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成人教育促进社会流动的思考范文

成人教育促进社会流动的思考范文

时间:2022-06-08 06:21:24

成人教育促进社会流动的思考

一、青年失业无业群体的主要特征

国家统计局将青年界定为15岁至34岁之间的人,失业青年主要指在此年龄阶段,有劳动能力和工作愿望,但在一定时间里失去工作或没有找到工作的人群。无业青年是指既没有固定工作,也尚未在找工作的年轻人。本文的“失业无业青年”是指年龄在15岁至34岁之间,接受过初中等甚至高等教育之后,离开学校进入社会,目前还没有进入从业领域,或曾经有过短暂的工作,处于失业、无业状态的年轻人。目前,这类青年失业无业群体呈现如下特征。

(一)构成上:文化水平参差不齐

青年失业无业群体的学历构成复杂、文化水平参差不齐、高学历失业无业现象显现。尽管这一群体中不乏初、高中甚至更低学历的青年,但是大学生也在其中占不低的比例。国家统计局、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数字表明:在15岁至34岁的失业青年中,初中、高中文化程度的比例是相当大的。这一群体在接受初等或中等教育后,由于各种原因未能继续接受更高程度的教育,使他们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处于弱势地位(见表1)。在15岁-34岁的无业青年中,很多人都是初高中毕业即待业在家,然而,部分大中专毕业生甚至研究生虽然接受了高等教育,但是由于缺少专门的职业技能学习与工作经验以及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他们往往一毕业就意味着失业。

(二)心理上:大多心理脆弱,心理健康状态欠佳

大多数失业无业青年心理脆弱,对自己由学生突然转变为失业无业青年猝不及防,并且有的青年在上学期间表现优秀,地位的转变给他们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同时强烈的就业愿望和无法就业的残酷现实更加剧了他们的心理矛盾与冲突。大多数低学历青年在受教育期间学习成绩位居中下等,无法接受继续教育。作为所谓的学业失败者,以落伍者的心态离开校门,又以失败者的精神面貌步入社会,加上自身能力不足,社会经验缺乏,长期无业导致的自卑心理以及对学校、社会的失望,致使大部分失业无业青年对就业表现出消极的态度,并逃避就业带来的压力。而对于部分大中专毕业生甚至研究生来说,因为本身素质较高,自尊心较强,有明确的职业定位,但过分看重自我,急于实现较高的个人抱负,且不愿降低自己的就业标准,当客观现实与既定的目标出现差距时,他们大多不愿委曲求全去从事那些自认为不会实现自身价值的工作,最终只能闲置在家。

(三)生活上:大多无稳定生活来源,“啃老”现象普遍

“溺爱”与“啃老”的一代是失业无业青年的主体。对于多数作为独生子女的失业无业青年来说,由于从小娇生惯养,受到家人的百般呵护,他们一方面缺乏坚韧的毅力和抗挫折的能力,在遭遇挫折或面临失败时,缺乏独自解决问题的意识,倾向于询求父母的帮助,依赖性较强;另一方面他们勤俭节约、独立生活、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由于闲置在家,即使大多数人没有工作,没有任何经济来源,他们也很少有衣食之忧,依赖父母、亲友甚至是祖父母、外祖父母的供养,成为我们平常所说的“啃老”族和“寄生”阶层。对于大多数学历较低的失业无业青年来说,童年期家人溺爱带来的副作用以及普遍的低学历问题,使得他们在就业市场中缺乏基本的知识水平、劳动技能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以至于毫无竞争力可言。而对于较高学历的“啃老”族来说,即使相对来说有一定的就业优势,却因为就业能力欠缺而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此外,由于家庭条件相对较好,也为该群体的“啃老”提供了物质条件。

(四)能力上:大多无知识技能,就业能力欠缺

应试教育背景下的青年失业无业群体在校期间很少学到与就业、职业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包括那些接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他们就业经验不足,甚至基本没有工作经验,习惯将所学的知识过于理论化,将书本上的知识硬搬到实际生活或工作中,思维模式化,对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不动脑筋,无法灵活地处理。此外,他们极易情绪化,做事随心所欲,与人沟通和协作方面的能力不强,不善于接受别人的意见和建议,这些都使得他们在人才市场上不易被录用。由于长期处于失业、无业状态,无法掌握相应的职业知识,也没有接受过相应的职业技能方面的培训,他们缺乏社会生活经验,缺乏进入职业生活的竞争能力。因此他们在就业择业中处于劣势,很难找到适合的就业机会,或者由于工作收入太低而不愿就业。

二、阻碍青年失业无业群体社会流动的原因分析

阻碍青年失业无业群体社会流动的因素复杂且相互联系,包括个体素养、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和社会背景等,它们影响了青年无业失业群体的产生乃至他们进一步向上发展的空间与可能性。

(一)个体素养

首先,个人心理不成熟。大多数失业无业青年在成长过程中很少吃苦,心理不够成熟,心理素质不高。进入社会后,面对周围的环境以及社会的压力,青年失业无业群体极易产生自卑、暴躁、沮丧、孤僻等不良心理。在面对就业的高期望与客观实际之间的差距时,他们往往无法调整这种落差对心理的打击。由于他们处理问题的能力欠缺,内心较为脆弱,经不起打击,当遇到挫折的时候,往往选择主动失业。其次,自身技能缺乏,就业经验不足。对于青年失业无业群体来说,他们在学校期间学到的知识技能有限,几乎没有接受过专门的职业技能培训,更没有相应的工作经验,综合素质不高。因此,缺乏谋生的职业技能、就业技能成为他们向上流动的主要障碍。再次,自身就业观念落后,职业意识淡薄。很多失业无业青年拈轻怕重,怕做辛苦的工作;也有一些失业无业青年看重面子,怕被别人瞧不起,对有些工作不屑一顾;还有部分失业无业青年因有较高学历而高估自身能力,对就业岗位期望过高,好高骛远,不愿意从事低工资、低技能的工作。这些传统的就业观念也成为青年失业无业的主要原因。

(二)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是影响青年失业无业群体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一方面,父母行为的影响。大多数青年失业无业群体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父母的过度溺爱使他们从小就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养成好吃懒做、游手好闲的恶习,从而找工作时拈轻怕重,不愿接受辛苦的工作。这种教育方式也会造成失业无业青年对家庭以至于对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形成对父母的依赖心理,独立意识差,心理不成熟,这些都成为他们被排斥出劳动力市场的原因。另一方面,家教方式不当。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大多数父母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更关心生理健康,而忽视了对孩子性格、独立性、责任心等心理素质的培养,使孩子从小就养成凡事依靠父母的习惯。在教育方式上,偏重于溺爱、放纵,对孩子的行为大多不闻不问、放任自流。这种方式使孩子从小养成贪图享受、自私自利、不能吃苦耐劳的习惯,在生活或工作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是积极地寻求解决的方法,而是选择用逃避来解决问题,影响了正确世界观的形成。

(三)学校教育

无论是中等教育还是高等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都无法满足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一方面,从中等教育层面看,主要以应试教育为主,学校过多重视升学率而忽视了对人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教育方式单一,片面地注重书本知识的记忆和灌输,学习内容枯燥,学生所学内容脱离现实生活,毕业后难以学以致用。在这种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的学生,综合能力低下,往往缺乏灵活性、创新性。另一方面,从高等教育层面看,专业设置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由于许多高校没有对市场的需求进行调研,也没有根据时代的变化对知识进行更新,更多的只是按照传统的设计安排学科课程,理论性较强,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不能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与社会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脱节。有些高校虽然设立了就业指导中心,却缺乏对学生开展系统、完整的就业教育,导致学生在完成学业后,无法形成正确的择业观,导致就业难的局面出现。

(四)社会背景

首先,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劳动力的技能水平、整体素质以及工作经验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大部分失业无业青年来说,技能不足、就业经验和社会阅历少等使得他们在就业中毫无竞争优势可言,所以成为首批被拒之门外的群体。其次,城镇化进程使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转移速度加快,导致城镇就业压力加大;再加上每年新达到劳动力年龄的人口就业与失业人员再就业的积聚,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再次,用人单位观念功利化。一些企业基于成本的考虑,不愿招收经验缺乏、社会阅历少的新员工,特别是应届毕业生。人们往往认为,学生进入企业后,需要进行培训,在培训期间,非但不能为企业创造任何价值,反倒要企业支付培训期间的费用和工资,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导致企业负担加重。这都在某种程度上导致青年无业失业群体数量的增加。

三、成人教育促进青年失业无业群体社会流动的使命

对于大部分失业无业青年来说,如果他们能够有相应的继续学习机会,能够根据市场需求接受相应的就业创业培训,就可能从社会最底层上升为产业工人、个体工商户等中间阶层,实现自身的向上流动。因此,成人教育应该关注这一弱势群体,充分发挥自身作用,通过提升失业无业青年的文化和生活技能,提高他们的职业、就业技能,增强他们的心理素质,保障他们的就业权利,形成他们的社会支持网络,来帮助青年失业无业群体实现向上流动。

(一)提升青年失业无业群体的文化和生活技能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人们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很多工作岗位也都相应提高了就业门槛,因此学历、综合素质偏低等成为失业无业群体向上流动的制约因素。对于大多数初、高中毕业甚至辍学的青年失业无业群体,由于学业失败而被学校淘汰,学习过程就此中断,个人综合素质较差,尤其是文化技能欠缺和社会经验缺乏,导致他们几乎很难顺利找到稳定、理想的工作。因此他们比其他成人群体更需要基础科学文化知识和相应的生活技能。对此,成人教育应提升青年失业无业群体的学历层次,向他们提供以学历提升为主的补偿教育,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对于学历层次较高的失业无业青年来说,他们的学历教育已经基本完成,但适应生活的能力欠缺,无法满足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成人教育应提供与市场需求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实用技术学习机会等,提升他们适应生活的能力。成人教育应承担起提升青年失业无业群体综合素质的使命,依托网络教育,形成网络教育数字化学习中心,建立“学分银行”。根据失业无业青年的需要划分为学历教育、职业培训教育,其中职业培训证书可转换为学历教育学分。学生只要学完一门课就计一定的学分,参加技能培训、考证也计学分,最后按全部应得学分累计。只要累计学分总数达到相应学历层次的要求,就可以获得相应学历。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来选择自己感兴趣或对自己有用的课程,也在提高学历的同时增强了自己的职业技能水平,保证了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的衔接。

(二)增强青年失业无业群体的职业技能

从社会学角度来看,个体再社会化是指在生活急剧转变中,一个人放弃原来的生活方式而适应另一种对他来说是全新生活方式的过程。青年失业无业群体职业技能素质的提高是他们进行再社会化过程中的技能社会化,即他们通过学习逐渐获得参与社会生活所必须的技能的过程,包括生活自理技能和职业技能。因此既没有职业技能,又缺乏工作经验的青年失业无业群体要实现自身再社会化中的技能社会化,就必须增强自身的职业技能水平。鉴于此,成人教育应承担起提高青年失业无业群体职业技能的使命,按照市场的实际需求,以就业为导向,制定适合失业无业青年的技能培训课程,提高他们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切实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就业技能,适应市场需求。依托社区对失业无业青年进行有效的职业技能指导与培训,通过设立职业生涯指导中心,为失业无业青年提供教育与就业咨询服务,建立就业信息网络,收集市场就业信息,同时积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念,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身存在的优势与不足,掌握职业规划知识,选择自身职业发展的计划,增加就业机会,顺利完成从“无业”到“有业”的过渡。

(三)加强青年失业无业群体的心理辅导

由于各种原因,青年失业无业群体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心理问题。他们对目前的失业无业角色与他们之前在学校的学生角色之间的差异无法适应,再加上他们强烈的就业愿望与他们无法就业的事实之间的矛盾,使得大多数失业无业青年因没有工作而自卑,无法接受现实而对社会失望、对现实不满,这些消极心理使他们无法正常就业或再就业。此外,父母的过多干涉也无形中造成了他们脆弱的心理。因此,他们更需要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以解除心理障碍。成人教育应承担起加强青年失业无业群体心理辅导的使命,依托社区加强失业无业青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促进这一群体健康人格的形成。通过设立心理辅导及咨询室,对心理存在一定障碍的失业无业青年提供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与矫正,提供人性化关怀,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增强他们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同时,对失业无业青年的家庭提供家庭生活教育、家庭健康教育辅导,聘请专家指导家长正确教育子女,并长期跟踪指导,帮助失业无业青年与家长融洽沟通,切实提高家庭对实现子女向上流动的援助水平。

(四)保障青年失业无业群体的就业权利

政府所制定的政策法规大多是为失业人员提供生活保障,着眼于较为消极的救援,忽视了对失业人员进行积极的就业帮扶,提供就业机会,从而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失业人员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即使2005年《福建终身教育促进条例》、2011年《上海终身教育促进条例》以及2012年《太原终身教育促进条例》出台后,失业人员的教育培训特别是职业技能培训,以及培训费减免等开始受到重视,但是目标指向仍然较为笼统,并没有关注长期以来一直被忽视的青年失业无业群体,并没有就如何保障青年失业无业群体的平等就业权利,以及取消歧视青年就业者等问题作出明确规定。因此,成人教育应推动制定适合青年失业无业群体的政策法规,明确规定要根据市场、企业的需求以及青年失业无业群体的优势与不足,为他们提供相应的职业技能培训,规定不得歧视就业经验不足、社会阅历较少的青年就业者,以保障青年弱势群体的就业和生活状况。只有建立完善的政策法规,才能切实保护青年群体的利益,保障失业无业青年的就业权利,为他们的就业提供良好的环境,以促进他们向上流动。

(五)形成青年失业无业群体的社会支持网络

由于阻碍青年失业无业群体向上流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个人、学校、企业、政府等多方面共同影响的结果。因此,成人教育应整合促进青年失业无业群体向上流动的社会力量,形成促进他们向上流动的社会支持网络。首先,成人教育应与政府部门合作,通过多种途径加大中间阶层地位及获得途径的宣传力度,激发青年失业无业群体向上流动的积极性,加强成人参与学习与培训重要性的宣传,引导广大失业无业青年积极参加继续教育或职业技能培训。同时,通过舆论宣传消除人们对弱势群体特别是青年失业无业群体的偏见,使人们对青年失业无业群体关注和支持。其次,成人教育应与企业合作,使企业完善用人体制,转变传统用人观念,充分意识到青年失业无业群体作为人才资源在其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为失业无业青年提供就业机会。同时,企业应参与失业无业青年的职业培训,按照其上岗要求进行培训,为青年失业无业群体创造就业机会。再次,成人教育应加强与劳动部门、职业部门的合作,在失业无业青年进行学习和培训期间,安排他们到劳动部门或职业部门进行实习,培养工作技能,积累实践经验,为促进失业无业青年的向上流动做好准备。(本文来自于《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杂志。《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杂志简介详见.)

作者:孙立新赵翠云单位: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成人教育促进社会流动的思考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dyjy/crjylw/646089.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