战略性新兴产业具备高新科技主驱动性、新兴市场高需求性、产业多关联性、发展高风险性和自我循环强化等特点,其科学有序发展,也必须通过集群式发展途径,并与区域经济发展形成互动,才能形成持续的动态竞争优势,适应市场经济的挑战。因此,产业集群式发展,并与区域经济发展形成互动,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内生需求。一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动力和区域经济发展动力互动强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带来科技创新和管理制度创新资源聚集,将产生巨大的扩散效应和示范效应,包括市场开拓及技术创新所产生的前向关联效应、原材料生产需求所产生的后向关联效应以及中间投入品所衍生出的旁侧效应等,将导致区域规模经济和创新能力提升增强,强化区域经济发展动力。反过来,区域规模经济和创新能力提升又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提供更大量的科技创新和管理制度创新资源,为产业集群发展营造更良好的区域技术创新环境和政策制度环境,进一步强化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发展动力。二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集聚水平和区域经济空间布局水平的互动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空间集聚推动区域产业区位分布的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集聚水平的提高,将有利于区域产业布局的优化;反过来,区域产业布局的优化,进一步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集聚的可持续性,这种互动的累积循环效应将有效促进产业集聚水平和空间布局水平的提升。[19]三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竞争力与区域经济竞争力互动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将导致区域经济规模报酬递增,从而超越或者压制了周边其他区域经济的增长,形成强大的回波效应和极核效益,吸引周边地区资源加快向产业集群流动,促进产业集群竞争力提升。反过来,产业集群竞争力提升又强化了区域竞争力的产业基础和可持续性。

二、资源整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的特殊重要性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特征及竞争优势的资源基础产业集群通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产业的高集中度和产业链上的有效耦合,生产率的提高、创新绩效的外溢性、专业化的效应等降低企业的制度成本(包括生产成本、交换成本和技术成本),提高企业协同效益、范围经济效益和规模经济效益,提高产业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所需要的资源是多元化的、综合性的、高科技的,其发展应走产业集群发展道路,才能更快地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迅速地大规模集聚资金、技术、人才、政策等必备的要素资源,充分发挥专业分工、外部经济、规模经济等产业集群优势,才能体现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高新科技主驱动性、新兴市场高需求性、产业多关联性、发展高风险性和自我循环强化等特征,迅速发展壮大,增强竞争力。在探讨政策支持体系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培育中的着力点这一问题时,笔者认为,可以借鉴波特的竞争力钻石模型。事实上,波特的竞争力模型主要运用在企业竞争力这个更“微观“的领域,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这个更为“中观”的问题,可以将上述五种要素对应变化成为资金资源、科技资源、载体资源、市场资源、产业资源五大类重要资源,因此,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动态竞争力模型(图1-1)中,政府作用不应是一个辅助性要素,而应该是一个统领性要素,在整合上述五大资源中发挥关键促进作用。相应的,五大资源也就是政府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培育中积极作为的着力点,这就形成分析政策支撑体系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培育中的重要作用的分析框架。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的资源结构性整合机制就高新科技产业发展的经验来看,尽管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但单纯的优惠政策所取得的效果往往没有预期的好。欧美以建设完善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公共平台政策,中国政府以直接扶持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政策,这两种模式效果差别很大。事实上,借鉴国际经验,政府“看不见的手”参与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中,通过配套政策支撑体系,结构性整合区域经济社会资源,提供有效公共服务,创造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公共政策和市场环境,促进产业集群的内在结构和空间布局优化,提升资源整合中协同创新的效度,为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市场营销创新提供更有效的支撑,这种模式更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与幼稚产业相类似,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建立相应的资源整合机制和政策支撑体系(图1-1),以扶持其科学健康发展,降低其成长风险。和所有其他产业一样,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产业集群的成长均具有其生命周期和内在规律。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的萌芽期、发展期、成长期和成熟期,应选择不同的政策组合,不同的政策实施力度,不同的实施时机,以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不同成长阶段相匹配。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初创期,政策重点在于以财政资金为示范引导社会资本跟进投入,以科技政策鼓励高新科技成果转化,以多层次资本促进战略性新兴产品供给增加;以政府采购引导社会购买、产品补贴引导社会需求,以培育战略新兴产品市场;等等。在产业成长期,政府投资和财政资金减少直接投入,以结构性税收政策鼓励通过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方式增加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完善政府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公共服务平台,进一步鼓励创新驱动发展模式,营造区域创新氛围、网络和空间。在产业成熟期和衰退期,政府应该加强对产业发展趋势的监测、预测和公开,引导产业结构及时调整和产业技术及时转换,制订新一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划和战略,鼓励持续的科技创新以催生新一轮的战略性新兴技术,促进原有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原有产业链发展完善,从而催生新型战略性新兴产业。

三、健全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的资金资源整合机制

(一)创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金和国际化引导基金2009年,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部署,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实施了新兴产业创投计划试点工作,2011年又制定了《新兴产业创投计划参股创业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截至目前,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已与北京、上海、湖南、吉林、安徽、重庆、深圳等省市联合设立了100多只创业投资基金,有效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2013年9月,四川获批首只新兴产业参股创业投资基金(中铁高端交通装备产业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国家和省级财政各出资50%,主要投资于四川省高端交通装备领域的初创期、早中期创新型企业,为四川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建设西部创新驱动高地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为四川省有效引导民间资本流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有机整合政府和民间资金,形成政府先期引导、社会广泛参与的资金整合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良好机制拓宽了渠道。未来应进一步加快研究设立四川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金,以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等多项子基金为组成部分,以政府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财政投入为先导,汇聚多元资金,带动民间资本投入四川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四川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基金为例,用政府先导资金和社会风投资金等广泛吸纳和引导社会多元投资,充分发挥国有资金引导、撬动、放大社会资金的乘数效应和杠杆效应,集中支持四川省高端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工程、循环改造工程、节能环保工程和重大应用示范工程等。利用其中部分资金作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国际化发展引导基金,且安排用于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国际化的引导基金应每年递增,以此推进四川省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国际化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市场份额。完善四川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金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增强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的市场筛选功能,提高投资效率,避免财政资金“软约束”。

(二)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实行结构性减税等优惠政策应结合目前中国推进的税制改革方向和税种特征,对高端装备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实行有针对性、导向性,并且重点突出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考虑在企业增值税、所得税和必要的流转税等环节实施优惠政策,适当优惠土地地价,适当倾斜土地指标,减免各种行政事业收费,综合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萌芽、成长和成熟。打破过去那种税收优惠普遍存在的“区域税收优惠主渠道,产业税收优惠辅渠道;直接税收优惠主渠道、间接税收优惠辅渠道”落后局面;实施税收优惠由直接为主向间接为主转变、由区域为主向产业为主转变、由整体产业优惠向具体产业项目和产业环节优惠转变,整体提高税收政策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实际效率。[21]一是建议地方财税部门对四川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扶持力度。可以考虑借鉴上海市经验,市(州)、区两级财政可分别根据不同年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情况和税收情况,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采用投资抵扣所得税、投资抵免所得税、投资抵减所得税、按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比例酌情给予奖励等方式来扶持产业发展;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加大研究开发费等费用的税前加计扣减或扣除;采用梯度所得税税率;对科研成果转化收入结构性减税或者免税;对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生产性建设用房的城市建设配套费实行一定额度的减免。二是降低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融资企业的纳税成本,鼓励多渠道资金流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利用减收或者免收利息收入相关税收和投资相关费用等手段,鼓励金融机构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贷款,鼓励风险投资加快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鼓励保险公司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科技保险;规定凡是向政府批准的新技术工业项目投资的本国公司,可以从公司收入中免缴相当于投资额20%的所得税或者是延期纳税,多手段促进多层次、多渠道资金投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缓解其融资难问题。三是丰富和完善促进科技创新的税收政策,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更大的科技支撑。通过适当扩大企业税前列支的范围,适当加大对产品研发费用的税前抵扣比例等方式,创新和丰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税收优惠政策;通过加大对人力资本支出扣除的力度,激励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人力资本投资;通过加大个人所得税优惠力度,争取高端人才个人所得税倾斜政策,特别是产业发展稀缺高端技术人才的个人所得税减免或者增加财政补贴,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按其销售额的一定比例在税前提取技术研发准备金,等等,多方整合相关税收优惠政策,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强的科技支撑。

(三)选择金融支持与产业周期相适应的发展路径根据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在产业发展的不同生命阶段,应综合运用财税等政策工具,融资政策扶持和鼓励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实现不同投融资方式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不同阶段的分工与合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融资政策支撑环境。首先,以政策鼓励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和扩大间接融资规模,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和重大工程的开工建设。在目前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还没有健全的情况下,四川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还处于初创期或者说成长初期,适宜更多采用日本模式,即主要采取政府资金引导、间接融资主导、民间资金参与的模式,政府主要在税收减免、贷款金额、利率优惠等方面发挥有力的支撑作用,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工程落地开工建设。二是尊重战略性新兴产业自身发展特点,逐步建立和健全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融资配套机制,在逐步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前提下,注重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的有机结合,健全以市场为主导的直接融资模式,扩大产业的直接融资比重。事实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育成长过程的动态竞争性和发展前景的不确定性决定了市场化的融资应以股权性融资为主,债权性融资为辅。三是在股权性融资过程中,应随着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优惠政策。产业发展初期,应更多采取财政担保、贴息、减(免)税、延期纳税等组合政策重点鼓励天使投资、创业投资(VC)和私募股权投资(PE)等专业化规范运作的融资方式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产业发展从初创期向成熟期过渡阶段,以财政贴息等手段促进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信贷投放,实行向下浮动贷款利率的优惠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审慎开展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信贷业务创新,探索开展以产品订单(合同)、重大专利、技术股权等设定抵(质)押权等,拓宽企业有效信贷需求的满足渠道。四是建立符合国家和四川省金融体制改革方向的科技投资信用担保机制,对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阶段的信贷担保进行专门支持。

(四)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优势互补推动产业发展因为国有经济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多种先天优势,比如人才资源丰富、研发资金雄厚、技术力量强大、管理制度先进、大都集中于垄断行业和国民经济关键领域,所以目前中国国有经济有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集中的趋势。国有经济可以凭借其天然禀赋优势,充分发挥其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包括技术、资金以及有效市场需求在内的多种要素支撑,解决民营经济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存在的技术升级和研发投入不足、自身资金规模限制,风险承受能力弱等问题。但同时,国有经济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存在一些明显的体制弊端,可能出现投资效率低下、创新激励不足、集团管控不严等问题。所以,在强化战略性新兴产业配套能力和产业链整合的过程中,要注重统筹兼顾国有企业的资金技术优势和民营企业的市场创新优势,应推动建立不同所有制、不同规模的企业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平竞争的环境和促进合作的平台,推动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形成合力,优势互补,共同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五)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资金资源动态监测机制中国迅速推进工业化过程成功的主要动力和成功经验之一在于地方政府短期内动员资金、土地和研究开发资源的大量投入,但是同时也容易导致地方政府投资效率低下、产业结构同质化、产能严重过剩等一系列问题,政府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同样可能面临这些问题。因此,建立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国内外动态信息监测、分析、为主的公共服务平台,克服“信息与协调外部性”引起的市场失灵,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健康科学发展至关重要。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来看,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各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中重复度较高;从产业发展的手段来看,各省市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仍然主要集中于加大要素投入方面,对资源要素的整合问题关注较少。在发展过程中,应根据时代的变迁和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信息,及时调整政府扶持政策,减弱政策的时滞效应,以适应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趋势、新要求,及时调整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因此,亟需建立和完善政府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资金资源动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风险监测分析预警机制,并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和专利技术提供咨询、估价和交易等系列服务。通过与银行授信的贷后管理建立信息对接系统,政府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公共服务平台将逐步建立起与银行等授信金融机构的定期沟通机制,促进当地政府、投资、节能主管部门加强与信贷机构的合作,加强对信贷资金使用的监控及流向的跟踪检查,及时掌握产业和企业风险变化趋势,定期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内企业的信息资料,及时风险预警。同时,还需要建立健全对金融、财税、产业、科技、人才、土地等政策绩效的评价系统,并与现有金融和科技平台等实现逐步对接。通过监测各项政策的实施效果,及时对已出台的政策进行修正和完善。同时,通过各种政策的绩效评价,相机决策、动态调整、有效组合各类配套政策,灵活综合运用金融、财税、科技、产业和贸易政策等多种政策工具,形成多层次资金、多部门政策、多区域合作协同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资源有效整合机制和政策支撑体系。

作者:卢阳春单位: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被举报文档标题:战略性新兴产业资源整合论文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