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体育导师的职业修养研讨范文

体育导师的职业修养研讨范文

时间:2022-01-09 04:23:58

体育导师的职业修养研讨

作者:霍兴彦林元华单位:四川理工学院体育部四川省自贡市职业技术学校体育教研室

自从胜任力的概念提出之后,胜任力问题很快成为管理学、工业与组织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教育学等诸多学科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在教育领域,国内外学术界目前对教师胜任力的概念并未达成共识,国外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DinekeEH提出的,教师胜任力是指教师的人格特征、知识和在不同教学背景下所需要的教学技巧及教学态度的综合;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则是由广州大学邢强与孟卫青在2003年提出的:教师胜任力指教师个体所具备的、与实施成功教学有关的一种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价值观.可见,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教师胜任力的定义应该包括与实施成功教学有关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但国外学者认为教师的人格特征能够表征胜任力,而国内学者则认为教师的专业价值观,即个人品德、职业道德能够表征教师的胜任力.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国内外学者在教师胜任力的内涵方面存在一定争议,但我们从这些研究中却不难发现胜任力这一概念的基本特征:首先胜任力内涵包括外显成分和内隐成分.如果把胜任力描述为一座冰山,那么外显成分就是这座冰山的水上部分,指的是相对表层的、看得见的个人特征,如知识、技能等.而内隐成分则是冰山的水下部分,代表更隐蔽的、以人格特质为核心的深层胜任特征,如动机、特质、态度、价值观、自我概念等.其次,胜任力是与工作情景中的效标直接关联的个体特质或技能,并且能引起或预测工作行为和绩效.最后,胜任力显示了人的行为和思维方式,具有跨情景和跨时间的稳定性,是人格中深层和持久的部分.

胜任力理论下的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质

“高校体育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职业素质才能胜任高校体育工作”这一主题一直是教师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国内诸多学者分别基于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以及教师专业化等背景对其进行了较为广泛和深入的研究,形成了诸多研究成果.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研究成果虽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整体来看多属于宽泛的经验层面的理论总结,缺乏深层的学理层面的系统阐释,因而缺乏理论上的说服力和普遍的认同感.本研究认为,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素质应该具有其本身的逻辑结构和理论底蕴,唯其如此,才可能使相关研究更为深入,基于胜任力理论对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质进行理论探讨正是基于这一努力的尝试.

基于胜任力理论的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质研究的理论框架

一般认为,素质是指人在先天禀赋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和教育的影响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素养和品质,它是知识和技能的升华与内化,是主体在对外部材料进行加工的过程中逐步确立起来的认知结构、情感结构和行为模式,最终内化为以态度和价值观为核心的个体性能.探讨高校体育教师应该具备的职业素质显然有两个基本的前提条件,首先是要满足基本的体育教师的素质要求,其次是“高校”这样一个特定教育场所的素质条件.也就是说,高校体育教师首先要具有一名体育教师的职业素质,同时要满足高校教师的职业要求.一般认为,高校的主要职能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三个方面,高校体育教师的职能与职业素质显然应与此一致.因此本研究尝试以高等学校的主要职能为逻辑起点,结合胜任力理论,对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质的研究框架进行理论构建,如图1所示.

基于胜任力理论的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质研究框架的诠释

1基于基准性胜任力的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质.所谓基准性胜任力(ThresholdCompetencies),就是指每个人在工作中达到最低限度合格所需要的特征,但这些特征不能区分绩效优秀者和绩效普通者.从基准性胜任力这一角度而言,高校体育教师应该具备的教育教学素质、科学研究素质和社会服务素质是其能够胜任高校体育教师职位的最基本要求.首先,在教育教学素质方面,由于学校本质上是培养人的机构,教学是学校的首要职能,因此要胜任高校体育教师职位,必须具备的素质是教育教学能力,具体包括教师资格所要求的思想品德(师德)、学历(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教师基本素质(身体健康、普通话达标、懂得教育学、心理学原理与运用等).其次,在科学研究素质方面,由于高等教育的特殊性,高校不仅关注教学而且要关注科学研究.

并且由于当前对不同专业职务教师的聘任在相当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科研水平,因此导致了很多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体育教育的特殊性,高校体育教师的科研意识、科研素质和能力普遍不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高校体育工作的整体质量和效果.最后,在社会服务素质方面,高等教育要为社会服务是客观的发展趋势,这就需要高校体育教师具备服务社会的意识和素质.特别是随着全民健身运动以及社区体育的蓬勃开展,广大人民群众的体育参与意识得到了很大提高,但其体育知识和技能毕竟有限,这就为广大高校体育教师的社会服务提供了巨大的需求空间.因此作为一名高校体育教师,应该具备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参与各种社会活动,服务于社会需求的基本素质.

2基于鉴别性胜任力的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质.所谓鉴别性胜任力(DifferentiatingCompetencies),就是指能够将绩效优秀者与绩效普通者区分开来的特征,也就是说,这些特征决定了高校体育教师工作绩效的显著差异,注定了一位高校体育教师是卓越还是平庸.首先,在教育教学素质方面,卓越的高校体育教师除了具备基本的职业素质要求外,他们还具有坚定的体育信仰和专业价值观.雅斯贝尔斯说,“教育须有信仰,没有信仰就不成为教育,只是教学技术而已.”这一点对体育教师尤为重要:由于受到长期的重文轻武的传统文化影响,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并不高.社会学理论指出:人的社会地位主要由三个要素构成:声望、财富和权威.

体育教师的职业声望是“特别的、朦胧的”;体育教师的薪水在整个教师系统中偏低;体育教师的权威身份也仅在面对“中考”、“体考”等考试时才有所体现.在这种宏观的社会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师坚定的教育信仰和专业价值观就成为支持其教书育人的内在的精神性力量,这种力量引导着体育教师坚定的认同自身的职业,兢兢业业、敢于奉献,从而由平庸走向卓越.其次,在科学研究方面,卓越的高校体育教师并不满足于仅仅达到“论文、课题或著作等方面的基本要求”,他们具有为科学研究奉献的精神、良好的科学道德、研究的持久性和专注性以及知识的共享和传授的职业素质.

其中,为科学研究奉献的精神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研究兴趣驱动的探索精神,是一种生活方式;科学道德主要强调研究者要具有诚实精神,以及具备良好的协作精神;研究的持久性和专注性是指只有通过持久专注的研究和积累才能形成有价值的研究成果;知识的共享和传授则强调教师要甘于将自己获得的知识、方法和技能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学生.最后,在社会服务方面,卓越的高校体育教师不是被动的按照“工作安排”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他们具有强烈的服务社会的意识,既是教育工作者,又是社会活动家,他们以专家、学者的身份,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服务于社会需求,最大程度的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

结语

牛津大学校长卢卡斯认为,优秀的教师是世界一流大学应具备的四个重要条件之一.师资队伍的建设关系到一个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基于胜任力理论对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素质进行理论剖析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剖析平庸教师和优秀教师之间的区别.值得注意的是,高校体育教师的教育教学素质、科学研究素质以及服务社会素质三者之间,彼此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渗透,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体,孤立的夸大任何一方都将无助于高校体育教师队伍的健康成长。

被举报文档标题:体育导师的职业修养研讨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dyjy/zyszfzlw/614475.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