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中医辨证治疗护理分泌性中耳炎临床研究范文

中医辨证治疗护理分泌性中耳炎临床研究范文

时间:2022-07-06 11:09:40

中医辨证治疗护理分泌性中耳炎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合辨证护理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罗红霉素胶囊合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辨证治疗合辨证护理治疗。治疗后观察两临床疗效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29%(P<0.05)。两组血清PAF水平治疗后明显彽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治疗组血清PA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气导阈值治疗后明显彽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治疗组气导阈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鼓室声阻抗检查A型例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中医证候评分治疗后明显彽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SAS评分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医辨证治疗合辨证护理可有效提高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中耳炎;急性分泌性;辨证治疗;辨证护理

分泌性中耳炎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多发于儿童,主要危害是分泌物对耳膜的损害,易造成鼓膜穿孔,面影响到中耳和鼓室[1-2]。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临床症状为耳痛、耳鸣、耳聋等。按本病的发病缓急,临床可将本病分为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和慢性分泌性中耳炎两种。急性分泌性中耳炎除流脓、耳部不适、疼痛、耳鸣耳聋等耳部症状外,往往还伴有发热、头痛、恶心、乏力等全身症状[3]。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常会病及鼓膜,使鼓膜颜色加深常呈现出暗红色,失去正常形态,甚至出现鼓膜部分流脓、鼓膜穿孔。临床可见耳后淋巴结肿大,血常规白细胞数量增高,如果治疗不当、不及时,会造成听力损伤,耳的其他部位损害,甚至本病感染较重时可危及生命[4]。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是临床常见病,如果治疗不当、不及时对听力损害较大,临床治疗上多采用耳部局部外用药联合口服抗生素治疗,但局部外用药对耳部有一定的耳毒性,因此寻求一种疗效好,安全性高的治疗方法是广大耳鼻喉科医生的共同目标[5-7]。本研究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合辨证护理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并与单纯使用罗红霉素胶囊合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疗的对照组进行比较,临床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7月—2019年5月收治的70例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16~50岁,平均(22.40±4.70)岁;病程2~15天,平均(5.80±1.31)天;左耳19例,右耳16例;鼓室图曲线:B型23例,C型12例;气导阈值(39.47±5.08)dB;中医证候积分(27.31±4.87)分。对照组男26例,女15例;年龄23~54岁,平均(37.85±4.88)岁;病程1~16天,平均(6.60±1.21)天;左耳18例,右耳16例;鼓室图曲线:B型21例,C型14例;气导阈值(39.12±4.75)dB;中医证候积分(27.03±4.26)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耳鼻咽喉科学》有关分泌性中耳炎肝胆湿热型的诊断标准[8],同时参考临床专科诊查和实验室检查来帮助临床诊断。

1.3中医辨证标准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9]①风热袭表,上袭耳窍:症见起病突然,主症可见耳痛耳闷、伴听力降低,耳痛于流脓发生以后较前减轻,可出现发热头痛,舌质偏红,苔微黄,脉象表现为浮而数。②肝胆火盛,邪毒上壅:除起病急剧外,症状特点为耳痛欲裂,连及颠顶、突发耳鸣、耳聋,脓出后疼痛可以突然缓解,并可伴有恶寒发热,心烦口苦,面红目赤,大便干结不通,小便色黄。舌质偏红,苔黄腻,脉象弦滑数或出现涩脉。

2治疗方法

治疗前使用吸引器将耳道清理干净。对照组患者予罗红霉素胶囊(江苏润邦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63985,0.15 g)口服,每次0.15 g,每日2次;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滴耳,2次/d,每次7滴,并患耳向上保持10分钟。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辨证治疗合辨证护理。肝胆火盛,邪毒上壅证,治以清火泄肝、排脓解毒为主。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药用:龙胆草10 g,栀子10 g,黄芩15 g,柴胡10 g,车前子(包煎)15 g,川木通10 g,当归15 g,泽泻15 g,生地黄20 g,甘草6 g,砂仁10 g。风热袭表上袭耳窍证,治以清热疏风、解毒排脓。方用银翘散加减,药用:金银花10 g,连翘15 g,桔梗10 g,苦杏仁9 g,牛蒡子9 g,荆芥10 g,薄荷(后下)10 g,淡竹叶10 g,芦根30 g,甘草10 g。热毒重者,加蒲公英20 g,紫花地丁10 g,野菊花10 g。中医辨证护理,气虚患者,如周身乏力,大便溏泻,可指导患者适当用些山药粥,或炖参鸡汤,也可煮黄芪大枣茶平时饮用,也可配以针灸调理,穴选:气海、脾俞、关元等穴位。肝胆火旺者,如心烦口苦,面红目赤,可指导患者用些菊花茶,决明子茶,饮食以清淡为主,针灸调理可选太冲,侠溪,胆俞等穴位。引动肝风可酌加钩藤、蝉蜕等镇惊熄风。大便秘结者,可根据具体辨证在主方中适当加味药物调节,如气虚秘可加党参20 g,黄芪20 g;津液不足可加生地20 g,麦冬30 g,玄参20 g;肾气不足可加肉苁蓉20 g,怀牛膝20 g;大便燥结难下可加大黄10 g,芒硝10 g。饮食上应多吃粗纤维食物,如芹菜,韭菜,玉米,燕麦等食物。耳痛明显患者,可加强耳内分泌物的清理,同时配以针刺治疗来缓解临床症状,可穴选:合谷,听宫,听会,翳风,风池等穴[10]。伴有头痛头晕可穴选:风池,百会,太阳,内关,合谷,太冲等穴。中医情志护理:心理疏导:中耳炎患者往往因耳部不适疼痛听力下降,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有的患者甚至出现情绪低落,精神抑郁,不利于临床治疗,因此心理疏导在中耳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作用至关重要。对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工作中要注意对待患者态度。可多用情志转移法,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所忧之事,主动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及治疗方法,帮助患者竖立治疗信心。也可以采用中医音乐疗法,通过播放不同情绪所相对应的音乐来帮助患者改善当前的不良情绪。患者家人的关爱也十分重要,做好患者家属的工作,讲解帮助患者建立良好心理情绪对患者的治疗和恢复的重要性,鼓励家属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帮助患者竖立良好的治疗心态,建立早日治愈信心[11-13]。观察指标:①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②治疗前及治疗后观察血清PAF水平。③治疗前后进行气导阈值和鼓室图曲线。④中医证候评分:治疗前后根据患者临床症状,自拟中医证候评分量表,每项为 0~3分,分数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⑤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比较两组情绪改善情况。

3疗效评定标准与结果

3.1疗效评定标准显效:临床症状消失,听阈恢复正常,听力提高20 dB以上。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鼓膜轻度充血,听阈改善明显,听力提高15~20 dB。无效: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甚至有加重倾向,听阈无变化,听力提高低于15 dB[14]。

3.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3.3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观察血清PAF水平两组血清PAF水平治疗后明显彽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治疗组血清PA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2。P<0.01。

3.4两组治疗前后气导阈值比较两组气导阈值治疗后明显彽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治疗组气导阈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3。

3.5两组治疗前后鼓室声导抗测听结果比较治疗后治疗组鼓室声阻抗检查A型例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3.6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见表5。

3.7两组治疗前后SAS评分和SDS评分比较治疗组治疗后SAS评分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果见表6。

4讨论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为临床常见病,祖国医学中并无此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证候特征,要将本病化分到“脓耳”、“耳疮”等范畴。如宋•杨士瀛《仁斋直指方》中云:“热气乘虚,随脉入耳,聚热不散,脓汁出焉,谓之脓耳。”首次提出了脓耳这一病名。又如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卷六》中云:“聘,耳中痛,脓出血”,提出了“聘耳”的病名。唐•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中提出了“底耳”的病名。而对临床症状记载最早的是《黄帝内经•灵枢》中云:“耳痛不可刺者,耳中有脓”。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脖耳候》中云:“亦令浓汁出,皆谓之聘耳。久不痊,即变成聋也”。由此可见,在我国古代较早时期就已经认识到了脓耳的主要临床证候,如耳痛、耳内流脓、耳聋等[15]。祖国医学对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病机认识也较早,如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中云:“耳者,宗脉之所聚……足少阴肾之经也”,提出耳与肾经关系密切,指出了外窍与五脏、经脉之间的关系。又根据《黄帝内经》中关于正气与邪气的关系论证“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可以推出机体正气不足时,热邪趁虚中于经络,随经传至耳,热而生脓。而小儿发病则略有不同,“小儿阳盛有热,热气上冲,津液博结易生脓汁”,小儿阳气盛,内热上逆于耳,热而生脓。外邪也可直中于耳,如水从外入耳,未及时及沥干,水积于耳内,引发脓耳。《圣济总录》中云:“其经为风邪所乘,毒气蕴结于耳中”,《证治准绳》中云:“足少阴、手少阳二经风热壅滞而成”,也都提出了脓耳与风热之邪关系密切。《素问•太阴阳明论》云:“伤于风者,上先受之”,《仁斋直指方》云:“耳触风邪,与气相击……热气乘虚,随脉入耳,脓出为脓耳”,从风热之邪的致病特点论述了脓耳的发病机理。《医法园通》云:“按耳病肿痛一证,……因肝胆风火而致者,由肝胆夹外受之风热,聚而不散,其又两耳红肿痛甚……”则从肝胆角度论述了脓耳的发病机理。足少阳胆经的分支循行于面部,从耳后部进入到内耳。如果肝胆经感受风热邪气或肝胆气机不畅,郁结化热,循经上行入耳窍,热邪化火化毒,腐肉成脓而发脓耳病[16]。本研究对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辨证治疗也是根据以上主要病因病机特点分为肝胆火盛、邪毒上壅证和风热袭表上袭耳窍证两种证型进行治疗,并配合辨证护理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单纯使用罗红霉素胶囊合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疗的对照组,且辨证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抑郁状态。由此可见中医辨证治疗合辨证护理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 1 ] 马胜民,刘福官,徐永兴,等.行气化湿活血通窍法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疗效观察[ J ] .辽宁中医杂志,2014 ( 9  ):1912-1913.

[ 2 ] 黄坤,平李湘,王颖菁,等.白三烯受体拮抗联合中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临床研究及对耳积液和血清sIL-2R、Fn影响[ J ] .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 (  8  ):140-143.

[ 3 ] 丁虹.治肺祛痰法治疗渗出性中耳炎的临床研究[ J ] .辽宁中医杂志,2010 (  6  ):1084-1086.

[ 4 ] 付双莉,韩富根,邓哲,等.益气宣窍方辅助电子鼻咽喉镜治疗儿童中耳炎及听力功能的影响[ J ]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9 (  2  ):386-388.

] 余莲桂,武海玲.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疗效观察[ J ]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 (  9  ):170-171.

[ 6 ] 陈惠琳,黄瑞静.自拟汤药联合西药在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中应用及对血清和耳积液多项细胞因子影响研究[ J ]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 (  8  ):134-136.

[ 7 ] 邓启华,冯勇军,曾春荣.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J ]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6 (  7  ):1732-1734.

[ 8 ] 黄选兆,汪吉宝,孔维佳. 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 M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 9 ] 郑筱萸.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 M ] .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 10 ] 秦静,刘蓓.特定穴针灸干预对中耳炎听力障碍患者的预后影响[ J ] .辽宁中医杂志,2018 (  7  ):1476-1479.

[ 11 ] 曹俊英.中医辨证分型护理结合西医常规护理在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中应用[ J ]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 (  5 ):227-229.

[ 12 ] 周丽坤.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中耳炎临床疗效及护理[ J ] . 辽宁中医杂志,2013 (  11  ):2318-2319.

[ 13 ] 王敏.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负性情绪分析及护理干预对策[ J ]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2 (  1  ):130-132.

[ 14 ] 郑秀琴.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中医辨证分型与听力学检查关系的研究[ J ]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0,31 (  5  ):15-16.

[ 15 ] 冯新华.分泌性中耳炎治疗探讨[ J ]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 (  10  ):189-190.

[ 16 ] 饶兴旺,陈琴娟,韩亮,等.吉诺通胶囊联合顺尔宁对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及对相关炎性因子的影响[ J ]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6 (  11  ):2623-2625.

作者:李皎 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中医辨证治疗护理分泌性中耳炎临床研究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fllw/zyyxlw/736664.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