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骨外骨肉瘤影像学分析范文

骨外骨肉瘤影像学分析范文

时间:2022-04-12 08:31:34

骨外骨肉瘤影像学分析

1诊断影像表现

原发于软组织部位4例(右腹壁肌群1例,右侧腹直肌1例,左前胸壁1例,左大腿1例),其余部位分别是右侧腹膜后1例,左侧胸膜1例,子宫1例。另外1例左乳可触及肿块,经活检为转移性骨外骨肉瘤,原发部位不明。除胸膜肿瘤呈沿胸膜生长以外,其余肿瘤均呈实质块性,可测量体积,肿瘤大小在5.0cm以上的有2例。原发肿瘤中,在CT上存有钙化的有5例。钙化没有特征性,斑点状、线状、团块或簇状都可能出现。钙化大部分位于瘤灶内,部分位于病灶边缘或卫星子灶内。CT平扫,仅腹膜后腔1例可见其明确边缘,其他肿瘤灶均难以分清界限。左大腿肿瘤在脂肪抑制MR像上可以判定肿瘤边界,显示包膜信号以及瘤内大量液化坏死区,说明对软组织肿瘤的诊断MR要明显优于CT平扫,尤其是在组织成分和边界的判定上。4例行增强CT初诊案例中,右腹壁肌群和子宫内肿瘤显示明显的不均匀强化,子宫肿瘤增强后坏死区不强化,肿瘤的性质得到较好的体现。冠位增强CT像显示右肝后叶下段结节融合性转移灶,强化弱于肝脏。1例放疗后诱发的左前胸壁肿瘤没有显示明确的强化,软组织强化高于病灶本身,对肿瘤的存在起到了提示作用。另外1例右腹直肌伴有钙化的肿瘤,强化不明朗,可能是由于钙化伪影的干扰。

右腹壁肌群肿瘤在融合18F-FDGPET/CT像上显示明显的高摄取,最大SUV值是5.9,病灶似乎比CT像上略大,符合正电子发射有1.5mm左右的湮灭距离(如图1所示)。而左大腿肿瘤在PET像上呈边缘环形高摄取,与MRI上的瘤中心坏死、液化一致。右侧腹膜后肿瘤和左乳肿瘤患者初诊时已经呈现多部位多发转移。前者MRI提示有胸椎和椎管内转移;后者在平扫CT像上显示两肺、颅内脑实质内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多发钙化性转移灶,脑转移灶周围有水肿形成。示了左侧肾上腺以及后纵隔的高摄取瘤灶。诊断性活检患者,当初怀疑为间皮瘤,第6个月胸部平扫冠位CT像显示周围的胸膜增厚和钙化的范围明显增加,后来做了胸部增强CT扫描,显示大范围的胸膜环状增厚,心包受侵,对侧胸膜转移(如图2所示),6周后患者死亡。

2随访影像表现

8个病例中,5例做了肿瘤切除,其中4例为原始肿瘤切除,1例切除灶为转移性肿瘤,另1例做了诊断性活检。这6个病例中,除转移性肿瘤患者外,其余都做了适当时间的影像学随访,所有案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局部复发、肿瘤进展、周围浸润或远处转移的现象。4例切除的原始肿瘤中,右腹壁肌群骨外骨肉瘤患者于瘤灶下方出现复发灶,术后7个月屏气冠位MR提示,9个月增强冠位CT获得证实。放疗后诱发左前胸壁肿瘤切除的患者,术后4个月发现肿瘤局部复发,胸肌内浸润,经肋间侵入胸腔内,沿胸膜生长,形成大小不一的结节和肿块,并出现显著的钙化,左侧腋窝和胸肌下的淋巴结转移。而左大腿肿瘤切除患者,原发肿瘤手术切除后9个月,盆腔增强冠位CT像显示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伴有钙化,胸部平扫CT像显示左侧少量胸腔积液,左肺下叶胸膜下钙化性转移灶。这2例有共同特点,即原发肿瘤没有检测到钙化,而转移灶有显著的钙化性征。恰恰相反的是,右侧腹直肌钙化性原始肿瘤切除患者,6周后做了腹盆腔增强冠位CT,显示多发不均匀强化的软组织肿块,没有钙化,说明原发肿瘤有钙化,转移瘤未必出现钙化。该患者还做了18FDGPET/CT,显示了左侧肾上腺以及后纵隔的高摄取瘤灶。诊断性活检患者,当初怀疑为间皮瘤,第6个月胸部平扫冠位CT像显示周围的胸膜增厚和钙化的范围明显增加,后来做了胸部增强CT扫描,显示大范围的胸膜环状增厚,心包受侵,对侧胸膜转移(如图2所示),6周后患者死亡。

3讨论

3.1骨外骨肉瘤的病理表现骨外骨肉瘤是罕见的软组织间充质恶性肿瘤,组织学上类似于骨原发骨肉瘤。通常为软组织占位,四肢最常见,尤其是大腿。其影像特征非特异性,反映了肿瘤的形态学。骨外骨肉瘤多发生于老年人,30岁以下不常发生,平均年龄47.5~61.0岁,男性略多。患者常有一个扩大的软组织块,或有疼痛。肿瘤多半发生于下肢,大腿单一部位最常见,约占病变的48%。其次,最常累及的部位有上肢(8%~23%)、腹膜后(8%~17%)和躯干,也有报导位于大网膜。发生骨外骨肉瘤有记录的风险因子是辐射史,占所有已报道骨外骨肉瘤的4%~13%。外伤在骨外骨肉瘤发生中的作用不清楚,外伤史在案例中也有记录。骨外骨肉瘤是典型的高度恶性的梭形细胞,文献中也记录了一些罕见低度恶性的骨外骨肉瘤。显微镜下,肿瘤常有浸润性的边缘,偶有卫星结节;在肉眼检查上,有良好的边界,坏死和出血常见。其5个子类公认与传统骨的骨肉瘤相似,分别为成骨细胞、软骨母细胞、成纤维细胞、毛细血管扩张和小细胞,其中小细胞到目前为止最少见。Lee等总结的骨外骨肉瘤的诊断标准为:(1)发生于软组织而附于骨或骨膜。(2)具有一致的骨肉瘤图像(排除混合性恶性间质肿瘤)。(3)产生骨样和(或)软骨样基质特点的肿瘤。

3.2影像学表现在X线片上,骨外骨肉瘤常表现为边界尚清楚的软组织肿块影,内有各种大小的钙化。钙化或类骨基质形成约占原发病变的50%。在CT上,肿瘤与邻近骨的结构分离,有假包膜。基质钙化在CT上最常见,而不是X线或MRI。软组织内密集钙化可能提示骨化性肌炎,周围更成熟骨形成的缺损有别于骨化性肌炎。在增强CT或MRI上,肿瘤的不均匀强化依赖于坏死存在的程度。在MRI上,肿瘤通常为相对边界清楚的不均匀肿块,在T1加权序列上与骨骼肌呈等强信号,在T2加权序列上相对于骨骼肌呈等强或略高强信号。在PET上,骨外骨肉瘤有影像发现的文献较少。

3.3转移性骨外骨肉瘤骨外骨肉瘤的转移性播散和局部复发很常见,有一些患者存有转移性病变。骨外骨肉瘤的患者90%以上发生转移或局部再发,原发肿瘤治疗与再发之间可达到10a的间隔。转移性播散最常见的部位是肺(80%~88%),类似于成骨肉瘤,其他转移部位包括软组织、骨(8%~19%)、淋巴结(4%~29%)、肝(8%~17%)、腹膜和肾上腺(<5%),转移到中枢神经系统的不常见。转移病灶常与原发病灶有类似的表现。转移病灶可能有或没有显示钙化或类骨质基形成。不管原发肿瘤内钙化的存在或缺损,转移灶内的钙化可能随时增加。在FDGPET上,转移的FDG的亲和力比得上原发灶。邻近结构的直接侵犯也可能发生。

3.4与软骨肉瘤的鉴别X线片上不连续的钙化斑块是软骨性病变的影像学标志。软骨性病灶一般表现为透亮区,其间比较均匀地分布着小斑点或环状的不透亮区。不同病变的钙化程度不同。如果病灶以溶骨性病变为主,平片很难对病变做出诊断。MRI和CT有助于明确软骨肉瘤在骨与软组织中的侵袭范围。软骨肉瘤在MRIT1加权像上表现为低信号,T2加权像上表现为高信号。虽然对于诊断软骨肉瘤缺乏特异性,但是对于平片上表现为点状钙化的病变,MRI表现有助于确定软骨性病灶的本质。CT有助于发现平片和MRI发现不了的点状钙化灶。

3.5临床治疗和预后初始治疗多为原发肿瘤的充分局部切除,包括四肢骨外骨肉瘤的救助手术。对于肿瘤巨大、侵犯重要神经血管或由于解剖部位关系而无法切除的肿瘤,可应用组织间质插入后装放疗技术(具体方法是尽量切除原发肿瘤,并在术中按1~2cm间隔放置塑料管,排列在可疑的肿瘤残留处,术后根据计算机程序化及优化等剂量分布192Ir进行分次后装近距离放疗)。Alektiar总结了202例软组织肉瘤切除术后的资料,其应用后装放疗取得满意效果。化疗对骨外骨肉瘤的作用有争议。化疗致力于有转移性疾病的患者。Cook等认为辅助化疗并未表现出可提高骨外骨肉瘤患者生存率的作用。Kusuzaki等的研究结果对阿霉素应用于骨外骨肉瘤化疗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骨外骨肉瘤的预后一般较差,有文献记录大于50%的骨外骨肉瘤患者两三年内死亡。最近对德国和日本中心骨外骨肉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后发现,5a的总生存率分别为77%和66%。这些患者中大多数为局限性骨外骨肉瘤,除广泛切除外,支持多模化学疗法。文献中没有报道明确的预后因素,而目前转移性病变一般不支持和很少采用切除手术。

作者:徐红卫王金淳徐晶鸿单位:空军南京招飞体检队

被举报文档标题:骨外骨肉瘤影像学分析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yixuezazhi/zgyxyxjszz/642063.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