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毕业致词范文

毕业致词范文

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毕业致词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毕业致词

毕业致词范文第1篇

我想说的第一句话是“谢谢你们”。

这份感谢不仅来自学校给我这份非同寻常的荣誉;还有在座的各位抖擞的精神面貌和满怀期盼的眼神。

首先我要对亲爱的同学们表示最衷心的祝贺。请允许我代表和大家共同了奋斗了三年的全体老师祝贺大家高中毕业!

“高中毕业”这四个字,沉甸甸的,它概括你们十二年成长的风雨历程,它承载了父母长辈多年的关爱与期待,它还凝聚了几多老师润物细无声的无私奉献!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同学们曾在这里翻开生活的新篇章,在这所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优秀历史传统的老校度过了你们青春岁月里最值得怀念的日子。

教室里还回荡着我们朗朗的读书声,走廊上依稀可见同学们嬉戏的身影,操场上曾留下我们奋勇拼搏的汗水,饭堂里曾留下我们不多的赞美不少的挑剔,宿舍里留下的还有我们曾经多少次失败后躲在被子里的留下的泪……

南宁一中这所老牌学校,陶冶了同学们“真、善、美”的情操,严谨治学的师长锻造了同学们刻苦努力、奋发向上的优良学风。在这一千一百多个日子里,同学们长了身体,还凝聚了友谊,学会了关爱与理解,熏陶与升华了人格。同时你们也见证了一代一中教师用品质承载重任,用卓越铸造辉煌;更见证了南宁一中一天一天的走向更光彩更辉煌的未来。

三年来,老师与同学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看到你们的成长与进步,我们感到无比的欣慰,你们取得的每一个成绩,都是对老师辛勤耕耘的最好回报。或许你很勤奋,那么你一定得到老师微笑的表扬;或许你曾经迷惘,那么你一定得到过老师微笑的鼓励;或许你曾经退缩过,那么你一定得到过老师微笑的肯定……当你一次一次面对老师的微笑,我想你一定收获了满满的幸福。

又或许你很调皮,那么老师一定没少教育你;或许你犯过错,在一次次苦口婆心的教育下依然我行我素,那么老师肯定狠狠地批评过你,甚至叫上了你的家长,连同学校领导……亲爱的同学们,当你一次一次面对老师严厉的批评时,也曾有过不理解甚至怨恨吧,可是啊,请你们一定要相信,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我们的老师都是如此的真诚而毫无私心。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缘于对你们诚挚的关怀和帮助。

所以啊,同学们,在你们高中毕业的时候,请你们把老师与你们相处的点点滴滴,都当作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吧,这是世界上仅次于你们的父母,甚至比你的另一半更关心、爱护你们的人给予你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最真挚的关怀和帮助。

高中毕业,只是人生路途上一个很小很小的驿站,面对未来,同学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老师没有什么贵重的礼物可以赠送给大家,就送大家几句平常话吧。

第一句话: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句广告词。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屈原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还有一句话说“目标在远方,我们永远在路上”,所以我们要不满足、不止步。无论是取得多大的成绩,获得多少成就;无论面临多少次失败,遭到多少冷嘲热讽,我们都不要停下自己锐意进取的脚步,唯有不停拼搏才能不断超越。

第二句话:信心可以移山。

1932年,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胡适先生在《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的演讲中,针对当时旧社会冷淡了青年求知的欲望,毁灭了青年对理想的追求,他给出了“三个药方”,一是“时时寻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二是“多发展一些非职业的兴趣”,三是要相信“信心可以移山”。请你们记住,能打败你的永远只有你自己。不论是学习上、工作上、生活中你要面临的对手甚至敌人都不会是别人,恰恰是你自己。你要不断战胜自己的懈怠,战胜自己的自卑,你要学会自我安慰,学会自我激励。只要你的自信还在,只要你相信你自己能行,那么你就一定行!

第三句话: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是我自己的一条做人准则,现在把它赠送给大家。无论是说话还是做事,无论在和同学相处还是和同事竞争,无论是在宿舍、班级还是公司、单位、家庭,在你人生的每时每刻、每个场所、面对每个人时请你都记住孔子的这句话。唯此,你的人生路上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摩擦,你的人生之路也会走得更顺畅。

第四句话:常回校看看。

无论你是顺风扬帆,还是逆水行舟;无论你是功成名就,还是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无论你只记得母校的好或是不足……母校都会敞开热情的胸怀欢迎你们。自己的学生回来探望自己,这是每一位老师最大的幸福。

同学们,今天高中毕业了。老师们衷心地祝福大家:“雁点青天字一行:成功!”祝大家像高飞的雁群,翱翔于苍穹,用自己的勇气、毅力与自信作笔,以蓝天为纸,用自己的真诚与拼搏为墨,书写出两个铺天盖地的大字:成功!

我们不说离高考只有30天,我们要说离成功只有30天!

毕业致词范文第2篇

为期十天的培训已将落下帷幕。此时此刻纵有千言万语也难以表达我内心的感谢之情。在此,我谨代表4班全体学员感谢省教育厅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的平台;感谢农业大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优雅的学习环境,感谢班主任葛全胜老师和辅导员徐德华和欧芳老师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在这里请让我真诚地说一句“领导们,老师们,谢谢你们!你们辛苦了!”

十天的学习在历史的长河中,可以说是沧海一粟,但十天的学习却让我们满载而归。十天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省教育厅领导对我们农村教育的关心;十天的学习,我们领略了**农业大学这个绿树成荫、风景如画、设施齐备、学风浓厚的百年老校的神韵;十天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班主任、辅导员老师真挚的友爱;十天的学习,我们聆听了教育专家精彩的演讲,欣赏了都市教师靓丽的育人风采,感悟着其中深刻的奥妙真谛;十天的学习,我们丰富了专业理论知识,也体会到了新时期对语文教师的新要求。

十天的学习虽然短暂,但对我们的影响却是终身的,我们将把这些宝贵的经验、理论、艺术运用到我们平常的教学中去,让我们农村的孩子也能体验到大都市老师的艺术风采,让农村的孩子也能享受教学的艺术魅力,让农村的孩子也会在快乐中学习,体会学习的快乐。

毕业致词范文第3篇

1、通过两周年园庆活动,给全体幼儿提供一个大胆展现自我的机会,让幼儿感受到快乐的氛围。

2、通过让家长观看各班节目表演,让每个家长真切地感受到孩子在**幼儿园的成长、变化,增进家园联系。

3、让大班毕业生体验人生第一次毕业的喜悦。

二、活动时间:

**年7月22日(周六)晚17:00——19:00

三、活动地点:

**幼儿园大操场上。

四、参加人员

本园全体师生及家长、非本园幼儿及家长。

五、活动准备

1、场地安排、幕布、灯光的布置。

2、音响、磁带、碟片的准备。

3\后勤餐点的准备。

4、各班节目磁带、碟片、服装、道具、化妆品等的准备。

5、师生统一着园服。

六、活动程序

《拥抱明天、共创未来》

厦门**幼儿园

第三届毕业典礼暨文艺汇演节目单

上篇

1、舞蹈-----《欢天喜地》——大班舞蹈兴趣班

2、开场白

3、蔡园长致词

4、毕业生代表致词并接受毕业证书

5、配乐诗朗诵——金星满天

6、毕业生家长增送纪念品

7、表彰---“好家长”-----“爱心家长”

下篇

1、《洗唰唰》——托二班

2.印度舞——中一班

3、《吉祥三宝》——小一班

4、舞蹈《蒙古人》——教师表演

5、舞蹈《健康歌》——托三班

6、《好儿郎》——武术班小朋友表演

7、表演唱《你也生气了,我也生气了》——托一班

8、《亲子时装秀》——大段家长及幼儿

9、舞蹈《拾豆豆》——托一班

10、打击乐《丰收的喜悦》——中二班

11、街舞——中一班

12、《大花轿》——小二班

13、基本动作组合——兴趣班

14、舞蹈《草原小骑手》——兴趣班

毕业致词范文第4篇

一、毕业典礼

马:

李:各位家长、各位来宾、亲爱的小朋友们:

上午好!欢迎参加教育机构第十一届幼儿毕业典礼暨中班艺术班汇报演出。我们代表教育机构全体员工,对各位的参与支持表示由衷的感谢!

马:每踏上这个舞台,脑海里就会回荡孩子们动听的歌声,眼前会拂现孩子们优美的舞蹈。今天我们再一次相聚在这里,

李:庆祝又一批未来国家的栋梁即将走上人生的另一个舞台。怎样庆祝呢?

马:有嘹亮的歌声,优美的舞蹈,还有动听的童真稚语,这就是五彩斑斓童年时光。

李:今天的活动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教育机构第十一届幼儿毕业典礼,第二部分是儿童艺术团中班艺术班汇报演出。首先进行的是教育机构第十一届幼儿毕业典礼。

马:教育机构第十一届(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幼儿毕业典礼

(合)现在开始。

李:首先由请教育机构董事长、校监讲话。

马:幼儿园生活瞬息即过,但它将是孩子们瑰丽人生中最浓丽的一抹色彩!由请小朋友致词

李:幼儿歌曲联唱

马:家长致词

马:幼儿歌曲联唱

李:校监颁发毕业证

宣布毕业典礼结束,中场休息十分钟。

二、同一片蓝天大型幼儿歌舞汇报演出

马:

李: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亲爱的家长、老师、小朋友们:

下午好!欢迎参加晶晶教育机构第十一届幼儿毕业典礼暨同一片蓝天大型幼儿歌舞专场演出。我们代表晶晶教育机构全体员工,对各位的参与支持表示由衷的感谢!

马:艺术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晶晶为让孩子们从小就得到艺术的熏陶,学会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对幼儿实施艺术教育。

李:今天这些未来的艺术家将用最美丽的艺术语言抒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爱、生活的爱。

李:晶晶教育机构同一片蓝天大型幼儿歌舞演出

合:现在开始

结束:马:晶晶教育机构同一片蓝天大型幼儿歌舞演出到此结束。

李:童年,一生中最快乐、美好的时光。

毕业致词范文第5篇

法学本科就业难首先突出体现在就业率上,据麦可思研究院的《2014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调查的数据显示,在2013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最低的主要本科专业中,法学排第四位(86.3%),是就业率最低的专业之一。就业难还体现在法学本科毕业生后从事专业对口工作人数比例少上,根据《报告》,法学本科生毕业时仅有不到一半人从事与法律相关的职业。

二、就业困难的原因

经过作者调查及调查结果的分析,受访者普遍同意造成法科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外部原因,主要是高校法学专业学生招收过多,而法学专业就业对口岗位少、门槛高,造成相对过剩。一方面是学生自身的原因,主要是选择法学专业动机不明确和就业观念存在偏差。

(一)毕业生规模大在造成就业难的各种因素中,毕业生规模过度膨胀被认为是首要原因。自本世纪初以来,法学教育爆发式增长。据统计,从2001年到2007年的六年是法学专业增长最快的时期,设有法学专业的学校从不到300所达到超过600所,法学专业的本科生也相应的成倍增长。但而与此同时,我国对专业的人才需求并没有迅速增加,现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律所等所能接受的法学毕业生数量远远小于法学毕业人数。这种供需增长的严重不均衡严重影响了就业。

(二)选择本专业的动机不明确在庞大的法科学生群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在选择法学专业时动机并不明确。对法学专业在校生的调查后我们发现,竟有超过70%的同学选择法学是为了找份“理想的工作”,并且表示“对可能从事的法律职业工作并不是很了解”。这种情况的出现即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在中学阶段,对大学毕业以后将要从事的工作毕竟还缺乏很好的了解;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并没有充分考虑自己的能力和志趣,也情有可原。但到了大学阶段仍对法律职业工作的性质和内容不了解,无疑会对就业造成不利影响。

(三)用人单位要求高法学本科毕业如果想进入律所、法检、公证等系统等作,首先一般需要通过国家司法考试这一高难度的国家大考,甚至还需要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司法考试和公务员考试成了法科学生找到专业对口工作的“拦路虎”,只有少数毕业生顺利通过考核进入司法机关、律师业等法律行业。这是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在毕业后并没有选择从事法律职业,法科学生就业领域日趋广泛的一个重要原因。与其他职业一样,从事法律职业工作,一方面需要有扎实的知识,另一方面也需要一定的实践经验。除了法律职业资格证等硬性条件要求,近年来用人单位对于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往往也有一定的业务能力要求。而我国的法学本科教育更多的注重理论教学,这就造成了学生的能力与社会需求脱轨。

(四)就业观念存在偏差从法学学生自身的角度来说,部分学生的就业观念和心态存在偏差也是导致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比如,一些学生不顾社会需求量一味追求待遇高福利好的工作。在调查中一些同学表示,如果不能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或者不能考上研究生,宁可先不就业,或者来年再考研究生。还有的人在求职过程中遭遇了一些挫折,或者感觉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够理想,或者是看到社会就业大环境不景气,就很消极的对待就业。

三、提升就业力的途径

在上述各个影响法科学生就业的因素中国,“毕业生规模”对于每个法学专业学生个体来说,都可视为不可控制的因素。有效的解决方案,还是从自身做起,努力提高自己的基本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以期更能满足社会需要和单位需求。本部分主要从对“自己的要求”来阐述如何提高就业力,同时也提出一些“对学校的期望”。

(一)提高认识,准确定位要提高自身就业力,首先就是要提高法学就业状况的认识和对自己实际情况的认识,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首先要适当转变就业观念,不能一味追求高福利的安稳工作,要敢于和奋斗。《教育部、中央政法委员会关于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和《中央政法委员会关于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意见》等文件指出,今后要着力培养中西部应用型的基层法律人才,到基层去就是当前一个大的就业趋势,认清这个趋势才算有了对就业趋势正确的认识。其次,还应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如果一个人更喜欢稳定的工作,那么进入国家机关可能更适合他;若一个法科学生最关注收入,那么做律师可能是不错的选择。因此通过各种方法尽早弄清楚自己的价值侧重点,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才能树立正确学习目标和方向,尽早为找到一份符合自己性格、兴趣的工作早做好准备。

(二)成为“复合型”和“应用型”的人才努力成为复合型的人才就是不能只学习法学知识,不能只懂法律。在今天,具有多种学科知识背景的人才是很多企事业单位和部门所急需的。要抓住这些机会,就要在学习法学的同时,学习其他学科。在调研中,会计知识和外语被认为是法科学生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最有力的两种武器。“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法律职业的生命也在于此。应用型人才则意味着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通过各种实践把理论与现实结合起来,以提高自己力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和培养职业基本技能。努力成为应用性的人才要做到这一点,从法科学生自身出发,最有效的措施按被选择多少排列,前两位依次是:第一、充分利用假期时间与平时空余时间去实习或实践;第二、积极参与模拟法庭、辩论赛、文书写作和商务谈判等活动和课程,努力提高基本的职业技能。而从学校等教育部门的层面出发“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实习机会”与“从法律实务部门聘请学历高、实践经验丰富的人员执教,传授实务知识”与“加强就业指导”则是最受欢迎的选项。总之,在本科阶段成为复合型和应用型的人才,才能在以后的求职竞争中获得更大的优势。

(三)转变观念,跳出“法律圈子”就业观念是选择职业时的观念和态度,是对就业的一种反应性倾向。鉴于法学人才相对过剩的就业环境,转变就业观念,跳出法律圈子就显得特别重要。北大法学院原院长朱苏力教授在一次新生欢迎会上的致词上在谈到法学专业的选择,大意是:希望法学院的学生不要一进法学院认定自己的专业就是法律,要多了解,不仅是法律,而且有其他;不仅是理论,而且还有常识;不仅是书本,而且还有社会;不仅是别人,而且还有自己。在学习生上,最重要的是要发现自己真正的兴趣,要更多考虑自己的而不是别人的意见。如果说刚进入大学的学生其实是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选择了法律,其实很难说是自己做出的选择。

毕业致词范文第6篇

一、对Web2.0时代高校公共危机事件

发展演化的背景与表象分析Web2.0时代的到来,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原有的单一的话语体系,公众有机会由此介入一些事件的发展过程中,进而还会影响事件的发展方向。“根叔”李培根是华中科技大学的校长,这位62岁的校长在2010年华中科技大学毕业典礼上的那篇命名为《记忆》的演讲中,因用网络热词而被同学们的掌声打断了30次。一年间,“根叔”式的毕业致词风靡开来。但是,2011年这个毕业季,华中科技大学“学位门”事件在网络中引发高度关注。据新华社7月13日报道,网民爆料,华中科大武昌分校(民办独立学院)官网上题为《1881毕业生喜获学位授予率再创历史新高》的通告,称“在2011届本科毕业生中,1881名获得华中科技大学的学士学位证书,13%的毕业生将前往国内外大学继续深造”。而几乎同一时间,在该校2011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800多名应届生未能穿上学位服。此消息引爆该校学生不满情绪,“华科学位门”成为网络论坛中的热门话题。学生的质疑、声讨,抱怨此起彼伏,甚至罕见地直指校方高层。公共管理的学者大多认为,是网络把高校突发事件推上舆论浪尖。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的“2011年上半年高校应对网络舆情能力推荐榜”中的事件绝大多数是在网络空间首发的。2月14日,网友在华声论坛发帖,1986年出生的王圣淇,2008年开始工作,2010年7月便被提拔为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该校的回应并没有澄清问题,反而被媒体和网民继续“围观”。

2011年5月12日,一段名为《南昌大学校领导超萌MV》的视频上网后,受到网友追捧。5月30日,网名为“南方科大私房博客”的博主在网上发表题为《致所有关心南科大发展的人们》的公开信,被外界解读为南科大学生拒绝参加高考(微博)的集体表态。另一些事件虽不在网络空间首发,但网络的舆论推手作用不可小看。6月15日,《新快报》发表《西安外院本科生涉嫌违规高考阅卷调查》,引爆网络,引起了对高考的公平性、严肃性等问题的社会大讨论。高校突发事件的发展演化离不开网络发展这一大背景。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12月31日,中国网民规模达4.57亿人,而这个数字在一年前是3.84亿人。通过BBS与各类论坛、网络新闻、电子邮件、OICQ、MSN、QQ、博客等途径,在今天这个网络时代,不论是哪一个局部地区、单位发生的事件,都有可能马上形成网上舆论,甚至进而产生巨大的舆论力量,任何部门、机构都无法忽视这种带有突发性和自发性的舆论。而网民职业中知识分子和大学生的比例更高,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受到网络舆论的影响也越来越深。因而,高校的一些突发事件更容易成为热点。在这一大背景下,从表象分析,人们很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即信息不公开是造成事件在公共空间中发酵而酿成公共事件的主要原因。比如,2011年5月8日晚,网友爆料,“江西中医学院有个女生在实验楼被留学生强奸,他的男友当时也在场,学校为息事宁人对其公费保研,现在全校在封锁消息”,尽管这是一个谣言,但因为信息没有及时公开,不到一天时间,经微博转帖就达近万次。次日晚,校方才与大江网沟通,并在其官网《郑重声明》,称帖子“纯属造谣、捏造事实”,但并未能消除公众的争论和怀疑,谣言反而滚雪球般地发展。5月13日,网络上流传该校出现学生打砸事件,各大网站纷纷转载,危机事件随时可能爆发,校方处境被动。直至5月17日,《人民日报》刊发《“老外强暴女生”属虚构》,用调查回应质疑,用真相反击谣言,舆论风暴才得以平息,可学校的形象已受到影响。

二、高校公共危机事件发展演化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提升行政应对能力

当今,高校已成为社会系统中最活跃的一个“单元”,已不再是封闭的“象牙塔”,同时,高校管理呈现出管理方式社会化,办学形式多样化,学生结构多元化的特点,也促使引发高校危机的因素不断增多,而现代社会公共空间逐步形成,如果处理不及时,应对不妥当,就很容易放大矛盾和冲突,酿成危机事件。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必须改进思想认识。2011年2月11日,科技部正式撤销西安交通大学原教授李连生等2005年获国家科学进步奖二等奖的决定,也引发了舆论的热议。在此事件中,西安交大在2007年接到举报时,的确首先想到“校方的脸面”“国家的脸面”,但终究经过调查后,主动向科技部提出撤销申请。舆论对于西安交大“挥泪斩马谡”的举动给予了支持和肯定。但更多的情况是,学校对于一些事件虽然及时处置事件,但仍由于机制的不完善而出现问题。针对记者有关“卖学历”的疑问,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相关负责人曾表示,他不清楚内情,无法回应,华中科技大学也没有对此质疑做出任何公开回应。西安音乐学院回应药家鑫案,人民网舆情分析师何新田则认为,在这一长达半年的过程中,校方总共有5次典型的应对,既有成功之处,也有败笔。第一次应对是开除药家鑫学籍,学校的做法是审慎而及时的;第二次应对是学生旁听一审,引发了各方媒体的批评;第三次应对是药家鑫师妹非本校学生,成为公众大加批判的靶子;第四次应对是高晓松的话不负责任,在一边倒的批判舆论下苍白无力;第五次应对是坚决拥护法院判决,多少挽回了舆论形象。互联网进入公众的日常生活,已成为公众不可或缺的资讯交往工作。在这种情况下,以数字技术和网络为核心的新媒体成为现代社会公共空间形成、公众力量集结、监督行政管理部门的重要渠道。在Web1.0时代,公众仅仅是被动地接受媒体传播的信息,信息源只掌握在传播者手中。在Web2.0时代,公众有机会介入事件的发展过程中,他们在网络空间的信息传播行为,不仅是信息的展现,而且是观点的展现。事件在发展,对高校管理者而言,抱怨网络是突发事件的舆情推手,不仅无益,而且会误了积极应对的最佳时机,显然,提高思想认识、提升应对能力更为重要。

三、Web2.0时代,高校提升应对能力

需在行政指导与沟通机制上下工夫高校公共危机事件的产生,离不开当前社会发展的矛盾突发期这一大环境,离不开高校发展带来的自身小环境。高校公共危机事件的发展,是与信息公布不及时、公众接收信息不对称密切相关的。但看到这些问题,作为高校管理者,不能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更重要的是如何改变公共危机事件中行政管理的指导、沟通机制缺位问题。

(一)建立行政指导机制

高校是最受全社会关注的系统之一,行政指导在高校处置突发事件的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当前,高校学生主体正在80后向90后过渡,而这一群体主要是独生子女,涉世不深,性格比较脆弱,同时,很容易受到高校内外部多种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通讯和互联网的普及,从实质上已经穿越了高校校门,很多高校外的社会问题,包括社会上的一些不公事件,也可能延伸到高校。药家鑫这一案件,实际上也在提醒每一所高校,学校的任务不仅仅是传递知识,还要学会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还要常抓不懈。建立行政指导机制,主要是指应及时信息,提供指导意见,培养公民危机意识。在高校内部,往往成为广受关注的敏感问题的突发事件,主要有招生与就业类事件、食品公共卫生事件、学校管理不善而引发的事件,以及师德师风类事件。高校突发事件的发生,尽管事件性质各异,诱因各不相同,但结果都会给高校现有的学习、工作、生活秩序造成冲击,都会给高校的名誉造成不利的影响。事件来临前,人们心理所承受的压力是不同寻常的,信息,提供指导意见,有利于帮助师生群体以良好的心态和正确的态度面对危机事件,减少因焦虑以及恐慌等各种不良情绪而引起不安定因素,这就是培养师生群体危机意识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在新情况、新事件可能出现的时候,通过行政指导,培养师生群体危机意识,有助于学生群体对事件作出评判,对自己的行为作出选择。南方科大45名学生是否参加高考事件,如果缺乏朱清时在此之前的一系列信息,学生将很难进行选择,危机事件即有可能发生。2011年5月30日校长朱清时回应学生公开信时说的是“我不表态。参不参加高考,由学生和家长自己决定。我们负责改革,但学生的前途要由他们自己决定。”朱清时让学生们自己选择,这是当时很合适的表态。但实际上,他在5月28日联系安徽等外地媒体就表示,纳入高考轨道这一举动,将颠覆南科大改革核心。再加上之前朱清时不断地关于南方科大的改革信息,学生已有了自己的判断。就此事而言,朱清时在舆情发展过程中始终注意把握信息公开及回应的节奏,客观上也提供了指导意见,培养了学生面对要不要参加高考以及可能产生的危机意识,最后,他的学生选择了与他坚守同一个信仰。应当说,对于学校而言,这样的行政指导效果是比较好的。

毕业致词范文第7篇

关于美籍汉学家葛浩文,中国学者最初是从他的几部文学专著知晓他的。葛浩文对中国新文学和以萧红为代表的东北作家群的独特观点为他在中国文学界赢得了赞誉。上世界八十年代,他的专著陆续在香港和台湾出版,之后传到大陆,其中一些评论曾开启了人们对东北作家群作品的重新认识和定位。而今人们对葛浩文的印象更多地是从翻译家这个身份形成。因为自从研究并翻译了萧红的系列作品,葛浩文就把研究重心从文学评论转移到中国文学翻译上来。他翻译作品数量之多,使之成为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翻译史上第一人。但中国大陆翻译界对葛浩文的研究不过是近十几年的事情,尤其是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作为获奖作品译者的他无疑更迅速更广泛地得到人们的关注。提到翻译家葛浩文,在学者界有很多标签贴在他身上:“中国现当代文学之首席翻译家”(夏志清)、“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接生婆’”(JohnUpdike)、“中国二十几位作家近五十部小说的译者”、“帮助中国作家获得英仕曼亚洲文学的第一功臣”。毫无疑问,在中国现、当代文学走向世界的过程中,葛浩文是目前贡献最大的翻译家,没有之一。对他翻译思想的研究,大陆学者主要是通过葛浩文的一些文章和专访获悉,其中2002年发表在《华盛顿邮报》上的“TheWritingLife”[1]被引用频率最高,另外有关葛浩文的专访,如季进的“我译故我在——葛浩文访谈录”[2],舒晋瑜的“十问葛浩文(汉学家)”[3]是也关注率很高的两篇。通过这些文章和访谈,葛浩文阐释了自己在翻译和文学方面的基本立场和看法。在2014年11月的这次采访中,葛浩通过自己多年的翻译经验,从更深层次理解翻译和文学,其中也也透露出很多新内容和新观点。TranslationReview的一期刊登了学者JonathanStalling对葛浩文在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的访谈。在采访中,葛浩文凭借自己对中国当代文学的深刻理解,阐释了中英文学翻译的基本问题:如何处理小说翻译中的复杂结构、异化与同化、汉语音体(thesoundregisters)转换、译者责任实现等问题。甚至对中国当代文学和中国作家创作提出了自己的期许和建议,另对年轻译者也给予了建议,澄清了中国学者对他翻译的一些误解。值得注意的是,在这篇最初发表于网络的文章——“译者之声:对霍德华•葛浩文的采访”中,葛浩文还谈及了自己鲜为人知的求学经历,尤其提到了恩师许芥昱先生。本文重点选取采访中葛浩文关于自己早年学习汉语经历的叙述,和其对他之后文学翻译的影响,具体到对小说翻译过程中一些棘手问题的解决,以期对中国从事葛浩文研究和文学翻译研究的学者起到帮助作用。

二、汉语学习经历

(一)和台湾的不解之缘据葛浩文讲述,他之所以最后从事文学翻译工作都缘于年轻时在台湾的那段汉语学习经历。在这次JonathanStalling的访谈中,葛浩文提及大学毕业后去台湾之前的一段经历。他曾当了一个学期的小学教师,终因不喜欢这份工作而辞了职。越战开始,因父亲之前在造船厂工作,他便应征海军,却被派到台北。虽也曾想去越南参加轰轰烈烈的战斗,但发现自己心所向往的地方是台北,那个靠近战场的地方[4]。初到台湾,葛浩文完全不懂语言。或许是命运使然,亦或许是当地文化、山水风景或某种莫名的原因,他被台湾这个地方深深吸引,两年后葛浩文突然开窍想学汉语。虽既非语言学家,也不是亚洲研究专家,但却产生了学习汉语的冲动,后竟发现自己很擅长学习语言。这个在台湾学习汉语的经历竟为他后来从事汉英文学翻译奠定了基础,也从此改变了他的一生。

(二)学习汉语葛浩文最初以请家教上门的方式学习汉语。所请老师教法别具一格。用葛浩文的话讲,就是在情景中学习语言,用类似教小孩学说话的方式讲授,注重语言的实际运用,与现在学生学习语言的方法不大相同。或许这也不失为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但葛浩文觉得不适合自己。于是跟家教学习约一年半,他从海军退役,开始了较为正规的语言训练。当时台北师范大学的普通话培训中心(theTaiwanNormalUniversity’sMandarinTrainingCenter)接受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实行一种军事化而非学术性的管理方式(anon-scholasticway)。葛浩文在此学习汉语的时间至少在一年半左右。期间学过小学、初中教材,也学习过专业的报刊阅读。据葛浩文讲,这期间的学习并未使他达到能够使用汉语进行严肃写作的水平。后因父亲病危,不得不中断学业,返回美国。但他坦言在台湾学习汉语的那段时间成了他人生当中最快乐的时光。

(三)与许芥昱及诗歌学习1、鲜为人知的师生情返美后的葛浩文由于缺乏从事研究经验,不知自己该做什么,后在长滩州立学院老师的建议下去旧金山州立大学读硕深造,在那里遇到了“第一位真正的老师”许芥昱(Kai-yuHsu)先生。葛浩文对许评价颇高,称其为一个了不起的人(aremarkableman)。实际上,许芥昱不仅在汉语学习方面引导葛浩文,而且直接影响了他博士阶段的深造,甚至包括他之后所从事的中国近、现代文学翻译事业。在JonathanStalling的采访中,葛浩文详细回忆了他跟许芥昱相处的几件事情。以下是葛回忆自己第一次拜见许先生的情景:Hesatmedownandhesaid:“What’syourbackground?”Isaid:“Ican’tsay;I’membarrassedtosay.”Hesaid:“Forgetbackground,whatareyourinterests?”Isaid:“I’mnotsure.”Hesaid:“Whatdoyoudo?Whatcanyoudo?”Isaid:“IcanspeakChinese.”Andhesaid:“Let’shearit.”AndsoIdid.Hesaid:“Canyouread?”AndIsaid:“Alittle.”“Canyouwrite?”Isaid:“Notatall.”Hesaid:“We’lltakeyou.”SoIwentintohisclassandIstayedthere,gotamaster’sdegree—somehowtheygavemeamaster’sdegreeafterayearandahalf.从上可知,许芥昱为人非常谦和,行事利落,识才方面眼光独到。对于当时几乎一无所长的葛浩文,已在亚裔华人圈颇有影响的许芥昱竟毫不迟疑地将其收下,并在葛毕业后推荐给当时任教于印第安纳大学的柳无忌先生(LiuWu-chi)。其次,葛浩文还深情回忆了许芥昱赠送他书法作品的一件小事。博士毕业,葛浩文在旧金山母校谋得一职,工作第一天在走廊里见到许芥昱:Inthehallwayheaskedme:“Canyoustillintonethatpoem?”Isaid,yes,andIdidthewholething.“Notbad.”Thenextdayonmydeskwasapieceofhiscalligraphy—hewasagreatcalligrapher—withthefirstfivecharactersofthatpoem.葛浩文回忆自己当时看到这些字,已经忍不住泪水盈眶。且多年之后再次谈及此事,也是不禁满眼含泪,因为他说这是许先生给他“一辈子的礼物”(Thisisthegiftofalifetime)。不幸的是,三、四年后的一天,一场暴风雨冲走了许芥昱先生所住的“天堂路”(ParadiseLane),人们最终没有发现他的尸体。几天后,在UCLA任教的葛浩文被召回,在许芥昱的追悼会上致词,背诵了那首唐诗以表道别。在采访中,他这样回忆:SoI—theycalledmeback—andIspokeathismemorial.Isaid:“Ijustdon’tknowwhatwordstosay,hewasmyteacher,hewasmymentor,hewasmyfriend,hewasmybenefactor.”葛浩文用“老师、精神益友、朋友、和恩人”来相容许芥昱,足见两人间深厚的师生情谊。而这些是葛浩文之前很少(或从未)对外提到过的。2、诗歌学习硕士期间,葛浩文通过学习逐渐理解汉语拼音并进一步加强对汉语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在欣赏中国诗歌方面他取得了长足进步。在许先生的熏陶和影响下,葛浩文对中国诗歌特有的音律产生了浓厚兴趣,这对他日后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翻译、处理文学作品中诗歌、戏剧等的翻译有不小帮助。因许芥昱的缘故,葛浩文在研究生阶段所选课程均和中国古典文学相关。许先生在文学教育方面沿袭中国式传统教法:让学生通过吟诵、背诵来理解古典诗词;在学问研究方面却是西方式的:让学生以研讨会交流的形式进行学习。葛浩文在许先生的示范下吟诵五言、七言唐诗,之后博士阶段师从柳无忌研究元曲,发表的第一篇学术论文与元剧有关。元剧中很多唱词的音韵和诗歌极为相似,这些都归功于许芥昱教给他对唐诗、元宋早期散文等诗词韵律鉴赏的知识(ObviouslyKai-yuhadputthatinmyhead.)。而据葛浩文讲,他日后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翻译时之所以选择莫言作品最多,翻译之所以成功,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莫言作品中,声音成了表现主题的重要手段和内容。而葛浩文对于中国文学作品中的声律特性则非常着迷。

三、汉语学习和文学翻译的一些问题处理

葛浩文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对外传播起了积极的意义。他的译文常给人一种简洁、整齐和音律美的感觉。在这次JonathanStalling的采访中,葛浩文以最近翻译的莫言《檀香刑》为例,畅谈了他在处理小说翻译中的大量戏剧唱词和其它语言叙述体方面的重要问题。

1、戏曲唱词的翻译莫言创作小说时喜欢利用复杂的结构形式,《檀香刑》每章都以一段山东地方戏—茂腔(猫戏)独唱开始,且随着故事发展,戏曲吟唱往往和故事情节相互交织,声音效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说《檀香刑》几乎是莫言作品中戏词出现最多的一部。在小说“前言”,莫言说自己童年记忆中两种声音在他一生中挥之不去:火车和猫戏。而火车声在作品中多已是一种象征意义,猫戏则多表达在声音层面。对于每章开始部分的唱词,葛浩文的基本译法是:第一稿先尽量捕捉戏词意思,然后参照作者“前言”部分的叙述加深理解。对于并非表达意思,仅为达到某种音律效果,配合特殊乐器演奏的戏曲唱词,葛浩文采用不同译法,重现或创造相同效果。译文中,葛浩文有时用正式语言(formalEnglishtranslations),有时使用叙事散文(narrativeprose),并以斜体表示。他坦言自己早期学习元剧的经历为翻译提供很大帮助。翻译猫戏中叙事性唱词(narratives)时,葛浩文说自己将自己当观众,却也像演员似的常常唱了起来,以此剥离“词壳”(vocables),“打捞”重要信息,获取听觉而非视觉上的重要声调和音韵(thesoundandrhyme),最后将这些转换为英语中具有诗歌、戏剧、唱词性质的语言。与章首的戏词不同,章节中的戏词加入了很多其它因素,所以翻译时须在意义、韵律、形式和听觉等各方面寻求一种平衡(Thatisthebalanceofmeaningversusmetrics,versusformandauralityandallthat.)[4]。葛坦言有时会因中英押韵的巨大差异不得不做出某种牺牲,但基本做到确保戏曲唱词中音律正确、韵脚保持,尽力做到让目标读者感觉译文听起来很棒[4]。有关文学翻译中戏剧、诗歌等的内容和音律谁主谁次的问题,在采访中葛浩文以自己翻译小说《北京娃娃》的一个故事来说明。他回忆《北京娃娃》中有段“校规校纪”,都是些长短整齐、豆腐块样押韵的文字,葛浩文说为此曾费神很久,最后想到英语里类似结构的一首诗,各行字数相同,每行都押韵,就像小说里面的校规一样。所以他在翻译时借用了这首诗歌。因觉得原著并非正统严肃小说,不必逐句费心思量,所以如此处理,只需将作者意图传达即可,有时作品声音的传递、词语的跃动感(jumpiness)等对他来讲更为重要。事实上,作为听众有机会欣赏到专业戏曲演员表演莫言《檀香刑》的采访者JonathanStalling也盛赞葛浩文的翻译,认为其巧妙地串合了小说中叙事者的念和主角的唱,时而哀伤,时而狂怒,传达了原著戏曲的精髓,体现了译者的精打细磨和创新,完全达到了文学作品应有的效果。

2、语言叙述体(narrativeregister)的翻译葛浩文在采访中讲到他在翻译每个伟大作家作品时尤其关心的另一问题—语言的叙事体。首先他对叙事体进行了如此解释:“Wespeakatdifferentlevels.Intermsofwordchoiceandsentencestructure,intermsoftonality,inallkindsofways,wespeak,allofusspeak,atdifferentlevels.”实际上,叙事体泛指因出身、教育、经历、性格、场景等差异而形成的具有阶级差异的语言体。在《檀香刑》中,莫言塑造二十世纪初中国不同阶层使用不同叙事体的人物形象。这对中国二十世纪包括二十一世界受过教育的读者来说理解起来并无大碍,但葛浩文讲他在翻译时,考虑到美国出版商和美国读者,不能用维多利亚时代英语进行翻译,以免给读者造成两种错觉:小说人物是讲英语的中国人;和小说人物是讲着让人无法理解英语的中国人。因此只能小心措辞以再现小说人物性格。同时他坦言虽然费了很大功夫,甚至花费了比莫言创作更长的时间做翻译,但在人物语言叙述体方面并非都做到了一一体现差别,或许还需日后再做调整。如小说中有一个受过正规教育的中国官员和他那个没受过教育的情妇的语言。他说两种语言不在同一个水平上,但也不能相差太远,使一个极其文雅一个极其粗俗。葛浩文承认误解和误译在所难免,令人敬佩的认真态度和谦虚作风可见一斑。

3、方言和特殊方言的翻译众所周知,方言翻译是任何文学翻译当中比较棘手的问题。在这次JonathanStalling的采访中,葛浩文也谈及此问题,并给予较为详细的解答。葛浩文讲,对于中国现当代小说中出现的诸多方言,在英语为母语的目标读者缺少同类语言和相应“社会语言之镜子”(sociolinguisticmirrors)的情况下,为尽可能传递作家意图,译者有时不得不创作一种变异的语调形式(formsofdifferentiationoftone)。而对于某些特殊方言,如莫言作品中出现的体现性别差异的农村方言,葛浩文称一般还是会参考英语中的性别语言进行翻译,尽管常常感觉很难脱离汉语(尤其是仅有汉语才能达到某种效果时)去调整方法将其用英语翻译出来。[4]对于常规正式方言如何进行翻译?首先涉及到方言的鉴别问题。葛浩文称他通常得利于自己很好的语言功底,如对闽南语的了解和较大汉语词汇的掌握。碰到不理解的语言,首先猜测会不会是方言,然后借助一些工具如字典和谷歌、百度等网络工具进行查询。有时会遇到特殊方言,比方言还方言(moreidiolectthandialect),如某些地方对某些词语的特定重复使用,使其变为方言的一部分。也有小说中的特殊方言仅是作者的口头禅(tic)或对某些语言的特别使用而已。葛浩文提到贾平凹小说中到处可见的西安方言和陕西山区话,常让自己苦恼。那么如何处理这些呢?是否将这些方言翻译成一种听起来很酷的、说唱的、陌生的或其它语言呢?葛浩文认为在更广或全球化层面上讲,答案并不唯一,有时肯定,有时否定,有时两者兼而有之,主要取决于小说本身。译者倘若能找到恰当的俚语式、地方语式或稍古语类或不常用的词语表达同样的意思,当然会使用,如果实在不能找到,便不用了。因为毕竟源语读者看小说时并不在意这些方言,目标语读者也不在意,译者就没必要折磨自己。

四、结语

毕业致词范文第8篇

大家对我们官林中学的情况还是比较了解,下面我依据《*普通中小学学校管理综合评估指标》,将我校*年在教育教学各方面的设想与做法向大家作简要汇报。

希望各位批评指正。

1.办学方向

我校的办学目标是:“让每一位学生体验成功,让每一位学生获得发展,让每一位学生自主成才”。这一目标是我们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总结、提炼出来的,内涵丰富,可以说既有前瞻性,又有实际可操作性。其中“每一位”,强调面向全体,“体验成功”,这四个字得益于我校已结题的省级课题《中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与教育研究》,充分强调了学生的心理体验及自我成效感,强调了赏识教育的重要性。“获得发展”,既指知识的积累,更强调能力、个性品质的发展,而“自主成才”,则充分突出了学生学习、成长的主体性。应该说,我们的这个“三让”目标所体现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思想是先进的,是认真贯彻了我们党的教育方针的,也充分地说明我们对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核心的高中新课程改革有着正确的认识的。

正因为强调了“每一位”,我们的学生流失率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今年全年没有流生,我们的高考的提升率才能在全市名列前茅,我们的专科入线率才能达到*。

面对需要探索、创造、建设的基础课程改革,我们积极、主动应对,我们把重点放在教师的培训上,因为教师是课改和教学的具体实施者,我们通过全面的细致的培训,来促进思想观念的转变,*年,我们就五次请来了南京、无锡的专家,对教师进行各种形式的培训,将课改理念转化为教师们的一种自觉的教育行为落实到教学管理和教学实际中去。

在具体的操作中,我校的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开发,都是教师集体智慧的产物,特别是在校本课程建设中,我们的校本化人文教育,已通过省教科所规划办的立项论证,成了我校课程改革的一个闪亮点。

我们严格开全开好每一门课程,强化了禁毒教育和预防爱滋病教育,特别是每学期一次的综合性社会实践活动及结合研究性学习开设的环境教育活动都得到了上级部门的高度评价。

2.行政管理

我校的领导班子精干、务实,分工明确、团结协作,在师生中享有较高威信。全体成员努力做到了七个一,即“管好一条线,分管一个年级,带好一个教研组,上好一门课,蹲点一个班级,带培一名新教师,关爱一名差生”,而且所任学科的教学质量都很高。

我们按要求严格实行了校长负责制,务实地开好一年一度的教代会,所有评优、评先、晋级提升都严格执行提前公示,按教育局的有关规定,实行了结构工资制和教学质量奖励。

学籍管理严格,今年学校的休学率为*。学校各类档案齐全,管理到位,学校案档室早在96年便通过*二级档案室验收,今年上半年,又通过了复查验收。

学校实行了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安全保卫工作责任制,有兼职的安全员,建有安全卫生工作的预案,各条线职责明确,分工具体,软件、硬件措施都能到位,学校行政定期召开安全卫生工作会议,主动排查各类隐患,进行认真整改。

学校从未发生过各类意外事故。

3.教师管理

在教师管理中,在抓好常规管理及师德师风建设的基础上,重点抓好了青年教师的培养和骨干教师的培养。除了制订了学校“十五”教师培养规划外,我们还有一个校本化的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培养计划。比如青年教师,我校近三年内引进的新教师有*多名,我们把他们组织起来,刚毕业的为甲班,教龄一二年的,为乙班,分别选了一名班长,针对实际情况开展培训。甲班重点是课堂教学的规范与课堂教学的控制;乙班重点是课堂教学的艺术与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两班培训有分有合,但坚持两周一次,严格考核与督查,对青年教师的帮助较大。

同时我们组织每周一次的全员培训,鼓励教师参与各类业务进修,现在在职教师学历达标率达*,有*人参加了或正在参加研究生班的学习,*年新增*学科带头人*名,*学科带头人*名,*教学能手和教学新秀各*人。

4.德育工作

学校有健全的德育工作机构,运转流畅,各项活动都正常开展,效果较好。有挂牌的校外德育基地*个,并能组织学生定期参加活动。每学期家长学校活动不少于*次。学校能够认真实施校本化的“1+1+1”关爱工程,做好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

学校建有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室,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和与学生的沟通。重点做好两点,一是“清源”,即从源头上清除对学生心理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如通过家长学校培训,引导家长正确认识自己的孩子,改进教育方法,通过校内激励性活动,让学生体验自己的每一点进步,通过校园管理听证会等学生自管活动,倡导一种和谐、平等、民主的环境氛围,尽量使学生少产生心理问题。另一方面是“疏导”,预防不可能完全消除心理问题,学习的竞争、人际交往中的不和谐必然会产生焦虑与不安,从而成为心病。那么我们采用集中和分散的办法来解决。如每年高考前我们都要对高三进行五到六次的心理辅导,像今年12月份,面对我校高三(4)、(5)、(6)三个班级的特殊情况,我们从无锡请了一位颇有成就的校友来校与他们交流。这些对学生都产生了十分好的效果。

可以说我校德育工作每年都有突破与创新,在市学校德育常规考核中名列前茅,12月份刚刚召开的常规管理交流会也到我校进行了现场参观。

5.教学工作

教学工作方面本年度除了抓好教学常规“五认真”外,重点在三个方面进行了强化,在高考中,超额完成了市局的指标。

一是,硬件设施。本年度我们按省颁标准改造了化学、生物实验室,为*个班添置了多媒体设备,为新教师每人配备了一台手提电脑,新装配了一个电脑室,图书馆也即将竣工。可以说基本设施都已经到位。在此基础上,我们加强了管理,理化生的实验保证按要求开出,多媒体课的比例已达*以上,高二学生信息技术会考的合格率达*。教师全部完成第二模块的考核。本学期我们已为学校网页申请了域名,学校网页正在更新之中,预计明年春天将全新亮相。

二是狠抓训练。在教学工作中,本学期我们以训练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以优化训练来带动教育质量的提高,带动教学工作的全面优化。我们从训练内容、训练方式、训练时间及训练分层、批改、反馈等各方面都一月27日.周六*范文吧

实用文档论文中心个人简历法律文书人在职场自考成考演讲致词社会学it考试公务员考试计划总结|入党申请书|合同范本|实习报告|述职报告|实践报告|文秘知识|其它范文

您的位置:范文吧→实用文档→述职报告→中学创建省模范学校工作总结

以人为本立足创新规范管理深化改革--*官林中学创建*第四届模范学校工作总结

*官林中学创建于*年,六十多年风风雨雨、薪火相传,使官中拥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几代官中人艰苦创业、开拓进取,凝聚了历久弥新的官中精神;“育英救亡”铸就一代校德师魂,“破庙苦读”开创了发奋向上的传统校风。

官中从一所普通的农村中学,历经奋斗,于*年3月被正式确认为*重点中学,官中师生以此为新起点,负重拼搏,开拓创新,一年一个台阶,为学校发展续写新的篇章。

我校自1995年就明确提出了“走精于素质教育之路”的办学理念,以“让每一位学生获得发展,让每一位学生体验成功,让每一位学生自主成才”为目标,在上级主管部门的主导下,立足创新,锐意改革,学校在教育管理与教育实践中紧紧围绕办学目标,进行了一系列双向互动的创新实践,不仅着眼于教育方法的改革,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以“自主”为特色,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良好氛围中自主成才。以人为本,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办学之本,以培养具有现代意识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本,充分发挥学校的育人功能,造就大批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新人,从教育创新走向创新教育。

1998年经验收我校被命名为*教育现代化工程示范学校,*年被授予“全国体卫工作会议优秀现场组织奖”,*年荣获“*德育工作先进学校”称号,*年被评为“*教育科研先进集体”。

透视我校这几年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成以下几方面具有鲜明官中特色的创新性工作:

一、以教师为本,创新动态的教师培养和管理模式,铸师魂,练师能,实现学校发展与促进教师自身发展的统一。

教师是教育的根本和生命,教师不仅要为经济发展培养人才,更要为社会精神文明发展塑造具有高尚人格的人才,这就要求教师在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之外,更需具有完美人格。为此,我们建立了一整套的制度,来促进教师的成长及发展。

××三项工程,环环相扣,让青年教师“速成”。

随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我校青年教师,特别是教龄不足五年的教师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为了让青年教师尽早度过“预备期”,我校采取了系列化的青年教师校本培训计划:

①青蓝工程。青年教师的成长,除了自身的素质及努力外,必须靠老教师的帮带。我们把组建教师共同体、推进青蓝工程作为培养措施,让新分配或新调入的教师和学校的教学骨干结成教学共同体,骨干教师为导师,导师不仅要负责传、帮、带,而且要对他们的教育教学成绩负责。我们规定:老教师的每节课都要作为示范课来上,新教师必须先听课后上课,同时骨干教师要经常查检新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并作出即时的指导。

这样就极大地缩短了新教师入门的预备期。让新教师借助导师这架“人梯”速成。

②新秀成才工程。这是年轻教师培养的第二步。新教师在入门、达标,度过预备期后,为了让他们在自身教育生涯的初始阶段有一个好的起点,满足他们发自内心的成功需要,激发他们更大的创业激情,促进青年教师的整体提高,我们每隔一两年组织一次教学新秀的评比,有演讲、写字、普通话等教学基本功的竞赛,更有教学能力、专业知识及教育理论的考试,更有课堂教学的考核,通过协时半学期的跟踪评比、树典型、立榜样,用成功来激励青年教师速成。

③青年教师的综合考评。每五年一次,对教龄在五年以内或到我校工作不满五年的青年教师进行综合考评,这是一次更全面、更彻底的考核、评估。其目的有二,一是通过考核小组的“会诊”,对每位青年教师五年来的发展、成长作出评价,并提出指导性意见,一是为下阶段的校级骨干教师的培养,作为准备。

这五年,相对人的一生来说是短暂的,但对一位教师的职业生涯来说,却是至关重要的,正因为我们牵之把握了新教师这五年,使我校新教师的“成材率”明显加大。

××名师工程,荐贤举新,促骨干教师早日“成名”。

没有名师,成不了名校,但是名师的成长,又离不开学校的培养,为了让更多的青年教师早日跨入骨干教师、名师的行列,我们在教师常规培训的基础上凸出“名师工程”的实施。

①加强校本培训,积极鼓励教师进行学历进修,学习外语、多媒体教学技术,现在在青年骨干教师已有*多名教师完成了研究生课程班的学习,有四五位教师正在参加省级和国家级的培训,为深入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丰富的智力背景。同时组织骨干教师依据自身的特长,确定一个学科类的专题,围绕这一专题,每学年做到“五个一”研读一本教育专著,上好一堂研究课,作好一个学术讲座,写好一篇科研论文,带培一名青年教师,他们在学、思、讲、上、带中深化课堂教改经验,不断积累研究成果,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