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高校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成因范文

高校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成因范文

时间:2022-11-25 08:49:14

高校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成因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年第十期

伴随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各种矛盾在高校相互交织,研判和消弭矛盾的工作变得越来越困难。当前,90后已经成为高校的主力军,这个群体呈现出的鲜明个性也对高校的传统管理模式产生着巨大的冲击。这种背景下,在高校中发生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风险也越来越高。

一、基于勒庞心理学视角的高校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成因

古斯塔夫•勒庞在其社会心理学著作《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一书中认为,个体往往是理性的,温文尔雅的,但是一旦聚集在一起成为群体,他们往往失去理智,他们的情绪往往被群体所裹挟,失去自我,而且这种不良的情绪还可以在群体中迅速传播,相互感染。基于勒庞的这种视角,聚集在一起的高校学生发生群体性突发事件主要源于以下几种因素的作用:

第一,刺激因素的出现。伴随高校的不断扩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青年人走进大学校门,他们大都对未来有着美好的憧憬,希望通过大学的培养能够成为社会上的精英人才。但是,大学的快速扩招必然带来高等教育资源的匮乏,高校提供教育能力的有限性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强烈渴望成为高校的主要矛盾。这种矛盾在高校中以各种形式频繁地呈现,如大学生对教学质量的质疑、对落后的实验设备的不满、对图书馆座位较少的埋怨、对餐厅饭菜质量的挑剔等等。

第二,心理群体的形成。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指出,“民族是一种想象的政治共同体,因为即使是最小的民族的成员,也不可能认识他们大多数的同胞,和他们相遇,或者甚至听过他们,然而,他们相互联接的意象却活在每一位成员的心中。”[1]对于大学生群体,也是一样的道理,聚集在一起的大学生虽然彼此之间未必相识,但是同是“大学生”这样一种的共同特征,就是他们彼此之间“相互联接的意象”。在他们的想象中,他们的年龄、文化背景、利益点、生活内容等多方面多呈现出“相同性”。正是这种想象,使得聚集在一起的大学生很容易形成勒庞所讲到“心理群体”。而“心理群体”的形成则代表着聚集的大学生正式成为一个群体。这样的群体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比一般群体更易从众,更容易认同,从而更容易表现出从众行为。在面临突发事件时,单个学生往往会采取与自己的交往群体相似的态度和行为表现。”

第三,约束感的消失。生活在高校校园里的学生,由于受到学校管理规定、各种组织以及传统文化道德的约束,以及对自身身份的认同和形象的关注,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表现出大学生应该具备的行为方式。但是一旦他们形成了群体,正如勒庞所指出的那样,“即使从数量上考虑,形成群体的个人也会感觉到一种势不可挡的力量,这使他敢于发泄出自本能的欲望,而在独自一人时,他是必须对这些欲望加以限制的。他很难约束自己不产生这样的念头:群体是个无名氏,因此不必承担责任。这样一来,总是约束着个人的责任感便彻底消失了。”[3]这种心理使得群体中的大学生感觉到外在约束感的消失,使他们的行为更多地依靠本能来驱动,而传统社会文化教化所产生的作用,在这种本能面前便显得软弱无力。

第四,传染现象的存在。勒庞认为,“传染的现象,也对群体的特点起着决定的作用,同时还决定着它所接受的倾向。在群体中,每种感情和行动都有传染性,其程度足以使个人随时准备为集体利益牺牲他的个人利益。”[4]形成群体的大学生,由于“刺激因素”的存在,本能对高校的管理行为产生着某种对抗,这种对抗情绪往往由某个学生以过激的语言或行动的方式表现出来,并在群体中互相传染,通过情绪的传染,群体中的学生往往表现出莫名其妙的愤怒,而周边学生的相同的态度又会对他们的态度产生鼓励,进一步加剧这种对抗情绪的存在,增大发生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风险。

第五,某种暗示的影响。勒庞认为,决定着群体特点的最重要的原因,是易于接受暗示的表现。这种暗示在大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中往往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呈现:一是高校管理方的不作为或行动缓慢。当“刺激因素”出现时,高校管理方的行动非常重要,如果他们的表现不能够让学生满意,不能对学生的情绪进行合理的疏导,则会让学生产生学校不重视他们的切身利益的感觉,这本身来讲就具有暗示的作用。二是个别“临时领袖”过激言论或行为。大学生本来就有较强的表现欲望,希望能够有机会在众人面前“出风头”。而一旦“刺激因素”出现,学生群体中往往会出现“临时领袖”,他们并不是“别有用心的人”,但是在“法不责众”心理的驱使下,他们会以学生利益代言人的身份出现,发表过激的言论或者做出不利于高校稳定大局的举动,而这些行为所产生的暗示作用,会为学生树立“榜样”和“方向”,具有强烈的示范效应。

二、高校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显著特点

第一,瞬间产生混乱。勒庞指出,“有意识人格的消失,无意识人格的得势,思想和感情因暗示和相互传染作用而转向一个共同的方向,以及立刻把暗示的观念转化为行动的倾向,是组成群体的个人所表现出来的主要特点。”[5]在“刺激因素”刚刚出现时,大学生群体会由于自身的期望落空或利益受损,产生本能的直接反应,而且这些反应具有高度一致性的方向。在这种相同的方向下,组成群体的大学生往往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不满的情绪,如发出“嘘”声、吹口哨、大声抗议、拍桌子、扔东西等。这些行为在瞬间的爆发,必然会产生十分混乱的场景。第二,谣言迅速传播。美国社会学家特•希布塔尼对谣言的定义是:谣言是一群人议论过程中产生的即兴新闻,谣言是一种集体行动。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讲,谣言是在传统大众媒介不能很好发挥作用时的替代和补充,是人际传播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在群体性突发事件中,高校的管理者往往会对突然发生的混乱束手无策,不能及时地开展正确的引导。“由于事发突然,人际传播的灵活性优势就突显出来,群体行为爆发时也就是各种传闻、谣言开始传播的时刻。”[7]当“刺激因素”出现时,学生群体会短暂地处于信息真空的状态,这种状态会给他们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使他们产生压力。而这种压力又促使他们迫切地想了解与事件相关的信息,并倾向于相信听到的任何信息。这时,群体中拥有各种不同心态的学生发表的不真实的言论就会在群体中迅速传播,并通过传染和暗示的作用对整个群体产生消极的影响。第三,组织功能失效。高校中有着许多传统的组织,如主管学生工作的学生处,群团组织学生会、社团等,它们在日常的学生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时,由于群体的瞬间失序,这些组织的传统功能会因为找不到工作的抓手而失效,表现出面临事情而举手无措、进退失据的状态。第四,产生对立冲突。社会学家刘易斯•科塞认为,冲突产生于社会报酬的分配不均以及人们对这种分配不均表现出的失望。[8]在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时,由于一种普遍失望情绪的存在,这种学生和高校管理者之间的对立情绪甚至行为冲突的矛盾必然产生,这种矛盾往往表现为学生对管理者的劝导置若罔闻、与管理者产生身体的对抗,甚至以更为极端的行为表现出来。

三、应对高校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原则和措施

高校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生比较紧急。但只要采取科学的应对策略和方法,与群体进行积极沟通,对群体的情绪开展有效的引导,就可能使事件消弭于萌芽状态,避免产生恶劣的影响。第一,在引导速度上要把握“快速”原则,占据主动权。在开展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引导的过程中,快速反应是第一原则。因为群体性突发事件中,学生群体瞬间呈现出“群龙无首”的“乌合之众”状态,群体中学生的注意力没有一个固定的焦点,在这种状态下,学生往往会产生不知所措的感觉,会选择跟随身边人的行为来采取行动,以降低自己独自采取行动的风险。事件发生后,就算对于如何处理事件中存在的矛盾暂时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法,高校的管理者也要把学校对待事件的态度、措施等及时告知给群体,先声夺人,占据主动权,让群体感受到学校管理者的“高姿态”以及对事件的重视。第二,在引导话语上要把握“主流”原则,掌握话语权。美国社会学家G•W•奥尔波特和L•波斯特曼在《谣言心理学》中总结了谣言基本规律的著名公式:R=i×a;R(Rumor)指谣言,i(important)指重要性,a(amfiguous)指暧昧性,意思是谣言的流量同“问题对当事人的重要性和有关命题的证据的暧昧性的和成比例。”

在群体突发性事件中,如果管理者不能及时发出自己的声音,则会给事件增强暧昧性,必然会加剧谣言等“杂音”的传播。第三,在引导主体上要把握“官方”原则,增强权威性。在群体性突发事件处理中,管理者要有效地行使官方的身份,借助三种权威,即自己身份的权威、群体骨干的权威、言出必行的权威。管理者要根据实际情况,亮明自己的身份,给现场人员传递一种信号。管理者要有效地利用群体中领头人的作用,在传统组织功能失效的情况建立临时的组织功能,如可以动员群体中所有的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起到带头作用,响应学校的号召。管理者还要注意一定要言出必行,不能欺骗群体。第四,在引导态度上要把握“真诚”原则,减轻对立感。管理者在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全过程中,都要注意安抚群体的情绪,减轻群体对学校对立的感觉。首先要多道歉少解释,缓和情绪。尤其是群体性事件刚刚出现苗头时,要将与群体沟通的重点放在道歉上,以赢得大家的谅解。正如勒庞所讲的那样,“有时只消一句悦耳的言辞或一个被及时唤醒的形象,便可以阻止群体最血腥的暴行。”其次是要合理解释。在群体的情绪得到缓和的状态下,可以用少量的语言对群体性事件发生的诱因进行合理地解释。最后是要有所作为,逐步化解问题。管理者还要注意在处理事件的过程中,不能只做“嘴上功夫”,更要积极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让群体在意识到虽然自身的利益和期望在此次事件中不能得到完全的满足,也已经有了解决的希望或弥补的可能性,从而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在现场爆发。

作者:王云海 秦东方 单位:北京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被举报文档标题:高校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成因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