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扶贫工作汇报范文

扶贫工作汇报范文

扶贫工作汇报

扶贫工作汇报范文第1篇

委员会制定下发了《企业扶贫救助》、《扶贫救助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等文件,明确了资金的筹集、使用、发放等各项具体原则、操作程序和管理办法,保证了扶贫救助活动有序开展。弱势群体的安危冷暖一向牵动着企业领导班子的心。企业党委在接到集团公司《方案》后,认识到这是解决企业困难职工生活问题,促进企业和谐发展的有力契机。为此,他们专门召开党委进行了仔细研究、具体部署,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企业长亲任组长,常务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总会计师任副组长,各基层单位支部书记为组员的扶贫救助委员会。并建立职工救助金公开专栏、设置扶贫救助举报电话及记录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监督机制,做到专款专用,确保扶贫救助资金切实用于解决困难职工生活实际困难。

二、严细管理,规范运作

在具体操作上,企业工会明确规定每月日前干部捐款交到企业工会,每季发放一次救助金。筹集资金时,我企业名副科级以上干部积极响应号召,踊跃捐款,正处级每月捐款元、副处级每月捐款元、正科级每月捐款元、副科级每月捐款元。在捐款的干部中涌现出许多感人的故事,部分捐款的干部自身家庭生活并不宽裕,但是为了企业的和谐发展,他们宁可自己手头紧点也要为困难职工献爱心;还有些同志在捐款时因公出差了,回来后听到消息,主动地将捐款补齐亲自送到工会。在救助金发放时,企业工会严格按规定的程序执行,首先由生活困难职工本人写出困难申请书,阐明困难原因和需要救助金额,由工会小组长初步调查核实后上报车间工会,车间工会主席和有关人员对其进行复查核实,情况确实属实后上报企业工会,企业工会经扶贫救助委员会研究后,给予扶贫救助。在救助金具体分配上,企业工会确定了以突发性的事件列为重点救助对象,实行向生产一线倾斜的政策,总金额的80%下拨。资金下拨到车间后,车间将救助金的发放情况进行张榜公布,三天后,职工无任何意见,将公布结果报到企业工会,才可支款。通过严格管理,规范运作,使扶贫救助资金真正发挥了作用,解决困难职工的实际问题。

三、解难济困,取得实效

扶贫工作汇报范文第2篇

(一)抢抓有利时机,加大扶贫项目建设力度

围绕国家制定的一系列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措施,抢抓机遇,积极争跑一批投资多、规模大、带动作用强的项目。一是抓好京津风沙源工程、退耕还林成果巩固项目。结合京津风沙源、退耕还林成果巩固项目及其他涉农项目,加大农田水利建设力度,改造中低产田,抓好土地综合治理,建设稳产、高产田;推广以膜下滴灌、管灌为主要内容的节水灌溉新技术;加快中小型灌区、水源工程建设。二是抓好易地扶贫移民搬迁工作。积极向上争取专项资金,对两面井乡韩毡房村等生存环境恶劣的自然村实施移民搬迁工程,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三是抓好以工代赈工作。重点解决县乡道路、人畜饮水工程、基本农田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中低产田改造等,解决制约当地发展的生产生活瓶颈。四是抓好其他上级扶贫项目资金争取。下大力争取奶牛、生猪规模养殖等上级扶贫项目资金。

(二)抓好农业产业化龙头项目。立足我县资源优势,抓特色、创品牌,继续推进“八大基地”建设(甜菜、蔬菜、马铃薯、燕麦、亚麻、食用菌、奶业、肉食品),进一步培强牛奶、燕麦、甜菜、亚麻、马铃薯等农业龙头产业,辐射吸附周边旗县资源,推动优势农产品开发向有机、绿色、健康等多样化、特色化、集群化转变。重点推进伊利液态奶、博天糖业搬迁等重点农业产业化项目,打造一批名牌有机农产品。

(三)提高农民文化素质。针对贫困村农民文化素质低,缺乏致富本领等问题,进一步加大科技扶贫力度,重点抓好科技培训和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扶持培植一批群众能够看得见、摸得着、学得来的示范村和示范户,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以点带面,全面推广,不断增强群众科技脱贫致富的能力。

(四)重点发展扶贫典型示范工程

处理好“点”与“面”的关系,充分发挥重点扶贫项目的示范作用,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和项目,选择具有普遍代表意义的区域集中投入,带动当地及周边农民共同脱贫致富。

扶贫工作汇报范文第3篇

去年,我省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扶贫办、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全面改革扶贫贴息贷款管理体制的通知》精神,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下放管理权限,引入竞争机制;固定贴息水平,灵活补贴方式;逐步探索建立风险防范和激励约束机制”的总体思路,下大力抓了信贷扶贫工作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使扶贫贴息贷款工作逐步走上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道路。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一年来,累计投放扶贫贴息贷款22.9036亿元,其中项目贷款10.3247亿元,小额到户贷款12.5789亿元。扶贫贴息贷款共扶持扶贫龙头企业93个,扶持贫困户13.9万户、52.8万人。覆盖了全省10个市、77个中省重点贫困县和14个有扶贫任务的县。培育了主导产业,壮大了龙头企业,调整了产业结构,有力地促进了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部门协作。扶贫贴息贷款是一项直接面向农村和贫困农户,惠及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是帮助贫困群众实现脱贫致富的有效措施,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将扶贫贴息贷款工作作为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落实责任。省上成立了有扶贫、财政、人行、银监局、有关金融机构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主管副省长为会议召集人,协调解决改革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各市、县也成立了扶贫贴息贷款管理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或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落实了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定期研究扶贫贴息贷款工作,加大部门间的协调力度,帮助解决具体问题。各贫困乡镇都有2至3名干部主抓落实。形成了各级高度重视,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明确目标任务,突出工作重点。各级始终把培育贫困地区主导产业、增加贫困人口收入做为信贷扶贫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周密计划,精心组织。突出抓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把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贫困村作为扶持的重点。到户贴息贷款计划全部安排在贫困县、贫困村,其中70%以上贴息资金集中用于国定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着力帮助贫困村的贫困户建立稳定增收的致富项目。二是把增加贫困户收入作为重中之重。要求到户贷款只扶持产业,不能用于看病、建房等,通过小额信贷扶持,农业产业化企业带动,积极扶持贫困户大力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培植特色产业,深受广大贫困群众的欢迎。三是大力扶持龙头企业。一年来,我们立项扶持的企业全部是国定、省定贫困县的企业,种养业、产业化项目占扶持项目总数的98%。通过对扶贫龙头企业的有效扶持,带动了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三)创新工作机制,严格运行程序。一是优选金融机构。把重原则、讲信用、口碑好,愿意参与扶贫开发工作的金融机构,作为扶贫贴息贷款的发放主体及承贷机构,通过引入竞争机制,打破了农业银行独家运营的做法,目前,全省已有农行、农发行、农信社、邮政银行、工商行等九家金融机构承担了扶贫贷款业务,群众贷款难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二是放宽投放标准。按照“放得出,收得回,有效益”的原则,由县扶贫办审查把关,将全县到户贷款总额度的20%用于能人大户或者经济合作组织。但每个能人大户放贷不得超过10万元,经济合作组织不得超过30万元。三是严格考察审核。到户贴息贷款投放由农户申请,村委会签注意见(盖章)、乡镇扶贫办与金融部门考察、审核,上报县扶贫办审批,金融机构按照程序投放贷款,县财政给予贴息。项目贷款由项目单位提出申请,编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市、县逐级审查上报,省扶贫办审查审批并推荐给金融部门,金融部门按照有关程序审查放贷,每年底由扶贫、财政、有关金融部门逐级审核确认后,将贴息资金兑付给项目单位。

四是着重把好“四关”。(1)严把扶持对象关。扶贫贴息贷款的对象是贫困群众,因此各级各部门始终紧紧围绕贫困农户来开展工作,对享受贴息的贫困户由村组和乡镇层层审核确定,保证贫困农户能够真正享受到扶贫贴息贷款的有效扶持;(2)严把资金投向关。在扶贫贷款贴息工作中,严格按照扶贫贷款贴息资金使用性质,把贷款贴息资金集中用于能够促进农民增收的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等发展项目上,确保农户发展生产得到有效扶持;(3)严把贴息兑付关。在扶贫贴息贷款范围和对象确认上,坚持扶贫办、财政局对贫困户贷款名单进行严格把关、严格审核,无异议并经过双方签章后,再通过金融部门把贷款贴息直接补贴到户,既确保了贷款农户真正享受到国家的扶持政策,又保证了资金安全;(4)严把目标考核关。省上要求市、县每月上报一次扶贫贴息贷款投放进度及工作落实情况,并适时进行通报。各级政府将扶贫贷款任务完成情况列入对部门和下级政府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内容,奖优罚劣,确保了扶贫贷款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顺利推进。

扶贫工作汇报范文第4篇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区人社局掌握了全区131名(45户)扶贫对象的人员、家庭、就业、社保、政策享受等信息,并把所掌握的信息录入到就业系统精准扶贫模块。对有劳动能力、就业愿望及就业需求的人积极开展就业帮扶。

区人社局包挂负责的重点帮扶对象是大龙湖办事处大韩村村民韩计刚,帮扶以来,多次组织工作人员去他家中进行摸底,并在节日前夕对其走访慰问,送去了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鼓励他们一定要鼓起改变现状的信心和勇气。在了解他和家人的基本情况和就业愿望后,制定针对性帮扶措施,为他们一家推荐就业岗位、提供免费就业培训,积极引导他们实现就业。通过大家共同努力,最终韩计刚走上了社区保安的就业岗位,其儿子、儿媳经过培训实现就业。韩计刚已于2018年初脱贫。脱贫后,区人社局坚持每年走访韩计刚4次,了解他和家人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并及时予以帮助解决。

二、主要做法

按照“摸清底数、区别分类、找准问题、分类实施”的思路,采取“滴灌到户”的扶贫措施开展扶贫工作。

1、摸准扶贫对象信息,重点把贫困人员核实好。根据扶贫部门掌握的建档立卡信息,依托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定期开展入户调查,全面、动态掌握低收入人口的劳动能力、就业状况、技能状况、参保状况、致贫原因和实际需求,完善数据库信息,为精准帮扶夯实工作基础。

2、在精准识别基础上,分类施策。我们根据调查摸底情况,有针对性地落实就业政策、提供就业服务、实施帮扶项目,帮助建档立卡低收入劳动力转移就业能转尽转、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应享尽享。同时,对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的脱贫情况进行动态管理,实现脱贫销号、返贫挂号,确保“一个不少、一个不落”。

3、突出重点群体,多措并举开展帮扶工作。开通失地农民专属微信平台,即时招聘会信息、最新就业创业政策,搜集整理适合失地农民的岗位信息,第一时间“传送”到他们手中,共信息3085条。走进大龙湖办事处,开展社区“就业超市”“送岗直通车”等就业创业政策宣传活动,共为失地农民用工信息21000余条,接待求职人员6000余人,求职成功2300余人。开办计算机、电商、面点、电梯维修等十余个培训专业,培训失地农民1053名。印发2000份《失地农民就业创业政策宣传手册》发放到各社区,将就业服务的触角延伸到辖区每个角落,尽最大全力帮扶失地农民实现就业创业。

4、提高精准扶贫人员的就业率。对已进行失业登记的建档立卡的扶贫对象,我局多措并举,围绕免费技能培训、就业指导、就业援助等多渠道开展全方位就业服务,进一步提升这部分群体的就业率,使就业扶贫工作政策帮扶开展精。工作人员带领社区协理员走访了解到韩山社区扶贫对象曹长城目前失业在家,得知其具备就业能力且有就业愿望后,积极为其办理了《就业创业证》,并纳入重点帮扶对象,每月对其进行至少两次走访帮扶。先后向其推荐了饭店厨师岗位、面点培训等,积极引导他实现就业。通过大家共同努力,最终曹长城走上了房屋销售员的就业岗位。

扶贫工作汇报范文第5篇

截止目前,全县符合特色种养业发展条件15600户,实施项目13451户,项目覆盖率达86%,其中自种自养达标户5244户;除同大连河村外,23个贫困村均建成至少1个扶贫产业基地;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5个,经初步测算,主导产业产值占比均在60%以上。全县贫困村中农产品获得“三品一标”认证4个。

二、市级扶贫专项资金使用情况

1、到户项目。全县已完成自种自养达标5244户,分四批拨付奖补资金299.15万元。

2、到村项目。县扶贫开发领导组审批县农业农村局牵头的特色种养扶贫到村项目24个,批复资金5575万元,除牛广圩中1个大棚项目淹水需要重新修复外,其他已全面完工,拨付资金5043.4万元,资金拨付进度90%。市级扶贫专项资金涉及自种自养奖补到户项目和15个到村项目,目前已全面完工,资金均已拨付,结余资金已调整使用。

三、产业扶贫受灾及灾后恢复情况

今年洪涝灾害造成全县32个扶贫产业基地受损,受灾面积1.48万亩,经济损失2700多万元;自种自养达标户中975户受灾,经济损失约370万元;249个带贫主体受灾,经济损失18077万元。灾害发生后,县农业农村局及时成立农业生产救灾工作领导组和指导组,强化技术指导服务,努力降低灾害损失。县出台了《县2020年溃破圩口淹没区农业受损及恢复重建补助方案》,先后下发了《县产业扶贫灾后重建专项行动方案》、《关于切实做好扶贫项目灾后重建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做好因灾受损扶贫项目修复重建工作的通知》等系列文件,全力指导和支持产业扶贫灾后恢复生产,着力防范因灾致贫返贫。目前,32个受灾基地除同大连河村外,其他已陆续恢复生产,补改种1.1万亩,补放虾苗7200公斤,3个稻虾(水产)基地正在修复生产,明年春季补放虾苗。受灾自种自养贫困户部分外出务工,其余具备条件的780户已补改种作物面积4447亩,补养畜禽9875头(只)。县扶贫开发领导组批复69个灾后重建项目正在有序推进,其中产业扶贫项目55个,安排资金1460万元,12月底前将全部建成。

四、产业扶贫保险政策出台及兑现理赔情况

不断拓展特色产业保险险种,新增瓜蒌种植特色保险,同时将产业扶贫保险融入到农业保险之中,在《县2020年特色种养业扶贫奖补办法》中,增加贫困户自种自养达标户特色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奖补政策,为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提供保障。奖补资金从现代农业发展资金中列支,不使用扶贫资金。34户投保产业受灾,获得保险赔付56.42万元。申报特色农业保险保费补贴404户,奖补资金76017.45元。

五、消费扶贫工作开展情况

扶贫工作汇报范文第6篇

一、基本村情

1、村基本概况。村位于县南,由3个村合并而成,幅员面积11.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790亩,林地面积500亩。辖68个村民组,1930户、6864人。共有村民代表68人,其中女性代表21人,代表中有党员37人。党员人数176人,60岁以上69人,占比39.2%;50-60岁25人,占比14.2%;40-50周岁23人,占比13%;40岁以下59人,占比33.5%。党员队伍年龄整体偏大。村是全县24个贫困村之一(2016年贫困村达标出列),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307户、701人,贫困发生率10.21%。几经动态调整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68户、669人,已全部脱贫。是原县矿发局、现县经信局定点帮扶村。县、镇、村有55名帮扶干部参与帮扶。特殊人群是:低保户133户249人,退役军人122人;现役军人13人,享受定补人员16人。70岁以上老人1117人,其中80周岁以上老人498人。

2、基本经济情况。村民、集体收入主要来源于土地入股、外出务工、村集体、选派干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20万元资金入股分红、扶贫项目出租以及矿山车辆运输管理上缴款。至2020年底村集体经济收入已突破50万元达到52.4万元。2015年,村引进生态农业有公司,种植中药材1600余亩,带动周边12个村民组400余人参与中药材种植。其中带动贫困户73户179人发展,人均增收3300元。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贫困村帮扶力度的持续加大,全村实现了组组通水泥路、村内道路大循环,通水、通信息、通广播电视、通城乡公交成为现实。有村级阅览室,有标准卫生室。

3、基层组织情况。2014年,村曾是软弱换散村,2018年8月,村“两委”成功换届,新进人员5人,其中大专学历4人,平均年龄38岁。本届村支部委员会由3人组成,村“两委”成员8人,其中镇安排退役军人1人,现担任村副书记。另有驻村扶贫工作队3人和后备干部1名。2018年4月,原县矿发局作为镇村定点帮扶单位,局党组高度重视,定期开展工作调研,帮助谋划《村三年扶贫规划》,推进落实年度帮扶计划,各项工作均取得明显成效。2018年村被评为全县“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村党组织书记张先锋同志被评为全县脱贫攻坚“先进个人”,选派干部张东兴同志于2018-2019年连续二年被评为全县优秀驻村扶贫工作队长(第一书记)荣誉称号。2019年4月,因机构改革人员转隶,县经信局承接定点帮扶工作职责,继续推进落实定点帮扶工作。

二、主要做法

一是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我局对定点帮扶工作坚持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原则。成立选派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局主要负责人任组长亲自督办,分管负责人和分管科室负责人主抓工作落实,局办公室主任协调联动。我局定点帮扶各项工作确保了时间、地点、人员、主题、资金的落实。

二是加强调研,了解帮扶需求。村是全县24个贫困村之一(2016年贫困村达标出列),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307户、701人,贫困发生率10.21%。几经动态调整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68户、669人,已全部脱贫。为巩固脱贫成果,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分类管理,2020年分类管理A类户33户,B类198户,C类户4户,未参与分类管理五保人员33户。通过实施精准施策、稳定了脱贫基础。

三是认真履行定点帮扶工作职责。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定期听取选派干部工作汇报,研究制定《年度定点帮扶工作计划》。按照上级要求,局主要负责人每季度到村调研1次,局党组其他成员和局选派协调办公室跟进选派帮扶工作。自任职以来,夏旭东局长等在选派干部任职之初、干部考察期间,就进一步做好驻村帮扶工作、开展党员志愿服务和推进“消费扶贫”等活动先后多次与选派村对接,与选派干部谈心谈话,分管领导不定期与选派干部谈心谈话,关心选派干部生活。局明确选派干部工作业务与单位完全脱钩,支持选派干部安心驻村工作。

四是强化宣传,确保活动开展。组织党员干部到村走访慰问困难群众,慰问资金和消费扶贫3.6万余元;开展政策宣讲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党课教育活动;与村党组织结对共建,共谋发展;在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点开展“清洁家园”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积极响应上级党组织号召,在机关全体干部职工中推行“消费扶贫”活动,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消费农产品资金近万元。国务院扶贫办等各级网站刊载选派帮扶工作信息6篇。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由于中药材生产周期长,持续投入资金和融资范围缩小,经营主体发展后劲不足。

二是定点帮扶舆论宣传引导工作有待一进步加强。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1、加强调研。围绕定点帮扶的工作要求,在社会扶贫、产业扶贫方面进行专题调查研究,了解、掌握定点帮扶村建设需求,摸清底数,为开展社会扶贫、精准扶贫持续发力。

扶贫工作汇报范文第7篇

一是加强领导,明确目标和任务,强化完善措施。

为加强对扶贫系统民主评议工作的领导,充实调整了领导机构和人员,专门召开主任办公会进行研究部署,并把民主评议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和“一把手”工程。

二是强化责任,层层抓落实。

为把民主评议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市办多次召开调度会,专门听取五个重点县扶贫办民主评议工作汇报,专题研究部署民主评议工作,研究制定了解决措施。同时将民主评议工作纳入了扶贫工作考核内容,并与各重点县扶贫办一把手和机关各处长签订了责任书,做到民主评议和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

三是健全完善机制、强化责任追究。

市办要求:凡是年中民主评议工作进入后三位的县,要向市扶贫办做出文字说明,并在全市扶贫系统通报批评;全年评议工作进入后三位的县,要进行责任追究,主要领导写出检查,并取消全年评先评优、以奖代补和有关项目竞争等资格。

扶贫工作汇报范文第8篇

对口帮扶协作每个项目从调研到项目筛选、资金落实、项目实施以及最后检查验收,都有大量的工作去做,需要各部门的通力协作和积极配合,都倾注着县扶贫办全体扶贫干部“让千家万户得益、让千家万户致富”的真诚心愿。县扶贫办的主要负责人不辞辛劳,多年奔波于—两地,推动了东西对口帮扶协作工作深入发展。近3年来,不仅争取到了投资100万元的辽援资金整村推进扶贫项目,而且从争取到帮扶资金300余万元,极大地改善了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对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突出贡献。在的对口帮扶下,县扶贫办先后实施了整村推进、设备引进、修建希望小学、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培训师资力量等项目,确保了对口帮扶项目资金达到东西扶贫协作的预期目的,有力地推动了县扶贫开发工作和各项经济建设又快又好发展。

一是有效解决了部分贫困群众的温饱问题,加速了减贫进程。按照年的贫困标准,全县贫困人口从年底的20.22万减少到年底的4.9万,7年减少贫困人口15.32万;农民人均纯收入从908元增加到2653元,年人均纯收入增加249.3元,贫困发生率从37%下降到12%。

二是对部分乡镇、村农业生产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极大地改善了项目所涉乡镇贫困村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农田灌溉和交通难等问题得到了明显改变,并发挥了较好的效益。农牧业总产值从年底的17201万元增加到年底的62414万元,年均增加6459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从40000万元增加到72761万元,年均增加4680.1万元。

三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县教育、医疗卫生条件落后的问题。教育和卫生项目的实施,使我县贫困地区办学条件和医疗卫生条件得到较大改善。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得到巩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贫困农民就医和医务人员工作环境条件得到显著提高。

四是有效解决了部分地区道路交通、人畜饮水等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使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改善。

五是通过科技培训、开办籍学生委培班等措施,提高了群众科学文化素质和受教育程度,为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了一批具有较高层次和文化程度的人才队伍。

县扶贫办对对口帮扶项目建设十分重视,对每个项目建设都要做到周密部署,精心组织,齐心协力,善始善终。他们的基本做法是坚持四个主动、严把三个关口、确保两个满意、围绕一个目标。

坚持“四个主动”。就是坚持事前主动联系协调,事中主动征求意见,事后主动汇报工作,平时主动搞好服务。

主动联系协调。每年扶贫办负责人随同县主要领导前往主动联系协调项目,协商研究对口帮扶工程项目的具体事项。并邀请市有关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到青实地考察调研,以确保对口帮扶各项工作顺利实施。

主动征求意见。为了确保帮扶双方步调一致,在对口帮扶建设项目的筛选、立项、规模、选址等各个环节工作中都主动征求帮扶单位的意见,充分协商,达成共识后,才付诸实施。

主动汇报工作。不管是项目的筛选、申报,还是工程的进展和资金使用情况都经常向市经协办有关领导请示汇报,并且在每年年底,向有关领导汇报各个年度对口帮扶项目的实施情况,征求对建设项目的意见和建议,推介新的项目意向,争取扩大对口帮扶效益。

主动搞好服务。在项目推介、工作汇报、可研报告和项目建议书的编写,以及工作图片汇展、资料收集归档等方面安排专人负责,主动全方位服务。

严把“三个关口”。就是在对口帮扶工程项目建设中,严格把好法人责任关、资金管理关和工程质量关。

法人责任关。在实施对口帮扶项目工程过程中,实行项目法人制,单位主要负责人为工程项目建设第一责任人,直接对整个工程建设负总责。

资金管理关。对口帮扶资金的管理,实行专帐核算,专人管理,专款专用,严格实行报帐制,不占用,不挪用,不转移资金投向,自觉接受纪检、监察和审计部门的检查和审计,切实发挥好对口帮扶资金应有的作用和效益。对帮扶资金由县扶贫办统一管理,严格审查,按规定拨付,确保了对口帮扶资金的安全运行。

工程质量关。对口帮扶工程的建设,实行法人负责制,由县质检部门负责对工程建设进行监理,工程达不到质量要求的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在对口帮扶项目建设中,严格按项目建设程序组织实施,完善各项制度,严把项目建设质量关,保证了对口帮扶项目效益的发挥。

确保“两个满意”。就是在抓好项目资金管理使用和工程质量检查及做好跟踪服务等方面,都要尽最大努力达到市的满意和全县人民群众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