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语文课堂上的问题思考范文

语文课堂上的问题思考范文

时间:2022-03-26 10:40:05

语文课堂上的问题思考

一、“读”在缩水,追求表面风景

如今,此花拳绣腿之风渐已平息,但是传统的朗朗读书老师们还是不愿拿到课堂上。老师们舍不得多花时间让学生充分阅读文本,就急于把自己“看似华美的问题”亮”出来。学生阅读不充分,甚至慢一点的学生一遍还没来得及读完,就被老师用问题催促。学生们缺少了充分阅读文本的“根基”,哪来能力与老师“密切配合”,展示接近“标准答案”的“精彩”!新课标反复强调:“应该让学习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离开了对文本的阅读,新课标的这些精神怎么来实践呢?

二、架空文本,漠视工具性

一位老师上星新一的《喂———出来》,课前出示学习目标———明确主题,树立环保意识。(教师强调只有此一个目标。)学生读了一遍课文之后,教师让6位学生自由谈初读感受(学生基本都从环保意识角度谈),接着让学生理清故事情节、评人物,一节课结束了本课的学习。如此虽然没有给人抓到“肢解文本”的把柄,也不零敲碎问了,却走向了另一端,粗浅的表层化的“感受性阅读”,总觉得这节课缺少了点什么。这个预定目标是完成了,作为一节语文课,《喂———出来》只应该有此一个学习目标吗?这篇科幻小说生动的语言、合理想象的写法对于写作语言平淡、只会写出所见的学生来说多么有启示意义!语言是思想的载体,削弱了对语言的把握讲内容和割裂了内容讲语言一样都不能很好地体现语文学科的性质。将语言和篇章结构弃之不顾,只关注思想内容,就会架空文本,泛化人文,使语文课失去得以存在的根本。语文课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是必须要统一的,不能顾此失彼。

三、多元解读,不敢纠错

《语文课程标准》写到:“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同时也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还有“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这都是新课标旗帜鲜明的对语文阅读教学所做的提醒。但实际的课堂上,学生的多元解读有所偏颇,甚至误解的情况却也并不鲜见,我们的一些老师也许是因为舆论大势所迫,生怕冠上压抑学生的个性和扼制学生思维创新的恶名,只是予以附会肯定,或含糊其辞,不敢明确给予修正。

学生的多元解读和文本的价值取向不应是相悖的,创造性的翅膀不可任意偏离文本。如此,连正确点拨引导都不能做到,教师的主导作用还何以谈得上促进学生的思考?以上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让语文课堂的吸引力打了折扣,要让新课标的精神更好的贯彻到课堂,关键还是得靠我们教师自己深入思考原因及对策。对此,笔者有如下几点思考:

1、教师对语文课的性质与根本任务理解不到位。要熟知课程标准精神,这是没有商量余地的。

2、语文课堂教学的着眼点窄,老师们急功近利。语文教学很多时候只是限制在语文课本中,基本与外界隔绝。教师要更新观念,着眼于学生的未来。仅仅就课文学课文是不可取的,要以课文为例学阅读、提高语文素养。叶圣陶曾说:“语文教本不是个终点,从语文教本入手,目的却在阅读种种的书。”教师的责任不是把一篇篇文章装进学生的脑子里去,而是要“授之以渔”,让学生自己有能力把要读的书都装进自己脑子里去。肯花时间让学生多读书是学好语文的不二法门,无论课内还是课外。

3、教师不敢放手,不相信学生的能力。给学生足够的时间阅读、质疑,只要有耐心,学生会给我们惊喜,会逐步实现真正的自主学习语文的。

4、教师文本意识不强,缺少自己的个性化解读。老师们往往唯“教参”是瞻,惰于思考,禁锢了自己的思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思考的深度与广度。在阅读文本、研读教材上语文教师必须身体力行,强化文本意识,给学生做好表率。教师首先有了自己对教材的独特体验和理解,才能在学生畅所欲言时不至于捉襟见肘。另外,语文老师尤其需要广泛涉猎,不能让自己的阅读能力逐渐退化,阅读视野渐趋狭隘。一位语文教师缺少了文化内涵,怎么说也不会给她的学生带来多么有益的影响。

作者:吴丽艳单位: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教研室

被举报文档标题:语文课堂上的问题思考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dyjy/ywjylw/641229.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